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三部歌劇之詠嘆調「梭利塔模式」分析 -...

22
第三章 三部歌劇之詠嘆調「梭利塔模式」分析 威爾第在這三部歌劇的「單曲」(number)當中,會插入一些獨唱段落,稱作: romanzacanzone或是ballata,例如《弄臣》第一幕第二曲 這個女人或那個女人 對我來說都是一樣Questa o quella per me pari sono)、第三幕第十一曲 善變的 女人La donna e mobile);《遊唱詩人》第二幕第四曲熊熊烈火Stride la vampa等。這些獨唱段落,並不在以下的討論當中,在此所提的詠嘆調指的是 單曲的Scena ed AriaScena ed Cavatina40 如第二章所述,十九世紀歌劇詠嘆調與二重唱結構上最大的不同是詠嘆調沒 tempo d’attacco段落,雖然Powers(1987)曾經舉出董尼彩第《露可雷其雅》 Lucrezia Borgia, 1833)第二幕中,Lucrezia的詠嘆調”Modi, ah modi, io non t’imploro”以及威爾第的《假面舞會》(Un Ballo in Maschera, 1859)第三幕中, Amelia 的詠嘆調”Morro, ma prima in grazia” ,也曾有如同二重唱一樣四個段落的設計, 41 是在這三部歌劇中的詠嘆調大部份都還是維持傳統三段式的設計: Adagiotempo di mezzocabaletta。以下(2、表 3、表 4)是這些曲子外觀分析: 40 La solita forma所指的詠嘆調包含AriaCavatina兩種,詳見Powers, 1987, 69, 表一。 41 Powers 1987, 71-72. 29

Transcript of 第三章 三部歌劇之詠嘆調「梭利塔模式」分析 -...

  • 第三章

    三部歌劇之詠嘆調「梭利塔模式」分析

    威爾第在這三部歌劇的「單曲」(number)當中,會插入一些獨唱段落,稱作:

    romanza、canzone或是ballata,例如《弄臣》第一幕第二曲〈這個女人或那個女人

    對我來說都是一樣〉(Questa o quella per me pari sono)、第三幕第十一曲〈善變的

    女人〉(La donna e mobile);《遊唱詩人》第二幕第四曲〈熊熊烈火〉(Stride la

    vampa)…等。這些獨唱段落,並不在以下的討論當中,在此所提的詠嘆調指的是

    單曲的Scena ed Aria或Scena ed Cavatina。40

    如第二章所述,十九世紀歌劇詠嘆調與二重唱結構上最大的不同是詠嘆調沒

    有tempo d’attacco段落,雖然Powers(1987)曾經舉出董尼彩第《露可雷其雅》

    (Lucrezia Borgia, 1833)第二幕中,Lucrezia的詠嘆調”Modi, ah modi, io non

    t’imploro”以及威爾第的《假面舞會》(Un Ballo in Maschera, 1859)第三幕中,Amelia

    的詠嘆調”Morro, ma prima in grazia”,也曾有如同二重唱一樣四個段落的設計,41但

    是在這三部歌劇中的詠嘆調大部份都還是維持傳統三段式的設計:Adagio─tempo

    di mezzo─cabaletta。以下(表 2、表 3、表 4)是這些曲子外觀分析:

    40 La solita forma所指的詠嘆調包含Aria與Cavatina兩種,詳見Powers, 1987, 69, 表一。

    41 Powers 1987, 71-72.

    29

  • 表 2《弄臣》詠嘆調第八曲

    表 3《遊唱詩人》詠嘆調第二曲、第七曲、第十一曲

    起始歌詞 小節 速度及表情標示 調性 段落

    起始歌詞 小節 速度及表情標示 調性 段落 Ella mi fu rapita! 1-57 Allegro agitato assai

    /Adagio/Allegro d 小調 scena

    Parmi veder le lagrime 58-89 Adagio 降 G大調

    adagio

    Duca, duca ? L’amante fu rapita a Rigoletto

    90-163 Allegro vivo A 大調 tempo di mezzo

    No.8

    Possente amor mi chiama 164-261 Allegro D 大調 cabaletta

    Che piu t’arresti? 1-39 Andante mosso/Allegro/Andante

    降 E─降A 大調

    scena

    Tacea la notte 40-108 Andantino 降 A 大調 adagio

    Quanto narrasti 109-137 Allegro vivo C─降 A大調

    tempo di mezzo

    No.2

    Di tale amor 138-214 Allegro giusto 降 A 大調 cabaletta

    Tutto e deserto 1-32 Andante mosso/Allegro F 大調 scena

    Il balen del suo sorriso

    33-60 Largo 降 B 大調 adagio

    Qual suono! Oh ciel!

    61-86 Allegro assai mosso F 小調─降 A 大調

    tempo di mezzo

    No.7

    Per me ora fatale 86-176 Un poco meno 降 D 大調 cabaletta Quale d’armi fragor poc’anzi intesi?

    1-41 Allegro assai vivo/Adagio

    C 小調─ f 小調

    scena

    Ah si, ben mio 42-81 Adagio f 小調─降 D 大調

    adagio

    L’onda de’suoni mistici

    82-137 Allegro F 大調─ g 小調─C 大調

    tempo di mezzo

    No.11

    Di quella pira 138-269 Allegro C 大調 cabaletta

    30

  • 表 4《茶花女》詠嘆調第三曲、第四曲、第六曲 起始歌詞 小節 速度及表情標示 調性 段落

    E strano!… 1-22 Allegro f 小調 scena

    Ah forse lui 23-116 Andantino f 小調─F 大調

    adagio

    Follie! follie! 117-136 Allegro F 大調─降 A大調

    tempo di mezzo

    No.3

    Sempre libera 137-253 Allegro brillante 降 A 大調

    cabaletta

    Lunge da lei 1-37 Allegro vivace a 小調─降 E大調

    scena

    De’ miei bollenti spiriti 38-68 Andante 降 E 大調

    adagio

    Annina, donde vieni? 69-99 Allegro C 大調 tempo di mezzo

    No.4

    Oh mio rimorso! 100-183 Allegro/Allegro/Andante C 大調 cabaletta

    Ah, vive sol quell core 1-61 Andante F 大調 scena Di provenza il mar 62-108 Andante piuttosto mosso 降 D 大

    調 adagio

    Ne rispondi 109-130 Allegro 降 B 大調

    tempo di mezzo

    No.6

    No, non udrai rimproveri

    131-207 Assai Moderato 降 B 大調

    cabaletta

    31

  • 第一節

    Scena 與 Adagio

    詠嘆調慢板段落的旋律結構仍然可以發現貝里尼旋律「公式」a-a’-b-a’以及

    a-a’-b-c 的組成:《弄臣》第六曲〈親愛的名字〉(Caro nome)、《遊唱詩人》第二

    曲〈寂靜之夜〉(Tacea la notte)、第七曲〈她微笑的光芒〉(Il balen del suo sorriso)

    以及《茶花女》第六曲〈普羅旺斯的海〉(Di Provenza il mar)。如同羅西尼,慢

    板段落通常自始至終維持在同一個調性,如果有轉調,樂曲最後仍會終止在原調 I

    級和弦,以《遊唱詩人》第七曲〈她微笑的光芒〉(Il balen del suo sorriso)為例,

    歌詞一共八句,主要是敘述 Conte 對 Leonora 的愛慕之情,曲式結構與調性關係如

    下:

    Conte:

    Il balen del suo sorriso D'una stella vince il raggio! Il fulgor del suo bel viso Novo infonde a me coraggio! Ah! l'amor, l'amore ond'ardo Le favelli in mio favor! Sperda il sole d'un suo sguardo La tempesta del mio cor

    她微笑的光芒 使得星光暗淡 她臉龐之美 鼓舞我心中的勇氣 希望在我體內燃燒的愛 為我向她傾訴 但願她凝視的光芒 驅走我心中的狂暴怒潮

    a a’ b c

    33-38 小節 38-42 小節 42-46 小節 46-50 小節

    第一句與第二句歌詞搭配 a 段(33-38 小節),第三句與第四句歌詞搭配 a’段(38-42

    小節),四句皆停在降 B 大調,第五句與第六句搭配 b 段,音樂轉入 C 大調(42-46

    小節),第七句與第八句搭配樂句 c,音樂再回到降 B 大調(46-50 小節),50-60

    小節 coda,歌詞是第五句到第八句的重覆。

    32

  • 這首曲子保留標準的貝里尼式的旋律,每一個樂句由四個小節組成,前面兩

    個樂句的音樂停在降 B 大調的 I 級和弦;b 段被劃分成(2+2)小節,調性轉變到

    C 大調,而且 b 段旋律與 a 段旋律具有對比性;四個樂句之後跟隨一個 coda,使

    用 a 段或 b 段的素材變化,音樂最終仍然回到降 B 大調主和弦。歌詞是 versi lirici

    的兩段四行詩(quatrain),由歌詞內容也可以看出主要是主角單純的抒情,戲劇

    進行停滯,所以是「靜態的」(static)戲劇狀態。

    而《遊唱詩人》第十一曲〈是的!我的愛人〉(Ah! Si, ben mio)與《茶花女》

    第三曲〈啊!或許是他〉(Ah! Forse e lui),兩曲的慢板段落在旋律結構與調性安

    排上則有不同於傳統的變化。例如《茶花女》第三曲,1-22 小節 scena 段落是

    recitative secco,Violetta 在客人都離開以後陷入沉思,她心中紛亂不安,自問「奇

    怪!奇怪!那聲音銘刻在我心中!」(E strano!…e strano!… in core scolpiti ho

    quegli accenti!),scena 段落最後停在 f 小調屬音,23 小節從 f 小調開始的慢板段

    落,是二段體(A-B-A’-B’):

    Violetta: A 段:(27-50 小節) f 小調 Ah, fors'e lui che l'anima a(27-34 小節) Solinga ne tumulti Godea sovente pingere a(35-42 小節) De suoi colori occulti! Lui che modesto e vigile b(43-50 小節) All'egre soglie ascese, E nuova febbre accese, Destandomi all'amor. A quell'amor ch'e palpito B 段:(51-69 小節) F 大調 Dell'universo intero, Misterioso, altero, Croce e delizia al cor.

    33

  • A me fanciulla, un candido A’段:(70-94 小節) f 小調 E trepido desire Questi effigio dolcissimo Signor dell'avvenire, Quando ne' cieli il raggio Di sua belta' vedea, E tutta me pascea Di quel divino error. Senti'a che amore e palpito B’段:(95-116 小節) F 大調 Dell'universo intero, Misterioso, altero, Croce e delizia al cor!

    A 段是以歌詞一共八句,第一、二句搭配樂句 a(27-34 小節)、第三、四句歌

    詞也是重複樂句 a(35-42 小節),樂句 b 則是搭配後四句歌詞(43-50 小節)。B

    段轉入 F 大調,歌詞與音樂完全重覆 Alfredo 在第二曲中所唱過的愛情主題(51-69

    小節)。70-116 小節(A’-B’),Violetta 繼續表示她對愛情的渴望,歌詞不同,但

    是音樂曲式與調性則是全部重覆 27-69 小節(A-B)。這段音樂是對 Violetta 形象

    的進一步描繪,使我們對她先前尋歡作樂的印象有所轉變,旋律並非傳統的結構,

    威爾第在 B 段插入「回憶動機」,利用 F 大調愛情主題完全再現,顯示出 Violetta

    對 Alfredo 的表白與深情深刻在腦海中!

    《遊唱詩人》第十一曲,1-41 小節是 scena 段落:Leonora 與 Manrico 準備在

    Casteller 城內的教堂結婚,但是城外被 Cote 的士兵包圍,Leonora 感到不安的問:

    「為何總是聽到兵器的聲音?」(Quale d’armi fragor poc’anzi intesi?),Manrico 吐

    露戰爭實情,並嘗試著安撫她。42-81 小節是慢板段落,歌詞使用三段四行詩:

    34

  • Manrico:

    Ah! si ben mio, coll'essere Io tuo, tu mia consorte, Avro piu l'alma intrepida, Il braccio avro piu forte; Ma pur se nella pagina De miei destini e scritto Ch'io resti fra le vittime Dal ferro ostil trafitto, Fra quegli estremi aneliti A te il pensier verra E solo in ciel precederti La morte a me parra

    A 段:(42-60 小節) f 小調

    a(42-46 小節)

    a’(46-50 小節) 調性不穩

    b(50-54 小節)

    c(54-60 小節) B 段:(60-81 小節) 降 D 大調

    第一段歌詞是 f 小調,Manrico 告訴她「我的愛人!我們步入禮堂之後」(Ah!

    Si, ben mio, coll’esser Io tuo, tu mia consorte),「我會有更英勇的朝氣,我的臂膀也

    更有力!」(Avro piu l’alma intrepida, Il braccio avro piu forte),50-60 小節是第二段

    歌詞,調性不穩定,兩段歌詞搭配旋律 a-a’-b-c,整個 A 段曲式的結構如下:

    a(42-46 小節)-a’(46-50 小節)-b(50-54 小節)-c(54-60 小節)。

    60 小節以後第三段歌詞開始,音樂轉入 B 段降 D 大調,直到 81 小節慢板段

    落結束,B 段雖然只有一段歌詞,但是音樂重複出現兩次加上 coda,使得 B 段長

    度與 A 段相當,Manrico 表示如果不幸被敵人殺死,他的靈魂也會永遠伴隨著

    Leonora。

    這段音樂在A段的旋律仍然是貝里尼式的結構,但是調性安排與傳統的方式不

    一樣,音樂在進入B段降D大調之後並未再回到原始調f小調,使得A段與B段在調

    35

  • 性與音樂素材上形成一種對比,這種情形在抒情的慢板段落是比較特殊的處理方

    式。42

    除了旋律結構與調性安排的變化之外,慢板段落也具有描繪角色性格,或是

    敘事的功能。《弄臣》第八曲慢板段落〈我彷彿看見她的淚水〉(Parmi veder le

    lagrime),scena 段落,Gilda 被朝臣擄走,不知情的 Duca 氣憤的自言:「有人自我

    身邊奪走她」(Ella mi fu rapita!),「佳人何在?」(E dove ora sara quell’angiol

    caro?),「是誰有如何的膽量?」(E chi l’ardiva?),58 小節進入降 G 大調的慢板段

    落,歌詞是兩段六行詩,主要是表現出 Duca 對 Gilda 的愛慕之情,由歌詞內容也

    可以看出 Duca 不同於先前邪惡的一面:

    Duca:

    Parmi veder le lagrime scorrenti da quel ciglio, quando fra il dubbio e l'ansia del subito periglio,

    dell'amor nostro memore, Il suo Gualtier chiamo Ned ei potea soccorrerti, cara fanciulla amata, ei che vorria coll'anima farti quaggiu beata; ei che le sfere agli angeli, per te non invidio

    我彷彿看見她的淚水 從眼中流出 當她遭遇危險 憂慮以及痛苦

    她會想起我們的愛情 呼喊她的「瓜第耶」 他沒能幫助妳 可愛的女孩 他真心希望妳此生幸福

    有了妳,他不再羨慕天使 也不再渴望天堂

    《遊唱詩人》第二曲〈寂靜之夜〉(Tacea la notte),1-39 小節 scena 段落,

    Leonora 告訴 Ines 在一次騎士比武中,沒有人知道打敗對手的陌生人是誰,她在將

    42 此種由小調開始最後卻停在其關係大調的作法,事實上在《遊唱詩人》當中是常見的手法,另外一個例子是第四幕「祈禱場景」當中,「讓愛情乘著玫瑰色的翅膀」(D’amor sull’ali rosee)。見Budden 1992, I, 99.

    36

  • 桂冠戴在陌生人頭上時,心裡也對他萌生愛意,「接著戰爭再起」(Civil Guerra

    intanto arse),「我再也沒有見到他」(Non vidi piu!)「後來…」(Ma poi…..), Ines

    擔憂的問:「後來怎麼樣?」(Che avvenne?),音樂進入 40 小節慢板段落,Leonora

    繼續敘述她未完的故事:

    Leonora: Ascolta. Tacea la notte placida e bella in ciel sereno La luna il viso argenteo Mostrava lieto e pieno... Quando suonar per l'aere, Infino allor si muto, Dolci s'udiro e flebili Gli accordi d'un liuto, E versi melanconici Un Trovator canto Versi di prece ed umile Qual d'uom che prega Iddio In quella ripeteasi Un nome... il nome mio!... Corsi al veron sollecita... Egli era! egli era desso!... Gioia provai che agli angeli Solo e provar concesso!... Al core, al guardo estatico La terra un ciel sembro

    聽我說 在一個寂寞的夜晚 天上萬里晴空 一輪銀盤似的月 顯露出愉快的笑容 吹來的空氣中 寂靜無聲 音調甜美又深情 傳來魯特琴聲 以及憂鬱的詩句 是遊唱詩人在唱 那聲音謙虛又真情 如同祈禱時的虔誠 忽然我聽到一個名字 那是我的名字 我急跑到陽台 是他!是他的身影! 天使才能感受到的喜悅

    竟然降臨到我心中 我欣喜若狂 大地彷彿是天堂

    威爾第慢板段落的樂團部份皆是簡單的分解和弦、華爾滋般的簡易節奏或是

    一拍一音的方式,並且常常只有弦樂擔任伴奏,偶爾再加入木管樂器與聲樂同度、

    三度或六度的和聲進行。音樂與歌詞的配合一般仍遵循貝里尼式的旋律公式,在

    戲劇上,慢板段落除了單純抒發角色的情緒之外,同時也兼具有呈現角色性格的

    37

  • 功能,例如《弄臣》第一幕第八曲表面上是 Duca 唱著他對 Gilda 的深情,但是我

    們從歌詞當中也可以發現,Duca 不同於原先邪惡的一面,《茶花女》第三曲 Violetta

    唱著她對愛情的渴望,但是在此曲她所表現出楚楚可憐的形象,跟之前的尋歡作

    樂的樣子也有鮮明的對比。另外,慢板段落也可以抒情又兼顧有敘事的作用,例

    如《遊唱詩人》第二曲,Leonora 一面向 Ines 敘述她認識 Manrico 的詳細經過,一

    面也表達出她的愛意。

    38

  • 39

    第二節

    Tempo di mezzo 與 Cabaletta

    如第二章所述,Balthazar(1985)認為羅西尼詠嘆調的tempo di mezzo通常可

    以被分成兩大部份:parlante與declamatory,羅西尼以後的作曲家還是存有這種作

    法,例如:董尼彩第的《羅伯特‧德弗羅》(Roberto Devereux, 1837)第一幕第三

    曲。43

    但是此種方式在威爾第的三部歌劇中已不復見,在此詠嘆調的 tempo di mezzo

    比較簡短,通常是對話式的宣敘調內容,音樂沒有特定的結構,調性變化多,較

    多時候只是擔任從慢板段落到 cabaletta 的一個過渡,有時候也兼有將 cabaletta 動

    機先現的作用,例如《遊唱詩人》第二曲,136-137 小節 tempo di mezzo 的器樂齊

    奏,是 138 小節以後 cabaletta 主題節奏動機的先現【譜例 5】。

    【譜例 5】《遊唱詩人》第二曲 tempo di mezzo,135-149 小節

    136 137

    43 Balthazar 1985, 247-250.

  • 138

    142

    根據Balthazar(1985)的研究,羅西尼通常在cabaletta一開始寫器樂前奏,這

    種作法使得tempo di mezzo與cabaletta段落分明,貝里尼與董尼彩第的歌劇當中也

    有類似的現象;44威爾第也有為cabaletta寫器樂前奏,但是在這三部歌劇當中,這

    些前奏通常是簡短的幾小節,而且主要的作用是cabaletta主題先現,例如《弄臣》

    第八曲八個小節(164-171 小節)、《遊唱詩人》第二曲九個小節(138-146 小節)

    【譜例 5】以及《茶花女》第三曲九個小節(137-145 小節)。

    比較特別的是《茶花女》第六曲,tempo di mezzo 段落 Alfredo 對 Germont 的

    勸說不為所動,Germont 感到失望「那麼枉費我找到你?」(Dunque invano trovato

    t’avro?),131 小節 cabaletta 段落開始,但銜接兩個段落的並非 cabaletta 主題先現,

    而是雙小提琴如泣如訴的重奏(131-135 小節),利用前奏表現出 Germont 的悲傷

    與失望之情。

    44 Balthazar 1985, 299-300.

    40

  • 詠嘆調 Cabaletta 的架構幾乎全都保留十九世紀的義大利傳統樣式:Theme─

    transition─Theme’─Coda,以《茶花女》第四曲〈我感到良心不安!〉(Oh mio

    rimorso! Oh infamia!)為例:Alfredo 在知道 Violetta 為了生活費到巴黎去而感到內

    疚,他說:「我感到良心不安!」(Oh mio rimorso! Oh infamia!)「我怎麼會犯這樣

    的錯?」(E vissi in tale errore?),100-128 小節 Theme 是標準的貝里尼公式:八句

    歌詞搭配曲式 a-a’-b-a’-coda,128-135 小節的 transition 是器樂間奏,136-164 小節

    是整個 Theme 部份的再現,164-183 小節則是 coda;但是從戲劇進行的角度來看,

    136-164 小節的再現顯得多餘,因此在演出當中時常被刪去。

    Alfredo: O mio rimorso! O infamia E vissi in tale errore? Ma il turpe sogno a frangere Il ver mi baleno'. Per poco in seno acquetati, O grido dell'onore; M'avrai securo vindice; Quest'onta lavero'.

    Theme: a(100-104 小節) a’(104-108 小節) b(108-112 小節) a’(112-116 小節)

    另外一個類似的例子是《茶花女》第六曲,136-161 小節是 Theme

    (a-a’-b-a’’-coda),161-166 小節是 transition,167-181 小節 Theme’重複 b(144-148

    小節)與 a’’(148-152 小節)部份,然後接 182-207 小節的 coda。這首曲子是 Germont

    勸說 Alfredo 回到他的身邊,在歌劇演出的時候,重複的 Theme’部份也是經常被

    省略。

    Germont: Theme(136-161 小節):

    No, non udrai rimproveri; a(136-140 小節)與 a’’(148-152 小節)

    41

  • Copriam d'oblio il passato: L'amor che m'ha guidato, Sa tutto perdonar. Vieni, i tuoi cari in giubilo a’(140-144 小節) Con me rivedi ancora; A chi peno finora Tal gioia non negar. Un padre ed una suora b(144-148 小節)與 coda(152-161 小節) T'affretta a consolare.

    《茶花女》第三曲〈自由自在〉(Sempre libera),在外部仍是傳統 Theme─transition

    ─Theme’─Coda 的架構,但是威爾第在此曲的 transition 與 coda,利用再現愛情

    主題的方式去呈現戲劇性:

    145-172 小節 Theme 段落,Violetta 告訴自己「我要自由自在的嬉戲作樂!」(Sempre

    libera degg’io folleggiare di gioja in gioja)「我要在快樂的路上度過我的一生」(V’o

    che scorra il viver mio pei sentieri del piacer),音樂也是 a-a’-b-a’-coda 的架構;

    173 小節進入 transition 段落,舞台後面此時傳來 Alfredo 的歌聲,好似是 Violetta

    回想起愛人對她的表白,187 小節 Violetta 回到現實,喃喃自語的重覆著 tempo di

    mezzo 曾經出現過的話「瘋狂!瘋狂!」(Follie! Follie!),我要追尋「歡樂!歡

    樂!」;

    195 小節進入 Theme’段落直到 223 小節,此段是 145-172 小節 Theme 的完整再現,

    但是 Violetta 的音樂進入 coda 之後,在 223-226 小節以及 231-234 小節又兩次出現

    Alfredo 的聲音,表現出她心裡想要追求逸樂的生活,卻又被 Alfredo 深情所打動

    的矛盾【譜例 6】。

    42

  • 43

    【譜例 6】《茶花女》第一幕第三曲,cabaletta,223-226 小節

    223

    這首曲子雖然在外觀上是遵循傳統的形式,但是威爾第在音樂內部做了簡單的變

    化,亦即在 transition 與 coda,再現愛情主題,使得 cabaletta 也具有戲劇性的功能,

    不再單純只是歌手炫技或純粹抒情沉思的段落。

    羅西尼時期的 cabaletta 在調性安排上,一般都是在 tempo di mezzo 的屬調之

    後,回到與慢板段落一樣的原始調,三個段落的調性的進行一般是:I-V-I;但

    是在此三部作品中,慢板段落與 cabaletta 的調性幾乎都不一樣,兩者之間沒有特

    別的調性關係存在。從戲劇進行的角度去看,tempo di mezzo 與 cabaletta 之間的關

    係就如同 scena 與慢板段落的關係一般,在 tempo di mezzo 一般會有新的戲劇進

    行,是「動態的」(kinetic)戲劇狀態,而進入 cabaletta 段落之後,因為戲劇進行

    暫時停滯,因此回到與慢板段落一樣的「靜態的」(static)戲劇狀態。

  • 第三節

    詠嘆調「梭利塔模式」的擴大與刪減

    從外部結構上來看,詠嘆調也有擴大整個音樂形式的例子,例如《遊唱詩人》

    第四幕一開始的「祈禱場景」(Scena, Aria e Miserere)。此曲整個戲劇的進行,主

    要是經由Leonora的眼中去看去聽,因此音樂以Leonora的詠嘆調為主,然後發展成

    一個「祈禱場景」,但是分析整個曲子的外觀,仍然可以發現cantabile-cabaletta的

    架構。45

    Conte 將 Azucena 母子關在 Aliaferia 宮殿的監牢中,準備隔日清晨將 Manrico

    斬首,並將 Azucena 處以火刑,在黑夜中,Leonora 在 Ruiz 的引領下潛行到此。

    詠嘆調慢板段落由 Leonora「讓愛情乘著玫瑰色的翅膀」(D’amor sull’ali rosee)「傳

    遞我深情的呼喚」(Vanne, sospir dolente)開始,旋律結構非貝里尼式公式,但是

    是較工整的二部曲式(38-61 小節),62 小節死亡的鐘聲(La Campana dei morti)

    響起,幕後的合唱團傳來祈禱聲:「祈求上帝憐憫一個靈魂」(Miserere d’un’alma gia

    vicina),71 小節器樂全體以 ppp 的音量齊奏象徵死亡的音型,Leonora 唱出新的

    曲調:「這祈禱,這鐘聲如此哀傷沉重」(Miserere d’un’alma gia vicina),…「悲痛

    令我窒息,我的心顫抖不已」(Al labbro il respiro, I palpiti al cor)。在 Leonora 兩個

    樂句(71-80 小節)之後,此時從塔樓中傳出 Manrico 的歌聲(80-87 小節):

    Manrico:

    Ah! Che la morte ognora 為何死亡

    45 Kimbell 1981, 419.

    44

  • E tarda nel venir 遲遲不肯降臨 A che desia, a chi desia morir! 我等著死神 Addio, Leonora 永別了!Leonora!

    87 小節祈禱聲再起,96 小節 Leonora 加入重唱,她害怕的說:「可怕的塔樓

    上方,死神一步步降臨」(Sull’orrida torre, ah! Par che la morte),…..「我與愛人今

    生難再聚」(Sol quando cadaver gia freddo sara!),音樂是前面 71-80 小節的再現,

    105-112 小節 Manrico 歌聲再起,歌詞不同但音樂也是前面 80-87 小節的再現。

    Manrico:

    Sconto col sangue mio 我將用我的鮮血 L’amor che posi in te!…. 證明我純真的愛 Non ti scordar di me! 請不要把我忘記! Leonora, addio! Leonora!永別了! Leonora, addio, addio! Leonora!永別了!永別了!

    111 小節祈禱聲再起,Leonora 與 Manrico 在合唱團 Miserere 的基礎上一起重唱,

    Manrico 從塔樓中唱出:「請不要把我忘記!」(Non ti scordar di me!),雖然他聽不

    到但是 Leonora 仍然在塔外回應他:「我怎能把你忘記?」(Di te, di te scordarmi di

    te?)。

    整個 Miserere 場景的慢板段落,由 Leonora 的獨唱開始,接著是合唱團、Leonora

    與 Manrico 輪流出現,最後則是在合唱團 Miserere 的基礎上,Leonora 與 Manrico

    唱著各自的心聲。

    接下來 cabaletta 段落的曲式,仍是標準 Theme(130-169 小節)─transition

    (169-176 小節)─Theme’(176-215 小節)─Coda(215-236 小節)的架構,Leonora

    繼續唱著她對 Manrico 的至死不渝的愛情,但是因為此段落在戲劇上並無新的發

    45

  • 展,因此威爾第在法文版的《遊唱詩人》乾脆將它完全刪去不用。雖然慢板段落

    為了與戲劇的進行相互配合,已經擴大成如同重唱的架構,但是整個 Miserere 的

    外觀,仍然可以視為是詠嘆調傳統的樣式:1-37 小節是 scena、38-129 小節是慢板

    段落、130-236 小節則是 cabaletta。

    除了「梭利塔模式」的擴大以外,威爾第在這三部作品中,也嘗試刪去某些

    段落,例如《弄臣》第六曲刪去 cabaletta 段落;《弄臣》第九曲與《茶花女》第三

    幕第八曲,在三段式的結構當中則只保留了 adagio 段落。

    以下是這三曲的内容分析:

    表 5《弄臣》詠嘆調第六曲、第九曲

    起始歌詞 小節 速度及表情標示 調性 段落 Gualtier Malde 1-10 Allegro assai

    moderato 降 D─E大

    scena

    Caro nome 11-62 E 大調 Adagio

    No.6

    63-86

    Allegro moderato

    E 大調 Tempo di mezzo

    Eivien! Silenzio 1-76 Allegro moderato/Allegro vivo

    G─F─降 E─降A 大調

    scena

    Cortigiani, vil razza dannata,

    77-102

    降 E 大調

    Ebben, piango….

    102-113

    f 小調

    No.9

    Miei signori, perdono, pietate

    113-128

    Andante mosso agitato

    降 D 大調

    adagio

    46

  • 《弄臣》第六曲〈親愛的名字〉(Caro nome)是 Duca 離去以後,Gilda 在花

    園當中喃喃自語:「瓜第耶 梅爾….他的名字如此可愛」(Gualtier Malde... nome di

    lui slamato),「深深刻印在愛慕者的心中!」(Scolpisciti nel core innamorato!),音

    樂由長笛的獨奏開始,最初兩個小節延續前一曲 Gilda 與 Duca 二重唱的降 D 大

    調,第三小節才開始轉入 E 大調;11 小節開始是慢板段落,雙小提琴的斷奏表現

    出 Gilda 心中初嘗愛情的喜悅,19 小節以後是 Gilda 的心聲,歌詞一共八句:

    Gilda: A 段 Caro nome che il mio cor 親愛的名字 a(19-23 小節) Festi primo palpitar, 使我的心顫抖 Le delizie dell’amor 快樂的愛情 a’(23-27 小節) Mi dei sempre rammentar! 今後我會常憶起 Col pensiero il mio desir 我渴望的思潮 b(27-31 小節) A te sempre volera, 將常在你身旁盤旋 E fin l’ultimo sospir, 連我最後的呼吸 a’’(31-35 小節) Caro nome, tuo sara 親愛的名字,都屬於你

    音樂分成 A、B 兩段,A 段一共四個樂句:a(19-23 小節)-a’(23-27 小節)

    -b(27-31 小節)-a’’(31-35 小節)。B 段是 36-57 小節,歌詞使用後四句歌詞,

    但是用了新的旋律,旋律上面有長笛與雙簧管齊奏,威爾第以跳躍的音程與音階

    表現出 Gilda 雀躍的心。

    57-61 小節是 coda,61 小節以後的部份是 parlante,器樂以後半拍八分音符重

    複演奏 A 段的旋律,Gilda 邊唸著「瓜第耶 梅爾….」(Gualtier Malde...)一邊走

    上樓,當她再度唱起「親愛的名字」(Caro nome)時,Borsa 與 Marullo 以及朝臣

    們已經來到,他們並讚嘆 Gilda 的美麗:「好漂亮!」(Oh quanto e bella!),並且以

    47

  • 為 Gilda 是「Rigoletto 的情婦!」(L’amante e quella di Rigoletto!),而準備要綁架

    她。威爾第在這首詠嘆調並沒有寫下 cabaletta 段落,而是在慢板段落留下懸盪的

    劇情(預備綁架),然後在後面緊接著的第一幕終曲延續劇情發展:朝臣們欺騙

    Rigoletto,共同綁架了 Gilda。

    這首曲子雖然在慢板段落仍然依傳統使用貝里尼旋律公式,但其伴奏已非單

    純的分解和弦或是一拍一音的簡易節奏,管弦樂在場景或主角心理的描繪上,開

    始扮演重要的角色;另外,詠嘆調一開始的兩個小節在調性上與前面第五曲相連

    結,到了後面,在劇情上發展上也與後面的第一幕終曲緊密銜接,讓三首單曲之

    間,音樂與戲劇的進行連貫,模糊了彼此的界限。而且從戲劇進行的角度上來看,

    第六曲〈親愛的名字〉與第一幕終曲共同呈現了一個較完整的戲劇段落,因此,

    整個第一幕終曲似乎也可以被視為是第六曲的 cabaletta 段落。

    《弄臣》第九曲是 Rigoletto 發現自己犯下大錯之後,趕緊回到 Duca 的住所

    找尋她的女兒。音樂一開始是 parlante,Marullo 暗地嘲笑 Rigoletto「可憐的

    Rigoletto」(Povero Rigoletto!),Rigoletto 故作輕鬆的哼著「啦啦啦啦…..」,他刺

    探 Marullo「那晚你很幸運沒有受傷」(Son felice che nulla a voi nuooesse l’aria di

    questa notta….),然後他問起 Duca,大家都說:「他還在睡覺」(Si, dorme ancora!),

    41-47 小節小伺童一番話戳破了朝臣們的謊言,速度在 48 小節從 Allegro moderato

    轉變成 Allegro vivo,此時 Rigoletto 已經發現女兒與 Duca 在一起,激動的大喊:「把

    我的女兒還給我!」(Io vo’ mia figlia!),小提琴急速的十六分音符,表達了眾人

    48

  • 的驚訝以及 Rigoletto 的極度憤怒之情。

    77-128 小節慢板段落,在戲劇與音樂上都可以被分成三個部份:

    第一部份 77-102 小節是 Rigoletto 狂怒的情緒,「朝臣,你們這些該死的傢伙」

    (Cortigiani, vil razza dannata),「用多少錢出賣我的女兒?」(per qual prezzo

    vendeste il mio bene?),音樂停在降 E 大調,雖然樂團伴奏只有弦樂部份,但是急

    速的音群適切的表現 Rigoletto 的憤怒之情。

    第二部份是 102-113 小節,音樂進入 f 小調,Rigoletto 轉而向 Marullo 一人懇求:

    「Marullo,你有一付好心腸」(Marullo... signore, tu ch'hai l'alma gentil come il core)。

    第三部份降 D 大調從 113 小節開始,Rigoletto 見 Marullo 不為所動,開始轉而乞

    求眾人:「求求求你們可憐我吧!」(Miei signori.. perdono, pietate..)。

    整個慢板段落延續 1-76 小節的戲劇發展,是一首 arioso,在音樂內容上已是

    全然不同於以往慢板段落的處理方式,而是利用三種不同的調性以及不同速度轉

    變,展現 Rigoletto 的三種心理層面的變化(憤怒-虛偽-哀求),音樂上多以

    parlante 的織體呈現,管弦樂在描繪戲劇性上面一樣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

    表 6《茶花女》詠嘆調第八曲

    起始歌詞 小節 速度及表情標示 調性 段落 Annina? 1-128 Andante c 小調-降 G

    大調 scena No.8

    Addio del passato 128-205 Andante mosso a 小調 adagio

    《茶花女》第八曲的 scena 部份(1-128 小節)有三個主要組成部份,首先是

    (1-40 小節)c 小調器樂間奏,樂團再現第一幕前奏曲的悲傷主題,第二部份(41-99

    49

  • 小節)是 Violetta、Annina 與 Dottore 的對話,Annina 陪伴在病情垂危的 Violetta

    身邊,Dottore 進來說了幾句安慰的話以後即離去;第三部份是 100-128 小節,

    100-116 小節是 Violetta 在樂團降 G 大調愛情主題的背景下,唸著 Germont 的來信,

    Germont 在信中說明 Alfredo 已知實情,並且很快會回來找她;117-128 小節音樂

    轉到 C 大調,Violetta 知道自己即將死去,傷心的說:「太遲了!」(tardi!)。

    128-205 小節的慢板段落,是 Violetta 傷心的向人間告別:「永別了!過去的一

    切」(Addio del passato),旋律是工整的架構組成:A(130-138 小節)-B(138-151

    小節)A’(152-160 小節)-coda(161-168 小節),168 小節以後雖然是使用不同

    的歌詞,但是音樂部份則是完全再現 128-168 小節。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發現,威爾第的詠嘆調在外觀上大部份都還是依循「梭利

    塔模式」傳統的三段式結構,內容上,也會有貝里尼旋律公式的運用,但是他亦

    嘗試在「梭利塔模式」的內容上做各種變化與改革,例如將「梭利塔模式」的內

    容擴大、段落的刪減(省略 cabaletta 或只留下 adagio 段落),或者是完全不用這種

    傳統的模式。

    50

    第一節Scena 與Adagio第二節Tempo di mezzo 與Cabaletta第三節詠嘆調「梭利塔模式」的擴大與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