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由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

71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由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出發 傅玲靜 * 壹、前言 貮、外國立法例 一、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禁止片面接觸法制簡介 二、對於德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觀察 三、小結 參、我國司法實務案例觀察 一、籌設安南加油站案 二、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三、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 四、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 五、小結 投稿日期:一○一年三月二十八日;接受刊登日期:一○一年十一月十五日。 肆、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檢視及檢討 * 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系專任副教授;德國慕尼黑大學(University of Munich法學博士。 本文曾於「100 年經濟行政法制研討會」中宣讀,並由該研討會論文增修 改寫而成,作者並感謝研討會主持人及與談人於會中提供的寶貴意見。 此外,兩位匿名審查委員對於本文提供寶貴之修正意見,使本文論證 更加詳實完整,作者對此深表感謝。然文中如有疏漏,仍由作者自負 文責。

Transcript of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由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

Page 1: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由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 …cycu.lawbank.com.tw/Download/30/01300005.pdf接觸或禁止片面接觸為核心議題之研究論著。即使在司法實務上,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由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出發

傅玲靜

目 次

壹前言

貮外國立法例

一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禁止片面接觸法制簡介

二對於德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觀察

三小結

參我國司法實務案例觀察

一籌設安南加油站案

二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三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

四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

五小結

投稿日期一一年三月二十八日接受刊登日期一一年十一月十五日

肆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檢視及檢討

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系專任副教授德國慕尼黑大學(University of Munich)法學博士 本文曾於「100 年經濟行政法制研討會」中宣讀並由該研討會論文增修

改寫而成作者並感謝研討會主持人及與談人於會中提供的寶貴意見

此外兩位匿名審查委員對於本文提供寶貴之修正意見使本文論證

更加詳實完整作者對此深表感謝然文中如有疏漏仍由作者自負

文責

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64

一規範內容及法務部函釋見解

二本文之思考與檢討

伍結語重新檢視聽證法制之契機 關鍵字禁止片面接觸禁止程序外接觸正當法律程序聽證審

判式之聽證紀錄排他性正式行政程序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

165

壹前言

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公務員與當事人為行政程

序外接觸的規定依立法理由之說明係仿自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

立法 1本條自行政程序法施行至今逾十年以來並非行政法學界重

視及討論的重點目前國內相關文獻中至多於論及行政程序法相關

原則及規範時概略介紹本條 2或於介紹美國正當法律程序之概念時

約略介紹禁止片面接觸之精神 3

1 我國行政程序法於立法過程中除法務部研擬行政院提出的政府版草

案外尚有立法委員吳東昇等委員提案陳婉真委員等提案謝啟大委員

等整合案不同的委員版草案以及最後於立法院審查會通過的協商版本

在政府版草案中並無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定而是在陳婉真等委員提案

中明定參考美國行政程序法 5 USC sect557(d)而規範行政機關於作成行

政決定前原則上禁止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程序外之接觸此提

案條文與最後謝啟大等委員整合版及審查會協商版相同亦為最後三讀

通過之條文由此立法資料可知美國行政程序法 5 USC sect557(d)為我國

行政程序法第 47 條所參酌之立法例相關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參見五南

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頁 87-88五南出版社(1999)

然尚未見以行政程序中禁止程序外

2 例如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 105125元照出

版社三版(2006)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頁 148-154新學林

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黃俊杰行政程序法頁 102-103元照

出版社(2006)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

論頁 58-5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

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 15-16(1999) 3 例如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7-20元照出

版社二版(2005)

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66

接觸或禁止片面接觸為核心議題之研究論著即使在司法實務上也

少有直接以此為案件爭點之行政法院裁判例如以「程序外接觸」或

「片面接觸」為關鍵字搜尋行政法院之裁判且行政法院就此爭點進

行實體論斷者 4最高行政法院僅有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決(籌

設安南加油站案)5

4 搜 尋 之 資 料 庫 為 司 法 院 法 學 資 料 檢 索 系 統

(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中之裁判書查詢查詢案件日期至

2012 年 3 月 16 日止此外須說明者本文搜尋之案例以行政法院就「程

序外接觸」或「片面接觸」之爭點有進行實體上有無理由之判斷者為限

如僅為當事人於訴訟中攻防之主張非具有重要性之爭點而行政法院未

為論斷者即不在此列

至於各高等行政法院之裁判則有台北高等行

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

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三號判決(商業同業

公會聯合行為案)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

決(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及高雄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

第二四八二四九二五號判決(籌設安南加油站案之原審判決)

等值得注意者在司法實務上行政法院雖然在各裁判中對於程序

外接觸的問題進行實體論斷但相關問題並非當事人間攻防論據之

核心重點此外特別在台北高等行法院九十四年度訴字第七五二

號判決及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五年度判字第一二三九號判決此一具有

高度重要性及爭議性的案件中(高速公路電子收費系統案或稱為

5 另外尚可查及最高行政法院 93 年度判字第 526 號判決為台北高等行政

法院 91 年度訴字第 3836 號判決(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之上訴判決

然最高行政法院並未就上訴人所持之上訴理由進行進一步之實體審理逕

以「上訴論旨所指各點均無可採」為由而駁回上訴故本文就此上訴審

判決即不進行深入討論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

167

ETC案)行政法院以行政機關僅與特定申請人進行協商而未與其

他入圍申請人協商在協商程序上違反平等公益原則卻未思考此

時是否與禁止片面接觸之精神有違而有應適用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

條的問題可見目前我國行政及司法實務對於此制度之認識實屬有

然而於行政程序法施行之初法務部即接連針對行政程序法第四

十七條作成函釋 6

本文以下先就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以下簡稱為APA)關於禁止片面接觸之規範就成文法規定及

司法實務案例進行說明及觀察以掌握美國相關法制之精神及本旨

此外並就德國法制為觀察以為比較之後則就我國司法實務涉

及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案例進行觀察探究我國對於本條精神之

運用是否仍有待釐清之處最後回歸至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規

定檢視條文規範本身是否有待檢討之處尤其我國行政程序法係以

德國聯邦行政程序法(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以下簡稱為

以協助各級行政機關於實務上具體適用本條由

此可知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為行政機關在具體個別行政程序中重

視之規範甚至可能導致行政機關承辦人員在具體情形中無所適所或

形成困擾但在學理的研究及司法爭訟中這個問題卻未受重視面

對行政機關在實務層面有迫切需求但學理研究卻相當缺乏且司法

實務見解亦屬有限的情形本文即嘗試以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為核

心對於其理論基礎及司法實務中面臨之爭議進行較深入的探究

6 例如法務部(90)年法律字第 047156 號(90)年法律字第 000584 號

(90)年法律字第 000586 號等函釋

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68

VwVfG7

此外應併予說明者為本文對於美國法制之研究限於美國聯

邦行政程序法之相關規定主要因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規

定係繼受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規範而各州行政程序法之規定與

聯邦法規不盡相同且亦因各州法院判決而有不同的法制發展

)之架構為基礎美國法制之精神應如何融合至我國大陸

法系的體系中為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進行檢討並

提出修正建議時應特別注意的問題本文透過文獻研究案例研

究及比較法的角度希望得以提供關於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較完

整精確的理論基礎說明亦期透過相關分析檢討使行政機關及司

法實務面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時有較明確之脈絡得以遵

8

7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in der Fassung der Bekanntmachung vom 2312003 (BGBl I S 102) zuletzt geaumlndert durch Art 2 Abs1 des Gesetzes vom 1482009 (BGBl I S 2827)

因此本文論述以美國聯邦法制為限並不及於美國各州之法規範

此外囿於本文作者留學及研究之背景對於美國法制理解之深度

仍有一定限制不可諱言地此為本文研究上仍有待加強之處然

對於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觀察本文仍具有拋磚引玉的功能

以期未來學界對於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德國聯邦行政程序法及我

8 例如德州行政程序法對於片面接觸之限制較嚴格致使法院於判決中即

有放寬限制之見解See Pamela M Giblin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 30-41 (2005) Ron Beal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12 TEX TECH ADMIN L J 223 231-239 (2011)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

169

國行政程序法等法制之整合有更深一步的觀察及研究

貮外國立法例

一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禁止片面接觸法制簡介

(一)一九七六年聯邦行政程序法修法前

1 美國聯邦憲法之正當程序條款

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APA)於一九四六年制定並於一九六

六年編入聯邦法典(United States Code USC)第 5 篇(Title 5)

時並無禁止「片面接觸」(ex parte communication ex parte contact)

的規定當時法院通常依據美國憲法上正當程序條款(due process

clause)對於行政機關之行為進行評價 9

正當法律程序概念之形成最早源自一二一五年英國大憲章

(Magna Carta)第 39 條所稱依國法(by the law of the land)判決的

觀念

10

9 ERNEST GELLHORN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277 (2006)

而正當法律程序(due process of law)一詞首見於西元一

10 英國 1215 年大憲章第 39 條「任何自由之人非經同級貴族之合法審

判或依國法之判決不得予以逮捕監禁沒收財產剝奪法律保障

放逐或受任何方式之傷害」(No freemen shall be taken or imprisoned or disseized or exiled or in any way destroyed nor will we go upon him nor send upon him except by the lawful judgment of his peers or by the law of the land ) 原 文 參 見 The Text of Magna Carta httpwwwfordhameduhalsallsourcemagnacartaasp Fordham University (last

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70

三五四年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三世(Edward Ⅲ)時期改寫大憲章條

文後之第 3 條「任何人無論其身分或地位『非經正當法律程序』

(by due process of law)不得流放沒收財產拘禁剝奪繼承權

或處以死刑 11」而在美國一七六一年生效之聯邦憲法增補條文

第 5 條(US Constitution Amendment V)明白揭示正當法律程序一

詞「任何人非經陪審團提起控訴不得受死刑或其他不名譽犯罪之

審問但戰時或危難時期服役之陸海軍國民軍所發生案件不在

此限同一罪案不得令當事人受二次以上生命或身體之危難不得

強迫刑事罪犯自證己罪亦『不得未經正當法律程序』(without due

process of law)剝奪其生命自由或財產若非有公平之補償不

得將私有財產徵收公用」12

visited Oct 31 2012)

此外一八六八年生效之美國聯邦憲

11ldquoNo man of what estate or condition that he be shall be put out of land or tenement nor taken nor imprisoned nor disinherited nor put to death without being brought in answer by due process of the law rdquo原文參見 Victorian Consolidated Acts Australasian Legal Information Institute httpwwwaustliieduauaulegisvicconsol_actiaaa1980240s8html (last visited Oct 31 2012) 12 ldquoNo person shall be held to answer for a capital or otherwise infamous crime unless on a presentment or indictment of a Grand Jury except in cases arising in the land or naval forces or in the Militia when in actual service in time of War or public danger nor shall any person be subject for the same offence to be twice put in jeopardy of life or limb nor shall be compelled in any criminal case to be a witness against himself nor be deprived of life liberty or property without due process of law nor shall private property be taken for public use without just compensationrdquo原文參見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Constitution Society httpwwwconstitutionorgusconstihtmamend5 (last visited Oct 31 2012)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9

171

法增補條文第 14 條(US Constitution Amendment XIV)第 1 項

(Section 1)則規定「凡出生或歸化於美國並受其管轄之人皆為

美國及其所居之州之公民無論何州不得制定或執行損害美國公

民特權或豁免權之法律亦不得『未經正當法律程序』(without due

process of law)剝奪任何人之生命自由或財產亦並不得否定管

轄區內任何人法律上受平等保護之權利」13增補條文第 5 條主要

規定人民於刑事司法程序之權利但關於正當程序條款提供之保

障解釋上並不以此為限主要目的在於保障人民之生命自由及

財產免於遭受國家公權力(立法行政及司法)恣意及不合理之

侵害 14而增補條文第 14 條第 1 項之規定係限制各州權力之行使

藉此拘束各州政府所有之行為以保障人民之實體權利此二者

即為美國聯邦憲法正當程序條款之規定並為各州憲法所仿效進

而成為美國保障人民基本權利的普遍概念 15

13 ldquoAll persons born or naturalized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subject to the jurisdiction thereof are citizen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of the state wherein they reside No state shall make or enforce any law which shall abridge the privileges or immunities of citizens of the United States nor shall any state deprive any person of life liberty or property without due process of law nor deny to any person within its jurisdiction the equal protection of the laws rdquo原文參見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Constitution Society httpwwwconstitutionorgusconstihtmamend14 (last visited Oct 31 2012)

14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70元

照出版社二版(2005) 15 關於正當法律程序原則之發展歷程參見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

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頁 55-66(2005)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

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頁 15-19(2008)

1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72

2 正當程序條款之內涵

雖然在字義上正當程序法律程序的保障似侷限於程序正當合

法的要求但是隨著美國最高法院在司法實務上強化憲法增補條文

第 14 條第 1 項的解釋及適用確立了正當程序中對於實質正當的要

求 16因此正當程序條款兼具程序與實質之內涵包括了程序上

之正當程序( procedural due process)與實質上之正當程序

(substantive due process)二個層面 17前者為國家公權力限制人

民生命自由或財產時所應遵循之程序正當的問題而後者則為

法院審查立法者通過之法律以確保其規範內容實質公平的問題

尤其實質上之正當程序於個案中強調立法達成目的與手段間合理

適當關聯性或比較個別法益(人民基本權利)及公益的維護以

判斷立法是否正當此與我國憲法第二十三條所揭櫫之比例原則及

公益原則相近 18

反之程序上之正當程序即強調程序正義面向確保國家公權

力行使程序之公平正當適用時美國法院發展出「二元分析法」

(bifurcated analysis two-tier analysis or two-stage analysis)首先

須先界定系爭利益是否為生命自由或財產如屬肯定則進一步

此點為了解正當法律程序的觀念時須注意不得

「以辭害意」之處

16 關於正當程序之實質正當於美國法制的發展參見郭介恆正當法律程

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

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 134 以下三民書局(1998) 17 湯德宗前揭註 14頁 170 18 郭介恆前揭註 16頁 163-164湯德宗前揭註 14頁 173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11

173

判斷用以剝奪或限制該等利益之程序是否充分正當 19換言之

須先確認受保護之利益並進一步決定為保護該利益而應進行程序

之充分性 20在行政程序中鮮少涉及生命權的限制或侵害主要

仍是在判斷受保護之自由或財產等利益是否經由正當之程序而受到

限制 21然而因行政決定涉及的公私益形態日益多元政府作成決定

時須考量的事由不一而足且特定的程序權利(procedural right)例

如當面詰問證人由公正之作成決定者舉行聽證又有相當程度地影

響程序之公正性及實體決定之正確性導致程序應如何進行始謂正當

(due)的問題實無法一概而論依美國聯邦上訴法院法官H Friendly

的綜合分析憲法層次上正當的程序包含了下列要素 22

公正的裁決機關(an unbiased tribunal)

對欲採取之行動預先通知並提出理由說明(notice of the

proposed at action and the grounds asserted for it)

對於不應採取系爭行動有表示意見的機會(an Opportunity to

present reasons why the proposed action should not be taken)

要求傳喚證人的權利(the rights to call witnesses)

知悉不利證據的權利(the rights to know the evidence against

19 湯德宗前揭註 14頁 170 20 Sherry Iris Brandt-Rauf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 382-383 (1980) 21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01 22 Henry J Friendly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 1278-1295 (1975) 另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14頁 199-200

1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74

one)

完全依呈現的證據作成決定(decision based only on the

vidence presented)

選任辯護人的權利(counsel)

作成紀錄(the making of a record)

說明理由(statement of reasons)

公眾參與(public attendance)

司法審查之機會(judicial review)

因此美國憲法所保障的正當程序強調應遵循公平公正及

公開的精神在資訊公開透明的情形下使各方當事人有平等表達

意見的機會並由中立決定者主導程序之進行以保障當事人之權

益確保決定之正確性而行政機關面對複雜之事務應作成決定時

對於正當程序的要求程度即愈高然對於行政機關而言就複雜事

務作成決定時問題的重心往往並不在於其中所出現的利益衝突

真正引發問題者更在於資訊的片面呈現(ex parte presentations)23

3 司法實務見解-援引正當程序條款之精神為判決

導致行政機關無法作成客觀正確的決定因此行政機關為片面接

觸所受限制之範圍為片面接觸後應採取之措施等即為正當程序

要求下須加以重視的問題

23 Cornelius J Peck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 236 (1962)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13

175

綜前所述在一九七六年APA修法加入禁止片面接觸條款前

行使公權力者與當事人如有片面接觸法院係依美國聯邦憲法增補

條文中正當程序條款的精神對於行使公權力者之行為進行評價

例如在Sangmon Valley Television Corp v United States案 24中申請

人向聯邦通訊委員會(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FCC)

提出遷移電視頻道之申請然於舉行聽證期間申請人分別邀請委

員會委員共進午餐並於一九五五年及一九五六年贈送每位委員火

雞此外於委員會作成決定前申請人分別寫信予每位委員說

明遷移電視頻道之好處但信件並未列入紀錄其他反對者即無從

知悉法院認為本案本質上為行政機關規則訂定(rulemaking)

的行為然社區間遷移頻道涉及對於「有財產價值性優惠的競爭請

求」(competing claim to a valuable privilege)25為調和不同利益衝

突並尋求解決方式本於公平(fairness)的要求行政機關相關程

序須以公開的方式進行因委員會的委員與當事人曾進行私下接

觸法院宣告委員會的行為無效並應重新進行程序法院並強調

如此極度有偏見的行為應無法予以維持 26

24 269 F 2d 221 (DC Cir 1959)

25 JERRY L MASHAW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593 (2009) 學者湯德宗則將 ldquovaluable privilegerdquo 譯為「有價

特惠」參見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前揭註 3頁 18湯德宗論行

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314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26 本文於此處未就其他案例多所研究著墨主要在於此處僅為就 APA 於

1976 年修法增訂禁止片面接觸條款前介紹法院援引正當法律程序的精神

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進行審查至於 1976 年 APA 增訂禁止片面接觸條款

後始為本文後續之重點

1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76

於前述案例中法院認為 FCC 應以公開之程序與申請人為接觸

討論以使列於競爭地位之他人得以知悉相關情事而 FCC 於本案

中已嚴重違反聽證應公開之精神法院即未維持 FCC 之決定由此

可知在一九七六年 APA 修法加入禁止片面接觸條款前行政程序

中如發生片面接觸的情形因相關接觸未列入紀錄牴觸聽證程序

公開的精神致使其他當事人無從知悉並提出有利於己的事證或

進行詰問更因此嚴重影響聽證程序的公平性法院認定有違憲法

所強調的正當法律程序精神

(二)1976 年聯邦行政程序法修法後

1 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規範之程序態樣

APA於一九六六年編入美國聯邦法典第 5 篇後同年資訊自由

法案(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通過並編入 5 USC sect552 中一

九七四年隱私法案(Privacy Act)則編入 5 USC sect552(a)中一九

七六年政府陽光法案(Government in the Sunshine Act)編入 5 USC

sect552(b)中 27

在前一步對於APA中禁止片面接觸之規範進行研究前首先須

先了解APA所規範程序態樣的差異美國APA所規範的行政程序

將機關之行為分為規則訂定(rule making)及行政裁決(adjudication)

而同年APA亦加入了禁止片面接觸(ex parte

communication)的規定

27 Government in the Sunshine Act Pub L No 94-409 sect4(a) 90 Stat 1246 (1976) (codified at 5 USC sect557 (d) (1976))相關說明參見羅傳賢美國

行政程序法論頁 7五南出版社(198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15

177

二種訂定規則為行政機關擬定修正或廢止規則之程序 28而

規則則為執行解釋或補充法律或政策或規定機關之組織

程序或職務之機關文書之全部或一部具有普遍或特別之適用性及

向後生效之效力 29所謂行政裁決係指行政機關作成決定(order)

之程序 30而決定則為行政機關就訂定規則以外之事項所為全部

或一部之最終處置(final disposition)31換言之行政裁決即為行

政機關訂定規則以外所作之終局決定其態樣多元形式不一而

足 32主要的特徵在於行政機關人員適用法律於特定事實而對於

特定人或特定多數人所為之決定 33

此外以機關是否應以進行審判式聽證程序( trial-type

hearing)並以聽證紀錄所載作為決定之基準可將行政程序區分為

正式(formal)及非正式(informal)二種程序

性質上規則訂定即為行政立

法之行為而行政裁決則為對於特定事項作成之最終處置

34

28 5 USC sect551(5)

至於何時須進行

29 5 USC sect551(4) 30 5 USC sect551(7) 31 5 USC sect551(6) 決定內容包括核發執照其形式為准許否准禁止

或宣告在所不問 32 WILLIAM F FUNK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74 (2009) 33 Id at 74 因此有學者認為此接近大陸法系行政處分之概念參見羅傳

賢前揭註 27頁 64然而實際上美國 APA 所稱之行政裁決泛指行

政機關訂定規則以外之所有作成決定的行為態樣相較於我國行政程序法

第 92 條關於行政處分之定義限於行政機關對於公法上具體事件所為對外

直接發生法律效果之單方行政行為可知美國法上行政裁決之概念範圍

仍較為廣泛 34 5 USC sect554(a) sect553(c)

1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78

正式的程序則須另有成文法的規定實際上美國聯邦政府在具

體個案進行裁決而應依法律規定適用 5 USC sect554 sect556 及sect557

之正式程序並基於聽證紀錄作成裁決決定的情形只占極少數

換言之絕大多數之事件是進行非正式程序作成裁決決定 35

至於規則制定程序依 5 USC sect553(b) (c)之規定訂定規

則之機關須將規則之草案為一般性公告(general notice)刊載於

聯邦公報並給予權益可能受影響之相關民眾提供評論

(comment)之機會於踐行此公告及評論之程序後行政機關

綜合民眾之意見發布規則並應就規則所依據之基礎目的為

簡要之說明此即為非正式規則訂定程序之三階段

而在

非正式裁決程序中不強制進行審判式聽證而是依事件之性質

行政機關擁有較大的程序自由APA的條文僅 5 USC sect555 相關

附屬事項之規定會適用於非正式之行政裁決程序

36因此非

正式之規則訂定程序又稱為「公告及評論的規則訂定」

(notice-and-comment rulemaking)37至於正式之規則訂定程序

於進行公告及評論後須如同作成正式裁決一般進行審判式聽

證程序並以聽證紀錄為準發布規則因此正式之規則訂程

序至為繁複且須例外有成文法規定須依聽證紀錄時 38

35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始進行

正式規則訂定程序

9 at 247 36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323 37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183 38 5 USC sect553(c)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17

179

綜上所述綜合行政裁決及規則訂定之行為態樣以及是否

應行審判式聽證程序即得以下表簡示美國 APA 之程序模組而

灰色部分即為常見之程序類型

行政裁決 規則訂定

非正式程序 5 USC sect555

附屬事項

5 USC sect553

通知評論

正式程序

5 USC sect554

通知當事人職能分工 39

5 USC sect556

審判式聽證唯一紀錄

5 USC sect556

審判式聽證唯一紀錄

5 USC sect557

正式決定禁止片面接觸

5 USC sect557

正式決定禁止片面接觸

來源作者綜合整理 40

2 禁止片面接觸之相關規定

39 Separation of functions又譯為「職能分離」或「審查職務分立」基於

任何人不得自斷其案的法理5 USC sect554(d)(2)規定行政機關內負有調

查或檢舉職權之成員不得參與該事件或與該事件有事實上關聯的裁決決

定對於相關事件亦不得提供作成裁決決定者任何諮詢意見或提出建議

性決定因此多由專職獨立之行政法官(administrative law judge)進行

聽證並作成裁決決定以確保裁決之公正客觀參見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80-286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6-103 湯德宗

前揭註 2行政程序法頁 28123由此可知職能分工為 APA 中為保

障聽證程序公正性所為之制度設計 40 相關資料來源亦參見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48 湯德宗

前揭註 25頁 327

1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0

APA 於一九七六年加入禁止片面接觸(ex parte communication)

相關規定其中 5 USC sect551(14)為關於片面接觸之定義

5 USC sect551(14)

片面接觸係指未合理事先通知所有當事人且未列入公開紀

錄之口頭或書面接觸但請求與本節規定之事件或待決事項有

關之情況報告不在此限

此外5 USC sect557(d)則為禁止片面接觸之明文規定

5 USC sect557(d)

(1)任何機關於進行 5 USC sect557(a)規定之程序應遵守下列

之規定但依法律授權處理當事人一方事務之範圍內不在此

(A)於機關外之利害關係人不得與機關內之任何成員行

政法官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

之成員就有關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內容造成或故意促成片面

接觸41

(B)機關內之任何成員行政法官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

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不得與任何於機關外之

利害關係人就有關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內容造成或故意促成

片面接觸

(C)機關內之任何成員行政法官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

41 「就有關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內容」( relevant to the merits of the proceeding)係參酌學者湯德宗見解之翻譯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2行

政程序法頁 1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19

181

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如接受造成或故意促

成本項禁止之接觸者應將下列資料列入程序中之公開紀錄

(i)所有書面往來資料

(ii)記載所有口頭往來要旨之備忘錄

(iii)針對(i)及(ii)之情形所有書面答覆和記載所有口

頭答覆要旨之備忘錄

(D)因當事人故意造成或促成接觸後而違反本項相關規定

者為與公平性及事件所涉及成文法之立法目的一致機關

行政法官或其他主持聽證之成員得要求該當事人說明其主張

或利益不應於作成決定時被廢棄駁回或忽視之理由或其他

因違反而造成之不利益影響

(E)本項禁止規定於開始指定舉行聽證之機關時起適用且

不得晚於就待決事件為聽證通知後但可歸責進行接觸之人知

悉將為聽證通知者本項之禁止規定自其知悉時開始適用

(2)本項規定不得構成對國會隱瞞資訊之依據

此外須注意者5 USC sect557 共計有(a)至(d)四項規定

而 5 USC sect557(a)則明白規定本條適用於依 5 USC sect556 舉行之

聽證復依 5 USC sect556(a)之規定5 USC sect556 適用於依 5 USC

sect553 規則訂定及 5 USC sect554 裁決舉行之聽證程序由此可知5

USC sect557(d)關於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僅適用於行政裁決及規則

訂定時舉行聽證之正式程序

3 正式程序與禁止片面接觸

2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2

(1)審判式之聽證

APA規範的正式程序係指依成文法之規定程序之進行須遵

守一定的要求特別是須由行政機關舉行聽證程序後並依紀錄之

資料(on the record)作成決定 42

當聯邦行政機關為行政裁決時如依成文法之規定須依紀錄

之資料始得作成決定者除有 5 USC sect554(a)所列之法定排除事

項外

因此聽證程序之進行為正式程

序的重要核心須遵守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相關程序規定

43即應依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規定進行聽證程序在聽

證程序中當事人得提出證據及反證進行交互詰問質詢證人

而主持聽證程序者得為行政機關組成機關成員之一人或數人

或依 31 USC sect3105 之規定所任命之行政法官一人或數人 44實

務上基於職能分工之考量 45多由專任中立之行政法官

(administrative law judge ALJ)為之 46

42 5 USC sect553(c) sect554(a)

以避免機關首長或機關

成員的公正性受到質疑行政法官由行政機關任命具有專業之

技術經驗及知識且不受行政機關之指揮更不得行使與其職

43 5 USC sect554(a)規定無須進行聽證之情形如嗣後須受司法審判並

於法院更新審理事實之事項行政法官外(31 USC sect3105)其他行政官

員之選用及任期完全基於檢查試驗或選舉而作成決定之事項與軍事

外交事務有關之行為行政機關作為法院代理人之事件核發勞工代表之

證明 44 5 USC sect556(b) 45 關於職能分工之說明參見前揭註 39 46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1 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17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1

183

務或責任牴觸之事務 47因此聽證程序之設計就主導程序者的中

立性及程序進行之嚴謹性而言已類似於法院中所進行的司法審

判程序故正式裁決程序中所進行之聽證亦稱之為審判式聽證

(trial-type hearing)48或準司法聽證(quasi-judicial hearing)49

與非正式裁決程序中所進行之程序不同 50

至於規則訂定之行為行政機關於進行通知及評論程序後是

否須進行 5 USC sect556 sect557 規定之審判式聽證程序APA中則無

明確規範僅於 5 USC sect553(c)規定如成文法規定須舉行聽證時

始適用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規定然而訂定規則時所牽涉的人數

眾多利益關係複雜如須一一進行提出證據交互詰問質詢證

人等程序不僅曠日費時實際上亦有執行困難最後可能導致行

政機關放棄訂定規則因此考量行政之彈性及效率在美國最高法

院的判決中對於 5 USC sect553(c)所謂「成文法規定」之解釋即相

當陜隘必須成文法明白規定適用或參考準用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規定須於機關舉行聽證後並依紀錄之資料始得訂定規則時

47 31 USC sect3105 48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79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31 49 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164亦因此行政機關於經正式聽證程序後

作成行政裁決已類似司法權對於主張不同利益之當事人間之事務作出判

斷決定故其權限之行使已具有準司法權之作用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65163 50 二者主要的差別在於行政機關作成最後裁決決定時是否須依書面紀

錄作成在非正式程序中僅須給予當事人以書面或口頭陳述意見的機會

即可不一定須以二造兼聽的方式作成書面紀錄參見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164

2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4

始應進行正式之審判式聽證程序 51

(2)聽證紀錄之排他性

否則通知及評論之規則訂定

程序即已滿足規則訂定所須符合的正當程序要求

審判式聽證程序的特色即在於行政法官主持程序進行使當

事人提出證據進行交互詰問並可質詢證人並對於程序的進行

作成紀錄最後行政機關僅得依據紀錄作成決定因此行政法官

有二項主要任務 52主持聽證提出初步決定(initial decision)或

建議性決定(recommended decision)53

51 United States v Allegheny-Ledlum Steel Corp 406 US 742 (1972) United States v Florida East Coast Railroad Co 410 US 224 (1973)

在行政法官主持下的聽證

程序即如同聯邦法院中進行的審判程序所有證據包括證人證

詞證物與事件相關之全部文書及請求文件皆於行政法官面前

提出並作成紀錄且此為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參考之唯一紀錄(the

52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2 53 依 5 USC sect557(b)之規定行政法官作成之決定分為二種初步決定及

建議性決定行政法官依聽證紀錄作成之決定為初步決定如當事人不

於一定期間內向行政機關提出異議或行政機關未主動復查無須進行其他

程序該初步決定即自動成為行政機關所為之終局決定然經異議或復查

後行政機關即不受初步決定之拘束可重新依聽證紀錄案件事實等問

題為審查並作成裁決不受行政法官初步決定之影響此外當作成決

定之行政機關未自行受理證據之審理時行政法官於特定案件中原則上

應作成具有諮詢性質之建議性決定僅於行政機關自願接受時始發生對外

之效力See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4 然而行政法官提出之決

定是初步決定或建議性決定仍取決於行政機關之意思See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3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3

185

exclusive record54)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須完全依照聽證程序中

作成之證據紀錄此亦稱為「紀錄之排他性」(the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55如此可使參與聽證程序之當事人得以獲悉所有對其不利

之證據並於公開程序中透過交互詰問對於證據進行辯論如果行

政機關可以自由考量紀錄以外之事實及證據而作成決定而未給當

事人回應之機會將嚴重影響當事人間之武器平等及聽證之公平性

(fairness)然而在另一方面培養民眾對於行政機關決定之信心

給予行政機關獲悉重要資訊的機會鼓勵受管制者及受影響之人民

與行政機關合作也是在了解程序中片面接觸的界限時不可忽略的

因素 56

(3)禁止片面接觸之基本精神

美國APA即為綜合考量各項因素後就聽證時產生紀錄

外證據的情形而有禁止片面接觸之明文規範

聽證時最可能出現紀錄以外證據的情形即為作成決定之行政

官員於聽證程序外與有利害關係之當事人一方有所接觸且未作

成紀錄5 USC sect551(14)關於片面接觸之定義特別強調係非當事

人知情亦無從由紀錄知悉之接觸而依 5 USC sect557(d)(1)之規

定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與任何利害關係人皆不得進行非其他利害

關係知情亦無從由紀錄知悉之接觸以落實聽證紀錄排他性的要

求本條規定僅適用於正式聽證程序中並不論行政機關係為行政

裁決或規則訂定之程序然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並不適用於正式

54 5 USC sect556(e) 55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6 56 STEPHEN G BREYER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584 (2006)

2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6

聽證開始前的行政調查階段 57

禁止片面接觸之事務範圍限於與待決事項有關之實體內容

因此與行政法官進行一般社交活動並不違反此規定

亦不適用於非正式程序

58受禁止片

面接觸拘束之人除當事人外尚包括對於決定有利害關係之人

(interested person)59

此外不僅行政機關外之人(person)受到拘束

例如聯邦環境保護局對於特定業者是否違

反空氣清淨法(Clean Air Act)作成決定時即得禁止與該決定有利

害關係之特定環境保護團體或代表石油產業的特定貿易團體與行

政法官或環境異議委員會(Environmental Appeal Board EAB)進行

片面接觸因此所謂利害關係並非限於法律上利害關係及於有

事實上利害關係之人即因行政機關之決定而可能受影響之人

60行政機關

內之人員亦不得主動與機關外之人民接觸學者稱此為「雙向」

禁止片面接觸 61至於聽證程序中開始受禁止片面接觸拘束之時

點為負責進行聽證之行政機關被指定時且最晚不得逾對當事人

及利害關係人為聽證之通知時此外對於片面接觸具有可歸責性

之人一旦知悉將為聽證通知時自知悉時起即不得再為片面接觸 62

(4)片面接觸之程序瑕疵及其影響

57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80 58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5 59 Id at 95 60 依 5 USC sect551(2)之定義規定所謂人(person)係指機關以外之自然

人合夥公司協會或其他公私組織 61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5 USC sect557(d)(1)(A)(B) 62 5 USC sect557(d)(1)(E)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5

187

在並非所有當事人皆受到通知的情形下行政機關與他人有接

觸時行政機關負有作成紀錄之義務行政機關內與當事人進行接

觸之人須將所有往來資料以書面方式列入紀錄中 63換言之此

時首要之務即為作成紀錄此外並通知所有當事人相關情事使

其得於行政機關作成決定前就片面接觸的相關情形表示意見以

彌補聽證公平性受影響的可能而在極少數的情形下如係由當事

人一方明知且故意就實體內容與行政機關為片面接觸時為維護公

平性及事件所涉及成文法之立法目的主持聽證之人如行政法官

得命當事人說明其請求不得被拒絕或其利益不得被忽視之原因 64

至於該行政決定是否有效仍留待司法機關之裁判 65

此外違反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時並不因行政機關將片面接

觸之情事附卷於聽證紀錄中該程序瑕疵即自動被治癒(補正)司

法機關仍應就該瑕疵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是否造成實體上的影響進

行判斷而裁判是否維持行政機關之決定例如於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

66

63 5 USC sect557(d)(1)(C)

中因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anization(PATCO)於一九

八一年帶領一空運航管員工會之成員違法罷工聯邦勞工關係局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 FLRA)即依相關法律規定撤銷

PATCO之證明PATCO對此提起司法救濟本案係聯邦勞工關係局

就特定事件所為之行政裁決法院審理本案時發現有二個片面接

觸的情形其一為運輸部秘書曾於一九八一年八月十三日致電聯邦

64 5 USC sect557(d)(1)(D) 65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8 6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2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8

勞工關係局之二名官員另一則為知名勞工領袖曾與聯邦勞工關係

局一名官員於晚餐時討論PATCO案其中運輸部秘書於電話中表

示某些新聞報導與事實不符當前並無解決罷工的有效方式致電

的目的並非就是否撤銷PATCO證明進行實質討論而是希望聯邦勞

工關係局加速處理本案法院認為該運輸部秘書無疑地為 5 USC

sect557(d)所稱之利害關係人致電聯邦勞工關係局之二名官員如係

就PATCO之裁決進行實體內容的討論當然為應禁止之片面接觸

然而該秘書僅就解決爭議之可能性表示個人意見及宜迅速作成決定

之期待雖然已明確地避免討論實體內容但仍不失為嘗試影響行

政機關的決定法院認為無須認定此片面接觸是否違法因為即使

違法該秘書僅關心應迅速作成決定不會影響決定之內容至於

勞工領袖與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之接觸因二人彼此私下為朋友

法院對於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接受晚餐邀約並未予以非難畢竟法

官也會有鄰居朋友及熟識之人有工作及社會上之關係此亦為

其生活中之一部分 67

67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然而該勞工領袖因贊成PATCO的立場而亟

欲直接與該官員溝通法院即予以嚴正指責並認為任何人於正式

公開之程序外就尚未作成決定之事項企圖影響有裁決權限官員的

意見為絕對無法接受的行為二人晚餐時多數的談話內容與

PATCO案無關當勞工領袖將話鋒轉至PATCO案時該官員並未制

止然而法院認定二人間的談話並未涉及任何威脅或承諾該官

員於談話中亦未表明其決定意向因此二人間的討論並未影響最後

的決定且因行政機關之決定係不利於PATCO無人因為此不當接

觸而獲益因此法院認為雖然勞工領袖與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間

56 at 589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7

189

之接觸違法但未影響聯邦勞工關係局之決定故最後仍維持聯邦

勞工關係局之原決定

因此如法院認為有合理的可能性可認定片面接觸已影響行政

機關之決定時即得推翻行政機關之決定 68

反之如行政機關之

決定並未受到片面接觸之影響時法院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即予以

尊重

4 非正式程序與禁止片面接觸

(1)非正式之行政裁決

依美國APA之明文規定僅 5 USC sect555 適用於非正式程序

換言之5 USC sect557(d)關於禁止片面接觸的規定並不適用於非正

式程序在非正式之裁決程序中通常個案中應適用之個別成文法

即已規範應遵守之特定程序此外行政機關亦可自行訂定更嚴謹

的程序規定作為非正式裁決程序中應遵守之規則而此類之程序

規定往往已與正式裁決程序之要求相當 69

68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因此非正式的行政裁

決程序中關於禁止片面接觸之要求雖然並非源自於APA而是依

32 at 96 69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103 成文法中規定非正式裁決應遵守

之程序規定者例如水清淨法(Clean Water Act)關於以非正式裁決程序

作成之裁罰決定要求須通知當事人並給予其表示意見及提出證據之合

理機會42 USC sect1319(g)(2)(A) 由行政機關自行訂定之程序規定例如

美國聯邦環境保護局對於執行水清淨法之裁罰程序即訂定大量之程序規

定40 CFR Part 22

2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0

個別法令或行政機關自行訂定之規定但往往亦與APA所規範之正

式程序的要求相當

即使於行政機關並無任何成文法之程序規定可玆遵循時仍須

回歸正當法律程序的基本精神如行政機關由他人處獲得對當事人

不利之資訊卻未給予當事人對此表示意見之機會時即與正當法

律程序之精神不符然客觀上可知一般有理性之人並不可能因片面

接觸而影響其決定時此程序瑕疵便無法導出須撤銷行政裁決的結

(2)非正式之規則訂定

非正式之規則訂定程序本質上既為立法行為即使僅須進行

通知及評論之程序行政機關仍須考量不同之因素及多元的利益關

係尤其當行政機關訂定之規則涉及私人間「有財產價值性優惠的

競爭請求」(competing claim to a valuable privilege70)時行政機關

之決定已類似於傳統的裁決行為於通知及評論的程序中往往可

能引發外界對於受管制的企業或利益分配者利用程序外接觸不當影

響行政機關的疑慮因而導致在非正式規則訂定程序中「書面聽證」

(paper hearing71)紀錄中亦會呈現片面接觸之紀錄以使其他當

事人得以表示意見 72

70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此外在現實的考量上行政機關並不樂見

片面接觸的情形發生以避免社會上產生行政機關貪腐的印象更

32 at 195 71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56 at 591 72 國內學者認為在非正式程序中僅涉及「有價特惠」(valuable privilege)之分配時始例外適用禁止片面接觸原則所指即為此意參見湯德宗

前揭註 3頁 19湯德宗前揭註 25頁 314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9

191

可能影響日後法院裁判時的態度而且一旦訂定之規則須受到司法

審查行政機關於司法程序中進行辯護時須主張規定之訂定已考

量公眾所提出的資料及意見且公眾的意見皆已呈現於公開的紀錄

中並未參考紀錄外之資訊因此實際上行政機關內部對於訂定

規則的作業規範中皆有禁止或限制片面接觸的規定 73

至於法院判決亦要求行政機關於通知公眾後即不得與利害

關係人進行片面接觸如於著名之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

74

73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195

中聯邦通訊委員會欲訂定規則

限制有線電視業者得播出之節目通知民眾得對於規則草案提出評

論意見之期間並於一九七四年十月二十五日提供不同的業者及利

益團體進行口頭說明意見的機會其中有線電視業者反對該訂定該

規則認為草擬之規則將使付費電視業者難以播送特定受歡迎的運

動節目或劇情電影而傳統電視業者及委員會本身則贊成規則之訂

定認為付費電視可能吸取免費電台的觀眾造成受歡迎節目無法

繼續在免費電台中播放的情形法院於調查過程中發現許多利益

團體或個人曾與聯邦通訊委員會之委員或委員會中之人員進行片面

接觸就規則之內容進行實體討論因此法院主動要求委員會提出

曾進行之片面接觸的清單及詳細經過而依提出之資料顯示一九

七四年十月二十五日後委員會本應就已收集之各界意見進行討論

以決定應發布規則之內容但至一九七五年三月十日間委員會之

委員仍與利害關係人會面 18 次與有線電台之利益團體會面 9 次

與動畫及運動利益團體會面 5 次法院雖承認行政機關與公眾之

74 567 F 2d 9 (DC Cir 1977)

3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2

非正式接觸如同「麵包與奶油 75

於上述案例中可知法院之所以推翻行政機關行為效力的立論

基礎在於行政機關所為之片面接觸並未充分於紀錄中公開以使

各界知悉各方利益團體之立場並進而表示意見致使行政機關最

後作成之行為有明顯重大的瑕疵此與正式程序中實體決定是否

因片面接觸之情形而受影響判斷上並無二致

」在行政事務上是不可避免的

只要在不影響司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都是適當

的本案中法院並非僅以正當法律程序的觀點進行審查而是更

進一步說明本案委員會作成的公開紀錄未反應出利益團體代表的

意見這些意見亦未公開使各界得以進行討論而這些可能進行的

討論又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內容具有重要性因此委員會與相關利

益團體所進行之片面接觸並非僅止於不適當(inadequacy)而已

法院認定聯邦通訊委員會對於有線電視業者訂定之規則應為無效

76

二對於德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觀察

(一)德國法制中無規則訂定程序

相較與前述美國 APA 將程序分為行政裁決及規則訂定之程

序德國 VwVfG 中並未就行政機關訂定規則之行為亦即就行政

機關基於法律授權而訂定法規命令(Rechtsverordnung)之行為有

一般性之規範反之是在更高位階之基本法(Grundgesetz GG)

中對於法規命令之訂定予以規範

75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56 at 594 76 至於美國法制中的規則訂定程序與我國法規命令之訂定程序是否相

當以及受司法審查之範圍是否相同並非本文此處討論之重點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1

193

依德國基本法第 80 條第 1 項之規定聯邦政府聯邦內閣首長

或邦政府皆得依據法律之授權發布法規命令其授權之內容目

的及範圍應以法律明確規定法規命令中須明列其授權之法律依

據此外如依法律之規定得為再授權者須以法規命令為再授權

之規定至於法規命令訂定之程序本條第 2 項列有應得聯邦參議

院(Bundesrat)同意之事項第 82 條則規定法規命令應由發布之

機關簽署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應公告於聯邦公報且應明定生效

日期 77除此之外基本法即無其他程序規定 78例如無須說明訂

定法規命令之理由 79

如更進一步觀察德國法制關於訂定法規命令程序與進行聽證程

序之關係則可發現基本法第 103條第 1項保障人民之聽審權(Recht

auf Gehoumlr)但僅限於法院之審判程序並不及於行政機關所為之

行政程序

更無應經聽證程序始得發布法規命令之要求

80

77 如法律及法規命令未明文規定生效時者依基本法第 80 條第 2 項規定

於聯邦公報刊行之日終了後第 14 日生效

至於VwVfG本身雖然第 28 條第 1 項有給予當事人

78 如為聯邦政府或聯邦內閣首長訂定法規命令者相關程序即依聯邦政府

內部之議事規則或聯邦內閣共同議事規則之規定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Ehler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Rn 26 79 如有說明理由之必要者主要係因部分法規命令須得聯邦參議院之同

意為使聯邦參議院了解訂定相關法規命令之目的以及基於財政及預算

分配之考量而於法規命令訂定之內部程序中說明理由而非為使一般人

民知悉了解訂定相關規範之理由Theodora Ziamou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 69 (2000) 80 PierothSchlink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ect31 Rn 1080

3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4

陳述意見機會(Gelegenheit zu geben sich zu den fuumlr die Entscheidung

erheblichen Tatsachen zu aumluszligern)之規定然係保障受不利處分之當

事人於行政處分作成前得向行政機關就與決定具有重要性之事項

表示意見之機會亦不適用於訂定法規命令之行為與美國法制相

較德國VwVfG中並未就訂定法規命令之行為及程序有所規範 81

而是以權力分立及聯邦法律執行之角度以更高位階之基本法予以

規定在確立法規命令之民主正當性源自於法律之授權及相信行

政具有訂定法規命令專業的前提下德國法制普通缺乏民眾於相關

程序中得向行政機關表示意見之機會 82自然即未就禁止當事人與

行政機關禁止片面接觸為特定之規定 83

(二)無聽證紀錄排他性之制度

德國VwVfG中規定行政程序之進行以不要式為原則但例外

規定了二種特別之程序類型一為第 63 條至第 71 條之正式行政程

81 MAHENDRA P SINGH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49 (2001) 對於德國法欠缺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要求規範不

乏相關批評意見Ziamou supra note 79 at 93-101 82 Ziamou supra note 79 at 76-77 83 然而在此處須補充說明者德國法中司法得獨立於具體個案爭議之外

直接對於特定法規命令之形式及實質合法性進行審查依德國基本法第 93條第 1 項第 2 款規定對於聯邦法令或邦法令在形式上或實質上是否符合

基本法或邦法令是否符合其他聯邦法令發生爭議或疑義時聯邦政府

邦政府或聯邦眾議院四分之一議員得聲請聯邦憲法法院作成裁判(sect93 Abs1 Nr2 GG)亦即係由最高之司法審判機關對於法規命令之合法性進

抽象法規範審查(abstrakte Normkotrolle)因此雖然於訂定之過程中為

尊重行政權之專業而較缺乏民眾參與的過程但司法權對於行政權力行

使則進行相對高密度之監督審查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3

195

序(foumlrmliches Verwaltungsverfahren)另一則為第 72 條至第 78 條

之計畫確定程序(Planfeststellungsverfahren) 84其中VwVfG第

63 條以下之正式行政程序即為我國行政程序法第五十四條以下聽

證程序所參考之程序模式 85

正式行政程序與計畫確定程序之所以為特別之程序類型即在

於二者皆須踐行一定之程序亦即聽證程序德國 VwVfG 中聽證

程序之設計重點為以言詞辯論程序取代書面陳述意見但在交互

詰問質詢證人的部分仍與美國法制審判式聽證不同而特別不

同之處在於即使進行聽證程序德國法亦仍不採取聽證紀錄排他

性法則

而計畫確定程序則於我國行政程序法

第一六四條之規定中繼受之

以正式程序為例德國VwVfG第 68 條第 4 項規定正式程序中

言詞辯論的部分應作成紀錄而同法第 69 條第 1 項則規定行政

機關應斟酌行政程序之全部結果作成決定所謂「斟酌行政程序之

全部結果作成決定」並非指行政決定之基礎僅限於言詞辯論中所得

出之結果因此即使於言詞辯論外獲悉之資訊亦得列入考慮並

依自由心證評斷而作成結論 86

84 相關概念之說明參見 KoppRamsauer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sect63 Rn 1

行政機關如認為於言詞辯論外仍

有必要詢問當事人時亦得為之且本項規定亦不要求行政機關須

親自採證(Unmittebarkeit der Beweisaufnahme)只要有足夠證據供

85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97-98 86 StelkensBonkSachs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sect69 Rn 3-4

3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6

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進行判斷即可 87

至於計畫確定程序聽證亦為確保利害關係人及一般民眾於程

序中之聽審權因此利害關係人與及時提出異議之民眾享有於聽證

期日參與討論及說明之權利(sect73 Abs6 VwVfG)於聽證期日中

於聽證機關之協助下開發行為人利害關係人及時提出異議之

民眾提出意見之權限受影響之機關等對於計畫進行言詞面對面

之討論及說明並尋求妥協及共識此亦為計畫確定程序中聽證的

精神之後聽證機關即應就聽證之結果撰寫綜合意見連同未獲

得妥協之爭點轉交確定計畫機關(sect73 Abs9 VwVfG)聽證機關

就聽證程序之結果所為之綜合意見僅供確定計畫機關作成最後裁

決時參酌而確定計畫機關仍應依其專業綜合聽證機關之意見

其他機關之意見民眾之異議甚至鑑定人之意見對於未獲共識

之爭點進行判斷並作成最後之確定計畫裁決

88

三小結

且確定計畫機關

作成決定時其考量並不以聽證程序中所呈現之文件及事實為限

仍應基於職權調查原則對於必要之事實進行調查認定應其專業

對於公益及相關私益進行衡量至於在不要式的程序中依職權調

查原則的精神更無紀錄排他性法則適用的餘地

綜合前述關於美國 APA 成文法的規定及法院實務案例的見

解不難發現行政程序中禁止行政機關與當事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

進行片面接觸的精神重要的前提在於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要

87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69 Rn 6-7 88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74 Rn 7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5

197

求因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唯一得參考者即為聽證之紀錄為確保

聽證程序中所有資料處於所有當事人得以知悉的狀態當行政機關

與特定當事人間進行片面接觸時即須作成紀錄以使參與聽證程

序之當事人得於公開程序中透過交互詰問對於所有證據進行辯論

保障程序之「公平性」換言之並非所有片面接觸皆應予以嚴厲地

非難及指摘而是當程序之公平性在客觀上對於規則之訂定或裁決

之作成造成影響時始禁止片面接觸以下略以簡表說明本文中對

於美國 APA 中關於禁止片面接觸所作的觀察

程序特色

禁止片面接觸

之依據 法院審查

非正式

程序

行政

裁決

寬鬆之

程序要

其 他 個 別 法

令行政機關自

行 訂 定 之 規

則正當法律程

片面接觸客觀上

是否影響行政決

規則

訂定

通知及

評論程

正當法律程序

私人間有財產價

值性優惠的競爭

請求公開紀錄

是否反應所有公

眾的意見是否

給予公眾討論的

機會

正式

程序

審判式聽證

證據紀錄之排他5 USC sect557(d)

片面接觸客觀上

是否影響行政決

3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8

性 定

來源作者整理

由上表可知在美國法制下即使行政程序有違反禁止片面接

觸之規定或法理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

違法或無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

響換言之違反禁止片面接觸之程序瑕疵僅具有相對之效力

至於德國法制綜合其制度之觀察可知在遵循職權調查原則

的前提下即使進行聽證程序最後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仍不受聽

證結果之拘束不適用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因此德國VwVfG中並

無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而與美國法制之思考有間 89然而須注意

者因司法對於行政決定原則上可進行全面合法性之審查僅於行

政機關享有判斷餘地之事項其審查密度受有限制故行政機關與當

事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如有片面接觸之情事司法機關仍得就行政

機關職權調查之行使及其決定之內容是否違反經驗法則及論理法

則進行審查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如有瑕疵或

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關職權之行

使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 90

89 雖然德國 VwVfG 第 21 條規定公務員行使職務有偏頗之虞(Besorgnis der Befangenheit)時應行迴避之規定然此係為確保行政程序進行之「公

正性」而美國法制中禁止片面接觸之功能係為確保當事人間的武器平等

以保障程序之「公平性」因此不同制度發揮不同的規範功能行政程

序之法制並不因有迴避制度之設計即可發揮禁止片面接觸原則的功能

應予辨明

90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7

199

參我國司法實務案例觀察

一籌設安南加油站案

在高雄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二四八二四九二五

號判決中涉及原告(即被上訴人)依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十

六條第二項之規定 91向被告台南市政府(原處分機關即上訴人)

所屬之都市發展局申請核發籌建安南加油站之設站用地可供作加油

站使用證明(下稱土地使用證明)另有同時擬於鄰近土地設置加油

站之第三公司(訴訟中之參加人下稱A公司)由X代理亦向台南

市政府都市發展局申請核發籌建長安加油站設站用地之土地使用證

明A公司於尚未取得土地證明前即向台南市政府建設局提出許

可籌建加油站之申請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對於原告先提出之土

地使用證明申請案以資料不足為由命其補正而對於A公司後提

出之申請則先行核發土地使用證明(函 1)嗣後始核發原告申請之

土地使用證明而原告旋即向台南市政府建設局提出加許可籌建油

站之申請之後台南市政府建設局以A公司已完成許可籌建加油

站申請之補件程序即發函核准A公司籌建加油站之許可(函 2)

最後則依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八條第一項第三款之規定 92

91 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 16 條第 1 項「申請設置經營加油站者除本

規則另有規定外應檢具下列文件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請籌建

之核准helliphellip」同條第 2 項「前項申請設站用地屬都市計畫地區土地

且依有關法令規定須經核准始得供作加油站使用者並應檢附直轄市縣

(市)政府核發設站用地同意作加油站使用之證明文件」

92 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 8 條第 1 項第 3 款「申請於都市計畫地區及非

都市土地甲乙丙種建築用地遊憩用地及特定目的事業用地(加油站)

3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0

同側路段五百公尺內已核發A公司加油站籌建許可為由發函駁回

原告之申請(函 3)

原告不服分別對於前述之函 1函 2 及函 3 向中央主管機關

內政部及經濟部提起訴願請求撤銷原處分但未獲救濟即向高

雄高等行政法院提起課予義務訴訟(行政訴訟法第五條第二項)行

政法院審理本案之相關爭議點除在於法律面向上對於加油站設置

管理規則第八條第一項第三款規定中所稱「先申請」之解釋外在

事實面向上則在於承辦本案之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公務員於審

理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之土地使用證明申請時是否有濫用權力之

違法承辦公務員於受理本件分別由不同公司提出土地使用證明之

申請時曾將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洩漏予被告(原處分機關)之

顧問 Y(同時受 A 公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建設加油站並為 A 公

司代理人 X 之配偶)經法院調查以該承辦公務員違反刑法第三

一八條所定之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台灣高等法院台南

分院九十三年度上易字第十九號刑事判決)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即以

該刑事判決確定之事實為基礎以公務員與當事人有行政程序外接

觸之情事認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另外高雄高

等行政法院另以被告(原處分機關)核發參加人 A 公司之土地使用

證明有恣意優先通過之差別待遇有違平等原則進而不應核發

參加人 A 公司籌建加油站之許可此二行政處分(函 1函 2)皆

設置加油站者其申請基地應符合下列規定helliphellip三同一直轄市縣(市)

內與同一路線系統之道路同側既有或先申請之加油站入口臨街面地界

至少應有五百公尺以上之距離但直轄市縣(市)政府考量車流方向

認為有設站需要者不在此限」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9

201

違法駁回原告申請加油站籌建許可之處分(函 3)亦違法判決

撤銷相關原處分及訴願決定並判命被告應依判決意旨重行依職權

調查應否核准原告之申請本判決經最高行政法院以上訴無理由而

確定維持(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決)

二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原

告向被告台北縣政府(現新北市政府)檢舉某公司違反勞動基準法

有關工時薪資給付等規定並申請調閱卷宗被告經調查後函

復原告相關調查結果並拒絕閱覽卷宗之申請原告向被告再次表

明不服被告亦函覆說明原告對此二函覆不服提起訴願未獲救

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起訴請求撤銷訴願決定命被告應對原告

作成裁罰處分並准予原告閱覽被告與被檢舉公司於行政程序外接

觸所作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在請求閱覽行政程序外接觸所作

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部分原告主張被告所屬勞工局承辦人員

曾與被檢舉公司職員以電話聯繫接觸詢問該公司板橋辦事處之地

址電話未依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作

成書面資料然行政法院認為此項接觸係被告為調查被檢舉公司是

否有原告所申訴之違法情事所必須屬行政程序調查之必要為行

政程序內之接觸如有相關文件亦屬行政決定前準備作業之文件

得拒絕閱覽之申請故原告相關主張無理由此判決見解為最高

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判字第五二六號判決維持而確定

三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三號判決中因公

4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2

平交易委員會(即被告)接獲檢舉對於台北縣(現新北市)金銀

珠寶商業同業公會(即原告)進行調查認定其有違反公平交易法

第十四條第一項聯合行為之禁止規定而裁處罰鍰原告經訴願未

獲救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提起撤銷訴訟本件涉及原告除勸導

會員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販售飾金外另曾於民國九十四年八

月二十五日由立法委員陪同原告理事長前往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

會並請教事業以低於成本之價格銷售商品是否違反公平交易法等

問題由被告之主委接見被告並作成行政程序外接觸紀錄表此

次拜會並未作成結論或有任何會議紀錄原告嗣於同年八月二十九

日發函予全體會員將被告於座談中表示之見解附於檢送函說明

欄內警告業者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出售飾金行政法院最後

認定原處分並無裁量濫用裁量怠惰或其他裁量瑕疵判決原告之

訴無理由確定

四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

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所涉之事

實並非直接與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有關之案件而係財政部台

灣省中區國稅局之公務員(原告)因涉貪瀆罪嫌經刑事訴訟免訴

判決確定後向所屬機關(被告)申請因公涉訟輔助而被否准經

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作成駁回之復審決定而向台中高等行

政法院起訴提起課予義務之訴然原告處理稅務違章檢舉案件未

依規定調查證據更於原告住處(原告配偶經營之髮廊)回答被檢

舉人配偶所提規避課稅及裁罰之方法等問題原處分機關以其違反

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未保守業務機密且迴避詢問避免於辦公處

所外與被檢舉人之關係人有所接觸而申誡乙次據此行政法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1

203

認定被告機關以原告執行職務違背法令為由而否准其涉訟輔助之請

求原處分並無不法

五小結

綜合上述案例觀察對於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仍有

下列疑義有待釐清

(一)禁止程序外接觸人之範圍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為涉及當事人具有財產價值的競爭請求之典型案例原處分機

關承辦公務員直接接觸之對象雖非提出申請之當事人及其代表人

行政法院仍認定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因此本條

第一項規定中所稱「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指為何亦即禁

止程序外接觸所規範之「人之範圍」即有釐清說明之必要

(二)禁止程序外接觸事之範圍

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

三八三六號判決)中點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一個核心的問題

程序外接觸與職權調查之間應如何進行區分何謂法所允許為職

務上所必要之接觸行為何時又屬於法律所禁止之程序外接觸而

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

三號判決)中值得思考的是當事人拜會行政機關之情事是否

屬於應受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範之情形當事人與行政機關進

行的相關討論是否須與本案實體問題有關始屬於行政程序法第

四十七條限制之情形值得深究此外藉由本件事實可進一步

4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4

引導思考程序外接觸與遊說行為之差異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

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並非直接以

公務員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為由而認定其執行職務違法但

突顯出承辦公務員日常社交生活是否亦屬於程序外接觸的問題這

些問題皆可理解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禁止程序外接觸之

「事之範圍」而應深究說明

(三)違反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律效果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行政法院雖認定本件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

但並未以此為撤銷原處分之理由最重要之論證依據仍是以原處分

機關法律解釋之見解及行政處分有違平等原則等違法情事因此

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法律效果亦為應探究之問題

肆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檢視及檢討

一規範內容及法務部函釋見解

(一)立法意旨

行政程序法(下稱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於行政院提出之

法案草案中並無相關規定於立法委員提案版本中始有相關規定

並明言係參考美國法制最後於立法院委員會審查後採行委員提

案版本而於行政程序法中明定之 93

93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7-8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3

205

依本條立法理由之說明可知立法者主要係為「求行政程序之

公平透明避免行政機關受到不當之干擾」而制定本條規範此

外行政機關「不論是基於職務推行必要之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

觸對他方當事人之權益影響甚巨為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

之權益」行政機關於作成決定前片面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

程序外之接觸原則上應予禁止 94

因此我國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者對於本條所應發揮之功能側

重於透過程序之透明公開維持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在無偏頗的疑

慮下進行行政程序此由本條規定列於第一章第七節「資訊公開」

下亦可得知此與美國法制著重於審判式聽證程序之公平給予當

事人平等表示意見之機會以符合該國憲法所蘊含正當法律程序之

精神仍有一定的差異

(二)適用範圍

1 人之範圍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拘束而不得進行程序外接獲之

人為「公務員」依學者見解應為與行政程序之進行有關之公務員

包括依法令於行政程序中執行職務之公務員 95

94 前揭註

依此見解負有不

得為程序外接觸之義務者為行政機關內與待決事項行政程序之進

行有關且依法令執行職務之公務員依體系解釋所謂行政程序

應為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行政機關即應為本法第二條

第二項第三項所稱「代表國家地方自治團體或其他行政主體表

95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49

4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6

示意思從事公共事務具有單獨法定地位之組織」及「於委託範

圍內受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至於公務員之範圍因現行法

律上對於公務員並無統一之定義規定於公務員相關法規中有國

家賠償法第二條第一項刑法第十條第一項最廣義之公務員定義

有公務員服務法第二十四條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6亦有公務人員任

用法最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7本條規定所稱之公務員範圍為何即

有解釋之必要參酌本法基於行政機關之公正性而設置之迴避制度

(本法第三十二三十三條)與本條規定源自於正當法律程序之精

神相同因此在體系歷史及目的解釋的角度上應無二致但同

樣亦面臨本法缺乏公務員定義規範的問題基於正當法律程序之法

理為確保程序之公平與公正保障當事人之權益應採最廣義的

角度認為凡依法令從事公務之人員皆屬之 98如此可避免採公

務人員任用法最狹義定義造成許多公務員公營事業人員行政

機關內之約聘僱人員被排除之情形 99

96 公務員服務法第 24 條「本法於受有俸給之文武職公務員及其他公

營事業機關服務人員均適用之」

及採公務員服務法狹義定

97 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公務人員指各機

關組織法規中除政務人員及民選人員外定有職稱及官等職等之人

員」 98 關於應依本法迴避之公務員的範圍本文贊成學者湯德宗之見解參見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4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亦

採此見解 99 依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3233 條之規定司法人員審計人員主計人

員關務人員外交領事人員警察人員教育人員醫事人員交通事

業人員及公營事業人員等皆不適用該法規定此外須依法享有俸給者

始適用公務員服務法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5

207

義造成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因未依法受有俸給而不

適用之情形至於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及第十七條雖定有公務員之

保密及自行迴避義務其規範目的在於明定公務員應受行政懲處之

情形以維持行政內部之紀律此與本法第三十一三十二及四十

七條係規範正當法律程序內涵之立法目的有間因此在公務員範圍

的解釋上無須為相同處理

本條規定限制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程序外之接

觸依立法理由之說明不論是「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觸」皆屬

限制之列 100因此受限制者為雙向接觸不論主動接觸之發動者為

公務員或當事人一方 101然未瑧明確者為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所指為何立法者於本條中明白不採用「代表人」「代理人」「輔

佐人」「法定代理人」及「利害關係人」等行政法規範或理論上常

見具有明確內涵之概念解釋上應認為係立法者有意排除使用相關

概念使用「代表利益之人」一詞可使受規範者涵蓋的範圍更為

廣泛換言之於程序中不論以自己名義或當事人名義凡宣稱為

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 102

綜合上述分析行政機關內或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

體於受委託範圍內依法令執行職務之人就其執行之承辦案件與

當事人及凡代表其利益之人(宣稱或依相關事實認定)依本法第四

或依相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

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人為行為之人皆可認為係代

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10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01 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0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0

4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8

十七條之規定皆不得為程序外接觸如此解釋涵蓋之人之範圍

雖已廣泛但如行政機關內非承辦人員之其他公務員 103

或其他已

參與或可能參與程序而有決定權之人員(例如各委員會之外聘專家

委員)仍不屬之美國 5 USC sect557(d)之規定範圍及於行政機關

內任何成員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

成員相較之下我國規定仍較狹隘

2 事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二項所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在現今

媒介多元及資訊發達的社會中接觸的方式亦隨之多元不論以任

何方式凡進行討論提供資訊甚至關說或遊說皆屬於接觸之態

樣以遊說行為為例本質上為人民受憲法上保障之請願行為 104

我國為使遊說遵循公開透明之程序防止不當利益輸送另制定

遊說法規範遊說之行為依遊說法第二條第一項遊說之定義 105以及

同法第二條第三項被遊說者之範圍 106

103 前揭註

可知遊說法著重於進行遊說

人民與中央地方首長或政務官員就政策議案進行之接觸受規

104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4(2008) 105 遊說法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遊說指遊說者意圖影響被遊說者或

其所屬機關對於法令政策或議案之形成制定通過變更或廢止而

以口頭或書面方式直接向被遊說者或其指定之人表達意見之行為」 106 遊說法第 2 條第 3 項「本法所稱被遊說者如下一總統副總統

二各級民意代表三直轄市政府縣(市)政府及鄉(鎮市)公所

正副首長四政務人員退職撫卹條例第二條第一項所定之人員」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7

209

範者不包括一般處理公務之公務員亦不及於中央地方首長或政

務官員為執行職務主動與人民進行接觸 107因此受遊說法規範之行

為與行政程序法所規範之範圍不盡相同如於特別情形下發生競合

規範的情形時例如於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中因遊說法採強制登

記及資訊公開制度(遊說法第十三條至第十九條)相關登記資料及

資訊之公開在程序上已符合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所要求之精

神至於關說 108並無其他法律就其程序及公開有特別規定仍屬

應適用本條之行為 109

至於接觸所涉及之內容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

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條立法意旨主要乃在確保

行政機關執行職務之公正性以避免偏頗縱接觸內容係屬程序事

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行政程序外接觸之事

項不分有利或不利於當事人均有本法第四十七條之適用」因此

涉及相關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反之美國

5 USC sect557(d)明文規定限於與待決事件有關之實體內容我國限

制範圍則明顯較寬對公務員產生較多桎梏此為受學者批評之

110

107 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之行為依遊說法第 5 條第 1 款之規定為排除適用

之事項相關問題參見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5 108 關說之意義可參酌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第 2 點之規定「(五)請託

關說指其內容涉及本機關(構)或所屬機關(構)業務具體事項之決定

執行或不執行且因該事項之決定執行或不執行致有違法或不當而影響

特定權利義務之虞」 109 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6 110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4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0

3 程序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定立於本法第一

章總則篇因對於「行政程序」之種類及範圍並無特別規定故舉

凡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作成行政處分締結行政契約訂定法規

命令與行政規則確定行政計畫實施行政指導及處理陳情之程序

皆屬於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行政程序與美國 5 USC sect557(d)

僅適用於進行審判式聽證程序始於指定主持聽證之行政機關等規

定內容相較本條規範之程序類型無所不包亦涵蓋整體程序然

此亦為學者指出宜檢討之處 111

4 得進行接觸之情形

公務員於行政程序中基於職務上必要所為之行為不受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限制於行政程序開始後公務員執行職務

處理待決事項所為之必要行為如受嚴格限制將造成行政機關執行

職務困難反而妨礙行政程序之進行所謂基於職務上必要之行為

如通知當事人或其代理人補提文件陳述意見或出席聽證通知當

事人提供證據資料當事人閱覽卷宗資料等 112

111 前揭註

換言之行政機關

為確定作成行為所涉及之事實關係須進行事實及證據之調查依

職權調查原則行政機關依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不受當事人主張

之拘束(本法第三十六條)因此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

定本係表彰行政程序採取職權調查原則之精神故行政機關承辦

人公務員於職權調查範圍內所為之行為即非應予禁止之程序外接

11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1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9

211

行政程序中行政機關職權調查之目的係為使行政機關了解事

實狀態及公私益狀況成為作成後續行為時之基礎此與行政訴

訟中法院為維護雙方當事人武器平等所為之職權調查並不相同不

可不察 113因此如行政機關非基於了解事實及利益狀態之目的所

為之行為即非屬職權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行政

機關打電話至被檢舉之公司該公司之地位為申請之相對人(本法

第二十條第一款)114

此外如個別法有特別程序規定時即應依該規定之目的解釋

應為之職權調查行為行政程序法中職權調查之規定即應立於補充

地位

為行政程序之當事人且行政機關係為職權

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法院稱此為「行政程序內之接觸」並無限制之

必要見解堪稱正確

115

(三)為程序外接觸之處理

因此在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定時仍須配

合待決事項所應適用之個別法規依規範目的判斷個案中職權調查

行為之必要性

既然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所指之行政程序為本法第二

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為之「行政程

113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 114 行政程序法第 20 條第 1 款「申請之相對人」為申請人請求行政機關

對其作成行政行為之人不可誤認為行政機關本身參見陳敏行政法總

論頁 771自版七版(2011) 115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8

5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2

序外」接觸即為行政機關與個案程序當事人在行政程序法規範之

程序外所為之接觸 116對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解釋如認

為凡行政程序外之接觸既為法所不許公務員本即不得為之是以

應作成紀錄或將書面文件附卷者仍為職權調查所必要之「程序內

行為」117

依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

益之人以書面方式為程序外接觸時應將所有往來書面文件附卷

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如以其他方式為程序外接觸者依同條第三

項之規定並應作成紀錄至於本項並未規定書面紀錄應附卷此

應係立法疏漏解釋上應與同條第二項之規定相同始能達成本條

之立法目的

則此見解不僅未正確認知此制度規範之目的亦有違法

規範之體系解釋更何況如此解釋公務員須將所有依職權調查事

實及證據之行為一一紀錄並予以附卷反而將造成公務員執行職務

之重大困擾因此相關說法應非的論

118

至於附卷之書面文件或紀錄應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因本條

第二項並無「主動」公開之規定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

字第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法第四十七條「亦寓

有保護公務員之目的俾使公務員於行政程序外凡與待決事件有關

之意見交換時皆應將所有往來之書面文件附卷或作成書面紀錄

(同條第二項第三項參照)以間接保護公務員」「行政機關就

11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

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37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117 此為本文發表於研討會時曾被提出之論點 118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3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1

213

待決事件縱有裁量權限亦不得恣意仍應為合義務裁量復有相當

行政救濟程序可資救濟既將接觸資料附卷供其他當事人閱覽即

已達公開之目的如認須主動通知其他當事人不僅衍生通知範圍

及技術上之爭議亦不利待決事件相關程序之迅速進行」「如與本

法第四十五條第一項『主動公開』之用語為比較可推知同法第四

十七條第二項所稱之『公開』者並無主動通知之意」故認為無

須主動公開僅須依申請而公開即可然此見解遭到學者批評認

為如此解釋過於消極本規定為個案資訊唯一主動公開之規定與

政府資訊公開法主動公開之立法目的不同且此解釋將使實體決定

前當事人仍無法知悉有程序外接觸之情形仍會引發行政機關有

偏頗的懷疑與立法意旨不符 119由立法理由觀之本項規定既為

「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之權益」並使其他當事人因文件或紀

錄附卷而有表示意見之機會 120

至於「其他當事人」當然包括申請之相對人(本法第二十條第

一款)至於已知之利害關係人行政機關得通知其參加程序(本法

第二十三條)因可藉由知悉程序外接觸情形而判斷自身利益受影響

之範圍及程序故解釋上亦屬之

如行政機關未主動公開相關資料

實無法發揮立法之功能故相關批評意見應值得贊成

121

(四)違反之法律效果

且依前述行政機關應主動公

開附卷之書面文件及紀錄時即無限制解釋「其他當事人」範圍之

必要

119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153另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2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21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

5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4

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為程序外接觸如已依同條

第二三項之規定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

開後該程序瑕疵即「補正」122

二本文之思考與檢討

但不妨害依相關法令(如公務員

服務法)及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對公務員之行政懲處責任為認定

反之如未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行

政程序即具有無法補正之瑕疵而成為得據以撤銷實體決定之事由

(一)行政法律關係中行政機關義務之規範

現代行政程序法制除以行政行為作為討論之重心外亦逐漸

著重行政法律關係(Verwaltungsrechtsverhaumlltnis)為基於行政法規

就特定事項於二個或二個以上之法律主體所產生之法律關係 123

本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為行政程序外接觸之規定即係對於

公行政明文課予之行政法上程序義務且規範於行政程序法總則部

為行政法上之權利義務關係行政法律關之成立變更或消滅可

依法令規定行政處分行政契約或事實行為並存在於具有行政

法權利能力之主體之間行政法律關係除強調人民於行政法上所享

有之權利及應負擔之義務外同時亦包含公行政主體之權利義務內

容而公行政之義務除由法律明文規定外亦可由行政依法維護

公益之一般義務或由人民之權利或由行政法上債務或補償關係

而得出

122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10-111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123 Maurer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sect8 Rn 16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3

215

分依體系解釋及國內多數見解除特別法有較嚴謹之明文規定外

為行政機關應遵循之最低程度規範 124立法者有意參酌美國APA之

立法例制定本條規定即明文課予行政機關於正當行政程序中應負

之義務我國行政程序法採行德國VwVfG之基本架構援用職權調

查原則之精神但為補強德國法制對於正當法律程序不足之處而

引進美國法制本意甚佳行政機關於個別案件中既負有維護公益

之一般義務並透過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以維護公益及私益如行

政機關於職權調查權限外進行程序外不當接觸而影響公益及私益

之保障時應屬於違背行政機關義務之程序行為即應予規範禁止

由此觀點出發即不宜認定本法第四十七條僅為訓示規定而應更

積極地承認行政機關依法負有一定之程序義務 125

(二)歷史解釋與目的解釋之思考

1 由立法理由中探知之規範目的

本法第四十七條所欲發揮之功能參酌立法理由之說明包括

防止行政機關偏頗及保障當事人權益 126

124 蔡茂寅等前揭註

因此一方面強調行政機

2頁 19-20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

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 554-557五南出版社(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 19-20(1999)少數見解認為此說無說服力並無標準足以認定行政程序法屬

「最低程度之程序保障」參見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

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

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28(2007) 125 本文就此所持之論點與審查委員之見解容或有間特此說明 126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5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6

關之公正性另一方面又強調當事人間權益之公平性因特別強調

保障當事人權益則反應出大陸法系中基本權程序保障功能之思

維此外亦希望藉此對於盛行於行政機關實務上「關說」之情形

進行規範以使關說之行為透明化 127

行政程序法中一個條文如由立法意旨觀之可同時達到程序

之公正性公平性及公開性的功能應可推知立法者對於法制設計

本質認識有不清之處因此何者始為法制本質上應遵循的精神

實應仔細思考否則將出現規範主軸不清規範範圍不明之謬誤

對於此點實不宜一概以我國法制與美國法規範不同

如此資訊之公開性亦為本

條所欲發揮之功能

128

2 由法制之規範功能為解釋

而為不同

的解釋以自圓其說

美國透過司法機關所為之判決強調 5 USC sect557(d)之規範目

的在於保障當事人間之公平性使審判式聽證程序中對於片面接

觸情事不知情之其他當事人得以有機關獲悉相關情事並表示自

己的意見姑且不論維護程序公平性為本體或係保障當事人程序之

工具 129

127 葉俊榮前揭註

禁止片面接觸之本旨仍在於維護正當法律程序中各當事人

間武器平等的精神強調的是正當法律程序中「公平」的面向此

116頁 137 128 參見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一)之說明 129 此涉及美國法上對於正當法律程序本質之討論關於工具說及本體說之

見解參見蔡穎瑩前揭註 15頁 19-24本文於此不予深論但相關討

論亦反應出即便在美國法制中程序規範是否具有獨立性或僅係發揮輔助

實體決定之功能並非有一致見解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5

217

外美國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拘束審判式聽證程序中行政機關之行

為而不適用其他程序中作成決定者原因在於該程序中採用證據

紀錄排他性行政機關僅得依紀錄資料作成決定藉此使當事人皆

得以對於紀錄中之證據及其他資訊進行攻擊防禦始產生禁止片面

接觸之法制設計

我國對於權利保障與行政程序之關聯受德國法制及其理論之

影響強調行政程序對於實體基本權保障之重要性 130

(三)規範範圍之釐清

解釋上正

當行政程序有助於行政機關作成正確決定以避免人民之權益受到

不法之侵害因此保障當事人於程序中武器平等之公平性應有助

於發揮此行政程之基本功能我國繼受美國法制於行政程序法中

增設德國法上所無之禁止程序外接觸的規定在規範功能上即應為

摘取該法制特別之規範功能以強化我國行政程序法制因此本

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在解釋上仍應強調側重於正當法律程序中之

「公平性」保障當事人間進行攻擊防禦時之武器平等藉以保障其

實體權利否則錯誤認知本條之規範功能即易掉入行政繁瑣的

工作泥沼中亦即不論於何種程序中公務員執行職務進行調查

皆作成紀錄或將所有書面附卷以求自保而使本條成為促進行

政彈性及效率之障礙是故為使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能夠發揮

一定之規範功能在解釋上即應為一定之調整及限縮

1 適用的程序類型宜限制

130 例如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於政治庇護案中即明白指出行政程序有助保障

實體之基本權利BVerfGE 56 216 (236ff)

5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8

本法第四十七條列於行政程序法總則導致不論最後行政行為

的態樣為何皆適用之本條規定如此結果與本條立法精神大相逕

庭實有限縮之必要否則亦與效率的要求不符 131以行政指導及

陳情為例本質上為非正式行政行為未發生實質法律效果並無

須適用禁止片面接觸以維護當事人間武器平等之必要而行政規

則為行政機關內部規範欠缺直接對外拘束人民權利義務之法律

效果亦無適用之必要至於法規命令本質上為「一般性政策的

制定」本即應廣納各方意見實不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 132而重點實為各方在訂定規範的過程中有對等的討論對話機

會因此本質上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以保障當事人間公平的行

為為行政處分及行政契約此二大行政行為態樣 133

至於在作成行政處分及締結行政契約之程序中對照美國及德

國法制尚須進一步檢視我國聽證程序之設計

134

131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11(2001)

我國關於程序類

型的設計類似於德國法制而非美國法制本法雖有要式聽證程

序之設計亦規定聽證須作成紀錄(本法第六十四條第一項)然除

132 湯德宗前揭註 122頁 109 133 計畫確定裁決性質上亦為行政處分且涉及多元利益的調和如日後我

國確實執行確定計畫之程序自應適用本法第 47 條之規範 134 本法並未就締結行政契約應進行聽證之規定然如舉行聽證可使其他利

害關係人有參與程序之機會且如作成行政處分依法應舉行聽證但締結

替代該行政處分之行政契約卻無須聽證可能使行政契約成為規避聽證的

工具參見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

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

集頁 282元照出版社(2002)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7

219

法規有明文規定外聽證紀錄為行政機關作成行政處分時應斟酌之

文件(本法第一八條第一項)並非唯一具有排他性之資料遵循

職權調查原則之法理而與德國法制相近因此如欲保留本法第四

十七條之規定並貫徹前述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理精神本文建議

於修法增訂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效力的前提下建議限縮本法第

四十七條規定而僅適用於特別程序中即正式聽證程序及計畫確定

程序此處所持限縮本法第四十七條程序態樣適用範圍之見解主

要論證依據為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與當事人間公平性的關聯此為

德國法制所無行政程序法立法之際我國繼受美國法時亦未配合

建立相關觀念也因此導致現行規定過度擴張禁止程序外接觸之範

圍造成法理邏輯混亂亦可能成為行政機關及公務員之掣肘因

此本文此處之見解亦僅建議係回歸法理一致性而提出之修正意見

而已

2 人的範圍宜擴大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所規制之人一方為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

一方為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達前述立法目的使所有相關

資料皆呈現當事人面前理論上本條宜儘量包括所有可能建立接觸

之管道因此受規範之人的範圍宜擴大因此在解釋代表當事人利

益之人時不應侷限凡宣稱為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或依相

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

人為行為之人皆應屬之不限於代表人代理人或輔佐人等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涉及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分別提出之設籌加油站申請且

二者之申請具有排他的競爭性如依美國法制屬於涉及「有財產

5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0

價值性優惠的競爭請求」之事件特別應注意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承辦公務員有洩漏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予被告機關之顧問 Y

的情形而被判刑確定於參加人 A 公司之申請事件中名義上之

申請人為該顧問 Y 之配偶 X於論斷是否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

一項之規定時即涉及參加人 A 公司被告顧問 YY 之配偶 X 彼

此間的利益關係在 X 提出之申請案所進行之行政程序中實際上

之申請人仍為 A 公司原處分機關未明察 X 是否係以代理人身分提

出申請命其提出委任書處理有可議之處而承辦公務員雖係與

被告顧問 Y 接觸以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由此情形亦

可判定承辦公務員既已受理 X 作為 A 公司代理人所提出之申請

案且 Y 一方面為該申請案中代理人 X 之配偶且同時亦受 A 公

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興建加油站依相關事證可認定 X 係為 A 公

司之利益為行為與其配偶及 A 公司間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

故可認為承辦公務員係主動接觸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於 X 代理 A

公司提出申請之程序中有為程序外接觸之情形本案原審判決及最

高法院判決中僅援引刑事判決所確定之事實直接認為承辦公務

員於處理原告申請之案件中認定與X所為之接觸係屬於違反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情形不僅未就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

件進行涵攝說明未仔細辨明不同程序間之當事人及代表其利益人

的關係雖結論並無錯誤但推論仍未臻嚴謹明確

然而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是否只限於承辦公務員我國法的

解釋與美國法明文規定不同美國法明文規定機關內所有成員或其

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皆不得進行

片面接觸不限作成決定之人員如此始可歸避承辦人員透過機關

內其他人進行接觸卻不受規範的可能我國規範之範圍過於狹隘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9

221

此亦為建議宜修正之處

3 事的範圍宜限縮

如前所述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九六二

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時「縱接觸內容係屬

程序事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因此涉及相關

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此與美國法之規定不

同然誠如前述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中 135法官以「麵包與奶油」的關係來形容行政機

關與公眾間非正式之接觸互動表示公務員實不可能脫離公眾生活

而獨立存在且在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中 136法官亦以人情事理的角度看待

公務員的社交生活因此行政機關與公眾之接觸只要在不影響司

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並無全面禁止之必要只

有對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問題進行程序外接觸可能引起當事人公平

防禦的疑慮始有限制之必要前述法務部之見解不僅誤認禁止

程序外接觸之立法目的過於側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忽視當事人

間的公平性且理想性地過度限制程序外接觸之事項忽略人情事

理應不可採因此建議修改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規定明文

限定於就待決事項之實體問題為接觸時始有限制之必要 137

於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

字第五三號判決)中當事人曾由立法委員陪同前往原處分機關

135 567 F 2d 9 (DC Cir 1977) 13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137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6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2

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會討論法律解釋問題因原處分機關依本法

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作成紀錄附卷故無違法情事可言然嚴

格說來本案當事人拜會原處分機關時討論法律解釋問題並非違

法禁止之關說行為亦不屬於遊說法所定應強制登記之行為且如

未涉及個別具體案件之實體問題而限於法律解釋之請益則本質上

亦不應屬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情形本無須受限制當

然為免爭議及為求自保行政機關得製作相關紀錄但仍應與本法

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無涉

至於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

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公務員受理違反贈與稅法之稅務違章案件

於妻子經營的髮廊中遇見被檢舉人之妻子詢問被檢舉人所涉及之逃

漏稅事件公務員告知若主張被檢舉人無贈與情事應出具有關書

面資料以為證明最後並認定被檢舉人無逃漏稅情事而擬簽結該檢

舉案本案中被檢舉人既為稅務違章事件中之當事人其妻在客

觀上可認為代表其利益之人公務員應不得與其於程序外就逃漏稅

事件之實體問題為接觸公務員於自家經營的髮廊面對被檢舉人之

妻子提出相關詢問而為答覆時與前述案例不同之處在於公務員

並非僅就抽象法規範的解釋進行回答而已就承辦之被檢舉案件具

體內容之認定可能性進行回答應已涉及實體問題公務員與被檢

舉人之妻子所為之接觸已超越公務員社交生活之對話範圍已屬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外接觸實應依本法第四十七

條第二項第三項之規定作成書面紀錄並予以附卷及公開

(四)重視違反之法律效果

行政機關公務員所為之行政程序外之接觸行為姑不論可能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1

223

生公務員懲處之法律效果但就行政程序之法制而言可經由依本

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規定作成紀錄將書面文件附卷並

主動公開而將此瑕疵予以補正未損及當事人程序中武器平等之

公平性然未經補正之瑕疵即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而未踐

行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所要求之行為者依美國法制之

觀點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違法或無

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響即使

採職權調查原則之德國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

如有瑕疵或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

關之行為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二國法制對於程序瑕

疵之法律效果實有異曲同工之處 138

反觀我國對於公務員所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行政機關之處

置較強調對於公務員之行政懲處

139

138 關於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參見本文貳三之論述

而未仔細審酌其行為是否該當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件是否已依同條第二項第三項規

定為補正之行為亦未審酌未補正者此程序瑕疵對於實體決定影響

之程度而法院於爭訟案件中主要仍審酌實體決定之違法性而

未深入論證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對於實

體決定之影響及重要性我國法院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論證之深度

及密度依本文前述觀察與美國司法實務相較實仍有相當大之

差距因此行政機關及法院宜強化對於本條規定之認識及解釋

139 經查詢公務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之保障案件決定書查詢系統(httpwwwcsptcgovtwptcindexasp)以公務員違反公務員服務法第 4 條保密義

務而作成之復審或再申訴決定至民國 100 年止即計有 14 筆決定書

6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4

而對於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合法性進行審查時更須體認程序外接

觸之程序瑕疵與實體決定間之關聯性並進行深入說理論證如此

始可提升本條規定之重要性並落實禁止程序外接觸而確保當事人

程序權益之法理精神

伍結語重新檢視聽證法制之契機

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繼受美國法制並將其融合至以德國法

制為主軸的行政程序法時未深入探究美國正當法律程序之精神

APA 中程序類型之特性即於行政程序法中強行置入禁止片面接觸

之規定本文以相當篇幅介紹美國 5 USC sect557(d)禁止片面接觸之

法理及實務案例並與德國法制進行比較目的即在於突顯現行規

定法理混淆及制度設計缺乏一貫性的缺失此外台北高等行法院

九十四年度訴字第七五二號判決及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五年度判字第

一二三九號判決此一具有高度重要性及爭議性的案件中(高速公路

電子收費系統案或稱為 ETC 案)中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重

要性未受重視益發突顯我國實務界對於此制度之認識有限因此

本文嘗試以回歸法制本旨的角度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禁止程序外

接觸之規定重新檢視其立法目的並對於本條之適用範圍提出檢

討修正之意見

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德國

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備受爭

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聽證程序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3

225

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到重視在

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際如能重新

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程序之法制得以

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化」有所助益

6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6

參考文獻

書籍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

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

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5

227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期刊文獻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 8-21(1999)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3-120

(2008)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

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

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1-33(2007)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2-17(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

頁 18-33(1999)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12 TEX TECH

ADMIN L J 223-279 (2011)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6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8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專書論文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

頁 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

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

壽論文集」頁 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

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

總論篇頁 112-168三民書局(1998)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49元照出版

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

行政程序法論頁 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51-83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7

229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67-209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 25-155元照出版社

三版(200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

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6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0

摘要

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公務員與當事人為行

政程序外接觸的規定係仿自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而本

條自行政程序法施行至今逾十年以來並非行政法學界及司法實

務界重視及討論的重點然而本條規定卻為行政機關在具體程序

中重視之規範甚至可能導致行政機關承辦人員在具體情形中無

所適所或形成困擾因此本文先就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關於禁止

片面接觸之規範針對成文法規定及司法實務案例進行說明及觀

察以掌握美國相關法制之精神及本旨此外亦介紹德國法制之

精神並就我國司法實務涉及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案例進行

觀察探究我國對於本條精神之運用是否仍有待釐清之處在回

歸法制本旨之深入研究後即不難發現此程序機制之基本功能

在於確保正式的聽證程序中當事人間攻防之程序公平性並非著

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總則部

分而非強調聽證程序公正性之維持在體例安排上即與制度之

本質混淆亦容易導致實務見解不明確而產生許多疑義

面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

德國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

備受爭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

聽證程序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

到重視在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

際如能重新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9

231

程序之法制得以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

化」有所助益

7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2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 Review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n the American and German Legal Systems

Ling-Ching Fu

Abstract

sect47 APA of Taiwan stipulates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and follows the regulations in the APA of the USA

Since the APA in Taiwan came into effect in 2001 this regulation

hasnrsquot stayed in the center of the legal researches and practice in

Taiwan Howeve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public officials in

concrete case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eaning and the nature of this

regulation the similar regulations an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he

USA are first examined in this article Meanwhile the German legal

system regarding this problem is also introduce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aiwan will be also intensive observed The application

possibility of sect47 APA of Taiwan as well as the viewpoints in the

practice will be acquainted At last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protects the fairness

between the concerned parties in the formal hearing procedures but

not the neutrality of the responsible authority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1

233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nature of this legal institution has

not been correctly understood in Taiwan It leads to the result that

the APA of Taiwan should be further reformed An amendment of the

APA of Taiwan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Keywords ex parte communication due process hearing trial-type

hearing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 formal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8-21(1999)
  •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113-120(2008)
  •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1-33(2007)
  •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2-17(2001)
  •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18-33(1999)
  •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112-168三民書局(1998)
  •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4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51-83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67-20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25-155元照出版社三版(2006)
  •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 摘要
    • Abstract
Page 2: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由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 …cycu.lawbank.com.tw/Download/30/01300005.pdf接觸或禁止片面接觸為核心議題之研究論著。即使在司法實務上,也

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64

一規範內容及法務部函釋見解

二本文之思考與檢討

伍結語重新檢視聽證法制之契機 關鍵字禁止片面接觸禁止程序外接觸正當法律程序聽證審

判式之聽證紀錄排他性正式行政程序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

165

壹前言

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公務員與當事人為行政程

序外接觸的規定依立法理由之說明係仿自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

立法 1本條自行政程序法施行至今逾十年以來並非行政法學界重

視及討論的重點目前國內相關文獻中至多於論及行政程序法相關

原則及規範時概略介紹本條 2或於介紹美國正當法律程序之概念時

約略介紹禁止片面接觸之精神 3

1 我國行政程序法於立法過程中除法務部研擬行政院提出的政府版草

案外尚有立法委員吳東昇等委員提案陳婉真委員等提案謝啟大委員

等整合案不同的委員版草案以及最後於立法院審查會通過的協商版本

在政府版草案中並無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定而是在陳婉真等委員提案

中明定參考美國行政程序法 5 USC sect557(d)而規範行政機關於作成行

政決定前原則上禁止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程序外之接觸此提

案條文與最後謝啟大等委員整合版及審查會協商版相同亦為最後三讀

通過之條文由此立法資料可知美國行政程序法 5 USC sect557(d)為我國

行政程序法第 47 條所參酌之立法例相關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參見五南

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頁 87-88五南出版社(1999)

然尚未見以行政程序中禁止程序外

2 例如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 105125元照出

版社三版(2006)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頁 148-154新學林

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黃俊杰行政程序法頁 102-103元照

出版社(2006)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

論頁 58-5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

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 15-16(1999) 3 例如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7-20元照出

版社二版(2005)

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66

接觸或禁止片面接觸為核心議題之研究論著即使在司法實務上也

少有直接以此為案件爭點之行政法院裁判例如以「程序外接觸」或

「片面接觸」為關鍵字搜尋行政法院之裁判且行政法院就此爭點進

行實體論斷者 4最高行政法院僅有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決(籌

設安南加油站案)5

4 搜 尋 之 資 料 庫 為 司 法 院 法 學 資 料 檢 索 系 統

(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中之裁判書查詢查詢案件日期至

2012 年 3 月 16 日止此外須說明者本文搜尋之案例以行政法院就「程

序外接觸」或「片面接觸」之爭點有進行實體上有無理由之判斷者為限

如僅為當事人於訴訟中攻防之主張非具有重要性之爭點而行政法院未

為論斷者即不在此列

至於各高等行政法院之裁判則有台北高等行

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

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三號判決(商業同業

公會聯合行為案)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

決(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及高雄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

第二四八二四九二五號判決(籌設安南加油站案之原審判決)

等值得注意者在司法實務上行政法院雖然在各裁判中對於程序

外接觸的問題進行實體論斷但相關問題並非當事人間攻防論據之

核心重點此外特別在台北高等行法院九十四年度訴字第七五二

號判決及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五年度判字第一二三九號判決此一具有

高度重要性及爭議性的案件中(高速公路電子收費系統案或稱為

5 另外尚可查及最高行政法院 93 年度判字第 526 號判決為台北高等行政

法院 91 年度訴字第 3836 號判決(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之上訴判決

然最高行政法院並未就上訴人所持之上訴理由進行進一步之實體審理逕

以「上訴論旨所指各點均無可採」為由而駁回上訴故本文就此上訴審

判決即不進行深入討論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

167

ETC案)行政法院以行政機關僅與特定申請人進行協商而未與其

他入圍申請人協商在協商程序上違反平等公益原則卻未思考此

時是否與禁止片面接觸之精神有違而有應適用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

條的問題可見目前我國行政及司法實務對於此制度之認識實屬有

然而於行政程序法施行之初法務部即接連針對行政程序法第四

十七條作成函釋 6

本文以下先就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以下簡稱為APA)關於禁止片面接觸之規範就成文法規定及

司法實務案例進行說明及觀察以掌握美國相關法制之精神及本旨

此外並就德國法制為觀察以為比較之後則就我國司法實務涉

及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案例進行觀察探究我國對於本條精神之

運用是否仍有待釐清之處最後回歸至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規

定檢視條文規範本身是否有待檢討之處尤其我國行政程序法係以

德國聯邦行政程序法(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以下簡稱為

以協助各級行政機關於實務上具體適用本條由

此可知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為行政機關在具體個別行政程序中重

視之規範甚至可能導致行政機關承辦人員在具體情形中無所適所或

形成困擾但在學理的研究及司法爭訟中這個問題卻未受重視面

對行政機關在實務層面有迫切需求但學理研究卻相當缺乏且司法

實務見解亦屬有限的情形本文即嘗試以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為核

心對於其理論基礎及司法實務中面臨之爭議進行較深入的探究

6 例如法務部(90)年法律字第 047156 號(90)年法律字第 000584 號

(90)年法律字第 000586 號等函釋

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68

VwVfG7

此外應併予說明者為本文對於美國法制之研究限於美國聯

邦行政程序法之相關規定主要因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規

定係繼受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規範而各州行政程序法之規定與

聯邦法規不盡相同且亦因各州法院判決而有不同的法制發展

)之架構為基礎美國法制之精神應如何融合至我國大陸

法系的體系中為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進行檢討並

提出修正建議時應特別注意的問題本文透過文獻研究案例研

究及比較法的角度希望得以提供關於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較完

整精確的理論基礎說明亦期透過相關分析檢討使行政機關及司

法實務面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時有較明確之脈絡得以遵

8

7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in der Fassung der Bekanntmachung vom 2312003 (BGBl I S 102) zuletzt geaumlndert durch Art 2 Abs1 des Gesetzes vom 1482009 (BGBl I S 2827)

因此本文論述以美國聯邦法制為限並不及於美國各州之法規範

此外囿於本文作者留學及研究之背景對於美國法制理解之深度

仍有一定限制不可諱言地此為本文研究上仍有待加強之處然

對於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觀察本文仍具有拋磚引玉的功能

以期未來學界對於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德國聯邦行政程序法及我

8 例如德州行政程序法對於片面接觸之限制較嚴格致使法院於判決中即

有放寬限制之見解See Pamela M Giblin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 30-41 (2005) Ron Beal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12 TEX TECH ADMIN L J 223 231-239 (2011)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

169

國行政程序法等法制之整合有更深一步的觀察及研究

貮外國立法例

一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禁止片面接觸法制簡介

(一)一九七六年聯邦行政程序法修法前

1 美國聯邦憲法之正當程序條款

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APA)於一九四六年制定並於一九六

六年編入聯邦法典(United States Code USC)第 5 篇(Title 5)

時並無禁止「片面接觸」(ex parte communication ex parte contact)

的規定當時法院通常依據美國憲法上正當程序條款(due process

clause)對於行政機關之行為進行評價 9

正當法律程序概念之形成最早源自一二一五年英國大憲章

(Magna Carta)第 39 條所稱依國法(by the law of the land)判決的

觀念

10

9 ERNEST GELLHORN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277 (2006)

而正當法律程序(due process of law)一詞首見於西元一

10 英國 1215 年大憲章第 39 條「任何自由之人非經同級貴族之合法審

判或依國法之判決不得予以逮捕監禁沒收財產剝奪法律保障

放逐或受任何方式之傷害」(No freemen shall be taken or imprisoned or disseized or exiled or in any way destroyed nor will we go upon him nor send upon him except by the lawful judgment of his peers or by the law of the land ) 原 文 參 見 The Text of Magna Carta httpwwwfordhameduhalsallsourcemagnacartaasp Fordham University (last

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70

三五四年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三世(Edward Ⅲ)時期改寫大憲章條

文後之第 3 條「任何人無論其身分或地位『非經正當法律程序』

(by due process of law)不得流放沒收財產拘禁剝奪繼承權

或處以死刑 11」而在美國一七六一年生效之聯邦憲法增補條文

第 5 條(US Constitution Amendment V)明白揭示正當法律程序一

詞「任何人非經陪審團提起控訴不得受死刑或其他不名譽犯罪之

審問但戰時或危難時期服役之陸海軍國民軍所發生案件不在

此限同一罪案不得令當事人受二次以上生命或身體之危難不得

強迫刑事罪犯自證己罪亦『不得未經正當法律程序』(without due

process of law)剝奪其生命自由或財產若非有公平之補償不

得將私有財產徵收公用」12

visited Oct 31 2012)

此外一八六八年生效之美國聯邦憲

11ldquoNo man of what estate or condition that he be shall be put out of land or tenement nor taken nor imprisoned nor disinherited nor put to death without being brought in answer by due process of the law rdquo原文參見 Victorian Consolidated Acts Australasian Legal Information Institute httpwwwaustliieduauaulegisvicconsol_actiaaa1980240s8html (last visited Oct 31 2012) 12 ldquoNo person shall be held to answer for a capital or otherwise infamous crime unless on a presentment or indictment of a Grand Jury except in cases arising in the land or naval forces or in the Militia when in actual service in time of War or public danger nor shall any person be subject for the same offence to be twice put in jeopardy of life or limb nor shall be compelled in any criminal case to be a witness against himself nor be deprived of life liberty or property without due process of law nor shall private property be taken for public use without just compensationrdquo原文參見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Constitution Society httpwwwconstitutionorgusconstihtmamend5 (last visited Oct 31 2012)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9

171

法增補條文第 14 條(US Constitution Amendment XIV)第 1 項

(Section 1)則規定「凡出生或歸化於美國並受其管轄之人皆為

美國及其所居之州之公民無論何州不得制定或執行損害美國公

民特權或豁免權之法律亦不得『未經正當法律程序』(without due

process of law)剝奪任何人之生命自由或財產亦並不得否定管

轄區內任何人法律上受平等保護之權利」13增補條文第 5 條主要

規定人民於刑事司法程序之權利但關於正當程序條款提供之保

障解釋上並不以此為限主要目的在於保障人民之生命自由及

財產免於遭受國家公權力(立法行政及司法)恣意及不合理之

侵害 14而增補條文第 14 條第 1 項之規定係限制各州權力之行使

藉此拘束各州政府所有之行為以保障人民之實體權利此二者

即為美國聯邦憲法正當程序條款之規定並為各州憲法所仿效進

而成為美國保障人民基本權利的普遍概念 15

13 ldquoAll persons born or naturalized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subject to the jurisdiction thereof are citizen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of the state wherein they reside No state shall make or enforce any law which shall abridge the privileges or immunities of citizens of the United States nor shall any state deprive any person of life liberty or property without due process of law nor deny to any person within its jurisdiction the equal protection of the laws rdquo原文參見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Constitution Society httpwwwconstitutionorgusconstihtmamend14 (last visited Oct 31 2012)

14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70元

照出版社二版(2005) 15 關於正當法律程序原則之發展歷程參見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

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頁 55-66(2005)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

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頁 15-19(2008)

1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72

2 正當程序條款之內涵

雖然在字義上正當程序法律程序的保障似侷限於程序正當合

法的要求但是隨著美國最高法院在司法實務上強化憲法增補條文

第 14 條第 1 項的解釋及適用確立了正當程序中對於實質正當的要

求 16因此正當程序條款兼具程序與實質之內涵包括了程序上

之正當程序( procedural due process)與實質上之正當程序

(substantive due process)二個層面 17前者為國家公權力限制人

民生命自由或財產時所應遵循之程序正當的問題而後者則為

法院審查立法者通過之法律以確保其規範內容實質公平的問題

尤其實質上之正當程序於個案中強調立法達成目的與手段間合理

適當關聯性或比較個別法益(人民基本權利)及公益的維護以

判斷立法是否正當此與我國憲法第二十三條所揭櫫之比例原則及

公益原則相近 18

反之程序上之正當程序即強調程序正義面向確保國家公權

力行使程序之公平正當適用時美國法院發展出「二元分析法」

(bifurcated analysis two-tier analysis or two-stage analysis)首先

須先界定系爭利益是否為生命自由或財產如屬肯定則進一步

此點為了解正當法律程序的觀念時須注意不得

「以辭害意」之處

16 關於正當程序之實質正當於美國法制的發展參見郭介恆正當法律程

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

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 134 以下三民書局(1998) 17 湯德宗前揭註 14頁 170 18 郭介恆前揭註 16頁 163-164湯德宗前揭註 14頁 173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11

173

判斷用以剝奪或限制該等利益之程序是否充分正當 19換言之

須先確認受保護之利益並進一步決定為保護該利益而應進行程序

之充分性 20在行政程序中鮮少涉及生命權的限制或侵害主要

仍是在判斷受保護之自由或財產等利益是否經由正當之程序而受到

限制 21然而因行政決定涉及的公私益形態日益多元政府作成決定

時須考量的事由不一而足且特定的程序權利(procedural right)例

如當面詰問證人由公正之作成決定者舉行聽證又有相當程度地影

響程序之公正性及實體決定之正確性導致程序應如何進行始謂正當

(due)的問題實無法一概而論依美國聯邦上訴法院法官H Friendly

的綜合分析憲法層次上正當的程序包含了下列要素 22

公正的裁決機關(an unbiased tribunal)

對欲採取之行動預先通知並提出理由說明(notice of the

proposed at action and the grounds asserted for it)

對於不應採取系爭行動有表示意見的機會(an Opportunity to

present reasons why the proposed action should not be taken)

要求傳喚證人的權利(the rights to call witnesses)

知悉不利證據的權利(the rights to know the evidence against

19 湯德宗前揭註 14頁 170 20 Sherry Iris Brandt-Rauf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 382-383 (1980) 21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01 22 Henry J Friendly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 1278-1295 (1975) 另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14頁 199-200

1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74

one)

完全依呈現的證據作成決定(decision based only on the

vidence presented)

選任辯護人的權利(counsel)

作成紀錄(the making of a record)

說明理由(statement of reasons)

公眾參與(public attendance)

司法審查之機會(judicial review)

因此美國憲法所保障的正當程序強調應遵循公平公正及

公開的精神在資訊公開透明的情形下使各方當事人有平等表達

意見的機會並由中立決定者主導程序之進行以保障當事人之權

益確保決定之正確性而行政機關面對複雜之事務應作成決定時

對於正當程序的要求程度即愈高然對於行政機關而言就複雜事

務作成決定時問題的重心往往並不在於其中所出現的利益衝突

真正引發問題者更在於資訊的片面呈現(ex parte presentations)23

3 司法實務見解-援引正當程序條款之精神為判決

導致行政機關無法作成客觀正確的決定因此行政機關為片面接

觸所受限制之範圍為片面接觸後應採取之措施等即為正當程序

要求下須加以重視的問題

23 Cornelius J Peck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 236 (1962)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13

175

綜前所述在一九七六年APA修法加入禁止片面接觸條款前

行使公權力者與當事人如有片面接觸法院係依美國聯邦憲法增補

條文中正當程序條款的精神對於行使公權力者之行為進行評價

例如在Sangmon Valley Television Corp v United States案 24中申請

人向聯邦通訊委員會(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FCC)

提出遷移電視頻道之申請然於舉行聽證期間申請人分別邀請委

員會委員共進午餐並於一九五五年及一九五六年贈送每位委員火

雞此外於委員會作成決定前申請人分別寫信予每位委員說

明遷移電視頻道之好處但信件並未列入紀錄其他反對者即無從

知悉法院認為本案本質上為行政機關規則訂定(rulemaking)

的行為然社區間遷移頻道涉及對於「有財產價值性優惠的競爭請

求」(competing claim to a valuable privilege)25為調和不同利益衝

突並尋求解決方式本於公平(fairness)的要求行政機關相關程

序須以公開的方式進行因委員會的委員與當事人曾進行私下接

觸法院宣告委員會的行為無效並應重新進行程序法院並強調

如此極度有偏見的行為應無法予以維持 26

24 269 F 2d 221 (DC Cir 1959)

25 JERRY L MASHAW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593 (2009) 學者湯德宗則將 ldquovaluable privilegerdquo 譯為「有價

特惠」參見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前揭註 3頁 18湯德宗論行

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314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26 本文於此處未就其他案例多所研究著墨主要在於此處僅為就 APA 於

1976 年修法增訂禁止片面接觸條款前介紹法院援引正當法律程序的精神

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進行審查至於 1976 年 APA 增訂禁止片面接觸條款

後始為本文後續之重點

1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76

於前述案例中法院認為 FCC 應以公開之程序與申請人為接觸

討論以使列於競爭地位之他人得以知悉相關情事而 FCC 於本案

中已嚴重違反聽證應公開之精神法院即未維持 FCC 之決定由此

可知在一九七六年 APA 修法加入禁止片面接觸條款前行政程序

中如發生片面接觸的情形因相關接觸未列入紀錄牴觸聽證程序

公開的精神致使其他當事人無從知悉並提出有利於己的事證或

進行詰問更因此嚴重影響聽證程序的公平性法院認定有違憲法

所強調的正當法律程序精神

(二)1976 年聯邦行政程序法修法後

1 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規範之程序態樣

APA於一九六六年編入美國聯邦法典第 5 篇後同年資訊自由

法案(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通過並編入 5 USC sect552 中一

九七四年隱私法案(Privacy Act)則編入 5 USC sect552(a)中一九

七六年政府陽光法案(Government in the Sunshine Act)編入 5 USC

sect552(b)中 27

在前一步對於APA中禁止片面接觸之規範進行研究前首先須

先了解APA所規範程序態樣的差異美國APA所規範的行政程序

將機關之行為分為規則訂定(rule making)及行政裁決(adjudication)

而同年APA亦加入了禁止片面接觸(ex parte

communication)的規定

27 Government in the Sunshine Act Pub L No 94-409 sect4(a) 90 Stat 1246 (1976) (codified at 5 USC sect557 (d) (1976))相關說明參見羅傳賢美國

行政程序法論頁 7五南出版社(198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15

177

二種訂定規則為行政機關擬定修正或廢止規則之程序 28而

規則則為執行解釋或補充法律或政策或規定機關之組織

程序或職務之機關文書之全部或一部具有普遍或特別之適用性及

向後生效之效力 29所謂行政裁決係指行政機關作成決定(order)

之程序 30而決定則為行政機關就訂定規則以外之事項所為全部

或一部之最終處置(final disposition)31換言之行政裁決即為行

政機關訂定規則以外所作之終局決定其態樣多元形式不一而

足 32主要的特徵在於行政機關人員適用法律於特定事實而對於

特定人或特定多數人所為之決定 33

此外以機關是否應以進行審判式聽證程序( trial-type

hearing)並以聽證紀錄所載作為決定之基準可將行政程序區分為

正式(formal)及非正式(informal)二種程序

性質上規則訂定即為行政立

法之行為而行政裁決則為對於特定事項作成之最終處置

34

28 5 USC sect551(5)

至於何時須進行

29 5 USC sect551(4) 30 5 USC sect551(7) 31 5 USC sect551(6) 決定內容包括核發執照其形式為准許否准禁止

或宣告在所不問 32 WILLIAM F FUNK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74 (2009) 33 Id at 74 因此有學者認為此接近大陸法系行政處分之概念參見羅傳

賢前揭註 27頁 64然而實際上美國 APA 所稱之行政裁決泛指行

政機關訂定規則以外之所有作成決定的行為態樣相較於我國行政程序法

第 92 條關於行政處分之定義限於行政機關對於公法上具體事件所為對外

直接發生法律效果之單方行政行為可知美國法上行政裁決之概念範圍

仍較為廣泛 34 5 USC sect554(a) sect553(c)

1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78

正式的程序則須另有成文法的規定實際上美國聯邦政府在具

體個案進行裁決而應依法律規定適用 5 USC sect554 sect556 及sect557

之正式程序並基於聽證紀錄作成裁決決定的情形只占極少數

換言之絕大多數之事件是進行非正式程序作成裁決決定 35

至於規則制定程序依 5 USC sect553(b) (c)之規定訂定規

則之機關須將規則之草案為一般性公告(general notice)刊載於

聯邦公報並給予權益可能受影響之相關民眾提供評論

(comment)之機會於踐行此公告及評論之程序後行政機關

綜合民眾之意見發布規則並應就規則所依據之基礎目的為

簡要之說明此即為非正式規則訂定程序之三階段

而在

非正式裁決程序中不強制進行審判式聽證而是依事件之性質

行政機關擁有較大的程序自由APA的條文僅 5 USC sect555 相關

附屬事項之規定會適用於非正式之行政裁決程序

36因此非

正式之規則訂定程序又稱為「公告及評論的規則訂定」

(notice-and-comment rulemaking)37至於正式之規則訂定程序

於進行公告及評論後須如同作成正式裁決一般進行審判式聽

證程序並以聽證紀錄為準發布規則因此正式之規則訂程

序至為繁複且須例外有成文法規定須依聽證紀錄時 38

35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始進行

正式規則訂定程序

9 at 247 36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323 37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183 38 5 USC sect553(c)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17

179

綜上所述綜合行政裁決及規則訂定之行為態樣以及是否

應行審判式聽證程序即得以下表簡示美國 APA 之程序模組而

灰色部分即為常見之程序類型

行政裁決 規則訂定

非正式程序 5 USC sect555

附屬事項

5 USC sect553

通知評論

正式程序

5 USC sect554

通知當事人職能分工 39

5 USC sect556

審判式聽證唯一紀錄

5 USC sect556

審判式聽證唯一紀錄

5 USC sect557

正式決定禁止片面接觸

5 USC sect557

正式決定禁止片面接觸

來源作者綜合整理 40

2 禁止片面接觸之相關規定

39 Separation of functions又譯為「職能分離」或「審查職務分立」基於

任何人不得自斷其案的法理5 USC sect554(d)(2)規定行政機關內負有調

查或檢舉職權之成員不得參與該事件或與該事件有事實上關聯的裁決決

定對於相關事件亦不得提供作成裁決決定者任何諮詢意見或提出建議

性決定因此多由專職獨立之行政法官(administrative law judge)進行

聽證並作成裁決決定以確保裁決之公正客觀參見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80-286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6-103 湯德宗

前揭註 2行政程序法頁 28123由此可知職能分工為 APA 中為保

障聽證程序公正性所為之制度設計 40 相關資料來源亦參見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48 湯德宗

前揭註 25頁 327

1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0

APA 於一九七六年加入禁止片面接觸(ex parte communication)

相關規定其中 5 USC sect551(14)為關於片面接觸之定義

5 USC sect551(14)

片面接觸係指未合理事先通知所有當事人且未列入公開紀

錄之口頭或書面接觸但請求與本節規定之事件或待決事項有

關之情況報告不在此限

此外5 USC sect557(d)則為禁止片面接觸之明文規定

5 USC sect557(d)

(1)任何機關於進行 5 USC sect557(a)規定之程序應遵守下列

之規定但依法律授權處理當事人一方事務之範圍內不在此

(A)於機關外之利害關係人不得與機關內之任何成員行

政法官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

之成員就有關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內容造成或故意促成片面

接觸41

(B)機關內之任何成員行政法官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

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不得與任何於機關外之

利害關係人就有關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內容造成或故意促成

片面接觸

(C)機關內之任何成員行政法官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

41 「就有關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內容」( relevant to the merits of the proceeding)係參酌學者湯德宗見解之翻譯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2行

政程序法頁 1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19

181

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如接受造成或故意促

成本項禁止之接觸者應將下列資料列入程序中之公開紀錄

(i)所有書面往來資料

(ii)記載所有口頭往來要旨之備忘錄

(iii)針對(i)及(ii)之情形所有書面答覆和記載所有口

頭答覆要旨之備忘錄

(D)因當事人故意造成或促成接觸後而違反本項相關規定

者為與公平性及事件所涉及成文法之立法目的一致機關

行政法官或其他主持聽證之成員得要求該當事人說明其主張

或利益不應於作成決定時被廢棄駁回或忽視之理由或其他

因違反而造成之不利益影響

(E)本項禁止規定於開始指定舉行聽證之機關時起適用且

不得晚於就待決事件為聽證通知後但可歸責進行接觸之人知

悉將為聽證通知者本項之禁止規定自其知悉時開始適用

(2)本項規定不得構成對國會隱瞞資訊之依據

此外須注意者5 USC sect557 共計有(a)至(d)四項規定

而 5 USC sect557(a)則明白規定本條適用於依 5 USC sect556 舉行之

聽證復依 5 USC sect556(a)之規定5 USC sect556 適用於依 5 USC

sect553 規則訂定及 5 USC sect554 裁決舉行之聽證程序由此可知5

USC sect557(d)關於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僅適用於行政裁決及規則

訂定時舉行聽證之正式程序

3 正式程序與禁止片面接觸

2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2

(1)審判式之聽證

APA規範的正式程序係指依成文法之規定程序之進行須遵

守一定的要求特別是須由行政機關舉行聽證程序後並依紀錄之

資料(on the record)作成決定 42

當聯邦行政機關為行政裁決時如依成文法之規定須依紀錄

之資料始得作成決定者除有 5 USC sect554(a)所列之法定排除事

項外

因此聽證程序之進行為正式程

序的重要核心須遵守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相關程序規定

43即應依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規定進行聽證程序在聽

證程序中當事人得提出證據及反證進行交互詰問質詢證人

而主持聽證程序者得為行政機關組成機關成員之一人或數人

或依 31 USC sect3105 之規定所任命之行政法官一人或數人 44實

務上基於職能分工之考量 45多由專任中立之行政法官

(administrative law judge ALJ)為之 46

42 5 USC sect553(c) sect554(a)

以避免機關首長或機關

成員的公正性受到質疑行政法官由行政機關任命具有專業之

技術經驗及知識且不受行政機關之指揮更不得行使與其職

43 5 USC sect554(a)規定無須進行聽證之情形如嗣後須受司法審判並

於法院更新審理事實之事項行政法官外(31 USC sect3105)其他行政官

員之選用及任期完全基於檢查試驗或選舉而作成決定之事項與軍事

外交事務有關之行為行政機關作為法院代理人之事件核發勞工代表之

證明 44 5 USC sect556(b) 45 關於職能分工之說明參見前揭註 39 46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1 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17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1

183

務或責任牴觸之事務 47因此聽證程序之設計就主導程序者的中

立性及程序進行之嚴謹性而言已類似於法院中所進行的司法審

判程序故正式裁決程序中所進行之聽證亦稱之為審判式聽證

(trial-type hearing)48或準司法聽證(quasi-judicial hearing)49

與非正式裁決程序中所進行之程序不同 50

至於規則訂定之行為行政機關於進行通知及評論程序後是

否須進行 5 USC sect556 sect557 規定之審判式聽證程序APA中則無

明確規範僅於 5 USC sect553(c)規定如成文法規定須舉行聽證時

始適用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規定然而訂定規則時所牽涉的人數

眾多利益關係複雜如須一一進行提出證據交互詰問質詢證

人等程序不僅曠日費時實際上亦有執行困難最後可能導致行

政機關放棄訂定規則因此考量行政之彈性及效率在美國最高法

院的判決中對於 5 USC sect553(c)所謂「成文法規定」之解釋即相

當陜隘必須成文法明白規定適用或參考準用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規定須於機關舉行聽證後並依紀錄之資料始得訂定規則時

47 31 USC sect3105 48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79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31 49 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164亦因此行政機關於經正式聽證程序後

作成行政裁決已類似司法權對於主張不同利益之當事人間之事務作出判

斷決定故其權限之行使已具有準司法權之作用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65163 50 二者主要的差別在於行政機關作成最後裁決決定時是否須依書面紀

錄作成在非正式程序中僅須給予當事人以書面或口頭陳述意見的機會

即可不一定須以二造兼聽的方式作成書面紀錄參見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164

2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4

始應進行正式之審判式聽證程序 51

(2)聽證紀錄之排他性

否則通知及評論之規則訂定

程序即已滿足規則訂定所須符合的正當程序要求

審判式聽證程序的特色即在於行政法官主持程序進行使當

事人提出證據進行交互詰問並可質詢證人並對於程序的進行

作成紀錄最後行政機關僅得依據紀錄作成決定因此行政法官

有二項主要任務 52主持聽證提出初步決定(initial decision)或

建議性決定(recommended decision)53

51 United States v Allegheny-Ledlum Steel Corp 406 US 742 (1972) United States v Florida East Coast Railroad Co 410 US 224 (1973)

在行政法官主持下的聽證

程序即如同聯邦法院中進行的審判程序所有證據包括證人證

詞證物與事件相關之全部文書及請求文件皆於行政法官面前

提出並作成紀錄且此為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參考之唯一紀錄(the

52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2 53 依 5 USC sect557(b)之規定行政法官作成之決定分為二種初步決定及

建議性決定行政法官依聽證紀錄作成之決定為初步決定如當事人不

於一定期間內向行政機關提出異議或行政機關未主動復查無須進行其他

程序該初步決定即自動成為行政機關所為之終局決定然經異議或復查

後行政機關即不受初步決定之拘束可重新依聽證紀錄案件事實等問

題為審查並作成裁決不受行政法官初步決定之影響此外當作成決

定之行政機關未自行受理證據之審理時行政法官於特定案件中原則上

應作成具有諮詢性質之建議性決定僅於行政機關自願接受時始發生對外

之效力See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4 然而行政法官提出之決

定是初步決定或建議性決定仍取決於行政機關之意思See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3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3

185

exclusive record54)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須完全依照聽證程序中

作成之證據紀錄此亦稱為「紀錄之排他性」(the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55如此可使參與聽證程序之當事人得以獲悉所有對其不利

之證據並於公開程序中透過交互詰問對於證據進行辯論如果行

政機關可以自由考量紀錄以外之事實及證據而作成決定而未給當

事人回應之機會將嚴重影響當事人間之武器平等及聽證之公平性

(fairness)然而在另一方面培養民眾對於行政機關決定之信心

給予行政機關獲悉重要資訊的機會鼓勵受管制者及受影響之人民

與行政機關合作也是在了解程序中片面接觸的界限時不可忽略的

因素 56

(3)禁止片面接觸之基本精神

美國APA即為綜合考量各項因素後就聽證時產生紀錄

外證據的情形而有禁止片面接觸之明文規範

聽證時最可能出現紀錄以外證據的情形即為作成決定之行政

官員於聽證程序外與有利害關係之當事人一方有所接觸且未作

成紀錄5 USC sect551(14)關於片面接觸之定義特別強調係非當事

人知情亦無從由紀錄知悉之接觸而依 5 USC sect557(d)(1)之規

定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與任何利害關係人皆不得進行非其他利害

關係知情亦無從由紀錄知悉之接觸以落實聽證紀錄排他性的要

求本條規定僅適用於正式聽證程序中並不論行政機關係為行政

裁決或規則訂定之程序然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並不適用於正式

54 5 USC sect556(e) 55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6 56 STEPHEN G BREYER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584 (2006)

2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6

聽證開始前的行政調查階段 57

禁止片面接觸之事務範圍限於與待決事項有關之實體內容

因此與行政法官進行一般社交活動並不違反此規定

亦不適用於非正式程序

58受禁止片

面接觸拘束之人除當事人外尚包括對於決定有利害關係之人

(interested person)59

此外不僅行政機關外之人(person)受到拘束

例如聯邦環境保護局對於特定業者是否違

反空氣清淨法(Clean Air Act)作成決定時即得禁止與該決定有利

害關係之特定環境保護團體或代表石油產業的特定貿易團體與行

政法官或環境異議委員會(Environmental Appeal Board EAB)進行

片面接觸因此所謂利害關係並非限於法律上利害關係及於有

事實上利害關係之人即因行政機關之決定而可能受影響之人

60行政機關

內之人員亦不得主動與機關外之人民接觸學者稱此為「雙向」

禁止片面接觸 61至於聽證程序中開始受禁止片面接觸拘束之時

點為負責進行聽證之行政機關被指定時且最晚不得逾對當事人

及利害關係人為聽證之通知時此外對於片面接觸具有可歸責性

之人一旦知悉將為聽證通知時自知悉時起即不得再為片面接觸 62

(4)片面接觸之程序瑕疵及其影響

57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80 58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5 59 Id at 95 60 依 5 USC sect551(2)之定義規定所謂人(person)係指機關以外之自然

人合夥公司協會或其他公私組織 61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5 USC sect557(d)(1)(A)(B) 62 5 USC sect557(d)(1)(E)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5

187

在並非所有當事人皆受到通知的情形下行政機關與他人有接

觸時行政機關負有作成紀錄之義務行政機關內與當事人進行接

觸之人須將所有往來資料以書面方式列入紀錄中 63換言之此

時首要之務即為作成紀錄此外並通知所有當事人相關情事使

其得於行政機關作成決定前就片面接觸的相關情形表示意見以

彌補聽證公平性受影響的可能而在極少數的情形下如係由當事

人一方明知且故意就實體內容與行政機關為片面接觸時為維護公

平性及事件所涉及成文法之立法目的主持聽證之人如行政法官

得命當事人說明其請求不得被拒絕或其利益不得被忽視之原因 64

至於該行政決定是否有效仍留待司法機關之裁判 65

此外違反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時並不因行政機關將片面接

觸之情事附卷於聽證紀錄中該程序瑕疵即自動被治癒(補正)司

法機關仍應就該瑕疵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是否造成實體上的影響進

行判斷而裁判是否維持行政機關之決定例如於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

66

63 5 USC sect557(d)(1)(C)

中因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anization(PATCO)於一九

八一年帶領一空運航管員工會之成員違法罷工聯邦勞工關係局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 FLRA)即依相關法律規定撤銷

PATCO之證明PATCO對此提起司法救濟本案係聯邦勞工關係局

就特定事件所為之行政裁決法院審理本案時發現有二個片面接

觸的情形其一為運輸部秘書曾於一九八一年八月十三日致電聯邦

64 5 USC sect557(d)(1)(D) 65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8 6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2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8

勞工關係局之二名官員另一則為知名勞工領袖曾與聯邦勞工關係

局一名官員於晚餐時討論PATCO案其中運輸部秘書於電話中表

示某些新聞報導與事實不符當前並無解決罷工的有效方式致電

的目的並非就是否撤銷PATCO證明進行實質討論而是希望聯邦勞

工關係局加速處理本案法院認為該運輸部秘書無疑地為 5 USC

sect557(d)所稱之利害關係人致電聯邦勞工關係局之二名官員如係

就PATCO之裁決進行實體內容的討論當然為應禁止之片面接觸

然而該秘書僅就解決爭議之可能性表示個人意見及宜迅速作成決定

之期待雖然已明確地避免討論實體內容但仍不失為嘗試影響行

政機關的決定法院認為無須認定此片面接觸是否違法因為即使

違法該秘書僅關心應迅速作成決定不會影響決定之內容至於

勞工領袖與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之接觸因二人彼此私下為朋友

法院對於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接受晚餐邀約並未予以非難畢竟法

官也會有鄰居朋友及熟識之人有工作及社會上之關係此亦為

其生活中之一部分 67

67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然而該勞工領袖因贊成PATCO的立場而亟

欲直接與該官員溝通法院即予以嚴正指責並認為任何人於正式

公開之程序外就尚未作成決定之事項企圖影響有裁決權限官員的

意見為絕對無法接受的行為二人晚餐時多數的談話內容與

PATCO案無關當勞工領袖將話鋒轉至PATCO案時該官員並未制

止然而法院認定二人間的談話並未涉及任何威脅或承諾該官

員於談話中亦未表明其決定意向因此二人間的討論並未影響最後

的決定且因行政機關之決定係不利於PATCO無人因為此不當接

觸而獲益因此法院認為雖然勞工領袖與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間

56 at 589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7

189

之接觸違法但未影響聯邦勞工關係局之決定故最後仍維持聯邦

勞工關係局之原決定

因此如法院認為有合理的可能性可認定片面接觸已影響行政

機關之決定時即得推翻行政機關之決定 68

反之如行政機關之

決定並未受到片面接觸之影響時法院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即予以

尊重

4 非正式程序與禁止片面接觸

(1)非正式之行政裁決

依美國APA之明文規定僅 5 USC sect555 適用於非正式程序

換言之5 USC sect557(d)關於禁止片面接觸的規定並不適用於非正

式程序在非正式之裁決程序中通常個案中應適用之個別成文法

即已規範應遵守之特定程序此外行政機關亦可自行訂定更嚴謹

的程序規定作為非正式裁決程序中應遵守之規則而此類之程序

規定往往已與正式裁決程序之要求相當 69

68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因此非正式的行政裁

決程序中關於禁止片面接觸之要求雖然並非源自於APA而是依

32 at 96 69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103 成文法中規定非正式裁決應遵守

之程序規定者例如水清淨法(Clean Water Act)關於以非正式裁決程序

作成之裁罰決定要求須通知當事人並給予其表示意見及提出證據之合

理機會42 USC sect1319(g)(2)(A) 由行政機關自行訂定之程序規定例如

美國聯邦環境保護局對於執行水清淨法之裁罰程序即訂定大量之程序規

定40 CFR Part 22

2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0

個別法令或行政機關自行訂定之規定但往往亦與APA所規範之正

式程序的要求相當

即使於行政機關並無任何成文法之程序規定可玆遵循時仍須

回歸正當法律程序的基本精神如行政機關由他人處獲得對當事人

不利之資訊卻未給予當事人對此表示意見之機會時即與正當法

律程序之精神不符然客觀上可知一般有理性之人並不可能因片面

接觸而影響其決定時此程序瑕疵便無法導出須撤銷行政裁決的結

(2)非正式之規則訂定

非正式之規則訂定程序本質上既為立法行為即使僅須進行

通知及評論之程序行政機關仍須考量不同之因素及多元的利益關

係尤其當行政機關訂定之規則涉及私人間「有財產價值性優惠的

競爭請求」(competing claim to a valuable privilege70)時行政機關

之決定已類似於傳統的裁決行為於通知及評論的程序中往往可

能引發外界對於受管制的企業或利益分配者利用程序外接觸不當影

響行政機關的疑慮因而導致在非正式規則訂定程序中「書面聽證」

(paper hearing71)紀錄中亦會呈現片面接觸之紀錄以使其他當

事人得以表示意見 72

70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此外在現實的考量上行政機關並不樂見

片面接觸的情形發生以避免社會上產生行政機關貪腐的印象更

32 at 195 71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56 at 591 72 國內學者認為在非正式程序中僅涉及「有價特惠」(valuable privilege)之分配時始例外適用禁止片面接觸原則所指即為此意參見湯德宗

前揭註 3頁 19湯德宗前揭註 25頁 314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9

191

可能影響日後法院裁判時的態度而且一旦訂定之規則須受到司法

審查行政機關於司法程序中進行辯護時須主張規定之訂定已考

量公眾所提出的資料及意見且公眾的意見皆已呈現於公開的紀錄

中並未參考紀錄外之資訊因此實際上行政機關內部對於訂定

規則的作業規範中皆有禁止或限制片面接觸的規定 73

至於法院判決亦要求行政機關於通知公眾後即不得與利害

關係人進行片面接觸如於著名之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

74

73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195

中聯邦通訊委員會欲訂定規則

限制有線電視業者得播出之節目通知民眾得對於規則草案提出評

論意見之期間並於一九七四年十月二十五日提供不同的業者及利

益團體進行口頭說明意見的機會其中有線電視業者反對該訂定該

規則認為草擬之規則將使付費電視業者難以播送特定受歡迎的運

動節目或劇情電影而傳統電視業者及委員會本身則贊成規則之訂

定認為付費電視可能吸取免費電台的觀眾造成受歡迎節目無法

繼續在免費電台中播放的情形法院於調查過程中發現許多利益

團體或個人曾與聯邦通訊委員會之委員或委員會中之人員進行片面

接觸就規則之內容進行實體討論因此法院主動要求委員會提出

曾進行之片面接觸的清單及詳細經過而依提出之資料顯示一九

七四年十月二十五日後委員會本應就已收集之各界意見進行討論

以決定應發布規則之內容但至一九七五年三月十日間委員會之

委員仍與利害關係人會面 18 次與有線電台之利益團體會面 9 次

與動畫及運動利益團體會面 5 次法院雖承認行政機關與公眾之

74 567 F 2d 9 (DC Cir 1977)

3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2

非正式接觸如同「麵包與奶油 75

於上述案例中可知法院之所以推翻行政機關行為效力的立論

基礎在於行政機關所為之片面接觸並未充分於紀錄中公開以使

各界知悉各方利益團體之立場並進而表示意見致使行政機關最

後作成之行為有明顯重大的瑕疵此與正式程序中實體決定是否

因片面接觸之情形而受影響判斷上並無二致

」在行政事務上是不可避免的

只要在不影響司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都是適當

的本案中法院並非僅以正當法律程序的觀點進行審查而是更

進一步說明本案委員會作成的公開紀錄未反應出利益團體代表的

意見這些意見亦未公開使各界得以進行討論而這些可能進行的

討論又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內容具有重要性因此委員會與相關利

益團體所進行之片面接觸並非僅止於不適當(inadequacy)而已

法院認定聯邦通訊委員會對於有線電視業者訂定之規則應為無效

76

二對於德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觀察

(一)德國法制中無規則訂定程序

相較與前述美國 APA 將程序分為行政裁決及規則訂定之程

序德國 VwVfG 中並未就行政機關訂定規則之行為亦即就行政

機關基於法律授權而訂定法規命令(Rechtsverordnung)之行為有

一般性之規範反之是在更高位階之基本法(Grundgesetz GG)

中對於法規命令之訂定予以規範

75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56 at 594 76 至於美國法制中的規則訂定程序與我國法規命令之訂定程序是否相

當以及受司法審查之範圍是否相同並非本文此處討論之重點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1

193

依德國基本法第 80 條第 1 項之規定聯邦政府聯邦內閣首長

或邦政府皆得依據法律之授權發布法規命令其授權之內容目

的及範圍應以法律明確規定法規命令中須明列其授權之法律依

據此外如依法律之規定得為再授權者須以法規命令為再授權

之規定至於法規命令訂定之程序本條第 2 項列有應得聯邦參議

院(Bundesrat)同意之事項第 82 條則規定法規命令應由發布之

機關簽署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應公告於聯邦公報且應明定生效

日期 77除此之外基本法即無其他程序規定 78例如無須說明訂

定法規命令之理由 79

如更進一步觀察德國法制關於訂定法規命令程序與進行聽證程

序之關係則可發現基本法第 103條第 1項保障人民之聽審權(Recht

auf Gehoumlr)但僅限於法院之審判程序並不及於行政機關所為之

行政程序

更無應經聽證程序始得發布法規命令之要求

80

77 如法律及法規命令未明文規定生效時者依基本法第 80 條第 2 項規定

於聯邦公報刊行之日終了後第 14 日生效

至於VwVfG本身雖然第 28 條第 1 項有給予當事人

78 如為聯邦政府或聯邦內閣首長訂定法規命令者相關程序即依聯邦政府

內部之議事規則或聯邦內閣共同議事規則之規定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Ehler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Rn 26 79 如有說明理由之必要者主要係因部分法規命令須得聯邦參議院之同

意為使聯邦參議院了解訂定相關法規命令之目的以及基於財政及預算

分配之考量而於法規命令訂定之內部程序中說明理由而非為使一般人

民知悉了解訂定相關規範之理由Theodora Ziamou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 69 (2000) 80 PierothSchlink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ect31 Rn 1080

3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4

陳述意見機會(Gelegenheit zu geben sich zu den fuumlr die Entscheidung

erheblichen Tatsachen zu aumluszligern)之規定然係保障受不利處分之當

事人於行政處分作成前得向行政機關就與決定具有重要性之事項

表示意見之機會亦不適用於訂定法規命令之行為與美國法制相

較德國VwVfG中並未就訂定法規命令之行為及程序有所規範 81

而是以權力分立及聯邦法律執行之角度以更高位階之基本法予以

規定在確立法規命令之民主正當性源自於法律之授權及相信行

政具有訂定法規命令專業的前提下德國法制普通缺乏民眾於相關

程序中得向行政機關表示意見之機會 82自然即未就禁止當事人與

行政機關禁止片面接觸為特定之規定 83

(二)無聽證紀錄排他性之制度

德國VwVfG中規定行政程序之進行以不要式為原則但例外

規定了二種特別之程序類型一為第 63 條至第 71 條之正式行政程

81 MAHENDRA P SINGH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49 (2001) 對於德國法欠缺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要求規範不

乏相關批評意見Ziamou supra note 79 at 93-101 82 Ziamou supra note 79 at 76-77 83 然而在此處須補充說明者德國法中司法得獨立於具體個案爭議之外

直接對於特定法規命令之形式及實質合法性進行審查依德國基本法第 93條第 1 項第 2 款規定對於聯邦法令或邦法令在形式上或實質上是否符合

基本法或邦法令是否符合其他聯邦法令發生爭議或疑義時聯邦政府

邦政府或聯邦眾議院四分之一議員得聲請聯邦憲法法院作成裁判(sect93 Abs1 Nr2 GG)亦即係由最高之司法審判機關對於法規命令之合法性進

抽象法規範審查(abstrakte Normkotrolle)因此雖然於訂定之過程中為

尊重行政權之專業而較缺乏民眾參與的過程但司法權對於行政權力行

使則進行相對高密度之監督審查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3

195

序(foumlrmliches Verwaltungsverfahren)另一則為第 72 條至第 78 條

之計畫確定程序(Planfeststellungsverfahren) 84其中VwVfG第

63 條以下之正式行政程序即為我國行政程序法第五十四條以下聽

證程序所參考之程序模式 85

正式行政程序與計畫確定程序之所以為特別之程序類型即在

於二者皆須踐行一定之程序亦即聽證程序德國 VwVfG 中聽證

程序之設計重點為以言詞辯論程序取代書面陳述意見但在交互

詰問質詢證人的部分仍與美國法制審判式聽證不同而特別不

同之處在於即使進行聽證程序德國法亦仍不採取聽證紀錄排他

性法則

而計畫確定程序則於我國行政程序法

第一六四條之規定中繼受之

以正式程序為例德國VwVfG第 68 條第 4 項規定正式程序中

言詞辯論的部分應作成紀錄而同法第 69 條第 1 項則規定行政

機關應斟酌行政程序之全部結果作成決定所謂「斟酌行政程序之

全部結果作成決定」並非指行政決定之基礎僅限於言詞辯論中所得

出之結果因此即使於言詞辯論外獲悉之資訊亦得列入考慮並

依自由心證評斷而作成結論 86

84 相關概念之說明參見 KoppRamsauer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sect63 Rn 1

行政機關如認為於言詞辯論外仍

有必要詢問當事人時亦得為之且本項規定亦不要求行政機關須

親自採證(Unmittebarkeit der Beweisaufnahme)只要有足夠證據供

85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97-98 86 StelkensBonkSachs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sect69 Rn 3-4

3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6

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進行判斷即可 87

至於計畫確定程序聽證亦為確保利害關係人及一般民眾於程

序中之聽審權因此利害關係人與及時提出異議之民眾享有於聽證

期日參與討論及說明之權利(sect73 Abs6 VwVfG)於聽證期日中

於聽證機關之協助下開發行為人利害關係人及時提出異議之

民眾提出意見之權限受影響之機關等對於計畫進行言詞面對面

之討論及說明並尋求妥協及共識此亦為計畫確定程序中聽證的

精神之後聽證機關即應就聽證之結果撰寫綜合意見連同未獲

得妥協之爭點轉交確定計畫機關(sect73 Abs9 VwVfG)聽證機關

就聽證程序之結果所為之綜合意見僅供確定計畫機關作成最後裁

決時參酌而確定計畫機關仍應依其專業綜合聽證機關之意見

其他機關之意見民眾之異議甚至鑑定人之意見對於未獲共識

之爭點進行判斷並作成最後之確定計畫裁決

88

三小結

且確定計畫機關

作成決定時其考量並不以聽證程序中所呈現之文件及事實為限

仍應基於職權調查原則對於必要之事實進行調查認定應其專業

對於公益及相關私益進行衡量至於在不要式的程序中依職權調

查原則的精神更無紀錄排他性法則適用的餘地

綜合前述關於美國 APA 成文法的規定及法院實務案例的見

解不難發現行政程序中禁止行政機關與當事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

進行片面接觸的精神重要的前提在於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要

87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69 Rn 6-7 88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74 Rn 7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5

197

求因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唯一得參考者即為聽證之紀錄為確保

聽證程序中所有資料處於所有當事人得以知悉的狀態當行政機關

與特定當事人間進行片面接觸時即須作成紀錄以使參與聽證程

序之當事人得於公開程序中透過交互詰問對於所有證據進行辯論

保障程序之「公平性」換言之並非所有片面接觸皆應予以嚴厲地

非難及指摘而是當程序之公平性在客觀上對於規則之訂定或裁決

之作成造成影響時始禁止片面接觸以下略以簡表說明本文中對

於美國 APA 中關於禁止片面接觸所作的觀察

程序特色

禁止片面接觸

之依據 法院審查

非正式

程序

行政

裁決

寬鬆之

程序要

其 他 個 別 法

令行政機關自

行 訂 定 之 規

則正當法律程

片面接觸客觀上

是否影響行政決

規則

訂定

通知及

評論程

正當法律程序

私人間有財產價

值性優惠的競爭

請求公開紀錄

是否反應所有公

眾的意見是否

給予公眾討論的

機會

正式

程序

審判式聽證

證據紀錄之排他5 USC sect557(d)

片面接觸客觀上

是否影響行政決

3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8

性 定

來源作者整理

由上表可知在美國法制下即使行政程序有違反禁止片面接

觸之規定或法理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

違法或無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

響換言之違反禁止片面接觸之程序瑕疵僅具有相對之效力

至於德國法制綜合其制度之觀察可知在遵循職權調查原則

的前提下即使進行聽證程序最後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仍不受聽

證結果之拘束不適用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因此德國VwVfG中並

無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而與美國法制之思考有間 89然而須注意

者因司法對於行政決定原則上可進行全面合法性之審查僅於行

政機關享有判斷餘地之事項其審查密度受有限制故行政機關與當

事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如有片面接觸之情事司法機關仍得就行政

機關職權調查之行使及其決定之內容是否違反經驗法則及論理法

則進行審查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如有瑕疵或

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關職權之行

使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 90

89 雖然德國 VwVfG 第 21 條規定公務員行使職務有偏頗之虞(Besorgnis der Befangenheit)時應行迴避之規定然此係為確保行政程序進行之「公

正性」而美國法制中禁止片面接觸之功能係為確保當事人間的武器平等

以保障程序之「公平性」因此不同制度發揮不同的規範功能行政程

序之法制並不因有迴避制度之設計即可發揮禁止片面接觸原則的功能

應予辨明

90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7

199

參我國司法實務案例觀察

一籌設安南加油站案

在高雄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二四八二四九二五

號判決中涉及原告(即被上訴人)依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十

六條第二項之規定 91向被告台南市政府(原處分機關即上訴人)

所屬之都市發展局申請核發籌建安南加油站之設站用地可供作加油

站使用證明(下稱土地使用證明)另有同時擬於鄰近土地設置加油

站之第三公司(訴訟中之參加人下稱A公司)由X代理亦向台南

市政府都市發展局申請核發籌建長安加油站設站用地之土地使用證

明A公司於尚未取得土地證明前即向台南市政府建設局提出許

可籌建加油站之申請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對於原告先提出之土

地使用證明申請案以資料不足為由命其補正而對於A公司後提

出之申請則先行核發土地使用證明(函 1)嗣後始核發原告申請之

土地使用證明而原告旋即向台南市政府建設局提出加許可籌建油

站之申請之後台南市政府建設局以A公司已完成許可籌建加油

站申請之補件程序即發函核准A公司籌建加油站之許可(函 2)

最後則依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八條第一項第三款之規定 92

91 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 16 條第 1 項「申請設置經營加油站者除本

規則另有規定外應檢具下列文件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請籌建

之核准helliphellip」同條第 2 項「前項申請設站用地屬都市計畫地區土地

且依有關法令規定須經核准始得供作加油站使用者並應檢附直轄市縣

(市)政府核發設站用地同意作加油站使用之證明文件」

92 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 8 條第 1 項第 3 款「申請於都市計畫地區及非

都市土地甲乙丙種建築用地遊憩用地及特定目的事業用地(加油站)

3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0

同側路段五百公尺內已核發A公司加油站籌建許可為由發函駁回

原告之申請(函 3)

原告不服分別對於前述之函 1函 2 及函 3 向中央主管機關

內政部及經濟部提起訴願請求撤銷原處分但未獲救濟即向高

雄高等行政法院提起課予義務訴訟(行政訴訟法第五條第二項)行

政法院審理本案之相關爭議點除在於法律面向上對於加油站設置

管理規則第八條第一項第三款規定中所稱「先申請」之解釋外在

事實面向上則在於承辦本案之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公務員於審

理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之土地使用證明申請時是否有濫用權力之

違法承辦公務員於受理本件分別由不同公司提出土地使用證明之

申請時曾將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洩漏予被告(原處分機關)之

顧問 Y(同時受 A 公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建設加油站並為 A 公

司代理人 X 之配偶)經法院調查以該承辦公務員違反刑法第三

一八條所定之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台灣高等法院台南

分院九十三年度上易字第十九號刑事判決)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即以

該刑事判決確定之事實為基礎以公務員與當事人有行政程序外接

觸之情事認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另外高雄高

等行政法院另以被告(原處分機關)核發參加人 A 公司之土地使用

證明有恣意優先通過之差別待遇有違平等原則進而不應核發

參加人 A 公司籌建加油站之許可此二行政處分(函 1函 2)皆

設置加油站者其申請基地應符合下列規定helliphellip三同一直轄市縣(市)

內與同一路線系統之道路同側既有或先申請之加油站入口臨街面地界

至少應有五百公尺以上之距離但直轄市縣(市)政府考量車流方向

認為有設站需要者不在此限」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9

201

違法駁回原告申請加油站籌建許可之處分(函 3)亦違法判決

撤銷相關原處分及訴願決定並判命被告應依判決意旨重行依職權

調查應否核准原告之申請本判決經最高行政法院以上訴無理由而

確定維持(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決)

二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原

告向被告台北縣政府(現新北市政府)檢舉某公司違反勞動基準法

有關工時薪資給付等規定並申請調閱卷宗被告經調查後函

復原告相關調查結果並拒絕閱覽卷宗之申請原告向被告再次表

明不服被告亦函覆說明原告對此二函覆不服提起訴願未獲救

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起訴請求撤銷訴願決定命被告應對原告

作成裁罰處分並准予原告閱覽被告與被檢舉公司於行政程序外接

觸所作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在請求閱覽行政程序外接觸所作

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部分原告主張被告所屬勞工局承辦人員

曾與被檢舉公司職員以電話聯繫接觸詢問該公司板橋辦事處之地

址電話未依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作

成書面資料然行政法院認為此項接觸係被告為調查被檢舉公司是

否有原告所申訴之違法情事所必須屬行政程序調查之必要為行

政程序內之接觸如有相關文件亦屬行政決定前準備作業之文件

得拒絕閱覽之申請故原告相關主張無理由此判決見解為最高

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判字第五二六號判決維持而確定

三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三號判決中因公

4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2

平交易委員會(即被告)接獲檢舉對於台北縣(現新北市)金銀

珠寶商業同業公會(即原告)進行調查認定其有違反公平交易法

第十四條第一項聯合行為之禁止規定而裁處罰鍰原告經訴願未

獲救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提起撤銷訴訟本件涉及原告除勸導

會員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販售飾金外另曾於民國九十四年八

月二十五日由立法委員陪同原告理事長前往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

會並請教事業以低於成本之價格銷售商品是否違反公平交易法等

問題由被告之主委接見被告並作成行政程序外接觸紀錄表此

次拜會並未作成結論或有任何會議紀錄原告嗣於同年八月二十九

日發函予全體會員將被告於座談中表示之見解附於檢送函說明

欄內警告業者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出售飾金行政法院最後

認定原處分並無裁量濫用裁量怠惰或其他裁量瑕疵判決原告之

訴無理由確定

四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

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所涉之事

實並非直接與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有關之案件而係財政部台

灣省中區國稅局之公務員(原告)因涉貪瀆罪嫌經刑事訴訟免訴

判決確定後向所屬機關(被告)申請因公涉訟輔助而被否准經

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作成駁回之復審決定而向台中高等行

政法院起訴提起課予義務之訴然原告處理稅務違章檢舉案件未

依規定調查證據更於原告住處(原告配偶經營之髮廊)回答被檢

舉人配偶所提規避課稅及裁罰之方法等問題原處分機關以其違反

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未保守業務機密且迴避詢問避免於辦公處

所外與被檢舉人之關係人有所接觸而申誡乙次據此行政法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1

203

認定被告機關以原告執行職務違背法令為由而否准其涉訟輔助之請

求原處分並無不法

五小結

綜合上述案例觀察對於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仍有

下列疑義有待釐清

(一)禁止程序外接觸人之範圍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為涉及當事人具有財產價值的競爭請求之典型案例原處分機

關承辦公務員直接接觸之對象雖非提出申請之當事人及其代表人

行政法院仍認定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因此本條

第一項規定中所稱「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指為何亦即禁

止程序外接觸所規範之「人之範圍」即有釐清說明之必要

(二)禁止程序外接觸事之範圍

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

三八三六號判決)中點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一個核心的問題

程序外接觸與職權調查之間應如何進行區分何謂法所允許為職

務上所必要之接觸行為何時又屬於法律所禁止之程序外接觸而

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

三號判決)中值得思考的是當事人拜會行政機關之情事是否

屬於應受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範之情形當事人與行政機關進

行的相關討論是否須與本案實體問題有關始屬於行政程序法第

四十七條限制之情形值得深究此外藉由本件事實可進一步

4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4

引導思考程序外接觸與遊說行為之差異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

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並非直接以

公務員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為由而認定其執行職務違法但

突顯出承辦公務員日常社交生活是否亦屬於程序外接觸的問題這

些問題皆可理解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禁止程序外接觸之

「事之範圍」而應深究說明

(三)違反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律效果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行政法院雖認定本件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

但並未以此為撤銷原處分之理由最重要之論證依據仍是以原處分

機關法律解釋之見解及行政處分有違平等原則等違法情事因此

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法律效果亦為應探究之問題

肆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檢視及檢討

一規範內容及法務部函釋見解

(一)立法意旨

行政程序法(下稱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於行政院提出之

法案草案中並無相關規定於立法委員提案版本中始有相關規定

並明言係參考美國法制最後於立法院委員會審查後採行委員提

案版本而於行政程序法中明定之 93

93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7-8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3

205

依本條立法理由之說明可知立法者主要係為「求行政程序之

公平透明避免行政機關受到不當之干擾」而制定本條規範此

外行政機關「不論是基於職務推行必要之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

觸對他方當事人之權益影響甚巨為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

之權益」行政機關於作成決定前片面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

程序外之接觸原則上應予禁止 94

因此我國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者對於本條所應發揮之功能側

重於透過程序之透明公開維持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在無偏頗的疑

慮下進行行政程序此由本條規定列於第一章第七節「資訊公開」

下亦可得知此與美國法制著重於審判式聽證程序之公平給予當

事人平等表示意見之機會以符合該國憲法所蘊含正當法律程序之

精神仍有一定的差異

(二)適用範圍

1 人之範圍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拘束而不得進行程序外接獲之

人為「公務員」依學者見解應為與行政程序之進行有關之公務員

包括依法令於行政程序中執行職務之公務員 95

94 前揭註

依此見解負有不

得為程序外接觸之義務者為行政機關內與待決事項行政程序之進

行有關且依法令執行職務之公務員依體系解釋所謂行政程序

應為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行政機關即應為本法第二條

第二項第三項所稱「代表國家地方自治團體或其他行政主體表

95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49

4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6

示意思從事公共事務具有單獨法定地位之組織」及「於委託範

圍內受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至於公務員之範圍因現行法

律上對於公務員並無統一之定義規定於公務員相關法規中有國

家賠償法第二條第一項刑法第十條第一項最廣義之公務員定義

有公務員服務法第二十四條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6亦有公務人員任

用法最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7本條規定所稱之公務員範圍為何即

有解釋之必要參酌本法基於行政機關之公正性而設置之迴避制度

(本法第三十二三十三條)與本條規定源自於正當法律程序之精

神相同因此在體系歷史及目的解釋的角度上應無二致但同

樣亦面臨本法缺乏公務員定義規範的問題基於正當法律程序之法

理為確保程序之公平與公正保障當事人之權益應採最廣義的

角度認為凡依法令從事公務之人員皆屬之 98如此可避免採公

務人員任用法最狹義定義造成許多公務員公營事業人員行政

機關內之約聘僱人員被排除之情形 99

96 公務員服務法第 24 條「本法於受有俸給之文武職公務員及其他公

營事業機關服務人員均適用之」

及採公務員服務法狹義定

97 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公務人員指各機

關組織法規中除政務人員及民選人員外定有職稱及官等職等之人

員」 98 關於應依本法迴避之公務員的範圍本文贊成學者湯德宗之見解參見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4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亦

採此見解 99 依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3233 條之規定司法人員審計人員主計人

員關務人員外交領事人員警察人員教育人員醫事人員交通事

業人員及公營事業人員等皆不適用該法規定此外須依法享有俸給者

始適用公務員服務法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5

207

義造成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因未依法受有俸給而不

適用之情形至於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及第十七條雖定有公務員之

保密及自行迴避義務其規範目的在於明定公務員應受行政懲處之

情形以維持行政內部之紀律此與本法第三十一三十二及四十

七條係規範正當法律程序內涵之立法目的有間因此在公務員範圍

的解釋上無須為相同處理

本條規定限制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程序外之接

觸依立法理由之說明不論是「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觸」皆屬

限制之列 100因此受限制者為雙向接觸不論主動接觸之發動者為

公務員或當事人一方 101然未瑧明確者為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所指為何立法者於本條中明白不採用「代表人」「代理人」「輔

佐人」「法定代理人」及「利害關係人」等行政法規範或理論上常

見具有明確內涵之概念解釋上應認為係立法者有意排除使用相關

概念使用「代表利益之人」一詞可使受規範者涵蓋的範圍更為

廣泛換言之於程序中不論以自己名義或當事人名義凡宣稱為

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 102

綜合上述分析行政機關內或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

體於受委託範圍內依法令執行職務之人就其執行之承辦案件與

當事人及凡代表其利益之人(宣稱或依相關事實認定)依本法第四

或依相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

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人為行為之人皆可認為係代

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10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01 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0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0

4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8

十七條之規定皆不得為程序外接觸如此解釋涵蓋之人之範圍

雖已廣泛但如行政機關內非承辦人員之其他公務員 103

或其他已

參與或可能參與程序而有決定權之人員(例如各委員會之外聘專家

委員)仍不屬之美國 5 USC sect557(d)之規定範圍及於行政機關

內任何成員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

成員相較之下我國規定仍較狹隘

2 事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二項所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在現今

媒介多元及資訊發達的社會中接觸的方式亦隨之多元不論以任

何方式凡進行討論提供資訊甚至關說或遊說皆屬於接觸之態

樣以遊說行為為例本質上為人民受憲法上保障之請願行為 104

我國為使遊說遵循公開透明之程序防止不當利益輸送另制定

遊說法規範遊說之行為依遊說法第二條第一項遊說之定義 105以及

同法第二條第三項被遊說者之範圍 106

103 前揭註

可知遊說法著重於進行遊說

人民與中央地方首長或政務官員就政策議案進行之接觸受規

104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4(2008) 105 遊說法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遊說指遊說者意圖影響被遊說者或

其所屬機關對於法令政策或議案之形成制定通過變更或廢止而

以口頭或書面方式直接向被遊說者或其指定之人表達意見之行為」 106 遊說法第 2 條第 3 項「本法所稱被遊說者如下一總統副總統

二各級民意代表三直轄市政府縣(市)政府及鄉(鎮市)公所

正副首長四政務人員退職撫卹條例第二條第一項所定之人員」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7

209

範者不包括一般處理公務之公務員亦不及於中央地方首長或政

務官員為執行職務主動與人民進行接觸 107因此受遊說法規範之行

為與行政程序法所規範之範圍不盡相同如於特別情形下發生競合

規範的情形時例如於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中因遊說法採強制登

記及資訊公開制度(遊說法第十三條至第十九條)相關登記資料及

資訊之公開在程序上已符合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所要求之精

神至於關說 108並無其他法律就其程序及公開有特別規定仍屬

應適用本條之行為 109

至於接觸所涉及之內容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

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條立法意旨主要乃在確保

行政機關執行職務之公正性以避免偏頗縱接觸內容係屬程序事

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行政程序外接觸之事

項不分有利或不利於當事人均有本法第四十七條之適用」因此

涉及相關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反之美國

5 USC sect557(d)明文規定限於與待決事件有關之實體內容我國限

制範圍則明顯較寬對公務員產生較多桎梏此為受學者批評之

110

107 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之行為依遊說法第 5 條第 1 款之規定為排除適用

之事項相關問題參見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5 108 關說之意義可參酌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第 2 點之規定「(五)請託

關說指其內容涉及本機關(構)或所屬機關(構)業務具體事項之決定

執行或不執行且因該事項之決定執行或不執行致有違法或不當而影響

特定權利義務之虞」 109 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6 110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4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0

3 程序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定立於本法第一

章總則篇因對於「行政程序」之種類及範圍並無特別規定故舉

凡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作成行政處分締結行政契約訂定法規

命令與行政規則確定行政計畫實施行政指導及處理陳情之程序

皆屬於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行政程序與美國 5 USC sect557(d)

僅適用於進行審判式聽證程序始於指定主持聽證之行政機關等規

定內容相較本條規範之程序類型無所不包亦涵蓋整體程序然

此亦為學者指出宜檢討之處 111

4 得進行接觸之情形

公務員於行政程序中基於職務上必要所為之行為不受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限制於行政程序開始後公務員執行職務

處理待決事項所為之必要行為如受嚴格限制將造成行政機關執行

職務困難反而妨礙行政程序之進行所謂基於職務上必要之行為

如通知當事人或其代理人補提文件陳述意見或出席聽證通知當

事人提供證據資料當事人閱覽卷宗資料等 112

111 前揭註

換言之行政機關

為確定作成行為所涉及之事實關係須進行事實及證據之調查依

職權調查原則行政機關依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不受當事人主張

之拘束(本法第三十六條)因此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

定本係表彰行政程序採取職權調查原則之精神故行政機關承辦

人公務員於職權調查範圍內所為之行為即非應予禁止之程序外接

11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1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9

211

行政程序中行政機關職權調查之目的係為使行政機關了解事

實狀態及公私益狀況成為作成後續行為時之基礎此與行政訴

訟中法院為維護雙方當事人武器平等所為之職權調查並不相同不

可不察 113因此如行政機關非基於了解事實及利益狀態之目的所

為之行為即非屬職權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行政

機關打電話至被檢舉之公司該公司之地位為申請之相對人(本法

第二十條第一款)114

此外如個別法有特別程序規定時即應依該規定之目的解釋

應為之職權調查行為行政程序法中職權調查之規定即應立於補充

地位

為行政程序之當事人且行政機關係為職權

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法院稱此為「行政程序內之接觸」並無限制之

必要見解堪稱正確

115

(三)為程序外接觸之處理

因此在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定時仍須配

合待決事項所應適用之個別法規依規範目的判斷個案中職權調查

行為之必要性

既然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所指之行政程序為本法第二

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為之「行政程

113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 114 行政程序法第 20 條第 1 款「申請之相對人」為申請人請求行政機關

對其作成行政行為之人不可誤認為行政機關本身參見陳敏行政法總

論頁 771自版七版(2011) 115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8

5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2

序外」接觸即為行政機關與個案程序當事人在行政程序法規範之

程序外所為之接觸 116對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解釋如認

為凡行政程序外之接觸既為法所不許公務員本即不得為之是以

應作成紀錄或將書面文件附卷者仍為職權調查所必要之「程序內

行為」117

依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

益之人以書面方式為程序外接觸時應將所有往來書面文件附卷

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如以其他方式為程序外接觸者依同條第三

項之規定並應作成紀錄至於本項並未規定書面紀錄應附卷此

應係立法疏漏解釋上應與同條第二項之規定相同始能達成本條

之立法目的

則此見解不僅未正確認知此制度規範之目的亦有違法

規範之體系解釋更何況如此解釋公務員須將所有依職權調查事

實及證據之行為一一紀錄並予以附卷反而將造成公務員執行職務

之重大困擾因此相關說法應非的論

118

至於附卷之書面文件或紀錄應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因本條

第二項並無「主動」公開之規定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

字第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法第四十七條「亦寓

有保護公務員之目的俾使公務員於行政程序外凡與待決事件有關

之意見交換時皆應將所有往來之書面文件附卷或作成書面紀錄

(同條第二項第三項參照)以間接保護公務員」「行政機關就

11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

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37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117 此為本文發表於研討會時曾被提出之論點 118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3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1

213

待決事件縱有裁量權限亦不得恣意仍應為合義務裁量復有相當

行政救濟程序可資救濟既將接觸資料附卷供其他當事人閱覽即

已達公開之目的如認須主動通知其他當事人不僅衍生通知範圍

及技術上之爭議亦不利待決事件相關程序之迅速進行」「如與本

法第四十五條第一項『主動公開』之用語為比較可推知同法第四

十七條第二項所稱之『公開』者並無主動通知之意」故認為無

須主動公開僅須依申請而公開即可然此見解遭到學者批評認

為如此解釋過於消極本規定為個案資訊唯一主動公開之規定與

政府資訊公開法主動公開之立法目的不同且此解釋將使實體決定

前當事人仍無法知悉有程序外接觸之情形仍會引發行政機關有

偏頗的懷疑與立法意旨不符 119由立法理由觀之本項規定既為

「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之權益」並使其他當事人因文件或紀

錄附卷而有表示意見之機會 120

至於「其他當事人」當然包括申請之相對人(本法第二十條第

一款)至於已知之利害關係人行政機關得通知其參加程序(本法

第二十三條)因可藉由知悉程序外接觸情形而判斷自身利益受影響

之範圍及程序故解釋上亦屬之

如行政機關未主動公開相關資料

實無法發揮立法之功能故相關批評意見應值得贊成

121

(四)違反之法律效果

且依前述行政機關應主動公

開附卷之書面文件及紀錄時即無限制解釋「其他當事人」範圍之

必要

119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153另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2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21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

5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4

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為程序外接觸如已依同條

第二三項之規定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

開後該程序瑕疵即「補正」122

二本文之思考與檢討

但不妨害依相關法令(如公務員

服務法)及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對公務員之行政懲處責任為認定

反之如未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行

政程序即具有無法補正之瑕疵而成為得據以撤銷實體決定之事由

(一)行政法律關係中行政機關義務之規範

現代行政程序法制除以行政行為作為討論之重心外亦逐漸

著重行政法律關係(Verwaltungsrechtsverhaumlltnis)為基於行政法規

就特定事項於二個或二個以上之法律主體所產生之法律關係 123

本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為行政程序外接觸之規定即係對於

公行政明文課予之行政法上程序義務且規範於行政程序法總則部

為行政法上之權利義務關係行政法律關之成立變更或消滅可

依法令規定行政處分行政契約或事實行為並存在於具有行政

法權利能力之主體之間行政法律關係除強調人民於行政法上所享

有之權利及應負擔之義務外同時亦包含公行政主體之權利義務內

容而公行政之義務除由法律明文規定外亦可由行政依法維護

公益之一般義務或由人民之權利或由行政法上債務或補償關係

而得出

122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10-111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123 Maurer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sect8 Rn 16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3

215

分依體系解釋及國內多數見解除特別法有較嚴謹之明文規定外

為行政機關應遵循之最低程度規範 124立法者有意參酌美國APA之

立法例制定本條規定即明文課予行政機關於正當行政程序中應負

之義務我國行政程序法採行德國VwVfG之基本架構援用職權調

查原則之精神但為補強德國法制對於正當法律程序不足之處而

引進美國法制本意甚佳行政機關於個別案件中既負有維護公益

之一般義務並透過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以維護公益及私益如行

政機關於職權調查權限外進行程序外不當接觸而影響公益及私益

之保障時應屬於違背行政機關義務之程序行為即應予規範禁止

由此觀點出發即不宜認定本法第四十七條僅為訓示規定而應更

積極地承認行政機關依法負有一定之程序義務 125

(二)歷史解釋與目的解釋之思考

1 由立法理由中探知之規範目的

本法第四十七條所欲發揮之功能參酌立法理由之說明包括

防止行政機關偏頗及保障當事人權益 126

124 蔡茂寅等前揭註

因此一方面強調行政機

2頁 19-20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

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 554-557五南出版社(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 19-20(1999)少數見解認為此說無說服力並無標準足以認定行政程序法屬

「最低程度之程序保障」參見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

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

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28(2007) 125 本文就此所持之論點與審查委員之見解容或有間特此說明 126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5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6

關之公正性另一方面又強調當事人間權益之公平性因特別強調

保障當事人權益則反應出大陸法系中基本權程序保障功能之思

維此外亦希望藉此對於盛行於行政機關實務上「關說」之情形

進行規範以使關說之行為透明化 127

行政程序法中一個條文如由立法意旨觀之可同時達到程序

之公正性公平性及公開性的功能應可推知立法者對於法制設計

本質認識有不清之處因此何者始為法制本質上應遵循的精神

實應仔細思考否則將出現規範主軸不清規範範圍不明之謬誤

對於此點實不宜一概以我國法制與美國法規範不同

如此資訊之公開性亦為本

條所欲發揮之功能

128

2 由法制之規範功能為解釋

而為不同

的解釋以自圓其說

美國透過司法機關所為之判決強調 5 USC sect557(d)之規範目

的在於保障當事人間之公平性使審判式聽證程序中對於片面接

觸情事不知情之其他當事人得以有機關獲悉相關情事並表示自

己的意見姑且不論維護程序公平性為本體或係保障當事人程序之

工具 129

127 葉俊榮前揭註

禁止片面接觸之本旨仍在於維護正當法律程序中各當事人

間武器平等的精神強調的是正當法律程序中「公平」的面向此

116頁 137 128 參見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一)之說明 129 此涉及美國法上對於正當法律程序本質之討論關於工具說及本體說之

見解參見蔡穎瑩前揭註 15頁 19-24本文於此不予深論但相關討

論亦反應出即便在美國法制中程序規範是否具有獨立性或僅係發揮輔助

實體決定之功能並非有一致見解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5

217

外美國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拘束審判式聽證程序中行政機關之行

為而不適用其他程序中作成決定者原因在於該程序中採用證據

紀錄排他性行政機關僅得依紀錄資料作成決定藉此使當事人皆

得以對於紀錄中之證據及其他資訊進行攻擊防禦始產生禁止片面

接觸之法制設計

我國對於權利保障與行政程序之關聯受德國法制及其理論之

影響強調行政程序對於實體基本權保障之重要性 130

(三)規範範圍之釐清

解釋上正

當行政程序有助於行政機關作成正確決定以避免人民之權益受到

不法之侵害因此保障當事人於程序中武器平等之公平性應有助

於發揮此行政程之基本功能我國繼受美國法制於行政程序法中

增設德國法上所無之禁止程序外接觸的規定在規範功能上即應為

摘取該法制特別之規範功能以強化我國行政程序法制因此本

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在解釋上仍應強調側重於正當法律程序中之

「公平性」保障當事人間進行攻擊防禦時之武器平等藉以保障其

實體權利否則錯誤認知本條之規範功能即易掉入行政繁瑣的

工作泥沼中亦即不論於何種程序中公務員執行職務進行調查

皆作成紀錄或將所有書面附卷以求自保而使本條成為促進行

政彈性及效率之障礙是故為使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能夠發揮

一定之規範功能在解釋上即應為一定之調整及限縮

1 適用的程序類型宜限制

130 例如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於政治庇護案中即明白指出行政程序有助保障

實體之基本權利BVerfGE 56 216 (236ff)

5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8

本法第四十七條列於行政程序法總則導致不論最後行政行為

的態樣為何皆適用之本條規定如此結果與本條立法精神大相逕

庭實有限縮之必要否則亦與效率的要求不符 131以行政指導及

陳情為例本質上為非正式行政行為未發生實質法律效果並無

須適用禁止片面接觸以維護當事人間武器平等之必要而行政規

則為行政機關內部規範欠缺直接對外拘束人民權利義務之法律

效果亦無適用之必要至於法規命令本質上為「一般性政策的

制定」本即應廣納各方意見實不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 132而重點實為各方在訂定規範的過程中有對等的討論對話機

會因此本質上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以保障當事人間公平的行

為為行政處分及行政契約此二大行政行為態樣 133

至於在作成行政處分及締結行政契約之程序中對照美國及德

國法制尚須進一步檢視我國聽證程序之設計

134

131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11(2001)

我國關於程序類

型的設計類似於德國法制而非美國法制本法雖有要式聽證程

序之設計亦規定聽證須作成紀錄(本法第六十四條第一項)然除

132 湯德宗前揭註 122頁 109 133 計畫確定裁決性質上亦為行政處分且涉及多元利益的調和如日後我

國確實執行確定計畫之程序自應適用本法第 47 條之規範 134 本法並未就締結行政契約應進行聽證之規定然如舉行聽證可使其他利

害關係人有參與程序之機會且如作成行政處分依法應舉行聽證但締結

替代該行政處分之行政契約卻無須聽證可能使行政契約成為規避聽證的

工具參見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

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

集頁 282元照出版社(2002)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7

219

法規有明文規定外聽證紀錄為行政機關作成行政處分時應斟酌之

文件(本法第一八條第一項)並非唯一具有排他性之資料遵循

職權調查原則之法理而與德國法制相近因此如欲保留本法第四

十七條之規定並貫徹前述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理精神本文建議

於修法增訂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效力的前提下建議限縮本法第

四十七條規定而僅適用於特別程序中即正式聽證程序及計畫確定

程序此處所持限縮本法第四十七條程序態樣適用範圍之見解主

要論證依據為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與當事人間公平性的關聯此為

德國法制所無行政程序法立法之際我國繼受美國法時亦未配合

建立相關觀念也因此導致現行規定過度擴張禁止程序外接觸之範

圍造成法理邏輯混亂亦可能成為行政機關及公務員之掣肘因

此本文此處之見解亦僅建議係回歸法理一致性而提出之修正意見

而已

2 人的範圍宜擴大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所規制之人一方為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

一方為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達前述立法目的使所有相關

資料皆呈現當事人面前理論上本條宜儘量包括所有可能建立接觸

之管道因此受規範之人的範圍宜擴大因此在解釋代表當事人利

益之人時不應侷限凡宣稱為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或依相

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

人為行為之人皆應屬之不限於代表人代理人或輔佐人等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涉及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分別提出之設籌加油站申請且

二者之申請具有排他的競爭性如依美國法制屬於涉及「有財產

5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0

價值性優惠的競爭請求」之事件特別應注意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承辦公務員有洩漏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予被告機關之顧問 Y

的情形而被判刑確定於參加人 A 公司之申請事件中名義上之

申請人為該顧問 Y 之配偶 X於論斷是否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

一項之規定時即涉及參加人 A 公司被告顧問 YY 之配偶 X 彼

此間的利益關係在 X 提出之申請案所進行之行政程序中實際上

之申請人仍為 A 公司原處分機關未明察 X 是否係以代理人身分提

出申請命其提出委任書處理有可議之處而承辦公務員雖係與

被告顧問 Y 接觸以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由此情形亦

可判定承辦公務員既已受理 X 作為 A 公司代理人所提出之申請

案且 Y 一方面為該申請案中代理人 X 之配偶且同時亦受 A 公

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興建加油站依相關事證可認定 X 係為 A 公

司之利益為行為與其配偶及 A 公司間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

故可認為承辦公務員係主動接觸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於 X 代理 A

公司提出申請之程序中有為程序外接觸之情形本案原審判決及最

高法院判決中僅援引刑事判決所確定之事實直接認為承辦公務

員於處理原告申請之案件中認定與X所為之接觸係屬於違反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情形不僅未就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

件進行涵攝說明未仔細辨明不同程序間之當事人及代表其利益人

的關係雖結論並無錯誤但推論仍未臻嚴謹明確

然而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是否只限於承辦公務員我國法的

解釋與美國法明文規定不同美國法明文規定機關內所有成員或其

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皆不得進行

片面接觸不限作成決定之人員如此始可歸避承辦人員透過機關

內其他人進行接觸卻不受規範的可能我國規範之範圍過於狹隘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9

221

此亦為建議宜修正之處

3 事的範圍宜限縮

如前所述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九六二

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時「縱接觸內容係屬

程序事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因此涉及相關

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此與美國法之規定不

同然誠如前述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中 135法官以「麵包與奶油」的關係來形容行政機

關與公眾間非正式之接觸互動表示公務員實不可能脫離公眾生活

而獨立存在且在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中 136法官亦以人情事理的角度看待

公務員的社交生活因此行政機關與公眾之接觸只要在不影響司

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並無全面禁止之必要只

有對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問題進行程序外接觸可能引起當事人公平

防禦的疑慮始有限制之必要前述法務部之見解不僅誤認禁止

程序外接觸之立法目的過於側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忽視當事人

間的公平性且理想性地過度限制程序外接觸之事項忽略人情事

理應不可採因此建議修改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規定明文

限定於就待決事項之實體問題為接觸時始有限制之必要 137

於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

字第五三號判決)中當事人曾由立法委員陪同前往原處分機關

135 567 F 2d 9 (DC Cir 1977) 13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137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6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2

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會討論法律解釋問題因原處分機關依本法

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作成紀錄附卷故無違法情事可言然嚴

格說來本案當事人拜會原處分機關時討論法律解釋問題並非違

法禁止之關說行為亦不屬於遊說法所定應強制登記之行為且如

未涉及個別具體案件之實體問題而限於法律解釋之請益則本質上

亦不應屬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情形本無須受限制當

然為免爭議及為求自保行政機關得製作相關紀錄但仍應與本法

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無涉

至於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

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公務員受理違反贈與稅法之稅務違章案件

於妻子經營的髮廊中遇見被檢舉人之妻子詢問被檢舉人所涉及之逃

漏稅事件公務員告知若主張被檢舉人無贈與情事應出具有關書

面資料以為證明最後並認定被檢舉人無逃漏稅情事而擬簽結該檢

舉案本案中被檢舉人既為稅務違章事件中之當事人其妻在客

觀上可認為代表其利益之人公務員應不得與其於程序外就逃漏稅

事件之實體問題為接觸公務員於自家經營的髮廊面對被檢舉人之

妻子提出相關詢問而為答覆時與前述案例不同之處在於公務員

並非僅就抽象法規範的解釋進行回答而已就承辦之被檢舉案件具

體內容之認定可能性進行回答應已涉及實體問題公務員與被檢

舉人之妻子所為之接觸已超越公務員社交生活之對話範圍已屬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外接觸實應依本法第四十七

條第二項第三項之規定作成書面紀錄並予以附卷及公開

(四)重視違反之法律效果

行政機關公務員所為之行政程序外之接觸行為姑不論可能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1

223

生公務員懲處之法律效果但就行政程序之法制而言可經由依本

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規定作成紀錄將書面文件附卷並

主動公開而將此瑕疵予以補正未損及當事人程序中武器平等之

公平性然未經補正之瑕疵即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而未踐

行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所要求之行為者依美國法制之

觀點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違法或無

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響即使

採職權調查原則之德國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

如有瑕疵或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

關之行為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二國法制對於程序瑕

疵之法律效果實有異曲同工之處 138

反觀我國對於公務員所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行政機關之處

置較強調對於公務員之行政懲處

139

138 關於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參見本文貳三之論述

而未仔細審酌其行為是否該當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件是否已依同條第二項第三項規

定為補正之行為亦未審酌未補正者此程序瑕疵對於實體決定影響

之程度而法院於爭訟案件中主要仍審酌實體決定之違法性而

未深入論證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對於實

體決定之影響及重要性我國法院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論證之深度

及密度依本文前述觀察與美國司法實務相較實仍有相當大之

差距因此行政機關及法院宜強化對於本條規定之認識及解釋

139 經查詢公務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之保障案件決定書查詢系統(httpwwwcsptcgovtwptcindexasp)以公務員違反公務員服務法第 4 條保密義

務而作成之復審或再申訴決定至民國 100 年止即計有 14 筆決定書

6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4

而對於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合法性進行審查時更須體認程序外接

觸之程序瑕疵與實體決定間之關聯性並進行深入說理論證如此

始可提升本條規定之重要性並落實禁止程序外接觸而確保當事人

程序權益之法理精神

伍結語重新檢視聽證法制之契機

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繼受美國法制並將其融合至以德國法

制為主軸的行政程序法時未深入探究美國正當法律程序之精神

APA 中程序類型之特性即於行政程序法中強行置入禁止片面接觸

之規定本文以相當篇幅介紹美國 5 USC sect557(d)禁止片面接觸之

法理及實務案例並與德國法制進行比較目的即在於突顯現行規

定法理混淆及制度設計缺乏一貫性的缺失此外台北高等行法院

九十四年度訴字第七五二號判決及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五年度判字第

一二三九號判決此一具有高度重要性及爭議性的案件中(高速公路

電子收費系統案或稱為 ETC 案)中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重

要性未受重視益發突顯我國實務界對於此制度之認識有限因此

本文嘗試以回歸法制本旨的角度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禁止程序外

接觸之規定重新檢視其立法目的並對於本條之適用範圍提出檢

討修正之意見

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德國

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備受爭

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聽證程序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3

225

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到重視在

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際如能重新

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程序之法制得以

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化」有所助益

6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6

參考文獻

書籍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

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

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5

227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期刊文獻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 8-21(1999)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3-120

(2008)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

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

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1-33(2007)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2-17(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

頁 18-33(1999)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12 TEX TECH

ADMIN L J 223-279 (2011)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6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8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專書論文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

頁 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

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

壽論文集」頁 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

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

總論篇頁 112-168三民書局(1998)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49元照出版

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

行政程序法論頁 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51-83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7

229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67-209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 25-155元照出版社

三版(200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

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6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0

摘要

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公務員與當事人為行

政程序外接觸的規定係仿自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而本

條自行政程序法施行至今逾十年以來並非行政法學界及司法實

務界重視及討論的重點然而本條規定卻為行政機關在具體程序

中重視之規範甚至可能導致行政機關承辦人員在具體情形中無

所適所或形成困擾因此本文先就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關於禁止

片面接觸之規範針對成文法規定及司法實務案例進行說明及觀

察以掌握美國相關法制之精神及本旨此外亦介紹德國法制之

精神並就我國司法實務涉及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案例進行

觀察探究我國對於本條精神之運用是否仍有待釐清之處在回

歸法制本旨之深入研究後即不難發現此程序機制之基本功能

在於確保正式的聽證程序中當事人間攻防之程序公平性並非著

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總則部

分而非強調聽證程序公正性之維持在體例安排上即與制度之

本質混淆亦容易導致實務見解不明確而產生許多疑義

面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

德國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

備受爭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

聽證程序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

到重視在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

際如能重新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9

231

程序之法制得以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

化」有所助益

7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2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 Review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n the American and German Legal Systems

Ling-Ching Fu

Abstract

sect47 APA of Taiwan stipulates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and follows the regulations in the APA of the USA

Since the APA in Taiwan came into effect in 2001 this regulation

hasnrsquot stayed in the center of the legal researches and practice in

Taiwan Howeve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public officials in

concrete case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eaning and the nature of this

regulation the similar regulations an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he

USA are first examined in this article Meanwhile the German legal

system regarding this problem is also introduce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aiwan will be also intensive observed The application

possibility of sect47 APA of Taiwan as well as the viewpoints in the

practice will be acquainted At last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protects the fairness

between the concerned parties in the formal hearing procedures but

not the neutrality of the responsible authority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1

233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nature of this legal institution has

not been correctly understood in Taiwan It leads to the result that

the APA of Taiwan should be further reformed An amendment of the

APA of Taiwan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Keywords ex parte communication due process hearing trial-type

hearing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 formal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8-21(1999)
  •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113-120(2008)
  •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1-33(2007)
  •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2-17(2001)
  •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18-33(1999)
  •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112-168三民書局(1998)
  •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4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51-83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67-20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25-155元照出版社三版(2006)
  •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 摘要
    • Abstract
Page 3: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由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 …cycu.lawbank.com.tw/Download/30/01300005.pdf接觸或禁止片面接觸為核心議題之研究論著。即使在司法實務上,也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

165

壹前言

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公務員與當事人為行政程

序外接觸的規定依立法理由之說明係仿自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

立法 1本條自行政程序法施行至今逾十年以來並非行政法學界重

視及討論的重點目前國內相關文獻中至多於論及行政程序法相關

原則及規範時概略介紹本條 2或於介紹美國正當法律程序之概念時

約略介紹禁止片面接觸之精神 3

1 我國行政程序法於立法過程中除法務部研擬行政院提出的政府版草

案外尚有立法委員吳東昇等委員提案陳婉真委員等提案謝啟大委員

等整合案不同的委員版草案以及最後於立法院審查會通過的協商版本

在政府版草案中並無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定而是在陳婉真等委員提案

中明定參考美國行政程序法 5 USC sect557(d)而規範行政機關於作成行

政決定前原則上禁止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程序外之接觸此提

案條文與最後謝啟大等委員整合版及審查會協商版相同亦為最後三讀

通過之條文由此立法資料可知美國行政程序法 5 USC sect557(d)為我國

行政程序法第 47 條所參酌之立法例相關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參見五南

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頁 87-88五南出版社(1999)

然尚未見以行政程序中禁止程序外

2 例如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 105125元照出

版社三版(2006)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頁 148-154新學林

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黃俊杰行政程序法頁 102-103元照

出版社(2006)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

論頁 58-5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

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 15-16(1999) 3 例如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7-20元照出

版社二版(2005)

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66

接觸或禁止片面接觸為核心議題之研究論著即使在司法實務上也

少有直接以此為案件爭點之行政法院裁判例如以「程序外接觸」或

「片面接觸」為關鍵字搜尋行政法院之裁判且行政法院就此爭點進

行實體論斷者 4最高行政法院僅有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決(籌

設安南加油站案)5

4 搜 尋 之 資 料 庫 為 司 法 院 法 學 資 料 檢 索 系 統

(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中之裁判書查詢查詢案件日期至

2012 年 3 月 16 日止此外須說明者本文搜尋之案例以行政法院就「程

序外接觸」或「片面接觸」之爭點有進行實體上有無理由之判斷者為限

如僅為當事人於訴訟中攻防之主張非具有重要性之爭點而行政法院未

為論斷者即不在此列

至於各高等行政法院之裁判則有台北高等行

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

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三號判決(商業同業

公會聯合行為案)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

決(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及高雄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

第二四八二四九二五號判決(籌設安南加油站案之原審判決)

等值得注意者在司法實務上行政法院雖然在各裁判中對於程序

外接觸的問題進行實體論斷但相關問題並非當事人間攻防論據之

核心重點此外特別在台北高等行法院九十四年度訴字第七五二

號判決及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五年度判字第一二三九號判決此一具有

高度重要性及爭議性的案件中(高速公路電子收費系統案或稱為

5 另外尚可查及最高行政法院 93 年度判字第 526 號判決為台北高等行政

法院 91 年度訴字第 3836 號判決(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之上訴判決

然最高行政法院並未就上訴人所持之上訴理由進行進一步之實體審理逕

以「上訴論旨所指各點均無可採」為由而駁回上訴故本文就此上訴審

判決即不進行深入討論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

167

ETC案)行政法院以行政機關僅與特定申請人進行協商而未與其

他入圍申請人協商在協商程序上違反平等公益原則卻未思考此

時是否與禁止片面接觸之精神有違而有應適用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

條的問題可見目前我國行政及司法實務對於此制度之認識實屬有

然而於行政程序法施行之初法務部即接連針對行政程序法第四

十七條作成函釋 6

本文以下先就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以下簡稱為APA)關於禁止片面接觸之規範就成文法規定及

司法實務案例進行說明及觀察以掌握美國相關法制之精神及本旨

此外並就德國法制為觀察以為比較之後則就我國司法實務涉

及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案例進行觀察探究我國對於本條精神之

運用是否仍有待釐清之處最後回歸至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規

定檢視條文規範本身是否有待檢討之處尤其我國行政程序法係以

德國聯邦行政程序法(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以下簡稱為

以協助各級行政機關於實務上具體適用本條由

此可知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為行政機關在具體個別行政程序中重

視之規範甚至可能導致行政機關承辦人員在具體情形中無所適所或

形成困擾但在學理的研究及司法爭訟中這個問題卻未受重視面

對行政機關在實務層面有迫切需求但學理研究卻相當缺乏且司法

實務見解亦屬有限的情形本文即嘗試以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為核

心對於其理論基礎及司法實務中面臨之爭議進行較深入的探究

6 例如法務部(90)年法律字第 047156 號(90)年法律字第 000584 號

(90)年法律字第 000586 號等函釋

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68

VwVfG7

此外應併予說明者為本文對於美國法制之研究限於美國聯

邦行政程序法之相關規定主要因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規

定係繼受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規範而各州行政程序法之規定與

聯邦法規不盡相同且亦因各州法院判決而有不同的法制發展

)之架構為基礎美國法制之精神應如何融合至我國大陸

法系的體系中為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進行檢討並

提出修正建議時應特別注意的問題本文透過文獻研究案例研

究及比較法的角度希望得以提供關於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較完

整精確的理論基礎說明亦期透過相關分析檢討使行政機關及司

法實務面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時有較明確之脈絡得以遵

8

7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in der Fassung der Bekanntmachung vom 2312003 (BGBl I S 102) zuletzt geaumlndert durch Art 2 Abs1 des Gesetzes vom 1482009 (BGBl I S 2827)

因此本文論述以美國聯邦法制為限並不及於美國各州之法規範

此外囿於本文作者留學及研究之背景對於美國法制理解之深度

仍有一定限制不可諱言地此為本文研究上仍有待加強之處然

對於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觀察本文仍具有拋磚引玉的功能

以期未來學界對於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德國聯邦行政程序法及我

8 例如德州行政程序法對於片面接觸之限制較嚴格致使法院於判決中即

有放寬限制之見解See Pamela M Giblin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 30-41 (2005) Ron Beal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12 TEX TECH ADMIN L J 223 231-239 (2011)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

169

國行政程序法等法制之整合有更深一步的觀察及研究

貮外國立法例

一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禁止片面接觸法制簡介

(一)一九七六年聯邦行政程序法修法前

1 美國聯邦憲法之正當程序條款

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APA)於一九四六年制定並於一九六

六年編入聯邦法典(United States Code USC)第 5 篇(Title 5)

時並無禁止「片面接觸」(ex parte communication ex parte contact)

的規定當時法院通常依據美國憲法上正當程序條款(due process

clause)對於行政機關之行為進行評價 9

正當法律程序概念之形成最早源自一二一五年英國大憲章

(Magna Carta)第 39 條所稱依國法(by the law of the land)判決的

觀念

10

9 ERNEST GELLHORN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277 (2006)

而正當法律程序(due process of law)一詞首見於西元一

10 英國 1215 年大憲章第 39 條「任何自由之人非經同級貴族之合法審

判或依國法之判決不得予以逮捕監禁沒收財產剝奪法律保障

放逐或受任何方式之傷害」(No freemen shall be taken or imprisoned or disseized or exiled or in any way destroyed nor will we go upon him nor send upon him except by the lawful judgment of his peers or by the law of the land ) 原 文 參 見 The Text of Magna Carta httpwwwfordhameduhalsallsourcemagnacartaasp Fordham University (last

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70

三五四年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三世(Edward Ⅲ)時期改寫大憲章條

文後之第 3 條「任何人無論其身分或地位『非經正當法律程序』

(by due process of law)不得流放沒收財產拘禁剝奪繼承權

或處以死刑 11」而在美國一七六一年生效之聯邦憲法增補條文

第 5 條(US Constitution Amendment V)明白揭示正當法律程序一

詞「任何人非經陪審團提起控訴不得受死刑或其他不名譽犯罪之

審問但戰時或危難時期服役之陸海軍國民軍所發生案件不在

此限同一罪案不得令當事人受二次以上生命或身體之危難不得

強迫刑事罪犯自證己罪亦『不得未經正當法律程序』(without due

process of law)剝奪其生命自由或財產若非有公平之補償不

得將私有財產徵收公用」12

visited Oct 31 2012)

此外一八六八年生效之美國聯邦憲

11ldquoNo man of what estate or condition that he be shall be put out of land or tenement nor taken nor imprisoned nor disinherited nor put to death without being brought in answer by due process of the law rdquo原文參見 Victorian Consolidated Acts Australasian Legal Information Institute httpwwwaustliieduauaulegisvicconsol_actiaaa1980240s8html (last visited Oct 31 2012) 12 ldquoNo person shall be held to answer for a capital or otherwise infamous crime unless on a presentment or indictment of a Grand Jury except in cases arising in the land or naval forces or in the Militia when in actual service in time of War or public danger nor shall any person be subject for the same offence to be twice put in jeopardy of life or limb nor shall be compelled in any criminal case to be a witness against himself nor be deprived of life liberty or property without due process of law nor shall private property be taken for public use without just compensationrdquo原文參見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Constitution Society httpwwwconstitutionorgusconstihtmamend5 (last visited Oct 31 2012)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9

171

法增補條文第 14 條(US Constitution Amendment XIV)第 1 項

(Section 1)則規定「凡出生或歸化於美國並受其管轄之人皆為

美國及其所居之州之公民無論何州不得制定或執行損害美國公

民特權或豁免權之法律亦不得『未經正當法律程序』(without due

process of law)剝奪任何人之生命自由或財產亦並不得否定管

轄區內任何人法律上受平等保護之權利」13增補條文第 5 條主要

規定人民於刑事司法程序之權利但關於正當程序條款提供之保

障解釋上並不以此為限主要目的在於保障人民之生命自由及

財產免於遭受國家公權力(立法行政及司法)恣意及不合理之

侵害 14而增補條文第 14 條第 1 項之規定係限制各州權力之行使

藉此拘束各州政府所有之行為以保障人民之實體權利此二者

即為美國聯邦憲法正當程序條款之規定並為各州憲法所仿效進

而成為美國保障人民基本權利的普遍概念 15

13 ldquoAll persons born or naturalized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subject to the jurisdiction thereof are citizen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of the state wherein they reside No state shall make or enforce any law which shall abridge the privileges or immunities of citizens of the United States nor shall any state deprive any person of life liberty or property without due process of law nor deny to any person within its jurisdiction the equal protection of the laws rdquo原文參見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Constitution Society httpwwwconstitutionorgusconstihtmamend14 (last visited Oct 31 2012)

14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70元

照出版社二版(2005) 15 關於正當法律程序原則之發展歷程參見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

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頁 55-66(2005)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

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頁 15-19(2008)

1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72

2 正當程序條款之內涵

雖然在字義上正當程序法律程序的保障似侷限於程序正當合

法的要求但是隨著美國最高法院在司法實務上強化憲法增補條文

第 14 條第 1 項的解釋及適用確立了正當程序中對於實質正當的要

求 16因此正當程序條款兼具程序與實質之內涵包括了程序上

之正當程序( procedural due process)與實質上之正當程序

(substantive due process)二個層面 17前者為國家公權力限制人

民生命自由或財產時所應遵循之程序正當的問題而後者則為

法院審查立法者通過之法律以確保其規範內容實質公平的問題

尤其實質上之正當程序於個案中強調立法達成目的與手段間合理

適當關聯性或比較個別法益(人民基本權利)及公益的維護以

判斷立法是否正當此與我國憲法第二十三條所揭櫫之比例原則及

公益原則相近 18

反之程序上之正當程序即強調程序正義面向確保國家公權

力行使程序之公平正當適用時美國法院發展出「二元分析法」

(bifurcated analysis two-tier analysis or two-stage analysis)首先

須先界定系爭利益是否為生命自由或財產如屬肯定則進一步

此點為了解正當法律程序的觀念時須注意不得

「以辭害意」之處

16 關於正當程序之實質正當於美國法制的發展參見郭介恆正當法律程

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

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 134 以下三民書局(1998) 17 湯德宗前揭註 14頁 170 18 郭介恆前揭註 16頁 163-164湯德宗前揭註 14頁 173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11

173

判斷用以剝奪或限制該等利益之程序是否充分正當 19換言之

須先確認受保護之利益並進一步決定為保護該利益而應進行程序

之充分性 20在行政程序中鮮少涉及生命權的限制或侵害主要

仍是在判斷受保護之自由或財產等利益是否經由正當之程序而受到

限制 21然而因行政決定涉及的公私益形態日益多元政府作成決定

時須考量的事由不一而足且特定的程序權利(procedural right)例

如當面詰問證人由公正之作成決定者舉行聽證又有相當程度地影

響程序之公正性及實體決定之正確性導致程序應如何進行始謂正當

(due)的問題實無法一概而論依美國聯邦上訴法院法官H Friendly

的綜合分析憲法層次上正當的程序包含了下列要素 22

公正的裁決機關(an unbiased tribunal)

對欲採取之行動預先通知並提出理由說明(notice of the

proposed at action and the grounds asserted for it)

對於不應採取系爭行動有表示意見的機會(an Opportunity to

present reasons why the proposed action should not be taken)

要求傳喚證人的權利(the rights to call witnesses)

知悉不利證據的權利(the rights to know the evidence against

19 湯德宗前揭註 14頁 170 20 Sherry Iris Brandt-Rauf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 382-383 (1980) 21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01 22 Henry J Friendly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 1278-1295 (1975) 另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14頁 199-200

1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74

one)

完全依呈現的證據作成決定(decision based only on the

vidence presented)

選任辯護人的權利(counsel)

作成紀錄(the making of a record)

說明理由(statement of reasons)

公眾參與(public attendance)

司法審查之機會(judicial review)

因此美國憲法所保障的正當程序強調應遵循公平公正及

公開的精神在資訊公開透明的情形下使各方當事人有平等表達

意見的機會並由中立決定者主導程序之進行以保障當事人之權

益確保決定之正確性而行政機關面對複雜之事務應作成決定時

對於正當程序的要求程度即愈高然對於行政機關而言就複雜事

務作成決定時問題的重心往往並不在於其中所出現的利益衝突

真正引發問題者更在於資訊的片面呈現(ex parte presentations)23

3 司法實務見解-援引正當程序條款之精神為判決

導致行政機關無法作成客觀正確的決定因此行政機關為片面接

觸所受限制之範圍為片面接觸後應採取之措施等即為正當程序

要求下須加以重視的問題

23 Cornelius J Peck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 236 (1962)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13

175

綜前所述在一九七六年APA修法加入禁止片面接觸條款前

行使公權力者與當事人如有片面接觸法院係依美國聯邦憲法增補

條文中正當程序條款的精神對於行使公權力者之行為進行評價

例如在Sangmon Valley Television Corp v United States案 24中申請

人向聯邦通訊委員會(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FCC)

提出遷移電視頻道之申請然於舉行聽證期間申請人分別邀請委

員會委員共進午餐並於一九五五年及一九五六年贈送每位委員火

雞此外於委員會作成決定前申請人分別寫信予每位委員說

明遷移電視頻道之好處但信件並未列入紀錄其他反對者即無從

知悉法院認為本案本質上為行政機關規則訂定(rulemaking)

的行為然社區間遷移頻道涉及對於「有財產價值性優惠的競爭請

求」(competing claim to a valuable privilege)25為調和不同利益衝

突並尋求解決方式本於公平(fairness)的要求行政機關相關程

序須以公開的方式進行因委員會的委員與當事人曾進行私下接

觸法院宣告委員會的行為無效並應重新進行程序法院並強調

如此極度有偏見的行為應無法予以維持 26

24 269 F 2d 221 (DC Cir 1959)

25 JERRY L MASHAW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593 (2009) 學者湯德宗則將 ldquovaluable privilegerdquo 譯為「有價

特惠」參見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前揭註 3頁 18湯德宗論行

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314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26 本文於此處未就其他案例多所研究著墨主要在於此處僅為就 APA 於

1976 年修法增訂禁止片面接觸條款前介紹法院援引正當法律程序的精神

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進行審查至於 1976 年 APA 增訂禁止片面接觸條款

後始為本文後續之重點

1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76

於前述案例中法院認為 FCC 應以公開之程序與申請人為接觸

討論以使列於競爭地位之他人得以知悉相關情事而 FCC 於本案

中已嚴重違反聽證應公開之精神法院即未維持 FCC 之決定由此

可知在一九七六年 APA 修法加入禁止片面接觸條款前行政程序

中如發生片面接觸的情形因相關接觸未列入紀錄牴觸聽證程序

公開的精神致使其他當事人無從知悉並提出有利於己的事證或

進行詰問更因此嚴重影響聽證程序的公平性法院認定有違憲法

所強調的正當法律程序精神

(二)1976 年聯邦行政程序法修法後

1 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規範之程序態樣

APA於一九六六年編入美國聯邦法典第 5 篇後同年資訊自由

法案(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通過並編入 5 USC sect552 中一

九七四年隱私法案(Privacy Act)則編入 5 USC sect552(a)中一九

七六年政府陽光法案(Government in the Sunshine Act)編入 5 USC

sect552(b)中 27

在前一步對於APA中禁止片面接觸之規範進行研究前首先須

先了解APA所規範程序態樣的差異美國APA所規範的行政程序

將機關之行為分為規則訂定(rule making)及行政裁決(adjudication)

而同年APA亦加入了禁止片面接觸(ex parte

communication)的規定

27 Government in the Sunshine Act Pub L No 94-409 sect4(a) 90 Stat 1246 (1976) (codified at 5 USC sect557 (d) (1976))相關說明參見羅傳賢美國

行政程序法論頁 7五南出版社(198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15

177

二種訂定規則為行政機關擬定修正或廢止規則之程序 28而

規則則為執行解釋或補充法律或政策或規定機關之組織

程序或職務之機關文書之全部或一部具有普遍或特別之適用性及

向後生效之效力 29所謂行政裁決係指行政機關作成決定(order)

之程序 30而決定則為行政機關就訂定規則以外之事項所為全部

或一部之最終處置(final disposition)31換言之行政裁決即為行

政機關訂定規則以外所作之終局決定其態樣多元形式不一而

足 32主要的特徵在於行政機關人員適用法律於特定事實而對於

特定人或特定多數人所為之決定 33

此外以機關是否應以進行審判式聽證程序( trial-type

hearing)並以聽證紀錄所載作為決定之基準可將行政程序區分為

正式(formal)及非正式(informal)二種程序

性質上規則訂定即為行政立

法之行為而行政裁決則為對於特定事項作成之最終處置

34

28 5 USC sect551(5)

至於何時須進行

29 5 USC sect551(4) 30 5 USC sect551(7) 31 5 USC sect551(6) 決定內容包括核發執照其形式為准許否准禁止

或宣告在所不問 32 WILLIAM F FUNK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74 (2009) 33 Id at 74 因此有學者認為此接近大陸法系行政處分之概念參見羅傳

賢前揭註 27頁 64然而實際上美國 APA 所稱之行政裁決泛指行

政機關訂定規則以外之所有作成決定的行為態樣相較於我國行政程序法

第 92 條關於行政處分之定義限於行政機關對於公法上具體事件所為對外

直接發生法律效果之單方行政行為可知美國法上行政裁決之概念範圍

仍較為廣泛 34 5 USC sect554(a) sect553(c)

1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78

正式的程序則須另有成文法的規定實際上美國聯邦政府在具

體個案進行裁決而應依法律規定適用 5 USC sect554 sect556 及sect557

之正式程序並基於聽證紀錄作成裁決決定的情形只占極少數

換言之絕大多數之事件是進行非正式程序作成裁決決定 35

至於規則制定程序依 5 USC sect553(b) (c)之規定訂定規

則之機關須將規則之草案為一般性公告(general notice)刊載於

聯邦公報並給予權益可能受影響之相關民眾提供評論

(comment)之機會於踐行此公告及評論之程序後行政機關

綜合民眾之意見發布規則並應就規則所依據之基礎目的為

簡要之說明此即為非正式規則訂定程序之三階段

而在

非正式裁決程序中不強制進行審判式聽證而是依事件之性質

行政機關擁有較大的程序自由APA的條文僅 5 USC sect555 相關

附屬事項之規定會適用於非正式之行政裁決程序

36因此非

正式之規則訂定程序又稱為「公告及評論的規則訂定」

(notice-and-comment rulemaking)37至於正式之規則訂定程序

於進行公告及評論後須如同作成正式裁決一般進行審判式聽

證程序並以聽證紀錄為準發布規則因此正式之規則訂程

序至為繁複且須例外有成文法規定須依聽證紀錄時 38

35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始進行

正式規則訂定程序

9 at 247 36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323 37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183 38 5 USC sect553(c)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17

179

綜上所述綜合行政裁決及規則訂定之行為態樣以及是否

應行審判式聽證程序即得以下表簡示美國 APA 之程序模組而

灰色部分即為常見之程序類型

行政裁決 規則訂定

非正式程序 5 USC sect555

附屬事項

5 USC sect553

通知評論

正式程序

5 USC sect554

通知當事人職能分工 39

5 USC sect556

審判式聽證唯一紀錄

5 USC sect556

審判式聽證唯一紀錄

5 USC sect557

正式決定禁止片面接觸

5 USC sect557

正式決定禁止片面接觸

來源作者綜合整理 40

2 禁止片面接觸之相關規定

39 Separation of functions又譯為「職能分離」或「審查職務分立」基於

任何人不得自斷其案的法理5 USC sect554(d)(2)規定行政機關內負有調

查或檢舉職權之成員不得參與該事件或與該事件有事實上關聯的裁決決

定對於相關事件亦不得提供作成裁決決定者任何諮詢意見或提出建議

性決定因此多由專職獨立之行政法官(administrative law judge)進行

聽證並作成裁決決定以確保裁決之公正客觀參見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80-286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6-103 湯德宗

前揭註 2行政程序法頁 28123由此可知職能分工為 APA 中為保

障聽證程序公正性所為之制度設計 40 相關資料來源亦參見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48 湯德宗

前揭註 25頁 327

1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0

APA 於一九七六年加入禁止片面接觸(ex parte communication)

相關規定其中 5 USC sect551(14)為關於片面接觸之定義

5 USC sect551(14)

片面接觸係指未合理事先通知所有當事人且未列入公開紀

錄之口頭或書面接觸但請求與本節規定之事件或待決事項有

關之情況報告不在此限

此外5 USC sect557(d)則為禁止片面接觸之明文規定

5 USC sect557(d)

(1)任何機關於進行 5 USC sect557(a)規定之程序應遵守下列

之規定但依法律授權處理當事人一方事務之範圍內不在此

(A)於機關外之利害關係人不得與機關內之任何成員行

政法官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

之成員就有關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內容造成或故意促成片面

接觸41

(B)機關內之任何成員行政法官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

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不得與任何於機關外之

利害關係人就有關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內容造成或故意促成

片面接觸

(C)機關內之任何成員行政法官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

41 「就有關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內容」( relevant to the merits of the proceeding)係參酌學者湯德宗見解之翻譯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2行

政程序法頁 1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19

181

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如接受造成或故意促

成本項禁止之接觸者應將下列資料列入程序中之公開紀錄

(i)所有書面往來資料

(ii)記載所有口頭往來要旨之備忘錄

(iii)針對(i)及(ii)之情形所有書面答覆和記載所有口

頭答覆要旨之備忘錄

(D)因當事人故意造成或促成接觸後而違反本項相關規定

者為與公平性及事件所涉及成文法之立法目的一致機關

行政法官或其他主持聽證之成員得要求該當事人說明其主張

或利益不應於作成決定時被廢棄駁回或忽視之理由或其他

因違反而造成之不利益影響

(E)本項禁止規定於開始指定舉行聽證之機關時起適用且

不得晚於就待決事件為聽證通知後但可歸責進行接觸之人知

悉將為聽證通知者本項之禁止規定自其知悉時開始適用

(2)本項規定不得構成對國會隱瞞資訊之依據

此外須注意者5 USC sect557 共計有(a)至(d)四項規定

而 5 USC sect557(a)則明白規定本條適用於依 5 USC sect556 舉行之

聽證復依 5 USC sect556(a)之規定5 USC sect556 適用於依 5 USC

sect553 規則訂定及 5 USC sect554 裁決舉行之聽證程序由此可知5

USC sect557(d)關於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僅適用於行政裁決及規則

訂定時舉行聽證之正式程序

3 正式程序與禁止片面接觸

2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2

(1)審判式之聽證

APA規範的正式程序係指依成文法之規定程序之進行須遵

守一定的要求特別是須由行政機關舉行聽證程序後並依紀錄之

資料(on the record)作成決定 42

當聯邦行政機關為行政裁決時如依成文法之規定須依紀錄

之資料始得作成決定者除有 5 USC sect554(a)所列之法定排除事

項外

因此聽證程序之進行為正式程

序的重要核心須遵守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相關程序規定

43即應依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規定進行聽證程序在聽

證程序中當事人得提出證據及反證進行交互詰問質詢證人

而主持聽證程序者得為行政機關組成機關成員之一人或數人

或依 31 USC sect3105 之規定所任命之行政法官一人或數人 44實

務上基於職能分工之考量 45多由專任中立之行政法官

(administrative law judge ALJ)為之 46

42 5 USC sect553(c) sect554(a)

以避免機關首長或機關

成員的公正性受到質疑行政法官由行政機關任命具有專業之

技術經驗及知識且不受行政機關之指揮更不得行使與其職

43 5 USC sect554(a)規定無須進行聽證之情形如嗣後須受司法審判並

於法院更新審理事實之事項行政法官外(31 USC sect3105)其他行政官

員之選用及任期完全基於檢查試驗或選舉而作成決定之事項與軍事

外交事務有關之行為行政機關作為法院代理人之事件核發勞工代表之

證明 44 5 USC sect556(b) 45 關於職能分工之說明參見前揭註 39 46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1 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17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1

183

務或責任牴觸之事務 47因此聽證程序之設計就主導程序者的中

立性及程序進行之嚴謹性而言已類似於法院中所進行的司法審

判程序故正式裁決程序中所進行之聽證亦稱之為審判式聽證

(trial-type hearing)48或準司法聽證(quasi-judicial hearing)49

與非正式裁決程序中所進行之程序不同 50

至於規則訂定之行為行政機關於進行通知及評論程序後是

否須進行 5 USC sect556 sect557 規定之審判式聽證程序APA中則無

明確規範僅於 5 USC sect553(c)規定如成文法規定須舉行聽證時

始適用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規定然而訂定規則時所牽涉的人數

眾多利益關係複雜如須一一進行提出證據交互詰問質詢證

人等程序不僅曠日費時實際上亦有執行困難最後可能導致行

政機關放棄訂定規則因此考量行政之彈性及效率在美國最高法

院的判決中對於 5 USC sect553(c)所謂「成文法規定」之解釋即相

當陜隘必須成文法明白規定適用或參考準用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規定須於機關舉行聽證後並依紀錄之資料始得訂定規則時

47 31 USC sect3105 48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79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31 49 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164亦因此行政機關於經正式聽證程序後

作成行政裁決已類似司法權對於主張不同利益之當事人間之事務作出判

斷決定故其權限之行使已具有準司法權之作用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65163 50 二者主要的差別在於行政機關作成最後裁決決定時是否須依書面紀

錄作成在非正式程序中僅須給予當事人以書面或口頭陳述意見的機會

即可不一定須以二造兼聽的方式作成書面紀錄參見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164

2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4

始應進行正式之審判式聽證程序 51

(2)聽證紀錄之排他性

否則通知及評論之規則訂定

程序即已滿足規則訂定所須符合的正當程序要求

審判式聽證程序的特色即在於行政法官主持程序進行使當

事人提出證據進行交互詰問並可質詢證人並對於程序的進行

作成紀錄最後行政機關僅得依據紀錄作成決定因此行政法官

有二項主要任務 52主持聽證提出初步決定(initial decision)或

建議性決定(recommended decision)53

51 United States v Allegheny-Ledlum Steel Corp 406 US 742 (1972) United States v Florida East Coast Railroad Co 410 US 224 (1973)

在行政法官主持下的聽證

程序即如同聯邦法院中進行的審判程序所有證據包括證人證

詞證物與事件相關之全部文書及請求文件皆於行政法官面前

提出並作成紀錄且此為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參考之唯一紀錄(the

52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2 53 依 5 USC sect557(b)之規定行政法官作成之決定分為二種初步決定及

建議性決定行政法官依聽證紀錄作成之決定為初步決定如當事人不

於一定期間內向行政機關提出異議或行政機關未主動復查無須進行其他

程序該初步決定即自動成為行政機關所為之終局決定然經異議或復查

後行政機關即不受初步決定之拘束可重新依聽證紀錄案件事實等問

題為審查並作成裁決不受行政法官初步決定之影響此外當作成決

定之行政機關未自行受理證據之審理時行政法官於特定案件中原則上

應作成具有諮詢性質之建議性決定僅於行政機關自願接受時始發生對外

之效力See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4 然而行政法官提出之決

定是初步決定或建議性決定仍取決於行政機關之意思See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3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3

185

exclusive record54)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須完全依照聽證程序中

作成之證據紀錄此亦稱為「紀錄之排他性」(the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55如此可使參與聽證程序之當事人得以獲悉所有對其不利

之證據並於公開程序中透過交互詰問對於證據進行辯論如果行

政機關可以自由考量紀錄以外之事實及證據而作成決定而未給當

事人回應之機會將嚴重影響當事人間之武器平等及聽證之公平性

(fairness)然而在另一方面培養民眾對於行政機關決定之信心

給予行政機關獲悉重要資訊的機會鼓勵受管制者及受影響之人民

與行政機關合作也是在了解程序中片面接觸的界限時不可忽略的

因素 56

(3)禁止片面接觸之基本精神

美國APA即為綜合考量各項因素後就聽證時產生紀錄

外證據的情形而有禁止片面接觸之明文規範

聽證時最可能出現紀錄以外證據的情形即為作成決定之行政

官員於聽證程序外與有利害關係之當事人一方有所接觸且未作

成紀錄5 USC sect551(14)關於片面接觸之定義特別強調係非當事

人知情亦無從由紀錄知悉之接觸而依 5 USC sect557(d)(1)之規

定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與任何利害關係人皆不得進行非其他利害

關係知情亦無從由紀錄知悉之接觸以落實聽證紀錄排他性的要

求本條規定僅適用於正式聽證程序中並不論行政機關係為行政

裁決或規則訂定之程序然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並不適用於正式

54 5 USC sect556(e) 55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6 56 STEPHEN G BREYER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584 (2006)

2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6

聽證開始前的行政調查階段 57

禁止片面接觸之事務範圍限於與待決事項有關之實體內容

因此與行政法官進行一般社交活動並不違反此規定

亦不適用於非正式程序

58受禁止片

面接觸拘束之人除當事人外尚包括對於決定有利害關係之人

(interested person)59

此外不僅行政機關外之人(person)受到拘束

例如聯邦環境保護局對於特定業者是否違

反空氣清淨法(Clean Air Act)作成決定時即得禁止與該決定有利

害關係之特定環境保護團體或代表石油產業的特定貿易團體與行

政法官或環境異議委員會(Environmental Appeal Board EAB)進行

片面接觸因此所謂利害關係並非限於法律上利害關係及於有

事實上利害關係之人即因行政機關之決定而可能受影響之人

60行政機關

內之人員亦不得主動與機關外之人民接觸學者稱此為「雙向」

禁止片面接觸 61至於聽證程序中開始受禁止片面接觸拘束之時

點為負責進行聽證之行政機關被指定時且最晚不得逾對當事人

及利害關係人為聽證之通知時此外對於片面接觸具有可歸責性

之人一旦知悉將為聽證通知時自知悉時起即不得再為片面接觸 62

(4)片面接觸之程序瑕疵及其影響

57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80 58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5 59 Id at 95 60 依 5 USC sect551(2)之定義規定所謂人(person)係指機關以外之自然

人合夥公司協會或其他公私組織 61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5 USC sect557(d)(1)(A)(B) 62 5 USC sect557(d)(1)(E)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5

187

在並非所有當事人皆受到通知的情形下行政機關與他人有接

觸時行政機關負有作成紀錄之義務行政機關內與當事人進行接

觸之人須將所有往來資料以書面方式列入紀錄中 63換言之此

時首要之務即為作成紀錄此外並通知所有當事人相關情事使

其得於行政機關作成決定前就片面接觸的相關情形表示意見以

彌補聽證公平性受影響的可能而在極少數的情形下如係由當事

人一方明知且故意就實體內容與行政機關為片面接觸時為維護公

平性及事件所涉及成文法之立法目的主持聽證之人如行政法官

得命當事人說明其請求不得被拒絕或其利益不得被忽視之原因 64

至於該行政決定是否有效仍留待司法機關之裁判 65

此外違反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時並不因行政機關將片面接

觸之情事附卷於聽證紀錄中該程序瑕疵即自動被治癒(補正)司

法機關仍應就該瑕疵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是否造成實體上的影響進

行判斷而裁判是否維持行政機關之決定例如於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

66

63 5 USC sect557(d)(1)(C)

中因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anization(PATCO)於一九

八一年帶領一空運航管員工會之成員違法罷工聯邦勞工關係局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 FLRA)即依相關法律規定撤銷

PATCO之證明PATCO對此提起司法救濟本案係聯邦勞工關係局

就特定事件所為之行政裁決法院審理本案時發現有二個片面接

觸的情形其一為運輸部秘書曾於一九八一年八月十三日致電聯邦

64 5 USC sect557(d)(1)(D) 65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8 6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2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8

勞工關係局之二名官員另一則為知名勞工領袖曾與聯邦勞工關係

局一名官員於晚餐時討論PATCO案其中運輸部秘書於電話中表

示某些新聞報導與事實不符當前並無解決罷工的有效方式致電

的目的並非就是否撤銷PATCO證明進行實質討論而是希望聯邦勞

工關係局加速處理本案法院認為該運輸部秘書無疑地為 5 USC

sect557(d)所稱之利害關係人致電聯邦勞工關係局之二名官員如係

就PATCO之裁決進行實體內容的討論當然為應禁止之片面接觸

然而該秘書僅就解決爭議之可能性表示個人意見及宜迅速作成決定

之期待雖然已明確地避免討論實體內容但仍不失為嘗試影響行

政機關的決定法院認為無須認定此片面接觸是否違法因為即使

違法該秘書僅關心應迅速作成決定不會影響決定之內容至於

勞工領袖與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之接觸因二人彼此私下為朋友

法院對於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接受晚餐邀約並未予以非難畢竟法

官也會有鄰居朋友及熟識之人有工作及社會上之關係此亦為

其生活中之一部分 67

67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然而該勞工領袖因贊成PATCO的立場而亟

欲直接與該官員溝通法院即予以嚴正指責並認為任何人於正式

公開之程序外就尚未作成決定之事項企圖影響有裁決權限官員的

意見為絕對無法接受的行為二人晚餐時多數的談話內容與

PATCO案無關當勞工領袖將話鋒轉至PATCO案時該官員並未制

止然而法院認定二人間的談話並未涉及任何威脅或承諾該官

員於談話中亦未表明其決定意向因此二人間的討論並未影響最後

的決定且因行政機關之決定係不利於PATCO無人因為此不當接

觸而獲益因此法院認為雖然勞工領袖與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間

56 at 589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7

189

之接觸違法但未影響聯邦勞工關係局之決定故最後仍維持聯邦

勞工關係局之原決定

因此如法院認為有合理的可能性可認定片面接觸已影響行政

機關之決定時即得推翻行政機關之決定 68

反之如行政機關之

決定並未受到片面接觸之影響時法院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即予以

尊重

4 非正式程序與禁止片面接觸

(1)非正式之行政裁決

依美國APA之明文規定僅 5 USC sect555 適用於非正式程序

換言之5 USC sect557(d)關於禁止片面接觸的規定並不適用於非正

式程序在非正式之裁決程序中通常個案中應適用之個別成文法

即已規範應遵守之特定程序此外行政機關亦可自行訂定更嚴謹

的程序規定作為非正式裁決程序中應遵守之規則而此類之程序

規定往往已與正式裁決程序之要求相當 69

68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因此非正式的行政裁

決程序中關於禁止片面接觸之要求雖然並非源自於APA而是依

32 at 96 69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103 成文法中規定非正式裁決應遵守

之程序規定者例如水清淨法(Clean Water Act)關於以非正式裁決程序

作成之裁罰決定要求須通知當事人並給予其表示意見及提出證據之合

理機會42 USC sect1319(g)(2)(A) 由行政機關自行訂定之程序規定例如

美國聯邦環境保護局對於執行水清淨法之裁罰程序即訂定大量之程序規

定40 CFR Part 22

2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0

個別法令或行政機關自行訂定之規定但往往亦與APA所規範之正

式程序的要求相當

即使於行政機關並無任何成文法之程序規定可玆遵循時仍須

回歸正當法律程序的基本精神如行政機關由他人處獲得對當事人

不利之資訊卻未給予當事人對此表示意見之機會時即與正當法

律程序之精神不符然客觀上可知一般有理性之人並不可能因片面

接觸而影響其決定時此程序瑕疵便無法導出須撤銷行政裁決的結

(2)非正式之規則訂定

非正式之規則訂定程序本質上既為立法行為即使僅須進行

通知及評論之程序行政機關仍須考量不同之因素及多元的利益關

係尤其當行政機關訂定之規則涉及私人間「有財產價值性優惠的

競爭請求」(competing claim to a valuable privilege70)時行政機關

之決定已類似於傳統的裁決行為於通知及評論的程序中往往可

能引發外界對於受管制的企業或利益分配者利用程序外接觸不當影

響行政機關的疑慮因而導致在非正式規則訂定程序中「書面聽證」

(paper hearing71)紀錄中亦會呈現片面接觸之紀錄以使其他當

事人得以表示意見 72

70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此外在現實的考量上行政機關並不樂見

片面接觸的情形發生以避免社會上產生行政機關貪腐的印象更

32 at 195 71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56 at 591 72 國內學者認為在非正式程序中僅涉及「有價特惠」(valuable privilege)之分配時始例外適用禁止片面接觸原則所指即為此意參見湯德宗

前揭註 3頁 19湯德宗前揭註 25頁 314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9

191

可能影響日後法院裁判時的態度而且一旦訂定之規則須受到司法

審查行政機關於司法程序中進行辯護時須主張規定之訂定已考

量公眾所提出的資料及意見且公眾的意見皆已呈現於公開的紀錄

中並未參考紀錄外之資訊因此實際上行政機關內部對於訂定

規則的作業規範中皆有禁止或限制片面接觸的規定 73

至於法院判決亦要求行政機關於通知公眾後即不得與利害

關係人進行片面接觸如於著名之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

74

73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195

中聯邦通訊委員會欲訂定規則

限制有線電視業者得播出之節目通知民眾得對於規則草案提出評

論意見之期間並於一九七四年十月二十五日提供不同的業者及利

益團體進行口頭說明意見的機會其中有線電視業者反對該訂定該

規則認為草擬之規則將使付費電視業者難以播送特定受歡迎的運

動節目或劇情電影而傳統電視業者及委員會本身則贊成規則之訂

定認為付費電視可能吸取免費電台的觀眾造成受歡迎節目無法

繼續在免費電台中播放的情形法院於調查過程中發現許多利益

團體或個人曾與聯邦通訊委員會之委員或委員會中之人員進行片面

接觸就規則之內容進行實體討論因此法院主動要求委員會提出

曾進行之片面接觸的清單及詳細經過而依提出之資料顯示一九

七四年十月二十五日後委員會本應就已收集之各界意見進行討論

以決定應發布規則之內容但至一九七五年三月十日間委員會之

委員仍與利害關係人會面 18 次與有線電台之利益團體會面 9 次

與動畫及運動利益團體會面 5 次法院雖承認行政機關與公眾之

74 567 F 2d 9 (DC Cir 1977)

3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2

非正式接觸如同「麵包與奶油 75

於上述案例中可知法院之所以推翻行政機關行為效力的立論

基礎在於行政機關所為之片面接觸並未充分於紀錄中公開以使

各界知悉各方利益團體之立場並進而表示意見致使行政機關最

後作成之行為有明顯重大的瑕疵此與正式程序中實體決定是否

因片面接觸之情形而受影響判斷上並無二致

」在行政事務上是不可避免的

只要在不影響司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都是適當

的本案中法院並非僅以正當法律程序的觀點進行審查而是更

進一步說明本案委員會作成的公開紀錄未反應出利益團體代表的

意見這些意見亦未公開使各界得以進行討論而這些可能進行的

討論又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內容具有重要性因此委員會與相關利

益團體所進行之片面接觸並非僅止於不適當(inadequacy)而已

法院認定聯邦通訊委員會對於有線電視業者訂定之規則應為無效

76

二對於德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觀察

(一)德國法制中無規則訂定程序

相較與前述美國 APA 將程序分為行政裁決及規則訂定之程

序德國 VwVfG 中並未就行政機關訂定規則之行為亦即就行政

機關基於法律授權而訂定法規命令(Rechtsverordnung)之行為有

一般性之規範反之是在更高位階之基本法(Grundgesetz GG)

中對於法規命令之訂定予以規範

75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56 at 594 76 至於美國法制中的規則訂定程序與我國法規命令之訂定程序是否相

當以及受司法審查之範圍是否相同並非本文此處討論之重點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1

193

依德國基本法第 80 條第 1 項之規定聯邦政府聯邦內閣首長

或邦政府皆得依據法律之授權發布法規命令其授權之內容目

的及範圍應以法律明確規定法規命令中須明列其授權之法律依

據此外如依法律之規定得為再授權者須以法規命令為再授權

之規定至於法規命令訂定之程序本條第 2 項列有應得聯邦參議

院(Bundesrat)同意之事項第 82 條則規定法規命令應由發布之

機關簽署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應公告於聯邦公報且應明定生效

日期 77除此之外基本法即無其他程序規定 78例如無須說明訂

定法規命令之理由 79

如更進一步觀察德國法制關於訂定法規命令程序與進行聽證程

序之關係則可發現基本法第 103條第 1項保障人民之聽審權(Recht

auf Gehoumlr)但僅限於法院之審判程序並不及於行政機關所為之

行政程序

更無應經聽證程序始得發布法規命令之要求

80

77 如法律及法規命令未明文規定生效時者依基本法第 80 條第 2 項規定

於聯邦公報刊行之日終了後第 14 日生效

至於VwVfG本身雖然第 28 條第 1 項有給予當事人

78 如為聯邦政府或聯邦內閣首長訂定法規命令者相關程序即依聯邦政府

內部之議事規則或聯邦內閣共同議事規則之規定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Ehler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Rn 26 79 如有說明理由之必要者主要係因部分法規命令須得聯邦參議院之同

意為使聯邦參議院了解訂定相關法規命令之目的以及基於財政及預算

分配之考量而於法規命令訂定之內部程序中說明理由而非為使一般人

民知悉了解訂定相關規範之理由Theodora Ziamou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 69 (2000) 80 PierothSchlink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ect31 Rn 1080

3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4

陳述意見機會(Gelegenheit zu geben sich zu den fuumlr die Entscheidung

erheblichen Tatsachen zu aumluszligern)之規定然係保障受不利處分之當

事人於行政處分作成前得向行政機關就與決定具有重要性之事項

表示意見之機會亦不適用於訂定法規命令之行為與美國法制相

較德國VwVfG中並未就訂定法規命令之行為及程序有所規範 81

而是以權力分立及聯邦法律執行之角度以更高位階之基本法予以

規定在確立法規命令之民主正當性源自於法律之授權及相信行

政具有訂定法規命令專業的前提下德國法制普通缺乏民眾於相關

程序中得向行政機關表示意見之機會 82自然即未就禁止當事人與

行政機關禁止片面接觸為特定之規定 83

(二)無聽證紀錄排他性之制度

德國VwVfG中規定行政程序之進行以不要式為原則但例外

規定了二種特別之程序類型一為第 63 條至第 71 條之正式行政程

81 MAHENDRA P SINGH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49 (2001) 對於德國法欠缺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要求規範不

乏相關批評意見Ziamou supra note 79 at 93-101 82 Ziamou supra note 79 at 76-77 83 然而在此處須補充說明者德國法中司法得獨立於具體個案爭議之外

直接對於特定法規命令之形式及實質合法性進行審查依德國基本法第 93條第 1 項第 2 款規定對於聯邦法令或邦法令在形式上或實質上是否符合

基本法或邦法令是否符合其他聯邦法令發生爭議或疑義時聯邦政府

邦政府或聯邦眾議院四分之一議員得聲請聯邦憲法法院作成裁判(sect93 Abs1 Nr2 GG)亦即係由最高之司法審判機關對於法規命令之合法性進

抽象法規範審查(abstrakte Normkotrolle)因此雖然於訂定之過程中為

尊重行政權之專業而較缺乏民眾參與的過程但司法權對於行政權力行

使則進行相對高密度之監督審查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3

195

序(foumlrmliches Verwaltungsverfahren)另一則為第 72 條至第 78 條

之計畫確定程序(Planfeststellungsverfahren) 84其中VwVfG第

63 條以下之正式行政程序即為我國行政程序法第五十四條以下聽

證程序所參考之程序模式 85

正式行政程序與計畫確定程序之所以為特別之程序類型即在

於二者皆須踐行一定之程序亦即聽證程序德國 VwVfG 中聽證

程序之設計重點為以言詞辯論程序取代書面陳述意見但在交互

詰問質詢證人的部分仍與美國法制審判式聽證不同而特別不

同之處在於即使進行聽證程序德國法亦仍不採取聽證紀錄排他

性法則

而計畫確定程序則於我國行政程序法

第一六四條之規定中繼受之

以正式程序為例德國VwVfG第 68 條第 4 項規定正式程序中

言詞辯論的部分應作成紀錄而同法第 69 條第 1 項則規定行政

機關應斟酌行政程序之全部結果作成決定所謂「斟酌行政程序之

全部結果作成決定」並非指行政決定之基礎僅限於言詞辯論中所得

出之結果因此即使於言詞辯論外獲悉之資訊亦得列入考慮並

依自由心證評斷而作成結論 86

84 相關概念之說明參見 KoppRamsauer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sect63 Rn 1

行政機關如認為於言詞辯論外仍

有必要詢問當事人時亦得為之且本項規定亦不要求行政機關須

親自採證(Unmittebarkeit der Beweisaufnahme)只要有足夠證據供

85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97-98 86 StelkensBonkSachs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sect69 Rn 3-4

3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6

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進行判斷即可 87

至於計畫確定程序聽證亦為確保利害關係人及一般民眾於程

序中之聽審權因此利害關係人與及時提出異議之民眾享有於聽證

期日參與討論及說明之權利(sect73 Abs6 VwVfG)於聽證期日中

於聽證機關之協助下開發行為人利害關係人及時提出異議之

民眾提出意見之權限受影響之機關等對於計畫進行言詞面對面

之討論及說明並尋求妥協及共識此亦為計畫確定程序中聽證的

精神之後聽證機關即應就聽證之結果撰寫綜合意見連同未獲

得妥協之爭點轉交確定計畫機關(sect73 Abs9 VwVfG)聽證機關

就聽證程序之結果所為之綜合意見僅供確定計畫機關作成最後裁

決時參酌而確定計畫機關仍應依其專業綜合聽證機關之意見

其他機關之意見民眾之異議甚至鑑定人之意見對於未獲共識

之爭點進行判斷並作成最後之確定計畫裁決

88

三小結

且確定計畫機關

作成決定時其考量並不以聽證程序中所呈現之文件及事實為限

仍應基於職權調查原則對於必要之事實進行調查認定應其專業

對於公益及相關私益進行衡量至於在不要式的程序中依職權調

查原則的精神更無紀錄排他性法則適用的餘地

綜合前述關於美國 APA 成文法的規定及法院實務案例的見

解不難發現行政程序中禁止行政機關與當事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

進行片面接觸的精神重要的前提在於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要

87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69 Rn 6-7 88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74 Rn 7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5

197

求因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唯一得參考者即為聽證之紀錄為確保

聽證程序中所有資料處於所有當事人得以知悉的狀態當行政機關

與特定當事人間進行片面接觸時即須作成紀錄以使參與聽證程

序之當事人得於公開程序中透過交互詰問對於所有證據進行辯論

保障程序之「公平性」換言之並非所有片面接觸皆應予以嚴厲地

非難及指摘而是當程序之公平性在客觀上對於規則之訂定或裁決

之作成造成影響時始禁止片面接觸以下略以簡表說明本文中對

於美國 APA 中關於禁止片面接觸所作的觀察

程序特色

禁止片面接觸

之依據 法院審查

非正式

程序

行政

裁決

寬鬆之

程序要

其 他 個 別 法

令行政機關自

行 訂 定 之 規

則正當法律程

片面接觸客觀上

是否影響行政決

規則

訂定

通知及

評論程

正當法律程序

私人間有財產價

值性優惠的競爭

請求公開紀錄

是否反應所有公

眾的意見是否

給予公眾討論的

機會

正式

程序

審判式聽證

證據紀錄之排他5 USC sect557(d)

片面接觸客觀上

是否影響行政決

3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8

性 定

來源作者整理

由上表可知在美國法制下即使行政程序有違反禁止片面接

觸之規定或法理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

違法或無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

響換言之違反禁止片面接觸之程序瑕疵僅具有相對之效力

至於德國法制綜合其制度之觀察可知在遵循職權調查原則

的前提下即使進行聽證程序最後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仍不受聽

證結果之拘束不適用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因此德國VwVfG中並

無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而與美國法制之思考有間 89然而須注意

者因司法對於行政決定原則上可進行全面合法性之審查僅於行

政機關享有判斷餘地之事項其審查密度受有限制故行政機關與當

事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如有片面接觸之情事司法機關仍得就行政

機關職權調查之行使及其決定之內容是否違反經驗法則及論理法

則進行審查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如有瑕疵或

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關職權之行

使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 90

89 雖然德國 VwVfG 第 21 條規定公務員行使職務有偏頗之虞(Besorgnis der Befangenheit)時應行迴避之規定然此係為確保行政程序進行之「公

正性」而美國法制中禁止片面接觸之功能係為確保當事人間的武器平等

以保障程序之「公平性」因此不同制度發揮不同的規範功能行政程

序之法制並不因有迴避制度之設計即可發揮禁止片面接觸原則的功能

應予辨明

90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7

199

參我國司法實務案例觀察

一籌設安南加油站案

在高雄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二四八二四九二五

號判決中涉及原告(即被上訴人)依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十

六條第二項之規定 91向被告台南市政府(原處分機關即上訴人)

所屬之都市發展局申請核發籌建安南加油站之設站用地可供作加油

站使用證明(下稱土地使用證明)另有同時擬於鄰近土地設置加油

站之第三公司(訴訟中之參加人下稱A公司)由X代理亦向台南

市政府都市發展局申請核發籌建長安加油站設站用地之土地使用證

明A公司於尚未取得土地證明前即向台南市政府建設局提出許

可籌建加油站之申請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對於原告先提出之土

地使用證明申請案以資料不足為由命其補正而對於A公司後提

出之申請則先行核發土地使用證明(函 1)嗣後始核發原告申請之

土地使用證明而原告旋即向台南市政府建設局提出加許可籌建油

站之申請之後台南市政府建設局以A公司已完成許可籌建加油

站申請之補件程序即發函核准A公司籌建加油站之許可(函 2)

最後則依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八條第一項第三款之規定 92

91 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 16 條第 1 項「申請設置經營加油站者除本

規則另有規定外應檢具下列文件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請籌建

之核准helliphellip」同條第 2 項「前項申請設站用地屬都市計畫地區土地

且依有關法令規定須經核准始得供作加油站使用者並應檢附直轄市縣

(市)政府核發設站用地同意作加油站使用之證明文件」

92 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 8 條第 1 項第 3 款「申請於都市計畫地區及非

都市土地甲乙丙種建築用地遊憩用地及特定目的事業用地(加油站)

3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0

同側路段五百公尺內已核發A公司加油站籌建許可為由發函駁回

原告之申請(函 3)

原告不服分別對於前述之函 1函 2 及函 3 向中央主管機關

內政部及經濟部提起訴願請求撤銷原處分但未獲救濟即向高

雄高等行政法院提起課予義務訴訟(行政訴訟法第五條第二項)行

政法院審理本案之相關爭議點除在於法律面向上對於加油站設置

管理規則第八條第一項第三款規定中所稱「先申請」之解釋外在

事實面向上則在於承辦本案之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公務員於審

理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之土地使用證明申請時是否有濫用權力之

違法承辦公務員於受理本件分別由不同公司提出土地使用證明之

申請時曾將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洩漏予被告(原處分機關)之

顧問 Y(同時受 A 公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建設加油站並為 A 公

司代理人 X 之配偶)經法院調查以該承辦公務員違反刑法第三

一八條所定之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台灣高等法院台南

分院九十三年度上易字第十九號刑事判決)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即以

該刑事判決確定之事實為基礎以公務員與當事人有行政程序外接

觸之情事認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另外高雄高

等行政法院另以被告(原處分機關)核發參加人 A 公司之土地使用

證明有恣意優先通過之差別待遇有違平等原則進而不應核發

參加人 A 公司籌建加油站之許可此二行政處分(函 1函 2)皆

設置加油站者其申請基地應符合下列規定helliphellip三同一直轄市縣(市)

內與同一路線系統之道路同側既有或先申請之加油站入口臨街面地界

至少應有五百公尺以上之距離但直轄市縣(市)政府考量車流方向

認為有設站需要者不在此限」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9

201

違法駁回原告申請加油站籌建許可之處分(函 3)亦違法判決

撤銷相關原處分及訴願決定並判命被告應依判決意旨重行依職權

調查應否核准原告之申請本判決經最高行政法院以上訴無理由而

確定維持(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決)

二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原

告向被告台北縣政府(現新北市政府)檢舉某公司違反勞動基準法

有關工時薪資給付等規定並申請調閱卷宗被告經調查後函

復原告相關調查結果並拒絕閱覽卷宗之申請原告向被告再次表

明不服被告亦函覆說明原告對此二函覆不服提起訴願未獲救

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起訴請求撤銷訴願決定命被告應對原告

作成裁罰處分並准予原告閱覽被告與被檢舉公司於行政程序外接

觸所作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在請求閱覽行政程序外接觸所作

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部分原告主張被告所屬勞工局承辦人員

曾與被檢舉公司職員以電話聯繫接觸詢問該公司板橋辦事處之地

址電話未依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作

成書面資料然行政法院認為此項接觸係被告為調查被檢舉公司是

否有原告所申訴之違法情事所必須屬行政程序調查之必要為行

政程序內之接觸如有相關文件亦屬行政決定前準備作業之文件

得拒絕閱覽之申請故原告相關主張無理由此判決見解為最高

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判字第五二六號判決維持而確定

三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三號判決中因公

4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2

平交易委員會(即被告)接獲檢舉對於台北縣(現新北市)金銀

珠寶商業同業公會(即原告)進行調查認定其有違反公平交易法

第十四條第一項聯合行為之禁止規定而裁處罰鍰原告經訴願未

獲救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提起撤銷訴訟本件涉及原告除勸導

會員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販售飾金外另曾於民國九十四年八

月二十五日由立法委員陪同原告理事長前往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

會並請教事業以低於成本之價格銷售商品是否違反公平交易法等

問題由被告之主委接見被告並作成行政程序外接觸紀錄表此

次拜會並未作成結論或有任何會議紀錄原告嗣於同年八月二十九

日發函予全體會員將被告於座談中表示之見解附於檢送函說明

欄內警告業者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出售飾金行政法院最後

認定原處分並無裁量濫用裁量怠惰或其他裁量瑕疵判決原告之

訴無理由確定

四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

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所涉之事

實並非直接與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有關之案件而係財政部台

灣省中區國稅局之公務員(原告)因涉貪瀆罪嫌經刑事訴訟免訴

判決確定後向所屬機關(被告)申請因公涉訟輔助而被否准經

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作成駁回之復審決定而向台中高等行

政法院起訴提起課予義務之訴然原告處理稅務違章檢舉案件未

依規定調查證據更於原告住處(原告配偶經營之髮廊)回答被檢

舉人配偶所提規避課稅及裁罰之方法等問題原處分機關以其違反

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未保守業務機密且迴避詢問避免於辦公處

所外與被檢舉人之關係人有所接觸而申誡乙次據此行政法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1

203

認定被告機關以原告執行職務違背法令為由而否准其涉訟輔助之請

求原處分並無不法

五小結

綜合上述案例觀察對於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仍有

下列疑義有待釐清

(一)禁止程序外接觸人之範圍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為涉及當事人具有財產價值的競爭請求之典型案例原處分機

關承辦公務員直接接觸之對象雖非提出申請之當事人及其代表人

行政法院仍認定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因此本條

第一項規定中所稱「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指為何亦即禁

止程序外接觸所規範之「人之範圍」即有釐清說明之必要

(二)禁止程序外接觸事之範圍

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

三八三六號判決)中點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一個核心的問題

程序外接觸與職權調查之間應如何進行區分何謂法所允許為職

務上所必要之接觸行為何時又屬於法律所禁止之程序外接觸而

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

三號判決)中值得思考的是當事人拜會行政機關之情事是否

屬於應受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範之情形當事人與行政機關進

行的相關討論是否須與本案實體問題有關始屬於行政程序法第

四十七條限制之情形值得深究此外藉由本件事實可進一步

4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4

引導思考程序外接觸與遊說行為之差異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

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並非直接以

公務員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為由而認定其執行職務違法但

突顯出承辦公務員日常社交生活是否亦屬於程序外接觸的問題這

些問題皆可理解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禁止程序外接觸之

「事之範圍」而應深究說明

(三)違反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律效果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行政法院雖認定本件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

但並未以此為撤銷原處分之理由最重要之論證依據仍是以原處分

機關法律解釋之見解及行政處分有違平等原則等違法情事因此

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法律效果亦為應探究之問題

肆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檢視及檢討

一規範內容及法務部函釋見解

(一)立法意旨

行政程序法(下稱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於行政院提出之

法案草案中並無相關規定於立法委員提案版本中始有相關規定

並明言係參考美國法制最後於立法院委員會審查後採行委員提

案版本而於行政程序法中明定之 93

93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7-8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3

205

依本條立法理由之說明可知立法者主要係為「求行政程序之

公平透明避免行政機關受到不當之干擾」而制定本條規範此

外行政機關「不論是基於職務推行必要之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

觸對他方當事人之權益影響甚巨為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

之權益」行政機關於作成決定前片面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

程序外之接觸原則上應予禁止 94

因此我國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者對於本條所應發揮之功能側

重於透過程序之透明公開維持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在無偏頗的疑

慮下進行行政程序此由本條規定列於第一章第七節「資訊公開」

下亦可得知此與美國法制著重於審判式聽證程序之公平給予當

事人平等表示意見之機會以符合該國憲法所蘊含正當法律程序之

精神仍有一定的差異

(二)適用範圍

1 人之範圍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拘束而不得進行程序外接獲之

人為「公務員」依學者見解應為與行政程序之進行有關之公務員

包括依法令於行政程序中執行職務之公務員 95

94 前揭註

依此見解負有不

得為程序外接觸之義務者為行政機關內與待決事項行政程序之進

行有關且依法令執行職務之公務員依體系解釋所謂行政程序

應為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行政機關即應為本法第二條

第二項第三項所稱「代表國家地方自治團體或其他行政主體表

95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49

4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6

示意思從事公共事務具有單獨法定地位之組織」及「於委託範

圍內受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至於公務員之範圍因現行法

律上對於公務員並無統一之定義規定於公務員相關法規中有國

家賠償法第二條第一項刑法第十條第一項最廣義之公務員定義

有公務員服務法第二十四條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6亦有公務人員任

用法最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7本條規定所稱之公務員範圍為何即

有解釋之必要參酌本法基於行政機關之公正性而設置之迴避制度

(本法第三十二三十三條)與本條規定源自於正當法律程序之精

神相同因此在體系歷史及目的解釋的角度上應無二致但同

樣亦面臨本法缺乏公務員定義規範的問題基於正當法律程序之法

理為確保程序之公平與公正保障當事人之權益應採最廣義的

角度認為凡依法令從事公務之人員皆屬之 98如此可避免採公

務人員任用法最狹義定義造成許多公務員公營事業人員行政

機關內之約聘僱人員被排除之情形 99

96 公務員服務法第 24 條「本法於受有俸給之文武職公務員及其他公

營事業機關服務人員均適用之」

及採公務員服務法狹義定

97 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公務人員指各機

關組織法規中除政務人員及民選人員外定有職稱及官等職等之人

員」 98 關於應依本法迴避之公務員的範圍本文贊成學者湯德宗之見解參見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4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亦

採此見解 99 依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3233 條之規定司法人員審計人員主計人

員關務人員外交領事人員警察人員教育人員醫事人員交通事

業人員及公營事業人員等皆不適用該法規定此外須依法享有俸給者

始適用公務員服務法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5

207

義造成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因未依法受有俸給而不

適用之情形至於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及第十七條雖定有公務員之

保密及自行迴避義務其規範目的在於明定公務員應受行政懲處之

情形以維持行政內部之紀律此與本法第三十一三十二及四十

七條係規範正當法律程序內涵之立法目的有間因此在公務員範圍

的解釋上無須為相同處理

本條規定限制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程序外之接

觸依立法理由之說明不論是「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觸」皆屬

限制之列 100因此受限制者為雙向接觸不論主動接觸之發動者為

公務員或當事人一方 101然未瑧明確者為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所指為何立法者於本條中明白不採用「代表人」「代理人」「輔

佐人」「法定代理人」及「利害關係人」等行政法規範或理論上常

見具有明確內涵之概念解釋上應認為係立法者有意排除使用相關

概念使用「代表利益之人」一詞可使受規範者涵蓋的範圍更為

廣泛換言之於程序中不論以自己名義或當事人名義凡宣稱為

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 102

綜合上述分析行政機關內或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

體於受委託範圍內依法令執行職務之人就其執行之承辦案件與

當事人及凡代表其利益之人(宣稱或依相關事實認定)依本法第四

或依相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

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人為行為之人皆可認為係代

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10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01 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0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0

4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8

十七條之規定皆不得為程序外接觸如此解釋涵蓋之人之範圍

雖已廣泛但如行政機關內非承辦人員之其他公務員 103

或其他已

參與或可能參與程序而有決定權之人員(例如各委員會之外聘專家

委員)仍不屬之美國 5 USC sect557(d)之規定範圍及於行政機關

內任何成員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

成員相較之下我國規定仍較狹隘

2 事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二項所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在現今

媒介多元及資訊發達的社會中接觸的方式亦隨之多元不論以任

何方式凡進行討論提供資訊甚至關說或遊說皆屬於接觸之態

樣以遊說行為為例本質上為人民受憲法上保障之請願行為 104

我國為使遊說遵循公開透明之程序防止不當利益輸送另制定

遊說法規範遊說之行為依遊說法第二條第一項遊說之定義 105以及

同法第二條第三項被遊說者之範圍 106

103 前揭註

可知遊說法著重於進行遊說

人民與中央地方首長或政務官員就政策議案進行之接觸受規

104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4(2008) 105 遊說法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遊說指遊說者意圖影響被遊說者或

其所屬機關對於法令政策或議案之形成制定通過變更或廢止而

以口頭或書面方式直接向被遊說者或其指定之人表達意見之行為」 106 遊說法第 2 條第 3 項「本法所稱被遊說者如下一總統副總統

二各級民意代表三直轄市政府縣(市)政府及鄉(鎮市)公所

正副首長四政務人員退職撫卹條例第二條第一項所定之人員」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7

209

範者不包括一般處理公務之公務員亦不及於中央地方首長或政

務官員為執行職務主動與人民進行接觸 107因此受遊說法規範之行

為與行政程序法所規範之範圍不盡相同如於特別情形下發生競合

規範的情形時例如於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中因遊說法採強制登

記及資訊公開制度(遊說法第十三條至第十九條)相關登記資料及

資訊之公開在程序上已符合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所要求之精

神至於關說 108並無其他法律就其程序及公開有特別規定仍屬

應適用本條之行為 109

至於接觸所涉及之內容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

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條立法意旨主要乃在確保

行政機關執行職務之公正性以避免偏頗縱接觸內容係屬程序事

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行政程序外接觸之事

項不分有利或不利於當事人均有本法第四十七條之適用」因此

涉及相關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反之美國

5 USC sect557(d)明文規定限於與待決事件有關之實體內容我國限

制範圍則明顯較寬對公務員產生較多桎梏此為受學者批評之

110

107 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之行為依遊說法第 5 條第 1 款之規定為排除適用

之事項相關問題參見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5 108 關說之意義可參酌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第 2 點之規定「(五)請託

關說指其內容涉及本機關(構)或所屬機關(構)業務具體事項之決定

執行或不執行且因該事項之決定執行或不執行致有違法或不當而影響

特定權利義務之虞」 109 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6 110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4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0

3 程序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定立於本法第一

章總則篇因對於「行政程序」之種類及範圍並無特別規定故舉

凡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作成行政處分締結行政契約訂定法規

命令與行政規則確定行政計畫實施行政指導及處理陳情之程序

皆屬於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行政程序與美國 5 USC sect557(d)

僅適用於進行審判式聽證程序始於指定主持聽證之行政機關等規

定內容相較本條規範之程序類型無所不包亦涵蓋整體程序然

此亦為學者指出宜檢討之處 111

4 得進行接觸之情形

公務員於行政程序中基於職務上必要所為之行為不受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限制於行政程序開始後公務員執行職務

處理待決事項所為之必要行為如受嚴格限制將造成行政機關執行

職務困難反而妨礙行政程序之進行所謂基於職務上必要之行為

如通知當事人或其代理人補提文件陳述意見或出席聽證通知當

事人提供證據資料當事人閱覽卷宗資料等 112

111 前揭註

換言之行政機關

為確定作成行為所涉及之事實關係須進行事實及證據之調查依

職權調查原則行政機關依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不受當事人主張

之拘束(本法第三十六條)因此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

定本係表彰行政程序採取職權調查原則之精神故行政機關承辦

人公務員於職權調查範圍內所為之行為即非應予禁止之程序外接

11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1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9

211

行政程序中行政機關職權調查之目的係為使行政機關了解事

實狀態及公私益狀況成為作成後續行為時之基礎此與行政訴

訟中法院為維護雙方當事人武器平等所為之職權調查並不相同不

可不察 113因此如行政機關非基於了解事實及利益狀態之目的所

為之行為即非屬職權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行政

機關打電話至被檢舉之公司該公司之地位為申請之相對人(本法

第二十條第一款)114

此外如個別法有特別程序規定時即應依該規定之目的解釋

應為之職權調查行為行政程序法中職權調查之規定即應立於補充

地位

為行政程序之當事人且行政機關係為職權

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法院稱此為「行政程序內之接觸」並無限制之

必要見解堪稱正確

115

(三)為程序外接觸之處理

因此在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定時仍須配

合待決事項所應適用之個別法規依規範目的判斷個案中職權調查

行為之必要性

既然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所指之行政程序為本法第二

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為之「行政程

113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 114 行政程序法第 20 條第 1 款「申請之相對人」為申請人請求行政機關

對其作成行政行為之人不可誤認為行政機關本身參見陳敏行政法總

論頁 771自版七版(2011) 115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8

5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2

序外」接觸即為行政機關與個案程序當事人在行政程序法規範之

程序外所為之接觸 116對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解釋如認

為凡行政程序外之接觸既為法所不許公務員本即不得為之是以

應作成紀錄或將書面文件附卷者仍為職權調查所必要之「程序內

行為」117

依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

益之人以書面方式為程序外接觸時應將所有往來書面文件附卷

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如以其他方式為程序外接觸者依同條第三

項之規定並應作成紀錄至於本項並未規定書面紀錄應附卷此

應係立法疏漏解釋上應與同條第二項之規定相同始能達成本條

之立法目的

則此見解不僅未正確認知此制度規範之目的亦有違法

規範之體系解釋更何況如此解釋公務員須將所有依職權調查事

實及證據之行為一一紀錄並予以附卷反而將造成公務員執行職務

之重大困擾因此相關說法應非的論

118

至於附卷之書面文件或紀錄應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因本條

第二項並無「主動」公開之規定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

字第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法第四十七條「亦寓

有保護公務員之目的俾使公務員於行政程序外凡與待決事件有關

之意見交換時皆應將所有往來之書面文件附卷或作成書面紀錄

(同條第二項第三項參照)以間接保護公務員」「行政機關就

11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

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37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117 此為本文發表於研討會時曾被提出之論點 118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3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1

213

待決事件縱有裁量權限亦不得恣意仍應為合義務裁量復有相當

行政救濟程序可資救濟既將接觸資料附卷供其他當事人閱覽即

已達公開之目的如認須主動通知其他當事人不僅衍生通知範圍

及技術上之爭議亦不利待決事件相關程序之迅速進行」「如與本

法第四十五條第一項『主動公開』之用語為比較可推知同法第四

十七條第二項所稱之『公開』者並無主動通知之意」故認為無

須主動公開僅須依申請而公開即可然此見解遭到學者批評認

為如此解釋過於消極本規定為個案資訊唯一主動公開之規定與

政府資訊公開法主動公開之立法目的不同且此解釋將使實體決定

前當事人仍無法知悉有程序外接觸之情形仍會引發行政機關有

偏頗的懷疑與立法意旨不符 119由立法理由觀之本項規定既為

「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之權益」並使其他當事人因文件或紀

錄附卷而有表示意見之機會 120

至於「其他當事人」當然包括申請之相對人(本法第二十條第

一款)至於已知之利害關係人行政機關得通知其參加程序(本法

第二十三條)因可藉由知悉程序外接觸情形而判斷自身利益受影響

之範圍及程序故解釋上亦屬之

如行政機關未主動公開相關資料

實無法發揮立法之功能故相關批評意見應值得贊成

121

(四)違反之法律效果

且依前述行政機關應主動公

開附卷之書面文件及紀錄時即無限制解釋「其他當事人」範圍之

必要

119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153另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2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21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

5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4

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為程序外接觸如已依同條

第二三項之規定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

開後該程序瑕疵即「補正」122

二本文之思考與檢討

但不妨害依相關法令(如公務員

服務法)及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對公務員之行政懲處責任為認定

反之如未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行

政程序即具有無法補正之瑕疵而成為得據以撤銷實體決定之事由

(一)行政法律關係中行政機關義務之規範

現代行政程序法制除以行政行為作為討論之重心外亦逐漸

著重行政法律關係(Verwaltungsrechtsverhaumlltnis)為基於行政法規

就特定事項於二個或二個以上之法律主體所產生之法律關係 123

本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為行政程序外接觸之規定即係對於

公行政明文課予之行政法上程序義務且規範於行政程序法總則部

為行政法上之權利義務關係行政法律關之成立變更或消滅可

依法令規定行政處分行政契約或事實行為並存在於具有行政

法權利能力之主體之間行政法律關係除強調人民於行政法上所享

有之權利及應負擔之義務外同時亦包含公行政主體之權利義務內

容而公行政之義務除由法律明文規定外亦可由行政依法維護

公益之一般義務或由人民之權利或由行政法上債務或補償關係

而得出

122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10-111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123 Maurer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sect8 Rn 16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3

215

分依體系解釋及國內多數見解除特別法有較嚴謹之明文規定外

為行政機關應遵循之最低程度規範 124立法者有意參酌美國APA之

立法例制定本條規定即明文課予行政機關於正當行政程序中應負

之義務我國行政程序法採行德國VwVfG之基本架構援用職權調

查原則之精神但為補強德國法制對於正當法律程序不足之處而

引進美國法制本意甚佳行政機關於個別案件中既負有維護公益

之一般義務並透過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以維護公益及私益如行

政機關於職權調查權限外進行程序外不當接觸而影響公益及私益

之保障時應屬於違背行政機關義務之程序行為即應予規範禁止

由此觀點出發即不宜認定本法第四十七條僅為訓示規定而應更

積極地承認行政機關依法負有一定之程序義務 125

(二)歷史解釋與目的解釋之思考

1 由立法理由中探知之規範目的

本法第四十七條所欲發揮之功能參酌立法理由之說明包括

防止行政機關偏頗及保障當事人權益 126

124 蔡茂寅等前揭註

因此一方面強調行政機

2頁 19-20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

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 554-557五南出版社(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 19-20(1999)少數見解認為此說無說服力並無標準足以認定行政程序法屬

「最低程度之程序保障」參見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

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

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28(2007) 125 本文就此所持之論點與審查委員之見解容或有間特此說明 126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5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6

關之公正性另一方面又強調當事人間權益之公平性因特別強調

保障當事人權益則反應出大陸法系中基本權程序保障功能之思

維此外亦希望藉此對於盛行於行政機關實務上「關說」之情形

進行規範以使關說之行為透明化 127

行政程序法中一個條文如由立法意旨觀之可同時達到程序

之公正性公平性及公開性的功能應可推知立法者對於法制設計

本質認識有不清之處因此何者始為法制本質上應遵循的精神

實應仔細思考否則將出現規範主軸不清規範範圍不明之謬誤

對於此點實不宜一概以我國法制與美國法規範不同

如此資訊之公開性亦為本

條所欲發揮之功能

128

2 由法制之規範功能為解釋

而為不同

的解釋以自圓其說

美國透過司法機關所為之判決強調 5 USC sect557(d)之規範目

的在於保障當事人間之公平性使審判式聽證程序中對於片面接

觸情事不知情之其他當事人得以有機關獲悉相關情事並表示自

己的意見姑且不論維護程序公平性為本體或係保障當事人程序之

工具 129

127 葉俊榮前揭註

禁止片面接觸之本旨仍在於維護正當法律程序中各當事人

間武器平等的精神強調的是正當法律程序中「公平」的面向此

116頁 137 128 參見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一)之說明 129 此涉及美國法上對於正當法律程序本質之討論關於工具說及本體說之

見解參見蔡穎瑩前揭註 15頁 19-24本文於此不予深論但相關討

論亦反應出即便在美國法制中程序規範是否具有獨立性或僅係發揮輔助

實體決定之功能並非有一致見解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5

217

外美國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拘束審判式聽證程序中行政機關之行

為而不適用其他程序中作成決定者原因在於該程序中採用證據

紀錄排他性行政機關僅得依紀錄資料作成決定藉此使當事人皆

得以對於紀錄中之證據及其他資訊進行攻擊防禦始產生禁止片面

接觸之法制設計

我國對於權利保障與行政程序之關聯受德國法制及其理論之

影響強調行政程序對於實體基本權保障之重要性 130

(三)規範範圍之釐清

解釋上正

當行政程序有助於行政機關作成正確決定以避免人民之權益受到

不法之侵害因此保障當事人於程序中武器平等之公平性應有助

於發揮此行政程之基本功能我國繼受美國法制於行政程序法中

增設德國法上所無之禁止程序外接觸的規定在規範功能上即應為

摘取該法制特別之規範功能以強化我國行政程序法制因此本

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在解釋上仍應強調側重於正當法律程序中之

「公平性」保障當事人間進行攻擊防禦時之武器平等藉以保障其

實體權利否則錯誤認知本條之規範功能即易掉入行政繁瑣的

工作泥沼中亦即不論於何種程序中公務員執行職務進行調查

皆作成紀錄或將所有書面附卷以求自保而使本條成為促進行

政彈性及效率之障礙是故為使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能夠發揮

一定之規範功能在解釋上即應為一定之調整及限縮

1 適用的程序類型宜限制

130 例如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於政治庇護案中即明白指出行政程序有助保障

實體之基本權利BVerfGE 56 216 (236ff)

5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8

本法第四十七條列於行政程序法總則導致不論最後行政行為

的態樣為何皆適用之本條規定如此結果與本條立法精神大相逕

庭實有限縮之必要否則亦與效率的要求不符 131以行政指導及

陳情為例本質上為非正式行政行為未發生實質法律效果並無

須適用禁止片面接觸以維護當事人間武器平等之必要而行政規

則為行政機關內部規範欠缺直接對外拘束人民權利義務之法律

效果亦無適用之必要至於法規命令本質上為「一般性政策的

制定」本即應廣納各方意見實不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 132而重點實為各方在訂定規範的過程中有對等的討論對話機

會因此本質上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以保障當事人間公平的行

為為行政處分及行政契約此二大行政行為態樣 133

至於在作成行政處分及締結行政契約之程序中對照美國及德

國法制尚須進一步檢視我國聽證程序之設計

134

131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11(2001)

我國關於程序類

型的設計類似於德國法制而非美國法制本法雖有要式聽證程

序之設計亦規定聽證須作成紀錄(本法第六十四條第一項)然除

132 湯德宗前揭註 122頁 109 133 計畫確定裁決性質上亦為行政處分且涉及多元利益的調和如日後我

國確實執行確定計畫之程序自應適用本法第 47 條之規範 134 本法並未就締結行政契約應進行聽證之規定然如舉行聽證可使其他利

害關係人有參與程序之機會且如作成行政處分依法應舉行聽證但締結

替代該行政處分之行政契約卻無須聽證可能使行政契約成為規避聽證的

工具參見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

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

集頁 282元照出版社(2002)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7

219

法規有明文規定外聽證紀錄為行政機關作成行政處分時應斟酌之

文件(本法第一八條第一項)並非唯一具有排他性之資料遵循

職權調查原則之法理而與德國法制相近因此如欲保留本法第四

十七條之規定並貫徹前述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理精神本文建議

於修法增訂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效力的前提下建議限縮本法第

四十七條規定而僅適用於特別程序中即正式聽證程序及計畫確定

程序此處所持限縮本法第四十七條程序態樣適用範圍之見解主

要論證依據為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與當事人間公平性的關聯此為

德國法制所無行政程序法立法之際我國繼受美國法時亦未配合

建立相關觀念也因此導致現行規定過度擴張禁止程序外接觸之範

圍造成法理邏輯混亂亦可能成為行政機關及公務員之掣肘因

此本文此處之見解亦僅建議係回歸法理一致性而提出之修正意見

而已

2 人的範圍宜擴大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所規制之人一方為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

一方為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達前述立法目的使所有相關

資料皆呈現當事人面前理論上本條宜儘量包括所有可能建立接觸

之管道因此受規範之人的範圍宜擴大因此在解釋代表當事人利

益之人時不應侷限凡宣稱為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或依相

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

人為行為之人皆應屬之不限於代表人代理人或輔佐人等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涉及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分別提出之設籌加油站申請且

二者之申請具有排他的競爭性如依美國法制屬於涉及「有財產

5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0

價值性優惠的競爭請求」之事件特別應注意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承辦公務員有洩漏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予被告機關之顧問 Y

的情形而被判刑確定於參加人 A 公司之申請事件中名義上之

申請人為該顧問 Y 之配偶 X於論斷是否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

一項之規定時即涉及參加人 A 公司被告顧問 YY 之配偶 X 彼

此間的利益關係在 X 提出之申請案所進行之行政程序中實際上

之申請人仍為 A 公司原處分機關未明察 X 是否係以代理人身分提

出申請命其提出委任書處理有可議之處而承辦公務員雖係與

被告顧問 Y 接觸以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由此情形亦

可判定承辦公務員既已受理 X 作為 A 公司代理人所提出之申請

案且 Y 一方面為該申請案中代理人 X 之配偶且同時亦受 A 公

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興建加油站依相關事證可認定 X 係為 A 公

司之利益為行為與其配偶及 A 公司間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

故可認為承辦公務員係主動接觸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於 X 代理 A

公司提出申請之程序中有為程序外接觸之情形本案原審判決及最

高法院判決中僅援引刑事判決所確定之事實直接認為承辦公務

員於處理原告申請之案件中認定與X所為之接觸係屬於違反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情形不僅未就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

件進行涵攝說明未仔細辨明不同程序間之當事人及代表其利益人

的關係雖結論並無錯誤但推論仍未臻嚴謹明確

然而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是否只限於承辦公務員我國法的

解釋與美國法明文規定不同美國法明文規定機關內所有成員或其

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皆不得進行

片面接觸不限作成決定之人員如此始可歸避承辦人員透過機關

內其他人進行接觸卻不受規範的可能我國規範之範圍過於狹隘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9

221

此亦為建議宜修正之處

3 事的範圍宜限縮

如前所述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九六二

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時「縱接觸內容係屬

程序事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因此涉及相關

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此與美國法之規定不

同然誠如前述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中 135法官以「麵包與奶油」的關係來形容行政機

關與公眾間非正式之接觸互動表示公務員實不可能脫離公眾生活

而獨立存在且在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中 136法官亦以人情事理的角度看待

公務員的社交生活因此行政機關與公眾之接觸只要在不影響司

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並無全面禁止之必要只

有對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問題進行程序外接觸可能引起當事人公平

防禦的疑慮始有限制之必要前述法務部之見解不僅誤認禁止

程序外接觸之立法目的過於側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忽視當事人

間的公平性且理想性地過度限制程序外接觸之事項忽略人情事

理應不可採因此建議修改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規定明文

限定於就待決事項之實體問題為接觸時始有限制之必要 137

於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

字第五三號判決)中當事人曾由立法委員陪同前往原處分機關

135 567 F 2d 9 (DC Cir 1977) 13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137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6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2

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會討論法律解釋問題因原處分機關依本法

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作成紀錄附卷故無違法情事可言然嚴

格說來本案當事人拜會原處分機關時討論法律解釋問題並非違

法禁止之關說行為亦不屬於遊說法所定應強制登記之行為且如

未涉及個別具體案件之實體問題而限於法律解釋之請益則本質上

亦不應屬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情形本無須受限制當

然為免爭議及為求自保行政機關得製作相關紀錄但仍應與本法

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無涉

至於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

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公務員受理違反贈與稅法之稅務違章案件

於妻子經營的髮廊中遇見被檢舉人之妻子詢問被檢舉人所涉及之逃

漏稅事件公務員告知若主張被檢舉人無贈與情事應出具有關書

面資料以為證明最後並認定被檢舉人無逃漏稅情事而擬簽結該檢

舉案本案中被檢舉人既為稅務違章事件中之當事人其妻在客

觀上可認為代表其利益之人公務員應不得與其於程序外就逃漏稅

事件之實體問題為接觸公務員於自家經營的髮廊面對被檢舉人之

妻子提出相關詢問而為答覆時與前述案例不同之處在於公務員

並非僅就抽象法規範的解釋進行回答而已就承辦之被檢舉案件具

體內容之認定可能性進行回答應已涉及實體問題公務員與被檢

舉人之妻子所為之接觸已超越公務員社交生活之對話範圍已屬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外接觸實應依本法第四十七

條第二項第三項之規定作成書面紀錄並予以附卷及公開

(四)重視違反之法律效果

行政機關公務員所為之行政程序外之接觸行為姑不論可能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1

223

生公務員懲處之法律效果但就行政程序之法制而言可經由依本

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規定作成紀錄將書面文件附卷並

主動公開而將此瑕疵予以補正未損及當事人程序中武器平等之

公平性然未經補正之瑕疵即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而未踐

行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所要求之行為者依美國法制之

觀點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違法或無

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響即使

採職權調查原則之德國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

如有瑕疵或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

關之行為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二國法制對於程序瑕

疵之法律效果實有異曲同工之處 138

反觀我國對於公務員所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行政機關之處

置較強調對於公務員之行政懲處

139

138 關於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參見本文貳三之論述

而未仔細審酌其行為是否該當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件是否已依同條第二項第三項規

定為補正之行為亦未審酌未補正者此程序瑕疵對於實體決定影響

之程度而法院於爭訟案件中主要仍審酌實體決定之違法性而

未深入論證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對於實

體決定之影響及重要性我國法院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論證之深度

及密度依本文前述觀察與美國司法實務相較實仍有相當大之

差距因此行政機關及法院宜強化對於本條規定之認識及解釋

139 經查詢公務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之保障案件決定書查詢系統(httpwwwcsptcgovtwptcindexasp)以公務員違反公務員服務法第 4 條保密義

務而作成之復審或再申訴決定至民國 100 年止即計有 14 筆決定書

6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4

而對於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合法性進行審查時更須體認程序外接

觸之程序瑕疵與實體決定間之關聯性並進行深入說理論證如此

始可提升本條規定之重要性並落實禁止程序外接觸而確保當事人

程序權益之法理精神

伍結語重新檢視聽證法制之契機

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繼受美國法制並將其融合至以德國法

制為主軸的行政程序法時未深入探究美國正當法律程序之精神

APA 中程序類型之特性即於行政程序法中強行置入禁止片面接觸

之規定本文以相當篇幅介紹美國 5 USC sect557(d)禁止片面接觸之

法理及實務案例並與德國法制進行比較目的即在於突顯現行規

定法理混淆及制度設計缺乏一貫性的缺失此外台北高等行法院

九十四年度訴字第七五二號判決及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五年度判字第

一二三九號判決此一具有高度重要性及爭議性的案件中(高速公路

電子收費系統案或稱為 ETC 案)中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重

要性未受重視益發突顯我國實務界對於此制度之認識有限因此

本文嘗試以回歸法制本旨的角度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禁止程序外

接觸之規定重新檢視其立法目的並對於本條之適用範圍提出檢

討修正之意見

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德國

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備受爭

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聽證程序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3

225

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到重視在

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際如能重新

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程序之法制得以

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化」有所助益

6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6

參考文獻

書籍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

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

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5

227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期刊文獻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 8-21(1999)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3-120

(2008)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

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

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1-33(2007)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2-17(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

頁 18-33(1999)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12 TEX TECH

ADMIN L J 223-279 (2011)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6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8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專書論文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

頁 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

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

壽論文集」頁 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

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

總論篇頁 112-168三民書局(1998)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49元照出版

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

行政程序法論頁 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51-83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7

229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67-209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 25-155元照出版社

三版(200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

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6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0

摘要

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公務員與當事人為行

政程序外接觸的規定係仿自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而本

條自行政程序法施行至今逾十年以來並非行政法學界及司法實

務界重視及討論的重點然而本條規定卻為行政機關在具體程序

中重視之規範甚至可能導致行政機關承辦人員在具體情形中無

所適所或形成困擾因此本文先就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關於禁止

片面接觸之規範針對成文法規定及司法實務案例進行說明及觀

察以掌握美國相關法制之精神及本旨此外亦介紹德國法制之

精神並就我國司法實務涉及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案例進行

觀察探究我國對於本條精神之運用是否仍有待釐清之處在回

歸法制本旨之深入研究後即不難發現此程序機制之基本功能

在於確保正式的聽證程序中當事人間攻防之程序公平性並非著

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總則部

分而非強調聽證程序公正性之維持在體例安排上即與制度之

本質混淆亦容易導致實務見解不明確而產生許多疑義

面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

德國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

備受爭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

聽證程序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

到重視在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

際如能重新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9

231

程序之法制得以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

化」有所助益

7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2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 Review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n the American and German Legal Systems

Ling-Ching Fu

Abstract

sect47 APA of Taiwan stipulates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and follows the regulations in the APA of the USA

Since the APA in Taiwan came into effect in 2001 this regulation

hasnrsquot stayed in the center of the legal researches and practice in

Taiwan Howeve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public officials in

concrete case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eaning and the nature of this

regulation the similar regulations an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he

USA are first examined in this article Meanwhile the German legal

system regarding this problem is also introduce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aiwan will be also intensive observed The application

possibility of sect47 APA of Taiwan as well as the viewpoints in the

practice will be acquainted At last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protects the fairness

between the concerned parties in the formal hearing procedures but

not the neutrality of the responsible authority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1

233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nature of this legal institution has

not been correctly understood in Taiwan It leads to the result that

the APA of Taiwan should be further reformed An amendment of the

APA of Taiwan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Keywords ex parte communication due process hearing trial-type

hearing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 formal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8-21(1999)
  •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113-120(2008)
  •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1-33(2007)
  •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2-17(2001)
  •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18-33(1999)
  •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112-168三民書局(1998)
  •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4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51-83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67-20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25-155元照出版社三版(2006)
  •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 摘要
    • Abstract
Page 4: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由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 …cycu.lawbank.com.tw/Download/30/01300005.pdf接觸或禁止片面接觸為核心議題之研究論著。即使在司法實務上,也

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66

接觸或禁止片面接觸為核心議題之研究論著即使在司法實務上也

少有直接以此為案件爭點之行政法院裁判例如以「程序外接觸」或

「片面接觸」為關鍵字搜尋行政法院之裁判且行政法院就此爭點進

行實體論斷者 4最高行政法院僅有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決(籌

設安南加油站案)5

4 搜 尋 之 資 料 庫 為 司 法 院 法 學 資 料 檢 索 系 統

(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中之裁判書查詢查詢案件日期至

2012 年 3 月 16 日止此外須說明者本文搜尋之案例以行政法院就「程

序外接觸」或「片面接觸」之爭點有進行實體上有無理由之判斷者為限

如僅為當事人於訴訟中攻防之主張非具有重要性之爭點而行政法院未

為論斷者即不在此列

至於各高等行政法院之裁判則有台北高等行

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

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三號判決(商業同業

公會聯合行為案)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

決(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及高雄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

第二四八二四九二五號判決(籌設安南加油站案之原審判決)

等值得注意者在司法實務上行政法院雖然在各裁判中對於程序

外接觸的問題進行實體論斷但相關問題並非當事人間攻防論據之

核心重點此外特別在台北高等行法院九十四年度訴字第七五二

號判決及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五年度判字第一二三九號判決此一具有

高度重要性及爭議性的案件中(高速公路電子收費系統案或稱為

5 另外尚可查及最高行政法院 93 年度判字第 526 號判決為台北高等行政

法院 91 年度訴字第 3836 號判決(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之上訴判決

然最高行政法院並未就上訴人所持之上訴理由進行進一步之實體審理逕

以「上訴論旨所指各點均無可採」為由而駁回上訴故本文就此上訴審

判決即不進行深入討論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

167

ETC案)行政法院以行政機關僅與特定申請人進行協商而未與其

他入圍申請人協商在協商程序上違反平等公益原則卻未思考此

時是否與禁止片面接觸之精神有違而有應適用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

條的問題可見目前我國行政及司法實務對於此制度之認識實屬有

然而於行政程序法施行之初法務部即接連針對行政程序法第四

十七條作成函釋 6

本文以下先就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以下簡稱為APA)關於禁止片面接觸之規範就成文法規定及

司法實務案例進行說明及觀察以掌握美國相關法制之精神及本旨

此外並就德國法制為觀察以為比較之後則就我國司法實務涉

及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案例進行觀察探究我國對於本條精神之

運用是否仍有待釐清之處最後回歸至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規

定檢視條文規範本身是否有待檢討之處尤其我國行政程序法係以

德國聯邦行政程序法(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以下簡稱為

以協助各級行政機關於實務上具體適用本條由

此可知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為行政機關在具體個別行政程序中重

視之規範甚至可能導致行政機關承辦人員在具體情形中無所適所或

形成困擾但在學理的研究及司法爭訟中這個問題卻未受重視面

對行政機關在實務層面有迫切需求但學理研究卻相當缺乏且司法

實務見解亦屬有限的情形本文即嘗試以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為核

心對於其理論基礎及司法實務中面臨之爭議進行較深入的探究

6 例如法務部(90)年法律字第 047156 號(90)年法律字第 000584 號

(90)年法律字第 000586 號等函釋

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68

VwVfG7

此外應併予說明者為本文對於美國法制之研究限於美國聯

邦行政程序法之相關規定主要因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規

定係繼受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規範而各州行政程序法之規定與

聯邦法規不盡相同且亦因各州法院判決而有不同的法制發展

)之架構為基礎美國法制之精神應如何融合至我國大陸

法系的體系中為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進行檢討並

提出修正建議時應特別注意的問題本文透過文獻研究案例研

究及比較法的角度希望得以提供關於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較完

整精確的理論基礎說明亦期透過相關分析檢討使行政機關及司

法實務面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時有較明確之脈絡得以遵

8

7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in der Fassung der Bekanntmachung vom 2312003 (BGBl I S 102) zuletzt geaumlndert durch Art 2 Abs1 des Gesetzes vom 1482009 (BGBl I S 2827)

因此本文論述以美國聯邦法制為限並不及於美國各州之法規範

此外囿於本文作者留學及研究之背景對於美國法制理解之深度

仍有一定限制不可諱言地此為本文研究上仍有待加強之處然

對於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觀察本文仍具有拋磚引玉的功能

以期未來學界對於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德國聯邦行政程序法及我

8 例如德州行政程序法對於片面接觸之限制較嚴格致使法院於判決中即

有放寬限制之見解See Pamela M Giblin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 30-41 (2005) Ron Beal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12 TEX TECH ADMIN L J 223 231-239 (2011)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

169

國行政程序法等法制之整合有更深一步的觀察及研究

貮外國立法例

一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禁止片面接觸法制簡介

(一)一九七六年聯邦行政程序法修法前

1 美國聯邦憲法之正當程序條款

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APA)於一九四六年制定並於一九六

六年編入聯邦法典(United States Code USC)第 5 篇(Title 5)

時並無禁止「片面接觸」(ex parte communication ex parte contact)

的規定當時法院通常依據美國憲法上正當程序條款(due process

clause)對於行政機關之行為進行評價 9

正當法律程序概念之形成最早源自一二一五年英國大憲章

(Magna Carta)第 39 條所稱依國法(by the law of the land)判決的

觀念

10

9 ERNEST GELLHORN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277 (2006)

而正當法律程序(due process of law)一詞首見於西元一

10 英國 1215 年大憲章第 39 條「任何自由之人非經同級貴族之合法審

判或依國法之判決不得予以逮捕監禁沒收財產剝奪法律保障

放逐或受任何方式之傷害」(No freemen shall be taken or imprisoned or disseized or exiled or in any way destroyed nor will we go upon him nor send upon him except by the lawful judgment of his peers or by the law of the land ) 原 文 參 見 The Text of Magna Carta httpwwwfordhameduhalsallsourcemagnacartaasp Fordham University (last

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70

三五四年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三世(Edward Ⅲ)時期改寫大憲章條

文後之第 3 條「任何人無論其身分或地位『非經正當法律程序』

(by due process of law)不得流放沒收財產拘禁剝奪繼承權

或處以死刑 11」而在美國一七六一年生效之聯邦憲法增補條文

第 5 條(US Constitution Amendment V)明白揭示正當法律程序一

詞「任何人非經陪審團提起控訴不得受死刑或其他不名譽犯罪之

審問但戰時或危難時期服役之陸海軍國民軍所發生案件不在

此限同一罪案不得令當事人受二次以上生命或身體之危難不得

強迫刑事罪犯自證己罪亦『不得未經正當法律程序』(without due

process of law)剝奪其生命自由或財產若非有公平之補償不

得將私有財產徵收公用」12

visited Oct 31 2012)

此外一八六八年生效之美國聯邦憲

11ldquoNo man of what estate or condition that he be shall be put out of land or tenement nor taken nor imprisoned nor disinherited nor put to death without being brought in answer by due process of the law rdquo原文參見 Victorian Consolidated Acts Australasian Legal Information Institute httpwwwaustliieduauaulegisvicconsol_actiaaa1980240s8html (last visited Oct 31 2012) 12 ldquoNo person shall be held to answer for a capital or otherwise infamous crime unless on a presentment or indictment of a Grand Jury except in cases arising in the land or naval forces or in the Militia when in actual service in time of War or public danger nor shall any person be subject for the same offence to be twice put in jeopardy of life or limb nor shall be compelled in any criminal case to be a witness against himself nor be deprived of life liberty or property without due process of law nor shall private property be taken for public use without just compensationrdquo原文參見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Constitution Society httpwwwconstitutionorgusconstihtmamend5 (last visited Oct 31 2012)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9

171

法增補條文第 14 條(US Constitution Amendment XIV)第 1 項

(Section 1)則規定「凡出生或歸化於美國並受其管轄之人皆為

美國及其所居之州之公民無論何州不得制定或執行損害美國公

民特權或豁免權之法律亦不得『未經正當法律程序』(without due

process of law)剝奪任何人之生命自由或財產亦並不得否定管

轄區內任何人法律上受平等保護之權利」13增補條文第 5 條主要

規定人民於刑事司法程序之權利但關於正當程序條款提供之保

障解釋上並不以此為限主要目的在於保障人民之生命自由及

財產免於遭受國家公權力(立法行政及司法)恣意及不合理之

侵害 14而增補條文第 14 條第 1 項之規定係限制各州權力之行使

藉此拘束各州政府所有之行為以保障人民之實體權利此二者

即為美國聯邦憲法正當程序條款之規定並為各州憲法所仿效進

而成為美國保障人民基本權利的普遍概念 15

13 ldquoAll persons born or naturalized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subject to the jurisdiction thereof are citizen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of the state wherein they reside No state shall make or enforce any law which shall abridge the privileges or immunities of citizens of the United States nor shall any state deprive any person of life liberty or property without due process of law nor deny to any person within its jurisdiction the equal protection of the laws rdquo原文參見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Constitution Society httpwwwconstitutionorgusconstihtmamend14 (last visited Oct 31 2012)

14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70元

照出版社二版(2005) 15 關於正當法律程序原則之發展歷程參見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

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頁 55-66(2005)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

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頁 15-19(2008)

1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72

2 正當程序條款之內涵

雖然在字義上正當程序法律程序的保障似侷限於程序正當合

法的要求但是隨著美國最高法院在司法實務上強化憲法增補條文

第 14 條第 1 項的解釋及適用確立了正當程序中對於實質正當的要

求 16因此正當程序條款兼具程序與實質之內涵包括了程序上

之正當程序( procedural due process)與實質上之正當程序

(substantive due process)二個層面 17前者為國家公權力限制人

民生命自由或財產時所應遵循之程序正當的問題而後者則為

法院審查立法者通過之法律以確保其規範內容實質公平的問題

尤其實質上之正當程序於個案中強調立法達成目的與手段間合理

適當關聯性或比較個別法益(人民基本權利)及公益的維護以

判斷立法是否正當此與我國憲法第二十三條所揭櫫之比例原則及

公益原則相近 18

反之程序上之正當程序即強調程序正義面向確保國家公權

力行使程序之公平正當適用時美國法院發展出「二元分析法」

(bifurcated analysis two-tier analysis or two-stage analysis)首先

須先界定系爭利益是否為生命自由或財產如屬肯定則進一步

此點為了解正當法律程序的觀念時須注意不得

「以辭害意」之處

16 關於正當程序之實質正當於美國法制的發展參見郭介恆正當法律程

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

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 134 以下三民書局(1998) 17 湯德宗前揭註 14頁 170 18 郭介恆前揭註 16頁 163-164湯德宗前揭註 14頁 173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11

173

判斷用以剝奪或限制該等利益之程序是否充分正當 19換言之

須先確認受保護之利益並進一步決定為保護該利益而應進行程序

之充分性 20在行政程序中鮮少涉及生命權的限制或侵害主要

仍是在判斷受保護之自由或財產等利益是否經由正當之程序而受到

限制 21然而因行政決定涉及的公私益形態日益多元政府作成決定

時須考量的事由不一而足且特定的程序權利(procedural right)例

如當面詰問證人由公正之作成決定者舉行聽證又有相當程度地影

響程序之公正性及實體決定之正確性導致程序應如何進行始謂正當

(due)的問題實無法一概而論依美國聯邦上訴法院法官H Friendly

的綜合分析憲法層次上正當的程序包含了下列要素 22

公正的裁決機關(an unbiased tribunal)

對欲採取之行動預先通知並提出理由說明(notice of the

proposed at action and the grounds asserted for it)

對於不應採取系爭行動有表示意見的機會(an Opportunity to

present reasons why the proposed action should not be taken)

要求傳喚證人的權利(the rights to call witnesses)

知悉不利證據的權利(the rights to know the evidence against

19 湯德宗前揭註 14頁 170 20 Sherry Iris Brandt-Rauf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 382-383 (1980) 21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01 22 Henry J Friendly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 1278-1295 (1975) 另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14頁 199-200

1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74

one)

完全依呈現的證據作成決定(decision based only on the

vidence presented)

選任辯護人的權利(counsel)

作成紀錄(the making of a record)

說明理由(statement of reasons)

公眾參與(public attendance)

司法審查之機會(judicial review)

因此美國憲法所保障的正當程序強調應遵循公平公正及

公開的精神在資訊公開透明的情形下使各方當事人有平等表達

意見的機會並由中立決定者主導程序之進行以保障當事人之權

益確保決定之正確性而行政機關面對複雜之事務應作成決定時

對於正當程序的要求程度即愈高然對於行政機關而言就複雜事

務作成決定時問題的重心往往並不在於其中所出現的利益衝突

真正引發問題者更在於資訊的片面呈現(ex parte presentations)23

3 司法實務見解-援引正當程序條款之精神為判決

導致行政機關無法作成客觀正確的決定因此行政機關為片面接

觸所受限制之範圍為片面接觸後應採取之措施等即為正當程序

要求下須加以重視的問題

23 Cornelius J Peck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 236 (1962)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13

175

綜前所述在一九七六年APA修法加入禁止片面接觸條款前

行使公權力者與當事人如有片面接觸法院係依美國聯邦憲法增補

條文中正當程序條款的精神對於行使公權力者之行為進行評價

例如在Sangmon Valley Television Corp v United States案 24中申請

人向聯邦通訊委員會(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FCC)

提出遷移電視頻道之申請然於舉行聽證期間申請人分別邀請委

員會委員共進午餐並於一九五五年及一九五六年贈送每位委員火

雞此外於委員會作成決定前申請人分別寫信予每位委員說

明遷移電視頻道之好處但信件並未列入紀錄其他反對者即無從

知悉法院認為本案本質上為行政機關規則訂定(rulemaking)

的行為然社區間遷移頻道涉及對於「有財產價值性優惠的競爭請

求」(competing claim to a valuable privilege)25為調和不同利益衝

突並尋求解決方式本於公平(fairness)的要求行政機關相關程

序須以公開的方式進行因委員會的委員與當事人曾進行私下接

觸法院宣告委員會的行為無效並應重新進行程序法院並強調

如此極度有偏見的行為應無法予以維持 26

24 269 F 2d 221 (DC Cir 1959)

25 JERRY L MASHAW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593 (2009) 學者湯德宗則將 ldquovaluable privilegerdquo 譯為「有價

特惠」參見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前揭註 3頁 18湯德宗論行

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314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26 本文於此處未就其他案例多所研究著墨主要在於此處僅為就 APA 於

1976 年修法增訂禁止片面接觸條款前介紹法院援引正當法律程序的精神

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進行審查至於 1976 年 APA 增訂禁止片面接觸條款

後始為本文後續之重點

1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76

於前述案例中法院認為 FCC 應以公開之程序與申請人為接觸

討論以使列於競爭地位之他人得以知悉相關情事而 FCC 於本案

中已嚴重違反聽證應公開之精神法院即未維持 FCC 之決定由此

可知在一九七六年 APA 修法加入禁止片面接觸條款前行政程序

中如發生片面接觸的情形因相關接觸未列入紀錄牴觸聽證程序

公開的精神致使其他當事人無從知悉並提出有利於己的事證或

進行詰問更因此嚴重影響聽證程序的公平性法院認定有違憲法

所強調的正當法律程序精神

(二)1976 年聯邦行政程序法修法後

1 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規範之程序態樣

APA於一九六六年編入美國聯邦法典第 5 篇後同年資訊自由

法案(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通過並編入 5 USC sect552 中一

九七四年隱私法案(Privacy Act)則編入 5 USC sect552(a)中一九

七六年政府陽光法案(Government in the Sunshine Act)編入 5 USC

sect552(b)中 27

在前一步對於APA中禁止片面接觸之規範進行研究前首先須

先了解APA所規範程序態樣的差異美國APA所規範的行政程序

將機關之行為分為規則訂定(rule making)及行政裁決(adjudication)

而同年APA亦加入了禁止片面接觸(ex parte

communication)的規定

27 Government in the Sunshine Act Pub L No 94-409 sect4(a) 90 Stat 1246 (1976) (codified at 5 USC sect557 (d) (1976))相關說明參見羅傳賢美國

行政程序法論頁 7五南出版社(198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15

177

二種訂定規則為行政機關擬定修正或廢止規則之程序 28而

規則則為執行解釋或補充法律或政策或規定機關之組織

程序或職務之機關文書之全部或一部具有普遍或特別之適用性及

向後生效之效力 29所謂行政裁決係指行政機關作成決定(order)

之程序 30而決定則為行政機關就訂定規則以外之事項所為全部

或一部之最終處置(final disposition)31換言之行政裁決即為行

政機關訂定規則以外所作之終局決定其態樣多元形式不一而

足 32主要的特徵在於行政機關人員適用法律於特定事實而對於

特定人或特定多數人所為之決定 33

此外以機關是否應以進行審判式聽證程序( trial-type

hearing)並以聽證紀錄所載作為決定之基準可將行政程序區分為

正式(formal)及非正式(informal)二種程序

性質上規則訂定即為行政立

法之行為而行政裁決則為對於特定事項作成之最終處置

34

28 5 USC sect551(5)

至於何時須進行

29 5 USC sect551(4) 30 5 USC sect551(7) 31 5 USC sect551(6) 決定內容包括核發執照其形式為准許否准禁止

或宣告在所不問 32 WILLIAM F FUNK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74 (2009) 33 Id at 74 因此有學者認為此接近大陸法系行政處分之概念參見羅傳

賢前揭註 27頁 64然而實際上美國 APA 所稱之行政裁決泛指行

政機關訂定規則以外之所有作成決定的行為態樣相較於我國行政程序法

第 92 條關於行政處分之定義限於行政機關對於公法上具體事件所為對外

直接發生法律效果之單方行政行為可知美國法上行政裁決之概念範圍

仍較為廣泛 34 5 USC sect554(a) sect553(c)

1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78

正式的程序則須另有成文法的規定實際上美國聯邦政府在具

體個案進行裁決而應依法律規定適用 5 USC sect554 sect556 及sect557

之正式程序並基於聽證紀錄作成裁決決定的情形只占極少數

換言之絕大多數之事件是進行非正式程序作成裁決決定 35

至於規則制定程序依 5 USC sect553(b) (c)之規定訂定規

則之機關須將規則之草案為一般性公告(general notice)刊載於

聯邦公報並給予權益可能受影響之相關民眾提供評論

(comment)之機會於踐行此公告及評論之程序後行政機關

綜合民眾之意見發布規則並應就規則所依據之基礎目的為

簡要之說明此即為非正式規則訂定程序之三階段

而在

非正式裁決程序中不強制進行審判式聽證而是依事件之性質

行政機關擁有較大的程序自由APA的條文僅 5 USC sect555 相關

附屬事項之規定會適用於非正式之行政裁決程序

36因此非

正式之規則訂定程序又稱為「公告及評論的規則訂定」

(notice-and-comment rulemaking)37至於正式之規則訂定程序

於進行公告及評論後須如同作成正式裁決一般進行審判式聽

證程序並以聽證紀錄為準發布規則因此正式之規則訂程

序至為繁複且須例外有成文法規定須依聽證紀錄時 38

35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始進行

正式規則訂定程序

9 at 247 36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323 37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183 38 5 USC sect553(c)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17

179

綜上所述綜合行政裁決及規則訂定之行為態樣以及是否

應行審判式聽證程序即得以下表簡示美國 APA 之程序模組而

灰色部分即為常見之程序類型

行政裁決 規則訂定

非正式程序 5 USC sect555

附屬事項

5 USC sect553

通知評論

正式程序

5 USC sect554

通知當事人職能分工 39

5 USC sect556

審判式聽證唯一紀錄

5 USC sect556

審判式聽證唯一紀錄

5 USC sect557

正式決定禁止片面接觸

5 USC sect557

正式決定禁止片面接觸

來源作者綜合整理 40

2 禁止片面接觸之相關規定

39 Separation of functions又譯為「職能分離」或「審查職務分立」基於

任何人不得自斷其案的法理5 USC sect554(d)(2)規定行政機關內負有調

查或檢舉職權之成員不得參與該事件或與該事件有事實上關聯的裁決決

定對於相關事件亦不得提供作成裁決決定者任何諮詢意見或提出建議

性決定因此多由專職獨立之行政法官(administrative law judge)進行

聽證並作成裁決決定以確保裁決之公正客觀參見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80-286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6-103 湯德宗

前揭註 2行政程序法頁 28123由此可知職能分工為 APA 中為保

障聽證程序公正性所為之制度設計 40 相關資料來源亦參見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48 湯德宗

前揭註 25頁 327

1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0

APA 於一九七六年加入禁止片面接觸(ex parte communication)

相關規定其中 5 USC sect551(14)為關於片面接觸之定義

5 USC sect551(14)

片面接觸係指未合理事先通知所有當事人且未列入公開紀

錄之口頭或書面接觸但請求與本節規定之事件或待決事項有

關之情況報告不在此限

此外5 USC sect557(d)則為禁止片面接觸之明文規定

5 USC sect557(d)

(1)任何機關於進行 5 USC sect557(a)規定之程序應遵守下列

之規定但依法律授權處理當事人一方事務之範圍內不在此

(A)於機關外之利害關係人不得與機關內之任何成員行

政法官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

之成員就有關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內容造成或故意促成片面

接觸41

(B)機關內之任何成員行政法官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

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不得與任何於機關外之

利害關係人就有關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內容造成或故意促成

片面接觸

(C)機關內之任何成員行政法官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

41 「就有關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內容」( relevant to the merits of the proceeding)係參酌學者湯德宗見解之翻譯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2行

政程序法頁 1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19

181

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如接受造成或故意促

成本項禁止之接觸者應將下列資料列入程序中之公開紀錄

(i)所有書面往來資料

(ii)記載所有口頭往來要旨之備忘錄

(iii)針對(i)及(ii)之情形所有書面答覆和記載所有口

頭答覆要旨之備忘錄

(D)因當事人故意造成或促成接觸後而違反本項相關規定

者為與公平性及事件所涉及成文法之立法目的一致機關

行政法官或其他主持聽證之成員得要求該當事人說明其主張

或利益不應於作成決定時被廢棄駁回或忽視之理由或其他

因違反而造成之不利益影響

(E)本項禁止規定於開始指定舉行聽證之機關時起適用且

不得晚於就待決事件為聽證通知後但可歸責進行接觸之人知

悉將為聽證通知者本項之禁止規定自其知悉時開始適用

(2)本項規定不得構成對國會隱瞞資訊之依據

此外須注意者5 USC sect557 共計有(a)至(d)四項規定

而 5 USC sect557(a)則明白規定本條適用於依 5 USC sect556 舉行之

聽證復依 5 USC sect556(a)之規定5 USC sect556 適用於依 5 USC

sect553 規則訂定及 5 USC sect554 裁決舉行之聽證程序由此可知5

USC sect557(d)關於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僅適用於行政裁決及規則

訂定時舉行聽證之正式程序

3 正式程序與禁止片面接觸

2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2

(1)審判式之聽證

APA規範的正式程序係指依成文法之規定程序之進行須遵

守一定的要求特別是須由行政機關舉行聽證程序後並依紀錄之

資料(on the record)作成決定 42

當聯邦行政機關為行政裁決時如依成文法之規定須依紀錄

之資料始得作成決定者除有 5 USC sect554(a)所列之法定排除事

項外

因此聽證程序之進行為正式程

序的重要核心須遵守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相關程序規定

43即應依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規定進行聽證程序在聽

證程序中當事人得提出證據及反證進行交互詰問質詢證人

而主持聽證程序者得為行政機關組成機關成員之一人或數人

或依 31 USC sect3105 之規定所任命之行政法官一人或數人 44實

務上基於職能分工之考量 45多由專任中立之行政法官

(administrative law judge ALJ)為之 46

42 5 USC sect553(c) sect554(a)

以避免機關首長或機關

成員的公正性受到質疑行政法官由行政機關任命具有專業之

技術經驗及知識且不受行政機關之指揮更不得行使與其職

43 5 USC sect554(a)規定無須進行聽證之情形如嗣後須受司法審判並

於法院更新審理事實之事項行政法官外(31 USC sect3105)其他行政官

員之選用及任期完全基於檢查試驗或選舉而作成決定之事項與軍事

外交事務有關之行為行政機關作為法院代理人之事件核發勞工代表之

證明 44 5 USC sect556(b) 45 關於職能分工之說明參見前揭註 39 46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1 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17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1

183

務或責任牴觸之事務 47因此聽證程序之設計就主導程序者的中

立性及程序進行之嚴謹性而言已類似於法院中所進行的司法審

判程序故正式裁決程序中所進行之聽證亦稱之為審判式聽證

(trial-type hearing)48或準司法聽證(quasi-judicial hearing)49

與非正式裁決程序中所進行之程序不同 50

至於規則訂定之行為行政機關於進行通知及評論程序後是

否須進行 5 USC sect556 sect557 規定之審判式聽證程序APA中則無

明確規範僅於 5 USC sect553(c)規定如成文法規定須舉行聽證時

始適用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規定然而訂定規則時所牽涉的人數

眾多利益關係複雜如須一一進行提出證據交互詰問質詢證

人等程序不僅曠日費時實際上亦有執行困難最後可能導致行

政機關放棄訂定規則因此考量行政之彈性及效率在美國最高法

院的判決中對於 5 USC sect553(c)所謂「成文法規定」之解釋即相

當陜隘必須成文法明白規定適用或參考準用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規定須於機關舉行聽證後並依紀錄之資料始得訂定規則時

47 31 USC sect3105 48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79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31 49 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164亦因此行政機關於經正式聽證程序後

作成行政裁決已類似司法權對於主張不同利益之當事人間之事務作出判

斷決定故其權限之行使已具有準司法權之作用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65163 50 二者主要的差別在於行政機關作成最後裁決決定時是否須依書面紀

錄作成在非正式程序中僅須給予當事人以書面或口頭陳述意見的機會

即可不一定須以二造兼聽的方式作成書面紀錄參見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164

2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4

始應進行正式之審判式聽證程序 51

(2)聽證紀錄之排他性

否則通知及評論之規則訂定

程序即已滿足規則訂定所須符合的正當程序要求

審判式聽證程序的特色即在於行政法官主持程序進行使當

事人提出證據進行交互詰問並可質詢證人並對於程序的進行

作成紀錄最後行政機關僅得依據紀錄作成決定因此行政法官

有二項主要任務 52主持聽證提出初步決定(initial decision)或

建議性決定(recommended decision)53

51 United States v Allegheny-Ledlum Steel Corp 406 US 742 (1972) United States v Florida East Coast Railroad Co 410 US 224 (1973)

在行政法官主持下的聽證

程序即如同聯邦法院中進行的審判程序所有證據包括證人證

詞證物與事件相關之全部文書及請求文件皆於行政法官面前

提出並作成紀錄且此為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參考之唯一紀錄(the

52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2 53 依 5 USC sect557(b)之規定行政法官作成之決定分為二種初步決定及

建議性決定行政法官依聽證紀錄作成之決定為初步決定如當事人不

於一定期間內向行政機關提出異議或行政機關未主動復查無須進行其他

程序該初步決定即自動成為行政機關所為之終局決定然經異議或復查

後行政機關即不受初步決定之拘束可重新依聽證紀錄案件事實等問

題為審查並作成裁決不受行政法官初步決定之影響此外當作成決

定之行政機關未自行受理證據之審理時行政法官於特定案件中原則上

應作成具有諮詢性質之建議性決定僅於行政機關自願接受時始發生對外

之效力See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4 然而行政法官提出之決

定是初步決定或建議性決定仍取決於行政機關之意思See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3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3

185

exclusive record54)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須完全依照聽證程序中

作成之證據紀錄此亦稱為「紀錄之排他性」(the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55如此可使參與聽證程序之當事人得以獲悉所有對其不利

之證據並於公開程序中透過交互詰問對於證據進行辯論如果行

政機關可以自由考量紀錄以外之事實及證據而作成決定而未給當

事人回應之機會將嚴重影響當事人間之武器平等及聽證之公平性

(fairness)然而在另一方面培養民眾對於行政機關決定之信心

給予行政機關獲悉重要資訊的機會鼓勵受管制者及受影響之人民

與行政機關合作也是在了解程序中片面接觸的界限時不可忽略的

因素 56

(3)禁止片面接觸之基本精神

美國APA即為綜合考量各項因素後就聽證時產生紀錄

外證據的情形而有禁止片面接觸之明文規範

聽證時最可能出現紀錄以外證據的情形即為作成決定之行政

官員於聽證程序外與有利害關係之當事人一方有所接觸且未作

成紀錄5 USC sect551(14)關於片面接觸之定義特別強調係非當事

人知情亦無從由紀錄知悉之接觸而依 5 USC sect557(d)(1)之規

定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與任何利害關係人皆不得進行非其他利害

關係知情亦無從由紀錄知悉之接觸以落實聽證紀錄排他性的要

求本條規定僅適用於正式聽證程序中並不論行政機關係為行政

裁決或規則訂定之程序然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並不適用於正式

54 5 USC sect556(e) 55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6 56 STEPHEN G BREYER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584 (2006)

2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6

聽證開始前的行政調查階段 57

禁止片面接觸之事務範圍限於與待決事項有關之實體內容

因此與行政法官進行一般社交活動並不違反此規定

亦不適用於非正式程序

58受禁止片

面接觸拘束之人除當事人外尚包括對於決定有利害關係之人

(interested person)59

此外不僅行政機關外之人(person)受到拘束

例如聯邦環境保護局對於特定業者是否違

反空氣清淨法(Clean Air Act)作成決定時即得禁止與該決定有利

害關係之特定環境保護團體或代表石油產業的特定貿易團體與行

政法官或環境異議委員會(Environmental Appeal Board EAB)進行

片面接觸因此所謂利害關係並非限於法律上利害關係及於有

事實上利害關係之人即因行政機關之決定而可能受影響之人

60行政機關

內之人員亦不得主動與機關外之人民接觸學者稱此為「雙向」

禁止片面接觸 61至於聽證程序中開始受禁止片面接觸拘束之時

點為負責進行聽證之行政機關被指定時且最晚不得逾對當事人

及利害關係人為聽證之通知時此外對於片面接觸具有可歸責性

之人一旦知悉將為聽證通知時自知悉時起即不得再為片面接觸 62

(4)片面接觸之程序瑕疵及其影響

57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80 58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5 59 Id at 95 60 依 5 USC sect551(2)之定義規定所謂人(person)係指機關以外之自然

人合夥公司協會或其他公私組織 61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5 USC sect557(d)(1)(A)(B) 62 5 USC sect557(d)(1)(E)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5

187

在並非所有當事人皆受到通知的情形下行政機關與他人有接

觸時行政機關負有作成紀錄之義務行政機關內與當事人進行接

觸之人須將所有往來資料以書面方式列入紀錄中 63換言之此

時首要之務即為作成紀錄此外並通知所有當事人相關情事使

其得於行政機關作成決定前就片面接觸的相關情形表示意見以

彌補聽證公平性受影響的可能而在極少數的情形下如係由當事

人一方明知且故意就實體內容與行政機關為片面接觸時為維護公

平性及事件所涉及成文法之立法目的主持聽證之人如行政法官

得命當事人說明其請求不得被拒絕或其利益不得被忽視之原因 64

至於該行政決定是否有效仍留待司法機關之裁判 65

此外違反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時並不因行政機關將片面接

觸之情事附卷於聽證紀錄中該程序瑕疵即自動被治癒(補正)司

法機關仍應就該瑕疵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是否造成實體上的影響進

行判斷而裁判是否維持行政機關之決定例如於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

66

63 5 USC sect557(d)(1)(C)

中因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anization(PATCO)於一九

八一年帶領一空運航管員工會之成員違法罷工聯邦勞工關係局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 FLRA)即依相關法律規定撤銷

PATCO之證明PATCO對此提起司法救濟本案係聯邦勞工關係局

就特定事件所為之行政裁決法院審理本案時發現有二個片面接

觸的情形其一為運輸部秘書曾於一九八一年八月十三日致電聯邦

64 5 USC sect557(d)(1)(D) 65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8 6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2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8

勞工關係局之二名官員另一則為知名勞工領袖曾與聯邦勞工關係

局一名官員於晚餐時討論PATCO案其中運輸部秘書於電話中表

示某些新聞報導與事實不符當前並無解決罷工的有效方式致電

的目的並非就是否撤銷PATCO證明進行實質討論而是希望聯邦勞

工關係局加速處理本案法院認為該運輸部秘書無疑地為 5 USC

sect557(d)所稱之利害關係人致電聯邦勞工關係局之二名官員如係

就PATCO之裁決進行實體內容的討論當然為應禁止之片面接觸

然而該秘書僅就解決爭議之可能性表示個人意見及宜迅速作成決定

之期待雖然已明確地避免討論實體內容但仍不失為嘗試影響行

政機關的決定法院認為無須認定此片面接觸是否違法因為即使

違法該秘書僅關心應迅速作成決定不會影響決定之內容至於

勞工領袖與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之接觸因二人彼此私下為朋友

法院對於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接受晚餐邀約並未予以非難畢竟法

官也會有鄰居朋友及熟識之人有工作及社會上之關係此亦為

其生活中之一部分 67

67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然而該勞工領袖因贊成PATCO的立場而亟

欲直接與該官員溝通法院即予以嚴正指責並認為任何人於正式

公開之程序外就尚未作成決定之事項企圖影響有裁決權限官員的

意見為絕對無法接受的行為二人晚餐時多數的談話內容與

PATCO案無關當勞工領袖將話鋒轉至PATCO案時該官員並未制

止然而法院認定二人間的談話並未涉及任何威脅或承諾該官

員於談話中亦未表明其決定意向因此二人間的討論並未影響最後

的決定且因行政機關之決定係不利於PATCO無人因為此不當接

觸而獲益因此法院認為雖然勞工領袖與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間

56 at 589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7

189

之接觸違法但未影響聯邦勞工關係局之決定故最後仍維持聯邦

勞工關係局之原決定

因此如法院認為有合理的可能性可認定片面接觸已影響行政

機關之決定時即得推翻行政機關之決定 68

反之如行政機關之

決定並未受到片面接觸之影響時法院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即予以

尊重

4 非正式程序與禁止片面接觸

(1)非正式之行政裁決

依美國APA之明文規定僅 5 USC sect555 適用於非正式程序

換言之5 USC sect557(d)關於禁止片面接觸的規定並不適用於非正

式程序在非正式之裁決程序中通常個案中應適用之個別成文法

即已規範應遵守之特定程序此外行政機關亦可自行訂定更嚴謹

的程序規定作為非正式裁決程序中應遵守之規則而此類之程序

規定往往已與正式裁決程序之要求相當 69

68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因此非正式的行政裁

決程序中關於禁止片面接觸之要求雖然並非源自於APA而是依

32 at 96 69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103 成文法中規定非正式裁決應遵守

之程序規定者例如水清淨法(Clean Water Act)關於以非正式裁決程序

作成之裁罰決定要求須通知當事人並給予其表示意見及提出證據之合

理機會42 USC sect1319(g)(2)(A) 由行政機關自行訂定之程序規定例如

美國聯邦環境保護局對於執行水清淨法之裁罰程序即訂定大量之程序規

定40 CFR Part 22

2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0

個別法令或行政機關自行訂定之規定但往往亦與APA所規範之正

式程序的要求相當

即使於行政機關並無任何成文法之程序規定可玆遵循時仍須

回歸正當法律程序的基本精神如行政機關由他人處獲得對當事人

不利之資訊卻未給予當事人對此表示意見之機會時即與正當法

律程序之精神不符然客觀上可知一般有理性之人並不可能因片面

接觸而影響其決定時此程序瑕疵便無法導出須撤銷行政裁決的結

(2)非正式之規則訂定

非正式之規則訂定程序本質上既為立法行為即使僅須進行

通知及評論之程序行政機關仍須考量不同之因素及多元的利益關

係尤其當行政機關訂定之規則涉及私人間「有財產價值性優惠的

競爭請求」(competing claim to a valuable privilege70)時行政機關

之決定已類似於傳統的裁決行為於通知及評論的程序中往往可

能引發外界對於受管制的企業或利益分配者利用程序外接觸不當影

響行政機關的疑慮因而導致在非正式規則訂定程序中「書面聽證」

(paper hearing71)紀錄中亦會呈現片面接觸之紀錄以使其他當

事人得以表示意見 72

70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此外在現實的考量上行政機關並不樂見

片面接觸的情形發生以避免社會上產生行政機關貪腐的印象更

32 at 195 71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56 at 591 72 國內學者認為在非正式程序中僅涉及「有價特惠」(valuable privilege)之分配時始例外適用禁止片面接觸原則所指即為此意參見湯德宗

前揭註 3頁 19湯德宗前揭註 25頁 314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9

191

可能影響日後法院裁判時的態度而且一旦訂定之規則須受到司法

審查行政機關於司法程序中進行辯護時須主張規定之訂定已考

量公眾所提出的資料及意見且公眾的意見皆已呈現於公開的紀錄

中並未參考紀錄外之資訊因此實際上行政機關內部對於訂定

規則的作業規範中皆有禁止或限制片面接觸的規定 73

至於法院判決亦要求行政機關於通知公眾後即不得與利害

關係人進行片面接觸如於著名之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

74

73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195

中聯邦通訊委員會欲訂定規則

限制有線電視業者得播出之節目通知民眾得對於規則草案提出評

論意見之期間並於一九七四年十月二十五日提供不同的業者及利

益團體進行口頭說明意見的機會其中有線電視業者反對該訂定該

規則認為草擬之規則將使付費電視業者難以播送特定受歡迎的運

動節目或劇情電影而傳統電視業者及委員會本身則贊成規則之訂

定認為付費電視可能吸取免費電台的觀眾造成受歡迎節目無法

繼續在免費電台中播放的情形法院於調查過程中發現許多利益

團體或個人曾與聯邦通訊委員會之委員或委員會中之人員進行片面

接觸就規則之內容進行實體討論因此法院主動要求委員會提出

曾進行之片面接觸的清單及詳細經過而依提出之資料顯示一九

七四年十月二十五日後委員會本應就已收集之各界意見進行討論

以決定應發布規則之內容但至一九七五年三月十日間委員會之

委員仍與利害關係人會面 18 次與有線電台之利益團體會面 9 次

與動畫及運動利益團體會面 5 次法院雖承認行政機關與公眾之

74 567 F 2d 9 (DC Cir 1977)

3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2

非正式接觸如同「麵包與奶油 75

於上述案例中可知法院之所以推翻行政機關行為效力的立論

基礎在於行政機關所為之片面接觸並未充分於紀錄中公開以使

各界知悉各方利益團體之立場並進而表示意見致使行政機關最

後作成之行為有明顯重大的瑕疵此與正式程序中實體決定是否

因片面接觸之情形而受影響判斷上並無二致

」在行政事務上是不可避免的

只要在不影響司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都是適當

的本案中法院並非僅以正當法律程序的觀點進行審查而是更

進一步說明本案委員會作成的公開紀錄未反應出利益團體代表的

意見這些意見亦未公開使各界得以進行討論而這些可能進行的

討論又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內容具有重要性因此委員會與相關利

益團體所進行之片面接觸並非僅止於不適當(inadequacy)而已

法院認定聯邦通訊委員會對於有線電視業者訂定之規則應為無效

76

二對於德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觀察

(一)德國法制中無規則訂定程序

相較與前述美國 APA 將程序分為行政裁決及規則訂定之程

序德國 VwVfG 中並未就行政機關訂定規則之行為亦即就行政

機關基於法律授權而訂定法規命令(Rechtsverordnung)之行為有

一般性之規範反之是在更高位階之基本法(Grundgesetz GG)

中對於法規命令之訂定予以規範

75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56 at 594 76 至於美國法制中的規則訂定程序與我國法規命令之訂定程序是否相

當以及受司法審查之範圍是否相同並非本文此處討論之重點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1

193

依德國基本法第 80 條第 1 項之規定聯邦政府聯邦內閣首長

或邦政府皆得依據法律之授權發布法規命令其授權之內容目

的及範圍應以法律明確規定法規命令中須明列其授權之法律依

據此外如依法律之規定得為再授權者須以法規命令為再授權

之規定至於法規命令訂定之程序本條第 2 項列有應得聯邦參議

院(Bundesrat)同意之事項第 82 條則規定法規命令應由發布之

機關簽署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應公告於聯邦公報且應明定生效

日期 77除此之外基本法即無其他程序規定 78例如無須說明訂

定法規命令之理由 79

如更進一步觀察德國法制關於訂定法規命令程序與進行聽證程

序之關係則可發現基本法第 103條第 1項保障人民之聽審權(Recht

auf Gehoumlr)但僅限於法院之審判程序並不及於行政機關所為之

行政程序

更無應經聽證程序始得發布法規命令之要求

80

77 如法律及法規命令未明文規定生效時者依基本法第 80 條第 2 項規定

於聯邦公報刊行之日終了後第 14 日生效

至於VwVfG本身雖然第 28 條第 1 項有給予當事人

78 如為聯邦政府或聯邦內閣首長訂定法規命令者相關程序即依聯邦政府

內部之議事規則或聯邦內閣共同議事規則之規定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Ehler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Rn 26 79 如有說明理由之必要者主要係因部分法規命令須得聯邦參議院之同

意為使聯邦參議院了解訂定相關法規命令之目的以及基於財政及預算

分配之考量而於法規命令訂定之內部程序中說明理由而非為使一般人

民知悉了解訂定相關規範之理由Theodora Ziamou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 69 (2000) 80 PierothSchlink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ect31 Rn 1080

3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4

陳述意見機會(Gelegenheit zu geben sich zu den fuumlr die Entscheidung

erheblichen Tatsachen zu aumluszligern)之規定然係保障受不利處分之當

事人於行政處分作成前得向行政機關就與決定具有重要性之事項

表示意見之機會亦不適用於訂定法規命令之行為與美國法制相

較德國VwVfG中並未就訂定法規命令之行為及程序有所規範 81

而是以權力分立及聯邦法律執行之角度以更高位階之基本法予以

規定在確立法規命令之民主正當性源自於法律之授權及相信行

政具有訂定法規命令專業的前提下德國法制普通缺乏民眾於相關

程序中得向行政機關表示意見之機會 82自然即未就禁止當事人與

行政機關禁止片面接觸為特定之規定 83

(二)無聽證紀錄排他性之制度

德國VwVfG中規定行政程序之進行以不要式為原則但例外

規定了二種特別之程序類型一為第 63 條至第 71 條之正式行政程

81 MAHENDRA P SINGH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49 (2001) 對於德國法欠缺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要求規範不

乏相關批評意見Ziamou supra note 79 at 93-101 82 Ziamou supra note 79 at 76-77 83 然而在此處須補充說明者德國法中司法得獨立於具體個案爭議之外

直接對於特定法規命令之形式及實質合法性進行審查依德國基本法第 93條第 1 項第 2 款規定對於聯邦法令或邦法令在形式上或實質上是否符合

基本法或邦法令是否符合其他聯邦法令發生爭議或疑義時聯邦政府

邦政府或聯邦眾議院四分之一議員得聲請聯邦憲法法院作成裁判(sect93 Abs1 Nr2 GG)亦即係由最高之司法審判機關對於法規命令之合法性進

抽象法規範審查(abstrakte Normkotrolle)因此雖然於訂定之過程中為

尊重行政權之專業而較缺乏民眾參與的過程但司法權對於行政權力行

使則進行相對高密度之監督審查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3

195

序(foumlrmliches Verwaltungsverfahren)另一則為第 72 條至第 78 條

之計畫確定程序(Planfeststellungsverfahren) 84其中VwVfG第

63 條以下之正式行政程序即為我國行政程序法第五十四條以下聽

證程序所參考之程序模式 85

正式行政程序與計畫確定程序之所以為特別之程序類型即在

於二者皆須踐行一定之程序亦即聽證程序德國 VwVfG 中聽證

程序之設計重點為以言詞辯論程序取代書面陳述意見但在交互

詰問質詢證人的部分仍與美國法制審判式聽證不同而特別不

同之處在於即使進行聽證程序德國法亦仍不採取聽證紀錄排他

性法則

而計畫確定程序則於我國行政程序法

第一六四條之規定中繼受之

以正式程序為例德國VwVfG第 68 條第 4 項規定正式程序中

言詞辯論的部分應作成紀錄而同法第 69 條第 1 項則規定行政

機關應斟酌行政程序之全部結果作成決定所謂「斟酌行政程序之

全部結果作成決定」並非指行政決定之基礎僅限於言詞辯論中所得

出之結果因此即使於言詞辯論外獲悉之資訊亦得列入考慮並

依自由心證評斷而作成結論 86

84 相關概念之說明參見 KoppRamsauer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sect63 Rn 1

行政機關如認為於言詞辯論外仍

有必要詢問當事人時亦得為之且本項規定亦不要求行政機關須

親自採證(Unmittebarkeit der Beweisaufnahme)只要有足夠證據供

85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97-98 86 StelkensBonkSachs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sect69 Rn 3-4

3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6

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進行判斷即可 87

至於計畫確定程序聽證亦為確保利害關係人及一般民眾於程

序中之聽審權因此利害關係人與及時提出異議之民眾享有於聽證

期日參與討論及說明之權利(sect73 Abs6 VwVfG)於聽證期日中

於聽證機關之協助下開發行為人利害關係人及時提出異議之

民眾提出意見之權限受影響之機關等對於計畫進行言詞面對面

之討論及說明並尋求妥協及共識此亦為計畫確定程序中聽證的

精神之後聽證機關即應就聽證之結果撰寫綜合意見連同未獲

得妥協之爭點轉交確定計畫機關(sect73 Abs9 VwVfG)聽證機關

就聽證程序之結果所為之綜合意見僅供確定計畫機關作成最後裁

決時參酌而確定計畫機關仍應依其專業綜合聽證機關之意見

其他機關之意見民眾之異議甚至鑑定人之意見對於未獲共識

之爭點進行判斷並作成最後之確定計畫裁決

88

三小結

且確定計畫機關

作成決定時其考量並不以聽證程序中所呈現之文件及事實為限

仍應基於職權調查原則對於必要之事實進行調查認定應其專業

對於公益及相關私益進行衡量至於在不要式的程序中依職權調

查原則的精神更無紀錄排他性法則適用的餘地

綜合前述關於美國 APA 成文法的規定及法院實務案例的見

解不難發現行政程序中禁止行政機關與當事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

進行片面接觸的精神重要的前提在於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要

87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69 Rn 6-7 88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74 Rn 7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5

197

求因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唯一得參考者即為聽證之紀錄為確保

聽證程序中所有資料處於所有當事人得以知悉的狀態當行政機關

與特定當事人間進行片面接觸時即須作成紀錄以使參與聽證程

序之當事人得於公開程序中透過交互詰問對於所有證據進行辯論

保障程序之「公平性」換言之並非所有片面接觸皆應予以嚴厲地

非難及指摘而是當程序之公平性在客觀上對於規則之訂定或裁決

之作成造成影響時始禁止片面接觸以下略以簡表說明本文中對

於美國 APA 中關於禁止片面接觸所作的觀察

程序特色

禁止片面接觸

之依據 法院審查

非正式

程序

行政

裁決

寬鬆之

程序要

其 他 個 別 法

令行政機關自

行 訂 定 之 規

則正當法律程

片面接觸客觀上

是否影響行政決

規則

訂定

通知及

評論程

正當法律程序

私人間有財產價

值性優惠的競爭

請求公開紀錄

是否反應所有公

眾的意見是否

給予公眾討論的

機會

正式

程序

審判式聽證

證據紀錄之排他5 USC sect557(d)

片面接觸客觀上

是否影響行政決

3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8

性 定

來源作者整理

由上表可知在美國法制下即使行政程序有違反禁止片面接

觸之規定或法理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

違法或無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

響換言之違反禁止片面接觸之程序瑕疵僅具有相對之效力

至於德國法制綜合其制度之觀察可知在遵循職權調查原則

的前提下即使進行聽證程序最後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仍不受聽

證結果之拘束不適用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因此德國VwVfG中並

無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而與美國法制之思考有間 89然而須注意

者因司法對於行政決定原則上可進行全面合法性之審查僅於行

政機關享有判斷餘地之事項其審查密度受有限制故行政機關與當

事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如有片面接觸之情事司法機關仍得就行政

機關職權調查之行使及其決定之內容是否違反經驗法則及論理法

則進行審查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如有瑕疵或

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關職權之行

使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 90

89 雖然德國 VwVfG 第 21 條規定公務員行使職務有偏頗之虞(Besorgnis der Befangenheit)時應行迴避之規定然此係為確保行政程序進行之「公

正性」而美國法制中禁止片面接觸之功能係為確保當事人間的武器平等

以保障程序之「公平性」因此不同制度發揮不同的規範功能行政程

序之法制並不因有迴避制度之設計即可發揮禁止片面接觸原則的功能

應予辨明

90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7

199

參我國司法實務案例觀察

一籌設安南加油站案

在高雄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二四八二四九二五

號判決中涉及原告(即被上訴人)依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十

六條第二項之規定 91向被告台南市政府(原處分機關即上訴人)

所屬之都市發展局申請核發籌建安南加油站之設站用地可供作加油

站使用證明(下稱土地使用證明)另有同時擬於鄰近土地設置加油

站之第三公司(訴訟中之參加人下稱A公司)由X代理亦向台南

市政府都市發展局申請核發籌建長安加油站設站用地之土地使用證

明A公司於尚未取得土地證明前即向台南市政府建設局提出許

可籌建加油站之申請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對於原告先提出之土

地使用證明申請案以資料不足為由命其補正而對於A公司後提

出之申請則先行核發土地使用證明(函 1)嗣後始核發原告申請之

土地使用證明而原告旋即向台南市政府建設局提出加許可籌建油

站之申請之後台南市政府建設局以A公司已完成許可籌建加油

站申請之補件程序即發函核准A公司籌建加油站之許可(函 2)

最後則依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八條第一項第三款之規定 92

91 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 16 條第 1 項「申請設置經營加油站者除本

規則另有規定外應檢具下列文件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請籌建

之核准helliphellip」同條第 2 項「前項申請設站用地屬都市計畫地區土地

且依有關法令規定須經核准始得供作加油站使用者並應檢附直轄市縣

(市)政府核發設站用地同意作加油站使用之證明文件」

92 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 8 條第 1 項第 3 款「申請於都市計畫地區及非

都市土地甲乙丙種建築用地遊憩用地及特定目的事業用地(加油站)

3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0

同側路段五百公尺內已核發A公司加油站籌建許可為由發函駁回

原告之申請(函 3)

原告不服分別對於前述之函 1函 2 及函 3 向中央主管機關

內政部及經濟部提起訴願請求撤銷原處分但未獲救濟即向高

雄高等行政法院提起課予義務訴訟(行政訴訟法第五條第二項)行

政法院審理本案之相關爭議點除在於法律面向上對於加油站設置

管理規則第八條第一項第三款規定中所稱「先申請」之解釋外在

事實面向上則在於承辦本案之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公務員於審

理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之土地使用證明申請時是否有濫用權力之

違法承辦公務員於受理本件分別由不同公司提出土地使用證明之

申請時曾將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洩漏予被告(原處分機關)之

顧問 Y(同時受 A 公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建設加油站並為 A 公

司代理人 X 之配偶)經法院調查以該承辦公務員違反刑法第三

一八條所定之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台灣高等法院台南

分院九十三年度上易字第十九號刑事判決)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即以

該刑事判決確定之事實為基礎以公務員與當事人有行政程序外接

觸之情事認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另外高雄高

等行政法院另以被告(原處分機關)核發參加人 A 公司之土地使用

證明有恣意優先通過之差別待遇有違平等原則進而不應核發

參加人 A 公司籌建加油站之許可此二行政處分(函 1函 2)皆

設置加油站者其申請基地應符合下列規定helliphellip三同一直轄市縣(市)

內與同一路線系統之道路同側既有或先申請之加油站入口臨街面地界

至少應有五百公尺以上之距離但直轄市縣(市)政府考量車流方向

認為有設站需要者不在此限」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9

201

違法駁回原告申請加油站籌建許可之處分(函 3)亦違法判決

撤銷相關原處分及訴願決定並判命被告應依判決意旨重行依職權

調查應否核准原告之申請本判決經最高行政法院以上訴無理由而

確定維持(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決)

二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原

告向被告台北縣政府(現新北市政府)檢舉某公司違反勞動基準法

有關工時薪資給付等規定並申請調閱卷宗被告經調查後函

復原告相關調查結果並拒絕閱覽卷宗之申請原告向被告再次表

明不服被告亦函覆說明原告對此二函覆不服提起訴願未獲救

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起訴請求撤銷訴願決定命被告應對原告

作成裁罰處分並准予原告閱覽被告與被檢舉公司於行政程序外接

觸所作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在請求閱覽行政程序外接觸所作

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部分原告主張被告所屬勞工局承辦人員

曾與被檢舉公司職員以電話聯繫接觸詢問該公司板橋辦事處之地

址電話未依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作

成書面資料然行政法院認為此項接觸係被告為調查被檢舉公司是

否有原告所申訴之違法情事所必須屬行政程序調查之必要為行

政程序內之接觸如有相關文件亦屬行政決定前準備作業之文件

得拒絕閱覽之申請故原告相關主張無理由此判決見解為最高

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判字第五二六號判決維持而確定

三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三號判決中因公

4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2

平交易委員會(即被告)接獲檢舉對於台北縣(現新北市)金銀

珠寶商業同業公會(即原告)進行調查認定其有違反公平交易法

第十四條第一項聯合行為之禁止規定而裁處罰鍰原告經訴願未

獲救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提起撤銷訴訟本件涉及原告除勸導

會員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販售飾金外另曾於民國九十四年八

月二十五日由立法委員陪同原告理事長前往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

會並請教事業以低於成本之價格銷售商品是否違反公平交易法等

問題由被告之主委接見被告並作成行政程序外接觸紀錄表此

次拜會並未作成結論或有任何會議紀錄原告嗣於同年八月二十九

日發函予全體會員將被告於座談中表示之見解附於檢送函說明

欄內警告業者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出售飾金行政法院最後

認定原處分並無裁量濫用裁量怠惰或其他裁量瑕疵判決原告之

訴無理由確定

四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

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所涉之事

實並非直接與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有關之案件而係財政部台

灣省中區國稅局之公務員(原告)因涉貪瀆罪嫌經刑事訴訟免訴

判決確定後向所屬機關(被告)申請因公涉訟輔助而被否准經

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作成駁回之復審決定而向台中高等行

政法院起訴提起課予義務之訴然原告處理稅務違章檢舉案件未

依規定調查證據更於原告住處(原告配偶經營之髮廊)回答被檢

舉人配偶所提規避課稅及裁罰之方法等問題原處分機關以其違反

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未保守業務機密且迴避詢問避免於辦公處

所外與被檢舉人之關係人有所接觸而申誡乙次據此行政法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1

203

認定被告機關以原告執行職務違背法令為由而否准其涉訟輔助之請

求原處分並無不法

五小結

綜合上述案例觀察對於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仍有

下列疑義有待釐清

(一)禁止程序外接觸人之範圍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為涉及當事人具有財產價值的競爭請求之典型案例原處分機

關承辦公務員直接接觸之對象雖非提出申請之當事人及其代表人

行政法院仍認定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因此本條

第一項規定中所稱「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指為何亦即禁

止程序外接觸所規範之「人之範圍」即有釐清說明之必要

(二)禁止程序外接觸事之範圍

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

三八三六號判決)中點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一個核心的問題

程序外接觸與職權調查之間應如何進行區分何謂法所允許為職

務上所必要之接觸行為何時又屬於法律所禁止之程序外接觸而

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

三號判決)中值得思考的是當事人拜會行政機關之情事是否

屬於應受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範之情形當事人與行政機關進

行的相關討論是否須與本案實體問題有關始屬於行政程序法第

四十七條限制之情形值得深究此外藉由本件事實可進一步

4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4

引導思考程序外接觸與遊說行為之差異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

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並非直接以

公務員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為由而認定其執行職務違法但

突顯出承辦公務員日常社交生活是否亦屬於程序外接觸的問題這

些問題皆可理解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禁止程序外接觸之

「事之範圍」而應深究說明

(三)違反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律效果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行政法院雖認定本件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

但並未以此為撤銷原處分之理由最重要之論證依據仍是以原處分

機關法律解釋之見解及行政處分有違平等原則等違法情事因此

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法律效果亦為應探究之問題

肆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檢視及檢討

一規範內容及法務部函釋見解

(一)立法意旨

行政程序法(下稱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於行政院提出之

法案草案中並無相關規定於立法委員提案版本中始有相關規定

並明言係參考美國法制最後於立法院委員會審查後採行委員提

案版本而於行政程序法中明定之 93

93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7-8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3

205

依本條立法理由之說明可知立法者主要係為「求行政程序之

公平透明避免行政機關受到不當之干擾」而制定本條規範此

外行政機關「不論是基於職務推行必要之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

觸對他方當事人之權益影響甚巨為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

之權益」行政機關於作成決定前片面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

程序外之接觸原則上應予禁止 94

因此我國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者對於本條所應發揮之功能側

重於透過程序之透明公開維持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在無偏頗的疑

慮下進行行政程序此由本條規定列於第一章第七節「資訊公開」

下亦可得知此與美國法制著重於審判式聽證程序之公平給予當

事人平等表示意見之機會以符合該國憲法所蘊含正當法律程序之

精神仍有一定的差異

(二)適用範圍

1 人之範圍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拘束而不得進行程序外接獲之

人為「公務員」依學者見解應為與行政程序之進行有關之公務員

包括依法令於行政程序中執行職務之公務員 95

94 前揭註

依此見解負有不

得為程序外接觸之義務者為行政機關內與待決事項行政程序之進

行有關且依法令執行職務之公務員依體系解釋所謂行政程序

應為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行政機關即應為本法第二條

第二項第三項所稱「代表國家地方自治團體或其他行政主體表

95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49

4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6

示意思從事公共事務具有單獨法定地位之組織」及「於委託範

圍內受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至於公務員之範圍因現行法

律上對於公務員並無統一之定義規定於公務員相關法規中有國

家賠償法第二條第一項刑法第十條第一項最廣義之公務員定義

有公務員服務法第二十四條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6亦有公務人員任

用法最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7本條規定所稱之公務員範圍為何即

有解釋之必要參酌本法基於行政機關之公正性而設置之迴避制度

(本法第三十二三十三條)與本條規定源自於正當法律程序之精

神相同因此在體系歷史及目的解釋的角度上應無二致但同

樣亦面臨本法缺乏公務員定義規範的問題基於正當法律程序之法

理為確保程序之公平與公正保障當事人之權益應採最廣義的

角度認為凡依法令從事公務之人員皆屬之 98如此可避免採公

務人員任用法最狹義定義造成許多公務員公營事業人員行政

機關內之約聘僱人員被排除之情形 99

96 公務員服務法第 24 條「本法於受有俸給之文武職公務員及其他公

營事業機關服務人員均適用之」

及採公務員服務法狹義定

97 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公務人員指各機

關組織法規中除政務人員及民選人員外定有職稱及官等職等之人

員」 98 關於應依本法迴避之公務員的範圍本文贊成學者湯德宗之見解參見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4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亦

採此見解 99 依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3233 條之規定司法人員審計人員主計人

員關務人員外交領事人員警察人員教育人員醫事人員交通事

業人員及公營事業人員等皆不適用該法規定此外須依法享有俸給者

始適用公務員服務法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5

207

義造成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因未依法受有俸給而不

適用之情形至於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及第十七條雖定有公務員之

保密及自行迴避義務其規範目的在於明定公務員應受行政懲處之

情形以維持行政內部之紀律此與本法第三十一三十二及四十

七條係規範正當法律程序內涵之立法目的有間因此在公務員範圍

的解釋上無須為相同處理

本條規定限制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程序外之接

觸依立法理由之說明不論是「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觸」皆屬

限制之列 100因此受限制者為雙向接觸不論主動接觸之發動者為

公務員或當事人一方 101然未瑧明確者為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所指為何立法者於本條中明白不採用「代表人」「代理人」「輔

佐人」「法定代理人」及「利害關係人」等行政法規範或理論上常

見具有明確內涵之概念解釋上應認為係立法者有意排除使用相關

概念使用「代表利益之人」一詞可使受規範者涵蓋的範圍更為

廣泛換言之於程序中不論以自己名義或當事人名義凡宣稱為

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 102

綜合上述分析行政機關內或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

體於受委託範圍內依法令執行職務之人就其執行之承辦案件與

當事人及凡代表其利益之人(宣稱或依相關事實認定)依本法第四

或依相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

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人為行為之人皆可認為係代

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10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01 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0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0

4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8

十七條之規定皆不得為程序外接觸如此解釋涵蓋之人之範圍

雖已廣泛但如行政機關內非承辦人員之其他公務員 103

或其他已

參與或可能參與程序而有決定權之人員(例如各委員會之外聘專家

委員)仍不屬之美國 5 USC sect557(d)之規定範圍及於行政機關

內任何成員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

成員相較之下我國規定仍較狹隘

2 事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二項所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在現今

媒介多元及資訊發達的社會中接觸的方式亦隨之多元不論以任

何方式凡進行討論提供資訊甚至關說或遊說皆屬於接觸之態

樣以遊說行為為例本質上為人民受憲法上保障之請願行為 104

我國為使遊說遵循公開透明之程序防止不當利益輸送另制定

遊說法規範遊說之行為依遊說法第二條第一項遊說之定義 105以及

同法第二條第三項被遊說者之範圍 106

103 前揭註

可知遊說法著重於進行遊說

人民與中央地方首長或政務官員就政策議案進行之接觸受規

104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4(2008) 105 遊說法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遊說指遊說者意圖影響被遊說者或

其所屬機關對於法令政策或議案之形成制定通過變更或廢止而

以口頭或書面方式直接向被遊說者或其指定之人表達意見之行為」 106 遊說法第 2 條第 3 項「本法所稱被遊說者如下一總統副總統

二各級民意代表三直轄市政府縣(市)政府及鄉(鎮市)公所

正副首長四政務人員退職撫卹條例第二條第一項所定之人員」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7

209

範者不包括一般處理公務之公務員亦不及於中央地方首長或政

務官員為執行職務主動與人民進行接觸 107因此受遊說法規範之行

為與行政程序法所規範之範圍不盡相同如於特別情形下發生競合

規範的情形時例如於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中因遊說法採強制登

記及資訊公開制度(遊說法第十三條至第十九條)相關登記資料及

資訊之公開在程序上已符合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所要求之精

神至於關說 108並無其他法律就其程序及公開有特別規定仍屬

應適用本條之行為 109

至於接觸所涉及之內容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

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條立法意旨主要乃在確保

行政機關執行職務之公正性以避免偏頗縱接觸內容係屬程序事

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行政程序外接觸之事

項不分有利或不利於當事人均有本法第四十七條之適用」因此

涉及相關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反之美國

5 USC sect557(d)明文規定限於與待決事件有關之實體內容我國限

制範圍則明顯較寬對公務員產生較多桎梏此為受學者批評之

110

107 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之行為依遊說法第 5 條第 1 款之規定為排除適用

之事項相關問題參見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5 108 關說之意義可參酌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第 2 點之規定「(五)請託

關說指其內容涉及本機關(構)或所屬機關(構)業務具體事項之決定

執行或不執行且因該事項之決定執行或不執行致有違法或不當而影響

特定權利義務之虞」 109 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6 110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4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0

3 程序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定立於本法第一

章總則篇因對於「行政程序」之種類及範圍並無特別規定故舉

凡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作成行政處分締結行政契約訂定法規

命令與行政規則確定行政計畫實施行政指導及處理陳情之程序

皆屬於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行政程序與美國 5 USC sect557(d)

僅適用於進行審判式聽證程序始於指定主持聽證之行政機關等規

定內容相較本條規範之程序類型無所不包亦涵蓋整體程序然

此亦為學者指出宜檢討之處 111

4 得進行接觸之情形

公務員於行政程序中基於職務上必要所為之行為不受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限制於行政程序開始後公務員執行職務

處理待決事項所為之必要行為如受嚴格限制將造成行政機關執行

職務困難反而妨礙行政程序之進行所謂基於職務上必要之行為

如通知當事人或其代理人補提文件陳述意見或出席聽證通知當

事人提供證據資料當事人閱覽卷宗資料等 112

111 前揭註

換言之行政機關

為確定作成行為所涉及之事實關係須進行事實及證據之調查依

職權調查原則行政機關依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不受當事人主張

之拘束(本法第三十六條)因此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

定本係表彰行政程序採取職權調查原則之精神故行政機關承辦

人公務員於職權調查範圍內所為之行為即非應予禁止之程序外接

11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1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9

211

行政程序中行政機關職權調查之目的係為使行政機關了解事

實狀態及公私益狀況成為作成後續行為時之基礎此與行政訴

訟中法院為維護雙方當事人武器平等所為之職權調查並不相同不

可不察 113因此如行政機關非基於了解事實及利益狀態之目的所

為之行為即非屬職權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行政

機關打電話至被檢舉之公司該公司之地位為申請之相對人(本法

第二十條第一款)114

此外如個別法有特別程序規定時即應依該規定之目的解釋

應為之職權調查行為行政程序法中職權調查之規定即應立於補充

地位

為行政程序之當事人且行政機關係為職權

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法院稱此為「行政程序內之接觸」並無限制之

必要見解堪稱正確

115

(三)為程序外接觸之處理

因此在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定時仍須配

合待決事項所應適用之個別法規依規範目的判斷個案中職權調查

行為之必要性

既然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所指之行政程序為本法第二

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為之「行政程

113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 114 行政程序法第 20 條第 1 款「申請之相對人」為申請人請求行政機關

對其作成行政行為之人不可誤認為行政機關本身參見陳敏行政法總

論頁 771自版七版(2011) 115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8

5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2

序外」接觸即為行政機關與個案程序當事人在行政程序法規範之

程序外所為之接觸 116對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解釋如認

為凡行政程序外之接觸既為法所不許公務員本即不得為之是以

應作成紀錄或將書面文件附卷者仍為職權調查所必要之「程序內

行為」117

依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

益之人以書面方式為程序外接觸時應將所有往來書面文件附卷

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如以其他方式為程序外接觸者依同條第三

項之規定並應作成紀錄至於本項並未規定書面紀錄應附卷此

應係立法疏漏解釋上應與同條第二項之規定相同始能達成本條

之立法目的

則此見解不僅未正確認知此制度規範之目的亦有違法

規範之體系解釋更何況如此解釋公務員須將所有依職權調查事

實及證據之行為一一紀錄並予以附卷反而將造成公務員執行職務

之重大困擾因此相關說法應非的論

118

至於附卷之書面文件或紀錄應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因本條

第二項並無「主動」公開之規定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

字第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法第四十七條「亦寓

有保護公務員之目的俾使公務員於行政程序外凡與待決事件有關

之意見交換時皆應將所有往來之書面文件附卷或作成書面紀錄

(同條第二項第三項參照)以間接保護公務員」「行政機關就

11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

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37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117 此為本文發表於研討會時曾被提出之論點 118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3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1

213

待決事件縱有裁量權限亦不得恣意仍應為合義務裁量復有相當

行政救濟程序可資救濟既將接觸資料附卷供其他當事人閱覽即

已達公開之目的如認須主動通知其他當事人不僅衍生通知範圍

及技術上之爭議亦不利待決事件相關程序之迅速進行」「如與本

法第四十五條第一項『主動公開』之用語為比較可推知同法第四

十七條第二項所稱之『公開』者並無主動通知之意」故認為無

須主動公開僅須依申請而公開即可然此見解遭到學者批評認

為如此解釋過於消極本規定為個案資訊唯一主動公開之規定與

政府資訊公開法主動公開之立法目的不同且此解釋將使實體決定

前當事人仍無法知悉有程序外接觸之情形仍會引發行政機關有

偏頗的懷疑與立法意旨不符 119由立法理由觀之本項規定既為

「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之權益」並使其他當事人因文件或紀

錄附卷而有表示意見之機會 120

至於「其他當事人」當然包括申請之相對人(本法第二十條第

一款)至於已知之利害關係人行政機關得通知其參加程序(本法

第二十三條)因可藉由知悉程序外接觸情形而判斷自身利益受影響

之範圍及程序故解釋上亦屬之

如行政機關未主動公開相關資料

實無法發揮立法之功能故相關批評意見應值得贊成

121

(四)違反之法律效果

且依前述行政機關應主動公

開附卷之書面文件及紀錄時即無限制解釋「其他當事人」範圍之

必要

119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153另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2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21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

5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4

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為程序外接觸如已依同條

第二三項之規定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

開後該程序瑕疵即「補正」122

二本文之思考與檢討

但不妨害依相關法令(如公務員

服務法)及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對公務員之行政懲處責任為認定

反之如未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行

政程序即具有無法補正之瑕疵而成為得據以撤銷實體決定之事由

(一)行政法律關係中行政機關義務之規範

現代行政程序法制除以行政行為作為討論之重心外亦逐漸

著重行政法律關係(Verwaltungsrechtsverhaumlltnis)為基於行政法規

就特定事項於二個或二個以上之法律主體所產生之法律關係 123

本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為行政程序外接觸之規定即係對於

公行政明文課予之行政法上程序義務且規範於行政程序法總則部

為行政法上之權利義務關係行政法律關之成立變更或消滅可

依法令規定行政處分行政契約或事實行為並存在於具有行政

法權利能力之主體之間行政法律關係除強調人民於行政法上所享

有之權利及應負擔之義務外同時亦包含公行政主體之權利義務內

容而公行政之義務除由法律明文規定外亦可由行政依法維護

公益之一般義務或由人民之權利或由行政法上債務或補償關係

而得出

122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10-111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123 Maurer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sect8 Rn 16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3

215

分依體系解釋及國內多數見解除特別法有較嚴謹之明文規定外

為行政機關應遵循之最低程度規範 124立法者有意參酌美國APA之

立法例制定本條規定即明文課予行政機關於正當行政程序中應負

之義務我國行政程序法採行德國VwVfG之基本架構援用職權調

查原則之精神但為補強德國法制對於正當法律程序不足之處而

引進美國法制本意甚佳行政機關於個別案件中既負有維護公益

之一般義務並透過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以維護公益及私益如行

政機關於職權調查權限外進行程序外不當接觸而影響公益及私益

之保障時應屬於違背行政機關義務之程序行為即應予規範禁止

由此觀點出發即不宜認定本法第四十七條僅為訓示規定而應更

積極地承認行政機關依法負有一定之程序義務 125

(二)歷史解釋與目的解釋之思考

1 由立法理由中探知之規範目的

本法第四十七條所欲發揮之功能參酌立法理由之說明包括

防止行政機關偏頗及保障當事人權益 126

124 蔡茂寅等前揭註

因此一方面強調行政機

2頁 19-20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

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 554-557五南出版社(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 19-20(1999)少數見解認為此說無說服力並無標準足以認定行政程序法屬

「最低程度之程序保障」參見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

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

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28(2007) 125 本文就此所持之論點與審查委員之見解容或有間特此說明 126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5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6

關之公正性另一方面又強調當事人間權益之公平性因特別強調

保障當事人權益則反應出大陸法系中基本權程序保障功能之思

維此外亦希望藉此對於盛行於行政機關實務上「關說」之情形

進行規範以使關說之行為透明化 127

行政程序法中一個條文如由立法意旨觀之可同時達到程序

之公正性公平性及公開性的功能應可推知立法者對於法制設計

本質認識有不清之處因此何者始為法制本質上應遵循的精神

實應仔細思考否則將出現規範主軸不清規範範圍不明之謬誤

對於此點實不宜一概以我國法制與美國法規範不同

如此資訊之公開性亦為本

條所欲發揮之功能

128

2 由法制之規範功能為解釋

而為不同

的解釋以自圓其說

美國透過司法機關所為之判決強調 5 USC sect557(d)之規範目

的在於保障當事人間之公平性使審判式聽證程序中對於片面接

觸情事不知情之其他當事人得以有機關獲悉相關情事並表示自

己的意見姑且不論維護程序公平性為本體或係保障當事人程序之

工具 129

127 葉俊榮前揭註

禁止片面接觸之本旨仍在於維護正當法律程序中各當事人

間武器平等的精神強調的是正當法律程序中「公平」的面向此

116頁 137 128 參見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一)之說明 129 此涉及美國法上對於正當法律程序本質之討論關於工具說及本體說之

見解參見蔡穎瑩前揭註 15頁 19-24本文於此不予深論但相關討

論亦反應出即便在美國法制中程序規範是否具有獨立性或僅係發揮輔助

實體決定之功能並非有一致見解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5

217

外美國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拘束審判式聽證程序中行政機關之行

為而不適用其他程序中作成決定者原因在於該程序中採用證據

紀錄排他性行政機關僅得依紀錄資料作成決定藉此使當事人皆

得以對於紀錄中之證據及其他資訊進行攻擊防禦始產生禁止片面

接觸之法制設計

我國對於權利保障與行政程序之關聯受德國法制及其理論之

影響強調行政程序對於實體基本權保障之重要性 130

(三)規範範圍之釐清

解釋上正

當行政程序有助於行政機關作成正確決定以避免人民之權益受到

不法之侵害因此保障當事人於程序中武器平等之公平性應有助

於發揮此行政程之基本功能我國繼受美國法制於行政程序法中

增設德國法上所無之禁止程序外接觸的規定在規範功能上即應為

摘取該法制特別之規範功能以強化我國行政程序法制因此本

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在解釋上仍應強調側重於正當法律程序中之

「公平性」保障當事人間進行攻擊防禦時之武器平等藉以保障其

實體權利否則錯誤認知本條之規範功能即易掉入行政繁瑣的

工作泥沼中亦即不論於何種程序中公務員執行職務進行調查

皆作成紀錄或將所有書面附卷以求自保而使本條成為促進行

政彈性及效率之障礙是故為使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能夠發揮

一定之規範功能在解釋上即應為一定之調整及限縮

1 適用的程序類型宜限制

130 例如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於政治庇護案中即明白指出行政程序有助保障

實體之基本權利BVerfGE 56 216 (236ff)

5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8

本法第四十七條列於行政程序法總則導致不論最後行政行為

的態樣為何皆適用之本條規定如此結果與本條立法精神大相逕

庭實有限縮之必要否則亦與效率的要求不符 131以行政指導及

陳情為例本質上為非正式行政行為未發生實質法律效果並無

須適用禁止片面接觸以維護當事人間武器平等之必要而行政規

則為行政機關內部規範欠缺直接對外拘束人民權利義務之法律

效果亦無適用之必要至於法規命令本質上為「一般性政策的

制定」本即應廣納各方意見實不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 132而重點實為各方在訂定規範的過程中有對等的討論對話機

會因此本質上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以保障當事人間公平的行

為為行政處分及行政契約此二大行政行為態樣 133

至於在作成行政處分及締結行政契約之程序中對照美國及德

國法制尚須進一步檢視我國聽證程序之設計

134

131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11(2001)

我國關於程序類

型的設計類似於德國法制而非美國法制本法雖有要式聽證程

序之設計亦規定聽證須作成紀錄(本法第六十四條第一項)然除

132 湯德宗前揭註 122頁 109 133 計畫確定裁決性質上亦為行政處分且涉及多元利益的調和如日後我

國確實執行確定計畫之程序自應適用本法第 47 條之規範 134 本法並未就締結行政契約應進行聽證之規定然如舉行聽證可使其他利

害關係人有參與程序之機會且如作成行政處分依法應舉行聽證但締結

替代該行政處分之行政契約卻無須聽證可能使行政契約成為規避聽證的

工具參見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

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

集頁 282元照出版社(2002)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7

219

法規有明文規定外聽證紀錄為行政機關作成行政處分時應斟酌之

文件(本法第一八條第一項)並非唯一具有排他性之資料遵循

職權調查原則之法理而與德國法制相近因此如欲保留本法第四

十七條之規定並貫徹前述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理精神本文建議

於修法增訂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效力的前提下建議限縮本法第

四十七條規定而僅適用於特別程序中即正式聽證程序及計畫確定

程序此處所持限縮本法第四十七條程序態樣適用範圍之見解主

要論證依據為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與當事人間公平性的關聯此為

德國法制所無行政程序法立法之際我國繼受美國法時亦未配合

建立相關觀念也因此導致現行規定過度擴張禁止程序外接觸之範

圍造成法理邏輯混亂亦可能成為行政機關及公務員之掣肘因

此本文此處之見解亦僅建議係回歸法理一致性而提出之修正意見

而已

2 人的範圍宜擴大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所規制之人一方為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

一方為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達前述立法目的使所有相關

資料皆呈現當事人面前理論上本條宜儘量包括所有可能建立接觸

之管道因此受規範之人的範圍宜擴大因此在解釋代表當事人利

益之人時不應侷限凡宣稱為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或依相

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

人為行為之人皆應屬之不限於代表人代理人或輔佐人等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涉及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分別提出之設籌加油站申請且

二者之申請具有排他的競爭性如依美國法制屬於涉及「有財產

5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0

價值性優惠的競爭請求」之事件特別應注意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承辦公務員有洩漏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予被告機關之顧問 Y

的情形而被判刑確定於參加人 A 公司之申請事件中名義上之

申請人為該顧問 Y 之配偶 X於論斷是否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

一項之規定時即涉及參加人 A 公司被告顧問 YY 之配偶 X 彼

此間的利益關係在 X 提出之申請案所進行之行政程序中實際上

之申請人仍為 A 公司原處分機關未明察 X 是否係以代理人身分提

出申請命其提出委任書處理有可議之處而承辦公務員雖係與

被告顧問 Y 接觸以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由此情形亦

可判定承辦公務員既已受理 X 作為 A 公司代理人所提出之申請

案且 Y 一方面為該申請案中代理人 X 之配偶且同時亦受 A 公

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興建加油站依相關事證可認定 X 係為 A 公

司之利益為行為與其配偶及 A 公司間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

故可認為承辦公務員係主動接觸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於 X 代理 A

公司提出申請之程序中有為程序外接觸之情形本案原審判決及最

高法院判決中僅援引刑事判決所確定之事實直接認為承辦公務

員於處理原告申請之案件中認定與X所為之接觸係屬於違反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情形不僅未就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

件進行涵攝說明未仔細辨明不同程序間之當事人及代表其利益人

的關係雖結論並無錯誤但推論仍未臻嚴謹明確

然而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是否只限於承辦公務員我國法的

解釋與美國法明文規定不同美國法明文規定機關內所有成員或其

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皆不得進行

片面接觸不限作成決定之人員如此始可歸避承辦人員透過機關

內其他人進行接觸卻不受規範的可能我國規範之範圍過於狹隘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9

221

此亦為建議宜修正之處

3 事的範圍宜限縮

如前所述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九六二

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時「縱接觸內容係屬

程序事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因此涉及相關

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此與美國法之規定不

同然誠如前述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中 135法官以「麵包與奶油」的關係來形容行政機

關與公眾間非正式之接觸互動表示公務員實不可能脫離公眾生活

而獨立存在且在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中 136法官亦以人情事理的角度看待

公務員的社交生活因此行政機關與公眾之接觸只要在不影響司

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並無全面禁止之必要只

有對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問題進行程序外接觸可能引起當事人公平

防禦的疑慮始有限制之必要前述法務部之見解不僅誤認禁止

程序外接觸之立法目的過於側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忽視當事人

間的公平性且理想性地過度限制程序外接觸之事項忽略人情事

理應不可採因此建議修改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規定明文

限定於就待決事項之實體問題為接觸時始有限制之必要 137

於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

字第五三號判決)中當事人曾由立法委員陪同前往原處分機關

135 567 F 2d 9 (DC Cir 1977) 13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137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6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2

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會討論法律解釋問題因原處分機關依本法

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作成紀錄附卷故無違法情事可言然嚴

格說來本案當事人拜會原處分機關時討論法律解釋問題並非違

法禁止之關說行為亦不屬於遊說法所定應強制登記之行為且如

未涉及個別具體案件之實體問題而限於法律解釋之請益則本質上

亦不應屬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情形本無須受限制當

然為免爭議及為求自保行政機關得製作相關紀錄但仍應與本法

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無涉

至於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

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公務員受理違反贈與稅法之稅務違章案件

於妻子經營的髮廊中遇見被檢舉人之妻子詢問被檢舉人所涉及之逃

漏稅事件公務員告知若主張被檢舉人無贈與情事應出具有關書

面資料以為證明最後並認定被檢舉人無逃漏稅情事而擬簽結該檢

舉案本案中被檢舉人既為稅務違章事件中之當事人其妻在客

觀上可認為代表其利益之人公務員應不得與其於程序外就逃漏稅

事件之實體問題為接觸公務員於自家經營的髮廊面對被檢舉人之

妻子提出相關詢問而為答覆時與前述案例不同之處在於公務員

並非僅就抽象法規範的解釋進行回答而已就承辦之被檢舉案件具

體內容之認定可能性進行回答應已涉及實體問題公務員與被檢

舉人之妻子所為之接觸已超越公務員社交生活之對話範圍已屬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外接觸實應依本法第四十七

條第二項第三項之規定作成書面紀錄並予以附卷及公開

(四)重視違反之法律效果

行政機關公務員所為之行政程序外之接觸行為姑不論可能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1

223

生公務員懲處之法律效果但就行政程序之法制而言可經由依本

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規定作成紀錄將書面文件附卷並

主動公開而將此瑕疵予以補正未損及當事人程序中武器平等之

公平性然未經補正之瑕疵即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而未踐

行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所要求之行為者依美國法制之

觀點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違法或無

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響即使

採職權調查原則之德國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

如有瑕疵或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

關之行為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二國法制對於程序瑕

疵之法律效果實有異曲同工之處 138

反觀我國對於公務員所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行政機關之處

置較強調對於公務員之行政懲處

139

138 關於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參見本文貳三之論述

而未仔細審酌其行為是否該當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件是否已依同條第二項第三項規

定為補正之行為亦未審酌未補正者此程序瑕疵對於實體決定影響

之程度而法院於爭訟案件中主要仍審酌實體決定之違法性而

未深入論證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對於實

體決定之影響及重要性我國法院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論證之深度

及密度依本文前述觀察與美國司法實務相較實仍有相當大之

差距因此行政機關及法院宜強化對於本條規定之認識及解釋

139 經查詢公務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之保障案件決定書查詢系統(httpwwwcsptcgovtwptcindexasp)以公務員違反公務員服務法第 4 條保密義

務而作成之復審或再申訴決定至民國 100 年止即計有 14 筆決定書

6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4

而對於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合法性進行審查時更須體認程序外接

觸之程序瑕疵與實體決定間之關聯性並進行深入說理論證如此

始可提升本條規定之重要性並落實禁止程序外接觸而確保當事人

程序權益之法理精神

伍結語重新檢視聽證法制之契機

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繼受美國法制並將其融合至以德國法

制為主軸的行政程序法時未深入探究美國正當法律程序之精神

APA 中程序類型之特性即於行政程序法中強行置入禁止片面接觸

之規定本文以相當篇幅介紹美國 5 USC sect557(d)禁止片面接觸之

法理及實務案例並與德國法制進行比較目的即在於突顯現行規

定法理混淆及制度設計缺乏一貫性的缺失此外台北高等行法院

九十四年度訴字第七五二號判決及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五年度判字第

一二三九號判決此一具有高度重要性及爭議性的案件中(高速公路

電子收費系統案或稱為 ETC 案)中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重

要性未受重視益發突顯我國實務界對於此制度之認識有限因此

本文嘗試以回歸法制本旨的角度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禁止程序外

接觸之規定重新檢視其立法目的並對於本條之適用範圍提出檢

討修正之意見

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德國

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備受爭

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聽證程序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3

225

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到重視在

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際如能重新

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程序之法制得以

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化」有所助益

6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6

參考文獻

書籍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

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

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5

227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期刊文獻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 8-21(1999)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3-120

(2008)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

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

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1-33(2007)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2-17(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

頁 18-33(1999)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12 TEX TECH

ADMIN L J 223-279 (2011)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6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8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專書論文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

頁 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

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

壽論文集」頁 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

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

總論篇頁 112-168三民書局(1998)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49元照出版

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

行政程序法論頁 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51-83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7

229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67-209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 25-155元照出版社

三版(200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

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6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0

摘要

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公務員與當事人為行

政程序外接觸的規定係仿自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而本

條自行政程序法施行至今逾十年以來並非行政法學界及司法實

務界重視及討論的重點然而本條規定卻為行政機關在具體程序

中重視之規範甚至可能導致行政機關承辦人員在具體情形中無

所適所或形成困擾因此本文先就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關於禁止

片面接觸之規範針對成文法規定及司法實務案例進行說明及觀

察以掌握美國相關法制之精神及本旨此外亦介紹德國法制之

精神並就我國司法實務涉及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案例進行

觀察探究我國對於本條精神之運用是否仍有待釐清之處在回

歸法制本旨之深入研究後即不難發現此程序機制之基本功能

在於確保正式的聽證程序中當事人間攻防之程序公平性並非著

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總則部

分而非強調聽證程序公正性之維持在體例安排上即與制度之

本質混淆亦容易導致實務見解不明確而產生許多疑義

面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

德國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

備受爭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

聽證程序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

到重視在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

際如能重新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9

231

程序之法制得以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

化」有所助益

7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2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 Review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n the American and German Legal Systems

Ling-Ching Fu

Abstract

sect47 APA of Taiwan stipulates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and follows the regulations in the APA of the USA

Since the APA in Taiwan came into effect in 2001 this regulation

hasnrsquot stayed in the center of the legal researches and practice in

Taiwan Howeve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public officials in

concrete case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eaning and the nature of this

regulation the similar regulations an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he

USA are first examined in this article Meanwhile the German legal

system regarding this problem is also introduce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aiwan will be also intensive observed The application

possibility of sect47 APA of Taiwan as well as the viewpoints in the

practice will be acquainted At last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protects the fairness

between the concerned parties in the formal hearing procedures but

not the neutrality of the responsible authority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1

233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nature of this legal institution has

not been correctly understood in Taiwan It leads to the result that

the APA of Taiwan should be further reformed An amendment of the

APA of Taiwan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Keywords ex parte communication due process hearing trial-type

hearing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 formal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8-21(1999)
  •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113-120(2008)
  •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1-33(2007)
  •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2-17(2001)
  •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18-33(1999)
  •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112-168三民書局(1998)
  •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4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51-83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67-20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25-155元照出版社三版(2006)
  •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 摘要
    • Abstract
Page 5: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由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 …cycu.lawbank.com.tw/Download/30/01300005.pdf接觸或禁止片面接觸為核心議題之研究論著。即使在司法實務上,也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

167

ETC案)行政法院以行政機關僅與特定申請人進行協商而未與其

他入圍申請人協商在協商程序上違反平等公益原則卻未思考此

時是否與禁止片面接觸之精神有違而有應適用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

條的問題可見目前我國行政及司法實務對於此制度之認識實屬有

然而於行政程序法施行之初法務部即接連針對行政程序法第四

十七條作成函釋 6

本文以下先就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以下簡稱為APA)關於禁止片面接觸之規範就成文法規定及

司法實務案例進行說明及觀察以掌握美國相關法制之精神及本旨

此外並就德國法制為觀察以為比較之後則就我國司法實務涉

及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案例進行觀察探究我國對於本條精神之

運用是否仍有待釐清之處最後回歸至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規

定檢視條文規範本身是否有待檢討之處尤其我國行政程序法係以

德國聯邦行政程序法(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以下簡稱為

以協助各級行政機關於實務上具體適用本條由

此可知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為行政機關在具體個別行政程序中重

視之規範甚至可能導致行政機關承辦人員在具體情形中無所適所或

形成困擾但在學理的研究及司法爭訟中這個問題卻未受重視面

對行政機關在實務層面有迫切需求但學理研究卻相當缺乏且司法

實務見解亦屬有限的情形本文即嘗試以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為核

心對於其理論基礎及司法實務中面臨之爭議進行較深入的探究

6 例如法務部(90)年法律字第 047156 號(90)年法律字第 000584 號

(90)年法律字第 000586 號等函釋

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68

VwVfG7

此外應併予說明者為本文對於美國法制之研究限於美國聯

邦行政程序法之相關規定主要因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規

定係繼受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規範而各州行政程序法之規定與

聯邦法規不盡相同且亦因各州法院判決而有不同的法制發展

)之架構為基礎美國法制之精神應如何融合至我國大陸

法系的體系中為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進行檢討並

提出修正建議時應特別注意的問題本文透過文獻研究案例研

究及比較法的角度希望得以提供關於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較完

整精確的理論基礎說明亦期透過相關分析檢討使行政機關及司

法實務面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時有較明確之脈絡得以遵

8

7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in der Fassung der Bekanntmachung vom 2312003 (BGBl I S 102) zuletzt geaumlndert durch Art 2 Abs1 des Gesetzes vom 1482009 (BGBl I S 2827)

因此本文論述以美國聯邦法制為限並不及於美國各州之法規範

此外囿於本文作者留學及研究之背景對於美國法制理解之深度

仍有一定限制不可諱言地此為本文研究上仍有待加強之處然

對於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觀察本文仍具有拋磚引玉的功能

以期未來學界對於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德國聯邦行政程序法及我

8 例如德州行政程序法對於片面接觸之限制較嚴格致使法院於判決中即

有放寬限制之見解See Pamela M Giblin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 30-41 (2005) Ron Beal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12 TEX TECH ADMIN L J 223 231-239 (2011)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

169

國行政程序法等法制之整合有更深一步的觀察及研究

貮外國立法例

一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禁止片面接觸法制簡介

(一)一九七六年聯邦行政程序法修法前

1 美國聯邦憲法之正當程序條款

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APA)於一九四六年制定並於一九六

六年編入聯邦法典(United States Code USC)第 5 篇(Title 5)

時並無禁止「片面接觸」(ex parte communication ex parte contact)

的規定當時法院通常依據美國憲法上正當程序條款(due process

clause)對於行政機關之行為進行評價 9

正當法律程序概念之形成最早源自一二一五年英國大憲章

(Magna Carta)第 39 條所稱依國法(by the law of the land)判決的

觀念

10

9 ERNEST GELLHORN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277 (2006)

而正當法律程序(due process of law)一詞首見於西元一

10 英國 1215 年大憲章第 39 條「任何自由之人非經同級貴族之合法審

判或依國法之判決不得予以逮捕監禁沒收財產剝奪法律保障

放逐或受任何方式之傷害」(No freemen shall be taken or imprisoned or disseized or exiled or in any way destroyed nor will we go upon him nor send upon him except by the lawful judgment of his peers or by the law of the land ) 原 文 參 見 The Text of Magna Carta httpwwwfordhameduhalsallsourcemagnacartaasp Fordham University (last

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70

三五四年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三世(Edward Ⅲ)時期改寫大憲章條

文後之第 3 條「任何人無論其身分或地位『非經正當法律程序』

(by due process of law)不得流放沒收財產拘禁剝奪繼承權

或處以死刑 11」而在美國一七六一年生效之聯邦憲法增補條文

第 5 條(US Constitution Amendment V)明白揭示正當法律程序一

詞「任何人非經陪審團提起控訴不得受死刑或其他不名譽犯罪之

審問但戰時或危難時期服役之陸海軍國民軍所發生案件不在

此限同一罪案不得令當事人受二次以上生命或身體之危難不得

強迫刑事罪犯自證己罪亦『不得未經正當法律程序』(without due

process of law)剝奪其生命自由或財產若非有公平之補償不

得將私有財產徵收公用」12

visited Oct 31 2012)

此外一八六八年生效之美國聯邦憲

11ldquoNo man of what estate or condition that he be shall be put out of land or tenement nor taken nor imprisoned nor disinherited nor put to death without being brought in answer by due process of the law rdquo原文參見 Victorian Consolidated Acts Australasian Legal Information Institute httpwwwaustliieduauaulegisvicconsol_actiaaa1980240s8html (last visited Oct 31 2012) 12 ldquoNo person shall be held to answer for a capital or otherwise infamous crime unless on a presentment or indictment of a Grand Jury except in cases arising in the land or naval forces or in the Militia when in actual service in time of War or public danger nor shall any person be subject for the same offence to be twice put in jeopardy of life or limb nor shall be compelled in any criminal case to be a witness against himself nor be deprived of life liberty or property without due process of law nor shall private property be taken for public use without just compensationrdquo原文參見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Constitution Society httpwwwconstitutionorgusconstihtmamend5 (last visited Oct 31 2012)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9

171

法增補條文第 14 條(US Constitution Amendment XIV)第 1 項

(Section 1)則規定「凡出生或歸化於美國並受其管轄之人皆為

美國及其所居之州之公民無論何州不得制定或執行損害美國公

民特權或豁免權之法律亦不得『未經正當法律程序』(without due

process of law)剝奪任何人之生命自由或財產亦並不得否定管

轄區內任何人法律上受平等保護之權利」13增補條文第 5 條主要

規定人民於刑事司法程序之權利但關於正當程序條款提供之保

障解釋上並不以此為限主要目的在於保障人民之生命自由及

財產免於遭受國家公權力(立法行政及司法)恣意及不合理之

侵害 14而增補條文第 14 條第 1 項之規定係限制各州權力之行使

藉此拘束各州政府所有之行為以保障人民之實體權利此二者

即為美國聯邦憲法正當程序條款之規定並為各州憲法所仿效進

而成為美國保障人民基本權利的普遍概念 15

13 ldquoAll persons born or naturalized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subject to the jurisdiction thereof are citizen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of the state wherein they reside No state shall make or enforce any law which shall abridge the privileges or immunities of citizens of the United States nor shall any state deprive any person of life liberty or property without due process of law nor deny to any person within its jurisdiction the equal protection of the laws rdquo原文參見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Constitution Society httpwwwconstitutionorgusconstihtmamend14 (last visited Oct 31 2012)

14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70元

照出版社二版(2005) 15 關於正當法律程序原則之發展歷程參見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

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頁 55-66(2005)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

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頁 15-19(2008)

1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72

2 正當程序條款之內涵

雖然在字義上正當程序法律程序的保障似侷限於程序正當合

法的要求但是隨著美國最高法院在司法實務上強化憲法增補條文

第 14 條第 1 項的解釋及適用確立了正當程序中對於實質正當的要

求 16因此正當程序條款兼具程序與實質之內涵包括了程序上

之正當程序( procedural due process)與實質上之正當程序

(substantive due process)二個層面 17前者為國家公權力限制人

民生命自由或財產時所應遵循之程序正當的問題而後者則為

法院審查立法者通過之法律以確保其規範內容實質公平的問題

尤其實質上之正當程序於個案中強調立法達成目的與手段間合理

適當關聯性或比較個別法益(人民基本權利)及公益的維護以

判斷立法是否正當此與我國憲法第二十三條所揭櫫之比例原則及

公益原則相近 18

反之程序上之正當程序即強調程序正義面向確保國家公權

力行使程序之公平正當適用時美國法院發展出「二元分析法」

(bifurcated analysis two-tier analysis or two-stage analysis)首先

須先界定系爭利益是否為生命自由或財產如屬肯定則進一步

此點為了解正當法律程序的觀念時須注意不得

「以辭害意」之處

16 關於正當程序之實質正當於美國法制的發展參見郭介恆正當法律程

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

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 134 以下三民書局(1998) 17 湯德宗前揭註 14頁 170 18 郭介恆前揭註 16頁 163-164湯德宗前揭註 14頁 173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11

173

判斷用以剝奪或限制該等利益之程序是否充分正當 19換言之

須先確認受保護之利益並進一步決定為保護該利益而應進行程序

之充分性 20在行政程序中鮮少涉及生命權的限制或侵害主要

仍是在判斷受保護之自由或財產等利益是否經由正當之程序而受到

限制 21然而因行政決定涉及的公私益形態日益多元政府作成決定

時須考量的事由不一而足且特定的程序權利(procedural right)例

如當面詰問證人由公正之作成決定者舉行聽證又有相當程度地影

響程序之公正性及實體決定之正確性導致程序應如何進行始謂正當

(due)的問題實無法一概而論依美國聯邦上訴法院法官H Friendly

的綜合分析憲法層次上正當的程序包含了下列要素 22

公正的裁決機關(an unbiased tribunal)

對欲採取之行動預先通知並提出理由說明(notice of the

proposed at action and the grounds asserted for it)

對於不應採取系爭行動有表示意見的機會(an Opportunity to

present reasons why the proposed action should not be taken)

要求傳喚證人的權利(the rights to call witnesses)

知悉不利證據的權利(the rights to know the evidence against

19 湯德宗前揭註 14頁 170 20 Sherry Iris Brandt-Rauf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 382-383 (1980) 21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01 22 Henry J Friendly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 1278-1295 (1975) 另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14頁 199-200

1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74

one)

完全依呈現的證據作成決定(decision based only on the

vidence presented)

選任辯護人的權利(counsel)

作成紀錄(the making of a record)

說明理由(statement of reasons)

公眾參與(public attendance)

司法審查之機會(judicial review)

因此美國憲法所保障的正當程序強調應遵循公平公正及

公開的精神在資訊公開透明的情形下使各方當事人有平等表達

意見的機會並由中立決定者主導程序之進行以保障當事人之權

益確保決定之正確性而行政機關面對複雜之事務應作成決定時

對於正當程序的要求程度即愈高然對於行政機關而言就複雜事

務作成決定時問題的重心往往並不在於其中所出現的利益衝突

真正引發問題者更在於資訊的片面呈現(ex parte presentations)23

3 司法實務見解-援引正當程序條款之精神為判決

導致行政機關無法作成客觀正確的決定因此行政機關為片面接

觸所受限制之範圍為片面接觸後應採取之措施等即為正當程序

要求下須加以重視的問題

23 Cornelius J Peck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 236 (1962)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13

175

綜前所述在一九七六年APA修法加入禁止片面接觸條款前

行使公權力者與當事人如有片面接觸法院係依美國聯邦憲法增補

條文中正當程序條款的精神對於行使公權力者之行為進行評價

例如在Sangmon Valley Television Corp v United States案 24中申請

人向聯邦通訊委員會(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FCC)

提出遷移電視頻道之申請然於舉行聽證期間申請人分別邀請委

員會委員共進午餐並於一九五五年及一九五六年贈送每位委員火

雞此外於委員會作成決定前申請人分別寫信予每位委員說

明遷移電視頻道之好處但信件並未列入紀錄其他反對者即無從

知悉法院認為本案本質上為行政機關規則訂定(rulemaking)

的行為然社區間遷移頻道涉及對於「有財產價值性優惠的競爭請

求」(competing claim to a valuable privilege)25為調和不同利益衝

突並尋求解決方式本於公平(fairness)的要求行政機關相關程

序須以公開的方式進行因委員會的委員與當事人曾進行私下接

觸法院宣告委員會的行為無效並應重新進行程序法院並強調

如此極度有偏見的行為應無法予以維持 26

24 269 F 2d 221 (DC Cir 1959)

25 JERRY L MASHAW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593 (2009) 學者湯德宗則將 ldquovaluable privilegerdquo 譯為「有價

特惠」參見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前揭註 3頁 18湯德宗論行

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314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26 本文於此處未就其他案例多所研究著墨主要在於此處僅為就 APA 於

1976 年修法增訂禁止片面接觸條款前介紹法院援引正當法律程序的精神

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進行審查至於 1976 年 APA 增訂禁止片面接觸條款

後始為本文後續之重點

1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76

於前述案例中法院認為 FCC 應以公開之程序與申請人為接觸

討論以使列於競爭地位之他人得以知悉相關情事而 FCC 於本案

中已嚴重違反聽證應公開之精神法院即未維持 FCC 之決定由此

可知在一九七六年 APA 修法加入禁止片面接觸條款前行政程序

中如發生片面接觸的情形因相關接觸未列入紀錄牴觸聽證程序

公開的精神致使其他當事人無從知悉並提出有利於己的事證或

進行詰問更因此嚴重影響聽證程序的公平性法院認定有違憲法

所強調的正當法律程序精神

(二)1976 年聯邦行政程序法修法後

1 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規範之程序態樣

APA於一九六六年編入美國聯邦法典第 5 篇後同年資訊自由

法案(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通過並編入 5 USC sect552 中一

九七四年隱私法案(Privacy Act)則編入 5 USC sect552(a)中一九

七六年政府陽光法案(Government in the Sunshine Act)編入 5 USC

sect552(b)中 27

在前一步對於APA中禁止片面接觸之規範進行研究前首先須

先了解APA所規範程序態樣的差異美國APA所規範的行政程序

將機關之行為分為規則訂定(rule making)及行政裁決(adjudication)

而同年APA亦加入了禁止片面接觸(ex parte

communication)的規定

27 Government in the Sunshine Act Pub L No 94-409 sect4(a) 90 Stat 1246 (1976) (codified at 5 USC sect557 (d) (1976))相關說明參見羅傳賢美國

行政程序法論頁 7五南出版社(198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15

177

二種訂定規則為行政機關擬定修正或廢止規則之程序 28而

規則則為執行解釋或補充法律或政策或規定機關之組織

程序或職務之機關文書之全部或一部具有普遍或特別之適用性及

向後生效之效力 29所謂行政裁決係指行政機關作成決定(order)

之程序 30而決定則為行政機關就訂定規則以外之事項所為全部

或一部之最終處置(final disposition)31換言之行政裁決即為行

政機關訂定規則以外所作之終局決定其態樣多元形式不一而

足 32主要的特徵在於行政機關人員適用法律於特定事實而對於

特定人或特定多數人所為之決定 33

此外以機關是否應以進行審判式聽證程序( trial-type

hearing)並以聽證紀錄所載作為決定之基準可將行政程序區分為

正式(formal)及非正式(informal)二種程序

性質上規則訂定即為行政立

法之行為而行政裁決則為對於特定事項作成之最終處置

34

28 5 USC sect551(5)

至於何時須進行

29 5 USC sect551(4) 30 5 USC sect551(7) 31 5 USC sect551(6) 決定內容包括核發執照其形式為准許否准禁止

或宣告在所不問 32 WILLIAM F FUNK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74 (2009) 33 Id at 74 因此有學者認為此接近大陸法系行政處分之概念參見羅傳

賢前揭註 27頁 64然而實際上美國 APA 所稱之行政裁決泛指行

政機關訂定規則以外之所有作成決定的行為態樣相較於我國行政程序法

第 92 條關於行政處分之定義限於行政機關對於公法上具體事件所為對外

直接發生法律效果之單方行政行為可知美國法上行政裁決之概念範圍

仍較為廣泛 34 5 USC sect554(a) sect553(c)

1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78

正式的程序則須另有成文法的規定實際上美國聯邦政府在具

體個案進行裁決而應依法律規定適用 5 USC sect554 sect556 及sect557

之正式程序並基於聽證紀錄作成裁決決定的情形只占極少數

換言之絕大多數之事件是進行非正式程序作成裁決決定 35

至於規則制定程序依 5 USC sect553(b) (c)之規定訂定規

則之機關須將規則之草案為一般性公告(general notice)刊載於

聯邦公報並給予權益可能受影響之相關民眾提供評論

(comment)之機會於踐行此公告及評論之程序後行政機關

綜合民眾之意見發布規則並應就規則所依據之基礎目的為

簡要之說明此即為非正式規則訂定程序之三階段

而在

非正式裁決程序中不強制進行審判式聽證而是依事件之性質

行政機關擁有較大的程序自由APA的條文僅 5 USC sect555 相關

附屬事項之規定會適用於非正式之行政裁決程序

36因此非

正式之規則訂定程序又稱為「公告及評論的規則訂定」

(notice-and-comment rulemaking)37至於正式之規則訂定程序

於進行公告及評論後須如同作成正式裁決一般進行審判式聽

證程序並以聽證紀錄為準發布規則因此正式之規則訂程

序至為繁複且須例外有成文法規定須依聽證紀錄時 38

35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始進行

正式規則訂定程序

9 at 247 36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323 37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183 38 5 USC sect553(c)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17

179

綜上所述綜合行政裁決及規則訂定之行為態樣以及是否

應行審判式聽證程序即得以下表簡示美國 APA 之程序模組而

灰色部分即為常見之程序類型

行政裁決 規則訂定

非正式程序 5 USC sect555

附屬事項

5 USC sect553

通知評論

正式程序

5 USC sect554

通知當事人職能分工 39

5 USC sect556

審判式聽證唯一紀錄

5 USC sect556

審判式聽證唯一紀錄

5 USC sect557

正式決定禁止片面接觸

5 USC sect557

正式決定禁止片面接觸

來源作者綜合整理 40

2 禁止片面接觸之相關規定

39 Separation of functions又譯為「職能分離」或「審查職務分立」基於

任何人不得自斷其案的法理5 USC sect554(d)(2)規定行政機關內負有調

查或檢舉職權之成員不得參與該事件或與該事件有事實上關聯的裁決決

定對於相關事件亦不得提供作成裁決決定者任何諮詢意見或提出建議

性決定因此多由專職獨立之行政法官(administrative law judge)進行

聽證並作成裁決決定以確保裁決之公正客觀參見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80-286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6-103 湯德宗

前揭註 2行政程序法頁 28123由此可知職能分工為 APA 中為保

障聽證程序公正性所為之制度設計 40 相關資料來源亦參見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48 湯德宗

前揭註 25頁 327

1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0

APA 於一九七六年加入禁止片面接觸(ex parte communication)

相關規定其中 5 USC sect551(14)為關於片面接觸之定義

5 USC sect551(14)

片面接觸係指未合理事先通知所有當事人且未列入公開紀

錄之口頭或書面接觸但請求與本節規定之事件或待決事項有

關之情況報告不在此限

此外5 USC sect557(d)則為禁止片面接觸之明文規定

5 USC sect557(d)

(1)任何機關於進行 5 USC sect557(a)規定之程序應遵守下列

之規定但依法律授權處理當事人一方事務之範圍內不在此

(A)於機關外之利害關係人不得與機關內之任何成員行

政法官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

之成員就有關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內容造成或故意促成片面

接觸41

(B)機關內之任何成員行政法官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

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不得與任何於機關外之

利害關係人就有關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內容造成或故意促成

片面接觸

(C)機關內之任何成員行政法官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

41 「就有關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內容」( relevant to the merits of the proceeding)係參酌學者湯德宗見解之翻譯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2行

政程序法頁 1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19

181

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如接受造成或故意促

成本項禁止之接觸者應將下列資料列入程序中之公開紀錄

(i)所有書面往來資料

(ii)記載所有口頭往來要旨之備忘錄

(iii)針對(i)及(ii)之情形所有書面答覆和記載所有口

頭答覆要旨之備忘錄

(D)因當事人故意造成或促成接觸後而違反本項相關規定

者為與公平性及事件所涉及成文法之立法目的一致機關

行政法官或其他主持聽證之成員得要求該當事人說明其主張

或利益不應於作成決定時被廢棄駁回或忽視之理由或其他

因違反而造成之不利益影響

(E)本項禁止規定於開始指定舉行聽證之機關時起適用且

不得晚於就待決事件為聽證通知後但可歸責進行接觸之人知

悉將為聽證通知者本項之禁止規定自其知悉時開始適用

(2)本項規定不得構成對國會隱瞞資訊之依據

此外須注意者5 USC sect557 共計有(a)至(d)四項規定

而 5 USC sect557(a)則明白規定本條適用於依 5 USC sect556 舉行之

聽證復依 5 USC sect556(a)之規定5 USC sect556 適用於依 5 USC

sect553 規則訂定及 5 USC sect554 裁決舉行之聽證程序由此可知5

USC sect557(d)關於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僅適用於行政裁決及規則

訂定時舉行聽證之正式程序

3 正式程序與禁止片面接觸

2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2

(1)審判式之聽證

APA規範的正式程序係指依成文法之規定程序之進行須遵

守一定的要求特別是須由行政機關舉行聽證程序後並依紀錄之

資料(on the record)作成決定 42

當聯邦行政機關為行政裁決時如依成文法之規定須依紀錄

之資料始得作成決定者除有 5 USC sect554(a)所列之法定排除事

項外

因此聽證程序之進行為正式程

序的重要核心須遵守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相關程序規定

43即應依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規定進行聽證程序在聽

證程序中當事人得提出證據及反證進行交互詰問質詢證人

而主持聽證程序者得為行政機關組成機關成員之一人或數人

或依 31 USC sect3105 之規定所任命之行政法官一人或數人 44實

務上基於職能分工之考量 45多由專任中立之行政法官

(administrative law judge ALJ)為之 46

42 5 USC sect553(c) sect554(a)

以避免機關首長或機關

成員的公正性受到質疑行政法官由行政機關任命具有專業之

技術經驗及知識且不受行政機關之指揮更不得行使與其職

43 5 USC sect554(a)規定無須進行聽證之情形如嗣後須受司法審判並

於法院更新審理事實之事項行政法官外(31 USC sect3105)其他行政官

員之選用及任期完全基於檢查試驗或選舉而作成決定之事項與軍事

外交事務有關之行為行政機關作為法院代理人之事件核發勞工代表之

證明 44 5 USC sect556(b) 45 關於職能分工之說明參見前揭註 39 46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1 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17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1

183

務或責任牴觸之事務 47因此聽證程序之設計就主導程序者的中

立性及程序進行之嚴謹性而言已類似於法院中所進行的司法審

判程序故正式裁決程序中所進行之聽證亦稱之為審判式聽證

(trial-type hearing)48或準司法聽證(quasi-judicial hearing)49

與非正式裁決程序中所進行之程序不同 50

至於規則訂定之行為行政機關於進行通知及評論程序後是

否須進行 5 USC sect556 sect557 規定之審判式聽證程序APA中則無

明確規範僅於 5 USC sect553(c)規定如成文法規定須舉行聽證時

始適用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規定然而訂定規則時所牽涉的人數

眾多利益關係複雜如須一一進行提出證據交互詰問質詢證

人等程序不僅曠日費時實際上亦有執行困難最後可能導致行

政機關放棄訂定規則因此考量行政之彈性及效率在美國最高法

院的判決中對於 5 USC sect553(c)所謂「成文法規定」之解釋即相

當陜隘必須成文法明白規定適用或參考準用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規定須於機關舉行聽證後並依紀錄之資料始得訂定規則時

47 31 USC sect3105 48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79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31 49 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164亦因此行政機關於經正式聽證程序後

作成行政裁決已類似司法權對於主張不同利益之當事人間之事務作出判

斷決定故其權限之行使已具有準司法權之作用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65163 50 二者主要的差別在於行政機關作成最後裁決決定時是否須依書面紀

錄作成在非正式程序中僅須給予當事人以書面或口頭陳述意見的機會

即可不一定須以二造兼聽的方式作成書面紀錄參見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164

2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4

始應進行正式之審判式聽證程序 51

(2)聽證紀錄之排他性

否則通知及評論之規則訂定

程序即已滿足規則訂定所須符合的正當程序要求

審判式聽證程序的特色即在於行政法官主持程序進行使當

事人提出證據進行交互詰問並可質詢證人並對於程序的進行

作成紀錄最後行政機關僅得依據紀錄作成決定因此行政法官

有二項主要任務 52主持聽證提出初步決定(initial decision)或

建議性決定(recommended decision)53

51 United States v Allegheny-Ledlum Steel Corp 406 US 742 (1972) United States v Florida East Coast Railroad Co 410 US 224 (1973)

在行政法官主持下的聽證

程序即如同聯邦法院中進行的審判程序所有證據包括證人證

詞證物與事件相關之全部文書及請求文件皆於行政法官面前

提出並作成紀錄且此為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參考之唯一紀錄(the

52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2 53 依 5 USC sect557(b)之規定行政法官作成之決定分為二種初步決定及

建議性決定行政法官依聽證紀錄作成之決定為初步決定如當事人不

於一定期間內向行政機關提出異議或行政機關未主動復查無須進行其他

程序該初步決定即自動成為行政機關所為之終局決定然經異議或復查

後行政機關即不受初步決定之拘束可重新依聽證紀錄案件事實等問

題為審查並作成裁決不受行政法官初步決定之影響此外當作成決

定之行政機關未自行受理證據之審理時行政法官於特定案件中原則上

應作成具有諮詢性質之建議性決定僅於行政機關自願接受時始發生對外

之效力See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4 然而行政法官提出之決

定是初步決定或建議性決定仍取決於行政機關之意思See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3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3

185

exclusive record54)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須完全依照聽證程序中

作成之證據紀錄此亦稱為「紀錄之排他性」(the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55如此可使參與聽證程序之當事人得以獲悉所有對其不利

之證據並於公開程序中透過交互詰問對於證據進行辯論如果行

政機關可以自由考量紀錄以外之事實及證據而作成決定而未給當

事人回應之機會將嚴重影響當事人間之武器平等及聽證之公平性

(fairness)然而在另一方面培養民眾對於行政機關決定之信心

給予行政機關獲悉重要資訊的機會鼓勵受管制者及受影響之人民

與行政機關合作也是在了解程序中片面接觸的界限時不可忽略的

因素 56

(3)禁止片面接觸之基本精神

美國APA即為綜合考量各項因素後就聽證時產生紀錄

外證據的情形而有禁止片面接觸之明文規範

聽證時最可能出現紀錄以外證據的情形即為作成決定之行政

官員於聽證程序外與有利害關係之當事人一方有所接觸且未作

成紀錄5 USC sect551(14)關於片面接觸之定義特別強調係非當事

人知情亦無從由紀錄知悉之接觸而依 5 USC sect557(d)(1)之規

定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與任何利害關係人皆不得進行非其他利害

關係知情亦無從由紀錄知悉之接觸以落實聽證紀錄排他性的要

求本條規定僅適用於正式聽證程序中並不論行政機關係為行政

裁決或規則訂定之程序然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並不適用於正式

54 5 USC sect556(e) 55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6 56 STEPHEN G BREYER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584 (2006)

2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6

聽證開始前的行政調查階段 57

禁止片面接觸之事務範圍限於與待決事項有關之實體內容

因此與行政法官進行一般社交活動並不違反此規定

亦不適用於非正式程序

58受禁止片

面接觸拘束之人除當事人外尚包括對於決定有利害關係之人

(interested person)59

此外不僅行政機關外之人(person)受到拘束

例如聯邦環境保護局對於特定業者是否違

反空氣清淨法(Clean Air Act)作成決定時即得禁止與該決定有利

害關係之特定環境保護團體或代表石油產業的特定貿易團體與行

政法官或環境異議委員會(Environmental Appeal Board EAB)進行

片面接觸因此所謂利害關係並非限於法律上利害關係及於有

事實上利害關係之人即因行政機關之決定而可能受影響之人

60行政機關

內之人員亦不得主動與機關外之人民接觸學者稱此為「雙向」

禁止片面接觸 61至於聽證程序中開始受禁止片面接觸拘束之時

點為負責進行聽證之行政機關被指定時且最晚不得逾對當事人

及利害關係人為聽證之通知時此外對於片面接觸具有可歸責性

之人一旦知悉將為聽證通知時自知悉時起即不得再為片面接觸 62

(4)片面接觸之程序瑕疵及其影響

57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80 58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5 59 Id at 95 60 依 5 USC sect551(2)之定義規定所謂人(person)係指機關以外之自然

人合夥公司協會或其他公私組織 61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5 USC sect557(d)(1)(A)(B) 62 5 USC sect557(d)(1)(E)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5

187

在並非所有當事人皆受到通知的情形下行政機關與他人有接

觸時行政機關負有作成紀錄之義務行政機關內與當事人進行接

觸之人須將所有往來資料以書面方式列入紀錄中 63換言之此

時首要之務即為作成紀錄此外並通知所有當事人相關情事使

其得於行政機關作成決定前就片面接觸的相關情形表示意見以

彌補聽證公平性受影響的可能而在極少數的情形下如係由當事

人一方明知且故意就實體內容與行政機關為片面接觸時為維護公

平性及事件所涉及成文法之立法目的主持聽證之人如行政法官

得命當事人說明其請求不得被拒絕或其利益不得被忽視之原因 64

至於該行政決定是否有效仍留待司法機關之裁判 65

此外違反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時並不因行政機關將片面接

觸之情事附卷於聽證紀錄中該程序瑕疵即自動被治癒(補正)司

法機關仍應就該瑕疵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是否造成實體上的影響進

行判斷而裁判是否維持行政機關之決定例如於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

66

63 5 USC sect557(d)(1)(C)

中因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anization(PATCO)於一九

八一年帶領一空運航管員工會之成員違法罷工聯邦勞工關係局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 FLRA)即依相關法律規定撤銷

PATCO之證明PATCO對此提起司法救濟本案係聯邦勞工關係局

就特定事件所為之行政裁決法院審理本案時發現有二個片面接

觸的情形其一為運輸部秘書曾於一九八一年八月十三日致電聯邦

64 5 USC sect557(d)(1)(D) 65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8 6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2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8

勞工關係局之二名官員另一則為知名勞工領袖曾與聯邦勞工關係

局一名官員於晚餐時討論PATCO案其中運輸部秘書於電話中表

示某些新聞報導與事實不符當前並無解決罷工的有效方式致電

的目的並非就是否撤銷PATCO證明進行實質討論而是希望聯邦勞

工關係局加速處理本案法院認為該運輸部秘書無疑地為 5 USC

sect557(d)所稱之利害關係人致電聯邦勞工關係局之二名官員如係

就PATCO之裁決進行實體內容的討論當然為應禁止之片面接觸

然而該秘書僅就解決爭議之可能性表示個人意見及宜迅速作成決定

之期待雖然已明確地避免討論實體內容但仍不失為嘗試影響行

政機關的決定法院認為無須認定此片面接觸是否違法因為即使

違法該秘書僅關心應迅速作成決定不會影響決定之內容至於

勞工領袖與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之接觸因二人彼此私下為朋友

法院對於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接受晚餐邀約並未予以非難畢竟法

官也會有鄰居朋友及熟識之人有工作及社會上之關係此亦為

其生活中之一部分 67

67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然而該勞工領袖因贊成PATCO的立場而亟

欲直接與該官員溝通法院即予以嚴正指責並認為任何人於正式

公開之程序外就尚未作成決定之事項企圖影響有裁決權限官員的

意見為絕對無法接受的行為二人晚餐時多數的談話內容與

PATCO案無關當勞工領袖將話鋒轉至PATCO案時該官員並未制

止然而法院認定二人間的談話並未涉及任何威脅或承諾該官

員於談話中亦未表明其決定意向因此二人間的討論並未影響最後

的決定且因行政機關之決定係不利於PATCO無人因為此不當接

觸而獲益因此法院認為雖然勞工領袖與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間

56 at 589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7

189

之接觸違法但未影響聯邦勞工關係局之決定故最後仍維持聯邦

勞工關係局之原決定

因此如法院認為有合理的可能性可認定片面接觸已影響行政

機關之決定時即得推翻行政機關之決定 68

反之如行政機關之

決定並未受到片面接觸之影響時法院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即予以

尊重

4 非正式程序與禁止片面接觸

(1)非正式之行政裁決

依美國APA之明文規定僅 5 USC sect555 適用於非正式程序

換言之5 USC sect557(d)關於禁止片面接觸的規定並不適用於非正

式程序在非正式之裁決程序中通常個案中應適用之個別成文法

即已規範應遵守之特定程序此外行政機關亦可自行訂定更嚴謹

的程序規定作為非正式裁決程序中應遵守之規則而此類之程序

規定往往已與正式裁決程序之要求相當 69

68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因此非正式的行政裁

決程序中關於禁止片面接觸之要求雖然並非源自於APA而是依

32 at 96 69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103 成文法中規定非正式裁決應遵守

之程序規定者例如水清淨法(Clean Water Act)關於以非正式裁決程序

作成之裁罰決定要求須通知當事人並給予其表示意見及提出證據之合

理機會42 USC sect1319(g)(2)(A) 由行政機關自行訂定之程序規定例如

美國聯邦環境保護局對於執行水清淨法之裁罰程序即訂定大量之程序規

定40 CFR Part 22

2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0

個別法令或行政機關自行訂定之規定但往往亦與APA所規範之正

式程序的要求相當

即使於行政機關並無任何成文法之程序規定可玆遵循時仍須

回歸正當法律程序的基本精神如行政機關由他人處獲得對當事人

不利之資訊卻未給予當事人對此表示意見之機會時即與正當法

律程序之精神不符然客觀上可知一般有理性之人並不可能因片面

接觸而影響其決定時此程序瑕疵便無法導出須撤銷行政裁決的結

(2)非正式之規則訂定

非正式之規則訂定程序本質上既為立法行為即使僅須進行

通知及評論之程序行政機關仍須考量不同之因素及多元的利益關

係尤其當行政機關訂定之規則涉及私人間「有財產價值性優惠的

競爭請求」(competing claim to a valuable privilege70)時行政機關

之決定已類似於傳統的裁決行為於通知及評論的程序中往往可

能引發外界對於受管制的企業或利益分配者利用程序外接觸不當影

響行政機關的疑慮因而導致在非正式規則訂定程序中「書面聽證」

(paper hearing71)紀錄中亦會呈現片面接觸之紀錄以使其他當

事人得以表示意見 72

70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此外在現實的考量上行政機關並不樂見

片面接觸的情形發生以避免社會上產生行政機關貪腐的印象更

32 at 195 71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56 at 591 72 國內學者認為在非正式程序中僅涉及「有價特惠」(valuable privilege)之分配時始例外適用禁止片面接觸原則所指即為此意參見湯德宗

前揭註 3頁 19湯德宗前揭註 25頁 314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9

191

可能影響日後法院裁判時的態度而且一旦訂定之規則須受到司法

審查行政機關於司法程序中進行辯護時須主張規定之訂定已考

量公眾所提出的資料及意見且公眾的意見皆已呈現於公開的紀錄

中並未參考紀錄外之資訊因此實際上行政機關內部對於訂定

規則的作業規範中皆有禁止或限制片面接觸的規定 73

至於法院判決亦要求行政機關於通知公眾後即不得與利害

關係人進行片面接觸如於著名之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

74

73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195

中聯邦通訊委員會欲訂定規則

限制有線電視業者得播出之節目通知民眾得對於規則草案提出評

論意見之期間並於一九七四年十月二十五日提供不同的業者及利

益團體進行口頭說明意見的機會其中有線電視業者反對該訂定該

規則認為草擬之規則將使付費電視業者難以播送特定受歡迎的運

動節目或劇情電影而傳統電視業者及委員會本身則贊成規則之訂

定認為付費電視可能吸取免費電台的觀眾造成受歡迎節目無法

繼續在免費電台中播放的情形法院於調查過程中發現許多利益

團體或個人曾與聯邦通訊委員會之委員或委員會中之人員進行片面

接觸就規則之內容進行實體討論因此法院主動要求委員會提出

曾進行之片面接觸的清單及詳細經過而依提出之資料顯示一九

七四年十月二十五日後委員會本應就已收集之各界意見進行討論

以決定應發布規則之內容但至一九七五年三月十日間委員會之

委員仍與利害關係人會面 18 次與有線電台之利益團體會面 9 次

與動畫及運動利益團體會面 5 次法院雖承認行政機關與公眾之

74 567 F 2d 9 (DC Cir 1977)

3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2

非正式接觸如同「麵包與奶油 75

於上述案例中可知法院之所以推翻行政機關行為效力的立論

基礎在於行政機關所為之片面接觸並未充分於紀錄中公開以使

各界知悉各方利益團體之立場並進而表示意見致使行政機關最

後作成之行為有明顯重大的瑕疵此與正式程序中實體決定是否

因片面接觸之情形而受影響判斷上並無二致

」在行政事務上是不可避免的

只要在不影響司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都是適當

的本案中法院並非僅以正當法律程序的觀點進行審查而是更

進一步說明本案委員會作成的公開紀錄未反應出利益團體代表的

意見這些意見亦未公開使各界得以進行討論而這些可能進行的

討論又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內容具有重要性因此委員會與相關利

益團體所進行之片面接觸並非僅止於不適當(inadequacy)而已

法院認定聯邦通訊委員會對於有線電視業者訂定之規則應為無效

76

二對於德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觀察

(一)德國法制中無規則訂定程序

相較與前述美國 APA 將程序分為行政裁決及規則訂定之程

序德國 VwVfG 中並未就行政機關訂定規則之行為亦即就行政

機關基於法律授權而訂定法規命令(Rechtsverordnung)之行為有

一般性之規範反之是在更高位階之基本法(Grundgesetz GG)

中對於法規命令之訂定予以規範

75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56 at 594 76 至於美國法制中的規則訂定程序與我國法規命令之訂定程序是否相

當以及受司法審查之範圍是否相同並非本文此處討論之重點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1

193

依德國基本法第 80 條第 1 項之規定聯邦政府聯邦內閣首長

或邦政府皆得依據法律之授權發布法規命令其授權之內容目

的及範圍應以法律明確規定法規命令中須明列其授權之法律依

據此外如依法律之規定得為再授權者須以法規命令為再授權

之規定至於法規命令訂定之程序本條第 2 項列有應得聯邦參議

院(Bundesrat)同意之事項第 82 條則規定法規命令應由發布之

機關簽署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應公告於聯邦公報且應明定生效

日期 77除此之外基本法即無其他程序規定 78例如無須說明訂

定法規命令之理由 79

如更進一步觀察德國法制關於訂定法規命令程序與進行聽證程

序之關係則可發現基本法第 103條第 1項保障人民之聽審權(Recht

auf Gehoumlr)但僅限於法院之審判程序並不及於行政機關所為之

行政程序

更無應經聽證程序始得發布法規命令之要求

80

77 如法律及法規命令未明文規定生效時者依基本法第 80 條第 2 項規定

於聯邦公報刊行之日終了後第 14 日生效

至於VwVfG本身雖然第 28 條第 1 項有給予當事人

78 如為聯邦政府或聯邦內閣首長訂定法規命令者相關程序即依聯邦政府

內部之議事規則或聯邦內閣共同議事規則之規定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Ehler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Rn 26 79 如有說明理由之必要者主要係因部分法規命令須得聯邦參議院之同

意為使聯邦參議院了解訂定相關法規命令之目的以及基於財政及預算

分配之考量而於法規命令訂定之內部程序中說明理由而非為使一般人

民知悉了解訂定相關規範之理由Theodora Ziamou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 69 (2000) 80 PierothSchlink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ect31 Rn 1080

3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4

陳述意見機會(Gelegenheit zu geben sich zu den fuumlr die Entscheidung

erheblichen Tatsachen zu aumluszligern)之規定然係保障受不利處分之當

事人於行政處分作成前得向行政機關就與決定具有重要性之事項

表示意見之機會亦不適用於訂定法規命令之行為與美國法制相

較德國VwVfG中並未就訂定法規命令之行為及程序有所規範 81

而是以權力分立及聯邦法律執行之角度以更高位階之基本法予以

規定在確立法規命令之民主正當性源自於法律之授權及相信行

政具有訂定法規命令專業的前提下德國法制普通缺乏民眾於相關

程序中得向行政機關表示意見之機會 82自然即未就禁止當事人與

行政機關禁止片面接觸為特定之規定 83

(二)無聽證紀錄排他性之制度

德國VwVfG中規定行政程序之進行以不要式為原則但例外

規定了二種特別之程序類型一為第 63 條至第 71 條之正式行政程

81 MAHENDRA P SINGH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49 (2001) 對於德國法欠缺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要求規範不

乏相關批評意見Ziamou supra note 79 at 93-101 82 Ziamou supra note 79 at 76-77 83 然而在此處須補充說明者德國法中司法得獨立於具體個案爭議之外

直接對於特定法規命令之形式及實質合法性進行審查依德國基本法第 93條第 1 項第 2 款規定對於聯邦法令或邦法令在形式上或實質上是否符合

基本法或邦法令是否符合其他聯邦法令發生爭議或疑義時聯邦政府

邦政府或聯邦眾議院四分之一議員得聲請聯邦憲法法院作成裁判(sect93 Abs1 Nr2 GG)亦即係由最高之司法審判機關對於法規命令之合法性進

抽象法規範審查(abstrakte Normkotrolle)因此雖然於訂定之過程中為

尊重行政權之專業而較缺乏民眾參與的過程但司法權對於行政權力行

使則進行相對高密度之監督審查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3

195

序(foumlrmliches Verwaltungsverfahren)另一則為第 72 條至第 78 條

之計畫確定程序(Planfeststellungsverfahren) 84其中VwVfG第

63 條以下之正式行政程序即為我國行政程序法第五十四條以下聽

證程序所參考之程序模式 85

正式行政程序與計畫確定程序之所以為特別之程序類型即在

於二者皆須踐行一定之程序亦即聽證程序德國 VwVfG 中聽證

程序之設計重點為以言詞辯論程序取代書面陳述意見但在交互

詰問質詢證人的部分仍與美國法制審判式聽證不同而特別不

同之處在於即使進行聽證程序德國法亦仍不採取聽證紀錄排他

性法則

而計畫確定程序則於我國行政程序法

第一六四條之規定中繼受之

以正式程序為例德國VwVfG第 68 條第 4 項規定正式程序中

言詞辯論的部分應作成紀錄而同法第 69 條第 1 項則規定行政

機關應斟酌行政程序之全部結果作成決定所謂「斟酌行政程序之

全部結果作成決定」並非指行政決定之基礎僅限於言詞辯論中所得

出之結果因此即使於言詞辯論外獲悉之資訊亦得列入考慮並

依自由心證評斷而作成結論 86

84 相關概念之說明參見 KoppRamsauer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sect63 Rn 1

行政機關如認為於言詞辯論外仍

有必要詢問當事人時亦得為之且本項規定亦不要求行政機關須

親自採證(Unmittebarkeit der Beweisaufnahme)只要有足夠證據供

85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97-98 86 StelkensBonkSachs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sect69 Rn 3-4

3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6

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進行判斷即可 87

至於計畫確定程序聽證亦為確保利害關係人及一般民眾於程

序中之聽審權因此利害關係人與及時提出異議之民眾享有於聽證

期日參與討論及說明之權利(sect73 Abs6 VwVfG)於聽證期日中

於聽證機關之協助下開發行為人利害關係人及時提出異議之

民眾提出意見之權限受影響之機關等對於計畫進行言詞面對面

之討論及說明並尋求妥協及共識此亦為計畫確定程序中聽證的

精神之後聽證機關即應就聽證之結果撰寫綜合意見連同未獲

得妥協之爭點轉交確定計畫機關(sect73 Abs9 VwVfG)聽證機關

就聽證程序之結果所為之綜合意見僅供確定計畫機關作成最後裁

決時參酌而確定計畫機關仍應依其專業綜合聽證機關之意見

其他機關之意見民眾之異議甚至鑑定人之意見對於未獲共識

之爭點進行判斷並作成最後之確定計畫裁決

88

三小結

且確定計畫機關

作成決定時其考量並不以聽證程序中所呈現之文件及事實為限

仍應基於職權調查原則對於必要之事實進行調查認定應其專業

對於公益及相關私益進行衡量至於在不要式的程序中依職權調

查原則的精神更無紀錄排他性法則適用的餘地

綜合前述關於美國 APA 成文法的規定及法院實務案例的見

解不難發現行政程序中禁止行政機關與當事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

進行片面接觸的精神重要的前提在於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要

87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69 Rn 6-7 88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74 Rn 7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5

197

求因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唯一得參考者即為聽證之紀錄為確保

聽證程序中所有資料處於所有當事人得以知悉的狀態當行政機關

與特定當事人間進行片面接觸時即須作成紀錄以使參與聽證程

序之當事人得於公開程序中透過交互詰問對於所有證據進行辯論

保障程序之「公平性」換言之並非所有片面接觸皆應予以嚴厲地

非難及指摘而是當程序之公平性在客觀上對於規則之訂定或裁決

之作成造成影響時始禁止片面接觸以下略以簡表說明本文中對

於美國 APA 中關於禁止片面接觸所作的觀察

程序特色

禁止片面接觸

之依據 法院審查

非正式

程序

行政

裁決

寬鬆之

程序要

其 他 個 別 法

令行政機關自

行 訂 定 之 規

則正當法律程

片面接觸客觀上

是否影響行政決

規則

訂定

通知及

評論程

正當法律程序

私人間有財產價

值性優惠的競爭

請求公開紀錄

是否反應所有公

眾的意見是否

給予公眾討論的

機會

正式

程序

審判式聽證

證據紀錄之排他5 USC sect557(d)

片面接觸客觀上

是否影響行政決

3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8

性 定

來源作者整理

由上表可知在美國法制下即使行政程序有違反禁止片面接

觸之規定或法理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

違法或無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

響換言之違反禁止片面接觸之程序瑕疵僅具有相對之效力

至於德國法制綜合其制度之觀察可知在遵循職權調查原則

的前提下即使進行聽證程序最後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仍不受聽

證結果之拘束不適用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因此德國VwVfG中並

無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而與美國法制之思考有間 89然而須注意

者因司法對於行政決定原則上可進行全面合法性之審查僅於行

政機關享有判斷餘地之事項其審查密度受有限制故行政機關與當

事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如有片面接觸之情事司法機關仍得就行政

機關職權調查之行使及其決定之內容是否違反經驗法則及論理法

則進行審查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如有瑕疵或

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關職權之行

使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 90

89 雖然德國 VwVfG 第 21 條規定公務員行使職務有偏頗之虞(Besorgnis der Befangenheit)時應行迴避之規定然此係為確保行政程序進行之「公

正性」而美國法制中禁止片面接觸之功能係為確保當事人間的武器平等

以保障程序之「公平性」因此不同制度發揮不同的規範功能行政程

序之法制並不因有迴避制度之設計即可發揮禁止片面接觸原則的功能

應予辨明

90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7

199

參我國司法實務案例觀察

一籌設安南加油站案

在高雄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二四八二四九二五

號判決中涉及原告(即被上訴人)依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十

六條第二項之規定 91向被告台南市政府(原處分機關即上訴人)

所屬之都市發展局申請核發籌建安南加油站之設站用地可供作加油

站使用證明(下稱土地使用證明)另有同時擬於鄰近土地設置加油

站之第三公司(訴訟中之參加人下稱A公司)由X代理亦向台南

市政府都市發展局申請核發籌建長安加油站設站用地之土地使用證

明A公司於尚未取得土地證明前即向台南市政府建設局提出許

可籌建加油站之申請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對於原告先提出之土

地使用證明申請案以資料不足為由命其補正而對於A公司後提

出之申請則先行核發土地使用證明(函 1)嗣後始核發原告申請之

土地使用證明而原告旋即向台南市政府建設局提出加許可籌建油

站之申請之後台南市政府建設局以A公司已完成許可籌建加油

站申請之補件程序即發函核准A公司籌建加油站之許可(函 2)

最後則依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八條第一項第三款之規定 92

91 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 16 條第 1 項「申請設置經營加油站者除本

規則另有規定外應檢具下列文件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請籌建

之核准helliphellip」同條第 2 項「前項申請設站用地屬都市計畫地區土地

且依有關法令規定須經核准始得供作加油站使用者並應檢附直轄市縣

(市)政府核發設站用地同意作加油站使用之證明文件」

92 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 8 條第 1 項第 3 款「申請於都市計畫地區及非

都市土地甲乙丙種建築用地遊憩用地及特定目的事業用地(加油站)

3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0

同側路段五百公尺內已核發A公司加油站籌建許可為由發函駁回

原告之申請(函 3)

原告不服分別對於前述之函 1函 2 及函 3 向中央主管機關

內政部及經濟部提起訴願請求撤銷原處分但未獲救濟即向高

雄高等行政法院提起課予義務訴訟(行政訴訟法第五條第二項)行

政法院審理本案之相關爭議點除在於法律面向上對於加油站設置

管理規則第八條第一項第三款規定中所稱「先申請」之解釋外在

事實面向上則在於承辦本案之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公務員於審

理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之土地使用證明申請時是否有濫用權力之

違法承辦公務員於受理本件分別由不同公司提出土地使用證明之

申請時曾將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洩漏予被告(原處分機關)之

顧問 Y(同時受 A 公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建設加油站並為 A 公

司代理人 X 之配偶)經法院調查以該承辦公務員違反刑法第三

一八條所定之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台灣高等法院台南

分院九十三年度上易字第十九號刑事判決)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即以

該刑事判決確定之事實為基礎以公務員與當事人有行政程序外接

觸之情事認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另外高雄高

等行政法院另以被告(原處分機關)核發參加人 A 公司之土地使用

證明有恣意優先通過之差別待遇有違平等原則進而不應核發

參加人 A 公司籌建加油站之許可此二行政處分(函 1函 2)皆

設置加油站者其申請基地應符合下列規定helliphellip三同一直轄市縣(市)

內與同一路線系統之道路同側既有或先申請之加油站入口臨街面地界

至少應有五百公尺以上之距離但直轄市縣(市)政府考量車流方向

認為有設站需要者不在此限」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9

201

違法駁回原告申請加油站籌建許可之處分(函 3)亦違法判決

撤銷相關原處分及訴願決定並判命被告應依判決意旨重行依職權

調查應否核准原告之申請本判決經最高行政法院以上訴無理由而

確定維持(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決)

二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原

告向被告台北縣政府(現新北市政府)檢舉某公司違反勞動基準法

有關工時薪資給付等規定並申請調閱卷宗被告經調查後函

復原告相關調查結果並拒絕閱覽卷宗之申請原告向被告再次表

明不服被告亦函覆說明原告對此二函覆不服提起訴願未獲救

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起訴請求撤銷訴願決定命被告應對原告

作成裁罰處分並准予原告閱覽被告與被檢舉公司於行政程序外接

觸所作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在請求閱覽行政程序外接觸所作

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部分原告主張被告所屬勞工局承辦人員

曾與被檢舉公司職員以電話聯繫接觸詢問該公司板橋辦事處之地

址電話未依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作

成書面資料然行政法院認為此項接觸係被告為調查被檢舉公司是

否有原告所申訴之違法情事所必須屬行政程序調查之必要為行

政程序內之接觸如有相關文件亦屬行政決定前準備作業之文件

得拒絕閱覽之申請故原告相關主張無理由此判決見解為最高

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判字第五二六號判決維持而確定

三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三號判決中因公

4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2

平交易委員會(即被告)接獲檢舉對於台北縣(現新北市)金銀

珠寶商業同業公會(即原告)進行調查認定其有違反公平交易法

第十四條第一項聯合行為之禁止規定而裁處罰鍰原告經訴願未

獲救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提起撤銷訴訟本件涉及原告除勸導

會員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販售飾金外另曾於民國九十四年八

月二十五日由立法委員陪同原告理事長前往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

會並請教事業以低於成本之價格銷售商品是否違反公平交易法等

問題由被告之主委接見被告並作成行政程序外接觸紀錄表此

次拜會並未作成結論或有任何會議紀錄原告嗣於同年八月二十九

日發函予全體會員將被告於座談中表示之見解附於檢送函說明

欄內警告業者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出售飾金行政法院最後

認定原處分並無裁量濫用裁量怠惰或其他裁量瑕疵判決原告之

訴無理由確定

四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

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所涉之事

實並非直接與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有關之案件而係財政部台

灣省中區國稅局之公務員(原告)因涉貪瀆罪嫌經刑事訴訟免訴

判決確定後向所屬機關(被告)申請因公涉訟輔助而被否准經

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作成駁回之復審決定而向台中高等行

政法院起訴提起課予義務之訴然原告處理稅務違章檢舉案件未

依規定調查證據更於原告住處(原告配偶經營之髮廊)回答被檢

舉人配偶所提規避課稅及裁罰之方法等問題原處分機關以其違反

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未保守業務機密且迴避詢問避免於辦公處

所外與被檢舉人之關係人有所接觸而申誡乙次據此行政法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1

203

認定被告機關以原告執行職務違背法令為由而否准其涉訟輔助之請

求原處分並無不法

五小結

綜合上述案例觀察對於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仍有

下列疑義有待釐清

(一)禁止程序外接觸人之範圍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為涉及當事人具有財產價值的競爭請求之典型案例原處分機

關承辦公務員直接接觸之對象雖非提出申請之當事人及其代表人

行政法院仍認定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因此本條

第一項規定中所稱「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指為何亦即禁

止程序外接觸所規範之「人之範圍」即有釐清說明之必要

(二)禁止程序外接觸事之範圍

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

三八三六號判決)中點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一個核心的問題

程序外接觸與職權調查之間應如何進行區分何謂法所允許為職

務上所必要之接觸行為何時又屬於法律所禁止之程序外接觸而

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

三號判決)中值得思考的是當事人拜會行政機關之情事是否

屬於應受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範之情形當事人與行政機關進

行的相關討論是否須與本案實體問題有關始屬於行政程序法第

四十七條限制之情形值得深究此外藉由本件事實可進一步

4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4

引導思考程序外接觸與遊說行為之差異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

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並非直接以

公務員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為由而認定其執行職務違法但

突顯出承辦公務員日常社交生活是否亦屬於程序外接觸的問題這

些問題皆可理解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禁止程序外接觸之

「事之範圍」而應深究說明

(三)違反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律效果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行政法院雖認定本件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

但並未以此為撤銷原處分之理由最重要之論證依據仍是以原處分

機關法律解釋之見解及行政處分有違平等原則等違法情事因此

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法律效果亦為應探究之問題

肆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檢視及檢討

一規範內容及法務部函釋見解

(一)立法意旨

行政程序法(下稱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於行政院提出之

法案草案中並無相關規定於立法委員提案版本中始有相關規定

並明言係參考美國法制最後於立法院委員會審查後採行委員提

案版本而於行政程序法中明定之 93

93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7-8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3

205

依本條立法理由之說明可知立法者主要係為「求行政程序之

公平透明避免行政機關受到不當之干擾」而制定本條規範此

外行政機關「不論是基於職務推行必要之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

觸對他方當事人之權益影響甚巨為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

之權益」行政機關於作成決定前片面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

程序外之接觸原則上應予禁止 94

因此我國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者對於本條所應發揮之功能側

重於透過程序之透明公開維持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在無偏頗的疑

慮下進行行政程序此由本條規定列於第一章第七節「資訊公開」

下亦可得知此與美國法制著重於審判式聽證程序之公平給予當

事人平等表示意見之機會以符合該國憲法所蘊含正當法律程序之

精神仍有一定的差異

(二)適用範圍

1 人之範圍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拘束而不得進行程序外接獲之

人為「公務員」依學者見解應為與行政程序之進行有關之公務員

包括依法令於行政程序中執行職務之公務員 95

94 前揭註

依此見解負有不

得為程序外接觸之義務者為行政機關內與待決事項行政程序之進

行有關且依法令執行職務之公務員依體系解釋所謂行政程序

應為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行政機關即應為本法第二條

第二項第三項所稱「代表國家地方自治團體或其他行政主體表

95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49

4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6

示意思從事公共事務具有單獨法定地位之組織」及「於委託範

圍內受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至於公務員之範圍因現行法

律上對於公務員並無統一之定義規定於公務員相關法規中有國

家賠償法第二條第一項刑法第十條第一項最廣義之公務員定義

有公務員服務法第二十四條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6亦有公務人員任

用法最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7本條規定所稱之公務員範圍為何即

有解釋之必要參酌本法基於行政機關之公正性而設置之迴避制度

(本法第三十二三十三條)與本條規定源自於正當法律程序之精

神相同因此在體系歷史及目的解釋的角度上應無二致但同

樣亦面臨本法缺乏公務員定義規範的問題基於正當法律程序之法

理為確保程序之公平與公正保障當事人之權益應採最廣義的

角度認為凡依法令從事公務之人員皆屬之 98如此可避免採公

務人員任用法最狹義定義造成許多公務員公營事業人員行政

機關內之約聘僱人員被排除之情形 99

96 公務員服務法第 24 條「本法於受有俸給之文武職公務員及其他公

營事業機關服務人員均適用之」

及採公務員服務法狹義定

97 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公務人員指各機

關組織法規中除政務人員及民選人員外定有職稱及官等職等之人

員」 98 關於應依本法迴避之公務員的範圍本文贊成學者湯德宗之見解參見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4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亦

採此見解 99 依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3233 條之規定司法人員審計人員主計人

員關務人員外交領事人員警察人員教育人員醫事人員交通事

業人員及公營事業人員等皆不適用該法規定此外須依法享有俸給者

始適用公務員服務法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5

207

義造成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因未依法受有俸給而不

適用之情形至於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及第十七條雖定有公務員之

保密及自行迴避義務其規範目的在於明定公務員應受行政懲處之

情形以維持行政內部之紀律此與本法第三十一三十二及四十

七條係規範正當法律程序內涵之立法目的有間因此在公務員範圍

的解釋上無須為相同處理

本條規定限制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程序外之接

觸依立法理由之說明不論是「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觸」皆屬

限制之列 100因此受限制者為雙向接觸不論主動接觸之發動者為

公務員或當事人一方 101然未瑧明確者為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所指為何立法者於本條中明白不採用「代表人」「代理人」「輔

佐人」「法定代理人」及「利害關係人」等行政法規範或理論上常

見具有明確內涵之概念解釋上應認為係立法者有意排除使用相關

概念使用「代表利益之人」一詞可使受規範者涵蓋的範圍更為

廣泛換言之於程序中不論以自己名義或當事人名義凡宣稱為

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 102

綜合上述分析行政機關內或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

體於受委託範圍內依法令執行職務之人就其執行之承辦案件與

當事人及凡代表其利益之人(宣稱或依相關事實認定)依本法第四

或依相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

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人為行為之人皆可認為係代

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10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01 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0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0

4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8

十七條之規定皆不得為程序外接觸如此解釋涵蓋之人之範圍

雖已廣泛但如行政機關內非承辦人員之其他公務員 103

或其他已

參與或可能參與程序而有決定權之人員(例如各委員會之外聘專家

委員)仍不屬之美國 5 USC sect557(d)之規定範圍及於行政機關

內任何成員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

成員相較之下我國規定仍較狹隘

2 事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二項所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在現今

媒介多元及資訊發達的社會中接觸的方式亦隨之多元不論以任

何方式凡進行討論提供資訊甚至關說或遊說皆屬於接觸之態

樣以遊說行為為例本質上為人民受憲法上保障之請願行為 104

我國為使遊說遵循公開透明之程序防止不當利益輸送另制定

遊說法規範遊說之行為依遊說法第二條第一項遊說之定義 105以及

同法第二條第三項被遊說者之範圍 106

103 前揭註

可知遊說法著重於進行遊說

人民與中央地方首長或政務官員就政策議案進行之接觸受規

104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4(2008) 105 遊說法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遊說指遊說者意圖影響被遊說者或

其所屬機關對於法令政策或議案之形成制定通過變更或廢止而

以口頭或書面方式直接向被遊說者或其指定之人表達意見之行為」 106 遊說法第 2 條第 3 項「本法所稱被遊說者如下一總統副總統

二各級民意代表三直轄市政府縣(市)政府及鄉(鎮市)公所

正副首長四政務人員退職撫卹條例第二條第一項所定之人員」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7

209

範者不包括一般處理公務之公務員亦不及於中央地方首長或政

務官員為執行職務主動與人民進行接觸 107因此受遊說法規範之行

為與行政程序法所規範之範圍不盡相同如於特別情形下發生競合

規範的情形時例如於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中因遊說法採強制登

記及資訊公開制度(遊說法第十三條至第十九條)相關登記資料及

資訊之公開在程序上已符合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所要求之精

神至於關說 108並無其他法律就其程序及公開有特別規定仍屬

應適用本條之行為 109

至於接觸所涉及之內容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

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條立法意旨主要乃在確保

行政機關執行職務之公正性以避免偏頗縱接觸內容係屬程序事

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行政程序外接觸之事

項不分有利或不利於當事人均有本法第四十七條之適用」因此

涉及相關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反之美國

5 USC sect557(d)明文規定限於與待決事件有關之實體內容我國限

制範圍則明顯較寬對公務員產生較多桎梏此為受學者批評之

110

107 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之行為依遊說法第 5 條第 1 款之規定為排除適用

之事項相關問題參見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5 108 關說之意義可參酌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第 2 點之規定「(五)請託

關說指其內容涉及本機關(構)或所屬機關(構)業務具體事項之決定

執行或不執行且因該事項之決定執行或不執行致有違法或不當而影響

特定權利義務之虞」 109 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6 110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4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0

3 程序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定立於本法第一

章總則篇因對於「行政程序」之種類及範圍並無特別規定故舉

凡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作成行政處分締結行政契約訂定法規

命令與行政規則確定行政計畫實施行政指導及處理陳情之程序

皆屬於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行政程序與美國 5 USC sect557(d)

僅適用於進行審判式聽證程序始於指定主持聽證之行政機關等規

定內容相較本條規範之程序類型無所不包亦涵蓋整體程序然

此亦為學者指出宜檢討之處 111

4 得進行接觸之情形

公務員於行政程序中基於職務上必要所為之行為不受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限制於行政程序開始後公務員執行職務

處理待決事項所為之必要行為如受嚴格限制將造成行政機關執行

職務困難反而妨礙行政程序之進行所謂基於職務上必要之行為

如通知當事人或其代理人補提文件陳述意見或出席聽證通知當

事人提供證據資料當事人閱覽卷宗資料等 112

111 前揭註

換言之行政機關

為確定作成行為所涉及之事實關係須進行事實及證據之調查依

職權調查原則行政機關依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不受當事人主張

之拘束(本法第三十六條)因此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

定本係表彰行政程序採取職權調查原則之精神故行政機關承辦

人公務員於職權調查範圍內所為之行為即非應予禁止之程序外接

11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1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9

211

行政程序中行政機關職權調查之目的係為使行政機關了解事

實狀態及公私益狀況成為作成後續行為時之基礎此與行政訴

訟中法院為維護雙方當事人武器平等所為之職權調查並不相同不

可不察 113因此如行政機關非基於了解事實及利益狀態之目的所

為之行為即非屬職權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行政

機關打電話至被檢舉之公司該公司之地位為申請之相對人(本法

第二十條第一款)114

此外如個別法有特別程序規定時即應依該規定之目的解釋

應為之職權調查行為行政程序法中職權調查之規定即應立於補充

地位

為行政程序之當事人且行政機關係為職權

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法院稱此為「行政程序內之接觸」並無限制之

必要見解堪稱正確

115

(三)為程序外接觸之處理

因此在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定時仍須配

合待決事項所應適用之個別法規依規範目的判斷個案中職權調查

行為之必要性

既然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所指之行政程序為本法第二

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為之「行政程

113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 114 行政程序法第 20 條第 1 款「申請之相對人」為申請人請求行政機關

對其作成行政行為之人不可誤認為行政機關本身參見陳敏行政法總

論頁 771自版七版(2011) 115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8

5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2

序外」接觸即為行政機關與個案程序當事人在行政程序法規範之

程序外所為之接觸 116對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解釋如認

為凡行政程序外之接觸既為法所不許公務員本即不得為之是以

應作成紀錄或將書面文件附卷者仍為職權調查所必要之「程序內

行為」117

依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

益之人以書面方式為程序外接觸時應將所有往來書面文件附卷

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如以其他方式為程序外接觸者依同條第三

項之規定並應作成紀錄至於本項並未規定書面紀錄應附卷此

應係立法疏漏解釋上應與同條第二項之規定相同始能達成本條

之立法目的

則此見解不僅未正確認知此制度規範之目的亦有違法

規範之體系解釋更何況如此解釋公務員須將所有依職權調查事

實及證據之行為一一紀錄並予以附卷反而將造成公務員執行職務

之重大困擾因此相關說法應非的論

118

至於附卷之書面文件或紀錄應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因本條

第二項並無「主動」公開之規定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

字第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法第四十七條「亦寓

有保護公務員之目的俾使公務員於行政程序外凡與待決事件有關

之意見交換時皆應將所有往來之書面文件附卷或作成書面紀錄

(同條第二項第三項參照)以間接保護公務員」「行政機關就

11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

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37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117 此為本文發表於研討會時曾被提出之論點 118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3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1

213

待決事件縱有裁量權限亦不得恣意仍應為合義務裁量復有相當

行政救濟程序可資救濟既將接觸資料附卷供其他當事人閱覽即

已達公開之目的如認須主動通知其他當事人不僅衍生通知範圍

及技術上之爭議亦不利待決事件相關程序之迅速進行」「如與本

法第四十五條第一項『主動公開』之用語為比較可推知同法第四

十七條第二項所稱之『公開』者並無主動通知之意」故認為無

須主動公開僅須依申請而公開即可然此見解遭到學者批評認

為如此解釋過於消極本規定為個案資訊唯一主動公開之規定與

政府資訊公開法主動公開之立法目的不同且此解釋將使實體決定

前當事人仍無法知悉有程序外接觸之情形仍會引發行政機關有

偏頗的懷疑與立法意旨不符 119由立法理由觀之本項規定既為

「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之權益」並使其他當事人因文件或紀

錄附卷而有表示意見之機會 120

至於「其他當事人」當然包括申請之相對人(本法第二十條第

一款)至於已知之利害關係人行政機關得通知其參加程序(本法

第二十三條)因可藉由知悉程序外接觸情形而判斷自身利益受影響

之範圍及程序故解釋上亦屬之

如行政機關未主動公開相關資料

實無法發揮立法之功能故相關批評意見應值得贊成

121

(四)違反之法律效果

且依前述行政機關應主動公

開附卷之書面文件及紀錄時即無限制解釋「其他當事人」範圍之

必要

119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153另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2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21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

5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4

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為程序外接觸如已依同條

第二三項之規定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

開後該程序瑕疵即「補正」122

二本文之思考與檢討

但不妨害依相關法令(如公務員

服務法)及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對公務員之行政懲處責任為認定

反之如未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行

政程序即具有無法補正之瑕疵而成為得據以撤銷實體決定之事由

(一)行政法律關係中行政機關義務之規範

現代行政程序法制除以行政行為作為討論之重心外亦逐漸

著重行政法律關係(Verwaltungsrechtsverhaumlltnis)為基於行政法規

就特定事項於二個或二個以上之法律主體所產生之法律關係 123

本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為行政程序外接觸之規定即係對於

公行政明文課予之行政法上程序義務且規範於行政程序法總則部

為行政法上之權利義務關係行政法律關之成立變更或消滅可

依法令規定行政處分行政契約或事實行為並存在於具有行政

法權利能力之主體之間行政法律關係除強調人民於行政法上所享

有之權利及應負擔之義務外同時亦包含公行政主體之權利義務內

容而公行政之義務除由法律明文規定外亦可由行政依法維護

公益之一般義務或由人民之權利或由行政法上債務或補償關係

而得出

122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10-111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123 Maurer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sect8 Rn 16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3

215

分依體系解釋及國內多數見解除特別法有較嚴謹之明文規定外

為行政機關應遵循之最低程度規範 124立法者有意參酌美國APA之

立法例制定本條規定即明文課予行政機關於正當行政程序中應負

之義務我國行政程序法採行德國VwVfG之基本架構援用職權調

查原則之精神但為補強德國法制對於正當法律程序不足之處而

引進美國法制本意甚佳行政機關於個別案件中既負有維護公益

之一般義務並透過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以維護公益及私益如行

政機關於職權調查權限外進行程序外不當接觸而影響公益及私益

之保障時應屬於違背行政機關義務之程序行為即應予規範禁止

由此觀點出發即不宜認定本法第四十七條僅為訓示規定而應更

積極地承認行政機關依法負有一定之程序義務 125

(二)歷史解釋與目的解釋之思考

1 由立法理由中探知之規範目的

本法第四十七條所欲發揮之功能參酌立法理由之說明包括

防止行政機關偏頗及保障當事人權益 126

124 蔡茂寅等前揭註

因此一方面強調行政機

2頁 19-20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

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 554-557五南出版社(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 19-20(1999)少數見解認為此說無說服力並無標準足以認定行政程序法屬

「最低程度之程序保障」參見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

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

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28(2007) 125 本文就此所持之論點與審查委員之見解容或有間特此說明 126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5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6

關之公正性另一方面又強調當事人間權益之公平性因特別強調

保障當事人權益則反應出大陸法系中基本權程序保障功能之思

維此外亦希望藉此對於盛行於行政機關實務上「關說」之情形

進行規範以使關說之行為透明化 127

行政程序法中一個條文如由立法意旨觀之可同時達到程序

之公正性公平性及公開性的功能應可推知立法者對於法制設計

本質認識有不清之處因此何者始為法制本質上應遵循的精神

實應仔細思考否則將出現規範主軸不清規範範圍不明之謬誤

對於此點實不宜一概以我國法制與美國法規範不同

如此資訊之公開性亦為本

條所欲發揮之功能

128

2 由法制之規範功能為解釋

而為不同

的解釋以自圓其說

美國透過司法機關所為之判決強調 5 USC sect557(d)之規範目

的在於保障當事人間之公平性使審判式聽證程序中對於片面接

觸情事不知情之其他當事人得以有機關獲悉相關情事並表示自

己的意見姑且不論維護程序公平性為本體或係保障當事人程序之

工具 129

127 葉俊榮前揭註

禁止片面接觸之本旨仍在於維護正當法律程序中各當事人

間武器平等的精神強調的是正當法律程序中「公平」的面向此

116頁 137 128 參見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一)之說明 129 此涉及美國法上對於正當法律程序本質之討論關於工具說及本體說之

見解參見蔡穎瑩前揭註 15頁 19-24本文於此不予深論但相關討

論亦反應出即便在美國法制中程序規範是否具有獨立性或僅係發揮輔助

實體決定之功能並非有一致見解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5

217

外美國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拘束審判式聽證程序中行政機關之行

為而不適用其他程序中作成決定者原因在於該程序中採用證據

紀錄排他性行政機關僅得依紀錄資料作成決定藉此使當事人皆

得以對於紀錄中之證據及其他資訊進行攻擊防禦始產生禁止片面

接觸之法制設計

我國對於權利保障與行政程序之關聯受德國法制及其理論之

影響強調行政程序對於實體基本權保障之重要性 130

(三)規範範圍之釐清

解釋上正

當行政程序有助於行政機關作成正確決定以避免人民之權益受到

不法之侵害因此保障當事人於程序中武器平等之公平性應有助

於發揮此行政程之基本功能我國繼受美國法制於行政程序法中

增設德國法上所無之禁止程序外接觸的規定在規範功能上即應為

摘取該法制特別之規範功能以強化我國行政程序法制因此本

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在解釋上仍應強調側重於正當法律程序中之

「公平性」保障當事人間進行攻擊防禦時之武器平等藉以保障其

實體權利否則錯誤認知本條之規範功能即易掉入行政繁瑣的

工作泥沼中亦即不論於何種程序中公務員執行職務進行調查

皆作成紀錄或將所有書面附卷以求自保而使本條成為促進行

政彈性及效率之障礙是故為使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能夠發揮

一定之規範功能在解釋上即應為一定之調整及限縮

1 適用的程序類型宜限制

130 例如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於政治庇護案中即明白指出行政程序有助保障

實體之基本權利BVerfGE 56 216 (236ff)

5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8

本法第四十七條列於行政程序法總則導致不論最後行政行為

的態樣為何皆適用之本條規定如此結果與本條立法精神大相逕

庭實有限縮之必要否則亦與效率的要求不符 131以行政指導及

陳情為例本質上為非正式行政行為未發生實質法律效果並無

須適用禁止片面接觸以維護當事人間武器平等之必要而行政規

則為行政機關內部規範欠缺直接對外拘束人民權利義務之法律

效果亦無適用之必要至於法規命令本質上為「一般性政策的

制定」本即應廣納各方意見實不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 132而重點實為各方在訂定規範的過程中有對等的討論對話機

會因此本質上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以保障當事人間公平的行

為為行政處分及行政契約此二大行政行為態樣 133

至於在作成行政處分及締結行政契約之程序中對照美國及德

國法制尚須進一步檢視我國聽證程序之設計

134

131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11(2001)

我國關於程序類

型的設計類似於德國法制而非美國法制本法雖有要式聽證程

序之設計亦規定聽證須作成紀錄(本法第六十四條第一項)然除

132 湯德宗前揭註 122頁 109 133 計畫確定裁決性質上亦為行政處分且涉及多元利益的調和如日後我

國確實執行確定計畫之程序自應適用本法第 47 條之規範 134 本法並未就締結行政契約應進行聽證之規定然如舉行聽證可使其他利

害關係人有參與程序之機會且如作成行政處分依法應舉行聽證但締結

替代該行政處分之行政契約卻無須聽證可能使行政契約成為規避聽證的

工具參見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

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

集頁 282元照出版社(2002)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7

219

法規有明文規定外聽證紀錄為行政機關作成行政處分時應斟酌之

文件(本法第一八條第一項)並非唯一具有排他性之資料遵循

職權調查原則之法理而與德國法制相近因此如欲保留本法第四

十七條之規定並貫徹前述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理精神本文建議

於修法增訂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效力的前提下建議限縮本法第

四十七條規定而僅適用於特別程序中即正式聽證程序及計畫確定

程序此處所持限縮本法第四十七條程序態樣適用範圍之見解主

要論證依據為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與當事人間公平性的關聯此為

德國法制所無行政程序法立法之際我國繼受美國法時亦未配合

建立相關觀念也因此導致現行規定過度擴張禁止程序外接觸之範

圍造成法理邏輯混亂亦可能成為行政機關及公務員之掣肘因

此本文此處之見解亦僅建議係回歸法理一致性而提出之修正意見

而已

2 人的範圍宜擴大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所規制之人一方為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

一方為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達前述立法目的使所有相關

資料皆呈現當事人面前理論上本條宜儘量包括所有可能建立接觸

之管道因此受規範之人的範圍宜擴大因此在解釋代表當事人利

益之人時不應侷限凡宣稱為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或依相

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

人為行為之人皆應屬之不限於代表人代理人或輔佐人等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涉及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分別提出之設籌加油站申請且

二者之申請具有排他的競爭性如依美國法制屬於涉及「有財產

5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0

價值性優惠的競爭請求」之事件特別應注意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承辦公務員有洩漏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予被告機關之顧問 Y

的情形而被判刑確定於參加人 A 公司之申請事件中名義上之

申請人為該顧問 Y 之配偶 X於論斷是否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

一項之規定時即涉及參加人 A 公司被告顧問 YY 之配偶 X 彼

此間的利益關係在 X 提出之申請案所進行之行政程序中實際上

之申請人仍為 A 公司原處分機關未明察 X 是否係以代理人身分提

出申請命其提出委任書處理有可議之處而承辦公務員雖係與

被告顧問 Y 接觸以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由此情形亦

可判定承辦公務員既已受理 X 作為 A 公司代理人所提出之申請

案且 Y 一方面為該申請案中代理人 X 之配偶且同時亦受 A 公

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興建加油站依相關事證可認定 X 係為 A 公

司之利益為行為與其配偶及 A 公司間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

故可認為承辦公務員係主動接觸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於 X 代理 A

公司提出申請之程序中有為程序外接觸之情形本案原審判決及最

高法院判決中僅援引刑事判決所確定之事實直接認為承辦公務

員於處理原告申請之案件中認定與X所為之接觸係屬於違反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情形不僅未就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

件進行涵攝說明未仔細辨明不同程序間之當事人及代表其利益人

的關係雖結論並無錯誤但推論仍未臻嚴謹明確

然而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是否只限於承辦公務員我國法的

解釋與美國法明文規定不同美國法明文規定機關內所有成員或其

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皆不得進行

片面接觸不限作成決定之人員如此始可歸避承辦人員透過機關

內其他人進行接觸卻不受規範的可能我國規範之範圍過於狹隘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9

221

此亦為建議宜修正之處

3 事的範圍宜限縮

如前所述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九六二

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時「縱接觸內容係屬

程序事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因此涉及相關

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此與美國法之規定不

同然誠如前述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中 135法官以「麵包與奶油」的關係來形容行政機

關與公眾間非正式之接觸互動表示公務員實不可能脫離公眾生活

而獨立存在且在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中 136法官亦以人情事理的角度看待

公務員的社交生活因此行政機關與公眾之接觸只要在不影響司

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並無全面禁止之必要只

有對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問題進行程序外接觸可能引起當事人公平

防禦的疑慮始有限制之必要前述法務部之見解不僅誤認禁止

程序外接觸之立法目的過於側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忽視當事人

間的公平性且理想性地過度限制程序外接觸之事項忽略人情事

理應不可採因此建議修改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規定明文

限定於就待決事項之實體問題為接觸時始有限制之必要 137

於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

字第五三號判決)中當事人曾由立法委員陪同前往原處分機關

135 567 F 2d 9 (DC Cir 1977) 13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137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6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2

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會討論法律解釋問題因原處分機關依本法

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作成紀錄附卷故無違法情事可言然嚴

格說來本案當事人拜會原處分機關時討論法律解釋問題並非違

法禁止之關說行為亦不屬於遊說法所定應強制登記之行為且如

未涉及個別具體案件之實體問題而限於法律解釋之請益則本質上

亦不應屬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情形本無須受限制當

然為免爭議及為求自保行政機關得製作相關紀錄但仍應與本法

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無涉

至於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

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公務員受理違反贈與稅法之稅務違章案件

於妻子經營的髮廊中遇見被檢舉人之妻子詢問被檢舉人所涉及之逃

漏稅事件公務員告知若主張被檢舉人無贈與情事應出具有關書

面資料以為證明最後並認定被檢舉人無逃漏稅情事而擬簽結該檢

舉案本案中被檢舉人既為稅務違章事件中之當事人其妻在客

觀上可認為代表其利益之人公務員應不得與其於程序外就逃漏稅

事件之實體問題為接觸公務員於自家經營的髮廊面對被檢舉人之

妻子提出相關詢問而為答覆時與前述案例不同之處在於公務員

並非僅就抽象法規範的解釋進行回答而已就承辦之被檢舉案件具

體內容之認定可能性進行回答應已涉及實體問題公務員與被檢

舉人之妻子所為之接觸已超越公務員社交生活之對話範圍已屬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外接觸實應依本法第四十七

條第二項第三項之規定作成書面紀錄並予以附卷及公開

(四)重視違反之法律效果

行政機關公務員所為之行政程序外之接觸行為姑不論可能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1

223

生公務員懲處之法律效果但就行政程序之法制而言可經由依本

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規定作成紀錄將書面文件附卷並

主動公開而將此瑕疵予以補正未損及當事人程序中武器平等之

公平性然未經補正之瑕疵即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而未踐

行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所要求之行為者依美國法制之

觀點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違法或無

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響即使

採職權調查原則之德國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

如有瑕疵或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

關之行為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二國法制對於程序瑕

疵之法律效果實有異曲同工之處 138

反觀我國對於公務員所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行政機關之處

置較強調對於公務員之行政懲處

139

138 關於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參見本文貳三之論述

而未仔細審酌其行為是否該當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件是否已依同條第二項第三項規

定為補正之行為亦未審酌未補正者此程序瑕疵對於實體決定影響

之程度而法院於爭訟案件中主要仍審酌實體決定之違法性而

未深入論證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對於實

體決定之影響及重要性我國法院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論證之深度

及密度依本文前述觀察與美國司法實務相較實仍有相當大之

差距因此行政機關及法院宜強化對於本條規定之認識及解釋

139 經查詢公務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之保障案件決定書查詢系統(httpwwwcsptcgovtwptcindexasp)以公務員違反公務員服務法第 4 條保密義

務而作成之復審或再申訴決定至民國 100 年止即計有 14 筆決定書

6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4

而對於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合法性進行審查時更須體認程序外接

觸之程序瑕疵與實體決定間之關聯性並進行深入說理論證如此

始可提升本條規定之重要性並落實禁止程序外接觸而確保當事人

程序權益之法理精神

伍結語重新檢視聽證法制之契機

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繼受美國法制並將其融合至以德國法

制為主軸的行政程序法時未深入探究美國正當法律程序之精神

APA 中程序類型之特性即於行政程序法中強行置入禁止片面接觸

之規定本文以相當篇幅介紹美國 5 USC sect557(d)禁止片面接觸之

法理及實務案例並與德國法制進行比較目的即在於突顯現行規

定法理混淆及制度設計缺乏一貫性的缺失此外台北高等行法院

九十四年度訴字第七五二號判決及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五年度判字第

一二三九號判決此一具有高度重要性及爭議性的案件中(高速公路

電子收費系統案或稱為 ETC 案)中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重

要性未受重視益發突顯我國實務界對於此制度之認識有限因此

本文嘗試以回歸法制本旨的角度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禁止程序外

接觸之規定重新檢視其立法目的並對於本條之適用範圍提出檢

討修正之意見

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德國

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備受爭

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聽證程序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3

225

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到重視在

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際如能重新

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程序之法制得以

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化」有所助益

6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6

參考文獻

書籍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

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

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5

227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期刊文獻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 8-21(1999)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3-120

(2008)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

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

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1-33(2007)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2-17(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

頁 18-33(1999)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12 TEX TECH

ADMIN L J 223-279 (2011)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6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8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專書論文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

頁 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

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

壽論文集」頁 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

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

總論篇頁 112-168三民書局(1998)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49元照出版

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

行政程序法論頁 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51-83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7

229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67-209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 25-155元照出版社

三版(200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

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6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0

摘要

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公務員與當事人為行

政程序外接觸的規定係仿自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而本

條自行政程序法施行至今逾十年以來並非行政法學界及司法實

務界重視及討論的重點然而本條規定卻為行政機關在具體程序

中重視之規範甚至可能導致行政機關承辦人員在具體情形中無

所適所或形成困擾因此本文先就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關於禁止

片面接觸之規範針對成文法規定及司法實務案例進行說明及觀

察以掌握美國相關法制之精神及本旨此外亦介紹德國法制之

精神並就我國司法實務涉及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案例進行

觀察探究我國對於本條精神之運用是否仍有待釐清之處在回

歸法制本旨之深入研究後即不難發現此程序機制之基本功能

在於確保正式的聽證程序中當事人間攻防之程序公平性並非著

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總則部

分而非強調聽證程序公正性之維持在體例安排上即與制度之

本質混淆亦容易導致實務見解不明確而產生許多疑義

面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

德國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

備受爭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

聽證程序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

到重視在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

際如能重新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9

231

程序之法制得以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

化」有所助益

7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2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 Review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n the American and German Legal Systems

Ling-Ching Fu

Abstract

sect47 APA of Taiwan stipulates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and follows the regulations in the APA of the USA

Since the APA in Taiwan came into effect in 2001 this regulation

hasnrsquot stayed in the center of the legal researches and practice in

Taiwan Howeve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public officials in

concrete case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eaning and the nature of this

regulation the similar regulations an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he

USA are first examined in this article Meanwhile the German legal

system regarding this problem is also introduce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aiwan will be also intensive observed The application

possibility of sect47 APA of Taiwan as well as the viewpoints in the

practice will be acquainted At last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protects the fairness

between the concerned parties in the formal hearing procedures but

not the neutrality of the responsible authority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1

233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nature of this legal institution has

not been correctly understood in Taiwan It leads to the result that

the APA of Taiwan should be further reformed An amendment of the

APA of Taiwan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Keywords ex parte communication due process hearing trial-type

hearing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 formal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8-21(1999)
  •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113-120(2008)
  •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1-33(2007)
  •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2-17(2001)
  •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18-33(1999)
  •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112-168三民書局(1998)
  •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4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51-83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67-20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25-155元照出版社三版(2006)
  •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 摘要
    • Abstract
Page 6: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由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 …cycu.lawbank.com.tw/Download/30/01300005.pdf接觸或禁止片面接觸為核心議題之研究論著。即使在司法實務上,也

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68

VwVfG7

此外應併予說明者為本文對於美國法制之研究限於美國聯

邦行政程序法之相關規定主要因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規

定係繼受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規範而各州行政程序法之規定與

聯邦法規不盡相同且亦因各州法院判決而有不同的法制發展

)之架構為基礎美國法制之精神應如何融合至我國大陸

法系的體系中為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進行檢討並

提出修正建議時應特別注意的問題本文透過文獻研究案例研

究及比較法的角度希望得以提供關於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較完

整精確的理論基礎說明亦期透過相關分析檢討使行政機關及司

法實務面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時有較明確之脈絡得以遵

8

7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in der Fassung der Bekanntmachung vom 2312003 (BGBl I S 102) zuletzt geaumlndert durch Art 2 Abs1 des Gesetzes vom 1482009 (BGBl I S 2827)

因此本文論述以美國聯邦法制為限並不及於美國各州之法規範

此外囿於本文作者留學及研究之背景對於美國法制理解之深度

仍有一定限制不可諱言地此為本文研究上仍有待加強之處然

對於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觀察本文仍具有拋磚引玉的功能

以期未來學界對於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德國聯邦行政程序法及我

8 例如德州行政程序法對於片面接觸之限制較嚴格致使法院於判決中即

有放寬限制之見解See Pamela M Giblin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 30-41 (2005) Ron Beal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12 TEX TECH ADMIN L J 223 231-239 (2011)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

169

國行政程序法等法制之整合有更深一步的觀察及研究

貮外國立法例

一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禁止片面接觸法制簡介

(一)一九七六年聯邦行政程序法修法前

1 美國聯邦憲法之正當程序條款

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APA)於一九四六年制定並於一九六

六年編入聯邦法典(United States Code USC)第 5 篇(Title 5)

時並無禁止「片面接觸」(ex parte communication ex parte contact)

的規定當時法院通常依據美國憲法上正當程序條款(due process

clause)對於行政機關之行為進行評價 9

正當法律程序概念之形成最早源自一二一五年英國大憲章

(Magna Carta)第 39 條所稱依國法(by the law of the land)判決的

觀念

10

9 ERNEST GELLHORN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277 (2006)

而正當法律程序(due process of law)一詞首見於西元一

10 英國 1215 年大憲章第 39 條「任何自由之人非經同級貴族之合法審

判或依國法之判決不得予以逮捕監禁沒收財產剝奪法律保障

放逐或受任何方式之傷害」(No freemen shall be taken or imprisoned or disseized or exiled or in any way destroyed nor will we go upon him nor send upon him except by the lawful judgment of his peers or by the law of the land ) 原 文 參 見 The Text of Magna Carta httpwwwfordhameduhalsallsourcemagnacartaasp Fordham University (last

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70

三五四年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三世(Edward Ⅲ)時期改寫大憲章條

文後之第 3 條「任何人無論其身分或地位『非經正當法律程序』

(by due process of law)不得流放沒收財產拘禁剝奪繼承權

或處以死刑 11」而在美國一七六一年生效之聯邦憲法增補條文

第 5 條(US Constitution Amendment V)明白揭示正當法律程序一

詞「任何人非經陪審團提起控訴不得受死刑或其他不名譽犯罪之

審問但戰時或危難時期服役之陸海軍國民軍所發生案件不在

此限同一罪案不得令當事人受二次以上生命或身體之危難不得

強迫刑事罪犯自證己罪亦『不得未經正當法律程序』(without due

process of law)剝奪其生命自由或財產若非有公平之補償不

得將私有財產徵收公用」12

visited Oct 31 2012)

此外一八六八年生效之美國聯邦憲

11ldquoNo man of what estate or condition that he be shall be put out of land or tenement nor taken nor imprisoned nor disinherited nor put to death without being brought in answer by due process of the law rdquo原文參見 Victorian Consolidated Acts Australasian Legal Information Institute httpwwwaustliieduauaulegisvicconsol_actiaaa1980240s8html (last visited Oct 31 2012) 12 ldquoNo person shall be held to answer for a capital or otherwise infamous crime unless on a presentment or indictment of a Grand Jury except in cases arising in the land or naval forces or in the Militia when in actual service in time of War or public danger nor shall any person be subject for the same offence to be twice put in jeopardy of life or limb nor shall be compelled in any criminal case to be a witness against himself nor be deprived of life liberty or property without due process of law nor shall private property be taken for public use without just compensationrdquo原文參見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Constitution Society httpwwwconstitutionorgusconstihtmamend5 (last visited Oct 31 2012)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9

171

法增補條文第 14 條(US Constitution Amendment XIV)第 1 項

(Section 1)則規定「凡出生或歸化於美國並受其管轄之人皆為

美國及其所居之州之公民無論何州不得制定或執行損害美國公

民特權或豁免權之法律亦不得『未經正當法律程序』(without due

process of law)剝奪任何人之生命自由或財產亦並不得否定管

轄區內任何人法律上受平等保護之權利」13增補條文第 5 條主要

規定人民於刑事司法程序之權利但關於正當程序條款提供之保

障解釋上並不以此為限主要目的在於保障人民之生命自由及

財產免於遭受國家公權力(立法行政及司法)恣意及不合理之

侵害 14而增補條文第 14 條第 1 項之規定係限制各州權力之行使

藉此拘束各州政府所有之行為以保障人民之實體權利此二者

即為美國聯邦憲法正當程序條款之規定並為各州憲法所仿效進

而成為美國保障人民基本權利的普遍概念 15

13 ldquoAll persons born or naturalized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subject to the jurisdiction thereof are citizen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of the state wherein they reside No state shall make or enforce any law which shall abridge the privileges or immunities of citizens of the United States nor shall any state deprive any person of life liberty or property without due process of law nor deny to any person within its jurisdiction the equal protection of the laws rdquo原文參見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Constitution Society httpwwwconstitutionorgusconstihtmamend14 (last visited Oct 31 2012)

14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70元

照出版社二版(2005) 15 關於正當法律程序原則之發展歷程參見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

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頁 55-66(2005)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

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頁 15-19(2008)

1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72

2 正當程序條款之內涵

雖然在字義上正當程序法律程序的保障似侷限於程序正當合

法的要求但是隨著美國最高法院在司法實務上強化憲法增補條文

第 14 條第 1 項的解釋及適用確立了正當程序中對於實質正當的要

求 16因此正當程序條款兼具程序與實質之內涵包括了程序上

之正當程序( procedural due process)與實質上之正當程序

(substantive due process)二個層面 17前者為國家公權力限制人

民生命自由或財產時所應遵循之程序正當的問題而後者則為

法院審查立法者通過之法律以確保其規範內容實質公平的問題

尤其實質上之正當程序於個案中強調立法達成目的與手段間合理

適當關聯性或比較個別法益(人民基本權利)及公益的維護以

判斷立法是否正當此與我國憲法第二十三條所揭櫫之比例原則及

公益原則相近 18

反之程序上之正當程序即強調程序正義面向確保國家公權

力行使程序之公平正當適用時美國法院發展出「二元分析法」

(bifurcated analysis two-tier analysis or two-stage analysis)首先

須先界定系爭利益是否為生命自由或財產如屬肯定則進一步

此點為了解正當法律程序的觀念時須注意不得

「以辭害意」之處

16 關於正當程序之實質正當於美國法制的發展參見郭介恆正當法律程

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

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 134 以下三民書局(1998) 17 湯德宗前揭註 14頁 170 18 郭介恆前揭註 16頁 163-164湯德宗前揭註 14頁 173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11

173

判斷用以剝奪或限制該等利益之程序是否充分正當 19換言之

須先確認受保護之利益並進一步決定為保護該利益而應進行程序

之充分性 20在行政程序中鮮少涉及生命權的限制或侵害主要

仍是在判斷受保護之自由或財產等利益是否經由正當之程序而受到

限制 21然而因行政決定涉及的公私益形態日益多元政府作成決定

時須考量的事由不一而足且特定的程序權利(procedural right)例

如當面詰問證人由公正之作成決定者舉行聽證又有相當程度地影

響程序之公正性及實體決定之正確性導致程序應如何進行始謂正當

(due)的問題實無法一概而論依美國聯邦上訴法院法官H Friendly

的綜合分析憲法層次上正當的程序包含了下列要素 22

公正的裁決機關(an unbiased tribunal)

對欲採取之行動預先通知並提出理由說明(notice of the

proposed at action and the grounds asserted for it)

對於不應採取系爭行動有表示意見的機會(an Opportunity to

present reasons why the proposed action should not be taken)

要求傳喚證人的權利(the rights to call witnesses)

知悉不利證據的權利(the rights to know the evidence against

19 湯德宗前揭註 14頁 170 20 Sherry Iris Brandt-Rauf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 382-383 (1980) 21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01 22 Henry J Friendly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 1278-1295 (1975) 另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14頁 199-200

1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74

one)

完全依呈現的證據作成決定(decision based only on the

vidence presented)

選任辯護人的權利(counsel)

作成紀錄(the making of a record)

說明理由(statement of reasons)

公眾參與(public attendance)

司法審查之機會(judicial review)

因此美國憲法所保障的正當程序強調應遵循公平公正及

公開的精神在資訊公開透明的情形下使各方當事人有平等表達

意見的機會並由中立決定者主導程序之進行以保障當事人之權

益確保決定之正確性而行政機關面對複雜之事務應作成決定時

對於正當程序的要求程度即愈高然對於行政機關而言就複雜事

務作成決定時問題的重心往往並不在於其中所出現的利益衝突

真正引發問題者更在於資訊的片面呈現(ex parte presentations)23

3 司法實務見解-援引正當程序條款之精神為判決

導致行政機關無法作成客觀正確的決定因此行政機關為片面接

觸所受限制之範圍為片面接觸後應採取之措施等即為正當程序

要求下須加以重視的問題

23 Cornelius J Peck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 236 (1962)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13

175

綜前所述在一九七六年APA修法加入禁止片面接觸條款前

行使公權力者與當事人如有片面接觸法院係依美國聯邦憲法增補

條文中正當程序條款的精神對於行使公權力者之行為進行評價

例如在Sangmon Valley Television Corp v United States案 24中申請

人向聯邦通訊委員會(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FCC)

提出遷移電視頻道之申請然於舉行聽證期間申請人分別邀請委

員會委員共進午餐並於一九五五年及一九五六年贈送每位委員火

雞此外於委員會作成決定前申請人分別寫信予每位委員說

明遷移電視頻道之好處但信件並未列入紀錄其他反對者即無從

知悉法院認為本案本質上為行政機關規則訂定(rulemaking)

的行為然社區間遷移頻道涉及對於「有財產價值性優惠的競爭請

求」(competing claim to a valuable privilege)25為調和不同利益衝

突並尋求解決方式本於公平(fairness)的要求行政機關相關程

序須以公開的方式進行因委員會的委員與當事人曾進行私下接

觸法院宣告委員會的行為無效並應重新進行程序法院並強調

如此極度有偏見的行為應無法予以維持 26

24 269 F 2d 221 (DC Cir 1959)

25 JERRY L MASHAW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593 (2009) 學者湯德宗則將 ldquovaluable privilegerdquo 譯為「有價

特惠」參見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前揭註 3頁 18湯德宗論行

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314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26 本文於此處未就其他案例多所研究著墨主要在於此處僅為就 APA 於

1976 年修法增訂禁止片面接觸條款前介紹法院援引正當法律程序的精神

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進行審查至於 1976 年 APA 增訂禁止片面接觸條款

後始為本文後續之重點

1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76

於前述案例中法院認為 FCC 應以公開之程序與申請人為接觸

討論以使列於競爭地位之他人得以知悉相關情事而 FCC 於本案

中已嚴重違反聽證應公開之精神法院即未維持 FCC 之決定由此

可知在一九七六年 APA 修法加入禁止片面接觸條款前行政程序

中如發生片面接觸的情形因相關接觸未列入紀錄牴觸聽證程序

公開的精神致使其他當事人無從知悉並提出有利於己的事證或

進行詰問更因此嚴重影響聽證程序的公平性法院認定有違憲法

所強調的正當法律程序精神

(二)1976 年聯邦行政程序法修法後

1 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規範之程序態樣

APA於一九六六年編入美國聯邦法典第 5 篇後同年資訊自由

法案(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通過並編入 5 USC sect552 中一

九七四年隱私法案(Privacy Act)則編入 5 USC sect552(a)中一九

七六年政府陽光法案(Government in the Sunshine Act)編入 5 USC

sect552(b)中 27

在前一步對於APA中禁止片面接觸之規範進行研究前首先須

先了解APA所規範程序態樣的差異美國APA所規範的行政程序

將機關之行為分為規則訂定(rule making)及行政裁決(adjudication)

而同年APA亦加入了禁止片面接觸(ex parte

communication)的規定

27 Government in the Sunshine Act Pub L No 94-409 sect4(a) 90 Stat 1246 (1976) (codified at 5 USC sect557 (d) (1976))相關說明參見羅傳賢美國

行政程序法論頁 7五南出版社(198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15

177

二種訂定規則為行政機關擬定修正或廢止規則之程序 28而

規則則為執行解釋或補充法律或政策或規定機關之組織

程序或職務之機關文書之全部或一部具有普遍或特別之適用性及

向後生效之效力 29所謂行政裁決係指行政機關作成決定(order)

之程序 30而決定則為行政機關就訂定規則以外之事項所為全部

或一部之最終處置(final disposition)31換言之行政裁決即為行

政機關訂定規則以外所作之終局決定其態樣多元形式不一而

足 32主要的特徵在於行政機關人員適用法律於特定事實而對於

特定人或特定多數人所為之決定 33

此外以機關是否應以進行審判式聽證程序( trial-type

hearing)並以聽證紀錄所載作為決定之基準可將行政程序區分為

正式(formal)及非正式(informal)二種程序

性質上規則訂定即為行政立

法之行為而行政裁決則為對於特定事項作成之最終處置

34

28 5 USC sect551(5)

至於何時須進行

29 5 USC sect551(4) 30 5 USC sect551(7) 31 5 USC sect551(6) 決定內容包括核發執照其形式為准許否准禁止

或宣告在所不問 32 WILLIAM F FUNK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74 (2009) 33 Id at 74 因此有學者認為此接近大陸法系行政處分之概念參見羅傳

賢前揭註 27頁 64然而實際上美國 APA 所稱之行政裁決泛指行

政機關訂定規則以外之所有作成決定的行為態樣相較於我國行政程序法

第 92 條關於行政處分之定義限於行政機關對於公法上具體事件所為對外

直接發生法律效果之單方行政行為可知美國法上行政裁決之概念範圍

仍較為廣泛 34 5 USC sect554(a) sect553(c)

1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78

正式的程序則須另有成文法的規定實際上美國聯邦政府在具

體個案進行裁決而應依法律規定適用 5 USC sect554 sect556 及sect557

之正式程序並基於聽證紀錄作成裁決決定的情形只占極少數

換言之絕大多數之事件是進行非正式程序作成裁決決定 35

至於規則制定程序依 5 USC sect553(b) (c)之規定訂定規

則之機關須將規則之草案為一般性公告(general notice)刊載於

聯邦公報並給予權益可能受影響之相關民眾提供評論

(comment)之機會於踐行此公告及評論之程序後行政機關

綜合民眾之意見發布規則並應就規則所依據之基礎目的為

簡要之說明此即為非正式規則訂定程序之三階段

而在

非正式裁決程序中不強制進行審判式聽證而是依事件之性質

行政機關擁有較大的程序自由APA的條文僅 5 USC sect555 相關

附屬事項之規定會適用於非正式之行政裁決程序

36因此非

正式之規則訂定程序又稱為「公告及評論的規則訂定」

(notice-and-comment rulemaking)37至於正式之規則訂定程序

於進行公告及評論後須如同作成正式裁決一般進行審判式聽

證程序並以聽證紀錄為準發布規則因此正式之規則訂程

序至為繁複且須例外有成文法規定須依聽證紀錄時 38

35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始進行

正式規則訂定程序

9 at 247 36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323 37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183 38 5 USC sect553(c)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17

179

綜上所述綜合行政裁決及規則訂定之行為態樣以及是否

應行審判式聽證程序即得以下表簡示美國 APA 之程序模組而

灰色部分即為常見之程序類型

行政裁決 規則訂定

非正式程序 5 USC sect555

附屬事項

5 USC sect553

通知評論

正式程序

5 USC sect554

通知當事人職能分工 39

5 USC sect556

審判式聽證唯一紀錄

5 USC sect556

審判式聽證唯一紀錄

5 USC sect557

正式決定禁止片面接觸

5 USC sect557

正式決定禁止片面接觸

來源作者綜合整理 40

2 禁止片面接觸之相關規定

39 Separation of functions又譯為「職能分離」或「審查職務分立」基於

任何人不得自斷其案的法理5 USC sect554(d)(2)規定行政機關內負有調

查或檢舉職權之成員不得參與該事件或與該事件有事實上關聯的裁決決

定對於相關事件亦不得提供作成裁決決定者任何諮詢意見或提出建議

性決定因此多由專職獨立之行政法官(administrative law judge)進行

聽證並作成裁決決定以確保裁決之公正客觀參見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80-286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6-103 湯德宗

前揭註 2行政程序法頁 28123由此可知職能分工為 APA 中為保

障聽證程序公正性所為之制度設計 40 相關資料來源亦參見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48 湯德宗

前揭註 25頁 327

1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0

APA 於一九七六年加入禁止片面接觸(ex parte communication)

相關規定其中 5 USC sect551(14)為關於片面接觸之定義

5 USC sect551(14)

片面接觸係指未合理事先通知所有當事人且未列入公開紀

錄之口頭或書面接觸但請求與本節規定之事件或待決事項有

關之情況報告不在此限

此外5 USC sect557(d)則為禁止片面接觸之明文規定

5 USC sect557(d)

(1)任何機關於進行 5 USC sect557(a)規定之程序應遵守下列

之規定但依法律授權處理當事人一方事務之範圍內不在此

(A)於機關外之利害關係人不得與機關內之任何成員行

政法官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

之成員就有關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內容造成或故意促成片面

接觸41

(B)機關內之任何成員行政法官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

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不得與任何於機關外之

利害關係人就有關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內容造成或故意促成

片面接觸

(C)機關內之任何成員行政法官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

41 「就有關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內容」( relevant to the merits of the proceeding)係參酌學者湯德宗見解之翻譯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2行

政程序法頁 1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19

181

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如接受造成或故意促

成本項禁止之接觸者應將下列資料列入程序中之公開紀錄

(i)所有書面往來資料

(ii)記載所有口頭往來要旨之備忘錄

(iii)針對(i)及(ii)之情形所有書面答覆和記載所有口

頭答覆要旨之備忘錄

(D)因當事人故意造成或促成接觸後而違反本項相關規定

者為與公平性及事件所涉及成文法之立法目的一致機關

行政法官或其他主持聽證之成員得要求該當事人說明其主張

或利益不應於作成決定時被廢棄駁回或忽視之理由或其他

因違反而造成之不利益影響

(E)本項禁止規定於開始指定舉行聽證之機關時起適用且

不得晚於就待決事件為聽證通知後但可歸責進行接觸之人知

悉將為聽證通知者本項之禁止規定自其知悉時開始適用

(2)本項規定不得構成對國會隱瞞資訊之依據

此外須注意者5 USC sect557 共計有(a)至(d)四項規定

而 5 USC sect557(a)則明白規定本條適用於依 5 USC sect556 舉行之

聽證復依 5 USC sect556(a)之規定5 USC sect556 適用於依 5 USC

sect553 規則訂定及 5 USC sect554 裁決舉行之聽證程序由此可知5

USC sect557(d)關於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僅適用於行政裁決及規則

訂定時舉行聽證之正式程序

3 正式程序與禁止片面接觸

2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2

(1)審判式之聽證

APA規範的正式程序係指依成文法之規定程序之進行須遵

守一定的要求特別是須由行政機關舉行聽證程序後並依紀錄之

資料(on the record)作成決定 42

當聯邦行政機關為行政裁決時如依成文法之規定須依紀錄

之資料始得作成決定者除有 5 USC sect554(a)所列之法定排除事

項外

因此聽證程序之進行為正式程

序的重要核心須遵守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相關程序規定

43即應依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規定進行聽證程序在聽

證程序中當事人得提出證據及反證進行交互詰問質詢證人

而主持聽證程序者得為行政機關組成機關成員之一人或數人

或依 31 USC sect3105 之規定所任命之行政法官一人或數人 44實

務上基於職能分工之考量 45多由專任中立之行政法官

(administrative law judge ALJ)為之 46

42 5 USC sect553(c) sect554(a)

以避免機關首長或機關

成員的公正性受到質疑行政法官由行政機關任命具有專業之

技術經驗及知識且不受行政機關之指揮更不得行使與其職

43 5 USC sect554(a)規定無須進行聽證之情形如嗣後須受司法審判並

於法院更新審理事實之事項行政法官外(31 USC sect3105)其他行政官

員之選用及任期完全基於檢查試驗或選舉而作成決定之事項與軍事

外交事務有關之行為行政機關作為法院代理人之事件核發勞工代表之

證明 44 5 USC sect556(b) 45 關於職能分工之說明參見前揭註 39 46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1 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17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1

183

務或責任牴觸之事務 47因此聽證程序之設計就主導程序者的中

立性及程序進行之嚴謹性而言已類似於法院中所進行的司法審

判程序故正式裁決程序中所進行之聽證亦稱之為審判式聽證

(trial-type hearing)48或準司法聽證(quasi-judicial hearing)49

與非正式裁決程序中所進行之程序不同 50

至於規則訂定之行為行政機關於進行通知及評論程序後是

否須進行 5 USC sect556 sect557 規定之審判式聽證程序APA中則無

明確規範僅於 5 USC sect553(c)規定如成文法規定須舉行聽證時

始適用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規定然而訂定規則時所牽涉的人數

眾多利益關係複雜如須一一進行提出證據交互詰問質詢證

人等程序不僅曠日費時實際上亦有執行困難最後可能導致行

政機關放棄訂定規則因此考量行政之彈性及效率在美國最高法

院的判決中對於 5 USC sect553(c)所謂「成文法規定」之解釋即相

當陜隘必須成文法明白規定適用或參考準用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規定須於機關舉行聽證後並依紀錄之資料始得訂定規則時

47 31 USC sect3105 48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79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31 49 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164亦因此行政機關於經正式聽證程序後

作成行政裁決已類似司法權對於主張不同利益之當事人間之事務作出判

斷決定故其權限之行使已具有準司法權之作用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65163 50 二者主要的差別在於行政機關作成最後裁決決定時是否須依書面紀

錄作成在非正式程序中僅須給予當事人以書面或口頭陳述意見的機會

即可不一定須以二造兼聽的方式作成書面紀錄參見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164

2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4

始應進行正式之審判式聽證程序 51

(2)聽證紀錄之排他性

否則通知及評論之規則訂定

程序即已滿足規則訂定所須符合的正當程序要求

審判式聽證程序的特色即在於行政法官主持程序進行使當

事人提出證據進行交互詰問並可質詢證人並對於程序的進行

作成紀錄最後行政機關僅得依據紀錄作成決定因此行政法官

有二項主要任務 52主持聽證提出初步決定(initial decision)或

建議性決定(recommended decision)53

51 United States v Allegheny-Ledlum Steel Corp 406 US 742 (1972) United States v Florida East Coast Railroad Co 410 US 224 (1973)

在行政法官主持下的聽證

程序即如同聯邦法院中進行的審判程序所有證據包括證人證

詞證物與事件相關之全部文書及請求文件皆於行政法官面前

提出並作成紀錄且此為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參考之唯一紀錄(the

52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2 53 依 5 USC sect557(b)之規定行政法官作成之決定分為二種初步決定及

建議性決定行政法官依聽證紀錄作成之決定為初步決定如當事人不

於一定期間內向行政機關提出異議或行政機關未主動復查無須進行其他

程序該初步決定即自動成為行政機關所為之終局決定然經異議或復查

後行政機關即不受初步決定之拘束可重新依聽證紀錄案件事實等問

題為審查並作成裁決不受行政法官初步決定之影響此外當作成決

定之行政機關未自行受理證據之審理時行政法官於特定案件中原則上

應作成具有諮詢性質之建議性決定僅於行政機關自願接受時始發生對外

之效力See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4 然而行政法官提出之決

定是初步決定或建議性決定仍取決於行政機關之意思See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3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3

185

exclusive record54)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須完全依照聽證程序中

作成之證據紀錄此亦稱為「紀錄之排他性」(the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55如此可使參與聽證程序之當事人得以獲悉所有對其不利

之證據並於公開程序中透過交互詰問對於證據進行辯論如果行

政機關可以自由考量紀錄以外之事實及證據而作成決定而未給當

事人回應之機會將嚴重影響當事人間之武器平等及聽證之公平性

(fairness)然而在另一方面培養民眾對於行政機關決定之信心

給予行政機關獲悉重要資訊的機會鼓勵受管制者及受影響之人民

與行政機關合作也是在了解程序中片面接觸的界限時不可忽略的

因素 56

(3)禁止片面接觸之基本精神

美國APA即為綜合考量各項因素後就聽證時產生紀錄

外證據的情形而有禁止片面接觸之明文規範

聽證時最可能出現紀錄以外證據的情形即為作成決定之行政

官員於聽證程序外與有利害關係之當事人一方有所接觸且未作

成紀錄5 USC sect551(14)關於片面接觸之定義特別強調係非當事

人知情亦無從由紀錄知悉之接觸而依 5 USC sect557(d)(1)之規

定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與任何利害關係人皆不得進行非其他利害

關係知情亦無從由紀錄知悉之接觸以落實聽證紀錄排他性的要

求本條規定僅適用於正式聽證程序中並不論行政機關係為行政

裁決或規則訂定之程序然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並不適用於正式

54 5 USC sect556(e) 55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6 56 STEPHEN G BREYER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584 (2006)

2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6

聽證開始前的行政調查階段 57

禁止片面接觸之事務範圍限於與待決事項有關之實體內容

因此與行政法官進行一般社交活動並不違反此規定

亦不適用於非正式程序

58受禁止片

面接觸拘束之人除當事人外尚包括對於決定有利害關係之人

(interested person)59

此外不僅行政機關外之人(person)受到拘束

例如聯邦環境保護局對於特定業者是否違

反空氣清淨法(Clean Air Act)作成決定時即得禁止與該決定有利

害關係之特定環境保護團體或代表石油產業的特定貿易團體與行

政法官或環境異議委員會(Environmental Appeal Board EAB)進行

片面接觸因此所謂利害關係並非限於法律上利害關係及於有

事實上利害關係之人即因行政機關之決定而可能受影響之人

60行政機關

內之人員亦不得主動與機關外之人民接觸學者稱此為「雙向」

禁止片面接觸 61至於聽證程序中開始受禁止片面接觸拘束之時

點為負責進行聽證之行政機關被指定時且最晚不得逾對當事人

及利害關係人為聽證之通知時此外對於片面接觸具有可歸責性

之人一旦知悉將為聽證通知時自知悉時起即不得再為片面接觸 62

(4)片面接觸之程序瑕疵及其影響

57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80 58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5 59 Id at 95 60 依 5 USC sect551(2)之定義規定所謂人(person)係指機關以外之自然

人合夥公司協會或其他公私組織 61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5 USC sect557(d)(1)(A)(B) 62 5 USC sect557(d)(1)(E)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5

187

在並非所有當事人皆受到通知的情形下行政機關與他人有接

觸時行政機關負有作成紀錄之義務行政機關內與當事人進行接

觸之人須將所有往來資料以書面方式列入紀錄中 63換言之此

時首要之務即為作成紀錄此外並通知所有當事人相關情事使

其得於行政機關作成決定前就片面接觸的相關情形表示意見以

彌補聽證公平性受影響的可能而在極少數的情形下如係由當事

人一方明知且故意就實體內容與行政機關為片面接觸時為維護公

平性及事件所涉及成文法之立法目的主持聽證之人如行政法官

得命當事人說明其請求不得被拒絕或其利益不得被忽視之原因 64

至於該行政決定是否有效仍留待司法機關之裁判 65

此外違反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時並不因行政機關將片面接

觸之情事附卷於聽證紀錄中該程序瑕疵即自動被治癒(補正)司

法機關仍應就該瑕疵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是否造成實體上的影響進

行判斷而裁判是否維持行政機關之決定例如於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

66

63 5 USC sect557(d)(1)(C)

中因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anization(PATCO)於一九

八一年帶領一空運航管員工會之成員違法罷工聯邦勞工關係局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 FLRA)即依相關法律規定撤銷

PATCO之證明PATCO對此提起司法救濟本案係聯邦勞工關係局

就特定事件所為之行政裁決法院審理本案時發現有二個片面接

觸的情形其一為運輸部秘書曾於一九八一年八月十三日致電聯邦

64 5 USC sect557(d)(1)(D) 65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8 6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2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8

勞工關係局之二名官員另一則為知名勞工領袖曾與聯邦勞工關係

局一名官員於晚餐時討論PATCO案其中運輸部秘書於電話中表

示某些新聞報導與事實不符當前並無解決罷工的有效方式致電

的目的並非就是否撤銷PATCO證明進行實質討論而是希望聯邦勞

工關係局加速處理本案法院認為該運輸部秘書無疑地為 5 USC

sect557(d)所稱之利害關係人致電聯邦勞工關係局之二名官員如係

就PATCO之裁決進行實體內容的討論當然為應禁止之片面接觸

然而該秘書僅就解決爭議之可能性表示個人意見及宜迅速作成決定

之期待雖然已明確地避免討論實體內容但仍不失為嘗試影響行

政機關的決定法院認為無須認定此片面接觸是否違法因為即使

違法該秘書僅關心應迅速作成決定不會影響決定之內容至於

勞工領袖與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之接觸因二人彼此私下為朋友

法院對於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接受晚餐邀約並未予以非難畢竟法

官也會有鄰居朋友及熟識之人有工作及社會上之關係此亦為

其生活中之一部分 67

67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然而該勞工領袖因贊成PATCO的立場而亟

欲直接與該官員溝通法院即予以嚴正指責並認為任何人於正式

公開之程序外就尚未作成決定之事項企圖影響有裁決權限官員的

意見為絕對無法接受的行為二人晚餐時多數的談話內容與

PATCO案無關當勞工領袖將話鋒轉至PATCO案時該官員並未制

止然而法院認定二人間的談話並未涉及任何威脅或承諾該官

員於談話中亦未表明其決定意向因此二人間的討論並未影響最後

的決定且因行政機關之決定係不利於PATCO無人因為此不當接

觸而獲益因此法院認為雖然勞工領袖與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間

56 at 589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7

189

之接觸違法但未影響聯邦勞工關係局之決定故最後仍維持聯邦

勞工關係局之原決定

因此如法院認為有合理的可能性可認定片面接觸已影響行政

機關之決定時即得推翻行政機關之決定 68

反之如行政機關之

決定並未受到片面接觸之影響時法院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即予以

尊重

4 非正式程序與禁止片面接觸

(1)非正式之行政裁決

依美國APA之明文規定僅 5 USC sect555 適用於非正式程序

換言之5 USC sect557(d)關於禁止片面接觸的規定並不適用於非正

式程序在非正式之裁決程序中通常個案中應適用之個別成文法

即已規範應遵守之特定程序此外行政機關亦可自行訂定更嚴謹

的程序規定作為非正式裁決程序中應遵守之規則而此類之程序

規定往往已與正式裁決程序之要求相當 69

68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因此非正式的行政裁

決程序中關於禁止片面接觸之要求雖然並非源自於APA而是依

32 at 96 69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103 成文法中規定非正式裁決應遵守

之程序規定者例如水清淨法(Clean Water Act)關於以非正式裁決程序

作成之裁罰決定要求須通知當事人並給予其表示意見及提出證據之合

理機會42 USC sect1319(g)(2)(A) 由行政機關自行訂定之程序規定例如

美國聯邦環境保護局對於執行水清淨法之裁罰程序即訂定大量之程序規

定40 CFR Part 22

2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0

個別法令或行政機關自行訂定之規定但往往亦與APA所規範之正

式程序的要求相當

即使於行政機關並無任何成文法之程序規定可玆遵循時仍須

回歸正當法律程序的基本精神如行政機關由他人處獲得對當事人

不利之資訊卻未給予當事人對此表示意見之機會時即與正當法

律程序之精神不符然客觀上可知一般有理性之人並不可能因片面

接觸而影響其決定時此程序瑕疵便無法導出須撤銷行政裁決的結

(2)非正式之規則訂定

非正式之規則訂定程序本質上既為立法行為即使僅須進行

通知及評論之程序行政機關仍須考量不同之因素及多元的利益關

係尤其當行政機關訂定之規則涉及私人間「有財產價值性優惠的

競爭請求」(competing claim to a valuable privilege70)時行政機關

之決定已類似於傳統的裁決行為於通知及評論的程序中往往可

能引發外界對於受管制的企業或利益分配者利用程序外接觸不當影

響行政機關的疑慮因而導致在非正式規則訂定程序中「書面聽證」

(paper hearing71)紀錄中亦會呈現片面接觸之紀錄以使其他當

事人得以表示意見 72

70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此外在現實的考量上行政機關並不樂見

片面接觸的情形發生以避免社會上產生行政機關貪腐的印象更

32 at 195 71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56 at 591 72 國內學者認為在非正式程序中僅涉及「有價特惠」(valuable privilege)之分配時始例外適用禁止片面接觸原則所指即為此意參見湯德宗

前揭註 3頁 19湯德宗前揭註 25頁 314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9

191

可能影響日後法院裁判時的態度而且一旦訂定之規則須受到司法

審查行政機關於司法程序中進行辯護時須主張規定之訂定已考

量公眾所提出的資料及意見且公眾的意見皆已呈現於公開的紀錄

中並未參考紀錄外之資訊因此實際上行政機關內部對於訂定

規則的作業規範中皆有禁止或限制片面接觸的規定 73

至於法院判決亦要求行政機關於通知公眾後即不得與利害

關係人進行片面接觸如於著名之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

74

73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195

中聯邦通訊委員會欲訂定規則

限制有線電視業者得播出之節目通知民眾得對於規則草案提出評

論意見之期間並於一九七四年十月二十五日提供不同的業者及利

益團體進行口頭說明意見的機會其中有線電視業者反對該訂定該

規則認為草擬之規則將使付費電視業者難以播送特定受歡迎的運

動節目或劇情電影而傳統電視業者及委員會本身則贊成規則之訂

定認為付費電視可能吸取免費電台的觀眾造成受歡迎節目無法

繼續在免費電台中播放的情形法院於調查過程中發現許多利益

團體或個人曾與聯邦通訊委員會之委員或委員會中之人員進行片面

接觸就規則之內容進行實體討論因此法院主動要求委員會提出

曾進行之片面接觸的清單及詳細經過而依提出之資料顯示一九

七四年十月二十五日後委員會本應就已收集之各界意見進行討論

以決定應發布規則之內容但至一九七五年三月十日間委員會之

委員仍與利害關係人會面 18 次與有線電台之利益團體會面 9 次

與動畫及運動利益團體會面 5 次法院雖承認行政機關與公眾之

74 567 F 2d 9 (DC Cir 1977)

3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2

非正式接觸如同「麵包與奶油 75

於上述案例中可知法院之所以推翻行政機關行為效力的立論

基礎在於行政機關所為之片面接觸並未充分於紀錄中公開以使

各界知悉各方利益團體之立場並進而表示意見致使行政機關最

後作成之行為有明顯重大的瑕疵此與正式程序中實體決定是否

因片面接觸之情形而受影響判斷上並無二致

」在行政事務上是不可避免的

只要在不影響司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都是適當

的本案中法院並非僅以正當法律程序的觀點進行審查而是更

進一步說明本案委員會作成的公開紀錄未反應出利益團體代表的

意見這些意見亦未公開使各界得以進行討論而這些可能進行的

討論又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內容具有重要性因此委員會與相關利

益團體所進行之片面接觸並非僅止於不適當(inadequacy)而已

法院認定聯邦通訊委員會對於有線電視業者訂定之規則應為無效

76

二對於德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觀察

(一)德國法制中無規則訂定程序

相較與前述美國 APA 將程序分為行政裁決及規則訂定之程

序德國 VwVfG 中並未就行政機關訂定規則之行為亦即就行政

機關基於法律授權而訂定法規命令(Rechtsverordnung)之行為有

一般性之規範反之是在更高位階之基本法(Grundgesetz GG)

中對於法規命令之訂定予以規範

75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56 at 594 76 至於美國法制中的規則訂定程序與我國法規命令之訂定程序是否相

當以及受司法審查之範圍是否相同並非本文此處討論之重點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1

193

依德國基本法第 80 條第 1 項之規定聯邦政府聯邦內閣首長

或邦政府皆得依據法律之授權發布法規命令其授權之內容目

的及範圍應以法律明確規定法規命令中須明列其授權之法律依

據此外如依法律之規定得為再授權者須以法規命令為再授權

之規定至於法規命令訂定之程序本條第 2 項列有應得聯邦參議

院(Bundesrat)同意之事項第 82 條則規定法規命令應由發布之

機關簽署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應公告於聯邦公報且應明定生效

日期 77除此之外基本法即無其他程序規定 78例如無須說明訂

定法規命令之理由 79

如更進一步觀察德國法制關於訂定法規命令程序與進行聽證程

序之關係則可發現基本法第 103條第 1項保障人民之聽審權(Recht

auf Gehoumlr)但僅限於法院之審判程序並不及於行政機關所為之

行政程序

更無應經聽證程序始得發布法規命令之要求

80

77 如法律及法規命令未明文規定生效時者依基本法第 80 條第 2 項規定

於聯邦公報刊行之日終了後第 14 日生效

至於VwVfG本身雖然第 28 條第 1 項有給予當事人

78 如為聯邦政府或聯邦內閣首長訂定法規命令者相關程序即依聯邦政府

內部之議事規則或聯邦內閣共同議事規則之規定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Ehler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Rn 26 79 如有說明理由之必要者主要係因部分法規命令須得聯邦參議院之同

意為使聯邦參議院了解訂定相關法規命令之目的以及基於財政及預算

分配之考量而於法規命令訂定之內部程序中說明理由而非為使一般人

民知悉了解訂定相關規範之理由Theodora Ziamou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 69 (2000) 80 PierothSchlink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ect31 Rn 1080

3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4

陳述意見機會(Gelegenheit zu geben sich zu den fuumlr die Entscheidung

erheblichen Tatsachen zu aumluszligern)之規定然係保障受不利處分之當

事人於行政處分作成前得向行政機關就與決定具有重要性之事項

表示意見之機會亦不適用於訂定法規命令之行為與美國法制相

較德國VwVfG中並未就訂定法規命令之行為及程序有所規範 81

而是以權力分立及聯邦法律執行之角度以更高位階之基本法予以

規定在確立法規命令之民主正當性源自於法律之授權及相信行

政具有訂定法規命令專業的前提下德國法制普通缺乏民眾於相關

程序中得向行政機關表示意見之機會 82自然即未就禁止當事人與

行政機關禁止片面接觸為特定之規定 83

(二)無聽證紀錄排他性之制度

德國VwVfG中規定行政程序之進行以不要式為原則但例外

規定了二種特別之程序類型一為第 63 條至第 71 條之正式行政程

81 MAHENDRA P SINGH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49 (2001) 對於德國法欠缺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要求規範不

乏相關批評意見Ziamou supra note 79 at 93-101 82 Ziamou supra note 79 at 76-77 83 然而在此處須補充說明者德國法中司法得獨立於具體個案爭議之外

直接對於特定法規命令之形式及實質合法性進行審查依德國基本法第 93條第 1 項第 2 款規定對於聯邦法令或邦法令在形式上或實質上是否符合

基本法或邦法令是否符合其他聯邦法令發生爭議或疑義時聯邦政府

邦政府或聯邦眾議院四分之一議員得聲請聯邦憲法法院作成裁判(sect93 Abs1 Nr2 GG)亦即係由最高之司法審判機關對於法規命令之合法性進

抽象法規範審查(abstrakte Normkotrolle)因此雖然於訂定之過程中為

尊重行政權之專業而較缺乏民眾參與的過程但司法權對於行政權力行

使則進行相對高密度之監督審查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3

195

序(foumlrmliches Verwaltungsverfahren)另一則為第 72 條至第 78 條

之計畫確定程序(Planfeststellungsverfahren) 84其中VwVfG第

63 條以下之正式行政程序即為我國行政程序法第五十四條以下聽

證程序所參考之程序模式 85

正式行政程序與計畫確定程序之所以為特別之程序類型即在

於二者皆須踐行一定之程序亦即聽證程序德國 VwVfG 中聽證

程序之設計重點為以言詞辯論程序取代書面陳述意見但在交互

詰問質詢證人的部分仍與美國法制審判式聽證不同而特別不

同之處在於即使進行聽證程序德國法亦仍不採取聽證紀錄排他

性法則

而計畫確定程序則於我國行政程序法

第一六四條之規定中繼受之

以正式程序為例德國VwVfG第 68 條第 4 項規定正式程序中

言詞辯論的部分應作成紀錄而同法第 69 條第 1 項則規定行政

機關應斟酌行政程序之全部結果作成決定所謂「斟酌行政程序之

全部結果作成決定」並非指行政決定之基礎僅限於言詞辯論中所得

出之結果因此即使於言詞辯論外獲悉之資訊亦得列入考慮並

依自由心證評斷而作成結論 86

84 相關概念之說明參見 KoppRamsauer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sect63 Rn 1

行政機關如認為於言詞辯論外仍

有必要詢問當事人時亦得為之且本項規定亦不要求行政機關須

親自採證(Unmittebarkeit der Beweisaufnahme)只要有足夠證據供

85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97-98 86 StelkensBonkSachs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sect69 Rn 3-4

3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6

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進行判斷即可 87

至於計畫確定程序聽證亦為確保利害關係人及一般民眾於程

序中之聽審權因此利害關係人與及時提出異議之民眾享有於聽證

期日參與討論及說明之權利(sect73 Abs6 VwVfG)於聽證期日中

於聽證機關之協助下開發行為人利害關係人及時提出異議之

民眾提出意見之權限受影響之機關等對於計畫進行言詞面對面

之討論及說明並尋求妥協及共識此亦為計畫確定程序中聽證的

精神之後聽證機關即應就聽證之結果撰寫綜合意見連同未獲

得妥協之爭點轉交確定計畫機關(sect73 Abs9 VwVfG)聽證機關

就聽證程序之結果所為之綜合意見僅供確定計畫機關作成最後裁

決時參酌而確定計畫機關仍應依其專業綜合聽證機關之意見

其他機關之意見民眾之異議甚至鑑定人之意見對於未獲共識

之爭點進行判斷並作成最後之確定計畫裁決

88

三小結

且確定計畫機關

作成決定時其考量並不以聽證程序中所呈現之文件及事實為限

仍應基於職權調查原則對於必要之事實進行調查認定應其專業

對於公益及相關私益進行衡量至於在不要式的程序中依職權調

查原則的精神更無紀錄排他性法則適用的餘地

綜合前述關於美國 APA 成文法的規定及法院實務案例的見

解不難發現行政程序中禁止行政機關與當事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

進行片面接觸的精神重要的前提在於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要

87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69 Rn 6-7 88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74 Rn 7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5

197

求因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唯一得參考者即為聽證之紀錄為確保

聽證程序中所有資料處於所有當事人得以知悉的狀態當行政機關

與特定當事人間進行片面接觸時即須作成紀錄以使參與聽證程

序之當事人得於公開程序中透過交互詰問對於所有證據進行辯論

保障程序之「公平性」換言之並非所有片面接觸皆應予以嚴厲地

非難及指摘而是當程序之公平性在客觀上對於規則之訂定或裁決

之作成造成影響時始禁止片面接觸以下略以簡表說明本文中對

於美國 APA 中關於禁止片面接觸所作的觀察

程序特色

禁止片面接觸

之依據 法院審查

非正式

程序

行政

裁決

寬鬆之

程序要

其 他 個 別 法

令行政機關自

行 訂 定 之 規

則正當法律程

片面接觸客觀上

是否影響行政決

規則

訂定

通知及

評論程

正當法律程序

私人間有財產價

值性優惠的競爭

請求公開紀錄

是否反應所有公

眾的意見是否

給予公眾討論的

機會

正式

程序

審判式聽證

證據紀錄之排他5 USC sect557(d)

片面接觸客觀上

是否影響行政決

3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8

性 定

來源作者整理

由上表可知在美國法制下即使行政程序有違反禁止片面接

觸之規定或法理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

違法或無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

響換言之違反禁止片面接觸之程序瑕疵僅具有相對之效力

至於德國法制綜合其制度之觀察可知在遵循職權調查原則

的前提下即使進行聽證程序最後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仍不受聽

證結果之拘束不適用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因此德國VwVfG中並

無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而與美國法制之思考有間 89然而須注意

者因司法對於行政決定原則上可進行全面合法性之審查僅於行

政機關享有判斷餘地之事項其審查密度受有限制故行政機關與當

事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如有片面接觸之情事司法機關仍得就行政

機關職權調查之行使及其決定之內容是否違反經驗法則及論理法

則進行審查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如有瑕疵或

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關職權之行

使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 90

89 雖然德國 VwVfG 第 21 條規定公務員行使職務有偏頗之虞(Besorgnis der Befangenheit)時應行迴避之規定然此係為確保行政程序進行之「公

正性」而美國法制中禁止片面接觸之功能係為確保當事人間的武器平等

以保障程序之「公平性」因此不同制度發揮不同的規範功能行政程

序之法制並不因有迴避制度之設計即可發揮禁止片面接觸原則的功能

應予辨明

90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7

199

參我國司法實務案例觀察

一籌設安南加油站案

在高雄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二四八二四九二五

號判決中涉及原告(即被上訴人)依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十

六條第二項之規定 91向被告台南市政府(原處分機關即上訴人)

所屬之都市發展局申請核發籌建安南加油站之設站用地可供作加油

站使用證明(下稱土地使用證明)另有同時擬於鄰近土地設置加油

站之第三公司(訴訟中之參加人下稱A公司)由X代理亦向台南

市政府都市發展局申請核發籌建長安加油站設站用地之土地使用證

明A公司於尚未取得土地證明前即向台南市政府建設局提出許

可籌建加油站之申請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對於原告先提出之土

地使用證明申請案以資料不足為由命其補正而對於A公司後提

出之申請則先行核發土地使用證明(函 1)嗣後始核發原告申請之

土地使用證明而原告旋即向台南市政府建設局提出加許可籌建油

站之申請之後台南市政府建設局以A公司已完成許可籌建加油

站申請之補件程序即發函核准A公司籌建加油站之許可(函 2)

最後則依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八條第一項第三款之規定 92

91 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 16 條第 1 項「申請設置經營加油站者除本

規則另有規定外應檢具下列文件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請籌建

之核准helliphellip」同條第 2 項「前項申請設站用地屬都市計畫地區土地

且依有關法令規定須經核准始得供作加油站使用者並應檢附直轄市縣

(市)政府核發設站用地同意作加油站使用之證明文件」

92 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 8 條第 1 項第 3 款「申請於都市計畫地區及非

都市土地甲乙丙種建築用地遊憩用地及特定目的事業用地(加油站)

3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0

同側路段五百公尺內已核發A公司加油站籌建許可為由發函駁回

原告之申請(函 3)

原告不服分別對於前述之函 1函 2 及函 3 向中央主管機關

內政部及經濟部提起訴願請求撤銷原處分但未獲救濟即向高

雄高等行政法院提起課予義務訴訟(行政訴訟法第五條第二項)行

政法院審理本案之相關爭議點除在於法律面向上對於加油站設置

管理規則第八條第一項第三款規定中所稱「先申請」之解釋外在

事實面向上則在於承辦本案之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公務員於審

理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之土地使用證明申請時是否有濫用權力之

違法承辦公務員於受理本件分別由不同公司提出土地使用證明之

申請時曾將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洩漏予被告(原處分機關)之

顧問 Y(同時受 A 公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建設加油站並為 A 公

司代理人 X 之配偶)經法院調查以該承辦公務員違反刑法第三

一八條所定之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台灣高等法院台南

分院九十三年度上易字第十九號刑事判決)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即以

該刑事判決確定之事實為基礎以公務員與當事人有行政程序外接

觸之情事認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另外高雄高

等行政法院另以被告(原處分機關)核發參加人 A 公司之土地使用

證明有恣意優先通過之差別待遇有違平等原則進而不應核發

參加人 A 公司籌建加油站之許可此二行政處分(函 1函 2)皆

設置加油站者其申請基地應符合下列規定helliphellip三同一直轄市縣(市)

內與同一路線系統之道路同側既有或先申請之加油站入口臨街面地界

至少應有五百公尺以上之距離但直轄市縣(市)政府考量車流方向

認為有設站需要者不在此限」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9

201

違法駁回原告申請加油站籌建許可之處分(函 3)亦違法判決

撤銷相關原處分及訴願決定並判命被告應依判決意旨重行依職權

調查應否核准原告之申請本判決經最高行政法院以上訴無理由而

確定維持(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決)

二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原

告向被告台北縣政府(現新北市政府)檢舉某公司違反勞動基準法

有關工時薪資給付等規定並申請調閱卷宗被告經調查後函

復原告相關調查結果並拒絕閱覽卷宗之申請原告向被告再次表

明不服被告亦函覆說明原告對此二函覆不服提起訴願未獲救

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起訴請求撤銷訴願決定命被告應對原告

作成裁罰處分並准予原告閱覽被告與被檢舉公司於行政程序外接

觸所作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在請求閱覽行政程序外接觸所作

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部分原告主張被告所屬勞工局承辦人員

曾與被檢舉公司職員以電話聯繫接觸詢問該公司板橋辦事處之地

址電話未依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作

成書面資料然行政法院認為此項接觸係被告為調查被檢舉公司是

否有原告所申訴之違法情事所必須屬行政程序調查之必要為行

政程序內之接觸如有相關文件亦屬行政決定前準備作業之文件

得拒絕閱覽之申請故原告相關主張無理由此判決見解為最高

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判字第五二六號判決維持而確定

三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三號判決中因公

4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2

平交易委員會(即被告)接獲檢舉對於台北縣(現新北市)金銀

珠寶商業同業公會(即原告)進行調查認定其有違反公平交易法

第十四條第一項聯合行為之禁止規定而裁處罰鍰原告經訴願未

獲救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提起撤銷訴訟本件涉及原告除勸導

會員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販售飾金外另曾於民國九十四年八

月二十五日由立法委員陪同原告理事長前往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

會並請教事業以低於成本之價格銷售商品是否違反公平交易法等

問題由被告之主委接見被告並作成行政程序外接觸紀錄表此

次拜會並未作成結論或有任何會議紀錄原告嗣於同年八月二十九

日發函予全體會員將被告於座談中表示之見解附於檢送函說明

欄內警告業者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出售飾金行政法院最後

認定原處分並無裁量濫用裁量怠惰或其他裁量瑕疵判決原告之

訴無理由確定

四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

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所涉之事

實並非直接與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有關之案件而係財政部台

灣省中區國稅局之公務員(原告)因涉貪瀆罪嫌經刑事訴訟免訴

判決確定後向所屬機關(被告)申請因公涉訟輔助而被否准經

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作成駁回之復審決定而向台中高等行

政法院起訴提起課予義務之訴然原告處理稅務違章檢舉案件未

依規定調查證據更於原告住處(原告配偶經營之髮廊)回答被檢

舉人配偶所提規避課稅及裁罰之方法等問題原處分機關以其違反

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未保守業務機密且迴避詢問避免於辦公處

所外與被檢舉人之關係人有所接觸而申誡乙次據此行政法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1

203

認定被告機關以原告執行職務違背法令為由而否准其涉訟輔助之請

求原處分並無不法

五小結

綜合上述案例觀察對於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仍有

下列疑義有待釐清

(一)禁止程序外接觸人之範圍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為涉及當事人具有財產價值的競爭請求之典型案例原處分機

關承辦公務員直接接觸之對象雖非提出申請之當事人及其代表人

行政法院仍認定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因此本條

第一項規定中所稱「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指為何亦即禁

止程序外接觸所規範之「人之範圍」即有釐清說明之必要

(二)禁止程序外接觸事之範圍

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

三八三六號判決)中點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一個核心的問題

程序外接觸與職權調查之間應如何進行區分何謂法所允許為職

務上所必要之接觸行為何時又屬於法律所禁止之程序外接觸而

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

三號判決)中值得思考的是當事人拜會行政機關之情事是否

屬於應受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範之情形當事人與行政機關進

行的相關討論是否須與本案實體問題有關始屬於行政程序法第

四十七條限制之情形值得深究此外藉由本件事實可進一步

4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4

引導思考程序外接觸與遊說行為之差異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

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並非直接以

公務員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為由而認定其執行職務違法但

突顯出承辦公務員日常社交生活是否亦屬於程序外接觸的問題這

些問題皆可理解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禁止程序外接觸之

「事之範圍」而應深究說明

(三)違反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律效果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行政法院雖認定本件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

但並未以此為撤銷原處分之理由最重要之論證依據仍是以原處分

機關法律解釋之見解及行政處分有違平等原則等違法情事因此

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法律效果亦為應探究之問題

肆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檢視及檢討

一規範內容及法務部函釋見解

(一)立法意旨

行政程序法(下稱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於行政院提出之

法案草案中並無相關規定於立法委員提案版本中始有相關規定

並明言係參考美國法制最後於立法院委員會審查後採行委員提

案版本而於行政程序法中明定之 93

93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7-8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3

205

依本條立法理由之說明可知立法者主要係為「求行政程序之

公平透明避免行政機關受到不當之干擾」而制定本條規範此

外行政機關「不論是基於職務推行必要之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

觸對他方當事人之權益影響甚巨為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

之權益」行政機關於作成決定前片面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

程序外之接觸原則上應予禁止 94

因此我國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者對於本條所應發揮之功能側

重於透過程序之透明公開維持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在無偏頗的疑

慮下進行行政程序此由本條規定列於第一章第七節「資訊公開」

下亦可得知此與美國法制著重於審判式聽證程序之公平給予當

事人平等表示意見之機會以符合該國憲法所蘊含正當法律程序之

精神仍有一定的差異

(二)適用範圍

1 人之範圍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拘束而不得進行程序外接獲之

人為「公務員」依學者見解應為與行政程序之進行有關之公務員

包括依法令於行政程序中執行職務之公務員 95

94 前揭註

依此見解負有不

得為程序外接觸之義務者為行政機關內與待決事項行政程序之進

行有關且依法令執行職務之公務員依體系解釋所謂行政程序

應為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行政機關即應為本法第二條

第二項第三項所稱「代表國家地方自治團體或其他行政主體表

95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49

4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6

示意思從事公共事務具有單獨法定地位之組織」及「於委託範

圍內受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至於公務員之範圍因現行法

律上對於公務員並無統一之定義規定於公務員相關法規中有國

家賠償法第二條第一項刑法第十條第一項最廣義之公務員定義

有公務員服務法第二十四條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6亦有公務人員任

用法最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7本條規定所稱之公務員範圍為何即

有解釋之必要參酌本法基於行政機關之公正性而設置之迴避制度

(本法第三十二三十三條)與本條規定源自於正當法律程序之精

神相同因此在體系歷史及目的解釋的角度上應無二致但同

樣亦面臨本法缺乏公務員定義規範的問題基於正當法律程序之法

理為確保程序之公平與公正保障當事人之權益應採最廣義的

角度認為凡依法令從事公務之人員皆屬之 98如此可避免採公

務人員任用法最狹義定義造成許多公務員公營事業人員行政

機關內之約聘僱人員被排除之情形 99

96 公務員服務法第 24 條「本法於受有俸給之文武職公務員及其他公

營事業機關服務人員均適用之」

及採公務員服務法狹義定

97 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公務人員指各機

關組織法規中除政務人員及民選人員外定有職稱及官等職等之人

員」 98 關於應依本法迴避之公務員的範圍本文贊成學者湯德宗之見解參見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4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亦

採此見解 99 依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3233 條之規定司法人員審計人員主計人

員關務人員外交領事人員警察人員教育人員醫事人員交通事

業人員及公營事業人員等皆不適用該法規定此外須依法享有俸給者

始適用公務員服務法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5

207

義造成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因未依法受有俸給而不

適用之情形至於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及第十七條雖定有公務員之

保密及自行迴避義務其規範目的在於明定公務員應受行政懲處之

情形以維持行政內部之紀律此與本法第三十一三十二及四十

七條係規範正當法律程序內涵之立法目的有間因此在公務員範圍

的解釋上無須為相同處理

本條規定限制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程序外之接

觸依立法理由之說明不論是「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觸」皆屬

限制之列 100因此受限制者為雙向接觸不論主動接觸之發動者為

公務員或當事人一方 101然未瑧明確者為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所指為何立法者於本條中明白不採用「代表人」「代理人」「輔

佐人」「法定代理人」及「利害關係人」等行政法規範或理論上常

見具有明確內涵之概念解釋上應認為係立法者有意排除使用相關

概念使用「代表利益之人」一詞可使受規範者涵蓋的範圍更為

廣泛換言之於程序中不論以自己名義或當事人名義凡宣稱為

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 102

綜合上述分析行政機關內或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

體於受委託範圍內依法令執行職務之人就其執行之承辦案件與

當事人及凡代表其利益之人(宣稱或依相關事實認定)依本法第四

或依相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

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人為行為之人皆可認為係代

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10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01 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0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0

4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8

十七條之規定皆不得為程序外接觸如此解釋涵蓋之人之範圍

雖已廣泛但如行政機關內非承辦人員之其他公務員 103

或其他已

參與或可能參與程序而有決定權之人員(例如各委員會之外聘專家

委員)仍不屬之美國 5 USC sect557(d)之規定範圍及於行政機關

內任何成員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

成員相較之下我國規定仍較狹隘

2 事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二項所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在現今

媒介多元及資訊發達的社會中接觸的方式亦隨之多元不論以任

何方式凡進行討論提供資訊甚至關說或遊說皆屬於接觸之態

樣以遊說行為為例本質上為人民受憲法上保障之請願行為 104

我國為使遊說遵循公開透明之程序防止不當利益輸送另制定

遊說法規範遊說之行為依遊說法第二條第一項遊說之定義 105以及

同法第二條第三項被遊說者之範圍 106

103 前揭註

可知遊說法著重於進行遊說

人民與中央地方首長或政務官員就政策議案進行之接觸受規

104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4(2008) 105 遊說法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遊說指遊說者意圖影響被遊說者或

其所屬機關對於法令政策或議案之形成制定通過變更或廢止而

以口頭或書面方式直接向被遊說者或其指定之人表達意見之行為」 106 遊說法第 2 條第 3 項「本法所稱被遊說者如下一總統副總統

二各級民意代表三直轄市政府縣(市)政府及鄉(鎮市)公所

正副首長四政務人員退職撫卹條例第二條第一項所定之人員」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7

209

範者不包括一般處理公務之公務員亦不及於中央地方首長或政

務官員為執行職務主動與人民進行接觸 107因此受遊說法規範之行

為與行政程序法所規範之範圍不盡相同如於特別情形下發生競合

規範的情形時例如於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中因遊說法採強制登

記及資訊公開制度(遊說法第十三條至第十九條)相關登記資料及

資訊之公開在程序上已符合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所要求之精

神至於關說 108並無其他法律就其程序及公開有特別規定仍屬

應適用本條之行為 109

至於接觸所涉及之內容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

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條立法意旨主要乃在確保

行政機關執行職務之公正性以避免偏頗縱接觸內容係屬程序事

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行政程序外接觸之事

項不分有利或不利於當事人均有本法第四十七條之適用」因此

涉及相關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反之美國

5 USC sect557(d)明文規定限於與待決事件有關之實體內容我國限

制範圍則明顯較寬對公務員產生較多桎梏此為受學者批評之

110

107 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之行為依遊說法第 5 條第 1 款之規定為排除適用

之事項相關問題參見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5 108 關說之意義可參酌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第 2 點之規定「(五)請託

關說指其內容涉及本機關(構)或所屬機關(構)業務具體事項之決定

執行或不執行且因該事項之決定執行或不執行致有違法或不當而影響

特定權利義務之虞」 109 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6 110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4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0

3 程序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定立於本法第一

章總則篇因對於「行政程序」之種類及範圍並無特別規定故舉

凡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作成行政處分締結行政契約訂定法規

命令與行政規則確定行政計畫實施行政指導及處理陳情之程序

皆屬於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行政程序與美國 5 USC sect557(d)

僅適用於進行審判式聽證程序始於指定主持聽證之行政機關等規

定內容相較本條規範之程序類型無所不包亦涵蓋整體程序然

此亦為學者指出宜檢討之處 111

4 得進行接觸之情形

公務員於行政程序中基於職務上必要所為之行為不受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限制於行政程序開始後公務員執行職務

處理待決事項所為之必要行為如受嚴格限制將造成行政機關執行

職務困難反而妨礙行政程序之進行所謂基於職務上必要之行為

如通知當事人或其代理人補提文件陳述意見或出席聽證通知當

事人提供證據資料當事人閱覽卷宗資料等 112

111 前揭註

換言之行政機關

為確定作成行為所涉及之事實關係須進行事實及證據之調查依

職權調查原則行政機關依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不受當事人主張

之拘束(本法第三十六條)因此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

定本係表彰行政程序採取職權調查原則之精神故行政機關承辦

人公務員於職權調查範圍內所為之行為即非應予禁止之程序外接

11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1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9

211

行政程序中行政機關職權調查之目的係為使行政機關了解事

實狀態及公私益狀況成為作成後續行為時之基礎此與行政訴

訟中法院為維護雙方當事人武器平等所為之職權調查並不相同不

可不察 113因此如行政機關非基於了解事實及利益狀態之目的所

為之行為即非屬職權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行政

機關打電話至被檢舉之公司該公司之地位為申請之相對人(本法

第二十條第一款)114

此外如個別法有特別程序規定時即應依該規定之目的解釋

應為之職權調查行為行政程序法中職權調查之規定即應立於補充

地位

為行政程序之當事人且行政機關係為職權

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法院稱此為「行政程序內之接觸」並無限制之

必要見解堪稱正確

115

(三)為程序外接觸之處理

因此在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定時仍須配

合待決事項所應適用之個別法規依規範目的判斷個案中職權調查

行為之必要性

既然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所指之行政程序為本法第二

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為之「行政程

113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 114 行政程序法第 20 條第 1 款「申請之相對人」為申請人請求行政機關

對其作成行政行為之人不可誤認為行政機關本身參見陳敏行政法總

論頁 771自版七版(2011) 115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8

5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2

序外」接觸即為行政機關與個案程序當事人在行政程序法規範之

程序外所為之接觸 116對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解釋如認

為凡行政程序外之接觸既為法所不許公務員本即不得為之是以

應作成紀錄或將書面文件附卷者仍為職權調查所必要之「程序內

行為」117

依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

益之人以書面方式為程序外接觸時應將所有往來書面文件附卷

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如以其他方式為程序外接觸者依同條第三

項之規定並應作成紀錄至於本項並未規定書面紀錄應附卷此

應係立法疏漏解釋上應與同條第二項之規定相同始能達成本條

之立法目的

則此見解不僅未正確認知此制度規範之目的亦有違法

規範之體系解釋更何況如此解釋公務員須將所有依職權調查事

實及證據之行為一一紀錄並予以附卷反而將造成公務員執行職務

之重大困擾因此相關說法應非的論

118

至於附卷之書面文件或紀錄應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因本條

第二項並無「主動」公開之規定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

字第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法第四十七條「亦寓

有保護公務員之目的俾使公務員於行政程序外凡與待決事件有關

之意見交換時皆應將所有往來之書面文件附卷或作成書面紀錄

(同條第二項第三項參照)以間接保護公務員」「行政機關就

11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

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37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117 此為本文發表於研討會時曾被提出之論點 118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3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1

213

待決事件縱有裁量權限亦不得恣意仍應為合義務裁量復有相當

行政救濟程序可資救濟既將接觸資料附卷供其他當事人閱覽即

已達公開之目的如認須主動通知其他當事人不僅衍生通知範圍

及技術上之爭議亦不利待決事件相關程序之迅速進行」「如與本

法第四十五條第一項『主動公開』之用語為比較可推知同法第四

十七條第二項所稱之『公開』者並無主動通知之意」故認為無

須主動公開僅須依申請而公開即可然此見解遭到學者批評認

為如此解釋過於消極本規定為個案資訊唯一主動公開之規定與

政府資訊公開法主動公開之立法目的不同且此解釋將使實體決定

前當事人仍無法知悉有程序外接觸之情形仍會引發行政機關有

偏頗的懷疑與立法意旨不符 119由立法理由觀之本項規定既為

「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之權益」並使其他當事人因文件或紀

錄附卷而有表示意見之機會 120

至於「其他當事人」當然包括申請之相對人(本法第二十條第

一款)至於已知之利害關係人行政機關得通知其參加程序(本法

第二十三條)因可藉由知悉程序外接觸情形而判斷自身利益受影響

之範圍及程序故解釋上亦屬之

如行政機關未主動公開相關資料

實無法發揮立法之功能故相關批評意見應值得贊成

121

(四)違反之法律效果

且依前述行政機關應主動公

開附卷之書面文件及紀錄時即無限制解釋「其他當事人」範圍之

必要

119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153另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2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21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

5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4

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為程序外接觸如已依同條

第二三項之規定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

開後該程序瑕疵即「補正」122

二本文之思考與檢討

但不妨害依相關法令(如公務員

服務法)及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對公務員之行政懲處責任為認定

反之如未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行

政程序即具有無法補正之瑕疵而成為得據以撤銷實體決定之事由

(一)行政法律關係中行政機關義務之規範

現代行政程序法制除以行政行為作為討論之重心外亦逐漸

著重行政法律關係(Verwaltungsrechtsverhaumlltnis)為基於行政法規

就特定事項於二個或二個以上之法律主體所產生之法律關係 123

本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為行政程序外接觸之規定即係對於

公行政明文課予之行政法上程序義務且規範於行政程序法總則部

為行政法上之權利義務關係行政法律關之成立變更或消滅可

依法令規定行政處分行政契約或事實行為並存在於具有行政

法權利能力之主體之間行政法律關係除強調人民於行政法上所享

有之權利及應負擔之義務外同時亦包含公行政主體之權利義務內

容而公行政之義務除由法律明文規定外亦可由行政依法維護

公益之一般義務或由人民之權利或由行政法上債務或補償關係

而得出

122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10-111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123 Maurer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sect8 Rn 16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3

215

分依體系解釋及國內多數見解除特別法有較嚴謹之明文規定外

為行政機關應遵循之最低程度規範 124立法者有意參酌美國APA之

立法例制定本條規定即明文課予行政機關於正當行政程序中應負

之義務我國行政程序法採行德國VwVfG之基本架構援用職權調

查原則之精神但為補強德國法制對於正當法律程序不足之處而

引進美國法制本意甚佳行政機關於個別案件中既負有維護公益

之一般義務並透過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以維護公益及私益如行

政機關於職權調查權限外進行程序外不當接觸而影響公益及私益

之保障時應屬於違背行政機關義務之程序行為即應予規範禁止

由此觀點出發即不宜認定本法第四十七條僅為訓示規定而應更

積極地承認行政機關依法負有一定之程序義務 125

(二)歷史解釋與目的解釋之思考

1 由立法理由中探知之規範目的

本法第四十七條所欲發揮之功能參酌立法理由之說明包括

防止行政機關偏頗及保障當事人權益 126

124 蔡茂寅等前揭註

因此一方面強調行政機

2頁 19-20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

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 554-557五南出版社(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 19-20(1999)少數見解認為此說無說服力並無標準足以認定行政程序法屬

「最低程度之程序保障」參見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

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

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28(2007) 125 本文就此所持之論點與審查委員之見解容或有間特此說明 126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5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6

關之公正性另一方面又強調當事人間權益之公平性因特別強調

保障當事人權益則反應出大陸法系中基本權程序保障功能之思

維此外亦希望藉此對於盛行於行政機關實務上「關說」之情形

進行規範以使關說之行為透明化 127

行政程序法中一個條文如由立法意旨觀之可同時達到程序

之公正性公平性及公開性的功能應可推知立法者對於法制設計

本質認識有不清之處因此何者始為法制本質上應遵循的精神

實應仔細思考否則將出現規範主軸不清規範範圍不明之謬誤

對於此點實不宜一概以我國法制與美國法規範不同

如此資訊之公開性亦為本

條所欲發揮之功能

128

2 由法制之規範功能為解釋

而為不同

的解釋以自圓其說

美國透過司法機關所為之判決強調 5 USC sect557(d)之規範目

的在於保障當事人間之公平性使審判式聽證程序中對於片面接

觸情事不知情之其他當事人得以有機關獲悉相關情事並表示自

己的意見姑且不論維護程序公平性為本體或係保障當事人程序之

工具 129

127 葉俊榮前揭註

禁止片面接觸之本旨仍在於維護正當法律程序中各當事人

間武器平等的精神強調的是正當法律程序中「公平」的面向此

116頁 137 128 參見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一)之說明 129 此涉及美國法上對於正當法律程序本質之討論關於工具說及本體說之

見解參見蔡穎瑩前揭註 15頁 19-24本文於此不予深論但相關討

論亦反應出即便在美國法制中程序規範是否具有獨立性或僅係發揮輔助

實體決定之功能並非有一致見解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5

217

外美國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拘束審判式聽證程序中行政機關之行

為而不適用其他程序中作成決定者原因在於該程序中採用證據

紀錄排他性行政機關僅得依紀錄資料作成決定藉此使當事人皆

得以對於紀錄中之證據及其他資訊進行攻擊防禦始產生禁止片面

接觸之法制設計

我國對於權利保障與行政程序之關聯受德國法制及其理論之

影響強調行政程序對於實體基本權保障之重要性 130

(三)規範範圍之釐清

解釋上正

當行政程序有助於行政機關作成正確決定以避免人民之權益受到

不法之侵害因此保障當事人於程序中武器平等之公平性應有助

於發揮此行政程之基本功能我國繼受美國法制於行政程序法中

增設德國法上所無之禁止程序外接觸的規定在規範功能上即應為

摘取該法制特別之規範功能以強化我國行政程序法制因此本

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在解釋上仍應強調側重於正當法律程序中之

「公平性」保障當事人間進行攻擊防禦時之武器平等藉以保障其

實體權利否則錯誤認知本條之規範功能即易掉入行政繁瑣的

工作泥沼中亦即不論於何種程序中公務員執行職務進行調查

皆作成紀錄或將所有書面附卷以求自保而使本條成為促進行

政彈性及效率之障礙是故為使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能夠發揮

一定之規範功能在解釋上即應為一定之調整及限縮

1 適用的程序類型宜限制

130 例如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於政治庇護案中即明白指出行政程序有助保障

實體之基本權利BVerfGE 56 216 (236ff)

5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8

本法第四十七條列於行政程序法總則導致不論最後行政行為

的態樣為何皆適用之本條規定如此結果與本條立法精神大相逕

庭實有限縮之必要否則亦與效率的要求不符 131以行政指導及

陳情為例本質上為非正式行政行為未發生實質法律效果並無

須適用禁止片面接觸以維護當事人間武器平等之必要而行政規

則為行政機關內部規範欠缺直接對外拘束人民權利義務之法律

效果亦無適用之必要至於法規命令本質上為「一般性政策的

制定」本即應廣納各方意見實不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 132而重點實為各方在訂定規範的過程中有對等的討論對話機

會因此本質上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以保障當事人間公平的行

為為行政處分及行政契約此二大行政行為態樣 133

至於在作成行政處分及締結行政契約之程序中對照美國及德

國法制尚須進一步檢視我國聽證程序之設計

134

131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11(2001)

我國關於程序類

型的設計類似於德國法制而非美國法制本法雖有要式聽證程

序之設計亦規定聽證須作成紀錄(本法第六十四條第一項)然除

132 湯德宗前揭註 122頁 109 133 計畫確定裁決性質上亦為行政處分且涉及多元利益的調和如日後我

國確實執行確定計畫之程序自應適用本法第 47 條之規範 134 本法並未就締結行政契約應進行聽證之規定然如舉行聽證可使其他利

害關係人有參與程序之機會且如作成行政處分依法應舉行聽證但締結

替代該行政處分之行政契約卻無須聽證可能使行政契約成為規避聽證的

工具參見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

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

集頁 282元照出版社(2002)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7

219

法規有明文規定外聽證紀錄為行政機關作成行政處分時應斟酌之

文件(本法第一八條第一項)並非唯一具有排他性之資料遵循

職權調查原則之法理而與德國法制相近因此如欲保留本法第四

十七條之規定並貫徹前述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理精神本文建議

於修法增訂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效力的前提下建議限縮本法第

四十七條規定而僅適用於特別程序中即正式聽證程序及計畫確定

程序此處所持限縮本法第四十七條程序態樣適用範圍之見解主

要論證依據為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與當事人間公平性的關聯此為

德國法制所無行政程序法立法之際我國繼受美國法時亦未配合

建立相關觀念也因此導致現行規定過度擴張禁止程序外接觸之範

圍造成法理邏輯混亂亦可能成為行政機關及公務員之掣肘因

此本文此處之見解亦僅建議係回歸法理一致性而提出之修正意見

而已

2 人的範圍宜擴大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所規制之人一方為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

一方為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達前述立法目的使所有相關

資料皆呈現當事人面前理論上本條宜儘量包括所有可能建立接觸

之管道因此受規範之人的範圍宜擴大因此在解釋代表當事人利

益之人時不應侷限凡宣稱為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或依相

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

人為行為之人皆應屬之不限於代表人代理人或輔佐人等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涉及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分別提出之設籌加油站申請且

二者之申請具有排他的競爭性如依美國法制屬於涉及「有財產

5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0

價值性優惠的競爭請求」之事件特別應注意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承辦公務員有洩漏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予被告機關之顧問 Y

的情形而被判刑確定於參加人 A 公司之申請事件中名義上之

申請人為該顧問 Y 之配偶 X於論斷是否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

一項之規定時即涉及參加人 A 公司被告顧問 YY 之配偶 X 彼

此間的利益關係在 X 提出之申請案所進行之行政程序中實際上

之申請人仍為 A 公司原處分機關未明察 X 是否係以代理人身分提

出申請命其提出委任書處理有可議之處而承辦公務員雖係與

被告顧問 Y 接觸以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由此情形亦

可判定承辦公務員既已受理 X 作為 A 公司代理人所提出之申請

案且 Y 一方面為該申請案中代理人 X 之配偶且同時亦受 A 公

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興建加油站依相關事證可認定 X 係為 A 公

司之利益為行為與其配偶及 A 公司間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

故可認為承辦公務員係主動接觸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於 X 代理 A

公司提出申請之程序中有為程序外接觸之情形本案原審判決及最

高法院判決中僅援引刑事判決所確定之事實直接認為承辦公務

員於處理原告申請之案件中認定與X所為之接觸係屬於違反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情形不僅未就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

件進行涵攝說明未仔細辨明不同程序間之當事人及代表其利益人

的關係雖結論並無錯誤但推論仍未臻嚴謹明確

然而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是否只限於承辦公務員我國法的

解釋與美國法明文規定不同美國法明文規定機關內所有成員或其

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皆不得進行

片面接觸不限作成決定之人員如此始可歸避承辦人員透過機關

內其他人進行接觸卻不受規範的可能我國規範之範圍過於狹隘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9

221

此亦為建議宜修正之處

3 事的範圍宜限縮

如前所述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九六二

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時「縱接觸內容係屬

程序事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因此涉及相關

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此與美國法之規定不

同然誠如前述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中 135法官以「麵包與奶油」的關係來形容行政機

關與公眾間非正式之接觸互動表示公務員實不可能脫離公眾生活

而獨立存在且在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中 136法官亦以人情事理的角度看待

公務員的社交生活因此行政機關與公眾之接觸只要在不影響司

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並無全面禁止之必要只

有對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問題進行程序外接觸可能引起當事人公平

防禦的疑慮始有限制之必要前述法務部之見解不僅誤認禁止

程序外接觸之立法目的過於側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忽視當事人

間的公平性且理想性地過度限制程序外接觸之事項忽略人情事

理應不可採因此建議修改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規定明文

限定於就待決事項之實體問題為接觸時始有限制之必要 137

於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

字第五三號判決)中當事人曾由立法委員陪同前往原處分機關

135 567 F 2d 9 (DC Cir 1977) 13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137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6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2

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會討論法律解釋問題因原處分機關依本法

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作成紀錄附卷故無違法情事可言然嚴

格說來本案當事人拜會原處分機關時討論法律解釋問題並非違

法禁止之關說行為亦不屬於遊說法所定應強制登記之行為且如

未涉及個別具體案件之實體問題而限於法律解釋之請益則本質上

亦不應屬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情形本無須受限制當

然為免爭議及為求自保行政機關得製作相關紀錄但仍應與本法

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無涉

至於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

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公務員受理違反贈與稅法之稅務違章案件

於妻子經營的髮廊中遇見被檢舉人之妻子詢問被檢舉人所涉及之逃

漏稅事件公務員告知若主張被檢舉人無贈與情事應出具有關書

面資料以為證明最後並認定被檢舉人無逃漏稅情事而擬簽結該檢

舉案本案中被檢舉人既為稅務違章事件中之當事人其妻在客

觀上可認為代表其利益之人公務員應不得與其於程序外就逃漏稅

事件之實體問題為接觸公務員於自家經營的髮廊面對被檢舉人之

妻子提出相關詢問而為答覆時與前述案例不同之處在於公務員

並非僅就抽象法規範的解釋進行回答而已就承辦之被檢舉案件具

體內容之認定可能性進行回答應已涉及實體問題公務員與被檢

舉人之妻子所為之接觸已超越公務員社交生活之對話範圍已屬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外接觸實應依本法第四十七

條第二項第三項之規定作成書面紀錄並予以附卷及公開

(四)重視違反之法律效果

行政機關公務員所為之行政程序外之接觸行為姑不論可能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1

223

生公務員懲處之法律效果但就行政程序之法制而言可經由依本

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規定作成紀錄將書面文件附卷並

主動公開而將此瑕疵予以補正未損及當事人程序中武器平等之

公平性然未經補正之瑕疵即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而未踐

行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所要求之行為者依美國法制之

觀點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違法或無

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響即使

採職權調查原則之德國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

如有瑕疵或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

關之行為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二國法制對於程序瑕

疵之法律效果實有異曲同工之處 138

反觀我國對於公務員所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行政機關之處

置較強調對於公務員之行政懲處

139

138 關於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參見本文貳三之論述

而未仔細審酌其行為是否該當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件是否已依同條第二項第三項規

定為補正之行為亦未審酌未補正者此程序瑕疵對於實體決定影響

之程度而法院於爭訟案件中主要仍審酌實體決定之違法性而

未深入論證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對於實

體決定之影響及重要性我國法院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論證之深度

及密度依本文前述觀察與美國司法實務相較實仍有相當大之

差距因此行政機關及法院宜強化對於本條規定之認識及解釋

139 經查詢公務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之保障案件決定書查詢系統(httpwwwcsptcgovtwptcindexasp)以公務員違反公務員服務法第 4 條保密義

務而作成之復審或再申訴決定至民國 100 年止即計有 14 筆決定書

6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4

而對於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合法性進行審查時更須體認程序外接

觸之程序瑕疵與實體決定間之關聯性並進行深入說理論證如此

始可提升本條規定之重要性並落實禁止程序外接觸而確保當事人

程序權益之法理精神

伍結語重新檢視聽證法制之契機

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繼受美國法制並將其融合至以德國法

制為主軸的行政程序法時未深入探究美國正當法律程序之精神

APA 中程序類型之特性即於行政程序法中強行置入禁止片面接觸

之規定本文以相當篇幅介紹美國 5 USC sect557(d)禁止片面接觸之

法理及實務案例並與德國法制進行比較目的即在於突顯現行規

定法理混淆及制度設計缺乏一貫性的缺失此外台北高等行法院

九十四年度訴字第七五二號判決及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五年度判字第

一二三九號判決此一具有高度重要性及爭議性的案件中(高速公路

電子收費系統案或稱為 ETC 案)中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重

要性未受重視益發突顯我國實務界對於此制度之認識有限因此

本文嘗試以回歸法制本旨的角度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禁止程序外

接觸之規定重新檢視其立法目的並對於本條之適用範圍提出檢

討修正之意見

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德國

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備受爭

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聽證程序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3

225

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到重視在

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際如能重新

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程序之法制得以

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化」有所助益

6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6

參考文獻

書籍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

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

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5

227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期刊文獻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 8-21(1999)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3-120

(2008)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

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

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1-33(2007)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2-17(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

頁 18-33(1999)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12 TEX TECH

ADMIN L J 223-279 (2011)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6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8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專書論文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

頁 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

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

壽論文集」頁 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

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

總論篇頁 112-168三民書局(1998)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49元照出版

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

行政程序法論頁 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51-83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7

229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67-209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 25-155元照出版社

三版(200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

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6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0

摘要

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公務員與當事人為行

政程序外接觸的規定係仿自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而本

條自行政程序法施行至今逾十年以來並非行政法學界及司法實

務界重視及討論的重點然而本條規定卻為行政機關在具體程序

中重視之規範甚至可能導致行政機關承辦人員在具體情形中無

所適所或形成困擾因此本文先就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關於禁止

片面接觸之規範針對成文法規定及司法實務案例進行說明及觀

察以掌握美國相關法制之精神及本旨此外亦介紹德國法制之

精神並就我國司法實務涉及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案例進行

觀察探究我國對於本條精神之運用是否仍有待釐清之處在回

歸法制本旨之深入研究後即不難發現此程序機制之基本功能

在於確保正式的聽證程序中當事人間攻防之程序公平性並非著

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總則部

分而非強調聽證程序公正性之維持在體例安排上即與制度之

本質混淆亦容易導致實務見解不明確而產生許多疑義

面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

德國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

備受爭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

聽證程序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

到重視在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

際如能重新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9

231

程序之法制得以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

化」有所助益

7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2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 Review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n the American and German Legal Systems

Ling-Ching Fu

Abstract

sect47 APA of Taiwan stipulates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and follows the regulations in the APA of the USA

Since the APA in Taiwan came into effect in 2001 this regulation

hasnrsquot stayed in the center of the legal researches and practice in

Taiwan Howeve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public officials in

concrete case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eaning and the nature of this

regulation the similar regulations an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he

USA are first examined in this article Meanwhile the German legal

system regarding this problem is also introduce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aiwan will be also intensive observed The application

possibility of sect47 APA of Taiwan as well as the viewpoints in the

practice will be acquainted At last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protects the fairness

between the concerned parties in the formal hearing procedures but

not the neutrality of the responsible authority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1

233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nature of this legal institution has

not been correctly understood in Taiwan It leads to the result that

the APA of Taiwan should be further reformed An amendment of the

APA of Taiwan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Keywords ex parte communication due process hearing trial-type

hearing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 formal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8-21(1999)
  •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113-120(2008)
  •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1-33(2007)
  •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2-17(2001)
  •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18-33(1999)
  •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112-168三民書局(1998)
  •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4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51-83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67-20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25-155元照出版社三版(2006)
  •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 摘要
    • Abstract
Page 7: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由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 …cycu.lawbank.com.tw/Download/30/01300005.pdf接觸或禁止片面接觸為核心議題之研究論著。即使在司法實務上,也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

169

國行政程序法等法制之整合有更深一步的觀察及研究

貮外國立法例

一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禁止片面接觸法制簡介

(一)一九七六年聯邦行政程序法修法前

1 美國聯邦憲法之正當程序條款

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APA)於一九四六年制定並於一九六

六年編入聯邦法典(United States Code USC)第 5 篇(Title 5)

時並無禁止「片面接觸」(ex parte communication ex parte contact)

的規定當時法院通常依據美國憲法上正當程序條款(due process

clause)對於行政機關之行為進行評價 9

正當法律程序概念之形成最早源自一二一五年英國大憲章

(Magna Carta)第 39 條所稱依國法(by the law of the land)判決的

觀念

10

9 ERNEST GELLHORN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277 (2006)

而正當法律程序(due process of law)一詞首見於西元一

10 英國 1215 年大憲章第 39 條「任何自由之人非經同級貴族之合法審

判或依國法之判決不得予以逮捕監禁沒收財產剝奪法律保障

放逐或受任何方式之傷害」(No freemen shall be taken or imprisoned or disseized or exiled or in any way destroyed nor will we go upon him nor send upon him except by the lawful judgment of his peers or by the law of the land ) 原 文 參 見 The Text of Magna Carta httpwwwfordhameduhalsallsourcemagnacartaasp Fordham University (last

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70

三五四年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三世(Edward Ⅲ)時期改寫大憲章條

文後之第 3 條「任何人無論其身分或地位『非經正當法律程序』

(by due process of law)不得流放沒收財產拘禁剝奪繼承權

或處以死刑 11」而在美國一七六一年生效之聯邦憲法增補條文

第 5 條(US Constitution Amendment V)明白揭示正當法律程序一

詞「任何人非經陪審團提起控訴不得受死刑或其他不名譽犯罪之

審問但戰時或危難時期服役之陸海軍國民軍所發生案件不在

此限同一罪案不得令當事人受二次以上生命或身體之危難不得

強迫刑事罪犯自證己罪亦『不得未經正當法律程序』(without due

process of law)剝奪其生命自由或財產若非有公平之補償不

得將私有財產徵收公用」12

visited Oct 31 2012)

此外一八六八年生效之美國聯邦憲

11ldquoNo man of what estate or condition that he be shall be put out of land or tenement nor taken nor imprisoned nor disinherited nor put to death without being brought in answer by due process of the law rdquo原文參見 Victorian Consolidated Acts Australasian Legal Information Institute httpwwwaustliieduauaulegisvicconsol_actiaaa1980240s8html (last visited Oct 31 2012) 12 ldquoNo person shall be held to answer for a capital or otherwise infamous crime unless on a presentment or indictment of a Grand Jury except in cases arising in the land or naval forces or in the Militia when in actual service in time of War or public danger nor shall any person be subject for the same offence to be twice put in jeopardy of life or limb nor shall be compelled in any criminal case to be a witness against himself nor be deprived of life liberty or property without due process of law nor shall private property be taken for public use without just compensationrdquo原文參見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Constitution Society httpwwwconstitutionorgusconstihtmamend5 (last visited Oct 31 2012)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9

171

法增補條文第 14 條(US Constitution Amendment XIV)第 1 項

(Section 1)則規定「凡出生或歸化於美國並受其管轄之人皆為

美國及其所居之州之公民無論何州不得制定或執行損害美國公

民特權或豁免權之法律亦不得『未經正當法律程序』(without due

process of law)剝奪任何人之生命自由或財產亦並不得否定管

轄區內任何人法律上受平等保護之權利」13增補條文第 5 條主要

規定人民於刑事司法程序之權利但關於正當程序條款提供之保

障解釋上並不以此為限主要目的在於保障人民之生命自由及

財產免於遭受國家公權力(立法行政及司法)恣意及不合理之

侵害 14而增補條文第 14 條第 1 項之規定係限制各州權力之行使

藉此拘束各州政府所有之行為以保障人民之實體權利此二者

即為美國聯邦憲法正當程序條款之規定並為各州憲法所仿效進

而成為美國保障人民基本權利的普遍概念 15

13 ldquoAll persons born or naturalized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subject to the jurisdiction thereof are citizen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of the state wherein they reside No state shall make or enforce any law which shall abridge the privileges or immunities of citizens of the United States nor shall any state deprive any person of life liberty or property without due process of law nor deny to any person within its jurisdiction the equal protection of the laws rdquo原文參見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Constitution Society httpwwwconstitutionorgusconstihtmamend14 (last visited Oct 31 2012)

14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70元

照出版社二版(2005) 15 關於正當法律程序原則之發展歷程參見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

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頁 55-66(2005)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

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頁 15-19(2008)

1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72

2 正當程序條款之內涵

雖然在字義上正當程序法律程序的保障似侷限於程序正當合

法的要求但是隨著美國最高法院在司法實務上強化憲法增補條文

第 14 條第 1 項的解釋及適用確立了正當程序中對於實質正當的要

求 16因此正當程序條款兼具程序與實質之內涵包括了程序上

之正當程序( procedural due process)與實質上之正當程序

(substantive due process)二個層面 17前者為國家公權力限制人

民生命自由或財產時所應遵循之程序正當的問題而後者則為

法院審查立法者通過之法律以確保其規範內容實質公平的問題

尤其實質上之正當程序於個案中強調立法達成目的與手段間合理

適當關聯性或比較個別法益(人民基本權利)及公益的維護以

判斷立法是否正當此與我國憲法第二十三條所揭櫫之比例原則及

公益原則相近 18

反之程序上之正當程序即強調程序正義面向確保國家公權

力行使程序之公平正當適用時美國法院發展出「二元分析法」

(bifurcated analysis two-tier analysis or two-stage analysis)首先

須先界定系爭利益是否為生命自由或財產如屬肯定則進一步

此點為了解正當法律程序的觀念時須注意不得

「以辭害意」之處

16 關於正當程序之實質正當於美國法制的發展參見郭介恆正當法律程

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

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 134 以下三民書局(1998) 17 湯德宗前揭註 14頁 170 18 郭介恆前揭註 16頁 163-164湯德宗前揭註 14頁 173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11

173

判斷用以剝奪或限制該等利益之程序是否充分正當 19換言之

須先確認受保護之利益並進一步決定為保護該利益而應進行程序

之充分性 20在行政程序中鮮少涉及生命權的限制或侵害主要

仍是在判斷受保護之自由或財產等利益是否經由正當之程序而受到

限制 21然而因行政決定涉及的公私益形態日益多元政府作成決定

時須考量的事由不一而足且特定的程序權利(procedural right)例

如當面詰問證人由公正之作成決定者舉行聽證又有相當程度地影

響程序之公正性及實體決定之正確性導致程序應如何進行始謂正當

(due)的問題實無法一概而論依美國聯邦上訴法院法官H Friendly

的綜合分析憲法層次上正當的程序包含了下列要素 22

公正的裁決機關(an unbiased tribunal)

對欲採取之行動預先通知並提出理由說明(notice of the

proposed at action and the grounds asserted for it)

對於不應採取系爭行動有表示意見的機會(an Opportunity to

present reasons why the proposed action should not be taken)

要求傳喚證人的權利(the rights to call witnesses)

知悉不利證據的權利(the rights to know the evidence against

19 湯德宗前揭註 14頁 170 20 Sherry Iris Brandt-Rauf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 382-383 (1980) 21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01 22 Henry J Friendly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 1278-1295 (1975) 另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14頁 199-200

1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74

one)

完全依呈現的證據作成決定(decision based only on the

vidence presented)

選任辯護人的權利(counsel)

作成紀錄(the making of a record)

說明理由(statement of reasons)

公眾參與(public attendance)

司法審查之機會(judicial review)

因此美國憲法所保障的正當程序強調應遵循公平公正及

公開的精神在資訊公開透明的情形下使各方當事人有平等表達

意見的機會並由中立決定者主導程序之進行以保障當事人之權

益確保決定之正確性而行政機關面對複雜之事務應作成決定時

對於正當程序的要求程度即愈高然對於行政機關而言就複雜事

務作成決定時問題的重心往往並不在於其中所出現的利益衝突

真正引發問題者更在於資訊的片面呈現(ex parte presentations)23

3 司法實務見解-援引正當程序條款之精神為判決

導致行政機關無法作成客觀正確的決定因此行政機關為片面接

觸所受限制之範圍為片面接觸後應採取之措施等即為正當程序

要求下須加以重視的問題

23 Cornelius J Peck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 236 (1962)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13

175

綜前所述在一九七六年APA修法加入禁止片面接觸條款前

行使公權力者與當事人如有片面接觸法院係依美國聯邦憲法增補

條文中正當程序條款的精神對於行使公權力者之行為進行評價

例如在Sangmon Valley Television Corp v United States案 24中申請

人向聯邦通訊委員會(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FCC)

提出遷移電視頻道之申請然於舉行聽證期間申請人分別邀請委

員會委員共進午餐並於一九五五年及一九五六年贈送每位委員火

雞此外於委員會作成決定前申請人分別寫信予每位委員說

明遷移電視頻道之好處但信件並未列入紀錄其他反對者即無從

知悉法院認為本案本質上為行政機關規則訂定(rulemaking)

的行為然社區間遷移頻道涉及對於「有財產價值性優惠的競爭請

求」(competing claim to a valuable privilege)25為調和不同利益衝

突並尋求解決方式本於公平(fairness)的要求行政機關相關程

序須以公開的方式進行因委員會的委員與當事人曾進行私下接

觸法院宣告委員會的行為無效並應重新進行程序法院並強調

如此極度有偏見的行為應無法予以維持 26

24 269 F 2d 221 (DC Cir 1959)

25 JERRY L MASHAW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593 (2009) 學者湯德宗則將 ldquovaluable privilegerdquo 譯為「有價

特惠」參見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前揭註 3頁 18湯德宗論行

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314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26 本文於此處未就其他案例多所研究著墨主要在於此處僅為就 APA 於

1976 年修法增訂禁止片面接觸條款前介紹法院援引正當法律程序的精神

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進行審查至於 1976 年 APA 增訂禁止片面接觸條款

後始為本文後續之重點

1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76

於前述案例中法院認為 FCC 應以公開之程序與申請人為接觸

討論以使列於競爭地位之他人得以知悉相關情事而 FCC 於本案

中已嚴重違反聽證應公開之精神法院即未維持 FCC 之決定由此

可知在一九七六年 APA 修法加入禁止片面接觸條款前行政程序

中如發生片面接觸的情形因相關接觸未列入紀錄牴觸聽證程序

公開的精神致使其他當事人無從知悉並提出有利於己的事證或

進行詰問更因此嚴重影響聽證程序的公平性法院認定有違憲法

所強調的正當法律程序精神

(二)1976 年聯邦行政程序法修法後

1 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規範之程序態樣

APA於一九六六年編入美國聯邦法典第 5 篇後同年資訊自由

法案(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通過並編入 5 USC sect552 中一

九七四年隱私法案(Privacy Act)則編入 5 USC sect552(a)中一九

七六年政府陽光法案(Government in the Sunshine Act)編入 5 USC

sect552(b)中 27

在前一步對於APA中禁止片面接觸之規範進行研究前首先須

先了解APA所規範程序態樣的差異美國APA所規範的行政程序

將機關之行為分為規則訂定(rule making)及行政裁決(adjudication)

而同年APA亦加入了禁止片面接觸(ex parte

communication)的規定

27 Government in the Sunshine Act Pub L No 94-409 sect4(a) 90 Stat 1246 (1976) (codified at 5 USC sect557 (d) (1976))相關說明參見羅傳賢美國

行政程序法論頁 7五南出版社(198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15

177

二種訂定規則為行政機關擬定修正或廢止規則之程序 28而

規則則為執行解釋或補充法律或政策或規定機關之組織

程序或職務之機關文書之全部或一部具有普遍或特別之適用性及

向後生效之效力 29所謂行政裁決係指行政機關作成決定(order)

之程序 30而決定則為行政機關就訂定規則以外之事項所為全部

或一部之最終處置(final disposition)31換言之行政裁決即為行

政機關訂定規則以外所作之終局決定其態樣多元形式不一而

足 32主要的特徵在於行政機關人員適用法律於特定事實而對於

特定人或特定多數人所為之決定 33

此外以機關是否應以進行審判式聽證程序( trial-type

hearing)並以聽證紀錄所載作為決定之基準可將行政程序區分為

正式(formal)及非正式(informal)二種程序

性質上規則訂定即為行政立

法之行為而行政裁決則為對於特定事項作成之最終處置

34

28 5 USC sect551(5)

至於何時須進行

29 5 USC sect551(4) 30 5 USC sect551(7) 31 5 USC sect551(6) 決定內容包括核發執照其形式為准許否准禁止

或宣告在所不問 32 WILLIAM F FUNK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74 (2009) 33 Id at 74 因此有學者認為此接近大陸法系行政處分之概念參見羅傳

賢前揭註 27頁 64然而實際上美國 APA 所稱之行政裁決泛指行

政機關訂定規則以外之所有作成決定的行為態樣相較於我國行政程序法

第 92 條關於行政處分之定義限於行政機關對於公法上具體事件所為對外

直接發生法律效果之單方行政行為可知美國法上行政裁決之概念範圍

仍較為廣泛 34 5 USC sect554(a) sect553(c)

1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78

正式的程序則須另有成文法的規定實際上美國聯邦政府在具

體個案進行裁決而應依法律規定適用 5 USC sect554 sect556 及sect557

之正式程序並基於聽證紀錄作成裁決決定的情形只占極少數

換言之絕大多數之事件是進行非正式程序作成裁決決定 35

至於規則制定程序依 5 USC sect553(b) (c)之規定訂定規

則之機關須將規則之草案為一般性公告(general notice)刊載於

聯邦公報並給予權益可能受影響之相關民眾提供評論

(comment)之機會於踐行此公告及評論之程序後行政機關

綜合民眾之意見發布規則並應就規則所依據之基礎目的為

簡要之說明此即為非正式規則訂定程序之三階段

而在

非正式裁決程序中不強制進行審判式聽證而是依事件之性質

行政機關擁有較大的程序自由APA的條文僅 5 USC sect555 相關

附屬事項之規定會適用於非正式之行政裁決程序

36因此非

正式之規則訂定程序又稱為「公告及評論的規則訂定」

(notice-and-comment rulemaking)37至於正式之規則訂定程序

於進行公告及評論後須如同作成正式裁決一般進行審判式聽

證程序並以聽證紀錄為準發布規則因此正式之規則訂程

序至為繁複且須例外有成文法規定須依聽證紀錄時 38

35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始進行

正式規則訂定程序

9 at 247 36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323 37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183 38 5 USC sect553(c)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17

179

綜上所述綜合行政裁決及規則訂定之行為態樣以及是否

應行審判式聽證程序即得以下表簡示美國 APA 之程序模組而

灰色部分即為常見之程序類型

行政裁決 規則訂定

非正式程序 5 USC sect555

附屬事項

5 USC sect553

通知評論

正式程序

5 USC sect554

通知當事人職能分工 39

5 USC sect556

審判式聽證唯一紀錄

5 USC sect556

審判式聽證唯一紀錄

5 USC sect557

正式決定禁止片面接觸

5 USC sect557

正式決定禁止片面接觸

來源作者綜合整理 40

2 禁止片面接觸之相關規定

39 Separation of functions又譯為「職能分離」或「審查職務分立」基於

任何人不得自斷其案的法理5 USC sect554(d)(2)規定行政機關內負有調

查或檢舉職權之成員不得參與該事件或與該事件有事實上關聯的裁決決

定對於相關事件亦不得提供作成裁決決定者任何諮詢意見或提出建議

性決定因此多由專職獨立之行政法官(administrative law judge)進行

聽證並作成裁決決定以確保裁決之公正客觀參見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80-286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6-103 湯德宗

前揭註 2行政程序法頁 28123由此可知職能分工為 APA 中為保

障聽證程序公正性所為之制度設計 40 相關資料來源亦參見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48 湯德宗

前揭註 25頁 327

1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0

APA 於一九七六年加入禁止片面接觸(ex parte communication)

相關規定其中 5 USC sect551(14)為關於片面接觸之定義

5 USC sect551(14)

片面接觸係指未合理事先通知所有當事人且未列入公開紀

錄之口頭或書面接觸但請求與本節規定之事件或待決事項有

關之情況報告不在此限

此外5 USC sect557(d)則為禁止片面接觸之明文規定

5 USC sect557(d)

(1)任何機關於進行 5 USC sect557(a)規定之程序應遵守下列

之規定但依法律授權處理當事人一方事務之範圍內不在此

(A)於機關外之利害關係人不得與機關內之任何成員行

政法官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

之成員就有關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內容造成或故意促成片面

接觸41

(B)機關內之任何成員行政法官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

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不得與任何於機關外之

利害關係人就有關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內容造成或故意促成

片面接觸

(C)機關內之任何成員行政法官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

41 「就有關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內容」( relevant to the merits of the proceeding)係參酌學者湯德宗見解之翻譯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2行

政程序法頁 1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19

181

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如接受造成或故意促

成本項禁止之接觸者應將下列資料列入程序中之公開紀錄

(i)所有書面往來資料

(ii)記載所有口頭往來要旨之備忘錄

(iii)針對(i)及(ii)之情形所有書面答覆和記載所有口

頭答覆要旨之備忘錄

(D)因當事人故意造成或促成接觸後而違反本項相關規定

者為與公平性及事件所涉及成文法之立法目的一致機關

行政法官或其他主持聽證之成員得要求該當事人說明其主張

或利益不應於作成決定時被廢棄駁回或忽視之理由或其他

因違反而造成之不利益影響

(E)本項禁止規定於開始指定舉行聽證之機關時起適用且

不得晚於就待決事件為聽證通知後但可歸責進行接觸之人知

悉將為聽證通知者本項之禁止規定自其知悉時開始適用

(2)本項規定不得構成對國會隱瞞資訊之依據

此外須注意者5 USC sect557 共計有(a)至(d)四項規定

而 5 USC sect557(a)則明白規定本條適用於依 5 USC sect556 舉行之

聽證復依 5 USC sect556(a)之規定5 USC sect556 適用於依 5 USC

sect553 規則訂定及 5 USC sect554 裁決舉行之聽證程序由此可知5

USC sect557(d)關於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僅適用於行政裁決及規則

訂定時舉行聽證之正式程序

3 正式程序與禁止片面接觸

2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2

(1)審判式之聽證

APA規範的正式程序係指依成文法之規定程序之進行須遵

守一定的要求特別是須由行政機關舉行聽證程序後並依紀錄之

資料(on the record)作成決定 42

當聯邦行政機關為行政裁決時如依成文法之規定須依紀錄

之資料始得作成決定者除有 5 USC sect554(a)所列之法定排除事

項外

因此聽證程序之進行為正式程

序的重要核心須遵守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相關程序規定

43即應依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規定進行聽證程序在聽

證程序中當事人得提出證據及反證進行交互詰問質詢證人

而主持聽證程序者得為行政機關組成機關成員之一人或數人

或依 31 USC sect3105 之規定所任命之行政法官一人或數人 44實

務上基於職能分工之考量 45多由專任中立之行政法官

(administrative law judge ALJ)為之 46

42 5 USC sect553(c) sect554(a)

以避免機關首長或機關

成員的公正性受到質疑行政法官由行政機關任命具有專業之

技術經驗及知識且不受行政機關之指揮更不得行使與其職

43 5 USC sect554(a)規定無須進行聽證之情形如嗣後須受司法審判並

於法院更新審理事實之事項行政法官外(31 USC sect3105)其他行政官

員之選用及任期完全基於檢查試驗或選舉而作成決定之事項與軍事

外交事務有關之行為行政機關作為法院代理人之事件核發勞工代表之

證明 44 5 USC sect556(b) 45 關於職能分工之說明參見前揭註 39 46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1 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17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1

183

務或責任牴觸之事務 47因此聽證程序之設計就主導程序者的中

立性及程序進行之嚴謹性而言已類似於法院中所進行的司法審

判程序故正式裁決程序中所進行之聽證亦稱之為審判式聽證

(trial-type hearing)48或準司法聽證(quasi-judicial hearing)49

與非正式裁決程序中所進行之程序不同 50

至於規則訂定之行為行政機關於進行通知及評論程序後是

否須進行 5 USC sect556 sect557 規定之審判式聽證程序APA中則無

明確規範僅於 5 USC sect553(c)規定如成文法規定須舉行聽證時

始適用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規定然而訂定規則時所牽涉的人數

眾多利益關係複雜如須一一進行提出證據交互詰問質詢證

人等程序不僅曠日費時實際上亦有執行困難最後可能導致行

政機關放棄訂定規則因此考量行政之彈性及效率在美國最高法

院的判決中對於 5 USC sect553(c)所謂「成文法規定」之解釋即相

當陜隘必須成文法明白規定適用或參考準用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規定須於機關舉行聽證後並依紀錄之資料始得訂定規則時

47 31 USC sect3105 48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79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31 49 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164亦因此行政機關於經正式聽證程序後

作成行政裁決已類似司法權對於主張不同利益之當事人間之事務作出判

斷決定故其權限之行使已具有準司法權之作用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65163 50 二者主要的差別在於行政機關作成最後裁決決定時是否須依書面紀

錄作成在非正式程序中僅須給予當事人以書面或口頭陳述意見的機會

即可不一定須以二造兼聽的方式作成書面紀錄參見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164

2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4

始應進行正式之審判式聽證程序 51

(2)聽證紀錄之排他性

否則通知及評論之規則訂定

程序即已滿足規則訂定所須符合的正當程序要求

審判式聽證程序的特色即在於行政法官主持程序進行使當

事人提出證據進行交互詰問並可質詢證人並對於程序的進行

作成紀錄最後行政機關僅得依據紀錄作成決定因此行政法官

有二項主要任務 52主持聽證提出初步決定(initial decision)或

建議性決定(recommended decision)53

51 United States v Allegheny-Ledlum Steel Corp 406 US 742 (1972) United States v Florida East Coast Railroad Co 410 US 224 (1973)

在行政法官主持下的聽證

程序即如同聯邦法院中進行的審判程序所有證據包括證人證

詞證物與事件相關之全部文書及請求文件皆於行政法官面前

提出並作成紀錄且此為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參考之唯一紀錄(the

52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2 53 依 5 USC sect557(b)之規定行政法官作成之決定分為二種初步決定及

建議性決定行政法官依聽證紀錄作成之決定為初步決定如當事人不

於一定期間內向行政機關提出異議或行政機關未主動復查無須進行其他

程序該初步決定即自動成為行政機關所為之終局決定然經異議或復查

後行政機關即不受初步決定之拘束可重新依聽證紀錄案件事實等問

題為審查並作成裁決不受行政法官初步決定之影響此外當作成決

定之行政機關未自行受理證據之審理時行政法官於特定案件中原則上

應作成具有諮詢性質之建議性決定僅於行政機關自願接受時始發生對外

之效力See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4 然而行政法官提出之決

定是初步決定或建議性決定仍取決於行政機關之意思See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3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3

185

exclusive record54)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須完全依照聽證程序中

作成之證據紀錄此亦稱為「紀錄之排他性」(the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55如此可使參與聽證程序之當事人得以獲悉所有對其不利

之證據並於公開程序中透過交互詰問對於證據進行辯論如果行

政機關可以自由考量紀錄以外之事實及證據而作成決定而未給當

事人回應之機會將嚴重影響當事人間之武器平等及聽證之公平性

(fairness)然而在另一方面培養民眾對於行政機關決定之信心

給予行政機關獲悉重要資訊的機會鼓勵受管制者及受影響之人民

與行政機關合作也是在了解程序中片面接觸的界限時不可忽略的

因素 56

(3)禁止片面接觸之基本精神

美國APA即為綜合考量各項因素後就聽證時產生紀錄

外證據的情形而有禁止片面接觸之明文規範

聽證時最可能出現紀錄以外證據的情形即為作成決定之行政

官員於聽證程序外與有利害關係之當事人一方有所接觸且未作

成紀錄5 USC sect551(14)關於片面接觸之定義特別強調係非當事

人知情亦無從由紀錄知悉之接觸而依 5 USC sect557(d)(1)之規

定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與任何利害關係人皆不得進行非其他利害

關係知情亦無從由紀錄知悉之接觸以落實聽證紀錄排他性的要

求本條規定僅適用於正式聽證程序中並不論行政機關係為行政

裁決或規則訂定之程序然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並不適用於正式

54 5 USC sect556(e) 55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6 56 STEPHEN G BREYER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584 (2006)

2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6

聽證開始前的行政調查階段 57

禁止片面接觸之事務範圍限於與待決事項有關之實體內容

因此與行政法官進行一般社交活動並不違反此規定

亦不適用於非正式程序

58受禁止片

面接觸拘束之人除當事人外尚包括對於決定有利害關係之人

(interested person)59

此外不僅行政機關外之人(person)受到拘束

例如聯邦環境保護局對於特定業者是否違

反空氣清淨法(Clean Air Act)作成決定時即得禁止與該決定有利

害關係之特定環境保護團體或代表石油產業的特定貿易團體與行

政法官或環境異議委員會(Environmental Appeal Board EAB)進行

片面接觸因此所謂利害關係並非限於法律上利害關係及於有

事實上利害關係之人即因行政機關之決定而可能受影響之人

60行政機關

內之人員亦不得主動與機關外之人民接觸學者稱此為「雙向」

禁止片面接觸 61至於聽證程序中開始受禁止片面接觸拘束之時

點為負責進行聽證之行政機關被指定時且最晚不得逾對當事人

及利害關係人為聽證之通知時此外對於片面接觸具有可歸責性

之人一旦知悉將為聽證通知時自知悉時起即不得再為片面接觸 62

(4)片面接觸之程序瑕疵及其影響

57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80 58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5 59 Id at 95 60 依 5 USC sect551(2)之定義規定所謂人(person)係指機關以外之自然

人合夥公司協會或其他公私組織 61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5 USC sect557(d)(1)(A)(B) 62 5 USC sect557(d)(1)(E)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5

187

在並非所有當事人皆受到通知的情形下行政機關與他人有接

觸時行政機關負有作成紀錄之義務行政機關內與當事人進行接

觸之人須將所有往來資料以書面方式列入紀錄中 63換言之此

時首要之務即為作成紀錄此外並通知所有當事人相關情事使

其得於行政機關作成決定前就片面接觸的相關情形表示意見以

彌補聽證公平性受影響的可能而在極少數的情形下如係由當事

人一方明知且故意就實體內容與行政機關為片面接觸時為維護公

平性及事件所涉及成文法之立法目的主持聽證之人如行政法官

得命當事人說明其請求不得被拒絕或其利益不得被忽視之原因 64

至於該行政決定是否有效仍留待司法機關之裁判 65

此外違反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時並不因行政機關將片面接

觸之情事附卷於聽證紀錄中該程序瑕疵即自動被治癒(補正)司

法機關仍應就該瑕疵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是否造成實體上的影響進

行判斷而裁判是否維持行政機關之決定例如於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

66

63 5 USC sect557(d)(1)(C)

中因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anization(PATCO)於一九

八一年帶領一空運航管員工會之成員違法罷工聯邦勞工關係局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 FLRA)即依相關法律規定撤銷

PATCO之證明PATCO對此提起司法救濟本案係聯邦勞工關係局

就特定事件所為之行政裁決法院審理本案時發現有二個片面接

觸的情形其一為運輸部秘書曾於一九八一年八月十三日致電聯邦

64 5 USC sect557(d)(1)(D) 65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8 6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2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8

勞工關係局之二名官員另一則為知名勞工領袖曾與聯邦勞工關係

局一名官員於晚餐時討論PATCO案其中運輸部秘書於電話中表

示某些新聞報導與事實不符當前並無解決罷工的有效方式致電

的目的並非就是否撤銷PATCO證明進行實質討論而是希望聯邦勞

工關係局加速處理本案法院認為該運輸部秘書無疑地為 5 USC

sect557(d)所稱之利害關係人致電聯邦勞工關係局之二名官員如係

就PATCO之裁決進行實體內容的討論當然為應禁止之片面接觸

然而該秘書僅就解決爭議之可能性表示個人意見及宜迅速作成決定

之期待雖然已明確地避免討論實體內容但仍不失為嘗試影響行

政機關的決定法院認為無須認定此片面接觸是否違法因為即使

違法該秘書僅關心應迅速作成決定不會影響決定之內容至於

勞工領袖與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之接觸因二人彼此私下為朋友

法院對於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接受晚餐邀約並未予以非難畢竟法

官也會有鄰居朋友及熟識之人有工作及社會上之關係此亦為

其生活中之一部分 67

67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然而該勞工領袖因贊成PATCO的立場而亟

欲直接與該官員溝通法院即予以嚴正指責並認為任何人於正式

公開之程序外就尚未作成決定之事項企圖影響有裁決權限官員的

意見為絕對無法接受的行為二人晚餐時多數的談話內容與

PATCO案無關當勞工領袖將話鋒轉至PATCO案時該官員並未制

止然而法院認定二人間的談話並未涉及任何威脅或承諾該官

員於談話中亦未表明其決定意向因此二人間的討論並未影響最後

的決定且因行政機關之決定係不利於PATCO無人因為此不當接

觸而獲益因此法院認為雖然勞工領袖與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間

56 at 589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7

189

之接觸違法但未影響聯邦勞工關係局之決定故最後仍維持聯邦

勞工關係局之原決定

因此如法院認為有合理的可能性可認定片面接觸已影響行政

機關之決定時即得推翻行政機關之決定 68

反之如行政機關之

決定並未受到片面接觸之影響時法院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即予以

尊重

4 非正式程序與禁止片面接觸

(1)非正式之行政裁決

依美國APA之明文規定僅 5 USC sect555 適用於非正式程序

換言之5 USC sect557(d)關於禁止片面接觸的規定並不適用於非正

式程序在非正式之裁決程序中通常個案中應適用之個別成文法

即已規範應遵守之特定程序此外行政機關亦可自行訂定更嚴謹

的程序規定作為非正式裁決程序中應遵守之規則而此類之程序

規定往往已與正式裁決程序之要求相當 69

68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因此非正式的行政裁

決程序中關於禁止片面接觸之要求雖然並非源自於APA而是依

32 at 96 69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103 成文法中規定非正式裁決應遵守

之程序規定者例如水清淨法(Clean Water Act)關於以非正式裁決程序

作成之裁罰決定要求須通知當事人並給予其表示意見及提出證據之合

理機會42 USC sect1319(g)(2)(A) 由行政機關自行訂定之程序規定例如

美國聯邦環境保護局對於執行水清淨法之裁罰程序即訂定大量之程序規

定40 CFR Part 22

2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0

個別法令或行政機關自行訂定之規定但往往亦與APA所規範之正

式程序的要求相當

即使於行政機關並無任何成文法之程序規定可玆遵循時仍須

回歸正當法律程序的基本精神如行政機關由他人處獲得對當事人

不利之資訊卻未給予當事人對此表示意見之機會時即與正當法

律程序之精神不符然客觀上可知一般有理性之人並不可能因片面

接觸而影響其決定時此程序瑕疵便無法導出須撤銷行政裁決的結

(2)非正式之規則訂定

非正式之規則訂定程序本質上既為立法行為即使僅須進行

通知及評論之程序行政機關仍須考量不同之因素及多元的利益關

係尤其當行政機關訂定之規則涉及私人間「有財產價值性優惠的

競爭請求」(competing claim to a valuable privilege70)時行政機關

之決定已類似於傳統的裁決行為於通知及評論的程序中往往可

能引發外界對於受管制的企業或利益分配者利用程序外接觸不當影

響行政機關的疑慮因而導致在非正式規則訂定程序中「書面聽證」

(paper hearing71)紀錄中亦會呈現片面接觸之紀錄以使其他當

事人得以表示意見 72

70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此外在現實的考量上行政機關並不樂見

片面接觸的情形發生以避免社會上產生行政機關貪腐的印象更

32 at 195 71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56 at 591 72 國內學者認為在非正式程序中僅涉及「有價特惠」(valuable privilege)之分配時始例外適用禁止片面接觸原則所指即為此意參見湯德宗

前揭註 3頁 19湯德宗前揭註 25頁 314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9

191

可能影響日後法院裁判時的態度而且一旦訂定之規則須受到司法

審查行政機關於司法程序中進行辯護時須主張規定之訂定已考

量公眾所提出的資料及意見且公眾的意見皆已呈現於公開的紀錄

中並未參考紀錄外之資訊因此實際上行政機關內部對於訂定

規則的作業規範中皆有禁止或限制片面接觸的規定 73

至於法院判決亦要求行政機關於通知公眾後即不得與利害

關係人進行片面接觸如於著名之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

74

73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195

中聯邦通訊委員會欲訂定規則

限制有線電視業者得播出之節目通知民眾得對於規則草案提出評

論意見之期間並於一九七四年十月二十五日提供不同的業者及利

益團體進行口頭說明意見的機會其中有線電視業者反對該訂定該

規則認為草擬之規則將使付費電視業者難以播送特定受歡迎的運

動節目或劇情電影而傳統電視業者及委員會本身則贊成規則之訂

定認為付費電視可能吸取免費電台的觀眾造成受歡迎節目無法

繼續在免費電台中播放的情形法院於調查過程中發現許多利益

團體或個人曾與聯邦通訊委員會之委員或委員會中之人員進行片面

接觸就規則之內容進行實體討論因此法院主動要求委員會提出

曾進行之片面接觸的清單及詳細經過而依提出之資料顯示一九

七四年十月二十五日後委員會本應就已收集之各界意見進行討論

以決定應發布規則之內容但至一九七五年三月十日間委員會之

委員仍與利害關係人會面 18 次與有線電台之利益團體會面 9 次

與動畫及運動利益團體會面 5 次法院雖承認行政機關與公眾之

74 567 F 2d 9 (DC Cir 1977)

3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2

非正式接觸如同「麵包與奶油 75

於上述案例中可知法院之所以推翻行政機關行為效力的立論

基礎在於行政機關所為之片面接觸並未充分於紀錄中公開以使

各界知悉各方利益團體之立場並進而表示意見致使行政機關最

後作成之行為有明顯重大的瑕疵此與正式程序中實體決定是否

因片面接觸之情形而受影響判斷上並無二致

」在行政事務上是不可避免的

只要在不影響司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都是適當

的本案中法院並非僅以正當法律程序的觀點進行審查而是更

進一步說明本案委員會作成的公開紀錄未反應出利益團體代表的

意見這些意見亦未公開使各界得以進行討論而這些可能進行的

討論又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內容具有重要性因此委員會與相關利

益團體所進行之片面接觸並非僅止於不適當(inadequacy)而已

法院認定聯邦通訊委員會對於有線電視業者訂定之規則應為無效

76

二對於德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觀察

(一)德國法制中無規則訂定程序

相較與前述美國 APA 將程序分為行政裁決及規則訂定之程

序德國 VwVfG 中並未就行政機關訂定規則之行為亦即就行政

機關基於法律授權而訂定法規命令(Rechtsverordnung)之行為有

一般性之規範反之是在更高位階之基本法(Grundgesetz GG)

中對於法規命令之訂定予以規範

75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56 at 594 76 至於美國法制中的規則訂定程序與我國法規命令之訂定程序是否相

當以及受司法審查之範圍是否相同並非本文此處討論之重點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1

193

依德國基本法第 80 條第 1 項之規定聯邦政府聯邦內閣首長

或邦政府皆得依據法律之授權發布法規命令其授權之內容目

的及範圍應以法律明確規定法規命令中須明列其授權之法律依

據此外如依法律之規定得為再授權者須以法規命令為再授權

之規定至於法規命令訂定之程序本條第 2 項列有應得聯邦參議

院(Bundesrat)同意之事項第 82 條則規定法規命令應由發布之

機關簽署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應公告於聯邦公報且應明定生效

日期 77除此之外基本法即無其他程序規定 78例如無須說明訂

定法規命令之理由 79

如更進一步觀察德國法制關於訂定法規命令程序與進行聽證程

序之關係則可發現基本法第 103條第 1項保障人民之聽審權(Recht

auf Gehoumlr)但僅限於法院之審判程序並不及於行政機關所為之

行政程序

更無應經聽證程序始得發布法規命令之要求

80

77 如法律及法規命令未明文規定生效時者依基本法第 80 條第 2 項規定

於聯邦公報刊行之日終了後第 14 日生效

至於VwVfG本身雖然第 28 條第 1 項有給予當事人

78 如為聯邦政府或聯邦內閣首長訂定法規命令者相關程序即依聯邦政府

內部之議事規則或聯邦內閣共同議事規則之規定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Ehler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Rn 26 79 如有說明理由之必要者主要係因部分法規命令須得聯邦參議院之同

意為使聯邦參議院了解訂定相關法規命令之目的以及基於財政及預算

分配之考量而於法規命令訂定之內部程序中說明理由而非為使一般人

民知悉了解訂定相關規範之理由Theodora Ziamou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 69 (2000) 80 PierothSchlink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ect31 Rn 1080

3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4

陳述意見機會(Gelegenheit zu geben sich zu den fuumlr die Entscheidung

erheblichen Tatsachen zu aumluszligern)之規定然係保障受不利處分之當

事人於行政處分作成前得向行政機關就與決定具有重要性之事項

表示意見之機會亦不適用於訂定法規命令之行為與美國法制相

較德國VwVfG中並未就訂定法規命令之行為及程序有所規範 81

而是以權力分立及聯邦法律執行之角度以更高位階之基本法予以

規定在確立法規命令之民主正當性源自於法律之授權及相信行

政具有訂定法規命令專業的前提下德國法制普通缺乏民眾於相關

程序中得向行政機關表示意見之機會 82自然即未就禁止當事人與

行政機關禁止片面接觸為特定之規定 83

(二)無聽證紀錄排他性之制度

德國VwVfG中規定行政程序之進行以不要式為原則但例外

規定了二種特別之程序類型一為第 63 條至第 71 條之正式行政程

81 MAHENDRA P SINGH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49 (2001) 對於德國法欠缺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要求規範不

乏相關批評意見Ziamou supra note 79 at 93-101 82 Ziamou supra note 79 at 76-77 83 然而在此處須補充說明者德國法中司法得獨立於具體個案爭議之外

直接對於特定法規命令之形式及實質合法性進行審查依德國基本法第 93條第 1 項第 2 款規定對於聯邦法令或邦法令在形式上或實質上是否符合

基本法或邦法令是否符合其他聯邦法令發生爭議或疑義時聯邦政府

邦政府或聯邦眾議院四分之一議員得聲請聯邦憲法法院作成裁判(sect93 Abs1 Nr2 GG)亦即係由最高之司法審判機關對於法規命令之合法性進

抽象法規範審查(abstrakte Normkotrolle)因此雖然於訂定之過程中為

尊重行政權之專業而較缺乏民眾參與的過程但司法權對於行政權力行

使則進行相對高密度之監督審查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3

195

序(foumlrmliches Verwaltungsverfahren)另一則為第 72 條至第 78 條

之計畫確定程序(Planfeststellungsverfahren) 84其中VwVfG第

63 條以下之正式行政程序即為我國行政程序法第五十四條以下聽

證程序所參考之程序模式 85

正式行政程序與計畫確定程序之所以為特別之程序類型即在

於二者皆須踐行一定之程序亦即聽證程序德國 VwVfG 中聽證

程序之設計重點為以言詞辯論程序取代書面陳述意見但在交互

詰問質詢證人的部分仍與美國法制審判式聽證不同而特別不

同之處在於即使進行聽證程序德國法亦仍不採取聽證紀錄排他

性法則

而計畫確定程序則於我國行政程序法

第一六四條之規定中繼受之

以正式程序為例德國VwVfG第 68 條第 4 項規定正式程序中

言詞辯論的部分應作成紀錄而同法第 69 條第 1 項則規定行政

機關應斟酌行政程序之全部結果作成決定所謂「斟酌行政程序之

全部結果作成決定」並非指行政決定之基礎僅限於言詞辯論中所得

出之結果因此即使於言詞辯論外獲悉之資訊亦得列入考慮並

依自由心證評斷而作成結論 86

84 相關概念之說明參見 KoppRamsauer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sect63 Rn 1

行政機關如認為於言詞辯論外仍

有必要詢問當事人時亦得為之且本項規定亦不要求行政機關須

親自採證(Unmittebarkeit der Beweisaufnahme)只要有足夠證據供

85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97-98 86 StelkensBonkSachs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sect69 Rn 3-4

3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6

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進行判斷即可 87

至於計畫確定程序聽證亦為確保利害關係人及一般民眾於程

序中之聽審權因此利害關係人與及時提出異議之民眾享有於聽證

期日參與討論及說明之權利(sect73 Abs6 VwVfG)於聽證期日中

於聽證機關之協助下開發行為人利害關係人及時提出異議之

民眾提出意見之權限受影響之機關等對於計畫進行言詞面對面

之討論及說明並尋求妥協及共識此亦為計畫確定程序中聽證的

精神之後聽證機關即應就聽證之結果撰寫綜合意見連同未獲

得妥協之爭點轉交確定計畫機關(sect73 Abs9 VwVfG)聽證機關

就聽證程序之結果所為之綜合意見僅供確定計畫機關作成最後裁

決時參酌而確定計畫機關仍應依其專業綜合聽證機關之意見

其他機關之意見民眾之異議甚至鑑定人之意見對於未獲共識

之爭點進行判斷並作成最後之確定計畫裁決

88

三小結

且確定計畫機關

作成決定時其考量並不以聽證程序中所呈現之文件及事實為限

仍應基於職權調查原則對於必要之事實進行調查認定應其專業

對於公益及相關私益進行衡量至於在不要式的程序中依職權調

查原則的精神更無紀錄排他性法則適用的餘地

綜合前述關於美國 APA 成文法的規定及法院實務案例的見

解不難發現行政程序中禁止行政機關與當事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

進行片面接觸的精神重要的前提在於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要

87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69 Rn 6-7 88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74 Rn 7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5

197

求因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唯一得參考者即為聽證之紀錄為確保

聽證程序中所有資料處於所有當事人得以知悉的狀態當行政機關

與特定當事人間進行片面接觸時即須作成紀錄以使參與聽證程

序之當事人得於公開程序中透過交互詰問對於所有證據進行辯論

保障程序之「公平性」換言之並非所有片面接觸皆應予以嚴厲地

非難及指摘而是當程序之公平性在客觀上對於規則之訂定或裁決

之作成造成影響時始禁止片面接觸以下略以簡表說明本文中對

於美國 APA 中關於禁止片面接觸所作的觀察

程序特色

禁止片面接觸

之依據 法院審查

非正式

程序

行政

裁決

寬鬆之

程序要

其 他 個 別 法

令行政機關自

行 訂 定 之 規

則正當法律程

片面接觸客觀上

是否影響行政決

規則

訂定

通知及

評論程

正當法律程序

私人間有財產價

值性優惠的競爭

請求公開紀錄

是否反應所有公

眾的意見是否

給予公眾討論的

機會

正式

程序

審判式聽證

證據紀錄之排他5 USC sect557(d)

片面接觸客觀上

是否影響行政決

3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8

性 定

來源作者整理

由上表可知在美國法制下即使行政程序有違反禁止片面接

觸之規定或法理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

違法或無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

響換言之違反禁止片面接觸之程序瑕疵僅具有相對之效力

至於德國法制綜合其制度之觀察可知在遵循職權調查原則

的前提下即使進行聽證程序最後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仍不受聽

證結果之拘束不適用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因此德國VwVfG中並

無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而與美國法制之思考有間 89然而須注意

者因司法對於行政決定原則上可進行全面合法性之審查僅於行

政機關享有判斷餘地之事項其審查密度受有限制故行政機關與當

事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如有片面接觸之情事司法機關仍得就行政

機關職權調查之行使及其決定之內容是否違反經驗法則及論理法

則進行審查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如有瑕疵或

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關職權之行

使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 90

89 雖然德國 VwVfG 第 21 條規定公務員行使職務有偏頗之虞(Besorgnis der Befangenheit)時應行迴避之規定然此係為確保行政程序進行之「公

正性」而美國法制中禁止片面接觸之功能係為確保當事人間的武器平等

以保障程序之「公平性」因此不同制度發揮不同的規範功能行政程

序之法制並不因有迴避制度之設計即可發揮禁止片面接觸原則的功能

應予辨明

90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7

199

參我國司法實務案例觀察

一籌設安南加油站案

在高雄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二四八二四九二五

號判決中涉及原告(即被上訴人)依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十

六條第二項之規定 91向被告台南市政府(原處分機關即上訴人)

所屬之都市發展局申請核發籌建安南加油站之設站用地可供作加油

站使用證明(下稱土地使用證明)另有同時擬於鄰近土地設置加油

站之第三公司(訴訟中之參加人下稱A公司)由X代理亦向台南

市政府都市發展局申請核發籌建長安加油站設站用地之土地使用證

明A公司於尚未取得土地證明前即向台南市政府建設局提出許

可籌建加油站之申請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對於原告先提出之土

地使用證明申請案以資料不足為由命其補正而對於A公司後提

出之申請則先行核發土地使用證明(函 1)嗣後始核發原告申請之

土地使用證明而原告旋即向台南市政府建設局提出加許可籌建油

站之申請之後台南市政府建設局以A公司已完成許可籌建加油

站申請之補件程序即發函核准A公司籌建加油站之許可(函 2)

最後則依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八條第一項第三款之規定 92

91 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 16 條第 1 項「申請設置經營加油站者除本

規則另有規定外應檢具下列文件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請籌建

之核准helliphellip」同條第 2 項「前項申請設站用地屬都市計畫地區土地

且依有關法令規定須經核准始得供作加油站使用者並應檢附直轄市縣

(市)政府核發設站用地同意作加油站使用之證明文件」

92 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 8 條第 1 項第 3 款「申請於都市計畫地區及非

都市土地甲乙丙種建築用地遊憩用地及特定目的事業用地(加油站)

3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0

同側路段五百公尺內已核發A公司加油站籌建許可為由發函駁回

原告之申請(函 3)

原告不服分別對於前述之函 1函 2 及函 3 向中央主管機關

內政部及經濟部提起訴願請求撤銷原處分但未獲救濟即向高

雄高等行政法院提起課予義務訴訟(行政訴訟法第五條第二項)行

政法院審理本案之相關爭議點除在於法律面向上對於加油站設置

管理規則第八條第一項第三款規定中所稱「先申請」之解釋外在

事實面向上則在於承辦本案之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公務員於審

理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之土地使用證明申請時是否有濫用權力之

違法承辦公務員於受理本件分別由不同公司提出土地使用證明之

申請時曾將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洩漏予被告(原處分機關)之

顧問 Y(同時受 A 公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建設加油站並為 A 公

司代理人 X 之配偶)經法院調查以該承辦公務員違反刑法第三

一八條所定之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台灣高等法院台南

分院九十三年度上易字第十九號刑事判決)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即以

該刑事判決確定之事實為基礎以公務員與當事人有行政程序外接

觸之情事認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另外高雄高

等行政法院另以被告(原處分機關)核發參加人 A 公司之土地使用

證明有恣意優先通過之差別待遇有違平等原則進而不應核發

參加人 A 公司籌建加油站之許可此二行政處分(函 1函 2)皆

設置加油站者其申請基地應符合下列規定helliphellip三同一直轄市縣(市)

內與同一路線系統之道路同側既有或先申請之加油站入口臨街面地界

至少應有五百公尺以上之距離但直轄市縣(市)政府考量車流方向

認為有設站需要者不在此限」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9

201

違法駁回原告申請加油站籌建許可之處分(函 3)亦違法判決

撤銷相關原處分及訴願決定並判命被告應依判決意旨重行依職權

調查應否核准原告之申請本判決經最高行政法院以上訴無理由而

確定維持(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決)

二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原

告向被告台北縣政府(現新北市政府)檢舉某公司違反勞動基準法

有關工時薪資給付等規定並申請調閱卷宗被告經調查後函

復原告相關調查結果並拒絕閱覽卷宗之申請原告向被告再次表

明不服被告亦函覆說明原告對此二函覆不服提起訴願未獲救

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起訴請求撤銷訴願決定命被告應對原告

作成裁罰處分並准予原告閱覽被告與被檢舉公司於行政程序外接

觸所作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在請求閱覽行政程序外接觸所作

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部分原告主張被告所屬勞工局承辦人員

曾與被檢舉公司職員以電話聯繫接觸詢問該公司板橋辦事處之地

址電話未依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作

成書面資料然行政法院認為此項接觸係被告為調查被檢舉公司是

否有原告所申訴之違法情事所必須屬行政程序調查之必要為行

政程序內之接觸如有相關文件亦屬行政決定前準備作業之文件

得拒絕閱覽之申請故原告相關主張無理由此判決見解為最高

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判字第五二六號判決維持而確定

三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三號判決中因公

4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2

平交易委員會(即被告)接獲檢舉對於台北縣(現新北市)金銀

珠寶商業同業公會(即原告)進行調查認定其有違反公平交易法

第十四條第一項聯合行為之禁止規定而裁處罰鍰原告經訴願未

獲救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提起撤銷訴訟本件涉及原告除勸導

會員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販售飾金外另曾於民國九十四年八

月二十五日由立法委員陪同原告理事長前往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

會並請教事業以低於成本之價格銷售商品是否違反公平交易法等

問題由被告之主委接見被告並作成行政程序外接觸紀錄表此

次拜會並未作成結論或有任何會議紀錄原告嗣於同年八月二十九

日發函予全體會員將被告於座談中表示之見解附於檢送函說明

欄內警告業者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出售飾金行政法院最後

認定原處分並無裁量濫用裁量怠惰或其他裁量瑕疵判決原告之

訴無理由確定

四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

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所涉之事

實並非直接與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有關之案件而係財政部台

灣省中區國稅局之公務員(原告)因涉貪瀆罪嫌經刑事訴訟免訴

判決確定後向所屬機關(被告)申請因公涉訟輔助而被否准經

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作成駁回之復審決定而向台中高等行

政法院起訴提起課予義務之訴然原告處理稅務違章檢舉案件未

依規定調查證據更於原告住處(原告配偶經營之髮廊)回答被檢

舉人配偶所提規避課稅及裁罰之方法等問題原處分機關以其違反

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未保守業務機密且迴避詢問避免於辦公處

所外與被檢舉人之關係人有所接觸而申誡乙次據此行政法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1

203

認定被告機關以原告執行職務違背法令為由而否准其涉訟輔助之請

求原處分並無不法

五小結

綜合上述案例觀察對於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仍有

下列疑義有待釐清

(一)禁止程序外接觸人之範圍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為涉及當事人具有財產價值的競爭請求之典型案例原處分機

關承辦公務員直接接觸之對象雖非提出申請之當事人及其代表人

行政法院仍認定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因此本條

第一項規定中所稱「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指為何亦即禁

止程序外接觸所規範之「人之範圍」即有釐清說明之必要

(二)禁止程序外接觸事之範圍

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

三八三六號判決)中點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一個核心的問題

程序外接觸與職權調查之間應如何進行區分何謂法所允許為職

務上所必要之接觸行為何時又屬於法律所禁止之程序外接觸而

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

三號判決)中值得思考的是當事人拜會行政機關之情事是否

屬於應受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範之情形當事人與行政機關進

行的相關討論是否須與本案實體問題有關始屬於行政程序法第

四十七條限制之情形值得深究此外藉由本件事實可進一步

4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4

引導思考程序外接觸與遊說行為之差異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

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並非直接以

公務員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為由而認定其執行職務違法但

突顯出承辦公務員日常社交生活是否亦屬於程序外接觸的問題這

些問題皆可理解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禁止程序外接觸之

「事之範圍」而應深究說明

(三)違反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律效果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行政法院雖認定本件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

但並未以此為撤銷原處分之理由最重要之論證依據仍是以原處分

機關法律解釋之見解及行政處分有違平等原則等違法情事因此

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法律效果亦為應探究之問題

肆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檢視及檢討

一規範內容及法務部函釋見解

(一)立法意旨

行政程序法(下稱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於行政院提出之

法案草案中並無相關規定於立法委員提案版本中始有相關規定

並明言係參考美國法制最後於立法院委員會審查後採行委員提

案版本而於行政程序法中明定之 93

93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7-8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3

205

依本條立法理由之說明可知立法者主要係為「求行政程序之

公平透明避免行政機關受到不當之干擾」而制定本條規範此

外行政機關「不論是基於職務推行必要之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

觸對他方當事人之權益影響甚巨為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

之權益」行政機關於作成決定前片面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

程序外之接觸原則上應予禁止 94

因此我國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者對於本條所應發揮之功能側

重於透過程序之透明公開維持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在無偏頗的疑

慮下進行行政程序此由本條規定列於第一章第七節「資訊公開」

下亦可得知此與美國法制著重於審判式聽證程序之公平給予當

事人平等表示意見之機會以符合該國憲法所蘊含正當法律程序之

精神仍有一定的差異

(二)適用範圍

1 人之範圍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拘束而不得進行程序外接獲之

人為「公務員」依學者見解應為與行政程序之進行有關之公務員

包括依法令於行政程序中執行職務之公務員 95

94 前揭註

依此見解負有不

得為程序外接觸之義務者為行政機關內與待決事項行政程序之進

行有關且依法令執行職務之公務員依體系解釋所謂行政程序

應為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行政機關即應為本法第二條

第二項第三項所稱「代表國家地方自治團體或其他行政主體表

95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49

4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6

示意思從事公共事務具有單獨法定地位之組織」及「於委託範

圍內受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至於公務員之範圍因現行法

律上對於公務員並無統一之定義規定於公務員相關法規中有國

家賠償法第二條第一項刑法第十條第一項最廣義之公務員定義

有公務員服務法第二十四條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6亦有公務人員任

用法最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7本條規定所稱之公務員範圍為何即

有解釋之必要參酌本法基於行政機關之公正性而設置之迴避制度

(本法第三十二三十三條)與本條規定源自於正當法律程序之精

神相同因此在體系歷史及目的解釋的角度上應無二致但同

樣亦面臨本法缺乏公務員定義規範的問題基於正當法律程序之法

理為確保程序之公平與公正保障當事人之權益應採最廣義的

角度認為凡依法令從事公務之人員皆屬之 98如此可避免採公

務人員任用法最狹義定義造成許多公務員公營事業人員行政

機關內之約聘僱人員被排除之情形 99

96 公務員服務法第 24 條「本法於受有俸給之文武職公務員及其他公

營事業機關服務人員均適用之」

及採公務員服務法狹義定

97 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公務人員指各機

關組織法規中除政務人員及民選人員外定有職稱及官等職等之人

員」 98 關於應依本法迴避之公務員的範圍本文贊成學者湯德宗之見解參見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4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亦

採此見解 99 依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3233 條之規定司法人員審計人員主計人

員關務人員外交領事人員警察人員教育人員醫事人員交通事

業人員及公營事業人員等皆不適用該法規定此外須依法享有俸給者

始適用公務員服務法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5

207

義造成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因未依法受有俸給而不

適用之情形至於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及第十七條雖定有公務員之

保密及自行迴避義務其規範目的在於明定公務員應受行政懲處之

情形以維持行政內部之紀律此與本法第三十一三十二及四十

七條係規範正當法律程序內涵之立法目的有間因此在公務員範圍

的解釋上無須為相同處理

本條規定限制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程序外之接

觸依立法理由之說明不論是「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觸」皆屬

限制之列 100因此受限制者為雙向接觸不論主動接觸之發動者為

公務員或當事人一方 101然未瑧明確者為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所指為何立法者於本條中明白不採用「代表人」「代理人」「輔

佐人」「法定代理人」及「利害關係人」等行政法規範或理論上常

見具有明確內涵之概念解釋上應認為係立法者有意排除使用相關

概念使用「代表利益之人」一詞可使受規範者涵蓋的範圍更為

廣泛換言之於程序中不論以自己名義或當事人名義凡宣稱為

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 102

綜合上述分析行政機關內或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

體於受委託範圍內依法令執行職務之人就其執行之承辦案件與

當事人及凡代表其利益之人(宣稱或依相關事實認定)依本法第四

或依相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

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人為行為之人皆可認為係代

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10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01 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0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0

4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8

十七條之規定皆不得為程序外接觸如此解釋涵蓋之人之範圍

雖已廣泛但如行政機關內非承辦人員之其他公務員 103

或其他已

參與或可能參與程序而有決定權之人員(例如各委員會之外聘專家

委員)仍不屬之美國 5 USC sect557(d)之規定範圍及於行政機關

內任何成員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

成員相較之下我國規定仍較狹隘

2 事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二項所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在現今

媒介多元及資訊發達的社會中接觸的方式亦隨之多元不論以任

何方式凡進行討論提供資訊甚至關說或遊說皆屬於接觸之態

樣以遊說行為為例本質上為人民受憲法上保障之請願行為 104

我國為使遊說遵循公開透明之程序防止不當利益輸送另制定

遊說法規範遊說之行為依遊說法第二條第一項遊說之定義 105以及

同法第二條第三項被遊說者之範圍 106

103 前揭註

可知遊說法著重於進行遊說

人民與中央地方首長或政務官員就政策議案進行之接觸受規

104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4(2008) 105 遊說法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遊說指遊說者意圖影響被遊說者或

其所屬機關對於法令政策或議案之形成制定通過變更或廢止而

以口頭或書面方式直接向被遊說者或其指定之人表達意見之行為」 106 遊說法第 2 條第 3 項「本法所稱被遊說者如下一總統副總統

二各級民意代表三直轄市政府縣(市)政府及鄉(鎮市)公所

正副首長四政務人員退職撫卹條例第二條第一項所定之人員」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7

209

範者不包括一般處理公務之公務員亦不及於中央地方首長或政

務官員為執行職務主動與人民進行接觸 107因此受遊說法規範之行

為與行政程序法所規範之範圍不盡相同如於特別情形下發生競合

規範的情形時例如於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中因遊說法採強制登

記及資訊公開制度(遊說法第十三條至第十九條)相關登記資料及

資訊之公開在程序上已符合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所要求之精

神至於關說 108並無其他法律就其程序及公開有特別規定仍屬

應適用本條之行為 109

至於接觸所涉及之內容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

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條立法意旨主要乃在確保

行政機關執行職務之公正性以避免偏頗縱接觸內容係屬程序事

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行政程序外接觸之事

項不分有利或不利於當事人均有本法第四十七條之適用」因此

涉及相關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反之美國

5 USC sect557(d)明文規定限於與待決事件有關之實體內容我國限

制範圍則明顯較寬對公務員產生較多桎梏此為受學者批評之

110

107 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之行為依遊說法第 5 條第 1 款之規定為排除適用

之事項相關問題參見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5 108 關說之意義可參酌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第 2 點之規定「(五)請託

關說指其內容涉及本機關(構)或所屬機關(構)業務具體事項之決定

執行或不執行且因該事項之決定執行或不執行致有違法或不當而影響

特定權利義務之虞」 109 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6 110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4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0

3 程序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定立於本法第一

章總則篇因對於「行政程序」之種類及範圍並無特別規定故舉

凡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作成行政處分締結行政契約訂定法規

命令與行政規則確定行政計畫實施行政指導及處理陳情之程序

皆屬於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行政程序與美國 5 USC sect557(d)

僅適用於進行審判式聽證程序始於指定主持聽證之行政機關等規

定內容相較本條規範之程序類型無所不包亦涵蓋整體程序然

此亦為學者指出宜檢討之處 111

4 得進行接觸之情形

公務員於行政程序中基於職務上必要所為之行為不受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限制於行政程序開始後公務員執行職務

處理待決事項所為之必要行為如受嚴格限制將造成行政機關執行

職務困難反而妨礙行政程序之進行所謂基於職務上必要之行為

如通知當事人或其代理人補提文件陳述意見或出席聽證通知當

事人提供證據資料當事人閱覽卷宗資料等 112

111 前揭註

換言之行政機關

為確定作成行為所涉及之事實關係須進行事實及證據之調查依

職權調查原則行政機關依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不受當事人主張

之拘束(本法第三十六條)因此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

定本係表彰行政程序採取職權調查原則之精神故行政機關承辦

人公務員於職權調查範圍內所為之行為即非應予禁止之程序外接

11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1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9

211

行政程序中行政機關職權調查之目的係為使行政機關了解事

實狀態及公私益狀況成為作成後續行為時之基礎此與行政訴

訟中法院為維護雙方當事人武器平等所為之職權調查並不相同不

可不察 113因此如行政機關非基於了解事實及利益狀態之目的所

為之行為即非屬職權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行政

機關打電話至被檢舉之公司該公司之地位為申請之相對人(本法

第二十條第一款)114

此外如個別法有特別程序規定時即應依該規定之目的解釋

應為之職權調查行為行政程序法中職權調查之規定即應立於補充

地位

為行政程序之當事人且行政機關係為職權

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法院稱此為「行政程序內之接觸」並無限制之

必要見解堪稱正確

115

(三)為程序外接觸之處理

因此在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定時仍須配

合待決事項所應適用之個別法規依規範目的判斷個案中職權調查

行為之必要性

既然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所指之行政程序為本法第二

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為之「行政程

113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 114 行政程序法第 20 條第 1 款「申請之相對人」為申請人請求行政機關

對其作成行政行為之人不可誤認為行政機關本身參見陳敏行政法總

論頁 771自版七版(2011) 115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8

5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2

序外」接觸即為行政機關與個案程序當事人在行政程序法規範之

程序外所為之接觸 116對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解釋如認

為凡行政程序外之接觸既為法所不許公務員本即不得為之是以

應作成紀錄或將書面文件附卷者仍為職權調查所必要之「程序內

行為」117

依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

益之人以書面方式為程序外接觸時應將所有往來書面文件附卷

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如以其他方式為程序外接觸者依同條第三

項之規定並應作成紀錄至於本項並未規定書面紀錄應附卷此

應係立法疏漏解釋上應與同條第二項之規定相同始能達成本條

之立法目的

則此見解不僅未正確認知此制度規範之目的亦有違法

規範之體系解釋更何況如此解釋公務員須將所有依職權調查事

實及證據之行為一一紀錄並予以附卷反而將造成公務員執行職務

之重大困擾因此相關說法應非的論

118

至於附卷之書面文件或紀錄應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因本條

第二項並無「主動」公開之規定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

字第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法第四十七條「亦寓

有保護公務員之目的俾使公務員於行政程序外凡與待決事件有關

之意見交換時皆應將所有往來之書面文件附卷或作成書面紀錄

(同條第二項第三項參照)以間接保護公務員」「行政機關就

11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

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37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117 此為本文發表於研討會時曾被提出之論點 118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3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1

213

待決事件縱有裁量權限亦不得恣意仍應為合義務裁量復有相當

行政救濟程序可資救濟既將接觸資料附卷供其他當事人閱覽即

已達公開之目的如認須主動通知其他當事人不僅衍生通知範圍

及技術上之爭議亦不利待決事件相關程序之迅速進行」「如與本

法第四十五條第一項『主動公開』之用語為比較可推知同法第四

十七條第二項所稱之『公開』者並無主動通知之意」故認為無

須主動公開僅須依申請而公開即可然此見解遭到學者批評認

為如此解釋過於消極本規定為個案資訊唯一主動公開之規定與

政府資訊公開法主動公開之立法目的不同且此解釋將使實體決定

前當事人仍無法知悉有程序外接觸之情形仍會引發行政機關有

偏頗的懷疑與立法意旨不符 119由立法理由觀之本項規定既為

「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之權益」並使其他當事人因文件或紀

錄附卷而有表示意見之機會 120

至於「其他當事人」當然包括申請之相對人(本法第二十條第

一款)至於已知之利害關係人行政機關得通知其參加程序(本法

第二十三條)因可藉由知悉程序外接觸情形而判斷自身利益受影響

之範圍及程序故解釋上亦屬之

如行政機關未主動公開相關資料

實無法發揮立法之功能故相關批評意見應值得贊成

121

(四)違反之法律效果

且依前述行政機關應主動公

開附卷之書面文件及紀錄時即無限制解釋「其他當事人」範圍之

必要

119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153另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2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21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

5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4

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為程序外接觸如已依同條

第二三項之規定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

開後該程序瑕疵即「補正」122

二本文之思考與檢討

但不妨害依相關法令(如公務員

服務法)及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對公務員之行政懲處責任為認定

反之如未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行

政程序即具有無法補正之瑕疵而成為得據以撤銷實體決定之事由

(一)行政法律關係中行政機關義務之規範

現代行政程序法制除以行政行為作為討論之重心外亦逐漸

著重行政法律關係(Verwaltungsrechtsverhaumlltnis)為基於行政法規

就特定事項於二個或二個以上之法律主體所產生之法律關係 123

本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為行政程序外接觸之規定即係對於

公行政明文課予之行政法上程序義務且規範於行政程序法總則部

為行政法上之權利義務關係行政法律關之成立變更或消滅可

依法令規定行政處分行政契約或事實行為並存在於具有行政

法權利能力之主體之間行政法律關係除強調人民於行政法上所享

有之權利及應負擔之義務外同時亦包含公行政主體之權利義務內

容而公行政之義務除由法律明文規定外亦可由行政依法維護

公益之一般義務或由人民之權利或由行政法上債務或補償關係

而得出

122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10-111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123 Maurer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sect8 Rn 16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3

215

分依體系解釋及國內多數見解除特別法有較嚴謹之明文規定外

為行政機關應遵循之最低程度規範 124立法者有意參酌美國APA之

立法例制定本條規定即明文課予行政機關於正當行政程序中應負

之義務我國行政程序法採行德國VwVfG之基本架構援用職權調

查原則之精神但為補強德國法制對於正當法律程序不足之處而

引進美國法制本意甚佳行政機關於個別案件中既負有維護公益

之一般義務並透過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以維護公益及私益如行

政機關於職權調查權限外進行程序外不當接觸而影響公益及私益

之保障時應屬於違背行政機關義務之程序行為即應予規範禁止

由此觀點出發即不宜認定本法第四十七條僅為訓示規定而應更

積極地承認行政機關依法負有一定之程序義務 125

(二)歷史解釋與目的解釋之思考

1 由立法理由中探知之規範目的

本法第四十七條所欲發揮之功能參酌立法理由之說明包括

防止行政機關偏頗及保障當事人權益 126

124 蔡茂寅等前揭註

因此一方面強調行政機

2頁 19-20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

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 554-557五南出版社(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 19-20(1999)少數見解認為此說無說服力並無標準足以認定行政程序法屬

「最低程度之程序保障」參見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

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

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28(2007) 125 本文就此所持之論點與審查委員之見解容或有間特此說明 126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5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6

關之公正性另一方面又強調當事人間權益之公平性因特別強調

保障當事人權益則反應出大陸法系中基本權程序保障功能之思

維此外亦希望藉此對於盛行於行政機關實務上「關說」之情形

進行規範以使關說之行為透明化 127

行政程序法中一個條文如由立法意旨觀之可同時達到程序

之公正性公平性及公開性的功能應可推知立法者對於法制設計

本質認識有不清之處因此何者始為法制本質上應遵循的精神

實應仔細思考否則將出現規範主軸不清規範範圍不明之謬誤

對於此點實不宜一概以我國法制與美國法規範不同

如此資訊之公開性亦為本

條所欲發揮之功能

128

2 由法制之規範功能為解釋

而為不同

的解釋以自圓其說

美國透過司法機關所為之判決強調 5 USC sect557(d)之規範目

的在於保障當事人間之公平性使審判式聽證程序中對於片面接

觸情事不知情之其他當事人得以有機關獲悉相關情事並表示自

己的意見姑且不論維護程序公平性為本體或係保障當事人程序之

工具 129

127 葉俊榮前揭註

禁止片面接觸之本旨仍在於維護正當法律程序中各當事人

間武器平等的精神強調的是正當法律程序中「公平」的面向此

116頁 137 128 參見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一)之說明 129 此涉及美國法上對於正當法律程序本質之討論關於工具說及本體說之

見解參見蔡穎瑩前揭註 15頁 19-24本文於此不予深論但相關討

論亦反應出即便在美國法制中程序規範是否具有獨立性或僅係發揮輔助

實體決定之功能並非有一致見解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5

217

外美國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拘束審判式聽證程序中行政機關之行

為而不適用其他程序中作成決定者原因在於該程序中採用證據

紀錄排他性行政機關僅得依紀錄資料作成決定藉此使當事人皆

得以對於紀錄中之證據及其他資訊進行攻擊防禦始產生禁止片面

接觸之法制設計

我國對於權利保障與行政程序之關聯受德國法制及其理論之

影響強調行政程序對於實體基本權保障之重要性 130

(三)規範範圍之釐清

解釋上正

當行政程序有助於行政機關作成正確決定以避免人民之權益受到

不法之侵害因此保障當事人於程序中武器平等之公平性應有助

於發揮此行政程之基本功能我國繼受美國法制於行政程序法中

增設德國法上所無之禁止程序外接觸的規定在規範功能上即應為

摘取該法制特別之規範功能以強化我國行政程序法制因此本

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在解釋上仍應強調側重於正當法律程序中之

「公平性」保障當事人間進行攻擊防禦時之武器平等藉以保障其

實體權利否則錯誤認知本條之規範功能即易掉入行政繁瑣的

工作泥沼中亦即不論於何種程序中公務員執行職務進行調查

皆作成紀錄或將所有書面附卷以求自保而使本條成為促進行

政彈性及效率之障礙是故為使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能夠發揮

一定之規範功能在解釋上即應為一定之調整及限縮

1 適用的程序類型宜限制

130 例如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於政治庇護案中即明白指出行政程序有助保障

實體之基本權利BVerfGE 56 216 (236ff)

5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8

本法第四十七條列於行政程序法總則導致不論最後行政行為

的態樣為何皆適用之本條規定如此結果與本條立法精神大相逕

庭實有限縮之必要否則亦與效率的要求不符 131以行政指導及

陳情為例本質上為非正式行政行為未發生實質法律效果並無

須適用禁止片面接觸以維護當事人間武器平等之必要而行政規

則為行政機關內部規範欠缺直接對外拘束人民權利義務之法律

效果亦無適用之必要至於法規命令本質上為「一般性政策的

制定」本即應廣納各方意見實不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 132而重點實為各方在訂定規範的過程中有對等的討論對話機

會因此本質上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以保障當事人間公平的行

為為行政處分及行政契約此二大行政行為態樣 133

至於在作成行政處分及締結行政契約之程序中對照美國及德

國法制尚須進一步檢視我國聽證程序之設計

134

131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11(2001)

我國關於程序類

型的設計類似於德國法制而非美國法制本法雖有要式聽證程

序之設計亦規定聽證須作成紀錄(本法第六十四條第一項)然除

132 湯德宗前揭註 122頁 109 133 計畫確定裁決性質上亦為行政處分且涉及多元利益的調和如日後我

國確實執行確定計畫之程序自應適用本法第 47 條之規範 134 本法並未就締結行政契約應進行聽證之規定然如舉行聽證可使其他利

害關係人有參與程序之機會且如作成行政處分依法應舉行聽證但締結

替代該行政處分之行政契約卻無須聽證可能使行政契約成為規避聽證的

工具參見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

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

集頁 282元照出版社(2002)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7

219

法規有明文規定外聽證紀錄為行政機關作成行政處分時應斟酌之

文件(本法第一八條第一項)並非唯一具有排他性之資料遵循

職權調查原則之法理而與德國法制相近因此如欲保留本法第四

十七條之規定並貫徹前述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理精神本文建議

於修法增訂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效力的前提下建議限縮本法第

四十七條規定而僅適用於特別程序中即正式聽證程序及計畫確定

程序此處所持限縮本法第四十七條程序態樣適用範圍之見解主

要論證依據為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與當事人間公平性的關聯此為

德國法制所無行政程序法立法之際我國繼受美國法時亦未配合

建立相關觀念也因此導致現行規定過度擴張禁止程序外接觸之範

圍造成法理邏輯混亂亦可能成為行政機關及公務員之掣肘因

此本文此處之見解亦僅建議係回歸法理一致性而提出之修正意見

而已

2 人的範圍宜擴大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所規制之人一方為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

一方為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達前述立法目的使所有相關

資料皆呈現當事人面前理論上本條宜儘量包括所有可能建立接觸

之管道因此受規範之人的範圍宜擴大因此在解釋代表當事人利

益之人時不應侷限凡宣稱為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或依相

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

人為行為之人皆應屬之不限於代表人代理人或輔佐人等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涉及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分別提出之設籌加油站申請且

二者之申請具有排他的競爭性如依美國法制屬於涉及「有財產

5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0

價值性優惠的競爭請求」之事件特別應注意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承辦公務員有洩漏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予被告機關之顧問 Y

的情形而被判刑確定於參加人 A 公司之申請事件中名義上之

申請人為該顧問 Y 之配偶 X於論斷是否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

一項之規定時即涉及參加人 A 公司被告顧問 YY 之配偶 X 彼

此間的利益關係在 X 提出之申請案所進行之行政程序中實際上

之申請人仍為 A 公司原處分機關未明察 X 是否係以代理人身分提

出申請命其提出委任書處理有可議之處而承辦公務員雖係與

被告顧問 Y 接觸以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由此情形亦

可判定承辦公務員既已受理 X 作為 A 公司代理人所提出之申請

案且 Y 一方面為該申請案中代理人 X 之配偶且同時亦受 A 公

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興建加油站依相關事證可認定 X 係為 A 公

司之利益為行為與其配偶及 A 公司間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

故可認為承辦公務員係主動接觸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於 X 代理 A

公司提出申請之程序中有為程序外接觸之情形本案原審判決及最

高法院判決中僅援引刑事判決所確定之事實直接認為承辦公務

員於處理原告申請之案件中認定與X所為之接觸係屬於違反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情形不僅未就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

件進行涵攝說明未仔細辨明不同程序間之當事人及代表其利益人

的關係雖結論並無錯誤但推論仍未臻嚴謹明確

然而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是否只限於承辦公務員我國法的

解釋與美國法明文規定不同美國法明文規定機關內所有成員或其

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皆不得進行

片面接觸不限作成決定之人員如此始可歸避承辦人員透過機關

內其他人進行接觸卻不受規範的可能我國規範之範圍過於狹隘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9

221

此亦為建議宜修正之處

3 事的範圍宜限縮

如前所述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九六二

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時「縱接觸內容係屬

程序事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因此涉及相關

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此與美國法之規定不

同然誠如前述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中 135法官以「麵包與奶油」的關係來形容行政機

關與公眾間非正式之接觸互動表示公務員實不可能脫離公眾生活

而獨立存在且在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中 136法官亦以人情事理的角度看待

公務員的社交生活因此行政機關與公眾之接觸只要在不影響司

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並無全面禁止之必要只

有對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問題進行程序外接觸可能引起當事人公平

防禦的疑慮始有限制之必要前述法務部之見解不僅誤認禁止

程序外接觸之立法目的過於側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忽視當事人

間的公平性且理想性地過度限制程序外接觸之事項忽略人情事

理應不可採因此建議修改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規定明文

限定於就待決事項之實體問題為接觸時始有限制之必要 137

於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

字第五三號判決)中當事人曾由立法委員陪同前往原處分機關

135 567 F 2d 9 (DC Cir 1977) 13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137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6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2

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會討論法律解釋問題因原處分機關依本法

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作成紀錄附卷故無違法情事可言然嚴

格說來本案當事人拜會原處分機關時討論法律解釋問題並非違

法禁止之關說行為亦不屬於遊說法所定應強制登記之行為且如

未涉及個別具體案件之實體問題而限於法律解釋之請益則本質上

亦不應屬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情形本無須受限制當

然為免爭議及為求自保行政機關得製作相關紀錄但仍應與本法

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無涉

至於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

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公務員受理違反贈與稅法之稅務違章案件

於妻子經營的髮廊中遇見被檢舉人之妻子詢問被檢舉人所涉及之逃

漏稅事件公務員告知若主張被檢舉人無贈與情事應出具有關書

面資料以為證明最後並認定被檢舉人無逃漏稅情事而擬簽結該檢

舉案本案中被檢舉人既為稅務違章事件中之當事人其妻在客

觀上可認為代表其利益之人公務員應不得與其於程序外就逃漏稅

事件之實體問題為接觸公務員於自家經營的髮廊面對被檢舉人之

妻子提出相關詢問而為答覆時與前述案例不同之處在於公務員

並非僅就抽象法規範的解釋進行回答而已就承辦之被檢舉案件具

體內容之認定可能性進行回答應已涉及實體問題公務員與被檢

舉人之妻子所為之接觸已超越公務員社交生活之對話範圍已屬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外接觸實應依本法第四十七

條第二項第三項之規定作成書面紀錄並予以附卷及公開

(四)重視違反之法律效果

行政機關公務員所為之行政程序外之接觸行為姑不論可能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1

223

生公務員懲處之法律效果但就行政程序之法制而言可經由依本

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規定作成紀錄將書面文件附卷並

主動公開而將此瑕疵予以補正未損及當事人程序中武器平等之

公平性然未經補正之瑕疵即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而未踐

行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所要求之行為者依美國法制之

觀點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違法或無

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響即使

採職權調查原則之德國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

如有瑕疵或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

關之行為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二國法制對於程序瑕

疵之法律效果實有異曲同工之處 138

反觀我國對於公務員所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行政機關之處

置較強調對於公務員之行政懲處

139

138 關於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參見本文貳三之論述

而未仔細審酌其行為是否該當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件是否已依同條第二項第三項規

定為補正之行為亦未審酌未補正者此程序瑕疵對於實體決定影響

之程度而法院於爭訟案件中主要仍審酌實體決定之違法性而

未深入論證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對於實

體決定之影響及重要性我國法院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論證之深度

及密度依本文前述觀察與美國司法實務相較實仍有相當大之

差距因此行政機關及法院宜強化對於本條規定之認識及解釋

139 經查詢公務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之保障案件決定書查詢系統(httpwwwcsptcgovtwptcindexasp)以公務員違反公務員服務法第 4 條保密義

務而作成之復審或再申訴決定至民國 100 年止即計有 14 筆決定書

6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4

而對於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合法性進行審查時更須體認程序外接

觸之程序瑕疵與實體決定間之關聯性並進行深入說理論證如此

始可提升本條規定之重要性並落實禁止程序外接觸而確保當事人

程序權益之法理精神

伍結語重新檢視聽證法制之契機

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繼受美國法制並將其融合至以德國法

制為主軸的行政程序法時未深入探究美國正當法律程序之精神

APA 中程序類型之特性即於行政程序法中強行置入禁止片面接觸

之規定本文以相當篇幅介紹美國 5 USC sect557(d)禁止片面接觸之

法理及實務案例並與德國法制進行比較目的即在於突顯現行規

定法理混淆及制度設計缺乏一貫性的缺失此外台北高等行法院

九十四年度訴字第七五二號判決及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五年度判字第

一二三九號判決此一具有高度重要性及爭議性的案件中(高速公路

電子收費系統案或稱為 ETC 案)中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重

要性未受重視益發突顯我國實務界對於此制度之認識有限因此

本文嘗試以回歸法制本旨的角度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禁止程序外

接觸之規定重新檢視其立法目的並對於本條之適用範圍提出檢

討修正之意見

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德國

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備受爭

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聽證程序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3

225

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到重視在

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際如能重新

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程序之法制得以

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化」有所助益

6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6

參考文獻

書籍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

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

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5

227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期刊文獻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 8-21(1999)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3-120

(2008)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

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

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1-33(2007)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2-17(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

頁 18-33(1999)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12 TEX TECH

ADMIN L J 223-279 (2011)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6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8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專書論文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

頁 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

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

壽論文集」頁 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

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

總論篇頁 112-168三民書局(1998)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49元照出版

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

行政程序法論頁 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51-83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7

229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67-209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 25-155元照出版社

三版(200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

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6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0

摘要

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公務員與當事人為行

政程序外接觸的規定係仿自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而本

條自行政程序法施行至今逾十年以來並非行政法學界及司法實

務界重視及討論的重點然而本條規定卻為行政機關在具體程序

中重視之規範甚至可能導致行政機關承辦人員在具體情形中無

所適所或形成困擾因此本文先就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關於禁止

片面接觸之規範針對成文法規定及司法實務案例進行說明及觀

察以掌握美國相關法制之精神及本旨此外亦介紹德國法制之

精神並就我國司法實務涉及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案例進行

觀察探究我國對於本條精神之運用是否仍有待釐清之處在回

歸法制本旨之深入研究後即不難發現此程序機制之基本功能

在於確保正式的聽證程序中當事人間攻防之程序公平性並非著

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總則部

分而非強調聽證程序公正性之維持在體例安排上即與制度之

本質混淆亦容易導致實務見解不明確而產生許多疑義

面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

德國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

備受爭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

聽證程序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

到重視在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

際如能重新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9

231

程序之法制得以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

化」有所助益

7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2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 Review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n the American and German Legal Systems

Ling-Ching Fu

Abstract

sect47 APA of Taiwan stipulates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and follows the regulations in the APA of the USA

Since the APA in Taiwan came into effect in 2001 this regulation

hasnrsquot stayed in the center of the legal researches and practice in

Taiwan Howeve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public officials in

concrete case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eaning and the nature of this

regulation the similar regulations an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he

USA are first examined in this article Meanwhile the German legal

system regarding this problem is also introduce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aiwan will be also intensive observed The application

possibility of sect47 APA of Taiwan as well as the viewpoints in the

practice will be acquainted At last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protects the fairness

between the concerned parties in the formal hearing procedures but

not the neutrality of the responsible authority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1

233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nature of this legal institution has

not been correctly understood in Taiwan It leads to the result that

the APA of Taiwan should be further reformed An amendment of the

APA of Taiwan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Keywords ex parte communication due process hearing trial-type

hearing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 formal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8-21(1999)
  •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113-120(2008)
  •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1-33(2007)
  •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2-17(2001)
  •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18-33(1999)
  •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112-168三民書局(1998)
  •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4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51-83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67-20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25-155元照出版社三版(2006)
  •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 摘要
    • Abstract
Page 8: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由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 …cycu.lawbank.com.tw/Download/30/01300005.pdf接觸或禁止片面接觸為核心議題之研究論著。即使在司法實務上,也

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70

三五四年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三世(Edward Ⅲ)時期改寫大憲章條

文後之第 3 條「任何人無論其身分或地位『非經正當法律程序』

(by due process of law)不得流放沒收財產拘禁剝奪繼承權

或處以死刑 11」而在美國一七六一年生效之聯邦憲法增補條文

第 5 條(US Constitution Amendment V)明白揭示正當法律程序一

詞「任何人非經陪審團提起控訴不得受死刑或其他不名譽犯罪之

審問但戰時或危難時期服役之陸海軍國民軍所發生案件不在

此限同一罪案不得令當事人受二次以上生命或身體之危難不得

強迫刑事罪犯自證己罪亦『不得未經正當法律程序』(without due

process of law)剝奪其生命自由或財產若非有公平之補償不

得將私有財產徵收公用」12

visited Oct 31 2012)

此外一八六八年生效之美國聯邦憲

11ldquoNo man of what estate or condition that he be shall be put out of land or tenement nor taken nor imprisoned nor disinherited nor put to death without being brought in answer by due process of the law rdquo原文參見 Victorian Consolidated Acts Australasian Legal Information Institute httpwwwaustliieduauaulegisvicconsol_actiaaa1980240s8html (last visited Oct 31 2012) 12 ldquoNo person shall be held to answer for a capital or otherwise infamous crime unless on a presentment or indictment of a Grand Jury except in cases arising in the land or naval forces or in the Militia when in actual service in time of War or public danger nor shall any person be subject for the same offence to be twice put in jeopardy of life or limb nor shall be compelled in any criminal case to be a witness against himself nor be deprived of life liberty or property without due process of law nor shall private property be taken for public use without just compensationrdquo原文參見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Constitution Society httpwwwconstitutionorgusconstihtmamend5 (last visited Oct 31 2012)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9

171

法增補條文第 14 條(US Constitution Amendment XIV)第 1 項

(Section 1)則規定「凡出生或歸化於美國並受其管轄之人皆為

美國及其所居之州之公民無論何州不得制定或執行損害美國公

民特權或豁免權之法律亦不得『未經正當法律程序』(without due

process of law)剝奪任何人之生命自由或財產亦並不得否定管

轄區內任何人法律上受平等保護之權利」13增補條文第 5 條主要

規定人民於刑事司法程序之權利但關於正當程序條款提供之保

障解釋上並不以此為限主要目的在於保障人民之生命自由及

財產免於遭受國家公權力(立法行政及司法)恣意及不合理之

侵害 14而增補條文第 14 條第 1 項之規定係限制各州權力之行使

藉此拘束各州政府所有之行為以保障人民之實體權利此二者

即為美國聯邦憲法正當程序條款之規定並為各州憲法所仿效進

而成為美國保障人民基本權利的普遍概念 15

13 ldquoAll persons born or naturalized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subject to the jurisdiction thereof are citizen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of the state wherein they reside No state shall make or enforce any law which shall abridge the privileges or immunities of citizens of the United States nor shall any state deprive any person of life liberty or property without due process of law nor deny to any person within its jurisdiction the equal protection of the laws rdquo原文參見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Constitution Society httpwwwconstitutionorgusconstihtmamend14 (last visited Oct 31 2012)

14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70元

照出版社二版(2005) 15 關於正當法律程序原則之發展歷程參見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

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頁 55-66(2005)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

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頁 15-19(2008)

1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72

2 正當程序條款之內涵

雖然在字義上正當程序法律程序的保障似侷限於程序正當合

法的要求但是隨著美國最高法院在司法實務上強化憲法增補條文

第 14 條第 1 項的解釋及適用確立了正當程序中對於實質正當的要

求 16因此正當程序條款兼具程序與實質之內涵包括了程序上

之正當程序( procedural due process)與實質上之正當程序

(substantive due process)二個層面 17前者為國家公權力限制人

民生命自由或財產時所應遵循之程序正當的問題而後者則為

法院審查立法者通過之法律以確保其規範內容實質公平的問題

尤其實質上之正當程序於個案中強調立法達成目的與手段間合理

適當關聯性或比較個別法益(人民基本權利)及公益的維護以

判斷立法是否正當此與我國憲法第二十三條所揭櫫之比例原則及

公益原則相近 18

反之程序上之正當程序即強調程序正義面向確保國家公權

力行使程序之公平正當適用時美國法院發展出「二元分析法」

(bifurcated analysis two-tier analysis or two-stage analysis)首先

須先界定系爭利益是否為生命自由或財產如屬肯定則進一步

此點為了解正當法律程序的觀念時須注意不得

「以辭害意」之處

16 關於正當程序之實質正當於美國法制的發展參見郭介恆正當法律程

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

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 134 以下三民書局(1998) 17 湯德宗前揭註 14頁 170 18 郭介恆前揭註 16頁 163-164湯德宗前揭註 14頁 173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11

173

判斷用以剝奪或限制該等利益之程序是否充分正當 19換言之

須先確認受保護之利益並進一步決定為保護該利益而應進行程序

之充分性 20在行政程序中鮮少涉及生命權的限制或侵害主要

仍是在判斷受保護之自由或財產等利益是否經由正當之程序而受到

限制 21然而因行政決定涉及的公私益形態日益多元政府作成決定

時須考量的事由不一而足且特定的程序權利(procedural right)例

如當面詰問證人由公正之作成決定者舉行聽證又有相當程度地影

響程序之公正性及實體決定之正確性導致程序應如何進行始謂正當

(due)的問題實無法一概而論依美國聯邦上訴法院法官H Friendly

的綜合分析憲法層次上正當的程序包含了下列要素 22

公正的裁決機關(an unbiased tribunal)

對欲採取之行動預先通知並提出理由說明(notice of the

proposed at action and the grounds asserted for it)

對於不應採取系爭行動有表示意見的機會(an Opportunity to

present reasons why the proposed action should not be taken)

要求傳喚證人的權利(the rights to call witnesses)

知悉不利證據的權利(the rights to know the evidence against

19 湯德宗前揭註 14頁 170 20 Sherry Iris Brandt-Rauf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 382-383 (1980) 21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01 22 Henry J Friendly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 1278-1295 (1975) 另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14頁 199-200

1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74

one)

完全依呈現的證據作成決定(decision based only on the

vidence presented)

選任辯護人的權利(counsel)

作成紀錄(the making of a record)

說明理由(statement of reasons)

公眾參與(public attendance)

司法審查之機會(judicial review)

因此美國憲法所保障的正當程序強調應遵循公平公正及

公開的精神在資訊公開透明的情形下使各方當事人有平等表達

意見的機會並由中立決定者主導程序之進行以保障當事人之權

益確保決定之正確性而行政機關面對複雜之事務應作成決定時

對於正當程序的要求程度即愈高然對於行政機關而言就複雜事

務作成決定時問題的重心往往並不在於其中所出現的利益衝突

真正引發問題者更在於資訊的片面呈現(ex parte presentations)23

3 司法實務見解-援引正當程序條款之精神為判決

導致行政機關無法作成客觀正確的決定因此行政機關為片面接

觸所受限制之範圍為片面接觸後應採取之措施等即為正當程序

要求下須加以重視的問題

23 Cornelius J Peck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 236 (1962)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13

175

綜前所述在一九七六年APA修法加入禁止片面接觸條款前

行使公權力者與當事人如有片面接觸法院係依美國聯邦憲法增補

條文中正當程序條款的精神對於行使公權力者之行為進行評價

例如在Sangmon Valley Television Corp v United States案 24中申請

人向聯邦通訊委員會(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FCC)

提出遷移電視頻道之申請然於舉行聽證期間申請人分別邀請委

員會委員共進午餐並於一九五五年及一九五六年贈送每位委員火

雞此外於委員會作成決定前申請人分別寫信予每位委員說

明遷移電視頻道之好處但信件並未列入紀錄其他反對者即無從

知悉法院認為本案本質上為行政機關規則訂定(rulemaking)

的行為然社區間遷移頻道涉及對於「有財產價值性優惠的競爭請

求」(competing claim to a valuable privilege)25為調和不同利益衝

突並尋求解決方式本於公平(fairness)的要求行政機關相關程

序須以公開的方式進行因委員會的委員與當事人曾進行私下接

觸法院宣告委員會的行為無效並應重新進行程序法院並強調

如此極度有偏見的行為應無法予以維持 26

24 269 F 2d 221 (DC Cir 1959)

25 JERRY L MASHAW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593 (2009) 學者湯德宗則將 ldquovaluable privilegerdquo 譯為「有價

特惠」參見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前揭註 3頁 18湯德宗論行

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314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26 本文於此處未就其他案例多所研究著墨主要在於此處僅為就 APA 於

1976 年修法增訂禁止片面接觸條款前介紹法院援引正當法律程序的精神

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進行審查至於 1976 年 APA 增訂禁止片面接觸條款

後始為本文後續之重點

1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76

於前述案例中法院認為 FCC 應以公開之程序與申請人為接觸

討論以使列於競爭地位之他人得以知悉相關情事而 FCC 於本案

中已嚴重違反聽證應公開之精神法院即未維持 FCC 之決定由此

可知在一九七六年 APA 修法加入禁止片面接觸條款前行政程序

中如發生片面接觸的情形因相關接觸未列入紀錄牴觸聽證程序

公開的精神致使其他當事人無從知悉並提出有利於己的事證或

進行詰問更因此嚴重影響聽證程序的公平性法院認定有違憲法

所強調的正當法律程序精神

(二)1976 年聯邦行政程序法修法後

1 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規範之程序態樣

APA於一九六六年編入美國聯邦法典第 5 篇後同年資訊自由

法案(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通過並編入 5 USC sect552 中一

九七四年隱私法案(Privacy Act)則編入 5 USC sect552(a)中一九

七六年政府陽光法案(Government in the Sunshine Act)編入 5 USC

sect552(b)中 27

在前一步對於APA中禁止片面接觸之規範進行研究前首先須

先了解APA所規範程序態樣的差異美國APA所規範的行政程序

將機關之行為分為規則訂定(rule making)及行政裁決(adjudication)

而同年APA亦加入了禁止片面接觸(ex parte

communication)的規定

27 Government in the Sunshine Act Pub L No 94-409 sect4(a) 90 Stat 1246 (1976) (codified at 5 USC sect557 (d) (1976))相關說明參見羅傳賢美國

行政程序法論頁 7五南出版社(198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15

177

二種訂定規則為行政機關擬定修正或廢止規則之程序 28而

規則則為執行解釋或補充法律或政策或規定機關之組織

程序或職務之機關文書之全部或一部具有普遍或特別之適用性及

向後生效之效力 29所謂行政裁決係指行政機關作成決定(order)

之程序 30而決定則為行政機關就訂定規則以外之事項所為全部

或一部之最終處置(final disposition)31換言之行政裁決即為行

政機關訂定規則以外所作之終局決定其態樣多元形式不一而

足 32主要的特徵在於行政機關人員適用法律於特定事實而對於

特定人或特定多數人所為之決定 33

此外以機關是否應以進行審判式聽證程序( trial-type

hearing)並以聽證紀錄所載作為決定之基準可將行政程序區分為

正式(formal)及非正式(informal)二種程序

性質上規則訂定即為行政立

法之行為而行政裁決則為對於特定事項作成之最終處置

34

28 5 USC sect551(5)

至於何時須進行

29 5 USC sect551(4) 30 5 USC sect551(7) 31 5 USC sect551(6) 決定內容包括核發執照其形式為准許否准禁止

或宣告在所不問 32 WILLIAM F FUNK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74 (2009) 33 Id at 74 因此有學者認為此接近大陸法系行政處分之概念參見羅傳

賢前揭註 27頁 64然而實際上美國 APA 所稱之行政裁決泛指行

政機關訂定規則以外之所有作成決定的行為態樣相較於我國行政程序法

第 92 條關於行政處分之定義限於行政機關對於公法上具體事件所為對外

直接發生法律效果之單方行政行為可知美國法上行政裁決之概念範圍

仍較為廣泛 34 5 USC sect554(a) sect553(c)

1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78

正式的程序則須另有成文法的規定實際上美國聯邦政府在具

體個案進行裁決而應依法律規定適用 5 USC sect554 sect556 及sect557

之正式程序並基於聽證紀錄作成裁決決定的情形只占極少數

換言之絕大多數之事件是進行非正式程序作成裁決決定 35

至於規則制定程序依 5 USC sect553(b) (c)之規定訂定規

則之機關須將規則之草案為一般性公告(general notice)刊載於

聯邦公報並給予權益可能受影響之相關民眾提供評論

(comment)之機會於踐行此公告及評論之程序後行政機關

綜合民眾之意見發布規則並應就規則所依據之基礎目的為

簡要之說明此即為非正式規則訂定程序之三階段

而在

非正式裁決程序中不強制進行審判式聽證而是依事件之性質

行政機關擁有較大的程序自由APA的條文僅 5 USC sect555 相關

附屬事項之規定會適用於非正式之行政裁決程序

36因此非

正式之規則訂定程序又稱為「公告及評論的規則訂定」

(notice-and-comment rulemaking)37至於正式之規則訂定程序

於進行公告及評論後須如同作成正式裁決一般進行審判式聽

證程序並以聽證紀錄為準發布規則因此正式之規則訂程

序至為繁複且須例外有成文法規定須依聽證紀錄時 38

35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始進行

正式規則訂定程序

9 at 247 36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323 37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183 38 5 USC sect553(c)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17

179

綜上所述綜合行政裁決及規則訂定之行為態樣以及是否

應行審判式聽證程序即得以下表簡示美國 APA 之程序模組而

灰色部分即為常見之程序類型

行政裁決 規則訂定

非正式程序 5 USC sect555

附屬事項

5 USC sect553

通知評論

正式程序

5 USC sect554

通知當事人職能分工 39

5 USC sect556

審判式聽證唯一紀錄

5 USC sect556

審判式聽證唯一紀錄

5 USC sect557

正式決定禁止片面接觸

5 USC sect557

正式決定禁止片面接觸

來源作者綜合整理 40

2 禁止片面接觸之相關規定

39 Separation of functions又譯為「職能分離」或「審查職務分立」基於

任何人不得自斷其案的法理5 USC sect554(d)(2)規定行政機關內負有調

查或檢舉職權之成員不得參與該事件或與該事件有事實上關聯的裁決決

定對於相關事件亦不得提供作成裁決決定者任何諮詢意見或提出建議

性決定因此多由專職獨立之行政法官(administrative law judge)進行

聽證並作成裁決決定以確保裁決之公正客觀參見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80-286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6-103 湯德宗

前揭註 2行政程序法頁 28123由此可知職能分工為 APA 中為保

障聽證程序公正性所為之制度設計 40 相關資料來源亦參見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48 湯德宗

前揭註 25頁 327

1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0

APA 於一九七六年加入禁止片面接觸(ex parte communication)

相關規定其中 5 USC sect551(14)為關於片面接觸之定義

5 USC sect551(14)

片面接觸係指未合理事先通知所有當事人且未列入公開紀

錄之口頭或書面接觸但請求與本節規定之事件或待決事項有

關之情況報告不在此限

此外5 USC sect557(d)則為禁止片面接觸之明文規定

5 USC sect557(d)

(1)任何機關於進行 5 USC sect557(a)規定之程序應遵守下列

之規定但依法律授權處理當事人一方事務之範圍內不在此

(A)於機關外之利害關係人不得與機關內之任何成員行

政法官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

之成員就有關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內容造成或故意促成片面

接觸41

(B)機關內之任何成員行政法官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

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不得與任何於機關外之

利害關係人就有關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內容造成或故意促成

片面接觸

(C)機關內之任何成員行政法官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

41 「就有關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內容」( relevant to the merits of the proceeding)係參酌學者湯德宗見解之翻譯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2行

政程序法頁 1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19

181

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如接受造成或故意促

成本項禁止之接觸者應將下列資料列入程序中之公開紀錄

(i)所有書面往來資料

(ii)記載所有口頭往來要旨之備忘錄

(iii)針對(i)及(ii)之情形所有書面答覆和記載所有口

頭答覆要旨之備忘錄

(D)因當事人故意造成或促成接觸後而違反本項相關規定

者為與公平性及事件所涉及成文法之立法目的一致機關

行政法官或其他主持聽證之成員得要求該當事人說明其主張

或利益不應於作成決定時被廢棄駁回或忽視之理由或其他

因違反而造成之不利益影響

(E)本項禁止規定於開始指定舉行聽證之機關時起適用且

不得晚於就待決事件為聽證通知後但可歸責進行接觸之人知

悉將為聽證通知者本項之禁止規定自其知悉時開始適用

(2)本項規定不得構成對國會隱瞞資訊之依據

此外須注意者5 USC sect557 共計有(a)至(d)四項規定

而 5 USC sect557(a)則明白規定本條適用於依 5 USC sect556 舉行之

聽證復依 5 USC sect556(a)之規定5 USC sect556 適用於依 5 USC

sect553 規則訂定及 5 USC sect554 裁決舉行之聽證程序由此可知5

USC sect557(d)關於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僅適用於行政裁決及規則

訂定時舉行聽證之正式程序

3 正式程序與禁止片面接觸

2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2

(1)審判式之聽證

APA規範的正式程序係指依成文法之規定程序之進行須遵

守一定的要求特別是須由行政機關舉行聽證程序後並依紀錄之

資料(on the record)作成決定 42

當聯邦行政機關為行政裁決時如依成文法之規定須依紀錄

之資料始得作成決定者除有 5 USC sect554(a)所列之法定排除事

項外

因此聽證程序之進行為正式程

序的重要核心須遵守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相關程序規定

43即應依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規定進行聽證程序在聽

證程序中當事人得提出證據及反證進行交互詰問質詢證人

而主持聽證程序者得為行政機關組成機關成員之一人或數人

或依 31 USC sect3105 之規定所任命之行政法官一人或數人 44實

務上基於職能分工之考量 45多由專任中立之行政法官

(administrative law judge ALJ)為之 46

42 5 USC sect553(c) sect554(a)

以避免機關首長或機關

成員的公正性受到質疑行政法官由行政機關任命具有專業之

技術經驗及知識且不受行政機關之指揮更不得行使與其職

43 5 USC sect554(a)規定無須進行聽證之情形如嗣後須受司法審判並

於法院更新審理事實之事項行政法官外(31 USC sect3105)其他行政官

員之選用及任期完全基於檢查試驗或選舉而作成決定之事項與軍事

外交事務有關之行為行政機關作為法院代理人之事件核發勞工代表之

證明 44 5 USC sect556(b) 45 關於職能分工之說明參見前揭註 39 46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1 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17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1

183

務或責任牴觸之事務 47因此聽證程序之設計就主導程序者的中

立性及程序進行之嚴謹性而言已類似於法院中所進行的司法審

判程序故正式裁決程序中所進行之聽證亦稱之為審判式聽證

(trial-type hearing)48或準司法聽證(quasi-judicial hearing)49

與非正式裁決程序中所進行之程序不同 50

至於規則訂定之行為行政機關於進行通知及評論程序後是

否須進行 5 USC sect556 sect557 規定之審判式聽證程序APA中則無

明確規範僅於 5 USC sect553(c)規定如成文法規定須舉行聽證時

始適用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規定然而訂定規則時所牽涉的人數

眾多利益關係複雜如須一一進行提出證據交互詰問質詢證

人等程序不僅曠日費時實際上亦有執行困難最後可能導致行

政機關放棄訂定規則因此考量行政之彈性及效率在美國最高法

院的判決中對於 5 USC sect553(c)所謂「成文法規定」之解釋即相

當陜隘必須成文法明白規定適用或參考準用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規定須於機關舉行聽證後並依紀錄之資料始得訂定規則時

47 31 USC sect3105 48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79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31 49 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164亦因此行政機關於經正式聽證程序後

作成行政裁決已類似司法權對於主張不同利益之當事人間之事務作出判

斷決定故其權限之行使已具有準司法權之作用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65163 50 二者主要的差別在於行政機關作成最後裁決決定時是否須依書面紀

錄作成在非正式程序中僅須給予當事人以書面或口頭陳述意見的機會

即可不一定須以二造兼聽的方式作成書面紀錄參見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164

2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4

始應進行正式之審判式聽證程序 51

(2)聽證紀錄之排他性

否則通知及評論之規則訂定

程序即已滿足規則訂定所須符合的正當程序要求

審判式聽證程序的特色即在於行政法官主持程序進行使當

事人提出證據進行交互詰問並可質詢證人並對於程序的進行

作成紀錄最後行政機關僅得依據紀錄作成決定因此行政法官

有二項主要任務 52主持聽證提出初步決定(initial decision)或

建議性決定(recommended decision)53

51 United States v Allegheny-Ledlum Steel Corp 406 US 742 (1972) United States v Florida East Coast Railroad Co 410 US 224 (1973)

在行政法官主持下的聽證

程序即如同聯邦法院中進行的審判程序所有證據包括證人證

詞證物與事件相關之全部文書及請求文件皆於行政法官面前

提出並作成紀錄且此為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參考之唯一紀錄(the

52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2 53 依 5 USC sect557(b)之規定行政法官作成之決定分為二種初步決定及

建議性決定行政法官依聽證紀錄作成之決定為初步決定如當事人不

於一定期間內向行政機關提出異議或行政機關未主動復查無須進行其他

程序該初步決定即自動成為行政機關所為之終局決定然經異議或復查

後行政機關即不受初步決定之拘束可重新依聽證紀錄案件事實等問

題為審查並作成裁決不受行政法官初步決定之影響此外當作成決

定之行政機關未自行受理證據之審理時行政法官於特定案件中原則上

應作成具有諮詢性質之建議性決定僅於行政機關自願接受時始發生對外

之效力See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4 然而行政法官提出之決

定是初步決定或建議性決定仍取決於行政機關之意思See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3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3

185

exclusive record54)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須完全依照聽證程序中

作成之證據紀錄此亦稱為「紀錄之排他性」(the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55如此可使參與聽證程序之當事人得以獲悉所有對其不利

之證據並於公開程序中透過交互詰問對於證據進行辯論如果行

政機關可以自由考量紀錄以外之事實及證據而作成決定而未給當

事人回應之機會將嚴重影響當事人間之武器平等及聽證之公平性

(fairness)然而在另一方面培養民眾對於行政機關決定之信心

給予行政機關獲悉重要資訊的機會鼓勵受管制者及受影響之人民

與行政機關合作也是在了解程序中片面接觸的界限時不可忽略的

因素 56

(3)禁止片面接觸之基本精神

美國APA即為綜合考量各項因素後就聽證時產生紀錄

外證據的情形而有禁止片面接觸之明文規範

聽證時最可能出現紀錄以外證據的情形即為作成決定之行政

官員於聽證程序外與有利害關係之當事人一方有所接觸且未作

成紀錄5 USC sect551(14)關於片面接觸之定義特別強調係非當事

人知情亦無從由紀錄知悉之接觸而依 5 USC sect557(d)(1)之規

定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與任何利害關係人皆不得進行非其他利害

關係知情亦無從由紀錄知悉之接觸以落實聽證紀錄排他性的要

求本條規定僅適用於正式聽證程序中並不論行政機關係為行政

裁決或規則訂定之程序然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並不適用於正式

54 5 USC sect556(e) 55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6 56 STEPHEN G BREYER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584 (2006)

2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6

聽證開始前的行政調查階段 57

禁止片面接觸之事務範圍限於與待決事項有關之實體內容

因此與行政法官進行一般社交活動並不違反此規定

亦不適用於非正式程序

58受禁止片

面接觸拘束之人除當事人外尚包括對於決定有利害關係之人

(interested person)59

此外不僅行政機關外之人(person)受到拘束

例如聯邦環境保護局對於特定業者是否違

反空氣清淨法(Clean Air Act)作成決定時即得禁止與該決定有利

害關係之特定環境保護團體或代表石油產業的特定貿易團體與行

政法官或環境異議委員會(Environmental Appeal Board EAB)進行

片面接觸因此所謂利害關係並非限於法律上利害關係及於有

事實上利害關係之人即因行政機關之決定而可能受影響之人

60行政機關

內之人員亦不得主動與機關外之人民接觸學者稱此為「雙向」

禁止片面接觸 61至於聽證程序中開始受禁止片面接觸拘束之時

點為負責進行聽證之行政機關被指定時且最晚不得逾對當事人

及利害關係人為聽證之通知時此外對於片面接觸具有可歸責性

之人一旦知悉將為聽證通知時自知悉時起即不得再為片面接觸 62

(4)片面接觸之程序瑕疵及其影響

57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80 58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5 59 Id at 95 60 依 5 USC sect551(2)之定義規定所謂人(person)係指機關以外之自然

人合夥公司協會或其他公私組織 61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5 USC sect557(d)(1)(A)(B) 62 5 USC sect557(d)(1)(E)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5

187

在並非所有當事人皆受到通知的情形下行政機關與他人有接

觸時行政機關負有作成紀錄之義務行政機關內與當事人進行接

觸之人須將所有往來資料以書面方式列入紀錄中 63換言之此

時首要之務即為作成紀錄此外並通知所有當事人相關情事使

其得於行政機關作成決定前就片面接觸的相關情形表示意見以

彌補聽證公平性受影響的可能而在極少數的情形下如係由當事

人一方明知且故意就實體內容與行政機關為片面接觸時為維護公

平性及事件所涉及成文法之立法目的主持聽證之人如行政法官

得命當事人說明其請求不得被拒絕或其利益不得被忽視之原因 64

至於該行政決定是否有效仍留待司法機關之裁判 65

此外違反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時並不因行政機關將片面接

觸之情事附卷於聽證紀錄中該程序瑕疵即自動被治癒(補正)司

法機關仍應就該瑕疵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是否造成實體上的影響進

行判斷而裁判是否維持行政機關之決定例如於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

66

63 5 USC sect557(d)(1)(C)

中因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anization(PATCO)於一九

八一年帶領一空運航管員工會之成員違法罷工聯邦勞工關係局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 FLRA)即依相關法律規定撤銷

PATCO之證明PATCO對此提起司法救濟本案係聯邦勞工關係局

就特定事件所為之行政裁決法院審理本案時發現有二個片面接

觸的情形其一為運輸部秘書曾於一九八一年八月十三日致電聯邦

64 5 USC sect557(d)(1)(D) 65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8 6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2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8

勞工關係局之二名官員另一則為知名勞工領袖曾與聯邦勞工關係

局一名官員於晚餐時討論PATCO案其中運輸部秘書於電話中表

示某些新聞報導與事實不符當前並無解決罷工的有效方式致電

的目的並非就是否撤銷PATCO證明進行實質討論而是希望聯邦勞

工關係局加速處理本案法院認為該運輸部秘書無疑地為 5 USC

sect557(d)所稱之利害關係人致電聯邦勞工關係局之二名官員如係

就PATCO之裁決進行實體內容的討論當然為應禁止之片面接觸

然而該秘書僅就解決爭議之可能性表示個人意見及宜迅速作成決定

之期待雖然已明確地避免討論實體內容但仍不失為嘗試影響行

政機關的決定法院認為無須認定此片面接觸是否違法因為即使

違法該秘書僅關心應迅速作成決定不會影響決定之內容至於

勞工領袖與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之接觸因二人彼此私下為朋友

法院對於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接受晚餐邀約並未予以非難畢竟法

官也會有鄰居朋友及熟識之人有工作及社會上之關係此亦為

其生活中之一部分 67

67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然而該勞工領袖因贊成PATCO的立場而亟

欲直接與該官員溝通法院即予以嚴正指責並認為任何人於正式

公開之程序外就尚未作成決定之事項企圖影響有裁決權限官員的

意見為絕對無法接受的行為二人晚餐時多數的談話內容與

PATCO案無關當勞工領袖將話鋒轉至PATCO案時該官員並未制

止然而法院認定二人間的談話並未涉及任何威脅或承諾該官

員於談話中亦未表明其決定意向因此二人間的討論並未影響最後

的決定且因行政機關之決定係不利於PATCO無人因為此不當接

觸而獲益因此法院認為雖然勞工領袖與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間

56 at 589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7

189

之接觸違法但未影響聯邦勞工關係局之決定故最後仍維持聯邦

勞工關係局之原決定

因此如法院認為有合理的可能性可認定片面接觸已影響行政

機關之決定時即得推翻行政機關之決定 68

反之如行政機關之

決定並未受到片面接觸之影響時法院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即予以

尊重

4 非正式程序與禁止片面接觸

(1)非正式之行政裁決

依美國APA之明文規定僅 5 USC sect555 適用於非正式程序

換言之5 USC sect557(d)關於禁止片面接觸的規定並不適用於非正

式程序在非正式之裁決程序中通常個案中應適用之個別成文法

即已規範應遵守之特定程序此外行政機關亦可自行訂定更嚴謹

的程序規定作為非正式裁決程序中應遵守之規則而此類之程序

規定往往已與正式裁決程序之要求相當 69

68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因此非正式的行政裁

決程序中關於禁止片面接觸之要求雖然並非源自於APA而是依

32 at 96 69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103 成文法中規定非正式裁決應遵守

之程序規定者例如水清淨法(Clean Water Act)關於以非正式裁決程序

作成之裁罰決定要求須通知當事人並給予其表示意見及提出證據之合

理機會42 USC sect1319(g)(2)(A) 由行政機關自行訂定之程序規定例如

美國聯邦環境保護局對於執行水清淨法之裁罰程序即訂定大量之程序規

定40 CFR Part 22

2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0

個別法令或行政機關自行訂定之規定但往往亦與APA所規範之正

式程序的要求相當

即使於行政機關並無任何成文法之程序規定可玆遵循時仍須

回歸正當法律程序的基本精神如行政機關由他人處獲得對當事人

不利之資訊卻未給予當事人對此表示意見之機會時即與正當法

律程序之精神不符然客觀上可知一般有理性之人並不可能因片面

接觸而影響其決定時此程序瑕疵便無法導出須撤銷行政裁決的結

(2)非正式之規則訂定

非正式之規則訂定程序本質上既為立法行為即使僅須進行

通知及評論之程序行政機關仍須考量不同之因素及多元的利益關

係尤其當行政機關訂定之規則涉及私人間「有財產價值性優惠的

競爭請求」(competing claim to a valuable privilege70)時行政機關

之決定已類似於傳統的裁決行為於通知及評論的程序中往往可

能引發外界對於受管制的企業或利益分配者利用程序外接觸不當影

響行政機關的疑慮因而導致在非正式規則訂定程序中「書面聽證」

(paper hearing71)紀錄中亦會呈現片面接觸之紀錄以使其他當

事人得以表示意見 72

70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此外在現實的考量上行政機關並不樂見

片面接觸的情形發生以避免社會上產生行政機關貪腐的印象更

32 at 195 71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56 at 591 72 國內學者認為在非正式程序中僅涉及「有價特惠」(valuable privilege)之分配時始例外適用禁止片面接觸原則所指即為此意參見湯德宗

前揭註 3頁 19湯德宗前揭註 25頁 314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9

191

可能影響日後法院裁判時的態度而且一旦訂定之規則須受到司法

審查行政機關於司法程序中進行辯護時須主張規定之訂定已考

量公眾所提出的資料及意見且公眾的意見皆已呈現於公開的紀錄

中並未參考紀錄外之資訊因此實際上行政機關內部對於訂定

規則的作業規範中皆有禁止或限制片面接觸的規定 73

至於法院判決亦要求行政機關於通知公眾後即不得與利害

關係人進行片面接觸如於著名之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

74

73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195

中聯邦通訊委員會欲訂定規則

限制有線電視業者得播出之節目通知民眾得對於規則草案提出評

論意見之期間並於一九七四年十月二十五日提供不同的業者及利

益團體進行口頭說明意見的機會其中有線電視業者反對該訂定該

規則認為草擬之規則將使付費電視業者難以播送特定受歡迎的運

動節目或劇情電影而傳統電視業者及委員會本身則贊成規則之訂

定認為付費電視可能吸取免費電台的觀眾造成受歡迎節目無法

繼續在免費電台中播放的情形法院於調查過程中發現許多利益

團體或個人曾與聯邦通訊委員會之委員或委員會中之人員進行片面

接觸就規則之內容進行實體討論因此法院主動要求委員會提出

曾進行之片面接觸的清單及詳細經過而依提出之資料顯示一九

七四年十月二十五日後委員會本應就已收集之各界意見進行討論

以決定應發布規則之內容但至一九七五年三月十日間委員會之

委員仍與利害關係人會面 18 次與有線電台之利益團體會面 9 次

與動畫及運動利益團體會面 5 次法院雖承認行政機關與公眾之

74 567 F 2d 9 (DC Cir 1977)

3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2

非正式接觸如同「麵包與奶油 75

於上述案例中可知法院之所以推翻行政機關行為效力的立論

基礎在於行政機關所為之片面接觸並未充分於紀錄中公開以使

各界知悉各方利益團體之立場並進而表示意見致使行政機關最

後作成之行為有明顯重大的瑕疵此與正式程序中實體決定是否

因片面接觸之情形而受影響判斷上並無二致

」在行政事務上是不可避免的

只要在不影響司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都是適當

的本案中法院並非僅以正當法律程序的觀點進行審查而是更

進一步說明本案委員會作成的公開紀錄未反應出利益團體代表的

意見這些意見亦未公開使各界得以進行討論而這些可能進行的

討論又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內容具有重要性因此委員會與相關利

益團體所進行之片面接觸並非僅止於不適當(inadequacy)而已

法院認定聯邦通訊委員會對於有線電視業者訂定之規則應為無效

76

二對於德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觀察

(一)德國法制中無規則訂定程序

相較與前述美國 APA 將程序分為行政裁決及規則訂定之程

序德國 VwVfG 中並未就行政機關訂定規則之行為亦即就行政

機關基於法律授權而訂定法規命令(Rechtsverordnung)之行為有

一般性之規範反之是在更高位階之基本法(Grundgesetz GG)

中對於法規命令之訂定予以規範

75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56 at 594 76 至於美國法制中的規則訂定程序與我國法規命令之訂定程序是否相

當以及受司法審查之範圍是否相同並非本文此處討論之重點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1

193

依德國基本法第 80 條第 1 項之規定聯邦政府聯邦內閣首長

或邦政府皆得依據法律之授權發布法規命令其授權之內容目

的及範圍應以法律明確規定法規命令中須明列其授權之法律依

據此外如依法律之規定得為再授權者須以法規命令為再授權

之規定至於法規命令訂定之程序本條第 2 項列有應得聯邦參議

院(Bundesrat)同意之事項第 82 條則規定法規命令應由發布之

機關簽署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應公告於聯邦公報且應明定生效

日期 77除此之外基本法即無其他程序規定 78例如無須說明訂

定法規命令之理由 79

如更進一步觀察德國法制關於訂定法規命令程序與進行聽證程

序之關係則可發現基本法第 103條第 1項保障人民之聽審權(Recht

auf Gehoumlr)但僅限於法院之審判程序並不及於行政機關所為之

行政程序

更無應經聽證程序始得發布法規命令之要求

80

77 如法律及法規命令未明文規定生效時者依基本法第 80 條第 2 項規定

於聯邦公報刊行之日終了後第 14 日生效

至於VwVfG本身雖然第 28 條第 1 項有給予當事人

78 如為聯邦政府或聯邦內閣首長訂定法規命令者相關程序即依聯邦政府

內部之議事規則或聯邦內閣共同議事規則之規定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Ehler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Rn 26 79 如有說明理由之必要者主要係因部分法規命令須得聯邦參議院之同

意為使聯邦參議院了解訂定相關法規命令之目的以及基於財政及預算

分配之考量而於法規命令訂定之內部程序中說明理由而非為使一般人

民知悉了解訂定相關規範之理由Theodora Ziamou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 69 (2000) 80 PierothSchlink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ect31 Rn 1080

3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4

陳述意見機會(Gelegenheit zu geben sich zu den fuumlr die Entscheidung

erheblichen Tatsachen zu aumluszligern)之規定然係保障受不利處分之當

事人於行政處分作成前得向行政機關就與決定具有重要性之事項

表示意見之機會亦不適用於訂定法規命令之行為與美國法制相

較德國VwVfG中並未就訂定法規命令之行為及程序有所規範 81

而是以權力分立及聯邦法律執行之角度以更高位階之基本法予以

規定在確立法規命令之民主正當性源自於法律之授權及相信行

政具有訂定法規命令專業的前提下德國法制普通缺乏民眾於相關

程序中得向行政機關表示意見之機會 82自然即未就禁止當事人與

行政機關禁止片面接觸為特定之規定 83

(二)無聽證紀錄排他性之制度

德國VwVfG中規定行政程序之進行以不要式為原則但例外

規定了二種特別之程序類型一為第 63 條至第 71 條之正式行政程

81 MAHENDRA P SINGH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49 (2001) 對於德國法欠缺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要求規範不

乏相關批評意見Ziamou supra note 79 at 93-101 82 Ziamou supra note 79 at 76-77 83 然而在此處須補充說明者德國法中司法得獨立於具體個案爭議之外

直接對於特定法規命令之形式及實質合法性進行審查依德國基本法第 93條第 1 項第 2 款規定對於聯邦法令或邦法令在形式上或實質上是否符合

基本法或邦法令是否符合其他聯邦法令發生爭議或疑義時聯邦政府

邦政府或聯邦眾議院四分之一議員得聲請聯邦憲法法院作成裁判(sect93 Abs1 Nr2 GG)亦即係由最高之司法審判機關對於法規命令之合法性進

抽象法規範審查(abstrakte Normkotrolle)因此雖然於訂定之過程中為

尊重行政權之專業而較缺乏民眾參與的過程但司法權對於行政權力行

使則進行相對高密度之監督審查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3

195

序(foumlrmliches Verwaltungsverfahren)另一則為第 72 條至第 78 條

之計畫確定程序(Planfeststellungsverfahren) 84其中VwVfG第

63 條以下之正式行政程序即為我國行政程序法第五十四條以下聽

證程序所參考之程序模式 85

正式行政程序與計畫確定程序之所以為特別之程序類型即在

於二者皆須踐行一定之程序亦即聽證程序德國 VwVfG 中聽證

程序之設計重點為以言詞辯論程序取代書面陳述意見但在交互

詰問質詢證人的部分仍與美國法制審判式聽證不同而特別不

同之處在於即使進行聽證程序德國法亦仍不採取聽證紀錄排他

性法則

而計畫確定程序則於我國行政程序法

第一六四條之規定中繼受之

以正式程序為例德國VwVfG第 68 條第 4 項規定正式程序中

言詞辯論的部分應作成紀錄而同法第 69 條第 1 項則規定行政

機關應斟酌行政程序之全部結果作成決定所謂「斟酌行政程序之

全部結果作成決定」並非指行政決定之基礎僅限於言詞辯論中所得

出之結果因此即使於言詞辯論外獲悉之資訊亦得列入考慮並

依自由心證評斷而作成結論 86

84 相關概念之說明參見 KoppRamsauer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sect63 Rn 1

行政機關如認為於言詞辯論外仍

有必要詢問當事人時亦得為之且本項規定亦不要求行政機關須

親自採證(Unmittebarkeit der Beweisaufnahme)只要有足夠證據供

85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97-98 86 StelkensBonkSachs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sect69 Rn 3-4

3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6

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進行判斷即可 87

至於計畫確定程序聽證亦為確保利害關係人及一般民眾於程

序中之聽審權因此利害關係人與及時提出異議之民眾享有於聽證

期日參與討論及說明之權利(sect73 Abs6 VwVfG)於聽證期日中

於聽證機關之協助下開發行為人利害關係人及時提出異議之

民眾提出意見之權限受影響之機關等對於計畫進行言詞面對面

之討論及說明並尋求妥協及共識此亦為計畫確定程序中聽證的

精神之後聽證機關即應就聽證之結果撰寫綜合意見連同未獲

得妥協之爭點轉交確定計畫機關(sect73 Abs9 VwVfG)聽證機關

就聽證程序之結果所為之綜合意見僅供確定計畫機關作成最後裁

決時參酌而確定計畫機關仍應依其專業綜合聽證機關之意見

其他機關之意見民眾之異議甚至鑑定人之意見對於未獲共識

之爭點進行判斷並作成最後之確定計畫裁決

88

三小結

且確定計畫機關

作成決定時其考量並不以聽證程序中所呈現之文件及事實為限

仍應基於職權調查原則對於必要之事實進行調查認定應其專業

對於公益及相關私益進行衡量至於在不要式的程序中依職權調

查原則的精神更無紀錄排他性法則適用的餘地

綜合前述關於美國 APA 成文法的規定及法院實務案例的見

解不難發現行政程序中禁止行政機關與當事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

進行片面接觸的精神重要的前提在於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要

87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69 Rn 6-7 88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74 Rn 7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5

197

求因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唯一得參考者即為聽證之紀錄為確保

聽證程序中所有資料處於所有當事人得以知悉的狀態當行政機關

與特定當事人間進行片面接觸時即須作成紀錄以使參與聽證程

序之當事人得於公開程序中透過交互詰問對於所有證據進行辯論

保障程序之「公平性」換言之並非所有片面接觸皆應予以嚴厲地

非難及指摘而是當程序之公平性在客觀上對於規則之訂定或裁決

之作成造成影響時始禁止片面接觸以下略以簡表說明本文中對

於美國 APA 中關於禁止片面接觸所作的觀察

程序特色

禁止片面接觸

之依據 法院審查

非正式

程序

行政

裁決

寬鬆之

程序要

其 他 個 別 法

令行政機關自

行 訂 定 之 規

則正當法律程

片面接觸客觀上

是否影響行政決

規則

訂定

通知及

評論程

正當法律程序

私人間有財產價

值性優惠的競爭

請求公開紀錄

是否反應所有公

眾的意見是否

給予公眾討論的

機會

正式

程序

審判式聽證

證據紀錄之排他5 USC sect557(d)

片面接觸客觀上

是否影響行政決

3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8

性 定

來源作者整理

由上表可知在美國法制下即使行政程序有違反禁止片面接

觸之規定或法理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

違法或無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

響換言之違反禁止片面接觸之程序瑕疵僅具有相對之效力

至於德國法制綜合其制度之觀察可知在遵循職權調查原則

的前提下即使進行聽證程序最後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仍不受聽

證結果之拘束不適用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因此德國VwVfG中並

無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而與美國法制之思考有間 89然而須注意

者因司法對於行政決定原則上可進行全面合法性之審查僅於行

政機關享有判斷餘地之事項其審查密度受有限制故行政機關與當

事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如有片面接觸之情事司法機關仍得就行政

機關職權調查之行使及其決定之內容是否違反經驗法則及論理法

則進行審查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如有瑕疵或

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關職權之行

使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 90

89 雖然德國 VwVfG 第 21 條規定公務員行使職務有偏頗之虞(Besorgnis der Befangenheit)時應行迴避之規定然此係為確保行政程序進行之「公

正性」而美國法制中禁止片面接觸之功能係為確保當事人間的武器平等

以保障程序之「公平性」因此不同制度發揮不同的規範功能行政程

序之法制並不因有迴避制度之設計即可發揮禁止片面接觸原則的功能

應予辨明

90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7

199

參我國司法實務案例觀察

一籌設安南加油站案

在高雄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二四八二四九二五

號判決中涉及原告(即被上訴人)依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十

六條第二項之規定 91向被告台南市政府(原處分機關即上訴人)

所屬之都市發展局申請核發籌建安南加油站之設站用地可供作加油

站使用證明(下稱土地使用證明)另有同時擬於鄰近土地設置加油

站之第三公司(訴訟中之參加人下稱A公司)由X代理亦向台南

市政府都市發展局申請核發籌建長安加油站設站用地之土地使用證

明A公司於尚未取得土地證明前即向台南市政府建設局提出許

可籌建加油站之申請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對於原告先提出之土

地使用證明申請案以資料不足為由命其補正而對於A公司後提

出之申請則先行核發土地使用證明(函 1)嗣後始核發原告申請之

土地使用證明而原告旋即向台南市政府建設局提出加許可籌建油

站之申請之後台南市政府建設局以A公司已完成許可籌建加油

站申請之補件程序即發函核准A公司籌建加油站之許可(函 2)

最後則依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八條第一項第三款之規定 92

91 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 16 條第 1 項「申請設置經營加油站者除本

規則另有規定外應檢具下列文件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請籌建

之核准helliphellip」同條第 2 項「前項申請設站用地屬都市計畫地區土地

且依有關法令規定須經核准始得供作加油站使用者並應檢附直轄市縣

(市)政府核發設站用地同意作加油站使用之證明文件」

92 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 8 條第 1 項第 3 款「申請於都市計畫地區及非

都市土地甲乙丙種建築用地遊憩用地及特定目的事業用地(加油站)

3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0

同側路段五百公尺內已核發A公司加油站籌建許可為由發函駁回

原告之申請(函 3)

原告不服分別對於前述之函 1函 2 及函 3 向中央主管機關

內政部及經濟部提起訴願請求撤銷原處分但未獲救濟即向高

雄高等行政法院提起課予義務訴訟(行政訴訟法第五條第二項)行

政法院審理本案之相關爭議點除在於法律面向上對於加油站設置

管理規則第八條第一項第三款規定中所稱「先申請」之解釋外在

事實面向上則在於承辦本案之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公務員於審

理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之土地使用證明申請時是否有濫用權力之

違法承辦公務員於受理本件分別由不同公司提出土地使用證明之

申請時曾將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洩漏予被告(原處分機關)之

顧問 Y(同時受 A 公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建設加油站並為 A 公

司代理人 X 之配偶)經法院調查以該承辦公務員違反刑法第三

一八條所定之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台灣高等法院台南

分院九十三年度上易字第十九號刑事判決)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即以

該刑事判決確定之事實為基礎以公務員與當事人有行政程序外接

觸之情事認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另外高雄高

等行政法院另以被告(原處分機關)核發參加人 A 公司之土地使用

證明有恣意優先通過之差別待遇有違平等原則進而不應核發

參加人 A 公司籌建加油站之許可此二行政處分(函 1函 2)皆

設置加油站者其申請基地應符合下列規定helliphellip三同一直轄市縣(市)

內與同一路線系統之道路同側既有或先申請之加油站入口臨街面地界

至少應有五百公尺以上之距離但直轄市縣(市)政府考量車流方向

認為有設站需要者不在此限」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9

201

違法駁回原告申請加油站籌建許可之處分(函 3)亦違法判決

撤銷相關原處分及訴願決定並判命被告應依判決意旨重行依職權

調查應否核准原告之申請本判決經最高行政法院以上訴無理由而

確定維持(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決)

二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原

告向被告台北縣政府(現新北市政府)檢舉某公司違反勞動基準法

有關工時薪資給付等規定並申請調閱卷宗被告經調查後函

復原告相關調查結果並拒絕閱覽卷宗之申請原告向被告再次表

明不服被告亦函覆說明原告對此二函覆不服提起訴願未獲救

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起訴請求撤銷訴願決定命被告應對原告

作成裁罰處分並准予原告閱覽被告與被檢舉公司於行政程序外接

觸所作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在請求閱覽行政程序外接觸所作

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部分原告主張被告所屬勞工局承辦人員

曾與被檢舉公司職員以電話聯繫接觸詢問該公司板橋辦事處之地

址電話未依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作

成書面資料然行政法院認為此項接觸係被告為調查被檢舉公司是

否有原告所申訴之違法情事所必須屬行政程序調查之必要為行

政程序內之接觸如有相關文件亦屬行政決定前準備作業之文件

得拒絕閱覽之申請故原告相關主張無理由此判決見解為最高

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判字第五二六號判決維持而確定

三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三號判決中因公

4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2

平交易委員會(即被告)接獲檢舉對於台北縣(現新北市)金銀

珠寶商業同業公會(即原告)進行調查認定其有違反公平交易法

第十四條第一項聯合行為之禁止規定而裁處罰鍰原告經訴願未

獲救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提起撤銷訴訟本件涉及原告除勸導

會員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販售飾金外另曾於民國九十四年八

月二十五日由立法委員陪同原告理事長前往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

會並請教事業以低於成本之價格銷售商品是否違反公平交易法等

問題由被告之主委接見被告並作成行政程序外接觸紀錄表此

次拜會並未作成結論或有任何會議紀錄原告嗣於同年八月二十九

日發函予全體會員將被告於座談中表示之見解附於檢送函說明

欄內警告業者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出售飾金行政法院最後

認定原處分並無裁量濫用裁量怠惰或其他裁量瑕疵判決原告之

訴無理由確定

四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

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所涉之事

實並非直接與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有關之案件而係財政部台

灣省中區國稅局之公務員(原告)因涉貪瀆罪嫌經刑事訴訟免訴

判決確定後向所屬機關(被告)申請因公涉訟輔助而被否准經

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作成駁回之復審決定而向台中高等行

政法院起訴提起課予義務之訴然原告處理稅務違章檢舉案件未

依規定調查證據更於原告住處(原告配偶經營之髮廊)回答被檢

舉人配偶所提規避課稅及裁罰之方法等問題原處分機關以其違反

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未保守業務機密且迴避詢問避免於辦公處

所外與被檢舉人之關係人有所接觸而申誡乙次據此行政法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1

203

認定被告機關以原告執行職務違背法令為由而否准其涉訟輔助之請

求原處分並無不法

五小結

綜合上述案例觀察對於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仍有

下列疑義有待釐清

(一)禁止程序外接觸人之範圍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為涉及當事人具有財產價值的競爭請求之典型案例原處分機

關承辦公務員直接接觸之對象雖非提出申請之當事人及其代表人

行政法院仍認定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因此本條

第一項規定中所稱「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指為何亦即禁

止程序外接觸所規範之「人之範圍」即有釐清說明之必要

(二)禁止程序外接觸事之範圍

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

三八三六號判決)中點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一個核心的問題

程序外接觸與職權調查之間應如何進行區分何謂法所允許為職

務上所必要之接觸行為何時又屬於法律所禁止之程序外接觸而

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

三號判決)中值得思考的是當事人拜會行政機關之情事是否

屬於應受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範之情形當事人與行政機關進

行的相關討論是否須與本案實體問題有關始屬於行政程序法第

四十七條限制之情形值得深究此外藉由本件事實可進一步

4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4

引導思考程序外接觸與遊說行為之差異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

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並非直接以

公務員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為由而認定其執行職務違法但

突顯出承辦公務員日常社交生活是否亦屬於程序外接觸的問題這

些問題皆可理解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禁止程序外接觸之

「事之範圍」而應深究說明

(三)違反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律效果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行政法院雖認定本件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

但並未以此為撤銷原處分之理由最重要之論證依據仍是以原處分

機關法律解釋之見解及行政處分有違平等原則等違法情事因此

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法律效果亦為應探究之問題

肆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檢視及檢討

一規範內容及法務部函釋見解

(一)立法意旨

行政程序法(下稱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於行政院提出之

法案草案中並無相關規定於立法委員提案版本中始有相關規定

並明言係參考美國法制最後於立法院委員會審查後採行委員提

案版本而於行政程序法中明定之 93

93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7-8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3

205

依本條立法理由之說明可知立法者主要係為「求行政程序之

公平透明避免行政機關受到不當之干擾」而制定本條規範此

外行政機關「不論是基於職務推行必要之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

觸對他方當事人之權益影響甚巨為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

之權益」行政機關於作成決定前片面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

程序外之接觸原則上應予禁止 94

因此我國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者對於本條所應發揮之功能側

重於透過程序之透明公開維持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在無偏頗的疑

慮下進行行政程序此由本條規定列於第一章第七節「資訊公開」

下亦可得知此與美國法制著重於審判式聽證程序之公平給予當

事人平等表示意見之機會以符合該國憲法所蘊含正當法律程序之

精神仍有一定的差異

(二)適用範圍

1 人之範圍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拘束而不得進行程序外接獲之

人為「公務員」依學者見解應為與行政程序之進行有關之公務員

包括依法令於行政程序中執行職務之公務員 95

94 前揭註

依此見解負有不

得為程序外接觸之義務者為行政機關內與待決事項行政程序之進

行有關且依法令執行職務之公務員依體系解釋所謂行政程序

應為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行政機關即應為本法第二條

第二項第三項所稱「代表國家地方自治團體或其他行政主體表

95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49

4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6

示意思從事公共事務具有單獨法定地位之組織」及「於委託範

圍內受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至於公務員之範圍因現行法

律上對於公務員並無統一之定義規定於公務員相關法規中有國

家賠償法第二條第一項刑法第十條第一項最廣義之公務員定義

有公務員服務法第二十四條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6亦有公務人員任

用法最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7本條規定所稱之公務員範圍為何即

有解釋之必要參酌本法基於行政機關之公正性而設置之迴避制度

(本法第三十二三十三條)與本條規定源自於正當法律程序之精

神相同因此在體系歷史及目的解釋的角度上應無二致但同

樣亦面臨本法缺乏公務員定義規範的問題基於正當法律程序之法

理為確保程序之公平與公正保障當事人之權益應採最廣義的

角度認為凡依法令從事公務之人員皆屬之 98如此可避免採公

務人員任用法最狹義定義造成許多公務員公營事業人員行政

機關內之約聘僱人員被排除之情形 99

96 公務員服務法第 24 條「本法於受有俸給之文武職公務員及其他公

營事業機關服務人員均適用之」

及採公務員服務法狹義定

97 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公務人員指各機

關組織法規中除政務人員及民選人員外定有職稱及官等職等之人

員」 98 關於應依本法迴避之公務員的範圍本文贊成學者湯德宗之見解參見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4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亦

採此見解 99 依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3233 條之規定司法人員審計人員主計人

員關務人員外交領事人員警察人員教育人員醫事人員交通事

業人員及公營事業人員等皆不適用該法規定此外須依法享有俸給者

始適用公務員服務法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5

207

義造成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因未依法受有俸給而不

適用之情形至於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及第十七條雖定有公務員之

保密及自行迴避義務其規範目的在於明定公務員應受行政懲處之

情形以維持行政內部之紀律此與本法第三十一三十二及四十

七條係規範正當法律程序內涵之立法目的有間因此在公務員範圍

的解釋上無須為相同處理

本條規定限制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程序外之接

觸依立法理由之說明不論是「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觸」皆屬

限制之列 100因此受限制者為雙向接觸不論主動接觸之發動者為

公務員或當事人一方 101然未瑧明確者為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所指為何立法者於本條中明白不採用「代表人」「代理人」「輔

佐人」「法定代理人」及「利害關係人」等行政法規範或理論上常

見具有明確內涵之概念解釋上應認為係立法者有意排除使用相關

概念使用「代表利益之人」一詞可使受規範者涵蓋的範圍更為

廣泛換言之於程序中不論以自己名義或當事人名義凡宣稱為

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 102

綜合上述分析行政機關內或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

體於受委託範圍內依法令執行職務之人就其執行之承辦案件與

當事人及凡代表其利益之人(宣稱或依相關事實認定)依本法第四

或依相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

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人為行為之人皆可認為係代

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10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01 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0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0

4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8

十七條之規定皆不得為程序外接觸如此解釋涵蓋之人之範圍

雖已廣泛但如行政機關內非承辦人員之其他公務員 103

或其他已

參與或可能參與程序而有決定權之人員(例如各委員會之外聘專家

委員)仍不屬之美國 5 USC sect557(d)之規定範圍及於行政機關

內任何成員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

成員相較之下我國規定仍較狹隘

2 事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二項所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在現今

媒介多元及資訊發達的社會中接觸的方式亦隨之多元不論以任

何方式凡進行討論提供資訊甚至關說或遊說皆屬於接觸之態

樣以遊說行為為例本質上為人民受憲法上保障之請願行為 104

我國為使遊說遵循公開透明之程序防止不當利益輸送另制定

遊說法規範遊說之行為依遊說法第二條第一項遊說之定義 105以及

同法第二條第三項被遊說者之範圍 106

103 前揭註

可知遊說法著重於進行遊說

人民與中央地方首長或政務官員就政策議案進行之接觸受規

104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4(2008) 105 遊說法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遊說指遊說者意圖影響被遊說者或

其所屬機關對於法令政策或議案之形成制定通過變更或廢止而

以口頭或書面方式直接向被遊說者或其指定之人表達意見之行為」 106 遊說法第 2 條第 3 項「本法所稱被遊說者如下一總統副總統

二各級民意代表三直轄市政府縣(市)政府及鄉(鎮市)公所

正副首長四政務人員退職撫卹條例第二條第一項所定之人員」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7

209

範者不包括一般處理公務之公務員亦不及於中央地方首長或政

務官員為執行職務主動與人民進行接觸 107因此受遊說法規範之行

為與行政程序法所規範之範圍不盡相同如於特別情形下發生競合

規範的情形時例如於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中因遊說法採強制登

記及資訊公開制度(遊說法第十三條至第十九條)相關登記資料及

資訊之公開在程序上已符合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所要求之精

神至於關說 108並無其他法律就其程序及公開有特別規定仍屬

應適用本條之行為 109

至於接觸所涉及之內容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

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條立法意旨主要乃在確保

行政機關執行職務之公正性以避免偏頗縱接觸內容係屬程序事

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行政程序外接觸之事

項不分有利或不利於當事人均有本法第四十七條之適用」因此

涉及相關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反之美國

5 USC sect557(d)明文規定限於與待決事件有關之實體內容我國限

制範圍則明顯較寬對公務員產生較多桎梏此為受學者批評之

110

107 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之行為依遊說法第 5 條第 1 款之規定為排除適用

之事項相關問題參見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5 108 關說之意義可參酌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第 2 點之規定「(五)請託

關說指其內容涉及本機關(構)或所屬機關(構)業務具體事項之決定

執行或不執行且因該事項之決定執行或不執行致有違法或不當而影響

特定權利義務之虞」 109 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6 110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4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0

3 程序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定立於本法第一

章總則篇因對於「行政程序」之種類及範圍並無特別規定故舉

凡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作成行政處分締結行政契約訂定法規

命令與行政規則確定行政計畫實施行政指導及處理陳情之程序

皆屬於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行政程序與美國 5 USC sect557(d)

僅適用於進行審判式聽證程序始於指定主持聽證之行政機關等規

定內容相較本條規範之程序類型無所不包亦涵蓋整體程序然

此亦為學者指出宜檢討之處 111

4 得進行接觸之情形

公務員於行政程序中基於職務上必要所為之行為不受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限制於行政程序開始後公務員執行職務

處理待決事項所為之必要行為如受嚴格限制將造成行政機關執行

職務困難反而妨礙行政程序之進行所謂基於職務上必要之行為

如通知當事人或其代理人補提文件陳述意見或出席聽證通知當

事人提供證據資料當事人閱覽卷宗資料等 112

111 前揭註

換言之行政機關

為確定作成行為所涉及之事實關係須進行事實及證據之調查依

職權調查原則行政機關依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不受當事人主張

之拘束(本法第三十六條)因此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

定本係表彰行政程序採取職權調查原則之精神故行政機關承辦

人公務員於職權調查範圍內所為之行為即非應予禁止之程序外接

11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1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9

211

行政程序中行政機關職權調查之目的係為使行政機關了解事

實狀態及公私益狀況成為作成後續行為時之基礎此與行政訴

訟中法院為維護雙方當事人武器平等所為之職權調查並不相同不

可不察 113因此如行政機關非基於了解事實及利益狀態之目的所

為之行為即非屬職權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行政

機關打電話至被檢舉之公司該公司之地位為申請之相對人(本法

第二十條第一款)114

此外如個別法有特別程序規定時即應依該規定之目的解釋

應為之職權調查行為行政程序法中職權調查之規定即應立於補充

地位

為行政程序之當事人且行政機關係為職權

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法院稱此為「行政程序內之接觸」並無限制之

必要見解堪稱正確

115

(三)為程序外接觸之處理

因此在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定時仍須配

合待決事項所應適用之個別法規依規範目的判斷個案中職權調查

行為之必要性

既然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所指之行政程序為本法第二

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為之「行政程

113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 114 行政程序法第 20 條第 1 款「申請之相對人」為申請人請求行政機關

對其作成行政行為之人不可誤認為行政機關本身參見陳敏行政法總

論頁 771自版七版(2011) 115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8

5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2

序外」接觸即為行政機關與個案程序當事人在行政程序法規範之

程序外所為之接觸 116對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解釋如認

為凡行政程序外之接觸既為法所不許公務員本即不得為之是以

應作成紀錄或將書面文件附卷者仍為職權調查所必要之「程序內

行為」117

依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

益之人以書面方式為程序外接觸時應將所有往來書面文件附卷

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如以其他方式為程序外接觸者依同條第三

項之規定並應作成紀錄至於本項並未規定書面紀錄應附卷此

應係立法疏漏解釋上應與同條第二項之規定相同始能達成本條

之立法目的

則此見解不僅未正確認知此制度規範之目的亦有違法

規範之體系解釋更何況如此解釋公務員須將所有依職權調查事

實及證據之行為一一紀錄並予以附卷反而將造成公務員執行職務

之重大困擾因此相關說法應非的論

118

至於附卷之書面文件或紀錄應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因本條

第二項並無「主動」公開之規定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

字第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法第四十七條「亦寓

有保護公務員之目的俾使公務員於行政程序外凡與待決事件有關

之意見交換時皆應將所有往來之書面文件附卷或作成書面紀錄

(同條第二項第三項參照)以間接保護公務員」「行政機關就

11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

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37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117 此為本文發表於研討會時曾被提出之論點 118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3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1

213

待決事件縱有裁量權限亦不得恣意仍應為合義務裁量復有相當

行政救濟程序可資救濟既將接觸資料附卷供其他當事人閱覽即

已達公開之目的如認須主動通知其他當事人不僅衍生通知範圍

及技術上之爭議亦不利待決事件相關程序之迅速進行」「如與本

法第四十五條第一項『主動公開』之用語為比較可推知同法第四

十七條第二項所稱之『公開』者並無主動通知之意」故認為無

須主動公開僅須依申請而公開即可然此見解遭到學者批評認

為如此解釋過於消極本規定為個案資訊唯一主動公開之規定與

政府資訊公開法主動公開之立法目的不同且此解釋將使實體決定

前當事人仍無法知悉有程序外接觸之情形仍會引發行政機關有

偏頗的懷疑與立法意旨不符 119由立法理由觀之本項規定既為

「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之權益」並使其他當事人因文件或紀

錄附卷而有表示意見之機會 120

至於「其他當事人」當然包括申請之相對人(本法第二十條第

一款)至於已知之利害關係人行政機關得通知其參加程序(本法

第二十三條)因可藉由知悉程序外接觸情形而判斷自身利益受影響

之範圍及程序故解釋上亦屬之

如行政機關未主動公開相關資料

實無法發揮立法之功能故相關批評意見應值得贊成

121

(四)違反之法律效果

且依前述行政機關應主動公

開附卷之書面文件及紀錄時即無限制解釋「其他當事人」範圍之

必要

119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153另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2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21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

5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4

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為程序外接觸如已依同條

第二三項之規定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

開後該程序瑕疵即「補正」122

二本文之思考與檢討

但不妨害依相關法令(如公務員

服務法)及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對公務員之行政懲處責任為認定

反之如未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行

政程序即具有無法補正之瑕疵而成為得據以撤銷實體決定之事由

(一)行政法律關係中行政機關義務之規範

現代行政程序法制除以行政行為作為討論之重心外亦逐漸

著重行政法律關係(Verwaltungsrechtsverhaumlltnis)為基於行政法規

就特定事項於二個或二個以上之法律主體所產生之法律關係 123

本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為行政程序外接觸之規定即係對於

公行政明文課予之行政法上程序義務且規範於行政程序法總則部

為行政法上之權利義務關係行政法律關之成立變更或消滅可

依法令規定行政處分行政契約或事實行為並存在於具有行政

法權利能力之主體之間行政法律關係除強調人民於行政法上所享

有之權利及應負擔之義務外同時亦包含公行政主體之權利義務內

容而公行政之義務除由法律明文規定外亦可由行政依法維護

公益之一般義務或由人民之權利或由行政法上債務或補償關係

而得出

122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10-111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123 Maurer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sect8 Rn 16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3

215

分依體系解釋及國內多數見解除特別法有較嚴謹之明文規定外

為行政機關應遵循之最低程度規範 124立法者有意參酌美國APA之

立法例制定本條規定即明文課予行政機關於正當行政程序中應負

之義務我國行政程序法採行德國VwVfG之基本架構援用職權調

查原則之精神但為補強德國法制對於正當法律程序不足之處而

引進美國法制本意甚佳行政機關於個別案件中既負有維護公益

之一般義務並透過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以維護公益及私益如行

政機關於職權調查權限外進行程序外不當接觸而影響公益及私益

之保障時應屬於違背行政機關義務之程序行為即應予規範禁止

由此觀點出發即不宜認定本法第四十七條僅為訓示規定而應更

積極地承認行政機關依法負有一定之程序義務 125

(二)歷史解釋與目的解釋之思考

1 由立法理由中探知之規範目的

本法第四十七條所欲發揮之功能參酌立法理由之說明包括

防止行政機關偏頗及保障當事人權益 126

124 蔡茂寅等前揭註

因此一方面強調行政機

2頁 19-20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

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 554-557五南出版社(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 19-20(1999)少數見解認為此說無說服力並無標準足以認定行政程序法屬

「最低程度之程序保障」參見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

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

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28(2007) 125 本文就此所持之論點與審查委員之見解容或有間特此說明 126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5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6

關之公正性另一方面又強調當事人間權益之公平性因特別強調

保障當事人權益則反應出大陸法系中基本權程序保障功能之思

維此外亦希望藉此對於盛行於行政機關實務上「關說」之情形

進行規範以使關說之行為透明化 127

行政程序法中一個條文如由立法意旨觀之可同時達到程序

之公正性公平性及公開性的功能應可推知立法者對於法制設計

本質認識有不清之處因此何者始為法制本質上應遵循的精神

實應仔細思考否則將出現規範主軸不清規範範圍不明之謬誤

對於此點實不宜一概以我國法制與美國法規範不同

如此資訊之公開性亦為本

條所欲發揮之功能

128

2 由法制之規範功能為解釋

而為不同

的解釋以自圓其說

美國透過司法機關所為之判決強調 5 USC sect557(d)之規範目

的在於保障當事人間之公平性使審判式聽證程序中對於片面接

觸情事不知情之其他當事人得以有機關獲悉相關情事並表示自

己的意見姑且不論維護程序公平性為本體或係保障當事人程序之

工具 129

127 葉俊榮前揭註

禁止片面接觸之本旨仍在於維護正當法律程序中各當事人

間武器平等的精神強調的是正當法律程序中「公平」的面向此

116頁 137 128 參見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一)之說明 129 此涉及美國法上對於正當法律程序本質之討論關於工具說及本體說之

見解參見蔡穎瑩前揭註 15頁 19-24本文於此不予深論但相關討

論亦反應出即便在美國法制中程序規範是否具有獨立性或僅係發揮輔助

實體決定之功能並非有一致見解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5

217

外美國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拘束審判式聽證程序中行政機關之行

為而不適用其他程序中作成決定者原因在於該程序中採用證據

紀錄排他性行政機關僅得依紀錄資料作成決定藉此使當事人皆

得以對於紀錄中之證據及其他資訊進行攻擊防禦始產生禁止片面

接觸之法制設計

我國對於權利保障與行政程序之關聯受德國法制及其理論之

影響強調行政程序對於實體基本權保障之重要性 130

(三)規範範圍之釐清

解釋上正

當行政程序有助於行政機關作成正確決定以避免人民之權益受到

不法之侵害因此保障當事人於程序中武器平等之公平性應有助

於發揮此行政程之基本功能我國繼受美國法制於行政程序法中

增設德國法上所無之禁止程序外接觸的規定在規範功能上即應為

摘取該法制特別之規範功能以強化我國行政程序法制因此本

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在解釋上仍應強調側重於正當法律程序中之

「公平性」保障當事人間進行攻擊防禦時之武器平等藉以保障其

實體權利否則錯誤認知本條之規範功能即易掉入行政繁瑣的

工作泥沼中亦即不論於何種程序中公務員執行職務進行調查

皆作成紀錄或將所有書面附卷以求自保而使本條成為促進行

政彈性及效率之障礙是故為使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能夠發揮

一定之規範功能在解釋上即應為一定之調整及限縮

1 適用的程序類型宜限制

130 例如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於政治庇護案中即明白指出行政程序有助保障

實體之基本權利BVerfGE 56 216 (236ff)

5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8

本法第四十七條列於行政程序法總則導致不論最後行政行為

的態樣為何皆適用之本條規定如此結果與本條立法精神大相逕

庭實有限縮之必要否則亦與效率的要求不符 131以行政指導及

陳情為例本質上為非正式行政行為未發生實質法律效果並無

須適用禁止片面接觸以維護當事人間武器平等之必要而行政規

則為行政機關內部規範欠缺直接對外拘束人民權利義務之法律

效果亦無適用之必要至於法規命令本質上為「一般性政策的

制定」本即應廣納各方意見實不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 132而重點實為各方在訂定規範的過程中有對等的討論對話機

會因此本質上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以保障當事人間公平的行

為為行政處分及行政契約此二大行政行為態樣 133

至於在作成行政處分及締結行政契約之程序中對照美國及德

國法制尚須進一步檢視我國聽證程序之設計

134

131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11(2001)

我國關於程序類

型的設計類似於德國法制而非美國法制本法雖有要式聽證程

序之設計亦規定聽證須作成紀錄(本法第六十四條第一項)然除

132 湯德宗前揭註 122頁 109 133 計畫確定裁決性質上亦為行政處分且涉及多元利益的調和如日後我

國確實執行確定計畫之程序自應適用本法第 47 條之規範 134 本法並未就締結行政契約應進行聽證之規定然如舉行聽證可使其他利

害關係人有參與程序之機會且如作成行政處分依法應舉行聽證但締結

替代該行政處分之行政契約卻無須聽證可能使行政契約成為規避聽證的

工具參見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

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

集頁 282元照出版社(2002)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7

219

法規有明文規定外聽證紀錄為行政機關作成行政處分時應斟酌之

文件(本法第一八條第一項)並非唯一具有排他性之資料遵循

職權調查原則之法理而與德國法制相近因此如欲保留本法第四

十七條之規定並貫徹前述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理精神本文建議

於修法增訂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效力的前提下建議限縮本法第

四十七條規定而僅適用於特別程序中即正式聽證程序及計畫確定

程序此處所持限縮本法第四十七條程序態樣適用範圍之見解主

要論證依據為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與當事人間公平性的關聯此為

德國法制所無行政程序法立法之際我國繼受美國法時亦未配合

建立相關觀念也因此導致現行規定過度擴張禁止程序外接觸之範

圍造成法理邏輯混亂亦可能成為行政機關及公務員之掣肘因

此本文此處之見解亦僅建議係回歸法理一致性而提出之修正意見

而已

2 人的範圍宜擴大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所規制之人一方為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

一方為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達前述立法目的使所有相關

資料皆呈現當事人面前理論上本條宜儘量包括所有可能建立接觸

之管道因此受規範之人的範圍宜擴大因此在解釋代表當事人利

益之人時不應侷限凡宣稱為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或依相

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

人為行為之人皆應屬之不限於代表人代理人或輔佐人等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涉及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分別提出之設籌加油站申請且

二者之申請具有排他的競爭性如依美國法制屬於涉及「有財產

5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0

價值性優惠的競爭請求」之事件特別應注意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承辦公務員有洩漏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予被告機關之顧問 Y

的情形而被判刑確定於參加人 A 公司之申請事件中名義上之

申請人為該顧問 Y 之配偶 X於論斷是否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

一項之規定時即涉及參加人 A 公司被告顧問 YY 之配偶 X 彼

此間的利益關係在 X 提出之申請案所進行之行政程序中實際上

之申請人仍為 A 公司原處分機關未明察 X 是否係以代理人身分提

出申請命其提出委任書處理有可議之處而承辦公務員雖係與

被告顧問 Y 接觸以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由此情形亦

可判定承辦公務員既已受理 X 作為 A 公司代理人所提出之申請

案且 Y 一方面為該申請案中代理人 X 之配偶且同時亦受 A 公

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興建加油站依相關事證可認定 X 係為 A 公

司之利益為行為與其配偶及 A 公司間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

故可認為承辦公務員係主動接觸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於 X 代理 A

公司提出申請之程序中有為程序外接觸之情形本案原審判決及最

高法院判決中僅援引刑事判決所確定之事實直接認為承辦公務

員於處理原告申請之案件中認定與X所為之接觸係屬於違反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情形不僅未就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

件進行涵攝說明未仔細辨明不同程序間之當事人及代表其利益人

的關係雖結論並無錯誤但推論仍未臻嚴謹明確

然而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是否只限於承辦公務員我國法的

解釋與美國法明文規定不同美國法明文規定機關內所有成員或其

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皆不得進行

片面接觸不限作成決定之人員如此始可歸避承辦人員透過機關

內其他人進行接觸卻不受規範的可能我國規範之範圍過於狹隘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9

221

此亦為建議宜修正之處

3 事的範圍宜限縮

如前所述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九六二

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時「縱接觸內容係屬

程序事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因此涉及相關

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此與美國法之規定不

同然誠如前述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中 135法官以「麵包與奶油」的關係來形容行政機

關與公眾間非正式之接觸互動表示公務員實不可能脫離公眾生活

而獨立存在且在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中 136法官亦以人情事理的角度看待

公務員的社交生活因此行政機關與公眾之接觸只要在不影響司

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並無全面禁止之必要只

有對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問題進行程序外接觸可能引起當事人公平

防禦的疑慮始有限制之必要前述法務部之見解不僅誤認禁止

程序外接觸之立法目的過於側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忽視當事人

間的公平性且理想性地過度限制程序外接觸之事項忽略人情事

理應不可採因此建議修改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規定明文

限定於就待決事項之實體問題為接觸時始有限制之必要 137

於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

字第五三號判決)中當事人曾由立法委員陪同前往原處分機關

135 567 F 2d 9 (DC Cir 1977) 13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137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6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2

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會討論法律解釋問題因原處分機關依本法

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作成紀錄附卷故無違法情事可言然嚴

格說來本案當事人拜會原處分機關時討論法律解釋問題並非違

法禁止之關說行為亦不屬於遊說法所定應強制登記之行為且如

未涉及個別具體案件之實體問題而限於法律解釋之請益則本質上

亦不應屬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情形本無須受限制當

然為免爭議及為求自保行政機關得製作相關紀錄但仍應與本法

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無涉

至於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

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公務員受理違反贈與稅法之稅務違章案件

於妻子經營的髮廊中遇見被檢舉人之妻子詢問被檢舉人所涉及之逃

漏稅事件公務員告知若主張被檢舉人無贈與情事應出具有關書

面資料以為證明最後並認定被檢舉人無逃漏稅情事而擬簽結該檢

舉案本案中被檢舉人既為稅務違章事件中之當事人其妻在客

觀上可認為代表其利益之人公務員應不得與其於程序外就逃漏稅

事件之實體問題為接觸公務員於自家經營的髮廊面對被檢舉人之

妻子提出相關詢問而為答覆時與前述案例不同之處在於公務員

並非僅就抽象法規範的解釋進行回答而已就承辦之被檢舉案件具

體內容之認定可能性進行回答應已涉及實體問題公務員與被檢

舉人之妻子所為之接觸已超越公務員社交生活之對話範圍已屬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外接觸實應依本法第四十七

條第二項第三項之規定作成書面紀錄並予以附卷及公開

(四)重視違反之法律效果

行政機關公務員所為之行政程序外之接觸行為姑不論可能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1

223

生公務員懲處之法律效果但就行政程序之法制而言可經由依本

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規定作成紀錄將書面文件附卷並

主動公開而將此瑕疵予以補正未損及當事人程序中武器平等之

公平性然未經補正之瑕疵即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而未踐

行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所要求之行為者依美國法制之

觀點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違法或無

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響即使

採職權調查原則之德國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

如有瑕疵或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

關之行為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二國法制對於程序瑕

疵之法律效果實有異曲同工之處 138

反觀我國對於公務員所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行政機關之處

置較強調對於公務員之行政懲處

139

138 關於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參見本文貳三之論述

而未仔細審酌其行為是否該當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件是否已依同條第二項第三項規

定為補正之行為亦未審酌未補正者此程序瑕疵對於實體決定影響

之程度而法院於爭訟案件中主要仍審酌實體決定之違法性而

未深入論證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對於實

體決定之影響及重要性我國法院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論證之深度

及密度依本文前述觀察與美國司法實務相較實仍有相當大之

差距因此行政機關及法院宜強化對於本條規定之認識及解釋

139 經查詢公務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之保障案件決定書查詢系統(httpwwwcsptcgovtwptcindexasp)以公務員違反公務員服務法第 4 條保密義

務而作成之復審或再申訴決定至民國 100 年止即計有 14 筆決定書

6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4

而對於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合法性進行審查時更須體認程序外接

觸之程序瑕疵與實體決定間之關聯性並進行深入說理論證如此

始可提升本條規定之重要性並落實禁止程序外接觸而確保當事人

程序權益之法理精神

伍結語重新檢視聽證法制之契機

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繼受美國法制並將其融合至以德國法

制為主軸的行政程序法時未深入探究美國正當法律程序之精神

APA 中程序類型之特性即於行政程序法中強行置入禁止片面接觸

之規定本文以相當篇幅介紹美國 5 USC sect557(d)禁止片面接觸之

法理及實務案例並與德國法制進行比較目的即在於突顯現行規

定法理混淆及制度設計缺乏一貫性的缺失此外台北高等行法院

九十四年度訴字第七五二號判決及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五年度判字第

一二三九號判決此一具有高度重要性及爭議性的案件中(高速公路

電子收費系統案或稱為 ETC 案)中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重

要性未受重視益發突顯我國實務界對於此制度之認識有限因此

本文嘗試以回歸法制本旨的角度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禁止程序外

接觸之規定重新檢視其立法目的並對於本條之適用範圍提出檢

討修正之意見

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德國

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備受爭

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聽證程序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3

225

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到重視在

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際如能重新

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程序之法制得以

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化」有所助益

6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6

參考文獻

書籍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

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

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5

227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期刊文獻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 8-21(1999)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3-120

(2008)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

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

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1-33(2007)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2-17(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

頁 18-33(1999)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12 TEX TECH

ADMIN L J 223-279 (2011)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6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8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專書論文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

頁 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

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

壽論文集」頁 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

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

總論篇頁 112-168三民書局(1998)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49元照出版

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

行政程序法論頁 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51-83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7

229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67-209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 25-155元照出版社

三版(200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

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6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0

摘要

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公務員與當事人為行

政程序外接觸的規定係仿自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而本

條自行政程序法施行至今逾十年以來並非行政法學界及司法實

務界重視及討論的重點然而本條規定卻為行政機關在具體程序

中重視之規範甚至可能導致行政機關承辦人員在具體情形中無

所適所或形成困擾因此本文先就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關於禁止

片面接觸之規範針對成文法規定及司法實務案例進行說明及觀

察以掌握美國相關法制之精神及本旨此外亦介紹德國法制之

精神並就我國司法實務涉及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案例進行

觀察探究我國對於本條精神之運用是否仍有待釐清之處在回

歸法制本旨之深入研究後即不難發現此程序機制之基本功能

在於確保正式的聽證程序中當事人間攻防之程序公平性並非著

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總則部

分而非強調聽證程序公正性之維持在體例安排上即與制度之

本質混淆亦容易導致實務見解不明確而產生許多疑義

面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

德國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

備受爭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

聽證程序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

到重視在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

際如能重新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9

231

程序之法制得以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

化」有所助益

7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2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 Review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n the American and German Legal Systems

Ling-Ching Fu

Abstract

sect47 APA of Taiwan stipulates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and follows the regulations in the APA of the USA

Since the APA in Taiwan came into effect in 2001 this regulation

hasnrsquot stayed in the center of the legal researches and practice in

Taiwan Howeve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public officials in

concrete case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eaning and the nature of this

regulation the similar regulations an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he

USA are first examined in this article Meanwhile the German legal

system regarding this problem is also introduce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aiwan will be also intensive observed The application

possibility of sect47 APA of Taiwan as well as the viewpoints in the

practice will be acquainted At last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protects the fairness

between the concerned parties in the formal hearing procedures but

not the neutrality of the responsible authority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1

233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nature of this legal institution has

not been correctly understood in Taiwan It leads to the result that

the APA of Taiwan should be further reformed An amendment of the

APA of Taiwan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Keywords ex parte communication due process hearing trial-type

hearing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 formal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8-21(1999)
  •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113-120(2008)
  •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1-33(2007)
  •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2-17(2001)
  •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18-33(1999)
  •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112-168三民書局(1998)
  •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4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51-83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67-20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25-155元照出版社三版(2006)
  •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 摘要
    • Abstract
Page 9: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由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 …cycu.lawbank.com.tw/Download/30/01300005.pdf接觸或禁止片面接觸為核心議題之研究論著。即使在司法實務上,也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9

171

法增補條文第 14 條(US Constitution Amendment XIV)第 1 項

(Section 1)則規定「凡出生或歸化於美國並受其管轄之人皆為

美國及其所居之州之公民無論何州不得制定或執行損害美國公

民特權或豁免權之法律亦不得『未經正當法律程序』(without due

process of law)剝奪任何人之生命自由或財產亦並不得否定管

轄區內任何人法律上受平等保護之權利」13增補條文第 5 條主要

規定人民於刑事司法程序之權利但關於正當程序條款提供之保

障解釋上並不以此為限主要目的在於保障人民之生命自由及

財產免於遭受國家公權力(立法行政及司法)恣意及不合理之

侵害 14而增補條文第 14 條第 1 項之規定係限制各州權力之行使

藉此拘束各州政府所有之行為以保障人民之實體權利此二者

即為美國聯邦憲法正當程序條款之規定並為各州憲法所仿效進

而成為美國保障人民基本權利的普遍概念 15

13 ldquoAll persons born or naturalized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subject to the jurisdiction thereof are citizen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of the state wherein they reside No state shall make or enforce any law which shall abridge the privileges or immunities of citizens of the United States nor shall any state deprive any person of life liberty or property without due process of law nor deny to any person within its jurisdiction the equal protection of the laws rdquo原文參見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Constitution Society httpwwwconstitutionorgusconstihtmamend14 (last visited Oct 31 2012)

14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70元

照出版社二版(2005) 15 關於正當法律程序原則之發展歷程參見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

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頁 55-66(2005)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

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頁 15-19(2008)

1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72

2 正當程序條款之內涵

雖然在字義上正當程序法律程序的保障似侷限於程序正當合

法的要求但是隨著美國最高法院在司法實務上強化憲法增補條文

第 14 條第 1 項的解釋及適用確立了正當程序中對於實質正當的要

求 16因此正當程序條款兼具程序與實質之內涵包括了程序上

之正當程序( procedural due process)與實質上之正當程序

(substantive due process)二個層面 17前者為國家公權力限制人

民生命自由或財產時所應遵循之程序正當的問題而後者則為

法院審查立法者通過之法律以確保其規範內容實質公平的問題

尤其實質上之正當程序於個案中強調立法達成目的與手段間合理

適當關聯性或比較個別法益(人民基本權利)及公益的維護以

判斷立法是否正當此與我國憲法第二十三條所揭櫫之比例原則及

公益原則相近 18

反之程序上之正當程序即強調程序正義面向確保國家公權

力行使程序之公平正當適用時美國法院發展出「二元分析法」

(bifurcated analysis two-tier analysis or two-stage analysis)首先

須先界定系爭利益是否為生命自由或財產如屬肯定則進一步

此點為了解正當法律程序的觀念時須注意不得

「以辭害意」之處

16 關於正當程序之實質正當於美國法制的發展參見郭介恆正當法律程

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

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 134 以下三民書局(1998) 17 湯德宗前揭註 14頁 170 18 郭介恆前揭註 16頁 163-164湯德宗前揭註 14頁 173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11

173

判斷用以剝奪或限制該等利益之程序是否充分正當 19換言之

須先確認受保護之利益並進一步決定為保護該利益而應進行程序

之充分性 20在行政程序中鮮少涉及生命權的限制或侵害主要

仍是在判斷受保護之自由或財產等利益是否經由正當之程序而受到

限制 21然而因行政決定涉及的公私益形態日益多元政府作成決定

時須考量的事由不一而足且特定的程序權利(procedural right)例

如當面詰問證人由公正之作成決定者舉行聽證又有相當程度地影

響程序之公正性及實體決定之正確性導致程序應如何進行始謂正當

(due)的問題實無法一概而論依美國聯邦上訴法院法官H Friendly

的綜合分析憲法層次上正當的程序包含了下列要素 22

公正的裁決機關(an unbiased tribunal)

對欲採取之行動預先通知並提出理由說明(notice of the

proposed at action and the grounds asserted for it)

對於不應採取系爭行動有表示意見的機會(an Opportunity to

present reasons why the proposed action should not be taken)

要求傳喚證人的權利(the rights to call witnesses)

知悉不利證據的權利(the rights to know the evidence against

19 湯德宗前揭註 14頁 170 20 Sherry Iris Brandt-Rauf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 382-383 (1980) 21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01 22 Henry J Friendly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 1278-1295 (1975) 另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14頁 199-200

1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74

one)

完全依呈現的證據作成決定(decision based only on the

vidence presented)

選任辯護人的權利(counsel)

作成紀錄(the making of a record)

說明理由(statement of reasons)

公眾參與(public attendance)

司法審查之機會(judicial review)

因此美國憲法所保障的正當程序強調應遵循公平公正及

公開的精神在資訊公開透明的情形下使各方當事人有平等表達

意見的機會並由中立決定者主導程序之進行以保障當事人之權

益確保決定之正確性而行政機關面對複雜之事務應作成決定時

對於正當程序的要求程度即愈高然對於行政機關而言就複雜事

務作成決定時問題的重心往往並不在於其中所出現的利益衝突

真正引發問題者更在於資訊的片面呈現(ex parte presentations)23

3 司法實務見解-援引正當程序條款之精神為判決

導致行政機關無法作成客觀正確的決定因此行政機關為片面接

觸所受限制之範圍為片面接觸後應採取之措施等即為正當程序

要求下須加以重視的問題

23 Cornelius J Peck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 236 (1962)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13

175

綜前所述在一九七六年APA修法加入禁止片面接觸條款前

行使公權力者與當事人如有片面接觸法院係依美國聯邦憲法增補

條文中正當程序條款的精神對於行使公權力者之行為進行評價

例如在Sangmon Valley Television Corp v United States案 24中申請

人向聯邦通訊委員會(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FCC)

提出遷移電視頻道之申請然於舉行聽證期間申請人分別邀請委

員會委員共進午餐並於一九五五年及一九五六年贈送每位委員火

雞此外於委員會作成決定前申請人分別寫信予每位委員說

明遷移電視頻道之好處但信件並未列入紀錄其他反對者即無從

知悉法院認為本案本質上為行政機關規則訂定(rulemaking)

的行為然社區間遷移頻道涉及對於「有財產價值性優惠的競爭請

求」(competing claim to a valuable privilege)25為調和不同利益衝

突並尋求解決方式本於公平(fairness)的要求行政機關相關程

序須以公開的方式進行因委員會的委員與當事人曾進行私下接

觸法院宣告委員會的行為無效並應重新進行程序法院並強調

如此極度有偏見的行為應無法予以維持 26

24 269 F 2d 221 (DC Cir 1959)

25 JERRY L MASHAW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593 (2009) 學者湯德宗則將 ldquovaluable privilegerdquo 譯為「有價

特惠」參見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前揭註 3頁 18湯德宗論行

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314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26 本文於此處未就其他案例多所研究著墨主要在於此處僅為就 APA 於

1976 年修法增訂禁止片面接觸條款前介紹法院援引正當法律程序的精神

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進行審查至於 1976 年 APA 增訂禁止片面接觸條款

後始為本文後續之重點

1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76

於前述案例中法院認為 FCC 應以公開之程序與申請人為接觸

討論以使列於競爭地位之他人得以知悉相關情事而 FCC 於本案

中已嚴重違反聽證應公開之精神法院即未維持 FCC 之決定由此

可知在一九七六年 APA 修法加入禁止片面接觸條款前行政程序

中如發生片面接觸的情形因相關接觸未列入紀錄牴觸聽證程序

公開的精神致使其他當事人無從知悉並提出有利於己的事證或

進行詰問更因此嚴重影響聽證程序的公平性法院認定有違憲法

所強調的正當法律程序精神

(二)1976 年聯邦行政程序法修法後

1 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規範之程序態樣

APA於一九六六年編入美國聯邦法典第 5 篇後同年資訊自由

法案(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通過並編入 5 USC sect552 中一

九七四年隱私法案(Privacy Act)則編入 5 USC sect552(a)中一九

七六年政府陽光法案(Government in the Sunshine Act)編入 5 USC

sect552(b)中 27

在前一步對於APA中禁止片面接觸之規範進行研究前首先須

先了解APA所規範程序態樣的差異美國APA所規範的行政程序

將機關之行為分為規則訂定(rule making)及行政裁決(adjudication)

而同年APA亦加入了禁止片面接觸(ex parte

communication)的規定

27 Government in the Sunshine Act Pub L No 94-409 sect4(a) 90 Stat 1246 (1976) (codified at 5 USC sect557 (d) (1976))相關說明參見羅傳賢美國

行政程序法論頁 7五南出版社(198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15

177

二種訂定規則為行政機關擬定修正或廢止規則之程序 28而

規則則為執行解釋或補充法律或政策或規定機關之組織

程序或職務之機關文書之全部或一部具有普遍或特別之適用性及

向後生效之效力 29所謂行政裁決係指行政機關作成決定(order)

之程序 30而決定則為行政機關就訂定規則以外之事項所為全部

或一部之最終處置(final disposition)31換言之行政裁決即為行

政機關訂定規則以外所作之終局決定其態樣多元形式不一而

足 32主要的特徵在於行政機關人員適用法律於特定事實而對於

特定人或特定多數人所為之決定 33

此外以機關是否應以進行審判式聽證程序( trial-type

hearing)並以聽證紀錄所載作為決定之基準可將行政程序區分為

正式(formal)及非正式(informal)二種程序

性質上規則訂定即為行政立

法之行為而行政裁決則為對於特定事項作成之最終處置

34

28 5 USC sect551(5)

至於何時須進行

29 5 USC sect551(4) 30 5 USC sect551(7) 31 5 USC sect551(6) 決定內容包括核發執照其形式為准許否准禁止

或宣告在所不問 32 WILLIAM F FUNK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74 (2009) 33 Id at 74 因此有學者認為此接近大陸法系行政處分之概念參見羅傳

賢前揭註 27頁 64然而實際上美國 APA 所稱之行政裁決泛指行

政機關訂定規則以外之所有作成決定的行為態樣相較於我國行政程序法

第 92 條關於行政處分之定義限於行政機關對於公法上具體事件所為對外

直接發生法律效果之單方行政行為可知美國法上行政裁決之概念範圍

仍較為廣泛 34 5 USC sect554(a) sect553(c)

1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78

正式的程序則須另有成文法的規定實際上美國聯邦政府在具

體個案進行裁決而應依法律規定適用 5 USC sect554 sect556 及sect557

之正式程序並基於聽證紀錄作成裁決決定的情形只占極少數

換言之絕大多數之事件是進行非正式程序作成裁決決定 35

至於規則制定程序依 5 USC sect553(b) (c)之規定訂定規

則之機關須將規則之草案為一般性公告(general notice)刊載於

聯邦公報並給予權益可能受影響之相關民眾提供評論

(comment)之機會於踐行此公告及評論之程序後行政機關

綜合民眾之意見發布規則並應就規則所依據之基礎目的為

簡要之說明此即為非正式規則訂定程序之三階段

而在

非正式裁決程序中不強制進行審判式聽證而是依事件之性質

行政機關擁有較大的程序自由APA的條文僅 5 USC sect555 相關

附屬事項之規定會適用於非正式之行政裁決程序

36因此非

正式之規則訂定程序又稱為「公告及評論的規則訂定」

(notice-and-comment rulemaking)37至於正式之規則訂定程序

於進行公告及評論後須如同作成正式裁決一般進行審判式聽

證程序並以聽證紀錄為準發布規則因此正式之規則訂程

序至為繁複且須例外有成文法規定須依聽證紀錄時 38

35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始進行

正式規則訂定程序

9 at 247 36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323 37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183 38 5 USC sect553(c)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17

179

綜上所述綜合行政裁決及規則訂定之行為態樣以及是否

應行審判式聽證程序即得以下表簡示美國 APA 之程序模組而

灰色部分即為常見之程序類型

行政裁決 規則訂定

非正式程序 5 USC sect555

附屬事項

5 USC sect553

通知評論

正式程序

5 USC sect554

通知當事人職能分工 39

5 USC sect556

審判式聽證唯一紀錄

5 USC sect556

審判式聽證唯一紀錄

5 USC sect557

正式決定禁止片面接觸

5 USC sect557

正式決定禁止片面接觸

來源作者綜合整理 40

2 禁止片面接觸之相關規定

39 Separation of functions又譯為「職能分離」或「審查職務分立」基於

任何人不得自斷其案的法理5 USC sect554(d)(2)規定行政機關內負有調

查或檢舉職權之成員不得參與該事件或與該事件有事實上關聯的裁決決

定對於相關事件亦不得提供作成裁決決定者任何諮詢意見或提出建議

性決定因此多由專職獨立之行政法官(administrative law judge)進行

聽證並作成裁決決定以確保裁決之公正客觀參見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80-286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6-103 湯德宗

前揭註 2行政程序法頁 28123由此可知職能分工為 APA 中為保

障聽證程序公正性所為之制度設計 40 相關資料來源亦參見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48 湯德宗

前揭註 25頁 327

1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0

APA 於一九七六年加入禁止片面接觸(ex parte communication)

相關規定其中 5 USC sect551(14)為關於片面接觸之定義

5 USC sect551(14)

片面接觸係指未合理事先通知所有當事人且未列入公開紀

錄之口頭或書面接觸但請求與本節規定之事件或待決事項有

關之情況報告不在此限

此外5 USC sect557(d)則為禁止片面接觸之明文規定

5 USC sect557(d)

(1)任何機關於進行 5 USC sect557(a)規定之程序應遵守下列

之規定但依法律授權處理當事人一方事務之範圍內不在此

(A)於機關外之利害關係人不得與機關內之任何成員行

政法官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

之成員就有關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內容造成或故意促成片面

接觸41

(B)機關內之任何成員行政法官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

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不得與任何於機關外之

利害關係人就有關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內容造成或故意促成

片面接觸

(C)機關內之任何成員行政法官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

41 「就有關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內容」( relevant to the merits of the proceeding)係參酌學者湯德宗見解之翻譯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2行

政程序法頁 1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19

181

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如接受造成或故意促

成本項禁止之接觸者應將下列資料列入程序中之公開紀錄

(i)所有書面往來資料

(ii)記載所有口頭往來要旨之備忘錄

(iii)針對(i)及(ii)之情形所有書面答覆和記載所有口

頭答覆要旨之備忘錄

(D)因當事人故意造成或促成接觸後而違反本項相關規定

者為與公平性及事件所涉及成文法之立法目的一致機關

行政法官或其他主持聽證之成員得要求該當事人說明其主張

或利益不應於作成決定時被廢棄駁回或忽視之理由或其他

因違反而造成之不利益影響

(E)本項禁止規定於開始指定舉行聽證之機關時起適用且

不得晚於就待決事件為聽證通知後但可歸責進行接觸之人知

悉將為聽證通知者本項之禁止規定自其知悉時開始適用

(2)本項規定不得構成對國會隱瞞資訊之依據

此外須注意者5 USC sect557 共計有(a)至(d)四項規定

而 5 USC sect557(a)則明白規定本條適用於依 5 USC sect556 舉行之

聽證復依 5 USC sect556(a)之規定5 USC sect556 適用於依 5 USC

sect553 規則訂定及 5 USC sect554 裁決舉行之聽證程序由此可知5

USC sect557(d)關於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僅適用於行政裁決及規則

訂定時舉行聽證之正式程序

3 正式程序與禁止片面接觸

2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2

(1)審判式之聽證

APA規範的正式程序係指依成文法之規定程序之進行須遵

守一定的要求特別是須由行政機關舉行聽證程序後並依紀錄之

資料(on the record)作成決定 42

當聯邦行政機關為行政裁決時如依成文法之規定須依紀錄

之資料始得作成決定者除有 5 USC sect554(a)所列之法定排除事

項外

因此聽證程序之進行為正式程

序的重要核心須遵守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相關程序規定

43即應依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規定進行聽證程序在聽

證程序中當事人得提出證據及反證進行交互詰問質詢證人

而主持聽證程序者得為行政機關組成機關成員之一人或數人

或依 31 USC sect3105 之規定所任命之行政法官一人或數人 44實

務上基於職能分工之考量 45多由專任中立之行政法官

(administrative law judge ALJ)為之 46

42 5 USC sect553(c) sect554(a)

以避免機關首長或機關

成員的公正性受到質疑行政法官由行政機關任命具有專業之

技術經驗及知識且不受行政機關之指揮更不得行使與其職

43 5 USC sect554(a)規定無須進行聽證之情形如嗣後須受司法審判並

於法院更新審理事實之事項行政法官外(31 USC sect3105)其他行政官

員之選用及任期完全基於檢查試驗或選舉而作成決定之事項與軍事

外交事務有關之行為行政機關作為法院代理人之事件核發勞工代表之

證明 44 5 USC sect556(b) 45 關於職能分工之說明參見前揭註 39 46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1 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17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1

183

務或責任牴觸之事務 47因此聽證程序之設計就主導程序者的中

立性及程序進行之嚴謹性而言已類似於法院中所進行的司法審

判程序故正式裁決程序中所進行之聽證亦稱之為審判式聽證

(trial-type hearing)48或準司法聽證(quasi-judicial hearing)49

與非正式裁決程序中所進行之程序不同 50

至於規則訂定之行為行政機關於進行通知及評論程序後是

否須進行 5 USC sect556 sect557 規定之審判式聽證程序APA中則無

明確規範僅於 5 USC sect553(c)規定如成文法規定須舉行聽證時

始適用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規定然而訂定規則時所牽涉的人數

眾多利益關係複雜如須一一進行提出證據交互詰問質詢證

人等程序不僅曠日費時實際上亦有執行困難最後可能導致行

政機關放棄訂定規則因此考量行政之彈性及效率在美國最高法

院的判決中對於 5 USC sect553(c)所謂「成文法規定」之解釋即相

當陜隘必須成文法明白規定適用或參考準用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規定須於機關舉行聽證後並依紀錄之資料始得訂定規則時

47 31 USC sect3105 48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79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31 49 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164亦因此行政機關於經正式聽證程序後

作成行政裁決已類似司法權對於主張不同利益之當事人間之事務作出判

斷決定故其權限之行使已具有準司法權之作用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65163 50 二者主要的差別在於行政機關作成最後裁決決定時是否須依書面紀

錄作成在非正式程序中僅須給予當事人以書面或口頭陳述意見的機會

即可不一定須以二造兼聽的方式作成書面紀錄參見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164

2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4

始應進行正式之審判式聽證程序 51

(2)聽證紀錄之排他性

否則通知及評論之規則訂定

程序即已滿足規則訂定所須符合的正當程序要求

審判式聽證程序的特色即在於行政法官主持程序進行使當

事人提出證據進行交互詰問並可質詢證人並對於程序的進行

作成紀錄最後行政機關僅得依據紀錄作成決定因此行政法官

有二項主要任務 52主持聽證提出初步決定(initial decision)或

建議性決定(recommended decision)53

51 United States v Allegheny-Ledlum Steel Corp 406 US 742 (1972) United States v Florida East Coast Railroad Co 410 US 224 (1973)

在行政法官主持下的聽證

程序即如同聯邦法院中進行的審判程序所有證據包括證人證

詞證物與事件相關之全部文書及請求文件皆於行政法官面前

提出並作成紀錄且此為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參考之唯一紀錄(the

52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2 53 依 5 USC sect557(b)之規定行政法官作成之決定分為二種初步決定及

建議性決定行政法官依聽證紀錄作成之決定為初步決定如當事人不

於一定期間內向行政機關提出異議或行政機關未主動復查無須進行其他

程序該初步決定即自動成為行政機關所為之終局決定然經異議或復查

後行政機關即不受初步決定之拘束可重新依聽證紀錄案件事實等問

題為審查並作成裁決不受行政法官初步決定之影響此外當作成決

定之行政機關未自行受理證據之審理時行政法官於特定案件中原則上

應作成具有諮詢性質之建議性決定僅於行政機關自願接受時始發生對外

之效力See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4 然而行政法官提出之決

定是初步決定或建議性決定仍取決於行政機關之意思See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3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3

185

exclusive record54)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須完全依照聽證程序中

作成之證據紀錄此亦稱為「紀錄之排他性」(the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55如此可使參與聽證程序之當事人得以獲悉所有對其不利

之證據並於公開程序中透過交互詰問對於證據進行辯論如果行

政機關可以自由考量紀錄以外之事實及證據而作成決定而未給當

事人回應之機會將嚴重影響當事人間之武器平等及聽證之公平性

(fairness)然而在另一方面培養民眾對於行政機關決定之信心

給予行政機關獲悉重要資訊的機會鼓勵受管制者及受影響之人民

與行政機關合作也是在了解程序中片面接觸的界限時不可忽略的

因素 56

(3)禁止片面接觸之基本精神

美國APA即為綜合考量各項因素後就聽證時產生紀錄

外證據的情形而有禁止片面接觸之明文規範

聽證時最可能出現紀錄以外證據的情形即為作成決定之行政

官員於聽證程序外與有利害關係之當事人一方有所接觸且未作

成紀錄5 USC sect551(14)關於片面接觸之定義特別強調係非當事

人知情亦無從由紀錄知悉之接觸而依 5 USC sect557(d)(1)之規

定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與任何利害關係人皆不得進行非其他利害

關係知情亦無從由紀錄知悉之接觸以落實聽證紀錄排他性的要

求本條規定僅適用於正式聽證程序中並不論行政機關係為行政

裁決或規則訂定之程序然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並不適用於正式

54 5 USC sect556(e) 55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6 56 STEPHEN G BREYER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584 (2006)

2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6

聽證開始前的行政調查階段 57

禁止片面接觸之事務範圍限於與待決事項有關之實體內容

因此與行政法官進行一般社交活動並不違反此規定

亦不適用於非正式程序

58受禁止片

面接觸拘束之人除當事人外尚包括對於決定有利害關係之人

(interested person)59

此外不僅行政機關外之人(person)受到拘束

例如聯邦環境保護局對於特定業者是否違

反空氣清淨法(Clean Air Act)作成決定時即得禁止與該決定有利

害關係之特定環境保護團體或代表石油產業的特定貿易團體與行

政法官或環境異議委員會(Environmental Appeal Board EAB)進行

片面接觸因此所謂利害關係並非限於法律上利害關係及於有

事實上利害關係之人即因行政機關之決定而可能受影響之人

60行政機關

內之人員亦不得主動與機關外之人民接觸學者稱此為「雙向」

禁止片面接觸 61至於聽證程序中開始受禁止片面接觸拘束之時

點為負責進行聽證之行政機關被指定時且最晚不得逾對當事人

及利害關係人為聽證之通知時此外對於片面接觸具有可歸責性

之人一旦知悉將為聽證通知時自知悉時起即不得再為片面接觸 62

(4)片面接觸之程序瑕疵及其影響

57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80 58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5 59 Id at 95 60 依 5 USC sect551(2)之定義規定所謂人(person)係指機關以外之自然

人合夥公司協會或其他公私組織 61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5 USC sect557(d)(1)(A)(B) 62 5 USC sect557(d)(1)(E)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5

187

在並非所有當事人皆受到通知的情形下行政機關與他人有接

觸時行政機關負有作成紀錄之義務行政機關內與當事人進行接

觸之人須將所有往來資料以書面方式列入紀錄中 63換言之此

時首要之務即為作成紀錄此外並通知所有當事人相關情事使

其得於行政機關作成決定前就片面接觸的相關情形表示意見以

彌補聽證公平性受影響的可能而在極少數的情形下如係由當事

人一方明知且故意就實體內容與行政機關為片面接觸時為維護公

平性及事件所涉及成文法之立法目的主持聽證之人如行政法官

得命當事人說明其請求不得被拒絕或其利益不得被忽視之原因 64

至於該行政決定是否有效仍留待司法機關之裁判 65

此外違反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時並不因行政機關將片面接

觸之情事附卷於聽證紀錄中該程序瑕疵即自動被治癒(補正)司

法機關仍應就該瑕疵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是否造成實體上的影響進

行判斷而裁判是否維持行政機關之決定例如於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

66

63 5 USC sect557(d)(1)(C)

中因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anization(PATCO)於一九

八一年帶領一空運航管員工會之成員違法罷工聯邦勞工關係局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 FLRA)即依相關法律規定撤銷

PATCO之證明PATCO對此提起司法救濟本案係聯邦勞工關係局

就特定事件所為之行政裁決法院審理本案時發現有二個片面接

觸的情形其一為運輸部秘書曾於一九八一年八月十三日致電聯邦

64 5 USC sect557(d)(1)(D) 65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8 6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2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8

勞工關係局之二名官員另一則為知名勞工領袖曾與聯邦勞工關係

局一名官員於晚餐時討論PATCO案其中運輸部秘書於電話中表

示某些新聞報導與事實不符當前並無解決罷工的有效方式致電

的目的並非就是否撤銷PATCO證明進行實質討論而是希望聯邦勞

工關係局加速處理本案法院認為該運輸部秘書無疑地為 5 USC

sect557(d)所稱之利害關係人致電聯邦勞工關係局之二名官員如係

就PATCO之裁決進行實體內容的討論當然為應禁止之片面接觸

然而該秘書僅就解決爭議之可能性表示個人意見及宜迅速作成決定

之期待雖然已明確地避免討論實體內容但仍不失為嘗試影響行

政機關的決定法院認為無須認定此片面接觸是否違法因為即使

違法該秘書僅關心應迅速作成決定不會影響決定之內容至於

勞工領袖與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之接觸因二人彼此私下為朋友

法院對於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接受晚餐邀約並未予以非難畢竟法

官也會有鄰居朋友及熟識之人有工作及社會上之關係此亦為

其生活中之一部分 67

67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然而該勞工領袖因贊成PATCO的立場而亟

欲直接與該官員溝通法院即予以嚴正指責並認為任何人於正式

公開之程序外就尚未作成決定之事項企圖影響有裁決權限官員的

意見為絕對無法接受的行為二人晚餐時多數的談話內容與

PATCO案無關當勞工領袖將話鋒轉至PATCO案時該官員並未制

止然而法院認定二人間的談話並未涉及任何威脅或承諾該官

員於談話中亦未表明其決定意向因此二人間的討論並未影響最後

的決定且因行政機關之決定係不利於PATCO無人因為此不當接

觸而獲益因此法院認為雖然勞工領袖與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間

56 at 589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7

189

之接觸違法但未影響聯邦勞工關係局之決定故最後仍維持聯邦

勞工關係局之原決定

因此如法院認為有合理的可能性可認定片面接觸已影響行政

機關之決定時即得推翻行政機關之決定 68

反之如行政機關之

決定並未受到片面接觸之影響時法院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即予以

尊重

4 非正式程序與禁止片面接觸

(1)非正式之行政裁決

依美國APA之明文規定僅 5 USC sect555 適用於非正式程序

換言之5 USC sect557(d)關於禁止片面接觸的規定並不適用於非正

式程序在非正式之裁決程序中通常個案中應適用之個別成文法

即已規範應遵守之特定程序此外行政機關亦可自行訂定更嚴謹

的程序規定作為非正式裁決程序中應遵守之規則而此類之程序

規定往往已與正式裁決程序之要求相當 69

68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因此非正式的行政裁

決程序中關於禁止片面接觸之要求雖然並非源自於APA而是依

32 at 96 69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103 成文法中規定非正式裁決應遵守

之程序規定者例如水清淨法(Clean Water Act)關於以非正式裁決程序

作成之裁罰決定要求須通知當事人並給予其表示意見及提出證據之合

理機會42 USC sect1319(g)(2)(A) 由行政機關自行訂定之程序規定例如

美國聯邦環境保護局對於執行水清淨法之裁罰程序即訂定大量之程序規

定40 CFR Part 22

2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0

個別法令或行政機關自行訂定之規定但往往亦與APA所規範之正

式程序的要求相當

即使於行政機關並無任何成文法之程序規定可玆遵循時仍須

回歸正當法律程序的基本精神如行政機關由他人處獲得對當事人

不利之資訊卻未給予當事人對此表示意見之機會時即與正當法

律程序之精神不符然客觀上可知一般有理性之人並不可能因片面

接觸而影響其決定時此程序瑕疵便無法導出須撤銷行政裁決的結

(2)非正式之規則訂定

非正式之規則訂定程序本質上既為立法行為即使僅須進行

通知及評論之程序行政機關仍須考量不同之因素及多元的利益關

係尤其當行政機關訂定之規則涉及私人間「有財產價值性優惠的

競爭請求」(competing claim to a valuable privilege70)時行政機關

之決定已類似於傳統的裁決行為於通知及評論的程序中往往可

能引發外界對於受管制的企業或利益分配者利用程序外接觸不當影

響行政機關的疑慮因而導致在非正式規則訂定程序中「書面聽證」

(paper hearing71)紀錄中亦會呈現片面接觸之紀錄以使其他當

事人得以表示意見 72

70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此外在現實的考量上行政機關並不樂見

片面接觸的情形發生以避免社會上產生行政機關貪腐的印象更

32 at 195 71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56 at 591 72 國內學者認為在非正式程序中僅涉及「有價特惠」(valuable privilege)之分配時始例外適用禁止片面接觸原則所指即為此意參見湯德宗

前揭註 3頁 19湯德宗前揭註 25頁 314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9

191

可能影響日後法院裁判時的態度而且一旦訂定之規則須受到司法

審查行政機關於司法程序中進行辯護時須主張規定之訂定已考

量公眾所提出的資料及意見且公眾的意見皆已呈現於公開的紀錄

中並未參考紀錄外之資訊因此實際上行政機關內部對於訂定

規則的作業規範中皆有禁止或限制片面接觸的規定 73

至於法院判決亦要求行政機關於通知公眾後即不得與利害

關係人進行片面接觸如於著名之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

74

73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195

中聯邦通訊委員會欲訂定規則

限制有線電視業者得播出之節目通知民眾得對於規則草案提出評

論意見之期間並於一九七四年十月二十五日提供不同的業者及利

益團體進行口頭說明意見的機會其中有線電視業者反對該訂定該

規則認為草擬之規則將使付費電視業者難以播送特定受歡迎的運

動節目或劇情電影而傳統電視業者及委員會本身則贊成規則之訂

定認為付費電視可能吸取免費電台的觀眾造成受歡迎節目無法

繼續在免費電台中播放的情形法院於調查過程中發現許多利益

團體或個人曾與聯邦通訊委員會之委員或委員會中之人員進行片面

接觸就規則之內容進行實體討論因此法院主動要求委員會提出

曾進行之片面接觸的清單及詳細經過而依提出之資料顯示一九

七四年十月二十五日後委員會本應就已收集之各界意見進行討論

以決定應發布規則之內容但至一九七五年三月十日間委員會之

委員仍與利害關係人會面 18 次與有線電台之利益團體會面 9 次

與動畫及運動利益團體會面 5 次法院雖承認行政機關與公眾之

74 567 F 2d 9 (DC Cir 1977)

3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2

非正式接觸如同「麵包與奶油 75

於上述案例中可知法院之所以推翻行政機關行為效力的立論

基礎在於行政機關所為之片面接觸並未充分於紀錄中公開以使

各界知悉各方利益團體之立場並進而表示意見致使行政機關最

後作成之行為有明顯重大的瑕疵此與正式程序中實體決定是否

因片面接觸之情形而受影響判斷上並無二致

」在行政事務上是不可避免的

只要在不影響司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都是適當

的本案中法院並非僅以正當法律程序的觀點進行審查而是更

進一步說明本案委員會作成的公開紀錄未反應出利益團體代表的

意見這些意見亦未公開使各界得以進行討論而這些可能進行的

討論又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內容具有重要性因此委員會與相關利

益團體所進行之片面接觸並非僅止於不適當(inadequacy)而已

法院認定聯邦通訊委員會對於有線電視業者訂定之規則應為無效

76

二對於德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觀察

(一)德國法制中無規則訂定程序

相較與前述美國 APA 將程序分為行政裁決及規則訂定之程

序德國 VwVfG 中並未就行政機關訂定規則之行為亦即就行政

機關基於法律授權而訂定法規命令(Rechtsverordnung)之行為有

一般性之規範反之是在更高位階之基本法(Grundgesetz GG)

中對於法規命令之訂定予以規範

75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56 at 594 76 至於美國法制中的規則訂定程序與我國法規命令之訂定程序是否相

當以及受司法審查之範圍是否相同並非本文此處討論之重點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1

193

依德國基本法第 80 條第 1 項之規定聯邦政府聯邦內閣首長

或邦政府皆得依據法律之授權發布法規命令其授權之內容目

的及範圍應以法律明確規定法規命令中須明列其授權之法律依

據此外如依法律之規定得為再授權者須以法規命令為再授權

之規定至於法規命令訂定之程序本條第 2 項列有應得聯邦參議

院(Bundesrat)同意之事項第 82 條則規定法規命令應由發布之

機關簽署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應公告於聯邦公報且應明定生效

日期 77除此之外基本法即無其他程序規定 78例如無須說明訂

定法規命令之理由 79

如更進一步觀察德國法制關於訂定法規命令程序與進行聽證程

序之關係則可發現基本法第 103條第 1項保障人民之聽審權(Recht

auf Gehoumlr)但僅限於法院之審判程序並不及於行政機關所為之

行政程序

更無應經聽證程序始得發布法規命令之要求

80

77 如法律及法規命令未明文規定生效時者依基本法第 80 條第 2 項規定

於聯邦公報刊行之日終了後第 14 日生效

至於VwVfG本身雖然第 28 條第 1 項有給予當事人

78 如為聯邦政府或聯邦內閣首長訂定法規命令者相關程序即依聯邦政府

內部之議事規則或聯邦內閣共同議事規則之規定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Ehler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Rn 26 79 如有說明理由之必要者主要係因部分法規命令須得聯邦參議院之同

意為使聯邦參議院了解訂定相關法規命令之目的以及基於財政及預算

分配之考量而於法規命令訂定之內部程序中說明理由而非為使一般人

民知悉了解訂定相關規範之理由Theodora Ziamou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 69 (2000) 80 PierothSchlink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ect31 Rn 1080

3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4

陳述意見機會(Gelegenheit zu geben sich zu den fuumlr die Entscheidung

erheblichen Tatsachen zu aumluszligern)之規定然係保障受不利處分之當

事人於行政處分作成前得向行政機關就與決定具有重要性之事項

表示意見之機會亦不適用於訂定法規命令之行為與美國法制相

較德國VwVfG中並未就訂定法規命令之行為及程序有所規範 81

而是以權力分立及聯邦法律執行之角度以更高位階之基本法予以

規定在確立法規命令之民主正當性源自於法律之授權及相信行

政具有訂定法規命令專業的前提下德國法制普通缺乏民眾於相關

程序中得向行政機關表示意見之機會 82自然即未就禁止當事人與

行政機關禁止片面接觸為特定之規定 83

(二)無聽證紀錄排他性之制度

德國VwVfG中規定行政程序之進行以不要式為原則但例外

規定了二種特別之程序類型一為第 63 條至第 71 條之正式行政程

81 MAHENDRA P SINGH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49 (2001) 對於德國法欠缺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要求規範不

乏相關批評意見Ziamou supra note 79 at 93-101 82 Ziamou supra note 79 at 76-77 83 然而在此處須補充說明者德國法中司法得獨立於具體個案爭議之外

直接對於特定法規命令之形式及實質合法性進行審查依德國基本法第 93條第 1 項第 2 款規定對於聯邦法令或邦法令在形式上或實質上是否符合

基本法或邦法令是否符合其他聯邦法令發生爭議或疑義時聯邦政府

邦政府或聯邦眾議院四分之一議員得聲請聯邦憲法法院作成裁判(sect93 Abs1 Nr2 GG)亦即係由最高之司法審判機關對於法規命令之合法性進

抽象法規範審查(abstrakte Normkotrolle)因此雖然於訂定之過程中為

尊重行政權之專業而較缺乏民眾參與的過程但司法權對於行政權力行

使則進行相對高密度之監督審查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3

195

序(foumlrmliches Verwaltungsverfahren)另一則為第 72 條至第 78 條

之計畫確定程序(Planfeststellungsverfahren) 84其中VwVfG第

63 條以下之正式行政程序即為我國行政程序法第五十四條以下聽

證程序所參考之程序模式 85

正式行政程序與計畫確定程序之所以為特別之程序類型即在

於二者皆須踐行一定之程序亦即聽證程序德國 VwVfG 中聽證

程序之設計重點為以言詞辯論程序取代書面陳述意見但在交互

詰問質詢證人的部分仍與美國法制審判式聽證不同而特別不

同之處在於即使進行聽證程序德國法亦仍不採取聽證紀錄排他

性法則

而計畫確定程序則於我國行政程序法

第一六四條之規定中繼受之

以正式程序為例德國VwVfG第 68 條第 4 項規定正式程序中

言詞辯論的部分應作成紀錄而同法第 69 條第 1 項則規定行政

機關應斟酌行政程序之全部結果作成決定所謂「斟酌行政程序之

全部結果作成決定」並非指行政決定之基礎僅限於言詞辯論中所得

出之結果因此即使於言詞辯論外獲悉之資訊亦得列入考慮並

依自由心證評斷而作成結論 86

84 相關概念之說明參見 KoppRamsauer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sect63 Rn 1

行政機關如認為於言詞辯論外仍

有必要詢問當事人時亦得為之且本項規定亦不要求行政機關須

親自採證(Unmittebarkeit der Beweisaufnahme)只要有足夠證據供

85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97-98 86 StelkensBonkSachs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sect69 Rn 3-4

3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6

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進行判斷即可 87

至於計畫確定程序聽證亦為確保利害關係人及一般民眾於程

序中之聽審權因此利害關係人與及時提出異議之民眾享有於聽證

期日參與討論及說明之權利(sect73 Abs6 VwVfG)於聽證期日中

於聽證機關之協助下開發行為人利害關係人及時提出異議之

民眾提出意見之權限受影響之機關等對於計畫進行言詞面對面

之討論及說明並尋求妥協及共識此亦為計畫確定程序中聽證的

精神之後聽證機關即應就聽證之結果撰寫綜合意見連同未獲

得妥協之爭點轉交確定計畫機關(sect73 Abs9 VwVfG)聽證機關

就聽證程序之結果所為之綜合意見僅供確定計畫機關作成最後裁

決時參酌而確定計畫機關仍應依其專業綜合聽證機關之意見

其他機關之意見民眾之異議甚至鑑定人之意見對於未獲共識

之爭點進行判斷並作成最後之確定計畫裁決

88

三小結

且確定計畫機關

作成決定時其考量並不以聽證程序中所呈現之文件及事實為限

仍應基於職權調查原則對於必要之事實進行調查認定應其專業

對於公益及相關私益進行衡量至於在不要式的程序中依職權調

查原則的精神更無紀錄排他性法則適用的餘地

綜合前述關於美國 APA 成文法的規定及法院實務案例的見

解不難發現行政程序中禁止行政機關與當事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

進行片面接觸的精神重要的前提在於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要

87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69 Rn 6-7 88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74 Rn 7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5

197

求因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唯一得參考者即為聽證之紀錄為確保

聽證程序中所有資料處於所有當事人得以知悉的狀態當行政機關

與特定當事人間進行片面接觸時即須作成紀錄以使參與聽證程

序之當事人得於公開程序中透過交互詰問對於所有證據進行辯論

保障程序之「公平性」換言之並非所有片面接觸皆應予以嚴厲地

非難及指摘而是當程序之公平性在客觀上對於規則之訂定或裁決

之作成造成影響時始禁止片面接觸以下略以簡表說明本文中對

於美國 APA 中關於禁止片面接觸所作的觀察

程序特色

禁止片面接觸

之依據 法院審查

非正式

程序

行政

裁決

寬鬆之

程序要

其 他 個 別 法

令行政機關自

行 訂 定 之 規

則正當法律程

片面接觸客觀上

是否影響行政決

規則

訂定

通知及

評論程

正當法律程序

私人間有財產價

值性優惠的競爭

請求公開紀錄

是否反應所有公

眾的意見是否

給予公眾討論的

機會

正式

程序

審判式聽證

證據紀錄之排他5 USC sect557(d)

片面接觸客觀上

是否影響行政決

3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8

性 定

來源作者整理

由上表可知在美國法制下即使行政程序有違反禁止片面接

觸之規定或法理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

違法或無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

響換言之違反禁止片面接觸之程序瑕疵僅具有相對之效力

至於德國法制綜合其制度之觀察可知在遵循職權調查原則

的前提下即使進行聽證程序最後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仍不受聽

證結果之拘束不適用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因此德國VwVfG中並

無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而與美國法制之思考有間 89然而須注意

者因司法對於行政決定原則上可進行全面合法性之審查僅於行

政機關享有判斷餘地之事項其審查密度受有限制故行政機關與當

事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如有片面接觸之情事司法機關仍得就行政

機關職權調查之行使及其決定之內容是否違反經驗法則及論理法

則進行審查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如有瑕疵或

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關職權之行

使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 90

89 雖然德國 VwVfG 第 21 條規定公務員行使職務有偏頗之虞(Besorgnis der Befangenheit)時應行迴避之規定然此係為確保行政程序進行之「公

正性」而美國法制中禁止片面接觸之功能係為確保當事人間的武器平等

以保障程序之「公平性」因此不同制度發揮不同的規範功能行政程

序之法制並不因有迴避制度之設計即可發揮禁止片面接觸原則的功能

應予辨明

90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7

199

參我國司法實務案例觀察

一籌設安南加油站案

在高雄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二四八二四九二五

號判決中涉及原告(即被上訴人)依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十

六條第二項之規定 91向被告台南市政府(原處分機關即上訴人)

所屬之都市發展局申請核發籌建安南加油站之設站用地可供作加油

站使用證明(下稱土地使用證明)另有同時擬於鄰近土地設置加油

站之第三公司(訴訟中之參加人下稱A公司)由X代理亦向台南

市政府都市發展局申請核發籌建長安加油站設站用地之土地使用證

明A公司於尚未取得土地證明前即向台南市政府建設局提出許

可籌建加油站之申請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對於原告先提出之土

地使用證明申請案以資料不足為由命其補正而對於A公司後提

出之申請則先行核發土地使用證明(函 1)嗣後始核發原告申請之

土地使用證明而原告旋即向台南市政府建設局提出加許可籌建油

站之申請之後台南市政府建設局以A公司已完成許可籌建加油

站申請之補件程序即發函核准A公司籌建加油站之許可(函 2)

最後則依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八條第一項第三款之規定 92

91 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 16 條第 1 項「申請設置經營加油站者除本

規則另有規定外應檢具下列文件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請籌建

之核准helliphellip」同條第 2 項「前項申請設站用地屬都市計畫地區土地

且依有關法令規定須經核准始得供作加油站使用者並應檢附直轄市縣

(市)政府核發設站用地同意作加油站使用之證明文件」

92 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 8 條第 1 項第 3 款「申請於都市計畫地區及非

都市土地甲乙丙種建築用地遊憩用地及特定目的事業用地(加油站)

3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0

同側路段五百公尺內已核發A公司加油站籌建許可為由發函駁回

原告之申請(函 3)

原告不服分別對於前述之函 1函 2 及函 3 向中央主管機關

內政部及經濟部提起訴願請求撤銷原處分但未獲救濟即向高

雄高等行政法院提起課予義務訴訟(行政訴訟法第五條第二項)行

政法院審理本案之相關爭議點除在於法律面向上對於加油站設置

管理規則第八條第一項第三款規定中所稱「先申請」之解釋外在

事實面向上則在於承辦本案之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公務員於審

理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之土地使用證明申請時是否有濫用權力之

違法承辦公務員於受理本件分別由不同公司提出土地使用證明之

申請時曾將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洩漏予被告(原處分機關)之

顧問 Y(同時受 A 公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建設加油站並為 A 公

司代理人 X 之配偶)經法院調查以該承辦公務員違反刑法第三

一八條所定之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台灣高等法院台南

分院九十三年度上易字第十九號刑事判決)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即以

該刑事判決確定之事實為基礎以公務員與當事人有行政程序外接

觸之情事認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另外高雄高

等行政法院另以被告(原處分機關)核發參加人 A 公司之土地使用

證明有恣意優先通過之差別待遇有違平等原則進而不應核發

參加人 A 公司籌建加油站之許可此二行政處分(函 1函 2)皆

設置加油站者其申請基地應符合下列規定helliphellip三同一直轄市縣(市)

內與同一路線系統之道路同側既有或先申請之加油站入口臨街面地界

至少應有五百公尺以上之距離但直轄市縣(市)政府考量車流方向

認為有設站需要者不在此限」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9

201

違法駁回原告申請加油站籌建許可之處分(函 3)亦違法判決

撤銷相關原處分及訴願決定並判命被告應依判決意旨重行依職權

調查應否核准原告之申請本判決經最高行政法院以上訴無理由而

確定維持(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決)

二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原

告向被告台北縣政府(現新北市政府)檢舉某公司違反勞動基準法

有關工時薪資給付等規定並申請調閱卷宗被告經調查後函

復原告相關調查結果並拒絕閱覽卷宗之申請原告向被告再次表

明不服被告亦函覆說明原告對此二函覆不服提起訴願未獲救

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起訴請求撤銷訴願決定命被告應對原告

作成裁罰處分並准予原告閱覽被告與被檢舉公司於行政程序外接

觸所作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在請求閱覽行政程序外接觸所作

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部分原告主張被告所屬勞工局承辦人員

曾與被檢舉公司職員以電話聯繫接觸詢問該公司板橋辦事處之地

址電話未依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作

成書面資料然行政法院認為此項接觸係被告為調查被檢舉公司是

否有原告所申訴之違法情事所必須屬行政程序調查之必要為行

政程序內之接觸如有相關文件亦屬行政決定前準備作業之文件

得拒絕閱覽之申請故原告相關主張無理由此判決見解為最高

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判字第五二六號判決維持而確定

三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三號判決中因公

4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2

平交易委員會(即被告)接獲檢舉對於台北縣(現新北市)金銀

珠寶商業同業公會(即原告)進行調查認定其有違反公平交易法

第十四條第一項聯合行為之禁止規定而裁處罰鍰原告經訴願未

獲救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提起撤銷訴訟本件涉及原告除勸導

會員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販售飾金外另曾於民國九十四年八

月二十五日由立法委員陪同原告理事長前往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

會並請教事業以低於成本之價格銷售商品是否違反公平交易法等

問題由被告之主委接見被告並作成行政程序外接觸紀錄表此

次拜會並未作成結論或有任何會議紀錄原告嗣於同年八月二十九

日發函予全體會員將被告於座談中表示之見解附於檢送函說明

欄內警告業者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出售飾金行政法院最後

認定原處分並無裁量濫用裁量怠惰或其他裁量瑕疵判決原告之

訴無理由確定

四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

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所涉之事

實並非直接與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有關之案件而係財政部台

灣省中區國稅局之公務員(原告)因涉貪瀆罪嫌經刑事訴訟免訴

判決確定後向所屬機關(被告)申請因公涉訟輔助而被否准經

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作成駁回之復審決定而向台中高等行

政法院起訴提起課予義務之訴然原告處理稅務違章檢舉案件未

依規定調查證據更於原告住處(原告配偶經營之髮廊)回答被檢

舉人配偶所提規避課稅及裁罰之方法等問題原處分機關以其違反

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未保守業務機密且迴避詢問避免於辦公處

所外與被檢舉人之關係人有所接觸而申誡乙次據此行政法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1

203

認定被告機關以原告執行職務違背法令為由而否准其涉訟輔助之請

求原處分並無不法

五小結

綜合上述案例觀察對於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仍有

下列疑義有待釐清

(一)禁止程序外接觸人之範圍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為涉及當事人具有財產價值的競爭請求之典型案例原處分機

關承辦公務員直接接觸之對象雖非提出申請之當事人及其代表人

行政法院仍認定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因此本條

第一項規定中所稱「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指為何亦即禁

止程序外接觸所規範之「人之範圍」即有釐清說明之必要

(二)禁止程序外接觸事之範圍

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

三八三六號判決)中點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一個核心的問題

程序外接觸與職權調查之間應如何進行區分何謂法所允許為職

務上所必要之接觸行為何時又屬於法律所禁止之程序外接觸而

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

三號判決)中值得思考的是當事人拜會行政機關之情事是否

屬於應受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範之情形當事人與行政機關進

行的相關討論是否須與本案實體問題有關始屬於行政程序法第

四十七條限制之情形值得深究此外藉由本件事實可進一步

4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4

引導思考程序外接觸與遊說行為之差異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

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並非直接以

公務員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為由而認定其執行職務違法但

突顯出承辦公務員日常社交生活是否亦屬於程序外接觸的問題這

些問題皆可理解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禁止程序外接觸之

「事之範圍」而應深究說明

(三)違反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律效果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行政法院雖認定本件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

但並未以此為撤銷原處分之理由最重要之論證依據仍是以原處分

機關法律解釋之見解及行政處分有違平等原則等違法情事因此

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法律效果亦為應探究之問題

肆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檢視及檢討

一規範內容及法務部函釋見解

(一)立法意旨

行政程序法(下稱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於行政院提出之

法案草案中並無相關規定於立法委員提案版本中始有相關規定

並明言係參考美國法制最後於立法院委員會審查後採行委員提

案版本而於行政程序法中明定之 93

93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7-8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3

205

依本條立法理由之說明可知立法者主要係為「求行政程序之

公平透明避免行政機關受到不當之干擾」而制定本條規範此

外行政機關「不論是基於職務推行必要之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

觸對他方當事人之權益影響甚巨為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

之權益」行政機關於作成決定前片面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

程序外之接觸原則上應予禁止 94

因此我國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者對於本條所應發揮之功能側

重於透過程序之透明公開維持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在無偏頗的疑

慮下進行行政程序此由本條規定列於第一章第七節「資訊公開」

下亦可得知此與美國法制著重於審判式聽證程序之公平給予當

事人平等表示意見之機會以符合該國憲法所蘊含正當法律程序之

精神仍有一定的差異

(二)適用範圍

1 人之範圍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拘束而不得進行程序外接獲之

人為「公務員」依學者見解應為與行政程序之進行有關之公務員

包括依法令於行政程序中執行職務之公務員 95

94 前揭註

依此見解負有不

得為程序外接觸之義務者為行政機關內與待決事項行政程序之進

行有關且依法令執行職務之公務員依體系解釋所謂行政程序

應為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行政機關即應為本法第二條

第二項第三項所稱「代表國家地方自治團體或其他行政主體表

95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49

4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6

示意思從事公共事務具有單獨法定地位之組織」及「於委託範

圍內受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至於公務員之範圍因現行法

律上對於公務員並無統一之定義規定於公務員相關法規中有國

家賠償法第二條第一項刑法第十條第一項最廣義之公務員定義

有公務員服務法第二十四條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6亦有公務人員任

用法最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7本條規定所稱之公務員範圍為何即

有解釋之必要參酌本法基於行政機關之公正性而設置之迴避制度

(本法第三十二三十三條)與本條規定源自於正當法律程序之精

神相同因此在體系歷史及目的解釋的角度上應無二致但同

樣亦面臨本法缺乏公務員定義規範的問題基於正當法律程序之法

理為確保程序之公平與公正保障當事人之權益應採最廣義的

角度認為凡依法令從事公務之人員皆屬之 98如此可避免採公

務人員任用法最狹義定義造成許多公務員公營事業人員行政

機關內之約聘僱人員被排除之情形 99

96 公務員服務法第 24 條「本法於受有俸給之文武職公務員及其他公

營事業機關服務人員均適用之」

及採公務員服務法狹義定

97 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公務人員指各機

關組織法規中除政務人員及民選人員外定有職稱及官等職等之人

員」 98 關於應依本法迴避之公務員的範圍本文贊成學者湯德宗之見解參見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4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亦

採此見解 99 依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3233 條之規定司法人員審計人員主計人

員關務人員外交領事人員警察人員教育人員醫事人員交通事

業人員及公營事業人員等皆不適用該法規定此外須依法享有俸給者

始適用公務員服務法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5

207

義造成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因未依法受有俸給而不

適用之情形至於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及第十七條雖定有公務員之

保密及自行迴避義務其規範目的在於明定公務員應受行政懲處之

情形以維持行政內部之紀律此與本法第三十一三十二及四十

七條係規範正當法律程序內涵之立法目的有間因此在公務員範圍

的解釋上無須為相同處理

本條規定限制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程序外之接

觸依立法理由之說明不論是「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觸」皆屬

限制之列 100因此受限制者為雙向接觸不論主動接觸之發動者為

公務員或當事人一方 101然未瑧明確者為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所指為何立法者於本條中明白不採用「代表人」「代理人」「輔

佐人」「法定代理人」及「利害關係人」等行政法規範或理論上常

見具有明確內涵之概念解釋上應認為係立法者有意排除使用相關

概念使用「代表利益之人」一詞可使受規範者涵蓋的範圍更為

廣泛換言之於程序中不論以自己名義或當事人名義凡宣稱為

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 102

綜合上述分析行政機關內或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

體於受委託範圍內依法令執行職務之人就其執行之承辦案件與

當事人及凡代表其利益之人(宣稱或依相關事實認定)依本法第四

或依相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

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人為行為之人皆可認為係代

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10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01 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0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0

4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8

十七條之規定皆不得為程序外接觸如此解釋涵蓋之人之範圍

雖已廣泛但如行政機關內非承辦人員之其他公務員 103

或其他已

參與或可能參與程序而有決定權之人員(例如各委員會之外聘專家

委員)仍不屬之美國 5 USC sect557(d)之規定範圍及於行政機關

內任何成員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

成員相較之下我國規定仍較狹隘

2 事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二項所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在現今

媒介多元及資訊發達的社會中接觸的方式亦隨之多元不論以任

何方式凡進行討論提供資訊甚至關說或遊說皆屬於接觸之態

樣以遊說行為為例本質上為人民受憲法上保障之請願行為 104

我國為使遊說遵循公開透明之程序防止不當利益輸送另制定

遊說法規範遊說之行為依遊說法第二條第一項遊說之定義 105以及

同法第二條第三項被遊說者之範圍 106

103 前揭註

可知遊說法著重於進行遊說

人民與中央地方首長或政務官員就政策議案進行之接觸受規

104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4(2008) 105 遊說法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遊說指遊說者意圖影響被遊說者或

其所屬機關對於法令政策或議案之形成制定通過變更或廢止而

以口頭或書面方式直接向被遊說者或其指定之人表達意見之行為」 106 遊說法第 2 條第 3 項「本法所稱被遊說者如下一總統副總統

二各級民意代表三直轄市政府縣(市)政府及鄉(鎮市)公所

正副首長四政務人員退職撫卹條例第二條第一項所定之人員」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7

209

範者不包括一般處理公務之公務員亦不及於中央地方首長或政

務官員為執行職務主動與人民進行接觸 107因此受遊說法規範之行

為與行政程序法所規範之範圍不盡相同如於特別情形下發生競合

規範的情形時例如於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中因遊說法採強制登

記及資訊公開制度(遊說法第十三條至第十九條)相關登記資料及

資訊之公開在程序上已符合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所要求之精

神至於關說 108並無其他法律就其程序及公開有特別規定仍屬

應適用本條之行為 109

至於接觸所涉及之內容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

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條立法意旨主要乃在確保

行政機關執行職務之公正性以避免偏頗縱接觸內容係屬程序事

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行政程序外接觸之事

項不分有利或不利於當事人均有本法第四十七條之適用」因此

涉及相關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反之美國

5 USC sect557(d)明文規定限於與待決事件有關之實體內容我國限

制範圍則明顯較寬對公務員產生較多桎梏此為受學者批評之

110

107 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之行為依遊說法第 5 條第 1 款之規定為排除適用

之事項相關問題參見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5 108 關說之意義可參酌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第 2 點之規定「(五)請託

關說指其內容涉及本機關(構)或所屬機關(構)業務具體事項之決定

執行或不執行且因該事項之決定執行或不執行致有違法或不當而影響

特定權利義務之虞」 109 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6 110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4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0

3 程序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定立於本法第一

章總則篇因對於「行政程序」之種類及範圍並無特別規定故舉

凡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作成行政處分締結行政契約訂定法規

命令與行政規則確定行政計畫實施行政指導及處理陳情之程序

皆屬於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行政程序與美國 5 USC sect557(d)

僅適用於進行審判式聽證程序始於指定主持聽證之行政機關等規

定內容相較本條規範之程序類型無所不包亦涵蓋整體程序然

此亦為學者指出宜檢討之處 111

4 得進行接觸之情形

公務員於行政程序中基於職務上必要所為之行為不受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限制於行政程序開始後公務員執行職務

處理待決事項所為之必要行為如受嚴格限制將造成行政機關執行

職務困難反而妨礙行政程序之進行所謂基於職務上必要之行為

如通知當事人或其代理人補提文件陳述意見或出席聽證通知當

事人提供證據資料當事人閱覽卷宗資料等 112

111 前揭註

換言之行政機關

為確定作成行為所涉及之事實關係須進行事實及證據之調查依

職權調查原則行政機關依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不受當事人主張

之拘束(本法第三十六條)因此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

定本係表彰行政程序採取職權調查原則之精神故行政機關承辦

人公務員於職權調查範圍內所為之行為即非應予禁止之程序外接

11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1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9

211

行政程序中行政機關職權調查之目的係為使行政機關了解事

實狀態及公私益狀況成為作成後續行為時之基礎此與行政訴

訟中法院為維護雙方當事人武器平等所為之職權調查並不相同不

可不察 113因此如行政機關非基於了解事實及利益狀態之目的所

為之行為即非屬職權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行政

機關打電話至被檢舉之公司該公司之地位為申請之相對人(本法

第二十條第一款)114

此外如個別法有特別程序規定時即應依該規定之目的解釋

應為之職權調查行為行政程序法中職權調查之規定即應立於補充

地位

為行政程序之當事人且行政機關係為職權

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法院稱此為「行政程序內之接觸」並無限制之

必要見解堪稱正確

115

(三)為程序外接觸之處理

因此在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定時仍須配

合待決事項所應適用之個別法規依規範目的判斷個案中職權調查

行為之必要性

既然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所指之行政程序為本法第二

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為之「行政程

113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 114 行政程序法第 20 條第 1 款「申請之相對人」為申請人請求行政機關

對其作成行政行為之人不可誤認為行政機關本身參見陳敏行政法總

論頁 771自版七版(2011) 115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8

5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2

序外」接觸即為行政機關與個案程序當事人在行政程序法規範之

程序外所為之接觸 116對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解釋如認

為凡行政程序外之接觸既為法所不許公務員本即不得為之是以

應作成紀錄或將書面文件附卷者仍為職權調查所必要之「程序內

行為」117

依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

益之人以書面方式為程序外接觸時應將所有往來書面文件附卷

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如以其他方式為程序外接觸者依同條第三

項之規定並應作成紀錄至於本項並未規定書面紀錄應附卷此

應係立法疏漏解釋上應與同條第二項之規定相同始能達成本條

之立法目的

則此見解不僅未正確認知此制度規範之目的亦有違法

規範之體系解釋更何況如此解釋公務員須將所有依職權調查事

實及證據之行為一一紀錄並予以附卷反而將造成公務員執行職務

之重大困擾因此相關說法應非的論

118

至於附卷之書面文件或紀錄應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因本條

第二項並無「主動」公開之規定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

字第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法第四十七條「亦寓

有保護公務員之目的俾使公務員於行政程序外凡與待決事件有關

之意見交換時皆應將所有往來之書面文件附卷或作成書面紀錄

(同條第二項第三項參照)以間接保護公務員」「行政機關就

11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

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37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117 此為本文發表於研討會時曾被提出之論點 118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3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1

213

待決事件縱有裁量權限亦不得恣意仍應為合義務裁量復有相當

行政救濟程序可資救濟既將接觸資料附卷供其他當事人閱覽即

已達公開之目的如認須主動通知其他當事人不僅衍生通知範圍

及技術上之爭議亦不利待決事件相關程序之迅速進行」「如與本

法第四十五條第一項『主動公開』之用語為比較可推知同法第四

十七條第二項所稱之『公開』者並無主動通知之意」故認為無

須主動公開僅須依申請而公開即可然此見解遭到學者批評認

為如此解釋過於消極本規定為個案資訊唯一主動公開之規定與

政府資訊公開法主動公開之立法目的不同且此解釋將使實體決定

前當事人仍無法知悉有程序外接觸之情形仍會引發行政機關有

偏頗的懷疑與立法意旨不符 119由立法理由觀之本項規定既為

「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之權益」並使其他當事人因文件或紀

錄附卷而有表示意見之機會 120

至於「其他當事人」當然包括申請之相對人(本法第二十條第

一款)至於已知之利害關係人行政機關得通知其參加程序(本法

第二十三條)因可藉由知悉程序外接觸情形而判斷自身利益受影響

之範圍及程序故解釋上亦屬之

如行政機關未主動公開相關資料

實無法發揮立法之功能故相關批評意見應值得贊成

121

(四)違反之法律效果

且依前述行政機關應主動公

開附卷之書面文件及紀錄時即無限制解釋「其他當事人」範圍之

必要

119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153另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2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21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

5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4

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為程序外接觸如已依同條

第二三項之規定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

開後該程序瑕疵即「補正」122

二本文之思考與檢討

但不妨害依相關法令(如公務員

服務法)及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對公務員之行政懲處責任為認定

反之如未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行

政程序即具有無法補正之瑕疵而成為得據以撤銷實體決定之事由

(一)行政法律關係中行政機關義務之規範

現代行政程序法制除以行政行為作為討論之重心外亦逐漸

著重行政法律關係(Verwaltungsrechtsverhaumlltnis)為基於行政法規

就特定事項於二個或二個以上之法律主體所產生之法律關係 123

本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為行政程序外接觸之規定即係對於

公行政明文課予之行政法上程序義務且規範於行政程序法總則部

為行政法上之權利義務關係行政法律關之成立變更或消滅可

依法令規定行政處分行政契約或事實行為並存在於具有行政

法權利能力之主體之間行政法律關係除強調人民於行政法上所享

有之權利及應負擔之義務外同時亦包含公行政主體之權利義務內

容而公行政之義務除由法律明文規定外亦可由行政依法維護

公益之一般義務或由人民之權利或由行政法上債務或補償關係

而得出

122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10-111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123 Maurer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sect8 Rn 16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3

215

分依體系解釋及國內多數見解除特別法有較嚴謹之明文規定外

為行政機關應遵循之最低程度規範 124立法者有意參酌美國APA之

立法例制定本條規定即明文課予行政機關於正當行政程序中應負

之義務我國行政程序法採行德國VwVfG之基本架構援用職權調

查原則之精神但為補強德國法制對於正當法律程序不足之處而

引進美國法制本意甚佳行政機關於個別案件中既負有維護公益

之一般義務並透過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以維護公益及私益如行

政機關於職權調查權限外進行程序外不當接觸而影響公益及私益

之保障時應屬於違背行政機關義務之程序行為即應予規範禁止

由此觀點出發即不宜認定本法第四十七條僅為訓示規定而應更

積極地承認行政機關依法負有一定之程序義務 125

(二)歷史解釋與目的解釋之思考

1 由立法理由中探知之規範目的

本法第四十七條所欲發揮之功能參酌立法理由之說明包括

防止行政機關偏頗及保障當事人權益 126

124 蔡茂寅等前揭註

因此一方面強調行政機

2頁 19-20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

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 554-557五南出版社(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 19-20(1999)少數見解認為此說無說服力並無標準足以認定行政程序法屬

「最低程度之程序保障」參見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

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

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28(2007) 125 本文就此所持之論點與審查委員之見解容或有間特此說明 126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5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6

關之公正性另一方面又強調當事人間權益之公平性因特別強調

保障當事人權益則反應出大陸法系中基本權程序保障功能之思

維此外亦希望藉此對於盛行於行政機關實務上「關說」之情形

進行規範以使關說之行為透明化 127

行政程序法中一個條文如由立法意旨觀之可同時達到程序

之公正性公平性及公開性的功能應可推知立法者對於法制設計

本質認識有不清之處因此何者始為法制本質上應遵循的精神

實應仔細思考否則將出現規範主軸不清規範範圍不明之謬誤

對於此點實不宜一概以我國法制與美國法規範不同

如此資訊之公開性亦為本

條所欲發揮之功能

128

2 由法制之規範功能為解釋

而為不同

的解釋以自圓其說

美國透過司法機關所為之判決強調 5 USC sect557(d)之規範目

的在於保障當事人間之公平性使審判式聽證程序中對於片面接

觸情事不知情之其他當事人得以有機關獲悉相關情事並表示自

己的意見姑且不論維護程序公平性為本體或係保障當事人程序之

工具 129

127 葉俊榮前揭註

禁止片面接觸之本旨仍在於維護正當法律程序中各當事人

間武器平等的精神強調的是正當法律程序中「公平」的面向此

116頁 137 128 參見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一)之說明 129 此涉及美國法上對於正當法律程序本質之討論關於工具說及本體說之

見解參見蔡穎瑩前揭註 15頁 19-24本文於此不予深論但相關討

論亦反應出即便在美國法制中程序規範是否具有獨立性或僅係發揮輔助

實體決定之功能並非有一致見解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5

217

外美國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拘束審判式聽證程序中行政機關之行

為而不適用其他程序中作成決定者原因在於該程序中採用證據

紀錄排他性行政機關僅得依紀錄資料作成決定藉此使當事人皆

得以對於紀錄中之證據及其他資訊進行攻擊防禦始產生禁止片面

接觸之法制設計

我國對於權利保障與行政程序之關聯受德國法制及其理論之

影響強調行政程序對於實體基本權保障之重要性 130

(三)規範範圍之釐清

解釋上正

當行政程序有助於行政機關作成正確決定以避免人民之權益受到

不法之侵害因此保障當事人於程序中武器平等之公平性應有助

於發揮此行政程之基本功能我國繼受美國法制於行政程序法中

增設德國法上所無之禁止程序外接觸的規定在規範功能上即應為

摘取該法制特別之規範功能以強化我國行政程序法制因此本

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在解釋上仍應強調側重於正當法律程序中之

「公平性」保障當事人間進行攻擊防禦時之武器平等藉以保障其

實體權利否則錯誤認知本條之規範功能即易掉入行政繁瑣的

工作泥沼中亦即不論於何種程序中公務員執行職務進行調查

皆作成紀錄或將所有書面附卷以求自保而使本條成為促進行

政彈性及效率之障礙是故為使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能夠發揮

一定之規範功能在解釋上即應為一定之調整及限縮

1 適用的程序類型宜限制

130 例如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於政治庇護案中即明白指出行政程序有助保障

實體之基本權利BVerfGE 56 216 (236ff)

5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8

本法第四十七條列於行政程序法總則導致不論最後行政行為

的態樣為何皆適用之本條規定如此結果與本條立法精神大相逕

庭實有限縮之必要否則亦與效率的要求不符 131以行政指導及

陳情為例本質上為非正式行政行為未發生實質法律效果並無

須適用禁止片面接觸以維護當事人間武器平等之必要而行政規

則為行政機關內部規範欠缺直接對外拘束人民權利義務之法律

效果亦無適用之必要至於法規命令本質上為「一般性政策的

制定」本即應廣納各方意見實不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 132而重點實為各方在訂定規範的過程中有對等的討論對話機

會因此本質上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以保障當事人間公平的行

為為行政處分及行政契約此二大行政行為態樣 133

至於在作成行政處分及締結行政契約之程序中對照美國及德

國法制尚須進一步檢視我國聽證程序之設計

134

131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11(2001)

我國關於程序類

型的設計類似於德國法制而非美國法制本法雖有要式聽證程

序之設計亦規定聽證須作成紀錄(本法第六十四條第一項)然除

132 湯德宗前揭註 122頁 109 133 計畫確定裁決性質上亦為行政處分且涉及多元利益的調和如日後我

國確實執行確定計畫之程序自應適用本法第 47 條之規範 134 本法並未就締結行政契約應進行聽證之規定然如舉行聽證可使其他利

害關係人有參與程序之機會且如作成行政處分依法應舉行聽證但締結

替代該行政處分之行政契約卻無須聽證可能使行政契約成為規避聽證的

工具參見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

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

集頁 282元照出版社(2002)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7

219

法規有明文規定外聽證紀錄為行政機關作成行政處分時應斟酌之

文件(本法第一八條第一項)並非唯一具有排他性之資料遵循

職權調查原則之法理而與德國法制相近因此如欲保留本法第四

十七條之規定並貫徹前述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理精神本文建議

於修法增訂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效力的前提下建議限縮本法第

四十七條規定而僅適用於特別程序中即正式聽證程序及計畫確定

程序此處所持限縮本法第四十七條程序態樣適用範圍之見解主

要論證依據為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與當事人間公平性的關聯此為

德國法制所無行政程序法立法之際我國繼受美國法時亦未配合

建立相關觀念也因此導致現行規定過度擴張禁止程序外接觸之範

圍造成法理邏輯混亂亦可能成為行政機關及公務員之掣肘因

此本文此處之見解亦僅建議係回歸法理一致性而提出之修正意見

而已

2 人的範圍宜擴大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所規制之人一方為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

一方為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達前述立法目的使所有相關

資料皆呈現當事人面前理論上本條宜儘量包括所有可能建立接觸

之管道因此受規範之人的範圍宜擴大因此在解釋代表當事人利

益之人時不應侷限凡宣稱為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或依相

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

人為行為之人皆應屬之不限於代表人代理人或輔佐人等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涉及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分別提出之設籌加油站申請且

二者之申請具有排他的競爭性如依美國法制屬於涉及「有財產

5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0

價值性優惠的競爭請求」之事件特別應注意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承辦公務員有洩漏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予被告機關之顧問 Y

的情形而被判刑確定於參加人 A 公司之申請事件中名義上之

申請人為該顧問 Y 之配偶 X於論斷是否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

一項之規定時即涉及參加人 A 公司被告顧問 YY 之配偶 X 彼

此間的利益關係在 X 提出之申請案所進行之行政程序中實際上

之申請人仍為 A 公司原處分機關未明察 X 是否係以代理人身分提

出申請命其提出委任書處理有可議之處而承辦公務員雖係與

被告顧問 Y 接觸以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由此情形亦

可判定承辦公務員既已受理 X 作為 A 公司代理人所提出之申請

案且 Y 一方面為該申請案中代理人 X 之配偶且同時亦受 A 公

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興建加油站依相關事證可認定 X 係為 A 公

司之利益為行為與其配偶及 A 公司間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

故可認為承辦公務員係主動接觸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於 X 代理 A

公司提出申請之程序中有為程序外接觸之情形本案原審判決及最

高法院判決中僅援引刑事判決所確定之事實直接認為承辦公務

員於處理原告申請之案件中認定與X所為之接觸係屬於違反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情形不僅未就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

件進行涵攝說明未仔細辨明不同程序間之當事人及代表其利益人

的關係雖結論並無錯誤但推論仍未臻嚴謹明確

然而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是否只限於承辦公務員我國法的

解釋與美國法明文規定不同美國法明文規定機關內所有成員或其

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皆不得進行

片面接觸不限作成決定之人員如此始可歸避承辦人員透過機關

內其他人進行接觸卻不受規範的可能我國規範之範圍過於狹隘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9

221

此亦為建議宜修正之處

3 事的範圍宜限縮

如前所述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九六二

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時「縱接觸內容係屬

程序事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因此涉及相關

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此與美國法之規定不

同然誠如前述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中 135法官以「麵包與奶油」的關係來形容行政機

關與公眾間非正式之接觸互動表示公務員實不可能脫離公眾生活

而獨立存在且在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中 136法官亦以人情事理的角度看待

公務員的社交生活因此行政機關與公眾之接觸只要在不影響司

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並無全面禁止之必要只

有對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問題進行程序外接觸可能引起當事人公平

防禦的疑慮始有限制之必要前述法務部之見解不僅誤認禁止

程序外接觸之立法目的過於側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忽視當事人

間的公平性且理想性地過度限制程序外接觸之事項忽略人情事

理應不可採因此建議修改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規定明文

限定於就待決事項之實體問題為接觸時始有限制之必要 137

於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

字第五三號判決)中當事人曾由立法委員陪同前往原處分機關

135 567 F 2d 9 (DC Cir 1977) 13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137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6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2

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會討論法律解釋問題因原處分機關依本法

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作成紀錄附卷故無違法情事可言然嚴

格說來本案當事人拜會原處分機關時討論法律解釋問題並非違

法禁止之關說行為亦不屬於遊說法所定應強制登記之行為且如

未涉及個別具體案件之實體問題而限於法律解釋之請益則本質上

亦不應屬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情形本無須受限制當

然為免爭議及為求自保行政機關得製作相關紀錄但仍應與本法

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無涉

至於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

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公務員受理違反贈與稅法之稅務違章案件

於妻子經營的髮廊中遇見被檢舉人之妻子詢問被檢舉人所涉及之逃

漏稅事件公務員告知若主張被檢舉人無贈與情事應出具有關書

面資料以為證明最後並認定被檢舉人無逃漏稅情事而擬簽結該檢

舉案本案中被檢舉人既為稅務違章事件中之當事人其妻在客

觀上可認為代表其利益之人公務員應不得與其於程序外就逃漏稅

事件之實體問題為接觸公務員於自家經營的髮廊面對被檢舉人之

妻子提出相關詢問而為答覆時與前述案例不同之處在於公務員

並非僅就抽象法規範的解釋進行回答而已就承辦之被檢舉案件具

體內容之認定可能性進行回答應已涉及實體問題公務員與被檢

舉人之妻子所為之接觸已超越公務員社交生活之對話範圍已屬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外接觸實應依本法第四十七

條第二項第三項之規定作成書面紀錄並予以附卷及公開

(四)重視違反之法律效果

行政機關公務員所為之行政程序外之接觸行為姑不論可能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1

223

生公務員懲處之法律效果但就行政程序之法制而言可經由依本

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規定作成紀錄將書面文件附卷並

主動公開而將此瑕疵予以補正未損及當事人程序中武器平等之

公平性然未經補正之瑕疵即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而未踐

行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所要求之行為者依美國法制之

觀點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違法或無

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響即使

採職權調查原則之德國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

如有瑕疵或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

關之行為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二國法制對於程序瑕

疵之法律效果實有異曲同工之處 138

反觀我國對於公務員所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行政機關之處

置較強調對於公務員之行政懲處

139

138 關於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參見本文貳三之論述

而未仔細審酌其行為是否該當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件是否已依同條第二項第三項規

定為補正之行為亦未審酌未補正者此程序瑕疵對於實體決定影響

之程度而法院於爭訟案件中主要仍審酌實體決定之違法性而

未深入論證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對於實

體決定之影響及重要性我國法院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論證之深度

及密度依本文前述觀察與美國司法實務相較實仍有相當大之

差距因此行政機關及法院宜強化對於本條規定之認識及解釋

139 經查詢公務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之保障案件決定書查詢系統(httpwwwcsptcgovtwptcindexasp)以公務員違反公務員服務法第 4 條保密義

務而作成之復審或再申訴決定至民國 100 年止即計有 14 筆決定書

6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4

而對於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合法性進行審查時更須體認程序外接

觸之程序瑕疵與實體決定間之關聯性並進行深入說理論證如此

始可提升本條規定之重要性並落實禁止程序外接觸而確保當事人

程序權益之法理精神

伍結語重新檢視聽證法制之契機

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繼受美國法制並將其融合至以德國法

制為主軸的行政程序法時未深入探究美國正當法律程序之精神

APA 中程序類型之特性即於行政程序法中強行置入禁止片面接觸

之規定本文以相當篇幅介紹美國 5 USC sect557(d)禁止片面接觸之

法理及實務案例並與德國法制進行比較目的即在於突顯現行規

定法理混淆及制度設計缺乏一貫性的缺失此外台北高等行法院

九十四年度訴字第七五二號判決及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五年度判字第

一二三九號判決此一具有高度重要性及爭議性的案件中(高速公路

電子收費系統案或稱為 ETC 案)中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重

要性未受重視益發突顯我國實務界對於此制度之認識有限因此

本文嘗試以回歸法制本旨的角度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禁止程序外

接觸之規定重新檢視其立法目的並對於本條之適用範圍提出檢

討修正之意見

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德國

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備受爭

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聽證程序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3

225

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到重視在

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際如能重新

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程序之法制得以

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化」有所助益

6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6

參考文獻

書籍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

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

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5

227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期刊文獻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 8-21(1999)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3-120

(2008)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

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

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1-33(2007)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2-17(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

頁 18-33(1999)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12 TEX TECH

ADMIN L J 223-279 (2011)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6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8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專書論文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

頁 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

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

壽論文集」頁 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

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

總論篇頁 112-168三民書局(1998)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49元照出版

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

行政程序法論頁 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51-83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7

229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67-209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 25-155元照出版社

三版(200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

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6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0

摘要

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公務員與當事人為行

政程序外接觸的規定係仿自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而本

條自行政程序法施行至今逾十年以來並非行政法學界及司法實

務界重視及討論的重點然而本條規定卻為行政機關在具體程序

中重視之規範甚至可能導致行政機關承辦人員在具體情形中無

所適所或形成困擾因此本文先就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關於禁止

片面接觸之規範針對成文法規定及司法實務案例進行說明及觀

察以掌握美國相關法制之精神及本旨此外亦介紹德國法制之

精神並就我國司法實務涉及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案例進行

觀察探究我國對於本條精神之運用是否仍有待釐清之處在回

歸法制本旨之深入研究後即不難發現此程序機制之基本功能

在於確保正式的聽證程序中當事人間攻防之程序公平性並非著

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總則部

分而非強調聽證程序公正性之維持在體例安排上即與制度之

本質混淆亦容易導致實務見解不明確而產生許多疑義

面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

德國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

備受爭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

聽證程序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

到重視在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

際如能重新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9

231

程序之法制得以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

化」有所助益

7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2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 Review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n the American and German Legal Systems

Ling-Ching Fu

Abstract

sect47 APA of Taiwan stipulates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and follows the regulations in the APA of the USA

Since the APA in Taiwan came into effect in 2001 this regulation

hasnrsquot stayed in the center of the legal researches and practice in

Taiwan Howeve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public officials in

concrete case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eaning and the nature of this

regulation the similar regulations an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he

USA are first examined in this article Meanwhile the German legal

system regarding this problem is also introduce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aiwan will be also intensive observed The application

possibility of sect47 APA of Taiwan as well as the viewpoints in the

practice will be acquainted At last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protects the fairness

between the concerned parties in the formal hearing procedures but

not the neutrality of the responsible authority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1

233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nature of this legal institution has

not been correctly understood in Taiwan It leads to the result that

the APA of Taiwan should be further reformed An amendment of the

APA of Taiwan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Keywords ex parte communication due process hearing trial-type

hearing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 formal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8-21(1999)
  •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113-120(2008)
  •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1-33(2007)
  •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2-17(2001)
  •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18-33(1999)
  •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112-168三民書局(1998)
  •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4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51-83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67-20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25-155元照出版社三版(2006)
  •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 摘要
    • Abstract
Page 10: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由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 …cycu.lawbank.com.tw/Download/30/01300005.pdf接觸或禁止片面接觸為核心議題之研究論著。即使在司法實務上,也

1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72

2 正當程序條款之內涵

雖然在字義上正當程序法律程序的保障似侷限於程序正當合

法的要求但是隨著美國最高法院在司法實務上強化憲法增補條文

第 14 條第 1 項的解釋及適用確立了正當程序中對於實質正當的要

求 16因此正當程序條款兼具程序與實質之內涵包括了程序上

之正當程序( procedural due process)與實質上之正當程序

(substantive due process)二個層面 17前者為國家公權力限制人

民生命自由或財產時所應遵循之程序正當的問題而後者則為

法院審查立法者通過之法律以確保其規範內容實質公平的問題

尤其實質上之正當程序於個案中強調立法達成目的與手段間合理

適當關聯性或比較個別法益(人民基本權利)及公益的維護以

判斷立法是否正當此與我國憲法第二十三條所揭櫫之比例原則及

公益原則相近 18

反之程序上之正當程序即強調程序正義面向確保國家公權

力行使程序之公平正當適用時美國法院發展出「二元分析法」

(bifurcated analysis two-tier analysis or two-stage analysis)首先

須先界定系爭利益是否為生命自由或財產如屬肯定則進一步

此點為了解正當法律程序的觀念時須注意不得

「以辭害意」之處

16 關於正當程序之實質正當於美國法制的發展參見郭介恆正當法律程

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

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 134 以下三民書局(1998) 17 湯德宗前揭註 14頁 170 18 郭介恆前揭註 16頁 163-164湯德宗前揭註 14頁 173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11

173

判斷用以剝奪或限制該等利益之程序是否充分正當 19換言之

須先確認受保護之利益並進一步決定為保護該利益而應進行程序

之充分性 20在行政程序中鮮少涉及生命權的限制或侵害主要

仍是在判斷受保護之自由或財產等利益是否經由正當之程序而受到

限制 21然而因行政決定涉及的公私益形態日益多元政府作成決定

時須考量的事由不一而足且特定的程序權利(procedural right)例

如當面詰問證人由公正之作成決定者舉行聽證又有相當程度地影

響程序之公正性及實體決定之正確性導致程序應如何進行始謂正當

(due)的問題實無法一概而論依美國聯邦上訴法院法官H Friendly

的綜合分析憲法層次上正當的程序包含了下列要素 22

公正的裁決機關(an unbiased tribunal)

對欲採取之行動預先通知並提出理由說明(notice of the

proposed at action and the grounds asserted for it)

對於不應採取系爭行動有表示意見的機會(an Opportunity to

present reasons why the proposed action should not be taken)

要求傳喚證人的權利(the rights to call witnesses)

知悉不利證據的權利(the rights to know the evidence against

19 湯德宗前揭註 14頁 170 20 Sherry Iris Brandt-Rauf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 382-383 (1980) 21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01 22 Henry J Friendly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 1278-1295 (1975) 另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14頁 199-200

1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74

one)

完全依呈現的證據作成決定(decision based only on the

vidence presented)

選任辯護人的權利(counsel)

作成紀錄(the making of a record)

說明理由(statement of reasons)

公眾參與(public attendance)

司法審查之機會(judicial review)

因此美國憲法所保障的正當程序強調應遵循公平公正及

公開的精神在資訊公開透明的情形下使各方當事人有平等表達

意見的機會並由中立決定者主導程序之進行以保障當事人之權

益確保決定之正確性而行政機關面對複雜之事務應作成決定時

對於正當程序的要求程度即愈高然對於行政機關而言就複雜事

務作成決定時問題的重心往往並不在於其中所出現的利益衝突

真正引發問題者更在於資訊的片面呈現(ex parte presentations)23

3 司法實務見解-援引正當程序條款之精神為判決

導致行政機關無法作成客觀正確的決定因此行政機關為片面接

觸所受限制之範圍為片面接觸後應採取之措施等即為正當程序

要求下須加以重視的問題

23 Cornelius J Peck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 236 (1962)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13

175

綜前所述在一九七六年APA修法加入禁止片面接觸條款前

行使公權力者與當事人如有片面接觸法院係依美國聯邦憲法增補

條文中正當程序條款的精神對於行使公權力者之行為進行評價

例如在Sangmon Valley Television Corp v United States案 24中申請

人向聯邦通訊委員會(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FCC)

提出遷移電視頻道之申請然於舉行聽證期間申請人分別邀請委

員會委員共進午餐並於一九五五年及一九五六年贈送每位委員火

雞此外於委員會作成決定前申請人分別寫信予每位委員說

明遷移電視頻道之好處但信件並未列入紀錄其他反對者即無從

知悉法院認為本案本質上為行政機關規則訂定(rulemaking)

的行為然社區間遷移頻道涉及對於「有財產價值性優惠的競爭請

求」(competing claim to a valuable privilege)25為調和不同利益衝

突並尋求解決方式本於公平(fairness)的要求行政機關相關程

序須以公開的方式進行因委員會的委員與當事人曾進行私下接

觸法院宣告委員會的行為無效並應重新進行程序法院並強調

如此極度有偏見的行為應無法予以維持 26

24 269 F 2d 221 (DC Cir 1959)

25 JERRY L MASHAW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593 (2009) 學者湯德宗則將 ldquovaluable privilegerdquo 譯為「有價

特惠」參見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前揭註 3頁 18湯德宗論行

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314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26 本文於此處未就其他案例多所研究著墨主要在於此處僅為就 APA 於

1976 年修法增訂禁止片面接觸條款前介紹法院援引正當法律程序的精神

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進行審查至於 1976 年 APA 增訂禁止片面接觸條款

後始為本文後續之重點

1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76

於前述案例中法院認為 FCC 應以公開之程序與申請人為接觸

討論以使列於競爭地位之他人得以知悉相關情事而 FCC 於本案

中已嚴重違反聽證應公開之精神法院即未維持 FCC 之決定由此

可知在一九七六年 APA 修法加入禁止片面接觸條款前行政程序

中如發生片面接觸的情形因相關接觸未列入紀錄牴觸聽證程序

公開的精神致使其他當事人無從知悉並提出有利於己的事證或

進行詰問更因此嚴重影響聽證程序的公平性法院認定有違憲法

所強調的正當法律程序精神

(二)1976 年聯邦行政程序法修法後

1 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規範之程序態樣

APA於一九六六年編入美國聯邦法典第 5 篇後同年資訊自由

法案(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通過並編入 5 USC sect552 中一

九七四年隱私法案(Privacy Act)則編入 5 USC sect552(a)中一九

七六年政府陽光法案(Government in the Sunshine Act)編入 5 USC

sect552(b)中 27

在前一步對於APA中禁止片面接觸之規範進行研究前首先須

先了解APA所規範程序態樣的差異美國APA所規範的行政程序

將機關之行為分為規則訂定(rule making)及行政裁決(adjudication)

而同年APA亦加入了禁止片面接觸(ex parte

communication)的規定

27 Government in the Sunshine Act Pub L No 94-409 sect4(a) 90 Stat 1246 (1976) (codified at 5 USC sect557 (d) (1976))相關說明參見羅傳賢美國

行政程序法論頁 7五南出版社(198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15

177

二種訂定規則為行政機關擬定修正或廢止規則之程序 28而

規則則為執行解釋或補充法律或政策或規定機關之組織

程序或職務之機關文書之全部或一部具有普遍或特別之適用性及

向後生效之效力 29所謂行政裁決係指行政機關作成決定(order)

之程序 30而決定則為行政機關就訂定規則以外之事項所為全部

或一部之最終處置(final disposition)31換言之行政裁決即為行

政機關訂定規則以外所作之終局決定其態樣多元形式不一而

足 32主要的特徵在於行政機關人員適用法律於特定事實而對於

特定人或特定多數人所為之決定 33

此外以機關是否應以進行審判式聽證程序( trial-type

hearing)並以聽證紀錄所載作為決定之基準可將行政程序區分為

正式(formal)及非正式(informal)二種程序

性質上規則訂定即為行政立

法之行為而行政裁決則為對於特定事項作成之最終處置

34

28 5 USC sect551(5)

至於何時須進行

29 5 USC sect551(4) 30 5 USC sect551(7) 31 5 USC sect551(6) 決定內容包括核發執照其形式為准許否准禁止

或宣告在所不問 32 WILLIAM F FUNK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74 (2009) 33 Id at 74 因此有學者認為此接近大陸法系行政處分之概念參見羅傳

賢前揭註 27頁 64然而實際上美國 APA 所稱之行政裁決泛指行

政機關訂定規則以外之所有作成決定的行為態樣相較於我國行政程序法

第 92 條關於行政處分之定義限於行政機關對於公法上具體事件所為對外

直接發生法律效果之單方行政行為可知美國法上行政裁決之概念範圍

仍較為廣泛 34 5 USC sect554(a) sect553(c)

1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78

正式的程序則須另有成文法的規定實際上美國聯邦政府在具

體個案進行裁決而應依法律規定適用 5 USC sect554 sect556 及sect557

之正式程序並基於聽證紀錄作成裁決決定的情形只占極少數

換言之絕大多數之事件是進行非正式程序作成裁決決定 35

至於規則制定程序依 5 USC sect553(b) (c)之規定訂定規

則之機關須將規則之草案為一般性公告(general notice)刊載於

聯邦公報並給予權益可能受影響之相關民眾提供評論

(comment)之機會於踐行此公告及評論之程序後行政機關

綜合民眾之意見發布規則並應就規則所依據之基礎目的為

簡要之說明此即為非正式規則訂定程序之三階段

而在

非正式裁決程序中不強制進行審判式聽證而是依事件之性質

行政機關擁有較大的程序自由APA的條文僅 5 USC sect555 相關

附屬事項之規定會適用於非正式之行政裁決程序

36因此非

正式之規則訂定程序又稱為「公告及評論的規則訂定」

(notice-and-comment rulemaking)37至於正式之規則訂定程序

於進行公告及評論後須如同作成正式裁決一般進行審判式聽

證程序並以聽證紀錄為準發布規則因此正式之規則訂程

序至為繁複且須例外有成文法規定須依聽證紀錄時 38

35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始進行

正式規則訂定程序

9 at 247 36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323 37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183 38 5 USC sect553(c)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17

179

綜上所述綜合行政裁決及規則訂定之行為態樣以及是否

應行審判式聽證程序即得以下表簡示美國 APA 之程序模組而

灰色部分即為常見之程序類型

行政裁決 規則訂定

非正式程序 5 USC sect555

附屬事項

5 USC sect553

通知評論

正式程序

5 USC sect554

通知當事人職能分工 39

5 USC sect556

審判式聽證唯一紀錄

5 USC sect556

審判式聽證唯一紀錄

5 USC sect557

正式決定禁止片面接觸

5 USC sect557

正式決定禁止片面接觸

來源作者綜合整理 40

2 禁止片面接觸之相關規定

39 Separation of functions又譯為「職能分離」或「審查職務分立」基於

任何人不得自斷其案的法理5 USC sect554(d)(2)規定行政機關內負有調

查或檢舉職權之成員不得參與該事件或與該事件有事實上關聯的裁決決

定對於相關事件亦不得提供作成裁決決定者任何諮詢意見或提出建議

性決定因此多由專職獨立之行政法官(administrative law judge)進行

聽證並作成裁決決定以確保裁決之公正客觀參見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80-286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6-103 湯德宗

前揭註 2行政程序法頁 28123由此可知職能分工為 APA 中為保

障聽證程序公正性所為之制度設計 40 相關資料來源亦參見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48 湯德宗

前揭註 25頁 327

1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0

APA 於一九七六年加入禁止片面接觸(ex parte communication)

相關規定其中 5 USC sect551(14)為關於片面接觸之定義

5 USC sect551(14)

片面接觸係指未合理事先通知所有當事人且未列入公開紀

錄之口頭或書面接觸但請求與本節規定之事件或待決事項有

關之情況報告不在此限

此外5 USC sect557(d)則為禁止片面接觸之明文規定

5 USC sect557(d)

(1)任何機關於進行 5 USC sect557(a)規定之程序應遵守下列

之規定但依法律授權處理當事人一方事務之範圍內不在此

(A)於機關外之利害關係人不得與機關內之任何成員行

政法官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

之成員就有關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內容造成或故意促成片面

接觸41

(B)機關內之任何成員行政法官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

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不得與任何於機關外之

利害關係人就有關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內容造成或故意促成

片面接觸

(C)機關內之任何成員行政法官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

41 「就有關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內容」( relevant to the merits of the proceeding)係參酌學者湯德宗見解之翻譯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2行

政程序法頁 1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19

181

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如接受造成或故意促

成本項禁止之接觸者應將下列資料列入程序中之公開紀錄

(i)所有書面往來資料

(ii)記載所有口頭往來要旨之備忘錄

(iii)針對(i)及(ii)之情形所有書面答覆和記載所有口

頭答覆要旨之備忘錄

(D)因當事人故意造成或促成接觸後而違反本項相關規定

者為與公平性及事件所涉及成文法之立法目的一致機關

行政法官或其他主持聽證之成員得要求該當事人說明其主張

或利益不應於作成決定時被廢棄駁回或忽視之理由或其他

因違反而造成之不利益影響

(E)本項禁止規定於開始指定舉行聽證之機關時起適用且

不得晚於就待決事件為聽證通知後但可歸責進行接觸之人知

悉將為聽證通知者本項之禁止規定自其知悉時開始適用

(2)本項規定不得構成對國會隱瞞資訊之依據

此外須注意者5 USC sect557 共計有(a)至(d)四項規定

而 5 USC sect557(a)則明白規定本條適用於依 5 USC sect556 舉行之

聽證復依 5 USC sect556(a)之規定5 USC sect556 適用於依 5 USC

sect553 規則訂定及 5 USC sect554 裁決舉行之聽證程序由此可知5

USC sect557(d)關於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僅適用於行政裁決及規則

訂定時舉行聽證之正式程序

3 正式程序與禁止片面接觸

2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2

(1)審判式之聽證

APA規範的正式程序係指依成文法之規定程序之進行須遵

守一定的要求特別是須由行政機關舉行聽證程序後並依紀錄之

資料(on the record)作成決定 42

當聯邦行政機關為行政裁決時如依成文法之規定須依紀錄

之資料始得作成決定者除有 5 USC sect554(a)所列之法定排除事

項外

因此聽證程序之進行為正式程

序的重要核心須遵守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相關程序規定

43即應依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規定進行聽證程序在聽

證程序中當事人得提出證據及反證進行交互詰問質詢證人

而主持聽證程序者得為行政機關組成機關成員之一人或數人

或依 31 USC sect3105 之規定所任命之行政法官一人或數人 44實

務上基於職能分工之考量 45多由專任中立之行政法官

(administrative law judge ALJ)為之 46

42 5 USC sect553(c) sect554(a)

以避免機關首長或機關

成員的公正性受到質疑行政法官由行政機關任命具有專業之

技術經驗及知識且不受行政機關之指揮更不得行使與其職

43 5 USC sect554(a)規定無須進行聽證之情形如嗣後須受司法審判並

於法院更新審理事實之事項行政法官外(31 USC sect3105)其他行政官

員之選用及任期完全基於檢查試驗或選舉而作成決定之事項與軍事

外交事務有關之行為行政機關作為法院代理人之事件核發勞工代表之

證明 44 5 USC sect556(b) 45 關於職能分工之說明參見前揭註 39 46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1 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17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1

183

務或責任牴觸之事務 47因此聽證程序之設計就主導程序者的中

立性及程序進行之嚴謹性而言已類似於法院中所進行的司法審

判程序故正式裁決程序中所進行之聽證亦稱之為審判式聽證

(trial-type hearing)48或準司法聽證(quasi-judicial hearing)49

與非正式裁決程序中所進行之程序不同 50

至於規則訂定之行為行政機關於進行通知及評論程序後是

否須進行 5 USC sect556 sect557 規定之審判式聽證程序APA中則無

明確規範僅於 5 USC sect553(c)規定如成文法規定須舉行聽證時

始適用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規定然而訂定規則時所牽涉的人數

眾多利益關係複雜如須一一進行提出證據交互詰問質詢證

人等程序不僅曠日費時實際上亦有執行困難最後可能導致行

政機關放棄訂定規則因此考量行政之彈性及效率在美國最高法

院的判決中對於 5 USC sect553(c)所謂「成文法規定」之解釋即相

當陜隘必須成文法明白規定適用或參考準用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規定須於機關舉行聽證後並依紀錄之資料始得訂定規則時

47 31 USC sect3105 48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79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31 49 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164亦因此行政機關於經正式聽證程序後

作成行政裁決已類似司法權對於主張不同利益之當事人間之事務作出判

斷決定故其權限之行使已具有準司法權之作用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65163 50 二者主要的差別在於行政機關作成最後裁決決定時是否須依書面紀

錄作成在非正式程序中僅須給予當事人以書面或口頭陳述意見的機會

即可不一定須以二造兼聽的方式作成書面紀錄參見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164

2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4

始應進行正式之審判式聽證程序 51

(2)聽證紀錄之排他性

否則通知及評論之規則訂定

程序即已滿足規則訂定所須符合的正當程序要求

審判式聽證程序的特色即在於行政法官主持程序進行使當

事人提出證據進行交互詰問並可質詢證人並對於程序的進行

作成紀錄最後行政機關僅得依據紀錄作成決定因此行政法官

有二項主要任務 52主持聽證提出初步決定(initial decision)或

建議性決定(recommended decision)53

51 United States v Allegheny-Ledlum Steel Corp 406 US 742 (1972) United States v Florida East Coast Railroad Co 410 US 224 (1973)

在行政法官主持下的聽證

程序即如同聯邦法院中進行的審判程序所有證據包括證人證

詞證物與事件相關之全部文書及請求文件皆於行政法官面前

提出並作成紀錄且此為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參考之唯一紀錄(the

52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2 53 依 5 USC sect557(b)之規定行政法官作成之決定分為二種初步決定及

建議性決定行政法官依聽證紀錄作成之決定為初步決定如當事人不

於一定期間內向行政機關提出異議或行政機關未主動復查無須進行其他

程序該初步決定即自動成為行政機關所為之終局決定然經異議或復查

後行政機關即不受初步決定之拘束可重新依聽證紀錄案件事實等問

題為審查並作成裁決不受行政法官初步決定之影響此外當作成決

定之行政機關未自行受理證據之審理時行政法官於特定案件中原則上

應作成具有諮詢性質之建議性決定僅於行政機關自願接受時始發生對外

之效力See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4 然而行政法官提出之決

定是初步決定或建議性決定仍取決於行政機關之意思See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3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3

185

exclusive record54)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須完全依照聽證程序中

作成之證據紀錄此亦稱為「紀錄之排他性」(the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55如此可使參與聽證程序之當事人得以獲悉所有對其不利

之證據並於公開程序中透過交互詰問對於證據進行辯論如果行

政機關可以自由考量紀錄以外之事實及證據而作成決定而未給當

事人回應之機會將嚴重影響當事人間之武器平等及聽證之公平性

(fairness)然而在另一方面培養民眾對於行政機關決定之信心

給予行政機關獲悉重要資訊的機會鼓勵受管制者及受影響之人民

與行政機關合作也是在了解程序中片面接觸的界限時不可忽略的

因素 56

(3)禁止片面接觸之基本精神

美國APA即為綜合考量各項因素後就聽證時產生紀錄

外證據的情形而有禁止片面接觸之明文規範

聽證時最可能出現紀錄以外證據的情形即為作成決定之行政

官員於聽證程序外與有利害關係之當事人一方有所接觸且未作

成紀錄5 USC sect551(14)關於片面接觸之定義特別強調係非當事

人知情亦無從由紀錄知悉之接觸而依 5 USC sect557(d)(1)之規

定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與任何利害關係人皆不得進行非其他利害

關係知情亦無從由紀錄知悉之接觸以落實聽證紀錄排他性的要

求本條規定僅適用於正式聽證程序中並不論行政機關係為行政

裁決或規則訂定之程序然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並不適用於正式

54 5 USC sect556(e) 55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6 56 STEPHEN G BREYER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584 (2006)

2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6

聽證開始前的行政調查階段 57

禁止片面接觸之事務範圍限於與待決事項有關之實體內容

因此與行政法官進行一般社交活動並不違反此規定

亦不適用於非正式程序

58受禁止片

面接觸拘束之人除當事人外尚包括對於決定有利害關係之人

(interested person)59

此外不僅行政機關外之人(person)受到拘束

例如聯邦環境保護局對於特定業者是否違

反空氣清淨法(Clean Air Act)作成決定時即得禁止與該決定有利

害關係之特定環境保護團體或代表石油產業的特定貿易團體與行

政法官或環境異議委員會(Environmental Appeal Board EAB)進行

片面接觸因此所謂利害關係並非限於法律上利害關係及於有

事實上利害關係之人即因行政機關之決定而可能受影響之人

60行政機關

內之人員亦不得主動與機關外之人民接觸學者稱此為「雙向」

禁止片面接觸 61至於聽證程序中開始受禁止片面接觸拘束之時

點為負責進行聽證之行政機關被指定時且最晚不得逾對當事人

及利害關係人為聽證之通知時此外對於片面接觸具有可歸責性

之人一旦知悉將為聽證通知時自知悉時起即不得再為片面接觸 62

(4)片面接觸之程序瑕疵及其影響

57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80 58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5 59 Id at 95 60 依 5 USC sect551(2)之定義規定所謂人(person)係指機關以外之自然

人合夥公司協會或其他公私組織 61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5 USC sect557(d)(1)(A)(B) 62 5 USC sect557(d)(1)(E)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5

187

在並非所有當事人皆受到通知的情形下行政機關與他人有接

觸時行政機關負有作成紀錄之義務行政機關內與當事人進行接

觸之人須將所有往來資料以書面方式列入紀錄中 63換言之此

時首要之務即為作成紀錄此外並通知所有當事人相關情事使

其得於行政機關作成決定前就片面接觸的相關情形表示意見以

彌補聽證公平性受影響的可能而在極少數的情形下如係由當事

人一方明知且故意就實體內容與行政機關為片面接觸時為維護公

平性及事件所涉及成文法之立法目的主持聽證之人如行政法官

得命當事人說明其請求不得被拒絕或其利益不得被忽視之原因 64

至於該行政決定是否有效仍留待司法機關之裁判 65

此外違反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時並不因行政機關將片面接

觸之情事附卷於聽證紀錄中該程序瑕疵即自動被治癒(補正)司

法機關仍應就該瑕疵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是否造成實體上的影響進

行判斷而裁判是否維持行政機關之決定例如於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

66

63 5 USC sect557(d)(1)(C)

中因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anization(PATCO)於一九

八一年帶領一空運航管員工會之成員違法罷工聯邦勞工關係局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 FLRA)即依相關法律規定撤銷

PATCO之證明PATCO對此提起司法救濟本案係聯邦勞工關係局

就特定事件所為之行政裁決法院審理本案時發現有二個片面接

觸的情形其一為運輸部秘書曾於一九八一年八月十三日致電聯邦

64 5 USC sect557(d)(1)(D) 65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8 6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2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8

勞工關係局之二名官員另一則為知名勞工領袖曾與聯邦勞工關係

局一名官員於晚餐時討論PATCO案其中運輸部秘書於電話中表

示某些新聞報導與事實不符當前並無解決罷工的有效方式致電

的目的並非就是否撤銷PATCO證明進行實質討論而是希望聯邦勞

工關係局加速處理本案法院認為該運輸部秘書無疑地為 5 USC

sect557(d)所稱之利害關係人致電聯邦勞工關係局之二名官員如係

就PATCO之裁決進行實體內容的討論當然為應禁止之片面接觸

然而該秘書僅就解決爭議之可能性表示個人意見及宜迅速作成決定

之期待雖然已明確地避免討論實體內容但仍不失為嘗試影響行

政機關的決定法院認為無須認定此片面接觸是否違法因為即使

違法該秘書僅關心應迅速作成決定不會影響決定之內容至於

勞工領袖與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之接觸因二人彼此私下為朋友

法院對於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接受晚餐邀約並未予以非難畢竟法

官也會有鄰居朋友及熟識之人有工作及社會上之關係此亦為

其生活中之一部分 67

67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然而該勞工領袖因贊成PATCO的立場而亟

欲直接與該官員溝通法院即予以嚴正指責並認為任何人於正式

公開之程序外就尚未作成決定之事項企圖影響有裁決權限官員的

意見為絕對無法接受的行為二人晚餐時多數的談話內容與

PATCO案無關當勞工領袖將話鋒轉至PATCO案時該官員並未制

止然而法院認定二人間的談話並未涉及任何威脅或承諾該官

員於談話中亦未表明其決定意向因此二人間的討論並未影響最後

的決定且因行政機關之決定係不利於PATCO無人因為此不當接

觸而獲益因此法院認為雖然勞工領袖與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間

56 at 589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7

189

之接觸違法但未影響聯邦勞工關係局之決定故最後仍維持聯邦

勞工關係局之原決定

因此如法院認為有合理的可能性可認定片面接觸已影響行政

機關之決定時即得推翻行政機關之決定 68

反之如行政機關之

決定並未受到片面接觸之影響時法院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即予以

尊重

4 非正式程序與禁止片面接觸

(1)非正式之行政裁決

依美國APA之明文規定僅 5 USC sect555 適用於非正式程序

換言之5 USC sect557(d)關於禁止片面接觸的規定並不適用於非正

式程序在非正式之裁決程序中通常個案中應適用之個別成文法

即已規範應遵守之特定程序此外行政機關亦可自行訂定更嚴謹

的程序規定作為非正式裁決程序中應遵守之規則而此類之程序

規定往往已與正式裁決程序之要求相當 69

68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因此非正式的行政裁

決程序中關於禁止片面接觸之要求雖然並非源自於APA而是依

32 at 96 69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103 成文法中規定非正式裁決應遵守

之程序規定者例如水清淨法(Clean Water Act)關於以非正式裁決程序

作成之裁罰決定要求須通知當事人並給予其表示意見及提出證據之合

理機會42 USC sect1319(g)(2)(A) 由行政機關自行訂定之程序規定例如

美國聯邦環境保護局對於執行水清淨法之裁罰程序即訂定大量之程序規

定40 CFR Part 22

2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0

個別法令或行政機關自行訂定之規定但往往亦與APA所規範之正

式程序的要求相當

即使於行政機關並無任何成文法之程序規定可玆遵循時仍須

回歸正當法律程序的基本精神如行政機關由他人處獲得對當事人

不利之資訊卻未給予當事人對此表示意見之機會時即與正當法

律程序之精神不符然客觀上可知一般有理性之人並不可能因片面

接觸而影響其決定時此程序瑕疵便無法導出須撤銷行政裁決的結

(2)非正式之規則訂定

非正式之規則訂定程序本質上既為立法行為即使僅須進行

通知及評論之程序行政機關仍須考量不同之因素及多元的利益關

係尤其當行政機關訂定之規則涉及私人間「有財產價值性優惠的

競爭請求」(competing claim to a valuable privilege70)時行政機關

之決定已類似於傳統的裁決行為於通知及評論的程序中往往可

能引發外界對於受管制的企業或利益分配者利用程序外接觸不當影

響行政機關的疑慮因而導致在非正式規則訂定程序中「書面聽證」

(paper hearing71)紀錄中亦會呈現片面接觸之紀錄以使其他當

事人得以表示意見 72

70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此外在現實的考量上行政機關並不樂見

片面接觸的情形發生以避免社會上產生行政機關貪腐的印象更

32 at 195 71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56 at 591 72 國內學者認為在非正式程序中僅涉及「有價特惠」(valuable privilege)之分配時始例外適用禁止片面接觸原則所指即為此意參見湯德宗

前揭註 3頁 19湯德宗前揭註 25頁 314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9

191

可能影響日後法院裁判時的態度而且一旦訂定之規則須受到司法

審查行政機關於司法程序中進行辯護時須主張規定之訂定已考

量公眾所提出的資料及意見且公眾的意見皆已呈現於公開的紀錄

中並未參考紀錄外之資訊因此實際上行政機關內部對於訂定

規則的作業規範中皆有禁止或限制片面接觸的規定 73

至於法院判決亦要求行政機關於通知公眾後即不得與利害

關係人進行片面接觸如於著名之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

74

73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195

中聯邦通訊委員會欲訂定規則

限制有線電視業者得播出之節目通知民眾得對於規則草案提出評

論意見之期間並於一九七四年十月二十五日提供不同的業者及利

益團體進行口頭說明意見的機會其中有線電視業者反對該訂定該

規則認為草擬之規則將使付費電視業者難以播送特定受歡迎的運

動節目或劇情電影而傳統電視業者及委員會本身則贊成規則之訂

定認為付費電視可能吸取免費電台的觀眾造成受歡迎節目無法

繼續在免費電台中播放的情形法院於調查過程中發現許多利益

團體或個人曾與聯邦通訊委員會之委員或委員會中之人員進行片面

接觸就規則之內容進行實體討論因此法院主動要求委員會提出

曾進行之片面接觸的清單及詳細經過而依提出之資料顯示一九

七四年十月二十五日後委員會本應就已收集之各界意見進行討論

以決定應發布規則之內容但至一九七五年三月十日間委員會之

委員仍與利害關係人會面 18 次與有線電台之利益團體會面 9 次

與動畫及運動利益團體會面 5 次法院雖承認行政機關與公眾之

74 567 F 2d 9 (DC Cir 1977)

3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2

非正式接觸如同「麵包與奶油 75

於上述案例中可知法院之所以推翻行政機關行為效力的立論

基礎在於行政機關所為之片面接觸並未充分於紀錄中公開以使

各界知悉各方利益團體之立場並進而表示意見致使行政機關最

後作成之行為有明顯重大的瑕疵此與正式程序中實體決定是否

因片面接觸之情形而受影響判斷上並無二致

」在行政事務上是不可避免的

只要在不影響司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都是適當

的本案中法院並非僅以正當法律程序的觀點進行審查而是更

進一步說明本案委員會作成的公開紀錄未反應出利益團體代表的

意見這些意見亦未公開使各界得以進行討論而這些可能進行的

討論又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內容具有重要性因此委員會與相關利

益團體所進行之片面接觸並非僅止於不適當(inadequacy)而已

法院認定聯邦通訊委員會對於有線電視業者訂定之規則應為無效

76

二對於德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觀察

(一)德國法制中無規則訂定程序

相較與前述美國 APA 將程序分為行政裁決及規則訂定之程

序德國 VwVfG 中並未就行政機關訂定規則之行為亦即就行政

機關基於法律授權而訂定法規命令(Rechtsverordnung)之行為有

一般性之規範反之是在更高位階之基本法(Grundgesetz GG)

中對於法規命令之訂定予以規範

75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56 at 594 76 至於美國法制中的規則訂定程序與我國法規命令之訂定程序是否相

當以及受司法審查之範圍是否相同並非本文此處討論之重點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1

193

依德國基本法第 80 條第 1 項之規定聯邦政府聯邦內閣首長

或邦政府皆得依據法律之授權發布法規命令其授權之內容目

的及範圍應以法律明確規定法規命令中須明列其授權之法律依

據此外如依法律之規定得為再授權者須以法規命令為再授權

之規定至於法規命令訂定之程序本條第 2 項列有應得聯邦參議

院(Bundesrat)同意之事項第 82 條則規定法規命令應由發布之

機關簽署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應公告於聯邦公報且應明定生效

日期 77除此之外基本法即無其他程序規定 78例如無須說明訂

定法規命令之理由 79

如更進一步觀察德國法制關於訂定法規命令程序與進行聽證程

序之關係則可發現基本法第 103條第 1項保障人民之聽審權(Recht

auf Gehoumlr)但僅限於法院之審判程序並不及於行政機關所為之

行政程序

更無應經聽證程序始得發布法規命令之要求

80

77 如法律及法規命令未明文規定生效時者依基本法第 80 條第 2 項規定

於聯邦公報刊行之日終了後第 14 日生效

至於VwVfG本身雖然第 28 條第 1 項有給予當事人

78 如為聯邦政府或聯邦內閣首長訂定法規命令者相關程序即依聯邦政府

內部之議事規則或聯邦內閣共同議事規則之規定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Ehler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Rn 26 79 如有說明理由之必要者主要係因部分法規命令須得聯邦參議院之同

意為使聯邦參議院了解訂定相關法規命令之目的以及基於財政及預算

分配之考量而於法規命令訂定之內部程序中說明理由而非為使一般人

民知悉了解訂定相關規範之理由Theodora Ziamou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 69 (2000) 80 PierothSchlink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ect31 Rn 1080

3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4

陳述意見機會(Gelegenheit zu geben sich zu den fuumlr die Entscheidung

erheblichen Tatsachen zu aumluszligern)之規定然係保障受不利處分之當

事人於行政處分作成前得向行政機關就與決定具有重要性之事項

表示意見之機會亦不適用於訂定法規命令之行為與美國法制相

較德國VwVfG中並未就訂定法規命令之行為及程序有所規範 81

而是以權力分立及聯邦法律執行之角度以更高位階之基本法予以

規定在確立法規命令之民主正當性源自於法律之授權及相信行

政具有訂定法規命令專業的前提下德國法制普通缺乏民眾於相關

程序中得向行政機關表示意見之機會 82自然即未就禁止當事人與

行政機關禁止片面接觸為特定之規定 83

(二)無聽證紀錄排他性之制度

德國VwVfG中規定行政程序之進行以不要式為原則但例外

規定了二種特別之程序類型一為第 63 條至第 71 條之正式行政程

81 MAHENDRA P SINGH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49 (2001) 對於德國法欠缺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要求規範不

乏相關批評意見Ziamou supra note 79 at 93-101 82 Ziamou supra note 79 at 76-77 83 然而在此處須補充說明者德國法中司法得獨立於具體個案爭議之外

直接對於特定法規命令之形式及實質合法性進行審查依德國基本法第 93條第 1 項第 2 款規定對於聯邦法令或邦法令在形式上或實質上是否符合

基本法或邦法令是否符合其他聯邦法令發生爭議或疑義時聯邦政府

邦政府或聯邦眾議院四分之一議員得聲請聯邦憲法法院作成裁判(sect93 Abs1 Nr2 GG)亦即係由最高之司法審判機關對於法規命令之合法性進

抽象法規範審查(abstrakte Normkotrolle)因此雖然於訂定之過程中為

尊重行政權之專業而較缺乏民眾參與的過程但司法權對於行政權力行

使則進行相對高密度之監督審查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3

195

序(foumlrmliches Verwaltungsverfahren)另一則為第 72 條至第 78 條

之計畫確定程序(Planfeststellungsverfahren) 84其中VwVfG第

63 條以下之正式行政程序即為我國行政程序法第五十四條以下聽

證程序所參考之程序模式 85

正式行政程序與計畫確定程序之所以為特別之程序類型即在

於二者皆須踐行一定之程序亦即聽證程序德國 VwVfG 中聽證

程序之設計重點為以言詞辯論程序取代書面陳述意見但在交互

詰問質詢證人的部分仍與美國法制審判式聽證不同而特別不

同之處在於即使進行聽證程序德國法亦仍不採取聽證紀錄排他

性法則

而計畫確定程序則於我國行政程序法

第一六四條之規定中繼受之

以正式程序為例德國VwVfG第 68 條第 4 項規定正式程序中

言詞辯論的部分應作成紀錄而同法第 69 條第 1 項則規定行政

機關應斟酌行政程序之全部結果作成決定所謂「斟酌行政程序之

全部結果作成決定」並非指行政決定之基礎僅限於言詞辯論中所得

出之結果因此即使於言詞辯論外獲悉之資訊亦得列入考慮並

依自由心證評斷而作成結論 86

84 相關概念之說明參見 KoppRamsauer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sect63 Rn 1

行政機關如認為於言詞辯論外仍

有必要詢問當事人時亦得為之且本項規定亦不要求行政機關須

親自採證(Unmittebarkeit der Beweisaufnahme)只要有足夠證據供

85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97-98 86 StelkensBonkSachs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sect69 Rn 3-4

3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6

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進行判斷即可 87

至於計畫確定程序聽證亦為確保利害關係人及一般民眾於程

序中之聽審權因此利害關係人與及時提出異議之民眾享有於聽證

期日參與討論及說明之權利(sect73 Abs6 VwVfG)於聽證期日中

於聽證機關之協助下開發行為人利害關係人及時提出異議之

民眾提出意見之權限受影響之機關等對於計畫進行言詞面對面

之討論及說明並尋求妥協及共識此亦為計畫確定程序中聽證的

精神之後聽證機關即應就聽證之結果撰寫綜合意見連同未獲

得妥協之爭點轉交確定計畫機關(sect73 Abs9 VwVfG)聽證機關

就聽證程序之結果所為之綜合意見僅供確定計畫機關作成最後裁

決時參酌而確定計畫機關仍應依其專業綜合聽證機關之意見

其他機關之意見民眾之異議甚至鑑定人之意見對於未獲共識

之爭點進行判斷並作成最後之確定計畫裁決

88

三小結

且確定計畫機關

作成決定時其考量並不以聽證程序中所呈現之文件及事實為限

仍應基於職權調查原則對於必要之事實進行調查認定應其專業

對於公益及相關私益進行衡量至於在不要式的程序中依職權調

查原則的精神更無紀錄排他性法則適用的餘地

綜合前述關於美國 APA 成文法的規定及法院實務案例的見

解不難發現行政程序中禁止行政機關與當事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

進行片面接觸的精神重要的前提在於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要

87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69 Rn 6-7 88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74 Rn 7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5

197

求因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唯一得參考者即為聽證之紀錄為確保

聽證程序中所有資料處於所有當事人得以知悉的狀態當行政機關

與特定當事人間進行片面接觸時即須作成紀錄以使參與聽證程

序之當事人得於公開程序中透過交互詰問對於所有證據進行辯論

保障程序之「公平性」換言之並非所有片面接觸皆應予以嚴厲地

非難及指摘而是當程序之公平性在客觀上對於規則之訂定或裁決

之作成造成影響時始禁止片面接觸以下略以簡表說明本文中對

於美國 APA 中關於禁止片面接觸所作的觀察

程序特色

禁止片面接觸

之依據 法院審查

非正式

程序

行政

裁決

寬鬆之

程序要

其 他 個 別 法

令行政機關自

行 訂 定 之 規

則正當法律程

片面接觸客觀上

是否影響行政決

規則

訂定

通知及

評論程

正當法律程序

私人間有財產價

值性優惠的競爭

請求公開紀錄

是否反應所有公

眾的意見是否

給予公眾討論的

機會

正式

程序

審判式聽證

證據紀錄之排他5 USC sect557(d)

片面接觸客觀上

是否影響行政決

3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8

性 定

來源作者整理

由上表可知在美國法制下即使行政程序有違反禁止片面接

觸之規定或法理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

違法或無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

響換言之違反禁止片面接觸之程序瑕疵僅具有相對之效力

至於德國法制綜合其制度之觀察可知在遵循職權調查原則

的前提下即使進行聽證程序最後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仍不受聽

證結果之拘束不適用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因此德國VwVfG中並

無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而與美國法制之思考有間 89然而須注意

者因司法對於行政決定原則上可進行全面合法性之審查僅於行

政機關享有判斷餘地之事項其審查密度受有限制故行政機關與當

事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如有片面接觸之情事司法機關仍得就行政

機關職權調查之行使及其決定之內容是否違反經驗法則及論理法

則進行審查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如有瑕疵或

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關職權之行

使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 90

89 雖然德國 VwVfG 第 21 條規定公務員行使職務有偏頗之虞(Besorgnis der Befangenheit)時應行迴避之規定然此係為確保行政程序進行之「公

正性」而美國法制中禁止片面接觸之功能係為確保當事人間的武器平等

以保障程序之「公平性」因此不同制度發揮不同的規範功能行政程

序之法制並不因有迴避制度之設計即可發揮禁止片面接觸原則的功能

應予辨明

90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7

199

參我國司法實務案例觀察

一籌設安南加油站案

在高雄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二四八二四九二五

號判決中涉及原告(即被上訴人)依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十

六條第二項之規定 91向被告台南市政府(原處分機關即上訴人)

所屬之都市發展局申請核發籌建安南加油站之設站用地可供作加油

站使用證明(下稱土地使用證明)另有同時擬於鄰近土地設置加油

站之第三公司(訴訟中之參加人下稱A公司)由X代理亦向台南

市政府都市發展局申請核發籌建長安加油站設站用地之土地使用證

明A公司於尚未取得土地證明前即向台南市政府建設局提出許

可籌建加油站之申請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對於原告先提出之土

地使用證明申請案以資料不足為由命其補正而對於A公司後提

出之申請則先行核發土地使用證明(函 1)嗣後始核發原告申請之

土地使用證明而原告旋即向台南市政府建設局提出加許可籌建油

站之申請之後台南市政府建設局以A公司已完成許可籌建加油

站申請之補件程序即發函核准A公司籌建加油站之許可(函 2)

最後則依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八條第一項第三款之規定 92

91 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 16 條第 1 項「申請設置經營加油站者除本

規則另有規定外應檢具下列文件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請籌建

之核准helliphellip」同條第 2 項「前項申請設站用地屬都市計畫地區土地

且依有關法令規定須經核准始得供作加油站使用者並應檢附直轄市縣

(市)政府核發設站用地同意作加油站使用之證明文件」

92 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 8 條第 1 項第 3 款「申請於都市計畫地區及非

都市土地甲乙丙種建築用地遊憩用地及特定目的事業用地(加油站)

3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0

同側路段五百公尺內已核發A公司加油站籌建許可為由發函駁回

原告之申請(函 3)

原告不服分別對於前述之函 1函 2 及函 3 向中央主管機關

內政部及經濟部提起訴願請求撤銷原處分但未獲救濟即向高

雄高等行政法院提起課予義務訴訟(行政訴訟法第五條第二項)行

政法院審理本案之相關爭議點除在於法律面向上對於加油站設置

管理規則第八條第一項第三款規定中所稱「先申請」之解釋外在

事實面向上則在於承辦本案之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公務員於審

理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之土地使用證明申請時是否有濫用權力之

違法承辦公務員於受理本件分別由不同公司提出土地使用證明之

申請時曾將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洩漏予被告(原處分機關)之

顧問 Y(同時受 A 公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建設加油站並為 A 公

司代理人 X 之配偶)經法院調查以該承辦公務員違反刑法第三

一八條所定之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台灣高等法院台南

分院九十三年度上易字第十九號刑事判決)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即以

該刑事判決確定之事實為基礎以公務員與當事人有行政程序外接

觸之情事認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另外高雄高

等行政法院另以被告(原處分機關)核發參加人 A 公司之土地使用

證明有恣意優先通過之差別待遇有違平等原則進而不應核發

參加人 A 公司籌建加油站之許可此二行政處分(函 1函 2)皆

設置加油站者其申請基地應符合下列規定helliphellip三同一直轄市縣(市)

內與同一路線系統之道路同側既有或先申請之加油站入口臨街面地界

至少應有五百公尺以上之距離但直轄市縣(市)政府考量車流方向

認為有設站需要者不在此限」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9

201

違法駁回原告申請加油站籌建許可之處分(函 3)亦違法判決

撤銷相關原處分及訴願決定並判命被告應依判決意旨重行依職權

調查應否核准原告之申請本判決經最高行政法院以上訴無理由而

確定維持(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決)

二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原

告向被告台北縣政府(現新北市政府)檢舉某公司違反勞動基準法

有關工時薪資給付等規定並申請調閱卷宗被告經調查後函

復原告相關調查結果並拒絕閱覽卷宗之申請原告向被告再次表

明不服被告亦函覆說明原告對此二函覆不服提起訴願未獲救

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起訴請求撤銷訴願決定命被告應對原告

作成裁罰處分並准予原告閱覽被告與被檢舉公司於行政程序外接

觸所作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在請求閱覽行政程序外接觸所作

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部分原告主張被告所屬勞工局承辦人員

曾與被檢舉公司職員以電話聯繫接觸詢問該公司板橋辦事處之地

址電話未依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作

成書面資料然行政法院認為此項接觸係被告為調查被檢舉公司是

否有原告所申訴之違法情事所必須屬行政程序調查之必要為行

政程序內之接觸如有相關文件亦屬行政決定前準備作業之文件

得拒絕閱覽之申請故原告相關主張無理由此判決見解為最高

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判字第五二六號判決維持而確定

三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三號判決中因公

4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2

平交易委員會(即被告)接獲檢舉對於台北縣(現新北市)金銀

珠寶商業同業公會(即原告)進行調查認定其有違反公平交易法

第十四條第一項聯合行為之禁止規定而裁處罰鍰原告經訴願未

獲救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提起撤銷訴訟本件涉及原告除勸導

會員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販售飾金外另曾於民國九十四年八

月二十五日由立法委員陪同原告理事長前往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

會並請教事業以低於成本之價格銷售商品是否違反公平交易法等

問題由被告之主委接見被告並作成行政程序外接觸紀錄表此

次拜會並未作成結論或有任何會議紀錄原告嗣於同年八月二十九

日發函予全體會員將被告於座談中表示之見解附於檢送函說明

欄內警告業者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出售飾金行政法院最後

認定原處分並無裁量濫用裁量怠惰或其他裁量瑕疵判決原告之

訴無理由確定

四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

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所涉之事

實並非直接與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有關之案件而係財政部台

灣省中區國稅局之公務員(原告)因涉貪瀆罪嫌經刑事訴訟免訴

判決確定後向所屬機關(被告)申請因公涉訟輔助而被否准經

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作成駁回之復審決定而向台中高等行

政法院起訴提起課予義務之訴然原告處理稅務違章檢舉案件未

依規定調查證據更於原告住處(原告配偶經營之髮廊)回答被檢

舉人配偶所提規避課稅及裁罰之方法等問題原處分機關以其違反

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未保守業務機密且迴避詢問避免於辦公處

所外與被檢舉人之關係人有所接觸而申誡乙次據此行政法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1

203

認定被告機關以原告執行職務違背法令為由而否准其涉訟輔助之請

求原處分並無不法

五小結

綜合上述案例觀察對於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仍有

下列疑義有待釐清

(一)禁止程序外接觸人之範圍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為涉及當事人具有財產價值的競爭請求之典型案例原處分機

關承辦公務員直接接觸之對象雖非提出申請之當事人及其代表人

行政法院仍認定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因此本條

第一項規定中所稱「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指為何亦即禁

止程序外接觸所規範之「人之範圍」即有釐清說明之必要

(二)禁止程序外接觸事之範圍

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

三八三六號判決)中點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一個核心的問題

程序外接觸與職權調查之間應如何進行區分何謂法所允許為職

務上所必要之接觸行為何時又屬於法律所禁止之程序外接觸而

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

三號判決)中值得思考的是當事人拜會行政機關之情事是否

屬於應受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範之情形當事人與行政機關進

行的相關討論是否須與本案實體問題有關始屬於行政程序法第

四十七條限制之情形值得深究此外藉由本件事實可進一步

4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4

引導思考程序外接觸與遊說行為之差異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

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並非直接以

公務員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為由而認定其執行職務違法但

突顯出承辦公務員日常社交生活是否亦屬於程序外接觸的問題這

些問題皆可理解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禁止程序外接觸之

「事之範圍」而應深究說明

(三)違反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律效果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行政法院雖認定本件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

但並未以此為撤銷原處分之理由最重要之論證依據仍是以原處分

機關法律解釋之見解及行政處分有違平等原則等違法情事因此

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法律效果亦為應探究之問題

肆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檢視及檢討

一規範內容及法務部函釋見解

(一)立法意旨

行政程序法(下稱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於行政院提出之

法案草案中並無相關規定於立法委員提案版本中始有相關規定

並明言係參考美國法制最後於立法院委員會審查後採行委員提

案版本而於行政程序法中明定之 93

93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7-8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3

205

依本條立法理由之說明可知立法者主要係為「求行政程序之

公平透明避免行政機關受到不當之干擾」而制定本條規範此

外行政機關「不論是基於職務推行必要之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

觸對他方當事人之權益影響甚巨為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

之權益」行政機關於作成決定前片面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

程序外之接觸原則上應予禁止 94

因此我國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者對於本條所應發揮之功能側

重於透過程序之透明公開維持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在無偏頗的疑

慮下進行行政程序此由本條規定列於第一章第七節「資訊公開」

下亦可得知此與美國法制著重於審判式聽證程序之公平給予當

事人平等表示意見之機會以符合該國憲法所蘊含正當法律程序之

精神仍有一定的差異

(二)適用範圍

1 人之範圍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拘束而不得進行程序外接獲之

人為「公務員」依學者見解應為與行政程序之進行有關之公務員

包括依法令於行政程序中執行職務之公務員 95

94 前揭註

依此見解負有不

得為程序外接觸之義務者為行政機關內與待決事項行政程序之進

行有關且依法令執行職務之公務員依體系解釋所謂行政程序

應為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行政機關即應為本法第二條

第二項第三項所稱「代表國家地方自治團體或其他行政主體表

95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49

4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6

示意思從事公共事務具有單獨法定地位之組織」及「於委託範

圍內受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至於公務員之範圍因現行法

律上對於公務員並無統一之定義規定於公務員相關法規中有國

家賠償法第二條第一項刑法第十條第一項最廣義之公務員定義

有公務員服務法第二十四條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6亦有公務人員任

用法最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7本條規定所稱之公務員範圍為何即

有解釋之必要參酌本法基於行政機關之公正性而設置之迴避制度

(本法第三十二三十三條)與本條規定源自於正當法律程序之精

神相同因此在體系歷史及目的解釋的角度上應無二致但同

樣亦面臨本法缺乏公務員定義規範的問題基於正當法律程序之法

理為確保程序之公平與公正保障當事人之權益應採最廣義的

角度認為凡依法令從事公務之人員皆屬之 98如此可避免採公

務人員任用法最狹義定義造成許多公務員公營事業人員行政

機關內之約聘僱人員被排除之情形 99

96 公務員服務法第 24 條「本法於受有俸給之文武職公務員及其他公

營事業機關服務人員均適用之」

及採公務員服務法狹義定

97 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公務人員指各機

關組織法規中除政務人員及民選人員外定有職稱及官等職等之人

員」 98 關於應依本法迴避之公務員的範圍本文贊成學者湯德宗之見解參見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4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亦

採此見解 99 依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3233 條之規定司法人員審計人員主計人

員關務人員外交領事人員警察人員教育人員醫事人員交通事

業人員及公營事業人員等皆不適用該法規定此外須依法享有俸給者

始適用公務員服務法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5

207

義造成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因未依法受有俸給而不

適用之情形至於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及第十七條雖定有公務員之

保密及自行迴避義務其規範目的在於明定公務員應受行政懲處之

情形以維持行政內部之紀律此與本法第三十一三十二及四十

七條係規範正當法律程序內涵之立法目的有間因此在公務員範圍

的解釋上無須為相同處理

本條規定限制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程序外之接

觸依立法理由之說明不論是「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觸」皆屬

限制之列 100因此受限制者為雙向接觸不論主動接觸之發動者為

公務員或當事人一方 101然未瑧明確者為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所指為何立法者於本條中明白不採用「代表人」「代理人」「輔

佐人」「法定代理人」及「利害關係人」等行政法規範或理論上常

見具有明確內涵之概念解釋上應認為係立法者有意排除使用相關

概念使用「代表利益之人」一詞可使受規範者涵蓋的範圍更為

廣泛換言之於程序中不論以自己名義或當事人名義凡宣稱為

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 102

綜合上述分析行政機關內或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

體於受委託範圍內依法令執行職務之人就其執行之承辦案件與

當事人及凡代表其利益之人(宣稱或依相關事實認定)依本法第四

或依相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

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人為行為之人皆可認為係代

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10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01 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0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0

4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8

十七條之規定皆不得為程序外接觸如此解釋涵蓋之人之範圍

雖已廣泛但如行政機關內非承辦人員之其他公務員 103

或其他已

參與或可能參與程序而有決定權之人員(例如各委員會之外聘專家

委員)仍不屬之美國 5 USC sect557(d)之規定範圍及於行政機關

內任何成員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

成員相較之下我國規定仍較狹隘

2 事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二項所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在現今

媒介多元及資訊發達的社會中接觸的方式亦隨之多元不論以任

何方式凡進行討論提供資訊甚至關說或遊說皆屬於接觸之態

樣以遊說行為為例本質上為人民受憲法上保障之請願行為 104

我國為使遊說遵循公開透明之程序防止不當利益輸送另制定

遊說法規範遊說之行為依遊說法第二條第一項遊說之定義 105以及

同法第二條第三項被遊說者之範圍 106

103 前揭註

可知遊說法著重於進行遊說

人民與中央地方首長或政務官員就政策議案進行之接觸受規

104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4(2008) 105 遊說法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遊說指遊說者意圖影響被遊說者或

其所屬機關對於法令政策或議案之形成制定通過變更或廢止而

以口頭或書面方式直接向被遊說者或其指定之人表達意見之行為」 106 遊說法第 2 條第 3 項「本法所稱被遊說者如下一總統副總統

二各級民意代表三直轄市政府縣(市)政府及鄉(鎮市)公所

正副首長四政務人員退職撫卹條例第二條第一項所定之人員」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7

209

範者不包括一般處理公務之公務員亦不及於中央地方首長或政

務官員為執行職務主動與人民進行接觸 107因此受遊說法規範之行

為與行政程序法所規範之範圍不盡相同如於特別情形下發生競合

規範的情形時例如於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中因遊說法採強制登

記及資訊公開制度(遊說法第十三條至第十九條)相關登記資料及

資訊之公開在程序上已符合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所要求之精

神至於關說 108並無其他法律就其程序及公開有特別規定仍屬

應適用本條之行為 109

至於接觸所涉及之內容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

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條立法意旨主要乃在確保

行政機關執行職務之公正性以避免偏頗縱接觸內容係屬程序事

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行政程序外接觸之事

項不分有利或不利於當事人均有本法第四十七條之適用」因此

涉及相關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反之美國

5 USC sect557(d)明文規定限於與待決事件有關之實體內容我國限

制範圍則明顯較寬對公務員產生較多桎梏此為受學者批評之

110

107 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之行為依遊說法第 5 條第 1 款之規定為排除適用

之事項相關問題參見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5 108 關說之意義可參酌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第 2 點之規定「(五)請託

關說指其內容涉及本機關(構)或所屬機關(構)業務具體事項之決定

執行或不執行且因該事項之決定執行或不執行致有違法或不當而影響

特定權利義務之虞」 109 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6 110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4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0

3 程序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定立於本法第一

章總則篇因對於「行政程序」之種類及範圍並無特別規定故舉

凡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作成行政處分締結行政契約訂定法規

命令與行政規則確定行政計畫實施行政指導及處理陳情之程序

皆屬於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行政程序與美國 5 USC sect557(d)

僅適用於進行審判式聽證程序始於指定主持聽證之行政機關等規

定內容相較本條規範之程序類型無所不包亦涵蓋整體程序然

此亦為學者指出宜檢討之處 111

4 得進行接觸之情形

公務員於行政程序中基於職務上必要所為之行為不受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限制於行政程序開始後公務員執行職務

處理待決事項所為之必要行為如受嚴格限制將造成行政機關執行

職務困難反而妨礙行政程序之進行所謂基於職務上必要之行為

如通知當事人或其代理人補提文件陳述意見或出席聽證通知當

事人提供證據資料當事人閱覽卷宗資料等 112

111 前揭註

換言之行政機關

為確定作成行為所涉及之事實關係須進行事實及證據之調查依

職權調查原則行政機關依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不受當事人主張

之拘束(本法第三十六條)因此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

定本係表彰行政程序採取職權調查原則之精神故行政機關承辦

人公務員於職權調查範圍內所為之行為即非應予禁止之程序外接

11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1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9

211

行政程序中行政機關職權調查之目的係為使行政機關了解事

實狀態及公私益狀況成為作成後續行為時之基礎此與行政訴

訟中法院為維護雙方當事人武器平等所為之職權調查並不相同不

可不察 113因此如行政機關非基於了解事實及利益狀態之目的所

為之行為即非屬職權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行政

機關打電話至被檢舉之公司該公司之地位為申請之相對人(本法

第二十條第一款)114

此外如個別法有特別程序規定時即應依該規定之目的解釋

應為之職權調查行為行政程序法中職權調查之規定即應立於補充

地位

為行政程序之當事人且行政機關係為職權

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法院稱此為「行政程序內之接觸」並無限制之

必要見解堪稱正確

115

(三)為程序外接觸之處理

因此在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定時仍須配

合待決事項所應適用之個別法規依規範目的判斷個案中職權調查

行為之必要性

既然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所指之行政程序為本法第二

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為之「行政程

113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 114 行政程序法第 20 條第 1 款「申請之相對人」為申請人請求行政機關

對其作成行政行為之人不可誤認為行政機關本身參見陳敏行政法總

論頁 771自版七版(2011) 115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8

5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2

序外」接觸即為行政機關與個案程序當事人在行政程序法規範之

程序外所為之接觸 116對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解釋如認

為凡行政程序外之接觸既為法所不許公務員本即不得為之是以

應作成紀錄或將書面文件附卷者仍為職權調查所必要之「程序內

行為」117

依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

益之人以書面方式為程序外接觸時應將所有往來書面文件附卷

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如以其他方式為程序外接觸者依同條第三

項之規定並應作成紀錄至於本項並未規定書面紀錄應附卷此

應係立法疏漏解釋上應與同條第二項之規定相同始能達成本條

之立法目的

則此見解不僅未正確認知此制度規範之目的亦有違法

規範之體系解釋更何況如此解釋公務員須將所有依職權調查事

實及證據之行為一一紀錄並予以附卷反而將造成公務員執行職務

之重大困擾因此相關說法應非的論

118

至於附卷之書面文件或紀錄應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因本條

第二項並無「主動」公開之規定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

字第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法第四十七條「亦寓

有保護公務員之目的俾使公務員於行政程序外凡與待決事件有關

之意見交換時皆應將所有往來之書面文件附卷或作成書面紀錄

(同條第二項第三項參照)以間接保護公務員」「行政機關就

11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

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37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117 此為本文發表於研討會時曾被提出之論點 118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3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1

213

待決事件縱有裁量權限亦不得恣意仍應為合義務裁量復有相當

行政救濟程序可資救濟既將接觸資料附卷供其他當事人閱覽即

已達公開之目的如認須主動通知其他當事人不僅衍生通知範圍

及技術上之爭議亦不利待決事件相關程序之迅速進行」「如與本

法第四十五條第一項『主動公開』之用語為比較可推知同法第四

十七條第二項所稱之『公開』者並無主動通知之意」故認為無

須主動公開僅須依申請而公開即可然此見解遭到學者批評認

為如此解釋過於消極本規定為個案資訊唯一主動公開之規定與

政府資訊公開法主動公開之立法目的不同且此解釋將使實體決定

前當事人仍無法知悉有程序外接觸之情形仍會引發行政機關有

偏頗的懷疑與立法意旨不符 119由立法理由觀之本項規定既為

「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之權益」並使其他當事人因文件或紀

錄附卷而有表示意見之機會 120

至於「其他當事人」當然包括申請之相對人(本法第二十條第

一款)至於已知之利害關係人行政機關得通知其參加程序(本法

第二十三條)因可藉由知悉程序外接觸情形而判斷自身利益受影響

之範圍及程序故解釋上亦屬之

如行政機關未主動公開相關資料

實無法發揮立法之功能故相關批評意見應值得贊成

121

(四)違反之法律效果

且依前述行政機關應主動公

開附卷之書面文件及紀錄時即無限制解釋「其他當事人」範圍之

必要

119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153另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2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21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

5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4

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為程序外接觸如已依同條

第二三項之規定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

開後該程序瑕疵即「補正」122

二本文之思考與檢討

但不妨害依相關法令(如公務員

服務法)及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對公務員之行政懲處責任為認定

反之如未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行

政程序即具有無法補正之瑕疵而成為得據以撤銷實體決定之事由

(一)行政法律關係中行政機關義務之規範

現代行政程序法制除以行政行為作為討論之重心外亦逐漸

著重行政法律關係(Verwaltungsrechtsverhaumlltnis)為基於行政法規

就特定事項於二個或二個以上之法律主體所產生之法律關係 123

本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為行政程序外接觸之規定即係對於

公行政明文課予之行政法上程序義務且規範於行政程序法總則部

為行政法上之權利義務關係行政法律關之成立變更或消滅可

依法令規定行政處分行政契約或事實行為並存在於具有行政

法權利能力之主體之間行政法律關係除強調人民於行政法上所享

有之權利及應負擔之義務外同時亦包含公行政主體之權利義務內

容而公行政之義務除由法律明文規定外亦可由行政依法維護

公益之一般義務或由人民之權利或由行政法上債務或補償關係

而得出

122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10-111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123 Maurer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sect8 Rn 16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3

215

分依體系解釋及國內多數見解除特別法有較嚴謹之明文規定外

為行政機關應遵循之最低程度規範 124立法者有意參酌美國APA之

立法例制定本條規定即明文課予行政機關於正當行政程序中應負

之義務我國行政程序法採行德國VwVfG之基本架構援用職權調

查原則之精神但為補強德國法制對於正當法律程序不足之處而

引進美國法制本意甚佳行政機關於個別案件中既負有維護公益

之一般義務並透過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以維護公益及私益如行

政機關於職權調查權限外進行程序外不當接觸而影響公益及私益

之保障時應屬於違背行政機關義務之程序行為即應予規範禁止

由此觀點出發即不宜認定本法第四十七條僅為訓示規定而應更

積極地承認行政機關依法負有一定之程序義務 125

(二)歷史解釋與目的解釋之思考

1 由立法理由中探知之規範目的

本法第四十七條所欲發揮之功能參酌立法理由之說明包括

防止行政機關偏頗及保障當事人權益 126

124 蔡茂寅等前揭註

因此一方面強調行政機

2頁 19-20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

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 554-557五南出版社(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 19-20(1999)少數見解認為此說無說服力並無標準足以認定行政程序法屬

「最低程度之程序保障」參見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

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

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28(2007) 125 本文就此所持之論點與審查委員之見解容或有間特此說明 126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5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6

關之公正性另一方面又強調當事人間權益之公平性因特別強調

保障當事人權益則反應出大陸法系中基本權程序保障功能之思

維此外亦希望藉此對於盛行於行政機關實務上「關說」之情形

進行規範以使關說之行為透明化 127

行政程序法中一個條文如由立法意旨觀之可同時達到程序

之公正性公平性及公開性的功能應可推知立法者對於法制設計

本質認識有不清之處因此何者始為法制本質上應遵循的精神

實應仔細思考否則將出現規範主軸不清規範範圍不明之謬誤

對於此點實不宜一概以我國法制與美國法規範不同

如此資訊之公開性亦為本

條所欲發揮之功能

128

2 由法制之規範功能為解釋

而為不同

的解釋以自圓其說

美國透過司法機關所為之判決強調 5 USC sect557(d)之規範目

的在於保障當事人間之公平性使審判式聽證程序中對於片面接

觸情事不知情之其他當事人得以有機關獲悉相關情事並表示自

己的意見姑且不論維護程序公平性為本體或係保障當事人程序之

工具 129

127 葉俊榮前揭註

禁止片面接觸之本旨仍在於維護正當法律程序中各當事人

間武器平等的精神強調的是正當法律程序中「公平」的面向此

116頁 137 128 參見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一)之說明 129 此涉及美國法上對於正當法律程序本質之討論關於工具說及本體說之

見解參見蔡穎瑩前揭註 15頁 19-24本文於此不予深論但相關討

論亦反應出即便在美國法制中程序規範是否具有獨立性或僅係發揮輔助

實體決定之功能並非有一致見解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5

217

外美國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拘束審判式聽證程序中行政機關之行

為而不適用其他程序中作成決定者原因在於該程序中採用證據

紀錄排他性行政機關僅得依紀錄資料作成決定藉此使當事人皆

得以對於紀錄中之證據及其他資訊進行攻擊防禦始產生禁止片面

接觸之法制設計

我國對於權利保障與行政程序之關聯受德國法制及其理論之

影響強調行政程序對於實體基本權保障之重要性 130

(三)規範範圍之釐清

解釋上正

當行政程序有助於行政機關作成正確決定以避免人民之權益受到

不法之侵害因此保障當事人於程序中武器平等之公平性應有助

於發揮此行政程之基本功能我國繼受美國法制於行政程序法中

增設德國法上所無之禁止程序外接觸的規定在規範功能上即應為

摘取該法制特別之規範功能以強化我國行政程序法制因此本

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在解釋上仍應強調側重於正當法律程序中之

「公平性」保障當事人間進行攻擊防禦時之武器平等藉以保障其

實體權利否則錯誤認知本條之規範功能即易掉入行政繁瑣的

工作泥沼中亦即不論於何種程序中公務員執行職務進行調查

皆作成紀錄或將所有書面附卷以求自保而使本條成為促進行

政彈性及效率之障礙是故為使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能夠發揮

一定之規範功能在解釋上即應為一定之調整及限縮

1 適用的程序類型宜限制

130 例如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於政治庇護案中即明白指出行政程序有助保障

實體之基本權利BVerfGE 56 216 (236ff)

5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8

本法第四十七條列於行政程序法總則導致不論最後行政行為

的態樣為何皆適用之本條規定如此結果與本條立法精神大相逕

庭實有限縮之必要否則亦與效率的要求不符 131以行政指導及

陳情為例本質上為非正式行政行為未發生實質法律效果並無

須適用禁止片面接觸以維護當事人間武器平等之必要而行政規

則為行政機關內部規範欠缺直接對外拘束人民權利義務之法律

效果亦無適用之必要至於法規命令本質上為「一般性政策的

制定」本即應廣納各方意見實不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 132而重點實為各方在訂定規範的過程中有對等的討論對話機

會因此本質上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以保障當事人間公平的行

為為行政處分及行政契約此二大行政行為態樣 133

至於在作成行政處分及締結行政契約之程序中對照美國及德

國法制尚須進一步檢視我國聽證程序之設計

134

131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11(2001)

我國關於程序類

型的設計類似於德國法制而非美國法制本法雖有要式聽證程

序之設計亦規定聽證須作成紀錄(本法第六十四條第一項)然除

132 湯德宗前揭註 122頁 109 133 計畫確定裁決性質上亦為行政處分且涉及多元利益的調和如日後我

國確實執行確定計畫之程序自應適用本法第 47 條之規範 134 本法並未就締結行政契約應進行聽證之規定然如舉行聽證可使其他利

害關係人有參與程序之機會且如作成行政處分依法應舉行聽證但締結

替代該行政處分之行政契約卻無須聽證可能使行政契約成為規避聽證的

工具參見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

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

集頁 282元照出版社(2002)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7

219

法規有明文規定外聽證紀錄為行政機關作成行政處分時應斟酌之

文件(本法第一八條第一項)並非唯一具有排他性之資料遵循

職權調查原則之法理而與德國法制相近因此如欲保留本法第四

十七條之規定並貫徹前述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理精神本文建議

於修法增訂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效力的前提下建議限縮本法第

四十七條規定而僅適用於特別程序中即正式聽證程序及計畫確定

程序此處所持限縮本法第四十七條程序態樣適用範圍之見解主

要論證依據為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與當事人間公平性的關聯此為

德國法制所無行政程序法立法之際我國繼受美國法時亦未配合

建立相關觀念也因此導致現行規定過度擴張禁止程序外接觸之範

圍造成法理邏輯混亂亦可能成為行政機關及公務員之掣肘因

此本文此處之見解亦僅建議係回歸法理一致性而提出之修正意見

而已

2 人的範圍宜擴大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所規制之人一方為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

一方為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達前述立法目的使所有相關

資料皆呈現當事人面前理論上本條宜儘量包括所有可能建立接觸

之管道因此受規範之人的範圍宜擴大因此在解釋代表當事人利

益之人時不應侷限凡宣稱為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或依相

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

人為行為之人皆應屬之不限於代表人代理人或輔佐人等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涉及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分別提出之設籌加油站申請且

二者之申請具有排他的競爭性如依美國法制屬於涉及「有財產

5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0

價值性優惠的競爭請求」之事件特別應注意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承辦公務員有洩漏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予被告機關之顧問 Y

的情形而被判刑確定於參加人 A 公司之申請事件中名義上之

申請人為該顧問 Y 之配偶 X於論斷是否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

一項之規定時即涉及參加人 A 公司被告顧問 YY 之配偶 X 彼

此間的利益關係在 X 提出之申請案所進行之行政程序中實際上

之申請人仍為 A 公司原處分機關未明察 X 是否係以代理人身分提

出申請命其提出委任書處理有可議之處而承辦公務員雖係與

被告顧問 Y 接觸以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由此情形亦

可判定承辦公務員既已受理 X 作為 A 公司代理人所提出之申請

案且 Y 一方面為該申請案中代理人 X 之配偶且同時亦受 A 公

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興建加油站依相關事證可認定 X 係為 A 公

司之利益為行為與其配偶及 A 公司間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

故可認為承辦公務員係主動接觸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於 X 代理 A

公司提出申請之程序中有為程序外接觸之情形本案原審判決及最

高法院判決中僅援引刑事判決所確定之事實直接認為承辦公務

員於處理原告申請之案件中認定與X所為之接觸係屬於違反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情形不僅未就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

件進行涵攝說明未仔細辨明不同程序間之當事人及代表其利益人

的關係雖結論並無錯誤但推論仍未臻嚴謹明確

然而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是否只限於承辦公務員我國法的

解釋與美國法明文規定不同美國法明文規定機關內所有成員或其

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皆不得進行

片面接觸不限作成決定之人員如此始可歸避承辦人員透過機關

內其他人進行接觸卻不受規範的可能我國規範之範圍過於狹隘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9

221

此亦為建議宜修正之處

3 事的範圍宜限縮

如前所述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九六二

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時「縱接觸內容係屬

程序事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因此涉及相關

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此與美國法之規定不

同然誠如前述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中 135法官以「麵包與奶油」的關係來形容行政機

關與公眾間非正式之接觸互動表示公務員實不可能脫離公眾生活

而獨立存在且在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中 136法官亦以人情事理的角度看待

公務員的社交生活因此行政機關與公眾之接觸只要在不影響司

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並無全面禁止之必要只

有對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問題進行程序外接觸可能引起當事人公平

防禦的疑慮始有限制之必要前述法務部之見解不僅誤認禁止

程序外接觸之立法目的過於側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忽視當事人

間的公平性且理想性地過度限制程序外接觸之事項忽略人情事

理應不可採因此建議修改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規定明文

限定於就待決事項之實體問題為接觸時始有限制之必要 137

於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

字第五三號判決)中當事人曾由立法委員陪同前往原處分機關

135 567 F 2d 9 (DC Cir 1977) 13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137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6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2

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會討論法律解釋問題因原處分機關依本法

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作成紀錄附卷故無違法情事可言然嚴

格說來本案當事人拜會原處分機關時討論法律解釋問題並非違

法禁止之關說行為亦不屬於遊說法所定應強制登記之行為且如

未涉及個別具體案件之實體問題而限於法律解釋之請益則本質上

亦不應屬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情形本無須受限制當

然為免爭議及為求自保行政機關得製作相關紀錄但仍應與本法

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無涉

至於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

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公務員受理違反贈與稅法之稅務違章案件

於妻子經營的髮廊中遇見被檢舉人之妻子詢問被檢舉人所涉及之逃

漏稅事件公務員告知若主張被檢舉人無贈與情事應出具有關書

面資料以為證明最後並認定被檢舉人無逃漏稅情事而擬簽結該檢

舉案本案中被檢舉人既為稅務違章事件中之當事人其妻在客

觀上可認為代表其利益之人公務員應不得與其於程序外就逃漏稅

事件之實體問題為接觸公務員於自家經營的髮廊面對被檢舉人之

妻子提出相關詢問而為答覆時與前述案例不同之處在於公務員

並非僅就抽象法規範的解釋進行回答而已就承辦之被檢舉案件具

體內容之認定可能性進行回答應已涉及實體問題公務員與被檢

舉人之妻子所為之接觸已超越公務員社交生活之對話範圍已屬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外接觸實應依本法第四十七

條第二項第三項之規定作成書面紀錄並予以附卷及公開

(四)重視違反之法律效果

行政機關公務員所為之行政程序外之接觸行為姑不論可能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1

223

生公務員懲處之法律效果但就行政程序之法制而言可經由依本

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規定作成紀錄將書面文件附卷並

主動公開而將此瑕疵予以補正未損及當事人程序中武器平等之

公平性然未經補正之瑕疵即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而未踐

行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所要求之行為者依美國法制之

觀點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違法或無

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響即使

採職權調查原則之德國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

如有瑕疵或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

關之行為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二國法制對於程序瑕

疵之法律效果實有異曲同工之處 138

反觀我國對於公務員所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行政機關之處

置較強調對於公務員之行政懲處

139

138 關於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參見本文貳三之論述

而未仔細審酌其行為是否該當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件是否已依同條第二項第三項規

定為補正之行為亦未審酌未補正者此程序瑕疵對於實體決定影響

之程度而法院於爭訟案件中主要仍審酌實體決定之違法性而

未深入論證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對於實

體決定之影響及重要性我國法院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論證之深度

及密度依本文前述觀察與美國司法實務相較實仍有相當大之

差距因此行政機關及法院宜強化對於本條規定之認識及解釋

139 經查詢公務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之保障案件決定書查詢系統(httpwwwcsptcgovtwptcindexasp)以公務員違反公務員服務法第 4 條保密義

務而作成之復審或再申訴決定至民國 100 年止即計有 14 筆決定書

6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4

而對於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合法性進行審查時更須體認程序外接

觸之程序瑕疵與實體決定間之關聯性並進行深入說理論證如此

始可提升本條規定之重要性並落實禁止程序外接觸而確保當事人

程序權益之法理精神

伍結語重新檢視聽證法制之契機

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繼受美國法制並將其融合至以德國法

制為主軸的行政程序法時未深入探究美國正當法律程序之精神

APA 中程序類型之特性即於行政程序法中強行置入禁止片面接觸

之規定本文以相當篇幅介紹美國 5 USC sect557(d)禁止片面接觸之

法理及實務案例並與德國法制進行比較目的即在於突顯現行規

定法理混淆及制度設計缺乏一貫性的缺失此外台北高等行法院

九十四年度訴字第七五二號判決及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五年度判字第

一二三九號判決此一具有高度重要性及爭議性的案件中(高速公路

電子收費系統案或稱為 ETC 案)中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重

要性未受重視益發突顯我國實務界對於此制度之認識有限因此

本文嘗試以回歸法制本旨的角度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禁止程序外

接觸之規定重新檢視其立法目的並對於本條之適用範圍提出檢

討修正之意見

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德國

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備受爭

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聽證程序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3

225

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到重視在

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際如能重新

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程序之法制得以

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化」有所助益

6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6

參考文獻

書籍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

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

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5

227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期刊文獻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 8-21(1999)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3-120

(2008)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

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

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1-33(2007)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2-17(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

頁 18-33(1999)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12 TEX TECH

ADMIN L J 223-279 (2011)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6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8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專書論文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

頁 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

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

壽論文集」頁 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

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

總論篇頁 112-168三民書局(1998)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49元照出版

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

行政程序法論頁 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51-83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7

229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67-209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 25-155元照出版社

三版(200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

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6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0

摘要

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公務員與當事人為行

政程序外接觸的規定係仿自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而本

條自行政程序法施行至今逾十年以來並非行政法學界及司法實

務界重視及討論的重點然而本條規定卻為行政機關在具體程序

中重視之規範甚至可能導致行政機關承辦人員在具體情形中無

所適所或形成困擾因此本文先就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關於禁止

片面接觸之規範針對成文法規定及司法實務案例進行說明及觀

察以掌握美國相關法制之精神及本旨此外亦介紹德國法制之

精神並就我國司法實務涉及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案例進行

觀察探究我國對於本條精神之運用是否仍有待釐清之處在回

歸法制本旨之深入研究後即不難發現此程序機制之基本功能

在於確保正式的聽證程序中當事人間攻防之程序公平性並非著

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總則部

分而非強調聽證程序公正性之維持在體例安排上即與制度之

本質混淆亦容易導致實務見解不明確而產生許多疑義

面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

德國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

備受爭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

聽證程序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

到重視在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

際如能重新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9

231

程序之法制得以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

化」有所助益

7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2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 Review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n the American and German Legal Systems

Ling-Ching Fu

Abstract

sect47 APA of Taiwan stipulates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and follows the regulations in the APA of the USA

Since the APA in Taiwan came into effect in 2001 this regulation

hasnrsquot stayed in the center of the legal researches and practice in

Taiwan Howeve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public officials in

concrete case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eaning and the nature of this

regulation the similar regulations an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he

USA are first examined in this article Meanwhile the German legal

system regarding this problem is also introduce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aiwan will be also intensive observed The application

possibility of sect47 APA of Taiwan as well as the viewpoints in the

practice will be acquainted At last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protects the fairness

between the concerned parties in the formal hearing procedures but

not the neutrality of the responsible authority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1

233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nature of this legal institution has

not been correctly understood in Taiwan It leads to the result that

the APA of Taiwan should be further reformed An amendment of the

APA of Taiwan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Keywords ex parte communication due process hearing trial-type

hearing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 formal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8-21(1999)
  •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113-120(2008)
  •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1-33(2007)
  •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2-17(2001)
  •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18-33(1999)
  •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112-168三民書局(1998)
  •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4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51-83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67-20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25-155元照出版社三版(2006)
  •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 摘要
    • Abstract
Page 11: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由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 …cycu.lawbank.com.tw/Download/30/01300005.pdf接觸或禁止片面接觸為核心議題之研究論著。即使在司法實務上,也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11

173

判斷用以剝奪或限制該等利益之程序是否充分正當 19換言之

須先確認受保護之利益並進一步決定為保護該利益而應進行程序

之充分性 20在行政程序中鮮少涉及生命權的限制或侵害主要

仍是在判斷受保護之自由或財產等利益是否經由正當之程序而受到

限制 21然而因行政決定涉及的公私益形態日益多元政府作成決定

時須考量的事由不一而足且特定的程序權利(procedural right)例

如當面詰問證人由公正之作成決定者舉行聽證又有相當程度地影

響程序之公正性及實體決定之正確性導致程序應如何進行始謂正當

(due)的問題實無法一概而論依美國聯邦上訴法院法官H Friendly

的綜合分析憲法層次上正當的程序包含了下列要素 22

公正的裁決機關(an unbiased tribunal)

對欲採取之行動預先通知並提出理由說明(notice of the

proposed at action and the grounds asserted for it)

對於不應採取系爭行動有表示意見的機會(an Opportunity to

present reasons why the proposed action should not be taken)

要求傳喚證人的權利(the rights to call witnesses)

知悉不利證據的權利(the rights to know the evidence against

19 湯德宗前揭註 14頁 170 20 Sherry Iris Brandt-Rauf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 382-383 (1980) 21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01 22 Henry J Friendly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 1278-1295 (1975) 另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14頁 199-200

1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74

one)

完全依呈現的證據作成決定(decision based only on the

vidence presented)

選任辯護人的權利(counsel)

作成紀錄(the making of a record)

說明理由(statement of reasons)

公眾參與(public attendance)

司法審查之機會(judicial review)

因此美國憲法所保障的正當程序強調應遵循公平公正及

公開的精神在資訊公開透明的情形下使各方當事人有平等表達

意見的機會並由中立決定者主導程序之進行以保障當事人之權

益確保決定之正確性而行政機關面對複雜之事務應作成決定時

對於正當程序的要求程度即愈高然對於行政機關而言就複雜事

務作成決定時問題的重心往往並不在於其中所出現的利益衝突

真正引發問題者更在於資訊的片面呈現(ex parte presentations)23

3 司法實務見解-援引正當程序條款之精神為判決

導致行政機關無法作成客觀正確的決定因此行政機關為片面接

觸所受限制之範圍為片面接觸後應採取之措施等即為正當程序

要求下須加以重視的問題

23 Cornelius J Peck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 236 (1962)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13

175

綜前所述在一九七六年APA修法加入禁止片面接觸條款前

行使公權力者與當事人如有片面接觸法院係依美國聯邦憲法增補

條文中正當程序條款的精神對於行使公權力者之行為進行評價

例如在Sangmon Valley Television Corp v United States案 24中申請

人向聯邦通訊委員會(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FCC)

提出遷移電視頻道之申請然於舉行聽證期間申請人分別邀請委

員會委員共進午餐並於一九五五年及一九五六年贈送每位委員火

雞此外於委員會作成決定前申請人分別寫信予每位委員說

明遷移電視頻道之好處但信件並未列入紀錄其他反對者即無從

知悉法院認為本案本質上為行政機關規則訂定(rulemaking)

的行為然社區間遷移頻道涉及對於「有財產價值性優惠的競爭請

求」(competing claim to a valuable privilege)25為調和不同利益衝

突並尋求解決方式本於公平(fairness)的要求行政機關相關程

序須以公開的方式進行因委員會的委員與當事人曾進行私下接

觸法院宣告委員會的行為無效並應重新進行程序法院並強調

如此極度有偏見的行為應無法予以維持 26

24 269 F 2d 221 (DC Cir 1959)

25 JERRY L MASHAW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593 (2009) 學者湯德宗則將 ldquovaluable privilegerdquo 譯為「有價

特惠」參見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前揭註 3頁 18湯德宗論行

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314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26 本文於此處未就其他案例多所研究著墨主要在於此處僅為就 APA 於

1976 年修法增訂禁止片面接觸條款前介紹法院援引正當法律程序的精神

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進行審查至於 1976 年 APA 增訂禁止片面接觸條款

後始為本文後續之重點

1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76

於前述案例中法院認為 FCC 應以公開之程序與申請人為接觸

討論以使列於競爭地位之他人得以知悉相關情事而 FCC 於本案

中已嚴重違反聽證應公開之精神法院即未維持 FCC 之決定由此

可知在一九七六年 APA 修法加入禁止片面接觸條款前行政程序

中如發生片面接觸的情形因相關接觸未列入紀錄牴觸聽證程序

公開的精神致使其他當事人無從知悉並提出有利於己的事證或

進行詰問更因此嚴重影響聽證程序的公平性法院認定有違憲法

所強調的正當法律程序精神

(二)1976 年聯邦行政程序法修法後

1 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規範之程序態樣

APA於一九六六年編入美國聯邦法典第 5 篇後同年資訊自由

法案(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通過並編入 5 USC sect552 中一

九七四年隱私法案(Privacy Act)則編入 5 USC sect552(a)中一九

七六年政府陽光法案(Government in the Sunshine Act)編入 5 USC

sect552(b)中 27

在前一步對於APA中禁止片面接觸之規範進行研究前首先須

先了解APA所規範程序態樣的差異美國APA所規範的行政程序

將機關之行為分為規則訂定(rule making)及行政裁決(adjudication)

而同年APA亦加入了禁止片面接觸(ex parte

communication)的規定

27 Government in the Sunshine Act Pub L No 94-409 sect4(a) 90 Stat 1246 (1976) (codified at 5 USC sect557 (d) (1976))相關說明參見羅傳賢美國

行政程序法論頁 7五南出版社(198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15

177

二種訂定規則為行政機關擬定修正或廢止規則之程序 28而

規則則為執行解釋或補充法律或政策或規定機關之組織

程序或職務之機關文書之全部或一部具有普遍或特別之適用性及

向後生效之效力 29所謂行政裁決係指行政機關作成決定(order)

之程序 30而決定則為行政機關就訂定規則以外之事項所為全部

或一部之最終處置(final disposition)31換言之行政裁決即為行

政機關訂定規則以外所作之終局決定其態樣多元形式不一而

足 32主要的特徵在於行政機關人員適用法律於特定事實而對於

特定人或特定多數人所為之決定 33

此外以機關是否應以進行審判式聽證程序( trial-type

hearing)並以聽證紀錄所載作為決定之基準可將行政程序區分為

正式(formal)及非正式(informal)二種程序

性質上規則訂定即為行政立

法之行為而行政裁決則為對於特定事項作成之最終處置

34

28 5 USC sect551(5)

至於何時須進行

29 5 USC sect551(4) 30 5 USC sect551(7) 31 5 USC sect551(6) 決定內容包括核發執照其形式為准許否准禁止

或宣告在所不問 32 WILLIAM F FUNK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74 (2009) 33 Id at 74 因此有學者認為此接近大陸法系行政處分之概念參見羅傳

賢前揭註 27頁 64然而實際上美國 APA 所稱之行政裁決泛指行

政機關訂定規則以外之所有作成決定的行為態樣相較於我國行政程序法

第 92 條關於行政處分之定義限於行政機關對於公法上具體事件所為對外

直接發生法律效果之單方行政行為可知美國法上行政裁決之概念範圍

仍較為廣泛 34 5 USC sect554(a) sect553(c)

1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78

正式的程序則須另有成文法的規定實際上美國聯邦政府在具

體個案進行裁決而應依法律規定適用 5 USC sect554 sect556 及sect557

之正式程序並基於聽證紀錄作成裁決決定的情形只占極少數

換言之絕大多數之事件是進行非正式程序作成裁決決定 35

至於規則制定程序依 5 USC sect553(b) (c)之規定訂定規

則之機關須將規則之草案為一般性公告(general notice)刊載於

聯邦公報並給予權益可能受影響之相關民眾提供評論

(comment)之機會於踐行此公告及評論之程序後行政機關

綜合民眾之意見發布規則並應就規則所依據之基礎目的為

簡要之說明此即為非正式規則訂定程序之三階段

而在

非正式裁決程序中不強制進行審判式聽證而是依事件之性質

行政機關擁有較大的程序自由APA的條文僅 5 USC sect555 相關

附屬事項之規定會適用於非正式之行政裁決程序

36因此非

正式之規則訂定程序又稱為「公告及評論的規則訂定」

(notice-and-comment rulemaking)37至於正式之規則訂定程序

於進行公告及評論後須如同作成正式裁決一般進行審判式聽

證程序並以聽證紀錄為準發布規則因此正式之規則訂程

序至為繁複且須例外有成文法規定須依聽證紀錄時 38

35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始進行

正式規則訂定程序

9 at 247 36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323 37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183 38 5 USC sect553(c)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17

179

綜上所述綜合行政裁決及規則訂定之行為態樣以及是否

應行審判式聽證程序即得以下表簡示美國 APA 之程序模組而

灰色部分即為常見之程序類型

行政裁決 規則訂定

非正式程序 5 USC sect555

附屬事項

5 USC sect553

通知評論

正式程序

5 USC sect554

通知當事人職能分工 39

5 USC sect556

審判式聽證唯一紀錄

5 USC sect556

審判式聽證唯一紀錄

5 USC sect557

正式決定禁止片面接觸

5 USC sect557

正式決定禁止片面接觸

來源作者綜合整理 40

2 禁止片面接觸之相關規定

39 Separation of functions又譯為「職能分離」或「審查職務分立」基於

任何人不得自斷其案的法理5 USC sect554(d)(2)規定行政機關內負有調

查或檢舉職權之成員不得參與該事件或與該事件有事實上關聯的裁決決

定對於相關事件亦不得提供作成裁決決定者任何諮詢意見或提出建議

性決定因此多由專職獨立之行政法官(administrative law judge)進行

聽證並作成裁決決定以確保裁決之公正客觀參見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80-286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6-103 湯德宗

前揭註 2行政程序法頁 28123由此可知職能分工為 APA 中為保

障聽證程序公正性所為之制度設計 40 相關資料來源亦參見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48 湯德宗

前揭註 25頁 327

1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0

APA 於一九七六年加入禁止片面接觸(ex parte communication)

相關規定其中 5 USC sect551(14)為關於片面接觸之定義

5 USC sect551(14)

片面接觸係指未合理事先通知所有當事人且未列入公開紀

錄之口頭或書面接觸但請求與本節規定之事件或待決事項有

關之情況報告不在此限

此外5 USC sect557(d)則為禁止片面接觸之明文規定

5 USC sect557(d)

(1)任何機關於進行 5 USC sect557(a)規定之程序應遵守下列

之規定但依法律授權處理當事人一方事務之範圍內不在此

(A)於機關外之利害關係人不得與機關內之任何成員行

政法官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

之成員就有關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內容造成或故意促成片面

接觸41

(B)機關內之任何成員行政法官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

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不得與任何於機關外之

利害關係人就有關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內容造成或故意促成

片面接觸

(C)機關內之任何成員行政法官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

41 「就有關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內容」( relevant to the merits of the proceeding)係參酌學者湯德宗見解之翻譯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2行

政程序法頁 1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19

181

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如接受造成或故意促

成本項禁止之接觸者應將下列資料列入程序中之公開紀錄

(i)所有書面往來資料

(ii)記載所有口頭往來要旨之備忘錄

(iii)針對(i)及(ii)之情形所有書面答覆和記載所有口

頭答覆要旨之備忘錄

(D)因當事人故意造成或促成接觸後而違反本項相關規定

者為與公平性及事件所涉及成文法之立法目的一致機關

行政法官或其他主持聽證之成員得要求該當事人說明其主張

或利益不應於作成決定時被廢棄駁回或忽視之理由或其他

因違反而造成之不利益影響

(E)本項禁止規定於開始指定舉行聽證之機關時起適用且

不得晚於就待決事件為聽證通知後但可歸責進行接觸之人知

悉將為聽證通知者本項之禁止規定自其知悉時開始適用

(2)本項規定不得構成對國會隱瞞資訊之依據

此外須注意者5 USC sect557 共計有(a)至(d)四項規定

而 5 USC sect557(a)則明白規定本條適用於依 5 USC sect556 舉行之

聽證復依 5 USC sect556(a)之規定5 USC sect556 適用於依 5 USC

sect553 規則訂定及 5 USC sect554 裁決舉行之聽證程序由此可知5

USC sect557(d)關於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僅適用於行政裁決及規則

訂定時舉行聽證之正式程序

3 正式程序與禁止片面接觸

2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2

(1)審判式之聽證

APA規範的正式程序係指依成文法之規定程序之進行須遵

守一定的要求特別是須由行政機關舉行聽證程序後並依紀錄之

資料(on the record)作成決定 42

當聯邦行政機關為行政裁決時如依成文法之規定須依紀錄

之資料始得作成決定者除有 5 USC sect554(a)所列之法定排除事

項外

因此聽證程序之進行為正式程

序的重要核心須遵守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相關程序規定

43即應依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規定進行聽證程序在聽

證程序中當事人得提出證據及反證進行交互詰問質詢證人

而主持聽證程序者得為行政機關組成機關成員之一人或數人

或依 31 USC sect3105 之規定所任命之行政法官一人或數人 44實

務上基於職能分工之考量 45多由專任中立之行政法官

(administrative law judge ALJ)為之 46

42 5 USC sect553(c) sect554(a)

以避免機關首長或機關

成員的公正性受到質疑行政法官由行政機關任命具有專業之

技術經驗及知識且不受行政機關之指揮更不得行使與其職

43 5 USC sect554(a)規定無須進行聽證之情形如嗣後須受司法審判並

於法院更新審理事實之事項行政法官外(31 USC sect3105)其他行政官

員之選用及任期完全基於檢查試驗或選舉而作成決定之事項與軍事

外交事務有關之行為行政機關作為法院代理人之事件核發勞工代表之

證明 44 5 USC sect556(b) 45 關於職能分工之說明參見前揭註 39 46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1 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17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1

183

務或責任牴觸之事務 47因此聽證程序之設計就主導程序者的中

立性及程序進行之嚴謹性而言已類似於法院中所進行的司法審

判程序故正式裁決程序中所進行之聽證亦稱之為審判式聽證

(trial-type hearing)48或準司法聽證(quasi-judicial hearing)49

與非正式裁決程序中所進行之程序不同 50

至於規則訂定之行為行政機關於進行通知及評論程序後是

否須進行 5 USC sect556 sect557 規定之審判式聽證程序APA中則無

明確規範僅於 5 USC sect553(c)規定如成文法規定須舉行聽證時

始適用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規定然而訂定規則時所牽涉的人數

眾多利益關係複雜如須一一進行提出證據交互詰問質詢證

人等程序不僅曠日費時實際上亦有執行困難最後可能導致行

政機關放棄訂定規則因此考量行政之彈性及效率在美國最高法

院的判決中對於 5 USC sect553(c)所謂「成文法規定」之解釋即相

當陜隘必須成文法明白規定適用或參考準用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規定須於機關舉行聽證後並依紀錄之資料始得訂定規則時

47 31 USC sect3105 48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79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31 49 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164亦因此行政機關於經正式聽證程序後

作成行政裁決已類似司法權對於主張不同利益之當事人間之事務作出判

斷決定故其權限之行使已具有準司法權之作用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65163 50 二者主要的差別在於行政機關作成最後裁決決定時是否須依書面紀

錄作成在非正式程序中僅須給予當事人以書面或口頭陳述意見的機會

即可不一定須以二造兼聽的方式作成書面紀錄參見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164

2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4

始應進行正式之審判式聽證程序 51

(2)聽證紀錄之排他性

否則通知及評論之規則訂定

程序即已滿足規則訂定所須符合的正當程序要求

審判式聽證程序的特色即在於行政法官主持程序進行使當

事人提出證據進行交互詰問並可質詢證人並對於程序的進行

作成紀錄最後行政機關僅得依據紀錄作成決定因此行政法官

有二項主要任務 52主持聽證提出初步決定(initial decision)或

建議性決定(recommended decision)53

51 United States v Allegheny-Ledlum Steel Corp 406 US 742 (1972) United States v Florida East Coast Railroad Co 410 US 224 (1973)

在行政法官主持下的聽證

程序即如同聯邦法院中進行的審判程序所有證據包括證人證

詞證物與事件相關之全部文書及請求文件皆於行政法官面前

提出並作成紀錄且此為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參考之唯一紀錄(the

52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2 53 依 5 USC sect557(b)之規定行政法官作成之決定分為二種初步決定及

建議性決定行政法官依聽證紀錄作成之決定為初步決定如當事人不

於一定期間內向行政機關提出異議或行政機關未主動復查無須進行其他

程序該初步決定即自動成為行政機關所為之終局決定然經異議或復查

後行政機關即不受初步決定之拘束可重新依聽證紀錄案件事實等問

題為審查並作成裁決不受行政法官初步決定之影響此外當作成決

定之行政機關未自行受理證據之審理時行政法官於特定案件中原則上

應作成具有諮詢性質之建議性決定僅於行政機關自願接受時始發生對外

之效力See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4 然而行政法官提出之決

定是初步決定或建議性決定仍取決於行政機關之意思See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3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3

185

exclusive record54)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須完全依照聽證程序中

作成之證據紀錄此亦稱為「紀錄之排他性」(the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55如此可使參與聽證程序之當事人得以獲悉所有對其不利

之證據並於公開程序中透過交互詰問對於證據進行辯論如果行

政機關可以自由考量紀錄以外之事實及證據而作成決定而未給當

事人回應之機會將嚴重影響當事人間之武器平等及聽證之公平性

(fairness)然而在另一方面培養民眾對於行政機關決定之信心

給予行政機關獲悉重要資訊的機會鼓勵受管制者及受影響之人民

與行政機關合作也是在了解程序中片面接觸的界限時不可忽略的

因素 56

(3)禁止片面接觸之基本精神

美國APA即為綜合考量各項因素後就聽證時產生紀錄

外證據的情形而有禁止片面接觸之明文規範

聽證時最可能出現紀錄以外證據的情形即為作成決定之行政

官員於聽證程序外與有利害關係之當事人一方有所接觸且未作

成紀錄5 USC sect551(14)關於片面接觸之定義特別強調係非當事

人知情亦無從由紀錄知悉之接觸而依 5 USC sect557(d)(1)之規

定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與任何利害關係人皆不得進行非其他利害

關係知情亦無從由紀錄知悉之接觸以落實聽證紀錄排他性的要

求本條規定僅適用於正式聽證程序中並不論行政機關係為行政

裁決或規則訂定之程序然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並不適用於正式

54 5 USC sect556(e) 55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6 56 STEPHEN G BREYER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584 (2006)

2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6

聽證開始前的行政調查階段 57

禁止片面接觸之事務範圍限於與待決事項有關之實體內容

因此與行政法官進行一般社交活動並不違反此規定

亦不適用於非正式程序

58受禁止片

面接觸拘束之人除當事人外尚包括對於決定有利害關係之人

(interested person)59

此外不僅行政機關外之人(person)受到拘束

例如聯邦環境保護局對於特定業者是否違

反空氣清淨法(Clean Air Act)作成決定時即得禁止與該決定有利

害關係之特定環境保護團體或代表石油產業的特定貿易團體與行

政法官或環境異議委員會(Environmental Appeal Board EAB)進行

片面接觸因此所謂利害關係並非限於法律上利害關係及於有

事實上利害關係之人即因行政機關之決定而可能受影響之人

60行政機關

內之人員亦不得主動與機關外之人民接觸學者稱此為「雙向」

禁止片面接觸 61至於聽證程序中開始受禁止片面接觸拘束之時

點為負責進行聽證之行政機關被指定時且最晚不得逾對當事人

及利害關係人為聽證之通知時此外對於片面接觸具有可歸責性

之人一旦知悉將為聽證通知時自知悉時起即不得再為片面接觸 62

(4)片面接觸之程序瑕疵及其影響

57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80 58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5 59 Id at 95 60 依 5 USC sect551(2)之定義規定所謂人(person)係指機關以外之自然

人合夥公司協會或其他公私組織 61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5 USC sect557(d)(1)(A)(B) 62 5 USC sect557(d)(1)(E)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5

187

在並非所有當事人皆受到通知的情形下行政機關與他人有接

觸時行政機關負有作成紀錄之義務行政機關內與當事人進行接

觸之人須將所有往來資料以書面方式列入紀錄中 63換言之此

時首要之務即為作成紀錄此外並通知所有當事人相關情事使

其得於行政機關作成決定前就片面接觸的相關情形表示意見以

彌補聽證公平性受影響的可能而在極少數的情形下如係由當事

人一方明知且故意就實體內容與行政機關為片面接觸時為維護公

平性及事件所涉及成文法之立法目的主持聽證之人如行政法官

得命當事人說明其請求不得被拒絕或其利益不得被忽視之原因 64

至於該行政決定是否有效仍留待司法機關之裁判 65

此外違反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時並不因行政機關將片面接

觸之情事附卷於聽證紀錄中該程序瑕疵即自動被治癒(補正)司

法機關仍應就該瑕疵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是否造成實體上的影響進

行判斷而裁判是否維持行政機關之決定例如於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

66

63 5 USC sect557(d)(1)(C)

中因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anization(PATCO)於一九

八一年帶領一空運航管員工會之成員違法罷工聯邦勞工關係局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 FLRA)即依相關法律規定撤銷

PATCO之證明PATCO對此提起司法救濟本案係聯邦勞工關係局

就特定事件所為之行政裁決法院審理本案時發現有二個片面接

觸的情形其一為運輸部秘書曾於一九八一年八月十三日致電聯邦

64 5 USC sect557(d)(1)(D) 65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8 6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2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8

勞工關係局之二名官員另一則為知名勞工領袖曾與聯邦勞工關係

局一名官員於晚餐時討論PATCO案其中運輸部秘書於電話中表

示某些新聞報導與事實不符當前並無解決罷工的有效方式致電

的目的並非就是否撤銷PATCO證明進行實質討論而是希望聯邦勞

工關係局加速處理本案法院認為該運輸部秘書無疑地為 5 USC

sect557(d)所稱之利害關係人致電聯邦勞工關係局之二名官員如係

就PATCO之裁決進行實體內容的討論當然為應禁止之片面接觸

然而該秘書僅就解決爭議之可能性表示個人意見及宜迅速作成決定

之期待雖然已明確地避免討論實體內容但仍不失為嘗試影響行

政機關的決定法院認為無須認定此片面接觸是否違法因為即使

違法該秘書僅關心應迅速作成決定不會影響決定之內容至於

勞工領袖與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之接觸因二人彼此私下為朋友

法院對於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接受晚餐邀約並未予以非難畢竟法

官也會有鄰居朋友及熟識之人有工作及社會上之關係此亦為

其生活中之一部分 67

67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然而該勞工領袖因贊成PATCO的立場而亟

欲直接與該官員溝通法院即予以嚴正指責並認為任何人於正式

公開之程序外就尚未作成決定之事項企圖影響有裁決權限官員的

意見為絕對無法接受的行為二人晚餐時多數的談話內容與

PATCO案無關當勞工領袖將話鋒轉至PATCO案時該官員並未制

止然而法院認定二人間的談話並未涉及任何威脅或承諾該官

員於談話中亦未表明其決定意向因此二人間的討論並未影響最後

的決定且因行政機關之決定係不利於PATCO無人因為此不當接

觸而獲益因此法院認為雖然勞工領袖與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間

56 at 589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7

189

之接觸違法但未影響聯邦勞工關係局之決定故最後仍維持聯邦

勞工關係局之原決定

因此如法院認為有合理的可能性可認定片面接觸已影響行政

機關之決定時即得推翻行政機關之決定 68

反之如行政機關之

決定並未受到片面接觸之影響時法院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即予以

尊重

4 非正式程序與禁止片面接觸

(1)非正式之行政裁決

依美國APA之明文規定僅 5 USC sect555 適用於非正式程序

換言之5 USC sect557(d)關於禁止片面接觸的規定並不適用於非正

式程序在非正式之裁決程序中通常個案中應適用之個別成文法

即已規範應遵守之特定程序此外行政機關亦可自行訂定更嚴謹

的程序規定作為非正式裁決程序中應遵守之規則而此類之程序

規定往往已與正式裁決程序之要求相當 69

68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因此非正式的行政裁

決程序中關於禁止片面接觸之要求雖然並非源自於APA而是依

32 at 96 69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103 成文法中規定非正式裁決應遵守

之程序規定者例如水清淨法(Clean Water Act)關於以非正式裁決程序

作成之裁罰決定要求須通知當事人並給予其表示意見及提出證據之合

理機會42 USC sect1319(g)(2)(A) 由行政機關自行訂定之程序規定例如

美國聯邦環境保護局對於執行水清淨法之裁罰程序即訂定大量之程序規

定40 CFR Part 22

2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0

個別法令或行政機關自行訂定之規定但往往亦與APA所規範之正

式程序的要求相當

即使於行政機關並無任何成文法之程序規定可玆遵循時仍須

回歸正當法律程序的基本精神如行政機關由他人處獲得對當事人

不利之資訊卻未給予當事人對此表示意見之機會時即與正當法

律程序之精神不符然客觀上可知一般有理性之人並不可能因片面

接觸而影響其決定時此程序瑕疵便無法導出須撤銷行政裁決的結

(2)非正式之規則訂定

非正式之規則訂定程序本質上既為立法行為即使僅須進行

通知及評論之程序行政機關仍須考量不同之因素及多元的利益關

係尤其當行政機關訂定之規則涉及私人間「有財產價值性優惠的

競爭請求」(competing claim to a valuable privilege70)時行政機關

之決定已類似於傳統的裁決行為於通知及評論的程序中往往可

能引發外界對於受管制的企業或利益分配者利用程序外接觸不當影

響行政機關的疑慮因而導致在非正式規則訂定程序中「書面聽證」

(paper hearing71)紀錄中亦會呈現片面接觸之紀錄以使其他當

事人得以表示意見 72

70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此外在現實的考量上行政機關並不樂見

片面接觸的情形發生以避免社會上產生行政機關貪腐的印象更

32 at 195 71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56 at 591 72 國內學者認為在非正式程序中僅涉及「有價特惠」(valuable privilege)之分配時始例外適用禁止片面接觸原則所指即為此意參見湯德宗

前揭註 3頁 19湯德宗前揭註 25頁 314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9

191

可能影響日後法院裁判時的態度而且一旦訂定之規則須受到司法

審查行政機關於司法程序中進行辯護時須主張規定之訂定已考

量公眾所提出的資料及意見且公眾的意見皆已呈現於公開的紀錄

中並未參考紀錄外之資訊因此實際上行政機關內部對於訂定

規則的作業規範中皆有禁止或限制片面接觸的規定 73

至於法院判決亦要求行政機關於通知公眾後即不得與利害

關係人進行片面接觸如於著名之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

74

73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195

中聯邦通訊委員會欲訂定規則

限制有線電視業者得播出之節目通知民眾得對於規則草案提出評

論意見之期間並於一九七四年十月二十五日提供不同的業者及利

益團體進行口頭說明意見的機會其中有線電視業者反對該訂定該

規則認為草擬之規則將使付費電視業者難以播送特定受歡迎的運

動節目或劇情電影而傳統電視業者及委員會本身則贊成規則之訂

定認為付費電視可能吸取免費電台的觀眾造成受歡迎節目無法

繼續在免費電台中播放的情形法院於調查過程中發現許多利益

團體或個人曾與聯邦通訊委員會之委員或委員會中之人員進行片面

接觸就規則之內容進行實體討論因此法院主動要求委員會提出

曾進行之片面接觸的清單及詳細經過而依提出之資料顯示一九

七四年十月二十五日後委員會本應就已收集之各界意見進行討論

以決定應發布規則之內容但至一九七五年三月十日間委員會之

委員仍與利害關係人會面 18 次與有線電台之利益團體會面 9 次

與動畫及運動利益團體會面 5 次法院雖承認行政機關與公眾之

74 567 F 2d 9 (DC Cir 1977)

3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2

非正式接觸如同「麵包與奶油 75

於上述案例中可知法院之所以推翻行政機關行為效力的立論

基礎在於行政機關所為之片面接觸並未充分於紀錄中公開以使

各界知悉各方利益團體之立場並進而表示意見致使行政機關最

後作成之行為有明顯重大的瑕疵此與正式程序中實體決定是否

因片面接觸之情形而受影響判斷上並無二致

」在行政事務上是不可避免的

只要在不影響司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都是適當

的本案中法院並非僅以正當法律程序的觀點進行審查而是更

進一步說明本案委員會作成的公開紀錄未反應出利益團體代表的

意見這些意見亦未公開使各界得以進行討論而這些可能進行的

討論又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內容具有重要性因此委員會與相關利

益團體所進行之片面接觸並非僅止於不適當(inadequacy)而已

法院認定聯邦通訊委員會對於有線電視業者訂定之規則應為無效

76

二對於德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觀察

(一)德國法制中無規則訂定程序

相較與前述美國 APA 將程序分為行政裁決及規則訂定之程

序德國 VwVfG 中並未就行政機關訂定規則之行為亦即就行政

機關基於法律授權而訂定法規命令(Rechtsverordnung)之行為有

一般性之規範反之是在更高位階之基本法(Grundgesetz GG)

中對於法規命令之訂定予以規範

75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56 at 594 76 至於美國法制中的規則訂定程序與我國法規命令之訂定程序是否相

當以及受司法審查之範圍是否相同並非本文此處討論之重點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1

193

依德國基本法第 80 條第 1 項之規定聯邦政府聯邦內閣首長

或邦政府皆得依據法律之授權發布法規命令其授權之內容目

的及範圍應以法律明確規定法規命令中須明列其授權之法律依

據此外如依法律之規定得為再授權者須以法規命令為再授權

之規定至於法規命令訂定之程序本條第 2 項列有應得聯邦參議

院(Bundesrat)同意之事項第 82 條則規定法規命令應由發布之

機關簽署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應公告於聯邦公報且應明定生效

日期 77除此之外基本法即無其他程序規定 78例如無須說明訂

定法規命令之理由 79

如更進一步觀察德國法制關於訂定法規命令程序與進行聽證程

序之關係則可發現基本法第 103條第 1項保障人民之聽審權(Recht

auf Gehoumlr)但僅限於法院之審判程序並不及於行政機關所為之

行政程序

更無應經聽證程序始得發布法規命令之要求

80

77 如法律及法規命令未明文規定生效時者依基本法第 80 條第 2 項規定

於聯邦公報刊行之日終了後第 14 日生效

至於VwVfG本身雖然第 28 條第 1 項有給予當事人

78 如為聯邦政府或聯邦內閣首長訂定法規命令者相關程序即依聯邦政府

內部之議事規則或聯邦內閣共同議事規則之規定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Ehler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Rn 26 79 如有說明理由之必要者主要係因部分法規命令須得聯邦參議院之同

意為使聯邦參議院了解訂定相關法規命令之目的以及基於財政及預算

分配之考量而於法規命令訂定之內部程序中說明理由而非為使一般人

民知悉了解訂定相關規範之理由Theodora Ziamou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 69 (2000) 80 PierothSchlink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ect31 Rn 1080

3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4

陳述意見機會(Gelegenheit zu geben sich zu den fuumlr die Entscheidung

erheblichen Tatsachen zu aumluszligern)之規定然係保障受不利處分之當

事人於行政處分作成前得向行政機關就與決定具有重要性之事項

表示意見之機會亦不適用於訂定法規命令之行為與美國法制相

較德國VwVfG中並未就訂定法規命令之行為及程序有所規範 81

而是以權力分立及聯邦法律執行之角度以更高位階之基本法予以

規定在確立法規命令之民主正當性源自於法律之授權及相信行

政具有訂定法規命令專業的前提下德國法制普通缺乏民眾於相關

程序中得向行政機關表示意見之機會 82自然即未就禁止當事人與

行政機關禁止片面接觸為特定之規定 83

(二)無聽證紀錄排他性之制度

德國VwVfG中規定行政程序之進行以不要式為原則但例外

規定了二種特別之程序類型一為第 63 條至第 71 條之正式行政程

81 MAHENDRA P SINGH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49 (2001) 對於德國法欠缺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要求規範不

乏相關批評意見Ziamou supra note 79 at 93-101 82 Ziamou supra note 79 at 76-77 83 然而在此處須補充說明者德國法中司法得獨立於具體個案爭議之外

直接對於特定法規命令之形式及實質合法性進行審查依德國基本法第 93條第 1 項第 2 款規定對於聯邦法令或邦法令在形式上或實質上是否符合

基本法或邦法令是否符合其他聯邦法令發生爭議或疑義時聯邦政府

邦政府或聯邦眾議院四分之一議員得聲請聯邦憲法法院作成裁判(sect93 Abs1 Nr2 GG)亦即係由最高之司法審判機關對於法規命令之合法性進

抽象法規範審查(abstrakte Normkotrolle)因此雖然於訂定之過程中為

尊重行政權之專業而較缺乏民眾參與的過程但司法權對於行政權力行

使則進行相對高密度之監督審查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3

195

序(foumlrmliches Verwaltungsverfahren)另一則為第 72 條至第 78 條

之計畫確定程序(Planfeststellungsverfahren) 84其中VwVfG第

63 條以下之正式行政程序即為我國行政程序法第五十四條以下聽

證程序所參考之程序模式 85

正式行政程序與計畫確定程序之所以為特別之程序類型即在

於二者皆須踐行一定之程序亦即聽證程序德國 VwVfG 中聽證

程序之設計重點為以言詞辯論程序取代書面陳述意見但在交互

詰問質詢證人的部分仍與美國法制審判式聽證不同而特別不

同之處在於即使進行聽證程序德國法亦仍不採取聽證紀錄排他

性法則

而計畫確定程序則於我國行政程序法

第一六四條之規定中繼受之

以正式程序為例德國VwVfG第 68 條第 4 項規定正式程序中

言詞辯論的部分應作成紀錄而同法第 69 條第 1 項則規定行政

機關應斟酌行政程序之全部結果作成決定所謂「斟酌行政程序之

全部結果作成決定」並非指行政決定之基礎僅限於言詞辯論中所得

出之結果因此即使於言詞辯論外獲悉之資訊亦得列入考慮並

依自由心證評斷而作成結論 86

84 相關概念之說明參見 KoppRamsauer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sect63 Rn 1

行政機關如認為於言詞辯論外仍

有必要詢問當事人時亦得為之且本項規定亦不要求行政機關須

親自採證(Unmittebarkeit der Beweisaufnahme)只要有足夠證據供

85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97-98 86 StelkensBonkSachs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sect69 Rn 3-4

3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6

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進行判斷即可 87

至於計畫確定程序聽證亦為確保利害關係人及一般民眾於程

序中之聽審權因此利害關係人與及時提出異議之民眾享有於聽證

期日參與討論及說明之權利(sect73 Abs6 VwVfG)於聽證期日中

於聽證機關之協助下開發行為人利害關係人及時提出異議之

民眾提出意見之權限受影響之機關等對於計畫進行言詞面對面

之討論及說明並尋求妥協及共識此亦為計畫確定程序中聽證的

精神之後聽證機關即應就聽證之結果撰寫綜合意見連同未獲

得妥協之爭點轉交確定計畫機關(sect73 Abs9 VwVfG)聽證機關

就聽證程序之結果所為之綜合意見僅供確定計畫機關作成最後裁

決時參酌而確定計畫機關仍應依其專業綜合聽證機關之意見

其他機關之意見民眾之異議甚至鑑定人之意見對於未獲共識

之爭點進行判斷並作成最後之確定計畫裁決

88

三小結

且確定計畫機關

作成決定時其考量並不以聽證程序中所呈現之文件及事實為限

仍應基於職權調查原則對於必要之事實進行調查認定應其專業

對於公益及相關私益進行衡量至於在不要式的程序中依職權調

查原則的精神更無紀錄排他性法則適用的餘地

綜合前述關於美國 APA 成文法的規定及法院實務案例的見

解不難發現行政程序中禁止行政機關與當事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

進行片面接觸的精神重要的前提在於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要

87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69 Rn 6-7 88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74 Rn 7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5

197

求因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唯一得參考者即為聽證之紀錄為確保

聽證程序中所有資料處於所有當事人得以知悉的狀態當行政機關

與特定當事人間進行片面接觸時即須作成紀錄以使參與聽證程

序之當事人得於公開程序中透過交互詰問對於所有證據進行辯論

保障程序之「公平性」換言之並非所有片面接觸皆應予以嚴厲地

非難及指摘而是當程序之公平性在客觀上對於規則之訂定或裁決

之作成造成影響時始禁止片面接觸以下略以簡表說明本文中對

於美國 APA 中關於禁止片面接觸所作的觀察

程序特色

禁止片面接觸

之依據 法院審查

非正式

程序

行政

裁決

寬鬆之

程序要

其 他 個 別 法

令行政機關自

行 訂 定 之 規

則正當法律程

片面接觸客觀上

是否影響行政決

規則

訂定

通知及

評論程

正當法律程序

私人間有財產價

值性優惠的競爭

請求公開紀錄

是否反應所有公

眾的意見是否

給予公眾討論的

機會

正式

程序

審判式聽證

證據紀錄之排他5 USC sect557(d)

片面接觸客觀上

是否影響行政決

3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8

性 定

來源作者整理

由上表可知在美國法制下即使行政程序有違反禁止片面接

觸之規定或法理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

違法或無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

響換言之違反禁止片面接觸之程序瑕疵僅具有相對之效力

至於德國法制綜合其制度之觀察可知在遵循職權調查原則

的前提下即使進行聽證程序最後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仍不受聽

證結果之拘束不適用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因此德國VwVfG中並

無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而與美國法制之思考有間 89然而須注意

者因司法對於行政決定原則上可進行全面合法性之審查僅於行

政機關享有判斷餘地之事項其審查密度受有限制故行政機關與當

事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如有片面接觸之情事司法機關仍得就行政

機關職權調查之行使及其決定之內容是否違反經驗法則及論理法

則進行審查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如有瑕疵或

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關職權之行

使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 90

89 雖然德國 VwVfG 第 21 條規定公務員行使職務有偏頗之虞(Besorgnis der Befangenheit)時應行迴避之規定然此係為確保行政程序進行之「公

正性」而美國法制中禁止片面接觸之功能係為確保當事人間的武器平等

以保障程序之「公平性」因此不同制度發揮不同的規範功能行政程

序之法制並不因有迴避制度之設計即可發揮禁止片面接觸原則的功能

應予辨明

90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7

199

參我國司法實務案例觀察

一籌設安南加油站案

在高雄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二四八二四九二五

號判決中涉及原告(即被上訴人)依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十

六條第二項之規定 91向被告台南市政府(原處分機關即上訴人)

所屬之都市發展局申請核發籌建安南加油站之設站用地可供作加油

站使用證明(下稱土地使用證明)另有同時擬於鄰近土地設置加油

站之第三公司(訴訟中之參加人下稱A公司)由X代理亦向台南

市政府都市發展局申請核發籌建長安加油站設站用地之土地使用證

明A公司於尚未取得土地證明前即向台南市政府建設局提出許

可籌建加油站之申請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對於原告先提出之土

地使用證明申請案以資料不足為由命其補正而對於A公司後提

出之申請則先行核發土地使用證明(函 1)嗣後始核發原告申請之

土地使用證明而原告旋即向台南市政府建設局提出加許可籌建油

站之申請之後台南市政府建設局以A公司已完成許可籌建加油

站申請之補件程序即發函核准A公司籌建加油站之許可(函 2)

最後則依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八條第一項第三款之規定 92

91 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 16 條第 1 項「申請設置經營加油站者除本

規則另有規定外應檢具下列文件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請籌建

之核准helliphellip」同條第 2 項「前項申請設站用地屬都市計畫地區土地

且依有關法令規定須經核准始得供作加油站使用者並應檢附直轄市縣

(市)政府核發設站用地同意作加油站使用之證明文件」

92 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 8 條第 1 項第 3 款「申請於都市計畫地區及非

都市土地甲乙丙種建築用地遊憩用地及特定目的事業用地(加油站)

3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0

同側路段五百公尺內已核發A公司加油站籌建許可為由發函駁回

原告之申請(函 3)

原告不服分別對於前述之函 1函 2 及函 3 向中央主管機關

內政部及經濟部提起訴願請求撤銷原處分但未獲救濟即向高

雄高等行政法院提起課予義務訴訟(行政訴訟法第五條第二項)行

政法院審理本案之相關爭議點除在於法律面向上對於加油站設置

管理規則第八條第一項第三款規定中所稱「先申請」之解釋外在

事實面向上則在於承辦本案之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公務員於審

理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之土地使用證明申請時是否有濫用權力之

違法承辦公務員於受理本件分別由不同公司提出土地使用證明之

申請時曾將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洩漏予被告(原處分機關)之

顧問 Y(同時受 A 公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建設加油站並為 A 公

司代理人 X 之配偶)經法院調查以該承辦公務員違反刑法第三

一八條所定之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台灣高等法院台南

分院九十三年度上易字第十九號刑事判決)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即以

該刑事判決確定之事實為基礎以公務員與當事人有行政程序外接

觸之情事認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另外高雄高

等行政法院另以被告(原處分機關)核發參加人 A 公司之土地使用

證明有恣意優先通過之差別待遇有違平等原則進而不應核發

參加人 A 公司籌建加油站之許可此二行政處分(函 1函 2)皆

設置加油站者其申請基地應符合下列規定helliphellip三同一直轄市縣(市)

內與同一路線系統之道路同側既有或先申請之加油站入口臨街面地界

至少應有五百公尺以上之距離但直轄市縣(市)政府考量車流方向

認為有設站需要者不在此限」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9

201

違法駁回原告申請加油站籌建許可之處分(函 3)亦違法判決

撤銷相關原處分及訴願決定並判命被告應依判決意旨重行依職權

調查應否核准原告之申請本判決經最高行政法院以上訴無理由而

確定維持(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決)

二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原

告向被告台北縣政府(現新北市政府)檢舉某公司違反勞動基準法

有關工時薪資給付等規定並申請調閱卷宗被告經調查後函

復原告相關調查結果並拒絕閱覽卷宗之申請原告向被告再次表

明不服被告亦函覆說明原告對此二函覆不服提起訴願未獲救

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起訴請求撤銷訴願決定命被告應對原告

作成裁罰處分並准予原告閱覽被告與被檢舉公司於行政程序外接

觸所作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在請求閱覽行政程序外接觸所作

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部分原告主張被告所屬勞工局承辦人員

曾與被檢舉公司職員以電話聯繫接觸詢問該公司板橋辦事處之地

址電話未依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作

成書面資料然行政法院認為此項接觸係被告為調查被檢舉公司是

否有原告所申訴之違法情事所必須屬行政程序調查之必要為行

政程序內之接觸如有相關文件亦屬行政決定前準備作業之文件

得拒絕閱覽之申請故原告相關主張無理由此判決見解為最高

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判字第五二六號判決維持而確定

三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三號判決中因公

4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2

平交易委員會(即被告)接獲檢舉對於台北縣(現新北市)金銀

珠寶商業同業公會(即原告)進行調查認定其有違反公平交易法

第十四條第一項聯合行為之禁止規定而裁處罰鍰原告經訴願未

獲救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提起撤銷訴訟本件涉及原告除勸導

會員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販售飾金外另曾於民國九十四年八

月二十五日由立法委員陪同原告理事長前往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

會並請教事業以低於成本之價格銷售商品是否違反公平交易法等

問題由被告之主委接見被告並作成行政程序外接觸紀錄表此

次拜會並未作成結論或有任何會議紀錄原告嗣於同年八月二十九

日發函予全體會員將被告於座談中表示之見解附於檢送函說明

欄內警告業者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出售飾金行政法院最後

認定原處分並無裁量濫用裁量怠惰或其他裁量瑕疵判決原告之

訴無理由確定

四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

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所涉之事

實並非直接與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有關之案件而係財政部台

灣省中區國稅局之公務員(原告)因涉貪瀆罪嫌經刑事訴訟免訴

判決確定後向所屬機關(被告)申請因公涉訟輔助而被否准經

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作成駁回之復審決定而向台中高等行

政法院起訴提起課予義務之訴然原告處理稅務違章檢舉案件未

依規定調查證據更於原告住處(原告配偶經營之髮廊)回答被檢

舉人配偶所提規避課稅及裁罰之方法等問題原處分機關以其違反

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未保守業務機密且迴避詢問避免於辦公處

所外與被檢舉人之關係人有所接觸而申誡乙次據此行政法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1

203

認定被告機關以原告執行職務違背法令為由而否准其涉訟輔助之請

求原處分並無不法

五小結

綜合上述案例觀察對於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仍有

下列疑義有待釐清

(一)禁止程序外接觸人之範圍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為涉及當事人具有財產價值的競爭請求之典型案例原處分機

關承辦公務員直接接觸之對象雖非提出申請之當事人及其代表人

行政法院仍認定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因此本條

第一項規定中所稱「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指為何亦即禁

止程序外接觸所規範之「人之範圍」即有釐清說明之必要

(二)禁止程序外接觸事之範圍

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

三八三六號判決)中點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一個核心的問題

程序外接觸與職權調查之間應如何進行區分何謂法所允許為職

務上所必要之接觸行為何時又屬於法律所禁止之程序外接觸而

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

三號判決)中值得思考的是當事人拜會行政機關之情事是否

屬於應受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範之情形當事人與行政機關進

行的相關討論是否須與本案實體問題有關始屬於行政程序法第

四十七條限制之情形值得深究此外藉由本件事實可進一步

4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4

引導思考程序外接觸與遊說行為之差異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

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並非直接以

公務員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為由而認定其執行職務違法但

突顯出承辦公務員日常社交生活是否亦屬於程序外接觸的問題這

些問題皆可理解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禁止程序外接觸之

「事之範圍」而應深究說明

(三)違反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律效果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行政法院雖認定本件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

但並未以此為撤銷原處分之理由最重要之論證依據仍是以原處分

機關法律解釋之見解及行政處分有違平等原則等違法情事因此

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法律效果亦為應探究之問題

肆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檢視及檢討

一規範內容及法務部函釋見解

(一)立法意旨

行政程序法(下稱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於行政院提出之

法案草案中並無相關規定於立法委員提案版本中始有相關規定

並明言係參考美國法制最後於立法院委員會審查後採行委員提

案版本而於行政程序法中明定之 93

93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7-8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3

205

依本條立法理由之說明可知立法者主要係為「求行政程序之

公平透明避免行政機關受到不當之干擾」而制定本條規範此

外行政機關「不論是基於職務推行必要之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

觸對他方當事人之權益影響甚巨為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

之權益」行政機關於作成決定前片面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

程序外之接觸原則上應予禁止 94

因此我國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者對於本條所應發揮之功能側

重於透過程序之透明公開維持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在無偏頗的疑

慮下進行行政程序此由本條規定列於第一章第七節「資訊公開」

下亦可得知此與美國法制著重於審判式聽證程序之公平給予當

事人平等表示意見之機會以符合該國憲法所蘊含正當法律程序之

精神仍有一定的差異

(二)適用範圍

1 人之範圍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拘束而不得進行程序外接獲之

人為「公務員」依學者見解應為與行政程序之進行有關之公務員

包括依法令於行政程序中執行職務之公務員 95

94 前揭註

依此見解負有不

得為程序外接觸之義務者為行政機關內與待決事項行政程序之進

行有關且依法令執行職務之公務員依體系解釋所謂行政程序

應為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行政機關即應為本法第二條

第二項第三項所稱「代表國家地方自治團體或其他行政主體表

95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49

4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6

示意思從事公共事務具有單獨法定地位之組織」及「於委託範

圍內受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至於公務員之範圍因現行法

律上對於公務員並無統一之定義規定於公務員相關法規中有國

家賠償法第二條第一項刑法第十條第一項最廣義之公務員定義

有公務員服務法第二十四條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6亦有公務人員任

用法最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7本條規定所稱之公務員範圍為何即

有解釋之必要參酌本法基於行政機關之公正性而設置之迴避制度

(本法第三十二三十三條)與本條規定源自於正當法律程序之精

神相同因此在體系歷史及目的解釋的角度上應無二致但同

樣亦面臨本法缺乏公務員定義規範的問題基於正當法律程序之法

理為確保程序之公平與公正保障當事人之權益應採最廣義的

角度認為凡依法令從事公務之人員皆屬之 98如此可避免採公

務人員任用法最狹義定義造成許多公務員公營事業人員行政

機關內之約聘僱人員被排除之情形 99

96 公務員服務法第 24 條「本法於受有俸給之文武職公務員及其他公

營事業機關服務人員均適用之」

及採公務員服務法狹義定

97 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公務人員指各機

關組織法規中除政務人員及民選人員外定有職稱及官等職等之人

員」 98 關於應依本法迴避之公務員的範圍本文贊成學者湯德宗之見解參見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4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亦

採此見解 99 依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3233 條之規定司法人員審計人員主計人

員關務人員外交領事人員警察人員教育人員醫事人員交通事

業人員及公營事業人員等皆不適用該法規定此外須依法享有俸給者

始適用公務員服務法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5

207

義造成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因未依法受有俸給而不

適用之情形至於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及第十七條雖定有公務員之

保密及自行迴避義務其規範目的在於明定公務員應受行政懲處之

情形以維持行政內部之紀律此與本法第三十一三十二及四十

七條係規範正當法律程序內涵之立法目的有間因此在公務員範圍

的解釋上無須為相同處理

本條規定限制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程序外之接

觸依立法理由之說明不論是「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觸」皆屬

限制之列 100因此受限制者為雙向接觸不論主動接觸之發動者為

公務員或當事人一方 101然未瑧明確者為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所指為何立法者於本條中明白不採用「代表人」「代理人」「輔

佐人」「法定代理人」及「利害關係人」等行政法規範或理論上常

見具有明確內涵之概念解釋上應認為係立法者有意排除使用相關

概念使用「代表利益之人」一詞可使受規範者涵蓋的範圍更為

廣泛換言之於程序中不論以自己名義或當事人名義凡宣稱為

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 102

綜合上述分析行政機關內或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

體於受委託範圍內依法令執行職務之人就其執行之承辦案件與

當事人及凡代表其利益之人(宣稱或依相關事實認定)依本法第四

或依相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

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人為行為之人皆可認為係代

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10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01 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0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0

4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8

十七條之規定皆不得為程序外接觸如此解釋涵蓋之人之範圍

雖已廣泛但如行政機關內非承辦人員之其他公務員 103

或其他已

參與或可能參與程序而有決定權之人員(例如各委員會之外聘專家

委員)仍不屬之美國 5 USC sect557(d)之規定範圍及於行政機關

內任何成員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

成員相較之下我國規定仍較狹隘

2 事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二項所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在現今

媒介多元及資訊發達的社會中接觸的方式亦隨之多元不論以任

何方式凡進行討論提供資訊甚至關說或遊說皆屬於接觸之態

樣以遊說行為為例本質上為人民受憲法上保障之請願行為 104

我國為使遊說遵循公開透明之程序防止不當利益輸送另制定

遊說法規範遊說之行為依遊說法第二條第一項遊說之定義 105以及

同法第二條第三項被遊說者之範圍 106

103 前揭註

可知遊說法著重於進行遊說

人民與中央地方首長或政務官員就政策議案進行之接觸受規

104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4(2008) 105 遊說法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遊說指遊說者意圖影響被遊說者或

其所屬機關對於法令政策或議案之形成制定通過變更或廢止而

以口頭或書面方式直接向被遊說者或其指定之人表達意見之行為」 106 遊說法第 2 條第 3 項「本法所稱被遊說者如下一總統副總統

二各級民意代表三直轄市政府縣(市)政府及鄉(鎮市)公所

正副首長四政務人員退職撫卹條例第二條第一項所定之人員」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7

209

範者不包括一般處理公務之公務員亦不及於中央地方首長或政

務官員為執行職務主動與人民進行接觸 107因此受遊說法規範之行

為與行政程序法所規範之範圍不盡相同如於特別情形下發生競合

規範的情形時例如於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中因遊說法採強制登

記及資訊公開制度(遊說法第十三條至第十九條)相關登記資料及

資訊之公開在程序上已符合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所要求之精

神至於關說 108並無其他法律就其程序及公開有特別規定仍屬

應適用本條之行為 109

至於接觸所涉及之內容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

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條立法意旨主要乃在確保

行政機關執行職務之公正性以避免偏頗縱接觸內容係屬程序事

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行政程序外接觸之事

項不分有利或不利於當事人均有本法第四十七條之適用」因此

涉及相關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反之美國

5 USC sect557(d)明文規定限於與待決事件有關之實體內容我國限

制範圍則明顯較寬對公務員產生較多桎梏此為受學者批評之

110

107 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之行為依遊說法第 5 條第 1 款之規定為排除適用

之事項相關問題參見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5 108 關說之意義可參酌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第 2 點之規定「(五)請託

關說指其內容涉及本機關(構)或所屬機關(構)業務具體事項之決定

執行或不執行且因該事項之決定執行或不執行致有違法或不當而影響

特定權利義務之虞」 109 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6 110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4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0

3 程序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定立於本法第一

章總則篇因對於「行政程序」之種類及範圍並無特別規定故舉

凡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作成行政處分締結行政契約訂定法規

命令與行政規則確定行政計畫實施行政指導及處理陳情之程序

皆屬於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行政程序與美國 5 USC sect557(d)

僅適用於進行審判式聽證程序始於指定主持聽證之行政機關等規

定內容相較本條規範之程序類型無所不包亦涵蓋整體程序然

此亦為學者指出宜檢討之處 111

4 得進行接觸之情形

公務員於行政程序中基於職務上必要所為之行為不受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限制於行政程序開始後公務員執行職務

處理待決事項所為之必要行為如受嚴格限制將造成行政機關執行

職務困難反而妨礙行政程序之進行所謂基於職務上必要之行為

如通知當事人或其代理人補提文件陳述意見或出席聽證通知當

事人提供證據資料當事人閱覽卷宗資料等 112

111 前揭註

換言之行政機關

為確定作成行為所涉及之事實關係須進行事實及證據之調查依

職權調查原則行政機關依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不受當事人主張

之拘束(本法第三十六條)因此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

定本係表彰行政程序採取職權調查原則之精神故行政機關承辦

人公務員於職權調查範圍內所為之行為即非應予禁止之程序外接

11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1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9

211

行政程序中行政機關職權調查之目的係為使行政機關了解事

實狀態及公私益狀況成為作成後續行為時之基礎此與行政訴

訟中法院為維護雙方當事人武器平等所為之職權調查並不相同不

可不察 113因此如行政機關非基於了解事實及利益狀態之目的所

為之行為即非屬職權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行政

機關打電話至被檢舉之公司該公司之地位為申請之相對人(本法

第二十條第一款)114

此外如個別法有特別程序規定時即應依該規定之目的解釋

應為之職權調查行為行政程序法中職權調查之規定即應立於補充

地位

為行政程序之當事人且行政機關係為職權

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法院稱此為「行政程序內之接觸」並無限制之

必要見解堪稱正確

115

(三)為程序外接觸之處理

因此在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定時仍須配

合待決事項所應適用之個別法規依規範目的判斷個案中職權調查

行為之必要性

既然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所指之行政程序為本法第二

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為之「行政程

113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 114 行政程序法第 20 條第 1 款「申請之相對人」為申請人請求行政機關

對其作成行政行為之人不可誤認為行政機關本身參見陳敏行政法總

論頁 771自版七版(2011) 115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8

5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2

序外」接觸即為行政機關與個案程序當事人在行政程序法規範之

程序外所為之接觸 116對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解釋如認

為凡行政程序外之接觸既為法所不許公務員本即不得為之是以

應作成紀錄或將書面文件附卷者仍為職權調查所必要之「程序內

行為」117

依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

益之人以書面方式為程序外接觸時應將所有往來書面文件附卷

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如以其他方式為程序外接觸者依同條第三

項之規定並應作成紀錄至於本項並未規定書面紀錄應附卷此

應係立法疏漏解釋上應與同條第二項之規定相同始能達成本條

之立法目的

則此見解不僅未正確認知此制度規範之目的亦有違法

規範之體系解釋更何況如此解釋公務員須將所有依職權調查事

實及證據之行為一一紀錄並予以附卷反而將造成公務員執行職務

之重大困擾因此相關說法應非的論

118

至於附卷之書面文件或紀錄應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因本條

第二項並無「主動」公開之規定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

字第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法第四十七條「亦寓

有保護公務員之目的俾使公務員於行政程序外凡與待決事件有關

之意見交換時皆應將所有往來之書面文件附卷或作成書面紀錄

(同條第二項第三項參照)以間接保護公務員」「行政機關就

11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

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37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117 此為本文發表於研討會時曾被提出之論點 118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3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1

213

待決事件縱有裁量權限亦不得恣意仍應為合義務裁量復有相當

行政救濟程序可資救濟既將接觸資料附卷供其他當事人閱覽即

已達公開之目的如認須主動通知其他當事人不僅衍生通知範圍

及技術上之爭議亦不利待決事件相關程序之迅速進行」「如與本

法第四十五條第一項『主動公開』之用語為比較可推知同法第四

十七條第二項所稱之『公開』者並無主動通知之意」故認為無

須主動公開僅須依申請而公開即可然此見解遭到學者批評認

為如此解釋過於消極本規定為個案資訊唯一主動公開之規定與

政府資訊公開法主動公開之立法目的不同且此解釋將使實體決定

前當事人仍無法知悉有程序外接觸之情形仍會引發行政機關有

偏頗的懷疑與立法意旨不符 119由立法理由觀之本項規定既為

「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之權益」並使其他當事人因文件或紀

錄附卷而有表示意見之機會 120

至於「其他當事人」當然包括申請之相對人(本法第二十條第

一款)至於已知之利害關係人行政機關得通知其參加程序(本法

第二十三條)因可藉由知悉程序外接觸情形而判斷自身利益受影響

之範圍及程序故解釋上亦屬之

如行政機關未主動公開相關資料

實無法發揮立法之功能故相關批評意見應值得贊成

121

(四)違反之法律效果

且依前述行政機關應主動公

開附卷之書面文件及紀錄時即無限制解釋「其他當事人」範圍之

必要

119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153另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2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21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

5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4

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為程序外接觸如已依同條

第二三項之規定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

開後該程序瑕疵即「補正」122

二本文之思考與檢討

但不妨害依相關法令(如公務員

服務法)及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對公務員之行政懲處責任為認定

反之如未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行

政程序即具有無法補正之瑕疵而成為得據以撤銷實體決定之事由

(一)行政法律關係中行政機關義務之規範

現代行政程序法制除以行政行為作為討論之重心外亦逐漸

著重行政法律關係(Verwaltungsrechtsverhaumlltnis)為基於行政法規

就特定事項於二個或二個以上之法律主體所產生之法律關係 123

本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為行政程序外接觸之規定即係對於

公行政明文課予之行政法上程序義務且規範於行政程序法總則部

為行政法上之權利義務關係行政法律關之成立變更或消滅可

依法令規定行政處分行政契約或事實行為並存在於具有行政

法權利能力之主體之間行政法律關係除強調人民於行政法上所享

有之權利及應負擔之義務外同時亦包含公行政主體之權利義務內

容而公行政之義務除由法律明文規定外亦可由行政依法維護

公益之一般義務或由人民之權利或由行政法上債務或補償關係

而得出

122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10-111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123 Maurer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sect8 Rn 16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3

215

分依體系解釋及國內多數見解除特別法有較嚴謹之明文規定外

為行政機關應遵循之最低程度規範 124立法者有意參酌美國APA之

立法例制定本條規定即明文課予行政機關於正當行政程序中應負

之義務我國行政程序法採行德國VwVfG之基本架構援用職權調

查原則之精神但為補強德國法制對於正當法律程序不足之處而

引進美國法制本意甚佳行政機關於個別案件中既負有維護公益

之一般義務並透過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以維護公益及私益如行

政機關於職權調查權限外進行程序外不當接觸而影響公益及私益

之保障時應屬於違背行政機關義務之程序行為即應予規範禁止

由此觀點出發即不宜認定本法第四十七條僅為訓示規定而應更

積極地承認行政機關依法負有一定之程序義務 125

(二)歷史解釋與目的解釋之思考

1 由立法理由中探知之規範目的

本法第四十七條所欲發揮之功能參酌立法理由之說明包括

防止行政機關偏頗及保障當事人權益 126

124 蔡茂寅等前揭註

因此一方面強調行政機

2頁 19-20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

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 554-557五南出版社(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 19-20(1999)少數見解認為此說無說服力並無標準足以認定行政程序法屬

「最低程度之程序保障」參見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

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

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28(2007) 125 本文就此所持之論點與審查委員之見解容或有間特此說明 126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5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6

關之公正性另一方面又強調當事人間權益之公平性因特別強調

保障當事人權益則反應出大陸法系中基本權程序保障功能之思

維此外亦希望藉此對於盛行於行政機關實務上「關說」之情形

進行規範以使關說之行為透明化 127

行政程序法中一個條文如由立法意旨觀之可同時達到程序

之公正性公平性及公開性的功能應可推知立法者對於法制設計

本質認識有不清之處因此何者始為法制本質上應遵循的精神

實應仔細思考否則將出現規範主軸不清規範範圍不明之謬誤

對於此點實不宜一概以我國法制與美國法規範不同

如此資訊之公開性亦為本

條所欲發揮之功能

128

2 由法制之規範功能為解釋

而為不同

的解釋以自圓其說

美國透過司法機關所為之判決強調 5 USC sect557(d)之規範目

的在於保障當事人間之公平性使審判式聽證程序中對於片面接

觸情事不知情之其他當事人得以有機關獲悉相關情事並表示自

己的意見姑且不論維護程序公平性為本體或係保障當事人程序之

工具 129

127 葉俊榮前揭註

禁止片面接觸之本旨仍在於維護正當法律程序中各當事人

間武器平等的精神強調的是正當法律程序中「公平」的面向此

116頁 137 128 參見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一)之說明 129 此涉及美國法上對於正當法律程序本質之討論關於工具說及本體說之

見解參見蔡穎瑩前揭註 15頁 19-24本文於此不予深論但相關討

論亦反應出即便在美國法制中程序規範是否具有獨立性或僅係發揮輔助

實體決定之功能並非有一致見解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5

217

外美國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拘束審判式聽證程序中行政機關之行

為而不適用其他程序中作成決定者原因在於該程序中採用證據

紀錄排他性行政機關僅得依紀錄資料作成決定藉此使當事人皆

得以對於紀錄中之證據及其他資訊進行攻擊防禦始產生禁止片面

接觸之法制設計

我國對於權利保障與行政程序之關聯受德國法制及其理論之

影響強調行政程序對於實體基本權保障之重要性 130

(三)規範範圍之釐清

解釋上正

當行政程序有助於行政機關作成正確決定以避免人民之權益受到

不法之侵害因此保障當事人於程序中武器平等之公平性應有助

於發揮此行政程之基本功能我國繼受美國法制於行政程序法中

增設德國法上所無之禁止程序外接觸的規定在規範功能上即應為

摘取該法制特別之規範功能以強化我國行政程序法制因此本

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在解釋上仍應強調側重於正當法律程序中之

「公平性」保障當事人間進行攻擊防禦時之武器平等藉以保障其

實體權利否則錯誤認知本條之規範功能即易掉入行政繁瑣的

工作泥沼中亦即不論於何種程序中公務員執行職務進行調查

皆作成紀錄或將所有書面附卷以求自保而使本條成為促進行

政彈性及效率之障礙是故為使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能夠發揮

一定之規範功能在解釋上即應為一定之調整及限縮

1 適用的程序類型宜限制

130 例如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於政治庇護案中即明白指出行政程序有助保障

實體之基本權利BVerfGE 56 216 (236ff)

5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8

本法第四十七條列於行政程序法總則導致不論最後行政行為

的態樣為何皆適用之本條規定如此結果與本條立法精神大相逕

庭實有限縮之必要否則亦與效率的要求不符 131以行政指導及

陳情為例本質上為非正式行政行為未發生實質法律效果並無

須適用禁止片面接觸以維護當事人間武器平等之必要而行政規

則為行政機關內部規範欠缺直接對外拘束人民權利義務之法律

效果亦無適用之必要至於法規命令本質上為「一般性政策的

制定」本即應廣納各方意見實不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 132而重點實為各方在訂定規範的過程中有對等的討論對話機

會因此本質上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以保障當事人間公平的行

為為行政處分及行政契約此二大行政行為態樣 133

至於在作成行政處分及締結行政契約之程序中對照美國及德

國法制尚須進一步檢視我國聽證程序之設計

134

131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11(2001)

我國關於程序類

型的設計類似於德國法制而非美國法制本法雖有要式聽證程

序之設計亦規定聽證須作成紀錄(本法第六十四條第一項)然除

132 湯德宗前揭註 122頁 109 133 計畫確定裁決性質上亦為行政處分且涉及多元利益的調和如日後我

國確實執行確定計畫之程序自應適用本法第 47 條之規範 134 本法並未就締結行政契約應進行聽證之規定然如舉行聽證可使其他利

害關係人有參與程序之機會且如作成行政處分依法應舉行聽證但締結

替代該行政處分之行政契約卻無須聽證可能使行政契約成為規避聽證的

工具參見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

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

集頁 282元照出版社(2002)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7

219

法規有明文規定外聽證紀錄為行政機關作成行政處分時應斟酌之

文件(本法第一八條第一項)並非唯一具有排他性之資料遵循

職權調查原則之法理而與德國法制相近因此如欲保留本法第四

十七條之規定並貫徹前述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理精神本文建議

於修法增訂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效力的前提下建議限縮本法第

四十七條規定而僅適用於特別程序中即正式聽證程序及計畫確定

程序此處所持限縮本法第四十七條程序態樣適用範圍之見解主

要論證依據為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與當事人間公平性的關聯此為

德國法制所無行政程序法立法之際我國繼受美國法時亦未配合

建立相關觀念也因此導致現行規定過度擴張禁止程序外接觸之範

圍造成法理邏輯混亂亦可能成為行政機關及公務員之掣肘因

此本文此處之見解亦僅建議係回歸法理一致性而提出之修正意見

而已

2 人的範圍宜擴大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所規制之人一方為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

一方為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達前述立法目的使所有相關

資料皆呈現當事人面前理論上本條宜儘量包括所有可能建立接觸

之管道因此受規範之人的範圍宜擴大因此在解釋代表當事人利

益之人時不應侷限凡宣稱為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或依相

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

人為行為之人皆應屬之不限於代表人代理人或輔佐人等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涉及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分別提出之設籌加油站申請且

二者之申請具有排他的競爭性如依美國法制屬於涉及「有財產

5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0

價值性優惠的競爭請求」之事件特別應注意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承辦公務員有洩漏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予被告機關之顧問 Y

的情形而被判刑確定於參加人 A 公司之申請事件中名義上之

申請人為該顧問 Y 之配偶 X於論斷是否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

一項之規定時即涉及參加人 A 公司被告顧問 YY 之配偶 X 彼

此間的利益關係在 X 提出之申請案所進行之行政程序中實際上

之申請人仍為 A 公司原處分機關未明察 X 是否係以代理人身分提

出申請命其提出委任書處理有可議之處而承辦公務員雖係與

被告顧問 Y 接觸以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由此情形亦

可判定承辦公務員既已受理 X 作為 A 公司代理人所提出之申請

案且 Y 一方面為該申請案中代理人 X 之配偶且同時亦受 A 公

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興建加油站依相關事證可認定 X 係為 A 公

司之利益為行為與其配偶及 A 公司間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

故可認為承辦公務員係主動接觸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於 X 代理 A

公司提出申請之程序中有為程序外接觸之情形本案原審判決及最

高法院判決中僅援引刑事判決所確定之事實直接認為承辦公務

員於處理原告申請之案件中認定與X所為之接觸係屬於違反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情形不僅未就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

件進行涵攝說明未仔細辨明不同程序間之當事人及代表其利益人

的關係雖結論並無錯誤但推論仍未臻嚴謹明確

然而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是否只限於承辦公務員我國法的

解釋與美國法明文規定不同美國法明文規定機關內所有成員或其

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皆不得進行

片面接觸不限作成決定之人員如此始可歸避承辦人員透過機關

內其他人進行接觸卻不受規範的可能我國規範之範圍過於狹隘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9

221

此亦為建議宜修正之處

3 事的範圍宜限縮

如前所述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九六二

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時「縱接觸內容係屬

程序事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因此涉及相關

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此與美國法之規定不

同然誠如前述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中 135法官以「麵包與奶油」的關係來形容行政機

關與公眾間非正式之接觸互動表示公務員實不可能脫離公眾生活

而獨立存在且在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中 136法官亦以人情事理的角度看待

公務員的社交生活因此行政機關與公眾之接觸只要在不影響司

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並無全面禁止之必要只

有對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問題進行程序外接觸可能引起當事人公平

防禦的疑慮始有限制之必要前述法務部之見解不僅誤認禁止

程序外接觸之立法目的過於側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忽視當事人

間的公平性且理想性地過度限制程序外接觸之事項忽略人情事

理應不可採因此建議修改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規定明文

限定於就待決事項之實體問題為接觸時始有限制之必要 137

於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

字第五三號判決)中當事人曾由立法委員陪同前往原處分機關

135 567 F 2d 9 (DC Cir 1977) 13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137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6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2

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會討論法律解釋問題因原處分機關依本法

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作成紀錄附卷故無違法情事可言然嚴

格說來本案當事人拜會原處分機關時討論法律解釋問題並非違

法禁止之關說行為亦不屬於遊說法所定應強制登記之行為且如

未涉及個別具體案件之實體問題而限於法律解釋之請益則本質上

亦不應屬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情形本無須受限制當

然為免爭議及為求自保行政機關得製作相關紀錄但仍應與本法

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無涉

至於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

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公務員受理違反贈與稅法之稅務違章案件

於妻子經營的髮廊中遇見被檢舉人之妻子詢問被檢舉人所涉及之逃

漏稅事件公務員告知若主張被檢舉人無贈與情事應出具有關書

面資料以為證明最後並認定被檢舉人無逃漏稅情事而擬簽結該檢

舉案本案中被檢舉人既為稅務違章事件中之當事人其妻在客

觀上可認為代表其利益之人公務員應不得與其於程序外就逃漏稅

事件之實體問題為接觸公務員於自家經營的髮廊面對被檢舉人之

妻子提出相關詢問而為答覆時與前述案例不同之處在於公務員

並非僅就抽象法規範的解釋進行回答而已就承辦之被檢舉案件具

體內容之認定可能性進行回答應已涉及實體問題公務員與被檢

舉人之妻子所為之接觸已超越公務員社交生活之對話範圍已屬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外接觸實應依本法第四十七

條第二項第三項之規定作成書面紀錄並予以附卷及公開

(四)重視違反之法律效果

行政機關公務員所為之行政程序外之接觸行為姑不論可能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1

223

生公務員懲處之法律效果但就行政程序之法制而言可經由依本

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規定作成紀錄將書面文件附卷並

主動公開而將此瑕疵予以補正未損及當事人程序中武器平等之

公平性然未經補正之瑕疵即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而未踐

行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所要求之行為者依美國法制之

觀點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違法或無

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響即使

採職權調查原則之德國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

如有瑕疵或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

關之行為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二國法制對於程序瑕

疵之法律效果實有異曲同工之處 138

反觀我國對於公務員所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行政機關之處

置較強調對於公務員之行政懲處

139

138 關於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參見本文貳三之論述

而未仔細審酌其行為是否該當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件是否已依同條第二項第三項規

定為補正之行為亦未審酌未補正者此程序瑕疵對於實體決定影響

之程度而法院於爭訟案件中主要仍審酌實體決定之違法性而

未深入論證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對於實

體決定之影響及重要性我國法院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論證之深度

及密度依本文前述觀察與美國司法實務相較實仍有相當大之

差距因此行政機關及法院宜強化對於本條規定之認識及解釋

139 經查詢公務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之保障案件決定書查詢系統(httpwwwcsptcgovtwptcindexasp)以公務員違反公務員服務法第 4 條保密義

務而作成之復審或再申訴決定至民國 100 年止即計有 14 筆決定書

6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4

而對於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合法性進行審查時更須體認程序外接

觸之程序瑕疵與實體決定間之關聯性並進行深入說理論證如此

始可提升本條規定之重要性並落實禁止程序外接觸而確保當事人

程序權益之法理精神

伍結語重新檢視聽證法制之契機

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繼受美國法制並將其融合至以德國法

制為主軸的行政程序法時未深入探究美國正當法律程序之精神

APA 中程序類型之特性即於行政程序法中強行置入禁止片面接觸

之規定本文以相當篇幅介紹美國 5 USC sect557(d)禁止片面接觸之

法理及實務案例並與德國法制進行比較目的即在於突顯現行規

定法理混淆及制度設計缺乏一貫性的缺失此外台北高等行法院

九十四年度訴字第七五二號判決及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五年度判字第

一二三九號判決此一具有高度重要性及爭議性的案件中(高速公路

電子收費系統案或稱為 ETC 案)中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重

要性未受重視益發突顯我國實務界對於此制度之認識有限因此

本文嘗試以回歸法制本旨的角度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禁止程序外

接觸之規定重新檢視其立法目的並對於本條之適用範圍提出檢

討修正之意見

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德國

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備受爭

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聽證程序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3

225

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到重視在

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際如能重新

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程序之法制得以

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化」有所助益

6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6

參考文獻

書籍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

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

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5

227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期刊文獻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 8-21(1999)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3-120

(2008)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

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

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1-33(2007)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2-17(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

頁 18-33(1999)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12 TEX TECH

ADMIN L J 223-279 (2011)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6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8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專書論文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

頁 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

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

壽論文集」頁 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

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

總論篇頁 112-168三民書局(1998)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49元照出版

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

行政程序法論頁 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51-83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7

229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67-209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 25-155元照出版社

三版(200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

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6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0

摘要

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公務員與當事人為行

政程序外接觸的規定係仿自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而本

條自行政程序法施行至今逾十年以來並非行政法學界及司法實

務界重視及討論的重點然而本條規定卻為行政機關在具體程序

中重視之規範甚至可能導致行政機關承辦人員在具體情形中無

所適所或形成困擾因此本文先就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關於禁止

片面接觸之規範針對成文法規定及司法實務案例進行說明及觀

察以掌握美國相關法制之精神及本旨此外亦介紹德國法制之

精神並就我國司法實務涉及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案例進行

觀察探究我國對於本條精神之運用是否仍有待釐清之處在回

歸法制本旨之深入研究後即不難發現此程序機制之基本功能

在於確保正式的聽證程序中當事人間攻防之程序公平性並非著

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總則部

分而非強調聽證程序公正性之維持在體例安排上即與制度之

本質混淆亦容易導致實務見解不明確而產生許多疑義

面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

德國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

備受爭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

聽證程序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

到重視在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

際如能重新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9

231

程序之法制得以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

化」有所助益

7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2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 Review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n the American and German Legal Systems

Ling-Ching Fu

Abstract

sect47 APA of Taiwan stipulates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and follows the regulations in the APA of the USA

Since the APA in Taiwan came into effect in 2001 this regulation

hasnrsquot stayed in the center of the legal researches and practice in

Taiwan Howeve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public officials in

concrete case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eaning and the nature of this

regulation the similar regulations an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he

USA are first examined in this article Meanwhile the German legal

system regarding this problem is also introduce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aiwan will be also intensive observed The application

possibility of sect47 APA of Taiwan as well as the viewpoints in the

practice will be acquainted At last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protects the fairness

between the concerned parties in the formal hearing procedures but

not the neutrality of the responsible authority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1

233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nature of this legal institution has

not been correctly understood in Taiwan It leads to the result that

the APA of Taiwan should be further reformed An amendment of the

APA of Taiwan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Keywords ex parte communication due process hearing trial-type

hearing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 formal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8-21(1999)
  •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113-120(2008)
  •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1-33(2007)
  •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2-17(2001)
  •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18-33(1999)
  •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112-168三民書局(1998)
  •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4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51-83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67-20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25-155元照出版社三版(2006)
  •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 摘要
    • Abstract
Page 12: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由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 …cycu.lawbank.com.tw/Download/30/01300005.pdf接觸或禁止片面接觸為核心議題之研究論著。即使在司法實務上,也

1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74

one)

完全依呈現的證據作成決定(decision based only on the

vidence presented)

選任辯護人的權利(counsel)

作成紀錄(the making of a record)

說明理由(statement of reasons)

公眾參與(public attendance)

司法審查之機會(judicial review)

因此美國憲法所保障的正當程序強調應遵循公平公正及

公開的精神在資訊公開透明的情形下使各方當事人有平等表達

意見的機會並由中立決定者主導程序之進行以保障當事人之權

益確保決定之正確性而行政機關面對複雜之事務應作成決定時

對於正當程序的要求程度即愈高然對於行政機關而言就複雜事

務作成決定時問題的重心往往並不在於其中所出現的利益衝突

真正引發問題者更在於資訊的片面呈現(ex parte presentations)23

3 司法實務見解-援引正當程序條款之精神為判決

導致行政機關無法作成客觀正確的決定因此行政機關為片面接

觸所受限制之範圍為片面接觸後應採取之措施等即為正當程序

要求下須加以重視的問題

23 Cornelius J Peck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 236 (1962)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13

175

綜前所述在一九七六年APA修法加入禁止片面接觸條款前

行使公權力者與當事人如有片面接觸法院係依美國聯邦憲法增補

條文中正當程序條款的精神對於行使公權力者之行為進行評價

例如在Sangmon Valley Television Corp v United States案 24中申請

人向聯邦通訊委員會(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FCC)

提出遷移電視頻道之申請然於舉行聽證期間申請人分別邀請委

員會委員共進午餐並於一九五五年及一九五六年贈送每位委員火

雞此外於委員會作成決定前申請人分別寫信予每位委員說

明遷移電視頻道之好處但信件並未列入紀錄其他反對者即無從

知悉法院認為本案本質上為行政機關規則訂定(rulemaking)

的行為然社區間遷移頻道涉及對於「有財產價值性優惠的競爭請

求」(competing claim to a valuable privilege)25為調和不同利益衝

突並尋求解決方式本於公平(fairness)的要求行政機關相關程

序須以公開的方式進行因委員會的委員與當事人曾進行私下接

觸法院宣告委員會的行為無效並應重新進行程序法院並強調

如此極度有偏見的行為應無法予以維持 26

24 269 F 2d 221 (DC Cir 1959)

25 JERRY L MASHAW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593 (2009) 學者湯德宗則將 ldquovaluable privilegerdquo 譯為「有價

特惠」參見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前揭註 3頁 18湯德宗論行

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314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26 本文於此處未就其他案例多所研究著墨主要在於此處僅為就 APA 於

1976 年修法增訂禁止片面接觸條款前介紹法院援引正當法律程序的精神

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進行審查至於 1976 年 APA 增訂禁止片面接觸條款

後始為本文後續之重點

1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76

於前述案例中法院認為 FCC 應以公開之程序與申請人為接觸

討論以使列於競爭地位之他人得以知悉相關情事而 FCC 於本案

中已嚴重違反聽證應公開之精神法院即未維持 FCC 之決定由此

可知在一九七六年 APA 修法加入禁止片面接觸條款前行政程序

中如發生片面接觸的情形因相關接觸未列入紀錄牴觸聽證程序

公開的精神致使其他當事人無從知悉並提出有利於己的事證或

進行詰問更因此嚴重影響聽證程序的公平性法院認定有違憲法

所強調的正當法律程序精神

(二)1976 年聯邦行政程序法修法後

1 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規範之程序態樣

APA於一九六六年編入美國聯邦法典第 5 篇後同年資訊自由

法案(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通過並編入 5 USC sect552 中一

九七四年隱私法案(Privacy Act)則編入 5 USC sect552(a)中一九

七六年政府陽光法案(Government in the Sunshine Act)編入 5 USC

sect552(b)中 27

在前一步對於APA中禁止片面接觸之規範進行研究前首先須

先了解APA所規範程序態樣的差異美國APA所規範的行政程序

將機關之行為分為規則訂定(rule making)及行政裁決(adjudication)

而同年APA亦加入了禁止片面接觸(ex parte

communication)的規定

27 Government in the Sunshine Act Pub L No 94-409 sect4(a) 90 Stat 1246 (1976) (codified at 5 USC sect557 (d) (1976))相關說明參見羅傳賢美國

行政程序法論頁 7五南出版社(198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15

177

二種訂定規則為行政機關擬定修正或廢止規則之程序 28而

規則則為執行解釋或補充法律或政策或規定機關之組織

程序或職務之機關文書之全部或一部具有普遍或特別之適用性及

向後生效之效力 29所謂行政裁決係指行政機關作成決定(order)

之程序 30而決定則為行政機關就訂定規則以外之事項所為全部

或一部之最終處置(final disposition)31換言之行政裁決即為行

政機關訂定規則以外所作之終局決定其態樣多元形式不一而

足 32主要的特徵在於行政機關人員適用法律於特定事實而對於

特定人或特定多數人所為之決定 33

此外以機關是否應以進行審判式聽證程序( trial-type

hearing)並以聽證紀錄所載作為決定之基準可將行政程序區分為

正式(formal)及非正式(informal)二種程序

性質上規則訂定即為行政立

法之行為而行政裁決則為對於特定事項作成之最終處置

34

28 5 USC sect551(5)

至於何時須進行

29 5 USC sect551(4) 30 5 USC sect551(7) 31 5 USC sect551(6) 決定內容包括核發執照其形式為准許否准禁止

或宣告在所不問 32 WILLIAM F FUNK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74 (2009) 33 Id at 74 因此有學者認為此接近大陸法系行政處分之概念參見羅傳

賢前揭註 27頁 64然而實際上美國 APA 所稱之行政裁決泛指行

政機關訂定規則以外之所有作成決定的行為態樣相較於我國行政程序法

第 92 條關於行政處分之定義限於行政機關對於公法上具體事件所為對外

直接發生法律效果之單方行政行為可知美國法上行政裁決之概念範圍

仍較為廣泛 34 5 USC sect554(a) sect553(c)

1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78

正式的程序則須另有成文法的規定實際上美國聯邦政府在具

體個案進行裁決而應依法律規定適用 5 USC sect554 sect556 及sect557

之正式程序並基於聽證紀錄作成裁決決定的情形只占極少數

換言之絕大多數之事件是進行非正式程序作成裁決決定 35

至於規則制定程序依 5 USC sect553(b) (c)之規定訂定規

則之機關須將規則之草案為一般性公告(general notice)刊載於

聯邦公報並給予權益可能受影響之相關民眾提供評論

(comment)之機會於踐行此公告及評論之程序後行政機關

綜合民眾之意見發布規則並應就規則所依據之基礎目的為

簡要之說明此即為非正式規則訂定程序之三階段

而在

非正式裁決程序中不強制進行審判式聽證而是依事件之性質

行政機關擁有較大的程序自由APA的條文僅 5 USC sect555 相關

附屬事項之規定會適用於非正式之行政裁決程序

36因此非

正式之規則訂定程序又稱為「公告及評論的規則訂定」

(notice-and-comment rulemaking)37至於正式之規則訂定程序

於進行公告及評論後須如同作成正式裁決一般進行審判式聽

證程序並以聽證紀錄為準發布規則因此正式之規則訂程

序至為繁複且須例外有成文法規定須依聽證紀錄時 38

35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始進行

正式規則訂定程序

9 at 247 36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323 37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183 38 5 USC sect553(c)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17

179

綜上所述綜合行政裁決及規則訂定之行為態樣以及是否

應行審判式聽證程序即得以下表簡示美國 APA 之程序模組而

灰色部分即為常見之程序類型

行政裁決 規則訂定

非正式程序 5 USC sect555

附屬事項

5 USC sect553

通知評論

正式程序

5 USC sect554

通知當事人職能分工 39

5 USC sect556

審判式聽證唯一紀錄

5 USC sect556

審判式聽證唯一紀錄

5 USC sect557

正式決定禁止片面接觸

5 USC sect557

正式決定禁止片面接觸

來源作者綜合整理 40

2 禁止片面接觸之相關規定

39 Separation of functions又譯為「職能分離」或「審查職務分立」基於

任何人不得自斷其案的法理5 USC sect554(d)(2)規定行政機關內負有調

查或檢舉職權之成員不得參與該事件或與該事件有事實上關聯的裁決決

定對於相關事件亦不得提供作成裁決決定者任何諮詢意見或提出建議

性決定因此多由專職獨立之行政法官(administrative law judge)進行

聽證並作成裁決決定以確保裁決之公正客觀參見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80-286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6-103 湯德宗

前揭註 2行政程序法頁 28123由此可知職能分工為 APA 中為保

障聽證程序公正性所為之制度設計 40 相關資料來源亦參見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48 湯德宗

前揭註 25頁 327

1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0

APA 於一九七六年加入禁止片面接觸(ex parte communication)

相關規定其中 5 USC sect551(14)為關於片面接觸之定義

5 USC sect551(14)

片面接觸係指未合理事先通知所有當事人且未列入公開紀

錄之口頭或書面接觸但請求與本節規定之事件或待決事項有

關之情況報告不在此限

此外5 USC sect557(d)則為禁止片面接觸之明文規定

5 USC sect557(d)

(1)任何機關於進行 5 USC sect557(a)規定之程序應遵守下列

之規定但依法律授權處理當事人一方事務之範圍內不在此

(A)於機關外之利害關係人不得與機關內之任何成員行

政法官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

之成員就有關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內容造成或故意促成片面

接觸41

(B)機關內之任何成員行政法官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

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不得與任何於機關外之

利害關係人就有關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內容造成或故意促成

片面接觸

(C)機關內之任何成員行政法官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

41 「就有關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內容」( relevant to the merits of the proceeding)係參酌學者湯德宗見解之翻譯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2行

政程序法頁 1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19

181

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如接受造成或故意促

成本項禁止之接觸者應將下列資料列入程序中之公開紀錄

(i)所有書面往來資料

(ii)記載所有口頭往來要旨之備忘錄

(iii)針對(i)及(ii)之情形所有書面答覆和記載所有口

頭答覆要旨之備忘錄

(D)因當事人故意造成或促成接觸後而違反本項相關規定

者為與公平性及事件所涉及成文法之立法目的一致機關

行政法官或其他主持聽證之成員得要求該當事人說明其主張

或利益不應於作成決定時被廢棄駁回或忽視之理由或其他

因違反而造成之不利益影響

(E)本項禁止規定於開始指定舉行聽證之機關時起適用且

不得晚於就待決事件為聽證通知後但可歸責進行接觸之人知

悉將為聽證通知者本項之禁止規定自其知悉時開始適用

(2)本項規定不得構成對國會隱瞞資訊之依據

此外須注意者5 USC sect557 共計有(a)至(d)四項規定

而 5 USC sect557(a)則明白規定本條適用於依 5 USC sect556 舉行之

聽證復依 5 USC sect556(a)之規定5 USC sect556 適用於依 5 USC

sect553 規則訂定及 5 USC sect554 裁決舉行之聽證程序由此可知5

USC sect557(d)關於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僅適用於行政裁決及規則

訂定時舉行聽證之正式程序

3 正式程序與禁止片面接觸

2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2

(1)審判式之聽證

APA規範的正式程序係指依成文法之規定程序之進行須遵

守一定的要求特別是須由行政機關舉行聽證程序後並依紀錄之

資料(on the record)作成決定 42

當聯邦行政機關為行政裁決時如依成文法之規定須依紀錄

之資料始得作成決定者除有 5 USC sect554(a)所列之法定排除事

項外

因此聽證程序之進行為正式程

序的重要核心須遵守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相關程序規定

43即應依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規定進行聽證程序在聽

證程序中當事人得提出證據及反證進行交互詰問質詢證人

而主持聽證程序者得為行政機關組成機關成員之一人或數人

或依 31 USC sect3105 之規定所任命之行政法官一人或數人 44實

務上基於職能分工之考量 45多由專任中立之行政法官

(administrative law judge ALJ)為之 46

42 5 USC sect553(c) sect554(a)

以避免機關首長或機關

成員的公正性受到質疑行政法官由行政機關任命具有專業之

技術經驗及知識且不受行政機關之指揮更不得行使與其職

43 5 USC sect554(a)規定無須進行聽證之情形如嗣後須受司法審判並

於法院更新審理事實之事項行政法官外(31 USC sect3105)其他行政官

員之選用及任期完全基於檢查試驗或選舉而作成決定之事項與軍事

外交事務有關之行為行政機關作為法院代理人之事件核發勞工代表之

證明 44 5 USC sect556(b) 45 關於職能分工之說明參見前揭註 39 46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1 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17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1

183

務或責任牴觸之事務 47因此聽證程序之設計就主導程序者的中

立性及程序進行之嚴謹性而言已類似於法院中所進行的司法審

判程序故正式裁決程序中所進行之聽證亦稱之為審判式聽證

(trial-type hearing)48或準司法聽證(quasi-judicial hearing)49

與非正式裁決程序中所進行之程序不同 50

至於規則訂定之行為行政機關於進行通知及評論程序後是

否須進行 5 USC sect556 sect557 規定之審判式聽證程序APA中則無

明確規範僅於 5 USC sect553(c)規定如成文法規定須舉行聽證時

始適用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規定然而訂定規則時所牽涉的人數

眾多利益關係複雜如須一一進行提出證據交互詰問質詢證

人等程序不僅曠日費時實際上亦有執行困難最後可能導致行

政機關放棄訂定規則因此考量行政之彈性及效率在美國最高法

院的判決中對於 5 USC sect553(c)所謂「成文法規定」之解釋即相

當陜隘必須成文法明白規定適用或參考準用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規定須於機關舉行聽證後並依紀錄之資料始得訂定規則時

47 31 USC sect3105 48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79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31 49 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164亦因此行政機關於經正式聽證程序後

作成行政裁決已類似司法權對於主張不同利益之當事人間之事務作出判

斷決定故其權限之行使已具有準司法權之作用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65163 50 二者主要的差別在於行政機關作成最後裁決決定時是否須依書面紀

錄作成在非正式程序中僅須給予當事人以書面或口頭陳述意見的機會

即可不一定須以二造兼聽的方式作成書面紀錄參見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164

2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4

始應進行正式之審判式聽證程序 51

(2)聽證紀錄之排他性

否則通知及評論之規則訂定

程序即已滿足規則訂定所須符合的正當程序要求

審判式聽證程序的特色即在於行政法官主持程序進行使當

事人提出證據進行交互詰問並可質詢證人並對於程序的進行

作成紀錄最後行政機關僅得依據紀錄作成決定因此行政法官

有二項主要任務 52主持聽證提出初步決定(initial decision)或

建議性決定(recommended decision)53

51 United States v Allegheny-Ledlum Steel Corp 406 US 742 (1972) United States v Florida East Coast Railroad Co 410 US 224 (1973)

在行政法官主持下的聽證

程序即如同聯邦法院中進行的審判程序所有證據包括證人證

詞證物與事件相關之全部文書及請求文件皆於行政法官面前

提出並作成紀錄且此為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參考之唯一紀錄(the

52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2 53 依 5 USC sect557(b)之規定行政法官作成之決定分為二種初步決定及

建議性決定行政法官依聽證紀錄作成之決定為初步決定如當事人不

於一定期間內向行政機關提出異議或行政機關未主動復查無須進行其他

程序該初步決定即自動成為行政機關所為之終局決定然經異議或復查

後行政機關即不受初步決定之拘束可重新依聽證紀錄案件事實等問

題為審查並作成裁決不受行政法官初步決定之影響此外當作成決

定之行政機關未自行受理證據之審理時行政法官於特定案件中原則上

應作成具有諮詢性質之建議性決定僅於行政機關自願接受時始發生對外

之效力See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4 然而行政法官提出之決

定是初步決定或建議性決定仍取決於行政機關之意思See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3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3

185

exclusive record54)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須完全依照聽證程序中

作成之證據紀錄此亦稱為「紀錄之排他性」(the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55如此可使參與聽證程序之當事人得以獲悉所有對其不利

之證據並於公開程序中透過交互詰問對於證據進行辯論如果行

政機關可以自由考量紀錄以外之事實及證據而作成決定而未給當

事人回應之機會將嚴重影響當事人間之武器平等及聽證之公平性

(fairness)然而在另一方面培養民眾對於行政機關決定之信心

給予行政機關獲悉重要資訊的機會鼓勵受管制者及受影響之人民

與行政機關合作也是在了解程序中片面接觸的界限時不可忽略的

因素 56

(3)禁止片面接觸之基本精神

美國APA即為綜合考量各項因素後就聽證時產生紀錄

外證據的情形而有禁止片面接觸之明文規範

聽證時最可能出現紀錄以外證據的情形即為作成決定之行政

官員於聽證程序外與有利害關係之當事人一方有所接觸且未作

成紀錄5 USC sect551(14)關於片面接觸之定義特別強調係非當事

人知情亦無從由紀錄知悉之接觸而依 5 USC sect557(d)(1)之規

定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與任何利害關係人皆不得進行非其他利害

關係知情亦無從由紀錄知悉之接觸以落實聽證紀錄排他性的要

求本條規定僅適用於正式聽證程序中並不論行政機關係為行政

裁決或規則訂定之程序然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並不適用於正式

54 5 USC sect556(e) 55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6 56 STEPHEN G BREYER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584 (2006)

2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6

聽證開始前的行政調查階段 57

禁止片面接觸之事務範圍限於與待決事項有關之實體內容

因此與行政法官進行一般社交活動並不違反此規定

亦不適用於非正式程序

58受禁止片

面接觸拘束之人除當事人外尚包括對於決定有利害關係之人

(interested person)59

此外不僅行政機關外之人(person)受到拘束

例如聯邦環境保護局對於特定業者是否違

反空氣清淨法(Clean Air Act)作成決定時即得禁止與該決定有利

害關係之特定環境保護團體或代表石油產業的特定貿易團體與行

政法官或環境異議委員會(Environmental Appeal Board EAB)進行

片面接觸因此所謂利害關係並非限於法律上利害關係及於有

事實上利害關係之人即因行政機關之決定而可能受影響之人

60行政機關

內之人員亦不得主動與機關外之人民接觸學者稱此為「雙向」

禁止片面接觸 61至於聽證程序中開始受禁止片面接觸拘束之時

點為負責進行聽證之行政機關被指定時且最晚不得逾對當事人

及利害關係人為聽證之通知時此外對於片面接觸具有可歸責性

之人一旦知悉將為聽證通知時自知悉時起即不得再為片面接觸 62

(4)片面接觸之程序瑕疵及其影響

57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80 58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5 59 Id at 95 60 依 5 USC sect551(2)之定義規定所謂人(person)係指機關以外之自然

人合夥公司協會或其他公私組織 61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5 USC sect557(d)(1)(A)(B) 62 5 USC sect557(d)(1)(E)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5

187

在並非所有當事人皆受到通知的情形下行政機關與他人有接

觸時行政機關負有作成紀錄之義務行政機關內與當事人進行接

觸之人須將所有往來資料以書面方式列入紀錄中 63換言之此

時首要之務即為作成紀錄此外並通知所有當事人相關情事使

其得於行政機關作成決定前就片面接觸的相關情形表示意見以

彌補聽證公平性受影響的可能而在極少數的情形下如係由當事

人一方明知且故意就實體內容與行政機關為片面接觸時為維護公

平性及事件所涉及成文法之立法目的主持聽證之人如行政法官

得命當事人說明其請求不得被拒絕或其利益不得被忽視之原因 64

至於該行政決定是否有效仍留待司法機關之裁判 65

此外違反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時並不因行政機關將片面接

觸之情事附卷於聽證紀錄中該程序瑕疵即自動被治癒(補正)司

法機關仍應就該瑕疵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是否造成實體上的影響進

行判斷而裁判是否維持行政機關之決定例如於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

66

63 5 USC sect557(d)(1)(C)

中因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anization(PATCO)於一九

八一年帶領一空運航管員工會之成員違法罷工聯邦勞工關係局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 FLRA)即依相關法律規定撤銷

PATCO之證明PATCO對此提起司法救濟本案係聯邦勞工關係局

就特定事件所為之行政裁決法院審理本案時發現有二個片面接

觸的情形其一為運輸部秘書曾於一九八一年八月十三日致電聯邦

64 5 USC sect557(d)(1)(D) 65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8 6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2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8

勞工關係局之二名官員另一則為知名勞工領袖曾與聯邦勞工關係

局一名官員於晚餐時討論PATCO案其中運輸部秘書於電話中表

示某些新聞報導與事實不符當前並無解決罷工的有效方式致電

的目的並非就是否撤銷PATCO證明進行實質討論而是希望聯邦勞

工關係局加速處理本案法院認為該運輸部秘書無疑地為 5 USC

sect557(d)所稱之利害關係人致電聯邦勞工關係局之二名官員如係

就PATCO之裁決進行實體內容的討論當然為應禁止之片面接觸

然而該秘書僅就解決爭議之可能性表示個人意見及宜迅速作成決定

之期待雖然已明確地避免討論實體內容但仍不失為嘗試影響行

政機關的決定法院認為無須認定此片面接觸是否違法因為即使

違法該秘書僅關心應迅速作成決定不會影響決定之內容至於

勞工領袖與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之接觸因二人彼此私下為朋友

法院對於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接受晚餐邀約並未予以非難畢竟法

官也會有鄰居朋友及熟識之人有工作及社會上之關係此亦為

其生活中之一部分 67

67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然而該勞工領袖因贊成PATCO的立場而亟

欲直接與該官員溝通法院即予以嚴正指責並認為任何人於正式

公開之程序外就尚未作成決定之事項企圖影響有裁決權限官員的

意見為絕對無法接受的行為二人晚餐時多數的談話內容與

PATCO案無關當勞工領袖將話鋒轉至PATCO案時該官員並未制

止然而法院認定二人間的談話並未涉及任何威脅或承諾該官

員於談話中亦未表明其決定意向因此二人間的討論並未影響最後

的決定且因行政機關之決定係不利於PATCO無人因為此不當接

觸而獲益因此法院認為雖然勞工領袖與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間

56 at 589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7

189

之接觸違法但未影響聯邦勞工關係局之決定故最後仍維持聯邦

勞工關係局之原決定

因此如法院認為有合理的可能性可認定片面接觸已影響行政

機關之決定時即得推翻行政機關之決定 68

反之如行政機關之

決定並未受到片面接觸之影響時法院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即予以

尊重

4 非正式程序與禁止片面接觸

(1)非正式之行政裁決

依美國APA之明文規定僅 5 USC sect555 適用於非正式程序

換言之5 USC sect557(d)關於禁止片面接觸的規定並不適用於非正

式程序在非正式之裁決程序中通常個案中應適用之個別成文法

即已規範應遵守之特定程序此外行政機關亦可自行訂定更嚴謹

的程序規定作為非正式裁決程序中應遵守之規則而此類之程序

規定往往已與正式裁決程序之要求相當 69

68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因此非正式的行政裁

決程序中關於禁止片面接觸之要求雖然並非源自於APA而是依

32 at 96 69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103 成文法中規定非正式裁決應遵守

之程序規定者例如水清淨法(Clean Water Act)關於以非正式裁決程序

作成之裁罰決定要求須通知當事人並給予其表示意見及提出證據之合

理機會42 USC sect1319(g)(2)(A) 由行政機關自行訂定之程序規定例如

美國聯邦環境保護局對於執行水清淨法之裁罰程序即訂定大量之程序規

定40 CFR Part 22

2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0

個別法令或行政機關自行訂定之規定但往往亦與APA所規範之正

式程序的要求相當

即使於行政機關並無任何成文法之程序規定可玆遵循時仍須

回歸正當法律程序的基本精神如行政機關由他人處獲得對當事人

不利之資訊卻未給予當事人對此表示意見之機會時即與正當法

律程序之精神不符然客觀上可知一般有理性之人並不可能因片面

接觸而影響其決定時此程序瑕疵便無法導出須撤銷行政裁決的結

(2)非正式之規則訂定

非正式之規則訂定程序本質上既為立法行為即使僅須進行

通知及評論之程序行政機關仍須考量不同之因素及多元的利益關

係尤其當行政機關訂定之規則涉及私人間「有財產價值性優惠的

競爭請求」(competing claim to a valuable privilege70)時行政機關

之決定已類似於傳統的裁決行為於通知及評論的程序中往往可

能引發外界對於受管制的企業或利益分配者利用程序外接觸不當影

響行政機關的疑慮因而導致在非正式規則訂定程序中「書面聽證」

(paper hearing71)紀錄中亦會呈現片面接觸之紀錄以使其他當

事人得以表示意見 72

70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此外在現實的考量上行政機關並不樂見

片面接觸的情形發生以避免社會上產生行政機關貪腐的印象更

32 at 195 71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56 at 591 72 國內學者認為在非正式程序中僅涉及「有價特惠」(valuable privilege)之分配時始例外適用禁止片面接觸原則所指即為此意參見湯德宗

前揭註 3頁 19湯德宗前揭註 25頁 314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9

191

可能影響日後法院裁判時的態度而且一旦訂定之規則須受到司法

審查行政機關於司法程序中進行辯護時須主張規定之訂定已考

量公眾所提出的資料及意見且公眾的意見皆已呈現於公開的紀錄

中並未參考紀錄外之資訊因此實際上行政機關內部對於訂定

規則的作業規範中皆有禁止或限制片面接觸的規定 73

至於法院判決亦要求行政機關於通知公眾後即不得與利害

關係人進行片面接觸如於著名之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

74

73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195

中聯邦通訊委員會欲訂定規則

限制有線電視業者得播出之節目通知民眾得對於規則草案提出評

論意見之期間並於一九七四年十月二十五日提供不同的業者及利

益團體進行口頭說明意見的機會其中有線電視業者反對該訂定該

規則認為草擬之規則將使付費電視業者難以播送特定受歡迎的運

動節目或劇情電影而傳統電視業者及委員會本身則贊成規則之訂

定認為付費電視可能吸取免費電台的觀眾造成受歡迎節目無法

繼續在免費電台中播放的情形法院於調查過程中發現許多利益

團體或個人曾與聯邦通訊委員會之委員或委員會中之人員進行片面

接觸就規則之內容進行實體討論因此法院主動要求委員會提出

曾進行之片面接觸的清單及詳細經過而依提出之資料顯示一九

七四年十月二十五日後委員會本應就已收集之各界意見進行討論

以決定應發布規則之內容但至一九七五年三月十日間委員會之

委員仍與利害關係人會面 18 次與有線電台之利益團體會面 9 次

與動畫及運動利益團體會面 5 次法院雖承認行政機關與公眾之

74 567 F 2d 9 (DC Cir 1977)

3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2

非正式接觸如同「麵包與奶油 75

於上述案例中可知法院之所以推翻行政機關行為效力的立論

基礎在於行政機關所為之片面接觸並未充分於紀錄中公開以使

各界知悉各方利益團體之立場並進而表示意見致使行政機關最

後作成之行為有明顯重大的瑕疵此與正式程序中實體決定是否

因片面接觸之情形而受影響判斷上並無二致

」在行政事務上是不可避免的

只要在不影響司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都是適當

的本案中法院並非僅以正當法律程序的觀點進行審查而是更

進一步說明本案委員會作成的公開紀錄未反應出利益團體代表的

意見這些意見亦未公開使各界得以進行討論而這些可能進行的

討論又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內容具有重要性因此委員會與相關利

益團體所進行之片面接觸並非僅止於不適當(inadequacy)而已

法院認定聯邦通訊委員會對於有線電視業者訂定之規則應為無效

76

二對於德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觀察

(一)德國法制中無規則訂定程序

相較與前述美國 APA 將程序分為行政裁決及規則訂定之程

序德國 VwVfG 中並未就行政機關訂定規則之行為亦即就行政

機關基於法律授權而訂定法規命令(Rechtsverordnung)之行為有

一般性之規範反之是在更高位階之基本法(Grundgesetz GG)

中對於法規命令之訂定予以規範

75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56 at 594 76 至於美國法制中的規則訂定程序與我國法規命令之訂定程序是否相

當以及受司法審查之範圍是否相同並非本文此處討論之重點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1

193

依德國基本法第 80 條第 1 項之規定聯邦政府聯邦內閣首長

或邦政府皆得依據法律之授權發布法規命令其授權之內容目

的及範圍應以法律明確規定法規命令中須明列其授權之法律依

據此外如依法律之規定得為再授權者須以法規命令為再授權

之規定至於法規命令訂定之程序本條第 2 項列有應得聯邦參議

院(Bundesrat)同意之事項第 82 條則規定法規命令應由發布之

機關簽署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應公告於聯邦公報且應明定生效

日期 77除此之外基本法即無其他程序規定 78例如無須說明訂

定法規命令之理由 79

如更進一步觀察德國法制關於訂定法規命令程序與進行聽證程

序之關係則可發現基本法第 103條第 1項保障人民之聽審權(Recht

auf Gehoumlr)但僅限於法院之審判程序並不及於行政機關所為之

行政程序

更無應經聽證程序始得發布法規命令之要求

80

77 如法律及法規命令未明文規定生效時者依基本法第 80 條第 2 項規定

於聯邦公報刊行之日終了後第 14 日生效

至於VwVfG本身雖然第 28 條第 1 項有給予當事人

78 如為聯邦政府或聯邦內閣首長訂定法規命令者相關程序即依聯邦政府

內部之議事規則或聯邦內閣共同議事規則之規定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Ehler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Rn 26 79 如有說明理由之必要者主要係因部分法規命令須得聯邦參議院之同

意為使聯邦參議院了解訂定相關法規命令之目的以及基於財政及預算

分配之考量而於法規命令訂定之內部程序中說明理由而非為使一般人

民知悉了解訂定相關規範之理由Theodora Ziamou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 69 (2000) 80 PierothSchlink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ect31 Rn 1080

3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4

陳述意見機會(Gelegenheit zu geben sich zu den fuumlr die Entscheidung

erheblichen Tatsachen zu aumluszligern)之規定然係保障受不利處分之當

事人於行政處分作成前得向行政機關就與決定具有重要性之事項

表示意見之機會亦不適用於訂定法規命令之行為與美國法制相

較德國VwVfG中並未就訂定法規命令之行為及程序有所規範 81

而是以權力分立及聯邦法律執行之角度以更高位階之基本法予以

規定在確立法規命令之民主正當性源自於法律之授權及相信行

政具有訂定法規命令專業的前提下德國法制普通缺乏民眾於相關

程序中得向行政機關表示意見之機會 82自然即未就禁止當事人與

行政機關禁止片面接觸為特定之規定 83

(二)無聽證紀錄排他性之制度

德國VwVfG中規定行政程序之進行以不要式為原則但例外

規定了二種特別之程序類型一為第 63 條至第 71 條之正式行政程

81 MAHENDRA P SINGH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49 (2001) 對於德國法欠缺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要求規範不

乏相關批評意見Ziamou supra note 79 at 93-101 82 Ziamou supra note 79 at 76-77 83 然而在此處須補充說明者德國法中司法得獨立於具體個案爭議之外

直接對於特定法規命令之形式及實質合法性進行審查依德國基本法第 93條第 1 項第 2 款規定對於聯邦法令或邦法令在形式上或實質上是否符合

基本法或邦法令是否符合其他聯邦法令發生爭議或疑義時聯邦政府

邦政府或聯邦眾議院四分之一議員得聲請聯邦憲法法院作成裁判(sect93 Abs1 Nr2 GG)亦即係由最高之司法審判機關對於法規命令之合法性進

抽象法規範審查(abstrakte Normkotrolle)因此雖然於訂定之過程中為

尊重行政權之專業而較缺乏民眾參與的過程但司法權對於行政權力行

使則進行相對高密度之監督審查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3

195

序(foumlrmliches Verwaltungsverfahren)另一則為第 72 條至第 78 條

之計畫確定程序(Planfeststellungsverfahren) 84其中VwVfG第

63 條以下之正式行政程序即為我國行政程序法第五十四條以下聽

證程序所參考之程序模式 85

正式行政程序與計畫確定程序之所以為特別之程序類型即在

於二者皆須踐行一定之程序亦即聽證程序德國 VwVfG 中聽證

程序之設計重點為以言詞辯論程序取代書面陳述意見但在交互

詰問質詢證人的部分仍與美國法制審判式聽證不同而特別不

同之處在於即使進行聽證程序德國法亦仍不採取聽證紀錄排他

性法則

而計畫確定程序則於我國行政程序法

第一六四條之規定中繼受之

以正式程序為例德國VwVfG第 68 條第 4 項規定正式程序中

言詞辯論的部分應作成紀錄而同法第 69 條第 1 項則規定行政

機關應斟酌行政程序之全部結果作成決定所謂「斟酌行政程序之

全部結果作成決定」並非指行政決定之基礎僅限於言詞辯論中所得

出之結果因此即使於言詞辯論外獲悉之資訊亦得列入考慮並

依自由心證評斷而作成結論 86

84 相關概念之說明參見 KoppRamsauer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sect63 Rn 1

行政機關如認為於言詞辯論外仍

有必要詢問當事人時亦得為之且本項規定亦不要求行政機關須

親自採證(Unmittebarkeit der Beweisaufnahme)只要有足夠證據供

85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97-98 86 StelkensBonkSachs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sect69 Rn 3-4

3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6

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進行判斷即可 87

至於計畫確定程序聽證亦為確保利害關係人及一般民眾於程

序中之聽審權因此利害關係人與及時提出異議之民眾享有於聽證

期日參與討論及說明之權利(sect73 Abs6 VwVfG)於聽證期日中

於聽證機關之協助下開發行為人利害關係人及時提出異議之

民眾提出意見之權限受影響之機關等對於計畫進行言詞面對面

之討論及說明並尋求妥協及共識此亦為計畫確定程序中聽證的

精神之後聽證機關即應就聽證之結果撰寫綜合意見連同未獲

得妥協之爭點轉交確定計畫機關(sect73 Abs9 VwVfG)聽證機關

就聽證程序之結果所為之綜合意見僅供確定計畫機關作成最後裁

決時參酌而確定計畫機關仍應依其專業綜合聽證機關之意見

其他機關之意見民眾之異議甚至鑑定人之意見對於未獲共識

之爭點進行判斷並作成最後之確定計畫裁決

88

三小結

且確定計畫機關

作成決定時其考量並不以聽證程序中所呈現之文件及事實為限

仍應基於職權調查原則對於必要之事實進行調查認定應其專業

對於公益及相關私益進行衡量至於在不要式的程序中依職權調

查原則的精神更無紀錄排他性法則適用的餘地

綜合前述關於美國 APA 成文法的規定及法院實務案例的見

解不難發現行政程序中禁止行政機關與當事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

進行片面接觸的精神重要的前提在於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要

87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69 Rn 6-7 88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74 Rn 7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5

197

求因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唯一得參考者即為聽證之紀錄為確保

聽證程序中所有資料處於所有當事人得以知悉的狀態當行政機關

與特定當事人間進行片面接觸時即須作成紀錄以使參與聽證程

序之當事人得於公開程序中透過交互詰問對於所有證據進行辯論

保障程序之「公平性」換言之並非所有片面接觸皆應予以嚴厲地

非難及指摘而是當程序之公平性在客觀上對於規則之訂定或裁決

之作成造成影響時始禁止片面接觸以下略以簡表說明本文中對

於美國 APA 中關於禁止片面接觸所作的觀察

程序特色

禁止片面接觸

之依據 法院審查

非正式

程序

行政

裁決

寬鬆之

程序要

其 他 個 別 法

令行政機關自

行 訂 定 之 規

則正當法律程

片面接觸客觀上

是否影響行政決

規則

訂定

通知及

評論程

正當法律程序

私人間有財產價

值性優惠的競爭

請求公開紀錄

是否反應所有公

眾的意見是否

給予公眾討論的

機會

正式

程序

審判式聽證

證據紀錄之排他5 USC sect557(d)

片面接觸客觀上

是否影響行政決

3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8

性 定

來源作者整理

由上表可知在美國法制下即使行政程序有違反禁止片面接

觸之規定或法理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

違法或無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

響換言之違反禁止片面接觸之程序瑕疵僅具有相對之效力

至於德國法制綜合其制度之觀察可知在遵循職權調查原則

的前提下即使進行聽證程序最後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仍不受聽

證結果之拘束不適用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因此德國VwVfG中並

無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而與美國法制之思考有間 89然而須注意

者因司法對於行政決定原則上可進行全面合法性之審查僅於行

政機關享有判斷餘地之事項其審查密度受有限制故行政機關與當

事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如有片面接觸之情事司法機關仍得就行政

機關職權調查之行使及其決定之內容是否違反經驗法則及論理法

則進行審查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如有瑕疵或

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關職權之行

使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 90

89 雖然德國 VwVfG 第 21 條規定公務員行使職務有偏頗之虞(Besorgnis der Befangenheit)時應行迴避之規定然此係為確保行政程序進行之「公

正性」而美國法制中禁止片面接觸之功能係為確保當事人間的武器平等

以保障程序之「公平性」因此不同制度發揮不同的規範功能行政程

序之法制並不因有迴避制度之設計即可發揮禁止片面接觸原則的功能

應予辨明

90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7

199

參我國司法實務案例觀察

一籌設安南加油站案

在高雄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二四八二四九二五

號判決中涉及原告(即被上訴人)依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十

六條第二項之規定 91向被告台南市政府(原處分機關即上訴人)

所屬之都市發展局申請核發籌建安南加油站之設站用地可供作加油

站使用證明(下稱土地使用證明)另有同時擬於鄰近土地設置加油

站之第三公司(訴訟中之參加人下稱A公司)由X代理亦向台南

市政府都市發展局申請核發籌建長安加油站設站用地之土地使用證

明A公司於尚未取得土地證明前即向台南市政府建設局提出許

可籌建加油站之申請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對於原告先提出之土

地使用證明申請案以資料不足為由命其補正而對於A公司後提

出之申請則先行核發土地使用證明(函 1)嗣後始核發原告申請之

土地使用證明而原告旋即向台南市政府建設局提出加許可籌建油

站之申請之後台南市政府建設局以A公司已完成許可籌建加油

站申請之補件程序即發函核准A公司籌建加油站之許可(函 2)

最後則依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八條第一項第三款之規定 92

91 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 16 條第 1 項「申請設置經營加油站者除本

規則另有規定外應檢具下列文件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請籌建

之核准helliphellip」同條第 2 項「前項申請設站用地屬都市計畫地區土地

且依有關法令規定須經核准始得供作加油站使用者並應檢附直轄市縣

(市)政府核發設站用地同意作加油站使用之證明文件」

92 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 8 條第 1 項第 3 款「申請於都市計畫地區及非

都市土地甲乙丙種建築用地遊憩用地及特定目的事業用地(加油站)

3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0

同側路段五百公尺內已核發A公司加油站籌建許可為由發函駁回

原告之申請(函 3)

原告不服分別對於前述之函 1函 2 及函 3 向中央主管機關

內政部及經濟部提起訴願請求撤銷原處分但未獲救濟即向高

雄高等行政法院提起課予義務訴訟(行政訴訟法第五條第二項)行

政法院審理本案之相關爭議點除在於法律面向上對於加油站設置

管理規則第八條第一項第三款規定中所稱「先申請」之解釋外在

事實面向上則在於承辦本案之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公務員於審

理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之土地使用證明申請時是否有濫用權力之

違法承辦公務員於受理本件分別由不同公司提出土地使用證明之

申請時曾將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洩漏予被告(原處分機關)之

顧問 Y(同時受 A 公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建設加油站並為 A 公

司代理人 X 之配偶)經法院調查以該承辦公務員違反刑法第三

一八條所定之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台灣高等法院台南

分院九十三年度上易字第十九號刑事判決)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即以

該刑事判決確定之事實為基礎以公務員與當事人有行政程序外接

觸之情事認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另外高雄高

等行政法院另以被告(原處分機關)核發參加人 A 公司之土地使用

證明有恣意優先通過之差別待遇有違平等原則進而不應核發

參加人 A 公司籌建加油站之許可此二行政處分(函 1函 2)皆

設置加油站者其申請基地應符合下列規定helliphellip三同一直轄市縣(市)

內與同一路線系統之道路同側既有或先申請之加油站入口臨街面地界

至少應有五百公尺以上之距離但直轄市縣(市)政府考量車流方向

認為有設站需要者不在此限」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9

201

違法駁回原告申請加油站籌建許可之處分(函 3)亦違法判決

撤銷相關原處分及訴願決定並判命被告應依判決意旨重行依職權

調查應否核准原告之申請本判決經最高行政法院以上訴無理由而

確定維持(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決)

二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原

告向被告台北縣政府(現新北市政府)檢舉某公司違反勞動基準法

有關工時薪資給付等規定並申請調閱卷宗被告經調查後函

復原告相關調查結果並拒絕閱覽卷宗之申請原告向被告再次表

明不服被告亦函覆說明原告對此二函覆不服提起訴願未獲救

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起訴請求撤銷訴願決定命被告應對原告

作成裁罰處分並准予原告閱覽被告與被檢舉公司於行政程序外接

觸所作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在請求閱覽行政程序外接觸所作

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部分原告主張被告所屬勞工局承辦人員

曾與被檢舉公司職員以電話聯繫接觸詢問該公司板橋辦事處之地

址電話未依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作

成書面資料然行政法院認為此項接觸係被告為調查被檢舉公司是

否有原告所申訴之違法情事所必須屬行政程序調查之必要為行

政程序內之接觸如有相關文件亦屬行政決定前準備作業之文件

得拒絕閱覽之申請故原告相關主張無理由此判決見解為最高

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判字第五二六號判決維持而確定

三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三號判決中因公

4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2

平交易委員會(即被告)接獲檢舉對於台北縣(現新北市)金銀

珠寶商業同業公會(即原告)進行調查認定其有違反公平交易法

第十四條第一項聯合行為之禁止規定而裁處罰鍰原告經訴願未

獲救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提起撤銷訴訟本件涉及原告除勸導

會員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販售飾金外另曾於民國九十四年八

月二十五日由立法委員陪同原告理事長前往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

會並請教事業以低於成本之價格銷售商品是否違反公平交易法等

問題由被告之主委接見被告並作成行政程序外接觸紀錄表此

次拜會並未作成結論或有任何會議紀錄原告嗣於同年八月二十九

日發函予全體會員將被告於座談中表示之見解附於檢送函說明

欄內警告業者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出售飾金行政法院最後

認定原處分並無裁量濫用裁量怠惰或其他裁量瑕疵判決原告之

訴無理由確定

四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

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所涉之事

實並非直接與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有關之案件而係財政部台

灣省中區國稅局之公務員(原告)因涉貪瀆罪嫌經刑事訴訟免訴

判決確定後向所屬機關(被告)申請因公涉訟輔助而被否准經

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作成駁回之復審決定而向台中高等行

政法院起訴提起課予義務之訴然原告處理稅務違章檢舉案件未

依規定調查證據更於原告住處(原告配偶經營之髮廊)回答被檢

舉人配偶所提規避課稅及裁罰之方法等問題原處分機關以其違反

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未保守業務機密且迴避詢問避免於辦公處

所外與被檢舉人之關係人有所接觸而申誡乙次據此行政法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1

203

認定被告機關以原告執行職務違背法令為由而否准其涉訟輔助之請

求原處分並無不法

五小結

綜合上述案例觀察對於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仍有

下列疑義有待釐清

(一)禁止程序外接觸人之範圍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為涉及當事人具有財產價值的競爭請求之典型案例原處分機

關承辦公務員直接接觸之對象雖非提出申請之當事人及其代表人

行政法院仍認定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因此本條

第一項規定中所稱「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指為何亦即禁

止程序外接觸所規範之「人之範圍」即有釐清說明之必要

(二)禁止程序外接觸事之範圍

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

三八三六號判決)中點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一個核心的問題

程序外接觸與職權調查之間應如何進行區分何謂法所允許為職

務上所必要之接觸行為何時又屬於法律所禁止之程序外接觸而

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

三號判決)中值得思考的是當事人拜會行政機關之情事是否

屬於應受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範之情形當事人與行政機關進

行的相關討論是否須與本案實體問題有關始屬於行政程序法第

四十七條限制之情形值得深究此外藉由本件事實可進一步

4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4

引導思考程序外接觸與遊說行為之差異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

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並非直接以

公務員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為由而認定其執行職務違法但

突顯出承辦公務員日常社交生活是否亦屬於程序外接觸的問題這

些問題皆可理解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禁止程序外接觸之

「事之範圍」而應深究說明

(三)違反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律效果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行政法院雖認定本件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

但並未以此為撤銷原處分之理由最重要之論證依據仍是以原處分

機關法律解釋之見解及行政處分有違平等原則等違法情事因此

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法律效果亦為應探究之問題

肆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檢視及檢討

一規範內容及法務部函釋見解

(一)立法意旨

行政程序法(下稱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於行政院提出之

法案草案中並無相關規定於立法委員提案版本中始有相關規定

並明言係參考美國法制最後於立法院委員會審查後採行委員提

案版本而於行政程序法中明定之 93

93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7-8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3

205

依本條立法理由之說明可知立法者主要係為「求行政程序之

公平透明避免行政機關受到不當之干擾」而制定本條規範此

外行政機關「不論是基於職務推行必要之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

觸對他方當事人之權益影響甚巨為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

之權益」行政機關於作成決定前片面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

程序外之接觸原則上應予禁止 94

因此我國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者對於本條所應發揮之功能側

重於透過程序之透明公開維持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在無偏頗的疑

慮下進行行政程序此由本條規定列於第一章第七節「資訊公開」

下亦可得知此與美國法制著重於審判式聽證程序之公平給予當

事人平等表示意見之機會以符合該國憲法所蘊含正當法律程序之

精神仍有一定的差異

(二)適用範圍

1 人之範圍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拘束而不得進行程序外接獲之

人為「公務員」依學者見解應為與行政程序之進行有關之公務員

包括依法令於行政程序中執行職務之公務員 95

94 前揭註

依此見解負有不

得為程序外接觸之義務者為行政機關內與待決事項行政程序之進

行有關且依法令執行職務之公務員依體系解釋所謂行政程序

應為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行政機關即應為本法第二條

第二項第三項所稱「代表國家地方自治團體或其他行政主體表

95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49

4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6

示意思從事公共事務具有單獨法定地位之組織」及「於委託範

圍內受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至於公務員之範圍因現行法

律上對於公務員並無統一之定義規定於公務員相關法規中有國

家賠償法第二條第一項刑法第十條第一項最廣義之公務員定義

有公務員服務法第二十四條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6亦有公務人員任

用法最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7本條規定所稱之公務員範圍為何即

有解釋之必要參酌本法基於行政機關之公正性而設置之迴避制度

(本法第三十二三十三條)與本條規定源自於正當法律程序之精

神相同因此在體系歷史及目的解釋的角度上應無二致但同

樣亦面臨本法缺乏公務員定義規範的問題基於正當法律程序之法

理為確保程序之公平與公正保障當事人之權益應採最廣義的

角度認為凡依法令從事公務之人員皆屬之 98如此可避免採公

務人員任用法最狹義定義造成許多公務員公營事業人員行政

機關內之約聘僱人員被排除之情形 99

96 公務員服務法第 24 條「本法於受有俸給之文武職公務員及其他公

營事業機關服務人員均適用之」

及採公務員服務法狹義定

97 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公務人員指各機

關組織法規中除政務人員及民選人員外定有職稱及官等職等之人

員」 98 關於應依本法迴避之公務員的範圍本文贊成學者湯德宗之見解參見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4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亦

採此見解 99 依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3233 條之規定司法人員審計人員主計人

員關務人員外交領事人員警察人員教育人員醫事人員交通事

業人員及公營事業人員等皆不適用該法規定此外須依法享有俸給者

始適用公務員服務法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5

207

義造成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因未依法受有俸給而不

適用之情形至於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及第十七條雖定有公務員之

保密及自行迴避義務其規範目的在於明定公務員應受行政懲處之

情形以維持行政內部之紀律此與本法第三十一三十二及四十

七條係規範正當法律程序內涵之立法目的有間因此在公務員範圍

的解釋上無須為相同處理

本條規定限制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程序外之接

觸依立法理由之說明不論是「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觸」皆屬

限制之列 100因此受限制者為雙向接觸不論主動接觸之發動者為

公務員或當事人一方 101然未瑧明確者為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所指為何立法者於本條中明白不採用「代表人」「代理人」「輔

佐人」「法定代理人」及「利害關係人」等行政法規範或理論上常

見具有明確內涵之概念解釋上應認為係立法者有意排除使用相關

概念使用「代表利益之人」一詞可使受規範者涵蓋的範圍更為

廣泛換言之於程序中不論以自己名義或當事人名義凡宣稱為

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 102

綜合上述分析行政機關內或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

體於受委託範圍內依法令執行職務之人就其執行之承辦案件與

當事人及凡代表其利益之人(宣稱或依相關事實認定)依本法第四

或依相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

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人為行為之人皆可認為係代

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10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01 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0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0

4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8

十七條之規定皆不得為程序外接觸如此解釋涵蓋之人之範圍

雖已廣泛但如行政機關內非承辦人員之其他公務員 103

或其他已

參與或可能參與程序而有決定權之人員(例如各委員會之外聘專家

委員)仍不屬之美國 5 USC sect557(d)之規定範圍及於行政機關

內任何成員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

成員相較之下我國規定仍較狹隘

2 事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二項所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在現今

媒介多元及資訊發達的社會中接觸的方式亦隨之多元不論以任

何方式凡進行討論提供資訊甚至關說或遊說皆屬於接觸之態

樣以遊說行為為例本質上為人民受憲法上保障之請願行為 104

我國為使遊說遵循公開透明之程序防止不當利益輸送另制定

遊說法規範遊說之行為依遊說法第二條第一項遊說之定義 105以及

同法第二條第三項被遊說者之範圍 106

103 前揭註

可知遊說法著重於進行遊說

人民與中央地方首長或政務官員就政策議案進行之接觸受規

104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4(2008) 105 遊說法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遊說指遊說者意圖影響被遊說者或

其所屬機關對於法令政策或議案之形成制定通過變更或廢止而

以口頭或書面方式直接向被遊說者或其指定之人表達意見之行為」 106 遊說法第 2 條第 3 項「本法所稱被遊說者如下一總統副總統

二各級民意代表三直轄市政府縣(市)政府及鄉(鎮市)公所

正副首長四政務人員退職撫卹條例第二條第一項所定之人員」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7

209

範者不包括一般處理公務之公務員亦不及於中央地方首長或政

務官員為執行職務主動與人民進行接觸 107因此受遊說法規範之行

為與行政程序法所規範之範圍不盡相同如於特別情形下發生競合

規範的情形時例如於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中因遊說法採強制登

記及資訊公開制度(遊說法第十三條至第十九條)相關登記資料及

資訊之公開在程序上已符合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所要求之精

神至於關說 108並無其他法律就其程序及公開有特別規定仍屬

應適用本條之行為 109

至於接觸所涉及之內容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

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條立法意旨主要乃在確保

行政機關執行職務之公正性以避免偏頗縱接觸內容係屬程序事

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行政程序外接觸之事

項不分有利或不利於當事人均有本法第四十七條之適用」因此

涉及相關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反之美國

5 USC sect557(d)明文規定限於與待決事件有關之實體內容我國限

制範圍則明顯較寬對公務員產生較多桎梏此為受學者批評之

110

107 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之行為依遊說法第 5 條第 1 款之規定為排除適用

之事項相關問題參見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5 108 關說之意義可參酌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第 2 點之規定「(五)請託

關說指其內容涉及本機關(構)或所屬機關(構)業務具體事項之決定

執行或不執行且因該事項之決定執行或不執行致有違法或不當而影響

特定權利義務之虞」 109 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6 110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4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0

3 程序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定立於本法第一

章總則篇因對於「行政程序」之種類及範圍並無特別規定故舉

凡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作成行政處分締結行政契約訂定法規

命令與行政規則確定行政計畫實施行政指導及處理陳情之程序

皆屬於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行政程序與美國 5 USC sect557(d)

僅適用於進行審判式聽證程序始於指定主持聽證之行政機關等規

定內容相較本條規範之程序類型無所不包亦涵蓋整體程序然

此亦為學者指出宜檢討之處 111

4 得進行接觸之情形

公務員於行政程序中基於職務上必要所為之行為不受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限制於行政程序開始後公務員執行職務

處理待決事項所為之必要行為如受嚴格限制將造成行政機關執行

職務困難反而妨礙行政程序之進行所謂基於職務上必要之行為

如通知當事人或其代理人補提文件陳述意見或出席聽證通知當

事人提供證據資料當事人閱覽卷宗資料等 112

111 前揭註

換言之行政機關

為確定作成行為所涉及之事實關係須進行事實及證據之調查依

職權調查原則行政機關依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不受當事人主張

之拘束(本法第三十六條)因此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

定本係表彰行政程序採取職權調查原則之精神故行政機關承辦

人公務員於職權調查範圍內所為之行為即非應予禁止之程序外接

11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1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9

211

行政程序中行政機關職權調查之目的係為使行政機關了解事

實狀態及公私益狀況成為作成後續行為時之基礎此與行政訴

訟中法院為維護雙方當事人武器平等所為之職權調查並不相同不

可不察 113因此如行政機關非基於了解事實及利益狀態之目的所

為之行為即非屬職權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行政

機關打電話至被檢舉之公司該公司之地位為申請之相對人(本法

第二十條第一款)114

此外如個別法有特別程序規定時即應依該規定之目的解釋

應為之職權調查行為行政程序法中職權調查之規定即應立於補充

地位

為行政程序之當事人且行政機關係為職權

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法院稱此為「行政程序內之接觸」並無限制之

必要見解堪稱正確

115

(三)為程序外接觸之處理

因此在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定時仍須配

合待決事項所應適用之個別法規依規範目的判斷個案中職權調查

行為之必要性

既然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所指之行政程序為本法第二

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為之「行政程

113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 114 行政程序法第 20 條第 1 款「申請之相對人」為申請人請求行政機關

對其作成行政行為之人不可誤認為行政機關本身參見陳敏行政法總

論頁 771自版七版(2011) 115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8

5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2

序外」接觸即為行政機關與個案程序當事人在行政程序法規範之

程序外所為之接觸 116對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解釋如認

為凡行政程序外之接觸既為法所不許公務員本即不得為之是以

應作成紀錄或將書面文件附卷者仍為職權調查所必要之「程序內

行為」117

依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

益之人以書面方式為程序外接觸時應將所有往來書面文件附卷

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如以其他方式為程序外接觸者依同條第三

項之規定並應作成紀錄至於本項並未規定書面紀錄應附卷此

應係立法疏漏解釋上應與同條第二項之規定相同始能達成本條

之立法目的

則此見解不僅未正確認知此制度規範之目的亦有違法

規範之體系解釋更何況如此解釋公務員須將所有依職權調查事

實及證據之行為一一紀錄並予以附卷反而將造成公務員執行職務

之重大困擾因此相關說法應非的論

118

至於附卷之書面文件或紀錄應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因本條

第二項並無「主動」公開之規定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

字第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法第四十七條「亦寓

有保護公務員之目的俾使公務員於行政程序外凡與待決事件有關

之意見交換時皆應將所有往來之書面文件附卷或作成書面紀錄

(同條第二項第三項參照)以間接保護公務員」「行政機關就

11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

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37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117 此為本文發表於研討會時曾被提出之論點 118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3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1

213

待決事件縱有裁量權限亦不得恣意仍應為合義務裁量復有相當

行政救濟程序可資救濟既將接觸資料附卷供其他當事人閱覽即

已達公開之目的如認須主動通知其他當事人不僅衍生通知範圍

及技術上之爭議亦不利待決事件相關程序之迅速進行」「如與本

法第四十五條第一項『主動公開』之用語為比較可推知同法第四

十七條第二項所稱之『公開』者並無主動通知之意」故認為無

須主動公開僅須依申請而公開即可然此見解遭到學者批評認

為如此解釋過於消極本規定為個案資訊唯一主動公開之規定與

政府資訊公開法主動公開之立法目的不同且此解釋將使實體決定

前當事人仍無法知悉有程序外接觸之情形仍會引發行政機關有

偏頗的懷疑與立法意旨不符 119由立法理由觀之本項規定既為

「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之權益」並使其他當事人因文件或紀

錄附卷而有表示意見之機會 120

至於「其他當事人」當然包括申請之相對人(本法第二十條第

一款)至於已知之利害關係人行政機關得通知其參加程序(本法

第二十三條)因可藉由知悉程序外接觸情形而判斷自身利益受影響

之範圍及程序故解釋上亦屬之

如行政機關未主動公開相關資料

實無法發揮立法之功能故相關批評意見應值得贊成

121

(四)違反之法律效果

且依前述行政機關應主動公

開附卷之書面文件及紀錄時即無限制解釋「其他當事人」範圍之

必要

119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153另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2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21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

5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4

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為程序外接觸如已依同條

第二三項之規定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

開後該程序瑕疵即「補正」122

二本文之思考與檢討

但不妨害依相關法令(如公務員

服務法)及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對公務員之行政懲處責任為認定

反之如未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行

政程序即具有無法補正之瑕疵而成為得據以撤銷實體決定之事由

(一)行政法律關係中行政機關義務之規範

現代行政程序法制除以行政行為作為討論之重心外亦逐漸

著重行政法律關係(Verwaltungsrechtsverhaumlltnis)為基於行政法規

就特定事項於二個或二個以上之法律主體所產生之法律關係 123

本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為行政程序外接觸之規定即係對於

公行政明文課予之行政法上程序義務且規範於行政程序法總則部

為行政法上之權利義務關係行政法律關之成立變更或消滅可

依法令規定行政處分行政契約或事實行為並存在於具有行政

法權利能力之主體之間行政法律關係除強調人民於行政法上所享

有之權利及應負擔之義務外同時亦包含公行政主體之權利義務內

容而公行政之義務除由法律明文規定外亦可由行政依法維護

公益之一般義務或由人民之權利或由行政法上債務或補償關係

而得出

122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10-111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123 Maurer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sect8 Rn 16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3

215

分依體系解釋及國內多數見解除特別法有較嚴謹之明文規定外

為行政機關應遵循之最低程度規範 124立法者有意參酌美國APA之

立法例制定本條規定即明文課予行政機關於正當行政程序中應負

之義務我國行政程序法採行德國VwVfG之基本架構援用職權調

查原則之精神但為補強德國法制對於正當法律程序不足之處而

引進美國法制本意甚佳行政機關於個別案件中既負有維護公益

之一般義務並透過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以維護公益及私益如行

政機關於職權調查權限外進行程序外不當接觸而影響公益及私益

之保障時應屬於違背行政機關義務之程序行為即應予規範禁止

由此觀點出發即不宜認定本法第四十七條僅為訓示規定而應更

積極地承認行政機關依法負有一定之程序義務 125

(二)歷史解釋與目的解釋之思考

1 由立法理由中探知之規範目的

本法第四十七條所欲發揮之功能參酌立法理由之說明包括

防止行政機關偏頗及保障當事人權益 126

124 蔡茂寅等前揭註

因此一方面強調行政機

2頁 19-20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

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 554-557五南出版社(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 19-20(1999)少數見解認為此說無說服力並無標準足以認定行政程序法屬

「最低程度之程序保障」參見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

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

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28(2007) 125 本文就此所持之論點與審查委員之見解容或有間特此說明 126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5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6

關之公正性另一方面又強調當事人間權益之公平性因特別強調

保障當事人權益則反應出大陸法系中基本權程序保障功能之思

維此外亦希望藉此對於盛行於行政機關實務上「關說」之情形

進行規範以使關說之行為透明化 127

行政程序法中一個條文如由立法意旨觀之可同時達到程序

之公正性公平性及公開性的功能應可推知立法者對於法制設計

本質認識有不清之處因此何者始為法制本質上應遵循的精神

實應仔細思考否則將出現規範主軸不清規範範圍不明之謬誤

對於此點實不宜一概以我國法制與美國法規範不同

如此資訊之公開性亦為本

條所欲發揮之功能

128

2 由法制之規範功能為解釋

而為不同

的解釋以自圓其說

美國透過司法機關所為之判決強調 5 USC sect557(d)之規範目

的在於保障當事人間之公平性使審判式聽證程序中對於片面接

觸情事不知情之其他當事人得以有機關獲悉相關情事並表示自

己的意見姑且不論維護程序公平性為本體或係保障當事人程序之

工具 129

127 葉俊榮前揭註

禁止片面接觸之本旨仍在於維護正當法律程序中各當事人

間武器平等的精神強調的是正當法律程序中「公平」的面向此

116頁 137 128 參見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一)之說明 129 此涉及美國法上對於正當法律程序本質之討論關於工具說及本體說之

見解參見蔡穎瑩前揭註 15頁 19-24本文於此不予深論但相關討

論亦反應出即便在美國法制中程序規範是否具有獨立性或僅係發揮輔助

實體決定之功能並非有一致見解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5

217

外美國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拘束審判式聽證程序中行政機關之行

為而不適用其他程序中作成決定者原因在於該程序中採用證據

紀錄排他性行政機關僅得依紀錄資料作成決定藉此使當事人皆

得以對於紀錄中之證據及其他資訊進行攻擊防禦始產生禁止片面

接觸之法制設計

我國對於權利保障與行政程序之關聯受德國法制及其理論之

影響強調行政程序對於實體基本權保障之重要性 130

(三)規範範圍之釐清

解釋上正

當行政程序有助於行政機關作成正確決定以避免人民之權益受到

不法之侵害因此保障當事人於程序中武器平等之公平性應有助

於發揮此行政程之基本功能我國繼受美國法制於行政程序法中

增設德國法上所無之禁止程序外接觸的規定在規範功能上即應為

摘取該法制特別之規範功能以強化我國行政程序法制因此本

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在解釋上仍應強調側重於正當法律程序中之

「公平性」保障當事人間進行攻擊防禦時之武器平等藉以保障其

實體權利否則錯誤認知本條之規範功能即易掉入行政繁瑣的

工作泥沼中亦即不論於何種程序中公務員執行職務進行調查

皆作成紀錄或將所有書面附卷以求自保而使本條成為促進行

政彈性及效率之障礙是故為使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能夠發揮

一定之規範功能在解釋上即應為一定之調整及限縮

1 適用的程序類型宜限制

130 例如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於政治庇護案中即明白指出行政程序有助保障

實體之基本權利BVerfGE 56 216 (236ff)

5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8

本法第四十七條列於行政程序法總則導致不論最後行政行為

的態樣為何皆適用之本條規定如此結果與本條立法精神大相逕

庭實有限縮之必要否則亦與效率的要求不符 131以行政指導及

陳情為例本質上為非正式行政行為未發生實質法律效果並無

須適用禁止片面接觸以維護當事人間武器平等之必要而行政規

則為行政機關內部規範欠缺直接對外拘束人民權利義務之法律

效果亦無適用之必要至於法規命令本質上為「一般性政策的

制定」本即應廣納各方意見實不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 132而重點實為各方在訂定規範的過程中有對等的討論對話機

會因此本質上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以保障當事人間公平的行

為為行政處分及行政契約此二大行政行為態樣 133

至於在作成行政處分及締結行政契約之程序中對照美國及德

國法制尚須進一步檢視我國聽證程序之設計

134

131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11(2001)

我國關於程序類

型的設計類似於德國法制而非美國法制本法雖有要式聽證程

序之設計亦規定聽證須作成紀錄(本法第六十四條第一項)然除

132 湯德宗前揭註 122頁 109 133 計畫確定裁決性質上亦為行政處分且涉及多元利益的調和如日後我

國確實執行確定計畫之程序自應適用本法第 47 條之規範 134 本法並未就締結行政契約應進行聽證之規定然如舉行聽證可使其他利

害關係人有參與程序之機會且如作成行政處分依法應舉行聽證但締結

替代該行政處分之行政契約卻無須聽證可能使行政契約成為規避聽證的

工具參見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

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

集頁 282元照出版社(2002)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7

219

法規有明文規定外聽證紀錄為行政機關作成行政處分時應斟酌之

文件(本法第一八條第一項)並非唯一具有排他性之資料遵循

職權調查原則之法理而與德國法制相近因此如欲保留本法第四

十七條之規定並貫徹前述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理精神本文建議

於修法增訂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效力的前提下建議限縮本法第

四十七條規定而僅適用於特別程序中即正式聽證程序及計畫確定

程序此處所持限縮本法第四十七條程序態樣適用範圍之見解主

要論證依據為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與當事人間公平性的關聯此為

德國法制所無行政程序法立法之際我國繼受美國法時亦未配合

建立相關觀念也因此導致現行規定過度擴張禁止程序外接觸之範

圍造成法理邏輯混亂亦可能成為行政機關及公務員之掣肘因

此本文此處之見解亦僅建議係回歸法理一致性而提出之修正意見

而已

2 人的範圍宜擴大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所規制之人一方為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

一方為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達前述立法目的使所有相關

資料皆呈現當事人面前理論上本條宜儘量包括所有可能建立接觸

之管道因此受規範之人的範圍宜擴大因此在解釋代表當事人利

益之人時不應侷限凡宣稱為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或依相

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

人為行為之人皆應屬之不限於代表人代理人或輔佐人等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涉及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分別提出之設籌加油站申請且

二者之申請具有排他的競爭性如依美國法制屬於涉及「有財產

5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0

價值性優惠的競爭請求」之事件特別應注意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承辦公務員有洩漏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予被告機關之顧問 Y

的情形而被判刑確定於參加人 A 公司之申請事件中名義上之

申請人為該顧問 Y 之配偶 X於論斷是否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

一項之規定時即涉及參加人 A 公司被告顧問 YY 之配偶 X 彼

此間的利益關係在 X 提出之申請案所進行之行政程序中實際上

之申請人仍為 A 公司原處分機關未明察 X 是否係以代理人身分提

出申請命其提出委任書處理有可議之處而承辦公務員雖係與

被告顧問 Y 接觸以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由此情形亦

可判定承辦公務員既已受理 X 作為 A 公司代理人所提出之申請

案且 Y 一方面為該申請案中代理人 X 之配偶且同時亦受 A 公

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興建加油站依相關事證可認定 X 係為 A 公

司之利益為行為與其配偶及 A 公司間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

故可認為承辦公務員係主動接觸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於 X 代理 A

公司提出申請之程序中有為程序外接觸之情形本案原審判決及最

高法院判決中僅援引刑事判決所確定之事實直接認為承辦公務

員於處理原告申請之案件中認定與X所為之接觸係屬於違反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情形不僅未就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

件進行涵攝說明未仔細辨明不同程序間之當事人及代表其利益人

的關係雖結論並無錯誤但推論仍未臻嚴謹明確

然而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是否只限於承辦公務員我國法的

解釋與美國法明文規定不同美國法明文規定機關內所有成員或其

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皆不得進行

片面接觸不限作成決定之人員如此始可歸避承辦人員透過機關

內其他人進行接觸卻不受規範的可能我國規範之範圍過於狹隘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9

221

此亦為建議宜修正之處

3 事的範圍宜限縮

如前所述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九六二

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時「縱接觸內容係屬

程序事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因此涉及相關

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此與美國法之規定不

同然誠如前述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中 135法官以「麵包與奶油」的關係來形容行政機

關與公眾間非正式之接觸互動表示公務員實不可能脫離公眾生活

而獨立存在且在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中 136法官亦以人情事理的角度看待

公務員的社交生活因此行政機關與公眾之接觸只要在不影響司

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並無全面禁止之必要只

有對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問題進行程序外接觸可能引起當事人公平

防禦的疑慮始有限制之必要前述法務部之見解不僅誤認禁止

程序外接觸之立法目的過於側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忽視當事人

間的公平性且理想性地過度限制程序外接觸之事項忽略人情事

理應不可採因此建議修改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規定明文

限定於就待決事項之實體問題為接觸時始有限制之必要 137

於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

字第五三號判決)中當事人曾由立法委員陪同前往原處分機關

135 567 F 2d 9 (DC Cir 1977) 13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137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6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2

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會討論法律解釋問題因原處分機關依本法

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作成紀錄附卷故無違法情事可言然嚴

格說來本案當事人拜會原處分機關時討論法律解釋問題並非違

法禁止之關說行為亦不屬於遊說法所定應強制登記之行為且如

未涉及個別具體案件之實體問題而限於法律解釋之請益則本質上

亦不應屬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情形本無須受限制當

然為免爭議及為求自保行政機關得製作相關紀錄但仍應與本法

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無涉

至於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

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公務員受理違反贈與稅法之稅務違章案件

於妻子經營的髮廊中遇見被檢舉人之妻子詢問被檢舉人所涉及之逃

漏稅事件公務員告知若主張被檢舉人無贈與情事應出具有關書

面資料以為證明最後並認定被檢舉人無逃漏稅情事而擬簽結該檢

舉案本案中被檢舉人既為稅務違章事件中之當事人其妻在客

觀上可認為代表其利益之人公務員應不得與其於程序外就逃漏稅

事件之實體問題為接觸公務員於自家經營的髮廊面對被檢舉人之

妻子提出相關詢問而為答覆時與前述案例不同之處在於公務員

並非僅就抽象法規範的解釋進行回答而已就承辦之被檢舉案件具

體內容之認定可能性進行回答應已涉及實體問題公務員與被檢

舉人之妻子所為之接觸已超越公務員社交生活之對話範圍已屬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外接觸實應依本法第四十七

條第二項第三項之規定作成書面紀錄並予以附卷及公開

(四)重視違反之法律效果

行政機關公務員所為之行政程序外之接觸行為姑不論可能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1

223

生公務員懲處之法律效果但就行政程序之法制而言可經由依本

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規定作成紀錄將書面文件附卷並

主動公開而將此瑕疵予以補正未損及當事人程序中武器平等之

公平性然未經補正之瑕疵即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而未踐

行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所要求之行為者依美國法制之

觀點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違法或無

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響即使

採職權調查原則之德國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

如有瑕疵或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

關之行為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二國法制對於程序瑕

疵之法律效果實有異曲同工之處 138

反觀我國對於公務員所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行政機關之處

置較強調對於公務員之行政懲處

139

138 關於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參見本文貳三之論述

而未仔細審酌其行為是否該當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件是否已依同條第二項第三項規

定為補正之行為亦未審酌未補正者此程序瑕疵對於實體決定影響

之程度而法院於爭訟案件中主要仍審酌實體決定之違法性而

未深入論證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對於實

體決定之影響及重要性我國法院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論證之深度

及密度依本文前述觀察與美國司法實務相較實仍有相當大之

差距因此行政機關及法院宜強化對於本條規定之認識及解釋

139 經查詢公務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之保障案件決定書查詢系統(httpwwwcsptcgovtwptcindexasp)以公務員違反公務員服務法第 4 條保密義

務而作成之復審或再申訴決定至民國 100 年止即計有 14 筆決定書

6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4

而對於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合法性進行審查時更須體認程序外接

觸之程序瑕疵與實體決定間之關聯性並進行深入說理論證如此

始可提升本條規定之重要性並落實禁止程序外接觸而確保當事人

程序權益之法理精神

伍結語重新檢視聽證法制之契機

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繼受美國法制並將其融合至以德國法

制為主軸的行政程序法時未深入探究美國正當法律程序之精神

APA 中程序類型之特性即於行政程序法中強行置入禁止片面接觸

之規定本文以相當篇幅介紹美國 5 USC sect557(d)禁止片面接觸之

法理及實務案例並與德國法制進行比較目的即在於突顯現行規

定法理混淆及制度設計缺乏一貫性的缺失此外台北高等行法院

九十四年度訴字第七五二號判決及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五年度判字第

一二三九號判決此一具有高度重要性及爭議性的案件中(高速公路

電子收費系統案或稱為 ETC 案)中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重

要性未受重視益發突顯我國實務界對於此制度之認識有限因此

本文嘗試以回歸法制本旨的角度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禁止程序外

接觸之規定重新檢視其立法目的並對於本條之適用範圍提出檢

討修正之意見

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德國

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備受爭

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聽證程序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3

225

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到重視在

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際如能重新

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程序之法制得以

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化」有所助益

6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6

參考文獻

書籍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

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

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5

227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期刊文獻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 8-21(1999)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3-120

(2008)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

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

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1-33(2007)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2-17(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

頁 18-33(1999)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12 TEX TECH

ADMIN L J 223-279 (2011)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6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8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專書論文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

頁 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

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

壽論文集」頁 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

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

總論篇頁 112-168三民書局(1998)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49元照出版

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

行政程序法論頁 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51-83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7

229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67-209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 25-155元照出版社

三版(200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

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6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0

摘要

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公務員與當事人為行

政程序外接觸的規定係仿自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而本

條自行政程序法施行至今逾十年以來並非行政法學界及司法實

務界重視及討論的重點然而本條規定卻為行政機關在具體程序

中重視之規範甚至可能導致行政機關承辦人員在具體情形中無

所適所或形成困擾因此本文先就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關於禁止

片面接觸之規範針對成文法規定及司法實務案例進行說明及觀

察以掌握美國相關法制之精神及本旨此外亦介紹德國法制之

精神並就我國司法實務涉及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案例進行

觀察探究我國對於本條精神之運用是否仍有待釐清之處在回

歸法制本旨之深入研究後即不難發現此程序機制之基本功能

在於確保正式的聽證程序中當事人間攻防之程序公平性並非著

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總則部

分而非強調聽證程序公正性之維持在體例安排上即與制度之

本質混淆亦容易導致實務見解不明確而產生許多疑義

面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

德國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

備受爭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

聽證程序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

到重視在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

際如能重新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9

231

程序之法制得以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

化」有所助益

7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2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 Review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n the American and German Legal Systems

Ling-Ching Fu

Abstract

sect47 APA of Taiwan stipulates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and follows the regulations in the APA of the USA

Since the APA in Taiwan came into effect in 2001 this regulation

hasnrsquot stayed in the center of the legal researches and practice in

Taiwan Howeve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public officials in

concrete case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eaning and the nature of this

regulation the similar regulations an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he

USA are first examined in this article Meanwhile the German legal

system regarding this problem is also introduce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aiwan will be also intensive observed The application

possibility of sect47 APA of Taiwan as well as the viewpoints in the

practice will be acquainted At last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protects the fairness

between the concerned parties in the formal hearing procedures but

not the neutrality of the responsible authority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1

233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nature of this legal institution has

not been correctly understood in Taiwan It leads to the result that

the APA of Taiwan should be further reformed An amendment of the

APA of Taiwan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Keywords ex parte communication due process hearing trial-type

hearing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 formal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8-21(1999)
  •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113-120(2008)
  •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1-33(2007)
  •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2-17(2001)
  •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18-33(1999)
  •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112-168三民書局(1998)
  •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4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51-83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67-20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25-155元照出版社三版(2006)
  •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 摘要
    • Abstract
Page 13: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由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 …cycu.lawbank.com.tw/Download/30/01300005.pdf接觸或禁止片面接觸為核心議題之研究論著。即使在司法實務上,也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13

175

綜前所述在一九七六年APA修法加入禁止片面接觸條款前

行使公權力者與當事人如有片面接觸法院係依美國聯邦憲法增補

條文中正當程序條款的精神對於行使公權力者之行為進行評價

例如在Sangmon Valley Television Corp v United States案 24中申請

人向聯邦通訊委員會(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FCC)

提出遷移電視頻道之申請然於舉行聽證期間申請人分別邀請委

員會委員共進午餐並於一九五五年及一九五六年贈送每位委員火

雞此外於委員會作成決定前申請人分別寫信予每位委員說

明遷移電視頻道之好處但信件並未列入紀錄其他反對者即無從

知悉法院認為本案本質上為行政機關規則訂定(rulemaking)

的行為然社區間遷移頻道涉及對於「有財產價值性優惠的競爭請

求」(competing claim to a valuable privilege)25為調和不同利益衝

突並尋求解決方式本於公平(fairness)的要求行政機關相關程

序須以公開的方式進行因委員會的委員與當事人曾進行私下接

觸法院宣告委員會的行為無效並應重新進行程序法院並強調

如此極度有偏見的行為應無法予以維持 26

24 269 F 2d 221 (DC Cir 1959)

25 JERRY L MASHAW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593 (2009) 學者湯德宗則將 ldquovaluable privilegerdquo 譯為「有價

特惠」參見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前揭註 3頁 18湯德宗論行

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314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26 本文於此處未就其他案例多所研究著墨主要在於此處僅為就 APA 於

1976 年修法增訂禁止片面接觸條款前介紹法院援引正當法律程序的精神

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進行審查至於 1976 年 APA 增訂禁止片面接觸條款

後始為本文後續之重點

1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76

於前述案例中法院認為 FCC 應以公開之程序與申請人為接觸

討論以使列於競爭地位之他人得以知悉相關情事而 FCC 於本案

中已嚴重違反聽證應公開之精神法院即未維持 FCC 之決定由此

可知在一九七六年 APA 修法加入禁止片面接觸條款前行政程序

中如發生片面接觸的情形因相關接觸未列入紀錄牴觸聽證程序

公開的精神致使其他當事人無從知悉並提出有利於己的事證或

進行詰問更因此嚴重影響聽證程序的公平性法院認定有違憲法

所強調的正當法律程序精神

(二)1976 年聯邦行政程序法修法後

1 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規範之程序態樣

APA於一九六六年編入美國聯邦法典第 5 篇後同年資訊自由

法案(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通過並編入 5 USC sect552 中一

九七四年隱私法案(Privacy Act)則編入 5 USC sect552(a)中一九

七六年政府陽光法案(Government in the Sunshine Act)編入 5 USC

sect552(b)中 27

在前一步對於APA中禁止片面接觸之規範進行研究前首先須

先了解APA所規範程序態樣的差異美國APA所規範的行政程序

將機關之行為分為規則訂定(rule making)及行政裁決(adjudication)

而同年APA亦加入了禁止片面接觸(ex parte

communication)的規定

27 Government in the Sunshine Act Pub L No 94-409 sect4(a) 90 Stat 1246 (1976) (codified at 5 USC sect557 (d) (1976))相關說明參見羅傳賢美國

行政程序法論頁 7五南出版社(198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15

177

二種訂定規則為行政機關擬定修正或廢止規則之程序 28而

規則則為執行解釋或補充法律或政策或規定機關之組織

程序或職務之機關文書之全部或一部具有普遍或特別之適用性及

向後生效之效力 29所謂行政裁決係指行政機關作成決定(order)

之程序 30而決定則為行政機關就訂定規則以外之事項所為全部

或一部之最終處置(final disposition)31換言之行政裁決即為行

政機關訂定規則以外所作之終局決定其態樣多元形式不一而

足 32主要的特徵在於行政機關人員適用法律於特定事實而對於

特定人或特定多數人所為之決定 33

此外以機關是否應以進行審判式聽證程序( trial-type

hearing)並以聽證紀錄所載作為決定之基準可將行政程序區分為

正式(formal)及非正式(informal)二種程序

性質上規則訂定即為行政立

法之行為而行政裁決則為對於特定事項作成之最終處置

34

28 5 USC sect551(5)

至於何時須進行

29 5 USC sect551(4) 30 5 USC sect551(7) 31 5 USC sect551(6) 決定內容包括核發執照其形式為准許否准禁止

或宣告在所不問 32 WILLIAM F FUNK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74 (2009) 33 Id at 74 因此有學者認為此接近大陸法系行政處分之概念參見羅傳

賢前揭註 27頁 64然而實際上美國 APA 所稱之行政裁決泛指行

政機關訂定規則以外之所有作成決定的行為態樣相較於我國行政程序法

第 92 條關於行政處分之定義限於行政機關對於公法上具體事件所為對外

直接發生法律效果之單方行政行為可知美國法上行政裁決之概念範圍

仍較為廣泛 34 5 USC sect554(a) sect553(c)

1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78

正式的程序則須另有成文法的規定實際上美國聯邦政府在具

體個案進行裁決而應依法律規定適用 5 USC sect554 sect556 及sect557

之正式程序並基於聽證紀錄作成裁決決定的情形只占極少數

換言之絕大多數之事件是進行非正式程序作成裁決決定 35

至於規則制定程序依 5 USC sect553(b) (c)之規定訂定規

則之機關須將規則之草案為一般性公告(general notice)刊載於

聯邦公報並給予權益可能受影響之相關民眾提供評論

(comment)之機會於踐行此公告及評論之程序後行政機關

綜合民眾之意見發布規則並應就規則所依據之基礎目的為

簡要之說明此即為非正式規則訂定程序之三階段

而在

非正式裁決程序中不強制進行審判式聽證而是依事件之性質

行政機關擁有較大的程序自由APA的條文僅 5 USC sect555 相關

附屬事項之規定會適用於非正式之行政裁決程序

36因此非

正式之規則訂定程序又稱為「公告及評論的規則訂定」

(notice-and-comment rulemaking)37至於正式之規則訂定程序

於進行公告及評論後須如同作成正式裁決一般進行審判式聽

證程序並以聽證紀錄為準發布規則因此正式之規則訂程

序至為繁複且須例外有成文法規定須依聽證紀錄時 38

35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始進行

正式規則訂定程序

9 at 247 36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323 37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183 38 5 USC sect553(c)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17

179

綜上所述綜合行政裁決及規則訂定之行為態樣以及是否

應行審判式聽證程序即得以下表簡示美國 APA 之程序模組而

灰色部分即為常見之程序類型

行政裁決 規則訂定

非正式程序 5 USC sect555

附屬事項

5 USC sect553

通知評論

正式程序

5 USC sect554

通知當事人職能分工 39

5 USC sect556

審判式聽證唯一紀錄

5 USC sect556

審判式聽證唯一紀錄

5 USC sect557

正式決定禁止片面接觸

5 USC sect557

正式決定禁止片面接觸

來源作者綜合整理 40

2 禁止片面接觸之相關規定

39 Separation of functions又譯為「職能分離」或「審查職務分立」基於

任何人不得自斷其案的法理5 USC sect554(d)(2)規定行政機關內負有調

查或檢舉職權之成員不得參與該事件或與該事件有事實上關聯的裁決決

定對於相關事件亦不得提供作成裁決決定者任何諮詢意見或提出建議

性決定因此多由專職獨立之行政法官(administrative law judge)進行

聽證並作成裁決決定以確保裁決之公正客觀參見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80-286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6-103 湯德宗

前揭註 2行政程序法頁 28123由此可知職能分工為 APA 中為保

障聽證程序公正性所為之制度設計 40 相關資料來源亦參見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48 湯德宗

前揭註 25頁 327

1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0

APA 於一九七六年加入禁止片面接觸(ex parte communication)

相關規定其中 5 USC sect551(14)為關於片面接觸之定義

5 USC sect551(14)

片面接觸係指未合理事先通知所有當事人且未列入公開紀

錄之口頭或書面接觸但請求與本節規定之事件或待決事項有

關之情況報告不在此限

此外5 USC sect557(d)則為禁止片面接觸之明文規定

5 USC sect557(d)

(1)任何機關於進行 5 USC sect557(a)規定之程序應遵守下列

之規定但依法律授權處理當事人一方事務之範圍內不在此

(A)於機關外之利害關係人不得與機關內之任何成員行

政法官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

之成員就有關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內容造成或故意促成片面

接觸41

(B)機關內之任何成員行政法官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

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不得與任何於機關外之

利害關係人就有關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內容造成或故意促成

片面接觸

(C)機關內之任何成員行政法官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

41 「就有關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內容」( relevant to the merits of the proceeding)係參酌學者湯德宗見解之翻譯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2行

政程序法頁 1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19

181

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如接受造成或故意促

成本項禁止之接觸者應將下列資料列入程序中之公開紀錄

(i)所有書面往來資料

(ii)記載所有口頭往來要旨之備忘錄

(iii)針對(i)及(ii)之情形所有書面答覆和記載所有口

頭答覆要旨之備忘錄

(D)因當事人故意造成或促成接觸後而違反本項相關規定

者為與公平性及事件所涉及成文法之立法目的一致機關

行政法官或其他主持聽證之成員得要求該當事人說明其主張

或利益不應於作成決定時被廢棄駁回或忽視之理由或其他

因違反而造成之不利益影響

(E)本項禁止規定於開始指定舉行聽證之機關時起適用且

不得晚於就待決事件為聽證通知後但可歸責進行接觸之人知

悉將為聽證通知者本項之禁止規定自其知悉時開始適用

(2)本項規定不得構成對國會隱瞞資訊之依據

此外須注意者5 USC sect557 共計有(a)至(d)四項規定

而 5 USC sect557(a)則明白規定本條適用於依 5 USC sect556 舉行之

聽證復依 5 USC sect556(a)之規定5 USC sect556 適用於依 5 USC

sect553 規則訂定及 5 USC sect554 裁決舉行之聽證程序由此可知5

USC sect557(d)關於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僅適用於行政裁決及規則

訂定時舉行聽證之正式程序

3 正式程序與禁止片面接觸

2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2

(1)審判式之聽證

APA規範的正式程序係指依成文法之規定程序之進行須遵

守一定的要求特別是須由行政機關舉行聽證程序後並依紀錄之

資料(on the record)作成決定 42

當聯邦行政機關為行政裁決時如依成文法之規定須依紀錄

之資料始得作成決定者除有 5 USC sect554(a)所列之法定排除事

項外

因此聽證程序之進行為正式程

序的重要核心須遵守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相關程序規定

43即應依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規定進行聽證程序在聽

證程序中當事人得提出證據及反證進行交互詰問質詢證人

而主持聽證程序者得為行政機關組成機關成員之一人或數人

或依 31 USC sect3105 之規定所任命之行政法官一人或數人 44實

務上基於職能分工之考量 45多由專任中立之行政法官

(administrative law judge ALJ)為之 46

42 5 USC sect553(c) sect554(a)

以避免機關首長或機關

成員的公正性受到質疑行政法官由行政機關任命具有專業之

技術經驗及知識且不受行政機關之指揮更不得行使與其職

43 5 USC sect554(a)規定無須進行聽證之情形如嗣後須受司法審判並

於法院更新審理事實之事項行政法官外(31 USC sect3105)其他行政官

員之選用及任期完全基於檢查試驗或選舉而作成決定之事項與軍事

外交事務有關之行為行政機關作為法院代理人之事件核發勞工代表之

證明 44 5 USC sect556(b) 45 關於職能分工之說明參見前揭註 39 46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1 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17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1

183

務或責任牴觸之事務 47因此聽證程序之設計就主導程序者的中

立性及程序進行之嚴謹性而言已類似於法院中所進行的司法審

判程序故正式裁決程序中所進行之聽證亦稱之為審判式聽證

(trial-type hearing)48或準司法聽證(quasi-judicial hearing)49

與非正式裁決程序中所進行之程序不同 50

至於規則訂定之行為行政機關於進行通知及評論程序後是

否須進行 5 USC sect556 sect557 規定之審判式聽證程序APA中則無

明確規範僅於 5 USC sect553(c)規定如成文法規定須舉行聽證時

始適用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規定然而訂定規則時所牽涉的人數

眾多利益關係複雜如須一一進行提出證據交互詰問質詢證

人等程序不僅曠日費時實際上亦有執行困難最後可能導致行

政機關放棄訂定規則因此考量行政之彈性及效率在美國最高法

院的判決中對於 5 USC sect553(c)所謂「成文法規定」之解釋即相

當陜隘必須成文法明白規定適用或參考準用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規定須於機關舉行聽證後並依紀錄之資料始得訂定規則時

47 31 USC sect3105 48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79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31 49 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164亦因此行政機關於經正式聽證程序後

作成行政裁決已類似司法權對於主張不同利益之當事人間之事務作出判

斷決定故其權限之行使已具有準司法權之作用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65163 50 二者主要的差別在於行政機關作成最後裁決決定時是否須依書面紀

錄作成在非正式程序中僅須給予當事人以書面或口頭陳述意見的機會

即可不一定須以二造兼聽的方式作成書面紀錄參見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164

2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4

始應進行正式之審判式聽證程序 51

(2)聽證紀錄之排他性

否則通知及評論之規則訂定

程序即已滿足規則訂定所須符合的正當程序要求

審判式聽證程序的特色即在於行政法官主持程序進行使當

事人提出證據進行交互詰問並可質詢證人並對於程序的進行

作成紀錄最後行政機關僅得依據紀錄作成決定因此行政法官

有二項主要任務 52主持聽證提出初步決定(initial decision)或

建議性決定(recommended decision)53

51 United States v Allegheny-Ledlum Steel Corp 406 US 742 (1972) United States v Florida East Coast Railroad Co 410 US 224 (1973)

在行政法官主持下的聽證

程序即如同聯邦法院中進行的審判程序所有證據包括證人證

詞證物與事件相關之全部文書及請求文件皆於行政法官面前

提出並作成紀錄且此為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參考之唯一紀錄(the

52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2 53 依 5 USC sect557(b)之規定行政法官作成之決定分為二種初步決定及

建議性決定行政法官依聽證紀錄作成之決定為初步決定如當事人不

於一定期間內向行政機關提出異議或行政機關未主動復查無須進行其他

程序該初步決定即自動成為行政機關所為之終局決定然經異議或復查

後行政機關即不受初步決定之拘束可重新依聽證紀錄案件事實等問

題為審查並作成裁決不受行政法官初步決定之影響此外當作成決

定之行政機關未自行受理證據之審理時行政法官於特定案件中原則上

應作成具有諮詢性質之建議性決定僅於行政機關自願接受時始發生對外

之效力See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4 然而行政法官提出之決

定是初步決定或建議性決定仍取決於行政機關之意思See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3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3

185

exclusive record54)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須完全依照聽證程序中

作成之證據紀錄此亦稱為「紀錄之排他性」(the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55如此可使參與聽證程序之當事人得以獲悉所有對其不利

之證據並於公開程序中透過交互詰問對於證據進行辯論如果行

政機關可以自由考量紀錄以外之事實及證據而作成決定而未給當

事人回應之機會將嚴重影響當事人間之武器平等及聽證之公平性

(fairness)然而在另一方面培養民眾對於行政機關決定之信心

給予行政機關獲悉重要資訊的機會鼓勵受管制者及受影響之人民

與行政機關合作也是在了解程序中片面接觸的界限時不可忽略的

因素 56

(3)禁止片面接觸之基本精神

美國APA即為綜合考量各項因素後就聽證時產生紀錄

外證據的情形而有禁止片面接觸之明文規範

聽證時最可能出現紀錄以外證據的情形即為作成決定之行政

官員於聽證程序外與有利害關係之當事人一方有所接觸且未作

成紀錄5 USC sect551(14)關於片面接觸之定義特別強調係非當事

人知情亦無從由紀錄知悉之接觸而依 5 USC sect557(d)(1)之規

定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與任何利害關係人皆不得進行非其他利害

關係知情亦無從由紀錄知悉之接觸以落實聽證紀錄排他性的要

求本條規定僅適用於正式聽證程序中並不論行政機關係為行政

裁決或規則訂定之程序然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並不適用於正式

54 5 USC sect556(e) 55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6 56 STEPHEN G BREYER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584 (2006)

2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6

聽證開始前的行政調查階段 57

禁止片面接觸之事務範圍限於與待決事項有關之實體內容

因此與行政法官進行一般社交活動並不違反此規定

亦不適用於非正式程序

58受禁止片

面接觸拘束之人除當事人外尚包括對於決定有利害關係之人

(interested person)59

此外不僅行政機關外之人(person)受到拘束

例如聯邦環境保護局對於特定業者是否違

反空氣清淨法(Clean Air Act)作成決定時即得禁止與該決定有利

害關係之特定環境保護團體或代表石油產業的特定貿易團體與行

政法官或環境異議委員會(Environmental Appeal Board EAB)進行

片面接觸因此所謂利害關係並非限於法律上利害關係及於有

事實上利害關係之人即因行政機關之決定而可能受影響之人

60行政機關

內之人員亦不得主動與機關外之人民接觸學者稱此為「雙向」

禁止片面接觸 61至於聽證程序中開始受禁止片面接觸拘束之時

點為負責進行聽證之行政機關被指定時且最晚不得逾對當事人

及利害關係人為聽證之通知時此外對於片面接觸具有可歸責性

之人一旦知悉將為聽證通知時自知悉時起即不得再為片面接觸 62

(4)片面接觸之程序瑕疵及其影響

57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80 58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5 59 Id at 95 60 依 5 USC sect551(2)之定義規定所謂人(person)係指機關以外之自然

人合夥公司協會或其他公私組織 61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5 USC sect557(d)(1)(A)(B) 62 5 USC sect557(d)(1)(E)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5

187

在並非所有當事人皆受到通知的情形下行政機關與他人有接

觸時行政機關負有作成紀錄之義務行政機關內與當事人進行接

觸之人須將所有往來資料以書面方式列入紀錄中 63換言之此

時首要之務即為作成紀錄此外並通知所有當事人相關情事使

其得於行政機關作成決定前就片面接觸的相關情形表示意見以

彌補聽證公平性受影響的可能而在極少數的情形下如係由當事

人一方明知且故意就實體內容與行政機關為片面接觸時為維護公

平性及事件所涉及成文法之立法目的主持聽證之人如行政法官

得命當事人說明其請求不得被拒絕或其利益不得被忽視之原因 64

至於該行政決定是否有效仍留待司法機關之裁判 65

此外違反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時並不因行政機關將片面接

觸之情事附卷於聽證紀錄中該程序瑕疵即自動被治癒(補正)司

法機關仍應就該瑕疵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是否造成實體上的影響進

行判斷而裁判是否維持行政機關之決定例如於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

66

63 5 USC sect557(d)(1)(C)

中因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anization(PATCO)於一九

八一年帶領一空運航管員工會之成員違法罷工聯邦勞工關係局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 FLRA)即依相關法律規定撤銷

PATCO之證明PATCO對此提起司法救濟本案係聯邦勞工關係局

就特定事件所為之行政裁決法院審理本案時發現有二個片面接

觸的情形其一為運輸部秘書曾於一九八一年八月十三日致電聯邦

64 5 USC sect557(d)(1)(D) 65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8 6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2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8

勞工關係局之二名官員另一則為知名勞工領袖曾與聯邦勞工關係

局一名官員於晚餐時討論PATCO案其中運輸部秘書於電話中表

示某些新聞報導與事實不符當前並無解決罷工的有效方式致電

的目的並非就是否撤銷PATCO證明進行實質討論而是希望聯邦勞

工關係局加速處理本案法院認為該運輸部秘書無疑地為 5 USC

sect557(d)所稱之利害關係人致電聯邦勞工關係局之二名官員如係

就PATCO之裁決進行實體內容的討論當然為應禁止之片面接觸

然而該秘書僅就解決爭議之可能性表示個人意見及宜迅速作成決定

之期待雖然已明確地避免討論實體內容但仍不失為嘗試影響行

政機關的決定法院認為無須認定此片面接觸是否違法因為即使

違法該秘書僅關心應迅速作成決定不會影響決定之內容至於

勞工領袖與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之接觸因二人彼此私下為朋友

法院對於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接受晚餐邀約並未予以非難畢竟法

官也會有鄰居朋友及熟識之人有工作及社會上之關係此亦為

其生活中之一部分 67

67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然而該勞工領袖因贊成PATCO的立場而亟

欲直接與該官員溝通法院即予以嚴正指責並認為任何人於正式

公開之程序外就尚未作成決定之事項企圖影響有裁決權限官員的

意見為絕對無法接受的行為二人晚餐時多數的談話內容與

PATCO案無關當勞工領袖將話鋒轉至PATCO案時該官員並未制

止然而法院認定二人間的談話並未涉及任何威脅或承諾該官

員於談話中亦未表明其決定意向因此二人間的討論並未影響最後

的決定且因行政機關之決定係不利於PATCO無人因為此不當接

觸而獲益因此法院認為雖然勞工領袖與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間

56 at 589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7

189

之接觸違法但未影響聯邦勞工關係局之決定故最後仍維持聯邦

勞工關係局之原決定

因此如法院認為有合理的可能性可認定片面接觸已影響行政

機關之決定時即得推翻行政機關之決定 68

反之如行政機關之

決定並未受到片面接觸之影響時法院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即予以

尊重

4 非正式程序與禁止片面接觸

(1)非正式之行政裁決

依美國APA之明文規定僅 5 USC sect555 適用於非正式程序

換言之5 USC sect557(d)關於禁止片面接觸的規定並不適用於非正

式程序在非正式之裁決程序中通常個案中應適用之個別成文法

即已規範應遵守之特定程序此外行政機關亦可自行訂定更嚴謹

的程序規定作為非正式裁決程序中應遵守之規則而此類之程序

規定往往已與正式裁決程序之要求相當 69

68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因此非正式的行政裁

決程序中關於禁止片面接觸之要求雖然並非源自於APA而是依

32 at 96 69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103 成文法中規定非正式裁決應遵守

之程序規定者例如水清淨法(Clean Water Act)關於以非正式裁決程序

作成之裁罰決定要求須通知當事人並給予其表示意見及提出證據之合

理機會42 USC sect1319(g)(2)(A) 由行政機關自行訂定之程序規定例如

美國聯邦環境保護局對於執行水清淨法之裁罰程序即訂定大量之程序規

定40 CFR Part 22

2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0

個別法令或行政機關自行訂定之規定但往往亦與APA所規範之正

式程序的要求相當

即使於行政機關並無任何成文法之程序規定可玆遵循時仍須

回歸正當法律程序的基本精神如行政機關由他人處獲得對當事人

不利之資訊卻未給予當事人對此表示意見之機會時即與正當法

律程序之精神不符然客觀上可知一般有理性之人並不可能因片面

接觸而影響其決定時此程序瑕疵便無法導出須撤銷行政裁決的結

(2)非正式之規則訂定

非正式之規則訂定程序本質上既為立法行為即使僅須進行

通知及評論之程序行政機關仍須考量不同之因素及多元的利益關

係尤其當行政機關訂定之規則涉及私人間「有財產價值性優惠的

競爭請求」(competing claim to a valuable privilege70)時行政機關

之決定已類似於傳統的裁決行為於通知及評論的程序中往往可

能引發外界對於受管制的企業或利益分配者利用程序外接觸不當影

響行政機關的疑慮因而導致在非正式規則訂定程序中「書面聽證」

(paper hearing71)紀錄中亦會呈現片面接觸之紀錄以使其他當

事人得以表示意見 72

70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此外在現實的考量上行政機關並不樂見

片面接觸的情形發生以避免社會上產生行政機關貪腐的印象更

32 at 195 71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56 at 591 72 國內學者認為在非正式程序中僅涉及「有價特惠」(valuable privilege)之分配時始例外適用禁止片面接觸原則所指即為此意參見湯德宗

前揭註 3頁 19湯德宗前揭註 25頁 314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9

191

可能影響日後法院裁判時的態度而且一旦訂定之規則須受到司法

審查行政機關於司法程序中進行辯護時須主張規定之訂定已考

量公眾所提出的資料及意見且公眾的意見皆已呈現於公開的紀錄

中並未參考紀錄外之資訊因此實際上行政機關內部對於訂定

規則的作業規範中皆有禁止或限制片面接觸的規定 73

至於法院判決亦要求行政機關於通知公眾後即不得與利害

關係人進行片面接觸如於著名之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

74

73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195

中聯邦通訊委員會欲訂定規則

限制有線電視業者得播出之節目通知民眾得對於規則草案提出評

論意見之期間並於一九七四年十月二十五日提供不同的業者及利

益團體進行口頭說明意見的機會其中有線電視業者反對該訂定該

規則認為草擬之規則將使付費電視業者難以播送特定受歡迎的運

動節目或劇情電影而傳統電視業者及委員會本身則贊成規則之訂

定認為付費電視可能吸取免費電台的觀眾造成受歡迎節目無法

繼續在免費電台中播放的情形法院於調查過程中發現許多利益

團體或個人曾與聯邦通訊委員會之委員或委員會中之人員進行片面

接觸就規則之內容進行實體討論因此法院主動要求委員會提出

曾進行之片面接觸的清單及詳細經過而依提出之資料顯示一九

七四年十月二十五日後委員會本應就已收集之各界意見進行討論

以決定應發布規則之內容但至一九七五年三月十日間委員會之

委員仍與利害關係人會面 18 次與有線電台之利益團體會面 9 次

與動畫及運動利益團體會面 5 次法院雖承認行政機關與公眾之

74 567 F 2d 9 (DC Cir 1977)

3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2

非正式接觸如同「麵包與奶油 75

於上述案例中可知法院之所以推翻行政機關行為效力的立論

基礎在於行政機關所為之片面接觸並未充分於紀錄中公開以使

各界知悉各方利益團體之立場並進而表示意見致使行政機關最

後作成之行為有明顯重大的瑕疵此與正式程序中實體決定是否

因片面接觸之情形而受影響判斷上並無二致

」在行政事務上是不可避免的

只要在不影響司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都是適當

的本案中法院並非僅以正當法律程序的觀點進行審查而是更

進一步說明本案委員會作成的公開紀錄未反應出利益團體代表的

意見這些意見亦未公開使各界得以進行討論而這些可能進行的

討論又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內容具有重要性因此委員會與相關利

益團體所進行之片面接觸並非僅止於不適當(inadequacy)而已

法院認定聯邦通訊委員會對於有線電視業者訂定之規則應為無效

76

二對於德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觀察

(一)德國法制中無規則訂定程序

相較與前述美國 APA 將程序分為行政裁決及規則訂定之程

序德國 VwVfG 中並未就行政機關訂定規則之行為亦即就行政

機關基於法律授權而訂定法規命令(Rechtsverordnung)之行為有

一般性之規範反之是在更高位階之基本法(Grundgesetz GG)

中對於法規命令之訂定予以規範

75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56 at 594 76 至於美國法制中的規則訂定程序與我國法規命令之訂定程序是否相

當以及受司法審查之範圍是否相同並非本文此處討論之重點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1

193

依德國基本法第 80 條第 1 項之規定聯邦政府聯邦內閣首長

或邦政府皆得依據法律之授權發布法規命令其授權之內容目

的及範圍應以法律明確規定法規命令中須明列其授權之法律依

據此外如依法律之規定得為再授權者須以法規命令為再授權

之規定至於法規命令訂定之程序本條第 2 項列有應得聯邦參議

院(Bundesrat)同意之事項第 82 條則規定法規命令應由發布之

機關簽署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應公告於聯邦公報且應明定生效

日期 77除此之外基本法即無其他程序規定 78例如無須說明訂

定法規命令之理由 79

如更進一步觀察德國法制關於訂定法規命令程序與進行聽證程

序之關係則可發現基本法第 103條第 1項保障人民之聽審權(Recht

auf Gehoumlr)但僅限於法院之審判程序並不及於行政機關所為之

行政程序

更無應經聽證程序始得發布法規命令之要求

80

77 如法律及法規命令未明文規定生效時者依基本法第 80 條第 2 項規定

於聯邦公報刊行之日終了後第 14 日生效

至於VwVfG本身雖然第 28 條第 1 項有給予當事人

78 如為聯邦政府或聯邦內閣首長訂定法規命令者相關程序即依聯邦政府

內部之議事規則或聯邦內閣共同議事規則之規定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Ehler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Rn 26 79 如有說明理由之必要者主要係因部分法規命令須得聯邦參議院之同

意為使聯邦參議院了解訂定相關法規命令之目的以及基於財政及預算

分配之考量而於法規命令訂定之內部程序中說明理由而非為使一般人

民知悉了解訂定相關規範之理由Theodora Ziamou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 69 (2000) 80 PierothSchlink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ect31 Rn 1080

3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4

陳述意見機會(Gelegenheit zu geben sich zu den fuumlr die Entscheidung

erheblichen Tatsachen zu aumluszligern)之規定然係保障受不利處分之當

事人於行政處分作成前得向行政機關就與決定具有重要性之事項

表示意見之機會亦不適用於訂定法規命令之行為與美國法制相

較德國VwVfG中並未就訂定法規命令之行為及程序有所規範 81

而是以權力分立及聯邦法律執行之角度以更高位階之基本法予以

規定在確立法規命令之民主正當性源自於法律之授權及相信行

政具有訂定法規命令專業的前提下德國法制普通缺乏民眾於相關

程序中得向行政機關表示意見之機會 82自然即未就禁止當事人與

行政機關禁止片面接觸為特定之規定 83

(二)無聽證紀錄排他性之制度

德國VwVfG中規定行政程序之進行以不要式為原則但例外

規定了二種特別之程序類型一為第 63 條至第 71 條之正式行政程

81 MAHENDRA P SINGH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49 (2001) 對於德國法欠缺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要求規範不

乏相關批評意見Ziamou supra note 79 at 93-101 82 Ziamou supra note 79 at 76-77 83 然而在此處須補充說明者德國法中司法得獨立於具體個案爭議之外

直接對於特定法規命令之形式及實質合法性進行審查依德國基本法第 93條第 1 項第 2 款規定對於聯邦法令或邦法令在形式上或實質上是否符合

基本法或邦法令是否符合其他聯邦法令發生爭議或疑義時聯邦政府

邦政府或聯邦眾議院四分之一議員得聲請聯邦憲法法院作成裁判(sect93 Abs1 Nr2 GG)亦即係由最高之司法審判機關對於法規命令之合法性進

抽象法規範審查(abstrakte Normkotrolle)因此雖然於訂定之過程中為

尊重行政權之專業而較缺乏民眾參與的過程但司法權對於行政權力行

使則進行相對高密度之監督審查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3

195

序(foumlrmliches Verwaltungsverfahren)另一則為第 72 條至第 78 條

之計畫確定程序(Planfeststellungsverfahren) 84其中VwVfG第

63 條以下之正式行政程序即為我國行政程序法第五十四條以下聽

證程序所參考之程序模式 85

正式行政程序與計畫確定程序之所以為特別之程序類型即在

於二者皆須踐行一定之程序亦即聽證程序德國 VwVfG 中聽證

程序之設計重點為以言詞辯論程序取代書面陳述意見但在交互

詰問質詢證人的部分仍與美國法制審判式聽證不同而特別不

同之處在於即使進行聽證程序德國法亦仍不採取聽證紀錄排他

性法則

而計畫確定程序則於我國行政程序法

第一六四條之規定中繼受之

以正式程序為例德國VwVfG第 68 條第 4 項規定正式程序中

言詞辯論的部分應作成紀錄而同法第 69 條第 1 項則規定行政

機關應斟酌行政程序之全部結果作成決定所謂「斟酌行政程序之

全部結果作成決定」並非指行政決定之基礎僅限於言詞辯論中所得

出之結果因此即使於言詞辯論外獲悉之資訊亦得列入考慮並

依自由心證評斷而作成結論 86

84 相關概念之說明參見 KoppRamsauer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sect63 Rn 1

行政機關如認為於言詞辯論外仍

有必要詢問當事人時亦得為之且本項規定亦不要求行政機關須

親自採證(Unmittebarkeit der Beweisaufnahme)只要有足夠證據供

85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97-98 86 StelkensBonkSachs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sect69 Rn 3-4

3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6

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進行判斷即可 87

至於計畫確定程序聽證亦為確保利害關係人及一般民眾於程

序中之聽審權因此利害關係人與及時提出異議之民眾享有於聽證

期日參與討論及說明之權利(sect73 Abs6 VwVfG)於聽證期日中

於聽證機關之協助下開發行為人利害關係人及時提出異議之

民眾提出意見之權限受影響之機關等對於計畫進行言詞面對面

之討論及說明並尋求妥協及共識此亦為計畫確定程序中聽證的

精神之後聽證機關即應就聽證之結果撰寫綜合意見連同未獲

得妥協之爭點轉交確定計畫機關(sect73 Abs9 VwVfG)聽證機關

就聽證程序之結果所為之綜合意見僅供確定計畫機關作成最後裁

決時參酌而確定計畫機關仍應依其專業綜合聽證機關之意見

其他機關之意見民眾之異議甚至鑑定人之意見對於未獲共識

之爭點進行判斷並作成最後之確定計畫裁決

88

三小結

且確定計畫機關

作成決定時其考量並不以聽證程序中所呈現之文件及事實為限

仍應基於職權調查原則對於必要之事實進行調查認定應其專業

對於公益及相關私益進行衡量至於在不要式的程序中依職權調

查原則的精神更無紀錄排他性法則適用的餘地

綜合前述關於美國 APA 成文法的規定及法院實務案例的見

解不難發現行政程序中禁止行政機關與當事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

進行片面接觸的精神重要的前提在於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要

87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69 Rn 6-7 88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74 Rn 7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5

197

求因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唯一得參考者即為聽證之紀錄為確保

聽證程序中所有資料處於所有當事人得以知悉的狀態當行政機關

與特定當事人間進行片面接觸時即須作成紀錄以使參與聽證程

序之當事人得於公開程序中透過交互詰問對於所有證據進行辯論

保障程序之「公平性」換言之並非所有片面接觸皆應予以嚴厲地

非難及指摘而是當程序之公平性在客觀上對於規則之訂定或裁決

之作成造成影響時始禁止片面接觸以下略以簡表說明本文中對

於美國 APA 中關於禁止片面接觸所作的觀察

程序特色

禁止片面接觸

之依據 法院審查

非正式

程序

行政

裁決

寬鬆之

程序要

其 他 個 別 法

令行政機關自

行 訂 定 之 規

則正當法律程

片面接觸客觀上

是否影響行政決

規則

訂定

通知及

評論程

正當法律程序

私人間有財產價

值性優惠的競爭

請求公開紀錄

是否反應所有公

眾的意見是否

給予公眾討論的

機會

正式

程序

審判式聽證

證據紀錄之排他5 USC sect557(d)

片面接觸客觀上

是否影響行政決

3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8

性 定

來源作者整理

由上表可知在美國法制下即使行政程序有違反禁止片面接

觸之規定或法理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

違法或無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

響換言之違反禁止片面接觸之程序瑕疵僅具有相對之效力

至於德國法制綜合其制度之觀察可知在遵循職權調查原則

的前提下即使進行聽證程序最後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仍不受聽

證結果之拘束不適用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因此德國VwVfG中並

無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而與美國法制之思考有間 89然而須注意

者因司法對於行政決定原則上可進行全面合法性之審查僅於行

政機關享有判斷餘地之事項其審查密度受有限制故行政機關與當

事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如有片面接觸之情事司法機關仍得就行政

機關職權調查之行使及其決定之內容是否違反經驗法則及論理法

則進行審查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如有瑕疵或

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關職權之行

使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 90

89 雖然德國 VwVfG 第 21 條規定公務員行使職務有偏頗之虞(Besorgnis der Befangenheit)時應行迴避之規定然此係為確保行政程序進行之「公

正性」而美國法制中禁止片面接觸之功能係為確保當事人間的武器平等

以保障程序之「公平性」因此不同制度發揮不同的規範功能行政程

序之法制並不因有迴避制度之設計即可發揮禁止片面接觸原則的功能

應予辨明

90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7

199

參我國司法實務案例觀察

一籌設安南加油站案

在高雄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二四八二四九二五

號判決中涉及原告(即被上訴人)依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十

六條第二項之規定 91向被告台南市政府(原處分機關即上訴人)

所屬之都市發展局申請核發籌建安南加油站之設站用地可供作加油

站使用證明(下稱土地使用證明)另有同時擬於鄰近土地設置加油

站之第三公司(訴訟中之參加人下稱A公司)由X代理亦向台南

市政府都市發展局申請核發籌建長安加油站設站用地之土地使用證

明A公司於尚未取得土地證明前即向台南市政府建設局提出許

可籌建加油站之申請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對於原告先提出之土

地使用證明申請案以資料不足為由命其補正而對於A公司後提

出之申請則先行核發土地使用證明(函 1)嗣後始核發原告申請之

土地使用證明而原告旋即向台南市政府建設局提出加許可籌建油

站之申請之後台南市政府建設局以A公司已完成許可籌建加油

站申請之補件程序即發函核准A公司籌建加油站之許可(函 2)

最後則依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八條第一項第三款之規定 92

91 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 16 條第 1 項「申請設置經營加油站者除本

規則另有規定外應檢具下列文件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請籌建

之核准helliphellip」同條第 2 項「前項申請設站用地屬都市計畫地區土地

且依有關法令規定須經核准始得供作加油站使用者並應檢附直轄市縣

(市)政府核發設站用地同意作加油站使用之證明文件」

92 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 8 條第 1 項第 3 款「申請於都市計畫地區及非

都市土地甲乙丙種建築用地遊憩用地及特定目的事業用地(加油站)

3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0

同側路段五百公尺內已核發A公司加油站籌建許可為由發函駁回

原告之申請(函 3)

原告不服分別對於前述之函 1函 2 及函 3 向中央主管機關

內政部及經濟部提起訴願請求撤銷原處分但未獲救濟即向高

雄高等行政法院提起課予義務訴訟(行政訴訟法第五條第二項)行

政法院審理本案之相關爭議點除在於法律面向上對於加油站設置

管理規則第八條第一項第三款規定中所稱「先申請」之解釋外在

事實面向上則在於承辦本案之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公務員於審

理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之土地使用證明申請時是否有濫用權力之

違法承辦公務員於受理本件分別由不同公司提出土地使用證明之

申請時曾將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洩漏予被告(原處分機關)之

顧問 Y(同時受 A 公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建設加油站並為 A 公

司代理人 X 之配偶)經法院調查以該承辦公務員違反刑法第三

一八條所定之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台灣高等法院台南

分院九十三年度上易字第十九號刑事判決)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即以

該刑事判決確定之事實為基礎以公務員與當事人有行政程序外接

觸之情事認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另外高雄高

等行政法院另以被告(原處分機關)核發參加人 A 公司之土地使用

證明有恣意優先通過之差別待遇有違平等原則進而不應核發

參加人 A 公司籌建加油站之許可此二行政處分(函 1函 2)皆

設置加油站者其申請基地應符合下列規定helliphellip三同一直轄市縣(市)

內與同一路線系統之道路同側既有或先申請之加油站入口臨街面地界

至少應有五百公尺以上之距離但直轄市縣(市)政府考量車流方向

認為有設站需要者不在此限」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9

201

違法駁回原告申請加油站籌建許可之處分(函 3)亦違法判決

撤銷相關原處分及訴願決定並判命被告應依判決意旨重行依職權

調查應否核准原告之申請本判決經最高行政法院以上訴無理由而

確定維持(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決)

二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原

告向被告台北縣政府(現新北市政府)檢舉某公司違反勞動基準法

有關工時薪資給付等規定並申請調閱卷宗被告經調查後函

復原告相關調查結果並拒絕閱覽卷宗之申請原告向被告再次表

明不服被告亦函覆說明原告對此二函覆不服提起訴願未獲救

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起訴請求撤銷訴願決定命被告應對原告

作成裁罰處分並准予原告閱覽被告與被檢舉公司於行政程序外接

觸所作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在請求閱覽行政程序外接觸所作

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部分原告主張被告所屬勞工局承辦人員

曾與被檢舉公司職員以電話聯繫接觸詢問該公司板橋辦事處之地

址電話未依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作

成書面資料然行政法院認為此項接觸係被告為調查被檢舉公司是

否有原告所申訴之違法情事所必須屬行政程序調查之必要為行

政程序內之接觸如有相關文件亦屬行政決定前準備作業之文件

得拒絕閱覽之申請故原告相關主張無理由此判決見解為最高

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判字第五二六號判決維持而確定

三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三號判決中因公

4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2

平交易委員會(即被告)接獲檢舉對於台北縣(現新北市)金銀

珠寶商業同業公會(即原告)進行調查認定其有違反公平交易法

第十四條第一項聯合行為之禁止規定而裁處罰鍰原告經訴願未

獲救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提起撤銷訴訟本件涉及原告除勸導

會員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販售飾金外另曾於民國九十四年八

月二十五日由立法委員陪同原告理事長前往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

會並請教事業以低於成本之價格銷售商品是否違反公平交易法等

問題由被告之主委接見被告並作成行政程序外接觸紀錄表此

次拜會並未作成結論或有任何會議紀錄原告嗣於同年八月二十九

日發函予全體會員將被告於座談中表示之見解附於檢送函說明

欄內警告業者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出售飾金行政法院最後

認定原處分並無裁量濫用裁量怠惰或其他裁量瑕疵判決原告之

訴無理由確定

四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

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所涉之事

實並非直接與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有關之案件而係財政部台

灣省中區國稅局之公務員(原告)因涉貪瀆罪嫌經刑事訴訟免訴

判決確定後向所屬機關(被告)申請因公涉訟輔助而被否准經

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作成駁回之復審決定而向台中高等行

政法院起訴提起課予義務之訴然原告處理稅務違章檢舉案件未

依規定調查證據更於原告住處(原告配偶經營之髮廊)回答被檢

舉人配偶所提規避課稅及裁罰之方法等問題原處分機關以其違反

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未保守業務機密且迴避詢問避免於辦公處

所外與被檢舉人之關係人有所接觸而申誡乙次據此行政法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1

203

認定被告機關以原告執行職務違背法令為由而否准其涉訟輔助之請

求原處分並無不法

五小結

綜合上述案例觀察對於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仍有

下列疑義有待釐清

(一)禁止程序外接觸人之範圍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為涉及當事人具有財產價值的競爭請求之典型案例原處分機

關承辦公務員直接接觸之對象雖非提出申請之當事人及其代表人

行政法院仍認定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因此本條

第一項規定中所稱「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指為何亦即禁

止程序外接觸所規範之「人之範圍」即有釐清說明之必要

(二)禁止程序外接觸事之範圍

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

三八三六號判決)中點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一個核心的問題

程序外接觸與職權調查之間應如何進行區分何謂法所允許為職

務上所必要之接觸行為何時又屬於法律所禁止之程序外接觸而

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

三號判決)中值得思考的是當事人拜會行政機關之情事是否

屬於應受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範之情形當事人與行政機關進

行的相關討論是否須與本案實體問題有關始屬於行政程序法第

四十七條限制之情形值得深究此外藉由本件事實可進一步

4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4

引導思考程序外接觸與遊說行為之差異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

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並非直接以

公務員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為由而認定其執行職務違法但

突顯出承辦公務員日常社交生活是否亦屬於程序外接觸的問題這

些問題皆可理解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禁止程序外接觸之

「事之範圍」而應深究說明

(三)違反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律效果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行政法院雖認定本件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

但並未以此為撤銷原處分之理由最重要之論證依據仍是以原處分

機關法律解釋之見解及行政處分有違平等原則等違法情事因此

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法律效果亦為應探究之問題

肆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檢視及檢討

一規範內容及法務部函釋見解

(一)立法意旨

行政程序法(下稱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於行政院提出之

法案草案中並無相關規定於立法委員提案版本中始有相關規定

並明言係參考美國法制最後於立法院委員會審查後採行委員提

案版本而於行政程序法中明定之 93

93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7-8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3

205

依本條立法理由之說明可知立法者主要係為「求行政程序之

公平透明避免行政機關受到不當之干擾」而制定本條規範此

外行政機關「不論是基於職務推行必要之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

觸對他方當事人之權益影響甚巨為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

之權益」行政機關於作成決定前片面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

程序外之接觸原則上應予禁止 94

因此我國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者對於本條所應發揮之功能側

重於透過程序之透明公開維持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在無偏頗的疑

慮下進行行政程序此由本條規定列於第一章第七節「資訊公開」

下亦可得知此與美國法制著重於審判式聽證程序之公平給予當

事人平等表示意見之機會以符合該國憲法所蘊含正當法律程序之

精神仍有一定的差異

(二)適用範圍

1 人之範圍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拘束而不得進行程序外接獲之

人為「公務員」依學者見解應為與行政程序之進行有關之公務員

包括依法令於行政程序中執行職務之公務員 95

94 前揭註

依此見解負有不

得為程序外接觸之義務者為行政機關內與待決事項行政程序之進

行有關且依法令執行職務之公務員依體系解釋所謂行政程序

應為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行政機關即應為本法第二條

第二項第三項所稱「代表國家地方自治團體或其他行政主體表

95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49

4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6

示意思從事公共事務具有單獨法定地位之組織」及「於委託範

圍內受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至於公務員之範圍因現行法

律上對於公務員並無統一之定義規定於公務員相關法規中有國

家賠償法第二條第一項刑法第十條第一項最廣義之公務員定義

有公務員服務法第二十四條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6亦有公務人員任

用法最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7本條規定所稱之公務員範圍為何即

有解釋之必要參酌本法基於行政機關之公正性而設置之迴避制度

(本法第三十二三十三條)與本條規定源自於正當法律程序之精

神相同因此在體系歷史及目的解釋的角度上應無二致但同

樣亦面臨本法缺乏公務員定義規範的問題基於正當法律程序之法

理為確保程序之公平與公正保障當事人之權益應採最廣義的

角度認為凡依法令從事公務之人員皆屬之 98如此可避免採公

務人員任用法最狹義定義造成許多公務員公營事業人員行政

機關內之約聘僱人員被排除之情形 99

96 公務員服務法第 24 條「本法於受有俸給之文武職公務員及其他公

營事業機關服務人員均適用之」

及採公務員服務法狹義定

97 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公務人員指各機

關組織法規中除政務人員及民選人員外定有職稱及官等職等之人

員」 98 關於應依本法迴避之公務員的範圍本文贊成學者湯德宗之見解參見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4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亦

採此見解 99 依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3233 條之規定司法人員審計人員主計人

員關務人員外交領事人員警察人員教育人員醫事人員交通事

業人員及公營事業人員等皆不適用該法規定此外須依法享有俸給者

始適用公務員服務法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5

207

義造成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因未依法受有俸給而不

適用之情形至於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及第十七條雖定有公務員之

保密及自行迴避義務其規範目的在於明定公務員應受行政懲處之

情形以維持行政內部之紀律此與本法第三十一三十二及四十

七條係規範正當法律程序內涵之立法目的有間因此在公務員範圍

的解釋上無須為相同處理

本條規定限制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程序外之接

觸依立法理由之說明不論是「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觸」皆屬

限制之列 100因此受限制者為雙向接觸不論主動接觸之發動者為

公務員或當事人一方 101然未瑧明確者為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所指為何立法者於本條中明白不採用「代表人」「代理人」「輔

佐人」「法定代理人」及「利害關係人」等行政法規範或理論上常

見具有明確內涵之概念解釋上應認為係立法者有意排除使用相關

概念使用「代表利益之人」一詞可使受規範者涵蓋的範圍更為

廣泛換言之於程序中不論以自己名義或當事人名義凡宣稱為

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 102

綜合上述分析行政機關內或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

體於受委託範圍內依法令執行職務之人就其執行之承辦案件與

當事人及凡代表其利益之人(宣稱或依相關事實認定)依本法第四

或依相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

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人為行為之人皆可認為係代

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10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01 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0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0

4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8

十七條之規定皆不得為程序外接觸如此解釋涵蓋之人之範圍

雖已廣泛但如行政機關內非承辦人員之其他公務員 103

或其他已

參與或可能參與程序而有決定權之人員(例如各委員會之外聘專家

委員)仍不屬之美國 5 USC sect557(d)之規定範圍及於行政機關

內任何成員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

成員相較之下我國規定仍較狹隘

2 事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二項所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在現今

媒介多元及資訊發達的社會中接觸的方式亦隨之多元不論以任

何方式凡進行討論提供資訊甚至關說或遊說皆屬於接觸之態

樣以遊說行為為例本質上為人民受憲法上保障之請願行為 104

我國為使遊說遵循公開透明之程序防止不當利益輸送另制定

遊說法規範遊說之行為依遊說法第二條第一項遊說之定義 105以及

同法第二條第三項被遊說者之範圍 106

103 前揭註

可知遊說法著重於進行遊說

人民與中央地方首長或政務官員就政策議案進行之接觸受規

104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4(2008) 105 遊說法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遊說指遊說者意圖影響被遊說者或

其所屬機關對於法令政策或議案之形成制定通過變更或廢止而

以口頭或書面方式直接向被遊說者或其指定之人表達意見之行為」 106 遊說法第 2 條第 3 項「本法所稱被遊說者如下一總統副總統

二各級民意代表三直轄市政府縣(市)政府及鄉(鎮市)公所

正副首長四政務人員退職撫卹條例第二條第一項所定之人員」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7

209

範者不包括一般處理公務之公務員亦不及於中央地方首長或政

務官員為執行職務主動與人民進行接觸 107因此受遊說法規範之行

為與行政程序法所規範之範圍不盡相同如於特別情形下發生競合

規範的情形時例如於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中因遊說法採強制登

記及資訊公開制度(遊說法第十三條至第十九條)相關登記資料及

資訊之公開在程序上已符合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所要求之精

神至於關說 108並無其他法律就其程序及公開有特別規定仍屬

應適用本條之行為 109

至於接觸所涉及之內容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

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條立法意旨主要乃在確保

行政機關執行職務之公正性以避免偏頗縱接觸內容係屬程序事

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行政程序外接觸之事

項不分有利或不利於當事人均有本法第四十七條之適用」因此

涉及相關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反之美國

5 USC sect557(d)明文規定限於與待決事件有關之實體內容我國限

制範圍則明顯較寬對公務員產生較多桎梏此為受學者批評之

110

107 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之行為依遊說法第 5 條第 1 款之規定為排除適用

之事項相關問題參見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5 108 關說之意義可參酌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第 2 點之規定「(五)請託

關說指其內容涉及本機關(構)或所屬機關(構)業務具體事項之決定

執行或不執行且因該事項之決定執行或不執行致有違法或不當而影響

特定權利義務之虞」 109 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6 110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4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0

3 程序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定立於本法第一

章總則篇因對於「行政程序」之種類及範圍並無特別規定故舉

凡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作成行政處分締結行政契約訂定法規

命令與行政規則確定行政計畫實施行政指導及處理陳情之程序

皆屬於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行政程序與美國 5 USC sect557(d)

僅適用於進行審判式聽證程序始於指定主持聽證之行政機關等規

定內容相較本條規範之程序類型無所不包亦涵蓋整體程序然

此亦為學者指出宜檢討之處 111

4 得進行接觸之情形

公務員於行政程序中基於職務上必要所為之行為不受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限制於行政程序開始後公務員執行職務

處理待決事項所為之必要行為如受嚴格限制將造成行政機關執行

職務困難反而妨礙行政程序之進行所謂基於職務上必要之行為

如通知當事人或其代理人補提文件陳述意見或出席聽證通知當

事人提供證據資料當事人閱覽卷宗資料等 112

111 前揭註

換言之行政機關

為確定作成行為所涉及之事實關係須進行事實及證據之調查依

職權調查原則行政機關依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不受當事人主張

之拘束(本法第三十六條)因此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

定本係表彰行政程序採取職權調查原則之精神故行政機關承辦

人公務員於職權調查範圍內所為之行為即非應予禁止之程序外接

11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1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9

211

行政程序中行政機關職權調查之目的係為使行政機關了解事

實狀態及公私益狀況成為作成後續行為時之基礎此與行政訴

訟中法院為維護雙方當事人武器平等所為之職權調查並不相同不

可不察 113因此如行政機關非基於了解事實及利益狀態之目的所

為之行為即非屬職權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行政

機關打電話至被檢舉之公司該公司之地位為申請之相對人(本法

第二十條第一款)114

此外如個別法有特別程序規定時即應依該規定之目的解釋

應為之職權調查行為行政程序法中職權調查之規定即應立於補充

地位

為行政程序之當事人且行政機關係為職權

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法院稱此為「行政程序內之接觸」並無限制之

必要見解堪稱正確

115

(三)為程序外接觸之處理

因此在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定時仍須配

合待決事項所應適用之個別法規依規範目的判斷個案中職權調查

行為之必要性

既然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所指之行政程序為本法第二

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為之「行政程

113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 114 行政程序法第 20 條第 1 款「申請之相對人」為申請人請求行政機關

對其作成行政行為之人不可誤認為行政機關本身參見陳敏行政法總

論頁 771自版七版(2011) 115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8

5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2

序外」接觸即為行政機關與個案程序當事人在行政程序法規範之

程序外所為之接觸 116對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解釋如認

為凡行政程序外之接觸既為法所不許公務員本即不得為之是以

應作成紀錄或將書面文件附卷者仍為職權調查所必要之「程序內

行為」117

依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

益之人以書面方式為程序外接觸時應將所有往來書面文件附卷

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如以其他方式為程序外接觸者依同條第三

項之規定並應作成紀錄至於本項並未規定書面紀錄應附卷此

應係立法疏漏解釋上應與同條第二項之規定相同始能達成本條

之立法目的

則此見解不僅未正確認知此制度規範之目的亦有違法

規範之體系解釋更何況如此解釋公務員須將所有依職權調查事

實及證據之行為一一紀錄並予以附卷反而將造成公務員執行職務

之重大困擾因此相關說法應非的論

118

至於附卷之書面文件或紀錄應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因本條

第二項並無「主動」公開之規定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

字第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法第四十七條「亦寓

有保護公務員之目的俾使公務員於行政程序外凡與待決事件有關

之意見交換時皆應將所有往來之書面文件附卷或作成書面紀錄

(同條第二項第三項參照)以間接保護公務員」「行政機關就

11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

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37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117 此為本文發表於研討會時曾被提出之論點 118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3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1

213

待決事件縱有裁量權限亦不得恣意仍應為合義務裁量復有相當

行政救濟程序可資救濟既將接觸資料附卷供其他當事人閱覽即

已達公開之目的如認須主動通知其他當事人不僅衍生通知範圍

及技術上之爭議亦不利待決事件相關程序之迅速進行」「如與本

法第四十五條第一項『主動公開』之用語為比較可推知同法第四

十七條第二項所稱之『公開』者並無主動通知之意」故認為無

須主動公開僅須依申請而公開即可然此見解遭到學者批評認

為如此解釋過於消極本規定為個案資訊唯一主動公開之規定與

政府資訊公開法主動公開之立法目的不同且此解釋將使實體決定

前當事人仍無法知悉有程序外接觸之情形仍會引發行政機關有

偏頗的懷疑與立法意旨不符 119由立法理由觀之本項規定既為

「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之權益」並使其他當事人因文件或紀

錄附卷而有表示意見之機會 120

至於「其他當事人」當然包括申請之相對人(本法第二十條第

一款)至於已知之利害關係人行政機關得通知其參加程序(本法

第二十三條)因可藉由知悉程序外接觸情形而判斷自身利益受影響

之範圍及程序故解釋上亦屬之

如行政機關未主動公開相關資料

實無法發揮立法之功能故相關批評意見應值得贊成

121

(四)違反之法律效果

且依前述行政機關應主動公

開附卷之書面文件及紀錄時即無限制解釋「其他當事人」範圍之

必要

119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153另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2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21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

5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4

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為程序外接觸如已依同條

第二三項之規定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

開後該程序瑕疵即「補正」122

二本文之思考與檢討

但不妨害依相關法令(如公務員

服務法)及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對公務員之行政懲處責任為認定

反之如未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行

政程序即具有無法補正之瑕疵而成為得據以撤銷實體決定之事由

(一)行政法律關係中行政機關義務之規範

現代行政程序法制除以行政行為作為討論之重心外亦逐漸

著重行政法律關係(Verwaltungsrechtsverhaumlltnis)為基於行政法規

就特定事項於二個或二個以上之法律主體所產生之法律關係 123

本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為行政程序外接觸之規定即係對於

公行政明文課予之行政法上程序義務且規範於行政程序法總則部

為行政法上之權利義務關係行政法律關之成立變更或消滅可

依法令規定行政處分行政契約或事實行為並存在於具有行政

法權利能力之主體之間行政法律關係除強調人民於行政法上所享

有之權利及應負擔之義務外同時亦包含公行政主體之權利義務內

容而公行政之義務除由法律明文規定外亦可由行政依法維護

公益之一般義務或由人民之權利或由行政法上債務或補償關係

而得出

122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10-111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123 Maurer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sect8 Rn 16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3

215

分依體系解釋及國內多數見解除特別法有較嚴謹之明文規定外

為行政機關應遵循之最低程度規範 124立法者有意參酌美國APA之

立法例制定本條規定即明文課予行政機關於正當行政程序中應負

之義務我國行政程序法採行德國VwVfG之基本架構援用職權調

查原則之精神但為補強德國法制對於正當法律程序不足之處而

引進美國法制本意甚佳行政機關於個別案件中既負有維護公益

之一般義務並透過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以維護公益及私益如行

政機關於職權調查權限外進行程序外不當接觸而影響公益及私益

之保障時應屬於違背行政機關義務之程序行為即應予規範禁止

由此觀點出發即不宜認定本法第四十七條僅為訓示規定而應更

積極地承認行政機關依法負有一定之程序義務 125

(二)歷史解釋與目的解釋之思考

1 由立法理由中探知之規範目的

本法第四十七條所欲發揮之功能參酌立法理由之說明包括

防止行政機關偏頗及保障當事人權益 126

124 蔡茂寅等前揭註

因此一方面強調行政機

2頁 19-20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

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 554-557五南出版社(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 19-20(1999)少數見解認為此說無說服力並無標準足以認定行政程序法屬

「最低程度之程序保障」參見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

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

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28(2007) 125 本文就此所持之論點與審查委員之見解容或有間特此說明 126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5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6

關之公正性另一方面又強調當事人間權益之公平性因特別強調

保障當事人權益則反應出大陸法系中基本權程序保障功能之思

維此外亦希望藉此對於盛行於行政機關實務上「關說」之情形

進行規範以使關說之行為透明化 127

行政程序法中一個條文如由立法意旨觀之可同時達到程序

之公正性公平性及公開性的功能應可推知立法者對於法制設計

本質認識有不清之處因此何者始為法制本質上應遵循的精神

實應仔細思考否則將出現規範主軸不清規範範圍不明之謬誤

對於此點實不宜一概以我國法制與美國法規範不同

如此資訊之公開性亦為本

條所欲發揮之功能

128

2 由法制之規範功能為解釋

而為不同

的解釋以自圓其說

美國透過司法機關所為之判決強調 5 USC sect557(d)之規範目

的在於保障當事人間之公平性使審判式聽證程序中對於片面接

觸情事不知情之其他當事人得以有機關獲悉相關情事並表示自

己的意見姑且不論維護程序公平性為本體或係保障當事人程序之

工具 129

127 葉俊榮前揭註

禁止片面接觸之本旨仍在於維護正當法律程序中各當事人

間武器平等的精神強調的是正當法律程序中「公平」的面向此

116頁 137 128 參見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一)之說明 129 此涉及美國法上對於正當法律程序本質之討論關於工具說及本體說之

見解參見蔡穎瑩前揭註 15頁 19-24本文於此不予深論但相關討

論亦反應出即便在美國法制中程序規範是否具有獨立性或僅係發揮輔助

實體決定之功能並非有一致見解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5

217

外美國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拘束審判式聽證程序中行政機關之行

為而不適用其他程序中作成決定者原因在於該程序中採用證據

紀錄排他性行政機關僅得依紀錄資料作成決定藉此使當事人皆

得以對於紀錄中之證據及其他資訊進行攻擊防禦始產生禁止片面

接觸之法制設計

我國對於權利保障與行政程序之關聯受德國法制及其理論之

影響強調行政程序對於實體基本權保障之重要性 130

(三)規範範圍之釐清

解釋上正

當行政程序有助於行政機關作成正確決定以避免人民之權益受到

不法之侵害因此保障當事人於程序中武器平等之公平性應有助

於發揮此行政程之基本功能我國繼受美國法制於行政程序法中

增設德國法上所無之禁止程序外接觸的規定在規範功能上即應為

摘取該法制特別之規範功能以強化我國行政程序法制因此本

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在解釋上仍應強調側重於正當法律程序中之

「公平性」保障當事人間進行攻擊防禦時之武器平等藉以保障其

實體權利否則錯誤認知本條之規範功能即易掉入行政繁瑣的

工作泥沼中亦即不論於何種程序中公務員執行職務進行調查

皆作成紀錄或將所有書面附卷以求自保而使本條成為促進行

政彈性及效率之障礙是故為使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能夠發揮

一定之規範功能在解釋上即應為一定之調整及限縮

1 適用的程序類型宜限制

130 例如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於政治庇護案中即明白指出行政程序有助保障

實體之基本權利BVerfGE 56 216 (236ff)

5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8

本法第四十七條列於行政程序法總則導致不論最後行政行為

的態樣為何皆適用之本條規定如此結果與本條立法精神大相逕

庭實有限縮之必要否則亦與效率的要求不符 131以行政指導及

陳情為例本質上為非正式行政行為未發生實質法律效果並無

須適用禁止片面接觸以維護當事人間武器平等之必要而行政規

則為行政機關內部規範欠缺直接對外拘束人民權利義務之法律

效果亦無適用之必要至於法規命令本質上為「一般性政策的

制定」本即應廣納各方意見實不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 132而重點實為各方在訂定規範的過程中有對等的討論對話機

會因此本質上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以保障當事人間公平的行

為為行政處分及行政契約此二大行政行為態樣 133

至於在作成行政處分及締結行政契約之程序中對照美國及德

國法制尚須進一步檢視我國聽證程序之設計

134

131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11(2001)

我國關於程序類

型的設計類似於德國法制而非美國法制本法雖有要式聽證程

序之設計亦規定聽證須作成紀錄(本法第六十四條第一項)然除

132 湯德宗前揭註 122頁 109 133 計畫確定裁決性質上亦為行政處分且涉及多元利益的調和如日後我

國確實執行確定計畫之程序自應適用本法第 47 條之規範 134 本法並未就締結行政契約應進行聽證之規定然如舉行聽證可使其他利

害關係人有參與程序之機會且如作成行政處分依法應舉行聽證但締結

替代該行政處分之行政契約卻無須聽證可能使行政契約成為規避聽證的

工具參見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

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

集頁 282元照出版社(2002)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7

219

法規有明文規定外聽證紀錄為行政機關作成行政處分時應斟酌之

文件(本法第一八條第一項)並非唯一具有排他性之資料遵循

職權調查原則之法理而與德國法制相近因此如欲保留本法第四

十七條之規定並貫徹前述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理精神本文建議

於修法增訂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效力的前提下建議限縮本法第

四十七條規定而僅適用於特別程序中即正式聽證程序及計畫確定

程序此處所持限縮本法第四十七條程序態樣適用範圍之見解主

要論證依據為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與當事人間公平性的關聯此為

德國法制所無行政程序法立法之際我國繼受美國法時亦未配合

建立相關觀念也因此導致現行規定過度擴張禁止程序外接觸之範

圍造成法理邏輯混亂亦可能成為行政機關及公務員之掣肘因

此本文此處之見解亦僅建議係回歸法理一致性而提出之修正意見

而已

2 人的範圍宜擴大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所規制之人一方為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

一方為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達前述立法目的使所有相關

資料皆呈現當事人面前理論上本條宜儘量包括所有可能建立接觸

之管道因此受規範之人的範圍宜擴大因此在解釋代表當事人利

益之人時不應侷限凡宣稱為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或依相

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

人為行為之人皆應屬之不限於代表人代理人或輔佐人等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涉及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分別提出之設籌加油站申請且

二者之申請具有排他的競爭性如依美國法制屬於涉及「有財產

5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0

價值性優惠的競爭請求」之事件特別應注意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承辦公務員有洩漏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予被告機關之顧問 Y

的情形而被判刑確定於參加人 A 公司之申請事件中名義上之

申請人為該顧問 Y 之配偶 X於論斷是否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

一項之規定時即涉及參加人 A 公司被告顧問 YY 之配偶 X 彼

此間的利益關係在 X 提出之申請案所進行之行政程序中實際上

之申請人仍為 A 公司原處分機關未明察 X 是否係以代理人身分提

出申請命其提出委任書處理有可議之處而承辦公務員雖係與

被告顧問 Y 接觸以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由此情形亦

可判定承辦公務員既已受理 X 作為 A 公司代理人所提出之申請

案且 Y 一方面為該申請案中代理人 X 之配偶且同時亦受 A 公

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興建加油站依相關事證可認定 X 係為 A 公

司之利益為行為與其配偶及 A 公司間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

故可認為承辦公務員係主動接觸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於 X 代理 A

公司提出申請之程序中有為程序外接觸之情形本案原審判決及最

高法院判決中僅援引刑事判決所確定之事實直接認為承辦公務

員於處理原告申請之案件中認定與X所為之接觸係屬於違反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情形不僅未就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

件進行涵攝說明未仔細辨明不同程序間之當事人及代表其利益人

的關係雖結論並無錯誤但推論仍未臻嚴謹明確

然而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是否只限於承辦公務員我國法的

解釋與美國法明文規定不同美國法明文規定機關內所有成員或其

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皆不得進行

片面接觸不限作成決定之人員如此始可歸避承辦人員透過機關

內其他人進行接觸卻不受規範的可能我國規範之範圍過於狹隘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9

221

此亦為建議宜修正之處

3 事的範圍宜限縮

如前所述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九六二

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時「縱接觸內容係屬

程序事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因此涉及相關

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此與美國法之規定不

同然誠如前述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中 135法官以「麵包與奶油」的關係來形容行政機

關與公眾間非正式之接觸互動表示公務員實不可能脫離公眾生活

而獨立存在且在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中 136法官亦以人情事理的角度看待

公務員的社交生活因此行政機關與公眾之接觸只要在不影響司

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並無全面禁止之必要只

有對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問題進行程序外接觸可能引起當事人公平

防禦的疑慮始有限制之必要前述法務部之見解不僅誤認禁止

程序外接觸之立法目的過於側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忽視當事人

間的公平性且理想性地過度限制程序外接觸之事項忽略人情事

理應不可採因此建議修改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規定明文

限定於就待決事項之實體問題為接觸時始有限制之必要 137

於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

字第五三號判決)中當事人曾由立法委員陪同前往原處分機關

135 567 F 2d 9 (DC Cir 1977) 13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137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6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2

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會討論法律解釋問題因原處分機關依本法

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作成紀錄附卷故無違法情事可言然嚴

格說來本案當事人拜會原處分機關時討論法律解釋問題並非違

法禁止之關說行為亦不屬於遊說法所定應強制登記之行為且如

未涉及個別具體案件之實體問題而限於法律解釋之請益則本質上

亦不應屬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情形本無須受限制當

然為免爭議及為求自保行政機關得製作相關紀錄但仍應與本法

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無涉

至於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

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公務員受理違反贈與稅法之稅務違章案件

於妻子經營的髮廊中遇見被檢舉人之妻子詢問被檢舉人所涉及之逃

漏稅事件公務員告知若主張被檢舉人無贈與情事應出具有關書

面資料以為證明最後並認定被檢舉人無逃漏稅情事而擬簽結該檢

舉案本案中被檢舉人既為稅務違章事件中之當事人其妻在客

觀上可認為代表其利益之人公務員應不得與其於程序外就逃漏稅

事件之實體問題為接觸公務員於自家經營的髮廊面對被檢舉人之

妻子提出相關詢問而為答覆時與前述案例不同之處在於公務員

並非僅就抽象法規範的解釋進行回答而已就承辦之被檢舉案件具

體內容之認定可能性進行回答應已涉及實體問題公務員與被檢

舉人之妻子所為之接觸已超越公務員社交生活之對話範圍已屬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外接觸實應依本法第四十七

條第二項第三項之規定作成書面紀錄並予以附卷及公開

(四)重視違反之法律效果

行政機關公務員所為之行政程序外之接觸行為姑不論可能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1

223

生公務員懲處之法律效果但就行政程序之法制而言可經由依本

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規定作成紀錄將書面文件附卷並

主動公開而將此瑕疵予以補正未損及當事人程序中武器平等之

公平性然未經補正之瑕疵即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而未踐

行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所要求之行為者依美國法制之

觀點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違法或無

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響即使

採職權調查原則之德國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

如有瑕疵或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

關之行為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二國法制對於程序瑕

疵之法律效果實有異曲同工之處 138

反觀我國對於公務員所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行政機關之處

置較強調對於公務員之行政懲處

139

138 關於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參見本文貳三之論述

而未仔細審酌其行為是否該當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件是否已依同條第二項第三項規

定為補正之行為亦未審酌未補正者此程序瑕疵對於實體決定影響

之程度而法院於爭訟案件中主要仍審酌實體決定之違法性而

未深入論證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對於實

體決定之影響及重要性我國法院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論證之深度

及密度依本文前述觀察與美國司法實務相較實仍有相當大之

差距因此行政機關及法院宜強化對於本條規定之認識及解釋

139 經查詢公務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之保障案件決定書查詢系統(httpwwwcsptcgovtwptcindexasp)以公務員違反公務員服務法第 4 條保密義

務而作成之復審或再申訴決定至民國 100 年止即計有 14 筆決定書

6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4

而對於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合法性進行審查時更須體認程序外接

觸之程序瑕疵與實體決定間之關聯性並進行深入說理論證如此

始可提升本條規定之重要性並落實禁止程序外接觸而確保當事人

程序權益之法理精神

伍結語重新檢視聽證法制之契機

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繼受美國法制並將其融合至以德國法

制為主軸的行政程序法時未深入探究美國正當法律程序之精神

APA 中程序類型之特性即於行政程序法中強行置入禁止片面接觸

之規定本文以相當篇幅介紹美國 5 USC sect557(d)禁止片面接觸之

法理及實務案例並與德國法制進行比較目的即在於突顯現行規

定法理混淆及制度設計缺乏一貫性的缺失此外台北高等行法院

九十四年度訴字第七五二號判決及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五年度判字第

一二三九號判決此一具有高度重要性及爭議性的案件中(高速公路

電子收費系統案或稱為 ETC 案)中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重

要性未受重視益發突顯我國實務界對於此制度之認識有限因此

本文嘗試以回歸法制本旨的角度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禁止程序外

接觸之規定重新檢視其立法目的並對於本條之適用範圍提出檢

討修正之意見

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德國

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備受爭

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聽證程序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3

225

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到重視在

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際如能重新

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程序之法制得以

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化」有所助益

6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6

參考文獻

書籍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

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

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5

227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期刊文獻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 8-21(1999)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3-120

(2008)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

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

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1-33(2007)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2-17(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

頁 18-33(1999)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12 TEX TECH

ADMIN L J 223-279 (2011)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6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8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專書論文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

頁 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

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

壽論文集」頁 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

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

總論篇頁 112-168三民書局(1998)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49元照出版

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

行政程序法論頁 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51-83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7

229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67-209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 25-155元照出版社

三版(200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

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6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0

摘要

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公務員與當事人為行

政程序外接觸的規定係仿自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而本

條自行政程序法施行至今逾十年以來並非行政法學界及司法實

務界重視及討論的重點然而本條規定卻為行政機關在具體程序

中重視之規範甚至可能導致行政機關承辦人員在具體情形中無

所適所或形成困擾因此本文先就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關於禁止

片面接觸之規範針對成文法規定及司法實務案例進行說明及觀

察以掌握美國相關法制之精神及本旨此外亦介紹德國法制之

精神並就我國司法實務涉及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案例進行

觀察探究我國對於本條精神之運用是否仍有待釐清之處在回

歸法制本旨之深入研究後即不難發現此程序機制之基本功能

在於確保正式的聽證程序中當事人間攻防之程序公平性並非著

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總則部

分而非強調聽證程序公正性之維持在體例安排上即與制度之

本質混淆亦容易導致實務見解不明確而產生許多疑義

面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

德國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

備受爭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

聽證程序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

到重視在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

際如能重新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9

231

程序之法制得以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

化」有所助益

7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2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 Review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n the American and German Legal Systems

Ling-Ching Fu

Abstract

sect47 APA of Taiwan stipulates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and follows the regulations in the APA of the USA

Since the APA in Taiwan came into effect in 2001 this regulation

hasnrsquot stayed in the center of the legal researches and practice in

Taiwan Howeve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public officials in

concrete case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eaning and the nature of this

regulation the similar regulations an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he

USA are first examined in this article Meanwhile the German legal

system regarding this problem is also introduce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aiwan will be also intensive observed The application

possibility of sect47 APA of Taiwan as well as the viewpoints in the

practice will be acquainted At last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protects the fairness

between the concerned parties in the formal hearing procedures but

not the neutrality of the responsible authority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1

233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nature of this legal institution has

not been correctly understood in Taiwan It leads to the result that

the APA of Taiwan should be further reformed An amendment of the

APA of Taiwan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Keywords ex parte communication due process hearing trial-type

hearing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 formal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8-21(1999)
  •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113-120(2008)
  •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1-33(2007)
  •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2-17(2001)
  •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18-33(1999)
  •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112-168三民書局(1998)
  •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4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51-83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67-20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25-155元照出版社三版(2006)
  •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 摘要
    • Abstract
Page 14: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由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 …cycu.lawbank.com.tw/Download/30/01300005.pdf接觸或禁止片面接觸為核心議題之研究論著。即使在司法實務上,也

1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76

於前述案例中法院認為 FCC 應以公開之程序與申請人為接觸

討論以使列於競爭地位之他人得以知悉相關情事而 FCC 於本案

中已嚴重違反聽證應公開之精神法院即未維持 FCC 之決定由此

可知在一九七六年 APA 修法加入禁止片面接觸條款前行政程序

中如發生片面接觸的情形因相關接觸未列入紀錄牴觸聽證程序

公開的精神致使其他當事人無從知悉並提出有利於己的事證或

進行詰問更因此嚴重影響聽證程序的公平性法院認定有違憲法

所強調的正當法律程序精神

(二)1976 年聯邦行政程序法修法後

1 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規範之程序態樣

APA於一九六六年編入美國聯邦法典第 5 篇後同年資訊自由

法案(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通過並編入 5 USC sect552 中一

九七四年隱私法案(Privacy Act)則編入 5 USC sect552(a)中一九

七六年政府陽光法案(Government in the Sunshine Act)編入 5 USC

sect552(b)中 27

在前一步對於APA中禁止片面接觸之規範進行研究前首先須

先了解APA所規範程序態樣的差異美國APA所規範的行政程序

將機關之行為分為規則訂定(rule making)及行政裁決(adjudication)

而同年APA亦加入了禁止片面接觸(ex parte

communication)的規定

27 Government in the Sunshine Act Pub L No 94-409 sect4(a) 90 Stat 1246 (1976) (codified at 5 USC sect557 (d) (1976))相關說明參見羅傳賢美國

行政程序法論頁 7五南出版社(198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15

177

二種訂定規則為行政機關擬定修正或廢止規則之程序 28而

規則則為執行解釋或補充法律或政策或規定機關之組織

程序或職務之機關文書之全部或一部具有普遍或特別之適用性及

向後生效之效力 29所謂行政裁決係指行政機關作成決定(order)

之程序 30而決定則為行政機關就訂定規則以外之事項所為全部

或一部之最終處置(final disposition)31換言之行政裁決即為行

政機關訂定規則以外所作之終局決定其態樣多元形式不一而

足 32主要的特徵在於行政機關人員適用法律於特定事實而對於

特定人或特定多數人所為之決定 33

此外以機關是否應以進行審判式聽證程序( trial-type

hearing)並以聽證紀錄所載作為決定之基準可將行政程序區分為

正式(formal)及非正式(informal)二種程序

性質上規則訂定即為行政立

法之行為而行政裁決則為對於特定事項作成之最終處置

34

28 5 USC sect551(5)

至於何時須進行

29 5 USC sect551(4) 30 5 USC sect551(7) 31 5 USC sect551(6) 決定內容包括核發執照其形式為准許否准禁止

或宣告在所不問 32 WILLIAM F FUNK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74 (2009) 33 Id at 74 因此有學者認為此接近大陸法系行政處分之概念參見羅傳

賢前揭註 27頁 64然而實際上美國 APA 所稱之行政裁決泛指行

政機關訂定規則以外之所有作成決定的行為態樣相較於我國行政程序法

第 92 條關於行政處分之定義限於行政機關對於公法上具體事件所為對外

直接發生法律效果之單方行政行為可知美國法上行政裁決之概念範圍

仍較為廣泛 34 5 USC sect554(a) sect553(c)

1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78

正式的程序則須另有成文法的規定實際上美國聯邦政府在具

體個案進行裁決而應依法律規定適用 5 USC sect554 sect556 及sect557

之正式程序並基於聽證紀錄作成裁決決定的情形只占極少數

換言之絕大多數之事件是進行非正式程序作成裁決決定 35

至於規則制定程序依 5 USC sect553(b) (c)之規定訂定規

則之機關須將規則之草案為一般性公告(general notice)刊載於

聯邦公報並給予權益可能受影響之相關民眾提供評論

(comment)之機會於踐行此公告及評論之程序後行政機關

綜合民眾之意見發布規則並應就規則所依據之基礎目的為

簡要之說明此即為非正式規則訂定程序之三階段

而在

非正式裁決程序中不強制進行審判式聽證而是依事件之性質

行政機關擁有較大的程序自由APA的條文僅 5 USC sect555 相關

附屬事項之規定會適用於非正式之行政裁決程序

36因此非

正式之規則訂定程序又稱為「公告及評論的規則訂定」

(notice-and-comment rulemaking)37至於正式之規則訂定程序

於進行公告及評論後須如同作成正式裁決一般進行審判式聽

證程序並以聽證紀錄為準發布規則因此正式之規則訂程

序至為繁複且須例外有成文法規定須依聽證紀錄時 38

35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始進行

正式規則訂定程序

9 at 247 36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323 37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183 38 5 USC sect553(c)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17

179

綜上所述綜合行政裁決及規則訂定之行為態樣以及是否

應行審判式聽證程序即得以下表簡示美國 APA 之程序模組而

灰色部分即為常見之程序類型

行政裁決 規則訂定

非正式程序 5 USC sect555

附屬事項

5 USC sect553

通知評論

正式程序

5 USC sect554

通知當事人職能分工 39

5 USC sect556

審判式聽證唯一紀錄

5 USC sect556

審判式聽證唯一紀錄

5 USC sect557

正式決定禁止片面接觸

5 USC sect557

正式決定禁止片面接觸

來源作者綜合整理 40

2 禁止片面接觸之相關規定

39 Separation of functions又譯為「職能分離」或「審查職務分立」基於

任何人不得自斷其案的法理5 USC sect554(d)(2)規定行政機關內負有調

查或檢舉職權之成員不得參與該事件或與該事件有事實上關聯的裁決決

定對於相關事件亦不得提供作成裁決決定者任何諮詢意見或提出建議

性決定因此多由專職獨立之行政法官(administrative law judge)進行

聽證並作成裁決決定以確保裁決之公正客觀參見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80-286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6-103 湯德宗

前揭註 2行政程序法頁 28123由此可知職能分工為 APA 中為保

障聽證程序公正性所為之制度設計 40 相關資料來源亦參見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48 湯德宗

前揭註 25頁 327

1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0

APA 於一九七六年加入禁止片面接觸(ex parte communication)

相關規定其中 5 USC sect551(14)為關於片面接觸之定義

5 USC sect551(14)

片面接觸係指未合理事先通知所有當事人且未列入公開紀

錄之口頭或書面接觸但請求與本節規定之事件或待決事項有

關之情況報告不在此限

此外5 USC sect557(d)則為禁止片面接觸之明文規定

5 USC sect557(d)

(1)任何機關於進行 5 USC sect557(a)規定之程序應遵守下列

之規定但依法律授權處理當事人一方事務之範圍內不在此

(A)於機關外之利害關係人不得與機關內之任何成員行

政法官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

之成員就有關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內容造成或故意促成片面

接觸41

(B)機關內之任何成員行政法官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

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不得與任何於機關外之

利害關係人就有關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內容造成或故意促成

片面接觸

(C)機關內之任何成員行政法官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

41 「就有關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內容」( relevant to the merits of the proceeding)係參酌學者湯德宗見解之翻譯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2行

政程序法頁 1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19

181

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如接受造成或故意促

成本項禁止之接觸者應將下列資料列入程序中之公開紀錄

(i)所有書面往來資料

(ii)記載所有口頭往來要旨之備忘錄

(iii)針對(i)及(ii)之情形所有書面答覆和記載所有口

頭答覆要旨之備忘錄

(D)因當事人故意造成或促成接觸後而違反本項相關規定

者為與公平性及事件所涉及成文法之立法目的一致機關

行政法官或其他主持聽證之成員得要求該當事人說明其主張

或利益不應於作成決定時被廢棄駁回或忽視之理由或其他

因違反而造成之不利益影響

(E)本項禁止規定於開始指定舉行聽證之機關時起適用且

不得晚於就待決事件為聽證通知後但可歸責進行接觸之人知

悉將為聽證通知者本項之禁止規定自其知悉時開始適用

(2)本項規定不得構成對國會隱瞞資訊之依據

此外須注意者5 USC sect557 共計有(a)至(d)四項規定

而 5 USC sect557(a)則明白規定本條適用於依 5 USC sect556 舉行之

聽證復依 5 USC sect556(a)之規定5 USC sect556 適用於依 5 USC

sect553 規則訂定及 5 USC sect554 裁決舉行之聽證程序由此可知5

USC sect557(d)關於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僅適用於行政裁決及規則

訂定時舉行聽證之正式程序

3 正式程序與禁止片面接觸

2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2

(1)審判式之聽證

APA規範的正式程序係指依成文法之規定程序之進行須遵

守一定的要求特別是須由行政機關舉行聽證程序後並依紀錄之

資料(on the record)作成決定 42

當聯邦行政機關為行政裁決時如依成文法之規定須依紀錄

之資料始得作成決定者除有 5 USC sect554(a)所列之法定排除事

項外

因此聽證程序之進行為正式程

序的重要核心須遵守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相關程序規定

43即應依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規定進行聽證程序在聽

證程序中當事人得提出證據及反證進行交互詰問質詢證人

而主持聽證程序者得為行政機關組成機關成員之一人或數人

或依 31 USC sect3105 之規定所任命之行政法官一人或數人 44實

務上基於職能分工之考量 45多由專任中立之行政法官

(administrative law judge ALJ)為之 46

42 5 USC sect553(c) sect554(a)

以避免機關首長或機關

成員的公正性受到質疑行政法官由行政機關任命具有專業之

技術經驗及知識且不受行政機關之指揮更不得行使與其職

43 5 USC sect554(a)規定無須進行聽證之情形如嗣後須受司法審判並

於法院更新審理事實之事項行政法官外(31 USC sect3105)其他行政官

員之選用及任期完全基於檢查試驗或選舉而作成決定之事項與軍事

外交事務有關之行為行政機關作為法院代理人之事件核發勞工代表之

證明 44 5 USC sect556(b) 45 關於職能分工之說明參見前揭註 39 46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1 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17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1

183

務或責任牴觸之事務 47因此聽證程序之設計就主導程序者的中

立性及程序進行之嚴謹性而言已類似於法院中所進行的司法審

判程序故正式裁決程序中所進行之聽證亦稱之為審判式聽證

(trial-type hearing)48或準司法聽證(quasi-judicial hearing)49

與非正式裁決程序中所進行之程序不同 50

至於規則訂定之行為行政機關於進行通知及評論程序後是

否須進行 5 USC sect556 sect557 規定之審判式聽證程序APA中則無

明確規範僅於 5 USC sect553(c)規定如成文法規定須舉行聽證時

始適用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規定然而訂定規則時所牽涉的人數

眾多利益關係複雜如須一一進行提出證據交互詰問質詢證

人等程序不僅曠日費時實際上亦有執行困難最後可能導致行

政機關放棄訂定規則因此考量行政之彈性及效率在美國最高法

院的判決中對於 5 USC sect553(c)所謂「成文法規定」之解釋即相

當陜隘必須成文法明白規定適用或參考準用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規定須於機關舉行聽證後並依紀錄之資料始得訂定規則時

47 31 USC sect3105 48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79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31 49 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164亦因此行政機關於經正式聽證程序後

作成行政裁決已類似司法權對於主張不同利益之當事人間之事務作出判

斷決定故其權限之行使已具有準司法權之作用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65163 50 二者主要的差別在於行政機關作成最後裁決決定時是否須依書面紀

錄作成在非正式程序中僅須給予當事人以書面或口頭陳述意見的機會

即可不一定須以二造兼聽的方式作成書面紀錄參見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164

2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4

始應進行正式之審判式聽證程序 51

(2)聽證紀錄之排他性

否則通知及評論之規則訂定

程序即已滿足規則訂定所須符合的正當程序要求

審判式聽證程序的特色即在於行政法官主持程序進行使當

事人提出證據進行交互詰問並可質詢證人並對於程序的進行

作成紀錄最後行政機關僅得依據紀錄作成決定因此行政法官

有二項主要任務 52主持聽證提出初步決定(initial decision)或

建議性決定(recommended decision)53

51 United States v Allegheny-Ledlum Steel Corp 406 US 742 (1972) United States v Florida East Coast Railroad Co 410 US 224 (1973)

在行政法官主持下的聽證

程序即如同聯邦法院中進行的審判程序所有證據包括證人證

詞證物與事件相關之全部文書及請求文件皆於行政法官面前

提出並作成紀錄且此為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參考之唯一紀錄(the

52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2 53 依 5 USC sect557(b)之規定行政法官作成之決定分為二種初步決定及

建議性決定行政法官依聽證紀錄作成之決定為初步決定如當事人不

於一定期間內向行政機關提出異議或行政機關未主動復查無須進行其他

程序該初步決定即自動成為行政機關所為之終局決定然經異議或復查

後行政機關即不受初步決定之拘束可重新依聽證紀錄案件事實等問

題為審查並作成裁決不受行政法官初步決定之影響此外當作成決

定之行政機關未自行受理證據之審理時行政法官於特定案件中原則上

應作成具有諮詢性質之建議性決定僅於行政機關自願接受時始發生對外

之效力See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4 然而行政法官提出之決

定是初步決定或建議性決定仍取決於行政機關之意思See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3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3

185

exclusive record54)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須完全依照聽證程序中

作成之證據紀錄此亦稱為「紀錄之排他性」(the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55如此可使參與聽證程序之當事人得以獲悉所有對其不利

之證據並於公開程序中透過交互詰問對於證據進行辯論如果行

政機關可以自由考量紀錄以外之事實及證據而作成決定而未給當

事人回應之機會將嚴重影響當事人間之武器平等及聽證之公平性

(fairness)然而在另一方面培養民眾對於行政機關決定之信心

給予行政機關獲悉重要資訊的機會鼓勵受管制者及受影響之人民

與行政機關合作也是在了解程序中片面接觸的界限時不可忽略的

因素 56

(3)禁止片面接觸之基本精神

美國APA即為綜合考量各項因素後就聽證時產生紀錄

外證據的情形而有禁止片面接觸之明文規範

聽證時最可能出現紀錄以外證據的情形即為作成決定之行政

官員於聽證程序外與有利害關係之當事人一方有所接觸且未作

成紀錄5 USC sect551(14)關於片面接觸之定義特別強調係非當事

人知情亦無從由紀錄知悉之接觸而依 5 USC sect557(d)(1)之規

定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與任何利害關係人皆不得進行非其他利害

關係知情亦無從由紀錄知悉之接觸以落實聽證紀錄排他性的要

求本條規定僅適用於正式聽證程序中並不論行政機關係為行政

裁決或規則訂定之程序然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並不適用於正式

54 5 USC sect556(e) 55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6 56 STEPHEN G BREYER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584 (2006)

2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6

聽證開始前的行政調查階段 57

禁止片面接觸之事務範圍限於與待決事項有關之實體內容

因此與行政法官進行一般社交活動並不違反此規定

亦不適用於非正式程序

58受禁止片

面接觸拘束之人除當事人外尚包括對於決定有利害關係之人

(interested person)59

此外不僅行政機關外之人(person)受到拘束

例如聯邦環境保護局對於特定業者是否違

反空氣清淨法(Clean Air Act)作成決定時即得禁止與該決定有利

害關係之特定環境保護團體或代表石油產業的特定貿易團體與行

政法官或環境異議委員會(Environmental Appeal Board EAB)進行

片面接觸因此所謂利害關係並非限於法律上利害關係及於有

事實上利害關係之人即因行政機關之決定而可能受影響之人

60行政機關

內之人員亦不得主動與機關外之人民接觸學者稱此為「雙向」

禁止片面接觸 61至於聽證程序中開始受禁止片面接觸拘束之時

點為負責進行聽證之行政機關被指定時且最晚不得逾對當事人

及利害關係人為聽證之通知時此外對於片面接觸具有可歸責性

之人一旦知悉將為聽證通知時自知悉時起即不得再為片面接觸 62

(4)片面接觸之程序瑕疵及其影響

57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80 58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5 59 Id at 95 60 依 5 USC sect551(2)之定義規定所謂人(person)係指機關以外之自然

人合夥公司協會或其他公私組織 61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5 USC sect557(d)(1)(A)(B) 62 5 USC sect557(d)(1)(E)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5

187

在並非所有當事人皆受到通知的情形下行政機關與他人有接

觸時行政機關負有作成紀錄之義務行政機關內與當事人進行接

觸之人須將所有往來資料以書面方式列入紀錄中 63換言之此

時首要之務即為作成紀錄此外並通知所有當事人相關情事使

其得於行政機關作成決定前就片面接觸的相關情形表示意見以

彌補聽證公平性受影響的可能而在極少數的情形下如係由當事

人一方明知且故意就實體內容與行政機關為片面接觸時為維護公

平性及事件所涉及成文法之立法目的主持聽證之人如行政法官

得命當事人說明其請求不得被拒絕或其利益不得被忽視之原因 64

至於該行政決定是否有效仍留待司法機關之裁判 65

此外違反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時並不因行政機關將片面接

觸之情事附卷於聽證紀錄中該程序瑕疵即自動被治癒(補正)司

法機關仍應就該瑕疵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是否造成實體上的影響進

行判斷而裁判是否維持行政機關之決定例如於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

66

63 5 USC sect557(d)(1)(C)

中因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anization(PATCO)於一九

八一年帶領一空運航管員工會之成員違法罷工聯邦勞工關係局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 FLRA)即依相關法律規定撤銷

PATCO之證明PATCO對此提起司法救濟本案係聯邦勞工關係局

就特定事件所為之行政裁決法院審理本案時發現有二個片面接

觸的情形其一為運輸部秘書曾於一九八一年八月十三日致電聯邦

64 5 USC sect557(d)(1)(D) 65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8 6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2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8

勞工關係局之二名官員另一則為知名勞工領袖曾與聯邦勞工關係

局一名官員於晚餐時討論PATCO案其中運輸部秘書於電話中表

示某些新聞報導與事實不符當前並無解決罷工的有效方式致電

的目的並非就是否撤銷PATCO證明進行實質討論而是希望聯邦勞

工關係局加速處理本案法院認為該運輸部秘書無疑地為 5 USC

sect557(d)所稱之利害關係人致電聯邦勞工關係局之二名官員如係

就PATCO之裁決進行實體內容的討論當然為應禁止之片面接觸

然而該秘書僅就解決爭議之可能性表示個人意見及宜迅速作成決定

之期待雖然已明確地避免討論實體內容但仍不失為嘗試影響行

政機關的決定法院認為無須認定此片面接觸是否違法因為即使

違法該秘書僅關心應迅速作成決定不會影響決定之內容至於

勞工領袖與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之接觸因二人彼此私下為朋友

法院對於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接受晚餐邀約並未予以非難畢竟法

官也會有鄰居朋友及熟識之人有工作及社會上之關係此亦為

其生活中之一部分 67

67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然而該勞工領袖因贊成PATCO的立場而亟

欲直接與該官員溝通法院即予以嚴正指責並認為任何人於正式

公開之程序外就尚未作成決定之事項企圖影響有裁決權限官員的

意見為絕對無法接受的行為二人晚餐時多數的談話內容與

PATCO案無關當勞工領袖將話鋒轉至PATCO案時該官員並未制

止然而法院認定二人間的談話並未涉及任何威脅或承諾該官

員於談話中亦未表明其決定意向因此二人間的討論並未影響最後

的決定且因行政機關之決定係不利於PATCO無人因為此不當接

觸而獲益因此法院認為雖然勞工領袖與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間

56 at 589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7

189

之接觸違法但未影響聯邦勞工關係局之決定故最後仍維持聯邦

勞工關係局之原決定

因此如法院認為有合理的可能性可認定片面接觸已影響行政

機關之決定時即得推翻行政機關之決定 68

反之如行政機關之

決定並未受到片面接觸之影響時法院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即予以

尊重

4 非正式程序與禁止片面接觸

(1)非正式之行政裁決

依美國APA之明文規定僅 5 USC sect555 適用於非正式程序

換言之5 USC sect557(d)關於禁止片面接觸的規定並不適用於非正

式程序在非正式之裁決程序中通常個案中應適用之個別成文法

即已規範應遵守之特定程序此外行政機關亦可自行訂定更嚴謹

的程序規定作為非正式裁決程序中應遵守之規則而此類之程序

規定往往已與正式裁決程序之要求相當 69

68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因此非正式的行政裁

決程序中關於禁止片面接觸之要求雖然並非源自於APA而是依

32 at 96 69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103 成文法中規定非正式裁決應遵守

之程序規定者例如水清淨法(Clean Water Act)關於以非正式裁決程序

作成之裁罰決定要求須通知當事人並給予其表示意見及提出證據之合

理機會42 USC sect1319(g)(2)(A) 由行政機關自行訂定之程序規定例如

美國聯邦環境保護局對於執行水清淨法之裁罰程序即訂定大量之程序規

定40 CFR Part 22

2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0

個別法令或行政機關自行訂定之規定但往往亦與APA所規範之正

式程序的要求相當

即使於行政機關並無任何成文法之程序規定可玆遵循時仍須

回歸正當法律程序的基本精神如行政機關由他人處獲得對當事人

不利之資訊卻未給予當事人對此表示意見之機會時即與正當法

律程序之精神不符然客觀上可知一般有理性之人並不可能因片面

接觸而影響其決定時此程序瑕疵便無法導出須撤銷行政裁決的結

(2)非正式之規則訂定

非正式之規則訂定程序本質上既為立法行為即使僅須進行

通知及評論之程序行政機關仍須考量不同之因素及多元的利益關

係尤其當行政機關訂定之規則涉及私人間「有財產價值性優惠的

競爭請求」(competing claim to a valuable privilege70)時行政機關

之決定已類似於傳統的裁決行為於通知及評論的程序中往往可

能引發外界對於受管制的企業或利益分配者利用程序外接觸不當影

響行政機關的疑慮因而導致在非正式規則訂定程序中「書面聽證」

(paper hearing71)紀錄中亦會呈現片面接觸之紀錄以使其他當

事人得以表示意見 72

70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此外在現實的考量上行政機關並不樂見

片面接觸的情形發生以避免社會上產生行政機關貪腐的印象更

32 at 195 71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56 at 591 72 國內學者認為在非正式程序中僅涉及「有價特惠」(valuable privilege)之分配時始例外適用禁止片面接觸原則所指即為此意參見湯德宗

前揭註 3頁 19湯德宗前揭註 25頁 314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9

191

可能影響日後法院裁判時的態度而且一旦訂定之規則須受到司法

審查行政機關於司法程序中進行辯護時須主張規定之訂定已考

量公眾所提出的資料及意見且公眾的意見皆已呈現於公開的紀錄

中並未參考紀錄外之資訊因此實際上行政機關內部對於訂定

規則的作業規範中皆有禁止或限制片面接觸的規定 73

至於法院判決亦要求行政機關於通知公眾後即不得與利害

關係人進行片面接觸如於著名之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

74

73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195

中聯邦通訊委員會欲訂定規則

限制有線電視業者得播出之節目通知民眾得對於規則草案提出評

論意見之期間並於一九七四年十月二十五日提供不同的業者及利

益團體進行口頭說明意見的機會其中有線電視業者反對該訂定該

規則認為草擬之規則將使付費電視業者難以播送特定受歡迎的運

動節目或劇情電影而傳統電視業者及委員會本身則贊成規則之訂

定認為付費電視可能吸取免費電台的觀眾造成受歡迎節目無法

繼續在免費電台中播放的情形法院於調查過程中發現許多利益

團體或個人曾與聯邦通訊委員會之委員或委員會中之人員進行片面

接觸就規則之內容進行實體討論因此法院主動要求委員會提出

曾進行之片面接觸的清單及詳細經過而依提出之資料顯示一九

七四年十月二十五日後委員會本應就已收集之各界意見進行討論

以決定應發布規則之內容但至一九七五年三月十日間委員會之

委員仍與利害關係人會面 18 次與有線電台之利益團體會面 9 次

與動畫及運動利益團體會面 5 次法院雖承認行政機關與公眾之

74 567 F 2d 9 (DC Cir 1977)

3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2

非正式接觸如同「麵包與奶油 75

於上述案例中可知法院之所以推翻行政機關行為效力的立論

基礎在於行政機關所為之片面接觸並未充分於紀錄中公開以使

各界知悉各方利益團體之立場並進而表示意見致使行政機關最

後作成之行為有明顯重大的瑕疵此與正式程序中實體決定是否

因片面接觸之情形而受影響判斷上並無二致

」在行政事務上是不可避免的

只要在不影響司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都是適當

的本案中法院並非僅以正當法律程序的觀點進行審查而是更

進一步說明本案委員會作成的公開紀錄未反應出利益團體代表的

意見這些意見亦未公開使各界得以進行討論而這些可能進行的

討論又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內容具有重要性因此委員會與相關利

益團體所進行之片面接觸並非僅止於不適當(inadequacy)而已

法院認定聯邦通訊委員會對於有線電視業者訂定之規則應為無效

76

二對於德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觀察

(一)德國法制中無規則訂定程序

相較與前述美國 APA 將程序分為行政裁決及規則訂定之程

序德國 VwVfG 中並未就行政機關訂定規則之行為亦即就行政

機關基於法律授權而訂定法規命令(Rechtsverordnung)之行為有

一般性之規範反之是在更高位階之基本法(Grundgesetz GG)

中對於法規命令之訂定予以規範

75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56 at 594 76 至於美國法制中的規則訂定程序與我國法規命令之訂定程序是否相

當以及受司法審查之範圍是否相同並非本文此處討論之重點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1

193

依德國基本法第 80 條第 1 項之規定聯邦政府聯邦內閣首長

或邦政府皆得依據法律之授權發布法規命令其授權之內容目

的及範圍應以法律明確規定法規命令中須明列其授權之法律依

據此外如依法律之規定得為再授權者須以法規命令為再授權

之規定至於法規命令訂定之程序本條第 2 項列有應得聯邦參議

院(Bundesrat)同意之事項第 82 條則規定法規命令應由發布之

機關簽署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應公告於聯邦公報且應明定生效

日期 77除此之外基本法即無其他程序規定 78例如無須說明訂

定法規命令之理由 79

如更進一步觀察德國法制關於訂定法規命令程序與進行聽證程

序之關係則可發現基本法第 103條第 1項保障人民之聽審權(Recht

auf Gehoumlr)但僅限於法院之審判程序並不及於行政機關所為之

行政程序

更無應經聽證程序始得發布法規命令之要求

80

77 如法律及法規命令未明文規定生效時者依基本法第 80 條第 2 項規定

於聯邦公報刊行之日終了後第 14 日生效

至於VwVfG本身雖然第 28 條第 1 項有給予當事人

78 如為聯邦政府或聯邦內閣首長訂定法規命令者相關程序即依聯邦政府

內部之議事規則或聯邦內閣共同議事規則之規定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Ehler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Rn 26 79 如有說明理由之必要者主要係因部分法規命令須得聯邦參議院之同

意為使聯邦參議院了解訂定相關法規命令之目的以及基於財政及預算

分配之考量而於法規命令訂定之內部程序中說明理由而非為使一般人

民知悉了解訂定相關規範之理由Theodora Ziamou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 69 (2000) 80 PierothSchlink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ect31 Rn 1080

3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4

陳述意見機會(Gelegenheit zu geben sich zu den fuumlr die Entscheidung

erheblichen Tatsachen zu aumluszligern)之規定然係保障受不利處分之當

事人於行政處分作成前得向行政機關就與決定具有重要性之事項

表示意見之機會亦不適用於訂定法規命令之行為與美國法制相

較德國VwVfG中並未就訂定法規命令之行為及程序有所規範 81

而是以權力分立及聯邦法律執行之角度以更高位階之基本法予以

規定在確立法規命令之民主正當性源自於法律之授權及相信行

政具有訂定法規命令專業的前提下德國法制普通缺乏民眾於相關

程序中得向行政機關表示意見之機會 82自然即未就禁止當事人與

行政機關禁止片面接觸為特定之規定 83

(二)無聽證紀錄排他性之制度

德國VwVfG中規定行政程序之進行以不要式為原則但例外

規定了二種特別之程序類型一為第 63 條至第 71 條之正式行政程

81 MAHENDRA P SINGH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49 (2001) 對於德國法欠缺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要求規範不

乏相關批評意見Ziamou supra note 79 at 93-101 82 Ziamou supra note 79 at 76-77 83 然而在此處須補充說明者德國法中司法得獨立於具體個案爭議之外

直接對於特定法規命令之形式及實質合法性進行審查依德國基本法第 93條第 1 項第 2 款規定對於聯邦法令或邦法令在形式上或實質上是否符合

基本法或邦法令是否符合其他聯邦法令發生爭議或疑義時聯邦政府

邦政府或聯邦眾議院四分之一議員得聲請聯邦憲法法院作成裁判(sect93 Abs1 Nr2 GG)亦即係由最高之司法審判機關對於法規命令之合法性進

抽象法規範審查(abstrakte Normkotrolle)因此雖然於訂定之過程中為

尊重行政權之專業而較缺乏民眾參與的過程但司法權對於行政權力行

使則進行相對高密度之監督審查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3

195

序(foumlrmliches Verwaltungsverfahren)另一則為第 72 條至第 78 條

之計畫確定程序(Planfeststellungsverfahren) 84其中VwVfG第

63 條以下之正式行政程序即為我國行政程序法第五十四條以下聽

證程序所參考之程序模式 85

正式行政程序與計畫確定程序之所以為特別之程序類型即在

於二者皆須踐行一定之程序亦即聽證程序德國 VwVfG 中聽證

程序之設計重點為以言詞辯論程序取代書面陳述意見但在交互

詰問質詢證人的部分仍與美國法制審判式聽證不同而特別不

同之處在於即使進行聽證程序德國法亦仍不採取聽證紀錄排他

性法則

而計畫確定程序則於我國行政程序法

第一六四條之規定中繼受之

以正式程序為例德國VwVfG第 68 條第 4 項規定正式程序中

言詞辯論的部分應作成紀錄而同法第 69 條第 1 項則規定行政

機關應斟酌行政程序之全部結果作成決定所謂「斟酌行政程序之

全部結果作成決定」並非指行政決定之基礎僅限於言詞辯論中所得

出之結果因此即使於言詞辯論外獲悉之資訊亦得列入考慮並

依自由心證評斷而作成結論 86

84 相關概念之說明參見 KoppRamsauer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sect63 Rn 1

行政機關如認為於言詞辯論外仍

有必要詢問當事人時亦得為之且本項規定亦不要求行政機關須

親自採證(Unmittebarkeit der Beweisaufnahme)只要有足夠證據供

85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97-98 86 StelkensBonkSachs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sect69 Rn 3-4

3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6

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進行判斷即可 87

至於計畫確定程序聽證亦為確保利害關係人及一般民眾於程

序中之聽審權因此利害關係人與及時提出異議之民眾享有於聽證

期日參與討論及說明之權利(sect73 Abs6 VwVfG)於聽證期日中

於聽證機關之協助下開發行為人利害關係人及時提出異議之

民眾提出意見之權限受影響之機關等對於計畫進行言詞面對面

之討論及說明並尋求妥協及共識此亦為計畫確定程序中聽證的

精神之後聽證機關即應就聽證之結果撰寫綜合意見連同未獲

得妥協之爭點轉交確定計畫機關(sect73 Abs9 VwVfG)聽證機關

就聽證程序之結果所為之綜合意見僅供確定計畫機關作成最後裁

決時參酌而確定計畫機關仍應依其專業綜合聽證機關之意見

其他機關之意見民眾之異議甚至鑑定人之意見對於未獲共識

之爭點進行判斷並作成最後之確定計畫裁決

88

三小結

且確定計畫機關

作成決定時其考量並不以聽證程序中所呈現之文件及事實為限

仍應基於職權調查原則對於必要之事實進行調查認定應其專業

對於公益及相關私益進行衡量至於在不要式的程序中依職權調

查原則的精神更無紀錄排他性法則適用的餘地

綜合前述關於美國 APA 成文法的規定及法院實務案例的見

解不難發現行政程序中禁止行政機關與當事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

進行片面接觸的精神重要的前提在於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要

87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69 Rn 6-7 88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74 Rn 7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5

197

求因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唯一得參考者即為聽證之紀錄為確保

聽證程序中所有資料處於所有當事人得以知悉的狀態當行政機關

與特定當事人間進行片面接觸時即須作成紀錄以使參與聽證程

序之當事人得於公開程序中透過交互詰問對於所有證據進行辯論

保障程序之「公平性」換言之並非所有片面接觸皆應予以嚴厲地

非難及指摘而是當程序之公平性在客觀上對於規則之訂定或裁決

之作成造成影響時始禁止片面接觸以下略以簡表說明本文中對

於美國 APA 中關於禁止片面接觸所作的觀察

程序特色

禁止片面接觸

之依據 法院審查

非正式

程序

行政

裁決

寬鬆之

程序要

其 他 個 別 法

令行政機關自

行 訂 定 之 規

則正當法律程

片面接觸客觀上

是否影響行政決

規則

訂定

通知及

評論程

正當法律程序

私人間有財產價

值性優惠的競爭

請求公開紀錄

是否反應所有公

眾的意見是否

給予公眾討論的

機會

正式

程序

審判式聽證

證據紀錄之排他5 USC sect557(d)

片面接觸客觀上

是否影響行政決

3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8

性 定

來源作者整理

由上表可知在美國法制下即使行政程序有違反禁止片面接

觸之規定或法理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

違法或無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

響換言之違反禁止片面接觸之程序瑕疵僅具有相對之效力

至於德國法制綜合其制度之觀察可知在遵循職權調查原則

的前提下即使進行聽證程序最後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仍不受聽

證結果之拘束不適用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因此德國VwVfG中並

無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而與美國法制之思考有間 89然而須注意

者因司法對於行政決定原則上可進行全面合法性之審查僅於行

政機關享有判斷餘地之事項其審查密度受有限制故行政機關與當

事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如有片面接觸之情事司法機關仍得就行政

機關職權調查之行使及其決定之內容是否違反經驗法則及論理法

則進行審查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如有瑕疵或

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關職權之行

使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 90

89 雖然德國 VwVfG 第 21 條規定公務員行使職務有偏頗之虞(Besorgnis der Befangenheit)時應行迴避之規定然此係為確保行政程序進行之「公

正性」而美國法制中禁止片面接觸之功能係為確保當事人間的武器平等

以保障程序之「公平性」因此不同制度發揮不同的規範功能行政程

序之法制並不因有迴避制度之設計即可發揮禁止片面接觸原則的功能

應予辨明

90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7

199

參我國司法實務案例觀察

一籌設安南加油站案

在高雄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二四八二四九二五

號判決中涉及原告(即被上訴人)依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十

六條第二項之規定 91向被告台南市政府(原處分機關即上訴人)

所屬之都市發展局申請核發籌建安南加油站之設站用地可供作加油

站使用證明(下稱土地使用證明)另有同時擬於鄰近土地設置加油

站之第三公司(訴訟中之參加人下稱A公司)由X代理亦向台南

市政府都市發展局申請核發籌建長安加油站設站用地之土地使用證

明A公司於尚未取得土地證明前即向台南市政府建設局提出許

可籌建加油站之申請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對於原告先提出之土

地使用證明申請案以資料不足為由命其補正而對於A公司後提

出之申請則先行核發土地使用證明(函 1)嗣後始核發原告申請之

土地使用證明而原告旋即向台南市政府建設局提出加許可籌建油

站之申請之後台南市政府建設局以A公司已完成許可籌建加油

站申請之補件程序即發函核准A公司籌建加油站之許可(函 2)

最後則依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八條第一項第三款之規定 92

91 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 16 條第 1 項「申請設置經營加油站者除本

規則另有規定外應檢具下列文件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請籌建

之核准helliphellip」同條第 2 項「前項申請設站用地屬都市計畫地區土地

且依有關法令規定須經核准始得供作加油站使用者並應檢附直轄市縣

(市)政府核發設站用地同意作加油站使用之證明文件」

92 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 8 條第 1 項第 3 款「申請於都市計畫地區及非

都市土地甲乙丙種建築用地遊憩用地及特定目的事業用地(加油站)

3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0

同側路段五百公尺內已核發A公司加油站籌建許可為由發函駁回

原告之申請(函 3)

原告不服分別對於前述之函 1函 2 及函 3 向中央主管機關

內政部及經濟部提起訴願請求撤銷原處分但未獲救濟即向高

雄高等行政法院提起課予義務訴訟(行政訴訟法第五條第二項)行

政法院審理本案之相關爭議點除在於法律面向上對於加油站設置

管理規則第八條第一項第三款規定中所稱「先申請」之解釋外在

事實面向上則在於承辦本案之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公務員於審

理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之土地使用證明申請時是否有濫用權力之

違法承辦公務員於受理本件分別由不同公司提出土地使用證明之

申請時曾將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洩漏予被告(原處分機關)之

顧問 Y(同時受 A 公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建設加油站並為 A 公

司代理人 X 之配偶)經法院調查以該承辦公務員違反刑法第三

一八條所定之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台灣高等法院台南

分院九十三年度上易字第十九號刑事判決)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即以

該刑事判決確定之事實為基礎以公務員與當事人有行政程序外接

觸之情事認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另外高雄高

等行政法院另以被告(原處分機關)核發參加人 A 公司之土地使用

證明有恣意優先通過之差別待遇有違平等原則進而不應核發

參加人 A 公司籌建加油站之許可此二行政處分(函 1函 2)皆

設置加油站者其申請基地應符合下列規定helliphellip三同一直轄市縣(市)

內與同一路線系統之道路同側既有或先申請之加油站入口臨街面地界

至少應有五百公尺以上之距離但直轄市縣(市)政府考量車流方向

認為有設站需要者不在此限」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9

201

違法駁回原告申請加油站籌建許可之處分(函 3)亦違法判決

撤銷相關原處分及訴願決定並判命被告應依判決意旨重行依職權

調查應否核准原告之申請本判決經最高行政法院以上訴無理由而

確定維持(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決)

二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原

告向被告台北縣政府(現新北市政府)檢舉某公司違反勞動基準法

有關工時薪資給付等規定並申請調閱卷宗被告經調查後函

復原告相關調查結果並拒絕閱覽卷宗之申請原告向被告再次表

明不服被告亦函覆說明原告對此二函覆不服提起訴願未獲救

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起訴請求撤銷訴願決定命被告應對原告

作成裁罰處分並准予原告閱覽被告與被檢舉公司於行政程序外接

觸所作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在請求閱覽行政程序外接觸所作

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部分原告主張被告所屬勞工局承辦人員

曾與被檢舉公司職員以電話聯繫接觸詢問該公司板橋辦事處之地

址電話未依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作

成書面資料然行政法院認為此項接觸係被告為調查被檢舉公司是

否有原告所申訴之違法情事所必須屬行政程序調查之必要為行

政程序內之接觸如有相關文件亦屬行政決定前準備作業之文件

得拒絕閱覽之申請故原告相關主張無理由此判決見解為最高

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判字第五二六號判決維持而確定

三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三號判決中因公

4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2

平交易委員會(即被告)接獲檢舉對於台北縣(現新北市)金銀

珠寶商業同業公會(即原告)進行調查認定其有違反公平交易法

第十四條第一項聯合行為之禁止規定而裁處罰鍰原告經訴願未

獲救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提起撤銷訴訟本件涉及原告除勸導

會員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販售飾金外另曾於民國九十四年八

月二十五日由立法委員陪同原告理事長前往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

會並請教事業以低於成本之價格銷售商品是否違反公平交易法等

問題由被告之主委接見被告並作成行政程序外接觸紀錄表此

次拜會並未作成結論或有任何會議紀錄原告嗣於同年八月二十九

日發函予全體會員將被告於座談中表示之見解附於檢送函說明

欄內警告業者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出售飾金行政法院最後

認定原處分並無裁量濫用裁量怠惰或其他裁量瑕疵判決原告之

訴無理由確定

四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

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所涉之事

實並非直接與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有關之案件而係財政部台

灣省中區國稅局之公務員(原告)因涉貪瀆罪嫌經刑事訴訟免訴

判決確定後向所屬機關(被告)申請因公涉訟輔助而被否准經

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作成駁回之復審決定而向台中高等行

政法院起訴提起課予義務之訴然原告處理稅務違章檢舉案件未

依規定調查證據更於原告住處(原告配偶經營之髮廊)回答被檢

舉人配偶所提規避課稅及裁罰之方法等問題原處分機關以其違反

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未保守業務機密且迴避詢問避免於辦公處

所外與被檢舉人之關係人有所接觸而申誡乙次據此行政法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1

203

認定被告機關以原告執行職務違背法令為由而否准其涉訟輔助之請

求原處分並無不法

五小結

綜合上述案例觀察對於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仍有

下列疑義有待釐清

(一)禁止程序外接觸人之範圍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為涉及當事人具有財產價值的競爭請求之典型案例原處分機

關承辦公務員直接接觸之對象雖非提出申請之當事人及其代表人

行政法院仍認定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因此本條

第一項規定中所稱「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指為何亦即禁

止程序外接觸所規範之「人之範圍」即有釐清說明之必要

(二)禁止程序外接觸事之範圍

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

三八三六號判決)中點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一個核心的問題

程序外接觸與職權調查之間應如何進行區分何謂法所允許為職

務上所必要之接觸行為何時又屬於法律所禁止之程序外接觸而

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

三號判決)中值得思考的是當事人拜會行政機關之情事是否

屬於應受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範之情形當事人與行政機關進

行的相關討論是否須與本案實體問題有關始屬於行政程序法第

四十七條限制之情形值得深究此外藉由本件事實可進一步

4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4

引導思考程序外接觸與遊說行為之差異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

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並非直接以

公務員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為由而認定其執行職務違法但

突顯出承辦公務員日常社交生活是否亦屬於程序外接觸的問題這

些問題皆可理解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禁止程序外接觸之

「事之範圍」而應深究說明

(三)違反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律效果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行政法院雖認定本件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

但並未以此為撤銷原處分之理由最重要之論證依據仍是以原處分

機關法律解釋之見解及行政處分有違平等原則等違法情事因此

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法律效果亦為應探究之問題

肆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檢視及檢討

一規範內容及法務部函釋見解

(一)立法意旨

行政程序法(下稱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於行政院提出之

法案草案中並無相關規定於立法委員提案版本中始有相關規定

並明言係參考美國法制最後於立法院委員會審查後採行委員提

案版本而於行政程序法中明定之 93

93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7-8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3

205

依本條立法理由之說明可知立法者主要係為「求行政程序之

公平透明避免行政機關受到不當之干擾」而制定本條規範此

外行政機關「不論是基於職務推行必要之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

觸對他方當事人之權益影響甚巨為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

之權益」行政機關於作成決定前片面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

程序外之接觸原則上應予禁止 94

因此我國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者對於本條所應發揮之功能側

重於透過程序之透明公開維持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在無偏頗的疑

慮下進行行政程序此由本條規定列於第一章第七節「資訊公開」

下亦可得知此與美國法制著重於審判式聽證程序之公平給予當

事人平等表示意見之機會以符合該國憲法所蘊含正當法律程序之

精神仍有一定的差異

(二)適用範圍

1 人之範圍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拘束而不得進行程序外接獲之

人為「公務員」依學者見解應為與行政程序之進行有關之公務員

包括依法令於行政程序中執行職務之公務員 95

94 前揭註

依此見解負有不

得為程序外接觸之義務者為行政機關內與待決事項行政程序之進

行有關且依法令執行職務之公務員依體系解釋所謂行政程序

應為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行政機關即應為本法第二條

第二項第三項所稱「代表國家地方自治團體或其他行政主體表

95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49

4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6

示意思從事公共事務具有單獨法定地位之組織」及「於委託範

圍內受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至於公務員之範圍因現行法

律上對於公務員並無統一之定義規定於公務員相關法規中有國

家賠償法第二條第一項刑法第十條第一項最廣義之公務員定義

有公務員服務法第二十四條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6亦有公務人員任

用法最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7本條規定所稱之公務員範圍為何即

有解釋之必要參酌本法基於行政機關之公正性而設置之迴避制度

(本法第三十二三十三條)與本條規定源自於正當法律程序之精

神相同因此在體系歷史及目的解釋的角度上應無二致但同

樣亦面臨本法缺乏公務員定義規範的問題基於正當法律程序之法

理為確保程序之公平與公正保障當事人之權益應採最廣義的

角度認為凡依法令從事公務之人員皆屬之 98如此可避免採公

務人員任用法最狹義定義造成許多公務員公營事業人員行政

機關內之約聘僱人員被排除之情形 99

96 公務員服務法第 24 條「本法於受有俸給之文武職公務員及其他公

營事業機關服務人員均適用之」

及採公務員服務法狹義定

97 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公務人員指各機

關組織法規中除政務人員及民選人員外定有職稱及官等職等之人

員」 98 關於應依本法迴避之公務員的範圍本文贊成學者湯德宗之見解參見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4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亦

採此見解 99 依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3233 條之規定司法人員審計人員主計人

員關務人員外交領事人員警察人員教育人員醫事人員交通事

業人員及公營事業人員等皆不適用該法規定此外須依法享有俸給者

始適用公務員服務法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5

207

義造成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因未依法受有俸給而不

適用之情形至於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及第十七條雖定有公務員之

保密及自行迴避義務其規範目的在於明定公務員應受行政懲處之

情形以維持行政內部之紀律此與本法第三十一三十二及四十

七條係規範正當法律程序內涵之立法目的有間因此在公務員範圍

的解釋上無須為相同處理

本條規定限制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程序外之接

觸依立法理由之說明不論是「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觸」皆屬

限制之列 100因此受限制者為雙向接觸不論主動接觸之發動者為

公務員或當事人一方 101然未瑧明確者為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所指為何立法者於本條中明白不採用「代表人」「代理人」「輔

佐人」「法定代理人」及「利害關係人」等行政法規範或理論上常

見具有明確內涵之概念解釋上應認為係立法者有意排除使用相關

概念使用「代表利益之人」一詞可使受規範者涵蓋的範圍更為

廣泛換言之於程序中不論以自己名義或當事人名義凡宣稱為

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 102

綜合上述分析行政機關內或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

體於受委託範圍內依法令執行職務之人就其執行之承辦案件與

當事人及凡代表其利益之人(宣稱或依相關事實認定)依本法第四

或依相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

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人為行為之人皆可認為係代

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10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01 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0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0

4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8

十七條之規定皆不得為程序外接觸如此解釋涵蓋之人之範圍

雖已廣泛但如行政機關內非承辦人員之其他公務員 103

或其他已

參與或可能參與程序而有決定權之人員(例如各委員會之外聘專家

委員)仍不屬之美國 5 USC sect557(d)之規定範圍及於行政機關

內任何成員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

成員相較之下我國規定仍較狹隘

2 事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二項所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在現今

媒介多元及資訊發達的社會中接觸的方式亦隨之多元不論以任

何方式凡進行討論提供資訊甚至關說或遊說皆屬於接觸之態

樣以遊說行為為例本質上為人民受憲法上保障之請願行為 104

我國為使遊說遵循公開透明之程序防止不當利益輸送另制定

遊說法規範遊說之行為依遊說法第二條第一項遊說之定義 105以及

同法第二條第三項被遊說者之範圍 106

103 前揭註

可知遊說法著重於進行遊說

人民與中央地方首長或政務官員就政策議案進行之接觸受規

104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4(2008) 105 遊說法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遊說指遊說者意圖影響被遊說者或

其所屬機關對於法令政策或議案之形成制定通過變更或廢止而

以口頭或書面方式直接向被遊說者或其指定之人表達意見之行為」 106 遊說法第 2 條第 3 項「本法所稱被遊說者如下一總統副總統

二各級民意代表三直轄市政府縣(市)政府及鄉(鎮市)公所

正副首長四政務人員退職撫卹條例第二條第一項所定之人員」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7

209

範者不包括一般處理公務之公務員亦不及於中央地方首長或政

務官員為執行職務主動與人民進行接觸 107因此受遊說法規範之行

為與行政程序法所規範之範圍不盡相同如於特別情形下發生競合

規範的情形時例如於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中因遊說法採強制登

記及資訊公開制度(遊說法第十三條至第十九條)相關登記資料及

資訊之公開在程序上已符合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所要求之精

神至於關說 108並無其他法律就其程序及公開有特別規定仍屬

應適用本條之行為 109

至於接觸所涉及之內容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

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條立法意旨主要乃在確保

行政機關執行職務之公正性以避免偏頗縱接觸內容係屬程序事

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行政程序外接觸之事

項不分有利或不利於當事人均有本法第四十七條之適用」因此

涉及相關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反之美國

5 USC sect557(d)明文規定限於與待決事件有關之實體內容我國限

制範圍則明顯較寬對公務員產生較多桎梏此為受學者批評之

110

107 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之行為依遊說法第 5 條第 1 款之規定為排除適用

之事項相關問題參見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5 108 關說之意義可參酌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第 2 點之規定「(五)請託

關說指其內容涉及本機關(構)或所屬機關(構)業務具體事項之決定

執行或不執行且因該事項之決定執行或不執行致有違法或不當而影響

特定權利義務之虞」 109 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6 110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4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0

3 程序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定立於本法第一

章總則篇因對於「行政程序」之種類及範圍並無特別規定故舉

凡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作成行政處分締結行政契約訂定法規

命令與行政規則確定行政計畫實施行政指導及處理陳情之程序

皆屬於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行政程序與美國 5 USC sect557(d)

僅適用於進行審判式聽證程序始於指定主持聽證之行政機關等規

定內容相較本條規範之程序類型無所不包亦涵蓋整體程序然

此亦為學者指出宜檢討之處 111

4 得進行接觸之情形

公務員於行政程序中基於職務上必要所為之行為不受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限制於行政程序開始後公務員執行職務

處理待決事項所為之必要行為如受嚴格限制將造成行政機關執行

職務困難反而妨礙行政程序之進行所謂基於職務上必要之行為

如通知當事人或其代理人補提文件陳述意見或出席聽證通知當

事人提供證據資料當事人閱覽卷宗資料等 112

111 前揭註

換言之行政機關

為確定作成行為所涉及之事實關係須進行事實及證據之調查依

職權調查原則行政機關依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不受當事人主張

之拘束(本法第三十六條)因此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

定本係表彰行政程序採取職權調查原則之精神故行政機關承辦

人公務員於職權調查範圍內所為之行為即非應予禁止之程序外接

11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1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9

211

行政程序中行政機關職權調查之目的係為使行政機關了解事

實狀態及公私益狀況成為作成後續行為時之基礎此與行政訴

訟中法院為維護雙方當事人武器平等所為之職權調查並不相同不

可不察 113因此如行政機關非基於了解事實及利益狀態之目的所

為之行為即非屬職權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行政

機關打電話至被檢舉之公司該公司之地位為申請之相對人(本法

第二十條第一款)114

此外如個別法有特別程序規定時即應依該規定之目的解釋

應為之職權調查行為行政程序法中職權調查之規定即應立於補充

地位

為行政程序之當事人且行政機關係為職權

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法院稱此為「行政程序內之接觸」並無限制之

必要見解堪稱正確

115

(三)為程序外接觸之處理

因此在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定時仍須配

合待決事項所應適用之個別法規依規範目的判斷個案中職權調查

行為之必要性

既然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所指之行政程序為本法第二

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為之「行政程

113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 114 行政程序法第 20 條第 1 款「申請之相對人」為申請人請求行政機關

對其作成行政行為之人不可誤認為行政機關本身參見陳敏行政法總

論頁 771自版七版(2011) 115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8

5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2

序外」接觸即為行政機關與個案程序當事人在行政程序法規範之

程序外所為之接觸 116對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解釋如認

為凡行政程序外之接觸既為法所不許公務員本即不得為之是以

應作成紀錄或將書面文件附卷者仍為職權調查所必要之「程序內

行為」117

依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

益之人以書面方式為程序外接觸時應將所有往來書面文件附卷

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如以其他方式為程序外接觸者依同條第三

項之規定並應作成紀錄至於本項並未規定書面紀錄應附卷此

應係立法疏漏解釋上應與同條第二項之規定相同始能達成本條

之立法目的

則此見解不僅未正確認知此制度規範之目的亦有違法

規範之體系解釋更何況如此解釋公務員須將所有依職權調查事

實及證據之行為一一紀錄並予以附卷反而將造成公務員執行職務

之重大困擾因此相關說法應非的論

118

至於附卷之書面文件或紀錄應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因本條

第二項並無「主動」公開之規定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

字第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法第四十七條「亦寓

有保護公務員之目的俾使公務員於行政程序外凡與待決事件有關

之意見交換時皆應將所有往來之書面文件附卷或作成書面紀錄

(同條第二項第三項參照)以間接保護公務員」「行政機關就

11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

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37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117 此為本文發表於研討會時曾被提出之論點 118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3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1

213

待決事件縱有裁量權限亦不得恣意仍應為合義務裁量復有相當

行政救濟程序可資救濟既將接觸資料附卷供其他當事人閱覽即

已達公開之目的如認須主動通知其他當事人不僅衍生通知範圍

及技術上之爭議亦不利待決事件相關程序之迅速進行」「如與本

法第四十五條第一項『主動公開』之用語為比較可推知同法第四

十七條第二項所稱之『公開』者並無主動通知之意」故認為無

須主動公開僅須依申請而公開即可然此見解遭到學者批評認

為如此解釋過於消極本規定為個案資訊唯一主動公開之規定與

政府資訊公開法主動公開之立法目的不同且此解釋將使實體決定

前當事人仍無法知悉有程序外接觸之情形仍會引發行政機關有

偏頗的懷疑與立法意旨不符 119由立法理由觀之本項規定既為

「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之權益」並使其他當事人因文件或紀

錄附卷而有表示意見之機會 120

至於「其他當事人」當然包括申請之相對人(本法第二十條第

一款)至於已知之利害關係人行政機關得通知其參加程序(本法

第二十三條)因可藉由知悉程序外接觸情形而判斷自身利益受影響

之範圍及程序故解釋上亦屬之

如行政機關未主動公開相關資料

實無法發揮立法之功能故相關批評意見應值得贊成

121

(四)違反之法律效果

且依前述行政機關應主動公

開附卷之書面文件及紀錄時即無限制解釋「其他當事人」範圍之

必要

119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153另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2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21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

5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4

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為程序外接觸如已依同條

第二三項之規定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

開後該程序瑕疵即「補正」122

二本文之思考與檢討

但不妨害依相關法令(如公務員

服務法)及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對公務員之行政懲處責任為認定

反之如未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行

政程序即具有無法補正之瑕疵而成為得據以撤銷實體決定之事由

(一)行政法律關係中行政機關義務之規範

現代行政程序法制除以行政行為作為討論之重心外亦逐漸

著重行政法律關係(Verwaltungsrechtsverhaumlltnis)為基於行政法規

就特定事項於二個或二個以上之法律主體所產生之法律關係 123

本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為行政程序外接觸之規定即係對於

公行政明文課予之行政法上程序義務且規範於行政程序法總則部

為行政法上之權利義務關係行政法律關之成立變更或消滅可

依法令規定行政處分行政契約或事實行為並存在於具有行政

法權利能力之主體之間行政法律關係除強調人民於行政法上所享

有之權利及應負擔之義務外同時亦包含公行政主體之權利義務內

容而公行政之義務除由法律明文規定外亦可由行政依法維護

公益之一般義務或由人民之權利或由行政法上債務或補償關係

而得出

122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10-111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123 Maurer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sect8 Rn 16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3

215

分依體系解釋及國內多數見解除特別法有較嚴謹之明文規定外

為行政機關應遵循之最低程度規範 124立法者有意參酌美國APA之

立法例制定本條規定即明文課予行政機關於正當行政程序中應負

之義務我國行政程序法採行德國VwVfG之基本架構援用職權調

查原則之精神但為補強德國法制對於正當法律程序不足之處而

引進美國法制本意甚佳行政機關於個別案件中既負有維護公益

之一般義務並透過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以維護公益及私益如行

政機關於職權調查權限外進行程序外不當接觸而影響公益及私益

之保障時應屬於違背行政機關義務之程序行為即應予規範禁止

由此觀點出發即不宜認定本法第四十七條僅為訓示規定而應更

積極地承認行政機關依法負有一定之程序義務 125

(二)歷史解釋與目的解釋之思考

1 由立法理由中探知之規範目的

本法第四十七條所欲發揮之功能參酌立法理由之說明包括

防止行政機關偏頗及保障當事人權益 126

124 蔡茂寅等前揭註

因此一方面強調行政機

2頁 19-20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

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 554-557五南出版社(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 19-20(1999)少數見解認為此說無說服力並無標準足以認定行政程序法屬

「最低程度之程序保障」參見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

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

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28(2007) 125 本文就此所持之論點與審查委員之見解容或有間特此說明 126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5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6

關之公正性另一方面又強調當事人間權益之公平性因特別強調

保障當事人權益則反應出大陸法系中基本權程序保障功能之思

維此外亦希望藉此對於盛行於行政機關實務上「關說」之情形

進行規範以使關說之行為透明化 127

行政程序法中一個條文如由立法意旨觀之可同時達到程序

之公正性公平性及公開性的功能應可推知立法者對於法制設計

本質認識有不清之處因此何者始為法制本質上應遵循的精神

實應仔細思考否則將出現規範主軸不清規範範圍不明之謬誤

對於此點實不宜一概以我國法制與美國法規範不同

如此資訊之公開性亦為本

條所欲發揮之功能

128

2 由法制之規範功能為解釋

而為不同

的解釋以自圓其說

美國透過司法機關所為之判決強調 5 USC sect557(d)之規範目

的在於保障當事人間之公平性使審判式聽證程序中對於片面接

觸情事不知情之其他當事人得以有機關獲悉相關情事並表示自

己的意見姑且不論維護程序公平性為本體或係保障當事人程序之

工具 129

127 葉俊榮前揭註

禁止片面接觸之本旨仍在於維護正當法律程序中各當事人

間武器平等的精神強調的是正當法律程序中「公平」的面向此

116頁 137 128 參見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一)之說明 129 此涉及美國法上對於正當法律程序本質之討論關於工具說及本體說之

見解參見蔡穎瑩前揭註 15頁 19-24本文於此不予深論但相關討

論亦反應出即便在美國法制中程序規範是否具有獨立性或僅係發揮輔助

實體決定之功能並非有一致見解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5

217

外美國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拘束審判式聽證程序中行政機關之行

為而不適用其他程序中作成決定者原因在於該程序中採用證據

紀錄排他性行政機關僅得依紀錄資料作成決定藉此使當事人皆

得以對於紀錄中之證據及其他資訊進行攻擊防禦始產生禁止片面

接觸之法制設計

我國對於權利保障與行政程序之關聯受德國法制及其理論之

影響強調行政程序對於實體基本權保障之重要性 130

(三)規範範圍之釐清

解釋上正

當行政程序有助於行政機關作成正確決定以避免人民之權益受到

不法之侵害因此保障當事人於程序中武器平等之公平性應有助

於發揮此行政程之基本功能我國繼受美國法制於行政程序法中

增設德國法上所無之禁止程序外接觸的規定在規範功能上即應為

摘取該法制特別之規範功能以強化我國行政程序法制因此本

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在解釋上仍應強調側重於正當法律程序中之

「公平性」保障當事人間進行攻擊防禦時之武器平等藉以保障其

實體權利否則錯誤認知本條之規範功能即易掉入行政繁瑣的

工作泥沼中亦即不論於何種程序中公務員執行職務進行調查

皆作成紀錄或將所有書面附卷以求自保而使本條成為促進行

政彈性及效率之障礙是故為使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能夠發揮

一定之規範功能在解釋上即應為一定之調整及限縮

1 適用的程序類型宜限制

130 例如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於政治庇護案中即明白指出行政程序有助保障

實體之基本權利BVerfGE 56 216 (236ff)

5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8

本法第四十七條列於行政程序法總則導致不論最後行政行為

的態樣為何皆適用之本條規定如此結果與本條立法精神大相逕

庭實有限縮之必要否則亦與效率的要求不符 131以行政指導及

陳情為例本質上為非正式行政行為未發生實質法律效果並無

須適用禁止片面接觸以維護當事人間武器平等之必要而行政規

則為行政機關內部規範欠缺直接對外拘束人民權利義務之法律

效果亦無適用之必要至於法規命令本質上為「一般性政策的

制定」本即應廣納各方意見實不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 132而重點實為各方在訂定規範的過程中有對等的討論對話機

會因此本質上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以保障當事人間公平的行

為為行政處分及行政契約此二大行政行為態樣 133

至於在作成行政處分及締結行政契約之程序中對照美國及德

國法制尚須進一步檢視我國聽證程序之設計

134

131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11(2001)

我國關於程序類

型的設計類似於德國法制而非美國法制本法雖有要式聽證程

序之設計亦規定聽證須作成紀錄(本法第六十四條第一項)然除

132 湯德宗前揭註 122頁 109 133 計畫確定裁決性質上亦為行政處分且涉及多元利益的調和如日後我

國確實執行確定計畫之程序自應適用本法第 47 條之規範 134 本法並未就締結行政契約應進行聽證之規定然如舉行聽證可使其他利

害關係人有參與程序之機會且如作成行政處分依法應舉行聽證但締結

替代該行政處分之行政契約卻無須聽證可能使行政契約成為規避聽證的

工具參見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

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

集頁 282元照出版社(2002)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7

219

法規有明文規定外聽證紀錄為行政機關作成行政處分時應斟酌之

文件(本法第一八條第一項)並非唯一具有排他性之資料遵循

職權調查原則之法理而與德國法制相近因此如欲保留本法第四

十七條之規定並貫徹前述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理精神本文建議

於修法增訂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效力的前提下建議限縮本法第

四十七條規定而僅適用於特別程序中即正式聽證程序及計畫確定

程序此處所持限縮本法第四十七條程序態樣適用範圍之見解主

要論證依據為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與當事人間公平性的關聯此為

德國法制所無行政程序法立法之際我國繼受美國法時亦未配合

建立相關觀念也因此導致現行規定過度擴張禁止程序外接觸之範

圍造成法理邏輯混亂亦可能成為行政機關及公務員之掣肘因

此本文此處之見解亦僅建議係回歸法理一致性而提出之修正意見

而已

2 人的範圍宜擴大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所規制之人一方為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

一方為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達前述立法目的使所有相關

資料皆呈現當事人面前理論上本條宜儘量包括所有可能建立接觸

之管道因此受規範之人的範圍宜擴大因此在解釋代表當事人利

益之人時不應侷限凡宣稱為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或依相

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

人為行為之人皆應屬之不限於代表人代理人或輔佐人等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涉及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分別提出之設籌加油站申請且

二者之申請具有排他的競爭性如依美國法制屬於涉及「有財產

5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0

價值性優惠的競爭請求」之事件特別應注意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承辦公務員有洩漏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予被告機關之顧問 Y

的情形而被判刑確定於參加人 A 公司之申請事件中名義上之

申請人為該顧問 Y 之配偶 X於論斷是否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

一項之規定時即涉及參加人 A 公司被告顧問 YY 之配偶 X 彼

此間的利益關係在 X 提出之申請案所進行之行政程序中實際上

之申請人仍為 A 公司原處分機關未明察 X 是否係以代理人身分提

出申請命其提出委任書處理有可議之處而承辦公務員雖係與

被告顧問 Y 接觸以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由此情形亦

可判定承辦公務員既已受理 X 作為 A 公司代理人所提出之申請

案且 Y 一方面為該申請案中代理人 X 之配偶且同時亦受 A 公

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興建加油站依相關事證可認定 X 係為 A 公

司之利益為行為與其配偶及 A 公司間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

故可認為承辦公務員係主動接觸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於 X 代理 A

公司提出申請之程序中有為程序外接觸之情形本案原審判決及最

高法院判決中僅援引刑事判決所確定之事實直接認為承辦公務

員於處理原告申請之案件中認定與X所為之接觸係屬於違反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情形不僅未就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

件進行涵攝說明未仔細辨明不同程序間之當事人及代表其利益人

的關係雖結論並無錯誤但推論仍未臻嚴謹明確

然而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是否只限於承辦公務員我國法的

解釋與美國法明文規定不同美國法明文規定機關內所有成員或其

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皆不得進行

片面接觸不限作成決定之人員如此始可歸避承辦人員透過機關

內其他人進行接觸卻不受規範的可能我國規範之範圍過於狹隘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9

221

此亦為建議宜修正之處

3 事的範圍宜限縮

如前所述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九六二

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時「縱接觸內容係屬

程序事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因此涉及相關

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此與美國法之規定不

同然誠如前述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中 135法官以「麵包與奶油」的關係來形容行政機

關與公眾間非正式之接觸互動表示公務員實不可能脫離公眾生活

而獨立存在且在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中 136法官亦以人情事理的角度看待

公務員的社交生活因此行政機關與公眾之接觸只要在不影響司

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並無全面禁止之必要只

有對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問題進行程序外接觸可能引起當事人公平

防禦的疑慮始有限制之必要前述法務部之見解不僅誤認禁止

程序外接觸之立法目的過於側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忽視當事人

間的公平性且理想性地過度限制程序外接觸之事項忽略人情事

理應不可採因此建議修改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規定明文

限定於就待決事項之實體問題為接觸時始有限制之必要 137

於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

字第五三號判決)中當事人曾由立法委員陪同前往原處分機關

135 567 F 2d 9 (DC Cir 1977) 13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137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6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2

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會討論法律解釋問題因原處分機關依本法

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作成紀錄附卷故無違法情事可言然嚴

格說來本案當事人拜會原處分機關時討論法律解釋問題並非違

法禁止之關說行為亦不屬於遊說法所定應強制登記之行為且如

未涉及個別具體案件之實體問題而限於法律解釋之請益則本質上

亦不應屬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情形本無須受限制當

然為免爭議及為求自保行政機關得製作相關紀錄但仍應與本法

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無涉

至於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

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公務員受理違反贈與稅法之稅務違章案件

於妻子經營的髮廊中遇見被檢舉人之妻子詢問被檢舉人所涉及之逃

漏稅事件公務員告知若主張被檢舉人無贈與情事應出具有關書

面資料以為證明最後並認定被檢舉人無逃漏稅情事而擬簽結該檢

舉案本案中被檢舉人既為稅務違章事件中之當事人其妻在客

觀上可認為代表其利益之人公務員應不得與其於程序外就逃漏稅

事件之實體問題為接觸公務員於自家經營的髮廊面對被檢舉人之

妻子提出相關詢問而為答覆時與前述案例不同之處在於公務員

並非僅就抽象法規範的解釋進行回答而已就承辦之被檢舉案件具

體內容之認定可能性進行回答應已涉及實體問題公務員與被檢

舉人之妻子所為之接觸已超越公務員社交生活之對話範圍已屬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外接觸實應依本法第四十七

條第二項第三項之規定作成書面紀錄並予以附卷及公開

(四)重視違反之法律效果

行政機關公務員所為之行政程序外之接觸行為姑不論可能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1

223

生公務員懲處之法律效果但就行政程序之法制而言可經由依本

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規定作成紀錄將書面文件附卷並

主動公開而將此瑕疵予以補正未損及當事人程序中武器平等之

公平性然未經補正之瑕疵即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而未踐

行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所要求之行為者依美國法制之

觀點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違法或無

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響即使

採職權調查原則之德國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

如有瑕疵或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

關之行為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二國法制對於程序瑕

疵之法律效果實有異曲同工之處 138

反觀我國對於公務員所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行政機關之處

置較強調對於公務員之行政懲處

139

138 關於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參見本文貳三之論述

而未仔細審酌其行為是否該當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件是否已依同條第二項第三項規

定為補正之行為亦未審酌未補正者此程序瑕疵對於實體決定影響

之程度而法院於爭訟案件中主要仍審酌實體決定之違法性而

未深入論證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對於實

體決定之影響及重要性我國法院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論證之深度

及密度依本文前述觀察與美國司法實務相較實仍有相當大之

差距因此行政機關及法院宜強化對於本條規定之認識及解釋

139 經查詢公務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之保障案件決定書查詢系統(httpwwwcsptcgovtwptcindexasp)以公務員違反公務員服務法第 4 條保密義

務而作成之復審或再申訴決定至民國 100 年止即計有 14 筆決定書

6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4

而對於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合法性進行審查時更須體認程序外接

觸之程序瑕疵與實體決定間之關聯性並進行深入說理論證如此

始可提升本條規定之重要性並落實禁止程序外接觸而確保當事人

程序權益之法理精神

伍結語重新檢視聽證法制之契機

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繼受美國法制並將其融合至以德國法

制為主軸的行政程序法時未深入探究美國正當法律程序之精神

APA 中程序類型之特性即於行政程序法中強行置入禁止片面接觸

之規定本文以相當篇幅介紹美國 5 USC sect557(d)禁止片面接觸之

法理及實務案例並與德國法制進行比較目的即在於突顯現行規

定法理混淆及制度設計缺乏一貫性的缺失此外台北高等行法院

九十四年度訴字第七五二號判決及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五年度判字第

一二三九號判決此一具有高度重要性及爭議性的案件中(高速公路

電子收費系統案或稱為 ETC 案)中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重

要性未受重視益發突顯我國實務界對於此制度之認識有限因此

本文嘗試以回歸法制本旨的角度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禁止程序外

接觸之規定重新檢視其立法目的並對於本條之適用範圍提出檢

討修正之意見

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德國

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備受爭

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聽證程序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3

225

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到重視在

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際如能重新

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程序之法制得以

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化」有所助益

6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6

參考文獻

書籍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

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

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5

227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期刊文獻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 8-21(1999)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3-120

(2008)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

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

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1-33(2007)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2-17(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

頁 18-33(1999)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12 TEX TECH

ADMIN L J 223-279 (2011)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6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8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專書論文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

頁 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

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

壽論文集」頁 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

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

總論篇頁 112-168三民書局(1998)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49元照出版

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

行政程序法論頁 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51-83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7

229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67-209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 25-155元照出版社

三版(200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

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6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0

摘要

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公務員與當事人為行

政程序外接觸的規定係仿自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而本

條自行政程序法施行至今逾十年以來並非行政法學界及司法實

務界重視及討論的重點然而本條規定卻為行政機關在具體程序

中重視之規範甚至可能導致行政機關承辦人員在具體情形中無

所適所或形成困擾因此本文先就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關於禁止

片面接觸之規範針對成文法規定及司法實務案例進行說明及觀

察以掌握美國相關法制之精神及本旨此外亦介紹德國法制之

精神並就我國司法實務涉及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案例進行

觀察探究我國對於本條精神之運用是否仍有待釐清之處在回

歸法制本旨之深入研究後即不難發現此程序機制之基本功能

在於確保正式的聽證程序中當事人間攻防之程序公平性並非著

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總則部

分而非強調聽證程序公正性之維持在體例安排上即與制度之

本質混淆亦容易導致實務見解不明確而產生許多疑義

面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

德國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

備受爭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

聽證程序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

到重視在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

際如能重新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9

231

程序之法制得以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

化」有所助益

7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2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 Review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n the American and German Legal Systems

Ling-Ching Fu

Abstract

sect47 APA of Taiwan stipulates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and follows the regulations in the APA of the USA

Since the APA in Taiwan came into effect in 2001 this regulation

hasnrsquot stayed in the center of the legal researches and practice in

Taiwan Howeve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public officials in

concrete case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eaning and the nature of this

regulation the similar regulations an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he

USA are first examined in this article Meanwhile the German legal

system regarding this problem is also introduce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aiwan will be also intensive observed The application

possibility of sect47 APA of Taiwan as well as the viewpoints in the

practice will be acquainted At last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protects the fairness

between the concerned parties in the formal hearing procedures but

not the neutrality of the responsible authority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1

233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nature of this legal institution has

not been correctly understood in Taiwan It leads to the result that

the APA of Taiwan should be further reformed An amendment of the

APA of Taiwan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Keywords ex parte communication due process hearing trial-type

hearing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 formal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8-21(1999)
  •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113-120(2008)
  •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1-33(2007)
  •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2-17(2001)
  •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18-33(1999)
  •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112-168三民書局(1998)
  •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4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51-83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67-20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25-155元照出版社三版(2006)
  •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 摘要
    • Abstract
Page 15: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由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 …cycu.lawbank.com.tw/Download/30/01300005.pdf接觸或禁止片面接觸為核心議題之研究論著。即使在司法實務上,也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15

177

二種訂定規則為行政機關擬定修正或廢止規則之程序 28而

規則則為執行解釋或補充法律或政策或規定機關之組織

程序或職務之機關文書之全部或一部具有普遍或特別之適用性及

向後生效之效力 29所謂行政裁決係指行政機關作成決定(order)

之程序 30而決定則為行政機關就訂定規則以外之事項所為全部

或一部之最終處置(final disposition)31換言之行政裁決即為行

政機關訂定規則以外所作之終局決定其態樣多元形式不一而

足 32主要的特徵在於行政機關人員適用法律於特定事實而對於

特定人或特定多數人所為之決定 33

此外以機關是否應以進行審判式聽證程序( trial-type

hearing)並以聽證紀錄所載作為決定之基準可將行政程序區分為

正式(formal)及非正式(informal)二種程序

性質上規則訂定即為行政立

法之行為而行政裁決則為對於特定事項作成之最終處置

34

28 5 USC sect551(5)

至於何時須進行

29 5 USC sect551(4) 30 5 USC sect551(7) 31 5 USC sect551(6) 決定內容包括核發執照其形式為准許否准禁止

或宣告在所不問 32 WILLIAM F FUNK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74 (2009) 33 Id at 74 因此有學者認為此接近大陸法系行政處分之概念參見羅傳

賢前揭註 27頁 64然而實際上美國 APA 所稱之行政裁決泛指行

政機關訂定規則以外之所有作成決定的行為態樣相較於我國行政程序法

第 92 條關於行政處分之定義限於行政機關對於公法上具體事件所為對外

直接發生法律效果之單方行政行為可知美國法上行政裁決之概念範圍

仍較為廣泛 34 5 USC sect554(a) sect553(c)

1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78

正式的程序則須另有成文法的規定實際上美國聯邦政府在具

體個案進行裁決而應依法律規定適用 5 USC sect554 sect556 及sect557

之正式程序並基於聽證紀錄作成裁決決定的情形只占極少數

換言之絕大多數之事件是進行非正式程序作成裁決決定 35

至於規則制定程序依 5 USC sect553(b) (c)之規定訂定規

則之機關須將規則之草案為一般性公告(general notice)刊載於

聯邦公報並給予權益可能受影響之相關民眾提供評論

(comment)之機會於踐行此公告及評論之程序後行政機關

綜合民眾之意見發布規則並應就規則所依據之基礎目的為

簡要之說明此即為非正式規則訂定程序之三階段

而在

非正式裁決程序中不強制進行審判式聽證而是依事件之性質

行政機關擁有較大的程序自由APA的條文僅 5 USC sect555 相關

附屬事項之規定會適用於非正式之行政裁決程序

36因此非

正式之規則訂定程序又稱為「公告及評論的規則訂定」

(notice-and-comment rulemaking)37至於正式之規則訂定程序

於進行公告及評論後須如同作成正式裁決一般進行審判式聽

證程序並以聽證紀錄為準發布規則因此正式之規則訂程

序至為繁複且須例外有成文法規定須依聽證紀錄時 38

35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始進行

正式規則訂定程序

9 at 247 36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323 37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183 38 5 USC sect553(c)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17

179

綜上所述綜合行政裁決及規則訂定之行為態樣以及是否

應行審判式聽證程序即得以下表簡示美國 APA 之程序模組而

灰色部分即為常見之程序類型

行政裁決 規則訂定

非正式程序 5 USC sect555

附屬事項

5 USC sect553

通知評論

正式程序

5 USC sect554

通知當事人職能分工 39

5 USC sect556

審判式聽證唯一紀錄

5 USC sect556

審判式聽證唯一紀錄

5 USC sect557

正式決定禁止片面接觸

5 USC sect557

正式決定禁止片面接觸

來源作者綜合整理 40

2 禁止片面接觸之相關規定

39 Separation of functions又譯為「職能分離」或「審查職務分立」基於

任何人不得自斷其案的法理5 USC sect554(d)(2)規定行政機關內負有調

查或檢舉職權之成員不得參與該事件或與該事件有事實上關聯的裁決決

定對於相關事件亦不得提供作成裁決決定者任何諮詢意見或提出建議

性決定因此多由專職獨立之行政法官(administrative law judge)進行

聽證並作成裁決決定以確保裁決之公正客觀參見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80-286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6-103 湯德宗

前揭註 2行政程序法頁 28123由此可知職能分工為 APA 中為保

障聽證程序公正性所為之制度設計 40 相關資料來源亦參見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48 湯德宗

前揭註 25頁 327

1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0

APA 於一九七六年加入禁止片面接觸(ex parte communication)

相關規定其中 5 USC sect551(14)為關於片面接觸之定義

5 USC sect551(14)

片面接觸係指未合理事先通知所有當事人且未列入公開紀

錄之口頭或書面接觸但請求與本節規定之事件或待決事項有

關之情況報告不在此限

此外5 USC sect557(d)則為禁止片面接觸之明文規定

5 USC sect557(d)

(1)任何機關於進行 5 USC sect557(a)規定之程序應遵守下列

之規定但依法律授權處理當事人一方事務之範圍內不在此

(A)於機關外之利害關係人不得與機關內之任何成員行

政法官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

之成員就有關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內容造成或故意促成片面

接觸41

(B)機關內之任何成員行政法官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

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不得與任何於機關外之

利害關係人就有關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內容造成或故意促成

片面接觸

(C)機關內之任何成員行政法官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

41 「就有關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內容」( relevant to the merits of the proceeding)係參酌學者湯德宗見解之翻譯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2行

政程序法頁 1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19

181

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如接受造成或故意促

成本項禁止之接觸者應將下列資料列入程序中之公開紀錄

(i)所有書面往來資料

(ii)記載所有口頭往來要旨之備忘錄

(iii)針對(i)及(ii)之情形所有書面答覆和記載所有口

頭答覆要旨之備忘錄

(D)因當事人故意造成或促成接觸後而違反本項相關規定

者為與公平性及事件所涉及成文法之立法目的一致機關

行政法官或其他主持聽證之成員得要求該當事人說明其主張

或利益不應於作成決定時被廢棄駁回或忽視之理由或其他

因違反而造成之不利益影響

(E)本項禁止規定於開始指定舉行聽證之機關時起適用且

不得晚於就待決事件為聽證通知後但可歸責進行接觸之人知

悉將為聽證通知者本項之禁止規定自其知悉時開始適用

(2)本項規定不得構成對國會隱瞞資訊之依據

此外須注意者5 USC sect557 共計有(a)至(d)四項規定

而 5 USC sect557(a)則明白規定本條適用於依 5 USC sect556 舉行之

聽證復依 5 USC sect556(a)之規定5 USC sect556 適用於依 5 USC

sect553 規則訂定及 5 USC sect554 裁決舉行之聽證程序由此可知5

USC sect557(d)關於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僅適用於行政裁決及規則

訂定時舉行聽證之正式程序

3 正式程序與禁止片面接觸

2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2

(1)審判式之聽證

APA規範的正式程序係指依成文法之規定程序之進行須遵

守一定的要求特別是須由行政機關舉行聽證程序後並依紀錄之

資料(on the record)作成決定 42

當聯邦行政機關為行政裁決時如依成文法之規定須依紀錄

之資料始得作成決定者除有 5 USC sect554(a)所列之法定排除事

項外

因此聽證程序之進行為正式程

序的重要核心須遵守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相關程序規定

43即應依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規定進行聽證程序在聽

證程序中當事人得提出證據及反證進行交互詰問質詢證人

而主持聽證程序者得為行政機關組成機關成員之一人或數人

或依 31 USC sect3105 之規定所任命之行政法官一人或數人 44實

務上基於職能分工之考量 45多由專任中立之行政法官

(administrative law judge ALJ)為之 46

42 5 USC sect553(c) sect554(a)

以避免機關首長或機關

成員的公正性受到質疑行政法官由行政機關任命具有專業之

技術經驗及知識且不受行政機關之指揮更不得行使與其職

43 5 USC sect554(a)規定無須進行聽證之情形如嗣後須受司法審判並

於法院更新審理事實之事項行政法官外(31 USC sect3105)其他行政官

員之選用及任期完全基於檢查試驗或選舉而作成決定之事項與軍事

外交事務有關之行為行政機關作為法院代理人之事件核發勞工代表之

證明 44 5 USC sect556(b) 45 關於職能分工之說明參見前揭註 39 46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1 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17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1

183

務或責任牴觸之事務 47因此聽證程序之設計就主導程序者的中

立性及程序進行之嚴謹性而言已類似於法院中所進行的司法審

判程序故正式裁決程序中所進行之聽證亦稱之為審判式聽證

(trial-type hearing)48或準司法聽證(quasi-judicial hearing)49

與非正式裁決程序中所進行之程序不同 50

至於規則訂定之行為行政機關於進行通知及評論程序後是

否須進行 5 USC sect556 sect557 規定之審判式聽證程序APA中則無

明確規範僅於 5 USC sect553(c)規定如成文法規定須舉行聽證時

始適用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規定然而訂定規則時所牽涉的人數

眾多利益關係複雜如須一一進行提出證據交互詰問質詢證

人等程序不僅曠日費時實際上亦有執行困難最後可能導致行

政機關放棄訂定規則因此考量行政之彈性及效率在美國最高法

院的判決中對於 5 USC sect553(c)所謂「成文法規定」之解釋即相

當陜隘必須成文法明白規定適用或參考準用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規定須於機關舉行聽證後並依紀錄之資料始得訂定規則時

47 31 USC sect3105 48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79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31 49 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164亦因此行政機關於經正式聽證程序後

作成行政裁決已類似司法權對於主張不同利益之當事人間之事務作出判

斷決定故其權限之行使已具有準司法權之作用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65163 50 二者主要的差別在於行政機關作成最後裁決決定時是否須依書面紀

錄作成在非正式程序中僅須給予當事人以書面或口頭陳述意見的機會

即可不一定須以二造兼聽的方式作成書面紀錄參見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164

2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4

始應進行正式之審判式聽證程序 51

(2)聽證紀錄之排他性

否則通知及評論之規則訂定

程序即已滿足規則訂定所須符合的正當程序要求

審判式聽證程序的特色即在於行政法官主持程序進行使當

事人提出證據進行交互詰問並可質詢證人並對於程序的進行

作成紀錄最後行政機關僅得依據紀錄作成決定因此行政法官

有二項主要任務 52主持聽證提出初步決定(initial decision)或

建議性決定(recommended decision)53

51 United States v Allegheny-Ledlum Steel Corp 406 US 742 (1972) United States v Florida East Coast Railroad Co 410 US 224 (1973)

在行政法官主持下的聽證

程序即如同聯邦法院中進行的審判程序所有證據包括證人證

詞證物與事件相關之全部文書及請求文件皆於行政法官面前

提出並作成紀錄且此為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參考之唯一紀錄(the

52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2 53 依 5 USC sect557(b)之規定行政法官作成之決定分為二種初步決定及

建議性決定行政法官依聽證紀錄作成之決定為初步決定如當事人不

於一定期間內向行政機關提出異議或行政機關未主動復查無須進行其他

程序該初步決定即自動成為行政機關所為之終局決定然經異議或復查

後行政機關即不受初步決定之拘束可重新依聽證紀錄案件事實等問

題為審查並作成裁決不受行政法官初步決定之影響此外當作成決

定之行政機關未自行受理證據之審理時行政法官於特定案件中原則上

應作成具有諮詢性質之建議性決定僅於行政機關自願接受時始發生對外

之效力See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4 然而行政法官提出之決

定是初步決定或建議性決定仍取決於行政機關之意思See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3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3

185

exclusive record54)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須完全依照聽證程序中

作成之證據紀錄此亦稱為「紀錄之排他性」(the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55如此可使參與聽證程序之當事人得以獲悉所有對其不利

之證據並於公開程序中透過交互詰問對於證據進行辯論如果行

政機關可以自由考量紀錄以外之事實及證據而作成決定而未給當

事人回應之機會將嚴重影響當事人間之武器平等及聽證之公平性

(fairness)然而在另一方面培養民眾對於行政機關決定之信心

給予行政機關獲悉重要資訊的機會鼓勵受管制者及受影響之人民

與行政機關合作也是在了解程序中片面接觸的界限時不可忽略的

因素 56

(3)禁止片面接觸之基本精神

美國APA即為綜合考量各項因素後就聽證時產生紀錄

外證據的情形而有禁止片面接觸之明文規範

聽證時最可能出現紀錄以外證據的情形即為作成決定之行政

官員於聽證程序外與有利害關係之當事人一方有所接觸且未作

成紀錄5 USC sect551(14)關於片面接觸之定義特別強調係非當事

人知情亦無從由紀錄知悉之接觸而依 5 USC sect557(d)(1)之規

定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與任何利害關係人皆不得進行非其他利害

關係知情亦無從由紀錄知悉之接觸以落實聽證紀錄排他性的要

求本條規定僅適用於正式聽證程序中並不論行政機關係為行政

裁決或規則訂定之程序然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並不適用於正式

54 5 USC sect556(e) 55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6 56 STEPHEN G BREYER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584 (2006)

2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6

聽證開始前的行政調查階段 57

禁止片面接觸之事務範圍限於與待決事項有關之實體內容

因此與行政法官進行一般社交活動並不違反此規定

亦不適用於非正式程序

58受禁止片

面接觸拘束之人除當事人外尚包括對於決定有利害關係之人

(interested person)59

此外不僅行政機關外之人(person)受到拘束

例如聯邦環境保護局對於特定業者是否違

反空氣清淨法(Clean Air Act)作成決定時即得禁止與該決定有利

害關係之特定環境保護團體或代表石油產業的特定貿易團體與行

政法官或環境異議委員會(Environmental Appeal Board EAB)進行

片面接觸因此所謂利害關係並非限於法律上利害關係及於有

事實上利害關係之人即因行政機關之決定而可能受影響之人

60行政機關

內之人員亦不得主動與機關外之人民接觸學者稱此為「雙向」

禁止片面接觸 61至於聽證程序中開始受禁止片面接觸拘束之時

點為負責進行聽證之行政機關被指定時且最晚不得逾對當事人

及利害關係人為聽證之通知時此外對於片面接觸具有可歸責性

之人一旦知悉將為聽證通知時自知悉時起即不得再為片面接觸 62

(4)片面接觸之程序瑕疵及其影響

57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80 58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5 59 Id at 95 60 依 5 USC sect551(2)之定義規定所謂人(person)係指機關以外之自然

人合夥公司協會或其他公私組織 61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5 USC sect557(d)(1)(A)(B) 62 5 USC sect557(d)(1)(E)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5

187

在並非所有當事人皆受到通知的情形下行政機關與他人有接

觸時行政機關負有作成紀錄之義務行政機關內與當事人進行接

觸之人須將所有往來資料以書面方式列入紀錄中 63換言之此

時首要之務即為作成紀錄此外並通知所有當事人相關情事使

其得於行政機關作成決定前就片面接觸的相關情形表示意見以

彌補聽證公平性受影響的可能而在極少數的情形下如係由當事

人一方明知且故意就實體內容與行政機關為片面接觸時為維護公

平性及事件所涉及成文法之立法目的主持聽證之人如行政法官

得命當事人說明其請求不得被拒絕或其利益不得被忽視之原因 64

至於該行政決定是否有效仍留待司法機關之裁判 65

此外違反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時並不因行政機關將片面接

觸之情事附卷於聽證紀錄中該程序瑕疵即自動被治癒(補正)司

法機關仍應就該瑕疵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是否造成實體上的影響進

行判斷而裁判是否維持行政機關之決定例如於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

66

63 5 USC sect557(d)(1)(C)

中因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anization(PATCO)於一九

八一年帶領一空運航管員工會之成員違法罷工聯邦勞工關係局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 FLRA)即依相關法律規定撤銷

PATCO之證明PATCO對此提起司法救濟本案係聯邦勞工關係局

就特定事件所為之行政裁決法院審理本案時發現有二個片面接

觸的情形其一為運輸部秘書曾於一九八一年八月十三日致電聯邦

64 5 USC sect557(d)(1)(D) 65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8 6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2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8

勞工關係局之二名官員另一則為知名勞工領袖曾與聯邦勞工關係

局一名官員於晚餐時討論PATCO案其中運輸部秘書於電話中表

示某些新聞報導與事實不符當前並無解決罷工的有效方式致電

的目的並非就是否撤銷PATCO證明進行實質討論而是希望聯邦勞

工關係局加速處理本案法院認為該運輸部秘書無疑地為 5 USC

sect557(d)所稱之利害關係人致電聯邦勞工關係局之二名官員如係

就PATCO之裁決進行實體內容的討論當然為應禁止之片面接觸

然而該秘書僅就解決爭議之可能性表示個人意見及宜迅速作成決定

之期待雖然已明確地避免討論實體內容但仍不失為嘗試影響行

政機關的決定法院認為無須認定此片面接觸是否違法因為即使

違法該秘書僅關心應迅速作成決定不會影響決定之內容至於

勞工領袖與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之接觸因二人彼此私下為朋友

法院對於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接受晚餐邀約並未予以非難畢竟法

官也會有鄰居朋友及熟識之人有工作及社會上之關係此亦為

其生活中之一部分 67

67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然而該勞工領袖因贊成PATCO的立場而亟

欲直接與該官員溝通法院即予以嚴正指責並認為任何人於正式

公開之程序外就尚未作成決定之事項企圖影響有裁決權限官員的

意見為絕對無法接受的行為二人晚餐時多數的談話內容與

PATCO案無關當勞工領袖將話鋒轉至PATCO案時該官員並未制

止然而法院認定二人間的談話並未涉及任何威脅或承諾該官

員於談話中亦未表明其決定意向因此二人間的討論並未影響最後

的決定且因行政機關之決定係不利於PATCO無人因為此不當接

觸而獲益因此法院認為雖然勞工領袖與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間

56 at 589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7

189

之接觸違法但未影響聯邦勞工關係局之決定故最後仍維持聯邦

勞工關係局之原決定

因此如法院認為有合理的可能性可認定片面接觸已影響行政

機關之決定時即得推翻行政機關之決定 68

反之如行政機關之

決定並未受到片面接觸之影響時法院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即予以

尊重

4 非正式程序與禁止片面接觸

(1)非正式之行政裁決

依美國APA之明文規定僅 5 USC sect555 適用於非正式程序

換言之5 USC sect557(d)關於禁止片面接觸的規定並不適用於非正

式程序在非正式之裁決程序中通常個案中應適用之個別成文法

即已規範應遵守之特定程序此外行政機關亦可自行訂定更嚴謹

的程序規定作為非正式裁決程序中應遵守之規則而此類之程序

規定往往已與正式裁決程序之要求相當 69

68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因此非正式的行政裁

決程序中關於禁止片面接觸之要求雖然並非源自於APA而是依

32 at 96 69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103 成文法中規定非正式裁決應遵守

之程序規定者例如水清淨法(Clean Water Act)關於以非正式裁決程序

作成之裁罰決定要求須通知當事人並給予其表示意見及提出證據之合

理機會42 USC sect1319(g)(2)(A) 由行政機關自行訂定之程序規定例如

美國聯邦環境保護局對於執行水清淨法之裁罰程序即訂定大量之程序規

定40 CFR Part 22

2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0

個別法令或行政機關自行訂定之規定但往往亦與APA所規範之正

式程序的要求相當

即使於行政機關並無任何成文法之程序規定可玆遵循時仍須

回歸正當法律程序的基本精神如行政機關由他人處獲得對當事人

不利之資訊卻未給予當事人對此表示意見之機會時即與正當法

律程序之精神不符然客觀上可知一般有理性之人並不可能因片面

接觸而影響其決定時此程序瑕疵便無法導出須撤銷行政裁決的結

(2)非正式之規則訂定

非正式之規則訂定程序本質上既為立法行為即使僅須進行

通知及評論之程序行政機關仍須考量不同之因素及多元的利益關

係尤其當行政機關訂定之規則涉及私人間「有財產價值性優惠的

競爭請求」(competing claim to a valuable privilege70)時行政機關

之決定已類似於傳統的裁決行為於通知及評論的程序中往往可

能引發外界對於受管制的企業或利益分配者利用程序外接觸不當影

響行政機關的疑慮因而導致在非正式規則訂定程序中「書面聽證」

(paper hearing71)紀錄中亦會呈現片面接觸之紀錄以使其他當

事人得以表示意見 72

70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此外在現實的考量上行政機關並不樂見

片面接觸的情形發生以避免社會上產生行政機關貪腐的印象更

32 at 195 71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56 at 591 72 國內學者認為在非正式程序中僅涉及「有價特惠」(valuable privilege)之分配時始例外適用禁止片面接觸原則所指即為此意參見湯德宗

前揭註 3頁 19湯德宗前揭註 25頁 314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9

191

可能影響日後法院裁判時的態度而且一旦訂定之規則須受到司法

審查行政機關於司法程序中進行辯護時須主張規定之訂定已考

量公眾所提出的資料及意見且公眾的意見皆已呈現於公開的紀錄

中並未參考紀錄外之資訊因此實際上行政機關內部對於訂定

規則的作業規範中皆有禁止或限制片面接觸的規定 73

至於法院判決亦要求行政機關於通知公眾後即不得與利害

關係人進行片面接觸如於著名之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

74

73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195

中聯邦通訊委員會欲訂定規則

限制有線電視業者得播出之節目通知民眾得對於規則草案提出評

論意見之期間並於一九七四年十月二十五日提供不同的業者及利

益團體進行口頭說明意見的機會其中有線電視業者反對該訂定該

規則認為草擬之規則將使付費電視業者難以播送特定受歡迎的運

動節目或劇情電影而傳統電視業者及委員會本身則贊成規則之訂

定認為付費電視可能吸取免費電台的觀眾造成受歡迎節目無法

繼續在免費電台中播放的情形法院於調查過程中發現許多利益

團體或個人曾與聯邦通訊委員會之委員或委員會中之人員進行片面

接觸就規則之內容進行實體討論因此法院主動要求委員會提出

曾進行之片面接觸的清單及詳細經過而依提出之資料顯示一九

七四年十月二十五日後委員會本應就已收集之各界意見進行討論

以決定應發布規則之內容但至一九七五年三月十日間委員會之

委員仍與利害關係人會面 18 次與有線電台之利益團體會面 9 次

與動畫及運動利益團體會面 5 次法院雖承認行政機關與公眾之

74 567 F 2d 9 (DC Cir 1977)

3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2

非正式接觸如同「麵包與奶油 75

於上述案例中可知法院之所以推翻行政機關行為效力的立論

基礎在於行政機關所為之片面接觸並未充分於紀錄中公開以使

各界知悉各方利益團體之立場並進而表示意見致使行政機關最

後作成之行為有明顯重大的瑕疵此與正式程序中實體決定是否

因片面接觸之情形而受影響判斷上並無二致

」在行政事務上是不可避免的

只要在不影響司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都是適當

的本案中法院並非僅以正當法律程序的觀點進行審查而是更

進一步說明本案委員會作成的公開紀錄未反應出利益團體代表的

意見這些意見亦未公開使各界得以進行討論而這些可能進行的

討論又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內容具有重要性因此委員會與相關利

益團體所進行之片面接觸並非僅止於不適當(inadequacy)而已

法院認定聯邦通訊委員會對於有線電視業者訂定之規則應為無效

76

二對於德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觀察

(一)德國法制中無規則訂定程序

相較與前述美國 APA 將程序分為行政裁決及規則訂定之程

序德國 VwVfG 中並未就行政機關訂定規則之行為亦即就行政

機關基於法律授權而訂定法規命令(Rechtsverordnung)之行為有

一般性之規範反之是在更高位階之基本法(Grundgesetz GG)

中對於法規命令之訂定予以規範

75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56 at 594 76 至於美國法制中的規則訂定程序與我國法規命令之訂定程序是否相

當以及受司法審查之範圍是否相同並非本文此處討論之重點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1

193

依德國基本法第 80 條第 1 項之規定聯邦政府聯邦內閣首長

或邦政府皆得依據法律之授權發布法規命令其授權之內容目

的及範圍應以法律明確規定法規命令中須明列其授權之法律依

據此外如依法律之規定得為再授權者須以法規命令為再授權

之規定至於法規命令訂定之程序本條第 2 項列有應得聯邦參議

院(Bundesrat)同意之事項第 82 條則規定法規命令應由發布之

機關簽署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應公告於聯邦公報且應明定生效

日期 77除此之外基本法即無其他程序規定 78例如無須說明訂

定法規命令之理由 79

如更進一步觀察德國法制關於訂定法規命令程序與進行聽證程

序之關係則可發現基本法第 103條第 1項保障人民之聽審權(Recht

auf Gehoumlr)但僅限於法院之審判程序並不及於行政機關所為之

行政程序

更無應經聽證程序始得發布法規命令之要求

80

77 如法律及法規命令未明文規定生效時者依基本法第 80 條第 2 項規定

於聯邦公報刊行之日終了後第 14 日生效

至於VwVfG本身雖然第 28 條第 1 項有給予當事人

78 如為聯邦政府或聯邦內閣首長訂定法規命令者相關程序即依聯邦政府

內部之議事規則或聯邦內閣共同議事規則之規定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Ehler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Rn 26 79 如有說明理由之必要者主要係因部分法規命令須得聯邦參議院之同

意為使聯邦參議院了解訂定相關法規命令之目的以及基於財政及預算

分配之考量而於法規命令訂定之內部程序中說明理由而非為使一般人

民知悉了解訂定相關規範之理由Theodora Ziamou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 69 (2000) 80 PierothSchlink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ect31 Rn 1080

3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4

陳述意見機會(Gelegenheit zu geben sich zu den fuumlr die Entscheidung

erheblichen Tatsachen zu aumluszligern)之規定然係保障受不利處分之當

事人於行政處分作成前得向行政機關就與決定具有重要性之事項

表示意見之機會亦不適用於訂定法規命令之行為與美國法制相

較德國VwVfG中並未就訂定法規命令之行為及程序有所規範 81

而是以權力分立及聯邦法律執行之角度以更高位階之基本法予以

規定在確立法規命令之民主正當性源自於法律之授權及相信行

政具有訂定法規命令專業的前提下德國法制普通缺乏民眾於相關

程序中得向行政機關表示意見之機會 82自然即未就禁止當事人與

行政機關禁止片面接觸為特定之規定 83

(二)無聽證紀錄排他性之制度

德國VwVfG中規定行政程序之進行以不要式為原則但例外

規定了二種特別之程序類型一為第 63 條至第 71 條之正式行政程

81 MAHENDRA P SINGH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49 (2001) 對於德國法欠缺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要求規範不

乏相關批評意見Ziamou supra note 79 at 93-101 82 Ziamou supra note 79 at 76-77 83 然而在此處須補充說明者德國法中司法得獨立於具體個案爭議之外

直接對於特定法規命令之形式及實質合法性進行審查依德國基本法第 93條第 1 項第 2 款規定對於聯邦法令或邦法令在形式上或實質上是否符合

基本法或邦法令是否符合其他聯邦法令發生爭議或疑義時聯邦政府

邦政府或聯邦眾議院四分之一議員得聲請聯邦憲法法院作成裁判(sect93 Abs1 Nr2 GG)亦即係由最高之司法審判機關對於法規命令之合法性進

抽象法規範審查(abstrakte Normkotrolle)因此雖然於訂定之過程中為

尊重行政權之專業而較缺乏民眾參與的過程但司法權對於行政權力行

使則進行相對高密度之監督審查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3

195

序(foumlrmliches Verwaltungsverfahren)另一則為第 72 條至第 78 條

之計畫確定程序(Planfeststellungsverfahren) 84其中VwVfG第

63 條以下之正式行政程序即為我國行政程序法第五十四條以下聽

證程序所參考之程序模式 85

正式行政程序與計畫確定程序之所以為特別之程序類型即在

於二者皆須踐行一定之程序亦即聽證程序德國 VwVfG 中聽證

程序之設計重點為以言詞辯論程序取代書面陳述意見但在交互

詰問質詢證人的部分仍與美國法制審判式聽證不同而特別不

同之處在於即使進行聽證程序德國法亦仍不採取聽證紀錄排他

性法則

而計畫確定程序則於我國行政程序法

第一六四條之規定中繼受之

以正式程序為例德國VwVfG第 68 條第 4 項規定正式程序中

言詞辯論的部分應作成紀錄而同法第 69 條第 1 項則規定行政

機關應斟酌行政程序之全部結果作成決定所謂「斟酌行政程序之

全部結果作成決定」並非指行政決定之基礎僅限於言詞辯論中所得

出之結果因此即使於言詞辯論外獲悉之資訊亦得列入考慮並

依自由心證評斷而作成結論 86

84 相關概念之說明參見 KoppRamsauer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sect63 Rn 1

行政機關如認為於言詞辯論外仍

有必要詢問當事人時亦得為之且本項規定亦不要求行政機關須

親自採證(Unmittebarkeit der Beweisaufnahme)只要有足夠證據供

85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97-98 86 StelkensBonkSachs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sect69 Rn 3-4

3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6

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進行判斷即可 87

至於計畫確定程序聽證亦為確保利害關係人及一般民眾於程

序中之聽審權因此利害關係人與及時提出異議之民眾享有於聽證

期日參與討論及說明之權利(sect73 Abs6 VwVfG)於聽證期日中

於聽證機關之協助下開發行為人利害關係人及時提出異議之

民眾提出意見之權限受影響之機關等對於計畫進行言詞面對面

之討論及說明並尋求妥協及共識此亦為計畫確定程序中聽證的

精神之後聽證機關即應就聽證之結果撰寫綜合意見連同未獲

得妥協之爭點轉交確定計畫機關(sect73 Abs9 VwVfG)聽證機關

就聽證程序之結果所為之綜合意見僅供確定計畫機關作成最後裁

決時參酌而確定計畫機關仍應依其專業綜合聽證機關之意見

其他機關之意見民眾之異議甚至鑑定人之意見對於未獲共識

之爭點進行判斷並作成最後之確定計畫裁決

88

三小結

且確定計畫機關

作成決定時其考量並不以聽證程序中所呈現之文件及事實為限

仍應基於職權調查原則對於必要之事實進行調查認定應其專業

對於公益及相關私益進行衡量至於在不要式的程序中依職權調

查原則的精神更無紀錄排他性法則適用的餘地

綜合前述關於美國 APA 成文法的規定及法院實務案例的見

解不難發現行政程序中禁止行政機關與當事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

進行片面接觸的精神重要的前提在於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要

87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69 Rn 6-7 88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74 Rn 7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5

197

求因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唯一得參考者即為聽證之紀錄為確保

聽證程序中所有資料處於所有當事人得以知悉的狀態當行政機關

與特定當事人間進行片面接觸時即須作成紀錄以使參與聽證程

序之當事人得於公開程序中透過交互詰問對於所有證據進行辯論

保障程序之「公平性」換言之並非所有片面接觸皆應予以嚴厲地

非難及指摘而是當程序之公平性在客觀上對於規則之訂定或裁決

之作成造成影響時始禁止片面接觸以下略以簡表說明本文中對

於美國 APA 中關於禁止片面接觸所作的觀察

程序特色

禁止片面接觸

之依據 法院審查

非正式

程序

行政

裁決

寬鬆之

程序要

其 他 個 別 法

令行政機關自

行 訂 定 之 規

則正當法律程

片面接觸客觀上

是否影響行政決

規則

訂定

通知及

評論程

正當法律程序

私人間有財產價

值性優惠的競爭

請求公開紀錄

是否反應所有公

眾的意見是否

給予公眾討論的

機會

正式

程序

審判式聽證

證據紀錄之排他5 USC sect557(d)

片面接觸客觀上

是否影響行政決

3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8

性 定

來源作者整理

由上表可知在美國法制下即使行政程序有違反禁止片面接

觸之規定或法理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

違法或無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

響換言之違反禁止片面接觸之程序瑕疵僅具有相對之效力

至於德國法制綜合其制度之觀察可知在遵循職權調查原則

的前提下即使進行聽證程序最後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仍不受聽

證結果之拘束不適用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因此德國VwVfG中並

無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而與美國法制之思考有間 89然而須注意

者因司法對於行政決定原則上可進行全面合法性之審查僅於行

政機關享有判斷餘地之事項其審查密度受有限制故行政機關與當

事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如有片面接觸之情事司法機關仍得就行政

機關職權調查之行使及其決定之內容是否違反經驗法則及論理法

則進行審查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如有瑕疵或

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關職權之行

使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 90

89 雖然德國 VwVfG 第 21 條規定公務員行使職務有偏頗之虞(Besorgnis der Befangenheit)時應行迴避之規定然此係為確保行政程序進行之「公

正性」而美國法制中禁止片面接觸之功能係為確保當事人間的武器平等

以保障程序之「公平性」因此不同制度發揮不同的規範功能行政程

序之法制並不因有迴避制度之設計即可發揮禁止片面接觸原則的功能

應予辨明

90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7

199

參我國司法實務案例觀察

一籌設安南加油站案

在高雄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二四八二四九二五

號判決中涉及原告(即被上訴人)依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十

六條第二項之規定 91向被告台南市政府(原處分機關即上訴人)

所屬之都市發展局申請核發籌建安南加油站之設站用地可供作加油

站使用證明(下稱土地使用證明)另有同時擬於鄰近土地設置加油

站之第三公司(訴訟中之參加人下稱A公司)由X代理亦向台南

市政府都市發展局申請核發籌建長安加油站設站用地之土地使用證

明A公司於尚未取得土地證明前即向台南市政府建設局提出許

可籌建加油站之申請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對於原告先提出之土

地使用證明申請案以資料不足為由命其補正而對於A公司後提

出之申請則先行核發土地使用證明(函 1)嗣後始核發原告申請之

土地使用證明而原告旋即向台南市政府建設局提出加許可籌建油

站之申請之後台南市政府建設局以A公司已完成許可籌建加油

站申請之補件程序即發函核准A公司籌建加油站之許可(函 2)

最後則依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八條第一項第三款之規定 92

91 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 16 條第 1 項「申請設置經營加油站者除本

規則另有規定外應檢具下列文件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請籌建

之核准helliphellip」同條第 2 項「前項申請設站用地屬都市計畫地區土地

且依有關法令規定須經核准始得供作加油站使用者並應檢附直轄市縣

(市)政府核發設站用地同意作加油站使用之證明文件」

92 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 8 條第 1 項第 3 款「申請於都市計畫地區及非

都市土地甲乙丙種建築用地遊憩用地及特定目的事業用地(加油站)

3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0

同側路段五百公尺內已核發A公司加油站籌建許可為由發函駁回

原告之申請(函 3)

原告不服分別對於前述之函 1函 2 及函 3 向中央主管機關

內政部及經濟部提起訴願請求撤銷原處分但未獲救濟即向高

雄高等行政法院提起課予義務訴訟(行政訴訟法第五條第二項)行

政法院審理本案之相關爭議點除在於法律面向上對於加油站設置

管理規則第八條第一項第三款規定中所稱「先申請」之解釋外在

事實面向上則在於承辦本案之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公務員於審

理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之土地使用證明申請時是否有濫用權力之

違法承辦公務員於受理本件分別由不同公司提出土地使用證明之

申請時曾將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洩漏予被告(原處分機關)之

顧問 Y(同時受 A 公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建設加油站並為 A 公

司代理人 X 之配偶)經法院調查以該承辦公務員違反刑法第三

一八條所定之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台灣高等法院台南

分院九十三年度上易字第十九號刑事判決)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即以

該刑事判決確定之事實為基礎以公務員與當事人有行政程序外接

觸之情事認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另外高雄高

等行政法院另以被告(原處分機關)核發參加人 A 公司之土地使用

證明有恣意優先通過之差別待遇有違平等原則進而不應核發

參加人 A 公司籌建加油站之許可此二行政處分(函 1函 2)皆

設置加油站者其申請基地應符合下列規定helliphellip三同一直轄市縣(市)

內與同一路線系統之道路同側既有或先申請之加油站入口臨街面地界

至少應有五百公尺以上之距離但直轄市縣(市)政府考量車流方向

認為有設站需要者不在此限」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9

201

違法駁回原告申請加油站籌建許可之處分(函 3)亦違法判決

撤銷相關原處分及訴願決定並判命被告應依判決意旨重行依職權

調查應否核准原告之申請本判決經最高行政法院以上訴無理由而

確定維持(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決)

二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原

告向被告台北縣政府(現新北市政府)檢舉某公司違反勞動基準法

有關工時薪資給付等規定並申請調閱卷宗被告經調查後函

復原告相關調查結果並拒絕閱覽卷宗之申請原告向被告再次表

明不服被告亦函覆說明原告對此二函覆不服提起訴願未獲救

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起訴請求撤銷訴願決定命被告應對原告

作成裁罰處分並准予原告閱覽被告與被檢舉公司於行政程序外接

觸所作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在請求閱覽行政程序外接觸所作

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部分原告主張被告所屬勞工局承辦人員

曾與被檢舉公司職員以電話聯繫接觸詢問該公司板橋辦事處之地

址電話未依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作

成書面資料然行政法院認為此項接觸係被告為調查被檢舉公司是

否有原告所申訴之違法情事所必須屬行政程序調查之必要為行

政程序內之接觸如有相關文件亦屬行政決定前準備作業之文件

得拒絕閱覽之申請故原告相關主張無理由此判決見解為最高

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判字第五二六號判決維持而確定

三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三號判決中因公

4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2

平交易委員會(即被告)接獲檢舉對於台北縣(現新北市)金銀

珠寶商業同業公會(即原告)進行調查認定其有違反公平交易法

第十四條第一項聯合行為之禁止規定而裁處罰鍰原告經訴願未

獲救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提起撤銷訴訟本件涉及原告除勸導

會員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販售飾金外另曾於民國九十四年八

月二十五日由立法委員陪同原告理事長前往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

會並請教事業以低於成本之價格銷售商品是否違反公平交易法等

問題由被告之主委接見被告並作成行政程序外接觸紀錄表此

次拜會並未作成結論或有任何會議紀錄原告嗣於同年八月二十九

日發函予全體會員將被告於座談中表示之見解附於檢送函說明

欄內警告業者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出售飾金行政法院最後

認定原處分並無裁量濫用裁量怠惰或其他裁量瑕疵判決原告之

訴無理由確定

四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

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所涉之事

實並非直接與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有關之案件而係財政部台

灣省中區國稅局之公務員(原告)因涉貪瀆罪嫌經刑事訴訟免訴

判決確定後向所屬機關(被告)申請因公涉訟輔助而被否准經

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作成駁回之復審決定而向台中高等行

政法院起訴提起課予義務之訴然原告處理稅務違章檢舉案件未

依規定調查證據更於原告住處(原告配偶經營之髮廊)回答被檢

舉人配偶所提規避課稅及裁罰之方法等問題原處分機關以其違反

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未保守業務機密且迴避詢問避免於辦公處

所外與被檢舉人之關係人有所接觸而申誡乙次據此行政法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1

203

認定被告機關以原告執行職務違背法令為由而否准其涉訟輔助之請

求原處分並無不法

五小結

綜合上述案例觀察對於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仍有

下列疑義有待釐清

(一)禁止程序外接觸人之範圍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為涉及當事人具有財產價值的競爭請求之典型案例原處分機

關承辦公務員直接接觸之對象雖非提出申請之當事人及其代表人

行政法院仍認定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因此本條

第一項規定中所稱「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指為何亦即禁

止程序外接觸所規範之「人之範圍」即有釐清說明之必要

(二)禁止程序外接觸事之範圍

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

三八三六號判決)中點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一個核心的問題

程序外接觸與職權調查之間應如何進行區分何謂法所允許為職

務上所必要之接觸行為何時又屬於法律所禁止之程序外接觸而

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

三號判決)中值得思考的是當事人拜會行政機關之情事是否

屬於應受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範之情形當事人與行政機關進

行的相關討論是否須與本案實體問題有關始屬於行政程序法第

四十七條限制之情形值得深究此外藉由本件事實可進一步

4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4

引導思考程序外接觸與遊說行為之差異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

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並非直接以

公務員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為由而認定其執行職務違法但

突顯出承辦公務員日常社交生活是否亦屬於程序外接觸的問題這

些問題皆可理解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禁止程序外接觸之

「事之範圍」而應深究說明

(三)違反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律效果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行政法院雖認定本件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

但並未以此為撤銷原處分之理由最重要之論證依據仍是以原處分

機關法律解釋之見解及行政處分有違平等原則等違法情事因此

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法律效果亦為應探究之問題

肆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檢視及檢討

一規範內容及法務部函釋見解

(一)立法意旨

行政程序法(下稱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於行政院提出之

法案草案中並無相關規定於立法委員提案版本中始有相關規定

並明言係參考美國法制最後於立法院委員會審查後採行委員提

案版本而於行政程序法中明定之 93

93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7-8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3

205

依本條立法理由之說明可知立法者主要係為「求行政程序之

公平透明避免行政機關受到不當之干擾」而制定本條規範此

外行政機關「不論是基於職務推行必要之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

觸對他方當事人之權益影響甚巨為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

之權益」行政機關於作成決定前片面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

程序外之接觸原則上應予禁止 94

因此我國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者對於本條所應發揮之功能側

重於透過程序之透明公開維持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在無偏頗的疑

慮下進行行政程序此由本條規定列於第一章第七節「資訊公開」

下亦可得知此與美國法制著重於審判式聽證程序之公平給予當

事人平等表示意見之機會以符合該國憲法所蘊含正當法律程序之

精神仍有一定的差異

(二)適用範圍

1 人之範圍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拘束而不得進行程序外接獲之

人為「公務員」依學者見解應為與行政程序之進行有關之公務員

包括依法令於行政程序中執行職務之公務員 95

94 前揭註

依此見解負有不

得為程序外接觸之義務者為行政機關內與待決事項行政程序之進

行有關且依法令執行職務之公務員依體系解釋所謂行政程序

應為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行政機關即應為本法第二條

第二項第三項所稱「代表國家地方自治團體或其他行政主體表

95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49

4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6

示意思從事公共事務具有單獨法定地位之組織」及「於委託範

圍內受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至於公務員之範圍因現行法

律上對於公務員並無統一之定義規定於公務員相關法規中有國

家賠償法第二條第一項刑法第十條第一項最廣義之公務員定義

有公務員服務法第二十四條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6亦有公務人員任

用法最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7本條規定所稱之公務員範圍為何即

有解釋之必要參酌本法基於行政機關之公正性而設置之迴避制度

(本法第三十二三十三條)與本條規定源自於正當法律程序之精

神相同因此在體系歷史及目的解釋的角度上應無二致但同

樣亦面臨本法缺乏公務員定義規範的問題基於正當法律程序之法

理為確保程序之公平與公正保障當事人之權益應採最廣義的

角度認為凡依法令從事公務之人員皆屬之 98如此可避免採公

務人員任用法最狹義定義造成許多公務員公營事業人員行政

機關內之約聘僱人員被排除之情形 99

96 公務員服務法第 24 條「本法於受有俸給之文武職公務員及其他公

營事業機關服務人員均適用之」

及採公務員服務法狹義定

97 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公務人員指各機

關組織法規中除政務人員及民選人員外定有職稱及官等職等之人

員」 98 關於應依本法迴避之公務員的範圍本文贊成學者湯德宗之見解參見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4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亦

採此見解 99 依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3233 條之規定司法人員審計人員主計人

員關務人員外交領事人員警察人員教育人員醫事人員交通事

業人員及公營事業人員等皆不適用該法規定此外須依法享有俸給者

始適用公務員服務法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5

207

義造成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因未依法受有俸給而不

適用之情形至於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及第十七條雖定有公務員之

保密及自行迴避義務其規範目的在於明定公務員應受行政懲處之

情形以維持行政內部之紀律此與本法第三十一三十二及四十

七條係規範正當法律程序內涵之立法目的有間因此在公務員範圍

的解釋上無須為相同處理

本條規定限制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程序外之接

觸依立法理由之說明不論是「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觸」皆屬

限制之列 100因此受限制者為雙向接觸不論主動接觸之發動者為

公務員或當事人一方 101然未瑧明確者為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所指為何立法者於本條中明白不採用「代表人」「代理人」「輔

佐人」「法定代理人」及「利害關係人」等行政法規範或理論上常

見具有明確內涵之概念解釋上應認為係立法者有意排除使用相關

概念使用「代表利益之人」一詞可使受規範者涵蓋的範圍更為

廣泛換言之於程序中不論以自己名義或當事人名義凡宣稱為

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 102

綜合上述分析行政機關內或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

體於受委託範圍內依法令執行職務之人就其執行之承辦案件與

當事人及凡代表其利益之人(宣稱或依相關事實認定)依本法第四

或依相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

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人為行為之人皆可認為係代

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10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01 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0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0

4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8

十七條之規定皆不得為程序外接觸如此解釋涵蓋之人之範圍

雖已廣泛但如行政機關內非承辦人員之其他公務員 103

或其他已

參與或可能參與程序而有決定權之人員(例如各委員會之外聘專家

委員)仍不屬之美國 5 USC sect557(d)之規定範圍及於行政機關

內任何成員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

成員相較之下我國規定仍較狹隘

2 事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二項所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在現今

媒介多元及資訊發達的社會中接觸的方式亦隨之多元不論以任

何方式凡進行討論提供資訊甚至關說或遊說皆屬於接觸之態

樣以遊說行為為例本質上為人民受憲法上保障之請願行為 104

我國為使遊說遵循公開透明之程序防止不當利益輸送另制定

遊說法規範遊說之行為依遊說法第二條第一項遊說之定義 105以及

同法第二條第三項被遊說者之範圍 106

103 前揭註

可知遊說法著重於進行遊說

人民與中央地方首長或政務官員就政策議案進行之接觸受規

104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4(2008) 105 遊說法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遊說指遊說者意圖影響被遊說者或

其所屬機關對於法令政策或議案之形成制定通過變更或廢止而

以口頭或書面方式直接向被遊說者或其指定之人表達意見之行為」 106 遊說法第 2 條第 3 項「本法所稱被遊說者如下一總統副總統

二各級民意代表三直轄市政府縣(市)政府及鄉(鎮市)公所

正副首長四政務人員退職撫卹條例第二條第一項所定之人員」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7

209

範者不包括一般處理公務之公務員亦不及於中央地方首長或政

務官員為執行職務主動與人民進行接觸 107因此受遊說法規範之行

為與行政程序法所規範之範圍不盡相同如於特別情形下發生競合

規範的情形時例如於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中因遊說法採強制登

記及資訊公開制度(遊說法第十三條至第十九條)相關登記資料及

資訊之公開在程序上已符合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所要求之精

神至於關說 108並無其他法律就其程序及公開有特別規定仍屬

應適用本條之行為 109

至於接觸所涉及之內容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

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條立法意旨主要乃在確保

行政機關執行職務之公正性以避免偏頗縱接觸內容係屬程序事

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行政程序外接觸之事

項不分有利或不利於當事人均有本法第四十七條之適用」因此

涉及相關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反之美國

5 USC sect557(d)明文規定限於與待決事件有關之實體內容我國限

制範圍則明顯較寬對公務員產生較多桎梏此為受學者批評之

110

107 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之行為依遊說法第 5 條第 1 款之規定為排除適用

之事項相關問題參見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5 108 關說之意義可參酌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第 2 點之規定「(五)請託

關說指其內容涉及本機關(構)或所屬機關(構)業務具體事項之決定

執行或不執行且因該事項之決定執行或不執行致有違法或不當而影響

特定權利義務之虞」 109 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6 110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4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0

3 程序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定立於本法第一

章總則篇因對於「行政程序」之種類及範圍並無特別規定故舉

凡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作成行政處分締結行政契約訂定法規

命令與行政規則確定行政計畫實施行政指導及處理陳情之程序

皆屬於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行政程序與美國 5 USC sect557(d)

僅適用於進行審判式聽證程序始於指定主持聽證之行政機關等規

定內容相較本條規範之程序類型無所不包亦涵蓋整體程序然

此亦為學者指出宜檢討之處 111

4 得進行接觸之情形

公務員於行政程序中基於職務上必要所為之行為不受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限制於行政程序開始後公務員執行職務

處理待決事項所為之必要行為如受嚴格限制將造成行政機關執行

職務困難反而妨礙行政程序之進行所謂基於職務上必要之行為

如通知當事人或其代理人補提文件陳述意見或出席聽證通知當

事人提供證據資料當事人閱覽卷宗資料等 112

111 前揭註

換言之行政機關

為確定作成行為所涉及之事實關係須進行事實及證據之調查依

職權調查原則行政機關依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不受當事人主張

之拘束(本法第三十六條)因此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

定本係表彰行政程序採取職權調查原則之精神故行政機關承辦

人公務員於職權調查範圍內所為之行為即非應予禁止之程序外接

11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1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9

211

行政程序中行政機關職權調查之目的係為使行政機關了解事

實狀態及公私益狀況成為作成後續行為時之基礎此與行政訴

訟中法院為維護雙方當事人武器平等所為之職權調查並不相同不

可不察 113因此如行政機關非基於了解事實及利益狀態之目的所

為之行為即非屬職權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行政

機關打電話至被檢舉之公司該公司之地位為申請之相對人(本法

第二十條第一款)114

此外如個別法有特別程序規定時即應依該規定之目的解釋

應為之職權調查行為行政程序法中職權調查之規定即應立於補充

地位

為行政程序之當事人且行政機關係為職權

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法院稱此為「行政程序內之接觸」並無限制之

必要見解堪稱正確

115

(三)為程序外接觸之處理

因此在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定時仍須配

合待決事項所應適用之個別法規依規範目的判斷個案中職權調查

行為之必要性

既然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所指之行政程序為本法第二

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為之「行政程

113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 114 行政程序法第 20 條第 1 款「申請之相對人」為申請人請求行政機關

對其作成行政行為之人不可誤認為行政機關本身參見陳敏行政法總

論頁 771自版七版(2011) 115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8

5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2

序外」接觸即為行政機關與個案程序當事人在行政程序法規範之

程序外所為之接觸 116對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解釋如認

為凡行政程序外之接觸既為法所不許公務員本即不得為之是以

應作成紀錄或將書面文件附卷者仍為職權調查所必要之「程序內

行為」117

依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

益之人以書面方式為程序外接觸時應將所有往來書面文件附卷

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如以其他方式為程序外接觸者依同條第三

項之規定並應作成紀錄至於本項並未規定書面紀錄應附卷此

應係立法疏漏解釋上應與同條第二項之規定相同始能達成本條

之立法目的

則此見解不僅未正確認知此制度規範之目的亦有違法

規範之體系解釋更何況如此解釋公務員須將所有依職權調查事

實及證據之行為一一紀錄並予以附卷反而將造成公務員執行職務

之重大困擾因此相關說法應非的論

118

至於附卷之書面文件或紀錄應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因本條

第二項並無「主動」公開之規定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

字第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法第四十七條「亦寓

有保護公務員之目的俾使公務員於行政程序外凡與待決事件有關

之意見交換時皆應將所有往來之書面文件附卷或作成書面紀錄

(同條第二項第三項參照)以間接保護公務員」「行政機關就

11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

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37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117 此為本文發表於研討會時曾被提出之論點 118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3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1

213

待決事件縱有裁量權限亦不得恣意仍應為合義務裁量復有相當

行政救濟程序可資救濟既將接觸資料附卷供其他當事人閱覽即

已達公開之目的如認須主動通知其他當事人不僅衍生通知範圍

及技術上之爭議亦不利待決事件相關程序之迅速進行」「如與本

法第四十五條第一項『主動公開』之用語為比較可推知同法第四

十七條第二項所稱之『公開』者並無主動通知之意」故認為無

須主動公開僅須依申請而公開即可然此見解遭到學者批評認

為如此解釋過於消極本規定為個案資訊唯一主動公開之規定與

政府資訊公開法主動公開之立法目的不同且此解釋將使實體決定

前當事人仍無法知悉有程序外接觸之情形仍會引發行政機關有

偏頗的懷疑與立法意旨不符 119由立法理由觀之本項規定既為

「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之權益」並使其他當事人因文件或紀

錄附卷而有表示意見之機會 120

至於「其他當事人」當然包括申請之相對人(本法第二十條第

一款)至於已知之利害關係人行政機關得通知其參加程序(本法

第二十三條)因可藉由知悉程序外接觸情形而判斷自身利益受影響

之範圍及程序故解釋上亦屬之

如行政機關未主動公開相關資料

實無法發揮立法之功能故相關批評意見應值得贊成

121

(四)違反之法律效果

且依前述行政機關應主動公

開附卷之書面文件及紀錄時即無限制解釋「其他當事人」範圍之

必要

119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153另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2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21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

5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4

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為程序外接觸如已依同條

第二三項之規定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

開後該程序瑕疵即「補正」122

二本文之思考與檢討

但不妨害依相關法令(如公務員

服務法)及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對公務員之行政懲處責任為認定

反之如未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行

政程序即具有無法補正之瑕疵而成為得據以撤銷實體決定之事由

(一)行政法律關係中行政機關義務之規範

現代行政程序法制除以行政行為作為討論之重心外亦逐漸

著重行政法律關係(Verwaltungsrechtsverhaumlltnis)為基於行政法規

就特定事項於二個或二個以上之法律主體所產生之法律關係 123

本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為行政程序外接觸之規定即係對於

公行政明文課予之行政法上程序義務且規範於行政程序法總則部

為行政法上之權利義務關係行政法律關之成立變更或消滅可

依法令規定行政處分行政契約或事實行為並存在於具有行政

法權利能力之主體之間行政法律關係除強調人民於行政法上所享

有之權利及應負擔之義務外同時亦包含公行政主體之權利義務內

容而公行政之義務除由法律明文規定外亦可由行政依法維護

公益之一般義務或由人民之權利或由行政法上債務或補償關係

而得出

122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10-111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123 Maurer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sect8 Rn 16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3

215

分依體系解釋及國內多數見解除特別法有較嚴謹之明文規定外

為行政機關應遵循之最低程度規範 124立法者有意參酌美國APA之

立法例制定本條規定即明文課予行政機關於正當行政程序中應負

之義務我國行政程序法採行德國VwVfG之基本架構援用職權調

查原則之精神但為補強德國法制對於正當法律程序不足之處而

引進美國法制本意甚佳行政機關於個別案件中既負有維護公益

之一般義務並透過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以維護公益及私益如行

政機關於職權調查權限外進行程序外不當接觸而影響公益及私益

之保障時應屬於違背行政機關義務之程序行為即應予規範禁止

由此觀點出發即不宜認定本法第四十七條僅為訓示規定而應更

積極地承認行政機關依法負有一定之程序義務 125

(二)歷史解釋與目的解釋之思考

1 由立法理由中探知之規範目的

本法第四十七條所欲發揮之功能參酌立法理由之說明包括

防止行政機關偏頗及保障當事人權益 126

124 蔡茂寅等前揭註

因此一方面強調行政機

2頁 19-20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

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 554-557五南出版社(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 19-20(1999)少數見解認為此說無說服力並無標準足以認定行政程序法屬

「最低程度之程序保障」參見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

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

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28(2007) 125 本文就此所持之論點與審查委員之見解容或有間特此說明 126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5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6

關之公正性另一方面又強調當事人間權益之公平性因特別強調

保障當事人權益則反應出大陸法系中基本權程序保障功能之思

維此外亦希望藉此對於盛行於行政機關實務上「關說」之情形

進行規範以使關說之行為透明化 127

行政程序法中一個條文如由立法意旨觀之可同時達到程序

之公正性公平性及公開性的功能應可推知立法者對於法制設計

本質認識有不清之處因此何者始為法制本質上應遵循的精神

實應仔細思考否則將出現規範主軸不清規範範圍不明之謬誤

對於此點實不宜一概以我國法制與美國法規範不同

如此資訊之公開性亦為本

條所欲發揮之功能

128

2 由法制之規範功能為解釋

而為不同

的解釋以自圓其說

美國透過司法機關所為之判決強調 5 USC sect557(d)之規範目

的在於保障當事人間之公平性使審判式聽證程序中對於片面接

觸情事不知情之其他當事人得以有機關獲悉相關情事並表示自

己的意見姑且不論維護程序公平性為本體或係保障當事人程序之

工具 129

127 葉俊榮前揭註

禁止片面接觸之本旨仍在於維護正當法律程序中各當事人

間武器平等的精神強調的是正當法律程序中「公平」的面向此

116頁 137 128 參見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一)之說明 129 此涉及美國法上對於正當法律程序本質之討論關於工具說及本體說之

見解參見蔡穎瑩前揭註 15頁 19-24本文於此不予深論但相關討

論亦反應出即便在美國法制中程序規範是否具有獨立性或僅係發揮輔助

實體決定之功能並非有一致見解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5

217

外美國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拘束審判式聽證程序中行政機關之行

為而不適用其他程序中作成決定者原因在於該程序中採用證據

紀錄排他性行政機關僅得依紀錄資料作成決定藉此使當事人皆

得以對於紀錄中之證據及其他資訊進行攻擊防禦始產生禁止片面

接觸之法制設計

我國對於權利保障與行政程序之關聯受德國法制及其理論之

影響強調行政程序對於實體基本權保障之重要性 130

(三)規範範圍之釐清

解釋上正

當行政程序有助於行政機關作成正確決定以避免人民之權益受到

不法之侵害因此保障當事人於程序中武器平等之公平性應有助

於發揮此行政程之基本功能我國繼受美國法制於行政程序法中

增設德國法上所無之禁止程序外接觸的規定在規範功能上即應為

摘取該法制特別之規範功能以強化我國行政程序法制因此本

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在解釋上仍應強調側重於正當法律程序中之

「公平性」保障當事人間進行攻擊防禦時之武器平等藉以保障其

實體權利否則錯誤認知本條之規範功能即易掉入行政繁瑣的

工作泥沼中亦即不論於何種程序中公務員執行職務進行調查

皆作成紀錄或將所有書面附卷以求自保而使本條成為促進行

政彈性及效率之障礙是故為使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能夠發揮

一定之規範功能在解釋上即應為一定之調整及限縮

1 適用的程序類型宜限制

130 例如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於政治庇護案中即明白指出行政程序有助保障

實體之基本權利BVerfGE 56 216 (236ff)

5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8

本法第四十七條列於行政程序法總則導致不論最後行政行為

的態樣為何皆適用之本條規定如此結果與本條立法精神大相逕

庭實有限縮之必要否則亦與效率的要求不符 131以行政指導及

陳情為例本質上為非正式行政行為未發生實質法律效果並無

須適用禁止片面接觸以維護當事人間武器平等之必要而行政規

則為行政機關內部規範欠缺直接對外拘束人民權利義務之法律

效果亦無適用之必要至於法規命令本質上為「一般性政策的

制定」本即應廣納各方意見實不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 132而重點實為各方在訂定規範的過程中有對等的討論對話機

會因此本質上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以保障當事人間公平的行

為為行政處分及行政契約此二大行政行為態樣 133

至於在作成行政處分及締結行政契約之程序中對照美國及德

國法制尚須進一步檢視我國聽證程序之設計

134

131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11(2001)

我國關於程序類

型的設計類似於德國法制而非美國法制本法雖有要式聽證程

序之設計亦規定聽證須作成紀錄(本法第六十四條第一項)然除

132 湯德宗前揭註 122頁 109 133 計畫確定裁決性質上亦為行政處分且涉及多元利益的調和如日後我

國確實執行確定計畫之程序自應適用本法第 47 條之規範 134 本法並未就締結行政契約應進行聽證之規定然如舉行聽證可使其他利

害關係人有參與程序之機會且如作成行政處分依法應舉行聽證但締結

替代該行政處分之行政契約卻無須聽證可能使行政契約成為規避聽證的

工具參見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

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

集頁 282元照出版社(2002)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7

219

法規有明文規定外聽證紀錄為行政機關作成行政處分時應斟酌之

文件(本法第一八條第一項)並非唯一具有排他性之資料遵循

職權調查原則之法理而與德國法制相近因此如欲保留本法第四

十七條之規定並貫徹前述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理精神本文建議

於修法增訂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效力的前提下建議限縮本法第

四十七條規定而僅適用於特別程序中即正式聽證程序及計畫確定

程序此處所持限縮本法第四十七條程序態樣適用範圍之見解主

要論證依據為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與當事人間公平性的關聯此為

德國法制所無行政程序法立法之際我國繼受美國法時亦未配合

建立相關觀念也因此導致現行規定過度擴張禁止程序外接觸之範

圍造成法理邏輯混亂亦可能成為行政機關及公務員之掣肘因

此本文此處之見解亦僅建議係回歸法理一致性而提出之修正意見

而已

2 人的範圍宜擴大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所規制之人一方為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

一方為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達前述立法目的使所有相關

資料皆呈現當事人面前理論上本條宜儘量包括所有可能建立接觸

之管道因此受規範之人的範圍宜擴大因此在解釋代表當事人利

益之人時不應侷限凡宣稱為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或依相

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

人為行為之人皆應屬之不限於代表人代理人或輔佐人等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涉及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分別提出之設籌加油站申請且

二者之申請具有排他的競爭性如依美國法制屬於涉及「有財產

5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0

價值性優惠的競爭請求」之事件特別應注意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承辦公務員有洩漏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予被告機關之顧問 Y

的情形而被判刑確定於參加人 A 公司之申請事件中名義上之

申請人為該顧問 Y 之配偶 X於論斷是否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

一項之規定時即涉及參加人 A 公司被告顧問 YY 之配偶 X 彼

此間的利益關係在 X 提出之申請案所進行之行政程序中實際上

之申請人仍為 A 公司原處分機關未明察 X 是否係以代理人身分提

出申請命其提出委任書處理有可議之處而承辦公務員雖係與

被告顧問 Y 接觸以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由此情形亦

可判定承辦公務員既已受理 X 作為 A 公司代理人所提出之申請

案且 Y 一方面為該申請案中代理人 X 之配偶且同時亦受 A 公

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興建加油站依相關事證可認定 X 係為 A 公

司之利益為行為與其配偶及 A 公司間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

故可認為承辦公務員係主動接觸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於 X 代理 A

公司提出申請之程序中有為程序外接觸之情形本案原審判決及最

高法院判決中僅援引刑事判決所確定之事實直接認為承辦公務

員於處理原告申請之案件中認定與X所為之接觸係屬於違反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情形不僅未就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

件進行涵攝說明未仔細辨明不同程序間之當事人及代表其利益人

的關係雖結論並無錯誤但推論仍未臻嚴謹明確

然而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是否只限於承辦公務員我國法的

解釋與美國法明文規定不同美國法明文規定機關內所有成員或其

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皆不得進行

片面接觸不限作成決定之人員如此始可歸避承辦人員透過機關

內其他人進行接觸卻不受規範的可能我國規範之範圍過於狹隘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9

221

此亦為建議宜修正之處

3 事的範圍宜限縮

如前所述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九六二

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時「縱接觸內容係屬

程序事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因此涉及相關

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此與美國法之規定不

同然誠如前述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中 135法官以「麵包與奶油」的關係來形容行政機

關與公眾間非正式之接觸互動表示公務員實不可能脫離公眾生活

而獨立存在且在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中 136法官亦以人情事理的角度看待

公務員的社交生活因此行政機關與公眾之接觸只要在不影響司

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並無全面禁止之必要只

有對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問題進行程序外接觸可能引起當事人公平

防禦的疑慮始有限制之必要前述法務部之見解不僅誤認禁止

程序外接觸之立法目的過於側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忽視當事人

間的公平性且理想性地過度限制程序外接觸之事項忽略人情事

理應不可採因此建議修改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規定明文

限定於就待決事項之實體問題為接觸時始有限制之必要 137

於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

字第五三號判決)中當事人曾由立法委員陪同前往原處分機關

135 567 F 2d 9 (DC Cir 1977) 13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137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6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2

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會討論法律解釋問題因原處分機關依本法

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作成紀錄附卷故無違法情事可言然嚴

格說來本案當事人拜會原處分機關時討論法律解釋問題並非違

法禁止之關說行為亦不屬於遊說法所定應強制登記之行為且如

未涉及個別具體案件之實體問題而限於法律解釋之請益則本質上

亦不應屬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情形本無須受限制當

然為免爭議及為求自保行政機關得製作相關紀錄但仍應與本法

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無涉

至於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

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公務員受理違反贈與稅法之稅務違章案件

於妻子經營的髮廊中遇見被檢舉人之妻子詢問被檢舉人所涉及之逃

漏稅事件公務員告知若主張被檢舉人無贈與情事應出具有關書

面資料以為證明最後並認定被檢舉人無逃漏稅情事而擬簽結該檢

舉案本案中被檢舉人既為稅務違章事件中之當事人其妻在客

觀上可認為代表其利益之人公務員應不得與其於程序外就逃漏稅

事件之實體問題為接觸公務員於自家經營的髮廊面對被檢舉人之

妻子提出相關詢問而為答覆時與前述案例不同之處在於公務員

並非僅就抽象法規範的解釋進行回答而已就承辦之被檢舉案件具

體內容之認定可能性進行回答應已涉及實體問題公務員與被檢

舉人之妻子所為之接觸已超越公務員社交生活之對話範圍已屬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外接觸實應依本法第四十七

條第二項第三項之規定作成書面紀錄並予以附卷及公開

(四)重視違反之法律效果

行政機關公務員所為之行政程序外之接觸行為姑不論可能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1

223

生公務員懲處之法律效果但就行政程序之法制而言可經由依本

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規定作成紀錄將書面文件附卷並

主動公開而將此瑕疵予以補正未損及當事人程序中武器平等之

公平性然未經補正之瑕疵即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而未踐

行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所要求之行為者依美國法制之

觀點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違法或無

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響即使

採職權調查原則之德國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

如有瑕疵或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

關之行為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二國法制對於程序瑕

疵之法律效果實有異曲同工之處 138

反觀我國對於公務員所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行政機關之處

置較強調對於公務員之行政懲處

139

138 關於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參見本文貳三之論述

而未仔細審酌其行為是否該當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件是否已依同條第二項第三項規

定為補正之行為亦未審酌未補正者此程序瑕疵對於實體決定影響

之程度而法院於爭訟案件中主要仍審酌實體決定之違法性而

未深入論證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對於實

體決定之影響及重要性我國法院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論證之深度

及密度依本文前述觀察與美國司法實務相較實仍有相當大之

差距因此行政機關及法院宜強化對於本條規定之認識及解釋

139 經查詢公務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之保障案件決定書查詢系統(httpwwwcsptcgovtwptcindexasp)以公務員違反公務員服務法第 4 條保密義

務而作成之復審或再申訴決定至民國 100 年止即計有 14 筆決定書

6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4

而對於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合法性進行審查時更須體認程序外接

觸之程序瑕疵與實體決定間之關聯性並進行深入說理論證如此

始可提升本條規定之重要性並落實禁止程序外接觸而確保當事人

程序權益之法理精神

伍結語重新檢視聽證法制之契機

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繼受美國法制並將其融合至以德國法

制為主軸的行政程序法時未深入探究美國正當法律程序之精神

APA 中程序類型之特性即於行政程序法中強行置入禁止片面接觸

之規定本文以相當篇幅介紹美國 5 USC sect557(d)禁止片面接觸之

法理及實務案例並與德國法制進行比較目的即在於突顯現行規

定法理混淆及制度設計缺乏一貫性的缺失此外台北高等行法院

九十四年度訴字第七五二號判決及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五年度判字第

一二三九號判決此一具有高度重要性及爭議性的案件中(高速公路

電子收費系統案或稱為 ETC 案)中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重

要性未受重視益發突顯我國實務界對於此制度之認識有限因此

本文嘗試以回歸法制本旨的角度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禁止程序外

接觸之規定重新檢視其立法目的並對於本條之適用範圍提出檢

討修正之意見

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德國

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備受爭

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聽證程序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3

225

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到重視在

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際如能重新

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程序之法制得以

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化」有所助益

6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6

參考文獻

書籍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

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

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5

227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期刊文獻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 8-21(1999)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3-120

(2008)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

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

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1-33(2007)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2-17(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

頁 18-33(1999)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12 TEX TECH

ADMIN L J 223-279 (2011)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6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8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專書論文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

頁 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

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

壽論文集」頁 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

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

總論篇頁 112-168三民書局(1998)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49元照出版

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

行政程序法論頁 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51-83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7

229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67-209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 25-155元照出版社

三版(200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

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6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0

摘要

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公務員與當事人為行

政程序外接觸的規定係仿自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而本

條自行政程序法施行至今逾十年以來並非行政法學界及司法實

務界重視及討論的重點然而本條規定卻為行政機關在具體程序

中重視之規範甚至可能導致行政機關承辦人員在具體情形中無

所適所或形成困擾因此本文先就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關於禁止

片面接觸之規範針對成文法規定及司法實務案例進行說明及觀

察以掌握美國相關法制之精神及本旨此外亦介紹德國法制之

精神並就我國司法實務涉及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案例進行

觀察探究我國對於本條精神之運用是否仍有待釐清之處在回

歸法制本旨之深入研究後即不難發現此程序機制之基本功能

在於確保正式的聽證程序中當事人間攻防之程序公平性並非著

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總則部

分而非強調聽證程序公正性之維持在體例安排上即與制度之

本質混淆亦容易導致實務見解不明確而產生許多疑義

面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

德國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

備受爭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

聽證程序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

到重視在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

際如能重新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9

231

程序之法制得以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

化」有所助益

7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2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 Review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n the American and German Legal Systems

Ling-Ching Fu

Abstract

sect47 APA of Taiwan stipulates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and follows the regulations in the APA of the USA

Since the APA in Taiwan came into effect in 2001 this regulation

hasnrsquot stayed in the center of the legal researches and practice in

Taiwan Howeve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public officials in

concrete case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eaning and the nature of this

regulation the similar regulations an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he

USA are first examined in this article Meanwhile the German legal

system regarding this problem is also introduce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aiwan will be also intensive observed The application

possibility of sect47 APA of Taiwan as well as the viewpoints in the

practice will be acquainted At last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protects the fairness

between the concerned parties in the formal hearing procedures but

not the neutrality of the responsible authority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1

233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nature of this legal institution has

not been correctly understood in Taiwan It leads to the result that

the APA of Taiwan should be further reformed An amendment of the

APA of Taiwan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Keywords ex parte communication due process hearing trial-type

hearing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 formal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8-21(1999)
  •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113-120(2008)
  •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1-33(2007)
  •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2-17(2001)
  •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18-33(1999)
  •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112-168三民書局(1998)
  •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4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51-83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67-20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25-155元照出版社三版(2006)
  •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 摘要
    • Abstract
Page 16: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由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 …cycu.lawbank.com.tw/Download/30/01300005.pdf接觸或禁止片面接觸為核心議題之研究論著。即使在司法實務上,也

1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78

正式的程序則須另有成文法的規定實際上美國聯邦政府在具

體個案進行裁決而應依法律規定適用 5 USC sect554 sect556 及sect557

之正式程序並基於聽證紀錄作成裁決決定的情形只占極少數

換言之絕大多數之事件是進行非正式程序作成裁決決定 35

至於規則制定程序依 5 USC sect553(b) (c)之規定訂定規

則之機關須將規則之草案為一般性公告(general notice)刊載於

聯邦公報並給予權益可能受影響之相關民眾提供評論

(comment)之機會於踐行此公告及評論之程序後行政機關

綜合民眾之意見發布規則並應就規則所依據之基礎目的為

簡要之說明此即為非正式規則訂定程序之三階段

而在

非正式裁決程序中不強制進行審判式聽證而是依事件之性質

行政機關擁有較大的程序自由APA的條文僅 5 USC sect555 相關

附屬事項之規定會適用於非正式之行政裁決程序

36因此非

正式之規則訂定程序又稱為「公告及評論的規則訂定」

(notice-and-comment rulemaking)37至於正式之規則訂定程序

於進行公告及評論後須如同作成正式裁決一般進行審判式聽

證程序並以聽證紀錄為準發布規則因此正式之規則訂程

序至為繁複且須例外有成文法規定須依聽證紀錄時 38

35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始進行

正式規則訂定程序

9 at 247 36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323 37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183 38 5 USC sect553(c)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17

179

綜上所述綜合行政裁決及規則訂定之行為態樣以及是否

應行審判式聽證程序即得以下表簡示美國 APA 之程序模組而

灰色部分即為常見之程序類型

行政裁決 規則訂定

非正式程序 5 USC sect555

附屬事項

5 USC sect553

通知評論

正式程序

5 USC sect554

通知當事人職能分工 39

5 USC sect556

審判式聽證唯一紀錄

5 USC sect556

審判式聽證唯一紀錄

5 USC sect557

正式決定禁止片面接觸

5 USC sect557

正式決定禁止片面接觸

來源作者綜合整理 40

2 禁止片面接觸之相關規定

39 Separation of functions又譯為「職能分離」或「審查職務分立」基於

任何人不得自斷其案的法理5 USC sect554(d)(2)規定行政機關內負有調

查或檢舉職權之成員不得參與該事件或與該事件有事實上關聯的裁決決

定對於相關事件亦不得提供作成裁決決定者任何諮詢意見或提出建議

性決定因此多由專職獨立之行政法官(administrative law judge)進行

聽證並作成裁決決定以確保裁決之公正客觀參見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80-286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6-103 湯德宗

前揭註 2行政程序法頁 28123由此可知職能分工為 APA 中為保

障聽證程序公正性所為之制度設計 40 相關資料來源亦參見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48 湯德宗

前揭註 25頁 327

1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0

APA 於一九七六年加入禁止片面接觸(ex parte communication)

相關規定其中 5 USC sect551(14)為關於片面接觸之定義

5 USC sect551(14)

片面接觸係指未合理事先通知所有當事人且未列入公開紀

錄之口頭或書面接觸但請求與本節規定之事件或待決事項有

關之情況報告不在此限

此外5 USC sect557(d)則為禁止片面接觸之明文規定

5 USC sect557(d)

(1)任何機關於進行 5 USC sect557(a)規定之程序應遵守下列

之規定但依法律授權處理當事人一方事務之範圍內不在此

(A)於機關外之利害關係人不得與機關內之任何成員行

政法官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

之成員就有關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內容造成或故意促成片面

接觸41

(B)機關內之任何成員行政法官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

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不得與任何於機關外之

利害關係人就有關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內容造成或故意促成

片面接觸

(C)機關內之任何成員行政法官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

41 「就有關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內容」( relevant to the merits of the proceeding)係參酌學者湯德宗見解之翻譯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2行

政程序法頁 1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19

181

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如接受造成或故意促

成本項禁止之接觸者應將下列資料列入程序中之公開紀錄

(i)所有書面往來資料

(ii)記載所有口頭往來要旨之備忘錄

(iii)針對(i)及(ii)之情形所有書面答覆和記載所有口

頭答覆要旨之備忘錄

(D)因當事人故意造成或促成接觸後而違反本項相關規定

者為與公平性及事件所涉及成文法之立法目的一致機關

行政法官或其他主持聽證之成員得要求該當事人說明其主張

或利益不應於作成決定時被廢棄駁回或忽視之理由或其他

因違反而造成之不利益影響

(E)本項禁止規定於開始指定舉行聽證之機關時起適用且

不得晚於就待決事件為聽證通知後但可歸責進行接觸之人知

悉將為聽證通知者本項之禁止規定自其知悉時開始適用

(2)本項規定不得構成對國會隱瞞資訊之依據

此外須注意者5 USC sect557 共計有(a)至(d)四項規定

而 5 USC sect557(a)則明白規定本條適用於依 5 USC sect556 舉行之

聽證復依 5 USC sect556(a)之規定5 USC sect556 適用於依 5 USC

sect553 規則訂定及 5 USC sect554 裁決舉行之聽證程序由此可知5

USC sect557(d)關於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僅適用於行政裁決及規則

訂定時舉行聽證之正式程序

3 正式程序與禁止片面接觸

2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2

(1)審判式之聽證

APA規範的正式程序係指依成文法之規定程序之進行須遵

守一定的要求特別是須由行政機關舉行聽證程序後並依紀錄之

資料(on the record)作成決定 42

當聯邦行政機關為行政裁決時如依成文法之規定須依紀錄

之資料始得作成決定者除有 5 USC sect554(a)所列之法定排除事

項外

因此聽證程序之進行為正式程

序的重要核心須遵守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相關程序規定

43即應依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規定進行聽證程序在聽

證程序中當事人得提出證據及反證進行交互詰問質詢證人

而主持聽證程序者得為行政機關組成機關成員之一人或數人

或依 31 USC sect3105 之規定所任命之行政法官一人或數人 44實

務上基於職能分工之考量 45多由專任中立之行政法官

(administrative law judge ALJ)為之 46

42 5 USC sect553(c) sect554(a)

以避免機關首長或機關

成員的公正性受到質疑行政法官由行政機關任命具有專業之

技術經驗及知識且不受行政機關之指揮更不得行使與其職

43 5 USC sect554(a)規定無須進行聽證之情形如嗣後須受司法審判並

於法院更新審理事實之事項行政法官外(31 USC sect3105)其他行政官

員之選用及任期完全基於檢查試驗或選舉而作成決定之事項與軍事

外交事務有關之行為行政機關作為法院代理人之事件核發勞工代表之

證明 44 5 USC sect556(b) 45 關於職能分工之說明參見前揭註 39 46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1 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17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1

183

務或責任牴觸之事務 47因此聽證程序之設計就主導程序者的中

立性及程序進行之嚴謹性而言已類似於法院中所進行的司法審

判程序故正式裁決程序中所進行之聽證亦稱之為審判式聽證

(trial-type hearing)48或準司法聽證(quasi-judicial hearing)49

與非正式裁決程序中所進行之程序不同 50

至於規則訂定之行為行政機關於進行通知及評論程序後是

否須進行 5 USC sect556 sect557 規定之審判式聽證程序APA中則無

明確規範僅於 5 USC sect553(c)規定如成文法規定須舉行聽證時

始適用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規定然而訂定規則時所牽涉的人數

眾多利益關係複雜如須一一進行提出證據交互詰問質詢證

人等程序不僅曠日費時實際上亦有執行困難最後可能導致行

政機關放棄訂定規則因此考量行政之彈性及效率在美國最高法

院的判決中對於 5 USC sect553(c)所謂「成文法規定」之解釋即相

當陜隘必須成文法明白規定適用或參考準用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規定須於機關舉行聽證後並依紀錄之資料始得訂定規則時

47 31 USC sect3105 48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79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31 49 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164亦因此行政機關於經正式聽證程序後

作成行政裁決已類似司法權對於主張不同利益之當事人間之事務作出判

斷決定故其權限之行使已具有準司法權之作用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65163 50 二者主要的差別在於行政機關作成最後裁決決定時是否須依書面紀

錄作成在非正式程序中僅須給予當事人以書面或口頭陳述意見的機會

即可不一定須以二造兼聽的方式作成書面紀錄參見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164

2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4

始應進行正式之審判式聽證程序 51

(2)聽證紀錄之排他性

否則通知及評論之規則訂定

程序即已滿足規則訂定所須符合的正當程序要求

審判式聽證程序的特色即在於行政法官主持程序進行使當

事人提出證據進行交互詰問並可質詢證人並對於程序的進行

作成紀錄最後行政機關僅得依據紀錄作成決定因此行政法官

有二項主要任務 52主持聽證提出初步決定(initial decision)或

建議性決定(recommended decision)53

51 United States v Allegheny-Ledlum Steel Corp 406 US 742 (1972) United States v Florida East Coast Railroad Co 410 US 224 (1973)

在行政法官主持下的聽證

程序即如同聯邦法院中進行的審判程序所有證據包括證人證

詞證物與事件相關之全部文書及請求文件皆於行政法官面前

提出並作成紀錄且此為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參考之唯一紀錄(the

52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2 53 依 5 USC sect557(b)之規定行政法官作成之決定分為二種初步決定及

建議性決定行政法官依聽證紀錄作成之決定為初步決定如當事人不

於一定期間內向行政機關提出異議或行政機關未主動復查無須進行其他

程序該初步決定即自動成為行政機關所為之終局決定然經異議或復查

後行政機關即不受初步決定之拘束可重新依聽證紀錄案件事實等問

題為審查並作成裁決不受行政法官初步決定之影響此外當作成決

定之行政機關未自行受理證據之審理時行政法官於特定案件中原則上

應作成具有諮詢性質之建議性決定僅於行政機關自願接受時始發生對外

之效力See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4 然而行政法官提出之決

定是初步決定或建議性決定仍取決於行政機關之意思See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3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3

185

exclusive record54)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須完全依照聽證程序中

作成之證據紀錄此亦稱為「紀錄之排他性」(the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55如此可使參與聽證程序之當事人得以獲悉所有對其不利

之證據並於公開程序中透過交互詰問對於證據進行辯論如果行

政機關可以自由考量紀錄以外之事實及證據而作成決定而未給當

事人回應之機會將嚴重影響當事人間之武器平等及聽證之公平性

(fairness)然而在另一方面培養民眾對於行政機關決定之信心

給予行政機關獲悉重要資訊的機會鼓勵受管制者及受影響之人民

與行政機關合作也是在了解程序中片面接觸的界限時不可忽略的

因素 56

(3)禁止片面接觸之基本精神

美國APA即為綜合考量各項因素後就聽證時產生紀錄

外證據的情形而有禁止片面接觸之明文規範

聽證時最可能出現紀錄以外證據的情形即為作成決定之行政

官員於聽證程序外與有利害關係之當事人一方有所接觸且未作

成紀錄5 USC sect551(14)關於片面接觸之定義特別強調係非當事

人知情亦無從由紀錄知悉之接觸而依 5 USC sect557(d)(1)之規

定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與任何利害關係人皆不得進行非其他利害

關係知情亦無從由紀錄知悉之接觸以落實聽證紀錄排他性的要

求本條規定僅適用於正式聽證程序中並不論行政機關係為行政

裁決或規則訂定之程序然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並不適用於正式

54 5 USC sect556(e) 55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6 56 STEPHEN G BREYER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584 (2006)

2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6

聽證開始前的行政調查階段 57

禁止片面接觸之事務範圍限於與待決事項有關之實體內容

因此與行政法官進行一般社交活動並不違反此規定

亦不適用於非正式程序

58受禁止片

面接觸拘束之人除當事人外尚包括對於決定有利害關係之人

(interested person)59

此外不僅行政機關外之人(person)受到拘束

例如聯邦環境保護局對於特定業者是否違

反空氣清淨法(Clean Air Act)作成決定時即得禁止與該決定有利

害關係之特定環境保護團體或代表石油產業的特定貿易團體與行

政法官或環境異議委員會(Environmental Appeal Board EAB)進行

片面接觸因此所謂利害關係並非限於法律上利害關係及於有

事實上利害關係之人即因行政機關之決定而可能受影響之人

60行政機關

內之人員亦不得主動與機關外之人民接觸學者稱此為「雙向」

禁止片面接觸 61至於聽證程序中開始受禁止片面接觸拘束之時

點為負責進行聽證之行政機關被指定時且最晚不得逾對當事人

及利害關係人為聽證之通知時此外對於片面接觸具有可歸責性

之人一旦知悉將為聽證通知時自知悉時起即不得再為片面接觸 62

(4)片面接觸之程序瑕疵及其影響

57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80 58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5 59 Id at 95 60 依 5 USC sect551(2)之定義規定所謂人(person)係指機關以外之自然

人合夥公司協會或其他公私組織 61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5 USC sect557(d)(1)(A)(B) 62 5 USC sect557(d)(1)(E)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5

187

在並非所有當事人皆受到通知的情形下行政機關與他人有接

觸時行政機關負有作成紀錄之義務行政機關內與當事人進行接

觸之人須將所有往來資料以書面方式列入紀錄中 63換言之此

時首要之務即為作成紀錄此外並通知所有當事人相關情事使

其得於行政機關作成決定前就片面接觸的相關情形表示意見以

彌補聽證公平性受影響的可能而在極少數的情形下如係由當事

人一方明知且故意就實體內容與行政機關為片面接觸時為維護公

平性及事件所涉及成文法之立法目的主持聽證之人如行政法官

得命當事人說明其請求不得被拒絕或其利益不得被忽視之原因 64

至於該行政決定是否有效仍留待司法機關之裁判 65

此外違反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時並不因行政機關將片面接

觸之情事附卷於聽證紀錄中該程序瑕疵即自動被治癒(補正)司

法機關仍應就該瑕疵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是否造成實體上的影響進

行判斷而裁判是否維持行政機關之決定例如於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

66

63 5 USC sect557(d)(1)(C)

中因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anization(PATCO)於一九

八一年帶領一空運航管員工會之成員違法罷工聯邦勞工關係局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 FLRA)即依相關法律規定撤銷

PATCO之證明PATCO對此提起司法救濟本案係聯邦勞工關係局

就特定事件所為之行政裁決法院審理本案時發現有二個片面接

觸的情形其一為運輸部秘書曾於一九八一年八月十三日致電聯邦

64 5 USC sect557(d)(1)(D) 65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8 6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2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8

勞工關係局之二名官員另一則為知名勞工領袖曾與聯邦勞工關係

局一名官員於晚餐時討論PATCO案其中運輸部秘書於電話中表

示某些新聞報導與事實不符當前並無解決罷工的有效方式致電

的目的並非就是否撤銷PATCO證明進行實質討論而是希望聯邦勞

工關係局加速處理本案法院認為該運輸部秘書無疑地為 5 USC

sect557(d)所稱之利害關係人致電聯邦勞工關係局之二名官員如係

就PATCO之裁決進行實體內容的討論當然為應禁止之片面接觸

然而該秘書僅就解決爭議之可能性表示個人意見及宜迅速作成決定

之期待雖然已明確地避免討論實體內容但仍不失為嘗試影響行

政機關的決定法院認為無須認定此片面接觸是否違法因為即使

違法該秘書僅關心應迅速作成決定不會影響決定之內容至於

勞工領袖與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之接觸因二人彼此私下為朋友

法院對於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接受晚餐邀約並未予以非難畢竟法

官也會有鄰居朋友及熟識之人有工作及社會上之關係此亦為

其生活中之一部分 67

67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然而該勞工領袖因贊成PATCO的立場而亟

欲直接與該官員溝通法院即予以嚴正指責並認為任何人於正式

公開之程序外就尚未作成決定之事項企圖影響有裁決權限官員的

意見為絕對無法接受的行為二人晚餐時多數的談話內容與

PATCO案無關當勞工領袖將話鋒轉至PATCO案時該官員並未制

止然而法院認定二人間的談話並未涉及任何威脅或承諾該官

員於談話中亦未表明其決定意向因此二人間的討論並未影響最後

的決定且因行政機關之決定係不利於PATCO無人因為此不當接

觸而獲益因此法院認為雖然勞工領袖與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間

56 at 589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7

189

之接觸違法但未影響聯邦勞工關係局之決定故最後仍維持聯邦

勞工關係局之原決定

因此如法院認為有合理的可能性可認定片面接觸已影響行政

機關之決定時即得推翻行政機關之決定 68

反之如行政機關之

決定並未受到片面接觸之影響時法院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即予以

尊重

4 非正式程序與禁止片面接觸

(1)非正式之行政裁決

依美國APA之明文規定僅 5 USC sect555 適用於非正式程序

換言之5 USC sect557(d)關於禁止片面接觸的規定並不適用於非正

式程序在非正式之裁決程序中通常個案中應適用之個別成文法

即已規範應遵守之特定程序此外行政機關亦可自行訂定更嚴謹

的程序規定作為非正式裁決程序中應遵守之規則而此類之程序

規定往往已與正式裁決程序之要求相當 69

68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因此非正式的行政裁

決程序中關於禁止片面接觸之要求雖然並非源自於APA而是依

32 at 96 69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103 成文法中規定非正式裁決應遵守

之程序規定者例如水清淨法(Clean Water Act)關於以非正式裁決程序

作成之裁罰決定要求須通知當事人並給予其表示意見及提出證據之合

理機會42 USC sect1319(g)(2)(A) 由行政機關自行訂定之程序規定例如

美國聯邦環境保護局對於執行水清淨法之裁罰程序即訂定大量之程序規

定40 CFR Part 22

2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0

個別法令或行政機關自行訂定之規定但往往亦與APA所規範之正

式程序的要求相當

即使於行政機關並無任何成文法之程序規定可玆遵循時仍須

回歸正當法律程序的基本精神如行政機關由他人處獲得對當事人

不利之資訊卻未給予當事人對此表示意見之機會時即與正當法

律程序之精神不符然客觀上可知一般有理性之人並不可能因片面

接觸而影響其決定時此程序瑕疵便無法導出須撤銷行政裁決的結

(2)非正式之規則訂定

非正式之規則訂定程序本質上既為立法行為即使僅須進行

通知及評論之程序行政機關仍須考量不同之因素及多元的利益關

係尤其當行政機關訂定之規則涉及私人間「有財產價值性優惠的

競爭請求」(competing claim to a valuable privilege70)時行政機關

之決定已類似於傳統的裁決行為於通知及評論的程序中往往可

能引發外界對於受管制的企業或利益分配者利用程序外接觸不當影

響行政機關的疑慮因而導致在非正式規則訂定程序中「書面聽證」

(paper hearing71)紀錄中亦會呈現片面接觸之紀錄以使其他當

事人得以表示意見 72

70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此外在現實的考量上行政機關並不樂見

片面接觸的情形發生以避免社會上產生行政機關貪腐的印象更

32 at 195 71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56 at 591 72 國內學者認為在非正式程序中僅涉及「有價特惠」(valuable privilege)之分配時始例外適用禁止片面接觸原則所指即為此意參見湯德宗

前揭註 3頁 19湯德宗前揭註 25頁 314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9

191

可能影響日後法院裁判時的態度而且一旦訂定之規則須受到司法

審查行政機關於司法程序中進行辯護時須主張規定之訂定已考

量公眾所提出的資料及意見且公眾的意見皆已呈現於公開的紀錄

中並未參考紀錄外之資訊因此實際上行政機關內部對於訂定

規則的作業規範中皆有禁止或限制片面接觸的規定 73

至於法院判決亦要求行政機關於通知公眾後即不得與利害

關係人進行片面接觸如於著名之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

74

73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195

中聯邦通訊委員會欲訂定規則

限制有線電視業者得播出之節目通知民眾得對於規則草案提出評

論意見之期間並於一九七四年十月二十五日提供不同的業者及利

益團體進行口頭說明意見的機會其中有線電視業者反對該訂定該

規則認為草擬之規則將使付費電視業者難以播送特定受歡迎的運

動節目或劇情電影而傳統電視業者及委員會本身則贊成規則之訂

定認為付費電視可能吸取免費電台的觀眾造成受歡迎節目無法

繼續在免費電台中播放的情形法院於調查過程中發現許多利益

團體或個人曾與聯邦通訊委員會之委員或委員會中之人員進行片面

接觸就規則之內容進行實體討論因此法院主動要求委員會提出

曾進行之片面接觸的清單及詳細經過而依提出之資料顯示一九

七四年十月二十五日後委員會本應就已收集之各界意見進行討論

以決定應發布規則之內容但至一九七五年三月十日間委員會之

委員仍與利害關係人會面 18 次與有線電台之利益團體會面 9 次

與動畫及運動利益團體會面 5 次法院雖承認行政機關與公眾之

74 567 F 2d 9 (DC Cir 1977)

3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2

非正式接觸如同「麵包與奶油 75

於上述案例中可知法院之所以推翻行政機關行為效力的立論

基礎在於行政機關所為之片面接觸並未充分於紀錄中公開以使

各界知悉各方利益團體之立場並進而表示意見致使行政機關最

後作成之行為有明顯重大的瑕疵此與正式程序中實體決定是否

因片面接觸之情形而受影響判斷上並無二致

」在行政事務上是不可避免的

只要在不影響司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都是適當

的本案中法院並非僅以正當法律程序的觀點進行審查而是更

進一步說明本案委員會作成的公開紀錄未反應出利益團體代表的

意見這些意見亦未公開使各界得以進行討論而這些可能進行的

討論又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內容具有重要性因此委員會與相關利

益團體所進行之片面接觸並非僅止於不適當(inadequacy)而已

法院認定聯邦通訊委員會對於有線電視業者訂定之規則應為無效

76

二對於德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觀察

(一)德國法制中無規則訂定程序

相較與前述美國 APA 將程序分為行政裁決及規則訂定之程

序德國 VwVfG 中並未就行政機關訂定規則之行為亦即就行政

機關基於法律授權而訂定法規命令(Rechtsverordnung)之行為有

一般性之規範反之是在更高位階之基本法(Grundgesetz GG)

中對於法規命令之訂定予以規範

75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56 at 594 76 至於美國法制中的規則訂定程序與我國法規命令之訂定程序是否相

當以及受司法審查之範圍是否相同並非本文此處討論之重點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1

193

依德國基本法第 80 條第 1 項之規定聯邦政府聯邦內閣首長

或邦政府皆得依據法律之授權發布法規命令其授權之內容目

的及範圍應以法律明確規定法規命令中須明列其授權之法律依

據此外如依法律之規定得為再授權者須以法規命令為再授權

之規定至於法規命令訂定之程序本條第 2 項列有應得聯邦參議

院(Bundesrat)同意之事項第 82 條則規定法規命令應由發布之

機關簽署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應公告於聯邦公報且應明定生效

日期 77除此之外基本法即無其他程序規定 78例如無須說明訂

定法規命令之理由 79

如更進一步觀察德國法制關於訂定法規命令程序與進行聽證程

序之關係則可發現基本法第 103條第 1項保障人民之聽審權(Recht

auf Gehoumlr)但僅限於法院之審判程序並不及於行政機關所為之

行政程序

更無應經聽證程序始得發布法規命令之要求

80

77 如法律及法規命令未明文規定生效時者依基本法第 80 條第 2 項規定

於聯邦公報刊行之日終了後第 14 日生效

至於VwVfG本身雖然第 28 條第 1 項有給予當事人

78 如為聯邦政府或聯邦內閣首長訂定法規命令者相關程序即依聯邦政府

內部之議事規則或聯邦內閣共同議事規則之規定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Ehler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Rn 26 79 如有說明理由之必要者主要係因部分法規命令須得聯邦參議院之同

意為使聯邦參議院了解訂定相關法規命令之目的以及基於財政及預算

分配之考量而於法規命令訂定之內部程序中說明理由而非為使一般人

民知悉了解訂定相關規範之理由Theodora Ziamou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 69 (2000) 80 PierothSchlink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ect31 Rn 1080

3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4

陳述意見機會(Gelegenheit zu geben sich zu den fuumlr die Entscheidung

erheblichen Tatsachen zu aumluszligern)之規定然係保障受不利處分之當

事人於行政處分作成前得向行政機關就與決定具有重要性之事項

表示意見之機會亦不適用於訂定法規命令之行為與美國法制相

較德國VwVfG中並未就訂定法規命令之行為及程序有所規範 81

而是以權力分立及聯邦法律執行之角度以更高位階之基本法予以

規定在確立法規命令之民主正當性源自於法律之授權及相信行

政具有訂定法規命令專業的前提下德國法制普通缺乏民眾於相關

程序中得向行政機關表示意見之機會 82自然即未就禁止當事人與

行政機關禁止片面接觸為特定之規定 83

(二)無聽證紀錄排他性之制度

德國VwVfG中規定行政程序之進行以不要式為原則但例外

規定了二種特別之程序類型一為第 63 條至第 71 條之正式行政程

81 MAHENDRA P SINGH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49 (2001) 對於德國法欠缺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要求規範不

乏相關批評意見Ziamou supra note 79 at 93-101 82 Ziamou supra note 79 at 76-77 83 然而在此處須補充說明者德國法中司法得獨立於具體個案爭議之外

直接對於特定法規命令之形式及實質合法性進行審查依德國基本法第 93條第 1 項第 2 款規定對於聯邦法令或邦法令在形式上或實質上是否符合

基本法或邦法令是否符合其他聯邦法令發生爭議或疑義時聯邦政府

邦政府或聯邦眾議院四分之一議員得聲請聯邦憲法法院作成裁判(sect93 Abs1 Nr2 GG)亦即係由最高之司法審判機關對於法規命令之合法性進

抽象法規範審查(abstrakte Normkotrolle)因此雖然於訂定之過程中為

尊重行政權之專業而較缺乏民眾參與的過程但司法權對於行政權力行

使則進行相對高密度之監督審查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3

195

序(foumlrmliches Verwaltungsverfahren)另一則為第 72 條至第 78 條

之計畫確定程序(Planfeststellungsverfahren) 84其中VwVfG第

63 條以下之正式行政程序即為我國行政程序法第五十四條以下聽

證程序所參考之程序模式 85

正式行政程序與計畫確定程序之所以為特別之程序類型即在

於二者皆須踐行一定之程序亦即聽證程序德國 VwVfG 中聽證

程序之設計重點為以言詞辯論程序取代書面陳述意見但在交互

詰問質詢證人的部分仍與美國法制審判式聽證不同而特別不

同之處在於即使進行聽證程序德國法亦仍不採取聽證紀錄排他

性法則

而計畫確定程序則於我國行政程序法

第一六四條之規定中繼受之

以正式程序為例德國VwVfG第 68 條第 4 項規定正式程序中

言詞辯論的部分應作成紀錄而同法第 69 條第 1 項則規定行政

機關應斟酌行政程序之全部結果作成決定所謂「斟酌行政程序之

全部結果作成決定」並非指行政決定之基礎僅限於言詞辯論中所得

出之結果因此即使於言詞辯論外獲悉之資訊亦得列入考慮並

依自由心證評斷而作成結論 86

84 相關概念之說明參見 KoppRamsauer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sect63 Rn 1

行政機關如認為於言詞辯論外仍

有必要詢問當事人時亦得為之且本項規定亦不要求行政機關須

親自採證(Unmittebarkeit der Beweisaufnahme)只要有足夠證據供

85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97-98 86 StelkensBonkSachs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sect69 Rn 3-4

3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6

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進行判斷即可 87

至於計畫確定程序聽證亦為確保利害關係人及一般民眾於程

序中之聽審權因此利害關係人與及時提出異議之民眾享有於聽證

期日參與討論及說明之權利(sect73 Abs6 VwVfG)於聽證期日中

於聽證機關之協助下開發行為人利害關係人及時提出異議之

民眾提出意見之權限受影響之機關等對於計畫進行言詞面對面

之討論及說明並尋求妥協及共識此亦為計畫確定程序中聽證的

精神之後聽證機關即應就聽證之結果撰寫綜合意見連同未獲

得妥協之爭點轉交確定計畫機關(sect73 Abs9 VwVfG)聽證機關

就聽證程序之結果所為之綜合意見僅供確定計畫機關作成最後裁

決時參酌而確定計畫機關仍應依其專業綜合聽證機關之意見

其他機關之意見民眾之異議甚至鑑定人之意見對於未獲共識

之爭點進行判斷並作成最後之確定計畫裁決

88

三小結

且確定計畫機關

作成決定時其考量並不以聽證程序中所呈現之文件及事實為限

仍應基於職權調查原則對於必要之事實進行調查認定應其專業

對於公益及相關私益進行衡量至於在不要式的程序中依職權調

查原則的精神更無紀錄排他性法則適用的餘地

綜合前述關於美國 APA 成文法的規定及法院實務案例的見

解不難發現行政程序中禁止行政機關與當事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

進行片面接觸的精神重要的前提在於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要

87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69 Rn 6-7 88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74 Rn 7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5

197

求因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唯一得參考者即為聽證之紀錄為確保

聽證程序中所有資料處於所有當事人得以知悉的狀態當行政機關

與特定當事人間進行片面接觸時即須作成紀錄以使參與聽證程

序之當事人得於公開程序中透過交互詰問對於所有證據進行辯論

保障程序之「公平性」換言之並非所有片面接觸皆應予以嚴厲地

非難及指摘而是當程序之公平性在客觀上對於規則之訂定或裁決

之作成造成影響時始禁止片面接觸以下略以簡表說明本文中對

於美國 APA 中關於禁止片面接觸所作的觀察

程序特色

禁止片面接觸

之依據 法院審查

非正式

程序

行政

裁決

寬鬆之

程序要

其 他 個 別 法

令行政機關自

行 訂 定 之 規

則正當法律程

片面接觸客觀上

是否影響行政決

規則

訂定

通知及

評論程

正當法律程序

私人間有財產價

值性優惠的競爭

請求公開紀錄

是否反應所有公

眾的意見是否

給予公眾討論的

機會

正式

程序

審判式聽證

證據紀錄之排他5 USC sect557(d)

片面接觸客觀上

是否影響行政決

3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8

性 定

來源作者整理

由上表可知在美國法制下即使行政程序有違反禁止片面接

觸之規定或法理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

違法或無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

響換言之違反禁止片面接觸之程序瑕疵僅具有相對之效力

至於德國法制綜合其制度之觀察可知在遵循職權調查原則

的前提下即使進行聽證程序最後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仍不受聽

證結果之拘束不適用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因此德國VwVfG中並

無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而與美國法制之思考有間 89然而須注意

者因司法對於行政決定原則上可進行全面合法性之審查僅於行

政機關享有判斷餘地之事項其審查密度受有限制故行政機關與當

事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如有片面接觸之情事司法機關仍得就行政

機關職權調查之行使及其決定之內容是否違反經驗法則及論理法

則進行審查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如有瑕疵或

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關職權之行

使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 90

89 雖然德國 VwVfG 第 21 條規定公務員行使職務有偏頗之虞(Besorgnis der Befangenheit)時應行迴避之規定然此係為確保行政程序進行之「公

正性」而美國法制中禁止片面接觸之功能係為確保當事人間的武器平等

以保障程序之「公平性」因此不同制度發揮不同的規範功能行政程

序之法制並不因有迴避制度之設計即可發揮禁止片面接觸原則的功能

應予辨明

90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7

199

參我國司法實務案例觀察

一籌設安南加油站案

在高雄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二四八二四九二五

號判決中涉及原告(即被上訴人)依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十

六條第二項之規定 91向被告台南市政府(原處分機關即上訴人)

所屬之都市發展局申請核發籌建安南加油站之設站用地可供作加油

站使用證明(下稱土地使用證明)另有同時擬於鄰近土地設置加油

站之第三公司(訴訟中之參加人下稱A公司)由X代理亦向台南

市政府都市發展局申請核發籌建長安加油站設站用地之土地使用證

明A公司於尚未取得土地證明前即向台南市政府建設局提出許

可籌建加油站之申請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對於原告先提出之土

地使用證明申請案以資料不足為由命其補正而對於A公司後提

出之申請則先行核發土地使用證明(函 1)嗣後始核發原告申請之

土地使用證明而原告旋即向台南市政府建設局提出加許可籌建油

站之申請之後台南市政府建設局以A公司已完成許可籌建加油

站申請之補件程序即發函核准A公司籌建加油站之許可(函 2)

最後則依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八條第一項第三款之規定 92

91 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 16 條第 1 項「申請設置經營加油站者除本

規則另有規定外應檢具下列文件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請籌建

之核准helliphellip」同條第 2 項「前項申請設站用地屬都市計畫地區土地

且依有關法令規定須經核准始得供作加油站使用者並應檢附直轄市縣

(市)政府核發設站用地同意作加油站使用之證明文件」

92 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 8 條第 1 項第 3 款「申請於都市計畫地區及非

都市土地甲乙丙種建築用地遊憩用地及特定目的事業用地(加油站)

3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0

同側路段五百公尺內已核發A公司加油站籌建許可為由發函駁回

原告之申請(函 3)

原告不服分別對於前述之函 1函 2 及函 3 向中央主管機關

內政部及經濟部提起訴願請求撤銷原處分但未獲救濟即向高

雄高等行政法院提起課予義務訴訟(行政訴訟法第五條第二項)行

政法院審理本案之相關爭議點除在於法律面向上對於加油站設置

管理規則第八條第一項第三款規定中所稱「先申請」之解釋外在

事實面向上則在於承辦本案之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公務員於審

理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之土地使用證明申請時是否有濫用權力之

違法承辦公務員於受理本件分別由不同公司提出土地使用證明之

申請時曾將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洩漏予被告(原處分機關)之

顧問 Y(同時受 A 公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建設加油站並為 A 公

司代理人 X 之配偶)經法院調查以該承辦公務員違反刑法第三

一八條所定之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台灣高等法院台南

分院九十三年度上易字第十九號刑事判決)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即以

該刑事判決確定之事實為基礎以公務員與當事人有行政程序外接

觸之情事認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另外高雄高

等行政法院另以被告(原處分機關)核發參加人 A 公司之土地使用

證明有恣意優先通過之差別待遇有違平等原則進而不應核發

參加人 A 公司籌建加油站之許可此二行政處分(函 1函 2)皆

設置加油站者其申請基地應符合下列規定helliphellip三同一直轄市縣(市)

內與同一路線系統之道路同側既有或先申請之加油站入口臨街面地界

至少應有五百公尺以上之距離但直轄市縣(市)政府考量車流方向

認為有設站需要者不在此限」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9

201

違法駁回原告申請加油站籌建許可之處分(函 3)亦違法判決

撤銷相關原處分及訴願決定並判命被告應依判決意旨重行依職權

調查應否核准原告之申請本判決經最高行政法院以上訴無理由而

確定維持(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決)

二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原

告向被告台北縣政府(現新北市政府)檢舉某公司違反勞動基準法

有關工時薪資給付等規定並申請調閱卷宗被告經調查後函

復原告相關調查結果並拒絕閱覽卷宗之申請原告向被告再次表

明不服被告亦函覆說明原告對此二函覆不服提起訴願未獲救

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起訴請求撤銷訴願決定命被告應對原告

作成裁罰處分並准予原告閱覽被告與被檢舉公司於行政程序外接

觸所作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在請求閱覽行政程序外接觸所作

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部分原告主張被告所屬勞工局承辦人員

曾與被檢舉公司職員以電話聯繫接觸詢問該公司板橋辦事處之地

址電話未依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作

成書面資料然行政法院認為此項接觸係被告為調查被檢舉公司是

否有原告所申訴之違法情事所必須屬行政程序調查之必要為行

政程序內之接觸如有相關文件亦屬行政決定前準備作業之文件

得拒絕閱覽之申請故原告相關主張無理由此判決見解為最高

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判字第五二六號判決維持而確定

三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三號判決中因公

4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2

平交易委員會(即被告)接獲檢舉對於台北縣(現新北市)金銀

珠寶商業同業公會(即原告)進行調查認定其有違反公平交易法

第十四條第一項聯合行為之禁止規定而裁處罰鍰原告經訴願未

獲救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提起撤銷訴訟本件涉及原告除勸導

會員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販售飾金外另曾於民國九十四年八

月二十五日由立法委員陪同原告理事長前往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

會並請教事業以低於成本之價格銷售商品是否違反公平交易法等

問題由被告之主委接見被告並作成行政程序外接觸紀錄表此

次拜會並未作成結論或有任何會議紀錄原告嗣於同年八月二十九

日發函予全體會員將被告於座談中表示之見解附於檢送函說明

欄內警告業者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出售飾金行政法院最後

認定原處分並無裁量濫用裁量怠惰或其他裁量瑕疵判決原告之

訴無理由確定

四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

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所涉之事

實並非直接與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有關之案件而係財政部台

灣省中區國稅局之公務員(原告)因涉貪瀆罪嫌經刑事訴訟免訴

判決確定後向所屬機關(被告)申請因公涉訟輔助而被否准經

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作成駁回之復審決定而向台中高等行

政法院起訴提起課予義務之訴然原告處理稅務違章檢舉案件未

依規定調查證據更於原告住處(原告配偶經營之髮廊)回答被檢

舉人配偶所提規避課稅及裁罰之方法等問題原處分機關以其違反

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未保守業務機密且迴避詢問避免於辦公處

所外與被檢舉人之關係人有所接觸而申誡乙次據此行政法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1

203

認定被告機關以原告執行職務違背法令為由而否准其涉訟輔助之請

求原處分並無不法

五小結

綜合上述案例觀察對於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仍有

下列疑義有待釐清

(一)禁止程序外接觸人之範圍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為涉及當事人具有財產價值的競爭請求之典型案例原處分機

關承辦公務員直接接觸之對象雖非提出申請之當事人及其代表人

行政法院仍認定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因此本條

第一項規定中所稱「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指為何亦即禁

止程序外接觸所規範之「人之範圍」即有釐清說明之必要

(二)禁止程序外接觸事之範圍

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

三八三六號判決)中點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一個核心的問題

程序外接觸與職權調查之間應如何進行區分何謂法所允許為職

務上所必要之接觸行為何時又屬於法律所禁止之程序外接觸而

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

三號判決)中值得思考的是當事人拜會行政機關之情事是否

屬於應受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範之情形當事人與行政機關進

行的相關討論是否須與本案實體問題有關始屬於行政程序法第

四十七條限制之情形值得深究此外藉由本件事實可進一步

4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4

引導思考程序外接觸與遊說行為之差異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

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並非直接以

公務員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為由而認定其執行職務違法但

突顯出承辦公務員日常社交生活是否亦屬於程序外接觸的問題這

些問題皆可理解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禁止程序外接觸之

「事之範圍」而應深究說明

(三)違反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律效果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行政法院雖認定本件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

但並未以此為撤銷原處分之理由最重要之論證依據仍是以原處分

機關法律解釋之見解及行政處分有違平等原則等違法情事因此

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法律效果亦為應探究之問題

肆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檢視及檢討

一規範內容及法務部函釋見解

(一)立法意旨

行政程序法(下稱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於行政院提出之

法案草案中並無相關規定於立法委員提案版本中始有相關規定

並明言係參考美國法制最後於立法院委員會審查後採行委員提

案版本而於行政程序法中明定之 93

93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7-8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3

205

依本條立法理由之說明可知立法者主要係為「求行政程序之

公平透明避免行政機關受到不當之干擾」而制定本條規範此

外行政機關「不論是基於職務推行必要之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

觸對他方當事人之權益影響甚巨為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

之權益」行政機關於作成決定前片面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

程序外之接觸原則上應予禁止 94

因此我國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者對於本條所應發揮之功能側

重於透過程序之透明公開維持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在無偏頗的疑

慮下進行行政程序此由本條規定列於第一章第七節「資訊公開」

下亦可得知此與美國法制著重於審判式聽證程序之公平給予當

事人平等表示意見之機會以符合該國憲法所蘊含正當法律程序之

精神仍有一定的差異

(二)適用範圍

1 人之範圍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拘束而不得進行程序外接獲之

人為「公務員」依學者見解應為與行政程序之進行有關之公務員

包括依法令於行政程序中執行職務之公務員 95

94 前揭註

依此見解負有不

得為程序外接觸之義務者為行政機關內與待決事項行政程序之進

行有關且依法令執行職務之公務員依體系解釋所謂行政程序

應為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行政機關即應為本法第二條

第二項第三項所稱「代表國家地方自治團體或其他行政主體表

95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49

4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6

示意思從事公共事務具有單獨法定地位之組織」及「於委託範

圍內受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至於公務員之範圍因現行法

律上對於公務員並無統一之定義規定於公務員相關法規中有國

家賠償法第二條第一項刑法第十條第一項最廣義之公務員定義

有公務員服務法第二十四條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6亦有公務人員任

用法最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7本條規定所稱之公務員範圍為何即

有解釋之必要參酌本法基於行政機關之公正性而設置之迴避制度

(本法第三十二三十三條)與本條規定源自於正當法律程序之精

神相同因此在體系歷史及目的解釋的角度上應無二致但同

樣亦面臨本法缺乏公務員定義規範的問題基於正當法律程序之法

理為確保程序之公平與公正保障當事人之權益應採最廣義的

角度認為凡依法令從事公務之人員皆屬之 98如此可避免採公

務人員任用法最狹義定義造成許多公務員公營事業人員行政

機關內之約聘僱人員被排除之情形 99

96 公務員服務法第 24 條「本法於受有俸給之文武職公務員及其他公

營事業機關服務人員均適用之」

及採公務員服務法狹義定

97 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公務人員指各機

關組織法規中除政務人員及民選人員外定有職稱及官等職等之人

員」 98 關於應依本法迴避之公務員的範圍本文贊成學者湯德宗之見解參見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4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亦

採此見解 99 依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3233 條之規定司法人員審計人員主計人

員關務人員外交領事人員警察人員教育人員醫事人員交通事

業人員及公營事業人員等皆不適用該法規定此外須依法享有俸給者

始適用公務員服務法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5

207

義造成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因未依法受有俸給而不

適用之情形至於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及第十七條雖定有公務員之

保密及自行迴避義務其規範目的在於明定公務員應受行政懲處之

情形以維持行政內部之紀律此與本法第三十一三十二及四十

七條係規範正當法律程序內涵之立法目的有間因此在公務員範圍

的解釋上無須為相同處理

本條規定限制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程序外之接

觸依立法理由之說明不論是「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觸」皆屬

限制之列 100因此受限制者為雙向接觸不論主動接觸之發動者為

公務員或當事人一方 101然未瑧明確者為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所指為何立法者於本條中明白不採用「代表人」「代理人」「輔

佐人」「法定代理人」及「利害關係人」等行政法規範或理論上常

見具有明確內涵之概念解釋上應認為係立法者有意排除使用相關

概念使用「代表利益之人」一詞可使受規範者涵蓋的範圍更為

廣泛換言之於程序中不論以自己名義或當事人名義凡宣稱為

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 102

綜合上述分析行政機關內或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

體於受委託範圍內依法令執行職務之人就其執行之承辦案件與

當事人及凡代表其利益之人(宣稱或依相關事實認定)依本法第四

或依相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

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人為行為之人皆可認為係代

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10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01 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0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0

4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8

十七條之規定皆不得為程序外接觸如此解釋涵蓋之人之範圍

雖已廣泛但如行政機關內非承辦人員之其他公務員 103

或其他已

參與或可能參與程序而有決定權之人員(例如各委員會之外聘專家

委員)仍不屬之美國 5 USC sect557(d)之規定範圍及於行政機關

內任何成員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

成員相較之下我國規定仍較狹隘

2 事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二項所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在現今

媒介多元及資訊發達的社會中接觸的方式亦隨之多元不論以任

何方式凡進行討論提供資訊甚至關說或遊說皆屬於接觸之態

樣以遊說行為為例本質上為人民受憲法上保障之請願行為 104

我國為使遊說遵循公開透明之程序防止不當利益輸送另制定

遊說法規範遊說之行為依遊說法第二條第一項遊說之定義 105以及

同法第二條第三項被遊說者之範圍 106

103 前揭註

可知遊說法著重於進行遊說

人民與中央地方首長或政務官員就政策議案進行之接觸受規

104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4(2008) 105 遊說法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遊說指遊說者意圖影響被遊說者或

其所屬機關對於法令政策或議案之形成制定通過變更或廢止而

以口頭或書面方式直接向被遊說者或其指定之人表達意見之行為」 106 遊說法第 2 條第 3 項「本法所稱被遊說者如下一總統副總統

二各級民意代表三直轄市政府縣(市)政府及鄉(鎮市)公所

正副首長四政務人員退職撫卹條例第二條第一項所定之人員」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7

209

範者不包括一般處理公務之公務員亦不及於中央地方首長或政

務官員為執行職務主動與人民進行接觸 107因此受遊說法規範之行

為與行政程序法所規範之範圍不盡相同如於特別情形下發生競合

規範的情形時例如於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中因遊說法採強制登

記及資訊公開制度(遊說法第十三條至第十九條)相關登記資料及

資訊之公開在程序上已符合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所要求之精

神至於關說 108並無其他法律就其程序及公開有特別規定仍屬

應適用本條之行為 109

至於接觸所涉及之內容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

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條立法意旨主要乃在確保

行政機關執行職務之公正性以避免偏頗縱接觸內容係屬程序事

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行政程序外接觸之事

項不分有利或不利於當事人均有本法第四十七條之適用」因此

涉及相關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反之美國

5 USC sect557(d)明文規定限於與待決事件有關之實體內容我國限

制範圍則明顯較寬對公務員產生較多桎梏此為受學者批評之

110

107 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之行為依遊說法第 5 條第 1 款之規定為排除適用

之事項相關問題參見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5 108 關說之意義可參酌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第 2 點之規定「(五)請託

關說指其內容涉及本機關(構)或所屬機關(構)業務具體事項之決定

執行或不執行且因該事項之決定執行或不執行致有違法或不當而影響

特定權利義務之虞」 109 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6 110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4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0

3 程序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定立於本法第一

章總則篇因對於「行政程序」之種類及範圍並無特別規定故舉

凡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作成行政處分締結行政契約訂定法規

命令與行政規則確定行政計畫實施行政指導及處理陳情之程序

皆屬於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行政程序與美國 5 USC sect557(d)

僅適用於進行審判式聽證程序始於指定主持聽證之行政機關等規

定內容相較本條規範之程序類型無所不包亦涵蓋整體程序然

此亦為學者指出宜檢討之處 111

4 得進行接觸之情形

公務員於行政程序中基於職務上必要所為之行為不受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限制於行政程序開始後公務員執行職務

處理待決事項所為之必要行為如受嚴格限制將造成行政機關執行

職務困難反而妨礙行政程序之進行所謂基於職務上必要之行為

如通知當事人或其代理人補提文件陳述意見或出席聽證通知當

事人提供證據資料當事人閱覽卷宗資料等 112

111 前揭註

換言之行政機關

為確定作成行為所涉及之事實關係須進行事實及證據之調查依

職權調查原則行政機關依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不受當事人主張

之拘束(本法第三十六條)因此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

定本係表彰行政程序採取職權調查原則之精神故行政機關承辦

人公務員於職權調查範圍內所為之行為即非應予禁止之程序外接

11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1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9

211

行政程序中行政機關職權調查之目的係為使行政機關了解事

實狀態及公私益狀況成為作成後續行為時之基礎此與行政訴

訟中法院為維護雙方當事人武器平等所為之職權調查並不相同不

可不察 113因此如行政機關非基於了解事實及利益狀態之目的所

為之行為即非屬職權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行政

機關打電話至被檢舉之公司該公司之地位為申請之相對人(本法

第二十條第一款)114

此外如個別法有特別程序規定時即應依該規定之目的解釋

應為之職權調查行為行政程序法中職權調查之規定即應立於補充

地位

為行政程序之當事人且行政機關係為職權

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法院稱此為「行政程序內之接觸」並無限制之

必要見解堪稱正確

115

(三)為程序外接觸之處理

因此在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定時仍須配

合待決事項所應適用之個別法規依規範目的判斷個案中職權調查

行為之必要性

既然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所指之行政程序為本法第二

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為之「行政程

113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 114 行政程序法第 20 條第 1 款「申請之相對人」為申請人請求行政機關

對其作成行政行為之人不可誤認為行政機關本身參見陳敏行政法總

論頁 771自版七版(2011) 115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8

5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2

序外」接觸即為行政機關與個案程序當事人在行政程序法規範之

程序外所為之接觸 116對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解釋如認

為凡行政程序外之接觸既為法所不許公務員本即不得為之是以

應作成紀錄或將書面文件附卷者仍為職權調查所必要之「程序內

行為」117

依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

益之人以書面方式為程序外接觸時應將所有往來書面文件附卷

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如以其他方式為程序外接觸者依同條第三

項之規定並應作成紀錄至於本項並未規定書面紀錄應附卷此

應係立法疏漏解釋上應與同條第二項之規定相同始能達成本條

之立法目的

則此見解不僅未正確認知此制度規範之目的亦有違法

規範之體系解釋更何況如此解釋公務員須將所有依職權調查事

實及證據之行為一一紀錄並予以附卷反而將造成公務員執行職務

之重大困擾因此相關說法應非的論

118

至於附卷之書面文件或紀錄應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因本條

第二項並無「主動」公開之規定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

字第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法第四十七條「亦寓

有保護公務員之目的俾使公務員於行政程序外凡與待決事件有關

之意見交換時皆應將所有往來之書面文件附卷或作成書面紀錄

(同條第二項第三項參照)以間接保護公務員」「行政機關就

11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

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37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117 此為本文發表於研討會時曾被提出之論點 118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3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1

213

待決事件縱有裁量權限亦不得恣意仍應為合義務裁量復有相當

行政救濟程序可資救濟既將接觸資料附卷供其他當事人閱覽即

已達公開之目的如認須主動通知其他當事人不僅衍生通知範圍

及技術上之爭議亦不利待決事件相關程序之迅速進行」「如與本

法第四十五條第一項『主動公開』之用語為比較可推知同法第四

十七條第二項所稱之『公開』者並無主動通知之意」故認為無

須主動公開僅須依申請而公開即可然此見解遭到學者批評認

為如此解釋過於消極本規定為個案資訊唯一主動公開之規定與

政府資訊公開法主動公開之立法目的不同且此解釋將使實體決定

前當事人仍無法知悉有程序外接觸之情形仍會引發行政機關有

偏頗的懷疑與立法意旨不符 119由立法理由觀之本項規定既為

「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之權益」並使其他當事人因文件或紀

錄附卷而有表示意見之機會 120

至於「其他當事人」當然包括申請之相對人(本法第二十條第

一款)至於已知之利害關係人行政機關得通知其參加程序(本法

第二十三條)因可藉由知悉程序外接觸情形而判斷自身利益受影響

之範圍及程序故解釋上亦屬之

如行政機關未主動公開相關資料

實無法發揮立法之功能故相關批評意見應值得贊成

121

(四)違反之法律效果

且依前述行政機關應主動公

開附卷之書面文件及紀錄時即無限制解釋「其他當事人」範圍之

必要

119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153另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2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21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

5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4

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為程序外接觸如已依同條

第二三項之規定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

開後該程序瑕疵即「補正」122

二本文之思考與檢討

但不妨害依相關法令(如公務員

服務法)及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對公務員之行政懲處責任為認定

反之如未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行

政程序即具有無法補正之瑕疵而成為得據以撤銷實體決定之事由

(一)行政法律關係中行政機關義務之規範

現代行政程序法制除以行政行為作為討論之重心外亦逐漸

著重行政法律關係(Verwaltungsrechtsverhaumlltnis)為基於行政法規

就特定事項於二個或二個以上之法律主體所產生之法律關係 123

本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為行政程序外接觸之規定即係對於

公行政明文課予之行政法上程序義務且規範於行政程序法總則部

為行政法上之權利義務關係行政法律關之成立變更或消滅可

依法令規定行政處分行政契約或事實行為並存在於具有行政

法權利能力之主體之間行政法律關係除強調人民於行政法上所享

有之權利及應負擔之義務外同時亦包含公行政主體之權利義務內

容而公行政之義務除由法律明文規定外亦可由行政依法維護

公益之一般義務或由人民之權利或由行政法上債務或補償關係

而得出

122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10-111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123 Maurer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sect8 Rn 16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3

215

分依體系解釋及國內多數見解除特別法有較嚴謹之明文規定外

為行政機關應遵循之最低程度規範 124立法者有意參酌美國APA之

立法例制定本條規定即明文課予行政機關於正當行政程序中應負

之義務我國行政程序法採行德國VwVfG之基本架構援用職權調

查原則之精神但為補強德國法制對於正當法律程序不足之處而

引進美國法制本意甚佳行政機關於個別案件中既負有維護公益

之一般義務並透過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以維護公益及私益如行

政機關於職權調查權限外進行程序外不當接觸而影響公益及私益

之保障時應屬於違背行政機關義務之程序行為即應予規範禁止

由此觀點出發即不宜認定本法第四十七條僅為訓示規定而應更

積極地承認行政機關依法負有一定之程序義務 125

(二)歷史解釋與目的解釋之思考

1 由立法理由中探知之規範目的

本法第四十七條所欲發揮之功能參酌立法理由之說明包括

防止行政機關偏頗及保障當事人權益 126

124 蔡茂寅等前揭註

因此一方面強調行政機

2頁 19-20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

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 554-557五南出版社(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 19-20(1999)少數見解認為此說無說服力並無標準足以認定行政程序法屬

「最低程度之程序保障」參見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

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

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28(2007) 125 本文就此所持之論點與審查委員之見解容或有間特此說明 126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5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6

關之公正性另一方面又強調當事人間權益之公平性因特別強調

保障當事人權益則反應出大陸法系中基本權程序保障功能之思

維此外亦希望藉此對於盛行於行政機關實務上「關說」之情形

進行規範以使關說之行為透明化 127

行政程序法中一個條文如由立法意旨觀之可同時達到程序

之公正性公平性及公開性的功能應可推知立法者對於法制設計

本質認識有不清之處因此何者始為法制本質上應遵循的精神

實應仔細思考否則將出現規範主軸不清規範範圍不明之謬誤

對於此點實不宜一概以我國法制與美國法規範不同

如此資訊之公開性亦為本

條所欲發揮之功能

128

2 由法制之規範功能為解釋

而為不同

的解釋以自圓其說

美國透過司法機關所為之判決強調 5 USC sect557(d)之規範目

的在於保障當事人間之公平性使審判式聽證程序中對於片面接

觸情事不知情之其他當事人得以有機關獲悉相關情事並表示自

己的意見姑且不論維護程序公平性為本體或係保障當事人程序之

工具 129

127 葉俊榮前揭註

禁止片面接觸之本旨仍在於維護正當法律程序中各當事人

間武器平等的精神強調的是正當法律程序中「公平」的面向此

116頁 137 128 參見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一)之說明 129 此涉及美國法上對於正當法律程序本質之討論關於工具說及本體說之

見解參見蔡穎瑩前揭註 15頁 19-24本文於此不予深論但相關討

論亦反應出即便在美國法制中程序規範是否具有獨立性或僅係發揮輔助

實體決定之功能並非有一致見解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5

217

外美國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拘束審判式聽證程序中行政機關之行

為而不適用其他程序中作成決定者原因在於該程序中採用證據

紀錄排他性行政機關僅得依紀錄資料作成決定藉此使當事人皆

得以對於紀錄中之證據及其他資訊進行攻擊防禦始產生禁止片面

接觸之法制設計

我國對於權利保障與行政程序之關聯受德國法制及其理論之

影響強調行政程序對於實體基本權保障之重要性 130

(三)規範範圍之釐清

解釋上正

當行政程序有助於行政機關作成正確決定以避免人民之權益受到

不法之侵害因此保障當事人於程序中武器平等之公平性應有助

於發揮此行政程之基本功能我國繼受美國法制於行政程序法中

增設德國法上所無之禁止程序外接觸的規定在規範功能上即應為

摘取該法制特別之規範功能以強化我國行政程序法制因此本

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在解釋上仍應強調側重於正當法律程序中之

「公平性」保障當事人間進行攻擊防禦時之武器平等藉以保障其

實體權利否則錯誤認知本條之規範功能即易掉入行政繁瑣的

工作泥沼中亦即不論於何種程序中公務員執行職務進行調查

皆作成紀錄或將所有書面附卷以求自保而使本條成為促進行

政彈性及效率之障礙是故為使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能夠發揮

一定之規範功能在解釋上即應為一定之調整及限縮

1 適用的程序類型宜限制

130 例如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於政治庇護案中即明白指出行政程序有助保障

實體之基本權利BVerfGE 56 216 (236ff)

5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8

本法第四十七條列於行政程序法總則導致不論最後行政行為

的態樣為何皆適用之本條規定如此結果與本條立法精神大相逕

庭實有限縮之必要否則亦與效率的要求不符 131以行政指導及

陳情為例本質上為非正式行政行為未發生實質法律效果並無

須適用禁止片面接觸以維護當事人間武器平等之必要而行政規

則為行政機關內部規範欠缺直接對外拘束人民權利義務之法律

效果亦無適用之必要至於法規命令本質上為「一般性政策的

制定」本即應廣納各方意見實不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 132而重點實為各方在訂定規範的過程中有對等的討論對話機

會因此本質上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以保障當事人間公平的行

為為行政處分及行政契約此二大行政行為態樣 133

至於在作成行政處分及締結行政契約之程序中對照美國及德

國法制尚須進一步檢視我國聽證程序之設計

134

131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11(2001)

我國關於程序類

型的設計類似於德國法制而非美國法制本法雖有要式聽證程

序之設計亦規定聽證須作成紀錄(本法第六十四條第一項)然除

132 湯德宗前揭註 122頁 109 133 計畫確定裁決性質上亦為行政處分且涉及多元利益的調和如日後我

國確實執行確定計畫之程序自應適用本法第 47 條之規範 134 本法並未就締結行政契約應進行聽證之規定然如舉行聽證可使其他利

害關係人有參與程序之機會且如作成行政處分依法應舉行聽證但締結

替代該行政處分之行政契約卻無須聽證可能使行政契約成為規避聽證的

工具參見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

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

集頁 282元照出版社(2002)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7

219

法規有明文規定外聽證紀錄為行政機關作成行政處分時應斟酌之

文件(本法第一八條第一項)並非唯一具有排他性之資料遵循

職權調查原則之法理而與德國法制相近因此如欲保留本法第四

十七條之規定並貫徹前述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理精神本文建議

於修法增訂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效力的前提下建議限縮本法第

四十七條規定而僅適用於特別程序中即正式聽證程序及計畫確定

程序此處所持限縮本法第四十七條程序態樣適用範圍之見解主

要論證依據為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與當事人間公平性的關聯此為

德國法制所無行政程序法立法之際我國繼受美國法時亦未配合

建立相關觀念也因此導致現行規定過度擴張禁止程序外接觸之範

圍造成法理邏輯混亂亦可能成為行政機關及公務員之掣肘因

此本文此處之見解亦僅建議係回歸法理一致性而提出之修正意見

而已

2 人的範圍宜擴大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所規制之人一方為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

一方為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達前述立法目的使所有相關

資料皆呈現當事人面前理論上本條宜儘量包括所有可能建立接觸

之管道因此受規範之人的範圍宜擴大因此在解釋代表當事人利

益之人時不應侷限凡宣稱為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或依相

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

人為行為之人皆應屬之不限於代表人代理人或輔佐人等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涉及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分別提出之設籌加油站申請且

二者之申請具有排他的競爭性如依美國法制屬於涉及「有財產

5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0

價值性優惠的競爭請求」之事件特別應注意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承辦公務員有洩漏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予被告機關之顧問 Y

的情形而被判刑確定於參加人 A 公司之申請事件中名義上之

申請人為該顧問 Y 之配偶 X於論斷是否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

一項之規定時即涉及參加人 A 公司被告顧問 YY 之配偶 X 彼

此間的利益關係在 X 提出之申請案所進行之行政程序中實際上

之申請人仍為 A 公司原處分機關未明察 X 是否係以代理人身分提

出申請命其提出委任書處理有可議之處而承辦公務員雖係與

被告顧問 Y 接觸以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由此情形亦

可判定承辦公務員既已受理 X 作為 A 公司代理人所提出之申請

案且 Y 一方面為該申請案中代理人 X 之配偶且同時亦受 A 公

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興建加油站依相關事證可認定 X 係為 A 公

司之利益為行為與其配偶及 A 公司間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

故可認為承辦公務員係主動接觸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於 X 代理 A

公司提出申請之程序中有為程序外接觸之情形本案原審判決及最

高法院判決中僅援引刑事判決所確定之事實直接認為承辦公務

員於處理原告申請之案件中認定與X所為之接觸係屬於違反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情形不僅未就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

件進行涵攝說明未仔細辨明不同程序間之當事人及代表其利益人

的關係雖結論並無錯誤但推論仍未臻嚴謹明確

然而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是否只限於承辦公務員我國法的

解釋與美國法明文規定不同美國法明文規定機關內所有成員或其

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皆不得進行

片面接觸不限作成決定之人員如此始可歸避承辦人員透過機關

內其他人進行接觸卻不受規範的可能我國規範之範圍過於狹隘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9

221

此亦為建議宜修正之處

3 事的範圍宜限縮

如前所述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九六二

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時「縱接觸內容係屬

程序事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因此涉及相關

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此與美國法之規定不

同然誠如前述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中 135法官以「麵包與奶油」的關係來形容行政機

關與公眾間非正式之接觸互動表示公務員實不可能脫離公眾生活

而獨立存在且在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中 136法官亦以人情事理的角度看待

公務員的社交生活因此行政機關與公眾之接觸只要在不影響司

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並無全面禁止之必要只

有對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問題進行程序外接觸可能引起當事人公平

防禦的疑慮始有限制之必要前述法務部之見解不僅誤認禁止

程序外接觸之立法目的過於側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忽視當事人

間的公平性且理想性地過度限制程序外接觸之事項忽略人情事

理應不可採因此建議修改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規定明文

限定於就待決事項之實體問題為接觸時始有限制之必要 137

於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

字第五三號判決)中當事人曾由立法委員陪同前往原處分機關

135 567 F 2d 9 (DC Cir 1977) 13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137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6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2

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會討論法律解釋問題因原處分機關依本法

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作成紀錄附卷故無違法情事可言然嚴

格說來本案當事人拜會原處分機關時討論法律解釋問題並非違

法禁止之關說行為亦不屬於遊說法所定應強制登記之行為且如

未涉及個別具體案件之實體問題而限於法律解釋之請益則本質上

亦不應屬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情形本無須受限制當

然為免爭議及為求自保行政機關得製作相關紀錄但仍應與本法

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無涉

至於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

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公務員受理違反贈與稅法之稅務違章案件

於妻子經營的髮廊中遇見被檢舉人之妻子詢問被檢舉人所涉及之逃

漏稅事件公務員告知若主張被檢舉人無贈與情事應出具有關書

面資料以為證明最後並認定被檢舉人無逃漏稅情事而擬簽結該檢

舉案本案中被檢舉人既為稅務違章事件中之當事人其妻在客

觀上可認為代表其利益之人公務員應不得與其於程序外就逃漏稅

事件之實體問題為接觸公務員於自家經營的髮廊面對被檢舉人之

妻子提出相關詢問而為答覆時與前述案例不同之處在於公務員

並非僅就抽象法規範的解釋進行回答而已就承辦之被檢舉案件具

體內容之認定可能性進行回答應已涉及實體問題公務員與被檢

舉人之妻子所為之接觸已超越公務員社交生活之對話範圍已屬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外接觸實應依本法第四十七

條第二項第三項之規定作成書面紀錄並予以附卷及公開

(四)重視違反之法律效果

行政機關公務員所為之行政程序外之接觸行為姑不論可能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1

223

生公務員懲處之法律效果但就行政程序之法制而言可經由依本

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規定作成紀錄將書面文件附卷並

主動公開而將此瑕疵予以補正未損及當事人程序中武器平等之

公平性然未經補正之瑕疵即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而未踐

行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所要求之行為者依美國法制之

觀點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違法或無

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響即使

採職權調查原則之德國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

如有瑕疵或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

關之行為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二國法制對於程序瑕

疵之法律效果實有異曲同工之處 138

反觀我國對於公務員所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行政機關之處

置較強調對於公務員之行政懲處

139

138 關於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參見本文貳三之論述

而未仔細審酌其行為是否該當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件是否已依同條第二項第三項規

定為補正之行為亦未審酌未補正者此程序瑕疵對於實體決定影響

之程度而法院於爭訟案件中主要仍審酌實體決定之違法性而

未深入論證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對於實

體決定之影響及重要性我國法院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論證之深度

及密度依本文前述觀察與美國司法實務相較實仍有相當大之

差距因此行政機關及法院宜強化對於本條規定之認識及解釋

139 經查詢公務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之保障案件決定書查詢系統(httpwwwcsptcgovtwptcindexasp)以公務員違反公務員服務法第 4 條保密義

務而作成之復審或再申訴決定至民國 100 年止即計有 14 筆決定書

6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4

而對於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合法性進行審查時更須體認程序外接

觸之程序瑕疵與實體決定間之關聯性並進行深入說理論證如此

始可提升本條規定之重要性並落實禁止程序外接觸而確保當事人

程序權益之法理精神

伍結語重新檢視聽證法制之契機

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繼受美國法制並將其融合至以德國法

制為主軸的行政程序法時未深入探究美國正當法律程序之精神

APA 中程序類型之特性即於行政程序法中強行置入禁止片面接觸

之規定本文以相當篇幅介紹美國 5 USC sect557(d)禁止片面接觸之

法理及實務案例並與德國法制進行比較目的即在於突顯現行規

定法理混淆及制度設計缺乏一貫性的缺失此外台北高等行法院

九十四年度訴字第七五二號判決及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五年度判字第

一二三九號判決此一具有高度重要性及爭議性的案件中(高速公路

電子收費系統案或稱為 ETC 案)中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重

要性未受重視益發突顯我國實務界對於此制度之認識有限因此

本文嘗試以回歸法制本旨的角度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禁止程序外

接觸之規定重新檢視其立法目的並對於本條之適用範圍提出檢

討修正之意見

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德國

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備受爭

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聽證程序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3

225

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到重視在

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際如能重新

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程序之法制得以

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化」有所助益

6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6

參考文獻

書籍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

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

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5

227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期刊文獻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 8-21(1999)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3-120

(2008)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

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

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1-33(2007)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2-17(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

頁 18-33(1999)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12 TEX TECH

ADMIN L J 223-279 (2011)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6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8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專書論文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

頁 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

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

壽論文集」頁 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

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

總論篇頁 112-168三民書局(1998)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49元照出版

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

行政程序法論頁 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51-83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7

229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67-209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 25-155元照出版社

三版(200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

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6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0

摘要

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公務員與當事人為行

政程序外接觸的規定係仿自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而本

條自行政程序法施行至今逾十年以來並非行政法學界及司法實

務界重視及討論的重點然而本條規定卻為行政機關在具體程序

中重視之規範甚至可能導致行政機關承辦人員在具體情形中無

所適所或形成困擾因此本文先就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關於禁止

片面接觸之規範針對成文法規定及司法實務案例進行說明及觀

察以掌握美國相關法制之精神及本旨此外亦介紹德國法制之

精神並就我國司法實務涉及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案例進行

觀察探究我國對於本條精神之運用是否仍有待釐清之處在回

歸法制本旨之深入研究後即不難發現此程序機制之基本功能

在於確保正式的聽證程序中當事人間攻防之程序公平性並非著

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總則部

分而非強調聽證程序公正性之維持在體例安排上即與制度之

本質混淆亦容易導致實務見解不明確而產生許多疑義

面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

德國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

備受爭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

聽證程序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

到重視在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

際如能重新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9

231

程序之法制得以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

化」有所助益

7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2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 Review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n the American and German Legal Systems

Ling-Ching Fu

Abstract

sect47 APA of Taiwan stipulates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and follows the regulations in the APA of the USA

Since the APA in Taiwan came into effect in 2001 this regulation

hasnrsquot stayed in the center of the legal researches and practice in

Taiwan Howeve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public officials in

concrete case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eaning and the nature of this

regulation the similar regulations an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he

USA are first examined in this article Meanwhile the German legal

system regarding this problem is also introduce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aiwan will be also intensive observed The application

possibility of sect47 APA of Taiwan as well as the viewpoints in the

practice will be acquainted At last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protects the fairness

between the concerned parties in the formal hearing procedures but

not the neutrality of the responsible authority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1

233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nature of this legal institution has

not been correctly understood in Taiwan It leads to the result that

the APA of Taiwan should be further reformed An amendment of the

APA of Taiwan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Keywords ex parte communication due process hearing trial-type

hearing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 formal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8-21(1999)
  •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113-120(2008)
  •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1-33(2007)
  •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2-17(2001)
  •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18-33(1999)
  •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112-168三民書局(1998)
  •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4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51-83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67-20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25-155元照出版社三版(2006)
  •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 摘要
    • Abstract
Page 17: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由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 …cycu.lawbank.com.tw/Download/30/01300005.pdf接觸或禁止片面接觸為核心議題之研究論著。即使在司法實務上,也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17

179

綜上所述綜合行政裁決及規則訂定之行為態樣以及是否

應行審判式聽證程序即得以下表簡示美國 APA 之程序模組而

灰色部分即為常見之程序類型

行政裁決 規則訂定

非正式程序 5 USC sect555

附屬事項

5 USC sect553

通知評論

正式程序

5 USC sect554

通知當事人職能分工 39

5 USC sect556

審判式聽證唯一紀錄

5 USC sect556

審判式聽證唯一紀錄

5 USC sect557

正式決定禁止片面接觸

5 USC sect557

正式決定禁止片面接觸

來源作者綜合整理 40

2 禁止片面接觸之相關規定

39 Separation of functions又譯為「職能分離」或「審查職務分立」基於

任何人不得自斷其案的法理5 USC sect554(d)(2)規定行政機關內負有調

查或檢舉職權之成員不得參與該事件或與該事件有事實上關聯的裁決決

定對於相關事件亦不得提供作成裁決決定者任何諮詢意見或提出建議

性決定因此多由專職獨立之行政法官(administrative law judge)進行

聽證並作成裁決決定以確保裁決之公正客觀參見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80-286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6-103 湯德宗

前揭註 2行政程序法頁 28123由此可知職能分工為 APA 中為保

障聽證程序公正性所為之制度設計 40 相關資料來源亦參見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48 湯德宗

前揭註 25頁 327

1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0

APA 於一九七六年加入禁止片面接觸(ex parte communication)

相關規定其中 5 USC sect551(14)為關於片面接觸之定義

5 USC sect551(14)

片面接觸係指未合理事先通知所有當事人且未列入公開紀

錄之口頭或書面接觸但請求與本節規定之事件或待決事項有

關之情況報告不在此限

此外5 USC sect557(d)則為禁止片面接觸之明文規定

5 USC sect557(d)

(1)任何機關於進行 5 USC sect557(a)規定之程序應遵守下列

之規定但依法律授權處理當事人一方事務之範圍內不在此

(A)於機關外之利害關係人不得與機關內之任何成員行

政法官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

之成員就有關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內容造成或故意促成片面

接觸41

(B)機關內之任何成員行政法官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

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不得與任何於機關外之

利害關係人就有關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內容造成或故意促成

片面接觸

(C)機關內之任何成員行政法官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

41 「就有關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內容」( relevant to the merits of the proceeding)係參酌學者湯德宗見解之翻譯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2行

政程序法頁 1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19

181

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如接受造成或故意促

成本項禁止之接觸者應將下列資料列入程序中之公開紀錄

(i)所有書面往來資料

(ii)記載所有口頭往來要旨之備忘錄

(iii)針對(i)及(ii)之情形所有書面答覆和記載所有口

頭答覆要旨之備忘錄

(D)因當事人故意造成或促成接觸後而違反本項相關規定

者為與公平性及事件所涉及成文法之立法目的一致機關

行政法官或其他主持聽證之成員得要求該當事人說明其主張

或利益不應於作成決定時被廢棄駁回或忽視之理由或其他

因違反而造成之不利益影響

(E)本項禁止規定於開始指定舉行聽證之機關時起適用且

不得晚於就待決事件為聽證通知後但可歸責進行接觸之人知

悉將為聽證通知者本項之禁止規定自其知悉時開始適用

(2)本項規定不得構成對國會隱瞞資訊之依據

此外須注意者5 USC sect557 共計有(a)至(d)四項規定

而 5 USC sect557(a)則明白規定本條適用於依 5 USC sect556 舉行之

聽證復依 5 USC sect556(a)之規定5 USC sect556 適用於依 5 USC

sect553 規則訂定及 5 USC sect554 裁決舉行之聽證程序由此可知5

USC sect557(d)關於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僅適用於行政裁決及規則

訂定時舉行聽證之正式程序

3 正式程序與禁止片面接觸

2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2

(1)審判式之聽證

APA規範的正式程序係指依成文法之規定程序之進行須遵

守一定的要求特別是須由行政機關舉行聽證程序後並依紀錄之

資料(on the record)作成決定 42

當聯邦行政機關為行政裁決時如依成文法之規定須依紀錄

之資料始得作成決定者除有 5 USC sect554(a)所列之法定排除事

項外

因此聽證程序之進行為正式程

序的重要核心須遵守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相關程序規定

43即應依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規定進行聽證程序在聽

證程序中當事人得提出證據及反證進行交互詰問質詢證人

而主持聽證程序者得為行政機關組成機關成員之一人或數人

或依 31 USC sect3105 之規定所任命之行政法官一人或數人 44實

務上基於職能分工之考量 45多由專任中立之行政法官

(administrative law judge ALJ)為之 46

42 5 USC sect553(c) sect554(a)

以避免機關首長或機關

成員的公正性受到質疑行政法官由行政機關任命具有專業之

技術經驗及知識且不受行政機關之指揮更不得行使與其職

43 5 USC sect554(a)規定無須進行聽證之情形如嗣後須受司法審判並

於法院更新審理事實之事項行政法官外(31 USC sect3105)其他行政官

員之選用及任期完全基於檢查試驗或選舉而作成決定之事項與軍事

外交事務有關之行為行政機關作為法院代理人之事件核發勞工代表之

證明 44 5 USC sect556(b) 45 關於職能分工之說明參見前揭註 39 46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1 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17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1

183

務或責任牴觸之事務 47因此聽證程序之設計就主導程序者的中

立性及程序進行之嚴謹性而言已類似於法院中所進行的司法審

判程序故正式裁決程序中所進行之聽證亦稱之為審判式聽證

(trial-type hearing)48或準司法聽證(quasi-judicial hearing)49

與非正式裁決程序中所進行之程序不同 50

至於規則訂定之行為行政機關於進行通知及評論程序後是

否須進行 5 USC sect556 sect557 規定之審判式聽證程序APA中則無

明確規範僅於 5 USC sect553(c)規定如成文法規定須舉行聽證時

始適用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規定然而訂定規則時所牽涉的人數

眾多利益關係複雜如須一一進行提出證據交互詰問質詢證

人等程序不僅曠日費時實際上亦有執行困難最後可能導致行

政機關放棄訂定規則因此考量行政之彈性及效率在美國最高法

院的判決中對於 5 USC sect553(c)所謂「成文法規定」之解釋即相

當陜隘必須成文法明白規定適用或參考準用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規定須於機關舉行聽證後並依紀錄之資料始得訂定規則時

47 31 USC sect3105 48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79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31 49 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164亦因此行政機關於經正式聽證程序後

作成行政裁決已類似司法權對於主張不同利益之當事人間之事務作出判

斷決定故其權限之行使已具有準司法權之作用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65163 50 二者主要的差別在於行政機關作成最後裁決決定時是否須依書面紀

錄作成在非正式程序中僅須給予當事人以書面或口頭陳述意見的機會

即可不一定須以二造兼聽的方式作成書面紀錄參見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164

2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4

始應進行正式之審判式聽證程序 51

(2)聽證紀錄之排他性

否則通知及評論之規則訂定

程序即已滿足規則訂定所須符合的正當程序要求

審判式聽證程序的特色即在於行政法官主持程序進行使當

事人提出證據進行交互詰問並可質詢證人並對於程序的進行

作成紀錄最後行政機關僅得依據紀錄作成決定因此行政法官

有二項主要任務 52主持聽證提出初步決定(initial decision)或

建議性決定(recommended decision)53

51 United States v Allegheny-Ledlum Steel Corp 406 US 742 (1972) United States v Florida East Coast Railroad Co 410 US 224 (1973)

在行政法官主持下的聽證

程序即如同聯邦法院中進行的審判程序所有證據包括證人證

詞證物與事件相關之全部文書及請求文件皆於行政法官面前

提出並作成紀錄且此為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參考之唯一紀錄(the

52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2 53 依 5 USC sect557(b)之規定行政法官作成之決定分為二種初步決定及

建議性決定行政法官依聽證紀錄作成之決定為初步決定如當事人不

於一定期間內向行政機關提出異議或行政機關未主動復查無須進行其他

程序該初步決定即自動成為行政機關所為之終局決定然經異議或復查

後行政機關即不受初步決定之拘束可重新依聽證紀錄案件事實等問

題為審查並作成裁決不受行政法官初步決定之影響此外當作成決

定之行政機關未自行受理證據之審理時行政法官於特定案件中原則上

應作成具有諮詢性質之建議性決定僅於行政機關自願接受時始發生對外

之效力See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4 然而行政法官提出之決

定是初步決定或建議性決定仍取決於行政機關之意思See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3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3

185

exclusive record54)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須完全依照聽證程序中

作成之證據紀錄此亦稱為「紀錄之排他性」(the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55如此可使參與聽證程序之當事人得以獲悉所有對其不利

之證據並於公開程序中透過交互詰問對於證據進行辯論如果行

政機關可以自由考量紀錄以外之事實及證據而作成決定而未給當

事人回應之機會將嚴重影響當事人間之武器平等及聽證之公平性

(fairness)然而在另一方面培養民眾對於行政機關決定之信心

給予行政機關獲悉重要資訊的機會鼓勵受管制者及受影響之人民

與行政機關合作也是在了解程序中片面接觸的界限時不可忽略的

因素 56

(3)禁止片面接觸之基本精神

美國APA即為綜合考量各項因素後就聽證時產生紀錄

外證據的情形而有禁止片面接觸之明文規範

聽證時最可能出現紀錄以外證據的情形即為作成決定之行政

官員於聽證程序外與有利害關係之當事人一方有所接觸且未作

成紀錄5 USC sect551(14)關於片面接觸之定義特別強調係非當事

人知情亦無從由紀錄知悉之接觸而依 5 USC sect557(d)(1)之規

定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與任何利害關係人皆不得進行非其他利害

關係知情亦無從由紀錄知悉之接觸以落實聽證紀錄排他性的要

求本條規定僅適用於正式聽證程序中並不論行政機關係為行政

裁決或規則訂定之程序然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並不適用於正式

54 5 USC sect556(e) 55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6 56 STEPHEN G BREYER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584 (2006)

2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6

聽證開始前的行政調查階段 57

禁止片面接觸之事務範圍限於與待決事項有關之實體內容

因此與行政法官進行一般社交活動並不違反此規定

亦不適用於非正式程序

58受禁止片

面接觸拘束之人除當事人外尚包括對於決定有利害關係之人

(interested person)59

此外不僅行政機關外之人(person)受到拘束

例如聯邦環境保護局對於特定業者是否違

反空氣清淨法(Clean Air Act)作成決定時即得禁止與該決定有利

害關係之特定環境保護團體或代表石油產業的特定貿易團體與行

政法官或環境異議委員會(Environmental Appeal Board EAB)進行

片面接觸因此所謂利害關係並非限於法律上利害關係及於有

事實上利害關係之人即因行政機關之決定而可能受影響之人

60行政機關

內之人員亦不得主動與機關外之人民接觸學者稱此為「雙向」

禁止片面接觸 61至於聽證程序中開始受禁止片面接觸拘束之時

點為負責進行聽證之行政機關被指定時且最晚不得逾對當事人

及利害關係人為聽證之通知時此外對於片面接觸具有可歸責性

之人一旦知悉將為聽證通知時自知悉時起即不得再為片面接觸 62

(4)片面接觸之程序瑕疵及其影響

57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80 58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5 59 Id at 95 60 依 5 USC sect551(2)之定義規定所謂人(person)係指機關以外之自然

人合夥公司協會或其他公私組織 61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5 USC sect557(d)(1)(A)(B) 62 5 USC sect557(d)(1)(E)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5

187

在並非所有當事人皆受到通知的情形下行政機關與他人有接

觸時行政機關負有作成紀錄之義務行政機關內與當事人進行接

觸之人須將所有往來資料以書面方式列入紀錄中 63換言之此

時首要之務即為作成紀錄此外並通知所有當事人相關情事使

其得於行政機關作成決定前就片面接觸的相關情形表示意見以

彌補聽證公平性受影響的可能而在極少數的情形下如係由當事

人一方明知且故意就實體內容與行政機關為片面接觸時為維護公

平性及事件所涉及成文法之立法目的主持聽證之人如行政法官

得命當事人說明其請求不得被拒絕或其利益不得被忽視之原因 64

至於該行政決定是否有效仍留待司法機關之裁判 65

此外違反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時並不因行政機關將片面接

觸之情事附卷於聽證紀錄中該程序瑕疵即自動被治癒(補正)司

法機關仍應就該瑕疵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是否造成實體上的影響進

行判斷而裁判是否維持行政機關之決定例如於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

66

63 5 USC sect557(d)(1)(C)

中因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anization(PATCO)於一九

八一年帶領一空運航管員工會之成員違法罷工聯邦勞工關係局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 FLRA)即依相關法律規定撤銷

PATCO之證明PATCO對此提起司法救濟本案係聯邦勞工關係局

就特定事件所為之行政裁決法院審理本案時發現有二個片面接

觸的情形其一為運輸部秘書曾於一九八一年八月十三日致電聯邦

64 5 USC sect557(d)(1)(D) 65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8 6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2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8

勞工關係局之二名官員另一則為知名勞工領袖曾與聯邦勞工關係

局一名官員於晚餐時討論PATCO案其中運輸部秘書於電話中表

示某些新聞報導與事實不符當前並無解決罷工的有效方式致電

的目的並非就是否撤銷PATCO證明進行實質討論而是希望聯邦勞

工關係局加速處理本案法院認為該運輸部秘書無疑地為 5 USC

sect557(d)所稱之利害關係人致電聯邦勞工關係局之二名官員如係

就PATCO之裁決進行實體內容的討論當然為應禁止之片面接觸

然而該秘書僅就解決爭議之可能性表示個人意見及宜迅速作成決定

之期待雖然已明確地避免討論實體內容但仍不失為嘗試影響行

政機關的決定法院認為無須認定此片面接觸是否違法因為即使

違法該秘書僅關心應迅速作成決定不會影響決定之內容至於

勞工領袖與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之接觸因二人彼此私下為朋友

法院對於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接受晚餐邀約並未予以非難畢竟法

官也會有鄰居朋友及熟識之人有工作及社會上之關係此亦為

其生活中之一部分 67

67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然而該勞工領袖因贊成PATCO的立場而亟

欲直接與該官員溝通法院即予以嚴正指責並認為任何人於正式

公開之程序外就尚未作成決定之事項企圖影響有裁決權限官員的

意見為絕對無法接受的行為二人晚餐時多數的談話內容與

PATCO案無關當勞工領袖將話鋒轉至PATCO案時該官員並未制

止然而法院認定二人間的談話並未涉及任何威脅或承諾該官

員於談話中亦未表明其決定意向因此二人間的討論並未影響最後

的決定且因行政機關之決定係不利於PATCO無人因為此不當接

觸而獲益因此法院認為雖然勞工領袖與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間

56 at 589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7

189

之接觸違法但未影響聯邦勞工關係局之決定故最後仍維持聯邦

勞工關係局之原決定

因此如法院認為有合理的可能性可認定片面接觸已影響行政

機關之決定時即得推翻行政機關之決定 68

反之如行政機關之

決定並未受到片面接觸之影響時法院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即予以

尊重

4 非正式程序與禁止片面接觸

(1)非正式之行政裁決

依美國APA之明文規定僅 5 USC sect555 適用於非正式程序

換言之5 USC sect557(d)關於禁止片面接觸的規定並不適用於非正

式程序在非正式之裁決程序中通常個案中應適用之個別成文法

即已規範應遵守之特定程序此外行政機關亦可自行訂定更嚴謹

的程序規定作為非正式裁決程序中應遵守之規則而此類之程序

規定往往已與正式裁決程序之要求相當 69

68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因此非正式的行政裁

決程序中關於禁止片面接觸之要求雖然並非源自於APA而是依

32 at 96 69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103 成文法中規定非正式裁決應遵守

之程序規定者例如水清淨法(Clean Water Act)關於以非正式裁決程序

作成之裁罰決定要求須通知當事人並給予其表示意見及提出證據之合

理機會42 USC sect1319(g)(2)(A) 由行政機關自行訂定之程序規定例如

美國聯邦環境保護局對於執行水清淨法之裁罰程序即訂定大量之程序規

定40 CFR Part 22

2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0

個別法令或行政機關自行訂定之規定但往往亦與APA所規範之正

式程序的要求相當

即使於行政機關並無任何成文法之程序規定可玆遵循時仍須

回歸正當法律程序的基本精神如行政機關由他人處獲得對當事人

不利之資訊卻未給予當事人對此表示意見之機會時即與正當法

律程序之精神不符然客觀上可知一般有理性之人並不可能因片面

接觸而影響其決定時此程序瑕疵便無法導出須撤銷行政裁決的結

(2)非正式之規則訂定

非正式之規則訂定程序本質上既為立法行為即使僅須進行

通知及評論之程序行政機關仍須考量不同之因素及多元的利益關

係尤其當行政機關訂定之規則涉及私人間「有財產價值性優惠的

競爭請求」(competing claim to a valuable privilege70)時行政機關

之決定已類似於傳統的裁決行為於通知及評論的程序中往往可

能引發外界對於受管制的企業或利益分配者利用程序外接觸不當影

響行政機關的疑慮因而導致在非正式規則訂定程序中「書面聽證」

(paper hearing71)紀錄中亦會呈現片面接觸之紀錄以使其他當

事人得以表示意見 72

70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此外在現實的考量上行政機關並不樂見

片面接觸的情形發生以避免社會上產生行政機關貪腐的印象更

32 at 195 71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56 at 591 72 國內學者認為在非正式程序中僅涉及「有價特惠」(valuable privilege)之分配時始例外適用禁止片面接觸原則所指即為此意參見湯德宗

前揭註 3頁 19湯德宗前揭註 25頁 314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9

191

可能影響日後法院裁判時的態度而且一旦訂定之規則須受到司法

審查行政機關於司法程序中進行辯護時須主張規定之訂定已考

量公眾所提出的資料及意見且公眾的意見皆已呈現於公開的紀錄

中並未參考紀錄外之資訊因此實際上行政機關內部對於訂定

規則的作業規範中皆有禁止或限制片面接觸的規定 73

至於法院判決亦要求行政機關於通知公眾後即不得與利害

關係人進行片面接觸如於著名之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

74

73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195

中聯邦通訊委員會欲訂定規則

限制有線電視業者得播出之節目通知民眾得對於規則草案提出評

論意見之期間並於一九七四年十月二十五日提供不同的業者及利

益團體進行口頭說明意見的機會其中有線電視業者反對該訂定該

規則認為草擬之規則將使付費電視業者難以播送特定受歡迎的運

動節目或劇情電影而傳統電視業者及委員會本身則贊成規則之訂

定認為付費電視可能吸取免費電台的觀眾造成受歡迎節目無法

繼續在免費電台中播放的情形法院於調查過程中發現許多利益

團體或個人曾與聯邦通訊委員會之委員或委員會中之人員進行片面

接觸就規則之內容進行實體討論因此法院主動要求委員會提出

曾進行之片面接觸的清單及詳細經過而依提出之資料顯示一九

七四年十月二十五日後委員會本應就已收集之各界意見進行討論

以決定應發布規則之內容但至一九七五年三月十日間委員會之

委員仍與利害關係人會面 18 次與有線電台之利益團體會面 9 次

與動畫及運動利益團體會面 5 次法院雖承認行政機關與公眾之

74 567 F 2d 9 (DC Cir 1977)

3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2

非正式接觸如同「麵包與奶油 75

於上述案例中可知法院之所以推翻行政機關行為效力的立論

基礎在於行政機關所為之片面接觸並未充分於紀錄中公開以使

各界知悉各方利益團體之立場並進而表示意見致使行政機關最

後作成之行為有明顯重大的瑕疵此與正式程序中實體決定是否

因片面接觸之情形而受影響判斷上並無二致

」在行政事務上是不可避免的

只要在不影響司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都是適當

的本案中法院並非僅以正當法律程序的觀點進行審查而是更

進一步說明本案委員會作成的公開紀錄未反應出利益團體代表的

意見這些意見亦未公開使各界得以進行討論而這些可能進行的

討論又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內容具有重要性因此委員會與相關利

益團體所進行之片面接觸並非僅止於不適當(inadequacy)而已

法院認定聯邦通訊委員會對於有線電視業者訂定之規則應為無效

76

二對於德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觀察

(一)德國法制中無規則訂定程序

相較與前述美國 APA 將程序分為行政裁決及規則訂定之程

序德國 VwVfG 中並未就行政機關訂定規則之行為亦即就行政

機關基於法律授權而訂定法規命令(Rechtsverordnung)之行為有

一般性之規範反之是在更高位階之基本法(Grundgesetz GG)

中對於法規命令之訂定予以規範

75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56 at 594 76 至於美國法制中的規則訂定程序與我國法規命令之訂定程序是否相

當以及受司法審查之範圍是否相同並非本文此處討論之重點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1

193

依德國基本法第 80 條第 1 項之規定聯邦政府聯邦內閣首長

或邦政府皆得依據法律之授權發布法規命令其授權之內容目

的及範圍應以法律明確規定法規命令中須明列其授權之法律依

據此外如依法律之規定得為再授權者須以法規命令為再授權

之規定至於法規命令訂定之程序本條第 2 項列有應得聯邦參議

院(Bundesrat)同意之事項第 82 條則規定法規命令應由發布之

機關簽署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應公告於聯邦公報且應明定生效

日期 77除此之外基本法即無其他程序規定 78例如無須說明訂

定法規命令之理由 79

如更進一步觀察德國法制關於訂定法規命令程序與進行聽證程

序之關係則可發現基本法第 103條第 1項保障人民之聽審權(Recht

auf Gehoumlr)但僅限於法院之審判程序並不及於行政機關所為之

行政程序

更無應經聽證程序始得發布法規命令之要求

80

77 如法律及法規命令未明文規定生效時者依基本法第 80 條第 2 項規定

於聯邦公報刊行之日終了後第 14 日生效

至於VwVfG本身雖然第 28 條第 1 項有給予當事人

78 如為聯邦政府或聯邦內閣首長訂定法規命令者相關程序即依聯邦政府

內部之議事規則或聯邦內閣共同議事規則之規定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Ehler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Rn 26 79 如有說明理由之必要者主要係因部分法規命令須得聯邦參議院之同

意為使聯邦參議院了解訂定相關法規命令之目的以及基於財政及預算

分配之考量而於法規命令訂定之內部程序中說明理由而非為使一般人

民知悉了解訂定相關規範之理由Theodora Ziamou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 69 (2000) 80 PierothSchlink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ect31 Rn 1080

3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4

陳述意見機會(Gelegenheit zu geben sich zu den fuumlr die Entscheidung

erheblichen Tatsachen zu aumluszligern)之規定然係保障受不利處分之當

事人於行政處分作成前得向行政機關就與決定具有重要性之事項

表示意見之機會亦不適用於訂定法規命令之行為與美國法制相

較德國VwVfG中並未就訂定法規命令之行為及程序有所規範 81

而是以權力分立及聯邦法律執行之角度以更高位階之基本法予以

規定在確立法規命令之民主正當性源自於法律之授權及相信行

政具有訂定法規命令專業的前提下德國法制普通缺乏民眾於相關

程序中得向行政機關表示意見之機會 82自然即未就禁止當事人與

行政機關禁止片面接觸為特定之規定 83

(二)無聽證紀錄排他性之制度

德國VwVfG中規定行政程序之進行以不要式為原則但例外

規定了二種特別之程序類型一為第 63 條至第 71 條之正式行政程

81 MAHENDRA P SINGH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49 (2001) 對於德國法欠缺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要求規範不

乏相關批評意見Ziamou supra note 79 at 93-101 82 Ziamou supra note 79 at 76-77 83 然而在此處須補充說明者德國法中司法得獨立於具體個案爭議之外

直接對於特定法規命令之形式及實質合法性進行審查依德國基本法第 93條第 1 項第 2 款規定對於聯邦法令或邦法令在形式上或實質上是否符合

基本法或邦法令是否符合其他聯邦法令發生爭議或疑義時聯邦政府

邦政府或聯邦眾議院四分之一議員得聲請聯邦憲法法院作成裁判(sect93 Abs1 Nr2 GG)亦即係由最高之司法審判機關對於法規命令之合法性進

抽象法規範審查(abstrakte Normkotrolle)因此雖然於訂定之過程中為

尊重行政權之專業而較缺乏民眾參與的過程但司法權對於行政權力行

使則進行相對高密度之監督審查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3

195

序(foumlrmliches Verwaltungsverfahren)另一則為第 72 條至第 78 條

之計畫確定程序(Planfeststellungsverfahren) 84其中VwVfG第

63 條以下之正式行政程序即為我國行政程序法第五十四條以下聽

證程序所參考之程序模式 85

正式行政程序與計畫確定程序之所以為特別之程序類型即在

於二者皆須踐行一定之程序亦即聽證程序德國 VwVfG 中聽證

程序之設計重點為以言詞辯論程序取代書面陳述意見但在交互

詰問質詢證人的部分仍與美國法制審判式聽證不同而特別不

同之處在於即使進行聽證程序德國法亦仍不採取聽證紀錄排他

性法則

而計畫確定程序則於我國行政程序法

第一六四條之規定中繼受之

以正式程序為例德國VwVfG第 68 條第 4 項規定正式程序中

言詞辯論的部分應作成紀錄而同法第 69 條第 1 項則規定行政

機關應斟酌行政程序之全部結果作成決定所謂「斟酌行政程序之

全部結果作成決定」並非指行政決定之基礎僅限於言詞辯論中所得

出之結果因此即使於言詞辯論外獲悉之資訊亦得列入考慮並

依自由心證評斷而作成結論 86

84 相關概念之說明參見 KoppRamsauer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sect63 Rn 1

行政機關如認為於言詞辯論外仍

有必要詢問當事人時亦得為之且本項規定亦不要求行政機關須

親自採證(Unmittebarkeit der Beweisaufnahme)只要有足夠證據供

85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97-98 86 StelkensBonkSachs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sect69 Rn 3-4

3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6

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進行判斷即可 87

至於計畫確定程序聽證亦為確保利害關係人及一般民眾於程

序中之聽審權因此利害關係人與及時提出異議之民眾享有於聽證

期日參與討論及說明之權利(sect73 Abs6 VwVfG)於聽證期日中

於聽證機關之協助下開發行為人利害關係人及時提出異議之

民眾提出意見之權限受影響之機關等對於計畫進行言詞面對面

之討論及說明並尋求妥協及共識此亦為計畫確定程序中聽證的

精神之後聽證機關即應就聽證之結果撰寫綜合意見連同未獲

得妥協之爭點轉交確定計畫機關(sect73 Abs9 VwVfG)聽證機關

就聽證程序之結果所為之綜合意見僅供確定計畫機關作成最後裁

決時參酌而確定計畫機關仍應依其專業綜合聽證機關之意見

其他機關之意見民眾之異議甚至鑑定人之意見對於未獲共識

之爭點進行判斷並作成最後之確定計畫裁決

88

三小結

且確定計畫機關

作成決定時其考量並不以聽證程序中所呈現之文件及事實為限

仍應基於職權調查原則對於必要之事實進行調查認定應其專業

對於公益及相關私益進行衡量至於在不要式的程序中依職權調

查原則的精神更無紀錄排他性法則適用的餘地

綜合前述關於美國 APA 成文法的規定及法院實務案例的見

解不難發現行政程序中禁止行政機關與當事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

進行片面接觸的精神重要的前提在於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要

87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69 Rn 6-7 88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74 Rn 7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5

197

求因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唯一得參考者即為聽證之紀錄為確保

聽證程序中所有資料處於所有當事人得以知悉的狀態當行政機關

與特定當事人間進行片面接觸時即須作成紀錄以使參與聽證程

序之當事人得於公開程序中透過交互詰問對於所有證據進行辯論

保障程序之「公平性」換言之並非所有片面接觸皆應予以嚴厲地

非難及指摘而是當程序之公平性在客觀上對於規則之訂定或裁決

之作成造成影響時始禁止片面接觸以下略以簡表說明本文中對

於美國 APA 中關於禁止片面接觸所作的觀察

程序特色

禁止片面接觸

之依據 法院審查

非正式

程序

行政

裁決

寬鬆之

程序要

其 他 個 別 法

令行政機關自

行 訂 定 之 規

則正當法律程

片面接觸客觀上

是否影響行政決

規則

訂定

通知及

評論程

正當法律程序

私人間有財產價

值性優惠的競爭

請求公開紀錄

是否反應所有公

眾的意見是否

給予公眾討論的

機會

正式

程序

審判式聽證

證據紀錄之排他5 USC sect557(d)

片面接觸客觀上

是否影響行政決

3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8

性 定

來源作者整理

由上表可知在美國法制下即使行政程序有違反禁止片面接

觸之規定或法理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

違法或無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

響換言之違反禁止片面接觸之程序瑕疵僅具有相對之效力

至於德國法制綜合其制度之觀察可知在遵循職權調查原則

的前提下即使進行聽證程序最後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仍不受聽

證結果之拘束不適用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因此德國VwVfG中並

無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而與美國法制之思考有間 89然而須注意

者因司法對於行政決定原則上可進行全面合法性之審查僅於行

政機關享有判斷餘地之事項其審查密度受有限制故行政機關與當

事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如有片面接觸之情事司法機關仍得就行政

機關職權調查之行使及其決定之內容是否違反經驗法則及論理法

則進行審查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如有瑕疵或

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關職權之行

使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 90

89 雖然德國 VwVfG 第 21 條規定公務員行使職務有偏頗之虞(Besorgnis der Befangenheit)時應行迴避之規定然此係為確保行政程序進行之「公

正性」而美國法制中禁止片面接觸之功能係為確保當事人間的武器平等

以保障程序之「公平性」因此不同制度發揮不同的規範功能行政程

序之法制並不因有迴避制度之設計即可發揮禁止片面接觸原則的功能

應予辨明

90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7

199

參我國司法實務案例觀察

一籌設安南加油站案

在高雄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二四八二四九二五

號判決中涉及原告(即被上訴人)依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十

六條第二項之規定 91向被告台南市政府(原處分機關即上訴人)

所屬之都市發展局申請核發籌建安南加油站之設站用地可供作加油

站使用證明(下稱土地使用證明)另有同時擬於鄰近土地設置加油

站之第三公司(訴訟中之參加人下稱A公司)由X代理亦向台南

市政府都市發展局申請核發籌建長安加油站設站用地之土地使用證

明A公司於尚未取得土地證明前即向台南市政府建設局提出許

可籌建加油站之申請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對於原告先提出之土

地使用證明申請案以資料不足為由命其補正而對於A公司後提

出之申請則先行核發土地使用證明(函 1)嗣後始核發原告申請之

土地使用證明而原告旋即向台南市政府建設局提出加許可籌建油

站之申請之後台南市政府建設局以A公司已完成許可籌建加油

站申請之補件程序即發函核准A公司籌建加油站之許可(函 2)

最後則依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八條第一項第三款之規定 92

91 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 16 條第 1 項「申請設置經營加油站者除本

規則另有規定外應檢具下列文件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請籌建

之核准helliphellip」同條第 2 項「前項申請設站用地屬都市計畫地區土地

且依有關法令規定須經核准始得供作加油站使用者並應檢附直轄市縣

(市)政府核發設站用地同意作加油站使用之證明文件」

92 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 8 條第 1 項第 3 款「申請於都市計畫地區及非

都市土地甲乙丙種建築用地遊憩用地及特定目的事業用地(加油站)

3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0

同側路段五百公尺內已核發A公司加油站籌建許可為由發函駁回

原告之申請(函 3)

原告不服分別對於前述之函 1函 2 及函 3 向中央主管機關

內政部及經濟部提起訴願請求撤銷原處分但未獲救濟即向高

雄高等行政法院提起課予義務訴訟(行政訴訟法第五條第二項)行

政法院審理本案之相關爭議點除在於法律面向上對於加油站設置

管理規則第八條第一項第三款規定中所稱「先申請」之解釋外在

事實面向上則在於承辦本案之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公務員於審

理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之土地使用證明申請時是否有濫用權力之

違法承辦公務員於受理本件分別由不同公司提出土地使用證明之

申請時曾將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洩漏予被告(原處分機關)之

顧問 Y(同時受 A 公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建設加油站並為 A 公

司代理人 X 之配偶)經法院調查以該承辦公務員違反刑法第三

一八條所定之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台灣高等法院台南

分院九十三年度上易字第十九號刑事判決)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即以

該刑事判決確定之事實為基礎以公務員與當事人有行政程序外接

觸之情事認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另外高雄高

等行政法院另以被告(原處分機關)核發參加人 A 公司之土地使用

證明有恣意優先通過之差別待遇有違平等原則進而不應核發

參加人 A 公司籌建加油站之許可此二行政處分(函 1函 2)皆

設置加油站者其申請基地應符合下列規定helliphellip三同一直轄市縣(市)

內與同一路線系統之道路同側既有或先申請之加油站入口臨街面地界

至少應有五百公尺以上之距離但直轄市縣(市)政府考量車流方向

認為有設站需要者不在此限」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9

201

違法駁回原告申請加油站籌建許可之處分(函 3)亦違法判決

撤銷相關原處分及訴願決定並判命被告應依判決意旨重行依職權

調查應否核准原告之申請本判決經最高行政法院以上訴無理由而

確定維持(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決)

二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原

告向被告台北縣政府(現新北市政府)檢舉某公司違反勞動基準法

有關工時薪資給付等規定並申請調閱卷宗被告經調查後函

復原告相關調查結果並拒絕閱覽卷宗之申請原告向被告再次表

明不服被告亦函覆說明原告對此二函覆不服提起訴願未獲救

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起訴請求撤銷訴願決定命被告應對原告

作成裁罰處分並准予原告閱覽被告與被檢舉公司於行政程序外接

觸所作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在請求閱覽行政程序外接觸所作

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部分原告主張被告所屬勞工局承辦人員

曾與被檢舉公司職員以電話聯繫接觸詢問該公司板橋辦事處之地

址電話未依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作

成書面資料然行政法院認為此項接觸係被告為調查被檢舉公司是

否有原告所申訴之違法情事所必須屬行政程序調查之必要為行

政程序內之接觸如有相關文件亦屬行政決定前準備作業之文件

得拒絕閱覽之申請故原告相關主張無理由此判決見解為最高

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判字第五二六號判決維持而確定

三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三號判決中因公

4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2

平交易委員會(即被告)接獲檢舉對於台北縣(現新北市)金銀

珠寶商業同業公會(即原告)進行調查認定其有違反公平交易法

第十四條第一項聯合行為之禁止規定而裁處罰鍰原告經訴願未

獲救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提起撤銷訴訟本件涉及原告除勸導

會員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販售飾金外另曾於民國九十四年八

月二十五日由立法委員陪同原告理事長前往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

會並請教事業以低於成本之價格銷售商品是否違反公平交易法等

問題由被告之主委接見被告並作成行政程序外接觸紀錄表此

次拜會並未作成結論或有任何會議紀錄原告嗣於同年八月二十九

日發函予全體會員將被告於座談中表示之見解附於檢送函說明

欄內警告業者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出售飾金行政法院最後

認定原處分並無裁量濫用裁量怠惰或其他裁量瑕疵判決原告之

訴無理由確定

四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

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所涉之事

實並非直接與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有關之案件而係財政部台

灣省中區國稅局之公務員(原告)因涉貪瀆罪嫌經刑事訴訟免訴

判決確定後向所屬機關(被告)申請因公涉訟輔助而被否准經

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作成駁回之復審決定而向台中高等行

政法院起訴提起課予義務之訴然原告處理稅務違章檢舉案件未

依規定調查證據更於原告住處(原告配偶經營之髮廊)回答被檢

舉人配偶所提規避課稅及裁罰之方法等問題原處分機關以其違反

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未保守業務機密且迴避詢問避免於辦公處

所外與被檢舉人之關係人有所接觸而申誡乙次據此行政法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1

203

認定被告機關以原告執行職務違背法令為由而否准其涉訟輔助之請

求原處分並無不法

五小結

綜合上述案例觀察對於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仍有

下列疑義有待釐清

(一)禁止程序外接觸人之範圍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為涉及當事人具有財產價值的競爭請求之典型案例原處分機

關承辦公務員直接接觸之對象雖非提出申請之當事人及其代表人

行政法院仍認定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因此本條

第一項規定中所稱「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指為何亦即禁

止程序外接觸所規範之「人之範圍」即有釐清說明之必要

(二)禁止程序外接觸事之範圍

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

三八三六號判決)中點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一個核心的問題

程序外接觸與職權調查之間應如何進行區分何謂法所允許為職

務上所必要之接觸行為何時又屬於法律所禁止之程序外接觸而

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

三號判決)中值得思考的是當事人拜會行政機關之情事是否

屬於應受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範之情形當事人與行政機關進

行的相關討論是否須與本案實體問題有關始屬於行政程序法第

四十七條限制之情形值得深究此外藉由本件事實可進一步

4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4

引導思考程序外接觸與遊說行為之差異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

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並非直接以

公務員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為由而認定其執行職務違法但

突顯出承辦公務員日常社交生活是否亦屬於程序外接觸的問題這

些問題皆可理解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禁止程序外接觸之

「事之範圍」而應深究說明

(三)違反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律效果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行政法院雖認定本件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

但並未以此為撤銷原處分之理由最重要之論證依據仍是以原處分

機關法律解釋之見解及行政處分有違平等原則等違法情事因此

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法律效果亦為應探究之問題

肆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檢視及檢討

一規範內容及法務部函釋見解

(一)立法意旨

行政程序法(下稱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於行政院提出之

法案草案中並無相關規定於立法委員提案版本中始有相關規定

並明言係參考美國法制最後於立法院委員會審查後採行委員提

案版本而於行政程序法中明定之 93

93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7-8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3

205

依本條立法理由之說明可知立法者主要係為「求行政程序之

公平透明避免行政機關受到不當之干擾」而制定本條規範此

外行政機關「不論是基於職務推行必要之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

觸對他方當事人之權益影響甚巨為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

之權益」行政機關於作成決定前片面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

程序外之接觸原則上應予禁止 94

因此我國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者對於本條所應發揮之功能側

重於透過程序之透明公開維持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在無偏頗的疑

慮下進行行政程序此由本條規定列於第一章第七節「資訊公開」

下亦可得知此與美國法制著重於審判式聽證程序之公平給予當

事人平等表示意見之機會以符合該國憲法所蘊含正當法律程序之

精神仍有一定的差異

(二)適用範圍

1 人之範圍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拘束而不得進行程序外接獲之

人為「公務員」依學者見解應為與行政程序之進行有關之公務員

包括依法令於行政程序中執行職務之公務員 95

94 前揭註

依此見解負有不

得為程序外接觸之義務者為行政機關內與待決事項行政程序之進

行有關且依法令執行職務之公務員依體系解釋所謂行政程序

應為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行政機關即應為本法第二條

第二項第三項所稱「代表國家地方自治團體或其他行政主體表

95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49

4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6

示意思從事公共事務具有單獨法定地位之組織」及「於委託範

圍內受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至於公務員之範圍因現行法

律上對於公務員並無統一之定義規定於公務員相關法規中有國

家賠償法第二條第一項刑法第十條第一項最廣義之公務員定義

有公務員服務法第二十四條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6亦有公務人員任

用法最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7本條規定所稱之公務員範圍為何即

有解釋之必要參酌本法基於行政機關之公正性而設置之迴避制度

(本法第三十二三十三條)與本條規定源自於正當法律程序之精

神相同因此在體系歷史及目的解釋的角度上應無二致但同

樣亦面臨本法缺乏公務員定義規範的問題基於正當法律程序之法

理為確保程序之公平與公正保障當事人之權益應採最廣義的

角度認為凡依法令從事公務之人員皆屬之 98如此可避免採公

務人員任用法最狹義定義造成許多公務員公營事業人員行政

機關內之約聘僱人員被排除之情形 99

96 公務員服務法第 24 條「本法於受有俸給之文武職公務員及其他公

營事業機關服務人員均適用之」

及採公務員服務法狹義定

97 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公務人員指各機

關組織法規中除政務人員及民選人員外定有職稱及官等職等之人

員」 98 關於應依本法迴避之公務員的範圍本文贊成學者湯德宗之見解參見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4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亦

採此見解 99 依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3233 條之規定司法人員審計人員主計人

員關務人員外交領事人員警察人員教育人員醫事人員交通事

業人員及公營事業人員等皆不適用該法規定此外須依法享有俸給者

始適用公務員服務法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5

207

義造成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因未依法受有俸給而不

適用之情形至於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及第十七條雖定有公務員之

保密及自行迴避義務其規範目的在於明定公務員應受行政懲處之

情形以維持行政內部之紀律此與本法第三十一三十二及四十

七條係規範正當法律程序內涵之立法目的有間因此在公務員範圍

的解釋上無須為相同處理

本條規定限制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程序外之接

觸依立法理由之說明不論是「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觸」皆屬

限制之列 100因此受限制者為雙向接觸不論主動接觸之發動者為

公務員或當事人一方 101然未瑧明確者為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所指為何立法者於本條中明白不採用「代表人」「代理人」「輔

佐人」「法定代理人」及「利害關係人」等行政法規範或理論上常

見具有明確內涵之概念解釋上應認為係立法者有意排除使用相關

概念使用「代表利益之人」一詞可使受規範者涵蓋的範圍更為

廣泛換言之於程序中不論以自己名義或當事人名義凡宣稱為

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 102

綜合上述分析行政機關內或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

體於受委託範圍內依法令執行職務之人就其執行之承辦案件與

當事人及凡代表其利益之人(宣稱或依相關事實認定)依本法第四

或依相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

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人為行為之人皆可認為係代

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10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01 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0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0

4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8

十七條之規定皆不得為程序外接觸如此解釋涵蓋之人之範圍

雖已廣泛但如行政機關內非承辦人員之其他公務員 103

或其他已

參與或可能參與程序而有決定權之人員(例如各委員會之外聘專家

委員)仍不屬之美國 5 USC sect557(d)之規定範圍及於行政機關

內任何成員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

成員相較之下我國規定仍較狹隘

2 事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二項所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在現今

媒介多元及資訊發達的社會中接觸的方式亦隨之多元不論以任

何方式凡進行討論提供資訊甚至關說或遊說皆屬於接觸之態

樣以遊說行為為例本質上為人民受憲法上保障之請願行為 104

我國為使遊說遵循公開透明之程序防止不當利益輸送另制定

遊說法規範遊說之行為依遊說法第二條第一項遊說之定義 105以及

同法第二條第三項被遊說者之範圍 106

103 前揭註

可知遊說法著重於進行遊說

人民與中央地方首長或政務官員就政策議案進行之接觸受規

104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4(2008) 105 遊說法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遊說指遊說者意圖影響被遊說者或

其所屬機關對於法令政策或議案之形成制定通過變更或廢止而

以口頭或書面方式直接向被遊說者或其指定之人表達意見之行為」 106 遊說法第 2 條第 3 項「本法所稱被遊說者如下一總統副總統

二各級民意代表三直轄市政府縣(市)政府及鄉(鎮市)公所

正副首長四政務人員退職撫卹條例第二條第一項所定之人員」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7

209

範者不包括一般處理公務之公務員亦不及於中央地方首長或政

務官員為執行職務主動與人民進行接觸 107因此受遊說法規範之行

為與行政程序法所規範之範圍不盡相同如於特別情形下發生競合

規範的情形時例如於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中因遊說法採強制登

記及資訊公開制度(遊說法第十三條至第十九條)相關登記資料及

資訊之公開在程序上已符合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所要求之精

神至於關說 108並無其他法律就其程序及公開有特別規定仍屬

應適用本條之行為 109

至於接觸所涉及之內容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

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條立法意旨主要乃在確保

行政機關執行職務之公正性以避免偏頗縱接觸內容係屬程序事

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行政程序外接觸之事

項不分有利或不利於當事人均有本法第四十七條之適用」因此

涉及相關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反之美國

5 USC sect557(d)明文規定限於與待決事件有關之實體內容我國限

制範圍則明顯較寬對公務員產生較多桎梏此為受學者批評之

110

107 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之行為依遊說法第 5 條第 1 款之規定為排除適用

之事項相關問題參見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5 108 關說之意義可參酌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第 2 點之規定「(五)請託

關說指其內容涉及本機關(構)或所屬機關(構)業務具體事項之決定

執行或不執行且因該事項之決定執行或不執行致有違法或不當而影響

特定權利義務之虞」 109 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6 110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4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0

3 程序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定立於本法第一

章總則篇因對於「行政程序」之種類及範圍並無特別規定故舉

凡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作成行政處分締結行政契約訂定法規

命令與行政規則確定行政計畫實施行政指導及處理陳情之程序

皆屬於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行政程序與美國 5 USC sect557(d)

僅適用於進行審判式聽證程序始於指定主持聽證之行政機關等規

定內容相較本條規範之程序類型無所不包亦涵蓋整體程序然

此亦為學者指出宜檢討之處 111

4 得進行接觸之情形

公務員於行政程序中基於職務上必要所為之行為不受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限制於行政程序開始後公務員執行職務

處理待決事項所為之必要行為如受嚴格限制將造成行政機關執行

職務困難反而妨礙行政程序之進行所謂基於職務上必要之行為

如通知當事人或其代理人補提文件陳述意見或出席聽證通知當

事人提供證據資料當事人閱覽卷宗資料等 112

111 前揭註

換言之行政機關

為確定作成行為所涉及之事實關係須進行事實及證據之調查依

職權調查原則行政機關依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不受當事人主張

之拘束(本法第三十六條)因此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

定本係表彰行政程序採取職權調查原則之精神故行政機關承辦

人公務員於職權調查範圍內所為之行為即非應予禁止之程序外接

11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1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9

211

行政程序中行政機關職權調查之目的係為使行政機關了解事

實狀態及公私益狀況成為作成後續行為時之基礎此與行政訴

訟中法院為維護雙方當事人武器平等所為之職權調查並不相同不

可不察 113因此如行政機關非基於了解事實及利益狀態之目的所

為之行為即非屬職權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行政

機關打電話至被檢舉之公司該公司之地位為申請之相對人(本法

第二十條第一款)114

此外如個別法有特別程序規定時即應依該規定之目的解釋

應為之職權調查行為行政程序法中職權調查之規定即應立於補充

地位

為行政程序之當事人且行政機關係為職權

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法院稱此為「行政程序內之接觸」並無限制之

必要見解堪稱正確

115

(三)為程序外接觸之處理

因此在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定時仍須配

合待決事項所應適用之個別法規依規範目的判斷個案中職權調查

行為之必要性

既然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所指之行政程序為本法第二

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為之「行政程

113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 114 行政程序法第 20 條第 1 款「申請之相對人」為申請人請求行政機關

對其作成行政行為之人不可誤認為行政機關本身參見陳敏行政法總

論頁 771自版七版(2011) 115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8

5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2

序外」接觸即為行政機關與個案程序當事人在行政程序法規範之

程序外所為之接觸 116對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解釋如認

為凡行政程序外之接觸既為法所不許公務員本即不得為之是以

應作成紀錄或將書面文件附卷者仍為職權調查所必要之「程序內

行為」117

依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

益之人以書面方式為程序外接觸時應將所有往來書面文件附卷

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如以其他方式為程序外接觸者依同條第三

項之規定並應作成紀錄至於本項並未規定書面紀錄應附卷此

應係立法疏漏解釋上應與同條第二項之規定相同始能達成本條

之立法目的

則此見解不僅未正確認知此制度規範之目的亦有違法

規範之體系解釋更何況如此解釋公務員須將所有依職權調查事

實及證據之行為一一紀錄並予以附卷反而將造成公務員執行職務

之重大困擾因此相關說法應非的論

118

至於附卷之書面文件或紀錄應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因本條

第二項並無「主動」公開之規定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

字第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法第四十七條「亦寓

有保護公務員之目的俾使公務員於行政程序外凡與待決事件有關

之意見交換時皆應將所有往來之書面文件附卷或作成書面紀錄

(同條第二項第三項參照)以間接保護公務員」「行政機關就

11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

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37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117 此為本文發表於研討會時曾被提出之論點 118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3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1

213

待決事件縱有裁量權限亦不得恣意仍應為合義務裁量復有相當

行政救濟程序可資救濟既將接觸資料附卷供其他當事人閱覽即

已達公開之目的如認須主動通知其他當事人不僅衍生通知範圍

及技術上之爭議亦不利待決事件相關程序之迅速進行」「如與本

法第四十五條第一項『主動公開』之用語為比較可推知同法第四

十七條第二項所稱之『公開』者並無主動通知之意」故認為無

須主動公開僅須依申請而公開即可然此見解遭到學者批評認

為如此解釋過於消極本規定為個案資訊唯一主動公開之規定與

政府資訊公開法主動公開之立法目的不同且此解釋將使實體決定

前當事人仍無法知悉有程序外接觸之情形仍會引發行政機關有

偏頗的懷疑與立法意旨不符 119由立法理由觀之本項規定既為

「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之權益」並使其他當事人因文件或紀

錄附卷而有表示意見之機會 120

至於「其他當事人」當然包括申請之相對人(本法第二十條第

一款)至於已知之利害關係人行政機關得通知其參加程序(本法

第二十三條)因可藉由知悉程序外接觸情形而判斷自身利益受影響

之範圍及程序故解釋上亦屬之

如行政機關未主動公開相關資料

實無法發揮立法之功能故相關批評意見應值得贊成

121

(四)違反之法律效果

且依前述行政機關應主動公

開附卷之書面文件及紀錄時即無限制解釋「其他當事人」範圍之

必要

119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153另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2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21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

5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4

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為程序外接觸如已依同條

第二三項之規定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

開後該程序瑕疵即「補正」122

二本文之思考與檢討

但不妨害依相關法令(如公務員

服務法)及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對公務員之行政懲處責任為認定

反之如未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行

政程序即具有無法補正之瑕疵而成為得據以撤銷實體決定之事由

(一)行政法律關係中行政機關義務之規範

現代行政程序法制除以行政行為作為討論之重心外亦逐漸

著重行政法律關係(Verwaltungsrechtsverhaumlltnis)為基於行政法規

就特定事項於二個或二個以上之法律主體所產生之法律關係 123

本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為行政程序外接觸之規定即係對於

公行政明文課予之行政法上程序義務且規範於行政程序法總則部

為行政法上之權利義務關係行政法律關之成立變更或消滅可

依法令規定行政處分行政契約或事實行為並存在於具有行政

法權利能力之主體之間行政法律關係除強調人民於行政法上所享

有之權利及應負擔之義務外同時亦包含公行政主體之權利義務內

容而公行政之義務除由法律明文規定外亦可由行政依法維護

公益之一般義務或由人民之權利或由行政法上債務或補償關係

而得出

122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10-111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123 Maurer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sect8 Rn 16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3

215

分依體系解釋及國內多數見解除特別法有較嚴謹之明文規定外

為行政機關應遵循之最低程度規範 124立法者有意參酌美國APA之

立法例制定本條規定即明文課予行政機關於正當行政程序中應負

之義務我國行政程序法採行德國VwVfG之基本架構援用職權調

查原則之精神但為補強德國法制對於正當法律程序不足之處而

引進美國法制本意甚佳行政機關於個別案件中既負有維護公益

之一般義務並透過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以維護公益及私益如行

政機關於職權調查權限外進行程序外不當接觸而影響公益及私益

之保障時應屬於違背行政機關義務之程序行為即應予規範禁止

由此觀點出發即不宜認定本法第四十七條僅為訓示規定而應更

積極地承認行政機關依法負有一定之程序義務 125

(二)歷史解釋與目的解釋之思考

1 由立法理由中探知之規範目的

本法第四十七條所欲發揮之功能參酌立法理由之說明包括

防止行政機關偏頗及保障當事人權益 126

124 蔡茂寅等前揭註

因此一方面強調行政機

2頁 19-20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

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 554-557五南出版社(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 19-20(1999)少數見解認為此說無說服力並無標準足以認定行政程序法屬

「最低程度之程序保障」參見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

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

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28(2007) 125 本文就此所持之論點與審查委員之見解容或有間特此說明 126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5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6

關之公正性另一方面又強調當事人間權益之公平性因特別強調

保障當事人權益則反應出大陸法系中基本權程序保障功能之思

維此外亦希望藉此對於盛行於行政機關實務上「關說」之情形

進行規範以使關說之行為透明化 127

行政程序法中一個條文如由立法意旨觀之可同時達到程序

之公正性公平性及公開性的功能應可推知立法者對於法制設計

本質認識有不清之處因此何者始為法制本質上應遵循的精神

實應仔細思考否則將出現規範主軸不清規範範圍不明之謬誤

對於此點實不宜一概以我國法制與美國法規範不同

如此資訊之公開性亦為本

條所欲發揮之功能

128

2 由法制之規範功能為解釋

而為不同

的解釋以自圓其說

美國透過司法機關所為之判決強調 5 USC sect557(d)之規範目

的在於保障當事人間之公平性使審判式聽證程序中對於片面接

觸情事不知情之其他當事人得以有機關獲悉相關情事並表示自

己的意見姑且不論維護程序公平性為本體或係保障當事人程序之

工具 129

127 葉俊榮前揭註

禁止片面接觸之本旨仍在於維護正當法律程序中各當事人

間武器平等的精神強調的是正當法律程序中「公平」的面向此

116頁 137 128 參見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一)之說明 129 此涉及美國法上對於正當法律程序本質之討論關於工具說及本體說之

見解參見蔡穎瑩前揭註 15頁 19-24本文於此不予深論但相關討

論亦反應出即便在美國法制中程序規範是否具有獨立性或僅係發揮輔助

實體決定之功能並非有一致見解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5

217

外美國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拘束審判式聽證程序中行政機關之行

為而不適用其他程序中作成決定者原因在於該程序中採用證據

紀錄排他性行政機關僅得依紀錄資料作成決定藉此使當事人皆

得以對於紀錄中之證據及其他資訊進行攻擊防禦始產生禁止片面

接觸之法制設計

我國對於權利保障與行政程序之關聯受德國法制及其理論之

影響強調行政程序對於實體基本權保障之重要性 130

(三)規範範圍之釐清

解釋上正

當行政程序有助於行政機關作成正確決定以避免人民之權益受到

不法之侵害因此保障當事人於程序中武器平等之公平性應有助

於發揮此行政程之基本功能我國繼受美國法制於行政程序法中

增設德國法上所無之禁止程序外接觸的規定在規範功能上即應為

摘取該法制特別之規範功能以強化我國行政程序法制因此本

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在解釋上仍應強調側重於正當法律程序中之

「公平性」保障當事人間進行攻擊防禦時之武器平等藉以保障其

實體權利否則錯誤認知本條之規範功能即易掉入行政繁瑣的

工作泥沼中亦即不論於何種程序中公務員執行職務進行調查

皆作成紀錄或將所有書面附卷以求自保而使本條成為促進行

政彈性及效率之障礙是故為使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能夠發揮

一定之規範功能在解釋上即應為一定之調整及限縮

1 適用的程序類型宜限制

130 例如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於政治庇護案中即明白指出行政程序有助保障

實體之基本權利BVerfGE 56 216 (236ff)

5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8

本法第四十七條列於行政程序法總則導致不論最後行政行為

的態樣為何皆適用之本條規定如此結果與本條立法精神大相逕

庭實有限縮之必要否則亦與效率的要求不符 131以行政指導及

陳情為例本質上為非正式行政行為未發生實質法律效果並無

須適用禁止片面接觸以維護當事人間武器平等之必要而行政規

則為行政機關內部規範欠缺直接對外拘束人民權利義務之法律

效果亦無適用之必要至於法規命令本質上為「一般性政策的

制定」本即應廣納各方意見實不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 132而重點實為各方在訂定規範的過程中有對等的討論對話機

會因此本質上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以保障當事人間公平的行

為為行政處分及行政契約此二大行政行為態樣 133

至於在作成行政處分及締結行政契約之程序中對照美國及德

國法制尚須進一步檢視我國聽證程序之設計

134

131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11(2001)

我國關於程序類

型的設計類似於德國法制而非美國法制本法雖有要式聽證程

序之設計亦規定聽證須作成紀錄(本法第六十四條第一項)然除

132 湯德宗前揭註 122頁 109 133 計畫確定裁決性質上亦為行政處分且涉及多元利益的調和如日後我

國確實執行確定計畫之程序自應適用本法第 47 條之規範 134 本法並未就締結行政契約應進行聽證之規定然如舉行聽證可使其他利

害關係人有參與程序之機會且如作成行政處分依法應舉行聽證但締結

替代該行政處分之行政契約卻無須聽證可能使行政契約成為規避聽證的

工具參見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

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

集頁 282元照出版社(2002)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7

219

法規有明文規定外聽證紀錄為行政機關作成行政處分時應斟酌之

文件(本法第一八條第一項)並非唯一具有排他性之資料遵循

職權調查原則之法理而與德國法制相近因此如欲保留本法第四

十七條之規定並貫徹前述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理精神本文建議

於修法增訂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效力的前提下建議限縮本法第

四十七條規定而僅適用於特別程序中即正式聽證程序及計畫確定

程序此處所持限縮本法第四十七條程序態樣適用範圍之見解主

要論證依據為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與當事人間公平性的關聯此為

德國法制所無行政程序法立法之際我國繼受美國法時亦未配合

建立相關觀念也因此導致現行規定過度擴張禁止程序外接觸之範

圍造成法理邏輯混亂亦可能成為行政機關及公務員之掣肘因

此本文此處之見解亦僅建議係回歸法理一致性而提出之修正意見

而已

2 人的範圍宜擴大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所規制之人一方為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

一方為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達前述立法目的使所有相關

資料皆呈現當事人面前理論上本條宜儘量包括所有可能建立接觸

之管道因此受規範之人的範圍宜擴大因此在解釋代表當事人利

益之人時不應侷限凡宣稱為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或依相

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

人為行為之人皆應屬之不限於代表人代理人或輔佐人等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涉及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分別提出之設籌加油站申請且

二者之申請具有排他的競爭性如依美國法制屬於涉及「有財產

5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0

價值性優惠的競爭請求」之事件特別應注意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承辦公務員有洩漏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予被告機關之顧問 Y

的情形而被判刑確定於參加人 A 公司之申請事件中名義上之

申請人為該顧問 Y 之配偶 X於論斷是否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

一項之規定時即涉及參加人 A 公司被告顧問 YY 之配偶 X 彼

此間的利益關係在 X 提出之申請案所進行之行政程序中實際上

之申請人仍為 A 公司原處分機關未明察 X 是否係以代理人身分提

出申請命其提出委任書處理有可議之處而承辦公務員雖係與

被告顧問 Y 接觸以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由此情形亦

可判定承辦公務員既已受理 X 作為 A 公司代理人所提出之申請

案且 Y 一方面為該申請案中代理人 X 之配偶且同時亦受 A 公

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興建加油站依相關事證可認定 X 係為 A 公

司之利益為行為與其配偶及 A 公司間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

故可認為承辦公務員係主動接觸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於 X 代理 A

公司提出申請之程序中有為程序外接觸之情形本案原審判決及最

高法院判決中僅援引刑事判決所確定之事實直接認為承辦公務

員於處理原告申請之案件中認定與X所為之接觸係屬於違反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情形不僅未就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

件進行涵攝說明未仔細辨明不同程序間之當事人及代表其利益人

的關係雖結論並無錯誤但推論仍未臻嚴謹明確

然而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是否只限於承辦公務員我國法的

解釋與美國法明文規定不同美國法明文規定機關內所有成員或其

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皆不得進行

片面接觸不限作成決定之人員如此始可歸避承辦人員透過機關

內其他人進行接觸卻不受規範的可能我國規範之範圍過於狹隘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9

221

此亦為建議宜修正之處

3 事的範圍宜限縮

如前所述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九六二

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時「縱接觸內容係屬

程序事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因此涉及相關

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此與美國法之規定不

同然誠如前述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中 135法官以「麵包與奶油」的關係來形容行政機

關與公眾間非正式之接觸互動表示公務員實不可能脫離公眾生活

而獨立存在且在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中 136法官亦以人情事理的角度看待

公務員的社交生活因此行政機關與公眾之接觸只要在不影響司

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並無全面禁止之必要只

有對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問題進行程序外接觸可能引起當事人公平

防禦的疑慮始有限制之必要前述法務部之見解不僅誤認禁止

程序外接觸之立法目的過於側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忽視當事人

間的公平性且理想性地過度限制程序外接觸之事項忽略人情事

理應不可採因此建議修改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規定明文

限定於就待決事項之實體問題為接觸時始有限制之必要 137

於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

字第五三號判決)中當事人曾由立法委員陪同前往原處分機關

135 567 F 2d 9 (DC Cir 1977) 13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137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6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2

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會討論法律解釋問題因原處分機關依本法

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作成紀錄附卷故無違法情事可言然嚴

格說來本案當事人拜會原處分機關時討論法律解釋問題並非違

法禁止之關說行為亦不屬於遊說法所定應強制登記之行為且如

未涉及個別具體案件之實體問題而限於法律解釋之請益則本質上

亦不應屬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情形本無須受限制當

然為免爭議及為求自保行政機關得製作相關紀錄但仍應與本法

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無涉

至於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

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公務員受理違反贈與稅法之稅務違章案件

於妻子經營的髮廊中遇見被檢舉人之妻子詢問被檢舉人所涉及之逃

漏稅事件公務員告知若主張被檢舉人無贈與情事應出具有關書

面資料以為證明最後並認定被檢舉人無逃漏稅情事而擬簽結該檢

舉案本案中被檢舉人既為稅務違章事件中之當事人其妻在客

觀上可認為代表其利益之人公務員應不得與其於程序外就逃漏稅

事件之實體問題為接觸公務員於自家經營的髮廊面對被檢舉人之

妻子提出相關詢問而為答覆時與前述案例不同之處在於公務員

並非僅就抽象法規範的解釋進行回答而已就承辦之被檢舉案件具

體內容之認定可能性進行回答應已涉及實體問題公務員與被檢

舉人之妻子所為之接觸已超越公務員社交生活之對話範圍已屬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外接觸實應依本法第四十七

條第二項第三項之規定作成書面紀錄並予以附卷及公開

(四)重視違反之法律效果

行政機關公務員所為之行政程序外之接觸行為姑不論可能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1

223

生公務員懲處之法律效果但就行政程序之法制而言可經由依本

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規定作成紀錄將書面文件附卷並

主動公開而將此瑕疵予以補正未損及當事人程序中武器平等之

公平性然未經補正之瑕疵即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而未踐

行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所要求之行為者依美國法制之

觀點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違法或無

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響即使

採職權調查原則之德國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

如有瑕疵或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

關之行為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二國法制對於程序瑕

疵之法律效果實有異曲同工之處 138

反觀我國對於公務員所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行政機關之處

置較強調對於公務員之行政懲處

139

138 關於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參見本文貳三之論述

而未仔細審酌其行為是否該當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件是否已依同條第二項第三項規

定為補正之行為亦未審酌未補正者此程序瑕疵對於實體決定影響

之程度而法院於爭訟案件中主要仍審酌實體決定之違法性而

未深入論證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對於實

體決定之影響及重要性我國法院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論證之深度

及密度依本文前述觀察與美國司法實務相較實仍有相當大之

差距因此行政機關及法院宜強化對於本條規定之認識及解釋

139 經查詢公務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之保障案件決定書查詢系統(httpwwwcsptcgovtwptcindexasp)以公務員違反公務員服務法第 4 條保密義

務而作成之復審或再申訴決定至民國 100 年止即計有 14 筆決定書

6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4

而對於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合法性進行審查時更須體認程序外接

觸之程序瑕疵與實體決定間之關聯性並進行深入說理論證如此

始可提升本條規定之重要性並落實禁止程序外接觸而確保當事人

程序權益之法理精神

伍結語重新檢視聽證法制之契機

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繼受美國法制並將其融合至以德國法

制為主軸的行政程序法時未深入探究美國正當法律程序之精神

APA 中程序類型之特性即於行政程序法中強行置入禁止片面接觸

之規定本文以相當篇幅介紹美國 5 USC sect557(d)禁止片面接觸之

法理及實務案例並與德國法制進行比較目的即在於突顯現行規

定法理混淆及制度設計缺乏一貫性的缺失此外台北高等行法院

九十四年度訴字第七五二號判決及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五年度判字第

一二三九號判決此一具有高度重要性及爭議性的案件中(高速公路

電子收費系統案或稱為 ETC 案)中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重

要性未受重視益發突顯我國實務界對於此制度之認識有限因此

本文嘗試以回歸法制本旨的角度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禁止程序外

接觸之規定重新檢視其立法目的並對於本條之適用範圍提出檢

討修正之意見

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德國

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備受爭

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聽證程序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3

225

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到重視在

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際如能重新

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程序之法制得以

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化」有所助益

6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6

參考文獻

書籍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

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

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5

227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期刊文獻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 8-21(1999)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3-120

(2008)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

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

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1-33(2007)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2-17(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

頁 18-33(1999)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12 TEX TECH

ADMIN L J 223-279 (2011)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6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8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專書論文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

頁 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

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

壽論文集」頁 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

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

總論篇頁 112-168三民書局(1998)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49元照出版

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

行政程序法論頁 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51-83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7

229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67-209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 25-155元照出版社

三版(200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

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6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0

摘要

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公務員與當事人為行

政程序外接觸的規定係仿自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而本

條自行政程序法施行至今逾十年以來並非行政法學界及司法實

務界重視及討論的重點然而本條規定卻為行政機關在具體程序

中重視之規範甚至可能導致行政機關承辦人員在具體情形中無

所適所或形成困擾因此本文先就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關於禁止

片面接觸之規範針對成文法規定及司法實務案例進行說明及觀

察以掌握美國相關法制之精神及本旨此外亦介紹德國法制之

精神並就我國司法實務涉及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案例進行

觀察探究我國對於本條精神之運用是否仍有待釐清之處在回

歸法制本旨之深入研究後即不難發現此程序機制之基本功能

在於確保正式的聽證程序中當事人間攻防之程序公平性並非著

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總則部

分而非強調聽證程序公正性之維持在體例安排上即與制度之

本質混淆亦容易導致實務見解不明確而產生許多疑義

面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

德國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

備受爭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

聽證程序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

到重視在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

際如能重新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9

231

程序之法制得以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

化」有所助益

7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2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 Review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n the American and German Legal Systems

Ling-Ching Fu

Abstract

sect47 APA of Taiwan stipulates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and follows the regulations in the APA of the USA

Since the APA in Taiwan came into effect in 2001 this regulation

hasnrsquot stayed in the center of the legal researches and practice in

Taiwan Howeve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public officials in

concrete case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eaning and the nature of this

regulation the similar regulations an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he

USA are first examined in this article Meanwhile the German legal

system regarding this problem is also introduce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aiwan will be also intensive observed The application

possibility of sect47 APA of Taiwan as well as the viewpoints in the

practice will be acquainted At last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protects the fairness

between the concerned parties in the formal hearing procedures but

not the neutrality of the responsible authority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1

233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nature of this legal institution has

not been correctly understood in Taiwan It leads to the result that

the APA of Taiwan should be further reformed An amendment of the

APA of Taiwan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Keywords ex parte communication due process hearing trial-type

hearing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 formal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8-21(1999)
  •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113-120(2008)
  •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1-33(2007)
  •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2-17(2001)
  •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18-33(1999)
  •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112-168三民書局(1998)
  •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4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51-83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67-20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25-155元照出版社三版(2006)
  •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 摘要
    • Abstract
Page 18: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由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 …cycu.lawbank.com.tw/Download/30/01300005.pdf接觸或禁止片面接觸為核心議題之研究論著。即使在司法實務上,也

1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0

APA 於一九七六年加入禁止片面接觸(ex parte communication)

相關規定其中 5 USC sect551(14)為關於片面接觸之定義

5 USC sect551(14)

片面接觸係指未合理事先通知所有當事人且未列入公開紀

錄之口頭或書面接觸但請求與本節規定之事件或待決事項有

關之情況報告不在此限

此外5 USC sect557(d)則為禁止片面接觸之明文規定

5 USC sect557(d)

(1)任何機關於進行 5 USC sect557(a)規定之程序應遵守下列

之規定但依法律授權處理當事人一方事務之範圍內不在此

(A)於機關外之利害關係人不得與機關內之任何成員行

政法官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

之成員就有關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內容造成或故意促成片面

接觸41

(B)機關內之任何成員行政法官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

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不得與任何於機關外之

利害關係人就有關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內容造成或故意促成

片面接觸

(C)機關內之任何成員行政法官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

41 「就有關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內容」( relevant to the merits of the proceeding)係參酌學者湯德宗見解之翻譯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2行

政程序法頁 1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19

181

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如接受造成或故意促

成本項禁止之接觸者應將下列資料列入程序中之公開紀錄

(i)所有書面往來資料

(ii)記載所有口頭往來要旨之備忘錄

(iii)針對(i)及(ii)之情形所有書面答覆和記載所有口

頭答覆要旨之備忘錄

(D)因當事人故意造成或促成接觸後而違反本項相關規定

者為與公平性及事件所涉及成文法之立法目的一致機關

行政法官或其他主持聽證之成員得要求該當事人說明其主張

或利益不應於作成決定時被廢棄駁回或忽視之理由或其他

因違反而造成之不利益影響

(E)本項禁止規定於開始指定舉行聽證之機關時起適用且

不得晚於就待決事件為聽證通知後但可歸責進行接觸之人知

悉將為聽證通知者本項之禁止規定自其知悉時開始適用

(2)本項規定不得構成對國會隱瞞資訊之依據

此外須注意者5 USC sect557 共計有(a)至(d)四項規定

而 5 USC sect557(a)則明白規定本條適用於依 5 USC sect556 舉行之

聽證復依 5 USC sect556(a)之規定5 USC sect556 適用於依 5 USC

sect553 規則訂定及 5 USC sect554 裁決舉行之聽證程序由此可知5

USC sect557(d)關於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僅適用於行政裁決及規則

訂定時舉行聽證之正式程序

3 正式程序與禁止片面接觸

2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2

(1)審判式之聽證

APA規範的正式程序係指依成文法之規定程序之進行須遵

守一定的要求特別是須由行政機關舉行聽證程序後並依紀錄之

資料(on the record)作成決定 42

當聯邦行政機關為行政裁決時如依成文法之規定須依紀錄

之資料始得作成決定者除有 5 USC sect554(a)所列之法定排除事

項外

因此聽證程序之進行為正式程

序的重要核心須遵守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相關程序規定

43即應依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規定進行聽證程序在聽

證程序中當事人得提出證據及反證進行交互詰問質詢證人

而主持聽證程序者得為行政機關組成機關成員之一人或數人

或依 31 USC sect3105 之規定所任命之行政法官一人或數人 44實

務上基於職能分工之考量 45多由專任中立之行政法官

(administrative law judge ALJ)為之 46

42 5 USC sect553(c) sect554(a)

以避免機關首長或機關

成員的公正性受到質疑行政法官由行政機關任命具有專業之

技術經驗及知識且不受行政機關之指揮更不得行使與其職

43 5 USC sect554(a)規定無須進行聽證之情形如嗣後須受司法審判並

於法院更新審理事實之事項行政法官外(31 USC sect3105)其他行政官

員之選用及任期完全基於檢查試驗或選舉而作成決定之事項與軍事

外交事務有關之行為行政機關作為法院代理人之事件核發勞工代表之

證明 44 5 USC sect556(b) 45 關於職能分工之說明參見前揭註 39 46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1 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17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1

183

務或責任牴觸之事務 47因此聽證程序之設計就主導程序者的中

立性及程序進行之嚴謹性而言已類似於法院中所進行的司法審

判程序故正式裁決程序中所進行之聽證亦稱之為審判式聽證

(trial-type hearing)48或準司法聽證(quasi-judicial hearing)49

與非正式裁決程序中所進行之程序不同 50

至於規則訂定之行為行政機關於進行通知及評論程序後是

否須進行 5 USC sect556 sect557 規定之審判式聽證程序APA中則無

明確規範僅於 5 USC sect553(c)規定如成文法規定須舉行聽證時

始適用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規定然而訂定規則時所牽涉的人數

眾多利益關係複雜如須一一進行提出證據交互詰問質詢證

人等程序不僅曠日費時實際上亦有執行困難最後可能導致行

政機關放棄訂定規則因此考量行政之彈性及效率在美國最高法

院的判決中對於 5 USC sect553(c)所謂「成文法規定」之解釋即相

當陜隘必須成文法明白規定適用或參考準用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規定須於機關舉行聽證後並依紀錄之資料始得訂定規則時

47 31 USC sect3105 48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79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31 49 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164亦因此行政機關於經正式聽證程序後

作成行政裁決已類似司法權對於主張不同利益之當事人間之事務作出判

斷決定故其權限之行使已具有準司法權之作用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65163 50 二者主要的差別在於行政機關作成最後裁決決定時是否須依書面紀

錄作成在非正式程序中僅須給予當事人以書面或口頭陳述意見的機會

即可不一定須以二造兼聽的方式作成書面紀錄參見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164

2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4

始應進行正式之審判式聽證程序 51

(2)聽證紀錄之排他性

否則通知及評論之規則訂定

程序即已滿足規則訂定所須符合的正當程序要求

審判式聽證程序的特色即在於行政法官主持程序進行使當

事人提出證據進行交互詰問並可質詢證人並對於程序的進行

作成紀錄最後行政機關僅得依據紀錄作成決定因此行政法官

有二項主要任務 52主持聽證提出初步決定(initial decision)或

建議性決定(recommended decision)53

51 United States v Allegheny-Ledlum Steel Corp 406 US 742 (1972) United States v Florida East Coast Railroad Co 410 US 224 (1973)

在行政法官主持下的聽證

程序即如同聯邦法院中進行的審判程序所有證據包括證人證

詞證物與事件相關之全部文書及請求文件皆於行政法官面前

提出並作成紀錄且此為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參考之唯一紀錄(the

52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2 53 依 5 USC sect557(b)之規定行政法官作成之決定分為二種初步決定及

建議性決定行政法官依聽證紀錄作成之決定為初步決定如當事人不

於一定期間內向行政機關提出異議或行政機關未主動復查無須進行其他

程序該初步決定即自動成為行政機關所為之終局決定然經異議或復查

後行政機關即不受初步決定之拘束可重新依聽證紀錄案件事實等問

題為審查並作成裁決不受行政法官初步決定之影響此外當作成決

定之行政機關未自行受理證據之審理時行政法官於特定案件中原則上

應作成具有諮詢性質之建議性決定僅於行政機關自願接受時始發生對外

之效力See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4 然而行政法官提出之決

定是初步決定或建議性決定仍取決於行政機關之意思See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3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3

185

exclusive record54)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須完全依照聽證程序中

作成之證據紀錄此亦稱為「紀錄之排他性」(the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55如此可使參與聽證程序之當事人得以獲悉所有對其不利

之證據並於公開程序中透過交互詰問對於證據進行辯論如果行

政機關可以自由考量紀錄以外之事實及證據而作成決定而未給當

事人回應之機會將嚴重影響當事人間之武器平等及聽證之公平性

(fairness)然而在另一方面培養民眾對於行政機關決定之信心

給予行政機關獲悉重要資訊的機會鼓勵受管制者及受影響之人民

與行政機關合作也是在了解程序中片面接觸的界限時不可忽略的

因素 56

(3)禁止片面接觸之基本精神

美國APA即為綜合考量各項因素後就聽證時產生紀錄

外證據的情形而有禁止片面接觸之明文規範

聽證時最可能出現紀錄以外證據的情形即為作成決定之行政

官員於聽證程序外與有利害關係之當事人一方有所接觸且未作

成紀錄5 USC sect551(14)關於片面接觸之定義特別強調係非當事

人知情亦無從由紀錄知悉之接觸而依 5 USC sect557(d)(1)之規

定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與任何利害關係人皆不得進行非其他利害

關係知情亦無從由紀錄知悉之接觸以落實聽證紀錄排他性的要

求本條規定僅適用於正式聽證程序中並不論行政機關係為行政

裁決或規則訂定之程序然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並不適用於正式

54 5 USC sect556(e) 55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6 56 STEPHEN G BREYER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584 (2006)

2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6

聽證開始前的行政調查階段 57

禁止片面接觸之事務範圍限於與待決事項有關之實體內容

因此與行政法官進行一般社交活動並不違反此規定

亦不適用於非正式程序

58受禁止片

面接觸拘束之人除當事人外尚包括對於決定有利害關係之人

(interested person)59

此外不僅行政機關外之人(person)受到拘束

例如聯邦環境保護局對於特定業者是否違

反空氣清淨法(Clean Air Act)作成決定時即得禁止與該決定有利

害關係之特定環境保護團體或代表石油產業的特定貿易團體與行

政法官或環境異議委員會(Environmental Appeal Board EAB)進行

片面接觸因此所謂利害關係並非限於法律上利害關係及於有

事實上利害關係之人即因行政機關之決定而可能受影響之人

60行政機關

內之人員亦不得主動與機關外之人民接觸學者稱此為「雙向」

禁止片面接觸 61至於聽證程序中開始受禁止片面接觸拘束之時

點為負責進行聽證之行政機關被指定時且最晚不得逾對當事人

及利害關係人為聽證之通知時此外對於片面接觸具有可歸責性

之人一旦知悉將為聽證通知時自知悉時起即不得再為片面接觸 62

(4)片面接觸之程序瑕疵及其影響

57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80 58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5 59 Id at 95 60 依 5 USC sect551(2)之定義規定所謂人(person)係指機關以外之自然

人合夥公司協會或其他公私組織 61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5 USC sect557(d)(1)(A)(B) 62 5 USC sect557(d)(1)(E)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5

187

在並非所有當事人皆受到通知的情形下行政機關與他人有接

觸時行政機關負有作成紀錄之義務行政機關內與當事人進行接

觸之人須將所有往來資料以書面方式列入紀錄中 63換言之此

時首要之務即為作成紀錄此外並通知所有當事人相關情事使

其得於行政機關作成決定前就片面接觸的相關情形表示意見以

彌補聽證公平性受影響的可能而在極少數的情形下如係由當事

人一方明知且故意就實體內容與行政機關為片面接觸時為維護公

平性及事件所涉及成文法之立法目的主持聽證之人如行政法官

得命當事人說明其請求不得被拒絕或其利益不得被忽視之原因 64

至於該行政決定是否有效仍留待司法機關之裁判 65

此外違反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時並不因行政機關將片面接

觸之情事附卷於聽證紀錄中該程序瑕疵即自動被治癒(補正)司

法機關仍應就該瑕疵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是否造成實體上的影響進

行判斷而裁判是否維持行政機關之決定例如於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

66

63 5 USC sect557(d)(1)(C)

中因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anization(PATCO)於一九

八一年帶領一空運航管員工會之成員違法罷工聯邦勞工關係局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 FLRA)即依相關法律規定撤銷

PATCO之證明PATCO對此提起司法救濟本案係聯邦勞工關係局

就特定事件所為之行政裁決法院審理本案時發現有二個片面接

觸的情形其一為運輸部秘書曾於一九八一年八月十三日致電聯邦

64 5 USC sect557(d)(1)(D) 65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8 6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2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8

勞工關係局之二名官員另一則為知名勞工領袖曾與聯邦勞工關係

局一名官員於晚餐時討論PATCO案其中運輸部秘書於電話中表

示某些新聞報導與事實不符當前並無解決罷工的有效方式致電

的目的並非就是否撤銷PATCO證明進行實質討論而是希望聯邦勞

工關係局加速處理本案法院認為該運輸部秘書無疑地為 5 USC

sect557(d)所稱之利害關係人致電聯邦勞工關係局之二名官員如係

就PATCO之裁決進行實體內容的討論當然為應禁止之片面接觸

然而該秘書僅就解決爭議之可能性表示個人意見及宜迅速作成決定

之期待雖然已明確地避免討論實體內容但仍不失為嘗試影響行

政機關的決定法院認為無須認定此片面接觸是否違法因為即使

違法該秘書僅關心應迅速作成決定不會影響決定之內容至於

勞工領袖與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之接觸因二人彼此私下為朋友

法院對於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接受晚餐邀約並未予以非難畢竟法

官也會有鄰居朋友及熟識之人有工作及社會上之關係此亦為

其生活中之一部分 67

67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然而該勞工領袖因贊成PATCO的立場而亟

欲直接與該官員溝通法院即予以嚴正指責並認為任何人於正式

公開之程序外就尚未作成決定之事項企圖影響有裁決權限官員的

意見為絕對無法接受的行為二人晚餐時多數的談話內容與

PATCO案無關當勞工領袖將話鋒轉至PATCO案時該官員並未制

止然而法院認定二人間的談話並未涉及任何威脅或承諾該官

員於談話中亦未表明其決定意向因此二人間的討論並未影響最後

的決定且因行政機關之決定係不利於PATCO無人因為此不當接

觸而獲益因此法院認為雖然勞工領袖與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間

56 at 589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7

189

之接觸違法但未影響聯邦勞工關係局之決定故最後仍維持聯邦

勞工關係局之原決定

因此如法院認為有合理的可能性可認定片面接觸已影響行政

機關之決定時即得推翻行政機關之決定 68

反之如行政機關之

決定並未受到片面接觸之影響時法院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即予以

尊重

4 非正式程序與禁止片面接觸

(1)非正式之行政裁決

依美國APA之明文規定僅 5 USC sect555 適用於非正式程序

換言之5 USC sect557(d)關於禁止片面接觸的規定並不適用於非正

式程序在非正式之裁決程序中通常個案中應適用之個別成文法

即已規範應遵守之特定程序此外行政機關亦可自行訂定更嚴謹

的程序規定作為非正式裁決程序中應遵守之規則而此類之程序

規定往往已與正式裁決程序之要求相當 69

68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因此非正式的行政裁

決程序中關於禁止片面接觸之要求雖然並非源自於APA而是依

32 at 96 69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103 成文法中規定非正式裁決應遵守

之程序規定者例如水清淨法(Clean Water Act)關於以非正式裁決程序

作成之裁罰決定要求須通知當事人並給予其表示意見及提出證據之合

理機會42 USC sect1319(g)(2)(A) 由行政機關自行訂定之程序規定例如

美國聯邦環境保護局對於執行水清淨法之裁罰程序即訂定大量之程序規

定40 CFR Part 22

2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0

個別法令或行政機關自行訂定之規定但往往亦與APA所規範之正

式程序的要求相當

即使於行政機關並無任何成文法之程序規定可玆遵循時仍須

回歸正當法律程序的基本精神如行政機關由他人處獲得對當事人

不利之資訊卻未給予當事人對此表示意見之機會時即與正當法

律程序之精神不符然客觀上可知一般有理性之人並不可能因片面

接觸而影響其決定時此程序瑕疵便無法導出須撤銷行政裁決的結

(2)非正式之規則訂定

非正式之規則訂定程序本質上既為立法行為即使僅須進行

通知及評論之程序行政機關仍須考量不同之因素及多元的利益關

係尤其當行政機關訂定之規則涉及私人間「有財產價值性優惠的

競爭請求」(competing claim to a valuable privilege70)時行政機關

之決定已類似於傳統的裁決行為於通知及評論的程序中往往可

能引發外界對於受管制的企業或利益分配者利用程序外接觸不當影

響行政機關的疑慮因而導致在非正式規則訂定程序中「書面聽證」

(paper hearing71)紀錄中亦會呈現片面接觸之紀錄以使其他當

事人得以表示意見 72

70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此外在現實的考量上行政機關並不樂見

片面接觸的情形發生以避免社會上產生行政機關貪腐的印象更

32 at 195 71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56 at 591 72 國內學者認為在非正式程序中僅涉及「有價特惠」(valuable privilege)之分配時始例外適用禁止片面接觸原則所指即為此意參見湯德宗

前揭註 3頁 19湯德宗前揭註 25頁 314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9

191

可能影響日後法院裁判時的態度而且一旦訂定之規則須受到司法

審查行政機關於司法程序中進行辯護時須主張規定之訂定已考

量公眾所提出的資料及意見且公眾的意見皆已呈現於公開的紀錄

中並未參考紀錄外之資訊因此實際上行政機關內部對於訂定

規則的作業規範中皆有禁止或限制片面接觸的規定 73

至於法院判決亦要求行政機關於通知公眾後即不得與利害

關係人進行片面接觸如於著名之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

74

73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195

中聯邦通訊委員會欲訂定規則

限制有線電視業者得播出之節目通知民眾得對於規則草案提出評

論意見之期間並於一九七四年十月二十五日提供不同的業者及利

益團體進行口頭說明意見的機會其中有線電視業者反對該訂定該

規則認為草擬之規則將使付費電視業者難以播送特定受歡迎的運

動節目或劇情電影而傳統電視業者及委員會本身則贊成規則之訂

定認為付費電視可能吸取免費電台的觀眾造成受歡迎節目無法

繼續在免費電台中播放的情形法院於調查過程中發現許多利益

團體或個人曾與聯邦通訊委員會之委員或委員會中之人員進行片面

接觸就規則之內容進行實體討論因此法院主動要求委員會提出

曾進行之片面接觸的清單及詳細經過而依提出之資料顯示一九

七四年十月二十五日後委員會本應就已收集之各界意見進行討論

以決定應發布規則之內容但至一九七五年三月十日間委員會之

委員仍與利害關係人會面 18 次與有線電台之利益團體會面 9 次

與動畫及運動利益團體會面 5 次法院雖承認行政機關與公眾之

74 567 F 2d 9 (DC Cir 1977)

3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2

非正式接觸如同「麵包與奶油 75

於上述案例中可知法院之所以推翻行政機關行為效力的立論

基礎在於行政機關所為之片面接觸並未充分於紀錄中公開以使

各界知悉各方利益團體之立場並進而表示意見致使行政機關最

後作成之行為有明顯重大的瑕疵此與正式程序中實體決定是否

因片面接觸之情形而受影響判斷上並無二致

」在行政事務上是不可避免的

只要在不影響司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都是適當

的本案中法院並非僅以正當法律程序的觀點進行審查而是更

進一步說明本案委員會作成的公開紀錄未反應出利益團體代表的

意見這些意見亦未公開使各界得以進行討論而這些可能進行的

討論又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內容具有重要性因此委員會與相關利

益團體所進行之片面接觸並非僅止於不適當(inadequacy)而已

法院認定聯邦通訊委員會對於有線電視業者訂定之規則應為無效

76

二對於德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觀察

(一)德國法制中無規則訂定程序

相較與前述美國 APA 將程序分為行政裁決及規則訂定之程

序德國 VwVfG 中並未就行政機關訂定規則之行為亦即就行政

機關基於法律授權而訂定法規命令(Rechtsverordnung)之行為有

一般性之規範反之是在更高位階之基本法(Grundgesetz GG)

中對於法規命令之訂定予以規範

75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56 at 594 76 至於美國法制中的規則訂定程序與我國法規命令之訂定程序是否相

當以及受司法審查之範圍是否相同並非本文此處討論之重點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1

193

依德國基本法第 80 條第 1 項之規定聯邦政府聯邦內閣首長

或邦政府皆得依據法律之授權發布法規命令其授權之內容目

的及範圍應以法律明確規定法規命令中須明列其授權之法律依

據此外如依法律之規定得為再授權者須以法規命令為再授權

之規定至於法規命令訂定之程序本條第 2 項列有應得聯邦參議

院(Bundesrat)同意之事項第 82 條則規定法規命令應由發布之

機關簽署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應公告於聯邦公報且應明定生效

日期 77除此之外基本法即無其他程序規定 78例如無須說明訂

定法規命令之理由 79

如更進一步觀察德國法制關於訂定法規命令程序與進行聽證程

序之關係則可發現基本法第 103條第 1項保障人民之聽審權(Recht

auf Gehoumlr)但僅限於法院之審判程序並不及於行政機關所為之

行政程序

更無應經聽證程序始得發布法規命令之要求

80

77 如法律及法規命令未明文規定生效時者依基本法第 80 條第 2 項規定

於聯邦公報刊行之日終了後第 14 日生效

至於VwVfG本身雖然第 28 條第 1 項有給予當事人

78 如為聯邦政府或聯邦內閣首長訂定法規命令者相關程序即依聯邦政府

內部之議事規則或聯邦內閣共同議事規則之規定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Ehler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Rn 26 79 如有說明理由之必要者主要係因部分法規命令須得聯邦參議院之同

意為使聯邦參議院了解訂定相關法規命令之目的以及基於財政及預算

分配之考量而於法規命令訂定之內部程序中說明理由而非為使一般人

民知悉了解訂定相關規範之理由Theodora Ziamou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 69 (2000) 80 PierothSchlink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ect31 Rn 1080

3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4

陳述意見機會(Gelegenheit zu geben sich zu den fuumlr die Entscheidung

erheblichen Tatsachen zu aumluszligern)之規定然係保障受不利處分之當

事人於行政處分作成前得向行政機關就與決定具有重要性之事項

表示意見之機會亦不適用於訂定法規命令之行為與美國法制相

較德國VwVfG中並未就訂定法規命令之行為及程序有所規範 81

而是以權力分立及聯邦法律執行之角度以更高位階之基本法予以

規定在確立法規命令之民主正當性源自於法律之授權及相信行

政具有訂定法規命令專業的前提下德國法制普通缺乏民眾於相關

程序中得向行政機關表示意見之機會 82自然即未就禁止當事人與

行政機關禁止片面接觸為特定之規定 83

(二)無聽證紀錄排他性之制度

德國VwVfG中規定行政程序之進行以不要式為原則但例外

規定了二種特別之程序類型一為第 63 條至第 71 條之正式行政程

81 MAHENDRA P SINGH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49 (2001) 對於德國法欠缺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要求規範不

乏相關批評意見Ziamou supra note 79 at 93-101 82 Ziamou supra note 79 at 76-77 83 然而在此處須補充說明者德國法中司法得獨立於具體個案爭議之外

直接對於特定法規命令之形式及實質合法性進行審查依德國基本法第 93條第 1 項第 2 款規定對於聯邦法令或邦法令在形式上或實質上是否符合

基本法或邦法令是否符合其他聯邦法令發生爭議或疑義時聯邦政府

邦政府或聯邦眾議院四分之一議員得聲請聯邦憲法法院作成裁判(sect93 Abs1 Nr2 GG)亦即係由最高之司法審判機關對於法規命令之合法性進

抽象法規範審查(abstrakte Normkotrolle)因此雖然於訂定之過程中為

尊重行政權之專業而較缺乏民眾參與的過程但司法權對於行政權力行

使則進行相對高密度之監督審查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3

195

序(foumlrmliches Verwaltungsverfahren)另一則為第 72 條至第 78 條

之計畫確定程序(Planfeststellungsverfahren) 84其中VwVfG第

63 條以下之正式行政程序即為我國行政程序法第五十四條以下聽

證程序所參考之程序模式 85

正式行政程序與計畫確定程序之所以為特別之程序類型即在

於二者皆須踐行一定之程序亦即聽證程序德國 VwVfG 中聽證

程序之設計重點為以言詞辯論程序取代書面陳述意見但在交互

詰問質詢證人的部分仍與美國法制審判式聽證不同而特別不

同之處在於即使進行聽證程序德國法亦仍不採取聽證紀錄排他

性法則

而計畫確定程序則於我國行政程序法

第一六四條之規定中繼受之

以正式程序為例德國VwVfG第 68 條第 4 項規定正式程序中

言詞辯論的部分應作成紀錄而同法第 69 條第 1 項則規定行政

機關應斟酌行政程序之全部結果作成決定所謂「斟酌行政程序之

全部結果作成決定」並非指行政決定之基礎僅限於言詞辯論中所得

出之結果因此即使於言詞辯論外獲悉之資訊亦得列入考慮並

依自由心證評斷而作成結論 86

84 相關概念之說明參見 KoppRamsauer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sect63 Rn 1

行政機關如認為於言詞辯論外仍

有必要詢問當事人時亦得為之且本項規定亦不要求行政機關須

親自採證(Unmittebarkeit der Beweisaufnahme)只要有足夠證據供

85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97-98 86 StelkensBonkSachs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sect69 Rn 3-4

3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6

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進行判斷即可 87

至於計畫確定程序聽證亦為確保利害關係人及一般民眾於程

序中之聽審權因此利害關係人與及時提出異議之民眾享有於聽證

期日參與討論及說明之權利(sect73 Abs6 VwVfG)於聽證期日中

於聽證機關之協助下開發行為人利害關係人及時提出異議之

民眾提出意見之權限受影響之機關等對於計畫進行言詞面對面

之討論及說明並尋求妥協及共識此亦為計畫確定程序中聽證的

精神之後聽證機關即應就聽證之結果撰寫綜合意見連同未獲

得妥協之爭點轉交確定計畫機關(sect73 Abs9 VwVfG)聽證機關

就聽證程序之結果所為之綜合意見僅供確定計畫機關作成最後裁

決時參酌而確定計畫機關仍應依其專業綜合聽證機關之意見

其他機關之意見民眾之異議甚至鑑定人之意見對於未獲共識

之爭點進行判斷並作成最後之確定計畫裁決

88

三小結

且確定計畫機關

作成決定時其考量並不以聽證程序中所呈現之文件及事實為限

仍應基於職權調查原則對於必要之事實進行調查認定應其專業

對於公益及相關私益進行衡量至於在不要式的程序中依職權調

查原則的精神更無紀錄排他性法則適用的餘地

綜合前述關於美國 APA 成文法的規定及法院實務案例的見

解不難發現行政程序中禁止行政機關與當事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

進行片面接觸的精神重要的前提在於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要

87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69 Rn 6-7 88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74 Rn 7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5

197

求因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唯一得參考者即為聽證之紀錄為確保

聽證程序中所有資料處於所有當事人得以知悉的狀態當行政機關

與特定當事人間進行片面接觸時即須作成紀錄以使參與聽證程

序之當事人得於公開程序中透過交互詰問對於所有證據進行辯論

保障程序之「公平性」換言之並非所有片面接觸皆應予以嚴厲地

非難及指摘而是當程序之公平性在客觀上對於規則之訂定或裁決

之作成造成影響時始禁止片面接觸以下略以簡表說明本文中對

於美國 APA 中關於禁止片面接觸所作的觀察

程序特色

禁止片面接觸

之依據 法院審查

非正式

程序

行政

裁決

寬鬆之

程序要

其 他 個 別 法

令行政機關自

行 訂 定 之 規

則正當法律程

片面接觸客觀上

是否影響行政決

規則

訂定

通知及

評論程

正當法律程序

私人間有財產價

值性優惠的競爭

請求公開紀錄

是否反應所有公

眾的意見是否

給予公眾討論的

機會

正式

程序

審判式聽證

證據紀錄之排他5 USC sect557(d)

片面接觸客觀上

是否影響行政決

3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8

性 定

來源作者整理

由上表可知在美國法制下即使行政程序有違反禁止片面接

觸之規定或法理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

違法或無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

響換言之違反禁止片面接觸之程序瑕疵僅具有相對之效力

至於德國法制綜合其制度之觀察可知在遵循職權調查原則

的前提下即使進行聽證程序最後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仍不受聽

證結果之拘束不適用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因此德國VwVfG中並

無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而與美國法制之思考有間 89然而須注意

者因司法對於行政決定原則上可進行全面合法性之審查僅於行

政機關享有判斷餘地之事項其審查密度受有限制故行政機關與當

事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如有片面接觸之情事司法機關仍得就行政

機關職權調查之行使及其決定之內容是否違反經驗法則及論理法

則進行審查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如有瑕疵或

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關職權之行

使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 90

89 雖然德國 VwVfG 第 21 條規定公務員行使職務有偏頗之虞(Besorgnis der Befangenheit)時應行迴避之規定然此係為確保行政程序進行之「公

正性」而美國法制中禁止片面接觸之功能係為確保當事人間的武器平等

以保障程序之「公平性」因此不同制度發揮不同的規範功能行政程

序之法制並不因有迴避制度之設計即可發揮禁止片面接觸原則的功能

應予辨明

90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7

199

參我國司法實務案例觀察

一籌設安南加油站案

在高雄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二四八二四九二五

號判決中涉及原告(即被上訴人)依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十

六條第二項之規定 91向被告台南市政府(原處分機關即上訴人)

所屬之都市發展局申請核發籌建安南加油站之設站用地可供作加油

站使用證明(下稱土地使用證明)另有同時擬於鄰近土地設置加油

站之第三公司(訴訟中之參加人下稱A公司)由X代理亦向台南

市政府都市發展局申請核發籌建長安加油站設站用地之土地使用證

明A公司於尚未取得土地證明前即向台南市政府建設局提出許

可籌建加油站之申請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對於原告先提出之土

地使用證明申請案以資料不足為由命其補正而對於A公司後提

出之申請則先行核發土地使用證明(函 1)嗣後始核發原告申請之

土地使用證明而原告旋即向台南市政府建設局提出加許可籌建油

站之申請之後台南市政府建設局以A公司已完成許可籌建加油

站申請之補件程序即發函核准A公司籌建加油站之許可(函 2)

最後則依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八條第一項第三款之規定 92

91 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 16 條第 1 項「申請設置經營加油站者除本

規則另有規定外應檢具下列文件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請籌建

之核准helliphellip」同條第 2 項「前項申請設站用地屬都市計畫地區土地

且依有關法令規定須經核准始得供作加油站使用者並應檢附直轄市縣

(市)政府核發設站用地同意作加油站使用之證明文件」

92 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 8 條第 1 項第 3 款「申請於都市計畫地區及非

都市土地甲乙丙種建築用地遊憩用地及特定目的事業用地(加油站)

3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0

同側路段五百公尺內已核發A公司加油站籌建許可為由發函駁回

原告之申請(函 3)

原告不服分別對於前述之函 1函 2 及函 3 向中央主管機關

內政部及經濟部提起訴願請求撤銷原處分但未獲救濟即向高

雄高等行政法院提起課予義務訴訟(行政訴訟法第五條第二項)行

政法院審理本案之相關爭議點除在於法律面向上對於加油站設置

管理規則第八條第一項第三款規定中所稱「先申請」之解釋外在

事實面向上則在於承辦本案之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公務員於審

理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之土地使用證明申請時是否有濫用權力之

違法承辦公務員於受理本件分別由不同公司提出土地使用證明之

申請時曾將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洩漏予被告(原處分機關)之

顧問 Y(同時受 A 公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建設加油站並為 A 公

司代理人 X 之配偶)經法院調查以該承辦公務員違反刑法第三

一八條所定之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台灣高等法院台南

分院九十三年度上易字第十九號刑事判決)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即以

該刑事判決確定之事實為基礎以公務員與當事人有行政程序外接

觸之情事認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另外高雄高

等行政法院另以被告(原處分機關)核發參加人 A 公司之土地使用

證明有恣意優先通過之差別待遇有違平等原則進而不應核發

參加人 A 公司籌建加油站之許可此二行政處分(函 1函 2)皆

設置加油站者其申請基地應符合下列規定helliphellip三同一直轄市縣(市)

內與同一路線系統之道路同側既有或先申請之加油站入口臨街面地界

至少應有五百公尺以上之距離但直轄市縣(市)政府考量車流方向

認為有設站需要者不在此限」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9

201

違法駁回原告申請加油站籌建許可之處分(函 3)亦違法判決

撤銷相關原處分及訴願決定並判命被告應依判決意旨重行依職權

調查應否核准原告之申請本判決經最高行政法院以上訴無理由而

確定維持(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決)

二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原

告向被告台北縣政府(現新北市政府)檢舉某公司違反勞動基準法

有關工時薪資給付等規定並申請調閱卷宗被告經調查後函

復原告相關調查結果並拒絕閱覽卷宗之申請原告向被告再次表

明不服被告亦函覆說明原告對此二函覆不服提起訴願未獲救

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起訴請求撤銷訴願決定命被告應對原告

作成裁罰處分並准予原告閱覽被告與被檢舉公司於行政程序外接

觸所作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在請求閱覽行政程序外接觸所作

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部分原告主張被告所屬勞工局承辦人員

曾與被檢舉公司職員以電話聯繫接觸詢問該公司板橋辦事處之地

址電話未依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作

成書面資料然行政法院認為此項接觸係被告為調查被檢舉公司是

否有原告所申訴之違法情事所必須屬行政程序調查之必要為行

政程序內之接觸如有相關文件亦屬行政決定前準備作業之文件

得拒絕閱覽之申請故原告相關主張無理由此判決見解為最高

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判字第五二六號判決維持而確定

三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三號判決中因公

4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2

平交易委員會(即被告)接獲檢舉對於台北縣(現新北市)金銀

珠寶商業同業公會(即原告)進行調查認定其有違反公平交易法

第十四條第一項聯合行為之禁止規定而裁處罰鍰原告經訴願未

獲救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提起撤銷訴訟本件涉及原告除勸導

會員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販售飾金外另曾於民國九十四年八

月二十五日由立法委員陪同原告理事長前往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

會並請教事業以低於成本之價格銷售商品是否違反公平交易法等

問題由被告之主委接見被告並作成行政程序外接觸紀錄表此

次拜會並未作成結論或有任何會議紀錄原告嗣於同年八月二十九

日發函予全體會員將被告於座談中表示之見解附於檢送函說明

欄內警告業者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出售飾金行政法院最後

認定原處分並無裁量濫用裁量怠惰或其他裁量瑕疵判決原告之

訴無理由確定

四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

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所涉之事

實並非直接與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有關之案件而係財政部台

灣省中區國稅局之公務員(原告)因涉貪瀆罪嫌經刑事訴訟免訴

判決確定後向所屬機關(被告)申請因公涉訟輔助而被否准經

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作成駁回之復審決定而向台中高等行

政法院起訴提起課予義務之訴然原告處理稅務違章檢舉案件未

依規定調查證據更於原告住處(原告配偶經營之髮廊)回答被檢

舉人配偶所提規避課稅及裁罰之方法等問題原處分機關以其違反

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未保守業務機密且迴避詢問避免於辦公處

所外與被檢舉人之關係人有所接觸而申誡乙次據此行政法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1

203

認定被告機關以原告執行職務違背法令為由而否准其涉訟輔助之請

求原處分並無不法

五小結

綜合上述案例觀察對於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仍有

下列疑義有待釐清

(一)禁止程序外接觸人之範圍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為涉及當事人具有財產價值的競爭請求之典型案例原處分機

關承辦公務員直接接觸之對象雖非提出申請之當事人及其代表人

行政法院仍認定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因此本條

第一項規定中所稱「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指為何亦即禁

止程序外接觸所規範之「人之範圍」即有釐清說明之必要

(二)禁止程序外接觸事之範圍

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

三八三六號判決)中點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一個核心的問題

程序外接觸與職權調查之間應如何進行區分何謂法所允許為職

務上所必要之接觸行為何時又屬於法律所禁止之程序外接觸而

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

三號判決)中值得思考的是當事人拜會行政機關之情事是否

屬於應受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範之情形當事人與行政機關進

行的相關討論是否須與本案實體問題有關始屬於行政程序法第

四十七條限制之情形值得深究此外藉由本件事實可進一步

4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4

引導思考程序外接觸與遊說行為之差異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

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並非直接以

公務員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為由而認定其執行職務違法但

突顯出承辦公務員日常社交生活是否亦屬於程序外接觸的問題這

些問題皆可理解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禁止程序外接觸之

「事之範圍」而應深究說明

(三)違反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律效果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行政法院雖認定本件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

但並未以此為撤銷原處分之理由最重要之論證依據仍是以原處分

機關法律解釋之見解及行政處分有違平等原則等違法情事因此

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法律效果亦為應探究之問題

肆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檢視及檢討

一規範內容及法務部函釋見解

(一)立法意旨

行政程序法(下稱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於行政院提出之

法案草案中並無相關規定於立法委員提案版本中始有相關規定

並明言係參考美國法制最後於立法院委員會審查後採行委員提

案版本而於行政程序法中明定之 93

93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7-8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3

205

依本條立法理由之說明可知立法者主要係為「求行政程序之

公平透明避免行政機關受到不當之干擾」而制定本條規範此

外行政機關「不論是基於職務推行必要之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

觸對他方當事人之權益影響甚巨為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

之權益」行政機關於作成決定前片面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

程序外之接觸原則上應予禁止 94

因此我國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者對於本條所應發揮之功能側

重於透過程序之透明公開維持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在無偏頗的疑

慮下進行行政程序此由本條規定列於第一章第七節「資訊公開」

下亦可得知此與美國法制著重於審判式聽證程序之公平給予當

事人平等表示意見之機會以符合該國憲法所蘊含正當法律程序之

精神仍有一定的差異

(二)適用範圍

1 人之範圍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拘束而不得進行程序外接獲之

人為「公務員」依學者見解應為與行政程序之進行有關之公務員

包括依法令於行政程序中執行職務之公務員 95

94 前揭註

依此見解負有不

得為程序外接觸之義務者為行政機關內與待決事項行政程序之進

行有關且依法令執行職務之公務員依體系解釋所謂行政程序

應為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行政機關即應為本法第二條

第二項第三項所稱「代表國家地方自治團體或其他行政主體表

95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49

4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6

示意思從事公共事務具有單獨法定地位之組織」及「於委託範

圍內受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至於公務員之範圍因現行法

律上對於公務員並無統一之定義規定於公務員相關法規中有國

家賠償法第二條第一項刑法第十條第一項最廣義之公務員定義

有公務員服務法第二十四條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6亦有公務人員任

用法最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7本條規定所稱之公務員範圍為何即

有解釋之必要參酌本法基於行政機關之公正性而設置之迴避制度

(本法第三十二三十三條)與本條規定源自於正當法律程序之精

神相同因此在體系歷史及目的解釋的角度上應無二致但同

樣亦面臨本法缺乏公務員定義規範的問題基於正當法律程序之法

理為確保程序之公平與公正保障當事人之權益應採最廣義的

角度認為凡依法令從事公務之人員皆屬之 98如此可避免採公

務人員任用法最狹義定義造成許多公務員公營事業人員行政

機關內之約聘僱人員被排除之情形 99

96 公務員服務法第 24 條「本法於受有俸給之文武職公務員及其他公

營事業機關服務人員均適用之」

及採公務員服務法狹義定

97 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公務人員指各機

關組織法規中除政務人員及民選人員外定有職稱及官等職等之人

員」 98 關於應依本法迴避之公務員的範圍本文贊成學者湯德宗之見解參見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4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亦

採此見解 99 依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3233 條之規定司法人員審計人員主計人

員關務人員外交領事人員警察人員教育人員醫事人員交通事

業人員及公營事業人員等皆不適用該法規定此外須依法享有俸給者

始適用公務員服務法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5

207

義造成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因未依法受有俸給而不

適用之情形至於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及第十七條雖定有公務員之

保密及自行迴避義務其規範目的在於明定公務員應受行政懲處之

情形以維持行政內部之紀律此與本法第三十一三十二及四十

七條係規範正當法律程序內涵之立法目的有間因此在公務員範圍

的解釋上無須為相同處理

本條規定限制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程序外之接

觸依立法理由之說明不論是「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觸」皆屬

限制之列 100因此受限制者為雙向接觸不論主動接觸之發動者為

公務員或當事人一方 101然未瑧明確者為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所指為何立法者於本條中明白不採用「代表人」「代理人」「輔

佐人」「法定代理人」及「利害關係人」等行政法規範或理論上常

見具有明確內涵之概念解釋上應認為係立法者有意排除使用相關

概念使用「代表利益之人」一詞可使受規範者涵蓋的範圍更為

廣泛換言之於程序中不論以自己名義或當事人名義凡宣稱為

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 102

綜合上述分析行政機關內或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

體於受委託範圍內依法令執行職務之人就其執行之承辦案件與

當事人及凡代表其利益之人(宣稱或依相關事實認定)依本法第四

或依相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

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人為行為之人皆可認為係代

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10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01 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0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0

4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8

十七條之規定皆不得為程序外接觸如此解釋涵蓋之人之範圍

雖已廣泛但如行政機關內非承辦人員之其他公務員 103

或其他已

參與或可能參與程序而有決定權之人員(例如各委員會之外聘專家

委員)仍不屬之美國 5 USC sect557(d)之規定範圍及於行政機關

內任何成員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

成員相較之下我國規定仍較狹隘

2 事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二項所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在現今

媒介多元及資訊發達的社會中接觸的方式亦隨之多元不論以任

何方式凡進行討論提供資訊甚至關說或遊說皆屬於接觸之態

樣以遊說行為為例本質上為人民受憲法上保障之請願行為 104

我國為使遊說遵循公開透明之程序防止不當利益輸送另制定

遊說法規範遊說之行為依遊說法第二條第一項遊說之定義 105以及

同法第二條第三項被遊說者之範圍 106

103 前揭註

可知遊說法著重於進行遊說

人民與中央地方首長或政務官員就政策議案進行之接觸受規

104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4(2008) 105 遊說法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遊說指遊說者意圖影響被遊說者或

其所屬機關對於法令政策或議案之形成制定通過變更或廢止而

以口頭或書面方式直接向被遊說者或其指定之人表達意見之行為」 106 遊說法第 2 條第 3 項「本法所稱被遊說者如下一總統副總統

二各級民意代表三直轄市政府縣(市)政府及鄉(鎮市)公所

正副首長四政務人員退職撫卹條例第二條第一項所定之人員」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7

209

範者不包括一般處理公務之公務員亦不及於中央地方首長或政

務官員為執行職務主動與人民進行接觸 107因此受遊說法規範之行

為與行政程序法所規範之範圍不盡相同如於特別情形下發生競合

規範的情形時例如於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中因遊說法採強制登

記及資訊公開制度(遊說法第十三條至第十九條)相關登記資料及

資訊之公開在程序上已符合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所要求之精

神至於關說 108並無其他法律就其程序及公開有特別規定仍屬

應適用本條之行為 109

至於接觸所涉及之內容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

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條立法意旨主要乃在確保

行政機關執行職務之公正性以避免偏頗縱接觸內容係屬程序事

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行政程序外接觸之事

項不分有利或不利於當事人均有本法第四十七條之適用」因此

涉及相關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反之美國

5 USC sect557(d)明文規定限於與待決事件有關之實體內容我國限

制範圍則明顯較寬對公務員產生較多桎梏此為受學者批評之

110

107 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之行為依遊說法第 5 條第 1 款之規定為排除適用

之事項相關問題參見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5 108 關說之意義可參酌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第 2 點之規定「(五)請託

關說指其內容涉及本機關(構)或所屬機關(構)業務具體事項之決定

執行或不執行且因該事項之決定執行或不執行致有違法或不當而影響

特定權利義務之虞」 109 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6 110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4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0

3 程序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定立於本法第一

章總則篇因對於「行政程序」之種類及範圍並無特別規定故舉

凡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作成行政處分締結行政契約訂定法規

命令與行政規則確定行政計畫實施行政指導及處理陳情之程序

皆屬於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行政程序與美國 5 USC sect557(d)

僅適用於進行審判式聽證程序始於指定主持聽證之行政機關等規

定內容相較本條規範之程序類型無所不包亦涵蓋整體程序然

此亦為學者指出宜檢討之處 111

4 得進行接觸之情形

公務員於行政程序中基於職務上必要所為之行為不受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限制於行政程序開始後公務員執行職務

處理待決事項所為之必要行為如受嚴格限制將造成行政機關執行

職務困難反而妨礙行政程序之進行所謂基於職務上必要之行為

如通知當事人或其代理人補提文件陳述意見或出席聽證通知當

事人提供證據資料當事人閱覽卷宗資料等 112

111 前揭註

換言之行政機關

為確定作成行為所涉及之事實關係須進行事實及證據之調查依

職權調查原則行政機關依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不受當事人主張

之拘束(本法第三十六條)因此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

定本係表彰行政程序採取職權調查原則之精神故行政機關承辦

人公務員於職權調查範圍內所為之行為即非應予禁止之程序外接

11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1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9

211

行政程序中行政機關職權調查之目的係為使行政機關了解事

實狀態及公私益狀況成為作成後續行為時之基礎此與行政訴

訟中法院為維護雙方當事人武器平等所為之職權調查並不相同不

可不察 113因此如行政機關非基於了解事實及利益狀態之目的所

為之行為即非屬職權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行政

機關打電話至被檢舉之公司該公司之地位為申請之相對人(本法

第二十條第一款)114

此外如個別法有特別程序規定時即應依該規定之目的解釋

應為之職權調查行為行政程序法中職權調查之規定即應立於補充

地位

為行政程序之當事人且行政機關係為職權

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法院稱此為「行政程序內之接觸」並無限制之

必要見解堪稱正確

115

(三)為程序外接觸之處理

因此在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定時仍須配

合待決事項所應適用之個別法規依規範目的判斷個案中職權調查

行為之必要性

既然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所指之行政程序為本法第二

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為之「行政程

113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 114 行政程序法第 20 條第 1 款「申請之相對人」為申請人請求行政機關

對其作成行政行為之人不可誤認為行政機關本身參見陳敏行政法總

論頁 771自版七版(2011) 115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8

5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2

序外」接觸即為行政機關與個案程序當事人在行政程序法規範之

程序外所為之接觸 116對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解釋如認

為凡行政程序外之接觸既為法所不許公務員本即不得為之是以

應作成紀錄或將書面文件附卷者仍為職權調查所必要之「程序內

行為」117

依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

益之人以書面方式為程序外接觸時應將所有往來書面文件附卷

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如以其他方式為程序外接觸者依同條第三

項之規定並應作成紀錄至於本項並未規定書面紀錄應附卷此

應係立法疏漏解釋上應與同條第二項之規定相同始能達成本條

之立法目的

則此見解不僅未正確認知此制度規範之目的亦有違法

規範之體系解釋更何況如此解釋公務員須將所有依職權調查事

實及證據之行為一一紀錄並予以附卷反而將造成公務員執行職務

之重大困擾因此相關說法應非的論

118

至於附卷之書面文件或紀錄應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因本條

第二項並無「主動」公開之規定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

字第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法第四十七條「亦寓

有保護公務員之目的俾使公務員於行政程序外凡與待決事件有關

之意見交換時皆應將所有往來之書面文件附卷或作成書面紀錄

(同條第二項第三項參照)以間接保護公務員」「行政機關就

11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

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37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117 此為本文發表於研討會時曾被提出之論點 118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3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1

213

待決事件縱有裁量權限亦不得恣意仍應為合義務裁量復有相當

行政救濟程序可資救濟既將接觸資料附卷供其他當事人閱覽即

已達公開之目的如認須主動通知其他當事人不僅衍生通知範圍

及技術上之爭議亦不利待決事件相關程序之迅速進行」「如與本

法第四十五條第一項『主動公開』之用語為比較可推知同法第四

十七條第二項所稱之『公開』者並無主動通知之意」故認為無

須主動公開僅須依申請而公開即可然此見解遭到學者批評認

為如此解釋過於消極本規定為個案資訊唯一主動公開之規定與

政府資訊公開法主動公開之立法目的不同且此解釋將使實體決定

前當事人仍無法知悉有程序外接觸之情形仍會引發行政機關有

偏頗的懷疑與立法意旨不符 119由立法理由觀之本項規定既為

「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之權益」並使其他當事人因文件或紀

錄附卷而有表示意見之機會 120

至於「其他當事人」當然包括申請之相對人(本法第二十條第

一款)至於已知之利害關係人行政機關得通知其參加程序(本法

第二十三條)因可藉由知悉程序外接觸情形而判斷自身利益受影響

之範圍及程序故解釋上亦屬之

如行政機關未主動公開相關資料

實無法發揮立法之功能故相關批評意見應值得贊成

121

(四)違反之法律效果

且依前述行政機關應主動公

開附卷之書面文件及紀錄時即無限制解釋「其他當事人」範圍之

必要

119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153另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2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21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

5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4

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為程序外接觸如已依同條

第二三項之規定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

開後該程序瑕疵即「補正」122

二本文之思考與檢討

但不妨害依相關法令(如公務員

服務法)及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對公務員之行政懲處責任為認定

反之如未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行

政程序即具有無法補正之瑕疵而成為得據以撤銷實體決定之事由

(一)行政法律關係中行政機關義務之規範

現代行政程序法制除以行政行為作為討論之重心外亦逐漸

著重行政法律關係(Verwaltungsrechtsverhaumlltnis)為基於行政法規

就特定事項於二個或二個以上之法律主體所產生之法律關係 123

本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為行政程序外接觸之規定即係對於

公行政明文課予之行政法上程序義務且規範於行政程序法總則部

為行政法上之權利義務關係行政法律關之成立變更或消滅可

依法令規定行政處分行政契約或事實行為並存在於具有行政

法權利能力之主體之間行政法律關係除強調人民於行政法上所享

有之權利及應負擔之義務外同時亦包含公行政主體之權利義務內

容而公行政之義務除由法律明文規定外亦可由行政依法維護

公益之一般義務或由人民之權利或由行政法上債務或補償關係

而得出

122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10-111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123 Maurer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sect8 Rn 16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3

215

分依體系解釋及國內多數見解除特別法有較嚴謹之明文規定外

為行政機關應遵循之最低程度規範 124立法者有意參酌美國APA之

立法例制定本條規定即明文課予行政機關於正當行政程序中應負

之義務我國行政程序法採行德國VwVfG之基本架構援用職權調

查原則之精神但為補強德國法制對於正當法律程序不足之處而

引進美國法制本意甚佳行政機關於個別案件中既負有維護公益

之一般義務並透過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以維護公益及私益如行

政機關於職權調查權限外進行程序外不當接觸而影響公益及私益

之保障時應屬於違背行政機關義務之程序行為即應予規範禁止

由此觀點出發即不宜認定本法第四十七條僅為訓示規定而應更

積極地承認行政機關依法負有一定之程序義務 125

(二)歷史解釋與目的解釋之思考

1 由立法理由中探知之規範目的

本法第四十七條所欲發揮之功能參酌立法理由之說明包括

防止行政機關偏頗及保障當事人權益 126

124 蔡茂寅等前揭註

因此一方面強調行政機

2頁 19-20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

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 554-557五南出版社(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 19-20(1999)少數見解認為此說無說服力並無標準足以認定行政程序法屬

「最低程度之程序保障」參見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

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

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28(2007) 125 本文就此所持之論點與審查委員之見解容或有間特此說明 126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5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6

關之公正性另一方面又強調當事人間權益之公平性因特別強調

保障當事人權益則反應出大陸法系中基本權程序保障功能之思

維此外亦希望藉此對於盛行於行政機關實務上「關說」之情形

進行規範以使關說之行為透明化 127

行政程序法中一個條文如由立法意旨觀之可同時達到程序

之公正性公平性及公開性的功能應可推知立法者對於法制設計

本質認識有不清之處因此何者始為法制本質上應遵循的精神

實應仔細思考否則將出現規範主軸不清規範範圍不明之謬誤

對於此點實不宜一概以我國法制與美國法規範不同

如此資訊之公開性亦為本

條所欲發揮之功能

128

2 由法制之規範功能為解釋

而為不同

的解釋以自圓其說

美國透過司法機關所為之判決強調 5 USC sect557(d)之規範目

的在於保障當事人間之公平性使審判式聽證程序中對於片面接

觸情事不知情之其他當事人得以有機關獲悉相關情事並表示自

己的意見姑且不論維護程序公平性為本體或係保障當事人程序之

工具 129

127 葉俊榮前揭註

禁止片面接觸之本旨仍在於維護正當法律程序中各當事人

間武器平等的精神強調的是正當法律程序中「公平」的面向此

116頁 137 128 參見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一)之說明 129 此涉及美國法上對於正當法律程序本質之討論關於工具說及本體說之

見解參見蔡穎瑩前揭註 15頁 19-24本文於此不予深論但相關討

論亦反應出即便在美國法制中程序規範是否具有獨立性或僅係發揮輔助

實體決定之功能並非有一致見解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5

217

外美國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拘束審判式聽證程序中行政機關之行

為而不適用其他程序中作成決定者原因在於該程序中採用證據

紀錄排他性行政機關僅得依紀錄資料作成決定藉此使當事人皆

得以對於紀錄中之證據及其他資訊進行攻擊防禦始產生禁止片面

接觸之法制設計

我國對於權利保障與行政程序之關聯受德國法制及其理論之

影響強調行政程序對於實體基本權保障之重要性 130

(三)規範範圍之釐清

解釋上正

當行政程序有助於行政機關作成正確決定以避免人民之權益受到

不法之侵害因此保障當事人於程序中武器平等之公平性應有助

於發揮此行政程之基本功能我國繼受美國法制於行政程序法中

增設德國法上所無之禁止程序外接觸的規定在規範功能上即應為

摘取該法制特別之規範功能以強化我國行政程序法制因此本

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在解釋上仍應強調側重於正當法律程序中之

「公平性」保障當事人間進行攻擊防禦時之武器平等藉以保障其

實體權利否則錯誤認知本條之規範功能即易掉入行政繁瑣的

工作泥沼中亦即不論於何種程序中公務員執行職務進行調查

皆作成紀錄或將所有書面附卷以求自保而使本條成為促進行

政彈性及效率之障礙是故為使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能夠發揮

一定之規範功能在解釋上即應為一定之調整及限縮

1 適用的程序類型宜限制

130 例如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於政治庇護案中即明白指出行政程序有助保障

實體之基本權利BVerfGE 56 216 (236ff)

5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8

本法第四十七條列於行政程序法總則導致不論最後行政行為

的態樣為何皆適用之本條規定如此結果與本條立法精神大相逕

庭實有限縮之必要否則亦與效率的要求不符 131以行政指導及

陳情為例本質上為非正式行政行為未發生實質法律效果並無

須適用禁止片面接觸以維護當事人間武器平等之必要而行政規

則為行政機關內部規範欠缺直接對外拘束人民權利義務之法律

效果亦無適用之必要至於法規命令本質上為「一般性政策的

制定」本即應廣納各方意見實不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 132而重點實為各方在訂定規範的過程中有對等的討論對話機

會因此本質上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以保障當事人間公平的行

為為行政處分及行政契約此二大行政行為態樣 133

至於在作成行政處分及締結行政契約之程序中對照美國及德

國法制尚須進一步檢視我國聽證程序之設計

134

131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11(2001)

我國關於程序類

型的設計類似於德國法制而非美國法制本法雖有要式聽證程

序之設計亦規定聽證須作成紀錄(本法第六十四條第一項)然除

132 湯德宗前揭註 122頁 109 133 計畫確定裁決性質上亦為行政處分且涉及多元利益的調和如日後我

國確實執行確定計畫之程序自應適用本法第 47 條之規範 134 本法並未就締結行政契約應進行聽證之規定然如舉行聽證可使其他利

害關係人有參與程序之機會且如作成行政處分依法應舉行聽證但締結

替代該行政處分之行政契約卻無須聽證可能使行政契約成為規避聽證的

工具參見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

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

集頁 282元照出版社(2002)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7

219

法規有明文規定外聽證紀錄為行政機關作成行政處分時應斟酌之

文件(本法第一八條第一項)並非唯一具有排他性之資料遵循

職權調查原則之法理而與德國法制相近因此如欲保留本法第四

十七條之規定並貫徹前述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理精神本文建議

於修法增訂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效力的前提下建議限縮本法第

四十七條規定而僅適用於特別程序中即正式聽證程序及計畫確定

程序此處所持限縮本法第四十七條程序態樣適用範圍之見解主

要論證依據為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與當事人間公平性的關聯此為

德國法制所無行政程序法立法之際我國繼受美國法時亦未配合

建立相關觀念也因此導致現行規定過度擴張禁止程序外接觸之範

圍造成法理邏輯混亂亦可能成為行政機關及公務員之掣肘因

此本文此處之見解亦僅建議係回歸法理一致性而提出之修正意見

而已

2 人的範圍宜擴大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所規制之人一方為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

一方為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達前述立法目的使所有相關

資料皆呈現當事人面前理論上本條宜儘量包括所有可能建立接觸

之管道因此受規範之人的範圍宜擴大因此在解釋代表當事人利

益之人時不應侷限凡宣稱為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或依相

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

人為行為之人皆應屬之不限於代表人代理人或輔佐人等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涉及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分別提出之設籌加油站申請且

二者之申請具有排他的競爭性如依美國法制屬於涉及「有財產

5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0

價值性優惠的競爭請求」之事件特別應注意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承辦公務員有洩漏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予被告機關之顧問 Y

的情形而被判刑確定於參加人 A 公司之申請事件中名義上之

申請人為該顧問 Y 之配偶 X於論斷是否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

一項之規定時即涉及參加人 A 公司被告顧問 YY 之配偶 X 彼

此間的利益關係在 X 提出之申請案所進行之行政程序中實際上

之申請人仍為 A 公司原處分機關未明察 X 是否係以代理人身分提

出申請命其提出委任書處理有可議之處而承辦公務員雖係與

被告顧問 Y 接觸以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由此情形亦

可判定承辦公務員既已受理 X 作為 A 公司代理人所提出之申請

案且 Y 一方面為該申請案中代理人 X 之配偶且同時亦受 A 公

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興建加油站依相關事證可認定 X 係為 A 公

司之利益為行為與其配偶及 A 公司間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

故可認為承辦公務員係主動接觸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於 X 代理 A

公司提出申請之程序中有為程序外接觸之情形本案原審判決及最

高法院判決中僅援引刑事判決所確定之事實直接認為承辦公務

員於處理原告申請之案件中認定與X所為之接觸係屬於違反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情形不僅未就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

件進行涵攝說明未仔細辨明不同程序間之當事人及代表其利益人

的關係雖結論並無錯誤但推論仍未臻嚴謹明確

然而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是否只限於承辦公務員我國法的

解釋與美國法明文規定不同美國法明文規定機關內所有成員或其

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皆不得進行

片面接觸不限作成決定之人員如此始可歸避承辦人員透過機關

內其他人進行接觸卻不受規範的可能我國規範之範圍過於狹隘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9

221

此亦為建議宜修正之處

3 事的範圍宜限縮

如前所述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九六二

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時「縱接觸內容係屬

程序事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因此涉及相關

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此與美國法之規定不

同然誠如前述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中 135法官以「麵包與奶油」的關係來形容行政機

關與公眾間非正式之接觸互動表示公務員實不可能脫離公眾生活

而獨立存在且在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中 136法官亦以人情事理的角度看待

公務員的社交生活因此行政機關與公眾之接觸只要在不影響司

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並無全面禁止之必要只

有對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問題進行程序外接觸可能引起當事人公平

防禦的疑慮始有限制之必要前述法務部之見解不僅誤認禁止

程序外接觸之立法目的過於側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忽視當事人

間的公平性且理想性地過度限制程序外接觸之事項忽略人情事

理應不可採因此建議修改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規定明文

限定於就待決事項之實體問題為接觸時始有限制之必要 137

於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

字第五三號判決)中當事人曾由立法委員陪同前往原處分機關

135 567 F 2d 9 (DC Cir 1977) 13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137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6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2

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會討論法律解釋問題因原處分機關依本法

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作成紀錄附卷故無違法情事可言然嚴

格說來本案當事人拜會原處分機關時討論法律解釋問題並非違

法禁止之關說行為亦不屬於遊說法所定應強制登記之行為且如

未涉及個別具體案件之實體問題而限於法律解釋之請益則本質上

亦不應屬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情形本無須受限制當

然為免爭議及為求自保行政機關得製作相關紀錄但仍應與本法

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無涉

至於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

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公務員受理違反贈與稅法之稅務違章案件

於妻子經營的髮廊中遇見被檢舉人之妻子詢問被檢舉人所涉及之逃

漏稅事件公務員告知若主張被檢舉人無贈與情事應出具有關書

面資料以為證明最後並認定被檢舉人無逃漏稅情事而擬簽結該檢

舉案本案中被檢舉人既為稅務違章事件中之當事人其妻在客

觀上可認為代表其利益之人公務員應不得與其於程序外就逃漏稅

事件之實體問題為接觸公務員於自家經營的髮廊面對被檢舉人之

妻子提出相關詢問而為答覆時與前述案例不同之處在於公務員

並非僅就抽象法規範的解釋進行回答而已就承辦之被檢舉案件具

體內容之認定可能性進行回答應已涉及實體問題公務員與被檢

舉人之妻子所為之接觸已超越公務員社交生活之對話範圍已屬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外接觸實應依本法第四十七

條第二項第三項之規定作成書面紀錄並予以附卷及公開

(四)重視違反之法律效果

行政機關公務員所為之行政程序外之接觸行為姑不論可能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1

223

生公務員懲處之法律效果但就行政程序之法制而言可經由依本

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規定作成紀錄將書面文件附卷並

主動公開而將此瑕疵予以補正未損及當事人程序中武器平等之

公平性然未經補正之瑕疵即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而未踐

行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所要求之行為者依美國法制之

觀點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違法或無

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響即使

採職權調查原則之德國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

如有瑕疵或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

關之行為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二國法制對於程序瑕

疵之法律效果實有異曲同工之處 138

反觀我國對於公務員所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行政機關之處

置較強調對於公務員之行政懲處

139

138 關於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參見本文貳三之論述

而未仔細審酌其行為是否該當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件是否已依同條第二項第三項規

定為補正之行為亦未審酌未補正者此程序瑕疵對於實體決定影響

之程度而法院於爭訟案件中主要仍審酌實體決定之違法性而

未深入論證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對於實

體決定之影響及重要性我國法院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論證之深度

及密度依本文前述觀察與美國司法實務相較實仍有相當大之

差距因此行政機關及法院宜強化對於本條規定之認識及解釋

139 經查詢公務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之保障案件決定書查詢系統(httpwwwcsptcgovtwptcindexasp)以公務員違反公務員服務法第 4 條保密義

務而作成之復審或再申訴決定至民國 100 年止即計有 14 筆決定書

6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4

而對於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合法性進行審查時更須體認程序外接

觸之程序瑕疵與實體決定間之關聯性並進行深入說理論證如此

始可提升本條規定之重要性並落實禁止程序外接觸而確保當事人

程序權益之法理精神

伍結語重新檢視聽證法制之契機

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繼受美國法制並將其融合至以德國法

制為主軸的行政程序法時未深入探究美國正當法律程序之精神

APA 中程序類型之特性即於行政程序法中強行置入禁止片面接觸

之規定本文以相當篇幅介紹美國 5 USC sect557(d)禁止片面接觸之

法理及實務案例並與德國法制進行比較目的即在於突顯現行規

定法理混淆及制度設計缺乏一貫性的缺失此外台北高等行法院

九十四年度訴字第七五二號判決及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五年度判字第

一二三九號判決此一具有高度重要性及爭議性的案件中(高速公路

電子收費系統案或稱為 ETC 案)中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重

要性未受重視益發突顯我國實務界對於此制度之認識有限因此

本文嘗試以回歸法制本旨的角度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禁止程序外

接觸之規定重新檢視其立法目的並對於本條之適用範圍提出檢

討修正之意見

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德國

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備受爭

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聽證程序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3

225

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到重視在

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際如能重新

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程序之法制得以

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化」有所助益

6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6

參考文獻

書籍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

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

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5

227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期刊文獻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 8-21(1999)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3-120

(2008)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

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

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1-33(2007)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2-17(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

頁 18-33(1999)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12 TEX TECH

ADMIN L J 223-279 (2011)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6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8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專書論文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

頁 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

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

壽論文集」頁 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

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

總論篇頁 112-168三民書局(1998)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49元照出版

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

行政程序法論頁 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51-83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7

229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67-209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 25-155元照出版社

三版(200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

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6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0

摘要

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公務員與當事人為行

政程序外接觸的規定係仿自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而本

條自行政程序法施行至今逾十年以來並非行政法學界及司法實

務界重視及討論的重點然而本條規定卻為行政機關在具體程序

中重視之規範甚至可能導致行政機關承辦人員在具體情形中無

所適所或形成困擾因此本文先就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關於禁止

片面接觸之規範針對成文法規定及司法實務案例進行說明及觀

察以掌握美國相關法制之精神及本旨此外亦介紹德國法制之

精神並就我國司法實務涉及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案例進行

觀察探究我國對於本條精神之運用是否仍有待釐清之處在回

歸法制本旨之深入研究後即不難發現此程序機制之基本功能

在於確保正式的聽證程序中當事人間攻防之程序公平性並非著

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總則部

分而非強調聽證程序公正性之維持在體例安排上即與制度之

本質混淆亦容易導致實務見解不明確而產生許多疑義

面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

德國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

備受爭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

聽證程序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

到重視在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

際如能重新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9

231

程序之法制得以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

化」有所助益

7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2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 Review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n the American and German Legal Systems

Ling-Ching Fu

Abstract

sect47 APA of Taiwan stipulates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and follows the regulations in the APA of the USA

Since the APA in Taiwan came into effect in 2001 this regulation

hasnrsquot stayed in the center of the legal researches and practice in

Taiwan Howeve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public officials in

concrete case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eaning and the nature of this

regulation the similar regulations an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he

USA are first examined in this article Meanwhile the German legal

system regarding this problem is also introduce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aiwan will be also intensive observed The application

possibility of sect47 APA of Taiwan as well as the viewpoints in the

practice will be acquainted At last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protects the fairness

between the concerned parties in the formal hearing procedures but

not the neutrality of the responsible authority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1

233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nature of this legal institution has

not been correctly understood in Taiwan It leads to the result that

the APA of Taiwan should be further reformed An amendment of the

APA of Taiwan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Keywords ex parte communication due process hearing trial-type

hearing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 formal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8-21(1999)
  •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113-120(2008)
  •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1-33(2007)
  •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2-17(2001)
  •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18-33(1999)
  •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112-168三民書局(1998)
  •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4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51-83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67-20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25-155元照出版社三版(2006)
  •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 摘要
    • Abstract
Page 19: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由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 …cycu.lawbank.com.tw/Download/30/01300005.pdf接觸或禁止片面接觸為核心議題之研究論著。即使在司法實務上,也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19

181

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如接受造成或故意促

成本項禁止之接觸者應將下列資料列入程序中之公開紀錄

(i)所有書面往來資料

(ii)記載所有口頭往來要旨之備忘錄

(iii)針對(i)及(ii)之情形所有書面答覆和記載所有口

頭答覆要旨之備忘錄

(D)因當事人故意造成或促成接觸後而違反本項相關規定

者為與公平性及事件所涉及成文法之立法目的一致機關

行政法官或其他主持聽證之成員得要求該當事人說明其主張

或利益不應於作成決定時被廢棄駁回或忽視之理由或其他

因違反而造成之不利益影響

(E)本項禁止規定於開始指定舉行聽證之機關時起適用且

不得晚於就待決事件為聽證通知後但可歸責進行接觸之人知

悉將為聽證通知者本項之禁止規定自其知悉時開始適用

(2)本項規定不得構成對國會隱瞞資訊之依據

此外須注意者5 USC sect557 共計有(a)至(d)四項規定

而 5 USC sect557(a)則明白規定本條適用於依 5 USC sect556 舉行之

聽證復依 5 USC sect556(a)之規定5 USC sect556 適用於依 5 USC

sect553 規則訂定及 5 USC sect554 裁決舉行之聽證程序由此可知5

USC sect557(d)關於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僅適用於行政裁決及規則

訂定時舉行聽證之正式程序

3 正式程序與禁止片面接觸

2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2

(1)審判式之聽證

APA規範的正式程序係指依成文法之規定程序之進行須遵

守一定的要求特別是須由行政機關舉行聽證程序後並依紀錄之

資料(on the record)作成決定 42

當聯邦行政機關為行政裁決時如依成文法之規定須依紀錄

之資料始得作成決定者除有 5 USC sect554(a)所列之法定排除事

項外

因此聽證程序之進行為正式程

序的重要核心須遵守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相關程序規定

43即應依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規定進行聽證程序在聽

證程序中當事人得提出證據及反證進行交互詰問質詢證人

而主持聽證程序者得為行政機關組成機關成員之一人或數人

或依 31 USC sect3105 之規定所任命之行政法官一人或數人 44實

務上基於職能分工之考量 45多由專任中立之行政法官

(administrative law judge ALJ)為之 46

42 5 USC sect553(c) sect554(a)

以避免機關首長或機關

成員的公正性受到質疑行政法官由行政機關任命具有專業之

技術經驗及知識且不受行政機關之指揮更不得行使與其職

43 5 USC sect554(a)規定無須進行聽證之情形如嗣後須受司法審判並

於法院更新審理事實之事項行政法官外(31 USC sect3105)其他行政官

員之選用及任期完全基於檢查試驗或選舉而作成決定之事項與軍事

外交事務有關之行為行政機關作為法院代理人之事件核發勞工代表之

證明 44 5 USC sect556(b) 45 關於職能分工之說明參見前揭註 39 46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1 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17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1

183

務或責任牴觸之事務 47因此聽證程序之設計就主導程序者的中

立性及程序進行之嚴謹性而言已類似於法院中所進行的司法審

判程序故正式裁決程序中所進行之聽證亦稱之為審判式聽證

(trial-type hearing)48或準司法聽證(quasi-judicial hearing)49

與非正式裁決程序中所進行之程序不同 50

至於規則訂定之行為行政機關於進行通知及評論程序後是

否須進行 5 USC sect556 sect557 規定之審判式聽證程序APA中則無

明確規範僅於 5 USC sect553(c)規定如成文法規定須舉行聽證時

始適用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規定然而訂定規則時所牽涉的人數

眾多利益關係複雜如須一一進行提出證據交互詰問質詢證

人等程序不僅曠日費時實際上亦有執行困難最後可能導致行

政機關放棄訂定規則因此考量行政之彈性及效率在美國最高法

院的判決中對於 5 USC sect553(c)所謂「成文法規定」之解釋即相

當陜隘必須成文法明白規定適用或參考準用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規定須於機關舉行聽證後並依紀錄之資料始得訂定規則時

47 31 USC sect3105 48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79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31 49 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164亦因此行政機關於經正式聽證程序後

作成行政裁決已類似司法權對於主張不同利益之當事人間之事務作出判

斷決定故其權限之行使已具有準司法權之作用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65163 50 二者主要的差別在於行政機關作成最後裁決決定時是否須依書面紀

錄作成在非正式程序中僅須給予當事人以書面或口頭陳述意見的機會

即可不一定須以二造兼聽的方式作成書面紀錄參見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164

2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4

始應進行正式之審判式聽證程序 51

(2)聽證紀錄之排他性

否則通知及評論之規則訂定

程序即已滿足規則訂定所須符合的正當程序要求

審判式聽證程序的特色即在於行政法官主持程序進行使當

事人提出證據進行交互詰問並可質詢證人並對於程序的進行

作成紀錄最後行政機關僅得依據紀錄作成決定因此行政法官

有二項主要任務 52主持聽證提出初步決定(initial decision)或

建議性決定(recommended decision)53

51 United States v Allegheny-Ledlum Steel Corp 406 US 742 (1972) United States v Florida East Coast Railroad Co 410 US 224 (1973)

在行政法官主持下的聽證

程序即如同聯邦法院中進行的審判程序所有證據包括證人證

詞證物與事件相關之全部文書及請求文件皆於行政法官面前

提出並作成紀錄且此為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參考之唯一紀錄(the

52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2 53 依 5 USC sect557(b)之規定行政法官作成之決定分為二種初步決定及

建議性決定行政法官依聽證紀錄作成之決定為初步決定如當事人不

於一定期間內向行政機關提出異議或行政機關未主動復查無須進行其他

程序該初步決定即自動成為行政機關所為之終局決定然經異議或復查

後行政機關即不受初步決定之拘束可重新依聽證紀錄案件事實等問

題為審查並作成裁決不受行政法官初步決定之影響此外當作成決

定之行政機關未自行受理證據之審理時行政法官於特定案件中原則上

應作成具有諮詢性質之建議性決定僅於行政機關自願接受時始發生對外

之效力See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4 然而行政法官提出之決

定是初步決定或建議性決定仍取決於行政機關之意思See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3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3

185

exclusive record54)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須完全依照聽證程序中

作成之證據紀錄此亦稱為「紀錄之排他性」(the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55如此可使參與聽證程序之當事人得以獲悉所有對其不利

之證據並於公開程序中透過交互詰問對於證據進行辯論如果行

政機關可以自由考量紀錄以外之事實及證據而作成決定而未給當

事人回應之機會將嚴重影響當事人間之武器平等及聽證之公平性

(fairness)然而在另一方面培養民眾對於行政機關決定之信心

給予行政機關獲悉重要資訊的機會鼓勵受管制者及受影響之人民

與行政機關合作也是在了解程序中片面接觸的界限時不可忽略的

因素 56

(3)禁止片面接觸之基本精神

美國APA即為綜合考量各項因素後就聽證時產生紀錄

外證據的情形而有禁止片面接觸之明文規範

聽證時最可能出現紀錄以外證據的情形即為作成決定之行政

官員於聽證程序外與有利害關係之當事人一方有所接觸且未作

成紀錄5 USC sect551(14)關於片面接觸之定義特別強調係非當事

人知情亦無從由紀錄知悉之接觸而依 5 USC sect557(d)(1)之規

定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與任何利害關係人皆不得進行非其他利害

關係知情亦無從由紀錄知悉之接觸以落實聽證紀錄排他性的要

求本條規定僅適用於正式聽證程序中並不論行政機關係為行政

裁決或規則訂定之程序然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並不適用於正式

54 5 USC sect556(e) 55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6 56 STEPHEN G BREYER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584 (2006)

2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6

聽證開始前的行政調查階段 57

禁止片面接觸之事務範圍限於與待決事項有關之實體內容

因此與行政法官進行一般社交活動並不違反此規定

亦不適用於非正式程序

58受禁止片

面接觸拘束之人除當事人外尚包括對於決定有利害關係之人

(interested person)59

此外不僅行政機關外之人(person)受到拘束

例如聯邦環境保護局對於特定業者是否違

反空氣清淨法(Clean Air Act)作成決定時即得禁止與該決定有利

害關係之特定環境保護團體或代表石油產業的特定貿易團體與行

政法官或環境異議委員會(Environmental Appeal Board EAB)進行

片面接觸因此所謂利害關係並非限於法律上利害關係及於有

事實上利害關係之人即因行政機關之決定而可能受影響之人

60行政機關

內之人員亦不得主動與機關外之人民接觸學者稱此為「雙向」

禁止片面接觸 61至於聽證程序中開始受禁止片面接觸拘束之時

點為負責進行聽證之行政機關被指定時且最晚不得逾對當事人

及利害關係人為聽證之通知時此外對於片面接觸具有可歸責性

之人一旦知悉將為聽證通知時自知悉時起即不得再為片面接觸 62

(4)片面接觸之程序瑕疵及其影響

57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80 58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5 59 Id at 95 60 依 5 USC sect551(2)之定義規定所謂人(person)係指機關以外之自然

人合夥公司協會或其他公私組織 61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5 USC sect557(d)(1)(A)(B) 62 5 USC sect557(d)(1)(E)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5

187

在並非所有當事人皆受到通知的情形下行政機關與他人有接

觸時行政機關負有作成紀錄之義務行政機關內與當事人進行接

觸之人須將所有往來資料以書面方式列入紀錄中 63換言之此

時首要之務即為作成紀錄此外並通知所有當事人相關情事使

其得於行政機關作成決定前就片面接觸的相關情形表示意見以

彌補聽證公平性受影響的可能而在極少數的情形下如係由當事

人一方明知且故意就實體內容與行政機關為片面接觸時為維護公

平性及事件所涉及成文法之立法目的主持聽證之人如行政法官

得命當事人說明其請求不得被拒絕或其利益不得被忽視之原因 64

至於該行政決定是否有效仍留待司法機關之裁判 65

此外違反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時並不因行政機關將片面接

觸之情事附卷於聽證紀錄中該程序瑕疵即自動被治癒(補正)司

法機關仍應就該瑕疵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是否造成實體上的影響進

行判斷而裁判是否維持行政機關之決定例如於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

66

63 5 USC sect557(d)(1)(C)

中因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anization(PATCO)於一九

八一年帶領一空運航管員工會之成員違法罷工聯邦勞工關係局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 FLRA)即依相關法律規定撤銷

PATCO之證明PATCO對此提起司法救濟本案係聯邦勞工關係局

就特定事件所為之行政裁決法院審理本案時發現有二個片面接

觸的情形其一為運輸部秘書曾於一九八一年八月十三日致電聯邦

64 5 USC sect557(d)(1)(D) 65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8 6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2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8

勞工關係局之二名官員另一則為知名勞工領袖曾與聯邦勞工關係

局一名官員於晚餐時討論PATCO案其中運輸部秘書於電話中表

示某些新聞報導與事實不符當前並無解決罷工的有效方式致電

的目的並非就是否撤銷PATCO證明進行實質討論而是希望聯邦勞

工關係局加速處理本案法院認為該運輸部秘書無疑地為 5 USC

sect557(d)所稱之利害關係人致電聯邦勞工關係局之二名官員如係

就PATCO之裁決進行實體內容的討論當然為應禁止之片面接觸

然而該秘書僅就解決爭議之可能性表示個人意見及宜迅速作成決定

之期待雖然已明確地避免討論實體內容但仍不失為嘗試影響行

政機關的決定法院認為無須認定此片面接觸是否違法因為即使

違法該秘書僅關心應迅速作成決定不會影響決定之內容至於

勞工領袖與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之接觸因二人彼此私下為朋友

法院對於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接受晚餐邀約並未予以非難畢竟法

官也會有鄰居朋友及熟識之人有工作及社會上之關係此亦為

其生活中之一部分 67

67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然而該勞工領袖因贊成PATCO的立場而亟

欲直接與該官員溝通法院即予以嚴正指責並認為任何人於正式

公開之程序外就尚未作成決定之事項企圖影響有裁決權限官員的

意見為絕對無法接受的行為二人晚餐時多數的談話內容與

PATCO案無關當勞工領袖將話鋒轉至PATCO案時該官員並未制

止然而法院認定二人間的談話並未涉及任何威脅或承諾該官

員於談話中亦未表明其決定意向因此二人間的討論並未影響最後

的決定且因行政機關之決定係不利於PATCO無人因為此不當接

觸而獲益因此法院認為雖然勞工領袖與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間

56 at 589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7

189

之接觸違法但未影響聯邦勞工關係局之決定故最後仍維持聯邦

勞工關係局之原決定

因此如法院認為有合理的可能性可認定片面接觸已影響行政

機關之決定時即得推翻行政機關之決定 68

反之如行政機關之

決定並未受到片面接觸之影響時法院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即予以

尊重

4 非正式程序與禁止片面接觸

(1)非正式之行政裁決

依美國APA之明文規定僅 5 USC sect555 適用於非正式程序

換言之5 USC sect557(d)關於禁止片面接觸的規定並不適用於非正

式程序在非正式之裁決程序中通常個案中應適用之個別成文法

即已規範應遵守之特定程序此外行政機關亦可自行訂定更嚴謹

的程序規定作為非正式裁決程序中應遵守之規則而此類之程序

規定往往已與正式裁決程序之要求相當 69

68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因此非正式的行政裁

決程序中關於禁止片面接觸之要求雖然並非源自於APA而是依

32 at 96 69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103 成文法中規定非正式裁決應遵守

之程序規定者例如水清淨法(Clean Water Act)關於以非正式裁決程序

作成之裁罰決定要求須通知當事人並給予其表示意見及提出證據之合

理機會42 USC sect1319(g)(2)(A) 由行政機關自行訂定之程序規定例如

美國聯邦環境保護局對於執行水清淨法之裁罰程序即訂定大量之程序規

定40 CFR Part 22

2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0

個別法令或行政機關自行訂定之規定但往往亦與APA所規範之正

式程序的要求相當

即使於行政機關並無任何成文法之程序規定可玆遵循時仍須

回歸正當法律程序的基本精神如行政機關由他人處獲得對當事人

不利之資訊卻未給予當事人對此表示意見之機會時即與正當法

律程序之精神不符然客觀上可知一般有理性之人並不可能因片面

接觸而影響其決定時此程序瑕疵便無法導出須撤銷行政裁決的結

(2)非正式之規則訂定

非正式之規則訂定程序本質上既為立法行為即使僅須進行

通知及評論之程序行政機關仍須考量不同之因素及多元的利益關

係尤其當行政機關訂定之規則涉及私人間「有財產價值性優惠的

競爭請求」(competing claim to a valuable privilege70)時行政機關

之決定已類似於傳統的裁決行為於通知及評論的程序中往往可

能引發外界對於受管制的企業或利益分配者利用程序外接觸不當影

響行政機關的疑慮因而導致在非正式規則訂定程序中「書面聽證」

(paper hearing71)紀錄中亦會呈現片面接觸之紀錄以使其他當

事人得以表示意見 72

70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此外在現實的考量上行政機關並不樂見

片面接觸的情形發生以避免社會上產生行政機關貪腐的印象更

32 at 195 71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56 at 591 72 國內學者認為在非正式程序中僅涉及「有價特惠」(valuable privilege)之分配時始例外適用禁止片面接觸原則所指即為此意參見湯德宗

前揭註 3頁 19湯德宗前揭註 25頁 314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9

191

可能影響日後法院裁判時的態度而且一旦訂定之規則須受到司法

審查行政機關於司法程序中進行辯護時須主張規定之訂定已考

量公眾所提出的資料及意見且公眾的意見皆已呈現於公開的紀錄

中並未參考紀錄外之資訊因此實際上行政機關內部對於訂定

規則的作業規範中皆有禁止或限制片面接觸的規定 73

至於法院判決亦要求行政機關於通知公眾後即不得與利害

關係人進行片面接觸如於著名之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

74

73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195

中聯邦通訊委員會欲訂定規則

限制有線電視業者得播出之節目通知民眾得對於規則草案提出評

論意見之期間並於一九七四年十月二十五日提供不同的業者及利

益團體進行口頭說明意見的機會其中有線電視業者反對該訂定該

規則認為草擬之規則將使付費電視業者難以播送特定受歡迎的運

動節目或劇情電影而傳統電視業者及委員會本身則贊成規則之訂

定認為付費電視可能吸取免費電台的觀眾造成受歡迎節目無法

繼續在免費電台中播放的情形法院於調查過程中發現許多利益

團體或個人曾與聯邦通訊委員會之委員或委員會中之人員進行片面

接觸就規則之內容進行實體討論因此法院主動要求委員會提出

曾進行之片面接觸的清單及詳細經過而依提出之資料顯示一九

七四年十月二十五日後委員會本應就已收集之各界意見進行討論

以決定應發布規則之內容但至一九七五年三月十日間委員會之

委員仍與利害關係人會面 18 次與有線電台之利益團體會面 9 次

與動畫及運動利益團體會面 5 次法院雖承認行政機關與公眾之

74 567 F 2d 9 (DC Cir 1977)

3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2

非正式接觸如同「麵包與奶油 75

於上述案例中可知法院之所以推翻行政機關行為效力的立論

基礎在於行政機關所為之片面接觸並未充分於紀錄中公開以使

各界知悉各方利益團體之立場並進而表示意見致使行政機關最

後作成之行為有明顯重大的瑕疵此與正式程序中實體決定是否

因片面接觸之情形而受影響判斷上並無二致

」在行政事務上是不可避免的

只要在不影響司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都是適當

的本案中法院並非僅以正當法律程序的觀點進行審查而是更

進一步說明本案委員會作成的公開紀錄未反應出利益團體代表的

意見這些意見亦未公開使各界得以進行討論而這些可能進行的

討論又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內容具有重要性因此委員會與相關利

益團體所進行之片面接觸並非僅止於不適當(inadequacy)而已

法院認定聯邦通訊委員會對於有線電視業者訂定之規則應為無效

76

二對於德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觀察

(一)德國法制中無規則訂定程序

相較與前述美國 APA 將程序分為行政裁決及規則訂定之程

序德國 VwVfG 中並未就行政機關訂定規則之行為亦即就行政

機關基於法律授權而訂定法規命令(Rechtsverordnung)之行為有

一般性之規範反之是在更高位階之基本法(Grundgesetz GG)

中對於法規命令之訂定予以規範

75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56 at 594 76 至於美國法制中的規則訂定程序與我國法規命令之訂定程序是否相

當以及受司法審查之範圍是否相同並非本文此處討論之重點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1

193

依德國基本法第 80 條第 1 項之規定聯邦政府聯邦內閣首長

或邦政府皆得依據法律之授權發布法規命令其授權之內容目

的及範圍應以法律明確規定法規命令中須明列其授權之法律依

據此外如依法律之規定得為再授權者須以法規命令為再授權

之規定至於法規命令訂定之程序本條第 2 項列有應得聯邦參議

院(Bundesrat)同意之事項第 82 條則規定法規命令應由發布之

機關簽署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應公告於聯邦公報且應明定生效

日期 77除此之外基本法即無其他程序規定 78例如無須說明訂

定法規命令之理由 79

如更進一步觀察德國法制關於訂定法規命令程序與進行聽證程

序之關係則可發現基本法第 103條第 1項保障人民之聽審權(Recht

auf Gehoumlr)但僅限於法院之審判程序並不及於行政機關所為之

行政程序

更無應經聽證程序始得發布法規命令之要求

80

77 如法律及法規命令未明文規定生效時者依基本法第 80 條第 2 項規定

於聯邦公報刊行之日終了後第 14 日生效

至於VwVfG本身雖然第 28 條第 1 項有給予當事人

78 如為聯邦政府或聯邦內閣首長訂定法規命令者相關程序即依聯邦政府

內部之議事規則或聯邦內閣共同議事規則之規定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Ehler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Rn 26 79 如有說明理由之必要者主要係因部分法規命令須得聯邦參議院之同

意為使聯邦參議院了解訂定相關法規命令之目的以及基於財政及預算

分配之考量而於法規命令訂定之內部程序中說明理由而非為使一般人

民知悉了解訂定相關規範之理由Theodora Ziamou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 69 (2000) 80 PierothSchlink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ect31 Rn 1080

3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4

陳述意見機會(Gelegenheit zu geben sich zu den fuumlr die Entscheidung

erheblichen Tatsachen zu aumluszligern)之規定然係保障受不利處分之當

事人於行政處分作成前得向行政機關就與決定具有重要性之事項

表示意見之機會亦不適用於訂定法規命令之行為與美國法制相

較德國VwVfG中並未就訂定法規命令之行為及程序有所規範 81

而是以權力分立及聯邦法律執行之角度以更高位階之基本法予以

規定在確立法規命令之民主正當性源自於法律之授權及相信行

政具有訂定法規命令專業的前提下德國法制普通缺乏民眾於相關

程序中得向行政機關表示意見之機會 82自然即未就禁止當事人與

行政機關禁止片面接觸為特定之規定 83

(二)無聽證紀錄排他性之制度

德國VwVfG中規定行政程序之進行以不要式為原則但例外

規定了二種特別之程序類型一為第 63 條至第 71 條之正式行政程

81 MAHENDRA P SINGH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49 (2001) 對於德國法欠缺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要求規範不

乏相關批評意見Ziamou supra note 79 at 93-101 82 Ziamou supra note 79 at 76-77 83 然而在此處須補充說明者德國法中司法得獨立於具體個案爭議之外

直接對於特定法規命令之形式及實質合法性進行審查依德國基本法第 93條第 1 項第 2 款規定對於聯邦法令或邦法令在形式上或實質上是否符合

基本法或邦法令是否符合其他聯邦法令發生爭議或疑義時聯邦政府

邦政府或聯邦眾議院四分之一議員得聲請聯邦憲法法院作成裁判(sect93 Abs1 Nr2 GG)亦即係由最高之司法審判機關對於法規命令之合法性進

抽象法規範審查(abstrakte Normkotrolle)因此雖然於訂定之過程中為

尊重行政權之專業而較缺乏民眾參與的過程但司法權對於行政權力行

使則進行相對高密度之監督審查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3

195

序(foumlrmliches Verwaltungsverfahren)另一則為第 72 條至第 78 條

之計畫確定程序(Planfeststellungsverfahren) 84其中VwVfG第

63 條以下之正式行政程序即為我國行政程序法第五十四條以下聽

證程序所參考之程序模式 85

正式行政程序與計畫確定程序之所以為特別之程序類型即在

於二者皆須踐行一定之程序亦即聽證程序德國 VwVfG 中聽證

程序之設計重點為以言詞辯論程序取代書面陳述意見但在交互

詰問質詢證人的部分仍與美國法制審判式聽證不同而特別不

同之處在於即使進行聽證程序德國法亦仍不採取聽證紀錄排他

性法則

而計畫確定程序則於我國行政程序法

第一六四條之規定中繼受之

以正式程序為例德國VwVfG第 68 條第 4 項規定正式程序中

言詞辯論的部分應作成紀錄而同法第 69 條第 1 項則規定行政

機關應斟酌行政程序之全部結果作成決定所謂「斟酌行政程序之

全部結果作成決定」並非指行政決定之基礎僅限於言詞辯論中所得

出之結果因此即使於言詞辯論外獲悉之資訊亦得列入考慮並

依自由心證評斷而作成結論 86

84 相關概念之說明參見 KoppRamsauer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sect63 Rn 1

行政機關如認為於言詞辯論外仍

有必要詢問當事人時亦得為之且本項規定亦不要求行政機關須

親自採證(Unmittebarkeit der Beweisaufnahme)只要有足夠證據供

85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97-98 86 StelkensBonkSachs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sect69 Rn 3-4

3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6

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進行判斷即可 87

至於計畫確定程序聽證亦為確保利害關係人及一般民眾於程

序中之聽審權因此利害關係人與及時提出異議之民眾享有於聽證

期日參與討論及說明之權利(sect73 Abs6 VwVfG)於聽證期日中

於聽證機關之協助下開發行為人利害關係人及時提出異議之

民眾提出意見之權限受影響之機關等對於計畫進行言詞面對面

之討論及說明並尋求妥協及共識此亦為計畫確定程序中聽證的

精神之後聽證機關即應就聽證之結果撰寫綜合意見連同未獲

得妥協之爭點轉交確定計畫機關(sect73 Abs9 VwVfG)聽證機關

就聽證程序之結果所為之綜合意見僅供確定計畫機關作成最後裁

決時參酌而確定計畫機關仍應依其專業綜合聽證機關之意見

其他機關之意見民眾之異議甚至鑑定人之意見對於未獲共識

之爭點進行判斷並作成最後之確定計畫裁決

88

三小結

且確定計畫機關

作成決定時其考量並不以聽證程序中所呈現之文件及事實為限

仍應基於職權調查原則對於必要之事實進行調查認定應其專業

對於公益及相關私益進行衡量至於在不要式的程序中依職權調

查原則的精神更無紀錄排他性法則適用的餘地

綜合前述關於美國 APA 成文法的規定及法院實務案例的見

解不難發現行政程序中禁止行政機關與當事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

進行片面接觸的精神重要的前提在於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要

87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69 Rn 6-7 88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74 Rn 7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5

197

求因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唯一得參考者即為聽證之紀錄為確保

聽證程序中所有資料處於所有當事人得以知悉的狀態當行政機關

與特定當事人間進行片面接觸時即須作成紀錄以使參與聽證程

序之當事人得於公開程序中透過交互詰問對於所有證據進行辯論

保障程序之「公平性」換言之並非所有片面接觸皆應予以嚴厲地

非難及指摘而是當程序之公平性在客觀上對於規則之訂定或裁決

之作成造成影響時始禁止片面接觸以下略以簡表說明本文中對

於美國 APA 中關於禁止片面接觸所作的觀察

程序特色

禁止片面接觸

之依據 法院審查

非正式

程序

行政

裁決

寬鬆之

程序要

其 他 個 別 法

令行政機關自

行 訂 定 之 規

則正當法律程

片面接觸客觀上

是否影響行政決

規則

訂定

通知及

評論程

正當法律程序

私人間有財產價

值性優惠的競爭

請求公開紀錄

是否反應所有公

眾的意見是否

給予公眾討論的

機會

正式

程序

審判式聽證

證據紀錄之排他5 USC sect557(d)

片面接觸客觀上

是否影響行政決

3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8

性 定

來源作者整理

由上表可知在美國法制下即使行政程序有違反禁止片面接

觸之規定或法理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

違法或無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

響換言之違反禁止片面接觸之程序瑕疵僅具有相對之效力

至於德國法制綜合其制度之觀察可知在遵循職權調查原則

的前提下即使進行聽證程序最後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仍不受聽

證結果之拘束不適用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因此德國VwVfG中並

無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而與美國法制之思考有間 89然而須注意

者因司法對於行政決定原則上可進行全面合法性之審查僅於行

政機關享有判斷餘地之事項其審查密度受有限制故行政機關與當

事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如有片面接觸之情事司法機關仍得就行政

機關職權調查之行使及其決定之內容是否違反經驗法則及論理法

則進行審查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如有瑕疵或

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關職權之行

使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 90

89 雖然德國 VwVfG 第 21 條規定公務員行使職務有偏頗之虞(Besorgnis der Befangenheit)時應行迴避之規定然此係為確保行政程序進行之「公

正性」而美國法制中禁止片面接觸之功能係為確保當事人間的武器平等

以保障程序之「公平性」因此不同制度發揮不同的規範功能行政程

序之法制並不因有迴避制度之設計即可發揮禁止片面接觸原則的功能

應予辨明

90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7

199

參我國司法實務案例觀察

一籌設安南加油站案

在高雄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二四八二四九二五

號判決中涉及原告(即被上訴人)依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十

六條第二項之規定 91向被告台南市政府(原處分機關即上訴人)

所屬之都市發展局申請核發籌建安南加油站之設站用地可供作加油

站使用證明(下稱土地使用證明)另有同時擬於鄰近土地設置加油

站之第三公司(訴訟中之參加人下稱A公司)由X代理亦向台南

市政府都市發展局申請核發籌建長安加油站設站用地之土地使用證

明A公司於尚未取得土地證明前即向台南市政府建設局提出許

可籌建加油站之申請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對於原告先提出之土

地使用證明申請案以資料不足為由命其補正而對於A公司後提

出之申請則先行核發土地使用證明(函 1)嗣後始核發原告申請之

土地使用證明而原告旋即向台南市政府建設局提出加許可籌建油

站之申請之後台南市政府建設局以A公司已完成許可籌建加油

站申請之補件程序即發函核准A公司籌建加油站之許可(函 2)

最後則依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八條第一項第三款之規定 92

91 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 16 條第 1 項「申請設置經營加油站者除本

規則另有規定外應檢具下列文件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請籌建

之核准helliphellip」同條第 2 項「前項申請設站用地屬都市計畫地區土地

且依有關法令規定須經核准始得供作加油站使用者並應檢附直轄市縣

(市)政府核發設站用地同意作加油站使用之證明文件」

92 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 8 條第 1 項第 3 款「申請於都市計畫地區及非

都市土地甲乙丙種建築用地遊憩用地及特定目的事業用地(加油站)

3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0

同側路段五百公尺內已核發A公司加油站籌建許可為由發函駁回

原告之申請(函 3)

原告不服分別對於前述之函 1函 2 及函 3 向中央主管機關

內政部及經濟部提起訴願請求撤銷原處分但未獲救濟即向高

雄高等行政法院提起課予義務訴訟(行政訴訟法第五條第二項)行

政法院審理本案之相關爭議點除在於法律面向上對於加油站設置

管理規則第八條第一項第三款規定中所稱「先申請」之解釋外在

事實面向上則在於承辦本案之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公務員於審

理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之土地使用證明申請時是否有濫用權力之

違法承辦公務員於受理本件分別由不同公司提出土地使用證明之

申請時曾將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洩漏予被告(原處分機關)之

顧問 Y(同時受 A 公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建設加油站並為 A 公

司代理人 X 之配偶)經法院調查以該承辦公務員違反刑法第三

一八條所定之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台灣高等法院台南

分院九十三年度上易字第十九號刑事判決)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即以

該刑事判決確定之事實為基礎以公務員與當事人有行政程序外接

觸之情事認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另外高雄高

等行政法院另以被告(原處分機關)核發參加人 A 公司之土地使用

證明有恣意優先通過之差別待遇有違平等原則進而不應核發

參加人 A 公司籌建加油站之許可此二行政處分(函 1函 2)皆

設置加油站者其申請基地應符合下列規定helliphellip三同一直轄市縣(市)

內與同一路線系統之道路同側既有或先申請之加油站入口臨街面地界

至少應有五百公尺以上之距離但直轄市縣(市)政府考量車流方向

認為有設站需要者不在此限」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9

201

違法駁回原告申請加油站籌建許可之處分(函 3)亦違法判決

撤銷相關原處分及訴願決定並判命被告應依判決意旨重行依職權

調查應否核准原告之申請本判決經最高行政法院以上訴無理由而

確定維持(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決)

二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原

告向被告台北縣政府(現新北市政府)檢舉某公司違反勞動基準法

有關工時薪資給付等規定並申請調閱卷宗被告經調查後函

復原告相關調查結果並拒絕閱覽卷宗之申請原告向被告再次表

明不服被告亦函覆說明原告對此二函覆不服提起訴願未獲救

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起訴請求撤銷訴願決定命被告應對原告

作成裁罰處分並准予原告閱覽被告與被檢舉公司於行政程序外接

觸所作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在請求閱覽行政程序外接觸所作

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部分原告主張被告所屬勞工局承辦人員

曾與被檢舉公司職員以電話聯繫接觸詢問該公司板橋辦事處之地

址電話未依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作

成書面資料然行政法院認為此項接觸係被告為調查被檢舉公司是

否有原告所申訴之違法情事所必須屬行政程序調查之必要為行

政程序內之接觸如有相關文件亦屬行政決定前準備作業之文件

得拒絕閱覽之申請故原告相關主張無理由此判決見解為最高

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判字第五二六號判決維持而確定

三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三號判決中因公

4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2

平交易委員會(即被告)接獲檢舉對於台北縣(現新北市)金銀

珠寶商業同業公會(即原告)進行調查認定其有違反公平交易法

第十四條第一項聯合行為之禁止規定而裁處罰鍰原告經訴願未

獲救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提起撤銷訴訟本件涉及原告除勸導

會員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販售飾金外另曾於民國九十四年八

月二十五日由立法委員陪同原告理事長前往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

會並請教事業以低於成本之價格銷售商品是否違反公平交易法等

問題由被告之主委接見被告並作成行政程序外接觸紀錄表此

次拜會並未作成結論或有任何會議紀錄原告嗣於同年八月二十九

日發函予全體會員將被告於座談中表示之見解附於檢送函說明

欄內警告業者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出售飾金行政法院最後

認定原處分並無裁量濫用裁量怠惰或其他裁量瑕疵判決原告之

訴無理由確定

四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

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所涉之事

實並非直接與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有關之案件而係財政部台

灣省中區國稅局之公務員(原告)因涉貪瀆罪嫌經刑事訴訟免訴

判決確定後向所屬機關(被告)申請因公涉訟輔助而被否准經

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作成駁回之復審決定而向台中高等行

政法院起訴提起課予義務之訴然原告處理稅務違章檢舉案件未

依規定調查證據更於原告住處(原告配偶經營之髮廊)回答被檢

舉人配偶所提規避課稅及裁罰之方法等問題原處分機關以其違反

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未保守業務機密且迴避詢問避免於辦公處

所外與被檢舉人之關係人有所接觸而申誡乙次據此行政法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1

203

認定被告機關以原告執行職務違背法令為由而否准其涉訟輔助之請

求原處分並無不法

五小結

綜合上述案例觀察對於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仍有

下列疑義有待釐清

(一)禁止程序外接觸人之範圍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為涉及當事人具有財產價值的競爭請求之典型案例原處分機

關承辦公務員直接接觸之對象雖非提出申請之當事人及其代表人

行政法院仍認定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因此本條

第一項規定中所稱「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指為何亦即禁

止程序外接觸所規範之「人之範圍」即有釐清說明之必要

(二)禁止程序外接觸事之範圍

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

三八三六號判決)中點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一個核心的問題

程序外接觸與職權調查之間應如何進行區分何謂法所允許為職

務上所必要之接觸行為何時又屬於法律所禁止之程序外接觸而

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

三號判決)中值得思考的是當事人拜會行政機關之情事是否

屬於應受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範之情形當事人與行政機關進

行的相關討論是否須與本案實體問題有關始屬於行政程序法第

四十七條限制之情形值得深究此外藉由本件事實可進一步

4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4

引導思考程序外接觸與遊說行為之差異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

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並非直接以

公務員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為由而認定其執行職務違法但

突顯出承辦公務員日常社交生活是否亦屬於程序外接觸的問題這

些問題皆可理解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禁止程序外接觸之

「事之範圍」而應深究說明

(三)違反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律效果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行政法院雖認定本件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

但並未以此為撤銷原處分之理由最重要之論證依據仍是以原處分

機關法律解釋之見解及行政處分有違平等原則等違法情事因此

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法律效果亦為應探究之問題

肆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檢視及檢討

一規範內容及法務部函釋見解

(一)立法意旨

行政程序法(下稱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於行政院提出之

法案草案中並無相關規定於立法委員提案版本中始有相關規定

並明言係參考美國法制最後於立法院委員會審查後採行委員提

案版本而於行政程序法中明定之 93

93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7-8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3

205

依本條立法理由之說明可知立法者主要係為「求行政程序之

公平透明避免行政機關受到不當之干擾」而制定本條規範此

外行政機關「不論是基於職務推行必要之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

觸對他方當事人之權益影響甚巨為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

之權益」行政機關於作成決定前片面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

程序外之接觸原則上應予禁止 94

因此我國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者對於本條所應發揮之功能側

重於透過程序之透明公開維持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在無偏頗的疑

慮下進行行政程序此由本條規定列於第一章第七節「資訊公開」

下亦可得知此與美國法制著重於審判式聽證程序之公平給予當

事人平等表示意見之機會以符合該國憲法所蘊含正當法律程序之

精神仍有一定的差異

(二)適用範圍

1 人之範圍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拘束而不得進行程序外接獲之

人為「公務員」依學者見解應為與行政程序之進行有關之公務員

包括依法令於行政程序中執行職務之公務員 95

94 前揭註

依此見解負有不

得為程序外接觸之義務者為行政機關內與待決事項行政程序之進

行有關且依法令執行職務之公務員依體系解釋所謂行政程序

應為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行政機關即應為本法第二條

第二項第三項所稱「代表國家地方自治團體或其他行政主體表

95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49

4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6

示意思從事公共事務具有單獨法定地位之組織」及「於委託範

圍內受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至於公務員之範圍因現行法

律上對於公務員並無統一之定義規定於公務員相關法規中有國

家賠償法第二條第一項刑法第十條第一項最廣義之公務員定義

有公務員服務法第二十四條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6亦有公務人員任

用法最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7本條規定所稱之公務員範圍為何即

有解釋之必要參酌本法基於行政機關之公正性而設置之迴避制度

(本法第三十二三十三條)與本條規定源自於正當法律程序之精

神相同因此在體系歷史及目的解釋的角度上應無二致但同

樣亦面臨本法缺乏公務員定義規範的問題基於正當法律程序之法

理為確保程序之公平與公正保障當事人之權益應採最廣義的

角度認為凡依法令從事公務之人員皆屬之 98如此可避免採公

務人員任用法最狹義定義造成許多公務員公營事業人員行政

機關內之約聘僱人員被排除之情形 99

96 公務員服務法第 24 條「本法於受有俸給之文武職公務員及其他公

營事業機關服務人員均適用之」

及採公務員服務法狹義定

97 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公務人員指各機

關組織法規中除政務人員及民選人員外定有職稱及官等職等之人

員」 98 關於應依本法迴避之公務員的範圍本文贊成學者湯德宗之見解參見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4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亦

採此見解 99 依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3233 條之規定司法人員審計人員主計人

員關務人員外交領事人員警察人員教育人員醫事人員交通事

業人員及公營事業人員等皆不適用該法規定此外須依法享有俸給者

始適用公務員服務法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5

207

義造成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因未依法受有俸給而不

適用之情形至於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及第十七條雖定有公務員之

保密及自行迴避義務其規範目的在於明定公務員應受行政懲處之

情形以維持行政內部之紀律此與本法第三十一三十二及四十

七條係規範正當法律程序內涵之立法目的有間因此在公務員範圍

的解釋上無須為相同處理

本條規定限制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程序外之接

觸依立法理由之說明不論是「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觸」皆屬

限制之列 100因此受限制者為雙向接觸不論主動接觸之發動者為

公務員或當事人一方 101然未瑧明確者為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所指為何立法者於本條中明白不採用「代表人」「代理人」「輔

佐人」「法定代理人」及「利害關係人」等行政法規範或理論上常

見具有明確內涵之概念解釋上應認為係立法者有意排除使用相關

概念使用「代表利益之人」一詞可使受規範者涵蓋的範圍更為

廣泛換言之於程序中不論以自己名義或當事人名義凡宣稱為

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 102

綜合上述分析行政機關內或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

體於受委託範圍內依法令執行職務之人就其執行之承辦案件與

當事人及凡代表其利益之人(宣稱或依相關事實認定)依本法第四

或依相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

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人為行為之人皆可認為係代

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10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01 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0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0

4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8

十七條之規定皆不得為程序外接觸如此解釋涵蓋之人之範圍

雖已廣泛但如行政機關內非承辦人員之其他公務員 103

或其他已

參與或可能參與程序而有決定權之人員(例如各委員會之外聘專家

委員)仍不屬之美國 5 USC sect557(d)之規定範圍及於行政機關

內任何成員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

成員相較之下我國規定仍較狹隘

2 事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二項所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在現今

媒介多元及資訊發達的社會中接觸的方式亦隨之多元不論以任

何方式凡進行討論提供資訊甚至關說或遊說皆屬於接觸之態

樣以遊說行為為例本質上為人民受憲法上保障之請願行為 104

我國為使遊說遵循公開透明之程序防止不當利益輸送另制定

遊說法規範遊說之行為依遊說法第二條第一項遊說之定義 105以及

同法第二條第三項被遊說者之範圍 106

103 前揭註

可知遊說法著重於進行遊說

人民與中央地方首長或政務官員就政策議案進行之接觸受規

104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4(2008) 105 遊說法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遊說指遊說者意圖影響被遊說者或

其所屬機關對於法令政策或議案之形成制定通過變更或廢止而

以口頭或書面方式直接向被遊說者或其指定之人表達意見之行為」 106 遊說法第 2 條第 3 項「本法所稱被遊說者如下一總統副總統

二各級民意代表三直轄市政府縣(市)政府及鄉(鎮市)公所

正副首長四政務人員退職撫卹條例第二條第一項所定之人員」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7

209

範者不包括一般處理公務之公務員亦不及於中央地方首長或政

務官員為執行職務主動與人民進行接觸 107因此受遊說法規範之行

為與行政程序法所規範之範圍不盡相同如於特別情形下發生競合

規範的情形時例如於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中因遊說法採強制登

記及資訊公開制度(遊說法第十三條至第十九條)相關登記資料及

資訊之公開在程序上已符合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所要求之精

神至於關說 108並無其他法律就其程序及公開有特別規定仍屬

應適用本條之行為 109

至於接觸所涉及之內容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

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條立法意旨主要乃在確保

行政機關執行職務之公正性以避免偏頗縱接觸內容係屬程序事

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行政程序外接觸之事

項不分有利或不利於當事人均有本法第四十七條之適用」因此

涉及相關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反之美國

5 USC sect557(d)明文規定限於與待決事件有關之實體內容我國限

制範圍則明顯較寬對公務員產生較多桎梏此為受學者批評之

110

107 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之行為依遊說法第 5 條第 1 款之規定為排除適用

之事項相關問題參見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5 108 關說之意義可參酌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第 2 點之規定「(五)請託

關說指其內容涉及本機關(構)或所屬機關(構)業務具體事項之決定

執行或不執行且因該事項之決定執行或不執行致有違法或不當而影響

特定權利義務之虞」 109 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6 110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4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0

3 程序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定立於本法第一

章總則篇因對於「行政程序」之種類及範圍並無特別規定故舉

凡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作成行政處分締結行政契約訂定法規

命令與行政規則確定行政計畫實施行政指導及處理陳情之程序

皆屬於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行政程序與美國 5 USC sect557(d)

僅適用於進行審判式聽證程序始於指定主持聽證之行政機關等規

定內容相較本條規範之程序類型無所不包亦涵蓋整體程序然

此亦為學者指出宜檢討之處 111

4 得進行接觸之情形

公務員於行政程序中基於職務上必要所為之行為不受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限制於行政程序開始後公務員執行職務

處理待決事項所為之必要行為如受嚴格限制將造成行政機關執行

職務困難反而妨礙行政程序之進行所謂基於職務上必要之行為

如通知當事人或其代理人補提文件陳述意見或出席聽證通知當

事人提供證據資料當事人閱覽卷宗資料等 112

111 前揭註

換言之行政機關

為確定作成行為所涉及之事實關係須進行事實及證據之調查依

職權調查原則行政機關依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不受當事人主張

之拘束(本法第三十六條)因此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

定本係表彰行政程序採取職權調查原則之精神故行政機關承辦

人公務員於職權調查範圍內所為之行為即非應予禁止之程序外接

11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1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9

211

行政程序中行政機關職權調查之目的係為使行政機關了解事

實狀態及公私益狀況成為作成後續行為時之基礎此與行政訴

訟中法院為維護雙方當事人武器平等所為之職權調查並不相同不

可不察 113因此如行政機關非基於了解事實及利益狀態之目的所

為之行為即非屬職權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行政

機關打電話至被檢舉之公司該公司之地位為申請之相對人(本法

第二十條第一款)114

此外如個別法有特別程序規定時即應依該規定之目的解釋

應為之職權調查行為行政程序法中職權調查之規定即應立於補充

地位

為行政程序之當事人且行政機關係為職權

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法院稱此為「行政程序內之接觸」並無限制之

必要見解堪稱正確

115

(三)為程序外接觸之處理

因此在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定時仍須配

合待決事項所應適用之個別法規依規範目的判斷個案中職權調查

行為之必要性

既然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所指之行政程序為本法第二

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為之「行政程

113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 114 行政程序法第 20 條第 1 款「申請之相對人」為申請人請求行政機關

對其作成行政行為之人不可誤認為行政機關本身參見陳敏行政法總

論頁 771自版七版(2011) 115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8

5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2

序外」接觸即為行政機關與個案程序當事人在行政程序法規範之

程序外所為之接觸 116對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解釋如認

為凡行政程序外之接觸既為法所不許公務員本即不得為之是以

應作成紀錄或將書面文件附卷者仍為職權調查所必要之「程序內

行為」117

依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

益之人以書面方式為程序外接觸時應將所有往來書面文件附卷

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如以其他方式為程序外接觸者依同條第三

項之規定並應作成紀錄至於本項並未規定書面紀錄應附卷此

應係立法疏漏解釋上應與同條第二項之規定相同始能達成本條

之立法目的

則此見解不僅未正確認知此制度規範之目的亦有違法

規範之體系解釋更何況如此解釋公務員須將所有依職權調查事

實及證據之行為一一紀錄並予以附卷反而將造成公務員執行職務

之重大困擾因此相關說法應非的論

118

至於附卷之書面文件或紀錄應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因本條

第二項並無「主動」公開之規定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

字第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法第四十七條「亦寓

有保護公務員之目的俾使公務員於行政程序外凡與待決事件有關

之意見交換時皆應將所有往來之書面文件附卷或作成書面紀錄

(同條第二項第三項參照)以間接保護公務員」「行政機關就

11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

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37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117 此為本文發表於研討會時曾被提出之論點 118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3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1

213

待決事件縱有裁量權限亦不得恣意仍應為合義務裁量復有相當

行政救濟程序可資救濟既將接觸資料附卷供其他當事人閱覽即

已達公開之目的如認須主動通知其他當事人不僅衍生通知範圍

及技術上之爭議亦不利待決事件相關程序之迅速進行」「如與本

法第四十五條第一項『主動公開』之用語為比較可推知同法第四

十七條第二項所稱之『公開』者並無主動通知之意」故認為無

須主動公開僅須依申請而公開即可然此見解遭到學者批評認

為如此解釋過於消極本規定為個案資訊唯一主動公開之規定與

政府資訊公開法主動公開之立法目的不同且此解釋將使實體決定

前當事人仍無法知悉有程序外接觸之情形仍會引發行政機關有

偏頗的懷疑與立法意旨不符 119由立法理由觀之本項規定既為

「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之權益」並使其他當事人因文件或紀

錄附卷而有表示意見之機會 120

至於「其他當事人」當然包括申請之相對人(本法第二十條第

一款)至於已知之利害關係人行政機關得通知其參加程序(本法

第二十三條)因可藉由知悉程序外接觸情形而判斷自身利益受影響

之範圍及程序故解釋上亦屬之

如行政機關未主動公開相關資料

實無法發揮立法之功能故相關批評意見應值得贊成

121

(四)違反之法律效果

且依前述行政機關應主動公

開附卷之書面文件及紀錄時即無限制解釋「其他當事人」範圍之

必要

119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153另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2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21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

5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4

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為程序外接觸如已依同條

第二三項之規定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

開後該程序瑕疵即「補正」122

二本文之思考與檢討

但不妨害依相關法令(如公務員

服務法)及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對公務員之行政懲處責任為認定

反之如未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行

政程序即具有無法補正之瑕疵而成為得據以撤銷實體決定之事由

(一)行政法律關係中行政機關義務之規範

現代行政程序法制除以行政行為作為討論之重心外亦逐漸

著重行政法律關係(Verwaltungsrechtsverhaumlltnis)為基於行政法規

就特定事項於二個或二個以上之法律主體所產生之法律關係 123

本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為行政程序外接觸之規定即係對於

公行政明文課予之行政法上程序義務且規範於行政程序法總則部

為行政法上之權利義務關係行政法律關之成立變更或消滅可

依法令規定行政處分行政契約或事實行為並存在於具有行政

法權利能力之主體之間行政法律關係除強調人民於行政法上所享

有之權利及應負擔之義務外同時亦包含公行政主體之權利義務內

容而公行政之義務除由法律明文規定外亦可由行政依法維護

公益之一般義務或由人民之權利或由行政法上債務或補償關係

而得出

122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10-111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123 Maurer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sect8 Rn 16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3

215

分依體系解釋及國內多數見解除特別法有較嚴謹之明文規定外

為行政機關應遵循之最低程度規範 124立法者有意參酌美國APA之

立法例制定本條規定即明文課予行政機關於正當行政程序中應負

之義務我國行政程序法採行德國VwVfG之基本架構援用職權調

查原則之精神但為補強德國法制對於正當法律程序不足之處而

引進美國法制本意甚佳行政機關於個別案件中既負有維護公益

之一般義務並透過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以維護公益及私益如行

政機關於職權調查權限外進行程序外不當接觸而影響公益及私益

之保障時應屬於違背行政機關義務之程序行為即應予規範禁止

由此觀點出發即不宜認定本法第四十七條僅為訓示規定而應更

積極地承認行政機關依法負有一定之程序義務 125

(二)歷史解釋與目的解釋之思考

1 由立法理由中探知之規範目的

本法第四十七條所欲發揮之功能參酌立法理由之說明包括

防止行政機關偏頗及保障當事人權益 126

124 蔡茂寅等前揭註

因此一方面強調行政機

2頁 19-20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

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 554-557五南出版社(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 19-20(1999)少數見解認為此說無說服力並無標準足以認定行政程序法屬

「最低程度之程序保障」參見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

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

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28(2007) 125 本文就此所持之論點與審查委員之見解容或有間特此說明 126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5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6

關之公正性另一方面又強調當事人間權益之公平性因特別強調

保障當事人權益則反應出大陸法系中基本權程序保障功能之思

維此外亦希望藉此對於盛行於行政機關實務上「關說」之情形

進行規範以使關說之行為透明化 127

行政程序法中一個條文如由立法意旨觀之可同時達到程序

之公正性公平性及公開性的功能應可推知立法者對於法制設計

本質認識有不清之處因此何者始為法制本質上應遵循的精神

實應仔細思考否則將出現規範主軸不清規範範圍不明之謬誤

對於此點實不宜一概以我國法制與美國法規範不同

如此資訊之公開性亦為本

條所欲發揮之功能

128

2 由法制之規範功能為解釋

而為不同

的解釋以自圓其說

美國透過司法機關所為之判決強調 5 USC sect557(d)之規範目

的在於保障當事人間之公平性使審判式聽證程序中對於片面接

觸情事不知情之其他當事人得以有機關獲悉相關情事並表示自

己的意見姑且不論維護程序公平性為本體或係保障當事人程序之

工具 129

127 葉俊榮前揭註

禁止片面接觸之本旨仍在於維護正當法律程序中各當事人

間武器平等的精神強調的是正當法律程序中「公平」的面向此

116頁 137 128 參見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一)之說明 129 此涉及美國法上對於正當法律程序本質之討論關於工具說及本體說之

見解參見蔡穎瑩前揭註 15頁 19-24本文於此不予深論但相關討

論亦反應出即便在美國法制中程序規範是否具有獨立性或僅係發揮輔助

實體決定之功能並非有一致見解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5

217

外美國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拘束審判式聽證程序中行政機關之行

為而不適用其他程序中作成決定者原因在於該程序中採用證據

紀錄排他性行政機關僅得依紀錄資料作成決定藉此使當事人皆

得以對於紀錄中之證據及其他資訊進行攻擊防禦始產生禁止片面

接觸之法制設計

我國對於權利保障與行政程序之關聯受德國法制及其理論之

影響強調行政程序對於實體基本權保障之重要性 130

(三)規範範圍之釐清

解釋上正

當行政程序有助於行政機關作成正確決定以避免人民之權益受到

不法之侵害因此保障當事人於程序中武器平等之公平性應有助

於發揮此行政程之基本功能我國繼受美國法制於行政程序法中

增設德國法上所無之禁止程序外接觸的規定在規範功能上即應為

摘取該法制特別之規範功能以強化我國行政程序法制因此本

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在解釋上仍應強調側重於正當法律程序中之

「公平性」保障當事人間進行攻擊防禦時之武器平等藉以保障其

實體權利否則錯誤認知本條之規範功能即易掉入行政繁瑣的

工作泥沼中亦即不論於何種程序中公務員執行職務進行調查

皆作成紀錄或將所有書面附卷以求自保而使本條成為促進行

政彈性及效率之障礙是故為使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能夠發揮

一定之規範功能在解釋上即應為一定之調整及限縮

1 適用的程序類型宜限制

130 例如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於政治庇護案中即明白指出行政程序有助保障

實體之基本權利BVerfGE 56 216 (236ff)

5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8

本法第四十七條列於行政程序法總則導致不論最後行政行為

的態樣為何皆適用之本條規定如此結果與本條立法精神大相逕

庭實有限縮之必要否則亦與效率的要求不符 131以行政指導及

陳情為例本質上為非正式行政行為未發生實質法律效果並無

須適用禁止片面接觸以維護當事人間武器平等之必要而行政規

則為行政機關內部規範欠缺直接對外拘束人民權利義務之法律

效果亦無適用之必要至於法規命令本質上為「一般性政策的

制定」本即應廣納各方意見實不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 132而重點實為各方在訂定規範的過程中有對等的討論對話機

會因此本質上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以保障當事人間公平的行

為為行政處分及行政契約此二大行政行為態樣 133

至於在作成行政處分及締結行政契約之程序中對照美國及德

國法制尚須進一步檢視我國聽證程序之設計

134

131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11(2001)

我國關於程序類

型的設計類似於德國法制而非美國法制本法雖有要式聽證程

序之設計亦規定聽證須作成紀錄(本法第六十四條第一項)然除

132 湯德宗前揭註 122頁 109 133 計畫確定裁決性質上亦為行政處分且涉及多元利益的調和如日後我

國確實執行確定計畫之程序自應適用本法第 47 條之規範 134 本法並未就締結行政契約應進行聽證之規定然如舉行聽證可使其他利

害關係人有參與程序之機會且如作成行政處分依法應舉行聽證但締結

替代該行政處分之行政契約卻無須聽證可能使行政契約成為規避聽證的

工具參見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

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

集頁 282元照出版社(2002)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7

219

法規有明文規定外聽證紀錄為行政機關作成行政處分時應斟酌之

文件(本法第一八條第一項)並非唯一具有排他性之資料遵循

職權調查原則之法理而與德國法制相近因此如欲保留本法第四

十七條之規定並貫徹前述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理精神本文建議

於修法增訂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效力的前提下建議限縮本法第

四十七條規定而僅適用於特別程序中即正式聽證程序及計畫確定

程序此處所持限縮本法第四十七條程序態樣適用範圍之見解主

要論證依據為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與當事人間公平性的關聯此為

德國法制所無行政程序法立法之際我國繼受美國法時亦未配合

建立相關觀念也因此導致現行規定過度擴張禁止程序外接觸之範

圍造成法理邏輯混亂亦可能成為行政機關及公務員之掣肘因

此本文此處之見解亦僅建議係回歸法理一致性而提出之修正意見

而已

2 人的範圍宜擴大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所規制之人一方為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

一方為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達前述立法目的使所有相關

資料皆呈現當事人面前理論上本條宜儘量包括所有可能建立接觸

之管道因此受規範之人的範圍宜擴大因此在解釋代表當事人利

益之人時不應侷限凡宣稱為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或依相

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

人為行為之人皆應屬之不限於代表人代理人或輔佐人等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涉及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分別提出之設籌加油站申請且

二者之申請具有排他的競爭性如依美國法制屬於涉及「有財產

5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0

價值性優惠的競爭請求」之事件特別應注意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承辦公務員有洩漏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予被告機關之顧問 Y

的情形而被判刑確定於參加人 A 公司之申請事件中名義上之

申請人為該顧問 Y 之配偶 X於論斷是否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

一項之規定時即涉及參加人 A 公司被告顧問 YY 之配偶 X 彼

此間的利益關係在 X 提出之申請案所進行之行政程序中實際上

之申請人仍為 A 公司原處分機關未明察 X 是否係以代理人身分提

出申請命其提出委任書處理有可議之處而承辦公務員雖係與

被告顧問 Y 接觸以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由此情形亦

可判定承辦公務員既已受理 X 作為 A 公司代理人所提出之申請

案且 Y 一方面為該申請案中代理人 X 之配偶且同時亦受 A 公

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興建加油站依相關事證可認定 X 係為 A 公

司之利益為行為與其配偶及 A 公司間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

故可認為承辦公務員係主動接觸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於 X 代理 A

公司提出申請之程序中有為程序外接觸之情形本案原審判決及最

高法院判決中僅援引刑事判決所確定之事實直接認為承辦公務

員於處理原告申請之案件中認定與X所為之接觸係屬於違反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情形不僅未就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

件進行涵攝說明未仔細辨明不同程序間之當事人及代表其利益人

的關係雖結論並無錯誤但推論仍未臻嚴謹明確

然而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是否只限於承辦公務員我國法的

解釋與美國法明文規定不同美國法明文規定機關內所有成員或其

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皆不得進行

片面接觸不限作成決定之人員如此始可歸避承辦人員透過機關

內其他人進行接觸卻不受規範的可能我國規範之範圍過於狹隘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9

221

此亦為建議宜修正之處

3 事的範圍宜限縮

如前所述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九六二

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時「縱接觸內容係屬

程序事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因此涉及相關

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此與美國法之規定不

同然誠如前述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中 135法官以「麵包與奶油」的關係來形容行政機

關與公眾間非正式之接觸互動表示公務員實不可能脫離公眾生活

而獨立存在且在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中 136法官亦以人情事理的角度看待

公務員的社交生活因此行政機關與公眾之接觸只要在不影響司

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並無全面禁止之必要只

有對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問題進行程序外接觸可能引起當事人公平

防禦的疑慮始有限制之必要前述法務部之見解不僅誤認禁止

程序外接觸之立法目的過於側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忽視當事人

間的公平性且理想性地過度限制程序外接觸之事項忽略人情事

理應不可採因此建議修改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規定明文

限定於就待決事項之實體問題為接觸時始有限制之必要 137

於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

字第五三號判決)中當事人曾由立法委員陪同前往原處分機關

135 567 F 2d 9 (DC Cir 1977) 13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137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6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2

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會討論法律解釋問題因原處分機關依本法

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作成紀錄附卷故無違法情事可言然嚴

格說來本案當事人拜會原處分機關時討論法律解釋問題並非違

法禁止之關說行為亦不屬於遊說法所定應強制登記之行為且如

未涉及個別具體案件之實體問題而限於法律解釋之請益則本質上

亦不應屬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情形本無須受限制當

然為免爭議及為求自保行政機關得製作相關紀錄但仍應與本法

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無涉

至於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

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公務員受理違反贈與稅法之稅務違章案件

於妻子經營的髮廊中遇見被檢舉人之妻子詢問被檢舉人所涉及之逃

漏稅事件公務員告知若主張被檢舉人無贈與情事應出具有關書

面資料以為證明最後並認定被檢舉人無逃漏稅情事而擬簽結該檢

舉案本案中被檢舉人既為稅務違章事件中之當事人其妻在客

觀上可認為代表其利益之人公務員應不得與其於程序外就逃漏稅

事件之實體問題為接觸公務員於自家經營的髮廊面對被檢舉人之

妻子提出相關詢問而為答覆時與前述案例不同之處在於公務員

並非僅就抽象法規範的解釋進行回答而已就承辦之被檢舉案件具

體內容之認定可能性進行回答應已涉及實體問題公務員與被檢

舉人之妻子所為之接觸已超越公務員社交生活之對話範圍已屬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外接觸實應依本法第四十七

條第二項第三項之規定作成書面紀錄並予以附卷及公開

(四)重視違反之法律效果

行政機關公務員所為之行政程序外之接觸行為姑不論可能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1

223

生公務員懲處之法律效果但就行政程序之法制而言可經由依本

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規定作成紀錄將書面文件附卷並

主動公開而將此瑕疵予以補正未損及當事人程序中武器平等之

公平性然未經補正之瑕疵即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而未踐

行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所要求之行為者依美國法制之

觀點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違法或無

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響即使

採職權調查原則之德國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

如有瑕疵或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

關之行為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二國法制對於程序瑕

疵之法律效果實有異曲同工之處 138

反觀我國對於公務員所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行政機關之處

置較強調對於公務員之行政懲處

139

138 關於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參見本文貳三之論述

而未仔細審酌其行為是否該當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件是否已依同條第二項第三項規

定為補正之行為亦未審酌未補正者此程序瑕疵對於實體決定影響

之程度而法院於爭訟案件中主要仍審酌實體決定之違法性而

未深入論證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對於實

體決定之影響及重要性我國法院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論證之深度

及密度依本文前述觀察與美國司法實務相較實仍有相當大之

差距因此行政機關及法院宜強化對於本條規定之認識及解釋

139 經查詢公務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之保障案件決定書查詢系統(httpwwwcsptcgovtwptcindexasp)以公務員違反公務員服務法第 4 條保密義

務而作成之復審或再申訴決定至民國 100 年止即計有 14 筆決定書

6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4

而對於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合法性進行審查時更須體認程序外接

觸之程序瑕疵與實體決定間之關聯性並進行深入說理論證如此

始可提升本條規定之重要性並落實禁止程序外接觸而確保當事人

程序權益之法理精神

伍結語重新檢視聽證法制之契機

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繼受美國法制並將其融合至以德國法

制為主軸的行政程序法時未深入探究美國正當法律程序之精神

APA 中程序類型之特性即於行政程序法中強行置入禁止片面接觸

之規定本文以相當篇幅介紹美國 5 USC sect557(d)禁止片面接觸之

法理及實務案例並與德國法制進行比較目的即在於突顯現行規

定法理混淆及制度設計缺乏一貫性的缺失此外台北高等行法院

九十四年度訴字第七五二號判決及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五年度判字第

一二三九號判決此一具有高度重要性及爭議性的案件中(高速公路

電子收費系統案或稱為 ETC 案)中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重

要性未受重視益發突顯我國實務界對於此制度之認識有限因此

本文嘗試以回歸法制本旨的角度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禁止程序外

接觸之規定重新檢視其立法目的並對於本條之適用範圍提出檢

討修正之意見

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德國

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備受爭

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聽證程序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3

225

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到重視在

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際如能重新

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程序之法制得以

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化」有所助益

6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6

參考文獻

書籍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

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

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5

227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期刊文獻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 8-21(1999)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3-120

(2008)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

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

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1-33(2007)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2-17(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

頁 18-33(1999)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12 TEX TECH

ADMIN L J 223-279 (2011)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6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8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專書論文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

頁 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

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

壽論文集」頁 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

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

總論篇頁 112-168三民書局(1998)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49元照出版

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

行政程序法論頁 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51-83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7

229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67-209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 25-155元照出版社

三版(200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

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6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0

摘要

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公務員與當事人為行

政程序外接觸的規定係仿自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而本

條自行政程序法施行至今逾十年以來並非行政法學界及司法實

務界重視及討論的重點然而本條規定卻為行政機關在具體程序

中重視之規範甚至可能導致行政機關承辦人員在具體情形中無

所適所或形成困擾因此本文先就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關於禁止

片面接觸之規範針對成文法規定及司法實務案例進行說明及觀

察以掌握美國相關法制之精神及本旨此外亦介紹德國法制之

精神並就我國司法實務涉及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案例進行

觀察探究我國對於本條精神之運用是否仍有待釐清之處在回

歸法制本旨之深入研究後即不難發現此程序機制之基本功能

在於確保正式的聽證程序中當事人間攻防之程序公平性並非著

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總則部

分而非強調聽證程序公正性之維持在體例安排上即與制度之

本質混淆亦容易導致實務見解不明確而產生許多疑義

面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

德國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

備受爭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

聽證程序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

到重視在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

際如能重新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9

231

程序之法制得以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

化」有所助益

7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2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 Review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n the American and German Legal Systems

Ling-Ching Fu

Abstract

sect47 APA of Taiwan stipulates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and follows the regulations in the APA of the USA

Since the APA in Taiwan came into effect in 2001 this regulation

hasnrsquot stayed in the center of the legal researches and practice in

Taiwan Howeve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public officials in

concrete case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eaning and the nature of this

regulation the similar regulations an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he

USA are first examined in this article Meanwhile the German legal

system regarding this problem is also introduce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aiwan will be also intensive observed The application

possibility of sect47 APA of Taiwan as well as the viewpoints in the

practice will be acquainted At last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protects the fairness

between the concerned parties in the formal hearing procedures but

not the neutrality of the responsible authority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1

233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nature of this legal institution has

not been correctly understood in Taiwan It leads to the result that

the APA of Taiwan should be further reformed An amendment of the

APA of Taiwan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Keywords ex parte communication due process hearing trial-type

hearing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 formal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8-21(1999)
  •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113-120(2008)
  •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1-33(2007)
  •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2-17(2001)
  •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18-33(1999)
  •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112-168三民書局(1998)
  •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4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51-83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67-20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25-155元照出版社三版(2006)
  •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 摘要
    • Abstract
Page 20: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由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 …cycu.lawbank.com.tw/Download/30/01300005.pdf接觸或禁止片面接觸為核心議題之研究論著。即使在司法實務上,也

2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2

(1)審判式之聽證

APA規範的正式程序係指依成文法之規定程序之進行須遵

守一定的要求特別是須由行政機關舉行聽證程序後並依紀錄之

資料(on the record)作成決定 42

當聯邦行政機關為行政裁決時如依成文法之規定須依紀錄

之資料始得作成決定者除有 5 USC sect554(a)所列之法定排除事

項外

因此聽證程序之進行為正式程

序的重要核心須遵守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相關程序規定

43即應依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規定進行聽證程序在聽

證程序中當事人得提出證據及反證進行交互詰問質詢證人

而主持聽證程序者得為行政機關組成機關成員之一人或數人

或依 31 USC sect3105 之規定所任命之行政法官一人或數人 44實

務上基於職能分工之考量 45多由專任中立之行政法官

(administrative law judge ALJ)為之 46

42 5 USC sect553(c) sect554(a)

以避免機關首長或機關

成員的公正性受到質疑行政法官由行政機關任命具有專業之

技術經驗及知識且不受行政機關之指揮更不得行使與其職

43 5 USC sect554(a)規定無須進行聽證之情形如嗣後須受司法審判並

於法院更新審理事實之事項行政法官外(31 USC sect3105)其他行政官

員之選用及任期完全基於檢查試驗或選舉而作成決定之事項與軍事

外交事務有關之行為行政機關作為法院代理人之事件核發勞工代表之

證明 44 5 USC sect556(b) 45 關於職能分工之說明參見前揭註 39 46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1 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17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1

183

務或責任牴觸之事務 47因此聽證程序之設計就主導程序者的中

立性及程序進行之嚴謹性而言已類似於法院中所進行的司法審

判程序故正式裁決程序中所進行之聽證亦稱之為審判式聽證

(trial-type hearing)48或準司法聽證(quasi-judicial hearing)49

與非正式裁決程序中所進行之程序不同 50

至於規則訂定之行為行政機關於進行通知及評論程序後是

否須進行 5 USC sect556 sect557 規定之審判式聽證程序APA中則無

明確規範僅於 5 USC sect553(c)規定如成文法規定須舉行聽證時

始適用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規定然而訂定規則時所牽涉的人數

眾多利益關係複雜如須一一進行提出證據交互詰問質詢證

人等程序不僅曠日費時實際上亦有執行困難最後可能導致行

政機關放棄訂定規則因此考量行政之彈性及效率在美國最高法

院的判決中對於 5 USC sect553(c)所謂「成文法規定」之解釋即相

當陜隘必須成文法明白規定適用或參考準用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規定須於機關舉行聽證後並依紀錄之資料始得訂定規則時

47 31 USC sect3105 48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79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31 49 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164亦因此行政機關於經正式聽證程序後

作成行政裁決已類似司法權對於主張不同利益之當事人間之事務作出判

斷決定故其權限之行使已具有準司法權之作用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65163 50 二者主要的差別在於行政機關作成最後裁決決定時是否須依書面紀

錄作成在非正式程序中僅須給予當事人以書面或口頭陳述意見的機會

即可不一定須以二造兼聽的方式作成書面紀錄參見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164

2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4

始應進行正式之審判式聽證程序 51

(2)聽證紀錄之排他性

否則通知及評論之規則訂定

程序即已滿足規則訂定所須符合的正當程序要求

審判式聽證程序的特色即在於行政法官主持程序進行使當

事人提出證據進行交互詰問並可質詢證人並對於程序的進行

作成紀錄最後行政機關僅得依據紀錄作成決定因此行政法官

有二項主要任務 52主持聽證提出初步決定(initial decision)或

建議性決定(recommended decision)53

51 United States v Allegheny-Ledlum Steel Corp 406 US 742 (1972) United States v Florida East Coast Railroad Co 410 US 224 (1973)

在行政法官主持下的聽證

程序即如同聯邦法院中進行的審判程序所有證據包括證人證

詞證物與事件相關之全部文書及請求文件皆於行政法官面前

提出並作成紀錄且此為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參考之唯一紀錄(the

52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2 53 依 5 USC sect557(b)之規定行政法官作成之決定分為二種初步決定及

建議性決定行政法官依聽證紀錄作成之決定為初步決定如當事人不

於一定期間內向行政機關提出異議或行政機關未主動復查無須進行其他

程序該初步決定即自動成為行政機關所為之終局決定然經異議或復查

後行政機關即不受初步決定之拘束可重新依聽證紀錄案件事實等問

題為審查並作成裁決不受行政法官初步決定之影響此外當作成決

定之行政機關未自行受理證據之審理時行政法官於特定案件中原則上

應作成具有諮詢性質之建議性決定僅於行政機關自願接受時始發生對外

之效力See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4 然而行政法官提出之決

定是初步決定或建議性決定仍取決於行政機關之意思See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3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3

185

exclusive record54)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須完全依照聽證程序中

作成之證據紀錄此亦稱為「紀錄之排他性」(the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55如此可使參與聽證程序之當事人得以獲悉所有對其不利

之證據並於公開程序中透過交互詰問對於證據進行辯論如果行

政機關可以自由考量紀錄以外之事實及證據而作成決定而未給當

事人回應之機會將嚴重影響當事人間之武器平等及聽證之公平性

(fairness)然而在另一方面培養民眾對於行政機關決定之信心

給予行政機關獲悉重要資訊的機會鼓勵受管制者及受影響之人民

與行政機關合作也是在了解程序中片面接觸的界限時不可忽略的

因素 56

(3)禁止片面接觸之基本精神

美國APA即為綜合考量各項因素後就聽證時產生紀錄

外證據的情形而有禁止片面接觸之明文規範

聽證時最可能出現紀錄以外證據的情形即為作成決定之行政

官員於聽證程序外與有利害關係之當事人一方有所接觸且未作

成紀錄5 USC sect551(14)關於片面接觸之定義特別強調係非當事

人知情亦無從由紀錄知悉之接觸而依 5 USC sect557(d)(1)之規

定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與任何利害關係人皆不得進行非其他利害

關係知情亦無從由紀錄知悉之接觸以落實聽證紀錄排他性的要

求本條規定僅適用於正式聽證程序中並不論行政機關係為行政

裁決或規則訂定之程序然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並不適用於正式

54 5 USC sect556(e) 55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6 56 STEPHEN G BREYER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584 (2006)

2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6

聽證開始前的行政調查階段 57

禁止片面接觸之事務範圍限於與待決事項有關之實體內容

因此與行政法官進行一般社交活動並不違反此規定

亦不適用於非正式程序

58受禁止片

面接觸拘束之人除當事人外尚包括對於決定有利害關係之人

(interested person)59

此外不僅行政機關外之人(person)受到拘束

例如聯邦環境保護局對於特定業者是否違

反空氣清淨法(Clean Air Act)作成決定時即得禁止與該決定有利

害關係之特定環境保護團體或代表石油產業的特定貿易團體與行

政法官或環境異議委員會(Environmental Appeal Board EAB)進行

片面接觸因此所謂利害關係並非限於法律上利害關係及於有

事實上利害關係之人即因行政機關之決定而可能受影響之人

60行政機關

內之人員亦不得主動與機關外之人民接觸學者稱此為「雙向」

禁止片面接觸 61至於聽證程序中開始受禁止片面接觸拘束之時

點為負責進行聽證之行政機關被指定時且最晚不得逾對當事人

及利害關係人為聽證之通知時此外對於片面接觸具有可歸責性

之人一旦知悉將為聽證通知時自知悉時起即不得再為片面接觸 62

(4)片面接觸之程序瑕疵及其影響

57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80 58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5 59 Id at 95 60 依 5 USC sect551(2)之定義規定所謂人(person)係指機關以外之自然

人合夥公司協會或其他公私組織 61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5 USC sect557(d)(1)(A)(B) 62 5 USC sect557(d)(1)(E)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5

187

在並非所有當事人皆受到通知的情形下行政機關與他人有接

觸時行政機關負有作成紀錄之義務行政機關內與當事人進行接

觸之人須將所有往來資料以書面方式列入紀錄中 63換言之此

時首要之務即為作成紀錄此外並通知所有當事人相關情事使

其得於行政機關作成決定前就片面接觸的相關情形表示意見以

彌補聽證公平性受影響的可能而在極少數的情形下如係由當事

人一方明知且故意就實體內容與行政機關為片面接觸時為維護公

平性及事件所涉及成文法之立法目的主持聽證之人如行政法官

得命當事人說明其請求不得被拒絕或其利益不得被忽視之原因 64

至於該行政決定是否有效仍留待司法機關之裁判 65

此外違反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時並不因行政機關將片面接

觸之情事附卷於聽證紀錄中該程序瑕疵即自動被治癒(補正)司

法機關仍應就該瑕疵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是否造成實體上的影響進

行判斷而裁判是否維持行政機關之決定例如於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

66

63 5 USC sect557(d)(1)(C)

中因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anization(PATCO)於一九

八一年帶領一空運航管員工會之成員違法罷工聯邦勞工關係局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 FLRA)即依相關法律規定撤銷

PATCO之證明PATCO對此提起司法救濟本案係聯邦勞工關係局

就特定事件所為之行政裁決法院審理本案時發現有二個片面接

觸的情形其一為運輸部秘書曾於一九八一年八月十三日致電聯邦

64 5 USC sect557(d)(1)(D) 65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8 6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2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8

勞工關係局之二名官員另一則為知名勞工領袖曾與聯邦勞工關係

局一名官員於晚餐時討論PATCO案其中運輸部秘書於電話中表

示某些新聞報導與事實不符當前並無解決罷工的有效方式致電

的目的並非就是否撤銷PATCO證明進行實質討論而是希望聯邦勞

工關係局加速處理本案法院認為該運輸部秘書無疑地為 5 USC

sect557(d)所稱之利害關係人致電聯邦勞工關係局之二名官員如係

就PATCO之裁決進行實體內容的討論當然為應禁止之片面接觸

然而該秘書僅就解決爭議之可能性表示個人意見及宜迅速作成決定

之期待雖然已明確地避免討論實體內容但仍不失為嘗試影響行

政機關的決定法院認為無須認定此片面接觸是否違法因為即使

違法該秘書僅關心應迅速作成決定不會影響決定之內容至於

勞工領袖與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之接觸因二人彼此私下為朋友

法院對於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接受晚餐邀約並未予以非難畢竟法

官也會有鄰居朋友及熟識之人有工作及社會上之關係此亦為

其生活中之一部分 67

67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然而該勞工領袖因贊成PATCO的立場而亟

欲直接與該官員溝通法院即予以嚴正指責並認為任何人於正式

公開之程序外就尚未作成決定之事項企圖影響有裁決權限官員的

意見為絕對無法接受的行為二人晚餐時多數的談話內容與

PATCO案無關當勞工領袖將話鋒轉至PATCO案時該官員並未制

止然而法院認定二人間的談話並未涉及任何威脅或承諾該官

員於談話中亦未表明其決定意向因此二人間的討論並未影響最後

的決定且因行政機關之決定係不利於PATCO無人因為此不當接

觸而獲益因此法院認為雖然勞工領袖與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間

56 at 589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7

189

之接觸違法但未影響聯邦勞工關係局之決定故最後仍維持聯邦

勞工關係局之原決定

因此如法院認為有合理的可能性可認定片面接觸已影響行政

機關之決定時即得推翻行政機關之決定 68

反之如行政機關之

決定並未受到片面接觸之影響時法院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即予以

尊重

4 非正式程序與禁止片面接觸

(1)非正式之行政裁決

依美國APA之明文規定僅 5 USC sect555 適用於非正式程序

換言之5 USC sect557(d)關於禁止片面接觸的規定並不適用於非正

式程序在非正式之裁決程序中通常個案中應適用之個別成文法

即已規範應遵守之特定程序此外行政機關亦可自行訂定更嚴謹

的程序規定作為非正式裁決程序中應遵守之規則而此類之程序

規定往往已與正式裁決程序之要求相當 69

68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因此非正式的行政裁

決程序中關於禁止片面接觸之要求雖然並非源自於APA而是依

32 at 96 69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103 成文法中規定非正式裁決應遵守

之程序規定者例如水清淨法(Clean Water Act)關於以非正式裁決程序

作成之裁罰決定要求須通知當事人並給予其表示意見及提出證據之合

理機會42 USC sect1319(g)(2)(A) 由行政機關自行訂定之程序規定例如

美國聯邦環境保護局對於執行水清淨法之裁罰程序即訂定大量之程序規

定40 CFR Part 22

2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0

個別法令或行政機關自行訂定之規定但往往亦與APA所規範之正

式程序的要求相當

即使於行政機關並無任何成文法之程序規定可玆遵循時仍須

回歸正當法律程序的基本精神如行政機關由他人處獲得對當事人

不利之資訊卻未給予當事人對此表示意見之機會時即與正當法

律程序之精神不符然客觀上可知一般有理性之人並不可能因片面

接觸而影響其決定時此程序瑕疵便無法導出須撤銷行政裁決的結

(2)非正式之規則訂定

非正式之規則訂定程序本質上既為立法行為即使僅須進行

通知及評論之程序行政機關仍須考量不同之因素及多元的利益關

係尤其當行政機關訂定之規則涉及私人間「有財產價值性優惠的

競爭請求」(competing claim to a valuable privilege70)時行政機關

之決定已類似於傳統的裁決行為於通知及評論的程序中往往可

能引發外界對於受管制的企業或利益分配者利用程序外接觸不當影

響行政機關的疑慮因而導致在非正式規則訂定程序中「書面聽證」

(paper hearing71)紀錄中亦會呈現片面接觸之紀錄以使其他當

事人得以表示意見 72

70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此外在現實的考量上行政機關並不樂見

片面接觸的情形發生以避免社會上產生行政機關貪腐的印象更

32 at 195 71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56 at 591 72 國內學者認為在非正式程序中僅涉及「有價特惠」(valuable privilege)之分配時始例外適用禁止片面接觸原則所指即為此意參見湯德宗

前揭註 3頁 19湯德宗前揭註 25頁 314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9

191

可能影響日後法院裁判時的態度而且一旦訂定之規則須受到司法

審查行政機關於司法程序中進行辯護時須主張規定之訂定已考

量公眾所提出的資料及意見且公眾的意見皆已呈現於公開的紀錄

中並未參考紀錄外之資訊因此實際上行政機關內部對於訂定

規則的作業規範中皆有禁止或限制片面接觸的規定 73

至於法院判決亦要求行政機關於通知公眾後即不得與利害

關係人進行片面接觸如於著名之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

74

73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195

中聯邦通訊委員會欲訂定規則

限制有線電視業者得播出之節目通知民眾得對於規則草案提出評

論意見之期間並於一九七四年十月二十五日提供不同的業者及利

益團體進行口頭說明意見的機會其中有線電視業者反對該訂定該

規則認為草擬之規則將使付費電視業者難以播送特定受歡迎的運

動節目或劇情電影而傳統電視業者及委員會本身則贊成規則之訂

定認為付費電視可能吸取免費電台的觀眾造成受歡迎節目無法

繼續在免費電台中播放的情形法院於調查過程中發現許多利益

團體或個人曾與聯邦通訊委員會之委員或委員會中之人員進行片面

接觸就規則之內容進行實體討論因此法院主動要求委員會提出

曾進行之片面接觸的清單及詳細經過而依提出之資料顯示一九

七四年十月二十五日後委員會本應就已收集之各界意見進行討論

以決定應發布規則之內容但至一九七五年三月十日間委員會之

委員仍與利害關係人會面 18 次與有線電台之利益團體會面 9 次

與動畫及運動利益團體會面 5 次法院雖承認行政機關與公眾之

74 567 F 2d 9 (DC Cir 1977)

3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2

非正式接觸如同「麵包與奶油 75

於上述案例中可知法院之所以推翻行政機關行為效力的立論

基礎在於行政機關所為之片面接觸並未充分於紀錄中公開以使

各界知悉各方利益團體之立場並進而表示意見致使行政機關最

後作成之行為有明顯重大的瑕疵此與正式程序中實體決定是否

因片面接觸之情形而受影響判斷上並無二致

」在行政事務上是不可避免的

只要在不影響司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都是適當

的本案中法院並非僅以正當法律程序的觀點進行審查而是更

進一步說明本案委員會作成的公開紀錄未反應出利益團體代表的

意見這些意見亦未公開使各界得以進行討論而這些可能進行的

討論又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內容具有重要性因此委員會與相關利

益團體所進行之片面接觸並非僅止於不適當(inadequacy)而已

法院認定聯邦通訊委員會對於有線電視業者訂定之規則應為無效

76

二對於德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觀察

(一)德國法制中無規則訂定程序

相較與前述美國 APA 將程序分為行政裁決及規則訂定之程

序德國 VwVfG 中並未就行政機關訂定規則之行為亦即就行政

機關基於法律授權而訂定法規命令(Rechtsverordnung)之行為有

一般性之規範反之是在更高位階之基本法(Grundgesetz GG)

中對於法規命令之訂定予以規範

75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56 at 594 76 至於美國法制中的規則訂定程序與我國法規命令之訂定程序是否相

當以及受司法審查之範圍是否相同並非本文此處討論之重點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1

193

依德國基本法第 80 條第 1 項之規定聯邦政府聯邦內閣首長

或邦政府皆得依據法律之授權發布法規命令其授權之內容目

的及範圍應以法律明確規定法規命令中須明列其授權之法律依

據此外如依法律之規定得為再授權者須以法規命令為再授權

之規定至於法規命令訂定之程序本條第 2 項列有應得聯邦參議

院(Bundesrat)同意之事項第 82 條則規定法規命令應由發布之

機關簽署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應公告於聯邦公報且應明定生效

日期 77除此之外基本法即無其他程序規定 78例如無須說明訂

定法規命令之理由 79

如更進一步觀察德國法制關於訂定法規命令程序與進行聽證程

序之關係則可發現基本法第 103條第 1項保障人民之聽審權(Recht

auf Gehoumlr)但僅限於法院之審判程序並不及於行政機關所為之

行政程序

更無應經聽證程序始得發布法規命令之要求

80

77 如法律及法規命令未明文規定生效時者依基本法第 80 條第 2 項規定

於聯邦公報刊行之日終了後第 14 日生效

至於VwVfG本身雖然第 28 條第 1 項有給予當事人

78 如為聯邦政府或聯邦內閣首長訂定法規命令者相關程序即依聯邦政府

內部之議事規則或聯邦內閣共同議事規則之規定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Ehler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Rn 26 79 如有說明理由之必要者主要係因部分法規命令須得聯邦參議院之同

意為使聯邦參議院了解訂定相關法規命令之目的以及基於財政及預算

分配之考量而於法規命令訂定之內部程序中說明理由而非為使一般人

民知悉了解訂定相關規範之理由Theodora Ziamou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 69 (2000) 80 PierothSchlink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ect31 Rn 1080

3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4

陳述意見機會(Gelegenheit zu geben sich zu den fuumlr die Entscheidung

erheblichen Tatsachen zu aumluszligern)之規定然係保障受不利處分之當

事人於行政處分作成前得向行政機關就與決定具有重要性之事項

表示意見之機會亦不適用於訂定法規命令之行為與美國法制相

較德國VwVfG中並未就訂定法規命令之行為及程序有所規範 81

而是以權力分立及聯邦法律執行之角度以更高位階之基本法予以

規定在確立法規命令之民主正當性源自於法律之授權及相信行

政具有訂定法規命令專業的前提下德國法制普通缺乏民眾於相關

程序中得向行政機關表示意見之機會 82自然即未就禁止當事人與

行政機關禁止片面接觸為特定之規定 83

(二)無聽證紀錄排他性之制度

德國VwVfG中規定行政程序之進行以不要式為原則但例外

規定了二種特別之程序類型一為第 63 條至第 71 條之正式行政程

81 MAHENDRA P SINGH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49 (2001) 對於德國法欠缺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要求規範不

乏相關批評意見Ziamou supra note 79 at 93-101 82 Ziamou supra note 79 at 76-77 83 然而在此處須補充說明者德國法中司法得獨立於具體個案爭議之外

直接對於特定法規命令之形式及實質合法性進行審查依德國基本法第 93條第 1 項第 2 款規定對於聯邦法令或邦法令在形式上或實質上是否符合

基本法或邦法令是否符合其他聯邦法令發生爭議或疑義時聯邦政府

邦政府或聯邦眾議院四分之一議員得聲請聯邦憲法法院作成裁判(sect93 Abs1 Nr2 GG)亦即係由最高之司法審判機關對於法規命令之合法性進

抽象法規範審查(abstrakte Normkotrolle)因此雖然於訂定之過程中為

尊重行政權之專業而較缺乏民眾參與的過程但司法權對於行政權力行

使則進行相對高密度之監督審查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3

195

序(foumlrmliches Verwaltungsverfahren)另一則為第 72 條至第 78 條

之計畫確定程序(Planfeststellungsverfahren) 84其中VwVfG第

63 條以下之正式行政程序即為我國行政程序法第五十四條以下聽

證程序所參考之程序模式 85

正式行政程序與計畫確定程序之所以為特別之程序類型即在

於二者皆須踐行一定之程序亦即聽證程序德國 VwVfG 中聽證

程序之設計重點為以言詞辯論程序取代書面陳述意見但在交互

詰問質詢證人的部分仍與美國法制審判式聽證不同而特別不

同之處在於即使進行聽證程序德國法亦仍不採取聽證紀錄排他

性法則

而計畫確定程序則於我國行政程序法

第一六四條之規定中繼受之

以正式程序為例德國VwVfG第 68 條第 4 項規定正式程序中

言詞辯論的部分應作成紀錄而同法第 69 條第 1 項則規定行政

機關應斟酌行政程序之全部結果作成決定所謂「斟酌行政程序之

全部結果作成決定」並非指行政決定之基礎僅限於言詞辯論中所得

出之結果因此即使於言詞辯論外獲悉之資訊亦得列入考慮並

依自由心證評斷而作成結論 86

84 相關概念之說明參見 KoppRamsauer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sect63 Rn 1

行政機關如認為於言詞辯論外仍

有必要詢問當事人時亦得為之且本項規定亦不要求行政機關須

親自採證(Unmittebarkeit der Beweisaufnahme)只要有足夠證據供

85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97-98 86 StelkensBonkSachs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sect69 Rn 3-4

3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6

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進行判斷即可 87

至於計畫確定程序聽證亦為確保利害關係人及一般民眾於程

序中之聽審權因此利害關係人與及時提出異議之民眾享有於聽證

期日參與討論及說明之權利(sect73 Abs6 VwVfG)於聽證期日中

於聽證機關之協助下開發行為人利害關係人及時提出異議之

民眾提出意見之權限受影響之機關等對於計畫進行言詞面對面

之討論及說明並尋求妥協及共識此亦為計畫確定程序中聽證的

精神之後聽證機關即應就聽證之結果撰寫綜合意見連同未獲

得妥協之爭點轉交確定計畫機關(sect73 Abs9 VwVfG)聽證機關

就聽證程序之結果所為之綜合意見僅供確定計畫機關作成最後裁

決時參酌而確定計畫機關仍應依其專業綜合聽證機關之意見

其他機關之意見民眾之異議甚至鑑定人之意見對於未獲共識

之爭點進行判斷並作成最後之確定計畫裁決

88

三小結

且確定計畫機關

作成決定時其考量並不以聽證程序中所呈現之文件及事實為限

仍應基於職權調查原則對於必要之事實進行調查認定應其專業

對於公益及相關私益進行衡量至於在不要式的程序中依職權調

查原則的精神更無紀錄排他性法則適用的餘地

綜合前述關於美國 APA 成文法的規定及法院實務案例的見

解不難發現行政程序中禁止行政機關與當事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

進行片面接觸的精神重要的前提在於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要

87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69 Rn 6-7 88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74 Rn 7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5

197

求因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唯一得參考者即為聽證之紀錄為確保

聽證程序中所有資料處於所有當事人得以知悉的狀態當行政機關

與特定當事人間進行片面接觸時即須作成紀錄以使參與聽證程

序之當事人得於公開程序中透過交互詰問對於所有證據進行辯論

保障程序之「公平性」換言之並非所有片面接觸皆應予以嚴厲地

非難及指摘而是當程序之公平性在客觀上對於規則之訂定或裁決

之作成造成影響時始禁止片面接觸以下略以簡表說明本文中對

於美國 APA 中關於禁止片面接觸所作的觀察

程序特色

禁止片面接觸

之依據 法院審查

非正式

程序

行政

裁決

寬鬆之

程序要

其 他 個 別 法

令行政機關自

行 訂 定 之 規

則正當法律程

片面接觸客觀上

是否影響行政決

規則

訂定

通知及

評論程

正當法律程序

私人間有財產價

值性優惠的競爭

請求公開紀錄

是否反應所有公

眾的意見是否

給予公眾討論的

機會

正式

程序

審判式聽證

證據紀錄之排他5 USC sect557(d)

片面接觸客觀上

是否影響行政決

3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8

性 定

來源作者整理

由上表可知在美國法制下即使行政程序有違反禁止片面接

觸之規定或法理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

違法或無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

響換言之違反禁止片面接觸之程序瑕疵僅具有相對之效力

至於德國法制綜合其制度之觀察可知在遵循職權調查原則

的前提下即使進行聽證程序最後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仍不受聽

證結果之拘束不適用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因此德國VwVfG中並

無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而與美國法制之思考有間 89然而須注意

者因司法對於行政決定原則上可進行全面合法性之審查僅於行

政機關享有判斷餘地之事項其審查密度受有限制故行政機關與當

事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如有片面接觸之情事司法機關仍得就行政

機關職權調查之行使及其決定之內容是否違反經驗法則及論理法

則進行審查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如有瑕疵或

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關職權之行

使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 90

89 雖然德國 VwVfG 第 21 條規定公務員行使職務有偏頗之虞(Besorgnis der Befangenheit)時應行迴避之規定然此係為確保行政程序進行之「公

正性」而美國法制中禁止片面接觸之功能係為確保當事人間的武器平等

以保障程序之「公平性」因此不同制度發揮不同的規範功能行政程

序之法制並不因有迴避制度之設計即可發揮禁止片面接觸原則的功能

應予辨明

90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7

199

參我國司法實務案例觀察

一籌設安南加油站案

在高雄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二四八二四九二五

號判決中涉及原告(即被上訴人)依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十

六條第二項之規定 91向被告台南市政府(原處分機關即上訴人)

所屬之都市發展局申請核發籌建安南加油站之設站用地可供作加油

站使用證明(下稱土地使用證明)另有同時擬於鄰近土地設置加油

站之第三公司(訴訟中之參加人下稱A公司)由X代理亦向台南

市政府都市發展局申請核發籌建長安加油站設站用地之土地使用證

明A公司於尚未取得土地證明前即向台南市政府建設局提出許

可籌建加油站之申請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對於原告先提出之土

地使用證明申請案以資料不足為由命其補正而對於A公司後提

出之申請則先行核發土地使用證明(函 1)嗣後始核發原告申請之

土地使用證明而原告旋即向台南市政府建設局提出加許可籌建油

站之申請之後台南市政府建設局以A公司已完成許可籌建加油

站申請之補件程序即發函核准A公司籌建加油站之許可(函 2)

最後則依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八條第一項第三款之規定 92

91 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 16 條第 1 項「申請設置經營加油站者除本

規則另有規定外應檢具下列文件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請籌建

之核准helliphellip」同條第 2 項「前項申請設站用地屬都市計畫地區土地

且依有關法令規定須經核准始得供作加油站使用者並應檢附直轄市縣

(市)政府核發設站用地同意作加油站使用之證明文件」

92 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 8 條第 1 項第 3 款「申請於都市計畫地區及非

都市土地甲乙丙種建築用地遊憩用地及特定目的事業用地(加油站)

3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0

同側路段五百公尺內已核發A公司加油站籌建許可為由發函駁回

原告之申請(函 3)

原告不服分別對於前述之函 1函 2 及函 3 向中央主管機關

內政部及經濟部提起訴願請求撤銷原處分但未獲救濟即向高

雄高等行政法院提起課予義務訴訟(行政訴訟法第五條第二項)行

政法院審理本案之相關爭議點除在於法律面向上對於加油站設置

管理規則第八條第一項第三款規定中所稱「先申請」之解釋外在

事實面向上則在於承辦本案之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公務員於審

理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之土地使用證明申請時是否有濫用權力之

違法承辦公務員於受理本件分別由不同公司提出土地使用證明之

申請時曾將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洩漏予被告(原處分機關)之

顧問 Y(同時受 A 公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建設加油站並為 A 公

司代理人 X 之配偶)經法院調查以該承辦公務員違反刑法第三

一八條所定之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台灣高等法院台南

分院九十三年度上易字第十九號刑事判決)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即以

該刑事判決確定之事實為基礎以公務員與當事人有行政程序外接

觸之情事認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另外高雄高

等行政法院另以被告(原處分機關)核發參加人 A 公司之土地使用

證明有恣意優先通過之差別待遇有違平等原則進而不應核發

參加人 A 公司籌建加油站之許可此二行政處分(函 1函 2)皆

設置加油站者其申請基地應符合下列規定helliphellip三同一直轄市縣(市)

內與同一路線系統之道路同側既有或先申請之加油站入口臨街面地界

至少應有五百公尺以上之距離但直轄市縣(市)政府考量車流方向

認為有設站需要者不在此限」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9

201

違法駁回原告申請加油站籌建許可之處分(函 3)亦違法判決

撤銷相關原處分及訴願決定並判命被告應依判決意旨重行依職權

調查應否核准原告之申請本判決經最高行政法院以上訴無理由而

確定維持(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決)

二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原

告向被告台北縣政府(現新北市政府)檢舉某公司違反勞動基準法

有關工時薪資給付等規定並申請調閱卷宗被告經調查後函

復原告相關調查結果並拒絕閱覽卷宗之申請原告向被告再次表

明不服被告亦函覆說明原告對此二函覆不服提起訴願未獲救

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起訴請求撤銷訴願決定命被告應對原告

作成裁罰處分並准予原告閱覽被告與被檢舉公司於行政程序外接

觸所作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在請求閱覽行政程序外接觸所作

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部分原告主張被告所屬勞工局承辦人員

曾與被檢舉公司職員以電話聯繫接觸詢問該公司板橋辦事處之地

址電話未依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作

成書面資料然行政法院認為此項接觸係被告為調查被檢舉公司是

否有原告所申訴之違法情事所必須屬行政程序調查之必要為行

政程序內之接觸如有相關文件亦屬行政決定前準備作業之文件

得拒絕閱覽之申請故原告相關主張無理由此判決見解為最高

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判字第五二六號判決維持而確定

三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三號判決中因公

4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2

平交易委員會(即被告)接獲檢舉對於台北縣(現新北市)金銀

珠寶商業同業公會(即原告)進行調查認定其有違反公平交易法

第十四條第一項聯合行為之禁止規定而裁處罰鍰原告經訴願未

獲救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提起撤銷訴訟本件涉及原告除勸導

會員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販售飾金外另曾於民國九十四年八

月二十五日由立法委員陪同原告理事長前往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

會並請教事業以低於成本之價格銷售商品是否違反公平交易法等

問題由被告之主委接見被告並作成行政程序外接觸紀錄表此

次拜會並未作成結論或有任何會議紀錄原告嗣於同年八月二十九

日發函予全體會員將被告於座談中表示之見解附於檢送函說明

欄內警告業者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出售飾金行政法院最後

認定原處分並無裁量濫用裁量怠惰或其他裁量瑕疵判決原告之

訴無理由確定

四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

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所涉之事

實並非直接與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有關之案件而係財政部台

灣省中區國稅局之公務員(原告)因涉貪瀆罪嫌經刑事訴訟免訴

判決確定後向所屬機關(被告)申請因公涉訟輔助而被否准經

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作成駁回之復審決定而向台中高等行

政法院起訴提起課予義務之訴然原告處理稅務違章檢舉案件未

依規定調查證據更於原告住處(原告配偶經營之髮廊)回答被檢

舉人配偶所提規避課稅及裁罰之方法等問題原處分機關以其違反

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未保守業務機密且迴避詢問避免於辦公處

所外與被檢舉人之關係人有所接觸而申誡乙次據此行政法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1

203

認定被告機關以原告執行職務違背法令為由而否准其涉訟輔助之請

求原處分並無不法

五小結

綜合上述案例觀察對於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仍有

下列疑義有待釐清

(一)禁止程序外接觸人之範圍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為涉及當事人具有財產價值的競爭請求之典型案例原處分機

關承辦公務員直接接觸之對象雖非提出申請之當事人及其代表人

行政法院仍認定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因此本條

第一項規定中所稱「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指為何亦即禁

止程序外接觸所規範之「人之範圍」即有釐清說明之必要

(二)禁止程序外接觸事之範圍

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

三八三六號判決)中點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一個核心的問題

程序外接觸與職權調查之間應如何進行區分何謂法所允許為職

務上所必要之接觸行為何時又屬於法律所禁止之程序外接觸而

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

三號判決)中值得思考的是當事人拜會行政機關之情事是否

屬於應受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範之情形當事人與行政機關進

行的相關討論是否須與本案實體問題有關始屬於行政程序法第

四十七條限制之情形值得深究此外藉由本件事實可進一步

4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4

引導思考程序外接觸與遊說行為之差異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

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並非直接以

公務員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為由而認定其執行職務違法但

突顯出承辦公務員日常社交生活是否亦屬於程序外接觸的問題這

些問題皆可理解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禁止程序外接觸之

「事之範圍」而應深究說明

(三)違反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律效果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行政法院雖認定本件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

但並未以此為撤銷原處分之理由最重要之論證依據仍是以原處分

機關法律解釋之見解及行政處分有違平等原則等違法情事因此

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法律效果亦為應探究之問題

肆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檢視及檢討

一規範內容及法務部函釋見解

(一)立法意旨

行政程序法(下稱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於行政院提出之

法案草案中並無相關規定於立法委員提案版本中始有相關規定

並明言係參考美國法制最後於立法院委員會審查後採行委員提

案版本而於行政程序法中明定之 93

93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7-8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3

205

依本條立法理由之說明可知立法者主要係為「求行政程序之

公平透明避免行政機關受到不當之干擾」而制定本條規範此

外行政機關「不論是基於職務推行必要之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

觸對他方當事人之權益影響甚巨為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

之權益」行政機關於作成決定前片面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

程序外之接觸原則上應予禁止 94

因此我國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者對於本條所應發揮之功能側

重於透過程序之透明公開維持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在無偏頗的疑

慮下進行行政程序此由本條規定列於第一章第七節「資訊公開」

下亦可得知此與美國法制著重於審判式聽證程序之公平給予當

事人平等表示意見之機會以符合該國憲法所蘊含正當法律程序之

精神仍有一定的差異

(二)適用範圍

1 人之範圍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拘束而不得進行程序外接獲之

人為「公務員」依學者見解應為與行政程序之進行有關之公務員

包括依法令於行政程序中執行職務之公務員 95

94 前揭註

依此見解負有不

得為程序外接觸之義務者為行政機關內與待決事項行政程序之進

行有關且依法令執行職務之公務員依體系解釋所謂行政程序

應為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行政機關即應為本法第二條

第二項第三項所稱「代表國家地方自治團體或其他行政主體表

95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49

4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6

示意思從事公共事務具有單獨法定地位之組織」及「於委託範

圍內受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至於公務員之範圍因現行法

律上對於公務員並無統一之定義規定於公務員相關法規中有國

家賠償法第二條第一項刑法第十條第一項最廣義之公務員定義

有公務員服務法第二十四條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6亦有公務人員任

用法最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7本條規定所稱之公務員範圍為何即

有解釋之必要參酌本法基於行政機關之公正性而設置之迴避制度

(本法第三十二三十三條)與本條規定源自於正當法律程序之精

神相同因此在體系歷史及目的解釋的角度上應無二致但同

樣亦面臨本法缺乏公務員定義規範的問題基於正當法律程序之法

理為確保程序之公平與公正保障當事人之權益應採最廣義的

角度認為凡依法令從事公務之人員皆屬之 98如此可避免採公

務人員任用法最狹義定義造成許多公務員公營事業人員行政

機關內之約聘僱人員被排除之情形 99

96 公務員服務法第 24 條「本法於受有俸給之文武職公務員及其他公

營事業機關服務人員均適用之」

及採公務員服務法狹義定

97 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公務人員指各機

關組織法規中除政務人員及民選人員外定有職稱及官等職等之人

員」 98 關於應依本法迴避之公務員的範圍本文贊成學者湯德宗之見解參見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4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亦

採此見解 99 依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3233 條之規定司法人員審計人員主計人

員關務人員外交領事人員警察人員教育人員醫事人員交通事

業人員及公營事業人員等皆不適用該法規定此外須依法享有俸給者

始適用公務員服務法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5

207

義造成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因未依法受有俸給而不

適用之情形至於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及第十七條雖定有公務員之

保密及自行迴避義務其規範目的在於明定公務員應受行政懲處之

情形以維持行政內部之紀律此與本法第三十一三十二及四十

七條係規範正當法律程序內涵之立法目的有間因此在公務員範圍

的解釋上無須為相同處理

本條規定限制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程序外之接

觸依立法理由之說明不論是「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觸」皆屬

限制之列 100因此受限制者為雙向接觸不論主動接觸之發動者為

公務員或當事人一方 101然未瑧明確者為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所指為何立法者於本條中明白不採用「代表人」「代理人」「輔

佐人」「法定代理人」及「利害關係人」等行政法規範或理論上常

見具有明確內涵之概念解釋上應認為係立法者有意排除使用相關

概念使用「代表利益之人」一詞可使受規範者涵蓋的範圍更為

廣泛換言之於程序中不論以自己名義或當事人名義凡宣稱為

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 102

綜合上述分析行政機關內或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

體於受委託範圍內依法令執行職務之人就其執行之承辦案件與

當事人及凡代表其利益之人(宣稱或依相關事實認定)依本法第四

或依相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

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人為行為之人皆可認為係代

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10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01 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0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0

4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8

十七條之規定皆不得為程序外接觸如此解釋涵蓋之人之範圍

雖已廣泛但如行政機關內非承辦人員之其他公務員 103

或其他已

參與或可能參與程序而有決定權之人員(例如各委員會之外聘專家

委員)仍不屬之美國 5 USC sect557(d)之規定範圍及於行政機關

內任何成員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

成員相較之下我國規定仍較狹隘

2 事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二項所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在現今

媒介多元及資訊發達的社會中接觸的方式亦隨之多元不論以任

何方式凡進行討論提供資訊甚至關說或遊說皆屬於接觸之態

樣以遊說行為為例本質上為人民受憲法上保障之請願行為 104

我國為使遊說遵循公開透明之程序防止不當利益輸送另制定

遊說法規範遊說之行為依遊說法第二條第一項遊說之定義 105以及

同法第二條第三項被遊說者之範圍 106

103 前揭註

可知遊說法著重於進行遊說

人民與中央地方首長或政務官員就政策議案進行之接觸受規

104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4(2008) 105 遊說法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遊說指遊說者意圖影響被遊說者或

其所屬機關對於法令政策或議案之形成制定通過變更或廢止而

以口頭或書面方式直接向被遊說者或其指定之人表達意見之行為」 106 遊說法第 2 條第 3 項「本法所稱被遊說者如下一總統副總統

二各級民意代表三直轄市政府縣(市)政府及鄉(鎮市)公所

正副首長四政務人員退職撫卹條例第二條第一項所定之人員」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7

209

範者不包括一般處理公務之公務員亦不及於中央地方首長或政

務官員為執行職務主動與人民進行接觸 107因此受遊說法規範之行

為與行政程序法所規範之範圍不盡相同如於特別情形下發生競合

規範的情形時例如於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中因遊說法採強制登

記及資訊公開制度(遊說法第十三條至第十九條)相關登記資料及

資訊之公開在程序上已符合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所要求之精

神至於關說 108並無其他法律就其程序及公開有特別規定仍屬

應適用本條之行為 109

至於接觸所涉及之內容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

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條立法意旨主要乃在確保

行政機關執行職務之公正性以避免偏頗縱接觸內容係屬程序事

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行政程序外接觸之事

項不分有利或不利於當事人均有本法第四十七條之適用」因此

涉及相關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反之美國

5 USC sect557(d)明文規定限於與待決事件有關之實體內容我國限

制範圍則明顯較寬對公務員產生較多桎梏此為受學者批評之

110

107 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之行為依遊說法第 5 條第 1 款之規定為排除適用

之事項相關問題參見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5 108 關說之意義可參酌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第 2 點之規定「(五)請託

關說指其內容涉及本機關(構)或所屬機關(構)業務具體事項之決定

執行或不執行且因該事項之決定執行或不執行致有違法或不當而影響

特定權利義務之虞」 109 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6 110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4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0

3 程序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定立於本法第一

章總則篇因對於「行政程序」之種類及範圍並無特別規定故舉

凡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作成行政處分締結行政契約訂定法規

命令與行政規則確定行政計畫實施行政指導及處理陳情之程序

皆屬於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行政程序與美國 5 USC sect557(d)

僅適用於進行審判式聽證程序始於指定主持聽證之行政機關等規

定內容相較本條規範之程序類型無所不包亦涵蓋整體程序然

此亦為學者指出宜檢討之處 111

4 得進行接觸之情形

公務員於行政程序中基於職務上必要所為之行為不受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限制於行政程序開始後公務員執行職務

處理待決事項所為之必要行為如受嚴格限制將造成行政機關執行

職務困難反而妨礙行政程序之進行所謂基於職務上必要之行為

如通知當事人或其代理人補提文件陳述意見或出席聽證通知當

事人提供證據資料當事人閱覽卷宗資料等 112

111 前揭註

換言之行政機關

為確定作成行為所涉及之事實關係須進行事實及證據之調查依

職權調查原則行政機關依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不受當事人主張

之拘束(本法第三十六條)因此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

定本係表彰行政程序採取職權調查原則之精神故行政機關承辦

人公務員於職權調查範圍內所為之行為即非應予禁止之程序外接

11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1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9

211

行政程序中行政機關職權調查之目的係為使行政機關了解事

實狀態及公私益狀況成為作成後續行為時之基礎此與行政訴

訟中法院為維護雙方當事人武器平等所為之職權調查並不相同不

可不察 113因此如行政機關非基於了解事實及利益狀態之目的所

為之行為即非屬職權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行政

機關打電話至被檢舉之公司該公司之地位為申請之相對人(本法

第二十條第一款)114

此外如個別法有特別程序規定時即應依該規定之目的解釋

應為之職權調查行為行政程序法中職權調查之規定即應立於補充

地位

為行政程序之當事人且行政機關係為職權

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法院稱此為「行政程序內之接觸」並無限制之

必要見解堪稱正確

115

(三)為程序外接觸之處理

因此在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定時仍須配

合待決事項所應適用之個別法規依規範目的判斷個案中職權調查

行為之必要性

既然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所指之行政程序為本法第二

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為之「行政程

113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 114 行政程序法第 20 條第 1 款「申請之相對人」為申請人請求行政機關

對其作成行政行為之人不可誤認為行政機關本身參見陳敏行政法總

論頁 771自版七版(2011) 115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8

5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2

序外」接觸即為行政機關與個案程序當事人在行政程序法規範之

程序外所為之接觸 116對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解釋如認

為凡行政程序外之接觸既為法所不許公務員本即不得為之是以

應作成紀錄或將書面文件附卷者仍為職權調查所必要之「程序內

行為」117

依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

益之人以書面方式為程序外接觸時應將所有往來書面文件附卷

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如以其他方式為程序外接觸者依同條第三

項之規定並應作成紀錄至於本項並未規定書面紀錄應附卷此

應係立法疏漏解釋上應與同條第二項之規定相同始能達成本條

之立法目的

則此見解不僅未正確認知此制度規範之目的亦有違法

規範之體系解釋更何況如此解釋公務員須將所有依職權調查事

實及證據之行為一一紀錄並予以附卷反而將造成公務員執行職務

之重大困擾因此相關說法應非的論

118

至於附卷之書面文件或紀錄應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因本條

第二項並無「主動」公開之規定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

字第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法第四十七條「亦寓

有保護公務員之目的俾使公務員於行政程序外凡與待決事件有關

之意見交換時皆應將所有往來之書面文件附卷或作成書面紀錄

(同條第二項第三項參照)以間接保護公務員」「行政機關就

11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

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37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117 此為本文發表於研討會時曾被提出之論點 118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3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1

213

待決事件縱有裁量權限亦不得恣意仍應為合義務裁量復有相當

行政救濟程序可資救濟既將接觸資料附卷供其他當事人閱覽即

已達公開之目的如認須主動通知其他當事人不僅衍生通知範圍

及技術上之爭議亦不利待決事件相關程序之迅速進行」「如與本

法第四十五條第一項『主動公開』之用語為比較可推知同法第四

十七條第二項所稱之『公開』者並無主動通知之意」故認為無

須主動公開僅須依申請而公開即可然此見解遭到學者批評認

為如此解釋過於消極本規定為個案資訊唯一主動公開之規定與

政府資訊公開法主動公開之立法目的不同且此解釋將使實體決定

前當事人仍無法知悉有程序外接觸之情形仍會引發行政機關有

偏頗的懷疑與立法意旨不符 119由立法理由觀之本項規定既為

「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之權益」並使其他當事人因文件或紀

錄附卷而有表示意見之機會 120

至於「其他當事人」當然包括申請之相對人(本法第二十條第

一款)至於已知之利害關係人行政機關得通知其參加程序(本法

第二十三條)因可藉由知悉程序外接觸情形而判斷自身利益受影響

之範圍及程序故解釋上亦屬之

如行政機關未主動公開相關資料

實無法發揮立法之功能故相關批評意見應值得贊成

121

(四)違反之法律效果

且依前述行政機關應主動公

開附卷之書面文件及紀錄時即無限制解釋「其他當事人」範圍之

必要

119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153另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2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21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

5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4

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為程序外接觸如已依同條

第二三項之規定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

開後該程序瑕疵即「補正」122

二本文之思考與檢討

但不妨害依相關法令(如公務員

服務法)及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對公務員之行政懲處責任為認定

反之如未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行

政程序即具有無法補正之瑕疵而成為得據以撤銷實體決定之事由

(一)行政法律關係中行政機關義務之規範

現代行政程序法制除以行政行為作為討論之重心外亦逐漸

著重行政法律關係(Verwaltungsrechtsverhaumlltnis)為基於行政法規

就特定事項於二個或二個以上之法律主體所產生之法律關係 123

本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為行政程序外接觸之規定即係對於

公行政明文課予之行政法上程序義務且規範於行政程序法總則部

為行政法上之權利義務關係行政法律關之成立變更或消滅可

依法令規定行政處分行政契約或事實行為並存在於具有行政

法權利能力之主體之間行政法律關係除強調人民於行政法上所享

有之權利及應負擔之義務外同時亦包含公行政主體之權利義務內

容而公行政之義務除由法律明文規定外亦可由行政依法維護

公益之一般義務或由人民之權利或由行政法上債務或補償關係

而得出

122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10-111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123 Maurer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sect8 Rn 16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3

215

分依體系解釋及國內多數見解除特別法有較嚴謹之明文規定外

為行政機關應遵循之最低程度規範 124立法者有意參酌美國APA之

立法例制定本條規定即明文課予行政機關於正當行政程序中應負

之義務我國行政程序法採行德國VwVfG之基本架構援用職權調

查原則之精神但為補強德國法制對於正當法律程序不足之處而

引進美國法制本意甚佳行政機關於個別案件中既負有維護公益

之一般義務並透過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以維護公益及私益如行

政機關於職權調查權限外進行程序外不當接觸而影響公益及私益

之保障時應屬於違背行政機關義務之程序行為即應予規範禁止

由此觀點出發即不宜認定本法第四十七條僅為訓示規定而應更

積極地承認行政機關依法負有一定之程序義務 125

(二)歷史解釋與目的解釋之思考

1 由立法理由中探知之規範目的

本法第四十七條所欲發揮之功能參酌立法理由之說明包括

防止行政機關偏頗及保障當事人權益 126

124 蔡茂寅等前揭註

因此一方面強調行政機

2頁 19-20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

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 554-557五南出版社(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 19-20(1999)少數見解認為此說無說服力並無標準足以認定行政程序法屬

「最低程度之程序保障」參見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

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

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28(2007) 125 本文就此所持之論點與審查委員之見解容或有間特此說明 126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5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6

關之公正性另一方面又強調當事人間權益之公平性因特別強調

保障當事人權益則反應出大陸法系中基本權程序保障功能之思

維此外亦希望藉此對於盛行於行政機關實務上「關說」之情形

進行規範以使關說之行為透明化 127

行政程序法中一個條文如由立法意旨觀之可同時達到程序

之公正性公平性及公開性的功能應可推知立法者對於法制設計

本質認識有不清之處因此何者始為法制本質上應遵循的精神

實應仔細思考否則將出現規範主軸不清規範範圍不明之謬誤

對於此點實不宜一概以我國法制與美國法規範不同

如此資訊之公開性亦為本

條所欲發揮之功能

128

2 由法制之規範功能為解釋

而為不同

的解釋以自圓其說

美國透過司法機關所為之判決強調 5 USC sect557(d)之規範目

的在於保障當事人間之公平性使審判式聽證程序中對於片面接

觸情事不知情之其他當事人得以有機關獲悉相關情事並表示自

己的意見姑且不論維護程序公平性為本體或係保障當事人程序之

工具 129

127 葉俊榮前揭註

禁止片面接觸之本旨仍在於維護正當法律程序中各當事人

間武器平等的精神強調的是正當法律程序中「公平」的面向此

116頁 137 128 參見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一)之說明 129 此涉及美國法上對於正當法律程序本質之討論關於工具說及本體說之

見解參見蔡穎瑩前揭註 15頁 19-24本文於此不予深論但相關討

論亦反應出即便在美國法制中程序規範是否具有獨立性或僅係發揮輔助

實體決定之功能並非有一致見解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5

217

外美國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拘束審判式聽證程序中行政機關之行

為而不適用其他程序中作成決定者原因在於該程序中採用證據

紀錄排他性行政機關僅得依紀錄資料作成決定藉此使當事人皆

得以對於紀錄中之證據及其他資訊進行攻擊防禦始產生禁止片面

接觸之法制設計

我國對於權利保障與行政程序之關聯受德國法制及其理論之

影響強調行政程序對於實體基本權保障之重要性 130

(三)規範範圍之釐清

解釋上正

當行政程序有助於行政機關作成正確決定以避免人民之權益受到

不法之侵害因此保障當事人於程序中武器平等之公平性應有助

於發揮此行政程之基本功能我國繼受美國法制於行政程序法中

增設德國法上所無之禁止程序外接觸的規定在規範功能上即應為

摘取該法制特別之規範功能以強化我國行政程序法制因此本

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在解釋上仍應強調側重於正當法律程序中之

「公平性」保障當事人間進行攻擊防禦時之武器平等藉以保障其

實體權利否則錯誤認知本條之規範功能即易掉入行政繁瑣的

工作泥沼中亦即不論於何種程序中公務員執行職務進行調查

皆作成紀錄或將所有書面附卷以求自保而使本條成為促進行

政彈性及效率之障礙是故為使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能夠發揮

一定之規範功能在解釋上即應為一定之調整及限縮

1 適用的程序類型宜限制

130 例如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於政治庇護案中即明白指出行政程序有助保障

實體之基本權利BVerfGE 56 216 (236ff)

5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8

本法第四十七條列於行政程序法總則導致不論最後行政行為

的態樣為何皆適用之本條規定如此結果與本條立法精神大相逕

庭實有限縮之必要否則亦與效率的要求不符 131以行政指導及

陳情為例本質上為非正式行政行為未發生實質法律效果並無

須適用禁止片面接觸以維護當事人間武器平等之必要而行政規

則為行政機關內部規範欠缺直接對外拘束人民權利義務之法律

效果亦無適用之必要至於法規命令本質上為「一般性政策的

制定」本即應廣納各方意見實不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 132而重點實為各方在訂定規範的過程中有對等的討論對話機

會因此本質上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以保障當事人間公平的行

為為行政處分及行政契約此二大行政行為態樣 133

至於在作成行政處分及締結行政契約之程序中對照美國及德

國法制尚須進一步檢視我國聽證程序之設計

134

131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11(2001)

我國關於程序類

型的設計類似於德國法制而非美國法制本法雖有要式聽證程

序之設計亦規定聽證須作成紀錄(本法第六十四條第一項)然除

132 湯德宗前揭註 122頁 109 133 計畫確定裁決性質上亦為行政處分且涉及多元利益的調和如日後我

國確實執行確定計畫之程序自應適用本法第 47 條之規範 134 本法並未就締結行政契約應進行聽證之規定然如舉行聽證可使其他利

害關係人有參與程序之機會且如作成行政處分依法應舉行聽證但締結

替代該行政處分之行政契約卻無須聽證可能使行政契約成為規避聽證的

工具參見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

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

集頁 282元照出版社(2002)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7

219

法規有明文規定外聽證紀錄為行政機關作成行政處分時應斟酌之

文件(本法第一八條第一項)並非唯一具有排他性之資料遵循

職權調查原則之法理而與德國法制相近因此如欲保留本法第四

十七條之規定並貫徹前述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理精神本文建議

於修法增訂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效力的前提下建議限縮本法第

四十七條規定而僅適用於特別程序中即正式聽證程序及計畫確定

程序此處所持限縮本法第四十七條程序態樣適用範圍之見解主

要論證依據為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與當事人間公平性的關聯此為

德國法制所無行政程序法立法之際我國繼受美國法時亦未配合

建立相關觀念也因此導致現行規定過度擴張禁止程序外接觸之範

圍造成法理邏輯混亂亦可能成為行政機關及公務員之掣肘因

此本文此處之見解亦僅建議係回歸法理一致性而提出之修正意見

而已

2 人的範圍宜擴大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所規制之人一方為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

一方為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達前述立法目的使所有相關

資料皆呈現當事人面前理論上本條宜儘量包括所有可能建立接觸

之管道因此受規範之人的範圍宜擴大因此在解釋代表當事人利

益之人時不應侷限凡宣稱為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或依相

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

人為行為之人皆應屬之不限於代表人代理人或輔佐人等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涉及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分別提出之設籌加油站申請且

二者之申請具有排他的競爭性如依美國法制屬於涉及「有財產

5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0

價值性優惠的競爭請求」之事件特別應注意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承辦公務員有洩漏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予被告機關之顧問 Y

的情形而被判刑確定於參加人 A 公司之申請事件中名義上之

申請人為該顧問 Y 之配偶 X於論斷是否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

一項之規定時即涉及參加人 A 公司被告顧問 YY 之配偶 X 彼

此間的利益關係在 X 提出之申請案所進行之行政程序中實際上

之申請人仍為 A 公司原處分機關未明察 X 是否係以代理人身分提

出申請命其提出委任書處理有可議之處而承辦公務員雖係與

被告顧問 Y 接觸以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由此情形亦

可判定承辦公務員既已受理 X 作為 A 公司代理人所提出之申請

案且 Y 一方面為該申請案中代理人 X 之配偶且同時亦受 A 公

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興建加油站依相關事證可認定 X 係為 A 公

司之利益為行為與其配偶及 A 公司間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

故可認為承辦公務員係主動接觸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於 X 代理 A

公司提出申請之程序中有為程序外接觸之情形本案原審判決及最

高法院判決中僅援引刑事判決所確定之事實直接認為承辦公務

員於處理原告申請之案件中認定與X所為之接觸係屬於違反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情形不僅未就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

件進行涵攝說明未仔細辨明不同程序間之當事人及代表其利益人

的關係雖結論並無錯誤但推論仍未臻嚴謹明確

然而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是否只限於承辦公務員我國法的

解釋與美國法明文規定不同美國法明文規定機關內所有成員或其

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皆不得進行

片面接觸不限作成決定之人員如此始可歸避承辦人員透過機關

內其他人進行接觸卻不受規範的可能我國規範之範圍過於狹隘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9

221

此亦為建議宜修正之處

3 事的範圍宜限縮

如前所述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九六二

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時「縱接觸內容係屬

程序事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因此涉及相關

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此與美國法之規定不

同然誠如前述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中 135法官以「麵包與奶油」的關係來形容行政機

關與公眾間非正式之接觸互動表示公務員實不可能脫離公眾生活

而獨立存在且在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中 136法官亦以人情事理的角度看待

公務員的社交生活因此行政機關與公眾之接觸只要在不影響司

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並無全面禁止之必要只

有對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問題進行程序外接觸可能引起當事人公平

防禦的疑慮始有限制之必要前述法務部之見解不僅誤認禁止

程序外接觸之立法目的過於側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忽視當事人

間的公平性且理想性地過度限制程序外接觸之事項忽略人情事

理應不可採因此建議修改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規定明文

限定於就待決事項之實體問題為接觸時始有限制之必要 137

於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

字第五三號判決)中當事人曾由立法委員陪同前往原處分機關

135 567 F 2d 9 (DC Cir 1977) 13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137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6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2

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會討論法律解釋問題因原處分機關依本法

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作成紀錄附卷故無違法情事可言然嚴

格說來本案當事人拜會原處分機關時討論法律解釋問題並非違

法禁止之關說行為亦不屬於遊說法所定應強制登記之行為且如

未涉及個別具體案件之實體問題而限於法律解釋之請益則本質上

亦不應屬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情形本無須受限制當

然為免爭議及為求自保行政機關得製作相關紀錄但仍應與本法

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無涉

至於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

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公務員受理違反贈與稅法之稅務違章案件

於妻子經營的髮廊中遇見被檢舉人之妻子詢問被檢舉人所涉及之逃

漏稅事件公務員告知若主張被檢舉人無贈與情事應出具有關書

面資料以為證明最後並認定被檢舉人無逃漏稅情事而擬簽結該檢

舉案本案中被檢舉人既為稅務違章事件中之當事人其妻在客

觀上可認為代表其利益之人公務員應不得與其於程序外就逃漏稅

事件之實體問題為接觸公務員於自家經營的髮廊面對被檢舉人之

妻子提出相關詢問而為答覆時與前述案例不同之處在於公務員

並非僅就抽象法規範的解釋進行回答而已就承辦之被檢舉案件具

體內容之認定可能性進行回答應已涉及實體問題公務員與被檢

舉人之妻子所為之接觸已超越公務員社交生活之對話範圍已屬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外接觸實應依本法第四十七

條第二項第三項之規定作成書面紀錄並予以附卷及公開

(四)重視違反之法律效果

行政機關公務員所為之行政程序外之接觸行為姑不論可能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1

223

生公務員懲處之法律效果但就行政程序之法制而言可經由依本

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規定作成紀錄將書面文件附卷並

主動公開而將此瑕疵予以補正未損及當事人程序中武器平等之

公平性然未經補正之瑕疵即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而未踐

行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所要求之行為者依美國法制之

觀點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違法或無

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響即使

採職權調查原則之德國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

如有瑕疵或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

關之行為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二國法制對於程序瑕

疵之法律效果實有異曲同工之處 138

反觀我國對於公務員所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行政機關之處

置較強調對於公務員之行政懲處

139

138 關於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參見本文貳三之論述

而未仔細審酌其行為是否該當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件是否已依同條第二項第三項規

定為補正之行為亦未審酌未補正者此程序瑕疵對於實體決定影響

之程度而法院於爭訟案件中主要仍審酌實體決定之違法性而

未深入論證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對於實

體決定之影響及重要性我國法院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論證之深度

及密度依本文前述觀察與美國司法實務相較實仍有相當大之

差距因此行政機關及法院宜強化對於本條規定之認識及解釋

139 經查詢公務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之保障案件決定書查詢系統(httpwwwcsptcgovtwptcindexasp)以公務員違反公務員服務法第 4 條保密義

務而作成之復審或再申訴決定至民國 100 年止即計有 14 筆決定書

6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4

而對於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合法性進行審查時更須體認程序外接

觸之程序瑕疵與實體決定間之關聯性並進行深入說理論證如此

始可提升本條規定之重要性並落實禁止程序外接觸而確保當事人

程序權益之法理精神

伍結語重新檢視聽證法制之契機

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繼受美國法制並將其融合至以德國法

制為主軸的行政程序法時未深入探究美國正當法律程序之精神

APA 中程序類型之特性即於行政程序法中強行置入禁止片面接觸

之規定本文以相當篇幅介紹美國 5 USC sect557(d)禁止片面接觸之

法理及實務案例並與德國法制進行比較目的即在於突顯現行規

定法理混淆及制度設計缺乏一貫性的缺失此外台北高等行法院

九十四年度訴字第七五二號判決及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五年度判字第

一二三九號判決此一具有高度重要性及爭議性的案件中(高速公路

電子收費系統案或稱為 ETC 案)中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重

要性未受重視益發突顯我國實務界對於此制度之認識有限因此

本文嘗試以回歸法制本旨的角度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禁止程序外

接觸之規定重新檢視其立法目的並對於本條之適用範圍提出檢

討修正之意見

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德國

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備受爭

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聽證程序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3

225

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到重視在

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際如能重新

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程序之法制得以

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化」有所助益

6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6

參考文獻

書籍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

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

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5

227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期刊文獻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 8-21(1999)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3-120

(2008)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

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

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1-33(2007)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2-17(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

頁 18-33(1999)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12 TEX TECH

ADMIN L J 223-279 (2011)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6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8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專書論文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

頁 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

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

壽論文集」頁 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

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

總論篇頁 112-168三民書局(1998)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49元照出版

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

行政程序法論頁 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51-83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7

229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67-209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 25-155元照出版社

三版(200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

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6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0

摘要

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公務員與當事人為行

政程序外接觸的規定係仿自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而本

條自行政程序法施行至今逾十年以來並非行政法學界及司法實

務界重視及討論的重點然而本條規定卻為行政機關在具體程序

中重視之規範甚至可能導致行政機關承辦人員在具體情形中無

所適所或形成困擾因此本文先就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關於禁止

片面接觸之規範針對成文法規定及司法實務案例進行說明及觀

察以掌握美國相關法制之精神及本旨此外亦介紹德國法制之

精神並就我國司法實務涉及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案例進行

觀察探究我國對於本條精神之運用是否仍有待釐清之處在回

歸法制本旨之深入研究後即不難發現此程序機制之基本功能

在於確保正式的聽證程序中當事人間攻防之程序公平性並非著

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總則部

分而非強調聽證程序公正性之維持在體例安排上即與制度之

本質混淆亦容易導致實務見解不明確而產生許多疑義

面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

德國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

備受爭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

聽證程序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

到重視在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

際如能重新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9

231

程序之法制得以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

化」有所助益

7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2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 Review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n the American and German Legal Systems

Ling-Ching Fu

Abstract

sect47 APA of Taiwan stipulates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and follows the regulations in the APA of the USA

Since the APA in Taiwan came into effect in 2001 this regulation

hasnrsquot stayed in the center of the legal researches and practice in

Taiwan Howeve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public officials in

concrete case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eaning and the nature of this

regulation the similar regulations an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he

USA are first examined in this article Meanwhile the German legal

system regarding this problem is also introduce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aiwan will be also intensive observed The application

possibility of sect47 APA of Taiwan as well as the viewpoints in the

practice will be acquainted At last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protects the fairness

between the concerned parties in the formal hearing procedures but

not the neutrality of the responsible authority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1

233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nature of this legal institution has

not been correctly understood in Taiwan It leads to the result that

the APA of Taiwan should be further reformed An amendment of the

APA of Taiwan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Keywords ex parte communication due process hearing trial-type

hearing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 formal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8-21(1999)
  •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113-120(2008)
  •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1-33(2007)
  •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2-17(2001)
  •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18-33(1999)
  •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112-168三民書局(1998)
  •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4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51-83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67-20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25-155元照出版社三版(2006)
  •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 摘要
    • Abstract
Page 21: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由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 …cycu.lawbank.com.tw/Download/30/01300005.pdf接觸或禁止片面接觸為核心議題之研究論著。即使在司法實務上,也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1

183

務或責任牴觸之事務 47因此聽證程序之設計就主導程序者的中

立性及程序進行之嚴謹性而言已類似於法院中所進行的司法審

判程序故正式裁決程序中所進行之聽證亦稱之為審判式聽證

(trial-type hearing)48或準司法聽證(quasi-judicial hearing)49

與非正式裁決程序中所進行之程序不同 50

至於規則訂定之行為行政機關於進行通知及評論程序後是

否須進行 5 USC sect556 sect557 規定之審判式聽證程序APA中則無

明確規範僅於 5 USC sect553(c)規定如成文法規定須舉行聽證時

始適用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規定然而訂定規則時所牽涉的人數

眾多利益關係複雜如須一一進行提出證據交互詰問質詢證

人等程序不僅曠日費時實際上亦有執行困難最後可能導致行

政機關放棄訂定規則因此考量行政之彈性及效率在美國最高法

院的判決中對於 5 USC sect553(c)所謂「成文法規定」之解釋即相

當陜隘必須成文法明白規定適用或參考準用 5 USC sect556 sect557

之規定須於機關舉行聽證後並依紀錄之資料始得訂定規則時

47 31 USC sect3105 48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79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31 49 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164亦因此行政機關於經正式聽證程序後

作成行政裁決已類似司法權對於主張不同利益之當事人間之事務作出判

斷決定故其權限之行使已具有準司法權之作用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65163 50 二者主要的差別在於行政機關作成最後裁決決定時是否須依書面紀

錄作成在非正式程序中僅須給予當事人以書面或口頭陳述意見的機會

即可不一定須以二造兼聽的方式作成書面紀錄參見羅傳賢前揭註 27頁 164

2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4

始應進行正式之審判式聽證程序 51

(2)聽證紀錄之排他性

否則通知及評論之規則訂定

程序即已滿足規則訂定所須符合的正當程序要求

審判式聽證程序的特色即在於行政法官主持程序進行使當

事人提出證據進行交互詰問並可質詢證人並對於程序的進行

作成紀錄最後行政機關僅得依據紀錄作成決定因此行政法官

有二項主要任務 52主持聽證提出初步決定(initial decision)或

建議性決定(recommended decision)53

51 United States v Allegheny-Ledlum Steel Corp 406 US 742 (1972) United States v Florida East Coast Railroad Co 410 US 224 (1973)

在行政法官主持下的聽證

程序即如同聯邦法院中進行的審判程序所有證據包括證人證

詞證物與事件相關之全部文書及請求文件皆於行政法官面前

提出並作成紀錄且此為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參考之唯一紀錄(the

52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2 53 依 5 USC sect557(b)之規定行政法官作成之決定分為二種初步決定及

建議性決定行政法官依聽證紀錄作成之決定為初步決定如當事人不

於一定期間內向行政機關提出異議或行政機關未主動復查無須進行其他

程序該初步決定即自動成為行政機關所為之終局決定然經異議或復查

後行政機關即不受初步決定之拘束可重新依聽證紀錄案件事實等問

題為審查並作成裁決不受行政法官初步決定之影響此外當作成決

定之行政機關未自行受理證據之審理時行政法官於特定案件中原則上

應作成具有諮詢性質之建議性決定僅於行政機關自願接受時始發生對外

之效力See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4 然而行政法官提出之決

定是初步決定或建議性決定仍取決於行政機關之意思See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3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3

185

exclusive record54)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須完全依照聽證程序中

作成之證據紀錄此亦稱為「紀錄之排他性」(the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55如此可使參與聽證程序之當事人得以獲悉所有對其不利

之證據並於公開程序中透過交互詰問對於證據進行辯論如果行

政機關可以自由考量紀錄以外之事實及證據而作成決定而未給當

事人回應之機會將嚴重影響當事人間之武器平等及聽證之公平性

(fairness)然而在另一方面培養民眾對於行政機關決定之信心

給予行政機關獲悉重要資訊的機會鼓勵受管制者及受影響之人民

與行政機關合作也是在了解程序中片面接觸的界限時不可忽略的

因素 56

(3)禁止片面接觸之基本精神

美國APA即為綜合考量各項因素後就聽證時產生紀錄

外證據的情形而有禁止片面接觸之明文規範

聽證時最可能出現紀錄以外證據的情形即為作成決定之行政

官員於聽證程序外與有利害關係之當事人一方有所接觸且未作

成紀錄5 USC sect551(14)關於片面接觸之定義特別強調係非當事

人知情亦無從由紀錄知悉之接觸而依 5 USC sect557(d)(1)之規

定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與任何利害關係人皆不得進行非其他利害

關係知情亦無從由紀錄知悉之接觸以落實聽證紀錄排他性的要

求本條規定僅適用於正式聽證程序中並不論行政機關係為行政

裁決或規則訂定之程序然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並不適用於正式

54 5 USC sect556(e) 55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6 56 STEPHEN G BREYER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584 (2006)

2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6

聽證開始前的行政調查階段 57

禁止片面接觸之事務範圍限於與待決事項有關之實體內容

因此與行政法官進行一般社交活動並不違反此規定

亦不適用於非正式程序

58受禁止片

面接觸拘束之人除當事人外尚包括對於決定有利害關係之人

(interested person)59

此外不僅行政機關外之人(person)受到拘束

例如聯邦環境保護局對於特定業者是否違

反空氣清淨法(Clean Air Act)作成決定時即得禁止與該決定有利

害關係之特定環境保護團體或代表石油產業的特定貿易團體與行

政法官或環境異議委員會(Environmental Appeal Board EAB)進行

片面接觸因此所謂利害關係並非限於法律上利害關係及於有

事實上利害關係之人即因行政機關之決定而可能受影響之人

60行政機關

內之人員亦不得主動與機關外之人民接觸學者稱此為「雙向」

禁止片面接觸 61至於聽證程序中開始受禁止片面接觸拘束之時

點為負責進行聽證之行政機關被指定時且最晚不得逾對當事人

及利害關係人為聽證之通知時此外對於片面接觸具有可歸責性

之人一旦知悉將為聽證通知時自知悉時起即不得再為片面接觸 62

(4)片面接觸之程序瑕疵及其影響

57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80 58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5 59 Id at 95 60 依 5 USC sect551(2)之定義規定所謂人(person)係指機關以外之自然

人合夥公司協會或其他公私組織 61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5 USC sect557(d)(1)(A)(B) 62 5 USC sect557(d)(1)(E)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5

187

在並非所有當事人皆受到通知的情形下行政機關與他人有接

觸時行政機關負有作成紀錄之義務行政機關內與當事人進行接

觸之人須將所有往來資料以書面方式列入紀錄中 63換言之此

時首要之務即為作成紀錄此外並通知所有當事人相關情事使

其得於行政機關作成決定前就片面接觸的相關情形表示意見以

彌補聽證公平性受影響的可能而在極少數的情形下如係由當事

人一方明知且故意就實體內容與行政機關為片面接觸時為維護公

平性及事件所涉及成文法之立法目的主持聽證之人如行政法官

得命當事人說明其請求不得被拒絕或其利益不得被忽視之原因 64

至於該行政決定是否有效仍留待司法機關之裁判 65

此外違反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時並不因行政機關將片面接

觸之情事附卷於聽證紀錄中該程序瑕疵即自動被治癒(補正)司

法機關仍應就該瑕疵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是否造成實體上的影響進

行判斷而裁判是否維持行政機關之決定例如於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

66

63 5 USC sect557(d)(1)(C)

中因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anization(PATCO)於一九

八一年帶領一空運航管員工會之成員違法罷工聯邦勞工關係局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 FLRA)即依相關法律規定撤銷

PATCO之證明PATCO對此提起司法救濟本案係聯邦勞工關係局

就特定事件所為之行政裁決法院審理本案時發現有二個片面接

觸的情形其一為運輸部秘書曾於一九八一年八月十三日致電聯邦

64 5 USC sect557(d)(1)(D) 65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8 6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2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8

勞工關係局之二名官員另一則為知名勞工領袖曾與聯邦勞工關係

局一名官員於晚餐時討論PATCO案其中運輸部秘書於電話中表

示某些新聞報導與事實不符當前並無解決罷工的有效方式致電

的目的並非就是否撤銷PATCO證明進行實質討論而是希望聯邦勞

工關係局加速處理本案法院認為該運輸部秘書無疑地為 5 USC

sect557(d)所稱之利害關係人致電聯邦勞工關係局之二名官員如係

就PATCO之裁決進行實體內容的討論當然為應禁止之片面接觸

然而該秘書僅就解決爭議之可能性表示個人意見及宜迅速作成決定

之期待雖然已明確地避免討論實體內容但仍不失為嘗試影響行

政機關的決定法院認為無須認定此片面接觸是否違法因為即使

違法該秘書僅關心應迅速作成決定不會影響決定之內容至於

勞工領袖與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之接觸因二人彼此私下為朋友

法院對於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接受晚餐邀約並未予以非難畢竟法

官也會有鄰居朋友及熟識之人有工作及社會上之關係此亦為

其生活中之一部分 67

67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然而該勞工領袖因贊成PATCO的立場而亟

欲直接與該官員溝通法院即予以嚴正指責並認為任何人於正式

公開之程序外就尚未作成決定之事項企圖影響有裁決權限官員的

意見為絕對無法接受的行為二人晚餐時多數的談話內容與

PATCO案無關當勞工領袖將話鋒轉至PATCO案時該官員並未制

止然而法院認定二人間的談話並未涉及任何威脅或承諾該官

員於談話中亦未表明其決定意向因此二人間的討論並未影響最後

的決定且因行政機關之決定係不利於PATCO無人因為此不當接

觸而獲益因此法院認為雖然勞工領袖與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間

56 at 589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7

189

之接觸違法但未影響聯邦勞工關係局之決定故最後仍維持聯邦

勞工關係局之原決定

因此如法院認為有合理的可能性可認定片面接觸已影響行政

機關之決定時即得推翻行政機關之決定 68

反之如行政機關之

決定並未受到片面接觸之影響時法院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即予以

尊重

4 非正式程序與禁止片面接觸

(1)非正式之行政裁決

依美國APA之明文規定僅 5 USC sect555 適用於非正式程序

換言之5 USC sect557(d)關於禁止片面接觸的規定並不適用於非正

式程序在非正式之裁決程序中通常個案中應適用之個別成文法

即已規範應遵守之特定程序此外行政機關亦可自行訂定更嚴謹

的程序規定作為非正式裁決程序中應遵守之規則而此類之程序

規定往往已與正式裁決程序之要求相當 69

68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因此非正式的行政裁

決程序中關於禁止片面接觸之要求雖然並非源自於APA而是依

32 at 96 69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103 成文法中規定非正式裁決應遵守

之程序規定者例如水清淨法(Clean Water Act)關於以非正式裁決程序

作成之裁罰決定要求須通知當事人並給予其表示意見及提出證據之合

理機會42 USC sect1319(g)(2)(A) 由行政機關自行訂定之程序規定例如

美國聯邦環境保護局對於執行水清淨法之裁罰程序即訂定大量之程序規

定40 CFR Part 22

2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0

個別法令或行政機關自行訂定之規定但往往亦與APA所規範之正

式程序的要求相當

即使於行政機關並無任何成文法之程序規定可玆遵循時仍須

回歸正當法律程序的基本精神如行政機關由他人處獲得對當事人

不利之資訊卻未給予當事人對此表示意見之機會時即與正當法

律程序之精神不符然客觀上可知一般有理性之人並不可能因片面

接觸而影響其決定時此程序瑕疵便無法導出須撤銷行政裁決的結

(2)非正式之規則訂定

非正式之規則訂定程序本質上既為立法行為即使僅須進行

通知及評論之程序行政機關仍須考量不同之因素及多元的利益關

係尤其當行政機關訂定之規則涉及私人間「有財產價值性優惠的

競爭請求」(competing claim to a valuable privilege70)時行政機關

之決定已類似於傳統的裁決行為於通知及評論的程序中往往可

能引發外界對於受管制的企業或利益分配者利用程序外接觸不當影

響行政機關的疑慮因而導致在非正式規則訂定程序中「書面聽證」

(paper hearing71)紀錄中亦會呈現片面接觸之紀錄以使其他當

事人得以表示意見 72

70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此外在現實的考量上行政機關並不樂見

片面接觸的情形發生以避免社會上產生行政機關貪腐的印象更

32 at 195 71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56 at 591 72 國內學者認為在非正式程序中僅涉及「有價特惠」(valuable privilege)之分配時始例外適用禁止片面接觸原則所指即為此意參見湯德宗

前揭註 3頁 19湯德宗前揭註 25頁 314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9

191

可能影響日後法院裁判時的態度而且一旦訂定之規則須受到司法

審查行政機關於司法程序中進行辯護時須主張規定之訂定已考

量公眾所提出的資料及意見且公眾的意見皆已呈現於公開的紀錄

中並未參考紀錄外之資訊因此實際上行政機關內部對於訂定

規則的作業規範中皆有禁止或限制片面接觸的規定 73

至於法院判決亦要求行政機關於通知公眾後即不得與利害

關係人進行片面接觸如於著名之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

74

73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195

中聯邦通訊委員會欲訂定規則

限制有線電視業者得播出之節目通知民眾得對於規則草案提出評

論意見之期間並於一九七四年十月二十五日提供不同的業者及利

益團體進行口頭說明意見的機會其中有線電視業者反對該訂定該

規則認為草擬之規則將使付費電視業者難以播送特定受歡迎的運

動節目或劇情電影而傳統電視業者及委員會本身則贊成規則之訂

定認為付費電視可能吸取免費電台的觀眾造成受歡迎節目無法

繼續在免費電台中播放的情形法院於調查過程中發現許多利益

團體或個人曾與聯邦通訊委員會之委員或委員會中之人員進行片面

接觸就規則之內容進行實體討論因此法院主動要求委員會提出

曾進行之片面接觸的清單及詳細經過而依提出之資料顯示一九

七四年十月二十五日後委員會本應就已收集之各界意見進行討論

以決定應發布規則之內容但至一九七五年三月十日間委員會之

委員仍與利害關係人會面 18 次與有線電台之利益團體會面 9 次

與動畫及運動利益團體會面 5 次法院雖承認行政機關與公眾之

74 567 F 2d 9 (DC Cir 1977)

3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2

非正式接觸如同「麵包與奶油 75

於上述案例中可知法院之所以推翻行政機關行為效力的立論

基礎在於行政機關所為之片面接觸並未充分於紀錄中公開以使

各界知悉各方利益團體之立場並進而表示意見致使行政機關最

後作成之行為有明顯重大的瑕疵此與正式程序中實體決定是否

因片面接觸之情形而受影響判斷上並無二致

」在行政事務上是不可避免的

只要在不影響司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都是適當

的本案中法院並非僅以正當法律程序的觀點進行審查而是更

進一步說明本案委員會作成的公開紀錄未反應出利益團體代表的

意見這些意見亦未公開使各界得以進行討論而這些可能進行的

討論又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內容具有重要性因此委員會與相關利

益團體所進行之片面接觸並非僅止於不適當(inadequacy)而已

法院認定聯邦通訊委員會對於有線電視業者訂定之規則應為無效

76

二對於德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觀察

(一)德國法制中無規則訂定程序

相較與前述美國 APA 將程序分為行政裁決及規則訂定之程

序德國 VwVfG 中並未就行政機關訂定規則之行為亦即就行政

機關基於法律授權而訂定法規命令(Rechtsverordnung)之行為有

一般性之規範反之是在更高位階之基本法(Grundgesetz GG)

中對於法規命令之訂定予以規範

75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56 at 594 76 至於美國法制中的規則訂定程序與我國法規命令之訂定程序是否相

當以及受司法審查之範圍是否相同並非本文此處討論之重點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1

193

依德國基本法第 80 條第 1 項之規定聯邦政府聯邦內閣首長

或邦政府皆得依據法律之授權發布法規命令其授權之內容目

的及範圍應以法律明確規定法規命令中須明列其授權之法律依

據此外如依法律之規定得為再授權者須以法規命令為再授權

之規定至於法規命令訂定之程序本條第 2 項列有應得聯邦參議

院(Bundesrat)同意之事項第 82 條則規定法規命令應由發布之

機關簽署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應公告於聯邦公報且應明定生效

日期 77除此之外基本法即無其他程序規定 78例如無須說明訂

定法規命令之理由 79

如更進一步觀察德國法制關於訂定法規命令程序與進行聽證程

序之關係則可發現基本法第 103條第 1項保障人民之聽審權(Recht

auf Gehoumlr)但僅限於法院之審判程序並不及於行政機關所為之

行政程序

更無應經聽證程序始得發布法規命令之要求

80

77 如法律及法規命令未明文規定生效時者依基本法第 80 條第 2 項規定

於聯邦公報刊行之日終了後第 14 日生效

至於VwVfG本身雖然第 28 條第 1 項有給予當事人

78 如為聯邦政府或聯邦內閣首長訂定法規命令者相關程序即依聯邦政府

內部之議事規則或聯邦內閣共同議事規則之規定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Ehler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Rn 26 79 如有說明理由之必要者主要係因部分法規命令須得聯邦參議院之同

意為使聯邦參議院了解訂定相關法規命令之目的以及基於財政及預算

分配之考量而於法規命令訂定之內部程序中說明理由而非為使一般人

民知悉了解訂定相關規範之理由Theodora Ziamou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 69 (2000) 80 PierothSchlink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ect31 Rn 1080

3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4

陳述意見機會(Gelegenheit zu geben sich zu den fuumlr die Entscheidung

erheblichen Tatsachen zu aumluszligern)之規定然係保障受不利處分之當

事人於行政處分作成前得向行政機關就與決定具有重要性之事項

表示意見之機會亦不適用於訂定法規命令之行為與美國法制相

較德國VwVfG中並未就訂定法規命令之行為及程序有所規範 81

而是以權力分立及聯邦法律執行之角度以更高位階之基本法予以

規定在確立法規命令之民主正當性源自於法律之授權及相信行

政具有訂定法規命令專業的前提下德國法制普通缺乏民眾於相關

程序中得向行政機關表示意見之機會 82自然即未就禁止當事人與

行政機關禁止片面接觸為特定之規定 83

(二)無聽證紀錄排他性之制度

德國VwVfG中規定行政程序之進行以不要式為原則但例外

規定了二種特別之程序類型一為第 63 條至第 71 條之正式行政程

81 MAHENDRA P SINGH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49 (2001) 對於德國法欠缺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要求規範不

乏相關批評意見Ziamou supra note 79 at 93-101 82 Ziamou supra note 79 at 76-77 83 然而在此處須補充說明者德國法中司法得獨立於具體個案爭議之外

直接對於特定法規命令之形式及實質合法性進行審查依德國基本法第 93條第 1 項第 2 款規定對於聯邦法令或邦法令在形式上或實質上是否符合

基本法或邦法令是否符合其他聯邦法令發生爭議或疑義時聯邦政府

邦政府或聯邦眾議院四分之一議員得聲請聯邦憲法法院作成裁判(sect93 Abs1 Nr2 GG)亦即係由最高之司法審判機關對於法規命令之合法性進

抽象法規範審查(abstrakte Normkotrolle)因此雖然於訂定之過程中為

尊重行政權之專業而較缺乏民眾參與的過程但司法權對於行政權力行

使則進行相對高密度之監督審查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3

195

序(foumlrmliches Verwaltungsverfahren)另一則為第 72 條至第 78 條

之計畫確定程序(Planfeststellungsverfahren) 84其中VwVfG第

63 條以下之正式行政程序即為我國行政程序法第五十四條以下聽

證程序所參考之程序模式 85

正式行政程序與計畫確定程序之所以為特別之程序類型即在

於二者皆須踐行一定之程序亦即聽證程序德國 VwVfG 中聽證

程序之設計重點為以言詞辯論程序取代書面陳述意見但在交互

詰問質詢證人的部分仍與美國法制審判式聽證不同而特別不

同之處在於即使進行聽證程序德國法亦仍不採取聽證紀錄排他

性法則

而計畫確定程序則於我國行政程序法

第一六四條之規定中繼受之

以正式程序為例德國VwVfG第 68 條第 4 項規定正式程序中

言詞辯論的部分應作成紀錄而同法第 69 條第 1 項則規定行政

機關應斟酌行政程序之全部結果作成決定所謂「斟酌行政程序之

全部結果作成決定」並非指行政決定之基礎僅限於言詞辯論中所得

出之結果因此即使於言詞辯論外獲悉之資訊亦得列入考慮並

依自由心證評斷而作成結論 86

84 相關概念之說明參見 KoppRamsauer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sect63 Rn 1

行政機關如認為於言詞辯論外仍

有必要詢問當事人時亦得為之且本項規定亦不要求行政機關須

親自採證(Unmittebarkeit der Beweisaufnahme)只要有足夠證據供

85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97-98 86 StelkensBonkSachs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sect69 Rn 3-4

3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6

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進行判斷即可 87

至於計畫確定程序聽證亦為確保利害關係人及一般民眾於程

序中之聽審權因此利害關係人與及時提出異議之民眾享有於聽證

期日參與討論及說明之權利(sect73 Abs6 VwVfG)於聽證期日中

於聽證機關之協助下開發行為人利害關係人及時提出異議之

民眾提出意見之權限受影響之機關等對於計畫進行言詞面對面

之討論及說明並尋求妥協及共識此亦為計畫確定程序中聽證的

精神之後聽證機關即應就聽證之結果撰寫綜合意見連同未獲

得妥協之爭點轉交確定計畫機關(sect73 Abs9 VwVfG)聽證機關

就聽證程序之結果所為之綜合意見僅供確定計畫機關作成最後裁

決時參酌而確定計畫機關仍應依其專業綜合聽證機關之意見

其他機關之意見民眾之異議甚至鑑定人之意見對於未獲共識

之爭點進行判斷並作成最後之確定計畫裁決

88

三小結

且確定計畫機關

作成決定時其考量並不以聽證程序中所呈現之文件及事實為限

仍應基於職權調查原則對於必要之事實進行調查認定應其專業

對於公益及相關私益進行衡量至於在不要式的程序中依職權調

查原則的精神更無紀錄排他性法則適用的餘地

綜合前述關於美國 APA 成文法的規定及法院實務案例的見

解不難發現行政程序中禁止行政機關與當事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

進行片面接觸的精神重要的前提在於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要

87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69 Rn 6-7 88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74 Rn 7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5

197

求因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唯一得參考者即為聽證之紀錄為確保

聽證程序中所有資料處於所有當事人得以知悉的狀態當行政機關

與特定當事人間進行片面接觸時即須作成紀錄以使參與聽證程

序之當事人得於公開程序中透過交互詰問對於所有證據進行辯論

保障程序之「公平性」換言之並非所有片面接觸皆應予以嚴厲地

非難及指摘而是當程序之公平性在客觀上對於規則之訂定或裁決

之作成造成影響時始禁止片面接觸以下略以簡表說明本文中對

於美國 APA 中關於禁止片面接觸所作的觀察

程序特色

禁止片面接觸

之依據 法院審查

非正式

程序

行政

裁決

寬鬆之

程序要

其 他 個 別 法

令行政機關自

行 訂 定 之 規

則正當法律程

片面接觸客觀上

是否影響行政決

規則

訂定

通知及

評論程

正當法律程序

私人間有財產價

值性優惠的競爭

請求公開紀錄

是否反應所有公

眾的意見是否

給予公眾討論的

機會

正式

程序

審判式聽證

證據紀錄之排他5 USC sect557(d)

片面接觸客觀上

是否影響行政決

3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8

性 定

來源作者整理

由上表可知在美國法制下即使行政程序有違反禁止片面接

觸之規定或法理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

違法或無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

響換言之違反禁止片面接觸之程序瑕疵僅具有相對之效力

至於德國法制綜合其制度之觀察可知在遵循職權調查原則

的前提下即使進行聽證程序最後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仍不受聽

證結果之拘束不適用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因此德國VwVfG中並

無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而與美國法制之思考有間 89然而須注意

者因司法對於行政決定原則上可進行全面合法性之審查僅於行

政機關享有判斷餘地之事項其審查密度受有限制故行政機關與當

事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如有片面接觸之情事司法機關仍得就行政

機關職權調查之行使及其決定之內容是否違反經驗法則及論理法

則進行審查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如有瑕疵或

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關職權之行

使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 90

89 雖然德國 VwVfG 第 21 條規定公務員行使職務有偏頗之虞(Besorgnis der Befangenheit)時應行迴避之規定然此係為確保行政程序進行之「公

正性」而美國法制中禁止片面接觸之功能係為確保當事人間的武器平等

以保障程序之「公平性」因此不同制度發揮不同的規範功能行政程

序之法制並不因有迴避制度之設計即可發揮禁止片面接觸原則的功能

應予辨明

90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7

199

參我國司法實務案例觀察

一籌設安南加油站案

在高雄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二四八二四九二五

號判決中涉及原告(即被上訴人)依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十

六條第二項之規定 91向被告台南市政府(原處分機關即上訴人)

所屬之都市發展局申請核發籌建安南加油站之設站用地可供作加油

站使用證明(下稱土地使用證明)另有同時擬於鄰近土地設置加油

站之第三公司(訴訟中之參加人下稱A公司)由X代理亦向台南

市政府都市發展局申請核發籌建長安加油站設站用地之土地使用證

明A公司於尚未取得土地證明前即向台南市政府建設局提出許

可籌建加油站之申請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對於原告先提出之土

地使用證明申請案以資料不足為由命其補正而對於A公司後提

出之申請則先行核發土地使用證明(函 1)嗣後始核發原告申請之

土地使用證明而原告旋即向台南市政府建設局提出加許可籌建油

站之申請之後台南市政府建設局以A公司已完成許可籌建加油

站申請之補件程序即發函核准A公司籌建加油站之許可(函 2)

最後則依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八條第一項第三款之規定 92

91 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 16 條第 1 項「申請設置經營加油站者除本

規則另有規定外應檢具下列文件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請籌建

之核准helliphellip」同條第 2 項「前項申請設站用地屬都市計畫地區土地

且依有關法令規定須經核准始得供作加油站使用者並應檢附直轄市縣

(市)政府核發設站用地同意作加油站使用之證明文件」

92 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 8 條第 1 項第 3 款「申請於都市計畫地區及非

都市土地甲乙丙種建築用地遊憩用地及特定目的事業用地(加油站)

3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0

同側路段五百公尺內已核發A公司加油站籌建許可為由發函駁回

原告之申請(函 3)

原告不服分別對於前述之函 1函 2 及函 3 向中央主管機關

內政部及經濟部提起訴願請求撤銷原處分但未獲救濟即向高

雄高等行政法院提起課予義務訴訟(行政訴訟法第五條第二項)行

政法院審理本案之相關爭議點除在於法律面向上對於加油站設置

管理規則第八條第一項第三款規定中所稱「先申請」之解釋外在

事實面向上則在於承辦本案之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公務員於審

理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之土地使用證明申請時是否有濫用權力之

違法承辦公務員於受理本件分別由不同公司提出土地使用證明之

申請時曾將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洩漏予被告(原處分機關)之

顧問 Y(同時受 A 公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建設加油站並為 A 公

司代理人 X 之配偶)經法院調查以該承辦公務員違反刑法第三

一八條所定之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台灣高等法院台南

分院九十三年度上易字第十九號刑事判決)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即以

該刑事判決確定之事實為基礎以公務員與當事人有行政程序外接

觸之情事認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另外高雄高

等行政法院另以被告(原處分機關)核發參加人 A 公司之土地使用

證明有恣意優先通過之差別待遇有違平等原則進而不應核發

參加人 A 公司籌建加油站之許可此二行政處分(函 1函 2)皆

設置加油站者其申請基地應符合下列規定helliphellip三同一直轄市縣(市)

內與同一路線系統之道路同側既有或先申請之加油站入口臨街面地界

至少應有五百公尺以上之距離但直轄市縣(市)政府考量車流方向

認為有設站需要者不在此限」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9

201

違法駁回原告申請加油站籌建許可之處分(函 3)亦違法判決

撤銷相關原處分及訴願決定並判命被告應依判決意旨重行依職權

調查應否核准原告之申請本判決經最高行政法院以上訴無理由而

確定維持(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決)

二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原

告向被告台北縣政府(現新北市政府)檢舉某公司違反勞動基準法

有關工時薪資給付等規定並申請調閱卷宗被告經調查後函

復原告相關調查結果並拒絕閱覽卷宗之申請原告向被告再次表

明不服被告亦函覆說明原告對此二函覆不服提起訴願未獲救

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起訴請求撤銷訴願決定命被告應對原告

作成裁罰處分並准予原告閱覽被告與被檢舉公司於行政程序外接

觸所作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在請求閱覽行政程序外接觸所作

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部分原告主張被告所屬勞工局承辦人員

曾與被檢舉公司職員以電話聯繫接觸詢問該公司板橋辦事處之地

址電話未依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作

成書面資料然行政法院認為此項接觸係被告為調查被檢舉公司是

否有原告所申訴之違法情事所必須屬行政程序調查之必要為行

政程序內之接觸如有相關文件亦屬行政決定前準備作業之文件

得拒絕閱覽之申請故原告相關主張無理由此判決見解為最高

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判字第五二六號判決維持而確定

三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三號判決中因公

4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2

平交易委員會(即被告)接獲檢舉對於台北縣(現新北市)金銀

珠寶商業同業公會(即原告)進行調查認定其有違反公平交易法

第十四條第一項聯合行為之禁止規定而裁處罰鍰原告經訴願未

獲救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提起撤銷訴訟本件涉及原告除勸導

會員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販售飾金外另曾於民國九十四年八

月二十五日由立法委員陪同原告理事長前往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

會並請教事業以低於成本之價格銷售商品是否違反公平交易法等

問題由被告之主委接見被告並作成行政程序外接觸紀錄表此

次拜會並未作成結論或有任何會議紀錄原告嗣於同年八月二十九

日發函予全體會員將被告於座談中表示之見解附於檢送函說明

欄內警告業者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出售飾金行政法院最後

認定原處分並無裁量濫用裁量怠惰或其他裁量瑕疵判決原告之

訴無理由確定

四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

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所涉之事

實並非直接與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有關之案件而係財政部台

灣省中區國稅局之公務員(原告)因涉貪瀆罪嫌經刑事訴訟免訴

判決確定後向所屬機關(被告)申請因公涉訟輔助而被否准經

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作成駁回之復審決定而向台中高等行

政法院起訴提起課予義務之訴然原告處理稅務違章檢舉案件未

依規定調查證據更於原告住處(原告配偶經營之髮廊)回答被檢

舉人配偶所提規避課稅及裁罰之方法等問題原處分機關以其違反

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未保守業務機密且迴避詢問避免於辦公處

所外與被檢舉人之關係人有所接觸而申誡乙次據此行政法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1

203

認定被告機關以原告執行職務違背法令為由而否准其涉訟輔助之請

求原處分並無不法

五小結

綜合上述案例觀察對於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仍有

下列疑義有待釐清

(一)禁止程序外接觸人之範圍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為涉及當事人具有財產價值的競爭請求之典型案例原處分機

關承辦公務員直接接觸之對象雖非提出申請之當事人及其代表人

行政法院仍認定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因此本條

第一項規定中所稱「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指為何亦即禁

止程序外接觸所規範之「人之範圍」即有釐清說明之必要

(二)禁止程序外接觸事之範圍

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

三八三六號判決)中點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一個核心的問題

程序外接觸與職權調查之間應如何進行區分何謂法所允許為職

務上所必要之接觸行為何時又屬於法律所禁止之程序外接觸而

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

三號判決)中值得思考的是當事人拜會行政機關之情事是否

屬於應受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範之情形當事人與行政機關進

行的相關討論是否須與本案實體問題有關始屬於行政程序法第

四十七條限制之情形值得深究此外藉由本件事實可進一步

4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4

引導思考程序外接觸與遊說行為之差異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

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並非直接以

公務員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為由而認定其執行職務違法但

突顯出承辦公務員日常社交生活是否亦屬於程序外接觸的問題這

些問題皆可理解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禁止程序外接觸之

「事之範圍」而應深究說明

(三)違反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律效果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行政法院雖認定本件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

但並未以此為撤銷原處分之理由最重要之論證依據仍是以原處分

機關法律解釋之見解及行政處分有違平等原則等違法情事因此

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法律效果亦為應探究之問題

肆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檢視及檢討

一規範內容及法務部函釋見解

(一)立法意旨

行政程序法(下稱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於行政院提出之

法案草案中並無相關規定於立法委員提案版本中始有相關規定

並明言係參考美國法制最後於立法院委員會審查後採行委員提

案版本而於行政程序法中明定之 93

93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7-8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3

205

依本條立法理由之說明可知立法者主要係為「求行政程序之

公平透明避免行政機關受到不當之干擾」而制定本條規範此

外行政機關「不論是基於職務推行必要之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

觸對他方當事人之權益影響甚巨為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

之權益」行政機關於作成決定前片面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

程序外之接觸原則上應予禁止 94

因此我國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者對於本條所應發揮之功能側

重於透過程序之透明公開維持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在無偏頗的疑

慮下進行行政程序此由本條規定列於第一章第七節「資訊公開」

下亦可得知此與美國法制著重於審判式聽證程序之公平給予當

事人平等表示意見之機會以符合該國憲法所蘊含正當法律程序之

精神仍有一定的差異

(二)適用範圍

1 人之範圍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拘束而不得進行程序外接獲之

人為「公務員」依學者見解應為與行政程序之進行有關之公務員

包括依法令於行政程序中執行職務之公務員 95

94 前揭註

依此見解負有不

得為程序外接觸之義務者為行政機關內與待決事項行政程序之進

行有關且依法令執行職務之公務員依體系解釋所謂行政程序

應為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行政機關即應為本法第二條

第二項第三項所稱「代表國家地方自治團體或其他行政主體表

95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49

4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6

示意思從事公共事務具有單獨法定地位之組織」及「於委託範

圍內受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至於公務員之範圍因現行法

律上對於公務員並無統一之定義規定於公務員相關法規中有國

家賠償法第二條第一項刑法第十條第一項最廣義之公務員定義

有公務員服務法第二十四條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6亦有公務人員任

用法最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7本條規定所稱之公務員範圍為何即

有解釋之必要參酌本法基於行政機關之公正性而設置之迴避制度

(本法第三十二三十三條)與本條規定源自於正當法律程序之精

神相同因此在體系歷史及目的解釋的角度上應無二致但同

樣亦面臨本法缺乏公務員定義規範的問題基於正當法律程序之法

理為確保程序之公平與公正保障當事人之權益應採最廣義的

角度認為凡依法令從事公務之人員皆屬之 98如此可避免採公

務人員任用法最狹義定義造成許多公務員公營事業人員行政

機關內之約聘僱人員被排除之情形 99

96 公務員服務法第 24 條「本法於受有俸給之文武職公務員及其他公

營事業機關服務人員均適用之」

及採公務員服務法狹義定

97 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公務人員指各機

關組織法規中除政務人員及民選人員外定有職稱及官等職等之人

員」 98 關於應依本法迴避之公務員的範圍本文贊成學者湯德宗之見解參見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4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亦

採此見解 99 依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3233 條之規定司法人員審計人員主計人

員關務人員外交領事人員警察人員教育人員醫事人員交通事

業人員及公營事業人員等皆不適用該法規定此外須依法享有俸給者

始適用公務員服務法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5

207

義造成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因未依法受有俸給而不

適用之情形至於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及第十七條雖定有公務員之

保密及自行迴避義務其規範目的在於明定公務員應受行政懲處之

情形以維持行政內部之紀律此與本法第三十一三十二及四十

七條係規範正當法律程序內涵之立法目的有間因此在公務員範圍

的解釋上無須為相同處理

本條規定限制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程序外之接

觸依立法理由之說明不論是「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觸」皆屬

限制之列 100因此受限制者為雙向接觸不論主動接觸之發動者為

公務員或當事人一方 101然未瑧明確者為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所指為何立法者於本條中明白不採用「代表人」「代理人」「輔

佐人」「法定代理人」及「利害關係人」等行政法規範或理論上常

見具有明確內涵之概念解釋上應認為係立法者有意排除使用相關

概念使用「代表利益之人」一詞可使受規範者涵蓋的範圍更為

廣泛換言之於程序中不論以自己名義或當事人名義凡宣稱為

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 102

綜合上述分析行政機關內或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

體於受委託範圍內依法令執行職務之人就其執行之承辦案件與

當事人及凡代表其利益之人(宣稱或依相關事實認定)依本法第四

或依相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

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人為行為之人皆可認為係代

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10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01 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0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0

4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8

十七條之規定皆不得為程序外接觸如此解釋涵蓋之人之範圍

雖已廣泛但如行政機關內非承辦人員之其他公務員 103

或其他已

參與或可能參與程序而有決定權之人員(例如各委員會之外聘專家

委員)仍不屬之美國 5 USC sect557(d)之規定範圍及於行政機關

內任何成員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

成員相較之下我國規定仍較狹隘

2 事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二項所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在現今

媒介多元及資訊發達的社會中接觸的方式亦隨之多元不論以任

何方式凡進行討論提供資訊甚至關說或遊說皆屬於接觸之態

樣以遊說行為為例本質上為人民受憲法上保障之請願行為 104

我國為使遊說遵循公開透明之程序防止不當利益輸送另制定

遊說法規範遊說之行為依遊說法第二條第一項遊說之定義 105以及

同法第二條第三項被遊說者之範圍 106

103 前揭註

可知遊說法著重於進行遊說

人民與中央地方首長或政務官員就政策議案進行之接觸受規

104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4(2008) 105 遊說法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遊說指遊說者意圖影響被遊說者或

其所屬機關對於法令政策或議案之形成制定通過變更或廢止而

以口頭或書面方式直接向被遊說者或其指定之人表達意見之行為」 106 遊說法第 2 條第 3 項「本法所稱被遊說者如下一總統副總統

二各級民意代表三直轄市政府縣(市)政府及鄉(鎮市)公所

正副首長四政務人員退職撫卹條例第二條第一項所定之人員」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7

209

範者不包括一般處理公務之公務員亦不及於中央地方首長或政

務官員為執行職務主動與人民進行接觸 107因此受遊說法規範之行

為與行政程序法所規範之範圍不盡相同如於特別情形下發生競合

規範的情形時例如於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中因遊說法採強制登

記及資訊公開制度(遊說法第十三條至第十九條)相關登記資料及

資訊之公開在程序上已符合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所要求之精

神至於關說 108並無其他法律就其程序及公開有特別規定仍屬

應適用本條之行為 109

至於接觸所涉及之內容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

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條立法意旨主要乃在確保

行政機關執行職務之公正性以避免偏頗縱接觸內容係屬程序事

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行政程序外接觸之事

項不分有利或不利於當事人均有本法第四十七條之適用」因此

涉及相關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反之美國

5 USC sect557(d)明文規定限於與待決事件有關之實體內容我國限

制範圍則明顯較寬對公務員產生較多桎梏此為受學者批評之

110

107 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之行為依遊說法第 5 條第 1 款之規定為排除適用

之事項相關問題參見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5 108 關說之意義可參酌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第 2 點之規定「(五)請託

關說指其內容涉及本機關(構)或所屬機關(構)業務具體事項之決定

執行或不執行且因該事項之決定執行或不執行致有違法或不當而影響

特定權利義務之虞」 109 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6 110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4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0

3 程序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定立於本法第一

章總則篇因對於「行政程序」之種類及範圍並無特別規定故舉

凡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作成行政處分締結行政契約訂定法規

命令與行政規則確定行政計畫實施行政指導及處理陳情之程序

皆屬於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行政程序與美國 5 USC sect557(d)

僅適用於進行審判式聽證程序始於指定主持聽證之行政機關等規

定內容相較本條規範之程序類型無所不包亦涵蓋整體程序然

此亦為學者指出宜檢討之處 111

4 得進行接觸之情形

公務員於行政程序中基於職務上必要所為之行為不受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限制於行政程序開始後公務員執行職務

處理待決事項所為之必要行為如受嚴格限制將造成行政機關執行

職務困難反而妨礙行政程序之進行所謂基於職務上必要之行為

如通知當事人或其代理人補提文件陳述意見或出席聽證通知當

事人提供證據資料當事人閱覽卷宗資料等 112

111 前揭註

換言之行政機關

為確定作成行為所涉及之事實關係須進行事實及證據之調查依

職權調查原則行政機關依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不受當事人主張

之拘束(本法第三十六條)因此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

定本係表彰行政程序採取職權調查原則之精神故行政機關承辦

人公務員於職權調查範圍內所為之行為即非應予禁止之程序外接

11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1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9

211

行政程序中行政機關職權調查之目的係為使行政機關了解事

實狀態及公私益狀況成為作成後續行為時之基礎此與行政訴

訟中法院為維護雙方當事人武器平等所為之職權調查並不相同不

可不察 113因此如行政機關非基於了解事實及利益狀態之目的所

為之行為即非屬職權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行政

機關打電話至被檢舉之公司該公司之地位為申請之相對人(本法

第二十條第一款)114

此外如個別法有特別程序規定時即應依該規定之目的解釋

應為之職權調查行為行政程序法中職權調查之規定即應立於補充

地位

為行政程序之當事人且行政機關係為職權

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法院稱此為「行政程序內之接觸」並無限制之

必要見解堪稱正確

115

(三)為程序外接觸之處理

因此在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定時仍須配

合待決事項所應適用之個別法規依規範目的判斷個案中職權調查

行為之必要性

既然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所指之行政程序為本法第二

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為之「行政程

113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 114 行政程序法第 20 條第 1 款「申請之相對人」為申請人請求行政機關

對其作成行政行為之人不可誤認為行政機關本身參見陳敏行政法總

論頁 771自版七版(2011) 115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8

5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2

序外」接觸即為行政機關與個案程序當事人在行政程序法規範之

程序外所為之接觸 116對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解釋如認

為凡行政程序外之接觸既為法所不許公務員本即不得為之是以

應作成紀錄或將書面文件附卷者仍為職權調查所必要之「程序內

行為」117

依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

益之人以書面方式為程序外接觸時應將所有往來書面文件附卷

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如以其他方式為程序外接觸者依同條第三

項之規定並應作成紀錄至於本項並未規定書面紀錄應附卷此

應係立法疏漏解釋上應與同條第二項之規定相同始能達成本條

之立法目的

則此見解不僅未正確認知此制度規範之目的亦有違法

規範之體系解釋更何況如此解釋公務員須將所有依職權調查事

實及證據之行為一一紀錄並予以附卷反而將造成公務員執行職務

之重大困擾因此相關說法應非的論

118

至於附卷之書面文件或紀錄應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因本條

第二項並無「主動」公開之規定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

字第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法第四十七條「亦寓

有保護公務員之目的俾使公務員於行政程序外凡與待決事件有關

之意見交換時皆應將所有往來之書面文件附卷或作成書面紀錄

(同條第二項第三項參照)以間接保護公務員」「行政機關就

11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

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37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117 此為本文發表於研討會時曾被提出之論點 118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3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1

213

待決事件縱有裁量權限亦不得恣意仍應為合義務裁量復有相當

行政救濟程序可資救濟既將接觸資料附卷供其他當事人閱覽即

已達公開之目的如認須主動通知其他當事人不僅衍生通知範圍

及技術上之爭議亦不利待決事件相關程序之迅速進行」「如與本

法第四十五條第一項『主動公開』之用語為比較可推知同法第四

十七條第二項所稱之『公開』者並無主動通知之意」故認為無

須主動公開僅須依申請而公開即可然此見解遭到學者批評認

為如此解釋過於消極本規定為個案資訊唯一主動公開之規定與

政府資訊公開法主動公開之立法目的不同且此解釋將使實體決定

前當事人仍無法知悉有程序外接觸之情形仍會引發行政機關有

偏頗的懷疑與立法意旨不符 119由立法理由觀之本項規定既為

「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之權益」並使其他當事人因文件或紀

錄附卷而有表示意見之機會 120

至於「其他當事人」當然包括申請之相對人(本法第二十條第

一款)至於已知之利害關係人行政機關得通知其參加程序(本法

第二十三條)因可藉由知悉程序外接觸情形而判斷自身利益受影響

之範圍及程序故解釋上亦屬之

如行政機關未主動公開相關資料

實無法發揮立法之功能故相關批評意見應值得贊成

121

(四)違反之法律效果

且依前述行政機關應主動公

開附卷之書面文件及紀錄時即無限制解釋「其他當事人」範圍之

必要

119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153另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2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21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

5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4

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為程序外接觸如已依同條

第二三項之規定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

開後該程序瑕疵即「補正」122

二本文之思考與檢討

但不妨害依相關法令(如公務員

服務法)及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對公務員之行政懲處責任為認定

反之如未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行

政程序即具有無法補正之瑕疵而成為得據以撤銷實體決定之事由

(一)行政法律關係中行政機關義務之規範

現代行政程序法制除以行政行為作為討論之重心外亦逐漸

著重行政法律關係(Verwaltungsrechtsverhaumlltnis)為基於行政法規

就特定事項於二個或二個以上之法律主體所產生之法律關係 123

本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為行政程序外接觸之規定即係對於

公行政明文課予之行政法上程序義務且規範於行政程序法總則部

為行政法上之權利義務關係行政法律關之成立變更或消滅可

依法令規定行政處分行政契約或事實行為並存在於具有行政

法權利能力之主體之間行政法律關係除強調人民於行政法上所享

有之權利及應負擔之義務外同時亦包含公行政主體之權利義務內

容而公行政之義務除由法律明文規定外亦可由行政依法維護

公益之一般義務或由人民之權利或由行政法上債務或補償關係

而得出

122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10-111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123 Maurer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sect8 Rn 16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3

215

分依體系解釋及國內多數見解除特別法有較嚴謹之明文規定外

為行政機關應遵循之最低程度規範 124立法者有意參酌美國APA之

立法例制定本條規定即明文課予行政機關於正當行政程序中應負

之義務我國行政程序法採行德國VwVfG之基本架構援用職權調

查原則之精神但為補強德國法制對於正當法律程序不足之處而

引進美國法制本意甚佳行政機關於個別案件中既負有維護公益

之一般義務並透過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以維護公益及私益如行

政機關於職權調查權限外進行程序外不當接觸而影響公益及私益

之保障時應屬於違背行政機關義務之程序行為即應予規範禁止

由此觀點出發即不宜認定本法第四十七條僅為訓示規定而應更

積極地承認行政機關依法負有一定之程序義務 125

(二)歷史解釋與目的解釋之思考

1 由立法理由中探知之規範目的

本法第四十七條所欲發揮之功能參酌立法理由之說明包括

防止行政機關偏頗及保障當事人權益 126

124 蔡茂寅等前揭註

因此一方面強調行政機

2頁 19-20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

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 554-557五南出版社(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 19-20(1999)少數見解認為此說無說服力並無標準足以認定行政程序法屬

「最低程度之程序保障」參見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

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

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28(2007) 125 本文就此所持之論點與審查委員之見解容或有間特此說明 126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5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6

關之公正性另一方面又強調當事人間權益之公平性因特別強調

保障當事人權益則反應出大陸法系中基本權程序保障功能之思

維此外亦希望藉此對於盛行於行政機關實務上「關說」之情形

進行規範以使關說之行為透明化 127

行政程序法中一個條文如由立法意旨觀之可同時達到程序

之公正性公平性及公開性的功能應可推知立法者對於法制設計

本質認識有不清之處因此何者始為法制本質上應遵循的精神

實應仔細思考否則將出現規範主軸不清規範範圍不明之謬誤

對於此點實不宜一概以我國法制與美國法規範不同

如此資訊之公開性亦為本

條所欲發揮之功能

128

2 由法制之規範功能為解釋

而為不同

的解釋以自圓其說

美國透過司法機關所為之判決強調 5 USC sect557(d)之規範目

的在於保障當事人間之公平性使審判式聽證程序中對於片面接

觸情事不知情之其他當事人得以有機關獲悉相關情事並表示自

己的意見姑且不論維護程序公平性為本體或係保障當事人程序之

工具 129

127 葉俊榮前揭註

禁止片面接觸之本旨仍在於維護正當法律程序中各當事人

間武器平等的精神強調的是正當法律程序中「公平」的面向此

116頁 137 128 參見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一)之說明 129 此涉及美國法上對於正當法律程序本質之討論關於工具說及本體說之

見解參見蔡穎瑩前揭註 15頁 19-24本文於此不予深論但相關討

論亦反應出即便在美國法制中程序規範是否具有獨立性或僅係發揮輔助

實體決定之功能並非有一致見解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5

217

外美國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拘束審判式聽證程序中行政機關之行

為而不適用其他程序中作成決定者原因在於該程序中採用證據

紀錄排他性行政機關僅得依紀錄資料作成決定藉此使當事人皆

得以對於紀錄中之證據及其他資訊進行攻擊防禦始產生禁止片面

接觸之法制設計

我國對於權利保障與行政程序之關聯受德國法制及其理論之

影響強調行政程序對於實體基本權保障之重要性 130

(三)規範範圍之釐清

解釋上正

當行政程序有助於行政機關作成正確決定以避免人民之權益受到

不法之侵害因此保障當事人於程序中武器平等之公平性應有助

於發揮此行政程之基本功能我國繼受美國法制於行政程序法中

增設德國法上所無之禁止程序外接觸的規定在規範功能上即應為

摘取該法制特別之規範功能以強化我國行政程序法制因此本

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在解釋上仍應強調側重於正當法律程序中之

「公平性」保障當事人間進行攻擊防禦時之武器平等藉以保障其

實體權利否則錯誤認知本條之規範功能即易掉入行政繁瑣的

工作泥沼中亦即不論於何種程序中公務員執行職務進行調查

皆作成紀錄或將所有書面附卷以求自保而使本條成為促進行

政彈性及效率之障礙是故為使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能夠發揮

一定之規範功能在解釋上即應為一定之調整及限縮

1 適用的程序類型宜限制

130 例如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於政治庇護案中即明白指出行政程序有助保障

實體之基本權利BVerfGE 56 216 (236ff)

5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8

本法第四十七條列於行政程序法總則導致不論最後行政行為

的態樣為何皆適用之本條規定如此結果與本條立法精神大相逕

庭實有限縮之必要否則亦與效率的要求不符 131以行政指導及

陳情為例本質上為非正式行政行為未發生實質法律效果並無

須適用禁止片面接觸以維護當事人間武器平等之必要而行政規

則為行政機關內部規範欠缺直接對外拘束人民權利義務之法律

效果亦無適用之必要至於法規命令本質上為「一般性政策的

制定」本即應廣納各方意見實不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 132而重點實為各方在訂定規範的過程中有對等的討論對話機

會因此本質上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以保障當事人間公平的行

為為行政處分及行政契約此二大行政行為態樣 133

至於在作成行政處分及締結行政契約之程序中對照美國及德

國法制尚須進一步檢視我國聽證程序之設計

134

131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11(2001)

我國關於程序類

型的設計類似於德國法制而非美國法制本法雖有要式聽證程

序之設計亦規定聽證須作成紀錄(本法第六十四條第一項)然除

132 湯德宗前揭註 122頁 109 133 計畫確定裁決性質上亦為行政處分且涉及多元利益的調和如日後我

國確實執行確定計畫之程序自應適用本法第 47 條之規範 134 本法並未就締結行政契約應進行聽證之規定然如舉行聽證可使其他利

害關係人有參與程序之機會且如作成行政處分依法應舉行聽證但締結

替代該行政處分之行政契約卻無須聽證可能使行政契約成為規避聽證的

工具參見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

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

集頁 282元照出版社(2002)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7

219

法規有明文規定外聽證紀錄為行政機關作成行政處分時應斟酌之

文件(本法第一八條第一項)並非唯一具有排他性之資料遵循

職權調查原則之法理而與德國法制相近因此如欲保留本法第四

十七條之規定並貫徹前述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理精神本文建議

於修法增訂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效力的前提下建議限縮本法第

四十七條規定而僅適用於特別程序中即正式聽證程序及計畫確定

程序此處所持限縮本法第四十七條程序態樣適用範圍之見解主

要論證依據為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與當事人間公平性的關聯此為

德國法制所無行政程序法立法之際我國繼受美國法時亦未配合

建立相關觀念也因此導致現行規定過度擴張禁止程序外接觸之範

圍造成法理邏輯混亂亦可能成為行政機關及公務員之掣肘因

此本文此處之見解亦僅建議係回歸法理一致性而提出之修正意見

而已

2 人的範圍宜擴大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所規制之人一方為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

一方為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達前述立法目的使所有相關

資料皆呈現當事人面前理論上本條宜儘量包括所有可能建立接觸

之管道因此受規範之人的範圍宜擴大因此在解釋代表當事人利

益之人時不應侷限凡宣稱為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或依相

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

人為行為之人皆應屬之不限於代表人代理人或輔佐人等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涉及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分別提出之設籌加油站申請且

二者之申請具有排他的競爭性如依美國法制屬於涉及「有財產

5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0

價值性優惠的競爭請求」之事件特別應注意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承辦公務員有洩漏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予被告機關之顧問 Y

的情形而被判刑確定於參加人 A 公司之申請事件中名義上之

申請人為該顧問 Y 之配偶 X於論斷是否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

一項之規定時即涉及參加人 A 公司被告顧問 YY 之配偶 X 彼

此間的利益關係在 X 提出之申請案所進行之行政程序中實際上

之申請人仍為 A 公司原處分機關未明察 X 是否係以代理人身分提

出申請命其提出委任書處理有可議之處而承辦公務員雖係與

被告顧問 Y 接觸以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由此情形亦

可判定承辦公務員既已受理 X 作為 A 公司代理人所提出之申請

案且 Y 一方面為該申請案中代理人 X 之配偶且同時亦受 A 公

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興建加油站依相關事證可認定 X 係為 A 公

司之利益為行為與其配偶及 A 公司間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

故可認為承辦公務員係主動接觸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於 X 代理 A

公司提出申請之程序中有為程序外接觸之情形本案原審判決及最

高法院判決中僅援引刑事判決所確定之事實直接認為承辦公務

員於處理原告申請之案件中認定與X所為之接觸係屬於違反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情形不僅未就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

件進行涵攝說明未仔細辨明不同程序間之當事人及代表其利益人

的關係雖結論並無錯誤但推論仍未臻嚴謹明確

然而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是否只限於承辦公務員我國法的

解釋與美國法明文規定不同美國法明文規定機關內所有成員或其

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皆不得進行

片面接觸不限作成決定之人員如此始可歸避承辦人員透過機關

內其他人進行接觸卻不受規範的可能我國規範之範圍過於狹隘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9

221

此亦為建議宜修正之處

3 事的範圍宜限縮

如前所述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九六二

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時「縱接觸內容係屬

程序事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因此涉及相關

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此與美國法之規定不

同然誠如前述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中 135法官以「麵包與奶油」的關係來形容行政機

關與公眾間非正式之接觸互動表示公務員實不可能脫離公眾生活

而獨立存在且在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中 136法官亦以人情事理的角度看待

公務員的社交生活因此行政機關與公眾之接觸只要在不影響司

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並無全面禁止之必要只

有對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問題進行程序外接觸可能引起當事人公平

防禦的疑慮始有限制之必要前述法務部之見解不僅誤認禁止

程序外接觸之立法目的過於側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忽視當事人

間的公平性且理想性地過度限制程序外接觸之事項忽略人情事

理應不可採因此建議修改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規定明文

限定於就待決事項之實體問題為接觸時始有限制之必要 137

於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

字第五三號判決)中當事人曾由立法委員陪同前往原處分機關

135 567 F 2d 9 (DC Cir 1977) 13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137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6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2

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會討論法律解釋問題因原處分機關依本法

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作成紀錄附卷故無違法情事可言然嚴

格說來本案當事人拜會原處分機關時討論法律解釋問題並非違

法禁止之關說行為亦不屬於遊說法所定應強制登記之行為且如

未涉及個別具體案件之實體問題而限於法律解釋之請益則本質上

亦不應屬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情形本無須受限制當

然為免爭議及為求自保行政機關得製作相關紀錄但仍應與本法

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無涉

至於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

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公務員受理違反贈與稅法之稅務違章案件

於妻子經營的髮廊中遇見被檢舉人之妻子詢問被檢舉人所涉及之逃

漏稅事件公務員告知若主張被檢舉人無贈與情事應出具有關書

面資料以為證明最後並認定被檢舉人無逃漏稅情事而擬簽結該檢

舉案本案中被檢舉人既為稅務違章事件中之當事人其妻在客

觀上可認為代表其利益之人公務員應不得與其於程序外就逃漏稅

事件之實體問題為接觸公務員於自家經營的髮廊面對被檢舉人之

妻子提出相關詢問而為答覆時與前述案例不同之處在於公務員

並非僅就抽象法規範的解釋進行回答而已就承辦之被檢舉案件具

體內容之認定可能性進行回答應已涉及實體問題公務員與被檢

舉人之妻子所為之接觸已超越公務員社交生活之對話範圍已屬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外接觸實應依本法第四十七

條第二項第三項之規定作成書面紀錄並予以附卷及公開

(四)重視違反之法律效果

行政機關公務員所為之行政程序外之接觸行為姑不論可能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1

223

生公務員懲處之法律效果但就行政程序之法制而言可經由依本

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規定作成紀錄將書面文件附卷並

主動公開而將此瑕疵予以補正未損及當事人程序中武器平等之

公平性然未經補正之瑕疵即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而未踐

行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所要求之行為者依美國法制之

觀點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違法或無

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響即使

採職權調查原則之德國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

如有瑕疵或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

關之行為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二國法制對於程序瑕

疵之法律效果實有異曲同工之處 138

反觀我國對於公務員所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行政機關之處

置較強調對於公務員之行政懲處

139

138 關於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參見本文貳三之論述

而未仔細審酌其行為是否該當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件是否已依同條第二項第三項規

定為補正之行為亦未審酌未補正者此程序瑕疵對於實體決定影響

之程度而法院於爭訟案件中主要仍審酌實體決定之違法性而

未深入論證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對於實

體決定之影響及重要性我國法院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論證之深度

及密度依本文前述觀察與美國司法實務相較實仍有相當大之

差距因此行政機關及法院宜強化對於本條規定之認識及解釋

139 經查詢公務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之保障案件決定書查詢系統(httpwwwcsptcgovtwptcindexasp)以公務員違反公務員服務法第 4 條保密義

務而作成之復審或再申訴決定至民國 100 年止即計有 14 筆決定書

6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4

而對於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合法性進行審查時更須體認程序外接

觸之程序瑕疵與實體決定間之關聯性並進行深入說理論證如此

始可提升本條規定之重要性並落實禁止程序外接觸而確保當事人

程序權益之法理精神

伍結語重新檢視聽證法制之契機

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繼受美國法制並將其融合至以德國法

制為主軸的行政程序法時未深入探究美國正當法律程序之精神

APA 中程序類型之特性即於行政程序法中強行置入禁止片面接觸

之規定本文以相當篇幅介紹美國 5 USC sect557(d)禁止片面接觸之

法理及實務案例並與德國法制進行比較目的即在於突顯現行規

定法理混淆及制度設計缺乏一貫性的缺失此外台北高等行法院

九十四年度訴字第七五二號判決及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五年度判字第

一二三九號判決此一具有高度重要性及爭議性的案件中(高速公路

電子收費系統案或稱為 ETC 案)中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重

要性未受重視益發突顯我國實務界對於此制度之認識有限因此

本文嘗試以回歸法制本旨的角度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禁止程序外

接觸之規定重新檢視其立法目的並對於本條之適用範圍提出檢

討修正之意見

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德國

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備受爭

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聽證程序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3

225

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到重視在

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際如能重新

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程序之法制得以

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化」有所助益

6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6

參考文獻

書籍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

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

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5

227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期刊文獻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 8-21(1999)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3-120

(2008)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

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

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1-33(2007)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2-17(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

頁 18-33(1999)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12 TEX TECH

ADMIN L J 223-279 (2011)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6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8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專書論文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

頁 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

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

壽論文集」頁 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

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

總論篇頁 112-168三民書局(1998)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49元照出版

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

行政程序法論頁 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51-83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7

229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67-209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 25-155元照出版社

三版(200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

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6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0

摘要

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公務員與當事人為行

政程序外接觸的規定係仿自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而本

條自行政程序法施行至今逾十年以來並非行政法學界及司法實

務界重視及討論的重點然而本條規定卻為行政機關在具體程序

中重視之規範甚至可能導致行政機關承辦人員在具體情形中無

所適所或形成困擾因此本文先就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關於禁止

片面接觸之規範針對成文法規定及司法實務案例進行說明及觀

察以掌握美國相關法制之精神及本旨此外亦介紹德國法制之

精神並就我國司法實務涉及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案例進行

觀察探究我國對於本條精神之運用是否仍有待釐清之處在回

歸法制本旨之深入研究後即不難發現此程序機制之基本功能

在於確保正式的聽證程序中當事人間攻防之程序公平性並非著

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總則部

分而非強調聽證程序公正性之維持在體例安排上即與制度之

本質混淆亦容易導致實務見解不明確而產生許多疑義

面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

德國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

備受爭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

聽證程序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

到重視在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

際如能重新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9

231

程序之法制得以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

化」有所助益

7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2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 Review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n the American and German Legal Systems

Ling-Ching Fu

Abstract

sect47 APA of Taiwan stipulates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and follows the regulations in the APA of the USA

Since the APA in Taiwan came into effect in 2001 this regulation

hasnrsquot stayed in the center of the legal researches and practice in

Taiwan Howeve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public officials in

concrete case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eaning and the nature of this

regulation the similar regulations an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he

USA are first examined in this article Meanwhile the German legal

system regarding this problem is also introduce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aiwan will be also intensive observed The application

possibility of sect47 APA of Taiwan as well as the viewpoints in the

practice will be acquainted At last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protects the fairness

between the concerned parties in the formal hearing procedures but

not the neutrality of the responsible authority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1

233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nature of this legal institution has

not been correctly understood in Taiwan It leads to the result that

the APA of Taiwan should be further reformed An amendment of the

APA of Taiwan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Keywords ex parte communication due process hearing trial-type

hearing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 formal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8-21(1999)
  •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113-120(2008)
  •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1-33(2007)
  •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2-17(2001)
  •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18-33(1999)
  •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112-168三民書局(1998)
  •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4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51-83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67-20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25-155元照出版社三版(2006)
  •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 摘要
    • Abstract
Page 22: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由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 …cycu.lawbank.com.tw/Download/30/01300005.pdf接觸或禁止片面接觸為核心議題之研究論著。即使在司法實務上,也

2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4

始應進行正式之審判式聽證程序 51

(2)聽證紀錄之排他性

否則通知及評論之規則訂定

程序即已滿足規則訂定所須符合的正當程序要求

審判式聽證程序的特色即在於行政法官主持程序進行使當

事人提出證據進行交互詰問並可質詢證人並對於程序的進行

作成紀錄最後行政機關僅得依據紀錄作成決定因此行政法官

有二項主要任務 52主持聽證提出初步決定(initial decision)或

建議性決定(recommended decision)53

51 United States v Allegheny-Ledlum Steel Corp 406 US 742 (1972) United States v Florida East Coast Railroad Co 410 US 224 (1973)

在行政法官主持下的聽證

程序即如同聯邦法院中進行的審判程序所有證據包括證人證

詞證物與事件相關之全部文書及請求文件皆於行政法官面前

提出並作成紀錄且此為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參考之唯一紀錄(the

52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2 53 依 5 USC sect557(b)之規定行政法官作成之決定分為二種初步決定及

建議性決定行政法官依聽證紀錄作成之決定為初步決定如當事人不

於一定期間內向行政機關提出異議或行政機關未主動復查無須進行其他

程序該初步決定即自動成為行政機關所為之終局決定然經異議或復查

後行政機關即不受初步決定之拘束可重新依聽證紀錄案件事實等問

題為審查並作成裁決不受行政法官初步決定之影響此外當作成決

定之行政機關未自行受理證據之審理時行政法官於特定案件中原則上

應作成具有諮詢性質之建議性決定僅於行政機關自願接受時始發生對外

之效力See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4 然而行政法官提出之決

定是初步決定或建議性決定仍取決於行政機關之意思See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3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3

185

exclusive record54)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須完全依照聽證程序中

作成之證據紀錄此亦稱為「紀錄之排他性」(the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55如此可使參與聽證程序之當事人得以獲悉所有對其不利

之證據並於公開程序中透過交互詰問對於證據進行辯論如果行

政機關可以自由考量紀錄以外之事實及證據而作成決定而未給當

事人回應之機會將嚴重影響當事人間之武器平等及聽證之公平性

(fairness)然而在另一方面培養民眾對於行政機關決定之信心

給予行政機關獲悉重要資訊的機會鼓勵受管制者及受影響之人民

與行政機關合作也是在了解程序中片面接觸的界限時不可忽略的

因素 56

(3)禁止片面接觸之基本精神

美國APA即為綜合考量各項因素後就聽證時產生紀錄

外證據的情形而有禁止片面接觸之明文規範

聽證時最可能出現紀錄以外證據的情形即為作成決定之行政

官員於聽證程序外與有利害關係之當事人一方有所接觸且未作

成紀錄5 USC sect551(14)關於片面接觸之定義特別強調係非當事

人知情亦無從由紀錄知悉之接觸而依 5 USC sect557(d)(1)之規

定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與任何利害關係人皆不得進行非其他利害

關係知情亦無從由紀錄知悉之接觸以落實聽證紀錄排他性的要

求本條規定僅適用於正式聽證程序中並不論行政機關係為行政

裁決或規則訂定之程序然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並不適用於正式

54 5 USC sect556(e) 55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6 56 STEPHEN G BREYER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584 (2006)

2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6

聽證開始前的行政調查階段 57

禁止片面接觸之事務範圍限於與待決事項有關之實體內容

因此與行政法官進行一般社交活動並不違反此規定

亦不適用於非正式程序

58受禁止片

面接觸拘束之人除當事人外尚包括對於決定有利害關係之人

(interested person)59

此外不僅行政機關外之人(person)受到拘束

例如聯邦環境保護局對於特定業者是否違

反空氣清淨法(Clean Air Act)作成決定時即得禁止與該決定有利

害關係之特定環境保護團體或代表石油產業的特定貿易團體與行

政法官或環境異議委員會(Environmental Appeal Board EAB)進行

片面接觸因此所謂利害關係並非限於法律上利害關係及於有

事實上利害關係之人即因行政機關之決定而可能受影響之人

60行政機關

內之人員亦不得主動與機關外之人民接觸學者稱此為「雙向」

禁止片面接觸 61至於聽證程序中開始受禁止片面接觸拘束之時

點為負責進行聽證之行政機關被指定時且最晚不得逾對當事人

及利害關係人為聽證之通知時此外對於片面接觸具有可歸責性

之人一旦知悉將為聽證通知時自知悉時起即不得再為片面接觸 62

(4)片面接觸之程序瑕疵及其影響

57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80 58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5 59 Id at 95 60 依 5 USC sect551(2)之定義規定所謂人(person)係指機關以外之自然

人合夥公司協會或其他公私組織 61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5 USC sect557(d)(1)(A)(B) 62 5 USC sect557(d)(1)(E)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5

187

在並非所有當事人皆受到通知的情形下行政機關與他人有接

觸時行政機關負有作成紀錄之義務行政機關內與當事人進行接

觸之人須將所有往來資料以書面方式列入紀錄中 63換言之此

時首要之務即為作成紀錄此外並通知所有當事人相關情事使

其得於行政機關作成決定前就片面接觸的相關情形表示意見以

彌補聽證公平性受影響的可能而在極少數的情形下如係由當事

人一方明知且故意就實體內容與行政機關為片面接觸時為維護公

平性及事件所涉及成文法之立法目的主持聽證之人如行政法官

得命當事人說明其請求不得被拒絕或其利益不得被忽視之原因 64

至於該行政決定是否有效仍留待司法機關之裁判 65

此外違反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時並不因行政機關將片面接

觸之情事附卷於聽證紀錄中該程序瑕疵即自動被治癒(補正)司

法機關仍應就該瑕疵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是否造成實體上的影響進

行判斷而裁判是否維持行政機關之決定例如於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

66

63 5 USC sect557(d)(1)(C)

中因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anization(PATCO)於一九

八一年帶領一空運航管員工會之成員違法罷工聯邦勞工關係局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 FLRA)即依相關法律規定撤銷

PATCO之證明PATCO對此提起司法救濟本案係聯邦勞工關係局

就特定事件所為之行政裁決法院審理本案時發現有二個片面接

觸的情形其一為運輸部秘書曾於一九八一年八月十三日致電聯邦

64 5 USC sect557(d)(1)(D) 65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8 6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2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8

勞工關係局之二名官員另一則為知名勞工領袖曾與聯邦勞工關係

局一名官員於晚餐時討論PATCO案其中運輸部秘書於電話中表

示某些新聞報導與事實不符當前並無解決罷工的有效方式致電

的目的並非就是否撤銷PATCO證明進行實質討論而是希望聯邦勞

工關係局加速處理本案法院認為該運輸部秘書無疑地為 5 USC

sect557(d)所稱之利害關係人致電聯邦勞工關係局之二名官員如係

就PATCO之裁決進行實體內容的討論當然為應禁止之片面接觸

然而該秘書僅就解決爭議之可能性表示個人意見及宜迅速作成決定

之期待雖然已明確地避免討論實體內容但仍不失為嘗試影響行

政機關的決定法院認為無須認定此片面接觸是否違法因為即使

違法該秘書僅關心應迅速作成決定不會影響決定之內容至於

勞工領袖與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之接觸因二人彼此私下為朋友

法院對於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接受晚餐邀約並未予以非難畢竟法

官也會有鄰居朋友及熟識之人有工作及社會上之關係此亦為

其生活中之一部分 67

67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然而該勞工領袖因贊成PATCO的立場而亟

欲直接與該官員溝通法院即予以嚴正指責並認為任何人於正式

公開之程序外就尚未作成決定之事項企圖影響有裁決權限官員的

意見為絕對無法接受的行為二人晚餐時多數的談話內容與

PATCO案無關當勞工領袖將話鋒轉至PATCO案時該官員並未制

止然而法院認定二人間的談話並未涉及任何威脅或承諾該官

員於談話中亦未表明其決定意向因此二人間的討論並未影響最後

的決定且因行政機關之決定係不利於PATCO無人因為此不當接

觸而獲益因此法院認為雖然勞工領袖與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間

56 at 589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7

189

之接觸違法但未影響聯邦勞工關係局之決定故最後仍維持聯邦

勞工關係局之原決定

因此如法院認為有合理的可能性可認定片面接觸已影響行政

機關之決定時即得推翻行政機關之決定 68

反之如行政機關之

決定並未受到片面接觸之影響時法院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即予以

尊重

4 非正式程序與禁止片面接觸

(1)非正式之行政裁決

依美國APA之明文規定僅 5 USC sect555 適用於非正式程序

換言之5 USC sect557(d)關於禁止片面接觸的規定並不適用於非正

式程序在非正式之裁決程序中通常個案中應適用之個別成文法

即已規範應遵守之特定程序此外行政機關亦可自行訂定更嚴謹

的程序規定作為非正式裁決程序中應遵守之規則而此類之程序

規定往往已與正式裁決程序之要求相當 69

68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因此非正式的行政裁

決程序中關於禁止片面接觸之要求雖然並非源自於APA而是依

32 at 96 69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103 成文法中規定非正式裁決應遵守

之程序規定者例如水清淨法(Clean Water Act)關於以非正式裁決程序

作成之裁罰決定要求須通知當事人並給予其表示意見及提出證據之合

理機會42 USC sect1319(g)(2)(A) 由行政機關自行訂定之程序規定例如

美國聯邦環境保護局對於執行水清淨法之裁罰程序即訂定大量之程序規

定40 CFR Part 22

2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0

個別法令或行政機關自行訂定之規定但往往亦與APA所規範之正

式程序的要求相當

即使於行政機關並無任何成文法之程序規定可玆遵循時仍須

回歸正當法律程序的基本精神如行政機關由他人處獲得對當事人

不利之資訊卻未給予當事人對此表示意見之機會時即與正當法

律程序之精神不符然客觀上可知一般有理性之人並不可能因片面

接觸而影響其決定時此程序瑕疵便無法導出須撤銷行政裁決的結

(2)非正式之規則訂定

非正式之規則訂定程序本質上既為立法行為即使僅須進行

通知及評論之程序行政機關仍須考量不同之因素及多元的利益關

係尤其當行政機關訂定之規則涉及私人間「有財產價值性優惠的

競爭請求」(competing claim to a valuable privilege70)時行政機關

之決定已類似於傳統的裁決行為於通知及評論的程序中往往可

能引發外界對於受管制的企業或利益分配者利用程序外接觸不當影

響行政機關的疑慮因而導致在非正式規則訂定程序中「書面聽證」

(paper hearing71)紀錄中亦會呈現片面接觸之紀錄以使其他當

事人得以表示意見 72

70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此外在現實的考量上行政機關並不樂見

片面接觸的情形發生以避免社會上產生行政機關貪腐的印象更

32 at 195 71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56 at 591 72 國內學者認為在非正式程序中僅涉及「有價特惠」(valuable privilege)之分配時始例外適用禁止片面接觸原則所指即為此意參見湯德宗

前揭註 3頁 19湯德宗前揭註 25頁 314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9

191

可能影響日後法院裁判時的態度而且一旦訂定之規則須受到司法

審查行政機關於司法程序中進行辯護時須主張規定之訂定已考

量公眾所提出的資料及意見且公眾的意見皆已呈現於公開的紀錄

中並未參考紀錄外之資訊因此實際上行政機關內部對於訂定

規則的作業規範中皆有禁止或限制片面接觸的規定 73

至於法院判決亦要求行政機關於通知公眾後即不得與利害

關係人進行片面接觸如於著名之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

74

73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195

中聯邦通訊委員會欲訂定規則

限制有線電視業者得播出之節目通知民眾得對於規則草案提出評

論意見之期間並於一九七四年十月二十五日提供不同的業者及利

益團體進行口頭說明意見的機會其中有線電視業者反對該訂定該

規則認為草擬之規則將使付費電視業者難以播送特定受歡迎的運

動節目或劇情電影而傳統電視業者及委員會本身則贊成規則之訂

定認為付費電視可能吸取免費電台的觀眾造成受歡迎節目無法

繼續在免費電台中播放的情形法院於調查過程中發現許多利益

團體或個人曾與聯邦通訊委員會之委員或委員會中之人員進行片面

接觸就規則之內容進行實體討論因此法院主動要求委員會提出

曾進行之片面接觸的清單及詳細經過而依提出之資料顯示一九

七四年十月二十五日後委員會本應就已收集之各界意見進行討論

以決定應發布規則之內容但至一九七五年三月十日間委員會之

委員仍與利害關係人會面 18 次與有線電台之利益團體會面 9 次

與動畫及運動利益團體會面 5 次法院雖承認行政機關與公眾之

74 567 F 2d 9 (DC Cir 1977)

3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2

非正式接觸如同「麵包與奶油 75

於上述案例中可知法院之所以推翻行政機關行為效力的立論

基礎在於行政機關所為之片面接觸並未充分於紀錄中公開以使

各界知悉各方利益團體之立場並進而表示意見致使行政機關最

後作成之行為有明顯重大的瑕疵此與正式程序中實體決定是否

因片面接觸之情形而受影響判斷上並無二致

」在行政事務上是不可避免的

只要在不影響司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都是適當

的本案中法院並非僅以正當法律程序的觀點進行審查而是更

進一步說明本案委員會作成的公開紀錄未反應出利益團體代表的

意見這些意見亦未公開使各界得以進行討論而這些可能進行的

討論又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內容具有重要性因此委員會與相關利

益團體所進行之片面接觸並非僅止於不適當(inadequacy)而已

法院認定聯邦通訊委員會對於有線電視業者訂定之規則應為無效

76

二對於德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觀察

(一)德國法制中無規則訂定程序

相較與前述美國 APA 將程序分為行政裁決及規則訂定之程

序德國 VwVfG 中並未就行政機關訂定規則之行為亦即就行政

機關基於法律授權而訂定法規命令(Rechtsverordnung)之行為有

一般性之規範反之是在更高位階之基本法(Grundgesetz GG)

中對於法規命令之訂定予以規範

75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56 at 594 76 至於美國法制中的規則訂定程序與我國法規命令之訂定程序是否相

當以及受司法審查之範圍是否相同並非本文此處討論之重點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1

193

依德國基本法第 80 條第 1 項之規定聯邦政府聯邦內閣首長

或邦政府皆得依據法律之授權發布法規命令其授權之內容目

的及範圍應以法律明確規定法規命令中須明列其授權之法律依

據此外如依法律之規定得為再授權者須以法規命令為再授權

之規定至於法規命令訂定之程序本條第 2 項列有應得聯邦參議

院(Bundesrat)同意之事項第 82 條則規定法規命令應由發布之

機關簽署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應公告於聯邦公報且應明定生效

日期 77除此之外基本法即無其他程序規定 78例如無須說明訂

定法規命令之理由 79

如更進一步觀察德國法制關於訂定法規命令程序與進行聽證程

序之關係則可發現基本法第 103條第 1項保障人民之聽審權(Recht

auf Gehoumlr)但僅限於法院之審判程序並不及於行政機關所為之

行政程序

更無應經聽證程序始得發布法規命令之要求

80

77 如法律及法規命令未明文規定生效時者依基本法第 80 條第 2 項規定

於聯邦公報刊行之日終了後第 14 日生效

至於VwVfG本身雖然第 28 條第 1 項有給予當事人

78 如為聯邦政府或聯邦內閣首長訂定法規命令者相關程序即依聯邦政府

內部之議事規則或聯邦內閣共同議事規則之規定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Ehler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Rn 26 79 如有說明理由之必要者主要係因部分法規命令須得聯邦參議院之同

意為使聯邦參議院了解訂定相關法規命令之目的以及基於財政及預算

分配之考量而於法規命令訂定之內部程序中說明理由而非為使一般人

民知悉了解訂定相關規範之理由Theodora Ziamou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 69 (2000) 80 PierothSchlink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ect31 Rn 1080

3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4

陳述意見機會(Gelegenheit zu geben sich zu den fuumlr die Entscheidung

erheblichen Tatsachen zu aumluszligern)之規定然係保障受不利處分之當

事人於行政處分作成前得向行政機關就與決定具有重要性之事項

表示意見之機會亦不適用於訂定法規命令之行為與美國法制相

較德國VwVfG中並未就訂定法規命令之行為及程序有所規範 81

而是以權力分立及聯邦法律執行之角度以更高位階之基本法予以

規定在確立法規命令之民主正當性源自於法律之授權及相信行

政具有訂定法規命令專業的前提下德國法制普通缺乏民眾於相關

程序中得向行政機關表示意見之機會 82自然即未就禁止當事人與

行政機關禁止片面接觸為特定之規定 83

(二)無聽證紀錄排他性之制度

德國VwVfG中規定行政程序之進行以不要式為原則但例外

規定了二種特別之程序類型一為第 63 條至第 71 條之正式行政程

81 MAHENDRA P SINGH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49 (2001) 對於德國法欠缺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要求規範不

乏相關批評意見Ziamou supra note 79 at 93-101 82 Ziamou supra note 79 at 76-77 83 然而在此處須補充說明者德國法中司法得獨立於具體個案爭議之外

直接對於特定法規命令之形式及實質合法性進行審查依德國基本法第 93條第 1 項第 2 款規定對於聯邦法令或邦法令在形式上或實質上是否符合

基本法或邦法令是否符合其他聯邦法令發生爭議或疑義時聯邦政府

邦政府或聯邦眾議院四分之一議員得聲請聯邦憲法法院作成裁判(sect93 Abs1 Nr2 GG)亦即係由最高之司法審判機關對於法規命令之合法性進

抽象法規範審查(abstrakte Normkotrolle)因此雖然於訂定之過程中為

尊重行政權之專業而較缺乏民眾參與的過程但司法權對於行政權力行

使則進行相對高密度之監督審查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3

195

序(foumlrmliches Verwaltungsverfahren)另一則為第 72 條至第 78 條

之計畫確定程序(Planfeststellungsverfahren) 84其中VwVfG第

63 條以下之正式行政程序即為我國行政程序法第五十四條以下聽

證程序所參考之程序模式 85

正式行政程序與計畫確定程序之所以為特別之程序類型即在

於二者皆須踐行一定之程序亦即聽證程序德國 VwVfG 中聽證

程序之設計重點為以言詞辯論程序取代書面陳述意見但在交互

詰問質詢證人的部分仍與美國法制審判式聽證不同而特別不

同之處在於即使進行聽證程序德國法亦仍不採取聽證紀錄排他

性法則

而計畫確定程序則於我國行政程序法

第一六四條之規定中繼受之

以正式程序為例德國VwVfG第 68 條第 4 項規定正式程序中

言詞辯論的部分應作成紀錄而同法第 69 條第 1 項則規定行政

機關應斟酌行政程序之全部結果作成決定所謂「斟酌行政程序之

全部結果作成決定」並非指行政決定之基礎僅限於言詞辯論中所得

出之結果因此即使於言詞辯論外獲悉之資訊亦得列入考慮並

依自由心證評斷而作成結論 86

84 相關概念之說明參見 KoppRamsauer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sect63 Rn 1

行政機關如認為於言詞辯論外仍

有必要詢問當事人時亦得為之且本項規定亦不要求行政機關須

親自採證(Unmittebarkeit der Beweisaufnahme)只要有足夠證據供

85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97-98 86 StelkensBonkSachs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sect69 Rn 3-4

3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6

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進行判斷即可 87

至於計畫確定程序聽證亦為確保利害關係人及一般民眾於程

序中之聽審權因此利害關係人與及時提出異議之民眾享有於聽證

期日參與討論及說明之權利(sect73 Abs6 VwVfG)於聽證期日中

於聽證機關之協助下開發行為人利害關係人及時提出異議之

民眾提出意見之權限受影響之機關等對於計畫進行言詞面對面

之討論及說明並尋求妥協及共識此亦為計畫確定程序中聽證的

精神之後聽證機關即應就聽證之結果撰寫綜合意見連同未獲

得妥協之爭點轉交確定計畫機關(sect73 Abs9 VwVfG)聽證機關

就聽證程序之結果所為之綜合意見僅供確定計畫機關作成最後裁

決時參酌而確定計畫機關仍應依其專業綜合聽證機關之意見

其他機關之意見民眾之異議甚至鑑定人之意見對於未獲共識

之爭點進行判斷並作成最後之確定計畫裁決

88

三小結

且確定計畫機關

作成決定時其考量並不以聽證程序中所呈現之文件及事實為限

仍應基於職權調查原則對於必要之事實進行調查認定應其專業

對於公益及相關私益進行衡量至於在不要式的程序中依職權調

查原則的精神更無紀錄排他性法則適用的餘地

綜合前述關於美國 APA 成文法的規定及法院實務案例的見

解不難發現行政程序中禁止行政機關與當事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

進行片面接觸的精神重要的前提在於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要

87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69 Rn 6-7 88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74 Rn 7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5

197

求因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唯一得參考者即為聽證之紀錄為確保

聽證程序中所有資料處於所有當事人得以知悉的狀態當行政機關

與特定當事人間進行片面接觸時即須作成紀錄以使參與聽證程

序之當事人得於公開程序中透過交互詰問對於所有證據進行辯論

保障程序之「公平性」換言之並非所有片面接觸皆應予以嚴厲地

非難及指摘而是當程序之公平性在客觀上對於規則之訂定或裁決

之作成造成影響時始禁止片面接觸以下略以簡表說明本文中對

於美國 APA 中關於禁止片面接觸所作的觀察

程序特色

禁止片面接觸

之依據 法院審查

非正式

程序

行政

裁決

寬鬆之

程序要

其 他 個 別 法

令行政機關自

行 訂 定 之 規

則正當法律程

片面接觸客觀上

是否影響行政決

規則

訂定

通知及

評論程

正當法律程序

私人間有財產價

值性優惠的競爭

請求公開紀錄

是否反應所有公

眾的意見是否

給予公眾討論的

機會

正式

程序

審判式聽證

證據紀錄之排他5 USC sect557(d)

片面接觸客觀上

是否影響行政決

3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8

性 定

來源作者整理

由上表可知在美國法制下即使行政程序有違反禁止片面接

觸之規定或法理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

違法或無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

響換言之違反禁止片面接觸之程序瑕疵僅具有相對之效力

至於德國法制綜合其制度之觀察可知在遵循職權調查原則

的前提下即使進行聽證程序最後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仍不受聽

證結果之拘束不適用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因此德國VwVfG中並

無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而與美國法制之思考有間 89然而須注意

者因司法對於行政決定原則上可進行全面合法性之審查僅於行

政機關享有判斷餘地之事項其審查密度受有限制故行政機關與當

事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如有片面接觸之情事司法機關仍得就行政

機關職權調查之行使及其決定之內容是否違反經驗法則及論理法

則進行審查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如有瑕疵或

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關職權之行

使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 90

89 雖然德國 VwVfG 第 21 條規定公務員行使職務有偏頗之虞(Besorgnis der Befangenheit)時應行迴避之規定然此係為確保行政程序進行之「公

正性」而美國法制中禁止片面接觸之功能係為確保當事人間的武器平等

以保障程序之「公平性」因此不同制度發揮不同的規範功能行政程

序之法制並不因有迴避制度之設計即可發揮禁止片面接觸原則的功能

應予辨明

90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7

199

參我國司法實務案例觀察

一籌設安南加油站案

在高雄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二四八二四九二五

號判決中涉及原告(即被上訴人)依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十

六條第二項之規定 91向被告台南市政府(原處分機關即上訴人)

所屬之都市發展局申請核發籌建安南加油站之設站用地可供作加油

站使用證明(下稱土地使用證明)另有同時擬於鄰近土地設置加油

站之第三公司(訴訟中之參加人下稱A公司)由X代理亦向台南

市政府都市發展局申請核發籌建長安加油站設站用地之土地使用證

明A公司於尚未取得土地證明前即向台南市政府建設局提出許

可籌建加油站之申請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對於原告先提出之土

地使用證明申請案以資料不足為由命其補正而對於A公司後提

出之申請則先行核發土地使用證明(函 1)嗣後始核發原告申請之

土地使用證明而原告旋即向台南市政府建設局提出加許可籌建油

站之申請之後台南市政府建設局以A公司已完成許可籌建加油

站申請之補件程序即發函核准A公司籌建加油站之許可(函 2)

最後則依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八條第一項第三款之規定 92

91 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 16 條第 1 項「申請設置經營加油站者除本

規則另有規定外應檢具下列文件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請籌建

之核准helliphellip」同條第 2 項「前項申請設站用地屬都市計畫地區土地

且依有關法令規定須經核准始得供作加油站使用者並應檢附直轄市縣

(市)政府核發設站用地同意作加油站使用之證明文件」

92 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 8 條第 1 項第 3 款「申請於都市計畫地區及非

都市土地甲乙丙種建築用地遊憩用地及特定目的事業用地(加油站)

3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0

同側路段五百公尺內已核發A公司加油站籌建許可為由發函駁回

原告之申請(函 3)

原告不服分別對於前述之函 1函 2 及函 3 向中央主管機關

內政部及經濟部提起訴願請求撤銷原處分但未獲救濟即向高

雄高等行政法院提起課予義務訴訟(行政訴訟法第五條第二項)行

政法院審理本案之相關爭議點除在於法律面向上對於加油站設置

管理規則第八條第一項第三款規定中所稱「先申請」之解釋外在

事實面向上則在於承辦本案之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公務員於審

理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之土地使用證明申請時是否有濫用權力之

違法承辦公務員於受理本件分別由不同公司提出土地使用證明之

申請時曾將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洩漏予被告(原處分機關)之

顧問 Y(同時受 A 公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建設加油站並為 A 公

司代理人 X 之配偶)經法院調查以該承辦公務員違反刑法第三

一八條所定之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台灣高等法院台南

分院九十三年度上易字第十九號刑事判決)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即以

該刑事判決確定之事實為基礎以公務員與當事人有行政程序外接

觸之情事認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另外高雄高

等行政法院另以被告(原處分機關)核發參加人 A 公司之土地使用

證明有恣意優先通過之差別待遇有違平等原則進而不應核發

參加人 A 公司籌建加油站之許可此二行政處分(函 1函 2)皆

設置加油站者其申請基地應符合下列規定helliphellip三同一直轄市縣(市)

內與同一路線系統之道路同側既有或先申請之加油站入口臨街面地界

至少應有五百公尺以上之距離但直轄市縣(市)政府考量車流方向

認為有設站需要者不在此限」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9

201

違法駁回原告申請加油站籌建許可之處分(函 3)亦違法判決

撤銷相關原處分及訴願決定並判命被告應依判決意旨重行依職權

調查應否核准原告之申請本判決經最高行政法院以上訴無理由而

確定維持(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決)

二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原

告向被告台北縣政府(現新北市政府)檢舉某公司違反勞動基準法

有關工時薪資給付等規定並申請調閱卷宗被告經調查後函

復原告相關調查結果並拒絕閱覽卷宗之申請原告向被告再次表

明不服被告亦函覆說明原告對此二函覆不服提起訴願未獲救

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起訴請求撤銷訴願決定命被告應對原告

作成裁罰處分並准予原告閱覽被告與被檢舉公司於行政程序外接

觸所作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在請求閱覽行政程序外接觸所作

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部分原告主張被告所屬勞工局承辦人員

曾與被檢舉公司職員以電話聯繫接觸詢問該公司板橋辦事處之地

址電話未依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作

成書面資料然行政法院認為此項接觸係被告為調查被檢舉公司是

否有原告所申訴之違法情事所必須屬行政程序調查之必要為行

政程序內之接觸如有相關文件亦屬行政決定前準備作業之文件

得拒絕閱覽之申請故原告相關主張無理由此判決見解為最高

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判字第五二六號判決維持而確定

三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三號判決中因公

4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2

平交易委員會(即被告)接獲檢舉對於台北縣(現新北市)金銀

珠寶商業同業公會(即原告)進行調查認定其有違反公平交易法

第十四條第一項聯合行為之禁止規定而裁處罰鍰原告經訴願未

獲救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提起撤銷訴訟本件涉及原告除勸導

會員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販售飾金外另曾於民國九十四年八

月二十五日由立法委員陪同原告理事長前往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

會並請教事業以低於成本之價格銷售商品是否違反公平交易法等

問題由被告之主委接見被告並作成行政程序外接觸紀錄表此

次拜會並未作成結論或有任何會議紀錄原告嗣於同年八月二十九

日發函予全體會員將被告於座談中表示之見解附於檢送函說明

欄內警告業者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出售飾金行政法院最後

認定原處分並無裁量濫用裁量怠惰或其他裁量瑕疵判決原告之

訴無理由確定

四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

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所涉之事

實並非直接與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有關之案件而係財政部台

灣省中區國稅局之公務員(原告)因涉貪瀆罪嫌經刑事訴訟免訴

判決確定後向所屬機關(被告)申請因公涉訟輔助而被否准經

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作成駁回之復審決定而向台中高等行

政法院起訴提起課予義務之訴然原告處理稅務違章檢舉案件未

依規定調查證據更於原告住處(原告配偶經營之髮廊)回答被檢

舉人配偶所提規避課稅及裁罰之方法等問題原處分機關以其違反

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未保守業務機密且迴避詢問避免於辦公處

所外與被檢舉人之關係人有所接觸而申誡乙次據此行政法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1

203

認定被告機關以原告執行職務違背法令為由而否准其涉訟輔助之請

求原處分並無不法

五小結

綜合上述案例觀察對於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仍有

下列疑義有待釐清

(一)禁止程序外接觸人之範圍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為涉及當事人具有財產價值的競爭請求之典型案例原處分機

關承辦公務員直接接觸之對象雖非提出申請之當事人及其代表人

行政法院仍認定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因此本條

第一項規定中所稱「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指為何亦即禁

止程序外接觸所規範之「人之範圍」即有釐清說明之必要

(二)禁止程序外接觸事之範圍

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

三八三六號判決)中點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一個核心的問題

程序外接觸與職權調查之間應如何進行區分何謂法所允許為職

務上所必要之接觸行為何時又屬於法律所禁止之程序外接觸而

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

三號判決)中值得思考的是當事人拜會行政機關之情事是否

屬於應受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範之情形當事人與行政機關進

行的相關討論是否須與本案實體問題有關始屬於行政程序法第

四十七條限制之情形值得深究此外藉由本件事實可進一步

4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4

引導思考程序外接觸與遊說行為之差異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

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並非直接以

公務員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為由而認定其執行職務違法但

突顯出承辦公務員日常社交生活是否亦屬於程序外接觸的問題這

些問題皆可理解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禁止程序外接觸之

「事之範圍」而應深究說明

(三)違反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律效果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行政法院雖認定本件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

但並未以此為撤銷原處分之理由最重要之論證依據仍是以原處分

機關法律解釋之見解及行政處分有違平等原則等違法情事因此

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法律效果亦為應探究之問題

肆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檢視及檢討

一規範內容及法務部函釋見解

(一)立法意旨

行政程序法(下稱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於行政院提出之

法案草案中並無相關規定於立法委員提案版本中始有相關規定

並明言係參考美國法制最後於立法院委員會審查後採行委員提

案版本而於行政程序法中明定之 93

93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7-8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3

205

依本條立法理由之說明可知立法者主要係為「求行政程序之

公平透明避免行政機關受到不當之干擾」而制定本條規範此

外行政機關「不論是基於職務推行必要之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

觸對他方當事人之權益影響甚巨為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

之權益」行政機關於作成決定前片面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

程序外之接觸原則上應予禁止 94

因此我國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者對於本條所應發揮之功能側

重於透過程序之透明公開維持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在無偏頗的疑

慮下進行行政程序此由本條規定列於第一章第七節「資訊公開」

下亦可得知此與美國法制著重於審判式聽證程序之公平給予當

事人平等表示意見之機會以符合該國憲法所蘊含正當法律程序之

精神仍有一定的差異

(二)適用範圍

1 人之範圍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拘束而不得進行程序外接獲之

人為「公務員」依學者見解應為與行政程序之進行有關之公務員

包括依法令於行政程序中執行職務之公務員 95

94 前揭註

依此見解負有不

得為程序外接觸之義務者為行政機關內與待決事項行政程序之進

行有關且依法令執行職務之公務員依體系解釋所謂行政程序

應為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行政機關即應為本法第二條

第二項第三項所稱「代表國家地方自治團體或其他行政主體表

95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49

4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6

示意思從事公共事務具有單獨法定地位之組織」及「於委託範

圍內受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至於公務員之範圍因現行法

律上對於公務員並無統一之定義規定於公務員相關法規中有國

家賠償法第二條第一項刑法第十條第一項最廣義之公務員定義

有公務員服務法第二十四條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6亦有公務人員任

用法最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7本條規定所稱之公務員範圍為何即

有解釋之必要參酌本法基於行政機關之公正性而設置之迴避制度

(本法第三十二三十三條)與本條規定源自於正當法律程序之精

神相同因此在體系歷史及目的解釋的角度上應無二致但同

樣亦面臨本法缺乏公務員定義規範的問題基於正當法律程序之法

理為確保程序之公平與公正保障當事人之權益應採最廣義的

角度認為凡依法令從事公務之人員皆屬之 98如此可避免採公

務人員任用法最狹義定義造成許多公務員公營事業人員行政

機關內之約聘僱人員被排除之情形 99

96 公務員服務法第 24 條「本法於受有俸給之文武職公務員及其他公

營事業機關服務人員均適用之」

及採公務員服務法狹義定

97 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公務人員指各機

關組織法規中除政務人員及民選人員外定有職稱及官等職等之人

員」 98 關於應依本法迴避之公務員的範圍本文贊成學者湯德宗之見解參見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4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亦

採此見解 99 依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3233 條之規定司法人員審計人員主計人

員關務人員外交領事人員警察人員教育人員醫事人員交通事

業人員及公營事業人員等皆不適用該法規定此外須依法享有俸給者

始適用公務員服務法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5

207

義造成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因未依法受有俸給而不

適用之情形至於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及第十七條雖定有公務員之

保密及自行迴避義務其規範目的在於明定公務員應受行政懲處之

情形以維持行政內部之紀律此與本法第三十一三十二及四十

七條係規範正當法律程序內涵之立法目的有間因此在公務員範圍

的解釋上無須為相同處理

本條規定限制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程序外之接

觸依立法理由之說明不論是「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觸」皆屬

限制之列 100因此受限制者為雙向接觸不論主動接觸之發動者為

公務員或當事人一方 101然未瑧明確者為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所指為何立法者於本條中明白不採用「代表人」「代理人」「輔

佐人」「法定代理人」及「利害關係人」等行政法規範或理論上常

見具有明確內涵之概念解釋上應認為係立法者有意排除使用相關

概念使用「代表利益之人」一詞可使受規範者涵蓋的範圍更為

廣泛換言之於程序中不論以自己名義或當事人名義凡宣稱為

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 102

綜合上述分析行政機關內或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

體於受委託範圍內依法令執行職務之人就其執行之承辦案件與

當事人及凡代表其利益之人(宣稱或依相關事實認定)依本法第四

或依相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

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人為行為之人皆可認為係代

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10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01 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0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0

4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8

十七條之規定皆不得為程序外接觸如此解釋涵蓋之人之範圍

雖已廣泛但如行政機關內非承辦人員之其他公務員 103

或其他已

參與或可能參與程序而有決定權之人員(例如各委員會之外聘專家

委員)仍不屬之美國 5 USC sect557(d)之規定範圍及於行政機關

內任何成員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

成員相較之下我國規定仍較狹隘

2 事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二項所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在現今

媒介多元及資訊發達的社會中接觸的方式亦隨之多元不論以任

何方式凡進行討論提供資訊甚至關說或遊說皆屬於接觸之態

樣以遊說行為為例本質上為人民受憲法上保障之請願行為 104

我國為使遊說遵循公開透明之程序防止不當利益輸送另制定

遊說法規範遊說之行為依遊說法第二條第一項遊說之定義 105以及

同法第二條第三項被遊說者之範圍 106

103 前揭註

可知遊說法著重於進行遊說

人民與中央地方首長或政務官員就政策議案進行之接觸受規

104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4(2008) 105 遊說法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遊說指遊說者意圖影響被遊說者或

其所屬機關對於法令政策或議案之形成制定通過變更或廢止而

以口頭或書面方式直接向被遊說者或其指定之人表達意見之行為」 106 遊說法第 2 條第 3 項「本法所稱被遊說者如下一總統副總統

二各級民意代表三直轄市政府縣(市)政府及鄉(鎮市)公所

正副首長四政務人員退職撫卹條例第二條第一項所定之人員」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7

209

範者不包括一般處理公務之公務員亦不及於中央地方首長或政

務官員為執行職務主動與人民進行接觸 107因此受遊說法規範之行

為與行政程序法所規範之範圍不盡相同如於特別情形下發生競合

規範的情形時例如於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中因遊說法採強制登

記及資訊公開制度(遊說法第十三條至第十九條)相關登記資料及

資訊之公開在程序上已符合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所要求之精

神至於關說 108並無其他法律就其程序及公開有特別規定仍屬

應適用本條之行為 109

至於接觸所涉及之內容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

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條立法意旨主要乃在確保

行政機關執行職務之公正性以避免偏頗縱接觸內容係屬程序事

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行政程序外接觸之事

項不分有利或不利於當事人均有本法第四十七條之適用」因此

涉及相關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反之美國

5 USC sect557(d)明文規定限於與待決事件有關之實體內容我國限

制範圍則明顯較寬對公務員產生較多桎梏此為受學者批評之

110

107 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之行為依遊說法第 5 條第 1 款之規定為排除適用

之事項相關問題參見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5 108 關說之意義可參酌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第 2 點之規定「(五)請託

關說指其內容涉及本機關(構)或所屬機關(構)業務具體事項之決定

執行或不執行且因該事項之決定執行或不執行致有違法或不當而影響

特定權利義務之虞」 109 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6 110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4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0

3 程序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定立於本法第一

章總則篇因對於「行政程序」之種類及範圍並無特別規定故舉

凡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作成行政處分締結行政契約訂定法規

命令與行政規則確定行政計畫實施行政指導及處理陳情之程序

皆屬於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行政程序與美國 5 USC sect557(d)

僅適用於進行審判式聽證程序始於指定主持聽證之行政機關等規

定內容相較本條規範之程序類型無所不包亦涵蓋整體程序然

此亦為學者指出宜檢討之處 111

4 得進行接觸之情形

公務員於行政程序中基於職務上必要所為之行為不受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限制於行政程序開始後公務員執行職務

處理待決事項所為之必要行為如受嚴格限制將造成行政機關執行

職務困難反而妨礙行政程序之進行所謂基於職務上必要之行為

如通知當事人或其代理人補提文件陳述意見或出席聽證通知當

事人提供證據資料當事人閱覽卷宗資料等 112

111 前揭註

換言之行政機關

為確定作成行為所涉及之事實關係須進行事實及證據之調查依

職權調查原則行政機關依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不受當事人主張

之拘束(本法第三十六條)因此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

定本係表彰行政程序採取職權調查原則之精神故行政機關承辦

人公務員於職權調查範圍內所為之行為即非應予禁止之程序外接

11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1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9

211

行政程序中行政機關職權調查之目的係為使行政機關了解事

實狀態及公私益狀況成為作成後續行為時之基礎此與行政訴

訟中法院為維護雙方當事人武器平等所為之職權調查並不相同不

可不察 113因此如行政機關非基於了解事實及利益狀態之目的所

為之行為即非屬職權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行政

機關打電話至被檢舉之公司該公司之地位為申請之相對人(本法

第二十條第一款)114

此外如個別法有特別程序規定時即應依該規定之目的解釋

應為之職權調查行為行政程序法中職權調查之規定即應立於補充

地位

為行政程序之當事人且行政機關係為職權

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法院稱此為「行政程序內之接觸」並無限制之

必要見解堪稱正確

115

(三)為程序外接觸之處理

因此在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定時仍須配

合待決事項所應適用之個別法規依規範目的判斷個案中職權調查

行為之必要性

既然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所指之行政程序為本法第二

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為之「行政程

113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 114 行政程序法第 20 條第 1 款「申請之相對人」為申請人請求行政機關

對其作成行政行為之人不可誤認為行政機關本身參見陳敏行政法總

論頁 771自版七版(2011) 115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8

5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2

序外」接觸即為行政機關與個案程序當事人在行政程序法規範之

程序外所為之接觸 116對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解釋如認

為凡行政程序外之接觸既為法所不許公務員本即不得為之是以

應作成紀錄或將書面文件附卷者仍為職權調查所必要之「程序內

行為」117

依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

益之人以書面方式為程序外接觸時應將所有往來書面文件附卷

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如以其他方式為程序外接觸者依同條第三

項之規定並應作成紀錄至於本項並未規定書面紀錄應附卷此

應係立法疏漏解釋上應與同條第二項之規定相同始能達成本條

之立法目的

則此見解不僅未正確認知此制度規範之目的亦有違法

規範之體系解釋更何況如此解釋公務員須將所有依職權調查事

實及證據之行為一一紀錄並予以附卷反而將造成公務員執行職務

之重大困擾因此相關說法應非的論

118

至於附卷之書面文件或紀錄應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因本條

第二項並無「主動」公開之規定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

字第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法第四十七條「亦寓

有保護公務員之目的俾使公務員於行政程序外凡與待決事件有關

之意見交換時皆應將所有往來之書面文件附卷或作成書面紀錄

(同條第二項第三項參照)以間接保護公務員」「行政機關就

11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

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37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117 此為本文發表於研討會時曾被提出之論點 118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3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1

213

待決事件縱有裁量權限亦不得恣意仍應為合義務裁量復有相當

行政救濟程序可資救濟既將接觸資料附卷供其他當事人閱覽即

已達公開之目的如認須主動通知其他當事人不僅衍生通知範圍

及技術上之爭議亦不利待決事件相關程序之迅速進行」「如與本

法第四十五條第一項『主動公開』之用語為比較可推知同法第四

十七條第二項所稱之『公開』者並無主動通知之意」故認為無

須主動公開僅須依申請而公開即可然此見解遭到學者批評認

為如此解釋過於消極本規定為個案資訊唯一主動公開之規定與

政府資訊公開法主動公開之立法目的不同且此解釋將使實體決定

前當事人仍無法知悉有程序外接觸之情形仍會引發行政機關有

偏頗的懷疑與立法意旨不符 119由立法理由觀之本項規定既為

「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之權益」並使其他當事人因文件或紀

錄附卷而有表示意見之機會 120

至於「其他當事人」當然包括申請之相對人(本法第二十條第

一款)至於已知之利害關係人行政機關得通知其參加程序(本法

第二十三條)因可藉由知悉程序外接觸情形而判斷自身利益受影響

之範圍及程序故解釋上亦屬之

如行政機關未主動公開相關資料

實無法發揮立法之功能故相關批評意見應值得贊成

121

(四)違反之法律效果

且依前述行政機關應主動公

開附卷之書面文件及紀錄時即無限制解釋「其他當事人」範圍之

必要

119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153另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2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21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

5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4

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為程序外接觸如已依同條

第二三項之規定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

開後該程序瑕疵即「補正」122

二本文之思考與檢討

但不妨害依相關法令(如公務員

服務法)及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對公務員之行政懲處責任為認定

反之如未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行

政程序即具有無法補正之瑕疵而成為得據以撤銷實體決定之事由

(一)行政法律關係中行政機關義務之規範

現代行政程序法制除以行政行為作為討論之重心外亦逐漸

著重行政法律關係(Verwaltungsrechtsverhaumlltnis)為基於行政法規

就特定事項於二個或二個以上之法律主體所產生之法律關係 123

本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為行政程序外接觸之規定即係對於

公行政明文課予之行政法上程序義務且規範於行政程序法總則部

為行政法上之權利義務關係行政法律關之成立變更或消滅可

依法令規定行政處分行政契約或事實行為並存在於具有行政

法權利能力之主體之間行政法律關係除強調人民於行政法上所享

有之權利及應負擔之義務外同時亦包含公行政主體之權利義務內

容而公行政之義務除由法律明文規定外亦可由行政依法維護

公益之一般義務或由人民之權利或由行政法上債務或補償關係

而得出

122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10-111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123 Maurer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sect8 Rn 16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3

215

分依體系解釋及國內多數見解除特別法有較嚴謹之明文規定外

為行政機關應遵循之最低程度規範 124立法者有意參酌美國APA之

立法例制定本條規定即明文課予行政機關於正當行政程序中應負

之義務我國行政程序法採行德國VwVfG之基本架構援用職權調

查原則之精神但為補強德國法制對於正當法律程序不足之處而

引進美國法制本意甚佳行政機關於個別案件中既負有維護公益

之一般義務並透過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以維護公益及私益如行

政機關於職權調查權限外進行程序外不當接觸而影響公益及私益

之保障時應屬於違背行政機關義務之程序行為即應予規範禁止

由此觀點出發即不宜認定本法第四十七條僅為訓示規定而應更

積極地承認行政機關依法負有一定之程序義務 125

(二)歷史解釋與目的解釋之思考

1 由立法理由中探知之規範目的

本法第四十七條所欲發揮之功能參酌立法理由之說明包括

防止行政機關偏頗及保障當事人權益 126

124 蔡茂寅等前揭註

因此一方面強調行政機

2頁 19-20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

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 554-557五南出版社(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 19-20(1999)少數見解認為此說無說服力並無標準足以認定行政程序法屬

「最低程度之程序保障」參見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

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

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28(2007) 125 本文就此所持之論點與審查委員之見解容或有間特此說明 126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5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6

關之公正性另一方面又強調當事人間權益之公平性因特別強調

保障當事人權益則反應出大陸法系中基本權程序保障功能之思

維此外亦希望藉此對於盛行於行政機關實務上「關說」之情形

進行規範以使關說之行為透明化 127

行政程序法中一個條文如由立法意旨觀之可同時達到程序

之公正性公平性及公開性的功能應可推知立法者對於法制設計

本質認識有不清之處因此何者始為法制本質上應遵循的精神

實應仔細思考否則將出現規範主軸不清規範範圍不明之謬誤

對於此點實不宜一概以我國法制與美國法規範不同

如此資訊之公開性亦為本

條所欲發揮之功能

128

2 由法制之規範功能為解釋

而為不同

的解釋以自圓其說

美國透過司法機關所為之判決強調 5 USC sect557(d)之規範目

的在於保障當事人間之公平性使審判式聽證程序中對於片面接

觸情事不知情之其他當事人得以有機關獲悉相關情事並表示自

己的意見姑且不論維護程序公平性為本體或係保障當事人程序之

工具 129

127 葉俊榮前揭註

禁止片面接觸之本旨仍在於維護正當法律程序中各當事人

間武器平等的精神強調的是正當法律程序中「公平」的面向此

116頁 137 128 參見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一)之說明 129 此涉及美國法上對於正當法律程序本質之討論關於工具說及本體說之

見解參見蔡穎瑩前揭註 15頁 19-24本文於此不予深論但相關討

論亦反應出即便在美國法制中程序規範是否具有獨立性或僅係發揮輔助

實體決定之功能並非有一致見解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5

217

外美國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拘束審判式聽證程序中行政機關之行

為而不適用其他程序中作成決定者原因在於該程序中採用證據

紀錄排他性行政機關僅得依紀錄資料作成決定藉此使當事人皆

得以對於紀錄中之證據及其他資訊進行攻擊防禦始產生禁止片面

接觸之法制設計

我國對於權利保障與行政程序之關聯受德國法制及其理論之

影響強調行政程序對於實體基本權保障之重要性 130

(三)規範範圍之釐清

解釋上正

當行政程序有助於行政機關作成正確決定以避免人民之權益受到

不法之侵害因此保障當事人於程序中武器平等之公平性應有助

於發揮此行政程之基本功能我國繼受美國法制於行政程序法中

增設德國法上所無之禁止程序外接觸的規定在規範功能上即應為

摘取該法制特別之規範功能以強化我國行政程序法制因此本

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在解釋上仍應強調側重於正當法律程序中之

「公平性」保障當事人間進行攻擊防禦時之武器平等藉以保障其

實體權利否則錯誤認知本條之規範功能即易掉入行政繁瑣的

工作泥沼中亦即不論於何種程序中公務員執行職務進行調查

皆作成紀錄或將所有書面附卷以求自保而使本條成為促進行

政彈性及效率之障礙是故為使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能夠發揮

一定之規範功能在解釋上即應為一定之調整及限縮

1 適用的程序類型宜限制

130 例如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於政治庇護案中即明白指出行政程序有助保障

實體之基本權利BVerfGE 56 216 (236ff)

5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8

本法第四十七條列於行政程序法總則導致不論最後行政行為

的態樣為何皆適用之本條規定如此結果與本條立法精神大相逕

庭實有限縮之必要否則亦與效率的要求不符 131以行政指導及

陳情為例本質上為非正式行政行為未發生實質法律效果並無

須適用禁止片面接觸以維護當事人間武器平等之必要而行政規

則為行政機關內部規範欠缺直接對外拘束人民權利義務之法律

效果亦無適用之必要至於法規命令本質上為「一般性政策的

制定」本即應廣納各方意見實不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 132而重點實為各方在訂定規範的過程中有對等的討論對話機

會因此本質上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以保障當事人間公平的行

為為行政處分及行政契約此二大行政行為態樣 133

至於在作成行政處分及締結行政契約之程序中對照美國及德

國法制尚須進一步檢視我國聽證程序之設計

134

131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11(2001)

我國關於程序類

型的設計類似於德國法制而非美國法制本法雖有要式聽證程

序之設計亦規定聽證須作成紀錄(本法第六十四條第一項)然除

132 湯德宗前揭註 122頁 109 133 計畫確定裁決性質上亦為行政處分且涉及多元利益的調和如日後我

國確實執行確定計畫之程序自應適用本法第 47 條之規範 134 本法並未就締結行政契約應進行聽證之規定然如舉行聽證可使其他利

害關係人有參與程序之機會且如作成行政處分依法應舉行聽證但締結

替代該行政處分之行政契約卻無須聽證可能使行政契約成為規避聽證的

工具參見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

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

集頁 282元照出版社(2002)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7

219

法規有明文規定外聽證紀錄為行政機關作成行政處分時應斟酌之

文件(本法第一八條第一項)並非唯一具有排他性之資料遵循

職權調查原則之法理而與德國法制相近因此如欲保留本法第四

十七條之規定並貫徹前述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理精神本文建議

於修法增訂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效力的前提下建議限縮本法第

四十七條規定而僅適用於特別程序中即正式聽證程序及計畫確定

程序此處所持限縮本法第四十七條程序態樣適用範圍之見解主

要論證依據為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與當事人間公平性的關聯此為

德國法制所無行政程序法立法之際我國繼受美國法時亦未配合

建立相關觀念也因此導致現行規定過度擴張禁止程序外接觸之範

圍造成法理邏輯混亂亦可能成為行政機關及公務員之掣肘因

此本文此處之見解亦僅建議係回歸法理一致性而提出之修正意見

而已

2 人的範圍宜擴大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所規制之人一方為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

一方為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達前述立法目的使所有相關

資料皆呈現當事人面前理論上本條宜儘量包括所有可能建立接觸

之管道因此受規範之人的範圍宜擴大因此在解釋代表當事人利

益之人時不應侷限凡宣稱為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或依相

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

人為行為之人皆應屬之不限於代表人代理人或輔佐人等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涉及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分別提出之設籌加油站申請且

二者之申請具有排他的競爭性如依美國法制屬於涉及「有財產

5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0

價值性優惠的競爭請求」之事件特別應注意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承辦公務員有洩漏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予被告機關之顧問 Y

的情形而被判刑確定於參加人 A 公司之申請事件中名義上之

申請人為該顧問 Y 之配偶 X於論斷是否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

一項之規定時即涉及參加人 A 公司被告顧問 YY 之配偶 X 彼

此間的利益關係在 X 提出之申請案所進行之行政程序中實際上

之申請人仍為 A 公司原處分機關未明察 X 是否係以代理人身分提

出申請命其提出委任書處理有可議之處而承辦公務員雖係與

被告顧問 Y 接觸以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由此情形亦

可判定承辦公務員既已受理 X 作為 A 公司代理人所提出之申請

案且 Y 一方面為該申請案中代理人 X 之配偶且同時亦受 A 公

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興建加油站依相關事證可認定 X 係為 A 公

司之利益為行為與其配偶及 A 公司間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

故可認為承辦公務員係主動接觸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於 X 代理 A

公司提出申請之程序中有為程序外接觸之情形本案原審判決及最

高法院判決中僅援引刑事判決所確定之事實直接認為承辦公務

員於處理原告申請之案件中認定與X所為之接觸係屬於違反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情形不僅未就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

件進行涵攝說明未仔細辨明不同程序間之當事人及代表其利益人

的關係雖結論並無錯誤但推論仍未臻嚴謹明確

然而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是否只限於承辦公務員我國法的

解釋與美國法明文規定不同美國法明文規定機關內所有成員或其

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皆不得進行

片面接觸不限作成決定之人員如此始可歸避承辦人員透過機關

內其他人進行接觸卻不受規範的可能我國規範之範圍過於狹隘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9

221

此亦為建議宜修正之處

3 事的範圍宜限縮

如前所述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九六二

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時「縱接觸內容係屬

程序事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因此涉及相關

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此與美國法之規定不

同然誠如前述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中 135法官以「麵包與奶油」的關係來形容行政機

關與公眾間非正式之接觸互動表示公務員實不可能脫離公眾生活

而獨立存在且在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中 136法官亦以人情事理的角度看待

公務員的社交生活因此行政機關與公眾之接觸只要在不影響司

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並無全面禁止之必要只

有對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問題進行程序外接觸可能引起當事人公平

防禦的疑慮始有限制之必要前述法務部之見解不僅誤認禁止

程序外接觸之立法目的過於側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忽視當事人

間的公平性且理想性地過度限制程序外接觸之事項忽略人情事

理應不可採因此建議修改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規定明文

限定於就待決事項之實體問題為接觸時始有限制之必要 137

於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

字第五三號判決)中當事人曾由立法委員陪同前往原處分機關

135 567 F 2d 9 (DC Cir 1977) 13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137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6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2

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會討論法律解釋問題因原處分機關依本法

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作成紀錄附卷故無違法情事可言然嚴

格說來本案當事人拜會原處分機關時討論法律解釋問題並非違

法禁止之關說行為亦不屬於遊說法所定應強制登記之行為且如

未涉及個別具體案件之實體問題而限於法律解釋之請益則本質上

亦不應屬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情形本無須受限制當

然為免爭議及為求自保行政機關得製作相關紀錄但仍應與本法

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無涉

至於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

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公務員受理違反贈與稅法之稅務違章案件

於妻子經營的髮廊中遇見被檢舉人之妻子詢問被檢舉人所涉及之逃

漏稅事件公務員告知若主張被檢舉人無贈與情事應出具有關書

面資料以為證明最後並認定被檢舉人無逃漏稅情事而擬簽結該檢

舉案本案中被檢舉人既為稅務違章事件中之當事人其妻在客

觀上可認為代表其利益之人公務員應不得與其於程序外就逃漏稅

事件之實體問題為接觸公務員於自家經營的髮廊面對被檢舉人之

妻子提出相關詢問而為答覆時與前述案例不同之處在於公務員

並非僅就抽象法規範的解釋進行回答而已就承辦之被檢舉案件具

體內容之認定可能性進行回答應已涉及實體問題公務員與被檢

舉人之妻子所為之接觸已超越公務員社交生活之對話範圍已屬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外接觸實應依本法第四十七

條第二項第三項之規定作成書面紀錄並予以附卷及公開

(四)重視違反之法律效果

行政機關公務員所為之行政程序外之接觸行為姑不論可能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1

223

生公務員懲處之法律效果但就行政程序之法制而言可經由依本

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規定作成紀錄將書面文件附卷並

主動公開而將此瑕疵予以補正未損及當事人程序中武器平等之

公平性然未經補正之瑕疵即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而未踐

行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所要求之行為者依美國法制之

觀點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違法或無

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響即使

採職權調查原則之德國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

如有瑕疵或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

關之行為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二國法制對於程序瑕

疵之法律效果實有異曲同工之處 138

反觀我國對於公務員所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行政機關之處

置較強調對於公務員之行政懲處

139

138 關於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參見本文貳三之論述

而未仔細審酌其行為是否該當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件是否已依同條第二項第三項規

定為補正之行為亦未審酌未補正者此程序瑕疵對於實體決定影響

之程度而法院於爭訟案件中主要仍審酌實體決定之違法性而

未深入論證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對於實

體決定之影響及重要性我國法院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論證之深度

及密度依本文前述觀察與美國司法實務相較實仍有相當大之

差距因此行政機關及法院宜強化對於本條規定之認識及解釋

139 經查詢公務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之保障案件決定書查詢系統(httpwwwcsptcgovtwptcindexasp)以公務員違反公務員服務法第 4 條保密義

務而作成之復審或再申訴決定至民國 100 年止即計有 14 筆決定書

6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4

而對於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合法性進行審查時更須體認程序外接

觸之程序瑕疵與實體決定間之關聯性並進行深入說理論證如此

始可提升本條規定之重要性並落實禁止程序外接觸而確保當事人

程序權益之法理精神

伍結語重新檢視聽證法制之契機

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繼受美國法制並將其融合至以德國法

制為主軸的行政程序法時未深入探究美國正當法律程序之精神

APA 中程序類型之特性即於行政程序法中強行置入禁止片面接觸

之規定本文以相當篇幅介紹美國 5 USC sect557(d)禁止片面接觸之

法理及實務案例並與德國法制進行比較目的即在於突顯現行規

定法理混淆及制度設計缺乏一貫性的缺失此外台北高等行法院

九十四年度訴字第七五二號判決及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五年度判字第

一二三九號判決此一具有高度重要性及爭議性的案件中(高速公路

電子收費系統案或稱為 ETC 案)中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重

要性未受重視益發突顯我國實務界對於此制度之認識有限因此

本文嘗試以回歸法制本旨的角度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禁止程序外

接觸之規定重新檢視其立法目的並對於本條之適用範圍提出檢

討修正之意見

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德國

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備受爭

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聽證程序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3

225

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到重視在

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際如能重新

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程序之法制得以

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化」有所助益

6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6

參考文獻

書籍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

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

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5

227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期刊文獻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 8-21(1999)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3-120

(2008)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

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

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1-33(2007)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2-17(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

頁 18-33(1999)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12 TEX TECH

ADMIN L J 223-279 (2011)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6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8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專書論文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

頁 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

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

壽論文集」頁 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

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

總論篇頁 112-168三民書局(1998)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49元照出版

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

行政程序法論頁 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51-83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7

229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67-209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 25-155元照出版社

三版(200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

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6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0

摘要

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公務員與當事人為行

政程序外接觸的規定係仿自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而本

條自行政程序法施行至今逾十年以來並非行政法學界及司法實

務界重視及討論的重點然而本條規定卻為行政機關在具體程序

中重視之規範甚至可能導致行政機關承辦人員在具體情形中無

所適所或形成困擾因此本文先就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關於禁止

片面接觸之規範針對成文法規定及司法實務案例進行說明及觀

察以掌握美國相關法制之精神及本旨此外亦介紹德國法制之

精神並就我國司法實務涉及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案例進行

觀察探究我國對於本條精神之運用是否仍有待釐清之處在回

歸法制本旨之深入研究後即不難發現此程序機制之基本功能

在於確保正式的聽證程序中當事人間攻防之程序公平性並非著

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總則部

分而非強調聽證程序公正性之維持在體例安排上即與制度之

本質混淆亦容易導致實務見解不明確而產生許多疑義

面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

德國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

備受爭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

聽證程序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

到重視在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

際如能重新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9

231

程序之法制得以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

化」有所助益

7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2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 Review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n the American and German Legal Systems

Ling-Ching Fu

Abstract

sect47 APA of Taiwan stipulates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and follows the regulations in the APA of the USA

Since the APA in Taiwan came into effect in 2001 this regulation

hasnrsquot stayed in the center of the legal researches and practice in

Taiwan Howeve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public officials in

concrete case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eaning and the nature of this

regulation the similar regulations an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he

USA are first examined in this article Meanwhile the German legal

system regarding this problem is also introduce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aiwan will be also intensive observed The application

possibility of sect47 APA of Taiwan as well as the viewpoints in the

practice will be acquainted At last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protects the fairness

between the concerned parties in the formal hearing procedures but

not the neutrality of the responsible authority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1

233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nature of this legal institution has

not been correctly understood in Taiwan It leads to the result that

the APA of Taiwan should be further reformed An amendment of the

APA of Taiwan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Keywords ex parte communication due process hearing trial-type

hearing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 formal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8-21(1999)
  •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113-120(2008)
  •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1-33(2007)
  •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2-17(2001)
  •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18-33(1999)
  •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112-168三民書局(1998)
  •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4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51-83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67-20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25-155元照出版社三版(2006)
  •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 摘要
    • Abstract
Page 23: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由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 …cycu.lawbank.com.tw/Download/30/01300005.pdf接觸或禁止片面接觸為核心議題之研究論著。即使在司法實務上,也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3

185

exclusive record54)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須完全依照聽證程序中

作成之證據紀錄此亦稱為「紀錄之排他性」(the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55如此可使參與聽證程序之當事人得以獲悉所有對其不利

之證據並於公開程序中透過交互詰問對於證據進行辯論如果行

政機關可以自由考量紀錄以外之事實及證據而作成決定而未給當

事人回應之機會將嚴重影響當事人間之武器平等及聽證之公平性

(fairness)然而在另一方面培養民眾對於行政機關決定之信心

給予行政機關獲悉重要資訊的機會鼓勵受管制者及受影響之人民

與行政機關合作也是在了解程序中片面接觸的界限時不可忽略的

因素 56

(3)禁止片面接觸之基本精神

美國APA即為綜合考量各項因素後就聽證時產生紀錄

外證據的情形而有禁止片面接觸之明文規範

聽證時最可能出現紀錄以外證據的情形即為作成決定之行政

官員於聽證程序外與有利害關係之當事人一方有所接觸且未作

成紀錄5 USC sect551(14)關於片面接觸之定義特別強調係非當事

人知情亦無從由紀錄知悉之接觸而依 5 USC sect557(d)(1)之規

定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與任何利害關係人皆不得進行非其他利害

關係知情亦無從由紀錄知悉之接觸以落實聽證紀錄排他性的要

求本條規定僅適用於正式聽證程序中並不論行政機關係為行政

裁決或規則訂定之程序然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並不適用於正式

54 5 USC sect556(e) 55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6 56 STEPHEN G BREYER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584 (2006)

2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6

聽證開始前的行政調查階段 57

禁止片面接觸之事務範圍限於與待決事項有關之實體內容

因此與行政法官進行一般社交活動並不違反此規定

亦不適用於非正式程序

58受禁止片

面接觸拘束之人除當事人外尚包括對於決定有利害關係之人

(interested person)59

此外不僅行政機關外之人(person)受到拘束

例如聯邦環境保護局對於特定業者是否違

反空氣清淨法(Clean Air Act)作成決定時即得禁止與該決定有利

害關係之特定環境保護團體或代表石油產業的特定貿易團體與行

政法官或環境異議委員會(Environmental Appeal Board EAB)進行

片面接觸因此所謂利害關係並非限於法律上利害關係及於有

事實上利害關係之人即因行政機關之決定而可能受影響之人

60行政機關

內之人員亦不得主動與機關外之人民接觸學者稱此為「雙向」

禁止片面接觸 61至於聽證程序中開始受禁止片面接觸拘束之時

點為負責進行聽證之行政機關被指定時且最晚不得逾對當事人

及利害關係人為聽證之通知時此外對於片面接觸具有可歸責性

之人一旦知悉將為聽證通知時自知悉時起即不得再為片面接觸 62

(4)片面接觸之程序瑕疵及其影響

57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80 58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5 59 Id at 95 60 依 5 USC sect551(2)之定義規定所謂人(person)係指機關以外之自然

人合夥公司協會或其他公私組織 61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5 USC sect557(d)(1)(A)(B) 62 5 USC sect557(d)(1)(E)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5

187

在並非所有當事人皆受到通知的情形下行政機關與他人有接

觸時行政機關負有作成紀錄之義務行政機關內與當事人進行接

觸之人須將所有往來資料以書面方式列入紀錄中 63換言之此

時首要之務即為作成紀錄此外並通知所有當事人相關情事使

其得於行政機關作成決定前就片面接觸的相關情形表示意見以

彌補聽證公平性受影響的可能而在極少數的情形下如係由當事

人一方明知且故意就實體內容與行政機關為片面接觸時為維護公

平性及事件所涉及成文法之立法目的主持聽證之人如行政法官

得命當事人說明其請求不得被拒絕或其利益不得被忽視之原因 64

至於該行政決定是否有效仍留待司法機關之裁判 65

此外違反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時並不因行政機關將片面接

觸之情事附卷於聽證紀錄中該程序瑕疵即自動被治癒(補正)司

法機關仍應就該瑕疵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是否造成實體上的影響進

行判斷而裁判是否維持行政機關之決定例如於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

66

63 5 USC sect557(d)(1)(C)

中因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anization(PATCO)於一九

八一年帶領一空運航管員工會之成員違法罷工聯邦勞工關係局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 FLRA)即依相關法律規定撤銷

PATCO之證明PATCO對此提起司法救濟本案係聯邦勞工關係局

就特定事件所為之行政裁決法院審理本案時發現有二個片面接

觸的情形其一為運輸部秘書曾於一九八一年八月十三日致電聯邦

64 5 USC sect557(d)(1)(D) 65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8 6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2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8

勞工關係局之二名官員另一則為知名勞工領袖曾與聯邦勞工關係

局一名官員於晚餐時討論PATCO案其中運輸部秘書於電話中表

示某些新聞報導與事實不符當前並無解決罷工的有效方式致電

的目的並非就是否撤銷PATCO證明進行實質討論而是希望聯邦勞

工關係局加速處理本案法院認為該運輸部秘書無疑地為 5 USC

sect557(d)所稱之利害關係人致電聯邦勞工關係局之二名官員如係

就PATCO之裁決進行實體內容的討論當然為應禁止之片面接觸

然而該秘書僅就解決爭議之可能性表示個人意見及宜迅速作成決定

之期待雖然已明確地避免討論實體內容但仍不失為嘗試影響行

政機關的決定法院認為無須認定此片面接觸是否違法因為即使

違法該秘書僅關心應迅速作成決定不會影響決定之內容至於

勞工領袖與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之接觸因二人彼此私下為朋友

法院對於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接受晚餐邀約並未予以非難畢竟法

官也會有鄰居朋友及熟識之人有工作及社會上之關係此亦為

其生活中之一部分 67

67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然而該勞工領袖因贊成PATCO的立場而亟

欲直接與該官員溝通法院即予以嚴正指責並認為任何人於正式

公開之程序外就尚未作成決定之事項企圖影響有裁決權限官員的

意見為絕對無法接受的行為二人晚餐時多數的談話內容與

PATCO案無關當勞工領袖將話鋒轉至PATCO案時該官員並未制

止然而法院認定二人間的談話並未涉及任何威脅或承諾該官

員於談話中亦未表明其決定意向因此二人間的討論並未影響最後

的決定且因行政機關之決定係不利於PATCO無人因為此不當接

觸而獲益因此法院認為雖然勞工領袖與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間

56 at 589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7

189

之接觸違法但未影響聯邦勞工關係局之決定故最後仍維持聯邦

勞工關係局之原決定

因此如法院認為有合理的可能性可認定片面接觸已影響行政

機關之決定時即得推翻行政機關之決定 68

反之如行政機關之

決定並未受到片面接觸之影響時法院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即予以

尊重

4 非正式程序與禁止片面接觸

(1)非正式之行政裁決

依美國APA之明文規定僅 5 USC sect555 適用於非正式程序

換言之5 USC sect557(d)關於禁止片面接觸的規定並不適用於非正

式程序在非正式之裁決程序中通常個案中應適用之個別成文法

即已規範應遵守之特定程序此外行政機關亦可自行訂定更嚴謹

的程序規定作為非正式裁決程序中應遵守之規則而此類之程序

規定往往已與正式裁決程序之要求相當 69

68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因此非正式的行政裁

決程序中關於禁止片面接觸之要求雖然並非源自於APA而是依

32 at 96 69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103 成文法中規定非正式裁決應遵守

之程序規定者例如水清淨法(Clean Water Act)關於以非正式裁決程序

作成之裁罰決定要求須通知當事人並給予其表示意見及提出證據之合

理機會42 USC sect1319(g)(2)(A) 由行政機關自行訂定之程序規定例如

美國聯邦環境保護局對於執行水清淨法之裁罰程序即訂定大量之程序規

定40 CFR Part 22

2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0

個別法令或行政機關自行訂定之規定但往往亦與APA所規範之正

式程序的要求相當

即使於行政機關並無任何成文法之程序規定可玆遵循時仍須

回歸正當法律程序的基本精神如行政機關由他人處獲得對當事人

不利之資訊卻未給予當事人對此表示意見之機會時即與正當法

律程序之精神不符然客觀上可知一般有理性之人並不可能因片面

接觸而影響其決定時此程序瑕疵便無法導出須撤銷行政裁決的結

(2)非正式之規則訂定

非正式之規則訂定程序本質上既為立法行為即使僅須進行

通知及評論之程序行政機關仍須考量不同之因素及多元的利益關

係尤其當行政機關訂定之規則涉及私人間「有財產價值性優惠的

競爭請求」(competing claim to a valuable privilege70)時行政機關

之決定已類似於傳統的裁決行為於通知及評論的程序中往往可

能引發外界對於受管制的企業或利益分配者利用程序外接觸不當影

響行政機關的疑慮因而導致在非正式規則訂定程序中「書面聽證」

(paper hearing71)紀錄中亦會呈現片面接觸之紀錄以使其他當

事人得以表示意見 72

70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此外在現實的考量上行政機關並不樂見

片面接觸的情形發生以避免社會上產生行政機關貪腐的印象更

32 at 195 71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56 at 591 72 國內學者認為在非正式程序中僅涉及「有價特惠」(valuable privilege)之分配時始例外適用禁止片面接觸原則所指即為此意參見湯德宗

前揭註 3頁 19湯德宗前揭註 25頁 314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9

191

可能影響日後法院裁判時的態度而且一旦訂定之規則須受到司法

審查行政機關於司法程序中進行辯護時須主張規定之訂定已考

量公眾所提出的資料及意見且公眾的意見皆已呈現於公開的紀錄

中並未參考紀錄外之資訊因此實際上行政機關內部對於訂定

規則的作業規範中皆有禁止或限制片面接觸的規定 73

至於法院判決亦要求行政機關於通知公眾後即不得與利害

關係人進行片面接觸如於著名之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

74

73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195

中聯邦通訊委員會欲訂定規則

限制有線電視業者得播出之節目通知民眾得對於規則草案提出評

論意見之期間並於一九七四年十月二十五日提供不同的業者及利

益團體進行口頭說明意見的機會其中有線電視業者反對該訂定該

規則認為草擬之規則將使付費電視業者難以播送特定受歡迎的運

動節目或劇情電影而傳統電視業者及委員會本身則贊成規則之訂

定認為付費電視可能吸取免費電台的觀眾造成受歡迎節目無法

繼續在免費電台中播放的情形法院於調查過程中發現許多利益

團體或個人曾與聯邦通訊委員會之委員或委員會中之人員進行片面

接觸就規則之內容進行實體討論因此法院主動要求委員會提出

曾進行之片面接觸的清單及詳細經過而依提出之資料顯示一九

七四年十月二十五日後委員會本應就已收集之各界意見進行討論

以決定應發布規則之內容但至一九七五年三月十日間委員會之

委員仍與利害關係人會面 18 次與有線電台之利益團體會面 9 次

與動畫及運動利益團體會面 5 次法院雖承認行政機關與公眾之

74 567 F 2d 9 (DC Cir 1977)

3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2

非正式接觸如同「麵包與奶油 75

於上述案例中可知法院之所以推翻行政機關行為效力的立論

基礎在於行政機關所為之片面接觸並未充分於紀錄中公開以使

各界知悉各方利益團體之立場並進而表示意見致使行政機關最

後作成之行為有明顯重大的瑕疵此與正式程序中實體決定是否

因片面接觸之情形而受影響判斷上並無二致

」在行政事務上是不可避免的

只要在不影響司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都是適當

的本案中法院並非僅以正當法律程序的觀點進行審查而是更

進一步說明本案委員會作成的公開紀錄未反應出利益團體代表的

意見這些意見亦未公開使各界得以進行討論而這些可能進行的

討論又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內容具有重要性因此委員會與相關利

益團體所進行之片面接觸並非僅止於不適當(inadequacy)而已

法院認定聯邦通訊委員會對於有線電視業者訂定之規則應為無效

76

二對於德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觀察

(一)德國法制中無規則訂定程序

相較與前述美國 APA 將程序分為行政裁決及規則訂定之程

序德國 VwVfG 中並未就行政機關訂定規則之行為亦即就行政

機關基於法律授權而訂定法規命令(Rechtsverordnung)之行為有

一般性之規範反之是在更高位階之基本法(Grundgesetz GG)

中對於法規命令之訂定予以規範

75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56 at 594 76 至於美國法制中的規則訂定程序與我國法規命令之訂定程序是否相

當以及受司法審查之範圍是否相同並非本文此處討論之重點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1

193

依德國基本法第 80 條第 1 項之規定聯邦政府聯邦內閣首長

或邦政府皆得依據法律之授權發布法規命令其授權之內容目

的及範圍應以法律明確規定法規命令中須明列其授權之法律依

據此外如依法律之規定得為再授權者須以法規命令為再授權

之規定至於法規命令訂定之程序本條第 2 項列有應得聯邦參議

院(Bundesrat)同意之事項第 82 條則規定法規命令應由發布之

機關簽署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應公告於聯邦公報且應明定生效

日期 77除此之外基本法即無其他程序規定 78例如無須說明訂

定法規命令之理由 79

如更進一步觀察德國法制關於訂定法規命令程序與進行聽證程

序之關係則可發現基本法第 103條第 1項保障人民之聽審權(Recht

auf Gehoumlr)但僅限於法院之審判程序並不及於行政機關所為之

行政程序

更無應經聽證程序始得發布法規命令之要求

80

77 如法律及法規命令未明文規定生效時者依基本法第 80 條第 2 項規定

於聯邦公報刊行之日終了後第 14 日生效

至於VwVfG本身雖然第 28 條第 1 項有給予當事人

78 如為聯邦政府或聯邦內閣首長訂定法規命令者相關程序即依聯邦政府

內部之議事規則或聯邦內閣共同議事規則之規定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Ehler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Rn 26 79 如有說明理由之必要者主要係因部分法規命令須得聯邦參議院之同

意為使聯邦參議院了解訂定相關法規命令之目的以及基於財政及預算

分配之考量而於法規命令訂定之內部程序中說明理由而非為使一般人

民知悉了解訂定相關規範之理由Theodora Ziamou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 69 (2000) 80 PierothSchlink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ect31 Rn 1080

3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4

陳述意見機會(Gelegenheit zu geben sich zu den fuumlr die Entscheidung

erheblichen Tatsachen zu aumluszligern)之規定然係保障受不利處分之當

事人於行政處分作成前得向行政機關就與決定具有重要性之事項

表示意見之機會亦不適用於訂定法規命令之行為與美國法制相

較德國VwVfG中並未就訂定法規命令之行為及程序有所規範 81

而是以權力分立及聯邦法律執行之角度以更高位階之基本法予以

規定在確立法規命令之民主正當性源自於法律之授權及相信行

政具有訂定法規命令專業的前提下德國法制普通缺乏民眾於相關

程序中得向行政機關表示意見之機會 82自然即未就禁止當事人與

行政機關禁止片面接觸為特定之規定 83

(二)無聽證紀錄排他性之制度

德國VwVfG中規定行政程序之進行以不要式為原則但例外

規定了二種特別之程序類型一為第 63 條至第 71 條之正式行政程

81 MAHENDRA P SINGH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49 (2001) 對於德國法欠缺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要求規範不

乏相關批評意見Ziamou supra note 79 at 93-101 82 Ziamou supra note 79 at 76-77 83 然而在此處須補充說明者德國法中司法得獨立於具體個案爭議之外

直接對於特定法規命令之形式及實質合法性進行審查依德國基本法第 93條第 1 項第 2 款規定對於聯邦法令或邦法令在形式上或實質上是否符合

基本法或邦法令是否符合其他聯邦法令發生爭議或疑義時聯邦政府

邦政府或聯邦眾議院四分之一議員得聲請聯邦憲法法院作成裁判(sect93 Abs1 Nr2 GG)亦即係由最高之司法審判機關對於法規命令之合法性進

抽象法規範審查(abstrakte Normkotrolle)因此雖然於訂定之過程中為

尊重行政權之專業而較缺乏民眾參與的過程但司法權對於行政權力行

使則進行相對高密度之監督審查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3

195

序(foumlrmliches Verwaltungsverfahren)另一則為第 72 條至第 78 條

之計畫確定程序(Planfeststellungsverfahren) 84其中VwVfG第

63 條以下之正式行政程序即為我國行政程序法第五十四條以下聽

證程序所參考之程序模式 85

正式行政程序與計畫確定程序之所以為特別之程序類型即在

於二者皆須踐行一定之程序亦即聽證程序德國 VwVfG 中聽證

程序之設計重點為以言詞辯論程序取代書面陳述意見但在交互

詰問質詢證人的部分仍與美國法制審判式聽證不同而特別不

同之處在於即使進行聽證程序德國法亦仍不採取聽證紀錄排他

性法則

而計畫確定程序則於我國行政程序法

第一六四條之規定中繼受之

以正式程序為例德國VwVfG第 68 條第 4 項規定正式程序中

言詞辯論的部分應作成紀錄而同法第 69 條第 1 項則規定行政

機關應斟酌行政程序之全部結果作成決定所謂「斟酌行政程序之

全部結果作成決定」並非指行政決定之基礎僅限於言詞辯論中所得

出之結果因此即使於言詞辯論外獲悉之資訊亦得列入考慮並

依自由心證評斷而作成結論 86

84 相關概念之說明參見 KoppRamsauer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sect63 Rn 1

行政機關如認為於言詞辯論外仍

有必要詢問當事人時亦得為之且本項規定亦不要求行政機關須

親自採證(Unmittebarkeit der Beweisaufnahme)只要有足夠證據供

85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97-98 86 StelkensBonkSachs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sect69 Rn 3-4

3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6

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進行判斷即可 87

至於計畫確定程序聽證亦為確保利害關係人及一般民眾於程

序中之聽審權因此利害關係人與及時提出異議之民眾享有於聽證

期日參與討論及說明之權利(sect73 Abs6 VwVfG)於聽證期日中

於聽證機關之協助下開發行為人利害關係人及時提出異議之

民眾提出意見之權限受影響之機關等對於計畫進行言詞面對面

之討論及說明並尋求妥協及共識此亦為計畫確定程序中聽證的

精神之後聽證機關即應就聽證之結果撰寫綜合意見連同未獲

得妥協之爭點轉交確定計畫機關(sect73 Abs9 VwVfG)聽證機關

就聽證程序之結果所為之綜合意見僅供確定計畫機關作成最後裁

決時參酌而確定計畫機關仍應依其專業綜合聽證機關之意見

其他機關之意見民眾之異議甚至鑑定人之意見對於未獲共識

之爭點進行判斷並作成最後之確定計畫裁決

88

三小結

且確定計畫機關

作成決定時其考量並不以聽證程序中所呈現之文件及事實為限

仍應基於職權調查原則對於必要之事實進行調查認定應其專業

對於公益及相關私益進行衡量至於在不要式的程序中依職權調

查原則的精神更無紀錄排他性法則適用的餘地

綜合前述關於美國 APA 成文法的規定及法院實務案例的見

解不難發現行政程序中禁止行政機關與當事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

進行片面接觸的精神重要的前提在於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要

87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69 Rn 6-7 88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74 Rn 7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5

197

求因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唯一得參考者即為聽證之紀錄為確保

聽證程序中所有資料處於所有當事人得以知悉的狀態當行政機關

與特定當事人間進行片面接觸時即須作成紀錄以使參與聽證程

序之當事人得於公開程序中透過交互詰問對於所有證據進行辯論

保障程序之「公平性」換言之並非所有片面接觸皆應予以嚴厲地

非難及指摘而是當程序之公平性在客觀上對於規則之訂定或裁決

之作成造成影響時始禁止片面接觸以下略以簡表說明本文中對

於美國 APA 中關於禁止片面接觸所作的觀察

程序特色

禁止片面接觸

之依據 法院審查

非正式

程序

行政

裁決

寬鬆之

程序要

其 他 個 別 法

令行政機關自

行 訂 定 之 規

則正當法律程

片面接觸客觀上

是否影響行政決

規則

訂定

通知及

評論程

正當法律程序

私人間有財產價

值性優惠的競爭

請求公開紀錄

是否反應所有公

眾的意見是否

給予公眾討論的

機會

正式

程序

審判式聽證

證據紀錄之排他5 USC sect557(d)

片面接觸客觀上

是否影響行政決

3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8

性 定

來源作者整理

由上表可知在美國法制下即使行政程序有違反禁止片面接

觸之規定或法理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

違法或無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

響換言之違反禁止片面接觸之程序瑕疵僅具有相對之效力

至於德國法制綜合其制度之觀察可知在遵循職權調查原則

的前提下即使進行聽證程序最後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仍不受聽

證結果之拘束不適用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因此德國VwVfG中並

無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而與美國法制之思考有間 89然而須注意

者因司法對於行政決定原則上可進行全面合法性之審查僅於行

政機關享有判斷餘地之事項其審查密度受有限制故行政機關與當

事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如有片面接觸之情事司法機關仍得就行政

機關職權調查之行使及其決定之內容是否違反經驗法則及論理法

則進行審查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如有瑕疵或

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關職權之行

使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 90

89 雖然德國 VwVfG 第 21 條規定公務員行使職務有偏頗之虞(Besorgnis der Befangenheit)時應行迴避之規定然此係為確保行政程序進行之「公

正性」而美國法制中禁止片面接觸之功能係為確保當事人間的武器平等

以保障程序之「公平性」因此不同制度發揮不同的規範功能行政程

序之法制並不因有迴避制度之設計即可發揮禁止片面接觸原則的功能

應予辨明

90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7

199

參我國司法實務案例觀察

一籌設安南加油站案

在高雄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二四八二四九二五

號判決中涉及原告(即被上訴人)依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十

六條第二項之規定 91向被告台南市政府(原處分機關即上訴人)

所屬之都市發展局申請核發籌建安南加油站之設站用地可供作加油

站使用證明(下稱土地使用證明)另有同時擬於鄰近土地設置加油

站之第三公司(訴訟中之參加人下稱A公司)由X代理亦向台南

市政府都市發展局申請核發籌建長安加油站設站用地之土地使用證

明A公司於尚未取得土地證明前即向台南市政府建設局提出許

可籌建加油站之申請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對於原告先提出之土

地使用證明申請案以資料不足為由命其補正而對於A公司後提

出之申請則先行核發土地使用證明(函 1)嗣後始核發原告申請之

土地使用證明而原告旋即向台南市政府建設局提出加許可籌建油

站之申請之後台南市政府建設局以A公司已完成許可籌建加油

站申請之補件程序即發函核准A公司籌建加油站之許可(函 2)

最後則依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八條第一項第三款之規定 92

91 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 16 條第 1 項「申請設置經營加油站者除本

規則另有規定外應檢具下列文件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請籌建

之核准helliphellip」同條第 2 項「前項申請設站用地屬都市計畫地區土地

且依有關法令規定須經核准始得供作加油站使用者並應檢附直轄市縣

(市)政府核發設站用地同意作加油站使用之證明文件」

92 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 8 條第 1 項第 3 款「申請於都市計畫地區及非

都市土地甲乙丙種建築用地遊憩用地及特定目的事業用地(加油站)

3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0

同側路段五百公尺內已核發A公司加油站籌建許可為由發函駁回

原告之申請(函 3)

原告不服分別對於前述之函 1函 2 及函 3 向中央主管機關

內政部及經濟部提起訴願請求撤銷原處分但未獲救濟即向高

雄高等行政法院提起課予義務訴訟(行政訴訟法第五條第二項)行

政法院審理本案之相關爭議點除在於法律面向上對於加油站設置

管理規則第八條第一項第三款規定中所稱「先申請」之解釋外在

事實面向上則在於承辦本案之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公務員於審

理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之土地使用證明申請時是否有濫用權力之

違法承辦公務員於受理本件分別由不同公司提出土地使用證明之

申請時曾將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洩漏予被告(原處分機關)之

顧問 Y(同時受 A 公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建設加油站並為 A 公

司代理人 X 之配偶)經法院調查以該承辦公務員違反刑法第三

一八條所定之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台灣高等法院台南

分院九十三年度上易字第十九號刑事判決)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即以

該刑事判決確定之事實為基礎以公務員與當事人有行政程序外接

觸之情事認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另外高雄高

等行政法院另以被告(原處分機關)核發參加人 A 公司之土地使用

證明有恣意優先通過之差別待遇有違平等原則進而不應核發

參加人 A 公司籌建加油站之許可此二行政處分(函 1函 2)皆

設置加油站者其申請基地應符合下列規定helliphellip三同一直轄市縣(市)

內與同一路線系統之道路同側既有或先申請之加油站入口臨街面地界

至少應有五百公尺以上之距離但直轄市縣(市)政府考量車流方向

認為有設站需要者不在此限」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9

201

違法駁回原告申請加油站籌建許可之處分(函 3)亦違法判決

撤銷相關原處分及訴願決定並判命被告應依判決意旨重行依職權

調查應否核准原告之申請本判決經最高行政法院以上訴無理由而

確定維持(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決)

二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原

告向被告台北縣政府(現新北市政府)檢舉某公司違反勞動基準法

有關工時薪資給付等規定並申請調閱卷宗被告經調查後函

復原告相關調查結果並拒絕閱覽卷宗之申請原告向被告再次表

明不服被告亦函覆說明原告對此二函覆不服提起訴願未獲救

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起訴請求撤銷訴願決定命被告應對原告

作成裁罰處分並准予原告閱覽被告與被檢舉公司於行政程序外接

觸所作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在請求閱覽行政程序外接觸所作

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部分原告主張被告所屬勞工局承辦人員

曾與被檢舉公司職員以電話聯繫接觸詢問該公司板橋辦事處之地

址電話未依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作

成書面資料然行政法院認為此項接觸係被告為調查被檢舉公司是

否有原告所申訴之違法情事所必須屬行政程序調查之必要為行

政程序內之接觸如有相關文件亦屬行政決定前準備作業之文件

得拒絕閱覽之申請故原告相關主張無理由此判決見解為最高

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判字第五二六號判決維持而確定

三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三號判決中因公

4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2

平交易委員會(即被告)接獲檢舉對於台北縣(現新北市)金銀

珠寶商業同業公會(即原告)進行調查認定其有違反公平交易法

第十四條第一項聯合行為之禁止規定而裁處罰鍰原告經訴願未

獲救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提起撤銷訴訟本件涉及原告除勸導

會員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販售飾金外另曾於民國九十四年八

月二十五日由立法委員陪同原告理事長前往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

會並請教事業以低於成本之價格銷售商品是否違反公平交易法等

問題由被告之主委接見被告並作成行政程序外接觸紀錄表此

次拜會並未作成結論或有任何會議紀錄原告嗣於同年八月二十九

日發函予全體會員將被告於座談中表示之見解附於檢送函說明

欄內警告業者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出售飾金行政法院最後

認定原處分並無裁量濫用裁量怠惰或其他裁量瑕疵判決原告之

訴無理由確定

四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

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所涉之事

實並非直接與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有關之案件而係財政部台

灣省中區國稅局之公務員(原告)因涉貪瀆罪嫌經刑事訴訟免訴

判決確定後向所屬機關(被告)申請因公涉訟輔助而被否准經

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作成駁回之復審決定而向台中高等行

政法院起訴提起課予義務之訴然原告處理稅務違章檢舉案件未

依規定調查證據更於原告住處(原告配偶經營之髮廊)回答被檢

舉人配偶所提規避課稅及裁罰之方法等問題原處分機關以其違反

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未保守業務機密且迴避詢問避免於辦公處

所外與被檢舉人之關係人有所接觸而申誡乙次據此行政法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1

203

認定被告機關以原告執行職務違背法令為由而否准其涉訟輔助之請

求原處分並無不法

五小結

綜合上述案例觀察對於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仍有

下列疑義有待釐清

(一)禁止程序外接觸人之範圍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為涉及當事人具有財產價值的競爭請求之典型案例原處分機

關承辦公務員直接接觸之對象雖非提出申請之當事人及其代表人

行政法院仍認定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因此本條

第一項規定中所稱「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指為何亦即禁

止程序外接觸所規範之「人之範圍」即有釐清說明之必要

(二)禁止程序外接觸事之範圍

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

三八三六號判決)中點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一個核心的問題

程序外接觸與職權調查之間應如何進行區分何謂法所允許為職

務上所必要之接觸行為何時又屬於法律所禁止之程序外接觸而

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

三號判決)中值得思考的是當事人拜會行政機關之情事是否

屬於應受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範之情形當事人與行政機關進

行的相關討論是否須與本案實體問題有關始屬於行政程序法第

四十七條限制之情形值得深究此外藉由本件事實可進一步

4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4

引導思考程序外接觸與遊說行為之差異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

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並非直接以

公務員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為由而認定其執行職務違法但

突顯出承辦公務員日常社交生活是否亦屬於程序外接觸的問題這

些問題皆可理解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禁止程序外接觸之

「事之範圍」而應深究說明

(三)違反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律效果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行政法院雖認定本件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

但並未以此為撤銷原處分之理由最重要之論證依據仍是以原處分

機關法律解釋之見解及行政處分有違平等原則等違法情事因此

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法律效果亦為應探究之問題

肆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檢視及檢討

一規範內容及法務部函釋見解

(一)立法意旨

行政程序法(下稱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於行政院提出之

法案草案中並無相關規定於立法委員提案版本中始有相關規定

並明言係參考美國法制最後於立法院委員會審查後採行委員提

案版本而於行政程序法中明定之 93

93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7-8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3

205

依本條立法理由之說明可知立法者主要係為「求行政程序之

公平透明避免行政機關受到不當之干擾」而制定本條規範此

外行政機關「不論是基於職務推行必要之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

觸對他方當事人之權益影響甚巨為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

之權益」行政機關於作成決定前片面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

程序外之接觸原則上應予禁止 94

因此我國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者對於本條所應發揮之功能側

重於透過程序之透明公開維持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在無偏頗的疑

慮下進行行政程序此由本條規定列於第一章第七節「資訊公開」

下亦可得知此與美國法制著重於審判式聽證程序之公平給予當

事人平等表示意見之機會以符合該國憲法所蘊含正當法律程序之

精神仍有一定的差異

(二)適用範圍

1 人之範圍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拘束而不得進行程序外接獲之

人為「公務員」依學者見解應為與行政程序之進行有關之公務員

包括依法令於行政程序中執行職務之公務員 95

94 前揭註

依此見解負有不

得為程序外接觸之義務者為行政機關內與待決事項行政程序之進

行有關且依法令執行職務之公務員依體系解釋所謂行政程序

應為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行政機關即應為本法第二條

第二項第三項所稱「代表國家地方自治團體或其他行政主體表

95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49

4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6

示意思從事公共事務具有單獨法定地位之組織」及「於委託範

圍內受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至於公務員之範圍因現行法

律上對於公務員並無統一之定義規定於公務員相關法規中有國

家賠償法第二條第一項刑法第十條第一項最廣義之公務員定義

有公務員服務法第二十四條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6亦有公務人員任

用法最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7本條規定所稱之公務員範圍為何即

有解釋之必要參酌本法基於行政機關之公正性而設置之迴避制度

(本法第三十二三十三條)與本條規定源自於正當法律程序之精

神相同因此在體系歷史及目的解釋的角度上應無二致但同

樣亦面臨本法缺乏公務員定義規範的問題基於正當法律程序之法

理為確保程序之公平與公正保障當事人之權益應採最廣義的

角度認為凡依法令從事公務之人員皆屬之 98如此可避免採公

務人員任用法最狹義定義造成許多公務員公營事業人員行政

機關內之約聘僱人員被排除之情形 99

96 公務員服務法第 24 條「本法於受有俸給之文武職公務員及其他公

營事業機關服務人員均適用之」

及採公務員服務法狹義定

97 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公務人員指各機

關組織法規中除政務人員及民選人員外定有職稱及官等職等之人

員」 98 關於應依本法迴避之公務員的範圍本文贊成學者湯德宗之見解參見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4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亦

採此見解 99 依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3233 條之規定司法人員審計人員主計人

員關務人員外交領事人員警察人員教育人員醫事人員交通事

業人員及公營事業人員等皆不適用該法規定此外須依法享有俸給者

始適用公務員服務法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5

207

義造成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因未依法受有俸給而不

適用之情形至於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及第十七條雖定有公務員之

保密及自行迴避義務其規範目的在於明定公務員應受行政懲處之

情形以維持行政內部之紀律此與本法第三十一三十二及四十

七條係規範正當法律程序內涵之立法目的有間因此在公務員範圍

的解釋上無須為相同處理

本條規定限制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程序外之接

觸依立法理由之說明不論是「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觸」皆屬

限制之列 100因此受限制者為雙向接觸不論主動接觸之發動者為

公務員或當事人一方 101然未瑧明確者為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所指為何立法者於本條中明白不採用「代表人」「代理人」「輔

佐人」「法定代理人」及「利害關係人」等行政法規範或理論上常

見具有明確內涵之概念解釋上應認為係立法者有意排除使用相關

概念使用「代表利益之人」一詞可使受規範者涵蓋的範圍更為

廣泛換言之於程序中不論以自己名義或當事人名義凡宣稱為

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 102

綜合上述分析行政機關內或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

體於受委託範圍內依法令執行職務之人就其執行之承辦案件與

當事人及凡代表其利益之人(宣稱或依相關事實認定)依本法第四

或依相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

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人為行為之人皆可認為係代

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10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01 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0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0

4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8

十七條之規定皆不得為程序外接觸如此解釋涵蓋之人之範圍

雖已廣泛但如行政機關內非承辦人員之其他公務員 103

或其他已

參與或可能參與程序而有決定權之人員(例如各委員會之外聘專家

委員)仍不屬之美國 5 USC sect557(d)之規定範圍及於行政機關

內任何成員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

成員相較之下我國規定仍較狹隘

2 事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二項所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在現今

媒介多元及資訊發達的社會中接觸的方式亦隨之多元不論以任

何方式凡進行討論提供資訊甚至關說或遊說皆屬於接觸之態

樣以遊說行為為例本質上為人民受憲法上保障之請願行為 104

我國為使遊說遵循公開透明之程序防止不當利益輸送另制定

遊說法規範遊說之行為依遊說法第二條第一項遊說之定義 105以及

同法第二條第三項被遊說者之範圍 106

103 前揭註

可知遊說法著重於進行遊說

人民與中央地方首長或政務官員就政策議案進行之接觸受規

104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4(2008) 105 遊說法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遊說指遊說者意圖影響被遊說者或

其所屬機關對於法令政策或議案之形成制定通過變更或廢止而

以口頭或書面方式直接向被遊說者或其指定之人表達意見之行為」 106 遊說法第 2 條第 3 項「本法所稱被遊說者如下一總統副總統

二各級民意代表三直轄市政府縣(市)政府及鄉(鎮市)公所

正副首長四政務人員退職撫卹條例第二條第一項所定之人員」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7

209

範者不包括一般處理公務之公務員亦不及於中央地方首長或政

務官員為執行職務主動與人民進行接觸 107因此受遊說法規範之行

為與行政程序法所規範之範圍不盡相同如於特別情形下發生競合

規範的情形時例如於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中因遊說法採強制登

記及資訊公開制度(遊說法第十三條至第十九條)相關登記資料及

資訊之公開在程序上已符合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所要求之精

神至於關說 108並無其他法律就其程序及公開有特別規定仍屬

應適用本條之行為 109

至於接觸所涉及之內容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

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條立法意旨主要乃在確保

行政機關執行職務之公正性以避免偏頗縱接觸內容係屬程序事

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行政程序外接觸之事

項不分有利或不利於當事人均有本法第四十七條之適用」因此

涉及相關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反之美國

5 USC sect557(d)明文規定限於與待決事件有關之實體內容我國限

制範圍則明顯較寬對公務員產生較多桎梏此為受學者批評之

110

107 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之行為依遊說法第 5 條第 1 款之規定為排除適用

之事項相關問題參見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5 108 關說之意義可參酌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第 2 點之規定「(五)請託

關說指其內容涉及本機關(構)或所屬機關(構)業務具體事項之決定

執行或不執行且因該事項之決定執行或不執行致有違法或不當而影響

特定權利義務之虞」 109 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6 110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4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0

3 程序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定立於本法第一

章總則篇因對於「行政程序」之種類及範圍並無特別規定故舉

凡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作成行政處分締結行政契約訂定法規

命令與行政規則確定行政計畫實施行政指導及處理陳情之程序

皆屬於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行政程序與美國 5 USC sect557(d)

僅適用於進行審判式聽證程序始於指定主持聽證之行政機關等規

定內容相較本條規範之程序類型無所不包亦涵蓋整體程序然

此亦為學者指出宜檢討之處 111

4 得進行接觸之情形

公務員於行政程序中基於職務上必要所為之行為不受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限制於行政程序開始後公務員執行職務

處理待決事項所為之必要行為如受嚴格限制將造成行政機關執行

職務困難反而妨礙行政程序之進行所謂基於職務上必要之行為

如通知當事人或其代理人補提文件陳述意見或出席聽證通知當

事人提供證據資料當事人閱覽卷宗資料等 112

111 前揭註

換言之行政機關

為確定作成行為所涉及之事實關係須進行事實及證據之調查依

職權調查原則行政機關依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不受當事人主張

之拘束(本法第三十六條)因此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

定本係表彰行政程序採取職權調查原則之精神故行政機關承辦

人公務員於職權調查範圍內所為之行為即非應予禁止之程序外接

11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1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9

211

行政程序中行政機關職權調查之目的係為使行政機關了解事

實狀態及公私益狀況成為作成後續行為時之基礎此與行政訴

訟中法院為維護雙方當事人武器平等所為之職權調查並不相同不

可不察 113因此如行政機關非基於了解事實及利益狀態之目的所

為之行為即非屬職權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行政

機關打電話至被檢舉之公司該公司之地位為申請之相對人(本法

第二十條第一款)114

此外如個別法有特別程序規定時即應依該規定之目的解釋

應為之職權調查行為行政程序法中職權調查之規定即應立於補充

地位

為行政程序之當事人且行政機關係為職權

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法院稱此為「行政程序內之接觸」並無限制之

必要見解堪稱正確

115

(三)為程序外接觸之處理

因此在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定時仍須配

合待決事項所應適用之個別法規依規範目的判斷個案中職權調查

行為之必要性

既然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所指之行政程序為本法第二

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為之「行政程

113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 114 行政程序法第 20 條第 1 款「申請之相對人」為申請人請求行政機關

對其作成行政行為之人不可誤認為行政機關本身參見陳敏行政法總

論頁 771自版七版(2011) 115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8

5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2

序外」接觸即為行政機關與個案程序當事人在行政程序法規範之

程序外所為之接觸 116對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解釋如認

為凡行政程序外之接觸既為法所不許公務員本即不得為之是以

應作成紀錄或將書面文件附卷者仍為職權調查所必要之「程序內

行為」117

依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

益之人以書面方式為程序外接觸時應將所有往來書面文件附卷

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如以其他方式為程序外接觸者依同條第三

項之規定並應作成紀錄至於本項並未規定書面紀錄應附卷此

應係立法疏漏解釋上應與同條第二項之規定相同始能達成本條

之立法目的

則此見解不僅未正確認知此制度規範之目的亦有違法

規範之體系解釋更何況如此解釋公務員須將所有依職權調查事

實及證據之行為一一紀錄並予以附卷反而將造成公務員執行職務

之重大困擾因此相關說法應非的論

118

至於附卷之書面文件或紀錄應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因本條

第二項並無「主動」公開之規定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

字第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法第四十七條「亦寓

有保護公務員之目的俾使公務員於行政程序外凡與待決事件有關

之意見交換時皆應將所有往來之書面文件附卷或作成書面紀錄

(同條第二項第三項參照)以間接保護公務員」「行政機關就

11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

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37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117 此為本文發表於研討會時曾被提出之論點 118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3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1

213

待決事件縱有裁量權限亦不得恣意仍應為合義務裁量復有相當

行政救濟程序可資救濟既將接觸資料附卷供其他當事人閱覽即

已達公開之目的如認須主動通知其他當事人不僅衍生通知範圍

及技術上之爭議亦不利待決事件相關程序之迅速進行」「如與本

法第四十五條第一項『主動公開』之用語為比較可推知同法第四

十七條第二項所稱之『公開』者並無主動通知之意」故認為無

須主動公開僅須依申請而公開即可然此見解遭到學者批評認

為如此解釋過於消極本規定為個案資訊唯一主動公開之規定與

政府資訊公開法主動公開之立法目的不同且此解釋將使實體決定

前當事人仍無法知悉有程序外接觸之情形仍會引發行政機關有

偏頗的懷疑與立法意旨不符 119由立法理由觀之本項規定既為

「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之權益」並使其他當事人因文件或紀

錄附卷而有表示意見之機會 120

至於「其他當事人」當然包括申請之相對人(本法第二十條第

一款)至於已知之利害關係人行政機關得通知其參加程序(本法

第二十三條)因可藉由知悉程序外接觸情形而判斷自身利益受影響

之範圍及程序故解釋上亦屬之

如行政機關未主動公開相關資料

實無法發揮立法之功能故相關批評意見應值得贊成

121

(四)違反之法律效果

且依前述行政機關應主動公

開附卷之書面文件及紀錄時即無限制解釋「其他當事人」範圍之

必要

119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153另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2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21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

5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4

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為程序外接觸如已依同條

第二三項之規定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

開後該程序瑕疵即「補正」122

二本文之思考與檢討

但不妨害依相關法令(如公務員

服務法)及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對公務員之行政懲處責任為認定

反之如未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行

政程序即具有無法補正之瑕疵而成為得據以撤銷實體決定之事由

(一)行政法律關係中行政機關義務之規範

現代行政程序法制除以行政行為作為討論之重心外亦逐漸

著重行政法律關係(Verwaltungsrechtsverhaumlltnis)為基於行政法規

就特定事項於二個或二個以上之法律主體所產生之法律關係 123

本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為行政程序外接觸之規定即係對於

公行政明文課予之行政法上程序義務且規範於行政程序法總則部

為行政法上之權利義務關係行政法律關之成立變更或消滅可

依法令規定行政處分行政契約或事實行為並存在於具有行政

法權利能力之主體之間行政法律關係除強調人民於行政法上所享

有之權利及應負擔之義務外同時亦包含公行政主體之權利義務內

容而公行政之義務除由法律明文規定外亦可由行政依法維護

公益之一般義務或由人民之權利或由行政法上債務或補償關係

而得出

122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10-111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123 Maurer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sect8 Rn 16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3

215

分依體系解釋及國內多數見解除特別法有較嚴謹之明文規定外

為行政機關應遵循之最低程度規範 124立法者有意參酌美國APA之

立法例制定本條規定即明文課予行政機關於正當行政程序中應負

之義務我國行政程序法採行德國VwVfG之基本架構援用職權調

查原則之精神但為補強德國法制對於正當法律程序不足之處而

引進美國法制本意甚佳行政機關於個別案件中既負有維護公益

之一般義務並透過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以維護公益及私益如行

政機關於職權調查權限外進行程序外不當接觸而影響公益及私益

之保障時應屬於違背行政機關義務之程序行為即應予規範禁止

由此觀點出發即不宜認定本法第四十七條僅為訓示規定而應更

積極地承認行政機關依法負有一定之程序義務 125

(二)歷史解釋與目的解釋之思考

1 由立法理由中探知之規範目的

本法第四十七條所欲發揮之功能參酌立法理由之說明包括

防止行政機關偏頗及保障當事人權益 126

124 蔡茂寅等前揭註

因此一方面強調行政機

2頁 19-20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

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 554-557五南出版社(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 19-20(1999)少數見解認為此說無說服力並無標準足以認定行政程序法屬

「最低程度之程序保障」參見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

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

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28(2007) 125 本文就此所持之論點與審查委員之見解容或有間特此說明 126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5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6

關之公正性另一方面又強調當事人間權益之公平性因特別強調

保障當事人權益則反應出大陸法系中基本權程序保障功能之思

維此外亦希望藉此對於盛行於行政機關實務上「關說」之情形

進行規範以使關說之行為透明化 127

行政程序法中一個條文如由立法意旨觀之可同時達到程序

之公正性公平性及公開性的功能應可推知立法者對於法制設計

本質認識有不清之處因此何者始為法制本質上應遵循的精神

實應仔細思考否則將出現規範主軸不清規範範圍不明之謬誤

對於此點實不宜一概以我國法制與美國法規範不同

如此資訊之公開性亦為本

條所欲發揮之功能

128

2 由法制之規範功能為解釋

而為不同

的解釋以自圓其說

美國透過司法機關所為之判決強調 5 USC sect557(d)之規範目

的在於保障當事人間之公平性使審判式聽證程序中對於片面接

觸情事不知情之其他當事人得以有機關獲悉相關情事並表示自

己的意見姑且不論維護程序公平性為本體或係保障當事人程序之

工具 129

127 葉俊榮前揭註

禁止片面接觸之本旨仍在於維護正當法律程序中各當事人

間武器平等的精神強調的是正當法律程序中「公平」的面向此

116頁 137 128 參見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一)之說明 129 此涉及美國法上對於正當法律程序本質之討論關於工具說及本體說之

見解參見蔡穎瑩前揭註 15頁 19-24本文於此不予深論但相關討

論亦反應出即便在美國法制中程序規範是否具有獨立性或僅係發揮輔助

實體決定之功能並非有一致見解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5

217

外美國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拘束審判式聽證程序中行政機關之行

為而不適用其他程序中作成決定者原因在於該程序中採用證據

紀錄排他性行政機關僅得依紀錄資料作成決定藉此使當事人皆

得以對於紀錄中之證據及其他資訊進行攻擊防禦始產生禁止片面

接觸之法制設計

我國對於權利保障與行政程序之關聯受德國法制及其理論之

影響強調行政程序對於實體基本權保障之重要性 130

(三)規範範圍之釐清

解釋上正

當行政程序有助於行政機關作成正確決定以避免人民之權益受到

不法之侵害因此保障當事人於程序中武器平等之公平性應有助

於發揮此行政程之基本功能我國繼受美國法制於行政程序法中

增設德國法上所無之禁止程序外接觸的規定在規範功能上即應為

摘取該法制特別之規範功能以強化我國行政程序法制因此本

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在解釋上仍應強調側重於正當法律程序中之

「公平性」保障當事人間進行攻擊防禦時之武器平等藉以保障其

實體權利否則錯誤認知本條之規範功能即易掉入行政繁瑣的

工作泥沼中亦即不論於何種程序中公務員執行職務進行調查

皆作成紀錄或將所有書面附卷以求自保而使本條成為促進行

政彈性及效率之障礙是故為使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能夠發揮

一定之規範功能在解釋上即應為一定之調整及限縮

1 適用的程序類型宜限制

130 例如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於政治庇護案中即明白指出行政程序有助保障

實體之基本權利BVerfGE 56 216 (236ff)

5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8

本法第四十七條列於行政程序法總則導致不論最後行政行為

的態樣為何皆適用之本條規定如此結果與本條立法精神大相逕

庭實有限縮之必要否則亦與效率的要求不符 131以行政指導及

陳情為例本質上為非正式行政行為未發生實質法律效果並無

須適用禁止片面接觸以維護當事人間武器平等之必要而行政規

則為行政機關內部規範欠缺直接對外拘束人民權利義務之法律

效果亦無適用之必要至於法規命令本質上為「一般性政策的

制定」本即應廣納各方意見實不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 132而重點實為各方在訂定規範的過程中有對等的討論對話機

會因此本質上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以保障當事人間公平的行

為為行政處分及行政契約此二大行政行為態樣 133

至於在作成行政處分及締結行政契約之程序中對照美國及德

國法制尚須進一步檢視我國聽證程序之設計

134

131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11(2001)

我國關於程序類

型的設計類似於德國法制而非美國法制本法雖有要式聽證程

序之設計亦規定聽證須作成紀錄(本法第六十四條第一項)然除

132 湯德宗前揭註 122頁 109 133 計畫確定裁決性質上亦為行政處分且涉及多元利益的調和如日後我

國確實執行確定計畫之程序自應適用本法第 47 條之規範 134 本法並未就締結行政契約應進行聽證之規定然如舉行聽證可使其他利

害關係人有參與程序之機會且如作成行政處分依法應舉行聽證但締結

替代該行政處分之行政契約卻無須聽證可能使行政契約成為規避聽證的

工具參見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

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

集頁 282元照出版社(2002)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7

219

法規有明文規定外聽證紀錄為行政機關作成行政處分時應斟酌之

文件(本法第一八條第一項)並非唯一具有排他性之資料遵循

職權調查原則之法理而與德國法制相近因此如欲保留本法第四

十七條之規定並貫徹前述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理精神本文建議

於修法增訂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效力的前提下建議限縮本法第

四十七條規定而僅適用於特別程序中即正式聽證程序及計畫確定

程序此處所持限縮本法第四十七條程序態樣適用範圍之見解主

要論證依據為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與當事人間公平性的關聯此為

德國法制所無行政程序法立法之際我國繼受美國法時亦未配合

建立相關觀念也因此導致現行規定過度擴張禁止程序外接觸之範

圍造成法理邏輯混亂亦可能成為行政機關及公務員之掣肘因

此本文此處之見解亦僅建議係回歸法理一致性而提出之修正意見

而已

2 人的範圍宜擴大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所規制之人一方為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

一方為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達前述立法目的使所有相關

資料皆呈現當事人面前理論上本條宜儘量包括所有可能建立接觸

之管道因此受規範之人的範圍宜擴大因此在解釋代表當事人利

益之人時不應侷限凡宣稱為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或依相

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

人為行為之人皆應屬之不限於代表人代理人或輔佐人等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涉及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分別提出之設籌加油站申請且

二者之申請具有排他的競爭性如依美國法制屬於涉及「有財產

5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0

價值性優惠的競爭請求」之事件特別應注意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承辦公務員有洩漏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予被告機關之顧問 Y

的情形而被判刑確定於參加人 A 公司之申請事件中名義上之

申請人為該顧問 Y 之配偶 X於論斷是否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

一項之規定時即涉及參加人 A 公司被告顧問 YY 之配偶 X 彼

此間的利益關係在 X 提出之申請案所進行之行政程序中實際上

之申請人仍為 A 公司原處分機關未明察 X 是否係以代理人身分提

出申請命其提出委任書處理有可議之處而承辦公務員雖係與

被告顧問 Y 接觸以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由此情形亦

可判定承辦公務員既已受理 X 作為 A 公司代理人所提出之申請

案且 Y 一方面為該申請案中代理人 X 之配偶且同時亦受 A 公

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興建加油站依相關事證可認定 X 係為 A 公

司之利益為行為與其配偶及 A 公司間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

故可認為承辦公務員係主動接觸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於 X 代理 A

公司提出申請之程序中有為程序外接觸之情形本案原審判決及最

高法院判決中僅援引刑事判決所確定之事實直接認為承辦公務

員於處理原告申請之案件中認定與X所為之接觸係屬於違反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情形不僅未就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

件進行涵攝說明未仔細辨明不同程序間之當事人及代表其利益人

的關係雖結論並無錯誤但推論仍未臻嚴謹明確

然而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是否只限於承辦公務員我國法的

解釋與美國法明文規定不同美國法明文規定機關內所有成員或其

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皆不得進行

片面接觸不限作成決定之人員如此始可歸避承辦人員透過機關

內其他人進行接觸卻不受規範的可能我國規範之範圍過於狹隘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9

221

此亦為建議宜修正之處

3 事的範圍宜限縮

如前所述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九六二

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時「縱接觸內容係屬

程序事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因此涉及相關

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此與美國法之規定不

同然誠如前述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中 135法官以「麵包與奶油」的關係來形容行政機

關與公眾間非正式之接觸互動表示公務員實不可能脫離公眾生活

而獨立存在且在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中 136法官亦以人情事理的角度看待

公務員的社交生活因此行政機關與公眾之接觸只要在不影響司

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並無全面禁止之必要只

有對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問題進行程序外接觸可能引起當事人公平

防禦的疑慮始有限制之必要前述法務部之見解不僅誤認禁止

程序外接觸之立法目的過於側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忽視當事人

間的公平性且理想性地過度限制程序外接觸之事項忽略人情事

理應不可採因此建議修改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規定明文

限定於就待決事項之實體問題為接觸時始有限制之必要 137

於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

字第五三號判決)中當事人曾由立法委員陪同前往原處分機關

135 567 F 2d 9 (DC Cir 1977) 13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137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6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2

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會討論法律解釋問題因原處分機關依本法

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作成紀錄附卷故無違法情事可言然嚴

格說來本案當事人拜會原處分機關時討論法律解釋問題並非違

法禁止之關說行為亦不屬於遊說法所定應強制登記之行為且如

未涉及個別具體案件之實體問題而限於法律解釋之請益則本質上

亦不應屬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情形本無須受限制當

然為免爭議及為求自保行政機關得製作相關紀錄但仍應與本法

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無涉

至於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

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公務員受理違反贈與稅法之稅務違章案件

於妻子經營的髮廊中遇見被檢舉人之妻子詢問被檢舉人所涉及之逃

漏稅事件公務員告知若主張被檢舉人無贈與情事應出具有關書

面資料以為證明最後並認定被檢舉人無逃漏稅情事而擬簽結該檢

舉案本案中被檢舉人既為稅務違章事件中之當事人其妻在客

觀上可認為代表其利益之人公務員應不得與其於程序外就逃漏稅

事件之實體問題為接觸公務員於自家經營的髮廊面對被檢舉人之

妻子提出相關詢問而為答覆時與前述案例不同之處在於公務員

並非僅就抽象法規範的解釋進行回答而已就承辦之被檢舉案件具

體內容之認定可能性進行回答應已涉及實體問題公務員與被檢

舉人之妻子所為之接觸已超越公務員社交生活之對話範圍已屬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外接觸實應依本法第四十七

條第二項第三項之規定作成書面紀錄並予以附卷及公開

(四)重視違反之法律效果

行政機關公務員所為之行政程序外之接觸行為姑不論可能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1

223

生公務員懲處之法律效果但就行政程序之法制而言可經由依本

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規定作成紀錄將書面文件附卷並

主動公開而將此瑕疵予以補正未損及當事人程序中武器平等之

公平性然未經補正之瑕疵即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而未踐

行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所要求之行為者依美國法制之

觀點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違法或無

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響即使

採職權調查原則之德國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

如有瑕疵或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

關之行為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二國法制對於程序瑕

疵之法律效果實有異曲同工之處 138

反觀我國對於公務員所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行政機關之處

置較強調對於公務員之行政懲處

139

138 關於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參見本文貳三之論述

而未仔細審酌其行為是否該當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件是否已依同條第二項第三項規

定為補正之行為亦未審酌未補正者此程序瑕疵對於實體決定影響

之程度而法院於爭訟案件中主要仍審酌實體決定之違法性而

未深入論證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對於實

體決定之影響及重要性我國法院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論證之深度

及密度依本文前述觀察與美國司法實務相較實仍有相當大之

差距因此行政機關及法院宜強化對於本條規定之認識及解釋

139 經查詢公務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之保障案件決定書查詢系統(httpwwwcsptcgovtwptcindexasp)以公務員違反公務員服務法第 4 條保密義

務而作成之復審或再申訴決定至民國 100 年止即計有 14 筆決定書

6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4

而對於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合法性進行審查時更須體認程序外接

觸之程序瑕疵與實體決定間之關聯性並進行深入說理論證如此

始可提升本條規定之重要性並落實禁止程序外接觸而確保當事人

程序權益之法理精神

伍結語重新檢視聽證法制之契機

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繼受美國法制並將其融合至以德國法

制為主軸的行政程序法時未深入探究美國正當法律程序之精神

APA 中程序類型之特性即於行政程序法中強行置入禁止片面接觸

之規定本文以相當篇幅介紹美國 5 USC sect557(d)禁止片面接觸之

法理及實務案例並與德國法制進行比較目的即在於突顯現行規

定法理混淆及制度設計缺乏一貫性的缺失此外台北高等行法院

九十四年度訴字第七五二號判決及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五年度判字第

一二三九號判決此一具有高度重要性及爭議性的案件中(高速公路

電子收費系統案或稱為 ETC 案)中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重

要性未受重視益發突顯我國實務界對於此制度之認識有限因此

本文嘗試以回歸法制本旨的角度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禁止程序外

接觸之規定重新檢視其立法目的並對於本條之適用範圍提出檢

討修正之意見

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德國

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備受爭

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聽證程序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3

225

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到重視在

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際如能重新

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程序之法制得以

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化」有所助益

6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6

參考文獻

書籍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

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

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5

227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期刊文獻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 8-21(1999)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3-120

(2008)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

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

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1-33(2007)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2-17(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

頁 18-33(1999)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12 TEX TECH

ADMIN L J 223-279 (2011)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6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8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專書論文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

頁 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

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

壽論文集」頁 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

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

總論篇頁 112-168三民書局(1998)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49元照出版

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

行政程序法論頁 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51-83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7

229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67-209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 25-155元照出版社

三版(200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

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6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0

摘要

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公務員與當事人為行

政程序外接觸的規定係仿自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而本

條自行政程序法施行至今逾十年以來並非行政法學界及司法實

務界重視及討論的重點然而本條規定卻為行政機關在具體程序

中重視之規範甚至可能導致行政機關承辦人員在具體情形中無

所適所或形成困擾因此本文先就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關於禁止

片面接觸之規範針對成文法規定及司法實務案例進行說明及觀

察以掌握美國相關法制之精神及本旨此外亦介紹德國法制之

精神並就我國司法實務涉及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案例進行

觀察探究我國對於本條精神之運用是否仍有待釐清之處在回

歸法制本旨之深入研究後即不難發現此程序機制之基本功能

在於確保正式的聽證程序中當事人間攻防之程序公平性並非著

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總則部

分而非強調聽證程序公正性之維持在體例安排上即與制度之

本質混淆亦容易導致實務見解不明確而產生許多疑義

面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

德國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

備受爭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

聽證程序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

到重視在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

際如能重新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9

231

程序之法制得以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

化」有所助益

7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2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 Review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n the American and German Legal Systems

Ling-Ching Fu

Abstract

sect47 APA of Taiwan stipulates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and follows the regulations in the APA of the USA

Since the APA in Taiwan came into effect in 2001 this regulation

hasnrsquot stayed in the center of the legal researches and practice in

Taiwan Howeve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public officials in

concrete case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eaning and the nature of this

regulation the similar regulations an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he

USA are first examined in this article Meanwhile the German legal

system regarding this problem is also introduce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aiwan will be also intensive observed The application

possibility of sect47 APA of Taiwan as well as the viewpoints in the

practice will be acquainted At last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protects the fairness

between the concerned parties in the formal hearing procedures but

not the neutrality of the responsible authority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1

233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nature of this legal institution has

not been correctly understood in Taiwan It leads to the result that

the APA of Taiwan should be further reformed An amendment of the

APA of Taiwan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Keywords ex parte communication due process hearing trial-type

hearing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 formal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8-21(1999)
  •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113-120(2008)
  •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1-33(2007)
  •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2-17(2001)
  •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18-33(1999)
  •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112-168三民書局(1998)
  •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4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51-83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67-20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25-155元照出版社三版(2006)
  •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 摘要
    • Abstract
Page 24: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由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 …cycu.lawbank.com.tw/Download/30/01300005.pdf接觸或禁止片面接觸為核心議題之研究論著。即使在司法實務上,也

2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6

聽證開始前的行政調查階段 57

禁止片面接觸之事務範圍限於與待決事項有關之實體內容

因此與行政法官進行一般社交活動並不違反此規定

亦不適用於非正式程序

58受禁止片

面接觸拘束之人除當事人外尚包括對於決定有利害關係之人

(interested person)59

此外不僅行政機關外之人(person)受到拘束

例如聯邦環境保護局對於特定業者是否違

反空氣清淨法(Clean Air Act)作成決定時即得禁止與該決定有利

害關係之特定環境保護團體或代表石油產業的特定貿易團體與行

政法官或環境異議委員會(Environmental Appeal Board EAB)進行

片面接觸因此所謂利害關係並非限於法律上利害關係及於有

事實上利害關係之人即因行政機關之決定而可能受影響之人

60行政機關

內之人員亦不得主動與機關外之人民接觸學者稱此為「雙向」

禁止片面接觸 61至於聽證程序中開始受禁止片面接觸拘束之時

點為負責進行聽證之行政機關被指定時且最晚不得逾對當事人

及利害關係人為聽證之通知時此外對於片面接觸具有可歸責性

之人一旦知悉將為聽證通知時自知悉時起即不得再為片面接觸 62

(4)片面接觸之程序瑕疵及其影響

57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80 58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95 59 Id at 95 60 依 5 USC sect551(2)之定義規定所謂人(person)係指機關以外之自然

人合夥公司協會或其他公私組織 61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5 USC sect557(d)(1)(A)(B) 62 5 USC sect557(d)(1)(E)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5

187

在並非所有當事人皆受到通知的情形下行政機關與他人有接

觸時行政機關負有作成紀錄之義務行政機關內與當事人進行接

觸之人須將所有往來資料以書面方式列入紀錄中 63換言之此

時首要之務即為作成紀錄此外並通知所有當事人相關情事使

其得於行政機關作成決定前就片面接觸的相關情形表示意見以

彌補聽證公平性受影響的可能而在極少數的情形下如係由當事

人一方明知且故意就實體內容與行政機關為片面接觸時為維護公

平性及事件所涉及成文法之立法目的主持聽證之人如行政法官

得命當事人說明其請求不得被拒絕或其利益不得被忽視之原因 64

至於該行政決定是否有效仍留待司法機關之裁判 65

此外違反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時並不因行政機關將片面接

觸之情事附卷於聽證紀錄中該程序瑕疵即自動被治癒(補正)司

法機關仍應就該瑕疵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是否造成實體上的影響進

行判斷而裁判是否維持行政機關之決定例如於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

66

63 5 USC sect557(d)(1)(C)

中因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anization(PATCO)於一九

八一年帶領一空運航管員工會之成員違法罷工聯邦勞工關係局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 FLRA)即依相關法律規定撤銷

PATCO之證明PATCO對此提起司法救濟本案係聯邦勞工關係局

就特定事件所為之行政裁決法院審理本案時發現有二個片面接

觸的情形其一為運輸部秘書曾於一九八一年八月十三日致電聯邦

64 5 USC sect557(d)(1)(D) 65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8 6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2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8

勞工關係局之二名官員另一則為知名勞工領袖曾與聯邦勞工關係

局一名官員於晚餐時討論PATCO案其中運輸部秘書於電話中表

示某些新聞報導與事實不符當前並無解決罷工的有效方式致電

的目的並非就是否撤銷PATCO證明進行實質討論而是希望聯邦勞

工關係局加速處理本案法院認為該運輸部秘書無疑地為 5 USC

sect557(d)所稱之利害關係人致電聯邦勞工關係局之二名官員如係

就PATCO之裁決進行實體內容的討論當然為應禁止之片面接觸

然而該秘書僅就解決爭議之可能性表示個人意見及宜迅速作成決定

之期待雖然已明確地避免討論實體內容但仍不失為嘗試影響行

政機關的決定法院認為無須認定此片面接觸是否違法因為即使

違法該秘書僅關心應迅速作成決定不會影響決定之內容至於

勞工領袖與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之接觸因二人彼此私下為朋友

法院對於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接受晚餐邀約並未予以非難畢竟法

官也會有鄰居朋友及熟識之人有工作及社會上之關係此亦為

其生活中之一部分 67

67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然而該勞工領袖因贊成PATCO的立場而亟

欲直接與該官員溝通法院即予以嚴正指責並認為任何人於正式

公開之程序外就尚未作成決定之事項企圖影響有裁決權限官員的

意見為絕對無法接受的行為二人晚餐時多數的談話內容與

PATCO案無關當勞工領袖將話鋒轉至PATCO案時該官員並未制

止然而法院認定二人間的談話並未涉及任何威脅或承諾該官

員於談話中亦未表明其決定意向因此二人間的討論並未影響最後

的決定且因行政機關之決定係不利於PATCO無人因為此不當接

觸而獲益因此法院認為雖然勞工領袖與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間

56 at 589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7

189

之接觸違法但未影響聯邦勞工關係局之決定故最後仍維持聯邦

勞工關係局之原決定

因此如法院認為有合理的可能性可認定片面接觸已影響行政

機關之決定時即得推翻行政機關之決定 68

反之如行政機關之

決定並未受到片面接觸之影響時法院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即予以

尊重

4 非正式程序與禁止片面接觸

(1)非正式之行政裁決

依美國APA之明文規定僅 5 USC sect555 適用於非正式程序

換言之5 USC sect557(d)關於禁止片面接觸的規定並不適用於非正

式程序在非正式之裁決程序中通常個案中應適用之個別成文法

即已規範應遵守之特定程序此外行政機關亦可自行訂定更嚴謹

的程序規定作為非正式裁決程序中應遵守之規則而此類之程序

規定往往已與正式裁決程序之要求相當 69

68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因此非正式的行政裁

決程序中關於禁止片面接觸之要求雖然並非源自於APA而是依

32 at 96 69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103 成文法中規定非正式裁決應遵守

之程序規定者例如水清淨法(Clean Water Act)關於以非正式裁決程序

作成之裁罰決定要求須通知當事人並給予其表示意見及提出證據之合

理機會42 USC sect1319(g)(2)(A) 由行政機關自行訂定之程序規定例如

美國聯邦環境保護局對於執行水清淨法之裁罰程序即訂定大量之程序規

定40 CFR Part 22

2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0

個別法令或行政機關自行訂定之規定但往往亦與APA所規範之正

式程序的要求相當

即使於行政機關並無任何成文法之程序規定可玆遵循時仍須

回歸正當法律程序的基本精神如行政機關由他人處獲得對當事人

不利之資訊卻未給予當事人對此表示意見之機會時即與正當法

律程序之精神不符然客觀上可知一般有理性之人並不可能因片面

接觸而影響其決定時此程序瑕疵便無法導出須撤銷行政裁決的結

(2)非正式之規則訂定

非正式之規則訂定程序本質上既為立法行為即使僅須進行

通知及評論之程序行政機關仍須考量不同之因素及多元的利益關

係尤其當行政機關訂定之規則涉及私人間「有財產價值性優惠的

競爭請求」(competing claim to a valuable privilege70)時行政機關

之決定已類似於傳統的裁決行為於通知及評論的程序中往往可

能引發外界對於受管制的企業或利益分配者利用程序外接觸不當影

響行政機關的疑慮因而導致在非正式規則訂定程序中「書面聽證」

(paper hearing71)紀錄中亦會呈現片面接觸之紀錄以使其他當

事人得以表示意見 72

70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此外在現實的考量上行政機關並不樂見

片面接觸的情形發生以避免社會上產生行政機關貪腐的印象更

32 at 195 71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56 at 591 72 國內學者認為在非正式程序中僅涉及「有價特惠」(valuable privilege)之分配時始例外適用禁止片面接觸原則所指即為此意參見湯德宗

前揭註 3頁 19湯德宗前揭註 25頁 314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9

191

可能影響日後法院裁判時的態度而且一旦訂定之規則須受到司法

審查行政機關於司法程序中進行辯護時須主張規定之訂定已考

量公眾所提出的資料及意見且公眾的意見皆已呈現於公開的紀錄

中並未參考紀錄外之資訊因此實際上行政機關內部對於訂定

規則的作業規範中皆有禁止或限制片面接觸的規定 73

至於法院判決亦要求行政機關於通知公眾後即不得與利害

關係人進行片面接觸如於著名之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

74

73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195

中聯邦通訊委員會欲訂定規則

限制有線電視業者得播出之節目通知民眾得對於規則草案提出評

論意見之期間並於一九七四年十月二十五日提供不同的業者及利

益團體進行口頭說明意見的機會其中有線電視業者反對該訂定該

規則認為草擬之規則將使付費電視業者難以播送特定受歡迎的運

動節目或劇情電影而傳統電視業者及委員會本身則贊成規則之訂

定認為付費電視可能吸取免費電台的觀眾造成受歡迎節目無法

繼續在免費電台中播放的情形法院於調查過程中發現許多利益

團體或個人曾與聯邦通訊委員會之委員或委員會中之人員進行片面

接觸就規則之內容進行實體討論因此法院主動要求委員會提出

曾進行之片面接觸的清單及詳細經過而依提出之資料顯示一九

七四年十月二十五日後委員會本應就已收集之各界意見進行討論

以決定應發布規則之內容但至一九七五年三月十日間委員會之

委員仍與利害關係人會面 18 次與有線電台之利益團體會面 9 次

與動畫及運動利益團體會面 5 次法院雖承認行政機關與公眾之

74 567 F 2d 9 (DC Cir 1977)

3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2

非正式接觸如同「麵包與奶油 75

於上述案例中可知法院之所以推翻行政機關行為效力的立論

基礎在於行政機關所為之片面接觸並未充分於紀錄中公開以使

各界知悉各方利益團體之立場並進而表示意見致使行政機關最

後作成之行為有明顯重大的瑕疵此與正式程序中實體決定是否

因片面接觸之情形而受影響判斷上並無二致

」在行政事務上是不可避免的

只要在不影響司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都是適當

的本案中法院並非僅以正當法律程序的觀點進行審查而是更

進一步說明本案委員會作成的公開紀錄未反應出利益團體代表的

意見這些意見亦未公開使各界得以進行討論而這些可能進行的

討論又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內容具有重要性因此委員會與相關利

益團體所進行之片面接觸並非僅止於不適當(inadequacy)而已

法院認定聯邦通訊委員會對於有線電視業者訂定之規則應為無效

76

二對於德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觀察

(一)德國法制中無規則訂定程序

相較與前述美國 APA 將程序分為行政裁決及規則訂定之程

序德國 VwVfG 中並未就行政機關訂定規則之行為亦即就行政

機關基於法律授權而訂定法規命令(Rechtsverordnung)之行為有

一般性之規範反之是在更高位階之基本法(Grundgesetz GG)

中對於法規命令之訂定予以規範

75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56 at 594 76 至於美國法制中的規則訂定程序與我國法規命令之訂定程序是否相

當以及受司法審查之範圍是否相同並非本文此處討論之重點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1

193

依德國基本法第 80 條第 1 項之規定聯邦政府聯邦內閣首長

或邦政府皆得依據法律之授權發布法規命令其授權之內容目

的及範圍應以法律明確規定法規命令中須明列其授權之法律依

據此外如依法律之規定得為再授權者須以法規命令為再授權

之規定至於法規命令訂定之程序本條第 2 項列有應得聯邦參議

院(Bundesrat)同意之事項第 82 條則規定法規命令應由發布之

機關簽署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應公告於聯邦公報且應明定生效

日期 77除此之外基本法即無其他程序規定 78例如無須說明訂

定法規命令之理由 79

如更進一步觀察德國法制關於訂定法規命令程序與進行聽證程

序之關係則可發現基本法第 103條第 1項保障人民之聽審權(Recht

auf Gehoumlr)但僅限於法院之審判程序並不及於行政機關所為之

行政程序

更無應經聽證程序始得發布法規命令之要求

80

77 如法律及法規命令未明文規定生效時者依基本法第 80 條第 2 項規定

於聯邦公報刊行之日終了後第 14 日生效

至於VwVfG本身雖然第 28 條第 1 項有給予當事人

78 如為聯邦政府或聯邦內閣首長訂定法規命令者相關程序即依聯邦政府

內部之議事規則或聯邦內閣共同議事規則之規定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Ehler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Rn 26 79 如有說明理由之必要者主要係因部分法規命令須得聯邦參議院之同

意為使聯邦參議院了解訂定相關法規命令之目的以及基於財政及預算

分配之考量而於法規命令訂定之內部程序中說明理由而非為使一般人

民知悉了解訂定相關規範之理由Theodora Ziamou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 69 (2000) 80 PierothSchlink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ect31 Rn 1080

3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4

陳述意見機會(Gelegenheit zu geben sich zu den fuumlr die Entscheidung

erheblichen Tatsachen zu aumluszligern)之規定然係保障受不利處分之當

事人於行政處分作成前得向行政機關就與決定具有重要性之事項

表示意見之機會亦不適用於訂定法規命令之行為與美國法制相

較德國VwVfG中並未就訂定法規命令之行為及程序有所規範 81

而是以權力分立及聯邦法律執行之角度以更高位階之基本法予以

規定在確立法規命令之民主正當性源自於法律之授權及相信行

政具有訂定法規命令專業的前提下德國法制普通缺乏民眾於相關

程序中得向行政機關表示意見之機會 82自然即未就禁止當事人與

行政機關禁止片面接觸為特定之規定 83

(二)無聽證紀錄排他性之制度

德國VwVfG中規定行政程序之進行以不要式為原則但例外

規定了二種特別之程序類型一為第 63 條至第 71 條之正式行政程

81 MAHENDRA P SINGH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49 (2001) 對於德國法欠缺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要求規範不

乏相關批評意見Ziamou supra note 79 at 93-101 82 Ziamou supra note 79 at 76-77 83 然而在此處須補充說明者德國法中司法得獨立於具體個案爭議之外

直接對於特定法規命令之形式及實質合法性進行審查依德國基本法第 93條第 1 項第 2 款規定對於聯邦法令或邦法令在形式上或實質上是否符合

基本法或邦法令是否符合其他聯邦法令發生爭議或疑義時聯邦政府

邦政府或聯邦眾議院四分之一議員得聲請聯邦憲法法院作成裁判(sect93 Abs1 Nr2 GG)亦即係由最高之司法審判機關對於法規命令之合法性進

抽象法規範審查(abstrakte Normkotrolle)因此雖然於訂定之過程中為

尊重行政權之專業而較缺乏民眾參與的過程但司法權對於行政權力行

使則進行相對高密度之監督審查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3

195

序(foumlrmliches Verwaltungsverfahren)另一則為第 72 條至第 78 條

之計畫確定程序(Planfeststellungsverfahren) 84其中VwVfG第

63 條以下之正式行政程序即為我國行政程序法第五十四條以下聽

證程序所參考之程序模式 85

正式行政程序與計畫確定程序之所以為特別之程序類型即在

於二者皆須踐行一定之程序亦即聽證程序德國 VwVfG 中聽證

程序之設計重點為以言詞辯論程序取代書面陳述意見但在交互

詰問質詢證人的部分仍與美國法制審判式聽證不同而特別不

同之處在於即使進行聽證程序德國法亦仍不採取聽證紀錄排他

性法則

而計畫確定程序則於我國行政程序法

第一六四條之規定中繼受之

以正式程序為例德國VwVfG第 68 條第 4 項規定正式程序中

言詞辯論的部分應作成紀錄而同法第 69 條第 1 項則規定行政

機關應斟酌行政程序之全部結果作成決定所謂「斟酌行政程序之

全部結果作成決定」並非指行政決定之基礎僅限於言詞辯論中所得

出之結果因此即使於言詞辯論外獲悉之資訊亦得列入考慮並

依自由心證評斷而作成結論 86

84 相關概念之說明參見 KoppRamsauer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sect63 Rn 1

行政機關如認為於言詞辯論外仍

有必要詢問當事人時亦得為之且本項規定亦不要求行政機關須

親自採證(Unmittebarkeit der Beweisaufnahme)只要有足夠證據供

85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97-98 86 StelkensBonkSachs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sect69 Rn 3-4

3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6

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進行判斷即可 87

至於計畫確定程序聽證亦為確保利害關係人及一般民眾於程

序中之聽審權因此利害關係人與及時提出異議之民眾享有於聽證

期日參與討論及說明之權利(sect73 Abs6 VwVfG)於聽證期日中

於聽證機關之協助下開發行為人利害關係人及時提出異議之

民眾提出意見之權限受影響之機關等對於計畫進行言詞面對面

之討論及說明並尋求妥協及共識此亦為計畫確定程序中聽證的

精神之後聽證機關即應就聽證之結果撰寫綜合意見連同未獲

得妥協之爭點轉交確定計畫機關(sect73 Abs9 VwVfG)聽證機關

就聽證程序之結果所為之綜合意見僅供確定計畫機關作成最後裁

決時參酌而確定計畫機關仍應依其專業綜合聽證機關之意見

其他機關之意見民眾之異議甚至鑑定人之意見對於未獲共識

之爭點進行判斷並作成最後之確定計畫裁決

88

三小結

且確定計畫機關

作成決定時其考量並不以聽證程序中所呈現之文件及事實為限

仍應基於職權調查原則對於必要之事實進行調查認定應其專業

對於公益及相關私益進行衡量至於在不要式的程序中依職權調

查原則的精神更無紀錄排他性法則適用的餘地

綜合前述關於美國 APA 成文法的規定及法院實務案例的見

解不難發現行政程序中禁止行政機關與當事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

進行片面接觸的精神重要的前提在於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要

87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69 Rn 6-7 88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74 Rn 7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5

197

求因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唯一得參考者即為聽證之紀錄為確保

聽證程序中所有資料處於所有當事人得以知悉的狀態當行政機關

與特定當事人間進行片面接觸時即須作成紀錄以使參與聽證程

序之當事人得於公開程序中透過交互詰問對於所有證據進行辯論

保障程序之「公平性」換言之並非所有片面接觸皆應予以嚴厲地

非難及指摘而是當程序之公平性在客觀上對於規則之訂定或裁決

之作成造成影響時始禁止片面接觸以下略以簡表說明本文中對

於美國 APA 中關於禁止片面接觸所作的觀察

程序特色

禁止片面接觸

之依據 法院審查

非正式

程序

行政

裁決

寬鬆之

程序要

其 他 個 別 法

令行政機關自

行 訂 定 之 規

則正當法律程

片面接觸客觀上

是否影響行政決

規則

訂定

通知及

評論程

正當法律程序

私人間有財產價

值性優惠的競爭

請求公開紀錄

是否反應所有公

眾的意見是否

給予公眾討論的

機會

正式

程序

審判式聽證

證據紀錄之排他5 USC sect557(d)

片面接觸客觀上

是否影響行政決

3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8

性 定

來源作者整理

由上表可知在美國法制下即使行政程序有違反禁止片面接

觸之規定或法理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

違法或無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

響換言之違反禁止片面接觸之程序瑕疵僅具有相對之效力

至於德國法制綜合其制度之觀察可知在遵循職權調查原則

的前提下即使進行聽證程序最後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仍不受聽

證結果之拘束不適用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因此德國VwVfG中並

無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而與美國法制之思考有間 89然而須注意

者因司法對於行政決定原則上可進行全面合法性之審查僅於行

政機關享有判斷餘地之事項其審查密度受有限制故行政機關與當

事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如有片面接觸之情事司法機關仍得就行政

機關職權調查之行使及其決定之內容是否違反經驗法則及論理法

則進行審查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如有瑕疵或

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關職權之行

使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 90

89 雖然德國 VwVfG 第 21 條規定公務員行使職務有偏頗之虞(Besorgnis der Befangenheit)時應行迴避之規定然此係為確保行政程序進行之「公

正性」而美國法制中禁止片面接觸之功能係為確保當事人間的武器平等

以保障程序之「公平性」因此不同制度發揮不同的規範功能行政程

序之法制並不因有迴避制度之設計即可發揮禁止片面接觸原則的功能

應予辨明

90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7

199

參我國司法實務案例觀察

一籌設安南加油站案

在高雄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二四八二四九二五

號判決中涉及原告(即被上訴人)依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十

六條第二項之規定 91向被告台南市政府(原處分機關即上訴人)

所屬之都市發展局申請核發籌建安南加油站之設站用地可供作加油

站使用證明(下稱土地使用證明)另有同時擬於鄰近土地設置加油

站之第三公司(訴訟中之參加人下稱A公司)由X代理亦向台南

市政府都市發展局申請核發籌建長安加油站設站用地之土地使用證

明A公司於尚未取得土地證明前即向台南市政府建設局提出許

可籌建加油站之申請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對於原告先提出之土

地使用證明申請案以資料不足為由命其補正而對於A公司後提

出之申請則先行核發土地使用證明(函 1)嗣後始核發原告申請之

土地使用證明而原告旋即向台南市政府建設局提出加許可籌建油

站之申請之後台南市政府建設局以A公司已完成許可籌建加油

站申請之補件程序即發函核准A公司籌建加油站之許可(函 2)

最後則依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八條第一項第三款之規定 92

91 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 16 條第 1 項「申請設置經營加油站者除本

規則另有規定外應檢具下列文件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請籌建

之核准helliphellip」同條第 2 項「前項申請設站用地屬都市計畫地區土地

且依有關法令規定須經核准始得供作加油站使用者並應檢附直轄市縣

(市)政府核發設站用地同意作加油站使用之證明文件」

92 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 8 條第 1 項第 3 款「申請於都市計畫地區及非

都市土地甲乙丙種建築用地遊憩用地及特定目的事業用地(加油站)

3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0

同側路段五百公尺內已核發A公司加油站籌建許可為由發函駁回

原告之申請(函 3)

原告不服分別對於前述之函 1函 2 及函 3 向中央主管機關

內政部及經濟部提起訴願請求撤銷原處分但未獲救濟即向高

雄高等行政法院提起課予義務訴訟(行政訴訟法第五條第二項)行

政法院審理本案之相關爭議點除在於法律面向上對於加油站設置

管理規則第八條第一項第三款規定中所稱「先申請」之解釋外在

事實面向上則在於承辦本案之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公務員於審

理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之土地使用證明申請時是否有濫用權力之

違法承辦公務員於受理本件分別由不同公司提出土地使用證明之

申請時曾將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洩漏予被告(原處分機關)之

顧問 Y(同時受 A 公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建設加油站並為 A 公

司代理人 X 之配偶)經法院調查以該承辦公務員違反刑法第三

一八條所定之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台灣高等法院台南

分院九十三年度上易字第十九號刑事判決)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即以

該刑事判決確定之事實為基礎以公務員與當事人有行政程序外接

觸之情事認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另外高雄高

等行政法院另以被告(原處分機關)核發參加人 A 公司之土地使用

證明有恣意優先通過之差別待遇有違平等原則進而不應核發

參加人 A 公司籌建加油站之許可此二行政處分(函 1函 2)皆

設置加油站者其申請基地應符合下列規定helliphellip三同一直轄市縣(市)

內與同一路線系統之道路同側既有或先申請之加油站入口臨街面地界

至少應有五百公尺以上之距離但直轄市縣(市)政府考量車流方向

認為有設站需要者不在此限」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9

201

違法駁回原告申請加油站籌建許可之處分(函 3)亦違法判決

撤銷相關原處分及訴願決定並判命被告應依判決意旨重行依職權

調查應否核准原告之申請本判決經最高行政法院以上訴無理由而

確定維持(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決)

二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原

告向被告台北縣政府(現新北市政府)檢舉某公司違反勞動基準法

有關工時薪資給付等規定並申請調閱卷宗被告經調查後函

復原告相關調查結果並拒絕閱覽卷宗之申請原告向被告再次表

明不服被告亦函覆說明原告對此二函覆不服提起訴願未獲救

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起訴請求撤銷訴願決定命被告應對原告

作成裁罰處分並准予原告閱覽被告與被檢舉公司於行政程序外接

觸所作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在請求閱覽行政程序外接觸所作

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部分原告主張被告所屬勞工局承辦人員

曾與被檢舉公司職員以電話聯繫接觸詢問該公司板橋辦事處之地

址電話未依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作

成書面資料然行政法院認為此項接觸係被告為調查被檢舉公司是

否有原告所申訴之違法情事所必須屬行政程序調查之必要為行

政程序內之接觸如有相關文件亦屬行政決定前準備作業之文件

得拒絕閱覽之申請故原告相關主張無理由此判決見解為最高

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判字第五二六號判決維持而確定

三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三號判決中因公

4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2

平交易委員會(即被告)接獲檢舉對於台北縣(現新北市)金銀

珠寶商業同業公會(即原告)進行調查認定其有違反公平交易法

第十四條第一項聯合行為之禁止規定而裁處罰鍰原告經訴願未

獲救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提起撤銷訴訟本件涉及原告除勸導

會員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販售飾金外另曾於民國九十四年八

月二十五日由立法委員陪同原告理事長前往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

會並請教事業以低於成本之價格銷售商品是否違反公平交易法等

問題由被告之主委接見被告並作成行政程序外接觸紀錄表此

次拜會並未作成結論或有任何會議紀錄原告嗣於同年八月二十九

日發函予全體會員將被告於座談中表示之見解附於檢送函說明

欄內警告業者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出售飾金行政法院最後

認定原處分並無裁量濫用裁量怠惰或其他裁量瑕疵判決原告之

訴無理由確定

四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

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所涉之事

實並非直接與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有關之案件而係財政部台

灣省中區國稅局之公務員(原告)因涉貪瀆罪嫌經刑事訴訟免訴

判決確定後向所屬機關(被告)申請因公涉訟輔助而被否准經

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作成駁回之復審決定而向台中高等行

政法院起訴提起課予義務之訴然原告處理稅務違章檢舉案件未

依規定調查證據更於原告住處(原告配偶經營之髮廊)回答被檢

舉人配偶所提規避課稅及裁罰之方法等問題原處分機關以其違反

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未保守業務機密且迴避詢問避免於辦公處

所外與被檢舉人之關係人有所接觸而申誡乙次據此行政法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1

203

認定被告機關以原告執行職務違背法令為由而否准其涉訟輔助之請

求原處分並無不法

五小結

綜合上述案例觀察對於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仍有

下列疑義有待釐清

(一)禁止程序外接觸人之範圍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為涉及當事人具有財產價值的競爭請求之典型案例原處分機

關承辦公務員直接接觸之對象雖非提出申請之當事人及其代表人

行政法院仍認定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因此本條

第一項規定中所稱「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指為何亦即禁

止程序外接觸所規範之「人之範圍」即有釐清說明之必要

(二)禁止程序外接觸事之範圍

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

三八三六號判決)中點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一個核心的問題

程序外接觸與職權調查之間應如何進行區分何謂法所允許為職

務上所必要之接觸行為何時又屬於法律所禁止之程序外接觸而

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

三號判決)中值得思考的是當事人拜會行政機關之情事是否

屬於應受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範之情形當事人與行政機關進

行的相關討論是否須與本案實體問題有關始屬於行政程序法第

四十七條限制之情形值得深究此外藉由本件事實可進一步

4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4

引導思考程序外接觸與遊說行為之差異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

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並非直接以

公務員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為由而認定其執行職務違法但

突顯出承辦公務員日常社交生活是否亦屬於程序外接觸的問題這

些問題皆可理解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禁止程序外接觸之

「事之範圍」而應深究說明

(三)違反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律效果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行政法院雖認定本件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

但並未以此為撤銷原處分之理由最重要之論證依據仍是以原處分

機關法律解釋之見解及行政處分有違平等原則等違法情事因此

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法律效果亦為應探究之問題

肆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檢視及檢討

一規範內容及法務部函釋見解

(一)立法意旨

行政程序法(下稱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於行政院提出之

法案草案中並無相關規定於立法委員提案版本中始有相關規定

並明言係參考美國法制最後於立法院委員會審查後採行委員提

案版本而於行政程序法中明定之 93

93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7-8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3

205

依本條立法理由之說明可知立法者主要係為「求行政程序之

公平透明避免行政機關受到不當之干擾」而制定本條規範此

外行政機關「不論是基於職務推行必要之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

觸對他方當事人之權益影響甚巨為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

之權益」行政機關於作成決定前片面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

程序外之接觸原則上應予禁止 94

因此我國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者對於本條所應發揮之功能側

重於透過程序之透明公開維持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在無偏頗的疑

慮下進行行政程序此由本條規定列於第一章第七節「資訊公開」

下亦可得知此與美國法制著重於審判式聽證程序之公平給予當

事人平等表示意見之機會以符合該國憲法所蘊含正當法律程序之

精神仍有一定的差異

(二)適用範圍

1 人之範圍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拘束而不得進行程序外接獲之

人為「公務員」依學者見解應為與行政程序之進行有關之公務員

包括依法令於行政程序中執行職務之公務員 95

94 前揭註

依此見解負有不

得為程序外接觸之義務者為行政機關內與待決事項行政程序之進

行有關且依法令執行職務之公務員依體系解釋所謂行政程序

應為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行政機關即應為本法第二條

第二項第三項所稱「代表國家地方自治團體或其他行政主體表

95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49

4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6

示意思從事公共事務具有單獨法定地位之組織」及「於委託範

圍內受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至於公務員之範圍因現行法

律上對於公務員並無統一之定義規定於公務員相關法規中有國

家賠償法第二條第一項刑法第十條第一項最廣義之公務員定義

有公務員服務法第二十四條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6亦有公務人員任

用法最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7本條規定所稱之公務員範圍為何即

有解釋之必要參酌本法基於行政機關之公正性而設置之迴避制度

(本法第三十二三十三條)與本條規定源自於正當法律程序之精

神相同因此在體系歷史及目的解釋的角度上應無二致但同

樣亦面臨本法缺乏公務員定義規範的問題基於正當法律程序之法

理為確保程序之公平與公正保障當事人之權益應採最廣義的

角度認為凡依法令從事公務之人員皆屬之 98如此可避免採公

務人員任用法最狹義定義造成許多公務員公營事業人員行政

機關內之約聘僱人員被排除之情形 99

96 公務員服務法第 24 條「本法於受有俸給之文武職公務員及其他公

營事業機關服務人員均適用之」

及採公務員服務法狹義定

97 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公務人員指各機

關組織法規中除政務人員及民選人員外定有職稱及官等職等之人

員」 98 關於應依本法迴避之公務員的範圍本文贊成學者湯德宗之見解參見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4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亦

採此見解 99 依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3233 條之規定司法人員審計人員主計人

員關務人員外交領事人員警察人員教育人員醫事人員交通事

業人員及公營事業人員等皆不適用該法規定此外須依法享有俸給者

始適用公務員服務法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5

207

義造成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因未依法受有俸給而不

適用之情形至於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及第十七條雖定有公務員之

保密及自行迴避義務其規範目的在於明定公務員應受行政懲處之

情形以維持行政內部之紀律此與本法第三十一三十二及四十

七條係規範正當法律程序內涵之立法目的有間因此在公務員範圍

的解釋上無須為相同處理

本條規定限制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程序外之接

觸依立法理由之說明不論是「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觸」皆屬

限制之列 100因此受限制者為雙向接觸不論主動接觸之發動者為

公務員或當事人一方 101然未瑧明確者為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所指為何立法者於本條中明白不採用「代表人」「代理人」「輔

佐人」「法定代理人」及「利害關係人」等行政法規範或理論上常

見具有明確內涵之概念解釋上應認為係立法者有意排除使用相關

概念使用「代表利益之人」一詞可使受規範者涵蓋的範圍更為

廣泛換言之於程序中不論以自己名義或當事人名義凡宣稱為

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 102

綜合上述分析行政機關內或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

體於受委託範圍內依法令執行職務之人就其執行之承辦案件與

當事人及凡代表其利益之人(宣稱或依相關事實認定)依本法第四

或依相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

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人為行為之人皆可認為係代

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10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01 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0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0

4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8

十七條之規定皆不得為程序外接觸如此解釋涵蓋之人之範圍

雖已廣泛但如行政機關內非承辦人員之其他公務員 103

或其他已

參與或可能參與程序而有決定權之人員(例如各委員會之外聘專家

委員)仍不屬之美國 5 USC sect557(d)之規定範圍及於行政機關

內任何成員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

成員相較之下我國規定仍較狹隘

2 事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二項所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在現今

媒介多元及資訊發達的社會中接觸的方式亦隨之多元不論以任

何方式凡進行討論提供資訊甚至關說或遊說皆屬於接觸之態

樣以遊說行為為例本質上為人民受憲法上保障之請願行為 104

我國為使遊說遵循公開透明之程序防止不當利益輸送另制定

遊說法規範遊說之行為依遊說法第二條第一項遊說之定義 105以及

同法第二條第三項被遊說者之範圍 106

103 前揭註

可知遊說法著重於進行遊說

人民與中央地方首長或政務官員就政策議案進行之接觸受規

104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4(2008) 105 遊說法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遊說指遊說者意圖影響被遊說者或

其所屬機關對於法令政策或議案之形成制定通過變更或廢止而

以口頭或書面方式直接向被遊說者或其指定之人表達意見之行為」 106 遊說法第 2 條第 3 項「本法所稱被遊說者如下一總統副總統

二各級民意代表三直轄市政府縣(市)政府及鄉(鎮市)公所

正副首長四政務人員退職撫卹條例第二條第一項所定之人員」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7

209

範者不包括一般處理公務之公務員亦不及於中央地方首長或政

務官員為執行職務主動與人民進行接觸 107因此受遊說法規範之行

為與行政程序法所規範之範圍不盡相同如於特別情形下發生競合

規範的情形時例如於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中因遊說法採強制登

記及資訊公開制度(遊說法第十三條至第十九條)相關登記資料及

資訊之公開在程序上已符合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所要求之精

神至於關說 108並無其他法律就其程序及公開有特別規定仍屬

應適用本條之行為 109

至於接觸所涉及之內容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

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條立法意旨主要乃在確保

行政機關執行職務之公正性以避免偏頗縱接觸內容係屬程序事

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行政程序外接觸之事

項不分有利或不利於當事人均有本法第四十七條之適用」因此

涉及相關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反之美國

5 USC sect557(d)明文規定限於與待決事件有關之實體內容我國限

制範圍則明顯較寬對公務員產生較多桎梏此為受學者批評之

110

107 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之行為依遊說法第 5 條第 1 款之規定為排除適用

之事項相關問題參見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5 108 關說之意義可參酌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第 2 點之規定「(五)請託

關說指其內容涉及本機關(構)或所屬機關(構)業務具體事項之決定

執行或不執行且因該事項之決定執行或不執行致有違法或不當而影響

特定權利義務之虞」 109 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6 110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4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0

3 程序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定立於本法第一

章總則篇因對於「行政程序」之種類及範圍並無特別規定故舉

凡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作成行政處分締結行政契約訂定法規

命令與行政規則確定行政計畫實施行政指導及處理陳情之程序

皆屬於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行政程序與美國 5 USC sect557(d)

僅適用於進行審判式聽證程序始於指定主持聽證之行政機關等規

定內容相較本條規範之程序類型無所不包亦涵蓋整體程序然

此亦為學者指出宜檢討之處 111

4 得進行接觸之情形

公務員於行政程序中基於職務上必要所為之行為不受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限制於行政程序開始後公務員執行職務

處理待決事項所為之必要行為如受嚴格限制將造成行政機關執行

職務困難反而妨礙行政程序之進行所謂基於職務上必要之行為

如通知當事人或其代理人補提文件陳述意見或出席聽證通知當

事人提供證據資料當事人閱覽卷宗資料等 112

111 前揭註

換言之行政機關

為確定作成行為所涉及之事實關係須進行事實及證據之調查依

職權調查原則行政機關依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不受當事人主張

之拘束(本法第三十六條)因此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

定本係表彰行政程序採取職權調查原則之精神故行政機關承辦

人公務員於職權調查範圍內所為之行為即非應予禁止之程序外接

11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1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9

211

行政程序中行政機關職權調查之目的係為使行政機關了解事

實狀態及公私益狀況成為作成後續行為時之基礎此與行政訴

訟中法院為維護雙方當事人武器平等所為之職權調查並不相同不

可不察 113因此如行政機關非基於了解事實及利益狀態之目的所

為之行為即非屬職權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行政

機關打電話至被檢舉之公司該公司之地位為申請之相對人(本法

第二十條第一款)114

此外如個別法有特別程序規定時即應依該規定之目的解釋

應為之職權調查行為行政程序法中職權調查之規定即應立於補充

地位

為行政程序之當事人且行政機關係為職權

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法院稱此為「行政程序內之接觸」並無限制之

必要見解堪稱正確

115

(三)為程序外接觸之處理

因此在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定時仍須配

合待決事項所應適用之個別法規依規範目的判斷個案中職權調查

行為之必要性

既然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所指之行政程序為本法第二

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為之「行政程

113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 114 行政程序法第 20 條第 1 款「申請之相對人」為申請人請求行政機關

對其作成行政行為之人不可誤認為行政機關本身參見陳敏行政法總

論頁 771自版七版(2011) 115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8

5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2

序外」接觸即為行政機關與個案程序當事人在行政程序法規範之

程序外所為之接觸 116對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解釋如認

為凡行政程序外之接觸既為法所不許公務員本即不得為之是以

應作成紀錄或將書面文件附卷者仍為職權調查所必要之「程序內

行為」117

依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

益之人以書面方式為程序外接觸時應將所有往來書面文件附卷

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如以其他方式為程序外接觸者依同條第三

項之規定並應作成紀錄至於本項並未規定書面紀錄應附卷此

應係立法疏漏解釋上應與同條第二項之規定相同始能達成本條

之立法目的

則此見解不僅未正確認知此制度規範之目的亦有違法

規範之體系解釋更何況如此解釋公務員須將所有依職權調查事

實及證據之行為一一紀錄並予以附卷反而將造成公務員執行職務

之重大困擾因此相關說法應非的論

118

至於附卷之書面文件或紀錄應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因本條

第二項並無「主動」公開之規定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

字第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法第四十七條「亦寓

有保護公務員之目的俾使公務員於行政程序外凡與待決事件有關

之意見交換時皆應將所有往來之書面文件附卷或作成書面紀錄

(同條第二項第三項參照)以間接保護公務員」「行政機關就

11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

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37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117 此為本文發表於研討會時曾被提出之論點 118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3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1

213

待決事件縱有裁量權限亦不得恣意仍應為合義務裁量復有相當

行政救濟程序可資救濟既將接觸資料附卷供其他當事人閱覽即

已達公開之目的如認須主動通知其他當事人不僅衍生通知範圍

及技術上之爭議亦不利待決事件相關程序之迅速進行」「如與本

法第四十五條第一項『主動公開』之用語為比較可推知同法第四

十七條第二項所稱之『公開』者並無主動通知之意」故認為無

須主動公開僅須依申請而公開即可然此見解遭到學者批評認

為如此解釋過於消極本規定為個案資訊唯一主動公開之規定與

政府資訊公開法主動公開之立法目的不同且此解釋將使實體決定

前當事人仍無法知悉有程序外接觸之情形仍會引發行政機關有

偏頗的懷疑與立法意旨不符 119由立法理由觀之本項規定既為

「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之權益」並使其他當事人因文件或紀

錄附卷而有表示意見之機會 120

至於「其他當事人」當然包括申請之相對人(本法第二十條第

一款)至於已知之利害關係人行政機關得通知其參加程序(本法

第二十三條)因可藉由知悉程序外接觸情形而判斷自身利益受影響

之範圍及程序故解釋上亦屬之

如行政機關未主動公開相關資料

實無法發揮立法之功能故相關批評意見應值得贊成

121

(四)違反之法律效果

且依前述行政機關應主動公

開附卷之書面文件及紀錄時即無限制解釋「其他當事人」範圍之

必要

119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153另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2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21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

5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4

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為程序外接觸如已依同條

第二三項之規定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

開後該程序瑕疵即「補正」122

二本文之思考與檢討

但不妨害依相關法令(如公務員

服務法)及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對公務員之行政懲處責任為認定

反之如未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行

政程序即具有無法補正之瑕疵而成為得據以撤銷實體決定之事由

(一)行政法律關係中行政機關義務之規範

現代行政程序法制除以行政行為作為討論之重心外亦逐漸

著重行政法律關係(Verwaltungsrechtsverhaumlltnis)為基於行政法規

就特定事項於二個或二個以上之法律主體所產生之法律關係 123

本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為行政程序外接觸之規定即係對於

公行政明文課予之行政法上程序義務且規範於行政程序法總則部

為行政法上之權利義務關係行政法律關之成立變更或消滅可

依法令規定行政處分行政契約或事實行為並存在於具有行政

法權利能力之主體之間行政法律關係除強調人民於行政法上所享

有之權利及應負擔之義務外同時亦包含公行政主體之權利義務內

容而公行政之義務除由法律明文規定外亦可由行政依法維護

公益之一般義務或由人民之權利或由行政法上債務或補償關係

而得出

122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10-111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123 Maurer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sect8 Rn 16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3

215

分依體系解釋及國內多數見解除特別法有較嚴謹之明文規定外

為行政機關應遵循之最低程度規範 124立法者有意參酌美國APA之

立法例制定本條規定即明文課予行政機關於正當行政程序中應負

之義務我國行政程序法採行德國VwVfG之基本架構援用職權調

查原則之精神但為補強德國法制對於正當法律程序不足之處而

引進美國法制本意甚佳行政機關於個別案件中既負有維護公益

之一般義務並透過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以維護公益及私益如行

政機關於職權調查權限外進行程序外不當接觸而影響公益及私益

之保障時應屬於違背行政機關義務之程序行為即應予規範禁止

由此觀點出發即不宜認定本法第四十七條僅為訓示規定而應更

積極地承認行政機關依法負有一定之程序義務 125

(二)歷史解釋與目的解釋之思考

1 由立法理由中探知之規範目的

本法第四十七條所欲發揮之功能參酌立法理由之說明包括

防止行政機關偏頗及保障當事人權益 126

124 蔡茂寅等前揭註

因此一方面強調行政機

2頁 19-20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

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 554-557五南出版社(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 19-20(1999)少數見解認為此說無說服力並無標準足以認定行政程序法屬

「最低程度之程序保障」參見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

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

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28(2007) 125 本文就此所持之論點與審查委員之見解容或有間特此說明 126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5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6

關之公正性另一方面又強調當事人間權益之公平性因特別強調

保障當事人權益則反應出大陸法系中基本權程序保障功能之思

維此外亦希望藉此對於盛行於行政機關實務上「關說」之情形

進行規範以使關說之行為透明化 127

行政程序法中一個條文如由立法意旨觀之可同時達到程序

之公正性公平性及公開性的功能應可推知立法者對於法制設計

本質認識有不清之處因此何者始為法制本質上應遵循的精神

實應仔細思考否則將出現規範主軸不清規範範圍不明之謬誤

對於此點實不宜一概以我國法制與美國法規範不同

如此資訊之公開性亦為本

條所欲發揮之功能

128

2 由法制之規範功能為解釋

而為不同

的解釋以自圓其說

美國透過司法機關所為之判決強調 5 USC sect557(d)之規範目

的在於保障當事人間之公平性使審判式聽證程序中對於片面接

觸情事不知情之其他當事人得以有機關獲悉相關情事並表示自

己的意見姑且不論維護程序公平性為本體或係保障當事人程序之

工具 129

127 葉俊榮前揭註

禁止片面接觸之本旨仍在於維護正當法律程序中各當事人

間武器平等的精神強調的是正當法律程序中「公平」的面向此

116頁 137 128 參見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一)之說明 129 此涉及美國法上對於正當法律程序本質之討論關於工具說及本體說之

見解參見蔡穎瑩前揭註 15頁 19-24本文於此不予深論但相關討

論亦反應出即便在美國法制中程序規範是否具有獨立性或僅係發揮輔助

實體決定之功能並非有一致見解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5

217

外美國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拘束審判式聽證程序中行政機關之行

為而不適用其他程序中作成決定者原因在於該程序中採用證據

紀錄排他性行政機關僅得依紀錄資料作成決定藉此使當事人皆

得以對於紀錄中之證據及其他資訊進行攻擊防禦始產生禁止片面

接觸之法制設計

我國對於權利保障與行政程序之關聯受德國法制及其理論之

影響強調行政程序對於實體基本權保障之重要性 130

(三)規範範圍之釐清

解釋上正

當行政程序有助於行政機關作成正確決定以避免人民之權益受到

不法之侵害因此保障當事人於程序中武器平等之公平性應有助

於發揮此行政程之基本功能我國繼受美國法制於行政程序法中

增設德國法上所無之禁止程序外接觸的規定在規範功能上即應為

摘取該法制特別之規範功能以強化我國行政程序法制因此本

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在解釋上仍應強調側重於正當法律程序中之

「公平性」保障當事人間進行攻擊防禦時之武器平等藉以保障其

實體權利否則錯誤認知本條之規範功能即易掉入行政繁瑣的

工作泥沼中亦即不論於何種程序中公務員執行職務進行調查

皆作成紀錄或將所有書面附卷以求自保而使本條成為促進行

政彈性及效率之障礙是故為使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能夠發揮

一定之規範功能在解釋上即應為一定之調整及限縮

1 適用的程序類型宜限制

130 例如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於政治庇護案中即明白指出行政程序有助保障

實體之基本權利BVerfGE 56 216 (236ff)

5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8

本法第四十七條列於行政程序法總則導致不論最後行政行為

的態樣為何皆適用之本條規定如此結果與本條立法精神大相逕

庭實有限縮之必要否則亦與效率的要求不符 131以行政指導及

陳情為例本質上為非正式行政行為未發生實質法律效果並無

須適用禁止片面接觸以維護當事人間武器平等之必要而行政規

則為行政機關內部規範欠缺直接對外拘束人民權利義務之法律

效果亦無適用之必要至於法規命令本質上為「一般性政策的

制定」本即應廣納各方意見實不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 132而重點實為各方在訂定規範的過程中有對等的討論對話機

會因此本質上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以保障當事人間公平的行

為為行政處分及行政契約此二大行政行為態樣 133

至於在作成行政處分及締結行政契約之程序中對照美國及德

國法制尚須進一步檢視我國聽證程序之設計

134

131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11(2001)

我國關於程序類

型的設計類似於德國法制而非美國法制本法雖有要式聽證程

序之設計亦規定聽證須作成紀錄(本法第六十四條第一項)然除

132 湯德宗前揭註 122頁 109 133 計畫確定裁決性質上亦為行政處分且涉及多元利益的調和如日後我

國確實執行確定計畫之程序自應適用本法第 47 條之規範 134 本法並未就締結行政契約應進行聽證之規定然如舉行聽證可使其他利

害關係人有參與程序之機會且如作成行政處分依法應舉行聽證但締結

替代該行政處分之行政契約卻無須聽證可能使行政契約成為規避聽證的

工具參見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

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

集頁 282元照出版社(2002)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7

219

法規有明文規定外聽證紀錄為行政機關作成行政處分時應斟酌之

文件(本法第一八條第一項)並非唯一具有排他性之資料遵循

職權調查原則之法理而與德國法制相近因此如欲保留本法第四

十七條之規定並貫徹前述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理精神本文建議

於修法增訂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效力的前提下建議限縮本法第

四十七條規定而僅適用於特別程序中即正式聽證程序及計畫確定

程序此處所持限縮本法第四十七條程序態樣適用範圍之見解主

要論證依據為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與當事人間公平性的關聯此為

德國法制所無行政程序法立法之際我國繼受美國法時亦未配合

建立相關觀念也因此導致現行規定過度擴張禁止程序外接觸之範

圍造成法理邏輯混亂亦可能成為行政機關及公務員之掣肘因

此本文此處之見解亦僅建議係回歸法理一致性而提出之修正意見

而已

2 人的範圍宜擴大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所規制之人一方為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

一方為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達前述立法目的使所有相關

資料皆呈現當事人面前理論上本條宜儘量包括所有可能建立接觸

之管道因此受規範之人的範圍宜擴大因此在解釋代表當事人利

益之人時不應侷限凡宣稱為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或依相

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

人為行為之人皆應屬之不限於代表人代理人或輔佐人等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涉及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分別提出之設籌加油站申請且

二者之申請具有排他的競爭性如依美國法制屬於涉及「有財產

5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0

價值性優惠的競爭請求」之事件特別應注意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承辦公務員有洩漏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予被告機關之顧問 Y

的情形而被判刑確定於參加人 A 公司之申請事件中名義上之

申請人為該顧問 Y 之配偶 X於論斷是否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

一項之規定時即涉及參加人 A 公司被告顧問 YY 之配偶 X 彼

此間的利益關係在 X 提出之申請案所進行之行政程序中實際上

之申請人仍為 A 公司原處分機關未明察 X 是否係以代理人身分提

出申請命其提出委任書處理有可議之處而承辦公務員雖係與

被告顧問 Y 接觸以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由此情形亦

可判定承辦公務員既已受理 X 作為 A 公司代理人所提出之申請

案且 Y 一方面為該申請案中代理人 X 之配偶且同時亦受 A 公

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興建加油站依相關事證可認定 X 係為 A 公

司之利益為行為與其配偶及 A 公司間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

故可認為承辦公務員係主動接觸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於 X 代理 A

公司提出申請之程序中有為程序外接觸之情形本案原審判決及最

高法院判決中僅援引刑事判決所確定之事實直接認為承辦公務

員於處理原告申請之案件中認定與X所為之接觸係屬於違反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情形不僅未就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

件進行涵攝說明未仔細辨明不同程序間之當事人及代表其利益人

的關係雖結論並無錯誤但推論仍未臻嚴謹明確

然而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是否只限於承辦公務員我國法的

解釋與美國法明文規定不同美國法明文規定機關內所有成員或其

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皆不得進行

片面接觸不限作成決定之人員如此始可歸避承辦人員透過機關

內其他人進行接觸卻不受規範的可能我國規範之範圍過於狹隘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9

221

此亦為建議宜修正之處

3 事的範圍宜限縮

如前所述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九六二

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時「縱接觸內容係屬

程序事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因此涉及相關

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此與美國法之規定不

同然誠如前述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中 135法官以「麵包與奶油」的關係來形容行政機

關與公眾間非正式之接觸互動表示公務員實不可能脫離公眾生活

而獨立存在且在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中 136法官亦以人情事理的角度看待

公務員的社交生活因此行政機關與公眾之接觸只要在不影響司

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並無全面禁止之必要只

有對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問題進行程序外接觸可能引起當事人公平

防禦的疑慮始有限制之必要前述法務部之見解不僅誤認禁止

程序外接觸之立法目的過於側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忽視當事人

間的公平性且理想性地過度限制程序外接觸之事項忽略人情事

理應不可採因此建議修改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規定明文

限定於就待決事項之實體問題為接觸時始有限制之必要 137

於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

字第五三號判決)中當事人曾由立法委員陪同前往原處分機關

135 567 F 2d 9 (DC Cir 1977) 13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137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6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2

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會討論法律解釋問題因原處分機關依本法

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作成紀錄附卷故無違法情事可言然嚴

格說來本案當事人拜會原處分機關時討論法律解釋問題並非違

法禁止之關說行為亦不屬於遊說法所定應強制登記之行為且如

未涉及個別具體案件之實體問題而限於法律解釋之請益則本質上

亦不應屬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情形本無須受限制當

然為免爭議及為求自保行政機關得製作相關紀錄但仍應與本法

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無涉

至於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

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公務員受理違反贈與稅法之稅務違章案件

於妻子經營的髮廊中遇見被檢舉人之妻子詢問被檢舉人所涉及之逃

漏稅事件公務員告知若主張被檢舉人無贈與情事應出具有關書

面資料以為證明最後並認定被檢舉人無逃漏稅情事而擬簽結該檢

舉案本案中被檢舉人既為稅務違章事件中之當事人其妻在客

觀上可認為代表其利益之人公務員應不得與其於程序外就逃漏稅

事件之實體問題為接觸公務員於自家經營的髮廊面對被檢舉人之

妻子提出相關詢問而為答覆時與前述案例不同之處在於公務員

並非僅就抽象法規範的解釋進行回答而已就承辦之被檢舉案件具

體內容之認定可能性進行回答應已涉及實體問題公務員與被檢

舉人之妻子所為之接觸已超越公務員社交生活之對話範圍已屬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外接觸實應依本法第四十七

條第二項第三項之規定作成書面紀錄並予以附卷及公開

(四)重視違反之法律效果

行政機關公務員所為之行政程序外之接觸行為姑不論可能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1

223

生公務員懲處之法律效果但就行政程序之法制而言可經由依本

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規定作成紀錄將書面文件附卷並

主動公開而將此瑕疵予以補正未損及當事人程序中武器平等之

公平性然未經補正之瑕疵即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而未踐

行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所要求之行為者依美國法制之

觀點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違法或無

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響即使

採職權調查原則之德國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

如有瑕疵或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

關之行為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二國法制對於程序瑕

疵之法律效果實有異曲同工之處 138

反觀我國對於公務員所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行政機關之處

置較強調對於公務員之行政懲處

139

138 關於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參見本文貳三之論述

而未仔細審酌其行為是否該當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件是否已依同條第二項第三項規

定為補正之行為亦未審酌未補正者此程序瑕疵對於實體決定影響

之程度而法院於爭訟案件中主要仍審酌實體決定之違法性而

未深入論證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對於實

體決定之影響及重要性我國法院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論證之深度

及密度依本文前述觀察與美國司法實務相較實仍有相當大之

差距因此行政機關及法院宜強化對於本條規定之認識及解釋

139 經查詢公務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之保障案件決定書查詢系統(httpwwwcsptcgovtwptcindexasp)以公務員違反公務員服務法第 4 條保密義

務而作成之復審或再申訴決定至民國 100 年止即計有 14 筆決定書

6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4

而對於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合法性進行審查時更須體認程序外接

觸之程序瑕疵與實體決定間之關聯性並進行深入說理論證如此

始可提升本條規定之重要性並落實禁止程序外接觸而確保當事人

程序權益之法理精神

伍結語重新檢視聽證法制之契機

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繼受美國法制並將其融合至以德國法

制為主軸的行政程序法時未深入探究美國正當法律程序之精神

APA 中程序類型之特性即於行政程序法中強行置入禁止片面接觸

之規定本文以相當篇幅介紹美國 5 USC sect557(d)禁止片面接觸之

法理及實務案例並與德國法制進行比較目的即在於突顯現行規

定法理混淆及制度設計缺乏一貫性的缺失此外台北高等行法院

九十四年度訴字第七五二號判決及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五年度判字第

一二三九號判決此一具有高度重要性及爭議性的案件中(高速公路

電子收費系統案或稱為 ETC 案)中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重

要性未受重視益發突顯我國實務界對於此制度之認識有限因此

本文嘗試以回歸法制本旨的角度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禁止程序外

接觸之規定重新檢視其立法目的並對於本條之適用範圍提出檢

討修正之意見

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德國

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備受爭

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聽證程序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3

225

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到重視在

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際如能重新

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程序之法制得以

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化」有所助益

6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6

參考文獻

書籍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

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

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5

227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期刊文獻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 8-21(1999)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3-120

(2008)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

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

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1-33(2007)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2-17(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

頁 18-33(1999)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12 TEX TECH

ADMIN L J 223-279 (2011)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6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8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專書論文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

頁 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

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

壽論文集」頁 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

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

總論篇頁 112-168三民書局(1998)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49元照出版

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

行政程序法論頁 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51-83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7

229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67-209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 25-155元照出版社

三版(200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

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6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0

摘要

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公務員與當事人為行

政程序外接觸的規定係仿自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而本

條自行政程序法施行至今逾十年以來並非行政法學界及司法實

務界重視及討論的重點然而本條規定卻為行政機關在具體程序

中重視之規範甚至可能導致行政機關承辦人員在具體情形中無

所適所或形成困擾因此本文先就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關於禁止

片面接觸之規範針對成文法規定及司法實務案例進行說明及觀

察以掌握美國相關法制之精神及本旨此外亦介紹德國法制之

精神並就我國司法實務涉及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案例進行

觀察探究我國對於本條精神之運用是否仍有待釐清之處在回

歸法制本旨之深入研究後即不難發現此程序機制之基本功能

在於確保正式的聽證程序中當事人間攻防之程序公平性並非著

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總則部

分而非強調聽證程序公正性之維持在體例安排上即與制度之

本質混淆亦容易導致實務見解不明確而產生許多疑義

面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

德國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

備受爭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

聽證程序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

到重視在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

際如能重新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9

231

程序之法制得以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

化」有所助益

7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2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 Review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n the American and German Legal Systems

Ling-Ching Fu

Abstract

sect47 APA of Taiwan stipulates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and follows the regulations in the APA of the USA

Since the APA in Taiwan came into effect in 2001 this regulation

hasnrsquot stayed in the center of the legal researches and practice in

Taiwan Howeve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public officials in

concrete case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eaning and the nature of this

regulation the similar regulations an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he

USA are first examined in this article Meanwhile the German legal

system regarding this problem is also introduce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aiwan will be also intensive observed The application

possibility of sect47 APA of Taiwan as well as the viewpoints in the

practice will be acquainted At last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protects the fairness

between the concerned parties in the formal hearing procedures but

not the neutrality of the responsible authority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1

233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nature of this legal institution has

not been correctly understood in Taiwan It leads to the result that

the APA of Taiwan should be further reformed An amendment of the

APA of Taiwan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Keywords ex parte communication due process hearing trial-type

hearing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 formal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8-21(1999)
  •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113-120(2008)
  •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1-33(2007)
  •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2-17(2001)
  •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18-33(1999)
  •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112-168三民書局(1998)
  •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4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51-83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67-20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25-155元照出版社三版(2006)
  •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 摘要
    • Abstract
Page 25: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由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 …cycu.lawbank.com.tw/Download/30/01300005.pdf接觸或禁止片面接觸為核心議題之研究論著。即使在司法實務上,也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5

187

在並非所有當事人皆受到通知的情形下行政機關與他人有接

觸時行政機關負有作成紀錄之義務行政機關內與當事人進行接

觸之人須將所有往來資料以書面方式列入紀錄中 63換言之此

時首要之務即為作成紀錄此外並通知所有當事人相關情事使

其得於行政機關作成決定前就片面接觸的相關情形表示意見以

彌補聽證公平性受影響的可能而在極少數的情形下如係由當事

人一方明知且故意就實體內容與行政機關為片面接觸時為維護公

平性及事件所涉及成文法之立法目的主持聽證之人如行政法官

得命當事人說明其請求不得被拒絕或其利益不得被忽視之原因 64

至於該行政決定是否有效仍留待司法機關之裁判 65

此外違反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時並不因行政機關將片面接

觸之情事附卷於聽證紀錄中該程序瑕疵即自動被治癒(補正)司

法機關仍應就該瑕疵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是否造成實體上的影響進

行判斷而裁判是否維持行政機關之決定例如於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

66

63 5 USC sect557(d)(1)(C)

中因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anization(PATCO)於一九

八一年帶領一空運航管員工會之成員違法罷工聯邦勞工關係局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 FLRA)即依相關法律規定撤銷

PATCO之證明PATCO對此提起司法救濟本案係聯邦勞工關係局

就特定事件所為之行政裁決法院審理本案時發現有二個片面接

觸的情形其一為運輸部秘書曾於一九八一年八月十三日致電聯邦

64 5 USC sect557(d)(1)(D) 65 Gellhorn amp Levin supra note 9 at 278 6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2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8

勞工關係局之二名官員另一則為知名勞工領袖曾與聯邦勞工關係

局一名官員於晚餐時討論PATCO案其中運輸部秘書於電話中表

示某些新聞報導與事實不符當前並無解決罷工的有效方式致電

的目的並非就是否撤銷PATCO證明進行實質討論而是希望聯邦勞

工關係局加速處理本案法院認為該運輸部秘書無疑地為 5 USC

sect557(d)所稱之利害關係人致電聯邦勞工關係局之二名官員如係

就PATCO之裁決進行實體內容的討論當然為應禁止之片面接觸

然而該秘書僅就解決爭議之可能性表示個人意見及宜迅速作成決定

之期待雖然已明確地避免討論實體內容但仍不失為嘗試影響行

政機關的決定法院認為無須認定此片面接觸是否違法因為即使

違法該秘書僅關心應迅速作成決定不會影響決定之內容至於

勞工領袖與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之接觸因二人彼此私下為朋友

法院對於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接受晚餐邀約並未予以非難畢竟法

官也會有鄰居朋友及熟識之人有工作及社會上之關係此亦為

其生活中之一部分 67

67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然而該勞工領袖因贊成PATCO的立場而亟

欲直接與該官員溝通法院即予以嚴正指責並認為任何人於正式

公開之程序外就尚未作成決定之事項企圖影響有裁決權限官員的

意見為絕對無法接受的行為二人晚餐時多數的談話內容與

PATCO案無關當勞工領袖將話鋒轉至PATCO案時該官員並未制

止然而法院認定二人間的談話並未涉及任何威脅或承諾該官

員於談話中亦未表明其決定意向因此二人間的討論並未影響最後

的決定且因行政機關之決定係不利於PATCO無人因為此不當接

觸而獲益因此法院認為雖然勞工領袖與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間

56 at 589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7

189

之接觸違法但未影響聯邦勞工關係局之決定故最後仍維持聯邦

勞工關係局之原決定

因此如法院認為有合理的可能性可認定片面接觸已影響行政

機關之決定時即得推翻行政機關之決定 68

反之如行政機關之

決定並未受到片面接觸之影響時法院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即予以

尊重

4 非正式程序與禁止片面接觸

(1)非正式之行政裁決

依美國APA之明文規定僅 5 USC sect555 適用於非正式程序

換言之5 USC sect557(d)關於禁止片面接觸的規定並不適用於非正

式程序在非正式之裁決程序中通常個案中應適用之個別成文法

即已規範應遵守之特定程序此外行政機關亦可自行訂定更嚴謹

的程序規定作為非正式裁決程序中應遵守之規則而此類之程序

規定往往已與正式裁決程序之要求相當 69

68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因此非正式的行政裁

決程序中關於禁止片面接觸之要求雖然並非源自於APA而是依

32 at 96 69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103 成文法中規定非正式裁決應遵守

之程序規定者例如水清淨法(Clean Water Act)關於以非正式裁決程序

作成之裁罰決定要求須通知當事人並給予其表示意見及提出證據之合

理機會42 USC sect1319(g)(2)(A) 由行政機關自行訂定之程序規定例如

美國聯邦環境保護局對於執行水清淨法之裁罰程序即訂定大量之程序規

定40 CFR Part 22

2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0

個別法令或行政機關自行訂定之規定但往往亦與APA所規範之正

式程序的要求相當

即使於行政機關並無任何成文法之程序規定可玆遵循時仍須

回歸正當法律程序的基本精神如行政機關由他人處獲得對當事人

不利之資訊卻未給予當事人對此表示意見之機會時即與正當法

律程序之精神不符然客觀上可知一般有理性之人並不可能因片面

接觸而影響其決定時此程序瑕疵便無法導出須撤銷行政裁決的結

(2)非正式之規則訂定

非正式之規則訂定程序本質上既為立法行為即使僅須進行

通知及評論之程序行政機關仍須考量不同之因素及多元的利益關

係尤其當行政機關訂定之規則涉及私人間「有財產價值性優惠的

競爭請求」(competing claim to a valuable privilege70)時行政機關

之決定已類似於傳統的裁決行為於通知及評論的程序中往往可

能引發外界對於受管制的企業或利益分配者利用程序外接觸不當影

響行政機關的疑慮因而導致在非正式規則訂定程序中「書面聽證」

(paper hearing71)紀錄中亦會呈現片面接觸之紀錄以使其他當

事人得以表示意見 72

70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此外在現實的考量上行政機關並不樂見

片面接觸的情形發生以避免社會上產生行政機關貪腐的印象更

32 at 195 71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56 at 591 72 國內學者認為在非正式程序中僅涉及「有價特惠」(valuable privilege)之分配時始例外適用禁止片面接觸原則所指即為此意參見湯德宗

前揭註 3頁 19湯德宗前揭註 25頁 314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9

191

可能影響日後法院裁判時的態度而且一旦訂定之規則須受到司法

審查行政機關於司法程序中進行辯護時須主張規定之訂定已考

量公眾所提出的資料及意見且公眾的意見皆已呈現於公開的紀錄

中並未參考紀錄外之資訊因此實際上行政機關內部對於訂定

規則的作業規範中皆有禁止或限制片面接觸的規定 73

至於法院判決亦要求行政機關於通知公眾後即不得與利害

關係人進行片面接觸如於著名之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

74

73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195

中聯邦通訊委員會欲訂定規則

限制有線電視業者得播出之節目通知民眾得對於規則草案提出評

論意見之期間並於一九七四年十月二十五日提供不同的業者及利

益團體進行口頭說明意見的機會其中有線電視業者反對該訂定該

規則認為草擬之規則將使付費電視業者難以播送特定受歡迎的運

動節目或劇情電影而傳統電視業者及委員會本身則贊成規則之訂

定認為付費電視可能吸取免費電台的觀眾造成受歡迎節目無法

繼續在免費電台中播放的情形法院於調查過程中發現許多利益

團體或個人曾與聯邦通訊委員會之委員或委員會中之人員進行片面

接觸就規則之內容進行實體討論因此法院主動要求委員會提出

曾進行之片面接觸的清單及詳細經過而依提出之資料顯示一九

七四年十月二十五日後委員會本應就已收集之各界意見進行討論

以決定應發布規則之內容但至一九七五年三月十日間委員會之

委員仍與利害關係人會面 18 次與有線電台之利益團體會面 9 次

與動畫及運動利益團體會面 5 次法院雖承認行政機關與公眾之

74 567 F 2d 9 (DC Cir 1977)

3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2

非正式接觸如同「麵包與奶油 75

於上述案例中可知法院之所以推翻行政機關行為效力的立論

基礎在於行政機關所為之片面接觸並未充分於紀錄中公開以使

各界知悉各方利益團體之立場並進而表示意見致使行政機關最

後作成之行為有明顯重大的瑕疵此與正式程序中實體決定是否

因片面接觸之情形而受影響判斷上並無二致

」在行政事務上是不可避免的

只要在不影響司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都是適當

的本案中法院並非僅以正當法律程序的觀點進行審查而是更

進一步說明本案委員會作成的公開紀錄未反應出利益團體代表的

意見這些意見亦未公開使各界得以進行討論而這些可能進行的

討論又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內容具有重要性因此委員會與相關利

益團體所進行之片面接觸並非僅止於不適當(inadequacy)而已

法院認定聯邦通訊委員會對於有線電視業者訂定之規則應為無效

76

二對於德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觀察

(一)德國法制中無規則訂定程序

相較與前述美國 APA 將程序分為行政裁決及規則訂定之程

序德國 VwVfG 中並未就行政機關訂定規則之行為亦即就行政

機關基於法律授權而訂定法規命令(Rechtsverordnung)之行為有

一般性之規範反之是在更高位階之基本法(Grundgesetz GG)

中對於法規命令之訂定予以規範

75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56 at 594 76 至於美國法制中的規則訂定程序與我國法規命令之訂定程序是否相

當以及受司法審查之範圍是否相同並非本文此處討論之重點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1

193

依德國基本法第 80 條第 1 項之規定聯邦政府聯邦內閣首長

或邦政府皆得依據法律之授權發布法規命令其授權之內容目

的及範圍應以法律明確規定法規命令中須明列其授權之法律依

據此外如依法律之規定得為再授權者須以法規命令為再授權

之規定至於法規命令訂定之程序本條第 2 項列有應得聯邦參議

院(Bundesrat)同意之事項第 82 條則規定法規命令應由發布之

機關簽署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應公告於聯邦公報且應明定生效

日期 77除此之外基本法即無其他程序規定 78例如無須說明訂

定法規命令之理由 79

如更進一步觀察德國法制關於訂定法規命令程序與進行聽證程

序之關係則可發現基本法第 103條第 1項保障人民之聽審權(Recht

auf Gehoumlr)但僅限於法院之審判程序並不及於行政機關所為之

行政程序

更無應經聽證程序始得發布法規命令之要求

80

77 如法律及法規命令未明文規定生效時者依基本法第 80 條第 2 項規定

於聯邦公報刊行之日終了後第 14 日生效

至於VwVfG本身雖然第 28 條第 1 項有給予當事人

78 如為聯邦政府或聯邦內閣首長訂定法規命令者相關程序即依聯邦政府

內部之議事規則或聯邦內閣共同議事規則之規定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Ehler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Rn 26 79 如有說明理由之必要者主要係因部分法規命令須得聯邦參議院之同

意為使聯邦參議院了解訂定相關法規命令之目的以及基於財政及預算

分配之考量而於法規命令訂定之內部程序中說明理由而非為使一般人

民知悉了解訂定相關規範之理由Theodora Ziamou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 69 (2000) 80 PierothSchlink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ect31 Rn 1080

3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4

陳述意見機會(Gelegenheit zu geben sich zu den fuumlr die Entscheidung

erheblichen Tatsachen zu aumluszligern)之規定然係保障受不利處分之當

事人於行政處分作成前得向行政機關就與決定具有重要性之事項

表示意見之機會亦不適用於訂定法規命令之行為與美國法制相

較德國VwVfG中並未就訂定法規命令之行為及程序有所規範 81

而是以權力分立及聯邦法律執行之角度以更高位階之基本法予以

規定在確立法規命令之民主正當性源自於法律之授權及相信行

政具有訂定法規命令專業的前提下德國法制普通缺乏民眾於相關

程序中得向行政機關表示意見之機會 82自然即未就禁止當事人與

行政機關禁止片面接觸為特定之規定 83

(二)無聽證紀錄排他性之制度

德國VwVfG中規定行政程序之進行以不要式為原則但例外

規定了二種特別之程序類型一為第 63 條至第 71 條之正式行政程

81 MAHENDRA P SINGH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49 (2001) 對於德國法欠缺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要求規範不

乏相關批評意見Ziamou supra note 79 at 93-101 82 Ziamou supra note 79 at 76-77 83 然而在此處須補充說明者德國法中司法得獨立於具體個案爭議之外

直接對於特定法規命令之形式及實質合法性進行審查依德國基本法第 93條第 1 項第 2 款規定對於聯邦法令或邦法令在形式上或實質上是否符合

基本法或邦法令是否符合其他聯邦法令發生爭議或疑義時聯邦政府

邦政府或聯邦眾議院四分之一議員得聲請聯邦憲法法院作成裁判(sect93 Abs1 Nr2 GG)亦即係由最高之司法審判機關對於法規命令之合法性進

抽象法規範審查(abstrakte Normkotrolle)因此雖然於訂定之過程中為

尊重行政權之專業而較缺乏民眾參與的過程但司法權對於行政權力行

使則進行相對高密度之監督審查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3

195

序(foumlrmliches Verwaltungsverfahren)另一則為第 72 條至第 78 條

之計畫確定程序(Planfeststellungsverfahren) 84其中VwVfG第

63 條以下之正式行政程序即為我國行政程序法第五十四條以下聽

證程序所參考之程序模式 85

正式行政程序與計畫確定程序之所以為特別之程序類型即在

於二者皆須踐行一定之程序亦即聽證程序德國 VwVfG 中聽證

程序之設計重點為以言詞辯論程序取代書面陳述意見但在交互

詰問質詢證人的部分仍與美國法制審判式聽證不同而特別不

同之處在於即使進行聽證程序德國法亦仍不採取聽證紀錄排他

性法則

而計畫確定程序則於我國行政程序法

第一六四條之規定中繼受之

以正式程序為例德國VwVfG第 68 條第 4 項規定正式程序中

言詞辯論的部分應作成紀錄而同法第 69 條第 1 項則規定行政

機關應斟酌行政程序之全部結果作成決定所謂「斟酌行政程序之

全部結果作成決定」並非指行政決定之基礎僅限於言詞辯論中所得

出之結果因此即使於言詞辯論外獲悉之資訊亦得列入考慮並

依自由心證評斷而作成結論 86

84 相關概念之說明參見 KoppRamsauer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sect63 Rn 1

行政機關如認為於言詞辯論外仍

有必要詢問當事人時亦得為之且本項規定亦不要求行政機關須

親自採證(Unmittebarkeit der Beweisaufnahme)只要有足夠證據供

85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97-98 86 StelkensBonkSachs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sect69 Rn 3-4

3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6

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進行判斷即可 87

至於計畫確定程序聽證亦為確保利害關係人及一般民眾於程

序中之聽審權因此利害關係人與及時提出異議之民眾享有於聽證

期日參與討論及說明之權利(sect73 Abs6 VwVfG)於聽證期日中

於聽證機關之協助下開發行為人利害關係人及時提出異議之

民眾提出意見之權限受影響之機關等對於計畫進行言詞面對面

之討論及說明並尋求妥協及共識此亦為計畫確定程序中聽證的

精神之後聽證機關即應就聽證之結果撰寫綜合意見連同未獲

得妥協之爭點轉交確定計畫機關(sect73 Abs9 VwVfG)聽證機關

就聽證程序之結果所為之綜合意見僅供確定計畫機關作成最後裁

決時參酌而確定計畫機關仍應依其專業綜合聽證機關之意見

其他機關之意見民眾之異議甚至鑑定人之意見對於未獲共識

之爭點進行判斷並作成最後之確定計畫裁決

88

三小結

且確定計畫機關

作成決定時其考量並不以聽證程序中所呈現之文件及事實為限

仍應基於職權調查原則對於必要之事實進行調查認定應其專業

對於公益及相關私益進行衡量至於在不要式的程序中依職權調

查原則的精神更無紀錄排他性法則適用的餘地

綜合前述關於美國 APA 成文法的規定及法院實務案例的見

解不難發現行政程序中禁止行政機關與當事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

進行片面接觸的精神重要的前提在於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要

87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69 Rn 6-7 88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74 Rn 7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5

197

求因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唯一得參考者即為聽證之紀錄為確保

聽證程序中所有資料處於所有當事人得以知悉的狀態當行政機關

與特定當事人間進行片面接觸時即須作成紀錄以使參與聽證程

序之當事人得於公開程序中透過交互詰問對於所有證據進行辯論

保障程序之「公平性」換言之並非所有片面接觸皆應予以嚴厲地

非難及指摘而是當程序之公平性在客觀上對於規則之訂定或裁決

之作成造成影響時始禁止片面接觸以下略以簡表說明本文中對

於美國 APA 中關於禁止片面接觸所作的觀察

程序特色

禁止片面接觸

之依據 法院審查

非正式

程序

行政

裁決

寬鬆之

程序要

其 他 個 別 法

令行政機關自

行 訂 定 之 規

則正當法律程

片面接觸客觀上

是否影響行政決

規則

訂定

通知及

評論程

正當法律程序

私人間有財產價

值性優惠的競爭

請求公開紀錄

是否反應所有公

眾的意見是否

給予公眾討論的

機會

正式

程序

審判式聽證

證據紀錄之排他5 USC sect557(d)

片面接觸客觀上

是否影響行政決

3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8

性 定

來源作者整理

由上表可知在美國法制下即使行政程序有違反禁止片面接

觸之規定或法理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

違法或無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

響換言之違反禁止片面接觸之程序瑕疵僅具有相對之效力

至於德國法制綜合其制度之觀察可知在遵循職權調查原則

的前提下即使進行聽證程序最後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仍不受聽

證結果之拘束不適用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因此德國VwVfG中並

無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而與美國法制之思考有間 89然而須注意

者因司法對於行政決定原則上可進行全面合法性之審查僅於行

政機關享有判斷餘地之事項其審查密度受有限制故行政機關與當

事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如有片面接觸之情事司法機關仍得就行政

機關職權調查之行使及其決定之內容是否違反經驗法則及論理法

則進行審查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如有瑕疵或

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關職權之行

使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 90

89 雖然德國 VwVfG 第 21 條規定公務員行使職務有偏頗之虞(Besorgnis der Befangenheit)時應行迴避之規定然此係為確保行政程序進行之「公

正性」而美國法制中禁止片面接觸之功能係為確保當事人間的武器平等

以保障程序之「公平性」因此不同制度發揮不同的規範功能行政程

序之法制並不因有迴避制度之設計即可發揮禁止片面接觸原則的功能

應予辨明

90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7

199

參我國司法實務案例觀察

一籌設安南加油站案

在高雄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二四八二四九二五

號判決中涉及原告(即被上訴人)依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十

六條第二項之規定 91向被告台南市政府(原處分機關即上訴人)

所屬之都市發展局申請核發籌建安南加油站之設站用地可供作加油

站使用證明(下稱土地使用證明)另有同時擬於鄰近土地設置加油

站之第三公司(訴訟中之參加人下稱A公司)由X代理亦向台南

市政府都市發展局申請核發籌建長安加油站設站用地之土地使用證

明A公司於尚未取得土地證明前即向台南市政府建設局提出許

可籌建加油站之申請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對於原告先提出之土

地使用證明申請案以資料不足為由命其補正而對於A公司後提

出之申請則先行核發土地使用證明(函 1)嗣後始核發原告申請之

土地使用證明而原告旋即向台南市政府建設局提出加許可籌建油

站之申請之後台南市政府建設局以A公司已完成許可籌建加油

站申請之補件程序即發函核准A公司籌建加油站之許可(函 2)

最後則依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八條第一項第三款之規定 92

91 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 16 條第 1 項「申請設置經營加油站者除本

規則另有規定外應檢具下列文件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請籌建

之核准helliphellip」同條第 2 項「前項申請設站用地屬都市計畫地區土地

且依有關法令規定須經核准始得供作加油站使用者並應檢附直轄市縣

(市)政府核發設站用地同意作加油站使用之證明文件」

92 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 8 條第 1 項第 3 款「申請於都市計畫地區及非

都市土地甲乙丙種建築用地遊憩用地及特定目的事業用地(加油站)

3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0

同側路段五百公尺內已核發A公司加油站籌建許可為由發函駁回

原告之申請(函 3)

原告不服分別對於前述之函 1函 2 及函 3 向中央主管機關

內政部及經濟部提起訴願請求撤銷原處分但未獲救濟即向高

雄高等行政法院提起課予義務訴訟(行政訴訟法第五條第二項)行

政法院審理本案之相關爭議點除在於法律面向上對於加油站設置

管理規則第八條第一項第三款規定中所稱「先申請」之解釋外在

事實面向上則在於承辦本案之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公務員於審

理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之土地使用證明申請時是否有濫用權力之

違法承辦公務員於受理本件分別由不同公司提出土地使用證明之

申請時曾將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洩漏予被告(原處分機關)之

顧問 Y(同時受 A 公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建設加油站並為 A 公

司代理人 X 之配偶)經法院調查以該承辦公務員違反刑法第三

一八條所定之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台灣高等法院台南

分院九十三年度上易字第十九號刑事判決)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即以

該刑事判決確定之事實為基礎以公務員與當事人有行政程序外接

觸之情事認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另外高雄高

等行政法院另以被告(原處分機關)核發參加人 A 公司之土地使用

證明有恣意優先通過之差別待遇有違平等原則進而不應核發

參加人 A 公司籌建加油站之許可此二行政處分(函 1函 2)皆

設置加油站者其申請基地應符合下列規定helliphellip三同一直轄市縣(市)

內與同一路線系統之道路同側既有或先申請之加油站入口臨街面地界

至少應有五百公尺以上之距離但直轄市縣(市)政府考量車流方向

認為有設站需要者不在此限」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9

201

違法駁回原告申請加油站籌建許可之處分(函 3)亦違法判決

撤銷相關原處分及訴願決定並判命被告應依判決意旨重行依職權

調查應否核准原告之申請本判決經最高行政法院以上訴無理由而

確定維持(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決)

二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原

告向被告台北縣政府(現新北市政府)檢舉某公司違反勞動基準法

有關工時薪資給付等規定並申請調閱卷宗被告經調查後函

復原告相關調查結果並拒絕閱覽卷宗之申請原告向被告再次表

明不服被告亦函覆說明原告對此二函覆不服提起訴願未獲救

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起訴請求撤銷訴願決定命被告應對原告

作成裁罰處分並准予原告閱覽被告與被檢舉公司於行政程序外接

觸所作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在請求閱覽行政程序外接觸所作

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部分原告主張被告所屬勞工局承辦人員

曾與被檢舉公司職員以電話聯繫接觸詢問該公司板橋辦事處之地

址電話未依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作

成書面資料然行政法院認為此項接觸係被告為調查被檢舉公司是

否有原告所申訴之違法情事所必須屬行政程序調查之必要為行

政程序內之接觸如有相關文件亦屬行政決定前準備作業之文件

得拒絕閱覽之申請故原告相關主張無理由此判決見解為最高

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判字第五二六號判決維持而確定

三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三號判決中因公

4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2

平交易委員會(即被告)接獲檢舉對於台北縣(現新北市)金銀

珠寶商業同業公會(即原告)進行調查認定其有違反公平交易法

第十四條第一項聯合行為之禁止規定而裁處罰鍰原告經訴願未

獲救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提起撤銷訴訟本件涉及原告除勸導

會員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販售飾金外另曾於民國九十四年八

月二十五日由立法委員陪同原告理事長前往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

會並請教事業以低於成本之價格銷售商品是否違反公平交易法等

問題由被告之主委接見被告並作成行政程序外接觸紀錄表此

次拜會並未作成結論或有任何會議紀錄原告嗣於同年八月二十九

日發函予全體會員將被告於座談中表示之見解附於檢送函說明

欄內警告業者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出售飾金行政法院最後

認定原處分並無裁量濫用裁量怠惰或其他裁量瑕疵判決原告之

訴無理由確定

四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

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所涉之事

實並非直接與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有關之案件而係財政部台

灣省中區國稅局之公務員(原告)因涉貪瀆罪嫌經刑事訴訟免訴

判決確定後向所屬機關(被告)申請因公涉訟輔助而被否准經

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作成駁回之復審決定而向台中高等行

政法院起訴提起課予義務之訴然原告處理稅務違章檢舉案件未

依規定調查證據更於原告住處(原告配偶經營之髮廊)回答被檢

舉人配偶所提規避課稅及裁罰之方法等問題原處分機關以其違反

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未保守業務機密且迴避詢問避免於辦公處

所外與被檢舉人之關係人有所接觸而申誡乙次據此行政法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1

203

認定被告機關以原告執行職務違背法令為由而否准其涉訟輔助之請

求原處分並無不法

五小結

綜合上述案例觀察對於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仍有

下列疑義有待釐清

(一)禁止程序外接觸人之範圍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為涉及當事人具有財產價值的競爭請求之典型案例原處分機

關承辦公務員直接接觸之對象雖非提出申請之當事人及其代表人

行政法院仍認定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因此本條

第一項規定中所稱「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指為何亦即禁

止程序外接觸所規範之「人之範圍」即有釐清說明之必要

(二)禁止程序外接觸事之範圍

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

三八三六號判決)中點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一個核心的問題

程序外接觸與職權調查之間應如何進行區分何謂法所允許為職

務上所必要之接觸行為何時又屬於法律所禁止之程序外接觸而

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

三號判決)中值得思考的是當事人拜會行政機關之情事是否

屬於應受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範之情形當事人與行政機關進

行的相關討論是否須與本案實體問題有關始屬於行政程序法第

四十七條限制之情形值得深究此外藉由本件事實可進一步

4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4

引導思考程序外接觸與遊說行為之差異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

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並非直接以

公務員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為由而認定其執行職務違法但

突顯出承辦公務員日常社交生活是否亦屬於程序外接觸的問題這

些問題皆可理解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禁止程序外接觸之

「事之範圍」而應深究說明

(三)違反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律效果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行政法院雖認定本件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

但並未以此為撤銷原處分之理由最重要之論證依據仍是以原處分

機關法律解釋之見解及行政處分有違平等原則等違法情事因此

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法律效果亦為應探究之問題

肆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檢視及檢討

一規範內容及法務部函釋見解

(一)立法意旨

行政程序法(下稱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於行政院提出之

法案草案中並無相關規定於立法委員提案版本中始有相關規定

並明言係參考美國法制最後於立法院委員會審查後採行委員提

案版本而於行政程序法中明定之 93

93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7-8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3

205

依本條立法理由之說明可知立法者主要係為「求行政程序之

公平透明避免行政機關受到不當之干擾」而制定本條規範此

外行政機關「不論是基於職務推行必要之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

觸對他方當事人之權益影響甚巨為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

之權益」行政機關於作成決定前片面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

程序外之接觸原則上應予禁止 94

因此我國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者對於本條所應發揮之功能側

重於透過程序之透明公開維持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在無偏頗的疑

慮下進行行政程序此由本條規定列於第一章第七節「資訊公開」

下亦可得知此與美國法制著重於審判式聽證程序之公平給予當

事人平等表示意見之機會以符合該國憲法所蘊含正當法律程序之

精神仍有一定的差異

(二)適用範圍

1 人之範圍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拘束而不得進行程序外接獲之

人為「公務員」依學者見解應為與行政程序之進行有關之公務員

包括依法令於行政程序中執行職務之公務員 95

94 前揭註

依此見解負有不

得為程序外接觸之義務者為行政機關內與待決事項行政程序之進

行有關且依法令執行職務之公務員依體系解釋所謂行政程序

應為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行政機關即應為本法第二條

第二項第三項所稱「代表國家地方自治團體或其他行政主體表

95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49

4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6

示意思從事公共事務具有單獨法定地位之組織」及「於委託範

圍內受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至於公務員之範圍因現行法

律上對於公務員並無統一之定義規定於公務員相關法規中有國

家賠償法第二條第一項刑法第十條第一項最廣義之公務員定義

有公務員服務法第二十四條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6亦有公務人員任

用法最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7本條規定所稱之公務員範圍為何即

有解釋之必要參酌本法基於行政機關之公正性而設置之迴避制度

(本法第三十二三十三條)與本條規定源自於正當法律程序之精

神相同因此在體系歷史及目的解釋的角度上應無二致但同

樣亦面臨本法缺乏公務員定義規範的問題基於正當法律程序之法

理為確保程序之公平與公正保障當事人之權益應採最廣義的

角度認為凡依法令從事公務之人員皆屬之 98如此可避免採公

務人員任用法最狹義定義造成許多公務員公營事業人員行政

機關內之約聘僱人員被排除之情形 99

96 公務員服務法第 24 條「本法於受有俸給之文武職公務員及其他公

營事業機關服務人員均適用之」

及採公務員服務法狹義定

97 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公務人員指各機

關組織法規中除政務人員及民選人員外定有職稱及官等職等之人

員」 98 關於應依本法迴避之公務員的範圍本文贊成學者湯德宗之見解參見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4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亦

採此見解 99 依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3233 條之規定司法人員審計人員主計人

員關務人員外交領事人員警察人員教育人員醫事人員交通事

業人員及公營事業人員等皆不適用該法規定此外須依法享有俸給者

始適用公務員服務法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5

207

義造成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因未依法受有俸給而不

適用之情形至於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及第十七條雖定有公務員之

保密及自行迴避義務其規範目的在於明定公務員應受行政懲處之

情形以維持行政內部之紀律此與本法第三十一三十二及四十

七條係規範正當法律程序內涵之立法目的有間因此在公務員範圍

的解釋上無須為相同處理

本條規定限制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程序外之接

觸依立法理由之說明不論是「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觸」皆屬

限制之列 100因此受限制者為雙向接觸不論主動接觸之發動者為

公務員或當事人一方 101然未瑧明確者為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所指為何立法者於本條中明白不採用「代表人」「代理人」「輔

佐人」「法定代理人」及「利害關係人」等行政法規範或理論上常

見具有明確內涵之概念解釋上應認為係立法者有意排除使用相關

概念使用「代表利益之人」一詞可使受規範者涵蓋的範圍更為

廣泛換言之於程序中不論以自己名義或當事人名義凡宣稱為

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 102

綜合上述分析行政機關內或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

體於受委託範圍內依法令執行職務之人就其執行之承辦案件與

當事人及凡代表其利益之人(宣稱或依相關事實認定)依本法第四

或依相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

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人為行為之人皆可認為係代

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10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01 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0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0

4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8

十七條之規定皆不得為程序外接觸如此解釋涵蓋之人之範圍

雖已廣泛但如行政機關內非承辦人員之其他公務員 103

或其他已

參與或可能參與程序而有決定權之人員(例如各委員會之外聘專家

委員)仍不屬之美國 5 USC sect557(d)之規定範圍及於行政機關

內任何成員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

成員相較之下我國規定仍較狹隘

2 事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二項所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在現今

媒介多元及資訊發達的社會中接觸的方式亦隨之多元不論以任

何方式凡進行討論提供資訊甚至關說或遊說皆屬於接觸之態

樣以遊說行為為例本質上為人民受憲法上保障之請願行為 104

我國為使遊說遵循公開透明之程序防止不當利益輸送另制定

遊說法規範遊說之行為依遊說法第二條第一項遊說之定義 105以及

同法第二條第三項被遊說者之範圍 106

103 前揭註

可知遊說法著重於進行遊說

人民與中央地方首長或政務官員就政策議案進行之接觸受規

104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4(2008) 105 遊說法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遊說指遊說者意圖影響被遊說者或

其所屬機關對於法令政策或議案之形成制定通過變更或廢止而

以口頭或書面方式直接向被遊說者或其指定之人表達意見之行為」 106 遊說法第 2 條第 3 項「本法所稱被遊說者如下一總統副總統

二各級民意代表三直轄市政府縣(市)政府及鄉(鎮市)公所

正副首長四政務人員退職撫卹條例第二條第一項所定之人員」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7

209

範者不包括一般處理公務之公務員亦不及於中央地方首長或政

務官員為執行職務主動與人民進行接觸 107因此受遊說法規範之行

為與行政程序法所規範之範圍不盡相同如於特別情形下發生競合

規範的情形時例如於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中因遊說法採強制登

記及資訊公開制度(遊說法第十三條至第十九條)相關登記資料及

資訊之公開在程序上已符合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所要求之精

神至於關說 108並無其他法律就其程序及公開有特別規定仍屬

應適用本條之行為 109

至於接觸所涉及之內容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

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條立法意旨主要乃在確保

行政機關執行職務之公正性以避免偏頗縱接觸內容係屬程序事

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行政程序外接觸之事

項不分有利或不利於當事人均有本法第四十七條之適用」因此

涉及相關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反之美國

5 USC sect557(d)明文規定限於與待決事件有關之實體內容我國限

制範圍則明顯較寬對公務員產生較多桎梏此為受學者批評之

110

107 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之行為依遊說法第 5 條第 1 款之規定為排除適用

之事項相關問題參見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5 108 關說之意義可參酌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第 2 點之規定「(五)請託

關說指其內容涉及本機關(構)或所屬機關(構)業務具體事項之決定

執行或不執行且因該事項之決定執行或不執行致有違法或不當而影響

特定權利義務之虞」 109 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6 110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4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0

3 程序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定立於本法第一

章總則篇因對於「行政程序」之種類及範圍並無特別規定故舉

凡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作成行政處分締結行政契約訂定法規

命令與行政規則確定行政計畫實施行政指導及處理陳情之程序

皆屬於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行政程序與美國 5 USC sect557(d)

僅適用於進行審判式聽證程序始於指定主持聽證之行政機關等規

定內容相較本條規範之程序類型無所不包亦涵蓋整體程序然

此亦為學者指出宜檢討之處 111

4 得進行接觸之情形

公務員於行政程序中基於職務上必要所為之行為不受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限制於行政程序開始後公務員執行職務

處理待決事項所為之必要行為如受嚴格限制將造成行政機關執行

職務困難反而妨礙行政程序之進行所謂基於職務上必要之行為

如通知當事人或其代理人補提文件陳述意見或出席聽證通知當

事人提供證據資料當事人閱覽卷宗資料等 112

111 前揭註

換言之行政機關

為確定作成行為所涉及之事實關係須進行事實及證據之調查依

職權調查原則行政機關依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不受當事人主張

之拘束(本法第三十六條)因此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

定本係表彰行政程序採取職權調查原則之精神故行政機關承辦

人公務員於職權調查範圍內所為之行為即非應予禁止之程序外接

11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1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9

211

行政程序中行政機關職權調查之目的係為使行政機關了解事

實狀態及公私益狀況成為作成後續行為時之基礎此與行政訴

訟中法院為維護雙方當事人武器平等所為之職權調查並不相同不

可不察 113因此如行政機關非基於了解事實及利益狀態之目的所

為之行為即非屬職權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行政

機關打電話至被檢舉之公司該公司之地位為申請之相對人(本法

第二十條第一款)114

此外如個別法有特別程序規定時即應依該規定之目的解釋

應為之職權調查行為行政程序法中職權調查之規定即應立於補充

地位

為行政程序之當事人且行政機關係為職權

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法院稱此為「行政程序內之接觸」並無限制之

必要見解堪稱正確

115

(三)為程序外接觸之處理

因此在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定時仍須配

合待決事項所應適用之個別法規依規範目的判斷個案中職權調查

行為之必要性

既然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所指之行政程序為本法第二

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為之「行政程

113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 114 行政程序法第 20 條第 1 款「申請之相對人」為申請人請求行政機關

對其作成行政行為之人不可誤認為行政機關本身參見陳敏行政法總

論頁 771自版七版(2011) 115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8

5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2

序外」接觸即為行政機關與個案程序當事人在行政程序法規範之

程序外所為之接觸 116對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解釋如認

為凡行政程序外之接觸既為法所不許公務員本即不得為之是以

應作成紀錄或將書面文件附卷者仍為職權調查所必要之「程序內

行為」117

依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

益之人以書面方式為程序外接觸時應將所有往來書面文件附卷

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如以其他方式為程序外接觸者依同條第三

項之規定並應作成紀錄至於本項並未規定書面紀錄應附卷此

應係立法疏漏解釋上應與同條第二項之規定相同始能達成本條

之立法目的

則此見解不僅未正確認知此制度規範之目的亦有違法

規範之體系解釋更何況如此解釋公務員須將所有依職權調查事

實及證據之行為一一紀錄並予以附卷反而將造成公務員執行職務

之重大困擾因此相關說法應非的論

118

至於附卷之書面文件或紀錄應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因本條

第二項並無「主動」公開之規定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

字第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法第四十七條「亦寓

有保護公務員之目的俾使公務員於行政程序外凡與待決事件有關

之意見交換時皆應將所有往來之書面文件附卷或作成書面紀錄

(同條第二項第三項參照)以間接保護公務員」「行政機關就

11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

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37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117 此為本文發表於研討會時曾被提出之論點 118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3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1

213

待決事件縱有裁量權限亦不得恣意仍應為合義務裁量復有相當

行政救濟程序可資救濟既將接觸資料附卷供其他當事人閱覽即

已達公開之目的如認須主動通知其他當事人不僅衍生通知範圍

及技術上之爭議亦不利待決事件相關程序之迅速進行」「如與本

法第四十五條第一項『主動公開』之用語為比較可推知同法第四

十七條第二項所稱之『公開』者並無主動通知之意」故認為無

須主動公開僅須依申請而公開即可然此見解遭到學者批評認

為如此解釋過於消極本規定為個案資訊唯一主動公開之規定與

政府資訊公開法主動公開之立法目的不同且此解釋將使實體決定

前當事人仍無法知悉有程序外接觸之情形仍會引發行政機關有

偏頗的懷疑與立法意旨不符 119由立法理由觀之本項規定既為

「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之權益」並使其他當事人因文件或紀

錄附卷而有表示意見之機會 120

至於「其他當事人」當然包括申請之相對人(本法第二十條第

一款)至於已知之利害關係人行政機關得通知其參加程序(本法

第二十三條)因可藉由知悉程序外接觸情形而判斷自身利益受影響

之範圍及程序故解釋上亦屬之

如行政機關未主動公開相關資料

實無法發揮立法之功能故相關批評意見應值得贊成

121

(四)違反之法律效果

且依前述行政機關應主動公

開附卷之書面文件及紀錄時即無限制解釋「其他當事人」範圍之

必要

119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153另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2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21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

5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4

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為程序外接觸如已依同條

第二三項之規定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

開後該程序瑕疵即「補正」122

二本文之思考與檢討

但不妨害依相關法令(如公務員

服務法)及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對公務員之行政懲處責任為認定

反之如未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行

政程序即具有無法補正之瑕疵而成為得據以撤銷實體決定之事由

(一)行政法律關係中行政機關義務之規範

現代行政程序法制除以行政行為作為討論之重心外亦逐漸

著重行政法律關係(Verwaltungsrechtsverhaumlltnis)為基於行政法規

就特定事項於二個或二個以上之法律主體所產生之法律關係 123

本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為行政程序外接觸之規定即係對於

公行政明文課予之行政法上程序義務且規範於行政程序法總則部

為行政法上之權利義務關係行政法律關之成立變更或消滅可

依法令規定行政處分行政契約或事實行為並存在於具有行政

法權利能力之主體之間行政法律關係除強調人民於行政法上所享

有之權利及應負擔之義務外同時亦包含公行政主體之權利義務內

容而公行政之義務除由法律明文規定外亦可由行政依法維護

公益之一般義務或由人民之權利或由行政法上債務或補償關係

而得出

122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10-111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123 Maurer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sect8 Rn 16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3

215

分依體系解釋及國內多數見解除特別法有較嚴謹之明文規定外

為行政機關應遵循之最低程度規範 124立法者有意參酌美國APA之

立法例制定本條規定即明文課予行政機關於正當行政程序中應負

之義務我國行政程序法採行德國VwVfG之基本架構援用職權調

查原則之精神但為補強德國法制對於正當法律程序不足之處而

引進美國法制本意甚佳行政機關於個別案件中既負有維護公益

之一般義務並透過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以維護公益及私益如行

政機關於職權調查權限外進行程序外不當接觸而影響公益及私益

之保障時應屬於違背行政機關義務之程序行為即應予規範禁止

由此觀點出發即不宜認定本法第四十七條僅為訓示規定而應更

積極地承認行政機關依法負有一定之程序義務 125

(二)歷史解釋與目的解釋之思考

1 由立法理由中探知之規範目的

本法第四十七條所欲發揮之功能參酌立法理由之說明包括

防止行政機關偏頗及保障當事人權益 126

124 蔡茂寅等前揭註

因此一方面強調行政機

2頁 19-20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

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 554-557五南出版社(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 19-20(1999)少數見解認為此說無說服力並無標準足以認定行政程序法屬

「最低程度之程序保障」參見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

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

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28(2007) 125 本文就此所持之論點與審查委員之見解容或有間特此說明 126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5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6

關之公正性另一方面又強調當事人間權益之公平性因特別強調

保障當事人權益則反應出大陸法系中基本權程序保障功能之思

維此外亦希望藉此對於盛行於行政機關實務上「關說」之情形

進行規範以使關說之行為透明化 127

行政程序法中一個條文如由立法意旨觀之可同時達到程序

之公正性公平性及公開性的功能應可推知立法者對於法制設計

本質認識有不清之處因此何者始為法制本質上應遵循的精神

實應仔細思考否則將出現規範主軸不清規範範圍不明之謬誤

對於此點實不宜一概以我國法制與美國法規範不同

如此資訊之公開性亦為本

條所欲發揮之功能

128

2 由法制之規範功能為解釋

而為不同

的解釋以自圓其說

美國透過司法機關所為之判決強調 5 USC sect557(d)之規範目

的在於保障當事人間之公平性使審判式聽證程序中對於片面接

觸情事不知情之其他當事人得以有機關獲悉相關情事並表示自

己的意見姑且不論維護程序公平性為本體或係保障當事人程序之

工具 129

127 葉俊榮前揭註

禁止片面接觸之本旨仍在於維護正當法律程序中各當事人

間武器平等的精神強調的是正當法律程序中「公平」的面向此

116頁 137 128 參見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一)之說明 129 此涉及美國法上對於正當法律程序本質之討論關於工具說及本體說之

見解參見蔡穎瑩前揭註 15頁 19-24本文於此不予深論但相關討

論亦反應出即便在美國法制中程序規範是否具有獨立性或僅係發揮輔助

實體決定之功能並非有一致見解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5

217

外美國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拘束審判式聽證程序中行政機關之行

為而不適用其他程序中作成決定者原因在於該程序中採用證據

紀錄排他性行政機關僅得依紀錄資料作成決定藉此使當事人皆

得以對於紀錄中之證據及其他資訊進行攻擊防禦始產生禁止片面

接觸之法制設計

我國對於權利保障與行政程序之關聯受德國法制及其理論之

影響強調行政程序對於實體基本權保障之重要性 130

(三)規範範圍之釐清

解釋上正

當行政程序有助於行政機關作成正確決定以避免人民之權益受到

不法之侵害因此保障當事人於程序中武器平等之公平性應有助

於發揮此行政程之基本功能我國繼受美國法制於行政程序法中

增設德國法上所無之禁止程序外接觸的規定在規範功能上即應為

摘取該法制特別之規範功能以強化我國行政程序法制因此本

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在解釋上仍應強調側重於正當法律程序中之

「公平性」保障當事人間進行攻擊防禦時之武器平等藉以保障其

實體權利否則錯誤認知本條之規範功能即易掉入行政繁瑣的

工作泥沼中亦即不論於何種程序中公務員執行職務進行調查

皆作成紀錄或將所有書面附卷以求自保而使本條成為促進行

政彈性及效率之障礙是故為使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能夠發揮

一定之規範功能在解釋上即應為一定之調整及限縮

1 適用的程序類型宜限制

130 例如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於政治庇護案中即明白指出行政程序有助保障

實體之基本權利BVerfGE 56 216 (236ff)

5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8

本法第四十七條列於行政程序法總則導致不論最後行政行為

的態樣為何皆適用之本條規定如此結果與本條立法精神大相逕

庭實有限縮之必要否則亦與效率的要求不符 131以行政指導及

陳情為例本質上為非正式行政行為未發生實質法律效果並無

須適用禁止片面接觸以維護當事人間武器平等之必要而行政規

則為行政機關內部規範欠缺直接對外拘束人民權利義務之法律

效果亦無適用之必要至於法規命令本質上為「一般性政策的

制定」本即應廣納各方意見實不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 132而重點實為各方在訂定規範的過程中有對等的討論對話機

會因此本質上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以保障當事人間公平的行

為為行政處分及行政契約此二大行政行為態樣 133

至於在作成行政處分及締結行政契約之程序中對照美國及德

國法制尚須進一步檢視我國聽證程序之設計

134

131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11(2001)

我國關於程序類

型的設計類似於德國法制而非美國法制本法雖有要式聽證程

序之設計亦規定聽證須作成紀錄(本法第六十四條第一項)然除

132 湯德宗前揭註 122頁 109 133 計畫確定裁決性質上亦為行政處分且涉及多元利益的調和如日後我

國確實執行確定計畫之程序自應適用本法第 47 條之規範 134 本法並未就締結行政契約應進行聽證之規定然如舉行聽證可使其他利

害關係人有參與程序之機會且如作成行政處分依法應舉行聽證但締結

替代該行政處分之行政契約卻無須聽證可能使行政契約成為規避聽證的

工具參見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

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

集頁 282元照出版社(2002)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7

219

法規有明文規定外聽證紀錄為行政機關作成行政處分時應斟酌之

文件(本法第一八條第一項)並非唯一具有排他性之資料遵循

職權調查原則之法理而與德國法制相近因此如欲保留本法第四

十七條之規定並貫徹前述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理精神本文建議

於修法增訂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效力的前提下建議限縮本法第

四十七條規定而僅適用於特別程序中即正式聽證程序及計畫確定

程序此處所持限縮本法第四十七條程序態樣適用範圍之見解主

要論證依據為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與當事人間公平性的關聯此為

德國法制所無行政程序法立法之際我國繼受美國法時亦未配合

建立相關觀念也因此導致現行規定過度擴張禁止程序外接觸之範

圍造成法理邏輯混亂亦可能成為行政機關及公務員之掣肘因

此本文此處之見解亦僅建議係回歸法理一致性而提出之修正意見

而已

2 人的範圍宜擴大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所規制之人一方為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

一方為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達前述立法目的使所有相關

資料皆呈現當事人面前理論上本條宜儘量包括所有可能建立接觸

之管道因此受規範之人的範圍宜擴大因此在解釋代表當事人利

益之人時不應侷限凡宣稱為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或依相

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

人為行為之人皆應屬之不限於代表人代理人或輔佐人等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涉及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分別提出之設籌加油站申請且

二者之申請具有排他的競爭性如依美國法制屬於涉及「有財產

5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0

價值性優惠的競爭請求」之事件特別應注意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承辦公務員有洩漏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予被告機關之顧問 Y

的情形而被判刑確定於參加人 A 公司之申請事件中名義上之

申請人為該顧問 Y 之配偶 X於論斷是否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

一項之規定時即涉及參加人 A 公司被告顧問 YY 之配偶 X 彼

此間的利益關係在 X 提出之申請案所進行之行政程序中實際上

之申請人仍為 A 公司原處分機關未明察 X 是否係以代理人身分提

出申請命其提出委任書處理有可議之處而承辦公務員雖係與

被告顧問 Y 接觸以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由此情形亦

可判定承辦公務員既已受理 X 作為 A 公司代理人所提出之申請

案且 Y 一方面為該申請案中代理人 X 之配偶且同時亦受 A 公

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興建加油站依相關事證可認定 X 係為 A 公

司之利益為行為與其配偶及 A 公司間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

故可認為承辦公務員係主動接觸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於 X 代理 A

公司提出申請之程序中有為程序外接觸之情形本案原審判決及最

高法院判決中僅援引刑事判決所確定之事實直接認為承辦公務

員於處理原告申請之案件中認定與X所為之接觸係屬於違反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情形不僅未就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

件進行涵攝說明未仔細辨明不同程序間之當事人及代表其利益人

的關係雖結論並無錯誤但推論仍未臻嚴謹明確

然而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是否只限於承辦公務員我國法的

解釋與美國法明文規定不同美國法明文規定機關內所有成員或其

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皆不得進行

片面接觸不限作成決定之人員如此始可歸避承辦人員透過機關

內其他人進行接觸卻不受規範的可能我國規範之範圍過於狹隘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9

221

此亦為建議宜修正之處

3 事的範圍宜限縮

如前所述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九六二

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時「縱接觸內容係屬

程序事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因此涉及相關

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此與美國法之規定不

同然誠如前述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中 135法官以「麵包與奶油」的關係來形容行政機

關與公眾間非正式之接觸互動表示公務員實不可能脫離公眾生活

而獨立存在且在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中 136法官亦以人情事理的角度看待

公務員的社交生活因此行政機關與公眾之接觸只要在不影響司

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並無全面禁止之必要只

有對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問題進行程序外接觸可能引起當事人公平

防禦的疑慮始有限制之必要前述法務部之見解不僅誤認禁止

程序外接觸之立法目的過於側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忽視當事人

間的公平性且理想性地過度限制程序外接觸之事項忽略人情事

理應不可採因此建議修改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規定明文

限定於就待決事項之實體問題為接觸時始有限制之必要 137

於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

字第五三號判決)中當事人曾由立法委員陪同前往原處分機關

135 567 F 2d 9 (DC Cir 1977) 13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137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6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2

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會討論法律解釋問題因原處分機關依本法

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作成紀錄附卷故無違法情事可言然嚴

格說來本案當事人拜會原處分機關時討論法律解釋問題並非違

法禁止之關說行為亦不屬於遊說法所定應強制登記之行為且如

未涉及個別具體案件之實體問題而限於法律解釋之請益則本質上

亦不應屬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情形本無須受限制當

然為免爭議及為求自保行政機關得製作相關紀錄但仍應與本法

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無涉

至於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

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公務員受理違反贈與稅法之稅務違章案件

於妻子經營的髮廊中遇見被檢舉人之妻子詢問被檢舉人所涉及之逃

漏稅事件公務員告知若主張被檢舉人無贈與情事應出具有關書

面資料以為證明最後並認定被檢舉人無逃漏稅情事而擬簽結該檢

舉案本案中被檢舉人既為稅務違章事件中之當事人其妻在客

觀上可認為代表其利益之人公務員應不得與其於程序外就逃漏稅

事件之實體問題為接觸公務員於自家經營的髮廊面對被檢舉人之

妻子提出相關詢問而為答覆時與前述案例不同之處在於公務員

並非僅就抽象法規範的解釋進行回答而已就承辦之被檢舉案件具

體內容之認定可能性進行回答應已涉及實體問題公務員與被檢

舉人之妻子所為之接觸已超越公務員社交生活之對話範圍已屬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外接觸實應依本法第四十七

條第二項第三項之規定作成書面紀錄並予以附卷及公開

(四)重視違反之法律效果

行政機關公務員所為之行政程序外之接觸行為姑不論可能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1

223

生公務員懲處之法律效果但就行政程序之法制而言可經由依本

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規定作成紀錄將書面文件附卷並

主動公開而將此瑕疵予以補正未損及當事人程序中武器平等之

公平性然未經補正之瑕疵即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而未踐

行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所要求之行為者依美國法制之

觀點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違法或無

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響即使

採職權調查原則之德國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

如有瑕疵或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

關之行為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二國法制對於程序瑕

疵之法律效果實有異曲同工之處 138

反觀我國對於公務員所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行政機關之處

置較強調對於公務員之行政懲處

139

138 關於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參見本文貳三之論述

而未仔細審酌其行為是否該當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件是否已依同條第二項第三項規

定為補正之行為亦未審酌未補正者此程序瑕疵對於實體決定影響

之程度而法院於爭訟案件中主要仍審酌實體決定之違法性而

未深入論證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對於實

體決定之影響及重要性我國法院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論證之深度

及密度依本文前述觀察與美國司法實務相較實仍有相當大之

差距因此行政機關及法院宜強化對於本條規定之認識及解釋

139 經查詢公務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之保障案件決定書查詢系統(httpwwwcsptcgovtwptcindexasp)以公務員違反公務員服務法第 4 條保密義

務而作成之復審或再申訴決定至民國 100 年止即計有 14 筆決定書

6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4

而對於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合法性進行審查時更須體認程序外接

觸之程序瑕疵與實體決定間之關聯性並進行深入說理論證如此

始可提升本條規定之重要性並落實禁止程序外接觸而確保當事人

程序權益之法理精神

伍結語重新檢視聽證法制之契機

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繼受美國法制並將其融合至以德國法

制為主軸的行政程序法時未深入探究美國正當法律程序之精神

APA 中程序類型之特性即於行政程序法中強行置入禁止片面接觸

之規定本文以相當篇幅介紹美國 5 USC sect557(d)禁止片面接觸之

法理及實務案例並與德國法制進行比較目的即在於突顯現行規

定法理混淆及制度設計缺乏一貫性的缺失此外台北高等行法院

九十四年度訴字第七五二號判決及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五年度判字第

一二三九號判決此一具有高度重要性及爭議性的案件中(高速公路

電子收費系統案或稱為 ETC 案)中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重

要性未受重視益發突顯我國實務界對於此制度之認識有限因此

本文嘗試以回歸法制本旨的角度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禁止程序外

接觸之規定重新檢視其立法目的並對於本條之適用範圍提出檢

討修正之意見

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德國

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備受爭

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聽證程序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3

225

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到重視在

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際如能重新

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程序之法制得以

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化」有所助益

6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6

參考文獻

書籍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

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

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5

227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期刊文獻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 8-21(1999)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3-120

(2008)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

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

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1-33(2007)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2-17(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

頁 18-33(1999)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12 TEX TECH

ADMIN L J 223-279 (2011)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6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8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專書論文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

頁 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

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

壽論文集」頁 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

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

總論篇頁 112-168三民書局(1998)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49元照出版

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

行政程序法論頁 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51-83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7

229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67-209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 25-155元照出版社

三版(200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

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6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0

摘要

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公務員與當事人為行

政程序外接觸的規定係仿自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而本

條自行政程序法施行至今逾十年以來並非行政法學界及司法實

務界重視及討論的重點然而本條規定卻為行政機關在具體程序

中重視之規範甚至可能導致行政機關承辦人員在具體情形中無

所適所或形成困擾因此本文先就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關於禁止

片面接觸之規範針對成文法規定及司法實務案例進行說明及觀

察以掌握美國相關法制之精神及本旨此外亦介紹德國法制之

精神並就我國司法實務涉及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案例進行

觀察探究我國對於本條精神之運用是否仍有待釐清之處在回

歸法制本旨之深入研究後即不難發現此程序機制之基本功能

在於確保正式的聽證程序中當事人間攻防之程序公平性並非著

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總則部

分而非強調聽證程序公正性之維持在體例安排上即與制度之

本質混淆亦容易導致實務見解不明確而產生許多疑義

面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

德國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

備受爭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

聽證程序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

到重視在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

際如能重新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9

231

程序之法制得以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

化」有所助益

7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2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 Review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n the American and German Legal Systems

Ling-Ching Fu

Abstract

sect47 APA of Taiwan stipulates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and follows the regulations in the APA of the USA

Since the APA in Taiwan came into effect in 2001 this regulation

hasnrsquot stayed in the center of the legal researches and practice in

Taiwan Howeve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public officials in

concrete case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eaning and the nature of this

regulation the similar regulations an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he

USA are first examined in this article Meanwhile the German legal

system regarding this problem is also introduce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aiwan will be also intensive observed The application

possibility of sect47 APA of Taiwan as well as the viewpoints in the

practice will be acquainted At last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protects the fairness

between the concerned parties in the formal hearing procedures but

not the neutrality of the responsible authority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1

233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nature of this legal institution has

not been correctly understood in Taiwan It leads to the result that

the APA of Taiwan should be further reformed An amendment of the

APA of Taiwan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Keywords ex parte communication due process hearing trial-type

hearing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 formal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8-21(1999)
  •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113-120(2008)
  •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1-33(2007)
  •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2-17(2001)
  •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18-33(1999)
  •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112-168三民書局(1998)
  •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4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51-83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67-20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25-155元照出版社三版(2006)
  •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 摘要
    • Abstract
Page 26: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由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 …cycu.lawbank.com.tw/Download/30/01300005.pdf接觸或禁止片面接觸為核心議題之研究論著。即使在司法實務上,也

2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88

勞工關係局之二名官員另一則為知名勞工領袖曾與聯邦勞工關係

局一名官員於晚餐時討論PATCO案其中運輸部秘書於電話中表

示某些新聞報導與事實不符當前並無解決罷工的有效方式致電

的目的並非就是否撤銷PATCO證明進行實質討論而是希望聯邦勞

工關係局加速處理本案法院認為該運輸部秘書無疑地為 5 USC

sect557(d)所稱之利害關係人致電聯邦勞工關係局之二名官員如係

就PATCO之裁決進行實體內容的討論當然為應禁止之片面接觸

然而該秘書僅就解決爭議之可能性表示個人意見及宜迅速作成決定

之期待雖然已明確地避免討論實體內容但仍不失為嘗試影響行

政機關的決定法院認為無須認定此片面接觸是否違法因為即使

違法該秘書僅關心應迅速作成決定不會影響決定之內容至於

勞工領袖與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之接觸因二人彼此私下為朋友

法院對於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接受晚餐邀約並未予以非難畢竟法

官也會有鄰居朋友及熟識之人有工作及社會上之關係此亦為

其生活中之一部分 67

67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然而該勞工領袖因贊成PATCO的立場而亟

欲直接與該官員溝通法院即予以嚴正指責並認為任何人於正式

公開之程序外就尚未作成決定之事項企圖影響有裁決權限官員的

意見為絕對無法接受的行為二人晚餐時多數的談話內容與

PATCO案無關當勞工領袖將話鋒轉至PATCO案時該官員並未制

止然而法院認定二人間的談話並未涉及任何威脅或承諾該官

員於談話中亦未表明其決定意向因此二人間的討論並未影響最後

的決定且因行政機關之決定係不利於PATCO無人因為此不當接

觸而獲益因此法院認為雖然勞工領袖與聯邦勞工關係局官員間

56 at 589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7

189

之接觸違法但未影響聯邦勞工關係局之決定故最後仍維持聯邦

勞工關係局之原決定

因此如法院認為有合理的可能性可認定片面接觸已影響行政

機關之決定時即得推翻行政機關之決定 68

反之如行政機關之

決定並未受到片面接觸之影響時法院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即予以

尊重

4 非正式程序與禁止片面接觸

(1)非正式之行政裁決

依美國APA之明文規定僅 5 USC sect555 適用於非正式程序

換言之5 USC sect557(d)關於禁止片面接觸的規定並不適用於非正

式程序在非正式之裁決程序中通常個案中應適用之個別成文法

即已規範應遵守之特定程序此外行政機關亦可自行訂定更嚴謹

的程序規定作為非正式裁決程序中應遵守之規則而此類之程序

規定往往已與正式裁決程序之要求相當 69

68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因此非正式的行政裁

決程序中關於禁止片面接觸之要求雖然並非源自於APA而是依

32 at 96 69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103 成文法中規定非正式裁決應遵守

之程序規定者例如水清淨法(Clean Water Act)關於以非正式裁決程序

作成之裁罰決定要求須通知當事人並給予其表示意見及提出證據之合

理機會42 USC sect1319(g)(2)(A) 由行政機關自行訂定之程序規定例如

美國聯邦環境保護局對於執行水清淨法之裁罰程序即訂定大量之程序規

定40 CFR Part 22

2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0

個別法令或行政機關自行訂定之規定但往往亦與APA所規範之正

式程序的要求相當

即使於行政機關並無任何成文法之程序規定可玆遵循時仍須

回歸正當法律程序的基本精神如行政機關由他人處獲得對當事人

不利之資訊卻未給予當事人對此表示意見之機會時即與正當法

律程序之精神不符然客觀上可知一般有理性之人並不可能因片面

接觸而影響其決定時此程序瑕疵便無法導出須撤銷行政裁決的結

(2)非正式之規則訂定

非正式之規則訂定程序本質上既為立法行為即使僅須進行

通知及評論之程序行政機關仍須考量不同之因素及多元的利益關

係尤其當行政機關訂定之規則涉及私人間「有財產價值性優惠的

競爭請求」(competing claim to a valuable privilege70)時行政機關

之決定已類似於傳統的裁決行為於通知及評論的程序中往往可

能引發外界對於受管制的企業或利益分配者利用程序外接觸不當影

響行政機關的疑慮因而導致在非正式規則訂定程序中「書面聽證」

(paper hearing71)紀錄中亦會呈現片面接觸之紀錄以使其他當

事人得以表示意見 72

70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此外在現實的考量上行政機關並不樂見

片面接觸的情形發生以避免社會上產生行政機關貪腐的印象更

32 at 195 71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56 at 591 72 國內學者認為在非正式程序中僅涉及「有價特惠」(valuable privilege)之分配時始例外適用禁止片面接觸原則所指即為此意參見湯德宗

前揭註 3頁 19湯德宗前揭註 25頁 314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9

191

可能影響日後法院裁判時的態度而且一旦訂定之規則須受到司法

審查行政機關於司法程序中進行辯護時須主張規定之訂定已考

量公眾所提出的資料及意見且公眾的意見皆已呈現於公開的紀錄

中並未參考紀錄外之資訊因此實際上行政機關內部對於訂定

規則的作業規範中皆有禁止或限制片面接觸的規定 73

至於法院判決亦要求行政機關於通知公眾後即不得與利害

關係人進行片面接觸如於著名之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

74

73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195

中聯邦通訊委員會欲訂定規則

限制有線電視業者得播出之節目通知民眾得對於規則草案提出評

論意見之期間並於一九七四年十月二十五日提供不同的業者及利

益團體進行口頭說明意見的機會其中有線電視業者反對該訂定該

規則認為草擬之規則將使付費電視業者難以播送特定受歡迎的運

動節目或劇情電影而傳統電視業者及委員會本身則贊成規則之訂

定認為付費電視可能吸取免費電台的觀眾造成受歡迎節目無法

繼續在免費電台中播放的情形法院於調查過程中發現許多利益

團體或個人曾與聯邦通訊委員會之委員或委員會中之人員進行片面

接觸就規則之內容進行實體討論因此法院主動要求委員會提出

曾進行之片面接觸的清單及詳細經過而依提出之資料顯示一九

七四年十月二十五日後委員會本應就已收集之各界意見進行討論

以決定應發布規則之內容但至一九七五年三月十日間委員會之

委員仍與利害關係人會面 18 次與有線電台之利益團體會面 9 次

與動畫及運動利益團體會面 5 次法院雖承認行政機關與公眾之

74 567 F 2d 9 (DC Cir 1977)

3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2

非正式接觸如同「麵包與奶油 75

於上述案例中可知法院之所以推翻行政機關行為效力的立論

基礎在於行政機關所為之片面接觸並未充分於紀錄中公開以使

各界知悉各方利益團體之立場並進而表示意見致使行政機關最

後作成之行為有明顯重大的瑕疵此與正式程序中實體決定是否

因片面接觸之情形而受影響判斷上並無二致

」在行政事務上是不可避免的

只要在不影響司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都是適當

的本案中法院並非僅以正當法律程序的觀點進行審查而是更

進一步說明本案委員會作成的公開紀錄未反應出利益團體代表的

意見這些意見亦未公開使各界得以進行討論而這些可能進行的

討論又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內容具有重要性因此委員會與相關利

益團體所進行之片面接觸並非僅止於不適當(inadequacy)而已

法院認定聯邦通訊委員會對於有線電視業者訂定之規則應為無效

76

二對於德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觀察

(一)德國法制中無規則訂定程序

相較與前述美國 APA 將程序分為行政裁決及規則訂定之程

序德國 VwVfG 中並未就行政機關訂定規則之行為亦即就行政

機關基於法律授權而訂定法規命令(Rechtsverordnung)之行為有

一般性之規範反之是在更高位階之基本法(Grundgesetz GG)

中對於法規命令之訂定予以規範

75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56 at 594 76 至於美國法制中的規則訂定程序與我國法規命令之訂定程序是否相

當以及受司法審查之範圍是否相同並非本文此處討論之重點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1

193

依德國基本法第 80 條第 1 項之規定聯邦政府聯邦內閣首長

或邦政府皆得依據法律之授權發布法規命令其授權之內容目

的及範圍應以法律明確規定法規命令中須明列其授權之法律依

據此外如依法律之規定得為再授權者須以法規命令為再授權

之規定至於法規命令訂定之程序本條第 2 項列有應得聯邦參議

院(Bundesrat)同意之事項第 82 條則規定法規命令應由發布之

機關簽署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應公告於聯邦公報且應明定生效

日期 77除此之外基本法即無其他程序規定 78例如無須說明訂

定法規命令之理由 79

如更進一步觀察德國法制關於訂定法規命令程序與進行聽證程

序之關係則可發現基本法第 103條第 1項保障人民之聽審權(Recht

auf Gehoumlr)但僅限於法院之審判程序並不及於行政機關所為之

行政程序

更無應經聽證程序始得發布法規命令之要求

80

77 如法律及法規命令未明文規定生效時者依基本法第 80 條第 2 項規定

於聯邦公報刊行之日終了後第 14 日生效

至於VwVfG本身雖然第 28 條第 1 項有給予當事人

78 如為聯邦政府或聯邦內閣首長訂定法規命令者相關程序即依聯邦政府

內部之議事規則或聯邦內閣共同議事規則之規定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Ehler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Rn 26 79 如有說明理由之必要者主要係因部分法規命令須得聯邦參議院之同

意為使聯邦參議院了解訂定相關法規命令之目的以及基於財政及預算

分配之考量而於法規命令訂定之內部程序中說明理由而非為使一般人

民知悉了解訂定相關規範之理由Theodora Ziamou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 69 (2000) 80 PierothSchlink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ect31 Rn 1080

3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4

陳述意見機會(Gelegenheit zu geben sich zu den fuumlr die Entscheidung

erheblichen Tatsachen zu aumluszligern)之規定然係保障受不利處分之當

事人於行政處分作成前得向行政機關就與決定具有重要性之事項

表示意見之機會亦不適用於訂定法規命令之行為與美國法制相

較德國VwVfG中並未就訂定法規命令之行為及程序有所規範 81

而是以權力分立及聯邦法律執行之角度以更高位階之基本法予以

規定在確立法規命令之民主正當性源自於法律之授權及相信行

政具有訂定法規命令專業的前提下德國法制普通缺乏民眾於相關

程序中得向行政機關表示意見之機會 82自然即未就禁止當事人與

行政機關禁止片面接觸為特定之規定 83

(二)無聽證紀錄排他性之制度

德國VwVfG中規定行政程序之進行以不要式為原則但例外

規定了二種特別之程序類型一為第 63 條至第 71 條之正式行政程

81 MAHENDRA P SINGH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49 (2001) 對於德國法欠缺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要求規範不

乏相關批評意見Ziamou supra note 79 at 93-101 82 Ziamou supra note 79 at 76-77 83 然而在此處須補充說明者德國法中司法得獨立於具體個案爭議之外

直接對於特定法規命令之形式及實質合法性進行審查依德國基本法第 93條第 1 項第 2 款規定對於聯邦法令或邦法令在形式上或實質上是否符合

基本法或邦法令是否符合其他聯邦法令發生爭議或疑義時聯邦政府

邦政府或聯邦眾議院四分之一議員得聲請聯邦憲法法院作成裁判(sect93 Abs1 Nr2 GG)亦即係由最高之司法審判機關對於法規命令之合法性進

抽象法規範審查(abstrakte Normkotrolle)因此雖然於訂定之過程中為

尊重行政權之專業而較缺乏民眾參與的過程但司法權對於行政權力行

使則進行相對高密度之監督審查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3

195

序(foumlrmliches Verwaltungsverfahren)另一則為第 72 條至第 78 條

之計畫確定程序(Planfeststellungsverfahren) 84其中VwVfG第

63 條以下之正式行政程序即為我國行政程序法第五十四條以下聽

證程序所參考之程序模式 85

正式行政程序與計畫確定程序之所以為特別之程序類型即在

於二者皆須踐行一定之程序亦即聽證程序德國 VwVfG 中聽證

程序之設計重點為以言詞辯論程序取代書面陳述意見但在交互

詰問質詢證人的部分仍與美國法制審判式聽證不同而特別不

同之處在於即使進行聽證程序德國法亦仍不採取聽證紀錄排他

性法則

而計畫確定程序則於我國行政程序法

第一六四條之規定中繼受之

以正式程序為例德國VwVfG第 68 條第 4 項規定正式程序中

言詞辯論的部分應作成紀錄而同法第 69 條第 1 項則規定行政

機關應斟酌行政程序之全部結果作成決定所謂「斟酌行政程序之

全部結果作成決定」並非指行政決定之基礎僅限於言詞辯論中所得

出之結果因此即使於言詞辯論外獲悉之資訊亦得列入考慮並

依自由心證評斷而作成結論 86

84 相關概念之說明參見 KoppRamsauer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sect63 Rn 1

行政機關如認為於言詞辯論外仍

有必要詢問當事人時亦得為之且本項規定亦不要求行政機關須

親自採證(Unmittebarkeit der Beweisaufnahme)只要有足夠證據供

85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97-98 86 StelkensBonkSachs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sect69 Rn 3-4

3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6

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進行判斷即可 87

至於計畫確定程序聽證亦為確保利害關係人及一般民眾於程

序中之聽審權因此利害關係人與及時提出異議之民眾享有於聽證

期日參與討論及說明之權利(sect73 Abs6 VwVfG)於聽證期日中

於聽證機關之協助下開發行為人利害關係人及時提出異議之

民眾提出意見之權限受影響之機關等對於計畫進行言詞面對面

之討論及說明並尋求妥協及共識此亦為計畫確定程序中聽證的

精神之後聽證機關即應就聽證之結果撰寫綜合意見連同未獲

得妥協之爭點轉交確定計畫機關(sect73 Abs9 VwVfG)聽證機關

就聽證程序之結果所為之綜合意見僅供確定計畫機關作成最後裁

決時參酌而確定計畫機關仍應依其專業綜合聽證機關之意見

其他機關之意見民眾之異議甚至鑑定人之意見對於未獲共識

之爭點進行判斷並作成最後之確定計畫裁決

88

三小結

且確定計畫機關

作成決定時其考量並不以聽證程序中所呈現之文件及事實為限

仍應基於職權調查原則對於必要之事實進行調查認定應其專業

對於公益及相關私益進行衡量至於在不要式的程序中依職權調

查原則的精神更無紀錄排他性法則適用的餘地

綜合前述關於美國 APA 成文法的規定及法院實務案例的見

解不難發現行政程序中禁止行政機關與當事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

進行片面接觸的精神重要的前提在於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要

87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69 Rn 6-7 88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74 Rn 7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5

197

求因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唯一得參考者即為聽證之紀錄為確保

聽證程序中所有資料處於所有當事人得以知悉的狀態當行政機關

與特定當事人間進行片面接觸時即須作成紀錄以使參與聽證程

序之當事人得於公開程序中透過交互詰問對於所有證據進行辯論

保障程序之「公平性」換言之並非所有片面接觸皆應予以嚴厲地

非難及指摘而是當程序之公平性在客觀上對於規則之訂定或裁決

之作成造成影響時始禁止片面接觸以下略以簡表說明本文中對

於美國 APA 中關於禁止片面接觸所作的觀察

程序特色

禁止片面接觸

之依據 法院審查

非正式

程序

行政

裁決

寬鬆之

程序要

其 他 個 別 法

令行政機關自

行 訂 定 之 規

則正當法律程

片面接觸客觀上

是否影響行政決

規則

訂定

通知及

評論程

正當法律程序

私人間有財產價

值性優惠的競爭

請求公開紀錄

是否反應所有公

眾的意見是否

給予公眾討論的

機會

正式

程序

審判式聽證

證據紀錄之排他5 USC sect557(d)

片面接觸客觀上

是否影響行政決

3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8

性 定

來源作者整理

由上表可知在美國法制下即使行政程序有違反禁止片面接

觸之規定或法理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

違法或無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

響換言之違反禁止片面接觸之程序瑕疵僅具有相對之效力

至於德國法制綜合其制度之觀察可知在遵循職權調查原則

的前提下即使進行聽證程序最後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仍不受聽

證結果之拘束不適用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因此德國VwVfG中並

無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而與美國法制之思考有間 89然而須注意

者因司法對於行政決定原則上可進行全面合法性之審查僅於行

政機關享有判斷餘地之事項其審查密度受有限制故行政機關與當

事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如有片面接觸之情事司法機關仍得就行政

機關職權調查之行使及其決定之內容是否違反經驗法則及論理法

則進行審查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如有瑕疵或

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關職權之行

使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 90

89 雖然德國 VwVfG 第 21 條規定公務員行使職務有偏頗之虞(Besorgnis der Befangenheit)時應行迴避之規定然此係為確保行政程序進行之「公

正性」而美國法制中禁止片面接觸之功能係為確保當事人間的武器平等

以保障程序之「公平性」因此不同制度發揮不同的規範功能行政程

序之法制並不因有迴避制度之設計即可發揮禁止片面接觸原則的功能

應予辨明

90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7

199

參我國司法實務案例觀察

一籌設安南加油站案

在高雄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二四八二四九二五

號判決中涉及原告(即被上訴人)依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十

六條第二項之規定 91向被告台南市政府(原處分機關即上訴人)

所屬之都市發展局申請核發籌建安南加油站之設站用地可供作加油

站使用證明(下稱土地使用證明)另有同時擬於鄰近土地設置加油

站之第三公司(訴訟中之參加人下稱A公司)由X代理亦向台南

市政府都市發展局申請核發籌建長安加油站設站用地之土地使用證

明A公司於尚未取得土地證明前即向台南市政府建設局提出許

可籌建加油站之申請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對於原告先提出之土

地使用證明申請案以資料不足為由命其補正而對於A公司後提

出之申請則先行核發土地使用證明(函 1)嗣後始核發原告申請之

土地使用證明而原告旋即向台南市政府建設局提出加許可籌建油

站之申請之後台南市政府建設局以A公司已完成許可籌建加油

站申請之補件程序即發函核准A公司籌建加油站之許可(函 2)

最後則依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八條第一項第三款之規定 92

91 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 16 條第 1 項「申請設置經營加油站者除本

規則另有規定外應檢具下列文件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請籌建

之核准helliphellip」同條第 2 項「前項申請設站用地屬都市計畫地區土地

且依有關法令規定須經核准始得供作加油站使用者並應檢附直轄市縣

(市)政府核發設站用地同意作加油站使用之證明文件」

92 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 8 條第 1 項第 3 款「申請於都市計畫地區及非

都市土地甲乙丙種建築用地遊憩用地及特定目的事業用地(加油站)

3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0

同側路段五百公尺內已核發A公司加油站籌建許可為由發函駁回

原告之申請(函 3)

原告不服分別對於前述之函 1函 2 及函 3 向中央主管機關

內政部及經濟部提起訴願請求撤銷原處分但未獲救濟即向高

雄高等行政法院提起課予義務訴訟(行政訴訟法第五條第二項)行

政法院審理本案之相關爭議點除在於法律面向上對於加油站設置

管理規則第八條第一項第三款規定中所稱「先申請」之解釋外在

事實面向上則在於承辦本案之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公務員於審

理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之土地使用證明申請時是否有濫用權力之

違法承辦公務員於受理本件分別由不同公司提出土地使用證明之

申請時曾將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洩漏予被告(原處分機關)之

顧問 Y(同時受 A 公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建設加油站並為 A 公

司代理人 X 之配偶)經法院調查以該承辦公務員違反刑法第三

一八條所定之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台灣高等法院台南

分院九十三年度上易字第十九號刑事判決)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即以

該刑事判決確定之事實為基礎以公務員與當事人有行政程序外接

觸之情事認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另外高雄高

等行政法院另以被告(原處分機關)核發參加人 A 公司之土地使用

證明有恣意優先通過之差別待遇有違平等原則進而不應核發

參加人 A 公司籌建加油站之許可此二行政處分(函 1函 2)皆

設置加油站者其申請基地應符合下列規定helliphellip三同一直轄市縣(市)

內與同一路線系統之道路同側既有或先申請之加油站入口臨街面地界

至少應有五百公尺以上之距離但直轄市縣(市)政府考量車流方向

認為有設站需要者不在此限」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9

201

違法駁回原告申請加油站籌建許可之處分(函 3)亦違法判決

撤銷相關原處分及訴願決定並判命被告應依判決意旨重行依職權

調查應否核准原告之申請本判決經最高行政法院以上訴無理由而

確定維持(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決)

二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原

告向被告台北縣政府(現新北市政府)檢舉某公司違反勞動基準法

有關工時薪資給付等規定並申請調閱卷宗被告經調查後函

復原告相關調查結果並拒絕閱覽卷宗之申請原告向被告再次表

明不服被告亦函覆說明原告對此二函覆不服提起訴願未獲救

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起訴請求撤銷訴願決定命被告應對原告

作成裁罰處分並准予原告閱覽被告與被檢舉公司於行政程序外接

觸所作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在請求閱覽行政程序外接觸所作

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部分原告主張被告所屬勞工局承辦人員

曾與被檢舉公司職員以電話聯繫接觸詢問該公司板橋辦事處之地

址電話未依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作

成書面資料然行政法院認為此項接觸係被告為調查被檢舉公司是

否有原告所申訴之違法情事所必須屬行政程序調查之必要為行

政程序內之接觸如有相關文件亦屬行政決定前準備作業之文件

得拒絕閱覽之申請故原告相關主張無理由此判決見解為最高

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判字第五二六號判決維持而確定

三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三號判決中因公

4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2

平交易委員會(即被告)接獲檢舉對於台北縣(現新北市)金銀

珠寶商業同業公會(即原告)進行調查認定其有違反公平交易法

第十四條第一項聯合行為之禁止規定而裁處罰鍰原告經訴願未

獲救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提起撤銷訴訟本件涉及原告除勸導

會員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販售飾金外另曾於民國九十四年八

月二十五日由立法委員陪同原告理事長前往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

會並請教事業以低於成本之價格銷售商品是否違反公平交易法等

問題由被告之主委接見被告並作成行政程序外接觸紀錄表此

次拜會並未作成結論或有任何會議紀錄原告嗣於同年八月二十九

日發函予全體會員將被告於座談中表示之見解附於檢送函說明

欄內警告業者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出售飾金行政法院最後

認定原處分並無裁量濫用裁量怠惰或其他裁量瑕疵判決原告之

訴無理由確定

四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

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所涉之事

實並非直接與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有關之案件而係財政部台

灣省中區國稅局之公務員(原告)因涉貪瀆罪嫌經刑事訴訟免訴

判決確定後向所屬機關(被告)申請因公涉訟輔助而被否准經

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作成駁回之復審決定而向台中高等行

政法院起訴提起課予義務之訴然原告處理稅務違章檢舉案件未

依規定調查證據更於原告住處(原告配偶經營之髮廊)回答被檢

舉人配偶所提規避課稅及裁罰之方法等問題原處分機關以其違反

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未保守業務機密且迴避詢問避免於辦公處

所外與被檢舉人之關係人有所接觸而申誡乙次據此行政法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1

203

認定被告機關以原告執行職務違背法令為由而否准其涉訟輔助之請

求原處分並無不法

五小結

綜合上述案例觀察對於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仍有

下列疑義有待釐清

(一)禁止程序外接觸人之範圍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為涉及當事人具有財產價值的競爭請求之典型案例原處分機

關承辦公務員直接接觸之對象雖非提出申請之當事人及其代表人

行政法院仍認定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因此本條

第一項規定中所稱「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指為何亦即禁

止程序外接觸所規範之「人之範圍」即有釐清說明之必要

(二)禁止程序外接觸事之範圍

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

三八三六號判決)中點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一個核心的問題

程序外接觸與職權調查之間應如何進行區分何謂法所允許為職

務上所必要之接觸行為何時又屬於法律所禁止之程序外接觸而

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

三號判決)中值得思考的是當事人拜會行政機關之情事是否

屬於應受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範之情形當事人與行政機關進

行的相關討論是否須與本案實體問題有關始屬於行政程序法第

四十七條限制之情形值得深究此外藉由本件事實可進一步

4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4

引導思考程序外接觸與遊說行為之差異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

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並非直接以

公務員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為由而認定其執行職務違法但

突顯出承辦公務員日常社交生活是否亦屬於程序外接觸的問題這

些問題皆可理解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禁止程序外接觸之

「事之範圍」而應深究說明

(三)違反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律效果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行政法院雖認定本件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

但並未以此為撤銷原處分之理由最重要之論證依據仍是以原處分

機關法律解釋之見解及行政處分有違平等原則等違法情事因此

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法律效果亦為應探究之問題

肆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檢視及檢討

一規範內容及法務部函釋見解

(一)立法意旨

行政程序法(下稱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於行政院提出之

法案草案中並無相關規定於立法委員提案版本中始有相關規定

並明言係參考美國法制最後於立法院委員會審查後採行委員提

案版本而於行政程序法中明定之 93

93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7-8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3

205

依本條立法理由之說明可知立法者主要係為「求行政程序之

公平透明避免行政機關受到不當之干擾」而制定本條規範此

外行政機關「不論是基於職務推行必要之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

觸對他方當事人之權益影響甚巨為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

之權益」行政機關於作成決定前片面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

程序外之接觸原則上應予禁止 94

因此我國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者對於本條所應發揮之功能側

重於透過程序之透明公開維持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在無偏頗的疑

慮下進行行政程序此由本條規定列於第一章第七節「資訊公開」

下亦可得知此與美國法制著重於審判式聽證程序之公平給予當

事人平等表示意見之機會以符合該國憲法所蘊含正當法律程序之

精神仍有一定的差異

(二)適用範圍

1 人之範圍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拘束而不得進行程序外接獲之

人為「公務員」依學者見解應為與行政程序之進行有關之公務員

包括依法令於行政程序中執行職務之公務員 95

94 前揭註

依此見解負有不

得為程序外接觸之義務者為行政機關內與待決事項行政程序之進

行有關且依法令執行職務之公務員依體系解釋所謂行政程序

應為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行政機關即應為本法第二條

第二項第三項所稱「代表國家地方自治團體或其他行政主體表

95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49

4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6

示意思從事公共事務具有單獨法定地位之組織」及「於委託範

圍內受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至於公務員之範圍因現行法

律上對於公務員並無統一之定義規定於公務員相關法規中有國

家賠償法第二條第一項刑法第十條第一項最廣義之公務員定義

有公務員服務法第二十四條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6亦有公務人員任

用法最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7本條規定所稱之公務員範圍為何即

有解釋之必要參酌本法基於行政機關之公正性而設置之迴避制度

(本法第三十二三十三條)與本條規定源自於正當法律程序之精

神相同因此在體系歷史及目的解釋的角度上應無二致但同

樣亦面臨本法缺乏公務員定義規範的問題基於正當法律程序之法

理為確保程序之公平與公正保障當事人之權益應採最廣義的

角度認為凡依法令從事公務之人員皆屬之 98如此可避免採公

務人員任用法最狹義定義造成許多公務員公營事業人員行政

機關內之約聘僱人員被排除之情形 99

96 公務員服務法第 24 條「本法於受有俸給之文武職公務員及其他公

營事業機關服務人員均適用之」

及採公務員服務法狹義定

97 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公務人員指各機

關組織法規中除政務人員及民選人員外定有職稱及官等職等之人

員」 98 關於應依本法迴避之公務員的範圍本文贊成學者湯德宗之見解參見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4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亦

採此見解 99 依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3233 條之規定司法人員審計人員主計人

員關務人員外交領事人員警察人員教育人員醫事人員交通事

業人員及公營事業人員等皆不適用該法規定此外須依法享有俸給者

始適用公務員服務法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5

207

義造成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因未依法受有俸給而不

適用之情形至於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及第十七條雖定有公務員之

保密及自行迴避義務其規範目的在於明定公務員應受行政懲處之

情形以維持行政內部之紀律此與本法第三十一三十二及四十

七條係規範正當法律程序內涵之立法目的有間因此在公務員範圍

的解釋上無須為相同處理

本條規定限制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程序外之接

觸依立法理由之說明不論是「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觸」皆屬

限制之列 100因此受限制者為雙向接觸不論主動接觸之發動者為

公務員或當事人一方 101然未瑧明確者為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所指為何立法者於本條中明白不採用「代表人」「代理人」「輔

佐人」「法定代理人」及「利害關係人」等行政法規範或理論上常

見具有明確內涵之概念解釋上應認為係立法者有意排除使用相關

概念使用「代表利益之人」一詞可使受規範者涵蓋的範圍更為

廣泛換言之於程序中不論以自己名義或當事人名義凡宣稱為

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 102

綜合上述分析行政機關內或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

體於受委託範圍內依法令執行職務之人就其執行之承辦案件與

當事人及凡代表其利益之人(宣稱或依相關事實認定)依本法第四

或依相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

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人為行為之人皆可認為係代

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10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01 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0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0

4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8

十七條之規定皆不得為程序外接觸如此解釋涵蓋之人之範圍

雖已廣泛但如行政機關內非承辦人員之其他公務員 103

或其他已

參與或可能參與程序而有決定權之人員(例如各委員會之外聘專家

委員)仍不屬之美國 5 USC sect557(d)之規定範圍及於行政機關

內任何成員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

成員相較之下我國規定仍較狹隘

2 事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二項所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在現今

媒介多元及資訊發達的社會中接觸的方式亦隨之多元不論以任

何方式凡進行討論提供資訊甚至關說或遊說皆屬於接觸之態

樣以遊說行為為例本質上為人民受憲法上保障之請願行為 104

我國為使遊說遵循公開透明之程序防止不當利益輸送另制定

遊說法規範遊說之行為依遊說法第二條第一項遊說之定義 105以及

同法第二條第三項被遊說者之範圍 106

103 前揭註

可知遊說法著重於進行遊說

人民與中央地方首長或政務官員就政策議案進行之接觸受規

104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4(2008) 105 遊說法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遊說指遊說者意圖影響被遊說者或

其所屬機關對於法令政策或議案之形成制定通過變更或廢止而

以口頭或書面方式直接向被遊說者或其指定之人表達意見之行為」 106 遊說法第 2 條第 3 項「本法所稱被遊說者如下一總統副總統

二各級民意代表三直轄市政府縣(市)政府及鄉(鎮市)公所

正副首長四政務人員退職撫卹條例第二條第一項所定之人員」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7

209

範者不包括一般處理公務之公務員亦不及於中央地方首長或政

務官員為執行職務主動與人民進行接觸 107因此受遊說法規範之行

為與行政程序法所規範之範圍不盡相同如於特別情形下發生競合

規範的情形時例如於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中因遊說法採強制登

記及資訊公開制度(遊說法第十三條至第十九條)相關登記資料及

資訊之公開在程序上已符合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所要求之精

神至於關說 108並無其他法律就其程序及公開有特別規定仍屬

應適用本條之行為 109

至於接觸所涉及之內容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

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條立法意旨主要乃在確保

行政機關執行職務之公正性以避免偏頗縱接觸內容係屬程序事

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行政程序外接觸之事

項不分有利或不利於當事人均有本法第四十七條之適用」因此

涉及相關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反之美國

5 USC sect557(d)明文規定限於與待決事件有關之實體內容我國限

制範圍則明顯較寬對公務員產生較多桎梏此為受學者批評之

110

107 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之行為依遊說法第 5 條第 1 款之規定為排除適用

之事項相關問題參見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5 108 關說之意義可參酌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第 2 點之規定「(五)請託

關說指其內容涉及本機關(構)或所屬機關(構)業務具體事項之決定

執行或不執行且因該事項之決定執行或不執行致有違法或不當而影響

特定權利義務之虞」 109 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6 110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4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0

3 程序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定立於本法第一

章總則篇因對於「行政程序」之種類及範圍並無特別規定故舉

凡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作成行政處分締結行政契約訂定法規

命令與行政規則確定行政計畫實施行政指導及處理陳情之程序

皆屬於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行政程序與美國 5 USC sect557(d)

僅適用於進行審判式聽證程序始於指定主持聽證之行政機關等規

定內容相較本條規範之程序類型無所不包亦涵蓋整體程序然

此亦為學者指出宜檢討之處 111

4 得進行接觸之情形

公務員於行政程序中基於職務上必要所為之行為不受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限制於行政程序開始後公務員執行職務

處理待決事項所為之必要行為如受嚴格限制將造成行政機關執行

職務困難反而妨礙行政程序之進行所謂基於職務上必要之行為

如通知當事人或其代理人補提文件陳述意見或出席聽證通知當

事人提供證據資料當事人閱覽卷宗資料等 112

111 前揭註

換言之行政機關

為確定作成行為所涉及之事實關係須進行事實及證據之調查依

職權調查原則行政機關依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不受當事人主張

之拘束(本法第三十六條)因此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

定本係表彰行政程序採取職權調查原則之精神故行政機關承辦

人公務員於職權調查範圍內所為之行為即非應予禁止之程序外接

11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1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9

211

行政程序中行政機關職權調查之目的係為使行政機關了解事

實狀態及公私益狀況成為作成後續行為時之基礎此與行政訴

訟中法院為維護雙方當事人武器平等所為之職權調查並不相同不

可不察 113因此如行政機關非基於了解事實及利益狀態之目的所

為之行為即非屬職權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行政

機關打電話至被檢舉之公司該公司之地位為申請之相對人(本法

第二十條第一款)114

此外如個別法有特別程序規定時即應依該規定之目的解釋

應為之職權調查行為行政程序法中職權調查之規定即應立於補充

地位

為行政程序之當事人且行政機關係為職權

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法院稱此為「行政程序內之接觸」並無限制之

必要見解堪稱正確

115

(三)為程序外接觸之處理

因此在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定時仍須配

合待決事項所應適用之個別法規依規範目的判斷個案中職權調查

行為之必要性

既然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所指之行政程序為本法第二

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為之「行政程

113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 114 行政程序法第 20 條第 1 款「申請之相對人」為申請人請求行政機關

對其作成行政行為之人不可誤認為行政機關本身參見陳敏行政法總

論頁 771自版七版(2011) 115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8

5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2

序外」接觸即為行政機關與個案程序當事人在行政程序法規範之

程序外所為之接觸 116對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解釋如認

為凡行政程序外之接觸既為法所不許公務員本即不得為之是以

應作成紀錄或將書面文件附卷者仍為職權調查所必要之「程序內

行為」117

依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

益之人以書面方式為程序外接觸時應將所有往來書面文件附卷

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如以其他方式為程序外接觸者依同條第三

項之規定並應作成紀錄至於本項並未規定書面紀錄應附卷此

應係立法疏漏解釋上應與同條第二項之規定相同始能達成本條

之立法目的

則此見解不僅未正確認知此制度規範之目的亦有違法

規範之體系解釋更何況如此解釋公務員須將所有依職權調查事

實及證據之行為一一紀錄並予以附卷反而將造成公務員執行職務

之重大困擾因此相關說法應非的論

118

至於附卷之書面文件或紀錄應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因本條

第二項並無「主動」公開之規定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

字第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法第四十七條「亦寓

有保護公務員之目的俾使公務員於行政程序外凡與待決事件有關

之意見交換時皆應將所有往來之書面文件附卷或作成書面紀錄

(同條第二項第三項參照)以間接保護公務員」「行政機關就

11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

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37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117 此為本文發表於研討會時曾被提出之論點 118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3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1

213

待決事件縱有裁量權限亦不得恣意仍應為合義務裁量復有相當

行政救濟程序可資救濟既將接觸資料附卷供其他當事人閱覽即

已達公開之目的如認須主動通知其他當事人不僅衍生通知範圍

及技術上之爭議亦不利待決事件相關程序之迅速進行」「如與本

法第四十五條第一項『主動公開』之用語為比較可推知同法第四

十七條第二項所稱之『公開』者並無主動通知之意」故認為無

須主動公開僅須依申請而公開即可然此見解遭到學者批評認

為如此解釋過於消極本規定為個案資訊唯一主動公開之規定與

政府資訊公開法主動公開之立法目的不同且此解釋將使實體決定

前當事人仍無法知悉有程序外接觸之情形仍會引發行政機關有

偏頗的懷疑與立法意旨不符 119由立法理由觀之本項規定既為

「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之權益」並使其他當事人因文件或紀

錄附卷而有表示意見之機會 120

至於「其他當事人」當然包括申請之相對人(本法第二十條第

一款)至於已知之利害關係人行政機關得通知其參加程序(本法

第二十三條)因可藉由知悉程序外接觸情形而判斷自身利益受影響

之範圍及程序故解釋上亦屬之

如行政機關未主動公開相關資料

實無法發揮立法之功能故相關批評意見應值得贊成

121

(四)違反之法律效果

且依前述行政機關應主動公

開附卷之書面文件及紀錄時即無限制解釋「其他當事人」範圍之

必要

119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153另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2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21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

5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4

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為程序外接觸如已依同條

第二三項之規定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

開後該程序瑕疵即「補正」122

二本文之思考與檢討

但不妨害依相關法令(如公務員

服務法)及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對公務員之行政懲處責任為認定

反之如未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行

政程序即具有無法補正之瑕疵而成為得據以撤銷實體決定之事由

(一)行政法律關係中行政機關義務之規範

現代行政程序法制除以行政行為作為討論之重心外亦逐漸

著重行政法律關係(Verwaltungsrechtsverhaumlltnis)為基於行政法規

就特定事項於二個或二個以上之法律主體所產生之法律關係 123

本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為行政程序外接觸之規定即係對於

公行政明文課予之行政法上程序義務且規範於行政程序法總則部

為行政法上之權利義務關係行政法律關之成立變更或消滅可

依法令規定行政處分行政契約或事實行為並存在於具有行政

法權利能力之主體之間行政法律關係除強調人民於行政法上所享

有之權利及應負擔之義務外同時亦包含公行政主體之權利義務內

容而公行政之義務除由法律明文規定外亦可由行政依法維護

公益之一般義務或由人民之權利或由行政法上債務或補償關係

而得出

122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10-111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123 Maurer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sect8 Rn 16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3

215

分依體系解釋及國內多數見解除特別法有較嚴謹之明文規定外

為行政機關應遵循之最低程度規範 124立法者有意參酌美國APA之

立法例制定本條規定即明文課予行政機關於正當行政程序中應負

之義務我國行政程序法採行德國VwVfG之基本架構援用職權調

查原則之精神但為補強德國法制對於正當法律程序不足之處而

引進美國法制本意甚佳行政機關於個別案件中既負有維護公益

之一般義務並透過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以維護公益及私益如行

政機關於職權調查權限外進行程序外不當接觸而影響公益及私益

之保障時應屬於違背行政機關義務之程序行為即應予規範禁止

由此觀點出發即不宜認定本法第四十七條僅為訓示規定而應更

積極地承認行政機關依法負有一定之程序義務 125

(二)歷史解釋與目的解釋之思考

1 由立法理由中探知之規範目的

本法第四十七條所欲發揮之功能參酌立法理由之說明包括

防止行政機關偏頗及保障當事人權益 126

124 蔡茂寅等前揭註

因此一方面強調行政機

2頁 19-20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

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 554-557五南出版社(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 19-20(1999)少數見解認為此說無說服力並無標準足以認定行政程序法屬

「最低程度之程序保障」參見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

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

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28(2007) 125 本文就此所持之論點與審查委員之見解容或有間特此說明 126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5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6

關之公正性另一方面又強調當事人間權益之公平性因特別強調

保障當事人權益則反應出大陸法系中基本權程序保障功能之思

維此外亦希望藉此對於盛行於行政機關實務上「關說」之情形

進行規範以使關說之行為透明化 127

行政程序法中一個條文如由立法意旨觀之可同時達到程序

之公正性公平性及公開性的功能應可推知立法者對於法制設計

本質認識有不清之處因此何者始為法制本質上應遵循的精神

實應仔細思考否則將出現規範主軸不清規範範圍不明之謬誤

對於此點實不宜一概以我國法制與美國法規範不同

如此資訊之公開性亦為本

條所欲發揮之功能

128

2 由法制之規範功能為解釋

而為不同

的解釋以自圓其說

美國透過司法機關所為之判決強調 5 USC sect557(d)之規範目

的在於保障當事人間之公平性使審判式聽證程序中對於片面接

觸情事不知情之其他當事人得以有機關獲悉相關情事並表示自

己的意見姑且不論維護程序公平性為本體或係保障當事人程序之

工具 129

127 葉俊榮前揭註

禁止片面接觸之本旨仍在於維護正當法律程序中各當事人

間武器平等的精神強調的是正當法律程序中「公平」的面向此

116頁 137 128 參見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一)之說明 129 此涉及美國法上對於正當法律程序本質之討論關於工具說及本體說之

見解參見蔡穎瑩前揭註 15頁 19-24本文於此不予深論但相關討

論亦反應出即便在美國法制中程序規範是否具有獨立性或僅係發揮輔助

實體決定之功能並非有一致見解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5

217

外美國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拘束審判式聽證程序中行政機關之行

為而不適用其他程序中作成決定者原因在於該程序中採用證據

紀錄排他性行政機關僅得依紀錄資料作成決定藉此使當事人皆

得以對於紀錄中之證據及其他資訊進行攻擊防禦始產生禁止片面

接觸之法制設計

我國對於權利保障與行政程序之關聯受德國法制及其理論之

影響強調行政程序對於實體基本權保障之重要性 130

(三)規範範圍之釐清

解釋上正

當行政程序有助於行政機關作成正確決定以避免人民之權益受到

不法之侵害因此保障當事人於程序中武器平等之公平性應有助

於發揮此行政程之基本功能我國繼受美國法制於行政程序法中

增設德國法上所無之禁止程序外接觸的規定在規範功能上即應為

摘取該法制特別之規範功能以強化我國行政程序法制因此本

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在解釋上仍應強調側重於正當法律程序中之

「公平性」保障當事人間進行攻擊防禦時之武器平等藉以保障其

實體權利否則錯誤認知本條之規範功能即易掉入行政繁瑣的

工作泥沼中亦即不論於何種程序中公務員執行職務進行調查

皆作成紀錄或將所有書面附卷以求自保而使本條成為促進行

政彈性及效率之障礙是故為使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能夠發揮

一定之規範功能在解釋上即應為一定之調整及限縮

1 適用的程序類型宜限制

130 例如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於政治庇護案中即明白指出行政程序有助保障

實體之基本權利BVerfGE 56 216 (236ff)

5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8

本法第四十七條列於行政程序法總則導致不論最後行政行為

的態樣為何皆適用之本條規定如此結果與本條立法精神大相逕

庭實有限縮之必要否則亦與效率的要求不符 131以行政指導及

陳情為例本質上為非正式行政行為未發生實質法律效果並無

須適用禁止片面接觸以維護當事人間武器平等之必要而行政規

則為行政機關內部規範欠缺直接對外拘束人民權利義務之法律

效果亦無適用之必要至於法規命令本質上為「一般性政策的

制定」本即應廣納各方意見實不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 132而重點實為各方在訂定規範的過程中有對等的討論對話機

會因此本質上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以保障當事人間公平的行

為為行政處分及行政契約此二大行政行為態樣 133

至於在作成行政處分及締結行政契約之程序中對照美國及德

國法制尚須進一步檢視我國聽證程序之設計

134

131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11(2001)

我國關於程序類

型的設計類似於德國法制而非美國法制本法雖有要式聽證程

序之設計亦規定聽證須作成紀錄(本法第六十四條第一項)然除

132 湯德宗前揭註 122頁 109 133 計畫確定裁決性質上亦為行政處分且涉及多元利益的調和如日後我

國確實執行確定計畫之程序自應適用本法第 47 條之規範 134 本法並未就締結行政契約應進行聽證之規定然如舉行聽證可使其他利

害關係人有參與程序之機會且如作成行政處分依法應舉行聽證但締結

替代該行政處分之行政契約卻無須聽證可能使行政契約成為規避聽證的

工具參見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

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

集頁 282元照出版社(2002)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7

219

法規有明文規定外聽證紀錄為行政機關作成行政處分時應斟酌之

文件(本法第一八條第一項)並非唯一具有排他性之資料遵循

職權調查原則之法理而與德國法制相近因此如欲保留本法第四

十七條之規定並貫徹前述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理精神本文建議

於修法增訂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效力的前提下建議限縮本法第

四十七條規定而僅適用於特別程序中即正式聽證程序及計畫確定

程序此處所持限縮本法第四十七條程序態樣適用範圍之見解主

要論證依據為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與當事人間公平性的關聯此為

德國法制所無行政程序法立法之際我國繼受美國法時亦未配合

建立相關觀念也因此導致現行規定過度擴張禁止程序外接觸之範

圍造成法理邏輯混亂亦可能成為行政機關及公務員之掣肘因

此本文此處之見解亦僅建議係回歸法理一致性而提出之修正意見

而已

2 人的範圍宜擴大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所規制之人一方為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

一方為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達前述立法目的使所有相關

資料皆呈現當事人面前理論上本條宜儘量包括所有可能建立接觸

之管道因此受規範之人的範圍宜擴大因此在解釋代表當事人利

益之人時不應侷限凡宣稱為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或依相

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

人為行為之人皆應屬之不限於代表人代理人或輔佐人等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涉及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分別提出之設籌加油站申請且

二者之申請具有排他的競爭性如依美國法制屬於涉及「有財產

5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0

價值性優惠的競爭請求」之事件特別應注意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承辦公務員有洩漏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予被告機關之顧問 Y

的情形而被判刑確定於參加人 A 公司之申請事件中名義上之

申請人為該顧問 Y 之配偶 X於論斷是否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

一項之規定時即涉及參加人 A 公司被告顧問 YY 之配偶 X 彼

此間的利益關係在 X 提出之申請案所進行之行政程序中實際上

之申請人仍為 A 公司原處分機關未明察 X 是否係以代理人身分提

出申請命其提出委任書處理有可議之處而承辦公務員雖係與

被告顧問 Y 接觸以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由此情形亦

可判定承辦公務員既已受理 X 作為 A 公司代理人所提出之申請

案且 Y 一方面為該申請案中代理人 X 之配偶且同時亦受 A 公

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興建加油站依相關事證可認定 X 係為 A 公

司之利益為行為與其配偶及 A 公司間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

故可認為承辦公務員係主動接觸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於 X 代理 A

公司提出申請之程序中有為程序外接觸之情形本案原審判決及最

高法院判決中僅援引刑事判決所確定之事實直接認為承辦公務

員於處理原告申請之案件中認定與X所為之接觸係屬於違反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情形不僅未就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

件進行涵攝說明未仔細辨明不同程序間之當事人及代表其利益人

的關係雖結論並無錯誤但推論仍未臻嚴謹明確

然而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是否只限於承辦公務員我國法的

解釋與美國法明文規定不同美國法明文規定機關內所有成員或其

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皆不得進行

片面接觸不限作成決定之人員如此始可歸避承辦人員透過機關

內其他人進行接觸卻不受規範的可能我國規範之範圍過於狹隘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9

221

此亦為建議宜修正之處

3 事的範圍宜限縮

如前所述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九六二

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時「縱接觸內容係屬

程序事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因此涉及相關

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此與美國法之規定不

同然誠如前述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中 135法官以「麵包與奶油」的關係來形容行政機

關與公眾間非正式之接觸互動表示公務員實不可能脫離公眾生活

而獨立存在且在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中 136法官亦以人情事理的角度看待

公務員的社交生活因此行政機關與公眾之接觸只要在不影響司

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並無全面禁止之必要只

有對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問題進行程序外接觸可能引起當事人公平

防禦的疑慮始有限制之必要前述法務部之見解不僅誤認禁止

程序外接觸之立法目的過於側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忽視當事人

間的公平性且理想性地過度限制程序外接觸之事項忽略人情事

理應不可採因此建議修改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規定明文

限定於就待決事項之實體問題為接觸時始有限制之必要 137

於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

字第五三號判決)中當事人曾由立法委員陪同前往原處分機關

135 567 F 2d 9 (DC Cir 1977) 13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137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6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2

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會討論法律解釋問題因原處分機關依本法

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作成紀錄附卷故無違法情事可言然嚴

格說來本案當事人拜會原處分機關時討論法律解釋問題並非違

法禁止之關說行為亦不屬於遊說法所定應強制登記之行為且如

未涉及個別具體案件之實體問題而限於法律解釋之請益則本質上

亦不應屬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情形本無須受限制當

然為免爭議及為求自保行政機關得製作相關紀錄但仍應與本法

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無涉

至於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

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公務員受理違反贈與稅法之稅務違章案件

於妻子經營的髮廊中遇見被檢舉人之妻子詢問被檢舉人所涉及之逃

漏稅事件公務員告知若主張被檢舉人無贈與情事應出具有關書

面資料以為證明最後並認定被檢舉人無逃漏稅情事而擬簽結該檢

舉案本案中被檢舉人既為稅務違章事件中之當事人其妻在客

觀上可認為代表其利益之人公務員應不得與其於程序外就逃漏稅

事件之實體問題為接觸公務員於自家經營的髮廊面對被檢舉人之

妻子提出相關詢問而為答覆時與前述案例不同之處在於公務員

並非僅就抽象法規範的解釋進行回答而已就承辦之被檢舉案件具

體內容之認定可能性進行回答應已涉及實體問題公務員與被檢

舉人之妻子所為之接觸已超越公務員社交生活之對話範圍已屬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外接觸實應依本法第四十七

條第二項第三項之規定作成書面紀錄並予以附卷及公開

(四)重視違反之法律效果

行政機關公務員所為之行政程序外之接觸行為姑不論可能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1

223

生公務員懲處之法律效果但就行政程序之法制而言可經由依本

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規定作成紀錄將書面文件附卷並

主動公開而將此瑕疵予以補正未損及當事人程序中武器平等之

公平性然未經補正之瑕疵即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而未踐

行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所要求之行為者依美國法制之

觀點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違法或無

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響即使

採職權調查原則之德國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

如有瑕疵或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

關之行為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二國法制對於程序瑕

疵之法律效果實有異曲同工之處 138

反觀我國對於公務員所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行政機關之處

置較強調對於公務員之行政懲處

139

138 關於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參見本文貳三之論述

而未仔細審酌其行為是否該當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件是否已依同條第二項第三項規

定為補正之行為亦未審酌未補正者此程序瑕疵對於實體決定影響

之程度而法院於爭訟案件中主要仍審酌實體決定之違法性而

未深入論證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對於實

體決定之影響及重要性我國法院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論證之深度

及密度依本文前述觀察與美國司法實務相較實仍有相當大之

差距因此行政機關及法院宜強化對於本條規定之認識及解釋

139 經查詢公務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之保障案件決定書查詢系統(httpwwwcsptcgovtwptcindexasp)以公務員違反公務員服務法第 4 條保密義

務而作成之復審或再申訴決定至民國 100 年止即計有 14 筆決定書

6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4

而對於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合法性進行審查時更須體認程序外接

觸之程序瑕疵與實體決定間之關聯性並進行深入說理論證如此

始可提升本條規定之重要性並落實禁止程序外接觸而確保當事人

程序權益之法理精神

伍結語重新檢視聽證法制之契機

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繼受美國法制並將其融合至以德國法

制為主軸的行政程序法時未深入探究美國正當法律程序之精神

APA 中程序類型之特性即於行政程序法中強行置入禁止片面接觸

之規定本文以相當篇幅介紹美國 5 USC sect557(d)禁止片面接觸之

法理及實務案例並與德國法制進行比較目的即在於突顯現行規

定法理混淆及制度設計缺乏一貫性的缺失此外台北高等行法院

九十四年度訴字第七五二號判決及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五年度判字第

一二三九號判決此一具有高度重要性及爭議性的案件中(高速公路

電子收費系統案或稱為 ETC 案)中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重

要性未受重視益發突顯我國實務界對於此制度之認識有限因此

本文嘗試以回歸法制本旨的角度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禁止程序外

接觸之規定重新檢視其立法目的並對於本條之適用範圍提出檢

討修正之意見

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德國

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備受爭

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聽證程序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3

225

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到重視在

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際如能重新

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程序之法制得以

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化」有所助益

6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6

參考文獻

書籍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

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

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5

227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期刊文獻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 8-21(1999)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3-120

(2008)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

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

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1-33(2007)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2-17(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

頁 18-33(1999)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12 TEX TECH

ADMIN L J 223-279 (2011)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6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8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專書論文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

頁 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

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

壽論文集」頁 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

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

總論篇頁 112-168三民書局(1998)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49元照出版

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

行政程序法論頁 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51-83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7

229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67-209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 25-155元照出版社

三版(200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

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6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0

摘要

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公務員與當事人為行

政程序外接觸的規定係仿自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而本

條自行政程序法施行至今逾十年以來並非行政法學界及司法實

務界重視及討論的重點然而本條規定卻為行政機關在具體程序

中重視之規範甚至可能導致行政機關承辦人員在具體情形中無

所適所或形成困擾因此本文先就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關於禁止

片面接觸之規範針對成文法規定及司法實務案例進行說明及觀

察以掌握美國相關法制之精神及本旨此外亦介紹德國法制之

精神並就我國司法實務涉及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案例進行

觀察探究我國對於本條精神之運用是否仍有待釐清之處在回

歸法制本旨之深入研究後即不難發現此程序機制之基本功能

在於確保正式的聽證程序中當事人間攻防之程序公平性並非著

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總則部

分而非強調聽證程序公正性之維持在體例安排上即與制度之

本質混淆亦容易導致實務見解不明確而產生許多疑義

面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

德國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

備受爭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

聽證程序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

到重視在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

際如能重新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9

231

程序之法制得以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

化」有所助益

7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2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 Review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n the American and German Legal Systems

Ling-Ching Fu

Abstract

sect47 APA of Taiwan stipulates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and follows the regulations in the APA of the USA

Since the APA in Taiwan came into effect in 2001 this regulation

hasnrsquot stayed in the center of the legal researches and practice in

Taiwan Howeve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public officials in

concrete case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eaning and the nature of this

regulation the similar regulations an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he

USA are first examined in this article Meanwhile the German legal

system regarding this problem is also introduce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aiwan will be also intensive observed The application

possibility of sect47 APA of Taiwan as well as the viewpoints in the

practice will be acquainted At last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protects the fairness

between the concerned parties in the formal hearing procedures but

not the neutrality of the responsible authority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1

233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nature of this legal institution has

not been correctly understood in Taiwan It leads to the result that

the APA of Taiwan should be further reformed An amendment of the

APA of Taiwan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Keywords ex parte communication due process hearing trial-type

hearing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 formal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8-21(1999)
  •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113-120(2008)
  •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1-33(2007)
  •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2-17(2001)
  •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18-33(1999)
  •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112-168三民書局(1998)
  •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4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51-83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67-20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25-155元照出版社三版(2006)
  •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 摘要
    • Abstract
Page 27: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由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 …cycu.lawbank.com.tw/Download/30/01300005.pdf接觸或禁止片面接觸為核心議題之研究論著。即使在司法實務上,也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7

189

之接觸違法但未影響聯邦勞工關係局之決定故最後仍維持聯邦

勞工關係局之原決定

因此如法院認為有合理的可能性可認定片面接觸已影響行政

機關之決定時即得推翻行政機關之決定 68

反之如行政機關之

決定並未受到片面接觸之影響時法院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即予以

尊重

4 非正式程序與禁止片面接觸

(1)非正式之行政裁決

依美國APA之明文規定僅 5 USC sect555 適用於非正式程序

換言之5 USC sect557(d)關於禁止片面接觸的規定並不適用於非正

式程序在非正式之裁決程序中通常個案中應適用之個別成文法

即已規範應遵守之特定程序此外行政機關亦可自行訂定更嚴謹

的程序規定作為非正式裁決程序中應遵守之規則而此類之程序

規定往往已與正式裁決程序之要求相當 69

68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因此非正式的行政裁

決程序中關於禁止片面接觸之要求雖然並非源自於APA而是依

32 at 96 69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103 成文法中規定非正式裁決應遵守

之程序規定者例如水清淨法(Clean Water Act)關於以非正式裁決程序

作成之裁罰決定要求須通知當事人並給予其表示意見及提出證據之合

理機會42 USC sect1319(g)(2)(A) 由行政機關自行訂定之程序規定例如

美國聯邦環境保護局對於執行水清淨法之裁罰程序即訂定大量之程序規

定40 CFR Part 22

2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0

個別法令或行政機關自行訂定之規定但往往亦與APA所規範之正

式程序的要求相當

即使於行政機關並無任何成文法之程序規定可玆遵循時仍須

回歸正當法律程序的基本精神如行政機關由他人處獲得對當事人

不利之資訊卻未給予當事人對此表示意見之機會時即與正當法

律程序之精神不符然客觀上可知一般有理性之人並不可能因片面

接觸而影響其決定時此程序瑕疵便無法導出須撤銷行政裁決的結

(2)非正式之規則訂定

非正式之規則訂定程序本質上既為立法行為即使僅須進行

通知及評論之程序行政機關仍須考量不同之因素及多元的利益關

係尤其當行政機關訂定之規則涉及私人間「有財產價值性優惠的

競爭請求」(competing claim to a valuable privilege70)時行政機關

之決定已類似於傳統的裁決行為於通知及評論的程序中往往可

能引發外界對於受管制的企業或利益分配者利用程序外接觸不當影

響行政機關的疑慮因而導致在非正式規則訂定程序中「書面聽證」

(paper hearing71)紀錄中亦會呈現片面接觸之紀錄以使其他當

事人得以表示意見 72

70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此外在現實的考量上行政機關並不樂見

片面接觸的情形發生以避免社會上產生行政機關貪腐的印象更

32 at 195 71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56 at 591 72 國內學者認為在非正式程序中僅涉及「有價特惠」(valuable privilege)之分配時始例外適用禁止片面接觸原則所指即為此意參見湯德宗

前揭註 3頁 19湯德宗前揭註 25頁 314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9

191

可能影響日後法院裁判時的態度而且一旦訂定之規則須受到司法

審查行政機關於司法程序中進行辯護時須主張規定之訂定已考

量公眾所提出的資料及意見且公眾的意見皆已呈現於公開的紀錄

中並未參考紀錄外之資訊因此實際上行政機關內部對於訂定

規則的作業規範中皆有禁止或限制片面接觸的規定 73

至於法院判決亦要求行政機關於通知公眾後即不得與利害

關係人進行片面接觸如於著名之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

74

73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195

中聯邦通訊委員會欲訂定規則

限制有線電視業者得播出之節目通知民眾得對於規則草案提出評

論意見之期間並於一九七四年十月二十五日提供不同的業者及利

益團體進行口頭說明意見的機會其中有線電視業者反對該訂定該

規則認為草擬之規則將使付費電視業者難以播送特定受歡迎的運

動節目或劇情電影而傳統電視業者及委員會本身則贊成規則之訂

定認為付費電視可能吸取免費電台的觀眾造成受歡迎節目無法

繼續在免費電台中播放的情形法院於調查過程中發現許多利益

團體或個人曾與聯邦通訊委員會之委員或委員會中之人員進行片面

接觸就規則之內容進行實體討論因此法院主動要求委員會提出

曾進行之片面接觸的清單及詳細經過而依提出之資料顯示一九

七四年十月二十五日後委員會本應就已收集之各界意見進行討論

以決定應發布規則之內容但至一九七五年三月十日間委員會之

委員仍與利害關係人會面 18 次與有線電台之利益團體會面 9 次

與動畫及運動利益團體會面 5 次法院雖承認行政機關與公眾之

74 567 F 2d 9 (DC Cir 1977)

3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2

非正式接觸如同「麵包與奶油 75

於上述案例中可知法院之所以推翻行政機關行為效力的立論

基礎在於行政機關所為之片面接觸並未充分於紀錄中公開以使

各界知悉各方利益團體之立場並進而表示意見致使行政機關最

後作成之行為有明顯重大的瑕疵此與正式程序中實體決定是否

因片面接觸之情形而受影響判斷上並無二致

」在行政事務上是不可避免的

只要在不影響司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都是適當

的本案中法院並非僅以正當法律程序的觀點進行審查而是更

進一步說明本案委員會作成的公開紀錄未反應出利益團體代表的

意見這些意見亦未公開使各界得以進行討論而這些可能進行的

討論又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內容具有重要性因此委員會與相關利

益團體所進行之片面接觸並非僅止於不適當(inadequacy)而已

法院認定聯邦通訊委員會對於有線電視業者訂定之規則應為無效

76

二對於德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觀察

(一)德國法制中無規則訂定程序

相較與前述美國 APA 將程序分為行政裁決及規則訂定之程

序德國 VwVfG 中並未就行政機關訂定規則之行為亦即就行政

機關基於法律授權而訂定法規命令(Rechtsverordnung)之行為有

一般性之規範反之是在更高位階之基本法(Grundgesetz GG)

中對於法規命令之訂定予以規範

75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56 at 594 76 至於美國法制中的規則訂定程序與我國法規命令之訂定程序是否相

當以及受司法審查之範圍是否相同並非本文此處討論之重點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1

193

依德國基本法第 80 條第 1 項之規定聯邦政府聯邦內閣首長

或邦政府皆得依據法律之授權發布法規命令其授權之內容目

的及範圍應以法律明確規定法規命令中須明列其授權之法律依

據此外如依法律之規定得為再授權者須以法規命令為再授權

之規定至於法規命令訂定之程序本條第 2 項列有應得聯邦參議

院(Bundesrat)同意之事項第 82 條則規定法規命令應由發布之

機關簽署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應公告於聯邦公報且應明定生效

日期 77除此之外基本法即無其他程序規定 78例如無須說明訂

定法規命令之理由 79

如更進一步觀察德國法制關於訂定法規命令程序與進行聽證程

序之關係則可發現基本法第 103條第 1項保障人民之聽審權(Recht

auf Gehoumlr)但僅限於法院之審判程序並不及於行政機關所為之

行政程序

更無應經聽證程序始得發布法規命令之要求

80

77 如法律及法規命令未明文規定生效時者依基本法第 80 條第 2 項規定

於聯邦公報刊行之日終了後第 14 日生效

至於VwVfG本身雖然第 28 條第 1 項有給予當事人

78 如為聯邦政府或聯邦內閣首長訂定法規命令者相關程序即依聯邦政府

內部之議事規則或聯邦內閣共同議事規則之規定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Ehler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Rn 26 79 如有說明理由之必要者主要係因部分法規命令須得聯邦參議院之同

意為使聯邦參議院了解訂定相關法規命令之目的以及基於財政及預算

分配之考量而於法規命令訂定之內部程序中說明理由而非為使一般人

民知悉了解訂定相關規範之理由Theodora Ziamou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 69 (2000) 80 PierothSchlink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ect31 Rn 1080

3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4

陳述意見機會(Gelegenheit zu geben sich zu den fuumlr die Entscheidung

erheblichen Tatsachen zu aumluszligern)之規定然係保障受不利處分之當

事人於行政處分作成前得向行政機關就與決定具有重要性之事項

表示意見之機會亦不適用於訂定法規命令之行為與美國法制相

較德國VwVfG中並未就訂定法規命令之行為及程序有所規範 81

而是以權力分立及聯邦法律執行之角度以更高位階之基本法予以

規定在確立法規命令之民主正當性源自於法律之授權及相信行

政具有訂定法規命令專業的前提下德國法制普通缺乏民眾於相關

程序中得向行政機關表示意見之機會 82自然即未就禁止當事人與

行政機關禁止片面接觸為特定之規定 83

(二)無聽證紀錄排他性之制度

德國VwVfG中規定行政程序之進行以不要式為原則但例外

規定了二種特別之程序類型一為第 63 條至第 71 條之正式行政程

81 MAHENDRA P SINGH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49 (2001) 對於德國法欠缺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要求規範不

乏相關批評意見Ziamou supra note 79 at 93-101 82 Ziamou supra note 79 at 76-77 83 然而在此處須補充說明者德國法中司法得獨立於具體個案爭議之外

直接對於特定法規命令之形式及實質合法性進行審查依德國基本法第 93條第 1 項第 2 款規定對於聯邦法令或邦法令在形式上或實質上是否符合

基本法或邦法令是否符合其他聯邦法令發生爭議或疑義時聯邦政府

邦政府或聯邦眾議院四分之一議員得聲請聯邦憲法法院作成裁判(sect93 Abs1 Nr2 GG)亦即係由最高之司法審判機關對於法規命令之合法性進

抽象法規範審查(abstrakte Normkotrolle)因此雖然於訂定之過程中為

尊重行政權之專業而較缺乏民眾參與的過程但司法權對於行政權力行

使則進行相對高密度之監督審查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3

195

序(foumlrmliches Verwaltungsverfahren)另一則為第 72 條至第 78 條

之計畫確定程序(Planfeststellungsverfahren) 84其中VwVfG第

63 條以下之正式行政程序即為我國行政程序法第五十四條以下聽

證程序所參考之程序模式 85

正式行政程序與計畫確定程序之所以為特別之程序類型即在

於二者皆須踐行一定之程序亦即聽證程序德國 VwVfG 中聽證

程序之設計重點為以言詞辯論程序取代書面陳述意見但在交互

詰問質詢證人的部分仍與美國法制審判式聽證不同而特別不

同之處在於即使進行聽證程序德國法亦仍不採取聽證紀錄排他

性法則

而計畫確定程序則於我國行政程序法

第一六四條之規定中繼受之

以正式程序為例德國VwVfG第 68 條第 4 項規定正式程序中

言詞辯論的部分應作成紀錄而同法第 69 條第 1 項則規定行政

機關應斟酌行政程序之全部結果作成決定所謂「斟酌行政程序之

全部結果作成決定」並非指行政決定之基礎僅限於言詞辯論中所得

出之結果因此即使於言詞辯論外獲悉之資訊亦得列入考慮並

依自由心證評斷而作成結論 86

84 相關概念之說明參見 KoppRamsauer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sect63 Rn 1

行政機關如認為於言詞辯論外仍

有必要詢問當事人時亦得為之且本項規定亦不要求行政機關須

親自採證(Unmittebarkeit der Beweisaufnahme)只要有足夠證據供

85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97-98 86 StelkensBonkSachs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sect69 Rn 3-4

3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6

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進行判斷即可 87

至於計畫確定程序聽證亦為確保利害關係人及一般民眾於程

序中之聽審權因此利害關係人與及時提出異議之民眾享有於聽證

期日參與討論及說明之權利(sect73 Abs6 VwVfG)於聽證期日中

於聽證機關之協助下開發行為人利害關係人及時提出異議之

民眾提出意見之權限受影響之機關等對於計畫進行言詞面對面

之討論及說明並尋求妥協及共識此亦為計畫確定程序中聽證的

精神之後聽證機關即應就聽證之結果撰寫綜合意見連同未獲

得妥協之爭點轉交確定計畫機關(sect73 Abs9 VwVfG)聽證機關

就聽證程序之結果所為之綜合意見僅供確定計畫機關作成最後裁

決時參酌而確定計畫機關仍應依其專業綜合聽證機關之意見

其他機關之意見民眾之異議甚至鑑定人之意見對於未獲共識

之爭點進行判斷並作成最後之確定計畫裁決

88

三小結

且確定計畫機關

作成決定時其考量並不以聽證程序中所呈現之文件及事實為限

仍應基於職權調查原則對於必要之事實進行調查認定應其專業

對於公益及相關私益進行衡量至於在不要式的程序中依職權調

查原則的精神更無紀錄排他性法則適用的餘地

綜合前述關於美國 APA 成文法的規定及法院實務案例的見

解不難發現行政程序中禁止行政機關與當事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

進行片面接觸的精神重要的前提在於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要

87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69 Rn 6-7 88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74 Rn 7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5

197

求因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唯一得參考者即為聽證之紀錄為確保

聽證程序中所有資料處於所有當事人得以知悉的狀態當行政機關

與特定當事人間進行片面接觸時即須作成紀錄以使參與聽證程

序之當事人得於公開程序中透過交互詰問對於所有證據進行辯論

保障程序之「公平性」換言之並非所有片面接觸皆應予以嚴厲地

非難及指摘而是當程序之公平性在客觀上對於規則之訂定或裁決

之作成造成影響時始禁止片面接觸以下略以簡表說明本文中對

於美國 APA 中關於禁止片面接觸所作的觀察

程序特色

禁止片面接觸

之依據 法院審查

非正式

程序

行政

裁決

寬鬆之

程序要

其 他 個 別 法

令行政機關自

行 訂 定 之 規

則正當法律程

片面接觸客觀上

是否影響行政決

規則

訂定

通知及

評論程

正當法律程序

私人間有財產價

值性優惠的競爭

請求公開紀錄

是否反應所有公

眾的意見是否

給予公眾討論的

機會

正式

程序

審判式聽證

證據紀錄之排他5 USC sect557(d)

片面接觸客觀上

是否影響行政決

3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8

性 定

來源作者整理

由上表可知在美國法制下即使行政程序有違反禁止片面接

觸之規定或法理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

違法或無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

響換言之違反禁止片面接觸之程序瑕疵僅具有相對之效力

至於德國法制綜合其制度之觀察可知在遵循職權調查原則

的前提下即使進行聽證程序最後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仍不受聽

證結果之拘束不適用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因此德國VwVfG中並

無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而與美國法制之思考有間 89然而須注意

者因司法對於行政決定原則上可進行全面合法性之審查僅於行

政機關享有判斷餘地之事項其審查密度受有限制故行政機關與當

事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如有片面接觸之情事司法機關仍得就行政

機關職權調查之行使及其決定之內容是否違反經驗法則及論理法

則進行審查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如有瑕疵或

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關職權之行

使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 90

89 雖然德國 VwVfG 第 21 條規定公務員行使職務有偏頗之虞(Besorgnis der Befangenheit)時應行迴避之規定然此係為確保行政程序進行之「公

正性」而美國法制中禁止片面接觸之功能係為確保當事人間的武器平等

以保障程序之「公平性」因此不同制度發揮不同的規範功能行政程

序之法制並不因有迴避制度之設計即可發揮禁止片面接觸原則的功能

應予辨明

90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7

199

參我國司法實務案例觀察

一籌設安南加油站案

在高雄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二四八二四九二五

號判決中涉及原告(即被上訴人)依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十

六條第二項之規定 91向被告台南市政府(原處分機關即上訴人)

所屬之都市發展局申請核發籌建安南加油站之設站用地可供作加油

站使用證明(下稱土地使用證明)另有同時擬於鄰近土地設置加油

站之第三公司(訴訟中之參加人下稱A公司)由X代理亦向台南

市政府都市發展局申請核發籌建長安加油站設站用地之土地使用證

明A公司於尚未取得土地證明前即向台南市政府建設局提出許

可籌建加油站之申請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對於原告先提出之土

地使用證明申請案以資料不足為由命其補正而對於A公司後提

出之申請則先行核發土地使用證明(函 1)嗣後始核發原告申請之

土地使用證明而原告旋即向台南市政府建設局提出加許可籌建油

站之申請之後台南市政府建設局以A公司已完成許可籌建加油

站申請之補件程序即發函核准A公司籌建加油站之許可(函 2)

最後則依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八條第一項第三款之規定 92

91 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 16 條第 1 項「申請設置經營加油站者除本

規則另有規定外應檢具下列文件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請籌建

之核准helliphellip」同條第 2 項「前項申請設站用地屬都市計畫地區土地

且依有關法令規定須經核准始得供作加油站使用者並應檢附直轄市縣

(市)政府核發設站用地同意作加油站使用之證明文件」

92 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 8 條第 1 項第 3 款「申請於都市計畫地區及非

都市土地甲乙丙種建築用地遊憩用地及特定目的事業用地(加油站)

3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0

同側路段五百公尺內已核發A公司加油站籌建許可為由發函駁回

原告之申請(函 3)

原告不服分別對於前述之函 1函 2 及函 3 向中央主管機關

內政部及經濟部提起訴願請求撤銷原處分但未獲救濟即向高

雄高等行政法院提起課予義務訴訟(行政訴訟法第五條第二項)行

政法院審理本案之相關爭議點除在於法律面向上對於加油站設置

管理規則第八條第一項第三款規定中所稱「先申請」之解釋外在

事實面向上則在於承辦本案之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公務員於審

理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之土地使用證明申請時是否有濫用權力之

違法承辦公務員於受理本件分別由不同公司提出土地使用證明之

申請時曾將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洩漏予被告(原處分機關)之

顧問 Y(同時受 A 公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建設加油站並為 A 公

司代理人 X 之配偶)經法院調查以該承辦公務員違反刑法第三

一八條所定之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台灣高等法院台南

分院九十三年度上易字第十九號刑事判決)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即以

該刑事判決確定之事實為基礎以公務員與當事人有行政程序外接

觸之情事認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另外高雄高

等行政法院另以被告(原處分機關)核發參加人 A 公司之土地使用

證明有恣意優先通過之差別待遇有違平等原則進而不應核發

參加人 A 公司籌建加油站之許可此二行政處分(函 1函 2)皆

設置加油站者其申請基地應符合下列規定helliphellip三同一直轄市縣(市)

內與同一路線系統之道路同側既有或先申請之加油站入口臨街面地界

至少應有五百公尺以上之距離但直轄市縣(市)政府考量車流方向

認為有設站需要者不在此限」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9

201

違法駁回原告申請加油站籌建許可之處分(函 3)亦違法判決

撤銷相關原處分及訴願決定並判命被告應依判決意旨重行依職權

調查應否核准原告之申請本判決經最高行政法院以上訴無理由而

確定維持(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決)

二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原

告向被告台北縣政府(現新北市政府)檢舉某公司違反勞動基準法

有關工時薪資給付等規定並申請調閱卷宗被告經調查後函

復原告相關調查結果並拒絕閱覽卷宗之申請原告向被告再次表

明不服被告亦函覆說明原告對此二函覆不服提起訴願未獲救

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起訴請求撤銷訴願決定命被告應對原告

作成裁罰處分並准予原告閱覽被告與被檢舉公司於行政程序外接

觸所作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在請求閱覽行政程序外接觸所作

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部分原告主張被告所屬勞工局承辦人員

曾與被檢舉公司職員以電話聯繫接觸詢問該公司板橋辦事處之地

址電話未依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作

成書面資料然行政法院認為此項接觸係被告為調查被檢舉公司是

否有原告所申訴之違法情事所必須屬行政程序調查之必要為行

政程序內之接觸如有相關文件亦屬行政決定前準備作業之文件

得拒絕閱覽之申請故原告相關主張無理由此判決見解為最高

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判字第五二六號判決維持而確定

三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三號判決中因公

4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2

平交易委員會(即被告)接獲檢舉對於台北縣(現新北市)金銀

珠寶商業同業公會(即原告)進行調查認定其有違反公平交易法

第十四條第一項聯合行為之禁止規定而裁處罰鍰原告經訴願未

獲救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提起撤銷訴訟本件涉及原告除勸導

會員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販售飾金外另曾於民國九十四年八

月二十五日由立法委員陪同原告理事長前往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

會並請教事業以低於成本之價格銷售商品是否違反公平交易法等

問題由被告之主委接見被告並作成行政程序外接觸紀錄表此

次拜會並未作成結論或有任何會議紀錄原告嗣於同年八月二十九

日發函予全體會員將被告於座談中表示之見解附於檢送函說明

欄內警告業者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出售飾金行政法院最後

認定原處分並無裁量濫用裁量怠惰或其他裁量瑕疵判決原告之

訴無理由確定

四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

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所涉之事

實並非直接與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有關之案件而係財政部台

灣省中區國稅局之公務員(原告)因涉貪瀆罪嫌經刑事訴訟免訴

判決確定後向所屬機關(被告)申請因公涉訟輔助而被否准經

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作成駁回之復審決定而向台中高等行

政法院起訴提起課予義務之訴然原告處理稅務違章檢舉案件未

依規定調查證據更於原告住處(原告配偶經營之髮廊)回答被檢

舉人配偶所提規避課稅及裁罰之方法等問題原處分機關以其違反

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未保守業務機密且迴避詢問避免於辦公處

所外與被檢舉人之關係人有所接觸而申誡乙次據此行政法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1

203

認定被告機關以原告執行職務違背法令為由而否准其涉訟輔助之請

求原處分並無不法

五小結

綜合上述案例觀察對於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仍有

下列疑義有待釐清

(一)禁止程序外接觸人之範圍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為涉及當事人具有財產價值的競爭請求之典型案例原處分機

關承辦公務員直接接觸之對象雖非提出申請之當事人及其代表人

行政法院仍認定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因此本條

第一項規定中所稱「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指為何亦即禁

止程序外接觸所規範之「人之範圍」即有釐清說明之必要

(二)禁止程序外接觸事之範圍

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

三八三六號判決)中點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一個核心的問題

程序外接觸與職權調查之間應如何進行區分何謂法所允許為職

務上所必要之接觸行為何時又屬於法律所禁止之程序外接觸而

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

三號判決)中值得思考的是當事人拜會行政機關之情事是否

屬於應受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範之情形當事人與行政機關進

行的相關討論是否須與本案實體問題有關始屬於行政程序法第

四十七條限制之情形值得深究此外藉由本件事實可進一步

4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4

引導思考程序外接觸與遊說行為之差異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

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並非直接以

公務員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為由而認定其執行職務違法但

突顯出承辦公務員日常社交生活是否亦屬於程序外接觸的問題這

些問題皆可理解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禁止程序外接觸之

「事之範圍」而應深究說明

(三)違反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律效果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行政法院雖認定本件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

但並未以此為撤銷原處分之理由最重要之論證依據仍是以原處分

機關法律解釋之見解及行政處分有違平等原則等違法情事因此

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法律效果亦為應探究之問題

肆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檢視及檢討

一規範內容及法務部函釋見解

(一)立法意旨

行政程序法(下稱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於行政院提出之

法案草案中並無相關規定於立法委員提案版本中始有相關規定

並明言係參考美國法制最後於立法院委員會審查後採行委員提

案版本而於行政程序法中明定之 93

93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7-8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3

205

依本條立法理由之說明可知立法者主要係為「求行政程序之

公平透明避免行政機關受到不當之干擾」而制定本條規範此

外行政機關「不論是基於職務推行必要之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

觸對他方當事人之權益影響甚巨為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

之權益」行政機關於作成決定前片面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

程序外之接觸原則上應予禁止 94

因此我國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者對於本條所應發揮之功能側

重於透過程序之透明公開維持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在無偏頗的疑

慮下進行行政程序此由本條規定列於第一章第七節「資訊公開」

下亦可得知此與美國法制著重於審判式聽證程序之公平給予當

事人平等表示意見之機會以符合該國憲法所蘊含正當法律程序之

精神仍有一定的差異

(二)適用範圍

1 人之範圍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拘束而不得進行程序外接獲之

人為「公務員」依學者見解應為與行政程序之進行有關之公務員

包括依法令於行政程序中執行職務之公務員 95

94 前揭註

依此見解負有不

得為程序外接觸之義務者為行政機關內與待決事項行政程序之進

行有關且依法令執行職務之公務員依體系解釋所謂行政程序

應為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行政機關即應為本法第二條

第二項第三項所稱「代表國家地方自治團體或其他行政主體表

95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49

4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6

示意思從事公共事務具有單獨法定地位之組織」及「於委託範

圍內受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至於公務員之範圍因現行法

律上對於公務員並無統一之定義規定於公務員相關法規中有國

家賠償法第二條第一項刑法第十條第一項最廣義之公務員定義

有公務員服務法第二十四條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6亦有公務人員任

用法最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7本條規定所稱之公務員範圍為何即

有解釋之必要參酌本法基於行政機關之公正性而設置之迴避制度

(本法第三十二三十三條)與本條規定源自於正當法律程序之精

神相同因此在體系歷史及目的解釋的角度上應無二致但同

樣亦面臨本法缺乏公務員定義規範的問題基於正當法律程序之法

理為確保程序之公平與公正保障當事人之權益應採最廣義的

角度認為凡依法令從事公務之人員皆屬之 98如此可避免採公

務人員任用法最狹義定義造成許多公務員公營事業人員行政

機關內之約聘僱人員被排除之情形 99

96 公務員服務法第 24 條「本法於受有俸給之文武職公務員及其他公

營事業機關服務人員均適用之」

及採公務員服務法狹義定

97 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公務人員指各機

關組織法規中除政務人員及民選人員外定有職稱及官等職等之人

員」 98 關於應依本法迴避之公務員的範圍本文贊成學者湯德宗之見解參見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4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亦

採此見解 99 依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3233 條之規定司法人員審計人員主計人

員關務人員外交領事人員警察人員教育人員醫事人員交通事

業人員及公營事業人員等皆不適用該法規定此外須依法享有俸給者

始適用公務員服務法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5

207

義造成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因未依法受有俸給而不

適用之情形至於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及第十七條雖定有公務員之

保密及自行迴避義務其規範目的在於明定公務員應受行政懲處之

情形以維持行政內部之紀律此與本法第三十一三十二及四十

七條係規範正當法律程序內涵之立法目的有間因此在公務員範圍

的解釋上無須為相同處理

本條規定限制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程序外之接

觸依立法理由之說明不論是「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觸」皆屬

限制之列 100因此受限制者為雙向接觸不論主動接觸之發動者為

公務員或當事人一方 101然未瑧明確者為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所指為何立法者於本條中明白不採用「代表人」「代理人」「輔

佐人」「法定代理人」及「利害關係人」等行政法規範或理論上常

見具有明確內涵之概念解釋上應認為係立法者有意排除使用相關

概念使用「代表利益之人」一詞可使受規範者涵蓋的範圍更為

廣泛換言之於程序中不論以自己名義或當事人名義凡宣稱為

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 102

綜合上述分析行政機關內或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

體於受委託範圍內依法令執行職務之人就其執行之承辦案件與

當事人及凡代表其利益之人(宣稱或依相關事實認定)依本法第四

或依相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

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人為行為之人皆可認為係代

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10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01 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0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0

4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8

十七條之規定皆不得為程序外接觸如此解釋涵蓋之人之範圍

雖已廣泛但如行政機關內非承辦人員之其他公務員 103

或其他已

參與或可能參與程序而有決定權之人員(例如各委員會之外聘專家

委員)仍不屬之美國 5 USC sect557(d)之規定範圍及於行政機關

內任何成員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

成員相較之下我國規定仍較狹隘

2 事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二項所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在現今

媒介多元及資訊發達的社會中接觸的方式亦隨之多元不論以任

何方式凡進行討論提供資訊甚至關說或遊說皆屬於接觸之態

樣以遊說行為為例本質上為人民受憲法上保障之請願行為 104

我國為使遊說遵循公開透明之程序防止不當利益輸送另制定

遊說法規範遊說之行為依遊說法第二條第一項遊說之定義 105以及

同法第二條第三項被遊說者之範圍 106

103 前揭註

可知遊說法著重於進行遊說

人民與中央地方首長或政務官員就政策議案進行之接觸受規

104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4(2008) 105 遊說法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遊說指遊說者意圖影響被遊說者或

其所屬機關對於法令政策或議案之形成制定通過變更或廢止而

以口頭或書面方式直接向被遊說者或其指定之人表達意見之行為」 106 遊說法第 2 條第 3 項「本法所稱被遊說者如下一總統副總統

二各級民意代表三直轄市政府縣(市)政府及鄉(鎮市)公所

正副首長四政務人員退職撫卹條例第二條第一項所定之人員」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7

209

範者不包括一般處理公務之公務員亦不及於中央地方首長或政

務官員為執行職務主動與人民進行接觸 107因此受遊說法規範之行

為與行政程序法所規範之範圍不盡相同如於特別情形下發生競合

規範的情形時例如於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中因遊說法採強制登

記及資訊公開制度(遊說法第十三條至第十九條)相關登記資料及

資訊之公開在程序上已符合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所要求之精

神至於關說 108並無其他法律就其程序及公開有特別規定仍屬

應適用本條之行為 109

至於接觸所涉及之內容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

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條立法意旨主要乃在確保

行政機關執行職務之公正性以避免偏頗縱接觸內容係屬程序事

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行政程序外接觸之事

項不分有利或不利於當事人均有本法第四十七條之適用」因此

涉及相關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反之美國

5 USC sect557(d)明文規定限於與待決事件有關之實體內容我國限

制範圍則明顯較寬對公務員產生較多桎梏此為受學者批評之

110

107 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之行為依遊說法第 5 條第 1 款之規定為排除適用

之事項相關問題參見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5 108 關說之意義可參酌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第 2 點之規定「(五)請託

關說指其內容涉及本機關(構)或所屬機關(構)業務具體事項之決定

執行或不執行且因該事項之決定執行或不執行致有違法或不當而影響

特定權利義務之虞」 109 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6 110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4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0

3 程序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定立於本法第一

章總則篇因對於「行政程序」之種類及範圍並無特別規定故舉

凡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作成行政處分締結行政契約訂定法規

命令與行政規則確定行政計畫實施行政指導及處理陳情之程序

皆屬於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行政程序與美國 5 USC sect557(d)

僅適用於進行審判式聽證程序始於指定主持聽證之行政機關等規

定內容相較本條規範之程序類型無所不包亦涵蓋整體程序然

此亦為學者指出宜檢討之處 111

4 得進行接觸之情形

公務員於行政程序中基於職務上必要所為之行為不受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限制於行政程序開始後公務員執行職務

處理待決事項所為之必要行為如受嚴格限制將造成行政機關執行

職務困難反而妨礙行政程序之進行所謂基於職務上必要之行為

如通知當事人或其代理人補提文件陳述意見或出席聽證通知當

事人提供證據資料當事人閱覽卷宗資料等 112

111 前揭註

換言之行政機關

為確定作成行為所涉及之事實關係須進行事實及證據之調查依

職權調查原則行政機關依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不受當事人主張

之拘束(本法第三十六條)因此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

定本係表彰行政程序採取職權調查原則之精神故行政機關承辦

人公務員於職權調查範圍內所為之行為即非應予禁止之程序外接

11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1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9

211

行政程序中行政機關職權調查之目的係為使行政機關了解事

實狀態及公私益狀況成為作成後續行為時之基礎此與行政訴

訟中法院為維護雙方當事人武器平等所為之職權調查並不相同不

可不察 113因此如行政機關非基於了解事實及利益狀態之目的所

為之行為即非屬職權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行政

機關打電話至被檢舉之公司該公司之地位為申請之相對人(本法

第二十條第一款)114

此外如個別法有特別程序規定時即應依該規定之目的解釋

應為之職權調查行為行政程序法中職權調查之規定即應立於補充

地位

為行政程序之當事人且行政機關係為職權

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法院稱此為「行政程序內之接觸」並無限制之

必要見解堪稱正確

115

(三)為程序外接觸之處理

因此在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定時仍須配

合待決事項所應適用之個別法規依規範目的判斷個案中職權調查

行為之必要性

既然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所指之行政程序為本法第二

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為之「行政程

113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 114 行政程序法第 20 條第 1 款「申請之相對人」為申請人請求行政機關

對其作成行政行為之人不可誤認為行政機關本身參見陳敏行政法總

論頁 771自版七版(2011) 115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8

5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2

序外」接觸即為行政機關與個案程序當事人在行政程序法規範之

程序外所為之接觸 116對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解釋如認

為凡行政程序外之接觸既為法所不許公務員本即不得為之是以

應作成紀錄或將書面文件附卷者仍為職權調查所必要之「程序內

行為」117

依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

益之人以書面方式為程序外接觸時應將所有往來書面文件附卷

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如以其他方式為程序外接觸者依同條第三

項之規定並應作成紀錄至於本項並未規定書面紀錄應附卷此

應係立法疏漏解釋上應與同條第二項之規定相同始能達成本條

之立法目的

則此見解不僅未正確認知此制度規範之目的亦有違法

規範之體系解釋更何況如此解釋公務員須將所有依職權調查事

實及證據之行為一一紀錄並予以附卷反而將造成公務員執行職務

之重大困擾因此相關說法應非的論

118

至於附卷之書面文件或紀錄應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因本條

第二項並無「主動」公開之規定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

字第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法第四十七條「亦寓

有保護公務員之目的俾使公務員於行政程序外凡與待決事件有關

之意見交換時皆應將所有往來之書面文件附卷或作成書面紀錄

(同條第二項第三項參照)以間接保護公務員」「行政機關就

11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

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37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117 此為本文發表於研討會時曾被提出之論點 118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3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1

213

待決事件縱有裁量權限亦不得恣意仍應為合義務裁量復有相當

行政救濟程序可資救濟既將接觸資料附卷供其他當事人閱覽即

已達公開之目的如認須主動通知其他當事人不僅衍生通知範圍

及技術上之爭議亦不利待決事件相關程序之迅速進行」「如與本

法第四十五條第一項『主動公開』之用語為比較可推知同法第四

十七條第二項所稱之『公開』者並無主動通知之意」故認為無

須主動公開僅須依申請而公開即可然此見解遭到學者批評認

為如此解釋過於消極本規定為個案資訊唯一主動公開之規定與

政府資訊公開法主動公開之立法目的不同且此解釋將使實體決定

前當事人仍無法知悉有程序外接觸之情形仍會引發行政機關有

偏頗的懷疑與立法意旨不符 119由立法理由觀之本項規定既為

「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之權益」並使其他當事人因文件或紀

錄附卷而有表示意見之機會 120

至於「其他當事人」當然包括申請之相對人(本法第二十條第

一款)至於已知之利害關係人行政機關得通知其參加程序(本法

第二十三條)因可藉由知悉程序外接觸情形而判斷自身利益受影響

之範圍及程序故解釋上亦屬之

如行政機關未主動公開相關資料

實無法發揮立法之功能故相關批評意見應值得贊成

121

(四)違反之法律效果

且依前述行政機關應主動公

開附卷之書面文件及紀錄時即無限制解釋「其他當事人」範圍之

必要

119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153另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2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21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

5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4

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為程序外接觸如已依同條

第二三項之規定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

開後該程序瑕疵即「補正」122

二本文之思考與檢討

但不妨害依相關法令(如公務員

服務法)及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對公務員之行政懲處責任為認定

反之如未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行

政程序即具有無法補正之瑕疵而成為得據以撤銷實體決定之事由

(一)行政法律關係中行政機關義務之規範

現代行政程序法制除以行政行為作為討論之重心外亦逐漸

著重行政法律關係(Verwaltungsrechtsverhaumlltnis)為基於行政法規

就特定事項於二個或二個以上之法律主體所產生之法律關係 123

本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為行政程序外接觸之規定即係對於

公行政明文課予之行政法上程序義務且規範於行政程序法總則部

為行政法上之權利義務關係行政法律關之成立變更或消滅可

依法令規定行政處分行政契約或事實行為並存在於具有行政

法權利能力之主體之間行政法律關係除強調人民於行政法上所享

有之權利及應負擔之義務外同時亦包含公行政主體之權利義務內

容而公行政之義務除由法律明文規定外亦可由行政依法維護

公益之一般義務或由人民之權利或由行政法上債務或補償關係

而得出

122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10-111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123 Maurer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sect8 Rn 16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3

215

分依體系解釋及國內多數見解除特別法有較嚴謹之明文規定外

為行政機關應遵循之最低程度規範 124立法者有意參酌美國APA之

立法例制定本條規定即明文課予行政機關於正當行政程序中應負

之義務我國行政程序法採行德國VwVfG之基本架構援用職權調

查原則之精神但為補強德國法制對於正當法律程序不足之處而

引進美國法制本意甚佳行政機關於個別案件中既負有維護公益

之一般義務並透過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以維護公益及私益如行

政機關於職權調查權限外進行程序外不當接觸而影響公益及私益

之保障時應屬於違背行政機關義務之程序行為即應予規範禁止

由此觀點出發即不宜認定本法第四十七條僅為訓示規定而應更

積極地承認行政機關依法負有一定之程序義務 125

(二)歷史解釋與目的解釋之思考

1 由立法理由中探知之規範目的

本法第四十七條所欲發揮之功能參酌立法理由之說明包括

防止行政機關偏頗及保障當事人權益 126

124 蔡茂寅等前揭註

因此一方面強調行政機

2頁 19-20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

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 554-557五南出版社(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 19-20(1999)少數見解認為此說無說服力並無標準足以認定行政程序法屬

「最低程度之程序保障」參見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

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

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28(2007) 125 本文就此所持之論點與審查委員之見解容或有間特此說明 126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5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6

關之公正性另一方面又強調當事人間權益之公平性因特別強調

保障當事人權益則反應出大陸法系中基本權程序保障功能之思

維此外亦希望藉此對於盛行於行政機關實務上「關說」之情形

進行規範以使關說之行為透明化 127

行政程序法中一個條文如由立法意旨觀之可同時達到程序

之公正性公平性及公開性的功能應可推知立法者對於法制設計

本質認識有不清之處因此何者始為法制本質上應遵循的精神

實應仔細思考否則將出現規範主軸不清規範範圍不明之謬誤

對於此點實不宜一概以我國法制與美國法規範不同

如此資訊之公開性亦為本

條所欲發揮之功能

128

2 由法制之規範功能為解釋

而為不同

的解釋以自圓其說

美國透過司法機關所為之判決強調 5 USC sect557(d)之規範目

的在於保障當事人間之公平性使審判式聽證程序中對於片面接

觸情事不知情之其他當事人得以有機關獲悉相關情事並表示自

己的意見姑且不論維護程序公平性為本體或係保障當事人程序之

工具 129

127 葉俊榮前揭註

禁止片面接觸之本旨仍在於維護正當法律程序中各當事人

間武器平等的精神強調的是正當法律程序中「公平」的面向此

116頁 137 128 參見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一)之說明 129 此涉及美國法上對於正當法律程序本質之討論關於工具說及本體說之

見解參見蔡穎瑩前揭註 15頁 19-24本文於此不予深論但相關討

論亦反應出即便在美國法制中程序規範是否具有獨立性或僅係發揮輔助

實體決定之功能並非有一致見解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5

217

外美國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拘束審判式聽證程序中行政機關之行

為而不適用其他程序中作成決定者原因在於該程序中採用證據

紀錄排他性行政機關僅得依紀錄資料作成決定藉此使當事人皆

得以對於紀錄中之證據及其他資訊進行攻擊防禦始產生禁止片面

接觸之法制設計

我國對於權利保障與行政程序之關聯受德國法制及其理論之

影響強調行政程序對於實體基本權保障之重要性 130

(三)規範範圍之釐清

解釋上正

當行政程序有助於行政機關作成正確決定以避免人民之權益受到

不法之侵害因此保障當事人於程序中武器平等之公平性應有助

於發揮此行政程之基本功能我國繼受美國法制於行政程序法中

增設德國法上所無之禁止程序外接觸的規定在規範功能上即應為

摘取該法制特別之規範功能以強化我國行政程序法制因此本

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在解釋上仍應強調側重於正當法律程序中之

「公平性」保障當事人間進行攻擊防禦時之武器平等藉以保障其

實體權利否則錯誤認知本條之規範功能即易掉入行政繁瑣的

工作泥沼中亦即不論於何種程序中公務員執行職務進行調查

皆作成紀錄或將所有書面附卷以求自保而使本條成為促進行

政彈性及效率之障礙是故為使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能夠發揮

一定之規範功能在解釋上即應為一定之調整及限縮

1 適用的程序類型宜限制

130 例如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於政治庇護案中即明白指出行政程序有助保障

實體之基本權利BVerfGE 56 216 (236ff)

5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8

本法第四十七條列於行政程序法總則導致不論最後行政行為

的態樣為何皆適用之本條規定如此結果與本條立法精神大相逕

庭實有限縮之必要否則亦與效率的要求不符 131以行政指導及

陳情為例本質上為非正式行政行為未發生實質法律效果並無

須適用禁止片面接觸以維護當事人間武器平等之必要而行政規

則為行政機關內部規範欠缺直接對外拘束人民權利義務之法律

效果亦無適用之必要至於法規命令本質上為「一般性政策的

制定」本即應廣納各方意見實不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 132而重點實為各方在訂定規範的過程中有對等的討論對話機

會因此本質上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以保障當事人間公平的行

為為行政處分及行政契約此二大行政行為態樣 133

至於在作成行政處分及締結行政契約之程序中對照美國及德

國法制尚須進一步檢視我國聽證程序之設計

134

131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11(2001)

我國關於程序類

型的設計類似於德國法制而非美國法制本法雖有要式聽證程

序之設計亦規定聽證須作成紀錄(本法第六十四條第一項)然除

132 湯德宗前揭註 122頁 109 133 計畫確定裁決性質上亦為行政處分且涉及多元利益的調和如日後我

國確實執行確定計畫之程序自應適用本法第 47 條之規範 134 本法並未就締結行政契約應進行聽證之規定然如舉行聽證可使其他利

害關係人有參與程序之機會且如作成行政處分依法應舉行聽證但締結

替代該行政處分之行政契約卻無須聽證可能使行政契約成為規避聽證的

工具參見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

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

集頁 282元照出版社(2002)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7

219

法規有明文規定外聽證紀錄為行政機關作成行政處分時應斟酌之

文件(本法第一八條第一項)並非唯一具有排他性之資料遵循

職權調查原則之法理而與德國法制相近因此如欲保留本法第四

十七條之規定並貫徹前述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理精神本文建議

於修法增訂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效力的前提下建議限縮本法第

四十七條規定而僅適用於特別程序中即正式聽證程序及計畫確定

程序此處所持限縮本法第四十七條程序態樣適用範圍之見解主

要論證依據為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與當事人間公平性的關聯此為

德國法制所無行政程序法立法之際我國繼受美國法時亦未配合

建立相關觀念也因此導致現行規定過度擴張禁止程序外接觸之範

圍造成法理邏輯混亂亦可能成為行政機關及公務員之掣肘因

此本文此處之見解亦僅建議係回歸法理一致性而提出之修正意見

而已

2 人的範圍宜擴大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所規制之人一方為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

一方為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達前述立法目的使所有相關

資料皆呈現當事人面前理論上本條宜儘量包括所有可能建立接觸

之管道因此受規範之人的範圍宜擴大因此在解釋代表當事人利

益之人時不應侷限凡宣稱為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或依相

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

人為行為之人皆應屬之不限於代表人代理人或輔佐人等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涉及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分別提出之設籌加油站申請且

二者之申請具有排他的競爭性如依美國法制屬於涉及「有財產

5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0

價值性優惠的競爭請求」之事件特別應注意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承辦公務員有洩漏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予被告機關之顧問 Y

的情形而被判刑確定於參加人 A 公司之申請事件中名義上之

申請人為該顧問 Y 之配偶 X於論斷是否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

一項之規定時即涉及參加人 A 公司被告顧問 YY 之配偶 X 彼

此間的利益關係在 X 提出之申請案所進行之行政程序中實際上

之申請人仍為 A 公司原處分機關未明察 X 是否係以代理人身分提

出申請命其提出委任書處理有可議之處而承辦公務員雖係與

被告顧問 Y 接觸以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由此情形亦

可判定承辦公務員既已受理 X 作為 A 公司代理人所提出之申請

案且 Y 一方面為該申請案中代理人 X 之配偶且同時亦受 A 公

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興建加油站依相關事證可認定 X 係為 A 公

司之利益為行為與其配偶及 A 公司間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

故可認為承辦公務員係主動接觸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於 X 代理 A

公司提出申請之程序中有為程序外接觸之情形本案原審判決及最

高法院判決中僅援引刑事判決所確定之事實直接認為承辦公務

員於處理原告申請之案件中認定與X所為之接觸係屬於違反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情形不僅未就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

件進行涵攝說明未仔細辨明不同程序間之當事人及代表其利益人

的關係雖結論並無錯誤但推論仍未臻嚴謹明確

然而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是否只限於承辦公務員我國法的

解釋與美國法明文規定不同美國法明文規定機關內所有成員或其

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皆不得進行

片面接觸不限作成決定之人員如此始可歸避承辦人員透過機關

內其他人進行接觸卻不受規範的可能我國規範之範圍過於狹隘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9

221

此亦為建議宜修正之處

3 事的範圍宜限縮

如前所述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九六二

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時「縱接觸內容係屬

程序事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因此涉及相關

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此與美國法之規定不

同然誠如前述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中 135法官以「麵包與奶油」的關係來形容行政機

關與公眾間非正式之接觸互動表示公務員實不可能脫離公眾生活

而獨立存在且在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中 136法官亦以人情事理的角度看待

公務員的社交生活因此行政機關與公眾之接觸只要在不影響司

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並無全面禁止之必要只

有對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問題進行程序外接觸可能引起當事人公平

防禦的疑慮始有限制之必要前述法務部之見解不僅誤認禁止

程序外接觸之立法目的過於側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忽視當事人

間的公平性且理想性地過度限制程序外接觸之事項忽略人情事

理應不可採因此建議修改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規定明文

限定於就待決事項之實體問題為接觸時始有限制之必要 137

於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

字第五三號判決)中當事人曾由立法委員陪同前往原處分機關

135 567 F 2d 9 (DC Cir 1977) 13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137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6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2

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會討論法律解釋問題因原處分機關依本法

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作成紀錄附卷故無違法情事可言然嚴

格說來本案當事人拜會原處分機關時討論法律解釋問題並非違

法禁止之關說行為亦不屬於遊說法所定應強制登記之行為且如

未涉及個別具體案件之實體問題而限於法律解釋之請益則本質上

亦不應屬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情形本無須受限制當

然為免爭議及為求自保行政機關得製作相關紀錄但仍應與本法

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無涉

至於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

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公務員受理違反贈與稅法之稅務違章案件

於妻子經營的髮廊中遇見被檢舉人之妻子詢問被檢舉人所涉及之逃

漏稅事件公務員告知若主張被檢舉人無贈與情事應出具有關書

面資料以為證明最後並認定被檢舉人無逃漏稅情事而擬簽結該檢

舉案本案中被檢舉人既為稅務違章事件中之當事人其妻在客

觀上可認為代表其利益之人公務員應不得與其於程序外就逃漏稅

事件之實體問題為接觸公務員於自家經營的髮廊面對被檢舉人之

妻子提出相關詢問而為答覆時與前述案例不同之處在於公務員

並非僅就抽象法規範的解釋進行回答而已就承辦之被檢舉案件具

體內容之認定可能性進行回答應已涉及實體問題公務員與被檢

舉人之妻子所為之接觸已超越公務員社交生活之對話範圍已屬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外接觸實應依本法第四十七

條第二項第三項之規定作成書面紀錄並予以附卷及公開

(四)重視違反之法律效果

行政機關公務員所為之行政程序外之接觸行為姑不論可能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1

223

生公務員懲處之法律效果但就行政程序之法制而言可經由依本

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規定作成紀錄將書面文件附卷並

主動公開而將此瑕疵予以補正未損及當事人程序中武器平等之

公平性然未經補正之瑕疵即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而未踐

行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所要求之行為者依美國法制之

觀點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違法或無

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響即使

採職權調查原則之德國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

如有瑕疵或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

關之行為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二國法制對於程序瑕

疵之法律效果實有異曲同工之處 138

反觀我國對於公務員所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行政機關之處

置較強調對於公務員之行政懲處

139

138 關於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參見本文貳三之論述

而未仔細審酌其行為是否該當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件是否已依同條第二項第三項規

定為補正之行為亦未審酌未補正者此程序瑕疵對於實體決定影響

之程度而法院於爭訟案件中主要仍審酌實體決定之違法性而

未深入論證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對於實

體決定之影響及重要性我國法院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論證之深度

及密度依本文前述觀察與美國司法實務相較實仍有相當大之

差距因此行政機關及法院宜強化對於本條規定之認識及解釋

139 經查詢公務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之保障案件決定書查詢系統(httpwwwcsptcgovtwptcindexasp)以公務員違反公務員服務法第 4 條保密義

務而作成之復審或再申訴決定至民國 100 年止即計有 14 筆決定書

6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4

而對於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合法性進行審查時更須體認程序外接

觸之程序瑕疵與實體決定間之關聯性並進行深入說理論證如此

始可提升本條規定之重要性並落實禁止程序外接觸而確保當事人

程序權益之法理精神

伍結語重新檢視聽證法制之契機

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繼受美國法制並將其融合至以德國法

制為主軸的行政程序法時未深入探究美國正當法律程序之精神

APA 中程序類型之特性即於行政程序法中強行置入禁止片面接觸

之規定本文以相當篇幅介紹美國 5 USC sect557(d)禁止片面接觸之

法理及實務案例並與德國法制進行比較目的即在於突顯現行規

定法理混淆及制度設計缺乏一貫性的缺失此外台北高等行法院

九十四年度訴字第七五二號判決及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五年度判字第

一二三九號判決此一具有高度重要性及爭議性的案件中(高速公路

電子收費系統案或稱為 ETC 案)中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重

要性未受重視益發突顯我國實務界對於此制度之認識有限因此

本文嘗試以回歸法制本旨的角度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禁止程序外

接觸之規定重新檢視其立法目的並對於本條之適用範圍提出檢

討修正之意見

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德國

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備受爭

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聽證程序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3

225

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到重視在

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際如能重新

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程序之法制得以

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化」有所助益

6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6

參考文獻

書籍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

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

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5

227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期刊文獻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 8-21(1999)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3-120

(2008)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

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

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1-33(2007)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2-17(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

頁 18-33(1999)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12 TEX TECH

ADMIN L J 223-279 (2011)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6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8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專書論文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

頁 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

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

壽論文集」頁 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

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

總論篇頁 112-168三民書局(1998)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49元照出版

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

行政程序法論頁 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51-83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7

229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67-209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 25-155元照出版社

三版(200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

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6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0

摘要

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公務員與當事人為行

政程序外接觸的規定係仿自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而本

條自行政程序法施行至今逾十年以來並非行政法學界及司法實

務界重視及討論的重點然而本條規定卻為行政機關在具體程序

中重視之規範甚至可能導致行政機關承辦人員在具體情形中無

所適所或形成困擾因此本文先就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關於禁止

片面接觸之規範針對成文法規定及司法實務案例進行說明及觀

察以掌握美國相關法制之精神及本旨此外亦介紹德國法制之

精神並就我國司法實務涉及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案例進行

觀察探究我國對於本條精神之運用是否仍有待釐清之處在回

歸法制本旨之深入研究後即不難發現此程序機制之基本功能

在於確保正式的聽證程序中當事人間攻防之程序公平性並非著

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總則部

分而非強調聽證程序公正性之維持在體例安排上即與制度之

本質混淆亦容易導致實務見解不明確而產生許多疑義

面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

德國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

備受爭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

聽證程序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

到重視在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

際如能重新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9

231

程序之法制得以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

化」有所助益

7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2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 Review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n the American and German Legal Systems

Ling-Ching Fu

Abstract

sect47 APA of Taiwan stipulates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and follows the regulations in the APA of the USA

Since the APA in Taiwan came into effect in 2001 this regulation

hasnrsquot stayed in the center of the legal researches and practice in

Taiwan Howeve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public officials in

concrete case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eaning and the nature of this

regulation the similar regulations an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he

USA are first examined in this article Meanwhile the German legal

system regarding this problem is also introduce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aiwan will be also intensive observed The application

possibility of sect47 APA of Taiwan as well as the viewpoints in the

practice will be acquainted At last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protects the fairness

between the concerned parties in the formal hearing procedures but

not the neutrality of the responsible authority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1

233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nature of this legal institution has

not been correctly understood in Taiwan It leads to the result that

the APA of Taiwan should be further reformed An amendment of the

APA of Taiwan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Keywords ex parte communication due process hearing trial-type

hearing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 formal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8-21(1999)
  •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113-120(2008)
  •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1-33(2007)
  •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2-17(2001)
  •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18-33(1999)
  •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112-168三民書局(1998)
  •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4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51-83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67-20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25-155元照出版社三版(2006)
  •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 摘要
    • Abstract
Page 28: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由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 …cycu.lawbank.com.tw/Download/30/01300005.pdf接觸或禁止片面接觸為核心議題之研究論著。即使在司法實務上,也

2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0

個別法令或行政機關自行訂定之規定但往往亦與APA所規範之正

式程序的要求相當

即使於行政機關並無任何成文法之程序規定可玆遵循時仍須

回歸正當法律程序的基本精神如行政機關由他人處獲得對當事人

不利之資訊卻未給予當事人對此表示意見之機會時即與正當法

律程序之精神不符然客觀上可知一般有理性之人並不可能因片面

接觸而影響其決定時此程序瑕疵便無法導出須撤銷行政裁決的結

(2)非正式之規則訂定

非正式之規則訂定程序本質上既為立法行為即使僅須進行

通知及評論之程序行政機關仍須考量不同之因素及多元的利益關

係尤其當行政機關訂定之規則涉及私人間「有財產價值性優惠的

競爭請求」(competing claim to a valuable privilege70)時行政機關

之決定已類似於傳統的裁決行為於通知及評論的程序中往往可

能引發外界對於受管制的企業或利益分配者利用程序外接觸不當影

響行政機關的疑慮因而導致在非正式規則訂定程序中「書面聽證」

(paper hearing71)紀錄中亦會呈現片面接觸之紀錄以使其他當

事人得以表示意見 72

70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此外在現實的考量上行政機關並不樂見

片面接觸的情形發生以避免社會上產生行政機關貪腐的印象更

32 at 195 71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56 at 591 72 國內學者認為在非正式程序中僅涉及「有價特惠」(valuable privilege)之分配時始例外適用禁止片面接觸原則所指即為此意參見湯德宗

前揭註 3頁 19湯德宗前揭註 25頁 314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9

191

可能影響日後法院裁判時的態度而且一旦訂定之規則須受到司法

審查行政機關於司法程序中進行辯護時須主張規定之訂定已考

量公眾所提出的資料及意見且公眾的意見皆已呈現於公開的紀錄

中並未參考紀錄外之資訊因此實際上行政機關內部對於訂定

規則的作業規範中皆有禁止或限制片面接觸的規定 73

至於法院判決亦要求行政機關於通知公眾後即不得與利害

關係人進行片面接觸如於著名之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

74

73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195

中聯邦通訊委員會欲訂定規則

限制有線電視業者得播出之節目通知民眾得對於規則草案提出評

論意見之期間並於一九七四年十月二十五日提供不同的業者及利

益團體進行口頭說明意見的機會其中有線電視業者反對該訂定該

規則認為草擬之規則將使付費電視業者難以播送特定受歡迎的運

動節目或劇情電影而傳統電視業者及委員會本身則贊成規則之訂

定認為付費電視可能吸取免費電台的觀眾造成受歡迎節目無法

繼續在免費電台中播放的情形法院於調查過程中發現許多利益

團體或個人曾與聯邦通訊委員會之委員或委員會中之人員進行片面

接觸就規則之內容進行實體討論因此法院主動要求委員會提出

曾進行之片面接觸的清單及詳細經過而依提出之資料顯示一九

七四年十月二十五日後委員會本應就已收集之各界意見進行討論

以決定應發布規則之內容但至一九七五年三月十日間委員會之

委員仍與利害關係人會面 18 次與有線電台之利益團體會面 9 次

與動畫及運動利益團體會面 5 次法院雖承認行政機關與公眾之

74 567 F 2d 9 (DC Cir 1977)

3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2

非正式接觸如同「麵包與奶油 75

於上述案例中可知法院之所以推翻行政機關行為效力的立論

基礎在於行政機關所為之片面接觸並未充分於紀錄中公開以使

各界知悉各方利益團體之立場並進而表示意見致使行政機關最

後作成之行為有明顯重大的瑕疵此與正式程序中實體決定是否

因片面接觸之情形而受影響判斷上並無二致

」在行政事務上是不可避免的

只要在不影響司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都是適當

的本案中法院並非僅以正當法律程序的觀點進行審查而是更

進一步說明本案委員會作成的公開紀錄未反應出利益團體代表的

意見這些意見亦未公開使各界得以進行討論而這些可能進行的

討論又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內容具有重要性因此委員會與相關利

益團體所進行之片面接觸並非僅止於不適當(inadequacy)而已

法院認定聯邦通訊委員會對於有線電視業者訂定之規則應為無效

76

二對於德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觀察

(一)德國法制中無規則訂定程序

相較與前述美國 APA 將程序分為行政裁決及規則訂定之程

序德國 VwVfG 中並未就行政機關訂定規則之行為亦即就行政

機關基於法律授權而訂定法規命令(Rechtsverordnung)之行為有

一般性之規範反之是在更高位階之基本法(Grundgesetz GG)

中對於法規命令之訂定予以規範

75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56 at 594 76 至於美國法制中的規則訂定程序與我國法規命令之訂定程序是否相

當以及受司法審查之範圍是否相同並非本文此處討論之重點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1

193

依德國基本法第 80 條第 1 項之規定聯邦政府聯邦內閣首長

或邦政府皆得依據法律之授權發布法規命令其授權之內容目

的及範圍應以法律明確規定法規命令中須明列其授權之法律依

據此外如依法律之規定得為再授權者須以法規命令為再授權

之規定至於法規命令訂定之程序本條第 2 項列有應得聯邦參議

院(Bundesrat)同意之事項第 82 條則規定法規命令應由發布之

機關簽署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應公告於聯邦公報且應明定生效

日期 77除此之外基本法即無其他程序規定 78例如無須說明訂

定法規命令之理由 79

如更進一步觀察德國法制關於訂定法規命令程序與進行聽證程

序之關係則可發現基本法第 103條第 1項保障人民之聽審權(Recht

auf Gehoumlr)但僅限於法院之審判程序並不及於行政機關所為之

行政程序

更無應經聽證程序始得發布法規命令之要求

80

77 如法律及法規命令未明文規定生效時者依基本法第 80 條第 2 項規定

於聯邦公報刊行之日終了後第 14 日生效

至於VwVfG本身雖然第 28 條第 1 項有給予當事人

78 如為聯邦政府或聯邦內閣首長訂定法規命令者相關程序即依聯邦政府

內部之議事規則或聯邦內閣共同議事規則之規定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Ehler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Rn 26 79 如有說明理由之必要者主要係因部分法規命令須得聯邦參議院之同

意為使聯邦參議院了解訂定相關法規命令之目的以及基於財政及預算

分配之考量而於法規命令訂定之內部程序中說明理由而非為使一般人

民知悉了解訂定相關規範之理由Theodora Ziamou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 69 (2000) 80 PierothSchlink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ect31 Rn 1080

3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4

陳述意見機會(Gelegenheit zu geben sich zu den fuumlr die Entscheidung

erheblichen Tatsachen zu aumluszligern)之規定然係保障受不利處分之當

事人於行政處分作成前得向行政機關就與決定具有重要性之事項

表示意見之機會亦不適用於訂定法規命令之行為與美國法制相

較德國VwVfG中並未就訂定法規命令之行為及程序有所規範 81

而是以權力分立及聯邦法律執行之角度以更高位階之基本法予以

規定在確立法規命令之民主正當性源自於法律之授權及相信行

政具有訂定法規命令專業的前提下德國法制普通缺乏民眾於相關

程序中得向行政機關表示意見之機會 82自然即未就禁止當事人與

行政機關禁止片面接觸為特定之規定 83

(二)無聽證紀錄排他性之制度

德國VwVfG中規定行政程序之進行以不要式為原則但例外

規定了二種特別之程序類型一為第 63 條至第 71 條之正式行政程

81 MAHENDRA P SINGH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49 (2001) 對於德國法欠缺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要求規範不

乏相關批評意見Ziamou supra note 79 at 93-101 82 Ziamou supra note 79 at 76-77 83 然而在此處須補充說明者德國法中司法得獨立於具體個案爭議之外

直接對於特定法規命令之形式及實質合法性進行審查依德國基本法第 93條第 1 項第 2 款規定對於聯邦法令或邦法令在形式上或實質上是否符合

基本法或邦法令是否符合其他聯邦法令發生爭議或疑義時聯邦政府

邦政府或聯邦眾議院四分之一議員得聲請聯邦憲法法院作成裁判(sect93 Abs1 Nr2 GG)亦即係由最高之司法審判機關對於法規命令之合法性進

抽象法規範審查(abstrakte Normkotrolle)因此雖然於訂定之過程中為

尊重行政權之專業而較缺乏民眾參與的過程但司法權對於行政權力行

使則進行相對高密度之監督審查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3

195

序(foumlrmliches Verwaltungsverfahren)另一則為第 72 條至第 78 條

之計畫確定程序(Planfeststellungsverfahren) 84其中VwVfG第

63 條以下之正式行政程序即為我國行政程序法第五十四條以下聽

證程序所參考之程序模式 85

正式行政程序與計畫確定程序之所以為特別之程序類型即在

於二者皆須踐行一定之程序亦即聽證程序德國 VwVfG 中聽證

程序之設計重點為以言詞辯論程序取代書面陳述意見但在交互

詰問質詢證人的部分仍與美國法制審判式聽證不同而特別不

同之處在於即使進行聽證程序德國法亦仍不採取聽證紀錄排他

性法則

而計畫確定程序則於我國行政程序法

第一六四條之規定中繼受之

以正式程序為例德國VwVfG第 68 條第 4 項規定正式程序中

言詞辯論的部分應作成紀錄而同法第 69 條第 1 項則規定行政

機關應斟酌行政程序之全部結果作成決定所謂「斟酌行政程序之

全部結果作成決定」並非指行政決定之基礎僅限於言詞辯論中所得

出之結果因此即使於言詞辯論外獲悉之資訊亦得列入考慮並

依自由心證評斷而作成結論 86

84 相關概念之說明參見 KoppRamsauer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sect63 Rn 1

行政機關如認為於言詞辯論外仍

有必要詢問當事人時亦得為之且本項規定亦不要求行政機關須

親自採證(Unmittebarkeit der Beweisaufnahme)只要有足夠證據供

85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97-98 86 StelkensBonkSachs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sect69 Rn 3-4

3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6

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進行判斷即可 87

至於計畫確定程序聽證亦為確保利害關係人及一般民眾於程

序中之聽審權因此利害關係人與及時提出異議之民眾享有於聽證

期日參與討論及說明之權利(sect73 Abs6 VwVfG)於聽證期日中

於聽證機關之協助下開發行為人利害關係人及時提出異議之

民眾提出意見之權限受影響之機關等對於計畫進行言詞面對面

之討論及說明並尋求妥協及共識此亦為計畫確定程序中聽證的

精神之後聽證機關即應就聽證之結果撰寫綜合意見連同未獲

得妥協之爭點轉交確定計畫機關(sect73 Abs9 VwVfG)聽證機關

就聽證程序之結果所為之綜合意見僅供確定計畫機關作成最後裁

決時參酌而確定計畫機關仍應依其專業綜合聽證機關之意見

其他機關之意見民眾之異議甚至鑑定人之意見對於未獲共識

之爭點進行判斷並作成最後之確定計畫裁決

88

三小結

且確定計畫機關

作成決定時其考量並不以聽證程序中所呈現之文件及事實為限

仍應基於職權調查原則對於必要之事實進行調查認定應其專業

對於公益及相關私益進行衡量至於在不要式的程序中依職權調

查原則的精神更無紀錄排他性法則適用的餘地

綜合前述關於美國 APA 成文法的規定及法院實務案例的見

解不難發現行政程序中禁止行政機關與當事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

進行片面接觸的精神重要的前提在於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要

87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69 Rn 6-7 88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74 Rn 7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5

197

求因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唯一得參考者即為聽證之紀錄為確保

聽證程序中所有資料處於所有當事人得以知悉的狀態當行政機關

與特定當事人間進行片面接觸時即須作成紀錄以使參與聽證程

序之當事人得於公開程序中透過交互詰問對於所有證據進行辯論

保障程序之「公平性」換言之並非所有片面接觸皆應予以嚴厲地

非難及指摘而是當程序之公平性在客觀上對於規則之訂定或裁決

之作成造成影響時始禁止片面接觸以下略以簡表說明本文中對

於美國 APA 中關於禁止片面接觸所作的觀察

程序特色

禁止片面接觸

之依據 法院審查

非正式

程序

行政

裁決

寬鬆之

程序要

其 他 個 別 法

令行政機關自

行 訂 定 之 規

則正當法律程

片面接觸客觀上

是否影響行政決

規則

訂定

通知及

評論程

正當法律程序

私人間有財產價

值性優惠的競爭

請求公開紀錄

是否反應所有公

眾的意見是否

給予公眾討論的

機會

正式

程序

審判式聽證

證據紀錄之排他5 USC sect557(d)

片面接觸客觀上

是否影響行政決

3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8

性 定

來源作者整理

由上表可知在美國法制下即使行政程序有違反禁止片面接

觸之規定或法理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

違法或無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

響換言之違反禁止片面接觸之程序瑕疵僅具有相對之效力

至於德國法制綜合其制度之觀察可知在遵循職權調查原則

的前提下即使進行聽證程序最後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仍不受聽

證結果之拘束不適用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因此德國VwVfG中並

無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而與美國法制之思考有間 89然而須注意

者因司法對於行政決定原則上可進行全面合法性之審查僅於行

政機關享有判斷餘地之事項其審查密度受有限制故行政機關與當

事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如有片面接觸之情事司法機關仍得就行政

機關職權調查之行使及其決定之內容是否違反經驗法則及論理法

則進行審查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如有瑕疵或

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關職權之行

使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 90

89 雖然德國 VwVfG 第 21 條規定公務員行使職務有偏頗之虞(Besorgnis der Befangenheit)時應行迴避之規定然此係為確保行政程序進行之「公

正性」而美國法制中禁止片面接觸之功能係為確保當事人間的武器平等

以保障程序之「公平性」因此不同制度發揮不同的規範功能行政程

序之法制並不因有迴避制度之設計即可發揮禁止片面接觸原則的功能

應予辨明

90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7

199

參我國司法實務案例觀察

一籌設安南加油站案

在高雄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二四八二四九二五

號判決中涉及原告(即被上訴人)依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十

六條第二項之規定 91向被告台南市政府(原處分機關即上訴人)

所屬之都市發展局申請核發籌建安南加油站之設站用地可供作加油

站使用證明(下稱土地使用證明)另有同時擬於鄰近土地設置加油

站之第三公司(訴訟中之參加人下稱A公司)由X代理亦向台南

市政府都市發展局申請核發籌建長安加油站設站用地之土地使用證

明A公司於尚未取得土地證明前即向台南市政府建設局提出許

可籌建加油站之申請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對於原告先提出之土

地使用證明申請案以資料不足為由命其補正而對於A公司後提

出之申請則先行核發土地使用證明(函 1)嗣後始核發原告申請之

土地使用證明而原告旋即向台南市政府建設局提出加許可籌建油

站之申請之後台南市政府建設局以A公司已完成許可籌建加油

站申請之補件程序即發函核准A公司籌建加油站之許可(函 2)

最後則依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八條第一項第三款之規定 92

91 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 16 條第 1 項「申請設置經營加油站者除本

規則另有規定外應檢具下列文件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請籌建

之核准helliphellip」同條第 2 項「前項申請設站用地屬都市計畫地區土地

且依有關法令規定須經核准始得供作加油站使用者並應檢附直轄市縣

(市)政府核發設站用地同意作加油站使用之證明文件」

92 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 8 條第 1 項第 3 款「申請於都市計畫地區及非

都市土地甲乙丙種建築用地遊憩用地及特定目的事業用地(加油站)

3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0

同側路段五百公尺內已核發A公司加油站籌建許可為由發函駁回

原告之申請(函 3)

原告不服分別對於前述之函 1函 2 及函 3 向中央主管機關

內政部及經濟部提起訴願請求撤銷原處分但未獲救濟即向高

雄高等行政法院提起課予義務訴訟(行政訴訟法第五條第二項)行

政法院審理本案之相關爭議點除在於法律面向上對於加油站設置

管理規則第八條第一項第三款規定中所稱「先申請」之解釋外在

事實面向上則在於承辦本案之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公務員於審

理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之土地使用證明申請時是否有濫用權力之

違法承辦公務員於受理本件分別由不同公司提出土地使用證明之

申請時曾將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洩漏予被告(原處分機關)之

顧問 Y(同時受 A 公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建設加油站並為 A 公

司代理人 X 之配偶)經法院調查以該承辦公務員違反刑法第三

一八條所定之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台灣高等法院台南

分院九十三年度上易字第十九號刑事判決)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即以

該刑事判決確定之事實為基礎以公務員與當事人有行政程序外接

觸之情事認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另外高雄高

等行政法院另以被告(原處分機關)核發參加人 A 公司之土地使用

證明有恣意優先通過之差別待遇有違平等原則進而不應核發

參加人 A 公司籌建加油站之許可此二行政處分(函 1函 2)皆

設置加油站者其申請基地應符合下列規定helliphellip三同一直轄市縣(市)

內與同一路線系統之道路同側既有或先申請之加油站入口臨街面地界

至少應有五百公尺以上之距離但直轄市縣(市)政府考量車流方向

認為有設站需要者不在此限」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9

201

違法駁回原告申請加油站籌建許可之處分(函 3)亦違法判決

撤銷相關原處分及訴願決定並判命被告應依判決意旨重行依職權

調查應否核准原告之申請本判決經最高行政法院以上訴無理由而

確定維持(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決)

二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原

告向被告台北縣政府(現新北市政府)檢舉某公司違反勞動基準法

有關工時薪資給付等規定並申請調閱卷宗被告經調查後函

復原告相關調查結果並拒絕閱覽卷宗之申請原告向被告再次表

明不服被告亦函覆說明原告對此二函覆不服提起訴願未獲救

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起訴請求撤銷訴願決定命被告應對原告

作成裁罰處分並准予原告閱覽被告與被檢舉公司於行政程序外接

觸所作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在請求閱覽行政程序外接觸所作

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部分原告主張被告所屬勞工局承辦人員

曾與被檢舉公司職員以電話聯繫接觸詢問該公司板橋辦事處之地

址電話未依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作

成書面資料然行政法院認為此項接觸係被告為調查被檢舉公司是

否有原告所申訴之違法情事所必須屬行政程序調查之必要為行

政程序內之接觸如有相關文件亦屬行政決定前準備作業之文件

得拒絕閱覽之申請故原告相關主張無理由此判決見解為最高

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判字第五二六號判決維持而確定

三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三號判決中因公

4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2

平交易委員會(即被告)接獲檢舉對於台北縣(現新北市)金銀

珠寶商業同業公會(即原告)進行調查認定其有違反公平交易法

第十四條第一項聯合行為之禁止規定而裁處罰鍰原告經訴願未

獲救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提起撤銷訴訟本件涉及原告除勸導

會員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販售飾金外另曾於民國九十四年八

月二十五日由立法委員陪同原告理事長前往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

會並請教事業以低於成本之價格銷售商品是否違反公平交易法等

問題由被告之主委接見被告並作成行政程序外接觸紀錄表此

次拜會並未作成結論或有任何會議紀錄原告嗣於同年八月二十九

日發函予全體會員將被告於座談中表示之見解附於檢送函說明

欄內警告業者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出售飾金行政法院最後

認定原處分並無裁量濫用裁量怠惰或其他裁量瑕疵判決原告之

訴無理由確定

四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

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所涉之事

實並非直接與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有關之案件而係財政部台

灣省中區國稅局之公務員(原告)因涉貪瀆罪嫌經刑事訴訟免訴

判決確定後向所屬機關(被告)申請因公涉訟輔助而被否准經

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作成駁回之復審決定而向台中高等行

政法院起訴提起課予義務之訴然原告處理稅務違章檢舉案件未

依規定調查證據更於原告住處(原告配偶經營之髮廊)回答被檢

舉人配偶所提規避課稅及裁罰之方法等問題原處分機關以其違反

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未保守業務機密且迴避詢問避免於辦公處

所外與被檢舉人之關係人有所接觸而申誡乙次據此行政法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1

203

認定被告機關以原告執行職務違背法令為由而否准其涉訟輔助之請

求原處分並無不法

五小結

綜合上述案例觀察對於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仍有

下列疑義有待釐清

(一)禁止程序外接觸人之範圍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為涉及當事人具有財產價值的競爭請求之典型案例原處分機

關承辦公務員直接接觸之對象雖非提出申請之當事人及其代表人

行政法院仍認定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因此本條

第一項規定中所稱「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指為何亦即禁

止程序外接觸所規範之「人之範圍」即有釐清說明之必要

(二)禁止程序外接觸事之範圍

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

三八三六號判決)中點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一個核心的問題

程序外接觸與職權調查之間應如何進行區分何謂法所允許為職

務上所必要之接觸行為何時又屬於法律所禁止之程序外接觸而

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

三號判決)中值得思考的是當事人拜會行政機關之情事是否

屬於應受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範之情形當事人與行政機關進

行的相關討論是否須與本案實體問題有關始屬於行政程序法第

四十七條限制之情形值得深究此外藉由本件事實可進一步

4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4

引導思考程序外接觸與遊說行為之差異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

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並非直接以

公務員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為由而認定其執行職務違法但

突顯出承辦公務員日常社交生活是否亦屬於程序外接觸的問題這

些問題皆可理解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禁止程序外接觸之

「事之範圍」而應深究說明

(三)違反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律效果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行政法院雖認定本件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

但並未以此為撤銷原處分之理由最重要之論證依據仍是以原處分

機關法律解釋之見解及行政處分有違平等原則等違法情事因此

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法律效果亦為應探究之問題

肆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檢視及檢討

一規範內容及法務部函釋見解

(一)立法意旨

行政程序法(下稱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於行政院提出之

法案草案中並無相關規定於立法委員提案版本中始有相關規定

並明言係參考美國法制最後於立法院委員會審查後採行委員提

案版本而於行政程序法中明定之 93

93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7-8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3

205

依本條立法理由之說明可知立法者主要係為「求行政程序之

公平透明避免行政機關受到不當之干擾」而制定本條規範此

外行政機關「不論是基於職務推行必要之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

觸對他方當事人之權益影響甚巨為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

之權益」行政機關於作成決定前片面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

程序外之接觸原則上應予禁止 94

因此我國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者對於本條所應發揮之功能側

重於透過程序之透明公開維持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在無偏頗的疑

慮下進行行政程序此由本條規定列於第一章第七節「資訊公開」

下亦可得知此與美國法制著重於審判式聽證程序之公平給予當

事人平等表示意見之機會以符合該國憲法所蘊含正當法律程序之

精神仍有一定的差異

(二)適用範圍

1 人之範圍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拘束而不得進行程序外接獲之

人為「公務員」依學者見解應為與行政程序之進行有關之公務員

包括依法令於行政程序中執行職務之公務員 95

94 前揭註

依此見解負有不

得為程序外接觸之義務者為行政機關內與待決事項行政程序之進

行有關且依法令執行職務之公務員依體系解釋所謂行政程序

應為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行政機關即應為本法第二條

第二項第三項所稱「代表國家地方自治團體或其他行政主體表

95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49

4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6

示意思從事公共事務具有單獨法定地位之組織」及「於委託範

圍內受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至於公務員之範圍因現行法

律上對於公務員並無統一之定義規定於公務員相關法規中有國

家賠償法第二條第一項刑法第十條第一項最廣義之公務員定義

有公務員服務法第二十四條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6亦有公務人員任

用法最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7本條規定所稱之公務員範圍為何即

有解釋之必要參酌本法基於行政機關之公正性而設置之迴避制度

(本法第三十二三十三條)與本條規定源自於正當法律程序之精

神相同因此在體系歷史及目的解釋的角度上應無二致但同

樣亦面臨本法缺乏公務員定義規範的問題基於正當法律程序之法

理為確保程序之公平與公正保障當事人之權益應採最廣義的

角度認為凡依法令從事公務之人員皆屬之 98如此可避免採公

務人員任用法最狹義定義造成許多公務員公營事業人員行政

機關內之約聘僱人員被排除之情形 99

96 公務員服務法第 24 條「本法於受有俸給之文武職公務員及其他公

營事業機關服務人員均適用之」

及採公務員服務法狹義定

97 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公務人員指各機

關組織法規中除政務人員及民選人員外定有職稱及官等職等之人

員」 98 關於應依本法迴避之公務員的範圍本文贊成學者湯德宗之見解參見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4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亦

採此見解 99 依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3233 條之規定司法人員審計人員主計人

員關務人員外交領事人員警察人員教育人員醫事人員交通事

業人員及公營事業人員等皆不適用該法規定此外須依法享有俸給者

始適用公務員服務法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5

207

義造成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因未依法受有俸給而不

適用之情形至於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及第十七條雖定有公務員之

保密及自行迴避義務其規範目的在於明定公務員應受行政懲處之

情形以維持行政內部之紀律此與本法第三十一三十二及四十

七條係規範正當法律程序內涵之立法目的有間因此在公務員範圍

的解釋上無須為相同處理

本條規定限制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程序外之接

觸依立法理由之說明不論是「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觸」皆屬

限制之列 100因此受限制者為雙向接觸不論主動接觸之發動者為

公務員或當事人一方 101然未瑧明確者為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所指為何立法者於本條中明白不採用「代表人」「代理人」「輔

佐人」「法定代理人」及「利害關係人」等行政法規範或理論上常

見具有明確內涵之概念解釋上應認為係立法者有意排除使用相關

概念使用「代表利益之人」一詞可使受規範者涵蓋的範圍更為

廣泛換言之於程序中不論以自己名義或當事人名義凡宣稱為

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 102

綜合上述分析行政機關內或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

體於受委託範圍內依法令執行職務之人就其執行之承辦案件與

當事人及凡代表其利益之人(宣稱或依相關事實認定)依本法第四

或依相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

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人為行為之人皆可認為係代

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10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01 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0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0

4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8

十七條之規定皆不得為程序外接觸如此解釋涵蓋之人之範圍

雖已廣泛但如行政機關內非承辦人員之其他公務員 103

或其他已

參與或可能參與程序而有決定權之人員(例如各委員會之外聘專家

委員)仍不屬之美國 5 USC sect557(d)之規定範圍及於行政機關

內任何成員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

成員相較之下我國規定仍較狹隘

2 事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二項所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在現今

媒介多元及資訊發達的社會中接觸的方式亦隨之多元不論以任

何方式凡進行討論提供資訊甚至關說或遊說皆屬於接觸之態

樣以遊說行為為例本質上為人民受憲法上保障之請願行為 104

我國為使遊說遵循公開透明之程序防止不當利益輸送另制定

遊說法規範遊說之行為依遊說法第二條第一項遊說之定義 105以及

同法第二條第三項被遊說者之範圍 106

103 前揭註

可知遊說法著重於進行遊說

人民與中央地方首長或政務官員就政策議案進行之接觸受規

104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4(2008) 105 遊說法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遊說指遊說者意圖影響被遊說者或

其所屬機關對於法令政策或議案之形成制定通過變更或廢止而

以口頭或書面方式直接向被遊說者或其指定之人表達意見之行為」 106 遊說法第 2 條第 3 項「本法所稱被遊說者如下一總統副總統

二各級民意代表三直轄市政府縣(市)政府及鄉(鎮市)公所

正副首長四政務人員退職撫卹條例第二條第一項所定之人員」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7

209

範者不包括一般處理公務之公務員亦不及於中央地方首長或政

務官員為執行職務主動與人民進行接觸 107因此受遊說法規範之行

為與行政程序法所規範之範圍不盡相同如於特別情形下發生競合

規範的情形時例如於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中因遊說法採強制登

記及資訊公開制度(遊說法第十三條至第十九條)相關登記資料及

資訊之公開在程序上已符合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所要求之精

神至於關說 108並無其他法律就其程序及公開有特別規定仍屬

應適用本條之行為 109

至於接觸所涉及之內容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

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條立法意旨主要乃在確保

行政機關執行職務之公正性以避免偏頗縱接觸內容係屬程序事

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行政程序外接觸之事

項不分有利或不利於當事人均有本法第四十七條之適用」因此

涉及相關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反之美國

5 USC sect557(d)明文規定限於與待決事件有關之實體內容我國限

制範圍則明顯較寬對公務員產生較多桎梏此為受學者批評之

110

107 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之行為依遊說法第 5 條第 1 款之規定為排除適用

之事項相關問題參見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5 108 關說之意義可參酌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第 2 點之規定「(五)請託

關說指其內容涉及本機關(構)或所屬機關(構)業務具體事項之決定

執行或不執行且因該事項之決定執行或不執行致有違法或不當而影響

特定權利義務之虞」 109 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6 110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4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0

3 程序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定立於本法第一

章總則篇因對於「行政程序」之種類及範圍並無特別規定故舉

凡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作成行政處分締結行政契約訂定法規

命令與行政規則確定行政計畫實施行政指導及處理陳情之程序

皆屬於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行政程序與美國 5 USC sect557(d)

僅適用於進行審判式聽證程序始於指定主持聽證之行政機關等規

定內容相較本條規範之程序類型無所不包亦涵蓋整體程序然

此亦為學者指出宜檢討之處 111

4 得進行接觸之情形

公務員於行政程序中基於職務上必要所為之行為不受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限制於行政程序開始後公務員執行職務

處理待決事項所為之必要行為如受嚴格限制將造成行政機關執行

職務困難反而妨礙行政程序之進行所謂基於職務上必要之行為

如通知當事人或其代理人補提文件陳述意見或出席聽證通知當

事人提供證據資料當事人閱覽卷宗資料等 112

111 前揭註

換言之行政機關

為確定作成行為所涉及之事實關係須進行事實及證據之調查依

職權調查原則行政機關依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不受當事人主張

之拘束(本法第三十六條)因此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

定本係表彰行政程序採取職權調查原則之精神故行政機關承辦

人公務員於職權調查範圍內所為之行為即非應予禁止之程序外接

11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1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9

211

行政程序中行政機關職權調查之目的係為使行政機關了解事

實狀態及公私益狀況成為作成後續行為時之基礎此與行政訴

訟中法院為維護雙方當事人武器平等所為之職權調查並不相同不

可不察 113因此如行政機關非基於了解事實及利益狀態之目的所

為之行為即非屬職權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行政

機關打電話至被檢舉之公司該公司之地位為申請之相對人(本法

第二十條第一款)114

此外如個別法有特別程序規定時即應依該規定之目的解釋

應為之職權調查行為行政程序法中職權調查之規定即應立於補充

地位

為行政程序之當事人且行政機關係為職權

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法院稱此為「行政程序內之接觸」並無限制之

必要見解堪稱正確

115

(三)為程序外接觸之處理

因此在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定時仍須配

合待決事項所應適用之個別法規依規範目的判斷個案中職權調查

行為之必要性

既然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所指之行政程序為本法第二

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為之「行政程

113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 114 行政程序法第 20 條第 1 款「申請之相對人」為申請人請求行政機關

對其作成行政行為之人不可誤認為行政機關本身參見陳敏行政法總

論頁 771自版七版(2011) 115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8

5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2

序外」接觸即為行政機關與個案程序當事人在行政程序法規範之

程序外所為之接觸 116對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解釋如認

為凡行政程序外之接觸既為法所不許公務員本即不得為之是以

應作成紀錄或將書面文件附卷者仍為職權調查所必要之「程序內

行為」117

依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

益之人以書面方式為程序外接觸時應將所有往來書面文件附卷

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如以其他方式為程序外接觸者依同條第三

項之規定並應作成紀錄至於本項並未規定書面紀錄應附卷此

應係立法疏漏解釋上應與同條第二項之規定相同始能達成本條

之立法目的

則此見解不僅未正確認知此制度規範之目的亦有違法

規範之體系解釋更何況如此解釋公務員須將所有依職權調查事

實及證據之行為一一紀錄並予以附卷反而將造成公務員執行職務

之重大困擾因此相關說法應非的論

118

至於附卷之書面文件或紀錄應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因本條

第二項並無「主動」公開之規定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

字第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法第四十七條「亦寓

有保護公務員之目的俾使公務員於行政程序外凡與待決事件有關

之意見交換時皆應將所有往來之書面文件附卷或作成書面紀錄

(同條第二項第三項參照)以間接保護公務員」「行政機關就

11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

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37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117 此為本文發表於研討會時曾被提出之論點 118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3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1

213

待決事件縱有裁量權限亦不得恣意仍應為合義務裁量復有相當

行政救濟程序可資救濟既將接觸資料附卷供其他當事人閱覽即

已達公開之目的如認須主動通知其他當事人不僅衍生通知範圍

及技術上之爭議亦不利待決事件相關程序之迅速進行」「如與本

法第四十五條第一項『主動公開』之用語為比較可推知同法第四

十七條第二項所稱之『公開』者並無主動通知之意」故認為無

須主動公開僅須依申請而公開即可然此見解遭到學者批評認

為如此解釋過於消極本規定為個案資訊唯一主動公開之規定與

政府資訊公開法主動公開之立法目的不同且此解釋將使實體決定

前當事人仍無法知悉有程序外接觸之情形仍會引發行政機關有

偏頗的懷疑與立法意旨不符 119由立法理由觀之本項規定既為

「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之權益」並使其他當事人因文件或紀

錄附卷而有表示意見之機會 120

至於「其他當事人」當然包括申請之相對人(本法第二十條第

一款)至於已知之利害關係人行政機關得通知其參加程序(本法

第二十三條)因可藉由知悉程序外接觸情形而判斷自身利益受影響

之範圍及程序故解釋上亦屬之

如行政機關未主動公開相關資料

實無法發揮立法之功能故相關批評意見應值得贊成

121

(四)違反之法律效果

且依前述行政機關應主動公

開附卷之書面文件及紀錄時即無限制解釋「其他當事人」範圍之

必要

119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153另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2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21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

5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4

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為程序外接觸如已依同條

第二三項之規定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

開後該程序瑕疵即「補正」122

二本文之思考與檢討

但不妨害依相關法令(如公務員

服務法)及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對公務員之行政懲處責任為認定

反之如未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行

政程序即具有無法補正之瑕疵而成為得據以撤銷實體決定之事由

(一)行政法律關係中行政機關義務之規範

現代行政程序法制除以行政行為作為討論之重心外亦逐漸

著重行政法律關係(Verwaltungsrechtsverhaumlltnis)為基於行政法規

就特定事項於二個或二個以上之法律主體所產生之法律關係 123

本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為行政程序外接觸之規定即係對於

公行政明文課予之行政法上程序義務且規範於行政程序法總則部

為行政法上之權利義務關係行政法律關之成立變更或消滅可

依法令規定行政處分行政契約或事實行為並存在於具有行政

法權利能力之主體之間行政法律關係除強調人民於行政法上所享

有之權利及應負擔之義務外同時亦包含公行政主體之權利義務內

容而公行政之義務除由法律明文規定外亦可由行政依法維護

公益之一般義務或由人民之權利或由行政法上債務或補償關係

而得出

122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10-111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123 Maurer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sect8 Rn 16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3

215

分依體系解釋及國內多數見解除特別法有較嚴謹之明文規定外

為行政機關應遵循之最低程度規範 124立法者有意參酌美國APA之

立法例制定本條規定即明文課予行政機關於正當行政程序中應負

之義務我國行政程序法採行德國VwVfG之基本架構援用職權調

查原則之精神但為補強德國法制對於正當法律程序不足之處而

引進美國法制本意甚佳行政機關於個別案件中既負有維護公益

之一般義務並透過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以維護公益及私益如行

政機關於職權調查權限外進行程序外不當接觸而影響公益及私益

之保障時應屬於違背行政機關義務之程序行為即應予規範禁止

由此觀點出發即不宜認定本法第四十七條僅為訓示規定而應更

積極地承認行政機關依法負有一定之程序義務 125

(二)歷史解釋與目的解釋之思考

1 由立法理由中探知之規範目的

本法第四十七條所欲發揮之功能參酌立法理由之說明包括

防止行政機關偏頗及保障當事人權益 126

124 蔡茂寅等前揭註

因此一方面強調行政機

2頁 19-20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

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 554-557五南出版社(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 19-20(1999)少數見解認為此說無說服力並無標準足以認定行政程序法屬

「最低程度之程序保障」參見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

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

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28(2007) 125 本文就此所持之論點與審查委員之見解容或有間特此說明 126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5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6

關之公正性另一方面又強調當事人間權益之公平性因特別強調

保障當事人權益則反應出大陸法系中基本權程序保障功能之思

維此外亦希望藉此對於盛行於行政機關實務上「關說」之情形

進行規範以使關說之行為透明化 127

行政程序法中一個條文如由立法意旨觀之可同時達到程序

之公正性公平性及公開性的功能應可推知立法者對於法制設計

本質認識有不清之處因此何者始為法制本質上應遵循的精神

實應仔細思考否則將出現規範主軸不清規範範圍不明之謬誤

對於此點實不宜一概以我國法制與美國法規範不同

如此資訊之公開性亦為本

條所欲發揮之功能

128

2 由法制之規範功能為解釋

而為不同

的解釋以自圓其說

美國透過司法機關所為之判決強調 5 USC sect557(d)之規範目

的在於保障當事人間之公平性使審判式聽證程序中對於片面接

觸情事不知情之其他當事人得以有機關獲悉相關情事並表示自

己的意見姑且不論維護程序公平性為本體或係保障當事人程序之

工具 129

127 葉俊榮前揭註

禁止片面接觸之本旨仍在於維護正當法律程序中各當事人

間武器平等的精神強調的是正當法律程序中「公平」的面向此

116頁 137 128 參見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一)之說明 129 此涉及美國法上對於正當法律程序本質之討論關於工具說及本體說之

見解參見蔡穎瑩前揭註 15頁 19-24本文於此不予深論但相關討

論亦反應出即便在美國法制中程序規範是否具有獨立性或僅係發揮輔助

實體決定之功能並非有一致見解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5

217

外美國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拘束審判式聽證程序中行政機關之行

為而不適用其他程序中作成決定者原因在於該程序中採用證據

紀錄排他性行政機關僅得依紀錄資料作成決定藉此使當事人皆

得以對於紀錄中之證據及其他資訊進行攻擊防禦始產生禁止片面

接觸之法制設計

我國對於權利保障與行政程序之關聯受德國法制及其理論之

影響強調行政程序對於實體基本權保障之重要性 130

(三)規範範圍之釐清

解釋上正

當行政程序有助於行政機關作成正確決定以避免人民之權益受到

不法之侵害因此保障當事人於程序中武器平等之公平性應有助

於發揮此行政程之基本功能我國繼受美國法制於行政程序法中

增設德國法上所無之禁止程序外接觸的規定在規範功能上即應為

摘取該法制特別之規範功能以強化我國行政程序法制因此本

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在解釋上仍應強調側重於正當法律程序中之

「公平性」保障當事人間進行攻擊防禦時之武器平等藉以保障其

實體權利否則錯誤認知本條之規範功能即易掉入行政繁瑣的

工作泥沼中亦即不論於何種程序中公務員執行職務進行調查

皆作成紀錄或將所有書面附卷以求自保而使本條成為促進行

政彈性及效率之障礙是故為使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能夠發揮

一定之規範功能在解釋上即應為一定之調整及限縮

1 適用的程序類型宜限制

130 例如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於政治庇護案中即明白指出行政程序有助保障

實體之基本權利BVerfGE 56 216 (236ff)

5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8

本法第四十七條列於行政程序法總則導致不論最後行政行為

的態樣為何皆適用之本條規定如此結果與本條立法精神大相逕

庭實有限縮之必要否則亦與效率的要求不符 131以行政指導及

陳情為例本質上為非正式行政行為未發生實質法律效果並無

須適用禁止片面接觸以維護當事人間武器平等之必要而行政規

則為行政機關內部規範欠缺直接對外拘束人民權利義務之法律

效果亦無適用之必要至於法規命令本質上為「一般性政策的

制定」本即應廣納各方意見實不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 132而重點實為各方在訂定規範的過程中有對等的討論對話機

會因此本質上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以保障當事人間公平的行

為為行政處分及行政契約此二大行政行為態樣 133

至於在作成行政處分及締結行政契約之程序中對照美國及德

國法制尚須進一步檢視我國聽證程序之設計

134

131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11(2001)

我國關於程序類

型的設計類似於德國法制而非美國法制本法雖有要式聽證程

序之設計亦規定聽證須作成紀錄(本法第六十四條第一項)然除

132 湯德宗前揭註 122頁 109 133 計畫確定裁決性質上亦為行政處分且涉及多元利益的調和如日後我

國確實執行確定計畫之程序自應適用本法第 47 條之規範 134 本法並未就締結行政契約應進行聽證之規定然如舉行聽證可使其他利

害關係人有參與程序之機會且如作成行政處分依法應舉行聽證但締結

替代該行政處分之行政契約卻無須聽證可能使行政契約成為規避聽證的

工具參見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

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

集頁 282元照出版社(2002)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7

219

法規有明文規定外聽證紀錄為行政機關作成行政處分時應斟酌之

文件(本法第一八條第一項)並非唯一具有排他性之資料遵循

職權調查原則之法理而與德國法制相近因此如欲保留本法第四

十七條之規定並貫徹前述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理精神本文建議

於修法增訂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效力的前提下建議限縮本法第

四十七條規定而僅適用於特別程序中即正式聽證程序及計畫確定

程序此處所持限縮本法第四十七條程序態樣適用範圍之見解主

要論證依據為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與當事人間公平性的關聯此為

德國法制所無行政程序法立法之際我國繼受美國法時亦未配合

建立相關觀念也因此導致現行規定過度擴張禁止程序外接觸之範

圍造成法理邏輯混亂亦可能成為行政機關及公務員之掣肘因

此本文此處之見解亦僅建議係回歸法理一致性而提出之修正意見

而已

2 人的範圍宜擴大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所規制之人一方為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

一方為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達前述立法目的使所有相關

資料皆呈現當事人面前理論上本條宜儘量包括所有可能建立接觸

之管道因此受規範之人的範圍宜擴大因此在解釋代表當事人利

益之人時不應侷限凡宣稱為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或依相

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

人為行為之人皆應屬之不限於代表人代理人或輔佐人等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涉及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分別提出之設籌加油站申請且

二者之申請具有排他的競爭性如依美國法制屬於涉及「有財產

5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0

價值性優惠的競爭請求」之事件特別應注意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承辦公務員有洩漏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予被告機關之顧問 Y

的情形而被判刑確定於參加人 A 公司之申請事件中名義上之

申請人為該顧問 Y 之配偶 X於論斷是否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

一項之規定時即涉及參加人 A 公司被告顧問 YY 之配偶 X 彼

此間的利益關係在 X 提出之申請案所進行之行政程序中實際上

之申請人仍為 A 公司原處分機關未明察 X 是否係以代理人身分提

出申請命其提出委任書處理有可議之處而承辦公務員雖係與

被告顧問 Y 接觸以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由此情形亦

可判定承辦公務員既已受理 X 作為 A 公司代理人所提出之申請

案且 Y 一方面為該申請案中代理人 X 之配偶且同時亦受 A 公

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興建加油站依相關事證可認定 X 係為 A 公

司之利益為行為與其配偶及 A 公司間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

故可認為承辦公務員係主動接觸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於 X 代理 A

公司提出申請之程序中有為程序外接觸之情形本案原審判決及最

高法院判決中僅援引刑事判決所確定之事實直接認為承辦公務

員於處理原告申請之案件中認定與X所為之接觸係屬於違反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情形不僅未就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

件進行涵攝說明未仔細辨明不同程序間之當事人及代表其利益人

的關係雖結論並無錯誤但推論仍未臻嚴謹明確

然而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是否只限於承辦公務員我國法的

解釋與美國法明文規定不同美國法明文規定機關內所有成員或其

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皆不得進行

片面接觸不限作成決定之人員如此始可歸避承辦人員透過機關

內其他人進行接觸卻不受規範的可能我國規範之範圍過於狹隘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9

221

此亦為建議宜修正之處

3 事的範圍宜限縮

如前所述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九六二

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時「縱接觸內容係屬

程序事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因此涉及相關

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此與美國法之規定不

同然誠如前述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中 135法官以「麵包與奶油」的關係來形容行政機

關與公眾間非正式之接觸互動表示公務員實不可能脫離公眾生活

而獨立存在且在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中 136法官亦以人情事理的角度看待

公務員的社交生活因此行政機關與公眾之接觸只要在不影響司

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並無全面禁止之必要只

有對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問題進行程序外接觸可能引起當事人公平

防禦的疑慮始有限制之必要前述法務部之見解不僅誤認禁止

程序外接觸之立法目的過於側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忽視當事人

間的公平性且理想性地過度限制程序外接觸之事項忽略人情事

理應不可採因此建議修改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規定明文

限定於就待決事項之實體問題為接觸時始有限制之必要 137

於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

字第五三號判決)中當事人曾由立法委員陪同前往原處分機關

135 567 F 2d 9 (DC Cir 1977) 13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137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6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2

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會討論法律解釋問題因原處分機關依本法

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作成紀錄附卷故無違法情事可言然嚴

格說來本案當事人拜會原處分機關時討論法律解釋問題並非違

法禁止之關說行為亦不屬於遊說法所定應強制登記之行為且如

未涉及個別具體案件之實體問題而限於法律解釋之請益則本質上

亦不應屬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情形本無須受限制當

然為免爭議及為求自保行政機關得製作相關紀錄但仍應與本法

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無涉

至於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

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公務員受理違反贈與稅法之稅務違章案件

於妻子經營的髮廊中遇見被檢舉人之妻子詢問被檢舉人所涉及之逃

漏稅事件公務員告知若主張被檢舉人無贈與情事應出具有關書

面資料以為證明最後並認定被檢舉人無逃漏稅情事而擬簽結該檢

舉案本案中被檢舉人既為稅務違章事件中之當事人其妻在客

觀上可認為代表其利益之人公務員應不得與其於程序外就逃漏稅

事件之實體問題為接觸公務員於自家經營的髮廊面對被檢舉人之

妻子提出相關詢問而為答覆時與前述案例不同之處在於公務員

並非僅就抽象法規範的解釋進行回答而已就承辦之被檢舉案件具

體內容之認定可能性進行回答應已涉及實體問題公務員與被檢

舉人之妻子所為之接觸已超越公務員社交生活之對話範圍已屬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外接觸實應依本法第四十七

條第二項第三項之規定作成書面紀錄並予以附卷及公開

(四)重視違反之法律效果

行政機關公務員所為之行政程序外之接觸行為姑不論可能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1

223

生公務員懲處之法律效果但就行政程序之法制而言可經由依本

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規定作成紀錄將書面文件附卷並

主動公開而將此瑕疵予以補正未損及當事人程序中武器平等之

公平性然未經補正之瑕疵即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而未踐

行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所要求之行為者依美國法制之

觀點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違法或無

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響即使

採職權調查原則之德國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

如有瑕疵或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

關之行為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二國法制對於程序瑕

疵之法律效果實有異曲同工之處 138

反觀我國對於公務員所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行政機關之處

置較強調對於公務員之行政懲處

139

138 關於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參見本文貳三之論述

而未仔細審酌其行為是否該當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件是否已依同條第二項第三項規

定為補正之行為亦未審酌未補正者此程序瑕疵對於實體決定影響

之程度而法院於爭訟案件中主要仍審酌實體決定之違法性而

未深入論證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對於實

體決定之影響及重要性我國法院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論證之深度

及密度依本文前述觀察與美國司法實務相較實仍有相當大之

差距因此行政機關及法院宜強化對於本條規定之認識及解釋

139 經查詢公務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之保障案件決定書查詢系統(httpwwwcsptcgovtwptcindexasp)以公務員違反公務員服務法第 4 條保密義

務而作成之復審或再申訴決定至民國 100 年止即計有 14 筆決定書

6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4

而對於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合法性進行審查時更須體認程序外接

觸之程序瑕疵與實體決定間之關聯性並進行深入說理論證如此

始可提升本條規定之重要性並落實禁止程序外接觸而確保當事人

程序權益之法理精神

伍結語重新檢視聽證法制之契機

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繼受美國法制並將其融合至以德國法

制為主軸的行政程序法時未深入探究美國正當法律程序之精神

APA 中程序類型之特性即於行政程序法中強行置入禁止片面接觸

之規定本文以相當篇幅介紹美國 5 USC sect557(d)禁止片面接觸之

法理及實務案例並與德國法制進行比較目的即在於突顯現行規

定法理混淆及制度設計缺乏一貫性的缺失此外台北高等行法院

九十四年度訴字第七五二號判決及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五年度判字第

一二三九號判決此一具有高度重要性及爭議性的案件中(高速公路

電子收費系統案或稱為 ETC 案)中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重

要性未受重視益發突顯我國實務界對於此制度之認識有限因此

本文嘗試以回歸法制本旨的角度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禁止程序外

接觸之規定重新檢視其立法目的並對於本條之適用範圍提出檢

討修正之意見

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德國

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備受爭

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聽證程序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3

225

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到重視在

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際如能重新

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程序之法制得以

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化」有所助益

6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6

參考文獻

書籍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

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

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5

227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期刊文獻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 8-21(1999)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3-120

(2008)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

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

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1-33(2007)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2-17(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

頁 18-33(1999)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12 TEX TECH

ADMIN L J 223-279 (2011)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6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8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專書論文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

頁 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

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

壽論文集」頁 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

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

總論篇頁 112-168三民書局(1998)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49元照出版

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

行政程序法論頁 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51-83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7

229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67-209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 25-155元照出版社

三版(200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

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6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0

摘要

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公務員與當事人為行

政程序外接觸的規定係仿自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而本

條自行政程序法施行至今逾十年以來並非行政法學界及司法實

務界重視及討論的重點然而本條規定卻為行政機關在具體程序

中重視之規範甚至可能導致行政機關承辦人員在具體情形中無

所適所或形成困擾因此本文先就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關於禁止

片面接觸之規範針對成文法規定及司法實務案例進行說明及觀

察以掌握美國相關法制之精神及本旨此外亦介紹德國法制之

精神並就我國司法實務涉及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案例進行

觀察探究我國對於本條精神之運用是否仍有待釐清之處在回

歸法制本旨之深入研究後即不難發現此程序機制之基本功能

在於確保正式的聽證程序中當事人間攻防之程序公平性並非著

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總則部

分而非強調聽證程序公正性之維持在體例安排上即與制度之

本質混淆亦容易導致實務見解不明確而產生許多疑義

面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

德國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

備受爭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

聽證程序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

到重視在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

際如能重新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9

231

程序之法制得以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

化」有所助益

7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2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 Review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n the American and German Legal Systems

Ling-Ching Fu

Abstract

sect47 APA of Taiwan stipulates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and follows the regulations in the APA of the USA

Since the APA in Taiwan came into effect in 2001 this regulation

hasnrsquot stayed in the center of the legal researches and practice in

Taiwan Howeve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public officials in

concrete case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eaning and the nature of this

regulation the similar regulations an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he

USA are first examined in this article Meanwhile the German legal

system regarding this problem is also introduce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aiwan will be also intensive observed The application

possibility of sect47 APA of Taiwan as well as the viewpoints in the

practice will be acquainted At last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protects the fairness

between the concerned parties in the formal hearing procedures but

not the neutrality of the responsible authority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1

233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nature of this legal institution has

not been correctly understood in Taiwan It leads to the result that

the APA of Taiwan should be further reformed An amendment of the

APA of Taiwan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Keywords ex parte communication due process hearing trial-type

hearing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 formal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8-21(1999)
  •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113-120(2008)
  •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1-33(2007)
  •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2-17(2001)
  •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18-33(1999)
  •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112-168三民書局(1998)
  •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4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51-83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67-20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25-155元照出版社三版(2006)
  •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 摘要
    • Abstract
Page 29: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由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 …cycu.lawbank.com.tw/Download/30/01300005.pdf接觸或禁止片面接觸為核心議題之研究論著。即使在司法實務上,也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29

191

可能影響日後法院裁判時的態度而且一旦訂定之規則須受到司法

審查行政機關於司法程序中進行辯護時須主張規定之訂定已考

量公眾所提出的資料及意見且公眾的意見皆已呈現於公開的紀錄

中並未參考紀錄外之資訊因此實際上行政機關內部對於訂定

規則的作業規範中皆有禁止或限制片面接觸的規定 73

至於法院判決亦要求行政機關於通知公眾後即不得與利害

關係人進行片面接觸如於著名之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

74

73 Funk amp Seamon supra note 32 at 195

中聯邦通訊委員會欲訂定規則

限制有線電視業者得播出之節目通知民眾得對於規則草案提出評

論意見之期間並於一九七四年十月二十五日提供不同的業者及利

益團體進行口頭說明意見的機會其中有線電視業者反對該訂定該

規則認為草擬之規則將使付費電視業者難以播送特定受歡迎的運

動節目或劇情電影而傳統電視業者及委員會本身則贊成規則之訂

定認為付費電視可能吸取免費電台的觀眾造成受歡迎節目無法

繼續在免費電台中播放的情形法院於調查過程中發現許多利益

團體或個人曾與聯邦通訊委員會之委員或委員會中之人員進行片面

接觸就規則之內容進行實體討論因此法院主動要求委員會提出

曾進行之片面接觸的清單及詳細經過而依提出之資料顯示一九

七四年十月二十五日後委員會本應就已收集之各界意見進行討論

以決定應發布規則之內容但至一九七五年三月十日間委員會之

委員仍與利害關係人會面 18 次與有線電台之利益團體會面 9 次

與動畫及運動利益團體會面 5 次法院雖承認行政機關與公眾之

74 567 F 2d 9 (DC Cir 1977)

3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2

非正式接觸如同「麵包與奶油 75

於上述案例中可知法院之所以推翻行政機關行為效力的立論

基礎在於行政機關所為之片面接觸並未充分於紀錄中公開以使

各界知悉各方利益團體之立場並進而表示意見致使行政機關最

後作成之行為有明顯重大的瑕疵此與正式程序中實體決定是否

因片面接觸之情形而受影響判斷上並無二致

」在行政事務上是不可避免的

只要在不影響司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都是適當

的本案中法院並非僅以正當法律程序的觀點進行審查而是更

進一步說明本案委員會作成的公開紀錄未反應出利益團體代表的

意見這些意見亦未公開使各界得以進行討論而這些可能進行的

討論又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內容具有重要性因此委員會與相關利

益團體所進行之片面接觸並非僅止於不適當(inadequacy)而已

法院認定聯邦通訊委員會對於有線電視業者訂定之規則應為無效

76

二對於德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觀察

(一)德國法制中無規則訂定程序

相較與前述美國 APA 將程序分為行政裁決及規則訂定之程

序德國 VwVfG 中並未就行政機關訂定規則之行為亦即就行政

機關基於法律授權而訂定法規命令(Rechtsverordnung)之行為有

一般性之規範反之是在更高位階之基本法(Grundgesetz GG)

中對於法規命令之訂定予以規範

75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56 at 594 76 至於美國法制中的規則訂定程序與我國法規命令之訂定程序是否相

當以及受司法審查之範圍是否相同並非本文此處討論之重點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1

193

依德國基本法第 80 條第 1 項之規定聯邦政府聯邦內閣首長

或邦政府皆得依據法律之授權發布法規命令其授權之內容目

的及範圍應以法律明確規定法規命令中須明列其授權之法律依

據此外如依法律之規定得為再授權者須以法規命令為再授權

之規定至於法規命令訂定之程序本條第 2 項列有應得聯邦參議

院(Bundesrat)同意之事項第 82 條則規定法規命令應由發布之

機關簽署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應公告於聯邦公報且應明定生效

日期 77除此之外基本法即無其他程序規定 78例如無須說明訂

定法規命令之理由 79

如更進一步觀察德國法制關於訂定法規命令程序與進行聽證程

序之關係則可發現基本法第 103條第 1項保障人民之聽審權(Recht

auf Gehoumlr)但僅限於法院之審判程序並不及於行政機關所為之

行政程序

更無應經聽證程序始得發布法規命令之要求

80

77 如法律及法規命令未明文規定生效時者依基本法第 80 條第 2 項規定

於聯邦公報刊行之日終了後第 14 日生效

至於VwVfG本身雖然第 28 條第 1 項有給予當事人

78 如為聯邦政府或聯邦內閣首長訂定法規命令者相關程序即依聯邦政府

內部之議事規則或聯邦內閣共同議事規則之規定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Ehler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Rn 26 79 如有說明理由之必要者主要係因部分法規命令須得聯邦參議院之同

意為使聯邦參議院了解訂定相關法規命令之目的以及基於財政及預算

分配之考量而於法規命令訂定之內部程序中說明理由而非為使一般人

民知悉了解訂定相關規範之理由Theodora Ziamou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 69 (2000) 80 PierothSchlink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ect31 Rn 1080

3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4

陳述意見機會(Gelegenheit zu geben sich zu den fuumlr die Entscheidung

erheblichen Tatsachen zu aumluszligern)之規定然係保障受不利處分之當

事人於行政處分作成前得向行政機關就與決定具有重要性之事項

表示意見之機會亦不適用於訂定法規命令之行為與美國法制相

較德國VwVfG中並未就訂定法規命令之行為及程序有所規範 81

而是以權力分立及聯邦法律執行之角度以更高位階之基本法予以

規定在確立法規命令之民主正當性源自於法律之授權及相信行

政具有訂定法規命令專業的前提下德國法制普通缺乏民眾於相關

程序中得向行政機關表示意見之機會 82自然即未就禁止當事人與

行政機關禁止片面接觸為特定之規定 83

(二)無聽證紀錄排他性之制度

德國VwVfG中規定行政程序之進行以不要式為原則但例外

規定了二種特別之程序類型一為第 63 條至第 71 條之正式行政程

81 MAHENDRA P SINGH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49 (2001) 對於德國法欠缺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要求規範不

乏相關批評意見Ziamou supra note 79 at 93-101 82 Ziamou supra note 79 at 76-77 83 然而在此處須補充說明者德國法中司法得獨立於具體個案爭議之外

直接對於特定法規命令之形式及實質合法性進行審查依德國基本法第 93條第 1 項第 2 款規定對於聯邦法令或邦法令在形式上或實質上是否符合

基本法或邦法令是否符合其他聯邦法令發生爭議或疑義時聯邦政府

邦政府或聯邦眾議院四分之一議員得聲請聯邦憲法法院作成裁判(sect93 Abs1 Nr2 GG)亦即係由最高之司法審判機關對於法規命令之合法性進

抽象法規範審查(abstrakte Normkotrolle)因此雖然於訂定之過程中為

尊重行政權之專業而較缺乏民眾參與的過程但司法權對於行政權力行

使則進行相對高密度之監督審查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3

195

序(foumlrmliches Verwaltungsverfahren)另一則為第 72 條至第 78 條

之計畫確定程序(Planfeststellungsverfahren) 84其中VwVfG第

63 條以下之正式行政程序即為我國行政程序法第五十四條以下聽

證程序所參考之程序模式 85

正式行政程序與計畫確定程序之所以為特別之程序類型即在

於二者皆須踐行一定之程序亦即聽證程序德國 VwVfG 中聽證

程序之設計重點為以言詞辯論程序取代書面陳述意見但在交互

詰問質詢證人的部分仍與美國法制審判式聽證不同而特別不

同之處在於即使進行聽證程序德國法亦仍不採取聽證紀錄排他

性法則

而計畫確定程序則於我國行政程序法

第一六四條之規定中繼受之

以正式程序為例德國VwVfG第 68 條第 4 項規定正式程序中

言詞辯論的部分應作成紀錄而同法第 69 條第 1 項則規定行政

機關應斟酌行政程序之全部結果作成決定所謂「斟酌行政程序之

全部結果作成決定」並非指行政決定之基礎僅限於言詞辯論中所得

出之結果因此即使於言詞辯論外獲悉之資訊亦得列入考慮並

依自由心證評斷而作成結論 86

84 相關概念之說明參見 KoppRamsauer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sect63 Rn 1

行政機關如認為於言詞辯論外仍

有必要詢問當事人時亦得為之且本項規定亦不要求行政機關須

親自採證(Unmittebarkeit der Beweisaufnahme)只要有足夠證據供

85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97-98 86 StelkensBonkSachs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sect69 Rn 3-4

3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6

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進行判斷即可 87

至於計畫確定程序聽證亦為確保利害關係人及一般民眾於程

序中之聽審權因此利害關係人與及時提出異議之民眾享有於聽證

期日參與討論及說明之權利(sect73 Abs6 VwVfG)於聽證期日中

於聽證機關之協助下開發行為人利害關係人及時提出異議之

民眾提出意見之權限受影響之機關等對於計畫進行言詞面對面

之討論及說明並尋求妥協及共識此亦為計畫確定程序中聽證的

精神之後聽證機關即應就聽證之結果撰寫綜合意見連同未獲

得妥協之爭點轉交確定計畫機關(sect73 Abs9 VwVfG)聽證機關

就聽證程序之結果所為之綜合意見僅供確定計畫機關作成最後裁

決時參酌而確定計畫機關仍應依其專業綜合聽證機關之意見

其他機關之意見民眾之異議甚至鑑定人之意見對於未獲共識

之爭點進行判斷並作成最後之確定計畫裁決

88

三小結

且確定計畫機關

作成決定時其考量並不以聽證程序中所呈現之文件及事實為限

仍應基於職權調查原則對於必要之事實進行調查認定應其專業

對於公益及相關私益進行衡量至於在不要式的程序中依職權調

查原則的精神更無紀錄排他性法則適用的餘地

綜合前述關於美國 APA 成文法的規定及法院實務案例的見

解不難發現行政程序中禁止行政機關與當事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

進行片面接觸的精神重要的前提在於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要

87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69 Rn 6-7 88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74 Rn 7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5

197

求因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唯一得參考者即為聽證之紀錄為確保

聽證程序中所有資料處於所有當事人得以知悉的狀態當行政機關

與特定當事人間進行片面接觸時即須作成紀錄以使參與聽證程

序之當事人得於公開程序中透過交互詰問對於所有證據進行辯論

保障程序之「公平性」換言之並非所有片面接觸皆應予以嚴厲地

非難及指摘而是當程序之公平性在客觀上對於規則之訂定或裁決

之作成造成影響時始禁止片面接觸以下略以簡表說明本文中對

於美國 APA 中關於禁止片面接觸所作的觀察

程序特色

禁止片面接觸

之依據 法院審查

非正式

程序

行政

裁決

寬鬆之

程序要

其 他 個 別 法

令行政機關自

行 訂 定 之 規

則正當法律程

片面接觸客觀上

是否影響行政決

規則

訂定

通知及

評論程

正當法律程序

私人間有財產價

值性優惠的競爭

請求公開紀錄

是否反應所有公

眾的意見是否

給予公眾討論的

機會

正式

程序

審判式聽證

證據紀錄之排他5 USC sect557(d)

片面接觸客觀上

是否影響行政決

3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8

性 定

來源作者整理

由上表可知在美國法制下即使行政程序有違反禁止片面接

觸之規定或法理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

違法或無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

響換言之違反禁止片面接觸之程序瑕疵僅具有相對之效力

至於德國法制綜合其制度之觀察可知在遵循職權調查原則

的前提下即使進行聽證程序最後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仍不受聽

證結果之拘束不適用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因此德國VwVfG中並

無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而與美國法制之思考有間 89然而須注意

者因司法對於行政決定原則上可進行全面合法性之審查僅於行

政機關享有判斷餘地之事項其審查密度受有限制故行政機關與當

事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如有片面接觸之情事司法機關仍得就行政

機關職權調查之行使及其決定之內容是否違反經驗法則及論理法

則進行審查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如有瑕疵或

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關職權之行

使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 90

89 雖然德國 VwVfG 第 21 條規定公務員行使職務有偏頗之虞(Besorgnis der Befangenheit)時應行迴避之規定然此係為確保行政程序進行之「公

正性」而美國法制中禁止片面接觸之功能係為確保當事人間的武器平等

以保障程序之「公平性」因此不同制度發揮不同的規範功能行政程

序之法制並不因有迴避制度之設計即可發揮禁止片面接觸原則的功能

應予辨明

90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7

199

參我國司法實務案例觀察

一籌設安南加油站案

在高雄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二四八二四九二五

號判決中涉及原告(即被上訴人)依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十

六條第二項之規定 91向被告台南市政府(原處分機關即上訴人)

所屬之都市發展局申請核發籌建安南加油站之設站用地可供作加油

站使用證明(下稱土地使用證明)另有同時擬於鄰近土地設置加油

站之第三公司(訴訟中之參加人下稱A公司)由X代理亦向台南

市政府都市發展局申請核發籌建長安加油站設站用地之土地使用證

明A公司於尚未取得土地證明前即向台南市政府建設局提出許

可籌建加油站之申請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對於原告先提出之土

地使用證明申請案以資料不足為由命其補正而對於A公司後提

出之申請則先行核發土地使用證明(函 1)嗣後始核發原告申請之

土地使用證明而原告旋即向台南市政府建設局提出加許可籌建油

站之申請之後台南市政府建設局以A公司已完成許可籌建加油

站申請之補件程序即發函核准A公司籌建加油站之許可(函 2)

最後則依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八條第一項第三款之規定 92

91 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 16 條第 1 項「申請設置經營加油站者除本

規則另有規定外應檢具下列文件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請籌建

之核准helliphellip」同條第 2 項「前項申請設站用地屬都市計畫地區土地

且依有關法令規定須經核准始得供作加油站使用者並應檢附直轄市縣

(市)政府核發設站用地同意作加油站使用之證明文件」

92 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 8 條第 1 項第 3 款「申請於都市計畫地區及非

都市土地甲乙丙種建築用地遊憩用地及特定目的事業用地(加油站)

3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0

同側路段五百公尺內已核發A公司加油站籌建許可為由發函駁回

原告之申請(函 3)

原告不服分別對於前述之函 1函 2 及函 3 向中央主管機關

內政部及經濟部提起訴願請求撤銷原處分但未獲救濟即向高

雄高等行政法院提起課予義務訴訟(行政訴訟法第五條第二項)行

政法院審理本案之相關爭議點除在於法律面向上對於加油站設置

管理規則第八條第一項第三款規定中所稱「先申請」之解釋外在

事實面向上則在於承辦本案之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公務員於審

理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之土地使用證明申請時是否有濫用權力之

違法承辦公務員於受理本件分別由不同公司提出土地使用證明之

申請時曾將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洩漏予被告(原處分機關)之

顧問 Y(同時受 A 公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建設加油站並為 A 公

司代理人 X 之配偶)經法院調查以該承辦公務員違反刑法第三

一八條所定之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台灣高等法院台南

分院九十三年度上易字第十九號刑事判決)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即以

該刑事判決確定之事實為基礎以公務員與當事人有行政程序外接

觸之情事認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另外高雄高

等行政法院另以被告(原處分機關)核發參加人 A 公司之土地使用

證明有恣意優先通過之差別待遇有違平等原則進而不應核發

參加人 A 公司籌建加油站之許可此二行政處分(函 1函 2)皆

設置加油站者其申請基地應符合下列規定helliphellip三同一直轄市縣(市)

內與同一路線系統之道路同側既有或先申請之加油站入口臨街面地界

至少應有五百公尺以上之距離但直轄市縣(市)政府考量車流方向

認為有設站需要者不在此限」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9

201

違法駁回原告申請加油站籌建許可之處分(函 3)亦違法判決

撤銷相關原處分及訴願決定並判命被告應依判決意旨重行依職權

調查應否核准原告之申請本判決經最高行政法院以上訴無理由而

確定維持(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決)

二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原

告向被告台北縣政府(現新北市政府)檢舉某公司違反勞動基準法

有關工時薪資給付等規定並申請調閱卷宗被告經調查後函

復原告相關調查結果並拒絕閱覽卷宗之申請原告向被告再次表

明不服被告亦函覆說明原告對此二函覆不服提起訴願未獲救

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起訴請求撤銷訴願決定命被告應對原告

作成裁罰處分並准予原告閱覽被告與被檢舉公司於行政程序外接

觸所作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在請求閱覽行政程序外接觸所作

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部分原告主張被告所屬勞工局承辦人員

曾與被檢舉公司職員以電話聯繫接觸詢問該公司板橋辦事處之地

址電話未依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作

成書面資料然行政法院認為此項接觸係被告為調查被檢舉公司是

否有原告所申訴之違法情事所必須屬行政程序調查之必要為行

政程序內之接觸如有相關文件亦屬行政決定前準備作業之文件

得拒絕閱覽之申請故原告相關主張無理由此判決見解為最高

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判字第五二六號判決維持而確定

三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三號判決中因公

4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2

平交易委員會(即被告)接獲檢舉對於台北縣(現新北市)金銀

珠寶商業同業公會(即原告)進行調查認定其有違反公平交易法

第十四條第一項聯合行為之禁止規定而裁處罰鍰原告經訴願未

獲救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提起撤銷訴訟本件涉及原告除勸導

會員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販售飾金外另曾於民國九十四年八

月二十五日由立法委員陪同原告理事長前往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

會並請教事業以低於成本之價格銷售商品是否違反公平交易法等

問題由被告之主委接見被告並作成行政程序外接觸紀錄表此

次拜會並未作成結論或有任何會議紀錄原告嗣於同年八月二十九

日發函予全體會員將被告於座談中表示之見解附於檢送函說明

欄內警告業者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出售飾金行政法院最後

認定原處分並無裁量濫用裁量怠惰或其他裁量瑕疵判決原告之

訴無理由確定

四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

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所涉之事

實並非直接與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有關之案件而係財政部台

灣省中區國稅局之公務員(原告)因涉貪瀆罪嫌經刑事訴訟免訴

判決確定後向所屬機關(被告)申請因公涉訟輔助而被否准經

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作成駁回之復審決定而向台中高等行

政法院起訴提起課予義務之訴然原告處理稅務違章檢舉案件未

依規定調查證據更於原告住處(原告配偶經營之髮廊)回答被檢

舉人配偶所提規避課稅及裁罰之方法等問題原處分機關以其違反

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未保守業務機密且迴避詢問避免於辦公處

所外與被檢舉人之關係人有所接觸而申誡乙次據此行政法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1

203

認定被告機關以原告執行職務違背法令為由而否准其涉訟輔助之請

求原處分並無不法

五小結

綜合上述案例觀察對於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仍有

下列疑義有待釐清

(一)禁止程序外接觸人之範圍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為涉及當事人具有財產價值的競爭請求之典型案例原處分機

關承辦公務員直接接觸之對象雖非提出申請之當事人及其代表人

行政法院仍認定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因此本條

第一項規定中所稱「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指為何亦即禁

止程序外接觸所規範之「人之範圍」即有釐清說明之必要

(二)禁止程序外接觸事之範圍

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

三八三六號判決)中點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一個核心的問題

程序外接觸與職權調查之間應如何進行區分何謂法所允許為職

務上所必要之接觸行為何時又屬於法律所禁止之程序外接觸而

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

三號判決)中值得思考的是當事人拜會行政機關之情事是否

屬於應受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範之情形當事人與行政機關進

行的相關討論是否須與本案實體問題有關始屬於行政程序法第

四十七條限制之情形值得深究此外藉由本件事實可進一步

4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4

引導思考程序外接觸與遊說行為之差異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

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並非直接以

公務員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為由而認定其執行職務違法但

突顯出承辦公務員日常社交生活是否亦屬於程序外接觸的問題這

些問題皆可理解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禁止程序外接觸之

「事之範圍」而應深究說明

(三)違反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律效果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行政法院雖認定本件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

但並未以此為撤銷原處分之理由最重要之論證依據仍是以原處分

機關法律解釋之見解及行政處分有違平等原則等違法情事因此

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法律效果亦為應探究之問題

肆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檢視及檢討

一規範內容及法務部函釋見解

(一)立法意旨

行政程序法(下稱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於行政院提出之

法案草案中並無相關規定於立法委員提案版本中始有相關規定

並明言係參考美國法制最後於立法院委員會審查後採行委員提

案版本而於行政程序法中明定之 93

93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7-8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3

205

依本條立法理由之說明可知立法者主要係為「求行政程序之

公平透明避免行政機關受到不當之干擾」而制定本條規範此

外行政機關「不論是基於職務推行必要之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

觸對他方當事人之權益影響甚巨為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

之權益」行政機關於作成決定前片面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

程序外之接觸原則上應予禁止 94

因此我國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者對於本條所應發揮之功能側

重於透過程序之透明公開維持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在無偏頗的疑

慮下進行行政程序此由本條規定列於第一章第七節「資訊公開」

下亦可得知此與美國法制著重於審判式聽證程序之公平給予當

事人平等表示意見之機會以符合該國憲法所蘊含正當法律程序之

精神仍有一定的差異

(二)適用範圍

1 人之範圍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拘束而不得進行程序外接獲之

人為「公務員」依學者見解應為與行政程序之進行有關之公務員

包括依法令於行政程序中執行職務之公務員 95

94 前揭註

依此見解負有不

得為程序外接觸之義務者為行政機關內與待決事項行政程序之進

行有關且依法令執行職務之公務員依體系解釋所謂行政程序

應為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行政機關即應為本法第二條

第二項第三項所稱「代表國家地方自治團體或其他行政主體表

95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49

4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6

示意思從事公共事務具有單獨法定地位之組織」及「於委託範

圍內受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至於公務員之範圍因現行法

律上對於公務員並無統一之定義規定於公務員相關法規中有國

家賠償法第二條第一項刑法第十條第一項最廣義之公務員定義

有公務員服務法第二十四條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6亦有公務人員任

用法最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7本條規定所稱之公務員範圍為何即

有解釋之必要參酌本法基於行政機關之公正性而設置之迴避制度

(本法第三十二三十三條)與本條規定源自於正當法律程序之精

神相同因此在體系歷史及目的解釋的角度上應無二致但同

樣亦面臨本法缺乏公務員定義規範的問題基於正當法律程序之法

理為確保程序之公平與公正保障當事人之權益應採最廣義的

角度認為凡依法令從事公務之人員皆屬之 98如此可避免採公

務人員任用法最狹義定義造成許多公務員公營事業人員行政

機關內之約聘僱人員被排除之情形 99

96 公務員服務法第 24 條「本法於受有俸給之文武職公務員及其他公

營事業機關服務人員均適用之」

及採公務員服務法狹義定

97 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公務人員指各機

關組織法規中除政務人員及民選人員外定有職稱及官等職等之人

員」 98 關於應依本法迴避之公務員的範圍本文贊成學者湯德宗之見解參見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4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亦

採此見解 99 依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3233 條之規定司法人員審計人員主計人

員關務人員外交領事人員警察人員教育人員醫事人員交通事

業人員及公營事業人員等皆不適用該法規定此外須依法享有俸給者

始適用公務員服務法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5

207

義造成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因未依法受有俸給而不

適用之情形至於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及第十七條雖定有公務員之

保密及自行迴避義務其規範目的在於明定公務員應受行政懲處之

情形以維持行政內部之紀律此與本法第三十一三十二及四十

七條係規範正當法律程序內涵之立法目的有間因此在公務員範圍

的解釋上無須為相同處理

本條規定限制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程序外之接

觸依立法理由之說明不論是「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觸」皆屬

限制之列 100因此受限制者為雙向接觸不論主動接觸之發動者為

公務員或當事人一方 101然未瑧明確者為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所指為何立法者於本條中明白不採用「代表人」「代理人」「輔

佐人」「法定代理人」及「利害關係人」等行政法規範或理論上常

見具有明確內涵之概念解釋上應認為係立法者有意排除使用相關

概念使用「代表利益之人」一詞可使受規範者涵蓋的範圍更為

廣泛換言之於程序中不論以自己名義或當事人名義凡宣稱為

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 102

綜合上述分析行政機關內或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

體於受委託範圍內依法令執行職務之人就其執行之承辦案件與

當事人及凡代表其利益之人(宣稱或依相關事實認定)依本法第四

或依相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

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人為行為之人皆可認為係代

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10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01 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0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0

4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8

十七條之規定皆不得為程序外接觸如此解釋涵蓋之人之範圍

雖已廣泛但如行政機關內非承辦人員之其他公務員 103

或其他已

參與或可能參與程序而有決定權之人員(例如各委員會之外聘專家

委員)仍不屬之美國 5 USC sect557(d)之規定範圍及於行政機關

內任何成員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

成員相較之下我國規定仍較狹隘

2 事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二項所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在現今

媒介多元及資訊發達的社會中接觸的方式亦隨之多元不論以任

何方式凡進行討論提供資訊甚至關說或遊說皆屬於接觸之態

樣以遊說行為為例本質上為人民受憲法上保障之請願行為 104

我國為使遊說遵循公開透明之程序防止不當利益輸送另制定

遊說法規範遊說之行為依遊說法第二條第一項遊說之定義 105以及

同法第二條第三項被遊說者之範圍 106

103 前揭註

可知遊說法著重於進行遊說

人民與中央地方首長或政務官員就政策議案進行之接觸受規

104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4(2008) 105 遊說法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遊說指遊說者意圖影響被遊說者或

其所屬機關對於法令政策或議案之形成制定通過變更或廢止而

以口頭或書面方式直接向被遊說者或其指定之人表達意見之行為」 106 遊說法第 2 條第 3 項「本法所稱被遊說者如下一總統副總統

二各級民意代表三直轄市政府縣(市)政府及鄉(鎮市)公所

正副首長四政務人員退職撫卹條例第二條第一項所定之人員」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7

209

範者不包括一般處理公務之公務員亦不及於中央地方首長或政

務官員為執行職務主動與人民進行接觸 107因此受遊說法規範之行

為與行政程序法所規範之範圍不盡相同如於特別情形下發生競合

規範的情形時例如於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中因遊說法採強制登

記及資訊公開制度(遊說法第十三條至第十九條)相關登記資料及

資訊之公開在程序上已符合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所要求之精

神至於關說 108並無其他法律就其程序及公開有特別規定仍屬

應適用本條之行為 109

至於接觸所涉及之內容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

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條立法意旨主要乃在確保

行政機關執行職務之公正性以避免偏頗縱接觸內容係屬程序事

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行政程序外接觸之事

項不分有利或不利於當事人均有本法第四十七條之適用」因此

涉及相關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反之美國

5 USC sect557(d)明文規定限於與待決事件有關之實體內容我國限

制範圍則明顯較寬對公務員產生較多桎梏此為受學者批評之

110

107 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之行為依遊說法第 5 條第 1 款之規定為排除適用

之事項相關問題參見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5 108 關說之意義可參酌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第 2 點之規定「(五)請託

關說指其內容涉及本機關(構)或所屬機關(構)業務具體事項之決定

執行或不執行且因該事項之決定執行或不執行致有違法或不當而影響

特定權利義務之虞」 109 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6 110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4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0

3 程序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定立於本法第一

章總則篇因對於「行政程序」之種類及範圍並無特別規定故舉

凡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作成行政處分締結行政契約訂定法規

命令與行政規則確定行政計畫實施行政指導及處理陳情之程序

皆屬於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行政程序與美國 5 USC sect557(d)

僅適用於進行審判式聽證程序始於指定主持聽證之行政機關等規

定內容相較本條規範之程序類型無所不包亦涵蓋整體程序然

此亦為學者指出宜檢討之處 111

4 得進行接觸之情形

公務員於行政程序中基於職務上必要所為之行為不受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限制於行政程序開始後公務員執行職務

處理待決事項所為之必要行為如受嚴格限制將造成行政機關執行

職務困難反而妨礙行政程序之進行所謂基於職務上必要之行為

如通知當事人或其代理人補提文件陳述意見或出席聽證通知當

事人提供證據資料當事人閱覽卷宗資料等 112

111 前揭註

換言之行政機關

為確定作成行為所涉及之事實關係須進行事實及證據之調查依

職權調查原則行政機關依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不受當事人主張

之拘束(本法第三十六條)因此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

定本係表彰行政程序採取職權調查原則之精神故行政機關承辦

人公務員於職權調查範圍內所為之行為即非應予禁止之程序外接

11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1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9

211

行政程序中行政機關職權調查之目的係為使行政機關了解事

實狀態及公私益狀況成為作成後續行為時之基礎此與行政訴

訟中法院為維護雙方當事人武器平等所為之職權調查並不相同不

可不察 113因此如行政機關非基於了解事實及利益狀態之目的所

為之行為即非屬職權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行政

機關打電話至被檢舉之公司該公司之地位為申請之相對人(本法

第二十條第一款)114

此外如個別法有特別程序規定時即應依該規定之目的解釋

應為之職權調查行為行政程序法中職權調查之規定即應立於補充

地位

為行政程序之當事人且行政機關係為職權

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法院稱此為「行政程序內之接觸」並無限制之

必要見解堪稱正確

115

(三)為程序外接觸之處理

因此在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定時仍須配

合待決事項所應適用之個別法規依規範目的判斷個案中職權調查

行為之必要性

既然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所指之行政程序為本法第二

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為之「行政程

113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 114 行政程序法第 20 條第 1 款「申請之相對人」為申請人請求行政機關

對其作成行政行為之人不可誤認為行政機關本身參見陳敏行政法總

論頁 771自版七版(2011) 115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8

5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2

序外」接觸即為行政機關與個案程序當事人在行政程序法規範之

程序外所為之接觸 116對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解釋如認

為凡行政程序外之接觸既為法所不許公務員本即不得為之是以

應作成紀錄或將書面文件附卷者仍為職權調查所必要之「程序內

行為」117

依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

益之人以書面方式為程序外接觸時應將所有往來書面文件附卷

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如以其他方式為程序外接觸者依同條第三

項之規定並應作成紀錄至於本項並未規定書面紀錄應附卷此

應係立法疏漏解釋上應與同條第二項之規定相同始能達成本條

之立法目的

則此見解不僅未正確認知此制度規範之目的亦有違法

規範之體系解釋更何況如此解釋公務員須將所有依職權調查事

實及證據之行為一一紀錄並予以附卷反而將造成公務員執行職務

之重大困擾因此相關說法應非的論

118

至於附卷之書面文件或紀錄應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因本條

第二項並無「主動」公開之規定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

字第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法第四十七條「亦寓

有保護公務員之目的俾使公務員於行政程序外凡與待決事件有關

之意見交換時皆應將所有往來之書面文件附卷或作成書面紀錄

(同條第二項第三項參照)以間接保護公務員」「行政機關就

11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

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37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117 此為本文發表於研討會時曾被提出之論點 118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3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1

213

待決事件縱有裁量權限亦不得恣意仍應為合義務裁量復有相當

行政救濟程序可資救濟既將接觸資料附卷供其他當事人閱覽即

已達公開之目的如認須主動通知其他當事人不僅衍生通知範圍

及技術上之爭議亦不利待決事件相關程序之迅速進行」「如與本

法第四十五條第一項『主動公開』之用語為比較可推知同法第四

十七條第二項所稱之『公開』者並無主動通知之意」故認為無

須主動公開僅須依申請而公開即可然此見解遭到學者批評認

為如此解釋過於消極本規定為個案資訊唯一主動公開之規定與

政府資訊公開法主動公開之立法目的不同且此解釋將使實體決定

前當事人仍無法知悉有程序外接觸之情形仍會引發行政機關有

偏頗的懷疑與立法意旨不符 119由立法理由觀之本項規定既為

「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之權益」並使其他當事人因文件或紀

錄附卷而有表示意見之機會 120

至於「其他當事人」當然包括申請之相對人(本法第二十條第

一款)至於已知之利害關係人行政機關得通知其參加程序(本法

第二十三條)因可藉由知悉程序外接觸情形而判斷自身利益受影響

之範圍及程序故解釋上亦屬之

如行政機關未主動公開相關資料

實無法發揮立法之功能故相關批評意見應值得贊成

121

(四)違反之法律效果

且依前述行政機關應主動公

開附卷之書面文件及紀錄時即無限制解釋「其他當事人」範圍之

必要

119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153另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2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21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

5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4

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為程序外接觸如已依同條

第二三項之規定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

開後該程序瑕疵即「補正」122

二本文之思考與檢討

但不妨害依相關法令(如公務員

服務法)及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對公務員之行政懲處責任為認定

反之如未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行

政程序即具有無法補正之瑕疵而成為得據以撤銷實體決定之事由

(一)行政法律關係中行政機關義務之規範

現代行政程序法制除以行政行為作為討論之重心外亦逐漸

著重行政法律關係(Verwaltungsrechtsverhaumlltnis)為基於行政法規

就特定事項於二個或二個以上之法律主體所產生之法律關係 123

本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為行政程序外接觸之規定即係對於

公行政明文課予之行政法上程序義務且規範於行政程序法總則部

為行政法上之權利義務關係行政法律關之成立變更或消滅可

依法令規定行政處分行政契約或事實行為並存在於具有行政

法權利能力之主體之間行政法律關係除強調人民於行政法上所享

有之權利及應負擔之義務外同時亦包含公行政主體之權利義務內

容而公行政之義務除由法律明文規定外亦可由行政依法維護

公益之一般義務或由人民之權利或由行政法上債務或補償關係

而得出

122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10-111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123 Maurer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sect8 Rn 16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3

215

分依體系解釋及國內多數見解除特別法有較嚴謹之明文規定外

為行政機關應遵循之最低程度規範 124立法者有意參酌美國APA之

立法例制定本條規定即明文課予行政機關於正當行政程序中應負

之義務我國行政程序法採行德國VwVfG之基本架構援用職權調

查原則之精神但為補強德國法制對於正當法律程序不足之處而

引進美國法制本意甚佳行政機關於個別案件中既負有維護公益

之一般義務並透過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以維護公益及私益如行

政機關於職權調查權限外進行程序外不當接觸而影響公益及私益

之保障時應屬於違背行政機關義務之程序行為即應予規範禁止

由此觀點出發即不宜認定本法第四十七條僅為訓示規定而應更

積極地承認行政機關依法負有一定之程序義務 125

(二)歷史解釋與目的解釋之思考

1 由立法理由中探知之規範目的

本法第四十七條所欲發揮之功能參酌立法理由之說明包括

防止行政機關偏頗及保障當事人權益 126

124 蔡茂寅等前揭註

因此一方面強調行政機

2頁 19-20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

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 554-557五南出版社(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 19-20(1999)少數見解認為此說無說服力並無標準足以認定行政程序法屬

「最低程度之程序保障」參見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

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

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28(2007) 125 本文就此所持之論點與審查委員之見解容或有間特此說明 126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5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6

關之公正性另一方面又強調當事人間權益之公平性因特別強調

保障當事人權益則反應出大陸法系中基本權程序保障功能之思

維此外亦希望藉此對於盛行於行政機關實務上「關說」之情形

進行規範以使關說之行為透明化 127

行政程序法中一個條文如由立法意旨觀之可同時達到程序

之公正性公平性及公開性的功能應可推知立法者對於法制設計

本質認識有不清之處因此何者始為法制本質上應遵循的精神

實應仔細思考否則將出現規範主軸不清規範範圍不明之謬誤

對於此點實不宜一概以我國法制與美國法規範不同

如此資訊之公開性亦為本

條所欲發揮之功能

128

2 由法制之規範功能為解釋

而為不同

的解釋以自圓其說

美國透過司法機關所為之判決強調 5 USC sect557(d)之規範目

的在於保障當事人間之公平性使審判式聽證程序中對於片面接

觸情事不知情之其他當事人得以有機關獲悉相關情事並表示自

己的意見姑且不論維護程序公平性為本體或係保障當事人程序之

工具 129

127 葉俊榮前揭註

禁止片面接觸之本旨仍在於維護正當法律程序中各當事人

間武器平等的精神強調的是正當法律程序中「公平」的面向此

116頁 137 128 參見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一)之說明 129 此涉及美國法上對於正當法律程序本質之討論關於工具說及本體說之

見解參見蔡穎瑩前揭註 15頁 19-24本文於此不予深論但相關討

論亦反應出即便在美國法制中程序規範是否具有獨立性或僅係發揮輔助

實體決定之功能並非有一致見解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5

217

外美國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拘束審判式聽證程序中行政機關之行

為而不適用其他程序中作成決定者原因在於該程序中採用證據

紀錄排他性行政機關僅得依紀錄資料作成決定藉此使當事人皆

得以對於紀錄中之證據及其他資訊進行攻擊防禦始產生禁止片面

接觸之法制設計

我國對於權利保障與行政程序之關聯受德國法制及其理論之

影響強調行政程序對於實體基本權保障之重要性 130

(三)規範範圍之釐清

解釋上正

當行政程序有助於行政機關作成正確決定以避免人民之權益受到

不法之侵害因此保障當事人於程序中武器平等之公平性應有助

於發揮此行政程之基本功能我國繼受美國法制於行政程序法中

增設德國法上所無之禁止程序外接觸的規定在規範功能上即應為

摘取該法制特別之規範功能以強化我國行政程序法制因此本

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在解釋上仍應強調側重於正當法律程序中之

「公平性」保障當事人間進行攻擊防禦時之武器平等藉以保障其

實體權利否則錯誤認知本條之規範功能即易掉入行政繁瑣的

工作泥沼中亦即不論於何種程序中公務員執行職務進行調查

皆作成紀錄或將所有書面附卷以求自保而使本條成為促進行

政彈性及效率之障礙是故為使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能夠發揮

一定之規範功能在解釋上即應為一定之調整及限縮

1 適用的程序類型宜限制

130 例如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於政治庇護案中即明白指出行政程序有助保障

實體之基本權利BVerfGE 56 216 (236ff)

5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8

本法第四十七條列於行政程序法總則導致不論最後行政行為

的態樣為何皆適用之本條規定如此結果與本條立法精神大相逕

庭實有限縮之必要否則亦與效率的要求不符 131以行政指導及

陳情為例本質上為非正式行政行為未發生實質法律效果並無

須適用禁止片面接觸以維護當事人間武器平等之必要而行政規

則為行政機關內部規範欠缺直接對外拘束人民權利義務之法律

效果亦無適用之必要至於法規命令本質上為「一般性政策的

制定」本即應廣納各方意見實不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 132而重點實為各方在訂定規範的過程中有對等的討論對話機

會因此本質上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以保障當事人間公平的行

為為行政處分及行政契約此二大行政行為態樣 133

至於在作成行政處分及締結行政契約之程序中對照美國及德

國法制尚須進一步檢視我國聽證程序之設計

134

131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11(2001)

我國關於程序類

型的設計類似於德國法制而非美國法制本法雖有要式聽證程

序之設計亦規定聽證須作成紀錄(本法第六十四條第一項)然除

132 湯德宗前揭註 122頁 109 133 計畫確定裁決性質上亦為行政處分且涉及多元利益的調和如日後我

國確實執行確定計畫之程序自應適用本法第 47 條之規範 134 本法並未就締結行政契約應進行聽證之規定然如舉行聽證可使其他利

害關係人有參與程序之機會且如作成行政處分依法應舉行聽證但締結

替代該行政處分之行政契約卻無須聽證可能使行政契約成為規避聽證的

工具參見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

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

集頁 282元照出版社(2002)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7

219

法規有明文規定外聽證紀錄為行政機關作成行政處分時應斟酌之

文件(本法第一八條第一項)並非唯一具有排他性之資料遵循

職權調查原則之法理而與德國法制相近因此如欲保留本法第四

十七條之規定並貫徹前述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理精神本文建議

於修法增訂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效力的前提下建議限縮本法第

四十七條規定而僅適用於特別程序中即正式聽證程序及計畫確定

程序此處所持限縮本法第四十七條程序態樣適用範圍之見解主

要論證依據為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與當事人間公平性的關聯此為

德國法制所無行政程序法立法之際我國繼受美國法時亦未配合

建立相關觀念也因此導致現行規定過度擴張禁止程序外接觸之範

圍造成法理邏輯混亂亦可能成為行政機關及公務員之掣肘因

此本文此處之見解亦僅建議係回歸法理一致性而提出之修正意見

而已

2 人的範圍宜擴大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所規制之人一方為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

一方為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達前述立法目的使所有相關

資料皆呈現當事人面前理論上本條宜儘量包括所有可能建立接觸

之管道因此受規範之人的範圍宜擴大因此在解釋代表當事人利

益之人時不應侷限凡宣稱為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或依相

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

人為行為之人皆應屬之不限於代表人代理人或輔佐人等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涉及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分別提出之設籌加油站申請且

二者之申請具有排他的競爭性如依美國法制屬於涉及「有財產

5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0

價值性優惠的競爭請求」之事件特別應注意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承辦公務員有洩漏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予被告機關之顧問 Y

的情形而被判刑確定於參加人 A 公司之申請事件中名義上之

申請人為該顧問 Y 之配偶 X於論斷是否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

一項之規定時即涉及參加人 A 公司被告顧問 YY 之配偶 X 彼

此間的利益關係在 X 提出之申請案所進行之行政程序中實際上

之申請人仍為 A 公司原處分機關未明察 X 是否係以代理人身分提

出申請命其提出委任書處理有可議之處而承辦公務員雖係與

被告顧問 Y 接觸以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由此情形亦

可判定承辦公務員既已受理 X 作為 A 公司代理人所提出之申請

案且 Y 一方面為該申請案中代理人 X 之配偶且同時亦受 A 公

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興建加油站依相關事證可認定 X 係為 A 公

司之利益為行為與其配偶及 A 公司間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

故可認為承辦公務員係主動接觸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於 X 代理 A

公司提出申請之程序中有為程序外接觸之情形本案原審判決及最

高法院判決中僅援引刑事判決所確定之事實直接認為承辦公務

員於處理原告申請之案件中認定與X所為之接觸係屬於違反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情形不僅未就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

件進行涵攝說明未仔細辨明不同程序間之當事人及代表其利益人

的關係雖結論並無錯誤但推論仍未臻嚴謹明確

然而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是否只限於承辦公務員我國法的

解釋與美國法明文規定不同美國法明文規定機關內所有成員或其

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皆不得進行

片面接觸不限作成決定之人員如此始可歸避承辦人員透過機關

內其他人進行接觸卻不受規範的可能我國規範之範圍過於狹隘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9

221

此亦為建議宜修正之處

3 事的範圍宜限縮

如前所述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九六二

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時「縱接觸內容係屬

程序事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因此涉及相關

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此與美國法之規定不

同然誠如前述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中 135法官以「麵包與奶油」的關係來形容行政機

關與公眾間非正式之接觸互動表示公務員實不可能脫離公眾生活

而獨立存在且在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中 136法官亦以人情事理的角度看待

公務員的社交生活因此行政機關與公眾之接觸只要在不影響司

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並無全面禁止之必要只

有對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問題進行程序外接觸可能引起當事人公平

防禦的疑慮始有限制之必要前述法務部之見解不僅誤認禁止

程序外接觸之立法目的過於側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忽視當事人

間的公平性且理想性地過度限制程序外接觸之事項忽略人情事

理應不可採因此建議修改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規定明文

限定於就待決事項之實體問題為接觸時始有限制之必要 137

於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

字第五三號判決)中當事人曾由立法委員陪同前往原處分機關

135 567 F 2d 9 (DC Cir 1977) 13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137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6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2

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會討論法律解釋問題因原處分機關依本法

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作成紀錄附卷故無違法情事可言然嚴

格說來本案當事人拜會原處分機關時討論法律解釋問題並非違

法禁止之關說行為亦不屬於遊說法所定應強制登記之行為且如

未涉及個別具體案件之實體問題而限於法律解釋之請益則本質上

亦不應屬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情形本無須受限制當

然為免爭議及為求自保行政機關得製作相關紀錄但仍應與本法

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無涉

至於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

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公務員受理違反贈與稅法之稅務違章案件

於妻子經營的髮廊中遇見被檢舉人之妻子詢問被檢舉人所涉及之逃

漏稅事件公務員告知若主張被檢舉人無贈與情事應出具有關書

面資料以為證明最後並認定被檢舉人無逃漏稅情事而擬簽結該檢

舉案本案中被檢舉人既為稅務違章事件中之當事人其妻在客

觀上可認為代表其利益之人公務員應不得與其於程序外就逃漏稅

事件之實體問題為接觸公務員於自家經營的髮廊面對被檢舉人之

妻子提出相關詢問而為答覆時與前述案例不同之處在於公務員

並非僅就抽象法規範的解釋進行回答而已就承辦之被檢舉案件具

體內容之認定可能性進行回答應已涉及實體問題公務員與被檢

舉人之妻子所為之接觸已超越公務員社交生活之對話範圍已屬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外接觸實應依本法第四十七

條第二項第三項之規定作成書面紀錄並予以附卷及公開

(四)重視違反之法律效果

行政機關公務員所為之行政程序外之接觸行為姑不論可能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1

223

生公務員懲處之法律效果但就行政程序之法制而言可經由依本

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規定作成紀錄將書面文件附卷並

主動公開而將此瑕疵予以補正未損及當事人程序中武器平等之

公平性然未經補正之瑕疵即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而未踐

行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所要求之行為者依美國法制之

觀點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違法或無

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響即使

採職權調查原則之德國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

如有瑕疵或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

關之行為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二國法制對於程序瑕

疵之法律效果實有異曲同工之處 138

反觀我國對於公務員所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行政機關之處

置較強調對於公務員之行政懲處

139

138 關於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參見本文貳三之論述

而未仔細審酌其行為是否該當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件是否已依同條第二項第三項規

定為補正之行為亦未審酌未補正者此程序瑕疵對於實體決定影響

之程度而法院於爭訟案件中主要仍審酌實體決定之違法性而

未深入論證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對於實

體決定之影響及重要性我國法院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論證之深度

及密度依本文前述觀察與美國司法實務相較實仍有相當大之

差距因此行政機關及法院宜強化對於本條規定之認識及解釋

139 經查詢公務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之保障案件決定書查詢系統(httpwwwcsptcgovtwptcindexasp)以公務員違反公務員服務法第 4 條保密義

務而作成之復審或再申訴決定至民國 100 年止即計有 14 筆決定書

6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4

而對於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合法性進行審查時更須體認程序外接

觸之程序瑕疵與實體決定間之關聯性並進行深入說理論證如此

始可提升本條規定之重要性並落實禁止程序外接觸而確保當事人

程序權益之法理精神

伍結語重新檢視聽證法制之契機

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繼受美國法制並將其融合至以德國法

制為主軸的行政程序法時未深入探究美國正當法律程序之精神

APA 中程序類型之特性即於行政程序法中強行置入禁止片面接觸

之規定本文以相當篇幅介紹美國 5 USC sect557(d)禁止片面接觸之

法理及實務案例並與德國法制進行比較目的即在於突顯現行規

定法理混淆及制度設計缺乏一貫性的缺失此外台北高等行法院

九十四年度訴字第七五二號判決及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五年度判字第

一二三九號判決此一具有高度重要性及爭議性的案件中(高速公路

電子收費系統案或稱為 ETC 案)中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重

要性未受重視益發突顯我國實務界對於此制度之認識有限因此

本文嘗試以回歸法制本旨的角度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禁止程序外

接觸之規定重新檢視其立法目的並對於本條之適用範圍提出檢

討修正之意見

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德國

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備受爭

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聽證程序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3

225

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到重視在

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際如能重新

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程序之法制得以

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化」有所助益

6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6

參考文獻

書籍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

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

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5

227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期刊文獻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 8-21(1999)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3-120

(2008)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

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

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1-33(2007)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2-17(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

頁 18-33(1999)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12 TEX TECH

ADMIN L J 223-279 (2011)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6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8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專書論文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

頁 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

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

壽論文集」頁 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

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

總論篇頁 112-168三民書局(1998)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49元照出版

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

行政程序法論頁 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51-83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7

229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67-209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 25-155元照出版社

三版(200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

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6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0

摘要

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公務員與當事人為行

政程序外接觸的規定係仿自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而本

條自行政程序法施行至今逾十年以來並非行政法學界及司法實

務界重視及討論的重點然而本條規定卻為行政機關在具體程序

中重視之規範甚至可能導致行政機關承辦人員在具體情形中無

所適所或形成困擾因此本文先就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關於禁止

片面接觸之規範針對成文法規定及司法實務案例進行說明及觀

察以掌握美國相關法制之精神及本旨此外亦介紹德國法制之

精神並就我國司法實務涉及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案例進行

觀察探究我國對於本條精神之運用是否仍有待釐清之處在回

歸法制本旨之深入研究後即不難發現此程序機制之基本功能

在於確保正式的聽證程序中當事人間攻防之程序公平性並非著

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總則部

分而非強調聽證程序公正性之維持在體例安排上即與制度之

本質混淆亦容易導致實務見解不明確而產生許多疑義

面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

德國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

備受爭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

聽證程序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

到重視在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

際如能重新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9

231

程序之法制得以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

化」有所助益

7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2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 Review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n the American and German Legal Systems

Ling-Ching Fu

Abstract

sect47 APA of Taiwan stipulates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and follows the regulations in the APA of the USA

Since the APA in Taiwan came into effect in 2001 this regulation

hasnrsquot stayed in the center of the legal researches and practice in

Taiwan Howeve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public officials in

concrete case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eaning and the nature of this

regulation the similar regulations an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he

USA are first examined in this article Meanwhile the German legal

system regarding this problem is also introduce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aiwan will be also intensive observed The application

possibility of sect47 APA of Taiwan as well as the viewpoints in the

practice will be acquainted At last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protects the fairness

between the concerned parties in the formal hearing procedures but

not the neutrality of the responsible authority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1

233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nature of this legal institution has

not been correctly understood in Taiwan It leads to the result that

the APA of Taiwan should be further reformed An amendment of the

APA of Taiwan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Keywords ex parte communication due process hearing trial-type

hearing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 formal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8-21(1999)
  •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113-120(2008)
  •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1-33(2007)
  •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2-17(2001)
  •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18-33(1999)
  •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112-168三民書局(1998)
  •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4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51-83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67-20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25-155元照出版社三版(2006)
  •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 摘要
    • Abstract
Page 30: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由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 …cycu.lawbank.com.tw/Download/30/01300005.pdf接觸或禁止片面接觸為核心議題之研究論著。即使在司法實務上,也

3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2

非正式接觸如同「麵包與奶油 75

於上述案例中可知法院之所以推翻行政機關行為效力的立論

基礎在於行政機關所為之片面接觸並未充分於紀錄中公開以使

各界知悉各方利益團體之立場並進而表示意見致使行政機關最

後作成之行為有明顯重大的瑕疵此與正式程序中實體決定是否

因片面接觸之情形而受影響判斷上並無二致

」在行政事務上是不可避免的

只要在不影響司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都是適當

的本案中法院並非僅以正當法律程序的觀點進行審查而是更

進一步說明本案委員會作成的公開紀錄未反應出利益團體代表的

意見這些意見亦未公開使各界得以進行討論而這些可能進行的

討論又對於行政機關之決定內容具有重要性因此委員會與相關利

益團體所進行之片面接觸並非僅止於不適當(inadequacy)而已

法院認定聯邦通訊委員會對於有線電視業者訂定之規則應為無效

76

二對於德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觀察

(一)德國法制中無規則訂定程序

相較與前述美國 APA 將程序分為行政裁決及規則訂定之程

序德國 VwVfG 中並未就行政機關訂定規則之行為亦即就行政

機關基於法律授權而訂定法規命令(Rechtsverordnung)之行為有

一般性之規範反之是在更高位階之基本法(Grundgesetz GG)

中對於法規命令之訂定予以規範

75 Breyer et al supra note 56 at 594 76 至於美國法制中的規則訂定程序與我國法規命令之訂定程序是否相

當以及受司法審查之範圍是否相同並非本文此處討論之重點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1

193

依德國基本法第 80 條第 1 項之規定聯邦政府聯邦內閣首長

或邦政府皆得依據法律之授權發布法規命令其授權之內容目

的及範圍應以法律明確規定法規命令中須明列其授權之法律依

據此外如依法律之規定得為再授權者須以法規命令為再授權

之規定至於法規命令訂定之程序本條第 2 項列有應得聯邦參議

院(Bundesrat)同意之事項第 82 條則規定法規命令應由發布之

機關簽署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應公告於聯邦公報且應明定生效

日期 77除此之外基本法即無其他程序規定 78例如無須說明訂

定法規命令之理由 79

如更進一步觀察德國法制關於訂定法規命令程序與進行聽證程

序之關係則可發現基本法第 103條第 1項保障人民之聽審權(Recht

auf Gehoumlr)但僅限於法院之審判程序並不及於行政機關所為之

行政程序

更無應經聽證程序始得發布法規命令之要求

80

77 如法律及法規命令未明文規定生效時者依基本法第 80 條第 2 項規定

於聯邦公報刊行之日終了後第 14 日生效

至於VwVfG本身雖然第 28 條第 1 項有給予當事人

78 如為聯邦政府或聯邦內閣首長訂定法規命令者相關程序即依聯邦政府

內部之議事規則或聯邦內閣共同議事規則之規定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Ehler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Rn 26 79 如有說明理由之必要者主要係因部分法規命令須得聯邦參議院之同

意為使聯邦參議院了解訂定相關法規命令之目的以及基於財政及預算

分配之考量而於法規命令訂定之內部程序中說明理由而非為使一般人

民知悉了解訂定相關規範之理由Theodora Ziamou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 69 (2000) 80 PierothSchlink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ect31 Rn 1080

3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4

陳述意見機會(Gelegenheit zu geben sich zu den fuumlr die Entscheidung

erheblichen Tatsachen zu aumluszligern)之規定然係保障受不利處分之當

事人於行政處分作成前得向行政機關就與決定具有重要性之事項

表示意見之機會亦不適用於訂定法規命令之行為與美國法制相

較德國VwVfG中並未就訂定法規命令之行為及程序有所規範 81

而是以權力分立及聯邦法律執行之角度以更高位階之基本法予以

規定在確立法規命令之民主正當性源自於法律之授權及相信行

政具有訂定法規命令專業的前提下德國法制普通缺乏民眾於相關

程序中得向行政機關表示意見之機會 82自然即未就禁止當事人與

行政機關禁止片面接觸為特定之規定 83

(二)無聽證紀錄排他性之制度

德國VwVfG中規定行政程序之進行以不要式為原則但例外

規定了二種特別之程序類型一為第 63 條至第 71 條之正式行政程

81 MAHENDRA P SINGH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49 (2001) 對於德國法欠缺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要求規範不

乏相關批評意見Ziamou supra note 79 at 93-101 82 Ziamou supra note 79 at 76-77 83 然而在此處須補充說明者德國法中司法得獨立於具體個案爭議之外

直接對於特定法規命令之形式及實質合法性進行審查依德國基本法第 93條第 1 項第 2 款規定對於聯邦法令或邦法令在形式上或實質上是否符合

基本法或邦法令是否符合其他聯邦法令發生爭議或疑義時聯邦政府

邦政府或聯邦眾議院四分之一議員得聲請聯邦憲法法院作成裁判(sect93 Abs1 Nr2 GG)亦即係由最高之司法審判機關對於法規命令之合法性進

抽象法規範審查(abstrakte Normkotrolle)因此雖然於訂定之過程中為

尊重行政權之專業而較缺乏民眾參與的過程但司法權對於行政權力行

使則進行相對高密度之監督審查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3

195

序(foumlrmliches Verwaltungsverfahren)另一則為第 72 條至第 78 條

之計畫確定程序(Planfeststellungsverfahren) 84其中VwVfG第

63 條以下之正式行政程序即為我國行政程序法第五十四條以下聽

證程序所參考之程序模式 85

正式行政程序與計畫確定程序之所以為特別之程序類型即在

於二者皆須踐行一定之程序亦即聽證程序德國 VwVfG 中聽證

程序之設計重點為以言詞辯論程序取代書面陳述意見但在交互

詰問質詢證人的部分仍與美國法制審判式聽證不同而特別不

同之處在於即使進行聽證程序德國法亦仍不採取聽證紀錄排他

性法則

而計畫確定程序則於我國行政程序法

第一六四條之規定中繼受之

以正式程序為例德國VwVfG第 68 條第 4 項規定正式程序中

言詞辯論的部分應作成紀錄而同法第 69 條第 1 項則規定行政

機關應斟酌行政程序之全部結果作成決定所謂「斟酌行政程序之

全部結果作成決定」並非指行政決定之基礎僅限於言詞辯論中所得

出之結果因此即使於言詞辯論外獲悉之資訊亦得列入考慮並

依自由心證評斷而作成結論 86

84 相關概念之說明參見 KoppRamsauer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sect63 Rn 1

行政機關如認為於言詞辯論外仍

有必要詢問當事人時亦得為之且本項規定亦不要求行政機關須

親自採證(Unmittebarkeit der Beweisaufnahme)只要有足夠證據供

85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97-98 86 StelkensBonkSachs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sect69 Rn 3-4

3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6

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進行判斷即可 87

至於計畫確定程序聽證亦為確保利害關係人及一般民眾於程

序中之聽審權因此利害關係人與及時提出異議之民眾享有於聽證

期日參與討論及說明之權利(sect73 Abs6 VwVfG)於聽證期日中

於聽證機關之協助下開發行為人利害關係人及時提出異議之

民眾提出意見之權限受影響之機關等對於計畫進行言詞面對面

之討論及說明並尋求妥協及共識此亦為計畫確定程序中聽證的

精神之後聽證機關即應就聽證之結果撰寫綜合意見連同未獲

得妥協之爭點轉交確定計畫機關(sect73 Abs9 VwVfG)聽證機關

就聽證程序之結果所為之綜合意見僅供確定計畫機關作成最後裁

決時參酌而確定計畫機關仍應依其專業綜合聽證機關之意見

其他機關之意見民眾之異議甚至鑑定人之意見對於未獲共識

之爭點進行判斷並作成最後之確定計畫裁決

88

三小結

且確定計畫機關

作成決定時其考量並不以聽證程序中所呈現之文件及事實為限

仍應基於職權調查原則對於必要之事實進行調查認定應其專業

對於公益及相關私益進行衡量至於在不要式的程序中依職權調

查原則的精神更無紀錄排他性法則適用的餘地

綜合前述關於美國 APA 成文法的規定及法院實務案例的見

解不難發現行政程序中禁止行政機關與當事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

進行片面接觸的精神重要的前提在於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要

87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69 Rn 6-7 88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74 Rn 7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5

197

求因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唯一得參考者即為聽證之紀錄為確保

聽證程序中所有資料處於所有當事人得以知悉的狀態當行政機關

與特定當事人間進行片面接觸時即須作成紀錄以使參與聽證程

序之當事人得於公開程序中透過交互詰問對於所有證據進行辯論

保障程序之「公平性」換言之並非所有片面接觸皆應予以嚴厲地

非難及指摘而是當程序之公平性在客觀上對於規則之訂定或裁決

之作成造成影響時始禁止片面接觸以下略以簡表說明本文中對

於美國 APA 中關於禁止片面接觸所作的觀察

程序特色

禁止片面接觸

之依據 法院審查

非正式

程序

行政

裁決

寬鬆之

程序要

其 他 個 別 法

令行政機關自

行 訂 定 之 規

則正當法律程

片面接觸客觀上

是否影響行政決

規則

訂定

通知及

評論程

正當法律程序

私人間有財產價

值性優惠的競爭

請求公開紀錄

是否反應所有公

眾的意見是否

給予公眾討論的

機會

正式

程序

審判式聽證

證據紀錄之排他5 USC sect557(d)

片面接觸客觀上

是否影響行政決

3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8

性 定

來源作者整理

由上表可知在美國法制下即使行政程序有違反禁止片面接

觸之規定或法理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

違法或無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

響換言之違反禁止片面接觸之程序瑕疵僅具有相對之效力

至於德國法制綜合其制度之觀察可知在遵循職權調查原則

的前提下即使進行聽證程序最後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仍不受聽

證結果之拘束不適用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因此德國VwVfG中並

無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而與美國法制之思考有間 89然而須注意

者因司法對於行政決定原則上可進行全面合法性之審查僅於行

政機關享有判斷餘地之事項其審查密度受有限制故行政機關與當

事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如有片面接觸之情事司法機關仍得就行政

機關職權調查之行使及其決定之內容是否違反經驗法則及論理法

則進行審查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如有瑕疵或

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關職權之行

使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 90

89 雖然德國 VwVfG 第 21 條規定公務員行使職務有偏頗之虞(Besorgnis der Befangenheit)時應行迴避之規定然此係為確保行政程序進行之「公

正性」而美國法制中禁止片面接觸之功能係為確保當事人間的武器平等

以保障程序之「公平性」因此不同制度發揮不同的規範功能行政程

序之法制並不因有迴避制度之設計即可發揮禁止片面接觸原則的功能

應予辨明

90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7

199

參我國司法實務案例觀察

一籌設安南加油站案

在高雄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二四八二四九二五

號判決中涉及原告(即被上訴人)依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十

六條第二項之規定 91向被告台南市政府(原處分機關即上訴人)

所屬之都市發展局申請核發籌建安南加油站之設站用地可供作加油

站使用證明(下稱土地使用證明)另有同時擬於鄰近土地設置加油

站之第三公司(訴訟中之參加人下稱A公司)由X代理亦向台南

市政府都市發展局申請核發籌建長安加油站設站用地之土地使用證

明A公司於尚未取得土地證明前即向台南市政府建設局提出許

可籌建加油站之申請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對於原告先提出之土

地使用證明申請案以資料不足為由命其補正而對於A公司後提

出之申請則先行核發土地使用證明(函 1)嗣後始核發原告申請之

土地使用證明而原告旋即向台南市政府建設局提出加許可籌建油

站之申請之後台南市政府建設局以A公司已完成許可籌建加油

站申請之補件程序即發函核准A公司籌建加油站之許可(函 2)

最後則依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八條第一項第三款之規定 92

91 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 16 條第 1 項「申請設置經營加油站者除本

規則另有規定外應檢具下列文件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請籌建

之核准helliphellip」同條第 2 項「前項申請設站用地屬都市計畫地區土地

且依有關法令規定須經核准始得供作加油站使用者並應檢附直轄市縣

(市)政府核發設站用地同意作加油站使用之證明文件」

92 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 8 條第 1 項第 3 款「申請於都市計畫地區及非

都市土地甲乙丙種建築用地遊憩用地及特定目的事業用地(加油站)

3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0

同側路段五百公尺內已核發A公司加油站籌建許可為由發函駁回

原告之申請(函 3)

原告不服分別對於前述之函 1函 2 及函 3 向中央主管機關

內政部及經濟部提起訴願請求撤銷原處分但未獲救濟即向高

雄高等行政法院提起課予義務訴訟(行政訴訟法第五條第二項)行

政法院審理本案之相關爭議點除在於法律面向上對於加油站設置

管理規則第八條第一項第三款規定中所稱「先申請」之解釋外在

事實面向上則在於承辦本案之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公務員於審

理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之土地使用證明申請時是否有濫用權力之

違法承辦公務員於受理本件分別由不同公司提出土地使用證明之

申請時曾將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洩漏予被告(原處分機關)之

顧問 Y(同時受 A 公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建設加油站並為 A 公

司代理人 X 之配偶)經法院調查以該承辦公務員違反刑法第三

一八條所定之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台灣高等法院台南

分院九十三年度上易字第十九號刑事判決)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即以

該刑事判決確定之事實為基礎以公務員與當事人有行政程序外接

觸之情事認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另外高雄高

等行政法院另以被告(原處分機關)核發參加人 A 公司之土地使用

證明有恣意優先通過之差別待遇有違平等原則進而不應核發

參加人 A 公司籌建加油站之許可此二行政處分(函 1函 2)皆

設置加油站者其申請基地應符合下列規定helliphellip三同一直轄市縣(市)

內與同一路線系統之道路同側既有或先申請之加油站入口臨街面地界

至少應有五百公尺以上之距離但直轄市縣(市)政府考量車流方向

認為有設站需要者不在此限」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9

201

違法駁回原告申請加油站籌建許可之處分(函 3)亦違法判決

撤銷相關原處分及訴願決定並判命被告應依判決意旨重行依職權

調查應否核准原告之申請本判決經最高行政法院以上訴無理由而

確定維持(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決)

二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原

告向被告台北縣政府(現新北市政府)檢舉某公司違反勞動基準法

有關工時薪資給付等規定並申請調閱卷宗被告經調查後函

復原告相關調查結果並拒絕閱覽卷宗之申請原告向被告再次表

明不服被告亦函覆說明原告對此二函覆不服提起訴願未獲救

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起訴請求撤銷訴願決定命被告應對原告

作成裁罰處分並准予原告閱覽被告與被檢舉公司於行政程序外接

觸所作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在請求閱覽行政程序外接觸所作

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部分原告主張被告所屬勞工局承辦人員

曾與被檢舉公司職員以電話聯繫接觸詢問該公司板橋辦事處之地

址電話未依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作

成書面資料然行政法院認為此項接觸係被告為調查被檢舉公司是

否有原告所申訴之違法情事所必須屬行政程序調查之必要為行

政程序內之接觸如有相關文件亦屬行政決定前準備作業之文件

得拒絕閱覽之申請故原告相關主張無理由此判決見解為最高

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判字第五二六號判決維持而確定

三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三號判決中因公

4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2

平交易委員會(即被告)接獲檢舉對於台北縣(現新北市)金銀

珠寶商業同業公會(即原告)進行調查認定其有違反公平交易法

第十四條第一項聯合行為之禁止規定而裁處罰鍰原告經訴願未

獲救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提起撤銷訴訟本件涉及原告除勸導

會員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販售飾金外另曾於民國九十四年八

月二十五日由立法委員陪同原告理事長前往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

會並請教事業以低於成本之價格銷售商品是否違反公平交易法等

問題由被告之主委接見被告並作成行政程序外接觸紀錄表此

次拜會並未作成結論或有任何會議紀錄原告嗣於同年八月二十九

日發函予全體會員將被告於座談中表示之見解附於檢送函說明

欄內警告業者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出售飾金行政法院最後

認定原處分並無裁量濫用裁量怠惰或其他裁量瑕疵判決原告之

訴無理由確定

四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

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所涉之事

實並非直接與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有關之案件而係財政部台

灣省中區國稅局之公務員(原告)因涉貪瀆罪嫌經刑事訴訟免訴

判決確定後向所屬機關(被告)申請因公涉訟輔助而被否准經

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作成駁回之復審決定而向台中高等行

政法院起訴提起課予義務之訴然原告處理稅務違章檢舉案件未

依規定調查證據更於原告住處(原告配偶經營之髮廊)回答被檢

舉人配偶所提規避課稅及裁罰之方法等問題原處分機關以其違反

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未保守業務機密且迴避詢問避免於辦公處

所外與被檢舉人之關係人有所接觸而申誡乙次據此行政法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1

203

認定被告機關以原告執行職務違背法令為由而否准其涉訟輔助之請

求原處分並無不法

五小結

綜合上述案例觀察對於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仍有

下列疑義有待釐清

(一)禁止程序外接觸人之範圍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為涉及當事人具有財產價值的競爭請求之典型案例原處分機

關承辦公務員直接接觸之對象雖非提出申請之當事人及其代表人

行政法院仍認定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因此本條

第一項規定中所稱「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指為何亦即禁

止程序外接觸所規範之「人之範圍」即有釐清說明之必要

(二)禁止程序外接觸事之範圍

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

三八三六號判決)中點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一個核心的問題

程序外接觸與職權調查之間應如何進行區分何謂法所允許為職

務上所必要之接觸行為何時又屬於法律所禁止之程序外接觸而

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

三號判決)中值得思考的是當事人拜會行政機關之情事是否

屬於應受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範之情形當事人與行政機關進

行的相關討論是否須與本案實體問題有關始屬於行政程序法第

四十七條限制之情形值得深究此外藉由本件事實可進一步

4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4

引導思考程序外接觸與遊說行為之差異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

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並非直接以

公務員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為由而認定其執行職務違法但

突顯出承辦公務員日常社交生活是否亦屬於程序外接觸的問題這

些問題皆可理解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禁止程序外接觸之

「事之範圍」而應深究說明

(三)違反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律效果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行政法院雖認定本件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

但並未以此為撤銷原處分之理由最重要之論證依據仍是以原處分

機關法律解釋之見解及行政處分有違平等原則等違法情事因此

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法律效果亦為應探究之問題

肆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檢視及檢討

一規範內容及法務部函釋見解

(一)立法意旨

行政程序法(下稱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於行政院提出之

法案草案中並無相關規定於立法委員提案版本中始有相關規定

並明言係參考美國法制最後於立法院委員會審查後採行委員提

案版本而於行政程序法中明定之 93

93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7-8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3

205

依本條立法理由之說明可知立法者主要係為「求行政程序之

公平透明避免行政機關受到不當之干擾」而制定本條規範此

外行政機關「不論是基於職務推行必要之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

觸對他方當事人之權益影響甚巨為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

之權益」行政機關於作成決定前片面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

程序外之接觸原則上應予禁止 94

因此我國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者對於本條所應發揮之功能側

重於透過程序之透明公開維持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在無偏頗的疑

慮下進行行政程序此由本條規定列於第一章第七節「資訊公開」

下亦可得知此與美國法制著重於審判式聽證程序之公平給予當

事人平等表示意見之機會以符合該國憲法所蘊含正當法律程序之

精神仍有一定的差異

(二)適用範圍

1 人之範圍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拘束而不得進行程序外接獲之

人為「公務員」依學者見解應為與行政程序之進行有關之公務員

包括依法令於行政程序中執行職務之公務員 95

94 前揭註

依此見解負有不

得為程序外接觸之義務者為行政機關內與待決事項行政程序之進

行有關且依法令執行職務之公務員依體系解釋所謂行政程序

應為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行政機關即應為本法第二條

第二項第三項所稱「代表國家地方自治團體或其他行政主體表

95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49

4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6

示意思從事公共事務具有單獨法定地位之組織」及「於委託範

圍內受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至於公務員之範圍因現行法

律上對於公務員並無統一之定義規定於公務員相關法規中有國

家賠償法第二條第一項刑法第十條第一項最廣義之公務員定義

有公務員服務法第二十四條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6亦有公務人員任

用法最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7本條規定所稱之公務員範圍為何即

有解釋之必要參酌本法基於行政機關之公正性而設置之迴避制度

(本法第三十二三十三條)與本條規定源自於正當法律程序之精

神相同因此在體系歷史及目的解釋的角度上應無二致但同

樣亦面臨本法缺乏公務員定義規範的問題基於正當法律程序之法

理為確保程序之公平與公正保障當事人之權益應採最廣義的

角度認為凡依法令從事公務之人員皆屬之 98如此可避免採公

務人員任用法最狹義定義造成許多公務員公營事業人員行政

機關內之約聘僱人員被排除之情形 99

96 公務員服務法第 24 條「本法於受有俸給之文武職公務員及其他公

營事業機關服務人員均適用之」

及採公務員服務法狹義定

97 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公務人員指各機

關組織法規中除政務人員及民選人員外定有職稱及官等職等之人

員」 98 關於應依本法迴避之公務員的範圍本文贊成學者湯德宗之見解參見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4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亦

採此見解 99 依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3233 條之規定司法人員審計人員主計人

員關務人員外交領事人員警察人員教育人員醫事人員交通事

業人員及公營事業人員等皆不適用該法規定此外須依法享有俸給者

始適用公務員服務法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5

207

義造成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因未依法受有俸給而不

適用之情形至於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及第十七條雖定有公務員之

保密及自行迴避義務其規範目的在於明定公務員應受行政懲處之

情形以維持行政內部之紀律此與本法第三十一三十二及四十

七條係規範正當法律程序內涵之立法目的有間因此在公務員範圍

的解釋上無須為相同處理

本條規定限制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程序外之接

觸依立法理由之說明不論是「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觸」皆屬

限制之列 100因此受限制者為雙向接觸不論主動接觸之發動者為

公務員或當事人一方 101然未瑧明確者為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所指為何立法者於本條中明白不採用「代表人」「代理人」「輔

佐人」「法定代理人」及「利害關係人」等行政法規範或理論上常

見具有明確內涵之概念解釋上應認為係立法者有意排除使用相關

概念使用「代表利益之人」一詞可使受規範者涵蓋的範圍更為

廣泛換言之於程序中不論以自己名義或當事人名義凡宣稱為

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 102

綜合上述分析行政機關內或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

體於受委託範圍內依法令執行職務之人就其執行之承辦案件與

當事人及凡代表其利益之人(宣稱或依相關事實認定)依本法第四

或依相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

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人為行為之人皆可認為係代

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10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01 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0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0

4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8

十七條之規定皆不得為程序外接觸如此解釋涵蓋之人之範圍

雖已廣泛但如行政機關內非承辦人員之其他公務員 103

或其他已

參與或可能參與程序而有決定權之人員(例如各委員會之外聘專家

委員)仍不屬之美國 5 USC sect557(d)之規定範圍及於行政機關

內任何成員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

成員相較之下我國規定仍較狹隘

2 事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二項所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在現今

媒介多元及資訊發達的社會中接觸的方式亦隨之多元不論以任

何方式凡進行討論提供資訊甚至關說或遊說皆屬於接觸之態

樣以遊說行為為例本質上為人民受憲法上保障之請願行為 104

我國為使遊說遵循公開透明之程序防止不當利益輸送另制定

遊說法規範遊說之行為依遊說法第二條第一項遊說之定義 105以及

同法第二條第三項被遊說者之範圍 106

103 前揭註

可知遊說法著重於進行遊說

人民與中央地方首長或政務官員就政策議案進行之接觸受規

104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4(2008) 105 遊說法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遊說指遊說者意圖影響被遊說者或

其所屬機關對於法令政策或議案之形成制定通過變更或廢止而

以口頭或書面方式直接向被遊說者或其指定之人表達意見之行為」 106 遊說法第 2 條第 3 項「本法所稱被遊說者如下一總統副總統

二各級民意代表三直轄市政府縣(市)政府及鄉(鎮市)公所

正副首長四政務人員退職撫卹條例第二條第一項所定之人員」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7

209

範者不包括一般處理公務之公務員亦不及於中央地方首長或政

務官員為執行職務主動與人民進行接觸 107因此受遊說法規範之行

為與行政程序法所規範之範圍不盡相同如於特別情形下發生競合

規範的情形時例如於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中因遊說法採強制登

記及資訊公開制度(遊說法第十三條至第十九條)相關登記資料及

資訊之公開在程序上已符合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所要求之精

神至於關說 108並無其他法律就其程序及公開有特別規定仍屬

應適用本條之行為 109

至於接觸所涉及之內容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

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條立法意旨主要乃在確保

行政機關執行職務之公正性以避免偏頗縱接觸內容係屬程序事

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行政程序外接觸之事

項不分有利或不利於當事人均有本法第四十七條之適用」因此

涉及相關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反之美國

5 USC sect557(d)明文規定限於與待決事件有關之實體內容我國限

制範圍則明顯較寬對公務員產生較多桎梏此為受學者批評之

110

107 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之行為依遊說法第 5 條第 1 款之規定為排除適用

之事項相關問題參見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5 108 關說之意義可參酌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第 2 點之規定「(五)請託

關說指其內容涉及本機關(構)或所屬機關(構)業務具體事項之決定

執行或不執行且因該事項之決定執行或不執行致有違法或不當而影響

特定權利義務之虞」 109 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6 110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4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0

3 程序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定立於本法第一

章總則篇因對於「行政程序」之種類及範圍並無特別規定故舉

凡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作成行政處分締結行政契約訂定法規

命令與行政規則確定行政計畫實施行政指導及處理陳情之程序

皆屬於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行政程序與美國 5 USC sect557(d)

僅適用於進行審判式聽證程序始於指定主持聽證之行政機關等規

定內容相較本條規範之程序類型無所不包亦涵蓋整體程序然

此亦為學者指出宜檢討之處 111

4 得進行接觸之情形

公務員於行政程序中基於職務上必要所為之行為不受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限制於行政程序開始後公務員執行職務

處理待決事項所為之必要行為如受嚴格限制將造成行政機關執行

職務困難反而妨礙行政程序之進行所謂基於職務上必要之行為

如通知當事人或其代理人補提文件陳述意見或出席聽證通知當

事人提供證據資料當事人閱覽卷宗資料等 112

111 前揭註

換言之行政機關

為確定作成行為所涉及之事實關係須進行事實及證據之調查依

職權調查原則行政機關依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不受當事人主張

之拘束(本法第三十六條)因此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

定本係表彰行政程序採取職權調查原則之精神故行政機關承辦

人公務員於職權調查範圍內所為之行為即非應予禁止之程序外接

11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1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9

211

行政程序中行政機關職權調查之目的係為使行政機關了解事

實狀態及公私益狀況成為作成後續行為時之基礎此與行政訴

訟中法院為維護雙方當事人武器平等所為之職權調查並不相同不

可不察 113因此如行政機關非基於了解事實及利益狀態之目的所

為之行為即非屬職權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行政

機關打電話至被檢舉之公司該公司之地位為申請之相對人(本法

第二十條第一款)114

此外如個別法有特別程序規定時即應依該規定之目的解釋

應為之職權調查行為行政程序法中職權調查之規定即應立於補充

地位

為行政程序之當事人且行政機關係為職權

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法院稱此為「行政程序內之接觸」並無限制之

必要見解堪稱正確

115

(三)為程序外接觸之處理

因此在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定時仍須配

合待決事項所應適用之個別法規依規範目的判斷個案中職權調查

行為之必要性

既然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所指之行政程序為本法第二

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為之「行政程

113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 114 行政程序法第 20 條第 1 款「申請之相對人」為申請人請求行政機關

對其作成行政行為之人不可誤認為行政機關本身參見陳敏行政法總

論頁 771自版七版(2011) 115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8

5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2

序外」接觸即為行政機關與個案程序當事人在行政程序法規範之

程序外所為之接觸 116對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解釋如認

為凡行政程序外之接觸既為法所不許公務員本即不得為之是以

應作成紀錄或將書面文件附卷者仍為職權調查所必要之「程序內

行為」117

依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

益之人以書面方式為程序外接觸時應將所有往來書面文件附卷

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如以其他方式為程序外接觸者依同條第三

項之規定並應作成紀錄至於本項並未規定書面紀錄應附卷此

應係立法疏漏解釋上應與同條第二項之規定相同始能達成本條

之立法目的

則此見解不僅未正確認知此制度規範之目的亦有違法

規範之體系解釋更何況如此解釋公務員須將所有依職權調查事

實及證據之行為一一紀錄並予以附卷反而將造成公務員執行職務

之重大困擾因此相關說法應非的論

118

至於附卷之書面文件或紀錄應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因本條

第二項並無「主動」公開之規定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

字第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法第四十七條「亦寓

有保護公務員之目的俾使公務員於行政程序外凡與待決事件有關

之意見交換時皆應將所有往來之書面文件附卷或作成書面紀錄

(同條第二項第三項參照)以間接保護公務員」「行政機關就

11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

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37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117 此為本文發表於研討會時曾被提出之論點 118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3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1

213

待決事件縱有裁量權限亦不得恣意仍應為合義務裁量復有相當

行政救濟程序可資救濟既將接觸資料附卷供其他當事人閱覽即

已達公開之目的如認須主動通知其他當事人不僅衍生通知範圍

及技術上之爭議亦不利待決事件相關程序之迅速進行」「如與本

法第四十五條第一項『主動公開』之用語為比較可推知同法第四

十七條第二項所稱之『公開』者並無主動通知之意」故認為無

須主動公開僅須依申請而公開即可然此見解遭到學者批評認

為如此解釋過於消極本規定為個案資訊唯一主動公開之規定與

政府資訊公開法主動公開之立法目的不同且此解釋將使實體決定

前當事人仍無法知悉有程序外接觸之情形仍會引發行政機關有

偏頗的懷疑與立法意旨不符 119由立法理由觀之本項規定既為

「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之權益」並使其他當事人因文件或紀

錄附卷而有表示意見之機會 120

至於「其他當事人」當然包括申請之相對人(本法第二十條第

一款)至於已知之利害關係人行政機關得通知其參加程序(本法

第二十三條)因可藉由知悉程序外接觸情形而判斷自身利益受影響

之範圍及程序故解釋上亦屬之

如行政機關未主動公開相關資料

實無法發揮立法之功能故相關批評意見應值得贊成

121

(四)違反之法律效果

且依前述行政機關應主動公

開附卷之書面文件及紀錄時即無限制解釋「其他當事人」範圍之

必要

119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153另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2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21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

5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4

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為程序外接觸如已依同條

第二三項之規定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

開後該程序瑕疵即「補正」122

二本文之思考與檢討

但不妨害依相關法令(如公務員

服務法)及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對公務員之行政懲處責任為認定

反之如未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行

政程序即具有無法補正之瑕疵而成為得據以撤銷實體決定之事由

(一)行政法律關係中行政機關義務之規範

現代行政程序法制除以行政行為作為討論之重心外亦逐漸

著重行政法律關係(Verwaltungsrechtsverhaumlltnis)為基於行政法規

就特定事項於二個或二個以上之法律主體所產生之法律關係 123

本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為行政程序外接觸之規定即係對於

公行政明文課予之行政法上程序義務且規範於行政程序法總則部

為行政法上之權利義務關係行政法律關之成立變更或消滅可

依法令規定行政處分行政契約或事實行為並存在於具有行政

法權利能力之主體之間行政法律關係除強調人民於行政法上所享

有之權利及應負擔之義務外同時亦包含公行政主體之權利義務內

容而公行政之義務除由法律明文規定外亦可由行政依法維護

公益之一般義務或由人民之權利或由行政法上債務或補償關係

而得出

122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10-111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123 Maurer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sect8 Rn 16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3

215

分依體系解釋及國內多數見解除特別法有較嚴謹之明文規定外

為行政機關應遵循之最低程度規範 124立法者有意參酌美國APA之

立法例制定本條規定即明文課予行政機關於正當行政程序中應負

之義務我國行政程序法採行德國VwVfG之基本架構援用職權調

查原則之精神但為補強德國法制對於正當法律程序不足之處而

引進美國法制本意甚佳行政機關於個別案件中既負有維護公益

之一般義務並透過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以維護公益及私益如行

政機關於職權調查權限外進行程序外不當接觸而影響公益及私益

之保障時應屬於違背行政機關義務之程序行為即應予規範禁止

由此觀點出發即不宜認定本法第四十七條僅為訓示規定而應更

積極地承認行政機關依法負有一定之程序義務 125

(二)歷史解釋與目的解釋之思考

1 由立法理由中探知之規範目的

本法第四十七條所欲發揮之功能參酌立法理由之說明包括

防止行政機關偏頗及保障當事人權益 126

124 蔡茂寅等前揭註

因此一方面強調行政機

2頁 19-20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

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 554-557五南出版社(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 19-20(1999)少數見解認為此說無說服力並無標準足以認定行政程序法屬

「最低程度之程序保障」參見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

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

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28(2007) 125 本文就此所持之論點與審查委員之見解容或有間特此說明 126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5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6

關之公正性另一方面又強調當事人間權益之公平性因特別強調

保障當事人權益則反應出大陸法系中基本權程序保障功能之思

維此外亦希望藉此對於盛行於行政機關實務上「關說」之情形

進行規範以使關說之行為透明化 127

行政程序法中一個條文如由立法意旨觀之可同時達到程序

之公正性公平性及公開性的功能應可推知立法者對於法制設計

本質認識有不清之處因此何者始為法制本質上應遵循的精神

實應仔細思考否則將出現規範主軸不清規範範圍不明之謬誤

對於此點實不宜一概以我國法制與美國法規範不同

如此資訊之公開性亦為本

條所欲發揮之功能

128

2 由法制之規範功能為解釋

而為不同

的解釋以自圓其說

美國透過司法機關所為之判決強調 5 USC sect557(d)之規範目

的在於保障當事人間之公平性使審判式聽證程序中對於片面接

觸情事不知情之其他當事人得以有機關獲悉相關情事並表示自

己的意見姑且不論維護程序公平性為本體或係保障當事人程序之

工具 129

127 葉俊榮前揭註

禁止片面接觸之本旨仍在於維護正當法律程序中各當事人

間武器平等的精神強調的是正當法律程序中「公平」的面向此

116頁 137 128 參見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一)之說明 129 此涉及美國法上對於正當法律程序本質之討論關於工具說及本體說之

見解參見蔡穎瑩前揭註 15頁 19-24本文於此不予深論但相關討

論亦反應出即便在美國法制中程序規範是否具有獨立性或僅係發揮輔助

實體決定之功能並非有一致見解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5

217

外美國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拘束審判式聽證程序中行政機關之行

為而不適用其他程序中作成決定者原因在於該程序中採用證據

紀錄排他性行政機關僅得依紀錄資料作成決定藉此使當事人皆

得以對於紀錄中之證據及其他資訊進行攻擊防禦始產生禁止片面

接觸之法制設計

我國對於權利保障與行政程序之關聯受德國法制及其理論之

影響強調行政程序對於實體基本權保障之重要性 130

(三)規範範圍之釐清

解釋上正

當行政程序有助於行政機關作成正確決定以避免人民之權益受到

不法之侵害因此保障當事人於程序中武器平等之公平性應有助

於發揮此行政程之基本功能我國繼受美國法制於行政程序法中

增設德國法上所無之禁止程序外接觸的規定在規範功能上即應為

摘取該法制特別之規範功能以強化我國行政程序法制因此本

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在解釋上仍應強調側重於正當法律程序中之

「公平性」保障當事人間進行攻擊防禦時之武器平等藉以保障其

實體權利否則錯誤認知本條之規範功能即易掉入行政繁瑣的

工作泥沼中亦即不論於何種程序中公務員執行職務進行調查

皆作成紀錄或將所有書面附卷以求自保而使本條成為促進行

政彈性及效率之障礙是故為使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能夠發揮

一定之規範功能在解釋上即應為一定之調整及限縮

1 適用的程序類型宜限制

130 例如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於政治庇護案中即明白指出行政程序有助保障

實體之基本權利BVerfGE 56 216 (236ff)

5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8

本法第四十七條列於行政程序法總則導致不論最後行政行為

的態樣為何皆適用之本條規定如此結果與本條立法精神大相逕

庭實有限縮之必要否則亦與效率的要求不符 131以行政指導及

陳情為例本質上為非正式行政行為未發生實質法律效果並無

須適用禁止片面接觸以維護當事人間武器平等之必要而行政規

則為行政機關內部規範欠缺直接對外拘束人民權利義務之法律

效果亦無適用之必要至於法規命令本質上為「一般性政策的

制定」本即應廣納各方意見實不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 132而重點實為各方在訂定規範的過程中有對等的討論對話機

會因此本質上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以保障當事人間公平的行

為為行政處分及行政契約此二大行政行為態樣 133

至於在作成行政處分及締結行政契約之程序中對照美國及德

國法制尚須進一步檢視我國聽證程序之設計

134

131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11(2001)

我國關於程序類

型的設計類似於德國法制而非美國法制本法雖有要式聽證程

序之設計亦規定聽證須作成紀錄(本法第六十四條第一項)然除

132 湯德宗前揭註 122頁 109 133 計畫確定裁決性質上亦為行政處分且涉及多元利益的調和如日後我

國確實執行確定計畫之程序自應適用本法第 47 條之規範 134 本法並未就締結行政契約應進行聽證之規定然如舉行聽證可使其他利

害關係人有參與程序之機會且如作成行政處分依法應舉行聽證但締結

替代該行政處分之行政契約卻無須聽證可能使行政契約成為規避聽證的

工具參見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

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

集頁 282元照出版社(2002)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7

219

法規有明文規定外聽證紀錄為行政機關作成行政處分時應斟酌之

文件(本法第一八條第一項)並非唯一具有排他性之資料遵循

職權調查原則之法理而與德國法制相近因此如欲保留本法第四

十七條之規定並貫徹前述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理精神本文建議

於修法增訂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效力的前提下建議限縮本法第

四十七條規定而僅適用於特別程序中即正式聽證程序及計畫確定

程序此處所持限縮本法第四十七條程序態樣適用範圍之見解主

要論證依據為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與當事人間公平性的關聯此為

德國法制所無行政程序法立法之際我國繼受美國法時亦未配合

建立相關觀念也因此導致現行規定過度擴張禁止程序外接觸之範

圍造成法理邏輯混亂亦可能成為行政機關及公務員之掣肘因

此本文此處之見解亦僅建議係回歸法理一致性而提出之修正意見

而已

2 人的範圍宜擴大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所規制之人一方為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

一方為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達前述立法目的使所有相關

資料皆呈現當事人面前理論上本條宜儘量包括所有可能建立接觸

之管道因此受規範之人的範圍宜擴大因此在解釋代表當事人利

益之人時不應侷限凡宣稱為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或依相

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

人為行為之人皆應屬之不限於代表人代理人或輔佐人等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涉及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分別提出之設籌加油站申請且

二者之申請具有排他的競爭性如依美國法制屬於涉及「有財產

5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0

價值性優惠的競爭請求」之事件特別應注意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承辦公務員有洩漏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予被告機關之顧問 Y

的情形而被判刑確定於參加人 A 公司之申請事件中名義上之

申請人為該顧問 Y 之配偶 X於論斷是否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

一項之規定時即涉及參加人 A 公司被告顧問 YY 之配偶 X 彼

此間的利益關係在 X 提出之申請案所進行之行政程序中實際上

之申請人仍為 A 公司原處分機關未明察 X 是否係以代理人身分提

出申請命其提出委任書處理有可議之處而承辦公務員雖係與

被告顧問 Y 接觸以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由此情形亦

可判定承辦公務員既已受理 X 作為 A 公司代理人所提出之申請

案且 Y 一方面為該申請案中代理人 X 之配偶且同時亦受 A 公

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興建加油站依相關事證可認定 X 係為 A 公

司之利益為行為與其配偶及 A 公司間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

故可認為承辦公務員係主動接觸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於 X 代理 A

公司提出申請之程序中有為程序外接觸之情形本案原審判決及最

高法院判決中僅援引刑事判決所確定之事實直接認為承辦公務

員於處理原告申請之案件中認定與X所為之接觸係屬於違反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情形不僅未就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

件進行涵攝說明未仔細辨明不同程序間之當事人及代表其利益人

的關係雖結論並無錯誤但推論仍未臻嚴謹明確

然而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是否只限於承辦公務員我國法的

解釋與美國法明文規定不同美國法明文規定機關內所有成員或其

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皆不得進行

片面接觸不限作成決定之人員如此始可歸避承辦人員透過機關

內其他人進行接觸卻不受規範的可能我國規範之範圍過於狹隘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9

221

此亦為建議宜修正之處

3 事的範圍宜限縮

如前所述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九六二

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時「縱接觸內容係屬

程序事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因此涉及相關

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此與美國法之規定不

同然誠如前述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中 135法官以「麵包與奶油」的關係來形容行政機

關與公眾間非正式之接觸互動表示公務員實不可能脫離公眾生活

而獨立存在且在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中 136法官亦以人情事理的角度看待

公務員的社交生活因此行政機關與公眾之接觸只要在不影響司

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並無全面禁止之必要只

有對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問題進行程序外接觸可能引起當事人公平

防禦的疑慮始有限制之必要前述法務部之見解不僅誤認禁止

程序外接觸之立法目的過於側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忽視當事人

間的公平性且理想性地過度限制程序外接觸之事項忽略人情事

理應不可採因此建議修改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規定明文

限定於就待決事項之實體問題為接觸時始有限制之必要 137

於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

字第五三號判決)中當事人曾由立法委員陪同前往原處分機關

135 567 F 2d 9 (DC Cir 1977) 13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137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6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2

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會討論法律解釋問題因原處分機關依本法

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作成紀錄附卷故無違法情事可言然嚴

格說來本案當事人拜會原處分機關時討論法律解釋問題並非違

法禁止之關說行為亦不屬於遊說法所定應強制登記之行為且如

未涉及個別具體案件之實體問題而限於法律解釋之請益則本質上

亦不應屬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情形本無須受限制當

然為免爭議及為求自保行政機關得製作相關紀錄但仍應與本法

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無涉

至於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

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公務員受理違反贈與稅法之稅務違章案件

於妻子經營的髮廊中遇見被檢舉人之妻子詢問被檢舉人所涉及之逃

漏稅事件公務員告知若主張被檢舉人無贈與情事應出具有關書

面資料以為證明最後並認定被檢舉人無逃漏稅情事而擬簽結該檢

舉案本案中被檢舉人既為稅務違章事件中之當事人其妻在客

觀上可認為代表其利益之人公務員應不得與其於程序外就逃漏稅

事件之實體問題為接觸公務員於自家經營的髮廊面對被檢舉人之

妻子提出相關詢問而為答覆時與前述案例不同之處在於公務員

並非僅就抽象法規範的解釋進行回答而已就承辦之被檢舉案件具

體內容之認定可能性進行回答應已涉及實體問題公務員與被檢

舉人之妻子所為之接觸已超越公務員社交生活之對話範圍已屬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外接觸實應依本法第四十七

條第二項第三項之規定作成書面紀錄並予以附卷及公開

(四)重視違反之法律效果

行政機關公務員所為之行政程序外之接觸行為姑不論可能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1

223

生公務員懲處之法律效果但就行政程序之法制而言可經由依本

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規定作成紀錄將書面文件附卷並

主動公開而將此瑕疵予以補正未損及當事人程序中武器平等之

公平性然未經補正之瑕疵即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而未踐

行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所要求之行為者依美國法制之

觀點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違法或無

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響即使

採職權調查原則之德國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

如有瑕疵或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

關之行為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二國法制對於程序瑕

疵之法律效果實有異曲同工之處 138

反觀我國對於公務員所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行政機關之處

置較強調對於公務員之行政懲處

139

138 關於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參見本文貳三之論述

而未仔細審酌其行為是否該當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件是否已依同條第二項第三項規

定為補正之行為亦未審酌未補正者此程序瑕疵對於實體決定影響

之程度而法院於爭訟案件中主要仍審酌實體決定之違法性而

未深入論證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對於實

體決定之影響及重要性我國法院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論證之深度

及密度依本文前述觀察與美國司法實務相較實仍有相當大之

差距因此行政機關及法院宜強化對於本條規定之認識及解釋

139 經查詢公務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之保障案件決定書查詢系統(httpwwwcsptcgovtwptcindexasp)以公務員違反公務員服務法第 4 條保密義

務而作成之復審或再申訴決定至民國 100 年止即計有 14 筆決定書

6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4

而對於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合法性進行審查時更須體認程序外接

觸之程序瑕疵與實體決定間之關聯性並進行深入說理論證如此

始可提升本條規定之重要性並落實禁止程序外接觸而確保當事人

程序權益之法理精神

伍結語重新檢視聽證法制之契機

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繼受美國法制並將其融合至以德國法

制為主軸的行政程序法時未深入探究美國正當法律程序之精神

APA 中程序類型之特性即於行政程序法中強行置入禁止片面接觸

之規定本文以相當篇幅介紹美國 5 USC sect557(d)禁止片面接觸之

法理及實務案例並與德國法制進行比較目的即在於突顯現行規

定法理混淆及制度設計缺乏一貫性的缺失此外台北高等行法院

九十四年度訴字第七五二號判決及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五年度判字第

一二三九號判決此一具有高度重要性及爭議性的案件中(高速公路

電子收費系統案或稱為 ETC 案)中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重

要性未受重視益發突顯我國實務界對於此制度之認識有限因此

本文嘗試以回歸法制本旨的角度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禁止程序外

接觸之規定重新檢視其立法目的並對於本條之適用範圍提出檢

討修正之意見

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德國

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備受爭

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聽證程序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3

225

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到重視在

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際如能重新

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程序之法制得以

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化」有所助益

6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6

參考文獻

書籍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

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

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5

227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期刊文獻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 8-21(1999)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3-120

(2008)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

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

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1-33(2007)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2-17(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

頁 18-33(1999)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12 TEX TECH

ADMIN L J 223-279 (2011)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6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8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專書論文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

頁 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

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

壽論文集」頁 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

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

總論篇頁 112-168三民書局(1998)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49元照出版

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

行政程序法論頁 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51-83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7

229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67-209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 25-155元照出版社

三版(200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

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6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0

摘要

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公務員與當事人為行

政程序外接觸的規定係仿自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而本

條自行政程序法施行至今逾十年以來並非行政法學界及司法實

務界重視及討論的重點然而本條規定卻為行政機關在具體程序

中重視之規範甚至可能導致行政機關承辦人員在具體情形中無

所適所或形成困擾因此本文先就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關於禁止

片面接觸之規範針對成文法規定及司法實務案例進行說明及觀

察以掌握美國相關法制之精神及本旨此外亦介紹德國法制之

精神並就我國司法實務涉及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案例進行

觀察探究我國對於本條精神之運用是否仍有待釐清之處在回

歸法制本旨之深入研究後即不難發現此程序機制之基本功能

在於確保正式的聽證程序中當事人間攻防之程序公平性並非著

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總則部

分而非強調聽證程序公正性之維持在體例安排上即與制度之

本質混淆亦容易導致實務見解不明確而產生許多疑義

面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

德國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

備受爭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

聽證程序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

到重視在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

際如能重新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9

231

程序之法制得以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

化」有所助益

7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2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 Review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n the American and German Legal Systems

Ling-Ching Fu

Abstract

sect47 APA of Taiwan stipulates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and follows the regulations in the APA of the USA

Since the APA in Taiwan came into effect in 2001 this regulation

hasnrsquot stayed in the center of the legal researches and practice in

Taiwan Howeve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public officials in

concrete case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eaning and the nature of this

regulation the similar regulations an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he

USA are first examined in this article Meanwhile the German legal

system regarding this problem is also introduce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aiwan will be also intensive observed The application

possibility of sect47 APA of Taiwan as well as the viewpoints in the

practice will be acquainted At last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protects the fairness

between the concerned parties in the formal hearing procedures but

not the neutrality of the responsible authority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1

233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nature of this legal institution has

not been correctly understood in Taiwan It leads to the result that

the APA of Taiwan should be further reformed An amendment of the

APA of Taiwan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Keywords ex parte communication due process hearing trial-type

hearing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 formal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8-21(1999)
  •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113-120(2008)
  •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1-33(2007)
  •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2-17(2001)
  •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18-33(1999)
  •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112-168三民書局(1998)
  •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4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51-83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67-20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25-155元照出版社三版(2006)
  •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 摘要
    • Abstract
Page 31: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由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 …cycu.lawbank.com.tw/Download/30/01300005.pdf接觸或禁止片面接觸為核心議題之研究論著。即使在司法實務上,也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1

193

依德國基本法第 80 條第 1 項之規定聯邦政府聯邦內閣首長

或邦政府皆得依據法律之授權發布法規命令其授權之內容目

的及範圍應以法律明確規定法規命令中須明列其授權之法律依

據此外如依法律之規定得為再授權者須以法規命令為再授權

之規定至於法規命令訂定之程序本條第 2 項列有應得聯邦參議

院(Bundesrat)同意之事項第 82 條則規定法規命令應由發布之

機關簽署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應公告於聯邦公報且應明定生效

日期 77除此之外基本法即無其他程序規定 78例如無須說明訂

定法規命令之理由 79

如更進一步觀察德國法制關於訂定法規命令程序與進行聽證程

序之關係則可發現基本法第 103條第 1項保障人民之聽審權(Recht

auf Gehoumlr)但僅限於法院之審判程序並不及於行政機關所為之

行政程序

更無應經聽證程序始得發布法規命令之要求

80

77 如法律及法規命令未明文規定生效時者依基本法第 80 條第 2 項規定

於聯邦公報刊行之日終了後第 14 日生效

至於VwVfG本身雖然第 28 條第 1 項有給予當事人

78 如為聯邦政府或聯邦內閣首長訂定法規命令者相關程序即依聯邦政府

內部之議事規則或聯邦內閣共同議事規則之規定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Ehler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Rn 26 79 如有說明理由之必要者主要係因部分法規命令須得聯邦參議院之同

意為使聯邦參議院了解訂定相關法規命令之目的以及基於財政及預算

分配之考量而於法規命令訂定之內部程序中說明理由而非為使一般人

民知悉了解訂定相關規範之理由Theodora Ziamou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 69 (2000) 80 PierothSchlink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ect31 Rn 1080

3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4

陳述意見機會(Gelegenheit zu geben sich zu den fuumlr die Entscheidung

erheblichen Tatsachen zu aumluszligern)之規定然係保障受不利處分之當

事人於行政處分作成前得向行政機關就與決定具有重要性之事項

表示意見之機會亦不適用於訂定法規命令之行為與美國法制相

較德國VwVfG中並未就訂定法規命令之行為及程序有所規範 81

而是以權力分立及聯邦法律執行之角度以更高位階之基本法予以

規定在確立法規命令之民主正當性源自於法律之授權及相信行

政具有訂定法規命令專業的前提下德國法制普通缺乏民眾於相關

程序中得向行政機關表示意見之機會 82自然即未就禁止當事人與

行政機關禁止片面接觸為特定之規定 83

(二)無聽證紀錄排他性之制度

德國VwVfG中規定行政程序之進行以不要式為原則但例外

規定了二種特別之程序類型一為第 63 條至第 71 條之正式行政程

81 MAHENDRA P SINGH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49 (2001) 對於德國法欠缺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要求規範不

乏相關批評意見Ziamou supra note 79 at 93-101 82 Ziamou supra note 79 at 76-77 83 然而在此處須補充說明者德國法中司法得獨立於具體個案爭議之外

直接對於特定法規命令之形式及實質合法性進行審查依德國基本法第 93條第 1 項第 2 款規定對於聯邦法令或邦法令在形式上或實質上是否符合

基本法或邦法令是否符合其他聯邦法令發生爭議或疑義時聯邦政府

邦政府或聯邦眾議院四分之一議員得聲請聯邦憲法法院作成裁判(sect93 Abs1 Nr2 GG)亦即係由最高之司法審判機關對於法規命令之合法性進

抽象法規範審查(abstrakte Normkotrolle)因此雖然於訂定之過程中為

尊重行政權之專業而較缺乏民眾參與的過程但司法權對於行政權力行

使則進行相對高密度之監督審查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3

195

序(foumlrmliches Verwaltungsverfahren)另一則為第 72 條至第 78 條

之計畫確定程序(Planfeststellungsverfahren) 84其中VwVfG第

63 條以下之正式行政程序即為我國行政程序法第五十四條以下聽

證程序所參考之程序模式 85

正式行政程序與計畫確定程序之所以為特別之程序類型即在

於二者皆須踐行一定之程序亦即聽證程序德國 VwVfG 中聽證

程序之設計重點為以言詞辯論程序取代書面陳述意見但在交互

詰問質詢證人的部分仍與美國法制審判式聽證不同而特別不

同之處在於即使進行聽證程序德國法亦仍不採取聽證紀錄排他

性法則

而計畫確定程序則於我國行政程序法

第一六四條之規定中繼受之

以正式程序為例德國VwVfG第 68 條第 4 項規定正式程序中

言詞辯論的部分應作成紀錄而同法第 69 條第 1 項則規定行政

機關應斟酌行政程序之全部結果作成決定所謂「斟酌行政程序之

全部結果作成決定」並非指行政決定之基礎僅限於言詞辯論中所得

出之結果因此即使於言詞辯論外獲悉之資訊亦得列入考慮並

依自由心證評斷而作成結論 86

84 相關概念之說明參見 KoppRamsauer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sect63 Rn 1

行政機關如認為於言詞辯論外仍

有必要詢問當事人時亦得為之且本項規定亦不要求行政機關須

親自採證(Unmittebarkeit der Beweisaufnahme)只要有足夠證據供

85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97-98 86 StelkensBonkSachs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sect69 Rn 3-4

3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6

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進行判斷即可 87

至於計畫確定程序聽證亦為確保利害關係人及一般民眾於程

序中之聽審權因此利害關係人與及時提出異議之民眾享有於聽證

期日參與討論及說明之權利(sect73 Abs6 VwVfG)於聽證期日中

於聽證機關之協助下開發行為人利害關係人及時提出異議之

民眾提出意見之權限受影響之機關等對於計畫進行言詞面對面

之討論及說明並尋求妥協及共識此亦為計畫確定程序中聽證的

精神之後聽證機關即應就聽證之結果撰寫綜合意見連同未獲

得妥協之爭點轉交確定計畫機關(sect73 Abs9 VwVfG)聽證機關

就聽證程序之結果所為之綜合意見僅供確定計畫機關作成最後裁

決時參酌而確定計畫機關仍應依其專業綜合聽證機關之意見

其他機關之意見民眾之異議甚至鑑定人之意見對於未獲共識

之爭點進行判斷並作成最後之確定計畫裁決

88

三小結

且確定計畫機關

作成決定時其考量並不以聽證程序中所呈現之文件及事實為限

仍應基於職權調查原則對於必要之事實進行調查認定應其專業

對於公益及相關私益進行衡量至於在不要式的程序中依職權調

查原則的精神更無紀錄排他性法則適用的餘地

綜合前述關於美國 APA 成文法的規定及法院實務案例的見

解不難發現行政程序中禁止行政機關與當事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

進行片面接觸的精神重要的前提在於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要

87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69 Rn 6-7 88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74 Rn 7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5

197

求因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唯一得參考者即為聽證之紀錄為確保

聽證程序中所有資料處於所有當事人得以知悉的狀態當行政機關

與特定當事人間進行片面接觸時即須作成紀錄以使參與聽證程

序之當事人得於公開程序中透過交互詰問對於所有證據進行辯論

保障程序之「公平性」換言之並非所有片面接觸皆應予以嚴厲地

非難及指摘而是當程序之公平性在客觀上對於規則之訂定或裁決

之作成造成影響時始禁止片面接觸以下略以簡表說明本文中對

於美國 APA 中關於禁止片面接觸所作的觀察

程序特色

禁止片面接觸

之依據 法院審查

非正式

程序

行政

裁決

寬鬆之

程序要

其 他 個 別 法

令行政機關自

行 訂 定 之 規

則正當法律程

片面接觸客觀上

是否影響行政決

規則

訂定

通知及

評論程

正當法律程序

私人間有財產價

值性優惠的競爭

請求公開紀錄

是否反應所有公

眾的意見是否

給予公眾討論的

機會

正式

程序

審判式聽證

證據紀錄之排他5 USC sect557(d)

片面接觸客觀上

是否影響行政決

3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8

性 定

來源作者整理

由上表可知在美國法制下即使行政程序有違反禁止片面接

觸之規定或法理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

違法或無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

響換言之違反禁止片面接觸之程序瑕疵僅具有相對之效力

至於德國法制綜合其制度之觀察可知在遵循職權調查原則

的前提下即使進行聽證程序最後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仍不受聽

證結果之拘束不適用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因此德國VwVfG中並

無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而與美國法制之思考有間 89然而須注意

者因司法對於行政決定原則上可進行全面合法性之審查僅於行

政機關享有判斷餘地之事項其審查密度受有限制故行政機關與當

事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如有片面接觸之情事司法機關仍得就行政

機關職權調查之行使及其決定之內容是否違反經驗法則及論理法

則進行審查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如有瑕疵或

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關職權之行

使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 90

89 雖然德國 VwVfG 第 21 條規定公務員行使職務有偏頗之虞(Besorgnis der Befangenheit)時應行迴避之規定然此係為確保行政程序進行之「公

正性」而美國法制中禁止片面接觸之功能係為確保當事人間的武器平等

以保障程序之「公平性」因此不同制度發揮不同的規範功能行政程

序之法制並不因有迴避制度之設計即可發揮禁止片面接觸原則的功能

應予辨明

90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7

199

參我國司法實務案例觀察

一籌設安南加油站案

在高雄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二四八二四九二五

號判決中涉及原告(即被上訴人)依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十

六條第二項之規定 91向被告台南市政府(原處分機關即上訴人)

所屬之都市發展局申請核發籌建安南加油站之設站用地可供作加油

站使用證明(下稱土地使用證明)另有同時擬於鄰近土地設置加油

站之第三公司(訴訟中之參加人下稱A公司)由X代理亦向台南

市政府都市發展局申請核發籌建長安加油站設站用地之土地使用證

明A公司於尚未取得土地證明前即向台南市政府建設局提出許

可籌建加油站之申請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對於原告先提出之土

地使用證明申請案以資料不足為由命其補正而對於A公司後提

出之申請則先行核發土地使用證明(函 1)嗣後始核發原告申請之

土地使用證明而原告旋即向台南市政府建設局提出加許可籌建油

站之申請之後台南市政府建設局以A公司已完成許可籌建加油

站申請之補件程序即發函核准A公司籌建加油站之許可(函 2)

最後則依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八條第一項第三款之規定 92

91 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 16 條第 1 項「申請設置經營加油站者除本

規則另有規定外應檢具下列文件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請籌建

之核准helliphellip」同條第 2 項「前項申請設站用地屬都市計畫地區土地

且依有關法令規定須經核准始得供作加油站使用者並應檢附直轄市縣

(市)政府核發設站用地同意作加油站使用之證明文件」

92 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 8 條第 1 項第 3 款「申請於都市計畫地區及非

都市土地甲乙丙種建築用地遊憩用地及特定目的事業用地(加油站)

3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0

同側路段五百公尺內已核發A公司加油站籌建許可為由發函駁回

原告之申請(函 3)

原告不服分別對於前述之函 1函 2 及函 3 向中央主管機關

內政部及經濟部提起訴願請求撤銷原處分但未獲救濟即向高

雄高等行政法院提起課予義務訴訟(行政訴訟法第五條第二項)行

政法院審理本案之相關爭議點除在於法律面向上對於加油站設置

管理規則第八條第一項第三款規定中所稱「先申請」之解釋外在

事實面向上則在於承辦本案之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公務員於審

理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之土地使用證明申請時是否有濫用權力之

違法承辦公務員於受理本件分別由不同公司提出土地使用證明之

申請時曾將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洩漏予被告(原處分機關)之

顧問 Y(同時受 A 公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建設加油站並為 A 公

司代理人 X 之配偶)經法院調查以該承辦公務員違反刑法第三

一八條所定之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台灣高等法院台南

分院九十三年度上易字第十九號刑事判決)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即以

該刑事判決確定之事實為基礎以公務員與當事人有行政程序外接

觸之情事認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另外高雄高

等行政法院另以被告(原處分機關)核發參加人 A 公司之土地使用

證明有恣意優先通過之差別待遇有違平等原則進而不應核發

參加人 A 公司籌建加油站之許可此二行政處分(函 1函 2)皆

設置加油站者其申請基地應符合下列規定helliphellip三同一直轄市縣(市)

內與同一路線系統之道路同側既有或先申請之加油站入口臨街面地界

至少應有五百公尺以上之距離但直轄市縣(市)政府考量車流方向

認為有設站需要者不在此限」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9

201

違法駁回原告申請加油站籌建許可之處分(函 3)亦違法判決

撤銷相關原處分及訴願決定並判命被告應依判決意旨重行依職權

調查應否核准原告之申請本判決經最高行政法院以上訴無理由而

確定維持(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決)

二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原

告向被告台北縣政府(現新北市政府)檢舉某公司違反勞動基準法

有關工時薪資給付等規定並申請調閱卷宗被告經調查後函

復原告相關調查結果並拒絕閱覽卷宗之申請原告向被告再次表

明不服被告亦函覆說明原告對此二函覆不服提起訴願未獲救

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起訴請求撤銷訴願決定命被告應對原告

作成裁罰處分並准予原告閱覽被告與被檢舉公司於行政程序外接

觸所作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在請求閱覽行政程序外接觸所作

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部分原告主張被告所屬勞工局承辦人員

曾與被檢舉公司職員以電話聯繫接觸詢問該公司板橋辦事處之地

址電話未依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作

成書面資料然行政法院認為此項接觸係被告為調查被檢舉公司是

否有原告所申訴之違法情事所必須屬行政程序調查之必要為行

政程序內之接觸如有相關文件亦屬行政決定前準備作業之文件

得拒絕閱覽之申請故原告相關主張無理由此判決見解為最高

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判字第五二六號判決維持而確定

三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三號判決中因公

4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2

平交易委員會(即被告)接獲檢舉對於台北縣(現新北市)金銀

珠寶商業同業公會(即原告)進行調查認定其有違反公平交易法

第十四條第一項聯合行為之禁止規定而裁處罰鍰原告經訴願未

獲救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提起撤銷訴訟本件涉及原告除勸導

會員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販售飾金外另曾於民國九十四年八

月二十五日由立法委員陪同原告理事長前往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

會並請教事業以低於成本之價格銷售商品是否違反公平交易法等

問題由被告之主委接見被告並作成行政程序外接觸紀錄表此

次拜會並未作成結論或有任何會議紀錄原告嗣於同年八月二十九

日發函予全體會員將被告於座談中表示之見解附於檢送函說明

欄內警告業者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出售飾金行政法院最後

認定原處分並無裁量濫用裁量怠惰或其他裁量瑕疵判決原告之

訴無理由確定

四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

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所涉之事

實並非直接與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有關之案件而係財政部台

灣省中區國稅局之公務員(原告)因涉貪瀆罪嫌經刑事訴訟免訴

判決確定後向所屬機關(被告)申請因公涉訟輔助而被否准經

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作成駁回之復審決定而向台中高等行

政法院起訴提起課予義務之訴然原告處理稅務違章檢舉案件未

依規定調查證據更於原告住處(原告配偶經營之髮廊)回答被檢

舉人配偶所提規避課稅及裁罰之方法等問題原處分機關以其違反

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未保守業務機密且迴避詢問避免於辦公處

所外與被檢舉人之關係人有所接觸而申誡乙次據此行政法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1

203

認定被告機關以原告執行職務違背法令為由而否准其涉訟輔助之請

求原處分並無不法

五小結

綜合上述案例觀察對於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仍有

下列疑義有待釐清

(一)禁止程序外接觸人之範圍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為涉及當事人具有財產價值的競爭請求之典型案例原處分機

關承辦公務員直接接觸之對象雖非提出申請之當事人及其代表人

行政法院仍認定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因此本條

第一項規定中所稱「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指為何亦即禁

止程序外接觸所規範之「人之範圍」即有釐清說明之必要

(二)禁止程序外接觸事之範圍

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

三八三六號判決)中點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一個核心的問題

程序外接觸與職權調查之間應如何進行區分何謂法所允許為職

務上所必要之接觸行為何時又屬於法律所禁止之程序外接觸而

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

三號判決)中值得思考的是當事人拜會行政機關之情事是否

屬於應受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範之情形當事人與行政機關進

行的相關討論是否須與本案實體問題有關始屬於行政程序法第

四十七條限制之情形值得深究此外藉由本件事實可進一步

4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4

引導思考程序外接觸與遊說行為之差異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

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並非直接以

公務員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為由而認定其執行職務違法但

突顯出承辦公務員日常社交生活是否亦屬於程序外接觸的問題這

些問題皆可理解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禁止程序外接觸之

「事之範圍」而應深究說明

(三)違反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律效果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行政法院雖認定本件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

但並未以此為撤銷原處分之理由最重要之論證依據仍是以原處分

機關法律解釋之見解及行政處分有違平等原則等違法情事因此

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法律效果亦為應探究之問題

肆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檢視及檢討

一規範內容及法務部函釋見解

(一)立法意旨

行政程序法(下稱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於行政院提出之

法案草案中並無相關規定於立法委員提案版本中始有相關規定

並明言係參考美國法制最後於立法院委員會審查後採行委員提

案版本而於行政程序法中明定之 93

93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7-8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3

205

依本條立法理由之說明可知立法者主要係為「求行政程序之

公平透明避免行政機關受到不當之干擾」而制定本條規範此

外行政機關「不論是基於職務推行必要之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

觸對他方當事人之權益影響甚巨為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

之權益」行政機關於作成決定前片面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

程序外之接觸原則上應予禁止 94

因此我國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者對於本條所應發揮之功能側

重於透過程序之透明公開維持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在無偏頗的疑

慮下進行行政程序此由本條規定列於第一章第七節「資訊公開」

下亦可得知此與美國法制著重於審判式聽證程序之公平給予當

事人平等表示意見之機會以符合該國憲法所蘊含正當法律程序之

精神仍有一定的差異

(二)適用範圍

1 人之範圍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拘束而不得進行程序外接獲之

人為「公務員」依學者見解應為與行政程序之進行有關之公務員

包括依法令於行政程序中執行職務之公務員 95

94 前揭註

依此見解負有不

得為程序外接觸之義務者為行政機關內與待決事項行政程序之進

行有關且依法令執行職務之公務員依體系解釋所謂行政程序

應為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行政機關即應為本法第二條

第二項第三項所稱「代表國家地方自治團體或其他行政主體表

95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49

4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6

示意思從事公共事務具有單獨法定地位之組織」及「於委託範

圍內受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至於公務員之範圍因現行法

律上對於公務員並無統一之定義規定於公務員相關法規中有國

家賠償法第二條第一項刑法第十條第一項最廣義之公務員定義

有公務員服務法第二十四條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6亦有公務人員任

用法最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7本條規定所稱之公務員範圍為何即

有解釋之必要參酌本法基於行政機關之公正性而設置之迴避制度

(本法第三十二三十三條)與本條規定源自於正當法律程序之精

神相同因此在體系歷史及目的解釋的角度上應無二致但同

樣亦面臨本法缺乏公務員定義規範的問題基於正當法律程序之法

理為確保程序之公平與公正保障當事人之權益應採最廣義的

角度認為凡依法令從事公務之人員皆屬之 98如此可避免採公

務人員任用法最狹義定義造成許多公務員公營事業人員行政

機關內之約聘僱人員被排除之情形 99

96 公務員服務法第 24 條「本法於受有俸給之文武職公務員及其他公

營事業機關服務人員均適用之」

及採公務員服務法狹義定

97 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公務人員指各機

關組織法規中除政務人員及民選人員外定有職稱及官等職等之人

員」 98 關於應依本法迴避之公務員的範圍本文贊成學者湯德宗之見解參見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4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亦

採此見解 99 依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3233 條之規定司法人員審計人員主計人

員關務人員外交領事人員警察人員教育人員醫事人員交通事

業人員及公營事業人員等皆不適用該法規定此外須依法享有俸給者

始適用公務員服務法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5

207

義造成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因未依法受有俸給而不

適用之情形至於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及第十七條雖定有公務員之

保密及自行迴避義務其規範目的在於明定公務員應受行政懲處之

情形以維持行政內部之紀律此與本法第三十一三十二及四十

七條係規範正當法律程序內涵之立法目的有間因此在公務員範圍

的解釋上無須為相同處理

本條規定限制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程序外之接

觸依立法理由之說明不論是「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觸」皆屬

限制之列 100因此受限制者為雙向接觸不論主動接觸之發動者為

公務員或當事人一方 101然未瑧明確者為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所指為何立法者於本條中明白不採用「代表人」「代理人」「輔

佐人」「法定代理人」及「利害關係人」等行政法規範或理論上常

見具有明確內涵之概念解釋上應認為係立法者有意排除使用相關

概念使用「代表利益之人」一詞可使受規範者涵蓋的範圍更為

廣泛換言之於程序中不論以自己名義或當事人名義凡宣稱為

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 102

綜合上述分析行政機關內或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

體於受委託範圍內依法令執行職務之人就其執行之承辦案件與

當事人及凡代表其利益之人(宣稱或依相關事實認定)依本法第四

或依相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

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人為行為之人皆可認為係代

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10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01 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0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0

4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8

十七條之規定皆不得為程序外接觸如此解釋涵蓋之人之範圍

雖已廣泛但如行政機關內非承辦人員之其他公務員 103

或其他已

參與或可能參與程序而有決定權之人員(例如各委員會之外聘專家

委員)仍不屬之美國 5 USC sect557(d)之規定範圍及於行政機關

內任何成員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

成員相較之下我國規定仍較狹隘

2 事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二項所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在現今

媒介多元及資訊發達的社會中接觸的方式亦隨之多元不論以任

何方式凡進行討論提供資訊甚至關說或遊說皆屬於接觸之態

樣以遊說行為為例本質上為人民受憲法上保障之請願行為 104

我國為使遊說遵循公開透明之程序防止不當利益輸送另制定

遊說法規範遊說之行為依遊說法第二條第一項遊說之定義 105以及

同法第二條第三項被遊說者之範圍 106

103 前揭註

可知遊說法著重於進行遊說

人民與中央地方首長或政務官員就政策議案進行之接觸受規

104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4(2008) 105 遊說法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遊說指遊說者意圖影響被遊說者或

其所屬機關對於法令政策或議案之形成制定通過變更或廢止而

以口頭或書面方式直接向被遊說者或其指定之人表達意見之行為」 106 遊說法第 2 條第 3 項「本法所稱被遊說者如下一總統副總統

二各級民意代表三直轄市政府縣(市)政府及鄉(鎮市)公所

正副首長四政務人員退職撫卹條例第二條第一項所定之人員」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7

209

範者不包括一般處理公務之公務員亦不及於中央地方首長或政

務官員為執行職務主動與人民進行接觸 107因此受遊說法規範之行

為與行政程序法所規範之範圍不盡相同如於特別情形下發生競合

規範的情形時例如於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中因遊說法採強制登

記及資訊公開制度(遊說法第十三條至第十九條)相關登記資料及

資訊之公開在程序上已符合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所要求之精

神至於關說 108並無其他法律就其程序及公開有特別規定仍屬

應適用本條之行為 109

至於接觸所涉及之內容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

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條立法意旨主要乃在確保

行政機關執行職務之公正性以避免偏頗縱接觸內容係屬程序事

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行政程序外接觸之事

項不分有利或不利於當事人均有本法第四十七條之適用」因此

涉及相關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反之美國

5 USC sect557(d)明文規定限於與待決事件有關之實體內容我國限

制範圍則明顯較寬對公務員產生較多桎梏此為受學者批評之

110

107 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之行為依遊說法第 5 條第 1 款之規定為排除適用

之事項相關問題參見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5 108 關說之意義可參酌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第 2 點之規定「(五)請託

關說指其內容涉及本機關(構)或所屬機關(構)業務具體事項之決定

執行或不執行且因該事項之決定執行或不執行致有違法或不當而影響

特定權利義務之虞」 109 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6 110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4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0

3 程序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定立於本法第一

章總則篇因對於「行政程序」之種類及範圍並無特別規定故舉

凡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作成行政處分締結行政契約訂定法規

命令與行政規則確定行政計畫實施行政指導及處理陳情之程序

皆屬於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行政程序與美國 5 USC sect557(d)

僅適用於進行審判式聽證程序始於指定主持聽證之行政機關等規

定內容相較本條規範之程序類型無所不包亦涵蓋整體程序然

此亦為學者指出宜檢討之處 111

4 得進行接觸之情形

公務員於行政程序中基於職務上必要所為之行為不受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限制於行政程序開始後公務員執行職務

處理待決事項所為之必要行為如受嚴格限制將造成行政機關執行

職務困難反而妨礙行政程序之進行所謂基於職務上必要之行為

如通知當事人或其代理人補提文件陳述意見或出席聽證通知當

事人提供證據資料當事人閱覽卷宗資料等 112

111 前揭註

換言之行政機關

為確定作成行為所涉及之事實關係須進行事實及證據之調查依

職權調查原則行政機關依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不受當事人主張

之拘束(本法第三十六條)因此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

定本係表彰行政程序採取職權調查原則之精神故行政機關承辦

人公務員於職權調查範圍內所為之行為即非應予禁止之程序外接

11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1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9

211

行政程序中行政機關職權調查之目的係為使行政機關了解事

實狀態及公私益狀況成為作成後續行為時之基礎此與行政訴

訟中法院為維護雙方當事人武器平等所為之職權調查並不相同不

可不察 113因此如行政機關非基於了解事實及利益狀態之目的所

為之行為即非屬職權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行政

機關打電話至被檢舉之公司該公司之地位為申請之相對人(本法

第二十條第一款)114

此外如個別法有特別程序規定時即應依該規定之目的解釋

應為之職權調查行為行政程序法中職權調查之規定即應立於補充

地位

為行政程序之當事人且行政機關係為職權

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法院稱此為「行政程序內之接觸」並無限制之

必要見解堪稱正確

115

(三)為程序外接觸之處理

因此在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定時仍須配

合待決事項所應適用之個別法規依規範目的判斷個案中職權調查

行為之必要性

既然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所指之行政程序為本法第二

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為之「行政程

113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 114 行政程序法第 20 條第 1 款「申請之相對人」為申請人請求行政機關

對其作成行政行為之人不可誤認為行政機關本身參見陳敏行政法總

論頁 771自版七版(2011) 115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8

5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2

序外」接觸即為行政機關與個案程序當事人在行政程序法規範之

程序外所為之接觸 116對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解釋如認

為凡行政程序外之接觸既為法所不許公務員本即不得為之是以

應作成紀錄或將書面文件附卷者仍為職權調查所必要之「程序內

行為」117

依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

益之人以書面方式為程序外接觸時應將所有往來書面文件附卷

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如以其他方式為程序外接觸者依同條第三

項之規定並應作成紀錄至於本項並未規定書面紀錄應附卷此

應係立法疏漏解釋上應與同條第二項之規定相同始能達成本條

之立法目的

則此見解不僅未正確認知此制度規範之目的亦有違法

規範之體系解釋更何況如此解釋公務員須將所有依職權調查事

實及證據之行為一一紀錄並予以附卷反而將造成公務員執行職務

之重大困擾因此相關說法應非的論

118

至於附卷之書面文件或紀錄應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因本條

第二項並無「主動」公開之規定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

字第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法第四十七條「亦寓

有保護公務員之目的俾使公務員於行政程序外凡與待決事件有關

之意見交換時皆應將所有往來之書面文件附卷或作成書面紀錄

(同條第二項第三項參照)以間接保護公務員」「行政機關就

11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

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37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117 此為本文發表於研討會時曾被提出之論點 118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3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1

213

待決事件縱有裁量權限亦不得恣意仍應為合義務裁量復有相當

行政救濟程序可資救濟既將接觸資料附卷供其他當事人閱覽即

已達公開之目的如認須主動通知其他當事人不僅衍生通知範圍

及技術上之爭議亦不利待決事件相關程序之迅速進行」「如與本

法第四十五條第一項『主動公開』之用語為比較可推知同法第四

十七條第二項所稱之『公開』者並無主動通知之意」故認為無

須主動公開僅須依申請而公開即可然此見解遭到學者批評認

為如此解釋過於消極本規定為個案資訊唯一主動公開之規定與

政府資訊公開法主動公開之立法目的不同且此解釋將使實體決定

前當事人仍無法知悉有程序外接觸之情形仍會引發行政機關有

偏頗的懷疑與立法意旨不符 119由立法理由觀之本項規定既為

「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之權益」並使其他當事人因文件或紀

錄附卷而有表示意見之機會 120

至於「其他當事人」當然包括申請之相對人(本法第二十條第

一款)至於已知之利害關係人行政機關得通知其參加程序(本法

第二十三條)因可藉由知悉程序外接觸情形而判斷自身利益受影響

之範圍及程序故解釋上亦屬之

如行政機關未主動公開相關資料

實無法發揮立法之功能故相關批評意見應值得贊成

121

(四)違反之法律效果

且依前述行政機關應主動公

開附卷之書面文件及紀錄時即無限制解釋「其他當事人」範圍之

必要

119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153另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2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21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

5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4

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為程序外接觸如已依同條

第二三項之規定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

開後該程序瑕疵即「補正」122

二本文之思考與檢討

但不妨害依相關法令(如公務員

服務法)及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對公務員之行政懲處責任為認定

反之如未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行

政程序即具有無法補正之瑕疵而成為得據以撤銷實體決定之事由

(一)行政法律關係中行政機關義務之規範

現代行政程序法制除以行政行為作為討論之重心外亦逐漸

著重行政法律關係(Verwaltungsrechtsverhaumlltnis)為基於行政法規

就特定事項於二個或二個以上之法律主體所產生之法律關係 123

本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為行政程序外接觸之規定即係對於

公行政明文課予之行政法上程序義務且規範於行政程序法總則部

為行政法上之權利義務關係行政法律關之成立變更或消滅可

依法令規定行政處分行政契約或事實行為並存在於具有行政

法權利能力之主體之間行政法律關係除強調人民於行政法上所享

有之權利及應負擔之義務外同時亦包含公行政主體之權利義務內

容而公行政之義務除由法律明文規定外亦可由行政依法維護

公益之一般義務或由人民之權利或由行政法上債務或補償關係

而得出

122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10-111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123 Maurer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sect8 Rn 16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3

215

分依體系解釋及國內多數見解除特別法有較嚴謹之明文規定外

為行政機關應遵循之最低程度規範 124立法者有意參酌美國APA之

立法例制定本條規定即明文課予行政機關於正當行政程序中應負

之義務我國行政程序法採行德國VwVfG之基本架構援用職權調

查原則之精神但為補強德國法制對於正當法律程序不足之處而

引進美國法制本意甚佳行政機關於個別案件中既負有維護公益

之一般義務並透過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以維護公益及私益如行

政機關於職權調查權限外進行程序外不當接觸而影響公益及私益

之保障時應屬於違背行政機關義務之程序行為即應予規範禁止

由此觀點出發即不宜認定本法第四十七條僅為訓示規定而應更

積極地承認行政機關依法負有一定之程序義務 125

(二)歷史解釋與目的解釋之思考

1 由立法理由中探知之規範目的

本法第四十七條所欲發揮之功能參酌立法理由之說明包括

防止行政機關偏頗及保障當事人權益 126

124 蔡茂寅等前揭註

因此一方面強調行政機

2頁 19-20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

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 554-557五南出版社(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 19-20(1999)少數見解認為此說無說服力並無標準足以認定行政程序法屬

「最低程度之程序保障」參見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

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

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28(2007) 125 本文就此所持之論點與審查委員之見解容或有間特此說明 126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5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6

關之公正性另一方面又強調當事人間權益之公平性因特別強調

保障當事人權益則反應出大陸法系中基本權程序保障功能之思

維此外亦希望藉此對於盛行於行政機關實務上「關說」之情形

進行規範以使關說之行為透明化 127

行政程序法中一個條文如由立法意旨觀之可同時達到程序

之公正性公平性及公開性的功能應可推知立法者對於法制設計

本質認識有不清之處因此何者始為法制本質上應遵循的精神

實應仔細思考否則將出現規範主軸不清規範範圍不明之謬誤

對於此點實不宜一概以我國法制與美國法規範不同

如此資訊之公開性亦為本

條所欲發揮之功能

128

2 由法制之規範功能為解釋

而為不同

的解釋以自圓其說

美國透過司法機關所為之判決強調 5 USC sect557(d)之規範目

的在於保障當事人間之公平性使審判式聽證程序中對於片面接

觸情事不知情之其他當事人得以有機關獲悉相關情事並表示自

己的意見姑且不論維護程序公平性為本體或係保障當事人程序之

工具 129

127 葉俊榮前揭註

禁止片面接觸之本旨仍在於維護正當法律程序中各當事人

間武器平等的精神強調的是正當法律程序中「公平」的面向此

116頁 137 128 參見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一)之說明 129 此涉及美國法上對於正當法律程序本質之討論關於工具說及本體說之

見解參見蔡穎瑩前揭註 15頁 19-24本文於此不予深論但相關討

論亦反應出即便在美國法制中程序規範是否具有獨立性或僅係發揮輔助

實體決定之功能並非有一致見解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5

217

外美國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拘束審判式聽證程序中行政機關之行

為而不適用其他程序中作成決定者原因在於該程序中採用證據

紀錄排他性行政機關僅得依紀錄資料作成決定藉此使當事人皆

得以對於紀錄中之證據及其他資訊進行攻擊防禦始產生禁止片面

接觸之法制設計

我國對於權利保障與行政程序之關聯受德國法制及其理論之

影響強調行政程序對於實體基本權保障之重要性 130

(三)規範範圍之釐清

解釋上正

當行政程序有助於行政機關作成正確決定以避免人民之權益受到

不法之侵害因此保障當事人於程序中武器平等之公平性應有助

於發揮此行政程之基本功能我國繼受美國法制於行政程序法中

增設德國法上所無之禁止程序外接觸的規定在規範功能上即應為

摘取該法制特別之規範功能以強化我國行政程序法制因此本

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在解釋上仍應強調側重於正當法律程序中之

「公平性」保障當事人間進行攻擊防禦時之武器平等藉以保障其

實體權利否則錯誤認知本條之規範功能即易掉入行政繁瑣的

工作泥沼中亦即不論於何種程序中公務員執行職務進行調查

皆作成紀錄或將所有書面附卷以求自保而使本條成為促進行

政彈性及效率之障礙是故為使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能夠發揮

一定之規範功能在解釋上即應為一定之調整及限縮

1 適用的程序類型宜限制

130 例如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於政治庇護案中即明白指出行政程序有助保障

實體之基本權利BVerfGE 56 216 (236ff)

5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8

本法第四十七條列於行政程序法總則導致不論最後行政行為

的態樣為何皆適用之本條規定如此結果與本條立法精神大相逕

庭實有限縮之必要否則亦與效率的要求不符 131以行政指導及

陳情為例本質上為非正式行政行為未發生實質法律效果並無

須適用禁止片面接觸以維護當事人間武器平等之必要而行政規

則為行政機關內部規範欠缺直接對外拘束人民權利義務之法律

效果亦無適用之必要至於法規命令本質上為「一般性政策的

制定」本即應廣納各方意見實不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 132而重點實為各方在訂定規範的過程中有對等的討論對話機

會因此本質上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以保障當事人間公平的行

為為行政處分及行政契約此二大行政行為態樣 133

至於在作成行政處分及締結行政契約之程序中對照美國及德

國法制尚須進一步檢視我國聽證程序之設計

134

131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11(2001)

我國關於程序類

型的設計類似於德國法制而非美國法制本法雖有要式聽證程

序之設計亦規定聽證須作成紀錄(本法第六十四條第一項)然除

132 湯德宗前揭註 122頁 109 133 計畫確定裁決性質上亦為行政處分且涉及多元利益的調和如日後我

國確實執行確定計畫之程序自應適用本法第 47 條之規範 134 本法並未就締結行政契約應進行聽證之規定然如舉行聽證可使其他利

害關係人有參與程序之機會且如作成行政處分依法應舉行聽證但締結

替代該行政處分之行政契約卻無須聽證可能使行政契約成為規避聽證的

工具參見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

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

集頁 282元照出版社(2002)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7

219

法規有明文規定外聽證紀錄為行政機關作成行政處分時應斟酌之

文件(本法第一八條第一項)並非唯一具有排他性之資料遵循

職權調查原則之法理而與德國法制相近因此如欲保留本法第四

十七條之規定並貫徹前述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理精神本文建議

於修法增訂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效力的前提下建議限縮本法第

四十七條規定而僅適用於特別程序中即正式聽證程序及計畫確定

程序此處所持限縮本法第四十七條程序態樣適用範圍之見解主

要論證依據為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與當事人間公平性的關聯此為

德國法制所無行政程序法立法之際我國繼受美國法時亦未配合

建立相關觀念也因此導致現行規定過度擴張禁止程序外接觸之範

圍造成法理邏輯混亂亦可能成為行政機關及公務員之掣肘因

此本文此處之見解亦僅建議係回歸法理一致性而提出之修正意見

而已

2 人的範圍宜擴大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所規制之人一方為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

一方為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達前述立法目的使所有相關

資料皆呈現當事人面前理論上本條宜儘量包括所有可能建立接觸

之管道因此受規範之人的範圍宜擴大因此在解釋代表當事人利

益之人時不應侷限凡宣稱為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或依相

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

人為行為之人皆應屬之不限於代表人代理人或輔佐人等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涉及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分別提出之設籌加油站申請且

二者之申請具有排他的競爭性如依美國法制屬於涉及「有財產

5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0

價值性優惠的競爭請求」之事件特別應注意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承辦公務員有洩漏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予被告機關之顧問 Y

的情形而被判刑確定於參加人 A 公司之申請事件中名義上之

申請人為該顧問 Y 之配偶 X於論斷是否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

一項之規定時即涉及參加人 A 公司被告顧問 YY 之配偶 X 彼

此間的利益關係在 X 提出之申請案所進行之行政程序中實際上

之申請人仍為 A 公司原處分機關未明察 X 是否係以代理人身分提

出申請命其提出委任書處理有可議之處而承辦公務員雖係與

被告顧問 Y 接觸以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由此情形亦

可判定承辦公務員既已受理 X 作為 A 公司代理人所提出之申請

案且 Y 一方面為該申請案中代理人 X 之配偶且同時亦受 A 公

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興建加油站依相關事證可認定 X 係為 A 公

司之利益為行為與其配偶及 A 公司間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

故可認為承辦公務員係主動接觸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於 X 代理 A

公司提出申請之程序中有為程序外接觸之情形本案原審判決及最

高法院判決中僅援引刑事判決所確定之事實直接認為承辦公務

員於處理原告申請之案件中認定與X所為之接觸係屬於違反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情形不僅未就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

件進行涵攝說明未仔細辨明不同程序間之當事人及代表其利益人

的關係雖結論並無錯誤但推論仍未臻嚴謹明確

然而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是否只限於承辦公務員我國法的

解釋與美國法明文規定不同美國法明文規定機關內所有成員或其

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皆不得進行

片面接觸不限作成決定之人員如此始可歸避承辦人員透過機關

內其他人進行接觸卻不受規範的可能我國規範之範圍過於狹隘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9

221

此亦為建議宜修正之處

3 事的範圍宜限縮

如前所述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九六二

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時「縱接觸內容係屬

程序事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因此涉及相關

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此與美國法之規定不

同然誠如前述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中 135法官以「麵包與奶油」的關係來形容行政機

關與公眾間非正式之接觸互動表示公務員實不可能脫離公眾生活

而獨立存在且在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中 136法官亦以人情事理的角度看待

公務員的社交生活因此行政機關與公眾之接觸只要在不影響司

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並無全面禁止之必要只

有對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問題進行程序外接觸可能引起當事人公平

防禦的疑慮始有限制之必要前述法務部之見解不僅誤認禁止

程序外接觸之立法目的過於側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忽視當事人

間的公平性且理想性地過度限制程序外接觸之事項忽略人情事

理應不可採因此建議修改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規定明文

限定於就待決事項之實體問題為接觸時始有限制之必要 137

於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

字第五三號判決)中當事人曾由立法委員陪同前往原處分機關

135 567 F 2d 9 (DC Cir 1977) 13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137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6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2

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會討論法律解釋問題因原處分機關依本法

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作成紀錄附卷故無違法情事可言然嚴

格說來本案當事人拜會原處分機關時討論法律解釋問題並非違

法禁止之關說行為亦不屬於遊說法所定應強制登記之行為且如

未涉及個別具體案件之實體問題而限於法律解釋之請益則本質上

亦不應屬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情形本無須受限制當

然為免爭議及為求自保行政機關得製作相關紀錄但仍應與本法

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無涉

至於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

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公務員受理違反贈與稅法之稅務違章案件

於妻子經營的髮廊中遇見被檢舉人之妻子詢問被檢舉人所涉及之逃

漏稅事件公務員告知若主張被檢舉人無贈與情事應出具有關書

面資料以為證明最後並認定被檢舉人無逃漏稅情事而擬簽結該檢

舉案本案中被檢舉人既為稅務違章事件中之當事人其妻在客

觀上可認為代表其利益之人公務員應不得與其於程序外就逃漏稅

事件之實體問題為接觸公務員於自家經營的髮廊面對被檢舉人之

妻子提出相關詢問而為答覆時與前述案例不同之處在於公務員

並非僅就抽象法規範的解釋進行回答而已就承辦之被檢舉案件具

體內容之認定可能性進行回答應已涉及實體問題公務員與被檢

舉人之妻子所為之接觸已超越公務員社交生活之對話範圍已屬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外接觸實應依本法第四十七

條第二項第三項之規定作成書面紀錄並予以附卷及公開

(四)重視違反之法律效果

行政機關公務員所為之行政程序外之接觸行為姑不論可能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1

223

生公務員懲處之法律效果但就行政程序之法制而言可經由依本

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規定作成紀錄將書面文件附卷並

主動公開而將此瑕疵予以補正未損及當事人程序中武器平等之

公平性然未經補正之瑕疵即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而未踐

行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所要求之行為者依美國法制之

觀點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違法或無

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響即使

採職權調查原則之德國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

如有瑕疵或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

關之行為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二國法制對於程序瑕

疵之法律效果實有異曲同工之處 138

反觀我國對於公務員所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行政機關之處

置較強調對於公務員之行政懲處

139

138 關於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參見本文貳三之論述

而未仔細審酌其行為是否該當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件是否已依同條第二項第三項規

定為補正之行為亦未審酌未補正者此程序瑕疵對於實體決定影響

之程度而法院於爭訟案件中主要仍審酌實體決定之違法性而

未深入論證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對於實

體決定之影響及重要性我國法院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論證之深度

及密度依本文前述觀察與美國司法實務相較實仍有相當大之

差距因此行政機關及法院宜強化對於本條規定之認識及解釋

139 經查詢公務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之保障案件決定書查詢系統(httpwwwcsptcgovtwptcindexasp)以公務員違反公務員服務法第 4 條保密義

務而作成之復審或再申訴決定至民國 100 年止即計有 14 筆決定書

6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4

而對於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合法性進行審查時更須體認程序外接

觸之程序瑕疵與實體決定間之關聯性並進行深入說理論證如此

始可提升本條規定之重要性並落實禁止程序外接觸而確保當事人

程序權益之法理精神

伍結語重新檢視聽證法制之契機

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繼受美國法制並將其融合至以德國法

制為主軸的行政程序法時未深入探究美國正當法律程序之精神

APA 中程序類型之特性即於行政程序法中強行置入禁止片面接觸

之規定本文以相當篇幅介紹美國 5 USC sect557(d)禁止片面接觸之

法理及實務案例並與德國法制進行比較目的即在於突顯現行規

定法理混淆及制度設計缺乏一貫性的缺失此外台北高等行法院

九十四年度訴字第七五二號判決及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五年度判字第

一二三九號判決此一具有高度重要性及爭議性的案件中(高速公路

電子收費系統案或稱為 ETC 案)中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重

要性未受重視益發突顯我國實務界對於此制度之認識有限因此

本文嘗試以回歸法制本旨的角度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禁止程序外

接觸之規定重新檢視其立法目的並對於本條之適用範圍提出檢

討修正之意見

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德國

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備受爭

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聽證程序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3

225

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到重視在

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際如能重新

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程序之法制得以

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化」有所助益

6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6

參考文獻

書籍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

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

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5

227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期刊文獻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 8-21(1999)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3-120

(2008)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

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

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1-33(2007)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2-17(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

頁 18-33(1999)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12 TEX TECH

ADMIN L J 223-279 (2011)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6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8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專書論文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

頁 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

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

壽論文集」頁 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

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

總論篇頁 112-168三民書局(1998)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49元照出版

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

行政程序法論頁 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51-83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7

229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67-209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 25-155元照出版社

三版(200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

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6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0

摘要

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公務員與當事人為行

政程序外接觸的規定係仿自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而本

條自行政程序法施行至今逾十年以來並非行政法學界及司法實

務界重視及討論的重點然而本條規定卻為行政機關在具體程序

中重視之規範甚至可能導致行政機關承辦人員在具體情形中無

所適所或形成困擾因此本文先就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關於禁止

片面接觸之規範針對成文法規定及司法實務案例進行說明及觀

察以掌握美國相關法制之精神及本旨此外亦介紹德國法制之

精神並就我國司法實務涉及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案例進行

觀察探究我國對於本條精神之運用是否仍有待釐清之處在回

歸法制本旨之深入研究後即不難發現此程序機制之基本功能

在於確保正式的聽證程序中當事人間攻防之程序公平性並非著

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總則部

分而非強調聽證程序公正性之維持在體例安排上即與制度之

本質混淆亦容易導致實務見解不明確而產生許多疑義

面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

德國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

備受爭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

聽證程序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

到重視在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

際如能重新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9

231

程序之法制得以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

化」有所助益

7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2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 Review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n the American and German Legal Systems

Ling-Ching Fu

Abstract

sect47 APA of Taiwan stipulates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and follows the regulations in the APA of the USA

Since the APA in Taiwan came into effect in 2001 this regulation

hasnrsquot stayed in the center of the legal researches and practice in

Taiwan Howeve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public officials in

concrete case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eaning and the nature of this

regulation the similar regulations an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he

USA are first examined in this article Meanwhile the German legal

system regarding this problem is also introduce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aiwan will be also intensive observed The application

possibility of sect47 APA of Taiwan as well as the viewpoints in the

practice will be acquainted At last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protects the fairness

between the concerned parties in the formal hearing procedures but

not the neutrality of the responsible authority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1

233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nature of this legal institution has

not been correctly understood in Taiwan It leads to the result that

the APA of Taiwan should be further reformed An amendment of the

APA of Taiwan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Keywords ex parte communication due process hearing trial-type

hearing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 formal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8-21(1999)
  •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113-120(2008)
  •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1-33(2007)
  •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2-17(2001)
  •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18-33(1999)
  •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112-168三民書局(1998)
  •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4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51-83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67-20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25-155元照出版社三版(2006)
  •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 摘要
    • Abstract
Page 32: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由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 …cycu.lawbank.com.tw/Download/30/01300005.pdf接觸或禁止片面接觸為核心議題之研究論著。即使在司法實務上,也

3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4

陳述意見機會(Gelegenheit zu geben sich zu den fuumlr die Entscheidung

erheblichen Tatsachen zu aumluszligern)之規定然係保障受不利處分之當

事人於行政處分作成前得向行政機關就與決定具有重要性之事項

表示意見之機會亦不適用於訂定法規命令之行為與美國法制相

較德國VwVfG中並未就訂定法規命令之行為及程序有所規範 81

而是以權力分立及聯邦法律執行之角度以更高位階之基本法予以

規定在確立法規命令之民主正當性源自於法律之授權及相信行

政具有訂定法規命令專業的前提下德國法制普通缺乏民眾於相關

程序中得向行政機關表示意見之機會 82自然即未就禁止當事人與

行政機關禁止片面接觸為特定之規定 83

(二)無聽證紀錄排他性之制度

德國VwVfG中規定行政程序之進行以不要式為原則但例外

規定了二種特別之程序類型一為第 63 條至第 71 條之正式行政程

81 MAHENDRA P SINGH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49 (2001) 對於德國法欠缺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要求規範不

乏相關批評意見Ziamou supra note 79 at 93-101 82 Ziamou supra note 79 at 76-77 83 然而在此處須補充說明者德國法中司法得獨立於具體個案爭議之外

直接對於特定法規命令之形式及實質合法性進行審查依德國基本法第 93條第 1 項第 2 款規定對於聯邦法令或邦法令在形式上或實質上是否符合

基本法或邦法令是否符合其他聯邦法令發生爭議或疑義時聯邦政府

邦政府或聯邦眾議院四分之一議員得聲請聯邦憲法法院作成裁判(sect93 Abs1 Nr2 GG)亦即係由最高之司法審判機關對於法規命令之合法性進

抽象法規範審查(abstrakte Normkotrolle)因此雖然於訂定之過程中為

尊重行政權之專業而較缺乏民眾參與的過程但司法權對於行政權力行

使則進行相對高密度之監督審查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3

195

序(foumlrmliches Verwaltungsverfahren)另一則為第 72 條至第 78 條

之計畫確定程序(Planfeststellungsverfahren) 84其中VwVfG第

63 條以下之正式行政程序即為我國行政程序法第五十四條以下聽

證程序所參考之程序模式 85

正式行政程序與計畫確定程序之所以為特別之程序類型即在

於二者皆須踐行一定之程序亦即聽證程序德國 VwVfG 中聽證

程序之設計重點為以言詞辯論程序取代書面陳述意見但在交互

詰問質詢證人的部分仍與美國法制審判式聽證不同而特別不

同之處在於即使進行聽證程序德國法亦仍不採取聽證紀錄排他

性法則

而計畫確定程序則於我國行政程序法

第一六四條之規定中繼受之

以正式程序為例德國VwVfG第 68 條第 4 項規定正式程序中

言詞辯論的部分應作成紀錄而同法第 69 條第 1 項則規定行政

機關應斟酌行政程序之全部結果作成決定所謂「斟酌行政程序之

全部結果作成決定」並非指行政決定之基礎僅限於言詞辯論中所得

出之結果因此即使於言詞辯論外獲悉之資訊亦得列入考慮並

依自由心證評斷而作成結論 86

84 相關概念之說明參見 KoppRamsauer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sect63 Rn 1

行政機關如認為於言詞辯論外仍

有必要詢問當事人時亦得為之且本項規定亦不要求行政機關須

親自採證(Unmittebarkeit der Beweisaufnahme)只要有足夠證據供

85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97-98 86 StelkensBonkSachs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sect69 Rn 3-4

3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6

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進行判斷即可 87

至於計畫確定程序聽證亦為確保利害關係人及一般民眾於程

序中之聽審權因此利害關係人與及時提出異議之民眾享有於聽證

期日參與討論及說明之權利(sect73 Abs6 VwVfG)於聽證期日中

於聽證機關之協助下開發行為人利害關係人及時提出異議之

民眾提出意見之權限受影響之機關等對於計畫進行言詞面對面

之討論及說明並尋求妥協及共識此亦為計畫確定程序中聽證的

精神之後聽證機關即應就聽證之結果撰寫綜合意見連同未獲

得妥協之爭點轉交確定計畫機關(sect73 Abs9 VwVfG)聽證機關

就聽證程序之結果所為之綜合意見僅供確定計畫機關作成最後裁

決時參酌而確定計畫機關仍應依其專業綜合聽證機關之意見

其他機關之意見民眾之異議甚至鑑定人之意見對於未獲共識

之爭點進行判斷並作成最後之確定計畫裁決

88

三小結

且確定計畫機關

作成決定時其考量並不以聽證程序中所呈現之文件及事實為限

仍應基於職權調查原則對於必要之事實進行調查認定應其專業

對於公益及相關私益進行衡量至於在不要式的程序中依職權調

查原則的精神更無紀錄排他性法則適用的餘地

綜合前述關於美國 APA 成文法的規定及法院實務案例的見

解不難發現行政程序中禁止行政機關與當事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

進行片面接觸的精神重要的前提在於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要

87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69 Rn 6-7 88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74 Rn 7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5

197

求因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唯一得參考者即為聽證之紀錄為確保

聽證程序中所有資料處於所有當事人得以知悉的狀態當行政機關

與特定當事人間進行片面接觸時即須作成紀錄以使參與聽證程

序之當事人得於公開程序中透過交互詰問對於所有證據進行辯論

保障程序之「公平性」換言之並非所有片面接觸皆應予以嚴厲地

非難及指摘而是當程序之公平性在客觀上對於規則之訂定或裁決

之作成造成影響時始禁止片面接觸以下略以簡表說明本文中對

於美國 APA 中關於禁止片面接觸所作的觀察

程序特色

禁止片面接觸

之依據 法院審查

非正式

程序

行政

裁決

寬鬆之

程序要

其 他 個 別 法

令行政機關自

行 訂 定 之 規

則正當法律程

片面接觸客觀上

是否影響行政決

規則

訂定

通知及

評論程

正當法律程序

私人間有財產價

值性優惠的競爭

請求公開紀錄

是否反應所有公

眾的意見是否

給予公眾討論的

機會

正式

程序

審判式聽證

證據紀錄之排他5 USC sect557(d)

片面接觸客觀上

是否影響行政決

3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8

性 定

來源作者整理

由上表可知在美國法制下即使行政程序有違反禁止片面接

觸之規定或法理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

違法或無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

響換言之違反禁止片面接觸之程序瑕疵僅具有相對之效力

至於德國法制綜合其制度之觀察可知在遵循職權調查原則

的前提下即使進行聽證程序最後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仍不受聽

證結果之拘束不適用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因此德國VwVfG中並

無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而與美國法制之思考有間 89然而須注意

者因司法對於行政決定原則上可進行全面合法性之審查僅於行

政機關享有判斷餘地之事項其審查密度受有限制故行政機關與當

事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如有片面接觸之情事司法機關仍得就行政

機關職權調查之行使及其決定之內容是否違反經驗法則及論理法

則進行審查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如有瑕疵或

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關職權之行

使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 90

89 雖然德國 VwVfG 第 21 條規定公務員行使職務有偏頗之虞(Besorgnis der Befangenheit)時應行迴避之規定然此係為確保行政程序進行之「公

正性」而美國法制中禁止片面接觸之功能係為確保當事人間的武器平等

以保障程序之「公平性」因此不同制度發揮不同的規範功能行政程

序之法制並不因有迴避制度之設計即可發揮禁止片面接觸原則的功能

應予辨明

90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7

199

參我國司法實務案例觀察

一籌設安南加油站案

在高雄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二四八二四九二五

號判決中涉及原告(即被上訴人)依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十

六條第二項之規定 91向被告台南市政府(原處分機關即上訴人)

所屬之都市發展局申請核發籌建安南加油站之設站用地可供作加油

站使用證明(下稱土地使用證明)另有同時擬於鄰近土地設置加油

站之第三公司(訴訟中之參加人下稱A公司)由X代理亦向台南

市政府都市發展局申請核發籌建長安加油站設站用地之土地使用證

明A公司於尚未取得土地證明前即向台南市政府建設局提出許

可籌建加油站之申請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對於原告先提出之土

地使用證明申請案以資料不足為由命其補正而對於A公司後提

出之申請則先行核發土地使用證明(函 1)嗣後始核發原告申請之

土地使用證明而原告旋即向台南市政府建設局提出加許可籌建油

站之申請之後台南市政府建設局以A公司已完成許可籌建加油

站申請之補件程序即發函核准A公司籌建加油站之許可(函 2)

最後則依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八條第一項第三款之規定 92

91 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 16 條第 1 項「申請設置經營加油站者除本

規則另有規定外應檢具下列文件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請籌建

之核准helliphellip」同條第 2 項「前項申請設站用地屬都市計畫地區土地

且依有關法令規定須經核准始得供作加油站使用者並應檢附直轄市縣

(市)政府核發設站用地同意作加油站使用之證明文件」

92 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 8 條第 1 項第 3 款「申請於都市計畫地區及非

都市土地甲乙丙種建築用地遊憩用地及特定目的事業用地(加油站)

3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0

同側路段五百公尺內已核發A公司加油站籌建許可為由發函駁回

原告之申請(函 3)

原告不服分別對於前述之函 1函 2 及函 3 向中央主管機關

內政部及經濟部提起訴願請求撤銷原處分但未獲救濟即向高

雄高等行政法院提起課予義務訴訟(行政訴訟法第五條第二項)行

政法院審理本案之相關爭議點除在於法律面向上對於加油站設置

管理規則第八條第一項第三款規定中所稱「先申請」之解釋外在

事實面向上則在於承辦本案之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公務員於審

理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之土地使用證明申請時是否有濫用權力之

違法承辦公務員於受理本件分別由不同公司提出土地使用證明之

申請時曾將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洩漏予被告(原處分機關)之

顧問 Y(同時受 A 公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建設加油站並為 A 公

司代理人 X 之配偶)經法院調查以該承辦公務員違反刑法第三

一八條所定之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台灣高等法院台南

分院九十三年度上易字第十九號刑事判決)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即以

該刑事判決確定之事實為基礎以公務員與當事人有行政程序外接

觸之情事認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另外高雄高

等行政法院另以被告(原處分機關)核發參加人 A 公司之土地使用

證明有恣意優先通過之差別待遇有違平等原則進而不應核發

參加人 A 公司籌建加油站之許可此二行政處分(函 1函 2)皆

設置加油站者其申請基地應符合下列規定helliphellip三同一直轄市縣(市)

內與同一路線系統之道路同側既有或先申請之加油站入口臨街面地界

至少應有五百公尺以上之距離但直轄市縣(市)政府考量車流方向

認為有設站需要者不在此限」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9

201

違法駁回原告申請加油站籌建許可之處分(函 3)亦違法判決

撤銷相關原處分及訴願決定並判命被告應依判決意旨重行依職權

調查應否核准原告之申請本判決經最高行政法院以上訴無理由而

確定維持(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決)

二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原

告向被告台北縣政府(現新北市政府)檢舉某公司違反勞動基準法

有關工時薪資給付等規定並申請調閱卷宗被告經調查後函

復原告相關調查結果並拒絕閱覽卷宗之申請原告向被告再次表

明不服被告亦函覆說明原告對此二函覆不服提起訴願未獲救

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起訴請求撤銷訴願決定命被告應對原告

作成裁罰處分並准予原告閱覽被告與被檢舉公司於行政程序外接

觸所作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在請求閱覽行政程序外接觸所作

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部分原告主張被告所屬勞工局承辦人員

曾與被檢舉公司職員以電話聯繫接觸詢問該公司板橋辦事處之地

址電話未依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作

成書面資料然行政法院認為此項接觸係被告為調查被檢舉公司是

否有原告所申訴之違法情事所必須屬行政程序調查之必要為行

政程序內之接觸如有相關文件亦屬行政決定前準備作業之文件

得拒絕閱覽之申請故原告相關主張無理由此判決見解為最高

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判字第五二六號判決維持而確定

三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三號判決中因公

4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2

平交易委員會(即被告)接獲檢舉對於台北縣(現新北市)金銀

珠寶商業同業公會(即原告)進行調查認定其有違反公平交易法

第十四條第一項聯合行為之禁止規定而裁處罰鍰原告經訴願未

獲救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提起撤銷訴訟本件涉及原告除勸導

會員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販售飾金外另曾於民國九十四年八

月二十五日由立法委員陪同原告理事長前往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

會並請教事業以低於成本之價格銷售商品是否違反公平交易法等

問題由被告之主委接見被告並作成行政程序外接觸紀錄表此

次拜會並未作成結論或有任何會議紀錄原告嗣於同年八月二十九

日發函予全體會員將被告於座談中表示之見解附於檢送函說明

欄內警告業者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出售飾金行政法院最後

認定原處分並無裁量濫用裁量怠惰或其他裁量瑕疵判決原告之

訴無理由確定

四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

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所涉之事

實並非直接與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有關之案件而係財政部台

灣省中區國稅局之公務員(原告)因涉貪瀆罪嫌經刑事訴訟免訴

判決確定後向所屬機關(被告)申請因公涉訟輔助而被否准經

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作成駁回之復審決定而向台中高等行

政法院起訴提起課予義務之訴然原告處理稅務違章檢舉案件未

依規定調查證據更於原告住處(原告配偶經營之髮廊)回答被檢

舉人配偶所提規避課稅及裁罰之方法等問題原處分機關以其違反

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未保守業務機密且迴避詢問避免於辦公處

所外與被檢舉人之關係人有所接觸而申誡乙次據此行政法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1

203

認定被告機關以原告執行職務違背法令為由而否准其涉訟輔助之請

求原處分並無不法

五小結

綜合上述案例觀察對於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仍有

下列疑義有待釐清

(一)禁止程序外接觸人之範圍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為涉及當事人具有財產價值的競爭請求之典型案例原處分機

關承辦公務員直接接觸之對象雖非提出申請之當事人及其代表人

行政法院仍認定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因此本條

第一項規定中所稱「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指為何亦即禁

止程序外接觸所規範之「人之範圍」即有釐清說明之必要

(二)禁止程序外接觸事之範圍

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

三八三六號判決)中點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一個核心的問題

程序外接觸與職權調查之間應如何進行區分何謂法所允許為職

務上所必要之接觸行為何時又屬於法律所禁止之程序外接觸而

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

三號判決)中值得思考的是當事人拜會行政機關之情事是否

屬於應受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範之情形當事人與行政機關進

行的相關討論是否須與本案實體問題有關始屬於行政程序法第

四十七條限制之情形值得深究此外藉由本件事實可進一步

4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4

引導思考程序外接觸與遊說行為之差異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

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並非直接以

公務員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為由而認定其執行職務違法但

突顯出承辦公務員日常社交生活是否亦屬於程序外接觸的問題這

些問題皆可理解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禁止程序外接觸之

「事之範圍」而應深究說明

(三)違反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律效果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行政法院雖認定本件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

但並未以此為撤銷原處分之理由最重要之論證依據仍是以原處分

機關法律解釋之見解及行政處分有違平等原則等違法情事因此

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法律效果亦為應探究之問題

肆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檢視及檢討

一規範內容及法務部函釋見解

(一)立法意旨

行政程序法(下稱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於行政院提出之

法案草案中並無相關規定於立法委員提案版本中始有相關規定

並明言係參考美國法制最後於立法院委員會審查後採行委員提

案版本而於行政程序法中明定之 93

93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7-8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3

205

依本條立法理由之說明可知立法者主要係為「求行政程序之

公平透明避免行政機關受到不當之干擾」而制定本條規範此

外行政機關「不論是基於職務推行必要之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

觸對他方當事人之權益影響甚巨為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

之權益」行政機關於作成決定前片面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

程序外之接觸原則上應予禁止 94

因此我國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者對於本條所應發揮之功能側

重於透過程序之透明公開維持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在無偏頗的疑

慮下進行行政程序此由本條規定列於第一章第七節「資訊公開」

下亦可得知此與美國法制著重於審判式聽證程序之公平給予當

事人平等表示意見之機會以符合該國憲法所蘊含正當法律程序之

精神仍有一定的差異

(二)適用範圍

1 人之範圍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拘束而不得進行程序外接獲之

人為「公務員」依學者見解應為與行政程序之進行有關之公務員

包括依法令於行政程序中執行職務之公務員 95

94 前揭註

依此見解負有不

得為程序外接觸之義務者為行政機關內與待決事項行政程序之進

行有關且依法令執行職務之公務員依體系解釋所謂行政程序

應為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行政機關即應為本法第二條

第二項第三項所稱「代表國家地方自治團體或其他行政主體表

95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49

4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6

示意思從事公共事務具有單獨法定地位之組織」及「於委託範

圍內受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至於公務員之範圍因現行法

律上對於公務員並無統一之定義規定於公務員相關法規中有國

家賠償法第二條第一項刑法第十條第一項最廣義之公務員定義

有公務員服務法第二十四條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6亦有公務人員任

用法最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7本條規定所稱之公務員範圍為何即

有解釋之必要參酌本法基於行政機關之公正性而設置之迴避制度

(本法第三十二三十三條)與本條規定源自於正當法律程序之精

神相同因此在體系歷史及目的解釋的角度上應無二致但同

樣亦面臨本法缺乏公務員定義規範的問題基於正當法律程序之法

理為確保程序之公平與公正保障當事人之權益應採最廣義的

角度認為凡依法令從事公務之人員皆屬之 98如此可避免採公

務人員任用法最狹義定義造成許多公務員公營事業人員行政

機關內之約聘僱人員被排除之情形 99

96 公務員服務法第 24 條「本法於受有俸給之文武職公務員及其他公

營事業機關服務人員均適用之」

及採公務員服務法狹義定

97 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公務人員指各機

關組織法規中除政務人員及民選人員外定有職稱及官等職等之人

員」 98 關於應依本法迴避之公務員的範圍本文贊成學者湯德宗之見解參見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4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亦

採此見解 99 依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3233 條之規定司法人員審計人員主計人

員關務人員外交領事人員警察人員教育人員醫事人員交通事

業人員及公營事業人員等皆不適用該法規定此外須依法享有俸給者

始適用公務員服務法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5

207

義造成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因未依法受有俸給而不

適用之情形至於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及第十七條雖定有公務員之

保密及自行迴避義務其規範目的在於明定公務員應受行政懲處之

情形以維持行政內部之紀律此與本法第三十一三十二及四十

七條係規範正當法律程序內涵之立法目的有間因此在公務員範圍

的解釋上無須為相同處理

本條規定限制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程序外之接

觸依立法理由之說明不論是「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觸」皆屬

限制之列 100因此受限制者為雙向接觸不論主動接觸之發動者為

公務員或當事人一方 101然未瑧明確者為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所指為何立法者於本條中明白不採用「代表人」「代理人」「輔

佐人」「法定代理人」及「利害關係人」等行政法規範或理論上常

見具有明確內涵之概念解釋上應認為係立法者有意排除使用相關

概念使用「代表利益之人」一詞可使受規範者涵蓋的範圍更為

廣泛換言之於程序中不論以自己名義或當事人名義凡宣稱為

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 102

綜合上述分析行政機關內或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

體於受委託範圍內依法令執行職務之人就其執行之承辦案件與

當事人及凡代表其利益之人(宣稱或依相關事實認定)依本法第四

或依相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

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人為行為之人皆可認為係代

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10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01 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0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0

4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8

十七條之規定皆不得為程序外接觸如此解釋涵蓋之人之範圍

雖已廣泛但如行政機關內非承辦人員之其他公務員 103

或其他已

參與或可能參與程序而有決定權之人員(例如各委員會之外聘專家

委員)仍不屬之美國 5 USC sect557(d)之規定範圍及於行政機關

內任何成員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

成員相較之下我國規定仍較狹隘

2 事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二項所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在現今

媒介多元及資訊發達的社會中接觸的方式亦隨之多元不論以任

何方式凡進行討論提供資訊甚至關說或遊說皆屬於接觸之態

樣以遊說行為為例本質上為人民受憲法上保障之請願行為 104

我國為使遊說遵循公開透明之程序防止不當利益輸送另制定

遊說法規範遊說之行為依遊說法第二條第一項遊說之定義 105以及

同法第二條第三項被遊說者之範圍 106

103 前揭註

可知遊說法著重於進行遊說

人民與中央地方首長或政務官員就政策議案進行之接觸受規

104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4(2008) 105 遊說法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遊說指遊說者意圖影響被遊說者或

其所屬機關對於法令政策或議案之形成制定通過變更或廢止而

以口頭或書面方式直接向被遊說者或其指定之人表達意見之行為」 106 遊說法第 2 條第 3 項「本法所稱被遊說者如下一總統副總統

二各級民意代表三直轄市政府縣(市)政府及鄉(鎮市)公所

正副首長四政務人員退職撫卹條例第二條第一項所定之人員」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7

209

範者不包括一般處理公務之公務員亦不及於中央地方首長或政

務官員為執行職務主動與人民進行接觸 107因此受遊說法規範之行

為與行政程序法所規範之範圍不盡相同如於特別情形下發生競合

規範的情形時例如於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中因遊說法採強制登

記及資訊公開制度(遊說法第十三條至第十九條)相關登記資料及

資訊之公開在程序上已符合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所要求之精

神至於關說 108並無其他法律就其程序及公開有特別規定仍屬

應適用本條之行為 109

至於接觸所涉及之內容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

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條立法意旨主要乃在確保

行政機關執行職務之公正性以避免偏頗縱接觸內容係屬程序事

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行政程序外接觸之事

項不分有利或不利於當事人均有本法第四十七條之適用」因此

涉及相關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反之美國

5 USC sect557(d)明文規定限於與待決事件有關之實體內容我國限

制範圍則明顯較寬對公務員產生較多桎梏此為受學者批評之

110

107 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之行為依遊說法第 5 條第 1 款之規定為排除適用

之事項相關問題參見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5 108 關說之意義可參酌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第 2 點之規定「(五)請託

關說指其內容涉及本機關(構)或所屬機關(構)業務具體事項之決定

執行或不執行且因該事項之決定執行或不執行致有違法或不當而影響

特定權利義務之虞」 109 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6 110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4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0

3 程序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定立於本法第一

章總則篇因對於「行政程序」之種類及範圍並無特別規定故舉

凡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作成行政處分締結行政契約訂定法規

命令與行政規則確定行政計畫實施行政指導及處理陳情之程序

皆屬於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行政程序與美國 5 USC sect557(d)

僅適用於進行審判式聽證程序始於指定主持聽證之行政機關等規

定內容相較本條規範之程序類型無所不包亦涵蓋整體程序然

此亦為學者指出宜檢討之處 111

4 得進行接觸之情形

公務員於行政程序中基於職務上必要所為之行為不受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限制於行政程序開始後公務員執行職務

處理待決事項所為之必要行為如受嚴格限制將造成行政機關執行

職務困難反而妨礙行政程序之進行所謂基於職務上必要之行為

如通知當事人或其代理人補提文件陳述意見或出席聽證通知當

事人提供證據資料當事人閱覽卷宗資料等 112

111 前揭註

換言之行政機關

為確定作成行為所涉及之事實關係須進行事實及證據之調查依

職權調查原則行政機關依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不受當事人主張

之拘束(本法第三十六條)因此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

定本係表彰行政程序採取職權調查原則之精神故行政機關承辦

人公務員於職權調查範圍內所為之行為即非應予禁止之程序外接

11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1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9

211

行政程序中行政機關職權調查之目的係為使行政機關了解事

實狀態及公私益狀況成為作成後續行為時之基礎此與行政訴

訟中法院為維護雙方當事人武器平等所為之職權調查並不相同不

可不察 113因此如行政機關非基於了解事實及利益狀態之目的所

為之行為即非屬職權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行政

機關打電話至被檢舉之公司該公司之地位為申請之相對人(本法

第二十條第一款)114

此外如個別法有特別程序規定時即應依該規定之目的解釋

應為之職權調查行為行政程序法中職權調查之規定即應立於補充

地位

為行政程序之當事人且行政機關係為職權

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法院稱此為「行政程序內之接觸」並無限制之

必要見解堪稱正確

115

(三)為程序外接觸之處理

因此在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定時仍須配

合待決事項所應適用之個別法規依規範目的判斷個案中職權調查

行為之必要性

既然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所指之行政程序為本法第二

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為之「行政程

113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 114 行政程序法第 20 條第 1 款「申請之相對人」為申請人請求行政機關

對其作成行政行為之人不可誤認為行政機關本身參見陳敏行政法總

論頁 771自版七版(2011) 115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8

5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2

序外」接觸即為行政機關與個案程序當事人在行政程序法規範之

程序外所為之接觸 116對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解釋如認

為凡行政程序外之接觸既為法所不許公務員本即不得為之是以

應作成紀錄或將書面文件附卷者仍為職權調查所必要之「程序內

行為」117

依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

益之人以書面方式為程序外接觸時應將所有往來書面文件附卷

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如以其他方式為程序外接觸者依同條第三

項之規定並應作成紀錄至於本項並未規定書面紀錄應附卷此

應係立法疏漏解釋上應與同條第二項之規定相同始能達成本條

之立法目的

則此見解不僅未正確認知此制度規範之目的亦有違法

規範之體系解釋更何況如此解釋公務員須將所有依職權調查事

實及證據之行為一一紀錄並予以附卷反而將造成公務員執行職務

之重大困擾因此相關說法應非的論

118

至於附卷之書面文件或紀錄應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因本條

第二項並無「主動」公開之規定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

字第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法第四十七條「亦寓

有保護公務員之目的俾使公務員於行政程序外凡與待決事件有關

之意見交換時皆應將所有往來之書面文件附卷或作成書面紀錄

(同條第二項第三項參照)以間接保護公務員」「行政機關就

11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

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37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117 此為本文發表於研討會時曾被提出之論點 118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3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1

213

待決事件縱有裁量權限亦不得恣意仍應為合義務裁量復有相當

行政救濟程序可資救濟既將接觸資料附卷供其他當事人閱覽即

已達公開之目的如認須主動通知其他當事人不僅衍生通知範圍

及技術上之爭議亦不利待決事件相關程序之迅速進行」「如與本

法第四十五條第一項『主動公開』之用語為比較可推知同法第四

十七條第二項所稱之『公開』者並無主動通知之意」故認為無

須主動公開僅須依申請而公開即可然此見解遭到學者批評認

為如此解釋過於消極本規定為個案資訊唯一主動公開之規定與

政府資訊公開法主動公開之立法目的不同且此解釋將使實體決定

前當事人仍無法知悉有程序外接觸之情形仍會引發行政機關有

偏頗的懷疑與立法意旨不符 119由立法理由觀之本項規定既為

「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之權益」並使其他當事人因文件或紀

錄附卷而有表示意見之機會 120

至於「其他當事人」當然包括申請之相對人(本法第二十條第

一款)至於已知之利害關係人行政機關得通知其參加程序(本法

第二十三條)因可藉由知悉程序外接觸情形而判斷自身利益受影響

之範圍及程序故解釋上亦屬之

如行政機關未主動公開相關資料

實無法發揮立法之功能故相關批評意見應值得贊成

121

(四)違反之法律效果

且依前述行政機關應主動公

開附卷之書面文件及紀錄時即無限制解釋「其他當事人」範圍之

必要

119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153另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2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21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

5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4

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為程序外接觸如已依同條

第二三項之規定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

開後該程序瑕疵即「補正」122

二本文之思考與檢討

但不妨害依相關法令(如公務員

服務法)及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對公務員之行政懲處責任為認定

反之如未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行

政程序即具有無法補正之瑕疵而成為得據以撤銷實體決定之事由

(一)行政法律關係中行政機關義務之規範

現代行政程序法制除以行政行為作為討論之重心外亦逐漸

著重行政法律關係(Verwaltungsrechtsverhaumlltnis)為基於行政法規

就特定事項於二個或二個以上之法律主體所產生之法律關係 123

本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為行政程序外接觸之規定即係對於

公行政明文課予之行政法上程序義務且規範於行政程序法總則部

為行政法上之權利義務關係行政法律關之成立變更或消滅可

依法令規定行政處分行政契約或事實行為並存在於具有行政

法權利能力之主體之間行政法律關係除強調人民於行政法上所享

有之權利及應負擔之義務外同時亦包含公行政主體之權利義務內

容而公行政之義務除由法律明文規定外亦可由行政依法維護

公益之一般義務或由人民之權利或由行政法上債務或補償關係

而得出

122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10-111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123 Maurer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sect8 Rn 16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3

215

分依體系解釋及國內多數見解除特別法有較嚴謹之明文規定外

為行政機關應遵循之最低程度規範 124立法者有意參酌美國APA之

立法例制定本條規定即明文課予行政機關於正當行政程序中應負

之義務我國行政程序法採行德國VwVfG之基本架構援用職權調

查原則之精神但為補強德國法制對於正當法律程序不足之處而

引進美國法制本意甚佳行政機關於個別案件中既負有維護公益

之一般義務並透過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以維護公益及私益如行

政機關於職權調查權限外進行程序外不當接觸而影響公益及私益

之保障時應屬於違背行政機關義務之程序行為即應予規範禁止

由此觀點出發即不宜認定本法第四十七條僅為訓示規定而應更

積極地承認行政機關依法負有一定之程序義務 125

(二)歷史解釋與目的解釋之思考

1 由立法理由中探知之規範目的

本法第四十七條所欲發揮之功能參酌立法理由之說明包括

防止行政機關偏頗及保障當事人權益 126

124 蔡茂寅等前揭註

因此一方面強調行政機

2頁 19-20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

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 554-557五南出版社(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 19-20(1999)少數見解認為此說無說服力並無標準足以認定行政程序法屬

「最低程度之程序保障」參見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

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

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28(2007) 125 本文就此所持之論點與審查委員之見解容或有間特此說明 126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5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6

關之公正性另一方面又強調當事人間權益之公平性因特別強調

保障當事人權益則反應出大陸法系中基本權程序保障功能之思

維此外亦希望藉此對於盛行於行政機關實務上「關說」之情形

進行規範以使關說之行為透明化 127

行政程序法中一個條文如由立法意旨觀之可同時達到程序

之公正性公平性及公開性的功能應可推知立法者對於法制設計

本質認識有不清之處因此何者始為法制本質上應遵循的精神

實應仔細思考否則將出現規範主軸不清規範範圍不明之謬誤

對於此點實不宜一概以我國法制與美國法規範不同

如此資訊之公開性亦為本

條所欲發揮之功能

128

2 由法制之規範功能為解釋

而為不同

的解釋以自圓其說

美國透過司法機關所為之判決強調 5 USC sect557(d)之規範目

的在於保障當事人間之公平性使審判式聽證程序中對於片面接

觸情事不知情之其他當事人得以有機關獲悉相關情事並表示自

己的意見姑且不論維護程序公平性為本體或係保障當事人程序之

工具 129

127 葉俊榮前揭註

禁止片面接觸之本旨仍在於維護正當法律程序中各當事人

間武器平等的精神強調的是正當法律程序中「公平」的面向此

116頁 137 128 參見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一)之說明 129 此涉及美國法上對於正當法律程序本質之討論關於工具說及本體說之

見解參見蔡穎瑩前揭註 15頁 19-24本文於此不予深論但相關討

論亦反應出即便在美國法制中程序規範是否具有獨立性或僅係發揮輔助

實體決定之功能並非有一致見解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5

217

外美國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拘束審判式聽證程序中行政機關之行

為而不適用其他程序中作成決定者原因在於該程序中採用證據

紀錄排他性行政機關僅得依紀錄資料作成決定藉此使當事人皆

得以對於紀錄中之證據及其他資訊進行攻擊防禦始產生禁止片面

接觸之法制設計

我國對於權利保障與行政程序之關聯受德國法制及其理論之

影響強調行政程序對於實體基本權保障之重要性 130

(三)規範範圍之釐清

解釋上正

當行政程序有助於行政機關作成正確決定以避免人民之權益受到

不法之侵害因此保障當事人於程序中武器平等之公平性應有助

於發揮此行政程之基本功能我國繼受美國法制於行政程序法中

增設德國法上所無之禁止程序外接觸的規定在規範功能上即應為

摘取該法制特別之規範功能以強化我國行政程序法制因此本

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在解釋上仍應強調側重於正當法律程序中之

「公平性」保障當事人間進行攻擊防禦時之武器平等藉以保障其

實體權利否則錯誤認知本條之規範功能即易掉入行政繁瑣的

工作泥沼中亦即不論於何種程序中公務員執行職務進行調查

皆作成紀錄或將所有書面附卷以求自保而使本條成為促進行

政彈性及效率之障礙是故為使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能夠發揮

一定之規範功能在解釋上即應為一定之調整及限縮

1 適用的程序類型宜限制

130 例如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於政治庇護案中即明白指出行政程序有助保障

實體之基本權利BVerfGE 56 216 (236ff)

5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8

本法第四十七條列於行政程序法總則導致不論最後行政行為

的態樣為何皆適用之本條規定如此結果與本條立法精神大相逕

庭實有限縮之必要否則亦與效率的要求不符 131以行政指導及

陳情為例本質上為非正式行政行為未發生實質法律效果並無

須適用禁止片面接觸以維護當事人間武器平等之必要而行政規

則為行政機關內部規範欠缺直接對外拘束人民權利義務之法律

效果亦無適用之必要至於法規命令本質上為「一般性政策的

制定」本即應廣納各方意見實不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 132而重點實為各方在訂定規範的過程中有對等的討論對話機

會因此本質上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以保障當事人間公平的行

為為行政處分及行政契約此二大行政行為態樣 133

至於在作成行政處分及締結行政契約之程序中對照美國及德

國法制尚須進一步檢視我國聽證程序之設計

134

131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11(2001)

我國關於程序類

型的設計類似於德國法制而非美國法制本法雖有要式聽證程

序之設計亦規定聽證須作成紀錄(本法第六十四條第一項)然除

132 湯德宗前揭註 122頁 109 133 計畫確定裁決性質上亦為行政處分且涉及多元利益的調和如日後我

國確實執行確定計畫之程序自應適用本法第 47 條之規範 134 本法並未就締結行政契約應進行聽證之規定然如舉行聽證可使其他利

害關係人有參與程序之機會且如作成行政處分依法應舉行聽證但締結

替代該行政處分之行政契約卻無須聽證可能使行政契約成為規避聽證的

工具參見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

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

集頁 282元照出版社(2002)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7

219

法規有明文規定外聽證紀錄為行政機關作成行政處分時應斟酌之

文件(本法第一八條第一項)並非唯一具有排他性之資料遵循

職權調查原則之法理而與德國法制相近因此如欲保留本法第四

十七條之規定並貫徹前述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理精神本文建議

於修法增訂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效力的前提下建議限縮本法第

四十七條規定而僅適用於特別程序中即正式聽證程序及計畫確定

程序此處所持限縮本法第四十七條程序態樣適用範圍之見解主

要論證依據為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與當事人間公平性的關聯此為

德國法制所無行政程序法立法之際我國繼受美國法時亦未配合

建立相關觀念也因此導致現行規定過度擴張禁止程序外接觸之範

圍造成法理邏輯混亂亦可能成為行政機關及公務員之掣肘因

此本文此處之見解亦僅建議係回歸法理一致性而提出之修正意見

而已

2 人的範圍宜擴大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所規制之人一方為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

一方為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達前述立法目的使所有相關

資料皆呈現當事人面前理論上本條宜儘量包括所有可能建立接觸

之管道因此受規範之人的範圍宜擴大因此在解釋代表當事人利

益之人時不應侷限凡宣稱為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或依相

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

人為行為之人皆應屬之不限於代表人代理人或輔佐人等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涉及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分別提出之設籌加油站申請且

二者之申請具有排他的競爭性如依美國法制屬於涉及「有財產

5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0

價值性優惠的競爭請求」之事件特別應注意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承辦公務員有洩漏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予被告機關之顧問 Y

的情形而被判刑確定於參加人 A 公司之申請事件中名義上之

申請人為該顧問 Y 之配偶 X於論斷是否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

一項之規定時即涉及參加人 A 公司被告顧問 YY 之配偶 X 彼

此間的利益關係在 X 提出之申請案所進行之行政程序中實際上

之申請人仍為 A 公司原處分機關未明察 X 是否係以代理人身分提

出申請命其提出委任書處理有可議之處而承辦公務員雖係與

被告顧問 Y 接觸以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由此情形亦

可判定承辦公務員既已受理 X 作為 A 公司代理人所提出之申請

案且 Y 一方面為該申請案中代理人 X 之配偶且同時亦受 A 公

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興建加油站依相關事證可認定 X 係為 A 公

司之利益為行為與其配偶及 A 公司間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

故可認為承辦公務員係主動接觸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於 X 代理 A

公司提出申請之程序中有為程序外接觸之情形本案原審判決及最

高法院判決中僅援引刑事判決所確定之事實直接認為承辦公務

員於處理原告申請之案件中認定與X所為之接觸係屬於違反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情形不僅未就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

件進行涵攝說明未仔細辨明不同程序間之當事人及代表其利益人

的關係雖結論並無錯誤但推論仍未臻嚴謹明確

然而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是否只限於承辦公務員我國法的

解釋與美國法明文規定不同美國法明文規定機關內所有成員或其

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皆不得進行

片面接觸不限作成決定之人員如此始可歸避承辦人員透過機關

內其他人進行接觸卻不受規範的可能我國規範之範圍過於狹隘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9

221

此亦為建議宜修正之處

3 事的範圍宜限縮

如前所述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九六二

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時「縱接觸內容係屬

程序事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因此涉及相關

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此與美國法之規定不

同然誠如前述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中 135法官以「麵包與奶油」的關係來形容行政機

關與公眾間非正式之接觸互動表示公務員實不可能脫離公眾生活

而獨立存在且在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中 136法官亦以人情事理的角度看待

公務員的社交生活因此行政機關與公眾之接觸只要在不影響司

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並無全面禁止之必要只

有對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問題進行程序外接觸可能引起當事人公平

防禦的疑慮始有限制之必要前述法務部之見解不僅誤認禁止

程序外接觸之立法目的過於側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忽視當事人

間的公平性且理想性地過度限制程序外接觸之事項忽略人情事

理應不可採因此建議修改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規定明文

限定於就待決事項之實體問題為接觸時始有限制之必要 137

於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

字第五三號判決)中當事人曾由立法委員陪同前往原處分機關

135 567 F 2d 9 (DC Cir 1977) 13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137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6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2

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會討論法律解釋問題因原處分機關依本法

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作成紀錄附卷故無違法情事可言然嚴

格說來本案當事人拜會原處分機關時討論法律解釋問題並非違

法禁止之關說行為亦不屬於遊說法所定應強制登記之行為且如

未涉及個別具體案件之實體問題而限於法律解釋之請益則本質上

亦不應屬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情形本無須受限制當

然為免爭議及為求自保行政機關得製作相關紀錄但仍應與本法

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無涉

至於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

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公務員受理違反贈與稅法之稅務違章案件

於妻子經營的髮廊中遇見被檢舉人之妻子詢問被檢舉人所涉及之逃

漏稅事件公務員告知若主張被檢舉人無贈與情事應出具有關書

面資料以為證明最後並認定被檢舉人無逃漏稅情事而擬簽結該檢

舉案本案中被檢舉人既為稅務違章事件中之當事人其妻在客

觀上可認為代表其利益之人公務員應不得與其於程序外就逃漏稅

事件之實體問題為接觸公務員於自家經營的髮廊面對被檢舉人之

妻子提出相關詢問而為答覆時與前述案例不同之處在於公務員

並非僅就抽象法規範的解釋進行回答而已就承辦之被檢舉案件具

體內容之認定可能性進行回答應已涉及實體問題公務員與被檢

舉人之妻子所為之接觸已超越公務員社交生活之對話範圍已屬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外接觸實應依本法第四十七

條第二項第三項之規定作成書面紀錄並予以附卷及公開

(四)重視違反之法律效果

行政機關公務員所為之行政程序外之接觸行為姑不論可能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1

223

生公務員懲處之法律效果但就行政程序之法制而言可經由依本

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規定作成紀錄將書面文件附卷並

主動公開而將此瑕疵予以補正未損及當事人程序中武器平等之

公平性然未經補正之瑕疵即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而未踐

行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所要求之行為者依美國法制之

觀點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違法或無

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響即使

採職權調查原則之德國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

如有瑕疵或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

關之行為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二國法制對於程序瑕

疵之法律效果實有異曲同工之處 138

反觀我國對於公務員所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行政機關之處

置較強調對於公務員之行政懲處

139

138 關於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參見本文貳三之論述

而未仔細審酌其行為是否該當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件是否已依同條第二項第三項規

定為補正之行為亦未審酌未補正者此程序瑕疵對於實體決定影響

之程度而法院於爭訟案件中主要仍審酌實體決定之違法性而

未深入論證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對於實

體決定之影響及重要性我國法院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論證之深度

及密度依本文前述觀察與美國司法實務相較實仍有相當大之

差距因此行政機關及法院宜強化對於本條規定之認識及解釋

139 經查詢公務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之保障案件決定書查詢系統(httpwwwcsptcgovtwptcindexasp)以公務員違反公務員服務法第 4 條保密義

務而作成之復審或再申訴決定至民國 100 年止即計有 14 筆決定書

6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4

而對於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合法性進行審查時更須體認程序外接

觸之程序瑕疵與實體決定間之關聯性並進行深入說理論證如此

始可提升本條規定之重要性並落實禁止程序外接觸而確保當事人

程序權益之法理精神

伍結語重新檢視聽證法制之契機

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繼受美國法制並將其融合至以德國法

制為主軸的行政程序法時未深入探究美國正當法律程序之精神

APA 中程序類型之特性即於行政程序法中強行置入禁止片面接觸

之規定本文以相當篇幅介紹美國 5 USC sect557(d)禁止片面接觸之

法理及實務案例並與德國法制進行比較目的即在於突顯現行規

定法理混淆及制度設計缺乏一貫性的缺失此外台北高等行法院

九十四年度訴字第七五二號判決及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五年度判字第

一二三九號判決此一具有高度重要性及爭議性的案件中(高速公路

電子收費系統案或稱為 ETC 案)中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重

要性未受重視益發突顯我國實務界對於此制度之認識有限因此

本文嘗試以回歸法制本旨的角度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禁止程序外

接觸之規定重新檢視其立法目的並對於本條之適用範圍提出檢

討修正之意見

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德國

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備受爭

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聽證程序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3

225

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到重視在

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際如能重新

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程序之法制得以

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化」有所助益

6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6

參考文獻

書籍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

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

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5

227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期刊文獻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 8-21(1999)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3-120

(2008)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

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

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1-33(2007)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2-17(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

頁 18-33(1999)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12 TEX TECH

ADMIN L J 223-279 (2011)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6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8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專書論文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

頁 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

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

壽論文集」頁 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

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

總論篇頁 112-168三民書局(1998)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49元照出版

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

行政程序法論頁 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51-83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7

229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67-209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 25-155元照出版社

三版(200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

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6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0

摘要

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公務員與當事人為行

政程序外接觸的規定係仿自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而本

條自行政程序法施行至今逾十年以來並非行政法學界及司法實

務界重視及討論的重點然而本條規定卻為行政機關在具體程序

中重視之規範甚至可能導致行政機關承辦人員在具體情形中無

所適所或形成困擾因此本文先就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關於禁止

片面接觸之規範針對成文法規定及司法實務案例進行說明及觀

察以掌握美國相關法制之精神及本旨此外亦介紹德國法制之

精神並就我國司法實務涉及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案例進行

觀察探究我國對於本條精神之運用是否仍有待釐清之處在回

歸法制本旨之深入研究後即不難發現此程序機制之基本功能

在於確保正式的聽證程序中當事人間攻防之程序公平性並非著

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總則部

分而非強調聽證程序公正性之維持在體例安排上即與制度之

本質混淆亦容易導致實務見解不明確而產生許多疑義

面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

德國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

備受爭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

聽證程序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

到重視在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

際如能重新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9

231

程序之法制得以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

化」有所助益

7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2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 Review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n the American and German Legal Systems

Ling-Ching Fu

Abstract

sect47 APA of Taiwan stipulates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and follows the regulations in the APA of the USA

Since the APA in Taiwan came into effect in 2001 this regulation

hasnrsquot stayed in the center of the legal researches and practice in

Taiwan Howeve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public officials in

concrete case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eaning and the nature of this

regulation the similar regulations an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he

USA are first examined in this article Meanwhile the German legal

system regarding this problem is also introduce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aiwan will be also intensive observed The application

possibility of sect47 APA of Taiwan as well as the viewpoints in the

practice will be acquainted At last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protects the fairness

between the concerned parties in the formal hearing procedures but

not the neutrality of the responsible authority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1

233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nature of this legal institution has

not been correctly understood in Taiwan It leads to the result that

the APA of Taiwan should be further reformed An amendment of the

APA of Taiwan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Keywords ex parte communication due process hearing trial-type

hearing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 formal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8-21(1999)
  •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113-120(2008)
  •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1-33(2007)
  •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2-17(2001)
  •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18-33(1999)
  •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112-168三民書局(1998)
  •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4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51-83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67-20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25-155元照出版社三版(2006)
  •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 摘要
    • Abstract
Page 33: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由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 …cycu.lawbank.com.tw/Download/30/01300005.pdf接觸或禁止片面接觸為核心議題之研究論著。即使在司法實務上,也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3

195

序(foumlrmliches Verwaltungsverfahren)另一則為第 72 條至第 78 條

之計畫確定程序(Planfeststellungsverfahren) 84其中VwVfG第

63 條以下之正式行政程序即為我國行政程序法第五十四條以下聽

證程序所參考之程序模式 85

正式行政程序與計畫確定程序之所以為特別之程序類型即在

於二者皆須踐行一定之程序亦即聽證程序德國 VwVfG 中聽證

程序之設計重點為以言詞辯論程序取代書面陳述意見但在交互

詰問質詢證人的部分仍與美國法制審判式聽證不同而特別不

同之處在於即使進行聽證程序德國法亦仍不採取聽證紀錄排他

性法則

而計畫確定程序則於我國行政程序法

第一六四條之規定中繼受之

以正式程序為例德國VwVfG第 68 條第 4 項規定正式程序中

言詞辯論的部分應作成紀錄而同法第 69 條第 1 項則規定行政

機關應斟酌行政程序之全部結果作成決定所謂「斟酌行政程序之

全部結果作成決定」並非指行政決定之基礎僅限於言詞辯論中所得

出之結果因此即使於言詞辯論外獲悉之資訊亦得列入考慮並

依自由心證評斷而作成結論 86

84 相關概念之說明參見 KoppRamsauer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sect63 Rn 1

行政機關如認為於言詞辯論外仍

有必要詢問當事人時亦得為之且本項規定亦不要求行政機關須

親自採證(Unmittebarkeit der Beweisaufnahme)只要有足夠證據供

85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97-98 86 StelkensBonkSachs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sect69 Rn 3-4

3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6

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進行判斷即可 87

至於計畫確定程序聽證亦為確保利害關係人及一般民眾於程

序中之聽審權因此利害關係人與及時提出異議之民眾享有於聽證

期日參與討論及說明之權利(sect73 Abs6 VwVfG)於聽證期日中

於聽證機關之協助下開發行為人利害關係人及時提出異議之

民眾提出意見之權限受影響之機關等對於計畫進行言詞面對面

之討論及說明並尋求妥協及共識此亦為計畫確定程序中聽證的

精神之後聽證機關即應就聽證之結果撰寫綜合意見連同未獲

得妥協之爭點轉交確定計畫機關(sect73 Abs9 VwVfG)聽證機關

就聽證程序之結果所為之綜合意見僅供確定計畫機關作成最後裁

決時參酌而確定計畫機關仍應依其專業綜合聽證機關之意見

其他機關之意見民眾之異議甚至鑑定人之意見對於未獲共識

之爭點進行判斷並作成最後之確定計畫裁決

88

三小結

且確定計畫機關

作成決定時其考量並不以聽證程序中所呈現之文件及事實為限

仍應基於職權調查原則對於必要之事實進行調查認定應其專業

對於公益及相關私益進行衡量至於在不要式的程序中依職權調

查原則的精神更無紀錄排他性法則適用的餘地

綜合前述關於美國 APA 成文法的規定及法院實務案例的見

解不難發現行政程序中禁止行政機關與當事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

進行片面接觸的精神重要的前提在於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要

87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69 Rn 6-7 88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74 Rn 7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5

197

求因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唯一得參考者即為聽證之紀錄為確保

聽證程序中所有資料處於所有當事人得以知悉的狀態當行政機關

與特定當事人間進行片面接觸時即須作成紀錄以使參與聽證程

序之當事人得於公開程序中透過交互詰問對於所有證據進行辯論

保障程序之「公平性」換言之並非所有片面接觸皆應予以嚴厲地

非難及指摘而是當程序之公平性在客觀上對於規則之訂定或裁決

之作成造成影響時始禁止片面接觸以下略以簡表說明本文中對

於美國 APA 中關於禁止片面接觸所作的觀察

程序特色

禁止片面接觸

之依據 法院審查

非正式

程序

行政

裁決

寬鬆之

程序要

其 他 個 別 法

令行政機關自

行 訂 定 之 規

則正當法律程

片面接觸客觀上

是否影響行政決

規則

訂定

通知及

評論程

正當法律程序

私人間有財產價

值性優惠的競爭

請求公開紀錄

是否反應所有公

眾的意見是否

給予公眾討論的

機會

正式

程序

審判式聽證

證據紀錄之排他5 USC sect557(d)

片面接觸客觀上

是否影響行政決

3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8

性 定

來源作者整理

由上表可知在美國法制下即使行政程序有違反禁止片面接

觸之規定或法理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

違法或無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

響換言之違反禁止片面接觸之程序瑕疵僅具有相對之效力

至於德國法制綜合其制度之觀察可知在遵循職權調查原則

的前提下即使進行聽證程序最後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仍不受聽

證結果之拘束不適用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因此德國VwVfG中並

無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而與美國法制之思考有間 89然而須注意

者因司法對於行政決定原則上可進行全面合法性之審查僅於行

政機關享有判斷餘地之事項其審查密度受有限制故行政機關與當

事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如有片面接觸之情事司法機關仍得就行政

機關職權調查之行使及其決定之內容是否違反經驗法則及論理法

則進行審查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如有瑕疵或

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關職權之行

使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 90

89 雖然德國 VwVfG 第 21 條規定公務員行使職務有偏頗之虞(Besorgnis der Befangenheit)時應行迴避之規定然此係為確保行政程序進行之「公

正性」而美國法制中禁止片面接觸之功能係為確保當事人間的武器平等

以保障程序之「公平性」因此不同制度發揮不同的規範功能行政程

序之法制並不因有迴避制度之設計即可發揮禁止片面接觸原則的功能

應予辨明

90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7

199

參我國司法實務案例觀察

一籌設安南加油站案

在高雄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二四八二四九二五

號判決中涉及原告(即被上訴人)依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十

六條第二項之規定 91向被告台南市政府(原處分機關即上訴人)

所屬之都市發展局申請核發籌建安南加油站之設站用地可供作加油

站使用證明(下稱土地使用證明)另有同時擬於鄰近土地設置加油

站之第三公司(訴訟中之參加人下稱A公司)由X代理亦向台南

市政府都市發展局申請核發籌建長安加油站設站用地之土地使用證

明A公司於尚未取得土地證明前即向台南市政府建設局提出許

可籌建加油站之申請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對於原告先提出之土

地使用證明申請案以資料不足為由命其補正而對於A公司後提

出之申請則先行核發土地使用證明(函 1)嗣後始核發原告申請之

土地使用證明而原告旋即向台南市政府建設局提出加許可籌建油

站之申請之後台南市政府建設局以A公司已完成許可籌建加油

站申請之補件程序即發函核准A公司籌建加油站之許可(函 2)

最後則依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八條第一項第三款之規定 92

91 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 16 條第 1 項「申請設置經營加油站者除本

規則另有規定外應檢具下列文件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請籌建

之核准helliphellip」同條第 2 項「前項申請設站用地屬都市計畫地區土地

且依有關法令規定須經核准始得供作加油站使用者並應檢附直轄市縣

(市)政府核發設站用地同意作加油站使用之證明文件」

92 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 8 條第 1 項第 3 款「申請於都市計畫地區及非

都市土地甲乙丙種建築用地遊憩用地及特定目的事業用地(加油站)

3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0

同側路段五百公尺內已核發A公司加油站籌建許可為由發函駁回

原告之申請(函 3)

原告不服分別對於前述之函 1函 2 及函 3 向中央主管機關

內政部及經濟部提起訴願請求撤銷原處分但未獲救濟即向高

雄高等行政法院提起課予義務訴訟(行政訴訟法第五條第二項)行

政法院審理本案之相關爭議點除在於法律面向上對於加油站設置

管理規則第八條第一項第三款規定中所稱「先申請」之解釋外在

事實面向上則在於承辦本案之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公務員於審

理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之土地使用證明申請時是否有濫用權力之

違法承辦公務員於受理本件分別由不同公司提出土地使用證明之

申請時曾將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洩漏予被告(原處分機關)之

顧問 Y(同時受 A 公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建設加油站並為 A 公

司代理人 X 之配偶)經法院調查以該承辦公務員違反刑法第三

一八條所定之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台灣高等法院台南

分院九十三年度上易字第十九號刑事判決)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即以

該刑事判決確定之事實為基礎以公務員與當事人有行政程序外接

觸之情事認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另外高雄高

等行政法院另以被告(原處分機關)核發參加人 A 公司之土地使用

證明有恣意優先通過之差別待遇有違平等原則進而不應核發

參加人 A 公司籌建加油站之許可此二行政處分(函 1函 2)皆

設置加油站者其申請基地應符合下列規定helliphellip三同一直轄市縣(市)

內與同一路線系統之道路同側既有或先申請之加油站入口臨街面地界

至少應有五百公尺以上之距離但直轄市縣(市)政府考量車流方向

認為有設站需要者不在此限」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9

201

違法駁回原告申請加油站籌建許可之處分(函 3)亦違法判決

撤銷相關原處分及訴願決定並判命被告應依判決意旨重行依職權

調查應否核准原告之申請本判決經最高行政法院以上訴無理由而

確定維持(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決)

二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原

告向被告台北縣政府(現新北市政府)檢舉某公司違反勞動基準法

有關工時薪資給付等規定並申請調閱卷宗被告經調查後函

復原告相關調查結果並拒絕閱覽卷宗之申請原告向被告再次表

明不服被告亦函覆說明原告對此二函覆不服提起訴願未獲救

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起訴請求撤銷訴願決定命被告應對原告

作成裁罰處分並准予原告閱覽被告與被檢舉公司於行政程序外接

觸所作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在請求閱覽行政程序外接觸所作

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部分原告主張被告所屬勞工局承辦人員

曾與被檢舉公司職員以電話聯繫接觸詢問該公司板橋辦事處之地

址電話未依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作

成書面資料然行政法院認為此項接觸係被告為調查被檢舉公司是

否有原告所申訴之違法情事所必須屬行政程序調查之必要為行

政程序內之接觸如有相關文件亦屬行政決定前準備作業之文件

得拒絕閱覽之申請故原告相關主張無理由此判決見解為最高

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判字第五二六號判決維持而確定

三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三號判決中因公

4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2

平交易委員會(即被告)接獲檢舉對於台北縣(現新北市)金銀

珠寶商業同業公會(即原告)進行調查認定其有違反公平交易法

第十四條第一項聯合行為之禁止規定而裁處罰鍰原告經訴願未

獲救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提起撤銷訴訟本件涉及原告除勸導

會員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販售飾金外另曾於民國九十四年八

月二十五日由立法委員陪同原告理事長前往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

會並請教事業以低於成本之價格銷售商品是否違反公平交易法等

問題由被告之主委接見被告並作成行政程序外接觸紀錄表此

次拜會並未作成結論或有任何會議紀錄原告嗣於同年八月二十九

日發函予全體會員將被告於座談中表示之見解附於檢送函說明

欄內警告業者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出售飾金行政法院最後

認定原處分並無裁量濫用裁量怠惰或其他裁量瑕疵判決原告之

訴無理由確定

四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

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所涉之事

實並非直接與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有關之案件而係財政部台

灣省中區國稅局之公務員(原告)因涉貪瀆罪嫌經刑事訴訟免訴

判決確定後向所屬機關(被告)申請因公涉訟輔助而被否准經

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作成駁回之復審決定而向台中高等行

政法院起訴提起課予義務之訴然原告處理稅務違章檢舉案件未

依規定調查證據更於原告住處(原告配偶經營之髮廊)回答被檢

舉人配偶所提規避課稅及裁罰之方法等問題原處分機關以其違反

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未保守業務機密且迴避詢問避免於辦公處

所外與被檢舉人之關係人有所接觸而申誡乙次據此行政法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1

203

認定被告機關以原告執行職務違背法令為由而否准其涉訟輔助之請

求原處分並無不法

五小結

綜合上述案例觀察對於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仍有

下列疑義有待釐清

(一)禁止程序外接觸人之範圍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為涉及當事人具有財產價值的競爭請求之典型案例原處分機

關承辦公務員直接接觸之對象雖非提出申請之當事人及其代表人

行政法院仍認定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因此本條

第一項規定中所稱「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指為何亦即禁

止程序外接觸所規範之「人之範圍」即有釐清說明之必要

(二)禁止程序外接觸事之範圍

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

三八三六號判決)中點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一個核心的問題

程序外接觸與職權調查之間應如何進行區分何謂法所允許為職

務上所必要之接觸行為何時又屬於法律所禁止之程序外接觸而

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

三號判決)中值得思考的是當事人拜會行政機關之情事是否

屬於應受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範之情形當事人與行政機關進

行的相關討論是否須與本案實體問題有關始屬於行政程序法第

四十七條限制之情形值得深究此外藉由本件事實可進一步

4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4

引導思考程序外接觸與遊說行為之差異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

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並非直接以

公務員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為由而認定其執行職務違法但

突顯出承辦公務員日常社交生活是否亦屬於程序外接觸的問題這

些問題皆可理解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禁止程序外接觸之

「事之範圍」而應深究說明

(三)違反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律效果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行政法院雖認定本件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

但並未以此為撤銷原處分之理由最重要之論證依據仍是以原處分

機關法律解釋之見解及行政處分有違平等原則等違法情事因此

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法律效果亦為應探究之問題

肆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檢視及檢討

一規範內容及法務部函釋見解

(一)立法意旨

行政程序法(下稱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於行政院提出之

法案草案中並無相關規定於立法委員提案版本中始有相關規定

並明言係參考美國法制最後於立法院委員會審查後採行委員提

案版本而於行政程序法中明定之 93

93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7-8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3

205

依本條立法理由之說明可知立法者主要係為「求行政程序之

公平透明避免行政機關受到不當之干擾」而制定本條規範此

外行政機關「不論是基於職務推行必要之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

觸對他方當事人之權益影響甚巨為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

之權益」行政機關於作成決定前片面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

程序外之接觸原則上應予禁止 94

因此我國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者對於本條所應發揮之功能側

重於透過程序之透明公開維持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在無偏頗的疑

慮下進行行政程序此由本條規定列於第一章第七節「資訊公開」

下亦可得知此與美國法制著重於審判式聽證程序之公平給予當

事人平等表示意見之機會以符合該國憲法所蘊含正當法律程序之

精神仍有一定的差異

(二)適用範圍

1 人之範圍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拘束而不得進行程序外接獲之

人為「公務員」依學者見解應為與行政程序之進行有關之公務員

包括依法令於行政程序中執行職務之公務員 95

94 前揭註

依此見解負有不

得為程序外接觸之義務者為行政機關內與待決事項行政程序之進

行有關且依法令執行職務之公務員依體系解釋所謂行政程序

應為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行政機關即應為本法第二條

第二項第三項所稱「代表國家地方自治團體或其他行政主體表

95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49

4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6

示意思從事公共事務具有單獨法定地位之組織」及「於委託範

圍內受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至於公務員之範圍因現行法

律上對於公務員並無統一之定義規定於公務員相關法規中有國

家賠償法第二條第一項刑法第十條第一項最廣義之公務員定義

有公務員服務法第二十四條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6亦有公務人員任

用法最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7本條規定所稱之公務員範圍為何即

有解釋之必要參酌本法基於行政機關之公正性而設置之迴避制度

(本法第三十二三十三條)與本條規定源自於正當法律程序之精

神相同因此在體系歷史及目的解釋的角度上應無二致但同

樣亦面臨本法缺乏公務員定義規範的問題基於正當法律程序之法

理為確保程序之公平與公正保障當事人之權益應採最廣義的

角度認為凡依法令從事公務之人員皆屬之 98如此可避免採公

務人員任用法最狹義定義造成許多公務員公營事業人員行政

機關內之約聘僱人員被排除之情形 99

96 公務員服務法第 24 條「本法於受有俸給之文武職公務員及其他公

營事業機關服務人員均適用之」

及採公務員服務法狹義定

97 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公務人員指各機

關組織法規中除政務人員及民選人員外定有職稱及官等職等之人

員」 98 關於應依本法迴避之公務員的範圍本文贊成學者湯德宗之見解參見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4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亦

採此見解 99 依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3233 條之規定司法人員審計人員主計人

員關務人員外交領事人員警察人員教育人員醫事人員交通事

業人員及公營事業人員等皆不適用該法規定此外須依法享有俸給者

始適用公務員服務法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5

207

義造成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因未依法受有俸給而不

適用之情形至於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及第十七條雖定有公務員之

保密及自行迴避義務其規範目的在於明定公務員應受行政懲處之

情形以維持行政內部之紀律此與本法第三十一三十二及四十

七條係規範正當法律程序內涵之立法目的有間因此在公務員範圍

的解釋上無須為相同處理

本條規定限制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程序外之接

觸依立法理由之說明不論是「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觸」皆屬

限制之列 100因此受限制者為雙向接觸不論主動接觸之發動者為

公務員或當事人一方 101然未瑧明確者為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所指為何立法者於本條中明白不採用「代表人」「代理人」「輔

佐人」「法定代理人」及「利害關係人」等行政法規範或理論上常

見具有明確內涵之概念解釋上應認為係立法者有意排除使用相關

概念使用「代表利益之人」一詞可使受規範者涵蓋的範圍更為

廣泛換言之於程序中不論以自己名義或當事人名義凡宣稱為

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 102

綜合上述分析行政機關內或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

體於受委託範圍內依法令執行職務之人就其執行之承辦案件與

當事人及凡代表其利益之人(宣稱或依相關事實認定)依本法第四

或依相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

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人為行為之人皆可認為係代

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10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01 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0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0

4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8

十七條之規定皆不得為程序外接觸如此解釋涵蓋之人之範圍

雖已廣泛但如行政機關內非承辦人員之其他公務員 103

或其他已

參與或可能參與程序而有決定權之人員(例如各委員會之外聘專家

委員)仍不屬之美國 5 USC sect557(d)之規定範圍及於行政機關

內任何成員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

成員相較之下我國規定仍較狹隘

2 事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二項所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在現今

媒介多元及資訊發達的社會中接觸的方式亦隨之多元不論以任

何方式凡進行討論提供資訊甚至關說或遊說皆屬於接觸之態

樣以遊說行為為例本質上為人民受憲法上保障之請願行為 104

我國為使遊說遵循公開透明之程序防止不當利益輸送另制定

遊說法規範遊說之行為依遊說法第二條第一項遊說之定義 105以及

同法第二條第三項被遊說者之範圍 106

103 前揭註

可知遊說法著重於進行遊說

人民與中央地方首長或政務官員就政策議案進行之接觸受規

104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4(2008) 105 遊說法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遊說指遊說者意圖影響被遊說者或

其所屬機關對於法令政策或議案之形成制定通過變更或廢止而

以口頭或書面方式直接向被遊說者或其指定之人表達意見之行為」 106 遊說法第 2 條第 3 項「本法所稱被遊說者如下一總統副總統

二各級民意代表三直轄市政府縣(市)政府及鄉(鎮市)公所

正副首長四政務人員退職撫卹條例第二條第一項所定之人員」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7

209

範者不包括一般處理公務之公務員亦不及於中央地方首長或政

務官員為執行職務主動與人民進行接觸 107因此受遊說法規範之行

為與行政程序法所規範之範圍不盡相同如於特別情形下發生競合

規範的情形時例如於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中因遊說法採強制登

記及資訊公開制度(遊說法第十三條至第十九條)相關登記資料及

資訊之公開在程序上已符合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所要求之精

神至於關說 108並無其他法律就其程序及公開有特別規定仍屬

應適用本條之行為 109

至於接觸所涉及之內容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

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條立法意旨主要乃在確保

行政機關執行職務之公正性以避免偏頗縱接觸內容係屬程序事

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行政程序外接觸之事

項不分有利或不利於當事人均有本法第四十七條之適用」因此

涉及相關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反之美國

5 USC sect557(d)明文規定限於與待決事件有關之實體內容我國限

制範圍則明顯較寬對公務員產生較多桎梏此為受學者批評之

110

107 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之行為依遊說法第 5 條第 1 款之規定為排除適用

之事項相關問題參見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5 108 關說之意義可參酌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第 2 點之規定「(五)請託

關說指其內容涉及本機關(構)或所屬機關(構)業務具體事項之決定

執行或不執行且因該事項之決定執行或不執行致有違法或不當而影響

特定權利義務之虞」 109 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6 110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4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0

3 程序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定立於本法第一

章總則篇因對於「行政程序」之種類及範圍並無特別規定故舉

凡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作成行政處分締結行政契約訂定法規

命令與行政規則確定行政計畫實施行政指導及處理陳情之程序

皆屬於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行政程序與美國 5 USC sect557(d)

僅適用於進行審判式聽證程序始於指定主持聽證之行政機關等規

定內容相較本條規範之程序類型無所不包亦涵蓋整體程序然

此亦為學者指出宜檢討之處 111

4 得進行接觸之情形

公務員於行政程序中基於職務上必要所為之行為不受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限制於行政程序開始後公務員執行職務

處理待決事項所為之必要行為如受嚴格限制將造成行政機關執行

職務困難反而妨礙行政程序之進行所謂基於職務上必要之行為

如通知當事人或其代理人補提文件陳述意見或出席聽證通知當

事人提供證據資料當事人閱覽卷宗資料等 112

111 前揭註

換言之行政機關

為確定作成行為所涉及之事實關係須進行事實及證據之調查依

職權調查原則行政機關依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不受當事人主張

之拘束(本法第三十六條)因此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

定本係表彰行政程序採取職權調查原則之精神故行政機關承辦

人公務員於職權調查範圍內所為之行為即非應予禁止之程序外接

11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1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9

211

行政程序中行政機關職權調查之目的係為使行政機關了解事

實狀態及公私益狀況成為作成後續行為時之基礎此與行政訴

訟中法院為維護雙方當事人武器平等所為之職權調查並不相同不

可不察 113因此如行政機關非基於了解事實及利益狀態之目的所

為之行為即非屬職權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行政

機關打電話至被檢舉之公司該公司之地位為申請之相對人(本法

第二十條第一款)114

此外如個別法有特別程序規定時即應依該規定之目的解釋

應為之職權調查行為行政程序法中職權調查之規定即應立於補充

地位

為行政程序之當事人且行政機關係為職權

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法院稱此為「行政程序內之接觸」並無限制之

必要見解堪稱正確

115

(三)為程序外接觸之處理

因此在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定時仍須配

合待決事項所應適用之個別法規依規範目的判斷個案中職權調查

行為之必要性

既然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所指之行政程序為本法第二

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為之「行政程

113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 114 行政程序法第 20 條第 1 款「申請之相對人」為申請人請求行政機關

對其作成行政行為之人不可誤認為行政機關本身參見陳敏行政法總

論頁 771自版七版(2011) 115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8

5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2

序外」接觸即為行政機關與個案程序當事人在行政程序法規範之

程序外所為之接觸 116對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解釋如認

為凡行政程序外之接觸既為法所不許公務員本即不得為之是以

應作成紀錄或將書面文件附卷者仍為職權調查所必要之「程序內

行為」117

依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

益之人以書面方式為程序外接觸時應將所有往來書面文件附卷

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如以其他方式為程序外接觸者依同條第三

項之規定並應作成紀錄至於本項並未規定書面紀錄應附卷此

應係立法疏漏解釋上應與同條第二項之規定相同始能達成本條

之立法目的

則此見解不僅未正確認知此制度規範之目的亦有違法

規範之體系解釋更何況如此解釋公務員須將所有依職權調查事

實及證據之行為一一紀錄並予以附卷反而將造成公務員執行職務

之重大困擾因此相關說法應非的論

118

至於附卷之書面文件或紀錄應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因本條

第二項並無「主動」公開之規定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

字第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法第四十七條「亦寓

有保護公務員之目的俾使公務員於行政程序外凡與待決事件有關

之意見交換時皆應將所有往來之書面文件附卷或作成書面紀錄

(同條第二項第三項參照)以間接保護公務員」「行政機關就

11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

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37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117 此為本文發表於研討會時曾被提出之論點 118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3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1

213

待決事件縱有裁量權限亦不得恣意仍應為合義務裁量復有相當

行政救濟程序可資救濟既將接觸資料附卷供其他當事人閱覽即

已達公開之目的如認須主動通知其他當事人不僅衍生通知範圍

及技術上之爭議亦不利待決事件相關程序之迅速進行」「如與本

法第四十五條第一項『主動公開』之用語為比較可推知同法第四

十七條第二項所稱之『公開』者並無主動通知之意」故認為無

須主動公開僅須依申請而公開即可然此見解遭到學者批評認

為如此解釋過於消極本規定為個案資訊唯一主動公開之規定與

政府資訊公開法主動公開之立法目的不同且此解釋將使實體決定

前當事人仍無法知悉有程序外接觸之情形仍會引發行政機關有

偏頗的懷疑與立法意旨不符 119由立法理由觀之本項規定既為

「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之權益」並使其他當事人因文件或紀

錄附卷而有表示意見之機會 120

至於「其他當事人」當然包括申請之相對人(本法第二十條第

一款)至於已知之利害關係人行政機關得通知其參加程序(本法

第二十三條)因可藉由知悉程序外接觸情形而判斷自身利益受影響

之範圍及程序故解釋上亦屬之

如行政機關未主動公開相關資料

實無法發揮立法之功能故相關批評意見應值得贊成

121

(四)違反之法律效果

且依前述行政機關應主動公

開附卷之書面文件及紀錄時即無限制解釋「其他當事人」範圍之

必要

119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153另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2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21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

5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4

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為程序外接觸如已依同條

第二三項之規定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

開後該程序瑕疵即「補正」122

二本文之思考與檢討

但不妨害依相關法令(如公務員

服務法)及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對公務員之行政懲處責任為認定

反之如未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行

政程序即具有無法補正之瑕疵而成為得據以撤銷實體決定之事由

(一)行政法律關係中行政機關義務之規範

現代行政程序法制除以行政行為作為討論之重心外亦逐漸

著重行政法律關係(Verwaltungsrechtsverhaumlltnis)為基於行政法規

就特定事項於二個或二個以上之法律主體所產生之法律關係 123

本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為行政程序外接觸之規定即係對於

公行政明文課予之行政法上程序義務且規範於行政程序法總則部

為行政法上之權利義務關係行政法律關之成立變更或消滅可

依法令規定行政處分行政契約或事實行為並存在於具有行政

法權利能力之主體之間行政法律關係除強調人民於行政法上所享

有之權利及應負擔之義務外同時亦包含公行政主體之權利義務內

容而公行政之義務除由法律明文規定外亦可由行政依法維護

公益之一般義務或由人民之權利或由行政法上債務或補償關係

而得出

122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10-111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123 Maurer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sect8 Rn 16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3

215

分依體系解釋及國內多數見解除特別法有較嚴謹之明文規定外

為行政機關應遵循之最低程度規範 124立法者有意參酌美國APA之

立法例制定本條規定即明文課予行政機關於正當行政程序中應負

之義務我國行政程序法採行德國VwVfG之基本架構援用職權調

查原則之精神但為補強德國法制對於正當法律程序不足之處而

引進美國法制本意甚佳行政機關於個別案件中既負有維護公益

之一般義務並透過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以維護公益及私益如行

政機關於職權調查權限外進行程序外不當接觸而影響公益及私益

之保障時應屬於違背行政機關義務之程序行為即應予規範禁止

由此觀點出發即不宜認定本法第四十七條僅為訓示規定而應更

積極地承認行政機關依法負有一定之程序義務 125

(二)歷史解釋與目的解釋之思考

1 由立法理由中探知之規範目的

本法第四十七條所欲發揮之功能參酌立法理由之說明包括

防止行政機關偏頗及保障當事人權益 126

124 蔡茂寅等前揭註

因此一方面強調行政機

2頁 19-20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

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 554-557五南出版社(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 19-20(1999)少數見解認為此說無說服力並無標準足以認定行政程序法屬

「最低程度之程序保障」參見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

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

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28(2007) 125 本文就此所持之論點與審查委員之見解容或有間特此說明 126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5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6

關之公正性另一方面又強調當事人間權益之公平性因特別強調

保障當事人權益則反應出大陸法系中基本權程序保障功能之思

維此外亦希望藉此對於盛行於行政機關實務上「關說」之情形

進行規範以使關說之行為透明化 127

行政程序法中一個條文如由立法意旨觀之可同時達到程序

之公正性公平性及公開性的功能應可推知立法者對於法制設計

本質認識有不清之處因此何者始為法制本質上應遵循的精神

實應仔細思考否則將出現規範主軸不清規範範圍不明之謬誤

對於此點實不宜一概以我國法制與美國法規範不同

如此資訊之公開性亦為本

條所欲發揮之功能

128

2 由法制之規範功能為解釋

而為不同

的解釋以自圓其說

美國透過司法機關所為之判決強調 5 USC sect557(d)之規範目

的在於保障當事人間之公平性使審判式聽證程序中對於片面接

觸情事不知情之其他當事人得以有機關獲悉相關情事並表示自

己的意見姑且不論維護程序公平性為本體或係保障當事人程序之

工具 129

127 葉俊榮前揭註

禁止片面接觸之本旨仍在於維護正當法律程序中各當事人

間武器平等的精神強調的是正當法律程序中「公平」的面向此

116頁 137 128 參見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一)之說明 129 此涉及美國法上對於正當法律程序本質之討論關於工具說及本體說之

見解參見蔡穎瑩前揭註 15頁 19-24本文於此不予深論但相關討

論亦反應出即便在美國法制中程序規範是否具有獨立性或僅係發揮輔助

實體決定之功能並非有一致見解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5

217

外美國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拘束審判式聽證程序中行政機關之行

為而不適用其他程序中作成決定者原因在於該程序中採用證據

紀錄排他性行政機關僅得依紀錄資料作成決定藉此使當事人皆

得以對於紀錄中之證據及其他資訊進行攻擊防禦始產生禁止片面

接觸之法制設計

我國對於權利保障與行政程序之關聯受德國法制及其理論之

影響強調行政程序對於實體基本權保障之重要性 130

(三)規範範圍之釐清

解釋上正

當行政程序有助於行政機關作成正確決定以避免人民之權益受到

不法之侵害因此保障當事人於程序中武器平等之公平性應有助

於發揮此行政程之基本功能我國繼受美國法制於行政程序法中

增設德國法上所無之禁止程序外接觸的規定在規範功能上即應為

摘取該法制特別之規範功能以強化我國行政程序法制因此本

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在解釋上仍應強調側重於正當法律程序中之

「公平性」保障當事人間進行攻擊防禦時之武器平等藉以保障其

實體權利否則錯誤認知本條之規範功能即易掉入行政繁瑣的

工作泥沼中亦即不論於何種程序中公務員執行職務進行調查

皆作成紀錄或將所有書面附卷以求自保而使本條成為促進行

政彈性及效率之障礙是故為使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能夠發揮

一定之規範功能在解釋上即應為一定之調整及限縮

1 適用的程序類型宜限制

130 例如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於政治庇護案中即明白指出行政程序有助保障

實體之基本權利BVerfGE 56 216 (236ff)

5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8

本法第四十七條列於行政程序法總則導致不論最後行政行為

的態樣為何皆適用之本條規定如此結果與本條立法精神大相逕

庭實有限縮之必要否則亦與效率的要求不符 131以行政指導及

陳情為例本質上為非正式行政行為未發生實質法律效果並無

須適用禁止片面接觸以維護當事人間武器平等之必要而行政規

則為行政機關內部規範欠缺直接對外拘束人民權利義務之法律

效果亦無適用之必要至於法規命令本質上為「一般性政策的

制定」本即應廣納各方意見實不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 132而重點實為各方在訂定規範的過程中有對等的討論對話機

會因此本質上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以保障當事人間公平的行

為為行政處分及行政契約此二大行政行為態樣 133

至於在作成行政處分及締結行政契約之程序中對照美國及德

國法制尚須進一步檢視我國聽證程序之設計

134

131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11(2001)

我國關於程序類

型的設計類似於德國法制而非美國法制本法雖有要式聽證程

序之設計亦規定聽證須作成紀錄(本法第六十四條第一項)然除

132 湯德宗前揭註 122頁 109 133 計畫確定裁決性質上亦為行政處分且涉及多元利益的調和如日後我

國確實執行確定計畫之程序自應適用本法第 47 條之規範 134 本法並未就締結行政契約應進行聽證之規定然如舉行聽證可使其他利

害關係人有參與程序之機會且如作成行政處分依法應舉行聽證但締結

替代該行政處分之行政契約卻無須聽證可能使行政契約成為規避聽證的

工具參見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

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

集頁 282元照出版社(2002)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7

219

法規有明文規定外聽證紀錄為行政機關作成行政處分時應斟酌之

文件(本法第一八條第一項)並非唯一具有排他性之資料遵循

職權調查原則之法理而與德國法制相近因此如欲保留本法第四

十七條之規定並貫徹前述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理精神本文建議

於修法增訂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效力的前提下建議限縮本法第

四十七條規定而僅適用於特別程序中即正式聽證程序及計畫確定

程序此處所持限縮本法第四十七條程序態樣適用範圍之見解主

要論證依據為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與當事人間公平性的關聯此為

德國法制所無行政程序法立法之際我國繼受美國法時亦未配合

建立相關觀念也因此導致現行規定過度擴張禁止程序外接觸之範

圍造成法理邏輯混亂亦可能成為行政機關及公務員之掣肘因

此本文此處之見解亦僅建議係回歸法理一致性而提出之修正意見

而已

2 人的範圍宜擴大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所規制之人一方為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

一方為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達前述立法目的使所有相關

資料皆呈現當事人面前理論上本條宜儘量包括所有可能建立接觸

之管道因此受規範之人的範圍宜擴大因此在解釋代表當事人利

益之人時不應侷限凡宣稱為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或依相

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

人為行為之人皆應屬之不限於代表人代理人或輔佐人等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涉及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分別提出之設籌加油站申請且

二者之申請具有排他的競爭性如依美國法制屬於涉及「有財產

5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0

價值性優惠的競爭請求」之事件特別應注意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承辦公務員有洩漏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予被告機關之顧問 Y

的情形而被判刑確定於參加人 A 公司之申請事件中名義上之

申請人為該顧問 Y 之配偶 X於論斷是否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

一項之規定時即涉及參加人 A 公司被告顧問 YY 之配偶 X 彼

此間的利益關係在 X 提出之申請案所進行之行政程序中實際上

之申請人仍為 A 公司原處分機關未明察 X 是否係以代理人身分提

出申請命其提出委任書處理有可議之處而承辦公務員雖係與

被告顧問 Y 接觸以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由此情形亦

可判定承辦公務員既已受理 X 作為 A 公司代理人所提出之申請

案且 Y 一方面為該申請案中代理人 X 之配偶且同時亦受 A 公

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興建加油站依相關事證可認定 X 係為 A 公

司之利益為行為與其配偶及 A 公司間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

故可認為承辦公務員係主動接觸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於 X 代理 A

公司提出申請之程序中有為程序外接觸之情形本案原審判決及最

高法院判決中僅援引刑事判決所確定之事實直接認為承辦公務

員於處理原告申請之案件中認定與X所為之接觸係屬於違反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情形不僅未就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

件進行涵攝說明未仔細辨明不同程序間之當事人及代表其利益人

的關係雖結論並無錯誤但推論仍未臻嚴謹明確

然而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是否只限於承辦公務員我國法的

解釋與美國法明文規定不同美國法明文規定機關內所有成員或其

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皆不得進行

片面接觸不限作成決定之人員如此始可歸避承辦人員透過機關

內其他人進行接觸卻不受規範的可能我國規範之範圍過於狹隘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9

221

此亦為建議宜修正之處

3 事的範圍宜限縮

如前所述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九六二

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時「縱接觸內容係屬

程序事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因此涉及相關

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此與美國法之規定不

同然誠如前述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中 135法官以「麵包與奶油」的關係來形容行政機

關與公眾間非正式之接觸互動表示公務員實不可能脫離公眾生活

而獨立存在且在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中 136法官亦以人情事理的角度看待

公務員的社交生活因此行政機關與公眾之接觸只要在不影響司

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並無全面禁止之必要只

有對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問題進行程序外接觸可能引起當事人公平

防禦的疑慮始有限制之必要前述法務部之見解不僅誤認禁止

程序外接觸之立法目的過於側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忽視當事人

間的公平性且理想性地過度限制程序外接觸之事項忽略人情事

理應不可採因此建議修改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規定明文

限定於就待決事項之實體問題為接觸時始有限制之必要 137

於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

字第五三號判決)中當事人曾由立法委員陪同前往原處分機關

135 567 F 2d 9 (DC Cir 1977) 13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137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6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2

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會討論法律解釋問題因原處分機關依本法

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作成紀錄附卷故無違法情事可言然嚴

格說來本案當事人拜會原處分機關時討論法律解釋問題並非違

法禁止之關說行為亦不屬於遊說法所定應強制登記之行為且如

未涉及個別具體案件之實體問題而限於法律解釋之請益則本質上

亦不應屬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情形本無須受限制當

然為免爭議及為求自保行政機關得製作相關紀錄但仍應與本法

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無涉

至於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

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公務員受理違反贈與稅法之稅務違章案件

於妻子經營的髮廊中遇見被檢舉人之妻子詢問被檢舉人所涉及之逃

漏稅事件公務員告知若主張被檢舉人無贈與情事應出具有關書

面資料以為證明最後並認定被檢舉人無逃漏稅情事而擬簽結該檢

舉案本案中被檢舉人既為稅務違章事件中之當事人其妻在客

觀上可認為代表其利益之人公務員應不得與其於程序外就逃漏稅

事件之實體問題為接觸公務員於自家經營的髮廊面對被檢舉人之

妻子提出相關詢問而為答覆時與前述案例不同之處在於公務員

並非僅就抽象法規範的解釋進行回答而已就承辦之被檢舉案件具

體內容之認定可能性進行回答應已涉及實體問題公務員與被檢

舉人之妻子所為之接觸已超越公務員社交生活之對話範圍已屬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外接觸實應依本法第四十七

條第二項第三項之規定作成書面紀錄並予以附卷及公開

(四)重視違反之法律效果

行政機關公務員所為之行政程序外之接觸行為姑不論可能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1

223

生公務員懲處之法律效果但就行政程序之法制而言可經由依本

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規定作成紀錄將書面文件附卷並

主動公開而將此瑕疵予以補正未損及當事人程序中武器平等之

公平性然未經補正之瑕疵即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而未踐

行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所要求之行為者依美國法制之

觀點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違法或無

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響即使

採職權調查原則之德國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

如有瑕疵或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

關之行為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二國法制對於程序瑕

疵之法律效果實有異曲同工之處 138

反觀我國對於公務員所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行政機關之處

置較強調對於公務員之行政懲處

139

138 關於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參見本文貳三之論述

而未仔細審酌其行為是否該當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件是否已依同條第二項第三項規

定為補正之行為亦未審酌未補正者此程序瑕疵對於實體決定影響

之程度而法院於爭訟案件中主要仍審酌實體決定之違法性而

未深入論證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對於實

體決定之影響及重要性我國法院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論證之深度

及密度依本文前述觀察與美國司法實務相較實仍有相當大之

差距因此行政機關及法院宜強化對於本條規定之認識及解釋

139 經查詢公務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之保障案件決定書查詢系統(httpwwwcsptcgovtwptcindexasp)以公務員違反公務員服務法第 4 條保密義

務而作成之復審或再申訴決定至民國 100 年止即計有 14 筆決定書

6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4

而對於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合法性進行審查時更須體認程序外接

觸之程序瑕疵與實體決定間之關聯性並進行深入說理論證如此

始可提升本條規定之重要性並落實禁止程序外接觸而確保當事人

程序權益之法理精神

伍結語重新檢視聽證法制之契機

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繼受美國法制並將其融合至以德國法

制為主軸的行政程序法時未深入探究美國正當法律程序之精神

APA 中程序類型之特性即於行政程序法中強行置入禁止片面接觸

之規定本文以相當篇幅介紹美國 5 USC sect557(d)禁止片面接觸之

法理及實務案例並與德國法制進行比較目的即在於突顯現行規

定法理混淆及制度設計缺乏一貫性的缺失此外台北高等行法院

九十四年度訴字第七五二號判決及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五年度判字第

一二三九號判決此一具有高度重要性及爭議性的案件中(高速公路

電子收費系統案或稱為 ETC 案)中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重

要性未受重視益發突顯我國實務界對於此制度之認識有限因此

本文嘗試以回歸法制本旨的角度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禁止程序外

接觸之規定重新檢視其立法目的並對於本條之適用範圍提出檢

討修正之意見

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德國

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備受爭

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聽證程序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3

225

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到重視在

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際如能重新

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程序之法制得以

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化」有所助益

6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6

參考文獻

書籍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

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

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5

227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期刊文獻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 8-21(1999)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3-120

(2008)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

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

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1-33(2007)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2-17(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

頁 18-33(1999)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12 TEX TECH

ADMIN L J 223-279 (2011)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6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8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專書論文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

頁 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

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

壽論文集」頁 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

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

總論篇頁 112-168三民書局(1998)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49元照出版

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

行政程序法論頁 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51-83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7

229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67-209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 25-155元照出版社

三版(200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

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6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0

摘要

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公務員與當事人為行

政程序外接觸的規定係仿自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而本

條自行政程序法施行至今逾十年以來並非行政法學界及司法實

務界重視及討論的重點然而本條規定卻為行政機關在具體程序

中重視之規範甚至可能導致行政機關承辦人員在具體情形中無

所適所或形成困擾因此本文先就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關於禁止

片面接觸之規範針對成文法規定及司法實務案例進行說明及觀

察以掌握美國相關法制之精神及本旨此外亦介紹德國法制之

精神並就我國司法實務涉及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案例進行

觀察探究我國對於本條精神之運用是否仍有待釐清之處在回

歸法制本旨之深入研究後即不難發現此程序機制之基本功能

在於確保正式的聽證程序中當事人間攻防之程序公平性並非著

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總則部

分而非強調聽證程序公正性之維持在體例安排上即與制度之

本質混淆亦容易導致實務見解不明確而產生許多疑義

面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

德國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

備受爭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

聽證程序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

到重視在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

際如能重新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9

231

程序之法制得以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

化」有所助益

7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2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 Review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n the American and German Legal Systems

Ling-Ching Fu

Abstract

sect47 APA of Taiwan stipulates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and follows the regulations in the APA of the USA

Since the APA in Taiwan came into effect in 2001 this regulation

hasnrsquot stayed in the center of the legal researches and practice in

Taiwan Howeve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public officials in

concrete case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eaning and the nature of this

regulation the similar regulations an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he

USA are first examined in this article Meanwhile the German legal

system regarding this problem is also introduce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aiwan will be also intensive observed The application

possibility of sect47 APA of Taiwan as well as the viewpoints in the

practice will be acquainted At last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protects the fairness

between the concerned parties in the formal hearing procedures but

not the neutrality of the responsible authority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1

233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nature of this legal institution has

not been correctly understood in Taiwan It leads to the result that

the APA of Taiwan should be further reformed An amendment of the

APA of Taiwan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Keywords ex parte communication due process hearing trial-type

hearing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 formal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8-21(1999)
  •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113-120(2008)
  •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1-33(2007)
  •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2-17(2001)
  •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18-33(1999)
  •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112-168三民書局(1998)
  •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4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51-83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67-20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25-155元照出版社三版(2006)
  •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 摘要
    • Abstract
Page 34: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由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 …cycu.lawbank.com.tw/Download/30/01300005.pdf接觸或禁止片面接觸為核心議題之研究論著。即使在司法實務上,也

3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6

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進行判斷即可 87

至於計畫確定程序聽證亦為確保利害關係人及一般民眾於程

序中之聽審權因此利害關係人與及時提出異議之民眾享有於聽證

期日參與討論及說明之權利(sect73 Abs6 VwVfG)於聽證期日中

於聽證機關之協助下開發行為人利害關係人及時提出異議之

民眾提出意見之權限受影響之機關等對於計畫進行言詞面對面

之討論及說明並尋求妥協及共識此亦為計畫確定程序中聽證的

精神之後聽證機關即應就聽證之結果撰寫綜合意見連同未獲

得妥協之爭點轉交確定計畫機關(sect73 Abs9 VwVfG)聽證機關

就聽證程序之結果所為之綜合意見僅供確定計畫機關作成最後裁

決時參酌而確定計畫機關仍應依其專業綜合聽證機關之意見

其他機關之意見民眾之異議甚至鑑定人之意見對於未獲共識

之爭點進行判斷並作成最後之確定計畫裁決

88

三小結

且確定計畫機關

作成決定時其考量並不以聽證程序中所呈現之文件及事實為限

仍應基於職權調查原則對於必要之事實進行調查認定應其專業

對於公益及相關私益進行衡量至於在不要式的程序中依職權調

查原則的精神更無紀錄排他性法則適用的餘地

綜合前述關於美國 APA 成文法的規定及法院實務案例的見

解不難發現行政程序中禁止行政機關與當事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

進行片面接觸的精神重要的前提在於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要

87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69 Rn 6-7 88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74 Rn 7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5

197

求因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唯一得參考者即為聽證之紀錄為確保

聽證程序中所有資料處於所有當事人得以知悉的狀態當行政機關

與特定當事人間進行片面接觸時即須作成紀錄以使參與聽證程

序之當事人得於公開程序中透過交互詰問對於所有證據進行辯論

保障程序之「公平性」換言之並非所有片面接觸皆應予以嚴厲地

非難及指摘而是當程序之公平性在客觀上對於規則之訂定或裁決

之作成造成影響時始禁止片面接觸以下略以簡表說明本文中對

於美國 APA 中關於禁止片面接觸所作的觀察

程序特色

禁止片面接觸

之依據 法院審查

非正式

程序

行政

裁決

寬鬆之

程序要

其 他 個 別 法

令行政機關自

行 訂 定 之 規

則正當法律程

片面接觸客觀上

是否影響行政決

規則

訂定

通知及

評論程

正當法律程序

私人間有財產價

值性優惠的競爭

請求公開紀錄

是否反應所有公

眾的意見是否

給予公眾討論的

機會

正式

程序

審判式聽證

證據紀錄之排他5 USC sect557(d)

片面接觸客觀上

是否影響行政決

3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8

性 定

來源作者整理

由上表可知在美國法制下即使行政程序有違反禁止片面接

觸之規定或法理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

違法或無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

響換言之違反禁止片面接觸之程序瑕疵僅具有相對之效力

至於德國法制綜合其制度之觀察可知在遵循職權調查原則

的前提下即使進行聽證程序最後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仍不受聽

證結果之拘束不適用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因此德國VwVfG中並

無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而與美國法制之思考有間 89然而須注意

者因司法對於行政決定原則上可進行全面合法性之審查僅於行

政機關享有判斷餘地之事項其審查密度受有限制故行政機關與當

事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如有片面接觸之情事司法機關仍得就行政

機關職權調查之行使及其決定之內容是否違反經驗法則及論理法

則進行審查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如有瑕疵或

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關職權之行

使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 90

89 雖然德國 VwVfG 第 21 條規定公務員行使職務有偏頗之虞(Besorgnis der Befangenheit)時應行迴避之規定然此係為確保行政程序進行之「公

正性」而美國法制中禁止片面接觸之功能係為確保當事人間的武器平等

以保障程序之「公平性」因此不同制度發揮不同的規範功能行政程

序之法制並不因有迴避制度之設計即可發揮禁止片面接觸原則的功能

應予辨明

90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7

199

參我國司法實務案例觀察

一籌設安南加油站案

在高雄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二四八二四九二五

號判決中涉及原告(即被上訴人)依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十

六條第二項之規定 91向被告台南市政府(原處分機關即上訴人)

所屬之都市發展局申請核發籌建安南加油站之設站用地可供作加油

站使用證明(下稱土地使用證明)另有同時擬於鄰近土地設置加油

站之第三公司(訴訟中之參加人下稱A公司)由X代理亦向台南

市政府都市發展局申請核發籌建長安加油站設站用地之土地使用證

明A公司於尚未取得土地證明前即向台南市政府建設局提出許

可籌建加油站之申請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對於原告先提出之土

地使用證明申請案以資料不足為由命其補正而對於A公司後提

出之申請則先行核發土地使用證明(函 1)嗣後始核發原告申請之

土地使用證明而原告旋即向台南市政府建設局提出加許可籌建油

站之申請之後台南市政府建設局以A公司已完成許可籌建加油

站申請之補件程序即發函核准A公司籌建加油站之許可(函 2)

最後則依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八條第一項第三款之規定 92

91 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 16 條第 1 項「申請設置經營加油站者除本

規則另有規定外應檢具下列文件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請籌建

之核准helliphellip」同條第 2 項「前項申請設站用地屬都市計畫地區土地

且依有關法令規定須經核准始得供作加油站使用者並應檢附直轄市縣

(市)政府核發設站用地同意作加油站使用之證明文件」

92 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 8 條第 1 項第 3 款「申請於都市計畫地區及非

都市土地甲乙丙種建築用地遊憩用地及特定目的事業用地(加油站)

3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0

同側路段五百公尺內已核發A公司加油站籌建許可為由發函駁回

原告之申請(函 3)

原告不服分別對於前述之函 1函 2 及函 3 向中央主管機關

內政部及經濟部提起訴願請求撤銷原處分但未獲救濟即向高

雄高等行政法院提起課予義務訴訟(行政訴訟法第五條第二項)行

政法院審理本案之相關爭議點除在於法律面向上對於加油站設置

管理規則第八條第一項第三款規定中所稱「先申請」之解釋外在

事實面向上則在於承辦本案之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公務員於審

理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之土地使用證明申請時是否有濫用權力之

違法承辦公務員於受理本件分別由不同公司提出土地使用證明之

申請時曾將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洩漏予被告(原處分機關)之

顧問 Y(同時受 A 公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建設加油站並為 A 公

司代理人 X 之配偶)經法院調查以該承辦公務員違反刑法第三

一八條所定之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台灣高等法院台南

分院九十三年度上易字第十九號刑事判決)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即以

該刑事判決確定之事實為基礎以公務員與當事人有行政程序外接

觸之情事認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另外高雄高

等行政法院另以被告(原處分機關)核發參加人 A 公司之土地使用

證明有恣意優先通過之差別待遇有違平等原則進而不應核發

參加人 A 公司籌建加油站之許可此二行政處分(函 1函 2)皆

設置加油站者其申請基地應符合下列規定helliphellip三同一直轄市縣(市)

內與同一路線系統之道路同側既有或先申請之加油站入口臨街面地界

至少應有五百公尺以上之距離但直轄市縣(市)政府考量車流方向

認為有設站需要者不在此限」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9

201

違法駁回原告申請加油站籌建許可之處分(函 3)亦違法判決

撤銷相關原處分及訴願決定並判命被告應依判決意旨重行依職權

調查應否核准原告之申請本判決經最高行政法院以上訴無理由而

確定維持(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決)

二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原

告向被告台北縣政府(現新北市政府)檢舉某公司違反勞動基準法

有關工時薪資給付等規定並申請調閱卷宗被告經調查後函

復原告相關調查結果並拒絕閱覽卷宗之申請原告向被告再次表

明不服被告亦函覆說明原告對此二函覆不服提起訴願未獲救

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起訴請求撤銷訴願決定命被告應對原告

作成裁罰處分並准予原告閱覽被告與被檢舉公司於行政程序外接

觸所作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在請求閱覽行政程序外接觸所作

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部分原告主張被告所屬勞工局承辦人員

曾與被檢舉公司職員以電話聯繫接觸詢問該公司板橋辦事處之地

址電話未依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作

成書面資料然行政法院認為此項接觸係被告為調查被檢舉公司是

否有原告所申訴之違法情事所必須屬行政程序調查之必要為行

政程序內之接觸如有相關文件亦屬行政決定前準備作業之文件

得拒絕閱覽之申請故原告相關主張無理由此判決見解為最高

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判字第五二六號判決維持而確定

三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三號判決中因公

4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2

平交易委員會(即被告)接獲檢舉對於台北縣(現新北市)金銀

珠寶商業同業公會(即原告)進行調查認定其有違反公平交易法

第十四條第一項聯合行為之禁止規定而裁處罰鍰原告經訴願未

獲救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提起撤銷訴訟本件涉及原告除勸導

會員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販售飾金外另曾於民國九十四年八

月二十五日由立法委員陪同原告理事長前往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

會並請教事業以低於成本之價格銷售商品是否違反公平交易法等

問題由被告之主委接見被告並作成行政程序外接觸紀錄表此

次拜會並未作成結論或有任何會議紀錄原告嗣於同年八月二十九

日發函予全體會員將被告於座談中表示之見解附於檢送函說明

欄內警告業者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出售飾金行政法院最後

認定原處分並無裁量濫用裁量怠惰或其他裁量瑕疵判決原告之

訴無理由確定

四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

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所涉之事

實並非直接與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有關之案件而係財政部台

灣省中區國稅局之公務員(原告)因涉貪瀆罪嫌經刑事訴訟免訴

判決確定後向所屬機關(被告)申請因公涉訟輔助而被否准經

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作成駁回之復審決定而向台中高等行

政法院起訴提起課予義務之訴然原告處理稅務違章檢舉案件未

依規定調查證據更於原告住處(原告配偶經營之髮廊)回答被檢

舉人配偶所提規避課稅及裁罰之方法等問題原處分機關以其違反

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未保守業務機密且迴避詢問避免於辦公處

所外與被檢舉人之關係人有所接觸而申誡乙次據此行政法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1

203

認定被告機關以原告執行職務違背法令為由而否准其涉訟輔助之請

求原處分並無不法

五小結

綜合上述案例觀察對於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仍有

下列疑義有待釐清

(一)禁止程序外接觸人之範圍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為涉及當事人具有財產價值的競爭請求之典型案例原處分機

關承辦公務員直接接觸之對象雖非提出申請之當事人及其代表人

行政法院仍認定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因此本條

第一項規定中所稱「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指為何亦即禁

止程序外接觸所規範之「人之範圍」即有釐清說明之必要

(二)禁止程序外接觸事之範圍

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

三八三六號判決)中點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一個核心的問題

程序外接觸與職權調查之間應如何進行區分何謂法所允許為職

務上所必要之接觸行為何時又屬於法律所禁止之程序外接觸而

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

三號判決)中值得思考的是當事人拜會行政機關之情事是否

屬於應受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範之情形當事人與行政機關進

行的相關討論是否須與本案實體問題有關始屬於行政程序法第

四十七條限制之情形值得深究此外藉由本件事實可進一步

4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4

引導思考程序外接觸與遊說行為之差異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

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並非直接以

公務員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為由而認定其執行職務違法但

突顯出承辦公務員日常社交生活是否亦屬於程序外接觸的問題這

些問題皆可理解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禁止程序外接觸之

「事之範圍」而應深究說明

(三)違反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律效果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行政法院雖認定本件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

但並未以此為撤銷原處分之理由最重要之論證依據仍是以原處分

機關法律解釋之見解及行政處分有違平等原則等違法情事因此

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法律效果亦為應探究之問題

肆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檢視及檢討

一規範內容及法務部函釋見解

(一)立法意旨

行政程序法(下稱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於行政院提出之

法案草案中並無相關規定於立法委員提案版本中始有相關規定

並明言係參考美國法制最後於立法院委員會審查後採行委員提

案版本而於行政程序法中明定之 93

93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7-8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3

205

依本條立法理由之說明可知立法者主要係為「求行政程序之

公平透明避免行政機關受到不當之干擾」而制定本條規範此

外行政機關「不論是基於職務推行必要之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

觸對他方當事人之權益影響甚巨為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

之權益」行政機關於作成決定前片面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

程序外之接觸原則上應予禁止 94

因此我國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者對於本條所應發揮之功能側

重於透過程序之透明公開維持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在無偏頗的疑

慮下進行行政程序此由本條規定列於第一章第七節「資訊公開」

下亦可得知此與美國法制著重於審判式聽證程序之公平給予當

事人平等表示意見之機會以符合該國憲法所蘊含正當法律程序之

精神仍有一定的差異

(二)適用範圍

1 人之範圍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拘束而不得進行程序外接獲之

人為「公務員」依學者見解應為與行政程序之進行有關之公務員

包括依法令於行政程序中執行職務之公務員 95

94 前揭註

依此見解負有不

得為程序外接觸之義務者為行政機關內與待決事項行政程序之進

行有關且依法令執行職務之公務員依體系解釋所謂行政程序

應為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行政機關即應為本法第二條

第二項第三項所稱「代表國家地方自治團體或其他行政主體表

95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49

4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6

示意思從事公共事務具有單獨法定地位之組織」及「於委託範

圍內受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至於公務員之範圍因現行法

律上對於公務員並無統一之定義規定於公務員相關法規中有國

家賠償法第二條第一項刑法第十條第一項最廣義之公務員定義

有公務員服務法第二十四條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6亦有公務人員任

用法最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7本條規定所稱之公務員範圍為何即

有解釋之必要參酌本法基於行政機關之公正性而設置之迴避制度

(本法第三十二三十三條)與本條規定源自於正當法律程序之精

神相同因此在體系歷史及目的解釋的角度上應無二致但同

樣亦面臨本法缺乏公務員定義規範的問題基於正當法律程序之法

理為確保程序之公平與公正保障當事人之權益應採最廣義的

角度認為凡依法令從事公務之人員皆屬之 98如此可避免採公

務人員任用法最狹義定義造成許多公務員公營事業人員行政

機關內之約聘僱人員被排除之情形 99

96 公務員服務法第 24 條「本法於受有俸給之文武職公務員及其他公

營事業機關服務人員均適用之」

及採公務員服務法狹義定

97 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公務人員指各機

關組織法規中除政務人員及民選人員外定有職稱及官等職等之人

員」 98 關於應依本法迴避之公務員的範圍本文贊成學者湯德宗之見解參見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4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亦

採此見解 99 依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3233 條之規定司法人員審計人員主計人

員關務人員外交領事人員警察人員教育人員醫事人員交通事

業人員及公營事業人員等皆不適用該法規定此外須依法享有俸給者

始適用公務員服務法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5

207

義造成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因未依法受有俸給而不

適用之情形至於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及第十七條雖定有公務員之

保密及自行迴避義務其規範目的在於明定公務員應受行政懲處之

情形以維持行政內部之紀律此與本法第三十一三十二及四十

七條係規範正當法律程序內涵之立法目的有間因此在公務員範圍

的解釋上無須為相同處理

本條規定限制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程序外之接

觸依立法理由之說明不論是「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觸」皆屬

限制之列 100因此受限制者為雙向接觸不論主動接觸之發動者為

公務員或當事人一方 101然未瑧明確者為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所指為何立法者於本條中明白不採用「代表人」「代理人」「輔

佐人」「法定代理人」及「利害關係人」等行政法規範或理論上常

見具有明確內涵之概念解釋上應認為係立法者有意排除使用相關

概念使用「代表利益之人」一詞可使受規範者涵蓋的範圍更為

廣泛換言之於程序中不論以自己名義或當事人名義凡宣稱為

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 102

綜合上述分析行政機關內或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

體於受委託範圍內依法令執行職務之人就其執行之承辦案件與

當事人及凡代表其利益之人(宣稱或依相關事實認定)依本法第四

或依相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

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人為行為之人皆可認為係代

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10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01 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0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0

4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8

十七條之規定皆不得為程序外接觸如此解釋涵蓋之人之範圍

雖已廣泛但如行政機關內非承辦人員之其他公務員 103

或其他已

參與或可能參與程序而有決定權之人員(例如各委員會之外聘專家

委員)仍不屬之美國 5 USC sect557(d)之規定範圍及於行政機關

內任何成員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

成員相較之下我國規定仍較狹隘

2 事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二項所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在現今

媒介多元及資訊發達的社會中接觸的方式亦隨之多元不論以任

何方式凡進行討論提供資訊甚至關說或遊說皆屬於接觸之態

樣以遊說行為為例本質上為人民受憲法上保障之請願行為 104

我國為使遊說遵循公開透明之程序防止不當利益輸送另制定

遊說法規範遊說之行為依遊說法第二條第一項遊說之定義 105以及

同法第二條第三項被遊說者之範圍 106

103 前揭註

可知遊說法著重於進行遊說

人民與中央地方首長或政務官員就政策議案進行之接觸受規

104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4(2008) 105 遊說法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遊說指遊說者意圖影響被遊說者或

其所屬機關對於法令政策或議案之形成制定通過變更或廢止而

以口頭或書面方式直接向被遊說者或其指定之人表達意見之行為」 106 遊說法第 2 條第 3 項「本法所稱被遊說者如下一總統副總統

二各級民意代表三直轄市政府縣(市)政府及鄉(鎮市)公所

正副首長四政務人員退職撫卹條例第二條第一項所定之人員」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7

209

範者不包括一般處理公務之公務員亦不及於中央地方首長或政

務官員為執行職務主動與人民進行接觸 107因此受遊說法規範之行

為與行政程序法所規範之範圍不盡相同如於特別情形下發生競合

規範的情形時例如於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中因遊說法採強制登

記及資訊公開制度(遊說法第十三條至第十九條)相關登記資料及

資訊之公開在程序上已符合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所要求之精

神至於關說 108並無其他法律就其程序及公開有特別規定仍屬

應適用本條之行為 109

至於接觸所涉及之內容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

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條立法意旨主要乃在確保

行政機關執行職務之公正性以避免偏頗縱接觸內容係屬程序事

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行政程序外接觸之事

項不分有利或不利於當事人均有本法第四十七條之適用」因此

涉及相關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反之美國

5 USC sect557(d)明文規定限於與待決事件有關之實體內容我國限

制範圍則明顯較寬對公務員產生較多桎梏此為受學者批評之

110

107 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之行為依遊說法第 5 條第 1 款之規定為排除適用

之事項相關問題參見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5 108 關說之意義可參酌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第 2 點之規定「(五)請託

關說指其內容涉及本機關(構)或所屬機關(構)業務具體事項之決定

執行或不執行且因該事項之決定執行或不執行致有違法或不當而影響

特定權利義務之虞」 109 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6 110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4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0

3 程序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定立於本法第一

章總則篇因對於「行政程序」之種類及範圍並無特別規定故舉

凡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作成行政處分締結行政契約訂定法規

命令與行政規則確定行政計畫實施行政指導及處理陳情之程序

皆屬於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行政程序與美國 5 USC sect557(d)

僅適用於進行審判式聽證程序始於指定主持聽證之行政機關等規

定內容相較本條規範之程序類型無所不包亦涵蓋整體程序然

此亦為學者指出宜檢討之處 111

4 得進行接觸之情形

公務員於行政程序中基於職務上必要所為之行為不受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限制於行政程序開始後公務員執行職務

處理待決事項所為之必要行為如受嚴格限制將造成行政機關執行

職務困難反而妨礙行政程序之進行所謂基於職務上必要之行為

如通知當事人或其代理人補提文件陳述意見或出席聽證通知當

事人提供證據資料當事人閱覽卷宗資料等 112

111 前揭註

換言之行政機關

為確定作成行為所涉及之事實關係須進行事實及證據之調查依

職權調查原則行政機關依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不受當事人主張

之拘束(本法第三十六條)因此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

定本係表彰行政程序採取職權調查原則之精神故行政機關承辦

人公務員於職權調查範圍內所為之行為即非應予禁止之程序外接

11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1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9

211

行政程序中行政機關職權調查之目的係為使行政機關了解事

實狀態及公私益狀況成為作成後續行為時之基礎此與行政訴

訟中法院為維護雙方當事人武器平等所為之職權調查並不相同不

可不察 113因此如行政機關非基於了解事實及利益狀態之目的所

為之行為即非屬職權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行政

機關打電話至被檢舉之公司該公司之地位為申請之相對人(本法

第二十條第一款)114

此外如個別法有特別程序規定時即應依該規定之目的解釋

應為之職權調查行為行政程序法中職權調查之規定即應立於補充

地位

為行政程序之當事人且行政機關係為職權

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法院稱此為「行政程序內之接觸」並無限制之

必要見解堪稱正確

115

(三)為程序外接觸之處理

因此在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定時仍須配

合待決事項所應適用之個別法規依規範目的判斷個案中職權調查

行為之必要性

既然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所指之行政程序為本法第二

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為之「行政程

113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 114 行政程序法第 20 條第 1 款「申請之相對人」為申請人請求行政機關

對其作成行政行為之人不可誤認為行政機關本身參見陳敏行政法總

論頁 771自版七版(2011) 115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8

5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2

序外」接觸即為行政機關與個案程序當事人在行政程序法規範之

程序外所為之接觸 116對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解釋如認

為凡行政程序外之接觸既為法所不許公務員本即不得為之是以

應作成紀錄或將書面文件附卷者仍為職權調查所必要之「程序內

行為」117

依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

益之人以書面方式為程序外接觸時應將所有往來書面文件附卷

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如以其他方式為程序外接觸者依同條第三

項之規定並應作成紀錄至於本項並未規定書面紀錄應附卷此

應係立法疏漏解釋上應與同條第二項之規定相同始能達成本條

之立法目的

則此見解不僅未正確認知此制度規範之目的亦有違法

規範之體系解釋更何況如此解釋公務員須將所有依職權調查事

實及證據之行為一一紀錄並予以附卷反而將造成公務員執行職務

之重大困擾因此相關說法應非的論

118

至於附卷之書面文件或紀錄應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因本條

第二項並無「主動」公開之規定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

字第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法第四十七條「亦寓

有保護公務員之目的俾使公務員於行政程序外凡與待決事件有關

之意見交換時皆應將所有往來之書面文件附卷或作成書面紀錄

(同條第二項第三項參照)以間接保護公務員」「行政機關就

11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

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37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117 此為本文發表於研討會時曾被提出之論點 118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3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1

213

待決事件縱有裁量權限亦不得恣意仍應為合義務裁量復有相當

行政救濟程序可資救濟既將接觸資料附卷供其他當事人閱覽即

已達公開之目的如認須主動通知其他當事人不僅衍生通知範圍

及技術上之爭議亦不利待決事件相關程序之迅速進行」「如與本

法第四十五條第一項『主動公開』之用語為比較可推知同法第四

十七條第二項所稱之『公開』者並無主動通知之意」故認為無

須主動公開僅須依申請而公開即可然此見解遭到學者批評認

為如此解釋過於消極本規定為個案資訊唯一主動公開之規定與

政府資訊公開法主動公開之立法目的不同且此解釋將使實體決定

前當事人仍無法知悉有程序外接觸之情形仍會引發行政機關有

偏頗的懷疑與立法意旨不符 119由立法理由觀之本項規定既為

「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之權益」並使其他當事人因文件或紀

錄附卷而有表示意見之機會 120

至於「其他當事人」當然包括申請之相對人(本法第二十條第

一款)至於已知之利害關係人行政機關得通知其參加程序(本法

第二十三條)因可藉由知悉程序外接觸情形而判斷自身利益受影響

之範圍及程序故解釋上亦屬之

如行政機關未主動公開相關資料

實無法發揮立法之功能故相關批評意見應值得贊成

121

(四)違反之法律效果

且依前述行政機關應主動公

開附卷之書面文件及紀錄時即無限制解釋「其他當事人」範圍之

必要

119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153另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2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21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

5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4

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為程序外接觸如已依同條

第二三項之規定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

開後該程序瑕疵即「補正」122

二本文之思考與檢討

但不妨害依相關法令(如公務員

服務法)及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對公務員之行政懲處責任為認定

反之如未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行

政程序即具有無法補正之瑕疵而成為得據以撤銷實體決定之事由

(一)行政法律關係中行政機關義務之規範

現代行政程序法制除以行政行為作為討論之重心外亦逐漸

著重行政法律關係(Verwaltungsrechtsverhaumlltnis)為基於行政法規

就特定事項於二個或二個以上之法律主體所產生之法律關係 123

本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為行政程序外接觸之規定即係對於

公行政明文課予之行政法上程序義務且規範於行政程序法總則部

為行政法上之權利義務關係行政法律關之成立變更或消滅可

依法令規定行政處分行政契約或事實行為並存在於具有行政

法權利能力之主體之間行政法律關係除強調人民於行政法上所享

有之權利及應負擔之義務外同時亦包含公行政主體之權利義務內

容而公行政之義務除由法律明文規定外亦可由行政依法維護

公益之一般義務或由人民之權利或由行政法上債務或補償關係

而得出

122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10-111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123 Maurer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sect8 Rn 16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3

215

分依體系解釋及國內多數見解除特別法有較嚴謹之明文規定外

為行政機關應遵循之最低程度規範 124立法者有意參酌美國APA之

立法例制定本條規定即明文課予行政機關於正當行政程序中應負

之義務我國行政程序法採行德國VwVfG之基本架構援用職權調

查原則之精神但為補強德國法制對於正當法律程序不足之處而

引進美國法制本意甚佳行政機關於個別案件中既負有維護公益

之一般義務並透過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以維護公益及私益如行

政機關於職權調查權限外進行程序外不當接觸而影響公益及私益

之保障時應屬於違背行政機關義務之程序行為即應予規範禁止

由此觀點出發即不宜認定本法第四十七條僅為訓示規定而應更

積極地承認行政機關依法負有一定之程序義務 125

(二)歷史解釋與目的解釋之思考

1 由立法理由中探知之規範目的

本法第四十七條所欲發揮之功能參酌立法理由之說明包括

防止行政機關偏頗及保障當事人權益 126

124 蔡茂寅等前揭註

因此一方面強調行政機

2頁 19-20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

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 554-557五南出版社(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 19-20(1999)少數見解認為此說無說服力並無標準足以認定行政程序法屬

「最低程度之程序保障」參見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

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

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28(2007) 125 本文就此所持之論點與審查委員之見解容或有間特此說明 126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5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6

關之公正性另一方面又強調當事人間權益之公平性因特別強調

保障當事人權益則反應出大陸法系中基本權程序保障功能之思

維此外亦希望藉此對於盛行於行政機關實務上「關說」之情形

進行規範以使關說之行為透明化 127

行政程序法中一個條文如由立法意旨觀之可同時達到程序

之公正性公平性及公開性的功能應可推知立法者對於法制設計

本質認識有不清之處因此何者始為法制本質上應遵循的精神

實應仔細思考否則將出現規範主軸不清規範範圍不明之謬誤

對於此點實不宜一概以我國法制與美國法規範不同

如此資訊之公開性亦為本

條所欲發揮之功能

128

2 由法制之規範功能為解釋

而為不同

的解釋以自圓其說

美國透過司法機關所為之判決強調 5 USC sect557(d)之規範目

的在於保障當事人間之公平性使審判式聽證程序中對於片面接

觸情事不知情之其他當事人得以有機關獲悉相關情事並表示自

己的意見姑且不論維護程序公平性為本體或係保障當事人程序之

工具 129

127 葉俊榮前揭註

禁止片面接觸之本旨仍在於維護正當法律程序中各當事人

間武器平等的精神強調的是正當法律程序中「公平」的面向此

116頁 137 128 參見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一)之說明 129 此涉及美國法上對於正當法律程序本質之討論關於工具說及本體說之

見解參見蔡穎瑩前揭註 15頁 19-24本文於此不予深論但相關討

論亦反應出即便在美國法制中程序規範是否具有獨立性或僅係發揮輔助

實體決定之功能並非有一致見解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5

217

外美國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拘束審判式聽證程序中行政機關之行

為而不適用其他程序中作成決定者原因在於該程序中採用證據

紀錄排他性行政機關僅得依紀錄資料作成決定藉此使當事人皆

得以對於紀錄中之證據及其他資訊進行攻擊防禦始產生禁止片面

接觸之法制設計

我國對於權利保障與行政程序之關聯受德國法制及其理論之

影響強調行政程序對於實體基本權保障之重要性 130

(三)規範範圍之釐清

解釋上正

當行政程序有助於行政機關作成正確決定以避免人民之權益受到

不法之侵害因此保障當事人於程序中武器平等之公平性應有助

於發揮此行政程之基本功能我國繼受美國法制於行政程序法中

增設德國法上所無之禁止程序外接觸的規定在規範功能上即應為

摘取該法制特別之規範功能以強化我國行政程序法制因此本

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在解釋上仍應強調側重於正當法律程序中之

「公平性」保障當事人間進行攻擊防禦時之武器平等藉以保障其

實體權利否則錯誤認知本條之規範功能即易掉入行政繁瑣的

工作泥沼中亦即不論於何種程序中公務員執行職務進行調查

皆作成紀錄或將所有書面附卷以求自保而使本條成為促進行

政彈性及效率之障礙是故為使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能夠發揮

一定之規範功能在解釋上即應為一定之調整及限縮

1 適用的程序類型宜限制

130 例如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於政治庇護案中即明白指出行政程序有助保障

實體之基本權利BVerfGE 56 216 (236ff)

5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8

本法第四十七條列於行政程序法總則導致不論最後行政行為

的態樣為何皆適用之本條規定如此結果與本條立法精神大相逕

庭實有限縮之必要否則亦與效率的要求不符 131以行政指導及

陳情為例本質上為非正式行政行為未發生實質法律效果並無

須適用禁止片面接觸以維護當事人間武器平等之必要而行政規

則為行政機關內部規範欠缺直接對外拘束人民權利義務之法律

效果亦無適用之必要至於法規命令本質上為「一般性政策的

制定」本即應廣納各方意見實不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 132而重點實為各方在訂定規範的過程中有對等的討論對話機

會因此本質上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以保障當事人間公平的行

為為行政處分及行政契約此二大行政行為態樣 133

至於在作成行政處分及締結行政契約之程序中對照美國及德

國法制尚須進一步檢視我國聽證程序之設計

134

131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11(2001)

我國關於程序類

型的設計類似於德國法制而非美國法制本法雖有要式聽證程

序之設計亦規定聽證須作成紀錄(本法第六十四條第一項)然除

132 湯德宗前揭註 122頁 109 133 計畫確定裁決性質上亦為行政處分且涉及多元利益的調和如日後我

國確實執行確定計畫之程序自應適用本法第 47 條之規範 134 本法並未就締結行政契約應進行聽證之規定然如舉行聽證可使其他利

害關係人有參與程序之機會且如作成行政處分依法應舉行聽證但締結

替代該行政處分之行政契約卻無須聽證可能使行政契約成為規避聽證的

工具參見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

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

集頁 282元照出版社(2002)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7

219

法規有明文規定外聽證紀錄為行政機關作成行政處分時應斟酌之

文件(本法第一八條第一項)並非唯一具有排他性之資料遵循

職權調查原則之法理而與德國法制相近因此如欲保留本法第四

十七條之規定並貫徹前述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理精神本文建議

於修法增訂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效力的前提下建議限縮本法第

四十七條規定而僅適用於特別程序中即正式聽證程序及計畫確定

程序此處所持限縮本法第四十七條程序態樣適用範圍之見解主

要論證依據為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與當事人間公平性的關聯此為

德國法制所無行政程序法立法之際我國繼受美國法時亦未配合

建立相關觀念也因此導致現行規定過度擴張禁止程序外接觸之範

圍造成法理邏輯混亂亦可能成為行政機關及公務員之掣肘因

此本文此處之見解亦僅建議係回歸法理一致性而提出之修正意見

而已

2 人的範圍宜擴大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所規制之人一方為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

一方為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達前述立法目的使所有相關

資料皆呈現當事人面前理論上本條宜儘量包括所有可能建立接觸

之管道因此受規範之人的範圍宜擴大因此在解釋代表當事人利

益之人時不應侷限凡宣稱為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或依相

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

人為行為之人皆應屬之不限於代表人代理人或輔佐人等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涉及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分別提出之設籌加油站申請且

二者之申請具有排他的競爭性如依美國法制屬於涉及「有財產

5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0

價值性優惠的競爭請求」之事件特別應注意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承辦公務員有洩漏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予被告機關之顧問 Y

的情形而被判刑確定於參加人 A 公司之申請事件中名義上之

申請人為該顧問 Y 之配偶 X於論斷是否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

一項之規定時即涉及參加人 A 公司被告顧問 YY 之配偶 X 彼

此間的利益關係在 X 提出之申請案所進行之行政程序中實際上

之申請人仍為 A 公司原處分機關未明察 X 是否係以代理人身分提

出申請命其提出委任書處理有可議之處而承辦公務員雖係與

被告顧問 Y 接觸以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由此情形亦

可判定承辦公務員既已受理 X 作為 A 公司代理人所提出之申請

案且 Y 一方面為該申請案中代理人 X 之配偶且同時亦受 A 公

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興建加油站依相關事證可認定 X 係為 A 公

司之利益為行為與其配偶及 A 公司間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

故可認為承辦公務員係主動接觸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於 X 代理 A

公司提出申請之程序中有為程序外接觸之情形本案原審判決及最

高法院判決中僅援引刑事判決所確定之事實直接認為承辦公務

員於處理原告申請之案件中認定與X所為之接觸係屬於違反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情形不僅未就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

件進行涵攝說明未仔細辨明不同程序間之當事人及代表其利益人

的關係雖結論並無錯誤但推論仍未臻嚴謹明確

然而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是否只限於承辦公務員我國法的

解釋與美國法明文規定不同美國法明文規定機關內所有成員或其

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皆不得進行

片面接觸不限作成決定之人員如此始可歸避承辦人員透過機關

內其他人進行接觸卻不受規範的可能我國規範之範圍過於狹隘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9

221

此亦為建議宜修正之處

3 事的範圍宜限縮

如前所述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九六二

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時「縱接觸內容係屬

程序事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因此涉及相關

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此與美國法之規定不

同然誠如前述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中 135法官以「麵包與奶油」的關係來形容行政機

關與公眾間非正式之接觸互動表示公務員實不可能脫離公眾生活

而獨立存在且在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中 136法官亦以人情事理的角度看待

公務員的社交生活因此行政機關與公眾之接觸只要在不影響司

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並無全面禁止之必要只

有對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問題進行程序外接觸可能引起當事人公平

防禦的疑慮始有限制之必要前述法務部之見解不僅誤認禁止

程序外接觸之立法目的過於側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忽視當事人

間的公平性且理想性地過度限制程序外接觸之事項忽略人情事

理應不可採因此建議修改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規定明文

限定於就待決事項之實體問題為接觸時始有限制之必要 137

於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

字第五三號判決)中當事人曾由立法委員陪同前往原處分機關

135 567 F 2d 9 (DC Cir 1977) 13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137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6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2

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會討論法律解釋問題因原處分機關依本法

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作成紀錄附卷故無違法情事可言然嚴

格說來本案當事人拜會原處分機關時討論法律解釋問題並非違

法禁止之關說行為亦不屬於遊說法所定應強制登記之行為且如

未涉及個別具體案件之實體問題而限於法律解釋之請益則本質上

亦不應屬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情形本無須受限制當

然為免爭議及為求自保行政機關得製作相關紀錄但仍應與本法

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無涉

至於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

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公務員受理違反贈與稅法之稅務違章案件

於妻子經營的髮廊中遇見被檢舉人之妻子詢問被檢舉人所涉及之逃

漏稅事件公務員告知若主張被檢舉人無贈與情事應出具有關書

面資料以為證明最後並認定被檢舉人無逃漏稅情事而擬簽結該檢

舉案本案中被檢舉人既為稅務違章事件中之當事人其妻在客

觀上可認為代表其利益之人公務員應不得與其於程序外就逃漏稅

事件之實體問題為接觸公務員於自家經營的髮廊面對被檢舉人之

妻子提出相關詢問而為答覆時與前述案例不同之處在於公務員

並非僅就抽象法規範的解釋進行回答而已就承辦之被檢舉案件具

體內容之認定可能性進行回答應已涉及實體問題公務員與被檢

舉人之妻子所為之接觸已超越公務員社交生活之對話範圍已屬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外接觸實應依本法第四十七

條第二項第三項之規定作成書面紀錄並予以附卷及公開

(四)重視違反之法律效果

行政機關公務員所為之行政程序外之接觸行為姑不論可能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1

223

生公務員懲處之法律效果但就行政程序之法制而言可經由依本

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規定作成紀錄將書面文件附卷並

主動公開而將此瑕疵予以補正未損及當事人程序中武器平等之

公平性然未經補正之瑕疵即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而未踐

行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所要求之行為者依美國法制之

觀點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違法或無

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響即使

採職權調查原則之德國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

如有瑕疵或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

關之行為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二國法制對於程序瑕

疵之法律效果實有異曲同工之處 138

反觀我國對於公務員所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行政機關之處

置較強調對於公務員之行政懲處

139

138 關於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參見本文貳三之論述

而未仔細審酌其行為是否該當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件是否已依同條第二項第三項規

定為補正之行為亦未審酌未補正者此程序瑕疵對於實體決定影響

之程度而法院於爭訟案件中主要仍審酌實體決定之違法性而

未深入論證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對於實

體決定之影響及重要性我國法院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論證之深度

及密度依本文前述觀察與美國司法實務相較實仍有相當大之

差距因此行政機關及法院宜強化對於本條規定之認識及解釋

139 經查詢公務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之保障案件決定書查詢系統(httpwwwcsptcgovtwptcindexasp)以公務員違反公務員服務法第 4 條保密義

務而作成之復審或再申訴決定至民國 100 年止即計有 14 筆決定書

6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4

而對於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合法性進行審查時更須體認程序外接

觸之程序瑕疵與實體決定間之關聯性並進行深入說理論證如此

始可提升本條規定之重要性並落實禁止程序外接觸而確保當事人

程序權益之法理精神

伍結語重新檢視聽證法制之契機

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繼受美國法制並將其融合至以德國法

制為主軸的行政程序法時未深入探究美國正當法律程序之精神

APA 中程序類型之特性即於行政程序法中強行置入禁止片面接觸

之規定本文以相當篇幅介紹美國 5 USC sect557(d)禁止片面接觸之

法理及實務案例並與德國法制進行比較目的即在於突顯現行規

定法理混淆及制度設計缺乏一貫性的缺失此外台北高等行法院

九十四年度訴字第七五二號判決及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五年度判字第

一二三九號判決此一具有高度重要性及爭議性的案件中(高速公路

電子收費系統案或稱為 ETC 案)中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重

要性未受重視益發突顯我國實務界對於此制度之認識有限因此

本文嘗試以回歸法制本旨的角度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禁止程序外

接觸之規定重新檢視其立法目的並對於本條之適用範圍提出檢

討修正之意見

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德國

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備受爭

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聽證程序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3

225

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到重視在

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際如能重新

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程序之法制得以

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化」有所助益

6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6

參考文獻

書籍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

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

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5

227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期刊文獻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 8-21(1999)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3-120

(2008)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

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

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1-33(2007)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2-17(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

頁 18-33(1999)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12 TEX TECH

ADMIN L J 223-279 (2011)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6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8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專書論文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

頁 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

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

壽論文集」頁 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

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

總論篇頁 112-168三民書局(1998)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49元照出版

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

行政程序法論頁 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51-83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7

229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67-209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 25-155元照出版社

三版(200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

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6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0

摘要

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公務員與當事人為行

政程序外接觸的規定係仿自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而本

條自行政程序法施行至今逾十年以來並非行政法學界及司法實

務界重視及討論的重點然而本條規定卻為行政機關在具體程序

中重視之規範甚至可能導致行政機關承辦人員在具體情形中無

所適所或形成困擾因此本文先就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關於禁止

片面接觸之規範針對成文法規定及司法實務案例進行說明及觀

察以掌握美國相關法制之精神及本旨此外亦介紹德國法制之

精神並就我國司法實務涉及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案例進行

觀察探究我國對於本條精神之運用是否仍有待釐清之處在回

歸法制本旨之深入研究後即不難發現此程序機制之基本功能

在於確保正式的聽證程序中當事人間攻防之程序公平性並非著

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總則部

分而非強調聽證程序公正性之維持在體例安排上即與制度之

本質混淆亦容易導致實務見解不明確而產生許多疑義

面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

德國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

備受爭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

聽證程序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

到重視在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

際如能重新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9

231

程序之法制得以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

化」有所助益

7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2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 Review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n the American and German Legal Systems

Ling-Ching Fu

Abstract

sect47 APA of Taiwan stipulates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and follows the regulations in the APA of the USA

Since the APA in Taiwan came into effect in 2001 this regulation

hasnrsquot stayed in the center of the legal researches and practice in

Taiwan Howeve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public officials in

concrete case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eaning and the nature of this

regulation the similar regulations an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he

USA are first examined in this article Meanwhile the German legal

system regarding this problem is also introduce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aiwan will be also intensive observed The application

possibility of sect47 APA of Taiwan as well as the viewpoints in the

practice will be acquainted At last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protects the fairness

between the concerned parties in the formal hearing procedures but

not the neutrality of the responsible authority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1

233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nature of this legal institution has

not been correctly understood in Taiwan It leads to the result that

the APA of Taiwan should be further reformed An amendment of the

APA of Taiwan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Keywords ex parte communication due process hearing trial-type

hearing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 formal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8-21(1999)
  •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113-120(2008)
  •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1-33(2007)
  •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2-17(2001)
  •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18-33(1999)
  •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112-168三民書局(1998)
  •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4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51-83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67-20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25-155元照出版社三版(2006)
  •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 摘要
    • Abstract
Page 35: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由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 …cycu.lawbank.com.tw/Download/30/01300005.pdf接觸或禁止片面接觸為核心議題之研究論著。即使在司法實務上,也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5

197

求因行政機關作成決定時唯一得參考者即為聽證之紀錄為確保

聽證程序中所有資料處於所有當事人得以知悉的狀態當行政機關

與特定當事人間進行片面接觸時即須作成紀錄以使參與聽證程

序之當事人得於公開程序中透過交互詰問對於所有證據進行辯論

保障程序之「公平性」換言之並非所有片面接觸皆應予以嚴厲地

非難及指摘而是當程序之公平性在客觀上對於規則之訂定或裁決

之作成造成影響時始禁止片面接觸以下略以簡表說明本文中對

於美國 APA 中關於禁止片面接觸所作的觀察

程序特色

禁止片面接觸

之依據 法院審查

非正式

程序

行政

裁決

寬鬆之

程序要

其 他 個 別 法

令行政機關自

行 訂 定 之 規

則正當法律程

片面接觸客觀上

是否影響行政決

規則

訂定

通知及

評論程

正當法律程序

私人間有財產價

值性優惠的競爭

請求公開紀錄

是否反應所有公

眾的意見是否

給予公眾討論的

機會

正式

程序

審判式聽證

證據紀錄之排他5 USC sect557(d)

片面接觸客觀上

是否影響行政決

3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8

性 定

來源作者整理

由上表可知在美國法制下即使行政程序有違反禁止片面接

觸之規定或法理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

違法或無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

響換言之違反禁止片面接觸之程序瑕疵僅具有相對之效力

至於德國法制綜合其制度之觀察可知在遵循職權調查原則

的前提下即使進行聽證程序最後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仍不受聽

證結果之拘束不適用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因此德國VwVfG中並

無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而與美國法制之思考有間 89然而須注意

者因司法對於行政決定原則上可進行全面合法性之審查僅於行

政機關享有判斷餘地之事項其審查密度受有限制故行政機關與當

事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如有片面接觸之情事司法機關仍得就行政

機關職權調查之行使及其決定之內容是否違反經驗法則及論理法

則進行審查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如有瑕疵或

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關職權之行

使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 90

89 雖然德國 VwVfG 第 21 條規定公務員行使職務有偏頗之虞(Besorgnis der Befangenheit)時應行迴避之規定然此係為確保行政程序進行之「公

正性」而美國法制中禁止片面接觸之功能係為確保當事人間的武器平等

以保障程序之「公平性」因此不同制度發揮不同的規範功能行政程

序之法制並不因有迴避制度之設計即可發揮禁止片面接觸原則的功能

應予辨明

90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7

199

參我國司法實務案例觀察

一籌設安南加油站案

在高雄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二四八二四九二五

號判決中涉及原告(即被上訴人)依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十

六條第二項之規定 91向被告台南市政府(原處分機關即上訴人)

所屬之都市發展局申請核發籌建安南加油站之設站用地可供作加油

站使用證明(下稱土地使用證明)另有同時擬於鄰近土地設置加油

站之第三公司(訴訟中之參加人下稱A公司)由X代理亦向台南

市政府都市發展局申請核發籌建長安加油站設站用地之土地使用證

明A公司於尚未取得土地證明前即向台南市政府建設局提出許

可籌建加油站之申請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對於原告先提出之土

地使用證明申請案以資料不足為由命其補正而對於A公司後提

出之申請則先行核發土地使用證明(函 1)嗣後始核發原告申請之

土地使用證明而原告旋即向台南市政府建設局提出加許可籌建油

站之申請之後台南市政府建設局以A公司已完成許可籌建加油

站申請之補件程序即發函核准A公司籌建加油站之許可(函 2)

最後則依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八條第一項第三款之規定 92

91 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 16 條第 1 項「申請設置經營加油站者除本

規則另有規定外應檢具下列文件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請籌建

之核准helliphellip」同條第 2 項「前項申請設站用地屬都市計畫地區土地

且依有關法令規定須經核准始得供作加油站使用者並應檢附直轄市縣

(市)政府核發設站用地同意作加油站使用之證明文件」

92 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 8 條第 1 項第 3 款「申請於都市計畫地區及非

都市土地甲乙丙種建築用地遊憩用地及特定目的事業用地(加油站)

3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0

同側路段五百公尺內已核發A公司加油站籌建許可為由發函駁回

原告之申請(函 3)

原告不服分別對於前述之函 1函 2 及函 3 向中央主管機關

內政部及經濟部提起訴願請求撤銷原處分但未獲救濟即向高

雄高等行政法院提起課予義務訴訟(行政訴訟法第五條第二項)行

政法院審理本案之相關爭議點除在於法律面向上對於加油站設置

管理規則第八條第一項第三款規定中所稱「先申請」之解釋外在

事實面向上則在於承辦本案之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公務員於審

理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之土地使用證明申請時是否有濫用權力之

違法承辦公務員於受理本件分別由不同公司提出土地使用證明之

申請時曾將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洩漏予被告(原處分機關)之

顧問 Y(同時受 A 公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建設加油站並為 A 公

司代理人 X 之配偶)經法院調查以該承辦公務員違反刑法第三

一八條所定之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台灣高等法院台南

分院九十三年度上易字第十九號刑事判決)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即以

該刑事判決確定之事實為基礎以公務員與當事人有行政程序外接

觸之情事認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另外高雄高

等行政法院另以被告(原處分機關)核發參加人 A 公司之土地使用

證明有恣意優先通過之差別待遇有違平等原則進而不應核發

參加人 A 公司籌建加油站之許可此二行政處分(函 1函 2)皆

設置加油站者其申請基地應符合下列規定helliphellip三同一直轄市縣(市)

內與同一路線系統之道路同側既有或先申請之加油站入口臨街面地界

至少應有五百公尺以上之距離但直轄市縣(市)政府考量車流方向

認為有設站需要者不在此限」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9

201

違法駁回原告申請加油站籌建許可之處分(函 3)亦違法判決

撤銷相關原處分及訴願決定並判命被告應依判決意旨重行依職權

調查應否核准原告之申請本判決經最高行政法院以上訴無理由而

確定維持(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決)

二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原

告向被告台北縣政府(現新北市政府)檢舉某公司違反勞動基準法

有關工時薪資給付等規定並申請調閱卷宗被告經調查後函

復原告相關調查結果並拒絕閱覽卷宗之申請原告向被告再次表

明不服被告亦函覆說明原告對此二函覆不服提起訴願未獲救

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起訴請求撤銷訴願決定命被告應對原告

作成裁罰處分並准予原告閱覽被告與被檢舉公司於行政程序外接

觸所作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在請求閱覽行政程序外接觸所作

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部分原告主張被告所屬勞工局承辦人員

曾與被檢舉公司職員以電話聯繫接觸詢問該公司板橋辦事處之地

址電話未依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作

成書面資料然行政法院認為此項接觸係被告為調查被檢舉公司是

否有原告所申訴之違法情事所必須屬行政程序調查之必要為行

政程序內之接觸如有相關文件亦屬行政決定前準備作業之文件

得拒絕閱覽之申請故原告相關主張無理由此判決見解為最高

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判字第五二六號判決維持而確定

三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三號判決中因公

4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2

平交易委員會(即被告)接獲檢舉對於台北縣(現新北市)金銀

珠寶商業同業公會(即原告)進行調查認定其有違反公平交易法

第十四條第一項聯合行為之禁止規定而裁處罰鍰原告經訴願未

獲救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提起撤銷訴訟本件涉及原告除勸導

會員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販售飾金外另曾於民國九十四年八

月二十五日由立法委員陪同原告理事長前往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

會並請教事業以低於成本之價格銷售商品是否違反公平交易法等

問題由被告之主委接見被告並作成行政程序外接觸紀錄表此

次拜會並未作成結論或有任何會議紀錄原告嗣於同年八月二十九

日發函予全體會員將被告於座談中表示之見解附於檢送函說明

欄內警告業者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出售飾金行政法院最後

認定原處分並無裁量濫用裁量怠惰或其他裁量瑕疵判決原告之

訴無理由確定

四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

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所涉之事

實並非直接與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有關之案件而係財政部台

灣省中區國稅局之公務員(原告)因涉貪瀆罪嫌經刑事訴訟免訴

判決確定後向所屬機關(被告)申請因公涉訟輔助而被否准經

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作成駁回之復審決定而向台中高等行

政法院起訴提起課予義務之訴然原告處理稅務違章檢舉案件未

依規定調查證據更於原告住處(原告配偶經營之髮廊)回答被檢

舉人配偶所提規避課稅及裁罰之方法等問題原處分機關以其違反

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未保守業務機密且迴避詢問避免於辦公處

所外與被檢舉人之關係人有所接觸而申誡乙次據此行政法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1

203

認定被告機關以原告執行職務違背法令為由而否准其涉訟輔助之請

求原處分並無不法

五小結

綜合上述案例觀察對於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仍有

下列疑義有待釐清

(一)禁止程序外接觸人之範圍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為涉及當事人具有財產價值的競爭請求之典型案例原處分機

關承辦公務員直接接觸之對象雖非提出申請之當事人及其代表人

行政法院仍認定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因此本條

第一項規定中所稱「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指為何亦即禁

止程序外接觸所規範之「人之範圍」即有釐清說明之必要

(二)禁止程序外接觸事之範圍

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

三八三六號判決)中點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一個核心的問題

程序外接觸與職權調查之間應如何進行區分何謂法所允許為職

務上所必要之接觸行為何時又屬於法律所禁止之程序外接觸而

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

三號判決)中值得思考的是當事人拜會行政機關之情事是否

屬於應受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範之情形當事人與行政機關進

行的相關討論是否須與本案實體問題有關始屬於行政程序法第

四十七條限制之情形值得深究此外藉由本件事實可進一步

4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4

引導思考程序外接觸與遊說行為之差異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

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並非直接以

公務員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為由而認定其執行職務違法但

突顯出承辦公務員日常社交生活是否亦屬於程序外接觸的問題這

些問題皆可理解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禁止程序外接觸之

「事之範圍」而應深究說明

(三)違反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律效果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行政法院雖認定本件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

但並未以此為撤銷原處分之理由最重要之論證依據仍是以原處分

機關法律解釋之見解及行政處分有違平等原則等違法情事因此

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法律效果亦為應探究之問題

肆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檢視及檢討

一規範內容及法務部函釋見解

(一)立法意旨

行政程序法(下稱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於行政院提出之

法案草案中並無相關規定於立法委員提案版本中始有相關規定

並明言係參考美國法制最後於立法院委員會審查後採行委員提

案版本而於行政程序法中明定之 93

93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7-8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3

205

依本條立法理由之說明可知立法者主要係為「求行政程序之

公平透明避免行政機關受到不當之干擾」而制定本條規範此

外行政機關「不論是基於職務推行必要之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

觸對他方當事人之權益影響甚巨為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

之權益」行政機關於作成決定前片面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

程序外之接觸原則上應予禁止 94

因此我國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者對於本條所應發揮之功能側

重於透過程序之透明公開維持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在無偏頗的疑

慮下進行行政程序此由本條規定列於第一章第七節「資訊公開」

下亦可得知此與美國法制著重於審判式聽證程序之公平給予當

事人平等表示意見之機會以符合該國憲法所蘊含正當法律程序之

精神仍有一定的差異

(二)適用範圍

1 人之範圍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拘束而不得進行程序外接獲之

人為「公務員」依學者見解應為與行政程序之進行有關之公務員

包括依法令於行政程序中執行職務之公務員 95

94 前揭註

依此見解負有不

得為程序外接觸之義務者為行政機關內與待決事項行政程序之進

行有關且依法令執行職務之公務員依體系解釋所謂行政程序

應為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行政機關即應為本法第二條

第二項第三項所稱「代表國家地方自治團體或其他行政主體表

95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49

4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6

示意思從事公共事務具有單獨法定地位之組織」及「於委託範

圍內受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至於公務員之範圍因現行法

律上對於公務員並無統一之定義規定於公務員相關法規中有國

家賠償法第二條第一項刑法第十條第一項最廣義之公務員定義

有公務員服務法第二十四條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6亦有公務人員任

用法最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7本條規定所稱之公務員範圍為何即

有解釋之必要參酌本法基於行政機關之公正性而設置之迴避制度

(本法第三十二三十三條)與本條規定源自於正當法律程序之精

神相同因此在體系歷史及目的解釋的角度上應無二致但同

樣亦面臨本法缺乏公務員定義規範的問題基於正當法律程序之法

理為確保程序之公平與公正保障當事人之權益應採最廣義的

角度認為凡依法令從事公務之人員皆屬之 98如此可避免採公

務人員任用法最狹義定義造成許多公務員公營事業人員行政

機關內之約聘僱人員被排除之情形 99

96 公務員服務法第 24 條「本法於受有俸給之文武職公務員及其他公

營事業機關服務人員均適用之」

及採公務員服務法狹義定

97 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公務人員指各機

關組織法規中除政務人員及民選人員外定有職稱及官等職等之人

員」 98 關於應依本法迴避之公務員的範圍本文贊成學者湯德宗之見解參見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4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亦

採此見解 99 依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3233 條之規定司法人員審計人員主計人

員關務人員外交領事人員警察人員教育人員醫事人員交通事

業人員及公營事業人員等皆不適用該法規定此外須依法享有俸給者

始適用公務員服務法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5

207

義造成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因未依法受有俸給而不

適用之情形至於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及第十七條雖定有公務員之

保密及自行迴避義務其規範目的在於明定公務員應受行政懲處之

情形以維持行政內部之紀律此與本法第三十一三十二及四十

七條係規範正當法律程序內涵之立法目的有間因此在公務員範圍

的解釋上無須為相同處理

本條規定限制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程序外之接

觸依立法理由之說明不論是「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觸」皆屬

限制之列 100因此受限制者為雙向接觸不論主動接觸之發動者為

公務員或當事人一方 101然未瑧明確者為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所指為何立法者於本條中明白不採用「代表人」「代理人」「輔

佐人」「法定代理人」及「利害關係人」等行政法規範或理論上常

見具有明確內涵之概念解釋上應認為係立法者有意排除使用相關

概念使用「代表利益之人」一詞可使受規範者涵蓋的範圍更為

廣泛換言之於程序中不論以自己名義或當事人名義凡宣稱為

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 102

綜合上述分析行政機關內或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

體於受委託範圍內依法令執行職務之人就其執行之承辦案件與

當事人及凡代表其利益之人(宣稱或依相關事實認定)依本法第四

或依相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

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人為行為之人皆可認為係代

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10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01 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0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0

4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8

十七條之規定皆不得為程序外接觸如此解釋涵蓋之人之範圍

雖已廣泛但如行政機關內非承辦人員之其他公務員 103

或其他已

參與或可能參與程序而有決定權之人員(例如各委員會之外聘專家

委員)仍不屬之美國 5 USC sect557(d)之規定範圍及於行政機關

內任何成員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

成員相較之下我國規定仍較狹隘

2 事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二項所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在現今

媒介多元及資訊發達的社會中接觸的方式亦隨之多元不論以任

何方式凡進行討論提供資訊甚至關說或遊說皆屬於接觸之態

樣以遊說行為為例本質上為人民受憲法上保障之請願行為 104

我國為使遊說遵循公開透明之程序防止不當利益輸送另制定

遊說法規範遊說之行為依遊說法第二條第一項遊說之定義 105以及

同法第二條第三項被遊說者之範圍 106

103 前揭註

可知遊說法著重於進行遊說

人民與中央地方首長或政務官員就政策議案進行之接觸受規

104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4(2008) 105 遊說法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遊說指遊說者意圖影響被遊說者或

其所屬機關對於法令政策或議案之形成制定通過變更或廢止而

以口頭或書面方式直接向被遊說者或其指定之人表達意見之行為」 106 遊說法第 2 條第 3 項「本法所稱被遊說者如下一總統副總統

二各級民意代表三直轄市政府縣(市)政府及鄉(鎮市)公所

正副首長四政務人員退職撫卹條例第二條第一項所定之人員」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7

209

範者不包括一般處理公務之公務員亦不及於中央地方首長或政

務官員為執行職務主動與人民進行接觸 107因此受遊說法規範之行

為與行政程序法所規範之範圍不盡相同如於特別情形下發生競合

規範的情形時例如於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中因遊說法採強制登

記及資訊公開制度(遊說法第十三條至第十九條)相關登記資料及

資訊之公開在程序上已符合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所要求之精

神至於關說 108並無其他法律就其程序及公開有特別規定仍屬

應適用本條之行為 109

至於接觸所涉及之內容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

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條立法意旨主要乃在確保

行政機關執行職務之公正性以避免偏頗縱接觸內容係屬程序事

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行政程序外接觸之事

項不分有利或不利於當事人均有本法第四十七條之適用」因此

涉及相關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反之美國

5 USC sect557(d)明文規定限於與待決事件有關之實體內容我國限

制範圍則明顯較寬對公務員產生較多桎梏此為受學者批評之

110

107 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之行為依遊說法第 5 條第 1 款之規定為排除適用

之事項相關問題參見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5 108 關說之意義可參酌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第 2 點之規定「(五)請託

關說指其內容涉及本機關(構)或所屬機關(構)業務具體事項之決定

執行或不執行且因該事項之決定執行或不執行致有違法或不當而影響

特定權利義務之虞」 109 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6 110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4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0

3 程序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定立於本法第一

章總則篇因對於「行政程序」之種類及範圍並無特別規定故舉

凡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作成行政處分締結行政契約訂定法規

命令與行政規則確定行政計畫實施行政指導及處理陳情之程序

皆屬於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行政程序與美國 5 USC sect557(d)

僅適用於進行審判式聽證程序始於指定主持聽證之行政機關等規

定內容相較本條規範之程序類型無所不包亦涵蓋整體程序然

此亦為學者指出宜檢討之處 111

4 得進行接觸之情形

公務員於行政程序中基於職務上必要所為之行為不受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限制於行政程序開始後公務員執行職務

處理待決事項所為之必要行為如受嚴格限制將造成行政機關執行

職務困難反而妨礙行政程序之進行所謂基於職務上必要之行為

如通知當事人或其代理人補提文件陳述意見或出席聽證通知當

事人提供證據資料當事人閱覽卷宗資料等 112

111 前揭註

換言之行政機關

為確定作成行為所涉及之事實關係須進行事實及證據之調查依

職權調查原則行政機關依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不受當事人主張

之拘束(本法第三十六條)因此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

定本係表彰行政程序採取職權調查原則之精神故行政機關承辦

人公務員於職權調查範圍內所為之行為即非應予禁止之程序外接

11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1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9

211

行政程序中行政機關職權調查之目的係為使行政機關了解事

實狀態及公私益狀況成為作成後續行為時之基礎此與行政訴

訟中法院為維護雙方當事人武器平等所為之職權調查並不相同不

可不察 113因此如行政機關非基於了解事實及利益狀態之目的所

為之行為即非屬職權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行政

機關打電話至被檢舉之公司該公司之地位為申請之相對人(本法

第二十條第一款)114

此外如個別法有特別程序規定時即應依該規定之目的解釋

應為之職權調查行為行政程序法中職權調查之規定即應立於補充

地位

為行政程序之當事人且行政機關係為職權

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法院稱此為「行政程序內之接觸」並無限制之

必要見解堪稱正確

115

(三)為程序外接觸之處理

因此在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定時仍須配

合待決事項所應適用之個別法規依規範目的判斷個案中職權調查

行為之必要性

既然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所指之行政程序為本法第二

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為之「行政程

113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 114 行政程序法第 20 條第 1 款「申請之相對人」為申請人請求行政機關

對其作成行政行為之人不可誤認為行政機關本身參見陳敏行政法總

論頁 771自版七版(2011) 115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8

5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2

序外」接觸即為行政機關與個案程序當事人在行政程序法規範之

程序外所為之接觸 116對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解釋如認

為凡行政程序外之接觸既為法所不許公務員本即不得為之是以

應作成紀錄或將書面文件附卷者仍為職權調查所必要之「程序內

行為」117

依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

益之人以書面方式為程序外接觸時應將所有往來書面文件附卷

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如以其他方式為程序外接觸者依同條第三

項之規定並應作成紀錄至於本項並未規定書面紀錄應附卷此

應係立法疏漏解釋上應與同條第二項之規定相同始能達成本條

之立法目的

則此見解不僅未正確認知此制度規範之目的亦有違法

規範之體系解釋更何況如此解釋公務員須將所有依職權調查事

實及證據之行為一一紀錄並予以附卷反而將造成公務員執行職務

之重大困擾因此相關說法應非的論

118

至於附卷之書面文件或紀錄應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因本條

第二項並無「主動」公開之規定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

字第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法第四十七條「亦寓

有保護公務員之目的俾使公務員於行政程序外凡與待決事件有關

之意見交換時皆應將所有往來之書面文件附卷或作成書面紀錄

(同條第二項第三項參照)以間接保護公務員」「行政機關就

11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

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37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117 此為本文發表於研討會時曾被提出之論點 118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3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1

213

待決事件縱有裁量權限亦不得恣意仍應為合義務裁量復有相當

行政救濟程序可資救濟既將接觸資料附卷供其他當事人閱覽即

已達公開之目的如認須主動通知其他當事人不僅衍生通知範圍

及技術上之爭議亦不利待決事件相關程序之迅速進行」「如與本

法第四十五條第一項『主動公開』之用語為比較可推知同法第四

十七條第二項所稱之『公開』者並無主動通知之意」故認為無

須主動公開僅須依申請而公開即可然此見解遭到學者批評認

為如此解釋過於消極本規定為個案資訊唯一主動公開之規定與

政府資訊公開法主動公開之立法目的不同且此解釋將使實體決定

前當事人仍無法知悉有程序外接觸之情形仍會引發行政機關有

偏頗的懷疑與立法意旨不符 119由立法理由觀之本項規定既為

「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之權益」並使其他當事人因文件或紀

錄附卷而有表示意見之機會 120

至於「其他當事人」當然包括申請之相對人(本法第二十條第

一款)至於已知之利害關係人行政機關得通知其參加程序(本法

第二十三條)因可藉由知悉程序外接觸情形而判斷自身利益受影響

之範圍及程序故解釋上亦屬之

如行政機關未主動公開相關資料

實無法發揮立法之功能故相關批評意見應值得贊成

121

(四)違反之法律效果

且依前述行政機關應主動公

開附卷之書面文件及紀錄時即無限制解釋「其他當事人」範圍之

必要

119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153另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2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21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

5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4

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為程序外接觸如已依同條

第二三項之規定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

開後該程序瑕疵即「補正」122

二本文之思考與檢討

但不妨害依相關法令(如公務員

服務法)及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對公務員之行政懲處責任為認定

反之如未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行

政程序即具有無法補正之瑕疵而成為得據以撤銷實體決定之事由

(一)行政法律關係中行政機關義務之規範

現代行政程序法制除以行政行為作為討論之重心外亦逐漸

著重行政法律關係(Verwaltungsrechtsverhaumlltnis)為基於行政法規

就特定事項於二個或二個以上之法律主體所產生之法律關係 123

本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為行政程序外接觸之規定即係對於

公行政明文課予之行政法上程序義務且規範於行政程序法總則部

為行政法上之權利義務關係行政法律關之成立變更或消滅可

依法令規定行政處分行政契約或事實行為並存在於具有行政

法權利能力之主體之間行政法律關係除強調人民於行政法上所享

有之權利及應負擔之義務外同時亦包含公行政主體之權利義務內

容而公行政之義務除由法律明文規定外亦可由行政依法維護

公益之一般義務或由人民之權利或由行政法上債務或補償關係

而得出

122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10-111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123 Maurer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sect8 Rn 16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3

215

分依體系解釋及國內多數見解除特別法有較嚴謹之明文規定外

為行政機關應遵循之最低程度規範 124立法者有意參酌美國APA之

立法例制定本條規定即明文課予行政機關於正當行政程序中應負

之義務我國行政程序法採行德國VwVfG之基本架構援用職權調

查原則之精神但為補強德國法制對於正當法律程序不足之處而

引進美國法制本意甚佳行政機關於個別案件中既負有維護公益

之一般義務並透過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以維護公益及私益如行

政機關於職權調查權限外進行程序外不當接觸而影響公益及私益

之保障時應屬於違背行政機關義務之程序行為即應予規範禁止

由此觀點出發即不宜認定本法第四十七條僅為訓示規定而應更

積極地承認行政機關依法負有一定之程序義務 125

(二)歷史解釋與目的解釋之思考

1 由立法理由中探知之規範目的

本法第四十七條所欲發揮之功能參酌立法理由之說明包括

防止行政機關偏頗及保障當事人權益 126

124 蔡茂寅等前揭註

因此一方面強調行政機

2頁 19-20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

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 554-557五南出版社(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 19-20(1999)少數見解認為此說無說服力並無標準足以認定行政程序法屬

「最低程度之程序保障」參見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

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

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28(2007) 125 本文就此所持之論點與審查委員之見解容或有間特此說明 126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5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6

關之公正性另一方面又強調當事人間權益之公平性因特別強調

保障當事人權益則反應出大陸法系中基本權程序保障功能之思

維此外亦希望藉此對於盛行於行政機關實務上「關說」之情形

進行規範以使關說之行為透明化 127

行政程序法中一個條文如由立法意旨觀之可同時達到程序

之公正性公平性及公開性的功能應可推知立法者對於法制設計

本質認識有不清之處因此何者始為法制本質上應遵循的精神

實應仔細思考否則將出現規範主軸不清規範範圍不明之謬誤

對於此點實不宜一概以我國法制與美國法規範不同

如此資訊之公開性亦為本

條所欲發揮之功能

128

2 由法制之規範功能為解釋

而為不同

的解釋以自圓其說

美國透過司法機關所為之判決強調 5 USC sect557(d)之規範目

的在於保障當事人間之公平性使審判式聽證程序中對於片面接

觸情事不知情之其他當事人得以有機關獲悉相關情事並表示自

己的意見姑且不論維護程序公平性為本體或係保障當事人程序之

工具 129

127 葉俊榮前揭註

禁止片面接觸之本旨仍在於維護正當法律程序中各當事人

間武器平等的精神強調的是正當法律程序中「公平」的面向此

116頁 137 128 參見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一)之說明 129 此涉及美國法上對於正當法律程序本質之討論關於工具說及本體說之

見解參見蔡穎瑩前揭註 15頁 19-24本文於此不予深論但相關討

論亦反應出即便在美國法制中程序規範是否具有獨立性或僅係發揮輔助

實體決定之功能並非有一致見解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5

217

外美國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拘束審判式聽證程序中行政機關之行

為而不適用其他程序中作成決定者原因在於該程序中採用證據

紀錄排他性行政機關僅得依紀錄資料作成決定藉此使當事人皆

得以對於紀錄中之證據及其他資訊進行攻擊防禦始產生禁止片面

接觸之法制設計

我國對於權利保障與行政程序之關聯受德國法制及其理論之

影響強調行政程序對於實體基本權保障之重要性 130

(三)規範範圍之釐清

解釋上正

當行政程序有助於行政機關作成正確決定以避免人民之權益受到

不法之侵害因此保障當事人於程序中武器平等之公平性應有助

於發揮此行政程之基本功能我國繼受美國法制於行政程序法中

增設德國法上所無之禁止程序外接觸的規定在規範功能上即應為

摘取該法制特別之規範功能以強化我國行政程序法制因此本

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在解釋上仍應強調側重於正當法律程序中之

「公平性」保障當事人間進行攻擊防禦時之武器平等藉以保障其

實體權利否則錯誤認知本條之規範功能即易掉入行政繁瑣的

工作泥沼中亦即不論於何種程序中公務員執行職務進行調查

皆作成紀錄或將所有書面附卷以求自保而使本條成為促進行

政彈性及效率之障礙是故為使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能夠發揮

一定之規範功能在解釋上即應為一定之調整及限縮

1 適用的程序類型宜限制

130 例如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於政治庇護案中即明白指出行政程序有助保障

實體之基本權利BVerfGE 56 216 (236ff)

5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8

本法第四十七條列於行政程序法總則導致不論最後行政行為

的態樣為何皆適用之本條規定如此結果與本條立法精神大相逕

庭實有限縮之必要否則亦與效率的要求不符 131以行政指導及

陳情為例本質上為非正式行政行為未發生實質法律效果並無

須適用禁止片面接觸以維護當事人間武器平等之必要而行政規

則為行政機關內部規範欠缺直接對外拘束人民權利義務之法律

效果亦無適用之必要至於法規命令本質上為「一般性政策的

制定」本即應廣納各方意見實不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 132而重點實為各方在訂定規範的過程中有對等的討論對話機

會因此本質上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以保障當事人間公平的行

為為行政處分及行政契約此二大行政行為態樣 133

至於在作成行政處分及締結行政契約之程序中對照美國及德

國法制尚須進一步檢視我國聽證程序之設計

134

131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11(2001)

我國關於程序類

型的設計類似於德國法制而非美國法制本法雖有要式聽證程

序之設計亦規定聽證須作成紀錄(本法第六十四條第一項)然除

132 湯德宗前揭註 122頁 109 133 計畫確定裁決性質上亦為行政處分且涉及多元利益的調和如日後我

國確實執行確定計畫之程序自應適用本法第 47 條之規範 134 本法並未就締結行政契約應進行聽證之規定然如舉行聽證可使其他利

害關係人有參與程序之機會且如作成行政處分依法應舉行聽證但締結

替代該行政處分之行政契約卻無須聽證可能使行政契約成為規避聽證的

工具參見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

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

集頁 282元照出版社(2002)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7

219

法規有明文規定外聽證紀錄為行政機關作成行政處分時應斟酌之

文件(本法第一八條第一項)並非唯一具有排他性之資料遵循

職權調查原則之法理而與德國法制相近因此如欲保留本法第四

十七條之規定並貫徹前述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理精神本文建議

於修法增訂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效力的前提下建議限縮本法第

四十七條規定而僅適用於特別程序中即正式聽證程序及計畫確定

程序此處所持限縮本法第四十七條程序態樣適用範圍之見解主

要論證依據為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與當事人間公平性的關聯此為

德國法制所無行政程序法立法之際我國繼受美國法時亦未配合

建立相關觀念也因此導致現行規定過度擴張禁止程序外接觸之範

圍造成法理邏輯混亂亦可能成為行政機關及公務員之掣肘因

此本文此處之見解亦僅建議係回歸法理一致性而提出之修正意見

而已

2 人的範圍宜擴大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所規制之人一方為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

一方為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達前述立法目的使所有相關

資料皆呈現當事人面前理論上本條宜儘量包括所有可能建立接觸

之管道因此受規範之人的範圍宜擴大因此在解釋代表當事人利

益之人時不應侷限凡宣稱為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或依相

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

人為行為之人皆應屬之不限於代表人代理人或輔佐人等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涉及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分別提出之設籌加油站申請且

二者之申請具有排他的競爭性如依美國法制屬於涉及「有財產

5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0

價值性優惠的競爭請求」之事件特別應注意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承辦公務員有洩漏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予被告機關之顧問 Y

的情形而被判刑確定於參加人 A 公司之申請事件中名義上之

申請人為該顧問 Y 之配偶 X於論斷是否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

一項之規定時即涉及參加人 A 公司被告顧問 YY 之配偶 X 彼

此間的利益關係在 X 提出之申請案所進行之行政程序中實際上

之申請人仍為 A 公司原處分機關未明察 X 是否係以代理人身分提

出申請命其提出委任書處理有可議之處而承辦公務員雖係與

被告顧問 Y 接觸以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由此情形亦

可判定承辦公務員既已受理 X 作為 A 公司代理人所提出之申請

案且 Y 一方面為該申請案中代理人 X 之配偶且同時亦受 A 公

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興建加油站依相關事證可認定 X 係為 A 公

司之利益為行為與其配偶及 A 公司間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

故可認為承辦公務員係主動接觸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於 X 代理 A

公司提出申請之程序中有為程序外接觸之情形本案原審判決及最

高法院判決中僅援引刑事判決所確定之事實直接認為承辦公務

員於處理原告申請之案件中認定與X所為之接觸係屬於違反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情形不僅未就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

件進行涵攝說明未仔細辨明不同程序間之當事人及代表其利益人

的關係雖結論並無錯誤但推論仍未臻嚴謹明確

然而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是否只限於承辦公務員我國法的

解釋與美國法明文規定不同美國法明文規定機關內所有成員或其

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皆不得進行

片面接觸不限作成決定之人員如此始可歸避承辦人員透過機關

內其他人進行接觸卻不受規範的可能我國規範之範圍過於狹隘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9

221

此亦為建議宜修正之處

3 事的範圍宜限縮

如前所述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九六二

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時「縱接觸內容係屬

程序事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因此涉及相關

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此與美國法之規定不

同然誠如前述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中 135法官以「麵包與奶油」的關係來形容行政機

關與公眾間非正式之接觸互動表示公務員實不可能脫離公眾生活

而獨立存在且在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中 136法官亦以人情事理的角度看待

公務員的社交生活因此行政機關與公眾之接觸只要在不影響司

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並無全面禁止之必要只

有對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問題進行程序外接觸可能引起當事人公平

防禦的疑慮始有限制之必要前述法務部之見解不僅誤認禁止

程序外接觸之立法目的過於側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忽視當事人

間的公平性且理想性地過度限制程序外接觸之事項忽略人情事

理應不可採因此建議修改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規定明文

限定於就待決事項之實體問題為接觸時始有限制之必要 137

於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

字第五三號判決)中當事人曾由立法委員陪同前往原處分機關

135 567 F 2d 9 (DC Cir 1977) 13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137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6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2

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會討論法律解釋問題因原處分機關依本法

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作成紀錄附卷故無違法情事可言然嚴

格說來本案當事人拜會原處分機關時討論法律解釋問題並非違

法禁止之關說行為亦不屬於遊說法所定應強制登記之行為且如

未涉及個別具體案件之實體問題而限於法律解釋之請益則本質上

亦不應屬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情形本無須受限制當

然為免爭議及為求自保行政機關得製作相關紀錄但仍應與本法

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無涉

至於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

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公務員受理違反贈與稅法之稅務違章案件

於妻子經營的髮廊中遇見被檢舉人之妻子詢問被檢舉人所涉及之逃

漏稅事件公務員告知若主張被檢舉人無贈與情事應出具有關書

面資料以為證明最後並認定被檢舉人無逃漏稅情事而擬簽結該檢

舉案本案中被檢舉人既為稅務違章事件中之當事人其妻在客

觀上可認為代表其利益之人公務員應不得與其於程序外就逃漏稅

事件之實體問題為接觸公務員於自家經營的髮廊面對被檢舉人之

妻子提出相關詢問而為答覆時與前述案例不同之處在於公務員

並非僅就抽象法規範的解釋進行回答而已就承辦之被檢舉案件具

體內容之認定可能性進行回答應已涉及實體問題公務員與被檢

舉人之妻子所為之接觸已超越公務員社交生活之對話範圍已屬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外接觸實應依本法第四十七

條第二項第三項之規定作成書面紀錄並予以附卷及公開

(四)重視違反之法律效果

行政機關公務員所為之行政程序外之接觸行為姑不論可能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1

223

生公務員懲處之法律效果但就行政程序之法制而言可經由依本

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規定作成紀錄將書面文件附卷並

主動公開而將此瑕疵予以補正未損及當事人程序中武器平等之

公平性然未經補正之瑕疵即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而未踐

行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所要求之行為者依美國法制之

觀點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違法或無

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響即使

採職權調查原則之德國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

如有瑕疵或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

關之行為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二國法制對於程序瑕

疵之法律效果實有異曲同工之處 138

反觀我國對於公務員所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行政機關之處

置較強調對於公務員之行政懲處

139

138 關於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參見本文貳三之論述

而未仔細審酌其行為是否該當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件是否已依同條第二項第三項規

定為補正之行為亦未審酌未補正者此程序瑕疵對於實體決定影響

之程度而法院於爭訟案件中主要仍審酌實體決定之違法性而

未深入論證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對於實

體決定之影響及重要性我國法院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論證之深度

及密度依本文前述觀察與美國司法實務相較實仍有相當大之

差距因此行政機關及法院宜強化對於本條規定之認識及解釋

139 經查詢公務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之保障案件決定書查詢系統(httpwwwcsptcgovtwptcindexasp)以公務員違反公務員服務法第 4 條保密義

務而作成之復審或再申訴決定至民國 100 年止即計有 14 筆決定書

6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4

而對於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合法性進行審查時更須體認程序外接

觸之程序瑕疵與實體決定間之關聯性並進行深入說理論證如此

始可提升本條規定之重要性並落實禁止程序外接觸而確保當事人

程序權益之法理精神

伍結語重新檢視聽證法制之契機

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繼受美國法制並將其融合至以德國法

制為主軸的行政程序法時未深入探究美國正當法律程序之精神

APA 中程序類型之特性即於行政程序法中強行置入禁止片面接觸

之規定本文以相當篇幅介紹美國 5 USC sect557(d)禁止片面接觸之

法理及實務案例並與德國法制進行比較目的即在於突顯現行規

定法理混淆及制度設計缺乏一貫性的缺失此外台北高等行法院

九十四年度訴字第七五二號判決及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五年度判字第

一二三九號判決此一具有高度重要性及爭議性的案件中(高速公路

電子收費系統案或稱為 ETC 案)中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重

要性未受重視益發突顯我國實務界對於此制度之認識有限因此

本文嘗試以回歸法制本旨的角度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禁止程序外

接觸之規定重新檢視其立法目的並對於本條之適用範圍提出檢

討修正之意見

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德國

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備受爭

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聽證程序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3

225

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到重視在

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際如能重新

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程序之法制得以

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化」有所助益

6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6

參考文獻

書籍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

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

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5

227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期刊文獻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 8-21(1999)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3-120

(2008)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

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

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1-33(2007)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2-17(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

頁 18-33(1999)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12 TEX TECH

ADMIN L J 223-279 (2011)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6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8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專書論文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

頁 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

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

壽論文集」頁 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

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

總論篇頁 112-168三民書局(1998)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49元照出版

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

行政程序法論頁 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51-83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7

229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67-209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 25-155元照出版社

三版(200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

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6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0

摘要

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公務員與當事人為行

政程序外接觸的規定係仿自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而本

條自行政程序法施行至今逾十年以來並非行政法學界及司法實

務界重視及討論的重點然而本條規定卻為行政機關在具體程序

中重視之規範甚至可能導致行政機關承辦人員在具體情形中無

所適所或形成困擾因此本文先就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關於禁止

片面接觸之規範針對成文法規定及司法實務案例進行說明及觀

察以掌握美國相關法制之精神及本旨此外亦介紹德國法制之

精神並就我國司法實務涉及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案例進行

觀察探究我國對於本條精神之運用是否仍有待釐清之處在回

歸法制本旨之深入研究後即不難發現此程序機制之基本功能

在於確保正式的聽證程序中當事人間攻防之程序公平性並非著

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總則部

分而非強調聽證程序公正性之維持在體例安排上即與制度之

本質混淆亦容易導致實務見解不明確而產生許多疑義

面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

德國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

備受爭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

聽證程序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

到重視在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

際如能重新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9

231

程序之法制得以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

化」有所助益

7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2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 Review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n the American and German Legal Systems

Ling-Ching Fu

Abstract

sect47 APA of Taiwan stipulates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and follows the regulations in the APA of the USA

Since the APA in Taiwan came into effect in 2001 this regulation

hasnrsquot stayed in the center of the legal researches and practice in

Taiwan Howeve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public officials in

concrete case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eaning and the nature of this

regulation the similar regulations an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he

USA are first examined in this article Meanwhile the German legal

system regarding this problem is also introduce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aiwan will be also intensive observed The application

possibility of sect47 APA of Taiwan as well as the viewpoints in the

practice will be acquainted At last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protects the fairness

between the concerned parties in the formal hearing procedures but

not the neutrality of the responsible authority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1

233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nature of this legal institution has

not been correctly understood in Taiwan It leads to the result that

the APA of Taiwan should be further reformed An amendment of the

APA of Taiwan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Keywords ex parte communication due process hearing trial-type

hearing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 formal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8-21(1999)
  •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113-120(2008)
  •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1-33(2007)
  •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2-17(2001)
  •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18-33(1999)
  •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112-168三民書局(1998)
  •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4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51-83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67-20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25-155元照出版社三版(2006)
  •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 摘要
    • Abstract
Page 36: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由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 …cycu.lawbank.com.tw/Download/30/01300005.pdf接觸或禁止片面接觸為核心議題之研究論著。即使在司法實務上,也

3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198

性 定

來源作者整理

由上表可知在美國法制下即使行政程序有違反禁止片面接

觸之規定或法理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

違法或無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

響換言之違反禁止片面接觸之程序瑕疵僅具有相對之效力

至於德國法制綜合其制度之觀察可知在遵循職權調查原則

的前提下即使進行聽證程序最後作成決定之行政機關仍不受聽

證結果之拘束不適用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因此德國VwVfG中並

無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而與美國法制之思考有間 89然而須注意

者因司法對於行政決定原則上可進行全面合法性之審查僅於行

政機關享有判斷餘地之事項其審查密度受有限制故行政機關與當

事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如有片面接觸之情事司法機關仍得就行政

機關職權調查之行使及其決定之內容是否違反經驗法則及論理法

則進行審查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如有瑕疵或

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關職權之行

使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 90

89 雖然德國 VwVfG 第 21 條規定公務員行使職務有偏頗之虞(Besorgnis der Befangenheit)時應行迴避之規定然此係為確保行政程序進行之「公

正性」而美國法制中禁止片面接觸之功能係為確保當事人間的武器平等

以保障程序之「公平性」因此不同制度發揮不同的規範功能行政程

序之法制並不因有迴避制度之設計即可發揮禁止片面接觸原則的功能

應予辨明

90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7

199

參我國司法實務案例觀察

一籌設安南加油站案

在高雄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二四八二四九二五

號判決中涉及原告(即被上訴人)依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十

六條第二項之規定 91向被告台南市政府(原處分機關即上訴人)

所屬之都市發展局申請核發籌建安南加油站之設站用地可供作加油

站使用證明(下稱土地使用證明)另有同時擬於鄰近土地設置加油

站之第三公司(訴訟中之參加人下稱A公司)由X代理亦向台南

市政府都市發展局申請核發籌建長安加油站設站用地之土地使用證

明A公司於尚未取得土地證明前即向台南市政府建設局提出許

可籌建加油站之申請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對於原告先提出之土

地使用證明申請案以資料不足為由命其補正而對於A公司後提

出之申請則先行核發土地使用證明(函 1)嗣後始核發原告申請之

土地使用證明而原告旋即向台南市政府建設局提出加許可籌建油

站之申請之後台南市政府建設局以A公司已完成許可籌建加油

站申請之補件程序即發函核准A公司籌建加油站之許可(函 2)

最後則依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八條第一項第三款之規定 92

91 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 16 條第 1 項「申請設置經營加油站者除本

規則另有規定外應檢具下列文件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請籌建

之核准helliphellip」同條第 2 項「前項申請設站用地屬都市計畫地區土地

且依有關法令規定須經核准始得供作加油站使用者並應檢附直轄市縣

(市)政府核發設站用地同意作加油站使用之證明文件」

92 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 8 條第 1 項第 3 款「申請於都市計畫地區及非

都市土地甲乙丙種建築用地遊憩用地及特定目的事業用地(加油站)

3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0

同側路段五百公尺內已核發A公司加油站籌建許可為由發函駁回

原告之申請(函 3)

原告不服分別對於前述之函 1函 2 及函 3 向中央主管機關

內政部及經濟部提起訴願請求撤銷原處分但未獲救濟即向高

雄高等行政法院提起課予義務訴訟(行政訴訟法第五條第二項)行

政法院審理本案之相關爭議點除在於法律面向上對於加油站設置

管理規則第八條第一項第三款規定中所稱「先申請」之解釋外在

事實面向上則在於承辦本案之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公務員於審

理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之土地使用證明申請時是否有濫用權力之

違法承辦公務員於受理本件分別由不同公司提出土地使用證明之

申請時曾將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洩漏予被告(原處分機關)之

顧問 Y(同時受 A 公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建設加油站並為 A 公

司代理人 X 之配偶)經法院調查以該承辦公務員違反刑法第三

一八條所定之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台灣高等法院台南

分院九十三年度上易字第十九號刑事判決)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即以

該刑事判決確定之事實為基礎以公務員與當事人有行政程序外接

觸之情事認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另外高雄高

等行政法院另以被告(原處分機關)核發參加人 A 公司之土地使用

證明有恣意優先通過之差別待遇有違平等原則進而不應核發

參加人 A 公司籌建加油站之許可此二行政處分(函 1函 2)皆

設置加油站者其申請基地應符合下列規定helliphellip三同一直轄市縣(市)

內與同一路線系統之道路同側既有或先申請之加油站入口臨街面地界

至少應有五百公尺以上之距離但直轄市縣(市)政府考量車流方向

認為有設站需要者不在此限」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9

201

違法駁回原告申請加油站籌建許可之處分(函 3)亦違法判決

撤銷相關原處分及訴願決定並判命被告應依判決意旨重行依職權

調查應否核准原告之申請本判決經最高行政法院以上訴無理由而

確定維持(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決)

二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原

告向被告台北縣政府(現新北市政府)檢舉某公司違反勞動基準法

有關工時薪資給付等規定並申請調閱卷宗被告經調查後函

復原告相關調查結果並拒絕閱覽卷宗之申請原告向被告再次表

明不服被告亦函覆說明原告對此二函覆不服提起訴願未獲救

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起訴請求撤銷訴願決定命被告應對原告

作成裁罰處分並准予原告閱覽被告與被檢舉公司於行政程序外接

觸所作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在請求閱覽行政程序外接觸所作

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部分原告主張被告所屬勞工局承辦人員

曾與被檢舉公司職員以電話聯繫接觸詢問該公司板橋辦事處之地

址電話未依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作

成書面資料然行政法院認為此項接觸係被告為調查被檢舉公司是

否有原告所申訴之違法情事所必須屬行政程序調查之必要為行

政程序內之接觸如有相關文件亦屬行政決定前準備作業之文件

得拒絕閱覽之申請故原告相關主張無理由此判決見解為最高

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判字第五二六號判決維持而確定

三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三號判決中因公

4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2

平交易委員會(即被告)接獲檢舉對於台北縣(現新北市)金銀

珠寶商業同業公會(即原告)進行調查認定其有違反公平交易法

第十四條第一項聯合行為之禁止規定而裁處罰鍰原告經訴願未

獲救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提起撤銷訴訟本件涉及原告除勸導

會員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販售飾金外另曾於民國九十四年八

月二十五日由立法委員陪同原告理事長前往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

會並請教事業以低於成本之價格銷售商品是否違反公平交易法等

問題由被告之主委接見被告並作成行政程序外接觸紀錄表此

次拜會並未作成結論或有任何會議紀錄原告嗣於同年八月二十九

日發函予全體會員將被告於座談中表示之見解附於檢送函說明

欄內警告業者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出售飾金行政法院最後

認定原處分並無裁量濫用裁量怠惰或其他裁量瑕疵判決原告之

訴無理由確定

四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

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所涉之事

實並非直接與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有關之案件而係財政部台

灣省中區國稅局之公務員(原告)因涉貪瀆罪嫌經刑事訴訟免訴

判決確定後向所屬機關(被告)申請因公涉訟輔助而被否准經

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作成駁回之復審決定而向台中高等行

政法院起訴提起課予義務之訴然原告處理稅務違章檢舉案件未

依規定調查證據更於原告住處(原告配偶經營之髮廊)回答被檢

舉人配偶所提規避課稅及裁罰之方法等問題原處分機關以其違反

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未保守業務機密且迴避詢問避免於辦公處

所外與被檢舉人之關係人有所接觸而申誡乙次據此行政法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1

203

認定被告機關以原告執行職務違背法令為由而否准其涉訟輔助之請

求原處分並無不法

五小結

綜合上述案例觀察對於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仍有

下列疑義有待釐清

(一)禁止程序外接觸人之範圍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為涉及當事人具有財產價值的競爭請求之典型案例原處分機

關承辦公務員直接接觸之對象雖非提出申請之當事人及其代表人

行政法院仍認定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因此本條

第一項規定中所稱「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指為何亦即禁

止程序外接觸所規範之「人之範圍」即有釐清說明之必要

(二)禁止程序外接觸事之範圍

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

三八三六號判決)中點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一個核心的問題

程序外接觸與職權調查之間應如何進行區分何謂法所允許為職

務上所必要之接觸行為何時又屬於法律所禁止之程序外接觸而

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

三號判決)中值得思考的是當事人拜會行政機關之情事是否

屬於應受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範之情形當事人與行政機關進

行的相關討論是否須與本案實體問題有關始屬於行政程序法第

四十七條限制之情形值得深究此外藉由本件事實可進一步

4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4

引導思考程序外接觸與遊說行為之差異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

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並非直接以

公務員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為由而認定其執行職務違法但

突顯出承辦公務員日常社交生活是否亦屬於程序外接觸的問題這

些問題皆可理解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禁止程序外接觸之

「事之範圍」而應深究說明

(三)違反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律效果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行政法院雖認定本件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

但並未以此為撤銷原處分之理由最重要之論證依據仍是以原處分

機關法律解釋之見解及行政處分有違平等原則等違法情事因此

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法律效果亦為應探究之問題

肆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檢視及檢討

一規範內容及法務部函釋見解

(一)立法意旨

行政程序法(下稱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於行政院提出之

法案草案中並無相關規定於立法委員提案版本中始有相關規定

並明言係參考美國法制最後於立法院委員會審查後採行委員提

案版本而於行政程序法中明定之 93

93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7-8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3

205

依本條立法理由之說明可知立法者主要係為「求行政程序之

公平透明避免行政機關受到不當之干擾」而制定本條規範此

外行政機關「不論是基於職務推行必要之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

觸對他方當事人之權益影響甚巨為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

之權益」行政機關於作成決定前片面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

程序外之接觸原則上應予禁止 94

因此我國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者對於本條所應發揮之功能側

重於透過程序之透明公開維持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在無偏頗的疑

慮下進行行政程序此由本條規定列於第一章第七節「資訊公開」

下亦可得知此與美國法制著重於審判式聽證程序之公平給予當

事人平等表示意見之機會以符合該國憲法所蘊含正當法律程序之

精神仍有一定的差異

(二)適用範圍

1 人之範圍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拘束而不得進行程序外接獲之

人為「公務員」依學者見解應為與行政程序之進行有關之公務員

包括依法令於行政程序中執行職務之公務員 95

94 前揭註

依此見解負有不

得為程序外接觸之義務者為行政機關內與待決事項行政程序之進

行有關且依法令執行職務之公務員依體系解釋所謂行政程序

應為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行政機關即應為本法第二條

第二項第三項所稱「代表國家地方自治團體或其他行政主體表

95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49

4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6

示意思從事公共事務具有單獨法定地位之組織」及「於委託範

圍內受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至於公務員之範圍因現行法

律上對於公務員並無統一之定義規定於公務員相關法規中有國

家賠償法第二條第一項刑法第十條第一項最廣義之公務員定義

有公務員服務法第二十四條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6亦有公務人員任

用法最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7本條規定所稱之公務員範圍為何即

有解釋之必要參酌本法基於行政機關之公正性而設置之迴避制度

(本法第三十二三十三條)與本條規定源自於正當法律程序之精

神相同因此在體系歷史及目的解釋的角度上應無二致但同

樣亦面臨本法缺乏公務員定義規範的問題基於正當法律程序之法

理為確保程序之公平與公正保障當事人之權益應採最廣義的

角度認為凡依法令從事公務之人員皆屬之 98如此可避免採公

務人員任用法最狹義定義造成許多公務員公營事業人員行政

機關內之約聘僱人員被排除之情形 99

96 公務員服務法第 24 條「本法於受有俸給之文武職公務員及其他公

營事業機關服務人員均適用之」

及採公務員服務法狹義定

97 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公務人員指各機

關組織法規中除政務人員及民選人員外定有職稱及官等職等之人

員」 98 關於應依本法迴避之公務員的範圍本文贊成學者湯德宗之見解參見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4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亦

採此見解 99 依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3233 條之規定司法人員審計人員主計人

員關務人員外交領事人員警察人員教育人員醫事人員交通事

業人員及公營事業人員等皆不適用該法規定此外須依法享有俸給者

始適用公務員服務法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5

207

義造成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因未依法受有俸給而不

適用之情形至於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及第十七條雖定有公務員之

保密及自行迴避義務其規範目的在於明定公務員應受行政懲處之

情形以維持行政內部之紀律此與本法第三十一三十二及四十

七條係規範正當法律程序內涵之立法目的有間因此在公務員範圍

的解釋上無須為相同處理

本條規定限制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程序外之接

觸依立法理由之說明不論是「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觸」皆屬

限制之列 100因此受限制者為雙向接觸不論主動接觸之發動者為

公務員或當事人一方 101然未瑧明確者為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所指為何立法者於本條中明白不採用「代表人」「代理人」「輔

佐人」「法定代理人」及「利害關係人」等行政法規範或理論上常

見具有明確內涵之概念解釋上應認為係立法者有意排除使用相關

概念使用「代表利益之人」一詞可使受規範者涵蓋的範圍更為

廣泛換言之於程序中不論以自己名義或當事人名義凡宣稱為

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 102

綜合上述分析行政機關內或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

體於受委託範圍內依法令執行職務之人就其執行之承辦案件與

當事人及凡代表其利益之人(宣稱或依相關事實認定)依本法第四

或依相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

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人為行為之人皆可認為係代

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10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01 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0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0

4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8

十七條之規定皆不得為程序外接觸如此解釋涵蓋之人之範圍

雖已廣泛但如行政機關內非承辦人員之其他公務員 103

或其他已

參與或可能參與程序而有決定權之人員(例如各委員會之外聘專家

委員)仍不屬之美國 5 USC sect557(d)之規定範圍及於行政機關

內任何成員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

成員相較之下我國規定仍較狹隘

2 事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二項所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在現今

媒介多元及資訊發達的社會中接觸的方式亦隨之多元不論以任

何方式凡進行討論提供資訊甚至關說或遊說皆屬於接觸之態

樣以遊說行為為例本質上為人民受憲法上保障之請願行為 104

我國為使遊說遵循公開透明之程序防止不當利益輸送另制定

遊說法規範遊說之行為依遊說法第二條第一項遊說之定義 105以及

同法第二條第三項被遊說者之範圍 106

103 前揭註

可知遊說法著重於進行遊說

人民與中央地方首長或政務官員就政策議案進行之接觸受規

104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4(2008) 105 遊說法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遊說指遊說者意圖影響被遊說者或

其所屬機關對於法令政策或議案之形成制定通過變更或廢止而

以口頭或書面方式直接向被遊說者或其指定之人表達意見之行為」 106 遊說法第 2 條第 3 項「本法所稱被遊說者如下一總統副總統

二各級民意代表三直轄市政府縣(市)政府及鄉(鎮市)公所

正副首長四政務人員退職撫卹條例第二條第一項所定之人員」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7

209

範者不包括一般處理公務之公務員亦不及於中央地方首長或政

務官員為執行職務主動與人民進行接觸 107因此受遊說法規範之行

為與行政程序法所規範之範圍不盡相同如於特別情形下發生競合

規範的情形時例如於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中因遊說法採強制登

記及資訊公開制度(遊說法第十三條至第十九條)相關登記資料及

資訊之公開在程序上已符合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所要求之精

神至於關說 108並無其他法律就其程序及公開有特別規定仍屬

應適用本條之行為 109

至於接觸所涉及之內容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

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條立法意旨主要乃在確保

行政機關執行職務之公正性以避免偏頗縱接觸內容係屬程序事

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行政程序外接觸之事

項不分有利或不利於當事人均有本法第四十七條之適用」因此

涉及相關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反之美國

5 USC sect557(d)明文規定限於與待決事件有關之實體內容我國限

制範圍則明顯較寬對公務員產生較多桎梏此為受學者批評之

110

107 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之行為依遊說法第 5 條第 1 款之規定為排除適用

之事項相關問題參見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5 108 關說之意義可參酌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第 2 點之規定「(五)請託

關說指其內容涉及本機關(構)或所屬機關(構)業務具體事項之決定

執行或不執行且因該事項之決定執行或不執行致有違法或不當而影響

特定權利義務之虞」 109 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6 110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4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0

3 程序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定立於本法第一

章總則篇因對於「行政程序」之種類及範圍並無特別規定故舉

凡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作成行政處分締結行政契約訂定法規

命令與行政規則確定行政計畫實施行政指導及處理陳情之程序

皆屬於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行政程序與美國 5 USC sect557(d)

僅適用於進行審判式聽證程序始於指定主持聽證之行政機關等規

定內容相較本條規範之程序類型無所不包亦涵蓋整體程序然

此亦為學者指出宜檢討之處 111

4 得進行接觸之情形

公務員於行政程序中基於職務上必要所為之行為不受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限制於行政程序開始後公務員執行職務

處理待決事項所為之必要行為如受嚴格限制將造成行政機關執行

職務困難反而妨礙行政程序之進行所謂基於職務上必要之行為

如通知當事人或其代理人補提文件陳述意見或出席聽證通知當

事人提供證據資料當事人閱覽卷宗資料等 112

111 前揭註

換言之行政機關

為確定作成行為所涉及之事實關係須進行事實及證據之調查依

職權調查原則行政機關依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不受當事人主張

之拘束(本法第三十六條)因此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

定本係表彰行政程序採取職權調查原則之精神故行政機關承辦

人公務員於職權調查範圍內所為之行為即非應予禁止之程序外接

11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1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9

211

行政程序中行政機關職權調查之目的係為使行政機關了解事

實狀態及公私益狀況成為作成後續行為時之基礎此與行政訴

訟中法院為維護雙方當事人武器平等所為之職權調查並不相同不

可不察 113因此如行政機關非基於了解事實及利益狀態之目的所

為之行為即非屬職權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行政

機關打電話至被檢舉之公司該公司之地位為申請之相對人(本法

第二十條第一款)114

此外如個別法有特別程序規定時即應依該規定之目的解釋

應為之職權調查行為行政程序法中職權調查之規定即應立於補充

地位

為行政程序之當事人且行政機關係為職權

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法院稱此為「行政程序內之接觸」並無限制之

必要見解堪稱正確

115

(三)為程序外接觸之處理

因此在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定時仍須配

合待決事項所應適用之個別法規依規範目的判斷個案中職權調查

行為之必要性

既然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所指之行政程序為本法第二

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為之「行政程

113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 114 行政程序法第 20 條第 1 款「申請之相對人」為申請人請求行政機關

對其作成行政行為之人不可誤認為行政機關本身參見陳敏行政法總

論頁 771自版七版(2011) 115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8

5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2

序外」接觸即為行政機關與個案程序當事人在行政程序法規範之

程序外所為之接觸 116對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解釋如認

為凡行政程序外之接觸既為法所不許公務員本即不得為之是以

應作成紀錄或將書面文件附卷者仍為職權調查所必要之「程序內

行為」117

依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

益之人以書面方式為程序外接觸時應將所有往來書面文件附卷

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如以其他方式為程序外接觸者依同條第三

項之規定並應作成紀錄至於本項並未規定書面紀錄應附卷此

應係立法疏漏解釋上應與同條第二項之規定相同始能達成本條

之立法目的

則此見解不僅未正確認知此制度規範之目的亦有違法

規範之體系解釋更何況如此解釋公務員須將所有依職權調查事

實及證據之行為一一紀錄並予以附卷反而將造成公務員執行職務

之重大困擾因此相關說法應非的論

118

至於附卷之書面文件或紀錄應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因本條

第二項並無「主動」公開之規定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

字第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法第四十七條「亦寓

有保護公務員之目的俾使公務員於行政程序外凡與待決事件有關

之意見交換時皆應將所有往來之書面文件附卷或作成書面紀錄

(同條第二項第三項參照)以間接保護公務員」「行政機關就

11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

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37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117 此為本文發表於研討會時曾被提出之論點 118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3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1

213

待決事件縱有裁量權限亦不得恣意仍應為合義務裁量復有相當

行政救濟程序可資救濟既將接觸資料附卷供其他當事人閱覽即

已達公開之目的如認須主動通知其他當事人不僅衍生通知範圍

及技術上之爭議亦不利待決事件相關程序之迅速進行」「如與本

法第四十五條第一項『主動公開』之用語為比較可推知同法第四

十七條第二項所稱之『公開』者並無主動通知之意」故認為無

須主動公開僅須依申請而公開即可然此見解遭到學者批評認

為如此解釋過於消極本規定為個案資訊唯一主動公開之規定與

政府資訊公開法主動公開之立法目的不同且此解釋將使實體決定

前當事人仍無法知悉有程序外接觸之情形仍會引發行政機關有

偏頗的懷疑與立法意旨不符 119由立法理由觀之本項規定既為

「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之權益」並使其他當事人因文件或紀

錄附卷而有表示意見之機會 120

至於「其他當事人」當然包括申請之相對人(本法第二十條第

一款)至於已知之利害關係人行政機關得通知其參加程序(本法

第二十三條)因可藉由知悉程序外接觸情形而判斷自身利益受影響

之範圍及程序故解釋上亦屬之

如行政機關未主動公開相關資料

實無法發揮立法之功能故相關批評意見應值得贊成

121

(四)違反之法律效果

且依前述行政機關應主動公

開附卷之書面文件及紀錄時即無限制解釋「其他當事人」範圍之

必要

119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153另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2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21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

5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4

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為程序外接觸如已依同條

第二三項之規定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

開後該程序瑕疵即「補正」122

二本文之思考與檢討

但不妨害依相關法令(如公務員

服務法)及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對公務員之行政懲處責任為認定

反之如未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行

政程序即具有無法補正之瑕疵而成為得據以撤銷實體決定之事由

(一)行政法律關係中行政機關義務之規範

現代行政程序法制除以行政行為作為討論之重心外亦逐漸

著重行政法律關係(Verwaltungsrechtsverhaumlltnis)為基於行政法規

就特定事項於二個或二個以上之法律主體所產生之法律關係 123

本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為行政程序外接觸之規定即係對於

公行政明文課予之行政法上程序義務且規範於行政程序法總則部

為行政法上之權利義務關係行政法律關之成立變更或消滅可

依法令規定行政處分行政契約或事實行為並存在於具有行政

法權利能力之主體之間行政法律關係除強調人民於行政法上所享

有之權利及應負擔之義務外同時亦包含公行政主體之權利義務內

容而公行政之義務除由法律明文規定外亦可由行政依法維護

公益之一般義務或由人民之權利或由行政法上債務或補償關係

而得出

122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10-111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123 Maurer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sect8 Rn 16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3

215

分依體系解釋及國內多數見解除特別法有較嚴謹之明文規定外

為行政機關應遵循之最低程度規範 124立法者有意參酌美國APA之

立法例制定本條規定即明文課予行政機關於正當行政程序中應負

之義務我國行政程序法採行德國VwVfG之基本架構援用職權調

查原則之精神但為補強德國法制對於正當法律程序不足之處而

引進美國法制本意甚佳行政機關於個別案件中既負有維護公益

之一般義務並透過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以維護公益及私益如行

政機關於職權調查權限外進行程序外不當接觸而影響公益及私益

之保障時應屬於違背行政機關義務之程序行為即應予規範禁止

由此觀點出發即不宜認定本法第四十七條僅為訓示規定而應更

積極地承認行政機關依法負有一定之程序義務 125

(二)歷史解釋與目的解釋之思考

1 由立法理由中探知之規範目的

本法第四十七條所欲發揮之功能參酌立法理由之說明包括

防止行政機關偏頗及保障當事人權益 126

124 蔡茂寅等前揭註

因此一方面強調行政機

2頁 19-20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

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 554-557五南出版社(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 19-20(1999)少數見解認為此說無說服力並無標準足以認定行政程序法屬

「最低程度之程序保障」參見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

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

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28(2007) 125 本文就此所持之論點與審查委員之見解容或有間特此說明 126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5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6

關之公正性另一方面又強調當事人間權益之公平性因特別強調

保障當事人權益則反應出大陸法系中基本權程序保障功能之思

維此外亦希望藉此對於盛行於行政機關實務上「關說」之情形

進行規範以使關說之行為透明化 127

行政程序法中一個條文如由立法意旨觀之可同時達到程序

之公正性公平性及公開性的功能應可推知立法者對於法制設計

本質認識有不清之處因此何者始為法制本質上應遵循的精神

實應仔細思考否則將出現規範主軸不清規範範圍不明之謬誤

對於此點實不宜一概以我國法制與美國法規範不同

如此資訊之公開性亦為本

條所欲發揮之功能

128

2 由法制之規範功能為解釋

而為不同

的解釋以自圓其說

美國透過司法機關所為之判決強調 5 USC sect557(d)之規範目

的在於保障當事人間之公平性使審判式聽證程序中對於片面接

觸情事不知情之其他當事人得以有機關獲悉相關情事並表示自

己的意見姑且不論維護程序公平性為本體或係保障當事人程序之

工具 129

127 葉俊榮前揭註

禁止片面接觸之本旨仍在於維護正當法律程序中各當事人

間武器平等的精神強調的是正當法律程序中「公平」的面向此

116頁 137 128 參見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一)之說明 129 此涉及美國法上對於正當法律程序本質之討論關於工具說及本體說之

見解參見蔡穎瑩前揭註 15頁 19-24本文於此不予深論但相關討

論亦反應出即便在美國法制中程序規範是否具有獨立性或僅係發揮輔助

實體決定之功能並非有一致見解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5

217

外美國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拘束審判式聽證程序中行政機關之行

為而不適用其他程序中作成決定者原因在於該程序中採用證據

紀錄排他性行政機關僅得依紀錄資料作成決定藉此使當事人皆

得以對於紀錄中之證據及其他資訊進行攻擊防禦始產生禁止片面

接觸之法制設計

我國對於權利保障與行政程序之關聯受德國法制及其理論之

影響強調行政程序對於實體基本權保障之重要性 130

(三)規範範圍之釐清

解釋上正

當行政程序有助於行政機關作成正確決定以避免人民之權益受到

不法之侵害因此保障當事人於程序中武器平等之公平性應有助

於發揮此行政程之基本功能我國繼受美國法制於行政程序法中

增設德國法上所無之禁止程序外接觸的規定在規範功能上即應為

摘取該法制特別之規範功能以強化我國行政程序法制因此本

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在解釋上仍應強調側重於正當法律程序中之

「公平性」保障當事人間進行攻擊防禦時之武器平等藉以保障其

實體權利否則錯誤認知本條之規範功能即易掉入行政繁瑣的

工作泥沼中亦即不論於何種程序中公務員執行職務進行調查

皆作成紀錄或將所有書面附卷以求自保而使本條成為促進行

政彈性及效率之障礙是故為使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能夠發揮

一定之規範功能在解釋上即應為一定之調整及限縮

1 適用的程序類型宜限制

130 例如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於政治庇護案中即明白指出行政程序有助保障

實體之基本權利BVerfGE 56 216 (236ff)

5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8

本法第四十七條列於行政程序法總則導致不論最後行政行為

的態樣為何皆適用之本條規定如此結果與本條立法精神大相逕

庭實有限縮之必要否則亦與效率的要求不符 131以行政指導及

陳情為例本質上為非正式行政行為未發生實質法律效果並無

須適用禁止片面接觸以維護當事人間武器平等之必要而行政規

則為行政機關內部規範欠缺直接對外拘束人民權利義務之法律

效果亦無適用之必要至於法規命令本質上為「一般性政策的

制定」本即應廣納各方意見實不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 132而重點實為各方在訂定規範的過程中有對等的討論對話機

會因此本質上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以保障當事人間公平的行

為為行政處分及行政契約此二大行政行為態樣 133

至於在作成行政處分及締結行政契約之程序中對照美國及德

國法制尚須進一步檢視我國聽證程序之設計

134

131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11(2001)

我國關於程序類

型的設計類似於德國法制而非美國法制本法雖有要式聽證程

序之設計亦規定聽證須作成紀錄(本法第六十四條第一項)然除

132 湯德宗前揭註 122頁 109 133 計畫確定裁決性質上亦為行政處分且涉及多元利益的調和如日後我

國確實執行確定計畫之程序自應適用本法第 47 條之規範 134 本法並未就締結行政契約應進行聽證之規定然如舉行聽證可使其他利

害關係人有參與程序之機會且如作成行政處分依法應舉行聽證但締結

替代該行政處分之行政契約卻無須聽證可能使行政契約成為規避聽證的

工具參見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

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

集頁 282元照出版社(2002)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7

219

法規有明文規定外聽證紀錄為行政機關作成行政處分時應斟酌之

文件(本法第一八條第一項)並非唯一具有排他性之資料遵循

職權調查原則之法理而與德國法制相近因此如欲保留本法第四

十七條之規定並貫徹前述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理精神本文建議

於修法增訂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效力的前提下建議限縮本法第

四十七條規定而僅適用於特別程序中即正式聽證程序及計畫確定

程序此處所持限縮本法第四十七條程序態樣適用範圍之見解主

要論證依據為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與當事人間公平性的關聯此為

德國法制所無行政程序法立法之際我國繼受美國法時亦未配合

建立相關觀念也因此導致現行規定過度擴張禁止程序外接觸之範

圍造成法理邏輯混亂亦可能成為行政機關及公務員之掣肘因

此本文此處之見解亦僅建議係回歸法理一致性而提出之修正意見

而已

2 人的範圍宜擴大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所規制之人一方為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

一方為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達前述立法目的使所有相關

資料皆呈現當事人面前理論上本條宜儘量包括所有可能建立接觸

之管道因此受規範之人的範圍宜擴大因此在解釋代表當事人利

益之人時不應侷限凡宣稱為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或依相

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

人為行為之人皆應屬之不限於代表人代理人或輔佐人等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涉及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分別提出之設籌加油站申請且

二者之申請具有排他的競爭性如依美國法制屬於涉及「有財產

5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0

價值性優惠的競爭請求」之事件特別應注意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承辦公務員有洩漏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予被告機關之顧問 Y

的情形而被判刑確定於參加人 A 公司之申請事件中名義上之

申請人為該顧問 Y 之配偶 X於論斷是否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

一項之規定時即涉及參加人 A 公司被告顧問 YY 之配偶 X 彼

此間的利益關係在 X 提出之申請案所進行之行政程序中實際上

之申請人仍為 A 公司原處分機關未明察 X 是否係以代理人身分提

出申請命其提出委任書處理有可議之處而承辦公務員雖係與

被告顧問 Y 接觸以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由此情形亦

可判定承辦公務員既已受理 X 作為 A 公司代理人所提出之申請

案且 Y 一方面為該申請案中代理人 X 之配偶且同時亦受 A 公

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興建加油站依相關事證可認定 X 係為 A 公

司之利益為行為與其配偶及 A 公司間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

故可認為承辦公務員係主動接觸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於 X 代理 A

公司提出申請之程序中有為程序外接觸之情形本案原審判決及最

高法院判決中僅援引刑事判決所確定之事實直接認為承辦公務

員於處理原告申請之案件中認定與X所為之接觸係屬於違反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情形不僅未就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

件進行涵攝說明未仔細辨明不同程序間之當事人及代表其利益人

的關係雖結論並無錯誤但推論仍未臻嚴謹明確

然而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是否只限於承辦公務員我國法的

解釋與美國法明文規定不同美國法明文規定機關內所有成員或其

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皆不得進行

片面接觸不限作成決定之人員如此始可歸避承辦人員透過機關

內其他人進行接觸卻不受規範的可能我國規範之範圍過於狹隘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9

221

此亦為建議宜修正之處

3 事的範圍宜限縮

如前所述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九六二

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時「縱接觸內容係屬

程序事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因此涉及相關

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此與美國法之規定不

同然誠如前述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中 135法官以「麵包與奶油」的關係來形容行政機

關與公眾間非正式之接觸互動表示公務員實不可能脫離公眾生活

而獨立存在且在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中 136法官亦以人情事理的角度看待

公務員的社交生活因此行政機關與公眾之接觸只要在不影響司

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並無全面禁止之必要只

有對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問題進行程序外接觸可能引起當事人公平

防禦的疑慮始有限制之必要前述法務部之見解不僅誤認禁止

程序外接觸之立法目的過於側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忽視當事人

間的公平性且理想性地過度限制程序外接觸之事項忽略人情事

理應不可採因此建議修改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規定明文

限定於就待決事項之實體問題為接觸時始有限制之必要 137

於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

字第五三號判決)中當事人曾由立法委員陪同前往原處分機關

135 567 F 2d 9 (DC Cir 1977) 13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137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6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2

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會討論法律解釋問題因原處分機關依本法

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作成紀錄附卷故無違法情事可言然嚴

格說來本案當事人拜會原處分機關時討論法律解釋問題並非違

法禁止之關說行為亦不屬於遊說法所定應強制登記之行為且如

未涉及個別具體案件之實體問題而限於法律解釋之請益則本質上

亦不應屬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情形本無須受限制當

然為免爭議及為求自保行政機關得製作相關紀錄但仍應與本法

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無涉

至於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

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公務員受理違反贈與稅法之稅務違章案件

於妻子經營的髮廊中遇見被檢舉人之妻子詢問被檢舉人所涉及之逃

漏稅事件公務員告知若主張被檢舉人無贈與情事應出具有關書

面資料以為證明最後並認定被檢舉人無逃漏稅情事而擬簽結該檢

舉案本案中被檢舉人既為稅務違章事件中之當事人其妻在客

觀上可認為代表其利益之人公務員應不得與其於程序外就逃漏稅

事件之實體問題為接觸公務員於自家經營的髮廊面對被檢舉人之

妻子提出相關詢問而為答覆時與前述案例不同之處在於公務員

並非僅就抽象法規範的解釋進行回答而已就承辦之被檢舉案件具

體內容之認定可能性進行回答應已涉及實體問題公務員與被檢

舉人之妻子所為之接觸已超越公務員社交生活之對話範圍已屬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外接觸實應依本法第四十七

條第二項第三項之規定作成書面紀錄並予以附卷及公開

(四)重視違反之法律效果

行政機關公務員所為之行政程序外之接觸行為姑不論可能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1

223

生公務員懲處之法律效果但就行政程序之法制而言可經由依本

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規定作成紀錄將書面文件附卷並

主動公開而將此瑕疵予以補正未損及當事人程序中武器平等之

公平性然未經補正之瑕疵即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而未踐

行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所要求之行為者依美國法制之

觀點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違法或無

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響即使

採職權調查原則之德國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

如有瑕疵或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

關之行為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二國法制對於程序瑕

疵之法律效果實有異曲同工之處 138

反觀我國對於公務員所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行政機關之處

置較強調對於公務員之行政懲處

139

138 關於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參見本文貳三之論述

而未仔細審酌其行為是否該當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件是否已依同條第二項第三項規

定為補正之行為亦未審酌未補正者此程序瑕疵對於實體決定影響

之程度而法院於爭訟案件中主要仍審酌實體決定之違法性而

未深入論證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對於實

體決定之影響及重要性我國法院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論證之深度

及密度依本文前述觀察與美國司法實務相較實仍有相當大之

差距因此行政機關及法院宜強化對於本條規定之認識及解釋

139 經查詢公務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之保障案件決定書查詢系統(httpwwwcsptcgovtwptcindexasp)以公務員違反公務員服務法第 4 條保密義

務而作成之復審或再申訴決定至民國 100 年止即計有 14 筆決定書

6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4

而對於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合法性進行審查時更須體認程序外接

觸之程序瑕疵與實體決定間之關聯性並進行深入說理論證如此

始可提升本條規定之重要性並落實禁止程序外接觸而確保當事人

程序權益之法理精神

伍結語重新檢視聽證法制之契機

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繼受美國法制並將其融合至以德國法

制為主軸的行政程序法時未深入探究美國正當法律程序之精神

APA 中程序類型之特性即於行政程序法中強行置入禁止片面接觸

之規定本文以相當篇幅介紹美國 5 USC sect557(d)禁止片面接觸之

法理及實務案例並與德國法制進行比較目的即在於突顯現行規

定法理混淆及制度設計缺乏一貫性的缺失此外台北高等行法院

九十四年度訴字第七五二號判決及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五年度判字第

一二三九號判決此一具有高度重要性及爭議性的案件中(高速公路

電子收費系統案或稱為 ETC 案)中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重

要性未受重視益發突顯我國實務界對於此制度之認識有限因此

本文嘗試以回歸法制本旨的角度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禁止程序外

接觸之規定重新檢視其立法目的並對於本條之適用範圍提出檢

討修正之意見

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德國

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備受爭

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聽證程序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3

225

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到重視在

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際如能重新

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程序之法制得以

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化」有所助益

6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6

參考文獻

書籍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

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

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5

227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期刊文獻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 8-21(1999)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3-120

(2008)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

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

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1-33(2007)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2-17(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

頁 18-33(1999)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12 TEX TECH

ADMIN L J 223-279 (2011)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6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8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專書論文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

頁 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

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

壽論文集」頁 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

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

總論篇頁 112-168三民書局(1998)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49元照出版

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

行政程序法論頁 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51-83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7

229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67-209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 25-155元照出版社

三版(200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

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6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0

摘要

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公務員與當事人為行

政程序外接觸的規定係仿自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而本

條自行政程序法施行至今逾十年以來並非行政法學界及司法實

務界重視及討論的重點然而本條規定卻為行政機關在具體程序

中重視之規範甚至可能導致行政機關承辦人員在具體情形中無

所適所或形成困擾因此本文先就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關於禁止

片面接觸之規範針對成文法規定及司法實務案例進行說明及觀

察以掌握美國相關法制之精神及本旨此外亦介紹德國法制之

精神並就我國司法實務涉及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案例進行

觀察探究我國對於本條精神之運用是否仍有待釐清之處在回

歸法制本旨之深入研究後即不難發現此程序機制之基本功能

在於確保正式的聽證程序中當事人間攻防之程序公平性並非著

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總則部

分而非強調聽證程序公正性之維持在體例安排上即與制度之

本質混淆亦容易導致實務見解不明確而產生許多疑義

面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

德國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

備受爭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

聽證程序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

到重視在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

際如能重新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9

231

程序之法制得以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

化」有所助益

7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2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 Review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n the American and German Legal Systems

Ling-Ching Fu

Abstract

sect47 APA of Taiwan stipulates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and follows the regulations in the APA of the USA

Since the APA in Taiwan came into effect in 2001 this regulation

hasnrsquot stayed in the center of the legal researches and practice in

Taiwan Howeve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public officials in

concrete case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eaning and the nature of this

regulation the similar regulations an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he

USA are first examined in this article Meanwhile the German legal

system regarding this problem is also introduce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aiwan will be also intensive observed The application

possibility of sect47 APA of Taiwan as well as the viewpoints in the

practice will be acquainted At last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protects the fairness

between the concerned parties in the formal hearing procedures but

not the neutrality of the responsible authority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1

233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nature of this legal institution has

not been correctly understood in Taiwan It leads to the result that

the APA of Taiwan should be further reformed An amendment of the

APA of Taiwan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Keywords ex parte communication due process hearing trial-type

hearing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 formal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8-21(1999)
  •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113-120(2008)
  •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1-33(2007)
  •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2-17(2001)
  •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18-33(1999)
  •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112-168三民書局(1998)
  •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4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51-83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67-20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25-155元照出版社三版(2006)
  •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 摘要
    • Abstract
Page 37: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由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 …cycu.lawbank.com.tw/Download/30/01300005.pdf接觸或禁止片面接觸為核心議題之研究論著。即使在司法實務上,也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7

199

參我國司法實務案例觀察

一籌設安南加油站案

在高雄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二四八二四九二五

號判決中涉及原告(即被上訴人)依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十

六條第二項之規定 91向被告台南市政府(原處分機關即上訴人)

所屬之都市發展局申請核發籌建安南加油站之設站用地可供作加油

站使用證明(下稱土地使用證明)另有同時擬於鄰近土地設置加油

站之第三公司(訴訟中之參加人下稱A公司)由X代理亦向台南

市政府都市發展局申請核發籌建長安加油站設站用地之土地使用證

明A公司於尚未取得土地證明前即向台南市政府建設局提出許

可籌建加油站之申請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對於原告先提出之土

地使用證明申請案以資料不足為由命其補正而對於A公司後提

出之申請則先行核發土地使用證明(函 1)嗣後始核發原告申請之

土地使用證明而原告旋即向台南市政府建設局提出加許可籌建油

站之申請之後台南市政府建設局以A公司已完成許可籌建加油

站申請之補件程序即發函核准A公司籌建加油站之許可(函 2)

最後則依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八條第一項第三款之規定 92

91 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 16 條第 1 項「申請設置經營加油站者除本

規則另有規定外應檢具下列文件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請籌建

之核准helliphellip」同條第 2 項「前項申請設站用地屬都市計畫地區土地

且依有關法令規定須經核准始得供作加油站使用者並應檢附直轄市縣

(市)政府核發設站用地同意作加油站使用之證明文件」

92 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第 8 條第 1 項第 3 款「申請於都市計畫地區及非

都市土地甲乙丙種建築用地遊憩用地及特定目的事業用地(加油站)

3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0

同側路段五百公尺內已核發A公司加油站籌建許可為由發函駁回

原告之申請(函 3)

原告不服分別對於前述之函 1函 2 及函 3 向中央主管機關

內政部及經濟部提起訴願請求撤銷原處分但未獲救濟即向高

雄高等行政法院提起課予義務訴訟(行政訴訟法第五條第二項)行

政法院審理本案之相關爭議點除在於法律面向上對於加油站設置

管理規則第八條第一項第三款規定中所稱「先申請」之解釋外在

事實面向上則在於承辦本案之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公務員於審

理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之土地使用證明申請時是否有濫用權力之

違法承辦公務員於受理本件分別由不同公司提出土地使用證明之

申請時曾將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洩漏予被告(原處分機關)之

顧問 Y(同時受 A 公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建設加油站並為 A 公

司代理人 X 之配偶)經法院調查以該承辦公務員違反刑法第三

一八條所定之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台灣高等法院台南

分院九十三年度上易字第十九號刑事判決)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即以

該刑事判決確定之事實為基礎以公務員與當事人有行政程序外接

觸之情事認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另外高雄高

等行政法院另以被告(原處分機關)核發參加人 A 公司之土地使用

證明有恣意優先通過之差別待遇有違平等原則進而不應核發

參加人 A 公司籌建加油站之許可此二行政處分(函 1函 2)皆

設置加油站者其申請基地應符合下列規定helliphellip三同一直轄市縣(市)

內與同一路線系統之道路同側既有或先申請之加油站入口臨街面地界

至少應有五百公尺以上之距離但直轄市縣(市)政府考量車流方向

認為有設站需要者不在此限」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9

201

違法駁回原告申請加油站籌建許可之處分(函 3)亦違法判決

撤銷相關原處分及訴願決定並判命被告應依判決意旨重行依職權

調查應否核准原告之申請本判決經最高行政法院以上訴無理由而

確定維持(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決)

二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原

告向被告台北縣政府(現新北市政府)檢舉某公司違反勞動基準法

有關工時薪資給付等規定並申請調閱卷宗被告經調查後函

復原告相關調查結果並拒絕閱覽卷宗之申請原告向被告再次表

明不服被告亦函覆說明原告對此二函覆不服提起訴願未獲救

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起訴請求撤銷訴願決定命被告應對原告

作成裁罰處分並准予原告閱覽被告與被檢舉公司於行政程序外接

觸所作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在請求閱覽行政程序外接觸所作

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部分原告主張被告所屬勞工局承辦人員

曾與被檢舉公司職員以電話聯繫接觸詢問該公司板橋辦事處之地

址電話未依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作

成書面資料然行政法院認為此項接觸係被告為調查被檢舉公司是

否有原告所申訴之違法情事所必須屬行政程序調查之必要為行

政程序內之接觸如有相關文件亦屬行政決定前準備作業之文件

得拒絕閱覽之申請故原告相關主張無理由此判決見解為最高

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判字第五二六號判決維持而確定

三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三號判決中因公

4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2

平交易委員會(即被告)接獲檢舉對於台北縣(現新北市)金銀

珠寶商業同業公會(即原告)進行調查認定其有違反公平交易法

第十四條第一項聯合行為之禁止規定而裁處罰鍰原告經訴願未

獲救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提起撤銷訴訟本件涉及原告除勸導

會員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販售飾金外另曾於民國九十四年八

月二十五日由立法委員陪同原告理事長前往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

會並請教事業以低於成本之價格銷售商品是否違反公平交易法等

問題由被告之主委接見被告並作成行政程序外接觸紀錄表此

次拜會並未作成結論或有任何會議紀錄原告嗣於同年八月二十九

日發函予全體會員將被告於座談中表示之見解附於檢送函說明

欄內警告業者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出售飾金行政法院最後

認定原處分並無裁量濫用裁量怠惰或其他裁量瑕疵判決原告之

訴無理由確定

四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

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所涉之事

實並非直接與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有關之案件而係財政部台

灣省中區國稅局之公務員(原告)因涉貪瀆罪嫌經刑事訴訟免訴

判決確定後向所屬機關(被告)申請因公涉訟輔助而被否准經

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作成駁回之復審決定而向台中高等行

政法院起訴提起課予義務之訴然原告處理稅務違章檢舉案件未

依規定調查證據更於原告住處(原告配偶經營之髮廊)回答被檢

舉人配偶所提規避課稅及裁罰之方法等問題原處分機關以其違反

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未保守業務機密且迴避詢問避免於辦公處

所外與被檢舉人之關係人有所接觸而申誡乙次據此行政法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1

203

認定被告機關以原告執行職務違背法令為由而否准其涉訟輔助之請

求原處分並無不法

五小結

綜合上述案例觀察對於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仍有

下列疑義有待釐清

(一)禁止程序外接觸人之範圍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為涉及當事人具有財產價值的競爭請求之典型案例原處分機

關承辦公務員直接接觸之對象雖非提出申請之當事人及其代表人

行政法院仍認定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因此本條

第一項規定中所稱「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指為何亦即禁

止程序外接觸所規範之「人之範圍」即有釐清說明之必要

(二)禁止程序外接觸事之範圍

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

三八三六號判決)中點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一個核心的問題

程序外接觸與職權調查之間應如何進行區分何謂法所允許為職

務上所必要之接觸行為何時又屬於法律所禁止之程序外接觸而

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

三號判決)中值得思考的是當事人拜會行政機關之情事是否

屬於應受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範之情形當事人與行政機關進

行的相關討論是否須與本案實體問題有關始屬於行政程序法第

四十七條限制之情形值得深究此外藉由本件事實可進一步

4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4

引導思考程序外接觸與遊說行為之差異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

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並非直接以

公務員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為由而認定其執行職務違法但

突顯出承辦公務員日常社交生活是否亦屬於程序外接觸的問題這

些問題皆可理解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禁止程序外接觸之

「事之範圍」而應深究說明

(三)違反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律效果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行政法院雖認定本件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

但並未以此為撤銷原處分之理由最重要之論證依據仍是以原處分

機關法律解釋之見解及行政處分有違平等原則等違法情事因此

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法律效果亦為應探究之問題

肆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檢視及檢討

一規範內容及法務部函釋見解

(一)立法意旨

行政程序法(下稱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於行政院提出之

法案草案中並無相關規定於立法委員提案版本中始有相關規定

並明言係參考美國法制最後於立法院委員會審查後採行委員提

案版本而於行政程序法中明定之 93

93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7-8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3

205

依本條立法理由之說明可知立法者主要係為「求行政程序之

公平透明避免行政機關受到不當之干擾」而制定本條規範此

外行政機關「不論是基於職務推行必要之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

觸對他方當事人之權益影響甚巨為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

之權益」行政機關於作成決定前片面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

程序外之接觸原則上應予禁止 94

因此我國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者對於本條所應發揮之功能側

重於透過程序之透明公開維持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在無偏頗的疑

慮下進行行政程序此由本條規定列於第一章第七節「資訊公開」

下亦可得知此與美國法制著重於審判式聽證程序之公平給予當

事人平等表示意見之機會以符合該國憲法所蘊含正當法律程序之

精神仍有一定的差異

(二)適用範圍

1 人之範圍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拘束而不得進行程序外接獲之

人為「公務員」依學者見解應為與行政程序之進行有關之公務員

包括依法令於行政程序中執行職務之公務員 95

94 前揭註

依此見解負有不

得為程序外接觸之義務者為行政機關內與待決事項行政程序之進

行有關且依法令執行職務之公務員依體系解釋所謂行政程序

應為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行政機關即應為本法第二條

第二項第三項所稱「代表國家地方自治團體或其他行政主體表

95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49

4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6

示意思從事公共事務具有單獨法定地位之組織」及「於委託範

圍內受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至於公務員之範圍因現行法

律上對於公務員並無統一之定義規定於公務員相關法規中有國

家賠償法第二條第一項刑法第十條第一項最廣義之公務員定義

有公務員服務法第二十四條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6亦有公務人員任

用法最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7本條規定所稱之公務員範圍為何即

有解釋之必要參酌本法基於行政機關之公正性而設置之迴避制度

(本法第三十二三十三條)與本條規定源自於正當法律程序之精

神相同因此在體系歷史及目的解釋的角度上應無二致但同

樣亦面臨本法缺乏公務員定義規範的問題基於正當法律程序之法

理為確保程序之公平與公正保障當事人之權益應採最廣義的

角度認為凡依法令從事公務之人員皆屬之 98如此可避免採公

務人員任用法最狹義定義造成許多公務員公營事業人員行政

機關內之約聘僱人員被排除之情形 99

96 公務員服務法第 24 條「本法於受有俸給之文武職公務員及其他公

營事業機關服務人員均適用之」

及採公務員服務法狹義定

97 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公務人員指各機

關組織法規中除政務人員及民選人員外定有職稱及官等職等之人

員」 98 關於應依本法迴避之公務員的範圍本文贊成學者湯德宗之見解參見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4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亦

採此見解 99 依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3233 條之規定司法人員審計人員主計人

員關務人員外交領事人員警察人員教育人員醫事人員交通事

業人員及公營事業人員等皆不適用該法規定此外須依法享有俸給者

始適用公務員服務法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5

207

義造成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因未依法受有俸給而不

適用之情形至於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及第十七條雖定有公務員之

保密及自行迴避義務其規範目的在於明定公務員應受行政懲處之

情形以維持行政內部之紀律此與本法第三十一三十二及四十

七條係規範正當法律程序內涵之立法目的有間因此在公務員範圍

的解釋上無須為相同處理

本條規定限制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程序外之接

觸依立法理由之說明不論是「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觸」皆屬

限制之列 100因此受限制者為雙向接觸不論主動接觸之發動者為

公務員或當事人一方 101然未瑧明確者為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所指為何立法者於本條中明白不採用「代表人」「代理人」「輔

佐人」「法定代理人」及「利害關係人」等行政法規範或理論上常

見具有明確內涵之概念解釋上應認為係立法者有意排除使用相關

概念使用「代表利益之人」一詞可使受規範者涵蓋的範圍更為

廣泛換言之於程序中不論以自己名義或當事人名義凡宣稱為

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 102

綜合上述分析行政機關內或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

體於受委託範圍內依法令執行職務之人就其執行之承辦案件與

當事人及凡代表其利益之人(宣稱或依相關事實認定)依本法第四

或依相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

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人為行為之人皆可認為係代

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10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01 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0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0

4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8

十七條之規定皆不得為程序外接觸如此解釋涵蓋之人之範圍

雖已廣泛但如行政機關內非承辦人員之其他公務員 103

或其他已

參與或可能參與程序而有決定權之人員(例如各委員會之外聘專家

委員)仍不屬之美國 5 USC sect557(d)之規定範圍及於行政機關

內任何成員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

成員相較之下我國規定仍較狹隘

2 事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二項所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在現今

媒介多元及資訊發達的社會中接觸的方式亦隨之多元不論以任

何方式凡進行討論提供資訊甚至關說或遊說皆屬於接觸之態

樣以遊說行為為例本質上為人民受憲法上保障之請願行為 104

我國為使遊說遵循公開透明之程序防止不當利益輸送另制定

遊說法規範遊說之行為依遊說法第二條第一項遊說之定義 105以及

同法第二條第三項被遊說者之範圍 106

103 前揭註

可知遊說法著重於進行遊說

人民與中央地方首長或政務官員就政策議案進行之接觸受規

104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4(2008) 105 遊說法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遊說指遊說者意圖影響被遊說者或

其所屬機關對於法令政策或議案之形成制定通過變更或廢止而

以口頭或書面方式直接向被遊說者或其指定之人表達意見之行為」 106 遊說法第 2 條第 3 項「本法所稱被遊說者如下一總統副總統

二各級民意代表三直轄市政府縣(市)政府及鄉(鎮市)公所

正副首長四政務人員退職撫卹條例第二條第一項所定之人員」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7

209

範者不包括一般處理公務之公務員亦不及於中央地方首長或政

務官員為執行職務主動與人民進行接觸 107因此受遊說法規範之行

為與行政程序法所規範之範圍不盡相同如於特別情形下發生競合

規範的情形時例如於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中因遊說法採強制登

記及資訊公開制度(遊說法第十三條至第十九條)相關登記資料及

資訊之公開在程序上已符合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所要求之精

神至於關說 108並無其他法律就其程序及公開有特別規定仍屬

應適用本條之行為 109

至於接觸所涉及之內容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

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條立法意旨主要乃在確保

行政機關執行職務之公正性以避免偏頗縱接觸內容係屬程序事

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行政程序外接觸之事

項不分有利或不利於當事人均有本法第四十七條之適用」因此

涉及相關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反之美國

5 USC sect557(d)明文規定限於與待決事件有關之實體內容我國限

制範圍則明顯較寬對公務員產生較多桎梏此為受學者批評之

110

107 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之行為依遊說法第 5 條第 1 款之規定為排除適用

之事項相關問題參見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5 108 關說之意義可參酌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第 2 點之規定「(五)請託

關說指其內容涉及本機關(構)或所屬機關(構)業務具體事項之決定

執行或不執行且因該事項之決定執行或不執行致有違法或不當而影響

特定權利義務之虞」 109 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6 110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4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0

3 程序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定立於本法第一

章總則篇因對於「行政程序」之種類及範圍並無特別規定故舉

凡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作成行政處分締結行政契約訂定法規

命令與行政規則確定行政計畫實施行政指導及處理陳情之程序

皆屬於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行政程序與美國 5 USC sect557(d)

僅適用於進行審判式聽證程序始於指定主持聽證之行政機關等規

定內容相較本條規範之程序類型無所不包亦涵蓋整體程序然

此亦為學者指出宜檢討之處 111

4 得進行接觸之情形

公務員於行政程序中基於職務上必要所為之行為不受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限制於行政程序開始後公務員執行職務

處理待決事項所為之必要行為如受嚴格限制將造成行政機關執行

職務困難反而妨礙行政程序之進行所謂基於職務上必要之行為

如通知當事人或其代理人補提文件陳述意見或出席聽證通知當

事人提供證據資料當事人閱覽卷宗資料等 112

111 前揭註

換言之行政機關

為確定作成行為所涉及之事實關係須進行事實及證據之調查依

職權調查原則行政機關依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不受當事人主張

之拘束(本法第三十六條)因此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

定本係表彰行政程序採取職權調查原則之精神故行政機關承辦

人公務員於職權調查範圍內所為之行為即非應予禁止之程序外接

11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1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9

211

行政程序中行政機關職權調查之目的係為使行政機關了解事

實狀態及公私益狀況成為作成後續行為時之基礎此與行政訴

訟中法院為維護雙方當事人武器平等所為之職權調查並不相同不

可不察 113因此如行政機關非基於了解事實及利益狀態之目的所

為之行為即非屬職權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行政

機關打電話至被檢舉之公司該公司之地位為申請之相對人(本法

第二十條第一款)114

此外如個別法有特別程序規定時即應依該規定之目的解釋

應為之職權調查行為行政程序法中職權調查之規定即應立於補充

地位

為行政程序之當事人且行政機關係為職權

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法院稱此為「行政程序內之接觸」並無限制之

必要見解堪稱正確

115

(三)為程序外接觸之處理

因此在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定時仍須配

合待決事項所應適用之個別法規依規範目的判斷個案中職權調查

行為之必要性

既然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所指之行政程序為本法第二

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為之「行政程

113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 114 行政程序法第 20 條第 1 款「申請之相對人」為申請人請求行政機關

對其作成行政行為之人不可誤認為行政機關本身參見陳敏行政法總

論頁 771自版七版(2011) 115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8

5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2

序外」接觸即為行政機關與個案程序當事人在行政程序法規範之

程序外所為之接觸 116對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解釋如認

為凡行政程序外之接觸既為法所不許公務員本即不得為之是以

應作成紀錄或將書面文件附卷者仍為職權調查所必要之「程序內

行為」117

依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

益之人以書面方式為程序外接觸時應將所有往來書面文件附卷

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如以其他方式為程序外接觸者依同條第三

項之規定並應作成紀錄至於本項並未規定書面紀錄應附卷此

應係立法疏漏解釋上應與同條第二項之規定相同始能達成本條

之立法目的

則此見解不僅未正確認知此制度規範之目的亦有違法

規範之體系解釋更何況如此解釋公務員須將所有依職權調查事

實及證據之行為一一紀錄並予以附卷反而將造成公務員執行職務

之重大困擾因此相關說法應非的論

118

至於附卷之書面文件或紀錄應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因本條

第二項並無「主動」公開之規定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

字第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法第四十七條「亦寓

有保護公務員之目的俾使公務員於行政程序外凡與待決事件有關

之意見交換時皆應將所有往來之書面文件附卷或作成書面紀錄

(同條第二項第三項參照)以間接保護公務員」「行政機關就

11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

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37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117 此為本文發表於研討會時曾被提出之論點 118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3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1

213

待決事件縱有裁量權限亦不得恣意仍應為合義務裁量復有相當

行政救濟程序可資救濟既將接觸資料附卷供其他當事人閱覽即

已達公開之目的如認須主動通知其他當事人不僅衍生通知範圍

及技術上之爭議亦不利待決事件相關程序之迅速進行」「如與本

法第四十五條第一項『主動公開』之用語為比較可推知同法第四

十七條第二項所稱之『公開』者並無主動通知之意」故認為無

須主動公開僅須依申請而公開即可然此見解遭到學者批評認

為如此解釋過於消極本規定為個案資訊唯一主動公開之規定與

政府資訊公開法主動公開之立法目的不同且此解釋將使實體決定

前當事人仍無法知悉有程序外接觸之情形仍會引發行政機關有

偏頗的懷疑與立法意旨不符 119由立法理由觀之本項規定既為

「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之權益」並使其他當事人因文件或紀

錄附卷而有表示意見之機會 120

至於「其他當事人」當然包括申請之相對人(本法第二十條第

一款)至於已知之利害關係人行政機關得通知其參加程序(本法

第二十三條)因可藉由知悉程序外接觸情形而判斷自身利益受影響

之範圍及程序故解釋上亦屬之

如行政機關未主動公開相關資料

實無法發揮立法之功能故相關批評意見應值得贊成

121

(四)違反之法律效果

且依前述行政機關應主動公

開附卷之書面文件及紀錄時即無限制解釋「其他當事人」範圍之

必要

119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153另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2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21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

5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4

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為程序外接觸如已依同條

第二三項之規定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

開後該程序瑕疵即「補正」122

二本文之思考與檢討

但不妨害依相關法令(如公務員

服務法)及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對公務員之行政懲處責任為認定

反之如未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行

政程序即具有無法補正之瑕疵而成為得據以撤銷實體決定之事由

(一)行政法律關係中行政機關義務之規範

現代行政程序法制除以行政行為作為討論之重心外亦逐漸

著重行政法律關係(Verwaltungsrechtsverhaumlltnis)為基於行政法規

就特定事項於二個或二個以上之法律主體所產生之法律關係 123

本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為行政程序外接觸之規定即係對於

公行政明文課予之行政法上程序義務且規範於行政程序法總則部

為行政法上之權利義務關係行政法律關之成立變更或消滅可

依法令規定行政處分行政契約或事實行為並存在於具有行政

法權利能力之主體之間行政法律關係除強調人民於行政法上所享

有之權利及應負擔之義務外同時亦包含公行政主體之權利義務內

容而公行政之義務除由法律明文規定外亦可由行政依法維護

公益之一般義務或由人民之權利或由行政法上債務或補償關係

而得出

122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10-111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123 Maurer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sect8 Rn 16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3

215

分依體系解釋及國內多數見解除特別法有較嚴謹之明文規定外

為行政機關應遵循之最低程度規範 124立法者有意參酌美國APA之

立法例制定本條規定即明文課予行政機關於正當行政程序中應負

之義務我國行政程序法採行德國VwVfG之基本架構援用職權調

查原則之精神但為補強德國法制對於正當法律程序不足之處而

引進美國法制本意甚佳行政機關於個別案件中既負有維護公益

之一般義務並透過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以維護公益及私益如行

政機關於職權調查權限外進行程序外不當接觸而影響公益及私益

之保障時應屬於違背行政機關義務之程序行為即應予規範禁止

由此觀點出發即不宜認定本法第四十七條僅為訓示規定而應更

積極地承認行政機關依法負有一定之程序義務 125

(二)歷史解釋與目的解釋之思考

1 由立法理由中探知之規範目的

本法第四十七條所欲發揮之功能參酌立法理由之說明包括

防止行政機關偏頗及保障當事人權益 126

124 蔡茂寅等前揭註

因此一方面強調行政機

2頁 19-20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

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 554-557五南出版社(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 19-20(1999)少數見解認為此說無說服力並無標準足以認定行政程序法屬

「最低程度之程序保障」參見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

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

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28(2007) 125 本文就此所持之論點與審查委員之見解容或有間特此說明 126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5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6

關之公正性另一方面又強調當事人間權益之公平性因特別強調

保障當事人權益則反應出大陸法系中基本權程序保障功能之思

維此外亦希望藉此對於盛行於行政機關實務上「關說」之情形

進行規範以使關說之行為透明化 127

行政程序法中一個條文如由立法意旨觀之可同時達到程序

之公正性公平性及公開性的功能應可推知立法者對於法制設計

本質認識有不清之處因此何者始為法制本質上應遵循的精神

實應仔細思考否則將出現規範主軸不清規範範圍不明之謬誤

對於此點實不宜一概以我國法制與美國法規範不同

如此資訊之公開性亦為本

條所欲發揮之功能

128

2 由法制之規範功能為解釋

而為不同

的解釋以自圓其說

美國透過司法機關所為之判決強調 5 USC sect557(d)之規範目

的在於保障當事人間之公平性使審判式聽證程序中對於片面接

觸情事不知情之其他當事人得以有機關獲悉相關情事並表示自

己的意見姑且不論維護程序公平性為本體或係保障當事人程序之

工具 129

127 葉俊榮前揭註

禁止片面接觸之本旨仍在於維護正當法律程序中各當事人

間武器平等的精神強調的是正當法律程序中「公平」的面向此

116頁 137 128 參見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一)之說明 129 此涉及美國法上對於正當法律程序本質之討論關於工具說及本體說之

見解參見蔡穎瑩前揭註 15頁 19-24本文於此不予深論但相關討

論亦反應出即便在美國法制中程序規範是否具有獨立性或僅係發揮輔助

實體決定之功能並非有一致見解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5

217

外美國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拘束審判式聽證程序中行政機關之行

為而不適用其他程序中作成決定者原因在於該程序中採用證據

紀錄排他性行政機關僅得依紀錄資料作成決定藉此使當事人皆

得以對於紀錄中之證據及其他資訊進行攻擊防禦始產生禁止片面

接觸之法制設計

我國對於權利保障與行政程序之關聯受德國法制及其理論之

影響強調行政程序對於實體基本權保障之重要性 130

(三)規範範圍之釐清

解釋上正

當行政程序有助於行政機關作成正確決定以避免人民之權益受到

不法之侵害因此保障當事人於程序中武器平等之公平性應有助

於發揮此行政程之基本功能我國繼受美國法制於行政程序法中

增設德國法上所無之禁止程序外接觸的規定在規範功能上即應為

摘取該法制特別之規範功能以強化我國行政程序法制因此本

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在解釋上仍應強調側重於正當法律程序中之

「公平性」保障當事人間進行攻擊防禦時之武器平等藉以保障其

實體權利否則錯誤認知本條之規範功能即易掉入行政繁瑣的

工作泥沼中亦即不論於何種程序中公務員執行職務進行調查

皆作成紀錄或將所有書面附卷以求自保而使本條成為促進行

政彈性及效率之障礙是故為使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能夠發揮

一定之規範功能在解釋上即應為一定之調整及限縮

1 適用的程序類型宜限制

130 例如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於政治庇護案中即明白指出行政程序有助保障

實體之基本權利BVerfGE 56 216 (236ff)

5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8

本法第四十七條列於行政程序法總則導致不論最後行政行為

的態樣為何皆適用之本條規定如此結果與本條立法精神大相逕

庭實有限縮之必要否則亦與效率的要求不符 131以行政指導及

陳情為例本質上為非正式行政行為未發生實質法律效果並無

須適用禁止片面接觸以維護當事人間武器平等之必要而行政規

則為行政機關內部規範欠缺直接對外拘束人民權利義務之法律

效果亦無適用之必要至於法規命令本質上為「一般性政策的

制定」本即應廣納各方意見實不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 132而重點實為各方在訂定規範的過程中有對等的討論對話機

會因此本質上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以保障當事人間公平的行

為為行政處分及行政契約此二大行政行為態樣 133

至於在作成行政處分及締結行政契約之程序中對照美國及德

國法制尚須進一步檢視我國聽證程序之設計

134

131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11(2001)

我國關於程序類

型的設計類似於德國法制而非美國法制本法雖有要式聽證程

序之設計亦規定聽證須作成紀錄(本法第六十四條第一項)然除

132 湯德宗前揭註 122頁 109 133 計畫確定裁決性質上亦為行政處分且涉及多元利益的調和如日後我

國確實執行確定計畫之程序自應適用本法第 47 條之規範 134 本法並未就締結行政契約應進行聽證之規定然如舉行聽證可使其他利

害關係人有參與程序之機會且如作成行政處分依法應舉行聽證但締結

替代該行政處分之行政契約卻無須聽證可能使行政契約成為規避聽證的

工具參見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

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

集頁 282元照出版社(2002)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7

219

法規有明文規定外聽證紀錄為行政機關作成行政處分時應斟酌之

文件(本法第一八條第一項)並非唯一具有排他性之資料遵循

職權調查原則之法理而與德國法制相近因此如欲保留本法第四

十七條之規定並貫徹前述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理精神本文建議

於修法增訂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效力的前提下建議限縮本法第

四十七條規定而僅適用於特別程序中即正式聽證程序及計畫確定

程序此處所持限縮本法第四十七條程序態樣適用範圍之見解主

要論證依據為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與當事人間公平性的關聯此為

德國法制所無行政程序法立法之際我國繼受美國法時亦未配合

建立相關觀念也因此導致現行規定過度擴張禁止程序外接觸之範

圍造成法理邏輯混亂亦可能成為行政機關及公務員之掣肘因

此本文此處之見解亦僅建議係回歸法理一致性而提出之修正意見

而已

2 人的範圍宜擴大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所規制之人一方為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

一方為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達前述立法目的使所有相關

資料皆呈現當事人面前理論上本條宜儘量包括所有可能建立接觸

之管道因此受規範之人的範圍宜擴大因此在解釋代表當事人利

益之人時不應侷限凡宣稱為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或依相

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

人為行為之人皆應屬之不限於代表人代理人或輔佐人等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涉及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分別提出之設籌加油站申請且

二者之申請具有排他的競爭性如依美國法制屬於涉及「有財產

5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0

價值性優惠的競爭請求」之事件特別應注意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承辦公務員有洩漏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予被告機關之顧問 Y

的情形而被判刑確定於參加人 A 公司之申請事件中名義上之

申請人為該顧問 Y 之配偶 X於論斷是否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

一項之規定時即涉及參加人 A 公司被告顧問 YY 之配偶 X 彼

此間的利益關係在 X 提出之申請案所進行之行政程序中實際上

之申請人仍為 A 公司原處分機關未明察 X 是否係以代理人身分提

出申請命其提出委任書處理有可議之處而承辦公務員雖係與

被告顧問 Y 接觸以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由此情形亦

可判定承辦公務員既已受理 X 作為 A 公司代理人所提出之申請

案且 Y 一方面為該申請案中代理人 X 之配偶且同時亦受 A 公

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興建加油站依相關事證可認定 X 係為 A 公

司之利益為行為與其配偶及 A 公司間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

故可認為承辦公務員係主動接觸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於 X 代理 A

公司提出申請之程序中有為程序外接觸之情形本案原審判決及最

高法院判決中僅援引刑事判決所確定之事實直接認為承辦公務

員於處理原告申請之案件中認定與X所為之接觸係屬於違反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情形不僅未就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

件進行涵攝說明未仔細辨明不同程序間之當事人及代表其利益人

的關係雖結論並無錯誤但推論仍未臻嚴謹明確

然而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是否只限於承辦公務員我國法的

解釋與美國法明文規定不同美國法明文規定機關內所有成員或其

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皆不得進行

片面接觸不限作成決定之人員如此始可歸避承辦人員透過機關

內其他人進行接觸卻不受規範的可能我國規範之範圍過於狹隘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9

221

此亦為建議宜修正之處

3 事的範圍宜限縮

如前所述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九六二

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時「縱接觸內容係屬

程序事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因此涉及相關

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此與美國法之規定不

同然誠如前述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中 135法官以「麵包與奶油」的關係來形容行政機

關與公眾間非正式之接觸互動表示公務員實不可能脫離公眾生活

而獨立存在且在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中 136法官亦以人情事理的角度看待

公務員的社交生活因此行政機關與公眾之接觸只要在不影響司

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並無全面禁止之必要只

有對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問題進行程序外接觸可能引起當事人公平

防禦的疑慮始有限制之必要前述法務部之見解不僅誤認禁止

程序外接觸之立法目的過於側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忽視當事人

間的公平性且理想性地過度限制程序外接觸之事項忽略人情事

理應不可採因此建議修改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規定明文

限定於就待決事項之實體問題為接觸時始有限制之必要 137

於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

字第五三號判決)中當事人曾由立法委員陪同前往原處分機關

135 567 F 2d 9 (DC Cir 1977) 13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137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6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2

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會討論法律解釋問題因原處分機關依本法

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作成紀錄附卷故無違法情事可言然嚴

格說來本案當事人拜會原處分機關時討論法律解釋問題並非違

法禁止之關說行為亦不屬於遊說法所定應強制登記之行為且如

未涉及個別具體案件之實體問題而限於法律解釋之請益則本質上

亦不應屬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情形本無須受限制當

然為免爭議及為求自保行政機關得製作相關紀錄但仍應與本法

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無涉

至於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

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公務員受理違反贈與稅法之稅務違章案件

於妻子經營的髮廊中遇見被檢舉人之妻子詢問被檢舉人所涉及之逃

漏稅事件公務員告知若主張被檢舉人無贈與情事應出具有關書

面資料以為證明最後並認定被檢舉人無逃漏稅情事而擬簽結該檢

舉案本案中被檢舉人既為稅務違章事件中之當事人其妻在客

觀上可認為代表其利益之人公務員應不得與其於程序外就逃漏稅

事件之實體問題為接觸公務員於自家經營的髮廊面對被檢舉人之

妻子提出相關詢問而為答覆時與前述案例不同之處在於公務員

並非僅就抽象法規範的解釋進行回答而已就承辦之被檢舉案件具

體內容之認定可能性進行回答應已涉及實體問題公務員與被檢

舉人之妻子所為之接觸已超越公務員社交生活之對話範圍已屬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外接觸實應依本法第四十七

條第二項第三項之規定作成書面紀錄並予以附卷及公開

(四)重視違反之法律效果

行政機關公務員所為之行政程序外之接觸行為姑不論可能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1

223

生公務員懲處之法律效果但就行政程序之法制而言可經由依本

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規定作成紀錄將書面文件附卷並

主動公開而將此瑕疵予以補正未損及當事人程序中武器平等之

公平性然未經補正之瑕疵即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而未踐

行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所要求之行為者依美國法制之

觀點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違法或無

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響即使

採職權調查原則之德國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

如有瑕疵或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

關之行為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二國法制對於程序瑕

疵之法律效果實有異曲同工之處 138

反觀我國對於公務員所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行政機關之處

置較強調對於公務員之行政懲處

139

138 關於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參見本文貳三之論述

而未仔細審酌其行為是否該當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件是否已依同條第二項第三項規

定為補正之行為亦未審酌未補正者此程序瑕疵對於實體決定影響

之程度而法院於爭訟案件中主要仍審酌實體決定之違法性而

未深入論證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對於實

體決定之影響及重要性我國法院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論證之深度

及密度依本文前述觀察與美國司法實務相較實仍有相當大之

差距因此行政機關及法院宜強化對於本條規定之認識及解釋

139 經查詢公務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之保障案件決定書查詢系統(httpwwwcsptcgovtwptcindexasp)以公務員違反公務員服務法第 4 條保密義

務而作成之復審或再申訴決定至民國 100 年止即計有 14 筆決定書

6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4

而對於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合法性進行審查時更須體認程序外接

觸之程序瑕疵與實體決定間之關聯性並進行深入說理論證如此

始可提升本條規定之重要性並落實禁止程序外接觸而確保當事人

程序權益之法理精神

伍結語重新檢視聽證法制之契機

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繼受美國法制並將其融合至以德國法

制為主軸的行政程序法時未深入探究美國正當法律程序之精神

APA 中程序類型之特性即於行政程序法中強行置入禁止片面接觸

之規定本文以相當篇幅介紹美國 5 USC sect557(d)禁止片面接觸之

法理及實務案例並與德國法制進行比較目的即在於突顯現行規

定法理混淆及制度設計缺乏一貫性的缺失此外台北高等行法院

九十四年度訴字第七五二號判決及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五年度判字第

一二三九號判決此一具有高度重要性及爭議性的案件中(高速公路

電子收費系統案或稱為 ETC 案)中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重

要性未受重視益發突顯我國實務界對於此制度之認識有限因此

本文嘗試以回歸法制本旨的角度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禁止程序外

接觸之規定重新檢視其立法目的並對於本條之適用範圍提出檢

討修正之意見

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德國

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備受爭

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聽證程序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3

225

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到重視在

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際如能重新

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程序之法制得以

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化」有所助益

6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6

參考文獻

書籍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

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

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5

227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期刊文獻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 8-21(1999)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3-120

(2008)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

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

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1-33(2007)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2-17(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

頁 18-33(1999)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12 TEX TECH

ADMIN L J 223-279 (2011)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6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8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專書論文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

頁 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

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

壽論文集」頁 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

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

總論篇頁 112-168三民書局(1998)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49元照出版

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

行政程序法論頁 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51-83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7

229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67-209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 25-155元照出版社

三版(200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

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6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0

摘要

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公務員與當事人為行

政程序外接觸的規定係仿自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而本

條自行政程序法施行至今逾十年以來並非行政法學界及司法實

務界重視及討論的重點然而本條規定卻為行政機關在具體程序

中重視之規範甚至可能導致行政機關承辦人員在具體情形中無

所適所或形成困擾因此本文先就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關於禁止

片面接觸之規範針對成文法規定及司法實務案例進行說明及觀

察以掌握美國相關法制之精神及本旨此外亦介紹德國法制之

精神並就我國司法實務涉及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案例進行

觀察探究我國對於本條精神之運用是否仍有待釐清之處在回

歸法制本旨之深入研究後即不難發現此程序機制之基本功能

在於確保正式的聽證程序中當事人間攻防之程序公平性並非著

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總則部

分而非強調聽證程序公正性之維持在體例安排上即與制度之

本質混淆亦容易導致實務見解不明確而產生許多疑義

面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

德國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

備受爭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

聽證程序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

到重視在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

際如能重新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9

231

程序之法制得以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

化」有所助益

7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2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 Review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n the American and German Legal Systems

Ling-Ching Fu

Abstract

sect47 APA of Taiwan stipulates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and follows the regulations in the APA of the USA

Since the APA in Taiwan came into effect in 2001 this regulation

hasnrsquot stayed in the center of the legal researches and practice in

Taiwan Howeve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public officials in

concrete case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eaning and the nature of this

regulation the similar regulations an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he

USA are first examined in this article Meanwhile the German legal

system regarding this problem is also introduce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aiwan will be also intensive observed The application

possibility of sect47 APA of Taiwan as well as the viewpoints in the

practice will be acquainted At last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protects the fairness

between the concerned parties in the formal hearing procedures but

not the neutrality of the responsible authority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1

233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nature of this legal institution has

not been correctly understood in Taiwan It leads to the result that

the APA of Taiwan should be further reformed An amendment of the

APA of Taiwan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Keywords ex parte communication due process hearing trial-type

hearing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 formal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8-21(1999)
  •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113-120(2008)
  •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1-33(2007)
  •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2-17(2001)
  •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18-33(1999)
  •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112-168三民書局(1998)
  •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4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51-83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67-20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25-155元照出版社三版(2006)
  •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 摘要
    • Abstract
Page 38: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由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 …cycu.lawbank.com.tw/Download/30/01300005.pdf接觸或禁止片面接觸為核心議題之研究論著。即使在司法實務上,也

3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0

同側路段五百公尺內已核發A公司加油站籌建許可為由發函駁回

原告之申請(函 3)

原告不服分別對於前述之函 1函 2 及函 3 向中央主管機關

內政部及經濟部提起訴願請求撤銷原處分但未獲救濟即向高

雄高等行政法院提起課予義務訴訟(行政訴訟法第五條第二項)行

政法院審理本案之相關爭議點除在於法律面向上對於加油站設置

管理規則第八條第一項第三款規定中所稱「先申請」之解釋外在

事實面向上則在於承辦本案之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公務員於審

理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之土地使用證明申請時是否有濫用權力之

違法承辦公務員於受理本件分別由不同公司提出土地使用證明之

申請時曾將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洩漏予被告(原處分機關)之

顧問 Y(同時受 A 公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建設加油站並為 A 公

司代理人 X 之配偶)經法院調查以該承辦公務員違反刑法第三

一八條所定之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台灣高等法院台南

分院九十三年度上易字第十九號刑事判決)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即以

該刑事判決確定之事實為基礎以公務員與當事人有行政程序外接

觸之情事認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另外高雄高

等行政法院另以被告(原處分機關)核發參加人 A 公司之土地使用

證明有恣意優先通過之差別待遇有違平等原則進而不應核發

參加人 A 公司籌建加油站之許可此二行政處分(函 1函 2)皆

設置加油站者其申請基地應符合下列規定helliphellip三同一直轄市縣(市)

內與同一路線系統之道路同側既有或先申請之加油站入口臨街面地界

至少應有五百公尺以上之距離但直轄市縣(市)政府考量車流方向

認為有設站需要者不在此限」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9

201

違法駁回原告申請加油站籌建許可之處分(函 3)亦違法判決

撤銷相關原處分及訴願決定並判命被告應依判決意旨重行依職權

調查應否核准原告之申請本判決經最高行政法院以上訴無理由而

確定維持(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決)

二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原

告向被告台北縣政府(現新北市政府)檢舉某公司違反勞動基準法

有關工時薪資給付等規定並申請調閱卷宗被告經調查後函

復原告相關調查結果並拒絕閱覽卷宗之申請原告向被告再次表

明不服被告亦函覆說明原告對此二函覆不服提起訴願未獲救

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起訴請求撤銷訴願決定命被告應對原告

作成裁罰處分並准予原告閱覽被告與被檢舉公司於行政程序外接

觸所作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在請求閱覽行政程序外接觸所作

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部分原告主張被告所屬勞工局承辦人員

曾與被檢舉公司職員以電話聯繫接觸詢問該公司板橋辦事處之地

址電話未依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作

成書面資料然行政法院認為此項接觸係被告為調查被檢舉公司是

否有原告所申訴之違法情事所必須屬行政程序調查之必要為行

政程序內之接觸如有相關文件亦屬行政決定前準備作業之文件

得拒絕閱覽之申請故原告相關主張無理由此判決見解為最高

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判字第五二六號判決維持而確定

三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三號判決中因公

4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2

平交易委員會(即被告)接獲檢舉對於台北縣(現新北市)金銀

珠寶商業同業公會(即原告)進行調查認定其有違反公平交易法

第十四條第一項聯合行為之禁止規定而裁處罰鍰原告經訴願未

獲救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提起撤銷訴訟本件涉及原告除勸導

會員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販售飾金外另曾於民國九十四年八

月二十五日由立法委員陪同原告理事長前往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

會並請教事業以低於成本之價格銷售商品是否違反公平交易法等

問題由被告之主委接見被告並作成行政程序外接觸紀錄表此

次拜會並未作成結論或有任何會議紀錄原告嗣於同年八月二十九

日發函予全體會員將被告於座談中表示之見解附於檢送函說明

欄內警告業者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出售飾金行政法院最後

認定原處分並無裁量濫用裁量怠惰或其他裁量瑕疵判決原告之

訴無理由確定

四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

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所涉之事

實並非直接與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有關之案件而係財政部台

灣省中區國稅局之公務員(原告)因涉貪瀆罪嫌經刑事訴訟免訴

判決確定後向所屬機關(被告)申請因公涉訟輔助而被否准經

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作成駁回之復審決定而向台中高等行

政法院起訴提起課予義務之訴然原告處理稅務違章檢舉案件未

依規定調查證據更於原告住處(原告配偶經營之髮廊)回答被檢

舉人配偶所提規避課稅及裁罰之方法等問題原處分機關以其違反

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未保守業務機密且迴避詢問避免於辦公處

所外與被檢舉人之關係人有所接觸而申誡乙次據此行政法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1

203

認定被告機關以原告執行職務違背法令為由而否准其涉訟輔助之請

求原處分並無不法

五小結

綜合上述案例觀察對於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仍有

下列疑義有待釐清

(一)禁止程序外接觸人之範圍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為涉及當事人具有財產價值的競爭請求之典型案例原處分機

關承辦公務員直接接觸之對象雖非提出申請之當事人及其代表人

行政法院仍認定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因此本條

第一項規定中所稱「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指為何亦即禁

止程序外接觸所規範之「人之範圍」即有釐清說明之必要

(二)禁止程序外接觸事之範圍

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

三八三六號判決)中點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一個核心的問題

程序外接觸與職權調查之間應如何進行區分何謂法所允許為職

務上所必要之接觸行為何時又屬於法律所禁止之程序外接觸而

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

三號判決)中值得思考的是當事人拜會行政機關之情事是否

屬於應受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範之情形當事人與行政機關進

行的相關討論是否須與本案實體問題有關始屬於行政程序法第

四十七條限制之情形值得深究此外藉由本件事實可進一步

4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4

引導思考程序外接觸與遊說行為之差異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

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並非直接以

公務員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為由而認定其執行職務違法但

突顯出承辦公務員日常社交生活是否亦屬於程序外接觸的問題這

些問題皆可理解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禁止程序外接觸之

「事之範圍」而應深究說明

(三)違反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律效果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行政法院雖認定本件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

但並未以此為撤銷原處分之理由最重要之論證依據仍是以原處分

機關法律解釋之見解及行政處分有違平等原則等違法情事因此

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法律效果亦為應探究之問題

肆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檢視及檢討

一規範內容及法務部函釋見解

(一)立法意旨

行政程序法(下稱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於行政院提出之

法案草案中並無相關規定於立法委員提案版本中始有相關規定

並明言係參考美國法制最後於立法院委員會審查後採行委員提

案版本而於行政程序法中明定之 93

93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7-8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3

205

依本條立法理由之說明可知立法者主要係為「求行政程序之

公平透明避免行政機關受到不當之干擾」而制定本條規範此

外行政機關「不論是基於職務推行必要之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

觸對他方當事人之權益影響甚巨為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

之權益」行政機關於作成決定前片面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

程序外之接觸原則上應予禁止 94

因此我國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者對於本條所應發揮之功能側

重於透過程序之透明公開維持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在無偏頗的疑

慮下進行行政程序此由本條規定列於第一章第七節「資訊公開」

下亦可得知此與美國法制著重於審判式聽證程序之公平給予當

事人平等表示意見之機會以符合該國憲法所蘊含正當法律程序之

精神仍有一定的差異

(二)適用範圍

1 人之範圍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拘束而不得進行程序外接獲之

人為「公務員」依學者見解應為與行政程序之進行有關之公務員

包括依法令於行政程序中執行職務之公務員 95

94 前揭註

依此見解負有不

得為程序外接觸之義務者為行政機關內與待決事項行政程序之進

行有關且依法令執行職務之公務員依體系解釋所謂行政程序

應為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行政機關即應為本法第二條

第二項第三項所稱「代表國家地方自治團體或其他行政主體表

95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49

4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6

示意思從事公共事務具有單獨法定地位之組織」及「於委託範

圍內受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至於公務員之範圍因現行法

律上對於公務員並無統一之定義規定於公務員相關法規中有國

家賠償法第二條第一項刑法第十條第一項最廣義之公務員定義

有公務員服務法第二十四條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6亦有公務人員任

用法最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7本條規定所稱之公務員範圍為何即

有解釋之必要參酌本法基於行政機關之公正性而設置之迴避制度

(本法第三十二三十三條)與本條規定源自於正當法律程序之精

神相同因此在體系歷史及目的解釋的角度上應無二致但同

樣亦面臨本法缺乏公務員定義規範的問題基於正當法律程序之法

理為確保程序之公平與公正保障當事人之權益應採最廣義的

角度認為凡依法令從事公務之人員皆屬之 98如此可避免採公

務人員任用法最狹義定義造成許多公務員公營事業人員行政

機關內之約聘僱人員被排除之情形 99

96 公務員服務法第 24 條「本法於受有俸給之文武職公務員及其他公

營事業機關服務人員均適用之」

及採公務員服務法狹義定

97 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公務人員指各機

關組織法規中除政務人員及民選人員外定有職稱及官等職等之人

員」 98 關於應依本法迴避之公務員的範圍本文贊成學者湯德宗之見解參見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4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亦

採此見解 99 依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3233 條之規定司法人員審計人員主計人

員關務人員外交領事人員警察人員教育人員醫事人員交通事

業人員及公營事業人員等皆不適用該法規定此外須依法享有俸給者

始適用公務員服務法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5

207

義造成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因未依法受有俸給而不

適用之情形至於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及第十七條雖定有公務員之

保密及自行迴避義務其規範目的在於明定公務員應受行政懲處之

情形以維持行政內部之紀律此與本法第三十一三十二及四十

七條係規範正當法律程序內涵之立法目的有間因此在公務員範圍

的解釋上無須為相同處理

本條規定限制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程序外之接

觸依立法理由之說明不論是「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觸」皆屬

限制之列 100因此受限制者為雙向接觸不論主動接觸之發動者為

公務員或當事人一方 101然未瑧明確者為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所指為何立法者於本條中明白不採用「代表人」「代理人」「輔

佐人」「法定代理人」及「利害關係人」等行政法規範或理論上常

見具有明確內涵之概念解釋上應認為係立法者有意排除使用相關

概念使用「代表利益之人」一詞可使受規範者涵蓋的範圍更為

廣泛換言之於程序中不論以自己名義或當事人名義凡宣稱為

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 102

綜合上述分析行政機關內或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

體於受委託範圍內依法令執行職務之人就其執行之承辦案件與

當事人及凡代表其利益之人(宣稱或依相關事實認定)依本法第四

或依相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

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人為行為之人皆可認為係代

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10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01 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0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0

4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8

十七條之規定皆不得為程序外接觸如此解釋涵蓋之人之範圍

雖已廣泛但如行政機關內非承辦人員之其他公務員 103

或其他已

參與或可能參與程序而有決定權之人員(例如各委員會之外聘專家

委員)仍不屬之美國 5 USC sect557(d)之規定範圍及於行政機關

內任何成員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

成員相較之下我國規定仍較狹隘

2 事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二項所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在現今

媒介多元及資訊發達的社會中接觸的方式亦隨之多元不論以任

何方式凡進行討論提供資訊甚至關說或遊說皆屬於接觸之態

樣以遊說行為為例本質上為人民受憲法上保障之請願行為 104

我國為使遊說遵循公開透明之程序防止不當利益輸送另制定

遊說法規範遊說之行為依遊說法第二條第一項遊說之定義 105以及

同法第二條第三項被遊說者之範圍 106

103 前揭註

可知遊說法著重於進行遊說

人民與中央地方首長或政務官員就政策議案進行之接觸受規

104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4(2008) 105 遊說法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遊說指遊說者意圖影響被遊說者或

其所屬機關對於法令政策或議案之形成制定通過變更或廢止而

以口頭或書面方式直接向被遊說者或其指定之人表達意見之行為」 106 遊說法第 2 條第 3 項「本法所稱被遊說者如下一總統副總統

二各級民意代表三直轄市政府縣(市)政府及鄉(鎮市)公所

正副首長四政務人員退職撫卹條例第二條第一項所定之人員」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7

209

範者不包括一般處理公務之公務員亦不及於中央地方首長或政

務官員為執行職務主動與人民進行接觸 107因此受遊說法規範之行

為與行政程序法所規範之範圍不盡相同如於特別情形下發生競合

規範的情形時例如於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中因遊說法採強制登

記及資訊公開制度(遊說法第十三條至第十九條)相關登記資料及

資訊之公開在程序上已符合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所要求之精

神至於關說 108並無其他法律就其程序及公開有特別規定仍屬

應適用本條之行為 109

至於接觸所涉及之內容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

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條立法意旨主要乃在確保

行政機關執行職務之公正性以避免偏頗縱接觸內容係屬程序事

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行政程序外接觸之事

項不分有利或不利於當事人均有本法第四十七條之適用」因此

涉及相關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反之美國

5 USC sect557(d)明文規定限於與待決事件有關之實體內容我國限

制範圍則明顯較寬對公務員產生較多桎梏此為受學者批評之

110

107 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之行為依遊說法第 5 條第 1 款之規定為排除適用

之事項相關問題參見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5 108 關說之意義可參酌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第 2 點之規定「(五)請託

關說指其內容涉及本機關(構)或所屬機關(構)業務具體事項之決定

執行或不執行且因該事項之決定執行或不執行致有違法或不當而影響

特定權利義務之虞」 109 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6 110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4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0

3 程序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定立於本法第一

章總則篇因對於「行政程序」之種類及範圍並無特別規定故舉

凡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作成行政處分締結行政契約訂定法規

命令與行政規則確定行政計畫實施行政指導及處理陳情之程序

皆屬於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行政程序與美國 5 USC sect557(d)

僅適用於進行審判式聽證程序始於指定主持聽證之行政機關等規

定內容相較本條規範之程序類型無所不包亦涵蓋整體程序然

此亦為學者指出宜檢討之處 111

4 得進行接觸之情形

公務員於行政程序中基於職務上必要所為之行為不受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限制於行政程序開始後公務員執行職務

處理待決事項所為之必要行為如受嚴格限制將造成行政機關執行

職務困難反而妨礙行政程序之進行所謂基於職務上必要之行為

如通知當事人或其代理人補提文件陳述意見或出席聽證通知當

事人提供證據資料當事人閱覽卷宗資料等 112

111 前揭註

換言之行政機關

為確定作成行為所涉及之事實關係須進行事實及證據之調查依

職權調查原則行政機關依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不受當事人主張

之拘束(本法第三十六條)因此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

定本係表彰行政程序採取職權調查原則之精神故行政機關承辦

人公務員於職權調查範圍內所為之行為即非應予禁止之程序外接

11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1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9

211

行政程序中行政機關職權調查之目的係為使行政機關了解事

實狀態及公私益狀況成為作成後續行為時之基礎此與行政訴

訟中法院為維護雙方當事人武器平等所為之職權調查並不相同不

可不察 113因此如行政機關非基於了解事實及利益狀態之目的所

為之行為即非屬職權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行政

機關打電話至被檢舉之公司該公司之地位為申請之相對人(本法

第二十條第一款)114

此外如個別法有特別程序規定時即應依該規定之目的解釋

應為之職權調查行為行政程序法中職權調查之規定即應立於補充

地位

為行政程序之當事人且行政機關係為職權

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法院稱此為「行政程序內之接觸」並無限制之

必要見解堪稱正確

115

(三)為程序外接觸之處理

因此在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定時仍須配

合待決事項所應適用之個別法規依規範目的判斷個案中職權調查

行為之必要性

既然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所指之行政程序為本法第二

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為之「行政程

113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 114 行政程序法第 20 條第 1 款「申請之相對人」為申請人請求行政機關

對其作成行政行為之人不可誤認為行政機關本身參見陳敏行政法總

論頁 771自版七版(2011) 115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8

5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2

序外」接觸即為行政機關與個案程序當事人在行政程序法規範之

程序外所為之接觸 116對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解釋如認

為凡行政程序外之接觸既為法所不許公務員本即不得為之是以

應作成紀錄或將書面文件附卷者仍為職權調查所必要之「程序內

行為」117

依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

益之人以書面方式為程序外接觸時應將所有往來書面文件附卷

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如以其他方式為程序外接觸者依同條第三

項之規定並應作成紀錄至於本項並未規定書面紀錄應附卷此

應係立法疏漏解釋上應與同條第二項之規定相同始能達成本條

之立法目的

則此見解不僅未正確認知此制度規範之目的亦有違法

規範之體系解釋更何況如此解釋公務員須將所有依職權調查事

實及證據之行為一一紀錄並予以附卷反而將造成公務員執行職務

之重大困擾因此相關說法應非的論

118

至於附卷之書面文件或紀錄應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因本條

第二項並無「主動」公開之規定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

字第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法第四十七條「亦寓

有保護公務員之目的俾使公務員於行政程序外凡與待決事件有關

之意見交換時皆應將所有往來之書面文件附卷或作成書面紀錄

(同條第二項第三項參照)以間接保護公務員」「行政機關就

11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

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37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117 此為本文發表於研討會時曾被提出之論點 118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3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1

213

待決事件縱有裁量權限亦不得恣意仍應為合義務裁量復有相當

行政救濟程序可資救濟既將接觸資料附卷供其他當事人閱覽即

已達公開之目的如認須主動通知其他當事人不僅衍生通知範圍

及技術上之爭議亦不利待決事件相關程序之迅速進行」「如與本

法第四十五條第一項『主動公開』之用語為比較可推知同法第四

十七條第二項所稱之『公開』者並無主動通知之意」故認為無

須主動公開僅須依申請而公開即可然此見解遭到學者批評認

為如此解釋過於消極本規定為個案資訊唯一主動公開之規定與

政府資訊公開法主動公開之立法目的不同且此解釋將使實體決定

前當事人仍無法知悉有程序外接觸之情形仍會引發行政機關有

偏頗的懷疑與立法意旨不符 119由立法理由觀之本項規定既為

「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之權益」並使其他當事人因文件或紀

錄附卷而有表示意見之機會 120

至於「其他當事人」當然包括申請之相對人(本法第二十條第

一款)至於已知之利害關係人行政機關得通知其參加程序(本法

第二十三條)因可藉由知悉程序外接觸情形而判斷自身利益受影響

之範圍及程序故解釋上亦屬之

如行政機關未主動公開相關資料

實無法發揮立法之功能故相關批評意見應值得贊成

121

(四)違反之法律效果

且依前述行政機關應主動公

開附卷之書面文件及紀錄時即無限制解釋「其他當事人」範圍之

必要

119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153另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2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21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

5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4

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為程序外接觸如已依同條

第二三項之規定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

開後該程序瑕疵即「補正」122

二本文之思考與檢討

但不妨害依相關法令(如公務員

服務法)及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對公務員之行政懲處責任為認定

反之如未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行

政程序即具有無法補正之瑕疵而成為得據以撤銷實體決定之事由

(一)行政法律關係中行政機關義務之規範

現代行政程序法制除以行政行為作為討論之重心外亦逐漸

著重行政法律關係(Verwaltungsrechtsverhaumlltnis)為基於行政法規

就特定事項於二個或二個以上之法律主體所產生之法律關係 123

本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為行政程序外接觸之規定即係對於

公行政明文課予之行政法上程序義務且規範於行政程序法總則部

為行政法上之權利義務關係行政法律關之成立變更或消滅可

依法令規定行政處分行政契約或事實行為並存在於具有行政

法權利能力之主體之間行政法律關係除強調人民於行政法上所享

有之權利及應負擔之義務外同時亦包含公行政主體之權利義務內

容而公行政之義務除由法律明文規定外亦可由行政依法維護

公益之一般義務或由人民之權利或由行政法上債務或補償關係

而得出

122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10-111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123 Maurer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sect8 Rn 16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3

215

分依體系解釋及國內多數見解除特別法有較嚴謹之明文規定外

為行政機關應遵循之最低程度規範 124立法者有意參酌美國APA之

立法例制定本條規定即明文課予行政機關於正當行政程序中應負

之義務我國行政程序法採行德國VwVfG之基本架構援用職權調

查原則之精神但為補強德國法制對於正當法律程序不足之處而

引進美國法制本意甚佳行政機關於個別案件中既負有維護公益

之一般義務並透過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以維護公益及私益如行

政機關於職權調查權限外進行程序外不當接觸而影響公益及私益

之保障時應屬於違背行政機關義務之程序行為即應予規範禁止

由此觀點出發即不宜認定本法第四十七條僅為訓示規定而應更

積極地承認行政機關依法負有一定之程序義務 125

(二)歷史解釋與目的解釋之思考

1 由立法理由中探知之規範目的

本法第四十七條所欲發揮之功能參酌立法理由之說明包括

防止行政機關偏頗及保障當事人權益 126

124 蔡茂寅等前揭註

因此一方面強調行政機

2頁 19-20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

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 554-557五南出版社(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 19-20(1999)少數見解認為此說無說服力並無標準足以認定行政程序法屬

「最低程度之程序保障」參見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

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

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28(2007) 125 本文就此所持之論點與審查委員之見解容或有間特此說明 126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5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6

關之公正性另一方面又強調當事人間權益之公平性因特別強調

保障當事人權益則反應出大陸法系中基本權程序保障功能之思

維此外亦希望藉此對於盛行於行政機關實務上「關說」之情形

進行規範以使關說之行為透明化 127

行政程序法中一個條文如由立法意旨觀之可同時達到程序

之公正性公平性及公開性的功能應可推知立法者對於法制設計

本質認識有不清之處因此何者始為法制本質上應遵循的精神

實應仔細思考否則將出現規範主軸不清規範範圍不明之謬誤

對於此點實不宜一概以我國法制與美國法規範不同

如此資訊之公開性亦為本

條所欲發揮之功能

128

2 由法制之規範功能為解釋

而為不同

的解釋以自圓其說

美國透過司法機關所為之判決強調 5 USC sect557(d)之規範目

的在於保障當事人間之公平性使審判式聽證程序中對於片面接

觸情事不知情之其他當事人得以有機關獲悉相關情事並表示自

己的意見姑且不論維護程序公平性為本體或係保障當事人程序之

工具 129

127 葉俊榮前揭註

禁止片面接觸之本旨仍在於維護正當法律程序中各當事人

間武器平等的精神強調的是正當法律程序中「公平」的面向此

116頁 137 128 參見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一)之說明 129 此涉及美國法上對於正當法律程序本質之討論關於工具說及本體說之

見解參見蔡穎瑩前揭註 15頁 19-24本文於此不予深論但相關討

論亦反應出即便在美國法制中程序規範是否具有獨立性或僅係發揮輔助

實體決定之功能並非有一致見解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5

217

外美國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拘束審判式聽證程序中行政機關之行

為而不適用其他程序中作成決定者原因在於該程序中採用證據

紀錄排他性行政機關僅得依紀錄資料作成決定藉此使當事人皆

得以對於紀錄中之證據及其他資訊進行攻擊防禦始產生禁止片面

接觸之法制設計

我國對於權利保障與行政程序之關聯受德國法制及其理論之

影響強調行政程序對於實體基本權保障之重要性 130

(三)規範範圍之釐清

解釋上正

當行政程序有助於行政機關作成正確決定以避免人民之權益受到

不法之侵害因此保障當事人於程序中武器平等之公平性應有助

於發揮此行政程之基本功能我國繼受美國法制於行政程序法中

增設德國法上所無之禁止程序外接觸的規定在規範功能上即應為

摘取該法制特別之規範功能以強化我國行政程序法制因此本

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在解釋上仍應強調側重於正當法律程序中之

「公平性」保障當事人間進行攻擊防禦時之武器平等藉以保障其

實體權利否則錯誤認知本條之規範功能即易掉入行政繁瑣的

工作泥沼中亦即不論於何種程序中公務員執行職務進行調查

皆作成紀錄或將所有書面附卷以求自保而使本條成為促進行

政彈性及效率之障礙是故為使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能夠發揮

一定之規範功能在解釋上即應為一定之調整及限縮

1 適用的程序類型宜限制

130 例如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於政治庇護案中即明白指出行政程序有助保障

實體之基本權利BVerfGE 56 216 (236ff)

5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8

本法第四十七條列於行政程序法總則導致不論最後行政行為

的態樣為何皆適用之本條規定如此結果與本條立法精神大相逕

庭實有限縮之必要否則亦與效率的要求不符 131以行政指導及

陳情為例本質上為非正式行政行為未發生實質法律效果並無

須適用禁止片面接觸以維護當事人間武器平等之必要而行政規

則為行政機關內部規範欠缺直接對外拘束人民權利義務之法律

效果亦無適用之必要至於法規命令本質上為「一般性政策的

制定」本即應廣納各方意見實不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 132而重點實為各方在訂定規範的過程中有對等的討論對話機

會因此本質上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以保障當事人間公平的行

為為行政處分及行政契約此二大行政行為態樣 133

至於在作成行政處分及締結行政契約之程序中對照美國及德

國法制尚須進一步檢視我國聽證程序之設計

134

131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11(2001)

我國關於程序類

型的設計類似於德國法制而非美國法制本法雖有要式聽證程

序之設計亦規定聽證須作成紀錄(本法第六十四條第一項)然除

132 湯德宗前揭註 122頁 109 133 計畫確定裁決性質上亦為行政處分且涉及多元利益的調和如日後我

國確實執行確定計畫之程序自應適用本法第 47 條之規範 134 本法並未就締結行政契約應進行聽證之規定然如舉行聽證可使其他利

害關係人有參與程序之機會且如作成行政處分依法應舉行聽證但締結

替代該行政處分之行政契約卻無須聽證可能使行政契約成為規避聽證的

工具參見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

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

集頁 282元照出版社(2002)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7

219

法規有明文規定外聽證紀錄為行政機關作成行政處分時應斟酌之

文件(本法第一八條第一項)並非唯一具有排他性之資料遵循

職權調查原則之法理而與德國法制相近因此如欲保留本法第四

十七條之規定並貫徹前述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理精神本文建議

於修法增訂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效力的前提下建議限縮本法第

四十七條規定而僅適用於特別程序中即正式聽證程序及計畫確定

程序此處所持限縮本法第四十七條程序態樣適用範圍之見解主

要論證依據為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與當事人間公平性的關聯此為

德國法制所無行政程序法立法之際我國繼受美國法時亦未配合

建立相關觀念也因此導致現行規定過度擴張禁止程序外接觸之範

圍造成法理邏輯混亂亦可能成為行政機關及公務員之掣肘因

此本文此處之見解亦僅建議係回歸法理一致性而提出之修正意見

而已

2 人的範圍宜擴大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所規制之人一方為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

一方為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達前述立法目的使所有相關

資料皆呈現當事人面前理論上本條宜儘量包括所有可能建立接觸

之管道因此受規範之人的範圍宜擴大因此在解釋代表當事人利

益之人時不應侷限凡宣稱為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或依相

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

人為行為之人皆應屬之不限於代表人代理人或輔佐人等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涉及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分別提出之設籌加油站申請且

二者之申請具有排他的競爭性如依美國法制屬於涉及「有財產

5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0

價值性優惠的競爭請求」之事件特別應注意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承辦公務員有洩漏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予被告機關之顧問 Y

的情形而被判刑確定於參加人 A 公司之申請事件中名義上之

申請人為該顧問 Y 之配偶 X於論斷是否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

一項之規定時即涉及參加人 A 公司被告顧問 YY 之配偶 X 彼

此間的利益關係在 X 提出之申請案所進行之行政程序中實際上

之申請人仍為 A 公司原處分機關未明察 X 是否係以代理人身分提

出申請命其提出委任書處理有可議之處而承辦公務員雖係與

被告顧問 Y 接觸以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由此情形亦

可判定承辦公務員既已受理 X 作為 A 公司代理人所提出之申請

案且 Y 一方面為該申請案中代理人 X 之配偶且同時亦受 A 公

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興建加油站依相關事證可認定 X 係為 A 公

司之利益為行為與其配偶及 A 公司間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

故可認為承辦公務員係主動接觸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於 X 代理 A

公司提出申請之程序中有為程序外接觸之情形本案原審判決及最

高法院判決中僅援引刑事判決所確定之事實直接認為承辦公務

員於處理原告申請之案件中認定與X所為之接觸係屬於違反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情形不僅未就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

件進行涵攝說明未仔細辨明不同程序間之當事人及代表其利益人

的關係雖結論並無錯誤但推論仍未臻嚴謹明確

然而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是否只限於承辦公務員我國法的

解釋與美國法明文規定不同美國法明文規定機關內所有成員或其

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皆不得進行

片面接觸不限作成決定之人員如此始可歸避承辦人員透過機關

內其他人進行接觸卻不受規範的可能我國規範之範圍過於狹隘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9

221

此亦為建議宜修正之處

3 事的範圍宜限縮

如前所述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九六二

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時「縱接觸內容係屬

程序事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因此涉及相關

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此與美國法之規定不

同然誠如前述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中 135法官以「麵包與奶油」的關係來形容行政機

關與公眾間非正式之接觸互動表示公務員實不可能脫離公眾生活

而獨立存在且在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中 136法官亦以人情事理的角度看待

公務員的社交生活因此行政機關與公眾之接觸只要在不影響司

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並無全面禁止之必要只

有對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問題進行程序外接觸可能引起當事人公平

防禦的疑慮始有限制之必要前述法務部之見解不僅誤認禁止

程序外接觸之立法目的過於側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忽視當事人

間的公平性且理想性地過度限制程序外接觸之事項忽略人情事

理應不可採因此建議修改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規定明文

限定於就待決事項之實體問題為接觸時始有限制之必要 137

於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

字第五三號判決)中當事人曾由立法委員陪同前往原處分機關

135 567 F 2d 9 (DC Cir 1977) 13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137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6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2

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會討論法律解釋問題因原處分機關依本法

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作成紀錄附卷故無違法情事可言然嚴

格說來本案當事人拜會原處分機關時討論法律解釋問題並非違

法禁止之關說行為亦不屬於遊說法所定應強制登記之行為且如

未涉及個別具體案件之實體問題而限於法律解釋之請益則本質上

亦不應屬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情形本無須受限制當

然為免爭議及為求自保行政機關得製作相關紀錄但仍應與本法

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無涉

至於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

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公務員受理違反贈與稅法之稅務違章案件

於妻子經營的髮廊中遇見被檢舉人之妻子詢問被檢舉人所涉及之逃

漏稅事件公務員告知若主張被檢舉人無贈與情事應出具有關書

面資料以為證明最後並認定被檢舉人無逃漏稅情事而擬簽結該檢

舉案本案中被檢舉人既為稅務違章事件中之當事人其妻在客

觀上可認為代表其利益之人公務員應不得與其於程序外就逃漏稅

事件之實體問題為接觸公務員於自家經營的髮廊面對被檢舉人之

妻子提出相關詢問而為答覆時與前述案例不同之處在於公務員

並非僅就抽象法規範的解釋進行回答而已就承辦之被檢舉案件具

體內容之認定可能性進行回答應已涉及實體問題公務員與被檢

舉人之妻子所為之接觸已超越公務員社交生活之對話範圍已屬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外接觸實應依本法第四十七

條第二項第三項之規定作成書面紀錄並予以附卷及公開

(四)重視違反之法律效果

行政機關公務員所為之行政程序外之接觸行為姑不論可能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1

223

生公務員懲處之法律效果但就行政程序之法制而言可經由依本

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規定作成紀錄將書面文件附卷並

主動公開而將此瑕疵予以補正未損及當事人程序中武器平等之

公平性然未經補正之瑕疵即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而未踐

行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所要求之行為者依美國法制之

觀點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違法或無

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響即使

採職權調查原則之德國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

如有瑕疵或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

關之行為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二國法制對於程序瑕

疵之法律效果實有異曲同工之處 138

反觀我國對於公務員所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行政機關之處

置較強調對於公務員之行政懲處

139

138 關於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參見本文貳三之論述

而未仔細審酌其行為是否該當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件是否已依同條第二項第三項規

定為補正之行為亦未審酌未補正者此程序瑕疵對於實體決定影響

之程度而法院於爭訟案件中主要仍審酌實體決定之違法性而

未深入論證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對於實

體決定之影響及重要性我國法院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論證之深度

及密度依本文前述觀察與美國司法實務相較實仍有相當大之

差距因此行政機關及法院宜強化對於本條規定之認識及解釋

139 經查詢公務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之保障案件決定書查詢系統(httpwwwcsptcgovtwptcindexasp)以公務員違反公務員服務法第 4 條保密義

務而作成之復審或再申訴決定至民國 100 年止即計有 14 筆決定書

6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4

而對於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合法性進行審查時更須體認程序外接

觸之程序瑕疵與實體決定間之關聯性並進行深入說理論證如此

始可提升本條規定之重要性並落實禁止程序外接觸而確保當事人

程序權益之法理精神

伍結語重新檢視聽證法制之契機

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繼受美國法制並將其融合至以德國法

制為主軸的行政程序法時未深入探究美國正當法律程序之精神

APA 中程序類型之特性即於行政程序法中強行置入禁止片面接觸

之規定本文以相當篇幅介紹美國 5 USC sect557(d)禁止片面接觸之

法理及實務案例並與德國法制進行比較目的即在於突顯現行規

定法理混淆及制度設計缺乏一貫性的缺失此外台北高等行法院

九十四年度訴字第七五二號判決及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五年度判字第

一二三九號判決此一具有高度重要性及爭議性的案件中(高速公路

電子收費系統案或稱為 ETC 案)中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重

要性未受重視益發突顯我國實務界對於此制度之認識有限因此

本文嘗試以回歸法制本旨的角度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禁止程序外

接觸之規定重新檢視其立法目的並對於本條之適用範圍提出檢

討修正之意見

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德國

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備受爭

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聽證程序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3

225

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到重視在

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際如能重新

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程序之法制得以

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化」有所助益

6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6

參考文獻

書籍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

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

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5

227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期刊文獻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 8-21(1999)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3-120

(2008)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

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

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1-33(2007)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2-17(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

頁 18-33(1999)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12 TEX TECH

ADMIN L J 223-279 (2011)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6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8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專書論文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

頁 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

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

壽論文集」頁 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

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

總論篇頁 112-168三民書局(1998)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49元照出版

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

行政程序法論頁 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51-83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7

229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67-209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 25-155元照出版社

三版(200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

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6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0

摘要

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公務員與當事人為行

政程序外接觸的規定係仿自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而本

條自行政程序法施行至今逾十年以來並非行政法學界及司法實

務界重視及討論的重點然而本條規定卻為行政機關在具體程序

中重視之規範甚至可能導致行政機關承辦人員在具體情形中無

所適所或形成困擾因此本文先就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關於禁止

片面接觸之規範針對成文法規定及司法實務案例進行說明及觀

察以掌握美國相關法制之精神及本旨此外亦介紹德國法制之

精神並就我國司法實務涉及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案例進行

觀察探究我國對於本條精神之運用是否仍有待釐清之處在回

歸法制本旨之深入研究後即不難發現此程序機制之基本功能

在於確保正式的聽證程序中當事人間攻防之程序公平性並非著

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總則部

分而非強調聽證程序公正性之維持在體例安排上即與制度之

本質混淆亦容易導致實務見解不明確而產生許多疑義

面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

德國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

備受爭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

聽證程序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

到重視在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

際如能重新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9

231

程序之法制得以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

化」有所助益

7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2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 Review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n the American and German Legal Systems

Ling-Ching Fu

Abstract

sect47 APA of Taiwan stipulates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and follows the regulations in the APA of the USA

Since the APA in Taiwan came into effect in 2001 this regulation

hasnrsquot stayed in the center of the legal researches and practice in

Taiwan Howeve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public officials in

concrete case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eaning and the nature of this

regulation the similar regulations an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he

USA are first examined in this article Meanwhile the German legal

system regarding this problem is also introduce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aiwan will be also intensive observed The application

possibility of sect47 APA of Taiwan as well as the viewpoints in the

practice will be acquainted At last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protects the fairness

between the concerned parties in the formal hearing procedures but

not the neutrality of the responsible authority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1

233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nature of this legal institution has

not been correctly understood in Taiwan It leads to the result that

the APA of Taiwan should be further reformed An amendment of the

APA of Taiwan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Keywords ex parte communication due process hearing trial-type

hearing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 formal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8-21(1999)
  •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113-120(2008)
  •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1-33(2007)
  •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2-17(2001)
  •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18-33(1999)
  •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112-168三民書局(1998)
  •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4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51-83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67-20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25-155元照出版社三版(2006)
  •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 摘要
    • Abstract
Page 39: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由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 …cycu.lawbank.com.tw/Download/30/01300005.pdf接觸或禁止片面接觸為核心議題之研究論著。即使在司法實務上,也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39

201

違法駁回原告申請加油站籌建許可之處分(函 3)亦違法判決

撤銷相關原處分及訴願決定並判命被告應依判決意旨重行依職權

調查應否核准原告之申請本判決經最高行政法院以上訴無理由而

確定維持(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決)

二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原

告向被告台北縣政府(現新北市政府)檢舉某公司違反勞動基準法

有關工時薪資給付等規定並申請調閱卷宗被告經調查後函

復原告相關調查結果並拒絕閱覽卷宗之申請原告向被告再次表

明不服被告亦函覆說明原告對此二函覆不服提起訴願未獲救

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起訴請求撤銷訴願決定命被告應對原告

作成裁罰處分並准予原告閱覽被告與被檢舉公司於行政程序外接

觸所作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在請求閱覽行政程序外接觸所作

成之書面資料及通話紀錄部分原告主張被告所屬勞工局承辦人員

曾與被檢舉公司職員以電話聯繫接觸詢問該公司板橋辦事處之地

址電話未依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作

成書面資料然行政法院認為此項接觸係被告為調查被檢舉公司是

否有原告所申訴之違法情事所必須屬行政程序調查之必要為行

政程序內之接觸如有相關文件亦屬行政決定前準備作業之文件

得拒絕閱覽之申請故原告相關主張無理由此判決見解為最高

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判字第五二六號判決維持而確定

三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

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三號判決中因公

4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2

平交易委員會(即被告)接獲檢舉對於台北縣(現新北市)金銀

珠寶商業同業公會(即原告)進行調查認定其有違反公平交易法

第十四條第一項聯合行為之禁止規定而裁處罰鍰原告經訴願未

獲救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提起撤銷訴訟本件涉及原告除勸導

會員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販售飾金外另曾於民國九十四年八

月二十五日由立法委員陪同原告理事長前往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

會並請教事業以低於成本之價格銷售商品是否違反公平交易法等

問題由被告之主委接見被告並作成行政程序外接觸紀錄表此

次拜會並未作成結論或有任何會議紀錄原告嗣於同年八月二十九

日發函予全體會員將被告於座談中表示之見解附於檢送函說明

欄內警告業者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出售飾金行政法院最後

認定原處分並無裁量濫用裁量怠惰或其他裁量瑕疵判決原告之

訴無理由確定

四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

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所涉之事

實並非直接與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有關之案件而係財政部台

灣省中區國稅局之公務員(原告)因涉貪瀆罪嫌經刑事訴訟免訴

判決確定後向所屬機關(被告)申請因公涉訟輔助而被否准經

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作成駁回之復審決定而向台中高等行

政法院起訴提起課予義務之訴然原告處理稅務違章檢舉案件未

依規定調查證據更於原告住處(原告配偶經營之髮廊)回答被檢

舉人配偶所提規避課稅及裁罰之方法等問題原處分機關以其違反

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未保守業務機密且迴避詢問避免於辦公處

所外與被檢舉人之關係人有所接觸而申誡乙次據此行政法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1

203

認定被告機關以原告執行職務違背法令為由而否准其涉訟輔助之請

求原處分並無不法

五小結

綜合上述案例觀察對於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仍有

下列疑義有待釐清

(一)禁止程序外接觸人之範圍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為涉及當事人具有財產價值的競爭請求之典型案例原處分機

關承辦公務員直接接觸之對象雖非提出申請之當事人及其代表人

行政法院仍認定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因此本條

第一項規定中所稱「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指為何亦即禁

止程序外接觸所規範之「人之範圍」即有釐清說明之必要

(二)禁止程序外接觸事之範圍

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

三八三六號判決)中點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一個核心的問題

程序外接觸與職權調查之間應如何進行區分何謂法所允許為職

務上所必要之接觸行為何時又屬於法律所禁止之程序外接觸而

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

三號判決)中值得思考的是當事人拜會行政機關之情事是否

屬於應受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範之情形當事人與行政機關進

行的相關討論是否須與本案實體問題有關始屬於行政程序法第

四十七條限制之情形值得深究此外藉由本件事實可進一步

4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4

引導思考程序外接觸與遊說行為之差異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

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並非直接以

公務員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為由而認定其執行職務違法但

突顯出承辦公務員日常社交生活是否亦屬於程序外接觸的問題這

些問題皆可理解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禁止程序外接觸之

「事之範圍」而應深究說明

(三)違反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律效果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行政法院雖認定本件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

但並未以此為撤銷原處分之理由最重要之論證依據仍是以原處分

機關法律解釋之見解及行政處分有違平等原則等違法情事因此

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法律效果亦為應探究之問題

肆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檢視及檢討

一規範內容及法務部函釋見解

(一)立法意旨

行政程序法(下稱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於行政院提出之

法案草案中並無相關規定於立法委員提案版本中始有相關規定

並明言係參考美國法制最後於立法院委員會審查後採行委員提

案版本而於行政程序法中明定之 93

93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7-8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3

205

依本條立法理由之說明可知立法者主要係為「求行政程序之

公平透明避免行政機關受到不當之干擾」而制定本條規範此

外行政機關「不論是基於職務推行必要之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

觸對他方當事人之權益影響甚巨為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

之權益」行政機關於作成決定前片面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

程序外之接觸原則上應予禁止 94

因此我國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者對於本條所應發揮之功能側

重於透過程序之透明公開維持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在無偏頗的疑

慮下進行行政程序此由本條規定列於第一章第七節「資訊公開」

下亦可得知此與美國法制著重於審判式聽證程序之公平給予當

事人平等表示意見之機會以符合該國憲法所蘊含正當法律程序之

精神仍有一定的差異

(二)適用範圍

1 人之範圍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拘束而不得進行程序外接獲之

人為「公務員」依學者見解應為與行政程序之進行有關之公務員

包括依法令於行政程序中執行職務之公務員 95

94 前揭註

依此見解負有不

得為程序外接觸之義務者為行政機關內與待決事項行政程序之進

行有關且依法令執行職務之公務員依體系解釋所謂行政程序

應為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行政機關即應為本法第二條

第二項第三項所稱「代表國家地方自治團體或其他行政主體表

95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49

4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6

示意思從事公共事務具有單獨法定地位之組織」及「於委託範

圍內受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至於公務員之範圍因現行法

律上對於公務員並無統一之定義規定於公務員相關法規中有國

家賠償法第二條第一項刑法第十條第一項最廣義之公務員定義

有公務員服務法第二十四條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6亦有公務人員任

用法最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7本條規定所稱之公務員範圍為何即

有解釋之必要參酌本法基於行政機關之公正性而設置之迴避制度

(本法第三十二三十三條)與本條規定源自於正當法律程序之精

神相同因此在體系歷史及目的解釋的角度上應無二致但同

樣亦面臨本法缺乏公務員定義規範的問題基於正當法律程序之法

理為確保程序之公平與公正保障當事人之權益應採最廣義的

角度認為凡依法令從事公務之人員皆屬之 98如此可避免採公

務人員任用法最狹義定義造成許多公務員公營事業人員行政

機關內之約聘僱人員被排除之情形 99

96 公務員服務法第 24 條「本法於受有俸給之文武職公務員及其他公

營事業機關服務人員均適用之」

及採公務員服務法狹義定

97 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公務人員指各機

關組織法規中除政務人員及民選人員外定有職稱及官等職等之人

員」 98 關於應依本法迴避之公務員的範圍本文贊成學者湯德宗之見解參見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4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亦

採此見解 99 依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3233 條之規定司法人員審計人員主計人

員關務人員外交領事人員警察人員教育人員醫事人員交通事

業人員及公營事業人員等皆不適用該法規定此外須依法享有俸給者

始適用公務員服務法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5

207

義造成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因未依法受有俸給而不

適用之情形至於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及第十七條雖定有公務員之

保密及自行迴避義務其規範目的在於明定公務員應受行政懲處之

情形以維持行政內部之紀律此與本法第三十一三十二及四十

七條係規範正當法律程序內涵之立法目的有間因此在公務員範圍

的解釋上無須為相同處理

本條規定限制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程序外之接

觸依立法理由之說明不論是「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觸」皆屬

限制之列 100因此受限制者為雙向接觸不論主動接觸之發動者為

公務員或當事人一方 101然未瑧明確者為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所指為何立法者於本條中明白不採用「代表人」「代理人」「輔

佐人」「法定代理人」及「利害關係人」等行政法規範或理論上常

見具有明確內涵之概念解釋上應認為係立法者有意排除使用相關

概念使用「代表利益之人」一詞可使受規範者涵蓋的範圍更為

廣泛換言之於程序中不論以自己名義或當事人名義凡宣稱為

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 102

綜合上述分析行政機關內或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

體於受委託範圍內依法令執行職務之人就其執行之承辦案件與

當事人及凡代表其利益之人(宣稱或依相關事實認定)依本法第四

或依相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

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人為行為之人皆可認為係代

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10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01 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0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0

4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8

十七條之規定皆不得為程序外接觸如此解釋涵蓋之人之範圍

雖已廣泛但如行政機關內非承辦人員之其他公務員 103

或其他已

參與或可能參與程序而有決定權之人員(例如各委員會之外聘專家

委員)仍不屬之美國 5 USC sect557(d)之規定範圍及於行政機關

內任何成員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

成員相較之下我國規定仍較狹隘

2 事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二項所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在現今

媒介多元及資訊發達的社會中接觸的方式亦隨之多元不論以任

何方式凡進行討論提供資訊甚至關說或遊說皆屬於接觸之態

樣以遊說行為為例本質上為人民受憲法上保障之請願行為 104

我國為使遊說遵循公開透明之程序防止不當利益輸送另制定

遊說法規範遊說之行為依遊說法第二條第一項遊說之定義 105以及

同法第二條第三項被遊說者之範圍 106

103 前揭註

可知遊說法著重於進行遊說

人民與中央地方首長或政務官員就政策議案進行之接觸受規

104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4(2008) 105 遊說法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遊說指遊說者意圖影響被遊說者或

其所屬機關對於法令政策或議案之形成制定通過變更或廢止而

以口頭或書面方式直接向被遊說者或其指定之人表達意見之行為」 106 遊說法第 2 條第 3 項「本法所稱被遊說者如下一總統副總統

二各級民意代表三直轄市政府縣(市)政府及鄉(鎮市)公所

正副首長四政務人員退職撫卹條例第二條第一項所定之人員」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7

209

範者不包括一般處理公務之公務員亦不及於中央地方首長或政

務官員為執行職務主動與人民進行接觸 107因此受遊說法規範之行

為與行政程序法所規範之範圍不盡相同如於特別情形下發生競合

規範的情形時例如於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中因遊說法採強制登

記及資訊公開制度(遊說法第十三條至第十九條)相關登記資料及

資訊之公開在程序上已符合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所要求之精

神至於關說 108並無其他法律就其程序及公開有特別規定仍屬

應適用本條之行為 109

至於接觸所涉及之內容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

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條立法意旨主要乃在確保

行政機關執行職務之公正性以避免偏頗縱接觸內容係屬程序事

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行政程序外接觸之事

項不分有利或不利於當事人均有本法第四十七條之適用」因此

涉及相關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反之美國

5 USC sect557(d)明文規定限於與待決事件有關之實體內容我國限

制範圍則明顯較寬對公務員產生較多桎梏此為受學者批評之

110

107 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之行為依遊說法第 5 條第 1 款之規定為排除適用

之事項相關問題參見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5 108 關說之意義可參酌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第 2 點之規定「(五)請託

關說指其內容涉及本機關(構)或所屬機關(構)業務具體事項之決定

執行或不執行且因該事項之決定執行或不執行致有違法或不當而影響

特定權利義務之虞」 109 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6 110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4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0

3 程序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定立於本法第一

章總則篇因對於「行政程序」之種類及範圍並無特別規定故舉

凡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作成行政處分締結行政契約訂定法規

命令與行政規則確定行政計畫實施行政指導及處理陳情之程序

皆屬於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行政程序與美國 5 USC sect557(d)

僅適用於進行審判式聽證程序始於指定主持聽證之行政機關等規

定內容相較本條規範之程序類型無所不包亦涵蓋整體程序然

此亦為學者指出宜檢討之處 111

4 得進行接觸之情形

公務員於行政程序中基於職務上必要所為之行為不受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限制於行政程序開始後公務員執行職務

處理待決事項所為之必要行為如受嚴格限制將造成行政機關執行

職務困難反而妨礙行政程序之進行所謂基於職務上必要之行為

如通知當事人或其代理人補提文件陳述意見或出席聽證通知當

事人提供證據資料當事人閱覽卷宗資料等 112

111 前揭註

換言之行政機關

為確定作成行為所涉及之事實關係須進行事實及證據之調查依

職權調查原則行政機關依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不受當事人主張

之拘束(本法第三十六條)因此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

定本係表彰行政程序採取職權調查原則之精神故行政機關承辦

人公務員於職權調查範圍內所為之行為即非應予禁止之程序外接

11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1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9

211

行政程序中行政機關職權調查之目的係為使行政機關了解事

實狀態及公私益狀況成為作成後續行為時之基礎此與行政訴

訟中法院為維護雙方當事人武器平等所為之職權調查並不相同不

可不察 113因此如行政機關非基於了解事實及利益狀態之目的所

為之行為即非屬職權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行政

機關打電話至被檢舉之公司該公司之地位為申請之相對人(本法

第二十條第一款)114

此外如個別法有特別程序規定時即應依該規定之目的解釋

應為之職權調查行為行政程序法中職權調查之規定即應立於補充

地位

為行政程序之當事人且行政機關係為職權

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法院稱此為「行政程序內之接觸」並無限制之

必要見解堪稱正確

115

(三)為程序外接觸之處理

因此在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定時仍須配

合待決事項所應適用之個別法規依規範目的判斷個案中職權調查

行為之必要性

既然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所指之行政程序為本法第二

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為之「行政程

113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 114 行政程序法第 20 條第 1 款「申請之相對人」為申請人請求行政機關

對其作成行政行為之人不可誤認為行政機關本身參見陳敏行政法總

論頁 771自版七版(2011) 115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8

5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2

序外」接觸即為行政機關與個案程序當事人在行政程序法規範之

程序外所為之接觸 116對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解釋如認

為凡行政程序外之接觸既為法所不許公務員本即不得為之是以

應作成紀錄或將書面文件附卷者仍為職權調查所必要之「程序內

行為」117

依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

益之人以書面方式為程序外接觸時應將所有往來書面文件附卷

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如以其他方式為程序外接觸者依同條第三

項之規定並應作成紀錄至於本項並未規定書面紀錄應附卷此

應係立法疏漏解釋上應與同條第二項之規定相同始能達成本條

之立法目的

則此見解不僅未正確認知此制度規範之目的亦有違法

規範之體系解釋更何況如此解釋公務員須將所有依職權調查事

實及證據之行為一一紀錄並予以附卷反而將造成公務員執行職務

之重大困擾因此相關說法應非的論

118

至於附卷之書面文件或紀錄應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因本條

第二項並無「主動」公開之規定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

字第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法第四十七條「亦寓

有保護公務員之目的俾使公務員於行政程序外凡與待決事件有關

之意見交換時皆應將所有往來之書面文件附卷或作成書面紀錄

(同條第二項第三項參照)以間接保護公務員」「行政機關就

11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

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37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117 此為本文發表於研討會時曾被提出之論點 118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3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1

213

待決事件縱有裁量權限亦不得恣意仍應為合義務裁量復有相當

行政救濟程序可資救濟既將接觸資料附卷供其他當事人閱覽即

已達公開之目的如認須主動通知其他當事人不僅衍生通知範圍

及技術上之爭議亦不利待決事件相關程序之迅速進行」「如與本

法第四十五條第一項『主動公開』之用語為比較可推知同法第四

十七條第二項所稱之『公開』者並無主動通知之意」故認為無

須主動公開僅須依申請而公開即可然此見解遭到學者批評認

為如此解釋過於消極本規定為個案資訊唯一主動公開之規定與

政府資訊公開法主動公開之立法目的不同且此解釋將使實體決定

前當事人仍無法知悉有程序外接觸之情形仍會引發行政機關有

偏頗的懷疑與立法意旨不符 119由立法理由觀之本項規定既為

「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之權益」並使其他當事人因文件或紀

錄附卷而有表示意見之機會 120

至於「其他當事人」當然包括申請之相對人(本法第二十條第

一款)至於已知之利害關係人行政機關得通知其參加程序(本法

第二十三條)因可藉由知悉程序外接觸情形而判斷自身利益受影響

之範圍及程序故解釋上亦屬之

如行政機關未主動公開相關資料

實無法發揮立法之功能故相關批評意見應值得贊成

121

(四)違反之法律效果

且依前述行政機關應主動公

開附卷之書面文件及紀錄時即無限制解釋「其他當事人」範圍之

必要

119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153另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2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21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

5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4

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為程序外接觸如已依同條

第二三項之規定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

開後該程序瑕疵即「補正」122

二本文之思考與檢討

但不妨害依相關法令(如公務員

服務法)及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對公務員之行政懲處責任為認定

反之如未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行

政程序即具有無法補正之瑕疵而成為得據以撤銷實體決定之事由

(一)行政法律關係中行政機關義務之規範

現代行政程序法制除以行政行為作為討論之重心外亦逐漸

著重行政法律關係(Verwaltungsrechtsverhaumlltnis)為基於行政法規

就特定事項於二個或二個以上之法律主體所產生之法律關係 123

本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為行政程序外接觸之規定即係對於

公行政明文課予之行政法上程序義務且規範於行政程序法總則部

為行政法上之權利義務關係行政法律關之成立變更或消滅可

依法令規定行政處分行政契約或事實行為並存在於具有行政

法權利能力之主體之間行政法律關係除強調人民於行政法上所享

有之權利及應負擔之義務外同時亦包含公行政主體之權利義務內

容而公行政之義務除由法律明文規定外亦可由行政依法維護

公益之一般義務或由人民之權利或由行政法上債務或補償關係

而得出

122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10-111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123 Maurer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sect8 Rn 16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3

215

分依體系解釋及國內多數見解除特別法有較嚴謹之明文規定外

為行政機關應遵循之最低程度規範 124立法者有意參酌美國APA之

立法例制定本條規定即明文課予行政機關於正當行政程序中應負

之義務我國行政程序法採行德國VwVfG之基本架構援用職權調

查原則之精神但為補強德國法制對於正當法律程序不足之處而

引進美國法制本意甚佳行政機關於個別案件中既負有維護公益

之一般義務並透過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以維護公益及私益如行

政機關於職權調查權限外進行程序外不當接觸而影響公益及私益

之保障時應屬於違背行政機關義務之程序行為即應予規範禁止

由此觀點出發即不宜認定本法第四十七條僅為訓示規定而應更

積極地承認行政機關依法負有一定之程序義務 125

(二)歷史解釋與目的解釋之思考

1 由立法理由中探知之規範目的

本法第四十七條所欲發揮之功能參酌立法理由之說明包括

防止行政機關偏頗及保障當事人權益 126

124 蔡茂寅等前揭註

因此一方面強調行政機

2頁 19-20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

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 554-557五南出版社(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 19-20(1999)少數見解認為此說無說服力並無標準足以認定行政程序法屬

「最低程度之程序保障」參見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

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

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28(2007) 125 本文就此所持之論點與審查委員之見解容或有間特此說明 126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5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6

關之公正性另一方面又強調當事人間權益之公平性因特別強調

保障當事人權益則反應出大陸法系中基本權程序保障功能之思

維此外亦希望藉此對於盛行於行政機關實務上「關說」之情形

進行規範以使關說之行為透明化 127

行政程序法中一個條文如由立法意旨觀之可同時達到程序

之公正性公平性及公開性的功能應可推知立法者對於法制設計

本質認識有不清之處因此何者始為法制本質上應遵循的精神

實應仔細思考否則將出現規範主軸不清規範範圍不明之謬誤

對於此點實不宜一概以我國法制與美國法規範不同

如此資訊之公開性亦為本

條所欲發揮之功能

128

2 由法制之規範功能為解釋

而為不同

的解釋以自圓其說

美國透過司法機關所為之判決強調 5 USC sect557(d)之規範目

的在於保障當事人間之公平性使審判式聽證程序中對於片面接

觸情事不知情之其他當事人得以有機關獲悉相關情事並表示自

己的意見姑且不論維護程序公平性為本體或係保障當事人程序之

工具 129

127 葉俊榮前揭註

禁止片面接觸之本旨仍在於維護正當法律程序中各當事人

間武器平等的精神強調的是正當法律程序中「公平」的面向此

116頁 137 128 參見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一)之說明 129 此涉及美國法上對於正當法律程序本質之討論關於工具說及本體說之

見解參見蔡穎瑩前揭註 15頁 19-24本文於此不予深論但相關討

論亦反應出即便在美國法制中程序規範是否具有獨立性或僅係發揮輔助

實體決定之功能並非有一致見解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5

217

外美國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拘束審判式聽證程序中行政機關之行

為而不適用其他程序中作成決定者原因在於該程序中採用證據

紀錄排他性行政機關僅得依紀錄資料作成決定藉此使當事人皆

得以對於紀錄中之證據及其他資訊進行攻擊防禦始產生禁止片面

接觸之法制設計

我國對於權利保障與行政程序之關聯受德國法制及其理論之

影響強調行政程序對於實體基本權保障之重要性 130

(三)規範範圍之釐清

解釋上正

當行政程序有助於行政機關作成正確決定以避免人民之權益受到

不法之侵害因此保障當事人於程序中武器平等之公平性應有助

於發揮此行政程之基本功能我國繼受美國法制於行政程序法中

增設德國法上所無之禁止程序外接觸的規定在規範功能上即應為

摘取該法制特別之規範功能以強化我國行政程序法制因此本

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在解釋上仍應強調側重於正當法律程序中之

「公平性」保障當事人間進行攻擊防禦時之武器平等藉以保障其

實體權利否則錯誤認知本條之規範功能即易掉入行政繁瑣的

工作泥沼中亦即不論於何種程序中公務員執行職務進行調查

皆作成紀錄或將所有書面附卷以求自保而使本條成為促進行

政彈性及效率之障礙是故為使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能夠發揮

一定之規範功能在解釋上即應為一定之調整及限縮

1 適用的程序類型宜限制

130 例如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於政治庇護案中即明白指出行政程序有助保障

實體之基本權利BVerfGE 56 216 (236ff)

5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8

本法第四十七條列於行政程序法總則導致不論最後行政行為

的態樣為何皆適用之本條規定如此結果與本條立法精神大相逕

庭實有限縮之必要否則亦與效率的要求不符 131以行政指導及

陳情為例本質上為非正式行政行為未發生實質法律效果並無

須適用禁止片面接觸以維護當事人間武器平等之必要而行政規

則為行政機關內部規範欠缺直接對外拘束人民權利義務之法律

效果亦無適用之必要至於法規命令本質上為「一般性政策的

制定」本即應廣納各方意見實不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 132而重點實為各方在訂定規範的過程中有對等的討論對話機

會因此本質上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以保障當事人間公平的行

為為行政處分及行政契約此二大行政行為態樣 133

至於在作成行政處分及締結行政契約之程序中對照美國及德

國法制尚須進一步檢視我國聽證程序之設計

134

131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11(2001)

我國關於程序類

型的設計類似於德國法制而非美國法制本法雖有要式聽證程

序之設計亦規定聽證須作成紀錄(本法第六十四條第一項)然除

132 湯德宗前揭註 122頁 109 133 計畫確定裁決性質上亦為行政處分且涉及多元利益的調和如日後我

國確實執行確定計畫之程序自應適用本法第 47 條之規範 134 本法並未就締結行政契約應進行聽證之規定然如舉行聽證可使其他利

害關係人有參與程序之機會且如作成行政處分依法應舉行聽證但締結

替代該行政處分之行政契約卻無須聽證可能使行政契約成為規避聽證的

工具參見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

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

集頁 282元照出版社(2002)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7

219

法規有明文規定外聽證紀錄為行政機關作成行政處分時應斟酌之

文件(本法第一八條第一項)並非唯一具有排他性之資料遵循

職權調查原則之法理而與德國法制相近因此如欲保留本法第四

十七條之規定並貫徹前述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理精神本文建議

於修法增訂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效力的前提下建議限縮本法第

四十七條規定而僅適用於特別程序中即正式聽證程序及計畫確定

程序此處所持限縮本法第四十七條程序態樣適用範圍之見解主

要論證依據為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與當事人間公平性的關聯此為

德國法制所無行政程序法立法之際我國繼受美國法時亦未配合

建立相關觀念也因此導致現行規定過度擴張禁止程序外接觸之範

圍造成法理邏輯混亂亦可能成為行政機關及公務員之掣肘因

此本文此處之見解亦僅建議係回歸法理一致性而提出之修正意見

而已

2 人的範圍宜擴大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所規制之人一方為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

一方為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達前述立法目的使所有相關

資料皆呈現當事人面前理論上本條宜儘量包括所有可能建立接觸

之管道因此受規範之人的範圍宜擴大因此在解釋代表當事人利

益之人時不應侷限凡宣稱為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或依相

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

人為行為之人皆應屬之不限於代表人代理人或輔佐人等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涉及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分別提出之設籌加油站申請且

二者之申請具有排他的競爭性如依美國法制屬於涉及「有財產

5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0

價值性優惠的競爭請求」之事件特別應注意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承辦公務員有洩漏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予被告機關之顧問 Y

的情形而被判刑確定於參加人 A 公司之申請事件中名義上之

申請人為該顧問 Y 之配偶 X於論斷是否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

一項之規定時即涉及參加人 A 公司被告顧問 YY 之配偶 X 彼

此間的利益關係在 X 提出之申請案所進行之行政程序中實際上

之申請人仍為 A 公司原處分機關未明察 X 是否係以代理人身分提

出申請命其提出委任書處理有可議之處而承辦公務員雖係與

被告顧問 Y 接觸以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由此情形亦

可判定承辦公務員既已受理 X 作為 A 公司代理人所提出之申請

案且 Y 一方面為該申請案中代理人 X 之配偶且同時亦受 A 公

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興建加油站依相關事證可認定 X 係為 A 公

司之利益為行為與其配偶及 A 公司間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

故可認為承辦公務員係主動接觸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於 X 代理 A

公司提出申請之程序中有為程序外接觸之情形本案原審判決及最

高法院判決中僅援引刑事判決所確定之事實直接認為承辦公務

員於處理原告申請之案件中認定與X所為之接觸係屬於違反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情形不僅未就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

件進行涵攝說明未仔細辨明不同程序間之當事人及代表其利益人

的關係雖結論並無錯誤但推論仍未臻嚴謹明確

然而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是否只限於承辦公務員我國法的

解釋與美國法明文規定不同美國法明文規定機關內所有成員或其

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皆不得進行

片面接觸不限作成決定之人員如此始可歸避承辦人員透過機關

內其他人進行接觸卻不受規範的可能我國規範之範圍過於狹隘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9

221

此亦為建議宜修正之處

3 事的範圍宜限縮

如前所述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九六二

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時「縱接觸內容係屬

程序事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因此涉及相關

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此與美國法之規定不

同然誠如前述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中 135法官以「麵包與奶油」的關係來形容行政機

關與公眾間非正式之接觸互動表示公務員實不可能脫離公眾生活

而獨立存在且在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中 136法官亦以人情事理的角度看待

公務員的社交生活因此行政機關與公眾之接觸只要在不影響司

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並無全面禁止之必要只

有對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問題進行程序外接觸可能引起當事人公平

防禦的疑慮始有限制之必要前述法務部之見解不僅誤認禁止

程序外接觸之立法目的過於側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忽視當事人

間的公平性且理想性地過度限制程序外接觸之事項忽略人情事

理應不可採因此建議修改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規定明文

限定於就待決事項之實體問題為接觸時始有限制之必要 137

於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

字第五三號判決)中當事人曾由立法委員陪同前往原處分機關

135 567 F 2d 9 (DC Cir 1977) 13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137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6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2

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會討論法律解釋問題因原處分機關依本法

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作成紀錄附卷故無違法情事可言然嚴

格說來本案當事人拜會原處分機關時討論法律解釋問題並非違

法禁止之關說行為亦不屬於遊說法所定應強制登記之行為且如

未涉及個別具體案件之實體問題而限於法律解釋之請益則本質上

亦不應屬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情形本無須受限制當

然為免爭議及為求自保行政機關得製作相關紀錄但仍應與本法

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無涉

至於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

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公務員受理違反贈與稅法之稅務違章案件

於妻子經營的髮廊中遇見被檢舉人之妻子詢問被檢舉人所涉及之逃

漏稅事件公務員告知若主張被檢舉人無贈與情事應出具有關書

面資料以為證明最後並認定被檢舉人無逃漏稅情事而擬簽結該檢

舉案本案中被檢舉人既為稅務違章事件中之當事人其妻在客

觀上可認為代表其利益之人公務員應不得與其於程序外就逃漏稅

事件之實體問題為接觸公務員於自家經營的髮廊面對被檢舉人之

妻子提出相關詢問而為答覆時與前述案例不同之處在於公務員

並非僅就抽象法規範的解釋進行回答而已就承辦之被檢舉案件具

體內容之認定可能性進行回答應已涉及實體問題公務員與被檢

舉人之妻子所為之接觸已超越公務員社交生活之對話範圍已屬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外接觸實應依本法第四十七

條第二項第三項之規定作成書面紀錄並予以附卷及公開

(四)重視違反之法律效果

行政機關公務員所為之行政程序外之接觸行為姑不論可能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1

223

生公務員懲處之法律效果但就行政程序之法制而言可經由依本

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規定作成紀錄將書面文件附卷並

主動公開而將此瑕疵予以補正未損及當事人程序中武器平等之

公平性然未經補正之瑕疵即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而未踐

行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所要求之行為者依美國法制之

觀點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違法或無

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響即使

採職權調查原則之德國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

如有瑕疵或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

關之行為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二國法制對於程序瑕

疵之法律效果實有異曲同工之處 138

反觀我國對於公務員所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行政機關之處

置較強調對於公務員之行政懲處

139

138 關於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參見本文貳三之論述

而未仔細審酌其行為是否該當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件是否已依同條第二項第三項規

定為補正之行為亦未審酌未補正者此程序瑕疵對於實體決定影響

之程度而法院於爭訟案件中主要仍審酌實體決定之違法性而

未深入論證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對於實

體決定之影響及重要性我國法院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論證之深度

及密度依本文前述觀察與美國司法實務相較實仍有相當大之

差距因此行政機關及法院宜強化對於本條規定之認識及解釋

139 經查詢公務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之保障案件決定書查詢系統(httpwwwcsptcgovtwptcindexasp)以公務員違反公務員服務法第 4 條保密義

務而作成之復審或再申訴決定至民國 100 年止即計有 14 筆決定書

6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4

而對於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合法性進行審查時更須體認程序外接

觸之程序瑕疵與實體決定間之關聯性並進行深入說理論證如此

始可提升本條規定之重要性並落實禁止程序外接觸而確保當事人

程序權益之法理精神

伍結語重新檢視聽證法制之契機

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繼受美國法制並將其融合至以德國法

制為主軸的行政程序法時未深入探究美國正當法律程序之精神

APA 中程序類型之特性即於行政程序法中強行置入禁止片面接觸

之規定本文以相當篇幅介紹美國 5 USC sect557(d)禁止片面接觸之

法理及實務案例並與德國法制進行比較目的即在於突顯現行規

定法理混淆及制度設計缺乏一貫性的缺失此外台北高等行法院

九十四年度訴字第七五二號判決及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五年度判字第

一二三九號判決此一具有高度重要性及爭議性的案件中(高速公路

電子收費系統案或稱為 ETC 案)中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重

要性未受重視益發突顯我國實務界對於此制度之認識有限因此

本文嘗試以回歸法制本旨的角度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禁止程序外

接觸之規定重新檢視其立法目的並對於本條之適用範圍提出檢

討修正之意見

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德國

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備受爭

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聽證程序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3

225

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到重視在

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際如能重新

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程序之法制得以

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化」有所助益

6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6

參考文獻

書籍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

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

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5

227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期刊文獻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 8-21(1999)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3-120

(2008)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

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

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1-33(2007)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2-17(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

頁 18-33(1999)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12 TEX TECH

ADMIN L J 223-279 (2011)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6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8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專書論文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

頁 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

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

壽論文集」頁 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

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

總論篇頁 112-168三民書局(1998)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49元照出版

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

行政程序法論頁 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51-83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7

229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67-209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 25-155元照出版社

三版(200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

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6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0

摘要

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公務員與當事人為行

政程序外接觸的規定係仿自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而本

條自行政程序法施行至今逾十年以來並非行政法學界及司法實

務界重視及討論的重點然而本條規定卻為行政機關在具體程序

中重視之規範甚至可能導致行政機關承辦人員在具體情形中無

所適所或形成困擾因此本文先就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關於禁止

片面接觸之規範針對成文法規定及司法實務案例進行說明及觀

察以掌握美國相關法制之精神及本旨此外亦介紹德國法制之

精神並就我國司法實務涉及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案例進行

觀察探究我國對於本條精神之運用是否仍有待釐清之處在回

歸法制本旨之深入研究後即不難發現此程序機制之基本功能

在於確保正式的聽證程序中當事人間攻防之程序公平性並非著

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總則部

分而非強調聽證程序公正性之維持在體例安排上即與制度之

本質混淆亦容易導致實務見解不明確而產生許多疑義

面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

德國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

備受爭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

聽證程序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

到重視在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

際如能重新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9

231

程序之法制得以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

化」有所助益

7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2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 Review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n the American and German Legal Systems

Ling-Ching Fu

Abstract

sect47 APA of Taiwan stipulates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and follows the regulations in the APA of the USA

Since the APA in Taiwan came into effect in 2001 this regulation

hasnrsquot stayed in the center of the legal researches and practice in

Taiwan Howeve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public officials in

concrete case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eaning and the nature of this

regulation the similar regulations an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he

USA are first examined in this article Meanwhile the German legal

system regarding this problem is also introduce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aiwan will be also intensive observed The application

possibility of sect47 APA of Taiwan as well as the viewpoints in the

practice will be acquainted At last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protects the fairness

between the concerned parties in the formal hearing procedures but

not the neutrality of the responsible authority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1

233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nature of this legal institution has

not been correctly understood in Taiwan It leads to the result that

the APA of Taiwan should be further reformed An amendment of the

APA of Taiwan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Keywords ex parte communication due process hearing trial-type

hearing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 formal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8-21(1999)
  •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113-120(2008)
  •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1-33(2007)
  •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2-17(2001)
  •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18-33(1999)
  •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112-168三民書局(1998)
  •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4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51-83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67-20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25-155元照出版社三版(2006)
  •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 摘要
    • Abstract
Page 40: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由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 …cycu.lawbank.com.tw/Download/30/01300005.pdf接觸或禁止片面接觸為核心議題之研究論著。即使在司法實務上,也

4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2

平交易委員會(即被告)接獲檢舉對於台北縣(現新北市)金銀

珠寶商業同業公會(即原告)進行調查認定其有違反公平交易法

第十四條第一項聯合行為之禁止規定而裁處罰鍰原告經訴願未

獲救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提起撤銷訴訟本件涉及原告除勸導

會員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販售飾金外另曾於民國九十四年八

月二十五日由立法委員陪同原告理事長前往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

會並請教事業以低於成本之價格銷售商品是否違反公平交易法等

問題由被告之主委接見被告並作成行政程序外接觸紀錄表此

次拜會並未作成結論或有任何會議紀錄原告嗣於同年八月二十九

日發函予全體會員將被告於座談中表示之見解附於檢送函說明

欄內警告業者勿以低於國際行情之價格出售飾金行政法院最後

認定原處分並無裁量濫用裁量怠惰或其他裁量瑕疵判決原告之

訴無理由確定

四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

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所涉之事

實並非直接與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有關之案件而係財政部台

灣省中區國稅局之公務員(原告)因涉貪瀆罪嫌經刑事訴訟免訴

判決確定後向所屬機關(被告)申請因公涉訟輔助而被否准經

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作成駁回之復審決定而向台中高等行

政法院起訴提起課予義務之訴然原告處理稅務違章檢舉案件未

依規定調查證據更於原告住處(原告配偶經營之髮廊)回答被檢

舉人配偶所提規避課稅及裁罰之方法等問題原處分機關以其違反

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未保守業務機密且迴避詢問避免於辦公處

所外與被檢舉人之關係人有所接觸而申誡乙次據此行政法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1

203

認定被告機關以原告執行職務違背法令為由而否准其涉訟輔助之請

求原處分並無不法

五小結

綜合上述案例觀察對於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仍有

下列疑義有待釐清

(一)禁止程序外接觸人之範圍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為涉及當事人具有財產價值的競爭請求之典型案例原處分機

關承辦公務員直接接觸之對象雖非提出申請之當事人及其代表人

行政法院仍認定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因此本條

第一項規定中所稱「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指為何亦即禁

止程序外接觸所規範之「人之範圍」即有釐清說明之必要

(二)禁止程序外接觸事之範圍

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

三八三六號判決)中點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一個核心的問題

程序外接觸與職權調查之間應如何進行區分何謂法所允許為職

務上所必要之接觸行為何時又屬於法律所禁止之程序外接觸而

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

三號判決)中值得思考的是當事人拜會行政機關之情事是否

屬於應受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範之情形當事人與行政機關進

行的相關討論是否須與本案實體問題有關始屬於行政程序法第

四十七條限制之情形值得深究此外藉由本件事實可進一步

4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4

引導思考程序外接觸與遊說行為之差異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

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並非直接以

公務員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為由而認定其執行職務違法但

突顯出承辦公務員日常社交生活是否亦屬於程序外接觸的問題這

些問題皆可理解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禁止程序外接觸之

「事之範圍」而應深究說明

(三)違反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律效果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行政法院雖認定本件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

但並未以此為撤銷原處分之理由最重要之論證依據仍是以原處分

機關法律解釋之見解及行政處分有違平等原則等違法情事因此

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法律效果亦為應探究之問題

肆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檢視及檢討

一規範內容及法務部函釋見解

(一)立法意旨

行政程序法(下稱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於行政院提出之

法案草案中並無相關規定於立法委員提案版本中始有相關規定

並明言係參考美國法制最後於立法院委員會審查後採行委員提

案版本而於行政程序法中明定之 93

93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7-8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3

205

依本條立法理由之說明可知立法者主要係為「求行政程序之

公平透明避免行政機關受到不當之干擾」而制定本條規範此

外行政機關「不論是基於職務推行必要之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

觸對他方當事人之權益影響甚巨為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

之權益」行政機關於作成決定前片面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

程序外之接觸原則上應予禁止 94

因此我國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者對於本條所應發揮之功能側

重於透過程序之透明公開維持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在無偏頗的疑

慮下進行行政程序此由本條規定列於第一章第七節「資訊公開」

下亦可得知此與美國法制著重於審判式聽證程序之公平給予當

事人平等表示意見之機會以符合該國憲法所蘊含正當法律程序之

精神仍有一定的差異

(二)適用範圍

1 人之範圍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拘束而不得進行程序外接獲之

人為「公務員」依學者見解應為與行政程序之進行有關之公務員

包括依法令於行政程序中執行職務之公務員 95

94 前揭註

依此見解負有不

得為程序外接觸之義務者為行政機關內與待決事項行政程序之進

行有關且依法令執行職務之公務員依體系解釋所謂行政程序

應為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行政機關即應為本法第二條

第二項第三項所稱「代表國家地方自治團體或其他行政主體表

95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49

4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6

示意思從事公共事務具有單獨法定地位之組織」及「於委託範

圍內受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至於公務員之範圍因現行法

律上對於公務員並無統一之定義規定於公務員相關法規中有國

家賠償法第二條第一項刑法第十條第一項最廣義之公務員定義

有公務員服務法第二十四條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6亦有公務人員任

用法最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7本條規定所稱之公務員範圍為何即

有解釋之必要參酌本法基於行政機關之公正性而設置之迴避制度

(本法第三十二三十三條)與本條規定源自於正當法律程序之精

神相同因此在體系歷史及目的解釋的角度上應無二致但同

樣亦面臨本法缺乏公務員定義規範的問題基於正當法律程序之法

理為確保程序之公平與公正保障當事人之權益應採最廣義的

角度認為凡依法令從事公務之人員皆屬之 98如此可避免採公

務人員任用法最狹義定義造成許多公務員公營事業人員行政

機關內之約聘僱人員被排除之情形 99

96 公務員服務法第 24 條「本法於受有俸給之文武職公務員及其他公

營事業機關服務人員均適用之」

及採公務員服務法狹義定

97 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公務人員指各機

關組織法規中除政務人員及民選人員外定有職稱及官等職等之人

員」 98 關於應依本法迴避之公務員的範圍本文贊成學者湯德宗之見解參見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4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亦

採此見解 99 依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3233 條之規定司法人員審計人員主計人

員關務人員外交領事人員警察人員教育人員醫事人員交通事

業人員及公營事業人員等皆不適用該法規定此外須依法享有俸給者

始適用公務員服務法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5

207

義造成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因未依法受有俸給而不

適用之情形至於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及第十七條雖定有公務員之

保密及自行迴避義務其規範目的在於明定公務員應受行政懲處之

情形以維持行政內部之紀律此與本法第三十一三十二及四十

七條係規範正當法律程序內涵之立法目的有間因此在公務員範圍

的解釋上無須為相同處理

本條規定限制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程序外之接

觸依立法理由之說明不論是「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觸」皆屬

限制之列 100因此受限制者為雙向接觸不論主動接觸之發動者為

公務員或當事人一方 101然未瑧明確者為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所指為何立法者於本條中明白不採用「代表人」「代理人」「輔

佐人」「法定代理人」及「利害關係人」等行政法規範或理論上常

見具有明確內涵之概念解釋上應認為係立法者有意排除使用相關

概念使用「代表利益之人」一詞可使受規範者涵蓋的範圍更為

廣泛換言之於程序中不論以自己名義或當事人名義凡宣稱為

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 102

綜合上述分析行政機關內或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

體於受委託範圍內依法令執行職務之人就其執行之承辦案件與

當事人及凡代表其利益之人(宣稱或依相關事實認定)依本法第四

或依相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

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人為行為之人皆可認為係代

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10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01 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0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0

4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8

十七條之規定皆不得為程序外接觸如此解釋涵蓋之人之範圍

雖已廣泛但如行政機關內非承辦人員之其他公務員 103

或其他已

參與或可能參與程序而有決定權之人員(例如各委員會之外聘專家

委員)仍不屬之美國 5 USC sect557(d)之規定範圍及於行政機關

內任何成員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

成員相較之下我國規定仍較狹隘

2 事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二項所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在現今

媒介多元及資訊發達的社會中接觸的方式亦隨之多元不論以任

何方式凡進行討論提供資訊甚至關說或遊說皆屬於接觸之態

樣以遊說行為為例本質上為人民受憲法上保障之請願行為 104

我國為使遊說遵循公開透明之程序防止不當利益輸送另制定

遊說法規範遊說之行為依遊說法第二條第一項遊說之定義 105以及

同法第二條第三項被遊說者之範圍 106

103 前揭註

可知遊說法著重於進行遊說

人民與中央地方首長或政務官員就政策議案進行之接觸受規

104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4(2008) 105 遊說法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遊說指遊說者意圖影響被遊說者或

其所屬機關對於法令政策或議案之形成制定通過變更或廢止而

以口頭或書面方式直接向被遊說者或其指定之人表達意見之行為」 106 遊說法第 2 條第 3 項「本法所稱被遊說者如下一總統副總統

二各級民意代表三直轄市政府縣(市)政府及鄉(鎮市)公所

正副首長四政務人員退職撫卹條例第二條第一項所定之人員」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7

209

範者不包括一般處理公務之公務員亦不及於中央地方首長或政

務官員為執行職務主動與人民進行接觸 107因此受遊說法規範之行

為與行政程序法所規範之範圍不盡相同如於特別情形下發生競合

規範的情形時例如於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中因遊說法採強制登

記及資訊公開制度(遊說法第十三條至第十九條)相關登記資料及

資訊之公開在程序上已符合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所要求之精

神至於關說 108並無其他法律就其程序及公開有特別規定仍屬

應適用本條之行為 109

至於接觸所涉及之內容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

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條立法意旨主要乃在確保

行政機關執行職務之公正性以避免偏頗縱接觸內容係屬程序事

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行政程序外接觸之事

項不分有利或不利於當事人均有本法第四十七條之適用」因此

涉及相關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反之美國

5 USC sect557(d)明文規定限於與待決事件有關之實體內容我國限

制範圍則明顯較寬對公務員產生較多桎梏此為受學者批評之

110

107 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之行為依遊說法第 5 條第 1 款之規定為排除適用

之事項相關問題參見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5 108 關說之意義可參酌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第 2 點之規定「(五)請託

關說指其內容涉及本機關(構)或所屬機關(構)業務具體事項之決定

執行或不執行且因該事項之決定執行或不執行致有違法或不當而影響

特定權利義務之虞」 109 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6 110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4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0

3 程序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定立於本法第一

章總則篇因對於「行政程序」之種類及範圍並無特別規定故舉

凡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作成行政處分締結行政契約訂定法規

命令與行政規則確定行政計畫實施行政指導及處理陳情之程序

皆屬於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行政程序與美國 5 USC sect557(d)

僅適用於進行審判式聽證程序始於指定主持聽證之行政機關等規

定內容相較本條規範之程序類型無所不包亦涵蓋整體程序然

此亦為學者指出宜檢討之處 111

4 得進行接觸之情形

公務員於行政程序中基於職務上必要所為之行為不受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限制於行政程序開始後公務員執行職務

處理待決事項所為之必要行為如受嚴格限制將造成行政機關執行

職務困難反而妨礙行政程序之進行所謂基於職務上必要之行為

如通知當事人或其代理人補提文件陳述意見或出席聽證通知當

事人提供證據資料當事人閱覽卷宗資料等 112

111 前揭註

換言之行政機關

為確定作成行為所涉及之事實關係須進行事實及證據之調查依

職權調查原則行政機關依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不受當事人主張

之拘束(本法第三十六條)因此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

定本係表彰行政程序採取職權調查原則之精神故行政機關承辦

人公務員於職權調查範圍內所為之行為即非應予禁止之程序外接

11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1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9

211

行政程序中行政機關職權調查之目的係為使行政機關了解事

實狀態及公私益狀況成為作成後續行為時之基礎此與行政訴

訟中法院為維護雙方當事人武器平等所為之職權調查並不相同不

可不察 113因此如行政機關非基於了解事實及利益狀態之目的所

為之行為即非屬職權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行政

機關打電話至被檢舉之公司該公司之地位為申請之相對人(本法

第二十條第一款)114

此外如個別法有特別程序規定時即應依該規定之目的解釋

應為之職權調查行為行政程序法中職權調查之規定即應立於補充

地位

為行政程序之當事人且行政機關係為職權

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法院稱此為「行政程序內之接觸」並無限制之

必要見解堪稱正確

115

(三)為程序外接觸之處理

因此在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定時仍須配

合待決事項所應適用之個別法規依規範目的判斷個案中職權調查

行為之必要性

既然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所指之行政程序為本法第二

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為之「行政程

113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 114 行政程序法第 20 條第 1 款「申請之相對人」為申請人請求行政機關

對其作成行政行為之人不可誤認為行政機關本身參見陳敏行政法總

論頁 771自版七版(2011) 115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8

5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2

序外」接觸即為行政機關與個案程序當事人在行政程序法規範之

程序外所為之接觸 116對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解釋如認

為凡行政程序外之接觸既為法所不許公務員本即不得為之是以

應作成紀錄或將書面文件附卷者仍為職權調查所必要之「程序內

行為」117

依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

益之人以書面方式為程序外接觸時應將所有往來書面文件附卷

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如以其他方式為程序外接觸者依同條第三

項之規定並應作成紀錄至於本項並未規定書面紀錄應附卷此

應係立法疏漏解釋上應與同條第二項之規定相同始能達成本條

之立法目的

則此見解不僅未正確認知此制度規範之目的亦有違法

規範之體系解釋更何況如此解釋公務員須將所有依職權調查事

實及證據之行為一一紀錄並予以附卷反而將造成公務員執行職務

之重大困擾因此相關說法應非的論

118

至於附卷之書面文件或紀錄應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因本條

第二項並無「主動」公開之規定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

字第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法第四十七條「亦寓

有保護公務員之目的俾使公務員於行政程序外凡與待決事件有關

之意見交換時皆應將所有往來之書面文件附卷或作成書面紀錄

(同條第二項第三項參照)以間接保護公務員」「行政機關就

11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

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37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117 此為本文發表於研討會時曾被提出之論點 118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3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1

213

待決事件縱有裁量權限亦不得恣意仍應為合義務裁量復有相當

行政救濟程序可資救濟既將接觸資料附卷供其他當事人閱覽即

已達公開之目的如認須主動通知其他當事人不僅衍生通知範圍

及技術上之爭議亦不利待決事件相關程序之迅速進行」「如與本

法第四十五條第一項『主動公開』之用語為比較可推知同法第四

十七條第二項所稱之『公開』者並無主動通知之意」故認為無

須主動公開僅須依申請而公開即可然此見解遭到學者批評認

為如此解釋過於消極本規定為個案資訊唯一主動公開之規定與

政府資訊公開法主動公開之立法目的不同且此解釋將使實體決定

前當事人仍無法知悉有程序外接觸之情形仍會引發行政機關有

偏頗的懷疑與立法意旨不符 119由立法理由觀之本項規定既為

「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之權益」並使其他當事人因文件或紀

錄附卷而有表示意見之機會 120

至於「其他當事人」當然包括申請之相對人(本法第二十條第

一款)至於已知之利害關係人行政機關得通知其參加程序(本法

第二十三條)因可藉由知悉程序外接觸情形而判斷自身利益受影響

之範圍及程序故解釋上亦屬之

如行政機關未主動公開相關資料

實無法發揮立法之功能故相關批評意見應值得贊成

121

(四)違反之法律效果

且依前述行政機關應主動公

開附卷之書面文件及紀錄時即無限制解釋「其他當事人」範圍之

必要

119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153另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2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21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

5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4

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為程序外接觸如已依同條

第二三項之規定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

開後該程序瑕疵即「補正」122

二本文之思考與檢討

但不妨害依相關法令(如公務員

服務法)及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對公務員之行政懲處責任為認定

反之如未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行

政程序即具有無法補正之瑕疵而成為得據以撤銷實體決定之事由

(一)行政法律關係中行政機關義務之規範

現代行政程序法制除以行政行為作為討論之重心外亦逐漸

著重行政法律關係(Verwaltungsrechtsverhaumlltnis)為基於行政法規

就特定事項於二個或二個以上之法律主體所產生之法律關係 123

本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為行政程序外接觸之規定即係對於

公行政明文課予之行政法上程序義務且規範於行政程序法總則部

為行政法上之權利義務關係行政法律關之成立變更或消滅可

依法令規定行政處分行政契約或事實行為並存在於具有行政

法權利能力之主體之間行政法律關係除強調人民於行政法上所享

有之權利及應負擔之義務外同時亦包含公行政主體之權利義務內

容而公行政之義務除由法律明文規定外亦可由行政依法維護

公益之一般義務或由人民之權利或由行政法上債務或補償關係

而得出

122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10-111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123 Maurer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sect8 Rn 16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3

215

分依體系解釋及國內多數見解除特別法有較嚴謹之明文規定外

為行政機關應遵循之最低程度規範 124立法者有意參酌美國APA之

立法例制定本條規定即明文課予行政機關於正當行政程序中應負

之義務我國行政程序法採行德國VwVfG之基本架構援用職權調

查原則之精神但為補強德國法制對於正當法律程序不足之處而

引進美國法制本意甚佳行政機關於個別案件中既負有維護公益

之一般義務並透過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以維護公益及私益如行

政機關於職權調查權限外進行程序外不當接觸而影響公益及私益

之保障時應屬於違背行政機關義務之程序行為即應予規範禁止

由此觀點出發即不宜認定本法第四十七條僅為訓示規定而應更

積極地承認行政機關依法負有一定之程序義務 125

(二)歷史解釋與目的解釋之思考

1 由立法理由中探知之規範目的

本法第四十七條所欲發揮之功能參酌立法理由之說明包括

防止行政機關偏頗及保障當事人權益 126

124 蔡茂寅等前揭註

因此一方面強調行政機

2頁 19-20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

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 554-557五南出版社(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 19-20(1999)少數見解認為此說無說服力並無標準足以認定行政程序法屬

「最低程度之程序保障」參見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

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

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28(2007) 125 本文就此所持之論點與審查委員之見解容或有間特此說明 126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5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6

關之公正性另一方面又強調當事人間權益之公平性因特別強調

保障當事人權益則反應出大陸法系中基本權程序保障功能之思

維此外亦希望藉此對於盛行於行政機關實務上「關說」之情形

進行規範以使關說之行為透明化 127

行政程序法中一個條文如由立法意旨觀之可同時達到程序

之公正性公平性及公開性的功能應可推知立法者對於法制設計

本質認識有不清之處因此何者始為法制本質上應遵循的精神

實應仔細思考否則將出現規範主軸不清規範範圍不明之謬誤

對於此點實不宜一概以我國法制與美國法規範不同

如此資訊之公開性亦為本

條所欲發揮之功能

128

2 由法制之規範功能為解釋

而為不同

的解釋以自圓其說

美國透過司法機關所為之判決強調 5 USC sect557(d)之規範目

的在於保障當事人間之公平性使審判式聽證程序中對於片面接

觸情事不知情之其他當事人得以有機關獲悉相關情事並表示自

己的意見姑且不論維護程序公平性為本體或係保障當事人程序之

工具 129

127 葉俊榮前揭註

禁止片面接觸之本旨仍在於維護正當法律程序中各當事人

間武器平等的精神強調的是正當法律程序中「公平」的面向此

116頁 137 128 參見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一)之說明 129 此涉及美國法上對於正當法律程序本質之討論關於工具說及本體說之

見解參見蔡穎瑩前揭註 15頁 19-24本文於此不予深論但相關討

論亦反應出即便在美國法制中程序規範是否具有獨立性或僅係發揮輔助

實體決定之功能並非有一致見解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5

217

外美國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拘束審判式聽證程序中行政機關之行

為而不適用其他程序中作成決定者原因在於該程序中採用證據

紀錄排他性行政機關僅得依紀錄資料作成決定藉此使當事人皆

得以對於紀錄中之證據及其他資訊進行攻擊防禦始產生禁止片面

接觸之法制設計

我國對於權利保障與行政程序之關聯受德國法制及其理論之

影響強調行政程序對於實體基本權保障之重要性 130

(三)規範範圍之釐清

解釋上正

當行政程序有助於行政機關作成正確決定以避免人民之權益受到

不法之侵害因此保障當事人於程序中武器平等之公平性應有助

於發揮此行政程之基本功能我國繼受美國法制於行政程序法中

增設德國法上所無之禁止程序外接觸的規定在規範功能上即應為

摘取該法制特別之規範功能以強化我國行政程序法制因此本

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在解釋上仍應強調側重於正當法律程序中之

「公平性」保障當事人間進行攻擊防禦時之武器平等藉以保障其

實體權利否則錯誤認知本條之規範功能即易掉入行政繁瑣的

工作泥沼中亦即不論於何種程序中公務員執行職務進行調查

皆作成紀錄或將所有書面附卷以求自保而使本條成為促進行

政彈性及效率之障礙是故為使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能夠發揮

一定之規範功能在解釋上即應為一定之調整及限縮

1 適用的程序類型宜限制

130 例如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於政治庇護案中即明白指出行政程序有助保障

實體之基本權利BVerfGE 56 216 (236ff)

5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8

本法第四十七條列於行政程序法總則導致不論最後行政行為

的態樣為何皆適用之本條規定如此結果與本條立法精神大相逕

庭實有限縮之必要否則亦與效率的要求不符 131以行政指導及

陳情為例本質上為非正式行政行為未發生實質法律效果並無

須適用禁止片面接觸以維護當事人間武器平等之必要而行政規

則為行政機關內部規範欠缺直接對外拘束人民權利義務之法律

效果亦無適用之必要至於法規命令本質上為「一般性政策的

制定」本即應廣納各方意見實不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 132而重點實為各方在訂定規範的過程中有對等的討論對話機

會因此本質上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以保障當事人間公平的行

為為行政處分及行政契約此二大行政行為態樣 133

至於在作成行政處分及締結行政契約之程序中對照美國及德

國法制尚須進一步檢視我國聽證程序之設計

134

131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11(2001)

我國關於程序類

型的設計類似於德國法制而非美國法制本法雖有要式聽證程

序之設計亦規定聽證須作成紀錄(本法第六十四條第一項)然除

132 湯德宗前揭註 122頁 109 133 計畫確定裁決性質上亦為行政處分且涉及多元利益的調和如日後我

國確實執行確定計畫之程序自應適用本法第 47 條之規範 134 本法並未就締結行政契約應進行聽證之規定然如舉行聽證可使其他利

害關係人有參與程序之機會且如作成行政處分依法應舉行聽證但締結

替代該行政處分之行政契約卻無須聽證可能使行政契約成為規避聽證的

工具參見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

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

集頁 282元照出版社(2002)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7

219

法規有明文規定外聽證紀錄為行政機關作成行政處分時應斟酌之

文件(本法第一八條第一項)並非唯一具有排他性之資料遵循

職權調查原則之法理而與德國法制相近因此如欲保留本法第四

十七條之規定並貫徹前述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理精神本文建議

於修法增訂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效力的前提下建議限縮本法第

四十七條規定而僅適用於特別程序中即正式聽證程序及計畫確定

程序此處所持限縮本法第四十七條程序態樣適用範圍之見解主

要論證依據為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與當事人間公平性的關聯此為

德國法制所無行政程序法立法之際我國繼受美國法時亦未配合

建立相關觀念也因此導致現行規定過度擴張禁止程序外接觸之範

圍造成法理邏輯混亂亦可能成為行政機關及公務員之掣肘因

此本文此處之見解亦僅建議係回歸法理一致性而提出之修正意見

而已

2 人的範圍宜擴大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所規制之人一方為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

一方為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達前述立法目的使所有相關

資料皆呈現當事人面前理論上本條宜儘量包括所有可能建立接觸

之管道因此受規範之人的範圍宜擴大因此在解釋代表當事人利

益之人時不應侷限凡宣稱為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或依相

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

人為行為之人皆應屬之不限於代表人代理人或輔佐人等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涉及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分別提出之設籌加油站申請且

二者之申請具有排他的競爭性如依美國法制屬於涉及「有財產

5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0

價值性優惠的競爭請求」之事件特別應注意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承辦公務員有洩漏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予被告機關之顧問 Y

的情形而被判刑確定於參加人 A 公司之申請事件中名義上之

申請人為該顧問 Y 之配偶 X於論斷是否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

一項之規定時即涉及參加人 A 公司被告顧問 YY 之配偶 X 彼

此間的利益關係在 X 提出之申請案所進行之行政程序中實際上

之申請人仍為 A 公司原處分機關未明察 X 是否係以代理人身分提

出申請命其提出委任書處理有可議之處而承辦公務員雖係與

被告顧問 Y 接觸以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由此情形亦

可判定承辦公務員既已受理 X 作為 A 公司代理人所提出之申請

案且 Y 一方面為該申請案中代理人 X 之配偶且同時亦受 A 公

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興建加油站依相關事證可認定 X 係為 A 公

司之利益為行為與其配偶及 A 公司間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

故可認為承辦公務員係主動接觸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於 X 代理 A

公司提出申請之程序中有為程序外接觸之情形本案原審判決及最

高法院判決中僅援引刑事判決所確定之事實直接認為承辦公務

員於處理原告申請之案件中認定與X所為之接觸係屬於違反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情形不僅未就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

件進行涵攝說明未仔細辨明不同程序間之當事人及代表其利益人

的關係雖結論並無錯誤但推論仍未臻嚴謹明確

然而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是否只限於承辦公務員我國法的

解釋與美國法明文規定不同美國法明文規定機關內所有成員或其

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皆不得進行

片面接觸不限作成決定之人員如此始可歸避承辦人員透過機關

內其他人進行接觸卻不受規範的可能我國規範之範圍過於狹隘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9

221

此亦為建議宜修正之處

3 事的範圍宜限縮

如前所述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九六二

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時「縱接觸內容係屬

程序事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因此涉及相關

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此與美國法之規定不

同然誠如前述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中 135法官以「麵包與奶油」的關係來形容行政機

關與公眾間非正式之接觸互動表示公務員實不可能脫離公眾生活

而獨立存在且在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中 136法官亦以人情事理的角度看待

公務員的社交生活因此行政機關與公眾之接觸只要在不影響司

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並無全面禁止之必要只

有對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問題進行程序外接觸可能引起當事人公平

防禦的疑慮始有限制之必要前述法務部之見解不僅誤認禁止

程序外接觸之立法目的過於側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忽視當事人

間的公平性且理想性地過度限制程序外接觸之事項忽略人情事

理應不可採因此建議修改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規定明文

限定於就待決事項之實體問題為接觸時始有限制之必要 137

於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

字第五三號判決)中當事人曾由立法委員陪同前往原處分機關

135 567 F 2d 9 (DC Cir 1977) 13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137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6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2

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會討論法律解釋問題因原處分機關依本法

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作成紀錄附卷故無違法情事可言然嚴

格說來本案當事人拜會原處分機關時討論法律解釋問題並非違

法禁止之關說行為亦不屬於遊說法所定應強制登記之行為且如

未涉及個別具體案件之實體問題而限於法律解釋之請益則本質上

亦不應屬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情形本無須受限制當

然為免爭議及為求自保行政機關得製作相關紀錄但仍應與本法

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無涉

至於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

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公務員受理違反贈與稅法之稅務違章案件

於妻子經營的髮廊中遇見被檢舉人之妻子詢問被檢舉人所涉及之逃

漏稅事件公務員告知若主張被檢舉人無贈與情事應出具有關書

面資料以為證明最後並認定被檢舉人無逃漏稅情事而擬簽結該檢

舉案本案中被檢舉人既為稅務違章事件中之當事人其妻在客

觀上可認為代表其利益之人公務員應不得與其於程序外就逃漏稅

事件之實體問題為接觸公務員於自家經營的髮廊面對被檢舉人之

妻子提出相關詢問而為答覆時與前述案例不同之處在於公務員

並非僅就抽象法規範的解釋進行回答而已就承辦之被檢舉案件具

體內容之認定可能性進行回答應已涉及實體問題公務員與被檢

舉人之妻子所為之接觸已超越公務員社交生活之對話範圍已屬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外接觸實應依本法第四十七

條第二項第三項之規定作成書面紀錄並予以附卷及公開

(四)重視違反之法律效果

行政機關公務員所為之行政程序外之接觸行為姑不論可能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1

223

生公務員懲處之法律效果但就行政程序之法制而言可經由依本

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規定作成紀錄將書面文件附卷並

主動公開而將此瑕疵予以補正未損及當事人程序中武器平等之

公平性然未經補正之瑕疵即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而未踐

行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所要求之行為者依美國法制之

觀點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違法或無

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響即使

採職權調查原則之德國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

如有瑕疵或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

關之行為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二國法制對於程序瑕

疵之法律效果實有異曲同工之處 138

反觀我國對於公務員所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行政機關之處

置較強調對於公務員之行政懲處

139

138 關於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參見本文貳三之論述

而未仔細審酌其行為是否該當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件是否已依同條第二項第三項規

定為補正之行為亦未審酌未補正者此程序瑕疵對於實體決定影響

之程度而法院於爭訟案件中主要仍審酌實體決定之違法性而

未深入論證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對於實

體決定之影響及重要性我國法院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論證之深度

及密度依本文前述觀察與美國司法實務相較實仍有相當大之

差距因此行政機關及法院宜強化對於本條規定之認識及解釋

139 經查詢公務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之保障案件決定書查詢系統(httpwwwcsptcgovtwptcindexasp)以公務員違反公務員服務法第 4 條保密義

務而作成之復審或再申訴決定至民國 100 年止即計有 14 筆決定書

6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4

而對於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合法性進行審查時更須體認程序外接

觸之程序瑕疵與實體決定間之關聯性並進行深入說理論證如此

始可提升本條規定之重要性並落實禁止程序外接觸而確保當事人

程序權益之法理精神

伍結語重新檢視聽證法制之契機

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繼受美國法制並將其融合至以德國法

制為主軸的行政程序法時未深入探究美國正當法律程序之精神

APA 中程序類型之特性即於行政程序法中強行置入禁止片面接觸

之規定本文以相當篇幅介紹美國 5 USC sect557(d)禁止片面接觸之

法理及實務案例並與德國法制進行比較目的即在於突顯現行規

定法理混淆及制度設計缺乏一貫性的缺失此外台北高等行法院

九十四年度訴字第七五二號判決及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五年度判字第

一二三九號判決此一具有高度重要性及爭議性的案件中(高速公路

電子收費系統案或稱為 ETC 案)中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重

要性未受重視益發突顯我國實務界對於此制度之認識有限因此

本文嘗試以回歸法制本旨的角度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禁止程序外

接觸之規定重新檢視其立法目的並對於本條之適用範圍提出檢

討修正之意見

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德國

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備受爭

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聽證程序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3

225

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到重視在

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際如能重新

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程序之法制得以

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化」有所助益

6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6

參考文獻

書籍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

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

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5

227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期刊文獻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 8-21(1999)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3-120

(2008)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

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

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1-33(2007)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2-17(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

頁 18-33(1999)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12 TEX TECH

ADMIN L J 223-279 (2011)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6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8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專書論文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

頁 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

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

壽論文集」頁 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

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

總論篇頁 112-168三民書局(1998)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49元照出版

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

行政程序法論頁 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51-83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7

229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67-209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 25-155元照出版社

三版(200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

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6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0

摘要

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公務員與當事人為行

政程序外接觸的規定係仿自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而本

條自行政程序法施行至今逾十年以來並非行政法學界及司法實

務界重視及討論的重點然而本條規定卻為行政機關在具體程序

中重視之規範甚至可能導致行政機關承辦人員在具體情形中無

所適所或形成困擾因此本文先就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關於禁止

片面接觸之規範針對成文法規定及司法實務案例進行說明及觀

察以掌握美國相關法制之精神及本旨此外亦介紹德國法制之

精神並就我國司法實務涉及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案例進行

觀察探究我國對於本條精神之運用是否仍有待釐清之處在回

歸法制本旨之深入研究後即不難發現此程序機制之基本功能

在於確保正式的聽證程序中當事人間攻防之程序公平性並非著

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總則部

分而非強調聽證程序公正性之維持在體例安排上即與制度之

本質混淆亦容易導致實務見解不明確而產生許多疑義

面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

德國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

備受爭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

聽證程序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

到重視在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

際如能重新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9

231

程序之法制得以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

化」有所助益

7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2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 Review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n the American and German Legal Systems

Ling-Ching Fu

Abstract

sect47 APA of Taiwan stipulates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and follows the regulations in the APA of the USA

Since the APA in Taiwan came into effect in 2001 this regulation

hasnrsquot stayed in the center of the legal researches and practice in

Taiwan Howeve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public officials in

concrete case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eaning and the nature of this

regulation the similar regulations an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he

USA are first examined in this article Meanwhile the German legal

system regarding this problem is also introduce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aiwan will be also intensive observed The application

possibility of sect47 APA of Taiwan as well as the viewpoints in the

practice will be acquainted At last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protects the fairness

between the concerned parties in the formal hearing procedures but

not the neutrality of the responsible authority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1

233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nature of this legal institution has

not been correctly understood in Taiwan It leads to the result that

the APA of Taiwan should be further reformed An amendment of the

APA of Taiwan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Keywords ex parte communication due process hearing trial-type

hearing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 formal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8-21(1999)
  •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113-120(2008)
  •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1-33(2007)
  •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2-17(2001)
  •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18-33(1999)
  •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112-168三民書局(1998)
  •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4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51-83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67-20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25-155元照出版社三版(2006)
  •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 摘要
    • Abstract
Page 41: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由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 …cycu.lawbank.com.tw/Download/30/01300005.pdf接觸或禁止片面接觸為核心議題之研究論著。即使在司法實務上,也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1

203

認定被告機關以原告執行職務違背法令為由而否准其涉訟輔助之請

求原處分並無不法

五小結

綜合上述案例觀察對於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仍有

下列疑義有待釐清

(一)禁止程序外接觸人之範圍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為涉及當事人具有財產價值的競爭請求之典型案例原處分機

關承辦公務員直接接觸之對象雖非提出申請之當事人及其代表人

行政法院仍認定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因此本條

第一項規定中所稱「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指為何亦即禁

止程序外接觸所規範之「人之範圍」即有釐清說明之必要

(二)禁止程序外接觸事之範圍

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

三八三六號判決)中點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一個核心的問題

程序外接觸與職權調查之間應如何進行區分何謂法所允許為職

務上所必要之接觸行為何時又屬於法律所禁止之程序外接觸而

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五

三號判決)中值得思考的是當事人拜會行政機關之情事是否

屬於應受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範之情形當事人與行政機關進

行的相關討論是否須與本案實體問題有關始屬於行政程序法第

四十七條限制之情形值得深究此外藉由本件事實可進一步

4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4

引導思考程序外接觸與遊說行為之差異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

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並非直接以

公務員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為由而認定其執行職務違法但

突顯出承辦公務員日常社交生活是否亦屬於程序外接觸的問題這

些問題皆可理解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禁止程序外接觸之

「事之範圍」而應深究說明

(三)違反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律效果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行政法院雖認定本件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

但並未以此為撤銷原處分之理由最重要之論證依據仍是以原處分

機關法律解釋之見解及行政處分有違平等原則等違法情事因此

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法律效果亦為應探究之問題

肆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檢視及檢討

一規範內容及法務部函釋見解

(一)立法意旨

行政程序法(下稱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於行政院提出之

法案草案中並無相關規定於立法委員提案版本中始有相關規定

並明言係參考美國法制最後於立法院委員會審查後採行委員提

案版本而於行政程序法中明定之 93

93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7-8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3

205

依本條立法理由之說明可知立法者主要係為「求行政程序之

公平透明避免行政機關受到不當之干擾」而制定本條規範此

外行政機關「不論是基於職務推行必要之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

觸對他方當事人之權益影響甚巨為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

之權益」行政機關於作成決定前片面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

程序外之接觸原則上應予禁止 94

因此我國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者對於本條所應發揮之功能側

重於透過程序之透明公開維持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在無偏頗的疑

慮下進行行政程序此由本條規定列於第一章第七節「資訊公開」

下亦可得知此與美國法制著重於審判式聽證程序之公平給予當

事人平等表示意見之機會以符合該國憲法所蘊含正當法律程序之

精神仍有一定的差異

(二)適用範圍

1 人之範圍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拘束而不得進行程序外接獲之

人為「公務員」依學者見解應為與行政程序之進行有關之公務員

包括依法令於行政程序中執行職務之公務員 95

94 前揭註

依此見解負有不

得為程序外接觸之義務者為行政機關內與待決事項行政程序之進

行有關且依法令執行職務之公務員依體系解釋所謂行政程序

應為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行政機關即應為本法第二條

第二項第三項所稱「代表國家地方自治團體或其他行政主體表

95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49

4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6

示意思從事公共事務具有單獨法定地位之組織」及「於委託範

圍內受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至於公務員之範圍因現行法

律上對於公務員並無統一之定義規定於公務員相關法規中有國

家賠償法第二條第一項刑法第十條第一項最廣義之公務員定義

有公務員服務法第二十四條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6亦有公務人員任

用法最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7本條規定所稱之公務員範圍為何即

有解釋之必要參酌本法基於行政機關之公正性而設置之迴避制度

(本法第三十二三十三條)與本條規定源自於正當法律程序之精

神相同因此在體系歷史及目的解釋的角度上應無二致但同

樣亦面臨本法缺乏公務員定義規範的問題基於正當法律程序之法

理為確保程序之公平與公正保障當事人之權益應採最廣義的

角度認為凡依法令從事公務之人員皆屬之 98如此可避免採公

務人員任用法最狹義定義造成許多公務員公營事業人員行政

機關內之約聘僱人員被排除之情形 99

96 公務員服務法第 24 條「本法於受有俸給之文武職公務員及其他公

營事業機關服務人員均適用之」

及採公務員服務法狹義定

97 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公務人員指各機

關組織法規中除政務人員及民選人員外定有職稱及官等職等之人

員」 98 關於應依本法迴避之公務員的範圍本文贊成學者湯德宗之見解參見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4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亦

採此見解 99 依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3233 條之規定司法人員審計人員主計人

員關務人員外交領事人員警察人員教育人員醫事人員交通事

業人員及公營事業人員等皆不適用該法規定此外須依法享有俸給者

始適用公務員服務法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5

207

義造成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因未依法受有俸給而不

適用之情形至於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及第十七條雖定有公務員之

保密及自行迴避義務其規範目的在於明定公務員應受行政懲處之

情形以維持行政內部之紀律此與本法第三十一三十二及四十

七條係規範正當法律程序內涵之立法目的有間因此在公務員範圍

的解釋上無須為相同處理

本條規定限制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程序外之接

觸依立法理由之說明不論是「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觸」皆屬

限制之列 100因此受限制者為雙向接觸不論主動接觸之發動者為

公務員或當事人一方 101然未瑧明確者為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所指為何立法者於本條中明白不採用「代表人」「代理人」「輔

佐人」「法定代理人」及「利害關係人」等行政法規範或理論上常

見具有明確內涵之概念解釋上應認為係立法者有意排除使用相關

概念使用「代表利益之人」一詞可使受規範者涵蓋的範圍更為

廣泛換言之於程序中不論以自己名義或當事人名義凡宣稱為

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 102

綜合上述分析行政機關內或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

體於受委託範圍內依法令執行職務之人就其執行之承辦案件與

當事人及凡代表其利益之人(宣稱或依相關事實認定)依本法第四

或依相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

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人為行為之人皆可認為係代

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10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01 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0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0

4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8

十七條之規定皆不得為程序外接觸如此解釋涵蓋之人之範圍

雖已廣泛但如行政機關內非承辦人員之其他公務員 103

或其他已

參與或可能參與程序而有決定權之人員(例如各委員會之外聘專家

委員)仍不屬之美國 5 USC sect557(d)之規定範圍及於行政機關

內任何成員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

成員相較之下我國規定仍較狹隘

2 事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二項所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在現今

媒介多元及資訊發達的社會中接觸的方式亦隨之多元不論以任

何方式凡進行討論提供資訊甚至關說或遊說皆屬於接觸之態

樣以遊說行為為例本質上為人民受憲法上保障之請願行為 104

我國為使遊說遵循公開透明之程序防止不當利益輸送另制定

遊說法規範遊說之行為依遊說法第二條第一項遊說之定義 105以及

同法第二條第三項被遊說者之範圍 106

103 前揭註

可知遊說法著重於進行遊說

人民與中央地方首長或政務官員就政策議案進行之接觸受規

104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4(2008) 105 遊說法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遊說指遊說者意圖影響被遊說者或

其所屬機關對於法令政策或議案之形成制定通過變更或廢止而

以口頭或書面方式直接向被遊說者或其指定之人表達意見之行為」 106 遊說法第 2 條第 3 項「本法所稱被遊說者如下一總統副總統

二各級民意代表三直轄市政府縣(市)政府及鄉(鎮市)公所

正副首長四政務人員退職撫卹條例第二條第一項所定之人員」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7

209

範者不包括一般處理公務之公務員亦不及於中央地方首長或政

務官員為執行職務主動與人民進行接觸 107因此受遊說法規範之行

為與行政程序法所規範之範圍不盡相同如於特別情形下發生競合

規範的情形時例如於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中因遊說法採強制登

記及資訊公開制度(遊說法第十三條至第十九條)相關登記資料及

資訊之公開在程序上已符合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所要求之精

神至於關說 108並無其他法律就其程序及公開有特別規定仍屬

應適用本條之行為 109

至於接觸所涉及之內容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

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條立法意旨主要乃在確保

行政機關執行職務之公正性以避免偏頗縱接觸內容係屬程序事

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行政程序外接觸之事

項不分有利或不利於當事人均有本法第四十七條之適用」因此

涉及相關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反之美國

5 USC sect557(d)明文規定限於與待決事件有關之實體內容我國限

制範圍則明顯較寬對公務員產生較多桎梏此為受學者批評之

110

107 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之行為依遊說法第 5 條第 1 款之規定為排除適用

之事項相關問題參見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5 108 關說之意義可參酌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第 2 點之規定「(五)請託

關說指其內容涉及本機關(構)或所屬機關(構)業務具體事項之決定

執行或不執行且因該事項之決定執行或不執行致有違法或不當而影響

特定權利義務之虞」 109 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6 110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4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0

3 程序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定立於本法第一

章總則篇因對於「行政程序」之種類及範圍並無特別規定故舉

凡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作成行政處分締結行政契約訂定法規

命令與行政規則確定行政計畫實施行政指導及處理陳情之程序

皆屬於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行政程序與美國 5 USC sect557(d)

僅適用於進行審判式聽證程序始於指定主持聽證之行政機關等規

定內容相較本條規範之程序類型無所不包亦涵蓋整體程序然

此亦為學者指出宜檢討之處 111

4 得進行接觸之情形

公務員於行政程序中基於職務上必要所為之行為不受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限制於行政程序開始後公務員執行職務

處理待決事項所為之必要行為如受嚴格限制將造成行政機關執行

職務困難反而妨礙行政程序之進行所謂基於職務上必要之行為

如通知當事人或其代理人補提文件陳述意見或出席聽證通知當

事人提供證據資料當事人閱覽卷宗資料等 112

111 前揭註

換言之行政機關

為確定作成行為所涉及之事實關係須進行事實及證據之調查依

職權調查原則行政機關依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不受當事人主張

之拘束(本法第三十六條)因此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

定本係表彰行政程序採取職權調查原則之精神故行政機關承辦

人公務員於職權調查範圍內所為之行為即非應予禁止之程序外接

11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1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9

211

行政程序中行政機關職權調查之目的係為使行政機關了解事

實狀態及公私益狀況成為作成後續行為時之基礎此與行政訴

訟中法院為維護雙方當事人武器平等所為之職權調查並不相同不

可不察 113因此如行政機關非基於了解事實及利益狀態之目的所

為之行為即非屬職權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行政

機關打電話至被檢舉之公司該公司之地位為申請之相對人(本法

第二十條第一款)114

此外如個別法有特別程序規定時即應依該規定之目的解釋

應為之職權調查行為行政程序法中職權調查之規定即應立於補充

地位

為行政程序之當事人且行政機關係為職權

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法院稱此為「行政程序內之接觸」並無限制之

必要見解堪稱正確

115

(三)為程序外接觸之處理

因此在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定時仍須配

合待決事項所應適用之個別法規依規範目的判斷個案中職權調查

行為之必要性

既然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所指之行政程序為本法第二

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為之「行政程

113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 114 行政程序法第 20 條第 1 款「申請之相對人」為申請人請求行政機關

對其作成行政行為之人不可誤認為行政機關本身參見陳敏行政法總

論頁 771自版七版(2011) 115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8

5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2

序外」接觸即為行政機關與個案程序當事人在行政程序法規範之

程序外所為之接觸 116對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解釋如認

為凡行政程序外之接觸既為法所不許公務員本即不得為之是以

應作成紀錄或將書面文件附卷者仍為職權調查所必要之「程序內

行為」117

依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

益之人以書面方式為程序外接觸時應將所有往來書面文件附卷

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如以其他方式為程序外接觸者依同條第三

項之規定並應作成紀錄至於本項並未規定書面紀錄應附卷此

應係立法疏漏解釋上應與同條第二項之規定相同始能達成本條

之立法目的

則此見解不僅未正確認知此制度規範之目的亦有違法

規範之體系解釋更何況如此解釋公務員須將所有依職權調查事

實及證據之行為一一紀錄並予以附卷反而將造成公務員執行職務

之重大困擾因此相關說法應非的論

118

至於附卷之書面文件或紀錄應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因本條

第二項並無「主動」公開之規定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

字第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法第四十七條「亦寓

有保護公務員之目的俾使公務員於行政程序外凡與待決事件有關

之意見交換時皆應將所有往來之書面文件附卷或作成書面紀錄

(同條第二項第三項參照)以間接保護公務員」「行政機關就

11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

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37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117 此為本文發表於研討會時曾被提出之論點 118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3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1

213

待決事件縱有裁量權限亦不得恣意仍應為合義務裁量復有相當

行政救濟程序可資救濟既將接觸資料附卷供其他當事人閱覽即

已達公開之目的如認須主動通知其他當事人不僅衍生通知範圍

及技術上之爭議亦不利待決事件相關程序之迅速進行」「如與本

法第四十五條第一項『主動公開』之用語為比較可推知同法第四

十七條第二項所稱之『公開』者並無主動通知之意」故認為無

須主動公開僅須依申請而公開即可然此見解遭到學者批評認

為如此解釋過於消極本規定為個案資訊唯一主動公開之規定與

政府資訊公開法主動公開之立法目的不同且此解釋將使實體決定

前當事人仍無法知悉有程序外接觸之情形仍會引發行政機關有

偏頗的懷疑與立法意旨不符 119由立法理由觀之本項規定既為

「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之權益」並使其他當事人因文件或紀

錄附卷而有表示意見之機會 120

至於「其他當事人」當然包括申請之相對人(本法第二十條第

一款)至於已知之利害關係人行政機關得通知其參加程序(本法

第二十三條)因可藉由知悉程序外接觸情形而判斷自身利益受影響

之範圍及程序故解釋上亦屬之

如行政機關未主動公開相關資料

實無法發揮立法之功能故相關批評意見應值得贊成

121

(四)違反之法律效果

且依前述行政機關應主動公

開附卷之書面文件及紀錄時即無限制解釋「其他當事人」範圍之

必要

119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153另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2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21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

5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4

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為程序外接觸如已依同條

第二三項之規定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

開後該程序瑕疵即「補正」122

二本文之思考與檢討

但不妨害依相關法令(如公務員

服務法)及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對公務員之行政懲處責任為認定

反之如未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行

政程序即具有無法補正之瑕疵而成為得據以撤銷實體決定之事由

(一)行政法律關係中行政機關義務之規範

現代行政程序法制除以行政行為作為討論之重心外亦逐漸

著重行政法律關係(Verwaltungsrechtsverhaumlltnis)為基於行政法規

就特定事項於二個或二個以上之法律主體所產生之法律關係 123

本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為行政程序外接觸之規定即係對於

公行政明文課予之行政法上程序義務且規範於行政程序法總則部

為行政法上之權利義務關係行政法律關之成立變更或消滅可

依法令規定行政處分行政契約或事實行為並存在於具有行政

法權利能力之主體之間行政法律關係除強調人民於行政法上所享

有之權利及應負擔之義務外同時亦包含公行政主體之權利義務內

容而公行政之義務除由法律明文規定外亦可由行政依法維護

公益之一般義務或由人民之權利或由行政法上債務或補償關係

而得出

122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10-111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123 Maurer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sect8 Rn 16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3

215

分依體系解釋及國內多數見解除特別法有較嚴謹之明文規定外

為行政機關應遵循之最低程度規範 124立法者有意參酌美國APA之

立法例制定本條規定即明文課予行政機關於正當行政程序中應負

之義務我國行政程序法採行德國VwVfG之基本架構援用職權調

查原則之精神但為補強德國法制對於正當法律程序不足之處而

引進美國法制本意甚佳行政機關於個別案件中既負有維護公益

之一般義務並透過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以維護公益及私益如行

政機關於職權調查權限外進行程序外不當接觸而影響公益及私益

之保障時應屬於違背行政機關義務之程序行為即應予規範禁止

由此觀點出發即不宜認定本法第四十七條僅為訓示規定而應更

積極地承認行政機關依法負有一定之程序義務 125

(二)歷史解釋與目的解釋之思考

1 由立法理由中探知之規範目的

本法第四十七條所欲發揮之功能參酌立法理由之說明包括

防止行政機關偏頗及保障當事人權益 126

124 蔡茂寅等前揭註

因此一方面強調行政機

2頁 19-20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

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 554-557五南出版社(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 19-20(1999)少數見解認為此說無說服力並無標準足以認定行政程序法屬

「最低程度之程序保障」參見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

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

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28(2007) 125 本文就此所持之論點與審查委員之見解容或有間特此說明 126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5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6

關之公正性另一方面又強調當事人間權益之公平性因特別強調

保障當事人權益則反應出大陸法系中基本權程序保障功能之思

維此外亦希望藉此對於盛行於行政機關實務上「關說」之情形

進行規範以使關說之行為透明化 127

行政程序法中一個條文如由立法意旨觀之可同時達到程序

之公正性公平性及公開性的功能應可推知立法者對於法制設計

本質認識有不清之處因此何者始為法制本質上應遵循的精神

實應仔細思考否則將出現規範主軸不清規範範圍不明之謬誤

對於此點實不宜一概以我國法制與美國法規範不同

如此資訊之公開性亦為本

條所欲發揮之功能

128

2 由法制之規範功能為解釋

而為不同

的解釋以自圓其說

美國透過司法機關所為之判決強調 5 USC sect557(d)之規範目

的在於保障當事人間之公平性使審判式聽證程序中對於片面接

觸情事不知情之其他當事人得以有機關獲悉相關情事並表示自

己的意見姑且不論維護程序公平性為本體或係保障當事人程序之

工具 129

127 葉俊榮前揭註

禁止片面接觸之本旨仍在於維護正當法律程序中各當事人

間武器平等的精神強調的是正當法律程序中「公平」的面向此

116頁 137 128 參見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一)之說明 129 此涉及美國法上對於正當法律程序本質之討論關於工具說及本體說之

見解參見蔡穎瑩前揭註 15頁 19-24本文於此不予深論但相關討

論亦反應出即便在美國法制中程序規範是否具有獨立性或僅係發揮輔助

實體決定之功能並非有一致見解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5

217

外美國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拘束審判式聽證程序中行政機關之行

為而不適用其他程序中作成決定者原因在於該程序中採用證據

紀錄排他性行政機關僅得依紀錄資料作成決定藉此使當事人皆

得以對於紀錄中之證據及其他資訊進行攻擊防禦始產生禁止片面

接觸之法制設計

我國對於權利保障與行政程序之關聯受德國法制及其理論之

影響強調行政程序對於實體基本權保障之重要性 130

(三)規範範圍之釐清

解釋上正

當行政程序有助於行政機關作成正確決定以避免人民之權益受到

不法之侵害因此保障當事人於程序中武器平等之公平性應有助

於發揮此行政程之基本功能我國繼受美國法制於行政程序法中

增設德國法上所無之禁止程序外接觸的規定在規範功能上即應為

摘取該法制特別之規範功能以強化我國行政程序法制因此本

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在解釋上仍應強調側重於正當法律程序中之

「公平性」保障當事人間進行攻擊防禦時之武器平等藉以保障其

實體權利否則錯誤認知本條之規範功能即易掉入行政繁瑣的

工作泥沼中亦即不論於何種程序中公務員執行職務進行調查

皆作成紀錄或將所有書面附卷以求自保而使本條成為促進行

政彈性及效率之障礙是故為使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能夠發揮

一定之規範功能在解釋上即應為一定之調整及限縮

1 適用的程序類型宜限制

130 例如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於政治庇護案中即明白指出行政程序有助保障

實體之基本權利BVerfGE 56 216 (236ff)

5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8

本法第四十七條列於行政程序法總則導致不論最後行政行為

的態樣為何皆適用之本條規定如此結果與本條立法精神大相逕

庭實有限縮之必要否則亦與效率的要求不符 131以行政指導及

陳情為例本質上為非正式行政行為未發生實質法律效果並無

須適用禁止片面接觸以維護當事人間武器平等之必要而行政規

則為行政機關內部規範欠缺直接對外拘束人民權利義務之法律

效果亦無適用之必要至於法規命令本質上為「一般性政策的

制定」本即應廣納各方意見實不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 132而重點實為各方在訂定規範的過程中有對等的討論對話機

會因此本質上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以保障當事人間公平的行

為為行政處分及行政契約此二大行政行為態樣 133

至於在作成行政處分及締結行政契約之程序中對照美國及德

國法制尚須進一步檢視我國聽證程序之設計

134

131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11(2001)

我國關於程序類

型的設計類似於德國法制而非美國法制本法雖有要式聽證程

序之設計亦規定聽證須作成紀錄(本法第六十四條第一項)然除

132 湯德宗前揭註 122頁 109 133 計畫確定裁決性質上亦為行政處分且涉及多元利益的調和如日後我

國確實執行確定計畫之程序自應適用本法第 47 條之規範 134 本法並未就締結行政契約應進行聽證之規定然如舉行聽證可使其他利

害關係人有參與程序之機會且如作成行政處分依法應舉行聽證但締結

替代該行政處分之行政契約卻無須聽證可能使行政契約成為規避聽證的

工具參見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

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

集頁 282元照出版社(2002)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7

219

法規有明文規定外聽證紀錄為行政機關作成行政處分時應斟酌之

文件(本法第一八條第一項)並非唯一具有排他性之資料遵循

職權調查原則之法理而與德國法制相近因此如欲保留本法第四

十七條之規定並貫徹前述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理精神本文建議

於修法增訂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效力的前提下建議限縮本法第

四十七條規定而僅適用於特別程序中即正式聽證程序及計畫確定

程序此處所持限縮本法第四十七條程序態樣適用範圍之見解主

要論證依據為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與當事人間公平性的關聯此為

德國法制所無行政程序法立法之際我國繼受美國法時亦未配合

建立相關觀念也因此導致現行規定過度擴張禁止程序外接觸之範

圍造成法理邏輯混亂亦可能成為行政機關及公務員之掣肘因

此本文此處之見解亦僅建議係回歸法理一致性而提出之修正意見

而已

2 人的範圍宜擴大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所規制之人一方為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

一方為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達前述立法目的使所有相關

資料皆呈現當事人面前理論上本條宜儘量包括所有可能建立接觸

之管道因此受規範之人的範圍宜擴大因此在解釋代表當事人利

益之人時不應侷限凡宣稱為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或依相

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

人為行為之人皆應屬之不限於代表人代理人或輔佐人等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涉及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分別提出之設籌加油站申請且

二者之申請具有排他的競爭性如依美國法制屬於涉及「有財產

5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0

價值性優惠的競爭請求」之事件特別應注意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承辦公務員有洩漏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予被告機關之顧問 Y

的情形而被判刑確定於參加人 A 公司之申請事件中名義上之

申請人為該顧問 Y 之配偶 X於論斷是否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

一項之規定時即涉及參加人 A 公司被告顧問 YY 之配偶 X 彼

此間的利益關係在 X 提出之申請案所進行之行政程序中實際上

之申請人仍為 A 公司原處分機關未明察 X 是否係以代理人身分提

出申請命其提出委任書處理有可議之處而承辦公務員雖係與

被告顧問 Y 接觸以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由此情形亦

可判定承辦公務員既已受理 X 作為 A 公司代理人所提出之申請

案且 Y 一方面為該申請案中代理人 X 之配偶且同時亦受 A 公

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興建加油站依相關事證可認定 X 係為 A 公

司之利益為行為與其配偶及 A 公司間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

故可認為承辦公務員係主動接觸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於 X 代理 A

公司提出申請之程序中有為程序外接觸之情形本案原審判決及最

高法院判決中僅援引刑事判決所確定之事實直接認為承辦公務

員於處理原告申請之案件中認定與X所為之接觸係屬於違反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情形不僅未就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

件進行涵攝說明未仔細辨明不同程序間之當事人及代表其利益人

的關係雖結論並無錯誤但推論仍未臻嚴謹明確

然而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是否只限於承辦公務員我國法的

解釋與美國法明文規定不同美國法明文規定機關內所有成員或其

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皆不得進行

片面接觸不限作成決定之人員如此始可歸避承辦人員透過機關

內其他人進行接觸卻不受規範的可能我國規範之範圍過於狹隘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9

221

此亦為建議宜修正之處

3 事的範圍宜限縮

如前所述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九六二

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時「縱接觸內容係屬

程序事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因此涉及相關

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此與美國法之規定不

同然誠如前述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中 135法官以「麵包與奶油」的關係來形容行政機

關與公眾間非正式之接觸互動表示公務員實不可能脫離公眾生活

而獨立存在且在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中 136法官亦以人情事理的角度看待

公務員的社交生活因此行政機關與公眾之接觸只要在不影響司

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並無全面禁止之必要只

有對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問題進行程序外接觸可能引起當事人公平

防禦的疑慮始有限制之必要前述法務部之見解不僅誤認禁止

程序外接觸之立法目的過於側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忽視當事人

間的公平性且理想性地過度限制程序外接觸之事項忽略人情事

理應不可採因此建議修改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規定明文

限定於就待決事項之實體問題為接觸時始有限制之必要 137

於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

字第五三號判決)中當事人曾由立法委員陪同前往原處分機關

135 567 F 2d 9 (DC Cir 1977) 13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137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6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2

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會討論法律解釋問題因原處分機關依本法

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作成紀錄附卷故無違法情事可言然嚴

格說來本案當事人拜會原處分機關時討論法律解釋問題並非違

法禁止之關說行為亦不屬於遊說法所定應強制登記之行為且如

未涉及個別具體案件之實體問題而限於法律解釋之請益則本質上

亦不應屬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情形本無須受限制當

然為免爭議及為求自保行政機關得製作相關紀錄但仍應與本法

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無涉

至於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

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公務員受理違反贈與稅法之稅務違章案件

於妻子經營的髮廊中遇見被檢舉人之妻子詢問被檢舉人所涉及之逃

漏稅事件公務員告知若主張被檢舉人無贈與情事應出具有關書

面資料以為證明最後並認定被檢舉人無逃漏稅情事而擬簽結該檢

舉案本案中被檢舉人既為稅務違章事件中之當事人其妻在客

觀上可認為代表其利益之人公務員應不得與其於程序外就逃漏稅

事件之實體問題為接觸公務員於自家經營的髮廊面對被檢舉人之

妻子提出相關詢問而為答覆時與前述案例不同之處在於公務員

並非僅就抽象法規範的解釋進行回答而已就承辦之被檢舉案件具

體內容之認定可能性進行回答應已涉及實體問題公務員與被檢

舉人之妻子所為之接觸已超越公務員社交生活之對話範圍已屬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外接觸實應依本法第四十七

條第二項第三項之規定作成書面紀錄並予以附卷及公開

(四)重視違反之法律效果

行政機關公務員所為之行政程序外之接觸行為姑不論可能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1

223

生公務員懲處之法律效果但就行政程序之法制而言可經由依本

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規定作成紀錄將書面文件附卷並

主動公開而將此瑕疵予以補正未損及當事人程序中武器平等之

公平性然未經補正之瑕疵即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而未踐

行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所要求之行為者依美國法制之

觀點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違法或無

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響即使

採職權調查原則之德國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

如有瑕疵或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

關之行為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二國法制對於程序瑕

疵之法律效果實有異曲同工之處 138

反觀我國對於公務員所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行政機關之處

置較強調對於公務員之行政懲處

139

138 關於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參見本文貳三之論述

而未仔細審酌其行為是否該當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件是否已依同條第二項第三項規

定為補正之行為亦未審酌未補正者此程序瑕疵對於實體決定影響

之程度而法院於爭訟案件中主要仍審酌實體決定之違法性而

未深入論證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對於實

體決定之影響及重要性我國法院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論證之深度

及密度依本文前述觀察與美國司法實務相較實仍有相當大之

差距因此行政機關及法院宜強化對於本條規定之認識及解釋

139 經查詢公務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之保障案件決定書查詢系統(httpwwwcsptcgovtwptcindexasp)以公務員違反公務員服務法第 4 條保密義

務而作成之復審或再申訴決定至民國 100 年止即計有 14 筆決定書

6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4

而對於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合法性進行審查時更須體認程序外接

觸之程序瑕疵與實體決定間之關聯性並進行深入說理論證如此

始可提升本條規定之重要性並落實禁止程序外接觸而確保當事人

程序權益之法理精神

伍結語重新檢視聽證法制之契機

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繼受美國法制並將其融合至以德國法

制為主軸的行政程序法時未深入探究美國正當法律程序之精神

APA 中程序類型之特性即於行政程序法中強行置入禁止片面接觸

之規定本文以相當篇幅介紹美國 5 USC sect557(d)禁止片面接觸之

法理及實務案例並與德國法制進行比較目的即在於突顯現行規

定法理混淆及制度設計缺乏一貫性的缺失此外台北高等行法院

九十四年度訴字第七五二號判決及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五年度判字第

一二三九號判決此一具有高度重要性及爭議性的案件中(高速公路

電子收費系統案或稱為 ETC 案)中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重

要性未受重視益發突顯我國實務界對於此制度之認識有限因此

本文嘗試以回歸法制本旨的角度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禁止程序外

接觸之規定重新檢視其立法目的並對於本條之適用範圍提出檢

討修正之意見

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德國

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備受爭

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聽證程序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3

225

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到重視在

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際如能重新

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程序之法制得以

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化」有所助益

6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6

參考文獻

書籍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

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

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5

227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期刊文獻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 8-21(1999)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3-120

(2008)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

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

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1-33(2007)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2-17(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

頁 18-33(1999)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12 TEX TECH

ADMIN L J 223-279 (2011)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6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8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專書論文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

頁 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

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

壽論文集」頁 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

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

總論篇頁 112-168三民書局(1998)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49元照出版

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

行政程序法論頁 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51-83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7

229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67-209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 25-155元照出版社

三版(200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

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6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0

摘要

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公務員與當事人為行

政程序外接觸的規定係仿自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而本

條自行政程序法施行至今逾十年以來並非行政法學界及司法實

務界重視及討論的重點然而本條規定卻為行政機關在具體程序

中重視之規範甚至可能導致行政機關承辦人員在具體情形中無

所適所或形成困擾因此本文先就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關於禁止

片面接觸之規範針對成文法規定及司法實務案例進行說明及觀

察以掌握美國相關法制之精神及本旨此外亦介紹德國法制之

精神並就我國司法實務涉及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案例進行

觀察探究我國對於本條精神之運用是否仍有待釐清之處在回

歸法制本旨之深入研究後即不難發現此程序機制之基本功能

在於確保正式的聽證程序中當事人間攻防之程序公平性並非著

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總則部

分而非強調聽證程序公正性之維持在體例安排上即與制度之

本質混淆亦容易導致實務見解不明確而產生許多疑義

面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

德國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

備受爭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

聽證程序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

到重視在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

際如能重新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9

231

程序之法制得以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

化」有所助益

7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2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 Review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n the American and German Legal Systems

Ling-Ching Fu

Abstract

sect47 APA of Taiwan stipulates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and follows the regulations in the APA of the USA

Since the APA in Taiwan came into effect in 2001 this regulation

hasnrsquot stayed in the center of the legal researches and practice in

Taiwan Howeve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public officials in

concrete case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eaning and the nature of this

regulation the similar regulations an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he

USA are first examined in this article Meanwhile the German legal

system regarding this problem is also introduce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aiwan will be also intensive observed The application

possibility of sect47 APA of Taiwan as well as the viewpoints in the

practice will be acquainted At last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protects the fairness

between the concerned parties in the formal hearing procedures but

not the neutrality of the responsible authority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1

233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nature of this legal institution has

not been correctly understood in Taiwan It leads to the result that

the APA of Taiwan should be further reformed An amendment of the

APA of Taiwan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Keywords ex parte communication due process hearing trial-type

hearing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 formal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8-21(1999)
  •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113-120(2008)
  •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1-33(2007)
  •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2-17(2001)
  •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18-33(1999)
  •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112-168三民書局(1998)
  •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4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51-83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67-20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25-155元照出版社三版(2006)
  •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 摘要
    • Abstract
Page 42: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由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 …cycu.lawbank.com.tw/Download/30/01300005.pdf接觸或禁止片面接觸為核心議題之研究論著。即使在司法實務上,也

4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4

引導思考程序外接觸與遊說行為之差異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

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並非直接以

公務員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為由而認定其執行職務違法但

突顯出承辦公務員日常社交生活是否亦屬於程序外接觸的問題這

些問題皆可理解為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禁止程序外接觸之

「事之範圍」而應深究說明

(三)違反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律效果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行政法院雖認定本件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情形

但並未以此為撤銷原處分之理由最重要之論證依據仍是以原處分

機關法律解釋之見解及行政處分有違平等原則等違法情事因此

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法律效果亦為應探究之問題

肆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檢視及檢討

一規範內容及法務部函釋見解

(一)立法意旨

行政程序法(下稱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於行政院提出之

法案草案中並無相關規定於立法委員提案版本中始有相關規定

並明言係參考美國法制最後於立法院委員會審查後採行委員提

案版本而於行政程序法中明定之 93

93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7-88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3

205

依本條立法理由之說明可知立法者主要係為「求行政程序之

公平透明避免行政機關受到不當之干擾」而制定本條規範此

外行政機關「不論是基於職務推行必要之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

觸對他方當事人之權益影響甚巨為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

之權益」行政機關於作成決定前片面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

程序外之接觸原則上應予禁止 94

因此我國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者對於本條所應發揮之功能側

重於透過程序之透明公開維持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在無偏頗的疑

慮下進行行政程序此由本條規定列於第一章第七節「資訊公開」

下亦可得知此與美國法制著重於審判式聽證程序之公平給予當

事人平等表示意見之機會以符合該國憲法所蘊含正當法律程序之

精神仍有一定的差異

(二)適用範圍

1 人之範圍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拘束而不得進行程序外接獲之

人為「公務員」依學者見解應為與行政程序之進行有關之公務員

包括依法令於行政程序中執行職務之公務員 95

94 前揭註

依此見解負有不

得為程序外接觸之義務者為行政機關內與待決事項行政程序之進

行有關且依法令執行職務之公務員依體系解釋所謂行政程序

應為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行政機關即應為本法第二條

第二項第三項所稱「代表國家地方自治團體或其他行政主體表

95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49

4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6

示意思從事公共事務具有單獨法定地位之組織」及「於委託範

圍內受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至於公務員之範圍因現行法

律上對於公務員並無統一之定義規定於公務員相關法規中有國

家賠償法第二條第一項刑法第十條第一項最廣義之公務員定義

有公務員服務法第二十四條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6亦有公務人員任

用法最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7本條規定所稱之公務員範圍為何即

有解釋之必要參酌本法基於行政機關之公正性而設置之迴避制度

(本法第三十二三十三條)與本條規定源自於正當法律程序之精

神相同因此在體系歷史及目的解釋的角度上應無二致但同

樣亦面臨本法缺乏公務員定義規範的問題基於正當法律程序之法

理為確保程序之公平與公正保障當事人之權益應採最廣義的

角度認為凡依法令從事公務之人員皆屬之 98如此可避免採公

務人員任用法最狹義定義造成許多公務員公營事業人員行政

機關內之約聘僱人員被排除之情形 99

96 公務員服務法第 24 條「本法於受有俸給之文武職公務員及其他公

營事業機關服務人員均適用之」

及採公務員服務法狹義定

97 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公務人員指各機

關組織法規中除政務人員及民選人員外定有職稱及官等職等之人

員」 98 關於應依本法迴避之公務員的範圍本文贊成學者湯德宗之見解參見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4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亦

採此見解 99 依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3233 條之規定司法人員審計人員主計人

員關務人員外交領事人員警察人員教育人員醫事人員交通事

業人員及公營事業人員等皆不適用該法規定此外須依法享有俸給者

始適用公務員服務法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5

207

義造成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因未依法受有俸給而不

適用之情形至於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及第十七條雖定有公務員之

保密及自行迴避義務其規範目的在於明定公務員應受行政懲處之

情形以維持行政內部之紀律此與本法第三十一三十二及四十

七條係規範正當法律程序內涵之立法目的有間因此在公務員範圍

的解釋上無須為相同處理

本條規定限制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程序外之接

觸依立法理由之說明不論是「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觸」皆屬

限制之列 100因此受限制者為雙向接觸不論主動接觸之發動者為

公務員或當事人一方 101然未瑧明確者為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所指為何立法者於本條中明白不採用「代表人」「代理人」「輔

佐人」「法定代理人」及「利害關係人」等行政法規範或理論上常

見具有明確內涵之概念解釋上應認為係立法者有意排除使用相關

概念使用「代表利益之人」一詞可使受規範者涵蓋的範圍更為

廣泛換言之於程序中不論以自己名義或當事人名義凡宣稱為

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 102

綜合上述分析行政機關內或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

體於受委託範圍內依法令執行職務之人就其執行之承辦案件與

當事人及凡代表其利益之人(宣稱或依相關事實認定)依本法第四

或依相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

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人為行為之人皆可認為係代

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10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01 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0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0

4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8

十七條之規定皆不得為程序外接觸如此解釋涵蓋之人之範圍

雖已廣泛但如行政機關內非承辦人員之其他公務員 103

或其他已

參與或可能參與程序而有決定權之人員(例如各委員會之外聘專家

委員)仍不屬之美國 5 USC sect557(d)之規定範圍及於行政機關

內任何成員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

成員相較之下我國規定仍較狹隘

2 事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二項所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在現今

媒介多元及資訊發達的社會中接觸的方式亦隨之多元不論以任

何方式凡進行討論提供資訊甚至關說或遊說皆屬於接觸之態

樣以遊說行為為例本質上為人民受憲法上保障之請願行為 104

我國為使遊說遵循公開透明之程序防止不當利益輸送另制定

遊說法規範遊說之行為依遊說法第二條第一項遊說之定義 105以及

同法第二條第三項被遊說者之範圍 106

103 前揭註

可知遊說法著重於進行遊說

人民與中央地方首長或政務官員就政策議案進行之接觸受規

104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4(2008) 105 遊說法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遊說指遊說者意圖影響被遊說者或

其所屬機關對於法令政策或議案之形成制定通過變更或廢止而

以口頭或書面方式直接向被遊說者或其指定之人表達意見之行為」 106 遊說法第 2 條第 3 項「本法所稱被遊說者如下一總統副總統

二各級民意代表三直轄市政府縣(市)政府及鄉(鎮市)公所

正副首長四政務人員退職撫卹條例第二條第一項所定之人員」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7

209

範者不包括一般處理公務之公務員亦不及於中央地方首長或政

務官員為執行職務主動與人民進行接觸 107因此受遊說法規範之行

為與行政程序法所規範之範圍不盡相同如於特別情形下發生競合

規範的情形時例如於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中因遊說法採強制登

記及資訊公開制度(遊說法第十三條至第十九條)相關登記資料及

資訊之公開在程序上已符合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所要求之精

神至於關說 108並無其他法律就其程序及公開有特別規定仍屬

應適用本條之行為 109

至於接觸所涉及之內容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

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條立法意旨主要乃在確保

行政機關執行職務之公正性以避免偏頗縱接觸內容係屬程序事

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行政程序外接觸之事

項不分有利或不利於當事人均有本法第四十七條之適用」因此

涉及相關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反之美國

5 USC sect557(d)明文規定限於與待決事件有關之實體內容我國限

制範圍則明顯較寬對公務員產生較多桎梏此為受學者批評之

110

107 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之行為依遊說法第 5 條第 1 款之規定為排除適用

之事項相關問題參見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5 108 關說之意義可參酌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第 2 點之規定「(五)請託

關說指其內容涉及本機關(構)或所屬機關(構)業務具體事項之決定

執行或不執行且因該事項之決定執行或不執行致有違法或不當而影響

特定權利義務之虞」 109 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6 110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4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0

3 程序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定立於本法第一

章總則篇因對於「行政程序」之種類及範圍並無特別規定故舉

凡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作成行政處分締結行政契約訂定法規

命令與行政規則確定行政計畫實施行政指導及處理陳情之程序

皆屬於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行政程序與美國 5 USC sect557(d)

僅適用於進行審判式聽證程序始於指定主持聽證之行政機關等規

定內容相較本條規範之程序類型無所不包亦涵蓋整體程序然

此亦為學者指出宜檢討之處 111

4 得進行接觸之情形

公務員於行政程序中基於職務上必要所為之行為不受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限制於行政程序開始後公務員執行職務

處理待決事項所為之必要行為如受嚴格限制將造成行政機關執行

職務困難反而妨礙行政程序之進行所謂基於職務上必要之行為

如通知當事人或其代理人補提文件陳述意見或出席聽證通知當

事人提供證據資料當事人閱覽卷宗資料等 112

111 前揭註

換言之行政機關

為確定作成行為所涉及之事實關係須進行事實及證據之調查依

職權調查原則行政機關依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不受當事人主張

之拘束(本法第三十六條)因此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

定本係表彰行政程序採取職權調查原則之精神故行政機關承辦

人公務員於職權調查範圍內所為之行為即非應予禁止之程序外接

11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1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9

211

行政程序中行政機關職權調查之目的係為使行政機關了解事

實狀態及公私益狀況成為作成後續行為時之基礎此與行政訴

訟中法院為維護雙方當事人武器平等所為之職權調查並不相同不

可不察 113因此如行政機關非基於了解事實及利益狀態之目的所

為之行為即非屬職權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行政

機關打電話至被檢舉之公司該公司之地位為申請之相對人(本法

第二十條第一款)114

此外如個別法有特別程序規定時即應依該規定之目的解釋

應為之職權調查行為行政程序法中職權調查之規定即應立於補充

地位

為行政程序之當事人且行政機關係為職權

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法院稱此為「行政程序內之接觸」並無限制之

必要見解堪稱正確

115

(三)為程序外接觸之處理

因此在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定時仍須配

合待決事項所應適用之個別法規依規範目的判斷個案中職權調查

行為之必要性

既然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所指之行政程序為本法第二

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為之「行政程

113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 114 行政程序法第 20 條第 1 款「申請之相對人」為申請人請求行政機關

對其作成行政行為之人不可誤認為行政機關本身參見陳敏行政法總

論頁 771自版七版(2011) 115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8

5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2

序外」接觸即為行政機關與個案程序當事人在行政程序法規範之

程序外所為之接觸 116對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解釋如認

為凡行政程序外之接觸既為法所不許公務員本即不得為之是以

應作成紀錄或將書面文件附卷者仍為職權調查所必要之「程序內

行為」117

依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

益之人以書面方式為程序外接觸時應將所有往來書面文件附卷

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如以其他方式為程序外接觸者依同條第三

項之規定並應作成紀錄至於本項並未規定書面紀錄應附卷此

應係立法疏漏解釋上應與同條第二項之規定相同始能達成本條

之立法目的

則此見解不僅未正確認知此制度規範之目的亦有違法

規範之體系解釋更何況如此解釋公務員須將所有依職權調查事

實及證據之行為一一紀錄並予以附卷反而將造成公務員執行職務

之重大困擾因此相關說法應非的論

118

至於附卷之書面文件或紀錄應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因本條

第二項並無「主動」公開之規定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

字第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法第四十七條「亦寓

有保護公務員之目的俾使公務員於行政程序外凡與待決事件有關

之意見交換時皆應將所有往來之書面文件附卷或作成書面紀錄

(同條第二項第三項參照)以間接保護公務員」「行政機關就

11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

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37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117 此為本文發表於研討會時曾被提出之論點 118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3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1

213

待決事件縱有裁量權限亦不得恣意仍應為合義務裁量復有相當

行政救濟程序可資救濟既將接觸資料附卷供其他當事人閱覽即

已達公開之目的如認須主動通知其他當事人不僅衍生通知範圍

及技術上之爭議亦不利待決事件相關程序之迅速進行」「如與本

法第四十五條第一項『主動公開』之用語為比較可推知同法第四

十七條第二項所稱之『公開』者並無主動通知之意」故認為無

須主動公開僅須依申請而公開即可然此見解遭到學者批評認

為如此解釋過於消極本規定為個案資訊唯一主動公開之規定與

政府資訊公開法主動公開之立法目的不同且此解釋將使實體決定

前當事人仍無法知悉有程序外接觸之情形仍會引發行政機關有

偏頗的懷疑與立法意旨不符 119由立法理由觀之本項規定既為

「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之權益」並使其他當事人因文件或紀

錄附卷而有表示意見之機會 120

至於「其他當事人」當然包括申請之相對人(本法第二十條第

一款)至於已知之利害關係人行政機關得通知其參加程序(本法

第二十三條)因可藉由知悉程序外接觸情形而判斷自身利益受影響

之範圍及程序故解釋上亦屬之

如行政機關未主動公開相關資料

實無法發揮立法之功能故相關批評意見應值得贊成

121

(四)違反之法律效果

且依前述行政機關應主動公

開附卷之書面文件及紀錄時即無限制解釋「其他當事人」範圍之

必要

119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153另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2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21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

5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4

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為程序外接觸如已依同條

第二三項之規定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

開後該程序瑕疵即「補正」122

二本文之思考與檢討

但不妨害依相關法令(如公務員

服務法)及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對公務員之行政懲處責任為認定

反之如未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行

政程序即具有無法補正之瑕疵而成為得據以撤銷實體決定之事由

(一)行政法律關係中行政機關義務之規範

現代行政程序法制除以行政行為作為討論之重心外亦逐漸

著重行政法律關係(Verwaltungsrechtsverhaumlltnis)為基於行政法規

就特定事項於二個或二個以上之法律主體所產生之法律關係 123

本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為行政程序外接觸之規定即係對於

公行政明文課予之行政法上程序義務且規範於行政程序法總則部

為行政法上之權利義務關係行政法律關之成立變更或消滅可

依法令規定行政處分行政契約或事實行為並存在於具有行政

法權利能力之主體之間行政法律關係除強調人民於行政法上所享

有之權利及應負擔之義務外同時亦包含公行政主體之權利義務內

容而公行政之義務除由法律明文規定外亦可由行政依法維護

公益之一般義務或由人民之權利或由行政法上債務或補償關係

而得出

122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10-111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123 Maurer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sect8 Rn 16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3

215

分依體系解釋及國內多數見解除特別法有較嚴謹之明文規定外

為行政機關應遵循之最低程度規範 124立法者有意參酌美國APA之

立法例制定本條規定即明文課予行政機關於正當行政程序中應負

之義務我國行政程序法採行德國VwVfG之基本架構援用職權調

查原則之精神但為補強德國法制對於正當法律程序不足之處而

引進美國法制本意甚佳行政機關於個別案件中既負有維護公益

之一般義務並透過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以維護公益及私益如行

政機關於職權調查權限外進行程序外不當接觸而影響公益及私益

之保障時應屬於違背行政機關義務之程序行為即應予規範禁止

由此觀點出發即不宜認定本法第四十七條僅為訓示規定而應更

積極地承認行政機關依法負有一定之程序義務 125

(二)歷史解釋與目的解釋之思考

1 由立法理由中探知之規範目的

本法第四十七條所欲發揮之功能參酌立法理由之說明包括

防止行政機關偏頗及保障當事人權益 126

124 蔡茂寅等前揭註

因此一方面強調行政機

2頁 19-20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

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 554-557五南出版社(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 19-20(1999)少數見解認為此說無說服力並無標準足以認定行政程序法屬

「最低程度之程序保障」參見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

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

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28(2007) 125 本文就此所持之論點與審查委員之見解容或有間特此說明 126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5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6

關之公正性另一方面又強調當事人間權益之公平性因特別強調

保障當事人權益則反應出大陸法系中基本權程序保障功能之思

維此外亦希望藉此對於盛行於行政機關實務上「關說」之情形

進行規範以使關說之行為透明化 127

行政程序法中一個條文如由立法意旨觀之可同時達到程序

之公正性公平性及公開性的功能應可推知立法者對於法制設計

本質認識有不清之處因此何者始為法制本質上應遵循的精神

實應仔細思考否則將出現規範主軸不清規範範圍不明之謬誤

對於此點實不宜一概以我國法制與美國法規範不同

如此資訊之公開性亦為本

條所欲發揮之功能

128

2 由法制之規範功能為解釋

而為不同

的解釋以自圓其說

美國透過司法機關所為之判決強調 5 USC sect557(d)之規範目

的在於保障當事人間之公平性使審判式聽證程序中對於片面接

觸情事不知情之其他當事人得以有機關獲悉相關情事並表示自

己的意見姑且不論維護程序公平性為本體或係保障當事人程序之

工具 129

127 葉俊榮前揭註

禁止片面接觸之本旨仍在於維護正當法律程序中各當事人

間武器平等的精神強調的是正當法律程序中「公平」的面向此

116頁 137 128 參見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一)之說明 129 此涉及美國法上對於正當法律程序本質之討論關於工具說及本體說之

見解參見蔡穎瑩前揭註 15頁 19-24本文於此不予深論但相關討

論亦反應出即便在美國法制中程序規範是否具有獨立性或僅係發揮輔助

實體決定之功能並非有一致見解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5

217

外美國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拘束審判式聽證程序中行政機關之行

為而不適用其他程序中作成決定者原因在於該程序中採用證據

紀錄排他性行政機關僅得依紀錄資料作成決定藉此使當事人皆

得以對於紀錄中之證據及其他資訊進行攻擊防禦始產生禁止片面

接觸之法制設計

我國對於權利保障與行政程序之關聯受德國法制及其理論之

影響強調行政程序對於實體基本權保障之重要性 130

(三)規範範圍之釐清

解釋上正

當行政程序有助於行政機關作成正確決定以避免人民之權益受到

不法之侵害因此保障當事人於程序中武器平等之公平性應有助

於發揮此行政程之基本功能我國繼受美國法制於行政程序法中

增設德國法上所無之禁止程序外接觸的規定在規範功能上即應為

摘取該法制特別之規範功能以強化我國行政程序法制因此本

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在解釋上仍應強調側重於正當法律程序中之

「公平性」保障當事人間進行攻擊防禦時之武器平等藉以保障其

實體權利否則錯誤認知本條之規範功能即易掉入行政繁瑣的

工作泥沼中亦即不論於何種程序中公務員執行職務進行調查

皆作成紀錄或將所有書面附卷以求自保而使本條成為促進行

政彈性及效率之障礙是故為使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能夠發揮

一定之規範功能在解釋上即應為一定之調整及限縮

1 適用的程序類型宜限制

130 例如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於政治庇護案中即明白指出行政程序有助保障

實體之基本權利BVerfGE 56 216 (236ff)

5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8

本法第四十七條列於行政程序法總則導致不論最後行政行為

的態樣為何皆適用之本條規定如此結果與本條立法精神大相逕

庭實有限縮之必要否則亦與效率的要求不符 131以行政指導及

陳情為例本質上為非正式行政行為未發生實質法律效果並無

須適用禁止片面接觸以維護當事人間武器平等之必要而行政規

則為行政機關內部規範欠缺直接對外拘束人民權利義務之法律

效果亦無適用之必要至於法規命令本質上為「一般性政策的

制定」本即應廣納各方意見實不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 132而重點實為各方在訂定規範的過程中有對等的討論對話機

會因此本質上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以保障當事人間公平的行

為為行政處分及行政契約此二大行政行為態樣 133

至於在作成行政處分及締結行政契約之程序中對照美國及德

國法制尚須進一步檢視我國聽證程序之設計

134

131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11(2001)

我國關於程序類

型的設計類似於德國法制而非美國法制本法雖有要式聽證程

序之設計亦規定聽證須作成紀錄(本法第六十四條第一項)然除

132 湯德宗前揭註 122頁 109 133 計畫確定裁決性質上亦為行政處分且涉及多元利益的調和如日後我

國確實執行確定計畫之程序自應適用本法第 47 條之規範 134 本法並未就締結行政契約應進行聽證之規定然如舉行聽證可使其他利

害關係人有參與程序之機會且如作成行政處分依法應舉行聽證但締結

替代該行政處分之行政契約卻無須聽證可能使行政契約成為規避聽證的

工具參見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

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

集頁 282元照出版社(2002)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7

219

法規有明文規定外聽證紀錄為行政機關作成行政處分時應斟酌之

文件(本法第一八條第一項)並非唯一具有排他性之資料遵循

職權調查原則之法理而與德國法制相近因此如欲保留本法第四

十七條之規定並貫徹前述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理精神本文建議

於修法增訂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效力的前提下建議限縮本法第

四十七條規定而僅適用於特別程序中即正式聽證程序及計畫確定

程序此處所持限縮本法第四十七條程序態樣適用範圍之見解主

要論證依據為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與當事人間公平性的關聯此為

德國法制所無行政程序法立法之際我國繼受美國法時亦未配合

建立相關觀念也因此導致現行規定過度擴張禁止程序外接觸之範

圍造成法理邏輯混亂亦可能成為行政機關及公務員之掣肘因

此本文此處之見解亦僅建議係回歸法理一致性而提出之修正意見

而已

2 人的範圍宜擴大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所規制之人一方為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

一方為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達前述立法目的使所有相關

資料皆呈現當事人面前理論上本條宜儘量包括所有可能建立接觸

之管道因此受規範之人的範圍宜擴大因此在解釋代表當事人利

益之人時不應侷限凡宣稱為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或依相

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

人為行為之人皆應屬之不限於代表人代理人或輔佐人等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涉及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分別提出之設籌加油站申請且

二者之申請具有排他的競爭性如依美國法制屬於涉及「有財產

5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0

價值性優惠的競爭請求」之事件特別應注意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承辦公務員有洩漏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予被告機關之顧問 Y

的情形而被判刑確定於參加人 A 公司之申請事件中名義上之

申請人為該顧問 Y 之配偶 X於論斷是否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

一項之規定時即涉及參加人 A 公司被告顧問 YY 之配偶 X 彼

此間的利益關係在 X 提出之申請案所進行之行政程序中實際上

之申請人仍為 A 公司原處分機關未明察 X 是否係以代理人身分提

出申請命其提出委任書處理有可議之處而承辦公務員雖係與

被告顧問 Y 接觸以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由此情形亦

可判定承辦公務員既已受理 X 作為 A 公司代理人所提出之申請

案且 Y 一方面為該申請案中代理人 X 之配偶且同時亦受 A 公

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興建加油站依相關事證可認定 X 係為 A 公

司之利益為行為與其配偶及 A 公司間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

故可認為承辦公務員係主動接觸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於 X 代理 A

公司提出申請之程序中有為程序外接觸之情形本案原審判決及最

高法院判決中僅援引刑事判決所確定之事實直接認為承辦公務

員於處理原告申請之案件中認定與X所為之接觸係屬於違反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情形不僅未就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

件進行涵攝說明未仔細辨明不同程序間之當事人及代表其利益人

的關係雖結論並無錯誤但推論仍未臻嚴謹明確

然而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是否只限於承辦公務員我國法的

解釋與美國法明文規定不同美國法明文規定機關內所有成員或其

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皆不得進行

片面接觸不限作成決定之人員如此始可歸避承辦人員透過機關

內其他人進行接觸卻不受規範的可能我國規範之範圍過於狹隘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9

221

此亦為建議宜修正之處

3 事的範圍宜限縮

如前所述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九六二

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時「縱接觸內容係屬

程序事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因此涉及相關

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此與美國法之規定不

同然誠如前述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中 135法官以「麵包與奶油」的關係來形容行政機

關與公眾間非正式之接觸互動表示公務員實不可能脫離公眾生活

而獨立存在且在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中 136法官亦以人情事理的角度看待

公務員的社交生活因此行政機關與公眾之接觸只要在不影響司

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並無全面禁止之必要只

有對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問題進行程序外接觸可能引起當事人公平

防禦的疑慮始有限制之必要前述法務部之見解不僅誤認禁止

程序外接觸之立法目的過於側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忽視當事人

間的公平性且理想性地過度限制程序外接觸之事項忽略人情事

理應不可採因此建議修改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規定明文

限定於就待決事項之實體問題為接觸時始有限制之必要 137

於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

字第五三號判決)中當事人曾由立法委員陪同前往原處分機關

135 567 F 2d 9 (DC Cir 1977) 13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137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6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2

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會討論法律解釋問題因原處分機關依本法

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作成紀錄附卷故無違法情事可言然嚴

格說來本案當事人拜會原處分機關時討論法律解釋問題並非違

法禁止之關說行為亦不屬於遊說法所定應強制登記之行為且如

未涉及個別具體案件之實體問題而限於法律解釋之請益則本質上

亦不應屬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情形本無須受限制當

然為免爭議及為求自保行政機關得製作相關紀錄但仍應與本法

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無涉

至於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

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公務員受理違反贈與稅法之稅務違章案件

於妻子經營的髮廊中遇見被檢舉人之妻子詢問被檢舉人所涉及之逃

漏稅事件公務員告知若主張被檢舉人無贈與情事應出具有關書

面資料以為證明最後並認定被檢舉人無逃漏稅情事而擬簽結該檢

舉案本案中被檢舉人既為稅務違章事件中之當事人其妻在客

觀上可認為代表其利益之人公務員應不得與其於程序外就逃漏稅

事件之實體問題為接觸公務員於自家經營的髮廊面對被檢舉人之

妻子提出相關詢問而為答覆時與前述案例不同之處在於公務員

並非僅就抽象法規範的解釋進行回答而已就承辦之被檢舉案件具

體內容之認定可能性進行回答應已涉及實體問題公務員與被檢

舉人之妻子所為之接觸已超越公務員社交生活之對話範圍已屬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外接觸實應依本法第四十七

條第二項第三項之規定作成書面紀錄並予以附卷及公開

(四)重視違反之法律效果

行政機關公務員所為之行政程序外之接觸行為姑不論可能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1

223

生公務員懲處之法律效果但就行政程序之法制而言可經由依本

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規定作成紀錄將書面文件附卷並

主動公開而將此瑕疵予以補正未損及當事人程序中武器平等之

公平性然未經補正之瑕疵即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而未踐

行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所要求之行為者依美國法制之

觀點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違法或無

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響即使

採職權調查原則之德國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

如有瑕疵或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

關之行為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二國法制對於程序瑕

疵之法律效果實有異曲同工之處 138

反觀我國對於公務員所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行政機關之處

置較強調對於公務員之行政懲處

139

138 關於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參見本文貳三之論述

而未仔細審酌其行為是否該當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件是否已依同條第二項第三項規

定為補正之行為亦未審酌未補正者此程序瑕疵對於實體決定影響

之程度而法院於爭訟案件中主要仍審酌實體決定之違法性而

未深入論證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對於實

體決定之影響及重要性我國法院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論證之深度

及密度依本文前述觀察與美國司法實務相較實仍有相當大之

差距因此行政機關及法院宜強化對於本條規定之認識及解釋

139 經查詢公務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之保障案件決定書查詢系統(httpwwwcsptcgovtwptcindexasp)以公務員違反公務員服務法第 4 條保密義

務而作成之復審或再申訴決定至民國 100 年止即計有 14 筆決定書

6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4

而對於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合法性進行審查時更須體認程序外接

觸之程序瑕疵與實體決定間之關聯性並進行深入說理論證如此

始可提升本條規定之重要性並落實禁止程序外接觸而確保當事人

程序權益之法理精神

伍結語重新檢視聽證法制之契機

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繼受美國法制並將其融合至以德國法

制為主軸的行政程序法時未深入探究美國正當法律程序之精神

APA 中程序類型之特性即於行政程序法中強行置入禁止片面接觸

之規定本文以相當篇幅介紹美國 5 USC sect557(d)禁止片面接觸之

法理及實務案例並與德國法制進行比較目的即在於突顯現行規

定法理混淆及制度設計缺乏一貫性的缺失此外台北高等行法院

九十四年度訴字第七五二號判決及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五年度判字第

一二三九號判決此一具有高度重要性及爭議性的案件中(高速公路

電子收費系統案或稱為 ETC 案)中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重

要性未受重視益發突顯我國實務界對於此制度之認識有限因此

本文嘗試以回歸法制本旨的角度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禁止程序外

接觸之規定重新檢視其立法目的並對於本條之適用範圍提出檢

討修正之意見

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德國

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備受爭

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聽證程序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3

225

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到重視在

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際如能重新

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程序之法制得以

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化」有所助益

6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6

參考文獻

書籍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

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

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5

227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期刊文獻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 8-21(1999)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3-120

(2008)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

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

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1-33(2007)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2-17(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

頁 18-33(1999)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12 TEX TECH

ADMIN L J 223-279 (2011)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6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8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專書論文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

頁 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

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

壽論文集」頁 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

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

總論篇頁 112-168三民書局(1998)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49元照出版

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

行政程序法論頁 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51-83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7

229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67-209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 25-155元照出版社

三版(200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

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6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0

摘要

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公務員與當事人為行

政程序外接觸的規定係仿自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而本

條自行政程序法施行至今逾十年以來並非行政法學界及司法實

務界重視及討論的重點然而本條規定卻為行政機關在具體程序

中重視之規範甚至可能導致行政機關承辦人員在具體情形中無

所適所或形成困擾因此本文先就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關於禁止

片面接觸之規範針對成文法規定及司法實務案例進行說明及觀

察以掌握美國相關法制之精神及本旨此外亦介紹德國法制之

精神並就我國司法實務涉及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案例進行

觀察探究我國對於本條精神之運用是否仍有待釐清之處在回

歸法制本旨之深入研究後即不難發現此程序機制之基本功能

在於確保正式的聽證程序中當事人間攻防之程序公平性並非著

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總則部

分而非強調聽證程序公正性之維持在體例安排上即與制度之

本質混淆亦容易導致實務見解不明確而產生許多疑義

面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

德國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

備受爭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

聽證程序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

到重視在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

際如能重新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9

231

程序之法制得以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

化」有所助益

7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2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 Review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n the American and German Legal Systems

Ling-Ching Fu

Abstract

sect47 APA of Taiwan stipulates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and follows the regulations in the APA of the USA

Since the APA in Taiwan came into effect in 2001 this regulation

hasnrsquot stayed in the center of the legal researches and practice in

Taiwan Howeve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public officials in

concrete case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eaning and the nature of this

regulation the similar regulations an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he

USA are first examined in this article Meanwhile the German legal

system regarding this problem is also introduce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aiwan will be also intensive observed The application

possibility of sect47 APA of Taiwan as well as the viewpoints in the

practice will be acquainted At last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protects the fairness

between the concerned parties in the formal hearing procedures but

not the neutrality of the responsible authority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1

233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nature of this legal institution has

not been correctly understood in Taiwan It leads to the result that

the APA of Taiwan should be further reformed An amendment of the

APA of Taiwan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Keywords ex parte communication due process hearing trial-type

hearing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 formal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8-21(1999)
  •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113-120(2008)
  •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1-33(2007)
  •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2-17(2001)
  •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18-33(1999)
  •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112-168三民書局(1998)
  •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4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51-83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67-20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25-155元照出版社三版(2006)
  •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 摘要
    • Abstract
Page 43: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由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 …cycu.lawbank.com.tw/Download/30/01300005.pdf接觸或禁止片面接觸為核心議題之研究論著。即使在司法實務上,也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3

205

依本條立法理由之說明可知立法者主要係為「求行政程序之

公平透明避免行政機關受到不當之干擾」而制定本條規範此

外行政機關「不論是基於職務推行必要之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

觸對他方當事人之權益影響甚巨為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

之權益」行政機關於作成決定前片面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

程序外之接觸原則上應予禁止 94

因此我國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者對於本條所應發揮之功能側

重於透過程序之透明公開維持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在無偏頗的疑

慮下進行行政程序此由本條規定列於第一章第七節「資訊公開」

下亦可得知此與美國法制著重於審判式聽證程序之公平給予當

事人平等表示意見之機會以符合該國憲法所蘊含正當法律程序之

精神仍有一定的差異

(二)適用範圍

1 人之範圍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拘束而不得進行程序外接獲之

人為「公務員」依學者見解應為與行政程序之進行有關之公務員

包括依法令於行政程序中執行職務之公務員 95

94 前揭註

依此見解負有不

得為程序外接觸之義務者為行政機關內與待決事項行政程序之進

行有關且依法令執行職務之公務員依體系解釋所謂行政程序

應為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行政機關即應為本法第二條

第二項第三項所稱「代表國家地方自治團體或其他行政主體表

95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49

4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6

示意思從事公共事務具有單獨法定地位之組織」及「於委託範

圍內受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至於公務員之範圍因現行法

律上對於公務員並無統一之定義規定於公務員相關法規中有國

家賠償法第二條第一項刑法第十條第一項最廣義之公務員定義

有公務員服務法第二十四條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6亦有公務人員任

用法最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7本條規定所稱之公務員範圍為何即

有解釋之必要參酌本法基於行政機關之公正性而設置之迴避制度

(本法第三十二三十三條)與本條規定源自於正當法律程序之精

神相同因此在體系歷史及目的解釋的角度上應無二致但同

樣亦面臨本法缺乏公務員定義規範的問題基於正當法律程序之法

理為確保程序之公平與公正保障當事人之權益應採最廣義的

角度認為凡依法令從事公務之人員皆屬之 98如此可避免採公

務人員任用法最狹義定義造成許多公務員公營事業人員行政

機關內之約聘僱人員被排除之情形 99

96 公務員服務法第 24 條「本法於受有俸給之文武職公務員及其他公

營事業機關服務人員均適用之」

及採公務員服務法狹義定

97 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公務人員指各機

關組織法規中除政務人員及民選人員外定有職稱及官等職等之人

員」 98 關於應依本法迴避之公務員的範圍本文贊成學者湯德宗之見解參見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4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亦

採此見解 99 依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3233 條之規定司法人員審計人員主計人

員關務人員外交領事人員警察人員教育人員醫事人員交通事

業人員及公營事業人員等皆不適用該法規定此外須依法享有俸給者

始適用公務員服務法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5

207

義造成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因未依法受有俸給而不

適用之情形至於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及第十七條雖定有公務員之

保密及自行迴避義務其規範目的在於明定公務員應受行政懲處之

情形以維持行政內部之紀律此與本法第三十一三十二及四十

七條係規範正當法律程序內涵之立法目的有間因此在公務員範圍

的解釋上無須為相同處理

本條規定限制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程序外之接

觸依立法理由之說明不論是「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觸」皆屬

限制之列 100因此受限制者為雙向接觸不論主動接觸之發動者為

公務員或當事人一方 101然未瑧明確者為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所指為何立法者於本條中明白不採用「代表人」「代理人」「輔

佐人」「法定代理人」及「利害關係人」等行政法規範或理論上常

見具有明確內涵之概念解釋上應認為係立法者有意排除使用相關

概念使用「代表利益之人」一詞可使受規範者涵蓋的範圍更為

廣泛換言之於程序中不論以自己名義或當事人名義凡宣稱為

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 102

綜合上述分析行政機關內或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

體於受委託範圍內依法令執行職務之人就其執行之承辦案件與

當事人及凡代表其利益之人(宣稱或依相關事實認定)依本法第四

或依相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

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人為行為之人皆可認為係代

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10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01 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0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0

4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8

十七條之規定皆不得為程序外接觸如此解釋涵蓋之人之範圍

雖已廣泛但如行政機關內非承辦人員之其他公務員 103

或其他已

參與或可能參與程序而有決定權之人員(例如各委員會之外聘專家

委員)仍不屬之美國 5 USC sect557(d)之規定範圍及於行政機關

內任何成員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

成員相較之下我國規定仍較狹隘

2 事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二項所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在現今

媒介多元及資訊發達的社會中接觸的方式亦隨之多元不論以任

何方式凡進行討論提供資訊甚至關說或遊說皆屬於接觸之態

樣以遊說行為為例本質上為人民受憲法上保障之請願行為 104

我國為使遊說遵循公開透明之程序防止不當利益輸送另制定

遊說法規範遊說之行為依遊說法第二條第一項遊說之定義 105以及

同法第二條第三項被遊說者之範圍 106

103 前揭註

可知遊說法著重於進行遊說

人民與中央地方首長或政務官員就政策議案進行之接觸受規

104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4(2008) 105 遊說法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遊說指遊說者意圖影響被遊說者或

其所屬機關對於法令政策或議案之形成制定通過變更或廢止而

以口頭或書面方式直接向被遊說者或其指定之人表達意見之行為」 106 遊說法第 2 條第 3 項「本法所稱被遊說者如下一總統副總統

二各級民意代表三直轄市政府縣(市)政府及鄉(鎮市)公所

正副首長四政務人員退職撫卹條例第二條第一項所定之人員」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7

209

範者不包括一般處理公務之公務員亦不及於中央地方首長或政

務官員為執行職務主動與人民進行接觸 107因此受遊說法規範之行

為與行政程序法所規範之範圍不盡相同如於特別情形下發生競合

規範的情形時例如於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中因遊說法採強制登

記及資訊公開制度(遊說法第十三條至第十九條)相關登記資料及

資訊之公開在程序上已符合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所要求之精

神至於關說 108並無其他法律就其程序及公開有特別規定仍屬

應適用本條之行為 109

至於接觸所涉及之內容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

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條立法意旨主要乃在確保

行政機關執行職務之公正性以避免偏頗縱接觸內容係屬程序事

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行政程序外接觸之事

項不分有利或不利於當事人均有本法第四十七條之適用」因此

涉及相關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反之美國

5 USC sect557(d)明文規定限於與待決事件有關之實體內容我國限

制範圍則明顯較寬對公務員產生較多桎梏此為受學者批評之

110

107 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之行為依遊說法第 5 條第 1 款之規定為排除適用

之事項相關問題參見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5 108 關說之意義可參酌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第 2 點之規定「(五)請託

關說指其內容涉及本機關(構)或所屬機關(構)業務具體事項之決定

執行或不執行且因該事項之決定執行或不執行致有違法或不當而影響

特定權利義務之虞」 109 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6 110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4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0

3 程序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定立於本法第一

章總則篇因對於「行政程序」之種類及範圍並無特別規定故舉

凡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作成行政處分締結行政契約訂定法規

命令與行政規則確定行政計畫實施行政指導及處理陳情之程序

皆屬於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行政程序與美國 5 USC sect557(d)

僅適用於進行審判式聽證程序始於指定主持聽證之行政機關等規

定內容相較本條規範之程序類型無所不包亦涵蓋整體程序然

此亦為學者指出宜檢討之處 111

4 得進行接觸之情形

公務員於行政程序中基於職務上必要所為之行為不受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限制於行政程序開始後公務員執行職務

處理待決事項所為之必要行為如受嚴格限制將造成行政機關執行

職務困難反而妨礙行政程序之進行所謂基於職務上必要之行為

如通知當事人或其代理人補提文件陳述意見或出席聽證通知當

事人提供證據資料當事人閱覽卷宗資料等 112

111 前揭註

換言之行政機關

為確定作成行為所涉及之事實關係須進行事實及證據之調查依

職權調查原則行政機關依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不受當事人主張

之拘束(本法第三十六條)因此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

定本係表彰行政程序採取職權調查原則之精神故行政機關承辦

人公務員於職權調查範圍內所為之行為即非應予禁止之程序外接

11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1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9

211

行政程序中行政機關職權調查之目的係為使行政機關了解事

實狀態及公私益狀況成為作成後續行為時之基礎此與行政訴

訟中法院為維護雙方當事人武器平等所為之職權調查並不相同不

可不察 113因此如行政機關非基於了解事實及利益狀態之目的所

為之行為即非屬職權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行政

機關打電話至被檢舉之公司該公司之地位為申請之相對人(本法

第二十條第一款)114

此外如個別法有特別程序規定時即應依該規定之目的解釋

應為之職權調查行為行政程序法中職權調查之規定即應立於補充

地位

為行政程序之當事人且行政機關係為職權

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法院稱此為「行政程序內之接觸」並無限制之

必要見解堪稱正確

115

(三)為程序外接觸之處理

因此在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定時仍須配

合待決事項所應適用之個別法規依規範目的判斷個案中職權調查

行為之必要性

既然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所指之行政程序為本法第二

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為之「行政程

113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 114 行政程序法第 20 條第 1 款「申請之相對人」為申請人請求行政機關

對其作成行政行為之人不可誤認為行政機關本身參見陳敏行政法總

論頁 771自版七版(2011) 115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8

5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2

序外」接觸即為行政機關與個案程序當事人在行政程序法規範之

程序外所為之接觸 116對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解釋如認

為凡行政程序外之接觸既為法所不許公務員本即不得為之是以

應作成紀錄或將書面文件附卷者仍為職權調查所必要之「程序內

行為」117

依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

益之人以書面方式為程序外接觸時應將所有往來書面文件附卷

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如以其他方式為程序外接觸者依同條第三

項之規定並應作成紀錄至於本項並未規定書面紀錄應附卷此

應係立法疏漏解釋上應與同條第二項之規定相同始能達成本條

之立法目的

則此見解不僅未正確認知此制度規範之目的亦有違法

規範之體系解釋更何況如此解釋公務員須將所有依職權調查事

實及證據之行為一一紀錄並予以附卷反而將造成公務員執行職務

之重大困擾因此相關說法應非的論

118

至於附卷之書面文件或紀錄應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因本條

第二項並無「主動」公開之規定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

字第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法第四十七條「亦寓

有保護公務員之目的俾使公務員於行政程序外凡與待決事件有關

之意見交換時皆應將所有往來之書面文件附卷或作成書面紀錄

(同條第二項第三項參照)以間接保護公務員」「行政機關就

11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

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37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117 此為本文發表於研討會時曾被提出之論點 118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3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1

213

待決事件縱有裁量權限亦不得恣意仍應為合義務裁量復有相當

行政救濟程序可資救濟既將接觸資料附卷供其他當事人閱覽即

已達公開之目的如認須主動通知其他當事人不僅衍生通知範圍

及技術上之爭議亦不利待決事件相關程序之迅速進行」「如與本

法第四十五條第一項『主動公開』之用語為比較可推知同法第四

十七條第二項所稱之『公開』者並無主動通知之意」故認為無

須主動公開僅須依申請而公開即可然此見解遭到學者批評認

為如此解釋過於消極本規定為個案資訊唯一主動公開之規定與

政府資訊公開法主動公開之立法目的不同且此解釋將使實體決定

前當事人仍無法知悉有程序外接觸之情形仍會引發行政機關有

偏頗的懷疑與立法意旨不符 119由立法理由觀之本項規定既為

「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之權益」並使其他當事人因文件或紀

錄附卷而有表示意見之機會 120

至於「其他當事人」當然包括申請之相對人(本法第二十條第

一款)至於已知之利害關係人行政機關得通知其參加程序(本法

第二十三條)因可藉由知悉程序外接觸情形而判斷自身利益受影響

之範圍及程序故解釋上亦屬之

如行政機關未主動公開相關資料

實無法發揮立法之功能故相關批評意見應值得贊成

121

(四)違反之法律效果

且依前述行政機關應主動公

開附卷之書面文件及紀錄時即無限制解釋「其他當事人」範圍之

必要

119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153另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2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21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

5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4

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為程序外接觸如已依同條

第二三項之規定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

開後該程序瑕疵即「補正」122

二本文之思考與檢討

但不妨害依相關法令(如公務員

服務法)及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對公務員之行政懲處責任為認定

反之如未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行

政程序即具有無法補正之瑕疵而成為得據以撤銷實體決定之事由

(一)行政法律關係中行政機關義務之規範

現代行政程序法制除以行政行為作為討論之重心外亦逐漸

著重行政法律關係(Verwaltungsrechtsverhaumlltnis)為基於行政法規

就特定事項於二個或二個以上之法律主體所產生之法律關係 123

本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為行政程序外接觸之規定即係對於

公行政明文課予之行政法上程序義務且規範於行政程序法總則部

為行政法上之權利義務關係行政法律關之成立變更或消滅可

依法令規定行政處分行政契約或事實行為並存在於具有行政

法權利能力之主體之間行政法律關係除強調人民於行政法上所享

有之權利及應負擔之義務外同時亦包含公行政主體之權利義務內

容而公行政之義務除由法律明文規定外亦可由行政依法維護

公益之一般義務或由人民之權利或由行政法上債務或補償關係

而得出

122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10-111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123 Maurer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sect8 Rn 16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3

215

分依體系解釋及國內多數見解除特別法有較嚴謹之明文規定外

為行政機關應遵循之最低程度規範 124立法者有意參酌美國APA之

立法例制定本條規定即明文課予行政機關於正當行政程序中應負

之義務我國行政程序法採行德國VwVfG之基本架構援用職權調

查原則之精神但為補強德國法制對於正當法律程序不足之處而

引進美國法制本意甚佳行政機關於個別案件中既負有維護公益

之一般義務並透過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以維護公益及私益如行

政機關於職權調查權限外進行程序外不當接觸而影響公益及私益

之保障時應屬於違背行政機關義務之程序行為即應予規範禁止

由此觀點出發即不宜認定本法第四十七條僅為訓示規定而應更

積極地承認行政機關依法負有一定之程序義務 125

(二)歷史解釋與目的解釋之思考

1 由立法理由中探知之規範目的

本法第四十七條所欲發揮之功能參酌立法理由之說明包括

防止行政機關偏頗及保障當事人權益 126

124 蔡茂寅等前揭註

因此一方面強調行政機

2頁 19-20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

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 554-557五南出版社(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 19-20(1999)少數見解認為此說無說服力並無標準足以認定行政程序法屬

「最低程度之程序保障」參見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

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

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28(2007) 125 本文就此所持之論點與審查委員之見解容或有間特此說明 126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5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6

關之公正性另一方面又強調當事人間權益之公平性因特別強調

保障當事人權益則反應出大陸法系中基本權程序保障功能之思

維此外亦希望藉此對於盛行於行政機關實務上「關說」之情形

進行規範以使關說之行為透明化 127

行政程序法中一個條文如由立法意旨觀之可同時達到程序

之公正性公平性及公開性的功能應可推知立法者對於法制設計

本質認識有不清之處因此何者始為法制本質上應遵循的精神

實應仔細思考否則將出現規範主軸不清規範範圍不明之謬誤

對於此點實不宜一概以我國法制與美國法規範不同

如此資訊之公開性亦為本

條所欲發揮之功能

128

2 由法制之規範功能為解釋

而為不同

的解釋以自圓其說

美國透過司法機關所為之判決強調 5 USC sect557(d)之規範目

的在於保障當事人間之公平性使審判式聽證程序中對於片面接

觸情事不知情之其他當事人得以有機關獲悉相關情事並表示自

己的意見姑且不論維護程序公平性為本體或係保障當事人程序之

工具 129

127 葉俊榮前揭註

禁止片面接觸之本旨仍在於維護正當法律程序中各當事人

間武器平等的精神強調的是正當法律程序中「公平」的面向此

116頁 137 128 參見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一)之說明 129 此涉及美國法上對於正當法律程序本質之討論關於工具說及本體說之

見解參見蔡穎瑩前揭註 15頁 19-24本文於此不予深論但相關討

論亦反應出即便在美國法制中程序規範是否具有獨立性或僅係發揮輔助

實體決定之功能並非有一致見解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5

217

外美國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拘束審判式聽證程序中行政機關之行

為而不適用其他程序中作成決定者原因在於該程序中採用證據

紀錄排他性行政機關僅得依紀錄資料作成決定藉此使當事人皆

得以對於紀錄中之證據及其他資訊進行攻擊防禦始產生禁止片面

接觸之法制設計

我國對於權利保障與行政程序之關聯受德國法制及其理論之

影響強調行政程序對於實體基本權保障之重要性 130

(三)規範範圍之釐清

解釋上正

當行政程序有助於行政機關作成正確決定以避免人民之權益受到

不法之侵害因此保障當事人於程序中武器平等之公平性應有助

於發揮此行政程之基本功能我國繼受美國法制於行政程序法中

增設德國法上所無之禁止程序外接觸的規定在規範功能上即應為

摘取該法制特別之規範功能以強化我國行政程序法制因此本

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在解釋上仍應強調側重於正當法律程序中之

「公平性」保障當事人間進行攻擊防禦時之武器平等藉以保障其

實體權利否則錯誤認知本條之規範功能即易掉入行政繁瑣的

工作泥沼中亦即不論於何種程序中公務員執行職務進行調查

皆作成紀錄或將所有書面附卷以求自保而使本條成為促進行

政彈性及效率之障礙是故為使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能夠發揮

一定之規範功能在解釋上即應為一定之調整及限縮

1 適用的程序類型宜限制

130 例如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於政治庇護案中即明白指出行政程序有助保障

實體之基本權利BVerfGE 56 216 (236ff)

5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8

本法第四十七條列於行政程序法總則導致不論最後行政行為

的態樣為何皆適用之本條規定如此結果與本條立法精神大相逕

庭實有限縮之必要否則亦與效率的要求不符 131以行政指導及

陳情為例本質上為非正式行政行為未發生實質法律效果並無

須適用禁止片面接觸以維護當事人間武器平等之必要而行政規

則為行政機關內部規範欠缺直接對外拘束人民權利義務之法律

效果亦無適用之必要至於法規命令本質上為「一般性政策的

制定」本即應廣納各方意見實不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 132而重點實為各方在訂定規範的過程中有對等的討論對話機

會因此本質上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以保障當事人間公平的行

為為行政處分及行政契約此二大行政行為態樣 133

至於在作成行政處分及締結行政契約之程序中對照美國及德

國法制尚須進一步檢視我國聽證程序之設計

134

131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11(2001)

我國關於程序類

型的設計類似於德國法制而非美國法制本法雖有要式聽證程

序之設計亦規定聽證須作成紀錄(本法第六十四條第一項)然除

132 湯德宗前揭註 122頁 109 133 計畫確定裁決性質上亦為行政處分且涉及多元利益的調和如日後我

國確實執行確定計畫之程序自應適用本法第 47 條之規範 134 本法並未就締結行政契約應進行聽證之規定然如舉行聽證可使其他利

害關係人有參與程序之機會且如作成行政處分依法應舉行聽證但締結

替代該行政處分之行政契約卻無須聽證可能使行政契約成為規避聽證的

工具參見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

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

集頁 282元照出版社(2002)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7

219

法規有明文規定外聽證紀錄為行政機關作成行政處分時應斟酌之

文件(本法第一八條第一項)並非唯一具有排他性之資料遵循

職權調查原則之法理而與德國法制相近因此如欲保留本法第四

十七條之規定並貫徹前述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理精神本文建議

於修法增訂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效力的前提下建議限縮本法第

四十七條規定而僅適用於特別程序中即正式聽證程序及計畫確定

程序此處所持限縮本法第四十七條程序態樣適用範圍之見解主

要論證依據為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與當事人間公平性的關聯此為

德國法制所無行政程序法立法之際我國繼受美國法時亦未配合

建立相關觀念也因此導致現行規定過度擴張禁止程序外接觸之範

圍造成法理邏輯混亂亦可能成為行政機關及公務員之掣肘因

此本文此處之見解亦僅建議係回歸法理一致性而提出之修正意見

而已

2 人的範圍宜擴大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所規制之人一方為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

一方為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達前述立法目的使所有相關

資料皆呈現當事人面前理論上本條宜儘量包括所有可能建立接觸

之管道因此受規範之人的範圍宜擴大因此在解釋代表當事人利

益之人時不應侷限凡宣稱為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或依相

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

人為行為之人皆應屬之不限於代表人代理人或輔佐人等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涉及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分別提出之設籌加油站申請且

二者之申請具有排他的競爭性如依美國法制屬於涉及「有財產

5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0

價值性優惠的競爭請求」之事件特別應注意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承辦公務員有洩漏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予被告機關之顧問 Y

的情形而被判刑確定於參加人 A 公司之申請事件中名義上之

申請人為該顧問 Y 之配偶 X於論斷是否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

一項之規定時即涉及參加人 A 公司被告顧問 YY 之配偶 X 彼

此間的利益關係在 X 提出之申請案所進行之行政程序中實際上

之申請人仍為 A 公司原處分機關未明察 X 是否係以代理人身分提

出申請命其提出委任書處理有可議之處而承辦公務員雖係與

被告顧問 Y 接觸以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由此情形亦

可判定承辦公務員既已受理 X 作為 A 公司代理人所提出之申請

案且 Y 一方面為該申請案中代理人 X 之配偶且同時亦受 A 公

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興建加油站依相關事證可認定 X 係為 A 公

司之利益為行為與其配偶及 A 公司間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

故可認為承辦公務員係主動接觸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於 X 代理 A

公司提出申請之程序中有為程序外接觸之情形本案原審判決及最

高法院判決中僅援引刑事判決所確定之事實直接認為承辦公務

員於處理原告申請之案件中認定與X所為之接觸係屬於違反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情形不僅未就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

件進行涵攝說明未仔細辨明不同程序間之當事人及代表其利益人

的關係雖結論並無錯誤但推論仍未臻嚴謹明確

然而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是否只限於承辦公務員我國法的

解釋與美國法明文規定不同美國法明文規定機關內所有成員或其

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皆不得進行

片面接觸不限作成決定之人員如此始可歸避承辦人員透過機關

內其他人進行接觸卻不受規範的可能我國規範之範圍過於狹隘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9

221

此亦為建議宜修正之處

3 事的範圍宜限縮

如前所述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九六二

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時「縱接觸內容係屬

程序事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因此涉及相關

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此與美國法之規定不

同然誠如前述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中 135法官以「麵包與奶油」的關係來形容行政機

關與公眾間非正式之接觸互動表示公務員實不可能脫離公眾生活

而獨立存在且在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中 136法官亦以人情事理的角度看待

公務員的社交生活因此行政機關與公眾之接觸只要在不影響司

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並無全面禁止之必要只

有對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問題進行程序外接觸可能引起當事人公平

防禦的疑慮始有限制之必要前述法務部之見解不僅誤認禁止

程序外接觸之立法目的過於側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忽視當事人

間的公平性且理想性地過度限制程序外接觸之事項忽略人情事

理應不可採因此建議修改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規定明文

限定於就待決事項之實體問題為接觸時始有限制之必要 137

於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

字第五三號判決)中當事人曾由立法委員陪同前往原處分機關

135 567 F 2d 9 (DC Cir 1977) 13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137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6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2

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會討論法律解釋問題因原處分機關依本法

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作成紀錄附卷故無違法情事可言然嚴

格說來本案當事人拜會原處分機關時討論法律解釋問題並非違

法禁止之關說行為亦不屬於遊說法所定應強制登記之行為且如

未涉及個別具體案件之實體問題而限於法律解釋之請益則本質上

亦不應屬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情形本無須受限制當

然為免爭議及為求自保行政機關得製作相關紀錄但仍應與本法

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無涉

至於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

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公務員受理違反贈與稅法之稅務違章案件

於妻子經營的髮廊中遇見被檢舉人之妻子詢問被檢舉人所涉及之逃

漏稅事件公務員告知若主張被檢舉人無贈與情事應出具有關書

面資料以為證明最後並認定被檢舉人無逃漏稅情事而擬簽結該檢

舉案本案中被檢舉人既為稅務違章事件中之當事人其妻在客

觀上可認為代表其利益之人公務員應不得與其於程序外就逃漏稅

事件之實體問題為接觸公務員於自家經營的髮廊面對被檢舉人之

妻子提出相關詢問而為答覆時與前述案例不同之處在於公務員

並非僅就抽象法規範的解釋進行回答而已就承辦之被檢舉案件具

體內容之認定可能性進行回答應已涉及實體問題公務員與被檢

舉人之妻子所為之接觸已超越公務員社交生活之對話範圍已屬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外接觸實應依本法第四十七

條第二項第三項之規定作成書面紀錄並予以附卷及公開

(四)重視違反之法律效果

行政機關公務員所為之行政程序外之接觸行為姑不論可能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1

223

生公務員懲處之法律效果但就行政程序之法制而言可經由依本

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規定作成紀錄將書面文件附卷並

主動公開而將此瑕疵予以補正未損及當事人程序中武器平等之

公平性然未經補正之瑕疵即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而未踐

行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所要求之行為者依美國法制之

觀點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違法或無

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響即使

採職權調查原則之德國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

如有瑕疵或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

關之行為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二國法制對於程序瑕

疵之法律效果實有異曲同工之處 138

反觀我國對於公務員所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行政機關之處

置較強調對於公務員之行政懲處

139

138 關於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參見本文貳三之論述

而未仔細審酌其行為是否該當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件是否已依同條第二項第三項規

定為補正之行為亦未審酌未補正者此程序瑕疵對於實體決定影響

之程度而法院於爭訟案件中主要仍審酌實體決定之違法性而

未深入論證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對於實

體決定之影響及重要性我國法院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論證之深度

及密度依本文前述觀察與美國司法實務相較實仍有相當大之

差距因此行政機關及法院宜強化對於本條規定之認識及解釋

139 經查詢公務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之保障案件決定書查詢系統(httpwwwcsptcgovtwptcindexasp)以公務員違反公務員服務法第 4 條保密義

務而作成之復審或再申訴決定至民國 100 年止即計有 14 筆決定書

6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4

而對於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合法性進行審查時更須體認程序外接

觸之程序瑕疵與實體決定間之關聯性並進行深入說理論證如此

始可提升本條規定之重要性並落實禁止程序外接觸而確保當事人

程序權益之法理精神

伍結語重新檢視聽證法制之契機

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繼受美國法制並將其融合至以德國法

制為主軸的行政程序法時未深入探究美國正當法律程序之精神

APA 中程序類型之特性即於行政程序法中強行置入禁止片面接觸

之規定本文以相當篇幅介紹美國 5 USC sect557(d)禁止片面接觸之

法理及實務案例並與德國法制進行比較目的即在於突顯現行規

定法理混淆及制度設計缺乏一貫性的缺失此外台北高等行法院

九十四年度訴字第七五二號判決及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五年度判字第

一二三九號判決此一具有高度重要性及爭議性的案件中(高速公路

電子收費系統案或稱為 ETC 案)中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重

要性未受重視益發突顯我國實務界對於此制度之認識有限因此

本文嘗試以回歸法制本旨的角度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禁止程序外

接觸之規定重新檢視其立法目的並對於本條之適用範圍提出檢

討修正之意見

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德國

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備受爭

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聽證程序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3

225

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到重視在

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際如能重新

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程序之法制得以

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化」有所助益

6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6

參考文獻

書籍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

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

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5

227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期刊文獻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 8-21(1999)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3-120

(2008)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

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

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1-33(2007)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2-17(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

頁 18-33(1999)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12 TEX TECH

ADMIN L J 223-279 (2011)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6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8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專書論文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

頁 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

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

壽論文集」頁 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

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

總論篇頁 112-168三民書局(1998)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49元照出版

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

行政程序法論頁 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51-83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7

229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67-209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 25-155元照出版社

三版(200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

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6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0

摘要

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公務員與當事人為行

政程序外接觸的規定係仿自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而本

條自行政程序法施行至今逾十年以來並非行政法學界及司法實

務界重視及討論的重點然而本條規定卻為行政機關在具體程序

中重視之規範甚至可能導致行政機關承辦人員在具體情形中無

所適所或形成困擾因此本文先就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關於禁止

片面接觸之規範針對成文法規定及司法實務案例進行說明及觀

察以掌握美國相關法制之精神及本旨此外亦介紹德國法制之

精神並就我國司法實務涉及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案例進行

觀察探究我國對於本條精神之運用是否仍有待釐清之處在回

歸法制本旨之深入研究後即不難發現此程序機制之基本功能

在於確保正式的聽證程序中當事人間攻防之程序公平性並非著

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總則部

分而非強調聽證程序公正性之維持在體例安排上即與制度之

本質混淆亦容易導致實務見解不明確而產生許多疑義

面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

德國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

備受爭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

聽證程序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

到重視在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

際如能重新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9

231

程序之法制得以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

化」有所助益

7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2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 Review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n the American and German Legal Systems

Ling-Ching Fu

Abstract

sect47 APA of Taiwan stipulates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and follows the regulations in the APA of the USA

Since the APA in Taiwan came into effect in 2001 this regulation

hasnrsquot stayed in the center of the legal researches and practice in

Taiwan Howeve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public officials in

concrete case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eaning and the nature of this

regulation the similar regulations an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he

USA are first examined in this article Meanwhile the German legal

system regarding this problem is also introduce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aiwan will be also intensive observed The application

possibility of sect47 APA of Taiwan as well as the viewpoints in the

practice will be acquainted At last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protects the fairness

between the concerned parties in the formal hearing procedures but

not the neutrality of the responsible authority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1

233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nature of this legal institution has

not been correctly understood in Taiwan It leads to the result that

the APA of Taiwan should be further reformed An amendment of the

APA of Taiwan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Keywords ex parte communication due process hearing trial-type

hearing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 formal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8-21(1999)
  •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113-120(2008)
  •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1-33(2007)
  •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2-17(2001)
  •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18-33(1999)
  •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112-168三民書局(1998)
  •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4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51-83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67-20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25-155元照出版社三版(2006)
  •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 摘要
    • Abstract
Page 44: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由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 …cycu.lawbank.com.tw/Download/30/01300005.pdf接觸或禁止片面接觸為核心議題之研究論著。即使在司法實務上,也

4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6

示意思從事公共事務具有單獨法定地位之組織」及「於委託範

圍內受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至於公務員之範圍因現行法

律上對於公務員並無統一之定義規定於公務員相關法規中有國

家賠償法第二條第一項刑法第十條第一項最廣義之公務員定義

有公務員服務法第二十四條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6亦有公務人員任

用法最狹義之公務員定義 97本條規定所稱之公務員範圍為何即

有解釋之必要參酌本法基於行政機關之公正性而設置之迴避制度

(本法第三十二三十三條)與本條規定源自於正當法律程序之精

神相同因此在體系歷史及目的解釋的角度上應無二致但同

樣亦面臨本法缺乏公務員定義規範的問題基於正當法律程序之法

理為確保程序之公平與公正保障當事人之權益應採最廣義的

角度認為凡依法令從事公務之人員皆屬之 98如此可避免採公

務人員任用法最狹義定義造成許多公務員公營事業人員行政

機關內之約聘僱人員被排除之情形 99

96 公務員服務法第 24 條「本法於受有俸給之文武職公務員及其他公

營事業機關服務人員均適用之」

及採公務員服務法狹義定

97 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公務人員指各機

關組織法規中除政務人員及民選人員外定有職稱及官等職等之人

員」 98 關於應依本法迴避之公務員的範圍本文贊成學者湯德宗之見解參見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4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亦

採此見解 99 依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3233 條之規定司法人員審計人員主計人

員關務人員外交領事人員警察人員教育人員醫事人員交通事

業人員及公營事業人員等皆不適用該法規定此外須依法享有俸給者

始適用公務員服務法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5

207

義造成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因未依法受有俸給而不

適用之情形至於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及第十七條雖定有公務員之

保密及自行迴避義務其規範目的在於明定公務員應受行政懲處之

情形以維持行政內部之紀律此與本法第三十一三十二及四十

七條係規範正當法律程序內涵之立法目的有間因此在公務員範圍

的解釋上無須為相同處理

本條規定限制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程序外之接

觸依立法理由之說明不論是「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觸」皆屬

限制之列 100因此受限制者為雙向接觸不論主動接觸之發動者為

公務員或當事人一方 101然未瑧明確者為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所指為何立法者於本條中明白不採用「代表人」「代理人」「輔

佐人」「法定代理人」及「利害關係人」等行政法規範或理論上常

見具有明確內涵之概念解釋上應認為係立法者有意排除使用相關

概念使用「代表利益之人」一詞可使受規範者涵蓋的範圍更為

廣泛換言之於程序中不論以自己名義或當事人名義凡宣稱為

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 102

綜合上述分析行政機關內或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

體於受委託範圍內依法令執行職務之人就其執行之承辦案件與

當事人及凡代表其利益之人(宣稱或依相關事實認定)依本法第四

或依相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

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人為行為之人皆可認為係代

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10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01 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0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0

4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8

十七條之規定皆不得為程序外接觸如此解釋涵蓋之人之範圍

雖已廣泛但如行政機關內非承辦人員之其他公務員 103

或其他已

參與或可能參與程序而有決定權之人員(例如各委員會之外聘專家

委員)仍不屬之美國 5 USC sect557(d)之規定範圍及於行政機關

內任何成員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

成員相較之下我國規定仍較狹隘

2 事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二項所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在現今

媒介多元及資訊發達的社會中接觸的方式亦隨之多元不論以任

何方式凡進行討論提供資訊甚至關說或遊說皆屬於接觸之態

樣以遊說行為為例本質上為人民受憲法上保障之請願行為 104

我國為使遊說遵循公開透明之程序防止不當利益輸送另制定

遊說法規範遊說之行為依遊說法第二條第一項遊說之定義 105以及

同法第二條第三項被遊說者之範圍 106

103 前揭註

可知遊說法著重於進行遊說

人民與中央地方首長或政務官員就政策議案進行之接觸受規

104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4(2008) 105 遊說法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遊說指遊說者意圖影響被遊說者或

其所屬機關對於法令政策或議案之形成制定通過變更或廢止而

以口頭或書面方式直接向被遊說者或其指定之人表達意見之行為」 106 遊說法第 2 條第 3 項「本法所稱被遊說者如下一總統副總統

二各級民意代表三直轄市政府縣(市)政府及鄉(鎮市)公所

正副首長四政務人員退職撫卹條例第二條第一項所定之人員」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7

209

範者不包括一般處理公務之公務員亦不及於中央地方首長或政

務官員為執行職務主動與人民進行接觸 107因此受遊說法規範之行

為與行政程序法所規範之範圍不盡相同如於特別情形下發生競合

規範的情形時例如於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中因遊說法採強制登

記及資訊公開制度(遊說法第十三條至第十九條)相關登記資料及

資訊之公開在程序上已符合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所要求之精

神至於關說 108並無其他法律就其程序及公開有特別規定仍屬

應適用本條之行為 109

至於接觸所涉及之內容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

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條立法意旨主要乃在確保

行政機關執行職務之公正性以避免偏頗縱接觸內容係屬程序事

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行政程序外接觸之事

項不分有利或不利於當事人均有本法第四十七條之適用」因此

涉及相關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反之美國

5 USC sect557(d)明文規定限於與待決事件有關之實體內容我國限

制範圍則明顯較寬對公務員產生較多桎梏此為受學者批評之

110

107 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之行為依遊說法第 5 條第 1 款之規定為排除適用

之事項相關問題參見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5 108 關說之意義可參酌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第 2 點之規定「(五)請託

關說指其內容涉及本機關(構)或所屬機關(構)業務具體事項之決定

執行或不執行且因該事項之決定執行或不執行致有違法或不當而影響

特定權利義務之虞」 109 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6 110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4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0

3 程序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定立於本法第一

章總則篇因對於「行政程序」之種類及範圍並無特別規定故舉

凡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作成行政處分締結行政契約訂定法規

命令與行政規則確定行政計畫實施行政指導及處理陳情之程序

皆屬於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行政程序與美國 5 USC sect557(d)

僅適用於進行審判式聽證程序始於指定主持聽證之行政機關等規

定內容相較本條規範之程序類型無所不包亦涵蓋整體程序然

此亦為學者指出宜檢討之處 111

4 得進行接觸之情形

公務員於行政程序中基於職務上必要所為之行為不受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限制於行政程序開始後公務員執行職務

處理待決事項所為之必要行為如受嚴格限制將造成行政機關執行

職務困難反而妨礙行政程序之進行所謂基於職務上必要之行為

如通知當事人或其代理人補提文件陳述意見或出席聽證通知當

事人提供證據資料當事人閱覽卷宗資料等 112

111 前揭註

換言之行政機關

為確定作成行為所涉及之事實關係須進行事實及證據之調查依

職權調查原則行政機關依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不受當事人主張

之拘束(本法第三十六條)因此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

定本係表彰行政程序採取職權調查原則之精神故行政機關承辦

人公務員於職權調查範圍內所為之行為即非應予禁止之程序外接

11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1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9

211

行政程序中行政機關職權調查之目的係為使行政機關了解事

實狀態及公私益狀況成為作成後續行為時之基礎此與行政訴

訟中法院為維護雙方當事人武器平等所為之職權調查並不相同不

可不察 113因此如行政機關非基於了解事實及利益狀態之目的所

為之行為即非屬職權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行政

機關打電話至被檢舉之公司該公司之地位為申請之相對人(本法

第二十條第一款)114

此外如個別法有特別程序規定時即應依該規定之目的解釋

應為之職權調查行為行政程序法中職權調查之規定即應立於補充

地位

為行政程序之當事人且行政機關係為職權

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法院稱此為「行政程序內之接觸」並無限制之

必要見解堪稱正確

115

(三)為程序外接觸之處理

因此在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定時仍須配

合待決事項所應適用之個別法規依規範目的判斷個案中職權調查

行為之必要性

既然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所指之行政程序為本法第二

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為之「行政程

113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 114 行政程序法第 20 條第 1 款「申請之相對人」為申請人請求行政機關

對其作成行政行為之人不可誤認為行政機關本身參見陳敏行政法總

論頁 771自版七版(2011) 115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8

5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2

序外」接觸即為行政機關與個案程序當事人在行政程序法規範之

程序外所為之接觸 116對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解釋如認

為凡行政程序外之接觸既為法所不許公務員本即不得為之是以

應作成紀錄或將書面文件附卷者仍為職權調查所必要之「程序內

行為」117

依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

益之人以書面方式為程序外接觸時應將所有往來書面文件附卷

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如以其他方式為程序外接觸者依同條第三

項之規定並應作成紀錄至於本項並未規定書面紀錄應附卷此

應係立法疏漏解釋上應與同條第二項之規定相同始能達成本條

之立法目的

則此見解不僅未正確認知此制度規範之目的亦有違法

規範之體系解釋更何況如此解釋公務員須將所有依職權調查事

實及證據之行為一一紀錄並予以附卷反而將造成公務員執行職務

之重大困擾因此相關說法應非的論

118

至於附卷之書面文件或紀錄應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因本條

第二項並無「主動」公開之規定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

字第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法第四十七條「亦寓

有保護公務員之目的俾使公務員於行政程序外凡與待決事件有關

之意見交換時皆應將所有往來之書面文件附卷或作成書面紀錄

(同條第二項第三項參照)以間接保護公務員」「行政機關就

11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

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37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117 此為本文發表於研討會時曾被提出之論點 118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3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1

213

待決事件縱有裁量權限亦不得恣意仍應為合義務裁量復有相當

行政救濟程序可資救濟既將接觸資料附卷供其他當事人閱覽即

已達公開之目的如認須主動通知其他當事人不僅衍生通知範圍

及技術上之爭議亦不利待決事件相關程序之迅速進行」「如與本

法第四十五條第一項『主動公開』之用語為比較可推知同法第四

十七條第二項所稱之『公開』者並無主動通知之意」故認為無

須主動公開僅須依申請而公開即可然此見解遭到學者批評認

為如此解釋過於消極本規定為個案資訊唯一主動公開之規定與

政府資訊公開法主動公開之立法目的不同且此解釋將使實體決定

前當事人仍無法知悉有程序外接觸之情形仍會引發行政機關有

偏頗的懷疑與立法意旨不符 119由立法理由觀之本項規定既為

「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之權益」並使其他當事人因文件或紀

錄附卷而有表示意見之機會 120

至於「其他當事人」當然包括申請之相對人(本法第二十條第

一款)至於已知之利害關係人行政機關得通知其參加程序(本法

第二十三條)因可藉由知悉程序外接觸情形而判斷自身利益受影響

之範圍及程序故解釋上亦屬之

如行政機關未主動公開相關資料

實無法發揮立法之功能故相關批評意見應值得贊成

121

(四)違反之法律效果

且依前述行政機關應主動公

開附卷之書面文件及紀錄時即無限制解釋「其他當事人」範圍之

必要

119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153另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2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21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

5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4

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為程序外接觸如已依同條

第二三項之規定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

開後該程序瑕疵即「補正」122

二本文之思考與檢討

但不妨害依相關法令(如公務員

服務法)及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對公務員之行政懲處責任為認定

反之如未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行

政程序即具有無法補正之瑕疵而成為得據以撤銷實體決定之事由

(一)行政法律關係中行政機關義務之規範

現代行政程序法制除以行政行為作為討論之重心外亦逐漸

著重行政法律關係(Verwaltungsrechtsverhaumlltnis)為基於行政法規

就特定事項於二個或二個以上之法律主體所產生之法律關係 123

本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為行政程序外接觸之規定即係對於

公行政明文課予之行政法上程序義務且規範於行政程序法總則部

為行政法上之權利義務關係行政法律關之成立變更或消滅可

依法令規定行政處分行政契約或事實行為並存在於具有行政

法權利能力之主體之間行政法律關係除強調人民於行政法上所享

有之權利及應負擔之義務外同時亦包含公行政主體之權利義務內

容而公行政之義務除由法律明文規定外亦可由行政依法維護

公益之一般義務或由人民之權利或由行政法上債務或補償關係

而得出

122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10-111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123 Maurer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sect8 Rn 16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3

215

分依體系解釋及國內多數見解除特別法有較嚴謹之明文規定外

為行政機關應遵循之最低程度規範 124立法者有意參酌美國APA之

立法例制定本條規定即明文課予行政機關於正當行政程序中應負

之義務我國行政程序法採行德國VwVfG之基本架構援用職權調

查原則之精神但為補強德國法制對於正當法律程序不足之處而

引進美國法制本意甚佳行政機關於個別案件中既負有維護公益

之一般義務並透過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以維護公益及私益如行

政機關於職權調查權限外進行程序外不當接觸而影響公益及私益

之保障時應屬於違背行政機關義務之程序行為即應予規範禁止

由此觀點出發即不宜認定本法第四十七條僅為訓示規定而應更

積極地承認行政機關依法負有一定之程序義務 125

(二)歷史解釋與目的解釋之思考

1 由立法理由中探知之規範目的

本法第四十七條所欲發揮之功能參酌立法理由之說明包括

防止行政機關偏頗及保障當事人權益 126

124 蔡茂寅等前揭註

因此一方面強調行政機

2頁 19-20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

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 554-557五南出版社(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 19-20(1999)少數見解認為此說無說服力並無標準足以認定行政程序法屬

「最低程度之程序保障」參見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

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

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28(2007) 125 本文就此所持之論點與審查委員之見解容或有間特此說明 126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5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6

關之公正性另一方面又強調當事人間權益之公平性因特別強調

保障當事人權益則反應出大陸法系中基本權程序保障功能之思

維此外亦希望藉此對於盛行於行政機關實務上「關說」之情形

進行規範以使關說之行為透明化 127

行政程序法中一個條文如由立法意旨觀之可同時達到程序

之公正性公平性及公開性的功能應可推知立法者對於法制設計

本質認識有不清之處因此何者始為法制本質上應遵循的精神

實應仔細思考否則將出現規範主軸不清規範範圍不明之謬誤

對於此點實不宜一概以我國法制與美國法規範不同

如此資訊之公開性亦為本

條所欲發揮之功能

128

2 由法制之規範功能為解釋

而為不同

的解釋以自圓其說

美國透過司法機關所為之判決強調 5 USC sect557(d)之規範目

的在於保障當事人間之公平性使審判式聽證程序中對於片面接

觸情事不知情之其他當事人得以有機關獲悉相關情事並表示自

己的意見姑且不論維護程序公平性為本體或係保障當事人程序之

工具 129

127 葉俊榮前揭註

禁止片面接觸之本旨仍在於維護正當法律程序中各當事人

間武器平等的精神強調的是正當法律程序中「公平」的面向此

116頁 137 128 參見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一)之說明 129 此涉及美國法上對於正當法律程序本質之討論關於工具說及本體說之

見解參見蔡穎瑩前揭註 15頁 19-24本文於此不予深論但相關討

論亦反應出即便在美國法制中程序規範是否具有獨立性或僅係發揮輔助

實體決定之功能並非有一致見解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5

217

外美國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拘束審判式聽證程序中行政機關之行

為而不適用其他程序中作成決定者原因在於該程序中採用證據

紀錄排他性行政機關僅得依紀錄資料作成決定藉此使當事人皆

得以對於紀錄中之證據及其他資訊進行攻擊防禦始產生禁止片面

接觸之法制設計

我國對於權利保障與行政程序之關聯受德國法制及其理論之

影響強調行政程序對於實體基本權保障之重要性 130

(三)規範範圍之釐清

解釋上正

當行政程序有助於行政機關作成正確決定以避免人民之權益受到

不法之侵害因此保障當事人於程序中武器平等之公平性應有助

於發揮此行政程之基本功能我國繼受美國法制於行政程序法中

增設德國法上所無之禁止程序外接觸的規定在規範功能上即應為

摘取該法制特別之規範功能以強化我國行政程序法制因此本

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在解釋上仍應強調側重於正當法律程序中之

「公平性」保障當事人間進行攻擊防禦時之武器平等藉以保障其

實體權利否則錯誤認知本條之規範功能即易掉入行政繁瑣的

工作泥沼中亦即不論於何種程序中公務員執行職務進行調查

皆作成紀錄或將所有書面附卷以求自保而使本條成為促進行

政彈性及效率之障礙是故為使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能夠發揮

一定之規範功能在解釋上即應為一定之調整及限縮

1 適用的程序類型宜限制

130 例如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於政治庇護案中即明白指出行政程序有助保障

實體之基本權利BVerfGE 56 216 (236ff)

5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8

本法第四十七條列於行政程序法總則導致不論最後行政行為

的態樣為何皆適用之本條規定如此結果與本條立法精神大相逕

庭實有限縮之必要否則亦與效率的要求不符 131以行政指導及

陳情為例本質上為非正式行政行為未發生實質法律效果並無

須適用禁止片面接觸以維護當事人間武器平等之必要而行政規

則為行政機關內部規範欠缺直接對外拘束人民權利義務之法律

效果亦無適用之必要至於法規命令本質上為「一般性政策的

制定」本即應廣納各方意見實不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 132而重點實為各方在訂定規範的過程中有對等的討論對話機

會因此本質上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以保障當事人間公平的行

為為行政處分及行政契約此二大行政行為態樣 133

至於在作成行政處分及締結行政契約之程序中對照美國及德

國法制尚須進一步檢視我國聽證程序之設計

134

131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11(2001)

我國關於程序類

型的設計類似於德國法制而非美國法制本法雖有要式聽證程

序之設計亦規定聽證須作成紀錄(本法第六十四條第一項)然除

132 湯德宗前揭註 122頁 109 133 計畫確定裁決性質上亦為行政處分且涉及多元利益的調和如日後我

國確實執行確定計畫之程序自應適用本法第 47 條之規範 134 本法並未就締結行政契約應進行聽證之規定然如舉行聽證可使其他利

害關係人有參與程序之機會且如作成行政處分依法應舉行聽證但締結

替代該行政處分之行政契約卻無須聽證可能使行政契約成為規避聽證的

工具參見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

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

集頁 282元照出版社(2002)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7

219

法規有明文規定外聽證紀錄為行政機關作成行政處分時應斟酌之

文件(本法第一八條第一項)並非唯一具有排他性之資料遵循

職權調查原則之法理而與德國法制相近因此如欲保留本法第四

十七條之規定並貫徹前述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理精神本文建議

於修法增訂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效力的前提下建議限縮本法第

四十七條規定而僅適用於特別程序中即正式聽證程序及計畫確定

程序此處所持限縮本法第四十七條程序態樣適用範圍之見解主

要論證依據為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與當事人間公平性的關聯此為

德國法制所無行政程序法立法之際我國繼受美國法時亦未配合

建立相關觀念也因此導致現行規定過度擴張禁止程序外接觸之範

圍造成法理邏輯混亂亦可能成為行政機關及公務員之掣肘因

此本文此處之見解亦僅建議係回歸法理一致性而提出之修正意見

而已

2 人的範圍宜擴大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所規制之人一方為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

一方為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達前述立法目的使所有相關

資料皆呈現當事人面前理論上本條宜儘量包括所有可能建立接觸

之管道因此受規範之人的範圍宜擴大因此在解釋代表當事人利

益之人時不應侷限凡宣稱為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或依相

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

人為行為之人皆應屬之不限於代表人代理人或輔佐人等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涉及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分別提出之設籌加油站申請且

二者之申請具有排他的競爭性如依美國法制屬於涉及「有財產

5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0

價值性優惠的競爭請求」之事件特別應注意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承辦公務員有洩漏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予被告機關之顧問 Y

的情形而被判刑確定於參加人 A 公司之申請事件中名義上之

申請人為該顧問 Y 之配偶 X於論斷是否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

一項之規定時即涉及參加人 A 公司被告顧問 YY 之配偶 X 彼

此間的利益關係在 X 提出之申請案所進行之行政程序中實際上

之申請人仍為 A 公司原處分機關未明察 X 是否係以代理人身分提

出申請命其提出委任書處理有可議之處而承辦公務員雖係與

被告顧問 Y 接觸以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由此情形亦

可判定承辦公務員既已受理 X 作為 A 公司代理人所提出之申請

案且 Y 一方面為該申請案中代理人 X 之配偶且同時亦受 A 公

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興建加油站依相關事證可認定 X 係為 A 公

司之利益為行為與其配偶及 A 公司間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

故可認為承辦公務員係主動接觸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於 X 代理 A

公司提出申請之程序中有為程序外接觸之情形本案原審判決及最

高法院判決中僅援引刑事判決所確定之事實直接認為承辦公務

員於處理原告申請之案件中認定與X所為之接觸係屬於違反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情形不僅未就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

件進行涵攝說明未仔細辨明不同程序間之當事人及代表其利益人

的關係雖結論並無錯誤但推論仍未臻嚴謹明確

然而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是否只限於承辦公務員我國法的

解釋與美國法明文規定不同美國法明文規定機關內所有成員或其

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皆不得進行

片面接觸不限作成決定之人員如此始可歸避承辦人員透過機關

內其他人進行接觸卻不受規範的可能我國規範之範圍過於狹隘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9

221

此亦為建議宜修正之處

3 事的範圍宜限縮

如前所述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九六二

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時「縱接觸內容係屬

程序事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因此涉及相關

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此與美國法之規定不

同然誠如前述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中 135法官以「麵包與奶油」的關係來形容行政機

關與公眾間非正式之接觸互動表示公務員實不可能脫離公眾生活

而獨立存在且在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中 136法官亦以人情事理的角度看待

公務員的社交生活因此行政機關與公眾之接觸只要在不影響司

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並無全面禁止之必要只

有對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問題進行程序外接觸可能引起當事人公平

防禦的疑慮始有限制之必要前述法務部之見解不僅誤認禁止

程序外接觸之立法目的過於側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忽視當事人

間的公平性且理想性地過度限制程序外接觸之事項忽略人情事

理應不可採因此建議修改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規定明文

限定於就待決事項之實體問題為接觸時始有限制之必要 137

於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

字第五三號判決)中當事人曾由立法委員陪同前往原處分機關

135 567 F 2d 9 (DC Cir 1977) 13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137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6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2

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會討論法律解釋問題因原處分機關依本法

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作成紀錄附卷故無違法情事可言然嚴

格說來本案當事人拜會原處分機關時討論法律解釋問題並非違

法禁止之關說行為亦不屬於遊說法所定應強制登記之行為且如

未涉及個別具體案件之實體問題而限於法律解釋之請益則本質上

亦不應屬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情形本無須受限制當

然為免爭議及為求自保行政機關得製作相關紀錄但仍應與本法

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無涉

至於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

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公務員受理違反贈與稅法之稅務違章案件

於妻子經營的髮廊中遇見被檢舉人之妻子詢問被檢舉人所涉及之逃

漏稅事件公務員告知若主張被檢舉人無贈與情事應出具有關書

面資料以為證明最後並認定被檢舉人無逃漏稅情事而擬簽結該檢

舉案本案中被檢舉人既為稅務違章事件中之當事人其妻在客

觀上可認為代表其利益之人公務員應不得與其於程序外就逃漏稅

事件之實體問題為接觸公務員於自家經營的髮廊面對被檢舉人之

妻子提出相關詢問而為答覆時與前述案例不同之處在於公務員

並非僅就抽象法規範的解釋進行回答而已就承辦之被檢舉案件具

體內容之認定可能性進行回答應已涉及實體問題公務員與被檢

舉人之妻子所為之接觸已超越公務員社交生活之對話範圍已屬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外接觸實應依本法第四十七

條第二項第三項之規定作成書面紀錄並予以附卷及公開

(四)重視違反之法律效果

行政機關公務員所為之行政程序外之接觸行為姑不論可能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1

223

生公務員懲處之法律效果但就行政程序之法制而言可經由依本

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規定作成紀錄將書面文件附卷並

主動公開而將此瑕疵予以補正未損及當事人程序中武器平等之

公平性然未經補正之瑕疵即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而未踐

行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所要求之行為者依美國法制之

觀點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違法或無

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響即使

採職權調查原則之德國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

如有瑕疵或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

關之行為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二國法制對於程序瑕

疵之法律效果實有異曲同工之處 138

反觀我國對於公務員所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行政機關之處

置較強調對於公務員之行政懲處

139

138 關於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參見本文貳三之論述

而未仔細審酌其行為是否該當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件是否已依同條第二項第三項規

定為補正之行為亦未審酌未補正者此程序瑕疵對於實體決定影響

之程度而法院於爭訟案件中主要仍審酌實體決定之違法性而

未深入論證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對於實

體決定之影響及重要性我國法院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論證之深度

及密度依本文前述觀察與美國司法實務相較實仍有相當大之

差距因此行政機關及法院宜強化對於本條規定之認識及解釋

139 經查詢公務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之保障案件決定書查詢系統(httpwwwcsptcgovtwptcindexasp)以公務員違反公務員服務法第 4 條保密義

務而作成之復審或再申訴決定至民國 100 年止即計有 14 筆決定書

6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4

而對於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合法性進行審查時更須體認程序外接

觸之程序瑕疵與實體決定間之關聯性並進行深入說理論證如此

始可提升本條規定之重要性並落實禁止程序外接觸而確保當事人

程序權益之法理精神

伍結語重新檢視聽證法制之契機

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繼受美國法制並將其融合至以德國法

制為主軸的行政程序法時未深入探究美國正當法律程序之精神

APA 中程序類型之特性即於行政程序法中強行置入禁止片面接觸

之規定本文以相當篇幅介紹美國 5 USC sect557(d)禁止片面接觸之

法理及實務案例並與德國法制進行比較目的即在於突顯現行規

定法理混淆及制度設計缺乏一貫性的缺失此外台北高等行法院

九十四年度訴字第七五二號判決及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五年度判字第

一二三九號判決此一具有高度重要性及爭議性的案件中(高速公路

電子收費系統案或稱為 ETC 案)中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重

要性未受重視益發突顯我國實務界對於此制度之認識有限因此

本文嘗試以回歸法制本旨的角度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禁止程序外

接觸之規定重新檢視其立法目的並對於本條之適用範圍提出檢

討修正之意見

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德國

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備受爭

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聽證程序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3

225

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到重視在

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際如能重新

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程序之法制得以

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化」有所助益

6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6

參考文獻

書籍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

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

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5

227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期刊文獻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 8-21(1999)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3-120

(2008)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

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

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1-33(2007)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2-17(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

頁 18-33(1999)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12 TEX TECH

ADMIN L J 223-279 (2011)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6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8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專書論文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

頁 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

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

壽論文集」頁 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

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

總論篇頁 112-168三民書局(1998)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49元照出版

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

行政程序法論頁 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51-83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7

229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67-209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 25-155元照出版社

三版(200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

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6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0

摘要

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公務員與當事人為行

政程序外接觸的規定係仿自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而本

條自行政程序法施行至今逾十年以來並非行政法學界及司法實

務界重視及討論的重點然而本條規定卻為行政機關在具體程序

中重視之規範甚至可能導致行政機關承辦人員在具體情形中無

所適所或形成困擾因此本文先就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關於禁止

片面接觸之規範針對成文法規定及司法實務案例進行說明及觀

察以掌握美國相關法制之精神及本旨此外亦介紹德國法制之

精神並就我國司法實務涉及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案例進行

觀察探究我國對於本條精神之運用是否仍有待釐清之處在回

歸法制本旨之深入研究後即不難發現此程序機制之基本功能

在於確保正式的聽證程序中當事人間攻防之程序公平性並非著

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總則部

分而非強調聽證程序公正性之維持在體例安排上即與制度之

本質混淆亦容易導致實務見解不明確而產生許多疑義

面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

德國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

備受爭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

聽證程序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

到重視在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

際如能重新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9

231

程序之法制得以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

化」有所助益

7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2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 Review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n the American and German Legal Systems

Ling-Ching Fu

Abstract

sect47 APA of Taiwan stipulates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and follows the regulations in the APA of the USA

Since the APA in Taiwan came into effect in 2001 this regulation

hasnrsquot stayed in the center of the legal researches and practice in

Taiwan Howeve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public officials in

concrete case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eaning and the nature of this

regulation the similar regulations an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he

USA are first examined in this article Meanwhile the German legal

system regarding this problem is also introduce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aiwan will be also intensive observed The application

possibility of sect47 APA of Taiwan as well as the viewpoints in the

practice will be acquainted At last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protects the fairness

between the concerned parties in the formal hearing procedures but

not the neutrality of the responsible authority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1

233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nature of this legal institution has

not been correctly understood in Taiwan It leads to the result that

the APA of Taiwan should be further reformed An amendment of the

APA of Taiwan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Keywords ex parte communication due process hearing trial-type

hearing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 formal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8-21(1999)
  •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113-120(2008)
  •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1-33(2007)
  •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2-17(2001)
  •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18-33(1999)
  •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112-168三民書局(1998)
  •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4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51-83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67-20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25-155元照出版社三版(2006)
  •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 摘要
    • Abstract
Page 45: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由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 …cycu.lawbank.com.tw/Download/30/01300005.pdf接觸或禁止片面接觸為核心議題之研究論著。即使在司法實務上,也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5

207

義造成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因未依法受有俸給而不

適用之情形至於公務員服務法第四條及第十七條雖定有公務員之

保密及自行迴避義務其規範目的在於明定公務員應受行政懲處之

情形以維持行政內部之紀律此與本法第三十一三十二及四十

七條係規範正當法律程序內涵之立法目的有間因此在公務員範圍

的解釋上無須為相同處理

本條規定限制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程序外之接

觸依立法理由之說明不論是「主動接觸或其他被動接觸」皆屬

限制之列 100因此受限制者為雙向接觸不論主動接觸之發動者為

公務員或當事人一方 101然未瑧明確者為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所指為何立法者於本條中明白不採用「代表人」「代理人」「輔

佐人」「法定代理人」及「利害關係人」等行政法規範或理論上常

見具有明確內涵之概念解釋上應認為係立法者有意排除使用相關

概念使用「代表利益之人」一詞可使受規範者涵蓋的範圍更為

廣泛換言之於程序中不論以自己名義或當事人名義凡宣稱為

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 102

綜合上述分析行政機關內或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

體於受委託範圍內依法令執行職務之人就其執行之承辦案件與

當事人及凡代表其利益之人(宣稱或依相關事實認定)依本法第四

或依相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

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人為行為之人皆可認為係代

表當事人利益之人

10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01 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0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0

4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8

十七條之規定皆不得為程序外接觸如此解釋涵蓋之人之範圍

雖已廣泛但如行政機關內非承辦人員之其他公務員 103

或其他已

參與或可能參與程序而有決定權之人員(例如各委員會之外聘專家

委員)仍不屬之美國 5 USC sect557(d)之規定範圍及於行政機關

內任何成員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

成員相較之下我國規定仍較狹隘

2 事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二項所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在現今

媒介多元及資訊發達的社會中接觸的方式亦隨之多元不論以任

何方式凡進行討論提供資訊甚至關說或遊說皆屬於接觸之態

樣以遊說行為為例本質上為人民受憲法上保障之請願行為 104

我國為使遊說遵循公開透明之程序防止不當利益輸送另制定

遊說法規範遊說之行為依遊說法第二條第一項遊說之定義 105以及

同法第二條第三項被遊說者之範圍 106

103 前揭註

可知遊說法著重於進行遊說

人民與中央地方首長或政務官員就政策議案進行之接觸受規

104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4(2008) 105 遊說法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遊說指遊說者意圖影響被遊說者或

其所屬機關對於法令政策或議案之形成制定通過變更或廢止而

以口頭或書面方式直接向被遊說者或其指定之人表達意見之行為」 106 遊說法第 2 條第 3 項「本法所稱被遊說者如下一總統副總統

二各級民意代表三直轄市政府縣(市)政府及鄉(鎮市)公所

正副首長四政務人員退職撫卹條例第二條第一項所定之人員」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7

209

範者不包括一般處理公務之公務員亦不及於中央地方首長或政

務官員為執行職務主動與人民進行接觸 107因此受遊說法規範之行

為與行政程序法所規範之範圍不盡相同如於特別情形下發生競合

規範的情形時例如於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中因遊說法採強制登

記及資訊公開制度(遊說法第十三條至第十九條)相關登記資料及

資訊之公開在程序上已符合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所要求之精

神至於關說 108並無其他法律就其程序及公開有特別規定仍屬

應適用本條之行為 109

至於接觸所涉及之內容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

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條立法意旨主要乃在確保

行政機關執行職務之公正性以避免偏頗縱接觸內容係屬程序事

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行政程序外接觸之事

項不分有利或不利於當事人均有本法第四十七條之適用」因此

涉及相關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反之美國

5 USC sect557(d)明文規定限於與待決事件有關之實體內容我國限

制範圍則明顯較寬對公務員產生較多桎梏此為受學者批評之

110

107 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之行為依遊說法第 5 條第 1 款之規定為排除適用

之事項相關問題參見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5 108 關說之意義可參酌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第 2 點之規定「(五)請託

關說指其內容涉及本機關(構)或所屬機關(構)業務具體事項之決定

執行或不執行且因該事項之決定執行或不執行致有違法或不當而影響

特定權利義務之虞」 109 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6 110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4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0

3 程序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定立於本法第一

章總則篇因對於「行政程序」之種類及範圍並無特別規定故舉

凡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作成行政處分締結行政契約訂定法規

命令與行政規則確定行政計畫實施行政指導及處理陳情之程序

皆屬於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行政程序與美國 5 USC sect557(d)

僅適用於進行審判式聽證程序始於指定主持聽證之行政機關等規

定內容相較本條規範之程序類型無所不包亦涵蓋整體程序然

此亦為學者指出宜檢討之處 111

4 得進行接觸之情形

公務員於行政程序中基於職務上必要所為之行為不受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限制於行政程序開始後公務員執行職務

處理待決事項所為之必要行為如受嚴格限制將造成行政機關執行

職務困難反而妨礙行政程序之進行所謂基於職務上必要之行為

如通知當事人或其代理人補提文件陳述意見或出席聽證通知當

事人提供證據資料當事人閱覽卷宗資料等 112

111 前揭註

換言之行政機關

為確定作成行為所涉及之事實關係須進行事實及證據之調查依

職權調查原則行政機關依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不受當事人主張

之拘束(本法第三十六條)因此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

定本係表彰行政程序採取職權調查原則之精神故行政機關承辦

人公務員於職權調查範圍內所為之行為即非應予禁止之程序外接

11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1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9

211

行政程序中行政機關職權調查之目的係為使行政機關了解事

實狀態及公私益狀況成為作成後續行為時之基礎此與行政訴

訟中法院為維護雙方當事人武器平等所為之職權調查並不相同不

可不察 113因此如行政機關非基於了解事實及利益狀態之目的所

為之行為即非屬職權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行政

機關打電話至被檢舉之公司該公司之地位為申請之相對人(本法

第二十條第一款)114

此外如個別法有特別程序規定時即應依該規定之目的解釋

應為之職權調查行為行政程序法中職權調查之規定即應立於補充

地位

為行政程序之當事人且行政機關係為職權

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法院稱此為「行政程序內之接觸」並無限制之

必要見解堪稱正確

115

(三)為程序外接觸之處理

因此在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定時仍須配

合待決事項所應適用之個別法規依規範目的判斷個案中職權調查

行為之必要性

既然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所指之行政程序為本法第二

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為之「行政程

113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 114 行政程序法第 20 條第 1 款「申請之相對人」為申請人請求行政機關

對其作成行政行為之人不可誤認為行政機關本身參見陳敏行政法總

論頁 771自版七版(2011) 115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8

5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2

序外」接觸即為行政機關與個案程序當事人在行政程序法規範之

程序外所為之接觸 116對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解釋如認

為凡行政程序外之接觸既為法所不許公務員本即不得為之是以

應作成紀錄或將書面文件附卷者仍為職權調查所必要之「程序內

行為」117

依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

益之人以書面方式為程序外接觸時應將所有往來書面文件附卷

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如以其他方式為程序外接觸者依同條第三

項之規定並應作成紀錄至於本項並未規定書面紀錄應附卷此

應係立法疏漏解釋上應與同條第二項之規定相同始能達成本條

之立法目的

則此見解不僅未正確認知此制度規範之目的亦有違法

規範之體系解釋更何況如此解釋公務員須將所有依職權調查事

實及證據之行為一一紀錄並予以附卷反而將造成公務員執行職務

之重大困擾因此相關說法應非的論

118

至於附卷之書面文件或紀錄應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因本條

第二項並無「主動」公開之規定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

字第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法第四十七條「亦寓

有保護公務員之目的俾使公務員於行政程序外凡與待決事件有關

之意見交換時皆應將所有往來之書面文件附卷或作成書面紀錄

(同條第二項第三項參照)以間接保護公務員」「行政機關就

11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

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37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117 此為本文發表於研討會時曾被提出之論點 118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3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1

213

待決事件縱有裁量權限亦不得恣意仍應為合義務裁量復有相當

行政救濟程序可資救濟既將接觸資料附卷供其他當事人閱覽即

已達公開之目的如認須主動通知其他當事人不僅衍生通知範圍

及技術上之爭議亦不利待決事件相關程序之迅速進行」「如與本

法第四十五條第一項『主動公開』之用語為比較可推知同法第四

十七條第二項所稱之『公開』者並無主動通知之意」故認為無

須主動公開僅須依申請而公開即可然此見解遭到學者批評認

為如此解釋過於消極本規定為個案資訊唯一主動公開之規定與

政府資訊公開法主動公開之立法目的不同且此解釋將使實體決定

前當事人仍無法知悉有程序外接觸之情形仍會引發行政機關有

偏頗的懷疑與立法意旨不符 119由立法理由觀之本項規定既為

「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之權益」並使其他當事人因文件或紀

錄附卷而有表示意見之機會 120

至於「其他當事人」當然包括申請之相對人(本法第二十條第

一款)至於已知之利害關係人行政機關得通知其參加程序(本法

第二十三條)因可藉由知悉程序外接觸情形而判斷自身利益受影響

之範圍及程序故解釋上亦屬之

如行政機關未主動公開相關資料

實無法發揮立法之功能故相關批評意見應值得贊成

121

(四)違反之法律效果

且依前述行政機關應主動公

開附卷之書面文件及紀錄時即無限制解釋「其他當事人」範圍之

必要

119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153另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2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21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

5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4

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為程序外接觸如已依同條

第二三項之規定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

開後該程序瑕疵即「補正」122

二本文之思考與檢討

但不妨害依相關法令(如公務員

服務法)及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對公務員之行政懲處責任為認定

反之如未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行

政程序即具有無法補正之瑕疵而成為得據以撤銷實體決定之事由

(一)行政法律關係中行政機關義務之規範

現代行政程序法制除以行政行為作為討論之重心外亦逐漸

著重行政法律關係(Verwaltungsrechtsverhaumlltnis)為基於行政法規

就特定事項於二個或二個以上之法律主體所產生之法律關係 123

本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為行政程序外接觸之規定即係對於

公行政明文課予之行政法上程序義務且規範於行政程序法總則部

為行政法上之權利義務關係行政法律關之成立變更或消滅可

依法令規定行政處分行政契約或事實行為並存在於具有行政

法權利能力之主體之間行政法律關係除強調人民於行政法上所享

有之權利及應負擔之義務外同時亦包含公行政主體之權利義務內

容而公行政之義務除由法律明文規定外亦可由行政依法維護

公益之一般義務或由人民之權利或由行政法上債務或補償關係

而得出

122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10-111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123 Maurer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sect8 Rn 16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3

215

分依體系解釋及國內多數見解除特別法有較嚴謹之明文規定外

為行政機關應遵循之最低程度規範 124立法者有意參酌美國APA之

立法例制定本條規定即明文課予行政機關於正當行政程序中應負

之義務我國行政程序法採行德國VwVfG之基本架構援用職權調

查原則之精神但為補強德國法制對於正當法律程序不足之處而

引進美國法制本意甚佳行政機關於個別案件中既負有維護公益

之一般義務並透過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以維護公益及私益如行

政機關於職權調查權限外進行程序外不當接觸而影響公益及私益

之保障時應屬於違背行政機關義務之程序行為即應予規範禁止

由此觀點出發即不宜認定本法第四十七條僅為訓示規定而應更

積極地承認行政機關依法負有一定之程序義務 125

(二)歷史解釋與目的解釋之思考

1 由立法理由中探知之規範目的

本法第四十七條所欲發揮之功能參酌立法理由之說明包括

防止行政機關偏頗及保障當事人權益 126

124 蔡茂寅等前揭註

因此一方面強調行政機

2頁 19-20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

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 554-557五南出版社(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 19-20(1999)少數見解認為此說無說服力並無標準足以認定行政程序法屬

「最低程度之程序保障」參見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

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

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28(2007) 125 本文就此所持之論點與審查委員之見解容或有間特此說明 126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5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6

關之公正性另一方面又強調當事人間權益之公平性因特別強調

保障當事人權益則反應出大陸法系中基本權程序保障功能之思

維此外亦希望藉此對於盛行於行政機關實務上「關說」之情形

進行規範以使關說之行為透明化 127

行政程序法中一個條文如由立法意旨觀之可同時達到程序

之公正性公平性及公開性的功能應可推知立法者對於法制設計

本質認識有不清之處因此何者始為法制本質上應遵循的精神

實應仔細思考否則將出現規範主軸不清規範範圍不明之謬誤

對於此點實不宜一概以我國法制與美國法規範不同

如此資訊之公開性亦為本

條所欲發揮之功能

128

2 由法制之規範功能為解釋

而為不同

的解釋以自圓其說

美國透過司法機關所為之判決強調 5 USC sect557(d)之規範目

的在於保障當事人間之公平性使審判式聽證程序中對於片面接

觸情事不知情之其他當事人得以有機關獲悉相關情事並表示自

己的意見姑且不論維護程序公平性為本體或係保障當事人程序之

工具 129

127 葉俊榮前揭註

禁止片面接觸之本旨仍在於維護正當法律程序中各當事人

間武器平等的精神強調的是正當法律程序中「公平」的面向此

116頁 137 128 參見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一)之說明 129 此涉及美國法上對於正當法律程序本質之討論關於工具說及本體說之

見解參見蔡穎瑩前揭註 15頁 19-24本文於此不予深論但相關討

論亦反應出即便在美國法制中程序規範是否具有獨立性或僅係發揮輔助

實體決定之功能並非有一致見解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5

217

外美國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拘束審判式聽證程序中行政機關之行

為而不適用其他程序中作成決定者原因在於該程序中採用證據

紀錄排他性行政機關僅得依紀錄資料作成決定藉此使當事人皆

得以對於紀錄中之證據及其他資訊進行攻擊防禦始產生禁止片面

接觸之法制設計

我國對於權利保障與行政程序之關聯受德國法制及其理論之

影響強調行政程序對於實體基本權保障之重要性 130

(三)規範範圍之釐清

解釋上正

當行政程序有助於行政機關作成正確決定以避免人民之權益受到

不法之侵害因此保障當事人於程序中武器平等之公平性應有助

於發揮此行政程之基本功能我國繼受美國法制於行政程序法中

增設德國法上所無之禁止程序外接觸的規定在規範功能上即應為

摘取該法制特別之規範功能以強化我國行政程序法制因此本

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在解釋上仍應強調側重於正當法律程序中之

「公平性」保障當事人間進行攻擊防禦時之武器平等藉以保障其

實體權利否則錯誤認知本條之規範功能即易掉入行政繁瑣的

工作泥沼中亦即不論於何種程序中公務員執行職務進行調查

皆作成紀錄或將所有書面附卷以求自保而使本條成為促進行

政彈性及效率之障礙是故為使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能夠發揮

一定之規範功能在解釋上即應為一定之調整及限縮

1 適用的程序類型宜限制

130 例如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於政治庇護案中即明白指出行政程序有助保障

實體之基本權利BVerfGE 56 216 (236ff)

5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8

本法第四十七條列於行政程序法總則導致不論最後行政行為

的態樣為何皆適用之本條規定如此結果與本條立法精神大相逕

庭實有限縮之必要否則亦與效率的要求不符 131以行政指導及

陳情為例本質上為非正式行政行為未發生實質法律效果並無

須適用禁止片面接觸以維護當事人間武器平等之必要而行政規

則為行政機關內部規範欠缺直接對外拘束人民權利義務之法律

效果亦無適用之必要至於法規命令本質上為「一般性政策的

制定」本即應廣納各方意見實不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 132而重點實為各方在訂定規範的過程中有對等的討論對話機

會因此本質上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以保障當事人間公平的行

為為行政處分及行政契約此二大行政行為態樣 133

至於在作成行政處分及締結行政契約之程序中對照美國及德

國法制尚須進一步檢視我國聽證程序之設計

134

131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11(2001)

我國關於程序類

型的設計類似於德國法制而非美國法制本法雖有要式聽證程

序之設計亦規定聽證須作成紀錄(本法第六十四條第一項)然除

132 湯德宗前揭註 122頁 109 133 計畫確定裁決性質上亦為行政處分且涉及多元利益的調和如日後我

國確實執行確定計畫之程序自應適用本法第 47 條之規範 134 本法並未就締結行政契約應進行聽證之規定然如舉行聽證可使其他利

害關係人有參與程序之機會且如作成行政處分依法應舉行聽證但締結

替代該行政處分之行政契約卻無須聽證可能使行政契約成為規避聽證的

工具參見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

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

集頁 282元照出版社(2002)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7

219

法規有明文規定外聽證紀錄為行政機關作成行政處分時應斟酌之

文件(本法第一八條第一項)並非唯一具有排他性之資料遵循

職權調查原則之法理而與德國法制相近因此如欲保留本法第四

十七條之規定並貫徹前述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理精神本文建議

於修法增訂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效力的前提下建議限縮本法第

四十七條規定而僅適用於特別程序中即正式聽證程序及計畫確定

程序此處所持限縮本法第四十七條程序態樣適用範圍之見解主

要論證依據為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與當事人間公平性的關聯此為

德國法制所無行政程序法立法之際我國繼受美國法時亦未配合

建立相關觀念也因此導致現行規定過度擴張禁止程序外接觸之範

圍造成法理邏輯混亂亦可能成為行政機關及公務員之掣肘因

此本文此處之見解亦僅建議係回歸法理一致性而提出之修正意見

而已

2 人的範圍宜擴大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所規制之人一方為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

一方為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達前述立法目的使所有相關

資料皆呈現當事人面前理論上本條宜儘量包括所有可能建立接觸

之管道因此受規範之人的範圍宜擴大因此在解釋代表當事人利

益之人時不應侷限凡宣稱為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或依相

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

人為行為之人皆應屬之不限於代表人代理人或輔佐人等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涉及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分別提出之設籌加油站申請且

二者之申請具有排他的競爭性如依美國法制屬於涉及「有財產

5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0

價值性優惠的競爭請求」之事件特別應注意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承辦公務員有洩漏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予被告機關之顧問 Y

的情形而被判刑確定於參加人 A 公司之申請事件中名義上之

申請人為該顧問 Y 之配偶 X於論斷是否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

一項之規定時即涉及參加人 A 公司被告顧問 YY 之配偶 X 彼

此間的利益關係在 X 提出之申請案所進行之行政程序中實際上

之申請人仍為 A 公司原處分機關未明察 X 是否係以代理人身分提

出申請命其提出委任書處理有可議之處而承辦公務員雖係與

被告顧問 Y 接觸以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由此情形亦

可判定承辦公務員既已受理 X 作為 A 公司代理人所提出之申請

案且 Y 一方面為該申請案中代理人 X 之配偶且同時亦受 A 公

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興建加油站依相關事證可認定 X 係為 A 公

司之利益為行為與其配偶及 A 公司間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

故可認為承辦公務員係主動接觸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於 X 代理 A

公司提出申請之程序中有為程序外接觸之情形本案原審判決及最

高法院判決中僅援引刑事判決所確定之事實直接認為承辦公務

員於處理原告申請之案件中認定與X所為之接觸係屬於違反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情形不僅未就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

件進行涵攝說明未仔細辨明不同程序間之當事人及代表其利益人

的關係雖結論並無錯誤但推論仍未臻嚴謹明確

然而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是否只限於承辦公務員我國法的

解釋與美國法明文規定不同美國法明文規定機關內所有成員或其

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皆不得進行

片面接觸不限作成決定之人員如此始可歸避承辦人員透過機關

內其他人進行接觸卻不受規範的可能我國規範之範圍過於狹隘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9

221

此亦為建議宜修正之處

3 事的範圍宜限縮

如前所述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九六二

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時「縱接觸內容係屬

程序事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因此涉及相關

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此與美國法之規定不

同然誠如前述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中 135法官以「麵包與奶油」的關係來形容行政機

關與公眾間非正式之接觸互動表示公務員實不可能脫離公眾生活

而獨立存在且在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中 136法官亦以人情事理的角度看待

公務員的社交生活因此行政機關與公眾之接觸只要在不影響司

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並無全面禁止之必要只

有對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問題進行程序外接觸可能引起當事人公平

防禦的疑慮始有限制之必要前述法務部之見解不僅誤認禁止

程序外接觸之立法目的過於側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忽視當事人

間的公平性且理想性地過度限制程序外接觸之事項忽略人情事

理應不可採因此建議修改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規定明文

限定於就待決事項之實體問題為接觸時始有限制之必要 137

於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

字第五三號判決)中當事人曾由立法委員陪同前往原處分機關

135 567 F 2d 9 (DC Cir 1977) 13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137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6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2

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會討論法律解釋問題因原處分機關依本法

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作成紀錄附卷故無違法情事可言然嚴

格說來本案當事人拜會原處分機關時討論法律解釋問題並非違

法禁止之關說行為亦不屬於遊說法所定應強制登記之行為且如

未涉及個別具體案件之實體問題而限於法律解釋之請益則本質上

亦不應屬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情形本無須受限制當

然為免爭議及為求自保行政機關得製作相關紀錄但仍應與本法

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無涉

至於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

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公務員受理違反贈與稅法之稅務違章案件

於妻子經營的髮廊中遇見被檢舉人之妻子詢問被檢舉人所涉及之逃

漏稅事件公務員告知若主張被檢舉人無贈與情事應出具有關書

面資料以為證明最後並認定被檢舉人無逃漏稅情事而擬簽結該檢

舉案本案中被檢舉人既為稅務違章事件中之當事人其妻在客

觀上可認為代表其利益之人公務員應不得與其於程序外就逃漏稅

事件之實體問題為接觸公務員於自家經營的髮廊面對被檢舉人之

妻子提出相關詢問而為答覆時與前述案例不同之處在於公務員

並非僅就抽象法規範的解釋進行回答而已就承辦之被檢舉案件具

體內容之認定可能性進行回答應已涉及實體問題公務員與被檢

舉人之妻子所為之接觸已超越公務員社交生活之對話範圍已屬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外接觸實應依本法第四十七

條第二項第三項之規定作成書面紀錄並予以附卷及公開

(四)重視違反之法律效果

行政機關公務員所為之行政程序外之接觸行為姑不論可能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1

223

生公務員懲處之法律效果但就行政程序之法制而言可經由依本

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規定作成紀錄將書面文件附卷並

主動公開而將此瑕疵予以補正未損及當事人程序中武器平等之

公平性然未經補正之瑕疵即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而未踐

行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所要求之行為者依美國法制之

觀點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違法或無

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響即使

採職權調查原則之德國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

如有瑕疵或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

關之行為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二國法制對於程序瑕

疵之法律效果實有異曲同工之處 138

反觀我國對於公務員所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行政機關之處

置較強調對於公務員之行政懲處

139

138 關於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參見本文貳三之論述

而未仔細審酌其行為是否該當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件是否已依同條第二項第三項規

定為補正之行為亦未審酌未補正者此程序瑕疵對於實體決定影響

之程度而法院於爭訟案件中主要仍審酌實體決定之違法性而

未深入論證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對於實

體決定之影響及重要性我國法院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論證之深度

及密度依本文前述觀察與美國司法實務相較實仍有相當大之

差距因此行政機關及法院宜強化對於本條規定之認識及解釋

139 經查詢公務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之保障案件決定書查詢系統(httpwwwcsptcgovtwptcindexasp)以公務員違反公務員服務法第 4 條保密義

務而作成之復審或再申訴決定至民國 100 年止即計有 14 筆決定書

6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4

而對於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合法性進行審查時更須體認程序外接

觸之程序瑕疵與實體決定間之關聯性並進行深入說理論證如此

始可提升本條規定之重要性並落實禁止程序外接觸而確保當事人

程序權益之法理精神

伍結語重新檢視聽證法制之契機

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繼受美國法制並將其融合至以德國法

制為主軸的行政程序法時未深入探究美國正當法律程序之精神

APA 中程序類型之特性即於行政程序法中強行置入禁止片面接觸

之規定本文以相當篇幅介紹美國 5 USC sect557(d)禁止片面接觸之

法理及實務案例並與德國法制進行比較目的即在於突顯現行規

定法理混淆及制度設計缺乏一貫性的缺失此外台北高等行法院

九十四年度訴字第七五二號判決及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五年度判字第

一二三九號判決此一具有高度重要性及爭議性的案件中(高速公路

電子收費系統案或稱為 ETC 案)中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重

要性未受重視益發突顯我國實務界對於此制度之認識有限因此

本文嘗試以回歸法制本旨的角度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禁止程序外

接觸之規定重新檢視其立法目的並對於本條之適用範圍提出檢

討修正之意見

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德國

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備受爭

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聽證程序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3

225

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到重視在

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際如能重新

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程序之法制得以

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化」有所助益

6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6

參考文獻

書籍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

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

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5

227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期刊文獻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 8-21(1999)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3-120

(2008)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

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

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1-33(2007)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2-17(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

頁 18-33(1999)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12 TEX TECH

ADMIN L J 223-279 (2011)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6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8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專書論文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

頁 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

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

壽論文集」頁 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

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

總論篇頁 112-168三民書局(1998)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49元照出版

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

行政程序法論頁 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51-83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7

229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67-209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 25-155元照出版社

三版(200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

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6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0

摘要

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公務員與當事人為行

政程序外接觸的規定係仿自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而本

條自行政程序法施行至今逾十年以來並非行政法學界及司法實

務界重視及討論的重點然而本條規定卻為行政機關在具體程序

中重視之規範甚至可能導致行政機關承辦人員在具體情形中無

所適所或形成困擾因此本文先就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關於禁止

片面接觸之規範針對成文法規定及司法實務案例進行說明及觀

察以掌握美國相關法制之精神及本旨此外亦介紹德國法制之

精神並就我國司法實務涉及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案例進行

觀察探究我國對於本條精神之運用是否仍有待釐清之處在回

歸法制本旨之深入研究後即不難發現此程序機制之基本功能

在於確保正式的聽證程序中當事人間攻防之程序公平性並非著

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總則部

分而非強調聽證程序公正性之維持在體例安排上即與制度之

本質混淆亦容易導致實務見解不明確而產生許多疑義

面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

德國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

備受爭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

聽證程序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

到重視在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

際如能重新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9

231

程序之法制得以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

化」有所助益

7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2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 Review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n the American and German Legal Systems

Ling-Ching Fu

Abstract

sect47 APA of Taiwan stipulates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and follows the regulations in the APA of the USA

Since the APA in Taiwan came into effect in 2001 this regulation

hasnrsquot stayed in the center of the legal researches and practice in

Taiwan Howeve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public officials in

concrete case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eaning and the nature of this

regulation the similar regulations an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he

USA are first examined in this article Meanwhile the German legal

system regarding this problem is also introduce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aiwan will be also intensive observed The application

possibility of sect47 APA of Taiwan as well as the viewpoints in the

practice will be acquainted At last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protects the fairness

between the concerned parties in the formal hearing procedures but

not the neutrality of the responsible authority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1

233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nature of this legal institution has

not been correctly understood in Taiwan It leads to the result that

the APA of Taiwan should be further reformed An amendment of the

APA of Taiwan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Keywords ex parte communication due process hearing trial-type

hearing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 formal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8-21(1999)
  •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113-120(2008)
  •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1-33(2007)
  •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2-17(2001)
  •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18-33(1999)
  •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112-168三民書局(1998)
  •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4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51-83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67-20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25-155元照出版社三版(2006)
  •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 摘要
    • Abstract
Page 46: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由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 …cycu.lawbank.com.tw/Download/30/01300005.pdf接觸或禁止片面接觸為核心議題之研究論著。即使在司法實務上,也

4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08

十七條之規定皆不得為程序外接觸如此解釋涵蓋之人之範圍

雖已廣泛但如行政機關內非承辦人員之其他公務員 103

或其他已

參與或可能參與程序而有決定權之人員(例如各委員會之外聘專家

委員)仍不屬之美國 5 USC sect557(d)之規定範圍及於行政機關

內任何成員或其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

成員相較之下我國規定仍較狹隘

2 事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二項所稱「行政程序外之接觸」在現今

媒介多元及資訊發達的社會中接觸的方式亦隨之多元不論以任

何方式凡進行討論提供資訊甚至關說或遊說皆屬於接觸之態

樣以遊說行為為例本質上為人民受憲法上保障之請願行為 104

我國為使遊說遵循公開透明之程序防止不當利益輸送另制定

遊說法規範遊說之行為依遊說法第二條第一項遊說之定義 105以及

同法第二條第三項被遊說者之範圍 106

103 前揭註

可知遊說法著重於進行遊說

人民與中央地方首長或政務官員就政策議案進行之接觸受規

104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4(2008) 105 遊說法第 2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遊說指遊說者意圖影響被遊說者或

其所屬機關對於法令政策或議案之形成制定通過變更或廢止而

以口頭或書面方式直接向被遊說者或其指定之人表達意見之行為」 106 遊說法第 2 條第 3 項「本法所稱被遊說者如下一總統副總統

二各級民意代表三直轄市政府縣(市)政府及鄉(鎮市)公所

正副首長四政務人員退職撫卹條例第二條第一項所定之人員」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7

209

範者不包括一般處理公務之公務員亦不及於中央地方首長或政

務官員為執行職務主動與人民進行接觸 107因此受遊說法規範之行

為與行政程序法所規範之範圍不盡相同如於特別情形下發生競合

規範的情形時例如於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中因遊說法採強制登

記及資訊公開制度(遊說法第十三條至第十九條)相關登記資料及

資訊之公開在程序上已符合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所要求之精

神至於關說 108並無其他法律就其程序及公開有特別規定仍屬

應適用本條之行為 109

至於接觸所涉及之內容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

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條立法意旨主要乃在確保

行政機關執行職務之公正性以避免偏頗縱接觸內容係屬程序事

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行政程序外接觸之事

項不分有利或不利於當事人均有本法第四十七條之適用」因此

涉及相關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反之美國

5 USC sect557(d)明文規定限於與待決事件有關之實體內容我國限

制範圍則明顯較寬對公務員產生較多桎梏此為受學者批評之

110

107 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之行為依遊說法第 5 條第 1 款之規定為排除適用

之事項相關問題參見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5 108 關說之意義可參酌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第 2 點之規定「(五)請託

關說指其內容涉及本機關(構)或所屬機關(構)業務具體事項之決定

執行或不執行且因該事項之決定執行或不執行致有違法或不當而影響

特定權利義務之虞」 109 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6 110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4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0

3 程序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定立於本法第一

章總則篇因對於「行政程序」之種類及範圍並無特別規定故舉

凡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作成行政處分締結行政契約訂定法規

命令與行政規則確定行政計畫實施行政指導及處理陳情之程序

皆屬於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行政程序與美國 5 USC sect557(d)

僅適用於進行審判式聽證程序始於指定主持聽證之行政機關等規

定內容相較本條規範之程序類型無所不包亦涵蓋整體程序然

此亦為學者指出宜檢討之處 111

4 得進行接觸之情形

公務員於行政程序中基於職務上必要所為之行為不受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限制於行政程序開始後公務員執行職務

處理待決事項所為之必要行為如受嚴格限制將造成行政機關執行

職務困難反而妨礙行政程序之進行所謂基於職務上必要之行為

如通知當事人或其代理人補提文件陳述意見或出席聽證通知當

事人提供證據資料當事人閱覽卷宗資料等 112

111 前揭註

換言之行政機關

為確定作成行為所涉及之事實關係須進行事實及證據之調查依

職權調查原則行政機關依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不受當事人主張

之拘束(本法第三十六條)因此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

定本係表彰行政程序採取職權調查原則之精神故行政機關承辦

人公務員於職權調查範圍內所為之行為即非應予禁止之程序外接

11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1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9

211

行政程序中行政機關職權調查之目的係為使行政機關了解事

實狀態及公私益狀況成為作成後續行為時之基礎此與行政訴

訟中法院為維護雙方當事人武器平等所為之職權調查並不相同不

可不察 113因此如行政機關非基於了解事實及利益狀態之目的所

為之行為即非屬職權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行政

機關打電話至被檢舉之公司該公司之地位為申請之相對人(本法

第二十條第一款)114

此外如個別法有特別程序規定時即應依該規定之目的解釋

應為之職權調查行為行政程序法中職權調查之規定即應立於補充

地位

為行政程序之當事人且行政機關係為職權

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法院稱此為「行政程序內之接觸」並無限制之

必要見解堪稱正確

115

(三)為程序外接觸之處理

因此在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定時仍須配

合待決事項所應適用之個別法規依規範目的判斷個案中職權調查

行為之必要性

既然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所指之行政程序為本法第二

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為之「行政程

113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 114 行政程序法第 20 條第 1 款「申請之相對人」為申請人請求行政機關

對其作成行政行為之人不可誤認為行政機關本身參見陳敏行政法總

論頁 771自版七版(2011) 115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8

5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2

序外」接觸即為行政機關與個案程序當事人在行政程序法規範之

程序外所為之接觸 116對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解釋如認

為凡行政程序外之接觸既為法所不許公務員本即不得為之是以

應作成紀錄或將書面文件附卷者仍為職權調查所必要之「程序內

行為」117

依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

益之人以書面方式為程序外接觸時應將所有往來書面文件附卷

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如以其他方式為程序外接觸者依同條第三

項之規定並應作成紀錄至於本項並未規定書面紀錄應附卷此

應係立法疏漏解釋上應與同條第二項之規定相同始能達成本條

之立法目的

則此見解不僅未正確認知此制度規範之目的亦有違法

規範之體系解釋更何況如此解釋公務員須將所有依職權調查事

實及證據之行為一一紀錄並予以附卷反而將造成公務員執行職務

之重大困擾因此相關說法應非的論

118

至於附卷之書面文件或紀錄應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因本條

第二項並無「主動」公開之規定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

字第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法第四十七條「亦寓

有保護公務員之目的俾使公務員於行政程序外凡與待決事件有關

之意見交換時皆應將所有往來之書面文件附卷或作成書面紀錄

(同條第二項第三項參照)以間接保護公務員」「行政機關就

11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

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37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117 此為本文發表於研討會時曾被提出之論點 118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3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1

213

待決事件縱有裁量權限亦不得恣意仍應為合義務裁量復有相當

行政救濟程序可資救濟既將接觸資料附卷供其他當事人閱覽即

已達公開之目的如認須主動通知其他當事人不僅衍生通知範圍

及技術上之爭議亦不利待決事件相關程序之迅速進行」「如與本

法第四十五條第一項『主動公開』之用語為比較可推知同法第四

十七條第二項所稱之『公開』者並無主動通知之意」故認為無

須主動公開僅須依申請而公開即可然此見解遭到學者批評認

為如此解釋過於消極本規定為個案資訊唯一主動公開之規定與

政府資訊公開法主動公開之立法目的不同且此解釋將使實體決定

前當事人仍無法知悉有程序外接觸之情形仍會引發行政機關有

偏頗的懷疑與立法意旨不符 119由立法理由觀之本項規定既為

「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之權益」並使其他當事人因文件或紀

錄附卷而有表示意見之機會 120

至於「其他當事人」當然包括申請之相對人(本法第二十條第

一款)至於已知之利害關係人行政機關得通知其參加程序(本法

第二十三條)因可藉由知悉程序外接觸情形而判斷自身利益受影響

之範圍及程序故解釋上亦屬之

如行政機關未主動公開相關資料

實無法發揮立法之功能故相關批評意見應值得贊成

121

(四)違反之法律效果

且依前述行政機關應主動公

開附卷之書面文件及紀錄時即無限制解釋「其他當事人」範圍之

必要

119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153另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2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21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

5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4

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為程序外接觸如已依同條

第二三項之規定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

開後該程序瑕疵即「補正」122

二本文之思考與檢討

但不妨害依相關法令(如公務員

服務法)及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對公務員之行政懲處責任為認定

反之如未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行

政程序即具有無法補正之瑕疵而成為得據以撤銷實體決定之事由

(一)行政法律關係中行政機關義務之規範

現代行政程序法制除以行政行為作為討論之重心外亦逐漸

著重行政法律關係(Verwaltungsrechtsverhaumlltnis)為基於行政法規

就特定事項於二個或二個以上之法律主體所產生之法律關係 123

本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為行政程序外接觸之規定即係對於

公行政明文課予之行政法上程序義務且規範於行政程序法總則部

為行政法上之權利義務關係行政法律關之成立變更或消滅可

依法令規定行政處分行政契約或事實行為並存在於具有行政

法權利能力之主體之間行政法律關係除強調人民於行政法上所享

有之權利及應負擔之義務外同時亦包含公行政主體之權利義務內

容而公行政之義務除由法律明文規定外亦可由行政依法維護

公益之一般義務或由人民之權利或由行政法上債務或補償關係

而得出

122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10-111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123 Maurer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sect8 Rn 16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3

215

分依體系解釋及國內多數見解除特別法有較嚴謹之明文規定外

為行政機關應遵循之最低程度規範 124立法者有意參酌美國APA之

立法例制定本條規定即明文課予行政機關於正當行政程序中應負

之義務我國行政程序法採行德國VwVfG之基本架構援用職權調

查原則之精神但為補強德國法制對於正當法律程序不足之處而

引進美國法制本意甚佳行政機關於個別案件中既負有維護公益

之一般義務並透過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以維護公益及私益如行

政機關於職權調查權限外進行程序外不當接觸而影響公益及私益

之保障時應屬於違背行政機關義務之程序行為即應予規範禁止

由此觀點出發即不宜認定本法第四十七條僅為訓示規定而應更

積極地承認行政機關依法負有一定之程序義務 125

(二)歷史解釋與目的解釋之思考

1 由立法理由中探知之規範目的

本法第四十七條所欲發揮之功能參酌立法理由之說明包括

防止行政機關偏頗及保障當事人權益 126

124 蔡茂寅等前揭註

因此一方面強調行政機

2頁 19-20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

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 554-557五南出版社(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 19-20(1999)少數見解認為此說無說服力並無標準足以認定行政程序法屬

「最低程度之程序保障」參見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

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

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28(2007) 125 本文就此所持之論點與審查委員之見解容或有間特此說明 126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5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6

關之公正性另一方面又強調當事人間權益之公平性因特別強調

保障當事人權益則反應出大陸法系中基本權程序保障功能之思

維此外亦希望藉此對於盛行於行政機關實務上「關說」之情形

進行規範以使關說之行為透明化 127

行政程序法中一個條文如由立法意旨觀之可同時達到程序

之公正性公平性及公開性的功能應可推知立法者對於法制設計

本質認識有不清之處因此何者始為法制本質上應遵循的精神

實應仔細思考否則將出現規範主軸不清規範範圍不明之謬誤

對於此點實不宜一概以我國法制與美國法規範不同

如此資訊之公開性亦為本

條所欲發揮之功能

128

2 由法制之規範功能為解釋

而為不同

的解釋以自圓其說

美國透過司法機關所為之判決強調 5 USC sect557(d)之規範目

的在於保障當事人間之公平性使審判式聽證程序中對於片面接

觸情事不知情之其他當事人得以有機關獲悉相關情事並表示自

己的意見姑且不論維護程序公平性為本體或係保障當事人程序之

工具 129

127 葉俊榮前揭註

禁止片面接觸之本旨仍在於維護正當法律程序中各當事人

間武器平等的精神強調的是正當法律程序中「公平」的面向此

116頁 137 128 參見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一)之說明 129 此涉及美國法上對於正當法律程序本質之討論關於工具說及本體說之

見解參見蔡穎瑩前揭註 15頁 19-24本文於此不予深論但相關討

論亦反應出即便在美國法制中程序規範是否具有獨立性或僅係發揮輔助

實體決定之功能並非有一致見解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5

217

外美國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拘束審判式聽證程序中行政機關之行

為而不適用其他程序中作成決定者原因在於該程序中採用證據

紀錄排他性行政機關僅得依紀錄資料作成決定藉此使當事人皆

得以對於紀錄中之證據及其他資訊進行攻擊防禦始產生禁止片面

接觸之法制設計

我國對於權利保障與行政程序之關聯受德國法制及其理論之

影響強調行政程序對於實體基本權保障之重要性 130

(三)規範範圍之釐清

解釋上正

當行政程序有助於行政機關作成正確決定以避免人民之權益受到

不法之侵害因此保障當事人於程序中武器平等之公平性應有助

於發揮此行政程之基本功能我國繼受美國法制於行政程序法中

增設德國法上所無之禁止程序外接觸的規定在規範功能上即應為

摘取該法制特別之規範功能以強化我國行政程序法制因此本

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在解釋上仍應強調側重於正當法律程序中之

「公平性」保障當事人間進行攻擊防禦時之武器平等藉以保障其

實體權利否則錯誤認知本條之規範功能即易掉入行政繁瑣的

工作泥沼中亦即不論於何種程序中公務員執行職務進行調查

皆作成紀錄或將所有書面附卷以求自保而使本條成為促進行

政彈性及效率之障礙是故為使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能夠發揮

一定之規範功能在解釋上即應為一定之調整及限縮

1 適用的程序類型宜限制

130 例如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於政治庇護案中即明白指出行政程序有助保障

實體之基本權利BVerfGE 56 216 (236ff)

5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8

本法第四十七條列於行政程序法總則導致不論最後行政行為

的態樣為何皆適用之本條規定如此結果與本條立法精神大相逕

庭實有限縮之必要否則亦與效率的要求不符 131以行政指導及

陳情為例本質上為非正式行政行為未發生實質法律效果並無

須適用禁止片面接觸以維護當事人間武器平等之必要而行政規

則為行政機關內部規範欠缺直接對外拘束人民權利義務之法律

效果亦無適用之必要至於法規命令本質上為「一般性政策的

制定」本即應廣納各方意見實不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 132而重點實為各方在訂定規範的過程中有對等的討論對話機

會因此本質上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以保障當事人間公平的行

為為行政處分及行政契約此二大行政行為態樣 133

至於在作成行政處分及締結行政契約之程序中對照美國及德

國法制尚須進一步檢視我國聽證程序之設計

134

131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11(2001)

我國關於程序類

型的設計類似於德國法制而非美國法制本法雖有要式聽證程

序之設計亦規定聽證須作成紀錄(本法第六十四條第一項)然除

132 湯德宗前揭註 122頁 109 133 計畫確定裁決性質上亦為行政處分且涉及多元利益的調和如日後我

國確實執行確定計畫之程序自應適用本法第 47 條之規範 134 本法並未就締結行政契約應進行聽證之規定然如舉行聽證可使其他利

害關係人有參與程序之機會且如作成行政處分依法應舉行聽證但締結

替代該行政處分之行政契約卻無須聽證可能使行政契約成為規避聽證的

工具參見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

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

集頁 282元照出版社(2002)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7

219

法規有明文規定外聽證紀錄為行政機關作成行政處分時應斟酌之

文件(本法第一八條第一項)並非唯一具有排他性之資料遵循

職權調查原則之法理而與德國法制相近因此如欲保留本法第四

十七條之規定並貫徹前述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理精神本文建議

於修法增訂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效力的前提下建議限縮本法第

四十七條規定而僅適用於特別程序中即正式聽證程序及計畫確定

程序此處所持限縮本法第四十七條程序態樣適用範圍之見解主

要論證依據為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與當事人間公平性的關聯此為

德國法制所無行政程序法立法之際我國繼受美國法時亦未配合

建立相關觀念也因此導致現行規定過度擴張禁止程序外接觸之範

圍造成法理邏輯混亂亦可能成為行政機關及公務員之掣肘因

此本文此處之見解亦僅建議係回歸法理一致性而提出之修正意見

而已

2 人的範圍宜擴大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所規制之人一方為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

一方為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達前述立法目的使所有相關

資料皆呈現當事人面前理論上本條宜儘量包括所有可能建立接觸

之管道因此受規範之人的範圍宜擴大因此在解釋代表當事人利

益之人時不應侷限凡宣稱為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或依相

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

人為行為之人皆應屬之不限於代表人代理人或輔佐人等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涉及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分別提出之設籌加油站申請且

二者之申請具有排他的競爭性如依美國法制屬於涉及「有財產

5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0

價值性優惠的競爭請求」之事件特別應注意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承辦公務員有洩漏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予被告機關之顧問 Y

的情形而被判刑確定於參加人 A 公司之申請事件中名義上之

申請人為該顧問 Y 之配偶 X於論斷是否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

一項之規定時即涉及參加人 A 公司被告顧問 YY 之配偶 X 彼

此間的利益關係在 X 提出之申請案所進行之行政程序中實際上

之申請人仍為 A 公司原處分機關未明察 X 是否係以代理人身分提

出申請命其提出委任書處理有可議之處而承辦公務員雖係與

被告顧問 Y 接觸以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由此情形亦

可判定承辦公務員既已受理 X 作為 A 公司代理人所提出之申請

案且 Y 一方面為該申請案中代理人 X 之配偶且同時亦受 A 公

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興建加油站依相關事證可認定 X 係為 A 公

司之利益為行為與其配偶及 A 公司間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

故可認為承辦公務員係主動接觸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於 X 代理 A

公司提出申請之程序中有為程序外接觸之情形本案原審判決及最

高法院判決中僅援引刑事判決所確定之事實直接認為承辦公務

員於處理原告申請之案件中認定與X所為之接觸係屬於違反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情形不僅未就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

件進行涵攝說明未仔細辨明不同程序間之當事人及代表其利益人

的關係雖結論並無錯誤但推論仍未臻嚴謹明確

然而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是否只限於承辦公務員我國法的

解釋與美國法明文規定不同美國法明文規定機關內所有成員或其

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皆不得進行

片面接觸不限作成決定之人員如此始可歸避承辦人員透過機關

內其他人進行接觸卻不受規範的可能我國規範之範圍過於狹隘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9

221

此亦為建議宜修正之處

3 事的範圍宜限縮

如前所述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九六二

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時「縱接觸內容係屬

程序事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因此涉及相關

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此與美國法之規定不

同然誠如前述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中 135法官以「麵包與奶油」的關係來形容行政機

關與公眾間非正式之接觸互動表示公務員實不可能脫離公眾生活

而獨立存在且在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中 136法官亦以人情事理的角度看待

公務員的社交生活因此行政機關與公眾之接觸只要在不影響司

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並無全面禁止之必要只

有對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問題進行程序外接觸可能引起當事人公平

防禦的疑慮始有限制之必要前述法務部之見解不僅誤認禁止

程序外接觸之立法目的過於側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忽視當事人

間的公平性且理想性地過度限制程序外接觸之事項忽略人情事

理應不可採因此建議修改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規定明文

限定於就待決事項之實體問題為接觸時始有限制之必要 137

於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

字第五三號判決)中當事人曾由立法委員陪同前往原處分機關

135 567 F 2d 9 (DC Cir 1977) 13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137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6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2

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會討論法律解釋問題因原處分機關依本法

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作成紀錄附卷故無違法情事可言然嚴

格說來本案當事人拜會原處分機關時討論法律解釋問題並非違

法禁止之關說行為亦不屬於遊說法所定應強制登記之行為且如

未涉及個別具體案件之實體問題而限於法律解釋之請益則本質上

亦不應屬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情形本無須受限制當

然為免爭議及為求自保行政機關得製作相關紀錄但仍應與本法

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無涉

至於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

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公務員受理違反贈與稅法之稅務違章案件

於妻子經營的髮廊中遇見被檢舉人之妻子詢問被檢舉人所涉及之逃

漏稅事件公務員告知若主張被檢舉人無贈與情事應出具有關書

面資料以為證明最後並認定被檢舉人無逃漏稅情事而擬簽結該檢

舉案本案中被檢舉人既為稅務違章事件中之當事人其妻在客

觀上可認為代表其利益之人公務員應不得與其於程序外就逃漏稅

事件之實體問題為接觸公務員於自家經營的髮廊面對被檢舉人之

妻子提出相關詢問而為答覆時與前述案例不同之處在於公務員

並非僅就抽象法規範的解釋進行回答而已就承辦之被檢舉案件具

體內容之認定可能性進行回答應已涉及實體問題公務員與被檢

舉人之妻子所為之接觸已超越公務員社交生活之對話範圍已屬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外接觸實應依本法第四十七

條第二項第三項之規定作成書面紀錄並予以附卷及公開

(四)重視違反之法律效果

行政機關公務員所為之行政程序外之接觸行為姑不論可能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1

223

生公務員懲處之法律效果但就行政程序之法制而言可經由依本

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規定作成紀錄將書面文件附卷並

主動公開而將此瑕疵予以補正未損及當事人程序中武器平等之

公平性然未經補正之瑕疵即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而未踐

行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所要求之行為者依美國法制之

觀點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違法或無

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響即使

採職權調查原則之德國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

如有瑕疵或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

關之行為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二國法制對於程序瑕

疵之法律效果實有異曲同工之處 138

反觀我國對於公務員所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行政機關之處

置較強調對於公務員之行政懲處

139

138 關於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參見本文貳三之論述

而未仔細審酌其行為是否該當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件是否已依同條第二項第三項規

定為補正之行為亦未審酌未補正者此程序瑕疵對於實體決定影響

之程度而法院於爭訟案件中主要仍審酌實體決定之違法性而

未深入論證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對於實

體決定之影響及重要性我國法院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論證之深度

及密度依本文前述觀察與美國司法實務相較實仍有相當大之

差距因此行政機關及法院宜強化對於本條規定之認識及解釋

139 經查詢公務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之保障案件決定書查詢系統(httpwwwcsptcgovtwptcindexasp)以公務員違反公務員服務法第 4 條保密義

務而作成之復審或再申訴決定至民國 100 年止即計有 14 筆決定書

6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4

而對於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合法性進行審查時更須體認程序外接

觸之程序瑕疵與實體決定間之關聯性並進行深入說理論證如此

始可提升本條規定之重要性並落實禁止程序外接觸而確保當事人

程序權益之法理精神

伍結語重新檢視聽證法制之契機

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繼受美國法制並將其融合至以德國法

制為主軸的行政程序法時未深入探究美國正當法律程序之精神

APA 中程序類型之特性即於行政程序法中強行置入禁止片面接觸

之規定本文以相當篇幅介紹美國 5 USC sect557(d)禁止片面接觸之

法理及實務案例並與德國法制進行比較目的即在於突顯現行規

定法理混淆及制度設計缺乏一貫性的缺失此外台北高等行法院

九十四年度訴字第七五二號判決及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五年度判字第

一二三九號判決此一具有高度重要性及爭議性的案件中(高速公路

電子收費系統案或稱為 ETC 案)中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重

要性未受重視益發突顯我國實務界對於此制度之認識有限因此

本文嘗試以回歸法制本旨的角度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禁止程序外

接觸之規定重新檢視其立法目的並對於本條之適用範圍提出檢

討修正之意見

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德國

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備受爭

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聽證程序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3

225

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到重視在

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際如能重新

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程序之法制得以

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化」有所助益

6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6

參考文獻

書籍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

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

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5

227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期刊文獻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 8-21(1999)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3-120

(2008)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

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

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1-33(2007)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2-17(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

頁 18-33(1999)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12 TEX TECH

ADMIN L J 223-279 (2011)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6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8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專書論文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

頁 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

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

壽論文集」頁 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

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

總論篇頁 112-168三民書局(1998)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49元照出版

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

行政程序法論頁 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51-83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7

229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67-209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 25-155元照出版社

三版(200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

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6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0

摘要

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公務員與當事人為行

政程序外接觸的規定係仿自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而本

條自行政程序法施行至今逾十年以來並非行政法學界及司法實

務界重視及討論的重點然而本條規定卻為行政機關在具體程序

中重視之規範甚至可能導致行政機關承辦人員在具體情形中無

所適所或形成困擾因此本文先就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關於禁止

片面接觸之規範針對成文法規定及司法實務案例進行說明及觀

察以掌握美國相關法制之精神及本旨此外亦介紹德國法制之

精神並就我國司法實務涉及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案例進行

觀察探究我國對於本條精神之運用是否仍有待釐清之處在回

歸法制本旨之深入研究後即不難發現此程序機制之基本功能

在於確保正式的聽證程序中當事人間攻防之程序公平性並非著

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總則部

分而非強調聽證程序公正性之維持在體例安排上即與制度之

本質混淆亦容易導致實務見解不明確而產生許多疑義

面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

德國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

備受爭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

聽證程序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

到重視在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

際如能重新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9

231

程序之法制得以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

化」有所助益

7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2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 Review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n the American and German Legal Systems

Ling-Ching Fu

Abstract

sect47 APA of Taiwan stipulates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and follows the regulations in the APA of the USA

Since the APA in Taiwan came into effect in 2001 this regulation

hasnrsquot stayed in the center of the legal researches and practice in

Taiwan Howeve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public officials in

concrete case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eaning and the nature of this

regulation the similar regulations an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he

USA are first examined in this article Meanwhile the German legal

system regarding this problem is also introduce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aiwan will be also intensive observed The application

possibility of sect47 APA of Taiwan as well as the viewpoints in the

practice will be acquainted At last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protects the fairness

between the concerned parties in the formal hearing procedures but

not the neutrality of the responsible authority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1

233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nature of this legal institution has

not been correctly understood in Taiwan It leads to the result that

the APA of Taiwan should be further reformed An amendment of the

APA of Taiwan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Keywords ex parte communication due process hearing trial-type

hearing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 formal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8-21(1999)
  •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113-120(2008)
  •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1-33(2007)
  •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2-17(2001)
  •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18-33(1999)
  •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112-168三民書局(1998)
  •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4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51-83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67-20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25-155元照出版社三版(2006)
  •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 摘要
    • Abstract
Page 47: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由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 …cycu.lawbank.com.tw/Download/30/01300005.pdf接觸或禁止片面接觸為核心議題之研究論著。即使在司法實務上,也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7

209

範者不包括一般處理公務之公務員亦不及於中央地方首長或政

務官員為執行職務主動與人民進行接觸 107因此受遊說法規範之行

為與行政程序法所規範之範圍不盡相同如於特別情形下發生競合

規範的情形時例如於訂定法規命令之程序中因遊說法採強制登

記及資訊公開制度(遊說法第十三條至第十九條)相關登記資料及

資訊之公開在程序上已符合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所要求之精

神至於關說 108並無其他法律就其程序及公開有特別規定仍屬

應適用本條之行為 109

至於接觸所涉及之內容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

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條立法意旨主要乃在確保

行政機關執行職務之公正性以避免偏頗縱接觸內容係屬程序事

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行政程序外接觸之事

項不分有利或不利於當事人均有本法第四十七條之適用」因此

涉及相關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反之美國

5 USC sect557(d)明文規定限於與待決事件有關之實體內容我國限

制範圍則明顯較寬對公務員產生較多桎梏此為受學者批評之

110

107 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之行為依遊說法第 5 條第 1 款之規定為排除適用

之事項相關問題參見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5 108 關說之意義可參酌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第 2 點之規定「(五)請託

關說指其內容涉及本機關(構)或所屬機關(構)業務具體事項之決定

執行或不執行且因該事項之決定執行或不執行致有違法或不當而影響

特定權利義務之虞」 109 陳朝建前揭註 104頁 116 110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4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0

3 程序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定立於本法第一

章總則篇因對於「行政程序」之種類及範圍並無特別規定故舉

凡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作成行政處分締結行政契約訂定法規

命令與行政規則確定行政計畫實施行政指導及處理陳情之程序

皆屬於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行政程序與美國 5 USC sect557(d)

僅適用於進行審判式聽證程序始於指定主持聽證之行政機關等規

定內容相較本條規範之程序類型無所不包亦涵蓋整體程序然

此亦為學者指出宜檢討之處 111

4 得進行接觸之情形

公務員於行政程序中基於職務上必要所為之行為不受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限制於行政程序開始後公務員執行職務

處理待決事項所為之必要行為如受嚴格限制將造成行政機關執行

職務困難反而妨礙行政程序之進行所謂基於職務上必要之行為

如通知當事人或其代理人補提文件陳述意見或出席聽證通知當

事人提供證據資料當事人閱覽卷宗資料等 112

111 前揭註

換言之行政機關

為確定作成行為所涉及之事實關係須進行事實及證據之調查依

職權調查原則行政機關依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不受當事人主張

之拘束(本法第三十六條)因此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

定本係表彰行政程序採取職權調查原則之精神故行政機關承辦

人公務員於職權調查範圍內所為之行為即非應予禁止之程序外接

11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1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9

211

行政程序中行政機關職權調查之目的係為使行政機關了解事

實狀態及公私益狀況成為作成後續行為時之基礎此與行政訴

訟中法院為維護雙方當事人武器平等所為之職權調查並不相同不

可不察 113因此如行政機關非基於了解事實及利益狀態之目的所

為之行為即非屬職權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行政

機關打電話至被檢舉之公司該公司之地位為申請之相對人(本法

第二十條第一款)114

此外如個別法有特別程序規定時即應依該規定之目的解釋

應為之職權調查行為行政程序法中職權調查之規定即應立於補充

地位

為行政程序之當事人且行政機關係為職權

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法院稱此為「行政程序內之接觸」並無限制之

必要見解堪稱正確

115

(三)為程序外接觸之處理

因此在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定時仍須配

合待決事項所應適用之個別法規依規範目的判斷個案中職權調查

行為之必要性

既然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所指之行政程序為本法第二

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為之「行政程

113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 114 行政程序法第 20 條第 1 款「申請之相對人」為申請人請求行政機關

對其作成行政行為之人不可誤認為行政機關本身參見陳敏行政法總

論頁 771自版七版(2011) 115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8

5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2

序外」接觸即為行政機關與個案程序當事人在行政程序法規範之

程序外所為之接觸 116對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解釋如認

為凡行政程序外之接觸既為法所不許公務員本即不得為之是以

應作成紀錄或將書面文件附卷者仍為職權調查所必要之「程序內

行為」117

依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

益之人以書面方式為程序外接觸時應將所有往來書面文件附卷

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如以其他方式為程序外接觸者依同條第三

項之規定並應作成紀錄至於本項並未規定書面紀錄應附卷此

應係立法疏漏解釋上應與同條第二項之規定相同始能達成本條

之立法目的

則此見解不僅未正確認知此制度規範之目的亦有違法

規範之體系解釋更何況如此解釋公務員須將所有依職權調查事

實及證據之行為一一紀錄並予以附卷反而將造成公務員執行職務

之重大困擾因此相關說法應非的論

118

至於附卷之書面文件或紀錄應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因本條

第二項並無「主動」公開之規定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

字第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法第四十七條「亦寓

有保護公務員之目的俾使公務員於行政程序外凡與待決事件有關

之意見交換時皆應將所有往來之書面文件附卷或作成書面紀錄

(同條第二項第三項參照)以間接保護公務員」「行政機關就

11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

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37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117 此為本文發表於研討會時曾被提出之論點 118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3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1

213

待決事件縱有裁量權限亦不得恣意仍應為合義務裁量復有相當

行政救濟程序可資救濟既將接觸資料附卷供其他當事人閱覽即

已達公開之目的如認須主動通知其他當事人不僅衍生通知範圍

及技術上之爭議亦不利待決事件相關程序之迅速進行」「如與本

法第四十五條第一項『主動公開』之用語為比較可推知同法第四

十七條第二項所稱之『公開』者並無主動通知之意」故認為無

須主動公開僅須依申請而公開即可然此見解遭到學者批評認

為如此解釋過於消極本規定為個案資訊唯一主動公開之規定與

政府資訊公開法主動公開之立法目的不同且此解釋將使實體決定

前當事人仍無法知悉有程序外接觸之情形仍會引發行政機關有

偏頗的懷疑與立法意旨不符 119由立法理由觀之本項規定既為

「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之權益」並使其他當事人因文件或紀

錄附卷而有表示意見之機會 120

至於「其他當事人」當然包括申請之相對人(本法第二十條第

一款)至於已知之利害關係人行政機關得通知其參加程序(本法

第二十三條)因可藉由知悉程序外接觸情形而判斷自身利益受影響

之範圍及程序故解釋上亦屬之

如行政機關未主動公開相關資料

實無法發揮立法之功能故相關批評意見應值得贊成

121

(四)違反之法律效果

且依前述行政機關應主動公

開附卷之書面文件及紀錄時即無限制解釋「其他當事人」範圍之

必要

119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153另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2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21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

5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4

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為程序外接觸如已依同條

第二三項之規定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

開後該程序瑕疵即「補正」122

二本文之思考與檢討

但不妨害依相關法令(如公務員

服務法)及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對公務員之行政懲處責任為認定

反之如未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行

政程序即具有無法補正之瑕疵而成為得據以撤銷實體決定之事由

(一)行政法律關係中行政機關義務之規範

現代行政程序法制除以行政行為作為討論之重心外亦逐漸

著重行政法律關係(Verwaltungsrechtsverhaumlltnis)為基於行政法規

就特定事項於二個或二個以上之法律主體所產生之法律關係 123

本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為行政程序外接觸之規定即係對於

公行政明文課予之行政法上程序義務且規範於行政程序法總則部

為行政法上之權利義務關係行政法律關之成立變更或消滅可

依法令規定行政處分行政契約或事實行為並存在於具有行政

法權利能力之主體之間行政法律關係除強調人民於行政法上所享

有之權利及應負擔之義務外同時亦包含公行政主體之權利義務內

容而公行政之義務除由法律明文規定外亦可由行政依法維護

公益之一般義務或由人民之權利或由行政法上債務或補償關係

而得出

122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10-111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123 Maurer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sect8 Rn 16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3

215

分依體系解釋及國內多數見解除特別法有較嚴謹之明文規定外

為行政機關應遵循之最低程度規範 124立法者有意參酌美國APA之

立法例制定本條規定即明文課予行政機關於正當行政程序中應負

之義務我國行政程序法採行德國VwVfG之基本架構援用職權調

查原則之精神但為補強德國法制對於正當法律程序不足之處而

引進美國法制本意甚佳行政機關於個別案件中既負有維護公益

之一般義務並透過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以維護公益及私益如行

政機關於職權調查權限外進行程序外不當接觸而影響公益及私益

之保障時應屬於違背行政機關義務之程序行為即應予規範禁止

由此觀點出發即不宜認定本法第四十七條僅為訓示規定而應更

積極地承認行政機關依法負有一定之程序義務 125

(二)歷史解釋與目的解釋之思考

1 由立法理由中探知之規範目的

本法第四十七條所欲發揮之功能參酌立法理由之說明包括

防止行政機關偏頗及保障當事人權益 126

124 蔡茂寅等前揭註

因此一方面強調行政機

2頁 19-20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

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 554-557五南出版社(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 19-20(1999)少數見解認為此說無說服力並無標準足以認定行政程序法屬

「最低程度之程序保障」參見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

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

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28(2007) 125 本文就此所持之論點與審查委員之見解容或有間特此說明 126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5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6

關之公正性另一方面又強調當事人間權益之公平性因特別強調

保障當事人權益則反應出大陸法系中基本權程序保障功能之思

維此外亦希望藉此對於盛行於行政機關實務上「關說」之情形

進行規範以使關說之行為透明化 127

行政程序法中一個條文如由立法意旨觀之可同時達到程序

之公正性公平性及公開性的功能應可推知立法者對於法制設計

本質認識有不清之處因此何者始為法制本質上應遵循的精神

實應仔細思考否則將出現規範主軸不清規範範圍不明之謬誤

對於此點實不宜一概以我國法制與美國法規範不同

如此資訊之公開性亦為本

條所欲發揮之功能

128

2 由法制之規範功能為解釋

而為不同

的解釋以自圓其說

美國透過司法機關所為之判決強調 5 USC sect557(d)之規範目

的在於保障當事人間之公平性使審判式聽證程序中對於片面接

觸情事不知情之其他當事人得以有機關獲悉相關情事並表示自

己的意見姑且不論維護程序公平性為本體或係保障當事人程序之

工具 129

127 葉俊榮前揭註

禁止片面接觸之本旨仍在於維護正當法律程序中各當事人

間武器平等的精神強調的是正當法律程序中「公平」的面向此

116頁 137 128 參見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一)之說明 129 此涉及美國法上對於正當法律程序本質之討論關於工具說及本體說之

見解參見蔡穎瑩前揭註 15頁 19-24本文於此不予深論但相關討

論亦反應出即便在美國法制中程序規範是否具有獨立性或僅係發揮輔助

實體決定之功能並非有一致見解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5

217

外美國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拘束審判式聽證程序中行政機關之行

為而不適用其他程序中作成決定者原因在於該程序中採用證據

紀錄排他性行政機關僅得依紀錄資料作成決定藉此使當事人皆

得以對於紀錄中之證據及其他資訊進行攻擊防禦始產生禁止片面

接觸之法制設計

我國對於權利保障與行政程序之關聯受德國法制及其理論之

影響強調行政程序對於實體基本權保障之重要性 130

(三)規範範圍之釐清

解釋上正

當行政程序有助於行政機關作成正確決定以避免人民之權益受到

不法之侵害因此保障當事人於程序中武器平等之公平性應有助

於發揮此行政程之基本功能我國繼受美國法制於行政程序法中

增設德國法上所無之禁止程序外接觸的規定在規範功能上即應為

摘取該法制特別之規範功能以強化我國行政程序法制因此本

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在解釋上仍應強調側重於正當法律程序中之

「公平性」保障當事人間進行攻擊防禦時之武器平等藉以保障其

實體權利否則錯誤認知本條之規範功能即易掉入行政繁瑣的

工作泥沼中亦即不論於何種程序中公務員執行職務進行調查

皆作成紀錄或將所有書面附卷以求自保而使本條成為促進行

政彈性及效率之障礙是故為使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能夠發揮

一定之規範功能在解釋上即應為一定之調整及限縮

1 適用的程序類型宜限制

130 例如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於政治庇護案中即明白指出行政程序有助保障

實體之基本權利BVerfGE 56 216 (236ff)

5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8

本法第四十七條列於行政程序法總則導致不論最後行政行為

的態樣為何皆適用之本條規定如此結果與本條立法精神大相逕

庭實有限縮之必要否則亦與效率的要求不符 131以行政指導及

陳情為例本質上為非正式行政行為未發生實質法律效果並無

須適用禁止片面接觸以維護當事人間武器平等之必要而行政規

則為行政機關內部規範欠缺直接對外拘束人民權利義務之法律

效果亦無適用之必要至於法規命令本質上為「一般性政策的

制定」本即應廣納各方意見實不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 132而重點實為各方在訂定規範的過程中有對等的討論對話機

會因此本質上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以保障當事人間公平的行

為為行政處分及行政契約此二大行政行為態樣 133

至於在作成行政處分及締結行政契約之程序中對照美國及德

國法制尚須進一步檢視我國聽證程序之設計

134

131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11(2001)

我國關於程序類

型的設計類似於德國法制而非美國法制本法雖有要式聽證程

序之設計亦規定聽證須作成紀錄(本法第六十四條第一項)然除

132 湯德宗前揭註 122頁 109 133 計畫確定裁決性質上亦為行政處分且涉及多元利益的調和如日後我

國確實執行確定計畫之程序自應適用本法第 47 條之規範 134 本法並未就締結行政契約應進行聽證之規定然如舉行聽證可使其他利

害關係人有參與程序之機會且如作成行政處分依法應舉行聽證但締結

替代該行政處分之行政契約卻無須聽證可能使行政契約成為規避聽證的

工具參見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

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

集頁 282元照出版社(2002)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7

219

法規有明文規定外聽證紀錄為行政機關作成行政處分時應斟酌之

文件(本法第一八條第一項)並非唯一具有排他性之資料遵循

職權調查原則之法理而與德國法制相近因此如欲保留本法第四

十七條之規定並貫徹前述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理精神本文建議

於修法增訂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效力的前提下建議限縮本法第

四十七條規定而僅適用於特別程序中即正式聽證程序及計畫確定

程序此處所持限縮本法第四十七條程序態樣適用範圍之見解主

要論證依據為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與當事人間公平性的關聯此為

德國法制所無行政程序法立法之際我國繼受美國法時亦未配合

建立相關觀念也因此導致現行規定過度擴張禁止程序外接觸之範

圍造成法理邏輯混亂亦可能成為行政機關及公務員之掣肘因

此本文此處之見解亦僅建議係回歸法理一致性而提出之修正意見

而已

2 人的範圍宜擴大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所規制之人一方為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

一方為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達前述立法目的使所有相關

資料皆呈現當事人面前理論上本條宜儘量包括所有可能建立接觸

之管道因此受規範之人的範圍宜擴大因此在解釋代表當事人利

益之人時不應侷限凡宣稱為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或依相

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

人為行為之人皆應屬之不限於代表人代理人或輔佐人等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涉及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分別提出之設籌加油站申請且

二者之申請具有排他的競爭性如依美國法制屬於涉及「有財產

5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0

價值性優惠的競爭請求」之事件特別應注意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承辦公務員有洩漏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予被告機關之顧問 Y

的情形而被判刑確定於參加人 A 公司之申請事件中名義上之

申請人為該顧問 Y 之配偶 X於論斷是否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

一項之規定時即涉及參加人 A 公司被告顧問 YY 之配偶 X 彼

此間的利益關係在 X 提出之申請案所進行之行政程序中實際上

之申請人仍為 A 公司原處分機關未明察 X 是否係以代理人身分提

出申請命其提出委任書處理有可議之處而承辦公務員雖係與

被告顧問 Y 接觸以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由此情形亦

可判定承辦公務員既已受理 X 作為 A 公司代理人所提出之申請

案且 Y 一方面為該申請案中代理人 X 之配偶且同時亦受 A 公

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興建加油站依相關事證可認定 X 係為 A 公

司之利益為行為與其配偶及 A 公司間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

故可認為承辦公務員係主動接觸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於 X 代理 A

公司提出申請之程序中有為程序外接觸之情形本案原審判決及最

高法院判決中僅援引刑事判決所確定之事實直接認為承辦公務

員於處理原告申請之案件中認定與X所為之接觸係屬於違反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情形不僅未就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

件進行涵攝說明未仔細辨明不同程序間之當事人及代表其利益人

的關係雖結論並無錯誤但推論仍未臻嚴謹明確

然而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是否只限於承辦公務員我國法的

解釋與美國法明文規定不同美國法明文規定機關內所有成員或其

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皆不得進行

片面接觸不限作成決定之人員如此始可歸避承辦人員透過機關

內其他人進行接觸卻不受規範的可能我國規範之範圍過於狹隘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9

221

此亦為建議宜修正之處

3 事的範圍宜限縮

如前所述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九六二

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時「縱接觸內容係屬

程序事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因此涉及相關

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此與美國法之規定不

同然誠如前述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中 135法官以「麵包與奶油」的關係來形容行政機

關與公眾間非正式之接觸互動表示公務員實不可能脫離公眾生活

而獨立存在且在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中 136法官亦以人情事理的角度看待

公務員的社交生活因此行政機關與公眾之接觸只要在不影響司

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並無全面禁止之必要只

有對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問題進行程序外接觸可能引起當事人公平

防禦的疑慮始有限制之必要前述法務部之見解不僅誤認禁止

程序外接觸之立法目的過於側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忽視當事人

間的公平性且理想性地過度限制程序外接觸之事項忽略人情事

理應不可採因此建議修改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規定明文

限定於就待決事項之實體問題為接觸時始有限制之必要 137

於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

字第五三號判決)中當事人曾由立法委員陪同前往原處分機關

135 567 F 2d 9 (DC Cir 1977) 13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137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6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2

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會討論法律解釋問題因原處分機關依本法

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作成紀錄附卷故無違法情事可言然嚴

格說來本案當事人拜會原處分機關時討論法律解釋問題並非違

法禁止之關說行為亦不屬於遊說法所定應強制登記之行為且如

未涉及個別具體案件之實體問題而限於法律解釋之請益則本質上

亦不應屬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情形本無須受限制當

然為免爭議及為求自保行政機關得製作相關紀錄但仍應與本法

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無涉

至於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

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公務員受理違反贈與稅法之稅務違章案件

於妻子經營的髮廊中遇見被檢舉人之妻子詢問被檢舉人所涉及之逃

漏稅事件公務員告知若主張被檢舉人無贈與情事應出具有關書

面資料以為證明最後並認定被檢舉人無逃漏稅情事而擬簽結該檢

舉案本案中被檢舉人既為稅務違章事件中之當事人其妻在客

觀上可認為代表其利益之人公務員應不得與其於程序外就逃漏稅

事件之實體問題為接觸公務員於自家經營的髮廊面對被檢舉人之

妻子提出相關詢問而為答覆時與前述案例不同之處在於公務員

並非僅就抽象法規範的解釋進行回答而已就承辦之被檢舉案件具

體內容之認定可能性進行回答應已涉及實體問題公務員與被檢

舉人之妻子所為之接觸已超越公務員社交生活之對話範圍已屬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外接觸實應依本法第四十七

條第二項第三項之規定作成書面紀錄並予以附卷及公開

(四)重視違反之法律效果

行政機關公務員所為之行政程序外之接觸行為姑不論可能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1

223

生公務員懲處之法律效果但就行政程序之法制而言可經由依本

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規定作成紀錄將書面文件附卷並

主動公開而將此瑕疵予以補正未損及當事人程序中武器平等之

公平性然未經補正之瑕疵即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而未踐

行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所要求之行為者依美國法制之

觀點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違法或無

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響即使

採職權調查原則之德國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

如有瑕疵或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

關之行為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二國法制對於程序瑕

疵之法律效果實有異曲同工之處 138

反觀我國對於公務員所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行政機關之處

置較強調對於公務員之行政懲處

139

138 關於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參見本文貳三之論述

而未仔細審酌其行為是否該當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件是否已依同條第二項第三項規

定為補正之行為亦未審酌未補正者此程序瑕疵對於實體決定影響

之程度而法院於爭訟案件中主要仍審酌實體決定之違法性而

未深入論證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對於實

體決定之影響及重要性我國法院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論證之深度

及密度依本文前述觀察與美國司法實務相較實仍有相當大之

差距因此行政機關及法院宜強化對於本條規定之認識及解釋

139 經查詢公務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之保障案件決定書查詢系統(httpwwwcsptcgovtwptcindexasp)以公務員違反公務員服務法第 4 條保密義

務而作成之復審或再申訴決定至民國 100 年止即計有 14 筆決定書

6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4

而對於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合法性進行審查時更須體認程序外接

觸之程序瑕疵與實體決定間之關聯性並進行深入說理論證如此

始可提升本條規定之重要性並落實禁止程序外接觸而確保當事人

程序權益之法理精神

伍結語重新檢視聽證法制之契機

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繼受美國法制並將其融合至以德國法

制為主軸的行政程序法時未深入探究美國正當法律程序之精神

APA 中程序類型之特性即於行政程序法中強行置入禁止片面接觸

之規定本文以相當篇幅介紹美國 5 USC sect557(d)禁止片面接觸之

法理及實務案例並與德國法制進行比較目的即在於突顯現行規

定法理混淆及制度設計缺乏一貫性的缺失此外台北高等行法院

九十四年度訴字第七五二號判決及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五年度判字第

一二三九號判決此一具有高度重要性及爭議性的案件中(高速公路

電子收費系統案或稱為 ETC 案)中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重

要性未受重視益發突顯我國實務界對於此制度之認識有限因此

本文嘗試以回歸法制本旨的角度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禁止程序外

接觸之規定重新檢視其立法目的並對於本條之適用範圍提出檢

討修正之意見

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德國

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備受爭

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聽證程序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3

225

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到重視在

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際如能重新

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程序之法制得以

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化」有所助益

6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6

參考文獻

書籍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

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

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5

227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期刊文獻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 8-21(1999)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3-120

(2008)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

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

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1-33(2007)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2-17(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

頁 18-33(1999)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12 TEX TECH

ADMIN L J 223-279 (2011)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6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8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專書論文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

頁 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

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

壽論文集」頁 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

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

總論篇頁 112-168三民書局(1998)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49元照出版

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

行政程序法論頁 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51-83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7

229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67-209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 25-155元照出版社

三版(200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

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6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0

摘要

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公務員與當事人為行

政程序外接觸的規定係仿自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而本

條自行政程序法施行至今逾十年以來並非行政法學界及司法實

務界重視及討論的重點然而本條規定卻為行政機關在具體程序

中重視之規範甚至可能導致行政機關承辦人員在具體情形中無

所適所或形成困擾因此本文先就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關於禁止

片面接觸之規範針對成文法規定及司法實務案例進行說明及觀

察以掌握美國相關法制之精神及本旨此外亦介紹德國法制之

精神並就我國司法實務涉及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案例進行

觀察探究我國對於本條精神之運用是否仍有待釐清之處在回

歸法制本旨之深入研究後即不難發現此程序機制之基本功能

在於確保正式的聽證程序中當事人間攻防之程序公平性並非著

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總則部

分而非強調聽證程序公正性之維持在體例安排上即與制度之

本質混淆亦容易導致實務見解不明確而產生許多疑義

面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

德國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

備受爭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

聽證程序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

到重視在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

際如能重新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9

231

程序之法制得以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

化」有所助益

7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2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 Review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n the American and German Legal Systems

Ling-Ching Fu

Abstract

sect47 APA of Taiwan stipulates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and follows the regulations in the APA of the USA

Since the APA in Taiwan came into effect in 2001 this regulation

hasnrsquot stayed in the center of the legal researches and practice in

Taiwan Howeve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public officials in

concrete case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eaning and the nature of this

regulation the similar regulations an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he

USA are first examined in this article Meanwhile the German legal

system regarding this problem is also introduce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aiwan will be also intensive observed The application

possibility of sect47 APA of Taiwan as well as the viewpoints in the

practice will be acquainted At last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protects the fairness

between the concerned parties in the formal hearing procedures but

not the neutrality of the responsible authority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1

233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nature of this legal institution has

not been correctly understood in Taiwan It leads to the result that

the APA of Taiwan should be further reformed An amendment of the

APA of Taiwan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Keywords ex parte communication due process hearing trial-type

hearing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 formal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8-21(1999)
  •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113-120(2008)
  •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1-33(2007)
  •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2-17(2001)
  •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18-33(1999)
  •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112-168三民書局(1998)
  •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4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51-83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67-20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25-155元照出版社三版(2006)
  •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 摘要
    • Abstract
Page 48: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由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 …cycu.lawbank.com.tw/Download/30/01300005.pdf接觸或禁止片面接觸為核心議題之研究論著。即使在司法實務上,也

4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0

3 程序之範圍

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定立於本法第一

章總則篇因對於「行政程序」之種類及範圍並無特別規定故舉

凡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所稱作成行政處分締結行政契約訂定法規

命令與行政規則確定行政計畫實施行政指導及處理陳情之程序

皆屬於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行政程序與美國 5 USC sect557(d)

僅適用於進行審判式聽證程序始於指定主持聽證之行政機關等規

定內容相較本條規範之程序類型無所不包亦涵蓋整體程序然

此亦為學者指出宜檢討之處 111

4 得進行接觸之情形

公務員於行政程序中基於職務上必要所為之行為不受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限制於行政程序開始後公務員執行職務

處理待決事項所為之必要行為如受嚴格限制將造成行政機關執行

職務困難反而妨礙行政程序之進行所謂基於職務上必要之行為

如通知當事人或其代理人補提文件陳述意見或出席聽證通知當

事人提供證據資料當事人閱覽卷宗資料等 112

111 前揭註

換言之行政機關

為確定作成行為所涉及之事實關係須進行事實及證據之調查依

職權調查原則行政機關依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不受當事人主張

之拘束(本法第三十六條)因此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

定本係表彰行政程序採取職權調查原則之精神故行政機關承辦

人公務員於職權調查範圍內所為之行為即非應予禁止之程序外接

112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1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9

211

行政程序中行政機關職權調查之目的係為使行政機關了解事

實狀態及公私益狀況成為作成後續行為時之基礎此與行政訴

訟中法院為維護雙方當事人武器平等所為之職權調查並不相同不

可不察 113因此如行政機關非基於了解事實及利益狀態之目的所

為之行為即非屬職權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行政

機關打電話至被檢舉之公司該公司之地位為申請之相對人(本法

第二十條第一款)114

此外如個別法有特別程序規定時即應依該規定之目的解釋

應為之職權調查行為行政程序法中職權調查之規定即應立於補充

地位

為行政程序之當事人且行政機關係為職權

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法院稱此為「行政程序內之接觸」並無限制之

必要見解堪稱正確

115

(三)為程序外接觸之處理

因此在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定時仍須配

合待決事項所應適用之個別法規依規範目的判斷個案中職權調查

行為之必要性

既然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所指之行政程序為本法第二

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為之「行政程

113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 114 行政程序法第 20 條第 1 款「申請之相對人」為申請人請求行政機關

對其作成行政行為之人不可誤認為行政機關本身參見陳敏行政法總

論頁 771自版七版(2011) 115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8

5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2

序外」接觸即為行政機關與個案程序當事人在行政程序法規範之

程序外所為之接觸 116對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解釋如認

為凡行政程序外之接觸既為法所不許公務員本即不得為之是以

應作成紀錄或將書面文件附卷者仍為職權調查所必要之「程序內

行為」117

依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

益之人以書面方式為程序外接觸時應將所有往來書面文件附卷

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如以其他方式為程序外接觸者依同條第三

項之規定並應作成紀錄至於本項並未規定書面紀錄應附卷此

應係立法疏漏解釋上應與同條第二項之規定相同始能達成本條

之立法目的

則此見解不僅未正確認知此制度規範之目的亦有違法

規範之體系解釋更何況如此解釋公務員須將所有依職權調查事

實及證據之行為一一紀錄並予以附卷反而將造成公務員執行職務

之重大困擾因此相關說法應非的論

118

至於附卷之書面文件或紀錄應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因本條

第二項並無「主動」公開之規定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

字第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法第四十七條「亦寓

有保護公務員之目的俾使公務員於行政程序外凡與待決事件有關

之意見交換時皆應將所有往來之書面文件附卷或作成書面紀錄

(同條第二項第三項參照)以間接保護公務員」「行政機關就

11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

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37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117 此為本文發表於研討會時曾被提出之論點 118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3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1

213

待決事件縱有裁量權限亦不得恣意仍應為合義務裁量復有相當

行政救濟程序可資救濟既將接觸資料附卷供其他當事人閱覽即

已達公開之目的如認須主動通知其他當事人不僅衍生通知範圍

及技術上之爭議亦不利待決事件相關程序之迅速進行」「如與本

法第四十五條第一項『主動公開』之用語為比較可推知同法第四

十七條第二項所稱之『公開』者並無主動通知之意」故認為無

須主動公開僅須依申請而公開即可然此見解遭到學者批評認

為如此解釋過於消極本規定為個案資訊唯一主動公開之規定與

政府資訊公開法主動公開之立法目的不同且此解釋將使實體決定

前當事人仍無法知悉有程序外接觸之情形仍會引發行政機關有

偏頗的懷疑與立法意旨不符 119由立法理由觀之本項規定既為

「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之權益」並使其他當事人因文件或紀

錄附卷而有表示意見之機會 120

至於「其他當事人」當然包括申請之相對人(本法第二十條第

一款)至於已知之利害關係人行政機關得通知其參加程序(本法

第二十三條)因可藉由知悉程序外接觸情形而判斷自身利益受影響

之範圍及程序故解釋上亦屬之

如行政機關未主動公開相關資料

實無法發揮立法之功能故相關批評意見應值得贊成

121

(四)違反之法律效果

且依前述行政機關應主動公

開附卷之書面文件及紀錄時即無限制解釋「其他當事人」範圍之

必要

119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153另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2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21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

5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4

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為程序外接觸如已依同條

第二三項之規定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

開後該程序瑕疵即「補正」122

二本文之思考與檢討

但不妨害依相關法令(如公務員

服務法)及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對公務員之行政懲處責任為認定

反之如未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行

政程序即具有無法補正之瑕疵而成為得據以撤銷實體決定之事由

(一)行政法律關係中行政機關義務之規範

現代行政程序法制除以行政行為作為討論之重心外亦逐漸

著重行政法律關係(Verwaltungsrechtsverhaumlltnis)為基於行政法規

就特定事項於二個或二個以上之法律主體所產生之法律關係 123

本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為行政程序外接觸之規定即係對於

公行政明文課予之行政法上程序義務且規範於行政程序法總則部

為行政法上之權利義務關係行政法律關之成立變更或消滅可

依法令規定行政處分行政契約或事實行為並存在於具有行政

法權利能力之主體之間行政法律關係除強調人民於行政法上所享

有之權利及應負擔之義務外同時亦包含公行政主體之權利義務內

容而公行政之義務除由法律明文規定外亦可由行政依法維護

公益之一般義務或由人民之權利或由行政法上債務或補償關係

而得出

122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10-111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123 Maurer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sect8 Rn 16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3

215

分依體系解釋及國內多數見解除特別法有較嚴謹之明文規定外

為行政機關應遵循之最低程度規範 124立法者有意參酌美國APA之

立法例制定本條規定即明文課予行政機關於正當行政程序中應負

之義務我國行政程序法採行德國VwVfG之基本架構援用職權調

查原則之精神但為補強德國法制對於正當法律程序不足之處而

引進美國法制本意甚佳行政機關於個別案件中既負有維護公益

之一般義務並透過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以維護公益及私益如行

政機關於職權調查權限外進行程序外不當接觸而影響公益及私益

之保障時應屬於違背行政機關義務之程序行為即應予規範禁止

由此觀點出發即不宜認定本法第四十七條僅為訓示規定而應更

積極地承認行政機關依法負有一定之程序義務 125

(二)歷史解釋與目的解釋之思考

1 由立法理由中探知之規範目的

本法第四十七條所欲發揮之功能參酌立法理由之說明包括

防止行政機關偏頗及保障當事人權益 126

124 蔡茂寅等前揭註

因此一方面強調行政機

2頁 19-20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

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 554-557五南出版社(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 19-20(1999)少數見解認為此說無說服力並無標準足以認定行政程序法屬

「最低程度之程序保障」參見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

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

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28(2007) 125 本文就此所持之論點與審查委員之見解容或有間特此說明 126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5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6

關之公正性另一方面又強調當事人間權益之公平性因特別強調

保障當事人權益則反應出大陸法系中基本權程序保障功能之思

維此外亦希望藉此對於盛行於行政機關實務上「關說」之情形

進行規範以使關說之行為透明化 127

行政程序法中一個條文如由立法意旨觀之可同時達到程序

之公正性公平性及公開性的功能應可推知立法者對於法制設計

本質認識有不清之處因此何者始為法制本質上應遵循的精神

實應仔細思考否則將出現規範主軸不清規範範圍不明之謬誤

對於此點實不宜一概以我國法制與美國法規範不同

如此資訊之公開性亦為本

條所欲發揮之功能

128

2 由法制之規範功能為解釋

而為不同

的解釋以自圓其說

美國透過司法機關所為之判決強調 5 USC sect557(d)之規範目

的在於保障當事人間之公平性使審判式聽證程序中對於片面接

觸情事不知情之其他當事人得以有機關獲悉相關情事並表示自

己的意見姑且不論維護程序公平性為本體或係保障當事人程序之

工具 129

127 葉俊榮前揭註

禁止片面接觸之本旨仍在於維護正當法律程序中各當事人

間武器平等的精神強調的是正當法律程序中「公平」的面向此

116頁 137 128 參見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一)之說明 129 此涉及美國法上對於正當法律程序本質之討論關於工具說及本體說之

見解參見蔡穎瑩前揭註 15頁 19-24本文於此不予深論但相關討

論亦反應出即便在美國法制中程序規範是否具有獨立性或僅係發揮輔助

實體決定之功能並非有一致見解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5

217

外美國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拘束審判式聽證程序中行政機關之行

為而不適用其他程序中作成決定者原因在於該程序中採用證據

紀錄排他性行政機關僅得依紀錄資料作成決定藉此使當事人皆

得以對於紀錄中之證據及其他資訊進行攻擊防禦始產生禁止片面

接觸之法制設計

我國對於權利保障與行政程序之關聯受德國法制及其理論之

影響強調行政程序對於實體基本權保障之重要性 130

(三)規範範圍之釐清

解釋上正

當行政程序有助於行政機關作成正確決定以避免人民之權益受到

不法之侵害因此保障當事人於程序中武器平等之公平性應有助

於發揮此行政程之基本功能我國繼受美國法制於行政程序法中

增設德國法上所無之禁止程序外接觸的規定在規範功能上即應為

摘取該法制特別之規範功能以強化我國行政程序法制因此本

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在解釋上仍應強調側重於正當法律程序中之

「公平性」保障當事人間進行攻擊防禦時之武器平等藉以保障其

實體權利否則錯誤認知本條之規範功能即易掉入行政繁瑣的

工作泥沼中亦即不論於何種程序中公務員執行職務進行調查

皆作成紀錄或將所有書面附卷以求自保而使本條成為促進行

政彈性及效率之障礙是故為使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能夠發揮

一定之規範功能在解釋上即應為一定之調整及限縮

1 適用的程序類型宜限制

130 例如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於政治庇護案中即明白指出行政程序有助保障

實體之基本權利BVerfGE 56 216 (236ff)

5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8

本法第四十七條列於行政程序法總則導致不論最後行政行為

的態樣為何皆適用之本條規定如此結果與本條立法精神大相逕

庭實有限縮之必要否則亦與效率的要求不符 131以行政指導及

陳情為例本質上為非正式行政行為未發生實質法律效果並無

須適用禁止片面接觸以維護當事人間武器平等之必要而行政規

則為行政機關內部規範欠缺直接對外拘束人民權利義務之法律

效果亦無適用之必要至於法規命令本質上為「一般性政策的

制定」本即應廣納各方意見實不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 132而重點實為各方在訂定規範的過程中有對等的討論對話機

會因此本質上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以保障當事人間公平的行

為為行政處分及行政契約此二大行政行為態樣 133

至於在作成行政處分及締結行政契約之程序中對照美國及德

國法制尚須進一步檢視我國聽證程序之設計

134

131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11(2001)

我國關於程序類

型的設計類似於德國法制而非美國法制本法雖有要式聽證程

序之設計亦規定聽證須作成紀錄(本法第六十四條第一項)然除

132 湯德宗前揭註 122頁 109 133 計畫確定裁決性質上亦為行政處分且涉及多元利益的調和如日後我

國確實執行確定計畫之程序自應適用本法第 47 條之規範 134 本法並未就締結行政契約應進行聽證之規定然如舉行聽證可使其他利

害關係人有參與程序之機會且如作成行政處分依法應舉行聽證但締結

替代該行政處分之行政契約卻無須聽證可能使行政契約成為規避聽證的

工具參見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

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

集頁 282元照出版社(2002)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7

219

法規有明文規定外聽證紀錄為行政機關作成行政處分時應斟酌之

文件(本法第一八條第一項)並非唯一具有排他性之資料遵循

職權調查原則之法理而與德國法制相近因此如欲保留本法第四

十七條之規定並貫徹前述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理精神本文建議

於修法增訂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效力的前提下建議限縮本法第

四十七條規定而僅適用於特別程序中即正式聽證程序及計畫確定

程序此處所持限縮本法第四十七條程序態樣適用範圍之見解主

要論證依據為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與當事人間公平性的關聯此為

德國法制所無行政程序法立法之際我國繼受美國法時亦未配合

建立相關觀念也因此導致現行規定過度擴張禁止程序外接觸之範

圍造成法理邏輯混亂亦可能成為行政機關及公務員之掣肘因

此本文此處之見解亦僅建議係回歸法理一致性而提出之修正意見

而已

2 人的範圍宜擴大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所規制之人一方為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

一方為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達前述立法目的使所有相關

資料皆呈現當事人面前理論上本條宜儘量包括所有可能建立接觸

之管道因此受規範之人的範圍宜擴大因此在解釋代表當事人利

益之人時不應侷限凡宣稱為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或依相

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

人為行為之人皆應屬之不限於代表人代理人或輔佐人等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涉及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分別提出之設籌加油站申請且

二者之申請具有排他的競爭性如依美國法制屬於涉及「有財產

5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0

價值性優惠的競爭請求」之事件特別應注意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承辦公務員有洩漏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予被告機關之顧問 Y

的情形而被判刑確定於參加人 A 公司之申請事件中名義上之

申請人為該顧問 Y 之配偶 X於論斷是否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

一項之規定時即涉及參加人 A 公司被告顧問 YY 之配偶 X 彼

此間的利益關係在 X 提出之申請案所進行之行政程序中實際上

之申請人仍為 A 公司原處分機關未明察 X 是否係以代理人身分提

出申請命其提出委任書處理有可議之處而承辦公務員雖係與

被告顧問 Y 接觸以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由此情形亦

可判定承辦公務員既已受理 X 作為 A 公司代理人所提出之申請

案且 Y 一方面為該申請案中代理人 X 之配偶且同時亦受 A 公

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興建加油站依相關事證可認定 X 係為 A 公

司之利益為行為與其配偶及 A 公司間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

故可認為承辦公務員係主動接觸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於 X 代理 A

公司提出申請之程序中有為程序外接觸之情形本案原審判決及最

高法院判決中僅援引刑事判決所確定之事實直接認為承辦公務

員於處理原告申請之案件中認定與X所為之接觸係屬於違反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情形不僅未就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

件進行涵攝說明未仔細辨明不同程序間之當事人及代表其利益人

的關係雖結論並無錯誤但推論仍未臻嚴謹明確

然而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是否只限於承辦公務員我國法的

解釋與美國法明文規定不同美國法明文規定機關內所有成員或其

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皆不得進行

片面接觸不限作成決定之人員如此始可歸避承辦人員透過機關

內其他人進行接觸卻不受規範的可能我國規範之範圍過於狹隘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9

221

此亦為建議宜修正之處

3 事的範圍宜限縮

如前所述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九六二

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時「縱接觸內容係屬

程序事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因此涉及相關

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此與美國法之規定不

同然誠如前述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中 135法官以「麵包與奶油」的關係來形容行政機

關與公眾間非正式之接觸互動表示公務員實不可能脫離公眾生活

而獨立存在且在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中 136法官亦以人情事理的角度看待

公務員的社交生活因此行政機關與公眾之接觸只要在不影響司

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並無全面禁止之必要只

有對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問題進行程序外接觸可能引起當事人公平

防禦的疑慮始有限制之必要前述法務部之見解不僅誤認禁止

程序外接觸之立法目的過於側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忽視當事人

間的公平性且理想性地過度限制程序外接觸之事項忽略人情事

理應不可採因此建議修改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規定明文

限定於就待決事項之實體問題為接觸時始有限制之必要 137

於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

字第五三號判決)中當事人曾由立法委員陪同前往原處分機關

135 567 F 2d 9 (DC Cir 1977) 13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137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6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2

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會討論法律解釋問題因原處分機關依本法

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作成紀錄附卷故無違法情事可言然嚴

格說來本案當事人拜會原處分機關時討論法律解釋問題並非違

法禁止之關說行為亦不屬於遊說法所定應強制登記之行為且如

未涉及個別具體案件之實體問題而限於法律解釋之請益則本質上

亦不應屬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情形本無須受限制當

然為免爭議及為求自保行政機關得製作相關紀錄但仍應與本法

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無涉

至於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

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公務員受理違反贈與稅法之稅務違章案件

於妻子經營的髮廊中遇見被檢舉人之妻子詢問被檢舉人所涉及之逃

漏稅事件公務員告知若主張被檢舉人無贈與情事應出具有關書

面資料以為證明最後並認定被檢舉人無逃漏稅情事而擬簽結該檢

舉案本案中被檢舉人既為稅務違章事件中之當事人其妻在客

觀上可認為代表其利益之人公務員應不得與其於程序外就逃漏稅

事件之實體問題為接觸公務員於自家經營的髮廊面對被檢舉人之

妻子提出相關詢問而為答覆時與前述案例不同之處在於公務員

並非僅就抽象法規範的解釋進行回答而已就承辦之被檢舉案件具

體內容之認定可能性進行回答應已涉及實體問題公務員與被檢

舉人之妻子所為之接觸已超越公務員社交生活之對話範圍已屬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外接觸實應依本法第四十七

條第二項第三項之規定作成書面紀錄並予以附卷及公開

(四)重視違反之法律效果

行政機關公務員所為之行政程序外之接觸行為姑不論可能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1

223

生公務員懲處之法律效果但就行政程序之法制而言可經由依本

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規定作成紀錄將書面文件附卷並

主動公開而將此瑕疵予以補正未損及當事人程序中武器平等之

公平性然未經補正之瑕疵即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而未踐

行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所要求之行為者依美國法制之

觀點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違法或無

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響即使

採職權調查原則之德國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

如有瑕疵或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

關之行為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二國法制對於程序瑕

疵之法律效果實有異曲同工之處 138

反觀我國對於公務員所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行政機關之處

置較強調對於公務員之行政懲處

139

138 關於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參見本文貳三之論述

而未仔細審酌其行為是否該當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件是否已依同條第二項第三項規

定為補正之行為亦未審酌未補正者此程序瑕疵對於實體決定影響

之程度而法院於爭訟案件中主要仍審酌實體決定之違法性而

未深入論證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對於實

體決定之影響及重要性我國法院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論證之深度

及密度依本文前述觀察與美國司法實務相較實仍有相當大之

差距因此行政機關及法院宜強化對於本條規定之認識及解釋

139 經查詢公務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之保障案件決定書查詢系統(httpwwwcsptcgovtwptcindexasp)以公務員違反公務員服務法第 4 條保密義

務而作成之復審或再申訴決定至民國 100 年止即計有 14 筆決定書

6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4

而對於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合法性進行審查時更須體認程序外接

觸之程序瑕疵與實體決定間之關聯性並進行深入說理論證如此

始可提升本條規定之重要性並落實禁止程序外接觸而確保當事人

程序權益之法理精神

伍結語重新檢視聽證法制之契機

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繼受美國法制並將其融合至以德國法

制為主軸的行政程序法時未深入探究美國正當法律程序之精神

APA 中程序類型之特性即於行政程序法中強行置入禁止片面接觸

之規定本文以相當篇幅介紹美國 5 USC sect557(d)禁止片面接觸之

法理及實務案例並與德國法制進行比較目的即在於突顯現行規

定法理混淆及制度設計缺乏一貫性的缺失此外台北高等行法院

九十四年度訴字第七五二號判決及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五年度判字第

一二三九號判決此一具有高度重要性及爭議性的案件中(高速公路

電子收費系統案或稱為 ETC 案)中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重

要性未受重視益發突顯我國實務界對於此制度之認識有限因此

本文嘗試以回歸法制本旨的角度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禁止程序外

接觸之規定重新檢視其立法目的並對於本條之適用範圍提出檢

討修正之意見

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德國

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備受爭

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聽證程序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3

225

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到重視在

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際如能重新

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程序之法制得以

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化」有所助益

6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6

參考文獻

書籍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

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

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5

227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期刊文獻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 8-21(1999)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3-120

(2008)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

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

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1-33(2007)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2-17(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

頁 18-33(1999)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12 TEX TECH

ADMIN L J 223-279 (2011)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6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8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專書論文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

頁 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

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

壽論文集」頁 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

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

總論篇頁 112-168三民書局(1998)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49元照出版

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

行政程序法論頁 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51-83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7

229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67-209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 25-155元照出版社

三版(200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

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6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0

摘要

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公務員與當事人為行

政程序外接觸的規定係仿自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而本

條自行政程序法施行至今逾十年以來並非行政法學界及司法實

務界重視及討論的重點然而本條規定卻為行政機關在具體程序

中重視之規範甚至可能導致行政機關承辦人員在具體情形中無

所適所或形成困擾因此本文先就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關於禁止

片面接觸之規範針對成文法規定及司法實務案例進行說明及觀

察以掌握美國相關法制之精神及本旨此外亦介紹德國法制之

精神並就我國司法實務涉及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案例進行

觀察探究我國對於本條精神之運用是否仍有待釐清之處在回

歸法制本旨之深入研究後即不難發現此程序機制之基本功能

在於確保正式的聽證程序中當事人間攻防之程序公平性並非著

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總則部

分而非強調聽證程序公正性之維持在體例安排上即與制度之

本質混淆亦容易導致實務見解不明確而產生許多疑義

面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

德國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

備受爭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

聽證程序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

到重視在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

際如能重新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9

231

程序之法制得以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

化」有所助益

7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2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 Review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n the American and German Legal Systems

Ling-Ching Fu

Abstract

sect47 APA of Taiwan stipulates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and follows the regulations in the APA of the USA

Since the APA in Taiwan came into effect in 2001 this regulation

hasnrsquot stayed in the center of the legal researches and practice in

Taiwan Howeve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public officials in

concrete case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eaning and the nature of this

regulation the similar regulations an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he

USA are first examined in this article Meanwhile the German legal

system regarding this problem is also introduce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aiwan will be also intensive observed The application

possibility of sect47 APA of Taiwan as well as the viewpoints in the

practice will be acquainted At last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protects the fairness

between the concerned parties in the formal hearing procedures but

not the neutrality of the responsible authority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1

233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nature of this legal institution has

not been correctly understood in Taiwan It leads to the result that

the APA of Taiwan should be further reformed An amendment of the

APA of Taiwan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Keywords ex parte communication due process hearing trial-type

hearing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 formal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8-21(1999)
  •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113-120(2008)
  •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1-33(2007)
  •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2-17(2001)
  •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18-33(1999)
  •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112-168三民書局(1998)
  •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4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51-83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67-20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25-155元照出版社三版(2006)
  •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 摘要
    • Abstract
Page 49: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由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 …cycu.lawbank.com.tw/Download/30/01300005.pdf接觸或禁止片面接觸為核心議題之研究論著。即使在司法實務上,也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49

211

行政程序中行政機關職權調查之目的係為使行政機關了解事

實狀態及公私益狀況成為作成後續行為時之基礎此與行政訴

訟中法院為維護雙方當事人武器平等所為之職權調查並不相同不

可不察 113因此如行政機關非基於了解事實及利益狀態之目的所

為之行為即非屬職權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檢舉違反勞動基準法案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三八三六號判決)中行政

機關打電話至被檢舉之公司該公司之地位為申請之相對人(本法

第二十條第一款)114

此外如個別法有特別程序規定時即應依該規定之目的解釋

應為之職權調查行為行政程序法中職權調查之規定即應立於補充

地位

為行政程序之當事人且行政機關係為職權

調查所必要之行為法院稱此為「行政程序內之接觸」並無限制之

必要見解堪稱正確

115

(三)為程序外接觸之處理

因此在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除外規定時仍須配

合待決事項所應適用之個別法規依規範目的判斷個案中職權調查

行為之必要性

既然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所指之行政程序為本法第二

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所為之「行政程

113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5 114 行政程序法第 20 條第 1 款「申請之相對人」為申請人請求行政機關

對其作成行政行為之人不可誤認為行政機關本身參見陳敏行政法總

論頁 771自版七版(2011) 115 StelkensBonkSachs aaO (Fn 86) sect24 Rn 8

5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2

序外」接觸即為行政機關與個案程序當事人在行政程序法規範之

程序外所為之接觸 116對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解釋如認

為凡行政程序外之接觸既為法所不許公務員本即不得為之是以

應作成紀錄或將書面文件附卷者仍為職權調查所必要之「程序內

行為」117

依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

益之人以書面方式為程序外接觸時應將所有往來書面文件附卷

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如以其他方式為程序外接觸者依同條第三

項之規定並應作成紀錄至於本項並未規定書面紀錄應附卷此

應係立法疏漏解釋上應與同條第二項之規定相同始能達成本條

之立法目的

則此見解不僅未正確認知此制度規範之目的亦有違法

規範之體系解釋更何況如此解釋公務員須將所有依職權調查事

實及證據之行為一一紀錄並予以附卷反而將造成公務員執行職務

之重大困擾因此相關說法應非的論

118

至於附卷之書面文件或紀錄應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因本條

第二項並無「主動」公開之規定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

字第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法第四十七條「亦寓

有保護公務員之目的俾使公務員於行政程序外凡與待決事件有關

之意見交換時皆應將所有往來之書面文件附卷或作成書面紀錄

(同條第二項第三項參照)以間接保護公務員」「行政機關就

11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

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37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117 此為本文發表於研討會時曾被提出之論點 118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3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1

213

待決事件縱有裁量權限亦不得恣意仍應為合義務裁量復有相當

行政救濟程序可資救濟既將接觸資料附卷供其他當事人閱覽即

已達公開之目的如認須主動通知其他當事人不僅衍生通知範圍

及技術上之爭議亦不利待決事件相關程序之迅速進行」「如與本

法第四十五條第一項『主動公開』之用語為比較可推知同法第四

十七條第二項所稱之『公開』者並無主動通知之意」故認為無

須主動公開僅須依申請而公開即可然此見解遭到學者批評認

為如此解釋過於消極本規定為個案資訊唯一主動公開之規定與

政府資訊公開法主動公開之立法目的不同且此解釋將使實體決定

前當事人仍無法知悉有程序外接觸之情形仍會引發行政機關有

偏頗的懷疑與立法意旨不符 119由立法理由觀之本項規定既為

「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之權益」並使其他當事人因文件或紀

錄附卷而有表示意見之機會 120

至於「其他當事人」當然包括申請之相對人(本法第二十條第

一款)至於已知之利害關係人行政機關得通知其參加程序(本法

第二十三條)因可藉由知悉程序外接觸情形而判斷自身利益受影響

之範圍及程序故解釋上亦屬之

如行政機關未主動公開相關資料

實無法發揮立法之功能故相關批評意見應值得贊成

121

(四)違反之法律效果

且依前述行政機關應主動公

開附卷之書面文件及紀錄時即無限制解釋「其他當事人」範圍之

必要

119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153另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2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21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

5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4

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為程序外接觸如已依同條

第二三項之規定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

開後該程序瑕疵即「補正」122

二本文之思考與檢討

但不妨害依相關法令(如公務員

服務法)及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對公務員之行政懲處責任為認定

反之如未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行

政程序即具有無法補正之瑕疵而成為得據以撤銷實體決定之事由

(一)行政法律關係中行政機關義務之規範

現代行政程序法制除以行政行為作為討論之重心外亦逐漸

著重行政法律關係(Verwaltungsrechtsverhaumlltnis)為基於行政法規

就特定事項於二個或二個以上之法律主體所產生之法律關係 123

本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為行政程序外接觸之規定即係對於

公行政明文課予之行政法上程序義務且規範於行政程序法總則部

為行政法上之權利義務關係行政法律關之成立變更或消滅可

依法令規定行政處分行政契約或事實行為並存在於具有行政

法權利能力之主體之間行政法律關係除強調人民於行政法上所享

有之權利及應負擔之義務外同時亦包含公行政主體之權利義務內

容而公行政之義務除由法律明文規定外亦可由行政依法維護

公益之一般義務或由人民之權利或由行政法上債務或補償關係

而得出

122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10-111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123 Maurer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sect8 Rn 16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3

215

分依體系解釋及國內多數見解除特別法有較嚴謹之明文規定外

為行政機關應遵循之最低程度規範 124立法者有意參酌美國APA之

立法例制定本條規定即明文課予行政機關於正當行政程序中應負

之義務我國行政程序法採行德國VwVfG之基本架構援用職權調

查原則之精神但為補強德國法制對於正當法律程序不足之處而

引進美國法制本意甚佳行政機關於個別案件中既負有維護公益

之一般義務並透過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以維護公益及私益如行

政機關於職權調查權限外進行程序外不當接觸而影響公益及私益

之保障時應屬於違背行政機關義務之程序行為即應予規範禁止

由此觀點出發即不宜認定本法第四十七條僅為訓示規定而應更

積極地承認行政機關依法負有一定之程序義務 125

(二)歷史解釋與目的解釋之思考

1 由立法理由中探知之規範目的

本法第四十七條所欲發揮之功能參酌立法理由之說明包括

防止行政機關偏頗及保障當事人權益 126

124 蔡茂寅等前揭註

因此一方面強調行政機

2頁 19-20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

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 554-557五南出版社(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 19-20(1999)少數見解認為此說無說服力並無標準足以認定行政程序法屬

「最低程度之程序保障」參見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

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

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28(2007) 125 本文就此所持之論點與審查委員之見解容或有間特此說明 126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5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6

關之公正性另一方面又強調當事人間權益之公平性因特別強調

保障當事人權益則反應出大陸法系中基本權程序保障功能之思

維此外亦希望藉此對於盛行於行政機關實務上「關說」之情形

進行規範以使關說之行為透明化 127

行政程序法中一個條文如由立法意旨觀之可同時達到程序

之公正性公平性及公開性的功能應可推知立法者對於法制設計

本質認識有不清之處因此何者始為法制本質上應遵循的精神

實應仔細思考否則將出現規範主軸不清規範範圍不明之謬誤

對於此點實不宜一概以我國法制與美國法規範不同

如此資訊之公開性亦為本

條所欲發揮之功能

128

2 由法制之規範功能為解釋

而為不同

的解釋以自圓其說

美國透過司法機關所為之判決強調 5 USC sect557(d)之規範目

的在於保障當事人間之公平性使審判式聽證程序中對於片面接

觸情事不知情之其他當事人得以有機關獲悉相關情事並表示自

己的意見姑且不論維護程序公平性為本體或係保障當事人程序之

工具 129

127 葉俊榮前揭註

禁止片面接觸之本旨仍在於維護正當法律程序中各當事人

間武器平等的精神強調的是正當法律程序中「公平」的面向此

116頁 137 128 參見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一)之說明 129 此涉及美國法上對於正當法律程序本質之討論關於工具說及本體說之

見解參見蔡穎瑩前揭註 15頁 19-24本文於此不予深論但相關討

論亦反應出即便在美國法制中程序規範是否具有獨立性或僅係發揮輔助

實體決定之功能並非有一致見解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5

217

外美國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拘束審判式聽證程序中行政機關之行

為而不適用其他程序中作成決定者原因在於該程序中採用證據

紀錄排他性行政機關僅得依紀錄資料作成決定藉此使當事人皆

得以對於紀錄中之證據及其他資訊進行攻擊防禦始產生禁止片面

接觸之法制設計

我國對於權利保障與行政程序之關聯受德國法制及其理論之

影響強調行政程序對於實體基本權保障之重要性 130

(三)規範範圍之釐清

解釋上正

當行政程序有助於行政機關作成正確決定以避免人民之權益受到

不法之侵害因此保障當事人於程序中武器平等之公平性應有助

於發揮此行政程之基本功能我國繼受美國法制於行政程序法中

增設德國法上所無之禁止程序外接觸的規定在規範功能上即應為

摘取該法制特別之規範功能以強化我國行政程序法制因此本

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在解釋上仍應強調側重於正當法律程序中之

「公平性」保障當事人間進行攻擊防禦時之武器平等藉以保障其

實體權利否則錯誤認知本條之規範功能即易掉入行政繁瑣的

工作泥沼中亦即不論於何種程序中公務員執行職務進行調查

皆作成紀錄或將所有書面附卷以求自保而使本條成為促進行

政彈性及效率之障礙是故為使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能夠發揮

一定之規範功能在解釋上即應為一定之調整及限縮

1 適用的程序類型宜限制

130 例如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於政治庇護案中即明白指出行政程序有助保障

實體之基本權利BVerfGE 56 216 (236ff)

5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8

本法第四十七條列於行政程序法總則導致不論最後行政行為

的態樣為何皆適用之本條規定如此結果與本條立法精神大相逕

庭實有限縮之必要否則亦與效率的要求不符 131以行政指導及

陳情為例本質上為非正式行政行為未發生實質法律效果並無

須適用禁止片面接觸以維護當事人間武器平等之必要而行政規

則為行政機關內部規範欠缺直接對外拘束人民權利義務之法律

效果亦無適用之必要至於法規命令本質上為「一般性政策的

制定」本即應廣納各方意見實不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 132而重點實為各方在訂定規範的過程中有對等的討論對話機

會因此本質上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以保障當事人間公平的行

為為行政處分及行政契約此二大行政行為態樣 133

至於在作成行政處分及締結行政契約之程序中對照美國及德

國法制尚須進一步檢視我國聽證程序之設計

134

131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11(2001)

我國關於程序類

型的設計類似於德國法制而非美國法制本法雖有要式聽證程

序之設計亦規定聽證須作成紀錄(本法第六十四條第一項)然除

132 湯德宗前揭註 122頁 109 133 計畫確定裁決性質上亦為行政處分且涉及多元利益的調和如日後我

國確實執行確定計畫之程序自應適用本法第 47 條之規範 134 本法並未就締結行政契約應進行聽證之規定然如舉行聽證可使其他利

害關係人有參與程序之機會且如作成行政處分依法應舉行聽證但締結

替代該行政處分之行政契約卻無須聽證可能使行政契約成為規避聽證的

工具參見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

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

集頁 282元照出版社(2002)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7

219

法規有明文規定外聽證紀錄為行政機關作成行政處分時應斟酌之

文件(本法第一八條第一項)並非唯一具有排他性之資料遵循

職權調查原則之法理而與德國法制相近因此如欲保留本法第四

十七條之規定並貫徹前述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理精神本文建議

於修法增訂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效力的前提下建議限縮本法第

四十七條規定而僅適用於特別程序中即正式聽證程序及計畫確定

程序此處所持限縮本法第四十七條程序態樣適用範圍之見解主

要論證依據為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與當事人間公平性的關聯此為

德國法制所無行政程序法立法之際我國繼受美國法時亦未配合

建立相關觀念也因此導致現行規定過度擴張禁止程序外接觸之範

圍造成法理邏輯混亂亦可能成為行政機關及公務員之掣肘因

此本文此處之見解亦僅建議係回歸法理一致性而提出之修正意見

而已

2 人的範圍宜擴大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所規制之人一方為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

一方為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達前述立法目的使所有相關

資料皆呈現當事人面前理論上本條宜儘量包括所有可能建立接觸

之管道因此受規範之人的範圍宜擴大因此在解釋代表當事人利

益之人時不應侷限凡宣稱為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或依相

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

人為行為之人皆應屬之不限於代表人代理人或輔佐人等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涉及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分別提出之設籌加油站申請且

二者之申請具有排他的競爭性如依美國法制屬於涉及「有財產

5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0

價值性優惠的競爭請求」之事件特別應注意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承辦公務員有洩漏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予被告機關之顧問 Y

的情形而被判刑確定於參加人 A 公司之申請事件中名義上之

申請人為該顧問 Y 之配偶 X於論斷是否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

一項之規定時即涉及參加人 A 公司被告顧問 YY 之配偶 X 彼

此間的利益關係在 X 提出之申請案所進行之行政程序中實際上

之申請人仍為 A 公司原處分機關未明察 X 是否係以代理人身分提

出申請命其提出委任書處理有可議之處而承辦公務員雖係與

被告顧問 Y 接觸以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由此情形亦

可判定承辦公務員既已受理 X 作為 A 公司代理人所提出之申請

案且 Y 一方面為該申請案中代理人 X 之配偶且同時亦受 A 公

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興建加油站依相關事證可認定 X 係為 A 公

司之利益為行為與其配偶及 A 公司間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

故可認為承辦公務員係主動接觸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於 X 代理 A

公司提出申請之程序中有為程序外接觸之情形本案原審判決及最

高法院判決中僅援引刑事判決所確定之事實直接認為承辦公務

員於處理原告申請之案件中認定與X所為之接觸係屬於違反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情形不僅未就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

件進行涵攝說明未仔細辨明不同程序間之當事人及代表其利益人

的關係雖結論並無錯誤但推論仍未臻嚴謹明確

然而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是否只限於承辦公務員我國法的

解釋與美國法明文規定不同美國法明文規定機關內所有成員或其

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皆不得進行

片面接觸不限作成決定之人員如此始可歸避承辦人員透過機關

內其他人進行接觸卻不受規範的可能我國規範之範圍過於狹隘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9

221

此亦為建議宜修正之處

3 事的範圍宜限縮

如前所述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九六二

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時「縱接觸內容係屬

程序事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因此涉及相關

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此與美國法之規定不

同然誠如前述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中 135法官以「麵包與奶油」的關係來形容行政機

關與公眾間非正式之接觸互動表示公務員實不可能脫離公眾生活

而獨立存在且在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中 136法官亦以人情事理的角度看待

公務員的社交生活因此行政機關與公眾之接觸只要在不影響司

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並無全面禁止之必要只

有對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問題進行程序外接觸可能引起當事人公平

防禦的疑慮始有限制之必要前述法務部之見解不僅誤認禁止

程序外接觸之立法目的過於側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忽視當事人

間的公平性且理想性地過度限制程序外接觸之事項忽略人情事

理應不可採因此建議修改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規定明文

限定於就待決事項之實體問題為接觸時始有限制之必要 137

於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

字第五三號判決)中當事人曾由立法委員陪同前往原處分機關

135 567 F 2d 9 (DC Cir 1977) 13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137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6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2

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會討論法律解釋問題因原處分機關依本法

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作成紀錄附卷故無違法情事可言然嚴

格說來本案當事人拜會原處分機關時討論法律解釋問題並非違

法禁止之關說行為亦不屬於遊說法所定應強制登記之行為且如

未涉及個別具體案件之實體問題而限於法律解釋之請益則本質上

亦不應屬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情形本無須受限制當

然為免爭議及為求自保行政機關得製作相關紀錄但仍應與本法

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無涉

至於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

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公務員受理違反贈與稅法之稅務違章案件

於妻子經營的髮廊中遇見被檢舉人之妻子詢問被檢舉人所涉及之逃

漏稅事件公務員告知若主張被檢舉人無贈與情事應出具有關書

面資料以為證明最後並認定被檢舉人無逃漏稅情事而擬簽結該檢

舉案本案中被檢舉人既為稅務違章事件中之當事人其妻在客

觀上可認為代表其利益之人公務員應不得與其於程序外就逃漏稅

事件之實體問題為接觸公務員於自家經營的髮廊面對被檢舉人之

妻子提出相關詢問而為答覆時與前述案例不同之處在於公務員

並非僅就抽象法規範的解釋進行回答而已就承辦之被檢舉案件具

體內容之認定可能性進行回答應已涉及實體問題公務員與被檢

舉人之妻子所為之接觸已超越公務員社交生活之對話範圍已屬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外接觸實應依本法第四十七

條第二項第三項之規定作成書面紀錄並予以附卷及公開

(四)重視違反之法律效果

行政機關公務員所為之行政程序外之接觸行為姑不論可能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1

223

生公務員懲處之法律效果但就行政程序之法制而言可經由依本

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規定作成紀錄將書面文件附卷並

主動公開而將此瑕疵予以補正未損及當事人程序中武器平等之

公平性然未經補正之瑕疵即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而未踐

行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所要求之行為者依美國法制之

觀點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違法或無

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響即使

採職權調查原則之德國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

如有瑕疵或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

關之行為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二國法制對於程序瑕

疵之法律效果實有異曲同工之處 138

反觀我國對於公務員所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行政機關之處

置較強調對於公務員之行政懲處

139

138 關於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參見本文貳三之論述

而未仔細審酌其行為是否該當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件是否已依同條第二項第三項規

定為補正之行為亦未審酌未補正者此程序瑕疵對於實體決定影響

之程度而法院於爭訟案件中主要仍審酌實體決定之違法性而

未深入論證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對於實

體決定之影響及重要性我國法院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論證之深度

及密度依本文前述觀察與美國司法實務相較實仍有相當大之

差距因此行政機關及法院宜強化對於本條規定之認識及解釋

139 經查詢公務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之保障案件決定書查詢系統(httpwwwcsptcgovtwptcindexasp)以公務員違反公務員服務法第 4 條保密義

務而作成之復審或再申訴決定至民國 100 年止即計有 14 筆決定書

6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4

而對於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合法性進行審查時更須體認程序外接

觸之程序瑕疵與實體決定間之關聯性並進行深入說理論證如此

始可提升本條規定之重要性並落實禁止程序外接觸而確保當事人

程序權益之法理精神

伍結語重新檢視聽證法制之契機

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繼受美國法制並將其融合至以德國法

制為主軸的行政程序法時未深入探究美國正當法律程序之精神

APA 中程序類型之特性即於行政程序法中強行置入禁止片面接觸

之規定本文以相當篇幅介紹美國 5 USC sect557(d)禁止片面接觸之

法理及實務案例並與德國法制進行比較目的即在於突顯現行規

定法理混淆及制度設計缺乏一貫性的缺失此外台北高等行法院

九十四年度訴字第七五二號判決及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五年度判字第

一二三九號判決此一具有高度重要性及爭議性的案件中(高速公路

電子收費系統案或稱為 ETC 案)中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重

要性未受重視益發突顯我國實務界對於此制度之認識有限因此

本文嘗試以回歸法制本旨的角度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禁止程序外

接觸之規定重新檢視其立法目的並對於本條之適用範圍提出檢

討修正之意見

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德國

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備受爭

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聽證程序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3

225

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到重視在

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際如能重新

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程序之法制得以

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化」有所助益

6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6

參考文獻

書籍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

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

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5

227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期刊文獻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 8-21(1999)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3-120

(2008)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

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

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1-33(2007)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2-17(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

頁 18-33(1999)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12 TEX TECH

ADMIN L J 223-279 (2011)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6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8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專書論文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

頁 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

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

壽論文集」頁 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

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

總論篇頁 112-168三民書局(1998)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49元照出版

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

行政程序法論頁 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51-83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7

229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67-209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 25-155元照出版社

三版(200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

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6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0

摘要

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公務員與當事人為行

政程序外接觸的規定係仿自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而本

條自行政程序法施行至今逾十年以來並非行政法學界及司法實

務界重視及討論的重點然而本條規定卻為行政機關在具體程序

中重視之規範甚至可能導致行政機關承辦人員在具體情形中無

所適所或形成困擾因此本文先就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關於禁止

片面接觸之規範針對成文法規定及司法實務案例進行說明及觀

察以掌握美國相關法制之精神及本旨此外亦介紹德國法制之

精神並就我國司法實務涉及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案例進行

觀察探究我國對於本條精神之運用是否仍有待釐清之處在回

歸法制本旨之深入研究後即不難發現此程序機制之基本功能

在於確保正式的聽證程序中當事人間攻防之程序公平性並非著

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總則部

分而非強調聽證程序公正性之維持在體例安排上即與制度之

本質混淆亦容易導致實務見解不明確而產生許多疑義

面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

德國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

備受爭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

聽證程序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

到重視在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

際如能重新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9

231

程序之法制得以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

化」有所助益

7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2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 Review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n the American and German Legal Systems

Ling-Ching Fu

Abstract

sect47 APA of Taiwan stipulates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and follows the regulations in the APA of the USA

Since the APA in Taiwan came into effect in 2001 this regulation

hasnrsquot stayed in the center of the legal researches and practice in

Taiwan Howeve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public officials in

concrete case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eaning and the nature of this

regulation the similar regulations an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he

USA are first examined in this article Meanwhile the German legal

system regarding this problem is also introduce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aiwan will be also intensive observed The application

possibility of sect47 APA of Taiwan as well as the viewpoints in the

practice will be acquainted At last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protects the fairness

between the concerned parties in the formal hearing procedures but

not the neutrality of the responsible authority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1

233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nature of this legal institution has

not been correctly understood in Taiwan It leads to the result that

the APA of Taiwan should be further reformed An amendment of the

APA of Taiwan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Keywords ex parte communication due process hearing trial-type

hearing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 formal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8-21(1999)
  •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113-120(2008)
  •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1-33(2007)
  •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2-17(2001)
  •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18-33(1999)
  •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112-168三民書局(1998)
  •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4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51-83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67-20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25-155元照出版社三版(2006)
  •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 摘要
    • Abstract
Page 50: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由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 …cycu.lawbank.com.tw/Download/30/01300005.pdf接觸或禁止片面接觸為核心議題之研究論著。即使在司法實務上,也

5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2

序外」接觸即為行政機關與個案程序當事人在行政程序法規範之

程序外所為之接觸 116對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解釋如認

為凡行政程序外之接觸既為法所不許公務員本即不得為之是以

應作成紀錄或將書面文件附卷者仍為職權調查所必要之「程序內

行為」117

依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

益之人以書面方式為程序外接觸時應將所有往來書面文件附卷

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如以其他方式為程序外接觸者依同條第三

項之規定並應作成紀錄至於本項並未規定書面紀錄應附卷此

應係立法疏漏解釋上應與同條第二項之規定相同始能達成本條

之立法目的

則此見解不僅未正確認知此制度規範之目的亦有違法

規範之體系解釋更何況如此解釋公務員須將所有依職權調查事

實及證據之行為一一紀錄並予以附卷反而將造成公務員執行職務

之重大困擾因此相關說法應非的論

118

至於附卷之書面文件或紀錄應對「其他當事人公開」因本條

第二項並無「主動」公開之規定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

字第九六二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本法第四十七條「亦寓

有保護公務員之目的俾使公務員於行政程序外凡與待決事件有關

之意見交換時皆應將所有往來之書面文件附卷或作成書面紀錄

(同條第二項第三項參照)以間接保護公務員」「行政機關就

11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

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37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117 此為本文發表於研討會時曾被提出之論點 118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3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1

213

待決事件縱有裁量權限亦不得恣意仍應為合義務裁量復有相當

行政救濟程序可資救濟既將接觸資料附卷供其他當事人閱覽即

已達公開之目的如認須主動通知其他當事人不僅衍生通知範圍

及技術上之爭議亦不利待決事件相關程序之迅速進行」「如與本

法第四十五條第一項『主動公開』之用語為比較可推知同法第四

十七條第二項所稱之『公開』者並無主動通知之意」故認為無

須主動公開僅須依申請而公開即可然此見解遭到學者批評認

為如此解釋過於消極本規定為個案資訊唯一主動公開之規定與

政府資訊公開法主動公開之立法目的不同且此解釋將使實體決定

前當事人仍無法知悉有程序外接觸之情形仍會引發行政機關有

偏頗的懷疑與立法意旨不符 119由立法理由觀之本項規定既為

「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之權益」並使其他當事人因文件或紀

錄附卷而有表示意見之機會 120

至於「其他當事人」當然包括申請之相對人(本法第二十條第

一款)至於已知之利害關係人行政機關得通知其參加程序(本法

第二十三條)因可藉由知悉程序外接觸情形而判斷自身利益受影響

之範圍及程序故解釋上亦屬之

如行政機關未主動公開相關資料

實無法發揮立法之功能故相關批評意見應值得贊成

121

(四)違反之法律效果

且依前述行政機關應主動公

開附卷之書面文件及紀錄時即無限制解釋「其他當事人」範圍之

必要

119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153另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2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21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

5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4

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為程序外接觸如已依同條

第二三項之規定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

開後該程序瑕疵即「補正」122

二本文之思考與檢討

但不妨害依相關法令(如公務員

服務法)及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對公務員之行政懲處責任為認定

反之如未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行

政程序即具有無法補正之瑕疵而成為得據以撤銷實體決定之事由

(一)行政法律關係中行政機關義務之規範

現代行政程序法制除以行政行為作為討論之重心外亦逐漸

著重行政法律關係(Verwaltungsrechtsverhaumlltnis)為基於行政法規

就特定事項於二個或二個以上之法律主體所產生之法律關係 123

本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為行政程序外接觸之規定即係對於

公行政明文課予之行政法上程序義務且規範於行政程序法總則部

為行政法上之權利義務關係行政法律關之成立變更或消滅可

依法令規定行政處分行政契約或事實行為並存在於具有行政

法權利能力之主體之間行政法律關係除強調人民於行政法上所享

有之權利及應負擔之義務外同時亦包含公行政主體之權利義務內

容而公行政之義務除由法律明文規定外亦可由行政依法維護

公益之一般義務或由人民之權利或由行政法上債務或補償關係

而得出

122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10-111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123 Maurer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sect8 Rn 16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3

215

分依體系解釋及國內多數見解除特別法有較嚴謹之明文規定外

為行政機關應遵循之最低程度規範 124立法者有意參酌美國APA之

立法例制定本條規定即明文課予行政機關於正當行政程序中應負

之義務我國行政程序法採行德國VwVfG之基本架構援用職權調

查原則之精神但為補強德國法制對於正當法律程序不足之處而

引進美國法制本意甚佳行政機關於個別案件中既負有維護公益

之一般義務並透過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以維護公益及私益如行

政機關於職權調查權限外進行程序外不當接觸而影響公益及私益

之保障時應屬於違背行政機關義務之程序行為即應予規範禁止

由此觀點出發即不宜認定本法第四十七條僅為訓示規定而應更

積極地承認行政機關依法負有一定之程序義務 125

(二)歷史解釋與目的解釋之思考

1 由立法理由中探知之規範目的

本法第四十七條所欲發揮之功能參酌立法理由之說明包括

防止行政機關偏頗及保障當事人權益 126

124 蔡茂寅等前揭註

因此一方面強調行政機

2頁 19-20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

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 554-557五南出版社(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 19-20(1999)少數見解認為此說無說服力並無標準足以認定行政程序法屬

「最低程度之程序保障」參見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

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

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28(2007) 125 本文就此所持之論點與審查委員之見解容或有間特此說明 126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5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6

關之公正性另一方面又強調當事人間權益之公平性因特別強調

保障當事人權益則反應出大陸法系中基本權程序保障功能之思

維此外亦希望藉此對於盛行於行政機關實務上「關說」之情形

進行規範以使關說之行為透明化 127

行政程序法中一個條文如由立法意旨觀之可同時達到程序

之公正性公平性及公開性的功能應可推知立法者對於法制設計

本質認識有不清之處因此何者始為法制本質上應遵循的精神

實應仔細思考否則將出現規範主軸不清規範範圍不明之謬誤

對於此點實不宜一概以我國法制與美國法規範不同

如此資訊之公開性亦為本

條所欲發揮之功能

128

2 由法制之規範功能為解釋

而為不同

的解釋以自圓其說

美國透過司法機關所為之判決強調 5 USC sect557(d)之規範目

的在於保障當事人間之公平性使審判式聽證程序中對於片面接

觸情事不知情之其他當事人得以有機關獲悉相關情事並表示自

己的意見姑且不論維護程序公平性為本體或係保障當事人程序之

工具 129

127 葉俊榮前揭註

禁止片面接觸之本旨仍在於維護正當法律程序中各當事人

間武器平等的精神強調的是正當法律程序中「公平」的面向此

116頁 137 128 參見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一)之說明 129 此涉及美國法上對於正當法律程序本質之討論關於工具說及本體說之

見解參見蔡穎瑩前揭註 15頁 19-24本文於此不予深論但相關討

論亦反應出即便在美國法制中程序規範是否具有獨立性或僅係發揮輔助

實體決定之功能並非有一致見解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5

217

外美國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拘束審判式聽證程序中行政機關之行

為而不適用其他程序中作成決定者原因在於該程序中採用證據

紀錄排他性行政機關僅得依紀錄資料作成決定藉此使當事人皆

得以對於紀錄中之證據及其他資訊進行攻擊防禦始產生禁止片面

接觸之法制設計

我國對於權利保障與行政程序之關聯受德國法制及其理論之

影響強調行政程序對於實體基本權保障之重要性 130

(三)規範範圍之釐清

解釋上正

當行政程序有助於行政機關作成正確決定以避免人民之權益受到

不法之侵害因此保障當事人於程序中武器平等之公平性應有助

於發揮此行政程之基本功能我國繼受美國法制於行政程序法中

增設德國法上所無之禁止程序外接觸的規定在規範功能上即應為

摘取該法制特別之規範功能以強化我國行政程序法制因此本

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在解釋上仍應強調側重於正當法律程序中之

「公平性」保障當事人間進行攻擊防禦時之武器平等藉以保障其

實體權利否則錯誤認知本條之規範功能即易掉入行政繁瑣的

工作泥沼中亦即不論於何種程序中公務員執行職務進行調查

皆作成紀錄或將所有書面附卷以求自保而使本條成為促進行

政彈性及效率之障礙是故為使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能夠發揮

一定之規範功能在解釋上即應為一定之調整及限縮

1 適用的程序類型宜限制

130 例如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於政治庇護案中即明白指出行政程序有助保障

實體之基本權利BVerfGE 56 216 (236ff)

5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8

本法第四十七條列於行政程序法總則導致不論最後行政行為

的態樣為何皆適用之本條規定如此結果與本條立法精神大相逕

庭實有限縮之必要否則亦與效率的要求不符 131以行政指導及

陳情為例本質上為非正式行政行為未發生實質法律效果並無

須適用禁止片面接觸以維護當事人間武器平等之必要而行政規

則為行政機關內部規範欠缺直接對外拘束人民權利義務之法律

效果亦無適用之必要至於法規命令本質上為「一般性政策的

制定」本即應廣納各方意見實不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 132而重點實為各方在訂定規範的過程中有對等的討論對話機

會因此本質上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以保障當事人間公平的行

為為行政處分及行政契約此二大行政行為態樣 133

至於在作成行政處分及締結行政契約之程序中對照美國及德

國法制尚須進一步檢視我國聽證程序之設計

134

131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11(2001)

我國關於程序類

型的設計類似於德國法制而非美國法制本法雖有要式聽證程

序之設計亦規定聽證須作成紀錄(本法第六十四條第一項)然除

132 湯德宗前揭註 122頁 109 133 計畫確定裁決性質上亦為行政處分且涉及多元利益的調和如日後我

國確實執行確定計畫之程序自應適用本法第 47 條之規範 134 本法並未就締結行政契約應進行聽證之規定然如舉行聽證可使其他利

害關係人有參與程序之機會且如作成行政處分依法應舉行聽證但締結

替代該行政處分之行政契約卻無須聽證可能使行政契約成為規避聽證的

工具參見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

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

集頁 282元照出版社(2002)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7

219

法規有明文規定外聽證紀錄為行政機關作成行政處分時應斟酌之

文件(本法第一八條第一項)並非唯一具有排他性之資料遵循

職權調查原則之法理而與德國法制相近因此如欲保留本法第四

十七條之規定並貫徹前述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理精神本文建議

於修法增訂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效力的前提下建議限縮本法第

四十七條規定而僅適用於特別程序中即正式聽證程序及計畫確定

程序此處所持限縮本法第四十七條程序態樣適用範圍之見解主

要論證依據為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與當事人間公平性的關聯此為

德國法制所無行政程序法立法之際我國繼受美國法時亦未配合

建立相關觀念也因此導致現行規定過度擴張禁止程序外接觸之範

圍造成法理邏輯混亂亦可能成為行政機關及公務員之掣肘因

此本文此處之見解亦僅建議係回歸法理一致性而提出之修正意見

而已

2 人的範圍宜擴大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所規制之人一方為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

一方為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達前述立法目的使所有相關

資料皆呈現當事人面前理論上本條宜儘量包括所有可能建立接觸

之管道因此受規範之人的範圍宜擴大因此在解釋代表當事人利

益之人時不應侷限凡宣稱為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或依相

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

人為行為之人皆應屬之不限於代表人代理人或輔佐人等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涉及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分別提出之設籌加油站申請且

二者之申請具有排他的競爭性如依美國法制屬於涉及「有財產

5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0

價值性優惠的競爭請求」之事件特別應注意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承辦公務員有洩漏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予被告機關之顧問 Y

的情形而被判刑確定於參加人 A 公司之申請事件中名義上之

申請人為該顧問 Y 之配偶 X於論斷是否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

一項之規定時即涉及參加人 A 公司被告顧問 YY 之配偶 X 彼

此間的利益關係在 X 提出之申請案所進行之行政程序中實際上

之申請人仍為 A 公司原處分機關未明察 X 是否係以代理人身分提

出申請命其提出委任書處理有可議之處而承辦公務員雖係與

被告顧問 Y 接觸以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由此情形亦

可判定承辦公務員既已受理 X 作為 A 公司代理人所提出之申請

案且 Y 一方面為該申請案中代理人 X 之配偶且同時亦受 A 公

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興建加油站依相關事證可認定 X 係為 A 公

司之利益為行為與其配偶及 A 公司間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

故可認為承辦公務員係主動接觸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於 X 代理 A

公司提出申請之程序中有為程序外接觸之情形本案原審判決及最

高法院判決中僅援引刑事判決所確定之事實直接認為承辦公務

員於處理原告申請之案件中認定與X所為之接觸係屬於違反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情形不僅未就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

件進行涵攝說明未仔細辨明不同程序間之當事人及代表其利益人

的關係雖結論並無錯誤但推論仍未臻嚴謹明確

然而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是否只限於承辦公務員我國法的

解釋與美國法明文規定不同美國法明文規定機關內所有成員或其

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皆不得進行

片面接觸不限作成決定之人員如此始可歸避承辦人員透過機關

內其他人進行接觸卻不受規範的可能我國規範之範圍過於狹隘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9

221

此亦為建議宜修正之處

3 事的範圍宜限縮

如前所述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九六二

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時「縱接觸內容係屬

程序事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因此涉及相關

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此與美國法之規定不

同然誠如前述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中 135法官以「麵包與奶油」的關係來形容行政機

關與公眾間非正式之接觸互動表示公務員實不可能脫離公眾生活

而獨立存在且在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中 136法官亦以人情事理的角度看待

公務員的社交生活因此行政機關與公眾之接觸只要在不影響司

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並無全面禁止之必要只

有對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問題進行程序外接觸可能引起當事人公平

防禦的疑慮始有限制之必要前述法務部之見解不僅誤認禁止

程序外接觸之立法目的過於側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忽視當事人

間的公平性且理想性地過度限制程序外接觸之事項忽略人情事

理應不可採因此建議修改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規定明文

限定於就待決事項之實體問題為接觸時始有限制之必要 137

於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

字第五三號判決)中當事人曾由立法委員陪同前往原處分機關

135 567 F 2d 9 (DC Cir 1977) 13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137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6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2

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會討論法律解釋問題因原處分機關依本法

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作成紀錄附卷故無違法情事可言然嚴

格說來本案當事人拜會原處分機關時討論法律解釋問題並非違

法禁止之關說行為亦不屬於遊說法所定應強制登記之行為且如

未涉及個別具體案件之實體問題而限於法律解釋之請益則本質上

亦不應屬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情形本無須受限制當

然為免爭議及為求自保行政機關得製作相關紀錄但仍應與本法

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無涉

至於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

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公務員受理違反贈與稅法之稅務違章案件

於妻子經營的髮廊中遇見被檢舉人之妻子詢問被檢舉人所涉及之逃

漏稅事件公務員告知若主張被檢舉人無贈與情事應出具有關書

面資料以為證明最後並認定被檢舉人無逃漏稅情事而擬簽結該檢

舉案本案中被檢舉人既為稅務違章事件中之當事人其妻在客

觀上可認為代表其利益之人公務員應不得與其於程序外就逃漏稅

事件之實體問題為接觸公務員於自家經營的髮廊面對被檢舉人之

妻子提出相關詢問而為答覆時與前述案例不同之處在於公務員

並非僅就抽象法規範的解釋進行回答而已就承辦之被檢舉案件具

體內容之認定可能性進行回答應已涉及實體問題公務員與被檢

舉人之妻子所為之接觸已超越公務員社交生活之對話範圍已屬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外接觸實應依本法第四十七

條第二項第三項之規定作成書面紀錄並予以附卷及公開

(四)重視違反之法律效果

行政機關公務員所為之行政程序外之接觸行為姑不論可能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1

223

生公務員懲處之法律效果但就行政程序之法制而言可經由依本

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規定作成紀錄將書面文件附卷並

主動公開而將此瑕疵予以補正未損及當事人程序中武器平等之

公平性然未經補正之瑕疵即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而未踐

行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所要求之行為者依美國法制之

觀點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違法或無

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響即使

採職權調查原則之德國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

如有瑕疵或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

關之行為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二國法制對於程序瑕

疵之法律效果實有異曲同工之處 138

反觀我國對於公務員所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行政機關之處

置較強調對於公務員之行政懲處

139

138 關於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參見本文貳三之論述

而未仔細審酌其行為是否該當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件是否已依同條第二項第三項規

定為補正之行為亦未審酌未補正者此程序瑕疵對於實體決定影響

之程度而法院於爭訟案件中主要仍審酌實體決定之違法性而

未深入論證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對於實

體決定之影響及重要性我國法院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論證之深度

及密度依本文前述觀察與美國司法實務相較實仍有相當大之

差距因此行政機關及法院宜強化對於本條規定之認識及解釋

139 經查詢公務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之保障案件決定書查詢系統(httpwwwcsptcgovtwptcindexasp)以公務員違反公務員服務法第 4 條保密義

務而作成之復審或再申訴決定至民國 100 年止即計有 14 筆決定書

6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4

而對於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合法性進行審查時更須體認程序外接

觸之程序瑕疵與實體決定間之關聯性並進行深入說理論證如此

始可提升本條規定之重要性並落實禁止程序外接觸而確保當事人

程序權益之法理精神

伍結語重新檢視聽證法制之契機

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繼受美國法制並將其融合至以德國法

制為主軸的行政程序法時未深入探究美國正當法律程序之精神

APA 中程序類型之特性即於行政程序法中強行置入禁止片面接觸

之規定本文以相當篇幅介紹美國 5 USC sect557(d)禁止片面接觸之

法理及實務案例並與德國法制進行比較目的即在於突顯現行規

定法理混淆及制度設計缺乏一貫性的缺失此外台北高等行法院

九十四年度訴字第七五二號判決及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五年度判字第

一二三九號判決此一具有高度重要性及爭議性的案件中(高速公路

電子收費系統案或稱為 ETC 案)中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重

要性未受重視益發突顯我國實務界對於此制度之認識有限因此

本文嘗試以回歸法制本旨的角度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禁止程序外

接觸之規定重新檢視其立法目的並對於本條之適用範圍提出檢

討修正之意見

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德國

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備受爭

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聽證程序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3

225

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到重視在

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際如能重新

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程序之法制得以

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化」有所助益

6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6

參考文獻

書籍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

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

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5

227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期刊文獻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 8-21(1999)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3-120

(2008)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

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

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1-33(2007)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2-17(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

頁 18-33(1999)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12 TEX TECH

ADMIN L J 223-279 (2011)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6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8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專書論文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

頁 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

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

壽論文集」頁 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

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

總論篇頁 112-168三民書局(1998)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49元照出版

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

行政程序法論頁 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51-83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7

229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67-209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 25-155元照出版社

三版(200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

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6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0

摘要

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公務員與當事人為行

政程序外接觸的規定係仿自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而本

條自行政程序法施行至今逾十年以來並非行政法學界及司法實

務界重視及討論的重點然而本條規定卻為行政機關在具體程序

中重視之規範甚至可能導致行政機關承辦人員在具體情形中無

所適所或形成困擾因此本文先就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關於禁止

片面接觸之規範針對成文法規定及司法實務案例進行說明及觀

察以掌握美國相關法制之精神及本旨此外亦介紹德國法制之

精神並就我國司法實務涉及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案例進行

觀察探究我國對於本條精神之運用是否仍有待釐清之處在回

歸法制本旨之深入研究後即不難發現此程序機制之基本功能

在於確保正式的聽證程序中當事人間攻防之程序公平性並非著

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總則部

分而非強調聽證程序公正性之維持在體例安排上即與制度之

本質混淆亦容易導致實務見解不明確而產生許多疑義

面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

德國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

備受爭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

聽證程序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

到重視在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

際如能重新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9

231

程序之法制得以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

化」有所助益

7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2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 Review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n the American and German Legal Systems

Ling-Ching Fu

Abstract

sect47 APA of Taiwan stipulates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and follows the regulations in the APA of the USA

Since the APA in Taiwan came into effect in 2001 this regulation

hasnrsquot stayed in the center of the legal researches and practice in

Taiwan Howeve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public officials in

concrete case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eaning and the nature of this

regulation the similar regulations an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he

USA are first examined in this article Meanwhile the German legal

system regarding this problem is also introduce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aiwan will be also intensive observed The application

possibility of sect47 APA of Taiwan as well as the viewpoints in the

practice will be acquainted At last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protects the fairness

between the concerned parties in the formal hearing procedures but

not the neutrality of the responsible authority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1

233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nature of this legal institution has

not been correctly understood in Taiwan It leads to the result that

the APA of Taiwan should be further reformed An amendment of the

APA of Taiwan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Keywords ex parte communication due process hearing trial-type

hearing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 formal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8-21(1999)
  •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113-120(2008)
  •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1-33(2007)
  •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2-17(2001)
  •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18-33(1999)
  •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112-168三民書局(1998)
  •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4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51-83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67-20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25-155元照出版社三版(2006)
  •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 摘要
    • Abstract
Page 51: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由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 …cycu.lawbank.com.tw/Download/30/01300005.pdf接觸或禁止片面接觸為核心議題之研究論著。即使在司法實務上,也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1

213

待決事件縱有裁量權限亦不得恣意仍應為合義務裁量復有相當

行政救濟程序可資救濟既將接觸資料附卷供其他當事人閱覽即

已達公開之目的如認須主動通知其他當事人不僅衍生通知範圍

及技術上之爭議亦不利待決事件相關程序之迅速進行」「如與本

法第四十五條第一項『主動公開』之用語為比較可推知同法第四

十七條第二項所稱之『公開』者並無主動通知之意」故認為無

須主動公開僅須依申請而公開即可然此見解遭到學者批評認

為如此解釋過於消極本規定為個案資訊唯一主動公開之規定與

政府資訊公開法主動公開之立法目的不同且此解釋將使實體決定

前當事人仍無法知悉有程序外接觸之情形仍會引發行政機關有

偏頗的懷疑與立法意旨不符 119由立法理由觀之本項規定既為

「防止行政偏頗保護當事人之權益」並使其他當事人因文件或紀

錄附卷而有表示意見之機會 120

至於「其他當事人」當然包括申請之相對人(本法第二十條第

一款)至於已知之利害關係人行政機關得通知其參加程序(本法

第二十三條)因可藉由知悉程序外接觸情形而判斷自身利益受影響

之範圍及程序故解釋上亦屬之

如行政機關未主動公開相關資料

實無法發揮立法之功能故相關批評意見應值得贊成

121

(四)違反之法律效果

且依前述行政機關應主動公

開附卷之書面文件及紀錄時即無限制解釋「其他當事人」範圍之

必要

119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153另參見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9 120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121 蔡茂寅等前揭註 2頁 152

5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4

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為程序外接觸如已依同條

第二三項之規定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

開後該程序瑕疵即「補正」122

二本文之思考與檢討

但不妨害依相關法令(如公務員

服務法)及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對公務員之行政懲處責任為認定

反之如未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行

政程序即具有無法補正之瑕疵而成為得據以撤銷實體決定之事由

(一)行政法律關係中行政機關義務之規範

現代行政程序法制除以行政行為作為討論之重心外亦逐漸

著重行政法律關係(Verwaltungsrechtsverhaumlltnis)為基於行政法規

就特定事項於二個或二個以上之法律主體所產生之法律關係 123

本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為行政程序外接觸之規定即係對於

公行政明文課予之行政法上程序義務且規範於行政程序法總則部

為行政法上之權利義務關係行政法律關之成立變更或消滅可

依法令規定行政處分行政契約或事實行為並存在於具有行政

法權利能力之主體之間行政法律關係除強調人民於行政法上所享

有之權利及應負擔之義務外同時亦包含公行政主體之權利義務內

容而公行政之義務除由法律明文規定外亦可由行政依法維護

公益之一般義務或由人民之權利或由行政法上債務或補償關係

而得出

122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10-111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123 Maurer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sect8 Rn 16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3

215

分依體系解釋及國內多數見解除特別法有較嚴謹之明文規定外

為行政機關應遵循之最低程度規範 124立法者有意參酌美國APA之

立法例制定本條規定即明文課予行政機關於正當行政程序中應負

之義務我國行政程序法採行德國VwVfG之基本架構援用職權調

查原則之精神但為補強德國法制對於正當法律程序不足之處而

引進美國法制本意甚佳行政機關於個別案件中既負有維護公益

之一般義務並透過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以維護公益及私益如行

政機關於職權調查權限外進行程序外不當接觸而影響公益及私益

之保障時應屬於違背行政機關義務之程序行為即應予規範禁止

由此觀點出發即不宜認定本法第四十七條僅為訓示規定而應更

積極地承認行政機關依法負有一定之程序義務 125

(二)歷史解釋與目的解釋之思考

1 由立法理由中探知之規範目的

本法第四十七條所欲發揮之功能參酌立法理由之說明包括

防止行政機關偏頗及保障當事人權益 126

124 蔡茂寅等前揭註

因此一方面強調行政機

2頁 19-20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

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 554-557五南出版社(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 19-20(1999)少數見解認為此說無說服力並無標準足以認定行政程序法屬

「最低程度之程序保障」參見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

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

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28(2007) 125 本文就此所持之論點與審查委員之見解容或有間特此說明 126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5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6

關之公正性另一方面又強調當事人間權益之公平性因特別強調

保障當事人權益則反應出大陸法系中基本權程序保障功能之思

維此外亦希望藉此對於盛行於行政機關實務上「關說」之情形

進行規範以使關說之行為透明化 127

行政程序法中一個條文如由立法意旨觀之可同時達到程序

之公正性公平性及公開性的功能應可推知立法者對於法制設計

本質認識有不清之處因此何者始為法制本質上應遵循的精神

實應仔細思考否則將出現規範主軸不清規範範圍不明之謬誤

對於此點實不宜一概以我國法制與美國法規範不同

如此資訊之公開性亦為本

條所欲發揮之功能

128

2 由法制之規範功能為解釋

而為不同

的解釋以自圓其說

美國透過司法機關所為之判決強調 5 USC sect557(d)之規範目

的在於保障當事人間之公平性使審判式聽證程序中對於片面接

觸情事不知情之其他當事人得以有機關獲悉相關情事並表示自

己的意見姑且不論維護程序公平性為本體或係保障當事人程序之

工具 129

127 葉俊榮前揭註

禁止片面接觸之本旨仍在於維護正當法律程序中各當事人

間武器平等的精神強調的是正當法律程序中「公平」的面向此

116頁 137 128 參見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一)之說明 129 此涉及美國法上對於正當法律程序本質之討論關於工具說及本體說之

見解參見蔡穎瑩前揭註 15頁 19-24本文於此不予深論但相關討

論亦反應出即便在美國法制中程序規範是否具有獨立性或僅係發揮輔助

實體決定之功能並非有一致見解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5

217

外美國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拘束審判式聽證程序中行政機關之行

為而不適用其他程序中作成決定者原因在於該程序中採用證據

紀錄排他性行政機關僅得依紀錄資料作成決定藉此使當事人皆

得以對於紀錄中之證據及其他資訊進行攻擊防禦始產生禁止片面

接觸之法制設計

我國對於權利保障與行政程序之關聯受德國法制及其理論之

影響強調行政程序對於實體基本權保障之重要性 130

(三)規範範圍之釐清

解釋上正

當行政程序有助於行政機關作成正確決定以避免人民之權益受到

不法之侵害因此保障當事人於程序中武器平等之公平性應有助

於發揮此行政程之基本功能我國繼受美國法制於行政程序法中

增設德國法上所無之禁止程序外接觸的規定在規範功能上即應為

摘取該法制特別之規範功能以強化我國行政程序法制因此本

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在解釋上仍應強調側重於正當法律程序中之

「公平性」保障當事人間進行攻擊防禦時之武器平等藉以保障其

實體權利否則錯誤認知本條之規範功能即易掉入行政繁瑣的

工作泥沼中亦即不論於何種程序中公務員執行職務進行調查

皆作成紀錄或將所有書面附卷以求自保而使本條成為促進行

政彈性及效率之障礙是故為使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能夠發揮

一定之規範功能在解釋上即應為一定之調整及限縮

1 適用的程序類型宜限制

130 例如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於政治庇護案中即明白指出行政程序有助保障

實體之基本權利BVerfGE 56 216 (236ff)

5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8

本法第四十七條列於行政程序法總則導致不論最後行政行為

的態樣為何皆適用之本條規定如此結果與本條立法精神大相逕

庭實有限縮之必要否則亦與效率的要求不符 131以行政指導及

陳情為例本質上為非正式行政行為未發生實質法律效果並無

須適用禁止片面接觸以維護當事人間武器平等之必要而行政規

則為行政機關內部規範欠缺直接對外拘束人民權利義務之法律

效果亦無適用之必要至於法規命令本質上為「一般性政策的

制定」本即應廣納各方意見實不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 132而重點實為各方在訂定規範的過程中有對等的討論對話機

會因此本質上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以保障當事人間公平的行

為為行政處分及行政契約此二大行政行為態樣 133

至於在作成行政處分及締結行政契約之程序中對照美國及德

國法制尚須進一步檢視我國聽證程序之設計

134

131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11(2001)

我國關於程序類

型的設計類似於德國法制而非美國法制本法雖有要式聽證程

序之設計亦規定聽證須作成紀錄(本法第六十四條第一項)然除

132 湯德宗前揭註 122頁 109 133 計畫確定裁決性質上亦為行政處分且涉及多元利益的調和如日後我

國確實執行確定計畫之程序自應適用本法第 47 條之規範 134 本法並未就締結行政契約應進行聽證之規定然如舉行聽證可使其他利

害關係人有參與程序之機會且如作成行政處分依法應舉行聽證但締結

替代該行政處分之行政契約卻無須聽證可能使行政契約成為規避聽證的

工具參見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

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

集頁 282元照出版社(2002)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7

219

法規有明文規定外聽證紀錄為行政機關作成行政處分時應斟酌之

文件(本法第一八條第一項)並非唯一具有排他性之資料遵循

職權調查原則之法理而與德國法制相近因此如欲保留本法第四

十七條之規定並貫徹前述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理精神本文建議

於修法增訂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效力的前提下建議限縮本法第

四十七條規定而僅適用於特別程序中即正式聽證程序及計畫確定

程序此處所持限縮本法第四十七條程序態樣適用範圍之見解主

要論證依據為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與當事人間公平性的關聯此為

德國法制所無行政程序法立法之際我國繼受美國法時亦未配合

建立相關觀念也因此導致現行規定過度擴張禁止程序外接觸之範

圍造成法理邏輯混亂亦可能成為行政機關及公務員之掣肘因

此本文此處之見解亦僅建議係回歸法理一致性而提出之修正意見

而已

2 人的範圍宜擴大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所規制之人一方為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

一方為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達前述立法目的使所有相關

資料皆呈現當事人面前理論上本條宜儘量包括所有可能建立接觸

之管道因此受規範之人的範圍宜擴大因此在解釋代表當事人利

益之人時不應侷限凡宣稱為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或依相

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

人為行為之人皆應屬之不限於代表人代理人或輔佐人等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涉及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分別提出之設籌加油站申請且

二者之申請具有排他的競爭性如依美國法制屬於涉及「有財產

5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0

價值性優惠的競爭請求」之事件特別應注意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承辦公務員有洩漏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予被告機關之顧問 Y

的情形而被判刑確定於參加人 A 公司之申請事件中名義上之

申請人為該顧問 Y 之配偶 X於論斷是否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

一項之規定時即涉及參加人 A 公司被告顧問 YY 之配偶 X 彼

此間的利益關係在 X 提出之申請案所進行之行政程序中實際上

之申請人仍為 A 公司原處分機關未明察 X 是否係以代理人身分提

出申請命其提出委任書處理有可議之處而承辦公務員雖係與

被告顧問 Y 接觸以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由此情形亦

可判定承辦公務員既已受理 X 作為 A 公司代理人所提出之申請

案且 Y 一方面為該申請案中代理人 X 之配偶且同時亦受 A 公

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興建加油站依相關事證可認定 X 係為 A 公

司之利益為行為與其配偶及 A 公司間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

故可認為承辦公務員係主動接觸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於 X 代理 A

公司提出申請之程序中有為程序外接觸之情形本案原審判決及最

高法院判決中僅援引刑事判決所確定之事實直接認為承辦公務

員於處理原告申請之案件中認定與X所為之接觸係屬於違反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情形不僅未就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

件進行涵攝說明未仔細辨明不同程序間之當事人及代表其利益人

的關係雖結論並無錯誤但推論仍未臻嚴謹明確

然而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是否只限於承辦公務員我國法的

解釋與美國法明文規定不同美國法明文規定機關內所有成員或其

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皆不得進行

片面接觸不限作成決定之人員如此始可歸避承辦人員透過機關

內其他人進行接觸卻不受規範的可能我國規範之範圍過於狹隘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9

221

此亦為建議宜修正之處

3 事的範圍宜限縮

如前所述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九六二

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時「縱接觸內容係屬

程序事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因此涉及相關

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此與美國法之規定不

同然誠如前述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中 135法官以「麵包與奶油」的關係來形容行政機

關與公眾間非正式之接觸互動表示公務員實不可能脫離公眾生活

而獨立存在且在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中 136法官亦以人情事理的角度看待

公務員的社交生活因此行政機關與公眾之接觸只要在不影響司

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並無全面禁止之必要只

有對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問題進行程序外接觸可能引起當事人公平

防禦的疑慮始有限制之必要前述法務部之見解不僅誤認禁止

程序外接觸之立法目的過於側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忽視當事人

間的公平性且理想性地過度限制程序外接觸之事項忽略人情事

理應不可採因此建議修改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規定明文

限定於就待決事項之實體問題為接觸時始有限制之必要 137

於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

字第五三號判決)中當事人曾由立法委員陪同前往原處分機關

135 567 F 2d 9 (DC Cir 1977) 13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137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6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2

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會討論法律解釋問題因原處分機關依本法

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作成紀錄附卷故無違法情事可言然嚴

格說來本案當事人拜會原處分機關時討論法律解釋問題並非違

法禁止之關說行為亦不屬於遊說法所定應強制登記之行為且如

未涉及個別具體案件之實體問題而限於法律解釋之請益則本質上

亦不應屬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情形本無須受限制當

然為免爭議及為求自保行政機關得製作相關紀錄但仍應與本法

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無涉

至於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

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公務員受理違反贈與稅法之稅務違章案件

於妻子經營的髮廊中遇見被檢舉人之妻子詢問被檢舉人所涉及之逃

漏稅事件公務員告知若主張被檢舉人無贈與情事應出具有關書

面資料以為證明最後並認定被檢舉人無逃漏稅情事而擬簽結該檢

舉案本案中被檢舉人既為稅務違章事件中之當事人其妻在客

觀上可認為代表其利益之人公務員應不得與其於程序外就逃漏稅

事件之實體問題為接觸公務員於自家經營的髮廊面對被檢舉人之

妻子提出相關詢問而為答覆時與前述案例不同之處在於公務員

並非僅就抽象法規範的解釋進行回答而已就承辦之被檢舉案件具

體內容之認定可能性進行回答應已涉及實體問題公務員與被檢

舉人之妻子所為之接觸已超越公務員社交生活之對話範圍已屬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外接觸實應依本法第四十七

條第二項第三項之規定作成書面紀錄並予以附卷及公開

(四)重視違反之法律效果

行政機關公務員所為之行政程序外之接觸行為姑不論可能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1

223

生公務員懲處之法律效果但就行政程序之法制而言可經由依本

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規定作成紀錄將書面文件附卷並

主動公開而將此瑕疵予以補正未損及當事人程序中武器平等之

公平性然未經補正之瑕疵即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而未踐

行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所要求之行為者依美國法制之

觀點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違法或無

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響即使

採職權調查原則之德國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

如有瑕疵或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

關之行為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二國法制對於程序瑕

疵之法律效果實有異曲同工之處 138

反觀我國對於公務員所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行政機關之處

置較強調對於公務員之行政懲處

139

138 關於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參見本文貳三之論述

而未仔細審酌其行為是否該當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件是否已依同條第二項第三項規

定為補正之行為亦未審酌未補正者此程序瑕疵對於實體決定影響

之程度而法院於爭訟案件中主要仍審酌實體決定之違法性而

未深入論證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對於實

體決定之影響及重要性我國法院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論證之深度

及密度依本文前述觀察與美國司法實務相較實仍有相當大之

差距因此行政機關及法院宜強化對於本條規定之認識及解釋

139 經查詢公務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之保障案件決定書查詢系統(httpwwwcsptcgovtwptcindexasp)以公務員違反公務員服務法第 4 條保密義

務而作成之復審或再申訴決定至民國 100 年止即計有 14 筆決定書

6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4

而對於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合法性進行審查時更須體認程序外接

觸之程序瑕疵與實體決定間之關聯性並進行深入說理論證如此

始可提升本條規定之重要性並落實禁止程序外接觸而確保當事人

程序權益之法理精神

伍結語重新檢視聽證法制之契機

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繼受美國法制並將其融合至以德國法

制為主軸的行政程序法時未深入探究美國正當法律程序之精神

APA 中程序類型之特性即於行政程序法中強行置入禁止片面接觸

之規定本文以相當篇幅介紹美國 5 USC sect557(d)禁止片面接觸之

法理及實務案例並與德國法制進行比較目的即在於突顯現行規

定法理混淆及制度設計缺乏一貫性的缺失此外台北高等行法院

九十四年度訴字第七五二號判決及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五年度判字第

一二三九號判決此一具有高度重要性及爭議性的案件中(高速公路

電子收費系統案或稱為 ETC 案)中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重

要性未受重視益發突顯我國實務界對於此制度之認識有限因此

本文嘗試以回歸法制本旨的角度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禁止程序外

接觸之規定重新檢視其立法目的並對於本條之適用範圍提出檢

討修正之意見

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德國

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備受爭

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聽證程序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3

225

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到重視在

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際如能重新

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程序之法制得以

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化」有所助益

6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6

參考文獻

書籍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

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

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5

227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期刊文獻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 8-21(1999)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3-120

(2008)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

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

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1-33(2007)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2-17(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

頁 18-33(1999)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12 TEX TECH

ADMIN L J 223-279 (2011)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6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8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專書論文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

頁 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

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

壽論文集」頁 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

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

總論篇頁 112-168三民書局(1998)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49元照出版

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

行政程序法論頁 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51-83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7

229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67-209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 25-155元照出版社

三版(200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

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6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0

摘要

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公務員與當事人為行

政程序外接觸的規定係仿自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而本

條自行政程序法施行至今逾十年以來並非行政法學界及司法實

務界重視及討論的重點然而本條規定卻為行政機關在具體程序

中重視之規範甚至可能導致行政機關承辦人員在具體情形中無

所適所或形成困擾因此本文先就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關於禁止

片面接觸之規範針對成文法規定及司法實務案例進行說明及觀

察以掌握美國相關法制之精神及本旨此外亦介紹德國法制之

精神並就我國司法實務涉及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案例進行

觀察探究我國對於本條精神之運用是否仍有待釐清之處在回

歸法制本旨之深入研究後即不難發現此程序機制之基本功能

在於確保正式的聽證程序中當事人間攻防之程序公平性並非著

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總則部

分而非強調聽證程序公正性之維持在體例安排上即與制度之

本質混淆亦容易導致實務見解不明確而產生許多疑義

面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

德國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

備受爭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

聽證程序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

到重視在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

際如能重新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9

231

程序之法制得以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

化」有所助益

7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2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 Review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n the American and German Legal Systems

Ling-Ching Fu

Abstract

sect47 APA of Taiwan stipulates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and follows the regulations in the APA of the USA

Since the APA in Taiwan came into effect in 2001 this regulation

hasnrsquot stayed in the center of the legal researches and practice in

Taiwan Howeve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public officials in

concrete case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eaning and the nature of this

regulation the similar regulations an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he

USA are first examined in this article Meanwhile the German legal

system regarding this problem is also introduce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aiwan will be also intensive observed The application

possibility of sect47 APA of Taiwan as well as the viewpoints in the

practice will be acquainted At last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protects the fairness

between the concerned parties in the formal hearing procedures but

not the neutrality of the responsible authority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1

233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nature of this legal institution has

not been correctly understood in Taiwan It leads to the result that

the APA of Taiwan should be further reformed An amendment of the

APA of Taiwan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Keywords ex parte communication due process hearing trial-type

hearing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 formal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8-21(1999)
  •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113-120(2008)
  •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1-33(2007)
  •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2-17(2001)
  •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18-33(1999)
  •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112-168三民書局(1998)
  •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4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51-83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67-20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25-155元照出版社三版(2006)
  •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 摘要
    • Abstract
Page 52: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由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 …cycu.lawbank.com.tw/Download/30/01300005.pdf接觸或禁止片面接觸為核心議題之研究論著。即使在司法實務上,也

5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4

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為程序外接觸如已依同條

第二三項之規定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

開後該程序瑕疵即「補正」122

二本文之思考與檢討

但不妨害依相關法令(如公務員

服務法)及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對公務員之行政懲處責任為認定

反之如未將相關書面文件或紀錄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行

政程序即具有無法補正之瑕疵而成為得據以撤銷實體決定之事由

(一)行政法律關係中行政機關義務之規範

現代行政程序法制除以行政行為作為討論之重心外亦逐漸

著重行政法律關係(Verwaltungsrechtsverhaumlltnis)為基於行政法規

就特定事項於二個或二個以上之法律主體所產生之法律關係 123

本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為行政程序外接觸之規定即係對於

公行政明文課予之行政法上程序義務且規範於行政程序法總則部

為行政法上之權利義務關係行政法律關之成立變更或消滅可

依法令規定行政處分行政契約或事實行為並存在於具有行政

法權利能力之主體之間行政法律關係除強調人民於行政法上所享

有之權利及應負擔之義務外同時亦包含公行政主體之權利義務內

容而公行政之義務除由法律明文規定外亦可由行政依法維護

公益之一般義務或由人民之權利或由行政法上債務或補償關係

而得出

122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10-111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123 Maurer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sect8 Rn 16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3

215

分依體系解釋及國內多數見解除特別法有較嚴謹之明文規定外

為行政機關應遵循之最低程度規範 124立法者有意參酌美國APA之

立法例制定本條規定即明文課予行政機關於正當行政程序中應負

之義務我國行政程序法採行德國VwVfG之基本架構援用職權調

查原則之精神但為補強德國法制對於正當法律程序不足之處而

引進美國法制本意甚佳行政機關於個別案件中既負有維護公益

之一般義務並透過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以維護公益及私益如行

政機關於職權調查權限外進行程序外不當接觸而影響公益及私益

之保障時應屬於違背行政機關義務之程序行為即應予規範禁止

由此觀點出發即不宜認定本法第四十七條僅為訓示規定而應更

積極地承認行政機關依法負有一定之程序義務 125

(二)歷史解釋與目的解釋之思考

1 由立法理由中探知之規範目的

本法第四十七條所欲發揮之功能參酌立法理由之說明包括

防止行政機關偏頗及保障當事人權益 126

124 蔡茂寅等前揭註

因此一方面強調行政機

2頁 19-20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

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 554-557五南出版社(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 19-20(1999)少數見解認為此說無說服力並無標準足以認定行政程序法屬

「最低程度之程序保障」參見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

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

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28(2007) 125 本文就此所持之論點與審查委員之見解容或有間特此說明 126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5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6

關之公正性另一方面又強調當事人間權益之公平性因特別強調

保障當事人權益則反應出大陸法系中基本權程序保障功能之思

維此外亦希望藉此對於盛行於行政機關實務上「關說」之情形

進行規範以使關說之行為透明化 127

行政程序法中一個條文如由立法意旨觀之可同時達到程序

之公正性公平性及公開性的功能應可推知立法者對於法制設計

本質認識有不清之處因此何者始為法制本質上應遵循的精神

實應仔細思考否則將出現規範主軸不清規範範圍不明之謬誤

對於此點實不宜一概以我國法制與美國法規範不同

如此資訊之公開性亦為本

條所欲發揮之功能

128

2 由法制之規範功能為解釋

而為不同

的解釋以自圓其說

美國透過司法機關所為之判決強調 5 USC sect557(d)之規範目

的在於保障當事人間之公平性使審判式聽證程序中對於片面接

觸情事不知情之其他當事人得以有機關獲悉相關情事並表示自

己的意見姑且不論維護程序公平性為本體或係保障當事人程序之

工具 129

127 葉俊榮前揭註

禁止片面接觸之本旨仍在於維護正當法律程序中各當事人

間武器平等的精神強調的是正當法律程序中「公平」的面向此

116頁 137 128 參見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一)之說明 129 此涉及美國法上對於正當法律程序本質之討論關於工具說及本體說之

見解參見蔡穎瑩前揭註 15頁 19-24本文於此不予深論但相關討

論亦反應出即便在美國法制中程序規範是否具有獨立性或僅係發揮輔助

實體決定之功能並非有一致見解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5

217

外美國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拘束審判式聽證程序中行政機關之行

為而不適用其他程序中作成決定者原因在於該程序中採用證據

紀錄排他性行政機關僅得依紀錄資料作成決定藉此使當事人皆

得以對於紀錄中之證據及其他資訊進行攻擊防禦始產生禁止片面

接觸之法制設計

我國對於權利保障與行政程序之關聯受德國法制及其理論之

影響強調行政程序對於實體基本權保障之重要性 130

(三)規範範圍之釐清

解釋上正

當行政程序有助於行政機關作成正確決定以避免人民之權益受到

不法之侵害因此保障當事人於程序中武器平等之公平性應有助

於發揮此行政程之基本功能我國繼受美國法制於行政程序法中

增設德國法上所無之禁止程序外接觸的規定在規範功能上即應為

摘取該法制特別之規範功能以強化我國行政程序法制因此本

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在解釋上仍應強調側重於正當法律程序中之

「公平性」保障當事人間進行攻擊防禦時之武器平等藉以保障其

實體權利否則錯誤認知本條之規範功能即易掉入行政繁瑣的

工作泥沼中亦即不論於何種程序中公務員執行職務進行調查

皆作成紀錄或將所有書面附卷以求自保而使本條成為促進行

政彈性及效率之障礙是故為使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能夠發揮

一定之規範功能在解釋上即應為一定之調整及限縮

1 適用的程序類型宜限制

130 例如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於政治庇護案中即明白指出行政程序有助保障

實體之基本權利BVerfGE 56 216 (236ff)

5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8

本法第四十七條列於行政程序法總則導致不論最後行政行為

的態樣為何皆適用之本條規定如此結果與本條立法精神大相逕

庭實有限縮之必要否則亦與效率的要求不符 131以行政指導及

陳情為例本質上為非正式行政行為未發生實質法律效果並無

須適用禁止片面接觸以維護當事人間武器平等之必要而行政規

則為行政機關內部規範欠缺直接對外拘束人民權利義務之法律

效果亦無適用之必要至於法規命令本質上為「一般性政策的

制定」本即應廣納各方意見實不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 132而重點實為各方在訂定規範的過程中有對等的討論對話機

會因此本質上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以保障當事人間公平的行

為為行政處分及行政契約此二大行政行為態樣 133

至於在作成行政處分及締結行政契約之程序中對照美國及德

國法制尚須進一步檢視我國聽證程序之設計

134

131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11(2001)

我國關於程序類

型的設計類似於德國法制而非美國法制本法雖有要式聽證程

序之設計亦規定聽證須作成紀錄(本法第六十四條第一項)然除

132 湯德宗前揭註 122頁 109 133 計畫確定裁決性質上亦為行政處分且涉及多元利益的調和如日後我

國確實執行確定計畫之程序自應適用本法第 47 條之規範 134 本法並未就締結行政契約應進行聽證之規定然如舉行聽證可使其他利

害關係人有參與程序之機會且如作成行政處分依法應舉行聽證但締結

替代該行政處分之行政契約卻無須聽證可能使行政契約成為規避聽證的

工具參見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

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

集頁 282元照出版社(2002)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7

219

法規有明文規定外聽證紀錄為行政機關作成行政處分時應斟酌之

文件(本法第一八條第一項)並非唯一具有排他性之資料遵循

職權調查原則之法理而與德國法制相近因此如欲保留本法第四

十七條之規定並貫徹前述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理精神本文建議

於修法增訂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效力的前提下建議限縮本法第

四十七條規定而僅適用於特別程序中即正式聽證程序及計畫確定

程序此處所持限縮本法第四十七條程序態樣適用範圍之見解主

要論證依據為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與當事人間公平性的關聯此為

德國法制所無行政程序法立法之際我國繼受美國法時亦未配合

建立相關觀念也因此導致現行規定過度擴張禁止程序外接觸之範

圍造成法理邏輯混亂亦可能成為行政機關及公務員之掣肘因

此本文此處之見解亦僅建議係回歸法理一致性而提出之修正意見

而已

2 人的範圍宜擴大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所規制之人一方為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

一方為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達前述立法目的使所有相關

資料皆呈現當事人面前理論上本條宜儘量包括所有可能建立接觸

之管道因此受規範之人的範圍宜擴大因此在解釋代表當事人利

益之人時不應侷限凡宣稱為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或依相

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

人為行為之人皆應屬之不限於代表人代理人或輔佐人等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涉及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分別提出之設籌加油站申請且

二者之申請具有排他的競爭性如依美國法制屬於涉及「有財產

5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0

價值性優惠的競爭請求」之事件特別應注意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承辦公務員有洩漏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予被告機關之顧問 Y

的情形而被判刑確定於參加人 A 公司之申請事件中名義上之

申請人為該顧問 Y 之配偶 X於論斷是否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

一項之規定時即涉及參加人 A 公司被告顧問 YY 之配偶 X 彼

此間的利益關係在 X 提出之申請案所進行之行政程序中實際上

之申請人仍為 A 公司原處分機關未明察 X 是否係以代理人身分提

出申請命其提出委任書處理有可議之處而承辦公務員雖係與

被告顧問 Y 接觸以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由此情形亦

可判定承辦公務員既已受理 X 作為 A 公司代理人所提出之申請

案且 Y 一方面為該申請案中代理人 X 之配偶且同時亦受 A 公

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興建加油站依相關事證可認定 X 係為 A 公

司之利益為行為與其配偶及 A 公司間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

故可認為承辦公務員係主動接觸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於 X 代理 A

公司提出申請之程序中有為程序外接觸之情形本案原審判決及最

高法院判決中僅援引刑事判決所確定之事實直接認為承辦公務

員於處理原告申請之案件中認定與X所為之接觸係屬於違反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情形不僅未就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

件進行涵攝說明未仔細辨明不同程序間之當事人及代表其利益人

的關係雖結論並無錯誤但推論仍未臻嚴謹明確

然而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是否只限於承辦公務員我國法的

解釋與美國法明文規定不同美國法明文規定機關內所有成員或其

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皆不得進行

片面接觸不限作成決定之人員如此始可歸避承辦人員透過機關

內其他人進行接觸卻不受規範的可能我國規範之範圍過於狹隘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9

221

此亦為建議宜修正之處

3 事的範圍宜限縮

如前所述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九六二

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時「縱接觸內容係屬

程序事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因此涉及相關

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此與美國法之規定不

同然誠如前述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中 135法官以「麵包與奶油」的關係來形容行政機

關與公眾間非正式之接觸互動表示公務員實不可能脫離公眾生活

而獨立存在且在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中 136法官亦以人情事理的角度看待

公務員的社交生活因此行政機關與公眾之接觸只要在不影響司

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並無全面禁止之必要只

有對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問題進行程序外接觸可能引起當事人公平

防禦的疑慮始有限制之必要前述法務部之見解不僅誤認禁止

程序外接觸之立法目的過於側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忽視當事人

間的公平性且理想性地過度限制程序外接觸之事項忽略人情事

理應不可採因此建議修改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規定明文

限定於就待決事項之實體問題為接觸時始有限制之必要 137

於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

字第五三號判決)中當事人曾由立法委員陪同前往原處分機關

135 567 F 2d 9 (DC Cir 1977) 13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137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6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2

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會討論法律解釋問題因原處分機關依本法

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作成紀錄附卷故無違法情事可言然嚴

格說來本案當事人拜會原處分機關時討論法律解釋問題並非違

法禁止之關說行為亦不屬於遊說法所定應強制登記之行為且如

未涉及個別具體案件之實體問題而限於法律解釋之請益則本質上

亦不應屬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情形本無須受限制當

然為免爭議及為求自保行政機關得製作相關紀錄但仍應與本法

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無涉

至於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

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公務員受理違反贈與稅法之稅務違章案件

於妻子經營的髮廊中遇見被檢舉人之妻子詢問被檢舉人所涉及之逃

漏稅事件公務員告知若主張被檢舉人無贈與情事應出具有關書

面資料以為證明最後並認定被檢舉人無逃漏稅情事而擬簽結該檢

舉案本案中被檢舉人既為稅務違章事件中之當事人其妻在客

觀上可認為代表其利益之人公務員應不得與其於程序外就逃漏稅

事件之實體問題為接觸公務員於自家經營的髮廊面對被檢舉人之

妻子提出相關詢問而為答覆時與前述案例不同之處在於公務員

並非僅就抽象法規範的解釋進行回答而已就承辦之被檢舉案件具

體內容之認定可能性進行回答應已涉及實體問題公務員與被檢

舉人之妻子所為之接觸已超越公務員社交生活之對話範圍已屬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外接觸實應依本法第四十七

條第二項第三項之規定作成書面紀錄並予以附卷及公開

(四)重視違反之法律效果

行政機關公務員所為之行政程序外之接觸行為姑不論可能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1

223

生公務員懲處之法律效果但就行政程序之法制而言可經由依本

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規定作成紀錄將書面文件附卷並

主動公開而將此瑕疵予以補正未損及當事人程序中武器平等之

公平性然未經補正之瑕疵即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而未踐

行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所要求之行為者依美國法制之

觀點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違法或無

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響即使

採職權調查原則之德國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

如有瑕疵或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

關之行為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二國法制對於程序瑕

疵之法律效果實有異曲同工之處 138

反觀我國對於公務員所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行政機關之處

置較強調對於公務員之行政懲處

139

138 關於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參見本文貳三之論述

而未仔細審酌其行為是否該當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件是否已依同條第二項第三項規

定為補正之行為亦未審酌未補正者此程序瑕疵對於實體決定影響

之程度而法院於爭訟案件中主要仍審酌實體決定之違法性而

未深入論證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對於實

體決定之影響及重要性我國法院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論證之深度

及密度依本文前述觀察與美國司法實務相較實仍有相當大之

差距因此行政機關及法院宜強化對於本條規定之認識及解釋

139 經查詢公務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之保障案件決定書查詢系統(httpwwwcsptcgovtwptcindexasp)以公務員違反公務員服務法第 4 條保密義

務而作成之復審或再申訴決定至民國 100 年止即計有 14 筆決定書

6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4

而對於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合法性進行審查時更須體認程序外接

觸之程序瑕疵與實體決定間之關聯性並進行深入說理論證如此

始可提升本條規定之重要性並落實禁止程序外接觸而確保當事人

程序權益之法理精神

伍結語重新檢視聽證法制之契機

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繼受美國法制並將其融合至以德國法

制為主軸的行政程序法時未深入探究美國正當法律程序之精神

APA 中程序類型之特性即於行政程序法中強行置入禁止片面接觸

之規定本文以相當篇幅介紹美國 5 USC sect557(d)禁止片面接觸之

法理及實務案例並與德國法制進行比較目的即在於突顯現行規

定法理混淆及制度設計缺乏一貫性的缺失此外台北高等行法院

九十四年度訴字第七五二號判決及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五年度判字第

一二三九號判決此一具有高度重要性及爭議性的案件中(高速公路

電子收費系統案或稱為 ETC 案)中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重

要性未受重視益發突顯我國實務界對於此制度之認識有限因此

本文嘗試以回歸法制本旨的角度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禁止程序外

接觸之規定重新檢視其立法目的並對於本條之適用範圍提出檢

討修正之意見

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德國

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備受爭

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聽證程序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3

225

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到重視在

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際如能重新

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程序之法制得以

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化」有所助益

6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6

參考文獻

書籍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

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

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5

227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期刊文獻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 8-21(1999)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3-120

(2008)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

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

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1-33(2007)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2-17(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

頁 18-33(1999)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12 TEX TECH

ADMIN L J 223-279 (2011)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6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8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專書論文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

頁 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

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

壽論文集」頁 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

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

總論篇頁 112-168三民書局(1998)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49元照出版

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

行政程序法論頁 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51-83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7

229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67-209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 25-155元照出版社

三版(200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

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6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0

摘要

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公務員與當事人為行

政程序外接觸的規定係仿自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而本

條自行政程序法施行至今逾十年以來並非行政法學界及司法實

務界重視及討論的重點然而本條規定卻為行政機關在具體程序

中重視之規範甚至可能導致行政機關承辦人員在具體情形中無

所適所或形成困擾因此本文先就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關於禁止

片面接觸之規範針對成文法規定及司法實務案例進行說明及觀

察以掌握美國相關法制之精神及本旨此外亦介紹德國法制之

精神並就我國司法實務涉及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案例進行

觀察探究我國對於本條精神之運用是否仍有待釐清之處在回

歸法制本旨之深入研究後即不難發現此程序機制之基本功能

在於確保正式的聽證程序中當事人間攻防之程序公平性並非著

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總則部

分而非強調聽證程序公正性之維持在體例安排上即與制度之

本質混淆亦容易導致實務見解不明確而產生許多疑義

面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

德國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

備受爭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

聽證程序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

到重視在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

際如能重新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9

231

程序之法制得以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

化」有所助益

7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2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 Review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n the American and German Legal Systems

Ling-Ching Fu

Abstract

sect47 APA of Taiwan stipulates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and follows the regulations in the APA of the USA

Since the APA in Taiwan came into effect in 2001 this regulation

hasnrsquot stayed in the center of the legal researches and practice in

Taiwan Howeve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public officials in

concrete case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eaning and the nature of this

regulation the similar regulations an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he

USA are first examined in this article Meanwhile the German legal

system regarding this problem is also introduce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aiwan will be also intensive observed The application

possibility of sect47 APA of Taiwan as well as the viewpoints in the

practice will be acquainted At last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protects the fairness

between the concerned parties in the formal hearing procedures but

not the neutrality of the responsible authority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1

233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nature of this legal institution has

not been correctly understood in Taiwan It leads to the result that

the APA of Taiwan should be further reformed An amendment of the

APA of Taiwan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Keywords ex parte communication due process hearing trial-type

hearing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 formal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8-21(1999)
  •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113-120(2008)
  •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1-33(2007)
  •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2-17(2001)
  •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18-33(1999)
  •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112-168三民書局(1998)
  •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4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51-83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67-20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25-155元照出版社三版(2006)
  •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 摘要
    • Abstract
Page 53: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由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 …cycu.lawbank.com.tw/Download/30/01300005.pdf接觸或禁止片面接觸為核心議題之研究論著。即使在司法實務上,也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3

215

分依體系解釋及國內多數見解除特別法有較嚴謹之明文規定外

為行政機關應遵循之最低程度規範 124立法者有意參酌美國APA之

立法例制定本條規定即明文課予行政機關於正當行政程序中應負

之義務我國行政程序法採行德國VwVfG之基本架構援用職權調

查原則之精神但為補強德國法制對於正當法律程序不足之處而

引進美國法制本意甚佳行政機關於個別案件中既負有維護公益

之一般義務並透過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以維護公益及私益如行

政機關於職權調查權限外進行程序外不當接觸而影響公益及私益

之保障時應屬於違背行政機關義務之程序行為即應予規範禁止

由此觀點出發即不宜認定本法第四十七條僅為訓示規定而應更

積極地承認行政機關依法負有一定之程序義務 125

(二)歷史解釋與目的解釋之思考

1 由立法理由中探知之規範目的

本法第四十七條所欲發揮之功能參酌立法理由之說明包括

防止行政機關偏頗及保障當事人權益 126

124 蔡茂寅等前揭註

因此一方面強調行政機

2頁 19-20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

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 554-557五南出版社(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 19-20(1999)少數見解認為此說無說服力並無標準足以認定行政程序法屬

「最低程度之程序保障」參見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

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

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28(2007) 125 本文就此所持之論點與審查委員之見解容或有間特此說明 126 五南法律小組編前揭註 1頁 88

5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6

關之公正性另一方面又強調當事人間權益之公平性因特別強調

保障當事人權益則反應出大陸法系中基本權程序保障功能之思

維此外亦希望藉此對於盛行於行政機關實務上「關說」之情形

進行規範以使關說之行為透明化 127

行政程序法中一個條文如由立法意旨觀之可同時達到程序

之公正性公平性及公開性的功能應可推知立法者對於法制設計

本質認識有不清之處因此何者始為法制本質上應遵循的精神

實應仔細思考否則將出現規範主軸不清規範範圍不明之謬誤

對於此點實不宜一概以我國法制與美國法規範不同

如此資訊之公開性亦為本

條所欲發揮之功能

128

2 由法制之規範功能為解釋

而為不同

的解釋以自圓其說

美國透過司法機關所為之判決強調 5 USC sect557(d)之規範目

的在於保障當事人間之公平性使審判式聽證程序中對於片面接

觸情事不知情之其他當事人得以有機關獲悉相關情事並表示自

己的意見姑且不論維護程序公平性為本體或係保障當事人程序之

工具 129

127 葉俊榮前揭註

禁止片面接觸之本旨仍在於維護正當法律程序中各當事人

間武器平等的精神強調的是正當法律程序中「公平」的面向此

116頁 137 128 參見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一)之說明 129 此涉及美國法上對於正當法律程序本質之討論關於工具說及本體說之

見解參見蔡穎瑩前揭註 15頁 19-24本文於此不予深論但相關討

論亦反應出即便在美國法制中程序規範是否具有獨立性或僅係發揮輔助

實體決定之功能並非有一致見解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5

217

外美國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拘束審判式聽證程序中行政機關之行

為而不適用其他程序中作成決定者原因在於該程序中採用證據

紀錄排他性行政機關僅得依紀錄資料作成決定藉此使當事人皆

得以對於紀錄中之證據及其他資訊進行攻擊防禦始產生禁止片面

接觸之法制設計

我國對於權利保障與行政程序之關聯受德國法制及其理論之

影響強調行政程序對於實體基本權保障之重要性 130

(三)規範範圍之釐清

解釋上正

當行政程序有助於行政機關作成正確決定以避免人民之權益受到

不法之侵害因此保障當事人於程序中武器平等之公平性應有助

於發揮此行政程之基本功能我國繼受美國法制於行政程序法中

增設德國法上所無之禁止程序外接觸的規定在規範功能上即應為

摘取該法制特別之規範功能以強化我國行政程序法制因此本

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在解釋上仍應強調側重於正當法律程序中之

「公平性」保障當事人間進行攻擊防禦時之武器平等藉以保障其

實體權利否則錯誤認知本條之規範功能即易掉入行政繁瑣的

工作泥沼中亦即不論於何種程序中公務員執行職務進行調查

皆作成紀錄或將所有書面附卷以求自保而使本條成為促進行

政彈性及效率之障礙是故為使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能夠發揮

一定之規範功能在解釋上即應為一定之調整及限縮

1 適用的程序類型宜限制

130 例如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於政治庇護案中即明白指出行政程序有助保障

實體之基本權利BVerfGE 56 216 (236ff)

5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8

本法第四十七條列於行政程序法總則導致不論最後行政行為

的態樣為何皆適用之本條規定如此結果與本條立法精神大相逕

庭實有限縮之必要否則亦與效率的要求不符 131以行政指導及

陳情為例本質上為非正式行政行為未發生實質法律效果並無

須適用禁止片面接觸以維護當事人間武器平等之必要而行政規

則為行政機關內部規範欠缺直接對外拘束人民權利義務之法律

效果亦無適用之必要至於法規命令本質上為「一般性政策的

制定」本即應廣納各方意見實不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 132而重點實為各方在訂定規範的過程中有對等的討論對話機

會因此本質上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以保障當事人間公平的行

為為行政處分及行政契約此二大行政行為態樣 133

至於在作成行政處分及締結行政契約之程序中對照美國及德

國法制尚須進一步檢視我國聽證程序之設計

134

131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11(2001)

我國關於程序類

型的設計類似於德國法制而非美國法制本法雖有要式聽證程

序之設計亦規定聽證須作成紀錄(本法第六十四條第一項)然除

132 湯德宗前揭註 122頁 109 133 計畫確定裁決性質上亦為行政處分且涉及多元利益的調和如日後我

國確實執行確定計畫之程序自應適用本法第 47 條之規範 134 本法並未就締結行政契約應進行聽證之規定然如舉行聽證可使其他利

害關係人有參與程序之機會且如作成行政處分依法應舉行聽證但締結

替代該行政處分之行政契約卻無須聽證可能使行政契約成為規避聽證的

工具參見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

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

集頁 282元照出版社(2002)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7

219

法規有明文規定外聽證紀錄為行政機關作成行政處分時應斟酌之

文件(本法第一八條第一項)並非唯一具有排他性之資料遵循

職權調查原則之法理而與德國法制相近因此如欲保留本法第四

十七條之規定並貫徹前述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理精神本文建議

於修法增訂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效力的前提下建議限縮本法第

四十七條規定而僅適用於特別程序中即正式聽證程序及計畫確定

程序此處所持限縮本法第四十七條程序態樣適用範圍之見解主

要論證依據為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與當事人間公平性的關聯此為

德國法制所無行政程序法立法之際我國繼受美國法時亦未配合

建立相關觀念也因此導致現行規定過度擴張禁止程序外接觸之範

圍造成法理邏輯混亂亦可能成為行政機關及公務員之掣肘因

此本文此處之見解亦僅建議係回歸法理一致性而提出之修正意見

而已

2 人的範圍宜擴大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所規制之人一方為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

一方為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達前述立法目的使所有相關

資料皆呈現當事人面前理論上本條宜儘量包括所有可能建立接觸

之管道因此受規範之人的範圍宜擴大因此在解釋代表當事人利

益之人時不應侷限凡宣稱為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或依相

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

人為行為之人皆應屬之不限於代表人代理人或輔佐人等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涉及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分別提出之設籌加油站申請且

二者之申請具有排他的競爭性如依美國法制屬於涉及「有財產

5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0

價值性優惠的競爭請求」之事件特別應注意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承辦公務員有洩漏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予被告機關之顧問 Y

的情形而被判刑確定於參加人 A 公司之申請事件中名義上之

申請人為該顧問 Y 之配偶 X於論斷是否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

一項之規定時即涉及參加人 A 公司被告顧問 YY 之配偶 X 彼

此間的利益關係在 X 提出之申請案所進行之行政程序中實際上

之申請人仍為 A 公司原處分機關未明察 X 是否係以代理人身分提

出申請命其提出委任書處理有可議之處而承辦公務員雖係與

被告顧問 Y 接觸以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由此情形亦

可判定承辦公務員既已受理 X 作為 A 公司代理人所提出之申請

案且 Y 一方面為該申請案中代理人 X 之配偶且同時亦受 A 公

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興建加油站依相關事證可認定 X 係為 A 公

司之利益為行為與其配偶及 A 公司間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

故可認為承辦公務員係主動接觸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於 X 代理 A

公司提出申請之程序中有為程序外接觸之情形本案原審判決及最

高法院判決中僅援引刑事判決所確定之事實直接認為承辦公務

員於處理原告申請之案件中認定與X所為之接觸係屬於違反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情形不僅未就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

件進行涵攝說明未仔細辨明不同程序間之當事人及代表其利益人

的關係雖結論並無錯誤但推論仍未臻嚴謹明確

然而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是否只限於承辦公務員我國法的

解釋與美國法明文規定不同美國法明文規定機關內所有成員或其

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皆不得進行

片面接觸不限作成決定之人員如此始可歸避承辦人員透過機關

內其他人進行接觸卻不受規範的可能我國規範之範圍過於狹隘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9

221

此亦為建議宜修正之處

3 事的範圍宜限縮

如前所述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九六二

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時「縱接觸內容係屬

程序事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因此涉及相關

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此與美國法之規定不

同然誠如前述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中 135法官以「麵包與奶油」的關係來形容行政機

關與公眾間非正式之接觸互動表示公務員實不可能脫離公眾生活

而獨立存在且在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中 136法官亦以人情事理的角度看待

公務員的社交生活因此行政機關與公眾之接觸只要在不影響司

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並無全面禁止之必要只

有對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問題進行程序外接觸可能引起當事人公平

防禦的疑慮始有限制之必要前述法務部之見解不僅誤認禁止

程序外接觸之立法目的過於側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忽視當事人

間的公平性且理想性地過度限制程序外接觸之事項忽略人情事

理應不可採因此建議修改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規定明文

限定於就待決事項之實體問題為接觸時始有限制之必要 137

於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

字第五三號判決)中當事人曾由立法委員陪同前往原處分機關

135 567 F 2d 9 (DC Cir 1977) 13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137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6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2

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會討論法律解釋問題因原處分機關依本法

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作成紀錄附卷故無違法情事可言然嚴

格說來本案當事人拜會原處分機關時討論法律解釋問題並非違

法禁止之關說行為亦不屬於遊說法所定應強制登記之行為且如

未涉及個別具體案件之實體問題而限於法律解釋之請益則本質上

亦不應屬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情形本無須受限制當

然為免爭議及為求自保行政機關得製作相關紀錄但仍應與本法

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無涉

至於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

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公務員受理違反贈與稅法之稅務違章案件

於妻子經營的髮廊中遇見被檢舉人之妻子詢問被檢舉人所涉及之逃

漏稅事件公務員告知若主張被檢舉人無贈與情事應出具有關書

面資料以為證明最後並認定被檢舉人無逃漏稅情事而擬簽結該檢

舉案本案中被檢舉人既為稅務違章事件中之當事人其妻在客

觀上可認為代表其利益之人公務員應不得與其於程序外就逃漏稅

事件之實體問題為接觸公務員於自家經營的髮廊面對被檢舉人之

妻子提出相關詢問而為答覆時與前述案例不同之處在於公務員

並非僅就抽象法規範的解釋進行回答而已就承辦之被檢舉案件具

體內容之認定可能性進行回答應已涉及實體問題公務員與被檢

舉人之妻子所為之接觸已超越公務員社交生活之對話範圍已屬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外接觸實應依本法第四十七

條第二項第三項之規定作成書面紀錄並予以附卷及公開

(四)重視違反之法律效果

行政機關公務員所為之行政程序外之接觸行為姑不論可能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1

223

生公務員懲處之法律效果但就行政程序之法制而言可經由依本

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規定作成紀錄將書面文件附卷並

主動公開而將此瑕疵予以補正未損及當事人程序中武器平等之

公平性然未經補正之瑕疵即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而未踐

行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所要求之行為者依美國法制之

觀點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違法或無

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響即使

採職權調查原則之德國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

如有瑕疵或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

關之行為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二國法制對於程序瑕

疵之法律效果實有異曲同工之處 138

反觀我國對於公務員所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行政機關之處

置較強調對於公務員之行政懲處

139

138 關於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參見本文貳三之論述

而未仔細審酌其行為是否該當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件是否已依同條第二項第三項規

定為補正之行為亦未審酌未補正者此程序瑕疵對於實體決定影響

之程度而法院於爭訟案件中主要仍審酌實體決定之違法性而

未深入論證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對於實

體決定之影響及重要性我國法院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論證之深度

及密度依本文前述觀察與美國司法實務相較實仍有相當大之

差距因此行政機關及法院宜強化對於本條規定之認識及解釋

139 經查詢公務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之保障案件決定書查詢系統(httpwwwcsptcgovtwptcindexasp)以公務員違反公務員服務法第 4 條保密義

務而作成之復審或再申訴決定至民國 100 年止即計有 14 筆決定書

6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4

而對於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合法性進行審查時更須體認程序外接

觸之程序瑕疵與實體決定間之關聯性並進行深入說理論證如此

始可提升本條規定之重要性並落實禁止程序外接觸而確保當事人

程序權益之法理精神

伍結語重新檢視聽證法制之契機

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繼受美國法制並將其融合至以德國法

制為主軸的行政程序法時未深入探究美國正當法律程序之精神

APA 中程序類型之特性即於行政程序法中強行置入禁止片面接觸

之規定本文以相當篇幅介紹美國 5 USC sect557(d)禁止片面接觸之

法理及實務案例並與德國法制進行比較目的即在於突顯現行規

定法理混淆及制度設計缺乏一貫性的缺失此外台北高等行法院

九十四年度訴字第七五二號判決及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五年度判字第

一二三九號判決此一具有高度重要性及爭議性的案件中(高速公路

電子收費系統案或稱為 ETC 案)中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重

要性未受重視益發突顯我國實務界對於此制度之認識有限因此

本文嘗試以回歸法制本旨的角度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禁止程序外

接觸之規定重新檢視其立法目的並對於本條之適用範圍提出檢

討修正之意見

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德國

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備受爭

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聽證程序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3

225

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到重視在

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際如能重新

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程序之法制得以

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化」有所助益

6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6

參考文獻

書籍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

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

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5

227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期刊文獻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 8-21(1999)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3-120

(2008)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

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

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1-33(2007)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2-17(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

頁 18-33(1999)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12 TEX TECH

ADMIN L J 223-279 (2011)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6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8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專書論文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

頁 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

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

壽論文集」頁 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

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

總論篇頁 112-168三民書局(1998)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49元照出版

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

行政程序法論頁 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51-83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7

229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67-209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 25-155元照出版社

三版(200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

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6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0

摘要

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公務員與當事人為行

政程序外接觸的規定係仿自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而本

條自行政程序法施行至今逾十年以來並非行政法學界及司法實

務界重視及討論的重點然而本條規定卻為行政機關在具體程序

中重視之規範甚至可能導致行政機關承辦人員在具體情形中無

所適所或形成困擾因此本文先就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關於禁止

片面接觸之規範針對成文法規定及司法實務案例進行說明及觀

察以掌握美國相關法制之精神及本旨此外亦介紹德國法制之

精神並就我國司法實務涉及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案例進行

觀察探究我國對於本條精神之運用是否仍有待釐清之處在回

歸法制本旨之深入研究後即不難發現此程序機制之基本功能

在於確保正式的聽證程序中當事人間攻防之程序公平性並非著

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總則部

分而非強調聽證程序公正性之維持在體例安排上即與制度之

本質混淆亦容易導致實務見解不明確而產生許多疑義

面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

德國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

備受爭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

聽證程序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

到重視在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

際如能重新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9

231

程序之法制得以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

化」有所助益

7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2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 Review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n the American and German Legal Systems

Ling-Ching Fu

Abstract

sect47 APA of Taiwan stipulates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and follows the regulations in the APA of the USA

Since the APA in Taiwan came into effect in 2001 this regulation

hasnrsquot stayed in the center of the legal researches and practice in

Taiwan Howeve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public officials in

concrete case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eaning and the nature of this

regulation the similar regulations an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he

USA are first examined in this article Meanwhile the German legal

system regarding this problem is also introduce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aiwan will be also intensive observed The application

possibility of sect47 APA of Taiwan as well as the viewpoints in the

practice will be acquainted At last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protects the fairness

between the concerned parties in the formal hearing procedures but

not the neutrality of the responsible authority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1

233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nature of this legal institution has

not been correctly understood in Taiwan It leads to the result that

the APA of Taiwan should be further reformed An amendment of the

APA of Taiwan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Keywords ex parte communication due process hearing trial-type

hearing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 formal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8-21(1999)
  •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113-120(2008)
  •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1-33(2007)
  •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2-17(2001)
  •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18-33(1999)
  •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112-168三民書局(1998)
  •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4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51-83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67-20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25-155元照出版社三版(2006)
  •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 摘要
    • Abstract
Page 54: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由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 …cycu.lawbank.com.tw/Download/30/01300005.pdf接觸或禁止片面接觸為核心議題之研究論著。即使在司法實務上,也

5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6

關之公正性另一方面又強調當事人間權益之公平性因特別強調

保障當事人權益則反應出大陸法系中基本權程序保障功能之思

維此外亦希望藉此對於盛行於行政機關實務上「關說」之情形

進行規範以使關說之行為透明化 127

行政程序法中一個條文如由立法意旨觀之可同時達到程序

之公正性公平性及公開性的功能應可推知立法者對於法制設計

本質認識有不清之處因此何者始為法制本質上應遵循的精神

實應仔細思考否則將出現規範主軸不清規範範圍不明之謬誤

對於此點實不宜一概以我國法制與美國法規範不同

如此資訊之公開性亦為本

條所欲發揮之功能

128

2 由法制之規範功能為解釋

而為不同

的解釋以自圓其說

美國透過司法機關所為之判決強調 5 USC sect557(d)之規範目

的在於保障當事人間之公平性使審判式聽證程序中對於片面接

觸情事不知情之其他當事人得以有機關獲悉相關情事並表示自

己的意見姑且不論維護程序公平性為本體或係保障當事人程序之

工具 129

127 葉俊榮前揭註

禁止片面接觸之本旨仍在於維護正當法律程序中各當事人

間武器平等的精神強調的是正當法律程序中「公平」的面向此

116頁 137 128 參見法務部(96)年法律字第 0960024953 號函釋(一)之說明 129 此涉及美國法上對於正當法律程序本質之討論關於工具說及本體說之

見解參見蔡穎瑩前揭註 15頁 19-24本文於此不予深論但相關討

論亦反應出即便在美國法制中程序規範是否具有獨立性或僅係發揮輔助

實體決定之功能並非有一致見解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5

217

外美國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拘束審判式聽證程序中行政機關之行

為而不適用其他程序中作成決定者原因在於該程序中採用證據

紀錄排他性行政機關僅得依紀錄資料作成決定藉此使當事人皆

得以對於紀錄中之證據及其他資訊進行攻擊防禦始產生禁止片面

接觸之法制設計

我國對於權利保障與行政程序之關聯受德國法制及其理論之

影響強調行政程序對於實體基本權保障之重要性 130

(三)規範範圍之釐清

解釋上正

當行政程序有助於行政機關作成正確決定以避免人民之權益受到

不法之侵害因此保障當事人於程序中武器平等之公平性應有助

於發揮此行政程之基本功能我國繼受美國法制於行政程序法中

增設德國法上所無之禁止程序外接觸的規定在規範功能上即應為

摘取該法制特別之規範功能以強化我國行政程序法制因此本

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在解釋上仍應強調側重於正當法律程序中之

「公平性」保障當事人間進行攻擊防禦時之武器平等藉以保障其

實體權利否則錯誤認知本條之規範功能即易掉入行政繁瑣的

工作泥沼中亦即不論於何種程序中公務員執行職務進行調查

皆作成紀錄或將所有書面附卷以求自保而使本條成為促進行

政彈性及效率之障礙是故為使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能夠發揮

一定之規範功能在解釋上即應為一定之調整及限縮

1 適用的程序類型宜限制

130 例如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於政治庇護案中即明白指出行政程序有助保障

實體之基本權利BVerfGE 56 216 (236ff)

5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8

本法第四十七條列於行政程序法總則導致不論最後行政行為

的態樣為何皆適用之本條規定如此結果與本條立法精神大相逕

庭實有限縮之必要否則亦與效率的要求不符 131以行政指導及

陳情為例本質上為非正式行政行為未發生實質法律效果並無

須適用禁止片面接觸以維護當事人間武器平等之必要而行政規

則為行政機關內部規範欠缺直接對外拘束人民權利義務之法律

效果亦無適用之必要至於法規命令本質上為「一般性政策的

制定」本即應廣納各方意見實不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 132而重點實為各方在訂定規範的過程中有對等的討論對話機

會因此本質上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以保障當事人間公平的行

為為行政處分及行政契約此二大行政行為態樣 133

至於在作成行政處分及締結行政契約之程序中對照美國及德

國法制尚須進一步檢視我國聽證程序之設計

134

131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11(2001)

我國關於程序類

型的設計類似於德國法制而非美國法制本法雖有要式聽證程

序之設計亦規定聽證須作成紀錄(本法第六十四條第一項)然除

132 湯德宗前揭註 122頁 109 133 計畫確定裁決性質上亦為行政處分且涉及多元利益的調和如日後我

國確實執行確定計畫之程序自應適用本法第 47 條之規範 134 本法並未就締結行政契約應進行聽證之規定然如舉行聽證可使其他利

害關係人有參與程序之機會且如作成行政處分依法應舉行聽證但締結

替代該行政處分之行政契約卻無須聽證可能使行政契約成為規避聽證的

工具參見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

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

集頁 282元照出版社(2002)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7

219

法規有明文規定外聽證紀錄為行政機關作成行政處分時應斟酌之

文件(本法第一八條第一項)並非唯一具有排他性之資料遵循

職權調查原則之法理而與德國法制相近因此如欲保留本法第四

十七條之規定並貫徹前述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理精神本文建議

於修法增訂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效力的前提下建議限縮本法第

四十七條規定而僅適用於特別程序中即正式聽證程序及計畫確定

程序此處所持限縮本法第四十七條程序態樣適用範圍之見解主

要論證依據為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與當事人間公平性的關聯此為

德國法制所無行政程序法立法之際我國繼受美國法時亦未配合

建立相關觀念也因此導致現行規定過度擴張禁止程序外接觸之範

圍造成法理邏輯混亂亦可能成為行政機關及公務員之掣肘因

此本文此處之見解亦僅建議係回歸法理一致性而提出之修正意見

而已

2 人的範圍宜擴大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所規制之人一方為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

一方為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達前述立法目的使所有相關

資料皆呈現當事人面前理論上本條宜儘量包括所有可能建立接觸

之管道因此受規範之人的範圍宜擴大因此在解釋代表當事人利

益之人時不應侷限凡宣稱為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或依相

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

人為行為之人皆應屬之不限於代表人代理人或輔佐人等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涉及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分別提出之設籌加油站申請且

二者之申請具有排他的競爭性如依美國法制屬於涉及「有財產

5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0

價值性優惠的競爭請求」之事件特別應注意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承辦公務員有洩漏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予被告機關之顧問 Y

的情形而被判刑確定於參加人 A 公司之申請事件中名義上之

申請人為該顧問 Y 之配偶 X於論斷是否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

一項之規定時即涉及參加人 A 公司被告顧問 YY 之配偶 X 彼

此間的利益關係在 X 提出之申請案所進行之行政程序中實際上

之申請人仍為 A 公司原處分機關未明察 X 是否係以代理人身分提

出申請命其提出委任書處理有可議之處而承辦公務員雖係與

被告顧問 Y 接觸以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由此情形亦

可判定承辦公務員既已受理 X 作為 A 公司代理人所提出之申請

案且 Y 一方面為該申請案中代理人 X 之配偶且同時亦受 A 公

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興建加油站依相關事證可認定 X 係為 A 公

司之利益為行為與其配偶及 A 公司間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

故可認為承辦公務員係主動接觸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於 X 代理 A

公司提出申請之程序中有為程序外接觸之情形本案原審判決及最

高法院判決中僅援引刑事判決所確定之事實直接認為承辦公務

員於處理原告申請之案件中認定與X所為之接觸係屬於違反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情形不僅未就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

件進行涵攝說明未仔細辨明不同程序間之當事人及代表其利益人

的關係雖結論並無錯誤但推論仍未臻嚴謹明確

然而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是否只限於承辦公務員我國法的

解釋與美國法明文規定不同美國法明文規定機關內所有成員或其

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皆不得進行

片面接觸不限作成決定之人員如此始可歸避承辦人員透過機關

內其他人進行接觸卻不受規範的可能我國規範之範圍過於狹隘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9

221

此亦為建議宜修正之處

3 事的範圍宜限縮

如前所述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九六二

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時「縱接觸內容係屬

程序事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因此涉及相關

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此與美國法之規定不

同然誠如前述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中 135法官以「麵包與奶油」的關係來形容行政機

關與公眾間非正式之接觸互動表示公務員實不可能脫離公眾生活

而獨立存在且在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中 136法官亦以人情事理的角度看待

公務員的社交生活因此行政機關與公眾之接觸只要在不影響司

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並無全面禁止之必要只

有對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問題進行程序外接觸可能引起當事人公平

防禦的疑慮始有限制之必要前述法務部之見解不僅誤認禁止

程序外接觸之立法目的過於側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忽視當事人

間的公平性且理想性地過度限制程序外接觸之事項忽略人情事

理應不可採因此建議修改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規定明文

限定於就待決事項之實體問題為接觸時始有限制之必要 137

於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

字第五三號判決)中當事人曾由立法委員陪同前往原處分機關

135 567 F 2d 9 (DC Cir 1977) 13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137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6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2

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會討論法律解釋問題因原處分機關依本法

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作成紀錄附卷故無違法情事可言然嚴

格說來本案當事人拜會原處分機關時討論法律解釋問題並非違

法禁止之關說行為亦不屬於遊說法所定應強制登記之行為且如

未涉及個別具體案件之實體問題而限於法律解釋之請益則本質上

亦不應屬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情形本無須受限制當

然為免爭議及為求自保行政機關得製作相關紀錄但仍應與本法

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無涉

至於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

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公務員受理違反贈與稅法之稅務違章案件

於妻子經營的髮廊中遇見被檢舉人之妻子詢問被檢舉人所涉及之逃

漏稅事件公務員告知若主張被檢舉人無贈與情事應出具有關書

面資料以為證明最後並認定被檢舉人無逃漏稅情事而擬簽結該檢

舉案本案中被檢舉人既為稅務違章事件中之當事人其妻在客

觀上可認為代表其利益之人公務員應不得與其於程序外就逃漏稅

事件之實體問題為接觸公務員於自家經營的髮廊面對被檢舉人之

妻子提出相關詢問而為答覆時與前述案例不同之處在於公務員

並非僅就抽象法規範的解釋進行回答而已就承辦之被檢舉案件具

體內容之認定可能性進行回答應已涉及實體問題公務員與被檢

舉人之妻子所為之接觸已超越公務員社交生活之對話範圍已屬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外接觸實應依本法第四十七

條第二項第三項之規定作成書面紀錄並予以附卷及公開

(四)重視違反之法律效果

行政機關公務員所為之行政程序外之接觸行為姑不論可能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1

223

生公務員懲處之法律效果但就行政程序之法制而言可經由依本

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規定作成紀錄將書面文件附卷並

主動公開而將此瑕疵予以補正未損及當事人程序中武器平等之

公平性然未經補正之瑕疵即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而未踐

行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所要求之行為者依美國法制之

觀點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違法或無

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響即使

採職權調查原則之德國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

如有瑕疵或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

關之行為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二國法制對於程序瑕

疵之法律效果實有異曲同工之處 138

反觀我國對於公務員所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行政機關之處

置較強調對於公務員之行政懲處

139

138 關於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參見本文貳三之論述

而未仔細審酌其行為是否該當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件是否已依同條第二項第三項規

定為補正之行為亦未審酌未補正者此程序瑕疵對於實體決定影響

之程度而法院於爭訟案件中主要仍審酌實體決定之違法性而

未深入論證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對於實

體決定之影響及重要性我國法院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論證之深度

及密度依本文前述觀察與美國司法實務相較實仍有相當大之

差距因此行政機關及法院宜強化對於本條規定之認識及解釋

139 經查詢公務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之保障案件決定書查詢系統(httpwwwcsptcgovtwptcindexasp)以公務員違反公務員服務法第 4 條保密義

務而作成之復審或再申訴決定至民國 100 年止即計有 14 筆決定書

6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4

而對於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合法性進行審查時更須體認程序外接

觸之程序瑕疵與實體決定間之關聯性並進行深入說理論證如此

始可提升本條規定之重要性並落實禁止程序外接觸而確保當事人

程序權益之法理精神

伍結語重新檢視聽證法制之契機

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繼受美國法制並將其融合至以德國法

制為主軸的行政程序法時未深入探究美國正當法律程序之精神

APA 中程序類型之特性即於行政程序法中強行置入禁止片面接觸

之規定本文以相當篇幅介紹美國 5 USC sect557(d)禁止片面接觸之

法理及實務案例並與德國法制進行比較目的即在於突顯現行規

定法理混淆及制度設計缺乏一貫性的缺失此外台北高等行法院

九十四年度訴字第七五二號判決及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五年度判字第

一二三九號判決此一具有高度重要性及爭議性的案件中(高速公路

電子收費系統案或稱為 ETC 案)中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重

要性未受重視益發突顯我國實務界對於此制度之認識有限因此

本文嘗試以回歸法制本旨的角度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禁止程序外

接觸之規定重新檢視其立法目的並對於本條之適用範圍提出檢

討修正之意見

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德國

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備受爭

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聽證程序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3

225

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到重視在

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際如能重新

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程序之法制得以

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化」有所助益

6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6

參考文獻

書籍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

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

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5

227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期刊文獻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 8-21(1999)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3-120

(2008)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

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

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1-33(2007)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2-17(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

頁 18-33(1999)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12 TEX TECH

ADMIN L J 223-279 (2011)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6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8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專書論文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

頁 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

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

壽論文集」頁 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

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

總論篇頁 112-168三民書局(1998)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49元照出版

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

行政程序法論頁 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51-83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7

229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67-209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 25-155元照出版社

三版(200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

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6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0

摘要

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公務員與當事人為行

政程序外接觸的規定係仿自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而本

條自行政程序法施行至今逾十年以來並非行政法學界及司法實

務界重視及討論的重點然而本條規定卻為行政機關在具體程序

中重視之規範甚至可能導致行政機關承辦人員在具體情形中無

所適所或形成困擾因此本文先就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關於禁止

片面接觸之規範針對成文法規定及司法實務案例進行說明及觀

察以掌握美國相關法制之精神及本旨此外亦介紹德國法制之

精神並就我國司法實務涉及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案例進行

觀察探究我國對於本條精神之運用是否仍有待釐清之處在回

歸法制本旨之深入研究後即不難發現此程序機制之基本功能

在於確保正式的聽證程序中當事人間攻防之程序公平性並非著

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總則部

分而非強調聽證程序公正性之維持在體例安排上即與制度之

本質混淆亦容易導致實務見解不明確而產生許多疑義

面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

德國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

備受爭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

聽證程序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

到重視在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

際如能重新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9

231

程序之法制得以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

化」有所助益

7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2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 Review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n the American and German Legal Systems

Ling-Ching Fu

Abstract

sect47 APA of Taiwan stipulates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and follows the regulations in the APA of the USA

Since the APA in Taiwan came into effect in 2001 this regulation

hasnrsquot stayed in the center of the legal researches and practice in

Taiwan Howeve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public officials in

concrete case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eaning and the nature of this

regulation the similar regulations an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he

USA are first examined in this article Meanwhile the German legal

system regarding this problem is also introduce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aiwan will be also intensive observed The application

possibility of sect47 APA of Taiwan as well as the viewpoints in the

practice will be acquainted At last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protects the fairness

between the concerned parties in the formal hearing procedures but

not the neutrality of the responsible authority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1

233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nature of this legal institution has

not been correctly understood in Taiwan It leads to the result that

the APA of Taiwan should be further reformed An amendment of the

APA of Taiwan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Keywords ex parte communication due process hearing trial-type

hearing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 formal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8-21(1999)
  •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113-120(2008)
  •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1-33(2007)
  •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2-17(2001)
  •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18-33(1999)
  •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112-168三民書局(1998)
  •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4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51-83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67-20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25-155元照出版社三版(2006)
  •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 摘要
    • Abstract
Page 55: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由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 …cycu.lawbank.com.tw/Download/30/01300005.pdf接觸或禁止片面接觸為核心議題之研究論著。即使在司法實務上,也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5

217

外美國禁止片面接觸之規定拘束審判式聽證程序中行政機關之行

為而不適用其他程序中作成決定者原因在於該程序中採用證據

紀錄排他性行政機關僅得依紀錄資料作成決定藉此使當事人皆

得以對於紀錄中之證據及其他資訊進行攻擊防禦始產生禁止片面

接觸之法制設計

我國對於權利保障與行政程序之關聯受德國法制及其理論之

影響強調行政程序對於實體基本權保障之重要性 130

(三)規範範圍之釐清

解釋上正

當行政程序有助於行政機關作成正確決定以避免人民之權益受到

不法之侵害因此保障當事人於程序中武器平等之公平性應有助

於發揮此行政程之基本功能我國繼受美國法制於行政程序法中

增設德國法上所無之禁止程序外接觸的規定在規範功能上即應為

摘取該法制特別之規範功能以強化我國行政程序法制因此本

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在解釋上仍應強調側重於正當法律程序中之

「公平性」保障當事人間進行攻擊防禦時之武器平等藉以保障其

實體權利否則錯誤認知本條之規範功能即易掉入行政繁瑣的

工作泥沼中亦即不論於何種程序中公務員執行職務進行調查

皆作成紀錄或將所有書面附卷以求自保而使本條成為促進行

政彈性及效率之障礙是故為使本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能夠發揮

一定之規範功能在解釋上即應為一定之調整及限縮

1 適用的程序類型宜限制

130 例如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於政治庇護案中即明白指出行政程序有助保障

實體之基本權利BVerfGE 56 216 (236ff)

5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8

本法第四十七條列於行政程序法總則導致不論最後行政行為

的態樣為何皆適用之本條規定如此結果與本條立法精神大相逕

庭實有限縮之必要否則亦與效率的要求不符 131以行政指導及

陳情為例本質上為非正式行政行為未發生實質法律效果並無

須適用禁止片面接觸以維護當事人間武器平等之必要而行政規

則為行政機關內部規範欠缺直接對外拘束人民權利義務之法律

效果亦無適用之必要至於法規命令本質上為「一般性政策的

制定」本即應廣納各方意見實不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 132而重點實為各方在訂定規範的過程中有對等的討論對話機

會因此本質上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以保障當事人間公平的行

為為行政處分及行政契約此二大行政行為態樣 133

至於在作成行政處分及締結行政契約之程序中對照美國及德

國法制尚須進一步檢視我國聽證程序之設計

134

131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11(2001)

我國關於程序類

型的設計類似於德國法制而非美國法制本法雖有要式聽證程

序之設計亦規定聽證須作成紀錄(本法第六十四條第一項)然除

132 湯德宗前揭註 122頁 109 133 計畫確定裁決性質上亦為行政處分且涉及多元利益的調和如日後我

國確實執行確定計畫之程序自應適用本法第 47 條之規範 134 本法並未就締結行政契約應進行聽證之規定然如舉行聽證可使其他利

害關係人有參與程序之機會且如作成行政處分依法應舉行聽證但締結

替代該行政處分之行政契約卻無須聽證可能使行政契約成為規避聽證的

工具參見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

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

集頁 282元照出版社(2002)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7

219

法規有明文規定外聽證紀錄為行政機關作成行政處分時應斟酌之

文件(本法第一八條第一項)並非唯一具有排他性之資料遵循

職權調查原則之法理而與德國法制相近因此如欲保留本法第四

十七條之規定並貫徹前述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理精神本文建議

於修法增訂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效力的前提下建議限縮本法第

四十七條規定而僅適用於特別程序中即正式聽證程序及計畫確定

程序此處所持限縮本法第四十七條程序態樣適用範圍之見解主

要論證依據為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與當事人間公平性的關聯此為

德國法制所無行政程序法立法之際我國繼受美國法時亦未配合

建立相關觀念也因此導致現行規定過度擴張禁止程序外接觸之範

圍造成法理邏輯混亂亦可能成為行政機關及公務員之掣肘因

此本文此處之見解亦僅建議係回歸法理一致性而提出之修正意見

而已

2 人的範圍宜擴大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所規制之人一方為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

一方為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達前述立法目的使所有相關

資料皆呈現當事人面前理論上本條宜儘量包括所有可能建立接觸

之管道因此受規範之人的範圍宜擴大因此在解釋代表當事人利

益之人時不應侷限凡宣稱為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或依相

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

人為行為之人皆應屬之不限於代表人代理人或輔佐人等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涉及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分別提出之設籌加油站申請且

二者之申請具有排他的競爭性如依美國法制屬於涉及「有財產

5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0

價值性優惠的競爭請求」之事件特別應注意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承辦公務員有洩漏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予被告機關之顧問 Y

的情形而被判刑確定於參加人 A 公司之申請事件中名義上之

申請人為該顧問 Y 之配偶 X於論斷是否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

一項之規定時即涉及參加人 A 公司被告顧問 YY 之配偶 X 彼

此間的利益關係在 X 提出之申請案所進行之行政程序中實際上

之申請人仍為 A 公司原處分機關未明察 X 是否係以代理人身分提

出申請命其提出委任書處理有可議之處而承辦公務員雖係與

被告顧問 Y 接觸以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由此情形亦

可判定承辦公務員既已受理 X 作為 A 公司代理人所提出之申請

案且 Y 一方面為該申請案中代理人 X 之配偶且同時亦受 A 公

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興建加油站依相關事證可認定 X 係為 A 公

司之利益為行為與其配偶及 A 公司間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

故可認為承辦公務員係主動接觸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於 X 代理 A

公司提出申請之程序中有為程序外接觸之情形本案原審判決及最

高法院判決中僅援引刑事判決所確定之事實直接認為承辦公務

員於處理原告申請之案件中認定與X所為之接觸係屬於違反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情形不僅未就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

件進行涵攝說明未仔細辨明不同程序間之當事人及代表其利益人

的關係雖結論並無錯誤但推論仍未臻嚴謹明確

然而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是否只限於承辦公務員我國法的

解釋與美國法明文規定不同美國法明文規定機關內所有成員或其

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皆不得進行

片面接觸不限作成決定之人員如此始可歸避承辦人員透過機關

內其他人進行接觸卻不受規範的可能我國規範之範圍過於狹隘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9

221

此亦為建議宜修正之處

3 事的範圍宜限縮

如前所述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九六二

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時「縱接觸內容係屬

程序事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因此涉及相關

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此與美國法之規定不

同然誠如前述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中 135法官以「麵包與奶油」的關係來形容行政機

關與公眾間非正式之接觸互動表示公務員實不可能脫離公眾生活

而獨立存在且在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中 136法官亦以人情事理的角度看待

公務員的社交生活因此行政機關與公眾之接觸只要在不影響司

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並無全面禁止之必要只

有對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問題進行程序外接觸可能引起當事人公平

防禦的疑慮始有限制之必要前述法務部之見解不僅誤認禁止

程序外接觸之立法目的過於側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忽視當事人

間的公平性且理想性地過度限制程序外接觸之事項忽略人情事

理應不可採因此建議修改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規定明文

限定於就待決事項之實體問題為接觸時始有限制之必要 137

於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

字第五三號判決)中當事人曾由立法委員陪同前往原處分機關

135 567 F 2d 9 (DC Cir 1977) 13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137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6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2

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會討論法律解釋問題因原處分機關依本法

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作成紀錄附卷故無違法情事可言然嚴

格說來本案當事人拜會原處分機關時討論法律解釋問題並非違

法禁止之關說行為亦不屬於遊說法所定應強制登記之行為且如

未涉及個別具體案件之實體問題而限於法律解釋之請益則本質上

亦不應屬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情形本無須受限制當

然為免爭議及為求自保行政機關得製作相關紀錄但仍應與本法

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無涉

至於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

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公務員受理違反贈與稅法之稅務違章案件

於妻子經營的髮廊中遇見被檢舉人之妻子詢問被檢舉人所涉及之逃

漏稅事件公務員告知若主張被檢舉人無贈與情事應出具有關書

面資料以為證明最後並認定被檢舉人無逃漏稅情事而擬簽結該檢

舉案本案中被檢舉人既為稅務違章事件中之當事人其妻在客

觀上可認為代表其利益之人公務員應不得與其於程序外就逃漏稅

事件之實體問題為接觸公務員於自家經營的髮廊面對被檢舉人之

妻子提出相關詢問而為答覆時與前述案例不同之處在於公務員

並非僅就抽象法規範的解釋進行回答而已就承辦之被檢舉案件具

體內容之認定可能性進行回答應已涉及實體問題公務員與被檢

舉人之妻子所為之接觸已超越公務員社交生活之對話範圍已屬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外接觸實應依本法第四十七

條第二項第三項之規定作成書面紀錄並予以附卷及公開

(四)重視違反之法律效果

行政機關公務員所為之行政程序外之接觸行為姑不論可能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1

223

生公務員懲處之法律效果但就行政程序之法制而言可經由依本

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規定作成紀錄將書面文件附卷並

主動公開而將此瑕疵予以補正未損及當事人程序中武器平等之

公平性然未經補正之瑕疵即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而未踐

行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所要求之行為者依美國法制之

觀點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違法或無

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響即使

採職權調查原則之德國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

如有瑕疵或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

關之行為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二國法制對於程序瑕

疵之法律效果實有異曲同工之處 138

反觀我國對於公務員所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行政機關之處

置較強調對於公務員之行政懲處

139

138 關於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參見本文貳三之論述

而未仔細審酌其行為是否該當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件是否已依同條第二項第三項規

定為補正之行為亦未審酌未補正者此程序瑕疵對於實體決定影響

之程度而法院於爭訟案件中主要仍審酌實體決定之違法性而

未深入論證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對於實

體決定之影響及重要性我國法院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論證之深度

及密度依本文前述觀察與美國司法實務相較實仍有相當大之

差距因此行政機關及法院宜強化對於本條規定之認識及解釋

139 經查詢公務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之保障案件決定書查詢系統(httpwwwcsptcgovtwptcindexasp)以公務員違反公務員服務法第 4 條保密義

務而作成之復審或再申訴決定至民國 100 年止即計有 14 筆決定書

6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4

而對於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合法性進行審查時更須體認程序外接

觸之程序瑕疵與實體決定間之關聯性並進行深入說理論證如此

始可提升本條規定之重要性並落實禁止程序外接觸而確保當事人

程序權益之法理精神

伍結語重新檢視聽證法制之契機

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繼受美國法制並將其融合至以德國法

制為主軸的行政程序法時未深入探究美國正當法律程序之精神

APA 中程序類型之特性即於行政程序法中強行置入禁止片面接觸

之規定本文以相當篇幅介紹美國 5 USC sect557(d)禁止片面接觸之

法理及實務案例並與德國法制進行比較目的即在於突顯現行規

定法理混淆及制度設計缺乏一貫性的缺失此外台北高等行法院

九十四年度訴字第七五二號判決及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五年度判字第

一二三九號判決此一具有高度重要性及爭議性的案件中(高速公路

電子收費系統案或稱為 ETC 案)中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重

要性未受重視益發突顯我國實務界對於此制度之認識有限因此

本文嘗試以回歸法制本旨的角度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禁止程序外

接觸之規定重新檢視其立法目的並對於本條之適用範圍提出檢

討修正之意見

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德國

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備受爭

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聽證程序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3

225

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到重視在

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際如能重新

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程序之法制得以

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化」有所助益

6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6

參考文獻

書籍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

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

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5

227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期刊文獻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 8-21(1999)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3-120

(2008)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

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

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1-33(2007)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2-17(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

頁 18-33(1999)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12 TEX TECH

ADMIN L J 223-279 (2011)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6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8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專書論文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

頁 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

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

壽論文集」頁 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

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

總論篇頁 112-168三民書局(1998)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49元照出版

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

行政程序法論頁 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51-83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7

229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67-209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 25-155元照出版社

三版(200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

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6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0

摘要

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公務員與當事人為行

政程序外接觸的規定係仿自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而本

條自行政程序法施行至今逾十年以來並非行政法學界及司法實

務界重視及討論的重點然而本條規定卻為行政機關在具體程序

中重視之規範甚至可能導致行政機關承辦人員在具體情形中無

所適所或形成困擾因此本文先就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關於禁止

片面接觸之規範針對成文法規定及司法實務案例進行說明及觀

察以掌握美國相關法制之精神及本旨此外亦介紹德國法制之

精神並就我國司法實務涉及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案例進行

觀察探究我國對於本條精神之運用是否仍有待釐清之處在回

歸法制本旨之深入研究後即不難發現此程序機制之基本功能

在於確保正式的聽證程序中當事人間攻防之程序公平性並非著

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總則部

分而非強調聽證程序公正性之維持在體例安排上即與制度之

本質混淆亦容易導致實務見解不明確而產生許多疑義

面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

德國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

備受爭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

聽證程序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

到重視在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

際如能重新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9

231

程序之法制得以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

化」有所助益

7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2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 Review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n the American and German Legal Systems

Ling-Ching Fu

Abstract

sect47 APA of Taiwan stipulates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and follows the regulations in the APA of the USA

Since the APA in Taiwan came into effect in 2001 this regulation

hasnrsquot stayed in the center of the legal researches and practice in

Taiwan Howeve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public officials in

concrete case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eaning and the nature of this

regulation the similar regulations an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he

USA are first examined in this article Meanwhile the German legal

system regarding this problem is also introduce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aiwan will be also intensive observed The application

possibility of sect47 APA of Taiwan as well as the viewpoints in the

practice will be acquainted At last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protects the fairness

between the concerned parties in the formal hearing procedures but

not the neutrality of the responsible authority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1

233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nature of this legal institution has

not been correctly understood in Taiwan It leads to the result that

the APA of Taiwan should be further reformed An amendment of the

APA of Taiwan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Keywords ex parte communication due process hearing trial-type

hearing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 formal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8-21(1999)
  •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113-120(2008)
  •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1-33(2007)
  •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2-17(2001)
  •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18-33(1999)
  •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112-168三民書局(1998)
  •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4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51-83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67-20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25-155元照出版社三版(2006)
  •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 摘要
    • Abstract
Page 56: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由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 …cycu.lawbank.com.tw/Download/30/01300005.pdf接觸或禁止片面接觸為核心議題之研究論著。即使在司法實務上,也

5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18

本法第四十七條列於行政程序法總則導致不論最後行政行為

的態樣為何皆適用之本條規定如此結果與本條立法精神大相逕

庭實有限縮之必要否則亦與效率的要求不符 131以行政指導及

陳情為例本質上為非正式行政行為未發生實質法律效果並無

須適用禁止片面接觸以維護當事人間武器平等之必要而行政規

則為行政機關內部規範欠缺直接對外拘束人民權利義務之法律

效果亦無適用之必要至於法規命令本質上為「一般性政策的

制定」本即應廣納各方意見實不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 132而重點實為各方在訂定規範的過程中有對等的討論對話機

會因此本質上應適用禁止程序外接觸以保障當事人間公平的行

為為行政處分及行政契約此二大行政行為態樣 133

至於在作成行政處分及締結行政契約之程序中對照美國及德

國法制尚須進一步檢視我國聽證程序之設計

134

131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11(2001)

我國關於程序類

型的設計類似於德國法制而非美國法制本法雖有要式聽證程

序之設計亦規定聽證須作成紀錄(本法第六十四條第一項)然除

132 湯德宗前揭註 122頁 109 133 計畫確定裁決性質上亦為行政處分且涉及多元利益的調和如日後我

國確實執行確定計畫之程序自應適用本法第 47 條之規範 134 本法並未就締結行政契約應進行聽證之規定然如舉行聽證可使其他利

害關係人有參與程序之機會且如作成行政處分依法應舉行聽證但締結

替代該行政處分之行政契約卻無須聽證可能使行政契約成為規避聽證的

工具參見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

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

集頁 282元照出版社(2002)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7

219

法規有明文規定外聽證紀錄為行政機關作成行政處分時應斟酌之

文件(本法第一八條第一項)並非唯一具有排他性之資料遵循

職權調查原則之法理而與德國法制相近因此如欲保留本法第四

十七條之規定並貫徹前述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理精神本文建議

於修法增訂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效力的前提下建議限縮本法第

四十七條規定而僅適用於特別程序中即正式聽證程序及計畫確定

程序此處所持限縮本法第四十七條程序態樣適用範圍之見解主

要論證依據為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與當事人間公平性的關聯此為

德國法制所無行政程序法立法之際我國繼受美國法時亦未配合

建立相關觀念也因此導致現行規定過度擴張禁止程序外接觸之範

圍造成法理邏輯混亂亦可能成為行政機關及公務員之掣肘因

此本文此處之見解亦僅建議係回歸法理一致性而提出之修正意見

而已

2 人的範圍宜擴大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所規制之人一方為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

一方為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達前述立法目的使所有相關

資料皆呈現當事人面前理論上本條宜儘量包括所有可能建立接觸

之管道因此受規範之人的範圍宜擴大因此在解釋代表當事人利

益之人時不應侷限凡宣稱為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或依相

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

人為行為之人皆應屬之不限於代表人代理人或輔佐人等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涉及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分別提出之設籌加油站申請且

二者之申請具有排他的競爭性如依美國法制屬於涉及「有財產

5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0

價值性優惠的競爭請求」之事件特別應注意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承辦公務員有洩漏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予被告機關之顧問 Y

的情形而被判刑確定於參加人 A 公司之申請事件中名義上之

申請人為該顧問 Y 之配偶 X於論斷是否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

一項之規定時即涉及參加人 A 公司被告顧問 YY 之配偶 X 彼

此間的利益關係在 X 提出之申請案所進行之行政程序中實際上

之申請人仍為 A 公司原處分機關未明察 X 是否係以代理人身分提

出申請命其提出委任書處理有可議之處而承辦公務員雖係與

被告顧問 Y 接觸以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由此情形亦

可判定承辦公務員既已受理 X 作為 A 公司代理人所提出之申請

案且 Y 一方面為該申請案中代理人 X 之配偶且同時亦受 A 公

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興建加油站依相關事證可認定 X 係為 A 公

司之利益為行為與其配偶及 A 公司間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

故可認為承辦公務員係主動接觸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於 X 代理 A

公司提出申請之程序中有為程序外接觸之情形本案原審判決及最

高法院判決中僅援引刑事判決所確定之事實直接認為承辦公務

員於處理原告申請之案件中認定與X所為之接觸係屬於違反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情形不僅未就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

件進行涵攝說明未仔細辨明不同程序間之當事人及代表其利益人

的關係雖結論並無錯誤但推論仍未臻嚴謹明確

然而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是否只限於承辦公務員我國法的

解釋與美國法明文規定不同美國法明文規定機關內所有成員或其

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皆不得進行

片面接觸不限作成決定之人員如此始可歸避承辦人員透過機關

內其他人進行接觸卻不受規範的可能我國規範之範圍過於狹隘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9

221

此亦為建議宜修正之處

3 事的範圍宜限縮

如前所述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九六二

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時「縱接觸內容係屬

程序事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因此涉及相關

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此與美國法之規定不

同然誠如前述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中 135法官以「麵包與奶油」的關係來形容行政機

關與公眾間非正式之接觸互動表示公務員實不可能脫離公眾生活

而獨立存在且在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中 136法官亦以人情事理的角度看待

公務員的社交生活因此行政機關與公眾之接觸只要在不影響司

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並無全面禁止之必要只

有對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問題進行程序外接觸可能引起當事人公平

防禦的疑慮始有限制之必要前述法務部之見解不僅誤認禁止

程序外接觸之立法目的過於側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忽視當事人

間的公平性且理想性地過度限制程序外接觸之事項忽略人情事

理應不可採因此建議修改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規定明文

限定於就待決事項之實體問題為接觸時始有限制之必要 137

於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

字第五三號判決)中當事人曾由立法委員陪同前往原處分機關

135 567 F 2d 9 (DC Cir 1977) 13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137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6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2

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會討論法律解釋問題因原處分機關依本法

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作成紀錄附卷故無違法情事可言然嚴

格說來本案當事人拜會原處分機關時討論法律解釋問題並非違

法禁止之關說行為亦不屬於遊說法所定應強制登記之行為且如

未涉及個別具體案件之實體問題而限於法律解釋之請益則本質上

亦不應屬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情形本無須受限制當

然為免爭議及為求自保行政機關得製作相關紀錄但仍應與本法

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無涉

至於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

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公務員受理違反贈與稅法之稅務違章案件

於妻子經營的髮廊中遇見被檢舉人之妻子詢問被檢舉人所涉及之逃

漏稅事件公務員告知若主張被檢舉人無贈與情事應出具有關書

面資料以為證明最後並認定被檢舉人無逃漏稅情事而擬簽結該檢

舉案本案中被檢舉人既為稅務違章事件中之當事人其妻在客

觀上可認為代表其利益之人公務員應不得與其於程序外就逃漏稅

事件之實體問題為接觸公務員於自家經營的髮廊面對被檢舉人之

妻子提出相關詢問而為答覆時與前述案例不同之處在於公務員

並非僅就抽象法規範的解釋進行回答而已就承辦之被檢舉案件具

體內容之認定可能性進行回答應已涉及實體問題公務員與被檢

舉人之妻子所為之接觸已超越公務員社交生活之對話範圍已屬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外接觸實應依本法第四十七

條第二項第三項之規定作成書面紀錄並予以附卷及公開

(四)重視違反之法律效果

行政機關公務員所為之行政程序外之接觸行為姑不論可能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1

223

生公務員懲處之法律效果但就行政程序之法制而言可經由依本

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規定作成紀錄將書面文件附卷並

主動公開而將此瑕疵予以補正未損及當事人程序中武器平等之

公平性然未經補正之瑕疵即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而未踐

行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所要求之行為者依美國法制之

觀點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違法或無

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響即使

採職權調查原則之德國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

如有瑕疵或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

關之行為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二國法制對於程序瑕

疵之法律效果實有異曲同工之處 138

反觀我國對於公務員所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行政機關之處

置較強調對於公務員之行政懲處

139

138 關於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參見本文貳三之論述

而未仔細審酌其行為是否該當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件是否已依同條第二項第三項規

定為補正之行為亦未審酌未補正者此程序瑕疵對於實體決定影響

之程度而法院於爭訟案件中主要仍審酌實體決定之違法性而

未深入論證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對於實

體決定之影響及重要性我國法院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論證之深度

及密度依本文前述觀察與美國司法實務相較實仍有相當大之

差距因此行政機關及法院宜強化對於本條規定之認識及解釋

139 經查詢公務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之保障案件決定書查詢系統(httpwwwcsptcgovtwptcindexasp)以公務員違反公務員服務法第 4 條保密義

務而作成之復審或再申訴決定至民國 100 年止即計有 14 筆決定書

6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4

而對於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合法性進行審查時更須體認程序外接

觸之程序瑕疵與實體決定間之關聯性並進行深入說理論證如此

始可提升本條規定之重要性並落實禁止程序外接觸而確保當事人

程序權益之法理精神

伍結語重新檢視聽證法制之契機

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繼受美國法制並將其融合至以德國法

制為主軸的行政程序法時未深入探究美國正當法律程序之精神

APA 中程序類型之特性即於行政程序法中強行置入禁止片面接觸

之規定本文以相當篇幅介紹美國 5 USC sect557(d)禁止片面接觸之

法理及實務案例並與德國法制進行比較目的即在於突顯現行規

定法理混淆及制度設計缺乏一貫性的缺失此外台北高等行法院

九十四年度訴字第七五二號判決及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五年度判字第

一二三九號判決此一具有高度重要性及爭議性的案件中(高速公路

電子收費系統案或稱為 ETC 案)中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重

要性未受重視益發突顯我國實務界對於此制度之認識有限因此

本文嘗試以回歸法制本旨的角度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禁止程序外

接觸之規定重新檢視其立法目的並對於本條之適用範圍提出檢

討修正之意見

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德國

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備受爭

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聽證程序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3

225

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到重視在

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際如能重新

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程序之法制得以

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化」有所助益

6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6

參考文獻

書籍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

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

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5

227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期刊文獻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 8-21(1999)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3-120

(2008)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

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

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1-33(2007)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2-17(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

頁 18-33(1999)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12 TEX TECH

ADMIN L J 223-279 (2011)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6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8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專書論文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

頁 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

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

壽論文集」頁 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

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

總論篇頁 112-168三民書局(1998)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49元照出版

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

行政程序法論頁 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51-83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7

229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67-209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 25-155元照出版社

三版(200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

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6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0

摘要

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公務員與當事人為行

政程序外接觸的規定係仿自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而本

條自行政程序法施行至今逾十年以來並非行政法學界及司法實

務界重視及討論的重點然而本條規定卻為行政機關在具體程序

中重視之規範甚至可能導致行政機關承辦人員在具體情形中無

所適所或形成困擾因此本文先就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關於禁止

片面接觸之規範針對成文法規定及司法實務案例進行說明及觀

察以掌握美國相關法制之精神及本旨此外亦介紹德國法制之

精神並就我國司法實務涉及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案例進行

觀察探究我國對於本條精神之運用是否仍有待釐清之處在回

歸法制本旨之深入研究後即不難發現此程序機制之基本功能

在於確保正式的聽證程序中當事人間攻防之程序公平性並非著

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總則部

分而非強調聽證程序公正性之維持在體例安排上即與制度之

本質混淆亦容易導致實務見解不明確而產生許多疑義

面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

德國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

備受爭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

聽證程序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

到重視在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

際如能重新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9

231

程序之法制得以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

化」有所助益

7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2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 Review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n the American and German Legal Systems

Ling-Ching Fu

Abstract

sect47 APA of Taiwan stipulates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and follows the regulations in the APA of the USA

Since the APA in Taiwan came into effect in 2001 this regulation

hasnrsquot stayed in the center of the legal researches and practice in

Taiwan Howeve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public officials in

concrete case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eaning and the nature of this

regulation the similar regulations an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he

USA are first examined in this article Meanwhile the German legal

system regarding this problem is also introduce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aiwan will be also intensive observed The application

possibility of sect47 APA of Taiwan as well as the viewpoints in the

practice will be acquainted At last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protects the fairness

between the concerned parties in the formal hearing procedures but

not the neutrality of the responsible authority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1

233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nature of this legal institution has

not been correctly understood in Taiwan It leads to the result that

the APA of Taiwan should be further reformed An amendment of the

APA of Taiwan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Keywords ex parte communication due process hearing trial-type

hearing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 formal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8-21(1999)
  •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113-120(2008)
  •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1-33(2007)
  •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2-17(2001)
  •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18-33(1999)
  •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112-168三民書局(1998)
  •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4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51-83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67-20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25-155元照出版社三版(2006)
  •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 摘要
    • Abstract
Page 57: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由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 …cycu.lawbank.com.tw/Download/30/01300005.pdf接觸或禁止片面接觸為核心議題之研究論著。即使在司法實務上,也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7

219

法規有明文規定外聽證紀錄為行政機關作成行政處分時應斟酌之

文件(本法第一八條第一項)並非唯一具有排他性之資料遵循

職權調查原則之法理而與德國法制相近因此如欲保留本法第四

十七條之規定並貫徹前述禁止程序外接觸之法理精神本文建議

於修法增訂聽證紀錄具有排他性的效力的前提下建議限縮本法第

四十七條規定而僅適用於特別程序中即正式聽證程序及計畫確定

程序此處所持限縮本法第四十七條程序態樣適用範圍之見解主

要論證依據為聽證紀錄排他性法則與當事人間公平性的關聯此為

德國法制所無行政程序法立法之際我國繼受美國法時亦未配合

建立相關觀念也因此導致現行規定過度擴張禁止程序外接觸之範

圍造成法理邏輯混亂亦可能成為行政機關及公務員之掣肘因

此本文此處之見解亦僅建議係回歸法理一致性而提出之修正意見

而已

2 人的範圍宜擴大

受本法第四十七條所規制之人一方為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

一方為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達前述立法目的使所有相關

資料皆呈現當事人面前理論上本條宜儘量包括所有可能建立接觸

之管道因此受規範之人的範圍宜擴大因此在解釋代表當事人利

益之人時不應侷限凡宣稱為當事人利益而為行為之人或依相

關事證可認定與當事人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而於程序上為當事

人為行為之人皆應屬之不限於代表人代理人或輔佐人等

籌設安南加油站案(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判字第十一號判

決)中涉及原告及參加人 A 公司分別提出之設籌加油站申請且

二者之申請具有排他的競爭性如依美國法制屬於涉及「有財產

5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0

價值性優惠的競爭請求」之事件特別應注意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承辦公務員有洩漏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予被告機關之顧問 Y

的情形而被判刑確定於參加人 A 公司之申請事件中名義上之

申請人為該顧問 Y 之配偶 X於論斷是否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

一項之規定時即涉及參加人 A 公司被告顧問 YY 之配偶 X 彼

此間的利益關係在 X 提出之申請案所進行之行政程序中實際上

之申請人仍為 A 公司原處分機關未明察 X 是否係以代理人身分提

出申請命其提出委任書處理有可議之處而承辦公務員雖係與

被告顧問 Y 接觸以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由此情形亦

可判定承辦公務員既已受理 X 作為 A 公司代理人所提出之申請

案且 Y 一方面為該申請案中代理人 X 之配偶且同時亦受 A 公

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興建加油站依相關事證可認定 X 係為 A 公

司之利益為行為與其配偶及 A 公司間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

故可認為承辦公務員係主動接觸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於 X 代理 A

公司提出申請之程序中有為程序外接觸之情形本案原審判決及最

高法院判決中僅援引刑事判決所確定之事實直接認為承辦公務

員於處理原告申請之案件中認定與X所為之接觸係屬於違反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情形不僅未就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

件進行涵攝說明未仔細辨明不同程序間之當事人及代表其利益人

的關係雖結論並無錯誤但推論仍未臻嚴謹明確

然而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是否只限於承辦公務員我國法的

解釋與美國法明文規定不同美國法明文規定機關內所有成員或其

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皆不得進行

片面接觸不限作成決定之人員如此始可歸避承辦人員透過機關

內其他人進行接觸卻不受規範的可能我國規範之範圍過於狹隘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9

221

此亦為建議宜修正之處

3 事的範圍宜限縮

如前所述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九六二

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時「縱接觸內容係屬

程序事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因此涉及相關

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此與美國法之規定不

同然誠如前述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中 135法官以「麵包與奶油」的關係來形容行政機

關與公眾間非正式之接觸互動表示公務員實不可能脫離公眾生活

而獨立存在且在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中 136法官亦以人情事理的角度看待

公務員的社交生活因此行政機關與公眾之接觸只要在不影響司

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並無全面禁止之必要只

有對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問題進行程序外接觸可能引起當事人公平

防禦的疑慮始有限制之必要前述法務部之見解不僅誤認禁止

程序外接觸之立法目的過於側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忽視當事人

間的公平性且理想性地過度限制程序外接觸之事項忽略人情事

理應不可採因此建議修改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規定明文

限定於就待決事項之實體問題為接觸時始有限制之必要 137

於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

字第五三號判決)中當事人曾由立法委員陪同前往原處分機關

135 567 F 2d 9 (DC Cir 1977) 13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137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6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2

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會討論法律解釋問題因原處分機關依本法

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作成紀錄附卷故無違法情事可言然嚴

格說來本案當事人拜會原處分機關時討論法律解釋問題並非違

法禁止之關說行為亦不屬於遊說法所定應強制登記之行為且如

未涉及個別具體案件之實體問題而限於法律解釋之請益則本質上

亦不應屬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情形本無須受限制當

然為免爭議及為求自保行政機關得製作相關紀錄但仍應與本法

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無涉

至於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

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公務員受理違反贈與稅法之稅務違章案件

於妻子經營的髮廊中遇見被檢舉人之妻子詢問被檢舉人所涉及之逃

漏稅事件公務員告知若主張被檢舉人無贈與情事應出具有關書

面資料以為證明最後並認定被檢舉人無逃漏稅情事而擬簽結該檢

舉案本案中被檢舉人既為稅務違章事件中之當事人其妻在客

觀上可認為代表其利益之人公務員應不得與其於程序外就逃漏稅

事件之實體問題為接觸公務員於自家經營的髮廊面對被檢舉人之

妻子提出相關詢問而為答覆時與前述案例不同之處在於公務員

並非僅就抽象法規範的解釋進行回答而已就承辦之被檢舉案件具

體內容之認定可能性進行回答應已涉及實體問題公務員與被檢

舉人之妻子所為之接觸已超越公務員社交生活之對話範圍已屬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外接觸實應依本法第四十七

條第二項第三項之規定作成書面紀錄並予以附卷及公開

(四)重視違反之法律效果

行政機關公務員所為之行政程序外之接觸行為姑不論可能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1

223

生公務員懲處之法律效果但就行政程序之法制而言可經由依本

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規定作成紀錄將書面文件附卷並

主動公開而將此瑕疵予以補正未損及當事人程序中武器平等之

公平性然未經補正之瑕疵即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而未踐

行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所要求之行為者依美國法制之

觀點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違法或無

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響即使

採職權調查原則之德國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

如有瑕疵或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

關之行為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二國法制對於程序瑕

疵之法律效果實有異曲同工之處 138

反觀我國對於公務員所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行政機關之處

置較強調對於公務員之行政懲處

139

138 關於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參見本文貳三之論述

而未仔細審酌其行為是否該當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件是否已依同條第二項第三項規

定為補正之行為亦未審酌未補正者此程序瑕疵對於實體決定影響

之程度而法院於爭訟案件中主要仍審酌實體決定之違法性而

未深入論證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對於實

體決定之影響及重要性我國法院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論證之深度

及密度依本文前述觀察與美國司法實務相較實仍有相當大之

差距因此行政機關及法院宜強化對於本條規定之認識及解釋

139 經查詢公務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之保障案件決定書查詢系統(httpwwwcsptcgovtwptcindexasp)以公務員違反公務員服務法第 4 條保密義

務而作成之復審或再申訴決定至民國 100 年止即計有 14 筆決定書

6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4

而對於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合法性進行審查時更須體認程序外接

觸之程序瑕疵與實體決定間之關聯性並進行深入說理論證如此

始可提升本條規定之重要性並落實禁止程序外接觸而確保當事人

程序權益之法理精神

伍結語重新檢視聽證法制之契機

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繼受美國法制並將其融合至以德國法

制為主軸的行政程序法時未深入探究美國正當法律程序之精神

APA 中程序類型之特性即於行政程序法中強行置入禁止片面接觸

之規定本文以相當篇幅介紹美國 5 USC sect557(d)禁止片面接觸之

法理及實務案例並與德國法制進行比較目的即在於突顯現行規

定法理混淆及制度設計缺乏一貫性的缺失此外台北高等行法院

九十四年度訴字第七五二號判決及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五年度判字第

一二三九號判決此一具有高度重要性及爭議性的案件中(高速公路

電子收費系統案或稱為 ETC 案)中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重

要性未受重視益發突顯我國實務界對於此制度之認識有限因此

本文嘗試以回歸法制本旨的角度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禁止程序外

接觸之規定重新檢視其立法目的並對於本條之適用範圍提出檢

討修正之意見

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德國

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備受爭

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聽證程序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3

225

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到重視在

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際如能重新

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程序之法制得以

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化」有所助益

6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6

參考文獻

書籍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

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

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5

227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期刊文獻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 8-21(1999)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3-120

(2008)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

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

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1-33(2007)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2-17(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

頁 18-33(1999)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12 TEX TECH

ADMIN L J 223-279 (2011)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6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8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專書論文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

頁 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

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

壽論文集」頁 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

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

總論篇頁 112-168三民書局(1998)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49元照出版

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

行政程序法論頁 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51-83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7

229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67-209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 25-155元照出版社

三版(200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

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6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0

摘要

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公務員與當事人為行

政程序外接觸的規定係仿自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而本

條自行政程序法施行至今逾十年以來並非行政法學界及司法實

務界重視及討論的重點然而本條規定卻為行政機關在具體程序

中重視之規範甚至可能導致行政機關承辦人員在具體情形中無

所適所或形成困擾因此本文先就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關於禁止

片面接觸之規範針對成文法規定及司法實務案例進行說明及觀

察以掌握美國相關法制之精神及本旨此外亦介紹德國法制之

精神並就我國司法實務涉及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案例進行

觀察探究我國對於本條精神之運用是否仍有待釐清之處在回

歸法制本旨之深入研究後即不難發現此程序機制之基本功能

在於確保正式的聽證程序中當事人間攻防之程序公平性並非著

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總則部

分而非強調聽證程序公正性之維持在體例安排上即與制度之

本質混淆亦容易導致實務見解不明確而產生許多疑義

面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

德國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

備受爭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

聽證程序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

到重視在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

際如能重新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9

231

程序之法制得以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

化」有所助益

7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2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 Review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n the American and German Legal Systems

Ling-Ching Fu

Abstract

sect47 APA of Taiwan stipulates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and follows the regulations in the APA of the USA

Since the APA in Taiwan came into effect in 2001 this regulation

hasnrsquot stayed in the center of the legal researches and practice in

Taiwan Howeve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public officials in

concrete case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eaning and the nature of this

regulation the similar regulations an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he

USA are first examined in this article Meanwhile the German legal

system regarding this problem is also introduce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aiwan will be also intensive observed The application

possibility of sect47 APA of Taiwan as well as the viewpoints in the

practice will be acquainted At last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protects the fairness

between the concerned parties in the formal hearing procedures but

not the neutrality of the responsible authority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1

233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nature of this legal institution has

not been correctly understood in Taiwan It leads to the result that

the APA of Taiwan should be further reformed An amendment of the

APA of Taiwan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Keywords ex parte communication due process hearing trial-type

hearing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 formal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8-21(1999)
  •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113-120(2008)
  •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1-33(2007)
  •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2-17(2001)
  •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18-33(1999)
  •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112-168三民書局(1998)
  •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4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51-83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67-20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25-155元照出版社三版(2006)
  •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 摘要
    • Abstract
Page 58: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由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 …cycu.lawbank.com.tw/Download/30/01300005.pdf接觸或禁止片面接觸為核心議題之研究論著。即使在司法實務上,也

5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0

價值性優惠的競爭請求」之事件特別應注意禁止程序外接觸之規

定承辦公務員有洩漏原告申請案件相關資料予被告機關之顧問 Y

的情形而被判刑確定於參加人 A 公司之申請事件中名義上之

申請人為該顧問 Y 之配偶 X於論斷是否應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

一項之規定時即涉及參加人 A 公司被告顧問 YY 之配偶 X 彼

此間的利益關係在 X 提出之申請案所進行之行政程序中實際上

之申請人仍為 A 公司原處分機關未明察 X 是否係以代理人身分提

出申請命其提出委任書處理有可議之處而承辦公務員雖係與

被告顧問 Y 接觸以公務員洩漏工商秘密罪判決確定由此情形亦

可判定承辦公務員既已受理 X 作為 A 公司代理人所提出之申請

案且 Y 一方面為該申請案中代理人 X 之配偶且同時亦受 A 公

司委託於台南地區覓地興建加油站依相關事證可認定 X 係為 A 公

司之利益為行為與其配偶及 A 公司間有相同之事實上利害關係

故可認為承辦公務員係主動接觸代表當事人利益之人於 X 代理 A

公司提出申請之程序中有為程序外接觸之情形本案原審判決及最

高法院判決中僅援引刑事判決所確定之事實直接認為承辦公務

員於處理原告申請之案件中認定與X所為之接觸係屬於違反本法第

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情形不僅未就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

件進行涵攝說明未仔細辨明不同程序間之當事人及代表其利益人

的關係雖結論並無錯誤但推論仍未臻嚴謹明確

然而行政機關內之公務員是否只限於承辦公務員我國法的

解釋與美國法明文規定不同美國法明文規定機關內所有成員或其

他已參與或合理期待可能參與待決事項決定程序之成員皆不得進行

片面接觸不限作成決定之人員如此始可歸避承辦人員透過機關

內其他人進行接觸卻不受規範的可能我國規範之範圍過於狹隘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9

221

此亦為建議宜修正之處

3 事的範圍宜限縮

如前所述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九六二

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時「縱接觸內容係屬

程序事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因此涉及相關

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此與美國法之規定不

同然誠如前述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中 135法官以「麵包與奶油」的關係來形容行政機

關與公眾間非正式之接觸互動表示公務員實不可能脫離公眾生活

而獨立存在且在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中 136法官亦以人情事理的角度看待

公務員的社交生活因此行政機關與公眾之接觸只要在不影響司

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並無全面禁止之必要只

有對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問題進行程序外接觸可能引起當事人公平

防禦的疑慮始有限制之必要前述法務部之見解不僅誤認禁止

程序外接觸之立法目的過於側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忽視當事人

間的公平性且理想性地過度限制程序外接觸之事項忽略人情事

理應不可採因此建議修改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規定明文

限定於就待決事項之實體問題為接觸時始有限制之必要 137

於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

字第五三號判決)中當事人曾由立法委員陪同前往原處分機關

135 567 F 2d 9 (DC Cir 1977) 13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137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6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2

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會討論法律解釋問題因原處分機關依本法

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作成紀錄附卷故無違法情事可言然嚴

格說來本案當事人拜會原處分機關時討論法律解釋問題並非違

法禁止之關說行為亦不屬於遊說法所定應強制登記之行為且如

未涉及個別具體案件之實體問題而限於法律解釋之請益則本質上

亦不應屬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情形本無須受限制當

然為免爭議及為求自保行政機關得製作相關紀錄但仍應與本法

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無涉

至於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

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公務員受理違反贈與稅法之稅務違章案件

於妻子經營的髮廊中遇見被檢舉人之妻子詢問被檢舉人所涉及之逃

漏稅事件公務員告知若主張被檢舉人無贈與情事應出具有關書

面資料以為證明最後並認定被檢舉人無逃漏稅情事而擬簽結該檢

舉案本案中被檢舉人既為稅務違章事件中之當事人其妻在客

觀上可認為代表其利益之人公務員應不得與其於程序外就逃漏稅

事件之實體問題為接觸公務員於自家經營的髮廊面對被檢舉人之

妻子提出相關詢問而為答覆時與前述案例不同之處在於公務員

並非僅就抽象法規範的解釋進行回答而已就承辦之被檢舉案件具

體內容之認定可能性進行回答應已涉及實體問題公務員與被檢

舉人之妻子所為之接觸已超越公務員社交生活之對話範圍已屬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外接觸實應依本法第四十七

條第二項第三項之規定作成書面紀錄並予以附卷及公開

(四)重視違反之法律效果

行政機關公務員所為之行政程序外之接觸行為姑不論可能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1

223

生公務員懲處之法律效果但就行政程序之法制而言可經由依本

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規定作成紀錄將書面文件附卷並

主動公開而將此瑕疵予以補正未損及當事人程序中武器平等之

公平性然未經補正之瑕疵即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而未踐

行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所要求之行為者依美國法制之

觀點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違法或無

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響即使

採職權調查原則之德國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

如有瑕疵或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

關之行為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二國法制對於程序瑕

疵之法律效果實有異曲同工之處 138

反觀我國對於公務員所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行政機關之處

置較強調對於公務員之行政懲處

139

138 關於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參見本文貳三之論述

而未仔細審酌其行為是否該當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件是否已依同條第二項第三項規

定為補正之行為亦未審酌未補正者此程序瑕疵對於實體決定影響

之程度而法院於爭訟案件中主要仍審酌實體決定之違法性而

未深入論證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對於實

體決定之影響及重要性我國法院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論證之深度

及密度依本文前述觀察與美國司法實務相較實仍有相當大之

差距因此行政機關及法院宜強化對於本條規定之認識及解釋

139 經查詢公務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之保障案件決定書查詢系統(httpwwwcsptcgovtwptcindexasp)以公務員違反公務員服務法第 4 條保密義

務而作成之復審或再申訴決定至民國 100 年止即計有 14 筆決定書

6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4

而對於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合法性進行審查時更須體認程序外接

觸之程序瑕疵與實體決定間之關聯性並進行深入說理論證如此

始可提升本條規定之重要性並落實禁止程序外接觸而確保當事人

程序權益之法理精神

伍結語重新檢視聽證法制之契機

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繼受美國法制並將其融合至以德國法

制為主軸的行政程序法時未深入探究美國正當法律程序之精神

APA 中程序類型之特性即於行政程序法中強行置入禁止片面接觸

之規定本文以相當篇幅介紹美國 5 USC sect557(d)禁止片面接觸之

法理及實務案例並與德國法制進行比較目的即在於突顯現行規

定法理混淆及制度設計缺乏一貫性的缺失此外台北高等行法院

九十四年度訴字第七五二號判決及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五年度判字第

一二三九號判決此一具有高度重要性及爭議性的案件中(高速公路

電子收費系統案或稱為 ETC 案)中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重

要性未受重視益發突顯我國實務界對於此制度之認識有限因此

本文嘗試以回歸法制本旨的角度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禁止程序外

接觸之規定重新檢視其立法目的並對於本條之適用範圍提出檢

討修正之意見

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德國

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備受爭

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聽證程序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3

225

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到重視在

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際如能重新

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程序之法制得以

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化」有所助益

6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6

參考文獻

書籍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

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

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5

227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期刊文獻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 8-21(1999)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3-120

(2008)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

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

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1-33(2007)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2-17(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

頁 18-33(1999)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12 TEX TECH

ADMIN L J 223-279 (2011)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6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8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專書論文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

頁 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

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

壽論文集」頁 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

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

總論篇頁 112-168三民書局(1998)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49元照出版

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

行政程序法論頁 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51-83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7

229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67-209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 25-155元照出版社

三版(200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

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6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0

摘要

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公務員與當事人為行

政程序外接觸的規定係仿自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而本

條自行政程序法施行至今逾十年以來並非行政法學界及司法實

務界重視及討論的重點然而本條規定卻為行政機關在具體程序

中重視之規範甚至可能導致行政機關承辦人員在具體情形中無

所適所或形成困擾因此本文先就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關於禁止

片面接觸之規範針對成文法規定及司法實務案例進行說明及觀

察以掌握美國相關法制之精神及本旨此外亦介紹德國法制之

精神並就我國司法實務涉及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案例進行

觀察探究我國對於本條精神之運用是否仍有待釐清之處在回

歸法制本旨之深入研究後即不難發現此程序機制之基本功能

在於確保正式的聽證程序中當事人間攻防之程序公平性並非著

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總則部

分而非強調聽證程序公正性之維持在體例安排上即與制度之

本質混淆亦容易導致實務見解不明確而產生許多疑義

面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

德國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

備受爭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

聽證程序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

到重視在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

際如能重新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9

231

程序之法制得以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

化」有所助益

7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2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 Review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n the American and German Legal Systems

Ling-Ching Fu

Abstract

sect47 APA of Taiwan stipulates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and follows the regulations in the APA of the USA

Since the APA in Taiwan came into effect in 2001 this regulation

hasnrsquot stayed in the center of the legal researches and practice in

Taiwan Howeve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public officials in

concrete case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eaning and the nature of this

regulation the similar regulations an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he

USA are first examined in this article Meanwhile the German legal

system regarding this problem is also introduce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aiwan will be also intensive observed The application

possibility of sect47 APA of Taiwan as well as the viewpoints in the

practice will be acquainted At last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protects the fairness

between the concerned parties in the formal hearing procedures but

not the neutrality of the responsible authority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1

233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nature of this legal institution has

not been correctly understood in Taiwan It leads to the result that

the APA of Taiwan should be further reformed An amendment of the

APA of Taiwan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Keywords ex parte communication due process hearing trial-type

hearing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 formal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8-21(1999)
  •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113-120(2008)
  •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1-33(2007)
  •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2-17(2001)
  •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18-33(1999)
  •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112-168三民書局(1998)
  •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4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51-83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67-20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25-155元照出版社三版(2006)
  •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 摘要
    • Abstract
Page 59: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由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 …cycu.lawbank.com.tw/Download/30/01300005.pdf接觸或禁止片面接觸為核心議題之研究論著。即使在司法實務上,也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59

221

此亦為建議宜修正之處

3 事的範圍宜限縮

如前所述依法務部九十六年八月七日法律字第九六二

四九五三號函釋之見解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時「縱接觸內容係屬

程序事項亦有影響行政機關公正執行職務之虞」因此涉及相關

事件之實體或程序問題皆屬於限制之範圍此與美國法之規定不

同然誠如前述Home Box Office Inc v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一案中 135法官以「麵包與奶油」的關係來形容行政機

關與公眾間非正式之接觸互動表示公務員實不可能脫離公眾生活

而獨立存在且在Professional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Org v 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一案中 136法官亦以人情事理的角度看待

公務員的社交生活因此行政機關與公眾之接觸只要在不影響司

法審查或引起對於公平性的嚴重質疑時並無全面禁止之必要只

有對於待決事件之實體問題進行程序外接觸可能引起當事人公平

防禦的疑慮始有限制之必要前述法務部之見解不僅誤認禁止

程序外接觸之立法目的過於側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忽視當事人

間的公平性且理想性地過度限制程序外接觸之事項忽略人情事

理應不可採因此建議修改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規定明文

限定於就待決事項之實體問題為接觸時始有限制之必要 137

於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行為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

字第五三號判決)中當事人曾由立法委員陪同前往原處分機關

135 567 F 2d 9 (DC Cir 1977) 136 685 F 2d 547 (DC Cir 1982) 137 湯德宗前揭註 3頁 18

6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2

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會討論法律解釋問題因原處分機關依本法

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作成紀錄附卷故無違法情事可言然嚴

格說來本案當事人拜會原處分機關時討論法律解釋問題並非違

法禁止之關說行為亦不屬於遊說法所定應強制登記之行為且如

未涉及個別具體案件之實體問題而限於法律解釋之請益則本質上

亦不應屬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情形本無須受限制當

然為免爭議及為求自保行政機關得製作相關紀錄但仍應與本法

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無涉

至於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

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公務員受理違反贈與稅法之稅務違章案件

於妻子經營的髮廊中遇見被檢舉人之妻子詢問被檢舉人所涉及之逃

漏稅事件公務員告知若主張被檢舉人無贈與情事應出具有關書

面資料以為證明最後並認定被檢舉人無逃漏稅情事而擬簽結該檢

舉案本案中被檢舉人既為稅務違章事件中之當事人其妻在客

觀上可認為代表其利益之人公務員應不得與其於程序外就逃漏稅

事件之實體問題為接觸公務員於自家經營的髮廊面對被檢舉人之

妻子提出相關詢問而為答覆時與前述案例不同之處在於公務員

並非僅就抽象法規範的解釋進行回答而已就承辦之被檢舉案件具

體內容之認定可能性進行回答應已涉及實體問題公務員與被檢

舉人之妻子所為之接觸已超越公務員社交生活之對話範圍已屬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外接觸實應依本法第四十七

條第二項第三項之規定作成書面紀錄並予以附卷及公開

(四)重視違反之法律效果

行政機關公務員所為之行政程序外之接觸行為姑不論可能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1

223

生公務員懲處之法律效果但就行政程序之法制而言可經由依本

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規定作成紀錄將書面文件附卷並

主動公開而將此瑕疵予以補正未損及當事人程序中武器平等之

公平性然未經補正之瑕疵即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而未踐

行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所要求之行為者依美國法制之

觀點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違法或無

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響即使

採職權調查原則之德國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

如有瑕疵或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

關之行為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二國法制對於程序瑕

疵之法律效果實有異曲同工之處 138

反觀我國對於公務員所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行政機關之處

置較強調對於公務員之行政懲處

139

138 關於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參見本文貳三之論述

而未仔細審酌其行為是否該當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件是否已依同條第二項第三項規

定為補正之行為亦未審酌未補正者此程序瑕疵對於實體決定影響

之程度而法院於爭訟案件中主要仍審酌實體決定之違法性而

未深入論證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對於實

體決定之影響及重要性我國法院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論證之深度

及密度依本文前述觀察與美國司法實務相較實仍有相當大之

差距因此行政機關及法院宜強化對於本條規定之認識及解釋

139 經查詢公務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之保障案件決定書查詢系統(httpwwwcsptcgovtwptcindexasp)以公務員違反公務員服務法第 4 條保密義

務而作成之復審或再申訴決定至民國 100 年止即計有 14 筆決定書

6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4

而對於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合法性進行審查時更須體認程序外接

觸之程序瑕疵與實體決定間之關聯性並進行深入說理論證如此

始可提升本條規定之重要性並落實禁止程序外接觸而確保當事人

程序權益之法理精神

伍結語重新檢視聽證法制之契機

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繼受美國法制並將其融合至以德國法

制為主軸的行政程序法時未深入探究美國正當法律程序之精神

APA 中程序類型之特性即於行政程序法中強行置入禁止片面接觸

之規定本文以相當篇幅介紹美國 5 USC sect557(d)禁止片面接觸之

法理及實務案例並與德國法制進行比較目的即在於突顯現行規

定法理混淆及制度設計缺乏一貫性的缺失此外台北高等行法院

九十四年度訴字第七五二號判決及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五年度判字第

一二三九號判決此一具有高度重要性及爭議性的案件中(高速公路

電子收費系統案或稱為 ETC 案)中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重

要性未受重視益發突顯我國實務界對於此制度之認識有限因此

本文嘗試以回歸法制本旨的角度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禁止程序外

接觸之規定重新檢視其立法目的並對於本條之適用範圍提出檢

討修正之意見

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德國

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備受爭

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聽證程序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3

225

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到重視在

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際如能重新

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程序之法制得以

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化」有所助益

6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6

參考文獻

書籍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

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

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5

227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期刊文獻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 8-21(1999)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3-120

(2008)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

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

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1-33(2007)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2-17(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

頁 18-33(1999)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12 TEX TECH

ADMIN L J 223-279 (2011)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6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8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專書論文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

頁 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

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

壽論文集」頁 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

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

總論篇頁 112-168三民書局(1998)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49元照出版

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

行政程序法論頁 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51-83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7

229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67-209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 25-155元照出版社

三版(200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

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6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0

摘要

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公務員與當事人為行

政程序外接觸的規定係仿自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而本

條自行政程序法施行至今逾十年以來並非行政法學界及司法實

務界重視及討論的重點然而本條規定卻為行政機關在具體程序

中重視之規範甚至可能導致行政機關承辦人員在具體情形中無

所適所或形成困擾因此本文先就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關於禁止

片面接觸之規範針對成文法規定及司法實務案例進行說明及觀

察以掌握美國相關法制之精神及本旨此外亦介紹德國法制之

精神並就我國司法實務涉及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案例進行

觀察探究我國對於本條精神之運用是否仍有待釐清之處在回

歸法制本旨之深入研究後即不難發現此程序機制之基本功能

在於確保正式的聽證程序中當事人間攻防之程序公平性並非著

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總則部

分而非強調聽證程序公正性之維持在體例安排上即與制度之

本質混淆亦容易導致實務見解不明確而產生許多疑義

面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

德國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

備受爭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

聽證程序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

到重視在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

際如能重新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9

231

程序之法制得以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

化」有所助益

7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2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 Review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n the American and German Legal Systems

Ling-Ching Fu

Abstract

sect47 APA of Taiwan stipulates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and follows the regulations in the APA of the USA

Since the APA in Taiwan came into effect in 2001 this regulation

hasnrsquot stayed in the center of the legal researches and practice in

Taiwan Howeve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public officials in

concrete case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eaning and the nature of this

regulation the similar regulations an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he

USA are first examined in this article Meanwhile the German legal

system regarding this problem is also introduce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aiwan will be also intensive observed The application

possibility of sect47 APA of Taiwan as well as the viewpoints in the

practice will be acquainted At last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protects the fairness

between the concerned parties in the formal hearing procedures but

not the neutrality of the responsible authority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1

233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nature of this legal institution has

not been correctly understood in Taiwan It leads to the result that

the APA of Taiwan should be further reformed An amendment of the

APA of Taiwan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Keywords ex parte communication due process hearing trial-type

hearing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 formal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8-21(1999)
  •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113-120(2008)
  •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1-33(2007)
  •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2-17(2001)
  •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18-33(1999)
  •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112-168三民書局(1998)
  •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4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51-83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67-20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25-155元照出版社三版(2006)
  •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 摘要
    • Abstract
Page 60: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由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 …cycu.lawbank.com.tw/Download/30/01300005.pdf接觸或禁止片面接觸為核心議題之研究論著。即使在司法實務上,也

6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2

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拜會討論法律解釋問題因原處分機關依本法

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作成紀錄附卷故無違法情事可言然嚴

格說來本案當事人拜會原處分機關時討論法律解釋問題並非違

法禁止之關說行為亦不屬於遊說法所定應強制登記之行為且如

未涉及個別具體案件之實體問題而限於法律解釋之請益則本質上

亦不應屬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情形本無須受限制當

然為免爭議及為求自保行政機關得製作相關紀錄但仍應與本法

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無涉

至於公務員申請涉訴輔助案(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訴

字第四三三號判決)中公務員受理違反贈與稅法之稅務違章案件

於妻子經營的髮廊中遇見被檢舉人之妻子詢問被檢舉人所涉及之逃

漏稅事件公務員告知若主張被檢舉人無贈與情事應出具有關書

面資料以為證明最後並認定被檢舉人無逃漏稅情事而擬簽結該檢

舉案本案中被檢舉人既為稅務違章事件中之當事人其妻在客

觀上可認為代表其利益之人公務員應不得與其於程序外就逃漏稅

事件之實體問題為接觸公務員於自家經營的髮廊面對被檢舉人之

妻子提出相關詢問而為答覆時與前述案例不同之處在於公務員

並非僅就抽象法規範的解釋進行回答而已就承辦之被檢舉案件具

體內容之認定可能性進行回答應已涉及實體問題公務員與被檢

舉人之妻子所為之接觸已超越公務員社交生活之對話範圍已屬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所稱之程序外接觸實應依本法第四十七

條第二項第三項之規定作成書面紀錄並予以附卷及公開

(四)重視違反之法律效果

行政機關公務員所為之行政程序外之接觸行為姑不論可能產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1

223

生公務員懲處之法律效果但就行政程序之法制而言可經由依本

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規定作成紀錄將書面文件附卷並

主動公開而將此瑕疵予以補正未損及當事人程序中武器平等之

公平性然未經補正之瑕疵即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而未踐

行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所要求之行為者依美國法制之

觀點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違法或無

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響即使

採職權調查原則之德國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

如有瑕疵或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

關之行為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二國法制對於程序瑕

疵之法律效果實有異曲同工之處 138

反觀我國對於公務員所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行政機關之處

置較強調對於公務員之行政懲處

139

138 關於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參見本文貳三之論述

而未仔細審酌其行為是否該當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件是否已依同條第二項第三項規

定為補正之行為亦未審酌未補正者此程序瑕疵對於實體決定影響

之程度而法院於爭訟案件中主要仍審酌實體決定之違法性而

未深入論證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對於實

體決定之影響及重要性我國法院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論證之深度

及密度依本文前述觀察與美國司法實務相較實仍有相當大之

差距因此行政機關及法院宜強化對於本條規定之認識及解釋

139 經查詢公務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之保障案件決定書查詢系統(httpwwwcsptcgovtwptcindexasp)以公務員違反公務員服務法第 4 條保密義

務而作成之復審或再申訴決定至民國 100 年止即計有 14 筆決定書

6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4

而對於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合法性進行審查時更須體認程序外接

觸之程序瑕疵與實體決定間之關聯性並進行深入說理論證如此

始可提升本條規定之重要性並落實禁止程序外接觸而確保當事人

程序權益之法理精神

伍結語重新檢視聽證法制之契機

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繼受美國法制並將其融合至以德國法

制為主軸的行政程序法時未深入探究美國正當法律程序之精神

APA 中程序類型之特性即於行政程序法中強行置入禁止片面接觸

之規定本文以相當篇幅介紹美國 5 USC sect557(d)禁止片面接觸之

法理及實務案例並與德國法制進行比較目的即在於突顯現行規

定法理混淆及制度設計缺乏一貫性的缺失此外台北高等行法院

九十四年度訴字第七五二號判決及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五年度判字第

一二三九號判決此一具有高度重要性及爭議性的案件中(高速公路

電子收費系統案或稱為 ETC 案)中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重

要性未受重視益發突顯我國實務界對於此制度之認識有限因此

本文嘗試以回歸法制本旨的角度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禁止程序外

接觸之規定重新檢視其立法目的並對於本條之適用範圍提出檢

討修正之意見

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德國

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備受爭

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聽證程序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3

225

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到重視在

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際如能重新

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程序之法制得以

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化」有所助益

6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6

參考文獻

書籍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

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

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5

227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期刊文獻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 8-21(1999)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3-120

(2008)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

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

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1-33(2007)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2-17(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

頁 18-33(1999)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12 TEX TECH

ADMIN L J 223-279 (2011)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6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8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專書論文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

頁 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

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

壽論文集」頁 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

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

總論篇頁 112-168三民書局(1998)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49元照出版

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

行政程序法論頁 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51-83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7

229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67-209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 25-155元照出版社

三版(200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

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6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0

摘要

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公務員與當事人為行

政程序外接觸的規定係仿自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而本

條自行政程序法施行至今逾十年以來並非行政法學界及司法實

務界重視及討論的重點然而本條規定卻為行政機關在具體程序

中重視之規範甚至可能導致行政機關承辦人員在具體情形中無

所適所或形成困擾因此本文先就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關於禁止

片面接觸之規範針對成文法規定及司法實務案例進行說明及觀

察以掌握美國相關法制之精神及本旨此外亦介紹德國法制之

精神並就我國司法實務涉及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案例進行

觀察探究我國對於本條精神之運用是否仍有待釐清之處在回

歸法制本旨之深入研究後即不難發現此程序機制之基本功能

在於確保正式的聽證程序中當事人間攻防之程序公平性並非著

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總則部

分而非強調聽證程序公正性之維持在體例安排上即與制度之

本質混淆亦容易導致實務見解不明確而產生許多疑義

面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

德國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

備受爭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

聽證程序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

到重視在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

際如能重新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9

231

程序之法制得以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

化」有所助益

7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2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 Review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n the American and German Legal Systems

Ling-Ching Fu

Abstract

sect47 APA of Taiwan stipulates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and follows the regulations in the APA of the USA

Since the APA in Taiwan came into effect in 2001 this regulation

hasnrsquot stayed in the center of the legal researches and practice in

Taiwan Howeve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public officials in

concrete case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eaning and the nature of this

regulation the similar regulations an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he

USA are first examined in this article Meanwhile the German legal

system regarding this problem is also introduce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aiwan will be also intensive observed The application

possibility of sect47 APA of Taiwan as well as the viewpoints in the

practice will be acquainted At last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protects the fairness

between the concerned parties in the formal hearing procedures but

not the neutrality of the responsible authority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1

233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nature of this legal institution has

not been correctly understood in Taiwan It leads to the result that

the APA of Taiwan should be further reformed An amendment of the

APA of Taiwan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Keywords ex parte communication due process hearing trial-type

hearing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 formal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8-21(1999)
  •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113-120(2008)
  •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1-33(2007)
  •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2-17(2001)
  •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18-33(1999)
  •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112-168三民書局(1998)
  •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4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51-83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67-20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25-155元照出版社三版(2006)
  •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 摘要
    • Abstract
Page 61: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由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 …cycu.lawbank.com.tw/Download/30/01300005.pdf接觸或禁止片面接觸為核心議題之研究論著。即使在司法實務上,也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1

223

生公務員懲處之法律效果但就行政程序之法制而言可經由依本

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規定作成紀錄將書面文件附卷並

主動公開而將此瑕疵予以補正未損及當事人程序中武器平等之

公平性然未經補正之瑕疵即公務員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而未踐

行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所要求之行為者依美國法制之

觀點並不必然導致司法機關認定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違法或無

效仍須視此瑕疵對於決定內容是否具有重要性及實質影響即使

採職權調查原則之德國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之方式

如有瑕疵或違法亦非必然導致實體決定之違法仍須視此行政機

關之行為是否已影響實體決定內容之合法性二國法制對於程序瑕

疵之法律效果實有異曲同工之處 138

反觀我國對於公務員所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行政機關之處

置較強調對於公務員之行政懲處

139

138 關於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參見本文貳三之論述

而未仔細審酌其行為是否該當

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之要件是否已依同條第二項第三項規

定為補正之行為亦未審酌未補正者此程序瑕疵對於實體決定影響

之程度而法院於爭訟案件中主要仍審酌實體決定之違法性而

未深入論證公務員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為程序外接觸之行為對於實

體決定之影響及重要性我國法院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論證之深度

及密度依本文前述觀察與美國司法實務相較實仍有相當大之

差距因此行政機關及法院宜強化對於本條規定之認識及解釋

139 經查詢公務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之保障案件決定書查詢系統(httpwwwcsptcgovtwptcindexasp)以公務員違反公務員服務法第 4 條保密義

務而作成之復審或再申訴決定至民國 100 年止即計有 14 筆決定書

6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4

而對於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合法性進行審查時更須體認程序外接

觸之程序瑕疵與實體決定間之關聯性並進行深入說理論證如此

始可提升本條規定之重要性並落實禁止程序外接觸而確保當事人

程序權益之法理精神

伍結語重新檢視聽證法制之契機

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繼受美國法制並將其融合至以德國法

制為主軸的行政程序法時未深入探究美國正當法律程序之精神

APA 中程序類型之特性即於行政程序法中強行置入禁止片面接觸

之規定本文以相當篇幅介紹美國 5 USC sect557(d)禁止片面接觸之

法理及實務案例並與德國法制進行比較目的即在於突顯現行規

定法理混淆及制度設計缺乏一貫性的缺失此外台北高等行法院

九十四年度訴字第七五二號判決及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五年度判字第

一二三九號判決此一具有高度重要性及爭議性的案件中(高速公路

電子收費系統案或稱為 ETC 案)中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重

要性未受重視益發突顯我國實務界對於此制度之認識有限因此

本文嘗試以回歸法制本旨的角度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禁止程序外

接觸之規定重新檢視其立法目的並對於本條之適用範圍提出檢

討修正之意見

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德國

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備受爭

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聽證程序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3

225

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到重視在

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際如能重新

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程序之法制得以

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化」有所助益

6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6

參考文獻

書籍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

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

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5

227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期刊文獻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 8-21(1999)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3-120

(2008)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

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

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1-33(2007)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2-17(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

頁 18-33(1999)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12 TEX TECH

ADMIN L J 223-279 (2011)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6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8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專書論文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

頁 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

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

壽論文集」頁 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

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

總論篇頁 112-168三民書局(1998)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49元照出版

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

行政程序法論頁 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51-83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7

229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67-209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 25-155元照出版社

三版(200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

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6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0

摘要

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公務員與當事人為行

政程序外接觸的規定係仿自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而本

條自行政程序法施行至今逾十年以來並非行政法學界及司法實

務界重視及討論的重點然而本條規定卻為行政機關在具體程序

中重視之規範甚至可能導致行政機關承辦人員在具體情形中無

所適所或形成困擾因此本文先就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關於禁止

片面接觸之規範針對成文法規定及司法實務案例進行說明及觀

察以掌握美國相關法制之精神及本旨此外亦介紹德國法制之

精神並就我國司法實務涉及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案例進行

觀察探究我國對於本條精神之運用是否仍有待釐清之處在回

歸法制本旨之深入研究後即不難發現此程序機制之基本功能

在於確保正式的聽證程序中當事人間攻防之程序公平性並非著

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總則部

分而非強調聽證程序公正性之維持在體例安排上即與制度之

本質混淆亦容易導致實務見解不明確而產生許多疑義

面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

德國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

備受爭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

聽證程序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

到重視在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

際如能重新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9

231

程序之法制得以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

化」有所助益

7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2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 Review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n the American and German Legal Systems

Ling-Ching Fu

Abstract

sect47 APA of Taiwan stipulates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and follows the regulations in the APA of the USA

Since the APA in Taiwan came into effect in 2001 this regulation

hasnrsquot stayed in the center of the legal researches and practice in

Taiwan Howeve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public officials in

concrete case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eaning and the nature of this

regulation the similar regulations an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he

USA are first examined in this article Meanwhile the German legal

system regarding this problem is also introduce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aiwan will be also intensive observed The application

possibility of sect47 APA of Taiwan as well as the viewpoints in the

practice will be acquainted At last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protects the fairness

between the concerned parties in the formal hearing procedures but

not the neutrality of the responsible authority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1

233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nature of this legal institution has

not been correctly understood in Taiwan It leads to the result that

the APA of Taiwan should be further reformed An amendment of the

APA of Taiwan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Keywords ex parte communication due process hearing trial-type

hearing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 formal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8-21(1999)
  •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113-120(2008)
  •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1-33(2007)
  •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2-17(2001)
  •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18-33(1999)
  •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112-168三民書局(1998)
  •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4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51-83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67-20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25-155元照出版社三版(2006)
  •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 摘要
    • Abstract
Page 62: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由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 …cycu.lawbank.com.tw/Download/30/01300005.pdf接觸或禁止片面接觸為核心議題之研究論著。即使在司法實務上,也

62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4

而對於行政機關之實體決定合法性進行審查時更須體認程序外接

觸之程序瑕疵與實體決定間之關聯性並進行深入說理論證如此

始可提升本條規定之重要性並落實禁止程序外接觸而確保當事人

程序權益之法理精神

伍結語重新檢視聽證法制之契機

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繼受美國法制並將其融合至以德國法

制為主軸的行政程序法時未深入探究美國正當法律程序之精神

APA 中程序類型之特性即於行政程序法中強行置入禁止片面接觸

之規定本文以相當篇幅介紹美國 5 USC sect557(d)禁止片面接觸之

法理及實務案例並與德國法制進行比較目的即在於突顯現行規

定法理混淆及制度設計缺乏一貫性的缺失此外台北高等行法院

九十四年度訴字第七五二號判決及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五年度判字第

一二三九號判決此一具有高度重要性及爭議性的案件中(高速公路

電子收費系統案或稱為 ETC 案)中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重

要性未受重視益發突顯我國實務界對於此制度之認識有限因此

本文嘗試以回歸法制本旨的角度對於本法第四十七條禁止程序外

接觸之規定重新檢視其立法目的並對於本條之適用範圍提出檢

討修正之意見

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德國

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備受爭

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聽證程序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3

225

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到重視在

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際如能重新

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程序之法制得以

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化」有所助益

6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6

參考文獻

書籍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

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

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5

227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期刊文獻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 8-21(1999)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3-120

(2008)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

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

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1-33(2007)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2-17(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

頁 18-33(1999)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12 TEX TECH

ADMIN L J 223-279 (2011)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6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8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專書論文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

頁 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

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

壽論文集」頁 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

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

總論篇頁 112-168三民書局(1998)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49元照出版

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

行政程序法論頁 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51-83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7

229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67-209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 25-155元照出版社

三版(200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

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6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0

摘要

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公務員與當事人為行

政程序外接觸的規定係仿自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而本

條自行政程序法施行至今逾十年以來並非行政法學界及司法實

務界重視及討論的重點然而本條規定卻為行政機關在具體程序

中重視之規範甚至可能導致行政機關承辦人員在具體情形中無

所適所或形成困擾因此本文先就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關於禁止

片面接觸之規範針對成文法規定及司法實務案例進行說明及觀

察以掌握美國相關法制之精神及本旨此外亦介紹德國法制之

精神並就我國司法實務涉及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案例進行

觀察探究我國對於本條精神之運用是否仍有待釐清之處在回

歸法制本旨之深入研究後即不難發現此程序機制之基本功能

在於確保正式的聽證程序中當事人間攻防之程序公平性並非著

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總則部

分而非強調聽證程序公正性之維持在體例安排上即與制度之

本質混淆亦容易導致實務見解不明確而產生許多疑義

面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

德國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

備受爭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

聽證程序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

到重視在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

際如能重新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9

231

程序之法制得以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

化」有所助益

7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2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 Review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n the American and German Legal Systems

Ling-Ching Fu

Abstract

sect47 APA of Taiwan stipulates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and follows the regulations in the APA of the USA

Since the APA in Taiwan came into effect in 2001 this regulation

hasnrsquot stayed in the center of the legal researches and practice in

Taiwan Howeve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public officials in

concrete case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eaning and the nature of this

regulation the similar regulations an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he

USA are first examined in this article Meanwhile the German legal

system regarding this problem is also introduce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aiwan will be also intensive observed The application

possibility of sect47 APA of Taiwan as well as the viewpoints in the

practice will be acquainted At last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protects the fairness

between the concerned parties in the formal hearing procedures but

not the neutrality of the responsible authority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1

233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nature of this legal institution has

not been correctly understood in Taiwan It leads to the result that

the APA of Taiwan should be further reformed An amendment of the

APA of Taiwan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Keywords ex parte communication due process hearing trial-type

hearing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 formal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8-21(1999)
  •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113-120(2008)
  •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1-33(2007)
  •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2-17(2001)
  •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18-33(1999)
  •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112-168三民書局(1998)
  •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4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51-83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67-20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25-155元照出版社三版(2006)
  •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 摘要
    • Abstract
Page 63: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由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 …cycu.lawbank.com.tw/Download/30/01300005.pdf接觸或禁止片面接觸為核心議題之研究論著。即使在司法實務上,也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3

225

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到重視在

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際如能重新

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程序之法制得以

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化」有所助益

6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6

參考文獻

書籍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

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

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5

227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期刊文獻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 8-21(1999)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3-120

(2008)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

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

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1-33(2007)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2-17(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

頁 18-33(1999)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12 TEX TECH

ADMIN L J 223-279 (2011)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6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8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專書論文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

頁 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

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

壽論文集」頁 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

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

總論篇頁 112-168三民書局(1998)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49元照出版

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

行政程序法論頁 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51-83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7

229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67-209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 25-155元照出版社

三版(200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

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6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0

摘要

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公務員與當事人為行

政程序外接觸的規定係仿自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而本

條自行政程序法施行至今逾十年以來並非行政法學界及司法實

務界重視及討論的重點然而本條規定卻為行政機關在具體程序

中重視之規範甚至可能導致行政機關承辦人員在具體情形中無

所適所或形成困擾因此本文先就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關於禁止

片面接觸之規範針對成文法規定及司法實務案例進行說明及觀

察以掌握美國相關法制之精神及本旨此外亦介紹德國法制之

精神並就我國司法實務涉及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案例進行

觀察探究我國對於本條精神之運用是否仍有待釐清之處在回

歸法制本旨之深入研究後即不難發現此程序機制之基本功能

在於確保正式的聽證程序中當事人間攻防之程序公平性並非著

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總則部

分而非強調聽證程序公正性之維持在體例安排上即與制度之

本質混淆亦容易導致實務見解不明確而產生許多疑義

面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

德國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

備受爭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

聽證程序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

到重視在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

際如能重新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9

231

程序之法制得以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

化」有所助益

7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2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 Review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n the American and German Legal Systems

Ling-Ching Fu

Abstract

sect47 APA of Taiwan stipulates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and follows the regulations in the APA of the USA

Since the APA in Taiwan came into effect in 2001 this regulation

hasnrsquot stayed in the center of the legal researches and practice in

Taiwan Howeve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public officials in

concrete case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eaning and the nature of this

regulation the similar regulations an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he

USA are first examined in this article Meanwhile the German legal

system regarding this problem is also introduce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aiwan will be also intensive observed The application

possibility of sect47 APA of Taiwan as well as the viewpoints in the

practice will be acquainted At last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protects the fairness

between the concerned parties in the formal hearing procedures but

not the neutrality of the responsible authority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1

233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nature of this legal institution has

not been correctly understood in Taiwan It leads to the result that

the APA of Taiwan should be further reformed An amendment of the

APA of Taiwan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Keywords ex parte communication due process hearing trial-type

hearing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 formal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8-21(1999)
  •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113-120(2008)
  •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1-33(2007)
  •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2-17(2001)
  •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18-33(1999)
  •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112-168三民書局(1998)
  •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4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51-83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67-20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25-155元照出版社三版(2006)
  •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 摘要
    • Abstract
Page 64: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由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 …cycu.lawbank.com.tw/Download/30/01300005.pdf接觸或禁止片面接觸為核心議題之研究論著。即使在司法實務上,也

64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6

參考文獻

書籍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

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

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5

227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期刊文獻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 8-21(1999)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3-120

(2008)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

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

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1-33(2007)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2-17(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

頁 18-33(1999)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12 TEX TECH

ADMIN L J 223-279 (2011)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6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8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專書論文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

頁 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

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

壽論文集」頁 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

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

總論篇頁 112-168三民書局(1998)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49元照出版

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

行政程序法論頁 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51-83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7

229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67-209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 25-155元照出版社

三版(200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

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6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0

摘要

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公務員與當事人為行

政程序外接觸的規定係仿自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而本

條自行政程序法施行至今逾十年以來並非行政法學界及司法實

務界重視及討論的重點然而本條規定卻為行政機關在具體程序

中重視之規範甚至可能導致行政機關承辦人員在具體情形中無

所適所或形成困擾因此本文先就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關於禁止

片面接觸之規範針對成文法規定及司法實務案例進行說明及觀

察以掌握美國相關法制之精神及本旨此外亦介紹德國法制之

精神並就我國司法實務涉及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案例進行

觀察探究我國對於本條精神之運用是否仍有待釐清之處在回

歸法制本旨之深入研究後即不難發現此程序機制之基本功能

在於確保正式的聽證程序中當事人間攻防之程序公平性並非著

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總則部

分而非強調聽證程序公正性之維持在體例安排上即與制度之

本質混淆亦容易導致實務見解不明確而產生許多疑義

面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

德國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

備受爭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

聽證程序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

到重視在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

際如能重新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9

231

程序之法制得以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

化」有所助益

7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2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 Review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n the American and German Legal Systems

Ling-Ching Fu

Abstract

sect47 APA of Taiwan stipulates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and follows the regulations in the APA of the USA

Since the APA in Taiwan came into effect in 2001 this regulation

hasnrsquot stayed in the center of the legal researches and practice in

Taiwan Howeve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public officials in

concrete case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eaning and the nature of this

regulation the similar regulations an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he

USA are first examined in this article Meanwhile the German legal

system regarding this problem is also introduce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aiwan will be also intensive observed The application

possibility of sect47 APA of Taiwan as well as the viewpoints in the

practice will be acquainted At last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protects the fairness

between the concerned parties in the formal hearing procedures but

not the neutrality of the responsible authority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1

233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nature of this legal institution has

not been correctly understood in Taiwan It leads to the result that

the APA of Taiwan should be further reformed An amendment of the

APA of Taiwan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Keywords ex parte communication due process hearing trial-type

hearing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 formal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8-21(1999)
  •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113-120(2008)
  •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1-33(2007)
  •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2-17(2001)
  •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18-33(1999)
  •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112-168三民書局(1998)
  •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4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51-83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67-20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25-155元照出版社三版(2006)
  •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 摘要
    • Abstract
Page 65: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由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 …cycu.lawbank.com.tw/Download/30/01300005.pdf接觸或禁止片面接觸為核心議題之研究論著。即使在司法實務上,也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5

227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期刊文獻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 8-21(1999)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 113-120

(2008)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

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

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 1-33(2007)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

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 2-17(2001)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

頁 18-33(1999)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12 TEX TECH

ADMIN L J 223-279 (2011)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6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8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專書論文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

頁 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

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

壽論文集」頁 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

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

總論篇頁 112-168三民書局(1998)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49元照出版

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

行政程序法論頁 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51-83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7

229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67-209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 25-155元照出版社

三版(200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

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6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0

摘要

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公務員與當事人為行

政程序外接觸的規定係仿自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而本

條自行政程序法施行至今逾十年以來並非行政法學界及司法實

務界重視及討論的重點然而本條規定卻為行政機關在具體程序

中重視之規範甚至可能導致行政機關承辦人員在具體情形中無

所適所或形成困擾因此本文先就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關於禁止

片面接觸之規範針對成文法規定及司法實務案例進行說明及觀

察以掌握美國相關法制之精神及本旨此外亦介紹德國法制之

精神並就我國司法實務涉及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案例進行

觀察探究我國對於本條精神之運用是否仍有待釐清之處在回

歸法制本旨之深入研究後即不難發現此程序機制之基本功能

在於確保正式的聽證程序中當事人間攻防之程序公平性並非著

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總則部

分而非強調聽證程序公正性之維持在體例安排上即與制度之

本質混淆亦容易導致實務見解不明確而產生許多疑義

面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

德國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

備受爭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

聽證程序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

到重視在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

際如能重新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9

231

程序之法制得以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

化」有所助益

7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2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 Review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n the American and German Legal Systems

Ling-Ching Fu

Abstract

sect47 APA of Taiwan stipulates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and follows the regulations in the APA of the USA

Since the APA in Taiwan came into effect in 2001 this regulation

hasnrsquot stayed in the center of the legal researches and practice in

Taiwan Howeve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public officials in

concrete case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eaning and the nature of this

regulation the similar regulations an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he

USA are first examined in this article Meanwhile the German legal

system regarding this problem is also introduce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aiwan will be also intensive observed The application

possibility of sect47 APA of Taiwan as well as the viewpoints in the

practice will be acquainted At last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protects the fairness

between the concerned parties in the formal hearing procedures but

not the neutrality of the responsible authority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1

233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nature of this legal institution has

not been correctly understood in Taiwan It leads to the result that

the APA of Taiwan should be further reformed An amendment of the

APA of Taiwan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Keywords ex parte communication due process hearing trial-type

hearing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 formal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8-21(1999)
  •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113-120(2008)
  •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1-33(2007)
  •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2-17(2001)
  •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18-33(1999)
  •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112-168三民書局(1998)
  •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4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51-83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67-20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25-155元照出版社三版(2006)
  •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 摘要
    • Abstract
Page 66: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由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 …cycu.lawbank.com.tw/Download/30/01300005.pdf接觸或禁止片面接觸為核心議題之研究論著。即使在司法實務上,也

66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28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專書論文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

頁 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

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

壽論文集」頁 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

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

總論篇頁 112-168三民書局(1998)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49元照出版

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

行政程序法論頁 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51-83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7

229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67-209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 25-155元照出版社

三版(200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

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6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0

摘要

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公務員與當事人為行

政程序外接觸的規定係仿自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而本

條自行政程序法施行至今逾十年以來並非行政法學界及司法實

務界重視及討論的重點然而本條規定卻為行政機關在具體程序

中重視之規範甚至可能導致行政機關承辦人員在具體情形中無

所適所或形成困擾因此本文先就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關於禁止

片面接觸之規範針對成文法規定及司法實務案例進行說明及觀

察以掌握美國相關法制之精神及本旨此外亦介紹德國法制之

精神並就我國司法實務涉及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案例進行

觀察探究我國對於本條精神之運用是否仍有待釐清之處在回

歸法制本旨之深入研究後即不難發現此程序機制之基本功能

在於確保正式的聽證程序中當事人間攻防之程序公平性並非著

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總則部

分而非強調聽證程序公正性之維持在體例安排上即與制度之

本質混淆亦容易導致實務見解不明確而產生許多疑義

面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

德國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

備受爭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

聽證程序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

到重視在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

際如能重新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9

231

程序之法制得以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

化」有所助益

7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2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 Review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n the American and German Legal Systems

Ling-Ching Fu

Abstract

sect47 APA of Taiwan stipulates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and follows the regulations in the APA of the USA

Since the APA in Taiwan came into effect in 2001 this regulation

hasnrsquot stayed in the center of the legal researches and practice in

Taiwan Howeve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public officials in

concrete case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eaning and the nature of this

regulation the similar regulations an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he

USA are first examined in this article Meanwhile the German legal

system regarding this problem is also introduce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aiwan will be also intensive observed The application

possibility of sect47 APA of Taiwan as well as the viewpoints in the

practice will be acquainted At last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protects the fairness

between the concerned parties in the formal hearing procedures but

not the neutrality of the responsible authority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1

233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nature of this legal institution has

not been correctly understood in Taiwan It leads to the result that

the APA of Taiwan should be further reformed An amendment of the

APA of Taiwan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Keywords ex parte communication due process hearing trial-type

hearing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 formal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8-21(1999)
  •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113-120(2008)
  •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1-33(2007)
  •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2-17(2001)
  •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18-33(1999)
  •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112-168三民書局(1998)
  •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4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51-83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67-20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25-155元照出版社三版(2006)
  •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 摘要
    • Abstract
Page 67: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由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 …cycu.lawbank.com.tw/Download/30/01300005.pdf接觸或禁止片面接觸為核心議題之研究論著。即使在司法實務上,也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7

229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 167-209

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 25-155元照出版社

三版(2006)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

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 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6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0

摘要

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公務員與當事人為行

政程序外接觸的規定係仿自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而本

條自行政程序法施行至今逾十年以來並非行政法學界及司法實

務界重視及討論的重點然而本條規定卻為行政機關在具體程序

中重視之規範甚至可能導致行政機關承辦人員在具體情形中無

所適所或形成困擾因此本文先就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關於禁止

片面接觸之規範針對成文法規定及司法實務案例進行說明及觀

察以掌握美國相關法制之精神及本旨此外亦介紹德國法制之

精神並就我國司法實務涉及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案例進行

觀察探究我國對於本條精神之運用是否仍有待釐清之處在回

歸法制本旨之深入研究後即不難發現此程序機制之基本功能

在於確保正式的聽證程序中當事人間攻防之程序公平性並非著

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總則部

分而非強調聽證程序公正性之維持在體例安排上即與制度之

本質混淆亦容易導致實務見解不明確而產生許多疑義

面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

德國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

備受爭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

聽證程序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

到重視在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

際如能重新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9

231

程序之法制得以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

化」有所助益

7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2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 Review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n the American and German Legal Systems

Ling-Ching Fu

Abstract

sect47 APA of Taiwan stipulates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and follows the regulations in the APA of the USA

Since the APA in Taiwan came into effect in 2001 this regulation

hasnrsquot stayed in the center of the legal researches and practice in

Taiwan Howeve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public officials in

concrete case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eaning and the nature of this

regulation the similar regulations an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he

USA are first examined in this article Meanwhile the German legal

system regarding this problem is also introduce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aiwan will be also intensive observed The application

possibility of sect47 APA of Taiwan as well as the viewpoints in the

practice will be acquainted At last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protects the fairness

between the concerned parties in the formal hearing procedures but

not the neutrality of the responsible authority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1

233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nature of this legal institution has

not been correctly understood in Taiwan It leads to the result that

the APA of Taiwan should be further reformed An amendment of the

APA of Taiwan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Keywords ex parte communication due process hearing trial-type

hearing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 formal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8-21(1999)
  •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113-120(2008)
  •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1-33(2007)
  •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2-17(2001)
  •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18-33(1999)
  •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112-168三民書局(1998)
  •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4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51-83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67-20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25-155元照出版社三版(2006)
  •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 摘要
    • Abstract
Page 68: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由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 …cycu.lawbank.com.tw/Download/30/01300005.pdf接觸或禁止片面接觸為核心議題之研究論著。即使在司法實務上,也

68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0

摘要

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關於禁止公務員與當事人為行

政程序外接觸的規定係仿自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立法而本

條自行政程序法施行至今逾十年以來並非行政法學界及司法實

務界重視及討論的重點然而本條規定卻為行政機關在具體程序

中重視之規範甚至可能導致行政機關承辦人員在具體情形中無

所適所或形成困擾因此本文先就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關於禁止

片面接觸之規範針對成文法規定及司法實務案例進行說明及觀

察以掌握美國相關法制之精神及本旨此外亦介紹德國法制之

精神並就我國司法實務涉及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之案例進行

觀察探究我國對於本條精神之運用是否仍有待釐清之處在回

歸法制本旨之深入研究後即不難發現此程序機制之基本功能

在於確保正式的聽證程序中當事人間攻防之程序公平性並非著

重行政機關之公正性我國行政程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於總則部

分而非強調聽證程序公正性之維持在體例安排上即與制度之

本質混淆亦容易導致實務見解不明確而產生許多疑義

面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在繼受德國法制的基礎下結合美國與

德國法制精神的聽證程序近幾年來成為我國行政程序法法典中

備受爭議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重新認識法理及修正制度的部分

聽證程序的進行與禁止片面接觸原則間的關聯性於我國並未受

到重視在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年之後重新面臨法制全面檢討之

際如能重新釐清法制之本旨檢視聽證程序之設計使得聽證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9

231

程序之法制得以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

化」有所助益

7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2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 Review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n the American and German Legal Systems

Ling-Ching Fu

Abstract

sect47 APA of Taiwan stipulates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and follows the regulations in the APA of the USA

Since the APA in Taiwan came into effect in 2001 this regulation

hasnrsquot stayed in the center of the legal researches and practice in

Taiwan Howeve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public officials in

concrete case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eaning and the nature of this

regulation the similar regulations an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he

USA are first examined in this article Meanwhile the German legal

system regarding this problem is also introduce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aiwan will be also intensive observed The application

possibility of sect47 APA of Taiwan as well as the viewpoints in the

practice will be acquainted At last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protects the fairness

between the concerned parties in the formal hearing procedures but

not the neutrality of the responsible authority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1

233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nature of this legal institution has

not been correctly understood in Taiwan It leads to the result that

the APA of Taiwan should be further reformed An amendment of the

APA of Taiwan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Keywords ex parte communication due process hearing trial-type

hearing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 formal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8-21(1999)
  •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113-120(2008)
  •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1-33(2007)
  •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2-17(2001)
  •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18-33(1999)
  •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112-168三民書局(1998)
  •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4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51-83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67-20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25-155元照出版社三版(2006)
  •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 摘要
    • Abstract
Page 69: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由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 …cycu.lawbank.com.tw/Download/30/01300005.pdf接觸或禁止片面接觸為核心議題之研究論著。即使在司法實務上,也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69

231

程序之法制得以健全將對於我國行政程序法之「進化」與「淨

化」有所助益

7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2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 Review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n the American and German Legal Systems

Ling-Ching Fu

Abstract

sect47 APA of Taiwan stipulates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and follows the regulations in the APA of the USA

Since the APA in Taiwan came into effect in 2001 this regulation

hasnrsquot stayed in the center of the legal researches and practice in

Taiwan Howeve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public officials in

concrete case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eaning and the nature of this

regulation the similar regulations an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he

USA are first examined in this article Meanwhile the German legal

system regarding this problem is also introduce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aiwan will be also intensive observed The application

possibility of sect47 APA of Taiwan as well as the viewpoints in the

practice will be acquainted At last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protects the fairness

between the concerned parties in the formal hearing procedures but

not the neutrality of the responsible authority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1

233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nature of this legal institution has

not been correctly understood in Taiwan It leads to the result that

the APA of Taiwan should be further reformed An amendment of the

APA of Taiwan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Keywords ex parte communication due process hearing trial-type

hearing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 formal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8-21(1999)
  •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113-120(2008)
  •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1-33(2007)
  •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2-17(2001)
  •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18-33(1999)
  •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112-168三民書局(1998)
  •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4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51-83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67-20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25-155元照出版社三版(2006)
  •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 摘要
    • Abstract
Page 70: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由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 …cycu.lawbank.com.tw/Download/30/01300005.pdf接觸或禁止片面接觸為核心議題之研究論著。即使在司法實務上,也

70 中原財經法學 2013 年 6 月

232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 Review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n the American and German Legal Systems

Ling-Ching Fu

Abstract

sect47 APA of Taiwan stipulates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and follows the regulations in the APA of the USA

Since the APA in Taiwan came into effect in 2001 this regulation

hasnrsquot stayed in the center of the legal researches and practice in

Taiwan Howeve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public officials in

concrete case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eaning and the nature of this

regulation the similar regulations an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he

USA are first examined in this article Meanwhile the German legal

system regarding this problem is also introduce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in Taiwan will be also intensive observed The application

possibility of sect47 APA of Taiwan as well as the viewpoints in the

practice will be acquainted At last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e

prohibition of the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protects the fairness

between the concerned parties in the formal hearing procedures but

not the neutrality of the responsible authority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1

233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nature of this legal institution has

not been correctly understood in Taiwan It leads to the result that

the APA of Taiwan should be further reformed An amendment of the

APA of Taiwan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Keywords ex parte communication due process hearing trial-type

hearing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 formal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8-21(1999)
  •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113-120(2008)
  •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1-33(2007)
  •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2-17(2001)
  •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18-33(1999)
  •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112-168三民書局(1998)
  •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4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51-83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67-20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25-155元照出版社三版(2006)
  •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 摘要
    • Abstract
Page 71: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由美國及德國法制之觀察 …cycu.lawbank.com.tw/Download/30/01300005.pdf接觸或禁止片面接觸為核心議題之研究論著。即使在司法實務上,也

第三十期 禁止行政程序外接觸之理論與實務 71

233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nature of this legal institution has

not been correctly understood in Taiwan It leads to the result that

the APA of Taiwan should be further reformed An amendment of the

APA of Taiwan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Keywords ex parte communication due process hearing trial-type

hearing exclusiveness of the record formal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 五南法律小組編行政程序法立法資料彙編五南出版社(1999)
  • 陳敏行政法總論自版七版(2011)
  • 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社(2006)
  • 劉嘉雯行政處分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美國法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 蔡茂寅等行政程序法實用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06)
  • 蔡穎瑩論我國行政程序聽證制度之建構以美國法為比較基礎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 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出版社(1985)
  • Breyer Stephen G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Aspen New York NY 2006)
  • Funk William F amp Richard H Seamon Administrative Law (Wolters Kluwer Law amp Business New York NY 2009)
  • Gellhorn Ernest amp Ronald M Lev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West Group Eagan MN 2006)
  • Mashaw Jerry L et al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merican Public Law System (West Group Eagan MN 2009)
  • Singh Mahendra P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Common Law Perspective (Springer New York NY 2001)
  • Kopp Ferdinand O Ramsauer Ulrich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11 Aufl 2010
  • Maur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6 Aufl 2006
  • Pieroth Bodo Schlink Bernhard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19 Aufl 2003
  • Stelkens Paul Bonk Heinz Joachim Sachs Michael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Kommentar 7 Aufl 2008
  • 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三卷第四期頁8-21(1999)
  • 陳朝建遊說法適用的十道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六三期頁113-120(2008)
  • 陳愛娥行政計畫確定程序之法制度的續造由檢視法務部研擬之「行政計畫擬訂確定修訂及廢棄程序辦法(草案)」出發法學叢刊第五十二卷第二期頁1-33(2007)
  • 廖元豪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一一八期頁2-17(2001)
  • 蔡秀卿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期頁18-33(1999)
  • Beal Ron Contested Cases under the Tex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 Selected Issues Ex Parte Contacts and Disciplinary Rule 305 the Breadth of the Agency Record ALJ Findings Related to Proposed Sanctions and the Power of an Agency to Modify
  • Brandt-Rauf Sherry Iris Ex Parte Contac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80 Colum L Rev 379-394 (1980)
  •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317 (1975)
  • Giblin Pamela M amp Jason D Nichols Ex Parte Contact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What the Statute Really Means and What It Should Mean 57 Baylor L Rev 23-45 (2005)
  • Peck Cornelius J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x Parte Communications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76 Harv L Rev 233-274 (1962)
  • Ziamou Theodor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The Legal Tradition and Perspective in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English German and Greek) Legal Systems ZaoumlRV 41-102 (2000)
  • 吳信華行政計畫與計畫確定程序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535-569五南出版社(2001)
  •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255-294元照出版社(2002)
  • 郭介恆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制之比較研究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篇頁112-168三民書局(1998)
  • 湯德宗論正當行政程序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4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中的迴避義務行政法院判決三則評釋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277-32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51-83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85-125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論頁167-209元照出版社二版(2005)
  •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行政法(下)頁25-155元照出版社三版(2006)
  • 葉俊榮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各機關之因應與調整收錄於行政程序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127-156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1999)
  • Ossenbuumlhl Fritz Rechtsquellen und Rechtsbindungen der Verwaltung in Erichsen Hans-Uwe Ehler Dirk (Hrsg)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2002 sect6
    • 摘要
    • Abs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