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山科技大學ir.lib.ksu.edu.tw/bitstream/987654321/23003/2/專題...崑山科技大學...

94
崑山科技大學 房地產開發與管理系 四年制大學部 專題製作報告 市中心商圈步行者對休憩空間需求之探討 以台南市站前商圈為例 組員:4000T026 邱家芸 4000T027 夏岱辰 4000T030 盧立娜 4011T001 郭耑瑾 4011T007 楊俞萱 4000T067 黃君赫 指導教授:黃幹忠 教授 中華民國 一百零四

Transcript of 崑山科技大學ir.lib.ksu.edu.tw/bitstream/987654321/23003/2/專題...崑山科技大學...

  • 崑山科技大學

    房地產開發與管理系

    四年制大學部

    專題製作報告

    市中心商圈步行者對休憩空間需求之探討

    - 以台南市站前商圈為例

    組員:4000T026邱家芸

    4000T027 夏岱辰

    4000T030 盧立娜

    4011T001 郭耑瑾

    4011T007楊俞萱

    4000T067 黃君赫

    指導教授:黃幹忠 教授

    中華民國 一百零四 年 一 月

  • I

  • 市中心商圈步行者對休憩空間需求之探討

    - 以台南市站前商圈為例

    學生姓名:邱家芸、夏岱辰、盧立娜、郭耑瑾、楊俞萱、黃君赫

    指導教授:黃幹忠

    崑山科技大學房地產開發與管理系學生

    崑山科技大學房地產開發與管理系教授

    摘要

    近年來,市中心商圈已逐漸轉化成一般大眾從事購物活動的休閒場域,「商圈」

    是都市最主要的商業活動空間,也是都市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活動之一。而此休閒場

    域的形成,不僅可以提供民眾休息、娛樂、用餐的場所,也可以增添都市整體的特色

    及魅力。特別是,在人來人往的商圈中,若設有一處休憩空間,將更能增加受訪者在

    此停留的時間及消費的可能性。

    本研究蒐集期刊及碩博士論文等相關研究文獻,以綜擬出「休憩空間」之定義,

    而後透過實地勘查、拍攝,界定出研究範圍內的休憩空間並標示出其分布狀況。接著,

    擬定研究對象和問卷設計與調查,藉由系統抽樣法調查消費基本資料(性別、年齡等)

    和意識調查(商圈來訪頻率、停留時間等),再利用卡方分析和獨立樣本 T檢定分析了

    解受訪者對休憩空間之評價。

    休憩空間對於步行者而言是被需要且重要的,受訪者偏好設施型與廣場型的休憩

    空間,因為設施型休憩空間可以達到充分的休息,讓受訪者覺得安全及舒適,廣場型

    周邊餐飲店多且空間寬敞,能讓受訪者快速的找到目標,不需花費太多時間,而選擇

    人行道座椅的受訪者很少,是因為機車佔用人行道,讓受訪者不便,因此建議加強拖

    吊與勸導違停車輛,不僅可以讓人行道座椅使用率增加,也可顧及步行者之安全。

    關鍵詞:市中心商圈、步行者、休憩空間

  • III

    目錄

    摘要...………………………………………………………………………..Ⅰ

    目錄………………………………………………………………………….Ⅱ

    圖目錄……………………………………………………………………….Ⅲ

    表目錄……………………………………………………………………….Ⅵ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流程 ……………………………………………………………………3

    第四節 研究範圍 ……………………………………………………………………4

    第貳章 文獻回顧 ………………………………………………………........5

    第一節 商圈的種類 ………………………………………………..……….…........5

    第二節 步行環境之設施項目與規劃重點 ………………………………………...7

    第三節 商圈內的空間種類 ………………………………………………….........14

    第四節 休憩空間與商圈步行者之互動意涵 ……………………………….........18

    第参章 研究方法 ………………………………………………………….24

    第一節 調查對象與調查方法 ……………………………………………..………24

    第二節 問卷設計 …………………………………………………...……………...26

    第三節 研究方法 …………………………………………………...……………...30

    第肆章 商圈步行者分析與研究 ………………………………………….31

    第一節 商圈現況分析調查 ……………………………………..……..…………..31

    第二節 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41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79

    第一節 結論 ……………………………………………………..……..…………..79

    第二節 建議 ………………………………………………..….…………....……...80

    參考文獻 ……………………………………………………………….......82

    附錄

    市中心商圈步行者對休憩空間需求與評估之調查 ………..……………………..84

  • IV

    表目錄(1)

    表 1-1 商圈內重要標的 …………………………………………………………………..4 表 2-1 商圈的定義 ………………………………………………………………………..5

    表 2-2 商圈種類 ……………………………………………………………………..........6

    表 2-3 人行道設施項目及分類表 …………………………………………………..........7

    表 2-4 步行區內的環境設施 ……………………………………………………............10

    表 2-5 開放空間之定義 ………………………………………………………………....14

    表 2-6 空間類型 ..…………………………………………………………………….….16

    表 2-7 各學者對空間之定義 .…………………………………………………………...17

    表 2-8 休憩空間之相片列表…………………………………………………………….20

    表 2-9 廣場定義 ………………………………………………………………………....21

    表 2-10 研究範圍內之休憩空間 .………………………………………………...……..21

    表 2-11 休憩空間之相片列表……………………………………………………….…..22

    表 3-1 調查對象與調查內容 ………………………………………………….………...25

    表 3-2 問卷發放位置說明 ……………………………………………………….……...25

    表 3-3 步行者基本資料 ………………………………………………………….……...26

    表 3-4 步行者商圈遊逛相關經驗調查 ………………………………………….……...26

    表 3-5 步行者對休憩空間的使用情況 ………………………………………….……...27

    表 3-6 休憩空間之各項因素 …………………………………………………….……...28

    表 3-7 休憩空間之陳述 ………………………………………………….……….……29

    表 4-1 中山路休憩空間之相片列表 ................................................................................33

    表 4-2 民族路二段休憩空間之相片列表 ........................................................................35

    表 4-3 北門路休憩空間之相片列表 ................................................................................37

    表 4-4 衛民街休憩空間之相片列表 .……………………………………………….…..40

    表 4-5受訪者性別次數與百分比 …………………………………………………….....41

    表 4-6受訪者年齡次數與百分比 ………………………………………………….…....41

    表 4-7受訪者教育程度次數與百分比 …………………………………………….……42

    表 4-8受訪者職業次數與百分比 ………………………………………………….…....42

    表4-9受訪者每月平均所得次數與百分比 ………………………………………..……43

    表 4-10受訪者是否有特定目的才會前往商圈次數與百分比 …………….…………..43

    表 4-11 受訪者此次到市中心商圈目的調查分析-平日 …………………………….….44

    表 4-12受訪者此次到市中心商圈目的調查分析-假日日 ……………………………..44

    表4-13受訪者選擇來此商圈遊逛之原因的調查分析 …………………………………45

    表 4-14受訪者遊逛頻率次數與百分比 ………………………………………….……..45

    表 4-15性別與前來此商圈的遊逛頻率之交叉表-平日 ………………………………..46

    表 4-16性別與前來此商圈的遊逛頻率之卡方檢定-平日 ……………………………..46

    表 4-17年齡與前來此商圈的遊逛頻率之交叉表-假日 ………………………………. 47

    表 4-18年齡與前來此商圈的遊逛頻率之卡方檢定-假日 ……………………………. 47

  • V

    表目錄(2)

    表 4-19性別與前來此商圈的遊逛頻率之卡方檢定-平日 ……………………………..48

    表 4-20年齡與前來此商圈的遊逛頻率之交叉表-平日 ………………………………..48

    表 4-21性別與前來此商圈的遊逛頻率之卡方檢定-假日 …………………….……….49

    表 4-22年齡與前來此商圈的遊逛頻率之交叉表-假日 ………………………………..49

    表 4-23受訪者使用交通工具次數與百分比 …………………………………….……..50

    表4-24受訪者預計停留時間次數與百分比 ………………………………………..…..50

    表 4-25受訪者同行者次數與百分比 ……………………………………………….…..51

    表 4-26受訪者遊逛過程中是否有休息次數與百分比 …………………………….…..51

    表 4-27停留時間與遊逛過程是否有休息之交叉表-平日……………………………....52

    表 4-28停留時間與遊逛過程是否有休息之卡方檢定-平日……………………….…...52

    表 4-29停留時間與遊逛過程是否有休息之交叉表-假日…………………………..…..53

    表 4-30停留時間與遊逛過程是否有休息之卡方檢定-假日……………………….…...53

    表4-31受訪者對休憩空間整體品質滿意度次數與百分比 ……………………..……..54

    表4-32受訪者何時會使用休憩空間次數與百分比 ……………………………..……..54

    表4-33受訪者在休憩後是否會增加遊逛及消費意願次數與百分比 …………..……..55

    表 4-34是否有休息與休息後是否會增加遊逛或消費意願之組別統計量-平日……....55

    表 4-35是否有休息與休息後是否會增加遊逛或消費意願之獨立樣本檢定-平日…....56

    表 4-36是否有休息與休息後是否會增加遊逛或消費意願之組別統計量-假日……....56

    表 4-37是否有休息與休息後是否會增加遊逛或消費意願之獨立樣本檢定-假日…....56

    表4-38受訪者須付費才能使用休憩空間次數與百分比 …………………………..…..57

    表4-39受訪者個人願意消費的最高金額次數與百分比 ………………………..……..57

    表 4-40性別與該休憩空間需要付費才能用是否願意消費之交叉表-平日…………....58

    表 4-41性別與該休憩空間需要付費才能使用是否願意消費之卡方檢定-平日……....58

    表 4-42性別與該休憩空間需要付費才能使用是否願意消費之交叉表-假日………....59

    表 4-43性別與該休憩空間需要付費才能使用是否願意消費之卡方檢定-假日……....59

    表 4-44選擇休憩空間時所考慮原因分析表-平日……………………………………....60

    表 4-45選擇休憩空間時所考慮原因分析表-假日……………………………….……...61

    表 4-46有提東西時選擇休憩空間時所考慮分析表-平日………………………….…...62

    表 4-47有提東西時選擇休憩空間時所考慮分析表-假日………………………….…...63

    表 4-48步行者選擇休憩空間時對各項因素的重視程度平均數表-平日………….…...63

    表 4-49步行者選擇休憩空間時對各項因素的重視程度平均數表-假日………….…...65

    表4-50性別與選擇休憩空間時對各項因素的重視程度之獨立樣本檢定 ..…….…….67

    表4-51年齡與選擇休憩空間時對各項因素的重視程度之獨立樣本檢定 ..……….….69

    表4-52休憩空間偏好表 ………………………………...………………………….……70

    表 4-53性別與選擇休憩空間之交叉表-平日…………………………………................71

    表 4-54性別與選擇休憩空間之卡方檢定-平日………………………………………....71

    表 4-55性別與選擇休憩空間之交叉表-假日……………………………………............72

  • VI

    表目錄(3)

    表 4-56性別與選擇休憩空間之卡方檢定-假日………………………………………....72

    表 4-57年齡與選擇休憩空間類型之交叉表-平日………………………………….…...73

    表 4-58年齡與選擇休憩空間之卡方檢定-平日……………………………………........73

    表 4-59年齡與選擇休憩空間類型之交叉表-假日………………………………….…...74

    表 4-60年齡與選擇休憩空間之卡方檢定-假日……………………………………........74

    表 4-61休憩空間類型是否會對消費者停留時間之交叉表-平日 ……..………….…...75

    表 4-62休憩空間類型是否會對消費者停留時間之卡方檢定-平日…………….....…...75

    表 4-63受訪者對於休憩空間類型各項陳述之同意度-平日……..………….….............76

    表 4-64受訪者對於休憩空間類型各項陳述之同意度-假日..........…………….....….....78

    表 5-1 休憩空間類型檢視表 …………………………………………........................…81

  • VII

    圖目錄

    圖 1-1 研究流程圖 ………………………………………………………………….....3

    圖 1-2 研究範圍 ……………………………………………………………………….4

    圖 2-1 外部空間系統的架構及分類圖 ……………………………………………...15

    圖 3-1 位置配置圖 …………………………………………………………………...25

    圖 4-1 中山路休憩空間統整示意圖 ……………………………………………...…32

    圖 4-2 民族路二段休憩空間統整示意圖 ……………………………...……………34

    圖 4-3 北門路休憩空間統整示意圖 ……………...…………………………………36

    圖 4-4 衛民街休憩空間統整示意圖 ………………………………………………...38

    圖 4-5 萬昌街休憩空間統整示意圖 ………………………………………………...39

  • 1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隨著社會環境變遷與消費者生活風格的改變,商圈形態也逐漸由傳統的雜貨

    店、商店、市場組成,演變為由百貨公司、專賣店、量販店及購物中心組成,因

    而展現出不同樣貌。近年來,在市中心商圈裡設有休閒娛樂和用餐之處已變得越

    來越普遍,讓人們在購物和逛街之餘,還可以在此享受美味的餐飲和進行各種娛

    樂活動。此除了具有傳統的商業意義之外,還出現讓人們在商圈裡享受服務和體

    驗各種的內涵。商圈往往是都市裡某個區域的商業中心,也是聚集大量人流的地

    方,人們在此處不僅能夠從事購物活動也能滿足休閒、觀光、娛樂、餐飲、美容、

    健身等方面的需求。

    為前來商圈內消費的民眾提供舒適的環境,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舒適的環

    境不僅可使步行者在此充分獲得放鬆,並享受悠閒的時光;而良好的來訪經驗也

    將增加其再次來訪的可能性。在提升環境的舒適性方面,除了改善購物環境、服

    務設施、步行空間之外,適切地提供休憩空間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同時,街道

    傢俱、櫥窗展示、植栽設計、戶外咖啡座等的設置也可為商圈帶來許多特色,讓

    商圈逐漸地在各方面展現出人性化和人情味的特點。

    目前,在一般的商圈內或多或少皆設有休憩空間,而既往研究分析也發現,

    不同屬性的消費者會選擇不同的休憩空間停留。然而,卻較少有研究針對商圈中

    之休憩空間的角色定位、重要性及來訪消費者對其之評價做出探討。在人來人往

    的商圈中,若設有一處可供短暫歇息的休憩空間,將更能增加步行者在此停留的

    時間及消費的可能性。由此可知,休憩空間規劃良好與否,亦是商圈規劃的重要

    課題。

  • 2

    第二節 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之研究的動機,本研究目的有以下四點:

    一、對於休憩空間的分類進行探討,以瞭解休憩空間的類型是否會對消費者停留

    時間造成影響。

    二、步行者在選擇休憩空間時所考慮的因素及假設手中提物品時所考量的因素兩

    者的差異。

    三、探討步行者的行動力及消費意願在休憩後是否有所改變。

    四、針對研究範圍內之休憩空間提出改善建議。

  • 3

    第三節 研究流程

    研究流程包含:研究動機、研究目的、文獻回顧、研究範圍與研究對象、問

    卷設計與問卷調查、消費者特性分析、消費者對休憩空間之評價、結論與建議等

    部份。如圖 1-1表示:

    圖 1-1 研究流程圖

    分析方法

    1. 獨立樣本 t檢定

    2. 交叉分析─卡方檢定

    結論與建議

    商圈內步行者特性分析

    研究目的

    研究動機

    步行者對休憩空間之評價

    文獻回顧

    (1)商圈的種類

    (2)步行環境之設施項目與規劃重點

    (3)商圈內的空間種類

    (4)休憩空間與商圈步行者之互動意涵

    研究範圍與研究對象

    (1)台南市火車站前商圈

    (由北門路、中山路、衛民街所圍繞的範圍)

    (2)以研究範圍內之步行者為研究對象

    問卷設計與問卷調查

    1、 以系統抽樣法進行問卷調查

    2、 基本資料調查:性別、年齡、職業、收入等

    3、到此商圈遊逛的相關經驗:商圈來訪頻率、同行

    人數、停留時間、交通工具、遊逛過程中是否有

    短暫休息等。

    4、對於休憩空間的使用情況

    5、選擇休憩空間時對各項因素的重視程度

  •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

    本研究以台南火車站站前商圈,即中山路、北門路、衛民街所圍繞形成的區

    域為研究範圍,如圖 1-2所示。商圈內共計有 500 多家商店,是一處集結服務業、

    餐飲業、百貨業等業種業態的熱鬧商圈。包含台南火車站、南方公園、新光三越、

    Focus 流行館,流行商品、潮流品牌、知名餐飲業等都在此商圈範圍內擴展店面,

    吸引了大批年輕人前來遊逛與消費。

    標示 1 標示 2 標示 3

    南方公園 新光三越 台南火車站

    圖 1-2 研究範圍

    1

    2

    3

  • 5

    第貳章 文獻回顧

    第一節 商圈的種類

    賴光邦(2008)說明市中心區係指提供都市居住者們在商業、工作、服務等都市

    機能的中心區域,以及市民生活便利上所需之各項設施的聚集地區。根據國內都

    市政府部門發現,目前各都市政府對市中心區的範圍並無明確的界定,據了解,

    一般主要分布在各都市中心車站前站的周邊地區。

    表 2-1商圈的定義

    作者 年份 定義

    林達道 1991 將商圈(商業區域)定義為消費者會前往購物之地理區域中的

    商店群。

    方寶慶 1994 顧客從事購買行為之際,選擇到該處購物之顧客分佈的地區範

    圍。

    趙義隆 1999 從事購物時,優先選擇到某商店購物的顧客其所分布的地區範

    圍。

    黃幹忠

    葉光毅 2000

    對主要商店街進行調查,探討同類型商店的聚集現象及所產生

    的聚集效益,分析地價高低對業種分布的影響。

    陳犀吉 2001 是人們進行經濟性交換與勞務活動所在的區域範圍,是為了進

    行供給與需求活動的場所。

    顏雅雯 2001 不同的商圈其客層在生活型態、教育水平、年齡及消費習慣都

    會產生差異。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商圈」是都市最主要的商業活動空間,能讓消費者前來購物或從事休閒娛

    樂等,是都市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活動之一。在台灣的都市中,由於地狹人稠常

    導致住宅區與商業區混合使用,不只是主要幹道沿線逐漸形成商店街,某些從都

    市中心往住宅區內的延伸小巷道,也可能是商店延伸群集的區域。許多學者對商

    圈提出許多不同的定義,有學者認為商圈是從事購物之時其顧客所分布地區範圍

    所規劃出的限定範圍;另有學者認為商圈為消費者進行經濟性交換與勞務活動所

    在的區域範圍,且為一進行供給與需求活動的場所。因此,簡瑗毅(2000)將商圈種

    類分為以下四種類型,彙整如下頁表 2-2:

  • 6

    表 2-2 商圈種類

    類型 定義

    都市型商圈

    此類商圈具有強烈目的性與主題性消費誘因,涵蓋區域廣,輔導重

    點在於改善商業服務環境、充分利用公共空間、塑造商店街形象與

    定位、建立共同自主性機制與未來發展規劃等。

    區域型商圈

    以滿足附近居民的需求為主,涵蓋商圈附近三公里左右範圍,輔導

    重點是將零散商業行為密集化,提供更多服務項目、改善硬體環境、

    加入其他業種與業態以形成自給自足的消費體。

    特色型商圈

    具有特殊歷史背景、傳統文化、傳統手工藝或其他觀光資源,使其

    消費特性比區域商店街更具主題性與目的性,輔導重點在強調街區

    特色,結合社區及觀光資源,以創新方式振興其傳統手工藝或商圈

    特色並加入社區總體營造工作。

    是一個只有少許或甚至沒有商業聚集行為的基地,針對消費者之需

    求而規劃設計之新興商店街,輔導重點在於基地條件分析、消費需

    求分析、交通動線規劃、公共設施規劃、招商工作輔導與執行等。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簡瑗毅(2000)

    本研究設定之研究範圍係位於台南火車站周邊,是一個集結各項零售業、服

    務業而發展出的商圈。消費者從台南火車站步行 5分鐘即可到達商圈,因此,聚

    集了北從嘉義到南從屏東、高雄民眾到此商圈。周邊有數間學校及醫院,加上交

    通上的優勢,人潮絡繹不絕。有公車及學校校車會在此停靠,也吸引許多學生到

    商圈內用餐、消費,交通條件甚佳。由上述的描述可知,本計畫的研究範圍可歸

    類為「市中心商圈」,而依簡瑗毅(2000)之言,有必要置重點於商業服務環境支改

    善,以及公共空間之充分利用。

    新興型商圈

  • 7

    第二節 步行環境之設施項目與規劃重點

    黃幹忠(2010)描述步行不僅是環境友善,而且是有益身體健康的運輸手段。最

    重要的是,步行意味著「人們上街活動(people on the streets)」可間接地傳達出安全

    與愉悅的環境訊息,因此步行環境的提供涉及到當代許多重要社會經濟議題,如

    運輸、空間品質與個人健康等。

    一、 步行環境設施項目

    「步行環境」狹義的定義包含人行道、行人穿越設施(天橋和地下道)無障礙空

    間、行人廣場;廣義的定義還包含進出建築物之走道、上下運輸之等候與停留空

    間、大眾運輸場站內之空間、候車空間等。

    步行環境提供步行者安全的保護與休憩、交通、購物等活動需求,而環境也

    會影響人行環境的空間品質,在髒亂、有威脅性的空間將降低步行者前往的意願;

    反之,整潔、沒有阻礙的環境,遊逛時感官上能有愉悅的心情。環境中的相關設

    施種類多樣,在塑造整體空間品質上具有直接的影響力,而在維護相關設施的設

    置外,依據人行道設計元素分為環境基礎、交通、服務、資訊、景觀及管理維護

    六大類之相關設施,如能將各類別設施彼此輔助設置,預期可在街道上發揮更完

    整的服務功能。彙整如表 2-3:

    表 2-3 人行道設施項目及分類表

    相關設施 主要服務 設施項目 配置建議

    環境基礎

    相關設施 所有人行道必須具備之元素。

    鋪面

    緣石及收邊

    公共管線、人手孔

    排水設施

    燈具

    無障礙設施護欄

    交通相關

    設施

    公車候

    車區

    (1) 配合公車停靠地點設置,

    以接近學校、公共建築、

    候車亭

    交通標誌系統

    (續下頁)

  • 8

    人行開放空間及主要幹道

    路口之附近,但避免設置

    於大量人行穿越的直接動

    線上。

    (2) 候車亭僅配置於無騎樓而

    有退縮空間之人行道,因

    本身已含座椅及照明,故

    不需再設置此項設施。

    上下車灣

    公車站牌

    車檔、車止

    機車停車位

    自行車停車架

    計程車招呼站

    機踏車

    停放區

    (1) 設置於商業區、捷運車

    站、公共建築及大型開放

    空間等附近。

    (2) 配置於寬度 2.2 公尺以上

    之設施帶。

    (3) 機車停放格視停放空間之

    大小,決定採用垂直停放

    或 45度斜角停放。

    服務相關

    設施

    休息等

    候區

    (1) 建議配置在商業中心及大

    型公共空間等人行密度高

    之地區。

    (2) 設置於 1.2 公尺寬以上之

    設施帶,依不同寬度配置

    不同之等候設施。亦可配

    合公車候車區在其相鄰區

    段設置休息等候區。

    垃圾桶

    電話亭

    座椅

    郵筒

    資訊相關

    設施

    資訊

    服務區

    (1) 設置於明顯易見之地點,

    使通訊設施及資訊內容能

    有效率的流通。

    (2) 設置於需要指引方向的地

    區、捷運出口處附近或重

    要路口,或需要觀光導引

    的地點。

    (3) 設置於 2.5 公尺寬以上之

    指示性標示系統

    活動看板

    資訊性標誌系統,

    教育性標誌系統

    表 2-3 人行道設施項目及分類表(續)

    (續下頁)

  • 9

    人行道,或設於其他公共

    空間與鄰里社區公園附

    近。亦可配合資訊服務區

    在其相鄰區段設置其他服

    務性設施。

    景觀相關

    設施

    景觀

    綠化區

    (1) 在人行密度低之地

    區,例如文教區或住

    宅區可考慮設置較多

    之景觀綠化帶,擴大

    樹穴的範圍並增加低

    矮灌木或地被植物。

    (2) 設置於 1.2 公尺寬以

    上之設施帶。

    (3) 可配合景觀綠化區設

    置其他服務性設施。

    喬木灌木地被植物

    景觀照明

    植穴

    水景

    花槽花缽

    公共藝術品

    管理維護

    相關設施 需依其服務範圍設置。

    植物澆灌設備

    消防栓

    停車計時器

    電信箱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內政部營建署,市區道路人行道設計手冊,2003。

    內政部營建署針對人行道設計元素相互間距離、設施帶寬度、設置地

    適宜性、街道傢俱彼此間關係等提出一般性配置準則。

    1、各項環境設施及街道傢俱之配置以無障礙環境為優先考慮。

    2、掌握步行最小寬度需求,並維持街道傢俱及地上設施儘可能設置於設施

    內,且考慮設施帶寬度限制下所允許設置的街道傢俱及設施。

    3、街道傢俱配置的種類及數量應考慮基地現況、人行密度、相鄰土地的活

    動行為、有無建物退縮空間等因素。

    4、座椅、垃圾筒、燈具、資訊指標、電話亭等街道傢俱應運用共通之造型語

    彙、色彩、材質,以營造街道整體意象。

    5、方向性指示牌、燈具、活動旗幟及號誌等可考慮共桿設計。

    6、公車候車亭原則設於有退縮空間之人行道,有騎樓之人行道不設候車亭,

    表 2-3 人行道設施項目及分類表(續)

  • 10

    僅設置候車站牌。

    7、交叉路口行人穿越道連接處之扇形區域內,除設置車止外,應維持淨空。

    8、路口交通號誌、標誌牌及控制箱應設置於扇形區域外之設施帶,不得影

    響行人之活動。

    9、路口轉角扇形區域可考慮外突,以縮短行人穿越行人穿越道所需時間。

    洪玎螢(2003)歸納步行區內的環境設施,約可分類為下列諸元素,如表 2-4所

    示。

    表 2-4 步行區內的環境設施

    元素 解釋

    地坪舖面 以精緻的舖面材料,作圖案化的處理,並考慮高低變化、殘障使

    用及行走安全特性。

    安全設施

    消防栓、路燈、交通號誌、阻車設施、柵欄等,位置以不妨礙通

    行及使用性為主。顏色、造型宜適當設計,表達地區特色,尤其

    街道照明燈具、燈光設計,更能突顯徒步區夜晚人潮熱絡特色。

    街道設施

    例如休憩座椅、垃圾筒、煙灰缸、郵筒、電話亭、佈告亭、販賣

    亭、路標、標識板、飲水台、公車站等,為服務街道一般活動的

    主要設施,其位置及使用,與遊客的視覺、肢體接觸最頻繁,除

    考慮其不同於一般街道地區之機能性與需求性外,比這更重要的

    是如何發揮造形或使用上的特殊效果,化解都市生活中的緊張與

    煩躁,留給遊客深刻印象。

    街道照明 步行區為人群日夜活動之地區,故照明極為重要,燈具宜適當特

    別設計,藉以表達此一地區之特色。

    遊憩設施

    空間足夠時,考慮設置小型兒童遊戲場、涉水池、涼亭、花架、

    戶外休閒咖啡座、小廣場、表演、社交等活動,主要目的是吸引

    人潮逗留,形成人際間良性的接觸與互動。

    景觀飾物

    植栽、草地、花台、噴泉、雕塑、鐘塔、裝飾等,主要目的是軟

    化環境,創造悠閒氣氛,提供視覺休閒享受,經常以動態形式展

    現。

    植栽種植 行道樹、灌木叢和花卉等,最能達到綠化都市及美化市容的目的。

    廣告招牌 為商家傳遞商品情報之設施,配合徒步區內的都市景觀,其尺

  • 11

    資料來源:洪玎螢 ( 2003 ),都市中行人徒步區設置使用與環境品質關係之研究-

    以台中市繼光街與電子街行人徒步區為例。

    二、人行環境規劃目標

    謝家榆(2010)在「都市人行友善環境調查與改善-以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三

    段為例」一文中,提及步行的 7個目標:

    1. 安全(safe walking).

    為了保護行人,較寬的街道上需有行人的專屬步道及休憩空間以和車

    輛做區隔。人行道(sidewalks)僅能提供物裡上的區隔,若想讓行人心裡上

    有安全感則需在靠近車道的一側種植樹木。在較窄的街道則應讓人車混

    合,限制車輛數度以配合行人的步調(pace),同樣亦可達到安全的目標。

    2. 舒適(physical comfort)

    欲鼓勵行人重回街道,確保步行環境的舒適將是必要的。影響的主

    要因子是微氣候。透過街道兩旁建築物的高度及配置方式,可保持街道

    上行人的舒適。在寒冷的地區應提供避風處或是避免讓風的威脅更劇(如

    高樓風);炎熱的地區則需提供陰影,而植樹亦是降低微氣候造成的不舒適

    感之有效工具。

    3. 包被感(Definition)

    亦即步行空間需有明顯的邊緣界定帶給人的安全感,垂直面的界定

    元素包括街牆高度、沿街種植的樹木;水平面則為街道或空間的寬度。

    街道越寬,兩旁的建築物必須要更高或是更密集才能界定出所謂的「街

    道空間」。

    4. 吸引視線的元素(Qualities that engage the eyse)

    人們行走時視覺是動態的,街道上各種景物,如植栽、旗幟、燈柱、

    及展示櫥台 寸、形式、顏色、聲光、位置等應有一系統性之規定處理;展示

    櫥台供商品展示或宣傳廣告之用,則可給予較彈性之發揮。

    全區音響設施 為服務區內遊客之情報吸收與聽覺休閒之設施,為區內創造聽覺

    環境之活絡氣氛。其纜線與喇叭音響位置造形須經過思考設計。

    特殊活動空間 供街頭表演獻藝等之用。

  • 12

    甚至其他行走的人們光影變化都將映入行人的眼簾。複雜的建築立面可提

    供較富變化的趣味、地面層做為商業使用並設置櫥窗等,可吸引行人在街

    道中行走。在街道中亦須安排適當的端景或是標示,使人得以辨識方向而

    不致迷路。

    5. 透明度(Transparency)

    或者稱之為視覺穿透的程度。主要是在私人空間與公共街道交界的

    處理─窗、門或是圍牆等,所造成的視覺和實際上的穿透度。透明程度跟

    空間為公共或私有、使用類別有關;商業使用常以大量的玻璃櫥窗(透明度

    高)來告知並吸引顧客上門消費;對於私人住宅而言,居民的要求則是隱

    私,透明度當然就必須下降(可以適用植栽或圍牆處理)。

    6. 持續性(Maintenance)

    樹木、街道的鋪面材質、建築物、及其他街道構成要素的連續性、

    一貫性是好的步行環境不可或缺的。維持地面層為便利商店、飲食店等對

    行人友善的零售商店,並保持一定的排列韻律,都將對改善步行環境有所

    助益。

    7. 設計與施工品質(Quality of construction and design)

    街道景觀能否確實發揮功能端視設計與施工品質而定。材料本身並

    無所謂的好壞;而是應考量當地氣候、地理環境因素,選用合適、長久耐

    用、價格合理的材料,並與整個環境的調性(Tune)一致。

    藍武王、林文雄(1991)之人行道應具備下屬五項基本功能:

    1. 舒適性

    對天候變化具有充分應變能力,以及足以增加行人舒適感之設計。

    2. 方便性

    考慮步行者之起訖點及步行距離,並以簡明之方向指引設施將行人之

    起訖點與步道作有效之連接,提高人行步道系統之可及性。

    3. 安全與保安性

    提供人車分離之徒步空間及合理之穿越方式。此外,應考慮照明設備、

    視線狀況,維護行人之人身安全。

    4. 美觀性

    行人步行空間應考慮人性對美感的需求。

    5. 通行有效性

  • 13

    人行道之有效寬度指人行道總寬減去障礙物寬;另外對移動障礙者之

    通行亦應注意其有效性。

    由上述可知,一個提供行人步行的環境所應具備的基本條件為安全性、舒適

    性、方便性等。安全性不只能夠將人和車分離達到保護行人安全的功能,在步行

    者在休息時不感到威脅情況,且步行環境還具備透明性,即店家使用透明玻璃的

    設計方式,讓步行者在遊逛時能夠清楚明瞭店家所販賣的商品及最新商品,增加

    商店的吸引力及利益。

    人行道、騎樓能提供避免炙熱陽光遮風避雨的舒適性環境,其雖有效性是短

    暫的。當炎熱時,步行者仍大多會往室內(例如:百貨公司、餐飲店)移動,有空調

    降溫及休息空間、餐飲提供讓人夠獲得舒適的休息環境。

    由於火車站商圈有四通八達的公車路線,道路與道路間有相連接形成的面狀

    商圈。不止交通便利也提供遊逛上的便利,為因應大量人潮的需求,休憩空間勢

    必是一個必要性的空間配置。

  • 14

    第三節 商圈內的空間種類

    「開放空間」泛指各式各樣城市居民可以交流、使用的空間,其範圍大至自

    然界的山林、綠野、河川、湖泊;小至都市中的廣場、空地、道路、庭園等,凡

    具有足夠的開放民眾自由使用的空間都稱之為「開放空間」。

    表 2-5 開放空間之定義

    作者 年份 定義

    Stuat

    Chapin 1979

    Chapin在土地使用計畫(Urban Land Use Planning)一書中用「開

    放空間」的名詞來代表那些具有保存和維持價值的自然資源、

    人文資源以及土地使用,它包含多種不同的使用,而這些空間

    對於都是發展的需要有很重要的貢獻。

    Hamid

    Shinvani 1985

    認為在都市設計之範圍中有關開放空間之元素構成,應該包

    括:都市地區的地景、公園、休閒空間、街道及閒置土地等。

    開放空間是都市設計的基本要素,與建築物量體應構成整體關

    係。他並以實質型態、人文環境及自然環境三者作為都市設計

    之主要內容透過都市設計之主要內容透過都市設計方法做都

    市整體規劃。

    林進益 1986

    認為「開放空間」係指都市中非建築實體,經由人為的塑造與

    設計,產生可讓人感覺出來包括特殊風格的生態、文化空間,

    並且供給大眾享受戶外之休養、觀賞、遊戲、遊蔥、等的活動

    空地。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張錦桐(2008),以步行者觀點探討西門圓環周邊開放空間

    之研究碩士論文、林進益 ( 1986 ),公園綠地基本型態之探討,造國季刊,第三期。

    賴光邦(2008)將國內大都市中心區步行者主要使用的空間場所,大致主要分佈

    於下列幾個地方:

    (1) 居各大都市交通樞杻之功能地位的中心車站站區週邊。

    (2) 中心車站附近商業區內的繁華街道。

    (3) 離中心車站雖有一段距離,但為商業設施集中且具豐富及吸引步行者之

    業種結構之市中心主要大街的繁華區段。

    (4) 於市中心商業區域內所自然形成之商業設施聚集體之所謂的夜市、商

    圈、商店街。

  • 15

    (5) 對步行者來說,較方便到達且空間具魅力或因某些因素以致能吸引步行

    者前來使用之市中心或其附近之公園綠地、廣場(含水岸空間)。

    高橋 志保彥(1992)說明外部空間當中的大部份是公共空間(Public Space),而

    且可做為代表性的為都市步行者空間,主要分布於其中的「公共空間」與「準公

    共空間」。而一個都市若想提升、改善都市人行系統環境品質,想要將步行者空間

    塑造成舒適且愉悅的都市空間,則除了需要公部門、專家學者們的費心及努力外,

    也需要市民們對該類空間的重要性能夠瞭解與具共識才行。高橋 志保彥(1992)將

    外部性分為公共空間和私有空間,彙整如圖 2-1。

    公共

    空間 3.公共廣場-----------交通廣場(交通節點)、都市廣場(步行者空間)

    4.水岸空間-----------海濱、河岸、湖畔

    1.道路

    2.公園綠地-----------地形、綠、園路、路面、公園設施、街道傢俱類

    一般道路

    步行者專用道路

    步道(路面的舖裝材料與設計、街道樹、植栽、

    各種街道傢俱等)

    車道(路面舖裝、道路照明、交通標誌等)

    私有

    空間

    準公共空間

    純私有空間-----------庭院等專用空間

    2.牆壁面退縮部分(店前空地、壁面線指定)

    1.公開空地(綠地、鋪裝地)

    3.人行的通道(基地內道路、公開空地)

    4.中庭(街區內中庭)

    5.小廣場(公園)

    6.屋頂庭園(開放的人口地盤)

    圖 2-1外部空間系統的架構及分類圖

    資料來源:(高橋 志保彥(1992),都市環境のデザイン)

  • 16

    本研究將開放空間類型區分為四類步行空間、購物空間、公共空間、休憩空

    間。整理彙整如表 2-5:

    步行空間是街道空間使用型態的一種,而步行區規劃一直被視為是街區環境

    改善與商業發展的重要策略工具,其提供步行者不受汽車所干擾,對於一個都市

    的宜人尺度是一項重要指標。

    購物空間在一個建築範圍或區域內,由競合之業種所共同構成,從事商品零

    售或批發販賣之經營場所,其經營權及所有權多為各自獨立,而經由共同協約針

    對公共利益設施之管制,並委由管理單位執行,以維護各商戶利益之商業型態。

    公共空間是都市環境重要的空間機能,具有“聚集”的本質,重要社會性活

    動的凝聚,人們生活的回憶場所,應該讓人群了解活動在空間發生、停留、交換,

    依此形成一種歸屬感。

    休憩空間在於自由時間和人的所有活動型式之中,目的在於恢復人的體力和

    精力。讓行人在步行、購物後疲憊所提供的休憩空間,通常包含在步行空間、購

    物空間和公共空間之內,上述三樣空間,都應具備休憩空間的提供,也是本研究

    最主要研究的項目。

    表 2-6 空間類型

    類型 定義 範例

    步行空間 由建築、植栽、騎樓等元素所構成之人行

    動線連結體系。

    人行道

    騎樓

    購物空間

    經過完整規劃、設計、開發、租賃、經營

    與管理之多元化商業空間,以提供購物與

    消費為主要目的,並結合其他具有凝聚消

    費人群,促進購物與消費之相關商業機

    能。

    百貨公司

    購物中心

    商店街

    地下街

    公共空間

    指一個不限於經濟或社會條件,任何人都

    有權進入的地方;譬如,不用繳費或購票

    進入,或進入者不會因背景受到歧視。

    公園

    廣場

    公共圖書館

    休憩空間 不同於廣場、公園,是以休憩為主要目

    的,為大眾服務的場所,且應是開放的。

    人行道座椅

    柱子旁座椅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內政部營建署、維基百科、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處。

  • 17

    表 2-7 各學者對步行街區空間之定義

    作者 年份 定義

    胡杏璋 2006

    台南府城舊市中心區步行空間系統之建構過程應分別考慮基礎

    交通系統規劃、步行網絡動線形成和步行空間係部設計三個作

    業階段,借由傳統街巷、騎樓和人行道夠成的步行空間網絡,

    使得人們能在府城舊市中心區舒適、安全且便利的行走。

    李自明 1992

    行人徒步區整體計劃之實施,應包括硬體設施計劃之開發及軟

    體管理維護制度之建立,而管理維護制度內容則應結合管理之

    監督機關、管理執行單位及管理維護相關法令三者共同運作,

    使能真正發揮徒步區之功能。

    李剛傑 1997

    結論有以下三點關於人與空間交互影響的面向

    一、居民形態與當地人文風貌

    二、政府行動與都市空間的發展

    三、消費者行為與消費空間形態

    王珮琪 2000

    在空間規劃設計方面,應視街區為一完整規劃單元,考量商街

    的角色與人文意涵;再活動體驗方面,經由對實質空間的觀察

    與認知過程,界定出具潛力之重要活動據點;在經營機制方面,

    應主動培養商家參與的街區認同感與運作機制。

    陳婷妤 2001

    常設性街道家具有加強印象的具體成效,並且提供民眾使用上

    的實質功能,並且輔助產生互動交流意義。臨時設置物經調查

    後發現助於增加逛街的樂趣,並提供多樣商品選擇性,對於提

    高生活樂趣有相當大的正面意義。管理與規劃準則應以人性為

    出發點,且生活應是愉悅的、自在的,並非純粹的追求一致性

    的乾淨寬敞的環境。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張錦桐(2008),以步行者觀點探討西門圓環周邊開放空間

    之研究碩士論文。

  • 18

    第四節 休憩空間與商圈步行者之互動意涵

    一個城市的品質高低不是來自於有多少步行者來過,而是有多少步行者願意

    花時間在此停留、觀望,亦即休憩空間是一座城市的魅力所在。狹義的休憩是相

    對於忙碌的,多指脫離緊張忙碌的狀態,而置身於輕鬆、舒適、自在的環境中,

    更是強調一種恬靜、怡然的精神狀態。休憩空間的組成可分為硬質因素(包括建築

    物、鋪面、小品、服務設施)和軟質因素(包括動植物、水、人)兩大部分。

    從生理學的觀點來看,疲勞與休息是能量消耗與恢復相互交替的肌體活動。

    疲勞與休息的合理調節,可以使人的感覺器官、運動器官與中樞神經系統的肌體

    得到鍛鍊和提高。適度休息能有效緩解、消除疲勞,並將身體恢復體力,過度疲

    勞的身體在就業、生活上將會減少效率,甚至會恍神、精神不集中而發生危險。

    休憩是人們所追求能身心放鬆的一種方式。

    張錦桐(2008)步行的特性與其他運輸工具相比,步行交通有其自身的特點與要

    求,一般而言,都市中的步行者在活動時有以下特性:

    1、步行的隨意性

    步行相較其他運具不受空間限制,這包含兩種涵義:一種涵義指出在步

    行行動時的機動性,步行者不受時間限制,也不需要任何等待時間;另一種

    涵義指出活動時行為的隨意性,步行者在步行時的位置變動非常頻繁而不受

    限制,非常容易改變行為和位置狀態,這種隨意性往往是完全由自身掌握的。

    2、步行的安全性

    行人是在都市道路上運動作弱小的單位體。行人在步行時,最能直接感

    受到不安全因素的威脅,因而步行系統對於安全的要求顯得最為重要迫切。

    步行與車行相衝突時,步行者有較大之安全顧慮。步行亦受到氣候因素影響。

    3、步行的終端性

    步行是實現門到門的交通路線的終端方式,不管用任何方式,最終的步

    行都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步行交通子系統與其他交通系統的交通轉乘和交通

    接駁變得重要。

  • 19

    4、步行的時距性

    任何交通運載方式都有其出行時距的範圍,顯然步行的出行時距是最短

    的,速度當對的也比其他運輸工具慢。從生理角度來說,人的體力是有限決

    定了步行在空間上的侷限性,過長的步行距離既不利於行人的身體耐力,又

    容易耽誤時間,所以步行雖廉價,但所花費的時間成本較高。要使得市民步

    行距離較為合理,即需要改善行人交通系統,而且更需要提高其他交通系統

    的服務水平。

    5、步行的休憩性

    步行除了是無污染、不耗能源的運輸方式之外,步行又兼具了運動休閒方

    式。而且在步行運動過程中,最容易有人與人交集的機會,所以步行行為能促

    使人際交流及交易行為。

    一、休憩空間種類

    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發展局所歸類的公眾休憩空間,有五種常見的休憩

    空間類型,而各空間類型的設計指引如下:

    1、公眾綠化空間

    公眾綠化空間只有大量綠化面積和環境佈置的公眾休憩空間,做為區內

    娛樂、休閒及舒展身心的地方。整個空間均為露天,以靜態康樂活動為主,

    並最好位於地面。如圖 2-1之 A。

    2、廣場

    指氣氛熱鬧的公眾休憩空間,是地區或室內做為休閒、社區聚會以至文

    化表演的多用途空間,與附近街道直接相連,環境開放,用途多樣化。廣

    場的位置最好在地面或主要行人路段的水平,有足夠空間做多元化的用

    途,且空間比例佈局恰當。如圖 2-1之 B。

    3、庭院

    是與廣場相若的休憩空間,但環境較為清境,用途較局限,可用做鄰

    近社區或地區的休閒活動及閒聚遊樂之地。庭院皆由建築物圍繞,主要空

    間由行人路間接與街道相連。

  • 20

    4、小型休憩空間

    指街道旁的小型公眾休憩空間,是鄰近居民的休息和閒聚閒坐之處,亦

    供行人稍息。小型休憩空間與附近街道相連。如圖 2-1之 C。

    5、長廊

    指除做為公眾通道之外,亦提供靜態康樂設施的公眾休憩空間。長廊作

    為「私人發展公眾休憩空間」,須呈直線走向,寬度最好為15至20公尺,以便

    沿通道可進行活動及其他用途,而每50公尺必須設有座位或休息空間。如圖

    2-1之D。

    本研究所討論的休憩空間內容,只涉及研究範圍內設置於戶外供休息且局部

    有遮蔽的公共及私人休憩空間(包括百貨公司美食街)。

    A 公眾綠化空間 B廣場上的舞台

    C小型休憩空間 D長廊

    表 2-8 休憩空間之相片列表

  • 21

    表 2-9 廣場定義

    作者 年份 定義

    何健銘 2003

    廣場開放空間在規劃設計考慮原則不應只是設計者主觀與功能

    性管制條文下之制式產物,應更細緻的了解生活在都市裡的人

    群行為活動,反應基地的環境特色與使用者需求,包括其實用

    性、活動性、開放性、可及性、景觀及維護工作等因素。

    蔡金滿 2006

    廣場的規劃設計原則,應以便利使用者為出發點,其使廣場真

    正發揮空間配置的意義與功能,以便檢視廣場在規劃、設計與

    管理上的成效。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此外對研究範圍內休憩空間做整理,可歸納出幾種類型,彙整如表 2-10及表

    2-11:

    表 2-10 研究範圍內休憩空間

    種類 內容

    餐飲座椅

    (如圖 2-3之 A)

    一般均為沿街道餐飲店向外延伸擺放置人行道或騎樓

    的座椅,它既為步行者提供休息處,也為商店增加營業

    面積,但通常在人行道或騎樓擺放置的桌椅,礙於店家

    的感官步行者大多需要消費才能夠使用。

    公車候車區

    (如圖 2-3之 B)

    主要供候車民眾使用。

    開放的長廊

    (如圖 2-3之 C)

    屬於百貨業所設置休憩場地,並為步行者提供休憩空

    間,雖為室外空間的部分,在使用上比露天休憩空間相

    比更來的安定感和舒適性。提供全天候的使用,非在百

    貨公司消費者也能夠使用。

    百貨公司美食街

    (如圖 2-3之 D)

    主要供應給用餐民眾使用,其次為休息、聊天。

    零散的休息點

    (如圖 2-3之 F、G、H)

    像是廁所外座椅、電梯間座椅等,僅設置二、三張座椅,

    卻可以讓人感受片刻溫馨感和舒適感。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 22

    承上頁,休憩空間示意圖

    A 餐飲店座椅 B 公車候車區

    C 開放的長廊 D 美食街

    E 廁所外座椅 F 騎樓座椅

    G 露天座椅 H 室外座椅

    表 2-11 休憩空間之相片列表

  • 23

    二、步行者與休憩空間的相關性

    1、 消費者將街道作為「逛選的空間」

    當步行者活動型態為「逛選的活動」時,代表該街道被視為是一個逛選購物

    的空間,檢視產生此活動的空間條件,研究發現騎樓空間是一個很重要的空間要

    素,店家或透過騎樓空間擺設商品做生意,步行者則是透過騎樓空間瀏覽店家與

    攤販商品,但是當騎樓空間被店家擺放商品時,步行者的遊逛活動即在外側的車

    道產生,也就是說騎樓為逛選活動會產生於最為鄰近商品的地方。

    2、 步行者將街道作為「停留的空間」

    當使用者活動型態為停留型活動時,代表該街道被視為是一個可以停留的空

    間,檢視產生此活動的空間條件,公共空間是一個很重要的空間要素,使用者會

    透過公共空間產生穿越、停留等活動,其公共空間停留包括騎樓空間、人行道、

    廣場等。當公共空間僅為騎樓空間時,因為人潮的來往穿越,以及使用桌椅並非

    採開放式來提供使用,因此使用者所停留的時間較為短暫,當街道空間設有寬敞

    的公共空間,如人行道或廣場,並提供休憩的桌椅時,使用者的停留時間會較會

    長久,而這也顯示停留型的活動是會受到街道空間的寬敞性與設施所影響。

    由上述可知,休憩空間若為非開放式的提供,使用者會因為需要付費或礙於

    店家觀感而不敢多做休息,像是餐飲店設置在騎樓、人行道的座椅,通常都是有

    消費的民眾才作為使用,一般大眾在路過時數不會使用。反之,設置於廣場路口、

    不屬於商店範圍或無人管理的場所前的休憩場所,是大多民眾會選擇的位置,不

    會因為休息時間長短而感到被監視或不自在。通常此休憩場所多半可提供民眾在

    遊逛後的片刻休息之機能,短暫休息可以讓身心放鬆,繼續行走後不至於感到勞

    累、負擔。

  • 24

    第参章 研究方法

    本章說明所採用的研究方法,分別說明調查對象及調查方法、問卷設計、研

    究方法內容等。本研究係以研究範圍內進行遊逛、休憩之步行者做為調查及研究

    對象;藉由文獻回顧為依據來設計調查問卷;最後,根據問卷調查所獲得的結果

    來進行分析及討論,並撰寫本研究之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調查對象及方法

    一、調查對象

    本研究以研究範圍內滿 15歲以上之步行消費者為調查對象;主要的考量係 15

    歲以上民眾較具有自身的想法和基本消費能力。另外,本研究亦會記錄研究範圍

    內步行者選擇各類型休憩空間之狀況。

    二、調查方法

    問卷調查係採用系統抽樣法,在各個調查點皆配置一位調查員,第 3 個進入

    調查點的消費者即為合格受訪者,調查員便對其進行問卷調查,記錄步行者的遊

    逛行為(如:上班、上學、購物、娛樂、用餐等)以及停留的時間、願付最高消費金

    額。調查對象及調查方法整理如表 3-1所示。

    表 3-1調查對象與調查方法

    調查範圍 台南火車站前商圈內步行的消費者

    調查時間 2014年 10月 07-08;12月 7日,共計兩天平日、一天假日

    調查對象 針對在研究範圍內滿 15歲以上之遊逛及消費民眾且

    調查方法 以系統抽樣法進行抽樣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本研究休憩空間進行調查,時間為下午三點至晚上八點,共五小時。主要調

    查步行者的使用狀況及遊逛情形。

  • 25

    本研究於(1)台南火車站周邊 (2)北門路與民族路交叉口(3)衛民街與萬昌街交

    叉口(4)中山路與衛民街交叉口(5)南方公園(6)新光三越與 Focus 周邊,設置問卷調

    查員,發放位置及選擇原因之說明如表 3-2和圖 3-1所示。

    表 3-2 問卷發放位置說明

    地點 原因

    台南火車站周邊 從外地來的民眾到本商圈所能使用的大眾運輸工

    具,也是對外連接的重要節點。

    北門路與民族路二段交叉口 連接台南火車站後站之節點,附近有 3C 商場、流

    行服飾店等商業設施。

    衛民街與萬昌街交叉口 集結多間潮流品牌、知名服飾店,吸引大批民眾到

    此遊逛及消費。

    中山路與衛民街交叉口 多間補教業、餐飲業密集之處,為高中生集中的地

    區。

    南方公園周邊 用餐、休息、購物民眾多半聚集在此,是此商圈內

    步行者最密集的位置。

    新光三越與 Focus 周邊 百貨業所販售之商品價位通常較高,收入相對較高

    的民眾較會前往消費。

    資料來源:本研究自行整理。

    圖 3-1位置配置圖

    ★ ★

    ★為發放問卷位置

  • 26

    第二節 問卷設計

    本研究之問卷內容包含四個部分:步行者基本資料、關於到商圈遊逛的相關

    經驗、步行者對休憩空間的便用情況、選擇休憩空間時對各項因素的重視程度。

    一、 步行者基本資料

    瞭解受訪步行者基本資料,變項名稱包含:「性別」、「年齡」、「教育程度」、「職

    業」、「個人每月平均所得」,如表 3-3所示。

    表 3-3 步行者基本資料

    基本資料

    變項名稱 變數類型 題號 目的

    性別 類別尺度 1-1

    瞭解受訪者基本資料

    年齡 類別尺度 1-2

    教育程度 類別尺度 1-3

    職業 類別尺度 1-4

    個人每月平均所得 類別尺度 1-5

    資料來源:本研究自行整理。

    二、 關於到商圈遊逛的相關經驗

    此部份之內容係在於瞭解受訪者前來商圈遊逛相關經驗,變項名稱包含:「有

    特定目的才會前來此商圈」、「遊逛頻率」、「選擇此商圈遊逛原因」、「同行人數」、

    「遊逛過程是否有休息」、「到此商圈目的為何」、「使用為何交通工具」、「預計停

    留時間」,如表 3-4所示。

    表 3-4 步行者商圈遊逛相關經驗調查

    相關經驗調查

    變項名稱 變數類型 題號 目的

    有特定目的才會前來此商圈 類別尺度 2-1 瞭解步行者是否有特定目的才

    會前來此商圈

    遊逛頻率 類別尺度 2-2 瞭解步行者前來此商圈頻率次

    選擇遊逛原因 類別尺度 2-3 瞭解步行者選擇此商圈遊逛原

    因為何

  • 27

    同行人數 類別尺度 2-4 瞭解步行者遊逛時同行人數

    遊逛過程是否有休息 類別尺度 2-5 瞭解步行者是否有休息

    商圈目的為何 類別尺度 2-6 瞭解步行者到此商圈有何種目

    使用何種交通工具 類別尺度 2-7 瞭解步行者來此商圈交通方式

    預計停留時間 類別尺度 2-8 瞭解步行者來此商圈預計停留

    多少

    資料來源:本研究自行整理。

    三、 步行者對休憩空間的使用情況

    此部份之內容係用以瞭解步行者對休憩空間的使用情況,變項名稱包含:「休

    憩空間整體品質滿意度」、「選擇休憩時考慮前三項因素」、「有提物品時選擇休憩

    時考慮前三項因素」、「何時使用休憩空間」、「須付費才能使用休憩空間是否願意

    消費」、「願意花費者願付最高金額」、「休憩後是否增加遊逛及消費意願」,如表 3-5

    所示。

    表 3-5步行者對休憩空間的使用情況

    休憩空間使用情況

    變項名稱 變數類型 題號 目的

    休憩空間整體品質滿意度 類別尺度 3-1 瞭解步行者對於目前商圈內休

    憩空間品質滿意度為何

    選擇休憩時考慮因素 類別尺度 3-2 瞭解步行者在選擇休憩時空間

    所考慮的前三樣因素為何

    有提物品時選擇休憩時考

    慮因素 類別尺度 3-3

    假設步行者在遊逛時手上有提

    物品如何選擇休憩空間所考慮

    前三項因素為何

    使用休憩空間 類別尺度 3-4 瞭解步行者在何種情況下會使

    用休憩空間

    須付費使用休憩空間 類別尺度 3-5 瞭解步行者若需要付費才能夠

    使用休憩空間是否願意付費

    願花費最高金額 類別尺度 3-6 承上題,瞭解願意付費的步行者

    願意花費最高金額為多少

  • 28

    增加遊逛及消費意願 類別尺度 3-7 瞭解步行者在休憩後是否會繼

    續遊逛及消費的意願

    資料來源:本研究自行整理。

    四、選擇休憩空間時對各項因素的重視程度

    (一) 步行者在選擇休憩空間時重視各項因素程度

    本研究採用李克特式五點分量表,以「非常不重視」至「非常重視」排序,依

    序 1-5分做為表示,變項名稱如表 3-6所示。

    表 3-6 休憩空間之各項因素

    休憩空間重視因素評估

    變項名稱 變數類型 題號 目的

    寧靜程度 李克特式五點

    分量表 4-1-1

    瞭解步行者對於「寧靜程度」的

    重視度

    視野開闊性 李克特式五點

    分量表 4-1-2

    瞭解步行者對於「視野開闊性」

    的重視度

    金錢成本支出 李克特式五點

    分量表 4-1-3

    瞭解步行者對於「金錢成本支

    出」的重視度

    娛樂活動豐富多樣 李克特式五點

    分量表 4-1-4

    瞭解步行者對於「娛樂活動豐富

    多樣」的重視度

    周邊環境的照明程度 李克特式五點

    分量表 4-1-5

    瞭解步行者對於「周邊環境照明

    程度」的重視度

    周邊景觀的優美程度 李克特式五點

    分量表 4-1-6

    瞭解步行者對於「周邊景觀優美

    程度」的重視度

    周邊環境的清潔程度 李克特式五點

    分量表 4-1-7

    瞭解步行者對於「周邊環境清潔

    程度」的重視度

    離目前活動位置較近 李克特式五點

    分量表 4-1-8

    瞭解步行者對於「離目前活動位

    置較近」的重視度

    休憩空間的安全程度 李克特式五點

    分量表 4-1-9

    瞭解步行者對於「休憩空間安全

    程度」的重視度

  • 29

    休憩空間的舒適程度 李克特式五點

    分量表 4-1-10

    瞭解步行者對於「休憩空間舒適

    程度」的重視度

    休憩空間的寬敞程度 李克特式五點

    分量表 4-1-11

    瞭解步行者對於「休憩空間寬敞

    程度」的重視度

    休憩空間是否容易尋找 李克特式五點

    分量表 4-1-12

    瞭解步行者對於「休憩空間是否

    容易尋找」的重視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自行整理。

    (二) 步行者在不考慮步行及場所可利用行情況下,會選擇何種休憩空間類型作為

    休憩

    本研究提供 4張商圈內休憩空間圖示來表示不同休憩地點類型之樣貌。「廣場

    型」為中山路上南方公園;「設施型」為百貨公司地下美食街;「騎樓型」為私人

    店家擺放至騎樓座椅;「人行道型座椅」為設置人行道公共設施。請受訪者針對 9

    項關於休憩空間之陳述進行評估。此處並採用李克特式五點分量表,以「非常不

    同意」至「非常同意」排序,依序 1-5分做為表示。如表 3-7所示。

    表 3-7休憩空間之陳述

    對於休憩空間之陳述

    變項名稱 變數類型 題號 目的

    觀望逛街人群的活動 李克特式五

    點分量表 4-2-1

    瞭解步行者對於能在此「觀望人

    群活動」陳述的認同感

    欣賞城市景觀及風景 李克特式五

    點分量表 4-2-2

    瞭解步行者對於能在此「欣賞城

    市景觀及風景」陳述的認同感

    安心地休息而不必顧慮周

    遭人事物

    李克特式五

    點分量表 4-2-3

    瞭解步行者對於能在此「安心休

    息而不必顧慮周遭人事物」陳述

    的認同感

    空間十分開闊且明亮 李克特式五

    點分量表 4-2-4

    瞭解步行者對於此空間是「時分

    開闊且明亮」陳述的認同感

    一處具有圍繞感(封閉感)

    環境,讓人覺得安全

    李克特式五

    點分量表 4-2-5

    瞭解步行者對於此空間是「具有

    圍繞感(封閉感),讓人覺得安

    全」陳述的認同感

  • 30

    容易在周邊找到餐飲店鋪 李克特式五

    點分量表 4-2-6

    瞭解步行者對於此空間「周邊容

    易找到餐飲店鋪」陳述的認同感

    達到充分的休息 李克特式五

    點分量表 4-2-7

    瞭解步行者對於在此空間能「達

    到充分休息」陳述的認同感

    空間相當寬敞 李克特式五

    點分量表 4-2-8

    瞭解步行者對於此空間「相當寬

    敞」陳述的認同感

    很喜歡待在這個空間 李克特式五

    點分量表 4-2-9

    瞭解步行者對於「很喜歡待在此

    空間」陳述的認同感

    資料來源:本研究自行整理。

    第三節 研究方法

    一、平均數差異檢定

    1、獨立樣本 t 檢定

    獨立樣本是用來檢定 2 個獨立樣本的平均數差異是否達到顯著的水準。也就

    是說這二個獨立樣本可以透過分組來達成,計算 t檢定時,會需要 2個變數,將

    自變數 x分為 2個組別,檢定 2個獨立樣本的平均數是否有差異(達顯著水準)得

    考慮從 2個母體隨機抽樣本後,計算其平均數 u差異的各種情形。研究假設如下:

    虛無假設:H0: = (無顯著差異)

    對立假設:H1: ≠ (有顯著差異)

    二、交叉分析─卡方檢定

    卡方檢定則是利用卡方分配(卡方值)來進行檢定, 適用於分類變數的分析,

    若是單一類別的變數, 可以得到次數的分配, 若是有兩個類別, 則可以使用交叉

    表(cross-tabulation)分析, 而且使用卡方(Chi-Square, χ2)來作檢定。

    虛無假設將設立為兩變數間沒有關係,如下

    H0:兩變數為獨立。

    對立假設設立唯一變數影響另一變數,被表示為:

    H1:兩變數為相依。

  • 31

    第肆章 商圈步行者分析與研究

    本研究先對商圈內休憩空間之分佈做調查及統整,並透過問卷調查之結果來

    瞭解步行者在選擇休憩空間各項因素的重視度、休憩空間的選擇狀況、在休憩後

    是否願意增加遊逛意願以及如須花費才能使用店家休憩空間是否願意付費...等項

    目的回應。

    第二節 商圈現況分析調查

    本研究調查商圈內休憩空間分佈狀況及業種調查,了解步行者在此活動的行

    為及休息狀況,其分述如下:

    (一) 中山路、民族路二段休憩空間分佈現況

    1、 中山路

    依據本研究調查步行者多半集中在此路段上,中山路上有兩間大型百貨公司

    及一處廣場型設施,也因為停車位提供較多,所以多數民眾都在此停放汽機車後

    開始步行遊逛。百貨公司內包含娛樂、流行商品、休憩空間、知名店鋪、知名餐

    飲店進駐等,且內部提供空調設備在炎熱夏天步行者會選擇較舒適環境遊逛。百

    貨公司周邊休憩空間多半由私人店家所提供,設置於騎樓和人行道,其中平價餐

    飲店所提供的比例比其他型態店鋪還要高。此路段上的休憩空間如圖 4-1所示及商

    圈內休憩空間之現況圖示如表 4-1所示。

  • 32

    圖 4-1 中山路休憩空間統整示意圖

  • 33

    A 南方公園內 B 新光三越前

    C Focus 前 D 全家便利商店前

    E 餐飲店前 F 美髮店前

    表 4-1 中山路上之休憩空間的現況相片列表

    2、民族路二段

    本研究調查此路段是範圍內最短的主要道路,且此區段屬於高消費區域,例

    如:王品集團連鎖餐廳、運動用品店、眾多相機專賣店和高價名牌鞋店,部分餐

    飲店在騎樓擺設桌椅,因此減少休憩空間設置。此路段上的休憩空間如圖 4-2所示

    及商圈內休憩空間圖示如表 4-2所示。

  • 34

    圖 4-2 民族路二段休憩空間統整示意圖

  • 35

    A 餐飲店 B 鞋店

    C 眼鏡行 D 便利超商

    表 4-2民族路二段休憩空間之相片列表

    (二) 北門路休憩空間調查

    本研究調查北門路連接台南火車站和眾多間服飾店及 3C 商場,此路段休憩空

    間較少,因店家利用騎樓空間出租攤位而減少了休憩空間的擺設,且該路段僅有

    少數幾間餐飲店鋪,此路段上的休憩空間如圖 4-3所示。因此,步行者只會短暫停

    留於此處,不會在多做休息。商圈內休憩空間如表 4-3所示。

  • 36

    圖 4-3北門路休憩空間統整示意圖

  • 37

    A 3C 產品 B 彩虹 3C 廣場

    C 餐飲店 D 學校

    表 4-3北門路休憩空間之相片列表

    (三) 衛民街、萬昌街休憩空間調查

    本研究調查此路段以店面式店鋪居多,一樓出租給店鋪使用二樓屬私人住家,

    店舖與店舖之間有差距不利於步行者步行,通常是以騎機車或開車方式前往。此

    路段上的休憩空間如圖 4-4及圖 4-5所示。商圈內休憩空間圖示如表 4-4所示。

  • 38

    圖 4-4衛民街休憩空間統整示意圖

  • 39

    圖 4-5萬昌街休憩空間統整示意圖

  • 40

    A 美髮店 B 餐飲店

    C 衛民廣場 D 服飾店

    表 4-4衛民街、萬昌街休憩空間之相片列表

  • 41

    第二節 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一、 步行者基本資料

    本研究以步行者做為調查對象,所分析的基本資料包括:(1) 受訪者性別、

    (2)受訪者年齡、(3) 受訪者教育程度、(4)受訪者職業、(5) 受訪者每月平均所

    得。

    (一) 受訪者性別:平日調查顯示,「男性」受訪者中佔 29.7%,「女性」則佔

    70.3%;假日男性受訪者,佔 31.3%,女性則佔 68.7%。如表 4-5所示。

    表 4-5受訪者性別次數與百分比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二) 受訪者年齡:受訪者不論平日或假日主要分布在「15-20歲」,平日佔

    47.3%、假日佔 54.7%;其次為 「21-25歲」,平日佔 32.0%、假日佔 26.0%。調查

    結果顯示此次調查之受訪者多以年輕族群為主。調查結果如表 4-6所示。

    表 4-6受訪者年齡次數與百分比

    年齡 平日 假日

    次數 百分比(%) 次數 百分比(%)

    15-20歲 142 47.3 82 54.7

    21-25歲 96 32.0 39 26.0

    26-30歲 20 6.7 13 8.7

    31-35歲 21 7.0 9 6.0

    36-40歲 5 1.7 3 2.0

    41-45歲 5 1.7 0 0.0

    46-50歲 2 0.7 1 0.7

    51-55歲 5 1.7 2 1.3

    56-60歲 3 1.0 0 0.0

    61-65歲 1 0.3 1 0.7

    65歲以上 0 0.0 0 0.0

    總和 300 100.0 150 100.0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性別 平日 假日

    次數 百分比(%) 次數 百分比(%)

    男性 89 29.7 47 31.3

    女性 211 70.3 103 68.7

    總和 300 100.0 150 100.0

  • 42

    (三) 受訪者教育程度:受訪者之教育程度,平日或假日主要以「大學(專)」

    為主, 平日佔 67.7%、假日佔 50.7%;其次為「高中職」,平日佔 20.7%、假日佔

    38.7%。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者大多為受過大學教育程度者。調查結果如表 4-7所

    示。

    表 4-7受訪者教育程度次數與百分比

    教育程度 平日 假日

    次數 百分比(%) 次數 百分比(%)

    國小 1 0.3 1 0.7

    國中 22 7.3 11 7.3

    高中 62 20.7 58 38.7

    大學(專) 203 67.7 76 50.7

    研究所(含以上) 12 4.0 4 2.7

    總和 300 100.0 150 100.0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四) 受訪者職業:「學生」為最大族群,平日佔 65.0%、假日佔 66.0%;其次

    是從事服務業者,平日佔 16.0%、假日佔 12.7%,由此調查結果可以發現來本商圈

    之受訪者多以學生族群居多。調查結果如表 4-8所示。

    表 4-8受訪者職業次數與百分比

    職業 平日 假日

    次數 百分比(%) 次數 百分比(%)

    學生 195 65.0 99 66.0

    商業 23 7.7 4 2.7

    工業 3 1.0 12 8.0

    農林漁牧業 3 1.0 2 1.3

    服務業 48 16.0 19 12.7

    自由業 7 2.3 5 3.3

    家管 4 1.3 1 0.7

    軍公教人員 14 4.7 7 4.7

    其他 3 1.0 1 0.7

    總和 300 100.0 150 100.0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五) 受訪者每月平均所得:平日和假日皆以「平均所得 2萬元以下」為主,

    平日佔 68.3%、假日佔 68.7%,其次是平均所得為「20,001-40,000元」,平日佔

    22.7%、假日佔 27.3%。就職業調查結果,學生佔多數可能尚未有薪資收入,因此,

    結果顯示月平均所得才會以 2萬以及以下居多。調查結果如表 4-9所示。

  • 43

    表 4-9受訪者每月平均所得次數與百分比

    月平均所得 平日 假日

    次數 百分比(%) 次數 百分比(%)

    2萬元及以下 205 68.3 103 68.7

    20,001-40,000元 68 22.7 41 27.3

    40,001-60,000元 18 6.0 6 4.0

    60,001-100,000元 6 2.0 0 0.0

    10萬-20萬元 2 0.7 0 0.0

    20萬元以上 1 0.3 0 0.0

    總和 300 100.0 150 100.0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六) 小結

    本商圈來訪者特性:不論平日和假日,皆為性別以女性居多,而年齡主要是

    介於 15-25歲之間;教育程度以大學(專)佔多數;職業以學生為最大族群,由於

    受訪者多半皆為學生,尚未有薪資收入,因此,每月平均所得 2萬元及以下居最

    多。

    二、 商圈遊逛相關經驗調查分析

    本研究以步行者做為調查對象,所分析的相關經驗調查包括:(1)受訪者是否

    有特定目的才會來此商圈、(2)受訪者遊逛頻率、(3)受訪者所使用的交通工具、(4)

    受訪者預計停留時間、(5)受訪者和多少人同行遊逛、(6)受訪者在遊逛過程是否

    有休息。

    (一) 是否有特定目的才會來此商圈:平日有 62.37%的受訪者,都是有特定目

    的才來此商圈遊逛;假日則為 66.7%。如表 4-10所示。

    表 4-10受訪者是否有特定目的才會前往商圈次數與百分比

    是否有特定目的 平日 假日

    次數 百分比(%) 次數 百分比(%)

    是 188 62.7 100 66.7

    否 112 37.3 50 33.3

    總和 300 100.0 150 100.0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依據表 4-10調查結果,多數受訪者前往商圈皆為有特定目的,因此,再深入

    探討此次前往商圈的目的為何調查結果顯示。此題以複選題方式計算。

  • 44

    (1) 平日

    受訪者至商圈目的為「一般購物」者,佔 46.3%為有特定目的之最高,其次是

    「餐飲」者,佔 18.7%,商圈內餐飲店約有 60-70家,因此,會來此用餐的受訪者

    仍有多數。在無特定目的中,無目的性的遊逛,佔 34.3%,可能市中心商圈範圍廣

    大,店家數多且商圈交通便利距離台南火車站近,因此,研究範圍也適合無特定

    目的之遊逛。如表 4-11所示。

    表 4-11受訪者此次到市中心商圈目的調查分析-平日

    此次是否有

    特定目的 項目 次數 百分比(%) 總和

    有特定目的

    一般購物 139 46.3

    100.0%

    約會(聚餐) 50 16.7

    餐飲 56 18.7

    買禮物(婚禮、生日) 26 8.7

    補習 16 5.3

    工作 4 1.3

    其他 2 0.7

    無特定目的 無特定目的 103 34.3 100.0%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 假日

    受訪者至商圈目的為「一般購物」者,佔 51.3%為有特定目的之最高,其次是

    「約會(聚餐)」者,佔 16.0%。平日中,「餐飲」為第二目的,在假日僅佔 0.3%,

    可知,在假日受訪者中可能都以遊逛、購物為主要,如表 4-12所示。

    表 4-12受訪者此次到市中心商圈目的調查分析-假日

    此次是否有

    特定目的 項目 次數 百分比(%) 總和

    有特定目的

    一般購物 77 51.3

    100.0%

    約會(聚餐) 24 16.0

    餐飲 14 0.9

    買禮物(婚禮、生日) 19 13.0

    補習 8 0.5

    工作 0 0.0

    其他 0 0.0

    無特定目的 無特定目的 38 25.0 100.0%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 45

    由表 4-13 可知,平日 64.3%和假日有 65.3%的受訪者表示其選擇此商圈的原

    因為「商店類型十分多樣」。其次,有平日 44.3%、假日 46.7%的受訪者表示選擇

    此商圈之原因為「適合無目的之遊逛」。商圈商店類型十分多樣,例如:百貨業、

    服飾業、3C 產品…等,是一般步行者找尋商品時的便利遊逛範圍,造就多種選擇

    性,使到此地區的步行者不一定只去特定店鋪遊逛,再加上位於市中心,鄰近補

    習班和多樣性店鋪,致使不管從哪個方向來都會被商品吸引而停下腳步,蓋此,

    商圈亦為無目的遊逛者之選擇去處。

    表 4-13受訪者選擇來此商圈遊逛之原因的調查分析

    項目 平日 假日

    次數 百分比(%) 次數 百分比(%)

    商店類型十分多樣 193 64.3 98 65.3

    可看到不同裝扮的行人 56 18.7 65 21.3

    有著和其他商圈不同的氣氛 45 15.0 13 8.7

    可得知最新流行訊息 86 28.7 50 33.3

    適合無目的之遊逛 133 44.3 70 46.7

    可發現新奇有趣的事物 84 28.0 48 32.0

    可感受到自然感和季節變化 17 5.7 12 8.0

    有風格獨特的餐飲店 50 16.7 23 15.3

    其他 10 3.3 5 3.3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二) 來本商圈遊逛頻率:受訪者中,平日和假日遊逛頻率以「一個月 2-4次」

    為多數,平日佔 28.3%、假日佔 44.0%,其次分別為「一星期 2次以上(含 2次)」

    和「一個月 1次」,佔 21.7、19.3%。由此可約略得知,每月來 2-4次來此目的多

    為逛街購物等消費活動,一星期 2次(含 2次)者則有可能是為前來補習或工作。

    如表 4-14所示。 表 4-14受訪者遊逛頻率次數與百分比

    遊逛頻率 平日 假日

    次數 百分比(%) 次數 百分比(%)

    一星期 2次以上(含 2次) 65 21.7 17 11.3

    一星期 1次 52 17.3 20 13.3

    一個月 2-4次 85 28.3 66 44.0

    一個月 1次 21 17.0 29 19.3

    三個月 1次 23 7.7 8 5.3

    三個月至六個月 1次 10 3.3 8 5.3

    六個月以上 1次 14 4.7 2 1.3

    總和 300 100.0 150 100.0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 46

    1、 受訪者性別與來本商圈的遊逛頻率之比較

    (1) 平日

    將分為男性與女性兩類別作為分群變數;遊逛頻率則分為:常常前來、偶爾

    前來、很少前來。採用交叉分析─卡方檢定來探討二者之間是否彼此獨立,分析

    結果如表 4-15所示。受訪者中,以「偶爾前來」居最多,佔 45.3%,其次為「常

    常前來」,佔 39.0%。至於「很少前來」,僅佔了 15.7%。

    由表 4-16可知,經由卡方檢定,其顯著性 0.176>α=0.05,無法拒絕「性別」

    與「前來此商圈的遊逛頻率」兩者無關之虛無假設。亦即,來此商圈的遊逛頻率

    不會隨性別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以性別來看,男性來此商圈遊逛頻率主要以「常常前來」居多,佔 44.9%,其

    次是「偶爾前來」;而女性來看,主要以「偶爾前來」,佔 48.8%,其次才為「常常

    前來」。就表 4-36性別與該休憩空間需要付費才能使用是否願意消費之交叉表分

    析結果,雖然女性較男性願意消費,但前來頻率卻比男性減少,因此,男性是不

    可省略的商機。

    表 4-15性別與前來此商圈的遊逛頻率之交叉表-平日

    性別 遊逛頻率

    總和 常常前來 偶爾前來 很少前來

    男性 個數

    (百分比)

    40

    (13.3%)

    33

    (11.0%)

    16

    (5.3%)

    89

    (29.7%)

    女性 個數

    (百分比)

    77

    (25.7%)

    103

    (34.3%)

    31

    (10.3%)

    211

    (70.3%)

    總和 個數

    (百分比)

    117

    (39.0%)

    136

    (45.3%)

    47

    (15.7%)

    300

    (100.0%)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表 4-16性別與前來此商圈的遊逛頻率之卡方檢定-平日

    數值 自由度 漸進顯著性(雙尾)

    Pearson卡方 3.480 2 0.176

    類似比 3.513 2 0.173

    線性對線性的關連 0.338 1 0.561

    有效觀察值的個數 300 - -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 47

    (2) 假日

    採用交叉分析─卡方檢定來探討二者之間是否彼此獨立。分析結果如表 4-17

    所示。受訪者中,以「偶爾前來」居最多,佔 63.3%,其次為「常常前來」,佔 24.7%。

    至於「很少前來」,僅佔了 12.0%。

    由表 4-18可知,經由卡方檢定,其顯著性 0.054>α=0.05,無法拒絕性別與

    前來此商圈的遊逛頻率兩者無關之虛無假設。亦即,來此商圈的遊逛頻率不會隨

    性別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以性別來看,男性來此商圈遊逛頻率主要以「偶爾前來」居多,佔 57.4%,其

    次是「常常前來」;而女性來看,主要以「偶爾前來」,佔 66.0%,其次才為「常常

    前來」。與平日相較之下,男性就沒有那麼常常前來商圈,而女性仍以偶爾前來居

    多。

    表 4-17性別與前來此商圈的遊逛頻率之交叉表-假日

    性別 遊逛頻率

    總和 常常前來 偶爾前來 很少前來

    男性 個數

    (百分比)

    17

    (11.4%)

    27

    (18.0%)

    3

    (0.2%)

    47

    (31.3%)

    女性 個數

    (百分比)

    20

    (13.3%)

    68

    (45.3%)

    15

    (10.0%)

    103

    (68.7%)

    總和 個數

    (百分比)

    37

    (24.7%)

    95

    (63.3%)

    18

    (12.0%)

    150

    (100.0%)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表 4-18性別與前來此商圈的遊逛頻率之卡方檢定-假日

    數值 自由度 漸進顯著性(雙尾)

    Pearson卡方 5.846 2 0.054

    類似比 5.845 2 0.054

    線性對線性的關連 5.684 1 0.017

    有效觀察值的個數 150 - -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根據兩個時段調查結果得知,性別和遊逛頻率皆為無法拒絕無關之虛無假

    設。因此,在性別無法影響到受訪者情況下,再者討論年齡與前來遊逛頻率是否

    有關係,接續下題討論。

  • 48

    2、受訪者年齡與前來本商圈的遊逛頻率之比較

    (1) 平日

    若以年齡作為分群變數,分為 15-30歲與 31歲以上兩類別;遊逛頻率則分為

    常常前來、偶爾前來、很少前來。採用交叉分析─卡方檢定來探討二者之間是否

    彼此獨立。受訪者中,年齡以 15-30歲前來此商圈的遊逛頻率居最多,佔 86.0%,

    而 31歲以上,佔 14%。如表 4-19所示。

    經由卡方檢定,其顯著性 0.010

  • 49

    (2) 假日

    採用交叉分析─卡方檢定來探討二者之間是否彼此獨立。受訪者中,年齡以

    15-30歲前來此商圈的遊逛頻率居最多,佔 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