EASR 教研 - jydb.scedumedia.comjydb.scedumedia.com/upload/201612/b/161219101439564.pdf ·...

1
2016 年 12 月 17 日 星期六 编辑 周睿 美编 李静 邮箱 [email protected] 热线(028)86110109 教研 3 JYDB EASR 在这里,见证教育的无限可能…… Educ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语文思维助学生快速抓 住文章主旨 覃永恒认为,语文的思维过 程,就是从感觉、体验、联想、想象 到分析、分类、综合、比较、抽象、 概括、判断和推理的过程。 她举例说,汪曾祺在《端午的 鸭蛋》中,写故乡的孩子们吃完鸭 蛋,把萤火虫捉进鸭蛋壳里,引用 了“囊萤映雪”的典故。 “在课后练习中,有这样的问 题:有人认为“囊萤”的内容与课 文无关,是赘笔,也有人认为体现 了汪曾祺闲适自由的文风,你的 看法呢?”覃永恒说,参考书中给 的答案有两种,一种是可以去掉, 因为与中心相距太远;另一种是 不必去掉,这正是汪曾祺的散文 特色。很多老师就照着参考书跟 学生这样讲了。 “那么“囊萤”的内容应不应 该去掉呢?当然不能!” 在覃永恒的教学设计中,先 让学生找出最后一段中运用了对 比的句子。一句是“东晋车胤用 练囊盛了几十只萤火虫,照了读 书,还不如用鸭蛋壳来装萤火 虫”;一句是“车胤读的是手写的 卷子,字大,若是读现在的新五号 字,大概是不行的。” 文中把“练囊”与“鸭蛋壳”进 行对比,突出鸭蛋壳装萤火虫的 妙处,与上文“萤火虫在鸭蛋壳里 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相呼 应;又把“手写卷子,字大”与现在 的“新五号字”对比,说明用萤火 虫照亮读书其实是可行的。两组 对比,突出了鸭蛋给孩子们带来 的乐趣,也表现了作者对故乡风 物的怀念与赞美。 “在这个案例中,运用的便是 抽象和概括,在比较的基础上,进 行更高级的分析和综合,从而概 括出同类事物所具有的一般属性 和共同性质。”覃永恒说,通过这样 的思维过程,能够训练学生快速梳 理文章结构,抓住文章的主旨。 语文思维助学生“攻克” 材料阅读 材料阅读题和材料作文,在 考试中往往是分值极重而“老大 难”的问题,学生往往因为不得要 领,答偏、写偏。 “材料阅读和写作涉及的思 维过程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 概括,即分解、归类,抽象、综合、 比较的过程;另一部分是推理,涉 及到因果推理、演绎推理、类比推 理等。”覃永恒说,如果学生能常 常训练这样的思维过程,材料阅 读和作文将被“攻克”。 覃永恒举了一个材料作文的 例子: 庄园里,住着女主人、女主人 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女仆。两个儿 子对女仆的态度很不相同,大儿 子很喜欢女仆,小儿子则很厌恶 女仆。一日,女仆在窗外晾洗过 的被单,大儿子从窗前走过,赞叹 道:“多可爱的女人,还不忘在被 单上绣一朵梅花!”小儿子从窗前 走过,撇着嘴说:“这个笨女人,一 床被单都洗不干净,还留着梅花 的印记!”女主人听后,在窗前仔 细瞧了瞧,对两个儿子说:“你们 看清楚没有,那梅花的印记,是留 在玻璃上的,被单上其实什么也 没有。” 指导学生阅读这段材料时, 覃永恒首先通过分解和归类,把 材料分成三个层次:一是两个儿 子对女仆的不同态度;二是两个 儿子眼里不同的梅花;三是女主 人看到的玻璃上的梅花。 然后通过概括,舍次保主,删 掉文中时间、地点等次要信息。 接着通过归类和综合,从第一层 交代的两个儿子的不同感情,以 及第二层中“从窗前走过”没有仔 细观察,推导出情感不同,对相同 事物的评价和认识也不同,人们 受主观情绪影响可能会忽略或弄 不清事情真相。而第三层中女主 人“在窗前仔细瞧了瞧”又和两个 儿子“从窗前走过”形成对比。 通过三个层次的归类和综 合,最后再通过推理和抽象,推导 出情绪可以影响人对同一事物的 不同认识和看法。只有抱着理性 的态度,仔细观察研究,才能获得 事情的真相。学生准确把握了主 题,就为下一步写好材料作文打 下了基础。 对材料的“解剖”应把握 好度 语文课中,有一道有名的理 解题,就是问学生如何理解鲁迅 《故乡》中“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 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 成了路。” “这句话中,一会儿有,一会 儿无,很容易把学生搅晕。”覃永 恒说。 在她的教学设计中,首先用 同义词“说不上”置换“无所谓”, 用“没有”置换“无”,这句话就变 成了“希望本就说不上有,说不上 没有的。”接着,用抽象表达“希 望”置换形象表达“路”,再把“走” 置换为“斗争、实践”,这句话又变 成了“希望本就说不上有,说不上 没有。去斗争、实践的人多了,就 能够实现希望。”这样一来,结合 鲁迅所处的时代背景,学生就很 好理解了。 理解这句话的思维过程主要 是通过分析、归纳,提炼关键词 句,再用易于理解的同义词、近义 词进行替换,达到最终理解的目 的。“通过这样细致的“解剖”,能 够跨越文字中人与物的藩篱,理 解作者的思维过程,达到阅读中 比较高的境界。” 覃永恒认为,教师在教学中 应该把握好“解剖”的度,材料分 解凌乱、分类归类不当、综合时分不 清主次、片面概括、过度概括等都是 容易出现的问题。把握不好“度”, 也不能真正接近文章的“灵魂”。 例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 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不能 概括为“藤树鸦,桥水家,道风 马”,也不能具体为“枯树藤老 柳树昏乌鸦”。“文字本来是有美 感的,我们的‘解剖’既要阐明 主旨,又要给读者留下想象空 间。”覃永恒说。 一次触动 她带领学生走 进经典阅读大门 刘静红,成都市龙江路小学语 文教师,正是这堂经典阅读课的“主 导者”。高高瘦瘦的她,已在龙江路 小学执教了 27 年,长期担任语文教 学、班主任、中队辅导员工作,教学 业绩显著,是“成都市优秀青年教 师” “武侯区优秀班主任”的获得者。 带领学生开展经典阅读正源于 刘静红与孩子们多年朝夕相处的一 次教育启发。 几年前,她“完整地”将一个班 从一年级带到小学毕业,感触颇深, “班上学生多,男孩特别调皮,不好 管教。” 但她很快又发现班上部分孩子 的基础很好,眼界很高。“有个男孩 虽然成绩一般,但待人接物看问题 的态度却很成熟,成语典故随口就 来。”刘静红心头“一震”,学校除了 教给学生学科知识,是不是也应从 小培养他们的生活素养? 怎么培养?素材从哪里来?刘 静红想到了从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 文化中汲取营养,“中国是一个文明 古国、礼仪之邦,中国传统教育就是 要培养君子人格,传统经典中蕴含 着许多做人的道理。” 网络不时曝出的一些恶性事件 和社会现象也让刘静红反思当下的 教育,“我们要把人格的养成放在核 心位置,而阅读经典、不急不躁地学 习悠久的传统文化就是实现这一目 标的有效路径。” 走向课外 群文阅读有梯 度有收获 国家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对 小学生阅读已经提出了明确要求, 经典阅读会不会增加孩子们的负 担?小学生能读懂古文,能理解发 生在几千年前的人物和故事吗? 面对家长和同事的疑虑,刘静 红胸有成竹。“国家课标虽有要求, 但现实中,老师们忙着教课本、赶进 度,耗费大量心力,学生对课文却不 感兴趣,更谈不上用课堂上学到的 方法自觉开展课外阅读。” 考虑到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刘 静红推荐给学生的书为绘本或通俗 易读的白话文版本。“孩子们读懂了 白话文,对历史产生兴趣后,就会自 己去找文言文等更高版本来读。”在 她看来,“梯度阅读”对学生在初高 中阶段的文言文学习大有裨益。 一部浩瀚的《东周列国志》或 《西汉演义》,涉及的人物、故事众 多,怎么讲、讲到什么程度,刘静红 都有深思熟虑的把握。 她采取了“群文阅读”的方式, 并开展了“由课内走向课外的小学 生经典群文阅读实践”课题研究。 “从学生最感兴趣的故事入手,每 本书凝练出几十个经典故事和众多 人物形象,每个故事、人物又引发 出相应的成语、俗语,日积月累 中,孩子们不仅了解了历史背景, 增强了文学素养,还从历史事件和 现实话题讨论中学到不少做人做事 的道理。”刘静红说。 得到认可 学生因阅读渐 渐“出类拔萃” “《东周列国志》《西汉演义》《三 国演义》《水浒传》是我推荐给学生 的‘四大名著’。”刘静红说,这不仅 是她个人长期阅读中国传统经典后 的慎重选择,更因为学生基础教育 阶段课本上的古典文章大都能从这 四本书中找到出处,“系统阅读可以 帮助学生把散点的人物、故事置于 宏大的历史背景,人物形象一下就 立了起来。” 因为坚持经典阅读,刘静红班 上的孩子们渐渐“出类拔萃”,变得 成熟、大方,眼界开阔。 班上有个刚从美国游学归来的 孩子,接触经典阅读才一个多月,已 经不止一次拉着刘静红的手说:“刘 老师,我可喜欢你的国学课了,你讲 的西汉演义好好听哦。” 得到孩子们的认可,是刘静红 最幸福的时刻。“腹有诗书气自华。 每个人的阅读史就是其精神发育 史,希望我的每个孩子都从小热爱 阅读,与经典为伴,在阅读中丰盈人 格精神。” 课堂最后,刘静红在屏幕上打 出日本著名实业家稻盛和夫的名 言:“人生/不是一场/物质的盛宴/ 而是/一次/灵魂的修炼/使它//幕之时//开幕之初/更为高尚。” “孩子们,只要你们热爱阅读、坚 持阅读,很快就会领略到这首小诗 蕴含的深刻哲理。”刘静红说。 直击 直击 教研季 年末,一年一度的“教研季”又拉开了序幕。各学校的教研活动轮番上演,总结一年里教育教学的经验、成果,直面课堂内外的问题和困惑,在反映阶段 性成果的同时,也引发更多的思考,为下一年的工作积蓄力量,找准方向。 本期开始,我们将目光聚焦 2016 “教研季”,联动“教研版”和“探究版”,深入展示各学校的教研动态,与老师们共同经历教研过程,在反思和追问中帮 助老师们增强课程实践能力,实现专业成长。 学生阅读真的是“羚羊挂角”? ■ 本报记者 鲁磊 “羚羊挂角”讲的是传说中羚羊晚上睡觉时,为防止受到侵犯,以角悬树,脚不着地, 觅食者难以觅得其踪影。后来引申到阅读和写作中,意思是仰仗于灵光乍现,无法进行 理性的阐释,就是老师们常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日前,全国语文思维学建构研究论坛在四川省双流中学举行,全国语文名师、语文 思维学研究者覃永恒,就语文阅读写作中的思维过程和与会教师进行了深度交流。 在她看来,在语文的听说读写中,进入思维的过程,就像捅破一层窗户纸一样。“窗 户纸不难捅破,但必须要有这样一个过程,不然语文教学始终会停在囫囵吞枣的阶段。” 在经典阅读中 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 本报记者 刘磊 倪秀 文/“什么叫‘一饭千金’?”“焚书坑儒提到了哪些历史人物?”“发生在韩信身上最忍辱负重的行为是什么?”“最能迷惑 人的战略是什么?”……老师话音未落,学生们小手早已高高举起,争先恐后地说出答案。 这一幕,看傻了现场听课的记者:“这可是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呀?这么早就了解了西汉时期的人物和典故?” 当得知这些孩子早在三年级就读完了《东周列国志》,暑期又提前阅读了《西汉演义》时,记者的“质疑”一下就转变 为了惊讶,继而是啧啧称赞。 本报讯 (记者 倪秀) 日前,成都市 锦江区叶德元班主任工作室第一次展 示活动在成都七中育才学校举行,本 次展示主题为“聚焦核心素养,优化班 级管理”。此次活动吸引了来自辽宁、 甘肃、重庆等省市,以及省内各地 400 余名教师参加。 展示会上,叶德元班主任工作室 4 位成员分别从班主任工作与文化浸 润、学科渗透、家庭教育以及信息技术 4 方面进行展示。“古灵精怪”的七中 育才水井坊校区教师贺宇以丰富多彩 的活动,分享如何成为一个有智慧的 幸福教师;被戏称为具有“黎式幽 默”的四川师大附中教师黎安宁则把 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和学科渗透紧密 结合,让班级建设、班级管理有一个 根本的方向;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 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 可能完成培养人的任务,盐道街小学 “乐动女神”朱一民结合自身教育孩子 的经历,阐述了班主任工作与家庭教 育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90 后”“创 新达人”纪德奇是科技爱好者,他则为 现场教师展示了自己如何玩转互联 网,实现班主任工作与现代信息技术 的完美结合。 “没有任务摊派,我们是志趣相投 才走到一起,所以更能潜心研究。”工 作室主持人叶德元介绍,工作室现有 17 名学员,成立一年来,每个月工作 室会对成员进行集中培训,采取专家 授课、班主任沙龙、网络研讨等形 式,研究分析班主任工作实践的重 点、热点、难点问题,探讨加强和改 进班主任工作的对策和措施,并在实 践中予以验证。至今,已开展 18 网络教研、8 次见面研讨会,并走进 师范院校与大学生面对面交流。 叶德元班主任工作 室年度展示活动举行 教研动态 JYDB 刘静红带领学生开展经典 群文阅读,可谓“十年磨一 剑”。她的教学语言直白入心, 工作中善于自我反思与调整, 生活中的她也崇尚“大道至 简”。 在经典群文阅读的文本 选择上首先做到了“有料”与 “有趣” —重点推荐的“四大 名著”,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和重大的文化价值,虽然穿越 2000 多年的时光隧道,但 仍然能对新时代的学生产生 浸润和滋养的作用;其次,做 到了“求识”与“求真” —利 用课内外时间指导学生阅读 历史小说,有利于学生完善和 丰富课内所学的语文知识和 习得的语文能力,有利于学生 站在更高的层次理解历史典 故和成语故事,有利于学生掌 握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和 基础知识,为初中的大量文言 文学习作好知识储备。 在遴选议题时首先注意 了话题的“有意思”和“有意 义” —根据学生的阅读兴 趣,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社 会热点,开展深入的话题讨 论,使学生不由自主地卷入到 “理解”之中;其次,注意了“可 讨论”和“可争辩” —人的学 习动力是在“有所知” “有所 不知”的认知冲突中产生,“好 之”的思想可以产生“乐之”的 情感,群文阅读教学在师生 “阅读场”中围绕着议题“仰望 解之”,在和谐开放的环境中 “俯瞰辩之”。在热烈的讨论 中,师生从生活的逻辑出发, 从不同角度看待或回答议题, 阅读与师生的生活、生命联结 起来,让多元理解和创新成为 可能。

Transcript of EASR 教研 - jydb.scedumedia.comjydb.scedumedia.com/upload/201612/b/161219101439564.pdf ·...

Page 1: EASR 教研 - jydb.scedumedia.comjydb.scedumedia.com/upload/201612/b/161219101439564.pdf · “在课后练习中,有这样的问 题:有人认为“囊萤”的内容与课 ...

2016 年 12 月 17 日 星期六 编辑 周睿 美编 李静邮箱[email protected] 热线(028)86110109 教研 3JYDB

EASR

在这里,见证教育的无限可能……

Educ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语文思维助学生快速抓住文章主旨

覃永恒认为,语文的思维过

程,就是从感觉、体验、联想、想象

到分析、分类、综合、比较、抽象、

概括、判断和推理的过程。

她举例说,汪曾祺在《端午的

鸭蛋》中,写故乡的孩子们吃完鸭

蛋,把萤火虫捉进鸭蛋壳里,引用

了“囊萤映雪”的典故。

“在课后练习中,有这样的问

题:有人认为“囊萤”的内容与课

文无关,是赘笔,也有人认为体现

了汪曾祺闲适自由的文风,你的

看法呢?”覃永恒说,参考书中给

的答案有两种,一种是可以去掉,

因为与中心相距太远;另一种是

不必去掉,这正是汪曾祺的散文

特色。很多老师就照着参考书跟

学生这样讲了。

“那么“囊萤”的内容应不应

该去掉呢?当然不能!”

在覃永恒的教学设计中,先

让学生找出最后一段中运用了对

比的句子。一句是“东晋车胤用

练囊盛了几十只萤火虫,照了读

书,还不如用鸭蛋壳来装萤火

虫”;一句是“车胤读的是手写的

卷子,字大,若是读现在的新五号

字,大概是不行的。”

文中把“练囊”与“鸭蛋壳”进

行对比,突出鸭蛋壳装萤火虫的

妙处,与上文“萤火虫在鸭蛋壳里

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相呼

应;又把“手写卷子,字大”与现在

的“新五号字”对比,说明用萤火

虫照亮读书其实是可行的。两组

对比,突出了鸭蛋给孩子们带来

的乐趣,也表现了作者对故乡风

物的怀念与赞美。

“在这个案例中,运用的便是

抽象和概括,在比较的基础上,进

行更高级的分析和综合,从而概

括出同类事物所具有的一般属性

和共同性质。”覃永恒说,通过这样

的思维过程,能够训练学生快速梳

理文章结构,抓住文章的主旨。

语文思维助学生“攻克”材料阅读

材料阅读题和材料作文,在

考试中往往是分值极重而“老大

难”的问题,学生往往因为不得要

领,答偏、写偏。

“材料阅读和写作涉及的思

维过程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

概括,即分解、归类,抽象、综合、

比较的过程;另一部分是推理,涉

及到因果推理、演绎推理、类比推

理等。”覃永恒说,如果学生能常

常训练这样的思维过程,材料阅

读和作文将被“攻克”。

覃永恒举了一个材料作文的

例子:

庄园里,住着女主人、女主人

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女仆。两个儿

子对女仆的态度很不相同,大儿

子很喜欢女仆,小儿子则很厌恶

女仆。一日,女仆在窗外晾洗过

的被单,大儿子从窗前走过,赞叹

道:“多可爱的女人,还不忘在被

单上绣一朵梅花!”小儿子从窗前

走过,撇着嘴说:“这个笨女人,一

床被单都洗不干净,还留着梅花

的印记!”女主人听后,在窗前仔

细瞧了瞧,对两个儿子说:“你们

看清楚没有,那梅花的印记,是留

在玻璃上的,被单上其实什么也

没有。”

指导学生阅读这段材料时,

覃永恒首先通过分解和归类,把

材料分成三个层次:一是两个儿

子对女仆的不同态度;二是两个

儿子眼里不同的梅花;三是女主

人看到的玻璃上的梅花。

然后通过概括,舍次保主,删

掉文中时间、地点等次要信息。

接着通过归类和综合,从第一层

交代的两个儿子的不同感情,以

及第二层中“从窗前走过”没有仔

细观察,推导出情感不同,对相同

事物的评价和认识也不同,人们

受主观情绪影响可能会忽略或弄

不清事情真相。而第三层中女主

人“在窗前仔细瞧了瞧”又和两个

儿子“从窗前走过”形成对比。

通过三个层次的归类和综

合,最后再通过推理和抽象,推导

出情绪可以影响人对同一事物的

不同认识和看法。只有抱着理性

的态度,仔细观察研究,才能获得

事情的真相。学生准确把握了主

题,就为下一步写好材料作文打

下了基础。

对材料的“解剖”应把握好度

语文课中,有一道有名的理

解题,就是问学生如何理解鲁迅

《故乡》中“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

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

成了路。”

“这句话中,一会儿有,一会

儿无,很容易把学生搅晕。”覃永

恒说。

在她的教学设计中,首先用

同义词“说不上”置换“无所谓”,

用“没有”置换“无”,这句话就变

成了“希望本就说不上有,说不上

没有的。”接着,用抽象表达“希

望”置换形象表达“路”,再把“走”

置换为“斗争、实践”,这句话又变

成了“希望本就说不上有,说不上

没有。去斗争、实践的人多了,就

能够实现希望。”这样一来,结合

鲁迅所处的时代背景,学生就很

好理解了。

理解这句话的思维过程主要

是通过分析、归纳,提炼关键词

句,再用易于理解的同义词、近义

词进行替换,达到最终理解的目

的。“通过这样细致的“解剖”,能

够跨越文字中人与物的藩篱,理

解作者的思维过程,达到阅读中

比较高的境界。”

覃永恒认为,教师在教学中

应该把握好“解剖”的度,材料分

解凌乱、分类归类不当、综合时分不

清主次、片面概括、过度概括等都是

容易出现的问题。把握不好“度”,

也不能真正接近文章的“灵魂”。

例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

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不能

概括为“藤树鸦,桥水家,道风

马”,也不能具体为“枯树藤老

柳树昏乌鸦”。“文字本来是有美

感的,我们的‘解剖’既要阐明

主旨,又要给读者留下想象空

间。”覃永恒说。

一次触动 她带领学生走进经典阅读大门

刘静红,成都市龙江路小学语

文教师,正是这堂经典阅读课的“主

导者”。高高瘦瘦的她,已在龙江路

小学执教了27年,长期担任语文教

学、班主任、中队辅导员工作,教学

业绩显著,是“成都市优秀青年教

师”“武侯区优秀班主任”的获得者。

带领学生开展经典阅读正源于

刘静红与孩子们多年朝夕相处的一

次教育启发。

几年前,她“完整地”将一个班

从一年级带到小学毕业,感触颇深,

“班上学生多,男孩特别调皮,不好

管教。”

但她很快又发现班上部分孩子

的基础很好,眼界很高。“有个男孩

虽然成绩一般,但待人接物看问题

的态度却很成熟,成语典故随口就

来。”刘静红心头“一震”,学校除了

教给学生学科知识,是不是也应从

小培养他们的生活素养?

怎么培养?素材从哪里来?刘

静红想到了从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

文化中汲取营养,“中国是一个文明

古国、礼仪之邦,中国传统教育就是

要培养君子人格,传统经典中蕴含

着许多做人的道理。”

网络不时曝出的一些恶性事件

和社会现象也让刘静红反思当下的

教育,“我们要把人格的养成放在核

心位置,而阅读经典、不急不躁地学

习悠久的传统文化就是实现这一目

标的有效路径。”

走向课外 群文阅读有梯度有收获

国家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对

小学生阅读已经提出了明确要求,

经典阅读会不会增加孩子们的负

担?小学生能读懂古文,能理解发

生在几千年前的人物和故事吗?

面对家长和同事的疑虑,刘静

红胸有成竹。“国家课标虽有要求,

但现实中,老师们忙着教课本、赶进

度,耗费大量心力,学生对课文却不

感兴趣,更谈不上用课堂上学到的

方法自觉开展课外阅读。”

考虑到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刘

静红推荐给学生的书为绘本或通俗

易读的白话文版本。“孩子们读懂了

白话文,对历史产生兴趣后,就会自

己去找文言文等更高版本来读。”在

她看来,“梯度阅读”对学生在初高

中阶段的文言文学习大有裨益。

一部浩瀚的《东周列国志》或

《西汉演义》,涉及的人物、故事众

多,怎么讲、讲到什么程度,刘静红

都有深思熟虑的把握。

她采取了“群文阅读”的方式,

并开展了“由课内走向课外的小学

生经典群文阅读实践”课题研究。

“从学生最感兴趣的故事入手,每

本书凝练出几十个经典故事和众多

人物形象,每个故事、人物又引发

出相应的成语、俗语,日积月累

中,孩子们不仅了解了历史背景,

增强了文学素养,还从历史事件和

现实话题讨论中学到不少做人做事

的道理。”刘静红说。

得到认可 学生因阅读渐渐“出类拔萃”

“《东周列国志》《西汉演义》《三

国演义》《水浒传》是我推荐给学生

的‘四大名著’。”刘静红说,这不仅

是她个人长期阅读中国传统经典后

的慎重选择,更因为学生基础教育

阶段课本上的古典文章大都能从这

四本书中找到出处,“系统阅读可以

帮助学生把散点的人物、故事置于

宏大的历史背景,人物形象一下就

立了起来。”

因为坚持经典阅读,刘静红班

上的孩子们渐渐“出类拔萃”,变得

成熟、大方,眼界开阔。

班上有个刚从美国游学归来的

孩子,接触经典阅读才一个多月,已

经不止一次拉着刘静红的手说:“刘

老师,我可喜欢你的国学课了,你讲

的西汉演义好好听哦。”

得到孩子们的认可,是刘静红

最幸福的时刻。“腹有诗书气自华。

每个人的阅读史就是其精神发育

史,希望我的每个孩子都从小热爱

阅读,与经典为伴,在阅读中丰盈人

格精神。”

课堂最后,刘静红在屏幕上打

出日本著名实业家稻盛和夫的名

言:“人生/不是一场/物质的盛宴/而是/一次/灵魂的修炼/使它/在/谢幕之时/比/开幕之初/更为高尚。”

“孩子们,只要你们热爱阅读、坚

持阅读,很快就会领略到这首小诗

蕴含的深刻哲理。”刘静红说。

直击直击 教研季年末,一年一度的“教研季”又拉开了序幕。各学校的教研活动轮番上演,总结一年里教育教学的经验、成果,直面课堂内外的问题和困惑,在反映阶段

性成果的同时,也引发更多的思考,为下一年的工作积蓄力量,找准方向。本期开始,我们将目光聚焦2016“教研季”,联动“教研版”和“探究版”,深入展示各学校的教研动态,与老师们共同经历教研过程,在反思和追问中帮

助老师们增强课程实践能力,实现专业成长。

学生阅读真的是“羚羊挂角”?■ 本报记者 鲁磊

“羚羊挂角”讲的是传说中羚羊晚上睡觉时,为防止受到侵犯,以角悬树,脚不着地,觅食者难以觅得其踪影。后来引申到阅读和写作中,意思是仰仗于灵光乍现,无法进行理性的阐释,就是老师们常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日前,全国语文思维学建构研究论坛在四川省双流中学举行,全国语文名师、语文思维学研究者覃永恒,就语文阅读写作中的思维过程和与会教师进行了深度交流。

在她看来,在语文的听说读写中,进入思维的过程,就像捅破一层窗户纸一样。“窗户纸不难捅破,但必须要有这样一个过程,不然语文教学始终会停在囫囵吞枣的阶段。”

在经典阅读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 本报记者 刘磊 倪秀 文/图“什么叫‘一饭千金’?”“焚书坑儒提到了哪些历史人物?”“发生在韩信身上最忍辱负重的行为是什么?”“最能迷惑

人的战略是什么?”……老师话音未落,学生们小手早已高高举起,争先恐后地说出答案。这一幕,看傻了现场听课的记者:“这可是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呀?这么早就了解了西汉时期的人物和典故?”当得知这些孩子早在三年级就读完了《东周列国志》,暑期又提前阅读了《西汉演义》时,记者的“质疑”一下就转变

为了惊讶,继而是啧啧称赞。

本报讯(记者 倪秀)日前,成都市

锦江区叶德元班主任工作室第一次展

示活动在成都七中育才学校举行,本

次展示主题为“聚焦核心素养,优化班

级管理”。此次活动吸引了来自辽宁、

甘肃、重庆等省市,以及省内各地 400余名教师参加。

展示会上,叶德元班主任工作室

4 位成员分别从班主任工作与文化浸

润、学科渗透、家庭教育以及信息技术

4 方面进行展示。“古灵精怪”的七中

育才水井坊校区教师贺宇以丰富多彩

的活动,分享如何成为一个有智慧的

幸福教师;被戏称为具有“黎式幽

默”的四川师大附中教师黎安宁则把

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和学科渗透紧密

结合,让班级建设、班级管理有一个

根本的方向;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

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

可能完成培养人的任务,盐道街小学

“乐动女神”朱一民结合自身教育孩子

的经历,阐述了班主任工作与家庭教

育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90 后”“创

新达人”纪德奇是科技爱好者,他则为

现场教师展示了自己如何玩转互联

网,实现班主任工作与现代信息技术

的完美结合。

“没有任务摊派,我们是志趣相投

才走到一起,所以更能潜心研究。”工

作室主持人叶德元介绍,工作室现有

17 名学员,成立一年来,每个月工作

室会对成员进行集中培训,采取专家

授课、班主任沙龙、网络研讨等形

式,研究分析班主任工作实践的重

点、热点、难点问题,探讨加强和改

进班主任工作的对策和措施,并在实

践中予以验证。至今,已开展 18 次

网络教研、8 次见面研讨会,并走进

师范院校与大学生面对面交流。

叶德元班主任工作室年度展示活动举行

教研动态

JYDB

刘静红带领学生开展经典

群文阅读,可谓“十年磨一

剑”。她的教学语言直白入心,

工作中善于自我反思与调整,

生活中的她也崇尚“大道至

简”。

在经典群文阅读的文本

选择上首先做到了“有料”与

“有趣”——重点推荐的“四大

名著”,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和重大的文化价值,虽然穿越

了 2000 多年的时光隧道,但

仍然能对新时代的学生产生

浸润和滋养的作用;其次,做

到了“求识”与“求真”——利

用课内外时间指导学生阅读

历史小说,有利于学生完善和

丰富课内所学的语文知识和

习得的语文能力,有利于学生

站在更高的层次理解历史典

故和成语故事,有利于学生掌

握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和

基础知识,为初中的大量文言

文学习作好知识储备。

在遴选议题时首先注意

了话题的“有意思”和“有意

义”——根据学生的阅读兴

趣,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社

会热点,开展深入的话题讨

论,使学生不由自主地卷入到

“理解”之中;其次,注意了“可

讨论”和“可争辩”——人的学

习动力是在“有所知”→“有所

不知”的认知冲突中产生,“好

之”的思想可以产生“乐之”的

情感,群文阅读教学在师生

“阅读场”中围绕着议题“仰望

解之”,在和谐开放的环境中

“俯瞰辩之”。在热烈的讨论

中,师生从生活的逻辑出发,

从不同角度看待或回答议题,

阅读与师生的生活、生命联结

起来,让多元理解和创新成为

可能。

校长点评

成都市龙江路小学校长

杨尚薇

周 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