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台灣文化創意產業創新設計 -...

20
創新研發學刊 ISSN1814-1927 The Journal of INNOvation Research & Development 第六卷,第一期. 2010, Vol. 6, No. 1 東台灣文化創意產業創新設計-松園別館古蹟建築與 永續經營管理策略評析 汪祖胤 國立東華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 廖慶華 國立東華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東台灣文化創意產業,以花蓮縣「松園別館」結合文化創意產業為個案的研究對 象,深入研究及分析古蹟建築再利用為永續經營管理之行銷策略。藉由文件的分析及深度訪談方式進 行研究。近年來,世界經濟體系已逐漸轉變,從早期的農、林、漁、牧等級產業,慢慢進展到製造加 工、服務業。直到現在所謂的「知識經濟」時代產業,產品的本質已從「有形」轉變為「無形」觀念, 這樣的轉型,造就了講求以思想、創意和想像力的時代,也就是所謂的「文化創新經濟」時代。而古 蹟建築結合文化創意產業的創新設計正適切的說明了其真正的行銷策略與意涵。 台灣東部保存了豐富的人文地理環境、史蹟及各項族群風格的建築物。因此,地方政府與旅遊業 者分別設計出不同的古蹟建築與文創景點結合的創新旅遊設計,使得文化創意產業的「無形財」轉變 為豐富而有內涵的「有形財」。文化經濟是以文化和學習做為定位的知識性內容產業,這些內容包括 歷史文物古蹟、農作物的獨特產地、藝術原創作品等等,消費者必須親自體驗才能享受這些獨特「內 容」。研究者對本研究目的分述如下: (1) 暸解松園別館的歷史沿革與定位,(2) 分析松園別館的古 蹟之再利用與策略,(3) 探討松園別館與文創結合的可能問題及(4) 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問題評析與建 議。 關鍵詞:古蹟建築、再利用、樂活、文化創意 East Taiwan Culture Creativity Design ─ Th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 Innovative Design in Pine-garden Historical Site Construction Tsu-Yin Wang Graduate of Arts and Technology, National Dong-Hwa University Ching-Hua Liao Graduate of Arts and Technology, National Dong-Hwa University 1

Transcript of 東台灣文化創意產業創新設計 -...

  • 創新研發學刊 ISSN:1814-1927

    The Journal of INNOvation Research & Development 第六卷,第一期. 2010, Vol. 6, No. 1

    東台灣文化創意產業創新設計-松園別館古蹟建築與 永續經營管理策略評析

    汪祖胤

    國立東華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

    廖慶華

    國立東華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東台灣文化創意產業,以花蓮縣「松園別館」結合文化創意產業為個案的研究對

    象,深入研究及分析古蹟建築再利用為永續經營管理之行銷策略。藉由文件的分析及深度訪談方式進

    行研究。近年來,世界經濟體系已逐漸轉變,從早期的農、林、漁、牧等級產業,慢慢進展到製造加

    工、服務業。直到現在所謂的「知識經濟」時代產業,產品的本質已從「有形」轉變為「無形」觀念,

    這樣的轉型,造就了講求以思想、創意和想像力的時代,也就是所謂的「文化創新經濟」時代。而古

    蹟建築結合文化創意產業的創新設計正適切的說明了其真正的行銷策略與意涵。

    台灣東部保存了豐富的人文地理環境、史蹟及各項族群風格的建築物。因此,地方政府與旅遊業

    者分別設計出不同的古蹟建築與文創景點結合的創新旅遊設計,使得文化創意產業的「無形財」轉變

    為豐富而有內涵的「有形財」。文化經濟是以文化和學習做為定位的知識性內容產業,這些內容包括

    歷史文物古蹟、農作物的獨特產地、藝術原創作品等等,消費者必須親自體驗才能享受這些獨特「內

    容」。研究者對本研究目的分述如下: (1) 暸解松園別館的歷史沿革與定位,(2) 分析松園別館的古

    蹟之再利用與策略,(3) 探討松園別館與文創結合的可能問題及(4) 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問題評析與建

    議。

    關鍵詞:古蹟建築、再利用、樂活、文化創意

    East Taiwan Culture Creativity Design ─ Th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 Innovative Design in Pine-garden

    Historical Site Construction

    Tsu-Yin Wang

    Graduate of Arts and Technology, National Dong-Hwa University

    Ching-Hua Liao

    Graduate of Arts and Technology, National Dong-Hwa University

    1

  • 創新研發學刊 ISSN:1814-1927

    The Journal of INNOvation Research & Development 第六卷,第一期. 2010, Vol. 6, No. 1

    Abstract

    The major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analyze and evaluate the recycled movement of Pine-garden’s

    historical site construction. Pine-garden is located in the east part of Taiwan , this building was rebuilt into a

    literature and art space with the concept of vacant spaces recycling. By analyze and interview the different

    experts’ opinion, we could understand the Pine-garden’s marketing strategy and management between

    historical site construction and cultural creativity industry. In recent years, the world’s economic system has

    transformed gradually from the early faming and forestry, fishing to the manufacture processing and service

    industry. The name of “knowledge economy industry” was recognized by the public at the same time.

    Further more, the major concept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 has been changed from visible production to

    invisible production. Such reforms accomplished with the thought, creativity and imagination so-called “the

    cultural innovation economy.” The historical site construction combined with culture creativity industry

    innovative design marketing explained the real meaning of the “cultural innovation economy.”

    The east part of Taiwan has preserved rich human geography environment, historical site construction

    and different tribal style arts, therefore, the Local authority and the traveling entrepreneur designed different

    travel projects such as the combination of historical site construction and cultural creativity industry. These

    efforts caused the words of “cultural money” to “real money.” The major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analyze and evaluate the combination of the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design and Pine-garden’s historical

    site construction in east part of Taiwan. By analyzing and interviewing the different experts’ opinion and the

    data collection, we could get the results as following: (1) Understanding the Pine-garden’s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localization; (2) Analysis the rebuild of the Pine-garden’s historical sit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the design strategy; (3) Inquire the Pine-garden’s potential problems of the combination of

    the historical construction site and cultural creativity industry; and (4) Proposed the question evaluation and

    the suggestion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Keyword:Historic building, adaptive reuse, lohas, cultural creativity industry

    1. 緒論

    東台灣悄然位於西太平洋一嶼已有數萬年之久,蒼鬱的森林與高山瀑布,其歷史文化和特殊的地

    理環境正好孕育了其壯麗的山川與歷史景觀,高聳的太魯閣國家公園正位於其中,自滿清開始到二十

    世紀初,日本殖民時代到國民政府期間,開始了對台灣西部的大量開發,由於東部比西部開發較晚,

    現代化的建設對東部民眾的幸與不幸正是福禍難料,相對的,幸運保留了大部分的自然資源與歷史景

    觀。因此,我們更有機會認識古蹟與自然之美,古蹟是人類重要的文化資產,是人們在文化演進的過

    程中不可抹滅的具體記憶,站在欣賞古蹟的角度上,人們可以學習並了解古今中外的歷史沿革,熟知

    各時期的藝術與經濟文化的演變。1980 年,台灣中部發生了震動全國的所謂搶救古蹟「摘星山莊」

    事件,因為主事者的輕忽造成了部分無可挽回的憾事,為此次事件,行政院文建會與地方有關部門開

    2

  • 創新研發學刊 ISSN:1814-1927

    The Journal of INNOvation Research & Development 第六卷,第一期. 2010, Vol. 6, No. 1

    始了古蹟保護與再利用的立法行動。

    根據傅朝卿(2002)提出「地方文化館計劃」是以歷史建築、閒置空間再利用等計劃概念,藉由

    軟體的改善,與政策互相結合。它具有社區博物館的精神與性質,能充分吸納社區民眾參與,凝聚地

    方共識,整合社區資源。並透過專業團體與地方文史團體或藝術團體的投入,共同提出創意,形成在

    地文化的據點,展現地方文化特色,然而,未能明白「再利用」的真正意義,易形成短期進駐,短線

    操作,而失去永續經營的觀念與理想。而經營者更不可被動等待公務部門的補助,應以健全周延的經

    營計畫來實踐再利用的真諦。松園別館位處台灣東部花蓮,有優美的人文景觀、地理環境,在熱心的

    在地藝文界人士們、文建會與當地縣市政府的努力之下,荒廢多年的松園也藉由文化創意產業與古蹟

    建築的結合與再利用策略,恢復了其原有風貌。

    藉由此項推動計畫,松園別館也正式展開了以古蹟建築結合文化創意產業的創新設計與行銷計

    畫,而古蹟建築結合文化創意產業的創新設計正適切的說明了其真正意涵。當遊客到達花蓮,藉著東

    部各式各樣特有的地方文化創意景點,如古蹟建築體驗行銷設計的結合,立刻能體會到當地特有的風

    土民情及內涵,這些因素使遊客感受到不同的消費價值。因此,地方政府與旅遊業者分別設計出不同

    的古蹟建築與文創景點結合的創新旅遊設計,使文化創意產業的 「無形財」轉變為豐富內涵的「有

    形財」。以地方經濟為基礎的振興運動逐步發展,從社區總體營造、商店街與魅力商圈的再造、到地

    方特色產業的發展,已成為台灣中央乃至於地方政府所關切的發展模式。以往企業的價值經營研究多

    以製造業及服務業為主,對於文化藝術產業的相關發展不甚重視,但隨著時代的進步與觀光產業的蓬

    勃發展,地方文化創意產業的附加價值及經營管理開始產生效用,其中帶來的龐大經濟利益不可忽

    視。本研究主要探討花蓮松園別館古蹟結合文化創意產業再利用之研究,文建會於 1996 年陸續堆動

    「社區總體營造」,然後於 2005 推動「社區文化資源守護網」藉由此兩項計畫,開啟了花蓮松園別

    館與文化創意產業結合的濫觴。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文建會為了有效推動地方人文環境的發展,在2001年起將閒置的歷史空間活化再利用列為施政重

    點工作之一,嘗試以散佈在各地已廢棄不用,而具有歷史意義的空間為對象,透過再利用的方式,來

    活化古蹟為文化空間。而閒置的歷史空間再生利用,許多都是以發展地區藝文文化為產業,並結合當

    地或民間的力量予以振興地方。這種作法除了重新賦予老舊建築物的新生命,另一方面可以激發社會

    民眾的情感與創意,共同參與藝術、活化藝術、帶動地方發展與重塑老建築之社區情感(文建會,

    2004)。

    本文主要為探討及介紹台灣文建會與地方縣市政府有關地方文化藝術產業的創新、歷史空間再利

    用地方特色、創造網路平台、有形與無形產品價值及如何以文化創意來提升地方經濟活動。文建會正

    計劃透過五大創意文化園區及工藝園區的資源來做文化創意產業整合及交流平台。近年來,行政院文

    建會與當地縣政府也開始舉辦一些文化創意講堂,以及妥善利用地方特色與閒置空間來搭配辦理各相

    關產業的軟硬體計畫,有關台灣原生文化創意產業的蓬勃發展也是課題之一。在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

    3

  • 創新研發學刊 ISSN:1814-1927

    The Journal of INNOvation Research & Development 第六卷,第一期. 2010, Vol. 6, No. 1

    同時,也能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使各產業能善用既有的優勢及資源,鼓勵更多的創意設計與人

    力資源。相信經過提升文化創意產業的各項活動,不單單促進地方經濟的大幅成長,更能利用文化創

    意產品來感動民眾對美好生活型態的思考與樂活生活。

    花蓮位於台灣東部,地處偏僻,素有後山之稱,日據時代尚未有便捷的交通,日本人開始了審慎

    的都市建築規劃,而一些古蹟建築也開始了它的起緣,古蹟是歷經時間與戰亂的洗禮,也是能躲過天

    災與人禍的地標,先進國家對古蹟的維護早已不再認定不同時代與觀念會影響古蹟的存廢與否,而人

    們也可以藉由古蹟審視不同時代的歷史懷念;松園別館正是東台灣一個充滿歷史與古蹟意味的日式與

    西洋綜合的建築,松園別館位於花蓮美崙山麓,曾是日據時期軍事基地,內有高大優美的琉球松、日

    式與巴洛克建築並融的建築風格,遊客可以欣賞到壯觀的太平洋景致,使得觀光客與居民能常常留連

    於其中。近年來,在藝文界、學術界與政府的通力合作之下,將松園別館列入閒置空間再利用的試辦

    點之一,藉著委外經營與文化創意的行銷觀念,將此古蹟建築經營成類似高雄前清英國打狗領事館的

    風光建築與景點。文建會(2005)副主委陳其南指出台灣過去曾經缺乏地方意識與審美氛圍。因此,

    以喚醒社區意識為路徑,藉著社區居民共同參與藝文活動、社區文史資料的蒐集、建物之維修、環境

    的改善、公共空間美化、參與式的公共藝術創作等等,喚起社區居民對於社區的認同感,進而培養美

    化社區環境理想,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慢慢培養出居民對於「美學」的素養及能力。

    文建會於民國94年以「家鄉守護」的觀念,推動「全國社區文化資產守護網」的建置,也開始了

    台灣私有與公有古蹟的保存契機,從上述兩項文建會的文化資產守護計畫,花蓮的松園別館也開始了

    其古蹟再利用與文化創意產業結合的起步;而松園別館也根據文創觀念開始了其活化古蹟的經營與管

    理。2010年文建會文化創意發展計畫解釋「文化創意產業」為「凡源自創意或文化累積,透過智慧財

    產的形成與運用,具有創造財富與就業機會潛力,並促進整體生活環境提升之產業均屬之」。另外將

    文化創意產業主要三個要素融入其中:如美感、故事及價值。此外,文化創意產業是一種以新的思維

    角度,強調由原有的產業與文化緊密結合後,所產生新的價值和創造新的機會。以東部地區發展出的

    地方藝術產業行銷為例,除了全台著名的觀光景點太魯閣國家公園外,例如當地有名的麻糬小吃、歷

    史古蹟建築與原住民工藝品加以文化藝術行銷及包裝設計;當遊客抵達花蓮,藉著參加東部各式各樣

    特有的地方文化創意景點,例如歷史古蹟建築旅遊行銷設計與規劃,立刻能體會到當地特有的風土民

    情及內涵。這些因素,使得遊客感受到不同的消費價值與歷史懷念。而松園別館也根據此項理念來開

    始運作。

    孫華翔(2008)指出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價值,在於文化創意的生成,而其發展關鍵,在於具有

    國際競爭力的創造性與文化特殊性。而東部松園別館與文創結合正是經歷這些「文化特殊性」的重要

    內涵,因此,研究者著重於檢視目前松園別館如何再利用歷史古蹟建築的策略評估?如何建立地方民

    眾與遊客瞭解古蹟空間與歷史情感的關係?如何提升文化創意產業融入古蹟建築的運作模式?

    1.2 研究目的

    臺灣從滿清開始,歷經日據時代到現今,古蹟舊建築的再利用過程就一直不斷的進行著。從經驗

    4

  • 創新研發學刊 ISSN:1814-1927

    The Journal of INNOvation Research & Development 第六卷,第一期. 2010, Vol. 6, No. 1

    法則來看,幾乎每一處古蹟建築都會因著各個朝代政治統治者或其他因素造成不同程度的毀損與破

    壞。國民政府剛剛來台時,因為認定部分古蹟建築或紀念碑為日據時代的餘毒,不經意地拆除,對台

    灣原保有珍貴的高山千年古木,無限制的砍伐,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壞。因此,古蹟重建與空間再利用

    正填補了現代都市人與歷史文化的接軌。時間與歷史是無法停留於原地,地方的文化與歷史古蹟建築

    的維護與保存,正是說明了一個國家是否對文化遺產的維護是否有相當的決心,主政者應該拋棄政治

    因素的影響,體會民眾對對鄉土的熱愛,保有各朝代歷史的情懷與感覺。本研究根據松園別館的古蹟

    價值、定位、經營、管理運作方式、古蹟再利用的空間規劃、安全佈置、社區民眾的參與、文化創意

    產業的推行與運作進行探討,以古蹟建築再利用結合文化創意的觀念為出發點,根據上述論述來探討

    及活化古蹟建築物的利用價值與歷史情感。因此,本研究歸納其目的如下:

    1. 探討歷史古蹟建築再利用與文化創意產業結合的策略與方針。

    2. 瞭解松園別館經營的古蹟再利用與策略。

    3. 歷史古蹟與地方文化政策的發展方向。

    4. 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問題評析與建議。

    1.3 研究流程

    緒論

    • 確定研究動機與目的

    • 研究範圍與限制界定

    蒐集(相關文獻整理與資料彙整)

    • 歷史建築

    • 文化資產與古蹟再利用與方式

    • 古蹟建築創新設計策略分析

    • 松園別館的歷史沿革與定位

    • 松園別館與文化創意產業結合的創新設計與行銷

    • 整理與討論

    • 田野調查

    深度訪談與調查 (相關文獻整理與資料彙整)

    • 松園別館 SWOT 分析

    • 參與主體、實地走訪

    • 專家訪談

    結論與建議

    • 資料分析與提出松園別館經營

    • 管理策略研究之評析

    圖 1 研究流程圖

    5

  • 創新研發學刊 ISSN:1814-1927

    The Journal of INNOvation Research & Development 第六卷,第一期. 2010, Vol. 6, No. 1

    2. 文獻探討

    台灣在發生古蹟「摘星山莊」事件後,政府對各地方古蹟的管理有了全新的觀念與作為,綜觀台

    灣古蹟的保存歷史來看,在1980年以前,對各地古蹟尚未有實質的利用。直到1980年後,「再利用」

    與「活化」古蹟的嶄新觀念開始萌芽。本研究根據相關學術論述,做出下列的有關文獻探討與整理。

    2.1 古蹟與歷史建築再利用之濫觴

    范瑞昭(2009)提出透過國際歷史古蹟建築文獻的回顧整理,就「歷史建築」一詞,發現國內普

    遍使用「古蹟」,泛指具有悠久歷史、文化價值之標的物,而非僅限於文化資產保存法中對古蹟的定

    義」;反觀國內普遍將國外譯本類似「古蹟」字彙,多譯為「歷史建築」(Historical Building),為

    避免國內外用法詞句混淆,皆沿襲「歷史建築」之說法,以利表明文獻回顧之探究。台灣對於古蹟定

    義可於文化資產保存法第三條第二款敘述如下:「依本法推定公告之古建築物、傳統聚落、古市街、

    考古遺址及其他歷史遺跡」。「古蹟,係指古建築物、遺址及其他文化遺蹟」 而言(文化資產保存

    法第三條)。古蹟是一個國家在其歷史文化發展過程中累積的遺產,也是其民族精神與國民心力的具

    體表徵,隨著古蹟保存與文化創意產業的推動,古蹟保存也開始了多元化的廣義定義。如前文所述,

    古蹟保存不在只是單一古蹟主體定位而已,它更涵蓋了更廣義的精神內容,例如如何了解古蹟空間的

    利用與歷史的情感的關係?如何提升文化創意產業觀念融入古蹟建築的運作?如何確認古蹟本身的

    精神價值所代表的意涵?文建會文化資料館(2008)全國登錄歷史建築類型統計,如表1所示。

    表1 全國登錄歷史建築類型統計一覽表

    類 型 祠 寺 宅 城 關 衙 車 書 碑 教 牌 墓 堤 燈 橋 產業 其 小

    堂 廟 第 郭 塞 署 站 院 碣 堂 坊 葬 閘 塔 樑 設施 他 計

    台北市 基隆市 台北縣 宜蘭縣 桃園縣

    0 1 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31 34

    0 1 2 0 1 1 0 0 3 0 0 1 0 0 0 1 11 21

    0 1 1 0 0 0 0 1 0 0 0 0 0 0 7 0 7 1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65 66

    0 0 6 0 0 0 0 0 1 1 0 0 0 0 1 0 31 40

    新竹市 新竹縣 苗栗縣 薹中縣 臺中市

    0 0 1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3

    0 0 0 0 0 0 0 0 2 1 0 0 0 0 0 3 0 9

    1 0 5 0 0 0 2 2 0 0 0 0 0 0 0 0 6 9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1 1 13 16

    0 0 6 0 0 1 0 1 1 0 0 0 0 0 0 0 31 35

    彰比縣 南投縣 雲林縣 嘉義市 嘉義縣

    4 0 1 0 0 1 0 0 0 1 0 0 0 0 1 0 31 39

    1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20 22

    0 0 5 0 0 2 1 0 0 0 0 0 0 0 4 2 7 2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1 9 11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3 4

    臺南市 臺南縣 高雄市 高雄縣 屏東縣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5 6

    2 1 2 0 1 2 0 0 0 0 0 0 0 0 0 0 6 17

    0 0 5 0 0 0 1 0 0 1 0 1 0 0 0 0 9 17

    0 1 2 0 2 0 2 0 0 0 0 0 0 0 1 7 1 17

    0 0 2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1 10 14

    澎湖縣 臺東縣 花蓮縣 金門縣 連江縣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8 18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42 42

    0 0 2 0 0 0 0 0 0 0 1 0 0 0 1 0 19 23

    0 0 1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125 127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合計 8 8 35 1 3 9 9 1 7 6 1 2 2 0 10 19 500 621

    資料來源:文建會文化資產網 http://chmiis.cca.gov.tw(2009)

    6

  • 創新研發學刊 ISSN:1814-1927

    The Journal of INNOvation Research & Development 第六卷,第一期. 2010, Vol. 6, No. 1

    此外,文建會與各地方縣市政府於2001年開始推動依據「歷史縣市清查計畫」,展開歷史建築清

    查的工作,為我國繼日據時期1930-1931年「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調查」、1972至1975年各縣市古蹟

    調查後的第三次全面性歷史建造物的普查工作,文建會協同各縣市政府完成歷史建築清查,共計初勘

    三萬處;覆勘約一萬處建築,並完成各縣市歷史建築清查報告(文建會,2004)。此外,於l999年發

    生九二一大地震,在災區中許多珍貴的歷史建造物,未被指定為古蹟而無法受到良好的保護,於是立

    法委員緊急提案於文化資產保存法,該法增列「歷史建築」一類,歷經三次修正的「文化資產保存法」

    中於200l年修訂文化資產保存法及其施行細則,從此「歷史建築」之保存,具有法源依據。依據文化

    資產保存法之定義,歷史建築「指末被指定為古蹟,但具有歷史、文化價值之古建築物、傳統聚落、

    古市街及其他歷史文化遺蹟。」其主管機關,在中央為行政院交建會,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在縣

    (市)為縣(市)政府(文建會,2004)。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第十五條第二項規定訂定之「歷史建築登錄

    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中明定登錄歷史建築的四項準則:

    l.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

    2. 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

    3. 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

    4. 其他具歷史建築價值者。

    圖2 南投縣草屯鎮藍田書院 資料來源:研究者拍攝(2008)

    根據前項基準,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得依地方特性,另做補充規定。換言之,每棟建築物

    都有成為一楝歷史建築的可能,但不是每一棟建築物都會成為一棟歷史建築,也許拆除,也許自然消

    失,也許為人所使用,在同期的建築物逐漸毀壞更新時,它本身的歷史建築價值才會顯現出來。歷史

    建築的類型,在日治時期的主要建築類型包括:民間住宅建築、衙署建築、醫院建築、學校建築、博

    物館、圖書館建築、火車站建築、軍營建築、工廠建築、宗教建築、橋樑建築等十項(李乾朗,1999)。

    圖2為文創精神融入歷史古蹟建築的範例:南投縣草屯鎮藍田書院。

    另一方面,古蹟再利用目的是為了爭取更多的保存空間與生存能力,並非指單純的包裝進行保

    7

  • 創新研發學刊 ISSN:1814-1927

    The Journal of INNOvation Research & Development 第六卷,第一期. 2010, Vol. 6, No. 1

    存,而抹滅了歷史建築存在的意涵,透過民眾的深入參與,不僅了解民眾之實質需求外,且可緩和居

    民對計畫的排斥,以利計劃之順利推行,更在凝聚共識的過程中,形塑出民眾對「古蹟」之期待。若

    能夠妥善進行規劃,將非只是空間機能的轉換,更承載著地方特色與文化發展的任務,不僅是「活化

    保存」機制的空間實踐過程,更是地方與社會對話,地方文化與全球化連結的具體場景(李永展,

    2004)。

    2.2 古蹟建築與文化創意產業結合

    國際上歷史保存與古蹟維護最重要的組織與定義緣由於國際文化紀念物與歷史場所委員會,簡稱

    ICOMOS,全名為 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Mounments and Sites,這個與國際上歷史保存與古蹟維護最

    重要的國際組織,於1964年著名的《威尼斯憲章(The Venice Charter)》決議而組成,創立於1965年,

    目前由109個國家設有國家級的委員會,其活動乃受1978年5月22日於莫斯科之第五屆會員大會通過的

    章程所規範(傅朝卿,2002)。於《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保護公約》組織架構下,「國際文化紀念物

    與歷史場所委員會(ICOMOS)」扮演「世界保育組織(World Conservation Union)」(簡稱IUCN)

    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諮詢顧問單位,以提供世界文化資產的認定與標準;藉由整

    合世界各地專家組成之21個國際性的科學委員會與每三年一次的委員大會,意圖建立保存、修復與文

    化環境經營管理國際標準,這些標準多由會員大會通過,由組織以憲章的公布方式之。其成立的目標

    如下說明(傅朝卿,2002):

    1. 結合世界各地維護專家,並且作為一個專業對話與交流之論壇。

    2. 收集、評估與宣傳維護、技術與政策之資訊。

    3. 與各國或國際之當局主管合作,建立維護為專業之檔案資料中心。

    4. 致力推動維護方面之國際公約之採用與履行,並提昇建築遺產。

    5. 參與組織社會性規之維護專家訓練計畫。

    6. 提供世界各地高品質之專業知識及專家之服務。

    根據再利用的建築字典查出有: 修復(reheailitation)、改造(remodeling)、再製(recycling)等

    意義,漢寶德(l999)指出具有人類歷史、文化及藝術價值之資產。世界上許多地區,都極力保護它

    們的文化資產以做為國家與氏族歷史發展的見證與人民的生活記憶。古蹟是經過時間的考驗能幸運的

    躲過天災人禍而留存下來的古代建築物,古蹟不僅是活的文化教材更是思考力與想像力的泉源,在不

    破壞完整性之前提下讓古蹟成為我們生活中的「活」的一部份,是一個新的保存課題 ─ 再利用。文

    建會積極推動「閒置空間再利用」的政策,其推動的基本原則有四:

    l. 硬體建築為主之文化建設,調整為以軟體文化建設為主。

    2. 尊重原有空間之特性,發揮創意與想像。

    3. 以民間參與之方式,結合民間力量永續經營。

    4. 導入經濟效益與企業管理之概念暨具體措施。

    台灣於 1982 年「文化資產保護法」立法以後開始更加重視,對歷史性的古蹟建築物保存與再利

    8

  • 創新研發學刊 ISSN:1814-1927

    The Journal of INNOvation Research & Development 第六卷,第一期. 2010, Vol. 6, No. 1

    用的議題,研究者認為古蹟保存可大致分為兩類:歷史古蹟建築的硬體與軟體方面;硬體顯而易見的

    就是古蹟本身的建物與周邊所有與古蹟相關的景物,例如紀念碑、大樹、石碑等,它們是在歷經百年

    以上的風霜與歲月所遺留下來具有美學、藝術、歷史情懷的紀念物。而軟體方面就是歷史古蹟建築經

    過「再利用」後加上文化創意所注入的新生命,使其因文化創意產業所產生的的創新價值,而成為是

    一個民眾可以共同回憶、欣賞與休閒的嶄新空間。

    文建會自 90 年起嘗試以六個閒置而具有歷史意義的空間作為試辦對象,透過再利用的方式,將

    該些建築、空間及環境予以活化,成為文化空間及地方文化據點。依此試辦點,文建會輔導地方政府

    選擇合適的閒置空間,辦理整體規劃、建築物結構補強及空間整建再生,並引進當地藝文團體、文史

    工作者等參與機制,激發地方文化活力,進行營運管理等工作;此外,並引進適當機制,期能達到自

    給自足之理想(文建會,2004)。文建會所輔導的六個試辦地點分布於表 2。

    表 2 閒置空間再利用試辦點一覽表

    編號 試辦點 啟用日期

    1 花運縣 - 松園別館 89.01.01

    2 新竹縣 - 老湖口天主堂 90.07.01

    3 台南縣 - 南瀛總爺藝文中心 90.11.03

    4 高雄市 - 駁二藝術特區 91.03.23

    5 高雄縣 - 旗山鎮鼓山國小 91.05.25

    6 宜蘭縣 - 九萼埕文化空 92.09.20

    資料來源:文建會文化統計(2004)

    隨後文建會將原「台北酒場」成功的再利用為「華山藝文特區」,台中的「二十號倉庫」也再利

    用為「鐵道藝術村」。由上述成功範例,古蹟建築在政府、民間及地方藝文人士的通力合作之下,透

    過改變或加上原有建築物之潛在功能,再利用為永續經營管理之成功行銷策略。

    2.3 松園別館的歷史沿革與定位

    松園別館是日治時代留下的日式建築(見圖3),此地的視野直對北濱海灘之美崙溪入海口、俯

    視南機場(今防校至南濱地方),對船隻、起降航機之掌控具天然置高點優勢。因此,日本政府決定

    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推估約1943年時建造松園,為日軍所用的軍事基地,由日本海軍兵侍部駐紮

    為軍事部辦公室(花蓮縣文化局,2004)。

    9

  • 創新研發學刊 ISSN:1814-1927

    The Journal of INNOvation Research & Development 第六卷,第一期. 2010, Vol. 6, No. 1

    圖3 漫畫家敖幼祥先生為2000年漂流木裝製藝術繪松園傳說之圖像畫面中加入傳說元素-飛機

    資料來源:松園別館資料庫

    松園因為荒廢與損壞,曾經是接近死亡的空間。還好歷經在地各方人士的努力讓它再生利用。因

    此,賦予此空間新的生存意義。隨著松園別館時間的流逝,其建築及功能改變因而產生不同的意義,

    一開始是為了軍事的目的,隨著時間、空間與事件的變動,人們對這空間的感覺與意義也為之改變。

    若簡單回溯松園歷史發展,此地二次大戰時是為日軍的軍事室辦公室,戰後則由國民政府軍隊接管,

    其後亦曾成為美軍顧間團軍官休閒度假中心。現今則由花蓮縣文化局接管,以公辦民營的方式,作為

    推廣藝文活動之藝文空間(花蓮縣文化局,2004)。

    松園別館園區面積達7,132平方公尺,位於美崙山麓東南側坡地(見圖4),濱臨美崙溪,東面太

    平洋,可居高眺望花蓮港與美崙溪出海口(見圖5)。日本人據台初期在周圍台地上大量種植琉球松;

    松園別館興建的年代約1943年,距今已有六十餘年的歷史;建築物屬日據時代折衷主義形式的建築風

    格,和台北的舊台大醫學院大樓屬同類型建築,在外觀上擺脫裝飾繁複的樣式,重視水平簡潔的現代

    感,色系屬暗色系,屋柱採嚴謹的對稱形式,相當的古樸厚重,尤其屋頂有簡化的山頭、正面以變體

    的柱頭表現列柱或拱廊的結奏感,或是以優美比例的窗子排列,組成類似柱林的立面(李乾朗,1999),

    從松園別館的弧形迴廊可看出此類建築樣式的典型風貌。

    10

  • 創新研發學刊 ISSN:1814-1927

    The Journal of INNOvation Research & Development 第六卷,第一期. 2010, Vol. 6, No. 1

    圖4 松園與花蓮市方位地型配置圖 圖5 松園別館由館內俯瞰太平洋

    資料來源:松園別館資料庫(2009) 資料來源:研究者拍攝(2009)

    日據時代,松園別館做為「花蓮港海軍兵事部」辦公處所,與台地上的放送局、海岸電台相連,

    是日軍在花蓮重要軍事指揮中心;此外,地方耆老多指稱神風特攻隊員出征前也會在此接受天皇賞賜

    的御前酒(潘小雪,2001),一般推測該園亦曾做為高級軍官休憩場所。日本戰敗後,此地由國軍接

    管,一度作為美軍顧問團軍官休閒渡假中心,1987年後由退輔會管理(呂傑華,2007)。歷經日軍、

    國軍、美軍、退輔會等不同機構使用之後,隨年代漸久,松園別館建築逐漸損毀。1995年,退輔會曾

    計畫與東帝士集團開發成五星級飯店,經由媒體批露後,引發藝文、環保團體、地方人士反彈,並且

    組成「愛花蓮自救會」,展開保護老樹、保存松園建築等活動;2000年中,由內政部都市計劃委員會

    通過變更為「歷史風貌公園用地」,松園別館因此得以繼續保存。2001年,獲選為文建會閒置空間再

    利用試辦點之一,並入選台灣歷史百景的稱號,轉變成花蓮的著名觀光景點,引起社會大眾的參觀與

    關注(呂傑華,2007)。

    2.4 松園別館歷史建築與文化創意產業之緣由

    台灣以往企業的價值經營研究多以製造業及服務業為主,對於文化藝術產業的相關發展不甚重

    視。但隨著時代的進步與觀光產業的蓬勃發展,地方文化創意產業的附加價值及經營管理開始受到重

    視。因此,帶來的龐大經濟利益不可小視,本文主要為探討及介紹台灣文建會與地方縣市政府有關地

    方文化藝術產業的創新、歷史空間利用、地方特色、創造網路平台、有形與無形產品價值及如何以文

    化創意來提升經濟活動。 近數十年,以地方經濟為基礎的振興運動逐步發展,從社區總體營造、商

    店街與魅力商圈的再造、到地方特色產業的發展,已成為台灣中央乃至於地方政府所關切的發展模式。

    台灣對文化創意產業的定義為「文化創意產業(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ies)係指源自創意或文化

    積累,透過智慧財產的形成運用,具有創造財富與就業機會潛力,並促進整體生活環境提升的行業」。

    孫華翔(2008)指出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價值,在於文化創意的生成,而其發展關鍵,在於具有國際

    競爭力的創造性與文化特殊性。「文化特殊性」強調的是在全球均質化的時代下,如何使本土文化能

    具備相當的國際識別性與競爭力;而「本土文化」的意涵則廣義地指稱曾經在台灣這塊土地上所有發

    11

  • 創新研發學刊 ISSN:1814-1927

    The Journal of INNOvation Research & Development 第六卷,第一期. 2010, Vol. 6, No. 1

    生、創造或孕育出來的文化藝術與創意。

    圖6 松園二樓俯瞰琉球松與太平洋 圖7 松園別館展覽演藝廳

    資料來源:研究者拍攝(2009) 資料來源:研究者拍攝(2009)

    行政院在「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將「文化創意產業」納入,以作為提升國家競爭力與

    發展性的重要政策方針。具體來說,台灣文化創意產業計畫,主要是期待藉由結合藝術創作和商業機

    制,以創造具本土文化特色之產品,藉以增強人民的文化認同與增加產業的附加價值。文化創意產業

    計畫主要是針對上述不同類型之文化藝術產業,就人才培育、研究發展、資訊整合、財務資助、空間

    提供、產學合作介面、行銷推廣、租稅減免等不同面向提出整合機制,配合地方政府、專業人士、民

    間和企業之協作,共同推動(文建會,2010)。

    2002年起,文化局再成立松園永續推動委員會,邀集藝術、文學、環境規劃、觀光、文史、生態、

    建築、公部門等不同領域專家擔任委員,作為規劃松園定位、監督委外管理者的角色。歷次會議大致

    確認松園應保存文史、重視生態、強調永續經營,同時兼顧病蟲害防制與周邊環境生態課題(見圖6),

    亦能成為花蓮居民的公共空間的發展目標。2002年6月底,花蓮縣文化局再舉行「松園風華再現研討

    會」,文化局歸納學者、專家、社區民眾、藝文界代表的意見,將松園定位為小型藝文空間(見圖7),

    室內空間使用包括講座、展覽、50人的會議、閱讀、影展等功能,並提出設置戶外劇場及藝術進駐構

    想(潘小雪,2002)。

    2.5 松園別館作為歷史空間再利用運作方式

    花蓮市中心有許多歷史古蹟、藝文中心與人文建築;像是松園別館週邊的景點:花蓮日式舊酒場

    規劃成的花蓮創意文化園區、利用鐵道車站舊址興建的鐵道文化園區、前花蓮鐵路醫院的石藝大街

    等,共同發展花蓮的觀光產業,也因此各藝文中心與古蹟建築相互配合,結合地方景點與小吃,形成

    花蓮觀光景點的地圖導覽,松園別館作為歷史空間再利用運作方式大致敘述如下:

    1. 建築物或博物館展示廳

    12

  • 創新研發學刊 ISSN:1814-1927

    The Journal of INNOvation Research & Development 第六卷,第一期. 2010, Vol. 6, No. 1

    國內有許多的歷史古蹟,其透過古蹟保存再利用的方式,除以建物主體為展示外,其內部物品的

    展示也多以博物館陳設方式,並以解說員導覽方式與民眾建立感情交流與互動。松園別館展示設計以

    古蹟再利用之呈現方式,呈現出其展示內涵。

    2. 永續生命的教育館

    永續發展意函裡的保存現有建物資產,即考量其合適性而達到新的使用,延續情意教育,重新賦

    予建物新生命。以松園別館為例,其推動永續教育方式有:田野訪問在地耆老或專家學者,出版松園

    相關史蹟、環境生態、建築符號等文化教育系列書籍。

    3. 藝術表演空間

    古蹟結合藝文活動的展演與推廣,進而活絡古蹟週邊的環境與休閒娛樂功能結合,讓歷史空間有

    著多重的意義;透過藝術家的進駐與創作,除了帶給民眾視覺的饗宴外,同時也帶給松園許多的活力

    與熱情,讓原有的空間得以利用,也豐富了人文藝術的繽紛色彩。而松園也舉辦了像是:太平洋詩歌

    節、親松藝術季、傾聽松濤樂與親松肢體秀等活動,讓民眾一同參與松園的知性文化之旅,親近並且

    接觸松園。

    4. 以多元行銷策略,帶動花蓮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松園經營者以「文化創意產業」概念,積極以產業鏈、跨領域整合的概念,重新定義文化產業的

    價值,即開拓創意領域、結合人文與經濟,發展文化與經濟效益的產業。為了強化產值,松園提供藝

    術家方便的工作場所進行現場創作、表演或教學,並辦理假日市集,讓藝術家與其精巧的手工作品直

    接與民眾面對面接觸,並從中尋找適合量產的作品,委請專業開發為松園的紀念品,甚至推廣至該公

    司的各個實體與虛擬文化產業通路。而此種營造藝術家、遊客與環境自然交融的場域氛圍,讓藝術更

    加落實於的日常生活中,不僅可以形塑成松園特有的視覺意象,更可刺激遊客文化消費的欲求(林正

    宗,2006)。

    5. 社會公眾參與

    呂傑華(2007)指出從廢墟到藝文空間的過程中,一種異於以往的公開關係中,便是空間的再利

    用作為藝文的「替代性空間(Alternative Space)」,其發展過程與操作模式已逐漸跨越公有、私立的

    框架,同時陸續承載了各界論述、公共政策、文化產業、藝文團體乃至於作為市民公共空間的期待。

    6. 以文創與觀光結合,帶動旅遊人潮

    從祥瀧公司的《松園別館營運管理計劃》,可以看出該公司的經營理念仍是希望透過多元化的行

    銷策略,藉以營造松園成為「觀光」重鎮的企圖,諸如,計劃書強調「以人文精神建構休憩旅遊景點」、

    「以宏觀的視野,結合文化與休憩旅遊」都可以發現此一經營的脈絡。由於松園觀光取向的定位,也

    使得松園逐漸成為觀光客旅遊景點的新地標之一,人潮絡繹不絕,尤其「喝一杯有松針的下午茶!」

    更成為松園的賣點,松園中松樹蒼鬱、悠靜的暇逸感,此種獨特的魅力,帶來遊客身心靈等各方面的

    饗宴(呂傑華,2007)。

    13

  • 創新研發學刊 ISSN:1814-1927

    The Journal of INNOvation Research & Development 第六卷,第一期. 2010, Vol. 6, No. 1

    3. 研究設計與方法

    本研究旨在探討東台灣花蓮縣「松園別館」結合文化創意產業為個案的研究對象,深入研究及分

    析古蹟建築再利用為永續經營管理之行銷策略,並藉由文件的分析及深度訪談方式進行研究。本研究

    採用「文獻分析法」(document analysis)與「觀察法」(direct observation)與「訪談法」(interview),

    本節在經過上述方法研究整理後做出歸納分析,希望藉此能達到結合歷史古蹟建築結合東部地區文化

    創意產業設計進而提升樂活生活的真正內涵。

    3.1 研究流程

    本研究首先以文獻分析法來確定松園別館歷史建築再利用與文化創意產業結合的定義與策略,經

    過深入的文獻探討及了解學者對歷史建築再利用與文化創意產業結合的定義與內涵,其次收集松園別

    館的研究資料與案例,歸納出松園別館轉型為發展歷程與背景。在質性的研究分析方面,收集縣政府

    文化局、松園別館所提供資料;在實地觀察的研究部分,研究者以直接觀察法為資料收集方式。本研

    究首先透過半結構性訪談先定松園別館歷史古蹟建築再利用與文化創意產業結合為永續經營管理位

    之內涵,以建立適切的經營策略。進一步分別從參觀者與經營者兩方面之觀點來探討:

    3.1.1 研究目的與文獻探討階段

    1. 確立研究主題與動機、研究目的及範圍。

    2. 文獻收集及探討:研究者針對本研究內容找出歷史古蹟建築與文化創意產業結合理論基礎,做

    出完整的資料收集。

    3.1.2 擬出訪談大綱

    根據文獻探討所做出的資料收集及研究方法與流程順序,找出訪談大綱與步驟,然後做出訪談大

    綱。

    3.1.3 研究結論及提出建議

    根據訪談大綱做出深度訪談,分析及歸納本研究可能的結論與方向,了解松園別館歷史古蹟建築

    再利用與文化創意產業結合為永續經營管理之內涵。

    3.2 訪談大綱初稿撰寫

    為了找出訪談大綱的主題,必須設計出訪談大綱的主要內容,在設計訪談大綱時,更需要確立主

    題範圍,內容如下:

    1. 松園別館歷史古蹟建築再利用的經營及管理策略。

    2. 松園別館歷史古蹟建築再利用的創新設計與方案。

    3. 松園別館歷史古蹟建築與文化創意結合的施行。

    14

  • 創新研發學刊 ISSN:1814-1927

    The Journal of INNOvation Research & Development 第六卷,第一期. 2010, Vol. 6, No. 1

    3.3 訪談大綱定稿完成

    1. 依據文獻蒐集及探討,研究背景與目的,製作松園別館歷史古蹟建築再利用的經營及管理策

    略訪談大綱初稿。

    2. 開始修正訪談大綱初稿,找出繁複或不足的可能內容。

    3. 修正及確認訪談大綱。

    4. 研究結果與討論

    松園別館從原初荒蕪的廢墟,經過文建會、縣政府文化局、藝文界人士的努力投入,重新恢復既

    有的歷史風貌與景觀,日據時代近百年成林的壯觀琉球松林,與蔚藍的海岸相映,也是松園文化之寶。

    規劃團隊有效的利用園區的空間,讓閒置的空間再度被社會所使用。另一方面,民眾對歷史建築在經

    過長時間與朝代更換的洗禮之下,仍能欣賞在地文化與鄉土的情懷。因此,以東部地區歷史古蹟建築

    再利用與文化創意產業結合的探討中,松園別館為參案成功的主要案例之一,2000年花蓮縣政府編訂

    為「歷史風貌區」,2002年起,文化局再成立松園永續推動委員會,作為規劃松園定位、監督委外管

    理者的角色。2003年入選為「台灣歷史百景」,充滿文創氣息的在地美景之一。研究者參考文獻期刊

    等研究著作、分析各有關歷史古蹟建築再利用與文創結合案例與綜合各專家學者的看法,本研究結論

    如下:

    4.1 擬訂與暸解歷史古蹟建築再利用之背景因素與趨勢

    從文獻探討中,《文化資產保存法》自1982年訂定以來,已經過五次的修正,其對文化資產的維

    護精神注重在「保存」的觀念;然而於1997年開始的古蹟保護觀念開始轉變為所謂的「再利用」,也

    開啟了台灣歷史古蹟建築的嶄新一頁,有百年歷史的摘星山莊為例,名列台灣十大建築之首,2千多

    坪的建地,是江南式的四合院,除建築物精細,杉木、花崗石、青石、磚瓦都由福建運來,由泉州名

    師建造,細緻的彫刻門窗、橫樑、崁在牆壁或樑柱上的木刻、石雕宇彩瓷人物圖案精美,都是手工藝

    術傑作(見圖8及9)。但是摘星山莊遭受建商以挖土機拆毀部分建物,並未妥善對待。

    圖8 摘星山莊第一進的文魁 圖9 摘星山莊第二進內牆上的書畫

    資料來源:http://www.wretch.cc(2009) 資料來源:http://www.wretch.cc(2009)

    15

  • 創新研發學刊 ISSN:1814-1927

    The Journal of INNOvation Research & Development 第六卷,第一期. 2010, Vol. 6, No. 1

    歷史建築再利用是源於過去許多珍貴的歷史建造物未受到良好的保護,1997年間,建商購地改建

    摘星山莊造成古蹟保存與存廢的極大爭議。最後政府以1億5千萬元買下,但仍處於官司訴訟中,未能

    解決。源自於1982年至1994年公佈施行的《文化資產保護法》,1994年以後為閒置空間再利用發展時

    期。1995至200l年「社區文化發展計畫為起始」,文建會於2002年至2007年第一期推出《地方文化館

    計畫》,並預定2008年至2013年執行為期六年的《地方文化館第二期計畫》,自使奠定了歷史古蹟建

    築再利用之先驅。近年來,世界經濟體系已逐漸轉變,從早期的農、林、漁、牧等級產業,慢慢進展

    到製造加工、服務業,直到現在所謂的知識經濟時代產業,產品的本質已從「有形」轉變為「無形」

    觀念,這樣的轉型,造就了講求以思想、創意和想像力的時代,也就是所謂的「文化創新經濟」時代。

    而古蹟建築結合文化創意產業的創新設計正適切的說明了其真正行動與意涵。

    4.2 松園別館古蹟再利用

    松園別館的歷史建築再利用而成為東部文化創意產業的熱門觀光景點,其沿革為歷經日軍、國

    軍、美軍、退輔會等不同機構使用之後,隨著年代漸久,松園別館建築逐漸損毀。退輔會曾計劃與東

    帝士集團開發為五星級飯店,媒體披露後,引發藝文、環保團體、地方人士反彈,組成「愛花蓮自救

    會」,展開保護老樹、保存松園建築等活動,花蓮縣政府也將原旅館用地變更為公園用地,2000年中,

    再由內政部都市計劃委員會通過變更為「歷史風貌公園用地」,松園別館因此得以繼續保存。研究者

    在探討松園別館的經營策略中,依據SWOT分析法即強弱機危綜合分析法,以企業競爭態勢分析方法

    針對松園別館做SWOT通過評價企業的優勢(Strengths)、劣勢 (Weaknesses)、競爭市場上的機會

    (Opportunities)和威脅(Threats)方法,本研究分析,如表3所示。

    表3 SWOT分析

    因素 S(優勢) W(劣勢) O(機會點) T(威脅點)

    歷史古蹟

    本體與周

    邊景觀

    *東部歷史現存最優美的

    日式洋樓,位處溪海交

    匯,向東面臨太平洋,可

    居高眺望花蓮港與美崙

    溪出海口,海洋與陸地景

    觀絕佳,渾然天成。

    *為日據時代軍事指揮中

    心,神風特攻隊出征地,

    歷史記憶空間濃厚。

    *日人留下壯觀的近百年

    琉球松樹林。

    *花蓮市第一個古蹟再利

    用的成功案例。

    *帶動文化觀光與社區營

    造目標,成為文化創意產

    業與公共休閒據點。

    *因為腹地問題,停車位置

    有限,難於舉辦大性展演

    活動。

    *出入口面臨 90 度轉彎進

    出困難,交通安全動線

    差。

    *部分歷史建物遺漏維修

    及恢護舊物,例如焚燒

    樓,防空洞等。

    *園內部份雜木與雜草未

    整理,造成景觀不協調。

    *拆下珍貴舊有歷史屋瓦

    建物,置於後院,較為可

    惜。

    *與各縣市文化創意產業

    結盟,互相吸取經驗。

    *與行政院文化創意委員

    會合作辦理國內外歷史

    建築記憶空間大型研討

    會最佳地點。

    *松園空間規劃可分為場

    內與場外,真正使用的戶

    外空間約仍有一半使用

    的發展空間。

    * 東 台 灣 的 熱 門 旅 遊 景

    點,充滿了古意與歷史情

    懷。

    *未來整建時必須強調松園

    歷史古蹟保存原貌,盡量恢

    復原有風采。

    *花蓮颱風地震是否會威脅

    歷史古蹟本體?

    *由於松線蟲的影響,造成部

    分琉球松枯死,這也是松園

    別館最大的威脅。

    *部分古蹟建築配上不協調

    的現代化透明電梯,歷史原

    味遭受破壞,較為可惜。

    16

  • 創新研發學刊 ISSN:1814-1927

    The Journal of INNOvation Research & Development 第六卷,第一期. 2010, Vol. 6, No. 1

    文化創意

    產業與創

    新 觀念

    *2000 年花蓮縣政府編訂

    為「歷史風貌區」,2003

    年入 選為「台灣歷史百

    景」,充滿文創氣息。

    *2006 花蓮縣文化局委託

    祥瀧公司成立文化創意

    產業實驗園區。

    *日據時代近百年成林的

    壯觀琉球松林,與蔚藍的

    海岸相映,也是松園文化

    之寶。

    *經營者不可缺乏文化創

    意 產 業 經 營 觀 念 者 運

    作,可能使歷史記憶空間

    難以呈現出來。

    *承接經營利潤必須考慮

    平衡點。

    *文化創意產業經驗與西

    部比較,處於劣式。

    *設置固定文化創意產業

    規劃小組與縣市政府、經

    營者、地方藝文人士共同

    推動歷史記憶空間與文

    化創意產業結合經營策

    略。

    *辦理與他縣市文化創意

    產業觀摩與研討會,造成

    雙贏的政策。

    *與松園別館網頁加上多

    元化文化創意產業意涵。

    *提升文化創意產業與結合

    光觀光活動內容。

    *缺少文化創意產業遠景與

    觀念。

    *空氣調節與水電的加強。

    *松園別館融入文化創意設

    計構想需更明確。

    *保有將「古蹟還給古蹟」的

    情懷與設計觀念。

    經營者

    *根據規劃空間,融合為藝

    術展演、藝文表演、史料

    展覽、劇場表演等空間。

    *複合式的經營管理策略

    增加收益空間。

    *以商業氣息活動取向將

    會降低歷史古蹟建築記

    憶空間,影響壓縮文化氣

    息。

    *需多樣性的空間變化應

    用。

    *與縣政府簽約時間的長

    短影響營運與投資意願。

    *與花蓮市各觀光旅遊重

    點結合成為動態行銷計

    畫,並與各個商圈聯合成

    為旅遊必經路線。

    *經營策略更加多元化。

    *增加週邊居民經濟效益。

    *與外縣市旅遊產業設計

    策略聯盟計劃,提升專

    業。

    *人力資源的管理與運作。

    *紀念品部分較偏重商業氣

    息。

    官方

    (縣政府)

    *優質的歷史記憶空間建

    築更能積極爭取文建會

    經費來做更多使民眾對

    本市歷史與文化的歸屬。

    *必須結合地方豐富的文

    化資源,呈現在地文化意

    涵。

    *可考慮開放松園別館夜

    間經營。

    *強調東部多元原住民文

    化,完成各原住民藝術交

    流。

    *文化局培訓具有專長的

    志工導覽員提升參觀品

    質。

    *縣市政府提高文化資產預

    算經費多寡。

    *主事者對本地歷史古蹟間

    築的重視與參與。

    官方

    (文建會)

    *可再強調松園歷史的故

    事性,例如從神風特攻隊

    的歷史背景延伸,可舉辦

    台灣歷史回顧展。

    *園區內雖已有靜態的照

    片,展示松園的歷史人文

    與老松樹的保育,然而與

    民眾較不能有互動關

    係;若能培育志工解說

    員,也能產生更多關心這

    片林地的在地人。

    *園內空間很適合做展覽

    館,然而或許花蓮文藝作

    品不足,二樓的展覽空間

    經常閒置,可邀請其他縣

    市的藝術家合作來花蓮

    展出。

    *松園別館鄰近就有花蓮縣

    立文化中心,展出內容與松

    園展出的物品十分接近,松

    園別館應定焦展示作品。

    遊客觀感

    *生態特色豐富,充滿自然

    特色,園區各式原生種昆

    蟲與蕨類植物多樣化。

    * 與 文 化 創 意 產 業 相 結

    合,遊客在此喝咖啡,享

    受太平洋的微風,觀看大

    海與壯觀的中央山脈。

    *台灣最具有特色的歷史

    古蹟建築。

    *駕車進出入口,相當危

    險,而且停車位不夠。

    *部分建物未能保有建物

    的歷史原貌。

    *遊客於廣大休閒林區,未

    設有充足的適合桌椅讓

    遊客能賞景與休憩。

    *重點部份的歷史古蹟告

    示牌不足。

    *近年來民眾對古蹟與建

    築的認識與參與度逐漸

    提高。

    *觀光客到花蓮旅遊必到

    的景點。

    *希望維修古蹟為維持原樣

    不是不經意改變古蹟原貌。

    *無過度開發改變古蹟周邊

    的環境,盡量留住記憶空

    間。

    *複合式的經營,部分價格偏

    高,減少購買意願。

    資源

    * 以 觀 光 資 源 為 取 項 之

    一,縣市政府以歷史空間

    再利用,採用收取門票,

    造成雙贏政策。

    *歷史文化古蹟未設有解

    說導覽員,使到訪的遊客

    未能充分了解歷史古蹟

    本身的實質價值。

    *引進對歷史記憶空間有

    興趣的民眾,加以訓練成

    為解說員與志工。

    *提供免費的使用空間共

    社會福利團體使用。

    *盡量邀請社區民眾參與。

    *拆除的歷史造型磚瓦,棄置

    於戶外任憑風吹雨打,可以

    請文創團隊設計成 富有特

    色的珍貴的歷史紀念物。

    17

  • 創新研發學刊 ISSN:1814-1927

    The Journal of INNOvation Research & Development 第六卷,第一期. 2010, Vol. 6, No. 1

    4.3 剖析松園別館與文創結合的經營策略與發展趨勢

    圖10 花蓮松園別館歷史古蹟建築

    資料來源:研究者拍攝(2009)

    文建會(2005)於文化創意產業政策研究與概念論述計畫---花蓮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報告書中提出

    對松園別館之建議如下:

    1. 充分利用空間:園內空間很適合做展覽館,然而或許花蓮文藝作品不足,二樓的展覽空間經常

    閒置,可邀請其他縣市的藝術家合作來花蓮展出。

    2. 展出品的定位應定焦:松園別館鄰近就有花蓮縣立文化中心,展出內容如畫作、雕刻品等,與

    松園展出的物品十分接近,松園別館應定焦展示作品。有鑑於花蓮並沒有一處專門展出台灣早

    期文化的場所,可結合各處零散的作品集中在此,讓松園別館的展示在民眾印象裡有鮮明的標

    籤。

    3. 可再強調松園歷史的故事性,例如從神風特攻隊的歷史背景延伸,可舉辦台灣歷史回顧展,現

    在每年還有哪些日本人會來此憑弔過往。

    4. 培訓志工解說員:園區內雖已有靜態的照片,展示松園的歷史人文與老松樹的保育,然而與民

    眾較不能有互動關係;若能培育志工解說員,相信民眾會有更深的了解,經由培訓也能產生更

    多關心這片林地的在地人。

    花蓮縣政府以委外經營做為松園別館文化創意產業與地方觀光結合的重要方式(見圖10),台灣

    現有各地著名歷史景觀建築例如,「淡水紅毛城」、台南「鄭成功廟」與高雄「打狗英國領事館」等

    18

  • 創新研發學刊 ISSN:1814-1927

    The Journal of INNOvation Research & Development 第六卷,第一期. 2010, Vol. 6, No. 1

    都是結合文化創意產業的成功範例;因此,委外經營的歷史古蹟建築正是趨勢之一。因為透過委外經

    營的文化創意產業方式可以大量減少政府金費的支出,同時也提昇及刺激不同業者的競爭能力。根據

    文獻資料,委外經營的方式首要注意委託經營所建立的契約關係,對參與投標的廠商資格限制,必須

    以專業於歷史古蹟與文化創意產業的能力與熱忱,委外經營時間的訂定更須審慎。有關人員在辦理委

    外經營管理時,更須定期辦理古蹟與文化創意產業的專業人員培訓,不論是內部職員或招募來的義

    工,才能使業者、遊客與縣政府達成互利。另一重要議題為委外經營在規劃時,經營者必須與委託者、

    專家學者以及經營者達成一定的策略共識,共同討論出歷史建物的所有大小細節,例如古蹟建物的開

    放時間、參觀規定、餐飲限制等。近年松園別館已經舉辦了各式各樣豐富的活動,更加入了文化與創

    意行銷觀念,帶動了當地觀光人潮。

    5. 結論

    本研究經歸納期刊文獻等著作,分析有關松園別館的經營策略與綜合各學者專家的意見得知,松

    園別館具有在地居民深厚的記憶與感情,歷史建築再利用必須採用創新的保存觀念為優先取向,提升

    及開發松園別館建築本身的文化價值為主要方向,才能達成古蹟建築永續經營管理的目的。在探討松

    園別館的經營策略中,研究者以SWOT分析松園別館的內部優勢和劣勢以及外部機會和威脅進行研究

    得知如表3的結果。松園別館的六大組織因素分別為:(1) 歷史古蹟本體與周邊景觀、(2) 文化創意產

    業與創新觀念、(3) 經營者、(4) 官方(縣政府)、(5) 遊客觀感及(6) 資源。松園別館為東部歷史現

    存最優美的松林日式洋樓,文建會正計劃透過五大創意文化園區及工藝園區的資源來做文化創意產業

    整合及交流平台,我們期待文建會與花蓮縣政府的首要目標為重新設計與規劃松園別館的交通路線與

    停車位,也能舉辦例行性的文化創意講堂、妥善利用松園別館地方特色與閒置空間,搭配辦理各相關

    產業的軟硬體計畫,盡量減少商業氣息,相信更能帶動台灣原生文化創意產業的蓬勃發展。另外,在

    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同時,也能帶動其他相關原住民產業的發展,鼓勵更多在地的藝術創意與設計人

    才,最重要的是民眾藉由歷史古蹟建築結合文化創意產業的體驗行銷,可以擁有美好的生活型態與樂

    活生活。

    參考文獻

    1. 文建會,(2004),民國92年文化統計,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2. 文建會,(2005),公共藝術年鑑,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3. 李乾朗,(1999),台灣建築閱覽,台北:玉山。

    4. 李永展,(2004),台灣城鄉風貌改造運動之研究─調節理論觀點的檢視,建築與規劃學報。

    5. 呂傑華,(2007),松園新風貌與花蓮城市發展,第八屆粵台港澳文化交流研討會論文─城市文化形

    象的塑造。

    6. 林正宗,(2006),松園別管,花蓮教育大學社會發展系講座。

    7. 花蓮縣政府文化局,(2004),93年度委託松園別館經營管理期末報告,未出版。

    19

  • 創新研發學刊 ISSN:1814-1927

    The Journal of INNOvation Research & Development 第六卷,第一期. 2010, Vol. 6, No. 1

    8. 范瑞昭,(2009),板橋林本園邸古蹟再利用策略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社會教

    育與文化行政碩士論文。

    9. 孫華翔,(2008),文化加值與創意產業,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研究發展總監。

    10. 傅朝卿,(2002),國際歷史保存及古蹟維護:憲章、宣言、決議文、建議文,台中:國立文化資產

    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出版。

    11. 漢寶德,(1999),古蹟的維護,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12. 潘小雪,(2001),松園記事,東海岸評論。

    13. 網路資源:文建會,(2008),文建會地方文化資料館,http://superspace.cca.gov.tw

    14. 網路資源:文建會,(2010a),文化創意發展計畫,http://cci.cca.gov.tw/page/p_01.php

    15. 網路資源:文建會,(2010b),文建會訊,http://www.cca.gov.tw/cforum/related/20041006.htm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