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

1
755 41 021-22899999 021-22898970 00041 16 1.20 04132 · Z HUANTI · / / E-mail:[email protected] 2019.4.11 2019 25 2019 5 20 1. 2 50 3 1 2000 ; 3 800 2. 3. ), [email protected] 4. 5. 1. 2. ”, 3. 52 4300-13 100043 010-88685162 : [email protected] www.cnprose.com》: 》, 》(

Transcript of 舞剧...

Page 1: 舞剧 昭君出塞》:从新视角和历史维度诠释经典wxb.whb.cn/images/2019-04/11/16/160411.pdf2016/04/11  · 年满25 岁的中外华语诗人、作家及文学 爱好者均可参加。征稿日期:

本社地址:上海市威海路 755 号 41 楼 电话:021-22899999 转文学报各部 传真:021-22898970 邮编:200041 本期 16 版 零售每份 1.20 元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广告经营许可证许可号:沪工商广字 04132 号 印刷:上海报业集团印务中心

专题 輥輴訛悦读· Z H U A N T I·

责编/李凌俊 技编/黄 海E-mail:[email protected]

2019.4.11

第六届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征稿通知为展示中外当代诗歌、散文新成就,促进

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团结中外诗歌、散文

作家,发现和培养诗歌、散文作者及爱好者 。

我们成功举办了前五届中外诗歌散文邀请

赛, 相关领导专家和海内外获奖诗人作家出

席大会, 部分获奖者被推荐加入了中国诗歌学会、中国散文网、中国散文学会。 第六届中

外诗歌散文邀请赛即日起向海内外征稿 ,

2019 年的盛夏我们将相聚在内蒙古大草原,

播种希望,放飞梦想,用我们的心,感知生命与岁月,用我们的笔,讴歌生活与爱情。

主办单位:

中国散文网、华夏博学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协办单位:

世界诗人大会中国办事处、 中国诗书画

家网、人人文学网、澳华文学网、中华诗词网

参赛对象:

年满 25 岁的中外华语诗人、作家及文学

爱好者均可参加。

征稿日期:

即日起至 2019年 5 月 20 日

征稿内容:

创作格调高雅 、立意新颖 ,能够体现新

时代精神和反映现实生活的诗歌 、 散文 、散

文诗。 要言之有物,情真意切 ,且富有文采。

作品题材不限, 发表与否不限并注明出处 ,

文责自负。

征文要求:

1.诗文类:新诗限 2首共 50行以内。传统

诗词限 3 首。散文限 1 篇限 2000 字内;散文诗

限 3 章 ,每章限 800 字内 ,提倡精短 ,以小见

大。 谢绝组诗、应酬诗和自传式文章。

2.图书类:请寄省级以上出版社出版的样

书三部和该书的介绍短文。

3.诗文类只接收电子版稿件,勿用附件,

只允许投一次代表作 (请同时注明详细地址

和真实姓名、电话及个人创作简历 ),请勿多

投。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收到稿件

后会自动回复。

4.图书类为保证图书样书的安全送达,请

一定通过中国邮政投寄。

5.每人限参加其中一类评比,重复无效。

来稿不退,请自留底稿。

评选与奖励:

1.邀请赛不收参赛费评审费。由主办单位

领导和在京作家诗人组成评委会。 入围即为

初评,再经复评、终评程序。

2.邀请赛设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等,同

时评出十篇“邀请赛最佳诗歌奖”,十篇“邀请

赛最佳散文奖 ”等 ,另设 “邀请赛图书奖 ”十

名。 均颁发证书,无奖金和奖品,请周知。

3.凡获奖作家给予书面通知,邀请到内蒙

古大草原参加颁奖盛典和创作论坛, 其作品

将在中国散文网发表, 并将由国家级出版社

出版专集。 获奖者推荐加入中国诗歌学会、中

国散文网、中国散文学会。 获奖图书将在中国

散文网推荐。 优异获奖者可出国参加世界诗

人大会,进行国际文化交流。

来稿请寄:

北京市石景山路 52 号 4300-13 信箱中

外诗文办公室 陈娜(收)

邮编:100043

咨询电话:010-88685162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更多资讯请浏览官方网站: 中国散文网

(www.cnprose.com)

舞剧《昭君出塞》:从新视角和历史维度诠释经典王陌潇

最近在北美公演的中国歌剧舞剧院

舞剧新作《昭君出塞》对我来讲是一部差

点被宣传海报、照片所毁掉的剧目。 主要

是海报上的舞蹈演员妆容过于现代,服装

设计与历史的联系似乎不大考究,让人极

容易误认为这是非常无趣且缺乏素养的

审美。 但观后我对此前产生的偏见有很大

改观,其实该舞剧表现出了相当高水准的

制作。

严格来讲,我并不是舞剧方面专业的

评论者, 所以只能从观赏的角度出发,以

一些粗浅的观点来对其呈现的舞台进行

评价。

首先,舞台美术方面简约大气 ,色彩

鲜明而不耀眼。 每个场景一般会将灯光和

舞台布景的颜色控制在一个色调和范围

之内,再辅之以冷暖对比和补色等处理方

式,使得观感上相当舒适。 而舞台布景也

很简约,多次用到汉代画像砖的图像作为

背景,古典庄严而又不刻意,取之传统,用

之现代。

其次,服装道具繁简得当,雅俗共赏。

作为一个商业性质面向普罗大众的舞剧,

《昭君出塞》的服装并不需要严格按照历史

考证来进行设计, 尤其考虑到该舞剧的性

质, 服装要服务于舞蹈表演和现代审美需

求,故而有所新变亦可以理解。 服装的设计

总体来说是十分美观的, 没有太夸张的装

饰,也没有过于花哨的色彩,恰到好处。

此前有人质疑王昭君在海报上身着

红色带帽大氅是否得体。 经过我的简单查

阅,发现当时王昭君服装的原貌虽无从考

证,但是《昭君出塞》是长久以来各种传统

戏剧的经典剧目,同时也被现代画家反复

描绘,所以根据传统戏剧的服装和绘画的

描绘,这种大氅的设计就算不符合历史原

貌, 但也是符合戏剧传统和图像传统的,

昭君一袭红裘出嫁的形象,早已在观众心

中留下深刻印记。 但是关于匈奴士兵的服

装设计,可能为了突出其粗犷、可怖,采取

了头戴兽骨身着毛皮的设计,尤其是兽骨

的设计无疑是属于对“他者”的幻想,有着

类似于萨义德所批判的东方主义的相关

理念。 同时,汉元帝所戴的形状怪异高耸

的头冠和身后扇形装饰也有待商榷。

第三,舞蹈。 整个编舞比较古典,没有

过多的大技巧的炫技,收放自如,可谓赏

心悦目。 独舞、双人舞、三人舞和群舞,层

层铺展,丝丝紧扣。 虽然一般来讲作为艺

术从业人员,不能以声誉、象征来进行评

判,但不得不说我对中国舞蹈表演的“国

字号”团队还是充满了信心的,这来源于

长久以来中国古典舞蹈体系的深厚根基。

事实上此次表演也是如此,舞蹈演员们的

形象、姿态、力量、柔韧等各个方面都表现

了非常高超的水准。

第四,音乐。 这次的编曲十分恢弘壮

阔,但是并没有什么让人印象非常深刻的

地方。 在乐器的选择上比较依赖于弦乐,

在交响乐的基础上添加了笛子、 琵琶、古

筝等传统乐器, 是比较常见的中国风创

作。 再者因王昭君怀抱琵琶的形象经典,

所以琵琶在音乐中起到展示人物心理的

作用,呈现出鲜明的音乐语言风格。

技术分析点到为止,接下来我想浅谈

一点这个剧背后的一些观念和思考。

作为民族英雄的王昭君,她首先是一

个女性。 我想讨论王昭君以及整个舞剧背

后所潜藏的民族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内涵。

实际上《昭君出塞》这个故事,在对历史的

书写中,书写者们的民族性、儒家传统以及

男性视野是绕不开的。 这不得不让人想起

后来东汉发生的另一个经典故事 《文姬归

汉》,前者客死他乡,后者得以归家。 让人惋

惜的是,无论是客死他乡还是荣归故里,实

际上这两个故事都是作为个人的女性彻头

彻尾的人生悲剧。 汉成帝没有体恤昭君所

写的 《王嫱报汉元帝书》(她不知汉元帝已

薨)中的痛楚,命令其“从胡俗”不得返回,

曹操没有想过文姬与左贤王是否恩爱便将

其赎回。 在《汉书》中并没有关于王昭君主

动请缨和亲的记载,而到了《后汉书》这里,

却加了这么一笔, 这样的加一笔书写看似

偶然,实则是暗含某种性别的偏见。 然而,

又有几个人知道王昭君在呼韩邪单于死后

复嫁其子复株累并又生二女, 复株累又为

保其权威杀了昭君与呼韩邪所生的伊屠智

牙师。 历史长河滔滔,我们仍钦佩于这些女

性在面对“和亲”这一政治行为时的大义与

勇气, 仍感怀于那时她们所表现出的华夏

民族大爱情怀和家国情结。 然而在新的时

代,需要新的诠释方式,如何从新视角和历

史维度去与王昭君一类的女性, 进行一次

次新的对话, 是当代艺术家们需要反复思

考的问题。

因此回到舞剧本身,在观看前我就非

常好奇编剧将如何处理这些细节,好奇是

否又是一次重走旧路的表演? 值得欣喜的

是,这部舞剧并没有。 如在第二幕中,有一

个情节是王昭君在出塞的途中睡着,并梦

见与儿时的同伴嬉戏,后又因被匈奴人掠

劫的噩梦而惊醒。 最初我只认为这是一个

为了谋求古典戏剧的起伏节奏的设计,但

现在想来并不是这么简单,可以说从这里

看出编剧对于王昭君的个人,和其作为女

性的性别身份的关注。 编剧试图以女性的

通感去体悟她,每一次选择背后的那些大

爱与苦楚。

王昭君能得到后代文学所悲叹和同

情的原因一方面是她所体现的女性当代

价值与意义,另一方面也在于她有没能像

蔡文姬一样荣归大汉的遗憾。 然而在本剧

的最后一幕中,编剧仍然交代了昭君再嫁

这一细节,这部舞剧在宏大叙事的民族情

绪下, 仍能让人瞥见一丝温柔的人文关

怀,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