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你的奥特曼医生...

1
2019 12 16 日 星期一 编辑:华明玥 申沁宇版面:郭静 校对:王秀利 E-mail:[email protected] 繁星 B2 扫描二维码,敬请关注本报专副刊 公众微信号“B 座西窗”,也可在微信“添 加朋友”中“查找公众号”,搜索“B 座西 窗”或微信号“bzuoxichuang”。 做你的奥特曼医生 [南京]陈筱青 口述 吴倪娜 整理 行医手记 早上八点,我正在新生儿重症监护 病区交班,一位同事跑来喊我,“陈主任, 门口有个小朋友和家属找你。” 我心里咯噔了一下,“不会是前两天 我在门诊遇到的那个发热的孩子吧?”在 病区的接待处,一个拿着奥特曼玩具的 小男孩冲我喊了一声,“陈阿姨好,我是 豆豆,你还记得我吗?” 男孩的妈妈走上前来,我看着倒是 有些面熟,她自我介绍道:“陈主任,您可 能不记得我们了。四年前的今天,我们家 豆豆因为早产来到了这个世界,他出生 的时候只有31周,我们在这里住院了1个 多月呢。” 哦,我想起来了。四年前,豆豆的爸 妈尝试了多次试管婴儿,吃了许多苦终 于得来这个孩子。但是没想到孩子早产, 病情十分危急。那是豆豆突发感染性休 克的第二天,孩子血压不稳、心率忽快忽 慢、呼吸机下了又上,还出现了肠坏死等 严重的并发症…… “妈妈还在月子里,请您别告诉她孩 子的危急状况,我怕她承受不住。”红着 双眼的孩子爸爸听完孩子的病情介绍, 整个人像是蒙了一般。我也是一名母亲, 他的难过与无助我能感同身受。沉默了 好一会儿,孩子的父亲攥了攥拳头说: “陈医生,这可能是我们唯一的孩子。不 管付出多大的代价,我都不想放弃。我相 信你,请你救救他。” “好的,既然你们下定决心,我们医 生也会全力以赴,为孩子做最大的努 力。”转身的一刹那,我感到身后目光灼 灼。接下来的每分每秒,我和同事们轮 流守护在高危儿豆豆的暖箱前,随时查 看各种检测的数据值、调整用药。孩子 因为病情严重一次次落入谷底,我们 一次次把他托举回来。就这样,24小 时、48 小 时 …… 两 天 两 夜 几 乎 没 合 眼 的坚守,我们带着孩子终于打赢了这 场生命的保卫战。 两天后,还在月子里的妈妈坚持和 爸爸一起来到病房看望他们的小豆豆, 听到我讲述孩子病情平稳、看着在暖箱 里熟睡的豆豆,他们的眼神变得明亮。 豆豆也非常争气,他顽强地生长着,一 个月后,豆豆的各项指标都达标,顺利 地出院了。 “豆豆长大后,我们把他出生后的 故事告诉了他。这次生日,他一定要来 给您送个奥特曼。”可爱的小豆豆把奥 特曼玩具放到我手里,笑嘻嘻地说道, “陈阿姨,我觉得你更像我的奥特曼,帮 助我一起打败疾病小怪兽。” 看着孩子健康快乐、粉嘟嘟的小脸 蛋,那一刻,幸福的花儿开在了我的心 上。“谢谢豆豆,阿姨不要你的奥特曼, 就让奥特曼代替阿姨陪着你,好不好?” 豆豆听了更开心了,“谢谢陈阿姨,不 对,现在你是我的奥特曼阿姨了!” 望着他跳跃离去的身影,回想我在 新生儿病房工作的这十多年里,每天都 会遇到像豆豆这样早早来到世间的小 生命,他们既幼小又脆弱,面对这样的 生命之托,做孩子们的奥特曼,带着他 们去打败病魔,这不正是我们做医生的 最大心愿吗? 菜摊上的打油诗 [苏州]郁海红 生活空间 家门口的菜场经过两个月的整改 后,又重新开张了。 我去买菜,见一位三十来岁男子守 着的菜摊上,每种蔬菜都会附有一首打 油诗。插在生姜堆里的纸板上写着:金黄 青叶乱丝长,小雪脱衣入洞房。遵医食用 最为贵,黄姜调料第一项。山东大葱前也 插着硬纸板,上面写着:一生清白出田间, 直来直去腰不弯,粉身碎骨浑不怕,只为 助您汤菜鲜。在一堆荔浦芋头、槟榔芋、红 芽芋、白芽芋前,纸板上干脆写着:大舅二 舅都是他舅,长芋头圆芋头都是芋头。 我正好想买些红芽芋,回家做芋圆, 被他的打油诗吸引,便停在了他的菜摊 前。我挑了几只红芽芋后,他把写好的纸 板往一堆紫薯里一插,顺口就读了出来: 颜色好似紫罗兰,味道甜美营养全,富含 硒铁花青素,壮身增寿活百年。读完我笑 问:你知道唐朝有一位叫张打油的诗人 吗?他哈哈大笑:知道知道,巧的是我也 姓张。 旁边一位正在挑选生姜的中年男人 似乎也来了兴趣,说道:“明朝诗人陆诗 伯也写过一首《咏雪》的打油诗: ‘大雪洋 洋下,柴米都涨价。板凳当柴烧,吓得床 儿怕。’”小张立即从摊位下面摸出一个 旧笔记本,赶紧在上面把中年男人说的 记下来。我问他:笔记本能给我看看吗? 他立刻把本子递过来。 翻开前几页,都是报纸杂志上剪下 来的打油诗,还有一些与这首诗有关的 故事。比如他剪贴了一首:春雨贵如油, 下得满街流。跌倒解学士,笑煞一群牛。 还有两行工整的钢笔字备注:号称“明代 第一才子”的大学士解缙以诙谐幽默闻 名,据传说,他在十八岁时,在乡试中得 了第一名,在去给亲朋好友报喜的路 上,因雨天路滑不慎跌倒,惹得周围人 大笑,于是“打油”了这首《春雨诗》,回 击众人以解尴尬。 小张挠挠头有些害羞地说:自己上 高中时就非常喜欢写诗。高中毕业后没 有考上大学,在这里租个摊位卖菜。我 笑着说,你还可以在葱蒜前加一首打油 诗:请君多买葱与蒜,拿着自己常开涮。 平常日子开心过,赚得笑声一串串! 听见月亮的笑声 [靖江]庞余亮 青春纪事 我最喜欢的事是月光下的家访,我 不打灯笼,不提火把,也不带手电,月光 照着我从一个村庄走到另一个村庄,与 那些劳作了一天的农民谈一谈他们的 孩子。农民们一口一个先生、先生地叫 着,叫得我心里很不安。老教师们说, 每家每户都要跑到,再调皮的孩子都要 给予鼓励,否则乡亲们认为,你漏了他 家不家访,是因为他的孩子一点希望也 没有了,因为老师都不愿意来了。 夜访回来,草上已经有露水了,月 光下,我谢绝了学生的送行,怀着一颗 喜悦的心在田埂上走着。身边有蛙鸣, 有油蛉子的叫声,有萤火虫,月华如水, 我不时仰头看月。 有一次,月光的幻觉加上我的大近 视眼,让我认为前面是平地,却不料是 泥洼。我一下子陷了进去,好不容易把 腿拔出来,却把鞋子陷在了里面。我又 不得不下到泥洼里去摸鞋,待鞋子摸出 来时,我的双臂双腿全是泥…… 这是我记忆最深刻的一次家访。 记得那天月亮是哈哈笑的,我真的听见 了月亮的笑声,清脆、爽朗。

Transcript of 做你的奥特曼医生...

2019年12月16日 星期一编辑:华明玥 申沁宇 版面:郭静 校对:王秀利 E-mail:[email protected]繁星 B2

扫描二维码,敬请关注本报专副刊公众微信号“B座西窗”,也可在微信“添加朋友”中“查找公众号”,搜索“B座西窗”或微信号“bzuoxichuang”。

做你的奥特曼医生[南京]陈筱青 口述 吴倪娜 整理

◇行医手记

早上八点,我正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区交班,一位同事跑来喊我,“陈主任,门口有个小朋友和家属找你。”

我心里咯噔了一下,“不会是前两天我在门诊遇到的那个发热的孩子吧?”在病区的接待处,一个拿着奥特曼玩具的小男孩冲我喊了一声,“陈阿姨好,我是豆豆,你还记得我吗?”

男孩的妈妈走上前来,我看着倒是有些面熟,她自我介绍道:“陈主任,您可能不记得我们了。四年前的今天,我们家豆豆因为早产来到了这个世界,他出生的时候只有31周,我们在这里住院了1个多月呢。”

哦,我想起来了。四年前,豆豆的爸妈尝试了多次试管婴儿,吃了许多苦终于得来这个孩子。但是没想到孩子早产,病情十分危急。那是豆豆突发感染性休克的第二天,孩子血压不稳、心率忽快忽慢、呼吸机下了又上,还出现了肠坏死等严重的并发症……

“妈妈还在月子里,请您别告诉她孩子的危急状况,我怕她承受不住。”红着双眼的孩子爸爸听完孩子的病情介绍,整个人像是蒙了一般。我也是一名母亲,他的难过与无助我能感同身受。沉默了好一会儿,孩子的父亲攥了攥拳头说:

“陈医生,这可能是我们唯一的孩子。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我都不想放弃。我相信你,请你救救他。”

“好的,既然你们下定决心,我们医生也会全力以赴,为孩子做最大的努力。”转身的一刹那,我感到身后目光灼灼。接下来的每分每秒,我和同事们轮流守护在高危儿豆豆的暖箱前,随时查看各种检测的数据值、调整用药。孩子

因为病情严重一次次落入谷底,我们一次次把他托举回来。就这样,24小时、48小时……两天两夜几乎没合眼的坚守,我们带着孩子终于打赢了这场生命的保卫战。

两天后,还在月子里的妈妈坚持和爸爸一起来到病房看望他们的小豆豆,听到我讲述孩子病情平稳、看着在暖箱里熟睡的豆豆,他们的眼神变得明亮。豆豆也非常争气,他顽强地生长着,一个月后,豆豆的各项指标都达标,顺利地出院了。

“豆豆长大后,我们把他出生后的故事告诉了他。这次生日,他一定要来给您送个奥特曼。”可爱的小豆豆把奥特曼玩具放到我手里,笑嘻嘻地说道,

“陈阿姨,我觉得你更像我的奥特曼,帮助我一起打败疾病小怪兽。”

看着孩子健康快乐、粉嘟嘟的小脸蛋,那一刻,幸福的花儿开在了我的心上。“谢谢豆豆,阿姨不要你的奥特曼,就让奥特曼代替阿姨陪着你,好不好?”豆豆听了更开心了,“谢谢陈阿姨,不对,现在你是我的奥特曼阿姨了!”

望着他跳跃离去的身影,回想我在新生儿病房工作的这十多年里,每天都会遇到像豆豆这样早早来到世间的小生命,他们既幼小又脆弱,面对这样的生命之托,做孩子们的奥特曼,带着他们去打败病魔,这不正是我们做医生的最大心愿吗?

菜摊上的打油诗[苏州]郁海红

◇生活空间

家门口的菜场经过两个月的整改后,又重新开张了。

我去买菜,见一位三十来岁男子守着的菜摊上,每种蔬菜都会附有一首打油诗。插在生姜堆里的纸板上写着:金黄青叶乱丝长,小雪脱衣入洞房。遵医食用最为贵,黄姜调料第一项。山东大葱前也插着硬纸板,上面写着:一生清白出田间,直来直去腰不弯,粉身碎骨浑不怕,只为助您汤菜鲜。在一堆荔浦芋头、槟榔芋、红芽芋、白芽芋前,纸板上干脆写着:大舅二舅都是他舅,长芋头圆芋头都是芋头。

我正好想买些红芽芋,回家做芋圆,被他的打油诗吸引,便停在了他的菜摊前。我挑了几只红芽芋后,他把写好的纸板往一堆紫薯里一插,顺口就读了出来:颜色好似紫罗兰,味道甜美营养全,富含硒铁花青素,壮身增寿活百年。读完我笑问:你知道唐朝有一位叫张打油的诗人吗?他哈哈大笑:知道知道,巧的是我也姓张。

旁边一位正在挑选生姜的中年男人似乎也来了兴趣,说道:“明朝诗人陆诗伯也写过一首《咏雪》的打油诗:‘大雪洋洋下,柴米都涨价。板凳当柴烧,吓得床儿怕。’”小张立即从摊位下面摸出一个旧笔记本,赶紧在上面把中年男人说的记下来。我问他:笔记本能给我看看吗?他立刻把本子递过来。

翻开前几页,都是报纸杂志上剪下来的打油诗,还有一些与这首诗有关的故事。比如他剪贴了一首: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跌倒解学士,笑煞一群牛。还有两行工整的钢笔字备注:号称“明代第一才子”的大学士解缙以诙谐幽默闻名,据传说,他在十八岁时,在乡试中得

了第一名,在去给亲朋好友报喜的路上,因雨天路滑不慎跌倒,惹得周围人大笑,于是“打油”了这首《春雨诗》,回击众人以解尴尬。

小张挠挠头有些害羞地说:自己上高中时就非常喜欢写诗。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在这里租个摊位卖菜。我笑着说,你还可以在葱蒜前加一首打油诗:请君多买葱与蒜,拿着自己常开涮。平常日子开心过,赚得笑声一串串!

听见月亮的笑声[靖江]庞余亮

◇青春纪事

我最喜欢的事是月光下的家访,我不打灯笼,不提火把,也不带手电,月光照着我从一个村庄走到另一个村庄,与那些劳作了一天的农民谈一谈他们的孩子。农民们一口一个先生、先生地叫着,叫得我心里很不安。老教师们说,每家每户都要跑到,再调皮的孩子都要给予鼓励,否则乡亲们认为,你漏了他家不家访,是因为他的孩子一点希望也没有了,因为老师都不愿意来了。

夜访回来,草上已经有露水了,月光下,我谢绝了学生的送行,怀着一颗喜悦的心在田埂上走着。身边有蛙鸣,有油蛉子的叫声,有萤火虫,月华如水,我不时仰头看月。

有一次,月光的幻觉加上我的大近视眼,让我认为前面是平地,却不料是泥洼。我一下子陷了进去,好不容易把腿拔出来,却把鞋子陷在了里面。我又不得不下到泥洼里去摸鞋,待鞋子摸出来时,我的双臂双腿全是泥……

这是我记忆最深刻的一次家访。记得那天月亮是哈哈笑的,我真的听见了月亮的笑声,清脆、爽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