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学院 - jiaowu.nwsuaf.edu.cn · 1.精心编制教学计划,及时落实教学任务...

15
生命科学学院 2018 年本科教学总结 2018 1 2

Transcript of 生命科学学院 - jiaowu.nwsuaf.edu.cn · 1.精心编制教学计划,及时落实教学任务...

生命科学学院

2018 年本科教学总结

2018 年 1 月 2 日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18年本科教学工作总结

2018 年,学院围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中心工作,全面落实全国教育

大会和新时代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管理,推进“四个回归”,认真做好各项工

作,确保了教学工作的高效运行。

一年来,在全院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在教学日常管理、教学改革、

课程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日常教学运行管理

2018年,学院教学运行平稳有序,管理规范,全年没有运行管理事故。

1.精心编制教学计划,及时落实教学任务

全年共完成全校 4个年级 24个专业 565门次课程教学任务的落实,其

中实验教学 275 门次。完成涉及全校 10 个专业 1282 名学生的最大规模的

生物学实习的教学任务的安排落实和实习过程的组织管理工作。全年教学

任务涉及任课教师 147 人,落实率 100%,有力的支撑了全校本科教学平稳

运行。

2. 教学运行管理精细化

严格控制教师调停课,减少不必要的调停课现象,使教学过程按计划

完成;积极与教务处沟通协调,在实验课安排上,打破常规,实现全天侯

高效利用现有实验室资源,有效解决了实验室部分实验室一半时间空闲造

成的资源浪费;充分高效利用实验室的新进设备条件,提高实验教学的质

2

量。细化学生选课环节,精心安排,通过平行开设全英文与普通授课班、

提前排课等方式,为不同班级的学生选修全英文“遗传学”、“细胞生物

学”、“植物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等课程提供了方便。

3. 加强日常教学的监控与管理

利用学院两个“全覆盖听课制度”重点对教师授课过程进行监控,考

察授课过程与授课计划的相符程度;利用教研室主任和同行听课检查,保

证教师的授课质量,并向任课教师及时反馈检查信息,督促教师改进课堂

教学。

4.严格考试纪律,细化考试管理

学院高度重视考试工作。每次考前专门召集监考教师和主考教师进行

考前动员,规范考试命题、监考纪律等环节,提高监考教师的责任心,同

时,组成由教学副院长、副书记牵头的巡考小组,加强巡考力度,保证考

试工作有序进行。学生层面上由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做好考前动员,

严肃考试纪律,要求学生认真复习,诚信考试。全年共组织安排 57门课程、

355班次考试,考场纪律良好,考试各个环节井然有序,没有任何差错。

面对全校的学科大类基础课,如植物学、基础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

等,实行统一命题、统一阅卷,规范了考试过程,逐步实行教考分离,以

考促教的目标。

5.教学档案管理规范

按照教学档案管理规范,完成了 308门次课程的试卷、298份本科毕业

论文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并对以上教学档案组织学院教学督导和教研室

主任进行了全面检查,保证教学档案的归档质量。

3

同时,完成了 2018届 298名本科毕业生学籍档案的整理归档。

6.精心组织完成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

结合审核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强化了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过程管理,

落实本科毕业论文前期立题审核、选题和导师遴选工作,重点加强了开题

论证和中期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指出纠正,对连续出现毕业论文

不规范的导师,限制其指导本科毕业生的人数,确保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顺利完成 2018届 298名本科生答辩工作,评选出 15篇校级优秀论文。

校百篇优秀论文 6篇,院级优秀论文 18篇。

2018年 6月-11月,组织完成了 2019届 310名预毕业生本科毕业论文

的立题、导师遴选、选题和开题论证工作。通过开题汇报论证工作,对毕

业论文选题质量和进展情况起到了监督和督促作用。

7.学籍异动与管理

完成 1217名本科学生学籍注册工作。

全年对 328 人次进行了学业预警,其中,黄色预警 126 人,橙色预警

60人,红色预警 142人。

对 15~17级的 908名学生学籍进行认真清理,对 7名学生,办理了退、

休、转学及其他学籍变动手续。

2018 年共有 11 名学生转出我院,进入其他专业学习; 2 名转入我院

生物类专业。

完成 2017级专业分流,生物类三个专业分流学生人数基本平衡,完全

满足学生的专业志愿。

2018届预毕业生 319人,其中生物技术专业 126人,生物科学专业 89

4

人,生物工程专业 104人。获毕业证人数 293;获学位证共 293人,延长学

制 26人。

二、教学建设与改革

2018 年学院进一步加强教学建设与改革,在课程建设、教学实验室建

设、教学督导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1.课程建设

2018 年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教师课程育人的主体作用,

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实现“课程思政”的转化。学院充

分发挥教研室基层教学组织的作用,深度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

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使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

程。通过示范课程建设,引领带动所有课程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各个

环节。2018 年生命学院共立项生物工程设备、微生物学、植物生理学、植

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综合实验等 7 门“课程思政”

课程作为示范课程进行建设。

学院重视在线课程的建设,2018 年有 3 门课程立项为校级在线课程,

其中一门 MOOC,两门 SPOC。植物学、基础生物化学两门 MOOC 在“中国大

学 MOOC”网(爱课程)正式上线运行,选课人数分别达到 4768 人和 3079

人。植物学 MOOC本学期已经在我校植物学教学中进行应用,收到较好的教

学效果。

我院马佳慧老师的“生物学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与实践”课程被

推荐为 2018年陕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项目。

“石蜡制片法虚拟仿真实训”和“基于 VR虚拟仿真技术的抗生素发酵

5

生产工艺综合实验与实训”2 个实验教学项目立项为 2019 年校级虚拟仿真

实验教学项目。

2.教材建设

为更好的适应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材建设从形式到内容的新变化,做

好我院教材建设工作,有目的的建设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应用性强、在

全国或区域内有影响的国家级或行业规划教材,有效支撑一流专业建设和

生物学学科建设,学院出台《生命科学学院教材建设实施方案》并启动 2018

年教材建设计划,首批进行《植物生理学》《生物信息学》《基础生物化

学》(数字课程出版)《植物学》等 6 本教材建设,每本教材学院资助 10

万元作为教材编写的前期资助。

2018 年,我院出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全国高等教育“十三五”农林规划

教材 3 部,分别是陈鹏主编的《基础生物化学实验》、姜在民主编的《秦

岭火地塘植物图鉴》、范三红主编的《基础生物化学》。

3.学院实施实验课质量提升计划

为促进我院本科教学内涵式发展,加快一流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提

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进一步提升实验课教学质量,学院出台《实验课

质量提升计划实施方案》并启动 2018年实验课质量提升计划,其目标是建

立与学科发展、新技术、新方法相适应的实验教学内容同步更新的长效机

制。鼓励教师和实验人员积极将本学科最新的实验技术、方法应用于本科

实验教学过程中,改变部分实验课实验内容、方法陈旧,多年不变,跟不

上学科发展步伐的现状,显著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

力和创新能力提供有力的支撑保障。首批立项 20项,每项资助 1万元,由

6

实验课教师和实验员组成研究团队,对某一门实验课中的一个或多个实验

项目进行改革研究。研究内容可涉及实验课的内容、实验材料的选用、技

术和方法的革新、实验展示的效果、实验的精度与准确性以及实验教学的

方法(信息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有形应用等)等方面进行改革。1年后,项

目经专家审核后用于本科实验教学中。

4.教学改革与研究

大力推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植物学、基础生物化学、生物信息

等课程中鼓励教师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改革项目,将

数字教材应用于在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在植物学教学中

传统教学与慕课结合,探索线上线下教学的深度融合;新生研讨课全部进

入智慧教室,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

对 2017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进行中期检查,项目负责人就项目工

作进展、阶段性成果、下一步工作计划与目标、尚待解决的问题及经费使

用情况进行了 PPT 汇报,经过专家组评议所有的项目进展顺利,取得了阶

段性成果,中期检查均合格。

2018年学院教师发表教育教学改革论文 12篇,获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项目 2项。在第三届微课比赛中获三等奖 1项。

5.注重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

为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学院以教研室为

单位,结合每周三政治学习时间,开展教研组教学研讨活动,围绕信息技

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和课程思政等议题开展教学研讨,并邀请苗芳和易

华两位老师进行了教学示范和经验交流。

7

2018 年,结合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活动,学院要求凡符合参赛条件的

所有教师均应参加学院讲课比赛,通过比赛,达到以赛促教的目的,提升

了青年教师的课堂授课能力和水平。

三、实践教学与实验室建设

1.实验实习课程管理

学院 2018 年开设教学实习 14 门课程。其中校外实习 6 门,校内实践

课程 8门,实验课 32门,其中单独开课的 15门。实验课总计 275门次。

与教务处共同完成了 2018生物学实习的组织管理工作。实习涉及 2017

级生物科学类、农学、植保、制药、园林、林学类、草业、设施、园艺、

创新基地班共 10个专业 44班 1279名学生。在我们的精心组织及全校各部

门的支持配合下,整个实习进展安全顺利,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与杨凌欣益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署校外实习合作基地,并签

署了合作协议,拓展了生物工程专业的校外实习空间。

2.实验室管理

1)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

定期对照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对实验室安全进行检查,实行周报、月

报制度,排除各种安全隐患。派出 3名实验人员参加危化品、4人参加压力

容器等安全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技能和理论知识,全年无安全

事故。

2)配合教务处,进行实验室仪器配置标准的试点工作

对每个专业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根据所承担的实验课,进行标准化

配置和数据化管理试点,为实验室建设提供数据支持和依据。

8

3.实验室建设

2018年,我院完成 269.83万元中央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项目,对基

础生物学实验室、生物技术实验室部分仪器设备进行了补充、升级换代。

执行率 100%,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所有仪器设备的采购招标和验收。同时,

学院投入近 77万元,进一步改善了生物技术生物的仪器设备水平,使面向

全校的基础生物化学实验仪器质量和台套数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4.加强实验队伍建设,组织进修、培训和交流。

实验室注重人员培训,组织相关人员参加仪器使用操作培训、安全培

训,赴外院校参观、进修等,并在本院进行总结和交流。2018 年度组织各

类参观培训 11次,参加培训学习人员回校后及时组织交流汇报,提高了实

验人员的专业水平。

5.实验课准备质量标准进一步完善。

进一步完善了实验课准备的质量标准。2018年,组织相关课程的专家,

对实验课准备质量标准进行审核、完善,并在我院生物科学实验室承担的

基础生物化学实验和植物生理学实验两门课程中,全面推行实施了实验人

员实验课准备的质量标准,该标准根据实验课质量标准和课程大纲,对实

验准备过程中仪器的台套数、摆放、调试状态,实验材料的种类、数量、

质量状态,试剂的配置时间、标准、检测、数量,实验室卫生状态,安全

准入教育,实验过程中实验人员的巡视,实验完成后实验仪器的复位、材

料的回收、门窗水电的检查、实验日志的填写、实验过程问题的反馈等进

行了规范。通过实验准备质量标准的制定实施,提高了实验课准备的质量,

促进了实验人员的责任心以及与实验课任课教师的沟通协调。

9

四、创新创业教育

深入推进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继续实施本科生暑期科研学期,

今年所有获批的创新创业项目,都完成为期 2周的暑期科研学期研究。

完善以拔尖创新人才为主线的多层次、全周期人才培养模式,继续实

施本科生“访学(国外)计划”,大力推进“启航计划(国内)”。

2018学院继续组织了赴西澳大学海外访学项目。

选拔 80 名 2017 级优秀本科生在暑期赴中国科学院植物所、中国科学

院遗传所、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及我

校知名教授实验室开展了第四届启航计划暑期科研训练营活动。通过该活

动坚定低年级学生专业思想,使他们了解生命学科的前沿科学,开阔视野,

培养科研兴趣。

组织实施了《院级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生命科学学院关于在

2018级学生中启动院级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的通知),学院自筹经费,

设立 10项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每项资助 2万元。其中学院指定导师

和导师自由申请各 5 项。由导师根据自己的科研方向,为学生量身定制科

研项目,面向 2018级新生发布选拨通知,自行筛选 3名学生组成科研小组,

进入导师实验室开始进行为期 1 年的科研训练。其目的是让学生及早进入

科研状态,为拔尖创新人才全周期科研训练培养模式奠定基础。

2018 年组织完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立项申报、中期检

查和结题验收工作。新立项项目 25项(其中国家级 9项,省重点 9项,校

重点 7 项),结题 25 项(国家级项目 10 项,省重点 8 项,校重点项目 7

项),其中优秀 3 项,良好 18 项,合格 4 项。中期检查 26 项(国家级 9

10

项,省重点 10项,校重点 7项)。

组织承办了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校内初赛,全校

有 38 个代表队参赛。最终我校代表队获得一等奖 17 项,二等奖 6 项,三

等奖 10项,并获得“优秀组织奖”。

学院承办了组织参加第二届全国生命科学竞赛项目,全校有 27个代表

队参赛。最终我校代表队获得一等奖 2项,三等奖 2项,优胜奖 2项。

学院成功举办我校第三届生物学实习(植物)数字标本采集制作识别

竞赛,结合生物学实习,全体参加生物学实习的学生共 1279人参加了初赛,

进入复赛共有 121人,经过决赛,评出一等奖 2名,二等奖 3名、三等奖 5

名,优胜奖 16人。

获得 2018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决赛特等奖 1项,初赛一等奖 1项、

二等奖 2项、三等奖 7项。

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陕西赛区一等奖 1项、二等奖 3项。

2018年创新创业论坛,获创新论坛二等奖 1项、三等奖 3项。

本科生发表科研论文 3篇,其中 SCI1篇。

五、取得的工作成果

1.2018届本科毕业人数 293,授予学位 293人。

2.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269.83万元中央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项目。

3.承办组织参加国家级学科竞赛 2项,校级学科竞赛 1项。

4.2019届本科毕业生有 66人推免攻读硕士研究生。

5.立项虚拟仿真实验项目 2 项,认定省级项目 1 项,推荐国家级认定

项目 1项。

11

6.立项 MOOC课程 1门,SPOC课程 2门。

7.立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 7门。

7.在中国大学 MOOC网(爱课程网)上线 MOOC课程 2门。

8.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全国高等教育“十三五”农林规划教材 3部。

9.教师发表教学改革论文 12篇。

10.学生发表论文 3篇,其中 SCI1篇。

11.组织海外访学 1项。

12.2018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达 94.54%。

六、特色与创新

1. 全周期设计生命科学拔尖创新型人才科研训练模式

通过四年的探索,我们形成了生命科学拔尖创新型人才全周期科研训

练模式。通过院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微启航、领航计划,启航计划,

海外访学、暑期科研学期(全程科研训练),生命科学夏令营,毕业设计

实现大学四年的拔尖创新型人才全周期科研训练模式。

为了让学生尽快进入教师的科研实验室,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我们

在大一通过组织实施《院级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该项目通过学院

自筹经费,立项 10项创新实验计划,每项资助 2万元,实施学院指定导师

和导师自由申请两种选拔方式,由导师根据自己的科研方向,为学生量身

定制科研项目,面向 2018级新生发布选拨公告,每个项目筛选 3名学生组

成科研小组,进入导师实验室开始进行为期 1 年的科研训练。其目的是让

学生及早进入科研状态,为拔尖创新人才为主线的全周期人才培养奠定基

础。

12

“微启航计划”是每年 3月份,组织拟参加启航计划的学生进行为期 3

个月的微启航科研体验活动,微启航活动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一位科研导师,

在导师的指导安排下完成“五个一”学习任务,即主动参加一次所在实验

室组会,独立阅读一篇英文文献,学习实验室一项实验操作,和导师进行

一次深入交流,完成一份体验报告。这为学生提早锻炼科研实验技能,增

强科研创新意识,提升专业认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领航计划”则是引导学生认知世界,感知科研魅力,明确未来发展

方向的系列教育报告会,邀请学校科研人才、企业高管、国内外优秀校友

为学生讲述了科研成长故事、职场历练故事以及国外校外求学故事,感染、

启发了很多学生开始思索未来规划,走上属于自己的光明道路。

“启航计划”暑期科研训练营是为学生踏上科研之路提供了更多平台

和机遇,每年大一的暑期,推选品学兼优的生命学子赴国内各大知名院所

进行科研训练。启航计划从最早的进入国内一流实验室感悟科研精神,到

今年要求启航学员能够独立完成实验,真正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自己动

手操作,收获更多专业知识与技能,育人成效显著。2018 年第一批参与启

航计划的 27 名学员顺利完成了本科学业,可喜的是其中 81.4%的学员都顺

利拿到了推免资格,2018年上研率高达 92.6%。

暑期科研学期(全程科研训练)是结合 14版培养方案和《生命科学学

院关于对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暑期科研学期的通知》精

神,要求学生至少在大二(大三)的暑假进入导师实验室,结合自己的科

创项目进行两周以上的科研训练研究。

2.实施实验课质量提升计划和特色教材建设支撑计划

13

为促进我院本科教学内涵式发展,加快一流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提

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进一步提升实验课教学质量,学院出台《实验课

质量提升计划实施方案》并启动 2018年实验课质量提升计划,其目标是建

立与学科发展、新技术、新方法相适应的实验教学内容同步更新的长效机

制。鼓励教师和实验人员积极将本学科最新的实验技术、方法应用于本科

实验教学过程中,改变部分实验课实验内容、方法陈旧,多年不变,跟不

上学科发展步伐的现状,显著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

力和创新能力提供有力的支撑保障。首批立项 20项,每项资助 1万元,由

实验课教师和实验员组成研究团队,对某一门实验课中的一个或多个实验

项目进行改革研究。可涉及实验的内容、实验材料的选用、技术和方法的

革新、实验展示的效果、实验的精度与准确性和实验教学的方法(信息技

术在实验教学中的有形应用等)等方面进行改革。1年后,项目经专家审核

后用于本科实验教学中。

为更好的适应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材建设从形式到内容的新变化,做

好我院教材建设工作,有目的的建设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应用性强、在

全国或区域内有影响的国家级或行业规划教材,有效支撑一流专业建设和

生物学学科建设。学院出台《生命科学学院教材建设实施方案》并启动 2018

年教材建设计划,首批进行《植物生理学》《生物信息学》《基础生物化

学》(数字课程出版)《植物学》等 6 本教材建设,每本教材学院资助 10

万元作为教材编写的前期资助。

七、教学经费执行情况

2018年,学院本科教学经费总支出 292.92万元,其中本科教学实验费

14

支出 77.85 万元,教学实习费 60.55 万元,教学公务费 25.06 万元,小件

仪器购置、维修费 129.46万元。

八、存在问题与建议

新进教师实验实践教学能力有待提高,要尽快出台相关政策,让新进

教师入职后到相关教学实验室参与实验课准备工作,熟悉将要承担的实验

实践课程,提高实验教学的能力。

生命科学学院

2019年 1月 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