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进出口农企还好吗? -...

1
4 国际农业 2020年3月3日 星期二 编辑:王刚 策划:吕珂昕 新闻热线:01084395094 E-mail: [email protect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西街 15 邮政编码: 100029 电话:( 010 84395001 85815522 传真:( 010 85832154 新闻热线:( 010 84395089 84395112 每份: 1.35 月价: 35.00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朝工商广登字 20170186 广告部电话:( 010 84395213 84395219 广告总代理:北京华农通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小营支行 账号: 11-042601040011350 时评 □□ 本报记者 朱海洋 千万个行业的困境与突围,千万个群 体的坚守与奉献,千万种个体的情绪与故 事,构成了疫情之下五味杂陈的大全景。 而农业,作为古老而又特殊的行业,上接 无数农民的“钱袋子”,下接每家每户的 “菜篮子”,更是牵动着人们的神经。 浙江省一度是除湖北省以外疫情最 为严重的省份。如今,随着疫情防控渐入 下半场,全省城乡开始恢复往日的喧闹与 繁忙。 近日,记者将视角移至疫情下的农产 品进出口企业,关注它们的复产复工情 况。它们是否遇到什么难题,又是如何解 决的? 一问:原料供得上吗? 这两天,由于持续两个月的西蓝花 采收结束,江福初终于可以稍稍喘口 气。平日里用于西蓝花加工的生产线, 临时改用加工白花菜,一天可消化约 25 吨原料。老江自己倒没种多少白花菜, 更多是从周边农户收来的,解决他们的 燃眉之急。 江福初所掌门的红日供销公司位于 温岭市箬横镇。春节前后,当地最为主打 的农产品就是西蓝花。自有基地,再加上 合作社与订单农户,江福初共有 4500 亩西蓝花。年前收购价很平稳, 2 元多一 斤,售出了近 4000 吨。可没想到,疫情完 全打乱了生产节奏。 “一是来不及收,二是由于不能人 员集聚,室内的加工只能暂停,最后有 几天,收上来的西蓝花还卖不出去。”江 福初连着报了一串数字,“节前,男女小 工每天的工资分别为 200 元和 150 元, 春节后涨到了 300 元和 200 元,还只招 到了 10 多个人;西蓝花收购价则一路跌 到五六角一斤,就这样,还有 1000 多吨 烂在地里。” 江福初的公司,过去有不少西蓝花 直供食品企业,主要用于加工和出口。 包括前几年,正是看中这块市场,江福初 也上马了一条生产线。可前期,由于西 蓝花来不及采收和加工,业务量大幅下 降。为减少损失,他一边抓紧低价出货, 发往西安、南京等地市场,另一边则让最 优质的产品暂时“避难”,总共在冷库贮 藏了 600 多吨。 困境中,江福初也并非孤身作战。 让他感动的是,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闻 讯后,第一时间赶到地头,帮忙联系工人 采收,并申请产品运输通行证,销路这才 逐渐通畅。江福初则报之以桃,捐出了 价值十多万元的新鲜蔬菜,用于支援防 疫一线。 春节后的几天里,一头是江福初的 西蓝花来不及采收又运不出去;另一头, 则是杭州萧山区银河食品公司的西蓝花 原料拉不进来。两车货就在离厂区没多 远的萧山东高速口,可没有通行证,最终 只能原封不动拉回去。一来一去,损失 十多万元。 成立于 1984 年的银河食品是一家专 业生产速冻蔬菜和调理食品的外向型企 业,年生产能力近 5 万吨,其中七成产品 出口。因为原料运输难的问题,公司副 总经理毛国良立即向所在的经济开发区 和农业农村、经信、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 求助。 在多方努力下,通行证的问题马上得 到协调解决,原料的及时补给,也为企业 后续产能恢复提供了有力支撑。毛国良 坦言,企业复工涉及到上下游和跨区域, 前期难免会碰到各种难点,政府反应很迅 速,服务帮助也很及时。记者采访的几家 农企的原料运输问题也都迅速得到了有 效解决。 二问:工人回得来吗? “原料供应难的背后实际上是整个供 应链问题,更是与疫情防控的阶段有关。 这里有三个关键节点: 2 3 日、 2 10 2 17 日。”海通食品集团运营总监施 建杰说。 根据要求, 2 3 日,包括食品生产 和供应等在内的群众生活必需的相关 企业开业开工; 2 10 日,其他企业分 批、分时复工。在此期间,针对农资运 输、工人返岗、产品出货等,各级政府都 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为企业复工提供各 种服务。 “在 2 3 日至 2 10 日这段时间, 企业虽然开工了,但实际上不仅缺原 料,更缺工人,待相关企业陆续复工后, 这才逐渐缓过来。而到了 2 17 日以 后,用工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施建杰进 而解释道。 海通公司是一家老牌的农产品加 工企业,在慈溪市颇具地位和影响。农 业抢收不等人,为了帮助农民收购和加 工西蓝花,海通公司于 2 3 日就恢复 了生产线。但在 2 10 日之前,每天的 加工量只有 30 吨,之后一路提升到 150 吨, 2 17 日开始恢复到 230 吨以上。 在海通总厂,还有三成产能没法“跑” 起来。为啥?答案是缺工人。以旗下一 家本地分公司为例, 800 多名工人中,近七 成来自外省。截至 2 27 日,仍有 300 人未能返岗,主要是因为省际之间的公共 交通仍未完全恢复,加上各地疫情防控政 策不一。 对此,当地政府正想方设法,通过提 供包车服务、打通企业之间的信息网,前 往主要劳务输出地接人。当然,在返工 后的防疫措施方面,政府也同企业形成 合力。 当前,银河食品公司面临着同样问 题。580 名员工中,节前留厂的有 100 人,再加上本地员工 100 多人,复工初期 算是挑起了大梁。尽管在政府帮助和自 行返岗的双重努力下,已有不少员工返 岗,可仍有 100 多人无法返岗。 “目前,政府正积极帮助与有关地方 对接沟通,企业也临时组建了服务中心。” 毛国良说。 三问:产品出得去吗? 方路茶业是一家专门从事茶叶加工 与出口的企业, 3 亿元的年产值中, 2 亿元 来自干茶,剩下则是茶粉等深加工产品。 其出口美国的茶叶,一度占到全国出口美 国茶叶总量的 60%。如今,方路茶业将业 务重点转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方路茶业以加工夏秋茶为主,加上工 人本身就不多,可也有“烦心事”。眼下, 最大的麻烦就是海港出货。前期,受疫情 影响,很多集装箱司机无法及时到岗;如 今,一些国家相继出现疫情,有的船只班 次或延迟、或取消。这对冷库仓储、资金 流动、货物按时交付等都提出了巨大考 验。 记者采访的几家农产品进出口企 业几乎都遇到了同样的难题:有的因为 无法及时安排装运,导致冷库“爆仓”, 进而影响产能恢复;有的春节前进来的 集装箱,仍滞留在港口无法清关;还有 的无法卸港,面临转港或退运,运输成 本大大增加;而有些企业,已产生一系 列连锁反应,甚至存在订单和客户流失 的情况。 比如,在海通食品公司,本应在 2 初就发至日本、美国的产品,平均耽搁了 半个多月,到了 2 17 日才陆续发出;在 银河食品公司,十多个货柜的进口青豆, 至今仍滞留港口。而自春节至今,由于茶 叶出口加工厂不能按期开工,原签订的出 口订单,特别是西方国家订单,不能按期 交货的不在少数。 浙江是绿茶出口量最大的省份,去年 占到全国茶叶出口总量的近一半。这其 中,浙茶集团的出口量就占到全国的近 10%。浙茶集团的董事长毛立民,同时还 是浙江省茶叶协会的会长,他分析,出口 企业的春茶采摘、加工集中在四月和五 月,较国内内销名优茶企业启动晚,受疫 情影响相对小一些,但如果短期内不能完 全控制住疫情,将对全年出口春茶的生产 与销售造成很大影响。 “不过也有一些积极的消息,疫情期 间,国际茶叶委员会和摩洛哥、美国、俄罗 斯、加拿大等国的茶叶协会负责人以及国 际茶界友人纷纷致信,表示将共同克服困 难。”采访末,毛立民建议,国家相关部门 应帮助出口茶企与相关茶叶进口国沟通 取消或降低限制性规定,对出口茶企因疫 情影响给予相关税收减免、茶叶收购资金 放贷等政策支持。 疫情下,进出口农企还好吗? —来自浙江的一线调查 浙江临海市上盘镇是全国著名的冬春西蓝花生产基地,其一部分蔬菜出口日本、美国和东南亚。图为当地党员志愿者近日 和菜农一道装运西蓝花。 王升星 本报讯(张海军 记者 张培奇 范亚 旭) 近日,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产业 集聚区内,卢氏县华阳食品有限公司的晒 场上晾晒着刚采摘不久的杏鲍菇。在生 产车间内, 130 余名工人正在核桃仁加工 生产线和新上的食用菌罐头出口生产线 上忙碌着。 “虽然公司陈宏波副总经理 2 16 从国外回来后就按规定居家隔离了,但公 司成功拿到了货值 140 多万美元的核桃 仁出口订单,现在全公司正在加班加点生 产。”卢氏县华阳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杨 珏说。 为响应上级部门关于加强疫情科学 防控、有序做好企业复工复产工作的安 排, 2 8 日,杨珏为拓展公司的出口业 务,紧急派陈宏波从卢氏县出发,赶往俄 罗斯叶卡捷琳堡市叶卡公司,向其介绍 了卢氏县丰富的核桃资源、未发生新冠 肺炎疫情的情况以及全县超过 70%森林 覆盖率的良好生态,从根本上打消了俄 罗斯叶卡公司的顾虑,双方当即签订了 供货合同。 年加工核桃 5000 余吨的卢氏县华阳 食品公司,是河南省规模最大的核桃加工 出口企业之一。疫情防控期间,公司第一 时间向相关部门提交了复工申请, 2 10 日便接到可以复工的通知,随后公司立即 全面投入生产。“截至目前, 2020 年核桃仁 出口订单已达 1200 吨,主要是向英国、德 国、荷兰、爱尔兰等欧洲国家供货,加上这 次俄罗斯的订单,产品销往了 18 个国 家。今年已经拿到的核桃仁出口订单,比 去年全年增加了 40%以上。”杨珏介绍。 卢氏县还是全国著名的食用菌之 乡。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县大力发 展香菇、木耳等食用菌扶贫产业,食用菌 产量大幅提升。为提高生产加工能力, 2019 10 月,华阳食品公司投资了 800 元新上了一套食用菌罐头生产线,投产 3 个月以来,每月对外发出 6 个货柜,出口 货值达 360 余万美元。记者在该公司的 参观走廊看到,无菌生产车间内,香菇、木 耳、杏鲍菇通过浸泡、水煮、油炸三道全自 动生产工序后,分别被包装、装箱,由装卸 工人操作叉车装车外运。 “我们获得出口资质 20 年来,不断开 拓国际市场,特别是今年春节后主动出 击,出口业务大幅增加,核桃仁出口欧洲 国家,食用菌罐头出口韩国和东南亚国 家。随着公司客户的增多,现在公司的 4 名翻译快忙不过来了。”杨珏介绍,“到 2 28 日,我们首批 24 吨优质核桃仁将在 郑州装车,再通过海运发往欧洲。” 据了解,卢氏县有 26 家外贸企业, 目前已有 20 家正式复工生产,其余的几 家也正在做着复工准备。三门峡市政协 副主席、卢氏县委书记王清华说:“随着 一系列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出 台,卢氏县外贸出口近年来增长速度很 快, 2019 年全县仅香菇出口已超过 10 亿 元。今年,全县克服疫情影响加大出口, 将进一步拉动县内产业发展,助力打赢 脱贫攻坚战。” 河南卢氏:拿下国际订单出口逆势上扬 日前,在卢氏县华阳食品有限公司核桃仁出口加工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在加 班加点生产。 张海军 □□ 彭瑶 近日,一则“浙江 10 万只鸭子即将出征巴基斯坦灭蝗”的 消息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已于 2 月 24 日抵达巴基斯坦卡拉奇 的中国蝗灾防治工作组也在新闻发布会上澄清说,“牧鸭治 蝗”确实是中国自古就有的方法,但这仅限于在蝗灾小规模暴 发和特殊地理环境下使用,并不适用于此次巴基斯坦的大规 模蝗灾。 巴基斯坦 1 月 31 日宣布全国进入抗击蝗灾的紧急状态后 不久,即向中国提出应急援助的请求,尽管仍处于抗击新冠肺 炎疫情的关键时期,中国政府依然果断出手,按照“特事特办、 急事急办”的原则,立即由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内有关部门,制 订援巴蝗灾防治工作方案,并于2月23日向巴方派出由国内顶 尖专家组成的蝗灾防治工作组,赴巴基斯坦实地调研蝗情,目 前已经协助巴方提出“四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案。 如此迅速高效的援助响应,源于自信、源于友谊、源于我 们深信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大国担当。 身受才能感同。中国在历史上也曾深受蝗灾之苦,几乎 每朝每代都有因蝗灾引发饥荒的记载。“飞蝗蔽天、赤地千里、 禾草皆光、饥荒四起”,正是中国人民对蝗灾的切肤之痛。之 所以这些年蝗灾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那是因为新中国从成 立之初,就秉承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开展了对治蝗的不懈 研究和探索。从人工扑打为主的物理防治到“以药械为主,机 械化配合”的化学防治,再到如今“以生态控制为基础,化学应 急防治为补充”,几十年来,在监测预警、绿色防控、生态治理 等各层面,中国的治蝗技术都已属于世界领先水平,中国也 积累了丰富经验。这是中国农业科技的伟大进步,有了这样 的进步,我们才拥有即时响应巴基斯坦求援的果决、底气和 实力。 人们总说“患难见真情”。这对于友谊源远流长的中巴两 国来说,可谓体现得尤为深刻。不知从何时起,中国网友开始 亲切地称呼巴基斯坦为“巴铁”。作为独一无二的全天候战略 合作伙伴,中巴两国不仅有坚实的共同利益基础,更有患难与 共的深切情感。2月初,蝗灾肆虐中的巴基斯坦调配30万个口 罩、800套防护服、6800双手套驰援中国武汉,看似数量不多, 却几乎是巴基斯坦全国库存。这个并不富裕的国家不计代价 地援助中国已经不是第一次了。遥想汶川地震时,国内流动 性物资不足的巴基斯坦下令动用国家战略储备物资援助中国。那张将飞机座椅大部分 拆除以便运输更多援华物资,而同机医疗队席地挤坐在过道上的照片,曾令无数网友感 动落泪。你助我抗“疫”,我帮你治蝗,这平日里“流着奶与蜜的友谊”在患难中更显珍贵, 何止“老铁”,更若“金坚”。 而站在更高的层面上,中国援巴治蝗更是基于对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深刻认识。 在全球化的今天,一国之灾可以成为全球之难。无论是看不见的新冠病毒,还是一群 覆盖2400平方公里的遮天蝗虫,这样的灾难没有国界。目前,这场蔓延自东非的蝗灾 波及范围已达十几个国家,蝗虫惊人的迁徙能力和繁殖能力对受灾国农业生产构成了 重大威胁。一旦受灾国发生大面积粮食减产,极易酿成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也势必 进一步危及世界粮食安全。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在巴基斯坦举行新闻发布 会时说,随着季节变化,4 月蝗群将会大量增加,“我们必须尽快开展工作”。对蝗灾的 防控已是迫在眉睫,须臾不可耽误。然而,对大灾的防控能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 集中体现,经济实力、科技发展能力等诸多因素都会决定防灾的效果。目前蝗灾最为 严重的地方多是农业治理体系较为薄弱的国家和地区,仅凭当地一己之力几乎难以治 理,各国加强团结协作才是唯一的解决之道。因此,中国紧急援巴治蝗,帮助降低灾害 损失,更是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作出的决策,再次彰显出负责任大国的远见、胸 怀与担当。 本报讯 近日,装载 14857 吨俄罗斯 大豆的“ZHONGJI6”轮在俄罗斯符拉迪 沃斯托克商港完成装运,随后抵达南通 港。这是中国首次以万吨轮进口俄罗 斯大豆,也是中粮集团执行与俄农集团 2019 年海参崴东方经济论坛上签署 的合作备忘录项下的俄罗斯大豆进口 项目之一。 春节前,中粮集团下属的中粮贸易加 大了俄罗斯大豆的进口力度,春节期间不 间断工作,以海运集装箱和散船方式组织 俄罗斯大豆进口。从春节到二月底期间 将陆续有超过 2 万吨进口俄罗斯大豆到 货,三月计划进口到货量将会超过二月。 1 月以来,为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 路”倡议,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区域新版 图,中粮首次从保加利亚进口玉米。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作 为全球资产第一的国际大粮商,中粮集 团克服疫情影响,积极推进农产品外贸 正常运营,持续推动在全球市场的布 局,以实际行动为稳定全球农产品供应 链的畅通运转作出自己的贡献。 梁丹 万吨轮进口俄罗斯大豆 中粮集团农产品外贸稳步推进 本报讯( 记者 买天) 针对发生在非洲 一些国家的严重蝗灾,联合国粮农组织呼 吁迅速采取行动,降低灾害给当地百姓和 农业带来的损失。 据悉,肯尼亚今年的沙漠蝗虫入侵是 70 年来最严重的。而索马里和埃塞俄比 亚正在经历 25 年来最严重的蝗虫入侵,作 物生产、粮食安全和数以百万计人的生命 处于危险之中。 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说: “如果不迅速采取行动,我们将面临一场 迅速扩大的人道主义危机。沙漠蝗虫数 量现在正成倍地增长,应采取行动积极应 对非洲沙漠蝗灾。” 联合国负责人道主义事务的副秘书 长兼人道协调员洛科克说,沙漠蝗虫已 经在一夜之间进入了乌干达,坦桑尼亚 和南苏丹现在处于“关注名单”上。这个 已经遭受如此巨大痛苦并且如此脆弱的 地区,根本承受不起另一次重大冲击。 这就是我们需要迅速采取行动的原因。 蝗虫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具破坏力的 迁徙害虫。一个普通规模的蝗虫群可有 4000 万只蝗虫,一天之内就可以传播 150 公里,所到之处吞噬掉人们和畜禽赖以生 存的食物。 肯尼亚常驻联合国代表拉扎鲁斯 · 马约说,目前的蝗灾正在威胁着肯尼亚的 粮食安全。他说:“对于牧民而言,牧场问 题将更加凸显。蝗灾可能导致人们从一 处迁往另一处以寻找牧场,而在牧场、草 场或穿越领地的问题上,本来就存在社区 冲突的风险。” 在沙漠蝗虫入侵之际,非洲之角地区 正处于从“一场接一场”的冲击中恢复的 过程中。但蝗虫却进一步削弱了该地区 的复原力,使大约 1900 万人面临严重的粮 食安全问题。 洛科克说:“正是这些天气事件创造 了环境,导致了当前的蝗灾暴发。异常的 大雨和频度增加的印度洋气旋为蝗虫的 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 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了一项 7600 美元的募捐活动,以控制蝗虫的扩散。但 到目前为止,只收到了大约 2000 万美元, 其中大约一半来自联合国中央应急基金。 洛科克强调了采取紧急行动的必要 性,特别是 3 月雨季即将开始,雨后的水洼 正是蝗虫繁殖的场所。他说:“呼吁有关 国家、国际社会、捐助者加强行动,降低蝗 灾带来的灾害,避免非洲蝗灾传导至世界 其他地区。” 联合国粮农组织呼吁采取行动应对非洲沙漠蝗灾 特别关注

Transcript of 疫情下,进出口农企还好吗? -...

Page 1: 疫情下,进出口农企还好吗? - szb.farmer.com.cnszb.farmer.com.cn/2020/20200303/20200303_004/news-nmrb-1146… · 4 国际农业 2020年3月3日 星期二 编辑:王刚

4 国际农业 2020年3月3日 星期二

编辑:王刚 策划:吕珂昕 新闻热线:01084395094 E-mail: [email protect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西街15号 邮政编码:100029 电话:(010)84395001或85815522 传真:(010)85832154 新闻热线:(010)84395089或84395112 每份:1.35元 月价:35.00元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朝工商广登字20170186号 广告部电话:(010)84395213或84395219 广告总代理:北京华农通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小营支行 账号:11-042601040011350

时评

□□ 本报记者 朱海洋

千万个行业的困境与突围,千万个群体的坚守与奉献,千万种个体的情绪与故事,构成了疫情之下五味杂陈的大全景。而农业,作为古老而又特殊的行业,上接无数农民的“钱袋子”,下接每家每户的

“菜篮子”,更是牵动着人们的神经。浙江省一度是除湖北省以外疫情最

为严重的省份。如今,随着疫情防控渐入下半场,全省城乡开始恢复往日的喧闹与繁忙。

近日,记者将视角移至疫情下的农产品进出口企业,关注它们的复产复工情况。它们是否遇到什么难题,又是如何解决的?

一问:原料供得上吗?

这两天,由于持续两个月的西蓝花采收结束,江福初终于可以稍稍喘口气。平日里用于西蓝花加工的生产线,临时改用加工白花菜,一天可消化约 25吨原料。老江自己倒没种多少白花菜,更多是从周边农户收来的,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

江福初所掌门的红日供销公司位于温岭市箬横镇。春节前后,当地最为主打的农产品就是西蓝花。自有基地,再加上合作社与订单农户,江福初共有 4500 多亩西蓝花。年前收购价很平稳,2元多一斤,售出了近 4000吨。可没想到,疫情完全打乱了生产节奏。

“一是来不及收,二是由于不能人员集聚,室内的加工只能暂停,最后有几天,收上来的西蓝花还卖不出去。”江福初连着报了一串数字,“节前,男女小工每天的工资分别为 200 元和 150 元,春节后涨到了 300 元和 200 元,还只招到了 10 多个人;西蓝花收购价则一路跌到五六角一斤,就这样,还有 1000 多吨烂在地里。”

江福初的公司,过去有不少西蓝花直供食品企业,主要用于加工和出口。包括前几年,正是看中这块市场,江福初也上马了一条生产线。可前期,由于西蓝花来不及采收和加工,业务量大幅下降。为减少损失,他一边抓紧低价出货,发往西安、南京等地市场,另一边则让最优质的产品暂时“避难”,总共在冷库贮藏了 600多吨。

困境中,江福初也并非孤身作战。让他感动的是,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闻讯后,第一时间赶到地头,帮忙联系工人采收,并申请产品运输通行证,销路这才逐渐通畅。江福初则报之以桃,捐出了价值十多万元的新鲜蔬菜,用于支援防疫一线。

春节后的几天里,一头是江福初的西蓝花来不及采收又运不出去;另一头,则是杭州萧山区银河食品公司的西蓝花原料拉不进来。两车货就在离厂区没多远的萧山东高速口,可没有通行证,最终只能原封不动拉回去。一来一去,损失十多万元。

成立于 1984年的银河食品是一家专

业生产速冻蔬菜和调理食品的外向型企业,年生产能力近 5 万吨,其中七成产品出口。因为原料运输难的问题,公司副总经理毛国良立即向所在的经济开发区和农业农村、经信、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求助。

在多方努力下,通行证的问题马上得到协调解决,原料的及时补给,也为企业后续产能恢复提供了有力支撑。毛国良坦言,企业复工涉及到上下游和跨区域,前期难免会碰到各种难点,政府反应很迅速,服务帮助也很及时。记者采访的几家农企的原料运输问题也都迅速得到了有效解决。

二问:工人回得来吗?

“原料供应难的背后实际上是整个供应链问题,更是与疫情防控的阶段有关。这里有三个关键节点:2月 3日、2月 10日和 2 月 17 日。”海通食品集团运营总监施建杰说。

根据要求,2 月 3 日,包括食品生产和供应等在内的群众生活必需的相关企业开业开工;2 月 10 日,其他企业分批、分时复工。在此期间,针对农资运输、工人返岗、产品出货等,各级政府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为企业复工提供各种服务。

“在 2 月 3 日至 2 月 10 日这段时间,企业虽然开工了,但实际上不仅缺原料,更缺工人,待相关企业陆续复工后,这才逐渐缓过来。而到了 2 月 17 日以后,用工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施建杰进而解释道。

海通公司是一家老牌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在慈溪市颇具地位和影响。农业抢收不等人,为了帮助农民收购和加工西蓝花,海通公司于 2 月 3 日就恢复

了生产线。但在 2 月 10 日之前,每天的加工量只有 30 吨,之后一路提升到 150吨,2 月 17 日开始恢复到 230 吨以上。

在海通总厂,还有三成产能没法“跑”起来。为啥?答案是缺工人。以旗下一家本地分公司为例,800多名工人中,近七成来自外省。截至 2月 27日,仍有 300多人未能返岗,主要是因为省际之间的公共交通仍未完全恢复,加上各地疫情防控政策不一。

对此,当地政府正想方设法,通过提供包车服务、打通企业之间的信息网,前往主要劳务输出地接人。当然,在返工后的防疫措施方面,政府也同企业形成合力。

当前,银河食品公司面临着同样问题。580 名员工中,节前留厂的有 100 多人,再加上本地员工 100 多人,复工初期算是挑起了大梁。尽管在政府帮助和自行返岗的双重努力下,已有不少员工返岗,可仍有100多人无法返岗。

“目前,政府正积极帮助与有关地方对接沟通,企业也临时组建了服务中心。”毛国良说。

三问:产品出得去吗?

方路茶业是一家专门从事茶叶加工与出口的企业,3亿元的年产值中,2亿元来自干茶,剩下则是茶粉等深加工产品。其出口美国的茶叶,一度占到全国出口美国茶叶总量的60%。如今,方路茶业将业务重点转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方路茶业以加工夏秋茶为主,加上工人本身就不多,可也有“烦心事”。眼下,最大的麻烦就是海港出货。前期,受疫情影响,很多集装箱司机无法及时到岗;如今,一些国家相继出现疫情,有的船只班次或延迟、或取消。这对冷库仓储、资金

流动、货物按时交付等都提出了巨大考验。

记者采访的几家农产品进出口企业几乎都遇到了同样的难题:有的因为无法及时安排装运,导致冷库“爆仓”,进而影响产能恢复;有的春节前进来的集装箱,仍滞留在港口无法清关;还有的无法卸港,面临转港或退运,运输成本大大增加;而有些企业,已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甚至存在订单和客户流失的情况。

比如,在海通食品公司,本应在 2 月初就发至日本、美国的产品,平均耽搁了半个多月,到了 2 月 17 日才陆续发出;在银河食品公司,十多个货柜的进口青豆,至今仍滞留港口。而自春节至今,由于茶叶出口加工厂不能按期开工,原签订的出口订单,特别是西方国家订单,不能按期交货的不在少数。

浙江是绿茶出口量最大的省份,去年占到全国茶叶出口总量的近一半。这其中,浙茶集团的出口量就占到全国的近10%。浙茶集团的董事长毛立民,同时还是浙江省茶叶协会的会长,他分析,出口企业的春茶采摘、加工集中在四月和五月,较国内内销名优茶企业启动晚,受疫情影响相对小一些,但如果短期内不能完全控制住疫情,将对全年出口春茶的生产与销售造成很大影响。

“不过也有一些积极的消息,疫情期间,国际茶叶委员会和摩洛哥、美国、俄罗斯、加拿大等国的茶叶协会负责人以及国际茶界友人纷纷致信,表示将共同克服困难。”采访末,毛立民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应帮助出口茶企与相关茶叶进口国沟通取消或降低限制性规定,对出口茶企因疫情影响给予相关税收减免、茶叶收购资金放贷等政策支持。

疫情下,进出口农企还好吗?——来自浙江的一线调查

浙江临海市上盘镇是全国著名的冬春西蓝花生产基地,其一部分蔬菜出口日本、美国和东南亚。图为当地党员志愿者近日和菜农一道装运西蓝花。 王升星 摄

本报讯(张海军 记者 张培奇 范亚旭)近日,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产业集聚区内,卢氏县华阳食品有限公司的晒场上晾晒着刚采摘不久的杏鲍菇。在生产车间内,130 余名工人正在核桃仁加工生产线和新上的食用菌罐头出口生产线

上忙碌着。“虽然公司陈宏波副总经理2月16日

从国外回来后就按规定居家隔离了,但公司成功拿到了货值 140 多万美元的核桃仁出口订单,现在全公司正在加班加点生产。”卢氏县华阳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杨

珏说。为响应上级部门关于加强疫情科学

防控、有序做好企业复工复产工作的安排,2 月 8 日,杨珏为拓展公司的出口业务,紧急派陈宏波从卢氏县出发,赶往俄罗斯叶卡捷琳堡市叶卡公司,向其介绍了卢氏县丰富的核桃资源、未发生新冠肺炎疫情的情况以及全县超过 70%森林覆盖率的良好生态,从根本上打消了俄罗斯叶卡公司的顾虑,双方当即签订了供货合同。

年加工核桃 5000余吨的卢氏县华阳食品公司,是河南省规模最大的核桃加工出口企业之一。疫情防控期间,公司第一时间向相关部门提交了复工申请,2月 10日便接到可以复工的通知,随后公司立即全面投入生产。“截至目前,2020年核桃仁出口订单已达 1200吨,主要是向英国、德国、荷兰、爱尔兰等欧洲国家供货,加上这次俄罗斯的订单,产品销往了 18 个国家。今年已经拿到的核桃仁出口订单,比去年全年增加了40%以上。”杨珏介绍。

卢氏县还是全国著名的食用菌之乡。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县大力发展香菇、木耳等食用菌扶贫产业,食用菌产量大幅提升。为提高生产加工能力,

2019年10月,华阳食品公司投资了800万元新上了一套食用菌罐头生产线,投产 3个月以来,每月对外发出 6 个货柜,出口货值达 360 余万美元。记者在该公司的参观走廊看到,无菌生产车间内,香菇、木耳、杏鲍菇通过浸泡、水煮、油炸三道全自动生产工序后,分别被包装、装箱,由装卸工人操作叉车装车外运。

“我们获得出口资质 20年来,不断开拓国际市场,特别是今年春节后主动出击,出口业务大幅增加,核桃仁出口欧洲国家,食用菌罐头出口韩国和东南亚国家。随着公司客户的增多,现在公司的 4名翻译快忙不过来了。”杨珏介绍,“到 2月 28 日,我们首批 24 吨优质核桃仁将在郑州装车,再通过海运发往欧洲。”

据了解,卢氏县有 26 家外贸企业,目前已有 20 家正式复工生产,其余的几家也正在做着复工准备。三门峡市政协副主席、卢氏县委书记王清华说:“随着一系列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出台,卢氏县外贸出口近年来增长速度很快,2019 年全县仅香菇出口已超过 10 亿元。今年,全县克服疫情影响加大出口,将进一步拉动县内产业发展,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河南卢氏:拿下国际订单 出口逆势上扬

日前,在卢氏县华阳食品有限公司核桃仁出口加工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生产。 张海军 摄

□□ 彭瑶

近日,一则“浙江10万只鸭子即将出征巴基斯坦灭蝗”的消息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已于2月24日抵达巴基斯坦卡拉奇的中国蝗灾防治工作组也在新闻发布会上澄清说,“牧鸭治蝗”确实是中国自古就有的方法,但这仅限于在蝗灾小规模暴发和特殊地理环境下使用,并不适用于此次巴基斯坦的大规模蝗灾。

巴基斯坦1月31日宣布全国进入抗击蝗灾的紧急状态后不久,即向中国提出应急援助的请求,尽管仍处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期,中国政府依然果断出手,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立即由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内有关部门,制订援巴蝗灾防治工作方案,并于2月23日向巴方派出由国内顶尖专家组成的蝗灾防治工作组,赴巴基斯坦实地调研蝗情,目前已经协助巴方提出“四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案。

如此迅速高效的援助响应,源于自信、源于友谊、源于我们深信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大国担当。

身受才能感同。中国在历史上也曾深受蝗灾之苦,几乎每朝每代都有因蝗灾引发饥荒的记载。“飞蝗蔽天、赤地千里、禾草皆光、饥荒四起”,正是中国人民对蝗灾的切肤之痛。之所以这些年蝗灾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那是因为新中国从成立之初,就秉承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开展了对治蝗的不懈研究和探索。从人工扑打为主的物理防治到“以药械为主,机械化配合”的化学防治,再到如今“以生态控制为基础,化学应急防治为补充”,几十年来,在监测预警、绿色防控、生态治理等各层面,中国的治蝗技术都已属于世界领先水平,中国也积累了丰富经验。这是中国农业科技的伟大进步,有了这样的进步,我们才拥有即时响应巴基斯坦求援的果决、底气和实力。

人们总说“患难见真情”。这对于友谊源远流长的中巴两国来说,可谓体现得尤为深刻。不知从何时起,中国网友开始亲切地称呼巴基斯坦为“巴铁”。作为独一无二的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中巴两国不仅有坚实的共同利益基础,更有患难与共的深切情感。2月初,蝗灾肆虐中的巴基斯坦调配30万个口罩、800套防护服、6800双手套驰援中国武汉,看似数量不多,却几乎是巴基斯坦全国库存。这个并不富裕的国家不计代价地援助中国已经不是第一次了。遥想汶川地震时,国内流动性物资不足的巴基斯坦下令动用国家战略储备物资援助中国。那张将飞机座椅大部分拆除以便运输更多援华物资,而同机医疗队席地挤坐在过道上的照片,曾令无数网友感动落泪。你助我抗“疫”,我帮你治蝗,这平日里“流着奶与蜜的友谊”在患难中更显珍贵,何止“老铁”,更若“金坚”。

而站在更高的层面上,中国援巴治蝗更是基于对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深刻认识。在全球化的今天,一国之灾可以成为全球之难。无论是看不见的新冠病毒,还是一群覆盖2400平方公里的遮天蝗虫,这样的灾难没有国界。目前,这场蔓延自东非的蝗灾波及范围已达十几个国家,蝗虫惊人的迁徙能力和繁殖能力对受灾国农业生产构成了重大威胁。一旦受灾国发生大面积粮食减产,极易酿成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也势必进一步危及世界粮食安全。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在巴基斯坦举行新闻发布会时说,随着季节变化,4月蝗群将会大量增加,“我们必须尽快开展工作”。对蝗灾的防控已是迫在眉睫,须臾不可耽误。然而,对大灾的防控能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经济实力、科技发展能力等诸多因素都会决定防灾的效果。目前蝗灾最为严重的地方多是农业治理体系较为薄弱的国家和地区,仅凭当地一己之力几乎难以治理,各国加强团结协作才是唯一的解决之道。因此,中国紧急援巴治蝗,帮助降低灾害损失,更是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作出的决策,再次彰显出负责任大国的远见、胸怀与担当。

患难见真情——

中国援巴治蝗彰显大国担当

本报讯 近日,装载 14857 吨俄罗斯大豆的“ZHONGJI6”轮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商港完成装运,随后抵达南通港。这是中国首次以万吨轮进口俄罗斯大豆,也是中粮集团执行与俄农集团在 2019 年海参崴东方经济论坛上签署的合作备忘录项下的俄罗斯大豆进口项目之一。

春节前,中粮集团下属的中粮贸易加大了俄罗斯大豆的进口力度,春节期间不间断工作,以海运集装箱和散船方式组织俄罗斯大豆进口。从春节到二月底期间

将陆续有超过 2 万吨进口俄罗斯大豆到货,三月计划进口到货量将会超过二月。

1 月以来,为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区域新版图,中粮首次从保加利亚进口玉米。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作为全球资产第一的国际大粮商,中粮集团克服疫情影响,积极推进农产品外贸正常运营,持续推动在全球市场的布局,以实际行动为稳定全球农产品供应链的畅通运转作出自己的贡献。

梁丹

万吨轮进口俄罗斯大豆

中粮集团农产品外贸稳步推进

本报讯(记者 买天)针对发生在非洲一些国家的严重蝗灾,联合国粮农组织呼吁迅速采取行动,降低灾害给当地百姓和农业带来的损失。

据悉,肯尼亚今年的沙漠蝗虫入侵是70 年来最严重的。而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正在经历25年来最严重的蝗虫入侵,作物生产、粮食安全和数以百万计人的生命处于危险之中。

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说:“如果不迅速采取行动,我们将面临一场迅速扩大的人道主义危机。沙漠蝗虫数量现在正成倍地增长,应采取行动积极应对非洲沙漠蝗灾。”

联合国负责人道主义事务的副秘书长兼人道协调员洛科克说,沙漠蝗虫已经在一夜之间进入了乌干达,坦桑尼亚和南苏丹现在处于“关注名单”上。这个已经遭受如此巨大痛苦并且如此脆弱的地区,根本承受不起另一次重大冲击。这就是我们需要迅速采取行动的原因。

蝗虫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具破坏力的迁徙害虫。一个普通规模的蝗虫群可有4000 万只蝗虫,一天之内就可以传播 150公里,所到之处吞噬掉人们和畜禽赖以生存的食物。

肯尼亚常驻联合国代表拉扎鲁斯·阿马约说,目前的蝗灾正在威胁着肯尼亚的粮食安全。他说:“对于牧民而言,牧场问题将更加凸显。蝗灾可能导致人们从一处迁往另一处以寻找牧场,而在牧场、草场或穿越领地的问题上,本来就存在社区冲突的风险。”

在沙漠蝗虫入侵之际,非洲之角地区正处于从“一场接一场”的冲击中恢复的过程中。但蝗虫却进一步削弱了该地区的复原力,使大约1900万人面临严重的粮食安全问题。

洛科克说:“正是这些天气事件创造了环境,导致了当前的蝗灾暴发。异常的大雨和频度增加的印度洋气旋为蝗虫的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

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了一项 7600 万美元的募捐活动,以控制蝗虫的扩散。但到目前为止,只收到了大约 2000 万美元,其中大约一半来自联合国中央应急基金。

洛科克强调了采取紧急行动的必要性,特别是3月雨季即将开始,雨后的水洼正是蝗虫繁殖的场所。他说:“呼吁有关国家、国际社会、捐助者加强行动,降低蝗灾带来的灾害,避免非洲蝗灾传导至世界其他地区。”

联合国粮农组织呼吁——

采取行动应对非洲沙漠蝗灾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