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刊 - jjrbpaper.yunnan.cnjjrbpaper.yunnan.cn/images/2017-03/13/05/2017031305_pdf.pdf ·...

1
教育导刊 教育导刊 办云南教育主流第一报 问:张宝三 鲍德珠 李树洁 协办单位:云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云南省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会 云南省教育厅 云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 云南省青少年科技中心 云南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 云南野生动物园 第 798 期 2017 年 3 月 13 日 (逢周一出版)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出版 主编:潘子信 国内统一刊号 CN53-0025 邮发代号 63-29 法律顾问:云南培生律师事务所 张培生律师 邮箱:[email protected] 今 日 《教 育 导 刊》 4 版 教育时评 >> 教育简讯 >> 近年来,“校闹”事件时有发 生,不仅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甚至干 扰了社会正常秩序。昆明市此次通过 地方立法,明确规定学校、家长应当 承担的责任。 日前,笔者从昆明市教育局获 悉 ,《昆 明 市 学 校 安 全 条 例》 从 本 月 起 实 施 。《条 例》 明 确 , 将 建 立 事 故 纠纷调处机制,引导当事人依法处理 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对扰乱教育 教学秩序的行为,公安机关将依法处 理。 近年来,“校闹”事件时有发 生,不仅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甚至干 扰了社会正常秩序。昆明市此次通过 地方立法,明确规定学校、家长应当 承担的责任。 对 于 校 方 的 责 任 ,《条 例》 明 确,学校应当履行的职责如下:建立 健全门卫、食堂、宿舍、危化品、学 生请销假、小学四年级以下学生和幼 儿上下学交接、学生定期健康体检、 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理、校园网络 等管理制度。对于家长和学生的安全 责 任 ,《条 例》 明 确 , 学 生 不 得 危 及 他人和自身安全,发现有危害行为及 时报告学校,离开学校或者学校组织 活动的,应当说明理由并经监护人和 班主任或者学校指定人员的同意。家 长或监护人应当加强采取有效措施, 保障学生上学、放学途中的人身安 全,向学校提供有效联系方式;学生 有特异体质、特殊疾病、其他异常生 理心理情况的,应当及时告知学校; 发现学校存在安全隐患的,向学校提 出意见建议。 《条例》明确,发生学生人身伤 害事故纠纷,当事人可以选择协商、 调解、诉讼等途径解决;经双方自 愿,可以书面申请教育主管行政部门 调解,也可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 解。司法行政部门应指导有关人民调 解委员会建立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 调处中心,依法开展调解工作。任何 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扰学校安全事故的 调查处理。对侮辱、威胁、恐吓、故 意伤害学生、教职工、事故处理人员 或者非法限制学生、教职工、事故处 理人员人身自由;围堵学校或者在学 校及其周边喧闹、拉条幅、散发传 单、张贴大字报;侵占、破坏学校校 舍、场地、设施设备及其他扰乱教育 教学秩序的行为,公安机关将依法处 理。 浦美玲 昆明市学校安全条例正式实施 双江县勐库镇教学条件明显改善 经报讯 张耀辉 铁绍华双江县勐库镇始终坚持教育优 先发展战略,教育、教学条件 明显改善,助当地茶农精准脱 贫建设迈上更高台阶。 2015 年以来,累计教育 项目投入 661.95 万元,新建校 2073.94 平方米,排除危房 719 平方米,基本满足全镇中 小学教育教学办学需要。教育 质量持续提升,学前教育加快 发展,幼儿入园率达 81.6%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顺利通过 市级评估、省级复评。 2016 年,勐库中学在临沧 117 所中学中排名第 53 名, 学校综合办学实力明显增强, 中考成绩综合评价居乡镇 6 中学第二位, 610 分以上考生 19 人,排乡镇 6 所中学第二 位。教育工作取得的长足发 展,为勐库镇全面打赢脱贫攻 坚战,提供源源不断地后续发 展动力,为如期与全县全市全 省全国同步建成小康提供有力 保障。 弥渡县为学生和家长上法制课 经报讯 皋利民 张琪新学期开始,弥渡县教育局积 极开展安全教育法制活动,法 制副校长为中小学上一堂安全 教育法制课。 近日,弥渡县牛街彝族乡 民族中学和康郎完小为中小学 学生和家长上一堂安全教育法 制课。此次授课把以往单独给 学生授课改为学校把家长通知 到校一起和自家孩子一起接受 法制大餐。主要以校园安全、 道路交通安全、饮食卫生、中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 教育学生和家长自觉遵守法律 法规,树立法治观念,倡导家 长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安 全工作,同时也大幅度的提升 家长的法治安全观念,为农村 普法开创新的路子。 姚建龙 近日,山东青岛出台了一 部中小学校管理办法,规定中 小学校有权对影响教育教学秩 序的学生进行“适当惩戒”, 迅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讨 论。争论的焦点在于,中小学 和教师是否应该拥有“惩戒 权”,如何进行惩戒?对那些 存在问题的未成年人,法律又 该持何种态度? 不怕父母怕老师,曾是很 多人的记忆。在传统观念中, 教师享有很高的权威,惩戒学 生是天经地义,比如罚站、面 壁等,学生接受,家长也认 可。然而随着中国的发展,人 们权利意识不断加强,家长对 教师惩戒行为的容忍度越来越 低,惩戒顽劣学生变成了很微 妙的问题。现行法律对教师惩 戒权没有明确规定,对禁止体 罚、虐待未成年学生等则有着 明确要求。而惩戒学生往往涉 及对学生人身权利的一些限 制,是否允许、边界在哪里, 法律并没有明确回应,一定程 度导致现在的老师对顽劣学生 不敢管、不愿管。 中小学校和教师管教顽劣 学生功能的弱化,是近些年来 学生欺凌和暴力接连发生的原 因之一。由于学校和老师这一 “缓冲区”部分失效,呼吁公 安、司法机关介入和严惩顽劣 学生自然也就呼声越来越高, 比如建议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和 行政处罚年龄等。一些地方高 调宣传值得商榷的校园暴力重 判个案;强调公安、司法机关 要积极介入并重罚的意见开始 出现在一些政策文件之中。治 安管理处罚法修订公开征求意 见稿中,也提出了降低未成年 人行政拘留执行年龄的方案。 管教孩子,避免他们出现 行为偏差有三道基本防线,第 一道防线是父母,第二道防线 是学校,最后一道防线才是司 法。在当代社会,由于流动、 留守等原因,一些家长监护未 成年子女的功能在弱化。如果 学校这一道防线也不夯实,那 就只能期待司法变成“超级父 母”了,而这是司法不能承受 之重。用刑事处罚和行政处罚 去对付“熊孩子”无异饮鸩止 渴。最好的方法,一方面是强 化家长监护责任,另一方面则 是强化学校管教功能,让孩子 在学校就能被管好,不让问题 “出校园”。实现这一点的前 提,就是教师有权威,有必要 的约束与惩戒手段。 目前,包括美国、英国、 韩国、新加坡等在内的很多国 家法律均明确赋予了教师惩戒 权。例如,美国约有20个州 允 许 老 师 惩 戒 学 生 , 仅 2007 年一年就有22.3万中小学生被 依 法 惩 戒 。 英 国 在 2006 年 颁 布的《教育与督学法》也明确 赋予教师惩戒学生的权力,包 括允许打手心等。值得注意的 是,这些国家法律在赋权的同 时,也对惩戒的条件、方式、 工具、次数、男女生差异、程 序等进行了明确规定,以避免 教师滥用惩戒。 对于中国来说,类似的做 法是否可行,依然需要讨论。 山东青岛的办法,只是把长期 停留在理论争议层面的教师惩 戒权正式提了出来。需要强调 的是,赋予教师惩戒权绝不能 等同于允许体罚,更不能等同 于允许针对学生的暴力。教师 惩戒涉及对学生权利的限制, 涉及学生的一些基本权利比如 人格、人身自由等问题,不是 地方规章能够解决的,需要在 国家法律层面进行明确和规 范,尤其是要明确惩戒的边 界,从而让教师有底气、学生 能服气。 老师能否惩戒 “熊孩子” 免费法律咨询 云南培生律师事务所 张培生律师 免费咨询电话:13577422247 文山实小获省“后备力量”足球赛小组冠军 经报讯 李光员)近日, 在云南省 2017 年“后备力量” 比赛活动中,文山实验小学代 表文山州参赛,获得 U9 甲组冠 军。 文山实验小学足球队自 2015 年组建以来,球员从原来 10 人发展到目前的 30 余人, 逐步形成了三个不同年龄层次 的梯队。球队不仅人数增多, 而且球员技术、意志品质也不 断提升。目前,球队已培养出 冯浩然、胡桂铭、王贯中等一 大批核心球员。 在为期 6 天的比赛中,来 自全省各地州市及省外成都、 重庆等地 171 支参赛队轮番为 观众带来数场精彩的足球盛 宴。通过一番激烈的比拼,文 山实验小学对阵昆明西山区华 昌小学以 2:0 胜出,获得 U9 组冠军。在 U9 乙组,文山实验 小学以 5:1 战胜开远泸江小学, 获得第七名;在 U10 甲组,文 山实验小学 2:3 憾负开远泸江小 学,获得第六名。此外,文山 实验小学还获得道德风尚奖, 主教练陈志雄被评为优秀教 练。此次赛事是云南省足球后 备人才的一次大检验,也是各 州市加强足球交流学习、提高 球员技术的盛会。通过本次赛 事,必将对全省青少年足球运 动的普及和提高,起到重要的 促进作用。 近日,会泽 县待补小学组织 开展学雷锋志愿 服务活动,50余 名少先队员在老 师的带领下,对 集镇道路、公园 垃圾进行清理。 朱金贤摄 石林县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成绩显著 近几年来,石林彝族自治县(以 下简称“石林县”)围绕创建“全国 民族团结进步标兵”,认真落实《云 南省少数民族教育促进条例》,认真 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贯彻落实“三个 离不开”的思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 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 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民族地区的教 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教师队伍不断 扩大,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办学特色 不断凸显。 目前,石林县有民族幼儿园 1 所,民族小学 1 所、民族高中 1 所、 民族职业高中 1 所,基本构建了从幼 儿园到小学、高中的民族教育体系。 创建“云南省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 校”15 所,占比达 83.3% 。全县少数 民族在校生 16769 人,占在校生人数 42.9%,高于少数民族人口比例。 一、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民族教 育均衡优质发展。不断改善民族地区 学校办学条件,“十二五”期间,投 入资金 6673.7 万元,改扩建 29 所小 学、教学点,围绕义务教育发展基本 均衡加强软硬件建设,做到基本办学 条件达标。投资 8000 万元,在县城 新建巴江中学,圭山、长湖、西街 口、大可等四个边远民族乡镇的学生 集中进城接受优质教育。投资 1.9 亿 元搬迁新建石林民族中学,石林民中 晋升为一级三等高中。在民族地区举 办双语幼儿园。在全县中小学开展民 族团结教育,把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纳 入校本课程。在高中招生中,定向招 36%的少数民族学生。实施精准扶 贫助学工程,三年累计资助学生 2334 人次,资金共 499.9 万元,资助面覆 盖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学段家庭经 济困难学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资 助少数民族学生,确保每一位少数民 族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从 2011 年开始,每年安排交通费补助专 项资金 150 万元,对义务教育阶段经 济困难学生分地区按离校远近实施差 别化补助,做到同等条件下少数民族 学生优先资助。从 2013 年开始,累 计安排专项资金 905.98 万元,实施扎 根山区奉献奖工程,对边远贫困地区 教师给予生活补助,强化边远山区民 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教职工交 流、轮岗、支教制度,促进县域内教 育资源均衡配置。 二、开办彝文特色班,传承彝族 撒尼文字。由于学前教育的加快推 进,多数少数民族学生在学前阶段基 本扫除了语言障碍,石林县突破传 统“双语”教学,注重彝族语言和 文字的保护、传承,创新民族地区 人才培养模式,开办 “彝文特色 班”,逐步扩大彝族撒尼文字推广 面。县政府印发《石林彝族自治县 推广彝族撒尼文字实施方案》,举办 三期彝族撒尼文字师资培训班,培 训学员 105 人,聘请中央民族大学博 士生导师黄建明教授、云南民族大 学昂自明教授等知名彝学专家和地 方彝族撒尼文化专家授课。在彝族 撒尼学生聚居的中小学开设 10 个彝 文特色班,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每周 上课 2 3 节, 300 余名学生参加彝 文课程学习。长湖镇中心学校编印 了小学彝族撒尼文字教材,其他学 校拟制了彝族撒尼文字教学计划。 三、开展艺术教育实验县工作, 传承彝族撒尼优秀艺术。2014 年石林 县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二批农村艺术教 育实验县,开展彝族优秀文化传承研 究工作。农村艺术教育实验县工作分 搜集整理阶段和传承研究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用两年的时间对彝族撒尼 优秀艺术进行了搜集和整理,举办了 3 期艺术教师培训班,培训教师 142 名,完成了彝族撒尼大三弦进校园工 作,举办了全县中小学大三弦舞比 赛,命名了一批彝族文化传承学校。 第二阶段,开展彝族撒尼传统艺术传 承研究,在全县中小学传承彝族撒尼 歌曲 20 首、彝族撒尼舞蹈 10 个、彝 族撒尼乐器 10 种、彝族撒尼农民画 1 种、彝族撒尼刺绣 1 种。在彝族优秀 文化传承研究中,倡导“一校一 品”,做到校校有项目,艺术教师人 人有研究。 四、开办摔跤传统学校,传承彝 族撒尼体育文化。石林县有昆明市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6 所,长湖镇 中心小学被命名为昆明市非遗摔跤传 承学校。近三年,各校在市级摔跤、 柔道比赛中获团体总分第一名 4 次、 第二名 1 次、第三名 1 次;向市级以 上输送了摔跤、柔道等各类优秀运动 26 人。 五、挖掘彝族撒尼文化资源,打 造校园民族特色文化。石林县中小学 幼儿园积极挖掘彝族撒尼文化资源, 打造学校特色文化,涌现出一批富有 彝族撒尼文化特色的校园。长湖镇中 心小学创建“彝知园”,打造阿诗玛 文化长廊,开展民族文化周活动,被 评为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示 范学校、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学校。县 民族中学编一本《石林民族团结知识 读本》、跳一曲 《民族团结舞》、唱一 首 民 族 优 秀 歌 曲 《石 林 是 我 家》、 练 一项民族传统体育技能,形成了独具 特色的校园文化。民族幼儿园用彝族 撒尼童装作为园服,用彝族撒尼图 案、刺绣、乐器、生活用品等装饰幼 儿园,2014 年成功晋升为云南省一级 一等示范幼儿园。民族小学建设民族 文化教育基地,以“我们的家园”为 主题,以“神奇的石林 勤劳的民 族”为主线,从民族历史、民族语 言、民族宗教、民族服饰、民族节 日、民族体育、民族歌舞、民族文 学、民族饮食等方面以图文并茂的形 式,展现彝族撒尼人的文化,被确定 为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 地,传承《阿诗玛》口传叙事长诗、 彝族撒尼大三弦、彝族摔跤和彝族撒 尼刺绣。 石教 去年马关县“两免一补”投入 8530 万元 经报讯 徐永春)“两免一 补”政策是一项义务教育普惠 性政策,具体包括逐步免除义 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对家庭经 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和 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这也是国 家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改革的一项基础工程。去年, 马关县按照相关要求严格实施 “两免一补”政策,共为义务教 育阶段学生投入“两免一补” 资金 8529.84 万元。 其中:转拨各义务教育学 校公用经费 3660.68 万元,小学 2314.18 万元(年生均 600 元, 农村寄宿制学校年生均 800 元),中学 1346.5 万 元 (年 生 均 800 元,农村寄宿制学校年生 1000 元,特教学生年生均 4000 元);县级配套公用经费 99.03 万元(小学年生均补助 20 元,初中年生均补助 30 元)。 中央、省共下达教科书补助资 447.21 万元,受助学生 83531 人次(含新华字典享受人次), 小学生 57544 人次,初中生 25864 人次,特殊教育学生 123 人次。转拨各农村义务教育学 校贫困学生生活补助费 4322.92 万元,受助学生共计 81276 次,小学生生活补助资金 2825.54 万元,受助学生 56457 人次(年生均 1000 元); 初 中 生生活补助资金 1497.38 万元, 受助学生 24819 人次(年生均 1250 元,含特教学生)。 复旦大学课题研究项目落户永善 经报讯 陈洪 宋思霈 仁登) 近日,一个由上海复旦 大学负责、云南大学合作的 “教育软件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 习成绩的提升”课题研究正式 落户永善县溪洛渡镇。 在春寒料峭中,溪洛渡镇 迎来两位尊贵的客人,复旦大 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的课 题研究项目负责人张诚教授、 博士生导师和云南大学工商管 理与旅游管理学院课题研究项 目合作者罗裕梅教授、博士先 后在该镇红旗小学和中心校三 年级二班为课题研究的参与学 生免费发放了 78 个平板电脑, 每月还免费使用一定网络流 量,价值五万余元。 “教育软件对学生学习能力 和学习成绩的提升”课题主要 研究利用平板电脑上的教育软 件改善学生课后自学效率和学 习成绩,这一研究有利于增进 了解小学生课后学习的状况, 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 习,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和学习成绩。

Transcript of 教育导刊 - jjrbpaper.yunnan.cnjjrbpaper.yunnan.cn/images/2017-03/13/05/2017031305_pdf.pdf ·...

教育导刊教育导刊办 云 南 教 育 主 流 第 一 报

顾 问:张宝三 鲍德珠 陶 晴 李树洁 陈 方

协办单位:云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云南省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会 云南省教育厅 云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 云南省青少年科技中心 云南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 云南野生动物园

第 798 期

2017 年 3 月 13 日

(逢周一出版)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云南经济日报社出版

主编:潘子信

国内统一刊号 CN53-0025 邮发代号 63-29

法律顾问:云南培生律师事务所 张培生律师

邮箱:[email protected]

今日《教育导刊》4版

教育时评 >>

教育简讯 >>近 年 来 ,“ 校 闹 ” 事 件 时 有 发生,不仅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甚至干扰了社会正常秩序。昆明市此次通过地方立法,明确规定学校、家长应当承担的责任。

日前,笔者从昆明市教育局获悉,《昆明市学校安全条例》 从本月起实施。《条例》 明确,将建立事故纠纷调处机制,引导当事人依法处理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对扰乱教育教学秩序的行为,公安机关将依法处理。

近 年 来 ,“ 校 闹 ” 事 件 时 有 发生,不仅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甚至干扰了社会正常秩序。昆明市此次通过地方立法,明确规定学校、家长应当承担的责任。

对 于 校 方 的 责 任 ,《条 例》 明

确,学校应当履行的职责如下:建立健全门卫、食堂、宿舍、危化品、学生请销假、小学四年级以下学生和幼儿上下学交接、学生定期健康体检、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理、校园网络等管理制度。对于家长和学生的安全责任,《条例》 明确,学生不得危及他人和自身安全,发现有危害行为及时报告学校,离开学校或者学校组织活动的,应当说明理由并经监护人和班主任或者学校指定人员的同意。家长或监护人应当加强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学生上学、放学途中的人身安全,向学校提供有效联系方式;学生有特异体质、特殊疾病、其他异常生理心理情况的,应当及时告知学校;发现学校存在安全隐患的,向学校提出意见建议。

《条例》 明确,发生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当事人可以选择协商、调解、诉讼等途径解决;经双方自愿,可以书面申请教育主管行政部门调解,也可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司法行政部门应指导有关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调处中心,依法开展调解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扰学校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对侮辱、威胁、恐吓、故意伤害学生、教职工、事故处理人员或者非法限制学生、教职工、事故处理人员人身自由;围堵学校或者在学校及其周边喧闹、拉条幅、散发传单、张贴大字报;侵占、破坏学校校舍、场地、设施设备及其他扰乱教育教学秩序的行为,公安机关将依法处理。 浦美玲

昆明市学校安全条例正式实施

双江县勐库镇教学条件明显改善

经报讯 (张耀辉 铁绍华)双江县勐库镇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教育、教学条件明显改善,助当地茶农精准脱贫建设迈上更高台阶。

自 2015 年以来,累计教育项目投入 661.95 万元,新建校舍 2073.94 平 方 米 , 排 除 危 房719 平方米,基本满足全镇中小学教育教学办学需要。教育质量持续提升,学前教育加快发 展 , 幼 儿 入 园 率 达 81.6%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顺利通过

市级评估、省级复评。2016 年,勐库中学在临沧

市 117 所中学中排名第 53 名,学校综合办学实力明显增强,中考成绩综合评价居乡镇 6 所中学第二位, 610 分以上考生有 19 人,排乡镇 6 所中学第二位 。 教 育 工 作 取 得 的 长 足 发展,为勐库镇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源源不断地后续发展动力,为如期与全县全市全省全国同步建成小康提供有力保障。

弥渡县为学生和家长上法制课

经报讯 (皋 利 民 张 琪)新学期开始,弥渡县教育局积极开展安全教育法制活动,法制副校长为中小学上一堂安全教育法制课。

近日,弥渡县牛街彝族乡民族中学和康郎完小为中小学学生和家长上一堂安全教育法制课。此次授课把以往单独给学生授课改为学校把家长通知

到校一起和自家孩子一起接受法制大餐。主要以校园安全、道路交通安全、饮食卫生、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教育学生和家长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树立法治观念,倡导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安全工作,同时也大幅度的提升家长的法治安全观念,为农村普法开创新的路子。

姚建龙

近日,山东青岛出台了一部中小学校管理办法,规定中小学校有权对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学生进行“适当惩戒”,迅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讨论。争论的焦点在于,中小学和 教 师 是 否 应 该 拥 有 “ 惩 戒权”,如何进行惩戒?对那些存在问题的未成年人,法律又该持何种态度?

不怕父母怕老师,曾是很多人的记忆。在传统观念中,教师享有很高的权威,惩戒学生是天经地义,比如罚站、面壁 等 , 学 生 接 受 , 家 长 也 认可。然而随着中国的发展,人们权利意识不断加强,家长对教师惩戒行为的容忍度越来越低,惩戒顽劣学生变成了很微妙的问题。现行法律对教师惩戒权没有明确规定,对禁止体罚、虐待未成年学生等则有着明确要求。而惩戒学生往往涉及 对 学 生 人 身 权 利 的 一 些 限制,是否允许、边界在哪里,法律并没有明确回应,一定程度导致现在的老师对顽劣学生不敢管、不愿管。

中小学校和教师管教顽劣学生功能的弱化,是近些年来学生欺凌和暴力接连发生的原因之一。由于学校和老师这一

“缓冲区”部分失效,呼吁公安、司法机关介入和严惩顽劣学生自然也就呼声越来越高,比如建议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和行政处罚年龄等。一些地方高调宣传值得商榷的校园暴力重判个案;强调公安、司法机关要积极介入并重罚的意见开始出现在一些政策文件之中。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公开征求意见稿中,也提出了降低未成年人行政拘留执行年龄的方案。

管教孩子,避免他们出现行为偏差有三道基本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父母,第二道防线是学校,最后一道防线才是司法。在当代社会,由于流动、留守等原因,一些家长监护未成年子女的功能在弱化。如果学校这一道防线也不夯实,那就只能期待司法变成“超级父母”了,而这是司法不能承受之重。用刑事处罚和行政处罚去对付“熊孩子”无异饮鸩止渴。最好的方法,一方面是强化家长监护责任,另一方面则是强化学校管教功能,让孩子在学校就能被管好,不让问题

“出校园”。实现这一点的前提,就是教师有权威,有必要的约束与惩戒手段。

目前,包括美国、英国、韩国、新加坡等在内的很多国家法律均明确赋予了教师惩戒权。例如,美国约有 20 个州允 许 老 师 惩 戒 学 生 , 仅 2007年一年就有 22.3 万中小学生被依 法 惩 戒 。 英 国 在 2006 年 颁布的 《教育与督学法》 也明确赋予教师惩戒学生的权力,包括允许打手心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国家法律在赋权的同时,也对惩戒的条件、方式、工具、次数、男女生差异、程序等进行了明确规定,以避免教师滥用惩戒。

对于中国来说,类似的做法是否可行,依然需要讨论。山东青岛的办法,只是把长期停留在理论争议层面的教师惩戒权正式提了出来。需要强调的是,赋予教师惩戒权绝不能等同于允许体罚,更不能等同于允许针对学生的暴力。教师惩戒涉及对学生权利的限制,涉及学生的一些基本权利比如人格、人身自由等问题,不是地方规章能够解决的,需要在国 家 法 律 层 面 进 行 明 确 和 规范 , 尤 其 是 要 明 确 惩 戒 的 边界,从而让教师有底气、学生能服气。

老师能否惩戒“熊孩子”

免费法律咨询云南培生律师事务所 张培生律师免费咨询电话:13577422247

文山实小获省“后备力量”足球赛小组冠军

经报讯 (李 光 员) 近日,在云南省 2017 年“后备力量”比赛活动中,文山实验小学代表文山州参赛,获得 U9甲组冠军。

文 山 实 验 小 学 足 球 队 自2015 年组建以来,球员从原来的 10 人发展到目前的 30 余人,逐步形成了三个不同年龄层次的梯队。球队不仅人数增多,而且球员技术、意志品质也不断提升。目前,球队已培养出冯浩然、胡桂铭、王贯中等一大批核心球员。

在为期 6 天的比赛中,来自全省各地州市及省外成都、重庆等地 171 支参赛队轮番为观 众 带 来 数 场 精 彩 的 足 球 盛

宴。通过一番激烈的比拼,文山实验小学对阵昆明西山区华昌小学以 2:0 胜出,获得 U9 甲组冠军。在 U9乙组,文山实验小学以 5:1 战胜开远泸江小学,获得第七名;在 U10 甲组,文山实验小学 2:3憾负开远泸江小学,获得第六名。此外,文山实验小学还获得道德风尚奖,主 教 练 陈 志 雄 被 评 为 优 秀 教练。此次赛事是云南省足球后备人才的一次大检验,也是各州市加强足球交流学习、提高球员技术的盛会。通过本次赛事,必将对全省青少年足球运动的普及和提高,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近 日 , 会 泽县待补小学组织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50 余名少先队员在老师的带领下,对集镇道路、公园垃圾进行清理。

朱金贤摄

石林县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成绩显著近几年来,石林彝族自治县 (以

下简称“石林县”) 围绕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标兵”,认真落实 《云南省少数民族教育促进条例》,认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贯彻落实“三个离不开”的思想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民族地区的教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教师队伍不断扩大,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办学特色不断凸显。

目 前 , 石 林 县 有 民 族 幼 儿 园 1所,民族小学 1 所、民族高中 1 所、民族职业高中 1 所,基本构建了从幼儿园到小学、高中的民族教育体系。创建“云南省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15 所,占比达 83.3%。全县少数民族在校生 16769 人,占在校生人数的 42.9%,高于少数民族人口比例。

一、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民族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不断改善民族地区学校办学条件,“十二五”期间,投入资金 6673.7 万元,改扩建 29 所小学、教学点,围绕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加强软硬件建设,做到基本办学条件达标。投资 8000 万元,在县城新建巴江中学,圭山、长湖、西街口、大可等四个边远民族乡镇的学生集中进城接受优质教育。投资 1.9 亿元搬迁新建石林民族中学,石林民中晋升为一级三等高中。在民族地区举办双语幼儿园。在全县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把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校本课程。在高中招生中,定向招录 36%的少数民族学生。实施精准扶贫助学工程,三年累计资助学生 2334人次,资金共 499.9 万元,资助面覆盖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学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资助少数民族学生,确保每一位少数民族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从2011年开始,每年安排交通费补助专项资金 150 万元,对义务教育阶段经济困难学生分地区按离校远近实施差

别化补助,做到同等条件下少数民族学生优先资助。从 2013 年开始,累计安排专项资金 905.98 万元,实施扎根山区奉献奖工程,对边远贫困地区教师给予生活补助,强化边远山区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教职工交流、轮岗、支教制度,促进县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二、开办彝文特色班,传承彝族撒尼文字。由于学前教育的加快推进,多数少数民族学生在学前阶段基本扫除了语言障碍,石林县突破传统“双语”教学,注重彝族语言和文字的保护、传承,创新民族地区人 才 培 养 模 式 , 开 办 “ 彝 文 特 色班”,逐步扩大彝族撒尼文字推广面。县政府印发 《石林彝族自治县推广彝族撒尼文字实施方案》,举办三期彝族撒尼文字师资培训班,培训学员 105 人,聘请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黄建明教授、云南民族大学昂自明教授等知名彝学专家和地方彝族撒尼文化专家授课。在彝族撒尼学生聚居的中小学开设 10 个彝文特色班,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每周上课 2—3 节, 300 余名学生参加彝文课程学习。长湖镇中心学校编印了小学彝族撒尼文字教材,其他学校拟制了彝族撒尼文字教学计划。

三、开展艺术教育实验县工作,传承彝族撒尼优秀艺术。2014年石林县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二批农村艺术教育实验县,开展彝族优秀文化传承研究工作。农村艺术教育实验县工作分搜集整理阶段和传承研究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用两年的时间对彝族撒尼优秀艺术进行了搜集和整理,举办了3 期艺术教师培训班,培训教师 142名,完成了彝族撒尼大三弦进校园工作,举办了全县中小学大三弦舞比赛,命名了一批彝族文化传承学校。第二阶段,开展彝族撒尼传统艺术传承研究,在全县中小学传承彝族撒尼歌曲 20 首、彝族撒尼舞蹈 10 个、彝

族撒尼乐器 10 种、彝族撒尼农民画 1种、彝族撒尼刺绣 1 种。在彝族优秀文 化 传 承 研 究 中 , 倡 导 “ 一 校 一品”,做到校校有项目,艺术教师人人有研究。

四、开办摔跤传统学校,传承彝族撒尼体育文化。石林县有昆明市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6 所,长湖镇中心小学被命名为昆明市非遗摔跤传承学校。近三年,各校在市级摔跤、柔道比赛中获团体总分第一名 4 次、第二名 1 次、第三名 1 次;向市级以上输送了摔跤、柔道等各类优秀运动员 26人。

五、挖掘彝族撒尼文化资源,打造校园民族特色文化。石林县中小学幼儿园积极挖掘彝族撒尼文化资源,打造学校特色文化,涌现出一批富有彝族撒尼文化特色的校园。长湖镇中心小学创建 “彝知园”,打造阿诗玛文化长廊,开展民族文化周活动,被评为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示范学校、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学校。县民族中学编一本《石林民族团结知识读本》、跳一曲《民族团结舞》、唱一首民族优秀歌曲 《石林是我家》、练一项民族传统体育技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民族幼儿园用彝族撒尼童装作为园服,用彝族撒尼图案、刺绣、乐器、生活用品等装饰幼儿园,2014年成功晋升为云南省一级一等示范幼儿园。民族小学建设民族文化教育基地,以“我们的家园”为主 题 , 以 “ 神 奇 的 石 林 勤 劳 的 民族”为主线,从民族历史、民族语言、民族宗教、民族服饰、民族节日、民族体育、民族歌舞、民族文学、民族饮食等方面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彝族撒尼人的文化,被确定为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传承 《阿诗玛》 口传叙事长诗、彝族撒尼大三弦、彝族摔跤和彝族撒尼刺绣。

石教

去年马关县“两免一补”投入8530万元

经报讯(徐永春)“两免一补”政策是一项义务教育普惠性政策,具体包括逐步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这也是国家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一项基础工程。去年,马关县按照相关要求严格实施

“两免一补”政策,共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投入“两免一补”资金 8529.84万元。

其中:转拨各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 3660.68 万元,小学2314.18 万元 (年生均 600 元,农 村 寄 宿 制 学 校 年 生 均 800元),中学 1346.5万元 (年生均800 元,农村寄宿制学校年生

均 1000 元 , 特 教 学 生 年 生 均4000 元);县级配套公用经费99.03万元 (小学年生均补助 20元,初中年生均补助 30 元)。中央、省共下达教科书补助资金 447.21 万元,受助学生 83531人次 (含新华字典享受人次),小 学 生 57544 人 次 , 初 中 生25864 人次,特殊教育学生 123人次。转拨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贫困学生生活补助费 4322.92万元,受助学生共计 81276 人次 , 小 学 生 生 活 补 助 资 金2825.54 万元,受助学生 56457人次 (年生均 1000 元);初中生生活补助资金 1497.38 万元,受助学生 24819 人次 (年生均1250元,含特教学生)。

复旦大学课题研究项目落户永善

经报讯 (陈洪 宋思霈 刘仁登) 近日,一个由上海复旦大 学 负 责 、 云 南 大 学 合 作 的

“教育软件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的提升”课题研究正式落户永善县溪洛渡镇。

在春寒料峭中,溪洛渡镇迎来两位尊贵的客人,复旦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的课题研究项目负责人张诚教授、博士生导师和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课题研究项目合作者罗裕梅教授、博士先后在该镇红旗小学和中心校三

年级二班为课题研究的参与学生免费发放了 78 个平板电脑,每 月 还 免 费 使 用 一 定 网 络 流量,价值五万余元。

“教育软件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的提升”课题主要研究利用平板电脑上的教育软件改善学生课后自学效率和学习成绩,这一研究有利于增进了解小学生课后学习的状况,引 导 学 生 课 前 预 习 、 课 后 复习,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