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ign Practice in Science Video Production: WUJI Cable...

8
科學影音內容創製培訓實作烏日斜張橋 Design Practice in Science Video Production: WUJI Cable-Stayed Bridge 玄奘大學藝術與創意設計學系 助理教授 Department of Art & Creative Design, Hsuan Chuang University 楊美美 Mei Mei Yang 摘要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長期以來,致力於推廣及傳播國內科學教育理念與觀點,透 過有系統的傳播媒介,以科學影片製作方式,如「科學紀錄培訓班」與「科學影音 內容創製培訓班」,協助科學教育人員能以更適切方法將科普知識傳播給一般民 眾。本創作論文即為作者參加國科會科學傳播人才培育計畫的「科學影音內容創製 培訓班」,上課時程與實務製作共五日,影片長度為 6-8 分鐘,本科普影音創作節 目為「烏日斜張橋」。 關鍵詞:科學影片、科普、斜張橋 Abstract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has long been committed to the promotion and dissemination the ideas and perspectives of domestic science education. To assist science education dissemination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to public with more appropriate way through the media system to product the science film,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open courses such as Training courses in scientific recordand Creative training course in science film content. This creation thesis is the author participated the training programCreative training course in science film contentwhich held by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The schedule in design practice of the class and making film is five days. The length of film should be within six to eight minutes. This design practice film in popular science is WUJI Cable-Stayed Bridge. KeywordScience FilmPopular ScienceCable-Stayed Bridge

Transcript of Design Practice in Science Video Production: WUJI Cable...

Page 1: Design Practice in Science Video Production: WUJI Cable ...brc.life.nthu.edu.tw/mm/2014Bridge.pdf · 國科會執行科普傳播人才培育計畫,以推廣科普教育傳播為重點,本論文為作者參加

科學影音內容創製培訓實作—烏日斜張橋

Design Practice in Science Video Production: WUJI Cable-Stayed

Bridge 玄奘大學藝術與創意設計學系 助理教授

Department of Art & Creative Design, Hsuan Chuang University

楊美美 Mei Mei Yang

摘要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長期以來,致力於推廣及傳播國內科學教育理念與觀點,透

過有系統的傳播媒介,以科學影片製作方式,如「科學紀錄培訓班」與「科學影音

內容創製培訓班」,協助科學教育人員能以更適切方法將科普知識傳播給一般民

眾。本創作論文即為作者參加國科會科學傳播人才培育計畫的「科學影音內容創製

培訓班」,上課時程與實務製作共五日,影片長度為 6-8 分鐘,本科普影音創作節

目為「烏日斜張橋」。 關鍵詞:科學影片、科普、斜張橋

Abstract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has long been committed to the promotion and dissemination the ideas and perspectives of domestic science education. To assist science education dissemination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to public with more appropriate way through the media system to product the science film,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open courses such as「Training courses in scientific record」and 「Creative training course in science film content」. This creation thesis is the author participated the training program「Creative training course in science film content」which held by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The schedule in design practice of the class and making film is five days. The length of film should be within six to eight minutes. This design practice film in popular science is「WUJI Cable-Stayed Bridge」. Keyword:Science Film、Popular Science、Cable-Stayed Bridge

Page 2: Design Practice in Science Video Production: WUJI Cable ...brc.life.nthu.edu.tw/mm/2014Bridge.pdf · 國科會執行科普傳播人才培育計畫,以推廣科普教育傳播為重點,本論文為作者參加

一、前言

國科會執行科普傳播人才培育計畫,以推廣科普教育傳播為重點,本論文為作者參加

101 年 6 月 25-29 日在逢甲大學所舉辦的「科學影音內容創製培訓班」為期五天的成果作

品,課程訂定的科學主題為--【橋】。作者曾於 88 年 5 月,以個人工作室為交通部國工局

製作〝南二高斜張橋工程技術研討會光碟〞,考量製作時程緊湊與內容資訊收集,於是決

定以「烏日斜張橋」作為題目,因為地緣接近上課地點逢甲大學,有關斜張橋的建築知識

可以直接參閱〝南二高斜張橋工程技術研討會光碟〞當中所收錄的論文集。此作品改版十

幾年前作者所製作的多媒體節目,不同的年代、媒體的差異,所傳達的節目內容與效益,

咫尺萬里。 創作者長期投入於國立清華大學腦科學研究中心的研究計畫,嚐試在視覺設計與生物

科技領域裡,建立彼此的橋樑。2004 年發表科普多媒體影片〝腦神經基因表現圖視覺化

研究創作〞,以多媒體影片作為科普的媒材表現,該論文並入選參加〝2004 SIGGRAPH CONFERENCE〞作品發表。其間創作者持續深入腦科學研究中心的研究題材,並於 2008年完成〝清華大學腦科學研究中心實驗室介紹影片〞DVD 節目,2009 年以東方水墨媒介

與文化特質中,深入探討其可能性,以表現果蠅腦神經網路的密集滲透感,作為創作者科

普創作的延伸系列,該論文〝果蠅腦神經水墨表現創作〞發表於 2009 飆心立藝 「應用媒

體藝術暨文化創意研討會」。2010 年發表科普創作:國立清華大學腦科學研究中心研發成

果展,參加〝2010 生物科技大展的大會之星:「透視腦神經,不再傷腦經」--前瞻 3D 立體

腦神經影像系統〞。2011 年發表技術報告書,〝果蠅腦神經影像視覺傳達設計整合〞--以腦

科學研究中心作為科普的媒材表現。 2012 年在《2013 文化‧創意‧設計》學術研討會發表〝科學紀錄培訓實作—小果蠅

● 大宇宙〞的科普短片。

二、科學內容與影音創製

任何一件科教作品節目的構成,不外展示形式與科學內容兩種。科學內容是表示科教

作品節目的主題,展示形式是用以表現科學內容的方法。因此,科學內容要靠展示形式去

表現,兩者的關係是頗為密切的。本創作論文中所指展示形式即為影音創製,影音創製除

根本軟硬體技術外,終究是藝術作品的呈現。因此科學需要藝術,用藝術來表現科學知識;

藝術需要科學,用科學來豐富藝術內涵。科學啟迪人們智慧,科學與藝術的結合是一個最

好的藝術作品。 科學的藝術性是指對媒材技巧的掌握與表現,如寫作技巧、影片拍攝技術、網頁的製

作技術等;它包含兩個思考重點─通俗性和趣味性,也就是要達到人們常說的〝深入淺出〞

和〝引人入勝〞。 通俗性,就是要使讀者能接受作品中所講述的科學技術,理解作品中所提倡的科學思

想,掌握作品中所傳授的科學方法,也就是作品在內容上,要符合讀者的閱讀和理解能力;

在結構上要條理清楚、主次分明;在語言文字上要簡明扼要、生動活潑,以通俗、簡潔的

Page 3: Design Practice in Science Video Production: WUJI Cable ...brc.life.nthu.edu.tw/mm/2014Bridge.pdf · 國科會執行科普傳播人才培育計畫,以推廣科普教育傳播為重點,本論文為作者參加

文字闡明複雜、深奧的科學原理,用來自生活的語言,講清抽象的事物。這就是〝深入簡

出〞的藝術。 一個科學作品的趣味性,主要在於發掘科學技術內涵的趣味,自然界的奧秘是美麗

的、迷人的,趣味並不只是表達技巧問題了,而更是科學技術的本質了。在創作一部科普

作品時,如何在結構上體現〝科學技術本身的趣味〞呢?讀者在閱讀科普作品時,總是帶

著生活或工作中碰到的許多問題,也就是說是讀者自己的思維活動。想要吸引讀者,就一

定要抓住讀者的思維邏輯,當讀者想到什麼時,作者正好講到主要問題,從而使讀者產生

興趣。同時,科學本身是一種嚴格的邏輯思維,作者不但要順應讀者的思維活動規律,又

要善於把讀者的思想導到科學的思路上去,通過順應和引領,把兩者結合起來,這就是〝引

人入勝的藝術〞,〝深入淺出〞、〝引人入勝〞就是進入到科普作品的文采。( 21 世紀科普創

作的新理念,作者:湯壽根 莊似旭)

第三章、科學影音內容創製影片設計

在科學紀錄影片議題與主軸的靈感來源,奚浩教授提出三點:(1)個人特殊的生活經

驗;(2)知識的傳遞;(3)對常識或成見的挑戰。王亞維教授針對「數位時代的科普電視

節目企劃」提出「科技不能解決內容,好的內容源自於構想,企劃案的優劣是成敗的關

鍵。」,更強調科學紀錄影片將科學內容轉化,是科普工作者的基礎修煉。因此製作科學

紀錄影片的第一步,應該先作完整的前製規劃、與設計節目流程,儘管本節目僅有五天的

製作時程,片長限制為 6-8 分鐘,個人製作方式,詳細規劃工作內容與進度仍是不可少的。

第一節 資料收集

本科學影音內容創製必需以「橋」為素材,創作一部深入淺出、引人入勝,兼具科學

與美學的科普影片。除了對「橋」的材料收集煞費心力與時間外,對於影片製作的基本表

現元素,例如編劇、節目段落、靜態攝影、動態影片拍攝、電腦動畫、3D 影片、旁白、

音樂…等材料,更需要全心的投入製作彙集。

第二節 旁白

如何編寫條理清晰、淺適宜的旁白稿,做為科學影音內容創製影片的解說,是研究計

劃的重要工作。創作者以一位建築美學的欣賞者,透過閱讀、學習與詢問,試著以一般觀

眾的角度來敘述艱深的科學研究內容,以符合科普創作以受眾為主體的要點,而啟發和引

導觀眾進行主動的學習。

第三節 影片設計 斜張橋是本節目的主角,節目分為六個主題段落,第一主題「前言」,畫面以人與橋

的關係帶出烏日斜張橋的重要;第二主題「對話帶出」,以主持人與攝影師對話帶出烏日

斜張橋的美;第三主題「烏日斜張橋」介紹烏日斜張橋特色;第四主題介紹「世界知名斜

張橋」;第五主題介紹「高雄斜張橋」;第六主題「結語」以夕陽之美感性對應斜張橋的美。

Page 4: Design Practice in Science Video Production: WUJI Cable ...brc.life.nthu.edu.tw/mm/2014Bridge.pdf · 國科會執行科普傳播人才培育計畫,以推廣科普教育傳播為重點,本論文為作者參加

第四節 科學紀錄影片定位

本科學影音內容創製影片以視覺傳達為表現形式,以「烏日斜張橋」為內容,來呈現

科學藝術之美。透過該科普媒材的呈現,能夠讓社會大眾對於生硬冰冷的橋建築有深入的

了解,進而對科學的題材產生興趣與關注,因而達到推廣科學普及的目的,對於大多數民

眾,更是可藉由優美的視覺效果與生動的科學影音內容創製影片表現,進入科學研究的殿

堂。

第四章、科學影音內容創製影片內容 科學影音內容創製影片節目內容以六主題來介紹,詳細說明如下:

主題一:「前言」;片長長度:20” 旁白:烏日位於台中縣南端,東邊與霧峰大里相鄰,西以大肚溪為鄰,南以貓羅溪為界,

與彰化市芬園鄉隔溪相對,北方和台中市南屯區交接。烏日河川眾多,以大里溪為界分為

溪的北端與溪的南端兩部分。烏日高鐵台中站有著全台最長的高鐵跨距鋼橋。還有台灣第

一座以拋物線形鋼拱橋塔製作的烏日大橋,烏日大橋緊鄰大里溪橫跨旱溪是改善烏日緊鄰

大里溪橫跨旱溪是改善烏日大里和霧峰對外交通的重要樞紐、大里和霧峰對外交通的重要

樞紐。

標題:「烏日斜張橋 WUJI Cable-Stayed Bridge」淡入至畫面。

畫面內容: 第一幕:先大遠景掃過烏日大橋附近風景。 第二幕:拍一些散景例如街道、攝影師走動、車輛開來開去。 第三幕:拍一些攝影師事前準備工作。

主題二:主持人與攝影師「對話」帶出;片長長度:1’ 旁白: 一張照片可以表達出千言萬語,也可以從照片中看見故事,讓我們一起去看看攝

影師眼中的世界吧! 主持人:嘿,力升老師在那邊拍照耶,我們過去看看吧 ! 走!

嗨、升哥!你在這裡拍照嗎?

攝影師:嗨、對啊跟你說喔;這座烏日大橋台灣第一座「拋物線形鋼拱橋塔」

紅色的橋塔配上黃色的吊索,拍起來十分壯觀呢! 主持人:老師你可以稍微幫我們介紹這座橋嗎﹖ 攝影師:這座烏日大橋是屬於斜張橋的一種,而斜張橋的特色呢,就是擁有較少的橋墩來

避免洪水的沖刷,當大水來的時候它就比較不容易被沖走,

主持人:可是不就是一座橋有甚麼好拍的 攝影師:這你就不懂了,橋其實有很多不同的特色,在你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時間仔細

Page 5: Design Practice in Science Video Production: WUJI Cable ...brc.life.nthu.edu.tw/mm/2014Bridge.pdf · 國科會執行科普傳播人才培育計畫,以推廣科普教育傳播為重點,本論文為作者參加

的去觀看,所呈現出來的視覺感受是你路過所看不到的。

畫面內容: 第四幕:鏡頭由遠帶到攝影師站在橋上。 第五幕:從攝影師的臉講話帶到他的背影再帶到橋。

主題三:「介紹烏日大橋」;片長長度:20” 旁白:烏日大橋採斜張橋的造型設計,是拱形鋼橋屬於脊背是橋樑與斜張橋相似,但橋塔

高度卻只有斜張橋的一半,低橋塔的設置將傳統置於箱樑內部的預力鋼腱改配置於類似斜

張橋外型的箱樑外部,由於配置方式可以提供預力鋼腱較大偏心,而使得箱樑厚度比傳統

的樑橋小。設計時通常不須另作風洞試驗,實際施工比斜張橋容易許多,對中長跨徑

80~150m 的橋樑相當具有經濟效益。 烏日大橋橋長 179 公尺、高 60 公尺、橋面寬 40 公尺;紅色拱形的外觀設計加上兩面 44根放射狀的黃色鋼繩斜張吊索,採景觀林園道路設計,沿線風景優美,亮麗鮮明的造型是

烏日的新地標。

主題四:「世界知名的斜張橋」;片長長度:3’ 畫面內容: 歐雷松德大橋 Oresund Bridge 全球最大的斜張橋;總長:7,845m、斜張主跨:490m、橋高:204m

蘇通長江大橋 Sutong Bridge

全世界最大跨度最長拉索;最高橋塔;最深基礎;總長:8,206m、斜張主跨:1088m、橋

高:306m

密佑高架橋 Millau Viaduct 全球最高橋墩;總長:2,460m;斜張主跨:342m;橋高:430m

主題五:「高雄斜張橋」;片長長度:1’ 字幕:高雄斜張橋 Kaohsiung Cable-stayed Bridge 旁白:說起斜張橋當然要介紹國內第一座高速公路複合式斜張橋「南二高斜張橋」,屬於

單塔非對稱單面複合式斜張橋,橋總長 510 公尺,主跨 330 公尺;為全銲接箱型鋼樑,邊

跨 180 公尺為預力混凝土箱型樑。鋼筋混凝土倒 Y 型,橋塔高 183.5 公尺,兩側斜張鋼纜

系統採視野開放的單面混合扇形配置。 斜張橋採預力混凝土箱型樑,箱型節塊施工採支撐先進工法,配合臨時支撐柱施築中央箱

室混凝土,另以懸臂吊架來安裝箱室兩側的預鑄斜撐版及二次澆注翼版部分。在全銲接鋼

樑施工部分則是採鋼樑現場吊裝。利用已經完成的橋面以懸吊工作車吊運新節塊至架設位

Page 6: Design Practice in Science Video Production: WUJI Cable ...brc.life.nthu.edu.tw/mm/2014Bridge.pdf · 國科會執行科普傳播人才培育計畫,以推廣科普教育傳播為重點,本論文為作者參加

置,再移吊至工作車上垂直吊上新節塊定位。 南二高斜張橋在 1997 年通車後,不僅提供交通運輸的便利性,橋整體設計的特殊造型吸

引許多觀光客,也造福南台灣觀光旅遊事業。尤其在夜間照明之下特別彰顯出斜張橋結構

之雄偉,橋底基座所投射出的燈光變化,色彩繽紛呈現曼妙光影,所展現的斜張橋之美更

是無法言喻。

主題六:感性「結語」;片長長度:10” 旁白:橋不僅是此岸到彼岸、這一頭到另一端,也是連結了兩地的情感, 它除了帶來便利的交通之外,還有更多的想像空間。

接近橋、走過橋;感受它給我們不一樣的視野。

主持人:原來建築一座斜張橋有這麼多的玄機在裡面,今天真是收穫滿滿的一天

非常感謝力升老師分享的橋樑之美,再見囉!

第五章、科學影音內容創製影片製作 科學影音內容創製影片製作以拍攝 HDTV 影片與數位影片的剪接與輸出分別說明如下:

拍攝 HDTV 影片: 使用的器材;1920X 1080 高畫素攝影機有廣播級的 SONY HDCAM,專業級的 CANON XL-H1、SONY FZ1 等,以及家用型各種廠牌的 HDV 攝影機。廣播級的 HDTV 攝影機畫

質最好,但價錢昂貴、體型大而重,對於在野外的拍攝工作並不實用。而專業級的 HDV攝影機體型中等、畫質佳、價錢合宜,是最理想的機種。

製作方式;依照腳本規劃需要安排工作人員就位,拍攝時三腳架是不可缺的。拍攝時要能

掌握最佳的攝影條件,如天氣、光線、構圖、主題的生動等,以及鏡頭的運動,如 ZOOM、

PAN、DOLLY、FOLLOW 等技巧,使得畫面能表現得更為豐富精采。同時要注意每段影

片至少要有 20 秒以上的長度,才不會在後製剪接上產生問題。

數位影片的剪接與輸出:在分段完成 HDTV 影片的拍攝後,加上許多使用 2D 動畫軟體所

製作的單元,將所有的元素整合編排了。 製作方式:ADOBE PREMIERE PRO 是最好的剪接軟體,製作時先 IMPORT 所有的 HDTV影片以及聲部數位檔案,將所有的這些素材,依序節目單元製作並加入鏡頭效果。最後以

MPEG 2 或 WMV9 等檔案格式輸出至 DVD 裸片上。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電視與電影的科普影片,最能呈現優美的影音品質以及生動的科學內容,台灣有線電

視的普及,著名的 National Geographic、Discovery、Animal Planet、Knowledgement 等科

Page 7: Design Practice in Science Video Production: WUJI Cable ...brc.life.nthu.edu.tw/mm/2014Bridge.pdf · 國科會執行科普傳播人才培育計畫,以推廣科普教育傳播為重點,本論文為作者參加

普頻道廣泛的走入每個家庭,使科技知識的傳播能在人們工作休閒中完成。而網際網路的

及時性與世界性的特性,也使得人們在電腦上可以看到世界各地正在進行的生態現場,例

如北美成群候鳥的遷移,可以透過監控錄影機而將畫面即時傳播到世界各地,使科學的傳

播不但具有趣味性,更有臨場的真實感。台灣的科學工作,已經廣泛的以出版、電視、電

腦、光碟、網路、行動裝置等不同媒材傳播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 隨著數位科技與視聽媒體的快速發展,科學的創作已經超越了傳統文字創作的媒材,

運用文學藝術、表演藝術、繪畫藝術、數位影視藝術和多媒體藝術來傳播科技知識,科普

的媒材更為多元而有效率,使科技展現在社會大眾面前時,更具形象化、生活化和趣味化。

科學知識中有藝術美學,藝術創作中兼具科學內涵。 科學影音內容創製節目「烏日斜張橋」發表,是希望攫獲有興趣一覽藝術美學的科學

人,賞欣藝術;同時也希望有興趣一窺科學殿堂的藝術人,勇於嚐試。創作者秉持科普教

育傳播與創新研究精神,將繼續製作科普教育影片、電腦動畫、互動裝置、平面創作…等,

賡續下一個科普創作的產出。 跨領域題目的創作,對於創作者確實有程度上困難的門檻,尤其是艱深難懂的科學內

容,主題研究的階段所耗費的時程,占據大多時間,深入了解、虛心學習,是必需的。遊

藝於科學研究與藝術創意設計之間,確有其困難處,科學研究者對於其科學內涵錙銖必

較,但藝術創意設計為其次,可是近年來,科學研究者對於研究成果的發表,逐漸以「藝

術創意」為趨勢。二十一世紀的新藝術創作願景,期盼與腦科學研究交集接軌,碰撞出不

一樣的火花。

Page 8: Design Practice in Science Video Production: WUJI Cable ...brc.life.nthu.edu.tw/mm/2014Bridge.pdf · 國科會執行科普傳播人才培育計畫,以推廣科普教育傳播為重點,本論文為作者參加

參考文獻:

部份內容與圖片參考與取自創作者於民國 88 年所製作之〝南二高斜張橋工程技術研討會

光碟〞。 田穎拓 (2002),〝新媒體藝術設計〞,取自http://www.dolcn.com/data/cns_1/article_31/dialogue_313/ddig_3134/2002-12/1039527741.html 湯壽根 莊似旭(2003),〝21 世紀科普創作的新理念〞,取自 http://210.72.10.8/webpage/zgkpyj/kpcz/data/web_412.html

湯壽根(2003),也談〝真正意義的科普經典〞,取自

http://210.72.10.8/webpage/zgkpyj/kpcz/data/web_405.html

李賢輝(1999),國立台灣大學網路教學課程,取自 http://ceiba.cc.ntu.edu.tw/th6_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