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村入户架“桥梁”党报送岗掀热潮news.cnchu.com/jzrb/images/2014-01/29/A004/RB4B4BLMC0129.pdf ·...

1
穿过清晨的薄雾与寒冷,一辆黄色的客车从石 首市一路驶向荆州开发区,车上满载着桃花山镇村 民们的希望。 27日中午11点,客车驶抵荆州开发区管委 会。从车上下来的石首市桃花山镇梓童阁村、望 夫山村、果老山村的24名外出务工人员代表,脸 上满是期待和兴奋。 “欢迎乡亲们来到我们国家级荆州开发区,这 就像是一场‘相亲’,希望大家都能在我们开发区找 到‘好婆家’。”刚抵达目的地,返乡务工人员代表们 就受到了简单而隆重的接待,每位代表还得到了一 份特殊的“礼物” —《荆州日报》“回家就业党报 送岗”公益特刊、《荆州开发区招工信息手册》和一本 涵盖各县市区用工信息的《就业一本通》。 “我们组织外出务工人员代表来企业参观,就 是希望他们能了解荆州这两年的发展现状、荆州如 今的收入水平,回去后再由他们告诉更多的乡亲 们。”市纪委常委,市直驻石首“三万”工作队队长, 市纪委、建设银行荆州分行驻桃花山镇梓童阁村, 带望夫山村、果老山村、桃源社区工作组组长傅前 武和工作队员为了这次活动,已经筹备了半个月。 在家就业好 照顾老和小 “由于临近春节,不少企业已经放假,这次我们 将大家参观荆州市祥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美的电 冰箱荆州工业园、荆州市亿钧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同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奥达纺织有限公 司。”吃过开发区管委会特意准备的午饭,代表们充 满希望地出发了,而他们也是企业用工的希望。 “不知道荆州的纺织企业现在怎么样了?”听说 参观的企业中纺织企业,李云梅很是激动。她是位 熟练的纺织女工,一直在江苏南通某纺织厂工作。 祥达机械的福利待遇、美的冰箱荆州工业园完 善的生活设施等都没能引起她足够的兴趣,在她心 里首选的依然是纺织企业,“我已经在外面工作8 年了,家里的老人和孩子都没能照顾到,总觉得很 愧疚。如果能在荆州找到满意的工作,我还是愿意 留在这里就业,周末能常回家看看。” 走进奥达纺织新厂区,李云梅看得格外仔细, 时不时捏捏纱线、摸摸布料,偶尔还给旁人做起介 绍。对于工作,她有着小小的盘算:“在南通一个月 最低收入有3600元,在这里要是能找份月收入 3000 元左右的工作,我就不出去了。” 和李云梅一样,杨大素在湖南华容某纺织厂工 作 8 年了。“女儿 4 岁大的时候我就出门打工了,如 今孩子大了,我也不想去太远的地方了,”多年在外 漂泊的生活,让杨大素产生回家就业的想法。 “这里的机器比华容厂里的机器还要先进些,” 看着热火的生产场景,杨大素很感慨,“回去我就跟 家人和朋友们说,荆州现在也有很多企业,有适合 我们的工作,大家都不用出去了。” 返乡就业 过稳定生活 1988年出生的胡飞也是此次的返乡务工人员 代表,年轻的他已经在外打工8年了。汽车疾驰, 路旁一工地上停放的几辆挖掘机吸引了他的目光, “快看,那就是我之前做的工作—开挖掘机。” 先后去过深圳、广州的他,几年前辗转到了 湖南怀化,成了一名挖掘机操作手。“在外打工没 那么容易,操心的事太多了。”胡飞说,近两年他 们的工程在怀化的山里,经常要随身携带匕首防 野猪、蛇等动物的攻击,有时还要在悬崖边操作, “我亲眼见过工友被滑坡的泥土掩埋,生命安全 都受到威胁!” 为了参加此次参观活动,胡飞早上6点半就出 门了,“就想来看看有没有适合我的工作。”在祥达 机械的生产车间,他凑近看了看工人的操作;在同 洲公司的SMT生产线车间外,他趴在窗户上仔细 瞅着先进的生产设备;在奥达纺织的新厂区,胡飞 笑着摇摇头说“这个工作肯定不适合我。” 走进美的荆州工业园的生活区,超市、洗衣房 等应有尽有,宿舍里配有数字电视、空调等,休闲娱 乐区有网吧、台球室、电影院。当听说生活区事先 无线网络全覆盖,胡飞笑着说“这里还挺适合我们 年轻人的。” 其实,在他心里,还有个愿望,“美的荆州工业 园的员工多,要是能找个女朋友就更好了!”胡飞 说,这两年身边的朋友陆续结婚生子,给了他不 少压力,父母年纪逐渐大了,让他更想有个稳定 的生活。 本报讯 (记者陈莲 通讯员王旭 )“我已经在外打 工 8 年了,如果荆州企业的工资福利能让我接受,我 想回来工作。”石首市桃花山镇梓童阁村村民、今年 43岁的李云梅在荆州开发区参观企业后说,对家庭 的牵挂让她希望能回乡就业。 市纪委、建设银行荆州分行驻村工作组经过 半个月筹备,元月27日上午,组织桃花山镇梓童 阁村、望夫山村、果老山村的20余名外出务工人 员代表前往荆州开发区实地参观了5家企业,亲 身感受回乡就业的环境。这也是自去年12月我 市“三万”活动启动以来,首个由“三万”工作组 “牵线”,前来荆州开发区企业实地参观的返乡务 工代表团。 据市纪委常委,市直驻石首市“三万”工作队 队长,市纪委、建设银行荆州分行驻石首市桃花 山镇梓童阁村,带望夫山村、果老山村、桃源社区 工作组组长傅前武介绍,近两年来,我市大力实 施“壮腰工程”,随着越来越多的项目投产和本土 企业快速发展,企业陆续遭遇“用工荒”。此次组 织返乡务工人员代表前来荆州开发区参观企业, 是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积极为企业解决用工 难问题的一次有效措施。通过实地参观,外出务 工人员能了解荆州企业发展现状、工资收入状 况,再由他们传递给更多外出务工人员,让更多 人有机会就近就业,这也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空 巢老人、留守儿童等问题。 据了解,驻村以来,市纪委、建设银行荆州分 行“三万”工作组深入村组农户开展实地调研。 截至目前,工作组已走访农户近400户,详细掌 握了村情民意,并摸清了在外务工人员实际情 况,为下一步引导村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奠定 了基础。 本报讯 (记者黄巍薇 刘娟 通讯员聂伟 )“进驻 木天河村后,我们发改委工作组立足村产业发展实 际,为他们‘量身定制’了 3 年发展规划……” 1月24 日,荆州市驻松滋市“三万”工作组第一次会议在街 河市镇东升村举行,市直 10 个“三万”工作组,梳理 汇报着驻村以来的工作进展和下阶段工作安排。 市公安局驻洈水镇响水洞村工作组,组织近 30名返乡务工人员,前往新江口镇参加专场招聘 会,23 人现场签订就业协议;市粮食局、中储粮荆 州直属库驻斯家场镇万年桥村工作组,则印制了千 余份《致农民朋友的公开信》,向返乡务工人员介绍 荆州用工信息;市林业局、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驻 八宝镇龟咀区工作组,为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 业,为村里“招商引资”,计划新建 500 亩蔬菜大棚、 养猪场、葡萄园等项目…… 出实招,办实事。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直驻 松滋市“三万”工作队队长,市委组织部、工商银行 荆州分行驻卸甲坪乡曲尺河村工作组组长彭忠林 听取情况汇报后,要求各组队员在开展工作时,实 事求是,决不摆“花架子”,要紧紧依靠各村党委班 子,为村民做实事、办好事;要抓住春节外出务工人 员集中返乡契机,开展动员,让更多人回荆就业;要 学习农作物种植基本知识,和村民说“内行话”,更 好地贯彻中省市相关会议精神。 会上,记者专程带去《荆州日报》“回家就业党 报送岗”公益特刊和《荆州开发区招工信息手册》,分 发给各工作组队员,队员们表示,将让信息“进村入 户”,共同推进“回家就业党报送岗”活动的开展。 据了解,自去年 12 月份“三万”活动启动以来, 市直驻松滋片区工作组快速行动,结合各村实际, 开展环境整治、关爱留守家庭、帮助返乡务工人员 回乡就业等活动,各项工作取得实质进展。 编前: 用工难,难在何处?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如何着手?用工信息不对称,是造成用工难问 题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的破解之策,需要从畅通供需信息对接平台着力。 由荆州市人社局、市“三万”办、荆州开发区管委会、荆州日报社共同主办,荆州开发区劳动和社会保 障局、“三万”各驻村工作组、《荆州日报》编辑部共同承办的“回家就业党报送岗”活动元月17日正式启动 后,本报记者迅速深入到荆州开发区17家重点企业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并于元月22日推出“回家就业党 报送岗”公益特刊,刊登各企业用工信息和农民工就业意向信息。元月22日至元月26日,本报记者肩负 “返乡务工政策宣讲员”之责,会同“三万”各驻村工作组深入农家,向回乡团聚的外出务工者宣讲荆州企 业用工信息、荆州就业政策,并听取这些打工者的职业诉求,用行动搭建企业和务工者之间的信息桥梁。 今日起,本报将密集全面报道荆州“三万”驻村工作队员们倾情服务留守家庭、服务外出务工人员的感人 故事;密集全面呈现采编人员在参与、助力荆州破解用工难问题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敬请关注。 探访记者黄巍薇 刘娟 探访地: 松滋市新江口镇木天河村 “三万”驻村工作组: 市发改委工作组 村广播里的“新闻发布会” 元月24日下午3时许,木天河村广播里响起声 声急促地播报:“村民们,有回荆州上班打算的村民 请马上到村委会,市发改委领导和荆州日报记者为 大家带来了荆州开发区企业的招工资料,还要为大 家讲解在荆州上班的新政策,请大家抓紧时间,珍惜 机会,赶快到村委会来,赶快到村委会……” 这是一场特殊的“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 人”,是村支书熊家珍。接到市发改委驻村工作组 组长聂伟电话后,正在村头组织村民植树的熊书 记,骑着摩托车赶回村委会。 “市里的大事,我们坚决响应,也保证完成任 务。今天上午我们召开了村组组长会,按组长1人 负责1名,村干部1人负责2名的目标下达了任 务。”这位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十里八乡闻名的“科 技致富能手”爽朗干脆。木天河村是全省新农村建 设示范村,近年来在熊家珍的带领下,已形成优质 水果、餐饮、优质水稻、养殖、蔬菜等产业体系,全村 712 户、 2351人中有600多人在外打工,打工经济成 为村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其实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真不是个 简单的事!”熊书记直言,“吸引外出打工的人回来 上班,荆州企业需要立足荆州实际,对比沿海福利 待遇,制订出折衷的收入政策;对于返乡进行就业 咨询的打工者,企业要派专人负责对接,不能让前 去咨询的打工者吃‘闭门羹’……”熊书记的话里透 着情绪,“我们有村民咨询时受了冷遇。” 谈话被陆续赶来的村民打断。记者一行 2 人 和驻村工作组3名队员开始向村民分发和介绍“回 家就业党报送岗”公益特刊和荆州开发区企业招 工宣传册。 “大家看,这是荆州开发区现在需要招工的企 业名单,岗位、福利收入都写得很清楚……”“这两 年,荆州工业发展很快,荆州开发区的电子信息、装 备制造等产业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好企业大企业,欢 迎大家回来工作。‘在荆就业好,照顾老和 小’……”村委会庹主任向记者拿了两套资料,“我 拿给儿子媳妇看看,家里都希望他们从北京回来”; “也给我一份,拿回家给老婆……”看着仍不断到来 的村民,村治调主任向工作组开起了“后门”;在上 海从事空调机制冷管生产的邓宏德拿着资料仔细 看,“哎,我都订了返程的火车票,这可麻烦……” 真诚沟通解“心结” 就在这时,5组村民赵云和妻子鲍庚香一同来 到了村委会,他们,就是熊书记口中向企业咨询时 受了“冷遇”的村民。 今年30岁的赵云,有着10多年在外打工经历, 5 年前在深圳石岩与江西打工妹鲍庚香相恋结婚,婚 后育有一子,留在家里由赵云父母照顾。孩子1岁 多时被查出患病,从那时起,对孩子牵肠挂肚的思念 和担心就无时不折磨着夫妻俩。今年过年回家,看 着年过花甲的父亲仍在新江口镇打零工,看着日渐 苍老的母亲,24小时守护着儿子,赵云夫妻心如刀 割,回家就业的念头比哪一年都更迫切。 但近几天,他们反复与一家心仪的企业联系, 电话却总是无人接听。他们向村支书上报了这一 消息,也正因此,熊书记面对记者和工作组时才有 此一说。 记者询问了赵云夫妻联系的企业名称。原来, 这是一家去年刚落户荆州开发区的电子信息企业, 因厂房和设备都在筹建中,企业已于元月20日放 了年假。得知消息,熊书记和赵云夫妻释然。 “务工政策宣讲员”现场连线求助 鲍庚香原在石岩一家电子厂从事屏保巡检,有 技术资质认定。记者对照荆州开发区电子信息企 业招工信息,帮她仔细梳理比较。相较之下,虽在 外闯荡10余年,赵云却无一技之长,记者建议他先 培训再就业。 看过《荆州日报》公益特刊上关于职业培训的 介绍,赵云意识到技能的重要。“没有技术,你以前 即使在深圳,月收入也只有 2000 多元,在荆州,收 入也不会很高。但如果花两三个月时间培训,获得 技能资格证后,不仅工资会大幅增长,以后换工作 也有了议价能力。”“没有一技之长,岗位很容易被 别人替代……”记者刘娟和工作组陈华侨都在为赵 云算这笔“账”。 “培训上岗是好,可我学什么呢?”刘娟拨通了 荆州开发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郝本圣的电 话,现场连线咨询。“电焊工、车工都适合他,培训时 间2到3个月,就业可选择装备制造企业……” 半个多小时里,赵云确立了回家就业的方向, 而鲍庚香则选定了心仪的电子信息企业。记者和 工作组队员与他们约定,春节后会再到村里,接他 们去荆州开发区企业参观。 2014 1 29 · 2 下午版 带真情 出实招 办实事 市直驻松滋市“三万”工作组召开第一次片区工作会议 党报送来了用工信息 满载希望的“旅程” —石首市桃花山镇返乡务工人员代表参观企业侧记 □ 记者 刘娟 陈莲 驻村工作组“牵线”促返乡就业 荆州开发区迎来桃花山镇外出务工人员“考察团” 第一次肩负“返乡务工政策宣讲员”的职责 进村入户,第一次从这些外出打工者的神情中, 咂摸出“家乡”两个字承载的沉甸甸的份量,也第 一次认真思考这一场公益行动的意义和价值。 在企业,我们看到的,是“求人若渴”的迫切; 在乡村,我们看到的,是村民们对于企业需求、荆 州产业发展的的一无所知。供需信息的不对称, 清晰呈现; “唱响”荆州,如此迫切。 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家就业,诚然正如村支 书熊家珍所言,需要荆州企业立足实际,对比沿 海福利待遇,制订折衷的收入政策;需要企业、相 关部门有专人负责对接返乡就业咨询者。但记 者觉得,还需要我们将工作做得更细更实。 采访结束时,鲍庚香曾问,“荆州的电子信息 企业对员工头发颜色有要求吗?如果不许染发, 我在春节里就将头发染成黑色。”她的话让记者 感触颇深:细节决定成败。一个注意细节的求职 者,求职成功的几率无疑会大很多;对于我们这 些宣讲政策者,多掌握一些企业信息和宣讲策 略,无疑能为更多有回家就业意愿者提供帮助; 对于企业,如果能考虑到春节求职者咨询需求, 无疑能获得更多求职者信息;对于部门,如果能 将供需信息平台延伸得更宽广,无疑将吸纳更多 外出务工者踏上回家就业之路。 记者发现细节决定成败 走村入户架“桥梁”党报送岗掀热潮 在本报记者帮助赵云夫妇梳理企业招工信息后,他们认真填写了记者带去的《荆州市外出务工人员 调查问卷》。 刘娟摄 桃花山镇部分返乡务工人员代表第一次走进荆州开发区企业的生产车间。( 罗成 摄 记者 黄巍薇

Transcript of 走村入户架“桥梁”党报送岗掀热潮news.cnchu.com/jzrb/images/2014-01/29/A004/RB4B4BLMC0129.pdf ·...

  • 穿过清晨的薄雾与寒冷,一辆黄色的客车从石首市一路驶向荆州开发区,车上满载着桃花山镇村民们的希望。

    27 日中午 11 点,客车驶抵荆州开发区管委会。从车上下来的石首市桃花山镇梓童阁村、望夫山村、果老山村的 24 名外出务工人员代表,脸上满是期待和兴奋。

    “欢迎乡亲们来到我们国家级荆州开发区,这就像是一场‘相亲’,希望大家都能在我们开发区找到‘好婆家’。”刚抵达目的地,返乡务工人员代表们就受到了简单而隆重的接待,每位代表还得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荆州日报》“回家就业 党报送岗”公益特刊、《荆州开发区招工信息手册》和一本涵盖各县市区用工信息的《就业一本通》。

    “我们组织外出务工人员代表来企业参观,就是希望他们能了解荆州这两年的发展现状、荆州如今的收入水平,回去后再由他们告诉更多的乡亲们。”市纪委常委,市直驻石首“三万”工作队队长,市纪委、建设银行荆州分行驻桃花山镇梓童阁村,带望夫山村、果老山村、桃源社区工作组组长傅前武和工作队员为了这次活动,已经筹备了半个月。

    在家就业好 照顾老和小“由于临近春节,不少企业已经放假,这次我们

    将大家参观荆州市祥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美的电冰箱荆州工业园、荆州市亿钧玻璃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同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奥达纺织有限公司。”吃过开发区管委会特意准备的午饭,代表们充

    满希望地出发了,而他们也是企业用工的希望。“不知道荆州的纺织企业现在怎么样了?”听说

    参观的企业中纺织企业,李云梅很是激动。她是位熟练的纺织女工,一直在江苏南通某纺织厂工作。

    祥达机械的福利待遇、美的冰箱荆州工业园完善的生活设施等都没能引起她足够的兴趣,在她心里首选的依然是纺织企业,“我已经在外面工作8年了,家里的老人和孩子都没能照顾到,总觉得很愧疚。如果能在荆州找到满意的工作,我还是愿意留在这里就业,周末能常回家看看。”

    走进奥达纺织新厂区,李云梅看得格外仔细,时不时捏捏纱线、摸摸布料,偶尔还给旁人做起介绍。对于工作,她有着小小的盘算:“在南通一个月最低收入有 3600 元,在这里要是能找份月收入3000元左右的工作,我就不出去了。”

    和李云梅一样,杨大素在湖南华容某纺织厂工作8年了。“女儿4岁大的时候我就出门打工了,如今孩子大了,我也不想去太远的地方了,”多年在外漂泊的生活,让杨大素产生回家就业的想法。

    “这里的机器比华容厂里的机器还要先进些,”看着热火的生产场景,杨大素很感慨,“回去我就跟家人和朋友们说,荆州现在也有很多企业,有适合我们的工作,大家都不用出去了。”

    返乡就业 过稳定生活

    1988年出生的胡飞也是此次的返乡务工人员代表,年轻的他已经在外打工8年了。汽车疾驰,路旁一工地上停放的几辆挖掘机吸引了他的目光,

    “快看,那就是我之前做的工作——开挖掘机。”先后去过深圳、广州的他,几年前辗转到了

    湖南怀化,成了一名挖掘机操作手。“在外打工没那么容易,操心的事太多了。”胡飞说,近两年他们的工程在怀化的山里,经常要随身携带匕首防野猪、蛇等动物的攻击,有时还要在悬崖边操作,

    “我亲眼见过工友被滑坡的泥土掩埋,生命安全都受到威胁!”

    为了参加此次参观活动,胡飞早上6点半就出门了,“就想来看看有没有适合我的工作。”在祥达机械的生产车间,他凑近看了看工人的操作;在同洲公司的SMT生产线车间外,他趴在窗户上仔细瞅着先进的生产设备;在奥达纺织的新厂区,胡飞笑着摇摇头说“这个工作肯定不适合我。”

    走进美的荆州工业园的生活区,超市、洗衣房等应有尽有,宿舍里配有数字电视、空调等,休闲娱乐区有网吧、台球室、电影院。当听说生活区事先无线网络全覆盖,胡飞笑着说“这里还挺适合我们年轻人的。”

    其实,在他心里,还有个愿望,“美的荆州工业园的员工多,要是能找个女朋友就更好了!”胡飞说,这两年身边的朋友陆续结婚生子,给了他不少压力,父母年纪逐渐大了,让他更想有个稳定的生活。

    本报讯(记者陈莲 通讯员王旭)“我已经在外打工8年了,如果荆州企业的工资福利能让我接受,我想回来工作。”石首市桃花山镇梓童阁村村民、今年43岁的李云梅在荆州开发区参观企业后说,对家庭的牵挂让她希望能回乡就业。

    市纪委、建设银行荆州分行驻村工作组经过半个月筹备,元月 27 日上午,组织桃花山镇梓童阁村、望夫山村、果老山村的 20 余名外出务工人员代表前往荆州开发区实地参观了 5 家企业,亲身感受回乡就业的环境。这也是自去年 12 月我市“三万”活动启动以来,首个由“三万”工作组

    “牵线”,前来荆州开发区企业实地参观的返乡务工代表团。

    据市纪委常委,市直驻石首市“三万”工作队队长,市纪委、建设银行荆州分行驻石首市桃花山镇梓童阁村,带望夫山村、果老山村、桃源社区

    工作组组长傅前武介绍,近两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壮腰工程”,随着越来越多的项目投产和本土企业快速发展,企业陆续遭遇“用工荒”。此次组织返乡务工人员代表前来荆州开发区参观企业,是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积极为企业解决用工难问题的一次有效措施。通过实地参观,外出务工人员能了解荆州企业发展现状、工资收入状况,再由他们传递给更多外出务工人员,让更多人有机会就近就业,这也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问题。

    据了解,驻村以来,市纪委、建设银行荆州分行“三万”工作组深入村组农户开展实地调研。截至目前,工作组已走访农户近 400 户,详细掌握了村情民意,并摸清了在外务工人员实际情况,为下一步引导村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奠定了基础。

    本报讯(记者黄巍薇 刘娟 通讯员聂伟)“进驻木天河村后,我们发改委工作组立足村产业发展实际,为他们‘量身定制’了3年发展规划……”1月24日,荆州市驻松滋市“三万”工作组第一次会议在街河市镇东升村举行,市直10个“三万”工作组,梳理汇报着驻村以来的工作进展和下阶段工作安排。

    市公安局驻洈水镇响水洞村工作组,组织近30名返乡务工人员,前往新江口镇参加专场招聘会,23人现场签订就业协议;市粮食局、中储粮荆州直属库驻斯家场镇万年桥村工作组,则印制了千余份《致农民朋友的公开信》,向返乡务工人员介绍荆州用工信息;市林业局、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驻八宝镇龟咀区工作组,为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为村里“招商引资”,计划新建500亩蔬菜大棚、养猪场、葡萄园等项目……

    出实招,办实事。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直驻

    松滋市“三万”工作队队长,市委组织部、工商银行荆州分行驻卸甲坪乡曲尺河村工作组组长彭忠林听取情况汇报后,要求各组队员在开展工作时,实事求是,决不摆“花架子”,要紧紧依靠各村党委班子,为村民做实事、办好事;要抓住春节外出务工人员集中返乡契机,开展动员,让更多人回荆就业;要学习农作物种植基本知识,和村民说“内行话”,更好地贯彻中省市相关会议精神。

    会上,记者专程带去《荆州日报》“回家就业 党报送岗”公益特刊和《荆州开发区招工信息手册》,分发给各工作组队员,队员们表示,将让信息“进村入户”,共同推进“回家就业 党报送岗”活动的开展。

    据了解,自去年12月份“三万”活动启动以来,市直驻松滋片区工作组快速行动,结合各村实际,开展环境整治、关爱留守家庭、帮助返乡务工人员回乡就业等活动,各项工作取得实质进展。

    编前:用工难,难在何处?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如何着手?用工信息不对称,是造成用工难问题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的破解之策,需要从畅通供需信息对接平台着力。

    由荆州市人社局、市“三万”办、荆州开发区管委会、荆州日报社共同主办,荆州开发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三万”各驻村工作组、《荆州日报》编辑部共同承办的“回家就业 党报送岗”活动元月17日正式启动后,本报记者迅速深入到荆州开发区17家重点企业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并于元月22日推出“回家就业 党

    报送岗”公益特刊,刊登各企业用工信息和农民工就业意向信息。元月22日至元月26日,本报记者肩负“返乡务工政策宣讲员”之责,会同“三万”各驻村工作组深入农家,向回乡团聚的外出务工者宣讲荆州企业用工信息、荆州就业政策,并听取这些打工者的职业诉求,用行动搭建企业和务工者之间的信息桥梁。

    今日起,本报将密集全面报道荆州“三万”驻村工作队员们倾情服务留守家庭、服务外出务工人员的感人故事;密集全面呈现采编人员在参与、助力荆州破解用工难问题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敬请关注。

    探访记者:黄巍薇 刘娟探访地:松滋市新江口镇木天河村“三万”驻村工作组:市发改委工作组

    村广播里的“新闻发布会”元月24日下午3时许,木天河村广播里响起声

    声急促地播报:“村民们,有回荆州上班打算的村民请马上到村委会,市发改委领导和荆州日报记者为大家带来了荆州开发区企业的招工资料,还要为大家讲解在荆州上班的新政策,请大家抓紧时间,珍惜机会,赶快到村委会来,赶快到村委会……”

    这是一场特殊的“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是村支书熊家珍。接到市发改委驻村工作组组长聂伟电话后,正在村头组织村民植树的熊书记,骑着摩托车赶回村委会。

    “市里的大事,我们坚决响应,也保证完成任务。今天上午我们召开了村组组长会,按组长1人负责 1 名,村干部 1 人负责 2 名的目标下达了任务。”这位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十里八乡闻名的“科技致富能手”爽朗干脆。木天河村是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近年来在熊家珍的带领下,已形成优质水果、餐饮、优质水稻、养殖、蔬菜等产业体系,全村712户、2351人中有600多人在外打工,打工经济成为村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其实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真不是个简单的事!”熊书记直言,“吸引外出打工的人回来上班,荆州企业需要立足荆州实际,对比沿海福利待遇,制订出折衷的收入政策;对于返乡进行就业咨询的打工者,企业要派专人负责对接,不能让前去咨询的打工者吃‘闭门羹’……”熊书记的话里透着情绪,“我们有村民咨询时受了冷遇。”

    谈话被陆续赶来的村民打断。记者一行2人和驻村工作组3名队员开始向村民分发和介绍“回家就业 党报送岗”公益特刊和荆州开发区企业招工宣传册。

    “大家看,这是荆州开发区现在需要招工的企业名单,岗位、福利收入都写得很清楚……”“这两年,荆州工业发展很快,荆州开发区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好企业大企业,欢迎 大 家 回 来 工 作 。‘ 在 荆 就 业 好 ,照 顾 老 和小’……”村委会庹主任向记者拿了两套资料,“我拿给儿子媳妇看看,家里都希望他们从北京回来”;

    “也给我一份,拿回家给老婆……”看着仍不断到来的村民,村治调主任向工作组开起了“后门”;在上海从事空调机制冷管生产的邓宏德拿着资料仔细看,“哎,我都订了返程的火车票,这可麻烦……”

    真诚沟通解“心结”就在这时,5组村民赵云和妻子鲍庚香一同来

    到了村委会,他们,就是熊书记口中向企业咨询时受了“冷遇”的村民。

    今年30岁的赵云,有着10多年在外打工经历,5年前在深圳石岩与江西打工妹鲍庚香相恋结婚,婚后育有一子,留在家里由赵云父母照顾。孩子1岁多时被查出患病,从那时起,对孩子牵肠挂肚的思念和担心就无时不折磨着夫妻俩。今年过年回家,看

    着年过花甲的父亲仍在新江口镇打零工,看着日渐苍老的母亲,24小时守护着儿子,赵云夫妻心如刀割,回家就业的念头比哪一年都更迫切。

    但近几天,他们反复与一家心仪的企业联系,电话却总是无人接听。他们向村支书上报了这一消息,也正因此,熊书记面对记者和工作组时才有此一说。

    记者询问了赵云夫妻联系的企业名称。原来,这是一家去年刚落户荆州开发区的电子信息企业,因厂房和设备都在筹建中,企业已于元月20日放了年假。得知消息,熊书记和赵云夫妻释然。

    “务工政策宣讲员”现场连线求助鲍庚香原在石岩一家电子厂从事屏保巡检,有

    技术资质认定。记者对照荆州开发区电子信息企业招工信息,帮她仔细梳理比较。相较之下,虽在外闯荡10余年,赵云却无一技之长,记者建议他先培训再就业。

    看过《荆州日报》公益特刊上关于职业培训的介绍,赵云意识到技能的重要。“没有技术,你以前即使在深圳,月收入也只有2000多元,在荆州,收入也不会很高。但如果花两三个月时间培训,获得技能资格证后,不仅工资会大幅增长,以后换工作也有了议价能力。”“没有一技之长,岗位很容易被别人替代……”记者刘娟和工作组陈华侨都在为赵云算这笔“账”。

    “培训上岗是好,可我学什么呢?”刘娟拨通了荆州开发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郝本圣的电话,现场连线咨询。“电焊工、车工都适合他,培训时间2到3个月,就业可选择装备制造企业……”

    半个多小时里,赵云确立了回家就业的方向,而鲍庚香则选定了心仪的电子信息企业。记者和工作组队员与他们约定,春节后会再到村里,接他们去荆州开发区企业参观。

    回家就业

    党报送岗

    2 01 4

    年1

    月2 9

    星期三

    责任编辑:黄巍薇

    电脑制作:李

    ·我在三万现场

    2下午版

    带真情 出实招 办实事市直驻松滋市“三万”工作组召开第一次片区工作会议

    党报送来了用工信息满载希望的“旅程”

    ——石首市桃花山镇返乡务工人员代表参观企业侧记

    □ 记者 刘娟 陈莲

    驻村工作组“牵线”促返乡就业荆州开发区迎来桃花山镇外出务工人员“考察团”

    第一次肩负“返乡务工政策宣讲员”的职责进村入户,第一次从这些外出打工者的神情中,咂摸出“家乡”两个字承载的沉甸甸的份量,也第一次认真思考这一场公益行动的意义和价值。

    在企业,我们看到的,是“求人若渴”的迫切;在乡村,我们看到的,是村民们对于企业需求、荆州产业发展的的一无所知。供需信息的不对称,清晰呈现;“唱响”荆州,如此迫切。

    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家就业,诚然正如村支书熊家珍所言,需要荆州企业立足实际,对比沿海福利待遇,制订折衷的收入政策;需要企业、相

    关部门有专人负责对接返乡就业咨询者。但记者觉得,还需要我们将工作做得更细更实。

    采访结束时,鲍庚香曾问,“荆州的电子信息企业对员工头发颜色有要求吗?如果不许染发,我在春节里就将头发染成黑色。”她的话让记者感触颇深:细节决定成败。一个注意细节的求职者,求职成功的几率无疑会大很多;对于我们这些宣讲政策者,多掌握一些企业信息和宣讲策略,无疑能为更多有回家就业意愿者提供帮助;对于企业,如果能考虑到春节求职者咨询需求,无疑能获得更多求职者信息;对于部门,如果能将供需信息平台延伸得更宽广,无疑将吸纳更多外出务工者踏上回家就业之路。

    记者发现——

    细节决定成败

    走村入户架“桥梁”党报送岗掀热潮

    在本报记者帮助赵云夫妇梳理企业招工信息后,他们认真填写了记者带去的《荆州市外出务工人员调查问卷》。 (刘 娟 摄)

    桃花山镇部分返乡务工人员代表第一次走进荆州开发区企业的生产车间。(罗成 摄)

    □ 记者 黄巍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