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报告书 -...

221
广西天然气支线管网项目 柳江天然气支线管道工程变更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公示本) 建设单位:广西广投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广西泰能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二〇一九年二月

Transcript of 环境影响报告书 -...

广西天然气支线管网项目

柳江天然气支线管道工程变更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公示本)

建设单位:广西广投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广西泰能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二〇一九年二月

目录

第一章概述.................................................................................................................................1

1.1项目由来.......................................................................................................................1

1.1.1工程建设情况....................................................................................................1

1.1.2工程变动情况.................................................................................................... 1

1.1.3工程重大变动判断情况.................................................................................... 6

1.2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7

1.3分析判定相关情况.......................................................................................................8

1.4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 10

1.5主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1

第二章总则...............................................................................................................................12

2.1编制依据..................................................................................................................... 12

2.1.1国家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12

2.1.2地方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13

2.1.3技术依据.......................................................................................................... 14

2.1.4项目相关文件.................................................................................................. 15

2.2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的确定............................................................................. 15

2.2.1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15

2.2.2评价因子筛选.................................................................................................. 17

2.3评价等级..................................................................................................................... 19

2.3.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19

2.3.2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20

2.3.3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20

2.3.4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20

2.3.5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21

2.3.6环境风险评价等级的确定.............................................................................. 21

2.4评价范围..................................................................................................................... 22

2.5环境影响评价标准.....................................................................................................22

2.5.1环境功能区划.................................................................................................. 22

2.5.2环境质量标准.................................................................................................. 23

2.5.3污染物排放标准..............................................................................................25

2.6环境保护目标............................................................................................................. 26

2.6.1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26

2.6.2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 27

2.6.3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29

2.6.4声环境和环境风险保护目标.......................................................................... 29

第三章工程概况和工程分析...................................................................................................33

3.1原环评工程概况.........................................................................................................33

3.1.1基本情况.......................................................................................................... 33

3.1.2工程组成.......................................................................................................... 33

3.1.3管线工程.......................................................................................................... 35

3.1.4站场(阀室)工程.......................................................................................... 38

3.1.5焊接和焊口检查.............................................................................................. 43

3.1.6管道防腐.......................................................................................................... 43

3.1.7自动控制与火灾检测、报警系统.................................................................. 44

3.1.8供电工程.......................................................................................................... 44

3.1.9给排水.............................................................................................................. 44

3.1.10环保工程........................................................................................................ 45

3.1.11组织机构和定员............................................................................................ 45

3.1.12原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45

3.1.13原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意见........................................................................ 50

3.1.14原环境影响报告书及环评批复措施要求.................................................... 51

3.2实际建成工程概况和工程分析................................................................................. 54

3.2.1工程建设过程回顾.......................................................................................... 54

3.2.2工程概况.......................................................................................................... 55

3.2.3管道工程.......................................................................................................... 58

3.2.4站场工程.......................................................................................................... 65

3.2.5工程占地及土石方量...................................................................................... 69

3.2.6工程分析.......................................................................................................... 70

第四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84

4.1自然环境概况............................................................................................................. 84

4.1.1地理位置.......................................................................................................... 84

4.1.2地形地貌.......................................................................................................... 84

4.1.3水文.................................................................................................................. 84

4.1.4气候气象.......................................................................................................... 88

4.2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88

4.2.1项目达标区分析内容...................................................................................... 88

4.2.2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88

4.2.3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91

4.2.4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92

4.2.5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95

4.2.6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96

第五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04

5.1施工阶段环境影响分析...........................................................................................104

5.1.1施工期生态影响分析....................................................................................104

5.1.2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108

5.1.3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109

5.1.4柳州市区饮用水源保护区新圩江准保护区环境影响分析........................ 110

5.1.5施工期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111

5.1.6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 111

5.1.7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 112

5.1.8项目变更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变化情况.................................................... 112

5.2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115

5.2.1营运期生态影响分析.................................................................................... 115

5.2.2营运期大气影响分析.................................................................................... 116

5.2.3营运期地表水影响分析................................................................................ 116

5.2.4营运期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118

5.2.5营运期噪声影响分析.................................................................................... 118

5.2.6营运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122

5.3环境风险评价........................................................................................................... 122

5.3.1评价目的........................................................................................................ 122

5.3.2环境风险识别................................................................................................ 123

5.3.3评价等级及范围............................................................................................ 125

5.3.4事故统计与概率分析.................................................................................... 126

5.3.5源项分析........................................................................................................ 130

5.3.6后果分析........................................................................................................ 133

5.3.7风险计算与评价............................................................................................ 140

5.3.8风险防范措施........................................................................................................ 140

5.3.9事故风险应急预案........................................................................................ 142

5.3.10综合评价...................................................................................................... 154

第六章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分析................................................................................155

6.1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155

6.1.1生态保护措施................................................................................................155

6.1.2空气污染防治措施........................................................................................159

6.1.3地表水污染防治措施....................................................................................160

6.1.4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160

6.1.5噪声污染防治措施........................................................................................160

6.1.6 固体废物防治措施.......................................................................................161

6.2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 161

6.2.1空气污染防治措施........................................................................................161

6.2.2地表水污染防治措施....................................................................................162

6.2.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163

6.2.4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164

6.2.5固体废物防治措施........................................................................................ 164

第七章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65

7.1社会效益分析...........................................................................................................165

7.2经济效益分析...........................................................................................................165

7.3环境损益分析...........................................................................................................166

7.3.1环境正效益分析............................................................................................166

7.3.2环境负效益分析............................................................................................166

7.4小结...........................................................................................................................166

第八章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167

8.1环境管理情况调查...................................................................................................167

8.1.1环保审批手续及“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167

8.1.2施工期环境管理............................................................................................167

8.1.3运行期环境管理............................................................................................171

8.1.4环境管理有效性分析....................................................................................171

8.2污染物排放清单及污染物排放的管理要求........................................................... 171

8.3环境监测计划落实情况调查...................................................................................173

8.4运营期环境监测计划...............................................................................................173

第九章结论.............................................................................................................................174

9.1实际建成工程概况................................................................................................... 174

9.2工程变更情况调查................................................................................................... 174

9.3区域环境质量现状...................................................................................................174

9.3.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174

9.3.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175

9.3.3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 175

9.3.4声环境质量现状............................................................................................ 175

9.3.5生态环境质量现状........................................................................................ 175

9.4工程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176

9.4.1生态环境........................................................................................................ 176

9.4.2空气环境........................................................................................................ 177

9.4.3地表水环境.................................................................................................... 178

9.4.4地下水环境.................................................................................................... 179

9.4.5声环境............................................................................................................ 180

9.4.6固体废物........................................................................................................ 181

9.5环境风险影响评价结论........................................................................................... 181

9.6公众参与................................................................................................................... 181

9.7综合结论................................................................................................................... 182

附件:附件 1项目委托书;

附件 2 广西广投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函件)(广投管网函[2015]8号)《关

于启用广西广投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名称的函》;

附件 3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桂发改能源[2015]741号)《广

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广西天然气支线管网项目柳江天然气支线管道工

程项目核准的批复》;

附件 4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文件(桂环审[2013]289号)《关于广西天然

气支线管网项目柳江天然气支线管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附件 5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登记表;

附件 6 监测报告;

附件 7 柳州市人民政府文件(柳政函[2013]617号)《关于同意柳江天然气支

线管道穿越新圩饮用水源准保护区的批复》;

附件 8 柳州市规划局《关于重新提供广西天然气支线管网项目柳江天然气支线

管道工程线路路由及站场选址规划意见的函》;

附件 9 广西天然气支线管网项目柳江天然气支线管道工程登记信息单。

附图: 附图 1项目地理位置图;

附图 2工程管线两侧、柳州分输站周围敏感目标及调查监测点示意图;

附图 3管道路由实际建成与环评阶段对比图;

附图 4 1#阀室工艺流程图;

附图 5 柳州分输站工艺流程图;

附图 6 柳州分输站平面布置图;

附图 7 1#阀室平面布置图;

附图 8项目所在区域水文地质图;

附图 9本工程管线与柳州市饮用水保护区新圩江准保护区位置关系图;

附图 10 太阳村村镇总体规划图;

附图 11 柳江区总体规划图。

附表: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基础信息表

建设项目大气评价自查表

1

第一章概述

1.1 项目由来

1.1.1工程建设情况

中缅天然气管道、西气东输二线管道覆盖了广西自治区主要经济发达地区,为广

西壮族自治区大规模利用天然气创造了条件广西中石油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配合中国

石油中缅天然气管道工程、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工程开展广西天然气管网及其附属设施

工程建设。柳州市境内建设广西天然气支线管网项目柳江天然气支线管道工程(以下

简称“本工程”),主要给柳州中燃燃气及 CNG母站供气,为供气范围内的城镇居

民、公共建筑、商业用户和工业用户等提供天然气清洁能源。本工程承接中缅天然气

管道忻桂支线来气,中工程的建设对促进柳州地区经济发展、优化能源结构、缓解燃

气供需紧张、满足清洁能源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本工程包括输气管道、截断阀室、工艺站场等相关设施建设。工程建设柳州分输

站(原环评“柳西分输站”)1座;1#阀室(原环评“太阳村阀室”)1座;输气管道

起自上游中缅天然气管道忻桂支线柳州输气站围墙外 2m,途经柳江区(流山镇、洛满

镇)、柳南区(太阳村镇),至柳州分输站,全线位于柳州市境内,全长 27.0km,管

道设计压力 4.0MPa,设计输量 3.7×108Nm3/a,采用 L290M直缝高频电阻焊钢管,管径

D355.6mm。工程总投资 6177.0 万元,实际环保投资为 422.5 万元,占总投资的

6.84%。

2013年 9月,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完成《广西天然气支线

管网项目柳江天然气支线管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2013年 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

环境保护厅以“桂环审[2013]289号文批复了本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附件 4)。

2017年 6月工程建成完工;2017年 12月 15日进行调试运行。

1.1.2工程变动情况

根据工程原环评报告和工程已经建设内容,工程实际建成内容与环评阶段对比情

况见表 1.1-1。

2

表 1.1-1本工程实际建成与原环评阶段对比变化情况一览表

主要工程内容 单位 原环评阶段 实际建成阶段 变化情况

线路

工程

线路

工程

管道长度 km 33.0 27.0

可研阶段后期对管线路径后半段进

行了变更,并在设计阶段对局部路

径进行了优化,线路比环评阶段减

少了 6.0km。

设计输气量 亿 m3/a 1.63 3.7

在可研阶段后期及初步设计阶段,

重新核实了下游市场有效需求,工

程设计输气量比环评阶段增加了

2.07亿 m3/a,输气量增加为原设计

输气量的 1.27倍。

设计管径 mm 300 355.6

由于设计输气量的增大,根据工艺

计算需求,管径较环评阶段增加了

55.6mm,管径增加占原管径的

18.53%。

鱼塘开挖穿越 处/m 4/240开挖穿越

4/320开挖穿越

穿越次数与环评阶段一致,穿越长

度基本一致。

小型河流和

沟渠穿越处/m

16/960(含新圩江穿越 3处)

开挖穿越

17/485(含新圩江穿越 3处)

开挖穿越

根据施工实际情况,工程穿越小型

河流、沟渠比环评阶段增加 1处,

穿越长度减少了 475m。穿越长度变

化的主要原因是环评阶段尚未进行

现场详细定线工作,对沟渠穿越长

度估计与实际施工有所偏差,此

外,线路局部变更也导致了穿越次

数和长度的变化。

宜柳高速穿越 处/m 1/80顶管穿越

1/80顶管穿越

较环评阶段穿越方式一致,穿越长

度一致。

3

主要工程内容 单位 原环评阶段 实际建成阶段 变化情况

洛满至福塘县道 处/m 1/30顶管穿越

1/30顶管穿越

较环评阶段穿越方式一致,穿越长

度一致。

焦柳铁路 处/m 1/50顶管穿越

1/50顶管穿越

较环评阶段穿越方式一致,穿越长

度一致。

乡村水泥路、

砂石路、土路处/m 46/920

开挖穿越

顶管穿越:16/320开挖+盖板:10/200

开挖:10/100合计:36/620

线路较环评阶段乡村道路穿越数量

减少 10处,穿越长度减少 300m,

变化原因主要是线路较环评阶段长

度减少,此外,环评阶段尚未进行

现场详细定线工作,对乡村道路穿

越数量和长度估计与实际施工有所

偏差。原环评阶段对乡村道路计划

采取开挖穿越,实际施工阶段,乡

村道路穿越选择采用顶管、开挖+盖板、开挖的穿越方式。

站场

工程

1#阀室 座

1座,即太阳村阀室,位于

柳南区太阳村镇四合村的红

庙。

1座,即 1#阀室,位于凤阳村凤阳

屯南面.

实际工程建设 1#阀室,为原位于柳

南区太阳村镇四合村红庙的太阳阀

室向西侧调整了 1.1km,。变化原因

主要为部分管线路径变更、优化,

线路比环评阶段减少 6.0km,考虑阀

室在全线的合理间距,因此阀室位

置进行了相应调整。

柳州分输站 座

1座,即柳西分输站,位于

柳南区太阳村镇新圩村柳太

路南侧。

1座,即柳州分输站,位于柳南区

太阳村镇新圩村柳太路南侧。

实际建成分输站位置与原环评阶段

基本一致,原环评阶段称柳西分输

站,现称为柳州分输站。

道路

工程施工便道 km 修建施工便道 4.0km 新建 1.4km

整修 2.6km 与环评阶段一致。

4

主要工程内容 单位 原环评阶段 实际建成阶段 变化情况

管道

附属

设施

工程

标志桩、里程桩

(与阴极保护测

试桩合用)、转

角桩、加密桩、

警示牌

个 632 445较环评减少了 187个,主要为工程

实际建成线路长度的的减少及实际

设置情况的需要变化。

管道防腐工程 /管道外防腐采用三层 PE防

腐,阴极保护方案采用牺牲

阳极法。

管道外防腐采用三层 PE防腐,阴

极保护方案采用牺牲阳极法。与环评阶段基本一致。

管道

敷设

管道施工作业带

宽度m 沿管线布置 8~14m宽的施

工作业带。

施工作业带宽取 12m左右,丘陵

地带宽度为 10m,尽量减少宽度,

减少占地。

与环评阶段基本一致。

管顶埋深 m 顶管埋深不小于 1.2m。 1.2~2.5m。 与环评阶段基本一致。

供水 / 自建水井 1眼,井深 20m,

为站场内生活用水水源。

柳州分输站内水源为从新圩村市政

自来水管接入。

供水水源由自打井水变更为从新圩

村市政自来水管接入。

供电 /

采用一路 10kV外电作为主

供电源,在站内设置箱式变

电站 1座,变压器 1台。另

设置自动化柴油发电机组作

为备用电源。

利用柳州分输站外 10kV架空线路

为站场提供 1路 10kV电源供电;

站内建低压配电室、发电机房、

UPS间各 1间;设 50kW柴油发电

机组作为备用电源。

与环评阶段基本一致。

供暖 /站内主控室、宿舍等场所均

采用分体壁挂式及柜式冷/暖型空调器。

站内主控室、宿舍等场所均采用分

体壁挂式及柜式冷/暖型空调与环评阶段一致。

消防 /

分输站及阀室均不设消防给

水系统,灭火均为移动式,

同时均依靠就近消防大队作

为外部依托。

分输站及阀室均不设消防给水系

统,灭火均为移动式,同时均依靠

就近消防大队作为外部依托。

与环评阶段一致。

5

主要工程内容 单位 原环评阶段 实际建成阶段 变化情况

征占地

永久占地 hm² 0.87 1.04比环评阶段增加了 0.17hm²,

主要为站场和进场道路占地面积的

增加

临时占地 hm² 43.26 35.20 比环评阶段减少了 8.06hm²。

土石方量开挖量 万 m³

总挖方 20.25万 m³,总填方

9.77万 m³,临时弃土 10.48万 m³(临时弃土用于建设后

期的复耕和绿化覆土,无永

久弃方)。

总挖方 17.63万 m³,总填方 17.63万 m³,管道开挖的土方推平平铺

在施工作业带内,站场开挖的土方

用于周边平坦及进站道路路基回

填,无永久弃土弃渣。

比环评阶段总挖方减少了 2.62万m³,

均无永久弃渣。

污水处理柳州分

输站/

分输站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

理后,进入一体化污水处理

设施进行生化处理后,用于

站场绿化洒水,不外排;站

场设备检修废水、场地冲洗

废水经隔油沉砂处理后,出

水用于站场洒水绿化,不外

排。

分输站内生活污水经化粪池、调节

池处理后汇入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处理,用于站内绿化不外排。站内

设置了一座排污池收集站内汇管、

过滤设备以及排出的粉尘,生产废

水为极少量的工艺废水,其处置方

式为暂存在排污池中,待其自然蒸

发减容,不外排。

原环评要求站场生活污水经处理后

用于站场绿化,不外排,目前已基

本落实。根据工程实际营运情况及

建设单位的了解,站内无检修废水

和场地冲洗废水的产生,工艺废水

暂存在排污池中,待其自然蒸发减

容,不外排。

放空区、放空管及

放空系统/

柳西分输站、太阳阀室各设

置 1根放空管直接放空,放

空管高度 15m,不设点火功

能。

柳州分输站、1#阀室各设置 1根放

空管直接放空,放空管高度均为

20m,不设点火功能。

放空立管高度较环评阶段增加了

5m。

固废处置 / 生活垃圾纳入城市环卫系统

统一集中处置

生活垃圾袋装化,每天自行清运至

站场附近村庄垃圾收集点。与环评阶段基本一致

站场绿化 m² 660(柳西分输站) 1610(柳州分输站) 较环评阶段绿增加了 950 m²。

6

由表 1.1-1本工程变更主要有:①规模变更,建成管道设计输量为 3.7亿 m3/a,较

环评阶段增加了 2.07 亿 m3/a,增加量为原设计输气量的 1.27 倍;建成管道管径为

355.6mm,较环评阶段增加了 55.6mm,管道直径增加占原管道直径的 18.53%;②地点

变更,环评报告中管道走向与实际施工管道走向发生了变更,实际建成管线在界山屯

北偏离原环评阶段管线,伴行己建中石化成品油管道经太阳村镇规划区南至前村北,

后折向东南绕避军事用地至太阳村镇新圩村东柳太路南侧柳州分输站,该段工程管线

路径发生了变更,相应的管线路径穿越准保护区段发生了变更,鱼塘、公路等穿越发

生了变更;原环评阶段管道线路穿越新圩江准保护区河道共 2 处(即 K21+842 和

K23+416),且太阳村阀室和长约 3.6km的管线位于新圩江准保护区陆域范围内。实际

建成管道线路穿越新圩江准保护区河道共 2 处(即 109°15'42.06",24°21'26.21";

109°16'31.29",24°21'29.28"),且有长约 6.0km的管线位于新圩江准保护区陆域范围

内,1#阀室位(原太阳阀室)于准保护区范围以外。

1.1.3工程重大变动判断情况

根据环境保护部办公厅文件《关于印发环评管理中部分行业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

单的通知》(环办[2015]52号),本工程规模、地点发生了变动,需重新报批环境影

响评价文件,本工程与油气管道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分析情况见表 1.1-2。

表 1.1-2 本工程与油气管道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分析情况一览表

油气管道建设项目重大变动

清单本工程相应内容

是否发

生变动

1 规

线路或伴行道路增加长

度达到原线路总长度的

30%及以上。

环评阶段管道设计长度为 33km,实际建成管道

长 27km,管道长度减少 6.0km,可研阶段后期及

设计阶段,设计单位结合地方政府部门意见重新

调整管道路径;工程运行期利用现有乡村道路,

不设伴行道路。

不发生

输油或输气管道设计输

量或设计管径增大。

环评阶段管道设计输量为 1.63亿 m3/a,管道直径

为 300mm;在可研后期阶段和初步设计阶段,重

新核实了下游天然气市场有效需求,实际建成管

道设计输量为 3.70亿 m3/a,输气量增加了 2.07亿 m3/a,为原设计输气量的 1.27倍,管道直径为

355.6mm,管道直径增加了 55.6mm,增加量占

原管道直径的 18.53%。

发生

7

油气管道建设项目重大变动

清单本工程相应内容

是否发

生变动

2 地

管道穿越新的环境敏感

区;环境敏感区内新增

除里程桩、转角桩、阴

极保护测试桩和警示牌

外的永久占地;在现有

环境敏感区内路由发生

变动;管道敷设方式或

穿越环境敏感目标施工

方案发生变化。

根据本次调查核实的柳州市市区饮用水源保护区

的划分范围,环评阶段管道共 2处穿越新圩江准

保护区河道,阀室和长约 3.6km的管线位于新圩

江河段准保护区陆域范围内;实际建成管线在柳

州市市区饮用水源保护区新圩江准保护区内路由

发生了变动,项目管线共 2处穿越新圩江准保护

区河道,长约 6.0km的管线位于新圩江河段准保

护区陆域内。较环评阶段,管道穿越新圩江准保

护区河道的次数不变,在准保护区陆域内穿越长

度增加了 2.40km,阀室调整出了准水源保护范

围。

发生

具有油品储存功能的站

场或压气站的建设地点

或数量发生变化。

与环评阶段相比,分输站的建设地点总体未发生

变化,且站场仅为输气站场,不储存油品,也不

对气体进行压缩,不属于压气站。

不发生

3

输送物料的种类由输送

其他种类介质变为输送

原油或成品油;输送物

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发生

变化。

与环评阶段相比,管道实际输送介质未发生变

化,仍为天然气,物料的物理化学性质也未发生

变化。

不发生

4

主要环境保护措施或风

险防范措施弱化或降

低。

根据环评报告及其批复。实际建成工程基本落实

原环评环保措施要求,采取措施符合原环评要

求。

不发生

1.2 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

务院令 1998年第 253号)2017年 7月修订、《关于印发环评管理中部分行业建设项目

重大变动清单的通知》(环办【2015】52号)等有关规定:“建设项目性质、规模、

地点、生产工艺和环境保护措施五个因素中的一项或一项以上发生重大变动,且可能

导致环境影响显著变化(特别是不利环境影响加重)的,界定为重大变动。属于重大

变动的应当重新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核实,本项目发生了重大变动,需要进行

重新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2019年 1月 18日广西广投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委托广西

泰能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进行“广西天然气支线管网项目柳江

天然气支线管道工程变更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见附件 1)。本次对工程建设全部

内容重新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接受委托后,我公司迅速成立项目组,并对本工程输气管道沿线及工艺站场等工

程现场进行现场踏勘,对工程现场周围环境敏感点分布情况、工程环保措施实施情

8

况、大型河流穿越情况、生态恢复情况等方面进行了重点调查,研阅了工程可研资

料、环境影响报告、设计资料及工程施工、竣工的有关资料,和引用柳江天然气支线

管道工程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同时,分派技术人员深入现场进行了详实的现场调查与

公众意见咨询工作,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广西天然气支线管网项目柳江天然气支线管

道工程变更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1.3 分析判定相关情况

1、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

本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6年修订)中“原油、天

然气、液化天然气、成品油的储运和管道输送设施及网络建设”类项目,为国家“鼓

励类”项目。2015年 7月本项目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广西天

然气支线管网项目柳江天然气支线管道工程项目核准批复》([2015]741号)(见附件

3),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2、规划相符性分析

根据《柳江县城总体规划(2007—2020)》。柳江城镇体系所采取的点轴集聚发

展战略和柳江城镇空间分布的特点,柳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应进一步加强空间集聚,

强化点轴系统的建设,合理组织城镇的点轴系统,形成“一核五心三轴”的空间结

构。“一核”即为拉堡镇,是全县的中心。“五心”分别为穿山工业中心、百朋工业

中心、新兴工业中心、都龙工业中心、洛满工业物流中心。三轴分别为沿南柳高速公

路、国道 209线方向的柳州——柳江——穿山城镇发展轴,沿湘桂铁路方向的柳江—

百朋城镇发展轴,沿宜柳高速公路、黔桂、枝柳铁路方向的柳州——柳江——洛满城

镇发展轴。

柳江城区按“分区布局,重点建设”的思路,形成“一轴、两带、三点、六片”

的发展格局。“一轴”是指依托城市南北景观主干道拉进路,引导城市向南发展,形

成城市纵向发展的空间序列轴,带动城市各片区的整体发展。“两带”是充分尊重和

合理利用改造现状良好的自然环境资源,深度挖掘其潜在价值为我所用,打造两条兼

具自然和人工的环境生态带,塑造独具特色的城市生态走廊,形成丰富的城市绿化景

观。“三点”是在主要的空间发展序列轴上依次串联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城北拉堡

9

镇中心、城中新城生态中心、城南进德中心,三个中心点遥相呼应,形成未来柳江城

区公共活动空间的三个制高点,共同引导、组织丰富活泼的城市生活。“六片”是指

柳江区未来的城市六大功能片区,城北拉堡生活片区、城中新城生活片区、城南进德

生活片区、西南产业片区、铁东基隆生活片区以及新型产业片区。六大片区相对独

立、职能分工明确,共同组成柳江城区未来的城市脉络。其中城中新城生活片区是重

点发展区域,是综合性区域,集行政、商业、文化、高档居住、休闲娱乐等多种职

能,同时还是生态高地,集绿化、水体于一体,凸显出新城的现代化、生态化、综合

化。铁东的新型产业片区是未来城市产业发展的主要接纳地,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配件

业、机械制造业、建材加工等产业,抓住柳州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之机,迅速发展壮

大,实现柳江工业与柳州工业的良性对接。本工程距离柳江区中心城区范围边界约

7.8km,不在柳江区总体规划范围内,符合总体规划要求。

根据太阳村镇总体规划,本工程管道路由符合当地城镇发展规划,项目管道路由

及站场选址取得了柳州市规划局《关于重新提供广西天然气支线管网项目柳江天然气

支线管道工程管线路由及站场选址规划意见的函》(柳规函[2013]256号)(见附件

8)。

根据《广西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依托我区现有的天然气管线和可再生能

源资源,大力推进天然气应用。以“西气东输”二线广州—南宁支干线、中缅天然气

管道干线、北部湾液化天然气上岸等重大工程为主通道,打造形成天然气海陆并举多

气源供应新格局。加快完善油气主干管网和配套支线管道,推动油气输送网络向城乡

基层延伸,提高油气输送调配能力,全面实施天然气“县县通”工程。完善油气储备

制度,鼓励企业参与油气储备建设,支持天然气生产企业参与调峰,提高应急调峰能

力。项目建设符合广西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

3、三线一单相符性分析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功能区划》、《广西重要生态功能区》

等相关规划,项目位于农林产品提供功能区,不在广西重要生态功能区内。

本项目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南区、柳江区,选址及选线不涉及自然保护

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敏感区域。本工程管线穿越新圩饮用水保护区准保护

10

区,原环评阶段已进行充分论证其可行性,目前管道建设完成并进行场地恢复。根据

调查了解,施工采用开挖沟埋方式穿越,施工时在开挖的施工作业带上下游均设置临

时围堰,使得河道开挖活动在围堰内进行,减轻了施工扰动区域附近悬浮物增大对下

游水体水质的影响;施工时将河道开挖土方堆放在河道外,并加强临时拦挡措施布

设,施工结束后,对开挖的土方进行回填并夯实,清理施工废料,将河道恢复原貌。

通过现场调查了解,未发现由于工程建设废弃土石方、施工废料造成阻塞河道、沟渠

通道的现象,工程施工期间无因施工引起的水源保护区环境污染事故。

项目管线穿越新圩饮用水准保护区已取得柳州市人民政府同意的函(见附件 7),

因此,本项目项目选址及选线是合理的。

项目“三线一单”符合性判定详见表 1-1。

表 1-1 “三线一单”符合性分析

内容 符合性分析 整改措施建议

生态保

护红线

本项目位于柳州市柳南区、柳江区,本工程占地内无自然

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生态保护目标,管线穿越饮

用水保护区准保护区,已根据要求采取了有效措施,工程施工

未造成水源保护区环境污染,项目符合生态保护红线要求。

/

资源利

用上线

项目营运过程中消耗一定量的电源、水资源,项目资源消

耗量相对区域资源利用总量较少,符合资源利用上限要求。/

环境质

量底线

根据引用的验收阶段监测结果分析:柳州分输站生活污水所有

监测因子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

级标准要求。新圩江、新圩村溪沟监测因子均达到《地表水环

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要求。1#阀室附近凤

阳监测点总大肠杆菌超标,其余监测因子均达到《地下水质量

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准要求,总大肠杆菌超标可

能是由于农村生活污水的无组织排放和农业面源的影响所致。

根据大气预测分析和验收阶段监测,工程运行后,正常工况下

无组织排放的非甲烷总烃和 H2S的落地浓度较低,满足《环境

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对周边大气环

境影响较小;分输站及阀室噪声监测值满足相应标准要求,对

声环境影响较小,项目符合环境质量底线要求。

/

负面清

项目属于当前国家鼓励类产业,符合相关产业政策,故项

目不属于负面清单。/

综合结

论项目符合“三线一单”相关要求。

1.4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

针对项目在生产工艺、管道路线、污染治理措施等方面的变化,明确由此带来的

11

污染物的变化及项目周围环境质量的变化。本项目重点关注和论述以下环境问题:

(1)本变更工程施工期结束后,检验其环保措施及复垦情况是否实施到位,以及

关注施工期结束后生态的恢复情况。

(2)针对本变更工程,由于站场、管线走向、穿越点的变化,分析其对新敏感点

的环境影响。

(3)项目施工过程及建成后对于柳州市市区饮用水源保护区新圩江河段准保护区

河道是否产生影响。

(4)对变更工程进行工程分析,识别污染因子,确定污染源源强,核算主要污染

物的排放量,确定工程变更后区域内污染物变化情况;对变更工程拟采取的环保措施

进行技术、经济可行性的分析论证。

(5)变更前后工程运营期环境风险评价和事故环境影响分析。

1.5主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项目于 2015年 8月工程开工建设,2017年 6月工程建成完工;2017年 12月 15日

进行调试运行。本次变更主要是设计输量由环评的 1.63亿 m3/a变更为 3.7亿 m3/a;管

道管径由环评的 300mm变更为 355.6mm;工程管线路径发生了变更,相应的管线路径

穿越准保护区段发生了变更,鱼塘、公路等穿越发生了变更。本工程管径、规模、线

路路由及环保措施的变更未导致环境影响的显著变化。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

目录(2011年本)》(2016年修订)中“原油、天然气、液化天然气、成品油的储运和

管道输送设施及网络建设”类项目,为国家“鼓励类”项目。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

策。

本报告书对变更工程的工程内容、污染物产排情况和环境风险评价进行了详细分

析,并分析了工程变更前后对环境影响变化趋势,完善了环保措施,尽量减小变更工

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在全面落实设计和环境影响报告书所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

的前提下,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该项目建设可行。

12

第二章总则

2.1编制依据

2.1.1国家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 1月修订;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年 12月修订;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年 7月修订;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8年 10月修订;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8年 1月修订;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年 11月修订;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2018年 12月;

(8)《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28号,2004年

8月 28日;

(9)《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18年 10月修订;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30

号,2010年 6月 25日;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84号,2017年

11月;

(12)《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国务院令[1998]第 257号,2011年 1月;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 6月 29日通过,2012年 2月

29日修订,2012年 7月 1日起施行;

(1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682号,

2017年 10月 1日。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 3月;

(16)《土地复垦条例》,2013年 3月;

(17)《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8年 4月;

(18)《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2019年 1月;

(19)《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 1月;

13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2016年 2月;

(21)《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2017年 10月;

(22)《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6年修正)》;

(23)《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

〔2012〕77号);

(24)《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2015〕第 34号令;

(25)《关于印发环评管理中部分行业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的通知》(环办

[2015]52号);

(26)《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98

号)。

(27)《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2013年 9月发布施行;

(28)《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号),2015年 4月发布施行;

(29)《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6〕31号),2016年 5月发布施

行。

2.1.2地方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1)《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2016年 9月修订施行;

(2)《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知》,2000年 1月施

行;

(3)《广西壮族自治区野生植物保护办法》,2009年 2月施行;

(4)《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10年);

(5)《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项目环境准

入管理办法的通知》(桂政办发[2012]103号);

(6)《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管理办法》(桂环规

范[2018]8号);

(7)《广西壮族自治区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2017年);

(8)《广西壮族自治区古树名木保护条例》(2017年);

(9)《广西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试行)》,桂政办发[2016]152号,2016年

14

11月 23日);

(10)《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14年 1月 18

日;

(11)《广西壮族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2012年);

(12)《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功能区划》,2008年 2月施行;

(13)《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功能区划》,2017年 1月施行;

(14)《广西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三五”规划》,桂政办发[2016]125号,

2016年 10月 10日;

(15)《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环境保护条例》,2004年 7月;

(16)《关于加强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管理的通知》桂环发

〔2011〕52号;

(17)《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工作方案》(桂政办发〔2014〕9

号);

(18)《柳州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管理办法(2016年修订)》

(柳环发〔2016〕134号);

(19)《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柳州市市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

案的批复》,桂政函[2009]62号。

2.1.3技术依据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2.1-2016);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1993);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

(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

(7)《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8)《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HJ589-2010);

(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4);

15

(10)《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

(11)《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

(12)《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251-2015);

(13)《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 941-2018)。

(1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64-2004);

(15)《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2014);

(1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陆地石油天然气开发建设项目)》(HJ/T349-

2007);

(17)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

2.1.4项目相关文件

(1)《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

(2)《广西天然气支线管网项目柳江天然气支线管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煤

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3年 9月;

(3)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关于广西天然气支线管网项目柳江天然气支线

管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桂环审[2013]289号,2013年 12月。

(4)《柳州市市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柳州市政府,2009年 2月;

(5)广西广投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提供的有关资料和图件。

2.2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的确定

2.2.1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本项目施工期的环境影响主要为管道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运输便道、施工作业带的

整理、管沟的开挖、布管等施工活动对周围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一种影响是对土壤

的扰动和自然植被的破坏,这种影响是比较持久的,在管道覆土后的一段时间内仍将

存在;另一种是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三废”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是短暂的,

待施工结束后将随之消失。

在营运期,由于输气管道敷设在地下,进行密闭输送,管道进行了防腐处理,在

正常情况下,不会有污染物排放。本项目在营运期污染源主要为站场产生的废水、废

气、固体废物及噪声。

1、施工影响

16

(1)施工期非污染生态环境影响

工程施工期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施工期间土石方工程的开挖引起自然地貌

的改变和地表自然及人工植被的破坏,引起对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生物量和生产力

的变化,由此引发的区域生态环境的破坏;施工中临时便道、临时施工场地等占用耕

地、林地及其它土地导致农业、林地生态系统发生较大变化;施工临时性弃土弃渣对

当地地表水环境造成的影响及增加的水土流失量,加剧了环境的破坏;工程线路对沿

线敏感生态目标的干扰。

项目穿越河流采用大开挖,管沟的开挖、管沟回填对原状岸坡造成了扰动,对河

道沟渠河岸及河床地貌产生破坏,泥浆有可能流入河水造成对水体环境造成影响,增

加水土流失。

(2)施工期污染影响

管道施工期废水主要来试压废水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

施工废气主要来自地面机械开挖和运输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及施工机械(柴油

机)排放的烟气。

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临时性弃土弃渣和施工废料等。

噪声源主要来自施工作业机械,如挖掘机、电焊机、定向钻机等,其强度在85~

105dB(A)。

2、营运期影响

(1)正常工况下,管道密闭输送,不排放废气;检修作业时经放空装置直接排放

的天然气对环境空气的影响;非正常生产时,系统超压时经放空装置排放的废气(亦

即天然气)对环境空气的影响。

工艺站场产生的生活污水、地面冲洗废水和工艺废水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

工艺站场产生的生活垃圾、检修废渣对环境的影响。

站场设备噪声对站外声环境质量的影响。

(2)事故状态

事故状态的环境影响包括输气管线、工艺站场发生泄漏,爆炸、火灾等事故对周

围环境的影响,同时还涉及社会经济等问题。

本项目环境影响表征识别内容见表2.2-1:

表2.2-1 本工程环境影响表征识别一览表

时段 环境要素 影响识别 影响特征

17

时段 环境要素 影响识别 影响特征

环境空气

施工机械尾气 短期

挖填土方作业中产生扬尘 短期

运输车辆扬尘 短期、流动

地表水

大开挖穿越沟渠对水质产生影响 短期

试压、清管排水对水质影响 短期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短期、分散

地下水 管沟开挖扰动浅层地下水 短期

噪声管道施工机械噪声 短期

运输车辆噪声 短期、流动

固废

施工垃圾(包装物、焊条头等) 短期、分散

施工弃土(主要是铁路、公路穿越处) 短期、分散

施工人员生活垃圾 短期、分散

生态

环境

农业影响 农田段管道施工影响当季作物产量 短期、可恢复

林业影响

林地段管道施工造成作业带上植被破坏 短期、可恢复

管道两侧 5m范围不允许恢复林地 长期、不可恢复

站场、三桩等永久占地改变用途 长期、不可恢复

永久占地 站场、阀室、三桩、警示牌 长期、不可恢复

临时占地 施工作业带、施工便道、堆管场 短期、可恢复

水土流失 施工活动扰动造成水土流失 短期、可控

野生动物 施工活动影响野生动物栖息 短期

地表水 站场生活、生产污水影响地表水 长期、可削控

地下水 站场污水管网系统泄漏时可能影响地下水 不确定

噪声 站场输气过程中分输调压汇管噪声 长期、可控

固废生活垃圾 长期、可控

站场过滤工序产生过滤粉尘、清管废物 短时、可控

环境风险

管道发生泄漏、遇明火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等对

管线两侧环境和人员的影响短时、可控

站场发生泄漏、遇明火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等对

站场周围环境和人员的影响短时、可控

2.2.2评价因子筛选

根据本项目开采作业和生产过程的排污特点,结合当地环境功能和各类环境因子

的重要性和可能受影响的程度,在环境影响识别的基础上,各环境影响因子的筛选如

下。

(一)大气

18

评价因子:非甲烷总烃、H2S;

(二)地表水

评价因子:水温、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BOD5、NH3-N、SS、石油类;

(三)地下水

评价因子:pH值、耗氧量(锰法)、总硬度、NH3-N、石油类、总大肠杆菌。

(四)声环境

评价因子:环境噪声LAeq。

(五)固废

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弃土、一般固体废物。

(六)生态环境

评价因子:项目临时、永久占地涉及的农用地、林地;野生动植物;土壤、土地

利用状况、作物种类和产量;水土侵蚀现状。

(七)环境风险

对天然气泄漏后,外泄的甲烷形成的高浓度区域,火灾爆炸次生事故所带来的环

境风险。

根据拟建工程的排污特点及所处环境特征,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确定见表 2.2-2。

表 2.2-2评价因子一览表

环境要素 评价类型 评价因子或评价对象 备注

环境空气

环境空气质量调查 非甲烷总烃、H2S管道沿线、站场

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施工期:颗粒物(扬尘)

运营期:非甲烷总烃、H2S 站场

地表水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水温、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

BOD5、NH3-N、SS、石油类

穿越柳州市区饮用

水源准保护区的新

圩江、分输站西侧

的新圩溪沟河段水

地下水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pH 值、耗氧量(锰法)、总硬度、

NH3-N、石油类、总大肠杆菌。阀室附近的地下水

噪声 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预测评价 等效连 A声级 LAeq 管道沿线、站场

固体废物 固废影响评价 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弃土 管道沿线、站场

生态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影响评价

项目临时、永久占地涉及的农用地、林

地;土壤、动植物、土地利用和农林业

生产、水土流失等

管道沿线、站场

风险 环境风险评价 泄漏、火灾、爆炸 管道沿线、站场

19

2.3评价等级

2.3.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1)评价等级依据

根据 HJ/T2.2-201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选择推荐模式中的估算模

式对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分级。

根据污染源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Pi(第 i个污染物),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见表

2.3-1。

表 2.3-1 大气评价等级判据

评价工作等级 评价工作分级判据

一级评价 Pmax≥10%二级评价 1%≤Pmax<10%三级评价 Pmax<1%

2)污染源参数和预测分析

根据工程分析,本工程营运时排放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分输站,正常工况下废气

主要为无组织泄漏的天然气,主要污染物为非甲烷总烃、硫化氢。

正常工况无组织排放源调查情况见表 2.3-2。

表 2.3-2 站场正常工况无组织排放源参数一览表(矩形面源)

面源起点坐标

面源

海拔

高度

面源

长度

面源

宽度

面源初

始排放

高度

年排

放小

排放量

非甲烷总

烃H2S

X Y m m m m h kg/h kg/h

柳州分输

109.322607°

24.364588° 118.0 81.12 59.1

2 1.2 8760 1.43×10-3 3.03×10-8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推荐的估算模式

(AERSCREEN)进行估算,估算模型参数见表 2.3-3。

表 2.3-3 估算模型参数一览表

参数名城市/农村选项

最高环

境温度(°C)

最低环

境温度(°C)

土地利

用类型

区域湿度

条件

是否考

虑地形

地形数

据分辨

率(m)

是否考

虑熏烟

输入值 农村 38.6 -2.5 农田 中等湿度 是 90 否

表 2.3-4 站场非甲烷总烃、H2S无组织排放估算结果一览表

下方向距离(m) 非甲烷总烃 H2S

20

下风向浓度(ug/m3) 占标率(%) 下风向浓度(ug/m3) 占标率(%)

1 2.04 0.102

0 0

25 3.04 0.152

50 4.06 0.203

51 4.08 0.204

75 3.87 0.194

100 3.68 0.184

200 3.07 0.154

300 2.57 0.129

400 2.16 0.108

500 1.83 0.092

下风向最大距离 4.08 0.204

D10%最远距离(m) / /

经预测,本项目正常排放的非甲烷总烃最大落地浓度占标率为 0.204%,小于

1%。因此本项目环境空气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三级。

2.3.2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 2.3-93)要求,地表水环境影响评

价工作等级将依据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水质复杂程度、受纳水域的规模以及对其

水质功能的要求确定。

本项目废水主要为站场的生活污水、地面冲洗废水和少量的工艺废水。项目产生

废水量约为 1.6m³/d,小于 200m³/d,主要污染物为 COD、SS等,复杂程度为简单,且

不外排。因此确定本项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为低于三级。

2.3.3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划分依据:依据 HJ610-2016附录 A,本工程为Ⅲ类建设项目,本工程管线穿越地

表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线沿线也有一些零星水井,判定敏感程度为较敏感。根据地下

水环境敏感程度及项目类别,判定本项目地下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三级。

2.3.4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建设项目处于 1、2类声

环境功能区,或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 3~5dB(A),且

受噪声影响人口数量增加较多时,按二级评价。根据现场调查,线路管线沿线地区主

21

要为农村或农田,局部管线穿越高速公路和铁路,项目处于 4a、4b、2类声环境功能

区,正常运行工况下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量小于 3dB(A),且受影响的人口数

量变化不大,因此声环境评价等级为二级。

2.3.5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划分依据:依据 HJ19-2011,工程占地面积<2km2或长度<50km,影响区域生态

敏感性为一般区域,按三级评价。

本项目占地面积 36.24hm2远小于 2km2,管线长度为 27km,影响范围<50km,管道

沿线区域生态敏感性属于一般区域,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

(HJ19-2011),评价等级定为三级。

2.3.6环境风险评价等级的确定

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中的有关规定,风险

评价工作等级划见表 2.3-5。表 2.3-5 风险评价工作级别

类别 剧毒危险性物质 一般毒性危险物质 可燃、易燃危险性物质 爆炸危险性物质

重大危险源 一 二 一 一

非重大危险源 二 二 二 二

环境敏感地区 一 一 一 一

本项目输送的介质为天然气,根据估算,管径 355.6mm,管线长度 27km(其中

上游输气站至 1#截断阀室管线长度 16.52km,1#截断阀室至于柳州分输站管线长度

10.48km),最大输送压力 4MPa,管线最大存气体分别约为上游输气站至 1#阀室

46.47t,1#阀室至柳州分输站 29.48t,柳州分输站不储存天然气,根据《危险化学品重

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表 1的规定,天然气临界量为 50吨,本项目管

线存气不属于重大危险源。

本工程管线穿越柳州市饮用水保护区新圩江准保护区,约 6km管道线路在准保护

区范围内,上述水源保护区为环境敏感区。

综上,本项目输送介质为天然气,属于可燃、易燃危险性物质,属于危险物质,

评价范围内分布有环境敏感区,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

2004)中关于风险评价等级的划分方法,本次环境风险评价等级定为一级。

22

2.4评价范围

本项目各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见表 2.4-1。表 2.4-1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环境要素 评价范围

大气环境 /地表水环境 线路沿线河流穿越段上游 500m至下游 1km范围内的区域。

地下水环境 管道沿线两侧各 200m、站场周边 500m的区域

声环境 站场和阀室厂界及管线两侧各 200m范围内的村庄或居民区、学校

生态环境 管线两侧各 500m范围,站场和阀室周围 2000m范围

环境风险 管线两侧各 500m区域,站场为源点半径 5km圆形范围

2.5 环境影响评价标准

2.5.1环境功能区划

2.5.1.1 水环境功能区划

本项目管道沿线经过柳州市柳南区、柳江区;本项目管道工程未穿越大中型河

流,穿越鱼塘 4处,约 320m;穿越小型河流和沟渠 17处,约 485m。本工程沿线地表

水为新圩河、凤山河及其支流,根据《柳州市水功能区划》,新圩河、凤山河按二级

区划,主要为饮用、工业、农业取水,水质现状为Ⅲ类。

2.5.1.2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

本项目站场和管线位于柳州市柳南区、柳江区,根据《柳州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

区划》,柳南区为二类功能区。本工程管道沿线主要为农村地区,工程沿线不涉及自

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特殊大气环境保护目标。未进行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的部

分地区,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相关规定,涉及区域按环境空气功

能二类区。综上所述,本工程涉及区域均为二类功能区。

2.5.1.3声环境功能区划

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对环境功能区分类的相关规定,分输站及

管道沿线区域主要为乡村地区,局部管线穿越高速公路和铁路。现有交通干线两侧红

线外 35m内区域执行 4a类标准;新建铁路(即 2011年 1月 1日起环评通过审批的铁

路)的外轨中心线外 30~65m内区域为 4b类标准声环境功能区,既有铁路(即 2010

年 12月 31日前已建成或环评已通过审批的铁路)的外轨中心线外 30~65m内区域的

23

背景噪声限值按昼间 70dB(A)、夜间 55dB(A)执行;乡镇及有等级公路和铁路通达的村

庄执行 2类标准。

2.5.1.4生态环境功能区划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功能区划》,管线经过的区域为农林产品提供功能

区,不涉及重要生态功能区。

2.5.2环境质量标准

2.5.2.1环境空气

根据管道沿线和站场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

2012)中的二级标准,非甲烷总烃参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详解》中关于非甲烷

总烃环境质量标准取值依据,H2S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

2018)附录 D其他污染物空气质量浓度参考限值。

表 2.5-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限值

污染物名称标准限值

标准来源1小时平均 日平均

二氧化硫 500μg/m3 150μg/m3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

级标准

一氧化碳 10mg/m3 4mg/m3

二氧化氮 200μg/m3 80μg/m3

PM10 / 150μg/m3

PM2.5 / 75μg/m3

臭氧 200μg/m3 /

H2S 10μg/m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HJ2.2-2018)附录 D其他污染物空气质量

浓度参考限值

非甲烷总烃 2mg/m3 /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详解》中关于非

甲烷总烃环境质量标准取值依据

2.5.2.2地表水

管道沿线穿越均为小型溪沟和灌溉水渠,沿线地表水主要为新圩河、凤山河及其

支流。根据《柳州市水功能区划》,新圩河、凤山河按二级区划,主要为饮用、工

业、农业取水,水质现状为Ⅲ类。评价范围内的地表水体水质均执行《地表水环境质

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SS执行《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SL163-94)

相应标准,各监测因子标准限值见表 2.5-2。

24

表 2.5-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一览表 单位:mg/L,除 pH值、粪大肠杆菌外

序号 项目 标准限值 标准来源

1 pH(无量纲) 6~9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

类标准

2 溶解氧 ≥5

3 高锰酸盐指数 ≤6

4 五日生化需氧量 ≤4

5 氨氮 ≤1.0

6 石油类 ≤0.05

7 悬浮物 ≤30 《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SL163-94)

2.5.2.3地下水

地下水环境质量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准,石油类

参考执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表 A-1标准。各监测因子标准限值

见表 2.5-3。

表 2.5-3 地下水质量标准限值一览表 单位:mg/L,除 pH值、总大肠菌群外

序号 项目 标准限值 标准来源

1 pH(无量纲) 6.5-8.5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准

2 耗氧量 ≤3.0

3 总硬度 ≤450

4 氨氮 ≤0.5

5 总大肠菌群(个/L) ≤3.0

6 石油类 ≤0.3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表 A-1标准

2.5.2.4声环境

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对环境功能区分类的相关规定,线路管线

沿线地区主要为农村或农田,局部管线穿越高速公路和铁路。现有交通干线两侧红线

外 35m内区域执行 4a类标准,焦柳铁路为既有铁路,既有铁路外轨中心线外 30~65m

内区域的背景噪声限值按昼间 70dB(A)、夜间 55dB(A)执行;乡镇及有等级公路和铁路

通达的村庄执行 2类标准,其环境标准限值见表 2.5-4。

表 2.5-4 声环境质量标准限值一览表 单位:dB(A)

类别 标准限值 标准来源

25

昼间 夜间

2类 60 50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 70 55

既有铁路 70 55

2.5.3污染物排放标准

2.5.3.1废气

施工期大气污染物、营运期站场非甲烷总烃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

准》(GB16297-1996)中的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见表 2.5-5。

表 2.5-5 项目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值一览表 单位:mg/m3

项目 标准(mg/m3) 评价标准

无组织排放颗粒物 1.0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周界外浓度最高点限

值非甲烷总烃 4.0

2.5.3.2废水

根据工程实际营运情况及建设单位的了解,站内无检修废水和场地冲洗废水的产

生,生产废水主要为工艺废水。站场工艺废水主要为天然气在长距离输送过程中由于

温度和压力下降而凝析出来的水蒸气,站场通过排污管道将该水蒸气排至站内专用的

排污池中,到目前为止池内的水蒸气量极少。站场工艺废水各项监测因子参照《污水

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进行评价。各监测因子的标准限值见表

2.5-6。

表 2.5-6 废水排放标准限值一览表

序号 项目 标准限值 标准来源

1 pH(无量纲) 6~9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2 COD ≤100

3 BOD5 ≤20

4 氨氮 ≤15

5 SS ≤70

6 石油类 ≤5

7 硫化物 ≤1.0

8 挥发酚 ≤0.5

9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5.0

26

序号 项目 标准限值 标准来源

10 动植物油 ≤10

2.5.3.3噪声

运行期站场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

类标准,标准限值见表 2.5-7。

表 2.5-7 厂界噪声控制标准一览表 单位:dB(A)

类别标准限值

标准来源昼间 夜间

2类 60 50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限

值见表 2.5-8。

表 2.5-8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控制标准一览表 单位:dB(A)

时段 昼间 夜间 标准来源

标准限值 70 55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11)

2.5.3.4固体废物

一般固体废物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

2001)及 2013修改单要求。危险废物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

2001)及 2013年修改单控制标准等有关规定。

2.6环境保护目标

2.6.1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本项目沿线及站场、阀室的影响范围内不涉及划定的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

然遗产地、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等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

态敏感区,生态保护目标为管道沿线的果园、苗木林地、耕地及基本农田、生态公益

林等,环境保护目标详见表 2.6-1。

根据本次调查,由于线路局部变更,较环评阶段调查范围内新增发现国家Ⅱ级重

点保护野生植物樟树 3株,均位于前村北侧管道附近,其中有 1株位于管道右侧约 5m

(109°17'23.29",24°21'14.46"),可能由于受施工开挖对根部造成一定的影响,主

干部分干枯,另外 2株位于管道左侧约 8m、14m(109°17'23.52",24°21'14.94")管

27

线对其进行了较有效的避让,现场调查施工未对其造成影响。根据调查,站场、阀室

等永久占地不涉及基本农田,管道工程穿越基本农田,穿越累计长度约 2.91km与原环

评穿越长度基本一致。本工程临时占用生态公益林林地面积 0.2291hm2,原环评未提

及。

表 2.6-1 本工程主要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序号

原环评阶段 现环评阶段

保护对象

与本项目

的相对位

置关系

保护对象特

征保护对象

与本项目的相

对位置关系保护对象特征

1基本农田、

管道沿线的

耕地、植被

管道穿越累计穿越长

度约2.91km

基本农田、

管道沿线的

耕地、植被

管道穿越累计长度约2.91km

2 无 无 无

国家Ⅱ级重

点保护野生

植物樟树 3株

1株位于管道右

侧约 5m2株位于管道左

侧约 8m、14m

最大樟树树干直径

约 50cm,树冠约

10m,树高约 10m

3 林地 管道穿越 松树、桉树 林地

临时占用生态

公益林林地面

积 0.2291hm2。

生态公益林,保护

等级二级

2.6.2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

本项目管道工程未穿越大中型河流,穿越鱼塘 4处,约 320m;穿越小型河流和沟

渠 17处,约 485m。根据《柳州市市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和其批复(桂政

函[2009]62号),原环评阶段管道线路穿越新圩江准保护区河道共 2处(分别为原环评

3处穿越点中的后两处,即②K21+842和③K23+416),且太阳村阀室和长约 3.6km的

管线位于新圩江准保护区陆域范围内;实际建成管道线路穿越新圩江准保护区河道共 2

处(分别为管道实际 3 处穿越中的后两处,即②109°15'42.06",24°21'26.21";③

109°16'31.29",24°21'29.28"),且有长约 6.0km的管线位于新圩江准保护区陆域范围

内,1#阀室位于准保护区范围以外。

地表水保护目标为柳州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新圩江准保护区。柳州市市区饮用水

保护区划分范围见表 2.6-2。

表 2.6-2柳州市市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范围

别保护区名称

范围 长度km

面积 km2

水域 陆域 水域 陆域 小计

28

柳西水厂

一级保护区

长度:柳西水厂取水口上游

1km至下游 0.3km。

宽度:靠水厂取水口一侧,

水 域 宽 度 离 右 侧 岸 边

110m。

长度:与水域等

长。

宽度:取水口一侧

红花电站正常蓄水

位下沿岸 50m

1.3 0.143 0.065 0.208

城中水厂

一级保护区

长度:城中水厂取水口上游

1km至下游 0.3km。

宽度:靠水厂取水口一侧,

水 域 宽 度 离 左 侧 岸 边

110m。

- 1.3 0.143 0 0.143

柳南水厂

一级保护区

长度:柳南水厂取水口上游

1km至下游 0.1km。

宽度:靠水厂取水口一侧,

水 域 宽 度 离 右 侧 岸 边

110m。

长度:与水域等

长。

宽度:水域至西堤

路防洪堤临江边界

(0~25m)

1.1 0.121 0.006 0.127

柳东水厂

一级保护区

长度:柳东水厂取水口上游

1km至下游 0.1km。

宽度:靠水厂取水口一侧,

水 域 宽 度 离 右 侧 岸 边

110m。

- 1.1 0.121 0 0.121

合计 19.2 8.142 1.421 9.563

柳江河段:新圩

断面上游 1km至

柳东水厂取水口

下游 300m

扣除一级保护区范围外的

柳江河水域

有防洪堤或滨江路

的,为防洪堤或滨

江路向江区域;没

有防洪堤或滨江路

的,为红花电站正

常蓄水位下沿岸纵

深 50m。

17.2 8.072 1.221 9.293

新圩江河段:新

圩江入柳江河口

至其上游 2km全部水域 两岸纵深 50m 2 0.07 0.2 0.27

合计 19.2 8.142 1.421 9.563

柳江河段:露塘

断面至新圩断面

上游 1km全部水域

红花电站正常蓄水

位下两岸纵深1000m

10 5 20 25

新圩江河段:源

头至新圩江入柳

江河口上游 2km全部水域 两岸纵深 1000m 7 0.245 14 14.245

合计 17 5.245 34 39.245

29

图 2.6-1 建成管道与柳州市市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位置关系图

2.6.3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

管道沿线调查范围内无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分布,管道沿线村庄居民多取用自

来水,部分村庄取用地下水,为分散式打井取水,因此项目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为管

道沿线村庄居民饮用水井,详见表 2.6-3。原环评未提及沿线存在分散式打井取水。

表 2.6-3 管道沿线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情况一览表

序号

敏感目标

取水方式镇(乡、村

名)

自然

村(组) 方位最近

距离(m) 户数(户)

1

洛满镇桥木村

北贡 E 180 10 自打井水

2 桥木 W 60 18 自打井水

3 旁清 NE 90 12 自打井水

4 停止 E 70 18 自打井水

5 六上 SW 30 9 部分自来水,部分井水

6 洛满镇凤阳村 凤阳 NE 27 9 自打井水

2.6.4声环境和环境风险保护目标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和实际影响范围,本次重点调查分输站厂界外 500m及输气管道

沿线两侧 200m范围内的敏感目标,重点调查村庄、学校等环境保护目标受影响的情

况。站场、阀室周边 200m范围内的居民区列为声环境保护目标,站场、阀室周边

500m范围和管道两侧 200m范围内的村庄等居民区列入环境风险保护目标。

30

环评阶段太阳村阀室(现称 1#阀室)和柳西分输站(现称柳州分输站)500m范围

内的环境风险保护目标总计有村庄 2个(居民 21户)、军事办公用地 1个;管线两侧

200m范围内的环境风险保护目标总计有村庄 16个(居民 257户、军事办公用地 1个。

本工程实际建设中将原阀室位置由原来的四合村的红庙向西侧调整了 1.1km,实际

建成的 1#阀室位于凤阳村凤阳屯南面;实际建成柳州分输站站场位置发生了微调,向

西北方向偏移约 60m,但总体建设地点不变;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后期及设计阶段,设

计单位结合地方政府部门意见(见附件 8),实际建成管线在界山屯北偏离原环评阶段

管线,按柳州市规划局要求伴行己建中石化成品油管道经太阳村镇规划区南至前村

北,后折向东南绕避军事用地至太阳村镇新圩村东柳太路南侧柳州分输站,该段工程

管线路径发生了变更。

根据现场调查,柳州分输站 500m范围内的环境风险保护目标共计有村庄 1个(居

民 31户)、军事办公用地 1个;1#阀室 500m范围内的环境风险保护目标共计有村庄

2个(居民 111户);管线两侧 200m范围内的环境风险保护目标总计有村庄 18个(居

民 403户)。柳州分输站、1#阀室及管道沿线调查范围内的声环境保护目标、环境风

险保护目标统计情况见表 2.6-4、表 2.6-5及附图 2,环评阶段线路与实际线路村庄的敏

感点变化情况见表 2.6-6。

表 2.6-4 站场、阀室周围 500m范围内敏感目标一览表

站场、

阀室

敏感目标 环评阶段 实际建设

影响因

素备注

(乡、

村名)

自然

(组)方位

最近

距离(m)

户数

(户)方位

最近

距离(m)

户数

(户)

柳州分

输站

(环评

阶段柳

西分输

站)

1

太阳

村镇

新圩

新圩 NW 350 16 NW 250 28 风险

分输站

位置微

2 新圩 / / / NW 120 3 风险、

噪声

3 军事

用地W 490

为办公

用地,

无军事

设施

W 390

为办公

用地,

无军事

设施

风险

4太阳

村镇

和平村

新村 SE 420 5 SE 560 / /

分输站

位置微

调,不

再列入

敏感点

31

1#阀室

(环评

阶段太

阳村阀

室)

5洛满镇

凤阳村

凤阳 / / / N 40 85 风险由于阀

室位置

变更,

新增敏

感点6 新安 / / / S 300 26 风险

表 2.6-5 管道两侧 200m范围内敏感目标一览表

敏感目标 环评阶段 实际建设

影响

因素备注镇

(乡、

村名)

自然

村(组) 方位最近

距离(m)户数

(户) 方位最近

距离(m)户数

(户)

1

洛满镇

古洲村

上花 SW 55 11 SW 90 35 风险、

噪声 线路局部调

整2 甲板 E 30 8 E 45 22 风险、

噪声

3 计家 / / / E 180 5 风险、

噪声

环评阶段遗

4 洛满镇

洛河村安乐 E 35 9 E 60 8 风险、

噪声

线路局部调

5

洛满镇

桥木村

北贡 E 140 20 E 180 10 风险、

噪声

线路局部调

整6 桥木 W 50 25 W 60 18 风险、

噪声

7 旁清 NE 100 8 NE 90 12 风险、

噪声

8 停止 / / / E 70 18 风险、

噪声 环评阶段遗

漏9 六上 / / / SW 30 9 风险、

噪声

10 洛满镇

凤山村凤山

SSW 120 50 S

SW 70 150 风险、

噪声

线路局部调

11 洛满镇

凤阳村凤阳 NE 120 7 NE 27 9 风险、

噪声

线路局部调

12 太阳村

镇上等

河尾 N 80 35 N 65 5 风险、

噪声

线路局部调

13 上等 / / / S 125 9 风险、

噪声

环评阶段遗

14

太阳村

镇山湾

山湾 S 20 23 S 48 38 风险、

噪声

线路局部调

15 小要 SW 110 17 SW 360 / /线路变更,

不再列入敏

感点

16 外村 / / / N 65 7 风险、

噪声

线路变更,

新增敏感点

17 太阳村

镇百乐

前村 E 55 14 S 65 19 风险、

噪声线路变更

18 百乐 / / / N 80 8 风险、

噪声

线路变更,

新增敏感点

19 太阳村 龙眼 S 160 7 / / / / 线路变更,

32

敏感目标 环评阶段 实际建设

影响

因素备注镇

(乡、

村名)

自然

村(组) 方位最近

距离(m)户数

(户) 方位最近

距离(m)户数

(户)

镇桐村 不再列入敏

感点20 龙团 S 70 10 / / / /

21太阳村

镇老房

岭顶 S 100 13 NW 30 21 风险、

噪声线路变更

22太阳村

镇新圩

军事

用地W 120 办公

用地W 245 办公

用地/

线路变更,

不再列入敏

感点

表 2.6-6 站场、阀室周边 500m范围及管道两侧 200m范围内敏感点变化情况一览表

项目 环评阶段 验收阶段 备注(与环评相比)

站场、阀室

周边 500m范围内

村庄等敏感

点个数

(个)

3(其中 1个为军事

用地)

4(其中 1个为军事用

地)

由于原柳西分输站位置的微调(现柳州分

输站),减少了 1个村庄敏感点,1#阀室

位置的变更,增加了 2个村庄敏感点,敏

感点总数增加了 1个。

户数(户) 21 142增加了约 121户、520人,主要是因为 1#阀室位置的变更,变更后的 1#阀室周边增

加了 2个村庄敏感点,村庄户数增加。

管道两侧

200m范围内

村庄等敏感

点个数

(个)

16 18

增加了 2处村庄,主要原因为在本次验收

中将环评阶段遗漏的村庄进行了统计,此

外,线路的部分变更改变了沿线村庄的的

分布情况。

户数(户) 257 403

增加了约 146户、650人,主要原因为原环

评阶段对零散居民户数统计有所遗漏,此

外线路变更增加了村庄敏感点,范围内的

户数,居住人口有所增加。

由表 2.6-6可知,与环评阶段相比,本次环评调查中,站场、阀室周边 500m范围

内敏感点总数增加了 1个,人数增加了约 121户,主要为 1#阀室位置的变更,增加了

2个村庄敏感点,原柳西分输站(现柳州分输站)位置的微调,减少了 1个村庄敏感

点,因此敏感点总数增加了 1个,人口户数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1#阀室位置的变更将人

口户数较多的凤阳屯和新安屯纳入了评价范围。管道两侧 200m范围内增加了 2处村庄

敏感点,较环评阶段,人数增加了约 146户、650人,管线沿线敏感点人数增加的原因

是因为原环评阶段对部分村庄、居民户数统计有所遗漏所致,另外线路的变更也改变

了沿线村庄的的分布情况。

33

第三章工程概况和工程分析

3.1 原环评工程概况

3.1.1基本情况

2013年 9月,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完成《广西天然气支线

管网项目柳江天然气支线管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2013年 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

环境保护厅以“桂环审[2013]289号文”批复了该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广西天然气支线管网项目柳江天然气支线管道工程,属新建项目。工程总投资

11610万元。

工程管线全长33km,全线设计压力为4.0Mpa,管径DN300mm,建设柳西分输站1

座站场;线路截断阀室1座(太阳村阀室),输气规模是1.63×108m3/a。

柳江天然气支线管道起自线路走向:管道自中缅管道柳州分输站出站后,伴行黔

桂铁路向东南敷设,经上花村、洛满镇其林水库东,甲板村南,在洛满镇洛河村安乐

屯与洛满镇北林村良楼屯之间向东南穿越焦柳铁路。然后管道继续向东南敷设,在旁

清村转向东,经洛满镇凤山村、凤阳村进入位于柳南区太阳村镇四合村红庙的太阳村

阀室。管道出太阳村阀室后向东穿越宜柳高速,并按照柳州规划局要求,伴行拟建的

中石化 LNG管道经太阳村镇规划区南,经山湾村,新村,在龙团北翻越前村岭,最后

绕过柳太路南侧的军事用地后,管道转向北,进入位于太阳村镇新圩村柳太路南侧的

柳西分输站。具体见本工程的地理位置见附图 1。

3.1.2工程组成

原工程主要工程量见下表3.1-1,工程各组成部分特性见表3.1-2。

表 3.1-1 主要工程量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1 管道长度 干线 km 33 DN3002 线路施工作业带 m 12

3 公路穿越

宜柳高速 m/次 80/1钢筋混凝土套管穿越方式G323国道 m/次 80/1

洛满至福塘县道 m/次 30/1等外水泥路穿越 m/次 920/46

4 铁路穿越 焦柳铁路 m/次 50/1 钢筋混凝土箱涵穿越

5 河流穿越 鱼塘开挖穿越 m/处 240/4 大开挖

34

地表河渠开挖穿越 m/处 960/16

6 其他穿越

穿越地下管道 次 8穿越地下电(光)

缆次 19

7 柳西分输站

(1座)

卧式过滤分离器

(台/套)

2 型号/规格 PN40 DN250计量调压撬 1

清管阀 1 PN40 DN300

电动球阀

1 PN40 DN3001 PN40 DN501 PN20 DN250

手动球阀

2 PN40 DN3004 PN40 DN2501 PN40 DN1501 PN40 DN100

截止阀 7排污阀 2安全阀 1放空立管 1 高度 15m、DN200

8太阳村阀室

(1座)

气液联动球阀

(台/套)

1手动球阀 2截止阀 1旋塞阀 2放空立管 1 高度 15m、DN200绝缘接头 1

9 临时占地 hm2 43.26管道施工作业带区占地、

施工临时道路占地、临时

堆管场占地

10 永久占地 hm2 0.87

柳西分输站、太阳村阀室

及管道的地面配套设施占

地以及管线的地面附属设

施占地

表 3.1-2 工程项目特性表

型工程内容

位数量

可能产生的影响

施工期 运营期

线路工

开挖 km 33

生物量损

失、农业损

失、水土流

失、临时性

占地、城市

景观等

运营期前两年农业

损失、运营期前一

年水土流失等

公路

及铁

路穿

穿越宜柳高速m/次

80/1会造成水土

流失,并对

当地交通造

成一定影

响、弃渣、

水土流失等

交通得到恢复,生

态环境有所改善;

水土流失逐渐降

低,直至恢复正常

水平

穿越 G323国道m/次

80/1

穿越洛满至福塘县

m/次

30/1

等外水泥路穿越m/次

920/46

35

焦柳铁路穿越m/次

50/1

河流

穿越

鱼塘开挖穿越m/处

240/4 穿越河流的

水质造成一

定影响、水

土流失等

对穿越河流的水质

将不产生影响,水

土流失降低地表河渠开挖穿越m/处

960/16

站场工

柳西分输站 座 1 生物量损

失、农业损

失、水土流

失、占地等

噪声、事故及非正

常废气、检修废渣

及废水、生活污水

及生活垃圾等太阳村阀室 座 1

施工作业带 km 33 生物量损

失、农业损

失、水土流

失、占地

运营期前两年农业

损失、运营期前一

年水土流失堆管场 hm2 1.5

施工便道 Km 4

化粪池、一体化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 套 1占地、弃渣

及水土流失

处置达标后的污水

排污池 座 2 极少量的检修废渣

及废水

放空区、放空管及放空系统 套 2 事故及非正常废气

3.1.3管线工程

3.1.3.1 管线走向

原工程管道宏观走向是由北向南方向。管道起自管道自中缅管道柳州分输站出站

后,伴行黔桂铁路向东南敷设,经上花村、洛满镇其林水库东,甲板村南,在洛满镇

洛河村安乐屯与洛满镇北林村良楼屯之间向东南穿越焦柳铁路。然后管道继续向东南

敷设,在旁清村转向东,经洛满镇凤山村、凤阳村进入位于柳南区太阳村镇四合村红

庙的太阳村阀室。管道出太阳村阀室后向东穿越宜柳高速,并按照柳州规划局要求,

伴行拟建的中石化LNG管道经太阳村镇规划区南,经山湾村,新村,在龙团北翻越前

村岭,最后绕过柳太路南侧的军事用地后,管道转向北,进入位于太阳村镇新圩村柳

太路南侧的柳西分输站。

3.1.3.2 管道敷设

原工程管线埋深一般根据线路沿途地形、工程地质、水文及气象等自然条件以及

农业耕作深度,原工程确定为一般地段管顶埋深为不小于1.2m。在满足上诉要求的同

时,河流小型穿越段管道应在最大冲刷深度线1.0m以下,在无冲刷深度数据时,应保

证顶管最小埋深在水床底面2.5m以下。管道穿越农田灌溉用水渠及毛细渠时,应保证

顶管最小埋深不小于2.0m。当穿越公路时,穿公路套管顶部距路面的最小距离为

36

1.2m,距离路边沟不小于1.0m。当穿越铁路时,穿铁路箱涵顶部距轨底的最小距离为

1.7m。开挖管沟时在可耕植地开挖,应将表层耕植土和下层土分别堆放。管道下沟回

填时,应先回填细土至管顶以上0.3m。管沟回填土应高出地面0.3m,在可耕植地回填

时,需先回填下层土,后回填表层耕植土;管道的出土端及弯头两侧应分层回填夯

实;管沟回填后应立即恢复地貌。

根据项目设计,施工作业带占地宽度应视现场具体情况、管道覆盖土层厚度、沟

底加宽量的宽度等条件确定。工程管线施工作业带宽度一般按12m设计;对于管沟挖深

超过 5m、穿越沟渠、鱼塘等地段适当增大作业带宽度,设计为14m;对于穿越林区地

段,适当减少作业带宽度,取8m。对于管道采用顶管方式穿越公路和铁路的地段,施

工作业带仅考虑穿越进出口处施工临时占地,占地面积 5.15hm2。

3.1.3.4 穿越工程

原工程穿越工程包括小型水域穿越、公路穿越、铁路穿越等。

(一)小型水域穿越

原工程管道沿线穿越地表河渠 16次,鱼塘 4次,均采用开挖穿越,管道穿越处埋

深不小于 2m。

管道沿线穿越的河渠较多,应根据河渠自身特性,结合抗漂浮计算结果设置稳管

措施。对基岩河床,采取现浇混凝土方式稳管;对于砂、卵、砾石河床,可采用混凝

土压重块稳管;对于土质河床,可采用编织袋稳管。为保证管道运行安全,应对管道

穿越河渠处在恢复河岸、渠岸的同时,根据需要设置护岸工程,护岸宽度应大于开挖

穿越处管沟宽度,并与周围地貌自然衔接。

(二)公路穿越

原工程穿越本工程穿越宜柳高速 1次,G323国道 1次,洛满至福塘县道 1次,乡

村水泥路 46次。具体施工方式如下:

①宜柳高速、G323国道、洛满至福塘县道采用钢筋混凝土套管穿越方式。

② 乡村水泥公路,多为居民出行的唯一道路,因此推荐采用钢筋混凝土套管穿越

方式,如经协商同意,可采取开挖加盖板保护。

③ 乡村土路,经协商同意可采取开挖直埋施工以节省投资、加快施工进度。有套

37

管穿越公路时,为减少套管穿越对路基的影响,要求套管顶至路面的埋深不小于

1.2m,距公路边沟底面的距离不小于 1m,套管应伸出公路边沟外2m。加盖板穿越公路

时,管顶至路面的埋深不小于 1.2m,管顶至盖板的距离为 0.5m,盖板距公路边沟底面

的距离不小于 0.5m,盖板应敷设至公路边沟外沿。开挖直埋穿越乡村土路时,要求管

顶至路面的埋深不小于 1.2m。

(三)铁路穿越

原工程穿越焦柳铁路 1 次,采用钢筋混凝土箱涵穿越,箱涵顶至路轨底的最小埋

深不小于 1.8m。管道在箱涵内敷设,箱涵两端砌砖封堵,并安装保护措施。穿越铁路

施工前必须经铁路主管部门同意,并在铁路部门的监督下作业。管道穿越铁路的穿越

点选择应符合《原油、天然气长输管道与铁路相互关系的若干规定》(铁基[1987]780

号文)中的规定。

(四)其他建(构)筑物的穿越

原管道穿越地下通信电缆、光缆19次,穿越已建地下管道8次。穿越方式按照规范

的要求,输气管道与其他管道交叉时,其垂直净距不应小于0.3m;与电力、通信电缆

交叉时,其垂直净距不应小于0.5m。并对穿越的电(光)缆和管道采取妥善的保护措

施。

3.1.3.5便道工程

对于一般管道工程而言,为了方便施工机械、车辆进入施工作业带,连接公路与

施工作业带,往往需要修建施工便道。原工程管道沿线可依托的交通道路主要有:汕

昆高速、桂柳高速、宜柳高速、G323国道以及多条乡村道路,交通十分便利,无需修

建伴行道路。原工程仅在前村岭翻山段附近需整修约4km的施工便道,为等外级公路设

计,设计行车速度 5km/h,设计荷载为公路Ⅱ级,平均路面宽度为4.0m,采用40cm碎

石土面层,在现有的地貌基础上摊铺、找平、压实或加宽,共占地 2.16hm2。管道敷设

沿线居民点分布较多,因此,施工过程中依托管道沿线居民点进行施工供电。

3.1.3.6 管道材质

天根据项目可研报告,原项目全线输气管道采用 DN300规格的 L290钢管。直管

采用管壁厚度为6.4mm,热煨弯管管壁厚度7.1mm。

38

3.1.3.7 线路截断阀室

根据《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1-2003),为了在管道发生事故时减少

天然气的泄漏量、减轻管道事故可能造成的灾害,便于管道的维护抢修,应在沿线每

隔一定距离和特殊地段设置线路截断阀室。截断阀室最大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以一级地区为主的管段不宜大于32km;

以二级地区为主的管段不大于24km;

以三级地区为主的管段不大于16km;

以四级地区为主的管段不大于8km。

根据阀室的功能、选型、布置原则,原工程管线共设置1座线路截断阀,为普通阀

室,具体见表3.1-3:

表 3.1-3站场阀室分布表

序号 名称里程

(km)

间距

(km)地理位置 站场等级

1 上游输气站 0 0 流山镇上近村西南约 850m 五级

2 太阳村阀室 21 21 柳南区太阳村镇四合村的红庙 /3 柳西分输站 33 12 柳南区太阳村镇新圩村 五级

3.1.4站场(阀室)工程

原工程建设柳西分输站1座,位于柳南区太阳村镇新圩村柳太路南侧。站场设置过

滤、计量、调压、放空及排污等设备设施。建设1座太阳村阀室,位于柳南区太阳村镇

四合村的红庙处,太阳村阀室为普通线路截断阀室,其主要功能为事故状态及维修时

的截断和放空。站场(阀室)设置见表3.1-4。

表 3.1-4站场设置一览表

序号 站场名称 设计压力(MPa) 设置功能 站址位置

1 柳西分输站 4.0过滤、计量、调压、

放空及排污等设备设

柳南区太阳村镇新圩村

2 太阳村阀室 4.0 截断和放空 柳南区太阳村镇四合村的红

3.1.4.1 柳西分输站

(一)工艺参数

设计输气规模为 5.82~57.46×104Nm3/d,设计进站压力为 3.85~4.0MPa,进站天

然气温度为 19.1~25.4℃。给柳州市分输量为 5.82~43.5×104Nm3 /d,给柳州市分输压

39

力为 1.6MPa,给柳江县预留分输量为 0~13.96×104Nm3/d,给柳江县预留分输压力为

3.85~4.0MPa。(二)站场设置功能

柳西分输站主要功能:气体过滤、调压、计量功能;清管器接收功能;站场紧急

截断和放空;事故状态及维修时的放空和排污;分输功能。

(三)工艺流程说明

接收中缅管道柳州输气站来气,然气经进站过滤、计量、调压后输送给柳州市用

户,并给柳江县预留分输;天然气管道清管球接收;事故工况下干线及站内天然气放

空。

柳西分输站工艺流程图见图3.1-5。

40

图 3.1-5柳西分输站工艺流程图

41

(四)主要工艺设备

柳西分输站的主要设备包括:卧式过滤分离器、计量调压撬、清管阀、电动球

阀、手动球阀、截止阀、排污阀、安全阀、放空系统。

原工程设置放空立管,高度15m。进站紧急切断阀后、出站紧急切断阀前均设置电

动放空阀,事故工况下进、出站紧急切断阀关闭后,自动打开放空系统进行站场内放

空。

(五)平面布置

柳西分输站位于柳南区太阳村镇新圩村,站址北侧约150m为柳太路,北侧约300m

处为黔桂铁路,西北方向约530m处为黔桂铁路新圩站(货运站),站址东侧约70m处

为一家小型五金加工厂,西南方向约490m处为军事区控制边界,为新建站场。柳西分

输站内大致可以分为工艺装置区(主要含工艺设备区、排污池等)、办公生活区(主

要含综合值班室、化粪池、箱式变电站等)、放空区三个部分组成。其中放空区位于

站场外西侧,工艺装置区位于站场的西部,办公生活区位于站场的东部。放空区与办

公生活区之间有工艺装置区阻隔。放空区布置在站场全年主导风向的侧风向,严格按

《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183-2004)的安全距离进行布置;放空区布

置位于站场西南角围墙外 10m处,远离周围村庄;放空立管筒径 PN20、DN200,高度

为 15m,不设点火功能,天然气通过放空管直接排放。柳西分输站平面布置见图3.1-

6。

42

图3.1-6柳西分输站平面布置

3.1.4.2 太阳村阀室

①阀室位置及功能

太阳村阀室为普通线路截断阀室,其主要功能为事故状态及维修时的截断和放

空,位于柳南区太阳村镇四合村的红庙。

②总平面布置

太阳村阀室平面布置主要分为阀组区和放空区两个部分。阀组区工艺设备放置于

阀组间内。阀室放空区布置于阀室全年主导风向的侧风向。阀室围墙采用2.5m高砖砌

围墙加0.5m 高镀锌铁刺丝,放空区围墙采用2.2m 高铁艺围墙。放空立管筒径PN20、

DN200,高度为15m,不设点火功能,天然气通过放空管直接排放。

原工程输气站场及阀室的主要工程量见表3.1-5:

表 3.1-5 站场及阀室主要工程量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卧式过滤分离器

(台/套)

2 型号/规格 PN40 DN250计量调压撬 1清管阀 1 PN40 DN300

电动球阀

1 PN40 DN3001 PN40 DN501 PN20 DN250

43

1柳西分输站

(1座)手动球阀

2 PN40 DN3004 PN40 DN2501 PN40 DN1501 PN40 DN100

截止阀 7排污阀 2安全阀 1放空立管 1 高度 15m、DN200

2太阳村阀室

(1座)

气液联动球阀

(台/套)

1手动球阀 2截止阀 1旋塞阀 2放空立管 1 高度 15m、DN200绝缘接头 1

3.1.5焊接和焊口检查

工程管道采用半自动焊接工艺,该焊接工艺技术成熟、应用广泛,且质量能有效

保证。管道焊缝质量在外观检查合格后需进行无损探伤检查。线路管道三级地区管道

环焊缝进行 100%超声波探伤、20% X射线探伤复验。线路管道弯管与直管段焊缝、输

气站场的管道焊缝、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穿越的管道焊缝,以及未经试压的管道碰死

口焊缝均进行 100%超声波探伤和 100%射线探伤。

3.1.6管道防腐

(1)站场及阀室埋地管道防腐

工程站场及阀室埋地管道,采用无溶剂型液体环氧防腐,实干后再外缠网状聚丙

烯胶粘带加强防腐,以提高抗水汽渗透和保证防腐层的完整性,无溶剂液态环氧涂层

厚度≥500μm。该防腐材料具有优异的耐阴极剥离性能、耐土壤应力、对环境污染小等

特点。

(2)站场及阀室架空管道防腐

工程站内地上架空管道采用防腐与耐候性俱佳的氟碳多层复合型防腐结构:底漆

为环氧富锌;中间漆为环氧云铁;面漆为氟碳。总厚度不小于 270μm。该防腐层具有

良好的耐候性能、抗日光照射、抗风化性能,具有良好的抗介质渗透性能和较好的机

械强度,并对钢铁表面具有良好的粘结性。

(3)站场及阀室异型部件防腐

工程的阀门、法兰等异型部件先用粘弹性防腐膏填补外表并且形成平滑的外形,

44

再包覆粘弹性防腐带和配套外保护胶带。

(4)一般管道

工程站外埋地钢质管道采取外三层 PE防腐层加阴极保护的联合保护方案。

3.1.7自动控制与火灾检测、报警系统

(一)自动控制系统

为实现对工艺站场的监视和控制,在柳西分输站设置一套站控制系统(SCS),监

控现场输气工艺、电气和辅助设备或设施,以达到保证该管道安全、平稳和高效运行

的目的。

(二)火灾检测及报警系统

为了保证人身及设备安全,当发生火灾时,能及时发现和控制灾情,避免灾情蔓

延,使损失降到最低,根据有关的设计标准和规范要求并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在

各站站控室及机柜间、UPS 间、变配电间等处均配置相应的火灾检测与报警设备,火

灾检测与报警系统包括感温、感烟探头、感温电缆及报警控制器等设备。

3.1.8供电工程

根据设计,原工程柳西分输站采用一路 10kV外电作为主供电源,并设置自动化柴

油发电机组作为备用电源。对站内特别重要的负荷,如自控、通信、应急照明等另增

设不间断电源(并联冗余式 UPS)供电,后备时间为 1小时。柳西分输站设置箱式变

电站 1座。内设:10/0.4kV变压器 1台,高、低压配电装置 1套。采用成套配电装

置,户外布置。

3.1.9给排水

(一)供水工程

柳西分输站位于柳南区太阳村镇新圩村柳太路南侧约 150m处,站场附近无可依托

的市政给水管网,本工程拟在站场内自建水井 1眼,作为站场内的供水水源。站内饮

用热水采用电热开水器的方式,洗浴用热水宿舍采用电热水器,场区内不设置燃煤锅

炉。

(二)排水工程

站场和阀室排水主要是雨水,雨水经雨棚、排水沟等汇集后排至站场和阀室周边

45

的排水沟。

3.1.10环保工程

根据设计,工程在柳西分输站场区内修建一座化粪池和一座一体化污水处理设

施,对站场内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进入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采用接触氧化

法进行处理,经处理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中的旱作标准后,用

于站场内的绿化洒水,不外排。根据设计,化粪池容积为2m3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的

设计处理规模为 2.0m3/d,采用地埋式设计。另外,在站场和阀室内分别修建一座容积

为4m3的排污池,用于收集检修废水,检修废水在排污池内经自然蒸发减容,不外排。

为避免雨水进入,对排污池设置顶盖。

3.1.11组织机构和定员

工程建成后,仅在柳西分输站内设置定员 9人,太阳村阀室不设置工作人员。工

程投产后,管道的维护、维修依托中缅管道,不再单独设置工作人员。

3.1.12原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一)生态影响评价结论

(1)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工程永久占地 0.87hm2,包括站场、阀室和进场道路建设区占地类型为林地、耕

地,不涉及基本农田。永久占地改变了土地的利用方式,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林地、

耕地面积减少。但由于本项目永久占地面积较小,因此,对当地的土地利用结构的影

响不大,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工程临时占地临时占地面积 43.26hm2,对于临时占地,在管线施工完毕后,对原

用地类型为耕地的区域进行复耕,对原用地类型为林地的区域栽种浅根植物,对荒草

地区域进行绿化,并做好水土保持措施,从而恢复其土地利用类型。因此,管道工程

施工过程中对土地利用的影响较小。

(2)对植被的影响

项目受工程影响的植被均为一般常见种,其生长范围广,适应性强,不会因局部

植被损失而导致植物物种多样性减少或种群消失或灭绝。

46

(3)对基本农田的影响

管道穿越基本农田的管段均为临时占地,不涉及永久占地。在穿越基本农田时对

剥离的表土单独堆存,并做好水土保持措施,并尽量控制施工作业带的宽度。施工结

束后将表土回填,对农田内施工作业带、堡坎、灌渠等造成破坏的区域进行修复并恢

复原貌,可确保不改变基本农田的生产力。因此,本项目对基本农田的影响较小

(4)对动物的影响

项目施工对地表的开挖,可能造成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直接破坏;机械施工和施工

人员的活动,也加大了对周边区域动物的干扰,但不会导致其种群数量的明显改变和

消失,管道沿线评价范围未发现保护类野生动物资源,项目建设对其影响不大。

(二)环境空气影响结论

(1)施工期

施工期废气主要为建设施工扬尘和施工废气,将对环境空气造成一定程度的污

染,但这种污染是短期的,工程结束后影响将不复存在;同时这种影响是局部的,局

限于管道沿线的狭窄带状区域,通过加强环境管理,认真落实各项环境保护措施,与

管线沿线居民做好沟通,施工期对大气环境影响较小。

(2)营运期

正常工况下,柳西分输站设备密闭运行,无废气排放。检修工况及超压工况时有

天然气通过放空立管排放,非正常工况并直接放散天然气的情况下,通过预测可以得

出,项目排放的 H2S和非甲烷总烃的最大落地浓度均出现在距放空管基底 1158m处,

最大落地浓度分别为 3.550×10-3mg/m3和 0.1875mg/m3,均未超过其相应质量标准。

项目在正常运营过程中,不会产生大气污染物,对区域环境空气基本无影响;在

非正常运营过程(如设备检修)或事故情况下,天然气的放空亦不会对区域环境空气

造成较大影响,不会改变区域环境功能区划,且放空频率极小。

(三)地表水影响结论

(1)施工期

施工废水主要来自于站场和阀室施工场地内的施工机具冲洗废水,施工废水经沉

47

淀池处理后全部回用于施工场地防尘洒水,对当地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其中,本项

目位于新圩江饮用水源准保护区范围内的管道和阀室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施工废水

的管理,严禁施工废水外排,对其进行沉淀处理后全部回用,可确保对饮用水源准保

护区水质影响较小。

工程管道强度试压介质采用洁净水,严密性试压介质也采用洁净水,选择城镇自

来水管网就近接入,管段试压后水体中主要含少量泥沙,其污染物主要为少量 SS,不

含有机污染物,对其进行沉淀处理后,就近选择地表水体外排,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

较小。

项目在柳西分输站和太阳村阀室的施工场地内各设置一座施工营地,施工营地内

各设置一座临时旱厕,对场地内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进行集中收集,用于附近农

田施肥,不外排;本项目大部分管线的沿线附近有居民点分布,社会依托条件较好,

管线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依托沿线居民点的户外厕所收集,不外排,对当地地表

水环境影响较小。

管道工程穿越地表河流和灌溉水渠共计16次,均采用开挖直埋的施工方式。其

中,穿越新圩江3次,新圩江穿越点属于饮用水源准保护区。本项目穿越河道施工过程

中,不向河道中排放水污染物,对河流水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河道开挖产生的泥浆造

成河流下游水质浑浊,由于短时间内可得到恢复,且施工期较短,影响不大。

(2)营运期

运营期废水来源主要为自柳西分输站生产废水和生活废水。生产废水主要为设备

检修废水,检修工作约为每年 1次,检修废水产生总量约为 1.0m3/a,分输站和阀室的

产生量各约为 0.5m3/a,主要污染物为 SS和石油类。本项目将在分输站和阀室的场地

内各修建一座容积为 4m3的排污池,对检修废水进行集中收集,检修废水在排污池内

经自然蒸发减容,不外排。在运营过程中,加强对站场和阀室的管理,严禁设备检修

废水外排。

太阳村阀室不设置工作人员,无生活污水产生,不会对新圩江饮用水源准保护区

水质造成影响;柳西分输站未在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之内。柳西分输站将设置9名工作

人员,将产生一定量的生活污水,生活污水产生量约为335.07m3/a。本项目将在柳西分

48

输站内修建一座化粪池以及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

后,进入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经处理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

2005)中的旱作标准后,用于站场内的绿化洒水,不外排,不会对区域水环境造成影

响。

(四)地下水影响结论

(1)施工期

根据当地水文地质条件可知,管道沿线区域地下水类型主要分为松散岩类孔隙

水、碎屑岩构造裂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等三种基本类型,地下水位埋深普遍

在 3~4m之间。工程施工期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是管沟开挖及污水排放,管沟开挖深

度约 2.0m,开挖深度不大,管道施工不会对地下水含水层造成破坏,对当地地下水水

质和水位影响很小;工程管线管道全部采用无溶剂液态涂料防腐层,防止管线受到腐

蚀破坏,不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工程施工期施工废水和施工生活污水产生量均较

小,施工废水经集中收集简单沉淀处理后全部回用于施工过程,施工生活污水经旱厕

收集后用于农田施肥不外排,对地下水基本无影响。因此,本项目施工期对地下水环

境影响较小。

(2)营运期

根据区域水土腐蚀性试验结果,本段管线环境水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

中钢筋总体具有无~弱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土壤对钢质管道腐蚀性中~

弱。由于本工程站外埋地钢质管道采取外三层 PE防腐层加阴极保护的联合保护方案,

从而集输管道腐蚀污染土壤的可能性小,且输送介质为净化天然气,即便泄漏也不会

污染土壤,管顶平均埋深为 1.2m,而沿线地下水埋深在 3m以上,从而不会随大气降

水补给下渗污染地下水。

本项目柳西分输站和太阳村阀室站内地面全部硬化处理,污水进入地下水环境可

能性较小;运营期污废水主要为设备检修清洗废水和生活污水,水质简单,生活污水

经处理后的水质较好,经处理达标后用于站场内的绿化洒水;设备检修废水经排污池

收集自然蒸发减容,不外排。故项目运营期污废水对地下水影响很小。

(五)噪声影响评价结论

49

在施工过程中,周边居民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施工噪声影响。但由于管道在局部

地段的施工周期一般为数天至数周,因此其影响时间相对来说较短,只要避免在夜间

施工,与居民做好沟通工作,缩短施工期就不会出现施工噪声扰民现象,施工噪声的

影响是可以接受的,总体上管线穿越建设工程对敏感点的声影响相对较低,且具有临

时短暂性的特点,柳西分输站和太阳村阀室噪声评价范围内无敏感保护目标,施工期

噪声对周围村庄影响较小。

在运营期,在正常运行情况下,站场和阀室场界噪声均能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

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的 2类标准。故本工程站场、阀室在正常运行时产生

的噪声较小,对周围声环境影响不大。且站场和阀室四周 200m范围内无声环境敏感点

分布,运营期噪声对区域声环境影响较小。

(六)环境风险评价结论

本工程出现事故主要原因是局部的管道腐蚀、施工缺陷材料及失效和外部破坏,

其中以天然气管道因局部腐蚀发生断裂引起天然气泄漏为最大可信事故,其最大可信

事故概率为 7.89×10-4次/公里·年。

本工程在设计和运行阶段,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规范进行建设,选择优质

管材和阀门,保证管道埋深,进行管道防腐,搞好地灾防治和护坡工程,设立管线保

护警示标志,合理设置截断阀门,设立在线监控装置等,可确保工程的环境风险在可

接受水平。

输气管道单独泄漏时,不会出现大于 1000mg/m3的高浓度致死区域,也不会出现

大于 100mg/m3的严重损害人体健康的区域,仅在下风向小范围内出现短时间略超过

10mg/m3的区域,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极小。总体上看,在天然气泄漏的情况下,不会出

现致人死亡或造成人体健康危害的事故。

本项目在切实实施设计、建设和运行各项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落实的基

础上,加强风险管理的条件下,能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将建设项目风险降至最低程

度,可使工程建设、营运中的环境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七)总体评价结论

50

广西天然气支线管网项目柳江天然气支线管道工程符合国家和地方现行产业政策

及相关规划,项目建设后可取得良好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项目路由选

线以及站场、阀室的选址合理,项目采取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及污染防治措施后

对环境影响较小,对环境的影响满足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环境风险发生概率在可接受

水平,当地公众支持项目的建设。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只要严格落实报告中提出

的各项环保措施和环保“三同时”,保证各项设施的正常运行,本项目建设可行。

3.1.13原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意见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关于广西天然气支线管网项目防柳江天然气支线管

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桂环审[2013]289号)中的批复要求如下:

(1)落实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施工单位应向当地环境保护局申报施工期排污许

可登记证。晴天施工应定期对施工场地、路段洒水降尘,材料运输车辆要有防洒落措

施。穿越河渠、水域段加强施工管理,严禁施工废泥浆和废渣向水体倾倒。施工人员

住宿尽量依托当地的民房,施工废水经隔油沉淀处理后回用。靠近村庄线段应避免在

夜间休息时间从事高噪声机械作业活动。管道清扫和试压废水经沉淀处理达到《污水

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排入农灌渠,禁止排入饮用水水源保护

区。

(2)分输站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站场绿化,不外排,站场设备检修废

水、场地冲洗水经隔油沉砂处理后,出水用于站场洒水绿化,不外排。

(3)生活垃圾纳入城市环卫系统统一集中处置。

(4)按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落实水土保持措施。

(5)在施工招标文件、施工合同和工程监理招标文件件中明确环境保护条款和责

任。

(6)施工期要开展环境监理,定期向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上报施工期环境

监测数据报告。

(7)按照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环发[2010]113号)等相关要求,做好防火、防腐、防渗设计,制定、落实各项环境

51

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应急预案报送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

门备案。

(8)做好项目的公众参与工作,及时解决公众提出的环境问题,采纳公众的合理

意见,满足公众合理的环境诉求。

(9)初步设计阶段需进一步优化各项环境保护措施,落实环境保护投资。

3.1.14原环境影响报告书及环评批复措施要求

(1)环境影响报告书环保措施要求

本工程在设计、施工期和运营期均提出了相关的环保建议和措施,原环评提出的

环保措施要求见表 3.1-6。

表 3.1-6 原环境影响报告书环保措施要求一览表

环境要素 阶段 原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提出的环保措施

生态环境

(1)划定施工作业带范围和路线,严禁随意扩大。严格控制机械和车辆

的作业范围,尽可能减少对植被、农作物和道路的破坏。

(2)坚持“分层开挖、分层回填”原则,取土前先剥离表土,将表土就

近集中堆放,用于管沟表土的恢复和植被再造;对于临时占地,在管线

施工完毕后,对原用地类型为耕地的区域进行复耕,对原用地类型为林

地的区域栽种浅根植物,对荒草地区域进行绿化。

(3)在河流穿越时,尽量选择枯水季节施工,以减少水流的侵蚀。施工

完毕后,及时清理现场,恢复河道,避免阻塞河道、沟渠。

(4)对基本农田穿越段,在施工过程中尽可能缩小施工作业带的宽度,

对开挖的土方进行分层堆放,施工结束后,做好管线沿途基本农田复垦

工作,尽最大努力保障农户的后续生产力。

(5)对管沟回填后多余的土严禁大量集中弃置,应均匀分散在管线中心

两侧,管道敷设回填后的地表应保持与原地表高度的一致,严禁抬高地

表高度。

(6)道路、站场施工中挖填方尽量实现自身平衡,若有弃土或取土,也

要对其区域进行平整及地面绿化或铺上一层砾石。管道穿越铁路、公路

时,要规范施工,严格管理。

(7)施工中若发现地下文物,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妥善保护好现场和文

物,向文物保护单位报告,待文物保护单位同意后才可恢复施工。

(8)在施工时,应避免农田基础设施受碾压而失去正常使用功能;施工

完成后做好现场清理及恢复工作,包括田埂、水渠妥善处治等。

(9)工程施工期的水土保持、土地复垦及植被恢复措施应严格按本项目

水土保持方案进行。

52

环境要素 阶段 原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提出的环保措施

(10)加强工程的环境保护监理工作。

环境空气

(1)采用洒水车定期对作业面和土堆洒水,降低施工期的粉尘散发量;

风速过大时应停止施工作业,并对堆放的砂石等建筑材料进行遮盖处

理。

(2)施工现场进行合理化管理,统一堆放材料,加强回填土方堆放场的

管理,要制定土方表面压实、定期喷水、覆盖等措施;不需要的泥土,

建筑材料弃渣应及时运走,不宜长时间堆积,在靠近居民点的场界处设

置临时围挡。

(3)保持运输车辆完好,运建筑材料运输车应按规定配置防洒落装备;

规划好运输车辆的运行路线与时间,尽量避免在交通集中区和居民住宅

等敏感区行驶。

(1)站场应加强管理,避免和杜绝事故情况发生,降低及消除超压放空

情况。提高对风险事故的防范意识,做好工程防护措施。

(2)管道的焊接要严格执行有关的技术标准,保证焊接质量,防止天然

气泄漏。

水环境

(1)项目在柳西分输站和太阳村阀室的施工区各设置一处施工营地,并

设置临时防渗旱厕,对施工人员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后,回用于周边农田

施肥,不外排;对沿线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依托管道沿线居民点处的户

外厕所集中收集,污废水不得随意排放。

(2)试压废水为一次性产生,试压废水水质简单,主要污染物为悬浮

物,且产生量很小,其处理处置方式一般采取就近河渠排放。

(1)在分输站和阀室场地内各修建一座排污池,对设备检修废水集中收

集,经自然蒸发减容,不外排。

(2)站场内修建化粪池和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对生活污水进行集中收

集处理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中的旱作标准后,

用于站场内的绿化洒水,不外排。

声环境

(1)应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临近居民点的施工作业,禁止噪声设备在作

息时间(中午和夜间)内作业;如需夜间施工,应应提前报柳州市环境

保护局审批同意并张贴安民告示。

(2)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与周围居民做好沟通工作,施工场地、临时土

料场、施工便道尽量避开近距离环境敏感点,并张贴施工告示,获取公

众配合。

(3)运输车辆应尽可能减少鸣号,尤其是在晚间和午休时间,在居民区

附近限速。

53

环境要素 阶段 原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提出的环保措施

(1)在调压阀、汇气管处安装小型简易隔声罩,隔声罩采用钢板材质。

(2)加强绿化。在站场周围及站区内工艺装置周围、道路两旁,应种植

花卉、树木,以吸收降低噪声影响。

固体废物

(1)施工期生活垃圾主要产生于施工营地内,对其进行集中收集后,定

期交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处置;管线施工过程中,沿线会产生少量生活

垃圾,采用小型移动式垃圾收集箱进行收集。

(2)临时堆土区域要边堆土边压实,施工完毕后应尽快平整、复垦利

用。

(3)可回收利用的固体废弃物如纸品、塑料用品等,应由专人收集,以

利资源的回收再利用。

(4)待拆迁居民点的拆迁工程产生少量的建筑垃圾啊。施工结束后,将

其清运出施工场地,运至当地的建筑垃圾堆场堆放。

(1)分输站清管收球作业时产生的清管废渣和过滤系统产生的凝析物导

入与清管设备相连的排污罐中暂存,定期交由当地的环卫部门统一处

置。

(2)站场产生的生活固废,定期交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处置。

(2)原环评批复意见要求

原环评批复意见要求见表 3.1-7。

表 3.1-7 原环评批复意见要求一览表

序号 批复意见

1

落实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施工单位应向当地环境保护局申报施工期排污许可

登记证。晴天施工应定期对施工场地、路段洒水降尘,材料运输车辆要有防洒

落措施。穿越河渠、水域段加强施工管理,严禁施工废泥浆和废渣向水体倾

倒。施工人员住宿尽量依托当地的民房,施工废水经隔油沉淀处理后回用。靠

近村庄线段应避免在夜间休息时间从事高噪声机械作业活动。管道清扫和试压

废水经沉淀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排入农

灌渠,禁止排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2分输站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站场绿化,不外排,站场设备检修废水、

场地冲洗水经隔油沉砂处理后,出水用于站场洒水绿化,不外排。

3 生活垃圾纳入城市环卫系统统一集中处置。

54

序号 批复意见

4 按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落实水土保持措施。

5在施工招标文件、施工合同和工程监理招标文件件中明确环境保护条款和责

任。

6施工期要开展环境监理,定期向自治区环境保护厅上报施工期环境监测数据报

告。

7

按照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环发[2010]113号)等相关要求,做好防火、防腐、防渗设计,制定、落实各

项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应急预案报送地方环境保

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8做好项目的公众参与工作,及时解决公众提出的环境问题,采纳公众的合理意

见,满足公众合理的环境诉求。

9 初步设计阶段需进一步优化各项环境保护措施,落实环境保护投资。

3.2实际建成工程概况和工程分析

3.2.1工程建设过程回顾

2013年 9月,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完成广西天然气支线管

网项目柳江天然气支线管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013年 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以“桂环审[2013]289号”文批复了本

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014年 4月,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最终编制完成《广西天然气支线

管网项目柳江天然气支线管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4年 12月,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桂投复[2014]50号”文对工程可行性研

究报告进行了批复。

2015年 4月,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华北分公司编制完成《广西天

然气支线管网项目柳江天然气支线管道工程初步设计》。

55

2015年 8月工程开工建设,2017年 6月建成完工,2017年 12月工程调试运行。

3.2.2工程概况

3.2.2.1 工程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广西天然气支线管网项目柳江天然气支线管道工程

建设单位:广西广投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南区、柳江区,项目地理位置图见附图 1。

建设性质:新建

设计规模:3.7×108Nm3/a

项目总投资:项目总投资 6177 万元,实际环保投资 422.5 万元,占总投资的

6.84%。劳动定员:柳州分输站(原环评“柳西分输站”)10个员工。

3.2.2.2 工程建设内容及规模

变更说明:原环评依据 2014年 4月,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最终编制

完成《广西天然气支线管网项目柳江天然气支线管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4年

12月,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桂投复[2014]50号”文对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

了批复为基础资料进行编制。实际施工是以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华北

分公司编制完成《广西天然气支线管网项目柳江天然气支线管道工程初步设计》

(2015年)为施工依据。原环评的管线走向与项目实际建成的管线走向基本一致,原

环评管线长度为 33km,实际建成为 27km。实际建成项目输气量由原环评的 1.63亿

m3/a,变为 3.7亿 m3/a,并更加了管径,由 DN300mm增加为 DN355.6mm。

本工程包括输气管道、截断阀室、工艺站场等相关设施建设。工程建设柳州分输

站 1座(原环评“柳西分输站”);1#阀室 1座(原环评“太阳村阀室”);输气管

道起自上游中缅天然气管道忻桂支线柳州输气站围墙外 2m,途经柳江区(流山镇、洛

满镇)、柳南区(太阳村镇),至柳州分输站,全线位于柳州市境内,全长 27.0km,

管道设计压力 4.0MPa,设计输量 3.7×108Nm3/a,采用 L290M直缝高频电阻焊钢管,管

径 D355.6mm,管道采用三层 PE防腐层加阴极保护的联合保护方案保护。

天然气成分见表 3.2-1和表 3.2-2。

56

表 3.2-1中缅管道天然气的组分

C1 C2 C3 iC4 C9+

99.07 0.12 0.03 0.01 0.08H2O CO2 N2

0.01 0.5 0.18

表 3.2-2中缅管道天然气物性参数

水露点 ≤-5 ℃@10MPa烃露点 ≤-5 ℃@6.9MPa硫化氢 ≤15mg/Nm3

总硫 ≤100mg/Nm3

氧气 ≤0.5%(Mole)汞 ≤ 50μg/Nm3

高位发热量 950~1050BUT/SCF

3.2.2.3 工程组成

本工程主要包括线路工程、穿越工程、管道辅助工程、站场工程、阀室工程及其

辅助工程、环保工程等,主要工程量表 3.2-3。

表 3.2-3 本工程主要工程量情况一览表

工程

类别主要工程内容 单位 实际建成情况

主体

工程

线路工

管道长度 km 27.0

设计输气量 亿 m3/a 3.7

设计管径 mm 355.6

鱼塘开挖穿越 处/m 4/320开挖穿越

小型河流和

沟渠穿越处/m

17/485(含新圩江穿越 3处)

开挖穿越

宜柳高速穿越 处/m 1/80顶管穿越

洛满至福塘县道 处/m 1/30顶管穿越

焦柳铁路 处/m 1/50顶管穿越

乡村水泥路、

砂石路、土路处/m

顶管穿越:16/320开挖+盖板:10/200

开挖:10/100合计:36/620

站场工

1#阀室 座 1座,即 1#阀室,位于凤阳村凤阳屯南面.

柳州分输站(原环评

“柳西分输站”)座

1座,即柳州分输站,位于柳南区太阳村镇

新圩村柳太路南侧。

57

工程

类别主要工程内容 单位 实际建成情况

辅助

工程

道路工

程施工便道 km 新建 1.4km

整修 2.6km

管道附

属设施

工程

标志桩、里程桩(与

阴极保护测试桩合

用)、转角桩、加密

桩、警示牌

个 445

管道防腐工程 / 管道外防腐采用三层 PE防腐,阴极保护方

案采用牺牲阳极法。

管道敷

管道施工作业带宽度 m 施工作业带宽取 12m左右,丘陵地带宽度为

10m,尽量减少宽度,减少占地。

管顶埋深 m 1.2~2.5m。

公用

工程

供水 / 柳州分输站内水源为从新圩村市政自来水管

接入。

供电 /

利用柳州分输站外 10kV架空线路为站场提

供 1路 10kV电源供电;站内建低压配电

室、发电机房、UPS间各 1间;设 50kW柴

油发电机组作为备用电源。

供暖 / 站内主控室、宿舍等场所均采用分体壁挂式

及柜式冷/暖型空调

消防 /分输站及阀室均不设消防给水系统,灭火均

为移动式,同时均依靠就近消防大队作为外

部依托。

其他

征占地永久占地 hm² 1.04

临时占地 hm² 35.20

土石方量开挖量 万 m³

总挖方 17.63万 m³,总填方 17.63万 m³,管

道开挖的土方推平平铺在施工作业带内,站

场开挖的土方用于周边平坦及进站道路路基

回填,无永久弃土弃渣。

环保

工程

污水处理

柳州分输站(原

环评“柳西分输

站”)

/

分输站内生活污水经化粪池、调节池处理后

汇入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处理,用于站内绿

化不外排。站内设置了一座排污池收集站内

汇管、过滤设备以及排出的粉尘,生产废水

为极少量的工艺废水,其处置方式为暂存在

排污池中,待其自然蒸发减容,不外排。

放空区、放空管及

放空系统/

柳州分输站、1#阀室各设置 1根放空管直接

放空,放空管高度均为 20m,不设点火功

能。

固废处置 / 生活垃圾袋装化,每天自行清运至站场附近

村庄垃圾收集点。

站场绿化 m² 1610(柳州分输站)

58

3.2.3管道工程

3.2.3.1 管道路由走向

广西天然气支线管网项目柳江天然气支线管道工程位于柳州市柳南区、柳江区,

管道出中缅天然气管道忻桂支线柳州输气站后向东南方向敷设,经上花屯、北干屯、

甲板屯、安乐村折向南敷设,然后穿越焦柳铁路,继续向东南方向敷设,经桥木村、

停止屯折向东北方向敷设,经凤山村再折向东南方向敷设,经凤阳村南 1#阀室后进入

柳南区,折向东敷设,穿越宜柳高速,然后按照柳州规划局的要求,伴行己建中石化

成品油管道经太阳村镇规划区南至前村北,后折向东南绕避军事用地至太阳村镇新圩

村东柳太路南侧柳州分输站。管道线路总长度约 27.0km,沿线共设置柳州分输站 1

座,1#阀室 1座。本工程气源由中缅天然气管道提供。管道走向图见附图 2。

3.2.3.2 管道铺设方式

根据管道线路沿途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及气候等自然条件,管道全线采用

沟埋敷设方式。管道全线设置管道标志带;采用弹性敷设、现场冷弯管和热煨弯管三

种型式来满足管道变向安装要求;在满足最小埋深要求的前提下,管道纵向曲线尽可

能少设弯头、弯管。输气管道与通讯光缆用硅管同沟敷设。

1、一般线路段管道敷设

(1)管道埋深

根据线路沿途地形、工程地质、水文及气象等自然条件及农业耕作深度,本工程

管道一般地段管顶最小埋深为 1.2m。在满足上诉要求的同时,河流小型穿越段管道应

在最大冲刷深度线 1.0m以下,在无冲刷深度数据时,应保证顶管最小埋深在水床底面

2.5m以下。管道穿越农田灌溉用水渠及毛细渠时,应保证顶管最小埋深不小于 2.0m。

当穿越公路时,穿公路套管顶部距路面的最小距离为 1.2m,距离路边沟不小于 1.0m。

当穿越铁路时,穿铁路箱涵顶部距轨底的最小距离为 1.7m。

(2)管沟底宽

本工程管线管沟底宽在 1~2.0m之间。当沟深大于 3m且小于 5m时,沟底宽度适

当进行加宽。

(3)管沟回填

59

管道下沟后应及时进行管沟回填。管沟回填前宜将阴极保护测试线焊好并引出,

待管沟回填后安装测试桩。管道穿越地下电缆、管道、构筑物处的保护处理,应在管

沟回填前按设计的要求配合管沟回填施工。

回填前,如管沟内有积水,排除干净,并立即回填。石方或碎石段管沟,应先敷

设 200mm细土垫层。细土回填至管顶上方 300mm。细土的最大粒径不超过 10mm。然

后回填原土石方,但石块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 200mm。管沟回填土应高出地面 300mm

以上,用来弥补土层沉降的需求。覆土要与管沟中心线一致,其宽度为管沟上开口宽

度,并应做成弧形。沿线施工时破坏的挡水墙、田埂、排水沟、便道等地面设施回填

后应按原貌恢复。

(4)施工作业带

环评阶段的管道施工作业带设计宽度为 8~14m,施工过程中,管道施工作业带宽

度一般按 12m计,丘陵地段按 10m计;实际施工中尽量减少农田、果园、林木地段的

占地,适当减少了作业带的宽度,尽量降低施工带来的生态影响。

2、特殊地段管道敷设

(1)翻越前村岭段

本工程在前村岭翻山段,相对高差约 190m,坡度在 13°~20°之间。管道爬坡

时,应尽量利用小平台减小管道上、下坡度,以减小施工难度。同时为防止坡面雨水

冲刷管沟,搞好护坡、截排水等设施的施工,以保证管道安全。

(2)管道与成品油管道并行敷设段

本工程在太阳村镇上等村与百乐村之间与建成的中石化成品油管道并行敷设,并

行长度约 3.8km。本工程管道与建成管道并行间距均不小于 10m,并行段管道间隔

100m设置一个加密桩;详勘过程中地下管线探测,探明其他管道的位置,施工前作出

明显标识;施工期间尽量避免重型机械碾压已建管道。

3.2.3.3管道防腐与阴极保护

本工程管道外防腐层采用常温三层 PE加强级防腐,加强级防腐层总厚度≥

2.9mm;冷弯管防腐层结构与直管段管道相同;热煨弯头采用双层熔结环氧粉末防腐,

60

总厚度≥800μm。

本工程采用牺牲阳极法对线路管道进行保护,管道沿线每间隔 1km设置 1支电位

测试桩,每 5km设置设置 1支电位测试桩,牺牲阳极通过沿线设置的测试桩连接到管

道上。

3.2.3.4线路附属设施

(1)线路阀室

线路管道全线设置 1座线路截断阀室,位于凤阳村凤阳屯南面约 40m。包括阀组

间及放空区两个部分,阀组间布置在干线上,放空区布置在阀组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

方侧,并与阀组间旁接阀位于干线的同侧。

(2)管道三桩一牌

根据现场检查情况,管道沿线均设有里程桩/阴极保护桩、加密桩、标志桩(包括

转角桩、穿越桩、交叉桩等)、警示牌和警示带。全线输气管道设三桩 415个,其

中:里程桩/阴极保护桩:里程桩与阴极保护测试桩合用,共 35个。

标志桩:全线设标志桩(含加密桩)380个,其中,在管道水平方向改变位置时均

设有转角桩,在管道穿越河流、公路等大中型工程两侧均设有穿越桩,在与地下管

道、电(光)缆交叉的位置设有交叉桩。

警示牌:管道通过村庄等人群聚集场所均设有警示牌,共 30个。

警示带:管道沿线距管顶 0.5m处全线埋设警示带,长 27.0km,宽度 0.5m。

与环评阶段相比,管道“三桩一牌”减少了 187个,减少原因主要为实际建成线路长

度的的减少及实际设置情况的需要变化。管道沿线三桩、警示牌情况见图 3.2-1。

61

管道阴极保护桩 警示牌

里程桩 转角桩

管道穿越铁路的标志桩 管道穿越国道的警示牌

62

管道穿越县道的警示牌、标志桩 管道穿越乡村公路的警示牌、标志桩

管道穿越沟渠的警示牌 管道穿越沟渠、河流的标志桩

图 3.2-1 线路三桩和警示牌埋设情况照片

3.2.3.5施工便道

本项目沿线有县道及乡道交叉并行,交通网便利无需修建伴行道路,沿线部分地

段管道作业带离原有道路较远的需要修建施工便道,对路面破坏严重或路宽不足 3.5m

的进行整修扩建,整修起点一般接至现有公路及土路,终点止于管道所经节点附近,

本工程根据现场情况,整修施工便道总全长 4.0km,宽约 3.5m,均为临时用地。施工

完毕后,根据地方群众意见,施工便道留给当地农民使用,不再恢复原来的地形地

貌。

3.2.3.6 穿越工程

(一)水域穿越

根据现场检查,管道无河流大、中型穿越;穿越鱼塘 4处,约 320m;穿越小型河

流和沟渠 17处,约 485m。本管道经过的鱼塘均为小型鱼塘,河流、沟渠均为宽度较

63

窄,水流量小,均采用开挖沟埋方式穿越。

(二)公路穿越

根据现场调查情况,本工程管道沿线穿越宜柳高速 1处/80m,洛满至福塘县道 1

处/30m,乡村水泥路、砂石路、土路 46处/920m。管线对高速公路、县道、沥青路、

水泥路及有大型重载车通过的公路,采用顶管方式穿越;碎石路或土路采用开挖直埋

方式通过,部分有大型重载车通过的公路穿越加混凝土盖板保护。

图 3.2-2 宜柳高速穿越断面位置示意图

64

图 3.2-3 洛满至福塘县道穿越断面位置示意图

(三)铁路穿越

根据现场调查情况,本工程管道采用顶钢筋混凝土箱涵穿越焦柳铁路 1处/50m。

图 3.2-4 焦柳铁路穿越断面位置示意图

65

3.2.4站场工程

(1)站场基本情况

本工程建设 1座站场,为柳州分输站,位于柳南区太阳村镇新圩村柳太路南侧。

站场现状照片见图 3.2-5。

站场大门 综合值班室

工艺装置区-1 工艺装置区-2

排污池-1 排污池-2

66

化粪池 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图 3.2-5 柳州分输站站场现状照片

(2)站场功能与规模

本工程柳州分输站接收来自柳州输气站的分输来气,经过滤后,一路经计算、调

压后输往下游柳州中燃;一路经计算后输往 CNG母站,同时预留有 2路分输,柳州分

输站输气规模为 3.7×108Nm3/a。站场主要分为工艺设备区(包括站场紧急阶段系统、

过滤分离系统、计量、调压设备等)、放空排污区。本工程柳州分输站站场功能情况

及设计规模详细参数见表 3.2-5。

表 3.2-5 柳州分输站站场功能及设计规模情况一览表

序号 站场功能设计规模参数

参数名称 参数

1接收柳州输气站来气,经过滤、计量、

调压后输往下游柳州中燃公司,同时预

留 2路分输阀门

输气规模 3.7×104Nm3/a

进站压力 3.72~3.99MPa

进站温度 17.86~25.40℃

2 分输量

柳州中燃17.39×104~

125.71×108Nm3/a

去 CNG母站3.45~

20.37×104Nm3/a

预留 2处 /

3自用气处理:站内设置自用气处理橇 1套。

4 事故状态及维修时的放空和排污。

(3)站场平面布置

本工程新建 1座柳州分输站,按功能分区主要分为办公生活区、工艺生产区和放

67

空区。办公区包含综合值班室、化粪池、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等。生产区包含工艺设

备区及排污池等。放空区包含放空设备。综合值班室布置于站场东侧,并东西朝向布

置,符合环保和节能要求,综合值班室临近站场主入口位置,方便办公生活及紧急情

况下人员疏散,此外综合值班室与设备区之间无阻隔,方便管理及监视场区运行情

况。综合值班室与工艺设备区间距为 23m,工艺设备区布置于站场西侧,符合线路进

出站走向。站场东侧为主要出入口,采用 4.0m 宽铁艺平开大门,站场西侧设置 1.5m

宽逃生小门,便于紧急情况下人员尽快疏散。放空区布置在站场西北侧围墙外的空

地,设有 1根高 20m的放空立管。柳州分输站平面布置见图 3.2-6。

图 3.2-6 柳州分输站平面布置示意图

(4)主要工艺设施

①计量设备

站内向柳州分输站管路上设置计量撬 1套,用于气量交接计量。

②调压设备

分输调压采用电动调压阀,每路设有 1台安全截断阀及 1台监控调节阀。调压控

制采用压力、流量双重控制,当流量超过允许最大值时,采用流量信号进行限流控

制。

68

③紧急截断系统

为了减少事故状态下天然气的损失和保护站场安全,在进出站管线上设置紧急切

断阀(ESD),紧急切断阀由电动执行机构驱动。电动放空阀门由 UPS供电,站场断

电时也可操作。

④自用气撬

站内设置自用气撬 1套,对站内生活用气进行过滤、调压、计量。

⑤过滤分离器

站内设置 1套过滤分离器,除去来气中直径大于 5μm的固体颗粒。

⑥排污系统

在站场内的过滤分离器、汇气管等设有排污阀,站内排污系统的管线汇至排污汇

管,排向排污池。由于本工程站场来气经过上游站场的过滤后的天然气,且站内无加

压设施,基本不产生废水,仅在上游过滤设备运行发生波动时才会产生少量蒸气凝

液,产生量极少;在站内新建排污池 1座,有效容积 10.0m3,用于收集站内汇管、过

滤设备排出的粉尘和残液。

⑦放空系统

站内放空管线采用双阀串联,前段为球阀,后端为具有节流截止功能的放空阀,

各放空管线通过放空汇管连接至放空立管集中放空。分输站内设放空立管 1根,高

20m,DN150mm。

⑧阀门

站内主要工艺流程上的阀门主要有紧急切断球阀、电动节流截止放空阀、手动球

阀和套式排污阀,站内各类阀门共计 42个。

(5)公用工程

①给、排水

A.给水

本工程站内用水主要为站内人员的生活用水。分输站的生活用水从新圩村市政自

69

来水管接入集中供水水源。

B.排水

营运期站场产生的废水主要为站内人员生活污水、工艺废水,工艺废水主要为天

然气在长距离输送过程中由于温度和压力下降而凝析出来的水蒸气,到目前为止,该

水蒸气量极少。

②生活污水

柳州分输站常驻人员为 10 人,生活污水按 0.16m3/d·人计,则生活污水量为

1.6m3/d。柳州分输站(原环评“柳西分输站”)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汇入站内地

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处理规模为 1.0 m3/h),处理后生活污水用于站内绿

化,不外排。

③工艺废水

本工程各分输站将工艺废水贮存于专用的废水排污池(有效容积 10.0m3)中。

④供电

利用柳州分输站外 10kV架空线路为站场提供 1路 10kV电源供电;站内建低压配

电室、发电机房、UPS间各 1间;设 50kW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备用电源。对站内特别

重要的负荷,如自控、通信、应急照明、放空截止阀、仪表等,增设不间断电源(并

联冗余式 UPS)供电。

⑤采暖

场站不设置集中采暖锅炉,站控室、值班室等场所均选用分体壁挂式及柜式冷/暖

型空调器。

3.2.5工程占地及土石方量

(一)工程占地

本工程占地分为永久性占地和临时占地。永久性占地主要为站场、阀室及管道的

地面配套设施占地以及管线的地面附属设施占地;临时占地主要为施工作业带区占

地、施工临时道路占地、临时堆管场占地等。本工程总占地面积 36.24hm²,其中永久

占地 1.04hm2,临时占地 35.20 hm2,工程占地情况详见表 3.2-6。

70

表 3.2-6 工程占地情况一览表单位:hm2

项目 永久占地 临时占地

施工作业带区(永久占地为阀室及三桩一牌) 0.19 33.60施工道路区 0 1.40临时堆管场 0 0.20站场建设区 0.73 0道路建设区 0.12 0

合计 1.04 35.20

(二)土石方量

根据项目水保资料,项目土石方来源主要是场地平整、基础施工、施工道路、管

沟开挖、回填等。经查阅竣工资料统计,总挖方 17.63万 m³,总填方 17.63万 m³,管

道开挖的土方推平平铺在施工作业带内,站场开挖的土方用于周边平坦及进站道路路

基回填,无永久弃土弃渣。

3.2.6工程分析

3.2.6.1施工期

本项目于 2015年 8月工程开工建设,2017年 6月完工。2017年 12月,项目投入

试生产。项目的施工期已结束。

工程由广西广投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负责建设。主体工程设计单位为中国石油集

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华北分公司,监理单位为胜利油田新兴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

司,施工单位为中石化南京工程有限公司。

管道沿线位于柳州,地势较为开阔平坦,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平原和低山丘陵

地段线路一般采用沟上组焊后下沟回填的施工方法,局部山区采取沟下焊接作业方式

施工。小型河流、沟渠、水塘、鱼塘穿越,均采用大开挖的穿越方式。宜柳高速、洛

满至福塘县道和焦柳铁路穿越采用顶管穿越。

施工工艺流程见图 3.2-7。

71

图 3.2-7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工艺:

(1)现场勘查,确认路由后进行作业线路的清理。在完成管沟开挖,江河穿跨越

工程,铁路、公路穿越等基础工程后,将钢管运至各施工现场。将管段及必要的弯头

等组装后,用人工或自动方式焊接,然后进行防腐工艺的施工,最后按管道施工规范

下到管沟内,覆土回填。

(2)建设工艺站场,安装工艺装置,建设相应的辅助设施。

(3)对管线进行吹扫试压,清理作业现场,恢复地貌。

(4)管线调试运行正常后正式投产供气。

从以上施工过程可以看出,工程施工期环境影响因素主要来自管道敷设施工过程

72

中的开挖管沟、管道穿跨越工程、吹扫试压、车辆人员践踏等活动,另外工程施工产

生的弃土弃渣和工程临时和永久性占地也将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一)一般地段开挖施工

对于除公路、河流穿越等外的一般地段开挖施工,首先在已清理的施工作业带上

开挖管沟,开挖宽度执行《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1-2003)的要求。管沟

断面一般呈梯形,管沟沟底宽度一般为管道结构外径加上0.7m,边坡坡度为1:0.67。管

沟开挖土石方堆放于管沟一侧,另一侧为施工作业场地,如图2.2-8所示。

普通地段开挖时,为有效保护耕作层,一般采取分层开挖,将表层耕植土和下层

土分层堆放,分层回填的原则;管道下沟回填时,应先回填细土至管顶以上0.3m;管

沟回填土应高出地面0.3m,使其自然沉降;管道的出土端及弯头两侧应分层回填夯

实;管沟回填后应立即恢复地貌。如图3.2-9所示:

图 3.2-8 一般地段管道断面示意图(开挖时)

73

图 3.2-9 一般地段管道断面示意图(埋管后)

(二)穿越工程

本变更项目鱼塘穿越 4处,小型河流、沟渠穿越 17处,均采用大开挖方式;宜柳

高速穿越 1处,洛满至福塘县道穿越 1处,焦柳铁路穿越 1处,采用顶管穿越方式;乡

村水泥路、砂石路、土路穿越 46处,其中 16处为顶管穿越方式,10处为开挖+盖板,

10处开挖穿越。

(1)顶管穿越

管线穿越焦柳铁路时采用钢筋混凝土箱涵穿越的施工方式。箱涵顶至路轨底部的

最小埋深不小于 1.8m。管线穿越宜柳高速、G323国道、洛满至福塘县道时采用钢筋混

凝土套管穿越的施工方式。

74

(2)开挖方式穿越

本工程小型河流和沟渠、鱼塘穿越采用开挖直埋方式穿过;在河流一侧开挖导流

渠,然后在河床稳定层上开挖 1.5m 深的管沟,再回填 200mm 的松软素土,将管道埋

入沟内,再用细土回填至管顶上方 200mm,最后用 C25砾石混凝土现场灌浆回填,回

填高度与原稳定层平齐,两岸做好护岸堡坎。施工结束后,对开挖的土方进行回填并

夯实,将河道恢复原貌,将产生的多余的土方和施工废料清理出河道,可确保对河床

和河流水文条件的影响较小,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3)工艺站场施工

工艺站场施工时,首先要清理场地,然后安装工艺装置,并建设相应的辅助设

施。上述工程建设完成后,对管沟覆土回填,清理作业现场,恢复地貌、恢复地表植

被;并对站场进行绿化。

3.2.6.2 运营期

(一)站场工艺

本管道运营期间,由于采用常温密闭输送,正常情况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工

艺站场的排污。本项目设柳州分输站 1座,线路截断阀室 1座;输气管道起自上游中

缅天然气管道忻桂支线柳州输气站围墙外 2m,途经柳江区(流山镇、洛满镇)、柳南

区(太阳村镇),至柳州分输站,全线位于柳州市境内,全长 27.0km,管道设计压力

4.0MPa,设计输量 3.7×108Nm3/a,采用 L290M 直缝高频电阻焊钢管 ,管 径

D355.6mm,管道采用三层 PE防腐层加阴极保护的联合保护方案保护。主要工艺设施

为:汇气管、过滤分离器、放空立管、绝缘接头、超声波流量计和阀门等。分输站工

艺污染排放情况见图 3.2-10。

75

图 3.2-10 站场工艺流程及排污图

3.2.6.3 施工期污染源分析

(1)施工废气

本项目施工期的废气主要来自管敷设、场站建设施工期间各种机械、车辆排放的

尾气和施工扬尘,主要污染物为 CO、NOx和 TSP等。施工期管沟开挖、站场建设与

车辆运输等施工过程将造成施工作业场所地面粉尘浓度升高。本项目施工时未进行相

关大气影响监测,类比国内有关施工现场的监测资料,施工场界 TSP 浓度为

1.26mg/m3~2.38mg/m3,平均为 1.78mg/m3;施工场界下风向 10m 处,TSP 浓度为

0.54mg/m3~0.67mg/m3,平均为 0.61mg/m3;施工场界下风向 30m 处,TSP 浓度为

0.46mg/m3~0.59mg/m3,平均为 0.52mg/m3,均超过 0.30mg/m3的日均值评价标准,详

见表 3.2-7。

表 3.2-7 施工场界 TSP 浓度一览表

施工场界距离(m) 0 10 30

TSP浓度范围(mg/Nm3) 1.26~2.38 0.54~0.67 0.46~0.59

TSP浓度均值(mg/Nm3) 1.78 0.61 0.52

(2)施工污水

76

施工期间所产生的废水主要来自施工作业人员在管道敷设过程中的生活污水、施

工车辆和施工机械冲洗废水、以及管道试压阶段排放的工程废水。

①生活污水:施工生活污水的主要污染物是 COD、BOD5、NH3-N 、SS和动植物

油,其平均浓度分别约为 400mg/L 、200mg/L、30mg/L、220mg/L和 30mg/L, 施工

人员 150人,平均每日作业人员约 80人,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产生量按 100L/人·d计,

则生活污水量最大约为 8m3/d。施工租用当地民房,不单独建设施工营地。生活污水进

入当地民房化粪池,当地农民用于农田施肥。

②冲洗废水:施工车辆和施工机械冲洗废水中主要污染因子为石油类,浓度为

5~30mg/L。

③试压废水:管道工程分段试压前应采用清管器进行清管,以去除管内大部分灰

尘等污物,试压一般采用无腐蚀性的清洁水进行分段试压,试压排水中主要含悬浮

物,浓度一般为 180~450mg/L,将试压废水排入沉淀池中沉淀过滤后 SS 浓度去除率

可达 80%,沉淀后回用于场地施工降尘及车辆冲洗用水。

(3)施工噪声

本工程管道和场站建设施工中使用的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主要有:挖掘机、推

土机、电焊机、搅拌机、切割机、柴油发电机组等,其强度在 85~100dB(A), 具体见

表 3.2-7。

表 3.2-7 主要施工机械噪声声级范围

(4)施工固体废弃物

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废弃泥浆、工程弃土弃渣和施工废料

等。

① 生活垃圾

序号 噪声源噪声强度dB(A) 序号 噪声源 噪声强度 dB(A)

1 挖掘机 92 6 混凝土搅拌机 95

2 吊管机 88 7 混凝土翻斗车 90

3 电焊机 85 8 混凝土震捣棒 105

4 轮式装载车 90 9 切割机 95

5 推土机 90 10 柴油发电机 100

77

根据类比调查,一般地段管线施工人员施工生活垃圾产生量为 0.38t/km。本项目施

工期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约为 10.26t,施工人员租住在当地居民,生活垃圾依托当

地的处理系统进行处理。

② 工程弃土、弃渣

根据项目水保资料,项目土石方来源主要是场地平整、基础施工、施工道路、管

沟开挖、回填等。经查阅竣工资料统计,总挖方 17.63万 m³,总填方 17.63万 m³,管

道开挖的土方推平平铺在施工作业带内,站场开挖的土方用于周边平坦及进站道路路

基回填,无永久弃土弃渣。

③ 施工废料

施工废料主要包括焊接作业中产生废焊条、防腐作业中产生的废防腐材料及施工

过程中产生的废混凝土等。根据类比调查,施工废料的产生量约为 0.2t/km,项目施工

过程产生的施工废料量约为 5.4t。施工废料部分可回收利用,剩余废料依托当地职能部

门有偿清运。

3.2.6.3 运行期环境影响因素及污染源分析

(一)运行期环境影响因素

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本工程污染物的排放集中于沿线工艺站场处。其主要的环境

影响因素包括:

(1)站场清管作业时将排放一定量的天然气。

(2)系统超压、站场检修或分离器检修时将排放一定量的天然气,站场或过滤分

离器检修时还将产生少量固体废物。

(3)站场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

(二)营运期污染源强分析

(1)废气

①无组织排放废气

管道输气是在密闭管道系统中进行的,正常情况下无废气排放;仅仅在输气站场

工艺装置区阀门等处有微量天然气泄漏(即无组织排放),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

在 2010年开展的“西南油气田天然气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技术与管理研究”对

8个减排潜力大的典型天然气作业场所(包括集气站、净化厂和增压站)进行了天然气

78

泄漏检测,结果表明各作业场所泄漏率平均约为百万分之一。本工程设计输量为

3.7×108Nm3/a,则天然气无组织排放速率为 370m3/a(即 0.042m3/h),其中非甲烷总烃

无组织排放速率为 12.52kg/a( 0.0014kg/h),H2S 无组织排放速率为 3.03× 10-

8kg/h)。

② 非正常工况废气

非正常工况废气主要为站场分离器检修时排放的少量天然气。分离器一般每年定

期检修 1次,根据类比其他已建成的天然气站场检修,检修时排放的天然气量很小,

约为 10m3/次,为间断排放,通过站场外的放空系统直接排放(不需点燃),排放时间

约为 3~5min,其中非甲烷总烃排放量为 0.338kg/次,H2S排放量为 7.174mg/次。

③ 事故状况废气

事故状况废气主要为系统超压时排放一定量的天然气。根据可研报告和类比已建

成的天然气站场,天然气超压放空的次数极少,发生频率约为几年一次至每年一次之

间,放空量不超过 1.2×104m3/h,放空时间不超过 5min,则放空天然气量不超过

1000m3/次,通过站场外的放空系统直接排放。

④厨房油烟

站场厨房使用过程中产生极少量油烟,油烟主要是动植物油过热裂解、挥发与水

蒸汽一起挥发出来的烟气。

站场职工厨房就餐人数为 10人,灶头数按 1个计,对照《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

(GB18483-2001),厨房规模属于小型。根据类比调查和有关资料显示,每人每天食

油耗量约为 30g,在炒作时油烟挥发量约为 3%。本工程厨房每天使用时间约 3h,并加

装油烟净化器,净化效率达 60%以上,排风量按 1000m3/h,则油烟产生量约为

9.0g/d,产生浓度约为 3.0mg/m3。厨房油烟经高效油烟处理装置净化后高空排放,经处

理后的油烟排放浓度约为 1.8mg/m3,满足《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

要求(最高允许排放浓度≤2mg/m3)。

站场废气排放情况统计见表 3.2-8。

79

表 3.2-8 营运期站场废气排放情况一览表

污染物名称 排放量 排放情况 排放规律排放去

正常

工况

无组织排放非甲烷总烃 1.4×10-3kg/h

H2S 3.03×10-8kg/h/ 连续 大气

厨房油烟油烟排放量 9.0g/d,排放浓

度 1.8mg/m3

油烟净化处理

后高空排放

间断,3h/天

大气

非正常

工况

分离器检修

废气

10m3/次

非甲烷总烃 0.338kg/次,H2S7.174mg/次

通过 DN150、20m高放空立

管排放(常温)

1次/年 大气

事故

状况

系统超压排

放废气

1000m3/次,主要为天然气(甲

烷)

1次/年,≤

5min/次大气

(2)废水

本项目营运期正常运行时站场排水可能对周围水环境造成影响。营运期站场产生

的废水主要为检修废水和场地冲洗废水、站内人员生活污水、工艺废水。工艺废水主

要为天然气在长距离输送过程中由于温度和压力下降而凝析出来的水蒸气,到目前为

止,该水蒸气量极少。

根据工程实际营运情况及建设单位的了解,站内无检修废水和场地冲洗废水的产

生,废水主要为站内人员生活污水。

①生活废水

柳州分输站常驻人员为 10 人,生活污水量按 0.16 m³/d.人计,则生活污水量为

584t/a。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 SS、COD、氨氮、BOD5和动植物油等。生活污水中

SS 浓度为 220mg/L、COD 浓度为 400mg/L、氨氮浓度为 30mg/L、BOD5 浓度为

200mg/L、动植物油浓度为 30mg/L。柳州分输站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汇入站内地

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处理规模为 1.0 m³/h),出水回用于站内及边坡绿化,

不直接外排。根据广西桂量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验收阶段监测数据表明,经处理

后生活污水,所有监测因子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级标准

要求。生活污水监测结果见表 3.2-9。柳州分输站生活污水产排表见表 3.2-10。

80

表 3.2-9 生活污水监测结果一览表 单位:mg/L,pH除外监测

点位

监测

日期

监测

频次pH值 CODcr BOD5 NH3-N SS 动植物油

2#污水处

理设施排

放口

8月20日

Ⅰ 7.68 38 15 6.189 20 0.23

Ⅱ 7.44 32 13 5.865 19 0.12

8月21日

Ⅰ 7.38 29 11 5.757 16 0.15

Ⅱ 7.39 45 17 5.892 18 0.26

评价标准(一级) 6~9 <100 <20 <15 <70 <10

结果评价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表 3.2-10 柳州分输站生活污水产排表

废水 584t/a CODcr BOD5 SS 氨氮 动植物油

产生浓度 400mg/L 200mg/L 220mg/L 30mg/L 30mg/L产生量 0.234t/a 0.117t/a 0.128t/a 0.018t/a 0.018t/a排放浓度 45mg/L 17mg/L 20mg/L 6.19mg/L 0.26mg/L

排放量 达标排放

②工艺废水

工艺废水为天然气在长距离输送过程中由于温度和压力下降而凝析出来的水蒸气

和设备检修废水,管内温度和压力下降而凝析的水蒸气 0.020~0.050m3/次。柳州分输

站内设有 1座排污池(有效容积 10.0m3),用于收集站场内汇管、过滤设备排出的少

量残液。在站场内的过滤分离器、汇管等设有排污阀,站内排污系统的管线汇至排污

汇管,排向排污池,待其自然蒸发减容,不外排。

(3)固废

固体废物主要为站场生活垃圾,分离器检修产生的氧化铁粉尘。

①分离器检修粉尘

根据现场调查,对于分离器检修产生的氧化铁粉尘,属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分输

站站场采用将其导入站内排污池内集中存放。根据调查,分离器检修一般为每 2年一

次,排放量 5kg/次,调试运行以来尚未进行检修,排污池内的废水和废渣至今未进行

清运,今后分离器检修粉尘定期清运至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置,对环境影响较小。

②生活垃圾

柳州分输站常驻 10 人,生活垃圾按每人产生的垃圾量为 1.0kg/d,则产生量为

81

10kg/d,3.65t/a,站场生活垃圾实施袋装化,站内设垃圾桶统一收集,每天自行清运至

站场附近村庄垃圾收集点集中处置。

本项目固废产生情况汇总见表 3.2-11。表 3.2-11 柳州分输站固废汇总表

固废来源 排放量 排放规律 主要成分 分类 排放去向

分离器检修 5kg/次 无规律,一般

为每 2年一次

氧化铁粉末和

粉尘一般固废 运往垃圾填埋场处理

生活垃圾 3.65t/a 间断 生活垃圾 一般固废每天自行清运至站场附近

村庄垃圾收集点集中处置

根据业主提供信息表明,本项目天然气杂质含量极低,过滤器分离操作发生的频

率非常低,除非有必要,否则无需进行清管和过滤器分离,因此这部分工作产生的固

废基本为零。

(4)噪声

工艺站场的主要噪声源包括调压、分离设备,汇管和阀门等,放空系统噪声只有

在紧急事故状态下超压排放才会产生。主要噪声源强见表 3.2-12。

表 3.2-12 工艺站场主要噪声源强一览表

站场 噪声源 单位 数量 单台源强 备注

柳州分输站 过滤分离器 台 一用一备 65~75 连续运转

汇管噪声 套 1 65~75 连续运转

调压系统 套 一用一备 75~87 连续运转

放空系统 套 1 90~110 间断运行

1#阀室 放空系统 套 1 90~110 间断运行

3.2.6.4 项目变更前后污染物排放变化情况

原环评拟建项目污染物排放和现阶段环评项目污染物排放变化情况见表 3.2-13。

82

表 3.2-13 原环评拟建项目污染物排放和现阶段环评项目污染物排放变化情况

阶段 原环评阶段 现阶段

内容

类型产生量

污染

处理前拟采取治理措施

产生

污染

处理前采取治理措施

浓度 产生量 浓度 产生量

施工

废气/

TSPNOXCO

无组织 / 施工采用洒水抑尘和湿式作

业。/

TSPNOXCO

无组织 / 采用洒水抑尘和湿式作

业。

施工

废水3.0m3/d SS 2000mg/L 6kg/d 经沉淀池简单沉淀后全部回用

于施工场地防尘洒水。少量 SS 5~30mg/

L 少量

经沉淀池简单沉淀后全

部回用于施工场地防尘

洒水。

生活

污水1.275m3/d

CODBOD5SSNH3-N

300mg/L180mg/L200mg/L30mg/L

0.38kg/d0.23kg/d0.23kg/d0.04kg/d

在施工营地内修建临时旱厕集

中收集生活污水,用于附近农

田施肥;管线施工沿线生活污

水依托沿线农户的户外厕所收

集;无居民点分布的施工管段

需设置临时旱厕收集生活污

水。

8m3/d

CODBOD5SSNH3-N

400mg/L200mg/L220mg/L30mg/L

3.2kg/d1.6kg/d1.8kg/d0.2kg/d

施工期间不设置施工营

地,施工人员租住在当

地村庄,生活污水和当

地居民生活污水统一处

施工

噪声噪声源强 75~96dB

对施工机械合理布置、采取减

震、临时围挡等措施,确保施

工场界噪声达标。

噪声源强 85~100dB(A)对施工机械合理布置、

采取减震、临时围挡等

措施。

建筑

垃圾783t 清运至当地的建筑垃圾堆放场

堆放。施工废料 5.4t

施工废料部分可回收利

用,剩余废料依托当地

职能部门有偿清运。

生活

垃圾25kg/d

对施工营地内的生活垃圾集中

收集,交当地环卫部门处置;

管道沿线的生活垃圾采用小型

移动式垃圾箱集中收集。

施工期生活垃圾总量 10.26t施工人员租住在当地村

民内,生活垃圾依托当

地的处理系统进行处理

生活

污水335.07m3/a

CODBOD5SS

NH3-N

300mg/L180mg/L200mg/L30mg/L

100.5kg/a60.3kg/a67.0kg/a10.1kg/a

生活污水采用一体化污水处理

设施进行处理并消毒,处理达

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中的

旱作标准后用于站场绿化洒

584t/a

CODBOD5SSNH3-N

400mg/L200mg/L220mg/L30mg/L

0.23t/a0.18t/a0.13t/a0.02t/a

采用一体化污水处理设

施进行处理达标后用于

站内绿化、不外排。

83

阶段 原环评阶段 现阶段

内容

类型产生量

污染

处理前拟采取治理措施

产生

污染

处理前采取治理措施

浓度 产生量 浓度 产生量

水;检修废水经排污池集中收

集后自然蒸发减容不外排。检修

废水1.0 m3/a

SS石油

300mg/L25mg/L

0.30kg/a0.03kg/a / / / / 本次调查了解,站场未

有检修废水。

废气

站场、阀室设备检修或管道事故时管道

内天然气经放空管直接排放,每个放空

管的 H2S和非甲烷总烃的排放速率分别

为 0.24kg/h和 12.68kg/h。单次最大放

空量为 58649Nm3。

放空天然气经 15m高放空管排

入大气中。

正常工况无组织排放非甲烷总烃

1.4 × 10-3kg/h , H2S 3.03 × 10-8kg/h;厨房油烟排放量 9.0g/d;非

正常工况分离器检修废气非甲烷总

烃 0.338kg/次,H2S 7.174mg/次;

事故放空废气 1000m3/次。

厨房油烟通过安装厨房

油烟净化处理器后高空

排放;事故放空通过

20m高放空管排入大气

中。

噪声

站场、阀室内阀门设备噪声、柳西分输

站内计量和调压设备噪声。噪声值约为

83dB(A)。

在调压阀、汇气管处设施小型

隔声罩;站场设置围墙、四周

种植树木。

站场、阀室内阀门设备噪声、柳西

分 输 站 设 备 噪 声 。 噪 声 值 为

65~87dB(A)。

过滤器、调压装置等均

选用低噪声设备;站场

站内种植有草坪、树

木,站场、阀室四周均

设置有实体围墙

放空噪声约 100-110dB(A)。减压、控制流速;放空管 50m范围内禁止人员靠近。

放空噪声约 100-110dB(A)。 减压、控制流速。

固体

废物

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 3.29t/a。 在站场内集中收集,定期交由

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处置。分输站生活垃圾 3.65t/a

垃圾袋装化,每天自行

清运至站场附近村庄垃

圾收集点

清管废渣和凝析物产生量为 6~8kg/a。 利用排污罐集中收集,交由当

地环卫部门统一处置。

分离器检修产生的氧化铁粉末和粉

尘运往垃圾填埋场处理

生活污泥产生量约为 0.075t/a。 定期进行清掏,运至附近农田

或林地用于施肥。/ /

84

第四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1自然环境概况

4.1.1地理位置

柳州市地处北纬 23°54′~26°03′,东经 108°32′~110°28′之间。东与桂林市的龙

胜、永福和荔浦为邻,西接河池市的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和宜州

市,南界新设立的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象州县、兴宾区和忻城县,北部和西北部

分别与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和贵州省黎平县、从江县相毗邻。柳州市全市总面积为

18617km2,其中市区面积约为 1016.75km2。柳州市下辖 5个城区(柳南区、鱼峰区、

城中区、柳北区和柳江区)和 5个县(柳城县、鹿寨县、融安县、融水苗族自治县、

三江侗族自治县)。

广西天然气支线管网项目柳江天然气支线管道工程位于柳州市柳南区、柳江区,

管道出中缅天然气管道忻桂支线柳州输气站后向东南方向敷设,经上花屯、北干屯、

甲板屯、安乐村折向南敷设,然后穿越焦柳铁路,继续向东南方向敷设,经桥木村、

停止屯折向东北方向敷设,经凤山村再折向东南方向敷设,经凤阳村南 1#阀室后进入

柳南区,折向东敷设,穿越宜柳高速,然后按照柳州规划局的要求,伴行己建中石化

成品油管道经太阳村镇规划区南至前村北,后折向东南绕避军事用地至太阳村镇新圩

村东柳太路南侧柳州分输站。

4.1.2地形地貌

本工程管道在柳州市柳江区和柳南区境内敷设,沿线地貌主要为低丘陵地貌,含

少量溶蚀平原地貌。丘陵区地形起伏较小,多连成片;平地区地形平坦,适于管线敷

设。沿线区域植被由于人类长期活动的影响,原生林已不复存在,现状植被以人工林

为主;一般而言,管道沿线丘陵山地以马尾松林、桉树等为主,另有少量果林、灌丛

分布;平地区分布有农作物、果林等。

4.1.3水文

(1)地表水

柳州市区域的水系属于西江水系,水系走向由北向南,呈树枝状分布,河网密度

为 0.2km/km2。主要河流(流量较大)有柳江及其支流寻江(又称古宜河)、浪溪河、贝

85

江、阳江、龙江、洛清江和运江。柳江是西江水系的一级支流,柳州市最大的过境河

流。发源于贵州省独山县更顶山。从发源地贵州省独山县东流过榕江、从江县,至三

江县老堡口与支流古宜河(又称寻江)汇合后称都柳江,从老堡口南流,经融安县、

融水苗族自治县至柳城县凤山镇称融江,从凤山镇南流,于露塘进入柳州市区,至来

宾市象州县石龙镇大山村为柳江。

柳江全长 773km,流域面积 58397.5km2,河道平均坡降 1.4‰。柳州水文站实测历

年最高水位为 1996年 7月 19日 92.43m,相应最大流量为 33700m3/s,多年平均径流量

为 404亿 m3,平均流量 1280m3/s,年平均水温 21.4°C。根据柳州水文站 1955~1996年

实测悬移质输沙量资料,年平均输沙量 489.6万 t,多年平均含沙量 0.12kg/m3,多年平

均输沙率 155kg/s,属少沙河流。

新圩江全长约 9km,自西向东流经太阳村镇,在新圩村附近汇入柳江,多年平均

流量约为 3m3/s;凤山河发源于柳江区龙怀水库,流经柳江区洛满镇,在柳州市与柳江

区交界处汇入柳江干流,其总长约为 21km,多年平均流量约为 5m3/s。

管线路由变更后,根据本次调查核实,地表水保护目标为新圩江和新圩村溪沟,

以及程穿越柳州市市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新圩江准保护区河道。实际建成管线在柳州

市市区饮用水源保护区新圩江准保护区内路由发生了变动,项目管线共 2处穿越新圩

江准保护区河道,长约 6.0km的管线位于新圩江河段准保护区陆域内。项目所在区域

水系图见图 4.1-1。

86

图 4.1-1项目所在区域地表水水系图

87

(2)地下水

依据地层岩性和含水介质,评估区内地下水的类型可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碳

酸盐岩裂隙溶洞水和基岩裂隙水三大类型。

①松散岩类孔隙水

主要分布于孤峰平原,松散岩类一般厚 10-20m,粘土弱透水性差,可视为隔水

层,水量少或不含水,水位较浅,埋深一般 2-5m,季节变幅不明显。地表水和降雨补

给,垂直下渗缓慢,地表水排泄不畅,雨季低洼处多积涝成塘。

其次分布于丘陵间的谷地和河流阶地。含水岩组主要为砂质粘土和砂卵石,透水

性好,水量中等。地下水埋深较浅,向谷地和河流两岸阶地逐渐加深。主要接受两侧

丘陵坡脚潜流补给,地下水主要沿孔隙做层流运动,向河流排泄。地下水季节动态变

化较大。

②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

主要分布于峰林谷地、。主要赋存于石炭系上统(C3)、中统黄龙组(C2h)、中

统大埔组(C2d)及泥盆系上统(D3)等灰岩溶洞和裂隙中,主要沿地下岩溶管道和裂

隙流动,由地下河出口、泉水口排出。厚层块状灰岩,质地较纯,属脆性岩石,构造

裂隙相对较发育,含丰富的裂隙溶洞水,本区泉、地下河出口流量大于 50L/S,水量丰

富,地下迳流模数 4.5-6L/S·km2,地下水位埋深一般小于 10m,部分大于 10m,地下水

位变幅一般为 3-5m。评估区地下水化学类型以重碳酸钙型及重碳酸钙镁型水为主,矿

化度一般为 0.1-0.2k/L,pH值一般为 7-9。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雨及上覆松散岩类孔

隙水的下渗补给,大部分沿溶斗、落水洞等垂直或倾斜的岩溶管道集中汇入地下水平

管道,少部分沿构造和溶蚀裂隙下渗。地下水以暗河和大泉形式的集中径流、排泄为

主,以小泉形式的分散径流、排泄次之,地下水的大致流向为东南方向。

③基岩裂隙水

分布于侵蚀溶蚀低丘陵地貌区。主要赋存于石炭系下统大塘阶(C1d)、大塘阶黄

金段(C1d1)、大塘阶寺门段(C1d2)及下统岩关阶(C1y)等砂岩、泥岩、页岩及硅

质岩的风化裂隙、构造裂隙中。基岩受构造的影响,裂隙较发育,风化壳厚达约

10m,受地貌及岩性的影响,各区富水程度略有差异,泉水量一般为 0.1-1L/S,部分小

88

于 0.1L/S,水量贫乏~中等,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雨补给,但低丘陵区补给

条件相对较差,泉水分布较少。

4.1.4气候气象

柳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一般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无严寒,年平均气温约 18~

21℃。年平均气温具有自南向北逐渐降低,由平原向山区逐渐降低的特点,1月最冷,

7月最热。工程沿线的雨量多集中在 5~9月,夏季(6~8月)降水最多,占年降水量

的 40%~60%;春季(3~5月)为次之,占 20%~40%;秋季(9~11月)较少,占

20%左右;冬季(12~次年 2月)最少,占 4%~14%,多年平均全年暴雨日数在 4~6

天之间,大暴雨天数小于 1天。项目所在区域常年主导风向为 NNW,频率为 10.6%,

静风频率为 23.8%,年平均风速为 1.6m/s。本工程管顶埋深一般为 1.2m,不考虑季节

性冻土的影响。

柳江区和柳南区主要气象要素详见表 4.1-1。

表 4.1-1 项目区主要气象要素表

要素年平均气

(℃)极端高温(℃) 极端低温(℃)

年降水

(mm)

无霜期

(天)

柳江区 20.4 39.4 -5.8 1486.6 337

柳南区 19.4 38.6 -2.5 1345-1540 332

4.2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4.2.1项目达标区分析内容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关于通报 2017 年设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

函》,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评价,2017年,柳州市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一氧化碳、臭氧浓度达标;细颗粒物

(PM2.5)未达标。因此,本项目所在评价区域为不达标区。

为了解评价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本次评价根据原环评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并引用

柳江天然气支线管道工程验收阶段的监测数据,2018年 9月广西桂量检测技术有限公

司对评价区域进行环境质量验收阶段监测。

4.2.2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一、原环评环境质量现状

原环评共布设 2个环境空气监测点,分别位于太阳村镇河尾居民点处和柳西分输

89

站场界外东北角。根据监测结果:项目所在区域 PM 10的日均浓度、SO2和 NO2的小

时浓度超标率均为 0,其浓度均小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

准;H2S和非甲烷总烃的一次浓度值均小于 0.01mg/m3和 2.0mg/m3的限值要求。项目

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较好,具有一定的环境容量。

二、现阶段环境质量现状

引用柳江天然气支线管道工程验收阶段的大气环境监测数据。

(1)厂界无组织排放监测

①监测点位及监测因子

依据《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 55-2000)标准,本项目厂界

无组织废气中非甲烷总烃、硫化氢排放监测根据污染源排放点位置,在柳州分输站厂

界外 10m范围内浓度最高点布置 4个监测点,根据监测当日风向,上风向设 1个参照

点,下风向布设 3个监控点,监测点位及监测因子见表 4.2-1和附图 2。

表 4.2-1 柳州分输站 站场厂界无组织废气监测点位及监测因子一览表

序号 监测点位置 监测因子

1#~4# 柳州分输站厂界(上风向设 1个参照点,下风向设 3个监控

点)

非甲烷总烃、

硫化氢

②监测时间与频次

2018年 8月 20日~8月 21日,连续监测 2天,每天采样 4次,每次连续 1小时采

样。站场参照点和监控点同步监测。

③监测分析方法

监测分析按《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和《大气污染物无组

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55-2000)的要求执行,具体分析方法详见表 4.2-2。

表 4.2-2 监测分析方法及检出限一览表

号监测项目

监测依据 仪器

方法来源 检出限名称、型号/规

格管理编号

1 非甲烷总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非甲烷总

烃、总烃的测定气相色谱法HJ/T 38-1999

0.04mg/m3气相色谱仪GC9790II

SD-YQ-1120.04mg/m3

90

号监测项目

监测依据 仪器

方法来源 检出限名称、型号/规

格管理编号

2 硫化氢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空气和

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

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2003年)

1µg/m³ 紫外/可见光分

光光度计UV-5200

④监测结果及评价

监测结果表明:柳州分输站厂界非甲烷总烃无组织排放周界最高浓度为

0.53mg/m3,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

限值的要求;硫化氢无组织排放周界浓度均低于检出限(1µg/m³),满足《环境影响

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附录 D其他污染物空气质量浓度参考限值。

(2)环境空气质量监测

①监测点位及监测因子

在柳州分输站附近新圩村(5#监测点)和 1#阀室附近凤阳屯(6#监测点)各布设

1个环境空气监测点,监测因子为非甲烷总烃、硫化氢,位置详见附图 2。

②监测时间与频次

2018年 8月 20日~8月 22日,连续监测 3天,每天采样 4次,每次连续 1小时采

样。

③监测分析方法

监测分析参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要求,具体分析方法详见

表 7.2-3。

④监测结果及评价

监测结果表明:新圩村、凤阳屯非甲烷总烃最高浓度分别为 0.32mg/m3 和

0.37mg/m3,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详解》标准限值;硫化氢浓度均低于检出

限(1µg/m³),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附录 D其他

污染物空气质量浓度参考限值。

三、项目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

根据原环评及验收阶段的监测数据,本工程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良好,工程建设未

造成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发生较大的变化。

91

4.2.3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一、原环评声环境质量现状

原环评共布设 5 个声环境监测点,监测结果各声环境监测点昼间、夜间噪声均不

超标,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声环境功能区标准,区域声环

境质量较好。

二、现阶段声环境质量现状

引用 2018年 9月广西桂量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对柳江天然气支线管道工程验收阶段

的声环境监测数据。

(1)监测点位及监测因子

在柳州分输站、1#阀室四面厂界外 1m处各布设 1个厂界噪声监测点;在距离 1#

阀室最近凤阳布设 1个声环境质量监测点,监测点位及监测因子见表 4.2-5和附图 2。

表 4.2-5柳州分输站、1#阀室厂界噪声和敏感点噪声监测点位及监测因子一览表

序号 监测点位置 监测因子

1# 柳州分输站厂界东面外 1m

连续等效 A声级

2# 柳州分输站厂界南面外 1m

3# 柳州分输站厂界西面外 1m

4# 柳州分输站厂界北面外 1m

5# 1#阀室厂界东面外 1m

6# 1#阀室厂界南面外 1m

7# 1#阀室厂界西面外 1m

8# 1#阀室厂界北面外 1m

9# 1#阀室附近凤阳

(2)监测时间与频次

2018年 8月 20日~8月 21日,连续监测 2天,每天昼间、夜间各监测 1次。

(3)监测方法

站场厂界噪声按《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的有关规

定进行监测,敏感点噪声按《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有关规定进行监测。

(4)监测结果及评价

监测结果表明:

92

①柳州分输站、1#阀室厂界昼间噪声监测最大值分别为 52.7dB(A)和 48.8dB(A),

夜间噪声监测最大值分别为 48.9dB(A)和 45.7dB(A),均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

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

②凤阳村敏感点昼间噪声监测最大值为 49.6dB(A),夜间噪声监测最大值为

45.7dB(A),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要求。

三、项目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

根据原环评声环境质量监测结果和验收阶段监测结果,本项目区域声环境质量良

好,工程建设未造成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产生较大变化。

4.2.4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一、原环评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原环评地表水现状监测结果:新圩江、凤山河和新圩村溪沟的水质现状较好,各

项监测因子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

二、现阶段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引用本项目验收阶段监测数据来。2018年 8月 20~21日,广西桂量检测技术有限

公司对站场的工艺废水、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出水口的水质、穿越河流水体、阀室附

近地下水的水质进行了采样监测。

(1)工艺废水监测

①监测点位及监测因子

本工程新建站场 1座柳州分输站,站场工艺废水贮存于站场内的专用废水排污

池,验收调查阶段对柳州分输站的工艺废水进行采样监测。监测点位置为柳州分输站

生产废水储存池(1#监测点),详见附图 2;监测因子为 pH值、CODcr、BOD5、NH3-

N、SS、石油类、硫化物、挥发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②监测时间与频次

柳州分输站工艺废水监测时间为 2018年 8月 20日~8月 21日,连续监测 2天,

每天采样 2次。

③监测方法

93

水质采样及分析方法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和《地表水和污水

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的要求执行,监测分析方法见表 4.2-7。

表 4.2-7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一览表

序号 监测项目 分析方法 检出限 备注

1 pH值 水质 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 0.01(pH值) GB6920-1986

2 化学需氧量

(CODcr)快速密闭催化消解法(含光度

法) 5mg/L 《水和废水监测分

析方法》(第四版)

3 五日生化需氧

量(BOD5)

水质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稀释与接种法

0.5mg/L HJ505-2009

4 氨氮(NH3-N)水质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分

光光度法0.025mg/L HJ535-2009

5 悬浮物(SS) 水质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 4mg/L GB/T11901-1989

6 石油类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

定红外分光光度法0.02mg/L HJ637-2012

7 硫化物水质硫化物的测定亚甲基蓝

分光光度法0.005mg/L GB/T16489-1996

8 挥发酚水质挥发酚的测定 4-氨基安

替比林分光光度法0.01mg/L HJ503-2009

④监测结果及评价

监测结果表明:柳州分输站工艺废水所有监测因子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一级级标准要求。

(2)生活污水监测

①监测点位及监测因子

验收阶段调查对柳州分输站的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出口进行水质监测,监

测点位置为柳州分输站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口(2#监测点),详见附图 2;监测因子为

pH值、CODcr、BOD5、NH3-N、SS、动植物油、粪大肠菌群。

②监测时间与频次

2018年 8月 20日~8月 21日,连续监测 2天,每天采样 2次。

③监测方法

水质采样及分析方法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和《地表水和污水

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的要求执行,监测分析方法见表 4.2-9。

94

表 4.2-9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一览表

序号 监测项目 分析方法 检出限 备注

1 pH值 水质 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 0.01(pH值) GB6920-1986

2 化学需氧量

(CODcr) 快速密闭催化消解法(含光度法) 5mg/L 《水和废水监测分

析方法》(第四版)

3 五日生化需氧

量(BOD5)

水质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稀释与接种法

0.5mg/L HJ505-2009

4 氨氮(NH3-N)水质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

光度法0.025mg/L HJ535-2009

5 悬浮物(SS) 水质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 4mg/L GB/T11901-1989

6 动植物油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

红外分光光度法0.01mg/L HJ637-2012

④监测结果及评价

监测结果表明:柳州分输站生活污水所有监测因子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一级级标准要求。

(3)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

①监测点位及监测因子

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在管道穿越新圩江布设 1个监测断面,在分输站西侧的新圩

溪沟布设 1个监测断面,监测点位及监测因子见表 4.2-11和附图 2。

表 4.2-11 地表水环境监测点位及监测因子一览表

序号 监测点位置 监测因子

3# 新圩江上,管线穿越新圩江下游

1.0km处 水温、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

BOD5、NH3-N、SS、石油类4# 新圩溪沟上,柳州分输站场界下游

100m处(分输站排污口下游)

②监测时间与频次

2018年 8月 20日~8月 22日,连续监测 3天,每天采样 2次。

③监测方法

水质采样及分析方法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地表水和污

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的要求执行,监测分析方法见表 4.2-12。

表 4.2-12水质监测分析方法一览表

序号 监测项目 分析方法 检出限 备注

1 水温水质水温的测定

温度计或颠倒温度计测定法0.1℃ GB/T 13195-1991

95

序号 监测项目 分析方法 检出限 备注

2 pH值 水质 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 0.01(pH值) GB6920-1986

3 溶解氧 水质溶解氧的测定碘量法 0.2mg/L GB7489-1987

4 高锰酸盐指数水质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

酸性高锰酸钾法0.5mg/L GB 11892-1989

5 五日生化需氧

量(BOD5)

水质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稀释与接种法

0.5mg/L HJ505-2009

6 氨氮(NH3-N)水质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

光度法0.025mg/L HJ535-2009

7 悬浮物(SS) 水质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 4mg/L GB/T11901-1989

8 石油类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

红外分光光度法0.02mg/L HJ637-2012

④监测结果及评价

监测结果表明:新圩江、新圩村溪沟监测因子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Ⅲ类标准要求。

三、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结论

综上所述,根据原环评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和验收阶段检查结果,本项

目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良好,工程建设未造成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变化。

4.2.5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原环评未进行地下水监测,本次评价引用验收阶段的监测,广西桂量检测技术有

限公司对 1#阀室附近凤阳屯地下水水质进行监测。

①监测点位及监测因子

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对 1#阀室附近凤阳屯地下水水质进行监测,监测点位及监测

因子见表 4.2-14和附图 2。

表 4.2-14 地下水环境监测点位及监测因子一览表

序号 监测点位置 监测因子

1# 1#阀室附近凤阳屯水井pH值、耗氧量、总硬度、NH3-N、石油

类、总大肠杆菌

②监测时间与频次

2018年 8月 20日~8月 22日,连续监测 3天,每天采样 1次。

③分析方法

地下水水质采样参照《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中相关规定方

法进行。地下水水质检测方法参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和《地下

96

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规定的方法进行,监测分析方法见表 4.2-15。

表 4.2-15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一览表

序号 监测项目 分析方法 检出限 备注

1 pH值 水质 pH值的测定 玻璃电极法 0.01(pH值) GB6920-1986

2 耗氧量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有

机物综合指标 1.1酸性高锰酸钾法

0.5mg/L GB 11892-1989

3 总硬度水质 钙和镁总量的测定

EDTA滴定法5.00mg/L GB 7477-1987

4 氨氮(NH3-N)水质 氨氮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

光光度法0.025mg/L HJ535-2009

5 石油类水质 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

红外分光光度法0.02mg/L HJ637-2012

6 总大肠杆菌水中总大肠菌群的测定 (多管

发酵法 、滤膜法) /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

方法》(第四版)

④监测结果

监测结果表明:1#阀室附近凤阳监测点总大肠杆菌超标,其余监测因子均达到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准要求,总大肠杆菌超标可能是由于

农村生活污水的无组织排放和农业面源的影响所致。

4.2.6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一、生态功能区及生态环境特征

1、评价范围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 19-2011)本项目的陆生生态评价范围为

管线两侧各 500m范围,站场和阀室周围 2000m范围。敏感目标适当放宽。

2、沿线生态功能区划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功能区划》,根据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和所具有的主

导生态服务功能类型,全区划分为生态调节、产品提供与人居保障等 3类一级生态功

能区。在一级生态功能区的基础上,依据生态功能重要性划分为 6类二级生态功能

区。生态调节功能区包括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区、水源涵养功能区、生物

多样性保护功能区、土壤保持功能区;产品提供功能区为农林产品提供功能区;人居

保障功能区为中心城市功能区。同时,本工程所在区域不涉及重要生态功能区。本项

目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功能区的位置关系见图 4.2-1,与广西壮族自治区重要生态功

能区的位置关系见图 4.2-2。

97

本项目评价区在柳州市生态功能区划中涉及以下 2类三级生态功能区:

(1)农林产品提供功能区——鹿寨-柳江丘陵农林产品提供功能区

该区的主要生态问题是:耕地面积减少,土壤肥力下降;农业面源污染及

城镇生活污水污染比较突出;部分农业区干旱;林种结构单一,森林质量下

降;矿产开采造成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问题比较突出。

(2)人居保障功能区——柳州中心城市功能区

该区的主要生态问题是:城市环保设施滞后,部分城市水环境、空气环境

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城市生态功能不完善。

2、沿线生态环境特征

本工程管道在柳州市柳南区和柳江区境内敷设,沿线地貌主要为低丘陵地貌,含

少量溶蚀平原地貌。丘陵区地形起伏较小,多连成片;平地区地形平坦,适于管线敷

设。沿线区域植被由于人类长期活动的影响,原生林已不复存在,现状植被以人工林

为主;一般而言,管道沿线丘陵山地以马尾松林、桉树等为主,另有少量果林、灌丛

分布;平地区分布有农作物、果林等。

项目建设区大部分是人类活动频繁区,人口分布较密集,经济相对发达,野生动

物资源较少,多为适应人类活动的物种。评价区内动物种类多为常见种,无大、中型

野生动物种出现,主要为一些常见的小型动物,如各种蛇、鼠、鸟类等。

管线评价范围内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等生态敏感区,调查

范围内发现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樟树 3株,未发现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98

图 4.2-1 本项目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功能区的位置关系图

99

图 4.2-2 本项目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功能区的位置关系图

100

二、植物资源现状调查

项目所在区域地带性植被属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由于长期遭受人类活动的反复

破坏,原生植被已破坏殆尽。现场踏勘知,管道沿线地形较平坦的区域多为以旱地和

水田为主的人工栽培植被。

① 人工栽培农作物

占地区主要植被类型为人工栽培植被,终年种植有各种不同农作物。评价区内粮

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甘蔗等;经济果林以荔枝,龙眼为主。

② 森林植被

森林植被以马尾松为主,其次是桉类、木荷、油桐、大叶紫薇等;灌木植被主要

有胡枝子、坡柳、余甘子、肖黄栌、九里香等;蕨类植被主要有铁芒萁等;草本植被

主要有狗牙根、结缕草、百喜草、画眉草和马尼拉草等。

③ 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根据调查和现场踏勘,调查范围内发现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樟树 3株,均

位于前村北侧管道附近,其中有 1 株位于管道右侧约 5m( 109°17'23.29",

24°21'14.46"),可能由于受施工开挖对根部造成一定的影响,主干部分干枯,另外 2

株位于管道左侧约 8m、14m(109°17'23.52",24°21'14.94")管线对其进行了较有效的

避让,现场调查施工未对其造成影响。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现状照片及位置关系示意图

详见图 4.2-3。

前村附近管道右侧樟树① 前村附近管道左侧樟树②③

101

图 4.2-3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现状照片及位置关系示意图

三、动物资源现状调查

项目区域由于地势平缓,交通方便,人口较密集,适宜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生境不

多,境内野生动物资源较少。根据现场调查和相关资料综合分析,管线周边主要是农

业耕作区,由于评价区内人为活动较为频繁,该区域兽类和大型哺乳类野生动物活动

稀少,大型野生动物已绝迹,只有一些蛇类、蛙类以及鸟类等。在近郊森林覆盖度较

高的林区还有一些野生动物,如果子狸、狐狸、野鼠、野兔、金环蛇、银环蛇等。

经调查项目评价区域内无国家及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常见的小型哺乳类和

鸟类为主。

四、生态公益林调查

项目临时使用林地面积 4.8705 hm2,其中公益林面积 0.2291hm2 ,占 4.70%;商品

林面积 4.6414hm2,占 95.30%。林地保护等级为Ⅱ级的面积 0.2991hm2 ;林地保护等级

为Ⅲ级的面积 2.1912hm2;林地保护等级为Ⅳ的面积 2.4502hm2 。林地主要植被为马尾

松、尾巨桉、樟木和其他阔叶树等。项目没有涉及到林地保护等级为Ⅰ级保护的林地,

也没有涉及自然保护区、国家和地方规划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等重要区域和生

态系统关键区域。

五、水生生物调查

由于所穿越溪沟的流量和水深均较小,属于小型溪沟,河道内水生生物的种类和

数量均较少,水生生物均为常见种(如黄鳝、泥鳅、田螺等),无珍稀水生生物分

布,因此,本项目穿越河渠施工时,不会对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物种组成、种群数量等

樟树

前村

102

产生较大影响。

所穿越的鱼塘面积均较小,均为当地村民承包的鱼塘,放养的鱼种均为常见家

鱼,不涉及珍稀鱼类。区域为人类活动强度大且活动频繁的地区,本次评价未发现国

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六、农业调查

项目区域原生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由于长期人类活动干扰,目前评价区内

的平地已进行农业开发,终年种植有各种不同农作物,是农民主要的收入来源,农村

经济发展迅速。项目区农业土地组成有水田和旱地,其中旱地所占比例略大,评价区

内有一定面积坑塘水面,灌溉条件良好。当地农业生产主要有三种类型的耕作用地方

式:①种植甘蔗,一年一熟;② 种植水稻,收获后种蔬菜,一年三熟;③ 一年四季轮

流种植蔬菜。作物中甘蔗、蔬菜等均为经济作物。

七、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结论

一、原环评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结论

项目区内植被大多为农田作物,主要为水稻、甘蔗、玉米等,以桉树为主的人工

林呈小斑块状不连续分布,森林生态效能一般,树种构成种类少。由于项目沿线区域

人为活动频繁,植被受人为扰动影响较大,多为区域内常见的人工林植被,林地生物

种群成份总体水平较低,森林生态系统极不完整,植物多样性较差。评价范围内未发

现国家及当地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

管线周边主要是农业耕作区,由于评价区内人为活动较为频繁,该区域兽类和大

型哺乳类野生动物活动稀少,大型野生动物已绝迹,只有一些蛇类、蛙类以及鸟类

等。在近郊森林覆盖度较高的林区还有一些野生动物,如果子狸、狐狸、野鼠、野

兔、金环蛇、银环蛇等。评价区域内无国家及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常见的小型

哺乳类和鸟类为主。

评价区内的平地已进行农业开发,终年种植有各种不同农作物,是农民主要的收

入来源,农村经济发展迅速。项目区农业土地组成有水田和旱地,其中旱地所占比例

略大,评价区内有一定面积坑塘水面,灌溉条件良好。

二、本次环评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结论

根据现阶段生态现状调查结果,项目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

103

公园、鱼类三场等生态敏感区,临时占用生态公益林林地面积 0.2291hm2,公益林保护

等级为Ⅱ级,原环评未提及是否占用生态公益林。由于线路局部变更,较环评阶段调查

范围内新增发现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樟树 3株。项目变更前后,项目穿越生态

植被类型、土地利用现状无较大差异,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良好。

104

第五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1 施工阶段环境影响分析

本变更项目施工期为 2015年 8月至 2017年 6月。目前项目为试运营阶段。根据调

查,项目施工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及原环评提出的环保措施进行作业,各项环保措施落

实到位。在此,依据工程分析,本变更环评对施工期的环境影响仅作回顾性简要分

析。

5.1.1施工期生态影响分析

本工程管道在柳州市柳江区和柳南区境内敷设,沿线地貌主要为低丘陵地貌,含

少量溶蚀平原地貌。丘陵区地形起伏较小,多连成片;平地区地形平坦,适于管线敷

设。

(一)对植物的影响分析

项目施工期间如管沟开挖、建设施工便道等过程需占地,将原有的林木和植被破

坏,并可能引起水土流失、产生噪声和污染空气,同时材料的运输扬尘也污染周边的

生态环境。

沿线区域植被由于人类长期活动的影响,原生林已不复存在,现状植被以人工林

为主;一般而言,管道沿线丘陵山地以马尾松林、桉树等为主,另有少量果林、灌丛

分布;平地区分布有农作物、果林等。这些人工植被在施工后通过人工恢复,仍可基

本上恢复其原有的生态功能,恢复情况详见图 5.1-1。

105

图 5.1-1 沿线恢复情况

(二)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分析

施工期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1)工程建设占地,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变小。

(2)施工过程产生的噪声,使附近的动物向远离施工区的方向迁移。

(3)施工期人员的聚集对周边野生动物的正常活动受到一定的干扰。

根据调查,管线周边主要是人工林地及农业耕作区,适宜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生境

不多,境内野生动物资源较少。调查区域内人为活动较为频繁,该区域兽类和大型哺

乳类野生动物活动稀少。调查区域内无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常见的小型哺乳类

和鸟类为主。由于施工占地面积较小,管线施工分段进行,施工期较短,故本工程的

施工对周边野生动物的影响是有限的。

(三)对水生态的影响分析

根据现场检查,管道无河流大、中型穿越;穿越鱼塘 4处,约 320m;穿越小型河

流和沟渠 17处,约 485m。本管道经过的鱼塘均为小型鱼塘,河流、沟渠均为宽度较

窄,水流量小,均采用开挖沟埋方式穿越,主要影响如下:

A.对浮游生物的影响分析

施工机械机修油污跑冒滴漏产生的含油污水等排放会对水质产生一定程度的污

染,造成浮游生物种类组成的优势度变化。

工程的弃土弃渣,在雨水冲刷下形成路面径流也会进入水体,造成水质浑浊,破

坏浮游生物的生长环境。穿越开挖扰动局部水体,造成水质浑浊,水中悬浮物浓度将

会升高,浮游生物会因水质的变化而导致生物量在施工区域减少。

106

施工期结束后,随着稀释和水体的自净作用,水质逐渐改良,浮游生物可基本恢

复到施工前的水平。

B.对底栖生物的影响

施工期间由于开挖等各种原因河流的水质有所降低,而适应栖息于较洁净水体的

物种,污染必然造成此类物种的影响。但沿线水生底栖动物在附近其他地区相似的环

境中亦有分布,从物种保护的角度看,工程的建设对这些物种的影响不大。

C.对鱼类的影响

调查表明,小型河流评价范围没有鱼类“三场”,主要为常见普通鱼类,管线穿越

开挖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水体悬浮物浓度增大,在处理或管理不当的情况下水

体中石油类物质浓度也会增大,主要通过影响水体中藻类等光合作用导致初级生产力

降低从而导致鱼饵减少对鱼类产生一定的影响。工程对鱼类的影响只局限与施工区

域,所以不影响鱼类物种资源的保护。由于鱼类择水而栖迁其他地方,工程完成后,

对该流域鱼类种类、数量的影响不大。

经现场调查,管道穿越小型河流、鱼塘、沟渠等,均已恢复原貌,未发现由于工

程建设废弃土石方、施工废料造成阻塞河道、沟渠通道的现像。

(四)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分析

天然气管道工程是地埋管道敷设工程,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是对土壤环境的影

响。由于施工将要在大面积范围内各种不同的土壤类型上进行开挖和填埋,必将对土

壤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改变土体结构、降低土壤养分、影响土壤理化性

质。

(五)施工占地影响分析

(1)永久占地

项目永久占地面积为 0.87hm2,原有土地利用类型为林地和耕地。永久占用土地自

施工期就已开始,并在整个运行期内一直持续,对土地利用的影响是永久性的,即对

土地利用产生不可逆的影响,将使农业用地变为工业用地。但这部分占地面积很小,

永久占地面积较小,对区域内土地利用类型的不可逆影响较小。

(2)临时占地

项目临时占地面积为 43.26hm2,原有土地利用类型为林地、耕地、草地、水域

(坑塘水面)等。临时性工程占地短期内将影响沿线土地的利用状况,使土地的利用

107

形式发生临时性改变,暂时影响这些土地的原有功能。对于临时占地,在管线施工完

毕后,对原用地类型为耕地的区域进行复耕,对原用地类型为林地的区域栽种浅根植

物,对荒草地区域进行绿化,并做好水土保持措施,从而恢复其土地利用类型。施工

结束后,随着生态补偿或生态恢复措施的实施,临时占用土地将逐步恢复原有的利用

功能,工程建设临时占地对土地的影响将逐渐减小直至消除。

基本农田穿越采用开挖直埋的施工方式,施工过程中认真落实了对开挖土方进行

分层堆放,施工结束后土方进行分层回填的措施,恢复基本农田的原貌。经调查了

解,施工前,本工程所有征占地已取得当地土地主管部门批准,并按照当地的赔偿管

理办法和物价规定对被毁坏的作物向当地村民进行理赔。基本农田恢复见图 5.1-2。

图 5.1-2基本农田恢复情况

(六)林地占用影响分析

项目临时使用林地面积 4.8705 hm2 ,其中公益林面积 0.2291hm2 ,占 4.70%;商品

林面积 4.6414hm2,占 95.30%。林地保护等级为Ⅱ级的面积 0.2991hm2 ;林地保护等级

为Ⅲ级的面积 2.1912hm2;林地保护等级为Ⅳ的面积 2.4502hm2 。林地主要植被为马尾

松、尾巨桉、樟木和其他阔叶树等。

108

工程建设拟临时使用的林地将会永远的消失,从县域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方面分

析,消失的林地仅占区域林地面积的 0.0001%,减少的林地通过就地恢复森林植被,因

而林地面积不会减少。因此,项目使用林地后,不会影响到柳州市柳南区、柳江区林

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的林地保有量目标的实现。

项目建设使用林地将持久地改变林地的性质,使原有植被遭到破坏甚至消失,这

将对项目区生物总量造成一定的影响。但由于建设使用的林地面积小,植被群落类型

单一,物种种类不多,且地面植被大部分为常见的乔木、灌木及草本植物,虽然施工

过程中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部分植被并使植被总量略有减少,但组成该地区植被群落

和种类不会因此而发生变化,更不会引起植物种群或群落的消失。因此,项目施工期

间对周边区域野生植物及其生境影响极小。

建设单位对征用到的林地,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林业局《关于印发〈广

西壮族自治区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桂财综发〔2013〕8

号)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标准进行了林地补偿。由柳州市柳南区、柳江区林业局具体

负责组织实施异地森林植被恢复方案。经现场调查,林地恢复良好(见图 5.1-3)。

图 5.1-3 林地恢复情况

5.1.2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施工废气污染源主要来自地面开挖、回填、土石堆放和运输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

(粉尘)、及施工机械、运输车辆排放的烟气,烟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为 SO2、NO2、

CmHn等。这些污染物将对环境空气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短期的,工程

结束后,将不复存在。

本工程的扬尘(粉尘)主要产生于两个部分:管沟及站场的地面开挖、填埋、土

石方堆放和车辆运输过程产生的扬尘(粉尘)。管道及站场的地面开挖、填埋、土石

109

方堆放过程为分段进行,施工时间较短,作业带内产生的扬尘(粉尘)为无组织面源

排放,管道沿线的较近居住民施工期内会受到施工扬尘的影响,但由于施工过程为分

段进行,施工时间较短,施工过程中对所有进出工程场地的运输车辆的轮胎进行清

洗,避免将泥土带入城市道路,同时对积尘较大的施工区和施工场地外 200m的运输道

路进行洒水,可使空气中的扬尘量减少 70%以上,有效减少扬尘对附近环境空气的影

响。因此总体而言,管线施工作业扬尘污染是短时的,且影响不会很大。

施工期间,运输汽车、顶管机等大型施工机械,由于使用柴油机等设备,将产生

燃烧烟气,主要污染物为 SO2、NO2、CmHn等。由于管沟开挖、施工便道修整、管线

敷设、作业带清理及建筑材料和管道运输等为分段进行,同时机械施工作业工程量不

大,总体看来,施工机械尾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强度小,且项目所在地气象条件较

好,污染物易于扩散,施工机械尾气和燃油尾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施工期未收

到污染空气相关投诉现象。

5.1.3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工程管道施工期间废水主要来自管道安装清管施压排放的试压废水和施工人员

的生活污水,根据现场检查,管道无河流大、中型穿越;穿越鱼塘 4处,约 320m;穿

越小型河流和沟渠 17处,约 485m。本工程共 2处穿越新圩江准保护区河道,且有长

约 6.0km的管线位于新圩江准保护区陆域范围内。本管道经过的鱼塘均为小型鱼塘,

河流、沟渠均为宽度较窄,水流量小,均采用开挖沟埋方式穿越,穿越施工期间可能

对穿越断面下游地表水水质造成影响。

开挖穿越在施工期将对河流水质产生短期影响,主要是使河水中泥沙含量显著增

加。但这种影响是局部的,在河水流过一段距离后,由于泥沙的重新沉积会使河水的

水质恢复到原有状况,施工过后,原有河床形态得到恢复,不会对水体功能和水质产

生明显影响。

根据竣工资料,本工程管道清管采用了压缩空气进行分段吹扫,减少清管废水的

排放。试压采用了无腐蚀性的清洁水进行分段试压,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极少量悬浮

物,设置沉淀池沉淀后就近排入附近的水塘或灌溉沟渠,并对沉淀池进行了清理。管

道试压水排放未对沿线地表水环境造成影响。

本工程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少量的生活废水,施工人员的吃住租用当地

110

居民,生活污水纳入当地污水处理系统,不外排。管道施工人员的生活废水未对地表

水环境的造成影响。

5.1.4柳州市区饮用水源保护区新圩江准保护区环境影响分析

位于新圩江准保护区陆域范围内管段工程施工时采取在开挖的河道设置临时围

堰、加强拦挡、及时回填并夯实等措施减轻了施工扰动区域对下游水体水质的影响,

工程施工期间无因施工引起的水源保护区环境污染事故,工程施工对新圩江准保护区

的影响较小。

对穿越准保护区段的竹林、马尾松等经济林区地段,减少了施工作业带宽度,并

采取拦挡、排水措施等工程和临时措施的基础上,在管沟走廊两侧施工影响范围内种

草,进行恢复植被,根据现场调查,准水源保护区内林地穿越段目前植被恢复情况良

好(图 5.1-4),工程施工期未对新圩江准保护区的造成影响。

新圩江穿越点①(不属于准保护区河道) 新圩江准保护区穿越点②

新圩江准保护区穿越点③ 新圩江准保护区竹林地恢复

111

新圩江准保护区林地恢复 新圩江准保护区耕地恢复

图 5.1-4新圩江准保护区河道穿越现状照片

5.1.5施工期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当地水文地质条件可知,管道沿线区域地下水类型主要分为松散岩类孔隙

水、碎屑岩构造裂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等三种基本类型,地下水位埋深普遍

在 3~4m之间。管线平整、管沟和站场地基开挖,将改变原始微地貌形态,形成人工

边坡或浅基坑,并可能揭露岩土体界面和地下水。从地质灾害角度而言,地下水对工

程建设的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处于潜水面以下的管沟开挖方面,可能引起管沟两侧

壁土体崩塌和滑坡。在峰林谷地与丘陵斜坡地带,地下水的埋藏深度较大,管沟开挖

不会揭露地下水,地下水对工程建设影响小。在孤峰平原以及冲洪积阶地,地下水埋

藏浅,开挖管沟可能会揭露地下水,地下水对工程建设有明显影响。

工程施工期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是管沟开挖及污水排放,管沟开挖深度约 2.0m,

开挖深度不大,管道施工不会对地下水含水层造成破坏,对当地地下水水质和水位影

响很小;工程管线管道全部采用无溶剂液态涂料防腐层,防止管线受到腐蚀破坏,不

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工程施工期施工废水和施工生活污水产生量均较小,施工废水

经集中收集简单沉淀处理后全部回用于施工过程,施工人员租住在当地居民,施工生

活污水纳入当地污水处理系统,不外排,未对地下水基本造成影响。

5.1.6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受影响的声环境敏感目标主要为管道沿线 200m范围内的 18处村庄等敏感

点。在施工过程中对距管道较近的村庄将会产生噪声影响。施工期管沟开挖、下管、

112

覆土等过程是逐段施工,分段施工长度短,在局部地段的施工周期一般为 2~3个星

期,其影响时间相对较短,待施工结束后这些影响也随之消失。施工单位加强了对施

工期的监督管理,采取了严格控制施工作业时间、禁止夜间施工、建立了临时围挡等

措施,有效地降低了施工噪声的影响。

据向柳州市环境保护局了解到,本工程在施工期未有有关环保方面的投诉事件发

生。根据现场对当地群众的走访,管道施工影响程度较小,运输车辆噪声影响相对较

大,但主要集中在白天运输,晚上不运输物料,多数民众表示该影响在其可接受的范

围之内。

5.1.7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

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施工弃土弃渣以及施工废料

等。

(1)生活垃圾影响调查

本工程施工高峰期人数约 150人,生活垃圾日产生量约为 0.08t,以厨房垃圾为

主,另有少量的木草、塑料、织品、废纸等无机物。经了解,施工期间不设置统一的

施工营地,施工人员的吃饭住宿问题采取租用当地民房解决,其生活垃圾依托当地的

处理系统进行处理,未对周围环境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

(2)施工废料影响调查

管道、站场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施工废料,主要为废焊条、废防腐材料、废混凝

土等,施工废料局部排放量小、分散性较大、持续时间短。废焊条、废防腐材料等可

回收部分由施工单位进行了回收利用,废混凝土块破碎后用于乡村道路的铺填。临时

性废弃土方选用编织土袋装填后堆放在站场内或穿越工程施工场地内,施工结束后将

其在施工作业带及站场绿化带回填。

(3)弃渣影响调查

本工程输气管线开挖的土石方在施工完成后基本全部回填管沟内,无永久弃渣。

5.1.8项目变更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变化情况

工程变更内容主要包括输气量增加、管径增加、管线路径变更,其中输气量增加

施工期对环境无影响,因此主要对管径增加及管线路径变更进行环境影响分析。

113

5.1.8.1管径变更的情况说明

环评阶段管道设计输量为 1.63亿 m3/a,管道直径为 D300mm;在可研后期阶段,

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重新核实了下游市场有效需求,实际建成管道设计输量为 3.70亿

m3/a,输气量增加了 2.07亿 m3/a,管道直径 D355.6mm,管道直径增加了 55.6mm。

5.1.8.2管径变更环境影响调查分析

(1)输气量增加

(2)管径增大的环境影响分析

工程管径增大的影响主要是施工期管沟开挖量增大,对施工作业带植被的直接破

坏面积增大。环评阶段管道施工作业带宽度为 8~14m计,实际施工中施工作业带不超

过 12m,对于穿越林地、果园等林区地段,适当减少了作业带宽度,不超过 8m;此外

由于可研阶段后期设计单位结合地方政府部门意见重新调整了管道出阀室的后半段管

线,并在设计阶段对局部路径进行了优化,线路比环评阶段减少了 6.0km,临时占地面

积较环评阶段方案减少 8.06hm2,因此管径增大在实际施工中并未造成施工临时占地面

积的增加,对植被的破坏较环评阶段减小。通过现场检查,临时占地大部分进行了土

地恢复平整、复耕和植被的恢复,植被恢复效果良好,管道开挖对沿线植被影响也随

着施工期的结束而逐渐消除。

5.1.8.3一般线路变更的环境影响调查

环评报告中管道走向与实际施工管道走向发生了变更,由于本环评报告编制时属

可研阶段初期,可研阶段后期及后续设计阶段,设计单位结合地方政府部门意见重新

调整了管道出阀室的后半段管线,后半路段较环评阶段有较大的调整;其余路段在后

续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设计单位以环评阶段中确定的宏观线路走向方案为基

础,并根据实际勘察资料和实际地质等情况对线路进行了局部调整。施工阶段实际布

线中将一些施工难度大、对原地貌扰动程度大、对周边村民及生态影响较大的线路段

进行了一定的优化调整。经过路线调整,优化设计后管道建设长度较环评阶段减少

6.0km,总体来看,工程临时占地面积较环评阶段减少了 8.06hm²,实际建设中土石方

量的产生量较环评阶段减少了 2.62万 m³(环评阶段为 20.25万 m³,实际建设为 17.63

万 m³),降低了对沿线地貌的扰动,植被的破坏,对沿线生态环境影响较环评阶段相

114

对较小,从整体上看线路的变更在环境上属于有利的变化。

5.1.8.4敏感区内路径变更的环境影响调查

(1)敏感区变更情况说明

根据本次调查核实后的柳州市区饮用水源保护区新圩江准保护区(以下简称“新

圩江准保护区”)的划分范围,原环评阶段管道线路共 2处穿越新圩江准保护区河

道,且太阳村阀室和长约 3.6km的管线位于新圩江河段准保护区陆域范围内。

可研阶段后期及后续设计阶段,设计单位结合地方政府部门意见,调整了管道后

半段管线,相应的穿越准保护区段管线路径发生了变更。建成管线在原环评阶段太阳

村阀室附近进入新圩江准保护区,经上等屯后,在界山屯北偏离原环评阶段管线路

径,按柳州市规划局要求往东伴行己建中石化成品油管道走线,经太阳村镇规划区南

面至前村北面后出新圩江准保护区。实际建成管道线路共 2处穿越新圩江准保护区河

道,且有长约 6.0km的管线位于新圩江准保护区陆域范围内,1#阀室位于准保护区范

围以外。

较环评阶段,实际建成管道穿越新圩江准保护区河道的次数不变,在准保护区陆

域范围内穿越长度增加了 2.40km,但阀室调整出了准保护范围。

(2)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现场调查了解,工程实际建成较环评阶段,管道穿越新圩江准保护区河道的

次数不变,其中穿越点②位置不变,穿越点③较环评阶段向下游偏移了 300m,总体来

看,穿越位置变化不大,较环评阶段对河道的影响基本一致。

根据现场调查,新圩江准保护区河道均已渠道化,水面宽度不足 3m,水深小于

1m,水流量小。根据调查了解,施工采用开挖沟埋方式穿越,施工时在开挖的施工作

业带上下游均设置临时围堰,使得河道开挖活动在围堰内进行,减轻了施工扰动区域

附近悬浮物增大对下游水体水质的影响;施工时将河道开挖土方堆放在河道外,并加

强临时拦挡措施布设,施工结束后,对开挖的土方进行回填并夯实,清理施工废料,

将河道恢复原貌。通过现场调查了解,未发现由于工程建设废弃土石方、施工废料造

成阻塞河道、沟渠通道的现象,工程施工期间无因施工引起的水源保护区环境污染事

故。

115

与环评阶段相比,在新圩江准保护区陆域范围管段长度新增约 2.40km,根据相关

资料和现场考察,新增穿越段路径以人工林地为主,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耕地的占

用。对穿越准保护区段的竹林、马尾松等经济林区地段,减少了施工作业带宽度,并

采取拦挡、排水措施等工程和临时措施的基础上,在管沟走廊两侧施工影响范围内种

草,进行恢复植被,根据现场调查,准水源保护区内林地穿越段目前植被恢复情况良

好,工程施工期对新圩江准保护区的影响较小。

5.2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5.2.1营运期生态影响分析

(1)对植物的影响

工程对植物的影响主要是站场、阀室工程施工及管线铺设过程等对原有植被造成

的破坏。经现场调查,柳州分输站站场内根据实际情况种植了草皮或小灌木进行了绿

化,管线沿线原有的土地已经基本得到恢复,各种生态环保措施、植被恢复措施已基

本得到落实,除柳州分输站周边边坡植被恢复效果不理想外,其余地段植被恢复效果

良好;现场调查发现管道沿线有 1株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樟树,由于受施工开

挖对根部造成一定的影响。据调查,本工程实际建设中较环评阶段减少了 6.0km建设

里程,且通过设计施工的优化设计,土石方量的产生较环评阶段减少了 2.62万 m³,工

程无永久弃渣,降低了对沿线地貌的扰动,植被的破坏。

(2)对动物的影响

管线周边主要是农业耕作区,境内野生动物资源较少,无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

物。根据调查,管线施工分段进行,施工期较短,对周边野生动物的影响是有限的。

本工程为清洁能源型项目,项目运营期间产生的噪声很小,且管道已铺设完成,管道

沿线土地基本已覆盖植被,对当地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影响比较小。

(3)重点穿越区的影响

管道采用顶管宜柳高速 1处、洛满至福塘县道 1处、焦柳铁路 1处;采用顶管、开

挖+盖板或开挖穿越乡村道路 46处,根据现场调查,开挖路面已修复,穿越工程施工

场地地貌已恢复,无弃土弃渣、建筑垃圾,通过自然恢复及人工播撒草种,植被已生

长良好。采用开挖沟埋方式穿越越鱼塘 4处、小型河流及沟渠 17处,经现场调查,穿

116

越处均已恢复原貌,未发现由于工程建设废弃土石方、施工废料造成阻塞河道、沟渠

通道的现象。

(4)运营期间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管道铺设施工结束后,管线沿途的植被基本恢复。管道正常运营期间对土壤环境

的影响较小,主要是检修过程中排放的少量的铁屑和粉尘,可能会对局部土壤造成污

染。因此检修时应做好残渣的回收工作。在风险事故发生时,天然气一旦泄露就会扩

散到大气中去,不会积存,对土壤环境影响较小。

(五)对土地利用及农作物的影响分析

本工程对评价区土地资源的征用分临时性用地和永久性用地两种类型,临时性用

地主要是开挖管沟所占用的土地,管道敷设后即可全数复原;永久性用地为场站占

地、场站道路及边坡占地以及线路标志桩的占地。根据工程分析,项目永久占地

1.04hm2,为站场、阀室及管道的地面配套设施占地以及管线的地面附属设施占地。站

场、阀室和进场道路建设区占地类型为林地、耕地,不涉及基本农田。永久占地改变

了土地的利用方式,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林地、耕地面积减少。但由于本项目永久占

地面积较小,因此,对当地的土地利用结构的影响不大,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三桩

等附属设施沿管线布置,占地小,亦对土地利用影响微小。

通过现场调查来看,管道沿线施工临时占地基本进行了土地恢复平整、复耕,复

耕后农作物基本生长良好,与周围农作物无明显的差异。

5.2.2营运期大气影响分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推荐的估算模式

(AERSCREEN)进行估算,本工程大气等级为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三级评价无需进行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5.2.3营运期地表水影响分析

工程运行期间,由于采用密闭输送工艺,正常情况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站场

产生的生活污水和工艺废水。

(1)生活废水

生活污水主要是站场工作人员产生的污水,柳州分输站常驻人员 10人,生活污水

117

量按 0.16m3/d.人计,则生活污水量为 1.6m3/d。柳州分输站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汇

入站内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处理规模为 1.0 m3/h),处理达标后用于站内

绿化,不直接外排。根据验收阶段监测,对柳州分输站的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

出口进行水质监测结果,柳州分输站生活污水所有监测因子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

准》(GB8978-1996)一级级标准要求。因此,对评价区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

(2)工艺废水

工艺废水主要为天然气在长距离输送过程中由于温度和压力下降而凝析出来的水

蒸气,全部为间断废水。工艺废水贮存于专用的废水排污池(有效容积 10.0m3)中。

根据建成后验收阶段监测结果 ,柳州分输站工艺废水所有监测因子均达到《污水综合

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要求。

(3)对柳州市市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新圩江准保护区影响分析

项目输气管道运营期正常工况下无废水产生,不会对新圩江准保护区水环境造成

影响。管道泄漏但未着火爆炸事故工况下,由于天然气密度比空气小,且溶解率很

低,直接进入大气层,不会对水环境造成影响;管道事故对准保护区可能产生的影响

主要表现为管道起火后的灭火消防喷淋水,这些消防水可能含有灭火过程中使用的消

防泡沫等,将有可能对水源水质造成影响,但通常情况下采用关闭管道两侧闸阀灭

火,很少需要喷射灭火剂,因此基本不会产生次生灾害。在新圩江准保护区内,河道

穿越处为灌溉渠,平时没有扰动,且埋深较大,由于第三方破坏导致泄漏火灾的机率

极其微小,可能发生泄漏的主要为准保护区陆域段管道。为减少保护区范围内管道火

灾发生概率,本次环评要求采取以下措施:在保护区范围内提高巡线的有效性,有泄

漏等情况能及时发现;在发生泄漏时可及时截断,并注明发生泄漏严禁烟火。管道在

新圩江准保护区段敷设范围内若发生火灾需采取以下措施: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

火,尽量少使用其他化学制剂法进行灭火;设截排水沟对消防废水进行收集后运出保

护区范围。

本项目天然气发生泄漏几率很小,加之增加以上防治措施后,项目在水源准保护

区范围内发生火灾的几率非常微小,工程营运期对新圩江准保护区的影响微小。

118

5.2.4营运期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营运期潜在地下水污染源主要集中在站场,主要为站场工作人员的生活污水、工

艺废水。

本工程建设 1座柳州分输站,站场工艺废水和职工生活污水产生量较小,工艺废

水经排污池收集、生活污水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达标后用于站内绿化、不

外排,站内排污池、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污水管道均采用了防渗处理,不会通过渗

漏进入浅层地下水,对地下水影响甚微。

根据区域水土腐蚀性试验结果,本段管线环境水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

中钢筋总体具有无~弱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土壤对钢质管道腐蚀性中~

弱。由于本工程站外埋地钢质管道采取外三层 PE防腐层加阴极保护的联合保护方案,

从而集输管道腐蚀污染土壤的可能性小,且输送介质为净化天然气,即便泄漏也不会

污染土壤,管顶平均埋深为 1.2m,而沿线地下水埋深在 3m以上,从而不会随大气降

水补给下渗污染地下水。

根据现场调查,工程调试运行期间,站场产生的废水均通过有效地收集处理后,

不外排。因此工程正常运行期间不会对周围地下水环境产生影响。

5.2.5营运期噪声影响分析

(一)噪声源情况

管道在运营期基本不产生噪声。由于本工程站场为分输站,不设压气站,高噪声

设备较少。试运行期间的噪声源主要是站场的过滤分离器、汇气管、调压装置、各类

阀门等产生的噪声,声源值一般在 55dB(A)~80dB(A)之间。

当站场检修或发生异常超压时,放空立管会产生强噪声,其噪声值约为 90dB(A)~

105dB(A)。站场放空发生概率很小,且持续时间很短。

表 5.2-5 站场主要噪声源及声级强度

站场 噪声源 单位 数量 单台源强 备注

柳州分输站 过滤分离器 台 一用一备 65~75 连续运转

汇管噪声 套 1 65~75 连续运转

调压系统 套 一用一备 75~87 连续运转

放空系统 套 1 90~110 间断运行

1#阀室 放空系统 套 1 90~110 间断运行

119

(二)预测模式

预测模式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中推荐的工业噪

声预测模式。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使其产生衰减,根据建设项目

噪声源和环境特征,预测过程中考虑了站场围墙等建筑物的屏障作用以及空气吸收衰

减、地面附加衰减。预测模式采用点声源处于半自由空间的几何发散模式,预测模式

如下:

(1)室外声源传播衰减

利用 A声级计算噪声户外传播衰减,计算公式如下:

)()()( 0 excatmbardivrefAA AAAArLrL

式中: rLA ——距声源 r处的 A声级;

0rLAref ——参考位置 r0处的 A声级;

divA ——声波几何发散引起的 A声级衰减量,本项目的声源按照点源考

虑,

)/lg(20 0rrAdiv ;

barA ——遮挡物引起的 A声级衰减量;

atmA ——空气吸收引起的 A声级衰减量;

excA ——附加 A声级衰减量。

(2)总声压级

设第 i个室外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 A声级为 iAL ,在 T时间内该声源工作时间为

it ;第 j个等效室外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 A声级为 AjL ,在 T时间内该声源工作时间为

jt ,则预测点的总等效声级为:

N

i

M

j

Lj

Li

AjjAi ttT

TLeq1 1

1.01.0 1010(1lg10)(

式中:T——用于计算等效声级的时间,s;

N——室外声源个数;

120

M——等效室外声源个数。

(3)敏感点的预测等效声级(Leq)计算公式:

(2)

式中:Leqg——建设项目声源在预测点的等效声级贡献值,dB(A);

Leqb——预测点的背景值,dB(A)。

(三)预测结果

(1)正常工况

根据噪声源的分布情况及其噪声特征,柳州分输站厂界噪声预测结果见表 5.2-6,

等声级线图见图 5.2-1。

表 5.2-6 站场场界噪声预测结果一览表 单位:dB(A)

方位

站场

场界噪声 标准限值

东侧 南侧 西侧 北侧 昼间 夜间

柳州分输

站41.33 51.66 50.95 58.42 60 50

由预测结果,柳州分输站运行期间,站场场界昼间噪声贡献值均满足《工业企业

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的要求,南侧、西侧、北侧夜间

噪声贡献值超出《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的要

求。柳州分输站周边最近敏感点为站场西北面约 120m的新圩村,距离较远,站场运行

对其声环境影响很小。

根据已建成投运的柳州分输站和阀室及环境敏感点验收阶段监测结果,①柳州分

输站、1#阀室厂界昼间噪声监测最大值分别为 52.7dB(A)和 48.8dB(A),夜间噪声监测

最大值分别为 48.9dB(A)和 45.7dB(A),均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2类标准。

②凤阳村敏感点昼间噪声监测最大值为 49.6dB(A),夜间噪声监测最大值为

45.7dB(A),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要求。

121

项目建设对周围声环境影响较小。正常工况下,噪声预测等值线分布图见图 5.2-

1。

5.2-1 正常工况噪声预测等值线图

(2)事故放空噪声影响预测

非正常工况下放空时,放空区周围 10m范围内的噪声值超过 65dB(A),40m范围

内的噪声值超过 60dB(A),放空区四周围墙处噪声贡献值不能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096-2008)中“各类声环境功能区夜间突发噪声,其最大声级超过环境噪声限

值的幅度不得高于 15dB(A)”标准的要求。

针对非正常工况放空产生的瞬时强噪声,本环评提出在放空口处安装消声装置,

检修时尽量缩短放空时间,严禁夜间排放等措施。由于系统超压放空属于偶发噪声,

持续时间短、频次低(1~2次/年,为瞬时强噪声),站场周边最近敏感点为西北面约

120m的新圩村,站场检修放空前及时告知周围居民并做好沟通工作。

N

122

柳州分输站放空高度为 20m,放空噪声源强为 110dB(A),事故放空时昼间、夜间

噪声预测图分别见图 5.2-2。

5.2-2 事故放空噪声预测等值线图

5.2.6营运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运行期间,固体废物主要为站场生活垃圾,分离器检修产生的氧化铁粉尘。试运

行过程中站场的生活垃圾收集后,生活垃圾袋装化,每天自行清运至站场附近村庄垃

圾收集点;柳州分输站分离器检修产生的粉尘排入排污池中存贮,定期清运至城市垃

圾填埋场进行处置,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5.3环境风险评价

5.3.1评价目的

本项目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9)、《关于检查化工

石化等新建项目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办〔 2006〕 4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

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 2012 〕 77号)、《关于切实加强风险

N

123

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 2012 〕 98号)的有关精神,以《建设

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T169-2004 )为指导,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

风险后果计算等风险评价内容,提出本项目风险管理、减缓措施和应急预案,为工程

设计和环境管理提供资料和依据,达到降低危险,减少危害的目的。

5.3.2环境风险识别

5.3.2.1 物质风险识别

本项目涉及的主要物料为天然气,按照《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50183-2004)标准,天然气属于甲 B类火灾危险物质,具有易燃性、易爆性、毒

性、热膨胀性、静电荷聚集性、已扩散性等性质。

在 0℃、101.325KPa条件下天然气主要成份的爆炸、燃烧特性见表 5.3.2-1。天然

气的危险特性见表 5.3.2-2,物质特性见表 5.3.2-3。

表 5.3.2-1 天然气各主要组分的基本性质

组分甲烷 乙烷 丙烷 正丁烷 异丁烷 其它

CH4 C2H6 C3H8 C4H10 I-C4H10 C5--C11

密度(kg/m3) 0.72 1.36 2.01 2.71 2.71 3.45爆炸上限%(v) 5 2.9 2.1 1.8 1.8 1.4爆炸下限%(v) 15 13 9.5 8.4 8.4 8.3自燃点(℃) 645 530 510 490 / /

理论燃烧温度(℃) 1830 2020 2043 2057 2057 /燃烧 1m3气体所需空气量(m3) 9.54 16.7 23.9 31.02 31.02 38.18

最大火焰传播速度(m/s) 0.67 0.86 0.82 0.82 / /表 5.3.2-2天然气危险特性一览表

临界温度℃ -79.48 燃烧热 kJ/kmol 884768.6临界压力 bar 46.7 LFL(%V/V) 4.56标准沸点℃ -162.81 UFL(%V/V) 19.13熔点℃ -178.9 分子量 kg/kmol 16.98

最大表面辐射能 kW/m2 200.28 最大燃烧率 kg/m3·s 0.13爆炸极限%

(v)上限 5.0 燃烧爆炸危险度 1.8下限 14.0 危险类别 第 2.1类燃烧气体

表 5.3.2-3物质特性

物质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甲烷化学品英文名称:methane CAS No.:74-82-8理化性质 分子式:CH 4分子量:16.04 主要成分:纯品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

熔点 (℃ ):-182.5 沸点 (℃ ):-161.5 相对密度 (水 =1):0.42(-164℃ )相对蒸气密度 (空气 =1):0.55 饱和蒸气压 (kPa):53.32(-168.8℃ )燃烧热 (kJ/mol):889.5 临界温度 (℃ ):-82.6临界压力 (MPa):4.59 闪点 (℃ ):-188 引燃温度 (℃ ): 538爆炸上限 %(V/V):14 爆炸下限 %(V/V):5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醇、乙醚。

稳定性 禁配物:强氧化剂、氟、氯。

124

操作处置

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

规程。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

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

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 30℃。

应与氧化剂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

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危险性概

健康危害:甲烷对人基本无毒,但浓度过高时,使空气中氧含量明显降低,使人窒

息。当空气中甲烷达 25%~ 30%时,可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呼

吸和心跳速。若不及时脱离,可致窒息死亡。皮肤接触液化本品,可致冻伤。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窒息性。

泄漏应急

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

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

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

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也可以将

漏气的容器移至空旷处,注意通风。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

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

险。与五氧化溴、氯气、次氯酸、三氟化氮、液氧、二氟化氧及其它强氧化剂接触

剧烈反应。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

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接触控制

/个体防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前苏联MAC(mg/m3): 300TLVTN:ACGIH 窒息性气体 TLVWN:未制定标准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特殊情况下,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 (半面罩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

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5.3.2.2 环境风险识别

通过研究国内外的天然气输送管线事故统计数据,可以得出,本项目风险类型见

表 5.3.2-4。

表 5.3.2-4风险事故及原因分析

工艺 事故类型 原因分析

管线输气泄露

外部损坏:地震、人为破坏

腐蚀

管材及施工缺陷:施工质量、材料缺陷

管道埋深

火灾、爆炸 管道泄漏事故后天然气遇明火容易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站场 泄露 输气站场非正常工况下,天然气放空排放

125

5.3.3评价等级及范围

5.3.3.1 危险源识别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短期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

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功能单元。

本工程输送介质为天然气,属有毒、易燃气体;根据估算,管径 355.6mm,管线

长度 27km(其中上游输气站至 1#阀室管线长度 16.52km,1#阀室至于柳州分输站管

线长度 10.48km),最大输送压力 4MPa,管线最大存气体分别约为上游输气站至 1#

阀室 46.47t,1#阀室至柳州分输站 29.48t,柳州分输站不储存天然气,根据《危险化

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表 1的规定,天然气临界量为 50吨,本

项目管线存气不属于重大危险源。

表 5.3.3-1重大危险源辨识

位置 危险物质 最大在线量(t) 临界量(t)管线 天然气 46.47、29.48 50

5.3.3.2 评价等级

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中的有关规定,风险

评价工作等级划见表 5.3.3-2。

表 5.3.3-2风险评价工作级别

类别 剧毒危险性物质 一般毒性危险物质 可燃、易燃危险性物质 爆炸危险性物质

重大危险源 一 二 一 一

非重大危险源 二 二 二 二

环境敏感地区 一 一 一 一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表 1的规定,天然气临

界量为 50吨,本项目管线存气最大为 46.47t,不属于重大危险源。

本工程管线穿越柳州市饮用水保护区新圩江准保护区,约 6km管道线路在准保护

区范围内,上述水源保护区为环境敏感区。

综上,本项目输送介质为天然气,属于可燃、易燃危险性物质,属于危险物质,

评价范围内分布有环境敏感区,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

2004)中关于风险评价等级的划分方法,本次环境风险评价等级定为一级。

5.3.3.3 评价范围

参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T169-2004)对风险评价范围的有

关规定,本项目管道的风险评价范围为沿线两侧各 500m的带状区域;工艺站场的风险

126

评价范围为以站场为中心,半径 5km范围的圆形区域。

5.3.4事故统计与概率分析

5.3.4.1 国外输气管道事故统计与分析

(1)国外输气管道事故统计

①美国

美国是世界上建设输气管道最早、最多也是距离最长的国家,目前天然气输送管

道大约有 52×104km,其逐年统计了事故次数、事故原因和所造成的危害后果,见表

5.3.4-1~表 5.3.4-3。

表 5.3.4-1 美国大陆(48州)天然气主干运输管网及其事故后果统计一览表

年份 年度里程(km) 事故数(次) 伤亡(人)事故危害

(伤亡/次·km·a)1998 456146 88 12 2.99×10-7

1999 459909 49 10 4.44×10-7

2000 463124 76 31 8.81×10-7

2001 466972 75 7 2.00×10-7

2002 472719 73 5 1.45×10-7

2003 476329 93 9 2.03×10-7

2004 478677 103 2 4.06×10-8

2005 480743 160 5 6.50×10-8

2006 483289 129 6 9.62×10-8

2007 485966 111 9 1.67×10-7

2008 492385 122 5 8.32×10-8

平均值474205.4 98.1 9.2 2.39×10-7

事故率 0.000207次/km·a

表 5.3.4-2 美国大陆(48州)天然气主干运输管网及其事故原因统计一览表

年份事故

次数

事故后果 事故原因

死亡 受伤外部

腐蚀

内部

腐蚀

挖掘

损伤

操作

失误

材料/焊接/设备

自然

因素

人为

因素其它

1998 88 1 11 7 8 26 / 18 10 / 18

1999 49 2 8 3 8 15 / 7 3 / 12

2000 76 15 16 14 13 17 / 11 4 1 22

2001 75 2 5 7 5 46 / 11 4 1 21

2002 73 1 4 5 11 113 1 22 7 6 8

2003 93 1 8 11 11 16 7 26 4 8 10

127

年份事故

次数

事故后果 事故原因

死亡 受伤外部

腐蚀

内部

腐蚀

挖掘

损伤

操作

失误

材料/焊接/设备

自然

因素

人为

因素其它

2004 103 0 2 10 14 24 1 28 10 11 5

2005 160 0 5 12 7 21 3 33 58 13 13

2006 129 3 3 12 11 22 4 39 5 15 21

2007 111 2 7 17 18 9 2 23 6 9 17

2008 122 0 5 11 8 18 4 27 32 9 13

合计 1079 27 74 109 114 327 22 245 143 73 160

百分比(%) 10.1 10.6 30.3 2.0 22.7 13.3 6.8 14.8

由上表可知,挖掘损伤是造成美国天然气运输网管道事故的首要原因,占事故总

数的 30.3%;其次是腐蚀,占 20.7%,其中内腐蚀占事故总数 10.6%,外腐蚀占事故总

数 10.1%,排在第三位的是材料/焊接/设备失效,占 22.7%。

②欧洲

欧洲是天然气工业发展比较早,也是十分发达的地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建

设,该地区的跨国管道已将许多欧洲国家相连,形成了密集复杂的天然气网络系统。

为了更有效地掌握输气管道事故发生的频率和原因,成立了一个专门组织即欧洲输气

管道事故数据组织(EGIG)。

2007年,EGlG对其管辖维护的 1970~2007年运行的输气管道进行事故调查,该

次调查管线总暴露为 3.15×l06 km·a,共发生事故 l172次,平均事故发生率为 0.37次

/(103km·a)。EGIG对不同典型时间段发生事故的频率进行了对比,见表 5.3.4-3。

表 5.3.4-3 1970~2007年间的管道主要事故率一览表

时间 事故发生次数管道系统总暴露

(×l06km·a)主要事故频率

(103km·a)

1970~2007 1172 3.15 0.37

1970~2004 1123 2.77 0.40

2003~2007 88 0.62 0.14

2007 14 0.13 0.11

该调查显示,管道失效率在逐年减少,但减少的速度逐年放缓,欧洲输气管道事

故主要原因是由第三方引起的外部干扰,约占事故总数的 49.6%;其次是施工和材料缺

128

陷,所占比例为 16.5%,其事故率约为外部干扰造成事故频率的 1/3;第三是腐蚀,占

事故总数的 15.4%,地基移动、误操作和其它原因分居第 4~6位,所占比例约在 5%

左右。前三项事故原因不仅是造成欧洲输气管道事故的主要因素(85%以上),而且也

是整个世界管道工业中事故率最高的三大因素。

5.3.4.2 国内输气管道事故统计与分析

90年代随着陕甘宁气田的勘探开发,我国在西部地区建设了以陕京线、靖西线和

靖银线为代表的标志着我国 90年代输气管道建设技术水平的三条管道。其中 1997年

建成的陕京线是目前国内陆上长度、规模、投资最大的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以上三

条管道从 1997年投产以来,共发生了 2次事故,均由洪水引发并发生在地质灾害比较

多的黄土高原地区,统计结果见表 5.3.4-4。

表 5.3.4-4 90年代我国主要输气干线事故率

管道名称管道长度

(km)运行年限(a) 出现事故次数 出现事故时间

事故率

(10-3次 /km·a)

陕京线 853 2.417 1 1998.8 0.485

靖西线 488.5 3.5 1 1999.9 0.585

靖银线 320 3.083 0 / /

合计 4758( km·a) 2 / 0.42

注:表中运行年限统计到 2000年 11月。

川渝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气工业基地,盆地内至今已建成输气管道约有

5890km,承担着向川、渝、滇、黔三省一市的供气任务,是西南三省一市经济发展的

命脉。天然气管道事故统计结果见表 5.3.4-5。

表 5.3.4-5四川天然气管道事故统计(1969-1990)

事故原因 事故次数(次) 所占比例%

腐蚀 67 43.22

施工和材料缺陷 60 38.71

不良环境影响 22 14.2

人为破坏或其他原因 6 3.87

合计 155 100

其中腐蚀引发的占事故总数的 43.22%,是导致事故的首要原因;施工和材料缺陷

事故占总数的 38.71%,列于事故原因的第二位;由不良环境影响而导致的事故占到事

故总数的 14.2%,位居第三。这一统计结果与国外统计结果有相类似的地方,同样表明

腐蚀及施工和材料缺陷是影响管道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

129

5.3.4.3 其他统计资料

1、损坏类型与点燃概率的统计

管道发生事故之后,形成的危害主要有因泄漏的天然气中含有 H2S而形成的有毒云

团、管线内喷出的天然气有可能被点燃形成的燃烧而形成的火焰产生的热辐射、因爆炸

而产生的冲击波等。表 5.3.4-6给出了世界范围内发生管道事故时,天然气泄漏后被点

燃的统计数据。

表 5.3.4-6天然气被点燃的概率损坏类型 天然气被点燃的概率(×10-2)

针孔 1.6

穿孔 2.7

断裂(管径<0.4m) 4.9

断裂(管径≥0.4m) 35.3

表中结果显示,三种泄漏类型中,以针孔泄漏类型被点燃的概率最小,其次是穿

孔,断裂类型特别是管径大于 0.4m的管线断裂后,天然气被点燃的概率明显增大。

2、管道性能与不同泄漏类型的统计

事故频率与管道性能之间也有一定关系。表 5.3.4-7、表 5.3.4-8、表 5.3.4-9中的

数据显示不同壁厚、管径和管道埋深条件下事故频率的统计情况。

表 5.3.4-7管道壁厚与不同泄漏类型的关系(事故频率 10-3次/(km·a))

管道壁厚(mm) 针孔/裂纹 穿孔 断裂

≤5 0.191 0.397 0.213

5~10 0.029 0.176 0.044

10~15 0.01 0.03 /

表 5.3.4-8管径与不同泄漏类型的关系(事故频率 10-3次/(km·a))

管径(mm) 针孔/裂纹 穿孔 断裂

≤100 0.229 0.371 0.32125~250 0.08 0.35 0.11300~400 0.07 0.15 0.05450~550 0.01 0.02 0.02

表 5.3.4-9不同埋深管道发生事故的比例

埋深(cm) 不详 0~80 80~100 >100事故率(10-3次/km·a) 0.35 1.125 0.29 0.25

分析上面三个表的结果可以知道,事故发生的频率与管道的壁厚和直径大小有着直

接的关系,较小管径的管道,其事故发生频率高于较大管径管道的事故发生频率,因为

130

管径小,管壁相应较薄,容易出针孔或孔洞,所以薄壁管的事故率明显高于厚壁管;此

外,管道埋深也与事故率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管道埋深的增加,管道事故发生率明显

下降,这是因为埋深增加可以减少管道遭受外力影响和破坏的可能性。

表 5.3.4-10 事故频率与施工年代的关系(事故频率 10-3/km·a)施工年代 施工缺陷 材料缺陷

1954年以前 0.11 0.02

1954年~1963年 0.18 0.06

1964年~1973年 0.05 0.04

1974年~1983年 0.04 0.03

由表 5.3.4-10可以看出,1954年至 1963年期间建设的管道,由于施工缺陷和材料

缺陷导致的事故具有较高的频率。由于采用经过改进的施工标准和严格的检测方法,最

近几年这一类事故的频率有所下降。

5.3.4.4 事故概率分析

各地区和国家输气管道事故原因在事故总数占前三位的基本上是外部干扰、材料失

效和施工缺陷及腐蚀。

我国新建的西部输气管道(陕京一线、靖西线、靖银线和西气东输工程)由于所采

用的设备、材料已接近国际水平,加之防腐材料及手段、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设备故

障、腐蚀和误操作等原因造成的事故比例将会降低,其事故概率基本能反映目前我国天

然气输送管道的事故概率水平。同时,随着防腐材料研究的不断发展,其性能越来越

好,通过采用这些优良的防腐层(三层 PE)、改进阴极保护措施、加强管道的日常维

护和外部环境监测等手段,我国天然气输送管道的事故概率有望进一步降低。

5.3.5源项分析

5.3.5.1 最大可信事故筛选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2004)的定义,最大可信事故是

指在所有预测的概率不为零的事故中,对环境(或健康)危害最严重的重大事故。而重

大事故是指导致有毒有害物泄漏的火灾、爆炸和有毒有害物泄漏事故,给公众带来严重

危害,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天然气管道事故分析最常用的是事故树(Fault tree)分析方法,该方法也是“世

界银行”、“亚洲银行”贷款项目执行时推荐的方法。它是一个演绎分析工具,能估

131

算出某一特定事故的发生概率。

天然气管道事故通常是指造成天然气从管道内释放并影响正常输气的意外事件。输

气管道的潜在事故因素是事故释放出的天然气遇明火后产生的燃烧热辐射伤害和爆炸

冲击波伤害,同时燃烧产生的大量 CO和 NOx对周围环境空气造成污染。

根据前述环境风险识别,本项目管道综合考虑评价管段天然气在线量,选择管段

作为最大可信事故发生点,最大可信事故类型为:上游输气站至 1#阀室输气管道破裂

引起火灾爆炸以及燃烧伴生污染物 CO、NOX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5.3.5.2 最大可信事故概率

本项目管线全长 27km,采用 L290M直缝高频电阻焊钢管,管径 D355.6mm,在一

般线路管道壁厚采用 6.4mm,在弯管段管壁厚采用 7.1mm。

根据国内外管道事故统计结果,计算本项目天然气管道事故率总体水平,以国内

天然气管道事故率作为类比基础:0.42×10-3次/(km·a)),计算天然气事故概率的总体

水平。本项目管道全长 27km,发生事故总体水平为 0.01134次/a,相当于 88年发生一

次,表明本项目在运营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较小,但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最大限度

地降低外部干扰和施工缺陷及材料失效等方面事故原因出现的可能。

根据表 5.3.5-1,本项目最大可信事故——管道穿孔泄漏引起火灾爆炸的概率为

0.475×10-5次/(km·a)。本项目管道全长 27km,发生穿孔泄漏引起火灾爆炸概率为

1.54×10-4次/a,表明此类事故发生概率非常低。

表 5.3.5-1最大可信事故概率计算结果一览表

损坏类型事故率

(×10-3/(km·a))

天然气被点燃的概率

(×10-2)本项目

(×10-5次/km·a)针孔 0.07 1.6 0.112

穿孔 0.176 2.7 0.475

断裂(管径<0.4m) 0.05 4.9 0.245

5.3.5.3 最大可信事故源强

管道一旦发生泄漏事故时,泄漏量与管径、管道实时运行参数、天然气在线量、

系统应急响应时间等众多不确定因素有关。在本工程整个管道中,选取天然气在线量

最大的管段(即管道起点~1#阀室段)作为分析单元,该段管道天然气在线量为

46.47t。

132

当管道发生泄漏事故时,SCADA系统通过仿真判断泄漏位置,并立即关闭事故点

上下游截断阀,大量天然气将从泄漏处释放进入环境空气。由表 6.4-1可知,管道穿孔

的事故率及引起火灾爆炸概率最高,其次为断裂事故,本次评价主要考虑穿孔、断裂

两种事故类型,其泄漏量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中

有关气体的泄漏公式进行计算。

1

1

1

2

k

k

G

dGkRT

MkAPYCQ

式中:QG——气体泄漏速度,kg/s;

P——容器压力,Pa;本工程管道设计压力为 4MPa;

Cd——气体泄漏系数,当裂口形状为圆形时取 1.00,三角形时取 0.95,长方形

时取 0.90;设管道发生类似圆孔形的裂口,取 1.00;

A——裂口面积,m2;设事故裂口尺寸为穿孔直径 20mm、断裂直径为管径大

小的 60%(213.4mm);

M——分子量,近似取 16;

R——气体常数,8.314J/(mol·K);

TG——气体温度,K;本工程为 293K;

k——气体的绝热指数(热容比),即定压热容 Cp与定容热容 Cv之比,天然气

为 1.3;

Y——流出系数,对于临界流 Y=1.0。

临界流和亚临界流的判断方法为:1

0

1

2

k

k

kP

P(临界流)

本工程P

P0 =0.025,1

1

2

k

k

k=0.92,则天然气的流速在音速范围,属临界流。

根据上述参数,计算管道泄漏事故时天然气泄漏速度和泄漏量,见表 5.3.5-2。

133

表 5.3.5-2 管道泄漏事故时天然气泄漏速度和泄漏量计算结果一览表

事故单元事故类

裂口面积

(m2)

泄漏速度

(kg/s)

假定截断阀

关闭反应时

截断阀关闭前

的泄漏量

(kg)

一次最大

泄漏量

(kg)

起点~1#阀室段

穿孔 0.000314 2.15 10min 1290 47760

断裂 0.035753 245.16 3min 44128.8 90598.8

5.3.6后果分析

根据本项目风险因子特点,最大可信事故的确定,本节重点对环境空气进行定量

预测,对水、生态环境进行定性分析。

5.3.6.1 管道天然气泄露事故的影响分析

(1)预测模式

采用《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对于短时间泄漏,可

采用多烟团大气扩散模式进行预测。多烟团预测公式:

2

2

2

2

2

2

2/3 2exp

2exp

2exp

2

2,,

z

o

y

o

x

o

zyx

zyyxxQoyxC

式中:C(x,y,o)——下风向地面(x,y)坐标处的空气中污染物浓度(mg/m3);

x0,y0,z0——烟团中心坐标;

Q——事故期间烟团的排放量;

σx、σy、σz——为 x、y、z方向的扩散参数,m。常取σx=σy。

(2)预测方案

选择管段所在地的年均风速(2.0m/s)以及静小风(0.5m/s)不利气象条件,D、F

稳定度进行预测。

(3)预测结果

天然气管道断裂后,在破裂口泄漏天然气将喷射而出形成烟团,由于甲烷气体质

量比空气轻,烟团气流迅速上升,而气流的抬升高度直接影响到预测结果,为此评价

单位根据烟气抬升公式计算天然气流的抬升高度,并收集了一些天然气管道事故的有

关报道,多数大孔径、高压力管道断裂时天然气气流的喷射高度可达 20m~60m以

上。由于最大落地浓度与烟气的抬升高度成反比例关系,因此,本报告偏保守考虑,

以抬升高度 15m进行预测评价。

134

管道泄漏事故排放的天然气在不同气象条件下的影响范围和程度预测结果见表

5.3.6-1。

表 5.3.6-1 不同气象条件下管道泄漏事故预测结果一览表

事故类型 风速(m/s) 稳定度最大落地浓度

(mg/m3)

最大落地浓度出

现距离(m)

窒息浓度出现

距离(m)

穿孔

2.0D 470.89 191.3 /

F 399.02 387.7 /

0.5D 1249.64 34.8 /

F 610.69 87.5 /

断裂

2.0D 53694.87 191.3 /

F 45499.29 387.7 /

0.5D 145542.10 35.0 /

F 69635.22 87.5 /

注:甲烷的窒息浓度阈值为 178571mg/m3。

由上表可见,在设定预测条件下,甲烷最大落地浓度未超过窒息浓度阈值

(178571mg/m3),假定事故情景排放的甲烷均不会导致周围居民窒息,但会造成管道

周边 388m范围内的甲烷浓度在短时间内会有大幅度的增加,对周围环境空气有一定影

响。

5.3.6.2 天然气管道火灾次生污染事故影响分析

输气管段、站场发生天然气泄漏,极易引发火灾。天然气瞬时大量泄漏,易导致

不完全燃烧而产生一氧化碳,气体中有害杂质,诸如硫化物会转化为含氧化合物

(SOX),火焰温度超过 800℃以上时,会产生氮氧化物。

由于本项目硫含量很低(低于 0.0001%),天然气泄漏燃烧产生的 SO2污染物浓度

有限(≯120mg/m3),不会产生伤害阈值浓度和造成事故周围环境 SO2污染物显著增

加和超标;由于泄漏事故时,天然气不完全燃烧,产生的 CO和 NO2污染物量较大,

事故地区周围有限范围内的环境空气中 CO和 NO2浓度会有明显增高,本次评价仅对

伴生的 CO和 NO2进行预测评价。

(1)火灾次生污染物的计算

参照《环境保护实用数据手册》中关于天然气燃烧产生的污染物的参数进行计

算:CO和 NO2的产生系数分别为 0.32g/m3天然气、0.63g/m3天然气,天然气管道泄漏

135

发生火灾事故时,伴生的 CO和 NO2的排放量见表 5.3.6-2。

表 5.3.6-2 天然气燃烧伴生污染物 CO和 NO2的排放源强一览表

事故单元 事故类型裂口面积

(m2)

天然气泄漏速

率(kg/s)CO排放速率

(g/s)NO2排放速率

(g/s)

起点~大露塘阀

室段

穿孔 0.000314 2.15 0.96 1.89

断裂 0.035753 245.16 109.35 215.29

(2)预测模式

管道火灾事故次生 CO和 NO2事故排放时间短,并具有烟团排放的特点,采用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中推荐的多烟团大气扩散模式进

行预测。

(3)预测内容

本次风险评价采用典型气象条件,预测风险事故发生后,有毒有害物质 CO和 NO2

在大气环境中的扩散迁移达到半致死浓度、伤害浓度(IDLH)、居住区和车间最高允

许浓度、毒性终点浓度的影响范围。

(4)评价标准

本次环境空气风险评价标准见表 5.3.6-3。

表 5.3.6-3 环境风险评价标准 单位:mg/m3

污染物 半致死浓度 伤害浓度(IDLH) 短时接触最高允许浓

度毒性终点浓度

CO 2069 1700 30 380

NO2 126 96 10 38

注:“毒性终点浓度”参考公众短期接触的危险物质的 PAC数值(PAC-3)。

(5)预测结果

典型气象条件下,管道火灾事故影响预测结果见表 5.3.6-4~表 5.3.6-5。

表 5.3.6-4 管道穿孔事故引发火灾影响预测结果一览表

后果分析 CO NO2

源强(g/s) 0.96 1.89

风速(m/s) 2.0 0.5 2.0 0.5

大气稳定度 D F D F D F D F

136

后果分析 CO NO2

半致死浓度出现距离

(m) / / / / / / / /

伤害浓度出现距离

(m) / / / / / / / /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浓度出现距离(m) / / / / / / / /

毒性终点浓度出现距

离(m) / / / / / / / /

最大落地浓度

(mg/m3)0.1338

0.1782

0.3257

0.2727 0.2634 0.3508 0.6413 0.5368

最大落地浓度出现距

离(m) 247.2 387.7 46.2 87.5 247.2 387.7 46.2 87.5

表 5.3.6-5 管道断裂事故引发火灾影响预测结果一览表

后果分析 CO NO2

源强(g/s) 109.35 215.29

风速(m/s) 2.0 0.5 2.0 0.5

大气稳定度 D F D F D F D F

半致死浓度出现距

离(m) / / / / / / / /

伤害浓度出现距离

(m) / / / / / / / /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

度浓度出现距离

(m)/ / 77.8 106.4 764.2 1288.7 243.2 346.0

毒性终点浓度出

现距离(m) / / / / / 475.2 115.4 178.4

最大落地浓度

(mg/m3)15.2374 20.2943 37.102

5 31.0598 29.9996 39.9557 73.048

061.150

9

最大落地浓度出现

距离(m) 247.2 387.7 46.2 87.5 247.2 387.7 46.2 87.5

预测结果可知,在设定预测条件下,当发生管道穿孔事故并引生火灾时,伴生的

CO和 NO2均未超出半致死浓度、伤害浓度、短时接触最高允许浓度和毒性终点浓度限

值。当发生管道断裂事故并引生火灾时,伴生的 CO均未超出半致死浓度、伤害浓度和

毒性终点浓度限值,伴生的 NO2均未超出半致死浓度和伤害浓度限值;CO短时接触允

许浓度最大影响范围为下风向 106.4m,NO2短时接触允许浓度最大影响范围为下风向

1288.7m,NO2毒性终点浓度最大影响范围为下风向 475.2m,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较大

面积的轻度大气污染,对管道两侧 475.2m范围内的居民点影响较大,为保护居民安

137

全,需立即通知管线两侧至少 500m范围内的居民短暂迁移。

5.3.6.3 站场事故放空影响分析

当系统超压时站场或阀室将排放一定量的天然气,通过站场或阀室外的放空系统

直接排放,事故放空时污染物排放情况见表 5.3.6-6,天然气中各组分的毒性见表 5.3.6-

7。

表 5.3.6-6 站场或阀室事故放空时污染物排放情况一览表

排气筒高度 排气筒内径 烟气量年排放时

间排放工况 天然气(CH4) 非甲烷总烃

20m 0.15m 1000m3/次 300s 间断 2.213kg/s 0.113kg/s

表 5.3.6-7 天然气中各组分的毒性

天然气主要组分 摩尔百分比 毒性

甲烷 92.55%甲烷对人体基本无毒,只有单纯性的窒息作用。只有在甲烷浓

度增加使空气中氧含量降低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窒息症状,

窒息浓度阈值为 178571mg/m3。

非甲烷

总烃

乙烷

<4.72%

属微毒性物质,人吸入体内后几乎不转化,迅速从肺排出。人

吸入 61.36mg/m3无明显毒害。

丙烷本品属微毒,有轻度麻醉和刺激作用。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

统。人在 17.99g/m3 浓度环境中不受影响。

丁烷

属微毒性物质,小鼠吸入 LC50 为 680g/m3(2 小时 )。人在

23.73g/m3浓度时吸入 10分钟, 产生嗜睡、头晕, 严重者昏

迷。

戊烷属低毒性物质,大鼠致死浓度为 680g/m3。人在 147.3g/m3 浓度

吸入 10分钟,未见刺激和麻醉作用。

注:表中物质毒性数据取自《石油化工毒物手册》。

根据多烟团大气扩散模式对站场或阀室事故放空排放的天然气进行计算,结果见

表 5.3.6-8~表 5.3.6-9。

表 5.3.6-8 站场或阀室事故放空的天然气(CH4)预测结果一览表

风速(m/s) 稳定度最大落地浓度

(mg/m3)

最大落地浓度出

现距离(m)

窒息浓度出现

距离(m)

事故放空

2.0D 308.3702 247.2 /

F 410.7111 387.7 /

0.5D 750.8722 46.2 /

F 628.5802 87.5 /

表 5.3.6-9 站场或阀室事故放空时非甲烷总烃预测结果一览表

风速(m/s) 稳定度最大落地浓度

(mg/m3)

最大落地浓度出现距离

(m)

138

风速(m/s) 稳定度最大落地浓度

(mg/m3)

最大落地浓度出现距离

(m)

事故放空

2.0D 15.7460 247.2

F 20.9717 387.7

0.5D 38.3410 46.2

F 32.0965 87.5

由上表预测结果可见,本工程站场或阀室事故放空时,在不利气象条件(风速

0.5m/s、F大气稳定度)下,放空区周边 46.2m范围内的甲烷浓度短时上升,但甲烷最

大落地浓度均未超过窒息浓度阈值(178571mg/m3),均不会导致周围居民窒息。在不

利气象条件(风速 0.5m/s、 F 大气稳定度)下,非甲烷总烃最大落地浓度为

38.3410mg/m3,出现在放空区周边 46.2m处,但最大落地浓度值低于非甲烷总烃中各

组分的中毒浓度限值。由于事故排放时间较短,高浓度持续的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

5min,因此,事故放空排放的天然气对周围敏感点影响不大。

5.3.6.4 穿越柳州市饮用水保护区新圩江准保护区路段火灾、爆炸导致环境次生灾

害的影响影响分析

本工程管线穿越柳州市饮用水保护区新圩江准保护区。由于天然气密度比空气

小,且溶解度很低,输气管道发生破裂时,外泄天然气对地表水产生影响很小。

(1)火灾次生污染地表水影响分析

灭火的基本方法科学的来讲主要分为四大类,依次为隔离法、窒息法、冷却法、

化学制剂法。其中,隔离阀和窒息法不会有水污染因子进入,不会对地表水产生影

响;冷却法若使用水质较差的水进行灭火,可能污染地表水;化学制剂法使用灭火剂

的种类包括 ①干粉灭火剂:由具有灭火作用的基料(如碳酸氢钠、磷酸盐等,占 90%

以上)和防潮剂、流动促进剂、结块防止剂等添加剂组成。②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

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惰性气体,较空气重。③泡沫灭火剂:泡沫灭火剂是能

与水相溶,并可通过化学反应或机械方法产生灭火泡沫的灭火药剂。④卤代烷灭火剂

⑤水基型灭火器:通过内部装有 AFFF 水成膜 泡沫灭火剂和氮气产生的泡沫喷射到燃

料表面,泡沫层析出的水在燃料表面形成一层水膜,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因此,化

学制剂法灭火可能使化学物质进入地表水,从而影响饮用水源水质。

139

(2)预防措施

a严禁在柳州市饮用水保护区新圩江准保护区范围内堆放可燃、易爆的物质,减少

火灾发生的风险;

b加大位于柳州市饮用水保护区新圩江准保护区段管道巡线频率,提高巡线的有效

性,有泄漏等情况能及时发现;每天检查管道施工带,查看地表情况,并关注在此地

带的人员活动情况,发现对管道安全有影响的行为,应及时制止、采取相应措施并向

上级报告;

c设置标志标识牌,标识出发现管道情况需拨打的电话(站场或负责阀室的人员和

部门),在发生泄漏时可及时截断,并注明发生泄漏严禁烟火;

d严格控制天然气的气质,定期清管,排除管内的积水和污物,以减轻管道内腐

蚀;

e每三年进行管道壁厚的测量,对严重管壁减薄的管段,及时维修更换,避免爆管

事故发生;

f每半年检查管道安全保护系统(如截断阀、安全阀、放空系统等),使管道在超压

时能够得到安全处理,使危害影响范围减小到最低程度;本项目穿越准保护区路段较

短,天然气发生泄漏几率很小,加之本项目一系列防治措施,项目位于水源保护区准

保护区段管道发生火灾或爆炸的几率非常微小。

(3)应急措施

穿越柳州市饮用水保护区新圩江准保护区段管道及临近柳州市饮用水保护区新圩

江准保护区的 1#阀室若发生火灾需采取以下措施:尽量不使用化学制剂法进行灭火,

若使用化学制剂法尽量用二氧化碳;用冷却法灭火须使用水质较清洁(不含污染饮用

水源的因子)的水;派专人负责对饮用水源取水口进行保护。广西广投天然气管网有

限公司设有专业的天然气管道应急抢修处理队伍,本项目饮用水源保护区准保护区范

围内管道若发生事故,可第一时间同时通知应急抢修处理部门,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

作出针对性的保护和处理措施。

140

5.3.7风险计算与评价

5.3.7.1 风险值

风险值是风险评价表正量,包括风险事故的发生概率和风险事故的危害程度。根

据美国天然气管道事故伤亡概率 2.7×10-7人/(次/(km·a)),本项目最大可信事故发

生管段长 27km,穿孔最大可信事故发生概率为 1.32×10-4次/a,据此计算本项目的风险

值为 9.62×10-10/a。5.3.7.2 风险评价

通常事故危害所致风险水平可分为最大可接受水平和可忽略水平。在工业和其他

活动中,各风险水平及其可接受程度见表 5.3.7-1。

表 5.3.7-1 各种风险水平及其可接受程度

风险值(1/年) 危险性 可接受程度

10-3数量级 操作危险性特别高,相当于人的自然死亡率 不可接受,必须立即采取措施改进

10-4数量级 操作危险性中等 应采取改进措施

10-5数量级 与游泳事故和煤气中毒事故属同一量级 人们对此关心,愿采取措施预防

10-6数量级 相当于地震和天灾的风险 人们并不担心这类事故发生

10-7~10-8数量级 相当于陨石坠落伤人 没有人愿为这种事故投资加以预防

注:表中资料来自《环境风险评价实用技术和方法》(胡二邦编著)。

石油化工行业的可接受风险值为 8.33×10-5,本工程环境风险值低于行业风险值。

故本工程风险在可接受水平,但在管线和站场等近距离内分布的村庄和水源保护区等

环境影响敏感程度较高区域,还需要加强风险防范措施,制定相应的事故应急预案,

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并将事故造成的损失将至最低。

5.3.8风险防范措施

5.3.8.1 风险防范措施

(1)管道风险防范措施

①全线采用抗冲性能好的加强级三层 PE防腐,三层 PE外防腐层的环氧粉末底层

≥120μm,胶粘剂层≥170μm,加强级防腐层总厚度≥2.9mm;采用双层熔结环氧粉末外

防腐层,双层熔结环氧粉末防腐层厚度:内层厚度≥300μm,外层厚度≥500μm,总厚度

≥800μm。

141

②本工程在柳州分输站新建 1座阴极保护站对线路管道进行保护,阴极保护站由

供电设备、阳极地床、参比电极和连接电缆等组成。

③在公路、河流穿越点的标志不仅清楚、明确,并且其设置应能从不同方向,不

同角度均可看清。

④制定相应的管线巡检制度:管线工每天巡检 1次;管道工每天巡检 1次,每周

徒步巡检 1次;站长每月徒步巡检 1次。

⑤对穿越河流等敏感地段的管道应每三年检查一次;在洪水期,应特别关注河流

穿越段管道的安全。

⑥严格控制天然气的气质,定期清管,以减轻管道内腐蚀。

⑦每三年进行管道壁厚的测量,对严重管壁减薄的管段,及时维修更换。

(2)阀室、输气站场风险防范措施

①阀室、输气站场严格按防火规范布置平面,站场内的电气设备及仪表按防爆等

级不同选用不同的设备;

②阀室及分输站内所有设备、管线均应做防雷、防静电接地;

③安装火灾设备检测仪表、消防自控设施;

④在可能发生天然气泄漏或积聚的场所应按照《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

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SH 3063-1999)的要求设置可燃气体报警装置;

⑤设立紧急关断系统。在管线进出站等处设置紧急切断阀,对一些明显故障实施

直接切断;

⑥站场内设有安全泄放系统,当系统出现超压时,通过设在系统中的安全阀或手

动放空阀,自动或手动放空;

⑦阀室设置气液联动球阀,气液联动阀门动力源取自管道自身的天然气,动力源能

够得到满足。当管道发生泄漏时,可自动远程切断功能。

5.3.8.2 管理措施

(1)建设单位按《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要求加强管理,并向沿线群众进行

有关管道设施安全保护的宣传教育,配合公安机关做好管道设施的安全保卫工作,以

保障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的安全运行。

(2)建立环境风险管理体系。管道在运营期必须制定综合管理、HSE管理和风

142

险管理体系,综合管理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为风险管理提供技术保障。

(3)建立输气管道完整性管理体系,做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的应急预案。发生

天然气泄漏事故时,对周围大气环境监测和站场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浓度及时监测。

(4)加强职工培训及管道沿线居民宣传教育。

5.3.9事故风险应急预案

5.3.9.1 应急预案总体框架

本次环评根据《广西广投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柳州分输站)突发环境事件应急

预案》,提出应急预案总体框架。应急预案总体框架见图 5.3.9-1,事故应急方案主要

内容及要求见下表 5.3.9-1。

143

图 5.3.9-1应急预案总体框架

144

表 5.3.9-1事故应急方案主要内容及要求

序号 项目 内容及要求

1 总则

2 应急组织及职

该组织必须能够识别本操作区及下属站场可能发生的事故险情,并有对事故做

出正确处理的能力;应全面负责站场的安全生产运行,负责制定应急抢险的原

则以及编制各类可能发生的工程事故的应急计划,对装置的紧急停工及事故处

理作出预案。

3 应急教育

与应急演习

(1)应急组织机构对本岗位人员要加强日常的应急处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向本站场的职工大力宣传有关生产安全操作规程和人身安全防范知识,

减少无意识和有意识的违章操作。对职工进行应急教育,特别是工艺站场的操

作人员,向他们提供有关物料的化学性质及其必要的资料;(3)对应急计划中有关的每一个人的职责要有明确分工,对每一项具体的应急计划都要进行定期演练,做到有条不紊,各负其责,确保发生事故时能立即赶赴现场,进行有效的处理和防护工作;

应与消防队进行定期的信息交流,建立正常的执勤制度,并定期开展消防演习

4 应急设施

设备与器材

配备必要的抢修、抢险及现场保护、清理的物资和设备,特别是在发生火灾

爆炸危险性较高的敏感区域附近,应急设备不但要事先提供、早作准备,而且

应定期检查,使其一直保持能够良好使用状态。

5 应急通讯联络

配备畅通的通讯设备和通讯网络,如手机、卫星电话等,一旦发生事故,就要

采取紧急关停、泄压等控制事故和减轻事故影响所必须采取的行动,同时与有

关抢险、救护、消防、公安等部门联系,迅速取得援助,并在最短时间内赶到

事故现场抢修和处理,以使事故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

6 应急抢险

(1)由谁来报警、如何报警;

(2)谁来组织抢险、控制事故;

(3)事故抢险和控制方法的要求以及应急器材的使用、分配等;

(4)除自己必备的救护设备外,还应考虑到一旦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情况下所

需要的医疗救护,应事前和有关医院、交通等部门约定事故情况下的救援措施

(5)要有专门的人员来组织现场人员撤离,并有保护事故现场、周围可能受

影响的职工、居民及周围的设备、邻近的建筑物的措施。

7 应急监测

(1)发生天然气泄漏事故时,应急监测的主要内容是对周围大气环境监测和

站场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浓度的监测;

(2)发生有毒有害物质泄漏事故后,应委托当地环保部门、劳动卫生部门进

行现场监测,并写出事故影响报告,以确定事故影响的范围、程度,为制定应

急策略提供依据。

8 应急安全与保

应制定事故情况下安全、保卫措施,必要情况下请当地公安部门配合,防止不

法分子趁火打劫。

9 事故后果评价

及应急报告

对事故后果进行评价,确定事故影响范围、危险程度,并写出事故后果评价报

告及事故的应急报告,为以后的应急计划提供准确有用的资料。

10 应急状态终止

与恢复措施

规定应急状态终止程序 事故

现场善后处理、恢复措施

邻近区域解除事故警戒及善后恢复措施

11 公众教育和信

息对管道及站场邻近地区开展公众教育、培训和发布有关信息

12 附件 与应急事故有关的多种附件材料的准备和形成

145

5.3.9.2 突发环境事件分级

1、广西广投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突发事件分级

《广西广投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柳州分输站)突发事件综合应急预案》根据事

件的严重程度和后果,将灾难突发事件分为 I 级事件、Ⅱ级事件、Ⅲ级事件、Ⅳ级事

件。各级事件的分级条件如下:

(1) I级事件(集团公司级)

①造成或可能造成陆上原油管道初凝。

②油气站场(含油库)、阀室爆炸着火。

③造成或可能造成天然气管道停输导致下游居民用气停止供应超过 24小时;造成

站场工艺区或周边生产设施严重破坏,油(气)主干线输送可能中断 72 小时以上。

④造成或可能造成 10-29人死亡,或 50人以上受伤。

⑤造成或可能造成 1000万元以上的直接经济损失。

⑥对社会安全、环境造成重大影响,需要紧急转移疏散 1000人以上。

⑦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污染。

⑧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湖泊、水库及沿海水域大面积污染,或县级以上城

镇水源地取水中断。

⑨发生在环境敏感区的油品泄漏量超过 10吨,以及在非环境敏感区油品泄漏量超

过 100吨,造成重大污染的事件。

(2)Ⅱ级事件(清洁能源公司级)

①发生管道破裂、断裂、变形超过管径 12% 或打孔盗油(气)事件;管道穿跨越

处发生泄露;冰堵或清管作业中发生卡堵事件 12小时以上;造成管线停输 12小时以

上事件。

②造成或可能造成 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直接经济损失。

③发生人员死亡、1人以上 10人以下重伤或者(3)人以上轻伤。

④管道与城市管网交叉处发生泄露、人口稠密区,管道发生泄漏,可能或已经危

及周边社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或造成环境污染的事件,需要紧急转移安置 200人以

上,1000人以下。

⑤油气站场(含油库)及炼化装置爆炸着火。

⑥站场工艺区发生大量泄漏,需紧急中断本站运行和停止给本站用户输油(气)

的事件。

146

⑦站外阀室失效,需中断阀室运行或紧急放空,导致经济损失的事件。

⑧致使乡镇以上集中式水源取水中断 12小时以上事件;省级政府提出要求。

⑨发生在环境敏感区的油品泄漏量为 1-10 吨,以及在非环境敏感区油品泄漏量为

10-100 吨,造成较大污染或沿线人民正常生活秩序、社会正常经济活动产生影响的事

件。

⑩导致重要交通干线(如铁路、高等级公路、主要通航河道等)阻断,但不超过

12小时。

⑪油(气)管线泄漏并伴有有毒物质的逸出,造成职工、群众死亡或 3 人以上 10

人以下丧失劳动能力的急性中毒事件。

(3)Ⅲ级事件(广西管网公司级)

①发生管道破裂、断裂、变形超过管径 6%或打孔盗油(气)事件;管道穿跨越处

发生泄露;冰堵或清管作业中发生卡堵事件 6 小时以上;造成管线停输 6 小时以上事

件;通讯光缆中断。

②造成或可能造成 10万元以上, 100万元以下的直接经济损失。

③发生人员 3人以上 10人以下轻伤。

④管道与城市管网交叉处发生泄露、人口稠密区,管道发生泄漏,可能或已经危

及周边社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或造成环境污染的事件,需要紧急转移安置 200 人以

下。

⑤致使乡镇以上集中式水源取水中断 6小时以上事件;地方政府提出要求。

⑥发生在环境敏感区的油品泄漏量为 1 吨以下,以及在非环境敏感区油品泄漏量

为 10吨以下,造成较大污染或沿线人民正常生活秩序、社会正常经济活动产生影响的

事件。

⑦导致重要交通干线(如铁路、高等级公路、主要通航河道等)阻断,但不超过 6

小时。

⑧油(气)管线泄漏并伴有有毒物质的逸出,造成职工、群众死亡或 3 人以下丧

失劳动能力的急性中毒事件。

(4)Ⅳ级事件(站场级)

未达到Ⅲ级事件启动条件,对生产运行造成影响的事件;站场电力、通讯中断。

2、柳州分输站突发事件分级

根据《广西广投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突发事件综合应急预案》突发环境事件事件

147

分级,Ⅳ级突发事件为站场级突发事件,因此根据分输站突发环境事件严重性、紧急

程度、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分输站控制事态的能力以及需要调动的应急资源,将分

输站突发环境事件分为三个不同的等级。

站场一级(红色预警)事件:

①发生管道破裂、断裂、变形超过管径 6%或打孔盗油(气)事件;管道穿跨越处

发生泄漏;清管作业中发生卡堵事件 6 小时以上;造成管线停输 6 小时以上事件;通

讯光缆中断。

②造成或可能造成 10万元以上经济损失。

③发生人员 3人以上伤亡。

④管道与城市管网交叉处发生泄露、人口稠密区,管道发生泄露,可能或已经危

及周边社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或造成环境污染的事件,需要紧急转移安置人员。

⑤致使乡镇以上集中式水源取水中断 6小时以上事件。

⑥导致重要交通干线(如铁路、高等级公路、主要通航河道等)阻断。

⑦燃气管道泄漏并伴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逸出,造成职工、群众死亡或丧失劳动能

力的急性中毒事件。

站场二级(橙色预警)事件:

①发生管道破裂、断裂、变形超过管径 1%低于 6% 或打孔盗气事件;清管作业中

发生卡堵事件 0.5小时以上 6小时以下;造成管线停输 0.5小时以上 6小时以下事件。

②造成或可能造成 1万元以上, 10万元以下的直接经济损失。

③因出现环境污染事故发生人员 1人以上 3人以下轻伤。

④管道与城市管网交叉处发生泄露、人口稠密区,管道发生泄露,可能或已经危

及周边社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或造成环境污染的事件,正常生活秩序、正常经济活

动受限制,但未需要紧急转移安置工作。

⑤穿越公路段燃气管道泄漏,导致公路干线阻断,但不超过 1小时。

⑥燃气管道泄漏并伴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逸出,但未造成职工、群众死亡或丧失劳

动能力的急性中毒事件。

⑦发现大量的燃气泄漏并扩散至站区外及有扩散至站外趋势或窜入可通向站区外

地下空间(如电缆沟、电信沟、污水沟等)而造成大面积污染的。以下情况界定为大

面积泄露污染:泄露至地下管线 10米外,地下管沟察觉、地上建筑物内察觉、空旷地

带 30米半径内。

148

⑧重要压力容器(计量撬过滤器、缓冲罐等)本体发生破裂或高压管断裂导致的

泄露。

⑨站场电力、通讯中断超过 0.5小时。

⑩其他三级事件未能处置的条件,但对生产运行造成影响的事件。

站场三级(黄色预警)事件:

①发生管道破裂、断裂、变形未超过管径 1%;清管作业中发生卡堵事件未超过

0.5小时;造成管线停输 0.5小时以下。

②造成或可能造成 1万元以下经济损失。

③发现明显的燃气泄露但污染范围较小、没有扩散至站区外或窜入可通向站区外

地下空间的;且不需对人员进行疏散、转移或引起群体性事件。

④因火灾爆炸事件产生的衍生环境污染可能对生态功能造成影响。

⑤站场电力、通讯发生故障中断,但不超过 0.5小时。

5.3.9.3 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广西广投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的应急组织机构由公司级应急组织机构及站场级应

急组织机构组成,公司级应急组织机构由公司应急领导小组、运行调度组、抢险救援

组、安全环境保障组、信息新闻组、后勤保障组组成,站场级应急组织机构由各分输

站事故救援组组成。

(1)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由公司级安全环境保障组及运行调度组直接管理站场级

的各分输站事故救援组。

(2)当突发事故归属分输站区域发生突发环境事故启动应急预案时,突发事故归

属分输站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由广西管网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指定现场指挥部总

指挥。现场总指挥负责现场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突发事故归属分输站事故救援

组进行现场救援工作。

(3)各应急组织机构中的负责人如不具备条件履行职责时,可由应急领导小组组

长临时指定负责人。各应急小组负责人实行替补制,当第一负责人不具备条件履行相

应职责时,其它负责人将按组织中排序自动替补,或按行政职务高低排序自动替补,

履行相应职责,组织落实小组分工的应急工作。

广西广投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柳州分输站)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见

下图。

149

图 5.3.9-2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组组织机构图

1、柳州分输站事故救援组组成及职责

(1 )组成

组长:柳州分输站站长、负责人

组员:柳州分输站技术员、输气工

(2 )职责

2、在出现突发事故时,分输站主要的现场应急工作分为四大重点:

① 事故上报; ② 切断污染源(或消防灭火); ③ 疏散警戒; ④ 医疗救护;

150

3、根据现场工作重点,柳州分输站事故救援组工作职责如下:

组长(站长 、负责人 ):

①负责通讯联络工作:视情况拨打或安排人员拨打广西管网公司调度中心、管网

设施维抢修公司(中石化南京工程有限公司)、上下游输气站及相关单位外部救援请

求电话并上报公司领导;

②根据现场事故情况,安排组员进行并参与应急救援操作;

③根据现场事故情况,安排组员进行并参与应急疏散警戒工作;

④若事故现场出现人员伤亡,则安排组员并参与伤员的前期救护工作;

⑤协助管网设施维抢修公司(中石化南京工程有限公司)对事故进行现场抢险抢

修;

⑥协助安全环境保障组进行事故善后处理;

⑦负责现场应急资源调配,抢险抢修、个体防护、医疗救援等装备提供,同时确

保提供的救援装备符合事故应急救援需要;

⑧负责日常情况下,对应急物资配备情况的检查;

⑨在安全环境保障组的指导下,定期安排本站开展突发环境应急预案演习。

组员(技术员、输气工):

①若发生火灾事故或人员伤亡事故,则拨打 119 或 120 电话;

②根据站长安排拨打广西管网公司调度中心、管网设施维抢修公司(中石化南京

工程有限公司)、上下游输气站通讯电话;

③根据站长安排关闭相关的阀门;

④协助站长进行应急疏散警戒工作,并协助交警进行交通进行管制;

⑤若出现火灾,在安全情况下使用站内的消防器材进行灭火救援工作;

⑥若出现人员伤亡事故,则参与伤员的前期救护工作;

⑦在站长的安排下开展突发环境应急预案演习;

⑧在站长的安排下,协助安全环境保障组进行事故善后处理。

4 外部应急救援机构

柳州分输站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影响到工艺站场外,柳州分输站应对能力不足时,

151

及时向上级领导部门求援,由现场应急指挥部授权柳州分输站事故救援组组长向属地

人民政府、环保部门及外部有关单位求援。当政府或环保部门等有关部门介入或主导

柳州分输站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时,柳州分输站内部应急组织机构成员不

变,职责由负责应急处置转变为服从指挥,配合相关部门参与处置工作。

5.3.9.4 应急响应

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并启动应急预案,实施救援处置。

事故应急救援响应程序见图 5.3.9-3。

图 5.3.9-3 事故应急救援响应程序图

152

5.3.9.5 应急处置

1、外管道泄漏应急处理措施

(1)实施原则

①应迅速切断泄漏源,封闭事故现场;

②组织专业医疗救护小组抢救现场中毒人员;

③监测有害气体浓度,根据现场风向,加强现场人员的个人防护,疏散现场及周

边无关人员;

③条件允许时,迅速组织力量对泄漏管线进行封堵、抢修作业;

④发生火灾爆炸时,执行《外管道火灾爆炸事件应急预案》。

(2)当输气管线泄漏处位于重点穿跨越段(如公路等),并导致交通中断。

①应立即向当地交通的政府主管部门汇报,请求启动当地政府部门相应的应急预

案;

②立即切断泄漏源,进行放空;

③立即组织清理交通要道,全力恢复交通。

(3)当管线泄漏处于环境敏感区时:

①应立即向当地环境保护的政府主管部门汇报,请求启动当地政府部门相应的应

急预案;

②立即切断泄漏源,进行放空。

(4)危险区的隔离及控制措施

当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及与事故现场周围相邻的建筑物、居民区(或住宅)、

交通道路等为危险区域,要加强对危险区域的监控。

(5)事故现场隔离区的划定方式、方法

现场抢险人员到达现场后,首先应根据现场情况对上述危险区域进行布控,然后

按以下几种情况设立隔离区:

①天然气泄漏,但未着火:现场抢险人员,首先对上述危险区域用可燃气体检测

仪进行初步检测,当有区域出现报警时,则以泄漏点为圆心,向外延伸进行仔细检

测,直至不再报警时为止,并以此点外延 10米,作为半径设立隔离区;如初步检测未

出现报警区域,则以泄漏点为圆心向内进行检测,直至出现报警为止,并以此点外延

10米,作为半径设立隔离区。隔离区的设立还应结合事故现场的地形、地貌、通风状

况、交通人员活动及居住情况等进行确定。此外,对危险区域的可燃气体要进行动态

153

监测,及时调整隔离区范围。

②天然气泄漏并着火:根据现场着火的能量、面积、风向等情况由应急救援实施

组确定隔离区。

(6)事故现场隔离方法

①生产工艺的隔离:当干线发生泄漏事故,将自动或远控触发上下游线路截断阀

关断,将事故段与上下游干线隔离;

②危险区域的隔离:现场抢险人员到达现场后,应按照隔离区的确定原则,对事

故现场进行初步隔离,设立隔离区警示标志,并对隔离区人员进行疏散;地方公安部

门到达现场后,协同公安部门实施全面的隔离和隔离区清理工作,保证人员在受到威

胁时能远离危险区;当天然气泄漏威胁到运输干线时,通知有关部门停止公路、铁路

和河流的交通运行。

(7)线路、无人值守站、站场人员紧急疏散程序

在地方应急救援队伍未到达现场前实施该程序,当地方应急响应部门到达现场

后,积极配合地方应急响应部门开展此项工作。

①本程序第一责任人:应急先遣队队长;第二责任人:维抢修队 HSE管理员。

②先遣人员到达现场后,对危险范围进行估算并提供给现场指挥员,由现场指挥

员在事发点的安全距离外划定警戒区,主要出入口由专业抢险队队员看管。将现场人

员撤离到警戒区外。

③根据现场情况,确定疏散路线和第一集合点。疏散路线主要以公路为疏散主路

线;在最大限度地避开危险源的前提下,从需疏散人员所处位置到主路线的最近距

离,为疏散支路线。发生天然气泄漏事故和火灾事故的疏散集合点必须确定在位于事

发点的上风口。

④通知危险区域内的乡镇政府和居民,请求地方政府组织疏散,并指导附近居民

进行疏散。疏散通知应包含内容:事故地点、事故种类、目前状况、应采用路线、第

一集合点、疏散注意事项。

⑤除此以外,现场指挥员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定疏散路线和第一集合点。

2、外管道火灾爆炸应急处理措施

(1)外管道要害(重点)部位发生火灾爆炸时:

①采取隔离和疏散措施,避免无关人员进入事件发生区域,并合理布置消防和救

援力量;

154

②当要害(重点)部位存在气体泄漏时,应进行可燃气体监测,加强救援人员的

个人防护;

③迅速将受伤、中毒人员送往医院抢救,并根据需要向现场配备医疗救护人员、

治疗药物和器材;

④火灾扑救过程中,专家组应根据危险区的危害因素和火灾发展趋势进行动态评

估,及时提出灭火的指导意见;

⑤当火灾失控,危及灭火人员生命安全时,应立即指挥现场全部人员撤离至安全

区域。

(2)外管道泄漏发生火灾爆炸时:

①应立即实施局部停输或全流程停输,关闭管道泄漏点两侧的截断阀,对泄漏管

道附近其它管线或电缆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凸起地势处,应保证泄漏处处于正压状

态。

②全力救助伤员,采取隔离、警戒和疏散措施,必要时采取交通管制,避免无关

人员进入现场危险区域;当火灾爆炸和气体泄漏同时发生时,应及时疏散下风口附近

的居民,并通知停用一切明火;

③充分考虑着火区域地形地貌、风向、天气等因素,制定灭火方案,并合理布置

消防和救援力量;

④现场经检测安全后进入事故点,在事故点进行氮气置换或两端进行封堵,在氮

气掩盖下用切管机切掉事故管段。更换事故管段,焊接、探伤、置换,取封堵、堵

孔,通气试压、检查焊口。

5.3.10综合评价

本项目最大可信事故为天然气管线发生泄露事故,引起火灾、爆炸事故时对环境

可能造成的环境质量污染事故。为了避免工程运行期间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从而对环

境空气等造成影响,柳州分输站内设置了可燃气体报警装置、紧急切断阀和放空立

管,站场发生事故时可立即切断站场供气。建设单位已制定了《广西广投天然气管网

有限公司柳州分输站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已在柳州市柳江区环境保护局、柳

南区环境保护局登记备案,见附件 5。项目调试运行阶段以来,均未发生过泄漏、火灾

或爆炸等风险事故,风险防范措施切实有效。

155

第六章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分析

6.1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本项目施工期已经完成,本次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主要是针对原环评提出保护措

施要求的落实情况,进行一个简单性回顾评价。

6.1.1生态保护措施

(1)原环评及其批复措施要求:划定施工作业带范围和路线,严禁随意扩大。严

格控制机械和车辆的作业范围,尽可能减少对植被、农作物和道路的破坏。

落实情况及效果分析:根据现场调查了解,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了作

业带范围,仅对施工场地进行必要的林木、作物等地表植被清理;施工作业带宽取

12m,丘陵地带取 10m,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宽度,减少了对施工作业

带外植被、农作物的影响;严格控制和管理运输车辆及重型机械施工作业范围,减少

了施工机械对周边环境破坏。

(2)原环评及其批复措施要求:坚持“分层开挖、分层回填”原则,取土前先剥

离表土,将表土就近集中堆放,用于管沟表土的恢复和植被再造;对于临时占地,在

管线施工完毕后,对原用地类型为耕地的区域进行复耕,对原用地类型为林地的区域

栽种浅根植物,对荒草地区域进行绿化。

落实情况及效果分析:根据现场调查了解,施工时对管沟开挖的土壤做分层堆

放,开挖大部分土壤用于分层回填压实,并将表土覆盖原地表,用于恢复原地貌及后

期植被恢复。根据现场检查,管道沿线施工作业带区临时占地基本恢复了原有地貌,

已复垦或覆盖了植被;施工道路区施工完毕后,根据地方群众意见,施工便道留给当

地农民使用,不再恢复原来的地形地貌;临时堆管场占压的空地撒播草籽恢复植后已

归还农民。

(3)原环评及其批复措施要求:在河流穿越时,尽量选择枯水季节施工,以减少

水流的侵蚀。施工完毕后,及时清理现场,恢复河道,避免阻塞河道、沟渠。

落实情况及效果分析:根据现场调查了解,管道均为小型溪沟、沟渠穿越,水面

宽度常年小于 3m,水深多小于 1m,水流量小,均采用开挖沟埋方式穿越;在穿越新

圩江施工时,开挖的施工作业带上下游均设置临时围堰,使得河道开挖活动在围堰进

156

行,减轻施工扰动区域附近悬浮物增大,对下游水体水质的影响;施工时将回填所需

的开挖土石方临时堆放在河道外,多余的土石直接用于固堤;施工结束后,对开挖的

土方进行回填并夯实,清理施工废料,将河道恢复原貌。通过现场检查,未发现由于

工程建设废弃土石方、施工废料造成阻塞河道、沟渠通道的现象。

(4)原环评及其批复措施要求:对基本农田穿越段,在施工过程中尽可能缩小施

工作业带的宽度,对开挖的土方进行分层堆放,施工结束后,做好管线沿途基本农田

复垦工作,尽最大努力保障农户的后续生产力。

落实情况及效果分析:根据调查,站场、阀室等永久占地不涉及基本农田,管道

部分线路穿越基本农田,临时占用了基本农田;基本农田穿越采用开挖直埋的施工方

式,施工过程中认真落实了对开挖土方进行分层堆放,施工结束后土方进行分层回填

的措施,恢复基本农田的原貌。经调查了解,施工前,本工程所有征占地已取得当地

土地主管部门批准,并按照当地的赔偿管理办法和物价规定对被毁坏的作物向当地村

民进行理赔。

(5)原环评及其批复措施要求:对管沟回填后多余的土严禁大量集中弃置,应均

匀分散在管线中心两侧,管道敷设回填后的地表应保持与原地表高度的一致,严禁抬

高地表高度。

落实情况及效果分析:根据现场调查了解,管沟开挖土方大部分已进行回填,周

边未发现集中弃土弃渣,管饱与周围自然地表平滑过度,未发现形成严重的汇水环

境。

(6)原环评及其批复措施要求:道路、站场施工中挖填方尽量实现自身平衡,若

有弃土或取土,也要对其区域进行平整及地面绿化或铺上一层砾石。管道穿越铁路、

公路时,要规范施工,严格管理。

落实情况及效果分析 :根据水土保持验收调查结果及现场了解,本工程土石方开

挖总量 17.63万 m³,土石方填筑总量 17.63万 m³,项目施工期间管道开挖的的土石方

在施工完成后基本回填于管沟,站场开挖的土方基本用于周边平坦及及进场道路路基

回填,无永久弃渣产生,管道穿越铁路、公路时,严格按照施工操作规程和相关规范

进行了施工,顶管穿越铁路和等级公路时未对行车造成安全威胁,在穿越乡村道路施

工时,尽量缩短工期,减轻对当地民众的负面影响,施工结束后,及时对道路恢复了

157

原貌。

(7)原环评及其批复措施要求:施工中若发现地下文物,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妥

善保护好现场和文物,向文物保护单位报告,待文物保护单位同意后才可恢复施工。

落实情况及效果分析:施工期间,管道开挖过程中未发现文物保护单位。

(8)原环评及其批复措施要求:在施工时,应避免农田基础设施受碾压而失去正

常使用功能;施工完成后做好现场清理及恢复工作,包括田埂、水渠妥善处治等。

落实情况及效果分析:经调查了解,开挖罐渠时在灌渠旁建立了临时性旁路系

统,施工结束后对原占用的渠道进行了修复,保证了灌溉系统的完整性;现场调查,

管道沿线未发现由于工程建设破坏水利设施、堵塞河流通道等现象发生,未对农业用

水造成不良影响。

(9)原环评及其批复措施要求:工程施工期的水土保持、土地复垦及植被恢复措

施应严格按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进行。

落实情况及效果分析:根据水土保持验收调查结果,工程基本完成了水土保持方

案确定的防治任务,完成的水土保持设施质量总体合格。

(10)原环评及其批复措施要求:加强工程的环境保护监理工作。

落实情况及效果分析:施工期,建设单位委胜利油田新兴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开展了柳江天然气支线管道工程 PMC(监理)工作,并将环境监理纳入其中。

上花屯附近穿越农田复耕 安乐屯穿越农田复耕及林地恢复

158

停止屯附近穿越耕地、园地恢复 上等屯穿越穿越农田复耕

前村屯附近穿越草地恢复 准水源保护区内穿越林地恢复

图 6.1-1 管线沿线生态恢复现状图

159

图 6.1-2 柳州分输站站内及边坡绿化情况

图 6.1-3 1#阀室现状

6.1.2空气污染防治措施

原环评及其批复措施要求:

(1)采用洒水车定期对作业面和土堆洒水,降低施工期的粉尘散发量;风速过大

时应停止施工作业,并对堆放的砂石等建筑材料进行遮盖处理。

(2)施工现场进行合理化管理,统一堆放材料,加强回填土方堆放场的管理,要

制定土方表面压实、定期喷水、覆盖等措施;不需要的泥土,建筑材料弃渣应及时运

走,不宜长时间堆积,在靠近居民点的场界处设置临时围挡。

(3)保持运输车辆完好,运建筑材料运输车应按规定配置防洒落装备;规划好运

输车辆的运行路线与时间,尽量避免在交通集中区和居民住宅等敏感区行驶。

落实情况及效果分析:

(1)施工单位配有洒水车,定期对施工现场和道路进行洒水降尘。

(2)站场施工工地周围、靠近居民点的场界进行了围挡,水泥等细颗粒散体物料

堆放在临时仓库内,对施工临时堆放的土方,采取了加盖塑胶布、洒水降尘等防护措

160

施,及时清运建筑材料弃渣。

(3)施工单位选用了合格的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尽量采取遮盖、密闭措施进行

运输;并加强了施工机械和车辆的维修保养,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车辆行驶路线与

实践,尽量避开了交通集中区和穿越居民集中住宅区。

6.1.3地表水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间不设置统一的施工营地,施工员的吃饭住宿问题采取租用当地民房解

决,生活污水依托当地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清管试压采用清洁水进行,废

水经沉淀后就近排入附近的冲沟或灌溉沟渠。

6.1.4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本工程施工期间,管道在开挖管沟和开挖穿越施工中,将对河流水质和地下水会

产生短期影响。依据地层岩性和含水介质,评估区内地下水的类型可划分为松散岩类

孔隙水、碎屑岩构造裂隙水、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三种基本类型,地下水位埋深一般

在 3~4m之间。本工程管道采用埋地敷设,管沟开挖深度约 1.2m,施工不会对主要地

下含水层造成破坏。

施工期间采取了有效的地表水保护措施,管道施工前仔细检查施工设备,禁止在

开挖管沟内给施工设备加油、存放油品储罐、清洗施工机械和排放污水,防止了漏

油、生活污水污染土地和地下水,避免了通过下渗污染地下水,且管线施工完毕后原

土回填,因此管道施工不会对区域地下水位产生影响,总体看对沿线地下水环境影响

较小。

6.1.5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对距管道较近的村庄将会产生噪声影响。施工期管沟开挖、下管、

覆土等过程是逐段施工,分段施工长度短,在局部地段的施工周期一般为 2~3个星

期,其影响时间相对较短,待施工结束后这些影响也随之消失。施工单位加强了对施

工期的监督管理,采取了严格控制施工作业时间、禁止夜间施工、建立了临时围挡等

措施,有效地降低了施工噪声的影响。

据向柳州市环境保护局了解到,本工程在施工期未有有关环保方面的投诉事件发

生。根据现场对当地群众的走访,管道施工影响程度较小,运输车辆噪声影响相对较

161

大,但主要集中在白天运输,晚上不运输物料,多数民众表示该影响在其可接受的范

围之内。

6.1.6 固体废物防治措施

施工期间不设置统一的施工营地,施工人员的吃饭住宿问题采取租用当地民房解

决,其生活垃圾依托当地的处理系统进行处理,未对周围环境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

管道、站场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施工废料,主要为废焊条、废防腐材料、废混凝土

等,施工废料局部排放量小、分散性较大、持续时间短。废焊条、废防腐材料等可回

收部分由施工单位进行了回收利用,废混凝土块破碎后用于乡村道路的铺填。临时性

废弃土方选用编织土袋装填后堆放在站场内或穿越工程施工场地内,施工结束后将其

在施工作业带及站场绿化带回填。本工程输气管线开挖的土石方在施工完成后基本全

部回填管沟内,无永久弃渣。

6.2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

6.2.1空气污染防治措施

本工程共建工艺站场 1座和线路普通阀室 1座。正常生产时,天然气密闭输送,

没有废气排放;检修、清管或系统超压时,天然气通过放空立管引高排放,放空立管

高 20m,直径 150mm;通过大气预测表明,由于放空立管的抬升作用,检修或超压放

空时,排入大气后很快就能稀释,废气防治措施有效。

(一)原环评及批复要求:

(1)站场应加强管理,避免和杜绝事故情况发生,降低及消除超压放空情况。提

高对风险事故的防范意识,做好工程防护措施。

(2)管道的焊接要严格执行有关的技术标准,保证焊接质量,防止天然气泄漏。

(二)落实情况及效果、有效性分析:

(1)站场每天均有工作人员驻守在站内进行相关检查,每天派出工作人员对管道

进行巡查,以降低防风险事故的发生的几率。调试运行至今,本工程无重大事故情况

发生。经向柳州市环境保护局了解,本工程施工和调试运行期间无相关环保方面的投

诉。

(2)工程施工严格按照《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输气管道工程设计

162

规范》等进行设备布置、选型和施工,并加大了施工监管力度,确保施工质量,防止

天然气泄漏。

6.2.2地表水污染防治措施

(一)原环评及批复要求:

(1)在分输站和阀室场地内各修建一座排污池,对设备检修废水集中收集,经自

然蒸发减容,不外排。

(2)站场内修建化粪池和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对生活污水进行集中收集处理达

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中的旱作标准后,用于站场内的绿化洒水,

不外排。

(3)站场设备检修废水、场地冲洗水经隔油沉砂处理后,出水用于站场洒水绿

化,不外排。

(二)落实情况及效果、有效性分析:

(1)根据工程实际营运情况及建设单位的了解,分输站产生工艺废水量极少,柳

州分输站内设有 1座排污池(有效容积 10.0m3),用于收集站场内汇管、过滤设备排

出的少量残液。在站场内的过滤分离器、汇管等设有排污阀,站内排污系统的管线汇

至排污汇管,排向排污池,待其自然蒸发减容,不外排。

(2)站内建有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1套(处理规模为1.0 m3/h),站内生产

人员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站内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根据

验收阶段监测结果,分输站内生活污水出水水质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

1996)一级标准,其防治效果满足要求,处理后生活污水用于站内及边坡绿化,不直

接外排,不会对区域水环境造成影响。

(3)据了解,目前站内无检修废水和场地冲洗废水的产生,对区域水环境无影

响。

163

化粪池 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图 6.2-1 站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照片

图 6.2-2 站场工艺废水处理设施照片

6.2.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一)原环评及批复要求:

(1)在调压阀、汇气管处安装小型简易隔声罩,隔声罩采用钢板材质。

(2)加强绿化。在站场周围及站区内工艺装置周围、道路两旁,应种植花卉、树

木,以吸收降低噪声影响。

(二)落实情况及效果、有效性分析:

(1)站场为分输站,不设压气站,高噪声设备少,过滤器、调压装置等均选用低

噪声设备;阀室不设置调压、过滤设备,故不产生调压噪声。

(2)站场站内种植有草坪、少量树木,站场、阀室四周均设置有实体围墙,对站

场、阀室运行噪声起到阻隔作用。根据验收阶段监测结果,站场、阀室厂界噪声均满

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 类标准,工程噪声防治措

164

施满足要求。

(三)本环评要求需进一步完善的措施要求:

当站场发生异常高压或站场检修时,放空立管才会产生噪声。站内放空总管为埋

地敷设,放空时通过调节放空阀的开度来控制放空时间,减小了放空时的气体流速,

降低了噪音。除异常超压情况外,在需要检修放空前及时告知了周围居民,并做好沟

通工作。

6.2.4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1)营运期输气站场地下水保护措施以预防为主,站场化粪池、沉淀池做好防

渗、防漏措施,防止污染物对地下水造成影响。

(2)加强生产过程管理,杜绝跑、冒、滴、漏等污染行为。

6.2.5固体废物防治措施

(一)原环评及批复要求:

(1)分输站清管收球作业时产生的清管废渣和过滤系统产生的凝析物导入与清管

设备相连的排污罐中暂存,定期交由当地的环卫部门统一处置。

(2)站场产生的生活固废,定期交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处置。

(二)落实情况及效果、有效性分析:

柳州分输站内设置了排污池(10m3);天然气中水汽含量较少,故凝析物(氧化

铁粉末和粉尘)产生量也较少,凝析物暂时集中存放于站内排污池中;对于分离器检

修产生的氧化铁粉尘,属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导入站内排污池内集中存放,定期清运

至城市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置。

(2)生活垃圾袋装化,每天自行清运至站场附近村庄垃圾收集点

165

第七章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本工程建设将会对管道沿线的环境和经济发展产生一定影响,本次评价选择工

程、环境、生态资源和社会经济等有代表性的指标,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

益等三方面,进行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7.1 社会效益分析

(1)加快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能源供应的安全性

本工程的建设加快了柳州基础设施的建设,待工程建成后,西二线和中缅管道的

天然气可转供给柳州地区的用户,进一步增加该地区的能源供给,提高能源供应的安

全性。

(2)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目前,柳州地区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大量燃煤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能源发展面临环境容量的制约。而随着柳州地区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镇化水平

的日益提高,能源缺口越来越大,将制约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本项目的实施,建成后可大大缓解柳州地区天然气供需紧张的矛盾,实现天然气

长期、连续、稳定地供应,从而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3)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减少污染物排放

能源消费中大量使用煤炭,将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而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优质

的能源,具有使用方便、热值高、污染少等特点,1m3天然气平均可替换 2.11kg 原

煤,通过使用天然气替换燃煤,每年可减少大量的 SO2、NO2、烟尘、CO、CO2、灰渣

等污染物,有利于改善能源结构,对改善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进节能减排

工作有重要意义。

7.2 经济效益分析

工程总投资 6177.0万元,实际环保投资为 422.5万元,占总投资的 6.84%。这些措

施投资对本项目建设和运营阶段保护生态环境,减轻工程建设带来的不利影响将起到

有效的减缓作用。由于本项目的污染物排放量较小、污染因子较为单一,所需用污染

治理设施的环保措施投资相对较少,而生态补偿与风险投资所占比例较为合理。

166

7.3 环境损益分析

7.3.1环境正效益分析

(1)改善环境空气质量,降低由环境空气污染引起的疾病

天然气是一种洁净环保的优质能源,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极少,参

照《环境保护实用数据手册》,本工程投运后设计输量为 3.7×108Nm3/a,可替代燃煤

约 7.81×105t/a,每年可减少排放烟尘 9786.0t、SO2 11816.6t、NO2 7029.0t,对减少城市

空气污染物排放、改善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降低由环境空气污染

引起的疾病,进而减少治疗疾病所花的医疗费及误工费。

(2)减少由运输带来的污染

管道输送是一种安全、稳定、高效、清洁的运送方式。由于天然气采用管道密闭

输送,运输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利用煤炭或者石油,需要车船运输,运输中会

产生一定量的大气污染物,如汽车尾气、二次扬尘。因此,利用天然气避免了运输对

环境的污染问题,保护了生态环境,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

7.3.2环境负效益分析

本工程通过采取各项污染治理措施,管道施工产生的扬尘、废水、固废和噪声等

可以得到全面治理,环境风险也能得到有效控制,不会降低周边环境质量。本工程永

久占地 1.04hm2,临时占地 35.2hm2,对征用到的土地按相应标准给予了一定的经济补

偿。本工程施工期间采取有效的水土防护措施,施工结束后恢复地貌和植被原状,不

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损失。

7.4 小结

本工程通过采取各项生态恢复和污染治理措施,管道施工扰动面积可以得到全面

治理,环境风险也能得到有效控制,不会降低周边环境质量。管道运输是经济及安全

的天然气输送方式,运输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安全系数较高,具有较好的环

境效益。

本工程用于环保的建设期直接投资为 149.1万元(不含水土保持投资和主体工程已

有的环保措施投资),约占工程总投资的 1.50%。这说明项目建设中的环保投资所占比

例较小,但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显著。故从环保角度来看项目是可行的,环

保投资具有成效。

167

第八章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

8.1 环境管理情况调查

8.1.1环保审批手续及“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

1、环保审批手续执行情况

本工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

法》和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法律法规要求,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1)2013年 9月,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完成《广西天然气

支线管网项目柳江天然气支线管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2013年 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以《关于广西天然气支线管网项

目柳江天然气支线管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桂环审[2013]289号文),对本

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了批复。

2、“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

本工程的主体及环保设计由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华北分公司承

担,主体及环保施工由中石化南京工程有限公司承担,本工程的环境监理工作由胜利

油田新兴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承担。

2015年 8月工程开工建设,2017年 6月建成完工,2017年 12月工程进行调试运

行。项目较好的执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基本落实环境

影响评价及原环评批复所提出的环保治理措施。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设计、施工

组织要求采取了防尘、防噪和水土保持措施,化粪池及配套一体化处理设施、放空

管、排污池等环保设施、生态绿化等环保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

投入使用,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项目在建设和试运营期间,未发生环境违

法行为及环境污染事件,当地环保部门未接到公众投诉。

8.1.2施工期环境管理

1、管理体系

本工程施工前,建设单位委托胜利油田新兴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开展了柳江天

然气支线管道工程 PMC(监理)工作,主要负责工程的初步设计、采购、施工、试运

和投产、工程验收等阶段相关设计审查和项目管理(含工程监理、初设阶段造价咨

168

询)等工作,并将环境监理纳入工程监理中。

为了规范项目运作和便于项目管理,监理单位成立了 PMC项目部,下设外协、投

资合同、设计采办、QHSE、进度计划、文控信息、监理等 7个部门,配备 25名管理

人员,建立了较为完整的 PMC管理体系,涵盖了项目的设计管理、质量管理、HSE管

理、采办管理、进度计划管理、造价控制、投产预验收管理、文件控制和监督考核等

项目管理的所有工作内容和环节,并实行逐级落实岗位责任制。PMC(监理)组织机

构设置见图 8.1-1。

PMC经理

PMC外协

副经理

PMC设计、采办、

投资、合同副经理

PMC综合

副经理

投资

合同

设计

采办

QHSE部

进度

计划

文控

信息

设计

专家

审查

监理一组

监理二组

监理三组

图 8.1-1 PMC(监理)组织机构图

同时,根据建设单位和监理工作的要求,施工单位——中石化南京工程有限公司

169

成立了柳江天然气支线管道工程项目经理部,下设施工、QHSE、合同控制、采办、财

务、征地、文控、宣传等 8个部门,配备 20名管理人员,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项目管

理体系,设立了三级项目管理机构,科学合理的组织协调各参建队伍,加强对施工现

场的 HSE管控。施工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设置见图 8.1-2。

项目执行经理

生产副

经理

经营副

经理

总工

程师

施工

征地

控制

QHSE部

财务

文控

宣传

采办

施工作业机组

项目经理

协调副

经理

安全

总监

图 8.1-2 施工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图

2、施工期 HSE管理

PMC项目部在开工之初即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和 HSE管理体系,从体系的建立、

评价、控制及建立管理信息反馈系统等来规范和促进工程建设各项工作的开展。PMC

项目部下设监理部,实行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监理部成立后,总监组织编制了监理

规划、各专业监理实施细则等文件,建立了现场值班制度、旁站制度、每周工地例会

制度及监理月报制度;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做到定职、定责。项目开工前,PMC监理部

对《HSE两书一表一案》、定向钻穿越、穿越施工等方案进行了修改完善;建设过程

中,监理部加大了中间抽查、巡视检查的力度,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施工承包商进行了

170

改正,并追溯责任。PMC项目部加强了项目 HSE专题培训,进一步提高了现场专业工

程师的 HSE不符合项的识别能力,并通过编制培训课件下发施工单位组织学习,促进

了本项目的 HSE管理工作。施工过程中,PMC(监理)部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工作的宣

传力度,明确参建各方的环保职责,不断完善和强化环保管理工作措施,认真组织环

保设计,严格按国家环保要求落实各项环保设施,做到了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建设

“三同时”。

施工项目经理部严格按 HSE管理体系组织生产,遵循 HSE管理手册及程序文件要

求,严格执行 HSE合同内容,积极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健康、安全与环境的法

律、法规,严格按照建设单位和 PMC(监理)项目部的相关要求,按照标准编制了

HSE工作计划书、HSE指导书,确立了“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环保优先”的

HSE方针。施工单位从工程开工建设起即高度重视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建设同步推

进,切实抓好施工区环保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在设计时统筹考虑环保项目的建设时

间、总体要求和实施效果,努力争取将工程建设和运行对周边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的

影响最小化。同时,施工项目经理部还切实抓好人员培训教育,对项目经理部和施工

机组管理人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 HSE知识和常识的全员培训。

3、施工期管理要求落实情况

施工单位在建设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管线施工规范和制度,在保证工程质量的情

况下尽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1)施工单位在施工供材方面,尤其是对钢管质量进行了严格的质检,确保了施

工管线用材质量,为减小工程运营后的环境风险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2)施工过程中严格限制了施工活动范围,严禁捕杀当地野生动物,施工作业带

设置了临时围护。

(3)为减少施工生活废物的产生,施工期间安排施工人员就近租住沿线闲置房

屋,减少了施工营地的建设。

(4)施工期加强了对生态的保护,管线施工中尽量采取了分层取土措施,施工完

毕后进行了复耕、林草植被恢复。

(5)施工中注意选用低噪声的设备或加消声设施,并安排了专人负责设备的日常

维护和保养,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限制

171

了夜间施工。

(6)施工中产生的废弃物如废胶带、废焊条、废防腐材料,生活垃圾如快餐盒、

饮料瓶等安排了专人回收并统一处理。

8.1.3运行期环境管理

1、环境管理机构

本工程隶属于广西广投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由总经理领导,

任命副总经理为环境与安全管理者代表,成立安全环保组织机构,对该项目的运营进

行多方面监督。

2、环境管理制度

广西广投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在运行管理方面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建立和健

全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制度,层层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制,不断加强环境保护管理,并

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广西广投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柳州分输站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

案》,防止重特大污染事故的发生。

3、环境保护档案资料管理

广西广投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建有档案室,有专人负责公司档案资料的管理。一

方面保管工程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初步设计报告书等重要资

料,另一方面保管每年的各种巡查记录、运行和维护记录等相关记录。各输气站场也

建有档案资料柜,保存每天的日常工作记录,包括巡检、运行维护等,并定期移交给

上级部门保存。

8.1.4环境管理有效性分析

天然气输送业属易燃易爆行业,工程建设单位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在工程设计阶

段采取了多种措施、施工和监理单位严把施工质量关以降低环境风险,在运营期间通

过加强巡管、强化管理各种消防、防爆检查,确保管线和站场运营安全,经过近一年

的试运营,表明各项管理是有效的。

8.2污染物排放清单及污染物排放的管理要求

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及环保措施见表 8.2-1。

172

表 8.2-1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及环保措施一览表

工程

组成污染物 环保措施

运行

参数排放浓度 年排放量

总量

指标

运行

时段

排污口信

息环境标准

环境风

险措施

环境监

建设

1条27km的输

气管

道和

1座站场

非甲烷总

加强运行管

理,选用密封

性好、感压灵

敏强的阀门

/ / 12.52kg/a /连

工艺区无

组织排放

《大气污染物综合

排放标准》

(GB16297-1996)中的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

度限值

管道风险防范措施:

管道采用三层 PE防

腐和阴极保护;泄漏

自动检测系统,

SCADA控制系统;

全线设抢维修队,负

责管段内的维、检

修;定期进行人工巡

线,定期进行腐蚀检

测等。

站场风险防范措施:

站场内设有安全泄放

系统和相应的可燃气

体检测报警设施;严

格按设计规范设置排

水阀和排水管道;设

置火灾检测和报警系

统,站内配置干粉灭

火器和二氧化碳灭火

器,并依托就近的消

防大队建立完善的消

防系统。

·环境

空气:

非甲烷

总烃,1次/年

·声环

境:厂

界噪

声,1次/年

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由化

粪池收集,工

艺废水由站内

排污池收集,

进入站内地埋

式一体化污水

处理设施进行

处理

/ / 584t/a /连

续 处理达标

后用于站

内绿化及

道路浇洒

《污水综合排放标

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和《城市

污水再生利用 绿地

灌溉水质》

(GB/T25499-2010)

CODcr / 45mg/L 0.234t/a

NH3-N / 6.19mg/L 0.018t/a

工艺冷凝

水/ /

0.020~0.050m3/

/间

等效声级

Leq

选择低噪声

设备、加强

绿化

/

昼间:

<60dB(A)

夜间:

<50dB(A)

/ /连

续/

《工业企业厂界环

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2类标准

生活垃圾 环卫部门统一清运 / 3.65t/a /连

续/ /

分离器检

修粉末

集中收集、暂存于

排污池中/ 5kg/次 /

1次/年

定期清运至

当地垃圾处

理场处置

/

173

8.3环境监测计划落实情况调查

《广西天然气支线管网项目柳江天然气支线管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提出了

施工期事故应急监测和运营期的环境监测计划。施工期间未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因此

未进行环境监测。由于目前输气管道工程下游用户还未全部建成,管道实际运营负荷

较低,还未达到设计规模,某些潜大的环境影响(如事故废气排放、噪声等)还处于

较小的状态。因此,调试运行期间现项目业主广西广投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位尚未制

定环境监测计划,尚未进行环境监测。

从运行期开始至今,本次调查中进行了大气、生活废水、工艺废水、地表水、地

下水和声环境监测。

8.4运营期环境监测计划

为了进一步做好本工程运营期的环境保护工作,建议建设单位结合已有的环境管

理制度补充和完善环境监测计划,按照监测计划做好运营期的环境监测工作,并将其

纳入环境管理目标。

根据工程运营的环境污染特点和环境影响报告书要求,运营期环境监测主要包括

对站场排污的定期监测,具体建议见表 8.4-1。

表 8.4-1 运营期环境监测计划

监测对象 监测点位 监测因子 监测频率 控制目标

生活废水站场生活污水一体化处

置设施出口

水量、SS、COD、氨

氮、动植物油等2次/年 达标

废气 站场厂界 非甲烷总烃1~3次/年(管道维

修或超压排放时)达标

噪声 站场场界 等效声级 2次/年 达标

声环境站场场界外200m

内敏感点等效声级 2次/年 达标

地表水新圩江准保护区管道穿

越点

水温、pH值、溶解

氧、高锰酸盐指数、

BOD5、NH3-N、SS、石油类

1次/年 达标

174

第九章结论

9.1实际建成工程概况

广西天然气支线管网项目柳江天然气支线管道工程原建设单位为广西中石油天然

气管网有限公司,后经股权变更,工程由广西广投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负责实施及后

续运行管理。

本工程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江区和柳南区境内,包括输气管道、工艺站

场、阀室等相关设施建设。本工程建设柳州分输站 1座站场;线路截断阀室 1座(1#

阀室);输气管道起自上游中缅天然气管道忻桂支线柳州输气站围墙外 2m,途经柳江

区(流山镇、洛满镇)、柳南区(太阳村镇),至柳州分输站,全长 27.0km,管道设

计压力 4.0MPa,设计输量 3.7×108Nm3/a,采用 L290M 直缝高频电阻焊钢管,管径

D355.6mm,管道采用三层 PE外防腐层及牺牲阳极保护。

工程总投资 6177.0万元,实际环保投资为 422.5万元,占总投资的 6.84%。

9.2工程变更情况调查

根据资料调研和现场调查,工程变更主要有以下个方面:①规模变更,建成管道

设计输量为 3.7亿 m3/a,较环评阶段增加了 2.07亿 m3/a,为原设计输气量的 1.27倍;

建成管道管径为 355.6mm,较环评阶段增加了 55.6mm,管道直径增加占原管道直径的

18.53%;②地点变更,建成管道长度为 27.0km,较环评阶段减少了 6.0km;建成管道

路径在柳州市市区饮用水源保护区新圩江河段准保护区内路径发生了变更,较环评阶

段,实际建成管道穿越准保护区河道的次数不变,在准保护区陆域范围内穿越长度增

加了 2.40km,但阀室调整出了准保护范围;③措施变更,根据环评报告及批复,要求

站场生活污水经地埋式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5084-2005)中的旱作标准后,用于站场内的绿化洒水,不外排。通过工程变更对

环境的影响调查分析,工程发生了重大变动,需要重新环评。

9.3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9.3.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关于通报 2017 年设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

函》,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评价,2017年,柳州市

175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一氧化碳、臭氧浓度达标;细颗粒物

(PM2.5)未达标。

引用验收阶段监测结果表明:柳州分输站厂界非甲烷总烃无组织排放周界最高浓

度为 0.53mg/m3,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无组织排放监

控浓度限值的要求;硫化氢无组织排放周界浓度均低于检出限(1µg/m³),满足《环

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附录 D其他污染物空气质量浓度参考

限值。

新圩村、凤阳屯非甲烷总烃最高浓度分别为 0.32mg/m3和 0.37mg/m3,满足《大气

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详解》标准限值;硫化氢浓度均低于检出限(1µg/m³),满足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附录 D其他污染物空气质量浓度

参考限值。

综上所述,项目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良好。

9.3.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验收阶段的监测结果表明:新圩江、新圩村溪沟监测因子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

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要求。项目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良好。

9.3.3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验收阶段地下水监测,1#阀室附近凤阳监测点总大肠杆菌超标,其余监测因

子均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准要求,总大肠杆菌超标可

能是由于农村生活污水的无组织排放和农业面源的影响所致。

9.3.4声环境质量现状

验收阶段监测结果表明:柳州分输站、1#阀室厂界昼间噪声监测最大值分别为

52.7dB(A)和 48.8dB(A),夜间噪声监测最大值分别为 48.9dB(A)和 45.7dB(A),均达到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 类标准。凤阳村敏感点昼间

噪声监测最大值为 49.6dB(A),夜间噪声监测最大值为 45.7dB(A),均达到《声环境质

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要求,项目区域环境质量良好。

9.3.5生态环境质量现状

本工程管道在柳州市柳南区和柳江区境内敷设,沿线地貌主要为低丘陵地貌,含

少量溶蚀平原地貌。丘陵区地形起伏较小,多连成片;平地区地形平坦,适于管线敷

176

设。沿线区域植被由于人类长期活动的影响,原生林已不复存在,现状植被以人工林

为主;一般而言,管道沿线丘陵山地以马尾松林、桉树等为主,另有少量果林、灌丛

分布;平地区分布有农作物、果林等。

项目建设区大部分是人类活动频繁区,人口分布较密集,经济相对发达,野生动

物资源较少,多为适应人类活动的物种。评价区内动物种类多为常见种,无大、中型

野生动物种出现,主要为一些常见的小型动物,如各种蛇、鼠、鸟类等。

管道沿线评价范围内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等生态敏感区,

调查范围内发现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樟树 3株,未发现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

物。

9.4 工程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

9.4.1生态环境

9.4.1.1 生态环境影响

根据现场调查,管沟开挖以及公路、铁路和水域穿越段施工场地等临时占地区上

方均已人工栽植的植被或已自然恢复为灌草类植被,植物恢复良好。另外,柳州分输

站内进行了草皮绿化;阀室区设置了顶棚遮挡。管线周边主要是农业耕作区,人为活

动较为频繁,境内野生动物资源较少,以常见的小型哺乳类和鸟类为主。管线施工分

段进行,施工期较短,目前管道沿线土地基本已覆盖植被,植被生长良好,对当地野

生动物生存环境的影响比较小。

综上说明,工程建设已基本落实原环评阶段提出的生态保护和植被恢复措施,未

造成明显生态问题。

9.4.1.2 生态保护措施

(1)严格控制了作业带范围,仅对施工场地进行必要的林木、作物等地表植被清

理;施工作业带宽取 12m,丘陵地带取 10m,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宽

度,减少了对施工作业带外植被、农作物的影响;严格控制和管理运输车辆及重型机

械施工作业范围,减少了施工机械对周边环境破坏。

(2)施工时对管沟开挖的土壤做分层堆放,开挖大部分土壤用于分层回填压实,

并将表土覆盖原地表,用于恢复原地貌及后期植被恢复。根据现场检查,管道沿线施

工作业带区临时占地基本恢复了原有地貌,已复垦或覆盖了植被;施工道路区施工完

177

毕后,根据地方群众意见,施工便道留给当地农民使用,不再恢复原来的地形地貌;

临时堆管场占压的空地撒播草籽恢复植后已归还农民。

(3)管道均为小型溪沟、沟渠穿越,水面宽度常年小于 3m,水深多小于 1m,水

流量小,均采用开挖沟埋方式穿越;在穿越新圩江施工时,开挖的施工作业带上下游

均设置临时围堰,使得河道开挖活动在围堰进行,减轻施工扰动区域附近悬浮物增

大,对下游水体水质的影响

9.4.2空气环境

9.4.2.1 环境空气影响

(1)施工期

管道及站场的地面开挖、填埋、土石方堆放过程为分段进行,施工时间较短,作

业带内产生的扬尘(粉尘)为无组织面源排放,管道沿线的较近居住民施工期内会受

到施工扬尘的影响,但由于施工过程为分段进行,施工时间较短,施工过程中对所有

进出工程场地的运输车辆的轮胎进行清洗,避免将泥土带入城市道路,同时对积尘较

大的施工区和施工场地外 200m 的运输道路进行洒水,可使空气中的扬尘量减少 70%

以上,有效减少扬尘对附近环境空气的影响。因此总体而言,管线施工作业扬尘污染

是短时的,且影响不会很大。

施工期间,运输汽车、顶管机等大型施工机械,由于使用柴油机等设备,将产生

燃烧烟气,主要污染物为 SO2、NO2、CmHn等。由于管沟开挖、施工便道修整、管线

敷设、作业带清理及建筑材料和管道运输等为分段进行,同时机械施工作业工程量不

大,总体看来,施工机械尾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强度小,且项目所在地气象条件较

好,污染物易于扩散,施工机械尾气和燃油尾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施工期未收

到污染空气相关投诉现象。

(2)运行期

根据大气预测和验收阶段监测结果,项目运行期对环境空气影响较小。

9.4.2.2 环境空气保护措施

施工期间,定期对施工现场和道路进行洒水降尘。站场施工工地周围、靠近居民

点的场界进行了围挡,水泥等细颗粒散体物料堆放在临时仓库内,对施工临时堆放的

土方,采取了加盖塑胶布、洒水降尘等防护措施,及时清运建筑材料弃渣。工程施工

选用了合格的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尽量采取遮盖、密闭措施进行运输;并加强了施

178

工机械和车辆的维修保养,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车辆行驶路线与实践,尽量避开了

交通集中区和穿越居民集中住宅区。

9.4.3地表水环境

9.4.3.1 地表水环境影响

(1)施工期

本工程管道清管采用了压缩空气进行分段吹扫,减少清管废水的排放。试压采用

了无腐蚀性的清洁水进行分段试压,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极少量悬浮物,设置沉淀池

沉淀后就近排入附近的水塘或灌溉沟渠,并对沉淀池进行了清理。管道试压水排放未

对沿线地表水环境造成影响。

本工程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少量的生活废水,施工人员的吃住租用当地

居民,生活污水纳入当地污水处理系统,不外排。管道施工人员的生活废水未对地表

水环境的造成影响。

工程施工期间无因施工引起的水源保护区环境污染事故,工程施工对新圩江准保

护区的影响较小。

(2)运行期

工程运行期间,由于采用密闭输送工艺,正常情况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站场

产生的生活污水和工艺废水。

根据验收阶段监测,对柳州分输站的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出口进行水质和

工艺废水监测结果,所有监测因子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

级标准要求。因此,对评价区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

9.4.3.2 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间不设置统一的施工营地,施工员的吃饭住宿问题采取租用当地民房解

决,生活污水依托当地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清管试压采用清洁水进行,废

水经沉淀后就近排入附近的冲沟或灌溉沟渠。

运行期柳州分输站内设有 1座排污池(有效容积 10.0m3),用于收集站场内汇

管、过滤设备排出的少量残液。在站场内的过滤分离器、汇管等设有排污阀,站内排

污系统的管线汇至排污汇管,排向排污池,待其自然蒸发减容,不外排。

站内建有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 1套(处理规模为 1.0 m3/h),站内生产人员

179

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站内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后用于站

内绿化,不外排。

9.4.4地下水环境9.4.4.1 地下水环境影响

(1)施工期

根据当地水文地质条件可知,管道沿线区域地下水类型主要分为松散岩类孔隙

水、碎屑岩构造裂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等三种基本类型,地下水位埋深普遍

在 3~4m之间。工程施工期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是管沟开挖及污水排放,管沟开挖深

度约 2.0m,开挖深度不大,管道施工不会对地下水含水层造成破坏,对当地地下水水

质和水位影响很小;工程管线管道全部采用无溶剂液态涂料防腐层,防止管线受到腐

蚀破坏,不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工程施工期施工废水和施工生活污水产生量均较

小,施工废水经集中收集简单沉淀处理后全部回用于施工过程,施工人员租住在当地

居民,施工生活污水纳入当地污水处理系统,不外排,未对地下水基本造成影响。

(2)运行期

本工程站外埋地钢质管道采取外三层 PE防腐层加阴极保护的联合保护方案,从而

集输管道腐蚀污染土壤的可能性小,且输送介质为净化天然气,即便泄漏也不会污染

土壤,管顶平均埋深为 1.2m,而沿线地下水埋深在 3m以上,从而不会随大气降水补

给下渗污染地下水。

营运期潜在地下水污染源主要集中在站场,主要为站场工作人员的生活污水、工

艺废水。本工程建设 1座柳州分输站,站场工艺废水和职工生活污水产生量较小,工

艺废水经排污池收集、生活污水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达标后用于站内绿

化、不外排,站内排污池、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污水管道均采用了防渗处理,不会

通过渗漏进入浅层地下水,对地下水影响甚微。

9.4.4.2 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1)营运期输气站场地下水保护措施以预防为主,站场化粪池、沉淀池做好防

渗、防漏措施,防止污染物对地下水造成影响。

(2)加强生产过程管理,杜绝跑、冒、滴、漏等污染行为。

180

(3)加强管道的巡检和维护,加强巡检频率,坚持每天巡视。

(4)做好突发性自然灾害的预防工作,密切与地震、水文、气象部门之间的信息

沟通,制定与采取完善的对策,做好事故控制准备工作。

9.4.5声环境

9.4.5.1 声环境影响

(1)施工期影响

施工期受影响的声环境敏感目标主要为管道沿线 200m范围内的 18处村庄等敏感

点。在施工过程中对距管道较近的村庄将会产生噪声影响。施工期管沟开挖、下管、

覆土等过程是逐段施工,分段施工长度短,在局部地段的施工周期一般为 2~3个星

期,其影响时间相对较短,待施工结束后这些影响也随之消失。施工单位加强了对施

工期的监督管理,采取了严格控制施工作业时间、禁止夜间施工、建立了临时围挡等

措施,有效地降低了施工噪声的影响。

据向柳州市环境保护局了解到,本工程在施工期未有有关环保方面的投诉事件发

生。根据现场对当地群众的走访,管道施工影响程度较小,运输车辆噪声影响相对较

大,但主要集中在白天运输,晚上不运输物料,多数民众表示该影响在其可接受的范

围之内。

(2)运行期

管道在运营期基本不产生噪声,运行期噪声源主要是站场各设备运行和放空时产

生的噪声。柳州分输站站内种植有草坪、少量树木,站场、阀室四周均设置有实体围

墙,对站场运行噪声起到了阻隔作用。据了解,调试运行期间站场均未进行过放空。

验收阶段监测结果表明,柳州分输站、阀室厂界昼、夜间噪声监测值均达到《工业企

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项目运营产生的噪声对周边

环境的影响较小。分输站周边环境敏感点,阀室周边环境敏感点昼、夜间噪声监测值

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要求。项目运营产生的噪声对周边

环境的影响较小。

9.4.5.2 声环境保护措施

(1)站场为分输站,不设压气站,高噪声设备少,过滤器、调压装置等均选用低

噪声设备;阀室不设置调压、过滤设备,故不产生调压噪声。

181

(2)站场站内种植有草坪、少量树木,站场、阀室四周均设置有实体围墙,对站

场、阀室运行噪声起到阻隔作用。

(3)除异常超压情况外,在需要检修放空前及时告知了周围居民,并做好沟通工

作。

9.4.6固体废物

根据水土保持验收调查结果及现场了解,本工程土石方开挖总量 17.63万 m³,土

石方填筑总量 17.63万 m³,项目施工期间管道开挖的的土石方在施工完成后基本回填

于管沟,站场开挖的土方基本用于周边平坦及及进场道路路基回填,无永久弃渣产

生。工程管道不设施工营地,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依托沿线当地垃圾收集系统统一收集

处置。

运行期间,固体废物主要为站场生活垃圾,分离器检修产生的氧化铁粉尘。调试

运行过程中站场的生活垃圾收集后,生活垃圾袋装化,每天自行清运至站场附近村庄

垃圾收集点;柳州分输站分离器检修产生的粉尘排入排污池中存贮,定期清运至城市

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置,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9.5环境风险影响评价结论

本项目最大可信事故为天然气管线发生泄露事故,引起火灾、爆炸事故时对环境

可能造成的环境质量污染事故。为了避免工程运行期间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从而对环

境空气等造成影响,柳州分输站内设置了可燃气体报警装置、紧急切断阀和放空立

管,站场发生事故时可立即切断站场供气。建设单位已制定了《广西广投天然气管网

有限公司柳州分输站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已在柳州市柳江区环境保护局、柳

南区环境保护局登记备案。项目调试运行阶段以来,均未发生过泄漏、火灾或爆炸等

风险事故,风险防范措施切实有效。

9.6公众参与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2019年 1月实施),项目按要求采取现

场张贴公告、网站和报纸发布的形式发布了一次公示和二次公示,均未收到群众的意

见及反馈。项目运营单位应进一步加强与当地村委、村民沟通,了解群众的基本要

求,并在巡线过程中对管道沿线土地恢复情况进行核查,对恢复效果不好的地方及时

采取措施。

182

9.7综合结论

广西天然气支线管网项目柳江天然气支线管道工程变更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管道路由、场址选择合理,符合柳州市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等相关规划要

求。项目原已取得环评批复,现已建成并采取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排放的污染

物可以满足排放标准要求,对环境的影响满足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采取了有效的风

险防措施,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