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臺灣田野生物研習會 教育機構教學研習使用。黃所長表示, …...

8
林業研究專訊 Vol.21 No.5 2014 89 第五屆臺灣田野生物研習會 由林業試驗所、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 中心與臺灣田野生物課程聯盟(TFBC),共同 主辦的第五屆臺灣田野生物研習會課程,於 103715日在本所蓮華池研究中心展開為 12天的課程。 本次研習課程除邀請本所黃裕星所長、中 央研究院李文雄院士蒞臨致詞與演講外,還特 別邀請喜馬拉雅自然文明保護協會楊文德理事 長專題演講,分享公益植樹活動之心路歷程與 經驗分享,精彩演講內容激發來賓與學員熱烈 討論。授課內容由林試所研究人員及TFBC領域教授學者提供,來自臺灣16個大學共30學生(其中還有一位來自美國加州大學交換生) 共同參與這場盛會。並與大師級學者共同徜徉 於山林田野之間,學習各類野生動物調查、林 木生長及生物量研究、植林減碳與植群生態的 重要性,進而培養科學研究及探索能力。 課程期間,黃裕星所長特別帶領TFBC員視察人工林生態試驗研究站興建工程之進 度,研究站落成後將可提供林業與生態相關 教育機構教學研習使用。黃所長表示,環境 與生態危機是全世界,包括臺灣所面臨的最 大問題之一,我們需要有更多的年輕學者加 入生態學的領堿。教育是百年樹人,希望透 過研習會向下扎根,為臺灣培養下一代田野 生態的專家。(蓮華池研究中心‧黃志堅) 林試所103年度7月份專題演講 本所於103 7 28 日舉辦7 月份專題演 講,本次主講者為中埔研究中心鄧書麟博 士、森林經營組汪大雄博士及森林利用組塗 三賢博士,講題分別為「濱海鹽濕地造林樹 種選拔之研究」、「森林步道視覺數位化技 術應用平台之建立」及「木粉―聚乳酸複合 材作為護坡植生用材之可行性研究」。 由於近年來西部沿海地區的荒廢鹽濕地 逐年增加,亟需建造人工海岸植群來改善, 鄧書麟博士即針對濱海地區造林試驗地進行 不同樹種的適應性與更新能力調查。結果顯 示,西北部海岸林以海檬果、水黃皮、朴樹 及海桐等樹種,具較佳適應性及更新能力。 而沿海鹽溼地造林部分,宜栽植海茄苳、五 梨跤、欖李及土沉香。另外於植物耐鹽與耐 淹性之研究結果中,以海檬果成活率最高。 汪大雄博士透過LandSim3D平台模擬森 林步道的場景,現場並以動態影像方式呈現 電腦模擬所得之影像。經營者也可透過森林 步道景觀視覺數位化處理平台,進行森林步 道不同場景設計之模擬和評估,預計未來可 提供國內風景區、森林遊樂區規劃步道或改 善森林步道景觀之用。 塗三賢博士以木粉與生物分解性塑膠―聚 視察人工林生態試驗研究站(林仁瀚 )

Transcript of 第五屆臺灣田野生物研習會 教育機構教學研習使用。黃所長表示, …...

Page 1: 第五屆臺灣田野生物研習會 教育機構教學研習使用。黃所長表示, … 第五屆臺灣田野生物研習會 由林業試驗所、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

林業研究專訊 Vol.21 No.5 2014 89

動態

第五屆臺灣田野生物研習會

由林業試驗所、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

中心與臺灣田野生物課程聯盟(TFBC),共同

主辦的第五屆臺灣田野生物研習會課程,於

103年7月15日在本所蓮華池研究中心展開為

期12天的課程。

本次研習課程除邀請本所黃裕星所長、中

央研究院李文雄院士蒞臨致詞與演講外,還特

別邀請喜馬拉雅自然文明保護協會楊文德理事

長專題演講,分享公益植樹活動之心路歷程與

經驗分享,精彩演講內容激發來賓與學員熱烈

討論。授課內容由林試所研究人員及TFBC各

領域教授學者提供,來自臺灣16個大學共30位

學生(其中還有一位來自美國加州大學交換生)

共同參與這場盛會。並與大師級學者共同徜徉

於山林田野之間,學習各類野生動物調查、林

木生長及生物量研究、植林減碳與植群生態的

重要性,進而培養科學研究及探索能力。

課程期間,黃裕星所長特別帶領TFBC成

員視察人工林生態試驗研究站興建工程之進

度,研究站落成後將可提供林業與生態相關

教育機構教學研習使用。黃所長表示,環境

與生態危機是全世界,包括臺灣所面臨的最

大問題之一,我們需要有更多的年輕學者加

入生態學的領堿。教育是百年樹人,希望透

過研習會向下扎根,為臺灣培養下一代田野

生態的專家。(蓮華池研究中心‧黃志堅)

林試所103年度7月份專題演講

本所於103年7月28日舉辦7月份專題演

講,本次主講者為中埔研究中心鄧書麟博

士、森林經營組汪大雄博士及森林利用組塗

三賢博士,講題分別為「濱海鹽濕地造林樹

種選拔之研究」、「森林步道視覺數位化技

術應用平台之建立」及「木粉―聚乳酸複合

材作為護坡植生用材之可行性研究」。

由於近年來西部沿海地區的荒廢鹽濕地

逐年增加,亟需建造人工海岸植群來改善,

鄧書麟博士即針對濱海地區造林試驗地進行

不同樹種的適應性與更新能力調查。結果顯

示,西北部海岸林以海檬果、水黃皮、朴樹

及海桐等樹種,具較佳適應性及更新能力。

而沿海鹽溼地造林部分,宜栽植海茄苳、五

梨跤、欖李及土沉香。另外於植物耐鹽與耐

淹性之研究結果中,以海檬果成活率最高。

汪大雄博士透過LandSim3D平台模擬森

林步道的場景,現場並以動態影像方式呈現

電腦模擬所得之影像。經營者也可透過森林

步道景觀視覺數位化處理平台,進行森林步

道不同場景設計之模擬和評估,預計未來可

提供國內風景區、森林遊樂區規劃步道或改

善森林步道景觀之用。

塗三賢博士以木粉與生物分解性塑膠―聚視察人工林生態試驗研究站(林仁瀚 攝)

Page 2: 第五屆臺灣田野生物研習會 教育機構教學研習使用。黃所長表示, … 第五屆臺灣田野生物研習會 由林業試驗所、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

林業研究專訊 Vol.21 No.5 201490

動態

乳酸(PLA)研製生物複合材料,作為植林護土

材料之用。研究結果顯示,當複合材中的木粉

含量超過20%時,加工操作性不佳。而木粉含

量愈高,微生物分解度愈低,有助於複合材機

械強度的維持,可應用於野外。在坡地抗沖蝕

試驗,顯示複合材施工格柵具有護坡的功效。

黃所長於會後勉勵研究同仁的辛勞,並提

醒各項專業技術之傳承以及後續智財分享議題

應持續重視;研究成果應主動提供相關單位作

為未來施政上之參考。(技術服務組‧陳瑞琴)

造林暨撫育推廣講習會

林業試驗所森林經營組協助苗栗縣政府

辦理平地造林撫育作業講習,8月份至苑裡

鎮、銅鑼鄉、造橋鄉、卓蘭鎮、獅潭鄉及南

庄鄉共計辦理6個場次,對象為目前參與林務

局獎勵造林或租地造林之林農,課程內容包

含造林木疏伐撫育技術、造林木修枝撫育技

術、造林木病蟲害健康管理及平地造林樹種

潛在利用價值和小徑材多元利用,共四堂課

程,課堂間除深入淺出教導林農關於造林時

需要的知識外,並有贈送答對提問者「撫育

技術手冊」的互動活動,還有工藝利用及小

徑材利用的成品展示,增加了課程豐富的內

容。林農提出許多實際造林時遇到的問題請

教講師,雙方互動熱烈,成功達到推廣及研

習的目的。(森林經營組‧唐盛林)

中視MIT台灣誌劇組蓮華池生態探索及錄影

在眾人期盼中,中國電視公司的優質生態

旅遊節目「MIT台灣誌」,阮桂瓊導演、麥覺

明製作人(兼主持人)及劇組人員風塵僕僕於8月

13日(星期三)蒞臨林試所蓮華池研究中心(以下

簡稱本中心)。簡單介紹後,本中心許原瑞主

任、傅昭憲副研究員、林仁瀚先生和阮導演、

麥製作人分別就蓮華池生態特色及各項試驗研

究內容進行討論,以擬定拍攝路線與主題;雙

林試所103年度7月份專題演講,主講者依左至右分別為鄧書麟博士與塗三賢博士(張淑儀 攝)

林農提出許多實際造林時遇到的問題就教講師,講師與

林農雙方互動熱烈(唐盛林 攝)

Page 3: 第五屆臺灣田野生物研習會 教育機構教學研習使用。黃所長表示, … 第五屆臺灣田野生物研習會 由林業試驗所、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

林業研究專訊 Vol.21 No.5 2014 91

動態

方進行約1小時的討論,敲定以三部分來拍攝。

第一部分由許主任說明本中心歷史角色

演變及生態地位的重要性(舉例包括動植物豐

富度、以蓮華池命名的稀有植物);第二部

分除由林仁瀚先生帶領到森林中體驗生物多

樣性,包括肖楠木屋步道特色,蓮華池桑寄

生與小果油茶、綠啄花鳥的生態關係及豎琴

蛙、檸檬桉、菱形奴草、蓮華池柃木等特有

動植物的生態特性及生態池生物多樣性介紹

外,許主任及李沛軒助理研究員就森林對水

文的影響、臺灣原始觀音座蓮的特色及經營

管理、育種做詳盡說明;第三部分含括許俊

凱助理研究員油茶之育種、栽植、利用,黃

照翔先生生態智慧資料蒐集與傳輸系統的建

立與功能,蕭惠文先生藥園規劃與利用(包括

喜樹、阿里山北五味子)、巨竹特性與經營管

理,內容相當豐富。

在生態池進行錄影時,恰遇埔里的安親

班孩童來此戶外教學,麥哥與小朋友的互動

過程,笑語不斷;由於蓮華池豐富的生態及

阮導演、麥哥對畫面的堅持,拍了2天才完成

(原定1天)。跟拍2天雖然疲累,但想到藉由該

節目讓國人認識蓮華池,及林業研究人員默

默耕耘的辛勞,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蓮

華池研究中心‧林仁瀚)

林試所103年度8月份專題演講

本所於103年8月29日舉辦8月份專題演

講,本次主講者為森林化學組洪昆源先生與許

富蘭博士,講題分別為「應用超高速真空模組

增加精油收率及成分之研究」及「開發具潛力

林木天然成分以提升木材耐久性之研究」。許原瑞主任接受麥哥訪問錄影實景(林仁瀚 攝)

林試所103年度8月份專題演講,主講者分別為洪昆源先生(左)與許富蘭博士(右) (陳瑞琴 攝)

Page 4: 第五屆臺灣田野生物研習會 教育機構教學研習使用。黃所長表示, … 第五屆臺灣田野生物研習會 由林業試驗所、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

林業研究專訊 Vol.21 No.5 201492

動態

洪昆源先生以超高速低溫真空模組方式

大量萃取精油,希望有助於產業降低成本,

並增加副產物之收益。由研究結果顯示,以

超高速真空萃取法所得之精油整體效果較

好,相較於其他萃取法,其DPPH自由基清除

能力較強、精油細胞存活率佳、具抗發炎及

無毒等特色。

為探討如何使用天然又不具環境污染的

防腐劑來延長木材使用期限,許富蘭博士選

用對環境友善的Cinnamaldehyde (肉桂醛)、

Cryptomeridiol (柳杉醇)、Tropolones (草酚

酮)、檸檬精油等天然林木成分作為防腐劑

進行測試,並利用微膠囊技術將這些林木精

油包覆起來,實驗結果顯示可提升木材耐久

性、延長藥效及防腐之功能。

黃所長於會上勉勵同仁,本所在精油研

究方面有不錯的成果,除了將研究成果技轉

外,也要注意智產權的問題,以保障同仁們

的權益。(技術服務組‧陳瑞琴)

《知識不漏抓,資訊一把罩》 ―農委會「國際農業數位知識交流

網絡平台」資料庫教育訓練

為提供研究人員豐富且便利的研究資訊

管道,農委會委託艾迪遜公司於今(103)年度

9月起,全面更新資訊檢索平台。新版平台結

合Summon探索系統檢索、MUSE整合查詢系

統,以及電子資源瀏覽和館際合作的功能;

9月24日在本所行政大樓四樓舉辦資料庫教

育訓練說明會,經由說明會讓本所的研究人

員,對於新平台所提供的服務有更完整的了

解,以提升研究人員在查找資訊時的效率。

目前農委會整合型資料庫平台,包含八

個全文及索摘資料庫,總共收錄1,400多筆的

電子期刊;而更新平台修正了舊平台的缺點,

更增加許多新功能,包含了以下幾個特色:第

一,新進同仁可以自行線上註冊,經管理者審

核後發送通知即可享用資訊平台服務;第二,

整合電腦版及各類型行動載具裝置,使用同一

個URL輕鬆快速平台使用;第三,更完整的整

合性資源檢索;第四,更多元的瀏覽選擇方式

查看所收錄之電子期刊;第五,擴大檢索範圍

和內文檢索;第六,增強個人化功能,最後仍

延續既有平台的館際合作申請之功能,以達到

資源共享及互助之目的。

總體而言新版的「國際農業數位知識交流

網絡平台」資料庫,提供更加完整的檢索資源

系統、更多元的全文取得管道、以及更多的平

台互動性;活動最後,農委會陳技正鼓勵同仁

們能多加使用新版資料庫平台的電子資源,未

來將依各試驗場所同仁之使用狀況,做為往後

採購的依據。(技術服務組‧謝育慈、張勵婉)

農委會「國際農業數位知識交流網絡平台」新系統上線,

提供了更多元的資料鏈結和更廣泛的研究資訊(蔡碧鳳 攝)

Page 5: 第五屆臺灣田野生物研習會 教育機構教學研習使用。黃所長表示, … 第五屆臺灣田野生物研習會 由林業試驗所、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

林業研究專訊 Vol.21 No.5 2014 93

動態

2014年欽差行臺「染料植物特展」

臺灣氣候溫暖潮濕,染料植物資源相當

豐富,早自千百年前,臺灣先民已普遍使用這

些天然染料染製日用的服裝、布料等,但隨著

化學合成染料的普遍使用而逐漸被取代。近年

因環保意識提升,天然染色逐漸受到矚目。臺

北植物園植物種類多樣,為加深民眾對染料植

物的認識並瞭解其應用,本所特與臺灣藍染學

會合作,共同辦理此次特展活動。

本次特展於103年9月2日(二)至104年1月4

日(日)假臺北植物園欽差行臺展開,展示內容

包括常見染料植物介紹,並以藍染為例,介

紹藍染流程及使用的工具,以及相關應用作

品展示等,為期約四個月,歡迎大家前來參

觀,一同在欽差行臺古典氛圍之下欣賞植物

染之美。(植物園組‧康碩容)

臺北植物園新景點:南門町三二三

暨志工植物繪圖展開幕

日據時期臺北植物園大池塘角落有一區

休憩的喝茶空間,在植物園整建過程中,設計

師經過考證後決意復舊,因此將荷花池旁的屋

舍,恢復其原有日式風貌,重現日本時代的茶

店,同時禮聘日本長野縣的庭作家小口基實先

生設計枯山水,以日本禪宗庭園,連結佛教植

物區,成為心靈癒療的庭園。歷經一年多的整

開幕記者會後由臺灣藍染學會黃錫柱祕書長帶導覽解說盛況(康碩容 攝)

Page 6: 第五屆臺灣田野生物研習會 教育機構教學研習使用。黃所長表示, … 第五屆臺灣田野生物研習會 由林業試驗所、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

林業研究專訊 Vol.21 No.5 201494

動態

建,這幢日式建築與庭園終於在103年9月2日

正式以日據時期舊地號「南門町三二三」之名

揭牌營運,開放民眾入內參觀,展示懷舊日式

建築與禪風枯山水庭園之外,並同時推出「臺

北植物園志工繪圖展」作為開幕首展。

去年(102年)臺北植物園志工在臺南藝

術大學造型藝術研究所助理教授陳建北指導

下,學習植物科學繪圖,此次南門町三二三

的開幕首展即是志工繪圖課程的成果展,多

位參展志工都是第一次嘗試植物繪圖,而在

陳建北老師的指導與鼓勵之下,志工們也訝

異自己也能畫出相當不錯的作品,而透過植

物科學繪圖的過程,也學習到由不同的角度

與面向來觀察植物特徵,同時培養細心觀察

自然的能力。繪畫過程需緩慢靜心,希望來

南門町三二三的參觀者能與繪者,一起拾回

慢活欣賞自然的樂趣。(植物園組‧吳維修)

2014平地造林試驗研究監測研討會

本所執行愛臺十二建設項下之綠色造林

與植樹造林試驗監測研究計畫,迄今歷時已6

年,各研究團隊蒐集對林木生長、生態環境、

社會經濟、碳吸存與社會經濟各層面的功能

與價值之資料,並期望轉化為實用的應用知

識,為更宏觀多元地探討平地造林短、中長期

對於生態、環境、社會與經濟各層面之議題,

本所於103年9月17日,在本所4樓會議室舉辦

「2014平地造林試驗研究監測研討會」,提供

各界人士分享研究成果與學術交流。

本次研討會結合不同領域專長之研究人

員,研討議題包含一、重要平地造林樹種育林

經營及利用體系之研究;二、平地造林對水及

土壤資源環境之影響;三、平地造林對毗鄰農

地生態之影響;與四、平地造林對社會經濟之

影響,發表報告共14篇。研討會除邀請產業、

官方與學校等專家學者,並開放民眾與各界人

士網路報名,報名情形非常踴躍,參與會議人

員包含臺灣糖業公司、臺大實驗林、森林保育

2014平地造林試驗研究監測研討會由黃所長向論文發表人員及與會人員致詞(張鈞媛 攝)

農委會陳保基主委及林試所黃裕星所長邀請近期捐助臺

北植物園營運經費的全聯慶祥慈善事業基金會(左一)及吳尊賢文教公益基金會(右一),一同為臺北植物園內新景點--南門町三二三揭牌開幕(陳建帆 攝)

Page 7: 第五屆臺灣田野生物研習會 教育機構教學研習使用。黃所長表示, … 第五屆臺灣田野生物研習會 由林業試驗所、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

林業研究專訊 Vol.21 No.5 2014 95

動態

處、特有生物中心、林務局、宜蘭大學、中興

大學、嘉義大學、屏東科技大學、文化大學與

一般民眾等13個單位共99人參與。

研討會特別安排50分鐘的綜合座談,提

供與會者開放討論與互動的意見交換,瞭解

民眾、林農、產業、執政單位與學界對於平

地造林各層面的觀感與經驗,對於未來平地

森林營造與經營管理給予重要的意見,並期

望為臺灣平地森林永續發展提供造林主林木

撫育經營管理策略,落實生態、生態及生活

永續經營,期望臺灣平地森林永續發展,並

提供政府平地造林政策檢討修正之參據。(森

林經營組‧鍾智昕)

平地造林撫育作業講習會暨傾聽人

民心聲座談會

本年9月17日於南庄鄉公所擴大舉辦平

地造林撫育作業講習會暨傾聽人民心聲座談

會,當日參與的人員極為踴躍,包含政府單

位及林農共約有140名,本場次除有室內講習

課程五堂外,並有野外示範操作,還有50分

鐘的綜合座談,由黃裕星所長率領本所研究

人員及苗栗縣政府農業處賴安平處長開放討

論共同答覆,熱烈的與林農、各縣市政府造

林承辦人員、林務局等單位進行意見交流,

同時了解林農執行平地造林遇到的困難並協

助給予相關的建議,做為日後林務單位推廣

造林政策的參考。最後並由邱志明組長帶領

學員至當地私有林地進行肖楠修枝的示範及

學員的實際操作,每位學員都很認真的現場

練習,並深感受益良多。

今年度本所協助苗栗縣政府至縣內各鄉

鎮辦理的造林撫育推廣教育課程,獲得了良

好的迴響,其中與會的南投縣政府及臺中市

政府承辦人員當場邀請我們明年協助他們辦

理相同的推廣課程,讓我們感覺肩上使命感

更沉重了!(森林經營組‧唐盛林)

林試所103年度9月份專題演講

本所於103年9月26日舉辦9月份專題演

講,本次主講者為蓮華池研究中心許俊凱博

士、森林化學組許富蘭博士與育林組張淑華博

士,講題分別為「油茶品種嫁接技術及活性之

探討」及「牛樟優良品系的選育與栽培」。

苦茶油在臺灣及中國大陸都視為高品

質之食用油,但油茶品系眾多以及果實產量

參差不齊,導致產業化較為不易。為篩選出

優良品系,許俊凱博士利用無性繁殖技術,

以油茶芽苗作為砧木,以一芽一苗的嫁接方

式,期能獲得優質健全的種苗。許富蘭博士

為拓展油茶粕的應用範圍,對臺灣常見的

三種油茶之茶粕抽出成分進行抗氧化活性試

驗。試驗結果顯示,以小果種油茶粕中所含黃所長主持開幕式(唐盛林 攝)

Page 8: 第五屆臺灣田野生物研習會 教育機構教學研習使用。黃所長表示, … 第五屆臺灣田野生物研習會 由林業試驗所、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

林業研究專訊 Vol.21 No.5 201496

動態

的甲醇粗萃物其抗氧化活性最高。

張淑華博士與其研究團隊為選育具生長快

速、能適應低海拔生長或適合樟芝生長之優良

牛樟品系,針對牛樟營養系進行樟芝之收集、

接種、成份分析以及低海拔造林等研究。由結

果顯示,牛樟遺傳歧異度高,應建立牛樟身分

證避免近親雜交;建立牛樟育苗SOP及管理完

善的採穗園,可培育年輕又健康的苗木;利用

組織培養技術可保存優良基因;牛樟平地造林

可利用集約與混農栽培,以減少造林風險。

黃所長會後表示,經過食安風暴後,

政府非常重視油品安全,也很重視油茶相關

研究。目前本所的油茶研究團隊已有初步結

果,鼓勵研究同仁繼續努力,提出更好的研

究成果。(技術服務組‧陳瑞琴)

本所103年8~9月人員異動單新進人員

姓 名 原任職務 新任職務 生效日

張立煒 ― 秘書室約僱職務代理人 103.08.05

馮郁筑 ― 太麻里研究中心約聘職務代理人 103.09.02

退休

姓 名 原任職務 新任職務 生效日

邱文良 植物園組副研究員兼組長 ― 103.09.02

調陞

姓 名 原任職務 新任職務 生效日

董景生 植物園組副研究員 植物園組副研究員代理組長 103.09.02

洪聖峰 育林組助理研究員 恆春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103.09.10

職務遷調

姓 名 原任職務 新任職務 生效日

李銘鐘 森林利用組助理研究員 技術服務組助理研究員 103.09.25

林試所103年度9月份專題演講,主講者依左至右分別為許俊凱博士、許富蘭博士與張淑華博士(陳瑞琴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