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字句的教學語法 - online.sfsu.eduonline.sfsu.edu/hdomizio/LinLaoshi/899/379_%a5%d1... ·...

7
二十一世紀華語文中心營運策略與教學國際研討會 由字句的教學語法 王楚蓁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 [email protected] 摘要 本文試從分析「由」與句中論元的關係,針對由字句的句法結構、語義角色及動詞搭配重新劃分,並以鄧(2003) 提出的的語法點難易度排序為基礎,藉由困難度的分析,提出一套立論較為完整的由字句系統內教學排序。 1. 研究動機 呂文華(1985)提到,外籍學生學習由字句最常出現的病句,是「由」與「被」的混用,如 *八樓被王師傅管理(1985:289) *畫上的字是被作者題寫的(1985:289) 王還(1983)指出當介詞「由」在句中的功能是引出施事時,可以和「被」一樣譯成英語的「by」,教材 1 也屢出現由後賓語是動作的施行者這樣的陳述,當學者和教材在處理「由字句」都作如是觀時,我們不難理解學 生會出現上述的錯誤。 歷來學者皆將「由」視為引進施事者的格標,魯川等(1989)認為由後引進的是任務承擔者;袁毓林(2003) 亦同意由後賓語均以施事(Agent)充當,然而讓我們思考下列幾個例句: (1) 一旦你媳婦熬成婆,你就可以當家作主了。 (2) 肥料拖垃機運到田裡卸下。 (3) 這個工程投標決定誰來做。 從上述的例句看來,我們必須重新審視由字句是否能作為可靠的語法指標,以及由字句再劃分的可能性。 此外,由字句在口語的使用頻率不若「被字句」或「從字句」高,在教學上為了方便,常將由字句拿來與其 相提並論。本篇論文希望釐清「由字句」的句法結構、語義角色,並檢驗「由」的獨立性,進而提出立論更完整 的教學語法。 2. 文獻探討 2.1 由前主語 呂(1985),李(2000)皆認為由前主語為受事充當,然施事與受事並非絕對相對的概念,我們可從袁毓林 (2003)的文章中一窺端倪,袁把「被」與「由」並列當作相同的語法指標,可用來測試他定義的施事、感事、 致事、主事等多項語義角色,然而在受事(Patient)和對象(Target)(本文定為目標(Recipient)) 2 中,巧妙地省略了 由,足見袁不認為「由」可作為判定受事和目標(他稱之為對象)的語法指標,這樣的觀察是正確的,然而該文 中袁未做任何解釋。回歸到語料,讓我們觀察到以下幾句: (1)「海峽兩岸的問題」應由中國人和平解決。 (平衡語料庫) (2)「院長」由蔡元培先生擔任。 (平衡語料庫) 例句(1)「中國人」為施事,「問題」為動作動詞「解決」的受事,這是前述學者定義的的由字句。(2)例句 的由前主語不為「受事」,因為倘若是「因施事的行為受到影響的事物」,它顯然能通過處置式「把」來檢驗: (3)中國人把兩岸問題和平解決了。 (4)*蔡元培把院長擔任了。 由上可知,例(2)的由前主語的語義角色與(1)不同,此點將在後文深入討論。此外,透過語義角色的分析, 也可以解決「由」與「被」互換性的問題,也就是當由前主語是「受事」,由後賓語是「施事」時,由與被是可 以互換的: (5)這檔事由他解決了/ 這檔事 被他解決了。 (6)該研討會由台大中文系主辦 (7)小燕子由趙薇扮演。 我們就不能說: (8)*該研討會被台大中文系主辦。 (9)*小燕子被趙薇扮演。 1 如《視聽華語 2》第十課:After由is the performer of the action ;《中文聽說讀寫 level 2》第十六課:由is the preposition indicating agent2 本文採Teng(1975)對核心語義格的名稱與定義。 - 379 -

Transcript of 由字句的教學語法 - online.sfsu.eduonline.sfsu.edu/hdomizio/LinLaoshi/899/379_%a5%d1... ·...

  • 二十一世紀華語文中心營運策略與教學國際研討會

    由字句的教學語法

    王楚蓁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

    [email protected]

    摘要 本文試從分析「由」與句中論元的關係,針對由字句的句法結構、語義角色及動詞搭配重新劃分,並以鄧(2003)

    提出的的語法點難易度排序為基礎,藉由困難度的分析,提出一套立論較為完整的由字句系統內教學排序。

    1. 研究動機 呂文華(1985)提到,外籍學生學習由字句最常出現的病句,是「由」與「被」的混用,如

    *八樓被王師傅管理(1985:289)

    *畫上的字是被作者題寫的(1985:289)

    王還(1983)指出當介詞「由」在句中的功能是引出施事時,可以和「被」一樣譯成英語的「by」,教材1中

    也屢出現由後賓語是動作的施行者這樣的陳述,當學者和教材在處理「由字句」都作如是觀時,我們不難理解學

    生會出現上述的錯誤。

    歷來學者皆將「由」視為引進施事者的格標,魯川等(1989)認為由後引進的是任務承擔者;袁毓林(2003)

    亦同意由後賓語均以施事(Agent)充當,然而讓我們思考下列幾個例句:

    (1) 一旦你由媳婦熬成婆,你就可以當家作主了。 (2) 肥料由拖垃機運到田裡卸下。 (3) 這個工程由投標決定誰來做。 從上述的例句看來,我們必須重新審視由字句是否能作為可靠的語法指標,以及由字句再劃分的可能性。

    此外,由字句在口語的使用頻率不若「被字句」或「從字句」高,在教學上為了方便,常將由字句拿來與其

    相提並論。本篇論文希望釐清「由字句」的句法結構、語義角色,並檢驗「由」的獨立性,進而提出立論更完整

    的教學語法。

    2. 文獻探討 2.1 由前主語

    呂(1985),李(2000)皆認為由前主語為受事充當,然施事與受事並非絕對相對的概念,我們可從袁毓林

    (2003)的文章中一窺端倪,袁把「被」與「由」並列當作相同的語法指標,可用來測試他定義的施事、感事、

    致事、主事等多項語義角色,然而在受事(Patient)和對象(Target)(本文定為目標(Recipient))2中,巧妙地省略了

    由,足見袁不認為「由」可作為判定受事和目標(他稱之為對象)的語法指標,這樣的觀察是正確的,然而該文

    中袁未做任何解釋。回歸到語料,讓我們觀察到以下幾句:

    (1)「海峽兩岸的問題」應由中國人和平解決。 (平衡語料庫)

    (2)「院長」由蔡元培先生擔任。 (平衡語料庫)

    例句(1)「中國人」為施事,「問題」為動作動詞「解決」的受事,這是前述學者定義的的由字句。(2)例句

    的由前主語不為「受事」,因為倘若是「因施事的行為受到影響的事物」,它顯然能通過處置式「把」來檢驗:

    (3)中國人把兩岸問題和平解決了。

    (4)*蔡元培把院長擔任了。

    由上可知,例(2)的由前主語的語義角色與(1)不同,此點將在後文深入討論。此外,透過語義角色的分析,

    也可以解決「由」與「被」互換性的問題,也就是當由前主語是「受事」,由後賓語是「施事」時,由與被是可

    以互換的:

    (5)這檔事由他解決了/ 這檔事

    被他解決了。

    (6)該研討會由台大中文系主辦

    (7)小燕子由趙薇扮演。

    我們就不能說:

    (8)*該研討會被台大中文系主辦。

    (9)*小燕子被趙薇扮演。

    1 如《視聽華語 2》第十課:After由is the performer of the action ;《中文聽說讀寫 level 2》第十六課:由is the preposition indicating agent。

    2 本文採Teng(1975)對核心語義格的名稱與定義。

    - 379 -

  • 二十一世紀華語文中心營運策略與教學國際研討會

    呂(1985),張(2003)皆以列舉法整理能同時進入由字句與被字句的動詞,並嘗試歸納出其動詞特性,如

    張認為:「進入由字句的 V 通常動作性和及物性都不太強」(2003:85),「動作性和及物性不太強」是否就揭

    示由前主語非「受事」成分充當?值得深究。然解釋「由」、「被」的互換性時,我們目前仍將以語義角色的區

    分視為較好的機制。也就是當由前主語是受事,由後賓語是施事時,可以換成「被字句」,但這並不表示我們認

    為當被字句的出現相同語義角色條件時,也可以換成由字句,如「他被狗咬了」,我們不能說「*他由狗咬了」。

    2.2 由後賓語

    誠如前文所述,歷來學者都將「由」視為引進施事者的格標,但是李衛中(2000)對於由後賓語提出了較為

    全面的觀察,他認為由後除了帶施事之外,尚可表示活動方式、事情的成分或材料、起因、來源依據、路徑或處

    所以及起點等。李雖然忠實呈現了由字句的使用情形,然而卻將引進主動者的「由」與表示起點的「由」混為一

    談,無法具體區分由字句內部的特性,徒增學習困擾。

    呂文華(1985)將由字句定義為:「現代漢語中,謂語動詞前可用介詞「由」引出施事,我們把這種句子叫

    做『由字句』,其基本句式為 Na 由 Nb V,如『最佳女配角由王馥荔獲得』」,他的但書是,用來說明事物構成

    的「由」以及介詞「由」的其他用法不列入由字句的討論範圍。然我們從平衡語料庫抽取前五百句介詞「由」的

    語料中發現,符合呂所謂的標準句式(Na 由 Nb V;或是由 Nb V Na,且 Nb 為施事)僅佔 187 筆,呂定義的由字

    句框架雖然清楚,但卻把「由字句」屈於較狹隘的定義裡,這樣的作法不免左支右絀,該文所舉之例就不完全符

    合其定義:

    (1)我們把肥料翻搗一遍後,再由「拖拉機」運到田裡卸下。(呂,1985:19)

    (2)如今我國半數以上的農業作業量已由「農業機器」承擔。(呂,1985:19)

    呂強調由後賓語即使出現了「非活生體」,但只限於會運轉,開動的機器,或是產生支配、指導的抽象事物。

    由後賓語還是主要的任務承擔者,然而將「非活生體」的機器視為施事,並不適切,這樣一來無法解釋(4)為

    何是不合法句。

    (3)他(藉)由拖拉機把肥料運到田裡卸下。

    (4)*拖拉機(藉)由升降梯把肥料運到田裡卸下。

    施事與工具格在句子裡是可以同現的,倘若我們將(4)中的「拖拉機」定為施事,便找不著可以共現的工

    具。因此更不能說服我們如「這個工程由投標決定誰來做」、「髒空氣由活性碳濾網過濾」的句子中,「投標」、「活性碳濾網」是施事,張誼生(2003)認為這些雖然是低生命度的,仍具有內在執行功能。但若沒有「外

    在的執行者」(Agent),這些工具(Instrument)將無法執行或完成。

    此外,思考能進入由字句的動詞之分類,使我們將由後賓語只視為「施事」或「工具」產生疑慮,關於此點,

    待於 3.2.2 繼續探討。

    2.3 進入由字句的動詞

    呂(1985)提到,進入由字句的動詞須是能關涉他人他物行為的動詞,如負責、擔任、主演、發行等。李(2000)

    則是認為多是具有「趨向義」、「移動義」、「拿取義」、「感知義」等動詞,這樣的解釋顯然不夠具體,且呂

    與李對由字句的定義不同,因此歸納出的動詞語義也不同,有待對由字句分類後,重新檢視。此外。學者(如呂

    (1985),張(2003))一般認為「由」字句可換成主謂句:

    「這件事由我負責」→「由我負責這件事」

    然而當由字句的動詞是動賓式複合詞如「作主」、「出面」、「帶隊」、「簽線」等,

    如:

    「這個家好不容易由我作主」→「*好不容易由我作主這個家」

    「訪問團由常委李余祥領隊」→「*由常委李余祥領隊訪問團」

    因此當動賓複合動詞出現時,由前主語僅是由後賓語語義上的受事或目標,但不能同時是句法上的賓語。

    3. 由字句的分類 根據呂叔湘(1980)《現代漢語八百詞》界定的「由」,可作為動詞和介詞之用,本文所探討的「由字句」

    僅限於「由」作介詞使用的句型且不涉及「由於」、「由此」、「由是」等以「由」構成習慣用語之探討。

    3.1 由1

    有一類的由字句與從字句在使用上除了文白的差異外,無明顯區別,學者3將此類歸於從字句的討論範疇之下。

    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中,明確定義該類介詞「由」的語義為「從」,其作用是表示處所、時間、發展

    變化的起點或來源。典型的例句如下:

    (1)(我)由一粒沙看見世界,由一朵花看見天堂。 (聯合知識庫)

    (2)一旦等她由媳婦熬成婆,事情就簡單多了。 (平衡語料庫)

    3.1.1 由1的句法結構

    從上述例句,我們可以歸納出由1一個的基本句式:

    3 周小兵(1983):「介詞『由』可以分為幾類,其中一類的意義、功能與介詞『從』相同,他從北京來,可說成『他由北京來』。」

    - 380 -

  • 二十一世紀華語文中心營運策略與教學國際研討會

    a. Subject+由+object1 + Verb + object2 (我) 由 (一粒沙)(看見) (世界)

    除了這個基本句式之外,在語料中我們也可以看到較為複雜的由1結構:

    b. S+由+O1+『(P)+ O3』+ Verb + O2

    (你)由 (右) 向 〈左〉 (瀏覽)(你的手掌印記) (平衡語料庫)

    c . S+ 由 + O1+『(V)+O3』+Verb+O2

    (余老太太)由 〈大陸〉 來 〈台灣〉(投靠)(兒子) (平衡語料庫)

    b、c類的由1句式通常是固定的,也就是由1與其他介詞如向、往、朝等組成的介詞詞組,如「由東向西」、「由

    窗邊往外」、「由左手邊朝大馬路」等。或是來、到、至等單音節動詞與之後的謂語動詞組成的連動詞組,如「來

    台灣投靠兒子」、「到美國攻讀博士」等。

    3.1.2 由1的與動詞語義角色

    由1的句式較為複雜,我們將分兩類來探討語義角色:

    a. (1)「S.H.E」(S)由「醜小鴨」(O1)變為「天鵝」(O2),…(聯合知識庫)(2)一旦等「她」由「媳

    婦」熬成「婆」,… (平衡語料庫)

    該類為李(2000)定義的「X(由後賓語)可以是表達行為、性狀、範圍、身份等發展變化的起點」,因此(1)

    例句的由後賓語「醜小鴨」是狀語性的起點(Source),而「變為」的賓語「天鵝」則是及物性的目標(Recipient),

    「S.H.E」這個主語從醜小鴨的狀態變為天鵝,是為受事(Patient),(2)例句亦然。

    b. (1)「我」由「車窗」向「外」拍攝「街景」。 (平衡語料庫)(2)「禎」每隔幾天便由「台

    北」到「台中」找「我」。 (平衡語料庫)

    由1的a類的語義與b類略有出入,例(1)和(2)的「我」與「禎」皆是動作動詞的主語,因此是施事者。由

    「外」向「內」在句中是狀語的成分,分屬起點(Source)與終點(Goal)。例句(2)「到台中找我」是一個連動結構,

    那究竟是「台中」還是「我」為目標呢?據Fillmore(1977)的說法,受影響的實體增加顯要性的可能情況是,它

    不是物,而是人。且連動句的定義是「後一個動作為前一個動作的目的」,因此能劃分進入核心語義角色的成分

    不言可喻,在例(2),「我」即為目標。在此,我們已將由1的兩個格框訂出,分別是:

    (1) S +由+O1+V+O2

    受事 起點 目標

    (2) S+由+O1+往(P)/到(V)+O3+V+O2

    施事 起點 終點 目標

    3.1.3 由1與動詞

    進入第一類的由1動詞最多是過程動詞(Process verb),如變成、成為、轉移、產生等,或是狀態動詞如「看見」、

    「思念」等。進入第二類的由1動詞則是動作動詞,語料中有許多動詞都加上詞根「到」、「成」、「見」等,如

    「找到」、「體悟到」、「熬成」、「聽見」,Teng(1975)認為「到」、「成」兼有目標標記的功能,因此我們

    不難了解為何進入由1動詞後賓語都是目標。

    3.2 由2

    Na 由 Nb V(由 Nb V Na)

    這是學者一般所定義的由字句,侷限於以「由」引出施事,且由前主語是受事的語義角色,根據語料的統計

    與分析,我們將在後文修正該類由字句的定義。

    3.2.1 由2的句法結構

    由2的基本句式是:

    a. O 由 S V / b. 由 S V O

    a 句式屬於典型的結構被動句,由於賓語已出現於由前,因此動詞後通常不會再帶賓語,除非是兩者有領屬

    或限定關係,如:

    (1)「這場比賽」由陳慧菁獨撐「全場」。 (平衡語料庫)

    (2)「他」是由父親拉著「他的小手」的。 (張,2003:80)

    這樣的例子不多,且常可省略動詞後賓語,因此仍歸於 a 句式下討論。b 句式乍看之下是典型的 SVO,然而卻多

    了一個介詞標誌於前,在漢語中施事 S 並不需要介詞的引介,「由」在此似顯多餘(redundancy)。張(2003)認為

    「由 SVO」屬於有標(marked)的句式,意在表示該施事者的行為不完全是自主或自願,而是在別人的要求或是特

    定的情勢下才從事的行為。張認為 a、b 句式在複句或篇章的表達上略有不同。然站在教學的立場,我們可先處

    理 a、b 句式何時不可互換,如:

    (3)比賽由台南縣長「揭幕」/*由台南縣長李「揭幕」比賽 (平衡語料庫)

    如前文所述,當進入由2動詞屬動賓結構的複合詞時,a、b句式是不能互換的。

    3.2.2 由2的語義角色

    - 381 -

  • 二十一世紀華語文中心營運策略與教學國際研討會

    袁(2003)認為受事一定跟施事相對。然而並不表示與施事相對的一定是受事,在袁架構的論元角色中,對

    象(Target)也與施事相對,這亦表示了由2不若過去學者所定義的一定是「受事+由+施事」的格框。本文參考

    Teng(1975)對核心語義格的架構來分析進入由2的動詞與其語義角色,並從平衡語料庫 2000 筆由字句語料中,

    進行由與動詞的共現率(Collocation)分析,找到MI4值最高的十個動詞5,來歸納由2字句動詞與論元之間的關係:

    (1)集線器採購由德聚公司得標。 (平衡語料庫)

    像「得標」之類的動詞,看似動作動詞,實則不然,它既不能以表「否定意願」的「不」來否定,如「*他

    不得標」,亦不能出現於祈使句或套入「忘了/記得」的框架,如「*他忘了得標」,加上它不能接受程度的修飾,

    因此我們判定它是個過程動詞,也就是具有瞬間變化的特性,如此一來,此例句「由」引出的賓語自不是施事,

    而是受事。

    (2)環境整潔由高年級負責。

    袁(2003:25)的例句「後勤工作由老劉負責」,他認為「老劉」是施事,袁(2002:15)曾提到:「支配

    施事的動詞是動作動詞和自主動詞」,但仔細思考負責的語義特性,「負責」的動作性相當弱,既不能出現於進

    行式如「*他在負責」,也不能嵌入「忘了/記得」框架,但卻可接受程度副詞如「很」的修飾「他很負責」,亦

    可於句中當定語「他是個負責的人」,因此我們認為「負責」是個狀態動詞,此句的由後賓語引出的亦是受事。

    總結上述,我們分析了與由2最常共現的十個動詞,由後賓語引出施事者七,受事者三。接下來,我們來檢

    視由前主語是否皆由受事充當:

    (3)這一大盤蝦都由他一個人吃完了。

    (4)這些新事證是由警方耗時一個月找到的。

    (5)這個星期日的班由他來值。(這個星期日由他來值班)

    學者6一般都認為「受事」是經過施事的行為而受到影響的物體,而「吃」這個動作所帶的賓語就是受事,

    因此可進入把字句。在袁(2003)的架構裡,例(4)與(5)分屬受事(Patient)和範圍(Range),而鄧(1975)

    則是目標(Recipient)和範圍(Range)。我們之所以不認為例(4)的由前主語是受事,原因在於動作動詞「找」

    的賓語不具任何狀態的改變,因此我們不能問:「*警方把這些新事證怎麼了?」,這就與例(3)的「吃」不同,

    因此我們將這兩個語義角色分開。至於例(5)的此「範圍」非彼「範圍」,因為Teng的範圍格屬於核心(Nuclear),

    而袁則視為外圍(Circumstancial),兩者分屬不同層次,袁認為凡與動作、行為所涉及的數量、頻率或時間等相關

    事項皆可劃入範圍格,因此他將「老王值星期六」的「星期六」視為外圍格,這無法解釋由前主語為何以外圍成

    分充當,且「值班」為同源賓語的離合詞,因此袁之例應是「老王值星期六的班」之省略,而非外圍成份的時間

    詞。

    此外,由後賓語除了施事、受事成分外,亦可找到以工具充當的語料:

    (6)這群穿著入時的女孩由「拉風的跑車」載到 pub 門口。

    (7)將這些污染微粒吸附在金屬板上,再由「活性碳濾網」過濾空氣異味氣體。

    從上述兩例我們可以看到由2的由後賓語其餘就是以工具格(Instrument)來承當,前文提過,工具與施事的不同

    在於工具必須具有外在的執行者。「跑車」與「濾網」是外在執行者所憑藉的工具。以下試就 217 筆由2語料整理

    出由2語義特性7:

    a. (目標/受事/範圍) 由 (施事) V b. (受事) 由 (工具) V c. (目標) 由 (受事) V

    3.2.3 由2與動詞

    我們已於 3.2.2 訂出由2的格框,但非意味所有的動作、狀態和過程動詞皆可進入由2字句,這對外籍學生的運

    用上會造成一些困難,比如說:

    (1)這件事由他解決了/*他由流氓殺死了。

    (2)這層樓由他負責/*這間房子他喜歡。

    (3)本屆比賽由甲班獲勝/*這場比賽由甲隊認輸。

    從語料看來,能進入由2字句的動詞相當有限,因此造成類化不易的學習難點,呂(1985),張(2003)均使

    用列舉法試圖建構出由字句動詞的語義特性。另一特點是「由2」高度與雙音節動詞共現,而這些雙音節動詞的複

    合方式常是動賓或是動結式,如「負責」、「出面」、「執筆」、「尋獲」等,因此進入由2字句的動詞可以是不

    及物動詞,這是與被字句相當不同之處。

    3.3 由3

    從語料看來,有一類的由字句為數不少,500 筆中共有 136 例,學者一般不提8,然而在漢語語法等級大綱裡,

    這類的用法被視為一個語法點,在口語及書面使用上也相當普遍。

    4 MI值:Mutual Information value(互見訊息值)表示兩個單位同時出現的機率,值越高,表示共現率越高。

    5 這十個動詞分別是:代行、得標、主持、負責、承擔、支付、解決、執行、扮演、決定。 6 如Teng(1975),Fillmore(1977),袁(2003)等。 7 為統計方便,由2的「由SVO」一律還原成「O由SV」。

    - 382 -

  • 二十一世紀華語文中心營運策略與教學國際研討會

    3.3.1 由 3 的句法結構

    (1)遺傳基因是由去氧核酸構成。 (平衡語料庫)

    (2)這兩枝綠色的球棒分別由白木、楓木作成。 (聯合知識庫)

    (3)目前 CDF 實驗組由約 440 位研究組成。 (平衡語料庫)

    由此我們可以歸納出由3的基本句式為: S由 O V成( 由 S V成 O)

    3.3.2 由3的語義角色

    我們檢視與由3相關的語義角色,由前主語,是以表示人或事物的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充當,如例(1)的Na「遺

    傳基因」說明了Nb「去氧核酸」經由動詞「構成」的過程產生的目標(Recipient)9。李(2000)認為Nb表示構成

    某事物的成分或材料,然而在語義角色上,我們不將此類視為材料格(Material):

    (1)成人體重的百分之七十由水構成。

    原因有二:根據袁(2002)對「材料」所下的定義是:「動作、行為所用的材料」,然而進入由3句式的動詞皆為

    變化動詞(見 3.3.3),而非動作動詞,其次,在Fillmore的理論中,「變化」10是區分名詞是否可以進入句子核心

    的重要關鍵。因此我們將之視為核心而非外圍,總結上述,由3的S以目標充當,O則是受事,其作用在表示某事

    物經過某種過程轉變成的狀態。

    3.3.3 由3與動詞

    觀察上述各例句的動詞,可看出均是以複合型態出現,也就是以一個簡單的過程或動作動詞加上「成」複合

    的過程動詞,Teng(1975)認為動詞「成」是個帶目標的標記,然而凡進入由字句的「V成」是否就是屬於由3,試

    考慮下列句子:

    (1)這本書由知名作家耗時三年寫成。

    (2)這碗湯是由雞大骨所熬成的。

    顯然的,(1)必須劃分至由2,也就是「(受事)由(施事)V」的格框,原因在於成的語義有二,當「成」

    是「完成義」時,「V成」自然不是過程動詞,因此我們必須對由3下更嚴謹的定義,也就是「V成」的「成」必

    須限為「成為義」時才能進由3的格框。

    4. 由字句的困難度分析與教學排序 以下根據鄧(2003)〈對外漢語語法點難易度的評定〉中,結構、語義、類化等原則來評定由字句系統內的

    困難度,困難度愈高積分越多,再以評定結果與現有教材作對照,提出相關教學建議。

    4.1 結構

    說明 積分

    由1 1. S 由 O1 V O2

    2. S 由 O1 / 向 O3 V O2

    3. S 由 O1 / 到 O3 V O2

    3

    由2 1. O 由 S V

    2. 由 S V O

    3

    由3 1. O 由 S V 成

    2. 由 S V 成 O

    4

    由字句的結構較為複雜,每一類由字句都至少有兩種以上的句式,因此結構困難度偏高,由1的句式與從字

    句雷同,學生必須學會使用介賓詞組當狀語,以及連動的句式才能靈活運用由1。由2的第一類句式屬與典型的被

    動句型,結構上並不困難,由2第二類句式乍看之下是「SVO」結構,然則需要有一個介詞引出施事主語,且有兩

    個句式互換上的條件,外籍學生較難掌握這樣的結構。由3的難度更高,學生必須同時掌握「V成」結構與由2結構,

    才能進階到使用由3句式。

    8 呂(1985)定義由字句時就提到:「用來說明事物構成成分的『由……組成』不列在討論之列。」 9 Teng(1975):when Process verbs take Goal(Transtivity Goal,本文稱為Recipient),it always specifies the State a Patient change into.

    10 Fillmore(1977b)提到,如果一個情境有某個名詞既可以進入核心,又可處於外圍,那麼利用它進入核心的一個情況是受到影響的物體經受了

    某種變化,它就獲得了值得進入句子核心的顯要性。

    - 383 -

  • 二十一世紀華語文中心營運策略與教學國際研討會

    4.2 語義

    說明 積分

    由1 1.(受事) 由 (起點) V (目標)

    2.(施事) 由 (起點) 向/到 (終點) V (目標)

    3

    由2 1.(目標/受事/範圍) 由 (施事) V

    2.(受事) 由 (工具) V

    3.(目標) 由 (受事) V

    4

    由3 (目標) 由 (受事) V 成 2

    語法結構中的語義具有多重詮釋時,則困難度增高,「由」就是屬於這樣的介詞,它不但具有可以引介出地

    點、時間等「起點」義,亦可引介出憑藉的「工具」義,以及引介行為發出者的「施事」義,因此不論從使用的

    頻率或是語義困難度來看,由字句都不宜出現於初級教材。至於由字句系統內語義難度的排序,我們認為進入由

    2的語義成分較複雜,而由1與由3雖然結構較為複雜,然則語義成分較為簡單,難度略減。

    4.3 類化

    說明 積分

    由1 動作、狀態、過程動詞皆可進入由1。 1

    由2 只有部分動作、狀態和變化可進入,類化不易,只能列舉其動詞語義特

    徵。如【+解決】【+負責】、【+決定】等。

    4

    由3 進入「由…V 成」的 V 為過程或動作動詞,與「成」複合之後成為過程

    動詞,多已成詞,如變成、組成、構成等。

    3

    本文試以進入由字句的動詞來檢視由字句的類化現象,我們的假設是,若是所有類型的動詞都可進入由字

    句,那麼就有一個共通性原則,若學習者必須經過動詞抉擇的過程,那麼較不利學習者類化。從上表我們可以歸

    納出由2與由3在動詞類化的檢核中,困難度高於由1,以由2為例,教師在教學時除了給予學生「O由S V」這樣的句

    式外,更應該強調進入由字句動詞的語義特性,可以避免學生將「由2」與「被」混淆的情況,進入由2的動詞特

    性常帶的是目標賓語(【+主持】)或範圍賓語(【+擔任】),而帶受事賓語的由2往往可以和被字句互換,由

    於進入由2的動詞語義類化不易,難度最高。進入由3的動詞雖然都是過程動詞,但必須選擇進入V成結構的V,除

    了成詞如構成、組成、變成之外,部分動作動詞與過程動詞可進入,唯狀態動詞不行,類化難度略低於由2。

    4.4 困難度與教學排序

    由1 由2 由3

    結構 3 3 4

    語義 3 4 2

    類化 1 4 3

    頻率 2147 1217 3136

    總分(困難度) 9 11 12

    教學排序 1 2 3

    我們根據上述幾項原則來評定由字句系統內的困難度,由的序號也就揭示了其教學順序,這三類「由」不論在

    語義、結構和引介的語義角色上,均有明顯的區隔,且進入的動詞成分也不同,因此不適宜同時教授。我們認為

    由1可置於初中級教材,然由2則必須待到學生累積夠多的抽象動詞(如負責、承擔、作主)詞彙量之後,方能掌

    握好該用法,因此建議於中級教材教授,由3亦然。

    4.5 教材與語法等級大綱分析

    - 384 -

  • 二十一世紀華語文中心營運策略與教學國際研討會

    由 1 由 2 由 3

    中文聽說讀寫

    Level 2 第十五課

    Preposition indicating agent

    實用視聽華語 2

    第十課

    由 CV:by, up to someone

    由 N/PN 來 V(O)

    由的後面是施行動作者,這個句型表示做這件事的責

    任或權利歸施行動作者,賓語放在句首或句尾都可

    以。語言環境清楚時可省略。

    語法等級大綱 乙級(介詞:引

    出空間、時間、

    原因、目的)

    丙級(固定格式

    :由……組成)

    由字句長期以來被視為文言用法,因此多附屬其他語法點的討論之下,而無一獨立系統,從教材和等級大綱

    中即可窺端倪,我們選擇的兩本代表性教材裡由1沒出現,然卻出現於等級大綱的乙級,教材裡均提到的由2,等

    級大綱卻又獨缺,至於由3,等級大綱將之視為固定格式處理,教材裡卻是隻字未提。根據 4.4 對由字句系統內的

    排序,我們認為,由1與從的互換性高,差別只在於文白之分,因此由 1 可以附屬於從字句底下一起教學,至於由

    2雖然使用頻率高,但結構語義皆複雜,且易與被字句混淆,其教學順序應排在被字句之後的中級教材,才能掌握

    兩者之間的差異,由3的困難度更高,也非語法大綱裡所侷限的固定格式,學生必須掌握V成和由2語義及結構,才

    能運用自如。

    5. 結語 以上根據由字句的結構和語義將之分為三類,並依其類化難度與頻率排出教學順序,以及提出相關教學建

    議,然則建構由字句的全貌仍有很大的空間,我們可以思考由1與從的代換性是否過於簡化,因為除了起點的意義,

    由1也蘊含了途徑(Path),也就是「經由」義,因此兩者在功能上,應存有一定的差距。此外,由2的兩個句式在

    語篇功能上的差異於文中著墨過少,以及進入由2動詞的語義特性等,仍待諸位華語教學研究工作者,對此挹注更

    多精深的研究,建構出一套客觀且具實證性的由字句教學語法。

    6. 參考書目 張誼生.,2003,〈「由」字被動句研究—兼論由字句和被字句的區別〉,《漢語被動表述問題國際學術研討會論

    文集》,武漢:武漢華中師範大學。

    袁毓林,2003,〈一套漢語動詞論元角色的語法指標〉,《世界漢語教學》,2003,第六期,頁 25-36。

    李衛中,2000,〈由字句的句法、語義、語用分析〉,《漢語學習》,2000,第四期,頁 28-31。

    呂文華,1985,〈由字句—兼及被字句〉,《語言教學與研究》,1985,第二期,頁 17-28。

    魯川、林杏光,1989,〈現代漢語語法的格關係〉,《漢語學習》,1989,第五期,頁 11-15。

    34-40。 周小兵,1983,〈關於從字句的兩個問題〉,《漢語學習》,1983,第一期,頁

    呂叔湘,1980,《現代漢語八百詞》,香港:商務出版社。

    王還,1983,〈英語和漢語的被動句〉,《語言教學與研究》,1983,第六期,頁 412-420。

    Teng,Shou-hsin,1975. A Semantic Study of Transitivity Relations in Chinese . Berker- 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會科學出版社。 鄧守信,2003,〈對外漢語語法點難易度的評定〉,《對外漢語教學語法探索》,北京:中國社

    綱》,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劉英林,1996,《漢語水平等級標準與語法等級大

    - 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