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書論救贖 - chumadventist.org ·...

20
CONTENTS 羅馬書論救贖 作者:紐傅德(Don F.Neufeld) 導言 ......................................................................................... 02 1 保羅與羅馬 6月26日至7月2日 ........................................... 04 2 猶太人和外邦人 7月3日至9日 .......................................... 11 3 世人都犯了罪 7月10日至16日 .......................................... 18 4 因信稱義 7月17日至23日 .................................................. 25 5 稱義與律法 7月24日至30日 .............................................. 32 6 論信心 7月31日至8月6日 ................................................... 39 7 戰勝罪惡 8月7日至13日 .................................................... 46 8 羅馬書第七章中的那個人 8月14日至20日....................... 53 9 在基督裏得自由 8月21日至27日 ...................................... 60 10 猶太人和外邦人得救贖 8月28日至9月3日 ....................... 67 11 恩典的選召 9月4日至10日 ................................................ 74 12 愛與律法 9月11日至17日 ................................................. 81 13 其他乃是注釋 9月18日至24日 .......................................... 88 安息日學研經指引‧高級學課‧2010年第3季‧7~9月 目 錄 高級安息日學研經指引是由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全球總會的高級研經指引部所編製的。這份指引接 受全球安息日學審稿委員會的指導,由該委員會的成員擔任諮詢編輯。這份指引由委員會審核, 因此未必完全代表作者本人的見解。

Transcript of 羅馬書論救贖 - chumadventist.org ·...

CONTENTS

羅馬書論救贖作者:紐傅德(Don F.Neufeld)

導言 ......................................................................................... 02

1 保羅與羅馬 6月26日至7月2日 ........................................... 04

2 猶太人和外邦人 7月3日至9日 .......................................... 11

3 世人都犯了罪 7月10日至16日 .......................................... 18

4 因信稱義 7月17日至23日 .................................................. 25

5 稱義與律法 7月24日至30日 .............................................. 32

6 論信心 7月31日至8月6日 ................................................... 39

7 戰勝罪惡 8月7日至13日 .................................................... 46

8 羅馬書第七章中的那個人 8月14日至20日 ....................... 53

9 在基督裏得自由 8月21日至27日 ...................................... 60

10 猶太人和外邦人得救贖 8月28日至9月3日 ....................... 67

11 恩典的選召 9月4日至10日 ................................................ 74

12 愛與律法 9月11日至17日 ................................................. 81

13 其他乃是注釋 9月18日至24日 .......................................... 88

安息日學研經指引‧高級學課‧2010年第3季‧7~9月

目 錄

高級安息日學研經指引是由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全球總會的高級研經指引部所編製的。這份指引接

受全球安息日學審稿委員會的指導,由該委員會的成員擔任諮詢編輯。這份指引由委員會審核,

因此未必完全代表作者本人的見解。

Introduction導言

安息日學研經指引‧高級學課‧2010年第3季‧7~9月2

page

頁 Introduction導言 3

page

導言

【羅馬書論救贖】他曾經是一個僧侶,是一個勤於鑽研的僧侶。「我誠然是一個虔

誠的僧侶,嚴謹的遵行本門的教規,其謹慎的程度是我無法描述的。如

果僧侶能夠憑著其循規蹈矩的人生進入天國的話,我定然可以當之無愧

了。但如果我當時再接再厲,一定會苦行至死。」

不管這個僧侶多麼嚴謹遵守教規,不管他多麼禁慾,他始終沒有

體驗到上帝的悅納,從未感到他已經得救。他的絕望已經傷害到他的身

心。因為他相信上帝憤怒的實在性,使他感到無法去面對。

說實在的,有誰能面對呢?

後來有一天,在研究聖經的時候,一段經文跳到他的眼前。這經文

不僅改變了他的人生,也改變了整個世界的歷史。「義人必因信得生」

(羅馬書1:17)。

他的心境豁然開朗:上帝接受他,不是基於他的功德,不是因為

他苦待自己的身體,不是本著他的行為,而是因為基督的功勞。從此以

後,他再也不受錯誤神學的迷惑,而是要將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基督的公

義之上,而這公義是賜給一切相信的人。

這個僧侶不是他人,而是馬丁路德。他為上帝所用,掀開了基督教

會歷史上最重要的一個革命:宗教改革。

對路德來說,這一切都始於羅馬書,本季學課的主題。新教反對羅

馬教是始於羅馬書,並不使人感到驚訝(雖然含有一點幽默的意味),

因為這卷書在基督教的思想史上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基督教所有的

運動,自純粹的福音以至於因信稱義的主題都是始於保羅所寫給羅馬人

的書信。這卷書信以神學呈現福音,以及福音帶給墮落世人的盼望。

我們研究羅馬書的時候,要遵循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說:我們要

設法了解聖經所用的字眼對當初寫信對象所具有的意義。我們要知道那

些話的上下文,然後進一步來探討它對我們今日世人的意義。這並不是

說這些經文今天改變了意義,而是說聖經所教導的真理必須應用在讀經

之人的現今環境之中。

因此,我們首先要知道保羅的話對羅馬的信徒所具有的意義。他對

他們說了什麼?為什麼要說這話?保羅寫信給這些會眾一定具有他特別

的理由:有些事務他要向他們澄清。在向他們澄清的時候所說明的真理

也不是只給予他最初的讀者。這些話在多少世紀以來一直發生迴響,向

千百萬人教導奇妙的福音以及相關的基本道理─因信稱義。就是這個

光,自羅馬書放出的光,將那籠罩著馬丁路德以及千百萬世人身上的黑

暗驅散。這光向人們顯明基督不僅能夠赦免罪過,也能夠將他們的罪完

全洗淨的偉大真理。在本季之中,我們研究羅馬書所顯示:只要憑信心

就可以得救的偉大主題時,願我們都可以得蒙光照。

本季學課是根據已故的紐傅德(Don F. Neufeld, 1914─1980)牧師的遺作寫成。紐傅德牧師曾經是評論與通訊出版社的編輯,也擔任過《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參考文庫》的編輯。

4安息日學研經指引‧高級學課‧2010年第3季‧7~9月

page

頁5

page

頁課 課

6月26日至7月2日第一課‧保羅與羅馬

第一課

【保羅與羅馬】安息日下午●●

閱讀本週學課有關經文:徒28:17-31;羅1:7;15:14;20-27;弗1章;腓1:12。

存心節:「第一,我靠著耶穌基督,為你們眾人感謝我的上

帝,因你們的信德傳遍了天下。」(羅1:8)

研究羅馬書的理想情況是:在研究了它的歷史背景之後,就從羅馬

書1:1開始,然後一節一節的研究,直到全書都看完為止。可是我們只

能用一季來研讀這本書,因此就得挑選一些部分來研究。要研究全部羅

馬書,至少需要用四季而不是一季的功夫去探討。因此,我們只得選擇

一些概括其基本信息的主要章節來研究。

研討羅馬書的學者必須先了解本書的歷史背景,這是極為重要的。

若是不知道背景,就會摸不清保羅到底是在說什麼。保羅乃是本著某個

特別的原因,在某個特別的時候,向某些基督徒寫信。我們若是了解他

寫信的原因,對我們的研究就會大有助益。

首先,我們要利用想像回到古時,走向羅馬,成為當地會眾的一

員,然後以一個第一世紀教友的身分來聆聽保羅的話和聖靈所給他的啟

示。

使我們感到驚訝的是:雖然這書信是寫於很久以前,其境況與如今

也大相徑庭,然而這本書依然對今日祂的百姓有關聯,不論我們身在什

麼地方,或在何種境況。因此,我們應當本著虔誠的態度,留意其中的

話,身體力行。

*學習本週學課,為7月3日安息日做準備。

1 1星期日‧6月27日第一課‧保羅與羅馬

時期和地點

羅馬書16:1、2顯示,保羅可能是在堅革哩城寫信給羅馬的人。堅

革哩位於希臘東部的哥林多港口附近。保羅提到住在大哥林多的非比,

證實此地很可能就是他寫作羅馬書的地方。

確定新約書信寫作的地點其目的就是要知道寫作的日期。因為保羅

常常旅行,如果知道他當時身在何處,就提供了寫作日期的線索。

保羅建立哥林多教會是在他第二次傳道旅程中,約在公元49-52年

間(見徒18:1-18)。他第三次傳道旅程中,又訪問了希臘(徒20:

2、3),並且在旅行快結束的時候接受了他們捐贈給耶路撒冷聖徒的款

項(羅15:25、26)。由此看來,羅馬書寫作的日期該是在公元58年

初。

保羅第三次傳道旅程中還訪問了什麼重要的教會?徒18:23。

保羅訪問加拉太教會的時候,發現有些假教師趁他不在的時候鼓動

教友行割禮,要他們遵行摩西律法的規條。保羅擔心那些反對他的人比

他先抵達羅馬,就寫了一封信(羅馬書),以免同樣的悲劇會發生在羅

馬。一般人都相信加拉太書也是在保羅第三次傳道旅程中,逗留於哥林

多的那三個月(也許是他初到的時候)中寫的。

「保羅在致羅馬人的書信中說明了福音的大原則。他對於當時猶太

和外邦教會所議論紛紛的一些問題表白了自己的立場,並說明那曾一度

專屬於猶太人的指望和應許,現在也已提供給外邦人了。」──懷愛倫

著,《使徒行述》308頁。

如以上所說,研究聖經任何一卷書的時候都有一件重要的事,那就

是要先知道為什麼要寫這一卷書;也就是說,它所面對的是什麼情況。

因此,要了解羅馬書,就得知道有哪些事在攪擾猶太人和外邦人的教

會。在下一週的學課裏我們要探討這些問題。

目前在你的教會之中有什麼問題困擾著你們?這些困擾多是來自教

會之外或是教會之內?在辯論這些問題的時候,你扮演了什麼角色?在

你面對爭議的時候,曾有多少次停下來反省一下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所

採取的立場以及所表現的態度?這類的反省何以如此重要?

6安息日學研經指引‧高級學課‧2010年第3季‧7~9月

page

頁7

page

頁課 課

保羅抵達羅馬

「進了羅馬城,(有古卷加:百夫長把眾囚犯交給御營的統領,惟

有)保羅蒙允和一個看守他的兵另住在一處。」(徒28:16)這段經文

告訴我們保羅後來是怎樣到羅馬的?有些意料不到或所不想要的事會發

生,我們可以從保羅的經驗上學到什麼教訓?

人生道路迂迴曲折,無法預料。有時我們的計劃雖然是出於最好的

動機,其結局往往不是我們所想的。保羅終於到了羅馬,但是很可能並

非出於他所要的方式。

保羅第三次傳道旅程結束,身上帶著歐洲和小亞細亞的會眾幫助窮

困信徒的捐款,回到耶路撒冷的時候,有意料不到的事正等待著他。官

府把他逮捕,身陷囹圄。囚禁在該撒利亞兩年,之後,他上訴於該撒。

他被囚禁了三年多,然後到達了羅馬。我們可以猜想他到達的方式一定

不是幾年以前寫信給羅馬教會時所想像的那種樣子。

以下的經文告訴我們保羅在羅馬時的景況如何?更重要的是我們能

夠從這些紀錄上學到什麼教訓?徒28:17-31。

「宮庭之所以注意基督教,並不是由於保羅的講道,而是由於他的

捆綁。正因他的被囚,他這次竟破了許多人在罪惡奴役中的枷鎖。結果

並不止此。他說:『並且那在主裏的弟兄,多半因我受的捆鎖,就篤信

不疑,越發放膽傳上帝的道,無所懼怕。』(腓1:14)」懷愛倫著,

《使徒行述》385頁。

在你的一生之中,有多少次經歷過曲折的路途,可是到了後來發現

這些經驗使你得了益處(見腓1:12)?這些經驗能夠並應當使你處在逆

境的時候信靠上帝。

親切的口氣

寫信是一回事,親自造訪又是另一回事。因此,保羅雖然寫了信,

但他在信中還是說明他要親自去探訪他們。他要叫他們知道他就要去看

他們,並且說明他去的本意。

閱讀羅馬書15:20-27。保羅說明他之所以未能早一點去羅馬是

什麼原因?他為什麼現在決定要去?在他的論証之中,使命佔了什麼重

要位置?我們從保羅的這段話裏可以學到什麼有關使命和作見證的重要

教訓?保羅在第27節中論到猶太人和外邦人時提到什麼有趣卻又重要的

事?

這位偉大的國外宣教士經常受激勵,要將福音傳到未曾進入的地

區,讓別人可以在已經建立福音工作的地區工作。在基督教初創的時

期,工作的人少,讓保羅在福音已經進入的地區工作未免浪費寶貴的傳

道力量。他說,「我立了志向,不在基督的名被稱過的地方傳福音,免

得建造在別人的根基上。」為的是使「未曾聽過的,將要明白。」(羅

15:20、21)

保羅的計劃不是要在羅馬定居。他的目的是要去西班牙佈道。他希

望羅馬的基督徒支持他的這項計劃。

保羅設法得到已建立之教會的幫助,好使福音的工作進入新的地

區,我們可以從這件事上學到什麼重要的原則?

重讀一遍羅15:20-27。注意保羅如何渴望事奉,他最大的願望就

是傳道和事奉。什麼事物可以激發你,使你有所行動呢?你有多少服務

的願望?

星期一‧6月28日第一課‧保羅與羅馬

第一課‧保羅與羅馬

星期二‧6月29日1 1

8安息日學研經指引‧高級學課‧2010年第3季‧7~9月

page

頁9

page

頁課 課

「奉召作聖徒」

保羅問候的話是這樣說的:「我寫信給你們在羅馬為上帝所愛、

奉召作聖徒的眾人。願恩惠、平安從我們的父上帝並主耶穌基督歸與你

們!」(羅1:7)我們從這一段話之中能夠得到什麼有關真理、神學、

信心的原則?

為上帝所愛。固然上帝疼愛所有的世人,但是就一種特別的意義來

說,上帝愛那些選擇愛祂的人,那些響應祂愛的人。

我們本著人類的看法來說。我們特別愛那些愛我們的人。我們與他

們之間有一種特別的感情。愛情要求回應。要是得不到的話,愛情就發

展不下去了。

奉召作聖徒。有些聖經譯本將這裏的「作」字變成斜體字。這字可

以略去而仍舊保持原有的意義。但是如果將這「作」字取掉,這句話就

成為「稱為聖徒」或「被任命為聖徒」。

「聖徒」一詞來自希臘文的hagioi,也就是「聖人」。「聖」的意思

是「獻身」。「聖徒」就是已經蒙上帝「分別為聖」的人。雖然他離開

「成聖」的目標仍舊很遠,但是根據聖經對這詞的含意,這人既然已經

選擇了基督為主,他(她)就已經是聖徒了。

保羅說他們是「奉召作聖徒」的。這是不是說有些人沒有蒙召呢?

弗1:4;來2:9;彼後3:9如何幫助我們明白保羅的話?

福音的偉大信息是說基督的死是普世的,祂為所有的世人犧牲。

每個人都蒙召靠祂得救,甚至在立定大地根基之前就已經「蒙召作聖

徒」。上帝原本的旨意乃是要所有的世人都在耶穌裏得著救贖。最後地

獄的火乃是為魔鬼和他的使者預備的(太25:41)。固然有些人不接受

上帝賜給他們的禮物,這並不是說這禮物不夠奇妙;正如一個人坐在超

市外面絕食抗議,並不會抹煞超市裏面提供豐富食物的事實。

想一想:在立定大地根基之前上帝就已經呼召靠祂得救。這樣,你

為什麼還會讓任何事物阻攔你聽從祂的呼召呢?

名傳天下

「第一,我靠著耶穌基督,為你們眾人感謝我的上帝,因你們的信

德傳遍了天下。」(羅1:8)

我們不知道羅馬的教會是怎樣創始的。根據傳統的說法,它的創始

人是彼得或保羅,但這個說法沒有歷史的根據。也許有些在耶路撒冷於

五旬節的時候悔改的信徒(徒2章)訪問或遷居羅馬,後來建立了教會。

也可能後來有一些信徒前往羅馬為信仰作見證時設立的。

叫人感到驚奇的是:五旬節過了不過幾十年,顯然使徒也沒有去訪

問過,居然這教會竟出了名。「雖然他們遭遇了反對,基督被釘了十字

架的二十年之後,在羅馬居然有了一個活潑熱忱的教會。這個教會堅強

熱心,是主設立的。」懷愛倫評注,《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參考文庫‧聖

經注釋》第六卷,原文1067頁。

這裏的「信德」也包括忠心的意思,也就是說他們忠於在基督裏所

發現的新的生活方式。

閱讀羅15:14。保羅怎樣形容在羅馬的教會?

保羅認為羅馬基督徒經驗的三個特點是值得一提的:

❶他們「滿有良善」。別人會不會如此形容我們?別人與我們交往

的時候,引起他們注意的是否是因為我們滿有良善呢?

❷他們「充足了諸般的知識」。聖經一再強調啟廸、資訊和知識

的重要。主勸勉我們要研究聖經,熟悉其中的教訓。「所說,『我也要

賜給你們一個新心,』意思便是『我要賜給你們新的思想。』心志的改

變往往也給人帶來清楚的基督徒的責任感,和一種對於真理的瞭解。」

──懷愛倫著,《今日的生活》20頁。

❸他們「能彼此勸戒」。無論什麼人,一旦脫離其他信徒而孤立,

靈性上就必然不能興旺。我們需要鼓勵他人,也要接受他人的鼓勵。

你所屬的教會如何?你教會的名譽怎樣?更重要的是,你的教會是

否有名聲?你對這問題的答案說明你的教會是怎樣的?更加重要的是,

如果有必要,你能夠如何幫助改善那種情勢?

第一課‧保羅與羅馬第一課‧保羅與羅馬 星期四‧7月1日星期三‧6月30日

1 1

10安息日學研經指引‧高級學課‧2010年第3季‧7~9月

page

頁11page

頁課

進修資料●●

參閱懷愛倫著,《教會證言》第五卷,原文706頁〈聖經的奧

秘〉;《使徒行述》第三十五章〈救恩臨到猶太人〉;《基督復臨安息

日會參考文庫‧聖經辭典》第八卷,原文922頁,及 《基督復臨安息日

會參考文庫‧聖經注釋》第六卷,原文467、468頁。

「這樣,保羅表面上雖然無法從事積極的工作,但他這時卻較比往

年自由旅行各教會時發揮了更廣泛更持久的影響。保羅既為主的緣故被

囚,弟兄們愛他的心就更為堅強了;他既為基督的緣故被捆鎖,他的話

語就較比他親自在他們中間時博得了更大的注意和尊敬。」懷愛倫著,

《使徒行述》377頁。

「他最深切的宿願與計畫之一,乃是要看到基督的信仰堅立在那當

時世界的大中心。那時羅馬業已成立教會,所以保羅希望獲得該地信徒

的合作,以便在義大利及其他國家完成聖工。這些弟兄中既有許多是他

尚未認識的,因此他為自己將來在他們中間的工作鋪路起見,便事先寫

了一封信給他們,聲明他訪問羅馬的決心,以及他要在西班牙樹立十字

架旗幟的希望。」懷愛倫著,《使徒行述》307-308頁。

「永生的上帝已經在聖徒與罪人,悔改與未悔改的人中間劃清了界

限。這兩等人並不像彩虹的顏色那樣無可辨析地互相融和,卻如正午與

子夜一樣顯然有別。」懷愛倫著,《告青年書》310頁

討論問題●●

1再想一下星期四課文後面的問題。你們這一個小組如何能夠幫助改善你教會的名譽?

2與班員分享一個困境後來如何成為對你有益的情況。有人遭遇苦難的時候,你能怎樣本著自己的經驗幫助他們?

3討論上帝安設大地根基之前我們就已蒙召得救的道理(參閱多1:1、2;提後1:8、9)。這個道理為何能夠鼓勵我們?這樣說來,

人拒絕神恩為何是極為可悲的事?

第一課‧保羅與羅馬

星期五‧7月2日

2課

1

第二課

【猶太人和外邦人】安息日下午●●

閱讀本週學課有關經文:利23章;太19:17;徒15:1-29;加1:1-12;來8:6;啟12:17。

存心節:「律法本是藉著摩西傳的;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穌基

督來的。」(約1:17)

最先接受基督教的都是猶太人。新約聖經沒有任何紀錄提到上帝要

他們停止行割禮或是不要守猶太人的節期。可是當外邦人開始接受基督

教的時候,重要的問題就來了。外邦人需要行割禮嗎?他們要遵守猶太

人其他的律法到什麼程度?後來他們就在耶路撒冷召開了一個會議,好

解決這些問題(見徒15章)。

雖然大會堅定地議決不可用這諸般的規條律法為難外邦人,可是仍

有一些教師堅持外邦信徒必須遵守這些規條,包括割禮在內。這事為教

會增加了許多困擾。

這些問題仍舊存在於今日的教會之中,只是方式不同而已。我們基

督復臨安息日會因為遵守十條誡命(或因為我們守安息日)有多少次受

人指責是猶太教徒,提倡律法主義。我們有多少次聽人說我們如今已經

是在新約時代,律法(守安息日的誡命)已經廢去了?

在另一方面,我們教會也往往遇到一些人,他們還在設法把舊約時

代的規條加在我們身上。因此,羅馬書對我們今日的人具有一些特別的

教訓,正如對當時的人一樣。

*學習本週學課,為7月10日安息日做準備。

第二課‧猶太人和外邦人

7月3日至9日

12安息日學研經指引‧高級學課‧2010年第3季‧7~9月

page

頁13page

更美的應許

閱讀來8:6。這段話裏的信息是什麼?這裏所說「更美之應許」是

指什麼說的?

也許舊約和新約宗教之間最大的差別是在新約時代乃是由彌賽亞,

拿撒勒的耶穌親自來開啟的。上帝差遣祂來作我們的救主。世人要是忽

視祂就不能得救。惟有憑著祂所提供的救贖,人們的罪才能得到赦免。

惟有將祂那無罪的人生加給世人,他們才能夠站在上帝面前而不被定

罪。換句話說,救恩是來自耶穌的義,任何其他的方式都是無效的。

舊約時代的信徒企盼著彌賽亞時代的福氣和救贖的應許。在新約

時代,人們面對著這樣的問題:他們是否要接受拿撒勒的耶穌就是上帝

所差派的彌賽亞,他們的救主?如果他們相信祂,也就是說:如果他們

真的以祂為救主,將自己降服於祂,他們就會因祂白白賜下的公義而得

救。

同時,在新約時代,那道德的條件仍然是一樣的,因為它是建立在

上帝和基督的品德之上。順從上帝道德的律法是新約的一部分,也是舊

約的一部分。

閱讀太19:17;啟12:17;14:12;雅2:10、11。這些經文如何論

及新約的道德律?

但是,凡單屬以色列人、只與舊約有關,且是清楚指向耶穌及祂的

死,以及祂大祭司事奉的一切儀文律法,都作廢了。現在有了那以「更

美應許」為基礎的新秩序。

保羅寫作羅馬書的主要原因乃是要幫助猶太人和外邦人明白他們從

猶太教過渡到基督教的過程。這個過程是需要時間的。

聖經的哪些應許是你最愛的?你有常常「宣告」那些應許嗎?你所

做的哪些決定阻攔那些應許實現在你的身上?

猶太的律法和規條

在時間許可的情形之下,把利未記大致的閱讀一下(例如利12章、

16章、23章)。你在閱讀這些條例規章的時候,心裏想到什麼?為什麼

它們在新約時代幾乎是不可能守的?

我們可以簡單的把舊約的律法分為幾類:(1)道德律、(2)儀文

律、(3)民法、(4)成文法、(5)衛生法。

這種分類有一部分是人為的。事實上,有些法規相互聯接,所以具

有重疊性。但古人並不認為它們是可以分割、各自獨立的。

道德律在十誡中作了總結(出20:1-17)。這個律法概括了對人

類在道德方面的要求。這十條法規在聖經的前五卷中發揚光大,應用在

各種成文法中。這種發揮說明在任何情形之中都要遵守上帝的律法。與

此不無關聯的是民法。這些也是以道德律為根基。它們說明公民與政府

以及公民與其他公民之間的關係。它們也列出觸犯律法時的處分。

儀文律是規定在聖所之中的儀式,說明各種祭祀,各人所要承擔的

責任。它也規定要守的各種節期。

衛生法與其他的律法也互相重疊。這些論及不潔淨的律法規定儀文

的不潔淨,又進一步包括衛生和健康的原則。論到肉類的潔淨與否乃是

根據身體方面的考量。

雖然猶太人大多認為這一切都是來自上帝,是一個整體;但是個人

必須在心理上衡量,加以區分。十誡是上帝親口頒布的,這就說明它們

具有特別的重要性。其他的律例是由摩西傳達的。至於儀文的律法只有

在聖殿存在的時候有效。

至於民法,在猶太人亡國之後,生活在其他民族的統治之下的時候

就不適用了。聖殿被毀,一切與它有關的條文就不能遵守了。此外,在

彌賽亞降臨後,許多預表的影兒已經遇見了實體,所以都失去了作用。

2課

2課

星期日‧7月4日第二課‧猶太人和外邦人 星期一‧7月5日

第二課‧猶太人和外邦人

14安息日學研經指引‧高級學課‧2010年第3季‧7~9月

page

頁15page

我當怎樣行才能得救?

閱讀徒15:1。造成他們意見分歧的是什麼事?為什麼有人會認為這

個禮節不單是屬於猶太人的?(見創17:10)

正當使徒在安提阿與傳道人和平信徒同心協力為基督做救靈工作的

時候,有幾個來自猶大的信徒,「是法利賽教門的人」,提出一些問題,

後來在教會裏掀起很大的爭論,為外邦信徒製造了極大的驚恐。這些教師

滿腹自信的說,人要得救就必須受割禮,並且要謹守一切儀文的規條。畢

竟,猶太人都以上帝所制定的禮節自豪。連許多悔改而相信基督的人也覺

得,既然上帝曾經清楚地制定希伯來人崇拜的儀式,祂不太可能會授意把

這些規章改掉。他們堅持主張,必須將猶太人的律法和儀式納入基督徒的

宗教之中。他們還不了解一切祭祀的作用都是預表上帝兒子的死,在祂犧

牲之後,摩西時代的一切儀式就都失效了。

閱讀徒15:2-12。這次的爭論最後如何解決?

「他固然仰望上帝直接的領導,但他也隨時願意承認教會全體信徒的

權威。他覺得需要商議討論;而且每當重要問題發生時,他總是樂於將這

些問題提交教會,並與弟兄們聯合一致向上帝尋求智慧,俾作出正當的決

定。」懷愛倫著,《使徒行述》162頁。

這裏有一件有趣的事:保羅一向談到他蒙召傳道,耶穌怎樣呼召他,

將使命托付給他,他也極為樂意與教會合作。這就是說,不論他是怎樣蒙

召,他了解到他乃是教會的一部分,他需要盡力與教會合作。

你對教會領袖的態度如何?你合作的表現如何?合作為什麼那麼重

要?要是人人都我行我素,各自為政,不顧教會的意願,教會還能發揮它

的作用嗎?

免去更重的擔子

閱讀徒15:5-29。教會的會議通過了什麼議案?他們的理由是什

麼?

這個決定與崇尚猶太教的人的看法不同。這些人堅持外邦的信徒必須

受割禮,還要遵守全部儀文律法,而且「他們堅持要將猶太人的律法和儀

式併入基督教的禮節之中。」懷愛倫著,《使徒行述》153頁。

有趣的是,在第10節裏,彼得形容舊的律法是他們「所不能負的

軛」。既然賜下這些律法的是上帝,難道祂還會把軛放在祂百姓的身上

嗎?顯然不會。那就是說,歷代以來,有些領袖藉著口傳的慣例,把原本

要帶來福氣的律法反倒變成負擔了。教會的會議就是想叫外邦的信徒免遭

這種負擔之累。

同時也要注意,這裏並沒有討論外邦的信徒是否需要遵守十誡的問

題。設想,教會的會議既然告訴他們不要吃血,怎麼會讓他們忽視那禁止

殺人和姦淫的十誡呢?

他們要外邦的信徒遵守什麼規矩?(徒15:20、29)為什麼特別指

出這幾點?

雖然猶太的信徒不可將自己的規條和傳統強加在外邦的信徒身上,但

是大會也要確定外邦人不要做那些使在耶穌裏與他們聯合的猶太人發生反

感的事。因此,使徒和長老同意寫信給外邦人,囑咐他們要「禁戒祭偶像

的物和血,並勒死的牲畜和姦淫。」有人說,在這裏沒有明白的指出要守

安息日,那一定是說外邦信徒不必守安息日(當然,這裏也沒有特別指出

不可欺騙,不可殺人,所以這種說法是不能成立的)。

 我們是否也會在某些方面將一些來自傳統而不是來自上帝命令的擔

子加在別人身上?怎樣會有這樣的事?與班員一同討論。

2課

2課

第二課‧猶太人和外邦人第二課‧猶太人和外邦人

星期二‧7月6日星期三‧7月7日

16安息日學研經指引‧高級學課‧2010年第3季‧7~9月

page

頁17page

加拉太的異端邪說

雖然教訓已是如此清楚,可是還有一些人堅持:外邦的信徒必須遵

守猶太人的傳統和儀文律法。保羅認為這事態甚為嚴重,因這非關信仰

的細微末節而已。它其實就是否定了基督福音的本身。

閱讀加1:1-12。保羅認為在加拉太所發生的事何等嚴重?這向我

們說明這個問題多麼重要?

如上所述,主要是由於加拉太教會的情況促使保羅向羅馬的信徒說

出那番話。在羅馬書中,保羅繼續發揮加拉太書中的主題。那些勸人守

猶太條文的人主張說,上帝藉著摩西所頒布的條文是重要的,外邦的信

徒應當遵守。保羅設法說明它們的真正地位和功用。他不要那些人在羅

馬找到立足之地,彷佛在加拉太一樣。

如果問說,到底保羅在加拉太書和羅馬書所指的是儀文律或是道德

律,這問題是一種過度簡化。從歷史的觀點來說,它所討論的是外邦信

徒是否應當受割禮以及遵守猶太的律法。耶路撒冷的會議已經通過了議

案,可是有些人拒絕接受它的決定。有的人讀了保羅寫給加拉太和羅馬

教會的書信之後,認為它們明說道德律(特別是第四條誡命)對於基督

徒已經失效了。這些人誤會了這些書信的主題,忽視了它們的歷史背景

以及保羅文中的主題。我們會看出,保羅是強調說,得救單憑信心,不

是靠遵守律法,即使連道德律也包括在內;但是這並不是說道德律就不

必遵守了。討論的焦點根本不是說是否要遵守十誡。以十誡為主題的人

乃是將一個現代的題目加在經文之中,這題目並不在保羅討論的範圍之

內。

有人說安息日對基督徒已經失去了作用,你會如何回答?你如何能

夠說明安息日的真諦而卻不損害到福音的完整性?

2課

2課

第二課‧猶太人和外邦人第二課‧猶太人和外邦人

星期四‧7月8日星期五‧7月9日

進修資料●●

閱讀《使徒行述》第十九章〈猶太人和外邦人〉;第三十六章〈加

拉太的叛道〉;《先祖與先知》第廿七章〈頒布律法〉;第三十二章

〈律法與諸約〉;《歷代願望》第二章〈選民〉。

「但是還有一個問題,如果亞伯拉罕的約包括了救贖的應許,那

麼為甚麼又在西乃山另立別的約呢?──以色列民在埃及為奴,大都喪

失了對上帝的認識,也不明白祂和亞伯拉罕所立之約的原則。」「百姓

不明白自己內心的罪惡,也不知道自己沒有基督就不可能遵守上帝的律

法,竟貿然與上帝立約。」懷愛倫著,《先祖與先知》355、356頁。

「由於耶路撒冷信徒中所興起的一些假師傳的影響,致使分裂、異

端、和放縱情慾的事迅即流行在加拉太一帶的信徒中間。這些假師傅竟

將猶太人的遺傳和福音的真理混合起來,他們不顧耶路撒冷會議所作出

的決定,而勉強外邦信徒遵守儀文的律法。」懷愛倫著,《使徒行述》

316頁。

討論問題●●

1與班員討論星期三課文的最後一個問題。不論是在教會或在家裏,甚至是對你個人,怎樣會把不必要的擔子放在他人(或自己)身上?反

過來說,我們是否也可能做得過度?也就是說,你的生活方式或標準

可能怎樣過於不檢點以致不能反應我們在基督所得到的呼召?

2人會用什麼方式來辯論說十誡對今日的世人已經失去了約束?你會怎樣回答他們?這種說法明顯是錯誤的,而且這樣說的人在生活上也並

不表示他們相信自己的主張,為什麼他們還如此說呢?

3再讀加拉太書1章1至12節,注意保羅對福音的了解是多麼堅定,熱忱,沒有妥協的餘地。這事如何說明我們在維護某些教義的時候要採

取堅定不移的態度,尤其是在這個提倡「多元論」和「相對論」的時

代。這如何顯明某些教訓是不能讓步妥協的?

18安息日學研經指引‧高級學課‧2010年第3季‧7~9月

page

頁19page

3課

3課

第三課

【世人都犯了罪】安息日下午●●

閱讀本週學課有關經文:羅1:16、17、22-32;2:1-10、17-23;3:1、2、10-18、23。

存心節:「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上帝的榮耀。」(羅3:23)

人若不承認自己是不義的,這人就不會感覺需要上帝來使他(她)

稱義(上帝宣稱這人在祂眼中是義人)。因此,保羅認為人稱義的頭一

步乃是要看出自己是無助,無望的罪人。為了要建立這個論證,保羅先

談到外邦人墮落到什麼可怕的程度。他們之所以如此墮落,其原因乃是

他們將上帝遠遠推出他們的記憶之外。保羅接著說,猶太人的情況也是

同樣的不堪設想。總之,任何人都無法靠著自己的好行為來自救。

懷愛倫曾經這樣說:「任何人都不可以採取有限、狹窄的立場,誤

以為世人的好行為稍可抵消他的罪債。這是一種致命的欺騙。如果你了

解了,就必須停止為你的短見而喋喋不休的爭論,然後要本著謙虛的心

來研究贖罪的道理。

「人們對這件事太過於無知,以致成千成萬自稱為上帝兒女的人實

際上乃是那惡者的子女,因為他們仗賴自己的行為。上帝經常要我們有

好的行為,律法也如此要求;但是人類已經置身在罪惡之中,他們的好

行為變得一文不值。惟有耶穌的公義才有價值。基督能夠將我們拯救到

底,因為祂長遠活著,替我們代求。」懷愛倫評注,《基督復臨安息日

會參考文庫‧聖經注釋》第六卷,原文1071頁。

*學習本週學課,為7月17日安息日做準備。

7月10至16日第三課‧世人都犯了罪 星期日‧7月11日

第三課‧世人都犯了罪

不以福音為恥

「我不以福音為恥;這福音本是上帝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

是猶太人,後是希臘人。因為上帝的義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這義是

本於信,以至於信。如經上所記:『義人必因信得生。』」(羅1:16、17)這些經文對你有什麼教訓?你怎樣經歷了其中的應許和希望?

這段經文包含了幾個重要的字眼:

❶福音。這個詞來自希臘文,意思就是「好消息」。其實,任何

喜訊都是福音,但是如果像這段經文,將它與基督連在一起,意思就是

說「論到彌賽亞的好消息」。(「基督」就是希臘文的翻譯,意思就是

「彌賽亞」。)所謂福音就是說彌賽亞已經來了,凡是相信祂的人就會

得救。人得救不是靠自己,甚至不是靠上帝的律法,而是靠耶穌和祂完

全的公義。

❷義。這個字是說,與上帝之間具有正確的關係。在羅馬書中產生

了一個特有的意義,以後我們還要繼續說明。在這裏應當指出在羅1:

17,此字是與「上帝的」幾個字合在一起。他所指的是來自上帝的義,

是上帝親自預備的義。以後我們會看出,惟有這種義才能帶給我們永生

的應許。

❸相信。這個字在希臘文具有「相信」和「信心」雙重的意義。它

是動詞也是名詞。在以後繼續研究羅馬書的時候,我們會逐漸明白它與

救贖之間的關係。

你是否與「應許」掙扎過?是否有時你會問你自己真的已經得救,

了,亦或是曾經得救過?何以會有這種疑懼呢?是根據什麼呢?是否基

於事實?換言之,你今日的生活方式是否與你的信仰相抵觸呢?如果是

的話,應當作做什麼選擇才能得到耶穌給你的應許和保證呢?

20安息日學研經指引‧高級學課‧2010年第3季‧7~9月

page

頁21page

3課

3課

星期一‧7月12日第三課‧世人都犯了罪 星期二‧7月13日

第三課‧世人都犯了罪

人類的情況

閱讀羅3:23。為什麼我們今日的基督徒如此容易接受這段話?同

時,哪些事會使一些人懷疑這經文的真實性?

使人感到驚奇的是有些人對人類的罪性表示異議,認為人類基本上

是善良的。這問題是出在他們對善良缺乏了解。一個人將自己與人相比

的時候,可能覺得自己還不錯。悍匪柯鵬(Al Capone)和希特勒比較起

來就變成聖徒了。但如果我們與上帝或祂的聖潔與公義相比,只會自慚

形穢而已。

這節經文也提到「上帝的榮耀」。人們對這個說法有各種解釋。也

許最簡單的解釋是林前11:7,「他(人)是上帝的形像和榮耀。」在希

臘文,這「榮耀」二字也約略與「形像」相同。罪惡將人原有的上帝形

像損壞了。有罪的世人就虧損了上帝的形像和榮耀。

閱讀羅3:10-18。這些情形今日是否有所改善?如果在你的人生

之中沒有基督,這些情形裏有哪些會與你相符?

我們的情況很糟,但並不是沒有希望的。我們第一步是要承認自己

是全然罪惡,靠著自己的力量是無法改善的。使我們自覺污穢的乃是聖

靈的工作。如果有罪的人不拒絕的話,聖靈就會將他自衛、偽裝、自以

為義的面具拿掉,使他投身在基督之前,求祂施恩拯救:「上帝啊,開

恩可憐我這個罪人。」(路18:13)。

曾幾何時你會自我省察,檢視自己的動機、行為和感覺?這可是一

種令人煩惱的經驗,不是嗎?那你唯一的希望又是什麼?

第一世紀至二十一世紀

二十世紀初期,很多人認為世人的景況正逐漸改善,道德有進步,

科技會促成一個「烏托邦」。他們相信人類正趨向完全,換句話說,只

要給予正當的教育,道德的訓練,人類就能夠改善自己和社會。他們倡

言,我們步向勇敢嶄新的二十世紀時,這一切都會發生。

不幸的是,一切都未能如願以償。對不對?二十世紀乃是史上最殘

暴的世紀。其中一個最大的原因乃是科技的進步,科技使人更可能殺害

別人,那是以前任何瘋狂的暴君所夢想不到的。

問題的癥結在哪裏?

閱讀羅1:22-32。從哪些方面我們可以見到在頭一個世紀所寫下的

事顯示在二十一世紀?

人們若是看不見上帝,罪惡與錯誤就如閘門大開之後洪流湧來。我

們人人都生活在這問題的後果之中。除非我們時時刻刻都降服於上帝,

否則我們也會變成問題的一部分了。

專心研究羅1:22、23。我們如何見到這原則在今日顯示出來?我們

這世紀的人類拒絕了上帝,就去崇拜什麼,以什麼為偶像?他們這樣行

的時候就怎樣成為愚拙?與班員一同討論。

22安息日學研經指引‧高級學課‧2010年第3季‧7~9月

page

頁23page

3課

3課

第三課‧世人都犯了罪

星期三‧7月14日星期四‧7月15日第三課‧世人都犯了罪

猶太人和外邦人一樣

在羅馬書第一章裏,保羅所討論的主要是外邦人,非基督徒;他們

在很久以前就已經忘記上帝,因此去行傷天害理的事。

但是他也不讓他本族本國的人就此脫身。他們雖然佔了許多便宜

(羅3:1、2),但他們也是罪人,也被上帝的律法判罪,同樣需要基督

恩典的拯救;從這個角度來說,猶太人和外邦人是一樣的。

閱讀羅2:1-3、17-24。保羅在這裏警告他們不要做什麼事?我們

不論是身為猶太人或外邦人,都當從這個警告中得到什麼信息?

「你們不要以為自己比別人強,立自己作別人的法官。你們既不能

辨明他人的動機,就不要論斷他人。批評人就是定自己的罪,因為你表

明自己參與了那控告弟兄者撒但的工作。」懷愛倫著,《歷代願望》315

頁。

人總是很容易看到別人的罪惡,橫加指責。可是有多少次我們也做

了同樣或者更壞的事?問題是我們常常對自己的過錯視若無睹,或是與

別人比較之後覺得自己還算不錯。

保羅不能容忍這樣的事。他警告他的同胞不要動輒就論斷外邦人,

因為他們——猶太人——雖然身為選民,多蒙上帝光照,但也是罪人,

甚至有的時候比他們所指責的非基督徒更不好。

保羅的意思是說,我們沒有一個人是義人,沒有一個人達到了神聖

的標準,沒有一個人具有內在的良善,聖潔的天性。不論是猶太人,外

邦人,是男是女,有錢沒錢,敬畏上帝或拒絕上帝,我們都被定了罪。

要不是福音所顯示的上帝的恩典,任何人都沒有希望。

你是一個何等偽善的人?你曾經有多少次在心裏譴責別人不對,而

自己反倒做了同樣的事?要是你遵照保羅在這裏的教訓而行,在人生方

面會發生怎樣的改變?

悔改

一個五歲的孩子把妹妹推倒了,父母叫他道歉。他滿心不情願,只

是看著地上,沒有真心地,用別人幾乎聽不見的聲音說了幾個字:「對

不起。」這明明不是真的悔改。

一方面記住上面的故事,一方面讀以下的經文:「還是你藐視他豐

富的恩慈、寬容、忍耐,不曉得他的恩慈是領你悔改呢?」(羅2:4)這話對我們有什麼信息?

我們應當注意到,上帝的恩慈乃是要「引導」而不是「勉強」罪人

悔改。上帝不使用高壓的手段。祂有無限的忍耐,想以祂的愛來吸引所

有的人歸向祂。以壓力而造成的悔改會破壞悔改的真諦,不是嗎?如果

上帝能夠勉強人悔改,那麼不是人人都會得救了嗎?這樣說來為什麼有

人能得救而有的人卻不能得救呢?

硬著心抗拒上帝的慈愛,不肯悔改,不願順從,他們至終的命運會

如何?羅2:5-10。

在這些經文以及在整本羅馬書之中,保羅都強調好行為有它的地

位。人稱義是憑信心而不是靠行為,這話絕不是說好的行為在基督徒

的生命之中沒有價值可言。舉例來說,在第七節裏說,救恩會臨到那些

「恆心行善」的人。雖然憑人類的努力無法帶來救恩,但它也是整個得

救經驗裏的一部分。任何人讀完聖經之後卻看不出行為的重要,這是難

以想像的。真正的,從心裏發出的悔改一定會導致一種決心,要勝過、

除去那些叫他後悔的事。

你多常有悔改的心意?這是出於誠意?抑或你只不過想擦掉你的缺

點、過失、和罪惡呢?如果是後者,怎樣才能改變?為什麼需要改變?

24安息日學研經指引‧高級學課‧2010年第3季‧7~9月

page

頁25page

4課

3課

星期五‧7月16日第三課‧世人都犯了罪

第四課‧因信稱義

7月17至23日

進修資料●●

閱讀懷愛倫著,《天路》第二十三章〈葡萄園和園戶〉;《喜樂的

泉源》第一章〈有一位關心你〉,第二章〈跨越鴻溝〉;《健康之源》

第四十一章〈人與人交接〉;《教會證言》第五卷,原文146、147頁

〈撒但的代理〉。

「許多人受到欺騙,不了解人心的景況。他們不明白人心比萬物

都詭詐,壞到極處。他們裝作聖潔,以人類的品格標準為滿足;可是與

上帝神聖標準相形見絀,望塵莫及。憑著自己,他們不能迎合上帝的要

求。」懷愛倫著,《信息選粹》第一卷,原文320頁。

「我得見一幅世界景況的可怕圖畫。到處都是邪惡放蕩。這個時代

特別淫亂。道德的敗壞本著前所未有的膽量將它醜陋的面目顯露出來。

人們似乎已經麻木,因著罪惡的放肆、嚴重、普遍而灰心沮喪。邪惡不

僅存在於不信和嘲笑的人之中。但願情形如此,其實不然。許多自稱相

信基督教的人也是如此。許多自稱盼望祂顯現的人其準備的程度並不比

撒但更好。他們沒有將自己的一切污穢除去。他們太久讓情慾支配,他

們的思想自然而然成為不純,心思也隨之敗壞。」懷愛倫著,《教會證

言》第二卷,原文346頁。

討論問題●●

1和班員重溫星期二課文中的問題。這個原則如何在我們的社會中表現出來?

2重溫今日學課中懷愛倫引言中的第二段。如果你發現自己在其中,你會如何回答?何以重要的是不要灰心,而要持住上帝的應許:

第一,求祂饒恕;第二,求祂潔淨。是誰要你說,「還有什麼用?

我壞到這個地步。我不可能得救,不如乾脆放棄好了」?耶穌卻

說,「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約8:

11)你會聽誰的話?

3了解人類基本上是罪惡墮落的,這個觀念何等重要?要是見不到這個可悲卻真實的情況,就會產生什麼事?要是誤解了我們真正

的景況,就會導致什麼錯誤?

第四課

【因信稱義】安息日下午●●

閱讀本週學課有關經文:羅3:19-28

存心節:「所以我們看定了:人稱義是因著信,不在乎遵行律

法。」(羅3:28)

在本課裏,我們來到羅馬書的主題:因信稱義。這是根據一個法律

的用詞而來。一個觸犯法律的人來到法官的面前,被定了死刑。但是來

了一個人,願意承擔他的罪,叫原來的犯人成為清白。犯人接受了他替

身所提供的,不僅被判無罪,而且就像從來沒有犯過這罪一樣。這是因

為他那一向清白的替身將自己完全奉公守法的紀錄歸在犯人的身上。這

樣一來,那個犯罪的人站在法官面前的時候就像從來沒有犯過罪一樣。

沒有人說那個人是無辜的。正好相反,那人的確有罪。但有一個好

消息,雖然他犯了罪,可是如今得到了饒恕。

在救贖的計劃裏,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罪人。耶穌,我們的替身,具

有完美的紀錄;祂替我們站在法庭之中,祂的公義取代了我們的不義。

這樣,我們在上帝面前就是義人;不是因為我們有什麼功德,而是因為

耶穌。我們「因信」接受祂的時候,祂的義就歸給我們了。這就是「因

信稱義」這個說法的來由。不論我們過去如何,我們接受了耶穌,本著

祂的義站在上帝面前,惟有這個義能夠拯救我們。

論到好消息,沒有任何消息比這更好了。

*學習本週學課,為7月24日安息日做準備。

26安息日學研經指引‧高級學課‧2010年第3季‧7~9月

page

頁27page

4課

4課

遵行律法

閱讀羅3:19、20。保羅在這裏論到律法說了什麼?他說律法的功用

是什麼,律法不能成就什麼?何以所有的基督徒都必須明白這一點?

保羅在這裏所說的律法是當時的猶太人所了解的,是廣義的用法。

即使現今的猶太人使用律法(妥拉Torah)一詞的時候,他們所想的乃是

摩西所寫的前五卷書,甚至整本舊約聖經中所含的上帝教訓。這些訓詞

包含了道德律,再加上闡釋道德律時所定的法令和裁判,此外還有儀文

的戒律,都包含在這訓詞之中。由於這個緣故,我們論到律法的時候實

際上乃是指整個猶太教所有規條而言。

在律法之下就是說在這律法的管轄範圍之內。律法的作用乃是在上

帝面前顯示這人的缺點和罪惡。律法不能把罪疚除掉;它卻能夠引導罪

人去尋找解救。

既然猶太律法現今已經不是一個問題,當我們將羅馬書的話應用在

我們的時代的時候,我們所特別想到的乃是道德的律法。猶太人的規條

不能救他們,道德的律法也救不了我們。拯救罪人並非道德律的功用。

它的功用乃是顯明上帝的品德,向人指出,在反應上帝品德的事上他們

有了虧欠。

不管是什麼律法,道德律也好,儀文律也好,或是將這二者合併,

部分的或整個的遵守,都不能使人在上帝眼中成為義。事實上,律法本

來就沒有這個功用。正好相反的,律法乃是要指出我們的缺點,引導我

們到耶穌那裏。

律法不能救人,正如我們的病徵不能醫治我們的病一樣。病徵沒有

醫治的能力,它只是指出我們需要醫治。律法的功用就是這樣。

你遵守律法的成效如何?你的回答如何說明靠遵守律法得救是如何

徒勞無功的?

第四課‧因信稱義

星期日‧7月18日

第四課‧因信稱義

星期一‧7月19日

信心和公義

「但如今,上帝的義在律法以外已經顯明出來,有律法和先知為

證。」(羅3:21)這段經文是什麼意思?

這裏新的義與律法的義是截然不同的。這後者是猶太人所熟悉的。

新的義稱為「上帝的義」;也就是說,它是來自上帝的義,是上帝所提

供的,惟有這種義才是上帝所接受的真義。

這種義就是耶穌成為肉身來到世上時所行的義。祂將這義賜給凡是

憑著信心接受的人。他們得到這個義並不是因為他們配得,而是他們需

要。

「義就是遵守律法。律法要求義,而罪人有負於律法;但是罪人無

力提供義。他達到義的唯一方法就是憑藉信心。憑著信心他可以將基督

的功勞帶到上帝那裏,主將祂兒子對律法的順從歸在罪人的賬上。基督

的公義取代了人類的缺欠,這樣上帝就接納、饒恕那悔改又相信的人,

稱他們為義。上帝待他有如他是義人,愛他就像愛祂的兒子一樣。」懷

愛倫著,《信息選粹》第一卷,原文367頁。你如何能學習接這個奇妙的

真理?(參閱羅3:22)

所謂的信乃是指對耶穌的信。在基督徒的生活之中,「信」不只是

理智的接受;也不只是承認基督的生與死的某些事實而已。反之,真正

地相信耶穌乃是接受祂為救主,替身,保證,與上主;並接受祂的生活

方式。也就是說,信賴祂,設法憑信心按照祂的誡命而生活。

28安息日學研經指引‧高級學課‧2010年第3季‧7~9月

page

頁29page

4課

4課

第四課‧因信稱義第四課‧因信稱義

星期三‧7月21日星期二‧7月20日

恩典和稱義

記住我們所研究的論到律法以及它所不能做到的事,閱讀羅3:24。保羅在此所說的是什麼?這裏所說「基督耶穌的救贖」是什麼意思?

這裏所說的「稱義(justified)」是什麼意思?它是來自希臘文的

dikaioo,意思就是「成為義」,「宣布為義」,「認定為義」。原文又

成為 dikaiosune(正直),以及 dikaioma(正當的條件)的字根。綜合起

來,justification(正當) 和righteousness(公義)之間有密切的關係,而

這種關係經過翻譯之後有時會詞不達意。上帝宣布我們為義的時候,我

們就成為義了。

人在稱義之前乃是不義的,是上帝所不接受的。他在稱義之後,在

上帝眼中他就是義人,是祂所能接受的。

這樣的轉變惟有靠賴上帝的恩典。所謂恩典乃是善意的行為。罪人

向上帝求救的時候,上帝稱這人為義,這乃是一種恩典的作為。恩典是

人所不配得到的好處。信徒得以稱義並不是靠著自己的善行,他無法向

上帝提供任何東西,只有顯出自己的無能為力。人之所以能夠稱義乃是

靠賴基督耶穌的救贖,就是耶穌作罪人的替身和保證。

羅馬書討論稱義的時候是說它發生在某一個時刻。罪人原本是置身

室外,不義,不為上帝接受,可是片刻之間,在稱義之後,他已經置身

室內,被接受,成為義人。

在基督裏的人視稱義為已經完成的事,是他在向基督完全獻身的時

候發生的。羅5:1所說的「我們既因信稱義」實際上乃是「我們既已經

因信稱義了」。

當然,已經稱義的罪人如果退步墮落,可是後來又歸向基督,他可

以再度稱義。還有,如果重新悔改被認為是天天的經驗,罪人自然也可

以一再稱義了。

既然福音是如此好的消息,到底是什麼事會阻攔一些人接受它呢?

在你自己的人生之中,有哪些事會阻礙你接受上帝應許要賜給你的事

呢?

祂的義

在羅3:25,保羅再進一步闡釋救贖的好消息。他使用了一個字,

「挽回祭(propitiation)」。這字在希臘文是hilasterion。這字在新約之中

只見於此處和來9:5。在那裏是翻譯成「施恩座」。正如在羅3:25一

樣,所討論的是靠著基督稱義和得救。「挽回祭」似乎是說舊約時代聖

幕中施恩座所象徵的事如今應驗了。這就是說耶穌犧牲的死乃是救贖之

道,祂為罪人作了挽回的祭物。簡單來說,上帝提供了拯救我們所需要

的一切。

在這裏也提到祂「寬容人先時所犯的罪。」使我們不為上帝所接受

的乃是我們的罪。我們憑著自己的力量無法消除我們的罪。但是在救贖

計劃裏,上帝為我們準備了一條出路,使我們可以藉著信靠基督的血而

使罪過得以消除。

「寬容(remission)」是來自希臘文paresis 也就是「越過」的意

思。這並不是說上帝會忽視罪惡。上帝之所以「越過」我們的罪乃是

因為基督已經藉著祂的死償付了一切世人罪惡的代價。因此,不論什麼

人,只要他憑著耶穌的血,藉著他的信,他的罪惡就得以赦免,因為基

督已經為他們的罪死了(林前15:3)。

閱讀羅3:26、27。保羅這話的重點是什麼?

保羅在這裏渴望向凡是願意聽的人分享的福音乃是:這裏有「祂的

義」,也就是上帝的義,這義加在我們身上,不是因我們的功勞,而是

因為我們相信耶穌和祂為我們成就的事。因著髑髏地的十字架,上帝能

夠一方面宣稱罪人為義,而在宇宙的眼目之中仍然是正直公平的。撒但

不能指責上帝,因為上天已經作了最大的犧牲。本來撒但指控上帝說祂

向世人所要求的遠過於祂願意付出的。但是十字架駁倒了這個說法。

撒但原本以為在人類犯罪之後上帝就會將世界毀滅。上帝不僅沒有

這樣做,反倒差遣耶穌來拯救它。這事如何說明上帝的品德?對祂的品

德有了認識之後,對我們的人生會造成怎樣的影響?這樣的認識會如何

影響你今後的生活?

30安息日學研經指引‧高級學課‧2010年第3季‧7~9月

page

頁31page

4課

4課

第四課‧因信稱義第四課‧因信稱義

信心和行為

「所以我們看定了:人稱義是因著信,不在乎遵行律法。」(羅3:28)這是不是說,既然律法不能救我們,我們就不用遵守律法了?說明

你的答案。

保羅在羅3:28所說的律法是廣義的用法,乃是指整個猶太教條而

言。不管猶太人如何嚴謹的遵守教條,如果他不接受耶穌為彌賽亞,這個

人是不能稱義的。保羅為他所說,憑信心得救就不能誇口的說法做了結

論。要是人能夠因自己的善行而稱義,他自然可以夸夸其談。但如果他是

因為信耶穌而稱義,那麼就得歸功與上帝,因為是祂使罪人稱義的。

對於「因信稱義如何解釋」這個問題,懷愛倫作了這個有趣的回

答:「這就是說,上帝將人類的榮耀擲於塵埃,替人成就靠他自己的力

量所做不到的事。」懷愛倫著,《給傳道人的證言》原文456頁。

遵守律法的行為不能彌補以往的罪過。稱義這件事是不能靠賺來

的。只能憑著相信基督贖罪的犧牲而加以接受。因此,遵守律法與稱義

之間毫無關係。不靠行為而稱義,意思就是說我們憑著自己毫無力量來

成為義人。

許多基督徒誤解以及誤用了這句話。他們聲稱我們只要相信就夠

了,在另一方面卻貶低了行為和順從的重要性,甚至表示遵守道德律也

不重要。保羅在羅馬書以及其他的地方一再強調遵守道德律的重要性。

耶穌顯然是這樣說過,雅各和約翰也是如此(太19:17;羅2:13;雅

2:10、11;啟14:12)。保羅的意思是說,雖然遵守律法不是稱義的

方法,但是已經因信稱義的人必定會遵守上帝的律法,事實上他是真正

遵守上帝律法的人。未稱義未重生的人絕不能履行律法的要求。

為什麼人會誤以為既然律法不能救我們,就不必提遵守的問題了?

你是否曾經因為接受因信稱義的道理而為罪惡找藉口?何以這樣做是極

端危險的?在另一方面來說,要是我們沒有救贖的應許,或是我們加以

誤用,我們會身在何處?

進修資料●●

閱讀懷愛倫著,《信息選粹》第一卷,原文236-239頁,〈律法中

基督的義〉;331-335頁,〈來尋找,就尋見〉;373、374頁,〈靠

賴基督能夠完全順從〉;《天路》第十一章〈豐富的寶藏庫〉。

「基督的品性代替了你的品性,上帝就悅納你,好像你未曾犯罪一

樣。」懷愛倫著,《喜樂的泉源》50頁。「恩典乃是不配得到的好處。

沒有犯罪的天使不能體會向他們施恩這回事;但是我們的罪惡使我們需

要慈悲的上帝向我們施恩。」懷愛倫著,《信息選粹》第一卷,原文

331、332頁。

「上帝認為應當以信心為罪人蒙赦的先決條件。這並非說信心本身

具有功德的作用,而是因為信心使我們抓住基督的功勞,就是罪惡的救

藥。信心能夠呈現基督完全的順從,而不是罪人的過錯和缺點。一旦罪

人相信基督為他個人的救主,上帝就會本著祂始終如一的應許,赦免他

的罪,白白的使他稱義。悔改的人了解他能稱義乃是來自基督。作了他

的替身、保證,已經替他死的基督,乃是他的贖價,他的公義。」同上

366、367頁。

「雖然律法不能豁免罪惡的刑罰,只能宣判罪人擔負一切的債務,

但是基督已經向一切悔罪和相信祂慈悲的人應許了豐富的赦免。人身上

的罪只有贖罪祭牲(與上帝同等的基督)的血能夠塗去。基督所成就的

一切——祂的人生,受辱,死亡,為失喪罪人代求——都高舉律法,使

它成為可敬的。」同上371頁。

問題討論●●

1把本週經文溫習一遍,然後用你自己的話將它作一個總結。與班上學員分享。

2想一想為了拯救我們所付出的代價:上帝兒子的死。這說明罪惡多麼嚴重?即使我們停止犯罪,以後永不再犯,為什麼這也不能使我

們在上帝面前稱義?這些事實如何激勵我們去抗拒犯罪的試探?

3只要相信就可以得救的好消息如何會被人誤用?這個想法叫人可能陷入什麼陷阱?(參閱彼後3:16;約壹3:7)

星期四‧7月22日星期五‧7月23日

32安息日學研經指引‧高級學課‧2010年第3季‧7~9月

page

頁33page

5課

5課

第五課‧稱義與律法

7月24至30日

第五課

【稱義和律法】安息日下午●●

閱讀本週學課有關經文:創15:6;撒下11、12;羅3:20―23、31;4:1-17;加3:19;約壹3:4。

存心節:「這樣,我們因信廢了律法麼?斷乎不是!更是堅固

律法。」(羅3:31)

從許多方面來看,羅馬書第四章乃是聖經中「惟獨憑信得救」之道

理的基礎。這裏以亞伯拉罕——聖潔與德行的模範——為不靠律法只靠

恩典得救的例子,這話沒有給任何讀者留下疑惑的餘地。如果連最好的

人,最奉公守法的人也無法憑自己在上帝面前稱義,那麼還有任何別的

人有希望嗎? 既然亞伯拉罕都要靠恩得救,何況是別人(猶太人也好,

外邦人也好)呢?

在羅馬書第四章之中,保羅說明了救贖計畫的三個階段:(1)上帝

賜福的應許(恩典的應許);(2)人對這應許的反應(信心的反應);

最後,(3)上帝宣布信徒為義(稱義)。對亞伯拉罕是如此,對我們也

是如此。

記得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對保羅來說,人得救是靠恩典。這是

贈送給我們的,不論我們何等不配。如果我們配得救贖,它就是欠我們

的;如果是欠我們的,那麼它就是債,而不是禮物了。對於邪惡墮落的

我們,救贖必需是禮物。

保羅為要證明得救只有靠著信心,他一直回到創世記,引用了創

15:6:「亞伯蘭信靠主;主看見他有這樣的信心,便稱他為義人。」

(《當代聖經》)。這是聖經中提到因信稱義最早的經文。

*學習本週學課,為7月31日安息日做準備。

第五課‧稱義與律法

星期日‧7月25日

堅固律法

閱讀羅3:31。保羅這話是什麼意思?何以這話對我們復臨信徒是重

要的?

在這段經文之中,保羅強調信心並不會廢除上帝的律法。即使過去

遵守律法的人,包括全體在舊約時代守誡命的人,都不是靠著它得救。

舊約的宗教和新約的宗教一樣,都是論到上帝的恩典,是憑著罪人的信

心賜給他們的。

閱讀羅4:1-8。這話怎樣說明,即使在舊約時代,得救也是靠信心

而不是靠行為?

根據舊約聖經的記載,亞伯拉罕因為信上帝,所以上帝稱他為義。

這樣說來,舊約聖經本身乃是教導因信稱義的道理。因此,任何人暗示

說信心使律法作廢的說法都是錯誤的。憑信心得救乃是舊約時代的主要

部分,它從頭到尾都是教導恩典。整個聖所的崇祀不就是教導罪人有一

個替身代替他死使他可以得救嗎?

還有,大衛和拔示巴犯了淫亂的罪之後得到赦免,我們當如何解釋

呢?使他得救的顯然不是他奉公守法,為人正直,他有無數次犯法,被

律法判斷有罪。如果大衛要靠行律法的話,就根本不能得救。

保羅引證大衛為上帝所疼愛,用以作為靠信心得救的例子。赦罪乃

是上帝施恩的舉動。這又是一個證明舊約時代要靠恩得救的例子。事實

上,儘管古以色列人傾向律法主義,但猶太人的宗教一直都是一種恩典

的宗教。律法主義是宗教的誤用,而不是它的基礎。

細想大衛犯罪和恢復的經驗(撒下11、12章;詩51篇)。從今這個

經驗之中,你個人可以得到什麼希望?這裏是否教導我們教會應當如何

對待墮落的人?

34安息日學研經指引‧高級學課‧2010年第3季‧7~9月

page

頁35page

5課

5課

第五課‧稱義與律法

星期一‧7月26日星期二‧7月27日第五課‧稱義與律法

恩典和債務

保羅在這裏所討論的不僅是神學而已。他是討論救贖的中心主題以

及我們與上帝之間的關係。如果一個人相信他需要搏得上帝的接納,那

麼他就得先達到某一個標準或聖潔的程度才能稱義得饒恕,自然他就要

朝自己裏面看,數算他自己的行為。有這樣思考的人就會自視過高,幾

乎沒有人需要這種宗教。

在另一方面,如果人了解稱義乃是來自上帝的禮物,完全是無功受

祿的,也是我們根本不配得的,這樣他會多麼容易將視線轉向上帝的慈

愛和恩典,而不是只看自己呢?

至終是哪一種人更可能反映上帝的品德?是自高自大的人或是以神

為至上的人呢?

閱讀羅4:6-8。保羅在這裏如何進一步闡釋因信稱義的道理?

「有罪的人必須憑著信心走向基督,把握住祂的功勞,將自己的罪

放在擔當罪惡的那一位身上,得到祂的饒恕。基督就是為了這件事來到

世界上。這樣,基督的公義就歸給那些悔改和相信的罪人身上,他從此

就成為皇家的一員。」懷愛倫著,《信息選粹》第一卷,原文215頁。

保羅又接著講解說,因信而得到的義不僅是給猶太人,也是給外邦

人的(羅4:9-12)。其實,如果你要說得更精確一點,亞伯拉罕並不

是猶太人,他的祖先是拜偶像的(書24:2)。他那個時代裏並沒有猶太

人和外邦人之分。亞伯拉罕被稱為義的時候(創15:6),他甚至還沒有

受割禮。因此,亞伯拉罕成了未受割禮和接受割禮之人的父;因此保羅

可以引他為例來說明福音乃是普及萬邦的。基督是為所有的人而死,不

論他們的種族或國籍是什麼(來2:9)。

想一想十字架的普及性,想一想十字架說明每個人的價值,為什麼

種族或國家的偏見乃是一個可怕的事?我們如何能夠看出自己的偏見,

並且靠著上帝的恩典將它清除?

應許和律法

「因為上帝應許亞伯拉罕和他後裔必得承受世界,不是因律法,乃

是因信而得的義。」(羅4:13)

在這段經文裏,「律法」和「信」是鮮明的對照。保羅要表明他所

教導的因信稱義的道理具有舊約聖經的根據。他在所有的猶太人公認為

始祖的亞伯拉罕的經驗上找到一個例子。亞伯拉罕為上帝接納和稱義與

律法毫無關係。上帝向亞伯拉罕應許說,他「必得承受世界」。亞伯拉

罕相信這個應許,也就是接受這個角色所給予他的任務。結果,上帝接

受了他,願意和他合作來拯救世界。這乃是一個強有力的例子,說明恩

典在舊約時代運作的方式,顯然保羅使用了這個例子。

閱讀羅4:14-17。在這裏,保羅如何繼續說明靠信心得救乃是舊約

聖經的中心?(參閱加3:7-9)

有一件重要的事。我們在起初的時候就說過,要記住保羅這信是寫

給什麼人的。這些猶太信徒專心研究律法,很多人相信他們得救就是在

乎他們守律法多麼嚴謹,雖然舊約聖經並不是如此教導他們。

為了要補救這種錯誤的想法,保羅辯解說,亞伯拉罕在西乃山上頒

布律法之前就已經得了應許;這不是因為他遵守了律法(這是難以做到

的,因為律法——〔妥拉Torah〕和一切儀文的律法還沒有公布出來),

而是因為他有信心。

如果保羅在這裏所指的全是道德律,雖然就其原則來說,它在西乃

山之前就已經存在,但是道理是相同的。或者更是如此。若想靠著律法

來得到上帝的應許,他說,那麼「信就歸於虛空,應許也就廢棄了。」

他的措詞相當強烈,但他的意思是說信心的功用是拯救,律法的功用是

定罪。他是說明,靠著那將我們定罪的律法而得救乃是徒勞無益的;因

為我們不論是猶太人或外邦人都犯了律法,因此我們都和亞伯拉罕一

樣:需要耶穌因著我們的信賜給我們救贖的義。

36安息日學研經指引‧高級學課‧2010年第3季‧7~9月

page

頁37page

5課

5課

第五課‧稱義與律法

星期三‧7月28日星期四‧7月29日第五課‧稱義與律法

律法和信心

如昨天所研究的,保羅說上帝與亞伯拉罕之間的故事告訴我們說,

救恩乃是憑著恩典的應許,而不是靠遵守律法。因此,如果猶太人想要

得救,就必須放棄靠行為得救的說法,接受那給予亞伯拉罕的應許,而

這應許在彌賽亞來臨的時候實現了。同樣的,那些以為只要憑藉行為就

可以與上帝和好的猶太人或外邦人,其實情形都是一樣。

「人靠自己的功德來救自己的原理,原是一切邪教的基礎……,

人若持守這種原理,就沒有抵抗罪惡的屏障了。」懷愛倫著,《歷代願

望》38頁。這話是什麼意思?為什麼這裏說如果我們以為靠著行為就可

以自救就會導致犯罪?

保羅怎樣在加拉太書裏說明律法和信心之間的關係?加3:21-23。

若是有什麼律法能夠賜人以生命,那必然是上帝的律法。但是保羅

說,不管是什麼律法,即使上帝的律法也好,也不能使人得生命。因為

所有的世人都干犯了律法,因此所有的人都被定了罪。

但是那在基督身上更加充分顯明的信心的應許,使所有「在律法之

下」的人都在信的時候得了釋放。這就是說,他們不被定罪,脫離了要

靠律法得救的重擔。在沒有信心,沒有恩典的情況下提到律法時,律法

就變成重擔──因為若沒有信心,沒有恩典,沒有因信稱義,那麼在律

法之下就是指在重擔之下被定罪。

你和上帝同行的時候,因信稱義的道理何等重要?也就是說你怎樣

才能避免讓它被別的道理弄得模糊以致你逐漸看不出這個至關重要的真

理?畢竟,如果沒有這真理,其他的教訓還有什麼好處?

律法和罪

我們常聽人說,在新約之下律法已經作廢,然後他們就引用一些經

文來證明他們的看法。但是不論他們的邏輯或神學都不合理。

閱讀約壹2:3-6;3:4和羅3:20。這些經文如何說明律法和罪之

間的關係?

幾百年以前,一位愛爾蘭的作家斯威夫特寫下這樣的話:「如果有

人說,國會已經議決將『酗酒』、『詐騙』、『說謊』、『偷竊』這些

字眼從英文和字典中取消,那麼我們所有的人到了清早就都會搖身一變

成為節制、誠實、正直、愛真理的人?這事的可能性有多少?」斯威夫

特著,《一個謙遜的提議及其他的諷刺文學》原文205頁同樣,如果上帝

的律法已經作廢,那麼為什麼欺騙,殺人,偷竊仍舊是罪,是不當的事

呢?如果上帝的律法已經改變了,罪惡的定義就必須改變。如果上帝的

律法已經作廢,那麼罪惡也就隨之沒有了,有誰會相信這話呢?(閱讀

約壹1:7-10;雅1:14、15)

在新約聖經裏,律法和福音都曾出現。律法說明了什麼是罪,福音

指出解決罪惡的方法,也就是耶穌的死與復活。要是沒有律法,就沒有

罪,這樣說來,我們還要被救脫離什麼呢?因此律法必須存在、有效,

福音才有意義。常有人說律法已經作廢了,這話很是矛盾,因為十字架

證明律法是不能廢除或更改的。如果上帝不能在基督死在十字架之前廢

除或更改律法,那麼何必在耶穌死了之後把它廢除呢?何不乾脆在人類

犯罪之後就把律法廢掉,這不就免得人類遭受違法之後的刑罰了嗎?這

樣一來,耶穌也用不著死了。耶穌的死說明如果要廢除或更改律法,應

當在十字架之前作,而不是在十字架之後作才對。因此,沒有什麼比耶

穌的死更加說明十字架的有效性。耶穌之所以死正是因為律法是不能更

改的。如果能夠改變律法來迎合我們墮落之後的景況,那豈不比讓耶穌

死是更好的解決辦法嗎?

如果沒有一個神聖的律法來禁止姦淫,那麼今天在姦淫的時候會使

被害人受到較少的痛苦嗎?你的回答如何幫助你明白上帝的律法至今仍

舊有效?按照你個人的經驗,違反了上帝的律法會有怎樣的後果?

38安息日學研經指引‧高級學課‧2010年第3季‧7~9月

page

頁39page

5課

6課

第五課‧稱義與律法

星期五‧7月30日

進修資料●●

閱讀懷愛倫著,《信息選粹》第一卷,原文388頁,〈基督,信息的中心〉 125-127頁,〈亞伯拉罕蒙召〉;《先祖與先知》第三十三章,〈律法與諸約〉;《歷代願望》第三十一章〈山邊寶訓〉;第六十六章〈智慧的應答〉;第七十九章〈成了〉。

「在那個講究階級制度的時代中,人權時常是得不到認可的,而保羅竟提出四海之內皆兄弟的偉大真理。宣稱上帝「從一本造出萬族的人,住在全地上。」在上帝看來,人人一律平等。」──懷愛倫著,《使徒行述》194頁。

「一方面要拯救世人,一方面要維護律法的尊嚴,上帝的兒子必須獻上自己為贖罪祭,讓那無罪的替我們成為罪身。祂在髑髏地為我們而死。祂的死顯示上帝對世人奇妙的愛,以及祂律法的永遠不變性。」懷愛倫著,《信息選粹》第一卷,原文240頁。

「義就是遵守律法。律法要求公義;罪人應當遵照律法的要求而行,但是他心有餘而力不足。他成為義人的唯一途徑乃是藉著信心。他可以憑著信心把基督的功勞獻給上帝,主就會將祂兒子的順從放在罪人的賬上。」懷愛倫著,《信息選粹》第一卷,原文367頁。

「如果撒但能夠使人認為能重視自己的行為,當作他的功勞和公義,那麼他就知道能夠用試探勝過這人,叫這人成為他的虜物了。……要將髑髏地的血塗在你的門楣上,就必得著安全。」懷愛倫著,《評論與通訊》1889年9月3日號。

問題討論●●

1為何明白惟獨靠信心得救而不是靠行為得救是如此重要?這種知識能夠保護我們免犯什麼錯誤?忽視了這重要的聖經教訓,會面臨什麼危險?

2雖然你已經了解「律法和守律法」不會使我們得救,仍舊有什麼事使你相信上帝律法的永存性?

3細想這個道理:在十字架面前,人人是平等的。既然如此,為什麼還有許多站在十字架前的基督徒會忘記這個重要的真理,仍舊懷有種族和國籍的歧視?

4我們身為已經稱義的罪人,得到我們所得罪的上帝的恩典和寵愛。與別人交往的時候,這事對我們應當有怎樣的影響?我們怎樣善待那些得罪我們不配得我們原諒的人?

第六課‧論信心

7月31日至8月6日

第六課

【論信心】安息日下午●●

閱讀本週學課有關經文:羅5章。

存心節:「我們既因信稱義,就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與上

帝相和。我們又藉著祂,因信得進入現在所站的這恩

典中,並且歡歡喜喜盼望神的榮耀。」(羅5:1、2)

保羅已經肯定的說明人稱義,或為上帝所接受,唯一的途徑就是相

信耶穌基督,因為惟有祂的義使能我們在上帝面前有正直的身分。保羅

講了這個偉大的真理之後,就再進一步加以解釋。他指出人得救必須是

本著信心而不是靠行為,即使連亞伯拉罕那樣的「義」人也不例外。在

這裏,保羅往後站了一步,綜觀整個的局面;他觀看罪惡、痛苦、死亡

的來由,觀看如何能在基督那裏得到解答,以及祂為人類成就了什麼。

因為亞當這一個人的墮落,全人類都被定罪,與神疏遠,並面對死

亡;可是由於一個人,耶穌的勝利,所有世人在上帝面前都有了新的地

位。他們憑著相信耶穌,一切作惡的紀錄,當受的刑罰都可完全取消,

得到永遠的饒恕。

保羅將亞當和耶穌作了一個對照,說明基督來是為亞當所做的解

套,因亞當的罪而受害的人,能夠因信為救主耶穌所拯救。這一切的基

礎乃是基督的十字架和祂在那裏替人所作的犧牲。這個犧牲為所有的罪

人開了一條出路,使所有的人,不論是猶太人或外邦人,都可以因耶穌

而得救;祂藉著自己的血使凡相信祂的人都可以稱義。

當然,這是值得我們一再強調的題目,因為它是一切希望的根基。

*學習本週學課,為8月7日安息日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