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時敏隸書的鑑定...124 125 王時敏隸書的鑑定 鄭 威...

6
125 124 王時敏隸書的鑑定 鄭 威 明代至清初的書勢,深受二王書藝的影響,行草書是久持書林的“常青樹”,而遠比行 草要資深的隸書卻如“殘枝弱葉”,專善者更是寥若晨星。自從明代中期起,以文徵明為首 的書法群體的出現,吳門成為書壇的中心,他們對待這株“殘枝弱葉”,非但沒遭受冷落, 還繼續去追蹤與深究漢﹑唐隸法,將它視為書學中必不可少的一種書體,並通過傳統的家 族傳授的形式,來進行世代的澆灌與培育,為隸書的振興盡到了一定的努力。文徵明的子孫 後代如文彭﹑文嘉﹑文震孟﹑文從簡﹑以及門生周天球﹑陳淳、陸治等,個個兼擅隸書,吳 門一時成為隸書世傳的紐帶。稍後,被譽為“八分之傑”的雲間書畫家孫克弘繼起,名滿海 內,惜無傳派,卻帶動了一批如宋玨﹑朱彝尊﹑徐樹丕﹑金俊明﹑王時敏﹑溫如玉﹑顧苓﹑ 藍瑛﹑戴易等後代的迅速成長。其中的王時敏在繼承了前輩諸家的基礎上脫穎而出,形成了 一種既有漢隸的特點,又保留唐隸風格的隸書,成為“近代第一”。(秦祖永《桐陰論畫》) 他還延倣了文氏的家族傳授的形式,以此相傳,其子王撰﹑王揆具得其親灸。到了清初,由 於大批漢碑的出土,研究碑學的風氣開始興盛,從而對隸書的審美觀與取法上產生了實質性 的變化,漢隸成為的一種崇尚的書體,湧現出像鄭簠﹑禹之鼎﹑高鳳翰﹑朱岷﹑朱文震﹑萬 經等一批專擅漢隸的書家,以及後來居上的金農﹑鄭燮﹑鄧石如﹑趙之謙﹑吳昌碩﹑齊白 石,逐漸開始改變了由行草書長期霸主的局面,使隸書又回到了久違的書壇。 王氏的隸書墨跡,存世稀少,雖罕見於屏軸之列,卻出現於匾額、摩崖與卷冊之間。與 其山水畫數量相比,懸殊之大。除了《中國古代書畫圖目》里所收錄有故宮博物院﹑上海博 物館﹑朵雲軒﹑上海文物商店﹑浙江省西泠印社﹑南京博物院﹑廣東省博物館之外、還有臺 北故宮博物院、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以及國內數家藝術品拍賣公司的拍品,總共才五十 多種。 通覽了這些傳世有限的隸書作品之後,發現其通常書寫的形式有四種,第一種是立軸,都 以行書與隸書署名,而在署名的上端,有時會寫上自己的籍貫之古稱,如“婁東”與“婁水”, 也有題上書齋名“西廬”。第二種是對聯,以行書署名。第三種是自題或題他人的畫冊之引首, 在自題中,每開均以娟秀工細的小隸書錄古詩,但最後以行書署名。題他人畫冊的引首,主要對 象是其學生,如王鑑﹑王翬﹑王原祁﹑吳歷﹑惲壽平等,這種字體如拳之大,類似八分榜書,仍 為行書署名。第四種是書畫合卷,但此種形式極少,傳世僅見一幅,為南京博物院藏。鈐印的內 容通常為姓名印﹑自號印﹑齋室印﹑文句印,如“王時敏印”﹑“西廬老人”,其中“漁隈半席”﹑ “秀媚精進”圓形起首印﹑“藻野堂”﹑“農慶堂”長形起首印。書法的內容都是抄錄歷代古詩, 如《詩經-小雅-小宛》﹑《周頌-小毖》﹑晉代陶潛﹑左思﹑唐代釋彥憚﹑皇甫冉﹑蘇頤﹑杜 甫﹑清江﹑武平一﹑李(心登)﹑宋代陸游等,迄今為止,還未見其以自作詩來書寫。 王時敏的繪畫藝術影響了整個清代的畫壇,歷來對其畫風的論述與研究層出不窮,日益 精深,唯獨隸書相比之下是研究的空缺欄,對於作品的真偽鑑定,那更是無人問津。雖然王 時敏的隸書墨跡有五十多種,但里面卻混雜了相當多的贗品。本文將在原有《中國古代書畫 圖錄》的基礎上,以一致公論的真跡做對比,再結合有關的文集與史料,對其中的四幅作品 進行分析與復鑑。 原名《隸書李(心登)詩軸》﹔全稱《隸書唐李(心登)奉和聖製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 應製詩軸》,紙本,196x76 釐米。 釋文 : 別館春還淑氣催,三宮路轉鳳凰臺。雲飛北闕輕陰上,雨歇南山積翠來。御柳遙 隨天仗發,林花不待曉風開。已知聖澤深無限,更喜年芳人睿才。 戊午春仲,寫於古期軒中。西廬老人王時敏。 鈐“王時敏印”白文﹑“西廬老人”朱文﹑起首圓印“秀媚精 進”朱文。 (圖一 ) 讓我們來追蹤一下此幅流傳的過程,圖上僅鈐一方“海昌錢鏡 塘藏”,從而得知,此幅曾經為錢鏡塘先生舊藏,“文革”結束後, 為上海文物商店購藏,並著錄於《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十二冊, 第一百四十四頁。 在二零零二年春季,由上海博物館藝術品公司與上海文物商店 聯合組建的上海敬華藝術品拍賣公司成立後,舉行第三次《上海敬華 2002 春季拍賣會中國古代書畫》的拍賣會上,此幅首次成為拍賣 品,編號是第四百九十號,最終成交價為五十萬零六千元人民幣。 到了二零零八年秋季,此幅在《上海朵雲軒2008秋季藝 術品拍賣會-中國書畫專場》(一)拍賣會上出現,編號是第 一百六十三號,其最終成交價為一百一十二萬元人民幣。時隔六 年之後,成交價漲了一倍之多。 【圖一】 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亞洲部館員

Transcript of 王時敏隸書的鑑定...124 125 王時敏隸書的鑑定 鄭 威...

125124

王時敏隸書的鑑定鄭 威

明代至清初的書勢,深受二王書藝的影響,行草書是久持書林的“常青樹”,而遠比行

草要資深的隸書卻如“殘枝弱葉”,專善者更是寥若晨星。自從明代中期起,以文徵明為首

的書法群體的出現,吳門成為書壇的中心,他們對待這株“殘枝弱葉”,非但沒遭受冷落,

還繼續去追蹤與深究漢﹑唐隸法,將它視為書學中必不可少的一種書體,並通過傳統的家

族傳授的形式,來進行世代的澆灌與培育,為隸書的振興盡到了一定的努力。文徵明的子孫

後代如文彭﹑文嘉﹑文震孟﹑文從簡﹑以及門生周天球﹑陳淳、陸治等,個個兼擅隸書,吳

門一時成為隸書世傳的紐帶。稍後,被譽為“八分之傑”的雲間書畫家孫克弘繼起,名滿海

內,惜無傳派,卻帶動了一批如宋玨﹑朱彝尊﹑徐樹丕﹑金俊明﹑王時敏﹑溫如玉﹑顧苓﹑

藍瑛﹑戴易等後代的迅速成長。其中的王時敏在繼承了前輩諸家的基礎上脫穎而出,形成了

一種既有漢隸的特點,又保留唐隸風格的隸書,成為“近代第一”。(秦祖永《桐陰論畫》)

他還延倣了文氏的家族傳授的形式,以此相傳,其子王撰﹑王揆具得其親灸。到了清初,由

於大批漢碑的出土,研究碑學的風氣開始興盛,從而對隸書的審美觀與取法上產生了實質性

的變化,漢隸成為的一種崇尚的書體,湧現出像鄭簠﹑禹之鼎﹑高鳳翰﹑朱岷﹑朱文震﹑萬

經等一批專擅漢隸的書家,以及後來居上的金農﹑鄭燮﹑鄧石如﹑趙之謙﹑吳昌碩﹑齊白

石,逐漸開始改變了由行草書長期霸主的局面,使隸書又回到了久違的書壇。

王氏的隸書墨跡,存世稀少,雖罕見於屏軸之列,卻出現於匾額、摩崖與卷冊之間。與

其山水畫數量相比,懸殊之大。除了《中國古代書畫圖目》里所收錄有故宮博物院﹑上海博

物館﹑朵雲軒﹑上海文物商店﹑浙江省西泠印社﹑南京博物院﹑廣東省博物館之外、還有臺

北故宮博物院、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以及國內數家藝術品拍賣公司的拍品,總共才五十

多種。

通覽了這些傳世有限的隸書作品之後,發現其通常書寫的形式有四種,第一種是立軸,都

以行書與隸書署名,而在署名的上端,有時會寫上自己的籍貫之古稱,如“婁東”與“婁水”,

也有題上書齋名“西廬”。第二種是對聯,以行書署名。第三種是自題或題他人的畫冊之引首,

在自題中,每開均以娟秀工細的小隸書錄古詩,但最後以行書署名。題他人畫冊的引首,主要對

象是其學生,如王鑑﹑王翬﹑王原祁﹑吳歷﹑惲壽平等,這種字體如拳之大,類似八分榜書,仍

為行書署名。第四種是書畫合卷,但此種形式極少,傳世僅見一幅,為南京博物院藏。鈐印的內

容通常為姓名印﹑自號印﹑齋室印﹑文句印,如“王時敏印”﹑“西廬老人”,其中“漁隈半席”﹑

“秀媚精進”圓形起首印﹑“藻野堂”﹑“農慶堂”長形起首印。書法的內容都是抄錄歷代古詩,

如《詩經-小雅-小宛》﹑《周頌-小毖》﹑晉代陶潛﹑左思﹑唐代釋彥憚﹑皇甫冉﹑蘇頤﹑杜

甫﹑清江﹑武平一﹑李(心登)﹑宋代陸游等,迄今為止,還未見其以自作詩來書寫。

王時敏的繪畫藝術影響了整個清代的畫壇,歷來對其畫風的論述與研究層出不窮,日益

精深,唯獨隸書相比之下是研究的空缺欄,對於作品的真偽鑑定,那更是無人問津。雖然王

時敏的隸書墨跡有五十多種,但里面卻混雜了相當多的贗品。本文將在原有《中國古代書畫

圖錄》的基礎上,以一致公論的真跡做對比,再結合有關的文集與史料,對其中的四幅作品

進行分析與復鑑。

一原名《隸書李(心登)詩軸》﹔全稱《隸書唐李(心登)奉和聖製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

應製詩軸》,紙本,196x76 釐米。

釋文 : 別館春還淑氣催,三宮路轉鳳凰臺。雲飛北闕輕陰上,雨歇南山積翠來。御柳遙

隨天仗發,林花不待曉風開。已知聖澤深無限,更喜年芳人睿才。

戊午春仲,寫於古期軒中。西廬老人王時敏。

鈐“王時敏印”白文﹑“西廬老人”朱文﹑起首圓印“秀媚精

進”朱文。(圖一 )

讓我們來追蹤一下此幅流傳的過程,圖上僅鈐一方“海昌錢鏡

塘藏”,從而得知,此幅曾經為錢鏡塘先生舊藏,“文革”結束後,

為上海文物商店購藏,並著錄於《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十二冊,

第一百四十四頁。

在二零零二年春季,由上海博物館藝術品公司與上海文物商店

聯合組建的上海敬華藝術品拍賣公司成立後,舉行第三次《上海敬華

2002 春季拍賣會-中國古代書畫》的拍賣會上,此幅首次成為拍賣

品,編號是第四百九十號,最終成交價為五十萬零六千元人民幣。

到了二零零八年秋季,此幅在《上海朵雲軒 2008 秋季藝

術品拍賣會-中國書畫專場》(一)拍賣會上出現,編號是第

一百六十三號,其最終成交價為一百一十二萬元人民幣。時隔六

年之後,成交價漲了一倍之多。【圖一】

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亞洲部館員

127126

過了一年半後,此幅剛被購藏不久,又輾轉北上,出現在《北京匡時 2010 春季藝術品

拍賣會-清初“四王吳惲”作品專場》的拍賣會上,編號是第八百五十號,其最終成交價

為二百五十七萬六千元人民幣,在二次拍賣的基點上又漲了一倍之多。

先看此幅自題“戊午春仲,寫於古期軒中。”按“古期軒”,今從《奉常公年譜》與拙

編《王時敏年表》中分別記載了明崇禎七年(1634年),王時敏四十三歲,仲夏,“東園落成,

自庚申(1620 年),經始改再四,頗極臺榭之美。有藻野堂﹑揖山樓﹑涼心閣﹑期仙廬﹑

掃花庵﹑香綠步館春橋﹑沁雪林﹑梅花廊﹑剪鑑亭﹑鏡上舫﹑清聽閣﹑遠風閣﹑密圓閣﹑畫

就香霞檻﹑雜花林真度庵諸勝,費以累萬,以‘樂郊’名之,著聲海內。”

清順治三年(1646 年),王時敏五十五歲,“秋,築西田於歸涇,構農慶堂﹑語稼軒﹑

飯犢軒﹑逢渠處﹑巢安室,累金至四﹑五千金。”

從以上王時敏的二段記載中,他把先後

築構東園與西田二處的齋室名都詳細列出,

其中提到“期仙廬”﹑“掃花庵”二處,後

歸其孫原祁,這在原祁的畫與印鑑中都經常

見到,但是在王時敏的書畫與印鑑內從未見

到“古期軒”,倒是常見王原祁的畫上鈐有

一方“古期齋”朱文長方印,一字之差,而

非“軒”字。我想王原祁既使沿用其祖父的

齋室名,也不會去任意地更改一字,來作為

自己的齋室號,如前面提到“期仙廬”﹑“掃

花庵”,還是一直在沿用原來祖父的齋室名

嗎 ? 由此看來,此“古期軒”的齋室名完

全是作偽者的編造。

王時敏不同於石濤的書畫,面目眾多,除了少數精品外,絕大部分是隨興塗抹的應酬

畫,其水準良莠不齊,又加上後人所作的大量贗品參入其內,更使人扑朔迷離,難以捉摸。

而王時敏對待藝術具有執著的精神,一生都是在著重研習黃公望與倪瓚二家的筆墨中卓然成

家,他相當講究藝術的完美,巡覽其留下的大量山水畫作品,構圖完整,雖有千山萬壑,都

布置的非常穩當,而且筆法嚴謹,一絲不苟,從不見有半點松懈與濫造,他的隸書也是如此,

字體端莊方整,猶如一座嚴實的城樓,巍然矗立,無懈可擊。如故宮博物院藏《隸書陶潛歸

園田居詩軸》(下簡稱《故宮陶潛本》)與上海博物館藏《隸書詩軸》,(下簡稱《上博本》)(圖二)運筆參與楷法,豐腴沉厚。而此幅隸書,以禿鋒濃毫書寫,落紙疾行,運筆過速,輕

掠帶過,使得點畫都不到位,結構鬆散,敗筆叢生,大有輕率浮躁的感覺。“戊午”為(1678

年),時年八十七歲,與他同年為王原祁題《倣古山水冊》引首(故宮博物院藏,下稱《題

原祁本》)(圖三)“靈心自悟”四字相比,二者是截然不同的。作偽者擅自以行書署上晚歲

的年月與齋室名,來欺騙世人。如此低劣的偽作,竟然被蒙過了鑑定家的法眼之後,投入數

家拍賣公司,最後都以高昂的價格成交,真是不可思議。

【圖二】《隸書陶潛歸園田居詩軸》故宮博物院藏

【圖二】《隸書詩軸》上海博物館藏

【圖三】為王原祁題《倣古山水冊》中“靈心自悟” 故宮博物院藏

【圖四】

二原名《隸書七絕詩軸》,全稱《隸書錄

唐代武平一夜宴安樂公主宅詩軸》,紙本,

84.5x165 釐米。浙江省杭州西泠印社藏,著

錄於《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十二冊,第

一百八十八頁。

釋文:“王孫帝女下仙臺,金榜珠簾入

夜開。遽惜瓊筵歡正洽,唯愁銀箭曉相催。

王時敏。”鈐“王時敏印”白文﹑“西廬老人”

白文﹑“農慶堂”起首長方朱文印。(圖四 )

此幅無鈐收藏印,流傳經歷簡單。先對

照原詩的第二句,應該是“金榜珠簾入夜開”,而此幅卻寫作“金榜珠簾人夜開”,很顯然,

他把“入”誤寫成“人”。再看整幅字體偏長,中宮緊收,與王氏的一貫風格有所不同,現

將選用幾幅各大博物館公認的真跡中,取出一至二個相同的字來與此幅作比較 :

如“下”,南京博物院藏《書畫卷》(下稱《南博書畫本》)與《故宮陶潛本》(圖五)

中其最後一點都是緊貼一豎筆,而此幅卻作分離狀,點於豎筆之旁。

【圖五】《書畫卷》局部 南京博物院藏

【圖五】故宮博物院藏《隸書陶潛歸園田居詩軸》局部

129128

“簾”,上海博物館藏《隸書節錄唐代清江長安臥病詩

五言聯》(下簡稱《上博清江本》),(圖六)由於此字橫筆居多,

就很自然在結體上形成縱向偏長,略取篆書的體式作隸書,以豐腴的中鋒運行,點劃停勻。

而此幅在字體上顯得局促,上面的竹字頭寫得很粗,而中間二橫筆的等距不均,作為主筆的

一撇一豎,毫無支撐力,有頭重腳輕的感覺。

“惜”,《故宮陶潛本》中“惜”,與故宮博物館藏《隸書皇甫冉本》(下簡稱《故宮

皇甫冉本》)(圖七)中有“籍”,取其右下角的“昔”來參照對比,二種“昔”都是以標準

的篆書寫成,間架很妥貼。而此幅寫得既不是古字,也不符合隸書的寫法。

“開”,《故宮皇甫冉本》中“聞”﹑“蘭”﹑上海博物館藏《隸書五言聯》(下簡稱

《上博五言聯本》)(圖八)其中“蘭”字,都有門字頭,上端二邊都寫成扁形的,而且中間

都有一定的等距。此幅“門”上端二

邊偏長,相距緊湊,尤其是門內“开”

的寫法,更為離譜。

最後是簽名,與《故宮陶潛本》﹑

《上博本》(圖九)相似,都是以隸書寫

的,但這二本體方筆圓,間架等勻,

運筆柔勁,點畫精到,寫得秀逸高古。

此幅相比之下,無論結體和筆法都遠

遜於二本。其他諸如“瓊”﹑“臺”, (127 頁 圖四)查古今篆隸中均無此寫法。

三《隸書七律詩扇頁》,金箋本,18.4x58.3 釐米。上海博物館藏。

釋文 : 千葉叢開壓眾芳,數枝凝艷出瑤堂。分輝自屬韓公爭,攜袖如披荀令香。天雨雜華

皆作寶,春雲一朵倩於妝。仙郎已續紅翻句,愧我猶賡白雪章。王時敏。鈐“王時敏印”朱文﹑

“西廬老人”白文﹑“筆研精良,人生一樂”起首長方﹑“虛齋藏扇”朱文。曾在二零一一年

九月八日-十一月十三日,在澳門藝術博物館四樓舉辦“山水正宗-故宮﹑上博珍藏王時

敏﹑王原祁及婁東派繪畫精品展”上展出。(圖十 )

此幅扇頁,屬於王時敏的小隸書,通篇橫向取勢﹐結字過緊,行筆拘泥﹐毫無王氏自然端

莊的書態。如“一”﹑“已”﹑“雨”諸字出現顫筆,這顯然是書法功底不足而造成。所鈐“筆

研精良,人生一樂”起首長方朱文印,嚴格來說此方應為閒章,常見王時敏鈐起首印,多為齋

堂名與文句,如“農慶堂”﹑“西廬”﹑“真寄”﹑“漁隈半席”﹑“秀媚精進”等,此印為

首次所見。整幅的字體與筆法,可直接與同樣是晚年為虞昇所作《倣北苑山水冊頁》中《隸書

左思招隱詩》(故宮博物院藏)﹑《南博書畫本》(127 頁 圖五)相比較後﹐不難看出,

全非王時敏的“原汁原味”。如果把它歸類的話,歸於早﹑中歲之作﹐那所

鈐“西廬老人”就不允,相反歸於晚年,卻始終找不出與此書相“匹配”

的作品,就連王時敏之子王撰的隸書也要遠勝於它。(見上海博

物館藏王撰《楷隸書唐詩二首扇頁》)(圖十一)

四 原名《隸書詩軸》,全稱《隸書陸游幽居詩軸》,紙本,

132.7x60.8 釐米。

【圖六】《隸書節錄唐代清江長安臥病詩聯》 上海博物館藏

【圖七】《隸書陶潛歸園田居詩軸》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圖八】《隸書陶潛歸園田居詩軸》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圖八】《隸書五言聯》 上海博物館藏

【圖七】《隸書皇甫冉本》局部 故宮博物館藏

【圖九】a. 《隸書七絕詩軸》局部 上海博物館藏b. 《隸書詩軸》局部 上海博物館藏c. 《隸書陶潛歸園田居詩軸》局部 故宮

博物院藏

【圖十】

【圖十一】

a.

b.

c.

131130

釋文 : 雨霽雞棲早,風高雁陣斜。園丁刈霜稻,村女賣秋茶。缺

井磨樵斧,枯葉繫釣槎。客來那用問,此是放翁家。婁東八十八叟王

時敏。鈐“王時敏印”白文﹑“西廬老人”朱文﹑“漁隈半席”朱文

起首圓印。(圖十二)

此幅最初為上海朵雲軒所藏,著錄於《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

十二冊,第五十九頁。然後到了八十年代後期,新的文物法下達,凡

是經鑑定後認為是真跡的古代書畫,一律不准出售﹐也不能流到海外。

朵雲軒正屬於此範圍之內,此幅就連同其他眾多的書畫作品立即歸屬

於上海博物館入藏。曾在二零一一年九月八日-十一月十三日,在

澳門藝術博物館四樓舉辦“山水正宗-故宮﹑上博珍藏王時敏﹑王

原祁及婁東派繪畫精品展”上展出。

初見此幅,就產生疑惑,於是就順藤摸瓜,發現其中有眾疑之處,

現列如下 :

(一)最後一行款書“婁東八十八叟王時敏”﹐其中“婁東”是

現在的太倉的古稱,我們所見到王時敏的山水畫,還是隸書,都題作

“婁水”﹑“西廬老人”﹑“西田老人”,而從未見到題作“婁東”的,

祇是其孫王原祁有題“婁東王原祁”。

(二)王時敏在隸書立軸上,通常凡是署有籍貫與姓名的,(見《故宮陶潛本》﹑《上博本》

等)。(126 頁 圖二)而署有年齡與姓名﹑自號﹐除了《隸書七絕詩軸》,上海博物館藏,下簡稱

《八十上博本》(圖十三)之外,大都見於引首或者拖尾的題跋中。(見《題原祁本》(127 頁 圖三))

而此幅以籍貫﹑年齡與姓名三者一併書出,這就自然違反了王時敏的簽署習慣。

(三)王時敏的簽名﹐其中“敏”字,經查閱,從他三十四歲所作《山水扇頁》,

(故宮博物院藏)也是目前發現傳世最早的一幅,王時敏就習慣把最後捺筆寫成一

點,一直到晚年仍沿此寫法,在部分手卷﹑扇頁與冊子中偶有寫成一捺的,那是微

乎其微,但在書法立軸中仍延續一點的寫法。(見王時敏在八十五歲時題王翬《漁

莊煙雨圖卷》,南京博物院藏﹑下簡稱《南博題王翬本》﹑又題吳歷《公槐瑞應圖

卷》,上海博物館藏)左邊“每”字的上部分,通常所見是先以短撇落紙後,順其

勢向左作橫畫,再轉鋒後形成的牽絲去連接下面一筆。右面的“文”字,在左邊“每”

字下面的“母”字中間一橫畫,寫成斜筆往上提,借勢去牽引右邊的“文”字的短撇,

(有的也不連接)這短撇迅速與橫畫﹑長撇相接,寫成弧形狀直往左,最後是一捺

作點。而此幅“敏”字的簽名與王書相較全然不合。

(四)其中“雨”字,王時敏通常是省略最上面的一橫,然後在兩邊的四點都以行

書的連點的筆法寫成,有似雨水下注之狀。(見《上博清江本》(128 頁 圖六))而此幅“雨”字,

兩邊的六點,如整齊的算盤珠排列,毫無變化。王時敏向來很注重對隸書的結構,不論筆畫再多,

字體再小,都能搭構的既妥貼,又俊美。再是“樵”字,字形結構用移位法,把底下的四點寫成

“火”字,(這自古就相通的,在隸書與楷書中也習見的)移至右邊的“佳”字之下,兩邊的筆

劃本來就懸殊,左邊少右邊多,還要硬把“火”字擠入,顯得有些牽強附會了,造成了在比例上

嚴重失衡的現象。如果把“火”寫在底下作墊,那整個結構就四平八穩了。現取與“樵”字比較

接近的“舊”字來作比較,(見《八十上博本》)(圖十三)二個字同屬多筆劃字,照習慣的寫法,

“臼”字通常作壓底。而他也採用移位法,把左邊的單人旁故意拉長,其尾筆向左微挑,又把右

邊“佳”字與“臼”字,呈上下結構寫成,筆劃之間的橫向等距寫得非常勻稱,不存在左輕右重

的感覺,自然美觀。由以上的眾例的佐證,此書應為贗品。

附 傳世王時敏隸書墨跡一覽表真跡

(一)隸書題《長白山圖卷》畫名,紙本,水墨,31.5x201釐米。崇禎六年(1633年)。《中國古

代書畫圖目》第22冊,第17頁﹑故宮博物院藏。曾在二零一一年九月八日-十一月十三日,在澳門

藝術博物館四樓舉辦“山水正宗-故宮﹑上博珍藏王時敏﹑王原祁及婁東派繪畫精品展”上展出。

(二)隸書題《倣古山水冊》第七開畫名,紙本﹐設色﹐25.7x18.7釐米﹐順治九年(1652

年)。《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22冊,第19頁﹑故宮博物院藏。曾在二零一一年九月八日-

十一月十三日,在澳門藝術博物館四樓舉辦“山水正宗-故宮﹑上博珍藏王時敏﹑王原祁

及婁東派繪畫精品展”上展出。

(三)隸書題《松壑高士圖軸》畫名,紙本,水墨,79x47.8釐米。順治十八年(1661年)。

《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 22,第 18 頁﹑故宮博物院藏。

(四)隸書題《杜甫詩意圖冊》,紙本,墨筆﹑設色,39x25.5 釐米,十二開。康熙四年

(1665 年)。《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 22 冊,第 18 頁﹑故宮博物院藏。

(五) 隸書題王翬《十里溪堂圖卷》,康熙八年(1669年)。《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4冊,

第 381 頁。上海博物館藏。

(六)《隸書詩軸》,紙本,46x58 釐米。康熙十年(1671 年)。上海博物館藏。

(七)隸書題王翬《太行山色圖卷》引首,康熙十二年(1673年)。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八)隸書題王翬《漁莊煙雨圖卷》引首﹐康熙十五年(1676 年)。《虛齋名畫錄》卷五﹑

《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 7 冊,第 18 頁﹑南京博物院藏。

(九)隸書題王原祁《倣古山水冊》引首,康熙十七年(1678 年)。《中國古代書畫圖目》

第 22 冊﹐第 18 頁。故宮博物院藏。

(十)隸書題王鑑《倣古山水冊》引首﹐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十一)隸書題沈周《京江送別圖卷》引首,《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 20 冊,第 102 頁。

故宮博物院藏。

【圖十二】

【圖十三】

133132

(十二)隸書題王翬《小中見大圖冊》引首﹐《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 4 冊﹐第 397 頁。上

海博物館藏。

(十三)隸書題王翬《谿山村落圖卷》引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十四)隸書題吳歷《槐榮堂圖卷》引首﹐《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 4 冊﹐第 424 頁。上海

博物館藏。

(十五)隸書題王撰﹑高簡等《綠窗對弈圖冊》引首﹐《中國嘉德2009秋季藝術品拍賣會-

中國古代書畫》第 1621 號。

(十六)隸書題卞文瑜《摹古山水冊》引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十七)《隸書詩軸》,紙本。《自怡悅齋書畫錄》卷四﹑《歷代流傳書畫作品編年表》

第 124 頁。

(十八)《隸書詩軸》,紙本。《神州國光集》下,第 16 頁。

(十九)《隸書五言聯》,紙本,104.4x26.5 釐米。《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 4 冊,第

176 頁。吳芳生舊藏,上海博物館藏。

釋文: “芝蘭君子操,松柏古人心。書為爾常老年翁。王時敏。”鈐“王時敏印”白文﹑“西

廬老人”朱文。

此幅無收藏印記,查閱上海博物館的原始檔案後,得知原為安徽籍的書畫收藏家吳芳生先

生所藏,吳氏生卒年無考,他與吳湖帆和張大千活動頻繁,把家藏名跡曾借給吳湖帆觀賞。在

一九六一年四月,由其家屬的子女吳詩銘、吳詩錦等以集體的名義,把其父珍藏明﹑清兩代繪畫

的主要流派名作二百七十件文物,包括此幅無償捐贈給上海博物館。

此聯上款人物“爾常”,經查閱後得知是徐爾常,明代晚期人,生平無考,僅知唐時升曾

與他有過交往,有《秋雨過徐爾常園再宿海曙樓三首》詩記載。按唐時升的生卒年(1551—1636

年),在年齡上比王氏之父衡要大十四歲,等於相當於父一輩,徐爾常的年齡約也相彿,待王氏

在晚年為他所作是聯,這位老年翁早已下世了。可能為另位稱“爾常” 者,待考。

附 :《隸書對聯》,紙本,147x37 釐米。錢鏡塘舊藏,《北京東方藝都 2011 春季藝術

品拍賣會濡古怡心-宋元明清書畫專場》第 989 號。成交價為六十九萬四千四百元。

釋文 :“芝蘭君子操,松柏古人心。書為奉山老年翁。王時敏。”鈐“王時敏印”白文﹑西

廬老人”朱文﹑“漁釣一壑”朱文長方起首印、 “鏡塘鑑賞”朱文﹑“海昌錢氏數青草堂珍藏

金石書畫印”朱文長方印。

按: 此聯與前一聯的對比中發現,除了上款人物署“奉山” 與鈐印不同之外,其餘幾乎相同﹐

猶其是字,難以分辨出真偽之作,無疑間構成一對雙胞迷案。“奉山”, 此人無考,在上海博

物館所藏王時敏在崇禎五年(1632 年)四十一歲時,《為奉山倣子久山水軸》上有載﹐亦是為

錢鏡塘原藏,曾經《古緣萃錄》卷七﹑《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 4 冊,第 168 頁著錄。

由於從《中國藝搜》網上查見,雖可放大審視,但總欠整幅,現先置於此,有待今後逢遇

該聯的藏家發現後,再作鑑定。  

按 : 在《山東春秋 2011 秋季拍賣會-中國書畫》二,第 3210 號《隸書對聯軸》,灑

金箋本,138x34 釐米。無上款,僅署“王時敏”。鈐“王時敏印”白文﹑“西廬老人”朱文,

裱邊有行書“王時敏書法,大風堂”。經與上二幅對照後,隸書的體式均一致,無論是款書,

還是鈐印與張大千的題字都不對,很明顯是新作的贗品。 

(二十)《隸書七言詩軸》,全名《隸書唐皇甫冉三月三日義興李明府後亭泛舟詩軸》,

紙本,114.5x54.5 釐米。《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 22 冊,第 25 頁﹑故宮博物院藏。曾在二

零一一年九月八日-十一月十三日,在澳門藝術博物館四樓舉辦“山水正宗-故宮﹑上

博珍藏王時敏﹑王原祁及婁東派繪畫精品展”上展出。

(二十一)《隸書陶淵明詩軸》,全名《隸書錄晉陶潛歸園田居詩軸》,紙本,111.2x59.5

釐米。《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 22 冊,第 25 頁﹑故宮博物院藏。

(二十二)《隸書五言聯》,全名《隸書詩經五言聯》。紙本,105.4x23.8 釐米。《中

國古代書畫圖目》第 22 冊,第 25 頁﹑故宮博物院藏。曾在二零一一年九月八日-十一月

十三日,在澳門藝術博物館四樓舉辦《山水正宗-故宮﹑上博珍藏王時敏﹑王原祁及婁東

派繪畫精品展”上展出。

(二十三)《隸書五言詩聯》,全名《隸書唐清江長安臥病詩軸》,紙本,110.4x27.4

釐米。《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 4 冊,第 176 頁﹑上海博物館藏。

(二十四)《隸書七言聯》,全名《隸書唐蘇頤侍宴安樂公主山莊應制詩軸》,紙本,縱

125,橫 28.6 釐米。《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 4 冊,第 176 頁﹑上海博物館藏。

(二十五)《隸書左思招隱詩頁》,紙本,22.9x15.5 釐米。故宮博物院藏。曾在二零一一

年九月八日-十一月十三日,在澳門藝術博物館四樓舉辦“山水正宗-故宮﹑上博珍藏王時

敏﹑王原祁及婁東派繪畫精品展”上展出。

(二十六)《隸書詩軸》,紙本,110.3x50.5 釐米。上海博物館藏。曾在二零一一年九

月八日-十一月十三日,在澳門藝術博物館四樓舉辦“山水正宗-故宮﹑上博珍藏王時

敏﹑王原祁及婁東派繪畫精品展”上展出。

(二十七)《隸書五律詩軸》,紙本,137.7x57.8 釐米。《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 13 冊,第

150 頁。廣東省博物館藏。

(二十八)《書畫卷》,紙本﹐26.8x35.7釐米。《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7冊,第113頁。

南京博物院藏。

(二十九)《隸書軸》,紙本,23x36 釐米。《上海朵雲軒 2002 秋季藝術品拍賣會-

上海書畫出版社藏畫精品》第 57 號。成交價為三十四萬元。

贗品(三十)《隸書五言聯》﹐紙本,138x34 釐米。《山東春秋 2011 秋季藝術品拍賣會-

中國書畫》(二)第 321 號。

135134

按 : 此聯與上面一幅為雙胞案,但此幅是新作偽。

(三十一)《隸書李(心登)詩軸》﹔全稱《隸書唐李(心登)奉和聖制從蓬萊向興慶

閣道中應製詩軸》,紙本,196x76 釐米。

康熙十七年(1678 年)。錢鏡塘先生舊藏,上海文物商店購藏﹐《中國古代書畫圖目》

第 12 冊,第 144 頁上著錄,《上海敬華 2002 春季拍賣會-中國古代書畫》第 490 號,成

交價為五十萬零六千元﹑《上海朵雲軒 2008 秋季藝術品拍賣會-中國書畫專場》(一),

成交價為一百一十二萬元﹑《北京匡時 2010 春季藝術品拍賣會-清初“四王吳惲”作品

專場》第 850 號,成交價為二百五十七萬六千元。

(三十二)《隸書陸游幽居圖軸》,紙本,132.7x60.8 釐米。

康熙十八年(1679 年)。《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 12 冊,第 59 頁。朵雲軒舊藏,上

海博物館藏。曾在二零一一年九月八日-十一月十三日,在澳門藝術博物館四樓舉辦《山

水正宗-故宮﹑上博珍藏王時敏﹑王原祁“婁東派”繪畫精品展》上展出。

(三十三)《隸書七絕詩軸》,全名《隸書錄唐代武平一夜宴安樂公主宅詩軸》,紙本,

84.5x165 釐米。《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 12 冊,第 188 頁,浙江省杭州西泠印社藏。

(三十四)《隸書七律詩扇頁》,金箋本,18.4x58.3 釐米。上海博物館藏。曾在二零

一一年九月八日-十一月十三日,在澳門藝術博物館四樓舉辦“山水正宗-故宮﹑上博

珍藏王時敏﹑王原祁及婁東派繪畫精品展”上展出。

(三十五)《隸書七言詩扇頁》,金箋本。《中貿聖佳 2005 春季拍賣會-中國扇頁》

第 14 號。

(三十六)《隸書冊頁》,紙本,28.5x57.8 釐米。《中國嘉德 2006 秋季拍賣會-中

國古代書畫》第 528 號。

(三十七)《隸書村居詩軸》,紙本,155x74.5 釐米。《中貿聖佳 2010 夏季藝術 34 品

拍賣會-中國古代書法專場》第 1941 號﹑《北京保利 2011 春季藝術品拍賣會-中國古

代書畫》第 6237 號。

(三十八)《隸書對聯》,紙本,21x28 釐米。《中鴻信 2002 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中國古代書畫》第 298 號,成交價為一萬六千五百元。

(三十九)《隸書軸》,紙本,155x45 釐米。《上海拍賣行 2004 秋季拍賣會-中國

古代書畫》第 331 號。

(四十)《隸書五言詩對軸》,紙本,63x14 釐米。《上海崇源 2004 秋季大型藝術品

拍賣會-中國書畫精品第2場-古代書畫》第 557 號。成交價為二萬二千元﹑《上海崇

源 2005 秋季大型藝術品拍賣會-中國古代書畫》第 304 號﹑《上海老城隍廟 2006 春季中

國書畫拍賣會-中國書畫》第 245 號。

(四十一)《隸書七言詩扇頁》,金箋本,17.8x47 釐米。《中貿聖佳 2005 春季藝術

品拍賣會-中國書畫》第 68 號,成交價為六萬六千元﹑《西泠印社 2007 秋季藝術品拍賣

會-中國書畫古代作品專場》清代,第 6 號﹐成交價為五萬三千七百六十元。

(四十二)《隸書村居詩軸》,紙本,76x37 釐米。《北京國信泰豐 2008 金秋藝術品

拍賣會-書畫精品專場》第 190 號。

(四十三)《隸書扇頁》,紙本,16x52 釐米。《中國嘉德四季第十七期拍賣會-中國

書畫》五﹐第 1388 號,成交價為二萬零一百六十元。

(四十四)《隸書詩軸》,紙本,190x90 釐米。《北京瑞平 2010 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中國書畫》第 583 號。

(四十五)《隸書五言聯》,紅灑金箋本,122.4x31.2 釐米。《上海朵雲軒 2009 秋季

藝術品拍賣會-古代書畫》第 197 號,成交價為二十萬零一千六百元﹑《北京永樂 2010

春季拍賣會-中國書畫》第 230 號。

(四十六)《隸書鏡面》,紙本,25x63 釐米。康熙十三年(1674 年)《中國嘉德四季

第二十二期拍賣會-中國書畫》十一,第 2198 號,成交價為十四萬五千六百元。

(四十七)《隸書五言聯》,紙本,77x19 釐米。《中國嘉德四季第二十三期拍賣會-

中國書畫》十二,第 2844 號。

(四十八)《緙絲隸書五言詩聯》,紙本,33x123 釐米。《北京鼎興天和第十二期藝

術品拍賣會-瓷玉珍玩》,第 328 號。

(四十九)《隸書詩軸》,紙本,68x30 釐米。《上海大眾新海上雅集- 2010 年第

四屆大型藝術品拍賣會-海外回流書畫專場》第 944 號,成交價為二千零七十元。

(五十)《隸書七言詩軸》,紙本,60x31 釐米。《中國嘉德四季第二十四期拍賣會-

中國書畫》八﹐第 1953 號,康熙十七年(1678 年),成交價為二十九萬一千二百元。

(五十一)《隸書春居詩鏡面》,紙本,114x41 釐米。《上海老城隍廟 2011 春季藝術

品拍賣會-法書楹聯專場》第 507 號。

(五十二)《隸書對聯軸》,紙本,200x46 釐米。《上海朵雲軒 2009 秋季藝術品拍

賣會-古代書畫》第 197 號,成交價為二十萬零一千六百元﹑《北京永樂 2010 春季拍賣

會-中國書畫》第 230 號。

(五十三)《隸書橫披》,紙本,40.4x118.5 釐米。《山西晉寶 2011 春季拍賣會-

中國書畫》一,第 494 號。

(五十四)《隸書三希堂聯句聯》,絹本,141x40 釐米。《杭州翰承 2010 春季藝術品

專場拍賣會-中國書畫》第 190 號,成交價為二萬二千四百元﹑《上海國泰 2011 春季藝

術品拍賣會-中國書畫》一,第 143 號﹑《南京經典 2011 春季藝術品拍賣會-中國古

代書畫》第 665 號。

(五十五)《隸書五言聯》,紙本,140x40 釐米。《北京維塔維登藝術品拍賣會-

中國古代書畫》第 226 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