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家车 奔跑的成都生活方式 - cdrb.com.cn · APP 微信公众账号...

1
看车 瞧稀奇凑热闹 新中国成立之初,对老百姓来说,汽车是个稀罕之物常常引 起围观。汽车进城成为一个不大不小的新闻事件。我们《成都日 报》1956年11月22日,曾刊发了一篇《成都人民看到了解放牌汽 车》的报道,报道说: “22日下午3点15分,两辆崭新的绿色解放牌 汽车,穿过市人民委员会的大拱门,开到了后面的广场上……”据 报道,当时整个成都都轰动了,十里八乡的人都跑到老皇城(今天 府广场一带)看稀奇,两辆解放牌汽车满载着市民,围着老皇城绕 圈圈,解放牌汽车所到之处,市民夹道欢迎。今天,我们透过泛黄 的老照片依然能感受到成都人当时的兴奋激动:解放牌汽车的驾 驶室里、卡车斗斗上挤满了人,连驾驶室外的脚踏,卡车斗斗外的 护栏上都挂起是人,最前面的人被挤来贴到栏杆上,身子都快弯 成90度,脸上依然挂着满足的笑容。 那个时候汽车基本都是公务用车,而且公务用车都难以满 足,像我们《成都日报》最早也有一辆市政府配的老式吉普,但轻易 不得动。记者外出采访,哪怕是远郊,各人滚铁环(骑自行车)去。 老报人高成祥曾经回忆说:有次他骑车到金堂去采访养猪工作 组,结果晚上回不来了又没安排住宿,当晚这位燕京大学新闻系 毕业的记者就只得留在养猪场,他戏称自己“和猪睡了一晚上”。 至于私家车,想都不敢想。 开车 从职业到技能 汽车稀罕,驾驶员就成了人人羡慕的职业。上世纪六七十年 代,城市中三大热门职业分别是:握刀子的、掌把子的、摸盘子的。 握刀子的是指在国营肉店卖肉的,肉割得肥割得瘦都在他手里; 掌把子的是单位伙食团的师傅,菜打得多打得少,都看他手抖不 抖;摸盘子的就是汽车司机。在不能随便旅游的年代,司机走南 闯北,见多识广,还赚钱多,时不时还可以捎带着干点私活。如果 当兵能当上汽车兵,参加工作能当上汽车司机,都值得家里人到 处吹嘘。如果你有司机朋友,人家也会高看你一眼。上世纪80年 代,人们最羡慕的职业居然是出租车司机。那时候成都的的哥确 实也很风光,一个“顶子”都值一套房子。 驾驶汽车从一种职业变成了技能,始于上世纪90年代。国 家政策开放,允许私人购买汽车,面向普通市民的驾校开始出现, 一时间学车成风。那个时候还有个说法:电脑技术和驾照是通往 二十一世纪的通行证,好像不会开车就不配做新世纪的人。有车 没车先把驾照拿到。听一位老同事讲,他1996年刚拿到驾照时, 有照没车,心痒得难受,便与几个同事“合资”去租车行租了一辆奥 拓练手。从车行出来要穿过一个菜市才上得了大路,他紧张得不 得了,麻起胆子,瞪大眼睛,梗着脖子,龟速前进。不到一百米的距 离,他开了将近二十分钟,双手差点把方向盘捏断。开上大路心 头也虚得很,不敢开快,一行人一直用二挡从成都开到都江堰。 成都人怀有强烈的私家车梦想,可能与成都的文化和环境有 关。成都人自古爱游乐,自然环境优越,交通条件相对较好,加上 1990年代农家乐兴起,周边县市各种花节的出现,进一步刺激了 成都人的汽车梦。 我二叔大约是在 1998 年初买了第一台车—一辆二手夏 利。虽然车子并不高档,但二叔却把它当成宝贝一样的呵护。在 不大的后备厢里,放着一个工具桶,里面装着洗车用的毛巾和给 汽车抛光打蜡的全套 设备,只要没事就自己 动手洗车和打蜡。周 末他会带着家人自驾 到周边去耍。二叔并 不做生意,他买车的目 的就是到处耍。像我 二叔一样的成都人很 多,到了 2002 年成都 市私家车每百户拥有 量就已经跃居全国大 中城市第二位,是中国 私家车“第二城”。对 此,有外地城市表示不 服,说成都虽然车多但 档次不高,不值得炫 耀。成都人则说,你不 懂!对于汽车,外地人 也许是要么不买,要么 买个好的;而成都人则 是先买来用,以后再换好的。成都人把汽车真正当成了改变自己 生活的一种工具,而不是撑门面、长面子的道具。这也许就是一 种成都生活方式。 造车 从“夜明珠”到“造车第六极” 成都造车起步不算早,一直到1976年,才在一个简易小作坊 里捣鼓出了第一台“成都牌”旅行车。但是成都人敢想敢干、敢为 天下先,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成都出了款闻名全国的爆款“名 车” —夜明珠。 说夜明珠是爆款,绝对一点都不夸张。在上世纪80年代后 期,全国的私家车已经慢慢开始出现,但动辄几十万的价格对普 通工薪家庭而言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在奥拓都要卖八九万 元的年代,一款“有头有脸有屁股”的三厢轿车,采用新式塑钢材 料,颜色可以根据客户定制,最重要的是价格只卖2.98万元,这意 味着什么?意味着许多人“下个世纪”的私家车梦触手可及,夜明 珠让“梦想照进现实”。 当然,以今天的眼光,夜明珠汽车缺点明显,采用长安小货车 的底盘,没有空调、CD机磁带机,舒适性差;做工粗糙,车门、引擎 盖、后备厢等闭合不严;用的东安0.8L发动机,动力差等等。甚至 有段子调侃夜明珠汽车:交警看到路上有辆正在行驶的汽车没关 好车门,于是拦下司机说: “开车要把门关好。”司机用力关了关车 门,哭笑不得地说: “哎呀,这个车不是没关门,它关起门就是这个 样子的。”这个段子倒也并非空穴来风,当时《成都日报》有记者买 了辆夜明珠跑采访,结果下车时发现门打不开,请人帮忙从外面 开,外面的人用力一扯,整个车门掉下来了…… 即便如此,但2.98万元的售价实在是“真香”,买“夜明珠”的 人络绎不绝。来自全国各地的客户,抱着现金在厂里等着提车, 甚至连成都的出租车里都有“夜明珠”的身影,而“夜明珠”生产厂 家门口那条原本没有名字的道路,也被命名为夜明珠路。今天, 夜明珠车早已消失,但是夜明珠路依然存在,承载着成都造车前 夜的记忆与辉煌。 夜明珠后,成都造汽车并未走向沉寂,而是不断焕发出新的 生机。先有通工、野马、大地等厂商凭借低价占领市场,之后丰田 霸道(普拉多)的下线标志着成都汽车制造业的崛起。再后来,成 都有了“龙泉驿经开区”,汇聚了一汽、丰田、大众、雪铁龙、沃尔沃 等一大批整车制造和相关设备制造企业,产量在国内比重不断攀 升。2015年5月22日, “成都造”的沃尔沃S60 Inscription豪华轿 车成功打入美国市场,在中国汽车工业史上尚属首次,这一重要 消息也登上了次日《成都日报》的头版。成都造汽车,沿着近百年 输入的道路转向输出,划出了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轮回。成都, 也从汽车消费大城,转型成为中国造车的“第六极”。 成都与汽车,在近百年前结缘。这座城市在滚滚车轮上实现 了自己的快速发展,成都人也在车轮滚滚中实现了人生理想,找 到了惬意的生活方式。成都与车,成都人与车,在近百年中一同 成长,一同改变。 下期预告: 5G时代来临,我们来看看成都通讯的故事 辉煌七十年 成都那些事儿天下成都特别策划 私家车 奔跑的成都生活方式 梦溪笔谈/文 本报资料图片 扫一扫,听故事,看变迁 APP 2019年8月5日 星期一 10 主编 钟山 责编 卫昕 美编 李菲 电话:028-86756302 [email protected] 蜀成王的音乐理想 张芾 胡开全 明代近三百年,宗室大部分时间里都被禁止从事“四民之业”,藩王更常常被视为皇位的潜在威胁者。重压之 下,正德、嘉靖年间坐拥蜀王府的成王朱让栩把自己消融进“士”的角色中,吟咏风月,业习诗书。明代著名文人杨慎 为蜀成王文集《长春竞辰稿》作序,称赞他“适情咏物,怀古杂拟,式遵温柔敦厚之旨,亦饶缘情绮靡之声”,“真有王人之度,作者之风”。 以儒家传统为背景,蜀成王构建了自己的音乐理想,以其卓越的艺术鉴赏力和创作力,在成都营造出“少城一曲浣花溪”的盛世乐章。 蜀王秘史09 燕乐时尚 散曲的主要源头是隋唐以来的燕乐,在元代被 称为“今乐府”或“乐府”,明代创作者继承了这一名 称,曲选更是应歌坛氍毹之热,如雨后春笋问世,可 谓“流行歌曲”。然而藩王中涉足散曲者不多。蜀藩 今有五部藩王文集存世,仅成王集中单立散曲一卷, 题名《拟元人乐府》。 嘉靖年间重刊《张小山小令》,戏曲家李开先作序: “洪武初年亲王之国,必以词曲一千七百本赐之。”宋元 宫廷中大量的古籍被分赐给各地藩王,其中就有不少 词曲善本,这便是藩府戏曲创作的催化剂。在戏曲史 上,宁献王朱权与周宪王朱有燉留下高光,前者留下珍 贵的早期曲目文献《太和正音谱》,后者有数十种杂剧传 世。偏守岷峨、遥瞻北阙,蜀成王的散曲创作则体现了 对音乐形式的探索。 《南商调·黄莺儿》四首,就使用了明代始兴于东 南的南曲曲牌,分咏风、花、雪、月,而不着四字。咏物 而不着一字的笔法在唐代已成熟,散曲此类逞才之 作也比比皆是。笔法虽不甚奇,但 “鸣窗送艇” “散幽 香透怀” “星畔” “泻影浸山河” 等造语却颇为精致脱 俗,不失南曲韵味。造境出色有《雪》一首: “飞絮舞帘 栊。逐狂风下远空。寒威凛冽江河冻。密漫漫覆 蒙。白皑皑路充。烹茶几度闲相共。小桥东。蓝关 道阻。凝积荻芦丛。” “烹茶几度闲相共” 一句将人情 嵌入景中,前有 “白皑皑路充” ,后有 “蓝关道阻” ,人困 其间却自有一番天地,勾描出成王自己的人生图景。 当时四川也有新都杨氏一门热衷曲调创作,嘉靖 初年被罢免的内阁首辅杨廷和,以及其子、四川明代 唯一的状元杨慎与妻黄峨,均有大量散曲作品存世。 杨慎与昭、成、康三代蜀王皆有来往,更携简绍芳为成 王文集作序。在文学创作上,成王散曲中所表现出的 杂糅南北曲的风格特征也与杨门两代相近。 杨慎有《双调·对玉环带过清江引》四首咏风花 雪月四物,其中《咏风》一曲曰: “解冻池塘,鸭头绿波 皱。杨柳东边,鹅黄初摆就。行雨拂高唐。飘烟笼 远岫。一阵寒生,罗衣金缕透。衣罗纤腰原自瘦。 料峭黄昏后。春光飘又零,花信僝还僽。红芳吹成 南薰昼。” 而成王《咏风》一曲从炼字造句到兴味风格, 都与杨慎曲若合一契: “拂面透罗裳,掀帘帏户半张, 江湖时迭波光漾。落残红过墙,飞浮云出冈。檐前 铁马声嘹喨,韵茫茫。鸣窗送艇,解冻柳堤傍。” 成王 的音乐理想契合明中叶的散曲潮流,也与同时代四 川散曲的清音雅奏交相辉映。 元音正宗 蜀成王的散曲作品中,套数只有两首,即《黄钟· 醉花阴·〈庆中秋〉》与《南呂·一枝花》,均是明代北曲 所习用的套式,内容也与时兴曲选《雍熙乐府》相似, 赏咏佳节、歌颂太平。小令五十首,更能体现“拟元 人乐府”的思想,表明他对尝试各类文体、追摹“一代 之文学”抱有极大兴趣。在北曲小令《双调·庆宣和》 曲牌下,成王集里存录了十首作品,其中第三曲: “五 柳庄前陶令宅。大似彭泽。无限黄花有谁戴。似他 们去来去来。我也去来去来。” 这与元代无名氏作品 “五柳庄头陶令宅,大似彭泽,无限黄花有谁戴?去 来,去来”, 几乎只有末二句“去来,去来”不同。成王 改作元人小令,进而擅定《双调·庆宣和》增字之格,其 十首小令句式全同,但与元人原作的结尾曲律有所 差别。《梨园试按乐府新声》收录了包括“五柳庄”这首 元人小令在内的十一首,其中与“五柳庄”一曲格调 相似者四,或写处士,或写游仙,包括太华山陈抟、七 里滩严子陵、蓬莱八仙、天台山刘晨。将这五支曲与 成王改作曲比较,可以更清晰地理解其末二句中“似 他们……我也”的用意。 元人小令“去来,去来”借用陶渊明“归去来兮”之 呼唤,蕴含劝世情怀。各曲末二句前的 “无限黄花有 谁戴” “要听渔樵话成败” “八个神仙肯拖戴” “不见刘郎 玉真怪” 皆意在撩拨读者向往仙隐的心弦。成王散曲 “似他们……我也” ,可谓是对元人呼唤的响应,真 切地流露出一藩之主对处士高人的模仿与追随。他 期待将自己事无所成的人生处境比附成一种仙隐生 活,但终究与“他们”知音异路。对渊明、陈抟、严子陵、 八仙、刘晨而言,世外是一个“归”处;对成王来说,他被 迫自我出离而无“归”。成王用心追寻时代的音乐潮 流,也怅怅仰望着前代的绕梁之声。 流声易逝 将文集命名为“长春竞辰”,可见时间这一主题 在朱让栩创作中的特殊意义。身置永恒与流光瞬 息、逸致流散之中,时序感以及风物替变带来的心物 触碰,是支撑“藩王风雅”很重要的表达。成王编纂 了一种作诗的工具书《适庵韵对》, “比之青衿儒生、锦 带居士,勤渠倍之” ,他的勤奋惜时常常为人称赏,杨 慎不吝美言,李钧在《韵对序》中也称成王白天“座满 图书”,夜里“寝怀铅笔”。但当他发现用光阴换来的 才、识、学并不能有所施展时,祈望生命之树借艺术之手 “长春”。文学给予人生力量并非奢望,而与“辰”相“竞” 几近徒劳,在藩王身份与藩禁的束缚下,锢于一城的蜀 王闲赏时序,吟咏春夏秋冬、风花雪月,他以文心曲艺抵 挡岁月的流逝,填充光阴的空白,也更为直接地麻醉了 现实无力感和“日观经史”之举背后的功名心。 成王存曲不多,但很多都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敏 感,比如套数《黄钟·醉花阴·〈庆中秋〉》,小令《双调·鸿归 浦·〈春游〉》、《双调·卷帘雁儿落带过得胜令·〈春暖〉》、 《双调·玉溪清》四首、《双调·凌波仙》四首、《仙吕·一半 儿》四首等。这些作品格律较工,造语颇雅。蜀成王笔 下的春夏秋冬,蕴藏着最亲近、也最能触动文思的物 象。小令《春游》中 “趁新晴紫陌行,乘宝马踏金镫” 灵动 而富于跳跃感的六字句,很好地承载着游赏情趣。因 为对佳节和春景的亲切,才会发出 “一年宵景惟今夜,不 觉的兔魄西斜,愿岁岁莫教虚度也” 的真切呼唤。 朱让栩的十首《商调·小桃红》也是感时伤怀的 曲作。它们均由“小桃红”收尾,可视为曲牌名原意 的回归。这独特的句式,令各曲之间语境互相渗透 交融,曲终处“小桃红”三字产生一种“收束感”,增添 了曲词的音乐性。如曲一: “晓行紫陌趁东风。驱骏 马轻鞭送。芳草和烟暖茸茸。柳阴浓。辞鞍暂憩游 人众。仰前村望中。听鹃声遥哢。如喷火小桃红。” 该曲本来与《春游》用意用语差别不大,但末一句“如 喷火小桃红”却惊啼一声,尤显尖新,平添风味。游 赏途中下马暂歇、遥望前村眼前一亮的意趣跃然纸 上,实在远胜 “遥望见层楼上酒旗横” 。又如曲二 “坠 云髻半松,插花枝微重,零落下小桃红” 亦由末句点 睛,使 “闲情暗逐春光动” 更为鲜活。另外曲三和曲 九也较有意趣。前者写踏春胜景, “趁时好把韶华 共” 意取惜春竞辰,以 “猛争看” 凸显游人赏花的热切 心情,自然也就展现了春光之迷人。后者写夜宴友 朋, “月朦胧” “帘旌响微风动” “轻雾霏霏” ,宴饮者欲 秉烛夜游赏桃花,自成雅趣。前九支曲“小桃红”缤 纷异色,但终有风雨来时,最后一曲写那晓风 “吼声 料峭”, “过江湖波涌,入园林花送,零落了小桃红”, 厉伤惋。 除了曲意写景,曲七还自抒壮怀, “明窗净几坐楼 东,每展经书诵,潇洒襟怀志无蒙”, 关于“志”的直接表 达在朱让栩所有曲作中只此一例。但从他勤学惜时 的身影中,不难看出心怀壮志。明末李长祥曾言: “成 王喜读书,宫中为石楼数十闲,藏书数亿万卷。蜀王 府富过他王府,成王又贤,购书费巨万。日之钞写者 数百人。自绘孔子图于楼之上,日临之以肃其校书 者”。蜀成王好读书、好藏书,已成掌故谈资。其子朱 承爚为《长春竞辰稿》所作序文也称朱让栩“以雄逸之 材,通明之识,年踰四袠,学愤三余”。《独立观潮图》中, 他以鹰自视 “神鹰奋迅下天衢,独立高冈擅奇绝” ,可见 其“雄逸”;《读书辩》中以 “读书之至,则循理而乐,不循 理为不乐” 阐发宋儒邵雍“天理真乐”之论,可谓“通 明”。但才之雄逸,识之通明,又能如何?削藩之后,作 为无职无权的寄生者,藩王与“志”无缘, “绝其仕宦, 并不习四民业,锢之一城”。一城之内,虽也倾心仙 隐,流连风光,朱让栩仍要一展“志无蒙”的胸怀。嘉 靖十八年(1539),朝廷“以蜀王让栩有贤行,赐奖励, 仍命有司具礼树坊表异之”,王府、地方官员所呈报 的蜀王贤行中,即有“笃好儒术,不迩声伎”一条。在 《明史·朱让栩传》中,这成为历史定评。 成都有汽车,要追溯 到 1925 年 10 月 31 日。 那是一辆英制奥斯汀小 轿车,成灌马路总局车务 部长张仲华在望江楼河 边演试,汽车披红戴彩。 张仲华亲自驾驶,四川军 务督理杨森、军务帮办田 颂尧亲自试坐。小轿车 开到哪里,哪里都放火 炮,放烟花,万人空巷,热 闹非凡。当天晚上,成灌 马路总局还在望江楼摆 下招待宴席,热烈庆祝四 川也有了汽车。 九十年后的2015年 5 月 22 日,成都造的沃尔 沃 S60 Inscription 在成 都龙泉汽车城正式下线, 沿着当年奥斯汀的线路走 出四川、走出中国、行销欧 美。这是成都与汽车的百 年之缘。百年沧海桑田, 成都从一个几无工业基础 的消费型城市,成长为中 国汽车工业“第六极”。 沃尔沃成都工厂生产的S60豪华轿车出口欧美 《成都日报》关注 成都汽车产业发展 成都车展热闹非凡 曾经的“爆款”夜明珠

Transcript of 私家车 奔跑的成都生活方式 - cdrb.com.cn · APP 微信公众账号...

Page 1: 私家车 奔跑的成都生活方式 - cdrb.com.cn · APP 微信公众账号 信公众账号天下成都锦水微 2019年8月5日 星期一 10 主编 钟山 责编 卫昕 美编

看车 瞧稀奇凑热闹新中国成立之初,对老百姓来说,汽车是个稀罕之物常常引

起围观。汽车进城成为一个不大不小的新闻事件。我们《成都日

报》1956年11月22日,曾刊发了一篇《成都人民看到了解放牌汽

车》的报道,报道说:“22日下午3点15分,两辆崭新的绿色解放牌

汽车,穿过市人民委员会的大拱门,开到了后面的广场上……”据

报道,当时整个成都都轰动了,十里八乡的人都跑到老皇城(今天

府广场一带)看稀奇,两辆解放牌汽车满载着市民,围着老皇城绕

圈圈,解放牌汽车所到之处,市民夹道欢迎。今天,我们透过泛黄

的老照片依然能感受到成都人当时的兴奋激动:解放牌汽车的驾

驶室里、卡车斗斗上挤满了人,连驾驶室外的脚踏,卡车斗斗外的

护栏上都挂起是人,最前面的人被挤来贴到栏杆上,身子都快弯

成90度,脸上依然挂着满足的笑容。

那个时候汽车基本都是公务用车,而且公务用车都难以满

足,像我们《成都日报》最早也有一辆市政府配的老式吉普,但轻易

不得动。记者外出采访,哪怕是远郊,各人滚铁环(骑自行车)去。

老报人高成祥曾经回忆说:有次他骑车到金堂去采访养猪工作

组,结果晚上回不来了又没安排住宿,当晚这位燕京大学新闻系

毕业的记者就只得留在养猪场,他戏称自己“和猪睡了一晚上”。

至于私家车,想都不敢想。

开车 从职业到技能汽车稀罕,驾驶员就成了人人羡慕的职业。上世纪六七十年

代,城市中三大热门职业分别是:握刀子的、掌把子的、摸盘子的。

握刀子的是指在国营肉店卖肉的,肉割得肥割得瘦都在他手里;

掌把子的是单位伙食团的师傅,菜打得多打得少,都看他手抖不

抖;摸盘子的就是汽车司机。在不能随便旅游的年代,司机走南

闯北,见多识广,还赚钱多,时不时还可以捎带着干点私活。如果

当兵能当上汽车兵,参加工作能当上汽车司机,都值得家里人到

处吹嘘。如果你有司机朋友,人家也会高看你一眼。上世纪80年

代,人们最羡慕的职业居然是出租车司机。那时候成都的的哥确

实也很风光,一个“顶子”都值一套房子。

驾驶汽车从一种职业变成了技能,始于上世纪90年代。国

家政策开放,允许私人购买汽车,面向普通市民的驾校开始出现,

一时间学车成风。那个时候还有个说法:电脑技术和驾照是通往

二十一世纪的通行证,好像不会开车就不配做新世纪的人。有车

没车先把驾照拿到。听一位老同事讲,他1996年刚拿到驾照时,

有照没车,心痒得难受,便与几个同事“合资”去租车行租了一辆奥

拓练手。从车行出来要穿过一个菜市才上得了大路,他紧张得不

得了,麻起胆子,瞪大眼睛,梗着脖子,龟速前进。不到一百米的距

离,他开了将近二十分钟,双手差点把方向盘捏断。开上大路心

头也虚得很,不敢开快,一行人一直用二挡从成都开到都江堰。

成都人怀有强烈的私家车梦想,可能与成都的文化和环境有

关。成都人自古爱游乐,自然环境优越,交通条件相对较好,加上

1990年代农家乐兴起,周边县市各种花节的出现,进一步刺激了

成都人的汽车梦。

我二叔大约是在1998年初买了第一台车——一辆二手夏

利。虽然车子并不高档,但二叔却把它当成宝贝一样的呵护。在

不大的后备厢里,放着一个工具桶,里面装着洗车用的毛巾和给

汽车抛光打蜡的全套

设备,只要没事就自己

动手洗车和打蜡。周

末他会带着家人自驾

到周边去耍。二叔并

不做生意,他买车的目

的就是到处耍。像我

二叔一样的成都人很

多,到了2002年成都

市私家车每百户拥有

量就已经跃居全国大

中城市第二位,是中国

私家车“第二城”。对

此,有外地城市表示不

服,说成都虽然车多但

档次不高,不值得炫

耀。成都人则说,你不

懂!对于汽车,外地人

也许是要么不买,要么

买个好的;而成都人则

是先买来用,以后再换好的。成都人把汽车真正当成了改变自己

生活的一种工具,而不是撑门面、长面子的道具。这也许就是一

种成都生活方式。

造车 从“夜明珠”到“造车第六极”成都造车起步不算早,一直到1976年,才在一个简易小作坊

里捣鼓出了第一台“成都牌”旅行车。但是成都人敢想敢干、敢为

天下先,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成都出了款闻名全国的爆款“名

车”——夜明珠。

说夜明珠是爆款,绝对一点都不夸张。在上世纪80年代后

期,全国的私家车已经慢慢开始出现,但动辄几十万的价格对普

通工薪家庭而言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在奥拓都要卖八九万

元的年代,一款“有头有脸有屁股”的三厢轿车,采用新式塑钢材

料,颜色可以根据客户定制,最重要的是价格只卖2.98万元,这意

味着什么?意味着许多人“下个世纪”的私家车梦触手可及,夜明

珠让“梦想照进现实”。

当然,以今天的眼光,夜明珠汽车缺点明显,采用长安小货车

的底盘,没有空调、CD机磁带机,舒适性差;做工粗糙,车门、引擎

盖、后备厢等闭合不严;用的东安0.8L发动机,动力差等等。甚至

有段子调侃夜明珠汽车:交警看到路上有辆正在行驶的汽车没关

好车门,于是拦下司机说:“开车要把门关好。”司机用力关了关车

门,哭笑不得地说:“哎呀,这个车不是没关门,它关起门就是这个

样子的。”这个段子倒也并非空穴来风,当时《成都日报》有记者买

了辆夜明珠跑采访,结果下车时发现门打不开,请人帮忙从外面

开,外面的人用力一扯,整个车门掉下来了……

即便如此,但2.98万元的售价实在是“真香”,买“夜明珠”的

人络绎不绝。来自全国各地的客户,抱着现金在厂里等着提车,

甚至连成都的出租车里都有“夜明珠”的身影,而“夜明珠”生产厂

家门口那条原本没有名字的道路,也被命名为夜明珠路。今天,

夜明珠车早已消失,但是夜明珠路依然存在,承载着成都造车前

夜的记忆与辉煌。

夜明珠后,成都造汽车并未走向沉寂,而是不断焕发出新的

生机。先有通工、野马、大地等厂商凭借低价占领市场,之后丰田

霸道(普拉多)的下线标志着成都汽车制造业的崛起。再后来,成

都有了“龙泉驿经开区”,汇聚了一汽、丰田、大众、雪铁龙、沃尔沃

等一大批整车制造和相关设备制造企业,产量在国内比重不断攀

升。2015年5月22日,“成都造”的沃尔沃S60 Inscription豪华轿

车成功打入美国市场,在中国汽车工业史上尚属首次,这一重要

消息也登上了次日《成都日报》的头版。成都造汽车,沿着近百年

输入的道路转向输出,划出了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轮回。成都,

也从汽车消费大城,转型成为中国造车的“第六极”。

成都与汽车,在近百年前结缘。这座城市在滚滚车轮上实现

了自己的快速发展,成都人也在车轮滚滚中实现了人生理想,找

到了惬意的生活方式。成都与车,成都人与车,在近百年中一同

成长,一同改变。

下期预告:5G时代来临,我们来看看成都通讯的故事

辉煌七十年成都那些事儿②天下成都特别策划

私家车 奔跑的成都生活方式梦溪笔谈/文 本报资料图片

扫一扫,听故事,看变迁

锦观A

PP

微信公众账号

天下成都锦水微

信公众账号

2019年8月5日 星期一10

主编钟山责编卫昕美编李菲 电话:028-86756302 [email protected]

传 承 巴 蜀 文 明 发 展 天 府 文 化

蜀成王的音乐理想张芾 胡开全

明代近三百年,宗室大部分时间里都被禁止从事“四民之业”,藩王更常常被视为皇位的潜在威胁者。重压之

下,正德、嘉靖年间坐拥蜀王府的成王朱让栩把自己消融进“士”的角色中,吟咏风月,业习诗书。明代著名文人杨慎

为蜀成王文集《长春竞辰稿》作序,称赞他“适情咏物,怀古杂拟,式遵温柔敦厚之旨,亦饶缘情绮靡之声”,“真有王人之度,作者之风”。

以儒家传统为背景,蜀成王构建了自己的音乐理想,以其卓越的艺术鉴赏力和创作力,在成都营造出“少城一曲浣花溪”的盛世乐章。

蜀王秘史09

燕乐时尚

散曲的主要源头是隋唐以来的燕乐,在元代被

称为“今乐府”或“乐府”,明代创作者继承了这一名

称,曲选更是应歌坛氍毹之热,如雨后春笋问世,可

谓“流行歌曲”。然而藩王中涉足散曲者不多。蜀藩

今有五部藩王文集存世,仅成王集中单立散曲一卷,

题名《拟元人乐府》。

嘉靖年间重刊《张小山小令》,戏曲家李开先作序:

“洪武初年亲王之国,必以词曲一千七百本赐之。”宋元

宫廷中大量的古籍被分赐给各地藩王,其中就有不少

词曲善本,这便是藩府戏曲创作的催化剂。在戏曲史

上,宁献王朱权与周宪王朱有燉留下高光,前者留下珍

贵的早期曲目文献《太和正音谱》,后者有数十种杂剧传

世。偏守岷峨、遥瞻北阙,蜀成王的散曲创作则体现了

对音乐形式的探索。

《南商调·黄莺儿》四首,就使用了明代始兴于东

南的南曲曲牌,分咏风、花、雪、月,而不着四字。咏物

而不着一字的笔法在唐代已成熟,散曲此类逞才之

作也比比皆是。笔法虽不甚奇,但“鸣窗送艇”“散幽

香透怀”“星畔”“泻影浸山河”等造语却颇为精致脱

俗,不失南曲韵味。造境出色有《雪》一首:“飞絮舞帘

栊。逐狂风下远空。寒威凛冽江河冻。密漫漫覆

蒙。白皑皑路充。烹茶几度闲相共。小桥东。蓝关

道阻。凝积荻芦丛。”“烹茶几度闲相共”一句将人情

嵌入景中,前有“白皑皑路充”,后有“蓝关道阻”,人困

其间却自有一番天地,勾描出成王自己的人生图景。

当时四川也有新都杨氏一门热衷曲调创作,嘉靖

初年被罢免的内阁首辅杨廷和,以及其子、四川明代

唯一的状元杨慎与妻黄峨,均有大量散曲作品存世。

杨慎与昭、成、康三代蜀王皆有来往,更携简绍芳为成

王文集作序。在文学创作上,成王散曲中所表现出的

杂糅南北曲的风格特征也与杨门两代相近。

杨慎有《双调·对玉环带过清江引》四首咏风花

雪月四物,其中《咏风》一曲曰:“解冻池塘,鸭头绿波

皱。杨柳东边,鹅黄初摆就。行雨拂高唐。飘烟笼

远岫。一阵寒生,罗衣金缕透。衣罗纤腰原自瘦。

料峭黄昏后。春光飘又零,花信僝还僽。红芳吹成

南薰昼。”而成王《咏风》一曲从炼字造句到兴味风格,

都与杨慎曲若合一契:“拂面透罗裳,掀帘帏户半张,

江湖时迭波光漾。落残红过墙,飞浮云出冈。檐前

铁马声嘹喨,韵茫茫。鸣窗送艇,解冻柳堤傍。”成王

的音乐理想契合明中叶的散曲潮流,也与同时代四

川散曲的清音雅奏交相辉映。

元音正宗

蜀成王的散曲作品中,套数只有两首,即《黄钟·

醉花阴·〈庆中秋〉》与《南呂·一枝花》,均是明代北曲

所习用的套式,内容也与时兴曲选《雍熙乐府》相似,

赏咏佳节、歌颂太平。小令五十首,更能体现“拟元

人乐府”的思想,表明他对尝试各类文体、追摹“一代

之文学”抱有极大兴趣。在北曲小令《双调·庆宣和》

曲牌下,成王集里存录了十首作品,其中第三曲:“五

柳庄前陶令宅。大似彭泽。无限黄花有谁戴。似他

们去来去来。我也去来去来。”这与元代无名氏作品

“五柳庄头陶令宅,大似彭泽,无限黄花有谁戴?去

来,去来”,几乎只有末二句“去来,去来”不同。成王

改作元人小令,进而擅定《双调·庆宣和》增字之格,其

十首小令句式全同,但与元人原作的结尾曲律有所

差别。《梨园试按乐府新声》收录了包括“五柳庄”这首

元人小令在内的十一首,其中与“五柳庄”一曲格调

相似者四,或写处士,或写游仙,包括太华山陈抟、七

里滩严子陵、蓬莱八仙、天台山刘晨。将这五支曲与

成王改作曲比较,可以更清晰地理解其末二句中“似

他们……我也”的用意。

元人小令“去来,去来”借用陶渊明“归去来兮”之

呼唤,蕴含劝世情怀。各曲末二句前的“无限黄花有

谁戴”“要听渔樵话成败”“八个神仙肯拖戴”“不见刘郎

玉真怪”皆意在撩拨读者向往仙隐的心弦。成王散曲

中“似他们……我也”,可谓是对元人呼唤的响应,真

切地流露出一藩之主对处士高人的模仿与追随。他

期待将自己事无所成的人生处境比附成一种仙隐生

活,但终究与“他们”知音异路。对渊明、陈抟、严子陵、

八仙、刘晨而言,世外是一个“归”处;对成王来说,他被

迫自我出离而无“归”。成王用心追寻时代的音乐潮

流,也怅怅仰望着前代的绕梁之声。

流声易逝

将文集命名为“长春竞辰”,可见时间这一主题

在朱让栩创作中的特殊意义。身置永恒与流光瞬

息、逸致流散之中,时序感以及风物替变带来的心物

触碰,是支撑“藩王风雅”很重要的表达。成王编纂

了一种作诗的工具书《适庵韵对》,“比之青衿儒生、锦

带居士,勤渠倍之”,他的勤奋惜时常常为人称赏,杨

慎不吝美言,李钧在《韵对序》中也称成王白天“座满

图书”,夜里“寝怀铅笔”。但当他发现用光阴换来的

才、识、学并不能有所施展时,祈望生命之树借艺术之手

“长春”。文学给予人生力量并非奢望,而与“辰”相“竞”

几近徒劳,在藩王身份与藩禁的束缚下,锢于一城的蜀

王闲赏时序,吟咏春夏秋冬、风花雪月,他以文心曲艺抵

挡岁月的流逝,填充光阴的空白,也更为直接地麻醉了

现实无力感和“日观经史”之举背后的功名心。

成王存曲不多,但很多都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敏

感,比如套数《黄钟·醉花阴·〈庆中秋〉》,小令《双调·鸿归

浦·〈春游〉》、《双调·卷帘雁儿落带过得胜令·〈春暖〉》、

《双调·玉溪清》四首、《双调·凌波仙》四首、《仙吕·一半

儿》四首等。这些作品格律较工,造语颇雅。蜀成王笔

下的春夏秋冬,蕴藏着最亲近、也最能触动文思的物

象。小令《春游》中“趁新晴紫陌行,乘宝马踏金镫”灵动

而富于跳跃感的六字句,很好地承载着游赏情趣。因

为对佳节和春景的亲切,才会发出“一年宵景惟今夜,不

觉的兔魄西斜,愿岁岁莫教虚度也”的真切呼唤。

朱让栩的十首《商调·小桃红》也是感时伤怀的

曲作。它们均由“小桃红”收尾,可视为曲牌名原意

的回归。这独特的句式,令各曲之间语境互相渗透

交融,曲终处“小桃红”三字产生一种“收束感”,增添

了曲词的音乐性。如曲一:“晓行紫陌趁东风。驱骏

马轻鞭送。芳草和烟暖茸茸。柳阴浓。辞鞍暂憩游

人众。仰前村望中。听鹃声遥哢。如喷火小桃红。”

该曲本来与《春游》用意用语差别不大,但末一句“如

喷火小桃红”却惊啼一声,尤显尖新,平添风味。游

赏途中下马暂歇、遥望前村眼前一亮的意趣跃然纸

上,实在远胜“遥望见层楼上酒旗横”。又如曲二“坠

云髻半松,插花枝微重,零落下小桃红”亦由末句点

睛,使“闲情暗逐春光动”更为鲜活。另外曲三和曲

九也较有意趣。前者写踏春胜景,“趁时好把韶华

共”意取惜春竞辰,以“猛争看”凸显游人赏花的热切

心情,自然也就展现了春光之迷人。后者写夜宴友

朋,“月朦胧”“帘旌响微风动”“轻雾霏霏”,宴饮者欲

秉烛夜游赏桃花,自成雅趣。前九支曲“小桃红”缤

纷异色,但终有风雨来时,最后一曲写那晓风“吼声

料峭”,“过江湖波涌,入园林花送,零落了小桃红”,凄

厉伤惋。

除了曲意写景,曲七还自抒壮怀,“明窗净几坐楼

东,每展经书诵,潇洒襟怀志无蒙”,关于“志”的直接表

达在朱让栩所有曲作中只此一例。但从他勤学惜时

的身影中,不难看出心怀壮志。明末李长祥曾言:“成

王喜读书,宫中为石楼数十闲,藏书数亿万卷。蜀王

府富过他王府,成王又贤,购书费巨万。日之钞写者

数百人。自绘孔子图于楼之上,日临之以肃其校书

者”。蜀成王好读书、好藏书,已成掌故谈资。其子朱

承爚为《长春竞辰稿》所作序文也称朱让栩“以雄逸之

材,通明之识,年踰四袠,学愤三余”。《独立观潮图》中,

他以鹰自视“神鹰奋迅下天衢,独立高冈擅奇绝”,可见

其“雄逸”;《读书辩》中以“读书之至,则循理而乐,不循

理为不乐”阐发宋儒邵雍“天理真乐”之论,可谓“通

明”。但才之雄逸,识之通明,又能如何?削藩之后,作

为无职无权的寄生者,藩王与“志”无缘,“绝其仕宦,

并不习四民业,锢之一城”。一城之内,虽也倾心仙

隐,流连风光,朱让栩仍要一展“志无蒙”的胸怀。嘉

靖十八年(1539),朝廷“以蜀王让栩有贤行,赐奖励,

仍命有司具礼树坊表异之”,王府、地方官员所呈报

的蜀王贤行中,即有“笃好儒术,不迩声伎”一条。在

《明史·朱让栩传》中,这成为历史定评。

成都有汽车,要追溯

到1925年10月 31日。

那是一辆英制奥斯汀小

轿车,成灌马路总局车务

部长张仲华在望江楼河

边演试,汽车披红戴彩。

张仲华亲自驾驶,四川军

务督理杨森、军务帮办田

颂尧亲自试坐。小轿车

开到哪里,哪里都放火

炮,放烟花,万人空巷,热

闹非凡。当天晚上,成灌

马路总局还在望江楼摆

下招待宴席,热烈庆祝四

川也有了汽车。

九十年后的2015年

5月22日,成都造的沃尔

沃S60 Inscription在成

都龙泉汽车城正式下线,

沿着当年奥斯汀的线路走

出四川、走出中国、行销欧

美。这是成都与汽车的百

年之缘。百年沧海桑田,

成都从一个几无工业基础

的消费型城市,成长为中

国汽车工业“第六极”。

悼庄世子墓拍板乐俑,四川省博物馆藏

张南金摄

昭王陵出土的陶俑乐队

余茂智摄

沃尔沃成都工厂生产的S60豪华轿车出口欧美

《成都日报》关注

成都汽车产业发展

成都车展热闹非凡

曾经的“爆款”夜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