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加快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szb.farmer.com.cn/2019/20190828/20190828_004/news...4...

1
4 综合新闻 2019年8月28日 星期三 编辑:王刚 校对:毕思宇刘爽 新闻热线:01084395094 E-mail: [email protect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西街 15 邮政编码: 100029 电话:( 010 84395001 85815522 传真:( 010 85832154 新闻热线:( 010 84395089 84395112 每份: 1.35 月价: 35.00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朝工商广登字 20170186 广告部电话:( 010 84395213 84395219 广告总代理:北京华农通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小营支行 账号: 11-042601040011350 本报讯( 记者 张培奇 范亚旭) 近日, 记者从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获悉,为缩 小城乡差距,化解“城镇挤”“乡村弱”现 象,河南省持续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逐步夯实均衡发展的硬件基础,加快补齐 农村师资建设短板。截至 2018 年底,全 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发展到 2.31 万所,在 校生达到 1446.48 万人。全省学前三年毛 入园率、义务教育入学率、义务教育巩固 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残疾儿童义务教 育入学率分别达到 88.13% 99.99% 94.62% 90.61% 90% 以上,均高于全国 平均水平。 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 础性、先导性地位,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切 身利益。自 2007 年以来,河南省顺利通 过国家“两基”验收(基本普及义务教育、 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基础教育的工作 重点转移到促进均衡发展上来。义务教 育围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施了农村 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现代远程教育工 程、全面改薄工程等,并在全国较早启动 实施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五年规划和 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着力化解“城 镇挤”“乡村弱”难题。 目前,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 超大班额比例连续 5 年下降,农村 1.96 所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有效改善,近 80 名农村寄宿学生的需求得到满足,全省 134 个县(市、区)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 县国家评估认定,义务教育正在从基本均 衡向优质均衡迈进。学前教育围绕加快 推进普及普惠,持续实施三期行动计划, 加快扩充普惠性资源,完成新建、改扩建 幼儿园 1.8 万所,“入园难”有效缓解。普 通高中教育围绕办学条件改善,持续实施 薄弱高中改造项目,启动实施高中阶段教 育攻坚计划和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普通 高中大班和超大班占比持续 5 年下降,高 中阶段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顺利推进, 多样化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同时,河南省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 划,持续完善教师补充机制,有效支持乡 村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出台《全面深化新 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推 动教师各项待遇政策有效落实。2009 以来,为 7000 多所农村学校招聘特岗教 师近 12 万名。2015 年以来,通过“县来县 去”的培养方式,招录 7000 名小学全科教 师。建立了“国培”“省培”“市培”“县培” 和校本研修五级联动教师培训机制,初步 建成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实现了 乡村教师培养培训的全覆盖。实施县级 教师培训机构引导发展计划,建成 46 省级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组建了河 南省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联盟,实现了乡村 优质教师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为落实“学校划片招生、生源就近入 学”的要求,河南省科学合理确定每所义 务教育学校的招生规模和服务片区,义务 教育就近入学实现全覆盖。积极采取集 团化办学、学区制、委托管理、强校带弱校 等方式,有效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 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 划,实现了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覆盖和 建档立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覆盖。建 立多部门联动机制,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 逐步加强。基础教育资助政策更加完善 精准,实现了所有阶段全覆盖、公办民办 学校全覆盖和家庭困难学生全覆盖,做到 了应助尽助,实现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 的目标。 河南加快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农村 1.96 万所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有效改善 (上 接 第 一 版) 2016 年初,市县乡组成的 驻村扶贫工作组采取政府补一点、群众 出一点、社会捐一点、扶贫资金挤一点、 银行贷一点等“五个 一 点 ”的 办 法 ,在 不 改变村落民居原生态的基础上,先后对 所有危旧土坯房进行维修加固和拆旧 建新。 “这些楼房,是在土坯房基础上改造 的。”指着沿路的小楼,神山村驻村第一书 记陈学林告诉记者,“先是在老房子外墙 附上一层钢丝网,然后用水泥涂抹加固, 最后再粉成白色;屋顶的瓦片全掀掉,换 成漂亮的琉璃瓦。这样既保留了客家房 屋特点,又使得原来昏暗的土坯房变成了 安全舒适的新房。‘厕所革命’也已全面完 成,每家每户都建起了水冲厕所,卫生状 况大为改善。” 村里还大力推进环境整治,安装了 路灯,建起了休闲广场,设置了红色书 屋,完成村内竹篱笆、村内广播、旅游公 厕以及污水处理系统的修建、改建。记 者看到,家家户户门前都有垃圾桶,村里 还设立了垃圾分类回收点。 村民乐呵呵地说:“现在我们就和城 里人一样,吃过饭可以和家人出门散散 步,晚上大家聚在小广场聊聊天。” 神山二变:有产业拿分红, 经济收入有了坚实依托 天刚蒙蒙亮,彭夏英已经起床,开始 了一天的忙碌。如今早已脱贫的彭夏 英,向记者说起往事:“总书记来到我家, 问我家里种了什么、养了什么、吃得怎么 样。每次想到这些,我就很感动。这两 年,黄桃产业、乡村旅游全都发展起来 了,我们全村人都不会忘记总书记的恩 情,不会忘记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心和 帮助。” 彭夏英与丈夫张成德勤勤恳恳,却 由于家里连续 3 次遭灾,早几年成了村 里的贫困户,“第一次遭灾发生在 1992 年,我老公帮人拆房子被砸伤了腰,干 不了重活;几年后,家里省吃俭用盖起 来的房子,被雨水冲垮了;之后,我自己 干活时又不幸摔伤,动了大手术。”她同 样清楚地记得,几年来,市县乡三级派 来的驻村扶贫干部挨家挨户摸实情、问 困难,与村民一起吃、一块干,一起合计 脱贫办法。 为把农户尤其是贫困户牢牢拴在产 业链、价值链上,实现长期增收致富,在充 分征询群众意愿后,驻村干部利用生态优 势,确定发展以茶叶、毛竹、黄桃为主的特 色种植业,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困户”的产业经营模式。 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下,神山村成 功从外面引进了两个专业合作社,一个是 黄桃合作社,种植黄桃 460 亩;一个是茶 叶合作社,种植茶叶 200 亩。通过上级产 业扶持资金、部门帮扶资金、社会捐助资 金的方式,为全村 21 户贫困户每户筹集 产业发展资金 2.2 万元,入股到黄桃合作 社和茶叶合作社当中。 “为了确保贫困户的收益,规定了入 股资金的分红比例。现在,每个贫困户每 年分红在 5500 元左右。”驻村干部、茅坪 乡副乡长李燕平说,有劳动力的村民投入 到种植生产中还能获得工资薪酬,参与土 地流转还会有额外的租金收入。 “在合作社打工,一天能挣 120 元,还 能照顾家里,比在外打工强多了。”平时在 黄桃合作社工作的村民彭青良说,一年仅 务工收入就能达到 1.5 万元,再加上年底 分红,家里的收入有了保障。 2016 年神山村贫困户人均年收入 7700 元, 2017 年达到 8737 元, 2018 年达到 9600 元,一年上一个台阶,成为了脱贫攻 坚的样板。彭青良自豪地说:“现在全村 人均年收入接近 2 万元,村里已经有了 23 辆小汽车。” 神山三变:有人气有活力, 村民搭上乡村旅游“快车” 走在神山村中,只见游人如织,村民 与游客热情互动,好不热闹。 养蜜蜂、种黄桃、种茶叶、做电商、卖 特产、生产竹筒酒、打糍粑……这几年,看 到商机的村民纷纷回村,搭上旅游产业 “快车”。家家户户发挥自身的潜能,将客 家风俗与乡村旅游相融合,人人都在奔向 自己的“好日子”。 全国各地的人们慕名而来,有前来考 察的红色培训学员,有想看一看脱贫村新 貌的游客,有带来扶贫项目的企业家…… 人流、资金流、信息流不断涌入,搅动着神 山村这池“春水”,曾经凋敝的小山村活起 来了。 “糍粑越打越黏,生活越过越甜。”在 神山村,打糍粑已成了最具特色的招牌旅 游体验项目。在红军烈士后代左秀发家 门口,游客们相互搭档,你一槌、我一槌, 轮流砸向石臼中早已蒸熟的糯米。而在 石臼的不远处,立着一张 2016 年总书记 来他家时与村民一起打糍粑的巨幅照片, “托总书记的福,来神山的游客很多,现在 村民不用出门,坐家里就有钱进,一年少 说也能挣六七万元。” 在彭夏英家,一进门处放置着餐厅 用大型保鲜柜。除了加入产业合作社 外,她家还办起了农家乐,一年下来农家 乐收入 10 万元,外加土特产、股金分红 等附加收入,比之前不足 1 万元的年收 入增长了 10 余倍。 为帮助村民脱贫,井冈山市紧扣 “井冈桃源、好客神山”的定位,高标准 编制了神山村总体规划及神山谷旅游规 划,着力开发神山谷、双龙潭、水帘洞等 景点,将神山与八角楼、黄洋界等景区 景点串联起来,形成旅游精品线路,融 入井冈山全域旅游。与此同时,当地研 发了一堂“精准扶贫大讲堂”体验教学 课,并开发重温入党誓词、重走红军小 道等主题活动,来神山培训的学员大幅 增加。 2018 年,神山村共接待游客 26 万人 次,“预计今年将突 破 30 万人次,接待规 模逐年上升。”彭展阳告诉记者,目前全 村从事乡村旅游等新业态新产业的共 30 户,其中开办农家乐 16 户,打糍粑 5 户, 工艺品及土特产加工销售 7 户,发展民 宿 2 户,旅游从业人员近 200 人。返乡创 业的生力军正成为神山村发展源源不断 的内生动力。 神山欢歌:有奔头有希望, 小康路越走越宽广 在神山村村头的一面“笑脸墙”上, 27 张组成爱心形状的人像照片迎着阳光笑 得灿烂。村里经常在节庆期间举办民俗 表演、红色故事讲演等文化活动,丰富村 民的精神生活,并且已经举办了两届黄桃 节。村集体给每个村民都上了医保和大 病医疗保险。 窄路变宽路、旧房变新房、农民变股 民、山区变景区。从过去依靠“一把斧子、 一把刨子、一把锯子”养家糊口,到现在依 靠“一桌佳肴、一份特产、一块果园”实现 脱贫致富,神山村正在发生着美丽“蝶 变”,而每一位村民的生活和命运也在悄 然改变年近七旬的左秀发多年的哮喘好转 了,身体越来越硬朗 ,每 天 坚 持 晨 练 ,以 前的“浑身无力”变成了“劲头十足”。漫 步在整洁干净的通村公路上,看着赏心 悦目的村庄新景,他一脸惬意地感慨: “以前看云,觉得是愁云密布,现在看却 是美丽风景,神山村简直变成了神仙 村!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啊!要是再 次见到总书记,我要告诉总书记,我们现 在真的过得很幸福。” 左香云 2018 年被选为全国人大代 表,父亲交代他:“你要坚守好你的职责, 为更多的人带去幸福!”而他 15 岁的儿 子、就是当年考察调研时一直跟在总书记 身边的那个小男孩, 2016 年“小升初”时 考出了全市第 5 名的好成绩,今年中考考 出了 706 分的高分。 彭夏英家为了配合村里发展黄桃、茶 叶产业,率先卖掉了经常闯入种植基地啃 食的黑山羊;家里收入增加后,让村委会 把原来政府扶持她家的优惠政策,给了村 里其他贫困户……“死水不经舀,活水才 能长流。党和政府只能扶持我们,不能 抚养我们。”这两年,她荣获了全国脱贫 攻坚奖等多项荣誉。彭夏英在房屋门口 挂了一副对联,上联是“翻身不忘共产 党”,下联是“脱贫全靠习主席”,横批是 “共产党好”。 彭展阳告诉记者:“眼下神山已经完 全脱贫,村里更多考虑的是可持续发展问 题。只有把村集体经济做大做强了,才能 实现高质量的脱贫、高质量的奔小康。日 后的神山欢歌笑语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动 听灿烂!” 欢歌回荡井冈深处 □□ 本报记者 朱海洋 对于“85 后”青年蒋晓锋来说,如果 不是出身乡村、热爱乡村、回归乡村,此 时的他,或许早已是小有名气的室内设 计师,年入百万。可他却选择置身乡 野,尝试用文创去激活乡村发展动力, 同时呼唤更多年轻人来反哺乡村。说 实话,这条路并不好走,有时孤寂,有时 彷徨,有时甚至受伤,可他认为,那才是 值得被珍藏的记忆和经历。 盛夏时节,记者在“谷堆乡创”第一 次遇见蒋晓锋。之前听闻他一直在通 过举办音乐生活聚会活动,邀请孩子们 体验插秧、秋收等活动,来挖掘乡土文 化资源。今年暑假,蒋晓锋启动大学生 助力乡村振兴营造计划,让大学生走 进、体验、融入和改变乡村。借着这次 契机,记者决定一定要面访他。 “谷堆乡创”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吴 兴区妙西镇龙山村,这里原是一座旧粮 仓,经过重新布置和改造后,成了一个 众创平台,主要对以手工艺为核心的创 业项目进行孵化,并定期开展亲子活 动、民俗活动等。 龙山是个小村,过去百姓基本以种 茶、卖笋为生,青年人则外出务工。 2017 年,村庄打造美丽乡村精品村,政 府投入了不少财力物力。然而,一个问 题摆在众人面前:人气从哪里来?这几 乎是所有乡村命运的拷问。 蒋晓锋太了解这种困境了。他自 己就是从金华浦江的一处山里走出来 的,在城里上学、就业,小村成了萦绕梦 间的故乡。与许多人不同的是,在从事 了几年设计师后,他终于回归熟悉且又 热爱的乡村。 第一站,蒋晓锋选择了老家的嵩溪 村。可让他没想到的是,由于种种原 因,原本怀着一腔热血的他,最终却黯 然神伤,不仅损失了数百万元,还让自 己尝遍了乡村经营的苦辣与艰辛。但 蒋晓锋并未心灰意冷,重振旗鼓后,并 2017 年遇到了龙山村。 “其实这些年,不少年轻人也渴望 回到乡村,但苦于没有资金和平台,乡 村也缺乏创业氛围,另一方面,乡村建 设已经很美了,但从市场角度来说,缺 乏个性特色,缺乏业态布局,我要做的 就是创造大环境,即经营乡村。”蒋晓 锋说。 目前,“谷堆”已吸引了 12 位花艺、 茶艺、版画匠人入驻。对这些艺人们, 蒋晓锋不收租金,而是采取“资源置 换”:他来提供场地空间、企业定制等 渠道服务,艺人们则每年定期来上 课、办活动,用于积攒人气和形成客 户粘性。 现在的龙山,乡村业态越来越丰 富,有肥皂工作室,有丝绸博物馆,有 “泊心湾”民宿,有“杨小姐的茶”等等, 光看单个主体,体量和投资都不算太 大,但彼此之间,形成了差异互补和内 部联动,让小村从默默无名走向声名 鹊起。 蒋晓锋认为,经营乡村更关键的 是,怎样带动更多老百姓增收致富。 对此,他动了不少脑筋:比如,把农事 变成趣事,让农民成为老师,教授孩子 们耕作、收割、晾晒等;比如,推出共 享厨房,统一菜单、服装、厨房卫生设 施等,让农家提供餐饮服务, 11 个家 2018 年的平均收入有五六千元;又 比如,看到游客越来越多,引导农民改 造自家楼房,开办农家乐、民宿等配套 服务。 “用文创来激活乡村发展动力,并 非将城市的设计理念生搬硬套,而是站 在市场消费的角度,挖掘乡村本身的资 源,来引发共鸣和对接。我不希望孤军 作战,而是吸引更多有梦想、有才华、有 情怀的年轻人加入其中。这或许赚不 了大钱,也带不来快钱,但真的很有意 义。”蒋晓锋说。 蒋晓锋:用文创激活乡村发展动力 □□ 本报记者 蔡茂楷 行进在山海之间,穿梭在田间地 头。邮储银行福建省分行从成立之初, 就注重推动金融服务向空白行业、空白 区域的延伸,打通“三农”金融服务的“最 后一公里”。短短几年间,该行已成为福 建普惠金融的推动者和引领者。 据介绍,邮储银行福建分行的小额 贷款业务已覆盖全省 956 个乡镇、 1.13 个行政村,覆盖率分别达到 98% 79.3%。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推进, 该行的普惠“三农”之路正进入一个全新 的时期。 构建普惠金融服务网络 2017 年以前,因为南日岛、湄洲岛距 邮储银行网点路途遥远,邮储银行在两 岛内的“三农”业务趋近于零。为践行服 务“三农”的社会责任,邮储银行在两岛 选址设点,将“三农”金融服务送到两岛 村民的家门口。截至目前,两岛小额贷 款放款已达 3242 万元。 近年来,邮储银行福建省分行致力 于构建普惠金融网络,持续推进农村金 融环境建设,不断改善农村基础金融服 务,有效满足了农村居民多元化的金融 需求。 通过加快推进营业网点的布局优 化,加大对助农取款服务点、自助设备的 布点投放,目前,邮储银行福建省分行在 省内共设立网点 981 个,其中县及县以 下网点 710 个,占比 72.38%;投放 ATM 等业务自助办理机具 2632 台,布放 POS 机具 10624 台,其中布放在县及县以下 地域的占 85%。同时,借助科技手段加 快布局线上服务网络,目前网银客户数 470 万户,手机银行客户数达 556 户,将金融服务由“足不出村”深化为“足 不出户”。 邮储银行福建省分行充分依托全省 1.4 万个行政村,近千个乡(镇)的广阔市 场,开展“万村千乡”营销活动,逐步消灭 “三农”信贷空白村。为推动农村信用环 境建设,该行启动了新的信用村建设方 案,在担保方式、贷款利率等多方面给予 了政策支持。 加大普惠金融产品创新 立足当地“山”“海”经济特色,邮储 银行福建省分行因地制宜在产品、担保、 服务等多方面下足功夫,推出渔船抵押 贷款、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家庭农场 (专业大户)贷款、光伏贷款、三明林业 贷、霞浦海参贷、乡村旅游民宿贷、村委 贷等,产品种类几乎涵盖了福建当地的 各类特色农业、特色产业。 为解决农户担保难的问题,该行推 出了针对“三农”客户的亲情贷、针对小 微企业的农业补贴贷,并与省农业信贷 担保公司合作开展银担贷款,与保险公 司合作开展保证保险贷款。截至目前, 该行与省农担公司合作业务总规模达 1.82 亿元,较年初增长 2404 万元。 为进一步提升普惠小微金融服务能 力,邮储银行福建分行优化授信金额 1000 万元以下普惠小微企业法人贷款业 务流程,压缩业务全流程时限。同时,采 取“省市分行联动,前中后台融合,突出 区域行业特色”的集中作业创新模式,进 一步增强区域特色产品的市场契合度。 创新普惠金融服务模式 邮储银行福建省分行充分发挥邮储 银行“自营+代理”的特色经营模式,不断 向农村和社区延伸服务触角。同时,试 点开办邮银合作发展小额贷款业务。 为适应金融互联网化的需求,邮储 银行福建分行推出线上申贷和支用的极 速贷、掌柜贷、 E 捷贷等互联网信贷产 品。为信贷员配备平板电脑,实现移动 化的业务受理、现场调查、实地拍照等信 息采集工作,从而加快业务处理流程,提 高服务效率。 上半年,邮储福建分行零售信贷新 110 亿元,其中“三农”贷款新增 53 亿 元。福建省邮储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负 责人表示,“下半年,我行将聚焦乡村振 兴的关键领域,助力‘小三农’向‘大三 农’升级,确保完成全年各项任务目标。” 邮储银行福建省分行: 贴近小农户 支持大生产 本报讯( 记者 阎红玉) 近日,记者从 邮储银行吉林省分行了解到,为助力乡 村脱贫攻坚,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吉林省 分行全面提升金融支农和金融扶贫服 务,将精准扶贫推向深入,金融扶贫工作 在吉林大地上浇灌出朵朵致富花。 截至2019 6 月末,邮储银行吉林省 分行金融精准扶贫贷款(含带动已脱贫人 口)余额 11.5 亿元,净增近 2 亿元,增速 20.42%,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11.59 百分点,其中个人精准扶贫贷款净增5310 万元,增速 13%;产业精准扶贫贷款净增 1.4 亿元,增速 26%;扶贫小额信贷结余 331 万元,较年初净增 70 万元,增速 27%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保持持续增长。 吉林省长岭县前七号镇前七号村 53 岁的贫困户郑宏权,患有胸膜炎,生活最 困窘时,甚至无居身之所,只能靠借房子 住。但他踏实肯干,从未放弃过脱贫致 富的梦想,在种地以外又养起猪。“前两 年猪行情不好,赔了一些钱。”郑宏权说。 邮储银行长岭县支行于去年 12 7 日通过扶贫小额贷款为他解决了燃眉之 急。“邮储银行在我最难的时候送来了贷 款支持,而且不用我交利息,真是太好 了。”郑宏权笑着说。目前家里成年猪 13 头,幼猪 50 余头,今年生猪价格较好,他 对今年脱贫十分有信心。 邮储银行长岭县支行副行长孙喜伟 介绍:“此产品无论是资料还是手续都比 其他贷款简化很多。收集资料后,我们 直接到村里上门服务,贷款成功后,农户 ‘只跑一次’,签字领钱,最快审批流程只 需要 7 天。” 林水村位于通榆县乌兰花镇东北部 21 公里,全村 5 个自然屯,面积 3576 顷,全村共 468 1270 人,实际居住 269 850 人。林水村连年干旱导致农民入 不敷出,因病致贫占很大的比例。 “扶贫工作不仅仅是送钱送物,更多 的是干部群众在一起,干事创业谋发 展。在林水村脱贫攻坚工作中,针对部 分贫困群众缺乏脱贫信心,我们坚持把 思想扶贫作为引导群众主动脱贫的总开 关和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邮储银行通 榆县支行行长王莉说。 在通榆县,邮储银行通榆县支行将 金融扶贫贷款同产业扶贫相结合,强化 金融扶贫贷款的“造血”功能,提高金融 扶贫贷款的效率。 邮储银行吉林省分行: 金融扶贫浇出朵朵致富花 8 月 25 日至 27 日,北京世园会举行“甘肃日”活动,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宾客展现多元化的 “甘肃元素”。图为游客在北京世园会甘肃园参观。 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Transcript of 河南加快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szb.farmer.com.cn/2019/20190828/20190828_004/news...4...

Page 1: 河南加快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szb.farmer.com.cn/2019/20190828/20190828_004/news...4 综合新闻 2019年8月28日 星期三 编辑:王刚 校对:毕思宇 刘爽 新闻热线:01084395094

4 综合新闻 2019年8月28日 星期三

编辑:王刚 校对:毕思宇 刘爽 新闻热线:01084395094 E-mail: [email protect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西街15号 邮政编码:100029 电话:(010)84395001或85815522 传真:(010)85832154 新闻热线:(010)84395089或84395112 每份:1.35元 月价:35.00元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朝工商广登字20170186号 广告部电话:(010)84395213或84395219 广告总代理:北京华农通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小营支行 账号:11-042601040011350

本报讯(记者 张培奇 范亚旭)近日,记者从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获悉,为缩小城乡差距,化解“城镇挤”“乡村弱”现象,河南省持续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逐步夯实均衡发展的硬件基础,加快补齐农村师资建设短板。截至 2018 年底,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发展到 2.31万所,在校生达到 1446.48 万人。全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入学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残疾儿童义务教育 入 学 率 分 别 达 到 88.13% 、99.99% 、94.62%、90.61%和 90%以上,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自 2007 年以来,河南省顺利通过国家“两基”验收(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基础教育的工作

重点转移到促进均衡发展上来。义务教育围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全面改薄工程等,并在全国较早启动实施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五年规划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着力化解“城镇挤”“乡村弱”难题。

目前,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超大班额比例连续 5 年下降,农村 1.96 万所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有效改善,近 80 万名农村寄宿学生的需求得到满足,全省134 个县(市、区)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国家评估认定,义务教育正在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学前教育围绕加快推进普及普惠,持续实施三期行动计划,加快扩充普惠性资源,完成新建、改扩建幼儿园 1.8 万所,“入园难”有效缓解。普通高中教育围绕办学条件改善,持续实施

薄弱高中改造项目,启动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攻坚计划和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普通高中大班和超大班占比持续 5 年下降,高中阶段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顺利推进,多样化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同时,河南省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持续完善教师补充机制,有效支持乡村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出台《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推动教师各项待遇政策有效落实。2009 年以来,为 7000 多所农村学校招聘特岗教师近 12 万名。2015 年以来,通过“县来县去”的培养方式,招录 7000 名小学全科教师。建立了“国培”“省培”“市培”“县培”和校本研修五级联动教师培训机制,初步建成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实现了乡村教师培养培训的全覆盖。实施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引导发展计划,建成 46 所

省级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组建了河南省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联盟,实现了乡村优质教师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为落实“学校划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学”的要求,河南省科学合理确定每所义务教育学校的招生规模和服务片区,义务教育就近入学实现全覆盖。积极采取集团化办学、学区制、委托管理、强校带弱校等方式,有效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现了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覆盖和建档立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覆盖。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逐步加强。基础教育资助政策更加完善精准,实现了所有阶段全覆盖、公办民办学校全覆盖和家庭困难学生全覆盖,做到了应助尽助,实现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的目标。

河南加快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农村1.96万所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有效改善

(上接第一版)2016 年初,市县乡组成的驻村扶贫工作组采取政府补一点、群众出一点、社会捐一点、扶贫资金挤一点、银行贷一点等“五个一点”的办法,在不改变村落民居原生态的基础上,先后对所有危旧土坯房进行维修加固和拆旧建新。

“这些楼房,是在土坯房基础上改造的。”指着沿路的小楼,神山村驻村第一书记陈学林告诉记者,“先是在老房子外墙附上一层钢丝网,然后用水泥涂抹加固,最后再粉成白色;屋顶的瓦片全掀掉,换成漂亮的琉璃瓦。这样既保留了客家房屋特点,又使得原来昏暗的土坯房变成了安全舒适的新房。‘厕所革命’也已全面完成,每家每户都建起了水冲厕所,卫生状况大为改善。”

村里还大力推进环境整治,安装了路灯,建起了休闲广场,设置了红色书屋,完成村内竹篱笆、村内广播、旅游公厕以及污水处理系统的修建、改建。记者看到,家家户户门前都有垃圾桶,村里还设立了垃圾分类回收点。

村民乐呵呵地说:“现在我们就和城里人一样,吃过饭可以和家人出门散散步,晚上大家聚在小广场聊聊天。”

神山二变:有产业拿分红,经济收入有了坚实依托

天刚蒙蒙亮,彭夏英已经起床,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如今早已脱贫的彭夏英,向记者说起往事:“总书记来到我家,问我家里种了什么、养了什么、吃得怎么样。每次想到这些,我就很感动。这两年,黄桃产业、乡村旅游全都发展起来了,我们全村人都不会忘记总书记的恩情,不会忘记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心和帮助。”

彭夏英与丈夫张成德勤勤恳恳,却由于家里连续 3 次遭灾,早几年成了村里的贫困户,“第一次遭灾发生在 1992年,我老公帮人拆房子被砸伤了腰,干不了重活;几年后,家里省吃俭用盖起来的房子,被雨水冲垮了;之后,我自己干活时又不幸摔伤,动了大手术。”她同样清楚地记得,几年来,市县乡三级派

来的驻村扶贫干部挨家挨户摸实情、问困难,与村民一起吃、一块干,一起合计脱贫办法。

为把农户尤其是贫困户牢牢拴在产业链、价值链上,实现长期增收致富,在充分征询群众意愿后,驻村干部利用生态优势,确定发展以茶叶、毛竹、黄桃为主的特色种植业,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经营模式。

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下,神山村成功从外面引进了两个专业合作社,一个是黄桃合作社,种植黄桃 460 亩;一个是茶叶合作社,种植茶叶 200 亩。通过上级产业扶持资金、部门帮扶资金、社会捐助资金的方式,为全村 21 户贫困户每户筹集产业发展资金 2.2 万元,入股到黄桃合作社和茶叶合作社当中。

“为了确保贫困户的收益,规定了入股资金的分红比例。现在,每个贫困户每年分红在 5500 元左右。”驻村干部、茅坪乡副乡长李燕平说,有劳动力的村民投入到种植生产中还能获得工资薪酬,参与土地流转还会有额外的租金收入。

“在合作社打工,一天能挣 120 元,还能照顾家里,比在外打工强多了。”平时在黄桃合作社工作的村民彭青良说,一年仅务工收入就能达到 1.5 万元,再加上年底分红,家里的收入有了保障。

2016 年神山村贫困户人均年收入7700 元,2017 年达到 8737 元,2018 年达到9600 元,一年上一个台阶,成为了脱贫攻坚的样板。彭青良自豪地说:“现在全村人均年收入接近 2 万元,村里已经有了 23辆小汽车。”

神山三变:有人气有活力,村民搭上乡村旅游“快车”

走在神山村中,只见游人如织,村民与游客热情互动,好不热闹。

养蜜蜂、种黄桃、种茶叶、做电商、卖特产、生产竹筒酒、打糍粑……这几年,看到商机的村民纷纷回村,搭上旅游产业

“快车”。家家户户发挥自身的潜能,将客家风俗与乡村旅游相融合,人人都在奔向自己的“好日子”。

全国各地的人们慕名而来,有前来考

察的红色培训学员,有想看一看脱贫村新貌的游客,有带来扶贫项目的企业家……人流、资金流、信息流不断涌入,搅动着神山村这池“春水”,曾经凋敝的小山村活起来了。

“糍粑越打越黏,生活越过越甜。”在神山村,打糍粑已成了最具特色的招牌旅游体验项目。在红军烈士后代左秀发家门口,游客们相互搭档,你一槌、我一槌,轮流砸向石臼中早已蒸熟的糯米。而在石臼的不远处,立着一张 2016 年总书记来他家时与村民一起打糍粑的巨幅照片,

“托总书记的福,来神山的游客很多,现在村民不用出门,坐家里就有钱进,一年少说也能挣六七万元。”

在彭夏英家,一进门处放置着餐厅用大型保鲜柜。除了加入产业合作社外,她家还办起了农家乐,一年下来农家乐收入 10 万元,外加土特产、股金分红等附加收入,比之前不足 1 万元的年收入增长了 10余倍。

为 帮 助 村 民 脱 贫 ,井 冈 山 市 紧 扣“井冈桃源、好客神山”的定位,高标准编制了神山村总体规划及神山谷旅游规划,着力开发神山谷、双龙潭、水帘洞等景点,将神山与八角楼、黄洋界等景区景点串联起来,形成旅游精品线路,融入井冈山全域旅游。与此同时,当地研发了一堂“精准扶贫大讲堂”体验教学课,并开发重温入党誓词、重走红军小道等主题活动,来神山培训的学员大幅增加。

2018 年,神山村共接待游客 26 万人次,“预计今年将突破 30 万人次,接待规模逐年上升。”彭展阳告诉记者,目前全村从事乡村旅游等新业态新产业的共 30户,其中开办农家乐 16 户,打糍粑 5 户,工艺品及土特产加工销售 7 户,发展民宿 2 户,旅游从业人员近 200 人。返乡创业的生力军正成为神山村发展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神山欢歌:有奔头有希望,小康路越走越宽广

在神山村村头的一面“笑脸墙”上,27张组成爱心形状的人像照片迎着阳光笑

得灿烂。村里经常在节庆期间举办民俗表演、红色故事讲演等文化活动,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并且已经举办了两届黄桃节。村集体给每个村民都上了医保和大病医疗保险。

窄路变宽路、旧房变新房、农民变股民、山区变景区。从过去依靠“一把斧子、一把刨子、一把锯子”养家糊口,到现在依靠“一桌佳肴、一份特产、一块果园”实现脱贫致富,神山村正在发生着美丽“蝶变”,而每一位村民的生活和命运也在悄然改变——

年近七旬的左秀发多年的哮喘好转了,身体越来越硬朗,每天坚持晨练,以前的“浑身无力”变成了“劲头十足”。漫步在整洁干净的通村公路上,看着赏心悦目的村庄新景,他一脸惬意地感慨:

“以前看云,觉得是愁云密布,现在看却是美丽风景,神山村简直变成了神仙村!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啊!要是再次见到总书记,我要告诉总书记,我们现在真的过得很幸福。”

左香云 2018 年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父亲交代他:“你要坚守好你的职责,为更多的人带去幸福!”而他 15 岁的儿子、就是当年考察调研时一直跟在总书记身边的那个小男孩,2016 年“小升初”时考出了全市第 5 名的好成绩,今年中考考出了 706分的高分。

彭夏英家为了配合村里发展黄桃、茶叶产业,率先卖掉了经常闯入种植基地啃食的黑山羊;家里收入增加后,让村委会把原来政府扶持她家的优惠政策,给了村里其他贫困户……“死水不经舀,活水才能长流。党和政府只能扶持我们,不能抚养我们。”这两年,她荣获了全国脱贫攻坚奖等多项荣誉。彭夏英在房屋门口挂了一副对联,上联是“翻身不忘共产党”,下联是“脱贫全靠习主席”,横批是

“共产党好”。彭展阳告诉记者:“眼下神山已经完

全脱贫,村里更多考虑的是可持续发展问题。只有把村集体经济做大做强了,才能实现高质量的脱贫、高质量的奔小康。日后的神山欢歌笑语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动听灿烂!”

欢歌回荡井冈深处

□□ 本报记者 朱海洋

对于“85 后”青年蒋晓锋来说,如果不是出身乡村、热爱乡村、回归乡村,此时的他,或许早已是小有名气的室内设计师,年入百万。可他却选择置身乡野,尝试用文创去激活乡村发展动力,同时呼唤更多年轻人来反哺乡村。说实话,这条路并不好走,有时孤寂,有时彷徨,有时甚至受伤,可他认为,那才是值得被珍藏的记忆和经历。

盛夏时节,记者在“谷堆乡创”第一次遇见蒋晓锋。之前听闻他一直在通过举办音乐生活聚会活动,邀请孩子们体验插秧、秋收等活动,来挖掘乡土文化资源。今年暑假,蒋晓锋启动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营造计划,让大学生走进、体验、融入和改变乡村。借着这次契机,记者决定一定要面访他。

“谷堆乡创”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妙西镇龙山村,这里原是一座旧粮

仓,经过重新布置和改造后,成了一个众创平台,主要对以手工艺为核心的创业项目进行孵化,并定期开展亲子活动、民俗活动等。

龙山是个小村,过去百姓基本以种茶 、卖 笋 为 生 ,青 年 人 则 外 出 务 工 。2017 年,村庄打造美丽乡村精品村,政府投入了不少财力物力。然而,一个问题摆在众人面前:人气从哪里来?这几乎是所有乡村命运的拷问。

蒋晓锋太了解这种困境了。他自己就是从金华浦江的一处山里走出来的,在城里上学、就业,小村成了萦绕梦间的故乡。与许多人不同的是,在从事了几年设计师后,他终于回归熟悉且又热爱的乡村。

第一站,蒋晓锋选择了老家的嵩溪村。可让他没想到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原本怀着一腔热血的他,最终却黯然神伤,不仅损失了数百万元,还让自己尝遍了乡村经营的苦辣与艰辛。但

蒋晓锋并未心灰意冷,重振旗鼓后,并在 2017年遇到了龙山村。

“其实这些年,不少年轻人也渴望回到乡村,但苦于没有资金和平台,乡村也缺乏创业氛围,另一方面,乡村建设已经很美了,但从市场角度来说,缺乏个性特色,缺乏业态布局,我要做的就是创造大环境,即经营乡村。”蒋晓锋说。

目前,“谷堆”已吸引了 12 位花艺、茶艺、版画匠人入驻。对这些艺人们,蒋晓锋不收租金,而是采取“资源置换”:他来提供场地空间、企业定制等渠 道 服 务 ,艺 人 们 则 每 年 定 期 来 上课、办活动,用于积攒人气和形成客户粘性。

现在的龙山,乡村业态越来越丰富,有肥皂工作室,有丝绸博物馆,有

“泊心湾”民宿,有“杨小姐的茶”等等,光看单个主体,体量和投资都不算太大,但彼此之间,形成了差异互补和内

部联动,让小村从默默无名走向声名鹊起。

蒋晓锋认为,经营乡村更关键的是,怎样带动更多老百姓增收致富。对此,他动了不少脑筋:比如,把农事变成趣事,让农民成为老师,教授孩子们耕作、收割、晾晒等;比如,推出共享厨房,统一菜单、服装、厨房卫生设施等,让农家提供餐饮服务,11 个家庭 2018 年的平均收入有五六千元;又比如,看到游客越来越多,引导农民改造自家楼房,开办农家乐、民宿等配套服务。

“用文创来激活乡村发展动力,并非将城市的设计理念生搬硬套,而是站在市场消费的角度,挖掘乡村本身的资源,来引发共鸣和对接。我不希望孤军作战,而是吸引更多有梦想、有才华、有情怀的年轻人加入其中。这或许赚不了大钱,也带不来快钱,但真的很有意义。”蒋晓锋说。

蒋晓锋:用文创激活乡村发展动力

□□ 本报记者 蔡茂楷

行进在山海之间,穿梭在田间地头。邮储银行福建省分行从成立之初,就注重推动金融服务向空白行业、空白区域的延伸,打通“三农”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短短几年间,该行已成为福建普惠金融的推动者和引领者。

据介绍,邮储银行福建分行的小额贷款业务已覆盖全省956个乡镇、1.13万个 行 政 村 ,覆 盖 率 分 别 达 到 98% 和79.3%。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推进,该行的普惠“三农”之路正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

构建普惠金融服务网络

2017年以前,因为南日岛、湄洲岛距邮储银行网点路途遥远,邮储银行在两岛内的“三农”业务趋近于零。为践行服务“三农”的社会责任,邮储银行在两岛选址设点,将“三农”金融服务送到两岛村民的家门口。截至目前,两岛小额贷款放款已达3242万元。

近年来,邮储银行福建省分行致力于构建普惠金融网络,持续推进农村金融环境建设,不断改善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有效满足了农村居民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通过加快推进营业网点的布局优化,加大对助农取款服务点、自助设备的布点投放,目前,邮储银行福建省分行在省内共设立网点 981 个,其中县及县以下网点 710 个,占比 72.38%;投放 ATM等业务自助办理机具 2632 台,布放 POS机具 10624 台,其中布放在县及县以下地域的占 85%。同时,借助科技手段加快布局线上服务网络,目前网银客户数达 470 万户,手机银行客户数达 556 万户,将金融服务由“足不出村”深化为“足不出户”。

邮储银行福建省分行充分依托全省1.4万个行政村,近千个乡(镇)的广阔市场,开展“万村千乡”营销活动,逐步消灭

“三农”信贷空白村。为推动农村信用环境建设,该行启动了新的信用村建设方

案,在担保方式、贷款利率等多方面给予了政策支持。

加大普惠金融产品创新

立足当地“山”“海”经济特色,邮储银行福建省分行因地制宜在产品、担保、服务等多方面下足功夫,推出渔船抵押贷款、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贷款、光伏贷款、三明林业贷、霞浦海参贷、乡村旅游民宿贷、村委贷等,产品种类几乎涵盖了福建当地的各类特色农业、特色产业。

为解决农户担保难的问题,该行推出了针对“三农”客户的亲情贷、针对小微企业的农业补贴贷,并与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合作开展银担贷款,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展保证保险贷款。截至目前,该行与省农担公司合作业务总规模达1.82亿元,较年初增长2404万元。

为进一步提升普惠小微金融服务能力,邮储银行福建分行优化授信金额1000万元以下普惠小微企业法人贷款业务流程,压缩业务全流程时限。同时,采取“省市分行联动,前中后台融合,突出区域行业特色”的集中作业创新模式,进一步增强区域特色产品的市场契合度。

创新普惠金融服务模式

邮储银行福建省分行充分发挥邮储银行“自营+代理”的特色经营模式,不断向农村和社区延伸服务触角。同时,试点开办邮银合作发展小额贷款业务。

为适应金融互联网化的需求,邮储银行福建分行推出线上申贷和支用的极速贷、掌柜贷、E 捷贷等互联网信贷产品。为信贷员配备平板电脑,实现移动化的业务受理、现场调查、实地拍照等信息采集工作,从而加快业务处理流程,提高服务效率。

上半年,邮储福建分行零售信贷新增 110 亿元,其中“三农”贷款新增 53 亿元。福建省邮储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负责人表示,“下半年,我行将聚焦乡村振兴的关键领域,助力‘小三农’向‘大三农’升级,确保完成全年各项任务目标。”

邮储银行福建省分行:

贴近小农户 支持大生产

本报讯(记者 阎红玉)近日,记者从邮储银行吉林省分行了解到,为助力乡村脱贫攻坚,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吉林省分行全面提升金融支农和金融扶贫服务,将精准扶贫推向深入,金融扶贫工作在吉林大地上浇灌出朵朵致富花。

截至2019年6月末,邮储银行吉林省分行金融精准扶贫贷款(含带动已脱贫人口)余额 11.5 亿元,净增近 2 亿元,增速20.42%,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11.59个百分点,其中个人精准扶贫贷款净增5310万元,增速 13%;产业精准扶贫贷款净增1.4 亿元,增速 26%;扶贫小额信贷结余331万元,较年初净增70万元,增速27%,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保持持续增长。

吉林省长岭县前七号镇前七号村53岁的贫困户郑宏权,患有胸膜炎,生活最困窘时,甚至无居身之所,只能靠借房子住。但他踏实肯干,从未放弃过脱贫致富的梦想,在种地以外又养起猪。“前两年猪行情不好,赔了一些钱。”郑宏权说。

邮储银行长岭县支行于去年 12月 7日通过扶贫小额贷款为他解决了燃眉之急。“邮储银行在我最难的时候送来了贷款支持,而且不用我交利息,真是太好

了。”郑宏权笑着说。目前家里成年猪13头,幼猪 50余头,今年生猪价格较好,他对今年脱贫十分有信心。

邮储银行长岭县支行副行长孙喜伟介绍:“此产品无论是资料还是手续都比其他贷款简化很多。收集资料后,我们直接到村里上门服务,贷款成功后,农户

‘只跑一次’,签字领钱,最快审批流程只需要7天。”

林水村位于通榆县乌兰花镇东北部21 公里,全村 5 个自然屯,面积 3576 公顷,全村共 468 户 1270 人,实际居住 269户 850 人。林水村连年干旱导致农民入不敷出,因病致贫占很大的比例。

“扶贫工作不仅仅是送钱送物,更多的是干部群众在一起,干事创业谋发展。在林水村脱贫攻坚工作中,针对部分贫困群众缺乏脱贫信心,我们坚持把思想扶贫作为引导群众主动脱贫的总开关和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邮储银行通榆县支行行长王莉说。

在通榆县,邮储银行通榆县支行将金融扶贫贷款同产业扶贫相结合,强化金融扶贫贷款的“造血”功能,提高金融扶贫贷款的效率。

邮储银行吉林省分行:

金融扶贫浇出朵朵致富花

8月25日至27日,北京世园会举行“甘肃日”活动,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宾客展现多元化的“甘肃元素”。图为游客在北京世园会甘肃园参观。 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