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一)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5012603322211116.pdf · 第3 页...

59
0 生理学(一) 胡晓东

Transcript of 生理学(一)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5012603322211116.pdf · 第3 页...

Page 1: 生理学(一)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5012603322211116.pdf · 第3 页 医学基础——生理学 课程导入 生理学的特点 1、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第 0 页

生理学(一)

胡晓东

Page 2: 生理学(一)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5012603322211116.pdf · 第3 页 医学基础——生理学 课程导入 生理学的特点 1、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第 1 页

目录

医学基础——生理学 ..................................................... 3

课程导入 ............................................................... 3

第一章 绪论 ........................................................... 3

第一节 体液 ....................................................... 3

第二节 生理功能的调节 ............................................. 4

第三节 体内的控制系统 ............................................. 4

章节练习 ........................................................... 5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 6

第一节 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 ......................................... 6

第二节 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 ........................................ 10

第三节 局部电位 .................................................. 13

章节练习 .......................................................... 17

第三章 血液 ......................................................... 20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 20

第二节 血细胞的生理 .............................................. 22

第三节 血液凝固 .................................................. 25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 ............................................ 27

章节练习 .......................................................... 28

第四章 血液循环 ..................................................... 30

第一节 心肌细胞跨膜电位及产生机制 ................................ 30

第二节 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 ........................................ 31

第三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 33

第四节 动脉血压 .................................................. 35

第五节 微循环 .................................................... 36

章节练习 .......................................................... 37

第五章 呼吸 ......................................................... 39

第一节 肺通气 .................................................... 39

第二节 气体交换 .................................................. 42

Page 3: 生理学(一)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5012603322211116.pdf · 第3 页 医学基础——生理学 课程导入 生理学的特点 1、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第 2 页

第三节 气体的运输 ................................................. 42

章节练习 ........................................................... 43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 45

第一节 概述 ....................................................... 45

第二节 口腔内的消化 ............................................... 45

第三节 胃内的消化 ................................................. 46

第四节 小肠内的消化 ............................................... 47

第五节 大肠内的消化 ............................................... 49

第六节 吸收 ....................................................... 50

章节练习 ........................................................... 51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 52

第一节 能量代谢 ................................................... 52

第二节 体温 ....................................................... 53

章节练习 ........................................................... 56

Page 4: 生理学(一)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5012603322211116.pdf · 第3 页 医学基础——生理学 课程导入 生理学的特点 1、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第 3 页

医学基础——生理学

课程导入

生理学的特点

1、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2、知识点多、内容广泛、九大系统内容均有涉及

3、理论多、难点多、学说多

4、知识点关联性强、整体化明显

如何复习生理学

1、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记忆

2、相似知识点、重要学说和难点的归纳总结

3、多做题,强化解题能力

4、及时的复习和查漏补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体液

一、体液:机体内的液体

体液量(占体重 60%)

①细胞内液 40%

②细胞外液 20%

血浆(5%)、组织液、淋巴液、脑脊液

二、机体的内环境

细胞直接生存的体内环境

指细胞外液

三、稳态

内环境中的各项理化因素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

例如:体温、PH 值、血糖等

Page 5: 生理学(一)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5012603322211116.pdf · 第3 页 医学基础——生理学 课程导入 生理学的特点 1、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第 4 页

第二节 生理功能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最主要的调节方式

1.基本方式—反射

2.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3、反射弧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4、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

5、特点:快速、短暂、精确

二、体液调节

1、概念: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

节方式

2、主要物质:激素

3、途径:远距分泌——甲状腺素

旁分泌——生长抑素

神经分泌——血管加压素

4、特点:缓慢、广泛、持久

三、局部调节

1、概念: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

一种适应性反应

2、特点:固定、局限、调节幅度小

第三节 体内的控制系统

一、反馈:由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反馈

1、形式:正反馈、负反馈

2、正反馈:加强原有活动

例如:排尿、分娩、血液凝固

少见、滚雪球式效应

3、负反馈:减弱原有活动

例如:压力反射、激素调节等

人体内大多数反馈为负反馈

二、前馈:

Page 6: 生理学(一)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5012603322211116.pdf · 第3 页 医学基础——生理学 课程导入 生理学的特点 1、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第 5 页

控制部分在反馈信息尚未到达前已受到纠正信息(前馈信息)的影响,

及时纠正其指令可能出现的偏差的自动控制形式称为前馈

例如:条件反射

章节练习

1、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A.体液

B.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D.血浆

E.组织间液

答案:C

2、下述情况中,属于自身调节的是

A.人在过度通气后呼吸暂停

B.动脉血压维持相对恒定

C.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D.血糖水平维持相对恒定

E.平均动脉压在一定范围内升降时,肾血流量维持相对恒定

答案:E

3、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调节过程是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正反馈调节

E.负反馈调节

答案:E

4、属于负反馈调节的过程见于

A.排尿反射

B.减压反射

Page 7: 生理学(一)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5012603322211116.pdf · 第3 页 医学基础——生理学 课程导入 生理学的特点 1、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第 6 页

C.分娩过程

D.血液凝固

E.排便反射

答案:B

第二章 绅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 绅胞的跨膜物质转运

一、细胞膜的结构

脂质双分子层

二、物质转运功能

被动转运:指物质顺电位或化学梯度的转运过程

主动转运:指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转运过程

(一)被动转运

概念:物质顺电化学梯度的转运过程

特点:

①不耗能

②不依靠特殊膜蛋白质的“帮助”

③顺电-化学梯度进行

分类:

①单纯扩散

②易化扩散

1、单纯扩散

Page 8: 生理学(一)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5012603322211116.pdf · 第3 页 医学基础——生理学 课程导入 生理学的特点 1、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第 7 页

(1)概念:一些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

(2)特点:

①扩散速率高

②无饱和性

③不依靠特殊膜蛋白质的“帮助”

④不需另外消耗能量

(3)转运的物质:

气体(O2、CO2、NH3 、N2 )、尿素、乙醚、乙醇等

2、易化扩散

(1)概念: 一些非脂溶性或脂溶解度甚小的物质,需特殊膜蛋白质的“帮助”

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

(2)分类:

①经通道的易化扩散

②经载体的易化扩散

1)经通道的易化扩散

转运的物质:各种带电离子

Page 9: 生理学(一)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5012603322211116.pdf · 第3 页 医学基础——生理学 课程导入 生理学的特点 1、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第 8 页

2)经载体的易化扩散

转运的物质:葡萄糖、氨基酸等小分子亲水物质

(3)特点:

①需依靠特殊膜蛋白质的“帮助”

②不需另外消耗能量

③选择性(∵本身有结构特异性)

④饱和性(∵结合位点是有限的)

⑤竟争性(∵经同一特殊膜蛋白质转运)

⑥浓度和电压依从性(∵如化学门控通道、电压门控通道)

(二)主动转运

概念:指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转运过程。

特点:①需要消耗能量

②依靠特殊膜蛋白质(泵)帮助

Page 10: 生理学(一)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5012603322211116.pdf · 第3 页 医学基础——生理学 课程导入 生理学的特点 1、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第 9 页

③是逆电-化学梯度进行的

分类:①原发性主动转运(泵转运)

②入胞和出胞式转运

1、泵转运——Na+-K+泵

Na+-K+泵又称 Na+-K+-ATP酶简称钠泵

2、入胞和出胞式转运

一些大分子物质或团块进出细胞的过程

出胞:指细胞把成块的内容物由细胞内排出的过程

主要见于细胞的分泌过程:如激素、神经递质、消化液的分泌

入胞: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

分为:吞噬=转运物质为固体

Page 11: 生理学(一)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5012603322211116.pdf · 第3 页 医学基础——生理学 课程导入 生理学的特点 1、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第 10 页

吞饮=转运物质为液体

第二节 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

一、静息电位(RP)

1、概 念 :细胞处于相对安静状态时,细胞膜内外存在的内负外正电位差

2、静息电位的相关概念

这种外正内负的状态称为极化

静息电位增大称为超极化

静息电位减小称为去极化或者除极化

静息电位变为正值称为反极化(超射)

细胞膜去极化之后再向静息电位恢复称为复极化

3、静息电位产生前提:

⑴ 、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和浓度不同:

膜内:钾离子、蛋白质负离子

膜外:钠离子、氯离子

例如:

钠离子膜外为 145mmol/L,膜内为 18mmol/L

钾离子膜外为 3mmol/L,膜内为 140mmol/L

⑵细胞膜在不同情况下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不同

Page 12: 生理学(一)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5012603322211116.pdf · 第3 页 医学基础——生理学 课程导入 生理学的特点 1、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第 11 页

细胞在静息状态下:

对钾离子通透性大

对氯离子通透性小

对蛋白质负离子和钠离子几乎没有通透性

4、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两种力量:

动力: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化学驱动力

阻力:离子流动引起细胞内外电场环境变化出现的电驱动力

动力和阻力平衡形成钾离子平衡电位

——即静息电位

总结:静息电位是钾离子外流造成的钾离子平衡电位

二、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1、概念和条件

概念: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细胞适当的刺激,引起的可传播的膜电位

波动

条件:阈刺激或者阈上刺激等有效刺激

2、动作电位产生机制

3、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总结

动作电位上升支:受刺激、钠通道打开、钠离子内流引起

动作电位下降支:电压依从性、钠通道关闭、钾离子外流引起

Page 13: 生理学(一)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5012603322211116.pdf · 第3 页 医学基础——生理学 课程导入 生理学的特点 1、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第 12 页

4、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

分 期 兴奋性 机 制

绝对不应期 降至零 钠通道失活

相对不应期 渐恢复 钠通道部分恢复

超常期 >正常 钠通道大部恢复

低常期 <正常 膜内呈超极化

动作电位的传导

5、动作电位的传导特点

“全或无”

Page 14: 生理学(一)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5012603322211116.pdf · 第3 页 医学基础——生理学 课程导入 生理学的特点 1、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第 13 页

不衰减性传导

可传播性(双向传导)

脉冲式传导

第三节 局部电位

1、概念:阈下刺激引起的低于阈电位的去极化(即局部电位),称局部反

应或局部兴奋

2、特点:•

①不具有“全或无”现象

• ②电紧张方式扩布

• ③具有总和效应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一、 N—M 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1、 N-M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

当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膜上钙通道开放,钙离子内流→囊泡向接头前

膜靠拢、融合、破裂,释放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与终板膜上的 N2受体结合,

受体分子构型改变→终板膜对钠、钾(尤其是钠)通透性增高→终板膜去

极化,产生终板电位(EPP) →EPP电紧张性扩布到肌膜→肌膜去极化到阈

电位,肌细胞爆发动作电位

Page 15: 生理学(一)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5012603322211116.pdf · 第3 页 医学基础——生理学 课程导入 生理学的特点 1、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第 14 页

二、骨骼肌细胞的结构

1、肌管系统:

横管系统:T管(肌膜内凹而成。肌膜 AP沿 T管传导)

纵管系统:L管(也称肌浆网。肌节两端的 L管称终池,富含 Ca2+)。

三联管:T管+终池×2

Page 16: 生理学(一)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5012603322211116.pdf · 第3 页 医学基础——生理学 课程导入 生理学的特点 1、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第 15 页

2、肌小节: 是肌细胞收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1/2明带+暗带+1/2明带 = 2条 Z线间的区域

3、肌原纤维:

粗肌丝: 由肌球或称肌凝蛋白组成,头部有一膨大称横桥:①与细肌丝上的

结合位点发生可逆性结合;②具有 ATP酶的作用,与位点结合后,•分解 ATP

提供横桥扭动(肌丝滑行)和作功的能量。•

细肌丝:肌动蛋白

原肌球蛋白

肌钙蛋白

Page 17: 生理学(一)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5012603322211116.pdf · 第3 页 医学基础——生理学 课程导入 生理学的特点 1、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第 16 页

Page 18: 生理学(一)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5012603322211116.pdf · 第3 页 医学基础——生理学 课程导入 生理学的特点 1、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第 17 页

章节练习

1、静息电位产生是由于以下哪种离子外流引起

A、钙离子

B、钠离子

C、钾离子

D、氯离子

E、蛋白质负离子

答案:C

2、细胞膜受到刺激后,膜内电位变小的过程称为

A、极化

B、去极化

C、复极化

D、反极化

E、超射

答案:B

3、以下不属于静息电位产生前提的是

A、细胞内钾离子浓度高

Page 19: 生理学(一)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5012603322211116.pdf · 第3 页 医学基础——生理学 课程导入 生理学的特点 1、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第 18 页

B、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高

C、细胞膜对钾离子通透性大

D、细胞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小

E、细胞膜泵蛋白失活

答案:E

4、动作电位上升支产生的原因是:

A、钙离子内流

B、钾离子内流

C、钾离子外流

D、钠离子内流

E、钠离子外流

答案:D

5、以下哪项不是动作电位的特点:

A、“全或无”

B、有时间和空间的总和现象

C、不衰减性传导

D、可传播性(双向传导)

E、脉冲式传导

答案:B

6、Na+离子通过离子通道的跨膜转运过程属于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出胞作用

E.入胞作用

答案:B

7、细胞膜在静息情况下,对下列哪种离子的通透性最大

A. Na+

B. K+

Page 20: 生理学(一)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5012603322211116.pdf · 第3 页 医学基础——生理学 课程导入 生理学的特点 1、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第 19 页

C. Cl-

D. Ca(2+)

E. Mg(2+)

答案:B

8、组织细胞在绝对不应期时其兴奋性

A.为零

B.小于正常

C.大于正常

D.无限大

E.正常

答案:A

9、在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去极相,通透性最大的离子是

A. Na+

B. K+

C. Cl-

D. Ca(2+)

E. Mg(2+)

答案:A

10、细胞膜内外正常 Na+和 K+浓度差的形成与维持是由于

A.膜在安静时对 K+通透性大

B.膜在兴奋时对 Na+通透性增加

C. Na+、K+易化扩散的结果

D.细胞膜上 Na+-K+泵的作用

E.细胞膜上 ATP 的作用

答案:D

11、关于细胞静息电位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膜处于极化状态

B.静息电位主要是由 K+内流形成的

C.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 K+通透性增高

D.细胞静息状态时处于外正内负的状态

Page 21: 生理学(一)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5012603322211116.pdf · 第3 页 医学基础——生理学 课程导入 生理学的特点 1、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第 20 页

E.静息电位与膜两侧 Na+-K+泵的活动有关

答案:B

第三章 血液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血量:约占体重的 7~8%

组成:

血 浆——呈淡黄色的液体

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细胞比容:

概 念: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百分比

正常值:

男性为 40~50%,女性为 37~48%

变 化: 血浆量与红细胞数量发生改变时,都可使红细胞比容改变

一、血浆的化学成分

血浆含水约 90~92%,含溶质约 8~10%。溶质包括

(一)血浆蛋白

白蛋白:分子量最小,而含量最多

球蛋白:α1、α2、β、γ四种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分子量最大,而含量最少

正常值:

正常成人血浆蛋白总量约为 60-80g/L

白蛋白(A):约 40~50g/L

球蛋白(G):约 20~30g/L

纤维蛋白原:约 2~4g/L

A/G比值:1.5~2.5/L

(二)无机盐•

(三)非蛋白含氮化合物(NPN)

主要包括:尿素、尿酸、肌酐、肌酸等

Page 22: 生理学(一)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5012603322211116.pdf · 第3 页 医学基础——生理学 课程导入 生理学的特点 1、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第 21 页

(四)其它:含有葡萄糖、脂类、乳酸,微量酶、维生素、激素以及少量气

体等

血清:血块回缩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

注: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在于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和一些凝血因子

二、血液的理化特性

(一)比重

全血的比重为 1.050-10.60

血浆比重为 1.025~1.030

(二)酸碱度(pH值)

1.正常值:pH为 7.35~7.45•

pH 7.35=酸中毒

pH 7.45=碱中毒

pH 6.9 7.8,将危及生命

2.酸碱度维持相对稳定的因素:

(1)血浆中的缓冲物质:

主:NaHCO3(碳酸氢钠)/H2CO3(碳酸)缓冲系(比值为 20∶1)

次:血浆蛋白钠/血浆蛋白等

(2)通过肺和肾的调节

(三)血浆渗透压

概念:指溶液具有的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

影响因素: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呈正变,而与溶质的种类

和颗粒的大小无关

晶体渗透压 胶体渗透压

组成 晶体物质 胶体物质

• (主要为 NaCl) (主要为白蛋白)

压力 大(770KPa) 小(或 3.3KPa)

意义 维持细胞内 保持 RBC正常形态

外水分交换 维持血浆容量

调节毛细血

管内外水分

Page 23: 生理学(一)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5012603322211116.pdf · 第3 页 医学基础——生理学 课程导入 生理学的特点 1、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第 22 页

第二节 血绅胞的生理

一、红细胞

(一)红细胞的数量

男性:4.5~5.5×1012/L

Hb:120~160g/L

女性:3.8~4.6×1012/L

Hb:110~150g/L

新生儿:6.0×1012/L

Hb:5天内达 200g/L

(二)红细胞的生理特征

1、红细胞膜的通透性

2、红细胞的可塑变形性

影响 RBC变形能力的因素:

①与表面积和体积呈正相关

②与红细胞内的粘度呈负相关

③与红细胞膜的弹性呈正相关

3、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

血沉:RBC在静置血试管中单位时间(1h)内的沉降速率

数值:

Page 24: 生理学(一)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5012603322211116.pdf · 第3 页 医学基础——生理学 课程导入 生理学的特点 1、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第 23 页

男子为 0~15mm

女子为 0~20mm

意义:

①慢,悬浮稳定性大;快,悬浮稳定性小

②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判断病情变化的参考

妇女在月经期或妊娠期,血沉一般较快。患某些疾病时(如活动性肺结核、

风湿病等),血沉可明显加快特征:血沉快慢与红细胞无关,与血浆的成分

变化有关

4、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概念:红细胞抵抗低渗溶液的能力

抗低渗液的能力大=脆性小=不易破

抗低渗液的能力小=脆性大=容易破

正常值:0.45%

临床意义:如先天性溶血性黄疸患者其脆性特别大;巨幼红细胞贫血患者其

脆性显著减小

(三)红细胞的生成与调节

1、红细胞的生成

⑴生成部位:胚胎期为肝、脾和骨髓

出生后主要在骨髓

⑵造血原料:

蛋白质和铁是基本原料

①铁:Hb合成必须原料。

临床:缺铁性贫血(小红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②蛋白质:DNA对于细胞分裂和 Hb合成有密切关系,而合成 DNA需叶酸和

VitB12的参与

叶酸:

叶酸吸收障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VitB12:

体内过程:胃粘膜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促进其吸收

内因子+B12=复合物:

Ⅰ.防 B12被蛋白酶水解

Page 25: 生理学(一)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5012603322211116.pdf · 第3 页 医学基础——生理学 课程导入 生理学的特点 1、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第 24 页

Ⅱ.与回肠细胞膜上的特异受体结合→B12吸收入血→部分贮存于肝、部分

与运输蛋白结合→参入 DNA合成

2、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1)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肾脏产生,在缺氧、红细胞数量减少或血

红蛋白量减少时分泌增多 促进造血

(2)雄激素、T3、生长素亦可促进造血

二、白细胞

(一)白细胞的总数和分类计数

总数:4.0~10.0×109/L

分类:中性粒细胞占 50~70%

淋巴细胞占 20~30%

单核细胞占 2~8%

嗜酸性粒细胞占 0~7%

嗜碱性粒细胞占 0~1%

(二)白细胞的功能

1、中性粒细胞:

吞噬、水解细菌及坏死细胞,是炎症时的主要反应细胞。当急性感染时,

白细胞总数增多,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增多

2、单核细胞:

进入组织转变为巨噬细胞后,其吞噬力大为增强,能吞噬较大颗粒。单核-

巨噬细胞还参与激活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功能

3、嗜碱性粒细胞:

胞内的颗粒中含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

肝素:具有抗凝血作用

组胺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参与过敏

趋化因子 A:吸引、聚集嗜碱粒细胞参与过敏反应

4、嗜酸性粒细胞:

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致敏作用。 其胞内的过氧化物酶和某些碱

性蛋白质,参与对寄生虫的免疫反应

患过敏性疾病和某些寄生虫病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5、淋巴细胞:

Page 26: 生理学(一)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5012603322211116.pdf · 第3 页 医学基础——生理学 课程导入 生理学的特点 1、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第 25 页

参与机体特异性免疫:对“异己” 构型物,特别是对生物性致病因素及其

毒素具有防御、杀灭和消除的能力

T 淋巴细胞主要与细胞免疫有关

B 淋巴细胞主要与体液免疫有关

三、血小板

(一)数值:正常成人为 100~300×109/L

(二)变异:可有 6%~10%的变化:

通常午后较清晨高;冬季较春季高

静脉血较毛细血管高

剧烈运动及妊娠中、晚期高

(三)功能特性:

粘附:内皮损伤→暴露胶原纤维→血小板

粘着在胶原纤维上→吸附凝血因子→促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松软血栓

聚集:血小板彼此粘连聚集成聚合体

释放:释放血小板因子→促纤维蛋白形成→网络血细胞→扩大血栓•

收缩:在 Ca2+作用下其内含蛋白收缩,使血凝块回缩→坚实血栓

第三节 血液凝固

血凝:•血液由流动状态变成胶冻状血块的过程

(一)凝血因子

凝血因子特点:

①除因子Ⅲ外,都是血浆中的正常成分

Page 27: 生理学(一)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5012603322211116.pdf · 第3 页 医学基础——生理学 课程导入 生理学的特点 1、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第 26 页

②除因子Ⅱ和Ⅳ外,都是血浆中含量很少的球蛋白

③除因子Ⅳ外,正常情况下都不具活性

④一旦激活,•将引起一系列连锁酶促反应,按顺序使所有凝血因子先后被

激活,发生瀑布式的凝血反应

⑤在维生素K参与下,因子Ⅱ、Ⅶ、Ⅸ、Ⅹ由肝脏合成,缺乏维生素K或

肝功能下降时,将出现出血倾向

⑥因子Ⅷ缺乏时将发生微小创伤也会出血不止的血友病

(二)血液凝固过程

(三)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1、加速凝血

(1)加钙:Ca2+在凝血过程中,具有催化作用,而且参与形成催化激活凝血的

复合物

(2)增加血液接触粗糙面:利用粗糙面激活因子Ⅻ和促进血小板释放因子,

加速凝血

(3)应用促凝剂:维生素K、止血芳酸

VitK促使肝合成因子Ⅱ、Ⅶ、Ⅸ、Ⅹ

(4)局部适宜加温:加速凝血酶促反应

2、延缓凝血

(1)除钙剂:①柠檬酸钠→与 Ca2+形成不易电离的可溶性络合物→血 Ca2+

↓;②草酸铵或草酸钾→与 Ca2+结合成不易溶解的草酸钙→血 Ca2+↓

(2)降低血液温度

Page 28: 生理学(一)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5012603322211116.pdf · 第3 页 医学基础——生理学 课程导入 生理学的特点 1、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第 27 页

(3)应用抗凝剂:如肝素,抗凝血酶等

(4)保证血液接触面光滑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

一、ABO 血型系统

(一)分型原则

以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定型。凝集原:指红细胞膜上的抗原物质(糖蛋白或

糖脂上的寡糖链)

凝集素:指能与凝集原结合的特异抗体(由-球蛋白构成——IgM)

(二)血型的鉴定

二、Rh 血型系统

Page 29: 生理学(一)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5012603322211116.pdf · 第3 页 医学基础——生理学 课程导入 生理学的特点 1、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第 28 页

(一) Rh血型抗原:人类 RBC膜上有 C、D、E六种抗原,

以 D抗原的抗原性最强

分型:

Rh+:有 D抗原为 Rh阳性(汉族 99%)

Rh-:无 D抗原为 Rh阴性(苗族 12%,塔塔尔族 16%)

(二) Rh血型抗体:主要是 IgG,属免疫性抗体,可通过胎盘。特点:血清中不

存在“天然”抗体。当 Rh+的 RBC进入 Rh-的人体内,通过体液性免疫,产

生抗 Rh的抗体

(三)临床意义:

1、输血:第一次输血不必考虑 Rh血型

• 第二次输血需考虑 Rh血型是否相同

2、妊娠:Rh-的母亲第一次孕儿为 Rh+,胎儿的 RBC因某种原因(如胎盘绒

毛脱落)进入母体,或分娩时进行胎盘剥离过程中血液挤入母体,孕妇体内

产生抗 Rh+的抗体

第二次妊娠时,孕妇体内的抗 Rh+的抗体,通过胎盘导致胎儿溶血

三、输血——交叉配血

章节练习

1、关于血浆蛋白生理功能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运输物质

Page 30: 生理学(一)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5012603322211116.pdf · 第3 页 医学基础——生理学 课程导入 生理学的特点 1、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第 29 页

B.缓冲 pH

C.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

D.参与生理止血过程

E.形成胶体渗透压,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

答案:E

2、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物质是

A.NaCl

B.白蛋白

C.球蛋白

D.纤维蛋白

E.血红蛋白

答案:B

3、细胞内液中主要的阳离子是

A. Na+

B. Ca(2+)

C. K+

D. NH+↓4

E. Fe(2+)

答案:C

4、红细胞生成的基本原料是

A.铁、维生素 B↓(12)

B.叶酸、维生素 B↓(12)

C.蛋白质、叶酸

D.蛋白质、维生素 B↓(12)

E.铁、蛋白质

答案:E

5、外源性凝血系统的作用起始于

A.组织受伤释放组织因子Ⅲ

B.凝血酶的形成

C.第Ⅻ因子被激活

Page 31: 生理学(一)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5012603322211116.pdf · 第3 页 医学基础——生理学 课程导入 生理学的特点 1、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第 30 页

D.血小板第Ⅲ因子的释放

E.第 X因子被激活

答案:A

6、AB血型人的红细胞膜上和血清中分别含

A . A凝集原和抗 A、抗 B凝集素

B. B凝集原和抗 B凝集素

C. A凝集原和抗 B凝集素

D. B凝集原和抗 A凝集素

E. A、B凝集原,不含抗 A、抗 B凝集素

答案:E

7、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

A.红细胞膜上的受体类型

B.红细胞膜上凝集素的类型

C.红细胞膜上凝集原的类型

D.血浆中凝集原的类型

E.血浆中凝集素的类型

答案:C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第一节 心肌绅胞跨膜电位及产生机制

一、静息电位

形成机制:与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相似,即与静息时细胞膜对不同离子

的通透性和离子的跨膜浓度差有关

(1)细胞膜内外的离子浓度差

(2)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

(3)生电性钠-钾泵

二、动作电位

主要特征是复极化过程较为复杂,持续时间很长,动作电位的升支和降支

明显不对称

分为 0期、1 期、2 期、3 期、4 期五个时相

Page 32: 生理学(一)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5012603322211116.pdf · 第3 页 医学基础——生理学 课程导入 生理学的特点 1、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第 31 页

1、快钠通道:介导 0 期去极化的 Na通道激活开放和失活关闭的速度都很

2、锋电位:0期去极化和 1期复极化期图形上呈尖峰状,这两部分合称为

锋电位

3、平台期:在 1 期复极膜电位达 0mV 左右后,钙离子内流同时进行。复极

化非常缓慢。意义:是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持续时间较长的主要原因,也

是区别于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

三、自律细胞动作电位产生机制

4期自动除极是自律性的基础

根据 0期去极化速度,自律细胞可分为

慢反应自律细胞 快反应自律细胞

第二节 心肌绅胞的生理特性

一、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

Page 33: 生理学(一)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5012603322211116.pdf · 第3 页 医学基础——生理学 课程导入 生理学的特点 1、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第 32 页

1、兴奋性、自律性和传导性:以心肌细胞膜的生物电活动为基础,属心肌

的电生理特性

2、收缩性:以胞质内收缩蛋白的功能活动为基础,是心肌的一种机械特性,

是心脏泵血的重要基础,受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二、兴奋性

1、衡量标准:用刺激阈值为指标来衡量,阈值高则表示兴奋性低,阈值低

则表示兴奋性高

2、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3、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三、自律性(自动节律性)

1、概念:指心肌能在没有外来刺激情况下具有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

或特性

2、心肌细胞都其自律性高低存在差异

(1)窦房结细胞(约 100次/分,人体受到心迷走紧张性的影响,表现为

70次/分)>房室交界(结节区除外)( 50次/分) >房室束(40次/分)>浦肯

野细胞纤维网(25次/分)

(2)正常情况下,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由它发出的节律性兴奋依次激动

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心室内传导组织和心室肌,引起整个心脏的

节律性兴奋和收缩

(3)起搏点

Page 34: 生理学(一)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5012603322211116.pdf · 第3 页 医学基础——生理学 课程导入 生理学的特点 1、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第 33 页

窦房结对于潜在起搏点的控制的机制

①抢先占领

②超速驱动压抑

四、传导性

1、概念:是指心肌细胞具有传导兴奋的能力或特性

2、心脏内兴奋传播的途径和特点

(1)途径:窦房结→心房肌→房室交界区→房室束和左、右束支→浦肯野

纤维→心室肌(内膜侧的心室肌先兴奋→外膜侧心室肌)

(2)传导的速度 普通心房肌 0.4m/s,房室交界 0.02m/s,心室肌 1m/s,

末梢浦肯野纤维 4m/s

(3)房-室延搁

①概念:房室交界区传导速度很慢,兴奋由心房传至心室需经一个时间延

搁的现象

②意义:可使心室的收缩必定发生在心房收缩完毕之后,心房和心室的收

缩不会发生重叠,对心室的充盈和射血十分重要的

③缺点:房室交界区成为传导阻滞的好发部位,房室传导阻滞在临床上很

常见

五、心电图

第三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一、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的周期

Page 35: 生理学(一)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5012603322211116.pdf · 第3 页 医学基础——生理学 课程导入 生理学的特点 1、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第 34 页

二、心脏泵血过程和机制

①左心室压力最高——快速射血期末

②左心室容积最小——等容舒张期末

③左心室容积最大——心房收缩期末

④主动脉压力最高——快速射血期末

⑤主动脉压力最低——等容收缩期末

⑥主动脉血流量最大——快速射血期

⑦室内压升高最快——等容收缩期

三、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

1、每博输出量和射血分数

每博输出量:一侧心室每收缩一次所射出的血量

射血分数=每博输出量/心室舒张末期容积×100%

Page 36: 生理学(一)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5012603322211116.pdf · 第3 页 医学基础——生理学 课程导入 生理学的特点 1、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第 35 页

2、每分输出量和心指数

心输出量=每博输出量×心率

心指数:静息和空腹状态下,每平方米体表面积心输出量=心输出量/体表

面积

第四节 动脉血压

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1、弹性贮器血管

2、分配血管

3、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

4、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5、交换血管

6、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

7、容量血管

8、短路血管

一、动脉血压的正常值

收缩压:90-139mmHg

舒张压:60-89mmHg

脉 压:30-40mmHg

平均动脉压 :接近 100mmHg

二、动脉血压的形成因素

(1)心脏射血——形成血压的动力

(2)外周阻力——形成血压的条件

三、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Page 37: 生理学(一)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5012603322211116.pdf · 第3 页 医学基础——生理学 课程导入 生理学的特点 1、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第 36 页

(1)每博输出量↑→收缩压↑,舒张压↑,脉压↑

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心脏的每搏输出量的多少

(2) 心率↑→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

(3)外周阻力

外周阻力↑ → 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

外周阻力↓ → 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

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

(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

弹性贮器作用↓→收缩压↑,舒张压↓,→脉压↑

(5)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

比例不适→循环平均充盈压改变→BP改变

第五节 微循环

一、概念: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可实现物质和气

体的交换

二、组成: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血毛细血管、通血

毛细血管、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

三、微循环的生理特点

1、血压低

2、血流速度慢

3、潜在容量大

4、灌流量易变

四、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血浆

胶体渗透压)

得数为正值,产生组织液

得数为负值,重吸收组织液

Page 38: 生理学(一)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5012603322211116.pdf · 第3 页 医学基础——生理学 课程导入 生理学的特点 1、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第 37 页

五、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

(一)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

(二)淋巴液回流的意义

1、回收蛋白

2、运输脂肪及其他营养物质

3、调节体液平衡

4、防御和免疫功能

章节练习

1、心动周期中,在下列哪个时期左心室内压力最高

A.心房收缩期末

B.等容收缩期末

C.心室收缩期末

D.快速充盈期末

E.快速射血期末

答案:B

2、心输出量是

A.心脏每搏动一次所泵出的血量

B.左、右心室输出的总血液量

Page 39: 生理学(一)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5012603322211116.pdf · 第3 页 医学基础——生理学 课程导入 生理学的特点 1、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第 38 页

C.每分钟左心室所泵出的血量

D.心房进入心室的血量

E.每分钟两心房进入心室的血量

答案:C

3、心指数等于

A.心率×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

B.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

C.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

D.心输出量×体表面积

E.心率×每搏心输出量×体表面积

答案:A

4、心室肌细胞有效不应期相当于

A.收缩期

B.舒张期

C.收缩期舒张早期

D.收缩期舒张期

E.舒张晚期

答案:C

5、动脉血压升高可引起

A.心室等容收缩期延长

B.心室快速射血期延长

C.心室减慢射血期延长

D.心室快速充盈期延长

E.心室减慢充盈期延长

答案:A

6、心肌兴奋性变化的特点是

A.绝对不应期短

B.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C.相对不应期短

Page 40: 生理学(一)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5012603322211116.pdf · 第3 页 医学基础——生理学 课程导入 生理学的特点 1、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第 39 页

D.超常期特别长

E.低常期较长

答案:B

7、(1~2题共用备选答案)

A.窦房结 B.心房肌 C.心室肌

D.房室交界 E.浦肯野纤维

1.心脏内传导速度最快的部位是

2.心肌自律性最高的部位是

答案:1.E

2.A

8、冬天某人进入浴室后不久便突然晕倒,其血液动力学的原始因素是

A.全身血管收缩

B.心输出量减少

C.血管容量增加

D.血流速度加速

E.血量减少

答案:C

9、使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多的原因是

A.主动脉舒张压降低

B.外周阻力减小

C.心室舒张期延长

D.心室收缩期延长

E.心率增加

答案:C

第五章 呼吸

第一节 肺通气

一、肺通气原理

(一)肺通气的动力

Page 41: 生理学(一)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5012603322211116.pdf · 第3 页 医学基础——生理学 课程导入 生理学的特点 1、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第 40 页

原动力:呼吸运动是肺通气原动力

直接动力:肺内压与外界大气压间的压力差

(二)肺通气阻力

1.弹性阻力:

(1)肺的弹性阻力

①度量法:=顺应性 =(1/弹性阻力)

顺应性:指在外力作用下弹性组织的可扩张性

顺应性大= 易扩张 =弹性阻力小

顺应性小=不易扩张=弹性阻力大

②来源:

A、肺的弹性阻力:

肺弹性组织回缩力:1/3

肺泡表面张力:2/3

B、肺泡内的液-气界面,因界面层的液体分子受力不均匀,表现的内聚力

(表面张力)方向是向中心的→使肺泡缩小

肺泡表面张力的作用:

a.肺泡回缩→肺通气(吸气)阻力

b.肺泡内压不稳定→肺泡破裂或萎缩

Page 42: 生理学(一)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5012603322211116.pdf · 第3 页 医学基础——生理学 课程导入 生理学的特点 1、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第 41 页

c.促肺泡内液生成→产生肺水肿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来源:肺泡Ⅱ型细胞分泌,单分子层分布于肺泡液-气界面上,其密度随肺

泡的张缩而改变

成分:二棕榈酰卵磷脂( DPL或 DPPC )

作用:

a.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降低吸气阻力

b.减少肺泡内液生成→防肺水肿的发生

(2)胸廓的弹性阻力

由胸廓的弹性组织所形成。胸廓的弹性阻力的作用方向,则视胸廓扩大的

程度而异

2.非弹性阻力——气道阻力

气道阻力特点:

①只在呼吸运动时产生

流速快→阻力大

②与气体流动形式有关

层流→阻力小

湍流→阻力大

二、肺容量

机能余气量=余气量+补呼气量

肺总容量=肺活量+余气量

肺活量=补吸气量+潮气量+补呼气量

时间肺活量=用力吸气后再用力并快速呼出的气体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

正常值:t1末=83%,t2末=96%,t3末=99%

三、肺通气量:

1、每分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次/分)= 6~8 L/min

2.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量)×呼吸频率

解剖无效腔:无气体交换能力的腔(从上呼吸道→呼吸性细支气管)

肺泡无效腔:因无血流通过而不能进行气体交换的肺泡腔。

生理无效腔=解剖无效腔+肺泡无效腔

Page 43: 生理学(一)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5012603322211116.pdf · 第3 页 医学基础——生理学 课程导入 生理学的特点 1、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第 42 页

第二节 气体交换

一、气体交换的原理

原理:扩散

换气动力:两侧的气体分压差。

换气方向:分压高→分压低

换气结果:

肺V血 组织A血

↓ ↓

A血 V血

二、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

1、呼吸膜的厚度: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须通过呼吸膜(肺泡-毛细血

管膜)才能进行。气体扩散速率与呼吸膜厚度成反比,呼吸膜越厚,单位

时间内交换的气体量就越少

2、呼吸膜的面积:体扩散速率与扩散面积成正比

3、通气/血流比值(V·A/Q·)是指每分钟肺泡通气量和每分钟肺血流量之

间的比值

通气血流比值

>0.84:换气效率下降,多因通气过多或肥血流量减少导致部分肺泡气未

被交换,便被呼出。生理无效腔增加

=0.84:换气效率最佳

<0.84:换气效率下降,多因通气减少,致静脉血气体交换不充分引起,

引起功能性动静脉短路

第三节 气体的运输

一、运输形式:

(一)物理溶解:气体溶解于血浆中

特征:①量小,•起桥梁作用

②溶解量与分压呈正比

(二)化学结合:气体与某些物质进行化学结合

特征:量大,•主要运输形式

二、氧的运输

Page 44: 生理学(一)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5012603322211116.pdf · 第3 页 医学基础——生理学 课程导入 生理学的特点 1、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第 43 页

(一)物理溶解:(1.5%)

(二)化学结合:(98.5%)

⒈ O2与 Hb的可逆性结合:

当表浅毛细血管床血液中去氧 Hb达 50g/L 以上,呈蓝紫色称紫绀(一般是

缺氧的标志)

三、CO2 的运输

(一)物理溶解: 5%

(二)化学结合:95%

1、HCO3-的形式:88%

主要运输形式

反应过程需碳酸酐酶催化

⒉氨基甲酸血红蛋白的形式:7%

反应特征:

①反应迅速且可逆,无需酶催化

②CO2与 Hb的结合较为松散

③反应方向主要受氧合作用的调节

④虽不是主要运输形式,却是高效率运输形式,因肺部排出的 CO2有 20%是

此释放的

⑤带满 O2的 Hb 仍可带 CO2

章节练习

1、肺通气的原动力是

A.胸膜腔内压的变化

B.肺主动舒缩

C.呼吸肌的舒缩

D.外界环境与肺内压力差

E.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

答案:C

2、每分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之差等于

Page 45: 生理学(一)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5012603322211116.pdf · 第3 页 医学基础——生理学 课程导入 生理学的特点 1、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第 44 页

A.潮气量×呼吸频率

B.功能余气量×呼吸频率

C.余气量×呼吸频率

D.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E.肺活量×呼吸频率

答案:D

3、支气管哮喘病人呼气比吸气更为困难原因是

A.吸气是被动的,呼气是主动的

B.吸气时肺弹性阻力减小,呼气时肺弹性阻力增大

C.吸气时胸廓弹性阻力减小,呼气时胸廓弹性阻力增大

D.吸气时气道阻力减小呼气时气道阻力增大

E.吸气时胸内负压减小呼气时胸内负压增大

答案:D

4、体内氧分压最高的部位是

A.动脉血

B.静脉血

C.组织液

D.淋巴液

E.肺泡气

答案:E

5、决定肺部气体交换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A.气体的溶解度

B.气体的分压差

C.肺泡膜的通透性

D.气体分子量的大小

E.气体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

答案:B

6、体内 CO↓2分压最高的部位是

A.静脉血液

Page 46: 生理学(一)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5012603322211116.pdf · 第3 页 医学基础——生理学 课程导入 生理学的特点 1、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第 45 页

B.毛细血管血液

C.动脉血液

D.组织液

E.血浆

答案:D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第一节 概述

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过程

消化的方式有:

机械消化:通过消化道的运动,将食物粉碎、搅拌和推进的过程。(形变)

化学消化:通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酶将食物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的过程。

(质变)

吸收:消化后的食物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过程

第二节 口腔内的消化

(一)唾液的性质和成分

pH: 6.6~7.1(无色无味近于中性)

成分:水(占 99%)

有机物(唾液淀粉酶、粘蛋白、球蛋白、溶菌酶等)

无机物(Na+、k+、HCO3-、Cl-等)

(二)唾液的作用

1.消化作用:可湿润食物利于咀嚼和吞咽;溶于水的食物→味觉;唾液淀

粉酶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2.清洁保护作用:大量唾液能中和、清洗和清除有 害物质;溶菌酶还有

杀菌作用

3.排泄作用:铅、汞、碘等异物及狂犬病、脊髓灰质炎的病毒可随唾液排

4.免疫、抗菌作用:唾液中的免疫球蛋白可直接对抗细菌,若缺乏时易患

龋齿

Page 47: 生理学(一)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5012603322211116.pdf · 第3 页 医学基础——生理学 课程导入 生理学的特点 1、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第 46 页

第三节 胃内的消化

一、胃的化学消化

(一)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性 质:无色,pH0.9~1.5

是体内 pH最低的液体

分泌量:1.5~2.5L/日

成 分:盐酸、胃蛋白酶原、粘液、内因子和 HCO3- 等无机物

1.盐酸

⑴来源:壁细胞主动分泌

⑵形式:游离酸:110~135mmol/L

结合酸:15~ 30mmol/L

总 酸:125~165mmol/L

⑷ 盐酸的作用:

①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胃蛋白酶适宜环境

②使蛋白质变性,利于蛋白质的水解

③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

④有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

⑤抑制和杀死细菌

2.胃蛋白酶原

⑴来源:主细胞分泌(主要)

⑵作用:

胃酸

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水解蛋白

3.内因子

⑴来源:壁细胞分泌

⑵成分:糖蛋白(有 2个亚单位)

亚单位 A+B12→复合物:防B12被水解酶破坏

亚单位 B+结合特异受体:吸收B12

⑶作用:促进回肠末端维生素B12吸收

Page 48: 生理学(一)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5012603322211116.pdf · 第3 页 医学基础——生理学 课程导入 生理学的特点 1、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第 47 页

⑷临床:当壁细胞受损或减少及胃切除时,可发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4.粘液和 HCO3-

⑴来源:粘液由表面上皮细胞、贲门腺和幽门腺细胞、泌酸区的粘液颈细胞

分泌;HCO3-主要由非泌酸细胞分泌,少量由组织间液渗入

⑵成分:粘液主要成分为糖蛋白,具有较高的粘滞性和形成凝胶的特性。PH

值为中性

⑶作用:形成胃粘液-HCO3-屏障,保护胃粘膜

①润滑:防止食物的机械损伤

②中和胃酸

③减免高[H+]和胃蛋白酶对自身的侵蚀

二、胃的机械消化

(一) 胃运动的主要形式

1.紧张性收缩:平滑肌缓慢持续的收缩

作用:增强胃内压,有助于胃液渗入食物和促进胃排空;保持胃的正常形

状和位置

2.容受性舒张:进食时反射性引起头区的的平滑肌紧张性降低和舒张

作用:增加胃容纳和贮存食物

3.蠕动:蠕动波起自胃体中部,逐步向幽门部推进

(二)胃的排空

概念: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速度:以食物而异(流体、粒小、等渗的快)

水 > 糖 > 蛋 > 脂

10min 2h 2~3h 5~6h

(混合食物由胃完全排空约需 4-6小时)

动力:直接动力:胃与十二指肠的压力差

原动力:胃的运动

第四节 小肠内的消化

一、小肠的化学消化

(一)胰液(胰腺具有内外分泌两种功能)

1.胰液的成分和作用

Page 49: 生理学(一)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5012603322211116.pdf · 第3 页 医学基础——生理学 课程导入 生理学的特点 1、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第 48 页

胰液无色透明的碱性液体,pH7.8~8.4

渗透压≈血浆

胰液间歇性分泌,分泌量约为 1~2L/d

胰液是消化液中最重要的一种消化液

胰液的作用:

(1)中和碳酸氢盐:中和胃酸,保护肠粘膜;为小肠内多种消化酶提供最适

pH环境

(2)碳水化合物水解酶:胰淀粉酶水解淀粉为麦芽糖和葡萄糖

(3)脂类水解酶:胰脂肪酶是消化脂肪的主要消化酶

(4)蛋白质水解酶:主要有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等

(二)胆汁

1.胆汁的性质和特点:

不含消化酶,但胆盐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有重要意义

促脂肪消化:乳化脂肪增加酶作用面积

促脂溶性 Vit吸收;

肠--肝循环:胆盐进入小肠,90%以上被回肠末端粘膜吸收,通过门 V又回

到肝脏,再成为合成胆汁的原料,然后胆汁又分泌入肠

二、小肠的机械消化

(一)小肠运动的形式:

1.紧张性收缩:对肠内容物施加一定的压力,并是分节运动和蠕动的基础

2.分节运动: 是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其主要作用:

利消化:促进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

利吸收:增加食糜与肠壁的接触

助血循:挤压肠壁助血液和淋巴的回流

推食糜:推进肠腔内容物下行

Page 50: 生理学(一)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5012603322211116.pdf · 第3 页 医学基础——生理学 课程导入 生理学的特点 1、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第 49 页

3.蠕动:

自上而下顺序收缩和舒张的运动

特点:小肠近端的蠕动速度>远端

作用:使经过分节运动的食糜向前推进

肠运动时,产生的声音称为肠鸣音。肠蠕动亢进时,肠鸣音增强;肠麻痹

时,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二)回盲括约肌的功能

回肠末端与盲肠交界处的环行肌显著加厚,称为回盲括约肌。回盲括约肌

平时保持轻微的收缩状态,可:①控制回肠内容物进入大肠的量;②阻止

大肠内容物倒流入回肠

当食物入胃,可引起胃-肠反射,使回肠蠕动增强。当蠕动波快到回肠末端

时,回盲括约肌便舒张,约 4ml食糜推送入结肠

第五节 大肠内的消化

一、大肠液的分泌及肠内细菌的作用

大肠液的主要成分:为粘液和碳酸氢盐

大肠液的主要作用:是保护肠粘膜免遭机械损伤和润滑大便

大肠内细菌:多种(主要有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呈菌群集落方式分布,

各菌群相互间能相互制约繁殖生存。若滥用抗菌素可导致菌群失调而致病

有些细菌能利用食物残渣合成 B 族和 K 族维生素。细菌产生的酶能分解食

物残渣产生沼气、氨等有毒成分

Page 51: 生理学(一)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5012603322211116.pdf · 第3 页 医学基础——生理学 课程导入 生理学的特点 1、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第 50 页

二、大肠的运动和排便

(一)大肠的运动形式:

袋状往返运动(集团蠕动)

(二)排便反射

第六节 吸收

一、各部位的吸收能力

口:部分药物(如亚硝酸甘油、吗啡)

胃:酒精和少量水分

大肠:水分和无机盐,也吸收葡萄糖和一些药物

小肠:能力最强、种类最多,是主要吸收的部位

因具有四个保证的有利条件:

二、小肠吸收的有利条件:

①面积保证:长 5~6 米+皱褶+绒毛+微绒毛→200M2

Page 52: 生理学(一)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5012603322211116.pdf · 第3 页 医学基础——生理学 课程导入 生理学的特点 1、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第 51 页

②设备保证:酶多+转运工具+运输途径

③时间保证:停留时间长,约 3~8h

④动力保证:绒毛伸缩具有唧筒样作用

章节练习

1、通常人的唾液除含有唾液淀粉酶外,还含有

A.凝乳酶

B.麦芽糖酶

C.溶菌酶

D.肽酶

E.蛋白水解酶

答案:C

2、正常情况下胃黏膜不会被胃液所消化是由于

A.胃液中不含有可消化胃黏膜的酶

B.黏液-碳酸氢盐屏障的作用

C.胃液中内因子对胃黏膜具有保护作用

D.胃液中的糖蛋白可中和胃酸

E.胃液中含有大量 HCO↑-↓3可中和胃酸

答案:B

3、胃大部分切除患者出现贫血,其主要原因是

A.HCl减少

B.黏液减少

C.内因子减少

D. HCO↑-↓3减少

E.胃蛋白酶活性减弱

答案:C

4、关于胃排空的叙述,正确的是

A.食物入胃后 30 分钟开始

B.大块食物排空快于小颗粒

Page 53: 生理学(一)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5012603322211116.pdf · 第3 页 医学基础——生理学 课程导入 生理学的特点 1、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第 52 页

C.糖类最快,蛋白质最慢

D.高渗溶液快于等渗液

E.混合食物完全排空需 4~6小时

答案:E

5、胆汁可促进

A.钙、铁的吸收

B.蛋白质消化

C.糖的吸收

D.维生素 A的吸收

E.维生素 B(12)的吸收

答案:D

6、下列关于胆汁的描述,正确的是

A.非消化期无胆汁分泌

B.消化期只有胆囊胆汁排入小肠

C.胆汁中含有脂肪消化酶

D.胆汁中与消化有关的成分是胆盐

E.胆盐可促进蛋白的消化和吸收

答案:D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第一节 能量代谢

一、机体能量的来源与去路

(一)能量来源

1.糖:主要(70%以上)

2.脂肪:次之(30%)

3.蛋白质:很少(长期饥饿或极度消耗时,才成为主要能量来源)

(二)能量去路

能源物质释放的能量有 50%转化为热能,其余以自由能形式贮存于 ATP中。

除骨骼肌运动时所完成的机械外功,其余的自由能最终也转变为热能

Page 54: 生理学(一)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5012603322211116.pdf · 第3 页 医学基础——生理学 课程导入 生理学的特点 1、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第 53 页

二、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一)肌肉活动

(二)精神活动

(三)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进食后一段时间内,•即使同样处于安静状态,但产热量却比进食前有所增

加,这些 “额外” 热量是由进食引起的

食物能使机体产生“额外” 热量的现象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各种营养物质的食物特殊动力效应不同,进食蛋白质时产热量增加 30%,

混合性食物增加 10%,糖和脂肪增加 4~6%

(四)环境温度

1.人体安静时的能量代谢,在 20~30℃的环境中较为稳定

2.环境温度超过 30℃,能量代谢率增加

3.当环境温度低于 20℃时,随着温度的不断下降,机体产生寒战和肌紧张

增加以御寒,同时增加能量代谢率

三、基础代谢

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基础状态的条件如下:

①清晨空腹,即禁食 12~14h,前一天应清淡、不要太饱的饮食

②平卧,全身肌肉放松

③清醒且情绪安闲

④室温 18-25℃

第二节 体温

指身体深部的平均温度,即体核温度

意义: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新陈代谢和一切生命活 动正常进行的必需

条件

T < 22℃→心跳停止

T > 43℃→酶变性而死亡

T = 27℃→低温麻醉

一、人体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动

(一)正常体温

Page 55: 生理学(一)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5012603322211116.pdf · 第3 页 医学基础——生理学 课程导入 生理学的特点 1、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第 54 页

体温的测量部位为腋窝、口腔和直肠温

1.肛温:正常为 36.5~37.7℃

2.口温:约比直肠低 0.2℃,为 36.3~37.2℃

3.腋温:约比口腔低 0.3℃,为 36~37℃

(二)体温的生理变动

正常人的体温可因昼夜、性别、年龄和机体的活动等而有所变动

1.昼夜节律变化

清晨 2~6h时最低,下午 2~8h最高,波动幅度一般不超过 1℃

体温的昼夜节律是生物节律的表现之一

2.性别差异

⑴成年女子体温平均比男子高 0.3℃

⑵女子体温随月经周期而产生周期性变动。排卵日最低(约 1℃)

3.年龄差异

新生儿体温>成年人>老年人

体温随着年龄的增长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与代谢率降低逐渐有关),大约

每增长 10岁,体温约降低 0.05℃

二、机体的产热和散热

(一)产热

1.主要产热器官:

安静状态,主要内脏(主要是肝脏,其次是脑)

活动状态,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

2.产热形式

⑴寒战产热 ⑵非战栗产热:代谢产热

(二)散热

1.散热部位:主要部位:皮肤

次要部位:肺、尿、粪

2.散热方式:

当外界气温<低于人体表层温度时,主要通过辐射、传导和对流方式散热

当外界温度=接近或>高于皮肤温度时,机体的散热是依靠蒸发方式散热

⑴辐射散热:

Page 56: 生理学(一)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5012603322211116.pdf · 第3 页 医学基础——生理学 课程导入 生理学的特点 1、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第 55 页

体热以热射线形式传给温度较低的周围环境中的散热方式

散热量取决于:机体的有效辐射面积

皮肤与环境的温度差

在高温环境中作业,因环境温度高于皮温,机体不仅不能辐射散热,反而会

吸收周围的热量,故易发生中暑

⑵传导散热:

指体热直接传给与机体相接触的低温物体的散热方式

散热量取决于:与皮肤接触物体的温差、

接触面积的大小

接触物体的导热性

水的导热性好,临床上常利用冷水袋或冰袋为高热患者降温

脂肪的导热性差,因而肥胖者炎热的天气易出汗

⑶对流散热:

体热凭借空气流动交换热量的散热方式

散热量主要取决于:气温和风速

衣服覆盖于体表,不易实现对流;棉、毛纤维间的空气不易流动,因此增

加衣着可以保温御寒

若在较密闭的高温环境中(如船舱内)或闷热气候,因空气对流差,易发

生中暑

⑷蒸发散热:(分不感蒸发和可感蒸发)

体液的水分在皮肤和粘膜表面由液态转化为气态,同时带走大量热量的散

热方式

当气温≥皮温时,蒸发是唯一散热途径

①不感蒸发:又称不显汗。指水分在未聚成明显水滴前蒸发掉的散热形式

人体不感蒸发量约 1000ml/日(皮肤约占 2/3,肺占 1/3

②发汗:又称可感蒸发

安静状态下,环境温度达到 30℃左右时,便开始发汗

发汗散热是通过汗液蒸发吸收体表热量实现的

将汗液擦掉则不能起到蒸发散热的效果

三、体温调节机制

体温 “调定点”学说

Page 57: 生理学(一)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5012603322211116.pdf · 第3 页 医学基础——生理学 课程导入 生理学的特点 1、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第 56 页

章节练习

1、使基础代谢率增高的主要激素是

A.糖皮质激素

B.肾上腺素

C.雌激素

D.甲状腺激素

E.甲状旁腺激素

答案:D

2、在测量基础代谢率时,正确的做法是

A.测量可在 24小时内任何时刻进行

B.测量前一天晚上的饮食不受任何限制

C.受试者应处于睡眠状态

D.受试者无精神紧张和肌肉活动

E.室温不限高低,但要求恒定不变

答案:D

3、某疟疾患者突发畏寒、寒战,体温达 39℃,这主要是由于

A.体温调定点上调

B.皮肤血管扩张

C.散热中枢兴奋

D.产热中枢抑制

Page 58: 生理学(一)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5012603322211116.pdf · 第3 页 医学基础——生理学 课程导入 生理学的特点 1、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第 57 页

E.体温调节功能障碍

答案:A

Page 59: 生理学(一)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5012603322211116.pdf · 第3 页 医学基础——生理学 课程导入 生理学的特点 1、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第 5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