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ive Culture Industries: Policies and Implications for...

109
澳門大學 社會科學及人文學院 公共行政碩士學位 國外文化創意產業政策及其對澳門的啟示 Creative Culture Industries: Policies and Implications for Macau 學生姓名: 周雯晶 學生編號: M-B0-5206-3 指導老師: 何秋祥 教授 此論文之提交是用以部分滿足澳門大學公共行政碩士學位的要求 二零一二年六月

Transcript of Creative Culture Industries: Policies and Implications for...

澳門大學

社會科學及人文學院

公共行政碩士學位

國外文化創意產業政策及其對澳門的啟示

Creative Culture Industries: Policies and

Implications for Macau

學生姓名: 周雯晶

學生編號: M-B0-5206-3

指導老師: 何秋祥 教授

此論文之提交是用以部分滿足澳門大學公共行政碩士學位的要求

二零一二年六月

1

聲 明

本人周雯晶,僅此聲明,除去在文中清楚標明出處之部份

外,全文均是本人原創之作。並且在此之前,不論部份或全

部,並未用於滿足本校或非本校之任何學位或學歷的論文或

報告之內。

學生簽名:

日期:

2

致謝

在論文的籌備階段,導師何秋祥教授就曾告訴我:“做論文是種

修行”,當時聽來覺得有些誇張,頗不以為然。然而經歷了一整年做

論文的生涯,體會了五易其稿的艱辛,現在的心態已然不同於當時。

認真而嚴謹的學術態度是何教授交給我最珍貴的財富。論文的選題源

於個人的興趣,可是單純倚賴興趣卻無法支撐起一篇學術論文。浩瀚

的資料曾經讓人頗感壓抑,但熟練掌握各種文獻資料庫的使用方法卻

讓人倍增成就感。何教授一直強調文獻回顧的重要性,並親自教授我

一些查找文獻的實用技巧,讓我切身體會到文獻質量決定論文高度的

含義。在此對何教授的細緻與耐心表示感謝!

除此之外特別感謝公共行政專業劉伯龍教授在學習、生活方面給

予的幫助,您的親切態度讓在澳留學的學生倍感溫暖。感謝蕭楊輝教

授組織一年一度的聯誼活動,讓我們有機會體驗到學校以外的澳門生

活,增進對這座城市的感情。

感謝接受我採訪的澳門文化創意工作者!

做論文的日子單調而乏味,圖書館固定的位置,非安德魯即小泉

居的吃飯選擇,日復一日,但同學、朋友的陪伴和鼓勵讓簡陋的歲月

變得單純而美好,在此向所有的飯友、路友、聊友以及圖書館裡不知

名的陪伴者表示感謝!

再次感謝亦師亦友的 Bryan 老師!

最後向一直以來遠在家鄉,默默支持我學業的父母致以最誠摯的

感謝!我的一切成績屬於你們!

3

摘要

文化創意產業是典型的政策主導型產業,本文運用公共政策制定理論,結合

理性決策模型,通過對英國、新加坡、韓國以及台灣的文化創意產業政策目標及

結果進行比較,得出了文化創意產業成功的相同政策經驗。四地都成立了專門的

文化創意產業推動組織;完成了配套硬件設施的建設,組織構建了完善的文化創

意產業諮詢輔導體系,透過國家財政預算以及專項基金為文創產業提供資金支

持,並隨著文創產業的發展逐步豐富融資渠道,引入社會資金。

澳門四百多年的人文歷史積澱為澳門留下了豐富的文化內涵,中西文化交流

名城的輝煌雖已成往事,但澳門“中西合璧”、“和而不同”的文化特質風韻猶

存。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澳門舊城區,雖處於弱勢但仍然有存在感的葡萄牙及拉

丁文化特色,還有充滿傳奇色彩的歷史人物如利瑪竇、鄭觀應,都為澳門發展文

化創意產業提供了豐富的創作資源。如何把“文化”發展成為“產業”成為澳門

文化創意產業的主要議題。筆者回顧澳門文化創意產業政策的制定過程,並以創

意市集為例,結合英國、新加坡、韓國、以及台灣的創意市集的發展經驗,討論

澳門創意市集的具體發展問題。

最後,參考英國、新加坡、韓國以及台灣的政策經驗,筆者就建設硬件設施,

營造文化氛圍,培養與引進人才三個方面對澳門提出改善的意見。面對澳門一賭

獨大的現實狀況,建議發展博彩業周邊的特色文創項目,文化創意產業借力於博

彩業,探索雙贏的合作發展道路。

關鍵詞:文化創意產業 ,政策經驗,創意市集,澳門,文化氛圍,博彩業周邊

4

目录

摘要 ..................................................... 3

第一章 緒論 ............................................. 6

第一節 研究背景 ..................................... 6

第二節 研究問題和價值 ............................... 9

第三節研究假定和中心論點 ............................ 11

第四節 研究方法和限制 ............................... 13

一.文獻研究法 .................................. 14

二.觀察法 ...................................... 15

三.深度訪談法 .................................. 15

四.比較法 ...................................... 16

第五節 章節結構 ..................................... 17

第二章 理論及相關定義 ................................... 18

第一節 公共政策制定理論 ............................. 18

第二節 政策的可行性研究理論 ......................... 19

第三節 理性決策模型 ................................. 20

第四節 文化指標 ..................................... 21

第五节 文化及文化創意產業的界定 ..................... 23

一.文化的概念 .................................. 23

二.文化創意產業的界定 .......................... 24

第三章 英、新、韩、台文创产业的政策與發展 ............... 31

第一節 英國 ......................................... 31

第二節 新加坡 ....................................... 36

第三節 韓國 ......................................... 40

第四節 台灣 ......................................... 47

第五節 政策經驗總結 ................................. 50

一. 成立專門的文創產業推動組織 .................. 50

二. 配套的硬件設施 .............................. 51

三. 完善的文创咨询辅导体系 ...................... 51

四. 資金支持 .................................... 52

第四章 發展澳門文化創意產業 ............................. 54

第一節 澳門深厚的人文歷史積澱 ....................... 54

第二節 由“文化”到“產業”的轉變 ................... 56

5

第三節 澳門文化創意產業政策的制定 ................... 57

第四節 創意市集 ..................................... 61

第五章 結論 ............................................. 70

第一節 建設硬件設施 ................................. 71

第二節 營造文化氛圍 ................................. 72

第三節 培養與引進人才 ............................... 76

第四節 發展博彩業周邊的特色文創項目 ................. 77

參考文獻 ................................................ 82

附件 .................................................... 87

塔石藝墟採訪記錄 .................................... 87

文化諮詢委員會 委員訪談記錄 ......................... 93

澳門文化創意單位簡介 ................................ 97

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財政年度施政報告節選 104

6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文化創意產業作為世界範圍的朝陽產業,其對於經濟以及人文社會的重要性

已得到各國的普遍認同。英國政府 1997 年首次提出“創意產業”(Creative

Industries)概念,2003年創意產業的整體經濟貢獻就占到英國附加值總額(GVA )

的 8%,約 534 億英鎊,超過了英國的老牌金融業;在同期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只

有 3%的情況下,創意產業產值平均每年增長 6%,從業人數年增長率也高達

3%1。在亞洲,以韓國為例,經歷了 1997 年金融危機之後,韓國提出“文化強

國”方針,先後制定法律法規,明確文化產業發展戰略和中長期發展計畫,同時

成立“韓國文化產業委員會”、“韓國文化內容振興院”等事業性的半官方機構

致力於文創產業的發展與推廣,此後不僅給韓國帶來了與日俱增的經濟效益,整

個亞洲也掀起一股“韓流”風尚2。發達國家和地區文創產業的成功受到全世界

的矚目,不僅學界開始研究這一新興產業,各國政府也紛紛開始探索本國的文創

發展之路。

近十年來,有關文化創意產業的內容分類以及它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引起了廣

泛的討論。學界的討論主要還是從產業經濟學的角度出發,分析產業主體與市

場、產品與價值鏈、結構與新業態、佈局與規劃、產業聚集與投融資、競爭力與

國際貿易等。從基礎產業分類角度研究則主要以表演藝術產業、視覺藝術產業、

以及生活美學產業等為主要內容3。當然學者們會輔以世界各國各地區的發展實

1 魏鵬舉,《文化創意產業導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年,第 45 頁。 2 魏鵬舉,《文化創意產業導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年,第 54 頁。 3 魏鵬舉,《文化創意產業導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年;林炎旦主編,《文化創意產業策略

研究》,台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2009 年;以及夏學理主編,《文化創意產業概論》,台北:五南圖書

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 年;笔者通過對以上書的內容歸納總結得出。

7

例來進行具體的闡述,歐洲主要以文創產業的發源地英國為例;美國則主要研究

其好萊塢電影輸出到世界各地的成功經驗,亞洲則較多提及日本、韓國、新加坡、

臺灣以及香港。以國家或地區為主體進行的文創研究帶有濃厚的地方色彩,往往

能夠較全面的概括這一國家或地區的文創產業市場規模與特徵以及促進其產業

發展的相關條件,最為常見的是當地智慧財產權法律秩序的建設以及創意人才的

發現、引進和培養。但通過 2007 年的《國際文化產業發展報告》的內容筆者發

現,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如何打破國家或是政府的限制,以一種國際

適用的方式測度文化創意產業對社會經濟的影響力4。各國各地區在文化創意產

業概念上的分歧僅僅是測度過程中的一個難題,文化和經濟的雙重屬性以及政府

的政策傾向對文化創意產業產出的影響才是統計研究的重大局限。

世界範圍內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狀況大致如上所述,然而澳門文化創業產業

亦有自己的獨特背景。澳門有著 500 多年的中西文化交融歷史,曾經作為中西交

流的唯一橋樑盛極一時。漫長的歷史為澳門留下了豐富的文化內涵,造就了天主

教大三巴與道教媽閣廟共存共榮的城市。2005 年澳門歷史城區被聯合國教科文

組織批准為《世界文化遺產》,充滿異域風情的葡萄牙建築也吸引了眾多中外遊

客來澳。近年來澳門政府大力提倡立足本澳發展文化創意產業。2008 年、2009

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都涉及發展文創的內容,澳門特首發表的 2011 年度政府施

政報告中更是明確提到“在推動經濟適度多元化的過程中,特區政府將加大對文

化創意發展的資源投放,支持本地的文化創作,研究加強保留具有卓著藝術貢

獻、本土氣息的文化作品,豐富特區的文化遺產內涵。在文化局增設文化創意產

業促進廳和新成立文化產業委員會的基礎上,研究設立“文化創意產業基金”,

結合政策的制訂和實質的支持,務實地推動澳門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5。”第

4 亨德里克·範德波爾(加拿大),“2007 年全球經濟中的文化和創意產業:測度與政策”,《國際文化產

業發展報告第一卷·2007》,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年,第 103-115 頁。 5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二〇一一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澳門: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印務

局,2010 年 11 月 16 日,第 25-26 頁。

8

8/2011 號行政長官公告公佈的《粵澳合作框架協議》中的第三條第四節6提到“合

作建設橫琴文化創意區,聚集國內外文化創意人才、技術和資金等資源,共同開

發視覺藝術、影視製作、流行音樂、動漫、設計、廣告、出版等文化產品,打造

特色園區。”自 2010 年澳門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開始,政府辟專區——澳門創

意館,推介澳門文化創意產業,參展的文創單位包括:貓空間、全藝社、澳門印

象、澳門音樂力量、點象藝術協會、小山藝術會、天邊外劇場等有代表性的澳門

文創單位7。澳門創意館的規模與品質亦逐年得到提升。澳門政府的種種舉措都

表明了其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決心,然而除去政府的決心之外,澳門的實際狀況

也的確凸顯了發展文創的必要性。眾所周知,澳門經濟“一賭獨大”,雖然賭業

收入頗豐,但勞動力素質、土地等限制其可持續發展的因素也日益顯現,此時發

展文化創意產業成為經濟適度多元化的有益嘗試。2008 年,澳門人均 GDP 為

39,036 美元 ,列亞洲第二,社會消費結構向發展型、享受型轉變,根據亞伯拉

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的需求理論:當個體滿足了物質需要後,他們

會開始攀登需求的金字塔,尋求精神上的富足,進而尋求知識的滿足。在需求層

次的頂端,他們追求的是審美享受和自我實現。8 當消費成為一種以個人選擇來

體現自我個性的行為,以文化為核心,創意為靈魂的文化創意產業無疑將擁有巨

大市場需求;同時由於博彩業的膨脹,每年有數千名本澳高中生輟學投身博彩

業,致使澳門出現人才斷層的危機,問題賭徒的存在也為社會帶來各種不安定因

素;借鑒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經驗,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能帶來不可小覷的就業機

會,因此澳門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也許能一方面為年輕人提供更多的就業選擇 ,

另一方面對社會風氣起到正面積極作用。總之,不論是出於政治、經濟還是社會

6,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粵澳合作框架協議》,澳門: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印務局,2011

年 3 月 21 日,第 10 頁。 7 資料來源於 2011 年澳門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上“澳門創意館”發放的介紹材料,各個單位的簡介請參閱

附件。 8 Abraham H. Maslow,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3 ed. [with new material by Ruth Cox and Robert Frager]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1987).

9

因素的考慮,澳門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都是一個有益的嘗試。至於文化創意產業與

澳門現實經濟社會環境的契合度,則需要通過對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較為成熟的國

家的成功經驗進行分析研究,歸納總結文創產業得以發展的內在驅動力,再對比

澳門現有的條件及環境進行分析。政府在推動文創產業過程中發揮的實際作用也

將是本文重點討論的問題。

第二節 研究問題和價值

文化創意產業規模宏大,急速發展之中新的內容形式層出不窮,作為一個方

興未艾的朝陽產業日益被世界各國家及地區所重視,並已經產生了令人矚目的經

濟、文化價值,其本身就是一個亟待研究的領域。在現有的文獻研究當中,除去

總括性的概念介紹之外,多為產業經濟學範疇內的研究,極少有文章從文創產業

的政府政策主導性方面展開討論,其作為政府政策主導的產業的典型性並未被充

分重視 。此外,因為不同國家的統計部門對文化創意產業所作的分類缺乏一致

性,使得跨地區的比較非常困難。即便有各國各地區文化創意產業政策的介紹,

但缺乏橫向比較以及歸納總結。因而筆者有意從政策分析的角度,選取新加坡、

英國、韓國以及台灣這四個文化創意產業已經取得一定成就的國家及地區,詳細

研究其在文化創意產業方面的政策,並比較得出共通性的經驗,歸納概括文化創

意產業得以發展的條件,聚焦於政府的作為,定位政府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的

角色及地位。

英國被認為是率先認識到要有系統地推動創意產業成為經濟動力的國家,因

而也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政策性推動創意產業發展的國家。英國有著歐盟最大的創

意產業,如果從 GDP 的角度來衡量,也許是世界上最大的創意產業,英國目前

創意產業的規模與金融服務業相當,佔經濟的 7.3%,並以每年 5%的速度增長(這

個速度幾乎是其他經濟部門增長速度的兩倍)。包括所有與創意有關的工作在

10

內,創意經濟共提供了 180 萬個就業崗位。英國的創意產業領先於其他歐洲國

家,已經置身於 21 世紀英國經濟的中心位置9。韓國是亞洲地區最為積極推展文

創產業並且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的國家。韓國於 1998 年提出“文化立國”方

針,1999 年 2 月再將文化產業定位為 21 世紀發展國家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10,

從國家發展戰略方針的高度凸顯對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視。韓國通過中央出台鼓勵

文創發展的政策法規,對韓國文創產業發展進行總體規劃,同時配合各個地方的

文化產業振興院具體的執行政策,政府的用心扶持配合法令的保護與資源的集中

投入,使得韓國的電視劇、電影、綜藝節目的製作水準在短期內飛速提升,再通

過強有力的國際宣傳輸出策略,使得韓國的影視產品、偶像團體,不僅紅遍亞洲

還遠及歐美地區,造就了眾人矚目的“韓流”效應。據韓國銀行 2 月 6 日公佈的

國際收支統計數據,去年韓國電影、電視劇、唱片等“韓流”系列產品的出口額高

達 7 億 9400 萬美元,創下了歷史最高紀錄。11新加坡作為一個城市型國家,同

澳門一樣面臨着地緣狹小,國內市場有限的問題,地理條件上的相似性會給澳門

在發展文創產業上更多的啟示。台灣的文創產業政策始於 2002 年,其發展也經

歷了相當多的摸索過程,台灣最值得借鑒的就在於政府對台灣本地文創產業狀況

的準確分析把握,運用 SWOT 分析法,對產業自身的優劣、發展機遇與挑戰做

清晰而具體的說明,每一年也會做出頗具時效性的文創產業報告,供各界參考

12。台灣這種“知己知彼”的態度最值得澳門學習。雖然四個國家和地區各自發

展文化創意產業的背景、目的都不盡相同,但在發展文創產業的過程中所採取的

政策確有異曲同工之妙,具體情況會在論文中詳細說明。澳門有著自己獨特的地

理、歷史、社會、文化條件,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不可能照搬某個模式,但可以借

9 英國職業基金會、英國文化媒體體育部,“站在前列:英國創意產業的經濟表現”,收錄於《國際文化

產業發展報告第一卷·2007》,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7 年,第 166 頁。 10 夏學理,《文化創意產業概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11 年第二版,第 83 頁。

11 《可否借鑒“韓流”形成“新潮”》,新加坡聯合早報,2012 年 2 月 9 日社論。

12 台灣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創意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案》,民國 98 年 5 月 14 日,第 5 頁。

11

鑒一些文創成功國家和地區的共通的經驗。

通過成功國家的經驗總結得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所需的環境條件之後,需要

進行文化創意產業與澳門社會經濟發展環境契合度的考量。澳門政府在推動經濟

適度多元化的動機之下提出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文化創意產業雖然是政策主導型

產業,但是否單純依靠政府政策就能夠把這一產業扶植起來?而所謂扶植,最直

接的方式無疑是財政補貼以及資助,可是這種直接的方式卻有損公共資金使用上

的謹慎性、戰略性原則,容易產生一些依靠救濟和施捨維持的團體。這不僅是澳

門政府在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時面臨的問題,即便在文化創意產業蓬勃發展的英國

同樣存在這種擔憂,經驗告訴我們政府必須從把支持文化創意產業理解為補貼和

資金資助轉變為具有重要的經濟和文化回報的投資活動,與此同時又必須注意到

如果政府投資過分要求效率、績效評估和責任機制,會損害到藝術創造,藝術家

因接受資助而演變成為資助人創作。問題是層出不窮的,沒有任何政策可以一勞

永逸,關鍵在於澳門現時的文化創意產業處在怎樣的發展階段,澳門政府對於文

化創意產業的扶持是否是一種公共投資,其政策目標是否符合公眾利益?這些問

題都需要回顧澳門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歷程,並分析澳門現有的發展文化創意產

業的政策,以及澳門政府在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方面的具體舉措方能予以解答。

第三節研究假定和中心論點

研究假定:

如果文化創意產業沒有在市場的作用下自發的形成並發展壯大,那麼它的發

展也可以通過政府主導,政府政策創造出適宜的發展環境,集中資源培植的方式

實現。如果目標清晰,政策執行到位,那麼文化創意產業是可以發展並取得成功

的。雖然文化創意產業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會因地制宜發展,但比較文創產業取

得成功發展的國家和地區例如英國、韓國、新加坡和臺灣的文創政策,還是能夠

12

歸納出政府在文創產業政策上的相似點、共同點的,而這些共通的成功經驗也正

是澳門在發展文創產業的初始階段,特別是在政策制定階段加以借鑒的材料,亦

可當作澳門政府文創產業政策可行性研究過程中的參考指標。

中心論點:

將文化的表現性價值如美學價值、社會價值、精神價值等進行創意性的商業

運作的產業即文化創意產業。文化創意產業所包含的範圍極廣,藝術、古董、手

工藝、音樂、電影、電視、廣播、出版、動漫、電腦遊戲等都屬於文化創意產業。

文化創意產業是受政策主導非常明顯的產業。

澳門特區政府提倡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作為澳門經濟多元化發展的一個有益

嘗試,在具體操作層面上應首先進行政策的可行性研究,借鑒國外文化創意產業

的成功經驗,在明確文創產業發展的必備條件後,有的放矢的制定政策。

英國設立創意產業任務小組,韓國設立文化產業振興委員會,新加坡成立創

意產業工作小組,台灣成立文化創意產業推動小組,這些政府紛紛設立專門負責

推動文創產業發展的行政機關,且這些機關在組織與功能上力求分工化和專業

化,以事權一致的作風高效的開展工作。設立專門負責推動文創產業發展的行政

機關是一國文化創意產業得以重視與發展的標誌性條件。

如果將政府對傳統產業的扶植比喻為“種樹”,那麼,政府對文創產業的扶植

則是“種蘑菇”。“種蘑菇”區別於“種樹”的重要一點就在於需要創造培植環

境。政府工作的重點不在於具體培育的文創項目,而是在於創造適合文創產業發

展的大環境,例如充足的產業,濃厚的文化創意氛圍等。

人是文化的締造者,人才是文創產業的內在驅動力。在人才全球範圍內流動

的情況下,能否吸引人才將是評價一國文創產業政策成敗的重要指標。英國、韓

國、新加坡以及台灣都有着具體的文創人才培養或引進機制,然而澳門一貫謹慎

保守的人才引進政策將會成為制約文創產業發展的限制條件,政府應對文創人才

13

引進採取更開明且包容的態度。

融資是產業發展的頭等大事,文化創意產業在發展的伊始階段依賴財政的投

入支持,長久發展則必然需要像韓國一樣開拓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官民合作,官

企合作,共籌資金,保證對文創產業的長久持續資金投入,讓文化產業區別於文

化事業,發展成為真正有投入有產出講求經濟效益的產業。

事權一致的行政主管機關,設施完備的良好發展環境,專業的文化藝術人

才,以及多元的融資渠道是文化創意產業成功的必備條件。現階段,澳門嘗試發

展文創產業以促進經濟的多元化,但澳門經濟一賭獨大,電影、電視、廣播、出

版、藝術都缺乏發展空間,文創產業幾乎從零開始,唯有政府集中資源,加強文

創產業發展四項必備條件的建設,將創意市集作為城市觀光的新賣點,與此同時

鼓勵博彩企業發展博彩業周邊的特色文創項目,澳門才可以發展出符合自身特色

的文化創意產業。

第四節 研究方法和限制

筆者雖不是澳門本地人,但希望能夠於在澳學習期間設身處地的了解澳門文

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狀況,在比較了量化與質化研究的不同(見表一)之後,決定

選取質化研究方法。“研究者即是研究工具”,質化研究者必須是一個“自己動

手做”的人,誠然,澳門的文化創意產業相對弱小,但澳門狹小的地緣卻允許筆

者可以親自去到文創園區,參觀體驗各項文創活動,為質化研究提供了可能。

14

表一 量化與質化研究的對照13

質化 量化

歸納

自然的,生動的

非控制的情境

開放系統

完整的,深度的描述

變動的實體

研究者即是資料蒐集的工具

資料分析後進行歸類

演繹

科學方法,不重視脈絡

控制的情境

封閉系統

特殊的

不變的實體

標準化的資料蒐集工具

資料分析前已先有類型

具體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獻研究法,觀察法,深度訪談法,比較法。

一. 文獻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又稱為文件分析法或次級資料分析法,此方法應用於政策運作過

程研究時指對政策制定者與某項政策問題相關的書刊、文章、書籍、論文、專著、

研究報告、政府出版品及報章雜誌報導等資料,進行靜態性與比較性的分析研

究,以了解問題發生的可能原因,解決過程及可能產生的結果。14

本文要蒐集新加坡、英國、韓國以及台灣地區文化創意產業政策的相關文

獻,由於語言的問題多依賴一些現有的譯本,因而資料的時效性或許稍有欠缺。

至於澳門本地關於文化創意產業的資料,因為該產業尚處於發展的初始階段,因

此相關研究資料有限,多是政府網站公開提供的文件性資料。

13 Deborah K. Padgett ,“Qualitative Methods in Social Work Research-Challenges and Rewards”

譯本 張英陣校閱 《質化研究與社會工作》,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00 年初版,第 3 頁。 14 吳定,《政策管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 年初版,第 10-11 頁。

15

二. 觀察法

作為質化研究法中最具神秘色彩的“觀察法”其實就是研究者有目的有計劃

的在自然條件下,通過感官並借助錄音、錄像設備,對調查對象進行的直觀且真

實的資料蒐集過程。

在為論文準備材料期間,筆者曾親自走訪了澳門本地原創設計品牌的門店如:

邊度有書,貓空間,官也墟,澳門佳作等;也於 2011 年及 2012 年澳門國際投資

展覽會期間參觀澳門創意館,並藉機與設展方工作人員做隨機訪談;實地觀察大

街藝墟、塔石藝墟的澳門本土文創產品展賣情況,到訪瘋堂十號創意園感受其氣

氛。在研究博彩業周邊的文化創意產業時也同樣去到現場對諸如永利發財樹,新

濠天地水舞間進行體驗觀察。對澳門文化創意產業的觀察是一個持續不間斷的過

程,因為本身生活在澳門,只要隨時保持對文化創意產品的敏感度,就能夠通過

實地觀察獲得對澳門文化創意產品的最直觀認識。但畢竟一個人的精力以及涉獵

是有限的,即便澳門的文創市場不大,但仍難做到對文創相關項目的全面覆蓋,

難免有遺漏之處。另外,雖然知道在記錄觀察資料時應避免依賴先前的想法、理

論或範疇,但有些判斷仍然會比較主觀,帶有濃厚的個人色彩。

三. 深度訪談法

從觀察到訪談是一個十分自然的流程,筆者在實地觀察時會隨機的對受訪者

進行一些非正式的詢問,在掌握了表象的資料之後,需要通過對有代表性或權威

性的訪談對象以深度訪談的方式,取得受訪者的意見,從而對論文題目作進一步

的研究及分析。

作者在 2012 年 5 月份的塔石藝墟上,與三位攤主進行了訪談。Fion 是澳門

較早也較為有名的手作者,她現在擁有自己的品牌 Fion’s Work,也作為澳門代表

16

性的文創單位出席多次澳門創意館的展示活動,她的手作品也開始吸引一些熟客

前來購買,因為自己經營的不錯,Fion 對於澳門的創意市集持有的大多是一些正

面積極的態度。Katrina 是新晉的澳門手作者,名氣以及產品的認知度都極其有

限,目前經營的手作商品尚未回本,雖然對手作有著自己的理想和熱情,但面臨

較大的經濟壓力。阿紀是來自廣州的文創從業者,善言談且樂於交流,她對澳門

的創意市集有一些自己的看法,能夠從外來者的角度對澳門的文創作出評價。

深度訪談的對象是澳門文化諮詢委員會的官員,對於澳門的文化政策有全面

而系統的了解,且對於澳門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所持的觀點權威性;筆者事先準

備了五個問題,在充足的時間內詳細請教了該委員對這些問題的看法。

四.比較法

英國歷史學家湯·恩比指出,當必須在兩個或多個事件間,建構出一種關係

時,便需要採取一種提綱挈領式的觀點,這便需要採用比較研究的方式。也就是

說,比較研究法是對相同事物的不同方面或同一性質事物的不同種類,透過比較

找出其中的共同點或差異點,來深入認識事物本質的一種方法。因此,比較研究

法的基本原理有兩項即“比相同”與“比差異”。“比相同”的目的,在於以類

似的狀況,做當前研究現象之比附援引,以期作出同因必同果式的解釋或預測。

英國、新加坡、韓國以及台灣都是在政策主導下發展了文化創意產業,在對

他們的的研究過程中就運用比較法“比相同”,比較得出政府在文化創意產業政

策上的相同或類似之處,加以總結歸納,以同因必同果的邏輯推斷模式預測,如

果澳門政府借鑒他們的政策模式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也將取得成功。

此處運用比較法的局限在於只關注英國、新加坡、韓國以及台灣在發展文化

創意產業政策上相同點,各國家和地區文創發展的特殊性不在研究範圍之內。在

政策分析方面,雖然政策的執行過程非常有研究價值,但因為時間以及研究條件

17

的限制,筆者將焦點放在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政策目標以及政策結果方面進行比較

討論。各個國家和地區的資料多通過互聯網途徑獲得,雖盡量查證其真實性,但

在完整性上無法保證。

在運用比較法時選用了英國、韓國、新加坡以及台灣四個國家和地區作為比

較對象,具體原因在上一節做了闡述,特別需要說明的是,之所以不選擇香港作

為比較對象,是因為“港澳地區”的稱謂往往給人以“一個整體”的印象,每當

使用“港澳”連稱的時候,澳門總會給人以附屬的感覺,城市個性也容易被忽

視。因此筆者希望能夠跳脫港澳的圈子,將眼界放的更寬一些,所以選取歐洲以

及亞洲其他國家的例子做比較對象。香港出色的文化創意產業在亞洲範圍內是不

容被忽視的,尤其是香港電影產業經歷百年發展歷程,已成為亞洲乃至世界電影

產業中舉足輕重的力量。本論文未能涉及相關內容,只能深表遺憾。

第五節 章節結構

第一章緒論,介紹研究背景,研究問題和價值,交待本文所用的四種研究

方法:文獻研究法、觀察法、深度訪談法、比較法,同時說明研究限制。介紹章

節結構。第二章理論及相關定義,主要介紹公共政策制定理論,理性決策模型。

說明文化指標的定義,文化的概念,以及世界範圍內對文化創意產業不同的界

定,主要包括創意產業說,文化產業說,版權產業說,文化創意產業說。第三章,

詳細介紹英國、新加坡、韓國以及台灣的文化創意產業政策,並總結四國文創政

策的相同點。第四章從澳門深厚的人文歷史積澱說起,介紹澳門文化創意產業的

情況,說明澳門文化創意產業政策的制定過程,介紹澳門創意市集的情況,並參

照英國、韓國、新加坡、台灣的例子分析政府在組織創意市集過程中的作用。第

五章對發展澳門文化創意產業的四點建議,分別是:建設硬件設施,營造文化氛

圍,培養與引進人才以及發展博彩業周邊的特色文創項目。最後總結全文內容。

18

第二章 理論及相關定義

第一節 公共政策制定理論

公共政策的生命過程從廣義上來講,從政策問題的確認開始,一直到政策評

估和政策終結為止,中間包含政策議程設定、制定公共政策、政策合法化、公共

政策執行等一系列過程,從宏觀的角度可以描述為從問題確認到政策終結這樣一

個完整的政策週期,與其稱之為公共政策制定過程,不如叫做政策過程更為準

確。然而狹義的公共政策制定過程則是政策目標確定、設計政策方案、論證評估

方案、抉擇政策方案15。政策過程與政策制定過程的關係可用圖一來表示。

圖一 政策過程和政策制定過程的關係 16

15 張國慶,《公共政策分析》,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 年,第 34 頁。

16 同上。

19

第二節 政策的可行性研究理論

可行性研究是在具體採取某一行動方案前,對方案實施的可行性及潛在的效

果進行的分析、論證和評價。可行性研究主要用於投資項目的決策,即在一個投

資項目決定上馬以前,先分析其技術上、財務上、經濟上的可能性,以防決策失

誤,從而保證投資的經濟效益。17政策的可行性研究是指運用各種技術和方法,

對規範研究中所提出的方案進行考證,在客觀現實的基礎上分析決策是否可以實

施,是否具備了條件和能力,確定決策實施後獲得成功的可能性,以供決策者進

行選擇的過程。18

澳門的文化創意產業政策正處在政策制定的階段,對文創政策進行可行性研

究是非常必要的。在各國政府都爭相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大環境之下,澳門發展

文化創意產業不能以跟風的姿態進行,而是要真正凝聚一批高層次的文化界人

才,以務實的態度考察澳門經濟、社會環境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契合度,通過

SWOT 分析法明確發展的優勢、劣勢,面臨的機遇以及挑戰是什麼。通過筆者對

澳門文化創意產業政策的研究發現,雖然澳門政府成立了文化產業委員會以及文

化創意產業發展促進廳,但目前仍沒有對於整個澳門的文化創意產業現狀做出清

晰的描述。文化創意產業包含了廣告、建築、藝術及古董市場、工藝、設計、流

行設計與時尚、電影與錄影帶、休閒軟體遊戲、音樂、表演藝術、出版、軟體與

電腦服務業、電視與廣播等諸多不同的具體行業,澳門要發展哪一種文化創意產

業類型並不應該由官員依據個人的理解和喜好來決定,而是需要通過專業的考察

調研,進行嚴謹的可行性研究後得出結論。文化創意產業畢竟不同於文化事業,

政府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不能一味進行投入性的扶植,而應該是把發展文創產業作

17 劉國恆主編,《可行性研究詞典》,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 年,第 39 頁。

18 楊妮娜,《公共政策可行性研究與政策執行力改進》,載於吉林省委黨校行政學院學報,2010 年 8 月 10

日,第 20 頁。

20

為一種有明顯經濟或是社會效益回報的投資行為。

現階段,澳門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最欠缺的也正是對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政策

可行性研究,只有完善的可行性研究才能幫助政府作出科學的決策,從而保證政

策質量,高品質的政策也是政策能夠順利執行的先決條件。

第三節 理性決策模型

在公共政策分析方法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政策的制定,而決策是政策制定的

核心。政策決策方法模型主要以理性決策模型、滿意決策模型、漸進決策模型為

代表,之後又出現了綜合以上模型優點的綜合掃描模型和戰略決策模型。筆者認

為,澳門文化創意產業政策的制定宜採用理性決策模型。理性決策模型通常稱為

科學決策模型,這種模型從規範的角度考察問題,深受古典經濟學理論的影響,

其基本內容是通過設計出科學的決策程式,使決策者能制定出一個最佳的政策方

案。對於程式的強調是此模型的重要特點。澳門的文創產業並沒有在市場的作用

下自發取得良好的發展,既然需要政府以政策來引導,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

秉承著“力求最優”的指導思想,政府如果先做足功夫制定出一套科學的決策程

式,在可以找到更好方案的情況下,絕不隨便接受一個不太好的方案,澳門文創

將來的發展勢必順暢很多。理性決策模型適用於解決比較單純且時間要求也不是

十分緊迫的程式性問題,這類問題往往目標比較單一而且明確,備選方案的範圍

有限而且容易確定,影響後果的因素也不是十分複雜,這與澳門文創目前單一的

發展狀況相適宜。

21

圖二 理性決策模型19

從圖二中可以看出,在公共政策分析中,理性決策模型從政策問題發生到最

後政策制定,在每一個環節都力求進行理性分析,制定出一個最符合理性的最優

政策。從理想的角度而言,這一決策模型確實是非常科學化的。它提供了一種方

法,為決策者能在複雜的情況下決策奠定了基本的思路。20決策模型第二部分提

出要“確定所有的決策標準”,就文化創意產業政策來講,同樣需要一系列的文

化指標來幫助政策的制定,以及輔助後期的政策執行評估。

第四節 文化指標

美國總統尼克森在任期間曾授意發展研究一個可以反映美國生活素質的指

標。傳播學者葛伯納和另一位教授在一九七二年得到國家科學基金會的支持,開

始進行“文化指標”(Cultural Indicator) 的研究。當時很多研究文獻指出,大眾傳

播媒介是現代文化最重要的代表及塑造者,現代人根本很難脫離傳媒界定的社會

19 朱志宏著,《公共政策》, 台北:三民書局 1999 年版,第 47 頁。

20 張國慶主編,《公共政策分析》,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 年,第 288 頁。

22

規範而生活。葛伯納於是選擇了傳媒作為他的研究重心,他的文化指標研究共分

為三個部份:傳媒體系製作過程分析 (Institutional Process Analysis)、傳媒訊息系

統分析 (Message System Analysis)及涵化分析 (Cultivation Analysis)。如今科文組

織(UNESCO)以及英、美等國家地區的政府在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同時,

亦會同步進行“文化指標”的系統性與全球性建制,其理由是:“文化指標”對

內可有比較客觀的資料,以滿足各界暨使用者的需求;對外則可以進行國際化的

比較,瞭解自身在全球文化發展中的地位。21除以上兩點之外,“文化指標”的

相關統計資料有助於政府部門的決策制定者以及文創產業的研究學者觀察瞭解

實時資料,探究文化發展的狀態、趨勢與困境,繼而制定解決問題的辦法並評估

問題產生的影響。澳門文化局自 2010 年 3 月成立文化創意產業促進廳以來就開

始籌建“澳門文化創意產業資料庫”,這對於文化局進一步瞭解澳門本地文化創

意產業的發展情況,加強政府與業界之間的溝通;藉著收集和儲存本澳文化創意

產業資料之機,掌握市場資訊並進行深入研究,由政府和民間通力合作,共同推

動本澳文化創意產業前進有極大的幫助作用。但政府應該意識到,資料庫只是一

個開始,建立“文化指標”系統才可以讓澳門文創擁有國際視野。不同的國家或

地區對自身文化的發展有著不同的目標期許,從而衍生了不同的價值追求與發展

方向。澳門的文創產業雖然要立足本澳,但通過分析各國文化指標的內容可以啟

發新的發展思路,或是反省現有的文化核心價值以及政策目標是否合適。不過,

鑑於跨國比較的複雜性,,現在已有許多國家先借鑒、試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UNESCO)的文化指標,進而發展出適合自己國家或地區文化環境與文化政策

的指標系統。

文化指標以及因此而收集的各項統計資料,其最終目的都是要轉化為對政策

制定有參考意義的實用資訊,不僅僅是描述性的統計,而是以引導式的指標來引

21夏學理主編,《文化創意產業概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第 71 页。

23

導政府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政策的方向,目前澳門的文創還缺乏系統性的政策,文

化指標的構建不僅要有助於政策的制定與形成,更要在以後政策執行之後來體現

政府部門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上施政的績效。總之,建立文化指標的意義就在

於,將抽象價值觀量化為具體的指標,幫助制定文化政策;在政策執行的過程中

作為參考標準;測量政策執行的成果,輔助政策評估。在文化指標制定的具體過

程中可採用分層次的制定方法制定差異化的系統模式,決策階層採用較為宏觀的

指標,把握整個文創產業的發展趨勢,而政策的基層執行者則以詳細具體的指標

資料作為參考來輔助實際工作。

第五节 文化及文化創意產業的界定

研究文化創意產業相關的政策問題,首先要明確文化創意產業的概念。如同

千百年來各個學科對“文化”這一廣泛的概念無法做出全面且精確的定義,文化

創意產業的定義也是眾說紛紜。首先,“文化”區別於“文化產業”、“創意產

業”、“文化創意產業”,後三者只是以文化為基礎內容的經濟現象。

一. 文化的概念

“文化”即“人化”,由人創造,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廣義的文化是人

類創造出來的所有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其中既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等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部分,也包括自然科學和技術、語言和文字等非意識形態

的部分22。據統計,有關 “文化” 的各種不同的定義至少有二百多種。有些人

類學家將文化分為三個層次: 高級文化(High Culture),包括哲學、文學、藝

術、宗教等; 大眾文化(Popular Culture),指習俗、儀式以及包括衣食住行、

22 Raymond Williams, Keywords. A Vocabulary of Culture and Society Revised edition (London: Fotana

Paperback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3).

24

人際關係各方面的生活方式; 深層文化(Deep Culture),主要指價值觀的美醜

定義,時間取向、生活節奏、解決問題的方式以及與性別、階層、職業、親屬關

係相關的個人角色。 高級文化和大眾文化均植根于深層文化,而深層文化的某

一概念又以一種習俗或生活方式反映在大眾文化中,以一種藝術形式或文學主題

反映在高級文化中。有人則將文化從內部結構上劃分為四個層面:一是物態文化

層,由物化的知識力量構成,是人的物質生產活動及其產品的總和,是可感知的、

具有物質實體的文化事物。二是制度文化層,由人類在社會實踐中建立的各種社

會規範構成。包括社會經濟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政治法律制度、家族、民

族、國家、經濟、政治、宗教社團、教育、科技、藝術組織等。三是行為文化層,

以民風民俗形態出現,見之於日常起居動作之中,具有鮮明的民族、地域特色。

四是心態文化層,由人類社會實踐和意識活動中經過長期蘊育而形成的價值觀

念、審美情趣、思維方式等構成,是文化的核心部分23。其實,無論四層次說,

還是三層次說,本質都是對文化的解構。在具體的文化形態上或文化表現形式

上,因時間、空間的變化,內部結構與層級往往是交叉的,比如物態文化本身就

包含了高級文化、大眾文化、深層文化的部分意義,例如半坡人陶器在當時就是

大眾文化的具體形式之一,但在現代則成為高級文化、深層文化的載體,也成為

研究半坡人文化心理的形式之一。

二. 文化創意產業的界定

文化產業、創意產業雖然在定義上各有側重,但其本質是以人類社會文化為

基礎,結合商業運作模式而生的經濟現象。就如不同學科即便對文化有不同解

構,但文化的內容是不變的。雖然英國著名文化學者賈斯汀•奧康納曾提出“文

化產業是‘藝術家中心制’,創意產業是“以科技再生產為基礎,其目標是龐大

23 韋政通,《中國文化概論》,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8 年,第 15-17 頁。

25

的市場”,但如今概念的重疊已使得這種區別越來越模糊。可以說同以文化為原

動力的文化產業、創意產業大同小異,並無本質區別,只是不同的國家地區根據

各自的產業發展實際提出了不同的概念和界定範疇而已。

(一) 創意產業說

1997 年,英國工黨擊敗保守黨,布萊爾政府執政,提出“新英國”的發展理

念,以區別於保守黨政府的英國形象。布萊爾提出“創意產業”(Creative Industries)

概念,同年成立“創意產業任務小組”(The Creative Industries Task Force ,CITF),

並於 1998 年及 2001 年提出“創意產業圖錄報告”(Creative Industries Mapping

Document),希望通過“創意產業”來啟動英國經濟,通過提升文化的國際競爭力

與影響力來改善英國的國際形象。英國“創意產業”的具體定義為“起源於個體

創意 、技巧及才能的產業,通過智慧財產權的生成與利用,有潛力的創造財富

和就業機會”。英國將創意產業分成十三大類:廣告、建築、藝術及古董市場、

工藝、設計、流行設計與時尚、電影與錄影帶、休閒軟體遊戲、音樂、表演藝術、

出版、軟體與電腦服務業、電視與廣播 。24英聯邦國家以及受英國影響較深的

國家或地區一般跟隨英國使用“創意產業”的概念。此外,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

亦採用“創意產業”的說法,根據其發佈的《創意經濟報告(2008)》,創意產業的

內涵分為四個層次:1.以創意與知識資本為主要投入的產品與服務創新、生產與

流通的迴圈;2.由一系列以藝術為核心但不限於藝術,具有從貿易與智慧財產權

中產生收益潛力的基於知識的活動構成;3.由創意內容、經濟價值和市場實體所

形成的有形產品與無形知識或藝術服務的整體;4.成為國際貿易中一個新興的富

有活力的部分。

24魏鵬舉編著,《文化創意產業導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年,第 23 页。

26

(二) 文化產業說

然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則使用“文化產業(Culture Industries)”

一詞,並將其定義為“結合創造、生產與商品化的方式,具有無形資產與文化概念

的特徵,基本上受到著作權的保障,而以產品的或是服務的形式呈現”,其內容主

要有三部分:1.文化商品:書本、雜誌、多媒體產品、軟體、唱片、電影、錄影

帶、聲光娛樂、工藝與時尚設計。2.文化服務:表演服務(戲院、歌劇院及馬戲

團)、出版、出版品、新聞報紙、傳播及建築服務。還包括視聽服務(電影分銷、

電視/廣播節目及家庭錄影帶等。3.智慧財產權:生產的所有層面,如:複製與影

印,電影展覽,有線、衛星、廣播與電影院所有權運作,圖書館服務、檔案、博

物館與其他服務。25

以上“文化產業”與“創意產業”定義的對比可見,二者在內容上大同小

異,本著務實的態度來看待這些差別,無非是各國各地區由於各自文化環境的不

同,在發展的目的、策略以及方法等可調節變相上的個性差別。名稱上的差別並

不影響這一產業內容的同質化。

(三) 版權產業說

美國更是將其稱為“版權產業”,通過其具體內容的描述不難發現這不過是

文化創意產業的另一種闡述。“版權產業”主要包括四個部分:1.“核心版權產

業”,指那些受版權保護的作品或其他物品的創造、生產與製造、表演、宣傳、

傳播與展示的產業;2.“交叉版權產業”,指那些生產、製造和銷售其功能主要是

為了促進有版權作品的創造、生產或使用的設備產業;3.“部分版權產業”,即有

部分產品為版權產品的產業;4.“邊緣版權產業”,指那些主要目的是為了便於受

25 魏鵬舉編著,《文化創意產業導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年,第 24-27 页。

27

版權保護的作品或其他物品的宣傳、傳播、分銷或銷售而又沒有被歸為“核心版

權產業”的產業。26

(四) 文化創意產業說

“文化創意產業”的提法源於台灣,2002 年 5 月,台灣頒布的“挑戰 2008:

六年國家發展重點計劃(2002-2007)”中明確提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劃”,並

將“文化創意產業”定義為:“源自創意或文化積累,透過智慧財產的形成與運用,

具有創造財富與就業機會潛力,並促進整體生活環境提升的行業” 雖然定義在用

詞上又不同於“文化產業”與“創意產業”,但從名稱的字面意義上看來更全面更有

包容性。無論是“文化產業”、“創意產業”、“版權產業”或是“文化創意產業”,都

是以“文化”為基礎,以“創意”激發新的產業活力的經濟現象。

(五) 澳門對“文化創意產業”名稱的混用

澳門官方對於這一“產業”的名稱至今都沒有統一,“文化產業”與“文化

創意產業”並用。從政府組織架構中可以看出,在社會文化範疇之內,文化產業

委員會獨立於文化局存在,考慮到文化產業在澳門經濟多元化發展及產生文化生

產力中意義重大,政府認為有必要成立一個具廣泛代表性及專業性的委員會。因

此,根據 2010 年 5 月 10 日第 19 期第一組澳門特別行政區公報刊登的第 123/2010

號行政長官批示,正式成立文化產業委員會。其宗旨是協助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

制定文化產業的發展政策、策略及措施。

然而早在二零一零年三月二十九日,依據第 5/2010 號行政法規,文化局設

立“文化創意產業促進廳”,輔助及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促進

廳負責協助制定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政策及策略,扶持、培養澳門本地文化藝術

26 魏鵬舉編著,《文化創意產業導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年,第 28 页。

28

創意人才,宣傳推廣澳門文化創意品牌,建立有利於文化創意產業的營商環境,

分析研究澳門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方向及公佈產業數據。27

2010 年 9 月 16 日,文化產業委員會第一次平常會議上明確說明,“文化產

業委員會與文化創意產業促進廳兩者非從屬,各自有著清晰明確的功能角色和協

作關係。化產業委員會旨在協助特區政府為文化產業發展出謀獻策,委員會委員

可就澳門特殊情況,討論本地文化產業的未來發展方向和定位。文化創意產業促

進廳則分析選定可行性高、具發展前景的創意產業項目優先啟動,先行先試。”28

儘管二者功能角色不同,但關注的領域內容是相同的,但為何相隔一個多月先後

建立的兩個部門卻採用不同的用詞呢?顯然,文化創意產業促進廳與文化產業委

員會負責的幾乎相同的內容,都是要通過研究制定產業發展政策及策略來推動文

創產業發展,硬要指出兩者工作側重點的不同,只能說文化創意產業促進廳側重

於收集產業數據創建文創產業資料庫,而文化產業委員會是從更加宏觀的角度關

注公共政策的制定。再者,文化創意產業促進廳隸屬於文化局,而文化產業委員

會則是與文化局平級的行政機關。文化產業委員會由 43 位成員組成,主席由社

會文化司張裕司長擔任,其餘成員包括 12 位政府相關部門代表,30 位澳門特區

政府或外地的專家、學者,以及在文化產業領域被認定為具有政績、聲譽及能力

的社會人士。其中 12 位委員分別是:經濟財政司司長辦公室代表,社會文化司

司長辦公室代表,文化局局長,民政總署管理委員會主席,經濟局局長,財政局

局長,旅遊局局長,教育暨青年局局長,統計暨普查局局長,澳門理工學院院長,

旅遊學院院長以及新聞局局長。 委員的構成情況直接體現了文化產業委員會擔

負的統籌協調之任務,局長校長級別的委員固然是以重量級的人物體現委員會的

權威性,可是從實踐角度講,位高權重的委員們自有日常主業纏身,又有多少精

27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網站 http://www.icm.gov.mo/cn/Structure/StructureMain.aspx?id=12,

上網日期:2012 年 3 月 3 日。 28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產業委員會網站 ,http://www.cic.gov.mo/tc/news.aspx 上網日期:2012 年

3 月 3 日。

29

力來關注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呢?當然我們還是保有最美好的期待,各部門可以

通力合作打造文化創意產業的光明未來,而非讓文化產業委員會委員流於虛名。

如今在世界各國的行政機關都力求結構與功能的分工化和專業化,組織的“事權

一致”性直接關係實際的工作效率,雖然文化產業委員會現在的各項工作都處在

摸索階段,但如若將來真的要在澳門文創產業中發揮實際效用,則非常有必要在

成立伊始就多加考慮“事權一致”的完善。其實無論是文化產業委員會還是文化

創意產業促進廳都沒有對澳門的“文化創意產業”做一個明確的界定,但從文化

創意產業促進廳正在建設的文創產業資料庫 來看,澳門的文化創意產業涉及以

下九類:設計產業、表演藝術產業、視覺藝術產業、服裝產業、流行音樂產業、

出版產業、電影錄像產業、動漫產業以及跨類型文創產業。相較於英美等文創產

業已經較為發達的國家地區來講種類略少,不包含廣告、建築、圖書館、博物館

等內容,但也已經涵蓋了大多數的文創產業類型。

澳門“文化產業”與“文化創意產業”稱謂並存,無獨有偶,在台灣以及中

國大陸同樣存在不同用詞的現象。台灣中央政府使用“文化創意產業”一詞源於

行政院於 2002 年 5 月的“挑戰 2008:六年國家發展重點計劃”中的“文化創意產業

發展計劃”;而成立於 1999 年 11 月 6 日,全台灣第一個地方文化事務專職機

構——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則是在局內的第一科設置了“文化產業股”。大陸文化

部下設“文化產業司”,負責“擬訂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和政策,起草有關法規草案;

扶持和促進文化產業建設與發展;推進文化產業資訊化建設;指導文化產業基地

和區域性特色文化產業群建設;督促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實施,負責推進對外文化

產業交流與合作。” 但在北京市,自 2005 年 12 月 26 日中共北京市委九屆十一

次全會第一次使用“文化創意產業”一詞起,該詞就頻頻出現在各種政策文件以及

活動中。

所以無論是英國的“創意產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文化產業”還是美國的

30

“版權產業”,亦或是澳門、台灣、大陸不同部門採用的不同名稱,雖不排除其各

地文化因素的差異體現,但深究其異同也不免令人莞爾。本文意在探討澳門文化

創意產業的發展,但無論是澳門官方還是學界都無法給這一產業下一個確切的定

義,從實踐的角度出發,這一產業的稱謂其實並不值得去大費周章的爭論,即便

有一個統一的定義,鑒於各種調節變項的存在,各國家和地區也不可能照本宣

科,套用現成的發展模式,複製其中具體的發展內容。因此本文將統一使用“文

化創意產業”這一名稱,至於其定義則沿用台灣學者夏學理的三要素定義法:以

創意為內容的生產方式;以符號意義為產品價值的創造基礎;智慧財產權的保

障。包涵或體現以上三項核心元素即為文化創意產業。

31

第三章 英、新、韩、台文创产业的政策與

發展

澳門的文化創意產業仍處在政策制定階段,此時看看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在

文化創意上的政策選擇與措施有哪些,一方面對決策起參考作用,另一方面可自

省現有的政策行為的適用性。

第一節 英國

英國被認為是率先認識到要有系統地推動創意產業成為經濟動力的國家,因

而也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政策性推動創意產業發展的國家。英國的文化、媒體與體

育部(Department for Culture ,Media and Sport, DCMS)主要負責電影與音樂產業

部門的發展。 1997 年 6 月,英國成立了創意產業任務小組(The Creative Industries

Task Force, CITF),當時的英國首相布萊爾親自擔任小組主席,領導這一由不同

政府部門代表以及產業界人士組成的專注於創意產業發展的小組。CITF 不僅負

責跨部門的協調工作,更主要的是通過收集全面可靠的資料,審視英國國內與海

外國家創意產業的表現和增長率,並擬定促進英國創意產業發展的具體政策。

1998 及 2001 年,創意產業任務小組先後發表了兩部“創意產業圖錄報告”

(Creative Industries Mapping Document),公佈了英國創意產業的一些實際具體的

數據,通過數據確認了創意產業對於英國經濟的重要貢獻,勾勒出創意產業的產

業規模與發展趨勢,成為政府決策與產業發展的重要參考依據。創意產業任務小

組除了進行跨部門的協調工作,發表如產業圖錄報告之類的檔之外,還會針對文

化創意產業的相關議題,如:教育培訓、增加出口、融資、稅收、知識產權、地

方發展等命題進行專案研究,提出建議與政策。澳門的文化產業委員會亦是由各

32

政府部門派代表連同業界專業人士組成的跨部門協調工作小組,主要任務也是通

過對澳門文化創意產業的研究,輔助政府制定政策。但成立兩年以來並未有類似

產業圖錄報告之類的重要文件發布,在工作效率、職權賦予以及功能發揮上,與

英國的創意產業任務小組相差甚遠。

1998 年,英國政府還設立了創意產業輸出推廣顧問團(The Creative Industries

Exports Promotion Advisory Group ,CIEPAG),由文化、媒體與體育部(Department

for Culture ,Media and Sport, DCMS)秘書以及英國貿易投資協會聯合擔任機構秘

書,對包括內容產業、古跡與觀光、設計、表演藝術等範圍提供諮詢建議,並對

不同部門間協調整合與創意產業出口方針等提供政策意見。創意產業輸出推廣顧

問團促進了創意產業與政府之間的聯結,主要是加深了金融組織與國會對創意產

業的瞭解,對創意產業組織的海外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援助。2002 年,創意產業

輸出推廣顧問團(CIEPAG)的工作,轉交由創意出口組織 (Creative Export Group,

CEG,)接手進行。

根據 2001 年創意產業任務小組發表的“創意產業圖錄報告”(Creative

Industries Mapping Document),英國當年的創意產業的產值約為 1125 億英鎊,

占 GDP 的 5%,已超過任何製造業對 GDP 的貢獻;2001 年的出口值高達 103 億

英鎊,且在 1997~2001 年間每年約有 15%的高增長率,而同期英國所有產業的

出口增長率平均只有 4%。由圖三的資料顯示,到 2006 年,創意產業的出口值更

是增加到了 160 億英鎊。

33

圖三 英國創意產業出口額由 2000 年不足 100 億英鎊到 2006 年增長到 160

億英鎊( Creative Exports have risen from under £10bn in 2000 to £16bn in

200629

英國的創意產業政策不僅僅停留在中央的層面,在各地方層面,藝術機構與

地方政府合作,各類專業組織應運而生。這類專業組織包括:曼徹斯特的創意產

業發展服務局,默西塞德郡的藝術、文化與媒體公司,西約克郡的創意產業發展

局,南約克郡的 Inspiral 公司,倫敦哈姆雷特堡的文化產業發展推介中心,以及

在康沃爾郡新近成立的創意 Kernow 公司等。這些創意產業支援機構向所在地區

提供的服務有一定的相似性,重點是幫助創意產業部門實現發展,對創意企業在

創業、融資、經營、人員培訓等環節進行指導。現以倫敦文化產業發展推介中心

為例,介紹其向創意企業(或個人)提供的全方位服務內容。藉此瞭解英國地方

層面是如何支持創意產業發展的。

29 “Creative Britain: New Talents for a New Economy,” UK Government Portal

http://www.culture.gov.uk (accessed April 28, 2012).

34

1. 倫敦文化產業發展推介中心的自我定位:30

作為擁護倫敦創意產業與文化產業發展的一個專業性支持機構,倫敦文化產

業發展推介中心為有需要的個人和組織機構提供最佳和最易獲得的服務。

2. 倫敦文化產業發展推介中心的願景是:

1) 為創意與文化產業提供全方位的基本服務,包括產業諮詢,組織架

構,戰略規劃,市場支持,融資指導,培訓指導,相關資訊的出版和傳播,

為相關服務指路,推動產業網路建設,供應鏈和產業集群發展等。

2) 在特殊產業部門開展活動,與年輕人、學生、婦女、黑人、少數族

裔,失業人員、難民、殘疾人和其它身處險境人士與弱勢群體合作,推動文

化多樣性和創意產業部門的持續發展。

3) 加深對藝術與創意產業的瞭解與實踐,繼承並發揚倫敦的文化遺

產,鼓勵遊客與參觀者的旅遊活動,開發新的文化傳播管道和零售市場,促

進社會各界進入文化與創意產業領域並利用其中的資源。

4) 支援創意產業領域內個人與企業的創業,幫助他們實現企業發展,

雇傭員工,開展培訓、教育和傳授技能,實現經濟的持續繁榮。

5) 支持各種能促進倫敦振興,鼓勵生產、行銷、配送、消費和零售活

動,維持地方經濟多樣性的政策,規劃,城市振興戰略,創意中心、集群與

文化特區計畫等。

3. 多方資金注入

許多政府機構與公共團體都向倫敦文化產業發展推介中心投入資金,其中包

括:英格蘭藝術委員會,倫敦商業網絡,歐盟的歐洲社會基金,地方網路基金,

倫敦卡姆登區、紐漢區、哈姆雷特堡區政府,倫敦發展局等。

30 赫爾利,《英國創意產業支持政策在地方上的實施》,

http://hurleyscrapbook.blogspot.com/2011/02/blog-post_6915.html, 上網日期: 2012年 2 月 18 日。

35

4. 擁有專業型服務隊伍

倫敦文化產業發展推介中心有一支由眾多專業人士組成的員工隊伍,負責提

供該發展局的核心服務並開展各種活動。這些專業人士覆蓋各個領域,一人一

崗,有明確的分工。如:創意產業商業指導員,資訊協調員,合同管理員,資訊

與管理技術支援員,行政管理人員,培訓與技能指導員,行銷與活動籌畫人員,

網站協調員,創意產業起步指導員,融資管理員,文化企業指導員,首席執行人

員,創意數字顧問等。有需要的個人或企業可以通過發送電子郵件,撥打電話或

者親自會面,直接向這些專業人士問詢。此外,倫敦文化產業發展推介中心還熱

忱歡迎有文化與種族背景的人加入其中,成為志願者。

5. 免費為個人與組織機構提供全面且實用的服務

倫敦文化產業發展推介中心免費向個人與組織機構提供支援與指導服務,服

務領域包括:

(1)一對一的商業規劃和專案開發期服務。

(2)支持市場行銷,幫助企業開展業務、實施計畫或舉辦各種活動。

(3)提供培訓與指導。

(4)融資與籌款指導。這是文化產業發展推介中心的強項之一。發展局所

有的指導人員都會説明企業和組織機構尋求吸引投資的最佳途徑。

(5)使個人與組織機構獲得創意產業專業顧問的諮詢建議。

(6)每月發佈網上公告,定期發佈網上新聞。

(7)為個人或組織機構提供機會,在文化產業發展推介中心網站上刊載他

們的新聞、見解、介紹他們開展的活動和提供的服務。

6. 設立創意產業資源中心,提供各種有用資訊

倫敦文化產業發展推介中心還設立了創意產業資源中心,廣泛收集各類出版

物、期刊、資料庫和其它與創意產業部門相關的資訊,內容涉及商業服務、創意

36

產業部門介紹、政府政策與法律介紹,以及培訓與教育等各個方面。所有資訊均

發佈在倫敦文化產業發展推介中心的網站上,供大家流覽下載。若要進一步獲得

更多的資訊,也可以與發展局的有關工作人員聯繫,約定時間進行交流。

第二節 新加坡

新加坡建國後,應國家形勢和未來發展的需要,把工作重點放在民族團結、

宗教和諧和經濟發展上。在較長一段時間內,注重和強化文化在加強民族團結,

提高國民國家認同感與歸屬感的作用。

1989 年,新加坡文化藝術諮詢理事會提出了國家藝術發展報告書。該報告

書被認為是新加坡文化藝術發展的分水嶺,表明政府在國家穩定、經濟發展的基

礎上,開始加強文化自身的建設。報告書強調文化藝術的重要性在於:(1)賦予

國家個性;(2)開闊視野和增強對藝術的接受能力;(3)提高生活品質;(4)加強社

會凝聚力;(5)為旅遊和娛樂業服務。同時指出,新加坡文化發展面臨資金、知

識、人才、文化設施、教育機會缺乏等問題,並建議簡化申請手續,加強文物遺

產事務方面的協調。報告書的出臺直接促成新加坡國家藝術理事會、國家文物局

以及新加坡美術館、亞洲文明博物館、國家圖書館體系等行政機構和藝術場所的

建立。

2000 年 3 月,新加坡資訊與藝術部(Ministry of Information and The Arts)

提出一份“文藝復興城市報告:文藝復興新加坡的文化與藝術”,近期目標是在 5

至 10 年內趕上香港、格拉斯哥和墨爾本;長期目標是擁有倫敦、紐約一般的文

化資本城市的影響力。該報告同時還提出了新加坡文化發展的六大戰略:

(1)培養欣賞與從事文化藝術的龐大群體,加強青少年藝術教育;

(2)發展旗艦藝術公司,加大政府投資,培養技術和管理人才;

(3)肯定和培養藝術人才;

37

(4)提供良好哦的文化基礎設施;

(5)進軍國際舞臺,加強國家間文化關係,鼓勵國際合作;

(6)發展文化藝術的“文藝復興”經濟,創辦有活力的藝術文化活動,加強

藝術行銷和文化旅遊,鼓勵藝術贊助等。31

這份報告體現了新加坡政府由建設文化硬體基礎的階段步入開發軟體建設

階段。

2002 年新加坡文化建設掀起一股熱潮。政府為配合“再造新加坡”的目標,

組織起草綠皮書,系統闡發“文化資產”的理念,並推行“藝術無處不在”(Arts Every

Where)計畫。當時的新聞、通訊及藝術部負責人把“文化資產”的內涵概括為三個

層面:首先是充分發掘新加坡的創意潛能;二是強調學習和提升全體國民的知識

和本領;三是編織情感紐帶,強化國家認同。與此相聯繫的是推行“藝術無處不

在”計畫,準備經過一個較長時期的努力,把藝術帶到新加坡每一個角落,特別

是要把本土藝術帶人人們的日常生活,通過藝術激發人們的創造靈感。與“藝術

無處不在”計畫相配套,新政府還推出“巧思妙想計畫”(Design Singapore),推

動設計以及其他與藝術相關行業的發展;“藝術之旅”計畫(Arts Tourism),通過文

化旅遊,突出新加坡多元文化形象,使之成為推動藝術產業的引擎;“知識新加

坡計畫”(Knowledge Singapore),提供更便利和收費低廉的圖書館服務,創造一個

蓬勃的求知環境等等。新加坡提出“文化資產”的理念並推行一系列的計畫,實際

上是在經濟全球化浪潮不斷高漲和國際競爭日益激烈以及地區局勢日趨複雜的

大背景下,對國家文化政策的一次戰略調整。“文化資產”的提出,進一步確定

了新形勢下文化建設在國家社會總體發展戰略中的核心目標,同時對文化藝術的

社會功能提出了更加明確、帶有導向性的要求。其根本目的是要通過發展“文化

資產”,在以創新為本的國際經濟環境中提升整個國家和人民的競爭能力,締造

31 夏學理主編,《文化創意產業概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第 85-87 頁。

38

立於不敗之地的創意新加坡。

2001 年 12 月,新加坡政府成立經濟檢討委員會(Economic Review

Committee)以檢討新加坡的發展策略,並制定未來發展方向,此委員會之下又

依不同產業分類分為七個小組委員會,其一的服務產業委員會則由八個工作小組

組成,而創意產業工作小組(Creative Industries Working Group)為其中之一。以

英國創意產業定義為基礎,CIWG 經過九個月的研究,於 2002 年 9 月提出第一

份針對新加坡而擬定的創意產業發展策略-“創意產業發展策略:推動新加坡的

創意經濟”。CIWG 的這份創意產業發展策略基本上採用英國定義,而提出

Creative Cluster(創意聚落)的概念,以三個重心來發展新加坡的創意產業:文

藝復興城市 2.0;設計新加坡;媒體 21。32

(1).“文藝復興城市 2.0”是延伸 2000 年文藝復興城市的規劃而來,此 2.0 計畫

建議公部門集中資源以發展文化藝術基礎建設,藉此培養創意人才與觀眾,就經

濟發展的角度,由幾個相關部門共同合作開發文化藝術活動的經濟潛力,包括新

聞與藝術部及新加坡旅遊局都涉及此計畫。除了公部門的參與外,文藝復興城市

2.0 建議發展創意市鎮(Creative Towns)以整合藝術、商業及科技的概念來規劃

地方發展,並建立當代博物館以展示各國的當代藝術設計,同時推廣藝術與文化

創業精神。

(2).“設計新加坡”的概念是以設計能力來增加新加坡企業與國家競爭力,藉由

於不同層面的設計為新加坡增加價值,這個規劃包括協助企業將設計視為一種工

具來規劃商業策略,以刺激創新與經濟成長。就國家的層次來說,則建立國家設

計局以鼓勵設計專才、商業界積極發展使用設計,以由上而下的帶領產生協同效

應,提升設計能力與品質,形成有力的設計網路。

(3).“媒體 21”則試圖在新加坡形成一股活絡的媒體生態,以建設新加坡為一

32新加坡文獻館 《創意產業發展策略:推動新加坡的創意經濟》,

http://www.sginsight.com/xjp/index.php?pg=2&s=default&c=_statistic 上網日期:2012年 4 月 3 日。

39

全球媒體城市。在此概念下,新加坡以建設一個同時具工作、生活、玩樂與學習

功能的城市為目標,鼓勵實驗與創新來發展高附加價值的媒體研發與製作,同時

定位新加坡為媒體的交易中心,以各種優惠方案吸引媒體資本進駐新加坡。另外

新加坡將拓展海外市場,透過與外地人才及企業的合作,將原本僅在國內銷售的

媒體內容出口到其它國家。

根據 2002 年的統計資料顯示,新加坡創意產業對 GDP 的貢獻為 2.8%至

3.2%;從事創意產業的公司有 8000 多家,從業人員 7.2 萬人。 2005 年,創意

產業實現產值 76 億新元,增長率為 8%。2005 年,當地從事創意產業的公司有

8000 多家,就業員工超過 10 萬人。33

2003 年 5 月,新加坡政府更是提出了一個創造文化之都的計算公式:

A + B + T = C + C

(Art + Business + Technology= Creative + Connected Singapore)

新加坡政府希望透過這個公式,使新加坡創意產業的產值能於 2012 年提高到全

國 GDP 的 6%。同時,透過這一公式也能看出“商業”是新加坡創造力的關鍵因素。

長久以來,新加坡政府對經濟發展的絕對關注不禁使其以一種慣性的思維方式,

以經濟角度來看待文化藝術。其實從 20 世紀至今,“經濟”與“文化”的結合已然

是諸多國家及地區在研究擬定文化政策時予以關切的核心問題。這一問題植根於

一地民眾的文化生活與經濟生活的結構關聯,同時也體現政府的施政目標,甚至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內在價值訴求。2002 年 10 月,斥資新幣 6 億(新臺幣 120

億)的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Esplanade)正式開幕,此藝術中心位於濱海公園,

占地 6 公頃,包括了含納 2000 個座位的戲劇院與 1600 個座位的音樂廳、可容納

220 人的的小劇場、250 人的音樂室、戶外劇場與三層樓高的購物中心(Esplanade

33 《Economic Contributions of Singapore’s Creative Industries》

http://www.gov.sg/government/web/content/govsg/classic/Info_N_Policy/ip_arts/,第 54 頁,上網

日期:2012 年 4 月 5 日。

40

Mall)。Esplanade 代表了新加坡努力于提升文化藝術氣息的成果,是與世界接軌

的文化橋樑,也代表形塑新加坡成為二十一世紀全球性藝術城市的象徵。然而其

過度包裝的規劃亦被批評為“中央集權者企圖製造對於美的商業狂熱”,並被質疑

新加坡政府僅是以經濟價值的角度來看待文化藝術。其實因為一地的風俗民情及

發展程度的不同而造成的對文虎創意產業內涵的不同理解,反映在一國的政策之

中,並沒有絕對的是非對錯之分。總而言之,如今新加坡創意產業在產值、就業

以及國際影響力上所取得的令人矚目的成就,絕不只是新加坡特殊的地理位置以

及複雜的人文歷史造就的,同時也應當給予新加坡政府全面有效的政策以及堅持

不懈的政策落實以充分的肯定。

第三節 韓國

韓國的文化創意產業是典型的政策引導型產業,政府通過政策對文化產品的

研發、製作、營銷、出口等上下游流程進行系統性的扶持,充分體現了政府在文

化創意產業發展中的積極作為。

韓國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契機源於 1997 年亞洲金融風暴,韓國在這場危機

中,由於信用度降低,連帶造成外資大量撤退,而使得原本就已經高度依賴外資

的韓國經濟大受打擊,從而迫使韓國政府必須重新思考新的經濟增長方式和經濟

增長點的問題。當時的韓國總統金大中在競選時期就大力提倡發展文化,上任之

後一方面大刀闊斧的整頓企業、金融界,另一方面不再視文化為休閒娛樂,而是

把文化創意產業作為 21 世紀最重要的產業之一,由政府主導並全力支持。金大

中政府執政後,因為金融危機,政府裁減各部會人員,但只有文化部門人員不減

反增,文化總預算也逐年遞增。其實韓國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脈絡在政府提出的

1999 年至 2003 年的《文化產業發展五年計劃》中可以得到清晰的體現。該計劃

將文創產業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工作,主要鎖定在法律、資金、人才、

41

組織等方面,為文創產業發展打基礎;第二階段則重點發展外向型產品,開拓海

外市場,提高國際競爭力;第三階段再全力建設一批文化產業園區,以形成集約

化、規模化的產業經營。34 韓國政府也的確按照預定的計劃完成了各階段的既

定目標。

在基礎環境建設之法律方面,於 1999 年首次制定了有關文化產業的綜合性

法規《文化產業振興基本法》,明確文化產業的定義,提出振興文化產業的基本

方針政策。之後陸續對《影像振興基本法》、《著作權法》、《電影振興法》、《演出

法》、《廣播法》、《唱片錄影帶暨遊戲製品法》等作部分或全面修訂,被廢止或修

改的內容達 70%左右,緊跟時代步伐,以法律法規保障數字化資訊時代文化創

意產業發展的需要。反觀澳門政府自 2010 年提出修訂《出版法》和《視聽廣播

法》,如今仍陷於“民調”的泥潭之中,新聞局局長甚至多次申明“政府對於修

法無既定立場,立法過程透明,亦沒有時間限制。倘若社會需要更深入的討論,

政府會尊重並保證有充裕的時間。 ”35 政府在修法的時候充分考慮民意本無可

厚非,但“沒有既定立場”的廣泛民調勢必會成為消耗公帑的無限拖延。修法的

目的僅僅是出於公平正義層面考慮維持言論自由、新聞自由?是否考慮到應該為

澳門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更實用的法律保障?凡是成功發展文化創意產業

的國家或地區都把法律建構作為產業發展基礎環境建設的重要內容,澳門行政區

域狹小,但在制定或修改法規時卻總能陷入拖延的怪圈,著實應該學習借鑒其他

國家及地區的先進經驗,明確目標,提高效率。

資金方面,以不斷增加的財政預算體現對文創產業的扶植。1998 年韓國政

府的文化經費只有 4848 億韓元,只占國家總預算之 0.62%,1998 年到 2002 年之

間文化經費卻逐年增加,到了 2002 年已經超過 1.2 兆韓元,文化預算突破政府

34 永春,《韓國發展文化產業的戰略和措施(上)》,載於中國文化報,2003 年 8 月 15 日,第 3 版。

35 《特區政府積極聽取修訂〈出版法〉和〈視聽廣播法〉的意見 》,

http://www.gcs.gov.mo/showNews.php?DataUcn=57698&PageLang=C 上網日期:2011 年 11月 24 日。

42

總預算的 1.09%。隨著政府加大對文化產業的投入,文化產業預算在 2003 年增

加到 1878 億元,占文化事業總預算的比例由 1998 年的 3.5%增長到約 17.9

%。36 此外,國家還設立了多項專項基金,扶持相關產業的發展。如文藝振興

基金、文藝產業振興基金、資訊化促進基金、廣播發展基金、電影振興基金、出

版基金等。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文化產業專門投資組合”。這是以動員社會資金為

主、官民共同融投資的運作方式。文化產業振興院在 2000 年至 2001 年期間,成

功運作“投資組合”17 項,共融資 2073 億韓元(政府 350 億,民間 1723 億)。並計

畫以後每年通過“投資組合”至少融資 1000 億韓元。2001 年韓國電影振興公社通

過“電影專門投資組合”融資 3000 億韓元(約 20 億港幣),保障了電影事業的發

展。

除去直接的財政支持以及官民合作的融資方式之外,韓國政府亦努力完善文

化經濟政策。利用稅收、信貸等經濟杠杆,實行多種優惠政策。如:為重點發展

的遊戲、動畫等風險企業,對進文化產業園區的單位提供長期低息貸款,減少甚

至免除其稅務負擔。在文化產業園區建設中,免除農田、山林、草場轉讓費和再

造費,以及交通設施補償費等。

人才培養方面的措施主要有:產、學、研聯手,成立“CT 產業人才培養委員

會”,負責文化產業人才培養計畫的制定、協調等;設立“教育機構認證委員會”,

對文化產業教育機構實行認證制,對優秀者給予獎勵和提供資金支持;建立文化

產業專門人才資料庫;加強院校培養,新建漢城遊戲學院、全州文化產業大學、

清江文化產業大學、大邱文化開發中心、網路資訊學院、傳統文化學校等。利用

網路及其他教育機構進行培養。自 2003 年開展文化產業網路教學,計畫到 2006

年共開設 21 個專業,培養 4500 名急需的實用性人才。由文化產業研究開發中心

36 张永文、李春兰、沈晓刚, 《韩国攻略:全方位建设文化产业强国》,http://www.ccgov.net.cn/,上

網日期:2011 年 12 月 23 日。

43

負責,通過產、學、研聯合辦學,培養特殊專業的教授級人才37。

組織機構的建設:繼 1998 年提出“文化立國”的方針之後,1999 年,文化

觀光部、產業資源部、資訊通訊部通力合作,建立了各自下屬的“遊戲綜合支援

中心”(主管政策、規劃等)、“遊戲技術開發支援中心”(主管遊戲產業園區建設和

管理)、“遊戲技術開發中心”(主管遊戲產業技術開發),形成合力,重點扶持遊戲

產業。文化觀光部和產業資源部還分別設立“韓國卡通形象文化產業協會”(負責

創作)、“韓國卡通形象產業協會”(負責市場開發),共同推動卡通形象業的發展。

在電子圖書、線上遊戲等高新技術文化產業領域,分別由資訊通訊部主管基礎技

術開發,文化觀光部負責應用技術開發。

2000 年“韓國文化產業振興委員會”成立,文化觀光部長官(部長)任委員長,

由 15 至 20 人組成。其中由國會常任委員會推薦 2 人,財政經濟部、外交通商部、

行政自治部、文化觀光部、產業資源部、資訊通訊部、企劃預算處各委派 1 名次

官(副部長),以及廣播、電影、出版、音像、遊戲等有關部門各有 1 名負責人參

加。委員任期 3 年,可以連任。職責是制訂國家文化產業政策方向、發展計畫及

文化產業振興基金運營方案,檢查政策執行情況,開展有關調查研究及其他相關

工作。

文化觀光部於 2000 年 4 月和 12 月先後設立“韓國工藝文化振興園”和“文

化產業支援中心”,2001 年又將“文化產業支援中心”擴建為“文化產業振興院”。

由其全面負責文化產業的具體扶持工作,同時側重音樂、動畫、漫畫和卡通形象

產業的發展,並與原有的廣播影像、電影、遊戲等主管單位分工協作,推動文化

產業的整體發展。2002 年 7 月文化觀光部又決定組建“文化產業支援機構協議

會”,旨在避免業務重複,加強資訊交流,將原來分散組織的活動“大型化”、“集

中化”,提高工作的整體效果。

37 參見第29注腳。

44

韓國政府還於 2000 年投資 60 億韓元在釜山、光州、大田,2001 年投資 100

億韓元在大邱、春川、富川、清州、全州,2002 年在木浦和濟州,分別建立了“文

化產業支援中心”,形成中央與地方的文化產業管理運行機制,加強相互之間的

協作、技術交流、資訊溝通等,推動文化產業在全國的均衡發展。詳情如下圖表

所示:

表二 地方文化產業支援中心現狀38

中心名稱 口號 成立時

主要事業

全州信息影

響振興院

文化與 IT 產業的

搖籃

2003年

6 月

通過全州信息影像振興院進行準

備工作

建立培養文化英才研究中心

建立傳統文化商品戰略基地

建立全州多功能小劇場

支援創業培訓室

春川文化產

業振興財團

文化產業從春川開

2003年

4 月

為文化的產業化發揮其作為技術

教育、信息支援、技術交流等中

心的作用

動畫片(企劃、製作、流通、衍

生事業)全過程的事業

生產支援、試用品製作支援、動

畫片首映支援、商品開發支援、

商品設計等

38 李政炫 《韓國文化產業集群的現狀和啟示》收錄於張曉明 、尹昌龍 、李平主編,《國際文化產業發展

報告第一卷·2007》,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年,第 346 頁。

45

大田文化產

業支援中心

下一代影像技術的

領導者

2002年

1 月

委託運營公用設備室

委託運營大田影像院(電影教育)

租賃管理電影社辦公室

電影製作支援

支援其他文化產業相關事業(學

生活動)

釜山信息產

業振興院

亞洲最先進的影像

文化內容產業中心

城市

2002年

7 月

支援地方電影相關企業及製作

支援宣傳及市場營銷

培養地方電影人才

出租攝影裝備

清州市文化

產業振興財

邁向文化內同產業

大國的標誌

2002年

2 月

創業教育

培養專門人才

運營專門委員會(專利、法律、稅

務、會計、諮詢 5 個領域各兩名)

京畿數字內

容振興院

大韓民國動畫片前

沿基地

2002年

3 月

支援海外展會及國內活動

支援動畫片徵集及製作

支援教育

支援國內外網絡、宣傳、市場營

支援手機內容製作

大邱數字產

業振興院

建立大邱文化產業

集群的地方創新體

2002年

7 月

管理並運營中心的設施和裝備

挖掘有潛力的風險企業以及創業

培訓

經營教育、技術教育

46

支援參加海外展覽等

濟州文化產

業支援中心

通過地方創新中心

的建立體現創新濟

2003年

4 月

設立在濟州知識產業振興院內

入住企業的運營管理以及經營諮

詢等

市場營銷諮詢、創業培訓

支援新技術商品的開發

支援參加海外展覽等

光州信息·

文化產業振

興院

實現夢想的數字世

界城市“光之都”

的助手

2003年

1 月

開展電影播放以及各種活動

培養文化內容專家

運營 Adobe 資格證的考取

運營市民影像大學及學院

運營兒童漫畫 動畫片學校

木浦文化產

業支援中心

—— 2005年

1 月

主要設施:文化企業入住空間、

經營支援室、分任研究室、展覽

室、製作支援室

此外,還有 140 多個由民間自發組織的社團組織,如“出版協同組合”、“遊

戲製作者協同組合”等,致力於各行業的自律和發展。

對於澳門來講,韓國在發展文創產業時在法律、資金、人才、組織等基礎環

境構建上的經驗最有參考價值。韓國政府系統的扶植政策幾乎包含了文創產業的

方方面面,就在政府的用心引導以及法令保護與資源集中投放之下,韓國經過精

緻包裝的電影、電視劇配合強力綿密的國際宣傳策略,以“韓流”之勢席捲整個

亞洲甚至遠及歐美地區。一部《大長今》讓韓國的傳統飲食文化走出了國門;各

種偶像團體透過音樂、影視劇集影響到廣大的亞洲青年人紛紛模仿劇中的衣著打

47

扮,從而成就了韓國首爾流行時尚之都的形象;更有大批影迷因為對韓劇中的拍

攝場景的嚮往而踏上韓國之旅,外國赴韓國的遊客數倍增,繁榮了韓國的旅遊

業。韓國對文創產業的大力度扶持源於 1997 亞洲金融風暴之後對於經濟轉型的

迫切需要與決心,韓國將文創產業視為最重要的產業,投入極大的資源與精力支

持其發展,取得成功是理所當然。但澳門的支柱產業毫無疑問仍然是博彩業,發

展文創產業對經濟只是錦上添花之用,投入的資源有限,發展的步伐偏緩,影響

力有限也是意料之中。無論文創產業的發展規模將如何,唯有建立良好的基礎環

境才可能讓產業在市場作用下從容發展。

第四節 台灣

台灣的文化創意產業政策始於 2002 年 5 月,其標誌是台灣政府行政院宣佈

將“文化創意產業”納入《挑戰 2008:六年國家發展重點計劃》之中。這項由

經建會所提出的計劃,在六年之內投入新台幣 2 兆 6500 億元,推動:E 世代人

才培育計劃、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劃、國際創新研發基地計劃產業高值化計劃、

觀光客倍增計劃、數位台灣營運總部計劃、全島運輸骨幹整建計劃、水與綠建設

計劃、新故鄉社區營造計劃等。為了協助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劃的推行,經濟部

於2002年10月成立“經濟部文化創意產業推動小組”以及“經濟部文化創意產

業推動小組辦公室,並由推動小組辦公室擔任跨部會推動組織之幕僚,同時負責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劃之彙總及跨部會整合服務工作。39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於 2009 年 5 月 14 日發表的《創意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案》中首先對台

灣的文化創意產業進行了 SWOT 分析,通過 SWOT 分析,清晰的展現了台灣發

展文化創意產業的優劣勢以及面臨的機會和威脅,尤其是在威脅方面,對中國大

39 台灣文化建設委員會網站, http://new.cci.org.tw/web/about_cci.asp,上網日期:2012 年 2 月 16

日。

48

陸帶來的競爭壓力進行了客觀的描述。澳門在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初始階段也同

樣需要釐清自身的優劣以及機會與挑戰中的各種關係,如果威脅多於機會則需要

重新考慮文化創意發展的可能性。以文化創意產業中的會展業為例,面臨著香港

的競爭壓力,澳門會展業得以發展的可能性是極微小的,因為香港有著更加完善

且便利的交通系統,更高的國際知名度以及更多的會展專業人才,澳門僅憑在娛

樂場周邊建設大的展覽場地如何能夠吸引參展商舍香港而選澳門?總之發展文

創產業首先要進行知己知彼的調研分析,在充分論證了發展的可能性的前提下方

可放手發展。

根據經濟部文化創意產業推動小組辦公室刊登在文化創意產業專屬網站上

的資料顯示,台灣的文化創意產業共分為 13 類,分別由文建會、新聞局、經濟

部及內政部負責推動發展:

文建會主管——視覺藝術產業、音樂與表演藝術產業、文化展演設施產

業、工藝產業。

新聞局主管——電影產業、廣播電視產業、出版產業。

經濟部主管——廣告產業、設計產業、設計品牌時尚產業、創意生活產

業、數位休閒娛樂產業。

內政部主管——建築設計產業。40

《挑戰 2008:六年國家發展重點計劃》發布以來,台灣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

的舉措來推動文創產業的發展:

1. 成立文化創意產業推動組織

為了整合政府部門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劃,成立“文化創意產業推動小組”

以及“推動小組辦公室”。“推動小組辦公室”的主要任務有:

40 台灣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網站,http://new.cci.org.tw/faq/faq_detail.asp/sqno=32,上網日期:

2012 年 2 月 16 日。

49

1) 建立文化創意產業整合服務單一視窗。

2) 負責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指導委員會議事及幕僚作業。

3) 負責經濟部文化創意產業推動小組委員會議事幕僚作業。

4) 建構文化創意產業專屬網站。

5) 協調研擬各項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策略與措施。

6) 彙整文化創意產業相關統計資料。

7) 協調文化創意產業推動之人才培訓、國際交流、技術輔導等工作。

8) 協調整合文化創意產業之宣傳推廣。41

值得一提的是,台灣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指標正是通過推動小組辦公室通過對產

業現狀的調查研究而得出的。

2. 建立文化創意產業整合輔導體系

經濟部將原來的“傳統產業輔導中心”更名為“產業輔導中心”,將文化創意產

業納入,這樣便擴大了文創產業輔導能力,同時結合文建會、新聞局等相關部會

的輔導資源,建立了文創產業單一視窗及輔導體系,每年提供諮詢服務約 300

例。

3. 強化資金融通機制

台灣行政院國發基金撥出 200 億元新台幣,成立創業投資,專注於文化創意產業

的投資。經濟部出臺融資、信保政策,設立專項貸款基金包括:數位內容及文化

創意產業優惠貸款,經濟部工業局促進產業研發貸款,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信保基

金等。《產業創新條例(草案)》提出研發及人才培育支出可抵營業所得稅。政府

各部門及地方會適時提供資金補助計劃,亦會舉辦各種競賽提供豐厚獎金。42

4. 加強文化創意產業宣傳推廣

41 台灣文化創意產業推動小組辦公室網站,http://new.cci.org.tw/web/about_cci.asp,上網日期:2012

年 2 月 16 日。 42 《創意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案》, http://new.cci.org.tw/web/about_cci.asp,上網日期:2012

年 5 月 14 日。

50

文創產業推動小組辦公室彙編出版發行《文化創意產業速報》,幫助社會大眾瞭

解政府政策與推動理念,同時透過文化創意產業推廣所屬網站(www.cci.org.tw)

發布電子報,傳遞文化創意產業重要資訊。此外,每年編印《台灣文化創意產業

發展年報》等出版品,將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相關資料作有系統、長期性的匯集整

理,為各界提供參考。

5. 整合人才培訓及產學合作資源

為培養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所需之人才,台灣教育部擬定了“大學院校藝術與設計

系所人才培育計劃”,該計劃選定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國立

雲林科技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及國立台南藝術大學等 5 所學校,成立 5 所策略聯

盟教學資源中心,並結合學校與各部會輔導資源,建構跨部會人才培訓及產學合

作整合服務機制。民國 93 年,完成跨部會人才培訓總計 133 班 6000 餘人次;94

年度完成跨部會人才培訓總計 258 班 11000 餘人次;95 年 1-7 月完成跨部會人才

培訓總計 319 班 7000 餘人次。43

6.出臺文化創意產業法令

2010 年出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同時協調各部會完成增修訂文化創意產業

相關法令 38 項,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法源依據。

第五節 政策經驗總結

一. 成立專門的文創產業推動組織

政府的積極作為首先體現在成立文化創意產業推動組織以協調各政府部門

的工作,無論是新加坡的創意產業工作小組(CIWG Creative Industries Working

Group),英國的創意產業任務小組(CITF The Creative Industries Task Forec),韓

43 台灣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挑戰 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劃——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劃執行概況》

http://new.cci.org.tw/web/about_cci.asp,上網日期:2012 年 3 月 6 日。

51

國的文化產業振興委員會,亦或是台灣的經濟部文化創意產業推動小組,都在充

分的職權賦予之下積極的發揮功能,收集本國或地區的文創產業材料,建立文化

指標供決策者與業界人士參考,公佈文化創意產業的定義,確定發展的重點行

業。任何政策性的推動都應該始於對行業的調研與瞭解,澳門文化產業委員會與

文化局創意產業促進廳亦在進行此項工作,但目前並無例如“文創產業圖錄報

告”之類的標誌性的檔出臺,對於成立已有兩年時間的組織來說,在工作力度及

工作效率上有待加強。

二. 配套的硬件設施

在成立了專業的文創產業推動組織之後,及時的展開硬體設施的建設才能使

文創產業的發展從檔走向現實。所謂,欲成事,必先利其器。新加坡為了配合創

意產業發展,新建了海濱藝術中心、新加坡美術館、亞洲文明博物館等,為國際

現、當代藝術和設計作品提供展示平臺。同時也利用這些藝術場館創造經濟利

益,賺取旅遊收入。韓國政府在決定發展網絡遊戲以及資訊科技(Information

Technology)產業之後,大膽的開放區域網絡通訊及電玩市場,引進荷蘭 ING 集

團與霸菱銀行多媒體部門,到韓國投資雙向寬頻的基礎建設。這項措施,使韓國

一舉超越了寬頻技術原本領先韓國 18 個月的台灣,使韓國一躍成為亞洲寬頻王

國。44優質且無國界障礙的寬頻設備,使得 “線上遊戲”這一文創產品得以蓬勃

的發展。

三. 完善的文创咨询辅导体系

政府開設專門機構負責接受文化創意產業的諮詢,並以提供專業設備租賃,

44 林蒼祥, 《金融風暴 10 周年/開放是金融風暴後的致勝關鍵》,

http://www.nownews.com/2007/07/10/320-2123781.htm#ixzz1oW37FxnX , 2007 年,上網日期:2012 年 3

月 2 日。

52

支援宣傳及市場營銷,援助文創組織在海外發展等具體方式輔導文化創意產業的

發展。諮詢輔導體系存在的意義在於為政府與文化創意產業的連接提供紐帶,一

方面產業從業人員可以求助於諮詢輔導機構,得到專業的幫助,促進產業的發

展;另一方面政府也通過諮詢輔導機構直接接觸到文創業界,了解業界動態,通

過業界對文創政策的反饋為下一步的政策調整積累材料。

英國的文化創意產業積澱深厚,發展成熟,因此其“創意產業輸出推廣顧問

團”除了對內容產業、古蹟與觀光、設計、表演藝術等範疇提供諮詢建議外,會

特別注意協調整合各部門對創意產業的出口提供便利條件協助其海外的發展。韓

國則是在各個地方設立文化產業支援中心,地方政府配合中央政策的同時因地制

宜的發展自己的文化創意產業。這樣就使得文化創意產業在韓國全境得以均衡的

發展,同時亦不失特色。台灣則是整合文建會、新聞局等相關部會的輔導資源,

建立文創產業單一視窗及輔導體系,全面系統的提供諮詢服務。

四. 資金支持

如何融資對任何一個產業的發展來說都是首當其衝的問題。在政策主導下的

文化創意產業,在發展的起始階段往往由政府以國家財政預算保障其資金的投

入,同時配合各種專項基金的使用。當文創產業逐步成熟,政府則開始以政策吸

引社會資本的注入,或是以官民合作的方式,為文化創意產業多渠道融資。另外

政府還會以舉辦競賽,發放高額獎金的方式鼓勵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台灣的文創產業尚未發展成熟,因此資金融通機制主要是靠台灣行政院國家

發展基金撥款為文創產業投資,以及經濟部出台融資、信保政策,設立專項貸款

基金。韓國不斷增加文化產業預算,並由國家設立多種專項基金扶持不同種類的

文創產業的發展。隨著韓國文創產業的日漸成熟,政府開始了一種以動員社會資

金為主、官民公共投資的運作方式——“文化產業專門投資組合”。除此之外政

53

府還在稅收、信貸方面實行多種優惠政策體現對文創產業的扶植。英國則是政府

機構與公共團體都向文創產業投入資金,並且有相當部分的私人捐助資金促進文

創產業發展。

54

第四章 發展澳門文化創意產業

第一節 澳門深厚的人文歷史積澱

文化創意產業需要有豐富的文化為發展基礎,澳門要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是否

擁有足夠的文化資源呢?早在 1999 年,中國人民大學台港澳研究中心齊鵬飛副

教授在“澳門歷史與發展”學術研討會上作了題為《“文化澳門、經濟香港”價

值論》的演講,其主要論點即“新香港社會發展,經濟是支撐點;新澳門社會發

展,文化是支撐點”。這在當時引起了廣泛的討論,至今仍不斷有人引用這一觀

點。就城市氣質而言,“理性香港,感性澳門”也被人們普遍接受,澳門的文化

到底植根何處?這要從澳門近五個世紀的歷史講起。

西元 1553 年左右,葡萄牙人以船遇風暴,貨物被海水浸濕需要晾曬為由踏

入澳門,從此開始在澳門進行貿易及長期居住生活。隨後,明朝以每年葡萄牙交

送貢品為條件,正式同意葡萄牙人在澳門居住。葡萄牙人開始在澳門修建洋房,

此時由於明朝仍閉關鎖國,澳門作為大批西方傳教士在獲准進入中國內地之前的

停留之地,成為世界看中國的一個“視窗”,以利瑪竇為典型代表的學貫中西的

傳教士的出現以及被譽為“東方的第一所西方大學”——聖保祿學院和其後的

聖若瑟學院的建立,使葡萄牙文化和天主教文化得到空前的傳播,彈丸之地的澳

門也成為溝通中西的橋樑,西方的精神文明、科學技術得以“西學東漸”,中國

傳統文化也在長期的中葡混居之中潛移默化的影響著西方人,並由他們傳往歐

洲。1640 年,葡萄牙授予澳門“天主聖名之城”(Cidade do Nome de Deus)稱號

45,此時澳門不僅處在以轉口貿易為支撐的“東方第一大港”的經濟繁榮期,也

45 費成康,《澳門,葡萄牙人逐步佔領的歷史回顧》,上海 :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04 年,第 73 頁。

55

處於葡萄牙文化和天主教文化“空前絕後”的昌盛時期。46經濟文化的繁榮也激

發了國人出門看世界的慾望,1645 年第一位留學歐洲的學生鄭馬諾便是從澳門

出發前往威尼斯和羅馬求學。

1887 年,清政府與葡萄牙先後簽訂《中葡會議草約》和《中葡和好通商條

約》,條約列明中國允許葡萄牙“永居、管理澳門”,澳門正式進入殖民地時期。

在 19 世紀中葉到 20 世紀中葉這一時期內,中國人是澳門人口的絕對主體,但葡

萄牙文化、天主教文化卻因為“官方保護”而享有“優越權”甚至“壟斷權”。

中國傳統文化只能在“下層”以人口的優勢與“上層”的葡萄牙文化、天主教文

化分庭抗禮。澳門城區的建築也逐漸呈現“洋人區”被“華人區”嚴密包圍的態

勢。隨著近鄰香港的崛起,澳門失去了中西交流通道的壟斷地位,中西交流文化

名城的光環日益暗淡,1961 年,葡萄牙海外部確定澳門為旅遊區,特准設賭,

認為此舉對澳門經濟的發展能起促進作用。同年澳葡政府頒佈《承投賭博娛樂章

程》,由此將澳門博彩業合法化。47自此以後,澳門開始蛻變成單一依靠博彩業

發展的消費型城市,開放性、互動性逐漸被商業化、娛樂化所取代。20 世紀 70

年代中葡在澳門問題上達成共識——“澳門是葡萄牙管理的中國領土”,1999

年 12 月 20 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隨著政治上的變遷,曾受官

方保護的葡萄牙文化、天主教文化的主流文化、主導文化地位被中國文化完全取

代,成為澳門文化的一種特色,一道異域風景。

漫長的歷史為澳門留下了豐富的文化文化內涵。首先澳門是天主教在中國

的登陸地,一度的“主教區”的至崇地位使其享有了“東方梵蒂岡”之譽。儘管

近百年來天主教在澳門的勢力已經由盛而衰,不再有昔日“一統天下”的輝煌,

然而其對澳門社會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影響卻仍然無處不在(尤其是在教

育、醫療、慈善事業等方面)。在天主教之後,基督教(新教)由馬禮遜傳入澳

46 齊鵬飛,《“文化澳門”芻議》,載於《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2 年第 1 期。

47 周毅如,《澳門往事》,澳門:澳門日報出版社, 2010 年,第 83 頁。

56

門,伊斯蘭教、巴哈伊教、瑣羅亞斯德教、摩門教、基士拿教等亦紛紛在澳門“落

戶”。48然而澳門文化作為中國文化的子系統,儘管經歷過西方文化的強勢衝

擊,卻仍然保留著濃厚的東方韻味。中國人對宗教的包容心認為多拜一處就多受

一份庇佑,宗教衝突在澳門是罕有的,各種宗教在澳門各得其所,相安無事,媽

閣廟與大三巴並存就是最好的例證。普通百姓崇拜的是媽祖,家中供奉的是關

帝,但依然可以送子女進教會學校。婚喪嫁娶等民俗文化更是中西合璧,澳門博

物館展出的早期由葡國人引入的婚紗,已明顯被改良為中式“旗袍領”。至於建

築,既有中式的“鄭家大宅”也有充滿拉丁風情的葡式街區。澳門文化的包容

性、多樣化源於多年的中西交匯融合,甚至已經成為一種傳統。

第二節 由“文化”到“產業”的轉變

如今要將“文化”發展成為“產業”,澳門本身就存在市場狹小的缺點,

單純以市場為導向發展澳門的文化創意產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這就必然需要在

政府政策的引導下,積極結合企業與民間團體共同開發豐富的文化資源。但政府

作為一個“舵手”,應當首先清晰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方向,有一個明確的願

景,到底為何在賭業發展蓬勃之際提出發展文創產業?是為了創造更多的財富,

增加經濟收益?還是為了創造更多就業機會讓本澳人尤其是本澳年輕人有更多

就業選擇?亦或是寧願付出一定的經濟代價切實提升澳門人民的生活品質?這

些問題其實是關於文化創意產業的公共政策的基本方向問題,制定文創政策期待

解決的問題或是所要避免的消極社會影響即所謂的政策目標,它既是政策方案的

靈魂,也是實施、評估政策方案的出發點,只有清晰的回答這一問題才有可能制

定關於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恰當的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本身就是是公共權力機關

經由政治過程所選擇和制定的為解決公共問題、達成公共目標、以實現公共利益

48 吳志良,《澳門——東西交匯第一門》,北京 : 中國友誼出版社, 1999 年,第 55 頁。

57

的方案,其內涵即是一種權威性的價值分配方案,通過規範和引導公私部門、公

民個人的社會行為,有效地分配自然的和社會的各種稀有資源。在發展文化創意

產業方面,公共目標是什麼,公共利益又在哪裡?這才是政府決策機關首先要解

決的問題。

第三節 澳門文化創意產業政策的制定

澳門特區政府關於文化創意產業的政策目前只是處於政策過程的初始階

段,具體來說,何厚鏵在任的第一、二屆特區政府,尤其是在第二屆特區政府時

已經對澳門發展文創產業產生了一定的關注。2007 年 6 月,何厚鏵曾率團赴穗

考察當地的文化產業,考察重點是由上世紀六十年代的蘇式廠房改建而成的信義

國際會館,這一會館是一個集展覽、商務辦公、公寓酒店、餐飲、文化藝術工作

室及相關配套為一體的文化產業園區性質的綜合性物業。當時澳門正在推動舊區

重整,醞釀結合望德堂的改造來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同年 11 月,澳門婆仔屋舉

行文化產業座談會,由時任澳門社會文化司司長的崔世安主持,多位與會者各抒

己見。何厚鏵於座談會後表示,文化產業作為澳門經濟逐漸多元化的重要組成部

分,已具備充分的發展條件。縱觀鄰近地區以至世界各地均很重視文化創意產

業,澳門特區政府同樣要將其視為往後施政的重要內容,設法完善有關政策及資

源配置。當務之急,是確立政府部門與民間機構共拓文化產業而進行分工。49這

一時期的文化創意產業政策可以說並未制定,尚處於問題確認以及議程設定階

段。澳門關於文化創意產業政策的制定過程真正開始於 2010 年,連續三年的施

政報告提及文創產業,雖然篇幅不大,但卻是對文創的政策目標的直接體現。

現任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崔世安 2009 年上任以來,既傳承了第二屆特區政府

49《何厚铧: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须立足澳门 具包容性》,http://hm.people.com.cn/GB/42273/6502730.html,

上網日期:2012 年 3 月 3 日。

58

“經濟適度多元”的基本理念,即“鞏固博彩業的同時發展其它產業”,又在如何實

現“經濟適度多元”的策略上進行了一定的創新。“一方面,新一屆政府一如既往

地繼續支持諸如會展業、文化產業等新興產業的發展,注重培養和引進相關的產

業人才,體現政府資源對新興產業的傾斜。另一方面,特區政府更為集中和重點

地體現對文化創意產業的支持。”50新一屆政府在首份施政報告中便著重提到,

特區政府將大力推動經濟的多元化發展,培育新興產業,扶持中小企業,優化人

力資源。文化創意產業作為推動本澳經濟多元的重要一環,政府已著手成立“文

化產業委員會”,並在文化局增設部門協調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此外,還將研

究設立文化創意產業專項基金,支持本地藝術創作,促進本地與外地藝術交流,

提高澳門文化創意產業的知名度。加強對文化創意產業的人才培養,打造文化創

意產業基地。51由以上特區政府 2010 年度施政報告的內容可以看出,澳門發展

文創產業的政策目標即“推動本澳經濟多元化”,且這一目標在 2011 年度施政

報告中仍得以體現:在推動經濟適度多元化的過程中,特區政府將加大對文化創

意發展的資源投放,支持本地的文化創作,研究加強保留具有卓著藝術貢獻、本

土氣息的文化作品,豐富特區的文化遺產內涵。在文化局增設的文化創意產業促

進廳和新成立的文化產業委員會的基礎上,研究設立“文化創意產業基金”,結

合政策的制訂和實質的支持,務實地推動澳門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52然而到

2012 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中,除了“積極籌設“文化創意產業基金”,加大力

度打造本地文創產業。 ”之外亦提到“ 政府將加緊文化設施的建設,發掘並研

究本土文化,營造澳門文化氛圍,優化居民的文化生活環境。”53文創產業的政

50 《澳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策略》,http://www.chinacity.org.cn/csfz/cswh/72605.html, 上網日

期:2012 年 3 月 3 日。 51 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2010年财政年度施政报告》,澳門: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印務局,

2010 年 3 月 16 日,第 17-18頁。 52 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2011年财政年度施政报告》,澳門: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印務局,

2010 年 11 月 16 日,第 23 頁。 53 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2012年财政年度施政报告》,澳門: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印務局,

2011 年 11 月 15 日,第 25 頁。

59

策目標不再局限於經濟層面的“促進經濟多元化”,而是開始導向“優化居民的

文化生活環境”這一更貼近民生的方向。文化生活環境其實是會影響到幾乎每一

個社會成員,也就是說文創產業的發展不僅關係到從業者的利益,其發展的終極

目標是優化居民文化生活環境,涉及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利益。

公眾利益是一切公共政策的出發點和最終目的。文創政策不像醫療、住房政

策那樣關係到公眾的切身利益,在政策制定過程中受公眾的影響,要充分考慮社

會公眾的普遍要求、心裡、態度等,文化需求畢竟高於生理需求,普通民眾對文

創政策的關心程度有限,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對文化生活環境的訴求必將顯

現,需求有可能是隱性的,但隱性需求也與社會穩定程度相關,同樣不容忽視。

這就要求政府與專業人士合作,制定出有前瞻性的政策,最終滿足公眾利益。

2010 年,澳門政府先後設立了從屬於文化局的文化創意產業廳以及獨立的

文化產業委員會來協助制定澳門的文創產業政策。文化產業委員會設立了產業推

動專項小組、資源計劃專項小組以及區域合作研究專項小組,討論澳門文創產業

未來發展方向及定位問題。文化產業委員會有職責就下列事宜給予意見、提交報

告、進行研究及提出建議:

1. 文化產業發展的整體政策及相關公共政策配合

2. 文化產業的發展措施,尤其扶持文化產業及推動文化創意的機制,以及相

關法規草案的制定

3. 藉資助及人力資源培訓計畫提升澳門特別行政區文化產業的經濟潛力

4. 文化產業的區域合作機制

文化創意產業促進廳則分析選定可行性高、具發展前景的創意產業項目優先

啟動,先行先試。成立近兩年的時間裡,文化產業委員會充分充當諮詢角色,多

次舉辦文創業界座談會,邀請來自視覺藝術、產品設計、時裝設計、文化藝術、

文學與出版界等業界的專業人士出席,傾聽他們的意見,發揮交流平臺的作用。

60

同時啟動“澳門文化產業定位研究”,並對“文化產業基金”的設立展開討論,

認為將要成立的文化產業基金必須要有清晰的功能定位,與特區政府現存相關基

金有明顯的角色分工,使公共資源有效整合,避免重疊。此外,文化產業基金亦

應激勵更多正從事文化事業的個人及團體積極將具備產業化條件的文化事業轉

型為能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產業項目。54產業推動專項小組則十分關注橫琴

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建設工作,透過專題討論,建議特區政府考慮牽頭組織力

量,團結有意參與入園的企業,形成合力,加強與橫琴新區政府溝通協商,為協

助業界進入橫琴發展創造更佳條件。文化局在 2011 年一年的時間內完成了文創

產業相關項目的資助 115 項,金額近 1,200 萬圓。在資助對象方面,涵蓋了澳門

文創商戶、社團和個人工作者;支持的文創範疇包括電影錄像、流行音樂、表演

藝術、時裝設計、視覺藝術、產品設計和動漫等等,在“文化產業基金”成立之

前,文化局表示將繼續沿用現有的文化基金及其他基金制度,支持文創產業發展。

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終究是需要讓人先受到文創產品的感動,進而才會得到

人們的理解與支援。在教育暨青年局為配合特區政府的文化創意產業的工作方

向,亦從教學、課程設置和餘暇活動等方面,積極開展相關工作。其中以推動“中

學生普及藝術教育計劃”為首,讓全澳中學生學習如何去欣賞和認識不同表演藝

術的特色,明瞭尊重藝術的態度和意義。同時教育暨青年局轄下的中心定期為青

少年提供不同類型的藝術興趣活動,如“外港青年活動中心”以藝術教育為主

題,激發青少年的創意動力及藝術欣賞的能力,豐富及擴闊青少年的藝術視野,

而“青少年展藝館”則提供合適的空間,讓青少年一展其藝術才能。此外,又透

過與本澳的民間藝術社團合作,推廣各種類型的藝術活動。從而使學生、廣大市

民對文化創意產業加深認知和主動體驗,創造全新的文化業態和審美體驗。

在未來的兩年,將會是為澳門文創產業發展建立好基礎環境的關鍵期,文化

54 “文化產業委員會舉行 2011年度第二次平常全體會議 - 12-12-2011”, 澳門文化產業委員會網站,

http://www.cic.gov.mo/tc/news_detail.aspx?a_id=3 ,上網日期:2012 年 2 月 6 日。

61

產業委員會表示將會在空間設施、人才培養及產業資助的資源合理投放等議題上

進行深入探討,並適時向特區政府提出建議,以推動澳門文化產業逐漸成長,邁

向下一個發展實踐的階段。55

第四節 創意市集

澳門的創意市集如塔石藝墟、大街藝墟是集中展示澳門文創作品的平台。

為了豐富本澳居民的藝文生活,推廣本地的藝術創作,加強與外地的聯繫及交

流,並透過攤位和示範,小型舞台表演,藉此打造具本澳特色的藝文活動氛圍,

作為各地藝術工作者展示其創意及進行交流的平台,民政總署自 2008 年 7 月首

次在塔石廣場舉辦“塔石藝墟”活動。匯聚本地原創藝術品的“塔石藝墟”,以公開

徵求形式,廣納本澳藝術愛好者展示無限創意。攤位出售特色的藝術品,建造一

個本地民間藝術自由發揮的天地。56

民政總署近年多次舉辦的“塔石藝墟”,已漸成為展示本地創意的重要場地。為回

應本地藝文工作者建立一個常設性創意市集的願望,為本地創意提供一個較低門

檻的展示中心,除每年舉辦兩次“塔石藝墟”外,特別舉辦“大街藝墟”,活動於每

月的第二個週六及週日在營地大街休憩區舉行。57

55 文化產業委員會網站, http://www.cic.gov.mo/tc/news_detail.aspx?a_id=15, 上網日期:2012 年 4

月 23 日。 56 藝墟簡介,澳門民政總署網站, http://www.iacm.gov.mo/c/artmarket/detail 上網日期:2012 年 5

月 15 日 57 參見第50注腳。

62

2012 年 5 月塔石藝墟現場 筆者拍攝

英國、韓國、新加坡以及台灣開辦創意市集的時間更長,透過他們的經驗,

澳門能夠更加明確開辦創意市集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便於政府定位自身角色,

出台相應的政策。

在倫敦東部有一個擁有着玻璃頂的古老集市叫做 OLD SPITALFIELDS

MARKET,它最早可回溯到 1638 年,現在所建的室內集市廣場則成立於 1887 年。

現在市集裡有超過 300 個攤位,所售貨品琳瑯滿目,應有盡有,新鮮蔬果、古董、

63

自製食品、服飾、家居飾品、唱片和各式各樣年輕藝術家及設計師原創的作品。

58OLD SPITALFIELDS MARKET 不僅是當地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逐漸

因其售賣大量新奇的原創作品而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體驗英國的市集文化。59

OLD SPITALFIELDS MARKET,圖片來源於 Google。

2004 年 OLD SPITALFIELDS MARKET 進入轉型期,新的大型商場的建設

方案迫使其一半區域關閉,在它轉角 5 分鐘路程的老啤酒廠中悄然興起了一個

“UP MARKET”,靠著租金低廉的優勢吸引更年輕一輩的創作者進駐,為倫敦市

集打了一劑強心針。60

倫敦並沒有以“創意市集”為名的市集,2004 年及 2007 年,台灣作家王怡

穎先後推出了兩本介紹倫敦 OLD SPITALFIELDS MARKET 以及 UP MARKET

中創意人及作品的書,書名為《創意市集》,隨著書的熱賣,“創意市集”這一新

的名詞開始廣為傳用。創意市集就是指在特定的時間、場地,個體的藝術家或設

58 王怡穎,《創意市集》,北京:生活·讀書·新知 三聯書店,2007 年,第 3 頁。

59《倫敦的創意市集》, http://www.imlifestyler.com/article/node/55, 上網日期:2012 年 5 月 1 日。

60 王怡穎,《創意市集》,北京:生活·讀書·新知 三聯書店,2007 年,第 5 頁。

64

計師以攤位的形式集中售賣原創作品的的活動。

英國的創意市集並不是專門因創意產品而生,而是藝術家或者設計師進駐傳

統的市集,讓市集因創意產品而萌生了新的特色。在持續性方面而言,因為是藝

術家和設計師自發聚集,並非政府統一安排,因此需要經歷市場的考驗決定優勝

劣汰。像 OLD SPITALFIELDS MARKET 那樣,因為市場本身有著悠久的歷史,

已經成為當地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政府無需費心考慮如何令市場持

續經營的問題。但澳門的藝墟是專門為了推廣文創產品而設立的市場,政府作為

發起人,主導者就必須為創意集市的方方面面負責,不論是場地選擇,設施配套

還是藝墟開放的時間都由政府部門決定。如果把英國的創意市集比作生活完全自

理的成年人,那麼澳門的藝墟只能說是處在襁褓之中的嬰兒。當然在澳門文創產

業的起步階段政府多做一些,無可厚非,筆者通過採訪塔石藝墟的攤主也聽到了

對政府組織工作的肯定聲音61。可是即便政府可以管理“市集”,但政府無法操

控“市場”,單靠政府努力組建出如英國創意市集那般規模且持久發展的澳門藝

墟恐怕是不可企及的目標。

位於韓國首爾仁寺洞的 Ssamziegil(쌈지길)是一座 2004年建成的井型設計空

心藝術空間,所有權屬於韓國時裝企業“三支有限公司”。Ssamziegil 裡面有大

大小小 70 家文創單位,涵蓋了工藝品店、畫廊、旅遊紀念品店、餐飲店等各種

店鋪類型。首爾的仁寺洞在朝鮮時代(1392-1910 年)是官府和貴族兩班私宅密

集的地方。日本佔領韓國的後期,仁寺洞沒落的貴族兩班把家中的物品拿出來賣

錢,於是這裡就應運而生了一些古董店。後来仁寺洞古董街又有了展銷古董的畫

廊和相關聯的店舖,因此仁寺洞漸漸就成為了買賣文化商品的文化街。

62Ssamziegil 設於文化街之中,專營現代文創產品,成為旅遊雜誌爭相報導介紹,

61 參見附錄“塔石藝墟採訪記錄”,第 85-91 頁。

62 韓國旅遊官方網站, http://big5chinese.visitkorea.or.kr/cht/SH/SH_CH_7_3_3_1.jsp, 上網日期:

2012 年 5 月 25 日。

65

年輕人到首爾追尋藝術潮流的必看景點。

Ssamziegil(쌈지길) 圖片來源於 Google。

筆者在塔石藝墟對澳門本地的手工藝創作者進行採訪過程中,受訪者

Katrina 就曾經明確的表達過希望政府可以“給一幢大廈讓我們文創從業者都進

駐”63,也許 Katrina 期待的文創大廈正是 Ssamziegil 的樣子。露天舉辦的藝墟活

動極其容易受天氣的影響,固定的室內場所不僅為商家提供更好的售賣環境,也

更加便於向遊客推介,甚至打造成新的旅遊參觀場所。在對澳門文化諮詢委員會

委員的訪談中,委員也談到建議澳門專門搞一條畫廊街,邀請著名藝術家進駐。

仁寺洞從 1970 年代起陸續産生了 70 多個畫廊。仁寺洞畫廊是綜合文化場所,展

示古代美術品和現代美術品等各種不同風格的藝術品,同時也銷售展品,畫廊一

般還附有藝術品店。美術品的價格從幾萬到數千萬韓元不等。仁寺洞因爲雲集了

63 詳見附錄《塔石藝墟採訪記錄》,第 88-89 頁。

66

衆多的畫廊,經常舉辦豐富多樣的展覽會,因此也就成了韓國的藝術家們相互交

流的好地方。64然而不管是文創大廈還是畫廊街,澳門面臨的最現實的問題就是

“在哪裡建?”。前文曾經提到過澳門特區政府將有著三百多年歷史且散發著南

歐風韻的望德堂區作為文化創意孵化試點,並於 2008 年 9 月 19 日啟動望德堂區

瘋堂斜巷 10 號的瘋堂十號創意園。望德堂區面積有限,瘋堂十號創意園更是空

間有限,現有的經營模式主要是展覽作品,與仁寺洞 Ssamziegil 的創意單位聚集

模式相差甚遠。在創意園區的運作及空間利用上澳門政府不妨效仿 Ssamziegil,

同時也順應了文創從業者的需求。

MAAD (Market of Artists And Designers)始於 2006 年 7 月, 是新加坡首個創

意市集。一開始是獲得新加坡新聞通訊及藝術部資助,加上紅點設計博物館提供

場地贊助,為期六個月的項目。從 2007 年至 2011 年的 7 月分,MAAD 都是在

每個月的第一個週末(週六與週日)舉辦,活動時間是上午 11 時至下午 6 時。

MAAD 一貫的宗旨是支持和推廣新加坡本土藝術和設計創作、創意創作和手

作。65

新加坡紅點設計博物館 圖片來源於 Google。

64 參見第 43 注腳.

65 民政總署網站, http://www.iacm.gov.mo/c/news/detail/937accdb-425c-4c70-9f05-f1b82d15156b,

上網日期:2012 年 5 月 25 日。

67

MAAD (Market of Artists And Designers) 圖片源於 Google。

除了市集原有的買賣元素以外,MAAD 在 2007 年也開闢了展覽區提供創作

者低收費的展覽空間,鼓勵與接受創作者開辦工作坊,開放表演區,讓新進音樂

創作人有個單純的發表機會。66這些不同形式的活動的共同點就是作為一個起步

的平台,讓創作人展示他們的作品和潛能,不管是通過直接售賣的方式,還是與

客人面對面的交流,都是收集市場反應的一部分。這些積累下來的經驗和心得,

讓每個創作者可以進一步確認自己的方向,確立自己的品牌、產品、作業或創作

方式等等。

不同於英國、韓國的創意市集,新加坡的 MAAD 由政府組織並資助,為創

作者提供展示平台,這與澳門的藝墟的情況極為相似,最容易被澳門借鑒學習。

2012 年 5 月的塔石藝墟也同樣開放了表演區,為本地的音樂創作人提供展示的

舞台。

66 參見第 46 注腳.

68

台灣作者王怡穎創造了“創意市集”這一名詞以後的短短幾年時間裡,台灣

的創意市集引爆了台灣的創意能量,得到了蓬勃發展。目前台灣出現的有獨立名

號的創意市集至少已有十個。以台北市為例,包括誠品創意市集、西門町紅樓外、

牯嶺街書香創意市集、CAMPO 生活藝術狂歡節、簡單生活節等。67除了有獨立

名號的,創意市集幾乎成了台灣各種文藝活動、戶外演唱會的基本配備”。“從

街頭到社區、從戶外演唱會到大學校慶,你想得到的場合,只要有足夠場地,創

意市集總是吸引人潮的亮點。”68

2009 年西門紅樓創意市集 圖片來源於 Google。

台灣創意市集雖然仍在如火如荼的發展當中,亦被澳門邀請前來參加塔石藝

墟活動,但台灣創意市集面臨的作品大同小異的問題,同樣值得澳門創意市集注

意。誠品創意市集總召、台灣知名設計師蕭青陽認為,台灣各個創意市集裡很多

手作物的同質性頗高,“這些不是不好,而是創意應該有更多可能性的呈現。創

67 鄭秋霜,《好創意,更需要好管理》,台北:三采出版集團,2007 年。第 251 頁。

68 同上, 第 250 頁。

69

意不只是商品化,還可以作品化、藝術化。”69筆者通過走訪澳門的藝墟活動也

發現,許多手作者都在做包包、布娃娃、戒指、項鍊、明信片等,雖然出自不同

的製作者之手,但辨識度不高。再者澳門的手作者本身沒有台灣多,觀察幾次藝

墟活動就會發現不外乎那麼幾個人,作品的更新換代速度相對緩慢,如何吸引年

輕人以多元化的創意產品投入創意集市,使創意集市不斷呈現更具特色的產品也

是澳門創意集市面臨的一大挑戰。

透過對以上四個國家和地區的創意市集情況的分析,如果創意市集不是如倫

敦的那般自發形成,或是像韓國那樣由企業提供場地,那麼政府就必須充當 “環

境創造者”的角色,一方面要為創意集市提供固定的場地,安排固定的時間,讓

本地的創意熱度可以積累並持續下去;另一方面還要協助商家做行銷,透過旅遊

局、對外宣傳機構的通力合作,吸引觀光客進入創意市集,打破買者局限於本地

年輕人的限制。如果創意市集能夠成為城市新的觀光買點,將為澳門的旅遊業注

入新鮮血液,也符合澳門經濟多元化的政策目標。如果短時期內無法成為新的觀

光買點,創意市集畢竟是最親民的文化藝術形式,通過繁榮創意市集,讓藝術美

感落實到民眾生活中,也有助於豐富澳門居民的文化生活。

69鄭秋霜,《好創意,更需要好管理》,台北:三采出版集團,2007年,第 252頁。

70

第五章 結論

政策性的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是大多數文化創意產業高度發達的國家的

選擇,透過英國、新加坡、韓國以及台灣的發展實例,筆者總結了他們政策經驗

的相同點,即需要政府成立專門的文創產業推動組織,建設配套的硬件設施,形

成完善的諮詢輔導體系,提供多元的資金支持等。透過對四個國家及地區的文創

政策分析發現,政府的角色始終是投資者(Investor)、促進者(Facilitator)和調

節器(Regulator),因為文化是無法“制定”的,創意更是不能“計劃”。政府

透過專項財政預算資金對文創產業進行投資,並通過成立專門的文創產業推動組

織,及時開展硬件設施建設,例如新加坡建立世界一流的藝術中心、美術館、博

物館為國際現、當代藝術和設計作品提供展示平台;韓國引進荷蘭投資進行雙向

寬頻的基礎建設為“線上遊戲”的發展做前期準備,扮演產業發展的“促進者”

角色。“調節器”的作用則具體體現在政府開設專門機構負責接受文創產業的諮

詢,為其提供專業的幫助,於此同時,文創業界的需求通過諮詢輔導體系反饋給

政府,使得政府可以在及時了解業界動態,不斷修正政策,促進文創產業發展。

結合澳門的現實狀況,澳門擁有近四百年的人文歷史積澱,中外文化交流、

碰撞的歷史為澳門留下了豐富的文化內涵,然而要完成“文化”到“產業”的轉

變,仍有漫長的道路要走。澳門人文歷史底蘊雖然深厚,但文化設施卻相對不足;

以博彩業為中心的主流經濟發達,但本澳市場狹小,消費能力有限,本地人才尤

其是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匱乏。吸取文創產業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成功經驗,參照澳

門本地的文創產業實際狀況,建議政府在接下來的文創政策中要集中進行以下四

個方面的工作:

71

第一節 建設硬件設施

如果把對傳統產業的扶植政策比喻為直接栽培式的“種樹”,創意產業政策

則是需要培育環境的“種蘑菇”。傳統的工業或因為原料產地、勞動力成本等客

觀條件自發的形成聚集,但文化創意產業卻是以城市化水平和人文環境質量作為

聚集的主要因素。70在人才跨國家、跨地域流動的前提下,如何才能吸引各地文

創精英聚首澳門,形成創意集群?完善的硬件設施是必備的基礎。

澳門在對本澳的文創環境做出充分的調研與瞭解之後,應該明確澳門文創產

業的硬體基礎設施存在很大不足。提供場地是產業孵化的重要環節,早在何厚鏵

在任期間就提出將澳門望德堂區作為文創產業的試點區域,2008 年亦成立了瘋

堂十號創意園,該園區是一個包含兩個展廳十個展覽室,面積約 650 平方米的獨

棟小樓,只能做創意展示只用,根本無法為藝術創作提供場地。而且真正的創意

產業園區是需要大量的藝術家駐場,以集群的模式呈現紛繁的藝術作品,而非單

一的某種作品展示。

瘋堂十號創意園,筆者拍攝

70 張曉明《文化創意產業:從組織變遷到地域集聚》,收錄於張曉明、尹昌龍、李平主編, 《國際文化產

業發展報告 第一卷·2007》,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第 370 頁。

72

再者,澳門的表演藝術社團普遍反映缺乏排練場所,對於那些沒有專項資金

贊助的社團來說,僅僅支付排練場所的費用就成為沉重的負擔。澳門政府也許不

用效仿新加坡建類似濱海藝術中心的大規模建築,僅是設立一些價格低廉但設備

齊全的排練場地就能為澳門本土的表演藝術發展做出實際的幫助。英國地方政府

曾投資在 Wrexham 設立維多利亞青年中心,該中心是年輕音樂家相互影響、交

流創作思想的免費排練所,實況音樂論壇(Live Music Forum ) 的 Feargal

Sharkey 在談到該中心時,充分肯定了地方當局給地方音樂家提供排演工作室的

重要意義——“我們現在所擁有的價值 50 亦英鎊的音樂產業,是由俱樂部密室

演出的不知名的團體和藝術家開創的,沒有他們就沒有價值幾十億英鎊的產

業。”71

地狹人稠本就是澳門面臨的現實難題,筆者在深入訪談過程中了解到,儘管

有學者提出建議,在澳門設立畫廊一條街,以集群形式匯聚高品質的繪畫藝術作

品,但到具體操作上同樣因為缺乏空間而無法實施。空間、場地的確是一個棘手

的問題,政府可考慮在舊區改造或是橫琴島開發中尋找解決途徑。

除去提供空間、場地,政府同樣可以從稅收、通訊、信息服務、培訓服務、

建立業界合作網絡等方面提供優惠政策,為文化創意產業提供良好的發展基礎條

件。

第二節 營造文化氛圍

一個國家或地區文化創意產業是否興盛,必然和該國或地區民眾的文化素養

緊密相關。文化素養是由文化參與、文化消費以及文化機會所構成。所謂“文化

71 NESTA Policy Briefing, “Making money at the early-stage: the challenge for venture capital

in the UK”, 2007.蘇峰譯。

73

參與”,是指民眾接觸各類大眾傳播媒體,參與視覺藝術類、表演藝術類活動,

使用或參觀各類型文化藝術相關機構或設施,以及參與文化藝術相關節慶活動的

多寡程度。而“文化消費”則指民眾在文化相關產品上的消費情形,且其消費文

化商品的行為,會被視為一種生活風格、地位象徵,或作為身份差異或社會區隔

的手段。72 文化關注和文化參與的程度越高,對創意哦文化產品的需求就越高。

政府出臺政策,制定計劃,推出項目無非是為了給民眾創造能夠接觸各種文化藝

術的機會即“文化機會”,只有足夠的“文化機會”供給,才能促進民眾參與,

進而產生民眾的文化消費。換言之,政府提供的“文化機會”必須調動民眾的

“文化參與”度,最終體現在民眾“文化消費”上,才能使當地的文化經濟活動

做可持續的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才能有完整的產業鏈條。

位於英國北方蘇格蘭地區的愛丁堡,是舉世聞名的藝術節之都,全年大約有

20 個藝術節輪番上演,光是 8 月就有近十個,包括愛丁堡藝穗節(The Edinburgh

Festival Fringe)、愛丁堡國際藝術節(The Edinburgh International Festival)等。

愛丁堡藝穗節前執行長保羅‧古晉(Paul Gudgin)指出,愛丁堡市議會及蘇格蘭

政府曾做過一個正式研究,發現 2004/2005 年愛丁堡所有藝術節,共為愛丁堡帶

來 1.7 億英鎊的經濟效益,而為整個蘇格蘭地區帶來的經濟效益更高達 1 億 8,400

萬英鎊,創造了約 3,200 個全職工作。73據統計,藝穗節 30%的觀眾是愛丁堡居

民,他們買了超過五成的票。可以說愛丁堡居民以實際的參與行為,支持了當地

的文化創意產業,以民眾的力量將本國的文化創意活動推廣到世界範圍內,並取

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愛丁堡的例子充分印證了民眾的“文化參與”度對文化創

意產業發展的巨大作用。

72 夏學理,《文化創意產業概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8 年 , 第 46 頁。

73 鄭秋霜,《爱丁堡艺术节 城市与创意双赢》,

http://ccindustry.pixnet.net/blog/post/10947072-%E6%84%9B%E4%B8%81%E5%A0%A1%E8%97%9D%E7%A9%9

7%E7%AF%80-%E5%9F%8E%E5%B8%82%E8%88%87%E5%89%B5%E6%84%8F%E9%9B%99%E5%AC%B4-, 上網日期:2012

年 3 月 8 日。

74

如何製造“文化機會”,提升民眾的“文化參與”程度,則需要因地制宜的

展開討論,但總體的指導思想無非是充分利用本土的文化資源,以本地人喜聞樂

見的方式展開活動。澳門 2011 年舉辦的“光影大三巴” 演出,將原創音樂配以

先進影像投映技術,利用精密技術在大三巴牌坊外牆,播放視頻圖像,把電影藝

術應用於世遺建築,在聲影中訴說澳門開埠歷史、火燒大三巴等一幕幕精彩故

事,創意的影像構圖,配合內涵深邃的主題贏得掌聲連連,口耳相傳,成功掀起

“光影熱潮”,創下澳門本地文創節目的一段佳話。澳門文化局邀請來自西班牙巴

塞羅那的 Telenoika Mapping 錄像藝術團為大三巴牌坊量身訂做的光影作品——

《緣-Encounters》,不僅充分體現了澳門的歷史文化底蘊及風土人情,而且以露

天免費的形式吸引了大批的本地居民及遊客參與,成為澳門營造文化氛圍,提升

文化參與度的成功範例。

光影大三巴 圖片來源於 Google。

除去開發精彩的文藝演出活動,提升文化參與度之外,政府亦可以在公共設

施採購、使用方面加入文化創意元素,讓整個城市充滿濃厚的文化創意氛圍。在

這方面,新加坡政府的做法值得借鑒。新加坡政府選擇在日常生活中向公眾推廣

藝術欣賞和設計作品,希望公眾在耳濡目染中開闊眼界甚至創意無限。具體做法

75

包括:鼓勵公共設施採用新奇的設計,如 2003 年下半年,新加坡國家藝術理事

會曾與“麥當勞”合作,在新加坡著名旅遊景點“魚尾獅公園”長期擺放多個可供遊

人休息的座椅,這些座椅設計獨特、色彩豔麗,有的還融合了濃郁的民族風情,

既是公共設施,又是藝術作品,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開展 “藝術百分

比”(Percent-for-the-Arts)計畫,即政府從財政預算中撥出部分資金(如 1%),用於

製作或購買可在公共場所擺放的雕塑、繪畫、藝術裝置等藝術作品,負責對公共

場所的藝術品進行維護以及參與其他公共場所藝術品項目。政府也打算通過減免

稅的方式鼓勵私人部門參與到該計畫中來。現在,在新加坡人流較多的中央地

帶,經常可以看到來自不同國家的藝術家各種主題的藝術作品。澳門歷史城區作

為世界文化遺產,本身就散發著濃厚的文化氣息,如若在公共配套設施上加以呼

應,不僅可以讓澳門本地市民更加認同和珍惜澳門的文化內涵,也利於遊客了解

這座城市的魅力所在,提升城市的遊覽價值。

文化氛圍體現著一個地方民眾的文化素養,而提升文化素養的根本在於教

育。教育亦是矯正文化參與不足的關鍵。74欣賞斯特拉文斯基(Stravinsky)的《俄

狄浦斯王》必須對傳統交響樂和歌劇有所認識和體驗,對文化創意產品的了解和

品位依賴於先前的教育和體驗。受教育程度和鑑別力越高,國內需求越均勻和廣

泛,就越會激發當地的文化創意活動。早期的藝術熏陶、高水準的教育,提高了

英國城市提供多品種文化產品和創意體驗的能力,同時也使得英國人均參加古典

音樂會、流行音樂會、博物館和歌劇院的費用略高於歐盟的平均水平。75澳門唯

一的一所表演藝術人才培訓機構——澳門演藝學院在規模和教學條件上有著明

顯的限制,若要承擔為全澳市民提供藝術培訓課程的重擔,難免心有餘而力不

足。因此在基礎教育方面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提升澳門人的受教育水平,尤其

74 F. Van Der Ploeg, “In Art We Trust”, De Economist, 150, no.4 (2002), 80.- 120.

75 英國職業基金會、英國文化媒體體育部,“站在前列:英國創意產業的經濟表現”,收錄於張曉明、尹

昌龍、李平主編, 《國際文化產業發展報告 第一卷·2007》,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年,第

176 頁。

76

是在文化藝術的教育方面。否則,十幾歲便輟學進賭場工作,文化藝術常識欠缺,

即便有機會接觸文化創意產品,且有支付能力,也不會真正的欣賞並享受。

第三節 培養與引進人才

優秀且充足的人才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原動力。前文曾介紹了新加坡、英

國、韓國以及台灣地區的人才培養政策。澳門由於地緣狹小,人口規模有限,文

創的民間人才更是屈指可數。因而在文創人才的培養上就更顯得緊迫。教育暨青

年局為配合特區政府的文化創意產業的工作方向,已經開始從教學、課程設置和

餘暇活動等方面,積極開展相關工作。鑑於澳門有限的教育資源,單純依靠在澳

門培養澳門本土文創人才必然要面對耗時長、投資大、見效慢等一系列問題。政

府可以與高等教育單位合作,支持有志於從事文創行業的青少年出國進修,效仿

新加坡的“政府獎學金”做法,受資助的人才學成歸來之後,必須在相關部門工

作 5 年以上,以保證人才的定向培養。

相比培養本澳人才,引進外地人才似乎是見效更快的辦法。但人才引進對於

相對閉塞的澳門社會來說是非常敏感的問題。澳門人一方面懼怕外來人才引進產

生的競爭會帶來就業上的壓力,另一方面出於澳門地域狹小的考慮,外來人口的

湧入將對整體生活環境產生壓力,政府在民意的壓力之下,必然對人才引進採取

保守而謹慎的態度。然而對於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而言,人才絕非單純等同於人

力,單純依靠本地人是無法真正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因為文化創意產業的成功

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多樣性,種族、年齡、性別和宗教方面的不同會讓人以不同的

方式感受世界,從而產生認知的多樣性,不同的認知相互作用更容易激發創意。

出於這些考慮,澳門政府若想真正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必然需要以更加寬容的心

態以及更加長遠的目光考慮人才引進事宜。當然,過程是漸進的,人才政策的出

台必然首先遭受民眾的質疑,只有政府的政策及措施得到理解,才有可能真正發

77

揮其建設性的作用。

第四節 發展博彩業周邊的特色文創項目

各個國家和地區都是在特定的背景下發展起文化創意產業的。1997 年,英

國工黨擊敗保守黨,布萊爾政府上台執政,提出“新英國”的發展理念,以區別

於保守黨政府建立的英國形象。布萊爾提出“創意產業”概念,希望在英國經濟

蕭條的時期通過“創意產業”來重新啟動英國經濟,通過提升文化的國際競爭力

與影響力來改善英國的國際形象。韓國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契機源於 1997 年亞

洲金融風暴,韓國在這場危機中由於信用度降低,連帶造成外資大量撤退,使得

高度依賴外資的韓國經濟大受打擊,迫使韓國政府開始尋求新的經濟增長方式和

經濟增長點,當時的韓國總統金大中在競選時期就大力提倡發展文化,上任之後

更是不再視文化為休閒娛樂,而是作為重要的產業進行發展,更是制定了文化立

國的方針。新加坡在建國以後,出於國家形勢和未來發展的需要,在很長一段時

間內都把文化建設的作用定義為提升國民素質,強化國家認同感;進入 21 世紀

才開始關注文化與商業的結合,從促進經濟發展的角度提出發展文化創意產業。

不同的發展背景造就了不同的政策目標。現時,澳門的博彩業以前所未有態

勢繁榮發展,澳門出於經濟適度多元化的目的提出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對文化創

意產業發展的期許最多也只是“錦上添花”,絕對無意也沒有能力把文創產業做

成能夠與博彩業“並駕齊驅”的主流經濟形勢。在這種大背景之下,與其讓弱小

的澳門文創孤立成長,不如借力於主流經濟——博彩業,在更高的起點茁壯成長。

縱然澳門有著四百多年的人文歷史積澱,但如今最為世人熟知的形象就是與

拉斯維加斯齊名的“賭城”。所謂“借力”,絕非文創產業單方面依附與博彩

業,依靠博彩企業雄厚的資金贊助而得以發展,而是尋求一種合作的模式,通過

文創產業的發展,為博彩業增添更多文化內涵,滿足賭客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

78

從而達到雙贏的效果。

隨著現代博彩業不斷創新,不斷跳脫博彩強競爭性、高投機性、高冒險性、

高偶然性的框架,單純靠賭台已經不能滿足賭客對於娛樂的需求,博彩企業開始

開發賭場周邊的空間,將各種世界級文藝演出、建築風格、雕塑藝術、明星演唱

會、藝術品展覽、音樂噴泉引入,包圍在賭場周邊,吸引更多的遊客來到澳門,

在嘗試博彩的同時,享受賭場周邊的文化帶來的精神滿足。

賭場因為有准入的年齡限制,倘若父母攜孩子來到娛樂場,必然需要博彩以

外的休閒娛樂方式供未成年人消遣,增設購物中心固然能夠解決一部分問題,但

畢竟購物中心不具有獨特性,賭場周邊的文化娛樂項目自然成為不錯的選擇。澳

門現有的賭場周邊文化項目包括威尼斯人的室內仿真建築,永利的“發財樹”、

音樂噴泉,新濠天地的“龍騰”、“水舞間”等,都得到了遊客的關注及好評,

其中以新濠天地的“水舞間”最具觀賞價值。

澳門威尼斯人室內建築,圖片來源於 Google。

79

永利發財樹 筆者拍攝。

新濠天地水舞間表演現場,筆者拍攝。從 2010 年開始,在澳門新濠博亞娛樂有

80

限公司的博彩旗艦店新濠天地中,一部籌畫 5 載,排練 2 年,耗資 2 億 5 千萬美

元,由來自全世界 18 個國家的 77 名演員和 130 位幕後人員,一同打造全球最大

最壯觀的水上匯演《水舞間》開演。這一大型匯演由曾成功製作拉斯維加斯的

“Le Reve”及由席琳.迪翁主要的大型匯演《全新的一天》的世界頂級靈感創作

大師 FRANCO DRAGONE 特別為新濠天地全新製作。水舞間劇院位於新豪天地

之內,整個劇院由貝氏建築事務所以先進科技為匯演量身打造,可容納 2000 名

觀眾,是史上最大型的以水為主題的劇院。該劇院內舞臺可旋轉 270 度,中心舞

臺直徑達到了 65 尺;劇場內設有巨型商用泳池,直徑達 160 尺,深 26 尺。舞臺

所用泳池的容量約有 370 萬加侖,超過了 5 個奧林匹克標準泳池的容量,劇場內

更是安裝了 258 個自動噴泉設置和 8 台 10 噸的舞臺主力升降機,讓水上舞臺隨

時變回陸地。可以說《水舞間》以巨額的投資,精良的製作為澳門打造出了一場

世界頂級匯演,讓澳門的表演藝術產業一躍成為世界頂尖水準。新濠博亞聯席主

席兼行政總裁何猷龍認為,水舞間強化了新濠天地休閒娛樂元素,在博彩難以宣

傳推廣的地區,可藉水舞間推進市場,從而拓寬博彩企業的市場。水舞間強化了

新濠天地在內地及大中華區的知名度,令新濠天地被更多人認識,並且知道這是

澳門的娛樂度假村。他表示,雖投入近 20 億港幣,但有信心巨額投資在幾年後

回本。76

如同《水舞間》這類的博彩周邊特色文創項目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到,因為是

由博彩企業推出的文藝演出項目或是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所以在保證高水準高品

質的同時因商業運作的關係往往比政府的項目更加有效率。他們的成功預示著博

彩業與文創產業結合的無限可能,此時政府應該順勢推出具體的政策,鼓勵博彩

76《水舞间投资 20亿,渗透不同市场》,

http://www.google.com.hk/search?client=aff-cs-360chromium&ie=UTF-8&q=%E6%B0%B4%E8%88%9E%E9%9

7%B4%E6%8A%95%E8%B5%8420%E4%BA%BF%2C%E6%B8%97%E9%80%8F%E4%B8%8D%E5%90%8C%E5%B8%82%E5%9C%BA,

上網日期:2012 年 2 月 28 日。

81

企業參與文創產業的建設。例如在博彩企業贊助文化相關活動時能夠依法獲得如

減免稅額等各種回饋;在開發新的文創演出項目時可獲得政府在外勞限額方面的

各種幫助等。借力博彩企業,開創具有賭城特色的文創產品。同時政府又可以以

更多的投入扶植單純的文化創意產業項目。對不同的文化創意產業項目採取不同

的支援方式,這符合公共資源效率最大化使用的需求。

總而言之,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是澳門經濟多元化發展的一個有益嘗試,但嘗

試不應是盲目的,充分而完善的可行性研究是政策制定的前提。結合英國、韓國、

新加坡、台灣的政策經驗,切實的考量文化創意產業與澳門的切合度,才能真正

制定出促使澳門文創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高質量的政策。

82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1. 魏鵬舉編著,《文化創意產業導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年。

2. 林炎旦主編,《文化創意產業策略研究》,台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2009 年

初版。

3. 楊允中、鄧安琪、鄧思平、楊開荊等著,《樹品牌意識,走精品路線——關於

發展澳門文化產業的若干思考與建議》,澳門:澳門學者同盟,2009 年

4. 蔡尚偉、溫洪泉等,《文化產業導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 年。

5. 姜毅然、張婉茹、王海瀾編著,《以市場為導向的日本文化創意產業》,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9 年。

6. 夏學理主編,《文化創意產業概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

年。

7. 陳少峰著,《文化戰略與商業模式》,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6 年。

8. 張曉明、尹昌龍、李平主編,《國際文化產業發展報告第一卷· 2007》,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年。

9. 金元浦編著,《文化創意產業概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年。

10. 鄭秋霜著,《好創意,更要好管理》,台北:三采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07

年。

11. 李天擇編著,《文化創意產業讀本》,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1

年。

12. 王怡穎,《創意市集》,台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6 年。

13. 王怡穎,《創意市集 2》,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7 年。

14. 郝雨凡 吳志良主編,《澳門經濟社會發展報告(2010-2011)》,北京:社會科

83

學文獻出版社,2011 年。

15. 朱志宏,《公共政策》,台北:三民書局,1999 年。

16. 張國慶主編,《公共政策分析》,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 年。

17. 英國職業基金會、英國文化媒體體育部,“站在前列:英國創意產業的經濟

表現”,收錄於《國際文化產業發展報告第一卷·2007》,北京:社會科學文

獻出版社,2007 年,第 160-235 頁。

18. 李政炫 ,《韓國文化產業集群的現狀和啟示》收錄於《國際文化產業發展報

告第一卷·2007》,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年,第 343-352 頁。

19. 張曉明,《文化創意產業:從組織變遷到地域聚集》收錄於《國際文化產業發

展報告第一卷•2007》,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年,第 368-375 頁。

20. 費成康,《澳門,葡萄牙人逐步佔領的歷史回顧》,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

版社,2004 年。

21. 吳志良,《澳門——東西交匯第一門》,北京:中國友誼出版社,1999 年。

22. 吳定,《政策管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 年初版。

英文文献

1. Abraham H. Maslow,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3 ed. [with new material by

Ruth Cox and Robert Frager]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1987).

2. Raymond Williams, Keywords. A Vocabulary of Culture and Society Revised

edition (London: Fotana Paperback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3).

3. “Creative Britain: New Talents for a New Economy,” UK Government Portal

http://www.culture.gov.uk (accessed April 28, 2012).

4. F. Van Der Ploeg, “In Art We Trust”, De Economist, 150, no.4 (2002), 80.- 120.

84

網絡資源

1. 澳 門 特 別 行 政 區 政 府 文 化 局 網 站 :

http://www.icm.gov.mo/cn/Structure/StructureMain.aspx?id=12

2.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產業委員會網站:http://www.cic.gov.mo/tc/news.aspx

3. 新加坡政府官方網站:http://www.gov.sg/government

4. 澳門創意產業協會網站:http://www.mcia.org.mo/index

5. 新加坡文獻館網站:http://www.sginsight.com

6. 台灣文化部 文化創意產業推動服務網:http://www.cci.org.tw

7.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網站:http://www.unesco.org

8. 澳門日報電子版:http://www.macaodaily.com

9. 國際城市論壇:http://www.ccgov.net.cn

10. 谷歌搜索:http://www.google.com.hk

11. 澳門特區政府入口網站:http://portal.gov.mo/

網絡文章

1. 赫 爾 利 ,《 英 國 創 意 產 業 支 持 政 策 在 地 方 上 的 實 施 》,

http://hurleyscrapbook.blogspot.com/2011/02/blog-post_6915.html, 上網日期:

2012 年 2 月 18 日。

2. 新加坡文獻館 《創意產業發展策略:推動新加坡的創意經濟》,

http://www.sginsight.com/xjp/index.php?pg=2&s=default&c=_statistic 上 網 日

85

期:2012 年 4 月 3 日。

3. 《 Economic Contributions of Singapore’s Creative Industries 》

http://www.gov.sg/government/web/content/govsg/classic/Info_N_Policy/ip_arts/

,第 54 頁,上網日期:2012 年 4 月 5 日。

4. 《特區政府積極聽取修訂〈出版法〉和〈視聽廣播法〉的意見 》,

http://www.gcs.gov.mo/showNews.php?DataUcn=57698&PageLang=C 上 網 日

期:2011 年 11 月 24 日。

5. 张永文李春兰沈晓刚, 《韩国攻略:全方位建设文化产业强国》,

http://www.ccgov.net.cn/,上網日期:2006 年 12 月 23 日。

6. 台灣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挑戰 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劃——文化創意

產業發展計劃執行概況》http://new.cci.org.tw/web/about_cci.asp,上網日期:

2012 年 3 月 6 日。

7. 林蒼祥, 《金融風暴 10 周年/開放是金融風暴後的致勝關鍵》,

http://www.nownews.com/2007/07/10/320-2123781.htm#ixzz1oW37FxnX , 2007

年,上網日期:2012 年 3 月 2 日。

8. 《 何 厚 铧 : 文 化 创 意 产 业 发 展 须 立 足 澳 门 具 包 容 性 》,

http://hm.people.com.cn/GB/42273/6502730.html, 上網日期:2012 年 3 月 3

日。

9. 《 澳 门 文 化 创 意 产 业 的 发 展 策 略 》 ,

http://www.chinacity.org.cn/csfz/cswh/72605.html, 上網日期:2012 年 3 月 3 日。

10. “文化產業委員會舉行 2011 年度第二次平常全體會議 - 12-12-2011”, 澳門

文化產業委員會網站,http://www.cic.gov.mo/tc/news_detail.aspx?a_id=3 ,上

網日期:2012 年 2 月 6 日。

11. 《倫敦的創意市集》, http://www.imlifestyler.com/article/node/55, 上網日期:

86

2012 年 5 月 1 日。

12. 鄭 秋 霜 ,《 爱 丁 堡 艺 术 节 城 市 与 创 意 双 赢 》,

http://ccindustry.pixnet.net/blog/post/10947072-%E6%84%9B%E4%B8%81%E5

%A0%A1%E8%97%9D%E7%A9%97%E7%AF%80-%E5%9F%8E%E5%B8%8

2%E8%88%87%E5%89%B5%E6%84%8F%E9%9B%99%E5%AC%B4-, 上網

日期:2012 年 3 月 8 日。

13. 《 水 舞 间 投 资 20 亿 , 渗 透 不 同 市 场 》 ,

http://www.google.com.hk/search?client=aff-cs-360chromium&ie=UTF-8&q=%E

6%B0%B4%E8%88%9E%E9%97%B4%E6%8A%95%E8%B5%8420%E4%BA

%BF%2C%E6%B8%97%E9%80%8F%E4%B8%8D%E5%90%8C%E5%B8%82

%E5%9C%BA,上網日期:2012 年 2 月 28 日。

87

附件

塔石藝墟採訪記錄

時間:2012 年 5 月 13 日

地點:塔石廣場

採訪對象一:Fion’s Work 攤主

筆者:Fion 老師你好!首先請您介紹一下參與塔石藝墟的過程。

Fion:塔石藝墟的攤位是接受免費申請的,如果是第一次申請參加的話,主辦單

位(即民政總署)是會進行一個初步的篩選的,看你做的是些什麼東西。像我已

經參加了幾年,Fion’s Work 有一定的知名度,而且之前參展設攤位的表現也

不錯,比如說我們都按時來擺攤,不會遲到早退之類,這樣主辦方就會優先考慮

給我們攤位。

88

筆者:您是什麼時候開始參與塔石藝墟的?

Fion:我是 2009 年 5 月第一次參加,塔石藝墟第一次搞是在 08 年,我 09 年開

始參加,09 年、10 年都是每年舉辦一次,從去年也就是 2011 年開始增加到每年

兩次。

筆者:這幾年參加下來有什麼感覺?

Fion:其實是有明顯的感覺到越辦越好啦,剛開始沒有多少攤位的,現在越來越

多,現在這次澳門就有 70 家(參與)。配套設施也越來越好。之前的帳篷比較低

矮,,很熱又沒有風扇,現在就改善很多。而且來藝墟的人也越來越多,越來越

熱鬧了。像這次,來自兩岸三地的攤位都有,顧客如果沒有那麼多時間出去旅行,

又喜歡文創產品,就會跑來藝墟買。

筆者:那參加藝墟在經濟收入情況怎樣?

Fion:我自己是每年都有增長啦。像我定價都不會定太貴,屬於中等價位,而且

我感覺越來越多人喜歡手作品,政府辦藝墟這種平台本來就是讓更多人知道文創

是怎麼回事。我的東西都是自己手工縫製出來的,做的數量有限,賣完也就沒了,

也不指望賺大錢。

筆者:在自己做手工藝術品的時候有沒有受到政府的資助呢?

Fion:資助就是開放平台給我們擺攤啦,如果說現金方面的是沒有啦,因為我們

屬於很小的手工作坊,自負盈虧就可以了。我現在沒有在全職做手工了,因為說

實話這些東西真的不能賺錢糊口。現在網購很發達,什麼東西都買的到,有好多

人問你的這些東西跟網購的那些有什麼不同,我只能說我做這些的過程,這些作

品產生的背後經歷的故事是很珍貴的,所以我不會接受那些“便宜點”點的講

價,我的買點就是獨特性,東西都是一樣的。我還在中華新青年協會兼職做手工

課的老師,如果只靠“手作”我根本沒有飯吃,多做幾份工才能維持嘛。

筆者:會期待得到政府的一些資助嗎?

89

Fion:其實政府現在資助的都是一些比較有名氣的,比如窮空間,貓空間之類。

對我們這種小型的還沒有顧及到。但澳門的文創品牌不止那麼幾家,每次拿出來

說的都是這麼幾家,難免讓外面的人懷疑澳門的文創就只有這些。對我們來說提

供藝墟這種展示平台已經是很不錯的支持了。

筆者:好的,謝謝您接受採訪,不耽誤您做生意了,今天就先聊的到這。

後記:採訪斷斷續續大概持續了半個小時,期間 Fion 賣出了一個卡包,一個手

機套,加上筆者購買的零錢袋,大約收入 120MOP。

採訪對象二:Absolute Friends Club 攤主 Katrina

筆者:你好!請問你是第幾次參加塔石藝墟?

90

Katrina:我是第三次參加這種活動。

筆者:感覺如何?

Katrina:感覺一次比一次好啦,尤其這次天氣還不錯,沒有下雨。人流方面也不

錯,跟去年差不多,前年比較少一些。

筆者:生意如何?

Katrina:一般般啦,看得人多買的人少。但也無所謂了,只有有人看一下我們也

OK,主要是展示一下。

筆者:您現在全職從事手工創作嗎?

Katrina:是的,除了這個我沒有在做其他份工,但還是有些經濟壓力的,靠這個

維生比較困難。

筆者:有期待獲得政府資助嗎?

Katrina:慢慢來吧,不能太急。現在就是有政府提供的這個平台,不錯啦。坦白

講我現在還沒有“回本”,還處在虧損的狀況,當然是希望可以有資助,要維生

嘛。我們把時間放在文創上面,但還是要吃飯嘛,現在還是剛剛起步,先觀望一

段時間吧。現在看來靠政府提供機會做到我們能養活自己的情況還是比較困難

的,還是要自己努力想辦法,弄一個實體店鋪什麼的,那樣就比較持久而且養活

自己的可能性也比較大。但是租金太貴,政府就算資助也是給錢我們參加活動,

不會給錢讓我們租店經營。其實如果政府能提供一個大廈就好了,全部文創工作

者進駐裡面,這樣就會吸引人來看,我覺得我們現在差一個文創集中地。不過也

沒辦法,暫時只能這樣。

筆者:您的作品主要是那方面的?

Katrina:我主要是拓印樹葉,買空白的明信片回來,或者是小的心意卡進行創意。

就是做一些自己喜歡的,自己覺得漂亮的東西。

筆者:對於你的文創事業來講,目前最需要什麼?

91

Katrina:顧客!最需要一個旺區的店面。錢最重要,因為租金很貴的。反倒是政

府帶出去考察之類我覺得沒那麼重要,因為創意就是自己可以憑空想像出別人想

不到的東西,政府現在每人給 5000 塊讓我們可以學課程,當然這樣做是好的,

但我覺得這對創意沒有大的影響,還是實際的資金支持比較重要。

我現在在這裡就是把東西展示給大家看看,沒錢賺,大家聚在一起開心。

我現在要帶一個小孩,還要做家務,要不是我先生支持我,我沒辦法做到的。

筆者:十分感謝接受訪問,謝謝!

後記:採訪約 20 分鐘,Katrina 賣出兩個書籤,約 50MOP

採訪對象三:阿紀(來自廣州的創意產品作者)

筆者:阿紀,你第幾次過來澳門參加文創產品展賣的活動?

阿紀:第四次了吧。

筆者:澳門邀請你們來塔石藝墟提供了哪些優惠條件嗎?

阿紀:民政總署有提供我們參展期間的住宿,住宿還包含早餐,也有接駁巴士。

一個攤位可以來兩個人。這次內地來了不少人,廣州、深圳、上海、杭州都有人

來。雖然沒有直接的現金補助啦,本身也不需要現金補助,我覺得澳門的吸引力

已經足夠,不用直接拿錢去找人來。

筆者:來參展的交通費用誰負責?

阿紀:自己啦,本身我們從廣州過來也沒有多少錢。做原創的,如果是剛畢業的

大學生可能會覺得這是個經濟負擔,遠一點點的地方都不會考慮。但像我做了幾

年感覺還好,也不會花很多錢。

筆者:這次買的如何?

阿紀:還可以,本身澳門這個地方對原創品的接受能力也比較強。澳門人還是會

欣賞並尊重原創的東西的,但我們去到比較偏遠的地方就不行。就珠三角這一塊

92

來講,我覺得香港、澳門、深圳的文創氛圍最好。來到澳門物品定價還是有些問

題,比如一個飾品我買 20-30 塊人民幣,拿到這邊頂多就是增加個匯率的差價,

不能再高,但我覺得澳門這邊的物價水平其實是比內地高的,人們平時吃個東西

買個飲料都比我們內地要貴,反倒我們把原創品帶過來價錢卻跟國內一樣。另外

這邊人對原創品喜好的種類也跟內地略有不同。

筆者:你是通過什麼途徑知道塔石藝墟的信息的?

阿紀:像我是從大學時代就開始做原創品,做的久了自然會融入文創的圈子,就

會有人收集我的資料,然後有活動會通知我。這次我們是通過一個叫做“I

MARK”的組織統一代表內地過來的。

筆者:有沒有逛過這裡的其他攤位?

阿紀:有啊,印象最深刻的是台灣的展位,雖然今天沒有台灣的過來,但之前幾

期都有。不是說他們的東西有多奇特,但他們的熱情,他們的銷售方式真的很值

得我們學習。他們很會佈置自己的攤位,他們講究的是氣氛和交朋友,我們可能

利益看得比較重吧。我想如果全部人都能像台灣的攤位那樣改善一下的話,這個

塔石藝墟會更有氣氛吧。現在我們看到的攤位大多數是把東西平鋪在桌子上,但

台灣的就可以把展示板架很高,甚至裝飾品比貨品本身都多。我覺得港澳這邊的

原創品有個共同的特點,大多數是由半成品加工做出的,但大陸和台灣就比較明

顯會有些東西是從頭到腳完全原創。再就是我個人看來,港澳的文創產品除了繪

畫這種純藝術的,其他多數是飾品,綜合一點的比較少,有點單調,尤其是合成

品比較多,比如說一樣的手機繩,他們買來加一顆石頭上去,但現在可能會好一

些,自己創意的成分更多一點。

筆者:對於塔石藝墟的場地設施還滿意嗎?

阿紀:還比較好,我覺得澳門是個做文創的寶地。澳門政府做的很不錯,像組織

塔石藝墟這種活動就可以讓從業者相互交流,而且也給普通的市民提供機會,看

93

看什麼是文創,我覺得這是政府的長遠投資。我們在廣州政府就不會做這些,不

是說我們的政府不好,只是說可能發展的側重不同,政府不會專門費功夫來辦文

創的平台,讓人教你做東西或者相互交流,大概只有商業展示的時候才想起創意

商品。但澳門辦藝墟還結合了一些樂隊表演之類的活動,文化氣氛更好。這次我

們來澳門,主辦方還組織我們各地人一起自助餐,聯歡,製造機會讓我們相互認

識了解,我們覺得民眾總署把我們招待的很好。澳門本身也是很有文化氛圍的地

方,這裡的人也挺友好的,再加上政府這麼支持文創,應該會做的不錯。

筆者:呵呵,希望如此。謝謝接受我的採訪,非常感謝。

後記:採訪半小時期間,阿紀賣出 iphone 壳一個,戒指一枚,收穫月 100MOP。

文化諮詢委員會 委員訪談記錄

文化諮詢委員會 委員 匿名

採訪時間:2012-4-13 16:00

地點:澳門大學

筆者:問題一,在您看來澳門政府制定文化創意產業政策的目標是什麼?是經濟

層面的“推動本澳經濟多元化”還是文化層面的“優化澳門文化生活環境”?

委員:回答一,在我看來,以澳門的現實情況來講,這兩個目標都很重要。澳門

經濟要適度多元化,這個政策已經提出來很長時間了,中央政府也要求澳門這樣

做,但澳門在政策配套方面還是相對落後的,所以現在還是博彩業一支獨秀,其

他產業發展比較困難。文化創意產業是旅遊博彩業延伸出來的一個重要的行業,

現在全中國或者說全世界各個大都市都在把文化創意產業作為一個新的發展方

向。因為這個產業相較於其他產業來說,格調比較高,損耗的資源也比較少,符

合各國發展的新方向,澳門政府也要利用博彩旅遊的資源來發展文創產業,廣義

94

的文化產業也包括旅遊業嘛,所以澳門政府要搞。另一方面,澳門有世界文化遺

產,搞好了作為文化事業也是很重要的,澳門博彩給人的印象總是不太好的,文

化遺產就會從另外一個角度給澳門創造一個品牌,澳門在世人的心中的印象會好

一些,這個對於澳門來說也是很重要的,是賠錢都要做的事。澳門每年的音樂節

差不多都要花掉兩三千萬以上的澳門幣,門票收入不過兩三百萬,但即便這樣也

要做。事業和產業都非常重要,但先要發展文化事業再要發展文化產業,沒有文

化事業就沒有文化產業,產業要在事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才行。產業是要有利

潤,有效益的,但事業是要先投錢進去的。

筆者:那您認為就政策目標來講應該兩者兼顧,不光要有經濟層面的考慮還要有

文化層面的考慮。

委員:更重要的是文化層面上的,對澳門來講是這樣的。

筆者:問題二是關於組織架構方面的問題,2010 年澳門政府先後設立了兩個與

文化創意產業相關的機構,一個是 3 月 29 號設立於文化局之下文化創意產業促

進廳,另一個是 5 月 10 號設立了文化產業委員會,兩者建立的時間相隔不過一

個月左右,但非常有意思的是兩個機構卻用了“文化創意產業”以及“文化產

業”這兩個不同的名詞,在您看來這只是名稱的混用還是有另有深意?

委員:這就是一個名稱的混用而已,文化創意產業、文化產業都是差不多的,都

是想搞產業。澳門的社會文化司文化局局長受到的壓力是很大的。澳門特區政府

這麼多年以來,文化都是作為事業發展,沒有產業。大家在文化委員會裡面提出

很多意見,要搞文化產業。成立文化產業委員會,想通過委員們集思廣益來討論

怎樣發展文化產業。我們文化諮詢委員會主要以文化事業為主。澳門文化事業已

經有了,政府花錢保護文化遺產,也出了很多紀念品,舉辦音樂節、文化節、大

巡遊之類,活動是搞了不少,但就是產業搞不好。

筆者:那我們單純從組織架構的角度看,幹同樣事情的組織機構,但名稱卻不統

95

一,他們是不是有明確的分工呢?

委員:文化產業委員會主要是諮詢性質的,文化創意產業促進廳是具體幹活的,

兩者是不一樣的。文化產業委員會主要是解決澳門搞什麼文創比較好的問題。至

於名稱不同,可能就是分管的官員不同,起的名字就不同,這個沒什麼大不了的。

其實主要是反映了特區政府想要趕緊把產業搞出來,文化司司長說如果他在任內

搞不出文化產業來他都要辭職了,但文化產業也不是那麼好搞的,全世界範圍內

都在搞,他是有壓力的。

筆者:那有沒有說要具體搞哪一方面呢?

委員:什麼都搞,電影,搞了電影節;還有鄭觀應的故居鄭家大屋,裡面賣紀念

品,雖然搞半天也賣不出去。在澳門雖然有好多人都倡議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但

他們往往都不是文化人,對於文化的概念和文化的層次他們都很不清楚,所以有

時他們提出的一些意見水平都比較低,他們不是文化界的人士。文化產業就是要

文化界的人來搞,沒有專業的文化人士,水平是上不去的,只是單純的買些紀念

品比如什麼書籤、茶杯、糖果之類,層次太低,對發展產業來說是沒用的。中國

一些文化名城都是過去的一幫文化人搞出來的,不是商人搞出來的。這點是很重

要的,文化產業要發展,首先要凝聚一批文化人。

筆者:說到凝聚文化人那就跟我第三個問題非常相關了,您覺得文化創意產業跟

澳門社會環境的契合度怎樣?澳門的確有深厚的人文歷史積澱,但在人才方面是

不是有些短缺;經濟方面,是不是真正會投錢會投錢給文創產業;另外還有澳門

民眾的參與度,澳門知識產權保護相關的法律法規完善程度等相關的問題,都會

關係到澳門發展文化創意產業。

委員:文化創意產業是澳門一個很好的發展方向,旅遊博彩業也是廣義的文化產

業的一部分。但澳門的文化創意產業要朝哪個方向發展一定要由文化人來決定,

而且一定要是高水平的文化人而不是那種濫竽充數的人。香港有一個著名的文化

96

人叫做鄧達智,他曾經來澳門考察過,他說澳門可以搞高級服裝,我完全贊同他

的話。澳門必須要凝聚這樣一批高水準的人才行。人才需要從外面引進,澳門少

數的幾個文化人已經被捧上天了。我之前就曾建議澳門搞畫廊,名畫的市場拍賣

屬於文化產業範疇,澳門應該搞一條文化街,如果有符合條件的文化人要來澳門

辦畫廊,政府可以以免租等優惠條件鼓勵,政府需要有大動作來扶植的,西方好

多國家的畫廊一條街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澳門要做文化名城,連畫廊街都沒有是

不像樣的。當然我也不是非常專業的藝術家,但我遊歷了一些西方國家,發覺他

們的畫廊是搞得非常漂亮的。澳門要以各種優惠政策吸引真正的文化人進入,高

級人才如今是非常搶手的,但澳門似乎還有一種優越的感去不重視人才引進。

筆者:澳門現在似乎還是非常強調培養本土的人才。

委員:對啊,因為政府也面臨本地的一些壓力,澳門本土的文化人他們也需要資

金,需要市場,所以他們會要求政府資助他們,澳門政府也的確會對一些好一點

文創拼命支持,但現實狀況是拼命支持也搞不起來,本地就是那樣一個水平了,

就像一塊巧克力能夠雕上澳門大三巴就不錯了,但關鍵是沒有人肯買。相反一些

賭業集團做的文創項目還真的不錯,比如水舞間,比如威尼斯人的建築,還有新

開的金沙城中心開業辦的中西結合的表演,這是還是挺有創意的。總之還是要凝

聚文化人。

筆者:除了之前就被廣泛討論的通過粵澳合作開發澳門文創產業,現在有一個新

思路就是發展博彩業周邊的文創項目,政府給出一些優惠政策,讓大的博彩企業

來做文化創意產業。

委員:這樣也可以,澳門大的博彩企業,政府不用給他們資助,只要創造一個寬

鬆點的環境,他們自己就主動來做了。博彩企業也必須搞一些博彩以外的文化項

目來吸引人,一到過年期間,澳門的各大賭場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以各種文化娛

樂項目來吸引顧客。但我覺得這不是主流的文化產業。賭場周邊的文化項目有些

97

是成功的,比如水舞間,結合中西文化特色,比較符合中國觀眾口味,很受歡迎;

但有些也已經失敗了,比如威尼斯人的太陽劇團現在就已經停演了。所以賭場周

邊的文創項目可以作為一個嘗試繼續搞,但不能是主流方向。澳門的文化創意產

業還是要依靠高層次文化人做出的頂層設計,而不能依附於博彩業。畢竟博彩企

業沒有責任幫澳門發展文化,他們只不過是要吸引顧客賺錢,目的是不同的。

澳門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是很不容易的,一定要事先集合專業人才進行可行性研

究。

筆者:最後一個問題,您認為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過程中,政府應該扮演一個怎

樣啊的角色?

委員:政府的角色,一開始一定要是主導性的,因為要耗費大量資源所以一定要

頂層設計政府主導,再進行民間配合。要讓文創產業自己起來肯定十年二十年都

起不來。如果靠市場也能起來一些,比如說澳門的葡式餐飲業也是發展的很不錯

的。但政府主導也有些問題,比如容易產生瞎指揮造成不良後果,但這個也只能

通過謹慎行事盡量避免了。

筆者:謝謝您接受我的訪問,我的問題大致就是這些,非常感謝!

澳門文化創意單位簡介

全藝社(www.afamacau.com)

全藝社 (Art For All Society),為二零零七年在澳門成立的非牟利藝術工作組

織,宗旨為推動澳門本地藝術家創作及發展,協助澳門特區政府發展本土文化事

業及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目前澳門總部位於黑沙環馬路廣耀工業大廈十樓,

澳門全藝社除了擁有自己的展示空間外還設有六間藝術家工作室,總面積約為五

百平方米,除了每月的澳門藝術家個人作品展外,更展示超過三十位最具代表性

98

及活躍的澳門當代藝術家、超過六百件包括繪畫、攝影、雕塑、版畫及錄像等不

同媒材之作品。希望能鼓勵更多澳門藝術家全身心投入到創作中,並能以穩定的

藝術工作室的創作環境,配合相關的個人作品展,進行對外宣傳推廣與作品出售。

門以外,全藝社亦順應國際藝術發展的大趨勢,二零零八年初於北京設立北

京全藝社,為大陸瞭解澳門藝術的發展以及澳門與北京之間的溝通搭建了一個良

好的交流平臺。北京全藝社位於 798 藝術區內,樓高三層,除了展示空間外,更

設有出售澳門創意產品、書籍及原創音樂的專區。此外,為了鼓勵澳門及海外的

藝術家到北京進行藝術交流和創作,北京全藝社設有駐場藝術家計劃。全藝社同

時亦組織本地藝術家作品參加海內外大型國際展覽及藝術博覽會,包括日本、美

國、台灣、馬來西亞、新加坡及中國北京、上海等地國際藝術博覽會,二零一一

年四月更於葡國里斯本東方博物館舉辨澳門當代藝術展覽,展出二十位澳門藝術

家三十件最新創作。成立至今全藝社於澳門、北京及海外各地合共舉辦了五十九

個澳門藝術家作品展。

全藝社另設有藝術獎學金項目,用以鼓勵澳門當地的年輕藝術學者到國外和

大陸進行深造,為澳門培養優秀的藝術從業者。

展望未來,全藝社將繼續以推動當代藝術發展為主,包括繪畫、裝置、攝影、

雕塑及多媒體等藝術形式,策劃優秀澳門藝術家的個人展覽及與國內藝術家合作

的聯展,以配合澳門政府銳意發展文化產業的方向。

貓空間(meowspace.mysinablog.com)

位於澳門南灣區的貓空間,於2007年的11月成立,前身是一間小小的

設計公司,因為經常義務照顧小野貓,故發展成今天的貓空間,貓空間是一間自

力義務照顧野貓的小店子,我們售賣自家設計的產品,再用作照顧野貓的經費。

我們會盡能力的幫助野貓們,可是由於貓空間是私營的小店, 所以地方及能力都

有限,現階段也只能在店裡容納幾隻野貓,我們所做的是為牠們找一個新主人,

99

一個溫暖的家,給牠們一個新機會,然後再接受新來的野貓。 我們奉行自力更

新,自給自足的精神,在沒有任何常規資助的情況下,我們義助過的野貓超過

950 隻* ,貓空間又是一個文藝空間,長期幫助一些有才華的藝術家作免費展

覽,我們不單免費借出場地,更免費協助他們辦成展覽。由於藝術+慈善護生的

概念,相當稀有,故我們的故事很快廣泛地被傳媒報導,當中包括日本、台灣、

國內、香港、澳門的電視台、電台、互聯網、報章、雜誌的報導,而我們自家原

創產品的業務,也日漸上軌道,在港澳兩地皆有銷售,故貓空間在澳門的愛護動

物界、文藝圈、社會企業、創意產業、旅遊景點的環節上,皆扮演著相當卑微的

角色。

窮空間(poorspace.wordpress.com)

2007 年 3 月於澳門新橋舊區成立,它是一個結合手作精品店、劇場圖書室、

小型展演空間的複合式藝文空間。成立以來先後參與過多次由澳門政府民政總署

舉辦的塔石藝墟、澳門城市藝穗節創意市集以及到深圳參加由廣州城市畫報和澳

門邊度有書合作之 iMart 創意市集。

澳門音樂力量

「澳門音樂力量」成立於九四年八月三十日,九五年開始主辦各類型音樂活

動,「澳門音樂力量」的成立推動本地音樂潮流,讓喜愛音樂的人士能夠多一途

徑去了解本地音樂,為有興趣參與樂隊組合及歌唱的青年提供更多演出機會,讓

更多年青朋友去認識獨立樂隊的音樂文化。「澳門音樂力量」曾參與兩個本澳大

型音樂劇的演出,包括「陽光拍子機」(與慈藝話劇社,晴軒話劇社合辦)和「尋……

星空夢旅人」(與慈藝話劇社合辦),二零零零年於綜藝二館主辦本地原創音樂劇

「耶穌、孔子、約翰連儂」,在近年鼓動的原創音樂風,「澳門音樂力量」一直站

在本地音樂先鋒位置,二零零一年舉行的首個百份百原創音樂會《澳門原創流行

歌曲音樂會》以及零三年的《原創革命音樂會》都由「澳門音樂力量」主辨及策

100

劃;除舉辦音樂會和音樂劇外,「澳門音樂力量」更鼓勵本地音樂人多加創作,

因此,由零三年開始已連續三屆與澳門大學學生會音樂學會聯合舉辦「原創歌曲

創作大賽」。「澳門音樂力量」亦曾製作多張本地唱片,包括九五年推出原創歌曲

專集「高溫音樂力量」、九七年推出本地音樂劇原創歌曲專集「高溫音樂劇場」、

本地二人組合 C-PLUS 二零零一年第一專輯「DREAM」及二零零四年由香港華

納唱片發行的全新大碟「博一博」、同時亦曾參與製作本地歌手潘烈志第一及第

二張個人專輯「EDDIE PUN-IN TOUCH」。「澳門音樂力量」自成立至今,一直

以非牟利的宗旨主辨不同類型的音樂活動,致力把本地音樂文化推向大同。

點像藝術協會

點象藝術協會是澳門一非牟利藝術文化團體,宗旨是推動多元藝術文化創

作、跨領域交流。主要以多媒體劇場為創作媒介,透過前衛與實驗的演出,突破

劇場的可能性,擴闊觀眾視野。

業務範圍包括從事藝術文化創作和藝術推廣教育和研究,促進廣大藝術愛好

者提高他們對藝術修養和綜合素質、評價、推動文藝創作;開展藝術教育的交流

與合作;與香港、內地、海外等有關社團開展藝術文化的交流與合作。

創團成員包括來台灣旅居澳門編導蔣禎耘、畢業於台北藝術大學服裝設計系

的紀粵、畢業於日本名古屋音樂大學作曲系的陳蔚風及澳門室內及時裝設計師陳

明新。現屆會長為加拿大音樂家楊光奇、副會長為劇場編導蔣禎耘、理事長為音

樂創作人陳蔚風、監事長為水墨多媒體畫家吳少英女仕及行政總監國際獨立製作

人鄺華歡。成員來自不同國藉及不同領域,其宗旨是以多元藝術文化創作及推動

跨領域交流。

澳門石頭公社

成立於 1996 年, 為澳門非牟利文化藝術團體,為劇場多媒體創作及拓展生

101

存空間而努力。一向積極嘗試不同形式的創作實驗,探索作品的各種可能性,如

即興互動、集體創作、結合裝置、錄像等藝術的多媒體演出等;曾嘗試與文字、

音樂、樂隊、管弦樂團同台對話;與大木偶和面具一同作演出等。而舞蹈劇場一

直為主要創作重心,從 1995 年至今,已創作近五十個原創舞蹈及劇場作品。演

出游走于澳門各地,由室內劇場到日常生活公共空間,如鬧市、廣場、公園、水

池、酒吧、廢置商業中心、廢棄廠房、畫廊、鐵皮屋區、舊澳氹大橋、大廈天台、

文物建築如大三巴牌坊、婆仔屋等;除了在本地演出外,並多次獲邀往外地進行

藝術交流和表演,包括德國、美國、香港、台灣、泰國、廣州、北京及南京等。

此外,亦主辦跨地域的文化交流和合作,以及具開創性的藝術教育工作坊,積極

從事藝術觀念的開拓及藝術教育的普及工作。現時,石頭公社租用一楝舊式樓房

的二樓作為會址,有固定的排練場地,亦可作小型演出場地之用,並會繼續舉辦

不同的藝術工作坊等活動,推廣藝術。 地址:澳門連勝街 2G 號二樓 電

郵:[email protected]

小山藝術會

小山藝術會為非牟利藝術團體,宗旨是發展及推動澳門戲劇藝術活動,為戲

劇愛好者提供更多製作及演出機會,促進本地區與外地之戲劇文化藝術交流與合

作,透過籌辦演出、講座、研討會、展覽、課程、教育、訓練、文字出版、大眾

傳播等活動,以發展澳門戲劇文化藝術。在各種籌辦的活動中,小山藝術會主力

發展兒童劇場藝術,以藝術陶冶兒童性情、培養氣質、激發創造和思考力。

天邊外 (澳門)劇場

天邊外劇場於二零零六年八月成立,並於二零一一年年初正式註冊為非牟利

有限公司, 並改名為天邊外劇團有限公司堅持推動本土文化事業發展。 劇團由

資深戲劇工作者陳曙曦先生出任藝術總監,由資深音樂及舞蹈工作者莫蔓茹小姐

擔任駐團形體指導,並邀得黃國鉅博士出任學術顧問。 劇團成員都必須經過嚴

102

格的甄選,以及持續接受全方位舞台訓練。天邊外劇場為香港少數以鑽研表演藝

術為主的劇團,探討各種表演體系及劇作風格,以及背後的戲劇理論及創作理

念,同時亦不忘以現代手法演譯經典劇目,從中實踐將戲劇緊扣於生活的信念。

天邊外劇團將會與每個熱愛劇場的人,在無邊際的劇場世界中,探求劇場表演的

各種可能性,觀照生命中各種被遺忘的美,細味當下每個觸動心弦的時刻。

實驗·線 (http://www.lineslab.com)

LinesLab 是一個註冊商標,遞屬於 CDF. 一個現代化品牌,完全地忠實於一個

結論, 那就是它為當今城市創意產品的定義:物件/產品+人物與事情.

Lines Lab is a venture with a contemporary orientation based in Macau,

committed in full to the equation of objects, people and events. Headed by Manuel

CS (industrial & urban designer) + Clara Brito(contemporary fashion & product

designer) the spaces LL are also laboratories for the synthesis of creation and risk. To

a great extent, design, in all its dimensions and, of course, in authenticity, is risk

taking. LL are spaces both for working, commercial showcasing and provision of a

range of creative services.

VCSL Macau (www.vcslmacau.com)

Locally designed and proudly Macau made, VCSL Macau creates trans-seasonal

collections of must have pieces for uncompromising individuality, with small

quantities of each design ensuring exclusivity. VCSL Macau is a Macau high fashion

label that strives to deliver affordable quality and timeless looks for men & women

for every occasion.

Owner-Creative designer Venessa Cheah works at her studio most of the time.

For an extraordinary 25 years, Venessa is passionate about Design and fashion, she

has fabrics design made exclusively for her every collection, and has never changed

103

her focus on "clothes with a classic eastern feel and a modern western aesthetic".

VCSL Macau and her team insist on good workmanship, good quality and good

services.

With a passionate collage of femininity and a new vintage spirit, VCSL Macau

creates a whirlwind of complex temptations for a theatrical mood or a rebellious spirit.

Collections are inspired by a challenging mix of fanciful vintage lace together with

street creed crispness, creating seductive looks together with rock n roll feel, a look

that not trying to conform to a season.

VCSL collections are positioned in the highest end of the luxurious market

whereas elegant styling, superb quality, beading and embroidery is a high level of

customer service. With an artistic of hand finishing and conceptual tailoring VCSL

Macau brings you a kaleidoscope of preciousness where chic style meets modern

sophistication.

Mixing key elements from the past and present, from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look, VCSL Macau brings you high fashion that are destined to become your future

wardrobe favorites and satisfy your passion for fine clothing, no matter your sex and

age.

Ribs(www.ribsclothing.com)

2009 年 8 月,澳門原創潮流品牌 Ribs 正式創立,由 Ribs Crew 主理,從設

計到生產管理全部一手包辦。我們的目標是打造澳門的名牌,令澳門人因擁有自

家品牌而自豪。我們的產品皆出自澳門人手筆,希望顧客尤其是外地顧客可以認

可我們的理念。

漫畫天地

漫畫天地成立於 1996 年 10 月成立,曾參加中、港、澳各地漫畫展覽交流活

104

動,每年均舉辦"漫人騷"大型社區活動,致力推動本澳及海外同人誌的互動。

澳門咖啡喜愛協會

澳門咖啡喜愛協會,是一個非牟利機構,目的是滙集一群對喜愛咖啡之人

仕。以匯樾有限公司的咖啡硬件產品及 Just Café 的實際操作平台合作,以推動

澳門咖啡文化邁向國際化,培養大量咖啡吧司及 Café創業人材。曾與多個不同

的機構合辦各類型的大大小小活動 : 如 MIF 咖啡講座、MFE 啡品牌講座、第一

及第二屆咖啡拉花講座、科技大學學生會的品味咖啡講座、IFT 的學科品牌推廣

教學項目、與公職福利會、YMCA、中國銀行青年協進會等等機構舉辦合共超過

一百五十多堂的咖啡課程。

牛房倉庫

成立于 2002 年 3 月在澳门牛房仓库(前名:旧 Ladies'House 的艺术空间)

是一个私人,非盈利的,艺术的关联。艺术场地租赁,牛房仓库,它与小职员负

责日常管理和方案规划和组织家务管理。牛房仓库呈现当代艺术的展览和表演,

尝试当地的艺术现场,这是一个有点想在这方面提供了另一种平台。牛房仓库,

致力于艺术推广,还组织了鼓舞人心的艺术工作坊,以促进个人的创造力和实验

精神,以及跨境交换计划。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牛房仓库艺术空间是开放本地

艺术家和艺术团体合作项目,使会场为澳门的艺术创作的实验平台。

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財政年度施政報告節

二零一零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

加快經濟多元進程,統籌產業協調發展(報告第 17-18 頁)

未來一年,在世界經濟開始步入波動和調整的後金融危機時代的背景下,特區政

府仍將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高度的警惕性,保民生,保就業,照顧弱勢社群,維

105

持金融體系穩定,適時推出公共工程,適當擴大公共投資,鼓勵私人投資,促進

經濟復蘇和平穩發展。與此同時,政府將因應世界經濟發展形勢,密切關注和認

真應對經濟復蘇後可能衍生的各種問題。特區政府將繼承並推行經濟適度多元化

的策略,集中精力促進經濟協調發展。

特區政府將調控博彩業發展的規模和速度,著力提高博彩業的競爭力,並有效發

揮對其他行業發展的輻射作用。同時,加大力度防治病態賭博和問題賭博,致力

推動負責任博彩。根據目前發展的情況,為了配合加強對博彩業的規範和監管,

政府已對博彩委員會作出調整,由行政長官擔任主席。委員會將就博彩業的發展

制定有關政策,監管博彩業的發展和運作,訂定規範並發出指引。

特區政府將大力推動經濟的多元化發展,培育新興產業,扶持中小企業,優化人

力資源。文化創意產業作為推動本澳經濟多元的重要一環,政府已著手成立“文

化產業委員會”,並在文化局增設部門協調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此外,還將研

究設立文化創意產業專項基金,支持本地藝術創作,促進本地與外地藝術交流,

提高澳門文化創意產業的知名度。加強對文化創意產業的人才培養,打造文化創

意產業基地。

二零一一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

推動區域合作發展,實現經濟適度多元(報告第 20-25 頁)

2008 年年底公佈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首次從國家發展戰略

層面,明確澳門特別行政區“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發展定位。特區政府將積極

展開相關範疇的研究,廣泛聽取居民和專業團體的意見,逐步制訂相關的公共政

策和發展規劃,致力保持經濟復甦的良好勢頭,發掘旅遊資源,完善營商環境,

106

促進經濟適度多元化,深化區域合作,把澳門建設成爲擁有中西文化獨特韻味、

能吸引多樣化國際客源、讓遊客感覺和諧友善的城市。

(一) 發掘本地旅遊資源

澳門是祖國唯一擁有南歐休閒文化風格的城巿,蘊含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鮮明

的地方特色,在鄰近地區中的旅遊形象鮮明突出。我們將透過區域合作,積極參

與國際及區域組織的會議及推廣活動,以“一程多站”共同推動互補共贏的旅遊

合作項目。

特區政府將推動優質旅遊城巿建設,完善旅遊行業的法律法規,提高旅遊行業的

服務素質。逐步實現旅遊客源市場的多元化,鞏固現有客源,發展有潛質巿場,

拓展高端旅遊;積極增加多種綜合旅遊項目,發展家庭式的觀光旅遊,爭取延長

遊客留澳時間和增加消費。旅遊產品發展方面,在廣泛聽取意見和經過分析評估

後,政府建議以西灣湖廣場下層為試點,通過優化相關設施並以公開競投的方

式,將其發展成為以本澳特色飲食為主題,包括手信和夜市的綜合旅遊項目。同

時,給予本地業界更多的支持,鼓勵發展多樣化文化旅遊活動,通過創新多元的

推廣手法,吸引不同客源市場。鞏固“誠信店”的品牌形象,執行消費者權益保

障的相關法規,保障消費者的權益,提升澳門旅遊休閒城巿的形象。

配合澳門作為旅遊城市的定位,政府將會加強口岸建設,便利居民與遊客通關,

增加與區域交通網絡的對接能力。海路口岸方面將加緊優化出入境口岸的設施和

各個客運碼頭,增建電子自助過關系統。同時,調整及完善碼頭周邊道路交通配

套設施。陸路方面,除了貫通粵港澳的大橋建設工程外,也有序地開展與鄰近地

區之間的陸路跨界交通銜接工作。

隨著澳門航空業的發展,澳門國際機場有必要重新訂定一套長遠且符合實際

的規劃,進一步完善其發展定位,為此,政府將研究切實可行的投資安排。

現時無線網絡連接技術在全球通用,為更有效地發揮作為商貿服務平台的功能,

107

進一步與國際接軌,宣傳和推廣澳門的旅遊業務與訊息,政府將提供更多免費無

線網絡的覆蓋點,為居民和遊客構建更友善、更方便的旅遊資訊服務平台。深化

與國際郵政組織的合作與聯繫,提供更快、更便捷的郵政服務及拓展多元化業務。

(二) 鞏固本地經濟特色

特區政府在保持和鞏固旅遊業發展的同時,適當調控博彩業發展的速度和規模,

促進博彩業適度、有序和規範發展,加快健全博彩業相關的法律法規,有效發揮

博彩業帶動其他產業發展的主導作用。扶持適合澳門的新興産業成長,重點是推

動會展業、文化創意産業、中醫藥産業、商貿服務等産業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

長點。支持傳統産業轉型和升級,鼓勵向技術含量和附加值相對較高的工業發展。

為了加強對澳門中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支持,特區政府將從財政輔助、優化營商

環境、人才審批等多方面作出配合。因應經濟環境的轉變,政府修訂完善了中小

企業援助和貸款信用保證計劃和落實財務金融鼓勵政策,透過《中小企業援助計

劃》、《中小企業信用保證計劃》、《中小企業專項信用保證計劃》、《企業融資貸款

利息補貼》和“工商業發展基金”協助紓緩中小企業的營運壓力,提升企業的競

爭力;此外,將設立的“環保與節能基金”會對中小型食肆排煙改善作出資助。

加快處理和審批中小企業輸入外地僱員的申請,繼續透過本澳高等院校、政府部

門和相關團體開展的課程,針對不同行業的發展需要,對中小企業的人力資源作

適切的培訓。

本澳飲食業中小微企老店為經濟發展作出了一定的努力和貢獻,為傳承傳統特色

飲食文化,繼續支持和跟進“扶持中小微型飲食特色老店計劃”,準備推出第二

期計劃,進一步扶助特色老店解決人力資源和宣傳推廣問題,扶助有價值的特色

飲食老店發展。

透過支持“北區消費嘉年華”、“歡樂澳門街”等活動,既可刺激居民和遊客在

舊區消費,也可擴大中小企業的商機。外地宣傳推廣方面,加強支持“活力澳門

108

週”等系列活動,並充分利用《內地與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的

政策,以商品展銷形式,協助本地企業的商品和產品拓展到內地巿場。

澳門會展業的發展已逐步進入推進階段,隨著會展業發展委員會的成立,期

望促進本澳業界的發展。透過競投和引進內地及國際大型的會議展覽在澳門舉

行,促進區域交流,提升澳門會展業的國際化水平,培育和打造澳門品牌會展。

特區政府透過經濟局的會展綜合業務廳全力支持會展業的發展,落實財政資源,

以及物流、倉儲和人才培訓的政策。

在推動經濟適度多元化的過程中,特區政府將加大對文化創意發展的資

源投放,支持本地的文化創作,研究加強保留具有卓著藝術貢獻、本土氣息的文

化作品,豐富特區的文化遺產內涵。在文化局增設的文化創意產業促進廳和新成

立的文化產業委員會的基礎上,研究設立“文化創意產業基金”,結合政策的制

訂和實質的支持,務實地推動澳門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根據特區所具有的中醫藥科技能力的優勢,並結合廣東在該領域的產業優

勢,粵澳兩地同意在橫琴共建“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特區政府積極推進項目發

展,以建設符合國際巿場標準的中醫藥產業發展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