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了Sveta们 舞台和希望...

1
2018 年 8 月 29 日 本版编辑/李国红 美术编辑/陈媛 05 讲述人:Sveta(白俄罗斯人,现定居石家庄) Sveta Sveta 是 一个普通的白 俄罗斯女孩 儿,11 年前, 她在首都明斯 克的一所大学 读研,中国日 新月异的变化 吸引她在学校 学起了汉语, 她希望借此毕 业后找到一份 好工作。没想 到,因为汉语, Sveta 认识了 来自中国河北 师范大学的老 师,得到了来 中国求学的机 会。更没想 到的是,她在 石家庄遇到了 自己的爱情, 最后竟嫁到这 里,成了一个 地道的石家庄 媳妇儿。 / / 中国给了Sveta们 舞台和希望 初见李欣蕾和 Sveta 时, 真心觉得他们是非常搭配的 一对儿。李欣蕾高大健壮, Sveta 美丽迷人。两个人都拥 有硕士学历,在家里可以用英 语、汉语交流。因为是同学, 他们有很多共同语言。可是 他们走到今天这一步并不容 易,既要跨越文化的差异,还 要沟通家人的认知。 改革开放 40 年来,中国 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高,取 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不来 到中国,你根本无法想象中国 发生的变化到底有多大。 Sveta说她刚来中国时,她的 父母其实是不太愿意的,他们 眼里的中国仍是一个落后的 国家。可是现在,不仅她的父 母了解了中国,在她的介绍 下,一些亲戚朋友也到中国观 光、旅游、工作。以前,他们都 以到西欧国家工作为荣。 现在,越来越多像Sveta 一样的外国朋友来到了中国, 这里给了他们舞台和希望。 “1986年,我出生在白俄罗斯的一个小城。 小时候,我对中国的印象并不深。 “课本是我获取有关中国知识的途径。我知 道中国的国土面积非常广阔,那里的人都是黄皮 肤、黑头发。中国人善良友好,中国有长城,那里 是一个农业国家,还有许多贫困人口,仅此而已。 “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关中国的人和事开始 频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我觉得中国人的日 子应该都好过了,因为我发现,中国的毛巾、衣 服、毛绒玩具等日常用品频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 中,而且都物美价廉。许多爱美的女孩子家里都 有几件中国的衣服和玩具,我家也不例外。 “2007年,我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的一所 大学读研究生。我的家庭很普通,马上就面临着 找工作的问题,据毕业的同学们说,找工作特别 难,而且收入不高。不过,我一点儿都不担心,我 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一定能够找到一份好工 作。而且还有一件事让我心里特别踏实,除了母 语俄语,我还会英语和德语,这是我在求职过程 中的优势。 “看新闻的时候我发现,由于中国在国际上 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学汉语成为白俄罗斯的一股 潮流,于是我打算再学一门语言。 “白俄罗斯的汉语热由来已久。上大学后我 就发现,学汉语的人越来越多。白俄罗斯各地设 立多个汉语教学中心,很多中学将汉语作为第一 外语,并将汉语作为中学毕业考试的必考科目之 一。不少学生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而学习的内 容和课外活动看起来也十分亲切。在白俄罗斯, 学习汉语对年轻人来说是一件时髦的事情,我们 常常能看到诸如白俄罗斯举行‘汉语桥’中文比 赛、举办大学生汉语知识竞赛等类似的新闻。 “我把自己学汉语的决定告诉了父母,他们 还担心我能不能学会,因为在白俄罗斯人的心目 中,汉语非常难。我们老师说:‘学习汉语最难的 应该是写汉字了,因为中国汉字十分烦琐,笔画 也是相当多。’可这些都没有难住我,我坚持了下 来。” 白俄罗斯汉语热让我接触到汉语 “学习汉语的初期,我感到非常枯燥,我只是 在机械地进行读音的记忆,并不知道学习的汉语 背后的含义。就在这时,我认识了一位老师,是她 带我真正领悟到了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来自河北师范大学的汉语教师周立新老师 在明斯克大学教授汉语,我通过同学的介绍认识 了她。当时,我和周老师并不在一所学校,周老师 有些担心地问: ‘你跟我学习汉语,既拿不到学分, 也拿不到学位,为什么还要学汉语呢?’我想也没 想就回答她:‘我想要的不是学位,也不是选修课 上教汉语的白俄罗斯老师,而是一个会说地道中 国话的中国人,教会我真正说汉语、用汉语。’ “多年后,周老师告诉我,这个回答触动了 她,让她记忆犹新。 “周老师给我起了个中文名字—红梅,她 还给我讲梅花在中国文化中的含义。2008年,我 跟随周老师学习汉语一年了,周老师在白俄罗斯 的工作也即将结束,马上就要回到河北师范大学 工作。面临分别,周老师说:‘红梅,要不你跟我 回中国吧,我们学校正好要招收一些外国留学 生,你不如和我到中国继续学习汉语。’我一口答 应了。可告诉父母的时候,他们还有些不舍,他 们劝我还不如留在白俄罗斯。我安慰他们说,我 就是去感受一下真实的中国,如果不好,我立刻 返回祖国。 “刚一到中国,宽敞明亮的现代化国际机场、 高楼林立的都市、便捷的城际交通,这些一下子就 把我震惊了。我没想到中国发展得这么快,这么 好!当我把这些告诉国内的父母时,他们都大吃 一惊。 “可是我也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比如吃 饭。刚到中国,我有一个礼拜没怎么吃东西。看 着学校食堂里各种各样的中餐:炒菜、包子、焖 饼、米饭……我陷入了一片茫然。这个是干吗吃 的、那个是干吗吃的,点一份菜,加米饭或者馒 头,那会儿我连这样的搭配都不会。” 河北师大老师把我介绍到中国留学 “庆幸的是,我认识了一位中国同学,后来成 了我的丈夫,他就是李欣蕾。那时,他正在河北 师大读英语硕士,我们的教学楼相邻,常常能在 校园里擦肩而过。他眼中的我是‘一头金发,倍 儿漂亮,典型的欧洲美女,会说俄语、英语、德语, 汉语也特别棒,还做过翻译教师、模特……’他制 造各种有意无意的接触,陪我逛街、购物,每逢节 日,他还会给我准备各种各样的小礼物。他那会 儿特别喜欢爬山,在周末他常常带我去爬山,驼 梁啊、西山啊,附近能玩儿的都被我们玩儿遍 了。现在想想觉得那段时光真美好。 “转眼间三年过去了,我在中国的学业即将 结束,我心里也在考虑:是回国到父母身边,还是 留在中国?我与他应该何去何从呢? “出于对中国的喜爱,经过慎重考虑,我决定 留了下来。2011年6月29日,在石家庄的一家酒 店里,我们举办了婚礼。我国内的朋友听说了这 个消息,有人问我:‘什么!你嫁给了一个中国 人?’我就回答他们:‘对啊,我就是嫁给了一个中 国人。’我相信当他们来到中国,看见我的丈夫时 就会恍然大悟了。 “我的表弟说:‘我一直以为中国人都是又瘦 又小,没想到我的姐夫这么高大强壮,我终于明 白为什么我姐姐会这么喜欢他了。’ “现在我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2014年我 的父亲第一次来到中国,看望刚刚出生的外孙女 索飞。这次旅行极大地震撼了他,他真切地感受 到在我们‘国际庄’衣食住行都很方便,没想到中 国的城市这么繁华、现代。他为我嫁到中国感到 开心。” 我现在是地道的石家庄媳妇 Sveta 和孩子快乐地玩耍。 1984 年 有计划的 商品经济提出 1984 年 10 月 20 日,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三 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 议一致通过《中共中央关 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 定》,《决定》认为:改革计 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 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 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 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 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 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 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 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 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 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决 定》明确了改革的基本目 标和各项要求,为打破计 划经济体制创造了条件。 3 2 1 Sveta 幸福的一家。

Transcript of 中国给了Sveta们 舞台和希望...

Page 1: 中国给了Sveta们 舞台和希望 我从白俄罗斯嫁到了国际庄yzdsb.hebnews.cn/pc/paper/att/201808/29/bac3877b...学习汉语对年轻人来说是一件时髦的事情,我们

2018年8月29日 本版编辑/李国红 美术编辑/陈媛

05

讲述人:Sveta(白俄罗斯人,现定居石家庄)

我从白俄罗斯嫁到了国际庄

▶Sveta

Sveta是一个普通的白俄罗斯女孩儿,11 年前,她在首都明斯克的一所大学读研,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吸引她在学校学起了汉语,她希望借此毕业后找到一份好工作。没想到,因为汉语,Sveta认识了来自中国河北师范大学的老师,得到了来中国求学的机会。更没想到的是,她在石家庄遇到了自己的爱情,最后竟嫁到这里,成了一个地道的石家庄媳妇儿。

本报记者

孙磊/

记者

陈建宇/

中国给了Sveta们舞台和希望

初见李欣蕾和Sveta时,真心觉得他们是非常搭配的一对儿。李欣蕾高大健壮,Sveta美丽迷人。两个人都拥有硕士学历,在家里可以用英语、汉语交流。因为是同学,他们有很多共同语言。可是他们走到今天这一步并不容易,既要跨越文化的差异,还要沟通家人的认知。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高,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不来到中国,你根本无法想象中国发生的变化到底有多大。Sveta说她刚来中国时,她的父母其实是不太愿意的,他们眼里的中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国家。可是现在,不仅她的父母了解了中国,在她的介绍下,一些亲戚朋友也到中国观光、旅游、工作。以前,他们都以到西欧国家工作为荣。

现在,越来越多像Sveta一样的外国朋友来到了中国,这里给了他们舞台和希望。

“1986 年,我出生在白俄罗斯的一个小城。

小时候,我对中国的印象并不深。

“课本是我获取有关中国知识的途径。我知

道中国的国土面积非常广阔,那里的人都是黄皮

肤、黑头发。中国人善良友好,中国有长城,那里

是一个农业国家,还有许多贫困人口,仅此而已。

“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关中国的人和事开始

频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我觉得中国人的日

子应该都好过了,因为我发现,中国的毛巾、衣

服、毛绒玩具等日常用品频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

中,而且都物美价廉。许多爱美的女孩子家里都

有几件中国的衣服和玩具,我家也不例外。

“2007年,我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的一所

大学读研究生。我的家庭很普通,马上就面临着

找工作的问题,据毕业的同学们说,找工作特别

难,而且收入不高。不过,我一点儿都不担心,我

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一定能够找到一份好工

作。而且还有一件事让我心里特别踏实,除了母

语俄语,我还会英语和德语,这是我在求职过程

中的优势。

“看新闻的时候我发现,由于中国在国际上

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学汉语成为白俄罗斯的一股

潮流,于是我打算再学一门语言。

“白俄罗斯的汉语热由来已久。上大学后我

就发现,学汉语的人越来越多。白俄罗斯各地设

立多个汉语教学中心,很多中学将汉语作为第一

外语,并将汉语作为中学毕业考试的必考科目之

一。不少学生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而学习的内

容和课外活动看起来也十分亲切。在白俄罗斯,

学习汉语对年轻人来说是一件时髦的事情,我们

常常能看到诸如白俄罗斯举行‘汉语桥’中文比

赛、举办大学生汉语知识竞赛等类似的新闻。

“我把自己学汉语的决定告诉了父母,他们

还担心我能不能学会,因为在白俄罗斯人的心目

中,汉语非常难。我们老师说:‘学习汉语最难的

应该是写汉字了,因为中国汉字十分烦琐,笔画

也是相当多。’可这些都没有难住我,我坚持了下

来。”

白俄罗斯汉语热让我接触到汉语

“学习汉语的初期,我感到非常枯燥,我只是

在机械地进行读音的记忆,并不知道学习的汉语

背后的含义。就在这时,我认识了一位老师,是她

带我真正领悟到了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来自河北师范大学的汉语教师周立新老师

在明斯克大学教授汉语,我通过同学的介绍认识

了她。当时,我和周老师并不在一所学校,周老师

有些担心地问:‘你跟我学习汉语,既拿不到学分,

也拿不到学位,为什么还要学汉语呢?’我想也没

想就回答她:‘我想要的不是学位,也不是选修课

上教汉语的白俄罗斯老师,而是一个会说地道中

国话的中国人,教会我真正说汉语、用汉语。’

“多年后,周老师告诉我,这个回答触动了

她,让她记忆犹新。

“周老师给我起了个中文名字——红梅,她

还给我讲梅花在中国文化中的含义。2008年,我

跟随周老师学习汉语一年了,周老师在白俄罗斯

的工作也即将结束,马上就要回到河北师范大学

工作。面临分别,周老师说:‘红梅,要不你跟我

回中国吧,我们学校正好要招收一些外国留学

生,你不如和我到中国继续学习汉语。’我一口答

应了。可告诉父母的时候,他们还有些不舍,他

们劝我还不如留在白俄罗斯。我安慰他们说,我

就是去感受一下真实的中国,如果不好,我立刻

返回祖国。

“刚一到中国,宽敞明亮的现代化国际机场、

高楼林立的都市、便捷的城际交通,这些一下子就

把我震惊了。我没想到中国发展得这么快,这么

好!当我把这些告诉国内的父母时,他们都大吃

一惊。

“可是我也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比如吃

饭。刚到中国,我有一个礼拜没怎么吃东西。看

着学校食堂里各种各样的中餐:炒菜、包子、焖

饼、米饭……我陷入了一片茫然。这个是干吗吃

的、那个是干吗吃的,点一份菜,加米饭或者馒

头,那会儿我连这样的搭配都不会。”

河北师大老师把我介绍到中国留学

“庆幸的是,我认识了一位中国同学,后来成

了我的丈夫,他就是李欣蕾。那时,他正在河北

师大读英语硕士,我们的教学楼相邻,常常能在

校园里擦肩而过。他眼中的我是‘一头金发,倍

儿漂亮,典型的欧洲美女,会说俄语、英语、德语,

汉语也特别棒,还做过翻译教师、模特……’他制

造各种有意无意的接触,陪我逛街、购物,每逢节

日,他还会给我准备各种各样的小礼物。他那会

儿特别喜欢爬山,在周末他常常带我去爬山,驼

梁啊、西山啊,附近能玩儿的都被我们玩儿遍

了。现在想想觉得那段时光真美好。

“转眼间三年过去了,我在中国的学业即将

结束,我心里也在考虑:是回国到父母身边,还是

留在中国?我与他应该何去何从呢?

“出于对中国的喜爱,经过慎重考虑,我决定

留了下来。2011年6月29日,在石家庄的一家酒

店里,我们举办了婚礼。我国内的朋友听说了这

个消息,有人问我:‘什么!你嫁给了一个中国

人?’我就回答他们:‘对啊,我就是嫁给了一个中

国人。’我相信当他们来到中国,看见我的丈夫时

就会恍然大悟了。

“我的表弟说:‘我一直以为中国人都是又瘦

又小,没想到我的姐夫这么高大强壮,我终于明

白为什么我姐姐会这么喜欢他了。’

“现在我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2014年我

的父亲第一次来到中国,看望刚刚出生的外孙女

索飞。这次旅行极大地震撼了他,他真切地感受

到在我们‘国际庄’衣食住行都很方便,没想到中

国的城市这么繁华、现代。他为我嫁到中国感到

开心。”

我现在是地道的石家庄媳妇

Sveta和孩子快乐地玩耍。

1984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提出

1984 年 10 月 20日,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一致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认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决定》明确了改革的基本目标和各项要求,为打破计划经济体制创造了条件。

3

2

1

Sveta幸福的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