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歷史 想想現在 -...

74
在這堂課裡,我要學會… 看看歷史,想想現在!

Transcript of 看看歷史 想想現在 -...

  • 在這堂課裡,我要學會…看看歷史,想想現在!

  • http://goo.gl/quYo2e

  • 中醫學的歷史發展

    近百年的中國醫藥學

    鴉片戰爭-民國38年-現在

  • 大綱

    1. 社會背景2. 學術文化背景3. 當時醫療情況?4. 學者對中醫的態度5. 中西醫匯通派與中醫學興廢的論戰6. 衛生行政7. 臺灣中醫發展

  • 對近代中國的印象是甚麼?

  • https://goo.gl/hQFRQQ https://goo.gl/qwQp4T

  • 1840年鴉片戰爭

    惟知購買馬桶御炮,紙扎草人,建道場,禱鬼神

    粵東記事 記楊方督軍鴉片戰爭

    https://goo.gl/jH7R5r

    林則徐 https://goo.gl/BM1Ghg

  • 社會背景

    • 1840年, 鴉片戰爭 ‐《南京條約》• 1844年,中美《望廈條約》中法《黃浦條約》• 1851年太平天國• 1856年英法聯軍, 第二次鴉片戰爭 ‐《天津條約》《北京條約》

    • 1885年《中法新約》• 1894年甲午戰爭中日《馬關條約》

  • 明治維新(1860-1880)東亞第一現代化國家

    甲午戰爭/馬關條約https://goo.gl/p0Sudp

    明治天皇 https://goo.gl/PuOq89

    https://goo.gl/obwvB5

  • 社會背景

    • 1901年, 八國聯軍 ‐《辛丑和約》• 1905年8月,孫中山先生成立中國同盟會• 1911年辛亥革命• 1915年袁世凱• 1916年北洋軍閥• 1919 年五四運動• 1926年北伐成功• 1937‐1945八年抗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 1949年,民國38年

  • 科學文化

    • 新學-舊學• 西學-中學• 經世致用• 中體西用• 全盤西化

  • 近代中國的醫療是甚麼樣子?

  • 民國時期上海醫界的混亂

  • 中西醫結合之醫療紀實

    • 盛杏蓀夫人莊氏,嘗介我診其嫂,入病房,有二西醫二中醫先在,其病是出痧子,而胸悶喉痛。上海人知喉痛是微菌,宜請西醫,又知痧子是熱病,宜請中醫,故有此中西合璧之治法。西醫以全力治其喉,而喉痛如故,中醫見痧子已出,而喉痛又劇,則不敢再予透發,而胸悶無法以使其舒……..

  • 當時中醫的醫學是甚麼情況……

    https://goo.gl/pfnOCN

  • 當時西醫的醫學是甚麼樣子……

  • 1799/12/14 的美國國父

  • 一位西醫當時的日記……• 父親在言語之間總是要我明白,大

    抵在他的行醫生涯中,讓他最難過的就是有這麼多人需要幫忙,他能做的卻極有限。他必須隨傳隨到,訪視所有的病人,但要我不要妄想這麼做病程會有所改變。父親認為這點了解非常重要。這是行醫最重要的一個特點,醫生不只要有心理準備面對這點,更須對自己誠實,承認這點,不要自欺欺人。

    ‧儘管父親認為這些處方幾乎沒有甚麼藥效,還是每天開。病人期待他的處方,一個醫師要是不開處方,很快就沒有病人了。就目前看起來,這些藥反正也沒有害處。至少,在疾病自然發展的歷程中,病人吃點藥感覺會好一點,也會覺得自己還可以做些甚麼。

  • William Osler的醫學革命

    • 歐斯樂(Sir William Osler, 1849~1919)等人發動醫學革命。他們指出,大多數的療法弊多於利,真正有效的藥物沒有幾種,最好的就是毛地黃和嗎啡。他們為醫學生擬訂出一套極為保守的新課程。到了我父親在哥大內外科學院求學的年代,醫學院教授最重視的就是教學生如何診斷。他們認為醫生真正的工作在於根據疾病自然史和疾病的病理過程發展來辨識疾病……就疾病的預測而言,這種能力需要教育來養成,這也就是醫學院唯一的貢獻。

    • 十九世紀初的醫師在治療病人時,隨興得很,想到甚麼就做甚麼。那時的醫學文獻今天讀來實在恐怖:放血、拔罐、拼命導瀉、用藥膏來引發水泡、建議將身體浸泡在冰冷或是滾燙的熱水中,草藥方子更是沒完沒了,教人將植物萃取、煎煮或混合來用。 https://goo.gl/x1INQ4

  • 醫藥學發展

    1. 整理、考證著作2. 專科疾病3. 藥物方劑學4. 中西醫匯通5. 普及中醫學知識6. 中醫存廢激辯7. 中醫教育:中醫學校、中醫藥教材、學術團體、

    中醫期刊雜誌

    8. 醫藥衛生事業

  • 西方醫學的傳播

    • 傳教士來華傳教與行醫• 建立診所及醫院• 吸收留學生• 翻譯西醫學著作

  • 中西醫匯通派與中醫學興廢的論戰

    • 中醫學在近代有無存在價值?• 如何看待中醫學與西醫學關係?有何異同?如何匯通?

    • 中醫學如何發展?• 近代文化史- 學術思想史-醫學史

  • 學者對中醫的態度

  • 諸家學者之批評……• 陰陽五行說,為兩千年來迷信之大本營,直至今日,在社會上猶有莫大勢力,今當辭而闢之。

    – 梁啟超• 最平常(藥引)的是蟋蟀一對,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蟲也要貞節,續弦或再醮,連做藥資格也喪失了……

    – 魯迅• 我是寧死不請教中醫的,因為我覺得若不如此便對不住我所受的教育。

    – 傅斯年

  • 胡適先生的態度……• 胡適給吳稚暉的信「至于先生對東方民族的悲觀,我深感同情,五、六年前,我也曾發”中國不亡,世無天理”的感慨」《胡適往來書信選》

    • 《今日中國的文化衝突》• Wholesale Westernization (全盤西化)• Wholehearted- modernization (全力現代化)• 《獨立評論 》 《再論所謂國醫》「國醫與近代科學不相容」「 和國醫談科學…皆所謂對驢彈琴,白費精神 」

  • 胡適先生的態度……• 我自去年秋間得病,我的朋友學西醫的,或說

    是心臟病,或說是腎臟炎,他們用的藥,雖也有點功效,總不能完全治好。後來幸得馬幼漁先生介紹我給陸仲安先生診看。陸先生有時也曾用過黃耆十兩,黨參六兩,許多人看了,搖頭吐舌,但我的病現在竟好了。

    – 題陸仲安秋室研經圖• 陸仲安是一位頗讀古醫方的中醫,我同他頗相

    熟。曾見他治癒朋友的急性腎臟炎,藥方中用黃耆四兩,黨參三兩,於朮八錢,但我從沒有聽見陸君說他有治糖尿病的方子。造此謠言(胡適糖尿病被陸氏治癒)的中醫,從不問我一聲,也不問陸仲安,竟筆之於書。此事真令我憤怒!

    – 1958年胡適復余序洋信

  • 中西醫匯通派與中醫學興廢的論戰

    1. 中西醫匯通1. 唐宗海2. 張錫純3. 惲鐵樵

    2. 廢止中醫論1. 俞樾2. 余雲岫

    3. 改造中醫論1. 陸淵雷

  • 中西醫匯通

    • 1629年,徐光啟,禮部為奉旨修改曆法開列事宜乞裁疏:萬曆間歸化陪臣利瑪竇等數輩觀光入覲,所攜曆法等書尤為精密…翻譯本書令與中曆會通歸一

    • 臣等愚心以為欲求超勝,必須會通,會通之先,必須翻譯

  • 中西醫匯通

    • 1890年李鴻章,《萬國藥方》作序:是書專明用藥方劑,亦如葛洪《肘後》思邈《千金》之體以便循省,倘學者合中西之說而會其通以造于至精極微之境與醫學豈曰小補。

  • 中西醫匯通

    • 唐宗海(1846‐1897)• 《中西醫匯通醫書五種》

    1. 《血證論》2. 《中西匯通∙醫經精義》3. 《本草問答》4. 《金匱要略淺注補正》5. 《傷寒論淺注補正》

  • 中西醫匯通

    • 清唐宗海(1846‐1897)• 盡善盡美的醫學• 《中西匯通醫經精義》故自軒岐以逮仲景醫法。詳明與政治聲教相輔佐。晉唐以後漸失真傳。宋元以來尤多紕謬。及今泰西各國通於中土。不但機器矜能即於醫學。亦詆中國為非。豈知中國宋元後醫誠可訾議。若秦漢三代所傳內難仲景之書極為精確。迥非西醫所及。蓋西醫初出未盡周詳,中醫沿訛率多差誤。

  • 中西醫匯通 清 唐宗海

    • 不及此時厘正醫道,貽害生民不知凡幾,余以菲材,值古今大變局時,自顧一手一足毫不能扶持中外。惟於醫道嘗三致意,因摘靈素諸經,錄其要義,兼中西之說解之,不存疆域異同之見。但求折衷歸於一是,冀五大洲萬國之民,咸無夭札,始無歉於寸心。夫醫其小焉者也。所望賢士大夫採風觀政,棄短取長,得推行盡利之方策,長治久安之術。俾中外交泰,同登熙雍和之盛。則誠盡美盡善矣,醫其小焉者也。

  • 中西醫匯通 清 唐宗海

    • 中西醫學原理是相通的• 《血氣所生》西醫謂心有出血管。導血出。又有回血管。導血入西醫名管中醫名脈。二而一也。脈氣流經者。謂流行於各經絡。而回複有常。

    • 《血氣所生》西醫言苦膽汁。乃肝血所生,中國舊說。皆謂膽司相火。乃肝木所生之氣。究之有是氣。乃有是汁。二說原不相悖。

  • 中西醫匯通 張錫純

    • 張錫純生長於窮鄉僻壤,青年時代很難接觸西學。

    • 《醫學衷中參西錄》第一篇醫論“論中醫之理多包括西醫之理,溝通中西原非難事"年過三旬始見西人醫書,頗喜其講解新異,多出中醫之外。僅又十餘年,於醫學研究功深,乃知西洋新異之理原多在中醫包括之中,特古籍語意含渾,有賴後人闡發耳"

  • 中西醫匯通 張錫純

    • 《醫學衷中參西錄》• 求實效、重實驗:一是對藥物的切實研究,“第一層功夫在識藥性……僕學醫時,凡藥皆自嚐試"

    • 研究小茴香是否有毒,問廚師。其他藥物毒如巴豆、硫磺,峻如甘遂、細辛、麻黄、花椒等,均驗之於己,而後施之於人。對市藥的真偽,博咨周訪,親自監制,務得其真而後己。

    • 生石膏 vs 熟石膏- 豆腐豆花• 臨床的細致觀察- 醫案

  • 中西醫匯通 惲鐵樵

    1.中西醫學不同的特點《群經見智錄》

    • 西醫之生理以解剖,《內經》之生理以氣化• 《內經》之五臟,非解剖之五臟,乃氣化之五臟,

    • 故《內經》之所謂心病,非即西醫所謂心病

    https://goo.gl/m2GpN4

  • 中西醫匯通 惲鐵樵

    2. 吸收西醫之長• “中醫而有演進之價值,必能吸收西醫之長,與之化合,以產生新中醫",

    • "居今日而言醫學改革,苟非與西洋醫學相周旋,更無第二途徑"(《傷寒論研究》)。1929

  • 中西醫匯通 惲鐵樵

    3. 中西匯通,需先深入中醫• 若夫號稱中醫,於內經之學理全未領會,是于自身未能了了,乃採用一二種西藥以自炫,….而囂然自得,以為能改良中醫,此則不但本書絕對不承認,西醫且笑存之,又不但為西醫所笑,若技止於此,則吾中醫當去淘汰不遠矣《群經見智錄》

    • 西方科學不是學術唯一之途徑,東方醫術自有立腳點。《對統一病名建議書之商榷》

  • 中西醫匯通 惲鐵樵

    4. 講求實效5. 學習近代科學知識與研究方法• 學醫有三種工具:一、古文學之眼光。二、新世紀的常識。三、臨症之經驗《生理講義》

  • 中西醫匯通 惲鐵樵

    • 近來知識階級因崇拜西方過分熱烈之故,哆口談科學化,下焉者因潮流所趨,絕對不敢談五行,此其事皆可商,余則以為治學能進步與否,需視其能懷疑與否,西方學術,誠有可以欽佩之價值,然崇拜而熱烈,熱烈而過當,則凡屬西來者,無物不好,如此則無所用其懷疑,結果乃不免於盲從,…亦豈能因潮流之故,而推翻一切。《近來之感想,鐵樵醫學期刊》

  • 廢止中醫論

    • 俞樾(曲園居士)• 醫藥自是專門,素未通曉,若徒訂正字句之間無關精義,故未嘗有所論撰…《俞曲園書扎》

    • 《俞樓雜纂》廢醫論:本義、原醫、醫巫、脈虛、藥虛、證古、去疾,七篇論述廢除醫道之理

    • 醫巫篇:世人之爭言醫矣,然而未知醫也,夫古之醫古之巫也, 《素問.移精變氣論》「黃帝問曰:余聞古之治病,惟其移精變氣,….可祝由而已…」今之醫巫亦一也,吾未見醫之勝于巫也。

  • 廢止中醫論 俞樾

    • 俞樾(曲園居士)• 證古篇:孔子有疾,子路請禱,此足明孔子之不重醫矣,孔子若重醫則其疾病之時門弟子必以求醫為急,子路不求醫而請禱,是孔氏之門不言醫也,孔子言醫見于《倫語》曰:「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 」….今之世為醫者日益多,而醫之技則日以苟且,其藥之而愈者,乃其不藥而亦愈者也,其不藥不愈者,則藥之亦不愈,豈獨不愈而已,輕病以重,重病以死,然而有病者無不求醫。

  • 廢止中醫論 余雲岫(讀音:秀)

    • 余雲岫• 否定中醫理論:《靈素商兌》「彼舊醫之所陳述,骨度、脈度、筋度、內景皆模糊影響,似是而非….診斷不確,治療不定,結果不知」

    • 否定中醫療效: 《靈素商兌》「所以治療有效者,則數千年以人命為嘗試,積之既久,幸中偶合者 」

  • 廢止中醫論 余雲岫(讀音:秀)

    • 否定中西醫匯通• 否定中醫教育:舊醫學校系統案駁議「是故此案若成,直可謂之無是非,蔑公理,不欲自列於文明之冑,而甘退處僿野矣,背進化之公例,違自然之法則…當此科學運動猛進之時,此案必無容納之理…」

  • 廢止中醫論

    • 1925年余雲岫、龐京周、汪企張,發起成立上海醫師公會,創辦《社會醫報 》 《醫藥評論》發表廢止中醫言論

    • 余雲岫,1929年第一次中央衛生委員會”廢止舊醫以掃除醫事衛生之障礙案”

  • 改造中醫論

    • 「中醫科學化」「中醫現代化」「改造中醫」「改良中醫」「改進中醫 」

    • 中醫科學研究社• 《中醫科學雜誌》

  • 改造中醫論 陸淵雷

    • 《傷寒論今釋》《金匱要略今釋》《中醫生理術語解》《中醫病理術語解》 《生理補證》《病理補篇》

    1. 承認中醫療效2. 主張中醫科學化必須吸收其它科學知識:

    1. 作為中醫….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學理方面是完全不懂的,只好算個醫匠,不能算是醫學家… 若是不甘心做個醫匠,定要懂得學理,做醫學家,那就必須破工夫學下列的科學…生物學、物理、化學、數學等普通常識。解剖、組織、生理、胎生等接近醫學的科學,病理解剖、病理學、病原細菌、診斷等西醫學。《改造中醫之商榷》

    2. 是以鄙人治醫,取古書之事實,釋之以科學之理論,此今釋之所以命名也《傷寒論今釋》

  • 改造中醫論 陸淵雷

    3. 強調改造中醫,溝通中西醫,只有中醫能勝任1. 要溝通中西醫學,要先兼習中西醫學….中 醫

    界人物….若能破工夫研究些科學與西醫學,就不難溝通中西《改造中醫之商榷》

    4. 中醫科學化的方法,應從研究證候入手1. 西醫..看著中醫的診斷並不費事,用藥卻極有

    效驗,就以為中醫不如西醫,中藥勝於西藥,于是收買中藥,拿回去化學分析,動物實驗,豈知化驗出來的成份效用,多半與中醫的用法不合。

  • 衛生行政

  • • 衛生行政的主導權– 1868年明治維新–行政管理制度大多仿效日本–留學生返國擔任衛生行政要職,如褚民誼、余巖等– 1929年衛生部下設中央衛生委員會委員沒有中醫

    50

    醫療衛生相關的變化

    褚民誼 https://goo.gl/qvNwcy

    余巖 https://goo.gl/XG8hZ7

  • 舊社會歧視中醫與中醫藥界之抗爭

    • 北洋軍閥時期1. 1914年

    1. 1914年中醫界請准予北京中醫學會註冊,教育總長吾國醫術毫無科學根據為由,禁止中醫開業及廢除中草藥,並將中醫排除於醫學課程之外

    2. 醫藥救亡請願團-保存中醫中藥,中醫加入學校系統-拒絕

    2. 1925年中華教育改進社,請教育部明定中醫課程並列入學校規程案 -拒絕

    1. 請教育部聘請中醫專家,議定中醫學科課程2. 醫學校內應設中醫一科,遇需要時,亦得設立單科

    中醫學校

  • 舊社會歧視中醫與中醫藥界之抗爭

    • 1927年國民政府時期1. 余岩(雲岫)

    1. 日本明治維新,日本醫學革命2. 《藥理學序》我國舊醫之理論,荒唐誕怪,無可掩諱,唯有聽其淪喪

    而已耳…欲保存國萃,于方藥尚有一線之望。 (廢醫存藥)2. 1929年2月23-26日國民政府衛生部第一屆中央衛生委員會議,廢止

    中醫藥提案1. 廢止舊醫以掃除醫事衛生之障礙案2. 統一醫士登錄辦法3. 制定中醫登記年限4. 擬請規定限制中醫生及中藥材之辦法案

    3. 通過……..中醫界反對及社會輿論下,未核准施行1. 舊醫登記至民國19年(1930年)2. 禁止舊醫學校3. 其餘如取締新聞雜誌等非科學之宣傳品,及登記介紹舊醫等事由,衛

    生部盡力相機進行《醫界春秋》

  • 舊社會歧視中醫與中醫藥界之抗爭

    1. 1929年3月17日全國醫藥團體代表大會2. 向政府請願

    1. 請求排除中國醫藥發展之障礙,以提高國際上文化地位

    2. 明令收回廢止中醫之議案,並於下屆衛生委員會加入中醫

  • 1. 教育部,衛生部1. 禁止中醫設立學校、醫院2. 中醫學校改稱傳習所3. 中醫院改稱診室4. 禁止中醫參用西法西藥5. 取締中醫報章及著述

    2. 1931年3月17日中央國醫館成立:各省會設立國醫分館,得附設國醫學校及國醫醫院

    1. 學說的整理2. 診斷法的整理3. 藥品的研究4. 針灸法的整理

  • 《國醫條例》….《中醫條例》

    • 參照《西醫條例》制定《國醫條例》1. 制定國醫條例,責成中央國醫館管理國醫以資整

    理而利民生案

    2. 1935年11月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政府對中西醫應平等待遇以宏學術而利民生案”

    1. 前經立法院議決通過之《國醫條例》,迅以公佈實施2. 政府於醫藥衛生等機關應添設中醫3. 應使中醫設立學校

    1. 1936年1月國民政府訓令 126號明令公佈《國醫條例》 (醫療法、醫師法)

  • 1. 1937年3月10日衛生署中醫委員會1. 確立中醫設校標準2. 編著中醫學術教材3. 制定中醫醫院規程4. 籌辦中醫醫院5. 編訂中華藥物實用辭典6. 調查中國藥物

    2. 1937年4月訂中醫教學規程,編入教育學制系統(中醫教育體系)

  • • 伯駕辦廣州眼科醫院 (1842)• 合信出版《全體新論》(1850) • 唐宗海《醫經精義》(1892)• 北京協和醫學校設立 (1906)• 教育部未規劃中醫學制(1913)• 丁甘仁創辦上海中醫專門學校

    (1915)• 余巖的《靈素商兌》印行(1916)• 惲鐵樵著《群經見智錄》(1922)• 張錫純著《醫學衷中參西錄》

    (1924)

    • 余巖中央衛生會議提出「廢止中醫案」,同年全國醫藥團體代表大會推派代表進京請願(1929)

    • 西醫條例公布(1930)• 中央國醫館成立(1931)• 中醫條例頒布(1936)• 衛生署設中醫委員會(1937)• 醫師法並列中西醫師(1943)• 全國中醫師公會聯合會成立

    (1945)

    • 教育部取締上海中醫學校(1946) 57

    近代中國醫學重要事記

  • 1937‐1945八年抗戰

  • 1949年遷台

  • 近代臺灣歷史的印象

    60

  • 臺灣醫學發展的演變

    1858年天津條約

    61

    1894年甲午戰爭中日《馬關條約》

  • 近代西方醫學進入臺灣

    • 傳教士、教會醫學系統。• 設立醫院與非正規的西醫教學。

    62

    馬雅各 https://goo.gl/hpRlXz 馬偕 https://goo.gl/OoaJhc 蘭大衛 https://goo.gl/Aq4NQI

  • 日治時期對中醫的影響

    • 效法日本內地,提倡西方醫學,阻斷中醫延續。

    • 廣為吸收臺灣本土菁英,整合資源,全力發展西方醫學。

    63

    建立西方醫學

    明治天皇 https://goo.gl/89W42M

    後藤新平 https://goo.gl/uwVLKl

  • 臺灣中醫在疫病的精彩表現

    • 黃玉階先生(1850‐1918),臺灣先天道領航人,臺灣當代漢醫第一號人物,著有《霍亂吊腳痧醫書》、《疙瘩瘟治法新編》。

    • 1895年,臺北霍亂大流行,經玉階先生診治全活者千餘人。

    – 相對征台日軍所記錄的日人罹患死亡3916人,死亡率71.73%。

    • 1896‐1917年臺灣鼠疫流行,玉階先生加入鼠疫的治療,治療痊癒者高達數千人。

    – 鼠疫統計:患者30101,死亡24104,死亡率80%。 64

    https://goo.gl/kPrdkJ

    https://goo.gl/ztPNCD

  • • 醫療 v.s.醫學:– 日本眼中的當代臺灣醫療:

    • 良醫29人、儒醫91人、祖傳世醫97人、時醫829人、西醫24人。

    • 「事實上,他們連生理、病理為何物都不知;最甚者,更有不識字者,他們只聽患者的陳訴,便隨便捉一些草根樹皮塞給患者...」

    – 臺灣鼠疫:西方醫學療效 v.s.中醫藥療效。• 沒有改變日治政府發展西方醫學的方向。• 中醫依然缺乏資源與學術、教育的發展。

    65

    醫學內涵 v.s. 醫學政策

  • 杜聰明先生與中醫藥

    • 臺灣第一位醫學博士,臺灣現代醫學之父,自幼與黃玉階相善,深刻體認中醫治療鼠疫的的療效。

    – 「我覺得恐怕在霍亂及黑死病的治療方面,漢醫的處方是任何人都可以治療的,可是一個堂堂的西醫大國手卻只能夠束手旁觀,患者幾乎都是死掉的。」

    • 對於中醫藥有濃厚興趣,自日治時期便開始規劃一系列的中醫藥臨床實驗,並在臺大與高醫開設中醫藥課程,並有中醫藥專著。 66https://goo.gl/I1TSi0

  • 中國醫藥大學創立

    67

  • • 民國45年:1. 覃勤先生罄其所有,賣所有的三棟房子換得三百萬

    台幣。

    2. 立法院通過設立中醫藥學校法案。3. 劃定校地,開始動工。

    68

    覃勤先生與臺灣中醫教育

    中國醫藥學院45週年特刊

  • 覃勤先生的辦學理念

    • 以中西醫并學,成立世界第一的中西醫結合教學與研究系統。

    – 「醫學教育,必讀中西,全程兼修,以免入主出奴之主觀或畸重畸輕之偏廢。」

    – 「班級無分中西,課程全程並進,學生具兼修中西學術之能力,並於學習中漸求擷長去短,相輔相成以融會貫通,並依專攻之研究,分別探求超門戶之最新綜合學理,從而建立獨步世界醫藥學術之新體系,開世界醫藥學之新紀元。」

    69

  • • 建立「藥廠、醫院、學校」鐵三角:– 「附屬醫院,就臺灣言,由中部先辦一所,逐漸發展為南、北、東部各一所。」

    – 「藥廠可大量製藥作內外銷,藥圃亦可種省產藥種及引進臺灣所缺乏之品種供應內銷,並可大量輸出,以此所得納入基金體制。」

    – 「在財源方面,醫院、藥廠可由自給自足進而負擔教育經費;重金禮聘第一流師資,並以第一流設備與免費招生吸收有高度資秉且最有抱負之學生。」

    – 「教職員待遇,宜比照公務員提高五倍。」

    70

    覃勤先生的辦學理念

  • 醫學系課程表

    71

  • 現代ing… 未來….

  • • 參考資料• 中國醫學史.知音出版社• 林政憲

    1. 匯通式的轉折─論章太炎醫學思想的轉變台灣中醫醫學雜誌 2011:10(3):30‐391. 

    2. 余雲岫之中醫學術研究述評台灣中醫醫學雜誌2011:10(1):37‐43

    3. 從病名到病理─論惲鐵樵之中西醫學匯通之路中醫藥雜誌,2014:25(S):233‐258。

    • 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籌備探源.胡展榕

  • Take Home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