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车难再现江湖怎么破 有些“奇葩证明”为何难消除? ·...

1
04 百家之言 2017年6月22日 星期四 责任编辑:李于伯 美术编辑:刘飞飞 电话:021-67812039 E-mail:[email protected] 前沿聚焦 前沿聚焦 画里有话 画里有话 (敬请作者与本报联系,以便发放稿酬) 热点热评 热点热评 管窥社会 管窥社会 社会纵议 社会纵议 媒体观察 媒体观察 读者朋友,感谢您一直以来对“百家 之言”版面的关注与支持,本版面目前设 置了“松江时评”“茸城新论”“经济走笔” “云间随笔”“社会纵议”“想到就说”“各 抒己见”“读者来信”以及“画里有话”等 栏目,欢迎读者朋友一如既往给“百家之 言”赐稿,来稿可发送至邮箱 sjbslyb@ 163.com,一经采用,稿酬从优。 征稿启事 最近又有一则“奇葩证明”引人注目:某 地一外来务工就业人员的孩子准备入学,结 果在积分申请表上发现要提供“无犯罪记录 证明”。公安机关明确不再出具的18种证 明当中,上述证明已涵括在内。虽然最终还 是开具了,但经办部门人员质问教育部门: “小孩读书与其父母有无犯罪有关吗?难道 小孩的父母有违法犯罪记录,就可以剥夺小 孩读书权利吗?” 想起两年前在云南盐津县发生的另一 起事件,一女性在外地买房时,被要求到老 家派出所开具“无犯罪前科证明”。户籍民 警也在证明中加入点评:“难道有犯罪前科 的就不可以买房吗?贵单位凭什么立此项 规定?”这类证明之所以“奇葩”,大抵在于有 违常理,公民上学、买房、婚育等都是正常权 利,和犯罪记录何干?按照深化“放管服”的 “四个一律取消”,这明显属于“没有法律法 规依据”的一类,只能在国家行政、司法机关 政审、调查或企事业单位重要岗位人员任用 三类情况下开具。 但这两则新闻的“奇葩”程度又略有不 同,假如作买房之用的证明荒谬至极,作上 学之用的却容易从现实中找到依据。此依 据就是,父母是否有违法犯罪记录确实和 小孩的读书权利无关,但在教育资源比较 紧张的情形下,家庭状况又真切成为学校 选学生的参考要素。君不见此前的民办小 学招生,一些学校对家庭状况的探知已经 上溯到了“祖三代”?甚至单位、职务、学历 都在考查范围内。当今教育越来越倾向 “素质化”探索,不少小学特别是民办小学, 更乐意招收家庭状况良好、家庭教育理念 相契合的生源。可以断言,哪怕相关条款 不再硬卡“无犯罪证明”,也绝不代表学校 就不重视了、不需要了,它只会以更隐匿的 方式存在。 对“奇葩证明”喊了“一律取消”那么久, 为何有些就是取消不了?这是因为有的证 明虽然“奇葩”,但并非完全不合逻辑。比起 作上学之用的证明,有许多更有说服力的案 例:如保险公司理赔时要求再三确认身份, 初衷是尽量规避被冒领、误领的风险;又如 被作为极端案例的“你妈是你妈”,实际上是 旅行社认真核对“紧急联系人”正确与否 ……再摘录几则“旧闻”:去银行换残币,需 要“非故意烧毁钱币”证明;医保报销,需要 “自己扭伤脚脖子”证明;办理公积金贷款, 需要“结婚前未婚”证明……相比之下,这类 证明才更加具有“奇葩”性质吧。 曾有媒体梳理“奇葩证明”,发现它们多 与政务部门有关系,如房产、土地、民政、公 安、社保、计生等。细究之,“奇葩”有时不在 证明本身,而在办理的过程。前不久中央提 出继续深化简政放权,“凡没有法律法规依 据的一律取消,能通过个人现有证照来证明 的一律取消,能采取申请人书面承诺方式解 决的一律取消,能通过网络核验的一律取 消”,可以视作对“奇葩证明”的归类,其中后 三种类别的指向大都是服务态度和过程 —明明能通过现有材料、信息联网就足以 证明的,却一定要拐弯抹角折腾一下,老百 姓怎么可能没有怨言呢? 来源:《南方日报》 有些“奇葩证明”为何难消除? ○王庆峰 前几年,随着快车、顺风车、专车 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打车难一度成为 “过气”的槽点,但近来它又呈“翻红” 之势。很多小伙伴发现,网约车等待 的时间长了,价格也涨了,很多时候软 件上明明显示周边有车,但就是没人 接单,气人不?相关报告也证实了这 一点。据媒体报道,广州网约车新政 实施半年来,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有所 缓解,不过网约车订单量明显下滑;在 高峰用车时段,市民呼叫的平均等待 时间增加了一倍,并且超过四成的呼 叫需求得不到满足。 约车难再现江湖,让人感受深刻。 过去,各大平台疯狂发补贴,司机抢单要 拼手速,打车既快又划算;如今,约车不 仅难了,还贵了;司机愿不愿意接单要看 人家心情;甚至高峰时段加价 1.5 倍、2 倍也不见得有人搭理……两相对比,市 民难免有一定的失落感,甚至可以说是 被剥夺感。 原因出在哪?说到底,打车难度的 变化,背后是供求关系的变化。一方面, 网约车行业过去跑马圈地,资本大量流 入,“烧钱补贴”使其市场呈爆发式增 长。但这种烧钱模式不可能常态化,势 必降温,回归理性。另一方面,各地网约 车新政陆续执行,门槛变高,再加上补贴 减少,网约车数量有所下降也在情理之 —车辆少了,供不应求,司机自然有 了“挑肥拣瘦”的资本,用户体验也必然 受到影响。 应该说,网约车新政刚刚施行,“阵 痛”难以避免。今后随着政策逐步落 实,核发网约车驾驶员证将越来越多, 网约车的运力还将持续释放。此外,网 约车新政并非一成不变,综合考量其社 会效果,今后或将对其进行评估、审视 甚至调整,进一步完善网约车管理,从 而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这一点,事关 重大,值得深思。 当然了,破解约车难,单单从网约车 身上找答案还不够,传统的出租车作为 出租客运领域的核心成员,仍需进一步 深化改革。当前因为网约车体验下降, 部分乘客重新选择出租车。比如,据媒 体报道的数据,广州出租车日均客运量 已从最低点的154万人次,回升到目前 的 171 万人次。面对市民不断增长的需 求,出租车行业能否接得住、接得好?目 前,广州已开展出租车行业大整治;市交 通部门也将推动出租车行业改革,目前 已在执法手段、收入分配、经营权等方面 形成了 10 大项、45 小项改革思路,预计 今年底将初见成效。相信随着各方努 力,打车、约车将得到合理配置,最终让 天下没有难打的车。 来源:《广州日报》 近日,一条建议禁止生产销售“牙 签弩”的信息在微信朋友圈里被广大 家长广泛传播,成为热门话题。有家 长目睹了“牙签弩”的发射过程后,被 这小小东西的巨大威力吓了一大跳 —从“牙签弩”上射出的金属针竟能 射入石膏板! 如此大的威力!可以想见,玩者稍 有不慎,这款玩具就会成为伤人的凶 器。有资料表明,我国每年因玩具存在 的质量与安全隐患造成的伤害事件高 发,部分假冒伪劣、粗制滥造的玩具成为 孩子们身心健康的头号“隐形杀手”。像 “牙签弩”这样的危险玩具还有不少,比 如,玩具手枪、飞镖、溜溜球等。 这些危险玩具中,有的是质量存在 问题,比如,有毒的塑料制品做成的玩 具,音量过大的音乐玩具;有的是使用问 题,比如,带绳玩具容易缠在宝宝的脖子 上,体积小的玩具容易被呑食,不适合低 龄孩子玩。 别让玩具成凶器,一方面要加强对 玩具市场的监管。我国从 2016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玩具安全》系列国标,对玩具 的生产厂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和技 术规范。有关部门要对照标准,严格查 处不符合玩具安全标准的无良厂家,让 粗制滥造、有危险隐患的“三无”玩具远 离孩子。另一方面,孩子们往往缺乏安 全意识,只顾好玩,不计后果,此前一些 玩具手枪子弹打中孩子眼睛致盲的事 故,就是安全意识不足造成的。家长也 要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让玩具陪伴 孩子们健康成长。 来源:人民网 为防止别人恶意抢注相同、近似商标,很 多企业在商标注册上“山寨”了自己。据《工 人日报》《华商报》等媒体报道,大白兔注册了 十几个近似商标,有“大灰兔” “大黑兔” “大花 兔”“小白兔”“金兔”等;小米注册了“大米” “蓝米”“黑米”“紫米”“橙米”“绿米”“黄米” “桔米”等;星巴克注册了“索巴克”“辛巴克” “新巴克” “兴巴克” “星巴特”等…… 这则新闻,真让人哭笑不得。据说,知名 企业抢注的这些看上去挺山寨、实际上很正 规的商标,叫做“防御性商标”,是为防止他人 注册和使用这些商标,给自己的主品牌造成 干扰,同时也为了避免消费者混淆主品牌。 可见,知名企业山寨自己,是迫不得已 的做法。这些年来,一些知名企业在商标上 吃过不少亏,企业之间在相似商标上争端不 断,也确实造成了诸多混淆,比如“康师傅” 被“康帅傅”冒充,“娃哈哈”被“娃恰恰”假 冒,“思念”被“恩念”模仿……如此“李逵”遇 到“李鬼”的案例,不胜枚举。而一些不知名 商标攀附知名老字号、制造“亲戚关系”的现 象也很多,人家的“老干妈”知名,攀附者就 出“老干爹”,有的商家甚至摆放在一处销 售,误导消费者。 从某种角度上说,知名企业“山寨”自 己,是对恶意抢注相同或近似商标、恶意傍 名牌行为的反击。此前知名企业对山寨商 标的反击,往往是用法律手段维权,但所耗 时间、人力、金钱成本较高,如果山寨商标众 多还会疲于应付。现在这些知名品牌主动 “山寨”自己,将与主品牌相同、近似的商标 尽早注册,正是为了让竞争者无隙可钻。不 过,这只是权宜之计,大量注册商标需要金 钱成本,商标到期还需缴费续展,这对企业 来说,也是一种额外负担。再说,相同、近似 的商标,有音似的、有形似的,注册得完吗? 大白兔或许就疏忽了小贝兔、大臼兔、太白 兔、大白免…… 对恶意抢注商标与傍名牌的行为,需要 企业主动防御,更需要相关部门加大整治力 度,加强对知名品牌的保护,加强对商标注 册和交易的监管。一些抢注者本身没有生 产产品,却注册系列商标,傍名人、傍品牌、 傍旅游胜地等,目的在于待价而沽,通过转 让攫取暴利。相关部门应严把审查关,尽可 能识别那些别有用心的注册。对侵犯他人 商标专用权的,还要采取法律制裁措施。相 关部门应从知名企业“山寨”自己的无奈中, 读出其对恶意抢注行为及商标侵权行为开 展有力打击的期待,努力弥补商标注册与管 理中可能存在的漏洞。 来源:《工人日报》 前不久,笔者外出办事,中午去一 家小餐馆吃饭。坐定后,老板递过来 的菜单上都是几十元一份的菜,青菜 都要18元。我就一个人,单吃一份青 菜觉得下不了饭,加个荤菜又吃不完, 既浪费了钱,又浪费了菜。我问老板: “可不可以点半份鱼头烧豆腐、一份青 菜?”老板冷冷地说道:“我从来没听说 有点‘半份菜’的。”我说:“我一个人吃 不完,带走又不方便,浪费了可惜。”老 板又说:“现在都有钱,浪费一点算什 么?”老板坚决不做“半份菜”,无奈,我 只得要了一个青菜。 吃不完也得整份地买,在一些学校、 机关食堂也是如此。某中学食堂,规定 学生用餐每人每餐12元的标准,菜品为 两荤两素。对于男生来说,有时参加打 球、跑步等体育运动,消耗大,一份标准 餐不够吃,要再来半份才能吃饱。有些 女生吃一份标准餐太多,吃半份又不太 够,能减掉其中一两个菜刚好,但食堂却 说减菜可以,钱不能减。每餐12元的标 准太死板,想光盘也没办法实现。 “半份菜”推行遇冷、受阻,一方面是 餐饮业者过分精于成本算计,忽视社会 效益,认为一份菜与半份菜的人工成本 几乎相同,等于减少了利润,卖半份菜 不合算;另一方面,也正像有的餐饮业 者说的那样,经济富裕了,点“半份菜” 有失面子。要让“半份菜”持之以恒地 流行,餐饮业者不能光追求利润最大 化,更要担当起社会责任,做倡导“光 盘”的先行者;消费者应当摒弃讲排场、 爱面子、讲攀比的陋习,主动点“半份 菜”;政府主导、制度约束也必不可少, 相关监管部门要履行职责,在宣传上发 力,在监督上用心,让节俭理念深入人 心,以有效的制度督促餐饮业主、消费者 供应、消费“半份菜”。 来源:《人民日报》 有一种无奈叫“自己山寨自己” ○何勇海 “放”“管”结合作为政府职能转变的有 力抓手,正日益凸显其效能。成绩斐然却还 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优化空间。下放权 力不能“拖泥带水”,更不能关了“左门”,开 了“右门”,该“放”的要坚决“放”,且以百姓 获得感为标的。“放”也不是一“放”了之, “管”要紧跟其后。“放”“管”有机结合,政府 治理优化才能实现“升级换代”,百姓的“得” 也才能盘满钵满。 作者 王岩亮 文 张文发 画 来源 求是漫评 约车难再现江湖怎么破 ○夏振彬 当心玩具成“凶器” ○谭敏 让“半份菜”消费持之以恒 ○徐新林

Transcript of 约车难再现江湖怎么破 有些“奇葩证明”为何难消除? ·...

Page 1: 约车难再现江湖怎么破 有些“奇葩证明”为何难消除? · 对“奇葩证明”喊了“一律取消”那么久, 为何有些就是取消不了?这是因为有的证

04 百家之言2017年6月22日 星期四

责任编辑:李于伯 美术编辑:刘飞飞 电话:021-67812039 E-mail:[email protected]

前沿聚焦前沿聚焦

画里有话画里有话

(敬请作者与本报联系,以便发放稿酬)

热点热评热点热评

管窥社会管窥社会

社会纵议社会纵议

媒体观察媒体观察

读者朋友,感谢您一直以来对“百家

之言”版面的关注与支持,本版面目前设

置了“松江时评”“茸城新论”“经济走笔”

“云间随笔”“社会纵议”“想到就说”“各

抒己见”“读者来信”以及“画里有话”等

栏目,欢迎读者朋友一如既往给“百家之

言”赐稿,来稿可发送至邮箱 [email protected],一经采用,稿酬从优。

征稿启事

最近又有一则“奇葩证明”引人注目:某

地一外来务工就业人员的孩子准备入学,结

果在积分申请表上发现要提供“无犯罪记录

证明”。公安机关明确不再出具的 18 种证

明当中,上述证明已涵括在内。虽然最终还

是开具了,但经办部门人员质问教育部门:

“小孩读书与其父母有无犯罪有关吗?难道

小孩的父母有违法犯罪记录,就可以剥夺小

孩读书权利吗?”

想起两年前在云南盐津县发生的另一

起事件,一女性在外地买房时,被要求到老

家派出所开具“无犯罪前科证明”。户籍民

警也在证明中加入点评:“难道有犯罪前科

的就不可以买房吗?贵单位凭什么立此项

规定?”这类证明之所以“奇葩”,大抵在于有

违常理,公民上学、买房、婚育等都是正常权

利,和犯罪记录何干?按照深化“放管服”的

“四个一律取消”,这明显属于“没有法律法

规依据”的一类,只能在国家行政、司法机关

政审、调查或企事业单位重要岗位人员任用

三类情况下开具。

但这两则新闻的“奇葩”程度又略有不

同,假如作买房之用的证明荒谬至极,作上

学之用的却容易从现实中找到依据。此依

据就是,父母是否有违法犯罪记录确实和

小孩的读书权利无关,但在教育资源比较

紧张的情形下,家庭状况又真切成为学校

选学生的参考要素。君不见此前的民办小

学招生,一些学校对家庭状况的探知已经

上溯到了“祖三代”?甚至单位、职务、学历

都在考查范围内。当今教育越来越倾向

“素质化”探索,不少小学特别是民办小学,

更乐意招收家庭状况良好、家庭教育理念

相契合的生源。可以断言,哪怕相关条款

不再硬卡“无犯罪证明”,也绝不代表学校

就不重视了、不需要了,它只会以更隐匿的

方式存在。

对“奇葩证明”喊了“一律取消”那么久,

为何有些就是取消不了?这是因为有的证

明虽然“奇葩”,但并非完全不合逻辑。比起

作上学之用的证明,有许多更有说服力的案

例:如保险公司理赔时要求再三确认身份,

初衷是尽量规避被冒领、误领的风险;又如

被作为极端案例的“你妈是你妈”,实际上是

旅行社认真核对“紧急联系人”正确与否

……再摘录几则“旧闻”:去银行换残币,需

要“非故意烧毁钱币”证明;医保报销,需要

“自己扭伤脚脖子”证明;办理公积金贷款,

需要“结婚前未婚”证明……相比之下,这类

证明才更加具有“奇葩”性质吧。

曾有媒体梳理“奇葩证明”,发现它们多

与政务部门有关系,如房产、土地、民政、公

安、社保、计生等。细究之,“奇葩”有时不在

证明本身,而在办理的过程。前不久中央提

出继续深化简政放权,“凡没有法律法规依

据的一律取消,能通过个人现有证照来证明

的一律取消,能采取申请人书面承诺方式解

决的一律取消,能通过网络核验的一律取

消”,可以视作对“奇葩证明”的归类,其中后

三种类别的指向大都是服务态度和过程

——明明能通过现有材料、信息联网就足以

证明的,却一定要拐弯抹角折腾一下,老百

姓怎么可能没有怨言呢?来源:《南方日报》

有些“奇葩证明”为何难消除?○王庆峰 前几年,随着快车、顺风车、专车

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打车难一度成为

“过气”的槽点,但近来它又呈“翻红”

之势。很多小伙伴发现,网约车等待

的时间长了,价格也涨了,很多时候软

件上明明显示周边有车,但就是没人

接单,气人不?相关报告也证实了这

一点。据媒体报道,广州网约车新政

实施半年来,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有所

缓解,不过网约车订单量明显下滑;在

高峰用车时段,市民呼叫的平均等待

时间增加了一倍,并且超过四成的呼

叫需求得不到满足。

约车难再现江湖,让人感受深刻。

过去,各大平台疯狂发补贴,司机抢单要

拼手速,打车既快又划算;如今,约车不

仅难了,还贵了;司机愿不愿意接单要看

人家心情;甚至高峰时段加价 1.5 倍、2

倍也不见得有人搭理……两相对比,市

民难免有一定的失落感,甚至可以说是

被剥夺感。

原因出在哪?说到底,打车难度的

变化,背后是供求关系的变化。一方面,

网约车行业过去跑马圈地,资本大量流

入,“烧钱补贴”使其市场呈爆发式增

长。但这种烧钱模式不可能常态化,势

必降温,回归理性。另一方面,各地网约

车新政陆续执行,门槛变高,再加上补贴

减少,网约车数量有所下降也在情理之

中——车辆少了,供不应求,司机自然有

了“挑肥拣瘦”的资本,用户体验也必然

受到影响。

应该说,网约车新政刚刚施行,“阵

痛”难以避免。今后随着政策逐步落

实,核发网约车驾驶员证将越来越多,

网约车的运力还将持续释放。此外,网

约车新政并非一成不变,综合考量其社

会效果,今后或将对其进行评估、审视

甚至调整,进一步完善网约车管理,从

而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这一点,事关

重大,值得深思。

当然了,破解约车难,单单从网约车

身上找答案还不够,传统的出租车作为

出租客运领域的核心成员,仍需进一步

深化改革。当前因为网约车体验下降,

部分乘客重新选择出租车。比如,据媒

体报道的数据,广州出租车日均客运量

已从最低点的 154 万人次,回升到目前

的171万人次。面对市民不断增长的需

求,出租车行业能否接得住、接得好?目

前,广州已开展出租车行业大整治;市交

通部门也将推动出租车行业改革,目前

已在执法手段、收入分配、经营权等方面

形成了10大项、45小项改革思路,预计

今年底将初见成效。相信随着各方努

力,打车、约车将得到合理配置,最终让

天下没有难打的车。

来源:《广州日报》

近日,一条建议禁止生产销售“牙

签弩”的信息在微信朋友圈里被广大

家长广泛传播,成为热门话题。有家

长目睹了“牙签弩”的发射过程后,被

这小小东西的巨大威力吓了一大跳

——从“牙签弩”上射出的金属针竟能

射入石膏板!

如此大的威力!可以想见,玩者稍

有不慎,这款玩具就会成为伤人的凶

器。有资料表明,我国每年因玩具存在

的质量与安全隐患造成的伤害事件高

发,部分假冒伪劣、粗制滥造的玩具成为

孩子们身心健康的头号“隐形杀手”。像

“牙签弩”这样的危险玩具还有不少,比

如,玩具手枪、飞镖、溜溜球等。

这些危险玩具中,有的是质量存在

问题,比如,有毒的塑料制品做成的玩

具,音量过大的音乐玩具;有的是使用问

题,比如,带绳玩具容易缠在宝宝的脖子

上,体积小的玩具容易被呑食,不适合低

龄孩子玩。

别让玩具成凶器,一方面要加强对

玩具市场的监管。我国从2016年1月1

日起实施《玩具安全》系列国标,对玩具

的生产厂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和技

术规范。有关部门要对照标准,严格查

处不符合玩具安全标准的无良厂家,让

粗制滥造、有危险隐患的“三无”玩具远

离孩子。另一方面,孩子们往往缺乏安

全意识,只顾好玩,不计后果,此前一些

玩具手枪子弹打中孩子眼睛致盲的事

故,就是安全意识不足造成的。家长也

要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让玩具陪伴

孩子们健康成长。 来源:人民网

为防止别人恶意抢注相同、近似商标,很

多企业在商标注册上“山寨”了自己。据《工

人日报》《华商报》等媒体报道,大白兔注册了

十几个近似商标,有“大灰兔”“大黑兔”“大花

兔”“小白兔”“金兔”等;小米注册了“大米”

“蓝米”“黑米”“紫米”“橙米”“绿米”“黄米”

“桔米”等;星巴克注册了“索巴克”“辛巴克”

“新巴克”“兴巴克”“星巴特”等……

这则新闻,真让人哭笑不得。据说,知名

企业抢注的这些看上去挺山寨、实际上很正

规的商标,叫做“防御性商标”,是为防止他人

注册和使用这些商标,给自己的主品牌造成

干扰,同时也为了避免消费者混淆主品牌。

可见,知名企业山寨自己,是迫不得已

的做法。这些年来,一些知名企业在商标上

吃过不少亏,企业之间在相似商标上争端不

断,也确实造成了诸多混淆,比如“康师傅”

被“康帅傅”冒充,“娃哈哈”被“娃恰恰”假

冒,“思念”被“恩念”模仿……如此“李逵”遇

到“李鬼”的案例,不胜枚举。而一些不知名

商标攀附知名老字号、制造“亲戚关系”的现

象也很多,人家的“老干妈”知名,攀附者就

出“老干爹”,有的商家甚至摆放在一处销

售,误导消费者。

从某种角度上说,知名企业“山寨”自

己,是对恶意抢注相同或近似商标、恶意傍

名牌行为的反击。此前知名企业对山寨商

标的反击,往往是用法律手段维权,但所耗

时间、人力、金钱成本较高,如果山寨商标众

多还会疲于应付。现在这些知名品牌主动

“山寨”自己,将与主品牌相同、近似的商标

尽早注册,正是为了让竞争者无隙可钻。不

过,这只是权宜之计,大量注册商标需要金

钱成本,商标到期还需缴费续展,这对企业

来说,也是一种额外负担。再说,相同、近似

的商标,有音似的、有形似的,注册得完吗?

大白兔或许就疏忽了小贝兔、大臼兔、太白

兔、大白免……

对恶意抢注商标与傍名牌的行为,需要

企业主动防御,更需要相关部门加大整治力

度,加强对知名品牌的保护,加强对商标注

册和交易的监管。一些抢注者本身没有生

产产品,却注册系列商标,傍名人、傍品牌、

傍旅游胜地等,目的在于待价而沽,通过转

让攫取暴利。相关部门应严把审查关,尽可

能识别那些别有用心的注册。对侵犯他人

商标专用权的,还要采取法律制裁措施。相

关部门应从知名企业“山寨”自己的无奈中,

读出其对恶意抢注行为及商标侵权行为开

展有力打击的期待,努力弥补商标注册与管

理中可能存在的漏洞。 来源:《工人日报》

前不久,笔者外出办事,中午去一

家小餐馆吃饭。坐定后,老板递过来

的菜单上都是几十元一份的菜,青菜

都要 18 元。我就一个人,单吃一份青

菜觉得下不了饭,加个荤菜又吃不完,

既浪费了钱,又浪费了菜。我问老板:

“可不可以点半份鱼头烧豆腐、一份青

菜?”老板冷冷地说道:“我从来没听说

有点‘半份菜’的。”我说:“我一个人吃

不完,带走又不方便,浪费了可惜。”老

板又说:“现在都有钱,浪费一点算什

么?”老板坚决不做“半份菜”,无奈,我

只得要了一个青菜。

吃不完也得整份地买,在一些学校、

机关食堂也是如此。某中学食堂,规定

学生用餐每人每餐12元的标准,菜品为

两荤两素。对于男生来说,有时参加打

球、跑步等体育运动,消耗大,一份标准

餐不够吃,要再来半份才能吃饱。有些

女生吃一份标准餐太多,吃半份又不太

够,能减掉其中一两个菜刚好,但食堂却

说减菜可以,钱不能减。每餐12元的标

准太死板,想光盘也没办法实现。

“半份菜”推行遇冷、受阻,一方面是

餐饮业者过分精于成本算计,忽视社会

效益,认为一份菜与半份菜的人工成本

几乎相同,等于减少了利润,卖半份菜

不合算;另一方面,也正像有的餐饮业

者说的那样,经济富裕了,点“半份菜”

有失面子。要让“半份菜”持之以恒地

流行,餐饮业者不能光追求利润最大

化,更要担当起社会责任,做倡导“光

盘”的先行者;消费者应当摒弃讲排场、

爱面子、讲攀比的陋习,主动点“半份

菜”;政府主导、制度约束也必不可少,

相关监管部门要履行职责,在宣传上发

力,在监督上用心,让节俭理念深入人

心,以有效的制度督促餐饮业主、消费者

供应、消费“半份菜”。

来源:《人民日报》

有一种无奈叫“自己山寨自己”○何勇海

“放”“管”结合作为政府职能转变的有

力抓手,正日益凸显其效能。成绩斐然却还

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优化空间。下放权

力不能“拖泥带水”,更不能关了“左门”,开

了“右门”,该“放”的要坚决“放”,且以百姓

获得感为标的。“放”也不是一“放”了之,

“管”要紧跟其后。“放”“管”有机结合,政府

治理优化才能实现“升级换代”,百姓的“得”

也才能盘满钵满。

作者 王岩亮 文 张文发 画

来源 求是漫评

约车难再现江湖怎么破○夏振彬

当心玩具成“凶器”○谭敏

让“半份菜”消费持之以恒○徐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