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澎湖的水資源與農業發展doie.coa.gov.tw/upload/irrigation_master/20140219143608...二、地理環境傲!愛護澎湖,讓澎湖的美,永續成為台灣的驕隅分享心得,或許可以使大家更了解澎湖、更的辛勞、勤奮的表現,感動之餘,爰藉雜誌一澎湖了解推廣狀況,對於當地農民及農會人員管路灌溉設施,筆者基於統籌業務...

6
使( 滿) 西35

Transcript of 淺析澎湖的水資源與農業發展doie.coa.gov.tw/upload/irrigation_master/20140219143608...二、地理環境傲!愛護澎湖,讓澎湖的美,永續成為台灣的驕隅分享心得,或許可以使大家更了解澎湖、更的辛勞、勤奮的表現,感動之餘,爰藉雜誌一澎湖了解推廣狀況,對於當地農民及農會人員管路灌溉設施,筆者基於統籌業務...

  • 一、前言

    金色的沙灘、湛藍的天空、燦爛美豔的花

    火,是眾所熟悉的澎湖,但是澎湖的水資源與

    農業狀況對一個觀光客而言是難以深入理解

    的。澎湖縣農會在揆違多年後重新加入行政院

    農業委員會推廣旱作灌溉計畫行列,推廣旱作

    管路灌溉設施,筆者基於統籌業務方有機會赴

    澎湖了解推廣狀況,對於當地農民及農會人員

    的辛勞、勤奮的表現,感動之餘,爰藉雜誌一

    隅分享心得,或許可以使大家更了解澎湖、更

    愛護澎湖,讓澎湖的美,永續成為台灣的驕

    傲!

    二、地理環境

    ﹁澎湖﹂嚴格來說是﹁澎湖群島﹂的簡

    稱,共有九十座島嶼(

    於滿潮時露出海面被列

    淺析澎湖的水資源與農業發展

    吳孟洋

    入各鄉市者,共有六十四個島嶼)

    。位於群島

    最北端的是大磽礁、最南端是七美嶼,最東端

    是查母嶼,最西端是花嶼;以澎湖本島的面積

    最大。澎

    湖無湖,但何以稱為澎湖?據說是因馬

    公港形狀似湖,港內波平如鏡,而港外怒濤澎

    湃,因而得名。

    北迴歸線,經由虎井嶼南方,劃澎湖列島

    為南北兩部。就地理上相對位置而言,澎湖群

    島位於臺灣海峽中央稍偏南,大約在臺灣省嘉

    義縣與福建省金門縣之間,距臺灣本島最短距

    離約為四四公里,距福建省最短距離為一二五

    公里,是中國東海和南海的天然分界線,地理

    位置非常重要。

    三、人文與行政區劃分

    澎湖的歷史發展約早台灣三百年,在唐山

    過台灣的遷徙歷史過程扮演中繼站的角色;馬

    35

    專 題 報 導

  • 公市的天后宮於民國七十二年被指定為國家一

    級古蹟,具四百餘年歷史,是台澎歷史最悠久

    的媽祖信仰中心。

    澎湖群島有人居住的島嶼有十九座,合計

    面積約一佰二十五平方公里;無人居住的島嶼

    有七十一座,合計面積約三平方公里。行政區

    域分為一市五鄉,即馬公市、湖西鄉、白沙

    鄉、西嶼鄉、望安鄉與七美鄉。

    藍天、沙灘和澄澈的海水,以及低度人工

    化建設的秀麗海岸,構成澎湖群島無與倫比的

    魅力。金色沙灘是澎湖得天獨厚的國際級美

    景,尤以吉貝嶼的沙尾最富盛名,望安沙灘則

    因為世界保育的綠蠵龜迴游產卵而聲名大噪。

    四、水資源概況

    澎湖地勢平坦,缺乏高山及河流,年平均

    降雨量約一、○

    ○○

    公釐,但年蒸發量卻高達

    一、八○

    公釐,雖建有八座水庫,但由於蒸

    發量大於降雨量,水庫蓄水有限。澎湖優美的

    自然景觀與海岸資源每年約可吸引國內外觀光

    客約五十多萬人次,水資源供應是極大的問

    題,不得不建設六座海水淡化廠加以因應。

    自來水之供水來源:地面水庫占二二%、

    海水淡化占二八%、鹽井水淡化占一二%、地

    下深水井占三八%,以上水源交錯供應才能滿

    足每天三萬噸的民生用水需求。以成本而言,

    海水淡化約三十五元/度,鹽井水淡化需二六

    元/度,澎湖的總供水成本平均約25

    元/

    度,

    以目前水價實無法反應成本,也突顯離島地區

    水資源的困難度,呼籲國人至澎湖旅遊應更加

    珍惜水資源。

    農業灌溉用水主要仰賴降雨,另靠寬口井

    抽水補助灌溉,但是枯水年伏流水減少,井水

    即匱乏。近年來由於地層下陷管制水井開挖,

    農業灌溉益形困難。

    五、農業概況

    澎湖由於地形平坦不易產生地形雨,致雨

    量稀少,又東北季風強勁,常有乾旱、風害及

    鹽害,加以土壤貧瘠,自然環境不利農業生

    產,因此作物種類及產量有限。

    (

    一)

    澎湖主要作物及產地分布

    清蔥、高麗菜多產於馬公市,嘉寶瓜、洋

    香瓜、香瓜茄等瓜果主產於白沙鄉,葉菜、根

    莖類蔬菜、香茹、蘆薈等多產於湖西鄉;此

    外,西嶼鄉的白膜花生,七美鄉的紅龍果,望

    安鄉的越瓜也都具代表性。

    (二)

    防風設施是農業生產必要投資

    澎湖由於季風強勁,影響農作生長,防風

    設施是農業生產的必要投資。當地農民利用從

    36 60卷4期

    專 題 報 導

  • 海裡取得的咾咕石疊成﹁菜宅﹂以防強風折損

    農作物,形成獨特的景觀,不僅具藝術性也顯

    現農民與大自然角力的智慧。據農民表示,咾

    咕石表面極度不規則,要堆疊得表面平整非常

    不容易,目前僅碩果僅存的老師父有此功力,

    年輕一輩已鮮少會此技術,且咾咕石被地方視

    為珍寶不得攜出該地區。

    (三)

    特色作物

    的主要作

    物如前述

    ,具地方

    特色且有

    幸親眼目

    睹者為風

    茹草、香

    瓜茄二種

    ,介紹如

    下:

    1.風

    茹草:又

    稱為香茹

    草,是澎

    湖原生蔓

    籐類宿根

    性草本植

    物,素

    有澎湖

    青草茶

    之稱,

    被評為

    澎湖最

    值得開

    發的六

    種藥用

    物植物

    之一,

    含有豐

    富的微

    量元素

    及精油

    ,具清

    熱解毒

    、利濕

    消腫、

    活血化瘀、治療中暑、降肝火等功效。由香茹

    草烘焙而成的香茹茶,氣味清香、入口甘醇。

    風茹具有耐旱、耐風、耐鹽、耐貧瘠等耐逆境

    的能力,極適合澎湖這種土壤環境差、東北季

    風及颱風強的地方種植,是澎湖極具經濟價值

    的作物,湖西鄉成立風茹專區加以推廣。

    2.香瓜茄:又稱楊梅,原產於南美安地斯

    山脈一帶祕魯及智利等地,屬於多年生草本植

    極具藝術感的咾咕石防風牆

    防風設施是澎湖農作必要設施

    37

    專 題 報 導

  • 物,形狀有

    蛋形與橢圓

    形,成熟後

    果皮呈淡黃

    色,果肉清

    香味美、清

    因耐旱能力

    強,是近年

    來澎湖新興

    高經濟價值

    農作物。每

    公頃年產量

    斤,平均售

    價每公斤約

    六十元。據

    農民反應,

    在台灣本島

    也栽種香瓜茄後,市面價格降低了,但品質仍

    以澎湖出產者較佳,應該是土壤與氣候難以取

    代的因素吧。

    六、農業面臨問題

    (

    一)

    廢耕情況嚴重,農地資源缺乏有效

    利用

    據農作調查報告,澎湖全縣約五、六八一

    公頃耕地中,廢耕地高達四、二九七公頃,占

    耕地總面積七六%,農地荒廢問題愈來愈嚴

    重;究其原因,除自然環境條件特殊,農作生

    產受限,農民收入偏低以致耕作意願不高。

    (

    二)

    銀合歡入侵廢耕地,復耕更形困難

    銀合歡原產於中南美洲,日治時期移植澎

    湖,原

    本作防

    風林使

    用,也

    可作紙

    漿原料

    ,在早

    期物資

    不豐裕

    的年代

    ,也是

    居民砍

    除撿拾

    柴火的

    主要來

    源。但

    隨著時

    代變遷

    ,柴火

    滴水灌溉栽培之香瓜茄

    養身藥草—風茹草

    38 60卷4期

    專 題 報 導

  • 用途不再,但由於銀合歡繁衍能力強,每年單

    株銀合歡大約製造出一至兩萬粒種子,迅速搶

    占廢耕地;同時銀合歡會排放一種名為﹁含羞

    草毒﹂的化學物質剋制其他植物生長,不僅影

    響陸域生態,也對土地利用造成不利影響。因

    此,﹁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

    CN

    ︶將之公

    布為世界一百大嚴重危害生態的外來入侵種之

    一。為剷除此毒瘤,據稱澎湖縣政府將推動十

    年計畫逐步進行剷除。

    (

    三)

    人口高齡化,勞動生產力降低

    據本年三月統計,澎湖人口約九萬九千

    人,其中農業人口約一萬六千七百人。目前老

    人人口數︵六十五歲以上︶占總人口數約一

    四.三%,遠高於台閩地區之八.八一%,呈

    人口高齡化之趨勢。澎湖由於耕地零散、面積

    狹小,原本就不利機械化作業,如果農業勞動

    人口高齡化,將更不利農業發展。

    上述三項問題,環環相扣,政策面如何協

    助解決農業困境?鼓勵或獎勵年青一代投入農

    業生產,是政府當局宜加速思考的議題。管路

    灌溉設施具省力、省時、省工的優點,是促進

    農業灌溉設施現代化有效方法,應持續推廣。

    此行拜訪的一位年青農戶,自台灣引進一

    對純種小黃牛,計畫將來發展以牛犛田的傳統

    農耕體驗活動,其保留傳統農耕文化的用心值

    得肯定,類似將農業與文化結合的思維,或許

    可以對農業困境有所突破,應給予祝福。

    七、旱灌設施補助計畫推動困難原

    因與建議

    為有效利用水資源,促進農業灌溉之現代

    化,澎湖縣農會於揆違多年後,於民國一○

    年重新加入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推廣旱作灌溉計

    畫行列,去年度計推廣十二件設施補助案,包

    括穿孔管、噴頭、微噴各二件,滴灌六件,設

    施面積合計三.三公頃。

    雖管路灌溉設施具有許多優點,參加推廣

    說明會農友甚多,但澎湖地區推動上仍百般吃

    力,其原因如下:

    (

    一)

    土地所有權人無意耕作,也不願出

    租,復耕政策難以大力推展

    老農普遍對農地租用存有三七五減租疑

    慮,擔心土地出租後拿不回來,因此不願出

    租。針對此情況,有關農地復耕及﹁小地主大

    佃農﹂政策宜加強宣導,以解除農民疑慮。

    (二)土地施設同意書取得困難

    澎湖因屬離島,自然條件不佳,謀生相對

    較為困難,因此離鄉背井求發展的人很多。因

    39

    專 題 報 導

  • 共有土地之其他持分人或承租土地的所有權人

    旅居外地或死亡未辦理繼承,致現有耕作者難

    以取得土地施設同意書,無法申請補助的情況

    頗多。現

    行﹁推廣旱作管路灌溉作業要點﹂規定

    承租(

    耕)

    私有土地者應檢附土地施設同意書,

    如無法取得即不符申請要件。沿用傳統式灌溉

    方法,對水資源極度困難的澎湖而言其實是不

    利的,類似的問題在金門地區也頗多,宜設法

    突破困境。

    土地施設同意書的規定在於確保土地所有

    權人申請補助的權益,簽立同意書即將受補助

    權益授予承租︵耕︶人。補助案以地管制,首

    次申請補助上限為四九%,再次申請另有間隔

    時間規定,且補助上限僅為四︶%。無論旅居

    外地或未辦理繼承,土地所有權人再從事耕作

    的機率大致是非常低的。如果政府經費許可,

    建議檢討補助規定,對離島該等案件在取得地

    方有關單位︵或村里長︶證明係由於上述原因

    而不是非法占耕者,同意其接受申請,另對於

    該等土地所有權人日後之申請,如係屬首次則

    仍確保其補助上限為四九%︵即確保土地權利

    人受補助權益︶之可行性,方能突破目前推廣

    的困境,提高水資源使用效益。

    (

    三)

    水源不足

    澎湖年降雨量約一千公釐,蒸發量卻高達

    一千八百公釐,據稱目前水井亦限制開發,農

    業用水明顯困難。在此情況下,雨水的蒐集貯

    留是較可行的方式,開挖蓄水農塘、截流道路

    側溝之雨水是可以進一步思考的方案,不過大

    型水源工程則須耕地集中方具經濟效益。

    八、結語

    澎湖美景天成,是國人的驕傲,但如何永

    續維持、發展是重要的課題。澎湖的農業是辛

    苦的,但有它的獨特性,產銷結合是振興澎湖

    農業的重要手段。南瓜米粉是澎湖著名的料

    理,澎湖的南瓜甜又綿,口感極佳,但走訪北

    辰市場卻發現大的菜販其南瓜卻多來自台灣,

    僅少數擺地攤的小販有販售當地生產的南瓜,

    其原因值得推敲!

    休耕農地的活化不僅在恢復農地的生產價

    值,其生態面以及穩定農家生活的效益更是深

    遠。推廣在地消費的理念,農產品儘量以在地

    生產的為優先消費對象,相信可以照顧到更多

    澎湖當地農民,銷路大了、耕作意願提高了,

    政府的鼓勵復耕政策才能成功;解決土地使用

    問題,再配套管路灌溉設施的推廣,相信澎湖

    的農業可以開創嶄新的風貌。澎湖,祝福你!

    ^作者服務於農田水利會聯合會﹀■

    40 60卷4期

    專 題 報 導

    102年8月封面60卷4期102年8月封裡60卷4期1(102年8月)2-3(102年8月)4(102年8月)5(102年8月)6-17(102年8月)18-29(102年8月)30-34(102年8月)35-40(102年8月)41-136(102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