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小鎮 - TaiPowerdept.taipower.com.tw/yuan/yuan101/yuan_pdf/101_10.pdf ·...

5
╱大城小鎮 70 71 美意濃情,文化山林 大城小鎮 老家,是人們心中懸念的原鄉。美濃這個客 家小鎮,對南台灣的客家人來說,就是最難擺脫 家鄉和親情牽絆的地方。 在高雄捷運,我瀏覽著動態的港都旅遊資 訊,這時有一個畫面跳進眼簾:「高雄市美濃區 勇奪2012年國際宜居城市銅獎」,不由多了幾分 好奇。離都會區有些遙遠的美濃,當然不可能靠 現代化的城市建設拿到這個獎,相反的,憑藉好 山好水的客家文化底蘊和溫暖的人情味才是美濃 勝出的主因吧! 這也讓我想到2012年時由交通部觀光局主辦 的「台灣十大觀光小城」票選活動,美濃以30萬票拿下第六名,不但是高屏唯一上榜的鄉鎮, 也是全台灣唯一入選的客家小鎮,雀屏中選的理 由不言而喻。對照今日美濃獲得國際宜居城市獎 的肯定,就更吸引人想去探尋和發現美濃「美」 的一面。 從高捷左營站搭上開往美濃的國道10號快捷 公車,發現這輛外觀與一般國道客運並無不同的 公車竟然是無汙染的電動公車,而且高雄市政府 為了鼓勵民眾搭乘大眾運輸前往美濃,特別推出 優惠措施,乘客只要使用包括高捷卡或台北悠遊 卡在內的電子票證搭乘,就享單程票價50元的優 惠,比走省道客運線路票價省一半,難怪青年學 子和背包客趨之若鶩。 國道 10 號又稱「高雄支線」或「高雄環 線」,全線於1999年通車。西起高雄市左營區, 東至高雄市旗山區,縮短了高雄市區到大旗山地 區的距離,讓美濃、高樹、杉林、六龜、茂林、 桃源及那瑪夏等地區因而受惠。 文字/圖片 王美美 從國道10號下交流道,終點線旗屏一路就是 美濃的入口。初次造訪美濃,就被連綿超過一公 里、幾百棵並列的臘腸樹所震 ,屬常綠喬木的 臘腸樹,夏至秋季於夜間開花,清早即凋謝且果 實下垂略似「法國麵包」。路兩旁則是綠油油水 田與菜園,不時有單車騎士優閒地穿過林蔭下, 讓坐在車裡的我有宛如來到綠野仙蹤的感覺。 印象深刻的不只這條臘腸林道,行走在美濃的鄉 間小路,株型纖細、氣質迷人的小葉欖仁也像美 人般張開手臂,小葉欖仁樹有「最美行道樹」之 譽,它引入台灣不過十幾年光景,卻在美濃觸目 可及,宜居之名其實最注重的就是環境的營造, 單從旅人到此的第一印象,美濃就已經擄獲人心 了。 美濃位於大高雄的東北隅,東臨六龜,西接 旗山,北鄰杉林,南連淡水、荖濃兩溪自然形成 的平坦平原,是傳統客家居住地六堆中的右堆, 不論是建築、工藝、生活、特產均擁有深厚的客 家文化內涵,人口組成超過90 %以上都是客家 人,尤以「鍾」姓和「林」姓為地方兩大姓氏。 要了解美濃的歷史,就一定要去靈山山麓下 的開基伯公壇。伯公壇是客家人的土地公,同時 也代表客家人拓墾土地的象徵,是聚落的重要指 標,常在庄頭、庄尾各一座,因此數量密度為全 台之最。 美濃開基伯公壇採用墓塚式的造型,前虛後 實,後化胎圍繞成卵形,造型獨特。伯公壇的開 基碑文記載著:乾隆元年(西元1736 年),六 堆里港武洛庄右堆統領林桂山、林豐山兄弟,鑒 於武洛庄易患水災,又孤立於閩人聚落中,乃以 ─好遊好食美濃客家庄

Transcript of 大城小鎮 - TaiPowerdept.taipower.com.tw/yuan/yuan101/yuan_pdf/101_10.pdf ·...

╱大城小鎮

70 71

美意濃情,文化山林

大城小鎮

老家,是人們心中懸念的原鄉。美濃這個客

家小鎮,對南台灣的客家人來說,就是最難擺脫

家鄉和親情牽絆的地方。

在高雄捷運,我瀏覽著動態的港都旅遊資

訊,這時有一個畫面跳進眼簾:「高雄市美濃區

勇奪2012年國際宜居城市銅獎」,不由多了幾分

好奇。離都會區有些遙遠的美濃,當然不可能靠

現代化的城市建設拿到這個獎,相反的,憑藉好

山好水的客家文化底蘊和溫暖的人情味才是美濃

勝出的主因吧!

這也讓我想到2012年時由交通部觀光局主辦

的「台灣十大觀光小城」票選活動,美濃以30多

萬票拿下第六名,不但是高屏唯一上榜的鄉鎮,

也是全台灣唯一入選的客家小鎮,雀屏中選的理

由不言而喻。對照今日美濃獲得國際宜居城市獎

的肯定,就更吸引人想去探尋和發現美濃「美」

的一面。

從高捷左營站搭上開往美濃的國道10號快捷

公車,發現這輛外觀與一般國道客運並無不同的

公車竟然是無汙染的電動公車,而且高雄市政府

為了鼓勵民眾搭乘大眾運輸前往美濃,特別推出

優惠措施,乘客只要使用包括高捷卡或台北悠遊

卡在內的電子票證搭乘,就享單程票價50元的優

惠,比走省道客運線路票價省一半,難怪青年學

子和背包客趨之若鶩。

國道1 0號又稱「高雄支線」或「高雄環

線」,全線於1999年通車。西起高雄市左營區,

東至高雄市旗山區,縮短了高雄市區到大旗山地

區的距離,讓美濃、高樹、杉林、六龜、茂林、

桃源及那瑪夏等地區因而受惠。

文字/圖片 王美美

從國道10號下交流道,終點線旗屏一路就是

美濃的入口。初次造訪美濃,就被連綿超過一公

里、幾百棵並列的臘腸樹所震 ,屬常綠喬木的

臘腸樹,夏至秋季於夜間開花,清早即凋謝且果

實下垂略似「法國麵包」。路兩旁則是綠油油水

田與菜園,不時有單車騎士優閒地穿過林蔭下,

讓坐在車裡的我有宛如來到綠野仙蹤的感覺。

印象深刻的不只這條臘腸林道,行走在美濃的鄉

間小路,株型纖細、氣質迷人的小葉欖仁也像美

人般張開手臂,小葉欖仁樹有「最美行道樹」之

譽,它引入台灣不過十幾年光景,卻在美濃觸目

可及,宜居之名其實最注重的就是環境的營造,

單從旅人到此的第一印象,美濃就已經擄獲人心

了。

美濃位於大高雄的東北隅,東臨六龜,西接

旗山,北鄰杉林,南連淡水、荖濃兩溪自然形成

的平坦平原,是傳統客家居住地六堆中的右堆,

不論是建築、工藝、生活、特產均擁有深厚的客

家文化內涵,人口組成超過90%以上都是客家

人,尤以「鍾」姓和「林」姓為地方兩大姓氏。

要了解美濃的歷史,就一定要去靈山山麓下

的開基伯公壇。伯公壇是客家人的土地公,同時

也代表客家人拓墾土地的象徵,是聚落的重要指

標,常在庄頭、庄尾各一座,因此數量密度為全

台之最。

美濃開基伯公壇採用墓塚式的造型,前虛後

實,後化胎圍繞成卵形,造型獨特。伯公壇的開

基碑文記載著:乾隆元年(西元1736年),六

堆里港武洛庄右堆統領林桂山、林豐山兄弟,鑒

於武洛庄易患水災,又孤立於閩人聚落中,乃以

─好遊好食美濃客家庄

╱大城小鎮

72 73

美濃開基伯公壇記載了客家先民移懇美濃之始。

煙波浩渺的中正湖是美濃的知名地標,有著山水畫卷的幽美意境。

生活軌跡及期待,也帶給外人一絲神秘、幽美的

感覺。

美濃市區有兩條主幹道,分別是東西向的中

山路(也就是高140鄉道),向東銜接泰安路,

是往山區旅遊的動線;另一條中正路為南北走

向,向北銜接美興路,是巡遊訪古的必走路線。

美濃三面環山,北方有美濃人心中的聖山―

月光山,與杉林區交界;西北方有靈山、金字面

山、旗尾山、雙峰山,可遠眺楠梓仙溪景色;東

面有茶頂山和尖山,知名的中正湖,就因這些群

山的相襯,才有了如西子般美不勝收的景致。

據文史記載,中正湖最早叫做中圳埤,原本

只是羌仔寮溪和大坑溪匯流形成的溝渠田,後來

多條水道橫流於此處形成埤湖,便有了中圳埤

的名字。中圳埤對美濃的農田灌溉影響甚大,

每年5月前後,中圳埤會開閘放水,鄉人稱其為

「掘埤頭」;到了9月,則堵住缺口築堤恢復蓄

水功能,稱為「築埤頭」,以保障來年春耕時灌

溉用水。中圳埤的面積約21公頃,是僅次於澄清

湖的高雄第二大人工湖,也由於中圳的客語發音

與中正兩字相近,所以在民國45年改名為「中

正湖」。不過,美濃在地人都親切的稱其「美濃

湖」,可見湖與人的情感相依。

中正湖的生態資源十分豐富,每年冬季會有

大批冬候鳥過境,是南部賞鳥的好去處,在通往

湖心涼亭的小橋上就鐫刻著十幾種鳥類的圖像。

中正湖背山環田,美景天成,而湖水湛藍,

遠山近景在湖面形成倒影,有如意境絕佳的山水

「安置臨危之武洛庄民」為由,帶領40餘族人

越過荖濃溪,入墾美濃山下,日墾瀰濃,夜宿武

洛,並於靈山山下建立開庄伯公壇奉祀,以資紀

念與感恩,是客家人移墾美濃之始。

據 美 濃 地 方 鄉 誌 記 載 , 美 濃 舊 稱 為 「 彌

濃」,其地名之由來眾說紛紜,有一說為,美濃

地方過去的先住民是曹族四社之一的美壟族的分

布之地,於是漢人取平埔族「瀰力社」與溪名

「荖濃溪」各一字組成地名。另一說是,林氏兄

弟率武洛庄民至美濃,命名為「瀰濃庄」,乃因

該地以水為源,汲用不絕,而取瀰,居民以農為

生,而取濃。

由此可知,美濃原名「瀰濃」,美濃之名是

在西元1920年,日本在台實施地方制度,台灣

很多地名都被日本地名取代,美濃即是一例。不

過,美濃人都認為,「瀰濃」客話音與美濃發音

相似。瀰濃也好、美濃也好,都說明美濃先民的

畫卷,濃淡相宜的景緻,將美濃的純樸、悠閒與

靜謐展露無遺。80年代紅遍兩岸的連續劇「星星

知我心」有很多場景便在此拍攝,美濃也因這齣

戲而家喻戶曉。

「中正湖的美從曙光彩霞灑落的那一刻,一

直持續到夕陽西下,無論是晨曦還是暮色,靜謐

的恬靜氛圍都令人陶醉!」美濃人如是說。

中正湖邊有一畦畦的水塘,水面漂浮著綠油

油心型葉子的植物,那是美濃特有的水耕蔬菜野

蓮。野蓮原為中正湖的野生植物,大量生長於清

澈的湖水中,它的假長莖可以食用,有人嘗試將

╱大城小鎮

74 75

即使泡在水田裡,工作裝卻悶熱不透氣,一連好

幾個小時暴露在驕陽下,任何人都吃不消,而採

收好的野蓮怕太陽曬,撐起大傘其實是為野蓮防

曬。

男子還告訴我,水塘開滿小白花就代表野蓮

成熟了,這時要盡量在7-10天內採收完畢,不然

野蓮的口感就會變差。

望著他們埋首水塘做著機械無法取代的工

作,看似費力費工,但從積極面去想,正因為採

野蓮是一種不易被取代或複製的地方優勢,才造

就野蓮成為今日代表美濃的地方菜。

告別了採野蓮者,我遇到一群穿著橘色T恤的

年輕人,他們是美濃愛鄉協進會的志工,正在為

即將登場的「第18屆美濃黃蝶祭」暖身宣傳,創 給妻子的一句話「有麝自然香」,字字珠璣,可

見文學家的浪漫情懷。

離開黃蝶翠谷走台28線往六龜方向行進,會

經過竹子門發電廠,它可是台灣第一代發電廠,

於西元1908年動工興建,1910年正式啟用。廠區

建築仿歐洲巴洛克式造型,弧形山牆及成列的拱

形窗戶,使廠區呈現一種柔性的美感,電廠內有4

部德國製的發電機,每小時發電量為200KW,於

民國92年公告為國定古蹟,目前原發電機組仍可

發電,可稱為「活古蹟」。

與竹子門發電廠僅幾分鐘車程的鍾富郎派下

夥房是市定古蹟。夥房是台灣客家建築最常見的

宅第形式,也是台灣客家先民為適應台灣多雨、

多地震而發展出不同於福建客家圓樓的建築形

式。鍾富郎派下夥房座北朝南呈「二堂三橫」格

局,是美濃「夥房屋」的典型代表。在這裡我巧

遇了夥房的主人-人稱「阿志牯」的鍾建志,對

客家傳統文化呵護備至的「阿志牯」在20年前就美濃的特產野蓮,是一種好吃的水耕蔬菜,但採野蓮卻是一項吃重又艱辛的工作。

野蓮移入水塘種植,成為美濃特產。

這時,水塘裡正有一男一女採野蓮,他們泡

在齊胸深的水裡,穿著類防水衣,頭上則包覆著

洋巾和帽子,只露出一雙眼睛。男子負責採收,

他把手伸直搆到野蓮的根部處,只留一張臉孔探

在水面上,自根部將整株拔起,然後交給一旁的

婦人,婦人則進行除葉、剪根及淘洗的工作,最

後紮成一束束,放在大陽傘下,等待回家再進行

細部整理。

我趨前攀談,男子告訴我野蓮是一種四季生

長的植物,夏天的生長期約兩個月,冬天則稍

長,比起其他蔬菜,生長在水裡的野蓮,採收過

程格外艱辛。採野蓮是一項吃重的工作,要有好

體力,還要耐得住酷熱和嚴寒。此刻酷熱難當, 辦於1995年的黃蝶祭,是台灣第一個客家生態人

文祭典。每年的黃蝶祭儀式都以客家古禮進行,

融合對土地「伯公」的虔誠信仰,並以蝴蝶作為

象徵,向天、向地和所有參與者宣示保育黃蝶翠

谷。近年來,美濃黃蝶祭不斷凝聚在地共識,以

悠然的客家文化小鎮為發展願景訴求,同時納涵

了在地的菸葉產業、水圳文化空間等議題,讓黃

蝶祭的意涵與面向更加豐富。

黃蝶翠谷位在美濃溪的上游處,保留著日治

時代種植的鐵刀木林,是蝴蝶的樂園。夏季正是

蝶類繁衍的季節,來到這裡,可能一不小心,就

會與蝴蝶「撞」個正著。

黃蝶翠谷還建有台灣第一座平民文學家的紀

念館-鍾理和紀念館,人文薈萃的美濃是台灣鄉

土文學作家鍾理和晚年定居之地,館內除了收藏

鍾理和的手稿著作,還有複製的作家書房以及他

的生平介紹。館外有鍾理和的雕像和碑林,鐫刻

著多位台灣知名作家的錦言佳句,其中鍾理和寫

每年7月舉行的美濃黃蝶祭已成為一個客家生態人文祭典。

╱大城小鎮

76 77

把家中廢棄的菸樓重新整修,成為美濃保存最完

整的菸樓建築。菸樓是美濃最特殊的建築之一,

是菸草從翠綠肥後變成黃金輕薄的乾燥室,也是

美濃菸農制菸程序中最艱辛的過程,更是菸草王

國留下的輝煌史跡,在菸業顛峰時期,幾乎是

「三步一菸樓、五步燒煙飄」。如今,鍾家菸樓

經過活化變成了陶藝館,成了展示客家文物、玩

陶品茗的藝術空間。

位於美濃老街永安路頭的東門樓,建於250

年前,為龍閣鳳檐之古雅造型,兩旁石柱雕飾有

「門前帶水環青美,樓外屏山積翠濃」的對聯。

此對聯除了首尾以「門樓、美濃」相對,由上至

的文化,敬字亭即為焚燒字紙、舉行禮讚儀式而

設,通常會設在書院、廟宇及村莊街道的轉折點

上,一般亭分三層,上下兩層供焚燒字紙,最底

層多設神龕牌位,如倉頡、孔子、文昌帝君等,

均與文教功名相關。美濃共有東西南北4座敬字

亭,其中坐落於永安路與中山路口的瀰濃庄敬字

亭被列為三級古蹟,建築為磚造六角形三層式的

平面格局,清水磚砌成,造型古樸優美,上層還

有剪黏花草裝飾。

美濃「迎聖蹟、字紙祭」活動在每年春節後

的第一個重要節日―「天公生」(農曆正月初

九)舉辦,與會者衣著客家傳統藍衫,準備牲醴

下或由下至上都成章,描述美濃風光,饒富興

趣,值得玩味。東門樓為目前台灣無城牆聚落中

最大的城門樓,見證瀰濃庄開庄的歷史。目前的

東門樓為1937年重建,樓高兩層,樓下寬可行

車,城樓上懸掛「大啟文明」的匾額。

永安老街上也有保存完好的夥房建築,這裡

曾是美濃最繁華的商業道路,像是菸葉大王林春

雨先生的大夥房,還修築有燕尾的紅磚門樓,望

之儼然,一磚一瓦都是美濃的歷史縮影。

敬字亭是美濃另一處赫赫有名的古蹟,全台

客庄十二大節慶之首的美濃「迎聖蹟、字紙祭」

活動就是以敬字亭為代表。客家人倡導敬惜字紙

東門樓見證了美濃庄開庄的歷史,透著一股獨特的古雅韻味。

瀰濃庄敬字亭被列為三級古蹟,有

超過百年的歷史。

昔日美濃菸葉大王林春雨先生的紅磚門樓依舊,是保存完整的夥房建築。

╱大城小鎮

78 79

果品,在美濃河邊舉辦儀式,顯揚並感謝造字先

師倉頡的功績,吹奏客家八音鼓樂,迎送一年來

從敬字亭內收集的字紙灰及各廟金亭內灰燼,以

「過化存神」的形式上告天庭,經由信仰儀式來

傳達說明一年來的知識發展情形。而美濃人為了

祈求小孩考試與讀書順利,也保有初一、十五前

往燒字紙的習俗。

近年在國際上掀起一股保存非物質文化遺產

的風潮,美濃也有兩樣東西有資格入列,那就是

油紙傘和藍衫,這兩種見證歷史的獨特文化,也

讓美濃成了舉足輕重的文化古鎮。

與菸葉齊名的油紙傘,是讓美濃揚眉吐氣的

手工藝,亦是讓美濃在藝文界發光發熱的傳統技

藝。油紙傘在客家傳統是作為吉祥、興旺的象

徵,因此在男生成年禮、女生出嫁時都會贈送油

紙傘以為祝福。美濃是台灣手工油紙傘的翹楚,

美濃的油紙傘和藍衫近年來在觀光帶動下復

甦,越來越精美的工藝讓人捨不得拿出來用,藝

術價值已大於實用性,成為美濃傲人的文化資

產。

來到美濃不能錯過的還有客家美食,美濃最

膾炙人口的美食,以粄條、高麗菜封的知名度最

高,也是美濃客家最常見的平民佳餚。美興街也

被稱作「粄條街」,短短百公尺小街上,面帕粄

(即「粄條」)店林立,炒粄條、炒野蓮、高麗

菜封和冬瓜封都是必吃的美食,尤其野蓮用蔭鳳

梨、薑絲大火快炒,是一道清脆爽口營養好吃又

健康的野菜。由於野蓮原先只見於美濃,具有獨

特口感與嚼勁,和在地食材一拍即合,一躍而成

為餐桌上的美濃特產。如今,野蓮幾乎成為外地

遊客至美濃用餐必點之菜餚。

可別以為美濃只是一個保存歷史和傳統就故

製傘廠幾乎都是世代相傳。傘面繪畫除有傳統的

詩詞書畫,美濃風光也常是畫作的主題,現今也

有藍染、棉紙撕畫、剪紙等創新手法,由於製作

程序嚴謹且手工扎實,紙傘相當耐用,為防水而

塗上的桐油,隨著時間越久變色反而為古樸的紙

傘增添懷舊韻味。油紙傘的製作從串骨架、繞邊

線、裱傘面到畫圖案,無不是精緻工藝的呈現。

藍衫是客家婦女的傳統服飾,屬上衣部分,

形式寬闊,衣長及膝、右開大襟,袖口反折成為

「反袖口袋」,在大襟處、袖口反折部分有鑲邊

裝飾。製作藍衫的布料是以結實堅牢又耐洗的棉

布為主,布料的深藍色為天然的植物染而成,耐

磨、不怕髒的藍衫正彰顯了客家人節儉、勤勞的

樸素個性。近年,美濃國中的一群老師為了搶救

藍衫文化,紛紛穿藍衫上課,將藍衫帶進校園,

成為美濃國中的另類「校服」。

步自封的小鎮,全國第一個農村型的光電社區就

落腳在美濃。高雄市政府近年積極推動綠能產

業,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在美濃成功輔導了一批

太陽光電屋頂裝置案例,裝置容量約800KW,年

發電量約110萬度,對於環境的貢獻功不可沒。

美濃也因此一躍成為全台農村型的光電社區示範

楷模,儼然就是個光電農村小型電力公司概念,

更為遠近馳名的美濃增添新的話題。

美濃山下,好山好水,美濃優質的客家文化

氣息,與悠閒的農村風光,還有環境永續的發展

模式都讓美濃這個「客家文化原鄉」帶給人充滿

鄉村氣息的旅行細韻,美意濃情的旅行趣味加上

可口小吃,「最美客庄」的「宜居」印象也更加

深植人心。

油紙傘,不但是讓美濃揚眉吐氣的手工藝,亦是讓美濃在

藝文界發光發熱的傳統技藝。

面帕粄(即「粄條」)是

美濃最膾炙人口的美食。

健康美味的野蓮已成為足

以代表美濃的地方菜餚。

藍衫彰顯了客家人節儉、勤勞的樸素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