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教学周期,增强教学密度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新思路 ·...

3
3 中国外语教育(季刊)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 China (Quarterly) 2008年8月 August 2008 第1卷 第3期 Vol.1 No.3 压缩教学周期,增强教学密度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新思路 文秋芳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 © 2008 中国外语教育(3),3-5页 要: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两个:1)英语学习每周 4 课时,分散在 两年中,学生难以在漫长、松散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满足感,学习兴趣难以保 持,同时由于英语课程沉重的精神负担,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专业课程的学习;2)对英 语基础好、外语语能高的学生提供的培养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致使他们的潜能得不到 充分发挥。笔者从国内外高密度、高强度的外语教学成功案例出发,摆脱沿袭多年课程 设置的习惯思维,建议加大教学的密度和强度,将两年的英语教学周期压缩为一年,以 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大学英语;高密度英语教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我国是一个学习英语的大国。英语课是基础 学科当中持续时间最长、学生课业负担最重、精 神压力最大的一门课程。为了掌握一门外语,学 生、教师、国家都为此付出极大代价,但人们对 英语学习成效普遍感到不满意。究其原因,笔者 认为,课时分散,衔接不好,是其中一个重要原 因。笔者摆脱沿袭多年课程设置的习惯思维,从 国内外高密度、高强度的外语教学成功案例出 发,提出压缩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周期的改革设 想,以提高教学效率。 1. 存在问题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两个: 1)英语学习每周 4 课时,分散在两年中,学生 难以在漫长、松散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 满足感,学习兴趣难以保持,同时由于英语课程 沉重的精神负担,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专业课程的 学习;2)对英语基础好、外语语能高的学生提 供的培养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致使他们的潜能 得不到充分发挥。 2. 国内外高密度、高强度外语教学的 成功案例 2.1 美国军队外语强化训练案例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自从美国宣布参战后, 国家急需掌握德、法、意、马来语,以及中文、 日文等语种的口、笔译人员以及侦听人员。为了 满足战事需要,政府要求大学参与外语培训工 作。1943 年美国 55 所大学开办了部队特别语言 训练课程。为了让军人尽快掌握某种语言,他们 就采用了高密度、高强度的外语教学方法,当时 称之为“军营法”(Army method)。一周 6 天,每 天上 6 节课,6 周为一个循环。一个完整的训练 课程包括 2-3 个循环。采用此法完全出于战事需

Transcript of 压缩教学周期,增强教学密度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新思路 ·...

Page 1: 压缩教学周期,增强教学密度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新思路 · 学,并持续到大学毕业。 我国大学生学习英语是在汉语环境中进行 的,走出教室就很难有实际运用英语的机会。采

3

中国外语教育(季刊)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 China (Quarterly)

 2008年8月 August 2008

第1卷  第3期 Vol.1  No.3

压缩教学周期,增强教学密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新思路

文秋芳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

© 2008  中国外语教育(3),3-5页

提  要: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两个:1)英语学习每周 4 课时,分散在

两年中,学生难以在漫长、松散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满足感,学习兴趣难以保

持,同时由于英语课程沉重的精神负担,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专业课程的学习;2)对英

语基础好、外语语能高的学生提供的培养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致使他们的潜能得不到

充分发挥。笔者从国内外高密度、高强度的外语教学成功案例出发,摆脱沿袭多年课程

设置的习惯思维,建议加大教学的密度和强度,将两年的英语教学周期压缩为一年,以

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大学英语;高密度英语教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外语课程教学改革

我国是一个学习英语的大国。英语课是基础

学科当中持续时间最长、学生课业负担最重、精

神压力最大的一门课程。为了掌握一门外语,学

生、教师、国家都为此付出极大代价,但人们对

英语学习成效普遍感到不满意。究其原因,笔者

认为,课时分散,衔接不好,是其中一个重要原

因。笔者摆脱沿袭多年课程设置的习惯思维,从

国内外高密度、高强度的外语教学成功案例出

发,提出压缩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周期的改革设

想,以提高教学效率。

1.存在问题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两个:

1)英语学习每周 4 课时,分散在两年中,学生

难以在漫长、松散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

满足感,学习兴趣难以保持,同时由于英语课程

沉重的精神负担,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专业课程的

学习;2)对英语基础好、外语语能高的学生提

供的培养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致使他们的潜能

得不到充分发挥。

2.国内外高密度、高强度外语教学的

成功案例

2.1 美国军队外语强化训练案例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自从美国宣布参战后,

国家急需掌握德、法、意、马来语,以及中文、

日文等语种的口、笔译人员以及侦听人员。为了

满足战事需要,政府要求大学参与外语培训工

作。1943 年美国 55 所大学开办了部队特别语言

训练课程。为了让军人尽快掌握某种语言,他们

就采用了高密度、高强度的外语教学方法,当时

称之为“军营法”(Army method)。一周 6 天,每

天上 6 节课,6 周为一个循环。一个完整的训练

课程包括 2-3 个循环。采用此法完全出于战事需

Page 2: 压缩教学周期,增强教学密度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新思路 · 学,并持续到大学毕业。 我国大学生学习英语是在汉语环境中进行 的,走出教室就很难有实际运用英语的机会。采

压缩教学周期,增强教学密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新思路

4

要,并没有依据什么教学法理论,但实践证明具

有速成的效果。其创新价值在于教学步骤以及

教学的强度 (Richards & Rodgers 2000)。经过集

中强化培训,满足了这部分参战人员的基本外

语需求。

2.2 加拿大魁北克小学强化外语教学案例

上世纪 80 年代,加拿大魁北克小学试行强

化英语或法语教学,即在小学最后一年,或最后

5 个月,让说法语的孩子集中学习英语或让说英

语的孩子集中学习法语。它和沉浸式的课程不一

样,不采用目标语言作为其他课程的教学语言。

后期大部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强化教学不仅在

课程结束时,学生能够成功地掌握外语的基本交

际技能,而且还有持续的长远积极影响,学生学

习外语的积极态度能够得到保持 (Wesche, Collins, 

Halter, Lightbown, Spada 1999)。

2.3 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出国人员短期外语培训

案例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大批学者、国家干部和

科研人员即将被派往国外学习、进修和工作。其

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由于外语水平不达标,外派之

前需要参加外语培训。一般每周有 20 节课,持

续半年到一年。培训采用高密度、高强度的授课

方式。也有的采用全封闭训练。笔者参与过这种

培训班的课程设计,并参加对培训班成员的前测

与后测。经验证明,这样的培训效果显著,效率

高,但我们还缺少严格的实证对比研究。

2.4 我国高校举办英语夏令营案例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英语能力,部分高校为非

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举办了英语夏令营。例如华

中科技大学 2000 年暑期 ( 黄勤、胡志清 2002) 和

清华大学 2005 年暑期(吕中舌 2005)都举办了

为期 3 周的英语夏令营。他们请外教和英语专业

学生入营参与培训活动。活动包括英语技能课、

专题讲座、英语电影赏析、游戏和比赛多种形

式。其目的就是要通过高密度、高强度的英语活

动,为学生营造学习英语的环境,让学生感受运

用英语成功交际的成就感。大部分学生对学习效

果给予了积极肯定。

2.5 我国高校开设非通用语专业的成功案例

当今法语、德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非

通用语专业,一般情况下招收的都是“零起点”

学生。经过大学四年完整的正规学习,毕业后一

般都能胜任普通的外事工作。据非通用语教师介

绍,学生掌握某门外语最为重要的就是一、二年

级。有了一、二年级的学习,就具备了自学能

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那些在外国语学校学习

了六年非通用语,后来又进入大学继续学习非通

用语专业的学生,较之零起点的大学生,他们也

只有一年的优势。通常外国语学校一周有 6 课时

学外语,六年就达 1440 课时。似乎可以说,六

年分散的外语学习与大学一年 560 课时的集中外

语学习效果差不多。

3.从加大密度入手,实施大学英语教

学改革的设想

以上国内外的案例都说明了实施高密度外语

教学的有效性。目前,很多社会力量也看到了这

一点,打出军事化管理,突击训练,集中突破,

快速提升的旗帜,举办短期高强度外语培训班。

市场有办这种班的需求,其赚钱的商业目的也是

显而易见。学员走出训练班敢于在人前开口说上

几句,感觉有了自信,就觉得这个钱花得值。但

这种培训的时间毕竟很短,效果还是有限。所获

得的信心也只能局限于特定的语境和话题。最为

关键的是,因这种培训时间太短,与目前的学校

教育不接轨,短期的优势很快就会消失。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将一门课程的学习均

衡分散在一学期内,并持续多年。这种思维忽视

了学习外语的特点。学习外语语言技能需要强化

操练。如果课时间隔太长,边学边忘,每次上课

伊始都要先炒冷饭,有一个预热过程。周而复

始,似老熊掰玉米,一路走一路丢,很难获得成

功感。所以我们应该打破常规思维,调整传统的

课程时间安排,以求提高学生学习外语的效率。

Page 3: 压缩教学周期,增强教学密度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新思路 · 学,并持续到大学毕业。 我国大学生学习英语是在汉语环境中进行 的,走出教室就很难有实际运用英语的机会。采

文秋芳

5

既然国内外实践都证明,实施高密度的外语教学

效率高,为什么我们不在高校现行体制内实施改

革,让学生也能集中突破,改善学习外语的效果

呢?为此,笔者提出如下两项改革措施:

3.1 措施一:压缩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周期,增

加密度

将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安排在一个学年

内完成。保持目前大学外语课程的总学时数基本

不变,每周 10 课时,6 课时读写教程,4 课时视

听说教程,一周 5 天,每天都有两课时英语课。

大学外语教学在一学年内完成。此后大学英语的

复习、巩固和运用,以及参与外语活动由学生自

行安排,不另设课,但提供网络资源供学生自

学,并持续到大学毕业。

我国大学生学习英语是在汉语环境中进行

的,走出教室就很难有实际运用英语的机会。采

取如此高密度、高强度,相对集中的英语教学,

能够让学生更多地置于外语情景中。根据联结主

义的理论,学习的密度和强度增加了以后,对神

经元接点之间的联系就会加强,学习效果就会随

之改进。从情感的角度来看,高密度的外语学

习易于让学习者看到自己的进步,产生成就感。

这种情感上的满足也能够对学习产生积极的推

动作用。

3.2 措施二:为 “精英型英语教育” 提供更大培

养空间

实施本项改革后,更有利于为那些外语语能

高的少数学生提供“精英型英语教育”。第一年

他们同样接受高密度英语快班课程。一年后他们

就有时间参加各院系根据具体情况和要求开设的

英语选修课程。他们还可以参加暑期英语系列专

题小型夏令营。此举有利于培养懂专业会外语的

高端人才。我国目前特别缺乏能够代表中国在世

界性组织中工作的高端人才。

笔者认为此项改革是可行的,但面临的困难

有两点:

1)短期内英语师资力量可能不足。实施改

革第一年,新旧交替,由于一年级新生工作量加

大,二年级老生还要照旧上课,势必面临英语教

师数量不足。对策是尽可能安排,也可考虑根据

实际情况,逐步调整,逐步到位。

2)各院系第一年的课程需要进行调整,每

周要为大学英语腾出 6 个课时。如果专业课调整

起来有困难,可考虑调整公共课。

4.结语

虽说本文提出的以上改革只是压缩了大学

外语课程的时间跨度,并不涉及到课程本身的变

动,但这还是一件事关紧要的大事,因为它涉及

到全校课程的总体安排,需要和多个系科进行协

调。一旦动起手来,还是有许多细致的工作要

做。笔者认为可让少数有兴趣的学校先期试点,

并作对比实验,取得实证数据和成功的经验后,

再逐步推广。

参考文献

Collins, L., R. H. Halter, P. M. Lightbown & N. Spada. 1999. Time and distribution of time in L2 instruction [J]. TESOL Quarterly 33: 655-680.

Richards, J. C. & T. S. Rodgers. 2000.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黄勤、胡志清,2002,英语夏令营与大学英语教学改

革 [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78-80.吕中舌,2005,体验英语 感受快乐 收获成功 [J],《清

华大学教育研究》(6):105-108。

作者简介

文秋芳(1950—),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

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会长,

《中国英语教学》主编。主要研究领域:应用语言学,

包括二语习得、英语学习策略、口语策试、学习者语

料库研究。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