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救援的鳳頭蒼鷹幼鳥 - tesri.gov.tw ·...

5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young crested goshawks rescued in 2017 那一年 我們救援的鳳頭蒼鷹幼鳥 王齡敏 │ Ling-Min Wang │ 社團法人台灣猛禽研究會猛禽救傷站主任 [email protected] 王李廉 │ Lee-Lien Wang │ 社團法人台灣猛禽研究會研究員 2017年3月,社團法人台灣猛禽研究會(以下簡稱猛禽會)正式成立猛禽救傷站,這是臺灣第一 個專職猛禽救傷的組織。猛禽會在2017年共救傷了20隻鳳頭蒼鷹( Accipiter trivirgatus ),其中雛幼鳥 就占了12隻,受理日期多在6、7月份繁殖季。為何這些都會區鳳頭蒼鷹幼鳥在繁殖季節會容易被拾 獲呢?這要從鳳頭蒼鷹繁殖生活史開始講起。 鳳頭蒼鷹孵化後約 35 天離巢,但之後一個月內都還會在巢樹附近活動,照片左上為巢位。( 王李廉 攝 ) 特輯 REPORTS 42 43

Transcript of 我們救援的鳳頭蒼鷹幼鳥 - tesri.gov.tw ·...

Current situationof the young crested goshawks rescued in 2017

那一年我們救援的鳳頭蒼鷹幼鳥

王齡敏 │ Ling-Min Wang │ 社團法人台灣猛禽研究會猛禽救傷站主任

[email protected]

王李廉 │ Lee-Lien Wang │ 社團法人台灣猛禽研究會研究員

2017年3月,社團法人台灣猛禽研究會(以下簡稱猛禽會)正式成立猛禽救傷站,這是臺灣第一

個專職猛禽救傷的組織。猛禽會在2017年共救傷了20隻鳳頭蒼鷹(Accipiter trivirgatus ),其中雛幼鳥

就占了12隻,受理日期多在6、7月份繁殖季。為何這些都會區鳳頭蒼鷹幼鳥在繁殖季節會容易被拾

獲呢?這要從鳳頭蒼鷹繁殖生活史開始講起。

鳳頭蒼鷹孵化後約 35 天離巢,但之後一個月內都還會在巢樹附近活動,照片左上為巢位。( 王李廉 攝 )

│特 輯│ R E P O R T S4 2 4 3

鳳頭蒼鷹的繁殖生活史

臺灣的鳳頭蒼鷹多繁殖於低海拔山區,然而臺

北、新北、臺中、臺南、高雄和屏東等地,自上個

世紀末開始也陸續觀察到鳳頭蒼鷹進駐都會區的公

園綠地。北部的鳳頭蒼鷹一般在1、2月開始營巢,

通常下2顆蛋,孵蛋與餵養雛鳥的任務主要由母鳥

擔任,公鳥則負責提供食物。鳳頭蒼鷹的雛鳥屬於

晚熟型,剛破殼時身上只有白絨毛、眼睛未開、

雙腳蜷曲,脆弱雛鳥完全需要母鳥來照顧與保暖,

經過4週多的餵養後,雛鳥體型漸漸和成鳥相當,

未來用以飛行的飛羽也開始抽出,逐漸長成幼鳥模

樣,但是幼鳥和幼兒一樣,許多生存能力都需要學

習與練習,例如飛行和獵食。一般而言,鳳頭蒼鷹

幼鳥在35天左右離巢(張傳炯 2003),但許多幼鷹還

未到能離巢的程度,羽翼未豐時就躍躍欲試,通常

是在巢附近的樹枝間往返,但有時因為小鷹太過好

動、手足間嬉鬧、外來者干擾或氣候因素等,一不

小心就從巢樹墜落至地面。小鷹的短翅膀雖然沒有

良好的飛行能力,但可以緩衝墜落的衝擊,因此通

常掉下來的幼鳥不會有太大的傷害,當不幸掉下來

後該怎麼辦呢?一般在沒有人為干擾的野地,幼鷹

通常會用翅膀以跳飛方式上樹,漸漸回到巢裡或附

近。可是都會區基本上就是人多的地方,因此鳳頭

蒼鷹的幼鷹常常在剛墜落地面不久就被人發現,所

以被通報的比例才會特別高。

健康的幼鳥快快還給親鳥

2017年的繁殖季,有4隻鳳頭蒼鷹幼鳥就是

這種情形被拾獲。以飛羽長度來看,牠們都僅是

30-40天大,正是接近離巢的時候。猛禽會接獲通

報後,由志工將被拾獲的小鷹帶回交由獸醫師檢查

健康狀況,若沒有明顯外傷,且精神活力良好,

就可以馬上放回原發現地。猛禽會專職人員會先

到拾獲地附近勘查,看看是否有親鳥或手足的蹤

影。目前尚無文獻報導鳳頭蒼鷹離巢後,親鳥還

需照顧幼鷹多久,但參考同屬、體型相近的庫氏

鷹(A. cooperii )約1個半月的離巢後照顧期(Kelly and

Kennedy 1993),可推測親鳥應仍在附近出沒,加上

大部分鳳頭蒼鷹一窩生2顆蛋,而都會區的繁殖成

功率(以離巢為基準)高達近9成(Lin et al . 2015),所

越來越多鳳頭蒼鷹選擇在都市裡繁殖,

照片背景為大安區一棟大廈。( 王李廉 攝 )

鳳頭蒼鷹一巢可產 2 顆蛋,市區巢位的繁殖成功率高達九成。

( 圖片截自巢位監視器 )

以只要在發現鳳頭蒼鷹幼鳥的拾獲地附近,找到親

鳥或手足,可推斷親鳥仍在照顧,把掉落地面的小

鷹放回去,基本上就不會有太大問題。

松山小鷹紅50與藍N7的故事

4隻鳳頭蒼鷹幼鳥都在猛禽會受理後3天內被放

回發現地附近。第一隻放回原巢位的幼鳥是在6月

底,地點位於松山區,發現者在人行道上看到有隻

鳳頭蒼鷹站在地面、似乎虛弱無力,人接近也不離

去,於是將牠移到陰涼處。之後發現,雖然牠精神

稍有恢復,但仍無法飛離,因此發現者便通報臺北

市動物保護處(以下簡稱動保處)前來處理。動保處

人員受理後,進一步與猛禽會聯絡,由猛禽會志工

帶回檢查評估。檢查發現該鳳頭蒼鷹是隻公幼鳥,

飛羽還沒長到完全長度,估計大約為4週齡內幼

雛。幼鳥身體狀況並無大礙,甚至可說身強體壯,

可能因為剛學飛、飛行技巧不佳掉落地面。牠被發

現時或許受到驚嚇而精神不好,但經過幾小時的休

息,開始對人發出威嚇行為,給食物也會自己進

食。我們幫小鷹測量形值後,分別在雙腳跗蹠處掛

上猛禽會的金屬環與編碼50的紅色環,以下稱該隻

幼鷹為紅50。

猛禽會由王李廉前往紅50的拾獲地勘查,發

現某行道樹上有鷹巢,附近的樹枝上有另1隻年齡

相仿的小鷹停棲,推測應該是紅50的手足。經討論

後,我們決定要在受理後隔日將紅50送回巢裡。

然而巢位附近車水馬龍,巢樹與附近的行道樹都很

高,該怎麼讓紅50回到巢內呢?而且猛禽會內的

爬樹高手又出差去了,無法利用爬樹技巧將牠送回

巢。還好,動保處承辦人火速幫忙調度一輛吊車,

讓王研究員乘坐吊車,順利將紅50送回巢,但調

皮的紅50回巢不久,就跳到一旁的樹枝上東張西

望。同行的救傷志工則發現2隻小鷹的親鳥也在附

近出沒,可能是來看看這群人在搞什麼鬼。

雖然紅50順利回家,但是牠的姊妹藍N7運氣卻

不太好。藍N7就是我們前述那隻在巢位附近出沒的

另1隻幼鷹,在我們野放紅50的三天後,藍N7被人

發現車禍倒臥路上,經過猛禽會初步檢查發現左大

│特 輯│ R E P O R T S4 4 4 5

猛禽會研究員乘坐吊車將紅 50 送回巢。

( 蕭啟仁 攝 )

│ 特 輯 │ R E P O R T S4 6 4 7

腿骨折,之後並由合作動物醫院的手術治療,

斷骨與傷口在3個月後逐漸痊癒,但因為這隻

鳳頭蒼鷹送到猛禽會時才剛離巢,還沒跟親鳥

學習足夠的獵食求生技巧,所以不會獵食。可

惜的是,藍N7已經無法被放回原地讓親鳥教導

了,因為3個月已經超過鳳頭蒼鷹的育幼期,親

鳥與幼鳥早已各分東西。所以由筆者設計了活

體訓練課程,讓藍N7學習獵食小白鼠,終於在

年底通過考驗,並於2018年初野放到發現地附

近的公園。

北投小鷹藍N0救傷三進三出

另一個特別的案例,是1隻掛有藍色N0色環的

幼鷹,就稱牠為藍N0。藍N0是隻雌幼鳥,2017年7

月初在北投A公園首次發現,因為被人用BB彈攻擊

而墜落地面,發現的民眾將藍N0拾起通報動保處,

再由猛禽會志工自該處接回。檢查後發現牠並無大

礙,四肢健全、也稍有飛行能力,便為牠測量形值

與繫上腳環。猛禽會人員隔日到現場觀察,發現仍

有親鳥蹤跡,也找到鷹巢,故在受理第三天上午放

回A公園。

野放後在巢位附近等待親鳥給食的藍 N0。( 王李廉 攝 )

結果野放一週後,猛禽會接到臺北市野鳥

學會的電話,說有1隻掛有腳環、疑似猛禽會研

究的鳳頭蒼鷹,在北投某條路上因擦撞機車而

被拾獲。筆者會同志工一起到臺北鳥會救傷中

心接回,一看腳環竟是藍N0!還好擦撞造成的

傷害並不嚴重。經檢查藍N0體態、反應與食慾

良好,也有飛行能力。調養數天後又野放到車

禍地點附近的B公園。我們祝福牠之後能夠順利

生活,不要再受傷了。

但事與願違,8月中旬,臺北大停電(幸好

猛禽會會館還有電可用),接近下班前電話響

起,對方說:「有一隻很像老鷹,一個小時前

撞我們家玻璃,『碰』一聲好大聲!我以為牠

死掉了,結果剛剛去看還活著,躲在我們家院

子,你們可以來抓嗎?牠腳上好像有東西」,

待志工驅車前往將鳥帶回後,我們打開紙箱一

看—原來這老鷹是隻鳳頭蒼鷹,而腳上的「東

西」竟是腳環「藍N0」!

這次藍N0就沒前兩次那麼幸運了,牠的左

翅烏喙骨撞斷,需要一段時間醫治。經由1個

救傷的鳳頭蒼鷹野放前會測量形值、拍照與上金屬環與色環,圖為藍 N0。( 王李廉 攝 )

│ 特 輯 │ R E P O R T S4 8 4 9

溝鼠 (Rattus norvegicus ) 是都會區內鳳頭蒼鷹主要食物之一。( 王李廉 攝 )

月的外固定與物理治療,斷骨終於癒合,但因骨折

導致飛行的肌肉萎縮,肌耐力也不佳,故接著進行

了近1個月的飛行訓練。10月中旬,藍N0的飛行能

力已符合野放標準,惟幾根飛羽在飼養期間稍有折

損,筆者施行接羽手術後,觀察數天發現狀況還不

錯,因此決定帶藍N0到第二次野放的B公園野放。

經由這三次奇特的經驗,我們發現藍N0離巢後一個

月內都在原巢樹附近的綠地活動,三個救傷發現地

點之間的距離沒有超過1.3km,並未離開太遠。

都會區的人鷹相處之道

在都會區的鳳頭蒼鷹雖然面臨很多挑戰,像是

人為干擾或攻擊、車禍、撞玻璃等,但也有不少好

處,譬如有充足的食物來源(鳩鴿、八哥、麻雀、溝

鼠等)、少有掠食者捕食幼雛,以及較不易被惡劣氣

候影響等(Lin et al . 2015)。林文隆等人(2015)在臺

中地區累積6年共117個鳳頭蒼鷹巢位的觀察,比較

都會區和山區的繁殖狀況,發現幾乎九成在都會區

繁殖的鳳頭蒼鷹幼鳥都可以順利離巢,而山區成功

離巢的比率遠低於都會區,僅有六成。

目前似乎有越來越多的野鳥開始進駐都會

區,除了鳳頭蒼鷹外,像是黑冠麻鷺(Gor s a ch iu s

melanolophus )、南亞夜鷹(Caprimulgus affinis )和

領角鴞(Otus lettia )等也都越來越常見,甚至松雀鷹

(A. virgatus )也開始踩線—有鳥友曾在2015及2017

年發現與記錄松雀鷹在臺北市區繁殖。這樣的情形

在國外都會區也不少見,例如美國的紅尾鵟(Buteo

jamaicensis )、庫氏鷹、寬翅鵟(B. platypterus )、美

洲鵰鴞(Bubo virginianus )與遊隼(Falco peregrinus )

等,都有在都會區與住宅區繁殖的情形。筆者曾在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猛禽中心服務,其中寬翅鵟常

在民宅後院樹上築巢,繁殖期親鳥常會用銳利的

腳爪攻擊居民頭部與身體,造成許多民怨。當猛

禽中心接獲抱怨電話,通常都會請居民撐傘或戴

安全帽防備,並且儘量減少出入,等到2-3週小鵟

離巢開始向外播遷,親鳥就不會再攻擊人類。大

部分民眾瞭解到牠們在育雛、為了保護雛鳥才攻

擊,也都欣然接受這個「惡鄰」,願意忍耐個幾

週。臺灣都會區繁殖的鳳頭蒼鷹,目前尚未觀察

到在巢區攻擊行人,只有研究人員為了調查而造

成干擾時,親鳥才會伸爪攻擊。

結語

猛禽會為了瞭解臺北地區鳳頭蒼鷹的繁殖與擴

散情形,2014年起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的支

持下,開始在臺北市進行都會區鳳頭蒼鷹研究,並

透過安裝巢位監視攝影機的方式,配合網路直播讓

大眾認識這種近年來慢慢進入市區生活的日行性猛

禽。目前該計畫已經告一段落,但巢位直播的部分

在「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的支持下,每年繁

殖季仍持續進行中,故4-6月間都可向猛禽會查詢是

否開始有網路直播,可以透過直播一窺鳳頭蒼鷹的

繁殖秘密。

下次看到鳳頭蒼鷹幼鳥若是健康無虞,您可以把

牠放在附近較高的樹枝上後離去,讓親鳥接手照顧。

但若不確定是否為幼鳥或傷鳥,或是無法放到樹上,

也務必在救援傷鳥時,記錄拾獲時間與精確的地點,

最好能拍攝拾獲地周圍的影像,以方便救援人員找到

正確的地點野放。當確定幼鳥健康無虞,便能順利將

牠放回原處,讓親子團圓,重回大自然。

│ 特 輯 │ R E P O R T S5 0 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