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斑斑 木版年画中的清风故事 - jjjcb.cn ·...

1
2019年2月1日 星期五 责任编辑:易舜 电话:(010)59598065 邮箱:jjblszk@163.com 6 6 史鉴 文化 周刊 青史斑斑 史海逸趣 玉犬辞旧岁,金猪迎新春。 2019年是农历己亥猪年。猪作为压轴 的生肖,却是位列六畜之首,曾被许多文人 墨客写入诗文之中,留下了大量吟咏佳句, 读来颇具韵味。 猪是一种身肥体壮、四肢短小、长有稀 而短的鬃毛、性温驯、繁殖快的杂食类哺乳 动物。我国早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就已开 始饲养猪、狗等家畜。我们中国人最重视的 “家”,从文字上来分析,宀为屋,豕为猪, 两字合写就是“家”字了。甲骨文的“豕” 字,长嘴短腿,肚腹肥圆,尾下垂,正是猪 的形象描绘。家中养有猪,食物才能得到保 证,生活才能安稳。所以,有了猪,家才算 是真正完整了。 猪在古代有许多别称,西汉扬雄的《方 言》曰:“猪,关东西或谓之彘,或谓之 豕,南楚谓之豨。其子或谓之豚,或谓之 貕,吴扬之间谓之猪子。”唐代笔记小说 《朝野佥载》说,有一个洪州人靠养猪致 富,称猪为“乌金”。唐代的《云仙杂记》 引 《承平旧纂》 云:“黑面郎,谓猪也。”宋 代孙奕《履斋示儿编》云:“猪曰长喙参 军、乌金。”清人厉荃所辑《事物异名录》 收录了更多猪的异称,譬如鲁津伯、大兰 王、糟糠氏、亥日人君等,这些异称的背后 大多有典故,否则很不容易理解。 猪屡屡被写入文学作品,我国最早的诗 歌总集《诗经》中就有相关的诗句,《诗经 · 大雅 · 公刘》云:“执豕于牢,酌之用匏,食 之饮之,君之宗之”,描写的是杀猪饮酒的 生活场景。我们熟悉的北朝民歌《木兰诗》 中亦有“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之句。 大唐是一个诗歌璀璨的时代,含有 “猪”字的名篇佳作俯拾即是。王驾在《社 日》中写道:“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 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 归。”字里行间洋溢着乡野乐趣,清新又迷 人。李白的《下途归石门旧居》是首很长的 诗,其中有几句云:“石门流水遍桃花,我 亦曾到秦人家。不知何处得鸡豕,就中仍见 繁桑麻。”一方面记叙游事,一方面表达对 乡情乡景的赞美,呈现出一种“世外桃源” 的优美景象。白居易的《春村》云:“二月 村园暖,桑间戴胜飞。农夫舂旧谷,蚕妾捣 新衣。牛马因风远,鸡豚过社稀。黄昏林下 路,鼓笛赛神归。”写出了山村纯朴、恬 静、清幽的特点。王绩的《田家三首》中的 两句,“小池聊养鹤,闲田且牧猪”,写得更 是饶有趣味,让人难以忘怀。 到了宋朝,苏东坡先后为猪写过不少令 人拍案叫好的诗篇。“五日一见花猪肉,十 日一遇黄鸡粥。”这是苏东坡听说弟弟瘦了 后写给他的一首诗的开头一句。花猪,据说 是猪的幼崽,小猪刚出生时,身上有花纹, 故称“花猪肉”。五天能吃上一顿猪肉,在 当时也算得上是一种享受了。在《猪肉颂》 里,苏东坡写道:“净洗铛,少著水,柴头 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 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 吃,贫者不解煮。早辰起来打两碗,饱得自 家君莫管。”富人不稀罕猪肉,穷人又不懂 得烹调,苏东坡便自创做法,慢火、少水、 闷熟,做好后夹起一块放入口中,酥滑香 嫩,肥而不腻,肉香四溢。人们开始竞相仿 制,并戏称为“东坡肉”,成为流传至今的 一道名菜。陆游的《游山西村》写道:“莫 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渲染出 了丰收之年乡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情景,勾 起人们对农家生活的无限向往。 金代诗人元好问的《驱猪行》里写道: “沿山莳苗多费力,办与豪猪作粮食……长 牙短喙食不休,过处一抹无禾头。”这种猪 是最能糟蹋庄稼的,它嘴馋食杂肚皮大,能 把粮食吃个精光,把田地踩得一片狼藉。诗 人以犀利的笔触,借猪喻人,对那些置人民 生死于不顾的贪官污吏,进行无情的挞伐, 寓意深刻,发人深思。 每到过年,家家户户都会张罗着贴年画。 河南开封朱仙镇素以木版年画闻名天下。木版 年画堪称民间文化瑰宝,它不仅渲染出红彤 彤、喜洋洋的中国年味,更蕴涵着人们迎吉纳 福、祈求平安、惩恶扬善、崇尚廉洁的精神追 求和美好向往。下面,我们不妨来欣赏三幅朱 仙镇木版年画,听听它们背后的故事。 重耳走国 《重 耳 走 国》 的 主 人 公 重 耳 , 就 是 我 国 历 史上著名的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重耳 的早年经历十分坎坷。他是晋献公之子,才华 横溢,为人谦和,善交贤能智士,充满英雄气 概。晋献公宠妃骊姬阴险狡诈,为了立己出的 奚齐为太子,便离间晋献公与重耳的感情,重 耳被迫流亡。 《左 传》《国 语》 和 《史 记》 均 有 关 于 重 耳 流亡之旅的记述,民间艺人也有自己的一番讲 述。重耳辗转流亡八国十九年期间的一段轶 事,被艺人搬进了木版年画,表现得活灵活 现、惟妙惟肖:传说重耳与赵衰、魏犨、胥臣 等人流亡到楚国时,重耳和楚王一起狩猎,山 中突然蹿出一只黑斑遍身、体态如象、凶猛异 常的野兽,剑戟刀枪俱不能伤。重耳的谋士赵 衰认得此兽名为“貘”,说此兽秉天地之金气 而生,喜食铜铁,便溺所至五金皆化为水…… 楚王甚是惊愕,不知如何制服。魏犨毫无惧 色,说自己可以徒手制服猛兽,随即上前搏 斗,那凶兽竟将魏犨的鎏金腰带舔去一截。魏 犨大怒,跃身跨上兽身一通暴打,那兽力量渐 衰,而魏犨凶猛有余,终将其擒获。楚王赞 曰:“公子相从诸杰,文武俱备,吾国中万不 及一也!” 重耳流亡期间出生入死、忍辱负重,饱尝 人间冷暖,深刻体察民情,积累了经验,磨砺 了智慧,为日后振兴晋国、成就霸业奠定了基 础。十九年间,赵衰、魏犨等“五贤士”始终 在重耳身边效力,休戚与共经始大业,君明臣 忠,也是历史上的一段美谈。重耳即位后励精 图治,拔擢贤能,宣扬德教,注重民生,救济 贫困,宽免劳役,百姓安居乐业,对其他诸侯 国则以诚相待,天下安定太平。我们熟知的许 多成语,如“秦晋之好”“退避三舍”都与重 耳有关。 《重 耳 走 国》 这 幅 木 版 年 画 , 雕 琢 于 方 寸 之间,却折射出重耳流亡的十九年间,与身边 的贤士共同面对困难搏斗不止的历程。画面中 的猛兽,似猪但又有像大象的鼻子,四爪锋利 如耙;魏犨怒目圆睁,左手拿住猛兽的长鼻, 右手就要向猛兽的要害打去;赵衰博学多闻, 站在猛兽前,毫不畏惧,双手展开,作势要和 魏犨共同制服猛兽;而站在他们背后的重耳, 气定神闲,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中。这一画 面只是重耳传奇中的一个片段而已,但无疑反 映了老百姓对一种理想君臣关系的向往,而这 又与百姓对国家兴盛、天下太平的向往联系在 一起。 带子上朝 《带 子 上 朝》 取 材 自 唐 代 名 臣 郭 子 仪 父 子 的故事,寓意孝悌廉洁、守护江山、辈辈忠 贞、代代上朝。郭子仪是大唐中兴名将,在平 定“安史之乱”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可谓“勋 高一代”。 郭子仪的一生颇具传奇性。他早年参加武 举,夺得头筹,成为将帅之才,可惜因遭人嫉 妒,久被闲置,但郭子仪恢弘大度、宠辱不惊。 “安史之乱”爆发后,他率军作战,收复两京, 保卫边疆,为唐室中兴立下了盖世之功。 郭子仪教子有方,他绝不溺爱自己的孩 子 , 民 间 流 传 着 《打 金 枝》 的 故 事 , 说 的 是 郭 子仪之子郭暧娶升平公主为妻,郭子仪举行寿 诞时,文武百官皆来贺寿,惟独升平公主自恃 金枝玉叶不来拜寿,郭暧被兄嫂讥笑,醉酒怒 打了公主,公主回宫告诉了父母,要求治郭暧 的罪。郭子仪感到事态严重,绑子上朝请罪。 唐代宗贤明宽厚、深明大义,被郭子仪的谦恭 忠孝感动,非但没有怪罪郭子仪,反而给郭暧 加官晋级。 郭子仪官高慎行,清正谦虚,不徇私情, 赏罚必信,备受推崇。《新唐书》记载,郭子 仪逝后,追赠太师,谥号忠武,唐德宗废朝五 日,亲临送葬,并破制将其墓加高一丈,以表 其功。后人亦对郭子仪赞誉有加,范仲淹曾赋 诗:“令公名望冠萧何,菖毫储勋汝更多。心 服蛮夷都将相,身扶国祚宰山河。钧衡屡秉分 轻重,鼎鼐端居召致和。国像凌烟为第一,名 镌金石永难磨。” 《带 子 上 朝》 这 幅 年 画 背 后 的 故 事 , 民 间 有一种颇具演绎色彩的说法,说的是郭子仪在 其子小的时候,曾“带子上朝”,意欲让儿子 从小就知道朝堂上的规矩,将来尽忠报国,护 佑疆土,还有诗赞曰:“子仪半生做大将,一 身文武侍盛唐。带子上朝自幼教,福寿双喜后 世强。” 这幅《带子上朝》,既反映了普通百姓对 家族福祉代代传承的希望,也凝聚了对郭子仪 的人格魅力和高贵品质的礼赞。 满载而归 《满载而归》讲的是周世宗柴荣的故事。 唐朝灭亡后,北方进入“五代时期”,依次出 现了五个政权,像走马灯一样轮替,先是后 梁,再是后唐、后晋、后汉,最后一个是后 周。五代时期,大多是武夫掌握权柄,他们性 格残忍,百姓有苦难言,但柴荣却非同一般。 柴荣自幼在姑丈郭威家长大,为人谨慎笃 厚,被郭威收为义子。郭威建立后周,柴荣治 理澶州期间,史载“为政清肃,盗不犯境”。 郭威死后,柴荣即位,他整饬军队,招抚流 亡,减免赋税,治理水患,扩建开封城,开创 了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复兴的局面,一 定程度上,也为后来宋朝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司马光曾赞曰:“若周世宗,可谓仁矣!不爱其 身而爱民。若周世宗,可谓明矣!不以无益废有 益。”“世宗以信 令 御 群 臣 , 以 正 义 责 诸 国 …… 《书》 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又曰:‘大 邦畏其力,小邦怀其德。’世宗近之矣!” 柴荣在位时间虽然很短,但在他身上体现 出很多贤君的美德,例如简朴。柴荣即位后, 即禁止各地进献稀有的美食,宫殿装饰也不许 用珠宝。柴荣的简朴,和他早年的经历大有关 系。柴荣家境贫寒,为了挣钱,曾在兵荒马乱 中到各地做点小生意,深知百姓的疾苦所在。 传说柴荣曾推车卖伞,柴荣即位后,发展生 产、减免赋税,饱受战乱蹂躏的百姓获得喘息 与发展的机会。为了感念其功德,中原一带的 百姓作“柴荣推车进宝满载而归之”的门神画 像,还尊他为“柴王爷”,柴与财音近,因此 又称其为“财王爷”。 眼 前 这 张 《满 载 而 归》 年 画 , 五 颜 六 色 , 寓意吉祥,透着春节的喜庆。它表达了老百姓 对生活富足的期盼,而当我们了解了年画背后 的故事,它分明呈现出对解民倒悬、与民生 息、为民着想的理念的弘扬。 木版年画中的清风故事 ■张万华 仁者之心 ■马军 古诗文里的猪 ■钟芳 山西博物院藏西周青铜猪尊,2000年 出土于曲沃县晋侯墓地。该尊为盛酒器,背 部有盖可注入酒。 “ 仁 ” 之 历 史 可 谓 久 矣!《尚 书》 中 即 已 见 其端倪,其本意原指两个人相亲相爱,后来, 对“仁”情有独钟的孔子将其系统化地概括为 “爱人”。从孝父母、敬兄长,爱自己的家人开 始,进而爱家族其他人,进而爱全天下每一个 人,能够一以贯之、躬行践履的人便称得上有 智慧、有道德的仁者。 西汉倪宽就是这样的仁者。他担任左内史 时,鉴于关中地区赋税繁重,农业灌溉设施捉 襟见肘,每逢旱涝之年,一些地区百姓生活无 着的事实,主持修建了“六辅渠”。百姓大得 利益,农业连年丰收。 《汉书》说“宽为人温良”,施仁德之政, 用仁德之人。倪宽平冤狱,奖耕织,轻赋役, 调缓急,最大程度地与民休息,培蓄生机,百 姓打心眼里感念他的恩德。倪宽出身贫寒,深 知底层百姓的困苦与艰难,在每年例行的收缴 租税时总是量力而收,有时还缓时而收,甚至 还会根据情况救济急需帮助的百姓,这样就导 致他的租税收缴任务经常完不成。 按时、按质、按量收取租税,上缴国库, 是地方官的一项基本职责,同时也是每一个官 员升降黜罚的主要依据。后来,朝廷考核时, 他的“业绩”被定为不合格,按法令倪宽应予 免职。百姓听说后,非常着急,惟恐失去这位 因为爱护他们而受到处罚的好官,遂倾尽全 力,争先恐后地前去缴纳赋税。大户人家牛拉 车载,小户人家肩扛担挑,摩肩接踵,不绝于 道,结果,倪宽的赋税收得比应收的还要多出 不少。 北宋名将曹彬,一生打仗无数,但从未乱 杀一个无辜之人。受命讨蜀时,每攻下一城, 曹彬即将四散奔逃的妇女儿童聚于一所,等到 战事结束,再派手下亲兵寻访他们的亲属,然 后将其安全送回。如果实在找不到,或确定其 家人亲戚已经不在人世,则为其准备一份嫁妆 让她开始新的生活。讨伐南唐时,他只是围而 不打,苦口婆心劝李煜投降:“事情已经到了 如此地步,你的南唐绝无侥幸取胜的可能,城 破之日,必生灵涂炭,可怜的是全城百姓,他 们将会遭受无妄之灾,如果能放下武器,和平 归降,我方将保证城池完好,这才是上策 啊。”之后,曹彬让手下将士对天发誓,城破 之日,保证不乱杀一人。果然,李煜开门纳 降,宋军秋毫无犯,城内百姓箪食壶浆,感激 曹彬的仁德。 他的住所旧了,手下请求修缮一下,曹彬 却婉拒说:“这个时节正值大冬天,墙壁与瓦 石之间,会有许多虫子在这里冬眠,土木之工 一动,势必会伤害它们的性命,还是得过且 过,不要打扰它们吧。”曹彬之仁,不仅及于 人,甚至及于动物,令人叹服。 清代缪燧,任山东沂水县令时,正赶上全 省大饥荒,缪燧倾尽所有来救济百姓。为了让 逃荒流亡外地的百姓返回家园,缪燧拿出个人 薪俸为他们偿还拖欠的赋税,替他们购买耕牛 和种子,吸引他们回乡恢复耕种。康熙三十四 年 (1695 年), 缪 燧 迁 浙 江 定 海 县 令 , 此 地 海 水多,不宜种植粮食作物,他就修筑塘岸来抵 御海水,慢慢积蓄淡水,使开辟的农田逐渐增 多。由于土地贫瘠,百姓贫困,难以按期缴纳 赋税,缪燧就规定超过期限的由官府先为垫 付,等秋后再交还。缪燧重视文化教育事业, 不仅自掏腰包修建书院,延请名师,来鼓励十 三四岁正在砍柴放牧的孩子入学读书;还扩建 义学,由官府发放口粮,由是文化教育之风日 渐兴盛。此地的生活日用品,大多需要舟渡到 周边州县购买,关卡吏役乘机勒索,对百姓课 以重税。缪燧上奏朝廷,使之永久禁止,并在 海关树立石碑以告后世。定海诸岛是强盗聚集 的地方,缪燧不避锋镝,亲自带人将他们抓 获,然后一一按罪论处,社会治安顿时大为 好转。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 个伟大的人文情怀,被范仲淹称为“古仁人之 心”,也是他毕生以求的政治理想和人生目 标。倪宽具有这样的仁心,因而当汉武帝了解 事情的原委后,不但没有降罪于他,反而认定 他是个政治奇才,一升再升,官至“三公”之 一的御史大夫高位。曹彬具有这样的仁心,元 世祖忽必烈征伐南宋之前,特意单独召见大军 统帅中书右丞相伯颜,谆谆告诫他要以先贤曹 彬为榜样,爱护江南百姓,不要滥杀无辜,陶 宗仪的《南村辍耕录》对此记录道:“朕闻曹 彬不嗜杀人,一举而定江南,汝其体朕心,法 彬事,毋使吾赤子横罹锋刃。”缪燧具有这样 的仁心。他任定海县令前后二十二年,后虽升 官但始终没有离任,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 年)逝于定海,当地士民为其建造衣冠冢,在 义学供奉祭祀他,并把这里命名为蓉浦(缪燧 自号)书院,光绪年间入祀于名宦祠。 仁者之心,是太阳,是绿荫,是慈母的怀 抱。世界上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仁心,世界上也 有更多的人渴望这颗仁心的温暖与抚慰。仁心 可贵,仁心难得,它的光芒越大,这个世界就 越光辉和灿烂。 河南开封朱仙镇是中国历史上的四 大名镇之一,文化厚重、民俗多彩。朱 仙镇木版年画诞生于唐,兴于宋,鼎盛 于明清。明清时期,朱仙镇因水陆交通 发达,成为中原商业重镇,木版年画买 卖兴隆,据载当时镇上从事木版年画行 业的有三百余家。2006年5月,朱仙镇 木版年画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产名录。 朱仙镇木版年画线条粗犷奔放,造 型夸张生动,构图饱满匀称,色彩艳丽 浑厚。鲁迅先生非常喜欢朱仙镇木版年 画,曾评价说:“朱仙镇的木版年画很 好,雕刻的线条粗健有力……木刻很朴 实,不涂脂粉,人物也没有媚态,颜色 很浓重,有乡土味,具有北方木版年画 的独有特色。”朱仙镇木版年画题材最广 泛的是门神,大部分题材具有社会教育 功用,一般择取能表达忠君报国、廉洁 奉公、恪守孝悌等思想的传统故事片段 进行创作。 朱仙镇木版年画 ◎链接 图①:带子上朝 图②:满载而归 图③:重耳走国

Transcript of 青史斑斑 木版年画中的清风故事 - jjjcb.cn ·...

Page 1: 青史斑斑 木版年画中的清风故事 - jjjcb.cn · 乡情乡景的赞美,呈现出一种“世外桃源” 的优美景象。白居易的《春村》云:“二月 村园暖,桑间戴胜飞。农夫舂旧谷,蚕妾捣

2019年2月 1日 星期五

责任编辑:易舜电话:(010)59598065邮箱:jjblszk@163.com

66 史鉴文化 周刊

青史斑斑

史海逸趣

玉犬辞旧岁,金猪迎新春。

2019 年是农历己亥猪年。猪作为压轴

的生肖,却是位列六畜之首,曾被许多文人

墨客写入诗文之中,留下了大量吟咏佳句,

读来颇具韵味。

猪是一种身肥体壮、四肢短小、长有稀

而短的鬃毛、性温驯、繁殖快的杂食类哺乳

动物。我国早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就已开

始饲养猪、狗等家畜。我们中国人最重视的

“家”,从文字上来分析,宀为屋,豕为猪,

两字合写就是“家”字了。甲骨文的“豕”

字,长嘴短腿,肚腹肥圆,尾下垂,正是猪

的形象描绘。家中养有猪,食物才能得到保

证,生活才能安稳。所以,有了猪,家才算

是真正完整了。

猪在古代有许多别称,西汉扬雄的 《方

言》 曰:“猪,关东西或谓之彘,或谓之

豕,南楚谓之豨。其子或谓之豚,或谓之

貕,吴扬之间谓之猪子。”唐代笔记小说

《朝野佥载》 说,有一个洪州人靠养猪致

富,称猪为“乌金”。唐代的 《云仙杂记》

引 《承平旧纂》 云:“黑面郎,谓猪也。”宋

代孙奕 《履斋示儿编》 云:“猪曰长喙参

军、乌金。”清人厉荃所辑 《事物异名录》

收录了更多猪的异称,譬如鲁津伯、大兰

王、糟糠氏、亥日人君等,这些异称的背后

大多有典故,否则很不容易理解。

猪屡屡被写入文学作品,我国最早的诗

歌总集 《诗经》 中就有相关的诗句,《诗经·大雅·公刘》 云:“执豕于牢,酌之用匏,食

之饮之,君之宗之”,描写的是杀猪饮酒的

生活场景。我们熟悉的北朝民歌 《木兰诗》

中亦有“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之句。

大 唐 是 一 个 诗 歌 璀 璨 的 时 代 , 含 有

“猪”字的名篇佳作俯拾即是。王驾在 《社

日》 中写道:“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

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

归。”字里行间洋溢着乡野乐趣,清新又迷

人。李白的 《下途归石门旧居》 是首很长的

诗,其中有几句云:“石门流水遍桃花,我

亦曾到秦人家。不知何处得鸡豕,就中仍见

繁桑麻。”一方面记叙游事,一方面表达对

乡情乡景的赞美,呈现出一种“世外桃源”

的优美景象。白居易的 《春村》 云:“二月

村园暖,桑间戴胜飞。农夫舂旧谷,蚕妾捣

新衣。牛马因风远,鸡豚过社稀。黄昏林下

路,鼓笛赛神归。”写出了山村纯朴、恬

静、清幽的特点。王绩的 《田家三首》 中的

两句,“小池聊养鹤,闲田且牧猪”,写得更

是饶有趣味,让人难以忘怀。

到了宋朝,苏东坡先后为猪写过不少令

人拍案叫好的诗篇。“五日一见花猪肉,十

日一遇黄鸡粥。”这是苏东坡听说弟弟瘦了

后写给他的一首诗的开头一句。花猪,据说

是猪的幼崽,小猪刚出生时,身上有花纹,

故称“花猪肉”。五天能吃上一顿猪肉,在

当时也算得上是一种享受了。在 《猪肉颂》

里,苏东坡写道:“净洗铛,少著水,柴头

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

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

吃,贫者不解煮。早辰起来打两碗,饱得自

家君莫管。”富人不稀罕猪肉,穷人又不懂

得烹调,苏东坡便自创做法,慢火、少水、

闷熟,做好后夹起一块放入口中,酥滑香

嫩,肥而不腻,肉香四溢。人们开始竞相仿

制,并戏称为“东坡肉”,成为流传至今的

一道名菜。陆游的 《游山西村》 写道:“莫

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渲染出

了丰收之年乡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情景,勾

起人们对农家生活的无限向往。

金代诗人元好问的 《驱猪行》 里写道:

“沿山莳苗多费力,办与豪猪作粮食……长

牙短喙食不休,过处一抹无禾头。”这种猪

是最能糟蹋庄稼的,它嘴馋食杂肚皮大,能

把粮食吃个精光,把田地踩得一片狼藉。诗

人以犀利的笔触,借猪喻人,对那些置人民

生死于不顾的贪官污吏,进行无情的挞伐,

寓意深刻,发人深思。

每到过年,家家户户都会张罗着贴年画。

河南开封朱仙镇素以木版年画闻名天下。木版

年画堪称民间文化瑰宝,它不仅渲染出红彤

彤、喜洋洋的中国年味,更蕴涵着人们迎吉纳

福、祈求平安、惩恶扬善、崇尚廉洁的精神追

求和美好向往。下面,我们不妨来欣赏三幅朱

仙镇木版年画,听听它们背后的故事。

重耳走国

《重耳走国》 的主人公重耳,就是我国历

史上著名的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重耳

的早年经历十分坎坷。他是晋献公之子,才华

横溢,为人谦和,善交贤能智士,充满英雄气

概。晋献公宠妃骊姬阴险狡诈,为了立己出的

奚齐为太子,便离间晋献公与重耳的感情,重

耳被迫流亡。

《左传》《国语》 和 《史记》 均有关于重耳

流亡之旅的记述,民间艺人也有自己的一番讲

述。重耳辗转流亡八国十九年期间的一段轶

事,被艺人搬进了木版年画,表现得活灵活

现、惟妙惟肖:传说重耳与赵衰、魏犨、胥臣

等人流亡到楚国时,重耳和楚王一起狩猎,山

中突然蹿出一只黑斑遍身、体态如象、凶猛异

常的野兽,剑戟刀枪俱不能伤。重耳的谋士赵

衰认得此兽名为“貘”,说此兽秉天地之金气

而生,喜食铜铁,便溺所至五金皆化为水……

楚王甚是惊愕,不知如何制服。魏犨毫无惧

色,说自己可以徒手制服猛兽,随即上前搏

斗,那凶兽竟将魏犨的鎏金腰带舔去一截。魏

犨大怒,跃身跨上兽身一通暴打,那兽力量渐

衰,而魏犨凶猛有余,终将其擒获。楚王赞

曰:“公子相从诸杰,文武俱备,吾国中万不

及一也!”

重耳流亡期间出生入死、忍辱负重,饱尝

人间冷暖,深刻体察民情,积累了经验,磨砺

了智慧,为日后振兴晋国、成就霸业奠定了基

础。十九年间,赵衰、魏犨等“五贤士”始终

在重耳身边效力,休戚与共经始大业,君明臣

忠,也是历史上的一段美谈。重耳即位后励精

图治,拔擢贤能,宣扬德教,注重民生,救济

贫困,宽免劳役,百姓安居乐业,对其他诸侯

国则以诚相待,天下安定太平。我们熟知的许

多成语,如“秦晋之好”“退避三舍”都与重

耳有关。

《重耳走国》 这幅木版年画,雕琢于方寸

之间,却折射出重耳流亡的十九年间,与身边

的贤士共同面对困难搏斗不止的历程。画面中

的猛兽,似猪但又有像大象的鼻子,四爪锋利

如耙;魏犨怒目圆睁,左手拿住猛兽的长鼻,

右手就要向猛兽的要害打去;赵衰博学多闻,

站在猛兽前,毫不畏惧,双手展开,作势要和

魏犨共同制服猛兽;而站在他们背后的重耳,

气定神闲,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中。这一画

面只是重耳传奇中的一个片段而已,但无疑反

映了老百姓对一种理想君臣关系的向往,而这

又与百姓对国家兴盛、天下太平的向往联系在

一起。

带子上朝

《带子上朝》 取材自唐代名臣郭子仪父子

的故事,寓意孝悌廉洁、守护江山、辈辈忠

贞、代代上朝。郭子仪是大唐中兴名将,在平

定“安史之乱”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可谓“勋

高一代”。

郭子仪的一生颇具传奇性。他早年参加武

举,夺得头筹,成为将帅之才,可惜因遭人嫉

妒,久被闲置,但郭子仪恢弘大度、宠辱不惊。

“安史之乱”爆发后,他率军作战,收复两京,

保卫边疆,为唐室中兴立下了盖世之功。

郭子仪教子有方,他绝不溺爱自己的孩

子,民间流传着 《打金枝》 的故事,说的是郭

子仪之子郭暧娶升平公主为妻,郭子仪举行寿

诞时,文武百官皆来贺寿,惟独升平公主自恃

金枝玉叶不来拜寿,郭暧被兄嫂讥笑,醉酒怒

打了公主,公主回宫告诉了父母,要求治郭暧

的罪。郭子仪感到事态严重,绑子上朝请罪。

唐代宗贤明宽厚、深明大义,被郭子仪的谦恭

忠孝感动,非但没有怪罪郭子仪,反而给郭暧

加官晋级。

郭子仪官高慎行,清正谦虚,不徇私情,

赏罚必信,备受推崇。《新唐书》 记载,郭子

仪逝后,追赠太师,谥号忠武,唐德宗废朝五

日,亲临送葬,并破制将其墓加高一丈,以表

其功。后人亦对郭子仪赞誉有加,范仲淹曾赋

诗:“令公名望冠萧何,菖毫储勋汝更多。心

服蛮夷都将相,身扶国祚宰山河。钧衡屡秉分

轻重,鼎鼐端居召致和。国像凌烟为第一,名

镌金石永难磨。”

《带子上朝》 这幅年画背后的故事,民间

有一种颇具演绎色彩的说法,说的是郭子仪在

其子小的时候,曾“带子上朝”,意欲让儿子

从小就知道朝堂上的规矩,将来尽忠报国,护

佑疆土,还有诗赞曰:“子仪半生做大将,一

身文武侍盛唐。带子上朝自幼教,福寿双喜后

世强。”

这幅 《带子上朝》,既反映了普通百姓对

家族福祉代代传承的希望,也凝聚了对郭子仪

的人格魅力和高贵品质的礼赞。

满载而归

《满载而归》 讲的是周世宗柴荣的故事。

唐朝灭亡后,北方进入“五代时期”,依次出

现了五个政权,像走马灯一样轮替,先是后

梁,再是后唐、后晋、后汉,最后一个是后

周。五代时期,大多是武夫掌握权柄,他们性

格残忍,百姓有苦难言,但柴荣却非同一般。

柴荣自幼在姑丈郭威家长大,为人谨慎笃

厚,被郭威收为义子。郭威建立后周,柴荣治

理澶州期间,史载“为政清肃,盗不犯境”。

郭威死后,柴荣即位,他整饬军队,招抚流

亡,减免赋税,治理水患,扩建开封城,开创

了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复兴的局面,一

定程度上,也为后来宋朝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司马光曾赞曰:“若周世宗,可谓仁矣!不爱其

身而爱民。若周世宗,可谓明矣!不以无益废有

益。”“世宗以信令御群臣,以正义责诸国……

《书》 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又曰:‘大

邦畏其力,小邦怀其德。’世宗近之矣!”

柴荣在位时间虽然很短,但在他身上体现

出很多贤君的美德,例如简朴。柴荣即位后,

即禁止各地进献稀有的美食,宫殿装饰也不许

用珠宝。柴荣的简朴,和他早年的经历大有关

系。柴荣家境贫寒,为了挣钱,曾在兵荒马乱

中到各地做点小生意,深知百姓的疾苦所在。

传说柴荣曾推车卖伞,柴荣即位后,发展生

产、减免赋税,饱受战乱蹂躏的百姓获得喘息

与发展的机会。为了感念其功德,中原一带的

百姓作“柴荣推车进宝满载而归之”的门神画

像,还尊他为“柴王爷”,柴与财音近,因此

又称其为“财王爷”。

眼前这张 《满载而归》 年画,五颜六色,

寓意吉祥,透着春节的喜庆。它表达了老百姓

对生活富足的期盼,而当我们了解了年画背后

的故事,它分明呈现出对解民倒悬、与民生

息、为民着想的理念的弘扬。

木版年画中的清风故事■张万华

仁 者 之 心■马军

古诗文里的猪■钟芳

山西博物院藏西周青铜猪尊,2000年出土于曲沃县晋侯墓地。该尊为盛酒器,背部有盖可注入酒。

“仁”之历史可谓久矣!《尚书》 中即已见

其端倪,其本意原指两个人相亲相爱,后来,

对“仁”情有独钟的孔子将其系统化地概括为

“爱人”。从孝父母、敬兄长,爱自己的家人开

始,进而爱家族其他人,进而爱全天下每一个

人,能够一以贯之、躬行践履的人便称得上有

智慧、有道德的仁者。

西汉倪宽就是这样的仁者。他担任左内史

时,鉴于关中地区赋税繁重,农业灌溉设施捉

襟见肘,每逢旱涝之年,一些地区百姓生活无

着的事实,主持修建了“六辅渠”。百姓大得

利益,农业连年丰收。

《汉书》 说“宽为人温良”,施仁德之政,

用仁德之人。倪宽平冤狱,奖耕织,轻赋役,

调缓急,最大程度地与民休息,培蓄生机,百

姓打心眼里感念他的恩德。倪宽出身贫寒,深

知底层百姓的困苦与艰难,在每年例行的收缴

租税时总是量力而收,有时还缓时而收,甚至

还会根据情况救济急需帮助的百姓,这样就导

致他的租税收缴任务经常完不成。

按时、按质、按量收取租税,上缴国库,

是地方官的一项基本职责,同时也是每一个官

员升降黜罚的主要依据。后来,朝廷考核时,

他的“业绩”被定为不合格,按法令倪宽应予

免职。百姓听说后,非常着急,惟恐失去这位

因为爱护他们而受到处罚的好官,遂倾尽全

力,争先恐后地前去缴纳赋税。大户人家牛拉

车载,小户人家肩扛担挑,摩肩接踵,不绝于

道,结果,倪宽的赋税收得比应收的还要多出

不少。

北宋名将曹彬,一生打仗无数,但从未乱

杀一个无辜之人。受命讨蜀时,每攻下一城,

曹彬即将四散奔逃的妇女儿童聚于一所,等到

战事结束,再派手下亲兵寻访他们的亲属,然

后将其安全送回。如果实在找不到,或确定其

家人亲戚已经不在人世,则为其准备一份嫁妆

让她开始新的生活。讨伐南唐时,他只是围而

不打,苦口婆心劝李煜投降:“事情已经到了

如此地步,你的南唐绝无侥幸取胜的可能,城

破之日,必生灵涂炭,可怜的是全城百姓,他

们将会遭受无妄之灾,如果能放下武器,和平

归降,我方将保证城池完好,这才是上策

啊。”之后,曹彬让手下将士对天发誓,城破

之日,保证不乱杀一人。果然,李煜开门纳

降,宋军秋毫无犯,城内百姓箪食壶浆,感激

曹彬的仁德。

他的住所旧了,手下请求修缮一下,曹彬

却婉拒说:“这个时节正值大冬天,墙壁与瓦

石之间,会有许多虫子在这里冬眠,土木之工

一动,势必会伤害它们的性命,还是得过且

过,不要打扰它们吧。”曹彬之仁,不仅及于

人,甚至及于动物,令人叹服。

清代缪燧,任山东沂水县令时,正赶上全

省大饥荒,缪燧倾尽所有来救济百姓。为了让

逃荒流亡外地的百姓返回家园,缪燧拿出个人

薪俸为他们偿还拖欠的赋税,替他们购买耕牛

和种子,吸引他们回乡恢复耕种。康熙三十四

年 (1695年),缪燧迁浙江定海县令,此地海

水多,不宜种植粮食作物,他就修筑塘岸来抵

御海水,慢慢积蓄淡水,使开辟的农田逐渐增

多。由于土地贫瘠,百姓贫困,难以按期缴纳

赋税,缪燧就规定超过期限的由官府先为垫

付,等秋后再交还。缪燧重视文化教育事业,

不仅自掏腰包修建书院,延请名师,来鼓励十

三四岁正在砍柴放牧的孩子入学读书;还扩建

义学,由官府发放口粮,由是文化教育之风日

渐兴盛。此地的生活日用品,大多需要舟渡到

周边州县购买,关卡吏役乘机勒索,对百姓课

以重税。缪燧上奏朝廷,使之永久禁止,并在

海关树立石碑以告后世。定海诸岛是强盗聚集

的地方,缪燧不避锋镝,亲自带人将他们抓

获,然后一一按罪论处,社会治安顿时大为

好转。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

个伟大的人文情怀,被范仲淹称为“古仁人之

心”,也是他毕生以求的政治理想和人生目

标。倪宽具有这样的仁心,因而当汉武帝了解

事情的原委后,不但没有降罪于他,反而认定

他是个政治奇才,一升再升,官至“三公”之

一的御史大夫高位。曹彬具有这样的仁心,元

世祖忽必烈征伐南宋之前,特意单独召见大军

统帅中书右丞相伯颜,谆谆告诫他要以先贤曹

彬为榜样,爱护江南百姓,不要滥杀无辜,陶

宗仪的 《南村辍耕录》 对此记录道:“朕闻曹

彬不嗜杀人,一举而定江南,汝其体朕心,法

彬事,毋使吾赤子横罹锋刃。”缪燧具有这样

的仁心。他任定海县令前后二十二年,后虽升

官但始终没有离任,于康熙五十六年 (1717

年) 逝于定海,当地士民为其建造衣冠冢,在

义学供奉祭祀他,并把这里命名为蓉浦 (缪燧

自号) 书院,光绪年间入祀于名宦祠。

仁者之心,是太阳,是绿荫,是慈母的怀

抱。世界上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仁心,世界上也

有更多的人渴望这颗仁心的温暖与抚慰。仁心

可贵,仁心难得,它的光芒越大,这个世界就

越光辉和灿烂。

河南开封朱仙镇是中国历史上的四

大名镇之一,文化厚重、民俗多彩。朱

仙镇木版年画诞生于唐,兴于宋,鼎盛

于明清。明清时期,朱仙镇因水陆交通

发达,成为中原商业重镇,木版年画买

卖兴隆,据载当时镇上从事木版年画行

业的有三百余家。2006 年 5 月,朱仙镇

木版年画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产名录。

朱仙镇木版年画线条粗犷奔放,造

型夸张生动,构图饱满匀称,色彩艳丽

浑厚。鲁迅先生非常喜欢朱仙镇木版年

画,曾评价说:“朱仙镇的木版年画很

好,雕刻的线条粗健有力……木刻很朴

实,不涂脂粉,人物也没有媚态,颜色

很浓重,有乡土味,具有北方木版年画

的独有特色。”朱仙镇木版年画题材最广

泛的是门神,大部分题材具有社会教育

功用,一般择取能表达忠君报国、廉洁

奉公、恪守孝悌等思想的传统故事片段

进行创作。

朱仙镇木版年画

◎链接

②②①①

③③

图①:带子上朝 图②:满载而归 图③:重耳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