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文獻探討 - 國立臺灣大學ebooks.lib.ntu.edu.tw › 1_file › mea › 090808 ›...

1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品牌定義及重要性 一、品牌定義 行銷學者曾使用不同的角度來定義品牌,最常見的定義是美國行 銷學會(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AMA)在 1960 年的定義:「品 牌乃是一個名稱(name)、詞句(term)、標誌(sign)、符號(symbol)、 設計(design),或是以上的組合使用;其目的是為了確認一個銷售者 或一群銷售者的產品或勞務,不至於與競爭者之產品或勞務發生混 淆。」 Kim 1990指出產品是所生產之一種實體事物,或所獲得之 一項服務;品牌則是無形、無實體,它以一種心智建構、表徵或理念 存在擁有者心中,卻可以如產品般真實。 過去學者對品牌主要從兩方面來定義,一為有形的要素,有形的 要素能提供識別;另一為無形的要素,而無形的要素則能創造價值。 Balmer and Gray 2003指出品牌一般被視為標示所有權的記號、 建立形象的工具,與重要價值關連的符號,建立個別識別的方式,以 及令人愉快的經驗被消費的管道。 Bernstein 2003認為品牌等於產 品加上價值,品牌由實體的部份與心理的部份組合而成。實體部份確 保品牌名稱與企業或產品聯繫起來,且和其他企業或產品有所區別; 心理部份則確保產品在溝通、保證和行為能夠一致、連貫及符合特性。 不少學者針對品牌與產品的定義加以區別,如 Kim 1990出產品是所生產之一種實體事物,或所獲得之一項服務;品牌則是無 7

Transcript of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國立臺灣大學ebooks.lib.ntu.edu.tw › 1_file › mea › 090808 ›...

  •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品牌定義及重要性

    一、品牌定義

    行銷學者曾使用不同的角度來定義品牌,最常見的定義是美國行

    銷學會(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AMA)在 1960 年的定義:「品

    牌乃是一個名稱(name)、詞句(term)、標誌(sign)、符號(symbol)、

    設計(design),或是以上的組合使用;其目的是為了確認一個銷售者

    或一群銷售者的產品或勞務,不至於與競爭者之產品或勞務發生混

    淆。」Kim (1990) 指出產品是所生產之一種實體事物,或所獲得之

    一項服務;品牌則是無形、無實體,它以一種心智建構、表徵或理念

    存在擁有者心中,卻可以如產品般真實。

    過去學者對品牌主要從兩方面來定義,一為有形的要素,有形的

    要素能提供識別;另一為無形的要素,而無形的要素則能創造價值。

    如 Balmer and Gray (2003) 指出品牌一般被視為標示所有權的記號、

    建立形象的工具,與重要價值關連的符號,建立個別識別的方式,以

    及令人愉快的經驗被消費的管道。Bernstein (2003) 認為品牌等於產

    品加上價值,品牌由實體的部份與心理的部份組合而成。實體部份確

    保品牌名稱與企業或產品聯繫起來,且和其他企業或產品有所區別;

    心理部份則確保產品在溝通、保證和行為能夠一致、連貫及符合特性。

    不少學者針對品牌與產品的定義加以區別,如 Kim (1990) 指

    出產品是所生產之一種實體事物,或所獲得之一項服務;品牌則是無

    7

  • 形、無實體,它以一種心智建構、表徵或理念存在擁有者心中,卻可

    以如產品般真實。Kotler(1999)認為產品是指可提供到市場,並滿足

    欲望或需要之任何東西,產品可能是實體物品、無形服務、意見理念、

    人物、地點或組織等;品牌則是銷售者提供一組一致性且特定產品特

    性、利益與服務給消費者的承諾。

    綜合學者說法,可以知道品牌從兩方面來定義,一為有形的要素,

    有形的要素能提供識別,確保品牌名稱與企業或產品聯繫起來,且和

    其他企業或產品有所區別;另一為無形的要素,而無形的要素能提供

    確保產品在溝通、保證和行為能夠一致、連貫及符合特性(Bernstein,

    2003)。而企業品牌則是,一可以傳遞品牌價值,提供顧客保證;二給

    予組織進行差異化的方法,以和競爭者有所區別;三可以提高員工和

    組織的利害相關人群體之自尊和忠誠度。

    企業品牌的意義更是重要,Keller 與 Aaker(1992)指出技術的進

    步已經使得消費者不重視產品本身的品質,而是提供產品的企業所帶

    來的保證。因此將一部分的品牌識別和企業結合,也是一個讓品牌與

    眾不同且持續維持競爭優勢的方法,因為企業的特徵(如價值觀、文

    化、組成份子)都能為品牌帶來區隔的效果 (Aaker,1995)。Knox and

    Bickerton (2003) 也認為企業品牌和傳統產品品牌在創造差異化和

    偏好上的目的是相同的。

    在現今的市場環境中,充斥著各式各樣的產品、品牌、次品牌等,

    也不斷地有新的產品類別創造出來,使得品牌管理的工作更形複雜而

    困難,在這樣的情形之下,企業品牌所扮演的角色將愈來愈重要。由

    8

  • 於企業品牌可將組織與產品聯想聯繫起來,讓顧客知道他所購買的產

    品是由哪個廠商所提供,在某些情況中企業品牌可能是具有驅動力量

    的主要品牌,尤其是對顧客來說生產廠商的聲譽非常重要時,良好的

    企業品牌可使顧客覺得可以信賴(Aaker,2001)。

    二、品牌價值

    由於 1980 年代併購案盛行,如何評估一家公司的價值成了一個重

    要的課題。Kim(1990)認為品牌價值是指品牌喚起注意者思考、感受、

    知覺、聯想的特殊組合,它有影響注意者行為的潛在能力。所謂的注

    意者是指注意品牌並會做例行購買,且對現存產品有穩定的需求或是

    會藉由新產品產生需要,並擴張購買行為的人。

    Aaker(1991)認為品牌價值是連結於品牌、品名、符號的一個資

    產與負債的集合,可能增加或減少該產品或服務對公司和消費者的價

    值,假設品牌名稱或符號改變,其所結合的資產和負債可能受影響甚

    至消失。而 Aaker 將品牌價值結構的形成,定義為下列四方面:品牌

    忠誠度、品牌知名度、知覺品質、品牌聯想等四項。

    Keller(1993)從消費者的觀點來定義品牌價值,認為顧客基礎

    (customer-based)的品牌權益是消費者受到某一品牌之行銷效果刺

    激,而反應於品牌知識(brand Knowledge)的差異。當消費者對品牌

    感到熟悉,且在記憶中存有偏好、強烈、獨特的品牌聯想時,以顧客

    為基礎的品牌價值便產生。

    學者對於品牌價值一詞的定義有許多不同的解釋,後來便有學者

    9

  • 借用財務上權益(Equity)的概念來衡量品牌。品牌權益的主要觀點有

    二:一為態度價值,二為財務價值。Schult and Barnes (2003) 認為

    品牌具有兩種價值形式:對行銷組織的價值以及對消費者的價值。所

    謂的組織價值是指品牌在資本市場上買賣時的可能價格,但是此價格

    卻是來自於以消費者為主的品牌權益。

    Biel (1995)認為品牌權益是一種遠超越生產、商品及所有有形

    資產以外的價值。品牌權益則是奠基於品牌所能對消費者造成的號召

    力(Consumer Franchise)。若由顧客面來看,則可將其視為由品牌形象

    所驅動的資產。Doyle(1990)認為一個真正成功的品牌,應該具有以

    下的價值:一、能讓某組織的產品產生永續差異化優勢並形成高市場

    佔有率的組合。二、就如其他資產一樣,如果不給予品牌進一步的投

    資,那麼該品牌就會貶值。

    三、品牌重要性

    要什麼要發展品牌呢?Kotler(2002) 指出品牌基本上是廠商所

    提供的一組一致性且特定的產品特性。廠商的品牌名稱與商標可以為

    某種獨特的產品特性提供法律上的保護,避免遭到其他競爭者的模

    仿。此外,品牌也助於廠商進行市場區隔,藉以培養忠誠的顧客,以

    維持銷售穩定及長期利益。Onkvisit and Shaw(1989)以製造商之觀點

    來觀察有品牌與無品牌的優缺點,如表 2-1 所示。發展品牌可以享有較

    佳的認定與知名度、取得差異化產品的機會、擁有品牌忠誠度及價格

    溢酬的好處。但相對的要承擔包括較高的生產成本(如過多存貨)、行

    銷成本,以及產品可能產生問題的法律責任。

    10

  • King(1991)則指出建立品牌的優點,包括可使產品建立一穩定

    長期的需要、帶給產品的附加價值並吸引消費者的購買、提供廠商改

    善產品的基礎,並對抗經銷商日漸增長的權力。

    從產業經濟學的觀點(陳正倉等,1993),品牌的經營會影響消費

    者主觀的偏好。因為消費者對於特定品牌的偏好,即使該品牌產品與

    其他品牌產品並無實質上的差異,消費者仍願意支付較高的價錢;或

    是在相同價格下,消費者將選擇其偏好的品牌產品。這種產品異質性

    可以藉由廠商對於品牌的經營而形成,消費者因為品牌的知名度不

    同,形成產品差異的認知。另外,消費者也會對良好品牌商譽的廠商

    有信賴感,而對其產品有所偏好。

    表 2-1 有無品牌之優缺點

    類型 優點 缺點

    無品牌

    1.生產成本較低 2.行銷成本較低 3.法律成本較低 4.彈性品質與數量控制

    1.價格競爭激烈 2.缺乏市場認定

    有品牌

    1.較佳的認定與知名度 2.較佳差異化產品的機會 3.品牌忠誠度之可能 4.價格溢酬之可能

    1.生產成本較高(含存貨成本)2.行銷成本較高 3.法律成本較高(含信用風險)

    資料來源:Onkvisit, S. and J. J. Shaw(1989), The International Dimension of Branding: Strategic Consideration and Decisions, International Markering Review, 6, 3, 22-34.

    對於消費者而言,品牌可以協助消費者確認產品或服務可能帶來

    的利益和特色。透過購買相同產品,消費者可以從中獲得相同產品的

    特色、利益及品質(方世榮譯,2000)。黃俊英(2003)指出品牌對於

    11

  • 消費者而言是一個重要的資訊來源,品牌可以告訴消費者產品的品

    質,節省選購的時間,也有助於吸引消費者注意。

    因此品牌不論對於消費者、零售商和生產者,均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整個銷售的過程中,品牌是一種保障性的設計,以維護消費者、中

    間商及生產者的利益。如 Blackett(1991)認為品牌是消費者認識產品

    的重要媒介,也是產品來源及品質的保證;品牌對於零售商是價格競

    爭的利器,並可提高利潤與銷售的保證;品牌也是生產者的競爭工具,

    生產者可以擁有產品附加價值與持續利潤的保障,以及與消費者溝通

    的媒介。

    12

  • 第二節 自有品牌的建立

    過去有關發展自有品牌的研究主要有三個面向:一、代工業務與

    自有品牌之取捨;二、支持發展自有品牌之條件;三、建立自有品牌

    之關鍵成功因素。

    一、代工業務與自有品牌之取捨

    黃蕙娟(1990)、蔡靜怡(1996)、劉秀美(1994)皆認為代工業

    務與建立自有品牌並非互相排斥,而且階段性的善用 OEM 策略更有

    助於建立自有品牌的執行。陳更生、林唐裕(1989)更認為 OEM 與

    OBM 之間是可以共存的,因為透過 OEM 訂單,一方面可以提高產能

    的利用以達成規模經濟;同時藉由 OEM 穩定的利潤來源,亦可以支

    撐自有品牌昂貴的行銷費用,更重要的是,可以從國際知名的廠商學

    習新技術和經驗(李秋慧,1992)。但是另一方面,也有學者持反面意

    見,認為自有品牌與代工共存的情況對企業夥伴的關係可能有負面的

    影響,因為自有品牌會增加與代工客戶衝突的潛在可能性,降低彼此

    之間的信任。陳振祥(1997)認為廠商採行 OEM 或 OBM 的型態是

    一種策略性的選擇,應該依照廠商所具備的資源能力來決定。

    二、支持發展自有品牌之條件

    Bansal,Gatignon & Weitz(1990)指出,公司資源越多越能提供行

    銷品牌的支援,進而使得新品牌上市得以成功。Pausitian(1994)認為

    自創品牌是一長期的過程,如果公司在預算或其他資源上沒有給予公

    平與充足的支援,將會影響品牌的經營與績效。另外,林銘松(1995)

    13

  • 認為廠商若要建立自有品牌,通路的設計與選擇十分重要,個別廠商

    所擁有的能力不同會影響到所選擇的行銷通路。因此 Pfeffer &

    Salancik(1978)提出由於國際環境競爭日益激烈,企業個體因內部資

    源有限,為達成企業目標,需要依賴彼此資源而紛紛採取合作方式,

    進行資源互補以提升彼此利益。黃蕙娟(1990)提出企業在自創品牌

    的發展過程中,並非全是依賴企業內部發展方式進行,也可藉著和他

    人合作之關係,共同分攤或共用企業的活動。而當企業採取策略行動,

    其意義在結合本身資源與外界機會,集中彼此有限的資源完成關鍵事

    項,並以長期利益為考量。但是企業至少須在一項價值活動中佔有優

    勢,或是可經由合作取得優勢時,才可能透過策略結盟的方法,增強

    自創品牌之能力,而且,當二家企業在各項價值活動之互補程度愈高

    時,愈能利用策略結盟的方式自創品牌,自創品牌成功之機率也愈大。

    三、建立自有品牌之關鍵成功因素

    建立自有品牌固然掌握產品的設計、生產及銷售等階段,有助於

    提昇產品的附加價值,但路途卻非常艱辛,並不是所有的企業都有能

    力建立自有品牌,黎堅(1989)認為廠商以自有品牌行銷的基本條件,

    應包括下列幾點:(1)需有優良生產設備、完善管理制度、健全財務及

    豐富的後勤支援能力;(2)具有 R&D 的能力;(3)擁有獨立自主的行銷

    網及售後服務網;(4)產品的設計品質及生產品質優良;(5)企業形象(品

    牌形象)良好;(6)高素質的員工;(7)高價位產品的定位策略。陳更生、

    林唐裕(1989)指出,提升廠商「自主行銷能力」及「產品設計水準」,

    是建立自有品牌能否成功的重要關鍵,並認為自有品牌的創立能否成

    14

  • 功,要視下列條件而定:

    (一)目標市場的產品需求必須穩定且達到一定之規模,自有品牌的

    建立較易成功,已獲利潤亦足以負擔行銷成本。

    (二)產品品質達到一定的水準,且價格具競爭力。

    (三)健全的行銷網路必須同時建立,且製造商對其行銷網路須有相

    當的控制能力。

    Doyle(1990)提出創造成功的品牌必須:(1)擁有第一流的產品品

    質;(2)建立優越的服務;(3)捷足先登(開發新科技、新定位觀念、新

    配銷通路、新市場區隔及填補環境變動的差距);(4)尋求差異化。

    由上述研究結果,可歸納出建立自有品牌的關鍵成功因素:

    (一)行銷能力

    高品質產品、明確劃分產品定價、有效掌握行銷通路都是必須的。

    一般來說,前兩項條件國內大部分的外銷產品皆已具備,而最後一項

    條件,事實上正是國內一般廠商的弱點所在,由於長期忽略國際行銷

    方面的努力,遽然奢言建立品牌往往流於空談。因此,產品具備相當

    程度的自主行銷能力後,自有品牌策略才有用武之地。

    (二)財務方面

    因為自有品牌產品需要龐大的資金做後盾,因此企業健全的財務

    體質將有助於企業建立自有品牌的成功。

    15

  • (三)人才部分

    領導人才和行銷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視的,有了領導人的

    帶動才會使得廠商願意朝著這麼高風險的路邁進;而行銷人才的支援

    則是讓品牌得以永續生存的關鍵。

    16

  • 第三節 品牌建立的程序

    Doyle(1990)提出創造成功的品牌必須:(1)擁有第一流的產品品

    質;(2)建立優越的服務;(3)捷足先登(開發新科技、新定位觀念、新

    配銷通路、新市場區隔及填補環境變動的差距);(4)尋求差異化。而

    Davis and Dunn(2002)認為品牌需在員工、顧客、以及品牌三者之間

    建立一致的承諾與關係,Urde(2003)認為必須以核心價值引導品牌

    的建立過程,核心價值不僅作為整個品牌建立的主軸,使組織由內到

    外均散發出明確而一致的品牌識別,且核心價值在價值創造過程中能

    幫助維持品牌識別的持續性、一致性及可信賴性,因此在品牌建立過

    程中,應結合使命(mission)、願景(vision)及組織價值,並以核心

    價值作為指引,使品牌識別明確而一致,進而發展為一種資源及策略

    性的競爭優勢。

    黃彥明(2004)參考 Urde(2003)之方式,並導入 Keller 品牌知

    識構面,認為品牌建立的程式應分下列階段完成。

    一、品牌核心價值之建立,分為企業內部的經營使命與企業願景,以

    及外部的產業核心價值與消費者對該企業的品牌知識,必須涵蓋

    企業的使命及願景、產業的核心價值(key success factor, KSF)、

    品牌知識構面的發展等三步驟。

    二、選擇品牌核心價值,主要在根據階段一所得之資訊,選擇適當的

    價值訴求,作為該品牌的核心價值。

    三、發展品牌策略,根據品牌核心價值,發展品牌行銷策略,並利用

    17

  • 品牌績效及各項評估指標的重要性,作為發展品牌策略的輔助工

    具。

    四、進行品牌行銷活動,透過各策略組別內的項目發展品牌行銷活動,

    以達到建立品牌之目的。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