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生活知识 -...

49
常识判断讲义 科技、生活知识 主讲:卢小平

Transcript of 科技、生活知识 -...

Page 1: 科技、生活知识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2011701030216859.pdf4、科技时事报道 5、历史知识中的科技人物与贡献 一、物理知识——电现象与生活

常识判断讲义

科技、生活知识

主讲:卢小平

Page 2: 科技、生活知识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2011701030216859.pdf4、科技时事报道 5、历史知识中的科技人物与贡献 一、物理知识——电现象与生活

科技、生活知识

www.htexam.net 第[1]页 客服电话:400-678-1009

目 录

学习科技、生活知识的知识储备 ......................................................................................................... 2

一、物理知识——电现象与生活 ................................................................................................. 2

二、物理知识——光热现象与生活 ............................................................................................. 2

三、物理知识——天文学知识 ..................................................................................................... 3

四、物理知识——其他知识 ......................................................................................................... 4

五、生物、化学、医学知识——生物知识 ................................................................................. 5

六、生物、化学、医学知识——化学知识 ................................................................................. 5

七、生物、化学、医学知识——医疗卫生知识 ......................................................................... 6

八、地理、环境与资源——地理知识 ......................................................................................... 6

九、地理、环境与资源——环境保问题 ..................................................................................... 7

十、地理、环境与资源——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 8

十一、信息、交通、通讯与其他科技 ......................................................................................... 9

十二、科技史与科技时事 ............................................................................................................. 9

Page 3: 科技、生活知识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2011701030216859.pdf4、科技时事报道 5、历史知识中的科技人物与贡献 一、物理知识——电现象与生活

科技、生活知识

www.htexam.net 第[2]页 客服电话:400-678-1009

学习科技、生活知识的知识储备

1、中学数、理、化、生物、地理知识

2、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与留意

3、简单的推理知识

4、科技时事报道

5、历史知识中的科技人物与贡献

一、物理知识——电现象与生活

1. 下列有关生活常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空调工作的时候有水流出而冰箱没有,由此可判断常见的家用空调和电冰箱的制冷原理不同

B.鸡蛋带壳在微波炉中加热比较好,这样受热更快更均匀

C.液晶电视机与等离子电视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D.使用无磷洗衣粉是因为磷易造成环境水体富营养化,破坏水质

参考答案:D

2.电炉丝通电后热得发红,而与电炉丝连接的铜导线却不太热,这是因为( )。

A.通过电炉丝的电流强度比通过铜导线的电流强度大

B.铜导线的电阻小,所以消耗的电能少,电炉丝的电阻大,消耗的能量多,所以热得发红

C.铜导丝有绝缘层,所以不怎么热

D.铜导线比电阻丝传热快,所以不怎么热

参考答案:B

3.雷雨天在野外行走或劳作时,发现电闪雷鸣,这时正确的做法是( )。

A.跑到附近一颗大树下躲起来

B.进入附近一间低矮茅棚躲避

C.到附近的低洼、干燥、背风之处或山洞里躲避

D.应该双手撑地蹲在地上,胸口紧贴膝盖,低头看地

参考答案:C

小结

1、电现象的基本原理:电荷流动

2、电流与电压

3、电磁效应

4、各类电器工作原理:光、热、磁、化学反应

5、用电的禁忌

二、物理知识——光热现象与生活

1. 下列有关生活常识,不正确的是:

A.夏天不宜穿深色衣服,深色比浅色更易吸收辐射热

B.驱肠虫药若饭后服用,不易达到最好的驱虫效果

Page 4: 科技、生活知识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2011701030216859.pdf4、科技时事报道 5、历史知识中的科技人物与贡献 一、物理知识——电现象与生活

科技、生活知识

www.htexam.net 第[3]页 客服电话:400-678-1009

C.按照建筑采光要求,相同高度的住宅群,昆明的应比哈尔滨的大

D.在汽车玻璃清洗液中加入适当比例的酒精,可使其清洗效果更好

参考答案:C

2. 下列日常生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为了使用方便和最大限度地利用材料,机器上用的螺母大多是六角形

B.在加油站不能用手机,因为它在使用时产生的射频火花很容易引起爆炸,发生危险

C.交通信号灯中红色被用作停车信号是因为红色波长最长

D.家中遇煤气泄漏事件应立即使用房间的电话报警

参考答案:D

3. 城市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如果规划不当,到了炎热的夏天往往会出现热岛效应。下列有关热岛

效应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城市增加的车辆与住户的空调加剧了热岛效应

B.热岛效应只会在大城市出现,中小城市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C.出现热岛效应的地方,温度比周围郊区一般要高两三度甚至三五度

D.城市高楼大厦越来越多、通风与气流不畅是造成热岛效应的原因之一

参考答案:B

小结

1、光的实质、光的速度、光谱分类及特点

2、光的折射与反射,光影成像原理

3、热的实质、温度与热的衡量

4、热传递原理

5、热与物体性质变化

三、物理知识——天文学知识

1. 下列有关天文表述,正确的是:

A.开普勒制成人类第一台天文望远镜,并证实了哥白尼学说

B.四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东西南北

C.世界最早的哈雷彗星记录是《诗经》中“鲁庄公七年星陨如雨”

D.月食发生时地球、月球、太阳在一条直线上,且月球居中

参考答案:B

2. 关于宇宙的起源,最具代表性、影响最大的理论是( )

A.黑洞理论 B.大爆炸理论

C.暗物质学说 D.能力守恒定律

参考答案:B

3. 在下列太阳系行星中,距太阳最近的是( )。

A.水星 B.地球

C.火星 D.土星

参考答案:A

4. 下列关于太阳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太阳风会促进大气中臭氧的产生,影响地球的空间环境

B.由于太阳风的作用,彗星周围的尘埃和气体会形成彗尾

C.太阳风是太阳黑子活动高峰阶段射出的超音速等离子体流

D.两极的高层大气受到太阳风的轰击后会发出光芒,形成极光

Page 5: 科技、生活知识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2011701030216859.pdf4、科技时事报道 5、历史知识中的科技人物与贡献 一、物理知识——电现象与生活

科技、生活知识

www.htexam.net 第[4]页 客服电话:400-678-1009

参考答案:C

小结

1、宇宙概念

2、宇宙起源与演变假说:大爆炸、均质、神创

3、宇宙运行基本规律:万有引力、热、光、电

4、太阳系、银河系基本知识

5、天文现象背后的原理:月食、日食、极光、流星、彗星等

6、天文学重大发现和重大科技创新

四、物理知识——其他知识

1.以下变化使事物性质发生改变的是( )。

A.酒精挥发 B.矿石粉碎

C.冰雪融化 D.白磷自燃

参考答案:D

2.下列现象中,其本质与其他三个现象的本质不同的现象是( )。

A.在水平操场上滚动的足球,最终要停下来。

B.人走路被石头绊倒会向前倾倒。

C.锤头松了,把锤柄的一端在物体上撞击几下,锤头就能紧套在锤柄上

D.子弹从枪膛里射出后,虽然不再受到火药的推力,但是仍然向前运动

参考答案:C

3.关于生活中的科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近视是较物体的平行光线成像于视网膜的后面 ,所以用凹透镜 做近视眼镜

B.被加热物体发出的光的颜色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故炼钢工人能凭钢水颜色判断其温度

C.音乐厅、电影院的立体声利用的是人左后耳与 墙壁距离不等带 来 的“双耳效应”

D.太阳光入射倒悬浮在大气中的水滴时,经过水滴时,经过水滴的全反射成虹

参考答案:B

4.下列生活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湿衣服晾干表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葡萄酿成酒表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C.酒精溶于水表明分子间有空隙

D.充足气的自行车内胎在烈日下爆裂,表明分子的体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参考答案:D

小结

1、物理变化基本特征

2、力的概念,力的类型和作用

3、惯性

4、声音与音波运动规律

5、机械基本原理

Page 6: 科技、生活知识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2011701030216859.pdf4、科技时事报道 5、历史知识中的科技人物与贡献 一、物理知识——电现象与生活

科技、生活知识

www.htexam.net 第[5]页 客服电话:400-678-1009

五、生物、化学、医学知识——生物知识

1. 现代生物技术是以( )的建立为标志的

A. DNA重组技术 B. 细胞工程

C.酶工程 D.发酵工程

参考答案:B

2. 树叶脱落前,为什么有的树叶会变红?

A.树叶中的叶黄素超过叶绿素

B.树叶中的类胡萝卜素超过叶绿素

C.树叶中的花青素超过叶绿素

D.树叶中的花红素超过叶绿素

参考答案:C

3. 紫外线能够杀菌的主要原因是( )。

A.破坏细菌的核酸 B.破坏细菌的糖类

C.破坏细菌的脂类 D.破坏细菌的细胞壁

参考答案:A

小结

1、生命的性质

2、生物运动的基本规律

3、进化论

4、基因技术与生物工程

5、生物知识与卫生禁忌

六、生物、化学、医学知识——化学知识

1.以下变化使事物性质发生改变的是( )。

A.酒精挥发 B.矿石粉碎

C.冰雪融化 D.白磷自燃

参考答案:D

2.太阳发光发热已经数十亿年,其巨大的能量来源是( )。

A.氢转为氦的热核反应 B.大量放射性元素的蜕变

C.激烈的化学反应 D.其他

参考答案:A

3.下列关于生活中的化学常识,说法正确的是( )。

A.现在,方便的小包装食品已被广泛接受,为了防止中秋月饼等高脂食品氧化变质,延长食品的

保质期,在包装袋中常常放入生石灰

B.现在用的清洁燃料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压缩天然气,另一类是液化石油气,它们属于碳氢化合

C.福尔马林是一种良好的杀毒剂,可用于消毒自来水

D.保护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应先在 60摄氏度以上的热水中溶解洗衣粉

参考答案:B

小结

1、化学运动的实质

Page 7: 科技、生活知识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2011701030216859.pdf4、科技时事报道 5、历史知识中的科技人物与贡献 一、物理知识——电现象与生活

科技、生活知识

www.htexam.net 第[6]页 客服电话:400-678-1009

2、化学现象的类型与特点

3、化学物品的性质与作用

4、化学运动规律

5、化学与环境、生活问题

七、生物、化学、医学知识——医疗卫生知识

1.下列关于医学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肝脏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分解排除血液中的毒素

B.放疗中要使用放射线进行照射

C.砒霜在中医里可以入药

D.针灸中的“灸”是指用针扎刺人体穴位

参考答案:D

2. 人们长时间处在较大的压力状态下,身体、心理状态都会产生一定的变化。以下人们在长时间压

力状态下的反应,最为常见的是( )。

A.一直保持亢奋的精神状态

B.保持一段时间的比较投入的状态后,精神和体力状态急剧下降

C.一直保持比较抑郁的状态

D.比较长时间的压抑状态之后,精神和体力状态达到高峰

参考答案:B

3.下列关于医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现有抗生素药物对超级细菌不起作用

B.如果人体内缺乏维生素 E易患夜盲症

C.贫血指血液中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低于正常水平

D.手足口病的最主要传播途径是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参考答案:A

4.剧烈运动后,人们常常满脸通红,大汗淋漓,这主要是因为皮肤的什么功能?( )

A.保护和排泄 B.排泄和调节体温

C.排泄和感受外界刺激 D.保护和感受外界刺激

参考答案:B

小结

1、人体结构与人体运行规律

2、疾病的原因与发展规律

3、健康维护知识

4、医疗技术与知识

八、地理、环境与资源——地理知识

1. 下列有关地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震源的深度越浅,地震破坏力越大,波及范围也越广

B.我国地震带主要分布在台湾西南、西北、华北、东南沿海

C.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

D.2008汶川地震是我国自 1949年以来破坏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

Page 8: 科技、生活知识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2011701030216859.pdf4、科技时事报道 5、历史知识中的科技人物与贡献 一、物理知识——电现象与生活

科技、生活知识

www.htexam.net 第[7]页 客服电话:400-678-1009

参考答案:A

2.一艘油轮自科威特港驶往大连,其最短航线为( )

A.波斯湾→红海→马六甲海峡→南海→黄海→东海

B.波斯湾→阿拉伯海→马六甲海峡→南海→东海→黄海

C.红海→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南海→东海→黄海

D.红海→孟加拉湾→马六甲海峡→南海→黄海→东海

参考答案:B

3.关于我国的湖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拔最低的湖在四川

B.海拔最高的湖在新疆

C.最大的淡水湖在江西

D.最大的咸水湖在西藏

参考答案:C

4.一般人进入高海拔地区后会出现头晕、气喘、易疲劳等症状,即高原反应。然而,一些竞技体育

项目的运动员却在比赛前专门到高海拔地区进行强化训练,其主要原因是( )。

A.高海拨地区空气清新,有利于运动员身体健康

B.高海拨地区气压较低,有利于运动员强化训练

C.高海拔地区环境恶劣,在这种环境下训练能够磨炼运动员的意志

D.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在这种环境下训练可以增强运动员的心肺功能

参考答案:D

小结

1、地形、地貌问题

2、地质结构问题

3、地理路线问题

4、气候环境问题

5、标志性地理特征和标志性地点

6、地理环境与人类生活关系

九、地理、环境与资源——环境保问题

1. 美日等发达国家在本国禁止使用含磷洗涤剂,而他们的某些公司却在中国大量推销.制造含磷洗

涤剂,这给我国环境带来的危害是( )。

A.土地沙化 B.空气污染

C.河湖水质恶化 D.近海赤潮频发

参考答案:CD

2. “低碳生活”就是指尽量减少日常生活所消耗的能量,从而间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一种生活

理念,下列不属于低碳生活理念的一项是( )。

A.超市采用玻璃门冰柜,缩短顾客购物时打开冰柜门的时间

B.优先选用公共交通出行,减少驾车次数

C.尽量减少传真机、打印机和复印机等办公设备的使用量

D.公共场所禁止吸烟,餐馆、咖啡厅设立吸烟区

参考答案:D

3. 植树造林不能缓解的环境问题是( )。

Page 9: 科技、生活知识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2011701030216859.pdf4、科技时事报道 5、历史知识中的科技人物与贡献 一、物理知识——电现象与生活

科技、生活知识

www.htexam.net 第[8]页 客服电话:400-678-1009

A.温室效应 B.臭氧层破坏

C.洪涝灾害 D.土地荒漠化

参考答案:B

小结

1、地质灾害

2、三态污染

3、环境治理技术与习惯

4、环保政策

5、环保活动

十、地理、环境与资源——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1.我国的能源条件可以概括为:

A.缺煤、富油、少气 B.富煤、缺油、少气

C.缺煤、缺油、多气 D.富煤、富油、多气

参考答案:B

2.下列有关能源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目前核电站对核能的利用方式分为核聚变和核裂变两种

B.氢气是一种可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的能源

C.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光化学转换

D.可燃冰是一种稀缺的能源资源

参考答案:B

3.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把新能源分为( )。

A.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

B.水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

C.大中型水电、新可再生能源、传统生物质能

D.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

参考答案:C

4.关于可持续发展战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大力发展网络技术,利用网络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B.以信息产业为主导产业,减少产业发展对能源等自然资源的依赖

C.开发人力资源,发展知识经济

D.开展绿色技术创新,发展环保产业,减少环境污染

参考答案:ABCD

小结

1、资源类型与使用方式

2、资源稀缺性与资源危机

3、资源使用新技术与方法

4、新能源与新资源

5、可持续发展政策与习惯

Page 10: 科技、生活知识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2011701030216859.pdf4、科技时事报道 5、历史知识中的科技人物与贡献 一、物理知识——电现象与生活

科技、生活知识

www.htexam.net 第[9]页 客服电话:400-678-1009

十一、信息、交通、通讯与其他科技

1.关于中国的交通建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目前国道线采用数字编号,分别以 1、2、3、4开头

B.我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由詹天佑主持设计修建

C.20世纪 50年代,新中国第一架自制飞机在南昌试飞成功

D.宋元时期的泉州港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贸易港之一

参考答案:B

2.下列事件中最早突破时间与空间限制,实现了信息的保存和传送的是( )。

A.电话、电视的发明 B.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应用

C.甲骨文的出现 D.印刷术的发明

参考答案:C

3.下列关于地震自救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为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首先要切断电源、气源

B.应疏散到屋外平地,小胡同、陡山坡及河岸边

C.在家中可选择床下、桌子底下就地避险

D.在单元楼内,可选择开间小的厨房和卫生间躲避

参考答案:B

4.下列关于交通安全设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设有救生筏的船舶沉到水下一定深度时,会自动将救生筏释放

B.汽车安全气囊应该与安全带配合工作,这样才能起到最佳的保护作用

C.随着飞机的问世,原本用于杂技场上的降落伞开始进入航空领域

D.黑匣子的作用,类似与计算机里的硬盘

参考答案:B

5.下列关于武器装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核潜艇装备的主要是核武器

B.“歼十”战斗机是国产飞机

C.弩是中国最早发明的

D.AK-47是前苏联研制的一种自动步枪

参考答案:A

小结

1、交通方式、交通规则及各类交通工具内含科技

2、信息的性质、传播方式、信息技术革命

3、电子计算机基础知识、互联网基础知识

4、防灾减灾方法与技巧

5、军事科技

6、生活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十二、科技史与科技时事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一些前沿技术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创新成果。下列全部

属于近 30年来取得的重大突破的一组是:

A.激光照排技术、量子通讯、古生物考古、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

Page 11: 科技、生活知识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2011701030216859.pdf4、科技时事报道 5、历史知识中的科技人物与贡献 一、物理知识——电现象与生活

科技、生活知识

www.htexam.net 第[10]页 客服电话:400-678-1009

B.月球探测、核电工程、反西格玛负超子、陆相成油理论

C.哥德巴赫猜想、载人航天、古生物考古、南水北调

D.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第三代移动通信、高性能计算机、超级杂交水稻

参考答案:D

2.下列关于人类航天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成功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的是美国

B.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是世界上第一个进行太空行走的人

C.首次实现登月的载人飞船是“阿波罗 13号”

D.载人飞船首次在地球轨道上实现交会和对接是在 20世纪 60年代

参考答案:D

3. 关于科学技术的有关知识,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一般认为,1948年申农发表的《通讯的数学理论》一文,标志着信息论的诞生

B.“信息高速公路”指的是由高速通信网将计算机系统的各类信息源连接起来,构成的一个开放

式综合巨型网络系统

C.香港中文大学前任校长,“光纤之父”高锟与美国科学家史密斯和博伊尔分享了 2009年若贝尔

物理学奖

D.达尔文凭借他创立的科学进化论被誉为“遗传学之父”

参考答案:D

4.创新型国家是指将科技创作为基本战略,能够通过大幅度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

优势的国家,其科技进步贡献率在( )以上。

A.50% B.60%

C.70% D.80%

参考答案:C

小结

1、古代科技发现

2、三次科技革命主要成果

3、具有革命性影响的科学家与科技创新

4、近三年诺贝尔科学奖得主及原因

5、近三年世界各国重大科技创新

6、国内外重要科技政策措施

Page 12: 科技、生活知识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2011701030216859.pdf4、科技时事报道 5、历史知识中的科技人物与贡献 一、物理知识——电现象与生活

科技、生活知识

www.htexam.net 第[11]页 客服电话:400-678-1009

注:以下内容为科技、生活知识扩展阅读

(属于自学内容)

电现象

1.两种电荷

(1)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与负电荷

(2)电荷守恒定律

2.库仑定律:在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的距离

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电场:带电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物质,是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媒体。电场是客观存在的,电场具有

力的特性和能的特性。

电场强度:放入电场中某一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跟它的电荷量的比值,叫做这一点的电场强

度。

4.电流--(1)定义: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的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

为电流的方向.

5.电流强度: --(1)定义: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跟通过这些电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在国际单

位制中电流的单位是安(Ω)

6.电阻:导体本身的属性,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电流无关.

(1)电阻定律:在温度不变时,导体的电阻 R与它的长度 L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 S成反比.

(2)公式:R=ρL/S.

(3)适用条件:①粗细均匀的导线;②浓度均匀的电解液.

电阻率:反映了材料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1)有些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金属);有些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

半导体和绝缘体);有些材料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影响(如锰铜和康铜).

(2)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而且电阻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这种材料称为半

导体,半导体有热敏特性,光敏特性,掺入微量杂质特性.

(3)超导现象:当温度降低到绝对零度附近时,某些材料的电阻率突然减小到零,这种现象叫超

导现象,处于这种状态的物体叫超导体.

7.电功和电热

(1)电功和电功率:电流做功的实质是电场力对电荷做功.电场力对电荷做功,电荷的电势能减

少,电势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因此电功 W=qU=UIt,这是计算电功普遍适用的公式.

单位时间内电流做的功叫电功率,P=W/t=UI,这是计算电功率普遍适用的公式.

(2)焦耳定律:Q=I2Rt,式中 Q表示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单位是 J.焦耳定律无论是对纯电

Page 13: 科技、生活知识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2011701030216859.pdf4、科技时事报道 5、历史知识中的科技人物与贡献 一、物理知识——电现象与生活

科技、生活知识

www.htexam.net 第[12]页 客服电话:400-678-1009

阻电路还是对非纯电阻电路都是适用的.

8.串并联电路

9.电阻的测量

10.磁现象

(1)磁场:磁场是存在于磁体、电流和运动电荷周围的一种物质.永磁体和电流都能在空间产生磁

场.变化的电场也能产生磁场.

(2)磁场的基本特点:磁场对处于其中的磁体、电流和运动电荷有力的作用.

(3)磁现象的电本质:一切磁现象都可归结为运动电荷(或电流)之间通过磁场而发生的相互作

用.

(4)磁场的方向:规定在磁场中任一点小磁针 N极受力的方向(或者小磁针静止时 N极的指向)

就是那一点的磁场方向.

(5)磁感(力)线:在磁场中人为地画出一系列曲线,曲线的切线方向表示该位置的磁场方向,

曲线的疏密能定性地表示磁场的弱强,这一系列曲线称为磁感线.磁感线都从磁铁 N极出来,进入 S

极磁感线是闭合曲线;磁感线不相交.

(6)磁感应强度:磁感应强度是表示磁场强弱的物理量,在磁场中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通电导线,

受到的磁场力 F跟电流 I和导线长度 L的乘积 IL的比值,叫做通电导线所在处的磁感应强度

11.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规律 :在带电粒子只受洛伦兹力作用的条件下,若带电粒子的速

度方向与磁场方向平行(相同或相反),带电粒子以入射速度 v 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带电粒子的速度

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带电粒子在垂直于磁感线的平面内,以入射速率 v做匀速圆周运动

12.电磁感应: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1)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2)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3)电磁感应定律 :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13.交变电流: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叫做交变电流.按正弦规律变化的电

动势、电流称为正弦交流电.

14.电磁场:变化的磁场能够在周围空间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能够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周期

性变化的电场和磁场总是互相转化,互相激励,交替产生,由发生区域向周围空间传播,形成电磁

波。

Page 14: 科技、生活知识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2011701030216859.pdf4、科技时事报道 5、历史知识中的科技人物与贡献 一、物理知识——电现象与生活

科技、生活知识

www.htexam.net 第[13]页 客服电话:400-678-1009

光热现象

1.分子运动理论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一般是 10-10m.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

①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时,可以彼此进入对方中去.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②布朗运动: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微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是液体分子对

微小颗粒撞击作用的不平衡造成的,是液体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的宏观反映.颗粒越小,布朗

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但斥力的变化比引力的

变化快,实际表现出来的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2.物体的内能

(1)分子动能:做热运动的分子具有动能,在热现象的研究中,单个分子的动能是无研究意义的,

重要的是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

(2)分子势能: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叫做分子势能.分子势能随着物体的体

积变化而变化.分子间的作用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的距离增大而增大.分子间的作用

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对实际气体来说,体积增大,分子势能增加;

体积缩小,分子势能减小.

(3)物体的内能:物体里所有的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任何物体都有内能,物

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和体积有关.

(4)物体的内能和机械能有着本质的区别.物体具有内能的同时可以具有机械能,也可以不具有

机械能.

3.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1)做功:其本质是其他形式的能和内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2)热传递:其本质是物体间内能的

转移.

(3)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但有本质的区别.

4. 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某种形式的能减少,一定有其他形式的能增加,且减少量和增加量一定

相等.某个物体的能量减少,一定存在其他物体的能量增加,且减少量和增加量一定相等。

5.热力学第一定律:物体内能的增量等于外界对物体做的功和物体吸收的热量的总和.

6.热力学第二定律:热传递的过程是有方向性的,热量会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而不

会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给高温物体.

7.气体的状态参量

(1)温度:宏观上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绝对零度为-273.15℃,

它是低温的极限,只能接近不能达到.

(2)气体的体积:气体的体积不是气体分子自身体积的总和,而是指大量气体分子所能达到的整

个空间的体积.封闭在容器内的气体,其体积等于容器的容积.

(3)气体的压强:气体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压力.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器壁单位面积上受到

气体分子的总冲量.

①产生原因:大量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碰撞器壁,形成对器壁各处均匀的持续的压力.

Page 15: 科技、生活知识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2011701030216859.pdf4、科技时事报道 5、历史知识中的科技人物与贡献 一、物理知识——电现象与生活

科技、生活知识

www.htexam.net 第[14]页 客服电话:400-678-1009

②决定因素:一定气体的压强大小,微观上决定于分子的运动速率和分子密度;宏观上决定于气体的

温度和体积.

8.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

(1)气体分子间有很大的空隙.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大约是分子直径的 10倍.

(2)气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十分微弱.在处理某些问题时,可以把气体分子看作没有相互作用的

质点.

(3)气体分子运动的速率很大,常温下大多数气体分子的速率都达到数百米每秒.离这个数值越

远,分子数越少,表现出“中间多,两头少”的统计分布规律.

9.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日食和月食都是光直线传播的例

证.

(2)影是光被不透光的物体挡住所形成的暗区.影可分为本影和半影,在本影区域内完全看不到

光源发出的光,在半影区域内只能看到光源的某部分发出的光.点光源只形成本影,非点光源一般会

形成本影和半影.本影区域的大小与光源的面积有关,发光面越大,本影区越小.

10.光的反射现象---:光线入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时,其中一部分光线在原介质中改变传播方

向的现象.

(1)光的反射定律:

①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两侧. ②反射角

等于入射角.

(2)反射定律表明,对于每一条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是唯一的,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11. 平面镜成像

(1)像的特点--平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像与物关于镜面为对称。

(2)光路图作法--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作光路图时,可以先画像,后补光路图。

(3)充分利用光路可逆--在平面镜的计算和作图中要充分利用光路可逆。(眼睛在某点 A 通过

平面镜所能看到的范围和在 A 点放一个点光源,该电光源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照亮的范围是完

全相同的。

12.光的折射--光由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将发生光的传播方向改变

的现象叫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定律---①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

于法线两侧.

13.折射率---光从真空射入某种介质时,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叫做这种介质的

折射率,折射率用 n表示,即 n=sini/sinr.

14.光的色散: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出射光束变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光束,

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1)同一种介质对红光折射率小,对紫光折射率大.

(2)在同一种介质中,红光的速度最大,紫光的速度最小.

(3)由同一种介质射向空气时,红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大,紫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小.

15.光的波粒二象性

(1)牛顿的微粒说:认为光是高速粒子流.它能解释光的直进现象,光的反射现象.

Page 16: 科技、生活知识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2011701030216859.pdf4、科技时事报道 5、历史知识中的科技人物与贡献 一、物理知识——电现象与生活

科技、生活知识

www.htexam.net 第[15]页 客服电话:400-678-1009

(2)惠更斯的波动说:认为光是某种振动,以波的形式向周围传播.它能解释光的干涉和衍射现

象.

16.光电效应:在光的照射下物体发射电子的现象叫光电效应。

Page 17: 科技、生活知识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2011701030216859.pdf4、科技时事报道 5、历史知识中的科技人物与贡献 一、物理知识——电现象与生活

科技、生活知识

www.htexam.net 第[16]页 客服电话:400-678-1009

原子物理

1.原子结构: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

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运动。

2.核能:核反应中放出的能叫核能。

3.质量亏损---核子结合生成原子核,所生成的原子核的质量比生成它的核子的总质量要小些,

这种现象叫做质量亏损。

4.质能方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指出:物体的能量和质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它们的关

系是: E=mc2,这就是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

5.释放核能的途径:凡是释放核能的核反应都有质量亏损。核子组成不同的原子核时,平均每

个核子的质量亏损是不同的,所以各种原子核中核子的平均质量不同。核子平均质量小的,每个核

子平均放的能多。铁原子核中核子的平均质量最小,所以铁原子核最稳定。凡是由平均质量大的核,

生成平均质量小的核的核反应都是释放核能的。

力学与天文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 G=mg,重力的方向:竖

直向下,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

(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

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

4.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

(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

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5.物体的受力分析

(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

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

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

(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

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

Page 18: 科技、生活知识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2011701030216859.pdf4、科技时事报道 5、历史知识中的科技人物与贡献 一、物理知识——电现象与生活

科技、生活知识

www.htexam.net 第[17]页 客服电话:400-678-1009

6.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

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

(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

7.共点力的平衡

(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

(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

(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

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x =0,∑Fy =0.

(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

8.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

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

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9.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

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10.位移和路程: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

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路程和位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仅就大小而言,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只有在单方向的

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11.速度和速率

(1)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①平均速度: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位移)

的平均速度 v,即 v=s/t,平均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述.

②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

指向前进的一侧.瞬时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精确描述.

(2)速率:①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②平均速率:质点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在一

般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二者才相等.

12.加速度: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是矢量.加速度又叫速度变化率.

13.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

运动状态为止.

14.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即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因此说,

人们只能“利用”惯性而不能“克服”惯性.(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15.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

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16.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

Page 19: 科技、生活知识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2011701030216859.pdf4、科技时事报道 5、历史知识中的科技人物与贡献 一、物理知识——电现象与生活

科技、生活知识

www.htexam.net 第[18]页 客服电话:400-678-1009

线上.

17.超重和失重:物体有向上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超重.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失重.

18.曲线运动:运动质点所受的合外力(或加速度)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导致的

运动

19.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互相吸引的.两个物体间的引力的大

小,跟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0.三种宇宙速度

①第一宇宙速度:v 1 =7.9km/s,它是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也是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

②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v 2 =11.2km/s,使物体挣脱地球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③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v 3 =16.7km/s,使物体挣脱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21.动量和冲量

(1)动量:运动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做动量,即 p=mv.是矢量,方向与 v 的方向相同.两

个动量相同必须是大小相等,方向一致.

(2)冲量:力和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该力的冲量,即 I=Ft.冲量也是矢量,它的方向由力的

方向决定.

22.动量定理: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变化.

23.动量守恒定律: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之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24.功

(1)功的定义:力和作用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位移的乘积.是描述力对空间积累效应的物理量,是

过程量.

(2)功的大小的计算方法:恒力的功可根据 W=F·S·cosθ进行计算

25.功率:功率是表示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 : 额定功率:发动机正常工作时的最大功率. 实际功率:发动机实际输出

的功率,它可以小于额定功率,但不能长时间超过额定功率.

26.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27.功能关系

(1)当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时,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2)重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

(3)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动能定理)

(4)除了重力(或弹簧弹力)之外的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变化

28.声波

(1)空气中的声波是纵波,传播速度为 340m/s.

(2)能够引起人耳感觉的声波频率范围是:20~20000Hz.

(3)超声波:频率高于 20000Hz的声波. ①超声波的重要性质有:波长短,不容易发生衍射,基本

上能直线传播,因此可以使能量定向集中传播;穿透能力强.

②对超声波的利用:用声纳探测潜艇、鱼群,探察金属内部的缺陷;利用超声波碎石治疗胆结石、

肾结石等;利用“B超”探察人体内病变.

29.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其特点

是:当波源与观察者有相对运动,两者相互接近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大;两者相互远离时,观

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减小。

Page 20: 科技、生活知识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2011701030216859.pdf4、科技时事报道 5、历史知识中的科技人物与贡献 一、物理知识——电现象与生活

科技、生活知识

www.htexam.net 第[19]页 客服电话:400-678-1009

生物知识

1.诱变育种的意义:提高变异的频率,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的生

物品种。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主要特点:没有核膜包围的典型细胞核。

3.细胞分裂间期最主要变化: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4.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主要特点是:

(a-氨基酸)都至少含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氨基酸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碳原子上。

5.核酸的主要功能: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生物的遗传性,变异性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重

要意义。

6.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

7.选择透过性膜主要特点是:

水分子可自由通过,被选择吸收的小分子、离子可以通过,而其他小分子、离子、大分子却不

能通过。

8.线粒体功能: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9.叶绿体色素的功能: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10.细胞核的主要功能:遗传物质的储存和复制场所,是细胞遗传性和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新陈代谢主要场所:细胞质基质。

11.细胞有丝分裂的意义:使亲代和子代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12.ATP的功能: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13.与分泌蛋白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14.能产生 ATP的细胞器(结构):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结构))

能产生水的细胞器*(结构):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结构))

能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结构):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结构))

14.确切地说,光合作用产物是:有机物(一般是葡萄糖,也可以是氨基酸等物质)和氧

15.渗透作用必备的条件是:一是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要有浓度差。

16.矿质元素是指:除 C、H、O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

17.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8.呼吸作用的意义是:(1)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能量;(2)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

料。

Page 21: 科技、生活知识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2011701030216859.pdf4、科技时事报道 5、历史知识中的科技人物与贡献 一、物理知识——电现象与生活

科技、生活知识

www.htexam.net 第[20]页 客服电话:400-678-1009

19.促进果实发育的生长素一般来自:发育着的种子。

20.利用无性繁殖繁殖果树的优点是:周期短;能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

21.有性生殖的特性是:具有两个亲本的遗传物质,具更大的生活力和变异性,对生物的进化

有重要意义。

2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是:

对维持生物体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有重要意义。

23.被子植物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生殖生长的起点是:花芽的形成

24.高等动物胚胎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组织分化、器官形成→幼体。

25.羊膜和羊水的重要作用:提供胚胎发育所需水环境具防震和保护作用。

26.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作用是: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将光能转变化学能,并储存在有机

物中;维持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分解者作用是: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保证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正常进行。

27.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理由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仅少数病毒遗传物质是

RNA。

28.DNA规则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1)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成的双螺旋结构。

(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3)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9.DNA结构的特点是:稳定性——DNA两单链有氢键等作用力;多样性——DNA碱基对的排列

顺序千变万化;特异性——特定的 DNA分子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

30.遗传信息:DNA(基因)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

遗传密码或密码子: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

31.DNA复制的意义: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从而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DNA复制的特点: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多起点多片段

32.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片段。

33.基因的表达是指:基因使遗传信息以一定的方式反映到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上,从而使后代

表现出与亲代相同的性状。包括转录和翻译两阶段。

34.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DNA RNA 蛋白质

35.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

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Page 22: 科技、生活知识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2011701030216859.pdf4、科技时事报道 5、历史知识中的科技人物与贡献 一、物理知识——电现象与生活

科技、生活知识

www.htexam.net 第[21]页 客服电话:400-678-1009

36.基因突变是指:由于 DNA分子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发生时间: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的 DNA复制时。

意义: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原材料。

37.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发生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或后期。

意义: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这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生物的进化

有重要意义。

38.可遗传变异的三种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39.性别决定: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40.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

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一个染色体组。

单倍体基因组:由 24条双链的 DNA组成(包括 1-22号常染色体 DNA与 X、Y性染色体 DNA)

人类基因组:人体 DNA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

人类基因组计划主要内容:绘制人类基因组四张图:遗传图、物理图、序列图、转录图。

DNA测序是测 DNA上所有碱基对的序列。

41.人工诱导多倍体最有效的方法: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42.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单倍体特点:植株弱小,而且高

度不育。

单倍体育种过程:杂种 F1单倍体纯合子。

单倍体育种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4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

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

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44.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

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够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45.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意义: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局限:

不能解释遗传变异的本质及自然选择对可遗传变异的作用。

46.常见物种形成方式:种群-小种群(产生许多变异) -新物种

47.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

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Page 23: 科技、生活知识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2011701030216859.pdf4、科技时事报道 5、历史知识中的科技人物与贡献 一、物理知识——电现象与生活

科技、生活知识

www.htexam.net 第[22]页 客服电话:400-678-1009

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它们的无机环境的总和,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48.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的总量。

49.研究能量流动的目的是:设法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

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如:草原上治虫、除杂草等。

50.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 C、H、O、N、P、S等化学元素;“循

环”是指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生态系统是指:生物圈,所以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

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要求能写出碳循环、氮循环、硫循环图解)

51.能量循环和能量流动关系: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5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食物网形成原因:许多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53.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包括: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习稳定性等方面。

54.生态系统之所以具有抵抗力稳定性,是因为生态系统内部具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55.生态系统总是在发展变化,朝着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功能完善化方向发展,它的结

构和功能能保持相对稳定。

56.池塘受到轻微的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

57.一种生物灭绝可通过同一营养级其他生物来替代的方式维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58.生物的多样性由地球上所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

生态系统共同构成,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意义: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

的基础,是人类及其子孙后代共有的宝贵财富。

59.生物的富集作用是指:不易分解的化合物,被植物体吸收后,会在体内不断积累,致使这

类有害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含量超过外界环境。随食物链的延长而加强。

60.富营养化是指:因水体中 N、P等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含量过多而使水质恶化的现象。

61.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62. 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

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63.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64.极体是动物体内伴随着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而产生的。极核是绿色植物特有的,是指植物胚

囊中央的两个核,也是伴随着卵细胞的形成而形成的。

65.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包括种子的形成和萌发、植株的生长和发育等阶段。受精卵发育成胚,

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珠被发育成种皮,整个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壁发育成果皮,整个子房发育

Page 24: 科技、生活知识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2011701030216859.pdf4、科技时事报道 5、历史知识中的科技人物与贡献 一、物理知识——电现象与生活

科技、生活知识

www.htexam.net 第[23]页 客服电话:400-678-1009

成果实。很多双子叶植物成熟种子中无胚乳,是因为在胚和胚乳发育的过程中胚乳被胚吸收,营养

物质贮存在子叶里,供以后种子萌发时所需。

66.植物花芽的形成标志着生殖生长的开始。

67.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可以分为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胚胎发育是指受精卵发育

成为幼体。胚后发育是指幼体从卵膜孵化出来或从母体内生出来以后,发育成为性成熟的个体。一

般的,两栖类和昆虫类的胚后发育是变态发育。

68.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等动物,在胚胎发育的早期,从胚胎周围的表面开始,形成了胚膜,

胚膜的内层叫做羊膜,羊膜内有羊水。羊膜和羊水保证了胚胎发育的水环境,还具有防震和保护作

用。

69.DNA是使 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而噬菌体的各种性状也是通过 DNA传递给

后代的,这两个实验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

70.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核酸。细胞内既含 DNA又含 RNA和只含 D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 DNA,

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由于绝大多数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所以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71.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 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

构成了每一个 DNA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72.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 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基因的表达是通过 DNA控制蛋白质的合

成来实现的。

73.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

够准确地进行。在两条互补链中 的比例互为倒数关系。在整个 DNA分子中,嘌呤碱基之和=嘧啶碱

基之和。整个 DNA分子中, 与分子内每一条链上的该比例相同。

74.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 DNA的缘故。

75.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76.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和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的联系和区别:联系是它们的结构都包括编码

区和非编码区,非编码区在编码区的上游和下游,并且在编码区上游的非编码区上游都有“与 RNA

聚合酶结合位点”。区别是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比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复杂,它的编码区可分为外

显子和内含子,外显子能够编码蛋白质,内含子不能够编码蛋白质,因此,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中

的编码区是间隔的、不连续的;而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中的编码区不分外显子和内含子,因此,原

核细胞的基因结构中的编码区是连续的、不间隔的。

77.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

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78.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信使 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信使 RNA中

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又决定了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

功能的特异性,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特性。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时:基因的碱基数:mRNA

上的碱基数:氨基酸数=6:3:1。氨基酸的密码子是信使 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不是转运 RNA上

的碱基。转录和翻译过程中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注意:配对时,在 RNA上 A对应的是 U。

79.生物的一切遗传性状都是受基因控制的。一些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基因控制性状的另一种情况,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

Page 25: 科技、生活知识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2011701030216859.pdf4、科技时事报道 5、历史知识中的科技人物与贡献 一、物理知识——电现象与生活

科技、生活知识

www.htexam.net 第[24]页 客服电话:400-678-1009

80.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

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 3:1。

8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

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82.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存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

件。

83.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

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

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范围内,有 n对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最多

可能有 2n种。

84.染色体组型也叫核型,是指某一种生物体细胞种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

染色体组是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者控制一种

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染色体组。

85.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可以分为两类: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

两种:一种是 XY型,另一种是 ZW型。

86.伴性遗传的特点:

(1)伴 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具有隔代遗传现象(由于致病基

因在 X染色体上,一般是男性通过女儿传给外孙);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反之,男

性患者一定是其母亲传给致病基因。(2)伴 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大

多具有世代连续性即代代都有患者,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3)伴 Y染色体遗传的特

点: 患者全部为男性;致病基因父传子,子传孙(限雄遗传)。

87.判断遗传方式的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患病为伴性。(即 XbY→

XbXb→XbY)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 母女患病为伴性。(即 XBXb→XBY→XBX)

87.可遗传变异是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最

大的特点是产生新的基因。它是染色体的某个位点上的基因的改变。基因突变既普遍存在,又是随

机发生的,且突变率低,大多对生物体有害,突变不定向。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

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基因重组是生物体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并没产生新基因,只是通过

杂交等使本不在同一个体中的基因重组合进入一个个体。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基因重组,为生

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这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生物进化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上述二种变异用显微镜是看不到的,而染色体变异就是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发生改变,显

微镜可以明显看到。这是与前二者的最重要差别。其变化涉及到染色体的改变。如结构改变,个别

数目及整倍改变,其中整倍改变在实际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从而引伸出一系列概念和类型,如:

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及多倍体育种等。

88. 直系血亲是指从自己算起向上推数三代和向下推数三代,旁系血亲是指与(外)祖父母同

源而生的、除直系亲属以外的其他亲属。

89. 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是单基因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抗维生素 D佝偻病是单基因

的 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白化病、苯丙酮尿症、先天性聋哑是单基因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进行

Page 26: 科技、生活知识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2011701030216859.pdf4、科技时事报道 5、历史知识中的科技人物与贡献 一、物理知识——电现象与生活

科技、生活知识

www.htexam.net 第[25]页 客服电话:400-678-1009

性肌营养不良、红绿色盲、血友病是单基因的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唇裂、无脑儿、原发性高血压、

青少年型糖尿病等属于对基因遗传病;另外染色体遗传病中常染色体病有 21三体综合症、猫叫综合

症等;性染色体病有性腺发育不良等。

90.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91.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其基本观点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

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92. 隔离就是指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包括地

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其作用就是阻断种群间的基因交流,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在自然选择中向不同方

向发展,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和重要环节。

93.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区别:生物进化是指同种生物的发展变化,时间可长可短,性状变

化程度不一,任何基因频率的改变,不论其变化大小如何,都属进化的范围,物种的形成必须是当

基因频率的改变在突破种的界限形成生殖隔离时,方可成立。

94.光对植物分布起决定作用;影响植物的生理(生长、发育)和形态;影响动物的体色、生

殖、习性、视觉和发育。

95.生物能够生存的温度范围是很窄的,过冷过热则死亡。大多数生物生活在-2–50℃左右的

温度范围内。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受高温限制,苹果、梨不能在热带地区栽种,受低温限制,柑

秸不能在北方栽种,菜粉蝶不能向炎热的平原推进,那里高温使幼虫死亡。温度能影响动物的习性,

鱼类的洄游、动物的冬眠、鸟类的迁徙可以认为是由于温度引起的。温度影响动物形态。纬度越高,

气温越低,动物体型越大,但耳、鼻均短。

96.生物种内关系包括: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种内互助是同种个体之间相互协调、互惠互利

的一系列行为特征。有利于取食、防御和生存。种内斗争强调的是同种个体之间由于食物、栖所、

寻找配偶或其它生活条件的矛盾而发生斗争的现象。种内斗争的意义是对于失败的个体来说是不利

的,甚至会导致死亡,但对于种的生存是有利的,可以使同种内生存下来的个体得到比较充分的生

活条件,或者使生出的后代更优良些。

97.种间关系包含有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等关系。

98.生物的生存受到很多种生态因素的影响,这些生态因素共同构成了生物的生存环境。生物

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99.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生物与环境是一

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100.在一定区域内的生物,同种的个体形成种群,不同的种群形成群落。种群的各种特征、种

群数量的变化和生物群落的结构,都与环境中的各种生态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101.种群数量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种群数量的增长有两种基本模式:指数式

增长和逻辑斯谛增长。

102.在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各种类型的生物群落。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

类和群落的结构都有差别。但是,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是统一的整体。

103.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

Page 27: 科技、生活知识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2011701030216859.pdf4、科技时事报道 5、历史知识中的科技人物与贡献 一、物理知识——电现象与生活

科技、生活知识

www.htexam.net 第[26]页 客服电话:400-678-1009

104. 在生态系统成分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被称为三大功能类群。无机环境为生物群落

提供物质和能量。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包括化能合成细菌,属于自养生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

成分,它是消费者和分解者获得能量的源泉,也是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消费者主要

是指各级动物,还包括某些非光合作用的植物,如菟丝子,属异养生物。依据食物来源可以划分为:

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等。分解者又称还原者,主要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属异养生物。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看,分解者是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成分。从理论上讲,无机环境、

生产者和分解者是任何一个自我调节的生态系统的基本呢成分,消费者的功能活动,不会影响生态

系统的根本性质,不是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

105. 分析食物链时应注意的问题

(1)数食物链;(2)某一种生物占有几个营养级;(3)占某一营养级的生物有哪几种;(4)

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5)某种动物大量死亡或迁走,对其他生物产生何种影响。(6)消费者的

营养级位置是可以变化的;(7)用箭头表示彼此之间的营养级关系,箭头方向是由低营养级指向高

营养级。(8)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大量减少时,对另一种生物的影响,沿不同的线

路分析结果不同时,应以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依据。

106.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阳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便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

量。这些能量是沿着食物链(网)逐级流动的。能量流动是单向不循环的。原因是:第一,食物链

的各个营养级的顺序是不可逆转的,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第二,各个营养级的能量总是趋向

于以呼吸作用的形式散失掉,这些能量是生物无法利用的。

107. 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它是指组成生物的 C、H、O、N等基本元素在生态

系统的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形成的反复循环运动。具有全球性、反复出现、循环流动的特点。

物质循环中最主要的是碳循环。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 CO2或碳酸盐的形式存在,在生物群落中主

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两者之间是以 CO2 形式进行循环的。

108. 恢复力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抵抗力稳定

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间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抵抗力稳定性较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较

低;反之亦然。

109. 生态农业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

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农业生态体系。生态农业理论根据是通过对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

的多级利用,使农业生产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生态农业的优点是减少化肥用量,

降低农业投入;收获多种产品,增加经济效益;净化环境,降低人和家畜的发病率。

110. 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城市生态系统是由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组成的,三者通

过高度密集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相互联系。其特点:(1)人类起主导作用;(2)物质和能

量的流通量大,运转快,高度开放;(3)自然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低,容易出现环境污染。

111.生物圈稳态的自我维持:能量角度:太阳能→绿色植物→化学能;物质方面:大气圈、水

圈、岩石圈提供物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接通从无机物到有机物,再分解为无机物的回路;

自我调节:多层次、多方面(生物的、无机环境的)。

112.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意义:人类赖以生存与

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及其子孙后代共有的财富。

113.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湖泊、河流、水库等水体中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

污染现象。由于水体中氮磷营养物质的富集,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的迅速繁殖,使水体溶解氧

Page 28: 科技、生活知识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2011701030216859.pdf4、科技时事报道 5、历史知识中的科技人物与贡献 一、物理知识——电现象与生活

科技、生活知识

www.htexam.net 第[27]页 客服电话:400-678-1009

含量下降,造成藻类、浮游生物、植物、水生物和鱼类衰亡甚至绝迹的污染现象。水体出现富营养

化时主要表现为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因占优势的浮游生物的不同而水面往往呈现出蓝色、红色、

棕色和乳白色等。在江河、湖泊和水库中称为“水华”,在海洋中称为“赤潮”。防止水体富营养

化的关键河、湖泊和水库中称为“水华”,在海洋中称为“赤潮”。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是不

用含氮、磷的物品。

114.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主要有生物的净化:生物体通过吸收、分解和转化作用,使生态环境

中污染物的浓度和毒性降低或消失的过程。包括绿色植物的净化作用和微生物的净化作用。

115.粮食危机的主要原因是粮食产量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还有耕地的逐年减少等。从生

物学角度看,粮食生产的过程实质上是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 。

116.大量施用化肥能够保证作物生长对 N、P、K等营养元素的需要,从而使粮食增产,同时却

又造成土壤板结和环境污染。

117.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使更多的作物也具有直接或间接固氮的本领,不仅可以提高这些作

物的产量,还可以少施化肥,又减少了环境污染。

118.培育作物新品种也是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但杂交育种周期长、难以克服远源杂交不

亲和的障碍;诱变育种具有很大的盲目性,而通过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来培育新品种,可以将其他

生物决定性状的遗传物质定向引入农作物中。

119.生物工程的特点是利用生物资源的可再生性,在常温常压下生产产品,从而能够节约资源

和能源,并且减少环境污染。

120.K+ 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所以长期不能进食的病人应注意适当补充钾盐。人

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肾脏来完成的。

121.当人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都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使下丘

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

122.当血钾含量升高或血钠含量降低时,可以直接刺激肾上腺,使醛固酮的分泌量增加,从而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 Na+ 重吸收和 K+的分泌,维持血钾和血钠含量的平衡。

123.Na盐主要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K盐主要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

124.糖尿病人之所以出现高血糖和糖尿病是因为病人的胰岛 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这样就使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内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

125. 调节血糖含量以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为主

内分泌腺 激素 主要生理作用

胰腺中的胰岛 胰岛B细胞 胰岛素 调节糖类代谢,降低血糖含量,促进血糖合成为糖元,

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

胰岛 A细胞 胰高血糖素 促进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升高

126.下丘脑是内分泌腺之王,是人体稳态调节中的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

中枢。

124.正常情况下,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而在狭小的范围内变动。

Page 29: 科技、生活知识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2011701030216859.pdf4、科技时事报道 5、历史知识中的科技人物与贡献 一、物理知识——电现象与生活

科技、生活知识

www.htexam.net 第[28]页 客服电话:400-678-1009

125.体温调节的过程

a.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运动神经、骨骼肌战栗,肾上腺素分泌、代谢增强,交感神经、皮

肤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

b.炎热环境中的体温调节:高温刺激皮肤温觉感觉器,兴奋传到下丘脑,散热中枢兴奋, 产热

中枢受到抑制。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大,汗液分泌增多,散热增加,保持体温相对恒定。

126.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127. 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异同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参与淋巴细胞 T细胞 T细胞和 B细胞

感应阶段 吞噬细胞的处理,进入细胞内部形成靶细胞 吞噬细胞的处理,T细胞呈递、或

者抗原直接刺激 B细胞

反应阶段

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形成效应 T细胞和记忆细胞 B细胞形成效应 B细胞和记忆细胞

效应阶段

效应 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发挥免疫效应 效应 B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结

合进行免疫反应

免疫原理 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的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发生变化,最终导致

靶细胞裂解死亡,使抗原暴露 抑制病菌的繁殖或是对细胞的黏附,使病菌或者病毒失去感染性。

多数形成沉淀或细胞团。

128.在过敏原的刺激下,由效应 B细胞产生抗体。这些抗体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

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

129.植物的叶片中,围绕着维管束是呈“花环型”的两圈细胞:里面的一圈是维管束鞘细胞,

外面的一圈是一部分叶肉细胞。

130.植物大大提高了固定 CO2 的能力。在高温、光照强烈和干旱的条件下,绿色植物的气孔关

闭。这时 C4植物能够利用叶片内细胞间隙中含量很低的 CO2进行光合作用,而 C3植物则不能。

131.确保良好的通风透光,既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又可以使空气不断的流过叶面,有助于提

供较多的 C02,从而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132.生物固氮是指固氮微生物将大气中的氮还原成氨的过程。是最主要的固氮方式。

133.圆褐固氮菌具有较强的固氮能力,并且能够分泌生长素,促进植株的生长和果实的发育。

134.大气中的氮必须通过以生物固氮为主的固氮作用,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135.卵细胞中含有大量的细胞质,而精子中只含有极少量的细胞质,这就是说受精卵中的细胞

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这样,受细胞质内遗传物质控制的性状实际上是由卵细胞传给子代,因此

子代总表现出母本的性状。

Page 30: 科技、生活知识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2011701030216859.pdf4、科技时事报道 5、历史知识中的科技人物与贡献 一、物理知识——电现象与生活

科技、生活知识

www.htexam.net 第[29]页 客服电话:400-678-1009

136.细胞质遗传的主要特点是:母系遗传;后代不出现一定的分离比。细胞质遗传特点形成的

原因: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减数分裂时,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随机地、不均等

地分配到卵细胞中。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是: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质结构中的 DNA。

137.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各自都有相对的独立性。这是因为,尽管在细胞质中找不到染色

体一样的结构,但质基因和核基因一样,可以自我复制,可以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也就是说,都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变异性和独立性。但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又相互影响,很

多情况是核质互作的结果。

138.在真核细胞中,不同种类的蛋白质和基因所含的外显子和内含子的数目是不同的,长度也

有差别。

139.真核细胞中,每一个能够编码蛋白质的基因都含有若干个外显子和内含子。

140. 作为运载体必须具备的特点是:能够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并稳定地保存;具有多个限制酶切

点,以便与外源基因连接;具有某些标记基因,便于进行筛选。质粒是基因工程最常用的运载体,

它存在于许多细菌以及酵母菌等生物中,是细胞染色体外能够自主复制的很小的环状 DNA分子。

141.基因工程的一般步骤包括:①提取目的基因 ②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③将目的基因导入

受体细胞 ④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142重组 DNA分子进入受体细胞后,受体细胞必须表现出特定的性状,才能说明目的基因完成

了表达过程。

143.区别和理解常用的运载体和常用的受体细胞,目前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动植

物病毒等,目前常用的受体细胞有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土壤农杆菌、酵母菌和动植物细胞等。

144.基因诊断是用放射性同位素、荧光分子等标记的 DNA分子做探针,利用 DNA分子杂交原理,

鉴定被检测标本的遗传信息,达到检测疾病的目的。

145.基因治疗是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46.细胞膜、核膜以及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细胞器,他们都是由膜构成,这些膜的化

学组成相似,基本结构大致相同。

147.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不仅在结构上有一定的联系,在功能上也是既有分工,又有密切的联

系。

148.细胞膜、核膜以及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线粒体等由膜围绕而成的细胞器,在结构和功

能上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它们形成的结构体系,叫做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149.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同时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着物质运输、

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50.细胞内的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

利条件。

151.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的小区室,如细胞器,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

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互相干扰,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的进行。

152.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有含有该物种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为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

部基因。

Page 31: 科技、生活知识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2011701030216859.pdf4、科技时事报道 5、历史知识中的科技人物与贡献 一、物理知识——电现象与生活

科技、生活知识

www.htexam.net 第[30]页 客服电话:400-678-1009

153.在生物体内,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为不同的组织器官,这是基因在特定的时

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154.植物细胞只有脱离了植物体,在一定的外部因素的作用下,经过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

才能表现出全能性,由愈伤组织细胞发育分化出新的植物体。

155.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实际上是不同植物体细胞的原生质体的融合的过程。

156.植物体细胞杂交克服了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大大扩展了可用于杂交的亲本组合范围。

157.细胞株细胞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但是有部分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并且带有

癌变的特点,有可能在培养条件下无限制地传代下去,这种传代细胞称为细胞系。

158.动物细胞融合最重要的用途是制备单克隆抗体。

159.在单抗上连接抗癌药物,制成“生物导弹”,将药物定向带到癌细胞所在部位,既消灭了

癌细胞,又不会伤害健康细胞。

160.当单个或数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大量繁殖时,便会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结

构的子细胞群体,叫做菌落。

161.每种细菌在一定条件下所形成的菌落可以作为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

162.一种病毒含有一种:DNA或 RNA。核酸中贮存着病毒的全部遗传信息,控制着病毒的一切性

状。

163.这些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就叫做生长因子,主要包括维生素、氨基酸和碱基

等,它们一般是酶和核酸的组成成分。

164.微生物的代谢异常旺盛,这是由于微生物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比很大,使它们能够迅速与外

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165.初级代谢产物是指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所产生的,自身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在不同

种类的微生物细胞中,初级代谢产物的种类基本相同。

166.次级代谢产物是指微生物生长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化学结构十分复杂、对该微生物无明显

生理功能或并非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不同种类的微生物所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不相

同。

167.组成酶是微生物细胞内一直存在的酶,它们的合成只受遗传物质的控制。而诱导酶是在环

境中存在某种物质的情况下才能够合成的酶。

168.诱导酶的合成与调节,既保证了代谢的需要,又避免了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浪费,增强了

微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169.酶活性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是,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物质与酶结合,致使酶的结构产生变化。

但这种变化是可逆的,当代谢产物与酶脱离时,酶结构便会复原,又恢复原有的活性。

170.酶活性的调节是一种快速、精细的调节方式。

171.酶活性的调节和酶合成的调节两种方式是同时存在,并且密切配合、协调起作用的。

172.人们将通过微生物的培养,大量生产各种代谢产物的过程叫做发酵。

Page 32: 科技、生活知识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2011701030216859.pdf4、科技时事报道 5、历史知识中的科技人物与贡献 一、物理知识——电现象与生活

科技、生活知识

www.htexam.net 第[31]页 客服电话:400-678-1009

173.环境中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主要有温度、pH和氧。

174.每种微生物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生长。在最适温度生长范围内,微生物的生长速率随温度

的上升而加快。超过最适温度以后,微生物的生长速率会急剧下降,这是由于细胞内的蛋白质和核

酸等发生了不可逆的破坏。

175.每种微生物的最适 pH不同。当超过最适 pH范围以后,就会影响酶的活性,细胞膜的稳定

性等,从而影响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Page 33: 科技、生活知识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2011701030216859.pdf4、科技时事报道 5、历史知识中的科技人物与贡献 一、物理知识——电现象与生活

科技、生活知识

www.htexam.net 第[32]页 客服电话:400-678-1009

化学

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化学性质:

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3.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 例如,空气,溶液(盐酸、

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 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 水银、 蓝矾(CuSO4 ·5H2O)都是纯净物

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如:铁 氧气(液氧)、氢气、水银。

化合物: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

是化合物。

有机物(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外的化合物(除 CO、CO2 和含碳酸根化合物外)

无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以及 CO、CO2 和含碳酸根的化合物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酸性氧化物: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CO2 ,SO2 ,SO3

碱性氧化物: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CaO Na2O MgO Fe2O3 CuO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酸溶液的PH值小于 7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二、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和化学式

1.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元素。 原子的核电荷数

(即核内质子数)决定原子或离子的元素种类。

2.粒子:如原子、离子、分子、电子、质子等,它们都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由原子直接构成;

非金属单质、非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共价化合物由分子构成,化合物中既有金属元素又有

非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

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由原子构成, 例: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

和1个氧原子构成

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Page 34: 科技、生活知识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2011701030216859.pdf4、科技时事报道 5、历史知识中的科技人物与贡献 一、物理知识——电现象与生活

科技、生活知识

www.htexam.net 第[33]页 客服电话:400-678-1009

原子的的构成:原子由核外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

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原子团: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构成,在化学反应中通常以整体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

常见的原子团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带正电的离子叫阳离子;带负电的离子叫阴离子。

离子里: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带电量

离子符号的写法:离子的电荷数标在右上角,电荷的数值等于它对应的化合价

阳离子:Na+ Mg2+ Al3+ 、H+ NH4+、Fe2+ Fe3+ Ca2+

阴离子:O2-

OH- S

2- F

2- Cl- SO4

2- CO3

2- NO3- MnO4- MnO4

2- ClO

3-

3.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核外电子按能量由低到高从里往外排,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

二、三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是 8(只有一层的为 2)的结构。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

数关系最密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化合价与化学式

元素的化合价: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与另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

4. 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A+B+...=C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A=B+C+... 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三、溶液、溶解度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在溶液里的反应,一般是溶质参加反应)

2.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但没有溶解的物质不是溶液的一

部分,不能认为是溶质。例:20℃时,50克食盐放入 100水中,没有溶解的 24克食盐不是溶质,

不是溶液的一部分

3.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溶剂通常是液体,不指明溶剂的溶液其溶剂是水。

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蒸发溶剂有晶体析出,剩余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4.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

的不饱和溶液。

5.固体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克溶剂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

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Page 35: 科技、生活知识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2011701030216859.pdf4、科技时事报道 5、历史知识中的科技人物与贡献 一、物理知识——电现象与生活

科技、生活知识

www.htexam.net 第[34]页 客服电话:400-678-1009

6.混合物的分离:把混合物里的各种物质分开,得到混合物中每一组分的纯净物。常用的物理

方法有:溶解、过滤、结晶等化学方法是:通过化学反应,使某些组分变为与原物质不同状态的物

质而分开

7.结晶:从溶液里得到有一定几何形状的晶体的过程叫结晶。

结晶方法:①蒸发溶剂结晶

②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结晶。

Page 36: 科技、生活知识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2011701030216859.pdf4、科技时事报道 5、历史知识中的科技人物与贡献 一、物理知识——电现象与生活

科技、生活知识

www.htexam.net 第[35]页 客服电话:400-678-1009

地理、资源、环境知识

1、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 太阳 地轴

方向 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

逆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

极上空相反)

周期 恒星年(365天 6时 9分

10秒)

恒星日(23时 56分 4秒)

角速度 平 均 1º/

近 日

点(1月初)

远 日

点(7月初)

各地相等,每小时 15º(两极除外)

线速度 平均 30 千

米/小时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 1670KM\

小时,两极为 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 23º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2、大气知识

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的垂直分层

高度 温度 大气运动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层大气 2000-3000千米 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Page 37: 科技、生活知识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2011701030216859.pdf4、科技时事报道 5、历史知识中的科技人物与贡献 一、物理知识——电现象与生活

科技、生活知识

www.htexam.net 第[36]页 客服电话:400-678-1009

平流层 50-55千米 随 高

度的增加

而上升

平流运动 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

有利于高空飞行

对流层 低纬: 17-18

千米,中纬:10-12

千米,高纬:8-9

千米

随 高

度增加而

递减

对流运动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

人类关系最密切

大气热力作用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

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

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

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1)三圈环流

①在地表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对于

北半球来说,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

②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常见的天气系统

1)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

冷锋 暖锋

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气 特

过境前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单一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过境时 阴天、雨雪、刮风、降温 连续性降水

Page 38: 科技、生活知识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2011701030216859.pdf4、科技时事报道 5、历史知识中的科技人物与贡献 一、物理知识——电现象与生活

科技、生活知识

www.htexam.net 第[37]页 客服电话:400-678-1009

过境后 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

晴朗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好

降水的分布 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 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前

大气举例 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大风,

寒潮,沙尘暴

2)低压、高压系统—气旋和反气旋(以北半球为例)

气旋 反气旋

气压 低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水平运动 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 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

垂直运动 上升 下沉

天气 多阴雨天气 多晴朗、干燥天气

举例 台风 长江流域的伏旱,北方“秋高气

爽”天气

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1)气候的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地面状况、大气环流、人类活动)

2)主要 10种气候类型的判断

步骤 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

判断南北

半球

最高(或最

低)气温月份

6.7.8三个月气温最高 北半球

12.1.2三个月气温最高 南半球

判断所属

温度带

最冷月均

最冷月均温>15℃ 热带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 0℃~15℃ 亚热带气

候或者温带海

洋性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15℃~0℃ 温带气候

Page 39: 科技、生活知识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2011701030216859.pdf4、科技时事报道 5、历史知识中的科技人物与贡献 一、物理知识——电现象与生活

科技、生活知识

www.htexam.net 第[38]页 客服电话:400-678-1009

最热月<>5℃ 寒带气候

确定具体

的气候类型

降水量的

年内分配情况

年雨型 热带 热带雨林

气候>2000mm

温带 温带海洋

性气候 700~

1000mm

夏雨型 热带 热带草原

气 候 (750 ~

1000mm)

热带季风

气候

1500 ~

2000mm)

亚热带 亚热带季

风气候

温带 温带大陆

型气候

冬雨型 亚热带 地中海气

少雨型 热带 热带沙漠

气候

寒带 极地气候

大气环境保护

(1)全球变暖

原因:二氧化碳的增多而使气温升高

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②毁林

危害:①海平面上升,淹没陆地

②改变各地降水状况和干湿状况,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保护措施:①提高能源的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益,采用新能源

②努力加强国际合作

Page 40: 科技、生活知识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2011701030216859.pdf4、科技时事报道 5、历史知识中的科技人物与贡献 一、物理知识——电现象与生活

科技、生活知识

www.htexam.net 第[39]页 客服电话:400-678-1009

(2)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

原因:除了自然原因以外,主要是人类使用制冷设备排放的氟氯烃

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保护措施: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加强国际合作

(3)酸雨

概念:人们一般把 PH值小于 5.6的雨水称为酸雨

成因:燃烧矿物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危害:河湖水酸化,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和文物古迹等

防治措施: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是减少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我国已经采取

了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等措施来控制酸雨

3、地球的陆地和海洋

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

(1)组成岩石的矿物

元素:由多到少是氧、硅、铝、铁

矿物:主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

积聚 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

岩石 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

变质岩:大理岩,板岩

(2)地壳物质的循环

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的岩浆的产生,这一过程就是地壳物质循环

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

1)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地震、火山爆发、地壳运动、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泥石流、滑坡、山崩

2)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对地貌的影响

地壳运动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两者的关系

水平运动 形成褶皱山系,如裂谷和海洋,

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的形成

以水平运动为

主,垂直运动为辅

垂直运动 引起地表高低不平和海陆变迁

Page 41: 科技、生活知识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2011701030216859.pdf4、科技时事报道 5、历史知识中的科技人物与贡献 一、物理知识——电现象与生活

科技、生活知识

www.htexam.net 第[40]页 客服电话:400-678-1009

3)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

全球岩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

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等

板块张裂地带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在板块相撞挤压地带,常形成山脉,

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褶皱

山脉

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1)海水的温度

水 温

度 分

布 规

平 方

同一海区 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

不同纬度海

纬度较低处水温较高,纬度较高处水温较低

纬度相当海

暖流经过的海区水温较高,寒流经过海区水温较低

垂直分布 水温由表面向深层递减,在 1000米以下垂直温差较小

(3)海水的盐度

①概念: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质量。世界大洋平均盐度为 3.5%

②分布规律:从两个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和高纬海区递减。红海最高(4.1%),波罗的

海最低(不超过 1%)

③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影响

降水量与蒸发量 降水量>蒸发量,盐度较低;降水量<蒸发量,盐度较高

入海径流 有大量江河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洋流 同纬度海区,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低,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

偏高

海水的运动

(1)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波浪(风浪、海啸);潮汐;洋流

(2)洋流的形成与分布

Page 42: 科技、生活知识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2011701030216859.pdf4、科技时事报道 5、历史知识中的科技人物与贡献 一、物理知识——电现象与生活

科技、生活知识

www.htexam.net 第[41]页 客服电话:400-678-1009

风海流:南北赤道暖流,西风漂流,北印度洋季风洋流

按照成因分 密度流: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流动,红海与印度洋的曼德海峡

分布 补偿流:秘鲁寒流

寒流:从高纬流向低纬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低

暖流: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高

北半球:顺时针环流

分布规律 南半球:逆时针环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逆时针环流

北印度洋的洋流:夏季顺时针,冬季逆时针

(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暖流:增温增湿,如同一纬度地区,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和温度比较高,西欧地区的温带海洋

性气候就直接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

寒流:降温减湿,如同一纬度地区,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和温度比较低,

沿岸寒流对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的荒漠环境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

寒暖流交汇处渔场的形成:日本的北海道渔场、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英国的北海渔场

上升流的影响:秘鲁渔场的形成、东南大西洋渔场

海洋环境污染:加快净化的速度,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但是别的海域也可能受到污染,所以

也扩大了污染的范围

航海事业:顺风顺流,例如,北半球的冬季,从波斯湾到红海的油轮经过阿拉伯海时是顺风顺

流,从大西洋到地中海经过直布罗陀海峡时是顺风顺流

陆地水和水循环

(1)陆地水体类型:目前人类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地表水:江河水、湖泊水、冰川

地下水:潜水、承压水

静态水资源:冰川、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

动态水资源:地表水、浅层地下水

目前,冰川是地球上淡水主体,分布于两极与高山地区,直接利用少;地下水是淡水第二主体,

但主要为深层地下水,开发难度较大;动态水是人们开发利用的重点,其中以河流水最为重要。

(2)陆地水的相互关系

水源补给类型 补给时间 补给特点 我国分布地区

按 性

以副热带为

按循环周期

按空间

Page 43: 科技、生活知识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2011701030216859.pdf4、科技时事报道 5、历史知识中的科技人物与贡献 一、物理知识——电现象与生活

科技、生活知识

www.htexam.net 第[42]页 客服电话:400-678-1009

雨水 夏秋季节 水量变化大 东部和南部

冰川融水 主要在夏季 补给有时间性,水量稳定 西北地区

湖泊水 全年 有调节性,水量稳定 东部

地下水 全年 水量稳定,与河流有互补关系 普遍

(3)水循环

能量来源:太阳能和重力能

类型:海陆间大循环(蒸发(包括植物的蒸腾),水汽输送,下渗,地表和地下径流四个环节,

陆地循环,海洋循环

对环境的指示作用:骆驼刺表示干旱的沙漠地区,莲表示水湿环境,矮牵牛能够指示大气中二

氧化硫的污染

(3)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①光合作用(太阳能转换成生物能,无机物转换成有机物),②生物循环促使化学元素的迁移,

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③改变原始大气的成分,④改变水的化学成分,⑤参与沉积岩的形成,加速

岩石的风化,促使土壤的形成,⑥绿色植物的环境效益(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

音,美化环境)

4、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

气候资源的特点

(1)特点:普遍存在性,数值特征,变率大

(2)开发利用

气候资源与农业:一地的气候资源往往决定了该地的农业类型和种植制度

气候 日照与街道方位:街道与子午线成 30~60度的夹角

开发 资源与 盛行一种主导风向:工业布局在下风向

利用 建筑 风向与 盛行季风区:工业布局在垂直于季风区风向的郊外

城市规划 已知最小风频:工业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气候资源与交通:公路和铁路的建设(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及其激发的泥石流、大风等出

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机场的选址(宜选择低云、雾和暴雨出现频率较少、风

速较小的地方,还应与城市保持较远的距离)。

海洋资源

(1)海洋渔业的形成和分布

(2)海洋油气生产过程:资源勘探(利用地震波探测)、油气开采(海上钻井平台)、油气运输

Page 44: 科技、生活知识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2011701030216859.pdf4、科技时事报道 5、历史知识中的科技人物与贡献 一、物理知识——电现象与生活

科技、生活知识

www.htexam.net 第[43]页 客服电话:400-678-1009

(管道运输,船舶运输)

(3)海洋空间的利用

(4)海洋运输和港口建设:港口作用:海洋运输船舶停泊、中转、装卸货物得场所。

腹地:为港口提供服务的区域

(5)海洋环境的主要问题

海洋污染:绝大部分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活动,工业生产的废

弃物是主要海洋污染物,集中在大型港口和工业城市附近

海洋生态破坏:人类活动(海岸工程,围海造陆)以及自然条件的变化(全球变暖,海平面上

升)

石油污染及其防治

主要来源:沿海工业生产和海运航线上的船舶

石油污染 污染区域:集中在沿海水域和海上航道沿线

治理重点:石油泄漏

石油污染的防治:分散、沉降、吸收、围栏、放任、燃烧

陆地资源

(1)陆地资源的类型和特点:特点:有限性;利用潜力的无限性;分布规律性;整体性。

(2)陆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陆地资源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对象;陆地自然资源是人类

生产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动力

气象灾害

(1)台风

形成: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海区,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主要灾害: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

主要影响地区:亚洲东部,亚洲南部,北美洲东海岸,其中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次数最

多,强度最大的海区

发生季节:夏秋季节

监测和防御: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监测,到近海后,还可以用雷达监测

(2)暴雨洪涝

形成条件: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强烈的上升运动;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

主要影响地区:亚洲最多

防御措施:利用气象卫星,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率;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

库,修建分洪区)和非工程措施防御(洪泛区的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拟定居民的应

Page 45: 科技、生活知识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2011701030216859.pdf4、科技时事报道 5、历史知识中的科技人物与贡献 一、物理知识——电现象与生活

科技、生活知识

www.htexam.net 第[44]页 客服电话:400-678-1009

急撤离计划,实施防洪保险)

(3)干旱

(4)寒潮

原因: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得大范围得剧烈降温,并伴随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寒

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尤以秋季和春季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地质灾害

(1)地震

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能量大小:用震级表示,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约增加 30倍,3级以下为微震,5级以上为破

坏性地震

要素:震中,震源,震中距,震级,烈度。

(2)火山喷发

火山构造:火山锥,火山口,火山通道

类型:死火山,活火山,休眠火山

(3)滑坡和泥石流

(4)地质灾害得关联性

①地质灾害在成因上得关联性:一个地域内得地质灾害可能有若干种,他们在成因上关联的,

例如,我国的川、滇、黔接壤地带,形成了地震、滑坡和泥石流为主的灾害

②由一种原发性的主灾诱发其他灾害,例如地震可能诱发火灾、海啸、滑坡、泥石流、瘟疫蔓

延等

③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能诱发地质灾害,例如,人为的破坏地表植被,造成

了泥石流;人为大规模的工程活动,造成滑坡等灾害。

防御措施: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实施一些防御措施,开展防灾、

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

5、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农业

①农业生产的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

②农业的投入:自然条件:光照、热量、水分、土壤

社会经济条件:劳动力;生产资料、科技

③农业的分类: 按生产对象分类:种植业和畜牧业

按投入的多少分类: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

按产品的用途分类: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

Page 46: 科技、生活知识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2011701030216859.pdf4、科技时事报道 5、历史知识中的科技人物与贡献 一、物理知识——电现象与生活

科技、生活知识

www.htexam.net 第[45]页 客服电话:400-678-1009

④农业区位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市场、交通、政策等

⑤农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⑥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⑦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

工业

特点:地域上的灵活性,季节上的连续性

投入要素:自然条件(土地、水源、能源、原料等)和社会经济条件(劳动力、资金、设备、

技术等)

产出要素:工业产品和工业“三废”

工业的发展:工业的分布就世界而言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日本等少数国家,就国家而言主

要集中分布在少数地区和少数城市。由于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原料和劳动力对工业投入发生

了变化,工业所采用的原料种类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而且对原料的利用率及加工深度不断提

高,所以对原料的投入减少,对劳动力的知识、技术的投入逐步加大,如 50 年代扩建的鞍钢和现在

的宝钢等企业

生产方式:由大批量、标准化到中小批量定制式

历史上三次技术革命对工业的影响

历次技术革命 年代 主要标志 新出现的工业部

第一次 18世纪60年代 蒸气机的发明 棉纺织、钢铁

第二次 19世纪70年代 电气化 电力、化学、石

油、汽车、飞机

第三次 20世纪50年代 信息技术,生物工程,

新能源,新材料和微电子技

微电子,核工业,

航天,激光

6、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1)环境问题

①环境问题及其发展:

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泄物具有一定的容纳和清除能力(环境自净能力)。当人类向环境索

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

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

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海洋污染、放射性污染)和生态破坏(包括水土流失、土

Page 47: 科技、生活知识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2011701030216859.pdf4、科技时事报道 5、历史知识中的科技人物与贡献 一、物理知识——电现象与生活

科技、生活知识

www.htexam.net 第[46]页 客服电话:400-678-1009

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和臭氧的破坏、资源的枯竭、生物物种的减少)两大

类。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较发达地

区严重(其原因是:环境承受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经济、技术水平落后;发达国家污染严重的

工业转移)。

②环境问题的防治:

从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人口压力、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可见:环

境问题是伴随着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发展问题而产生的,这四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从总体上讲,环境问题的本质就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

防治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控制人口增长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搞好国土整治工作;参加国际协作,

保护世界环境。

(2)可持续发展

①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发展:

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

②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可持续发展:它既满足其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它的内涵概括

为:生态持续发展(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条件)、社会持续发展(目的)。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

③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1994 年 3 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 21 世纪议程---中国 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

出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这是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

中国的环境问题:庞大的人口压力(我国以占世界约 7%的耕地、3.4%的 GDP供养 21%的人口);

资源短缺(缺水问题突出);深刻的环境危机(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迅速向农村蔓

延;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的范围仍在扩

大,程度在加剧。)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所采取的主要措施:调整产业机构,开展综合利

用,广开源流,开发利用新能源

7、宇宙中的地球

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天体(会举例:恒星等;还有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

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太阳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重大的影响

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

影响:是自然界水、大气、生物循环的主要动力;生产和生活的能量(太阳能和化石燃料)

太阳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Page 48: 科技、生活知识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2011701030216859.pdf4、科技时事报道 5、历史知识中的科技人物与贡献 一、物理知识——电现象与生活

科技、生活知识

www.htexam.net 第[47]页 客服电话:400-678-1009

太阳大气分层 太阳活动类型 太阳活动比较 对地球影响

光球层 黑子 多少和大小是太

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对气候:降水与

黑子数的相关性

干扰电离层,影

响短波通讯

干扰地球磁场,

引起磁暴

色球层 耀斑 最强烈的太阳活

动显示;但两者常相

伴出现,活动周期为

11年

四季与五带的形成: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太阳最高、白昼最长的时间为天文夏季,太阳最低、

白昼最短的时间为天文冬季,春秋是其中的过渡。

Page 49: 科技、生活知识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2011701030216859.pdf4、科技时事报道 5、历史知识中的科技人物与贡献 一、物理知识——电现象与生活

科技、生活知识

www.htexam.net 第[48]页 客服电话:400-678-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