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87
内部资料 注意保存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 5 (总第 53 )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草业科学研究中心主 办 2017 10 25 本期要目 调研报告 1 牧草生产实用技术 7 草人说草 33 牧草大课堂 61 牧草大事记 67 草人论坛 70 牧草市场信息 76 团队建设 82

Transcript of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Page 1: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内部资料

注意保存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 5 期(总第 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草业科学研究中心主办 2017 年 10 月 25 日

本期要目

调研报告 1

牧草生产实用技术 7

“草人”说草 33

牧草大课堂 61

牧草大事记 67

“草人”论坛 70

牧草市场信息 76

团队建设 82

Page 2: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Page 3: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调研报告

- 1 -

【调研报告】

关于文昌土地大面积撂荒的调研报告——以冯坡镇为例

(狼尾草柱花草品种改良岗位 刘国道)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促

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我国经济全方位的发展,土地撂荒日趋严

重,特别是近 10 年以来,土地撂荒问题甚为突出。我省亦不例外。2017 年 7-8 月,狼尾草、

柱花草品种改良岗位组织专家通过农户走访、乡村政府咨询、大户座谈及户外实地查勘等方

式对文昌冯坡镇土地撂荒情况进行了初步调研。本调研旨在为文昌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生产

模式及后续万亩草场建设项目提供基础参考,以提高土地综合生产效益,缓减土地撂荒。

一、冯坡镇土地利用情况

冯坡镇位于文昌市北部,总面积 97 平方公里,东北面临东海,东、西、南三面分别与

翁田镇、锦山镇、抱罗镇接壤,全镇有 2 个墟,全镇 11 个村(居)委会,127 个村民小组,总

人口 1.41 万人。2016 年全镇生产总值完成 4.23 亿元,比去年略有增长,其中种植业产值 1.26

亿元,畜牧业产值 1.3 亿元,渔业产值 1.3 亿元,林业产值 0.13 亿元,工业产值 0.2 亿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 8988 元,较 2015 年增长 6.8%。

冯坡镇耕地面积 5,1937.95 亩,其中水田 1,2516 亩,其他为旱、坡及沙质耕地。主要种

植作物包括:水稻 10000 多亩、番薯 3500 多亩、花生 4000 多亩、瓜菜 10000 多亩及部分经

济林果等。调查估算长期撂荒耕地在万亩以上,考虑季节性撂荒,耕地闲置问题十分突出。

撂荒地(拍于 2017.7.17) 撂荒地(拍于 2017.7.17)

Page 4: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工作简报 2017年第 5期

- 2 -

撂荒地(拍于 2017.7.24) “珍贵的”稻田(拍于 2017.7.24)

二、耕地撂荒成因

耕地撂荒是各种社会经济要素变化的综合体现。归结起来主要表现为:1)城镇化和二、

三产业的发展;2)土地管理制度及农业相关政策;3)农业技术进步与国际贸易化发展。就

其具体成因主要表现为如下:

1、城镇化和二、三产业的发展是耕地撂荒的主要驱动力

城镇化和二、三产业的发展是耕地撂荒的最根本驱动力。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

大量的收入更高且工作时间更短的岗位,务工机会增加,城乡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扩大,吸

引农业劳动力不断地转移到城镇非农行业。随着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减少,耕地趋于撂荒。

二、三产业的发展使农资与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进一步推动了农民脱离农业向非农行业转

移,加剧了耕地的撂荒。

2、耕地边际化是撂荒的根本原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资源趋向于利润最大的可供选择的用途,所以土地利用的变化

源于各种用途的可能性发生变化和比较效益的变化。当一块土地只有一种用途可供选择的时

候,由于投入要素和产出的价格变化使得耕地的利润下降至零或者负值,亦即耕地处于无租

边际以外,而且农户无论如何调整要素投入,这块土地都处于无租边际外,理性的农民失去

了继续经营这块土地的动力,于是耕地便会被撂荒。城镇化和工业化带来的经济发展创造了

大量的非农就业机会,吸引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迁移;非农就业收入和机会的增加,带动农

民的务农机会成本不断上升,继而造成农业劳动力价格快速上升;农业劳动力价格的上升增

加了种田成本,从而压缩了农业生产利润,导致耕地被边际化和撂荒。

3、劳动力析出是撂荒的直接原因

农村人口的减少和农业劳动力的析出是城镇化过程中一种必然的趋势。由于农业劳动力

的析出,农民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维持现有耕地的经营。在务农机会成本快速上升的背

Page 5: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调研报告

- 3 -

景下,机械替代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最为有效的方式。然而,在边际耕地生产条件地区(文昌

耕地细碎,几不成规模),由于难以实现机械的有效替代,农户会选种植劳动力生产率高的

作物,减少其他劳动投入高的作物的种植面积。但通过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所提高劳动生产率

的程度毕竟有限,劳动力在持续析出过程中最终农户无暇顾及所有土地,最终导致耕地撂荒。

农业劳动力析出不仅仅是劳动力数量的减少,而且还包括青年劳动力外迁引起农业劳动力老

龄化所带来的农业劳动能力下降。此外,经济条件改善和人们传统观念的转变提高了农村家

庭对儿童教育的关注,从而在深层次上影响了农业劳动力数量,造成农业劳动力持续减少。

4、土地管理制度是耕地撂荒发生的重要原因

当前,我国土地管理制度在某种程度上亦是促使耕地撂荒发生的重要原因。在农村社会

保障制度不完善的背景下,尽管土地养老功能在减弱,但“恋土情结”使得农民宁愿撂荒也

不愿意把土地流转。部分地区存在种粮补贴与粮食生产脱节,撂荒地也享受种粮补贴,降低

农民种田和转出土地的积极性,从而增加耕地撂荒的可能。土地承包权固化客观上增加了交

易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因此,进一步提高土地租赁的市场化程

度可有效避免耕地撂荒,特别是优质耕地的撂荒。我国实施的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不仅对我国农业,同时对我国工业等均发挥了积极而重大的作用。但农户

土地规模小,且多散,这既不利于农田水利、道路设施的规划与建设,也不利于机械化耕作,

致使农田利用率低,增加了土地撂荒。

三、耕地撂荒应对思考

1、改变观念,不宜就农而“农”

受农耕文明影响,并在长期“以粮为纲”的农业生产指导思想下,我国从事农业生产者,

特别是政府管理者,多把农业理解为传统的种植业。但随着国家经济全方位的发展和国际贸

易的全球化,我国农业经济已发生了深刻变化。2016 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十二”连

增。但在粮食产量连增的背后,却伴随着国家“无力”进行全部粮食作物保护价收储等困局。

以问题最为突出的玉米为例,国家自 2007 年启动国家玉米最低保护价收储以来,玉米产量

连年递增,2015 年玉米产量达 2245.8 亿公斤,但 2015 年玉米消费仅为 1750 亿公斤,产能

严重过剩,国家库存压力倍增。同时在经济进入新常态下,继续维持这一政策已然力不从心,

国家最终于 2015 年取消了玉米保护价收储政策。面对粮食价格走低,而用于草食家畜饲养

的饲草饲料进口量却急剧增加,价格持续走高。

Page 6: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工作简报 2017年第 5期

- 4 -

中国海关数据统计,2013 年中国进口苜蓿总计 75.56 万吨,首次突破 75 万吨大关,同

比增 70.89%。2014 年中国进口苜蓿总计 88.40 万吨,同比增 16.99%。2015 年中国进口苜蓿

草总计 121. 36 万吨,同比增 37.28%。2016 年中国进口苜蓿总计 146.31 万吨,相比 2015 年

的 121.36 万吨增加 20.57%。同时,在没有玉米收储保护价下,国内苜蓿生产效益已然高于

玉米。

为此,国家在 2015 年提出“粮改饲”政策,现在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

黑龙江、安徽、山东、河南、广西、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 17 个

省(区)实施。以转变种植业一统天下的单一农业模式,延伸、丰富农业生产内涵,以期实

现“藏粮于地”的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

种种迹象表明,在全球化的农业生产贸易中,农业生产不再是单一的粮食生产,而是食

物生产。国家实施的“粮改饲”充分体现了当前农业生产与服务的多元化,耕地产出目标不

仅仅是“粮食”,更是“食物”。

2、切实推进土地流转

耕地分散造就的小农户农业生产模式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瓶颈。要从根本上解决耕地利用、

农业增效问题,耕地规模化经营是基本要求。为此,如何优化现行土地承包政策,推进土地

流转是实现耕地规模化经营的基本抓手。但土地流转涉及面广,牵涉利益众多,不可能一蹴

而就。为此,只有在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大背景下,在城镇化建设中不断推进农村社会

保障制度,是有效实施土地流转的基本保障。在当前社会条件下,要盘活村集体领导的积极

性,对相对集中、规模较大的优势撂荒地,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按照“先本村后外村、

先本地后外地、先农民后客商”的原则,由村集体组织统一整合,按照参股形式进行“公司+

农户”或“合作社+农户”生产经营。对零星、分散的远山撂荒地,要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

果则果,宜草则草,大力发展“林-草-畜”复合农业经济,扩展农业内涵。从而为土地流转

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

3、增加农业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积极引导和促进社会多渠道投资农业,优先保证农业农村投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力度,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创造良好的农业生产环境,不断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

能力,切实保证农业的基础地位。对现有长期撂荒地块进行综合整治,特别是对连片的旱地、

沙质耕地进行改造,加快田间道路、水利设施等建设,在地貌上改变耕地细碎化的现状,以

便于进行机械化耕作,从而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规模经营水平。同时,也为耕

Page 7: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调研报告

- 5 -

地流转奠定条件。此外,国家、省级财政进一步加大耕地使用的补贴(非农作类型补贴)。

四、当前社会条件下文昌农业生产模式建议

1、维护耕地质量,做强瓜菜产业

与其他种植体相比,冯坡镇瓜菜产业发展优势突出,瓜菜生产效益稳定。为此,建议进

一步加大瓜菜规模化生产条件建设,如工厂化育苗、瓜菜水肥一体化、瓜菜设施栽培等。尽

管瓜菜生产效益稳定,瓜菜生产大户积极性亦高,但由于瓜菜生产耕地管理强度大,土壤养

分失衡快,质地退化快,从而导致瓜菜生产田被迫弃耕,以至于造成长期撂荒。因此,为保

证高效瓜菜的持续生产,有必要在瓜菜生产系统中引入牧草绿肥等作物,利用瓜菜种植闲期,

种植牧草绿肥作物,改善瓜菜地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维护瓜菜耕地的可持续利用

性,实现瓜菜生产“效益藏地”,避免瓜菜田的被迫弃耕。

2、扩展农业要素,大力发展农-林-牧复合农业与田园农业

2016 年,我国实现粮食产量“十二连”增,但粮食价格倒挂问题突出,农民粮食增产但

不增收。如此现象之原因众多,但国家长期实施的“以粮为纲”的农业生产导向所产生的影

响不容忽视。在新形势下,农业生产急需走出单一的“以粮为纲”的生产指导思想,而应建

立在食物结构、食物安全之上。特别是非粮食主产区(海南省最为典型)急需拓展农业内涵,

切实推进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草作物三元结构的农业生产模式,大力发展“农-林-牧”

复合农业,延伸耕地产出链条,维护耕地环境平衡,从而在丰富食物结构,保障食物供给安

全目的下实现耕地的持续利用。此外,结合文昌“椰子”、“侨乡”等文化元素,利用弃耕

地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发展“田园综合体”,使粮、经、饲、畜等产业与加工贸易、休闲休

憩、互联网服务等融合发展,从而扩展农业生产内涵,综合提高撂荒地利用效益。

耕地“林-草-畜”综合生产 文昌弃耕沙地“林-草-畜”复合农业基地建设中

Page 8: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工作简报 2013年第 4期

- 6 -

我国牧草主产区生产力评估调研报告

(人工草地生态评价岗位 辛晓平)

人工草地是现代化畜牧业生产体系中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一方面,它可以弥补天然草

地产草量低的不足,有效缓解草场放牧压力;另一方面,它又可以源源不断地为家畜提供量

多、质优饲草。人工草地对于维持畜牧业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提高

畜牧业生产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针对岗位任务,2017 年 8 月-9 月期间,人工草地生态评价岗位专家辛晓平研究员及其

团队成员闫瑞瑞博士、王旭博士、徐大伟博士等人分别对不同研究区域开展了主要栽培牧草

人工草地本底调研。实验区域包括东北区(绥化试验站、齐齐哈尔试验站、呼伦贝尔试验站),

华北区(赤峰试验站、沧州试验站、东营试验站、张家口试验站),黄土高原区(榆林试验

站、朔州试验站、盐池试验站),华南区(恩施试验站),青藏高原区(海北试验站)开展

了主要栽培牧草人工草地产量评估联合试验。针对各个区域的特点,确定研究对象主要涉及

苜蓿、燕麦等主要“粮改饲”牧草种。本底调查的指标涵盖了土壤(容重、水分、常规养分

等)和植被(株高、产量、常规养分等),从生态的角度进行人工草地的生态评估。

闫瑞瑞博士盐池综合试验站 徐大伟博士调研赤峰试验站

Page 9: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牧草生产实用技术

- 7 -

【牧草生产实用技术】

麦洼老芒麦种子生产技术

(阿坝综合试验站 白史且 张昌兵 鄢家俊)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红原老芒麦种子生产的土地选择、整地、播种、除杂、施肥、病虫防治、

种子收获等主要技术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开展红原老芒麦种子生产的所有单位和个人。

2 繁种地的选择

红原老芒麦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在瘠薄、弱酸、微碱或含腐殖质较高的土壤中均生

长良好。但繁种地块宜选择在地面平坦开阔(坡度<10º)、通风良好、光照充足、土层深厚、

肥力适中、杂草较少、便于隔离、交通方便、相对集中的地段。同时种子田在种植某一品种

之前的一段时间没有种植同种的其它品种或近缘种。

3 地面整理

杂草返青后用灭生型除草剂全面喷洒地面,一周后,当所有植株明显出现药害,在用重

耙纵横交错地把土地耙细。施放颗粒剂杀虫剂以便消除土壤中的害虫,施入腐熟有机肥

15000~20000kg/hm2或复合肥150~225kg/hm

2作基肥,然后用旋耕机把土壤耙细、耙平,使

底肥与细碎的土壤混合。

4 播种

4.1 种子处理

红原老芒麦种子具有长芒,机械播种前要对带芒的种子进行去芒处理。其它在有条件的

地方也可进行脱芒处理。

4.2 播种时期

在川西北高原和山地温带气候区域种植,最适宜播种期为5月,最迟不超过6月中旬。

4.3 播种方式、播种量

条播,行距40cm~60cm。种子用价100%时,播量15~22.5kg/hm2,播种深度1cm~2cm。

5 田间管理

5.1 除杂去劣

视杂草情况,3 叶期后可采取人工拔除或喷洒阔叶除草剂 2,4-D 丁酯或阔极进行化学

防除。随时注意清除检疫性杂草,去杂去劣工作应在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进行。杂、劣、

病株应拔除运出田外。

5.2 病虫害防治

Page 10: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工作简报 2017年第 5期

- 8 -

红原老芒麦病虫害较少。若有锈病、白粉病等病害和粘虫等虫害发生,选用国家规定的

药物防治。

5.3 追肥

视苗期长势,播种当年可不追肥或追少量复合肥。翌年追施复合肥75~120kg/hm2,按

春季施总量的1/3,秋季施总量的2/3。同时开花灌浆期施以适量的钙、钼和锰等微量元素的

肥料,有利于种子生产。

5.4 人工辅助授粉

在红原老芒麦大量开花期间及一天中大量开花后,用人工或机具于田地的两侧,拉一绳

索或线网从草丛上部掠过,往返几次。一般人工辅助受粉1~2次,间隔时间3d~4d。

6 种子收获及加工

6.1 收种时期

红原老芒麦种子落粒性强,50~60%的种子呈暗灰色或褐色时,即可采收。即将穗夹在

两手指间,轻轻拉动,多数穗上有 3~5 个小穗被拉掉时即可收获。在无雾、无露水的晴朗

而干燥的时候进行。

6.2 收种方法

小面积可进行人工搓种,大面积需机械收种。用机械收获时,机械在使用之前需要进行

彻底清理,以防止其他植物种子混入。

6.3 种子干燥

种子干燥可采用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自然干燥是利用日晒、通风、摊晾等方法,适于

空气湿度小,太阳光照强,种子收获时多晴天的地区。人工干燥采用干燥设备进行干燥,适

宜多雨天气或气候潮湿地区。

6.4 种子加工

晾晒干燥的种子,要通过种子加工成套设备,即中储仓→预清选机→刷种机→风筛清选

机→窝眼筒清选机→比重清选机→(丸化包衣机)→定量包装秤等程序,清除种子中的瘪粒、

残渣、脱芒后进行定量包装及入库保存。

Page 11: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牧草生产实用技术

- 9 -

中重度退化羊草草地深耕翻植被重建技术规程

(绥化综合试验站 陈积山)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重度退化羊草草地深耕翻术语和定义、草地选择、整地、草种选择、播

种和草地管理。

本标准适用中重度退化的羊草草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

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6142-2008 禾本科草种子质量分级

GB 19377- 2003 天然草地退化、沙化、盐渍化的分级指标

JB/T 5159-2007 牧草播种机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深耕翻

采用五铧犁进行深度控制在25 cm~30 cm的一种土壤耕作方法。

3.2. 中重度退化草地

在自然或人为因素影响下,土壤含盐量达到0.2 %~0.5 %,植被盖度下降30 %~50 %,

产草量相对减少21 %~50 %的草地。

4. 草地选择

选择以羊草为优势种的中重度退化草地。按GB 19377- 2003的规定执行。

5. 整地

春秋季对选择的草地采用五铧犁进行耕翻,深度25 cm~30 cm,再采用旋耕机打碎板结

土块,最后采用圆盘耙沿对角线方向整平耙细土地。

6. 草种选择

选择适应本地土壤和气候的优质羊草品种,GB 6142-2008的规定执行。

7. 播种

播种机按JB/T 5159-2007 牧草播种机的规定执行,播种方式采用条播,行距30 cm,播

深控制在2 cm~3 cm。羊草播量37.5 kg/hm2,播种时用一年生燕麦做保护,燕麦播量150

kg/hm2。播种后镇压。

8. 草地管理

围栏封育,禁牧和休刈结合持续2~3年,之后建议每年刈割一次适度利用。

Page 12: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工作简报 2017年第 5期

- 10 -

松嫩秣食豆的栽培利用技术

(齐齐哈尔综合试验站 刘学峰 李红 王晓龙 杨曌 李莎莎)

秣食豆(Glycine max (L.) Merr. )为一年生豆科大豆属饲草作物,是大豆(Glycine max)

的一种原始类型,原产自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及内蒙古等地,以黑龙江、吉

林、辽宁栽培最多。松嫩秣食豆在黑龙江省已有60多年的栽培历史,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针

对黑龙江省西部地区优质饲草品种缺乏的实际问题,开展了秣食豆地方品种整理研究工作,

通过常规方法对其进行系统的评价、整理,2013年通过全国草品种委员会审定,登记为地方

品种。该品种适应性好,饲用价值高,其选育和推广,对当地人工饲草地建植、粮草轮作的

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1 特征特性

1.1 植物学特征

秣食豆属于豆科大豆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轴根型,根系发达;株高 180~200 cm,茎初

期直立生长,后期上部蔓生缠绕,茎密被黄色长硬毛;三出羽状复叶,复叶由托叶、叶柄和

小叶三部分组成,大而较厚,顶生小叶卵形或椭圆形,侧生小叶卵圆形,叶柄长,托叶披针

形;总状花序腋生,通常有花 5~6 朵,花冠蝶形,淡紫色;荚果矩圆形,成熟时为黑褐色,

每荚 2~3 粒种子;种子扁椭圆形,黑色,百粒重 12~14 g。

1.2 生物学特性

松嫩秣食豆需水较多、喜温、耐荫性好。发芽最适温度18~22℃,在黑龙江省西部干旱

区、中东部湿润区生长良好;根系发达,抗旱能力强,在黑龙江省西部干旱区(年降水量220~

400 mm)生长良好;耐荫,耐瘠薄,较耐盐碱,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的黑壤土和

黑沙壤土最为适宜。在黑龙江省一般5月上旬播种,生育天130 d左右。

2 栽培技术

2.1 栽培条件

对土壤要求不严,适于种植在地势平坦、光照充足、排水良好、土壤肥力中等的壤土或

沙壤土地块。有较强的耐碱能力,pH值< 8.5的土壤均能良好生长。不宜连作,忌重茬。

2.2 栽培管理

2.2.1 整地

秋季整地起垄,为促进根系和根瘤发育良好,应深耕细耙,整地深度15~25 cm。播种

前先用化学除草剂对土壤进行封闭处理。

2.2.2 播种

在东北地区播种期为5月上旬至中旬,当地表5 cm土层温度升到8~10 ℃时播种为宜。

Page 13: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牧草生产实用技术

- 11 -

采用机械条播,垄作行距65 cm,播量采籽30~45 kg/hm2,青刈60~75 kg/hm

2,播深3~4 cm,

施种肥为大豆专用复合肥,施肥量225 kg/hm2,播种后及时镇压。

2.2.3 田间管理

(1)杂草防除

苗期杂草防除可采用机械除草或化学除草,化学除草主要在苗期进行,化学除草剂使用

可参考大豆田专用除草剂。喷施化学除草剂应在无风、无雨、晴朗天气进行。

(2)中耕

在松嫩秣食豆分枝后期至现蕾期进行中耕起垄,同时追肥,以追施尿素为主,施肥量为

75 kg/hm2,并在施肥后进行灌溉,以达到增产的目的。

2.3 收获及贮藏

2.3.1 收获时期

青刈从株高 50 cm 至开花、结荚和鼓粒期均可。调制干草在开花到鼓粒期进行刈割,可

获得产量高和品质好的饲草。收割时可根据天气预报,选择未来三至五天内晴朗天气进行刈

割,避免遭雨淋影响饲草品质和产量。

2.3.2 收获方式

采用机械方式进行收割,收割成5~15 cm厚度的草铺。调制干草可在收割后1~2天内翻

晒1~2 次,当含水量降至20%以下,可进行打捆作业。

2.3.3 打捆贮藏

可采用牵引式自走打捆机在田间直接打捆,也可采用固定式打捆机打捆。贮藏时,将草

捆宽面向上,通风条件良好。

3 饲用价值及利用技术

3.1 饲用价值

松嫩秣食豆的籽粒是牲畜的重要蛋白质饲料,分别含有 37~48 %的粗蛋白质,15~16 %

的脂肪,30 %左右的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必需的氨基酸也十分丰富。家畜均喜

食。可以青刈作为青绿饲料,切碎喂牛、羊、马、鱼打浆喂猪,青刈不宜食量过多,防止膨

胀病发生。秣食豆的干草含粗蛋白质达 15%~19%,脂肪 2%~3%,营养价值与紫花苜蓿

相当,是不可多得的优质饲草。秣食豆干草粉更是各种畜禽的优良饲料。

3.2 利用技术

松嫩秣食豆用途广泛,既可青饲,也可调制干草,加工成草粉,混入其他饲料中饲喂牲

畜。松嫩秣食豆与玉米混播,可调制出优质青贮饲料。松嫩秣食豆株高 50 cm 以上时,均可

利用,但以开花初期为宜,一直到结荚中期。青贮利用收获时期因饲喂牲畜而异,调制青贮

料时,以结荚初期为宜。调制干草收获时间,以鼓粒至乳熟期收割为宜。

Page 14: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工作简报 2017年第 5期

- 12 -

饲用小黑麦-青贮玉米复种栽培技术规程

(衡水综合试验站 刘贵波)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饲用小黑麦-青贮玉米复种模式术语和定义、播种前准备、播种、出苗后

管理、收获和青贮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饲用小黑麦与青贮玉米复种栽培条件下的饲草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

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142 禾本科草种子质量分级

GB/T 8321.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

GB/T 8321.2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二)

GB/T 8321.3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三)

GB/T 8321.4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四)

GB/T 8321.5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五)

GB/T 8321.6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六)

GB/T 8321.7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七)

GB/T 15671 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DB13/T 2188 饲用小黑麦栽培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青贮玉米

将植株全株收获青贮,作为饲料饲养家畜种植的玉米。

3.2 饲用小黑麦-青贮玉米复种

同一年度在同一地块按一定的季节顺序轮换种植饲用小黑麦和青贮玉米的一种栽培方

式。复种模式包括两种类型:一是指在冀中南一年两作积温充足地区,主要包括:河北省保

定以南各市、县地区形成一年两作复种模式。二是在河北省一年两作积温不足地区,主要包

括:冀东平原地区、保定市北部、廊坊地区形成一年两作复种模式。

3.3 籽粒乳线位置

青贮玉米籽粒基部到乳线的长度占籽粒基部至顶部全长的百分比。

Page 15: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牧草生产实用技术

- 13 -

4 饲用小黑麦栽培管理

4.1 饲用小黑麦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执行 DB13/T 2188。

4.2 整地造墒

在一年两作积温充足地区整地造墒按照 DB13/T 2188 规定实施。在一年两作积温不足

地区,饲用小黑麦的造墒水提前在青贮玉米刈割前 10d-15d 灌溉,墒情合适后及时刈割青贮

玉米,青贮玉米刈割后马上整地播种饲用小黑麦。

4.3 收获

饲用小黑麦在一年两作积温充足地区收获时期在乳熟中期,一般在 5 月 15 日~20 日;

在一年两作积温不足地区可适当提前收获。

5 青贮玉米栽培管理

5.1 播种前准备

5.1.1 品种选用

选择高产、优质、抗病虫害、抗倒伏性强,适宜当地种植的国审或省审青贮玉米品种。

一年两作积温充足地区青贮玉米品种应选择生育期在 105d~110d 的品种;一年两作积温不

足地区应选择生育期短于 105d 的早熟或中熟品种。

5.1.2 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应符合 GB/T 6142 的规定中一级指标的要求。

5.1.3 种子处理

宜选用玉米专用种衣剂,种子包衣所使用的种衣剂应符合 GB/T 15671 规定。

5.1.4 播前整地

饲用小黑麦收获后免耕播种青贮玉米,播后依据墒情决定是否灌水。

5.1.5 种肥施用

根据土壤肥力和品种需肥特点平衡施肥。一般情况下整个生育期每亩施氮肥(纯氮):

10kg~13kg,磷肥(P2O5):5kg~7.5kg,钾肥(K2O):4kg~5kg。其中,磷钾肥随播种一次

性施入,氮肥 40%作为种肥随播种施入,60%作为追肥拔节期施入。施肥时应保证种、肥分

开,以免烧苗。肥料使用符合 NY/T496 的规定。

5.2 播种技术

5.2.1 播种期

一年两作积温充足地区收获饲用小黑麦后直接播种青贮玉米;一年两作积温不足地区按

照夏播玉米播种时间进行。

5.2.2 播种方式

单粒播种,采用播种机械进行。

5.2.3 播种量与种植密度

行距为 60cm,株距为 20cm~25cm,每亩留苗 4500~5500 株。

Page 16: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工作简报 2017年第 5期

- 14 -

5.3 播后管理

5.3.1 播后灌溉

收获饲用小黑麦后直接播种的青贮玉米,视墒情进行及时灌溉,每亩灌水量 40m3~50m

3。

5.3.2 杂草防除

播种同时喷施苗前除草剂防治杂草,或在青贮玉米 3~5 叶期,及时喷施苗后除草剂。

药剂使用方法和剂量按照药剂使用说明进行。

5.3.3 追肥

每亩追施纯氮 N:6kg~7.8kg。追肥在拔节期一次进行。施肥后视墒情及时灌溉。

5.3.4 抽穗期灌溉

结合当地的降雨、墒情适时灌溉,每亩灌水量 40m3~50m

3。

5.3.5 病虫害防治

虫害主要有蓟马、玉米螟等,病害主要有叶斑病、茎腐病、粗缩病等。药剂使用应符合

GB/T8321.1~GB/T8321.7 的规定。

5.4 收获技术

5.4.1 刈割时期

通过观查籽粒乳线位置确定收获时间。收获期宜在籽粒乳线位置达到 50%时收获。应

在 10 月 1 日前收获完毕。

5.4.2 刈割方式

将玉米的茎秆、果穗等地上部分全株刈割,并切碎青贮。刈割时留茬高度不得低于 15cm,

避免将地面泥土带到饲草中。

5.5 贮藏

青贮玉米收割后及时青贮。

2017年9月2日,受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委托,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邀请有关单位的专家

组成标准审定委员会,对衡水综合试验站(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起草的《饲

用小黑麦-青贮玉米复种栽培技术规程》进行了审定,已成为河北省地方标准颁布实施。

Page 17: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牧草生产实用技术

- 15 -

苜蓿抗旱性鉴定评价技术规程

(衡水综合试验站 刘贵波)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苜蓿苗期抗旱性鉴定评价的术语和定义、抗旱性鉴定、抗旱性评价、抗旱

性鉴定报告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苜蓿种质资源的苗期抗旱性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

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1127-2007 小麦抗旱性鉴定评价技术规范

GB 6141-2008 豆科草种子质量分级

GB/T 5330-2003 工业用金属丝编织方孔筛网 附录B

JB/T 10594-2006 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结构与性能要求

HJ 613-2011 土壤干物质和水分的测定重量法

NY/T 309-1996 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

NY/T 52-1987 土壤水分测定法

NY/T 1310-2007 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 豆科牧草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抗旱性 drought resistance

在干旱环境下,植物适应或抵御干旱胁迫的能力。

3.2 苜蓿种质资源 Medicago germplasm resources

来源包含野生苜蓿属种质、地方品种、选育品种、品系、国外引进品种、遗传材料;种

类包括紫花苜蓿、黄花苜蓿、白花苜蓿、杂花苜蓿、花苜蓿、野苜蓿、南苜蓿、小苜蓿、天

蓝苜蓿、阔荚苜蓿等豆科(Leguminosae)苜蓿属(Medicago Linn.)草本植物。

3.3 三叶期 trefoil stage

75%幼苗出现三片三出复叶,并完全展开。

3.4 称重法 weighing method

设置水处理和旱处理对照箱,对照箱与正常处理种植与管理一致,4次重复。记载播种

期间对照箱容器、基质土壤、灌水量、覆盖土的总重,评价期间按照对照箱减少的重量确定

补充水分量。

Page 18: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工作简报 2017年第 5期

- 16 -

3.5 抗旱系数 drought-resistant coefficient(简称 DRC)

同一品种或种质资源,某指标旱处理与水处理测定值的比值。

3.6 抗旱指数 index of drought resistance(简称 DRI)

以地上生物量为依据,以对照品种(或所有待测品种的水、旱处理平均生物量)作为比

较标准,评价品种或种质资源抗旱性的指标。某品种(种质资源)旱处理地上生物量与对照

品种的比值和某品种(种质资源)抗旱系数与对照品种抗旱系数比值的乘积。

4 抗旱性鉴定

4.1 鉴定方法

在温室内采用苗期盆栽方式,通过反复干旱法进行苜蓿抗旱性鉴定。设置水处理和旱处

理2个处理,水处理为正常供水,保证土壤湿润,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80%;

旱处理应一直保持相对干旱胁迫状态,胁迫期间(自旱胁迫开始直至复水时)始终不浇水。

每个处理4次重复,每个重复定苗株数20株(幼苗基数)。

土壤含水量测定按NY/T 52-1987和HJ 613-2011规定方法执行。

4.2 鉴定时期

鉴定全程天数 80 d。适宜在 3 月 15 日~5 月 31 日或 8 月 15 日~10 月 31 日进行。

4.3 环境条件

在温室内进行,通过开启和关闭温室门窗及棚膜控制温室的温度,温室内日平均气温控

制在25℃±5℃,相对湿度40%~60%。温室结构及采光符合JB/T 10594-2006塑料大棚结构及

性能要求。

4.4 培养基质

采用无孔塑料箱进行盆栽。将中等肥力的耕层土(营养指标应符合NY/T 309-1996)与

沙土分别过筛(2目~5目),筛网规格符合GB/T 5330-2003 附录B要求。去掉杂质后按1:1

比例混合均匀,然后装入无孔塑料箱(长×宽×高:48.5cm×33.3cm×20cm)中,压实整平后

土层厚度18cm;同时取土样测定土壤含水量以确定实际装入干土重,确定播前灌水定额,

灌水至土壤田间持水量的75%~80%。

4.5 种子要求

种子应达到GB 6141-2008 二级以上,不包衣或拌种。每个待鉴定种质资源(按2个处理

4次重复)准备8份种子,每份种子80粒~100粒。

4.6 播种及苗期管理

4.6.1 播前准备

土壤压实整平后,定量灌水,12 h ~24 h 后播种。

4.6.2 播种方式

每箱播种 4 份种质资源,不同材料成“十”字形分布,种质资源间距约为 8cm,株行距

约 3.5cm×4cm。穴播,每穴 4 粒~5 粒,播后覆土 1.5cm。

Page 19: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牧草生产实用技术

- 17 -

4.6.3 疏苗定苗

二叶期进行疏苗,三叶期定苗,每份种质资源选留健壮、均匀的幼苗 20 株。

4.6.4 虫害防治

预防为主,化防为辅。做好播种期间虫害预防、苗期虫害防治。在基质土壤过筛时,掺

入毒死蜱(化学品名:O,O-二乙基-O-(3,5,6-三氯-2-吡啶基)硫代磷酸酯,毒性中等杀虫剂)

颗粒混匀预防地下害虫,1 kg 毒死蜱掺土20 kg~30 kg 后,均匀混入土壤2 t~3 t。苜蓿出苗

期间,用毒死蜱乳液与沙土搅拌混匀撒于地表预防蛾类幼虫,一旦发现辅以人工拿虫。农药

防治参照附录1。

4.7 干旱胁迫方法--反复干旱法

采用 2 次干旱胁迫~复水处理。

4.7.1 第一次干旱胁迫~复水处理

干旱胁迫-复水处理应符合GB/T21127-2007的规定。水处理始终保持土壤水分为田间持

水量的75%~80%;旱处理幼苗长至三叶期时停止供水,开始干旱胁迫,直至当土壤含水量

降至田间持水量的20%~15%时,75%幼苗连续萎蔫5d ~8 d时复水,使复水后的土壤水分达

到田间持水量的75%~80%。鉴定期间通过称重法及时补充损失的土壤水分。

4.7.2 第二次干旱胁迫~复水处理

旱处理第一次干旱胁迫-复水处理后即停止供水,开始第二次干旱胁迫-复水处理。水处

理和旱处理方法同 4.7.1。

4.8 测定指标

4.8.1 地上生物量

收获全部地上部分,于105℃杀青1 h 后80℃烘干至2次称量误差为0.2g以内时,称量干重,

精确到0.01g。

4.8.2 株高

调查标准应符合NY/T 1310-2007,直尺测定每个种质资源所有植株自地面到主枝生长点的

绝对高度。取其平均值,精确到0.1cm。

4.8.3 主枝数

计数每个种质资源所有植株从主茎基部自根颈处长出的枝条数目,取其平均值。

5 抗旱性评价

抗旱性评价采用抗旱系数法和抗旱指数法。抗旱系数反映出作物本身的抗旱性,较适合于

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各鉴定指标均可计算抗旱系数,隶属函数法-标准差系数赋予权重法

是抗旱系数法综合评价的主要统计方法。抗旱指数综合了抗旱性和丰产性双重特性,较适宜

对品种的抗旱性进行鉴定评价。

5.1 抗旱系数评价

抗旱系数按式(1)计算:

Page 20: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工作简报 2017年第 5期

- 18 -

wYYDRC d ……………………………………(1)

式中:

DRC——抗旱系数;

Yd——旱处理测定值;

Yw——水处理测定值;

5.1.1 数据标准化

采用多指标的抗旱系数进行综合评价时,运用隶属函数法对各指标抗旱系数进行标准化

处理,鉴定指标与抗旱性成正相关按式(2)计算,指标与抗旱性成负相关按式(3)计算:

minmax

min)(

xx

xxx

j

……………………………………(2)

minmax

max)(xx

xxx j

……………………………………(3)

式中:

μ(x) ——隶属函数值;

xj——第j个鉴定指标抗旱系数;

xmin——待测材料中第j个鉴定指标抗旱系数的最小值;

xmax——待测材料中第j个鉴定指标抗旱系数的最大值。

5.1.2 权重确定

采用标准差系数法(S) 计算各指标的标准差系数。标准差系数按式(4)计算,各指标的权

重系数按式(5)计算:

n

i

jij

j

j XXnX

V1

2

1

11)( ………………………………(4)

n

1

j

j

jj VVW ……………………………………(5)

式中:

Vj —— 标准差系数;

Xij —— 第j个鉴定指标的第i个测定值;

X j —— 所有待测品种第j个鉴定指标测定值的平均值;

Wj —— 权重系数。

5.1.3 综合评价值

综合评价值按式(6)计算。综合评价值高的抗旱性强。

n

j

jWD1

j ·x )( ………………………………(6)

Page 21: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牧草生产实用技术

- 19 -

D —— 综合评价值;

5.2 抗旱指数评价

抗旱指数按式(7)计算。抗旱指数值高的抗旱性强。

2

m

2

md

w

w

d

Y

Y

Y

YDRI ………………………………………………(7)

式中:

DRI —— 抗旱指数;

Yd —— 旱处理测定值;

Yw —— 水处理测定值;

Ymd —— 旱处理所有材料平均测定值;

Ymw —— 所有材料平均水处理测定值。

6 抗旱性鉴定报告规范

抗旱性鉴定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鉴定目的、材料名称、来源、鉴定时间、地点、采用的

鉴定方法、鉴定标准、鉴定结果等。

附录 1

表1 苜蓿苗期主要害虫农药防治方法

防治对象 防治时期 药剂种类 用量(hm2) 使用浓度

蚜虫、蓟马等刺吸

式害虫 若虫期

5%啶虫脒乳油 400-600ml 2500-3000倍液

5%吡虫啉乳油 600-900ml 2000-3000倍液

4.5%溴氰菊酯乳油 200-300ml 1500-2000倍液

潜叶蝇 幼虫蛀道1cm左右

或幼虫破叶化蛹期

25%噻虫嗪可分散粒剂 250g 3000-4000倍液

50%灭蝇胺可湿性粉剂 300-500g 1500-2000倍液

甜菜夜蛾、斜纹夜

蛾、苜蓿夜蛾、棉

铃虫等害虫

卵孵化初期至低龄

幼虫

4.5%溴氰菊酯乳油 200-300ml 1500-2000倍液

10%除尽悬浮剂 250-500ml 2000-3000倍液

2%阿维菌素乳油 500-900ml 3000-5000倍液

为避免抗药性的产生,建议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交替使用。

2017年9月2日,受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委托,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邀请有关单位的专家

组成标准审定委员会,对衡水综合试验站(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起草的《苜

蓿抗旱性鉴定评价技术规程》进行了审定。已成为河北省地方标准颁布实施。

Page 22: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工作简报 2017年第 5期

- 20 -

紫花苜蓿、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技术规程

(沧州综合试验站 刘忠宽)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与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的紫花苜蓿种植、紫

花苜蓿翻耕、紫花苜蓿再生苗处理、冬小麦播种、田间管理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冬小麦种植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

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13/T945-2008 紫花苜蓿生产技术规程

GB/T 8321.1-7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NY/T 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DB13/T394 冬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DB13/T 1396 河北省夏玉米亩产750公斤栽培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3.1 紫花苜蓿、冬小麦-夏玉米轮作

是指对种植利用5-6年后产量明显下降的紫花苜蓿地进行翻耕,然后接茬种植一季冬小

麦和一季夏玉米,然后再种植5-6年的紫花苜蓿,依此顺序进行轮种的种植方式。

3.2 紫花苜蓿翻耕

是指苜蓿地上部刈割完后,利用翻耕机械将地上部剩余植物体及根系一同深翻埋到土壤

里作肥料的一种田间作业。

4 紫花苜蓿生产管理

4.1紫花苜蓿种植管理

苜蓿播种、栽培管理、收获等按DB13/T945-2008规定进行。

4.2紫花苜蓿翻耕

4.2.1 翻耕时间

与冬小麦接茬轮种时,旱地在冬小麦播前至少 2 个月进行翻耕,水浇地在冬小麦播前至

少 1 个月进行翻耕。

4.2.2 翻耕深度

翻耕深度一般在 30cm 以上。

Page 23: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牧草生产实用技术

- 21 -

4.2.3 土壤处理

翻耕过程每亩施用 20~25kg 毒土(75%辛硫磷以 1:2000 的比例拌成),用于防治地下

害虫。水浇地翻耕时采取先翻耕后灌水(每亩灌水量 40~50 方),再施入适量石灰(每亩 4~

5 公斤)。旱地翻耕要注意保墒、深埋、严埋,使苜蓿残体全部被土覆盖紧实。

4.2.4 再生紫花苜蓿处理

冬小麦播种前,一般在再生紫花苜蓿苗期喷施 75%二氯吡啶酸可溶性粉剂 1500~2500

倍液;同时结合冬小麦播种整地进行旋耕。

5 冬小麦播种及田间管理

5.1 品种选择

翻耕苜蓿地早期土壤干旱明显,宜选择抗旱性强的冬小麦品种。

5.2 适期播种

翻耕苜蓿地土壤肥力较高,冬小麦应较常规播种期推迟2~3天,具体技术按照DB13/T394

规定进行。

5.3 药剂拌种

需加强地下害虫防治,采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进行拌种。

5.4 底肥

氮肥较冬小麦常规施肥量减施70%左右,磷肥增施50%左右,钾肥与冬小麦常规施肥量

相同。

5.5 追肥

追肥按照DB13/T394规定进行。

5.6 灌溉

如遇干旱,苗期需要补灌,每亩灌水量20~30方;冻水较冬小麦常规灌溉量增加30%左

右。

6 夏玉米播种及田间管理

6.1 品种选择

在保证当季接茬苜蓿安全播种和玉米高产条件下,宜选择抗旱性强的中早熟夏玉米品种。

6.2 适期播种

在保证当季接茬苜蓿安全播种的条件下,夏玉米应尽量适期早播,具体技术按照DB13/T

1396规定进行。

6.3 药剂拌种

需加强地下害虫防治,采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进行拌种。

6.4 底肥

氮肥较夏玉米常规施肥量减施30%左右,磷肥增施30%左右,钾肥与夏玉米常规施肥量

相同。

Page 24: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工作简报 2017年第 5期

- 22 -

6.5 追肥

按照DB13/T 1396规定进行。

6.6 灌溉

如遇干旱,苗期需要补灌,每亩灌水量 20~30 方。

Page 25: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牧草生产实用技术

- 23 -

栽培锦鸡儿方捆袋贮技术规程

(乌兰察布综合试验站 殷国梅 薛艳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栽培锦鸡儿方捆袋贮饲料生产的刈割、切短、揉丝、添加剂选择与使用、

打捆、装袋与密封、贮藏、贮后管理、发酵时间、感官品质鉴定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栽培锦鸡儿方捆袋贮饲料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

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 1444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技术通则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锦鸡儿方捆 square bundle of Caraganasinica

将切短揉丝后的锦鸡儿鲜草压制成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草捆。

3.2 方捆袋贮 ensiling square bundle of forage in bag

将压制成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鲜草捆装入塑料袋,排除空气后密封或抽真空后密封,草捆

得以长期保存的贮藏方法。

3.3 青贮添加剂 silage additives

用于改善青饲料发酵品质,减少养分损失的添加剂。

3.4 有效活菌数 count of viable microbes

指青贮添加剂中含有的能够在微贮原料中大量繁殖并对被贮的饲草产生发酵作用的活

菌数量。

4 刈割

4.1 刈割时间

锦鸡儿在 6 月至 9 月刈割,即整个生长季。

4.2 刈割方式

采用灌木联合收割机刈割或使用割灌机刈割,刈割间隔期为 2 年~3 年,刈割 1 行留

2 行~3 行。

4.3 留茬高度

刈割留茬高度 15cm~20cm。

5 切短

Page 26: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工作简报 2017年第 5期

- 24 -

收割后将整株锦鸡儿条切成 5cm~10cm 的段。

6 揉丝

将切短后的锦鸡儿原料进行揉丝,揉丝细度应在 1.5mm 以下,长度应在 2cm~5cm。

7 添加剂选择与使用

7.1 添加剂选择

应选用促进乳酸菌发酵、保证锦鸡儿方捆袋贮成功的各种乳酸菌和纤维素酶等生物添加

剂;选择的添加剂应为农业部公告《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中批准使用生物添加剂中的单一

或复合有效菌剂,添加剂的使用符合 NY/T 1444 的规定。

7.2 添加量

商品化生物添加剂具体添加量按照产品说明添加。

7.3 添加方式

将商品化生物添加剂与水混合均匀后,在常温下放置 1h~2h,活化菌种形成菌液,原

料揉丝时将其均匀喷洒至原料上,但用水量不应超过原料的 0.2%。

8 打捆

将柔丝后的锦鸡儿原料压制成密度高于 650kg/m 3 的长方体或正方体草捆。

9 装袋与密封

根据方捆规格定制聚乙烯包装袋,厚度不应低于 5μm,将草捆装入包装袋后排出空气

或抽真空后使用尼龙袋自锁式塑料锁扣进行封口;将密封的柠条方捆袋贮装入定制的编织袋

中。

10 贮藏

锦鸡儿袋贮饲料存在避光、避风的场所,堆放高度不超过 10 层。

11 贮后管理

贮藏过程中应防止鼠咬和刮破;发现细孔或开裂,应及时修补,保证不漏气。

12 发酵时间

锦鸡儿方捆袋贮饲料应发酵 45d 以上。

13 感官品质鉴定

锦鸡儿方捆袋贮饲料感官品质鉴定见表 1

表 1 感官品质鉴定

色泽 气味 质地

优质 接近原料色泽 醇香或果香味,并具有弱酸味,气味

柔和

坚实紧密、比较松

散、柔软湿润

良好 稍发黄、或色泽稍深 酸味较强,略刺鼻、稍有酒味和香味 结块,发粘

劣质 黑褐色 腐臭味、发霉味 粗硬、干燥

Page 27: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牧草生产实用技术

- 25 -

一种紫花苜蓿与燕麦的轮作及其栽培方法

(赤峰综合试验站 梁庆伟 杨秀芳 娜日苏)

随着我国奶业不断发展,对优质饲草的需求不断增加,十二五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

“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国内苜蓿(Medicago sativa)种植面积逐步增加。通常苜蓿草

地能够维持 4~6 年,之后生产力逐渐下降。此时如果立即重新再种植苜蓿,因苜蓿含有的

水溶性自毒物质,对新种植苜蓿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所以要与其它牧草或农作物轮作再重

新播种苜蓿。

一种苜蓿与燕麦的轮作方法,是在苜蓿种植 4~6 年后耕翻种植燕麦一年一季或一年两

季或两年三季,然后再种植苜蓿,重复进行轮作;

Ⅰ、苜蓿耕翻及燕麦种植:在苜蓿种植 4~6 年后耕翻种植燕麦一年一季或一年两季或

两年三季;

Ⅰ-a、深耕翻及除草:与燕麦轮作时,一年一季的在苜蓿第一茬或第二茬刈割后,使苜

蓿留茬 4~5cm,一年二季和两年三季的在 4 月上旬喷施地乐胺或氟乐灵进行土壤处理,然

后深翻苜蓿地,翻耕深度为 30~35cm,晾晒 7-10 天;

Ⅰ-b、燕麦种植:一年一季,在 6-7 月均可播种,当年收获一季;一年二季,早春(4

月中旬)播种,7 月初收获;前茬燕麦收割后 7 月中旬第二季播种,9 月中旬收获;两年三

季,早春(4 月中旬)播种,7 月初收获;前茬燕麦收割后 7 月中旬第二次播种,9 月中旬

收获;第二年早春(4 月中旬)再播一季燕麦,7 月初收获。机械精量条播,播种量 13~15kg/

亩,播深 4~6cm,行距 15~20cm。播种时同时施入基肥,施用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混

合而成的复合肥,其中 N 的重量百分比≥12%、P 的重量百分比≥18%、K 重量百分比≥21%,

施肥量 10kg/亩;

Ⅰ-c、田间管理:

①杂草防除:苗期对药剂敏感,分蘖期随喷灌喷施 72%的 2,4-D 丁酯 300~600 倍液防

除田间阔叶杂草,用量为 50g~100g/亩;

②水肥管理:拔节期、抽穗期各追施尿素 1 次,追施量为 5~8kg/亩,施肥后灌溉;

Ⅰ-d、燕麦收获时期为抽穗期至乳熟期,燕麦的收获次数为 1 次;

Ⅱ、 燕麦耕翻及苜蓿种植:在燕麦种植 1~2 年后耕翻种植苜蓿 4~6 年,具体方法为:

Ⅱ-a、深耕翻及除草:在燕麦开花期至乳熟期时,先将地上部分先行刈割,使燕麦留茬

10~15cm,然后喷施地乐胺或氟乐灵进行土壤处理,将燕麦地深翻,翻耕深度为 20~25cm,

晾晒 7-10 天;

Ⅱ-b、苜蓿种植:在 6 月初到 7 月中下旬播种,未包衣种子播量为 1~1.5 kg/亩,包衣种

Page 28: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工作简报 2017年第 5期

- 26 -

子播量为 1.5~2.0kg/亩,采用单圆盘开沟器、镇压器镇压深度至 5~7cm 的播种机,机械精

量条播,行距 15~20cm,播种时用播种机同时施入基肥,磷酸二铵 10 ㎏/亩,硫酸钾 5 ㎏/

亩;

Ⅱ-c、田间管理:

①杂草防除:当苜蓿长出第 1 组复叶时或杂草 3 叶期前,用 5%咪唑乙烟酸(5%苜草净)

+5%精喹禾灵100~200ml /亩兑水30~40L喷雾,可同时防除大部分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

②水肥管理:2 年生苜蓿返青前,施有机肥 10 ㎏/亩;第一茬刈割后,施用尿素、过磷

酸钙、硫酸钾混合而成的复合肥,其中 N 的重量百分比≥10%、P 的重量百分比≥15%、K 重

量百分比≥21%,施肥量 10 ㎏/亩;第二茬刈割后,施用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混合而成

的复合肥,其中 N 的重量百分比≥10%、P 的重量百分比≥15%、K 重量百分比≥21%,施肥

量 10 ㎏/亩;入冬前,施硫酸钾 4kg/亩;2 年生以上肥料用量适度增加 10~15%,施肥后灌

溉;

Ⅱ-d、苜蓿收获时间为 6 月中上旬至 9 月中下旬,苜蓿收获的次数为多次;

在苜蓿种植 4~6 年后再耕翻种植燕麦,重复步骤Ⅰ和Ⅱ实施下一轮苜蓿燕麦的轮作。

上述步骤(Ⅰ-a)中深耕翻具体方法及除草剂用量为:用 48%地乐胺乳油或 48%氟乐灵

乳油 200~250ml/亩兑水 450~600L 喷雾,然后采用重型耙深耙 2 次,再采用钉齿耙将留在

土壤中的根系耙除,然后采用重耙与轻耙进行对角耙地,重耙深 14~18cm,轻耙深 12~14

cm,待土壤晾晒 7-10 天。

上述步骤Ⅱ-a 中深耕翻具体方法及除草剂用量为:用 48%地乐胺乳油或 48%氟乐灵乳

油 200~250ml/亩兑水 450~600L 喷雾,然后采用重型耙深耙 2 次,再采用钉齿耙将留在土

壤中的根系耙除,然后采用重耙与轻耙进行对角耙地,重耙深 14~18cm,轻耙深 12~14 cm,

待土壤晾晒 7-10 天后播种。

上述步骤(Ⅱ-a)中燕麦刈割耕翻在乳熟期以前。

本发明苜蓿与燕麦的轮作方法的有益效果是:苜蓿在利用第 4 年后产量逐渐下降,而且

种植过苜蓿的土壤,间隔较短时间再种植苜蓿,对新种植苜蓿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耕翻当

天直接播种的苜蓿苗根系发育受到抑制,根长下降了 10%~23%,苗质量下降了 38%~62%,

长期连作呈现地上部分生物量积累逐渐减小的“生物漏斗”现象。因苜蓿体内含有一些水溶

性化学物质,能够对其产生自毒作用。一般而言,苜蓿种植后通常种植禾本科牧草,一方面

能够有效的克服自毒作用并获取饲草料,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苜蓿固定在土壤中的氮。燕麦

作为一种优良粮饲兼用作物,生育期短,对土壤要求不严格,燕麦青干草茎叶营养丰富,适

口性好,消化率高。苜蓿与燕麦的轮作增加氮的固定,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提高土壤通透性和后茬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同时可以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总体活性。

(附图 1)

Page 29: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牧草生产实用技术

- 27 -

图 1 一种紫花苜蓿与燕麦的轮作及其栽培方法专利授权书

Page 30: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工作简报 2017年第 5期

- 28 -

苜蓿种子工程技术与装备研究

(青贮机械化岗位 王德成)

苜蓿全程机械化生产过程中,常见的苜蓿种子工程技术内容主要包括苜蓿种子机械化收

获、播前处理和小区育种等。

1 苜蓿种子机械化收获技术与装备研究

1.1 苜蓿种子生长特性

苜蓿种子成熟期不一致,在收获季节,苜蓿叶子和茎秆均具有较高含水率,并且仍有开

花现象,这种生长特性导致与其他种子的收获工艺存在显著的差别。

1.2 国外常用的苜蓿种子收获工艺

分段收获法或喷药直接收获法,两种方法的工艺流程如图 1 所示。

图 1 苜蓿种子机械化收获工艺

1.3 我国对苜蓿种子收获工艺及装备的研究

我国对苜蓿种子机械化收获工艺及配套机具的研究主要包括全喂入收获和半喂入收获

两方面。

全喂入收获的主要工艺为:全株切割—螺旋输送—筛选—分离—种子与茎叶混合物收集。

半喂入收获的主要工艺为:种荚梳刷—风力输送—沉降—种子与茎叶混合物收集。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呼和浩特分院针对草籽机械化收获存在的损失大、净度低的

普遍问题,研制成功了 9ZQ-2.7 型苜蓿种子采集机(图 2)和 5TQ-110 型苜蓿种荚脱粒清选机,

采用纵向倾斜滚筒采集头,可 1 次对整株苜蓿完成脱荚,种荚梳脱率大于 96%,总损失率

小于 6%,其中,5TQ-110 型苜蓿种荚脱粒清选机是配套机具,组成了苜蓿种子收获清选机

组,形成了先采集种荚后对干燥种荚进行清选得到苜蓿种子的机械化收获工艺。

Page 31: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牧草生产实用技术

- 29 -

图 2 9ZQ-2.7 型苜蓿种子采集机

2 苜蓿种子播前处理技术

2.1 苜蓿种子常用播前处理

我国苜蓿种子一般采用烘干、精选、晒种、浸种、拌种、包衣和催芽等化学和生物学方

法对种子进行播前处理,获得颗粒大小均匀一致、饱满健壮和无菌防病的优质商品种子。

常见苜蓿种子机械化播前处理过程工艺,可以归结如图 3 所示。

图 3 苜蓿种子机械化播前处理工艺

2.2 苜蓿种子先进播前处理技术

SHAO 等发现了应用磁化处理可以改善种子发芽情况。应用于种子的外磁场主要有恒定

磁场、脉冲磁场、旋转磁场、核磁共振以及磁化水、电磁场等,可有效地激发种子内部酶的

活性,改善种子素质。DOBRIN 等发现等离子体处理对种子早期生长有促进作用。MATRA

证实了射频离子能够促进种子发芽并且提高种子的干重。ZAHORANOVA 发现等离子体处

理可以提高种子润湿性。王德成等提出了一种冷等离子体处理的苜蓿育种方法,与未经处理

的相比,苜蓿种子发芽能力、株高、产量或制种产量中的至少一种目标性状表现出了提高或

增加的特点。

Page 32: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工作简报 2017年第 5期

- 30 -

表 1 种子播前处理加工设备

名称 图片 特点

牧草种子清选

通过更换不同的筛片,调节风门风

量,以满足苜蓿种子清选的要求

种子包衣机

将杀菌剂、杀虫剂、微肥、植物生

长调节剂、着色剂或填充剂等非种子材

料,包裹在种子外面,以达到种子成球

形或者基本保持原有形状,提高抗逆

性、抗病性,加快发芽,促进成苗,增

加产量,提高质量。

晒种设备

晒种设备可以促进种子的后熟和

提高酶的活性,进氧气进入种子内部且

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拌种机

拌种能很好的预防种传病害以及

部分虫害

种子磁化处理

应用于种子的外磁场主要有恒定

磁场、脉冲磁场、旋转磁场、核磁共振

以及磁化水、电磁场等,可有效地激发

种子内部酶的活性,改善种子素质。

射频离子能种

子处理仪

采用传送带式的物料运输方式,可

以实现批量生产,通过调节传送速度可

以精确控制种子受处理时间;应用 PLC

智能控制,操作简便,易上手。

3 苜蓿机械化小区育种技术及装备研究

目前,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奥地利温特斯泰格公司(Wintersteiger)、丹麦霍尔公司

(Haldrup)等设计生产的小区育种机械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育种机械体系,特别是对于小麦、玉

米、大豆等粮食作物或经济作物,对于牧草等小粒种子的小区育种机械也可通过更换特定部

件后进行小区育种。如温特斯泰格公司的 Monoseed GP 单粒播种机(图 4a),配备标准的带

有孔排种盘的播种元件,通过组装不同的分配系统和多种模块系统,机器可以进行多种功能

Page 33: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牧草生产实用技术

- 31 -

操作,可用于播种小型谷类、油菜籽、玉米、甜菜或类似种子(大的和小的种子)的小区播

种作业;Plotseed 系列小区条播机(图 4 b)采用皮带锥体式排种器和蜂窝轮结构,适用于

播种精细种子(如牧草种子)、谷物及大粒的豆类种子。丹麦霍尔公司 SB-25 型皮带锥体式

播种机(图 4c)和 SR-30 型单行播种机(图 4d),通过气力式排种系统,可用于小区播种精

细种子或牧草种子。我国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红兴隆科研所研制的 XBJ-150 自走式(悬挂式)

小区条播机,采用离心式排种器的结构,可播小至牧草、大至豆类的种子。

(a) Monoseed GP单粒播种机 (b)Plotseed TC自走式小区条播播种机

(c) SB-25 型皮带锥体式播种机 (d)SR-30 型单行播种机

图 4 小区育种播种机举例

我国当前的主要苜蓿育种目标包括抗寒、耐盐碱品种的选育,抗病、虫品种的选育,根

蘖型苜蓿品种的选育等,主要解决苜蓿产量、抗性等生产需求。

小区育种播种机主要包括小区单粒播种机、小区条播播种机和单行播种机。

小区单粒播种机:专为在试验小区进行精确的单粒播种而开发设计的,也就是实现小区

精密播种。

小区条播播种机:在试验小区进行准确的播种而开发设计,按照规定的播种量(一定长

度区段内的粒数)、行距和播深将同一品系的种子播入播行内,能够实现多行作业。

小区单行播种机:主要用于为单穗或单株植物种子进行准确播种。

Page 34: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工作简报 2017年第 5期

- 32 -

相比之下,国外小区育种机械化播种技术相对成熟,田间育种的小区播种、管理目前已

应用专业机械和智能化播种机械进行。计算机在育种试验机械上的广泛应用,全面提高了育

种试验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而我国机械化制种生产相对薄弱,制种单位多数以农户为主,生

产效率低,种子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此外,除了严格的自动换种和自动清种是这些育种机械的特点外,国外自动取样、自动

清种、自动计量、自动缝包,小区收获机械已广泛应用电子计算机记录整理分析田间试验数

据,在牧草小区收获机械等方便也有相对成熟的机械进行生产作业,如霍尔公司 F-55 型小

区收获机(图 5),适用于牧草或草药等作物的收获。而我国在小区牧草收获方面仍基本上

采用人工收获的方式,专用的小区牧草收获机械则少有研究,并且由于我国牧草种植地块有

大有小,针对于小地块收获则采用小型的牧草收获机进行作业。

总的来看,针对苜蓿小区育种方面,国内外并无专用的小区育种机械,由于国外牧草小

区育种机械良好的通用性和适用性,可以通过其他牧草小区育种机械进行苜蓿的机械化小区

育种作业,并且在小区种子收获、田间植保以及种子加工处理方面均有相对成熟的设备,而

国内目前在牧草小区育种机械方面尚属于薄弱环节,并未发现专用的苜蓿小区育种机械。

图5 F-55型小区牧草收获机

Page 35: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草人”说草

- 33 -

【草人说草】

青贮饲料微生物菌群分析

(青贮技术岗位 玉柱)

在青贮过程中,微生物菌群交替变化,呈现显著的阶段性特点,微生物菌群的活动和代

谢产物也会影响最终青贮饲料品质。在发酵初期,植物表面附着的微生物多种多样,其种类

和数量与植物种类、植物生长环境和植物部位有关。在青贮过程中,受到原料特性、发酵条

件和添加剂的影响,微生物动态变化也存在很大差异,这也是饲草青贮研究热点之一。同时,

进行青贮过程微生物区系变化的分析,分析青贮过程中微生物变化动态,有助于分析青贮饲

料品质,为青贮添加剂菌种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PCR-DGGE 方法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

可以根据 DNA 片段的解链特性,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变性剂浓度梯度的不同,将序

列不同的 DNA 分开,这种方法的突变检出率为 99%以上,检测片段长度可达 1kb。将条带

回收,二次扩增并进行 TA 克隆,然后进行测序,可以进行序列对比分析。目前用 PCR-DGGE

方法可以进行 16S/18S/ITS等基因的分离和测序,用来分析饲草青贮的微生物群落。以稻草、

黑麦草为青贮原料,从青贮后 1、5、12、21、31、61、99、154 d 的稻草、黑麦草混合青贮

样中取样,使用 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分析青贮过程中菌群组成多样

性。稻草与黑麦草混合青贮过程中优势菌主要有植物乳杆菌(Lactoacillusplantarum)、类肠

膜魏斯氏菌(Weissellaparamesenteroides)、食窦魏斯氏菌(W. cibaria)、短乳杆菌(L. brevis),

且随着青贮时间延长,优势菌数量下降。这种方法也有一些的缺点,仅能检测到占总量 1%

以上的微生物,还可能因为发生共迁移导致 DNA 片段汇集到同一条带上,引起后续问题。

除上述方法外,还可以通过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TRFLP)、SSCP(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等方法进行菌群分类。由传统方法得到的实验结果中往

往只含有数十条条带,只能反映出样品中少数优势菌的信息;另外由于分辨率的误差,部分

电泳条带中可能包含不止一种 16SrDNA 序列。因此,要获悉电泳图谱中具体的菌种信息,

还需对每一条带构建克隆文库,并筛选克隆进行测序,实验操作过程相对繁琐。此外,采用

这些方法,无法对样品中的微生物做到绝对定量,判断微生物的丰度也不是非常准确。

高通量测序 高通量测序技术(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是对传统测序技术的革

新,它的特点在于可以一次对几十万到几百万条 DNA 分子进行序列测定。高通量测序可以

对一个没有参考序列的物种的转录组和基因组进行细致的分析,还可以对已有参考序列的物

种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高通量测序可以避免传统测序过程中需要根据已知物种的基因序列

设计引物才能进行测序的缺点,可以对未知物种进行测序。而且,高通量测序可以避免传统

Page 36: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工作简报 2017年第 5期

- 34 -

测序方法中进行培养和分离步骤,通过构建 DNA 测序文库就可以对数十万至数千万条 DNA

进行测序,确定微生物种类、比例、碱基突变等情况。与传统微生物鉴定方法相比,高通量

测序技术能够确定整个菌落的组成,对微生物能够进行绝对定量,体现出优越性,其缺点在

于测序结果受到样本混合及稳定性影响,而且成本较高。

通过 Miseq 高通量测序技术,能够全面了解全株玉米青贮期间和暴露空气后微生物群落

组成及丰度上的变化。采用宏基因组学技术,测定全株玉米青贮发酵期间和暴露空气后微生

物的 16S rDNA V3~V4 区序列,比较发酵前期、发酵后期和有氧暴露期样品微生物群落的组

成和丰度信息。发现在全株玉米青贮3个采样期克雷伯氏菌属保持较高的丰度,分别为9.08%、

5.48%和 5.79%,其对青贮的作用和影响未知,需要进一步研究。泛菌属在发酵初期丰度较

低,发酵稳定期丰度上升至 4.34%,有氧暴露阶段丰度下降至 1.07%;在青贮的三个阶段,

均未出现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属(Bacillus);而对青贮品质有不良影响的梭菌属在青贮初期

和稳定期丰度较低,在有氧暴露 3 天时丰度上升至 1.07%;在检测的三个时期,未知及数量

较低的微生物比例保持在 10%以上。这些结果说明在青贮不同时期,微生物菌落变化明显,

某些微生物的功能尚待研究。

除了进行微生物菌群变化分析,高通量测序还能将检测水平提高至种水平。在紫花苜蓿

中使用四种不同的乳酸菌添加剂(AD-I,AD-II,AD-III 和 AD-IV),监测青贮期间 pH、有

机酸、霉菌毒素和微生物菌群变化情况。在原料中,芽孢杆菌是优势菌群,而在青贮稳定阶

段,乳球菌和植物乳杆菌成为优势菌群。使用乳酸菌添加剂减少了可能存在于原料中致病菌

的数量,如巨大芽孢杆菌、马来西亚芽孢杆菌和沙门氏菌。

除了乳酸菌,一些含量较低的菌群也值得关注,例如梭菌。梭菌的活动导致含水量较高

的青贮饲料中丁酸和氨态氮浓度升高,降低饲料的发酵品质和营养品质。除此之外,梭菌的

活动还有可能引起病原微生物及毒素含量增加,影响饲料安全。由于梭菌含量一般在1.1%

以下,使用一般的方法仅能检测到Clostridium。目前,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实现了对梭菌菌

群在青贮过程中动态变化的检测。使用梭菌特异性引物运用PCR 方法扩增梭菌16S rDNA

的V4-V5 区进行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青贮前,63.3%的梭菌被鉴定为Clostridiaceae,

其次是Peptostreptococcaceae,其相对丰度为33.8%。Clostridiaceae主要由Clostridium(47.7%)、

Garciella ( 9.6% )和 Sporacetigenium ( 2.6% )组成。 Romboutsia 和 Terrisporobacter 是

Peptostreptococcaceae中的主要菌属,其相对丰度分别为24.4%和8.4%。青贮过程中,

Clostridiaceae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eptostreptococcaceae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尽管两组

青贮中梭菌菌群构成存在差异,但Clostridium、Garciella、Romboutsia及Terrisporobacter在

两组青贮中均检测到。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确定青贮过程微生物菌群变化分析提供了有利工具,

对青贮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青贮过程必将

有更深入的了解,为提高青贮饲料品质提供研究方法和理论依据。

Page 37: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草人”说草

- 35 -

氮磷配施对饲用燕麦生长特性及经济效益的研究

(东营综合试验站 王国良 张清平 张进红 吴波)

燕麦 (Avena sativa L.) 为禾本科燕麦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优良的粮草兼用作物。具有

耐贫瘠、抗寒冷、产量高、营养价值高、消化率高、适口性好等特点。其秸秆在冬春枯草季

节是家畜的主要饲草来源,其籽实又是牛、羊的优质精料。农牧区通过种植燕麦饲喂牲畜取

得了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肥料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研究显示,适量的氮、磷肥施入能显著提高燕麦产量。现

阶段燕麦种植施肥较为粗放,虽能提高产量,但不合理的施肥方式和施肥量,不仅造成了资

源的极大浪费,同时还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为了进一步改善山东地区草畜供需平衡问题,

合理的肥料配比是调控燕麦生长和增产的重要技术难点。目前,对燕麦的产量、品质以及经

济效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寒地区。因此,在山东地区,通过研究不同氮、磷肥施用水平对

燕麦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制定合理的施肥措施,指导燕麦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济阳实验基地,年均气温 12.8℃,年均降水量 586.9 mm,

属暖温带季风气候。

1.2 试验设计

田间试验设施氮 4 个水平,即:0、50、100 和 150 kg/hm2;磷 3 个水平,即:0、60 和

180 kg/hm2共 7 个处理组合(表 1),重复 3次,完全随机区组排列。所用氮肥为尿素,含N≥46%;

磷肥为过磷酸钙,含 P2O5≥16%。

表 1 试验处理

编号处理 P2O5水平(kg/hm2) N 水平(kg/hm

2)

1 P60N50 60 50

2 P60N100 60 100

3 P60N150 60 150

4 P180N50 180 50

5 P180N50 180 100

6 P180N150 180 150

CK P0N0 0 0

供试裸燕麦品种为饲用燕麦(梦龙)。播前将所施肥料 1 次均匀施入小区后,深翻、耙

Page 38: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工作简报 2017年第 5期

- 36 -

平。小区面积 6 m×10 m,播量 225kg/hm2,行距 20 cm,条播,播深 3~4 cm。田间管理同

大田生产,进行正常的除杂等常规管理措施;试验地有灌溉条件,在拔节期灌水一次,每个

小区分别灌溉。

1.3 测定指标

株高:燕麦乳熟期每小区测 10 株,取其平均值。

产量:乳熟期测产,每小区除去边行和两侧行头,剩余面积全部齐地刈割测产;鲜草刈

割测产后,每个小区取 500g 鲜草,在 105℃烘箱内杀青 30min,随后在 65℃烘至恒重测

定鲜干比。

1.4 数据分析

采用 Excel 进行数据统计及处理,采用 SPSS 20.0 进行数据分析,利用 Duncan 法进

行平均数间差异显著性检验。

2.结果

2.1 N、P 对燕麦株高的影响

增施氮、磷肥提高了燕麦的株高。相同施氮水平随着磷肥施用量的增加,株高呈现增加

的趋势,且 P180处理产量最高;相同施磷水平下,随着氮肥的增加,株高呈现降低的趋势,

且 N50 处理株高最高。整体看来,N50P180 处理的燕麦株高高于其他处理,为 135.2cm,比不

施肥对照组(N0P0)提高 8.4 cm(图 1)。

图 1 不同施肥条件下燕麦的株高

2.2 N、P 对燕麦干物质产量的影响

增施氮、磷肥提高了燕麦的干草产量。相同施氮水平随着磷肥施用量的增加,干草产量

呈现增加的趋势,且 P180 处理产量最高;相同施磷水平下,随着氮肥的增加,干草产量表

现先增后减趋势,且 N50 处理产量最高。整体看来,N50P180 处理的干草产量显著高于其他

Page 39: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草人”说草

- 37 -

处理(P<0.05),为 12.01t/hm2,比不施肥对照组(N0P0)显著增产 2.78 t/hm

2(图 2)。

图 2 不同施肥条件下燕麦的干物质产量

2.3 不同施肥处理的经济效益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以 N50 kg/hm2 与 P2O5 180 kg/hm

2 施用量的经济效益最高,其次是 N

100kg/hm2 与 P2O5 60kg/hm

2 组合,不施肥处理所获收益最少,分别比对照增加收益¥2900 和

¥1102(表 2)。

表 2 不同处理下燕麦经济效益

处理 秸秆产量

(t/hm2)

肥料成本

(¥/hm2)

其他成本

(¥/hm2)

收入

(¥/hm2)

收益

(¥/hm2)

P60N50 9.98 116 2085 9980 7779

P60N100 10.21 196 2085 10210 7929

P60N150 9.61 246 2085 9610 7279

P180N50 12.01 198 2085 12010 9727

P180N100 9.57 268 2085 9570 7217

P180N150 9.83 318 2085 9830 7745

P0N0 9.23 0 2085 9230 6827

注:尿素单价(N)1.6¥/kg,过磷酸钙单价(P) 0.6¥/kg,秸秆单价 1000¥/t,其他成本包

括灌溉、人工等。

3. 结论

综合干物质产量和经济效益分析,P180N50 为最佳的施肥策略。

Page 40: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工作简报 2017年第 5期

- 38 -

“粮改饲”区域布局区划及配套草种资源信息

(人工草地生态评价岗位 辛晓平 杨秀春)

“粮改饲”是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创

新性举措。2015 年和 2016 年中央一号文件均明确指出: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

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2017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在确保

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的前提下,持续提高农业竞

争力和绿色发展能力,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必须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5 年农业部印发了《农业部关于“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提出

“镰刀弯”地区是玉米结构调整的重点地区,为发挥比较优势,推进农牧结合,促进产业提

档升级,实现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到 2020 年“镰刀弯”地区玉米面积调减

5000 万亩以上。2016 年农业部发布的《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 年)》,要

求种植业的调整任务将主要体现在构建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作物结构、构建适应市场需求的品

种结构、构建生产生态协调的区域结构和构建用地养地结合的耕作制度。《全国农业现代化

规划(2016-2020 年)》提出“十三五”农业现代化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推进以玉米为重点的种植业结构调整,适当减少玉米种植面积,恢复和

增加大豆种植面积,推进粮改饲,重点调减“镰刀弯”地区,推进以生猪和草食畜牧业为重

点的畜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草食畜牧业。2016 年,农业部会同财政部整合了 32.5 亿元

资金重点用于“镰刀弯”地区粮豆轮作和“粮改饲”补助,其中“粮改饲”试点范围扩大到

整个“镰刀弯”地区和黄淮海玉米主产区,试点县由 30 个增加到 121 个,引导农牧民改种

优质饲草料 677.9 万亩。

“镰刀弯”地区包括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风沙干旱区、太行山沿线区及

西南石漠化区,空间格局呈现由东北向华北-西南-西北镰刀弯状分布,是玉米结构调整的重

点地区。该地区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和畜牧业发展优势区,生态环境脆弱,玉米产量低而不

稳。因此,需要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确定谷物产能和口粮自给率的约束性目标,加快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充分挖掘饲草料生产潜力,大力发

展草食畜牧业,形成粮草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新型种养结构,促进粮食作物、经济

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构建粮经饲统筹、农牧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

业融合发展的格局,从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Page 41: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草人”说草

- 39 -

一、 指导思想与区划原则、目标

1.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按照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总体要求,以草食家畜饲草料需求为导向,以提质增效为

目标,以玉米种植结构调整为重点,以尊重农民意愿为前提,按照为养而种的原则,合理确

定粮改饲的面积和牧草品种,努力构建“镰刀弯”地区种养循环、产加一体、粮饲兼顾、农

牧结合的农业新格局。

2. 区划原则

一是坚持因地制宜,实施科学选种。综合考虑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市场条件、产业基

础等因素,确定“粮改饲”优先调整区、重点调整产区,把“粮改饲”结构调整分区与培育

区域适宜的牧草品种密切结合,坚持因地制宜,科学选择种植品种,适合种青贮玉米就种青

贮玉米,适合种苜蓿就种苜蓿。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产品优势和竞争优势。

二是坚持联系实际,尊重农民意愿。牧草实际种植情况反映了牧草的适宜性,主要栽培

牧草适宜性以我国目前大面积种植、发展前景广阔的栽培牧草为对象,联系实际进行牧草适

宜性区划,选择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较高的牧草,保证牧草种植的连续性、发展

的健康性。根据区域和产业实情推进工作,坚决不搞强制性任务安排,不搞指令性行政推动。

三是坚持种养结合,促进提质增效。合理确定“粮改饲”调整的面积和青贮饲草料收贮

总量,科学推进种养结合,因地制宜推进粮草轮作。开展优良牧草特性攻关,开发优质牧草

产品研发,积极发展产前产后服务业,延长产业链,增加畜牧业附加值。

3. 区划目标

一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要以玉米种植结构调整为重点,以草食畜牧业发展为载体,加

快建设现代饲草料生产体系,推进粮食作物种植向饲草料作物种植的方向转变,努力构建种

养循环、产加一体、粮饲兼顾、农牧结合的新型农业生产结构。

二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变过去的粗放式经营,发展集约化草地畜牧业、实施生态

恢复与重建,努力做到增产与增效并进、开发与保护并重、生产与生态协调。

三是提升农牧业效益和农民收益。围绕“以养带种,为养而种,以养定种”的目标,合

理确定种植规模,建立完整的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贯通种养业循环渠道,延长产业链,提

高综合效益。

二、 “粮改饲”区划布局及配套草种资源信息

根据《农业部关于“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结合“镰刀弯”地区不

同区域玉米计划调减的面积,以及草食畜牧业实际饲料的需求,综合考虑自然生态条件、农

Page 42: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工作简报 2017年第 5期

- 40 -

业结构现状、生产发展水平、替代作物效益及结构调整潜力和可行性,根据耕地分布、玉米

面积及产量、草食家畜现状等数据,基于 GIS 空间分析、最短距离分析等方法,以县域为

最小划分单元,最终确定“粮改饲”空间布局区划,共划分 6 个一级区(表 1),包括东北

冷凉优先调整区、北方农牧交错优先调整区、太行山沿线优先调整区、西部风沙优先调整区、

西南石漠化优先调整区和镰刀弯重点调整区。

综合考虑“镰刀弯”划分出的 6 个一级区及在 2020 年计划调减的玉米面积、玉米分布

的面积及产量的现状、以及县域草食家畜的数量、家畜的分布密度等数据,结合奶牛、肉羊

等主要草食牲畜到 2020 年的发展规划,采用 GIS 空间建模和叠加分析等功能,在一级分区

的基础上,又划分了 23 个二级区(表 1),包括 18 个优先调整区和 5 个重点调整区,涉及

12 省(区)辖属 150 个县、市、区(图 1)。

在此基础上,以牧草特征特性、营养品质、产量表现、栽培技术、适宜特性等指标建立

“粮改饲”配套草种资源数据集(包括 1987-2016 年登记品种),具体牧草涉及青贮玉米、

苜蓿、燕麦、高粱属牧草、黑麦草等,以此数据集为基础,根据区域自然、社会、经济特征,

初步筛选不同区域配套的草种及相关信息。

表 1 “粮改饲”一级、二级分区

一级区 二级区

东北冷凉区 大小兴安岭优先调整区、东北平原优先调整区、长白山山地优先调整区、

东北冷凉区重点调整区

北方农牧交错区 内蒙古草原优先调整区、大兴安岭南部山地优先调整区、宁南陇中黄土

丘陵优先调整区、蒙东及长城沿线优先调整区、北方农牧交错区重点调整区

西北风沙干旱区 北疆山地绿洲荒漠优先调整区、东疆盆地优先调整区、南疆山地绿洲荒

漠优先调整区、河套银川平原优先调整区、河西走廊优先调整区、鄂尔多斯

高原优先调整区、西北风沙干旱重要调整区

太行山沿线区 华北平原西北部优先调整区、晋东豫西丘陵山地优先调整区、太行山沿

线重点调整区

西南石漠化区 南岭山地优先调整区、川滇高原优先调整区、黔滇桂岩溶山地丘陵优先

调整区、西南石漠化重点调整区

Page 43: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草人”说草

- 41 -

图 1 “粮改饲”区域布局区划

Page 44: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工作简报 2017年第 5期

- 42 -

多效唑对阿坝垂穗披碱草种子产量与质量的影响

(阿坝综合试验站 白史且 雷雄 游明鸿)

阿坝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Griseb‘Aba’)是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于 2010 年审定

登记的优良国审牧草新品种(登记号:407)。该品种具有牧草产量高、品质优良、抗寒性强、

适应性好等优点。其种子生产田面积已达 400 hm2,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在种子生产

中,存在抽穗不整齐、成熟期不一致、落粒严重、易倒伏等现象,导致种子产量和质量不高

等问题,严重制约着阿坝垂穗披碱草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

多效唑(PP333)是一种三唑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主要作用是抑制内源赤霉素合成,

在矮化植株,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减少种子败育和种子落粒,增加花序结实数[9]和提高种

子产量等方面作用显著。目前,多效唑已广泛应用于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羊茅(Festuca

L)等种子生产,而在阿坝垂穗披碱草种子生产上的应用还未见报道。为此,本课题通过探

究多效唑对阿坝垂穗披碱种子产量和质量相关因子的影响并进行综合评价,以期获得多效唑

最适施用浓度和最佳施用时期,并为阿坝垂穗披碱草种子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材料为 2014 年条播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二农场内的阿坝垂穗披碱

草;多效唑(PP333)为可湿性粉剂,其有效成分含量为 15%,购于上海伊卡生物制药有限

公司。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二农场内,地理位置 102°32` E、32°46` N,

海拔 3500 m。该地域属于大陆性高原寒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为 1.1℃,≥10℃年积温

仅 865℃,极端温度范围为-33.8~23.5℃,无绝对无霜期。全年平均降雨量 738 mm,相对湿

度 71%,土壤 pH 6.6,为高山草甸土。

1.3 试验设计

本试验采用随机试验设计,小区面积 3 m×4 m,小区间距离 0.5 m,四周设 1 m 保护行。

每个处理3个重复,阿坝垂穗披碱草于2014年5月中旬播种,行距0.6 m ,播种量27 kg•hm-2。

播前施 4000 kg•hm-2

牛羊粪,拔节期按氮磷钾复合肥 150kg•hm-2 进行追肥。生长调节剂在

拔节期和孕穗期分别进行叶面喷施,喷施剂量 750 L•hm-2,每个物候期只喷施 1 次,对照组

喷施相同剂量的清水。具体设计水平见表 1。施药时间选择晴天上午 10 时前。

Page 45: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草人”说草

- 43 -

表 1 不同物候期 PP333 喷施浓度

喷施时期 喷施浓度 处理代号

拔节期

0 CK

150 P1

300 P2

600 P3

孕穗期

0 CK

150 P4

300 P5

600 P6

1.4 观测项目及测定方法

株高:盛花期测定,每小区随机选取植株 30 株,测定其垂直植株高度。

第二茎节长:盛花期测定,每小区随机选取中间行生殖枝 10 株,用直尺测定第二茎节

长(从地面向上数)。

第二茎节节间粗:盛花期测定,测定第二茎节长的同时,用游标卡尺测定第二茎节节间

粗。

生殖枝数:乳熟期测定,随机选取 0.5 m 样段,数出其生殖枝数。

小穗数:乳熟期测定,每小区随机选取生殖枝 10 株,测单枝小穗数。

种子数:种子乳熟期测定,在测定小穗数的同时,测定每株种子数,取 10 次重复的平

均值。

穗轴长/穗轴粗/穗节数:种子乳熟期测定,在测定小穗数的同时,分别测定每株穗轴长、

穗轴粗和穗节数,取 10 次重复的平均值。

实际种子产量:蜡熟后期,刈割生殖枝,自然干燥后脱粒,清选,称量,计算单位面积

种子产量(kg•hm-2)。

种子含水量:蜡熟期在每个小区内随机取样穗 15 个,选择大小一致的种子 400 粒装入

信封中,称得鲜重后,再放入 105℃恒温烘箱中烘干 4 小时,称其干重,并计算种子的含水

量。

倒伏率:测定时期为蜡熟期,目测每个小区内倒伏植株在整个小区植株的百分比。

种子发芽率:蜡熟期在每个小区内随机取样穗 15 个,在各样穗穗中部随机选择大小一

致的种子 100 粒,于 2016 年 3 月 1 日进行标准发芽试验。发芽时间为 14 天,以胚芽长度达

到种子长度的 1/2 时或胚根长度达到种子长度记为发芽。其中,发芽率:指发芽终期正常发

芽种子粒数占供试种子总数的百分率。

Page 46: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工作简报 2017年第 5期

- 44 -

可溶性糖采用蒽酮法测定;丙二醛(MDA)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测定采用NBT光还原法,过氧化氢酶(CAT)的测定参照刘子凡《种子学实验指南》

中有关 CAT 测定方法,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采用愈创木酚法。

1.5 数据分析

采用 Microsoft Excel 2013 进行数据处理后,利用 SPSS 19 进行 LSD 多重比较,然后再

利用 DPS 对各项观测指标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PP333 对阿坝垂穗披碱草茎性状的影响

供试材料在拔节期和孕穗期分别叶面喷施不同浓度 PP333,其茎部性状表现各有差

异(表 2)。在拔节期叶面喷施 PP333 降低了供试材料的株高、第二茎节节间长和倒伏

率,且随着 PP333 喷施浓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株高和第二茎节节间长在 P2、P3 处理下

与对照差异显著,而倒伏率在所有处理下与对照差异均显著(P<0.05);拔节期叶面喷施

PP333 可增加第二茎节粗和生殖枝数,但第二茎节粗只在 P3 处理下与对照差异显著

(P<0.05),而生殖枝数在所有处理下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且随着 PP333 喷施浓度

的增加生殖枝数逐渐降低,其中以 P1(150 g•hm-2)处理生殖枝数最高,比对照高 1024 个·m

-2。

在孕穗期叶面喷施 PP333 可有效增加生殖枝数,显著降低了倒伏率(P<0.05),这两项指

标与拔节期变化规律相同,但在株高、第二茎节节间长和第二茎节粗各处理与对照没有显

著差异。

表 2 PP333 处理下阿坝垂穗披碱草茎性状方差分析

喷施

时期 处理 株高

第二茎节

节间长 第二茎节粗 生殖枝数 倒伏率

拔节期

CK 100.92a 18.11

a 2.28

b 1106

b 87.0

a

P1 92.88a 15.31

ab 2.34

b 2130

a 50.3

b

P2 78.45b 13.44

b 2.59

ab 1877

a 35.0

c

P3 70.86b 9.62

c 2.73

a 1654

a 23.3

d

孕穗期

CK 100.92ab

18.11a 2.28

a 1106

c 87.0

a

P4 106.52a 19.49

a 2.36

a 1841

a 58.7

b

P5 102.14ab

17.74a 2.46

a 1670

ab 40.7

c

P6 96.53b 18.32

a 2.48

a 1400

bc 34.0

c

注: 同一时期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下同

2.2 PP333 对阿坝垂穗披碱草穗部性状及种子产量的影响

适宜的 PP333 喷施浓度和适宜的喷施时期可改善供试材料的穗部性状和种子产量[6]。由

表 3 可以看出,在拔节期和孕穗期叶面喷施一定浓度的 PP333 对供试材料的穗部性状和种

Page 47: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草人”说草

- 45 -

子产量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不难发现拔节期要明显好于孕穗期,其中拔节期又以 P1

(150 g•hm-2)处理效果最好,P1 处理可显著提高供试材料的穗节数、小穗数、种子数、千

粒重和种子产量(P<0.05),分别比对照提高 17%,36%,45%,14%和 28%,其次为 P2(300

g•hm-2)处理。而孕穗期喷施不同浓度 PP333 只提高了个别几个穗部性状,对种子产量没有

显著影响。

表 3PP333 处理下阿坝垂穗披碱草穗部性状及种子产量方差分析

喷施时期 处理 穗轴长 穗轴粗 穗节数 小穗数 种子数 千粒重 种子产量

拔节期

CK 17.83a 0.73

a 24.58

b 38.77

c 92.09

b 6.26

b 1806.46

b

P1 19.03a 0.79

a 28.67

a 52.69

a 132.60

a 7.13

a 2314.71

a

P2 17.93a 0.70

a 25.20

b 46.75

b 121.10

a 6.56

b 2092.71

ab

P3 17.32a 0.67

a 23.47

b 42.17

c 96.43

b 6.38

b 1750.81

b

孕穗期

CK 17.83a 0.73

a 24.58

ab 38.77

c 92.09

a 6.26

c 1806.46

a

P4 17.75a 0.72

a 26.73

a 48.67

a 104.40

a 6.72

b 1878.88

a

P5 17.32a 0.68

a 24.13

ab 44.00

b 91.38

a 7.06

a 1937.09

a

P6 15.65b 0.62

a 23.36

b 42.42

bc 101.00

a 6.66

b 1693.33

a

2.3 PP333 对阿坝垂穗披碱草种子质量的影响

不同浓度的 PP333 及不同施用时期对供试材料的种子质量具有一定的影响(表 4)。拔

节期叶面喷施 PP333,在 P1(150 g•hm-2)处理下 SOD 活性、CAT 活性、淀粉含量和种子

发芽率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分别为 182.09 U·g-1,90.81 U·g

-1,1.84 mg·g-1 和 95%,而 MDA

含量变化规律与之恰好相反;可溶性糖含量则以对照处理最高,显著高于 P1 和 P2 处理

(P<0.05);而种子含水率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孕穗期叶面喷施 PP333 其 SOD 活性、CAT

活性、发芽率和 MDA 含量变化规律与拔节期相似,而含水率、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含量与

对照差异不显著。

表 4 PP333 处理下阿坝垂穗披碱草种子质量方差分析

喷施时期 处理 含水率 MDA SOD CAT 可溶性糖 淀粉 发芽率

拔节期

CK 41.76ab

53.76b 104.92

b 26.24

c 0.3

a 1.45

b 77.3

c

P1 39.34b 41.73

c 182.09

a 90.81

a 0.16

b 1.84

a 93.5

a

P2 44.92ab

48.3bc 117.89

b 76.68

a 0.15

b 1.57

b 86.0

b

P3 47.12a 81.45a 82.42

c 56.2

b 0.21

ab 1.42

b 73.0

c

孕穗期

CK 41.76a 53.76

a 104.92

b 26.24

c 0.3

a 1.45

ab 77.3

a

P4 40.42a 40.01

b 123.28

a 76.88

a 0.23

a 1.51

a 83.0

a

P5 44.64a 51.03

a 93.83

b 62.97

ab 0.29

a 1.46

ab 79.3

a

P6 45.45a 59.12

a 67.64

c 51.39

b 0.28

a 1.3

b 61.5

b

Page 48: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工作简报 2017年第 5期

- 46 -

2.4 PP333 对阿坝垂穗披碱草种子产量与质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试验测定了不同浓度 PP333 在 2 个不同施用时期供试材料的生殖枝数、穗轴长、穗轴

粗、穗节数、小穗数、种子数、千粒重、种子产量以及种子含水率、MDA 含量、SOD 活力、

CAT 活力、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和种子发芽率共计 15 项指标。以试验结果中各性状最

优值构造标准处理,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灰色系统中的关联度分析方法,评价各处理间的优劣。

由表 5 的分析结果表明,关联系数最大的为 P1 处理,与标准处理关系最近(r=0.9733),即

拔节期叶面喷施 150 g•hm-2 多效唑效果最好;P6 处理(孕穗期叶面喷施 600 g•hm

-2 多效唑)

效果最差。可见,阿坝垂穗披碱草在拔节期叶面喷施 150 g•hm-2 多效唑时,可以获得较高的

种子产量和种子质量。

表 5 不同处理组合的关联系数及关联序

处理编号 处理 关联系数 关联序

1 CK 0.3324 5

2 P1 0.9733 1

3 P2 0.4791 2

4 P3 0.3439 6

5 P4 0.4873 3

6 P5 0.4003 4

7 P6 0.3219 7

3 结论

拔节期喷施 150 g•hm-2 多效唑降低了阿坝垂穗披碱草的株高、第二茎节节间长和倒伏

率;显著提高了供试材料的穗节数、小穗数、种子数、千粒重和种子产量(P<0.05),分别

比对照提高 17%,36%,45%,14%和 28%,并且显著提高了种子的 SOD 活性、CAT 活性、

淀粉含量和种子发芽率(P<0.05);由灰色系统中的关联度分析表明:在该处理下可以使种

子产量与质量达到最高,其种子产量和发芽率比对照组分别高 508.25 kg•hm-2 和 16.25%,

其次是 P2 处理(拔节期喷施 300 g•hm-2 多效唑),效果最差的是 P6 处理。

Page 49: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草人”说草

- 47 -

苜蓿草粉日粮对育肥猪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成型草产品加工岗位 史莹华 朱晓艳 王成章)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髙,中国猪肉消费已进入注重口味、品质及安全性消费阶段,生

产高品质猪肉满足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成为迫切需要。因此,利用绿色、安全、高效的牧草

饲料开发具有高附加值的高品质猪肉已成为我国养猪行业的发展趋势,符合现代人对“绿色

猪肉”的要求,对于未来我国养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很多生猪

养殖企业开始尝试在猪饲粮中添加苜蓿草粉,生产高档猪肉。肌肉中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

含量及比例是衡量猪肉营养价值和风味的重要指标。鉴于此,本文通过饲养和屠宰试验,研

究不同苜蓿草粉添加量对育肥猪肌肉中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影响,探索生产高品质

猪肉的适宜添加量,为苜蓿在高品质猪肉生产中的应用和节粮型畜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苜蓿草粉用同一批次初花期刈割的紫花苜蓿自然干燥加工而成,由河南省镇平敏霞牧业

有限公司提供。其常规营养成分含量见表 1。

表 1 苜蓿草粉的主要营养物质含量(风干基础)

Table 1 Composition and nutrient levels of Alfalfa meal (DM basis)

主要营养物质

Main nutrients

含量

Content (%)

干物质 DM 89.66

粗蛋白 CP

粗纤维 CF

19.81

23.60

粗脂肪 EE

粗灰分 Ash

2.12

8.11

钙 Ca 1.59

磷 P 0.30

1.2 试验饲粮和营养水平

参照美国 NRC(2012)《猪的营养需要》及猪场的实际饲喂水平进行饲粮配制,基础日

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 2。

Page 50: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工作简报 2017年第 5期

- 48 -

表 2 基础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风干基础)

Table 2 Composition and nutrient levels of the basal diets (DM basis)

项目

Items

对照组

Control group

5%苜蓿草粉

5% alfalfa meal

10%苜蓿草粉

10% alfalfa meal

20%苜蓿草粉

20% alfalfa meal

30%苜蓿草粉

30% alfalfa meal

玉米 Corn(%) 71.05 73.83 70.70 61.13 51.56

豆粕 Soybean meal(%) 16.50 16.48 15.33 12.44 9.53

麸皮 Bran(%) 9.20 1.63 0.00 0.00 0.00

苜蓿草粉 Alfalfa meal(%) 0.00 5.00 10.00 20.00 30.00

大豆油 Soybean oil(%) 0.00 0.00 1.09 3.89 6.68

石粉 Limestone(%) 1.20 1.00 0.82 0.52 0.20

磷酸氢钙 CaHPO4(%) 0.40 0.40 0.34 0.15 0.00

食盐 Nacl(%) 0.40 0.40 0.40 0.40 0.40

赖氨酸 98% Lysine(%) 0.23 0.24 0.27 0.33 0.40

蛋氨酸 98% Methionine(%) 0.00 0.00 0.02 0.07 0.12

苏氨酸 98% Threonine(%) 0.00 0.00 0.01 0.05 0.09

色氨酸 98% Tryptohpan(%) 0.02 0.02 0.02 0.02 0.02

1%预混料 Premix1)(%) 1.00 1.00 1.00 1.00 1.00

营养水平 Nutrient levels

消化能 Digestible energy(Kcal/kg) 3250 3250 3250 3250 3250

粗蛋白质 Crude protein(%) 15.00 15.00 15.00 15.00 15.00

钙 Calcium(%) 0.59 0.59 0.59 0.59 0.59

有效磷 Available phosphorous(%) 0.26 0.26 0.26 0.26 0.26

SID 赖氨酸 Lysine(%) 0.80 0.80 0.80 0.80 0.80

SID 蛋氨酸+胱氨酸 Methionine + Cysteine(%) 0.44 0.44 0.44 0.44 0.44

SID 苏氨酸 Threonine(%) 0.50 0.50 0.50 0.50 0.50

1)1%预混料为每千克全价料提供:VA 8000 IU;VD 3000 IU;VE 33.6 IU;VB2 3.2 mg;VB1212 µg;烟酸 16 mg;泛酸

10 mg;生物素 0.168 mg;叶酸 1.28 mg;铜 11.2 mg;铁 140 mg;锌 65.6 mg;锰 37.6 mg;碘 1.52 mg;硒 0.30 mg。

1)The 1% premix provided the following per kg of diets:VA 8000 IU;VD 3000 IU;VE 33.6 IU;VB2 3.2 mg;VB1212 µg;

Nicotinic acid 16 mg;Pantothenic acid 10 mg;Biotin 0.168 mg;Folacin 1.28 mg;Cu 11.2 mg;Fe 140 mg;Zn 65.6 mg;Mn 37.6 mg;

I 1.52 mg;Se 0.30 mg。

1.3 试验设计和饲养管理

饲养试验在河南省宜阳新大牧业有限公司进行,屠宰试验在河南沁阳食品有限公司进行。

选择健康的体重 60kg 左右的“长×大”或“大×长”二元育肥猪 130 头,随机分为 5 组,

每组 26 个重复,每个重复 1 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 5%

(试验Ⅰ组)、10%(试验Ⅱ组)、20%(试验Ⅲ组)和 30%(试验Ⅳ组)的苜蓿草粉。采用

猪生产性能测定系统饲喂。预试期 7d,正试期 72d。

试验猪每日饲喂 2 次(8:00 和 17:00),自由采食和饮水,其他饲养管理与相关防疫同

猪场一致。试验期间记录猪只每日耗料量及健康状况。饲养试验结束后称重,每个处理选出

体重相近的试验猪 5 头,共 25 头,禁食(自由饮水)24h 后屠宰。屠宰后立即取左侧胴体

Page 51: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草人”说草

- 49 -

背最长肌样品,用 4℃PBS 漂洗干净后装袋,编号,液氮速冻,-20℃冰箱保存,用于肉品

质和肌肉中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测定。

1.4 营养成分测定

肌肉中氨基酸含量:肌肉样品解冻后,前处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5009.124-2003 的要求进行,肌肉氨基酸含量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进行测定。

肌肉中的脂肪酸含量:将肌肉样品解冻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9695.2-2008 的方法用气相色谱仪测定。

1.5 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 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Duncan 法进行各组间的多重比较,

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mean ± SD)”表示,P<0.05 为差异显著性判断标准。

2 结果与讨论

2.1 苜蓿草粉添加量对育肥猪肌肉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苜蓿草粉对育肥猪肌肉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见表 3。20%苜蓿草粉组总氨基酸(TAA)、

必需氨基酸(EAA)和风味氨基酸(FA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5%及 10%苜蓿草粉组(P

<0.05),高于 30%苜蓿草粉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5%、10%和 30%苜蓿草

粉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就 FAA 而言,20%苜蓿草粉组中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

丙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及 10%苜蓿草粉组(P<0.05),与 30%苜蓿草粉组差异

不显著(P>0.05);30%苜蓿草粉组中丙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5%和 10%苜蓿草粉组(P

<0.05),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含量四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除色氨酸外,20%

苜蓿草粉组中其余 7 种 EAA 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0%苜蓿草粉组中组氨酸、

精氨酸、酪氨酸、丝氨酸、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胱氨酸含量却显著低

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 FAA/TAA、EAA/TAA 与各试验组差异不显著(P>0.05)。

氨基酸的种类、含量以及比例与肌肉品质和风味相关。必需氨基酸含量决定了肌肉蛋白

品质,而谷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和丙氨酸等主要鲜味氨基酸则为肌肉风味提供了物质基

础。本研究发现,饲粮中添加 20%的苜蓿草粉能显著提高育肥猪肌肉中天冬氨酸、谷氨酸、

丙氨酸、甘氨酸 4 种主要风味氨基酸的含量,同时能显著提高蛋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

苯丙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赖氨酸 7 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及总氨基酸含量。这说明苜蓿

草粉有益于必需氨基酸和风味氨基酸在育肥猪肌肉中的积累,其中 20%的苜蓿草粉添加量

可以显著改善猪肉的香味,提高猪肉品质。

Page 52: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工作简报 2017年第 5期

- 50 -

表 3 苜蓿草粉添加量对育肥猪肌肉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Table 3 Effects of adding alfalfa meal on amino acid contents in muscles of fattening pigs (%)

项目

Items

对照组

Control group

5%苜蓿草粉

5% alfalfa meal

10%苜蓿草粉

10% alfalfa meal

20%苜蓿草粉

20% alfalfa meal

30%苜蓿草粉

30% alfalfa meal

天冬氨酸 Asp 2.14±0.04b 2.16±0.08b 2.16±0.10b 2.31±0.14a 2.27±0.10ab

谷氨酸 Glu 3.63±0.06b 3.65±0.17b 3.57±0.20b 3.95±0.31a 3.84±0.19ab

甘氨酸 Gly 0.95±0.01bc 0.94±0.03c 0.95±0.04bc 1.04±0.10a 1.03±0.08ab

丙氨酸 Ala 1.30±0.02b 1.31±0.04b 1.30±0.06b 1.42±0.10a 1.41±0.07a

色氨酸 Try 0.23±0.00ab 0.23±0.01ab 0.22±0.01b 0.24±0.02a 0.24±0.01ab

蛋氨酸 Met 0.65±0.01b 0.64±0.03b 0.63±0.03b 0.71±0.06a 0.70±0.03a

缬氨酸 Val 1.14±0.05bc 1.12±0.04c 1.14±0.05bc 1.21±0.06a 1.20±0.05ab

异亮氨酸 Ile 1.10±0.02b 1.11±0.04b 1.11±0.06b 1.20±0.07a 1.19±0.06a

亮氨酸 Leu 1.89±0.04b 1.89±0.08b 1.89±0.10b 2.05±0.13a 2.01±0.09a

苯丙氨酸 Phe 1.14±0.02b 1.15±0.03ab 1.18±0.05ab 1.21±0.05a 1.19±0.04ab

赖氨酸 Lys 2.19±0.04b 2.20±0.09b 2.19±0.11b 2.38±0.17a 2.32±0.11ab

苏氨酸 Thr 1.03±0.01b 1.03±0.08b 1.04±0.05ab 1.11±0.07a 1.08±0.05ab

组氨酸 His 1.04±0.02b 1.05±0.02b 1.05±0.09b 1.12±0.03a 1.13±0.03a

精氨酸 Arg 1.59±0.03bc 1.59±0.07bc 1.58±0.09c 1.74±0.14a 1.71±0.09ab

胱氨酸 Cys 0.18±0.03a 0.17±0.03a 0.16±0.02ab 0.13±0.01bc 0.11±0.01c

酪氨酸 Tyr 0.87±0.01b 0.88±0.04b 0.88±0.05b 0.99±0.07a 0.97±0.05a

丝氨酸 Ser 0.85±0.01b 0.86±0.03ab 0.87±0.05ab 0.91±0.06a 0.89±0.04ab

脯氨酸 Pro 0.74±0.06c 0.76±0.02bc 0.76±0.04bc 0.84±0.08ab 0.85±0.06a

必需氨基酸 EAA 9.37±0.18b 9.37±0.38b 9.40±0.46b 10.12±0.63a 9.94±0.45ab

风味氨基酸 FAA 8.02±0.11b 8.05±0.33b 7.98±0.40b 8.72±0.64a 8.55±0.42ab

总氨基酸 TAA 22.66±0.32b 22.73±0.89b 22.68±1.12b 24.57±1.60a 24.13±1.10ab

FAA/TAA 35.41±0.10 35.42±0.12 35.17±0.14 35.47±0.35 35.42±0.17

EAA/TAA 41.34±0.27 41.21±0.14 41.43±0.12 41.19±0.25 41.18±0.29

2.2 苜蓿草粉添加量对育肥猪肌肉中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从表 4 可以看出,育肥猪肌肉中饱和脂肪酸(SFAs)、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s)含量

随苜蓿草粉添加量的增加逐渐减少,不饱和脂肪酸(UFAs)、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

ω-6PUFAs 和 ω-3PUFAs 含量逐渐增加。30%苜蓿草粉组 SFAs 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 5%苜

蓿草粉组(P<0.05),与 10%和 20%苜蓿草粉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0%苜蓿草粉组

MUFAs 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5%和 10%苜蓿草粉组(P<0.01),显著低于 20%苜蓿草粉

组(P<0.05);20%苜蓿草粉组 MUFAs 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和 5%苜蓿草粉组(P<0.01),

Page 53: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草人”说草

- 51 -

显著低于 10%苜蓿草粉组(P<0.05)。30%苜蓿草粉组 UFAs 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 5%

苜蓿草粉组(P<0.01),显著高于 10%苜蓿草粉组(P<0.05),与 20%苜蓿草粉组间差异不

显著(P>0.05);30%苜蓿草粉组 PUFAs、ω-6PUFAs 和 ω-3PUFAs 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

组、5%和 10%苜蓿草粉组(P<0.01),显著高于 20%苜蓿草粉组(P<0.05)。在 MUFAs

中,20%和 30%苜蓿草粉组油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 PUFAs 中,20%和 30%

苜蓿草粉组亚油酸、α-亚麻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5%和 10%苜蓿草粉组(P<0.05);30%

苜蓿草粉组 γ-亚麻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四个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与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相比,日粮中添加 20%-30%的苜蓿草粉极显著地降低了育

肥猪肌肉中 ω-6PUFAs/ω-3PUFAs 的比例(P<0.01),有利于 ω-3PUFAs 在肌肉中的富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饮食的追求,越来越重视肉品中脂肪酸的组成。多不

饱和脂肪酸对人体激素代谢和许多酶的活性起调控作用,在调节脂质代谢、预防心脑血管疾

病、延缓免疫功能衰退等方面有着广泛的作用。从本试验结果来看,日粮中添加 20%-30%

苜蓿草粉能显著提高育肥猪肌肉中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尤其是多不饱和

脂肪酸中亚油酸、α-亚麻酸和 γ-亚麻酸的含量。有研究表明,牧草的脂肪酸中含有大量的亚

油酸、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而苜蓿中 α-亚麻酸含量最高,亚油酸次之,油酸和硬脂酸

含量较低。饲喂苜蓿草粉能显著提高育肥猪肌肉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可能是苜蓿中含有

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而育肥猪能利用日粮中的长链脂肪酸经消化道吸收后不经氢化直接合

成酮体脂肪。这表明添加 20%-30%苜蓿草粉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日粮脂肪酸转化为肌肉脂

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中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通常是 ω-3 组和 ω-6 组。有资料显示,日本人

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较低,跟膳食中 n-6 PUFAs/n-3 PUFAs 比值处于 4 左右有关。联合国

粮农组织(FAO)早在 1994 年对人类膳食中摄入 n-6 PUFAs/n-3 PUFAs 的比值做出了推

荐,其比值在 5-10 之间最好。本试验中,20%、30%苜蓿草粉添加组 ω-6PUFAs/ω-3PUFAs

的比例分别为 12.53 和 12.92,与对饲喂基础日粮相比,有利于 ω-3PUFAs 在肌肉中的富集。

饲喂苜蓿草粉提高育肥猪肌肉中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的具体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3 结论

综上所述,日粮中添加 20%苜蓿草粉可显著提高肌肉中风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含量

以及多不饱和脂肪酸中亚油酸、α-亚麻酸和 γ-亚麻酸含量,降低肌肉中 ω-6PUFAs/ω-3PUFAs

的比例,有利于 ω-3PUFAs 在肌肉中的富集,可以更好的改善猪肉风味,提高猪肉品质和营

养价值。

Page 54: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工作简报 2017年第 5期

- 52 -

表 4 苜蓿草粉添加量对育肥猪肌肉中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Table 4 Effects of adding alfalfa meal on fatty acid contents in muscles of fattening pigs (%)

项目

Items

对照组

Control group

5%苜蓿草粉

5% alfalfa meal

10%苜蓿草粉

10% alfalfa meal

20%苜蓿草粉

20% alfalfa meal

30%苜蓿草粉

30% alfalfa meal

豆蔻酸(C14:0) 1.22±0.15a 1.14±0.08ab 1.12±0.11ab 1.22±0.13a 1.09±0.12b

棕榈酸(C16:0) 22.66±1.88 17.57±8.66 21.20±1.41 21.22±1.32 19.88±0.89

硬脂酸(C18:0) 11.60±0.86a 11.76±0.18a 11.38±0.59a 10.55±1.19ab 9.99±1.06b

花生烯酸(C20:1) 0.71±0.07ab 0.77±0.06a 0.75±0.18ab 0.63±0.12ab 0.60±0.05b

棕榈油酸(C16:1) 4.55±0.85 4.86±0.50 4.70±0.88 4.45±0.75 4.21±0.46

油酸(C18:1) 44.48±1.76a 44.14±1.50a 42.56±3.91ab 39.45±2.98bc 36.12±3.19c

亚油酸(C18:2) 8.99±1.74c 7.67±1.18c 9.20±1.85c 14.7±3.01b 17.58±2.34a

α-亚麻酸(C18:3) 0.58±0.12c 0.47±0.10c 0.71±0.10c 1.44±0.27b 1.75±0.32a

γ-亚麻酸(C18:3) 1.68±1.34b 2.83±0.64ab 3.17±1.18a 2.53±1.03ab 3.54±1.18a

花生四烯酸(C20:4) 0.74±0.32 0.88±0.13 1.24±0.40 0.89±0.2 1.11±0.27

饱和脂肪酸 SFAs 35.48±2.80a 34.30±1.65a 33.70±1.59ab 32.99±2.49ab 30.95±1.82b

不饱和脂肪酸 UFAs 61.74±1.57Bc 61.63±1.04Bc 62.19±1.63ABbc 64.08±2.14ABab 64.91±1.04Aa

单不饱和脂肪酸 MUFAs 49.75±1.53Aa 49.77±1.43Aa 48.02±3.75ABa 44.53±2.50BCb 40.93±3.10Cc

多不饱和脂肪酸 PUFAs 12.00±1.90Bc 11.85±1.38Bc 14.17±3.41Bc 19.55±4.14Ab 23.97±3.21Aa

ω-6PUFAs 11.41±1.78Cc 11.38±1.29Cc 13.61±3.24BCc 18.11±3.90ABb 22.22±3.00Aa

ω-3PUFAs 0.58±0.12Bc 0.47±0.10Bc 0.71±0.10Bc 1.44±0.27Ab 1.75±0.32Aa

ω-6PUFAs/ω-3PUFAs 19.79±1.70Ab 24.54±2.86Aa 19.79±4.08Ab 12.53±1.04Bc 12.92±2.27Bc

Page 55: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草人”说草

- 53 -

阿鲁科尔沁旗节水灌溉混播人工草牧场划区轮牧研究初报

(赤峰综合试验站 梁庆伟 王显国 娜日苏 刘建宇 巴图巴根)

阿鲁科尔沁旗节水灌溉混播人工草牧场划区轮牧为内蒙古自治区草牧业试点项目之一。

在首席科学家张英俊教授统一部署与指导下,2017 年-2020 年由赤峰综合试验站和中国农业

大学王显国副教授联合开展该项目技术支撑。主要提供草牧业发展关键技术的研发、示范、

集成、培训和模式总结等技术服务。

技术研发重点放在解决沙化退化草地“种什么、怎么种、养什么、怎么养”的问题。主

要包括:在沙地节水灌溉条件下,适宜于放牧的混播牧草品种、各品种的配比组合、放牧的

家畜品种、轮牧小区和轮牧时间的确定、轮牧期与禁牧期的有机结合、实现畜产品最佳效益

等。探索以家庭牧场、种养大户或牧民联户为生产经营主体,适合草原牧区种养结合,草畜

平衡的可复制新型生产模式、脱贫模式。

本年度本着抓“试点中的试点”原则,在 2017 年 4 月末至 5 月初对项目建设区全面调

研基础上,选择了 2016 年已建植 2017 年混播草地返青相对较好、分畜种养殖的典型户,重

点进行肉牛划区轮牧技术研究。

1、示范户简介

呼日勒巴特尔,全家共 5 口人,草场总面积 900 亩,其中天然放牧场 600 亩,2016 年 7

月末建植混播人工草地 290 亩,饲料基地 90 亩。肉牛(西门塔尔)存栏 41 头,肉羊(乌珠

穆沁)存栏 32 只。现有配套设施青贮窖 150 立方米,棚圈 800 平方米,储草棚 400 立方米。

2、混播人工草地建设情况

2.1 自然情况

草地位于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绍根镇乌那嘎嘎查。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

候区,年平均气温为 5.5 °C,极端最高气温 40.6 ℃,极端最低气温-32.7 ℃,年日照时数

2767~3034 h,年积温为 2900~3400 ℃。日照充足,无霜期 125-135 d,年平均降水量 300~

Page 56: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工作简报 2017年第 5期

- 54 -

400 mm。土壤为沙漠化土,有机质含量 6.31g/kg,速效氮 61.3mg/kg,速效磷 7.3mg/kg,速

效钾 164mg/kg。

2.2 混播草地建植与管理情况

于 2016 年建设节水灌溉混播草地 290 亩,混合机械条播,7 月 30 日完成播种,大型指

针式喷灌,出苗完整,当年不放牧。牧草品种组合以豆科和禾本科牧草为主(根蘖型苜蓿

0.1 千克+无芒雀麦 1 千克+苇状羊茅 0.8 千克+猫尾草 0.1 千克+高冰草(偃麦草)0.3 千克+

红三叶 0.2 千克+二色胡枝子 0.1 千克),播种量 2.6kg/亩。

混播草地建植当年灌溉 17 次, 2016 年 11 月 15-20 日灌冬水,灌溉深度达到 50-60cm,

全年灌溉用水量 20400 立方米。建植第二年 4 月 4 日灌解冻水,全年灌溉 26 次,平均 5d

一次,全年灌溉用水量为 37000 立方米。全年未进行施肥管理,放牧期间家畜自由采食排泄

物均匀散布,为草地提供了养分。混播草地牧草种类以苜蓿、无芒雀麦和胡枝子为主,少有

狗尾草、田旋花、米口袋等杂类草出现,未进行杂草防除。

2.3 混播草地数据监测

草地于 2017 年 4 月末返青,及时关注草地生长动态,放牧前对草地生产特性进行测定。

于 5 月 15 日对草地调查发现,混播草地优势种为苜蓿和无芒雀麦,伴生二色胡枝子,少有

田旋花、米口袋、苔草等杂类草。而苇状羊茅、猫尾草、高冰草(偃麦草)和红三叶由于对

本区域适应性较差未返青。天然草场优势种为沙蒿。放牧前对混播草地和天然草地进行群落

特征及产草量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表 1),混播草地草群高度达到 45cm,总盖度达到 88%,

群落由苜蓿、无芒雀麦和胡枝子等优良牧草组成,有少量杂类草,其中苜蓿盖度为 40%、

无芒雀麦盖度为 37%、胡枝子盖度为 12%,苜蓿多度为 12丛/m2、无芒雀麦多度为 548株/m

2、

胡枝子多度为 15 株/m2,产草量达到 152kg/亩。受天气因素影响,春季干旱少雨,天然草地

Page 57: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草人”说草

- 55 -

返青较晚,牧草生长偏差,同期天然草地草群高度仅为 5cm,总盖度为 15%,且以沙蒿为

主,产草量几近于零。

表 1 放牧前混播草地与天然草场群落特征及产量比较

面积

/亩

株高

/cm 总盖

度/%

分盖度(%) 多度(丛、株)/㎡ 产量

(kg/

亩) 苜蓿

无芒

雀麦

胡枝

沙蒿 苜蓿

无芒

雀麦

胡枝

混播草地 180 45.0 88.3 40.0 36.7 11.7 12.0 548.0 14.7 151.5

天然草地 600 5.0 15.0 15.0 2.0 -

同期对混播草地营养成分检测结果显示,粗蛋白含量 16.41%,中性洗涤纤维含量 39.16%,

酸性洗涤纤维含量 23.79%。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天然牧草草捆质量评定与分级标准》,节水

灌溉混播人工草地干草品质达到一级草标准。

3、肉牛划区轮牧实施情况

轮牧区放牧 41 头西门塔尔肉牛,年龄 3-9 龄不等,体态发育正常,无疾病。试验牛均

在混播草地划区轮牧,不补精料,每日饮水二次,随时可舔盐。以原有放牧方式为对照。通

过对草地生长情况的测定制定于 5 月 20 日开始放牧。结合草地生产力与肉牛养殖数量的评

估,将 290 亩草地划分为两个利用区,一区为放牧区,面积 180 亩;二区作为打草场收储青

干草,面积 110 亩,以备冬春季舍饲季节精准饲养使用。放牧前对肉牛进行称重。轮牧区每

月进行 1-2 次草地数据采集和肉牛体重监测。及时进行草地管理水肥技术指导。

轮牧区划分为 3 个小区:面积分别为 1 区 50 亩、2 区 70 亩、3 区 60 亩(理论设计每区

面积相同均为 60 亩,网围栏建立后实际测量面积略有偏差)。建立网围栏。按轮牧小区顺序

依次放牧。5 月 20 日开始在 1 区实施放牧。由于放牧前各小区草地生产力一致,为使牲畜

在各小区采食的牧草品质均衡(此时无芒雀麦已进入抽穗期),制定前两个放牧周期的轮牧

Page 58: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工作简报 2017年第 5期

- 56 -

时间为 1 区 4 天、2 区 6 天、3 区 4 天,14 天为一个轮牧周期(5 月 20 日至 6 月 18 日)。每

天上午、下午各放牧1.5小时。两个轮牧周期结束后测定各轮牧小区植被特征和生产力变化。

结果如下(表 2):轮牧区平均群落高度为 16.56cm,群落高度最高的是 3 区,为 19.33cm,

株高最低的是 1 区,为 14.67cm;总盖度平均为 51.11%,总盖度最高的是 3 区,为 55%,

最低的是 2 区,为 45%;放牧前轮牧区草地平均干草产量达到 151.52kg/亩,放牧后轮牧区

草地平均现存量为 83.03kg/亩,放牧后从草地移出干草 68.49kg/亩,即被牲畜采食的牧草干

草量为 68.49kg/亩。轮牧区总面积 180 亩,共移除干草 12.33 吨,供 41 头肉牛采食,平均

每头牛日采食量为 21kg(干草)。资料显示:放牧肉牛平均日采食量为 14kg(干草)左右,

通过上述分析得出草地出现牲畜过量采食现象,因此,放牧前期应适当缩短每天的放牧时间,

控制牲畜的过度采食,以达到合理利用草地的目的。

表 2 放牧两轮后轮牧区群落特征及草地生产力变化

试验区

面积(亩)

放牧天数(d

群落高度(cm

盖度(%) 草地干草产量

(kg/亩)

干草移除量(k

g/

亩)

总盖度

苜蓿分盖度

无芒雀麦分盖度

胡枝子分盖度

放牧前

放牧后

1 区 50 4 14.7 53.3 10.0 36.3 3.7 151.4 59.7b 91.7

2 区 70 6 15.7 45.0 6.7 35.0 1.7 174.5 82.3ab 92.1

3 区 60 4 19.3 55.0 15.0 36.7 3.3 128.7 107.0a 21.7

平均 16.6 51.1 10.6 36.0 2.9 151.5 83.0 68.5

Page 59: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草人”说草

- 57 -

之后为使各轮牧小区之间群落稳定及草地生长以及生产能力达到均衡,根据轮牧小区面

积的不同,灵活调整放牧天数。将轮牧周期延长,调整为 1 区 5 天、2 区 7 天、3 区 6 天,

18 天为一个轮牧周期。每天上午、下午各放牧 1.5 小时。于 9 月 20 日停止放牧,监测草地

现存量变化。结果显示(表 3),轮牧区平均现存量为 27.1kg/亩。其中轮牧 3 区草地现存量

最大,为 33.8kg/亩,其次为轮牧 1 区,为 23.8kg/亩,最低为轮牧 2 区,为 23.7kg/亩,各轮

牧小区间无显著差异(p>0.05)。

表 3 放牧结束时不同轮牧区草地现存量

小区 面积(亩) 放牧天数(d) 休牧天数(d) 现存量(kg/亩)

轮牧 1 区 50 4 10 23.8a

轮牧 2 区 70 6 8 23.7a

轮牧 3 区 60 4 10 33.8a

平均 27.1

注:字母不同表示存在差异性(P<0.05)。

本年度轮牧制度实施根据轮牧小区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轮牧方案,对较大面积的小区

适当增加放牧天数,对面积较小的小区适当减少放牧天数,对放牧频率进行调整。从初步数

据来看,各轮牧小区草地生长状况较均衡,9 月份以后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牧草再生速度

也随之减缓,甚至停止生长。根据草地实际情况避免牲畜过度啃食损伤牧草生长点,影响翌

年再生,对轮牧方案及时做出调整,提前结束放牧。放牧停止后,及时进行越冬前水肥管理,

确保草地越冬安全。

4、节水灌溉混播人工草地划区轮牧实施效果

通过豆禾混播建立放牧型草地不仅提高了牧草的产量,还提高了牧草品质。优质青干草

高出天然草地 20 倍以上。通过划区轮牧合理配置放牧场,放牧计划性更强,经营管理更简

便,减低了饲养成本。经建设后草地牧草生产能力和牧草品质均得到提高,进而提高了牲畜

Page 60: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工作简报 2017年第 5期

- 58 -

的商品率和畜产品品质。示范户通过在混播人工草地划区轮牧,肉牛平均增重 109 公斤,较

传统放牧方式增加了 40.3%的产出率,年收入达 24 万余元,折合为人工草地每亩收益 1344

元,比同等条件下建植苜蓿单播草地高出近一倍收入。不仅使严重沙化草地得到有效治理和

合理开发利用,示范户脱贫致富,从而实现了生态建设与牧民增收双赢。同时突破了传统粗

放饲养模式,促进了草畜平衡,优化了畜牧业结构。

4.1 打草场生产的优质青干草,改变了传统冬春季舍饲缺乏优质饲草料的技术需求

全年混播草地预留打草场刈割 2 茬,刈割时间分别为 6 月 30 日和 8 月 26 日。对打草场

监测结果显示(表 4),第一茬混播草地草群高度达到 64cm,总盖度达到 85%,苜蓿、无芒

雀麦、胡枝子分盖度分别达到 30%、50%和 3.3%,多度为苜蓿 10.7 丛/m2、无芒雀麦 385.3

株/ m2、胡枝子 4株/ m

2,草地产量达到 197kg/亩。第二茬刈割时混播草地草群高度达到 75cm,

总盖度达到 92%,苜蓿、无芒雀麦分盖度分别达到 27%、65%,多度为苜蓿 13.3 丛/ m2、无

芒雀麦 589.3 株/ m2,草地产草量 216kg/亩。全年产青干草 413kg/亩。理论上该区域水肥管

理得当的情况下,混播草地年干草产量在 700 公斤/亩左右,该示范户由于前期投入成本过

大,经济负担较重,草地全年没有进行施肥,造成干草产量偏低,但这一现状是广大草原牧

区牧户面临的一致难题。

表 4 不同茬次混播草地打草草地群落特特征及产量

定时间

刈割时间

群落高度(cm

总盖度(%

分盖度(%) 多度(丛、株)/㎡ 产量(k

g/

亩)

苜蓿

无芒雀麦

胡枝子

苜蓿

无芒雀麦

胡枝子

第一茬 6-21 6-30 63.7 85.0 30.0 50.0 3.3 10.7 385.3 4.0 197.5

第二茬 8-26 8-26 75.0 91.7 26.7 65.0 0.0 13.3 589.3 0.0 216.5

合计

413.5

混播草地打草场 110 亩,全年刈割 2 茬,干草产量为 413kg/亩,全年混播草地打草场产

出优质青干草 45.5 吨。舍饲期 7 个月(10 月 1 日至翌年 4 月 30 日)。平均每头肉牛每天饲

喂粗饲料 10-13kg 左右,以秸秆和青干草为主,同时补充精料 0.8-1.0kg。基本满足该示范户

冬春季精养饲喂的青干草需求,改变了传统冬春季舍饲畜牧业缺乏优质饲草,牲畜掉膘死亡

的技术限制。

4.2 试验肉牛生产性能大幅度提高

由表 5 可知,按原生产系统,5 月-10 月间肉牛体重平均增长 65kg/头,通过在混播人工

草地进行划区轮牧,肉牛体重平均增长 109kg/头。随着生产系统的优化,肉牛体重增长有

明显改善,混播草地划区轮牧模式下肉牛增重优于原生产系统,较后者肉牛增重可达 44kg/

头,较传统放牧方式增加了约 40.3%的产出率。

Page 61: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草人”说草

- 59 -

表 5 划区轮牧与传统放牧肉牛体重变化(kg/头)

编号 原生产系统 混播草地划区轮牧

5 月 10 月 增重 5 月 10 月 增重

1 275 340 65 400 500 100

2 340 400 60 300 425 125

3 300 375 75 350 465 115

4 285 350 65 250 360 110

5 325 385 60 350 445 95

平均 305 370 65 330 439 109

4.3 放牧期经济效益:项目建设期牧户投入成本 9.3 万元,放牧肉牛年收益约 33.5 万元,

纯收益约 24.2 万元,效益可观。

具体分析如下:

成本:项目建设期牧户自筹资金共计 9.3 万元,其中牧草种子 3.2 万元,整地播种 2.5

万元,灌溉和施肥 1.6 万元(2016 年电价 0.73 元/度,全年缴纳电费 0.78 万元,2017 年电

价下降至 0.42 元/度,缴纳电费 0.8 万元),围栏设施 2 万元。项目户喷灌设备与青贮窖设施

均为项目补贴。

收益:全年犊牛收入 16 头*7,900 元=12.6 万元;

成年牛收入 33 头*109 公斤(增重)*58 元/公斤(按照近三年市场平均价格计算)=20.9

万元

纯收入:12.6 万元+20.9 万元-9.3 万元=24.2 元。

可见,在优质混播草地上放牧家畜显然加快了家畜生长发育,进而提高了家畜的生产性

能,极大提高了牧户经济收入。将纯收入折合为人工草地每亩收益为 1344 元。据调查显示,

同等条件下种植苜蓿每亩收入 560-800 元,比同等条件下建植苜蓿草地高出近一倍收入。同

时规避了种植苜蓿草对生产管理环节要求高、机械化程度高、收获干草雨淋风险大、市场价

格不稳定等难题。

现场培训会

Page 62: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工作简报 2017年第 5期

- 60 -

5、存在问题及下一步计划

通过建立豆禾混播优质人工草地进行划区轮牧,有望调整贫困农村牧区传统饲养方式的

改变,形成草畜平衡的新型生产模式,通过选择适宜的混播组合,配套混播草地高效水肥管

理技术,合理配置家畜放牧数量,优化放牧制度,实现牧草的生长量和家畜的营养需要量之

间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匹配达到出产最大化,生产出的畜产品通过可追溯技术体系,打造畜产

品品牌,实现优质优价从而使牧民增收致富。

5.1 放牧人工草地优良混播组合筛选

目前看适宜于本区域的混播放牧草地品种与组合配比等还存在技术限制。2017 年 7 月

已布置放牧人工草地优良混播组合筛选试验,通过放牧人工草地优良混播组合筛选,从营养

的角度,研究适用于当地气候条件的混播种类与搭配,将筛选出合理混播组合与配比,使混

播草地发挥最大潜力。对已建植草地进行良种补播,筛选出更多的适合本区域的优良饲草种

类。同时,技术实施过程中不断的监测土壤和植物群落的情况,在今后连续几年的监测过程

中,以期阐明混播草地不同组合土壤和植物群落多样性和稳定性机理,阐明该模式在自然环

境、生态等方面的重要性。

5.2 放牧人工草地水肥管理技术

根据牧户经济管理水平不高、经济能力有限的现状,本着以最少的用水量配合最经济的

施肥方式,确定水肥如何以最少最经济的方式达到草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最大值。此项技

术预计 2018 年开始实施。

5.3 优化划区轮牧技术

本年度充分利用现有的畜种资源,配合技术性放牧控制方法,合理配置放牧场与打草场,

进行划区轮牧预实验。从目前数据分析来看,显然还需将划区轮牧方案进一步优化,草地管

理还需进一步加强技术措施,放牧肉牛的繁殖率、畜产品品质等指标需要监测。

5.4 划区轮牧畜产品可追溯技术示范

不同的饲养方式对畜产品的品质影响非常显著,通过优质混播草地划区轮牧生产的畜产

品品质较传统饲养方式下究竟发生着怎样的变化,品质提高了多少,畜产品如何定价等都需

要数据采集,通过畜产品品质测定、建立可追溯技术体系,实现优质优价对于牧户增收致富

尤为重要。

Page 63: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牧草大课堂

- 61 -

【牧草大课堂】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草堂行

青贮收获机械现场演示会圆满落幕 (干草生产机械化岗位 布库)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草堂行”

秋高气爽,正值农忙丰收季。8 月 22 日,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草堂行”青贮收获

机械现场演示会在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善岱镇小里素村圆满落下帷幕。本场演示会由国家

牧草产业技术体系、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内蒙古农牧业机械工业协会、呼和浩特市

农机管理总站以及包头市农机推广站联合主办,内蒙古农机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承办,同时

也得到了土默特左旗农牧业局、土默特左旗农机局、托克托县农牧业机械管理总站、内蒙古

鑫阳农机设备有限责任公司以及内蒙古原生草业公司的大力支持。

干草生产机械化岗位专家布库、栽培生理与高产栽培岗位专家孙启忠、鄂尔多斯综合试

验站站长王育青以及团队成员尹强、陶雅、李峰、焦巍等参与了该现场演示会。布库为演示

会做了主旨发言,强调科技下乡、农牧业机械技术推广的重要性。

演示会还邀请到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机械化管理局副局长郭跃,内蒙古农牧业机械质量

管理站站长苏日娜,呼和浩特市农机管理总站站长杨爱军,土默特左旗农牧业机械管理局局

Page 64: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工作简报 2017年第 5期

- 62 -

长荣继中,土默特左旗农牧业局副局长张海龙,土默特左旗草原站站长赵凯、托克托县农牧

业机械管理总站站长薛刚、包头市农技推广站站长常智勇以及来自呼和浩特市周边各盟市的

农机管理部门、合作社、农机大户、行业媒体等代表近 500 人。内蒙古广播电视台以及土默

特左旗的媒体对该活动进行了全程报道。

在此次演示会中,共有来自国内外 12 个品牌、15 款机型亮相,演示的机械包括青贮收

获机、灌包机、打捆机、动力机械以及精准农业导航设备。所有演示机械整齐的摆放在演示

区域内,随着发车口令依次按秩序进行演示,专家与基层农技人员边看边交流。草原所专家

王育青、布库、孙启忠分别为基层农技人员对牧草收获机械、牧草栽培等方面进行了技术指

导。虽然演示中途下起了绵绵细雨,但是没有浇灭大家的热情,代表们纷纷撑着雨伞观看,

每一台机器都以最佳状态完成了演示。现场演示结束后由约翰迪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科乐收农业机械贸易(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中创博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分别进行了展

示机械产品的技术推介,用户获得了与企业深入交流的机会,对这些产品有了更详尽的了解。

青贮裹包机现场演示 青贮收获机现场演示

Page 65: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牧草大课堂

- 63 -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草堂行

“苜蓿半干裹包青贮技术”培训会圆满结束 (绥化综合试验站 陈积山)

送走炎炎七月,迎来一丝丝凉爽八月的哈尔滨,2017 年 8 月 2 日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

院召开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草堂行“苜蓿半干裹包青贮技术”盛会。此次会议在当前国

家正在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推进粮改饲、支持节粮型草食动物产业和生态循环,倡导

种养结合的背景下,在东北黑龙江召开“苜蓿半干裹包青贮技术”培训与现场观摩正合时宜,

对东北冷凉地区种植业结构调整,扩大饲草料种植对镰刀弯地区的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黑龙江是畜牧业大省,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有着举足轻重作用。苜蓿产业是黑龙江省

农业中长期发展战略中,必不可少的产业建设内容,大力发展苜蓿产业是现代生态农业发展

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的现代农业,必须要以苜

蓿产业化发展为基础。苜蓿产业是草地畜牧业尤其是奶业发展的基础。苜蓿产业化发展是落

实“粮改饲”政策的最佳途径。种植苜蓿可以直接生产出更多的优质饲料,同时可以改善中、

低产田,提高土地收益率;做到藏粮于田,提高粮食生产潜力。自 2012 年黑龙江省全力打

造质量效益型现代化畜牧业以来,畜牧业对优质牧草饲料的需求逐渐增加,苜蓿种植面积不

断扩大,国家“粮改饲”结构调整政策实行,更是给黑龙江的畜牧业增添了一大助力,苜蓿

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水平快速提升。青贮调制是紫花苜蓿生产加工和产

业化开发的主要技术,也是有效保存苜蓿营养成分、调剂饲草余缺、解决饲草供应不平衡的

关键技术。

大会在黑龙江省农科院草业研究所所长孙德全的主持下胜利开幕,参会领导有黑龙江省

农业科学院李文华院长,中共黑龙江省委组织部王滨副处长,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

学家张英俊教授。同时,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专家、黑龙江驻村第一书记联合会成员、东

Page 66: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工作简报 2017年第 5期

- 64 -

北农业大学和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教授、相关草业公司人员等参会。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孙德全所长主持会议 参会专家和代表

这次“苜蓿半干裹包青贮技术”培训观摩会给了我们草业人一个向外界展示自我的平

台,会议邀请了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内蒙古草业勘测研究院、吉林农科院等国

内著名的草业专家和省内外牧草公司的同仁对苜蓿半干裹包青贮技术、苜蓿刈割加工管理、

市场销售以及农户种植、企业经营存在的问题做相关报告,是黑龙江省苜蓿发展中学术界、

产业界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更是一次科研理论与产业的交融盛会。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首席科学家张英俊教授做了“东北苜蓿生产技术瓶颈分析”报告;中国农业科学院孙启忠研

究员做了“苜蓿抗寒种植栽培研究”;中国农业大学玉柱教授做了“苜蓿裹包青贮工艺技术

与质量调控”报告;中国农业大学王德成教授做了“饲草料青贮收获机械发展趋势”报告;

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李红研究员“黑龙江苜蓿主导品种及关键生产技术研究”报告;黑龙江

蓬勃牧草有限公司罗新义顾问做了“裹包全混日粮(PTMR)的制作及应用”报告;万家宝

好牛牧场有限公司韩俊总经理做了“万家宝苜蓿饲喂奶牛体会”报告;东兴草业公司周兴东

总经理做了“苜蓿种植技术与裹包青贮收获工艺”报告。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英俊教授做报告 孙启忠研究员做报告

Page 67: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牧草大课堂

- 65 -

中国农业大学玉柱教授做报告 中国农业大学王德成教授作报告

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李红研究员作报告 黑龙江蓬勃牧草有限公司罗新义顾问做报告

万家宝好牛牧场有限公司韩俊总经理做报告 东兴草业公司周兴东总经理做报告

与会期间,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领导李文华院长,中共黑龙江省委组织部领导王滨副处

长,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局领导省草原工作站刘岩站长,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

英俊教授。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孙启忠研究员、玉柱教授、王德成教授、陈积山站长;

黑龙江农科院草业研究所孙德全所长、孔晓蕾书记;黑龙江农垦东兴草业公司周兴东总经理、

黑龙江蓬勃牧草有限公司孟蕾董事长、柳氏草业公司柳金总经理、弘狮饲草专业种植合作社

于长富总经理;黑龙江省驻村第一书记范光来和郑方明书记接受了省电视台的采访。从苜蓿

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建设种植基地条件、技术保障、政策扶持等方面分析了黑龙江省苜蓿

产业的广阔发展前景。“产学研”联合等做出了中肯、实际和前瞻性的建议与评价,对我省

苜蓿产业包括苜蓿半干裹包青贮技术、苜蓿刈割加工管理、市场销售、种植、企业经营等起

Page 68: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工作简报 2017年第 5期

- 66 -

到了推进的作用。会议当天下午与会人员驱车前往黑龙江农垦东兴草业公司进行现场观摩至

傍晚 18:00 结束。

本次会议到会 150 多人,会议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圆满成功。

首席科学家张英俊教授接受黑龙江省电视台采访 黑龙江省农科院草业研究所所长孙德全接受采访

黑龙江农垦东兴草业公司青贮包展示 现场裹包过程展示

Page 69: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牧草大事记

- 67 -

【牧草大事记】

盐池站两项地方标准通过审定

(盐池综合试验站 张蓉)

近日,由自治区技监局和农牧厅组织有关专家对盐池站起草编制的《引黄灌区苜蓿草田

轮作技术规程》和《苜蓿地下滴灌技术规程》两项地方标准进行了评审,与会专家对两项项

标准提出了修改意见,并作为推荐性地方标准上报。

《引黄灌区苜蓿草田轮作技术规程》的制定是针对宁夏灌区苜蓿草田轮作作物配置盲目

的问题,对各轮作模式下土壤养分、微生物区系变化、饲草产量、水分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

进行了五年的系统研究和三年的示范推广,凝练提出了“5 年生苜蓿第 1 茬后翻耕→青贮玉

米→次年春小麦/燕麦→夏播苜蓿”的轮作模式,年均效益为 646.90 元/亩,远远高于现有的

其它轮作模式。该规程的制定为推动我区粮改饲和苜蓿草田合理轮作、建立现代饲草料产业

体系提供了技术支撑。

针对北部灌区苜蓿水资源紧缺和大水漫灌的现状,自 2014 年加强岗站对接,在体系苜

蓿高产栽培岗位专家朱进忠教授的指导下,系统开展了苜蓿草田地下滴灌高效节水技术研究,

凝练提出了地下滴灌灌水频次、灌水量及全生育期灌溉定额,并通过三年的试验示范,地下

滴灌较漫灌节水率达到 62%,干草增产 6.77%,在此基础上制定了《苜蓿地下滴灌技术规程》,

为灌区优质苜蓿的节水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Page 70: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工作简报 2017年第 5期

- 68 -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首次草原改良工作研讨会顺利召开

(放牧草地管理与草畜平衡岗位 张英俊)

为提高草原生产力,推动草原改良工作,国家牧草展业技术体系首席张英俊于 2017 年

10月 24日在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组织召开“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首次草原改

良工作研讨会”。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青贮机械化岗位科学家王德成、播种机械化岗位科

学家刘贵林、齐齐哈尔综合试验站团队成员杨曌、土壤改良与产地环境治理岗位团队成员张

风革及黑龙江省绿色草原牧场厂长董立军应邀参加本次会议,参加本次会议的还有张首席团

队成员黄顶、刘楠、部分研究生及牧草体系办成员等。

会上张首席就“目前 90%草地出现退化现象”展开了讨论,并提出“草原改良犹如农

作物栽培,是草业产业化的关键!”并举出课题组周冀琼博士的 2013 年试验的例子,结果

在退化草场免耕补播两种苜蓿很越冬率可达到 90%以上,为草原改良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基

础。与会专家也从品种选择、根瘤菌、肥料(生物肥料)、田间管理、机械设备、试验设计、

计划安排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其中青贮机械化岗位科学家王德成提出“有必要研究牧草

机械的作业规范”;播种机械化岗位科学家刘贵林认为“牧草种子的加工至关重要”;黑龙

江省绿色草原牧场厂长军董立军经过大量的试验证明“种子的选择至关重要”,另外还要注

意“施肥、天气、土壤湿度等”;齐齐哈尔综合试验站团队成员杨曌也提出“种子选择的重

要性”;土壤改良与产地环境治理岗位团队成员张风革则从“种子的包衣工艺对牧草补播效

果提出新的看法”。

Page 71: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牧草大事记

- 69 -

最后,张首席对本次会议做了总结并提出下年 5 月份前再召开两次草原改良工作会议,

把草原改良工作顺利执行下去的倡议,并确定黄顶为草原改良工作小组后期工作的联络人,

得到了小组成员的一致通过。

Page 72: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工作简报 2017年第 5期

- 70 -

【“草人”论坛】

我国牧草害虫防控之浅见

(虫害防控岗位 张泽华 涂雄兵)

为应对新时期的草地植保问题,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

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扎实做好草原生态保护工作,亟需改变现阶

段草地害虫“年年防治,年年成灾”的被动局面,特别是在一些老少边穷地区,草地植保工

作仍面临极大的挑战。

一、主要问题

(一)国际贸易增加了有害生物入侵风险

在“一带一路”国际战略背景下,国际间贸易往来加剧了草地有害生物入侵风险,特别

是在边境地区,给我国草地畜牧业生产造成很大威胁。例如我国进口干草主要来自美国、澳

大利亚等,这些国家的象甲类、蛾类等主要害虫入侵可能性急剧增加。

(二)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了草地害虫暴发频率

现阶段“年年防治,年年成灾”与气候变化关系密切,例如,草原蝗虫、草地螟等主要

害虫暴发频次增加,亚洲飞蝗、亚洲小车蝗、西藏飞蝗等迁飞性害虫危害加重,一些次要害

虫如沙葱萤叶甲、巨膜长蝽上升为主要害虫。

(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产生新的植保问题

在“粮改饲”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作物布局的改变增加了虫害暴发的可能性,

例如增加了潜在的越冬寄主,蚜虫、蓟马、盲蝽、蛾类等害虫交替发生,增加了防治的难度。

二、技术措施

(一)新产品研制

研制替代化学农药的高效生物制剂,开发新一代生物农药,例如:真菌、细菌、昆虫病

毒、转基因生物、天敌资源挖掘等。

(二)新技术推广

利用雷达等新技术监测害虫种群动态,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抗虫牧草品种等。

(三)新方法应用

发掘植物与内生菌抗虫特性,提高植物本身抗逆次生代谢物质表达等。

三、应对策略

(一)改变传统防治理念,倡导绿色防控

在国家“一控两减三基本”战略目标引导下,大力发展生物农药产业,加大生物农药产

业化扶持力度,争取各级政府在政策、资金和应对风险能力方面予以支持,建立以生物防治

Page 73: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草人”论坛

- 71 -

为核心的害虫绿色可持续防控技术体系。同时,为走出“年年防治,年年成灾”困境,防治

效果检验不仅要看当年的效果,更应关注防控后 5-10 年的持续效应。

(二)建立监测预警网络,大力推进统防统治

国际间建立生物灾害防火墙,特别是加强监测亚洲飞蝗、西藏飞蝗、亚洲小车蝗、草地

螟等害虫迁入我国境内危害,在害虫起飞前进行防治,御虫于国门之外。

国内坚持“政府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因地制宜”的原则,探索将天然草原生物

灾害防控纳入政府主导防控模式,推进人工草地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全程承包服务模式。

以迁飞性、暴发性虫害为重点,推广使用新型高效植保喷药机械,开展规模化防控作业,建

立整村、整乡、区域联防联控。

(三)着眼长远,维护生态系统平衡

害虫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控制其种群密度处于生态经济阈值以下是实现草原可持续发

展、促进生态恢复的重要环节。因此应优先考虑生态效益,通过生态系统调控维护草地健康

发展。

Page 74: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工作简报 2017年第 5期

- 72 -

呼伦贝尔草牧业资源优势、现状与发展建议

(人工草地生态评价岗位 辛晓平 闫瑞瑞)

一、呼伦贝尔生态草牧业资源潜力优势与面临问题

呼伦贝尔市总面积 25.3 万平方公里,草原面积 1.49 亿亩(可利用 1.38 亿亩)占全市土

地面积的 39%。呼伦贝尔草原是欧亚大陆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

全屏障,草地生产力高、物种多样性丰富,拥有野生植物 1400 多种,羊草、针茅草、披碱

草、无芒雀麦等优良牧草分布较广,具有发展草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且具有生长期短、耐

旱、耐低温、节水等特性的呼伦贝尔杂花苜蓿,也正在得到逐步推广。呼伦贝尔地表水资源

丰沛,达 298.19 亿立方米,占全自治区总水量的 70%以上。其中,额尔古纳水系横贯草原

牧区,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全市耕地面积 2664 万亩,相当数量的坡耕地和中低

产田适宜发展饲草料种植。大兴安岭以西地区拥有 600 多万亩的耕地,集约化、规模化水平

高;牧区四旗拥有打草场 3000 万亩以上,地势平坦、开阔,适合机械化规模作业,正常年

份可打储草 130 万吨。在优良牲畜品种方面,呼伦贝尔有三河牛、三河马、呼伦贝尔羊等全

国知名本地品种,牛羊肉肉质鲜嫩,营养丰富,醇香可口,品牌影响力较高。

呼伦贝尔草原本来是北方草原水分条件最好的地区,但近半个世纪以来,在气候暖干化、

过度利用的双重影响下,呼伦贝尔草原正以每年 1.35 %的速率退化,草原退化、沙化、盐

渍化草原面积达 5974.28 万亩,草地生产力大幅度下降;呼伦贝尔三条沙带 1300 多万亩,

近 30 年扩大蔓延,沙化面积 2009 年比 1994 年增加 56.1%,“十二五”以来有所改善,但

是沙化趋势仍然严峻;建国以来由于农业生产发展需求,呼伦贝尔耕地面积增加近 6 倍,其

中 1034 万亩新增耕地原为水草条件优越的牧场,这些土地开垦后由于不能保证用水,产量

低、风蚀和肥力丧失严重,大面积撂荒弃耕导致植被破坏、农牧两伤。建国以来,呼伦贝尔

牲畜年末存栏数量从 1949 年的 110.6 万头(只)增加到了 2015 年的 1282 万头(只),农区

尚有农作物秸秆可以支撑,牧业四旗 486 万头(只),合 739 万羊单位,已远远超过了理论

载畜量 525 万羊单位,并导致草地载畜能力下降了 46%,形成了草少-畜多-草更少的恶性循

环,夏季草场通常超载过牧,而冬春草场则不能支持畜群的需要,在频繁灾害的侵袭下,造

成经常性的畜牧业崩溃事件。“退牧还草”工程虽是积极的办法,但必须还要解决畜群的饲

草和牧民的生计。呼伦贝尔草原区人口从 1949 年的 7.3 万增加到 2004 年的 68.9 万,增加了

近 8 倍。也就是说,过去 60 年家畜数量增加其实跟不上农牧民人口增加。尽管现代农牧民

致富手段不再局限于家畜数量,但是通过限制家畜数量来保障草原生态环境健康限制了农牧

Page 75: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草人”论坛

- 73 -

民致富的愿望。另一方面,2000 年以来,呼伦贝尔农区畜牧业迅速发展。呼伦贝尔每年可

以生产秸秆 1.3 亿吨左右,是支撑农区畜牧业的重要资源。岭东四旗县的家畜数量从 2000

年的 77 万头只迅速增长至 2015 年的 925 万头只,如何更好地规范和调整农区畜牧业、使其

与岭西草原畜牧业相得益彰也迫在眉睫。

二、呼伦贝尔生态草牧业发展重要意义与现状

自 2015 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以来,“草牧业”引发了各界的广泛讨论,国家出台

一系列文件推进草牧业发展。草牧业是以饲草资源的保护利用为基础,通过草原保护与建设、

饲草生产与生态养殖及畜产品生产加工等环节实现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草牧业顺应了当

前草原生态文明建设和畜牧业绿色发展的大趋势,为着力打造农牧结合、种养结合的生态循

环发展模式提供有力支撑。

发展草牧业是协调粮经饲统筹的重要途径,可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优质饲料,有利于提高

畜产品竞争能力,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好草产好肉、产好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提升农牧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发展生态草牧业,科学选择草畜结构,实现草畜平衡,可

使广大农牧民转变思想观念和养殖方式,提高科技知识和种草养畜水平,增加农牧民收入,

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同时也对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巩固民族团结,繁荣民族经济,维

护边疆稳定,建设和谐社会和草原生态文明具有特殊的意义。

2016 年 8 月 29 日,国务院副总理汪洋赴呼伦贝尔视察示范区并作出重要指示:呼伦贝

尔农垦是农牧业发展的标杆,现代化粮食生产将来要看黑龙江,现代化草牧业发展要看呼伦

贝尔。这为草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将草牧业的实践探索推动到一个新阶段。为了落实汪

洋副总理的指示,中国科学院与农业部、财政部积极协商落实,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开

展“草牧业科技示范区建设”。以呼伦贝尔农垦集团、陈巴尔虎旗和鄂温克旗为核心,打造

草牧业科技示范区。2017 年重点推进垦区饲草料种植技术、饲养管理技术、繁殖改良技术、

互联网+农业、技术人才长期培养等多方面的合作项目,梳理了草牧业生产实践的现实需求

和未来需求,助力了呼伦贝尔草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呼伦贝尔生态草牧业规模化发展建议

(一)抓好顶层设计,合理规划与布局生态草牧业。

根据呼伦贝尔草地资源、水土资源条件,呼伦贝尔地区可以划分为呼伦贝尔草原区、嫩

江平原农牧区、大兴安岭山地区,自然、经济、区位的差异很大,唯有给予充分尊重,实现

差异化保护和利用策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呼伦贝尔草原区利用天然放牧场和割

草地发展养牛与养羊业;针对目前草原退化严重,生产力较低,发展潜力较小的可能性,可

利用有灌溉水源的地段分散建立小型的人工饲料地。在嫩江平原农牧区可以利用“退耕还草”

的黑土、黑钙土坡地,改建成人工多年生草地和饲料地,并充分依靠种植业的良好基础,发

Page 76: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工作简报 2017年第 5期

- 74 -

展牛羊猪禽的集约化育肥饲养,建成现代化草地农业基地,成为奶牛、肉牛饲养和繁育基地

和肉乳业基地产品基地。在大兴安岭山地区土地肥力衰退的耕地和陡坡耕地,可以结合农业

结构调整,通过退耕还草还林逐步改建旱作或补灌的多年生人工草地,走向农畜并重、种养

结合的道路。

(二)天然草原改良、人工草地建设并重,提高饲草供给能力。

针对天然草地利用主要方式——放牧和打草,放牧利用历史悠久,不仅降低地上产草量,

严重时将引起土壤风蚀和土壤碳库下降,但放牧草地的养分循环平衡一般不被破坏,改良方

式因退化程度而异;打草利用会抽空土壤养分库,破坏土壤种子库,比放牧引起的退化更为

严重,应以养分平衡原理进行改良技术研究。具体地说,实行草原改良,尤其是针对 3200

万亩天然打草场植被和土壤退化问题,依据草地不同退化程度,综合利用草场管理手段,采

取切根、打孔、补播、施肥等天然打草场改良培育技术措施,有效提高草原综合生产能力,

将低产的天然草地改造为高产的天然草地,将退化的天然草地建成高产饲料地,平衡牧区草

畜供求关系,为草原畜牧业的稳定发展准备充足的物质基础。

呼伦贝尔具有额尔古纳河水系的水资源,有沿河流及谷地分布的草甸土、黑土与黑钙土

构成的良好土地资源,也有可引种驯化的黄花苜蓿、无芒雀麦等优良牧草品种资源,具有建

设人工饲草料生产的优越条件,应该在发展灌溉、提高单产的基础上逐步将部分低产农田、

已垦草原退改为人工草地,以农业生产方式大量种植高产优质的人工草地、饲料地与精饲料

加工,逐步扩大现代化、规模化和工厂化养畜,减轻天然草地载畜压力。同时应该特别注意,

呼伦贝尔气候寒冷,限制了喜暖作物的种植,只有一些一年生饲料作物、禾本科牧草和少量

豆科牧草等可正常生产。建议在不同的区域建立退耕种草示范区,根据区域土地适宜性和水

资源条件,选择和建立不同区域适宜的牧草品种、配套种植模式,在有水源条件的地区建立

节水技术支撑下的优质高产人工饲草基地;在没有水源条件的缓坡地建立以原生物种为主的

混播人工草地,促进原生重建;在部分有饲料需求的农区实现草田轮作、将有固氮作用的都

可牧草引入农田实现农田自然改良等,为草牧业规模化准备条件,提高饲草供给能力,推进

现代化畜牧业的生产模式转变。

(三)调整家畜专业化,提高畜牧业生产能力。

基于近年来呼伦贝尔畜牧业快速增长,综合生产能力、规模化养殖水平和产业化水平的

显著提高。结合生态草牧业理念,应该以现代畜牧业的特点为核心,加强畜种改良方向,在

保留和发展肉乳兼用的三河牛基础上,适当开展肉用方向、乳用方向品质改良选育。根据呼

伦贝尔冷凉气候特征,引进德系西门塔尔牛的冻精和中国现在的西门塔尔牛进行改良杂交,

提高产奶性能;同时,利用西门塔尔和三河牛冷冻精液改良低产土种牛,加强肉牛改良力度,

提高养殖效益。

Page 77: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草人”论坛

- 75 -

(四)拓展高新技术应用,促进草原管理技术升级。草原畜牧业发展不缺单项技术,缺

乏的是整体管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牧场畜牧业发展正从传统的生产方式向现代化的管

理方式转变。基于草牧业“十三五”规划,利用数字化和信息化手段进行生态牧场管理已成

为必然的趋势。综合遥感和地基传感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研究牧场基础信息快速获取技

术、建立先进的牧场信息自动采集系统,研制数字生态牧场管理和优化决策的硬件技术产品,

建立牧场草畜优化监测、评价、管理数字平台,为智慧化牧场监测管理提供动态信息和决策

支持,提高生态草牧业生产各环节的管理水平。

Page 78: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工作简报 2017年第 5期

- 76 -

【牧草市场信息】

2017 年 1-9 月主要草产品和牛羊肉贸易动态

(产业经济岗位 王明利 刘亚钊)

2017 年 1-9 月份,我国干草及苜蓿颗粒进口均保持强劲增长趋势。我国进口干草 144

万吨,同比增加 11%,其中:苜蓿干草进口 110 万吨,同比增长 5%;燕麦草进口 23 万吨,

同比增加 35%;天然牧草进口 11 万吨,同比增加 48%。苜蓿粗粉及颗粒进口 3 万吨,同比

增加 22%。

1-9 月份,除苜蓿种子进口大幅减少外,其他草种子进口急剧增加,草种子总进口 5.1

万吨,同比增加了 69%。其中,黑麦草种子进口 2.8 万吨,同比增加了 48%;羊茅种子进口

1.4 万吨,同比增加 101%;草地早熟禾种子进口 0.5 万吨,同比增加 246%;苜蓿种子进口

0.1 万吨,同比减少了 9%;三叶草子进口 0.3 万吨,同比增加 76%。

1-9 月份牛肉进口继续呈增长态势,羊肉进口量平稳,1-9 月我国累计进口牛羊肉共 69

万吨,同比增加 10%。其中,牛肉进口 50 万吨,同比增加了 15%;羊肉进口 19 万吨,同

比增加了 3%。

一、苜蓿干草进口量持续 4 个月减少,进口增长率减少至 5%

2017 年 9 月,苜蓿干草进口 10 万吨,环比减少 6%,同比减少 23%,2017 年 6 月以来,

苜蓿干草的进口量开始呈下降趋势,目前已持续 4 个月;平均到岸价格 311 美元/吨,环比

上涨 2%,同比下跌 2%,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2017 年 1-9 月,苜蓿干草累计进口 110 万吨,同比增加 5%;平均到岸价格 301 美元/

吨,同比下跌 8%。我国进口的苜蓿干草主要来自美国、加拿大、西班牙、吉尔吉斯斯,其

中从美国进口 102 万吨,占 92%。

图 1 2016-2017 年 1-9 月我国苜蓿干草月度进口情况

0

100

200

300

400

500

0

4

8

12

16

20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单位:万吨 美元/吨

2016年进口量 2017年进口量

2016年进口价格 2017年进口价格

Page 79: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牧草市场信息

- 77 -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二、燕麦增长态势强劲,继续维持 30%以上的增长率

2017 年 9 月,燕麦草进口 3 万吨,环比增加 4%,同比增加 46%;平均到岸价格 281

美元/吨,环比下跌 0.5%,同比下跌 15%。

2017 年 1-9 月,燕麦草累计进口 23 万吨,同比增加 35%;平均到岸价格 283 美元/吨,

同比下跌 15%。我国进口的燕麦草则全部来自澳大利亚。

图 2 2016-2017 年 1-9 月我国燕麦草月度进口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三、天然牧草进口突飞猛进,进口增长率高达 48%

2017 年 9 月,天然牧草进口 1.4 万吨,环比下跌 30%;平均到岸价格 51 美元/吨,环比

上涨 1%。

2017 年 1-9 月,天然牧草累计进口 11 万吨,同比增加 48%;平均到岸价格 48 美元/吨,

同比下跌 6%。进口的天然牧草全部来自蒙古。

四、苜蓿粗粉及颗粒进口波动较大,1-9 月进口增长率为 22%

2017 年 9 月,苜蓿粗粉及颗粒进口 0.3 万吨,环比增加 27%,同比减少 12%;平均到

岸价格 271 美元/吨,环比上涨 9%,同比上涨 10%。

2017 年 1-9 月,我国进口苜蓿粗粉及颗粒累计 3 万吨,同比增加 22%;苜蓿粗粉及颗

粒平均到岸价格 245 美元/吨,同比下跌 3%。我国进口的苜蓿粗粉及颗粒几乎全部来自西班

牙,微量来自墨西哥和美国。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0.0

0.5

1.0

1.5

2.0

2.5

3.0

3.5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单位:万吨 美元/吨

2016年进口量 2017年进口量

2016年进口价格 2017年进口价格

Page 80: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工作简报 2017年第 5期

- 78 -

图 3 2016-2017 年 1-9 月我国天然牧草月度进口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图 4 2016-2017 年 1-9 月我国苜蓿粗粉及颗粒月度进口情况

0

15

30

45

60

75

90

0.0

0.5

1.0

1.5

2.0

2.5

3.0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单位:万吨 美元/吨

2016年进口量 2017年进口量

2016年进口价格 2017年进口价格

0

100

200

300

400

500

0.0

0.2

0.4

0.6

0.8

1.0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单位:万吨 美元/吨

2016年进口量 2017年进口量

2016年进口价格 2017年进口价格

Page 81: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牧草市场信息

- 79 -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五、紫花苜蓿子进口持续缩减,黑麦草、羊茅、三叶草、草地早熟禾种子进口量剧增

2017 年 1-9 月,我国进口草种子 5.1 万吨,同比增加 69%。其中,黑麦草种子进口 2.8

万吨,同比增加 48%,平均到岸价格 1.45 美元/千克,同比上涨 17%。羊茅子进口 1.4 万吨,

同比增加 101%,平均到岸价格 1.92 美元/千克,同比上涨 6%。草地早熟禾子进口 0.5 万吨,

同比增加 246%,平均到岸价格 4.11 美元/千克,同比上涨 3%。紫苜蓿子进口 0.1 万吨,同

比减少 9%,平均到岸价格 5.14 美元/千克,同比下跌 8%。三叶草子进口 0.3 万吨,同比增

加 76%,平均到岸价格 4.09 美元/千克,同比下跌 3%。

2017 年 1-9 月,我国进口的草种子主要是黑麦草种子、羊茅子及草地早熟禾子等,其

中:黑麦草种子主要来自美国、丹麦和加拿大,2017 年 1-9 月,从美国进口 1.68 万吨,占

61%,从丹麦进口 0.5 万吨,占 18%,从加拿大进口 0.31 万吨,占 11%;羊茅子主要来自美

国和加拿大,2017 年 1-9 月,从美国进口 1.3 万吨,占 92%,从加拿大进口 0.07 万吨,占

5%;草地早熟禾子主要来自美国和丹麦,2017 年 1-9 月,从美国进口 0.47 万吨,占 87%,

从丹麦进口 0.07 万吨,占 13%。

图 5 2016-2017 年 1-9 月我国草种子月度进口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0.0

0.6

1.2

1.8

2.4

3.0

0.0

0.2

0.4

0.6

0.8

1.0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单位:万吨 美元/千克

2016年进口量 2017年进口量

2016年进口价格 2017年进口价格

Page 82: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工作简报 2017年第 5期

- 80 -

图 6 2016-2017 年 1-9 月我国草种子进口结构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六、牛肉进口量继续呈增长态势,进口价格基本与去年持平

2017 年 9 月,牛肉进口 4.7 万吨,环比减少 27%,同比增加 23%;平均到岸价格 4374

美元/吨,环比上涨 0.3%,同比上涨 4%。

2017 年 1-9 月,牛肉累计进口 50 万吨,同比增加 15%,平均到岸价格 4361 美元/吨,

同比上涨 0.5%。我国进口的牛肉主要来自乌拉圭、巴西、澳大利亚及新西兰,其中从乌拉

圭进口 14.71 万吨,占 29%;从巴西进口 13.92 万吨,占比 28%;从澳大利亚进口 8.27 万吨,

占比 16%,从新西兰进口 6.51 万吨,占比 13%。

图 7 2016-2017 年 1-9 月我国牛肉月度进口情况

2.44% 5.02%

27.05%

10.74%

54.74%

紫苜蓿子 三叶草子 羊茅子 草地早熟禾子 黑麦草种子

0

1200

2400

3600

4800

6000

0.0

2.0

4.0

6.0

8.0

10.0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单位:万吨 美元/吨

2016年进口量 2017年进口量

2016年进口价格 2017年进口价格

Page 83: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牧草市场信息

- 81 -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七、羊肉进口价格上涨显著,进口量增长缓慢

2017 年 9 月,羊肉进口 1.2 万吨,环比减少 14%,同比增加 25%;平均到岸价格 3162

美元/吨,环比下跌 5%,同比上涨 20%。

2017 年 1-9 月,羊肉累计进口 19 万吨,同比增加 3%,平均到岸价格 3393 美元/吨,同

比上涨 32%。我国进口的羊肉主要来自新西兰及澳大利亚,其中从新西兰进口 11.67 万吨,

占比 62%;从澳大利亚进口 6.75 万吨,占比 36%,其他从智利和乌拉圭进口。

图 8 2016-2017 年 1-9 月我国羊肉月度进口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八、小结:

从 2017 年 1-9 月份数据来看,我国草产品、草种子及畜产品进口量均呈增长态势。苜

蓿干草依然是主要的进口品种,但进口量增长速度放缓,燕麦草、天然牧草及苜蓿颗粒起到

了重要补充作用,尤其是燕麦草和天然牧草进口量增长迅速。本月黑麦草种子和羊茅子依然

是主要进口种子,今年绿化用草种子增长显著,紫苜蓿子的进口继续减少,国产苜蓿子日渐

成熟。

由于奶业的不景气,2016 年以来牧草价格一路走低,致使 2017 年美国苜蓿种植面积会

有所下降。2017 年前半年,草产品价格普遍低于 2016 年,近两个月牧草价格坚挺有回升态

势,本月苜蓿干草价格已与 2016 年 9 月的价格基本持平。由于国产燕麦草的增加,进口燕

麦草的价格开始走低,目前仍未见回升态势。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0.0

1.0

2.0

3.0

4.0

5.0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单位:万吨 美元/吨

2016年进口量 2017年进口量

2016年进口价格 2017年进口价格

Page 84: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工作简报 2017年第 5期

- 82 -

【团队建设】

牧草育种与生产利用技术研究

(衡水综合试验站 刘贵波)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牧草研究中心主要从事饲草高粱(高丹草)、饲用黑

麦、小黑麦、青贮玉米、紫花苜蓿新品种选育、栽培及生产利用研究。现有成员 7 人,具有

高级职称 4 人,博士学位 2 人,硕士学位 3 人。是河北省牧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

单位。国家草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常务理事单位。中国畜牧业协会草业分会常务理事单位。国

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衡水综合试验站依托单位。依托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

技学院南志标教授建立了院士工作站。单位拥有现代化的旱作节水农业试验站、海南三亚南

繁试验站、河北省农作物抗旱研究重点实验室,可为相关项目提供强有力的硬件支撑。

图 1 位于河北深州的旱作节水农业试验站 图 2 位于海南三亚的南繁试验站

先后承担国家、省、市各级各类课题 30 余项。主持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衡水综合试

验站项目。主持科技部成果转化资金项目 1 项;参加科技部科技支撑项目 2 项,国际合作

项目 1 项。参加农业部行业科技项目 2 项,948 项目 1 项。主持省科技支撑项目 3 项,省

科技成果转化基金 1 项,河北省自然基金 2 项等。

图 3 衡水综合试验站团队成员 图 4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志标教授指导工作

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 9 项,其中独立完成并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 项。选育出

Page 85: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团队建设

- 83 -

国审高丹草新品种 3 个:冀草 1 号、冀草 2 号、冀草 4 号。选育出省级鉴定饲用小黑麦新

品种 2 个:冀饲 1 号、冀饲 2 号;选育出夏播青贮玉米杂交种、饲用黑麦、耐盐苜蓿新品

种各 1 个。完成河北省地方标准 5 项,参与完成农业行业标准 2 项。取得发明专利 2 项;

实用新型专利 3 项。发表论文 70 余篇,其中 SCI 4 篇。主、参编著作 5 部。

提出了河北省草产业发展应坚持的原则:一是立足于抗旱节水;二是尽量不与粮棉争地,

坚持“上山、下海、填闲、垦边”八字方针;开发利用山区丘陵、农牧交错区、滨海盐碱地、

冬闲田以及边际土地。三是坚持以畜定草,草畜结合,农牧结合原则。主要进展:

1、初步建立了牧草种质资源库,收集创新主要饲草作物资源 2557 份,其中苜蓿种质

218 份,青贮玉米自交系 215 份,高丹草 1628 份,饲用小黑麦 496 份;为河北省牧草育种

奠定基础。系统开展了牧草种质资源的抗旱、耐盐评价鉴定研究;创新形成了苜蓿抗旱性鉴

定评价方法,饲用黑麦、小黑麦耐盐性鉴定评价方法,并形成河北省地方标准。

2、系统开展了饲用小黑麦、高丹草新品种选育研究。在高丹草育种、特别是 BMR 基

因型饲草高粱新品种选育居国内领先水平;饲用小黑麦育种及生产利用技术进入国内领先

行列。针对河北省平原农区专用青贮玉米品种难以满足生产需要的现状,引进筛选出了夏

播及晚春播青贮玉米品种;选育出了冀青贮 1 号青贮玉米新品种。

3、针对河北平原区苜蓿产业发展存在的适宜品种缺乏;冻害、干旱导致的播种出苗难、

越冬困难;病虫草害、雨季晾晒干草难的问题。研究形成了海河平原区苜蓿旱作减灾增效

关键栽培技术体系,推进苜蓿草产品高效生产。

4、针对河北省棉田、春玉米、春花生等春播作物、果树林地产生的冬闲田,立足于抗

旱、节水,尽量不与粮棉作物争地,研究形成了农区粮草复种、棉草复种等农牧结合高效

种植模式;解决了农区饲草发展空间问题。

5、创建了饲用小黑麦、高丹草、青贮玉米饲草生产技术体系。形成了《饲用小黑麦-

青贮玉米复种栽培技术规程》、《高丹草栽培技术规程》、《饲用小黑麦栽培技术规程》三个

河北省地方标准;明确了饲用小黑麦、高丹草饲喂效果;示范应用效益显著。

图 5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英俊教授衡水试验站指导工作

Page 86: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Page 87: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工作简报dss.forage.org.cn/download/file_url/20180115_113817_708003.pdf · 工作简报 2017 年第5 期(总第53 期)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报: 财政部教科文司、财政部农业司,科技部农村司,

农业部科教司、畜牧业司、草原监理中心,全国畜牧总站,

中国草学会,中国奶业协会,中国畜牧业协会,

省(市、自治区)农(牧)业厅(局、委)草原主管部门,

各省草原(饲草、饲料)技术推广部门

送: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综合试验站站长,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子课题负责人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 2 号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邮编:100193 电话/传真:010-62734638

主编:张英俊 本期责任编辑:刘贵波、赵海明

邮箱:[email protected]

(本刊资料,如需引用请与首席科学家办公室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