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導論 -...

250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 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治上,社會主義陣營快速瓦解,民主化的浪潮席捲全球;在經濟上,國家的角色 面臨轉型,非政府的商業力量勃興,以 WTO 為引子的經濟自由化風潮影響到每 一個國家;在文化上,「全球文化」浮現,而同時在地化的呼聲也風起雲湧。 台北市作為中華民國的首善之區,直接面對全球化的衝擊,因此如何面對此 前所未有的大變局,是市政團隊及全體市民刻不容緩的議題。準此,本研究計劃 的目的及範圍有下列數項﹕ (1) 在變化萬端的全球化時代,城市逐漸從第二線走向第一線,成為落實及執 行全球化的要角。全球化帶來各種層面的轉型,國家與社會面臨既深且廣 的不確定性。因此,研究全球化的因應策略,需要落實到實際執行的城市 層面,才能深切觀察到全球化的動力所在。 (2) 由於全球化的特點之一是分權化(Decentralization),因此長久以來將國家 視為一個整體,或是以中央政府為主的政策互動模式在全球化的浪潮下, 顯得捉襟見肘。台北市作為台灣的首善之都,不但是政治,更是經濟與文 化的中心,也是台灣與全球化接軌的主要界面。本研究計畫以台北市為研 究重心,扣緊台灣本土化與全球化的互動關係,以期在政策上提出切實可 行的建議。 (3) 未來三至五年內,兩岸交往更加密切,亞太城市合作與競爭將更加速前

Transcript of 第一章 導論 -...

Page 1: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 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治上,社會主義陣營快速瓦解,民主化的浪潮席捲全球;在經濟上,國家的角色

面臨轉型,非政府的商業力量勃興,以 WTO 為引子的經濟自由化風潮影響到每

一個國家;在文化上,「全球文化」浮現,而同時在地化的呼聲也風起雲湧。

台北市作為中華民國的首善之區,直接面對全球化的衝擊,因此如何面對此

前所未有的大變局,是市政團隊及全體市民刻不容緩的議題。準此,本研究計劃

的目的及範圍有下列數項﹕

(1) 在變化萬端的全球化時代,城市逐漸從第二線走向第一線,成為落實及執

行全球化的要角。全球化帶來各種層面的轉型,國家與社會面臨既深且廣

的不確定性。因此,研究全球化的因應策略,需要落實到實際執行的城市

層面,才能深切觀察到全球化的動力所在。

(2) 由於全球化的特點之一是分權化(Decentralization),因此長久以來將國家

視為一個整體,或是以中央政府為主的政策互動模式在全球化的浪潮下,

顯得捉襟見肘。台北市作為台灣的首善之都,不但是政治,更是經濟與文

化的中心,也是台灣與全球化接軌的主要界面。本研究計畫以台北市為研

究重心,扣緊台灣本土化與全球化的互動關係,以期在政策上提出切實可

行的建議。

(3) 未來三至五年內,兩岸交往更加密切,亞太城市合作與競爭將更加速前

Page 2: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2

進,全球整合的過程也將更複雜多變。要進一步了解城市因應全球化脈動

的策略,必須整合城市研究、兩岸關係、國際政治經濟學等各種面向,方

能從更宏觀的角度作全盤分析。

(4) 全球化影響的層面既深且廣,因應的方策亦錯綜複雜。衡諸台北市目前的

實際狀況,近年來施政的目標,以及研究的時間與人力物力條件,本研究

計劃以「會議」及「展覽」產業〈會展產業〉為主要研究焦點,以比較的

研究途徑,探討與亞太城市合作競爭議題相關的漢城會展產業,以及與兩

岸議題相關的上海會展產業的發展,以期歸納出台北市的因應策略。

II 台北市與全球發展的相關研究

有鑒於全球化的政治,經濟及文化變遷對台北市的發展形成莫大的衝擊,台

北市政府研考會近年來曾委託學者專家針對此一議題進行研究,提出了不少具學

術及政策意涵的寶貴意見。

有關台北市在我國加入 WTO 後發展途徑的調整議題,根據王方教授研究團

隊深度訪談結果,得知台北市因應全球化的產業主流應以服務業為主,資訊科技

業也值得注意。加入 WTO 後台北市之產業主流主要可能包括1:

1. 金融及保險業

2. 教育服務業

3. 營造業

1 王方,《我國加入 WTO 對臺北市所造成之產業衝擊及勞動市場影響因應之道》,台北市政府勞

工局就業服務中心委託計劃,民國 91 年 6 月,頁 6-1。

Page 3: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3

4. 資訊科技業〈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

5. 運輸服務業與電信業〈運輸倉儲及通信業〉

6. 不動產及租賃業

7. 住宿及餐飲業

8. 其他服務業

就以上服務業而言,與觀光有關的產業在加入 WTO 後會產生以下的效應﹕

1. 入會後勢必會產生更多貿易交流,將有更多外國人來台,對台北市國際觀光

旅遊營收有正面幫助。

2. 增加業者進軍國際市場的機會,除可增加國外旅遊地點提昇旅遊產品的多樣

化外,並可藉引進國外資金及優良業者,共同聯合經營管理,互通經驗與專

業知識,以提升人力素質及強化公司經營績效。

3. 可促進共同開發新商品,提供消費者更多選擇及更佳品質之服務。

4. 引入國外業者經營管理經驗,促進開發新商品,提供消費者更多選擇及更佳

品質之服務2。

王教授所強調服務業為導向的台北市全球化發展策略的概念,事實上與本研

究計劃的焦點會展產業密切相關。會展產業事實上結合全球商業運籌,觀光旅

遊,以及其他各種基礎設施與服務水準的全球化。

2 王方,《我國加入 WTO 對臺北市所造成之產業衝擊及勞動市場影響因應之道》,台北市政府勞

工局就業服務中心委託計劃,民國 91 年 6 月,頁 6-4。

Page 4: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4

與王方教授同樣強調全球化的服務產業面向,王鴻楷教授就台北市植基國際

商務服務業,擴大全球交往,指出了具體的作法與策略。根據王鴻楷教授的研究

結論,台北市邁向全球化最重要的策略,即為加強台北市對外商貿、技術的交流,

使之成為擷取市場資訊的節點3。其具體作法如下﹕

1. 將城市外交與商貿結合,例如藉由城市間的交流與互動,在台北市或姊妹市

舉辦商貿博覽會、名片交換會等,以提高台北市產業的國際可見度,並創造

產業交流平台。

2. 積極加強與其他未加入任何自由貿易協定國家的城市交流,協助本國廠商打

入當地市場。

3. 提供對等補助,鼓勵廠商加強國際交流,例如補助廠商選送幹部國外短期訓

練、國外看展、邀請外商高級幹部駐台,或補助台北市的大學與國外及中國

大陸大學合作開設 EMBA 課程,作為服務業國際化交流的平台。

4. 改善台北市的國際化居住環境,除中文譯音系統的整合外,亦可將英語教學

擴充為多語言教學。

5. 加強城市區域對內、對外的聯繫與互動,使台北市成為國內外廠商之亞太區

域營運總部。

除了使台北走向全球的實際策略外,夏鑄九教授的研究中則具體提及了台北

增加國際展覽功能的重要性。夏教授主張以「展示的聚集」增加台灣之商品化創

意(創造的能力+製造實現的能力)的能見度,例如成立「產品設計創意館」,由

公部門提供場地與極便宜租金,支持展示與貿易的功能。產品設計創意館宜設於

3 王鴻楷等,2002,《我國加入 WTO 後台北市的全球政經定位與因應措施之研究》,市政建設專

題研究報告第 322 輯,2002 年 12 月,頁 93-94。

Page 5: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5

交通便利、商貿活動頻繁之節點,例如空軍總部現址,或加強世貿既有功能。

此外,夏教授指出,若有鑒於國際買者結構性地減少訪台商務旅次,則須以

政策性地鼓勵廠商出國參展,將「固著的」展示空間轉換為「流動的」展示空間。

隨著台灣逐漸以商品化創意掌握市場通路,則有機會帶動台灣之本土文化滋養下

的原創產品。

此外,經由展覽、文化活動、地方產業、媒體等溝通互動,建立文化的城際

網絡(Intercity Networking)。可連結的城市包括4:

1. 東京、日本北九州市的近代藝術中心(CCA,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Art,

Kitakyushu)、新加坡、檳城華人的人文空間(Humanist Art Gallery, Humanist

Forum, Humnaist Kitchen)等。

2. 香港、澳門、廣州、上海、北京等(兩岸四地城際網絡,或是華人文化)。

3. 北京與上海的社科院,以及北大文化產業研究所與上海交大文化管理所。

4. 觀摩或互訪:美國加州灣區的 Napa Valley, Oakland 等5。

與台北邁向全球化息息相關的是城市軟硬體基礎建設的加強。高品質的高速

運輸網絡對於城市區域內部降低空間抗阻,對外加深全球聯繫至為重要。至於如

何加強軟硬體基本建設,夏教授提出以下的建議6:

4 夏鑄九等,2003,《全球化台北修訂台北市綜合發展計劃全球化趨勢下台北市空間發展目標與

策略研訂》,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委託研究計畫,2003 年 2 月,頁 7-6。 5 夏鑄九等,2003,《全球化台北修訂台北市綜合發展計劃全球化趨勢下台北市空間發展目標與

策略研訂》,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委託研究計畫,2003 年 2 月,頁 7-4。 6 夏鑄九等,2003,《全球化台北修訂台北市綜合發展計劃全球化趨勢下台北市空間發展目標與

Page 6: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6

1. 加強北台都會區域大眾運輸系統,例如協助機場捷運儘速興建。

2. 以松山機場作為兩岸直航之預備機場(特別是與上海的直航),便利與強化全

球城市間的流動,使廠商的製程研發、先期製造、遠距管理留駐台灣,並藉

由中國大陸新興市場所形成的規模經濟,創造自有品牌,刺激設計、廣告、

律師等高階服務業的發展。

3. 高品質高速運輸網絡有助於貿易業的發展,進而增加製程研發、先期製造、

遠距管理軟體等高技術勞動人口需求,以及貨單整理、派送、客戶抱怨服務

等低技術勞動就業,緩解中年白領勞工的失業問題。

4. 改善台北市的國際化居住環境,除中文譯音系統的整合外,亦可將英語教學

擴充為多語言教學。

5. 簡化大陸專業人士來台手續,開放更多或以專案方式開放大陸專業人士來台

名額與專業領域。

楊志恆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則針對台北加強對外交流機制﹐以發展全球城市

聯盟的共存共榮機制有獨特的見解。楊教授指出﹐過去台北分別與香港及上海之

間的交流都已達到相當的成就,尤其台北、香港部分更建立了許多官方的聯絡管

道,就政策學的角度而言,已經逐漸形成了政策社群(policy community)或政

策移植網絡(policy transfer networks)。這對台北、香港在特定議題上的學習有

相當助益。儘管台北和上海間交流過程中仍存有政治的顧慮,而且兩個政治體制

之間基本型態的差異,但長期而言,如果能將三個城市的論壇整合在一起將有以

策略研訂》,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委託研究計畫,2003 年 2 月,頁 7-5。

Page 7: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7

下效益7:

1. 增加政策學習資訊的多元化:如前所述,資訊的取得與交流是政策學習不

可或缺的要素,而資訊的多元化更可提供政策學習更多的選擇,並提昇學

習的品質。城市和企業一樣,應不斷追求創新以面對新的挑戰。因此,如

果三城能夠一起舉行論壇,將可擴大政策資訊的來源,增加政策學習知識

的豐富性,提供城市在政策制定時更多的選擇方案。

2. 建立三城間的合作網絡:雖然三城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各有特

色,但是也面臨到許多共同的問題。這些問題或許可以透過交流,形成一

個特定政策網絡,共同面對並解決。藉由這些網絡的交流,也可同時促進

三城對於彼此基本體制差異的瞭解。長期而言,對於未來如何解決兩岸問

題將會有更務實的看法。

3. 建立領導亞洲城市論壇的起步:台北、上海、香港可說是亞洲主要的經濟、

金融中心,如果可以藉由三城的交流所建立的論壇,逐漸擴大中心的範圍,

納入亞洲其他城市如新加坡、曼谷、馬尼拉、吉隆坡等國城市,不僅將擴

大城市學習的基礎,更可達到外交上相輔相成的效果。

4. 減低市府執行成本,擴大宣傳效果:就台北市政府執行層面而言,可以在

一個時間內進行與香港、上海的交流,不僅可在人力資源及時間上省掉重

複的資源浪費,更在政府財政惡化的情況下,達到撙節的效果。同時,台

北、香港、上海城市論壇的舉辦,不僅就邀請的人員、執行的議題或活動

的規模都將超過台北、香港或台北、上海個別的論壇,在宣傳效果上將有

相加相乘的功效。

7 市政建設專題研究報告第 314 輯,《台北市政府拓展城市市政交流之研究-建構台北、香港、

上海三城市政交流機制》,台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民 91 年 12 月,頁 52-53。

Page 8: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8

以上諸位學者針對台北市全球化發展的分析,均強調台北應從服務業的全球

化開始著手,立足台灣,並以大陸主要城市如上海等地,為拓展全球化的夥伴及

合作對象。本研究計劃仍以服務業為台北邁向全球化的主要研究對象,但選擇會

議及展覽產業為研究焦點,理由如下﹕

(1) 藉由各種形式國際會展的召開,一方面凝聚市民的向心力,另一方面使

台北市與全球經貿脈動相結合,面向全世界,使全球化與在地化形成活

力充沛的有機體。

(2) 舉辦會展並不是一朝一夕可竟其功,需要以全球的標準改善各種軟硬體

配套的設施,使其符合國際化。因此,會展產業扮演火車頭的角色,推

動台北整體全球化基礎建設的更新。

(3) 會展培養具全球眼光的服務業人才,同時與台灣的產業特色相結合。因

此會展產業不是短期的嘉年華會,而是扮演長期植根全球化的重要角

色。

(4) 放眼亞太各國及中國大陸,會展產業均被視為促進城市全球化發展,刺

激服務業經濟的重要支柱。事實上,台北市政府也將會展產業視為重要

的施政目標。如同馬市長所言﹕

「‧‧‧‧‧‧‧為使台北市透過各類會議、展覽維持產業發展優勢,在空間上

有必要提供更多複合會議、展覽、商務、旅館之空間,並獎勵企業總部及跨國公

司進駐。在此一目標下,本府以信義計畫區現有之世貿一館〈1313 攤位〉、二館

〈325 攤位〉及興建中的三館〈400 攤位〉為基礎,合計超過 2,000 個攤位的規

模,運用週邊尚未開發之公有地,配合廣場、人行步道及空中廊道等活動軸線,

將其整體規劃為會展園區,同時調整信義計畫區部份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管制內

Page 9: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9

容,以符合政策目標及市場運作需求,展現導引企業總部及跨國公司進駐之企圖

心,期使信義計畫區成為世界級的國際會展中心。在此同時,本府積極推動催生

的「巨蛋」,除具備體育文化園區功能外,其所在地原松山菸廠8的開闊空間亦扮

演輔助信義計畫區成為國際會展中心之重要角色,將為市民創造就業機會,並帶

動附近區域之經濟發展‧‧‧‧‧‧‧」9。

由此可見,深入研究會議及展覽產業,尤其實務上及政策上的重要性。

III 研究方法及途徑

本研究牽涉範圍較廣,所涉及的分析層面涵蓋政治、經濟、及社會等個面向,

分析的層次也包括全球、中央、地方各層面,因此書面資料不足以提供足夠之實

證結果。為補靜態資料之不足,本研究之資料收集,除了理論層面的文獻分析與

檢閱,網路資料綜合研析,及針對報紙期刊作有系統的分析外,特別著重以菁英

訪談的方式,進行實地研究調查及訪談,並直接觀察,以收集有關各種第一手的

資料。由於本研究在分析層次上特別著重特定次國家〈sub-national〉都會區域的分

析,因此計劃赴上海與漢城城市區域從事實地研究。

由於經費及時間所限,上述城市實地研究係以密集訪談及觀察為主,每一個

城市停留期間約為八天左右。研究計劃執行期間,有關台北的動態資料則持續收

集及觀察。

8 「台北文化體育園區」原松山菸廠,距世貿中心約一公里,除配合文化與體育設施之需求外,

並將考量活化土地利用層次,結合大型集會、展覽活動等多功能開發形式,創造高附加價值之使

用空間。巨蛋體育館多功能場地未來將可提供約 800 個攤位作為會展場所使用,將有效強化信義

計畫區之世貿中心展覽館之展場功能。 9 馬英九,「再接再厲由一軍變明星」,台北市議會第九屆第一次大會台北市政府施政報告(口頭

說明),民國 92 年 4 月 1 日,頁 6-8。

Page 10: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0

從事實地調查研究及訪談之要項如下︰

(1) 書面資料收集︰除了在台灣利用網際網路、圖書館及政府相關單位收集

書面資料外,研究人員赴漢城延世大學﹑上海社會科學院及復旦大學各

圖書館收集資料,並與學者專家訪談,以比較、充實既有之書面資料,

並加強比較分析之深度。收集重點為學術論文、期刊論文、書籍、統計

資料、政府文件等書面資料。

(2) 實地參訪及菁英訪談:計畫在台北、上海、漢城等地實地參訪各主要會

議及展覽場所,親身了解軟硬體設施,並訪談管理階層主要負責人員。

訪談以「滾雪球」〈snowballing〉的方式,藉由層層推薦,以擴大深度訪

談名單。除了一般答問式訪談外,亦計畫以非正式方式,直接觀察研究

各標的城市之市政活動,以進一步了解實際操作的優劣點,及可資台北

借鏡之處。本計劃承蒙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協助安排參訪上海及漢城之各

主要展場,以及上海市政府與漢城市政府等相關官員,使本計劃研究人

員能在最短時間內密集訪談,對本研究計劃實有莫大的助益。

Page 11: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1

第二章 全球化與城市發展﹕研究概念分析

本研究計劃環繞「全球化」、「城市角色」及「政經轉型」幾個主要變數談討,

並據以釐清台北市因應全球化的策略。因此在本章中,首先針對這幾個概念加以

分析,並賦予操作化的定義。

近來有關「全球化」的議題,學者提出了各種不同的看法與分析。本文針對

全球化的分析觀點,較接近全球化的「轉型論」研究途徑。此類論證的基本假設

在於全球性(Globality)與全球化(Globalization)代表兩個不同的概念。「全球

性」代表一種歷史決定論,指出主權國家、地球村、全球經貿整合等概念的最終

走向,而歷史的趨勢就是往此一大潮流的方向邁進。全球化的轉型論者則並不預

設任何歷史演變的可能結果,或是把發展當作一種必然的線性趨勢,而是將「全

球化」當作一種過程10。

20 世紀末葉以來的全球主義在速度、強度上都是前所未有的。但是全球主

義的強度與速度會因不同的區域(Region)、地方(Locality)、議題(Issue)而大

異其趣。至於全球化究竟會導向一個什麼樣的世界,轉型論並不提出預設的答

案。全球化既然為一種過程,則全球化就可以當作全球社會、經濟、文化等各種

面向變遷的一種催化劑與原動力。在這個轉型的過程中,主權國家的角色無疑地

面臨各種面向及不同程度的衝擊,但國家並不會因此而撤退(Retreat),而是面

臨新一波轉型的壓力。此類壓力係由各種不同的矛盾衝突所構成,例如全球網絡

與領土主權的矛盾,全球趨同化與在地認同的矛盾,以及隨之而起的國內各方利

益重分配的衝擊等。在全球化的過程中,國家所面臨的不確定性更高,而介入的

方式和以往也大不相同。從全球轉型的角度來看,國家在以往固有領域中的角色

的確有所削弱,但是為因應全球化的衝擊,國家在新開發領域的介入角度、力度、

及工具的選擇,仍不可等閒視之11。由此可見,國家(State)與全球化之間的關

10 Robert O. Keohane and Joseph Nye Jr., "Globalization: What's New? What's Not? And So What?",

Foreign Policy,(Spring, 2000),pp. 104-119。 11 有關全球化轉型論的觀點,參見 Manual Castell, The Rise of the Network Society(Oxford, UK:

Page 12: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2

係可謂千絲萬縷,無法簡化為「加強」、「撤退」等二分的概念。就全球化轉型論

者而言,國家面臨既深且廣的不確定性,需要落實到實際執行的層面,才能深切

觀察到全球化的動力所在。由於全球化的特點之一是分權化(Decentralization),

因此長久以來將國家視為一個整體,或是以中央政府為主的政策互動模式在全球

化的浪潮下,則顯得捉襟見肘。

分權化的一個具體展現則為城市角色的日形重要。瑟森(Saskia Sassen)即

指出國家角色的撤退,以及國際間資金的自由流動等現象,充其量只是全球化的

部份內容而已。吾人在探討全球化的進程時,必須注意到實際互動發生的特定地

點,以及促使各種互動發生的基礎設施。換句話說,若僅僅著重於資訊流通面向,

而忽略了全球化的空間面向,將無法一窺全球化的全貌。而所謂的空間面向即指

城市及都會區所扮演的角色。

將城市納入全球化的討論有以下三項分析的效用:

1. 有 關 城 市 的 研 究 , 將 全 球 化 的 分 析 層 次 從 主 權 國 家 轉 化 到 次 國 家

(Sub-national)層次,有助吾人從更多元與立體的角度審視全球化轉變的勢

力;

2. 傳統有關經濟全球化的研究,集中於跨國企業與主權國家的折衝及抗衡的

過程,並據以推斷主權國家力量的退位,以及跨國企業對投資地主國社會

經濟結構的變化。然而,全球城市的研究則專注於促使跨國企業全球網絡

運行所需要的組織、勢力、及服務,有助於吾人瞭解執行全球化所必需的

市場與地方機制。

3. 為瞭解城市作為促進全球經貿網絡的角色,必須分析與全球化勢力連鎖的

Blackwell, 2000);Saskia Sassen, Losing Control? Sovereignty in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New York,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6);Saskia Sassen, Globa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New York,

NY: The New Press, 1998);Ulrich Beck, What is Globalization? (Oxford, UK: Polity Press, 2000);

Martin Shaw, Theory of the Global State(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Aseem

Prakash and Jeffrey Hart eds., Coping with Globalization(London, UK: Routledge, 2000)。

Page 13: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3

城市社會及政治結構,以及市政府所扮演的角色。易言之,研究城市可幫

助吾人瞭解全球化過程中主要的戰略節點,以及從微觀角度去瞭解這些戰

略節點的政治及政府角色扮演的演變12。

自 1980 年代開始學者即開始針對「世界城市」(World Cities)或是「全球城

市」(Global Cities)展開研究13。福萊曼在其 1986 年的「世界城市假設」中指出,

一種嶄新的全球分工體系,事實上是透過一些「世界城市」來實現的。這些城市

有特殊的經濟及社會結構,成為全球資本累積的「指揮中心」(Control Center)。

福氏指出,城市如何和全球化的經貿脈動結合,以及城市如何調整空間與功能上

的佈局,以因應全球化的衝擊,將影響到城市本身的社會、經濟、乃至政治上的

結構轉變。

福氏利用世界城市指揮中心的功能指標,在其世界城市的表列中分出種種高

低階層與排序14。福萊曼對世界城市的研究,啟發更多學者賡續「世界城市假設」

的傳統,進行更細緻的量化研究。克拉克(David Clark)即詳細列出全球資本主

義運作所必需的活動與組織,並指出全球城市分類及排序高低的依據,並不在於

面積與人口的大小,或是國都與否,而是這些城市所扮演的特殊功能。這些功能

可以由各種客觀指標來判定,例如跨國公司總部集中的程度、銀行總行集中的數

目、各種金融及法律機構的數目等。這些指標可以顯示某一特定城市是否扮演全

球指揮(Command)與管制(Control)的角色15。國際體系中的「全球城市」,各

自依其功能及相對重要性,形成一種層級(Hierarchy),而每個城市在此類層級

的地位,則是依其反應全球經濟與金融的能力而定。

12 Saskia Sassen, Cities in World Economy(Thousand Oaks: CA, Pine Forge Press, 2000),pp. 2-4。 13 舉例而言︰John Eade, Living the Global City: Globalization as a Local Process(New York:

Routledge, 1997);Paul Knox and Peter Taylor, eds, The World City in a World System(New York, N.J.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John R. Short and Yeong-Hyun Kim, Globalization and the City

(London: Longman, 1999)。 14 John Friedman, "The World City Hypothesis", Development and Change,(Vol. 17, No. 1, 1986), pp.

69-83。 15 David Clark, Urban World/Global City(Londong: Routledge, 1996), p. 163。

Page 14: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4

福萊曼進一步指出為因應全球化的浪潮,使得某些戰略節點成為科技、資

訊、服務等各種流動勢力的依託地,城市就必須面對以下幾項挑戰:

(1) 城市的空間配置:如何藉由土地規劃及運輸系統的建設達到全球城市的目標;

(2) 永續發展:如何以環境的美善吸引跨國企業,並達成社會正義與經濟發展的

目標;

(3) 國際人員流動:如何處理國際初階與高階人力資源的流動,新移民的產生,

以及「全球都會公民」認同的浮現;

(4) 市民社會的興起:隨著全球化資訊流通與人員自由流動,市民社會要求增進

民主程序,參與市政的呼聲增強。如何發展「共治機制」(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以因應全球化所帶來的市政民主化,為全球城市的主要課題;

(5) 全球城市合作:如何與區域及全球範圍的城市結成策略聯盟,推動諸如城市

行銷、教育合作、以及協調基礎建設的計劃等16。

西方主流研究「全球城市」的另一個重點則是聚焦於全球服務業集中於少數

「戰略節點」的事實。瑟森在其研究東京、倫敦、紐約三個全球城市的經典著作

中,瑟氏將研究的重點放在「後工業製造場域」(Postindustrial Production Sites)

的全球階層(Global Hierarchy)轉變,尤其是諸如金融、財務等服務業的集中與

發展。瑟森認為,這些「全球城市」主要將兩項主要功能整合在地理範圍狹小,

但運作效率甚高的地理空間。此兩項功能為:

(1) 中央管理功能(Central Functions),亦即跨國公司總部的聚集地。

(2) 服務密集功能(Service Intensity),亦即支持跨國公司運作所需要的金融、財

16 John Friedmann, "World City Futures: The Role of Urban and Regional Policie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a paper presented at the UNESCO-UNU sponsored Mega-City Workshop held at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on Oct. 14-20, 1996。

Page 15: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5

務、休閒等各種服務業。

具有此兩項功能的各種公司傾向於彼此聚集在某些特定的都會區域,彼此支

援,共存共容。一般而言,傳統勞力密集產業著眼於較廉價的勞工及土地,因此

大多設於遠離都會的新興區域。而類似資訊科技及創新產業,或是面向國際競爭

的產業,則往往選擇設立於全球城市的都會區,一方面接收最新的國際資訊,與

國際先進水準的人才及企業互動,同時也有利於購買或是外包各種服務17。

此外,瑟森還利用都市社會學的架構,分析這些全球城市聘雇模式、勞務流

動、社會階級改變等的相同點與相異之處18。瑟森在其他著作中也強調,由於全

球化包含分散與集中兩種不同的勢力,因此全球經濟活動並非變動不居,而是寄

託於某些特定地區,尤其是全球城市。拜全球經貿自由化及通訊科技進步之賜,

對服務業的需求日益增加,而服務業需要特定的基礎建設支持,這些基礎建設大

部分集中在某些城市中心區域。這些城市區域所產生的「地方制約」(Local

Constraints)將對全球化的過程產生或大或小的影響。這些「地方制約」包括初

階與高階勞力的結構、工作倫理與工作文化、城市內主要流行政治文化、以及政

治結構與決策過程等。

此外,瑟森也提出與全球城市相關的道德問題,亦即「誰的城市」的疑問。

維持一個支持全球經濟運轉的全球城市,所費不貲。諸如機場,中心金融區、高

級餐廳、多功能飯店,乃至高雅的文化區等,都需要地方甚至中央政府的投資。

但這些全球化的基礎建設,對一般小市民而言是可望不可及的,且由於預算排擠

的效果,對與市民息息相關的一些民生建設例如初等教育,反而被忽略。因此,

許多全球城市內部社會不均等的情況日益加深,城市暴力時有所聞,以致於不少

17 Saskia Sassen, "Cities and Communities in the Global Economy",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Vol. 39, No.5, 1996),pp. 629-639; Saskia Sassen, Globa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 (New York:

The New Press, 1998)。 18 Saskia Sassen, The Global City: New York, London, Tokyo(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1)。

Page 16: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6

全球城市的犯罪率居高不下19。

然而,全球城市的研究並非跳脫政治影響的範疇,而從純經濟角度分析跨國

企業或非政府勢力在特定區域的活動過程。城市雖是執行資本主義的主要空間配

置,但如同泰勒(Peter J. Taylor)指出,自由市場雖是資本主義運作的基礎工具,

但是成功的資本主義都希望以壟斷或獨佔的方式達到利益極大化的目標,因此在

本質上是有反自由市場的傾向。泰勒進一步指出,全球化的主要勢力是資本主

義,資本主義動力的泉源是權力(Power),而權力的背後主導力量仍是國家

(State)。從泰勒的邏輯衍生,政治權力仍是凌駕於市場之上。若無主要資本主

義國家權力的介入,大型跨國企業也無法以自由市場及比較利益為名,打開全球

市場,進一步造成獨佔或壟斷。國家權力既為全球化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則政治

權力操縱主要城市的發展,以便進一步發揚及發展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即為不可避

免的結果。

泰勒進一步指出,要達成操縱及凌駕市場的目的,國家往往企圖建構所謂的

「反市場網絡」(Anti-market Nexuses)。反市場網絡指的是一種地理配置、知識、

以及強制力的一種權力安排,以使得資本家獲得最大的利益,並得以操縱及凌駕

市場20。歷史上出現的帝國主義、保護主義、大型跨國公司、統合主義等都是泰

勒所列舉的「反市場網絡」的實際例子21。

然而,全球城市的研究是否假定在全球化的衝擊下,「城市自主性」(Urban

Autonomy)已經取代主權國家的重要性,成為全球化過程中獨佔甚至唯一的要

角。全球城市的地方政府是否有足夠的能力及自主性,獨力完成因應全球化,並

強化地方優勢的工作。麥諾森(Warren Magnussen)針對此則是強調,全球化使

中央政府主權削弱,但卻使地方政府的重要性相對提升。全球化帶來社會運動及

19 Saskia Sassen, "Cities and Communities in the Global Economy",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Vol. 39, No.5, 1996),pp. 629-639;另可參閱 Saskia Sassen, Globa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New

York: The New Press, 1998)。 20

Peter J. Taylor, "World Cities and Territorial State Under Conditions of Contemporary Globalization",

Political Geography, (Vol. 19, No. 1, 2002) , p. 8。 21 同前註,p. 9。

Page 17: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7

經濟分權化,而地方政府恰巧佔據此一戰略地位,同時以「都會」、「社會覺醒」

等概念替代傳統「國家」與「社會」的二分。麥氏同時預言「全球都會主義」(Global

Urbanism)將使全球主要城市形成新的網絡,取代固有的主權國家體系22。從麥

氏的角度,全球都會體系已跳脫原有「中央」與「地方」的分野,或是說中央政

府層級在全球化過程中已然「虛級化」。

瑟森則仍對城市自主性的擴大解釋抱持較為保留的態度。瑟森指出,儘管金

融全球化以及跨國公司主要活動的地點是在如紐約、倫敦等主要城市內,但這些

城市仍位於主權國家的國土內。若無完善的法律體系、對私有財產權的尊重、對

契約的履行、以及各種金融財政管制的自由化,這些城市不可能成為全球金融及

服務業的中心。這些法治體系的建設,並不是城市或是地方政府可以獨力完成

的。表面上看起來,全球城市解除管制(Deregulation)與自由化(Liberalization)

過程是主權國家管制能力的退位,但如何因應自由化所產生的資源重分配效應,

以及部份社會資源重新動員的影響,就不是單純城市管理階層可以處理,必須與

全國的大環境互相配合23。另一方面,這些全球服務或是製造業的中心所需的基

礎建設,或是基礎建設所需的財務支持,與國內的整體預算仍有關連,甚至有資

源排擠的效果,需要與其他地方政府折衝24。由此可見,儘管主要城市的發展享

有較以往為高的自主性,但是城市仍處於全球勢力與主權國家相互重疊甚至拉扯

的一個微妙地帶。

由以上有關城市全球化的分析可得出以下結論:

(1)在全球化時代,主權國角色轉型,地方政府力量提升。

22 Warren Magnussen, The Search for Political Space: Globalization, Social Movement, and the Urban

Political Experiences(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1996)。 23 此點與 Sassen 的另一篇著作看法有雷同之處。參見 Saskia Sassen, "The Spatial Organization of

Information Industries: Implication for the Role of the State", in James H. Mittelman ed., Globalization:

Critical Reflections(Boulder: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1996),pp. 33-52。 24 Saskia Sassen, "Losing Control? The State and the New Geography of Power", paper presented at

the Global Forum on Regional Development Policy, Nagoya, Japan, 1-4, December, 1998, p. 15。

Page 18: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8

(2)由於城市係服務業集中的重要場域,自然成為全球化的焦點。

(3)全球化時代,各種民間新興力量崛起,但中央及城市政府的介入仍扮

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4)城市角色雖被提升,但仍無法全然跳脫各種政治勢力的節制。

(5)全球化與在地化係一體兩面,城市必須善自結合兩股勢力,方能創造

雙贏。

Page 19: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9

第三章 台北市全球化策略與會議展覽產業

如前章所述,城市全球化策略的落實應以服務業為本,進而結合全球與本土

的總體利益。衡諸各種整體影響及衝擊,台北市發展會議展覽產業是因應全球化

衝擊的可行方案之一。本研究將首先從會展產業與台北市全球化發展策略的互動

關係作一分析。

I. 會展產業與經貿全球化

會議及展覽對一個全球性的大都市而言,扮演極為重要的經濟、社會乃至政

治上的角色。會展產業本身具有極大的外溢效果。其所帶來的「會外效應」,將

促使城市推向全球化的新台階,進一步與全球化緊密接軌。舉例而言,若單純就

經濟效益而言,2003 年於德國漢諾威舉辦,全球規模最大的國際資訊博覽會

CeBIT,在為期一周的展期中,吸引了 75 萬人參觀,超出全市的 52 萬人口。展

出面積有 41 萬平方米,相當 55 個足球場,光是營業收入即達數億歐元,再加上

相關的旅館、餐廳、旅遊等消費收入更是可觀。此外,1998 年國際扶輪社會議於

英國伯明罕舉行,共有 23,000 位代表出席,除了會議本身收入外,更為當地市場

帶來了 2 千萬英鎊以上的經濟收益 25。由表 3-1 可得知 2001 年各國因會議產業所

產生的相關產業收益的分佈。

【表 3-1 】

全球性會議及展覽對城市全球化過程,還會產生以下幾種非經濟的影響﹕

如世界博覽會及世界杯足球賽等大型賽會將改變市民的生活模式,以符合國際規

25 P. Kotler and D Harris, Marketing Places Europe: How to Attract Investments, Industries, Residents

and Visitors to Cities, Communities, Regions and Nations in Europe (London: Pearson, 1999), p. 219.

Page 20: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20

範的制度運作符合會展的要求;

在爭取及準備的過程中,城市將大幅度更新各種軟硬體設施,增加公共投資,帶

動經濟發展;

成功舉辦大型會展,將有助於凝聚向心力,扭轉城市形象;

大型國際會展最終可將全球化經驗拓展到全國,提高國際地位,增進國家的全球

競爭力。

此外,主要會展的功能不僅止於純粹的經濟效益。事實上,全球性的會展本

身即扮演了一個全球化與在地化間的橋樑,一方面使在地文化走向全世界,另一

方面則以全球文化,豐富在地精神。因此,成功的會展勢必要結合當地社會活力

脈動,而非成為「富人的俱樂部」。

針對城市舉辦全球性會展與「在地化」的互動,Harry Hiller 曾指出當地居民

對「大型賽會」〈Mega Events〉往往會抱持四種態度,亦即擁抱、容忍、調適、

及疏離26。城市主辦大型國際會展,務必要使當地居民與會展的參與者形成夥伴

關係。因此會外活動必須儘量與在地文化結合,使雙方都有歸屬感,以互動的方

式進一步強化經濟利益,才能使夥伴關係更為緊密,創造「全球化」與「在地化」

的雙贏。

II. 台北市成為全球會展中心之機遇與挑戰

就「會議」及「展覽」兩個主要產業而言,台北市在國際展覽市場上仍有待

進一步提升。以下三個圖表說明了當今全世界各國及各城市發展會議產業的整體

26 Harry Hiller, "Conventions as Mega-Events", Tourism Management, Vol. 16, No. 5, 1995, p. 376.

Page 21: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21

趨勢:

【圖 3-1】

【圖 3-2】

【圖 3-3】

若比較會議與展覽兩種產業,由於我國外交情勢特殊,爭取如世界博覽會,

及奧林匹克運動會等全球性賽會的可能性不高,但展覽業目前正蓬勃穩定發展。

以在國際間名氣最大的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Taipei〉而言,自 1982 年開展

以來,已成為全球第二大電腦展,僅次於德國漢諾威電腦展。就 2002 年台北國

際電腦展而言,買主人數較 2001 年增加,但仍比預期的 2 萬五千參展人數為少,

買氣則受不景氣影響滑落。但台北國際電腦展仍居世界重要地位。圖 3-4 顯示台

北國際電腦展近年來成長的情形。

若以 2003 年台北電腦展的實際情況來看,根據外貿協會的統計,專業買主

達 22,250 人,較 2002 年減少 8.73%。但若加上國內業者及一般民眾,則參觀人

數較去年成長 28.62%27。就參展廠商家數而言,共有 1,241 家廠商參展,則較去

年增加了 12%。國外買主主要來自美國,日本,香港,韓國及大陸。專業買主較

去年減少的主要原因並不是被上海的 Cebit 搶去光芒,而是受到全球資訊產業景

氣循環,以及因 SARS 而延期到九月份舉行,時間上無法趕上聖誕節出貨的旺季。

【圖 3-4 】

若就買主結構而言,如近年來趨勢顯示,日本廠商仍是最大買主,其次為美

國、韓國、香港、新加坡,及大陸採購團等下單最為踴躍。歐美買主則因景氣關

27 工商時報,2003 年 9 月 27 日

Page 22: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22

係,採取較為觀望態度。大陸最大的電腦集團--聯想電腦,挾其龐大採購資源,

吸引台灣主要資訊產業公司,如大眾、神達、宏電、仁寶、鴻海等公司,使得所

謂「中國風」及「聯想概念股」逐漸成形。可見台北舉辦國際會展的「中國因素」,

正逐漸加碼增溫中。

III. 台北國際電腦展優勢分析

(1) 台灣資訊產業蓬勃發展﹕以電腦資訊產業展覽而言,台灣本身產業鏈的

完整,促使台灣成為全球資訊產業不可或缺的一環,自然吸引全世界的

買家前來台灣採購。

(2) 台灣資訊產業全球佈局能力強﹕除了台灣資訊產業體質健全外,台商全

球行銷佈局能力強,面對的市場包含中國大陸在內的全球市場,因此著

眼全球分工的國際大廠必需與台灣合作,才能在全球市場中佔有一席之

地。

(3) 台灣資訊產業結構特色﹕台灣資訊產業結構的特色是以中小企業為主,

而非像日韓等大企業財團壟斷。在台北舉辦的大規模展覽,可以與多家

廠商同時接觸,比價,下單,增進效率。

(4) 主辦單位貿協是以國家直接支持,以服務廠商,所以參展的費用較其他

國家而言極低。事實上,上海也有意仿效台灣的做法,成立貿促會,以

國家力量來推動展覽業。

(5) 貿協全球佈局的效率及服務品質﹕

A. 二十年經驗的電腦展累積;

Page 23: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23

B. 貿協三十多個駐外單位,負責宣傳、資訊蒐集、尋找廠商等各項工作;

C. 多年來已建立標準作業程序〈SOP〉,其他城市不易在短期內複製;

D. 擁有完整的國際買主資料;

E. 600 多人的專業工作團隊28。

IV. 台北發展國際會展中心劣勢分析

1. 展場不足問題

從各種報導及廠商反映來看,就硬體而言,台北作為全球展覽中心首先面臨

的就是展場不足的問題。民國 74 年 12 月世貿一館完成三年後,展覽空間即不敷

使用,展覽場地嚴重不足。

其他在台北世貿中心展覽場地無法跟上現代會展需要的缺失,包括:

第一、 進場動向的規劃設計不當,為了二樓的手扶梯,致使一樓展場需分

隔為二,不連貫。

第二、 一樓的喧鬧容易影響二樓的商品展示館。

第三、 展覽空調,衛生設備,週邊交通等問題,隨著設備老舊及信義計劃

區的發展,逐漸變為嚴重。2003 年 9 月台北國際電腦展的人氣創下

新高,但週邊交通之壅塞,使得週邊居民及商家未蒙其利,先受其

害。

2003 年台北電腦展的攤位數達到 2,419 個,較 2002 年增加 5%,最主要有賴

28 訪談外貿協會展覽處一組洪銘欽組長,2003 年 7 月 18 日。

Page 24: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24

於世貿三館的開幕。就攤位分佈而言,原有一館使用 1,686 個攤位,二館使用 334

個攤位,三館則使用 387 個攤位29。預期未來南港展場加入後,將使得總攤位數

可達 4,908 個。然而,以未來台北約 5,000 個攤位的展覽容納量而言,在國際主

要展覽城市而言,仍嫌不足。

歷年台北國際電腦展吸引大批國際買主,但如何與觀光及其他相關產業配

合,進一步增進經濟效益,則並未有具體的措施。2003 年台北國際電腦展期間,

交通局首開先例在世貿一館設置旅遊攤位,並介紹相關景點及旅遊套裝行程,為

一正面的發展。據估計每天至少有 400 人次利用,其實際經濟效益則待進一步評

估。

2、 國內整體政經環境掣肘

案例一﹕2001 台北世界棒球賽

由於國內政黨政治,及中央與地方的意見落差,台北市爭取及舉辦大型展

覽及國際活動時往往面臨國內政經環境的掣肘。1999 年,台北市政府與中華棒協

以些微的差距擊敗美國佛羅里達,共同爭取到 2001 年世界杯棒球賽主辦權。2001

年世棒賽是台北乃至台灣近年少數爭取到的國際大型活動之一。由於世棒賽帶來

可觀的經濟效益,因此台北市以外有完善棒球設施的縣市,如高雄縣,即透過中

央執政的優勢施壓,企圖改變部份比賽場地。就中央政府的態度而言,基本上對

台北舉辦賽事所需的各種經費均無補助,於行政院院會中亦無人聲援台北市政

府。台北市表示既由台北市出面爭取,賽程理應在台北市內舉行,棒總認為賽程

也經確定,無法更改;中央階層的體委會則認為賽程隨經確定,但場地未嘗不能

調整。此類爭議在賽前險些造成內部風暴,引起國際體總的關切。

29 中國時報,2003 年 9 月 23 日。

Page 25: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25

案例二﹕南港大型國際展覽館

如前所述,台北大型國際展覽硬體設備嚴重不足,有識之士早就呼籲另闢

新的國際水準展覽場地以因應,因此催生了「南港大型國際展覽館」。

回顧「南港大型國際展覽館」興建計劃的伊始,民國 85 年行政院核定南港

展覽館興建案,決定委託民間興建;到民國 87 年經建會審議時,建議結合觀光

旅館、商業娛樂設施,採三合一 BOT 方式興建,不料卻因錯估經濟情勢,導致

招標期間乏人問津,展覽館興建的計劃因而延宕。直至民國 92 年 8 月份,經建

會認為經濟部規劃在南港地區興建展覽館,僅能容納三千個攤位,不及國際展覽

館需至少五千個以上攤位的要求,加上有淹水之虞,要求經濟部重新評估,到了

92 年 1 月 30 日,經建會再度把這個規劃案退回經濟部。

就台北市實際需求而言,一個優良的國際展覽館不僅要充分的展覽攤位之

外,還需從展場附近交通、旅館設施和生活機能是否完備等進行評估。在交通方

面,台北市政府已將捷運、環河快速道路,以及將北二高匝道設在此地等相關配

套措施做好,未來新展場一旦落成,還可共享信義區便利的旅館和生活機能,對

於展覽館的功能更有加分的效果。而經建會質疑的南港地區的淹水問題,台北市

政府也強調在兩週內解決將全面改善。從上述的說明看來,歷次在評估報告中排

名第一名的南港經貿園區,比高鐵桃園車站特定區、台北大學特定區的分數都還

高30。

「南港案」雖於 2003 年 7 月份塵埃落定,但台北市迫切需要的大型國際展

覽中心,即在近年來政黨輪替,地方利益分配,及其他各種因素考量而延宕近十

年之久。

案例三﹕亞太文化之都

30 陳金隆,“南港大型國際展覽館重新評估研析”,國政分析,2003 年 4 月 2 日。

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te/092/te-b-092-008.htm。

Page 26: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26

「亞太文化之都」是台北市藉著主要文化活動,拓展全球化接軌的重要舉

措。公元 2000 年,首屆「亞太文化高峰會議」在台北召開,成功地邀請了 12 個

國家,44 個城市的市長及文化首長齊聚一堂,討論亞洲城市如何藉由文化結盟,

推動「亞太文化之都」的機制。會中並共同簽署「亞太文化之都」宣言, 決議

由與會的城市輪流擔任「亞太文化之都」,展開亞太城市間傳統與現代文化事業

之整合,包括觀光、藝術、學術交流等活動,凝聚城市共識,以促進更多元互動

的城市文化交流。2001 年,擔任第一屆「亞太文化之都」主辦城市的台北市,於

7 月至 10 月時間,以「跨越」為主題,分別推出七個系列活動。同時,結合各

地方縣市最具特色的文化活動,並邀請亞太城市傑出的文化藝術展演團體來共同

參與這一場跨越地域、跨越海洋、跨越語言的國際文化盛會31。

檢視亞太文化之都的規劃理念,實乃台北市結合「全球化」與「在地化」,

展現台灣特色,並以台北作為台灣本土文化的縮影,行銷台北與台灣到全世界的

重要嘗試。到了 2001 年 5 月,台北市舉辦亞太文化之都國際會議,計劃以藝文

活動串連全台 20 餘縣市,並廣邀亞洲各國表演團體共襄盛舉,主辦的台北市文

化局長龍應台邀請馬英九擔任亞太文化之都活動召集人。如此安排,引發高雄市

長謝長廷不滿,批評在活動組織中,北市矮化其他縣市,並抨擊亞太文化之都為

文化綁樁,而過去其他縣市所發起的一些活動,台北市並不太參與,也從來不把

一些活動主辦權讓給其他縣市。於是,謝長廷市長便集結民進黨執政的六縣市一

起退出亞太文化之都的活動。

亞太文化之都意外地引發台灣內部的爭議。為消除外界疑慮,台北市政府

採低姿態,包括請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委陳郁秀主持開幕、北市排名列在各

縣市之後、台北市長馬英九站在舞台最不顯眼之處等,以讓此項國際活動順利進

行。他同時呼籲民進黨主席謝長廷摘下「政治的有色眼鏡」,不要把台北市的一

31 http://www.wcn.com.tw/culturalcity/2001/activity.shtml。

Page 27: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27

切作為都扯上選舉。當時的台北市文化局長龍應台也強調,「亞太文化之都」是

屬於國際城市文化交流的活動,應以城市為主,不宜由中央介入32。

此外,台北市舉辦「亞太文化之都」的目的,不但要讓世界「走進來」,

還要讓台灣「走出去」,亦即將台北當作台灣的縮影,把台北當作全球化與在地

化的橋樑。然而,台北在當前特殊的政治環境中,與其他縣市處於某種程度的微

妙緊張關係。以下一段文字可以作為例子﹕

「台北既然要表现「亞太文化之都」,那就好好表現台北都市的文化,何

必勞動台灣各縣市的民藝團体,來打腫臉充胖子呢?既然以文化之都為名,活

動主題應該展現台北首都文化,而不是拿各縣市民俗地方文化來充數,更不應

該拿中國雜耍與通俗文化來搪塞,千篇一律搞國慶閱兵總統府民俗遊行招數。

台北市不該效法羅馬帝國,在競技場要求台灣各地雜技進貢表演,展現台北帝

國文化」33。

由此可見,台北企圖以會議展覽作為全球化發展的介面,雖有其產業及管

理經驗上的優勢,但同時也面臨了國內外,會展本身以及會展以外整體政治經濟

環境的限制。

若從整體對外政策對會展產業發展的影響而言,台北與海峽對岸無法直

航,事實上對會展產業乃至整體台灣經濟發展有莫大的妨害。如台北美國商會

2003 年白皮書中所揭示,有關兩岸最重要的議題,乃企業因無法直航而需增加企

業成本,進而所產生的挫折感。金錢上的成本以及經理人出差的時間成本,都已

眾所週知,但隨著競爭加劇,獲利也會減少。於是在派遣資深經理人、建立訓練

32 中央日報,2001 年 5 月 9 日。 33 江冠明,“亞太文化制度嘉年華會的轉機”,文化研究月報,第三期,臺東。轉引自世紀中

國, http://www.cc.org.cn/wencui/011126200/0111262011.htm。

Page 28: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28

及營運中心以及規劃其他企業會議或活動時,企業都必須納入無法直航的額外成

本加以計算。臺灣在規劃直航方面缺乏進展,已讓企業的策略階層深感挫折,同

時被視為一種危及其亞太區域業務發展的自我孤立行為。

就與吸引海外人士前來台北參與國際會展的環境而言,除了臺北紊亂的羅

馬拼音系統外,台北的街道地址相當複雜,不僅區分有段、巷、弄,對於來自國

外的文件與包裹,不一致的英文拼音方式更造成遞送分類作業上的困難。隨著

B2C 與 C2C 大宗商業貨件的巨幅增加,郵政系統實在有必要重新推廣「五位制

郵遞區號」。實行「五位制郵遞區號」,將有助於現行先進的郵件掃描系統及運

務管理能力發揮最大功效。以亞洲四小龍為例,(1) 韓國約在三年以前即已經引

用統一的英文拼音法則;(2) 面積不大的新加坡,則已於 1990 年代中期將四位制

郵遞區號改為六位制;(3) 香港的街道地址系統,本即較為簡易且英文亦較為普

及。因此,台北美國商會建議,臺灣實有必要施行「五位制郵遞區號」,並且採

取一致的英文拼音系統。為便利投遞作業,亦可將街道與建物之門牌加入郵遞區

號34。

如同表 3-2 所列清單,台北要進一步將會展產業推向全球化,相關的一些

配合措施及軟硬體的改善,必需以較短的時間實現。

【表 3-2 】

V. 國際及兩岸競爭情勢發展

台北市要凸顯會展中心的優勢,一方面必須認真面對全球及兩岸產業分工態

勢,另一方面也要清楚台北會展的定位。台灣是貨真價實的電腦王國,卻未能利

用此點好好辦展,十分可惜。反觀新加坡和香港,科技實力不如台灣,卻懂得抓

34 ‘Review of 2002 White Paper Issues’, TAIWAN WHITE PAPER, May 2003, wp. 43.

Page 29: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29

緊世界潮流辦展,創造話題和收入。新加坡每年 6 月的電信展,已辦出全球知名

度,許多國際大廠都藉此活動宣布重要訊息。而香港每年在 12 月初舉辦的兩年

一度電信展,也是製造話題的場合,吸引業者遠從世界各地飛去參加35。過去資

訊業界有種說法,在美國 Comdex Fall 電腦展看新概念、CeBIT 展看產品、臺北

國際電腦展就直接下單,買便宜貨。惟臺灣在成本優勢喪失後,未來大陸電腦展

興起,臺灣將很難再以此訴求爭取客戶。部份廠商也意識到不能再以「低價」爭

取買主青睞,開始朝研發設計與整體解決方案邁進,不過,這也要主辦單位全力

配合,開放新領域買主。否則拱手讓出第三大展地位,並非不可能36。

此外,海峽對岸同類型的電腦展,也隨著台商在大陸的全面佈局,如火如荼

地展開。首屆「eMEX」蘇州電子博覽會於 2002 年 10 月 15 日至 18 日舉行。協

辦單位台北巿電腦公會透過大陸第一個據點,轉投資成立蘇州劍橋展覽商務公司

與蘇州巿政府密切合作,台北巿電腦公會副總幹事張笠並出任該公司總經理,成

為台灣資訊公協會中第一個在大陸站穩腳步的公協會。

2002 年首屆 eMEX 消息曝光後引起台灣當局的關切。由於蘇州巿政府的辦展

合作對象為台北巿電腦公會,且公會已派出原負責全球第三大電腦展-台北國際

電腦展 Computex 的團隊部分成員進駐蘇州,為 eMEX 操盤。不過公會強調,前

進大陸是為台灣廠商登陸卡位。台北巿電腦公會理事長黃崇仁表示,公會西進大

陸辦展是為服務廠商,搶進大陸巿場「卡位」,替廠商占據優勢的地位。他相信

公會的作法會獲得多數廠商支持。公會高層也表示,公會再不去大陸布局,廠商

將會「坐以待斃」37。

35 王志仁,「臺北需要什麼樣的電腦展﹖」,07/19/2003,《數位時代》。 36 ‘臺北國際電腦展,第三大展地位不保’,經濟日報,

http://news.taiwannet.com.tw/newsdata/showdetail.php?ID=2578 37 林天良、林信昌,‘兩岸聯手主導 eMEX 電子展 10 月登場’,05/27/2003,經濟日報。

Page 30: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30

除了蘇州以外,全世界最大的 CeBIT 電腦展亞洲分展 CeBIT Asia 自 2002 年

開始在上海開展。兩岸資通訊廠商在 CeBIT Asia 電腦展相互較勁,在政治顧慮

下,大陸各界重量級官員與主辦單位於九月十八日在開幕致詞中,刻意忽視臺灣

產商存在的事實,隻字未提臺灣廠商參展情況,大陸官員與業界要員參觀參展廠

商攤位時,也刻意避開臺商。

根據 CeBIT 主辦單位最新統計,2002 年 CeBIT Asia 電腦展共有 521 家參展

廠商,臺灣廠商高達 176 家,超越地主國大陸 117 家的參展規模。其他規模較大

的參展團,分別來自德國、英國、香港、韓國、日本、新加坡、亞太地區的色彩

濃厚38。

2002 年 CeBIT Asia 來勢洶洶,頗有與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Taipei)一

較高下的味道,但不論是參觀者還是參展廠商,大陸本土市場的色彩仍十分濃

厚。2003 年參與 CeBIT Asia 的廠商,在台商部份,也並未出現預期的排擠效應,

反倒是日、韓部份廠商,在 Computex 與 CeBIT Asia 兩展之間選擇了 CeBIT Asia。

CeBIT Asia 對台北國際電腦展所形成的影響,僅在於國際參展廠商的選擇。日本

及韓國廠商就選擇了內需市場龐大的大陸展覽,包括三星、LG 在內。今年在台

北國際電腦展雖然有個韓國館,但不具代表性。這也是台北國際電腦展面臨

CeBIT Asia 較勁,目前看來最直接的影響。

相對而言,台北國際電腦展以吸引國際買主、展現外銷實力為主要目的,隨

著美國 Comdex Fall 去年規模縮小,台北國際電腦展已躍升為全球第二大電腦

展。不過,蘇州市政府與台北市電腦公會合辦的 eMEX,其性質與台北國際電腦

展近似,長此以往也將以創造外銷商機為重,勢將影響台灣廠商的參展資源分

38 ‘《CeBIT Asia 電腦展》上海展出,兩岸較勁’,聯合新聞網,

http://news.taiwannet.com.tw/newsdata/showdetail1.php?ID=4220。

Page 31: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31

配。不少台灣電腦廠商基於參展效益,已積極展開評估,未來可能將在臺北國際

電腦展與 CeBIT Asia 電腦展,擇一參展39。

事實上,不少廠商對於世貿展館的空間不足,分配到的展覽面積年年縮小,

已經出現了不少的負面聲浪,顯見台灣的展覽場地已經無法滿足大型企業的展示

需求。不論是 CeBIT Asia 還是 eMEX,在最近二年內都還不足以撼動台北國際電

腦展的影響力,也給了台灣政府改善展覽空間的緩衝時間,從中為台灣電子資訊

產業持續創造商機,間接促進展場週邊產業的發展,是一個必須擬定執行計畫的

重點工作。

總體而言﹐現階段我國展覽產業面臨以下幾個主要問題:

(1) 台北世貿中心展覽館規模無法滿足展覽所需,致影響國內展覽的成

長。展覽館不足情況有二,一為國際性大型外銷展覽之場地不足;

二為許多地區性內銷展常數個展覽爭取同一時段檔期,由於粥少僧

多,僅有 1 個展可使用場地,其他則向隅,致降低辦展單位開發新

展的意願。

(2) 辦展成本高昂,雖然我國展覽廠商負擔之攤位租金平均僅為全球一

般價格的 1/3 至 1/4 之間,但辦展單位租用場地之成本卻高於全球

的一般價格,例如台北世貿中心 7 天檔期場地租金約 130 元/㎡〈約

合 100 元新台幣〉,辦展單位付出的場地費用約為其向參展廠商所收

取攤位租金之 1/2 到 1/3,成本非常高昂。

(3) 同類型展覽為不同公司之間爭相辦理,並無長遠規劃、深耕之考量,

39 ‘電腦展落幕,大陸展現採購實力’,經濟日報,

http://news.taiwannet.com.tw/newsdata/showdetail.php?ID=2579。

Page 32: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32

僅追求短利,打就跑,形成許多人搶食一塊不甚豐腴薄餅之現象,

利潤不佳。甚多展覽僅辦理一次即消失,除少數外,無法經營出具

知名度,可造成廣大迴響且年年辦理之大展,以致展覽產業始終未

能明顯的擴大市場與品質。

(4) 我國整體環境較不易吸引外國人來台,例如住宿,僅有昂貴的 4、5

星級飯店或普及型旅館兩極化之選擇;行的方面,大眾運輸系統不

夠便捷,來台參觀展覽之買主,除了飯店提供的專車,幾乎均需依

靠計程車,而在台灣搭計程車亦多讓他們感覺並不舒服,因此除非

必要多半不再有額外的停留或旅遊。

(5) 針對辦展所需之配套措施,政府並未特別給予協助或改善,例如部

份國家前來參展或參觀之人士,申請簽證需耗費相當多時間,繁複

的手續往往使這些外國買主趕不及前來,喪失許多商機。

(6) 我國在製造與貿易面皆與中國大陸關係密切。然而目前政府對於大

陸人士來台參展或參觀展覽的限制較多,其結果不僅侷限了展覽內

容方面的豐富性,就參觀買主而言,亦減少了在中國大陸這塊潛在

市場的拓銷商機。

(7) 政府相關單位給予之輔導不多,亦未對展覽產業有積極的政策宣示

與方向的指引40。

40 黃志鵬,《展覽與會議合併輔導管理之可行性暨研擬其管理條例》,經濟部商業司委託財團法

人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研究報告書,民國 91 年 8 月 15 日,頁 66-67。

Page 33: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33

表 3-1 美國會議產業消費分佈

直 接 消 費 %

旅館及會議中心(Hotels & Other Meeting Places) 26.89 32.5

航空(Air Transportation) 19.26 23.3

餐廳(Restaurants) 9.98 12.1

商業服務(Business Services) 5.49 6.6

地面交流(Ground Transportation) 7.20 8.7

零售貿易(Retail Trade) 5.54 6.7

娛樂(Entertainment) 3.76 4.5

廣告(Advertising) 0.21 0.3

器材租賃(Equipment Rentals) 0.52 0.6

雜項支出(Misc. Other Business Expenses) 2.43 2.9

未特定產業(Unspecified Industries) 1.01 1.2

海上郵輪、汽艇(Cruises) 0.29 0.4

宣傳(Promotion) 0.23 0.3

合計(Total) $82.81 100%

資料來源:Convention Liaison Council – Economic Impact Study (Online). Available: http://www.pcma.org/clc_eco.htm, January 1994.

資料轉載自葉泰民,「台北市發展國際會議觀光之潛力研究」,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

文,2000,頁 38。

Page 34: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34

圖 3-1 Top International Meeting Countries 2001

Page 35: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35

圖 3-2 Top International Meeting Cities in 2001

Page 36: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36

圖 3-3 Tigers of the Decade

Page 37: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37

圖 3-4 台北國際電腦展歷年海外買主數量統計

歷年來海外買主人數統計

14181 15721 16225 17679

22862 23306 2437822250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人數

資料來源:「歷年海外買主統計」,http://www.goemex.com/emex2002/computex.asp

聯合報﹐ 2003 年 9 月 27 日

Page 38: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38

表 3-2 作為會展理想城市的主要考量要素

1. 文化要素:包括大眾文化、城市形象、特殊文化吸引力等正面特質。

2. 社會要素:對外來人士的接受度,無暴力、竊盜與犯罪等行為。

3. 環境要素:環境美善舒適,富山水之美,休閒娛樂

4. 政治要素:中央及地方政府的支持,官僚體系的可預期性,民主寬鬆氣氛。

5. 經濟發展要素:經濟消費達一定水準,經濟重建與調整有功效,物價合理。

6. 個別場所要素:會展場所的品質,城市主辦會展的口碑。

7. 會展設備要素:展場面積,會議設備,相關硬體配套措施等。

8. 接近度要素:城市所在航空交通,城區內交通的便捷度,國際語言的通用度。

Source: 修正自 Andrew Bradley, Tim Hall, and Margaret Harrison,「Selling Cities」, Cities, Vo. 19, no. 1, 2002, p.66.

Page 39: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39

第四章 上海地區全球化策略及

會展產業之興起

會議及展覽產業已被大陸學者稱之為「城市全球化的拉力器」。據上海外經

貿委的統計,2002 年上海共舉辦了 262 個展覽,直接收入 18 億人民幣,成交額

達 550 億人民幣,會展產業產生的相關經濟效益超過 200 億人民幣。從 1990 年

代開始,上海的會展業就以每年 20%左右的速度遞增。若按照上海市政府的規

劃,至 2020 年,上海總展館面積將達到 50 萬平方公尺,將位居亞洲第一位41。

根據大陸的統計資料,上海在 2002 年共有 270 萬國外旅客造訪,880 萬國內旅客

造訪。 而上海市政府本身所設定的目標是在 2005 年有 400 萬外國旅客造訪。此

外,上海也打算到 2005 年時,將市內博物館的數目從 64 座提昇到 100 座42。

然而,根據學者專家針對大陸整體會展產業的分析,大陸會展產業現況為數

量多、重複性高、規模小、品質不佳;存在許多亟待克服之問題。簡述如下43:

1. 大陸展覽業之水準不高,辦展單位資格不齊,水準不均落差大,短視近利,

不重長遠目標,理論研究薄弱,人員素質有待提昇。

2. 缺乏市場理念,無秩序之競爭,價格混亂(國內廠商參展費用每個攤位租金

最低之 2,000 元人民幣至最高 10,000 元人民幣都有)。

3. 國外廠商與當地廠商參展差別待遇,採取兩價制,此點大陸有關當局已承諾

41 “上海走近會展之都”,解放日報, 2003 年 10 月 1 日 42

“Shanghai Pursues a Renaissance”,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Oct 1, 2003. 43

黃志鵬,《展覽與會議合併輔導管理之可行性暨研擬其管理條例》,經濟部商業司委託財團法

人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研究報告書,民國 91 年 8 月 15 日,頁 35。

Page 40: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40

將改善,惟無法一蹴即成,須待時間逐步調整改善,希望 2 至 3 年內能達

成一價制。

本章則針對上海及蘇州地區會議展覽產業,以及結合旅遊業的整體發展情況

作一分析。

I. 上海大型會議與城市全球化的互動

案例分析﹕上海舉辦 2001APEC 的城市調整

2001 年亞太經合會 APEC 於上海舉辦之年會及高峰會,堪稱上海改革開放及

鄧小平「南巡」以來最主要的國際會展,對上海市整體全球化進程的發展也深具

指標性的意義。

上海舉辦大型國際會展,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城市交通的問題。有關國際會展

配合的城市交通問題,擺在 APEC 會議上海籌備人員面前的是一系列難題:上海

道路交通設施本已捉襟見肘,21 個經濟體領導人車隊、42 個部長車隊,以及數

十個代表車隊如何暢快通行?APEC 以英語為官方語言,會場、飯店、景點、交

通、保安等方面需要的大量英語人才從何而來?上海城市環境指標、城市景觀如

何改善?怎樣用較短時間提高市民的文明程度和參與面?

針對種種問題,上海 APEC 籌備辦公室設立了會議服務、禮賓接待、通信

保障、場館建設、新聞宣傳、安全保衛等 8 個部門,下設 30 多個小組,負責規

劃及執行。上海同時展開了中共建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市容整治活動,各景觀

道路建築整容面積達 300 多萬平方米,並對 100 多條道路進行專項整治,使上海

路面的平整度達到歷史最好狀態。黃浦江上南浦、楊浦兩座大橋完成了塗色裝

飾,南北高架安裝了紫光燈。重點區域和主幹道兩側新建綠地 8 萬平方米的面

Page 41: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41

積,引入 200 多萬盆鮮花,布置 60 多處花卉景點。會場所在地浦東,在一年多

來拆除了 32 萬平方米的舊房,並完成了 141 幢樓房房頂的平改坡工程44。

上海 2001 APEC 會議,組織者嘗試用市場化方式進行運作,場地的使用、

設備和車輛的租賃、酒店住宿的安排等等,都由專門的會展公司發包給專業公司

承擔,組織效率和效益均較過去大為提高,為今後承辦大型國際會議探索了一條

新的思路。上海市政府並出資成立上海國際會議展覽公司,全面掌管為 APEC 會

議購置的上海國有資產。會後公司將再投標承辦新的會議,實現資源再利用45。

這些舉措在上海都是新的嘗試與突破。

上海市在舉辦 2001 年 APEC 會議前,便透過上海市商委在淮海中路、南京

路、四川北路等主要商業街開展暗訪抽查。根據報導結果顯示,有近 70%的一

線營業員能用簡單的英語與外國顧客對話,有 30%左右的營業員比較熟練地掌

握了商業常用英語46。雖然此一數據的準確度頗令人質疑,但上海希望透過舉辦

APEC 的英語教育介面,進一步與國際接軌的企圖心則十分明顯。

此外,為因應 APEC 的舉辦,上海官僚體系及制度方面也作了相對的調整。

原有的環衛、環保等執法部門的 9 頂「大蓋帽」,被合併為一頂──上海城市管

理綜合執法監察大隊。這是一次大膽嘗試,其真正目的是改變上海市區城市管理

執法「政出多門」的局面,變多個執法主體、多頭執法為綜合執法,使城市管理

更有序。

44 陸斌、吳宇,‘為了這一刻---上海籌備 APEC 會議紀實’,10/12/2001,人民網,

http://www.peopledaily.edu.cn/BIG5/jinji/31/179/20011012/580438.html。 45 羅新宇,‘現代化 國際化 市場化 APEC 捧紅上海會展業’,10/25/2001,人民網,

http://www.peopledaily.edu.cn/BIG5/jinji/31/179/20011025/589865.html。 46 沈則瑾,‘辦一屆最出色的 APEC---上海籌備紀實’,10/17/2001,人民網,

http://www.peopledaily.edu.cn/BIG5/jinji/222/6260/6264/20011017/583525.html。

Page 42: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42

易言之,藉著迎接 APEC 的城市重整,上海開始建立城市依法管理機制,進

而實現長效管理。目前,上海的城市管理,已開始從以行政手段為主,逐步轉向

為以法律手段為主。自 1997 年至今,上海共頒布了建管方面的地方性法規 16 件、

政府規章 31 件,兩項合計共占全市同期出台法規規章的 22.5%。一個覆蓋城市建

設和管理的法規框架基本形成47。

案例分析: 上海籌備 2010 年世界博覽會

上海半年前爭取到的 2010 年世界博覽會,堪稱與 2008 年北京奧運並稱大陸

未來十年最主要的國際會展。事實上,自中國大陸於 2001 年 12 月加入世界貿易

組織以來,上海幾乎平均每天舉辦一個會展。而其大型國際會展數量,又以每年

百分之二十以上的速度遞增,成為中國會展業最為繁榮的城市。包括德國法蘭克

福展覽會有限公司在內的世界展覽業三大巨頭,都已經在上海設立分支機構。另

根據上海市旅遊部門的統計,上海每年吸引兩百萬人次入境旅遊者和八千萬人次

國內旅遊者,預計於 2010 年前,至少有一億四千萬人次的海內外遊客。

事實上,大部分的展覽設計意圖都是為了實現如下的一個或幾個目標48:

1. 直接促進經濟貿易交流;

2. 促進參展國的旅遊業發展;

3. 提升參展國的總體形象;

4. 維護一種政治理念; 47 ‘上海,給 APEC 一個驚喜’,10/14/2001,人民網,

http://www.peopledaily.edu.cn/BIG5/jinji/36/20011014/580846.html。 48 克勞德‧塞爾旺、竹田一平編,2003,《國際級博覽會影響研究》,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

出版社,2003 年 7 月,頁 21。

Page 43: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43

5. 維護或支持和主題相關的觀點;

6. 促進某一具體事件的發展。

從上海的觀點來看,世博會帶來的經濟以外其他收益可能不那麼明顯,但很

可能會帶來比世博會的物質利益更為重要,即「精神得益」。其中最有意義的收益

是為當地注入了前所未有的自信心和榮譽感(稱之為「我們能做到」的心態)。根

據城市規模和聲譽的不同,「我們能做到」會大大加強城市與世界的聯繫和交流,

會帶來城市或地區的全面「成熟」,有時甚至能夠使城市在國際舞台上呈現「輝煌

時代」。

因此,世博會是一帖催化劑,在適宜的環境中,能夠幫助所在城市建立起全

球視野,樹立追求卓越的雄心。然而,要使世博效應可長可久,對後續效益的承

諾是最終獲得成果的關鍵。因此,必須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做適當的事情(當然

前提是時機已經成熟),東道主必須充分利用世博會提供的大好機遇49。

上海之所以對申辦「世博」如此熱衷,除了精神及認同層面以外,過去舉辦

世博城市所獲得的經濟利益,區域發展的起飛,以及產業調整的契機,更吸引上

海的矚目。 根據三菱研究所的研究,世博會對經濟的影響可歸納為下面三個主

要方向50。

1. 1985 年筑波世博會,對促進舉辦所在地筑城縣南部地區的發展和生活水平

的提高,有極大的貢獻。這一地區位於東京/橫濱都會區的郊外,過去一向

被認為是日本經濟相對落後的農村區域。舉辦世博會有助於改善該地區的

49 克勞德‧塞爾旺、竹田一平編,2003,《國際級博覽會影響研究》,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

出版社,2003 年 7 月,頁 70。 50 克勞德‧塞爾旺、竹田一平編,2003,《國際級博覽會影響研究》,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

出版社,2003 年 7 月,頁 85。

Page 44: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44

基礎設施和公共設備。

2. 由於組織者極具遠見的規劃,1985 年世博會為筑城縣南部和筑波市留下了

寶貴的經濟和社會財富。舉辦世博會的場所目前已被改造為一系列產業和

社會福利設施,對這些設施的利用進一步推動了筑波市的經濟和文化發展。

3. 世博會向人們展示了日本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向,有助於提高人們對產業調

整的認識,日本產業逐步由重型製造產業為導向,過渡為以知識為導向的

產業。利用世博會實現其主題目標,使其成為加速日本產業調整的催化劑。

根據計算,上海世博會直接投資卅五億美元,預估觀眾客流量七千萬人次;

由此帶動的產業結構調整、交通、商業、舊區改造等投資,將達直接投資的五到

十倍。根據一項預測顯示,若參觀人次僅以五千萬人次計算,在上海舉辦世博會

也將創造九十一點一億元人民幣的直接銷售收入,並且將以一比十的比例帶來相

關收益。對於每年吸收八十億美元國內外投資,並擁有全球前 500 大半數以上企

業落戶的上海而言,這將是全世界商家的一次重要會議51。

按照世界旅遊組織的計算方法,旅遊業直接收入每增加一元,相關產業的收

入就能增加四點三元。因此上海世博會不僅將為上海帶來巨大的發展機會,經濟

效應更將幅射到長江三角洲,甚至為長江流域經濟創造難以估算的影響。

世界博覽會所帶來的可能經濟擴散效應,也促使大陸長江三角洲城市的進一

步結盟。 2003 年 7 月在上海召開的「長江三角洲旅遊城市 15+1 高峰論壇」上,

大陸 16 城市共同簽署《長江三角洲旅遊城市合作宣言》,宣示「取消旅遊壁壘與

進入障礙,建成中國首個無障礙的跨省市旅遊區,最終成為世界級旅遊目的地」

的共同目標。長三角地區「15+1」旅遊城市分別是上海、南京、無錫、常州、蘇

51 施鈺文,‘上海躍居全球人氣最旺城市’,11/21/2003, 中國時報,p.11。

Page 45: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45

州、南通、揚州、鎮江、杭州、寧波、溫州、紹興、嘉興、湖州、舟山等 15 個

城市,再加上安徽黃山。《宣言》明白確立了長三角旅遊城市的合作項目和行動

計劃,並就加強區域旅遊合作、區域旅遊品牌塑造、旅遊資源和產品整合與保護、

旅遊信息交流與一體化、區域旅遊便利措施等多方面達成多項共識52。

上海人將世博會稱為『經濟奧林匹克』,但除了經濟效應之外,上海人更意

識到,世博會應該是城市精神的完全展現。上海文匯報一篇評論指出,在舊區改

造、城市重建,以及城市功能及產業結構的調整中,上海十年的進步歷程,超越

許多國際都會在百年內的發展。然而重建根植於舊有事務的城市文明,卻遠比拆

掉老舊建築,重建一個全新城市更為困難53。

總結而言,根據上海專家本身的估計,在激烈的競爭中,上海的競爭優勢主

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 申辦主題。上海申辦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以「城市」為

主題,符合了當今全球經濟整合及都市化的趨勢。都市化現象是人類

文明的產物,但它所引發的問題同樣是嚴重的。一方面都市化現象不

可逆轉,因為據聯合國的預計,到 2020 年將有 65%的人口居住在城鎮。

另一方面,對都市化所引發的問題,又必須積極地尋求解決辦法。上

海世博會,將為研討全球都市化現象提供一個論壇。

(2) 世博會的選址。上海世博會的選址將工業改造、環境治理與人民生活

水平和居住條件的改善相結合,這本身就是對城市主題的最好詮釋。

(3) 民眾的支持。在申請世博會的過程中,民間機構作了大量的民意調查,

52 ‘長三角旅遊成一統’, 07/09/2003, 解放日報,

http://www.jfdaily.com.cn/gb/node2/node144/userobjectlai211891.html。 53 ‘上海人藉世博會,打造城市精神’,01/02/2003,聯合報,p.13。

Page 46: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46

還邀請世界著名的蓋洛普公司對全球華人進行民意測試。調查結果顯

示,中國民眾對世博會的支持率超過 90%。

(4) 大陸中央政府全額的財政擔保。2010 年世博會的基礎設施和場館建設

共需政府直接投資 30 億美元,對此大陸中央政府全力支持。

(5) 大陸中央政府特設了 1 億美元的專項資金,將用於為發展中國家到中

國參展提供便利,不讓發展中國家在世博會這樣的國際盛會上被邊緣

化。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深切地體會到發展中國家需要展示自己,

以及與已開發國家平等交流的平臺。

(6) 中國大陸有信心刷新世博會歷史上的兩個記錄--最多的參觀人數和最

多的參展國家與國際組織數量。

(7) 中國政府形成了一整套場館後續利用的安排。對於奧運會、世博會、

世界杯等盛會,最難解決的是場館的後續利用問題。中國大陸在申辦

中提出,將在舉辦世博會後把這些場館改造為世界經濟、文化、科技

的交流中心54。

II. 上海重整旅遊業與結合會展之實際舉措

除了上述各種「超級賽會」〈Mega Events〉的舉辦,申辦及籌措外,上海也

認識到舉辦各種中大型會展,並藉此提昇上海的國際能見度,促使上海與全球脈

動結合的重要性。

上海的會議產業較展覽產業發展起步更晚。目前上海尚未有會議局的設置。

54 世博會﹕我們共同的心願---周漢民教授在濟同大學的演講(節選)’,07/13/2003,文匯報,

http://www.whb.com.cn/20030713/mzjy/200305040021.htm。

Page 47: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47

基本上由上海外經貿委及其相關的貿促會負責管理展覽,上海外辦則負責各種會

議產業。上海市如何整合旅遊、會展,目前正處於摸索階段。然而,就旅遊業而

言,上海市一方面對內與其他省市聯盟,另一方面對外積極促銷上海,展現極強

的企圖心。上海拓展旅遊業的實際措施可從以下幾個面向分析:

(1) 上海旅遊業的自我定位﹕

上海對旅遊業的拓展,十分關注同樣是華人城市的新加坡及香港的發展情

形,以及上海本身的定位。上海認為,城市國家新加坡的國際性大都市的形象特

徵表現在「以小見大」上,就像潑墨山水咫尺之間盡顯天地之廣闊,這幅圖景的

深處,流露的,既是美人魚般的曼妙,又不無醒獅般的勃勃雄心,如此形象基質,

從新加坡標榜的「旅遊之都」的定位中可見一斑。

相較之下,作為中國四大直轄市之一的上海,背後有廣闊的內陸疆土作依

托,東西南北聯繫十分緊密,這是新加坡所不具備的條件。然而,上海也許因倚

枕著內地疆土,而缺乏如新加坡的那種「超越無限」的急迫感,上海處於內陸文

化和西洋文化兩大扇面的交匯點,應該可以就內引(西)外聯(東)承上(北)

啟下(南)上做更多更大的文章。此外,新加坡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精心

營造舒適創意的旅遊環境的都市形象特徵,也是上海旅遊形象定位中所不可或缺

的重要元素55。

而就上海與香港的比較而言,香港與上海在文化上都具有一種中西合璧、兼

收並蓄的特點。香港與上海的區位優勢使它們得以成為商業貿易和中西交流的中

心;歷史上,這兩個城市的發展又都曾受到過西方現代化發展的影響和推動,從

而不約而同地具有融貫中西的形象特徵,這種特徵物化在眾多的都市景觀之中,

55 尹繼佐主編,2002,《文化發展與國際大都市建設:2003 年上海文化藍皮書》,上海:上海社

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 年 12 月,頁 175-176。

Page 48: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48

成為可直接感知的形象要素。從當代的都市面貌上來看,上海借改革開放之力,

以跳躍式的發展速度,逐漸展現出現代化大都市的風範,因此,今天的上海,同

樣散發著現代都市的迷人魅力,同樣活力十足。

上海學者對上海與香港長程旅遊觀光資源的比較而言,無疑對上海保持較樂

觀的態度。從上海的觀點來看,就城市日新月異的變化速率而言,這幾年的上海

甚於香港;相較而言,上海的文化根基也來得比香港深厚。上海文化發展的「快

餐化」傾向也比香港輕得多。無論從科學文化根基,還是從高等學府的綜合實力

來看,上海的總體水平都要高於香港,在知識經濟時代,上海呈現出無可限量的

發展潛能56。

(2) 上海結合內地省市旅遊資源的具體措施

上海結合內地鄰近各省旅遊資源的實際措施是推動長江三角州「15+1」城市

結盟﹐取消旅遊壁壘與進入障礙,建成中國首個無障礙的跨省市旅遊區,最終成

為世界級旅遊目的地。長三角地區「15+1」旅遊城市分別是上海、南京、無錫、

常州、蘇州、南通、揚州、鎮江、杭州、寧波、溫州、紹興、嘉興、湖州、舟山

等 15 個城市,再加上安徽黃山市。

長三角是大陸當前經濟最為活躍的地區,也有著中國旅遊「金三角」之稱。

在中國首批優秀旅遊城市中,長三角占 25%,其擁有的 48 個 4A 級旅遊景點幾

乎佔了大陸全國 4A 級旅遊景點數的 50%。去年,長三角地區接待的海外遊客和

大陸國內遊客數分別占大陸全國的 25%和 30%。

上海推動簽訂的《長江三角洲旅遊城市合作宣言》明確了長三角旅遊城市的

56 尹繼佐主編,2002,《文化發展與國際大都市建設:2003 年上海文化藍皮書》,上海:上海社

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 年 12 月,頁 178-179。

Page 49: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49

合作項目和行動計劃,並在加強區域旅遊合作、區域旅遊品牌塑造、旅遊資源和

產品整合與保護、旅遊信息交流與一體化、區域旅遊便利措施等多方面達成多項

共識。據介紹,長三角城市實現旅遊合作後,將以最大限度去減少「行政區經濟」

牽引,共打「世界第六大都市群--中國長江三角洲」品牌,在宣傳時將統一形

象;同時取消區域內大陸國內旅遊「地陪」制,實現區域旅遊一社通;取消外地

旅遊車入城、入景區限制措施,推行統一的「市民待遇」政策;允許其他城市旅

行社在上海市開辦分支機構;鼓勵旅遊產業連鎖,建設中國首個無障礙的跨省市

旅遊特區等,並將構築交通網絡,實施長三角 3 小時交通圈57。

(3) 上海推動國際旅遊結合會展產業的實際措施﹕

從本研究計劃研究人員實際訪談得知,上海市負責國際旅遊推廣的「上海市

旅遊事業管理委員會」〈市旅委〉 的「國際旅遊促進處」於今年重組後,結合旅

遊,會議,展覽為其主要的國際推廣項目58。

上海旅委的國際旅遊促進處員額極為精簡,正式人員 2 人,其他數位工作人

員為合約聘僱,以增加組織的彈性。該處主要負責推廣及包裝上海的會展活動,

並「走出去」參加國際旅遊及會議展覽,主動爭取上海主辦展覽及會議的機會。

該處的獨立預算並不算太大,約每年 2,000 萬人民幣左右。但該處很重要的

一個工作是扮演協調者的工作,與各星級飯店主動聯繫、協調,與上海的飯店業

發展共存共榮的關係,共同促進會展產業。因此上海旅委的出版品即詳列上海 4

星級以上飯店的會議展覽設施,整合全市的會展及旅遊資源。

由於上海本身位居中國大陸新興市場的龍頭,又處於歷史上華洋雜處,近代

57 「長三角旅遊成一統」,《解放日報》,2003 年 7 月 8 日。http://www.jfdaily.com。 58 訪談上海市旅遊委員會,2003 年 8 月 15 日。

Page 50: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50

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交匯之處,因此結合會展與旅遊有其先天優越之處。上海旅

委結合會展的重點在於﹕

1. 在上海的大型跨國企業保持經常性的聯繫,爭取在上海的全球 500 大公

司,在上海召開全球年會。

2. 至少爭取 500 大及其他公司在上海召開亞洲區域會議。

3. 主動提供服務。舉例而言,計劃來上海召開年會的企業或單位,若求助

於上海旅委,該處可以協助協調各種軟硬體設施,甚至幫忙聯繫專題講

座與貴賓等相關事務。

4. 對駐滬各國領事館下功夫,尤其是眷屬及夫人。從對眷屬的接待,進一

步讓各國人士認識上海旅遊資源,以推展旅遊相關產業。

5. 現階段上海會展及旅遊相關人才仍不足,需進一步培訓。

6. 上海旅委充份認識到,各類中小型會議舉辦的重點仍在各飯店,而非會

議中心。因此旅委以較務實的方式,從基層推動會展與旅遊的結合。

【表 4-1 】

就本計劃主持人及協同主持人赴上海實地考察經驗而言,上海貿促會及主管

會議展覽相關官員表示,如 APEC、世博等大型會展,主要的決策及規劃還是由

北京主導,是所謂的「國家行為」,上海主要是負責承辦,為執行的單位。但上

海之所以會雀屏中選,最主要是上海乃全中國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在上海這

種大城市舉辦大型會展,才有所謂的「聚集效果」。

而就「國家行為」形式的大型會展以外而言,上海主辦的各種展覽,主要以

Page 51: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51

專業展覽為主。上海方面辦展與台灣的觀念有所不同。上海的展覽仍以專業買主

為主要對象,並沒有在最後幾天開放一般民眾參觀。就台北的例子而言,專業展

覽仍會留下最後幾天開放參觀,以匯集人氣,而且門票收入也頗為可觀。

此外,除了展覽產業以外,上海貿促會及相關單位也承認,會議產業相對而

言仍有待開發。由於上海會展主管機關及公民營性質各異,形成多頭馬車,重複

建設的情形。上海市自改革開放,權力下放後,18 個區縣彼此競爭經濟利益,

而會展產業在短期內可以透過建設硬體來展現政績,因此區縣領導人莫不熱衷建

設大型會展中心。然而,會展中心的相關配套措施就不是單獨區縣政府可以獨力

為之,但區縣領導人對協調配套措施並不敢興趣,只求即刻可見的政績,以便為

未來晉身之階鋪路。事實上,不僅上海本身如此,大陸近年來各省市也產生「會

展熱」,各地會展中心如雨後春筍出現,但配套措施付諸闕如,導致最後不少大

型會展中心閒置,造成資源浪費。

若將上海,台北,香港的會展產業加以比較,香港的會展產業以「香港貿發

局」〈Hong Kong Trade Development Council, HKTDC〉為主導,規劃及管理主要

展場。台北的模式也類似,由貿協負責主要管理及整合之責,並與台北市政府協

調合作。上海則各類展場,包含國營,私營,合資等各種經營模式,事實上貿促

會發揮的影響力有限,易造成展覽主題重複,缺乏規範。上海市對展場的管理究

竟應採「管制規劃」抑或「市場主導」莫衷一是。顯然貿促會與外經貿委的看法

有相當的差距。

III. 上海、蘇州新展場的建設,運作及問題

上海浦東新國際博覽中心

與目前台北空間不足的世界貿易中心展場比較,上海新的國際博覽中心就硬

Page 52: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52

體而言,具有極大的超越野心。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是由上海市浦東土地發展(控

股)公司與德國漢諾威展覽公司、德國杜塞爾多夫展覽公司、德國慕尼黑國際展

覽有限公司等共同投資建設。內設有商務中心、郵電、銀行、報關、運輸、快遞,

及廣告等各種服務項目。

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的每個展廳規模為 70m×185m,面積為 11,547 平方米,

展廳均為一層無柱式結構,全部建成後將擁有 18 個展廳、三個入口大廳和一座

塔樓,總展覽面積為室內 20 萬平方米,室外 5 萬平方米。根據市場需求情況,

還將建造一座塔樓,包括酒店、辦公室和會議中心。目前為一期工程,投資總額

為 9,900 萬美元,共四個展廳及一個入口大廳,展覽面積為室內 4.5 萬平方米,

室外 2 萬平方米,地面承重為 30kN/平方米,靜空高度為 11-17 米,每個展廳配裝

8 扇門,尺寸為 5.3 米×4.1 米。展廳設有靈活性分隔、卡車入口、地坪卸載、設

備、辦公室、零售部及餐廳和板條箱倉庫59。

本研究計劃研究人員曾實地赴浦東新國際博覽中心參觀。據管理階層表示,

中心所規劃的 18 個館,預計 7 個館在 2006 年飽和。目前全年展場有 40%的佔

有率,同時規定在一年內上海其他展場不能有相同的展出,其壟斷市場的企圖十

分明顯。

就管理階層的結構而言,全部管理人員共 50 人,只有一個德國總經理,並

無其他外籍經理,其本土化的企圖心甚為強烈。但由於法規限制(中方合資 50

%),無法以高薪吸收更多海外歸國人才。

若就整體規劃的硬體設施而言,浦東新國際博覽中心已臻國際水準,不但獨

步全中國,在整個亞洲亦屬翹楚。18 個館若照預定計劃完成,其規模及氣勢將

59

‘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01/20/2003,新華網,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expo/2003-01/20/content_696884.htm。

Page 53: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53

傲視全球。但若仔細審視其周遭相關配套措施,則可發現偌大的展場彷彿獨立於

空曠的未開發工業區。附近除了地鐵站以外,相關大眾運輸系統並不方便,其所

在地離浦東主要商業區尚有一段距離。在上下班尖峰時間,若要到至浦西地區,

則至少要花費一個小時以上的路程。此外,週邊相關的商業服務如銀行等亦付諸

闕如。以台北及漢城為例,主要展場附近均有大型旅館及購物中心,但浦東新國

際博覽中心附近並無 4 星級以上的飯店,也沒有能聚集人氣的購物中心。因此,

整個展場與整個城市脈動脫節。若要依賴展場來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似乎並不容

易60。

從 2002 年及 2003 年兩屆在浦東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辦的 Cebit Asia 電腦展而

言,其實際績效未必如新穎的展場來得亮麗。2002 年 Cebit Asia 在上海舉辦第

二屆展覽時,主要台灣資訊產業大廠如 Acer, BenQ, Asus, Mitac, Quanta 等均缺

席。就連大陸最大的資訊產業廠商聯想也並未參展,而只是在電腦論壇上亮相而

已。2002 年參展的廠商達到 544 家,雖比 2001 年的 509 家略有成長,但距離原

先估計的 700 家仍有很大的距離61。

本〈2003〉年度的 Cebit Asia 由於受到 SARS 的影響,將原本預定於春季舉

行的電腦展延遲到九月份,恰巧在台北國際電腦展前一個星期舉行。原本台北電

腦展因為上海的大張旗鼓而頗為緊張,但上海電腦展實際的情況並不如預期。

2003 年 Cebit Asia 參展的廠商較 2002 年還少了四分之一。國際大廠如 Microsoft

及 Intel 缺席,同時三年來參加的廠商大多是老面孔,並無新奇的產品出現62。由

於台北與上海電腦展時間過於接近,台灣的電腦大廠大多選擇台北, 只有日本

及韓國廠商在上海的參展率提高。總體而言,Cebit Asia 的參展廠商及展出產品

60 參訪浦東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2003 年 8 月 12 日。 61 Tim Culpan, “Cebit Asia loses oomph”, Asia Computer Weekly, September 16, 2002, p. 1。 62 “Firms Skipping IT Trade Fair”, Financial Times, September 17, 2003。

Page 54: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54

內容均縮水,原來預定的四個展場也縮小為兩個,而且還有閒置的空間63。

上海市其他展場及會議中心

如前所述,上海大部份的展場產權頗為複雜,管理亦有分割的情況。位於浦

西虹橋區的上海國際展覽中心,歷史較為悠久,貿促會掌控的幅度較大,經營亦

較為完善。產權結構如下﹕

單位 股權

虹橋開發屬區政府 40%

貿促會 30%

英國管理公司 30%

由於虹橋開發區位於上海城區的西邊,外僑聚集,開發較晚,可塑性也較高。

上海國際展覽中心,以及隔鄰的上海商城,當初建設的目的就是希望以展場帶動

地區發展,並以國際展場引進更多國際文化及商業氣息,促使全區邁向更全球化

的環境64。

在浦東國際博覽中心展場開幕之前,上海的主要國際展覽都在此地舉辦。就

硬體而言,上海國際展覽中心顯然不敷使用,但週邊的配套措施,例如商務服務,

星級旅館,以及較現代化的舒適環境,至今仍是上海其他展場難以望其項背的。

63 馮景青,“電腦大展兩岸較勁”,中國時報, 2003 年 9 月 23 日。 64 參訪上海國際展覽中心,2003 年 8 月 11 日。

Page 55: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55

上海國際展覽中心另一個優勢是較完善的軟體管理。本計劃研究人員赴上海

實地訪談時,曾參與台北貿協與該中心之對話會議。從經驗豐富的台北貿協高層

經理人員及本身印象得知,上海國際展覽中心的管理團隊顯然與國際接軌程度不

差,且近年來已經開始「管理輸出」,成為大陸其他展場的範例。其部份高層經

理團隊已被上海市政府征召,加入世博管理團隊。該中心與大陸其他省市的展

場,例如寧波市,也建立了合作關係,企圖進一步與各地的區域產業整合。

上海其他各主要展場的情況如下﹕

(1) 世貿商城:其主要功能是配合上海國際展覽中心,位於虹橋區,有台資

的成份,主要功能為商品展示,但使用率並不高,效率並不算太好。

(2) 上海展覽中心:位於南京西路波特曼飯店對面,租界時代是著名的「愛

儷園」,中共建政後為慶祝中蘇友好,改建成俄式建築,但並不適合成

為展場。該中心展出主要是消費性產品,由市政府出資支持,負有政策

任務。

(3) 光大會展中心:地點位於城西徐匯區,地點並不算好。管理者光大集團

的目的要藉由會展中心帶動炒作週邊地產,因此專業性並不強。

(4) 上海國際會議中心﹕上海為舉辦財富 500 大論壇及 APEC 年會所建設的

大型會議中心,位於浦東東方明珠電視塔畔,面對浦西外灘建築群,景

觀及地點佔有優勢。該中心由上海文化廣播集團投資,屬市委宣傳部。

該集團也投資旅遊業、上海大劇院、東方明珠等其他旅遊設施。該中心

及附屬的東方濱江飯店,其硬體設施屬一流,但參訪時〈2003 年 8 月〉

尚未從 SARS 陰影中恢復,整個中心並無任何會議召開。

總體而言,上海會展每年有 15%~18%成長,但各會展場地之間仍存有激

Page 56: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56

烈競爭。上海的各會展場地並不是全部都面向國際,事實上還有很多類似「廣場」

的場地,主要是以國內零售為主。上海及中國各地近年來的「展場熱」,主要是

地方政府藉由會展來帶動基礎建設及房地產。就全中國大陸的分工而言,上海、

北京、香港的重點是發展國際專業展場。而寧波、大連等地主要則是以區域性為

主,並與區域經濟結合。但全球性的會展與區域性的會展如何相互配合,並避免

重複建設,將是很重要的一項課題。

蘇州會議及展覽產業

上海以外,自 2002 年開展的蘇州電子信息博覽會 eMEX,也展現了強烈的企

圖心。eMEX 具有以下幾項特色﹕

(1) 打造臺商做主角的展覽會

‧ 參展價格實惠而一致,效益成本比最佳

‧ 臺商佔大多數、且領導品牌參與、突顯臺灣產業實力、能引起大陸

產業界及媒體的重視

‧ 蘇州市政府最重視且唯一的年度商務平臺,會傾全力辦好

‧ 蘇州長期而言,將是臺資製造業投入最多的地點,電子產業鏈內的

商機,eMEX 有其它地點無可取代的地利及人和優勢

‧ TCA 展覽專業的投入,保障展覽場地的品質及對臺商的服務,也是

大陸第一個依臺商慣性操作的展覽

(2) eMEX 定位明確

Page 57: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57

‧ 長三角電子信息產業指標性的採購、交流及信息交換平臺

‧ 企業對企業活動

‧ 製造原產業鏈內商務平臺

(3) eMEX2003 具有特殊的優勢與機會

‧ 優勢﹕電子製造業群聚成型

i. 國際級企業及產品

ii. 蘇州市府的支持

iii. 專業團隊

iv. 展覽定位的不易被複製

v. 臺商的向心力及對供應鏈的控制力

‧ 機會﹕投資及開業廠商﹙本展潛在客戶及專業參展參觀者﹚越來越

i. 長三角區域內高速公路網逐漸完備

ii. 微利時代對製造原廠需求增大

iii. 第一屆口碑尚佳

iv. 商務部的參與主辦,擴大了本展的影響力

Page 58: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58

v. 蘇州市區建設更滿足國內外人士商務需求65

從本研究計劃研究人員實際訪談得知,主辦 eMex 的南亞展覽公司展場即將

結束歷史任務,轉型為一般性國內商品展示中心。蘇州市政府於新加坡工業園

區,金雞湖畔正在建設「蘇州國際博覽中心」,作為蘇州未來主要會議及展覽場

地。該中心預定設 14 個展館,共 7,000 個攤位,預定有 300 個大小會議廳,以

及配套酒店,預定於 2005 年完工。

若就蘇州國際博覽中心的所在地而言,富含山水之勝,為上海,台北,漢城

所難以望其項背。然而,本計劃研究團隊與台北貿協實際與蘇州團隊對話所得到

的印象是,蘇州團隊的管理經驗不足,與台北貿協累積三十年的辦展經驗比較,

蘇州團隊顯然過於信任美國的設計顧問公司,而沒有考慮蘇州實際的需要。舉例

而言,蘇州國際博覽中心計劃將主要展場置於二樓,會議餐飲娛樂等設施置於一

樓。台北貿協副秘書長劉大俊即明白指出,此舉有違一般參展的習慣,最後勢必

造成一樓有限的展場一位難求,但二樓的展場將有可能大量閒置66。

然而,蘇州作為一個會展的基地,仍有其特色﹕

(1) 蘇州富山水之勝,旅遊資源豐富,有條件吸引國外專業人士前來開會,

辦展,並參加各種休閒活動。然而,就現階段而言,蘇州的旅遊資源

尚未完善開發。除了主要景點以外,城市規劃並不理想,無法展現休

閒城市的整體優勢。且蘇州作為「休閒城市」 的名聲,在華人以外的

世界並未打響。

(2) 蘇州吸引外資近年來已有相當成績。儘管蘇州採取低姿態,但其吸引

65 eMEX2003 規劃與展望,臺北市電腦公會,07/18/2003,www.goemex.com。 66 參訪蘇州國際博覽中心及外促會座談,2003 年 8 月 12 日。

Page 59: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59

外資的能力並不亞於上海。蘇州及周圍的城市如崑山、吳江、無錫等

地已形成完整的電子工業產業鏈,具備雄厚的電子工業基礎。

(3) 蘇州的聯外交通,除了火車外,公路運輸已不敷使用,設立機場的可

能性亦低。陸路交通若無改善,從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到蘇州主要展場

的交通時間過長,對蘇州將有不利的影響。

【表 4-2 】

IV. 上海全球化所帶來的整體衝擊

上海以會展產業及服務業撐起的全球化策略,以及伴隨而來的城市重建過

程,對城市本身的社會發展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上海建立國際級大都市的形成

過程,也是新移民城市的形成過程。由於上海基礎設施建設在中心地區和邊緣發

展的巨大差距,使財富和新移民出現向城市中心集聚的傾向,這與國際上一些大

城市偏離城市中心的居住趨勢有極大差別。近年來逐漸形成的富人區和平民區的

巨大差距,在城市改造中大批原住居民向城市邊緣的遷移,客觀上出現了「富人

進城,窮人下鄉」現象。來自國內外富人的流入可能出現的原住市民與新移民在

就業、教育資源上的競爭,會促使社會衝突加劇。

此外,論者也認為上海過分誇大以「富人」為中心的服務意識,反映出浮躁

的社會心態。上海市中心的許多區域頻頻出現消滅某某以下房價的豪言壯語;對

富人〈精英〉群體導入城市網開一面,熱情有加,以顯區域身價,反之,要求平

民〈窮人〉的遷出,為城市改造作出犧牲。這在政策導向上存在明顯問題。

上海市長韓正於 2003 年 2 月出席上海政協會議時坦承,他注意到不少傳媒

將上海缺乏企業家的原因歸結於「政府太強」,今後希望透過「強勢政府+強勢企

Page 60: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60

業」,形成上海的強勢經濟。與中國其他經濟發達地區相比較而言,上海的政府

行政管理力量之強是十分突出的。不論什麼行業都離不開政府,民間的發展空間

很小。在結構上,國有經濟勢力依然佔據控制性的地位,民營經濟還相當弱小。

在增長模式上,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政府推動。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張軍教

授指出,上海經濟的成績單主要靠城市建設加上外資投入,與江蘇、浙江、廣東

經濟的增長模式、原動力都不一樣。這十年是外資進入最集中的十年,同時是城

市建設變化最大的十年。城市建設、舊城改造的大量資金靠政府主導的土地批租

獲得資金,這是上海經濟增長最重要的方面,而不是靠企業做強、做大的創業機

制來推動成長,這是上海「強勢政府」的顯著特點。張軍對強勢政府主導下的「起

吊機經濟」的一個質疑是:「土地批租加上中心城市外移、世博效應等,再增長

十年、二十年沒有問題。問題是十年、二十年後怎麼辦?」。

也有人把上海的經濟增長模式形象化為「全球城市」發展——透過修橋修路

蓋房子的固定資產投資拉動經濟增長。最顯著的例子是在未來的 7 年中,上海將

為世博會投入 2,000 多億資金用於展會場館以及交通建設,「起吊機經濟」還將

隆隆作響。但已有經濟學家指出,這種透過外延資金投入支持增長的經濟,並不

能完全激發內在有效的投資需求,一旦建設投資放緩,發展也就面臨挫折67。上

海因會展產業隨之而起的房地產業對整體經濟發展也有多重的影響。上海經濟以

房地產業的帶動近年越來越明顯,產生的慣性衝力越來越大。1990 年,上海房

地產增加值佔上海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僅 0.5%,而 2001 年已經達到 6.4%。2002

年,上海房地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長 14.5%,增幅超過同期國內生產總值 3.4

個百分點。凡此種種,都可證明由會展等帶動的上海城市改造過程,事實上是有

十分複雜的社會、經濟、乃至政治影響。

67 紀碩銘,‘究竟誰是上海的敵人﹖看上海十大憂患’,07/03/2003,南方網,

http://61.144.25.119/gate/big5/www.southcn.com/finance/financenews/guoneicaijing/200307030520.ht

m。

Page 61: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61

表 4-1 上海旅委旅遊出版案例介紹

City of Wonders68

Why Shanghai

City of the 21st Century A Cosmopolitan Mix Where Old Meets New Choose A Style, Any Style

Essential Shanghai

Economic Data Accessibility Climate Language and Population Entry Requirements Currency Customs Clearance

Accessibility

Getting There By Air

Getting Around the City Bus Metro Taxi Ferry

Getting Around the Country Air Train

Ideas and Supports

68 City of Wonders: Incentive Guide, Shanghai Municipal Tourism Administrative Commission,

www.shanghaitour.net.

Page 62: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62

Planning Ideas and Assistance Meeting Facilities →refer to the Convention Guide Professional Organizers Contact the Shanghai Municipal Tourism Administrative Commission

Places of Fascination

Heritage Yu Garden Shanghai Old Street Jade Buddha Temple Longhua Temple Sun Yat-sen Residence Soong Chingling Residence Shanghai Jews 「homecity」 Scenery The Bund Oriental Pearl TV Tower

Bund Tourist Tunnel People’s Square Centure Avenue

Culture & Museums Shanghai Museum Shanghai Art Museum Shanghai Urban Planning Exhibition Center Shanghai Science & Technology Museum Shanghai Library Doulun Road Children’s Palaces Activities Aquaria 21 Horseback riders Shanghai Bike Club Rock climbing Skiers Tourist resort Nightlife Shanghai Grand Theatre Shanghai Concert Hall

Page 63: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63

Shanghai Circus World Xintiandi Nighttime cruise Charming Shanghai Great World Night Paipu Karaoke Shanghai Haoledi Karaoke Green Adventure Shanghai Wild Animal Park Shanghai Botanic Garden Century Park Dongping State Forest Park Sheshan State Forest Park Huand Pu Park Shanghai Gongqing Forest Park Golf Sun Island Golf Club Tomson Golf Club Oriental Paris Golf Country Club Shanghai Golf Club Shanghai International Golf and Country Club Shanghai Links Golf and Country Club Shanghai Binhai Golf Club Shanghai Riviera Golf Resort Shanghai West Golf Course Shanghia East Asia Golf Practicing Culb

Captivating Cuisine

Hengshan Road Maoming Road Yangdang Road Xintiandi Shanghainese cuisine Cantonese, Sichuan, and Biejing cuisine Thai, Japanese, Korean, Frenck, Italian, and Brazilian

Page 64: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64

Sensational Shopping

Nanjing Lu Xiangyang Market Shopping malls Department stores Antique Shanghai tailors Chinese arts and crafts

Accommodating Everyone

More than 3,200 hotels and 260,000 beds

Itineraries

Cultural Encounters in Six Days Team in Action in Seven Days Shanghai Sensations in Six Days

Beyond Shanghai

Zhujiajiao Nanjing

Suzhou Hangzhou Xian Beijing

Calendar of Events

Page 65: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65

表 4-2 蘇州及上海主要展覽中心比較

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 蘇州國際博覽中心

Shanghai New International Expo Centre Suzhou International Expo Center

公司組成 上海新國際展覽中心有限公司=上海市浦

東土地發展公司(50﹪)+ 德國國際展覽

集團(50﹪)

蘇州國際博覽中心有限公司

啟用日期 展館自 2001 年 11 月 2 日起投入使用。2002年 3 月 1 日五號館建成開放。

2003 年 9 月開始動工興建。

首期 3,000 個展位將於 2004 年

10 月投入使用。

目前可用面

積 室內展覽面積為 57,500 ㎡,室外展覽面積

近 20,000 ㎡。停車位 800 個。

展館建築 展館頂部由玻璃纖維設計,充分利用自然

光。

各展館有 4 m 高的卡車專用入口,極大方

便了展品運輸、展台搭建和撤展工作。

展館東西兩側停車場可容納 1,500 個車位。

貨車可直達二樓展館裝卸貨。

室外廣場的地下停車場可停放

1,500 輛車。

展館規模 各展館均為一層無柱式結構,規模為 70 m ×185 m,面積約為 11,500 ㎡,淨高度 11 m,五號館為 17 m。

展館地面承重為每平方公尺 3 噸,室外展

場地面承重每平方公尺 5 噸。

每個展館有南北各 5 扇大門,尺寸為 5.3 m (寬)× 4.1 m(高)。

二樓展廳是 80,000 ㎡的無柱式

連續展廳的設計,可提供世界上

最大的不間斷展覽空間。

一樓淨高 13 m,二樓淨高 10.5 m。

展館設施 1,900 ㎡的獨立入口大廳可舉辦開幕式,

並設有商務中心。

展館內設有完善的配套服務設施,如會議

室、餐廳、商務中心、便利店、廣告代理、

旅行社、海關等。

展館地槽內鋪設後勤供應管道,直接連接

展位現場,提供所需的電力、壓縮空氣和

每層展館都配備有全套的輔助

和服務設施,包括會議室、餐

廳、辦公室、設備用房等。

Page 66: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66

各 種 現 代 化 通 訊 設 施 , 包 括 ISDN 、

ADSL、無線寬帶網和衛星電視。

長期規劃 館場成三角形的平面布局。

總展覽面積為 250,000 ㎡。

另有 3 個入口大廳,以及一座賓館附帶會

議中心。

建築外型呈扇狀。

總建築面積 32.6 萬㎡,為兩層

建築。

另有容納 2,000 人的多功能廳及

配有同聲翻譯設備的國際會議

廳等設施。

總體工程預計於 2005 年完工。

總室內面積 200,000 ㎡ 120,000 ㎡

總展館數目 17(18 網站資料) 14(7000 個國際標準展位)

總室外面積 50,000 ㎡ 30,000 ㎡(湖濱廣場)

使用狀況 營運一年來,共舉辦 42 場展覽,出租 88萬多㎡展覽場地,吸引 1.6 萬多家廠商參

展,接待過 100 多萬專業參觀者和近 100萬的參觀大眾。新一年的展覽計畫表顯

示,已排定時間的展覽達 49 個,其中需要

四五個展館同時開放的大型和國際性展覽

多達 12 個69。

非展覽用途 1. ATP 大師杯網球賽:4、5 號展館和室

外場地經過搭建後,成為達到國際標

準的比賽場地,配有大型宴會廳、現

場轉播中心、新聞發布中心等。

2. 上海通用汽車別克君威發布典禮

3. 2002 亞洲信息及通信技術論壇

資料來源: http://www.sniec.net (書面簡介); http://www.suzhouexpo.com(書面簡介)

69 勵漪,「上海會展業:讓市場發揮更多效力」,《人民日報》,2002 年 12 月 9 日,第二版。

Page 67: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67

第五章 漢城會展產業與全球化

I. 漢城全球化之發展

2002 年世界杯足球賽在漢城舉行,開幕典禮吸引了全球近 42 億的球迷觀

賞。根據官方的估計,這場盛會提供漢城將近 2.78 億美元的產值,以及 87,000

個工作機會70。更重要的,自從韓國成功爭取舉辦 1988 年奧運及 2002 年世界杯

後,漢城市更進一步的邁向成為全球化都市的目標。除了透過舉辦重要國際性活

動外,南韓政府自 1997 年金融危機後,開始採取大幅開放市場、引進外資的自

由化經濟政策,也是促使南韓首都漢城成為一個在全球化過程中能夠深具競爭力

的另一項重要基礎。南韓政府為加強全球化競爭力的佈局,在 2002 年宣布積極

籌畫將南韓轉型成東北亞商業營運中心71。這個營運中心的目標是建立涵蓋金

融、後勤、跨國公司之區域公司總部等營運中心。由漢城與周遭的仁川、京畿道

所形成的首都圈,在 2001 年已擁有全南韓 46%人口(約 4 千七百多萬),以及

47%GDP。此外,漢城有 52 所大學和學院,每年的大學畢業生則近 7 萬人數。

在這些條件下,漢城確實有機會成為一個具有競爭力的區域性,乃至於全球性的

都市。

但是漢城的全球化進程,並非自 2002 年才開始。以下將先進一步介紹漢城

邁向全球化的政治經濟與文化基礎,然後將針對漢城在發展會展之軟硬體的建

設、舉辦 1988 年奧運與 2002 年世界杯足球賽所做的規劃及對漢城發展的影響,

以及漢城為因應全球化,在人才發展上的規劃,和對外國人在漢城工作和生活上

提供的支援等做介紹。

70 擷取自 http://www.seoulnow.net/faq/faq-q01.php, 2003.07.16。 71 Lee, Chang-Jae, “A Hub in the Making.” 擷取自

http://www.kt-i.org/jul_aug_01/economy/coverstory.htm,2003.07.13。

Page 68: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68

II. 漢城的經濟全球化

自南韓加入 WTO 與 OECD 後,在這些國際性經濟體的壓力下,從上個世紀

的 1990 年代以來,漢城快速的強化了其與世界經濟的連結。不僅是外資加速流

入,以漢城為基地的公司也開始在國外投資72。在 1997 年南韓面臨金融危機後,

漢城更加快了其經濟全球化的速度。

1999 年在南韓政府修訂了「外國人投資促進法」及「外國人投資促進法實施

令」後,漢城市政府也制訂了「漢城市外國人投資支援條例」(見附錄十),以及

各項土地使用和財政優惠措施等,以促進外國投資73。就外國對漢城的直接投資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數值來看,1982 年時其全部金額為 5.87 億美元,

其中投資在製造業的百分比為 22.7%,在服務業為 76.9%。在 1996 年金融危機

前夕,漢城 FDI 的數值已經為 49.78 億美元,而投資在服務業的比例也上升到 86.6

%,製造業則減至 13.4%74。在金融危機後,由於南韓大幅開放外國投資,漢城

在 2000 年得到的外國資本投資額增加至 149 億美元。其中 70%來自美國、日本

與歐盟國家(見圖 5-1)。這些投資在服務業方面的比例是 89.5%,在製造業則再

降至 10.5%。這些對服務業的投資,則主要是在金融、保險、旅館和貿易上。在

製造業方面,對電子業方面的投資則佔了將近一半(見圖 5-2)75。

南韓於 1996 年加入 OECD,對漢城之經濟全球化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轉捩

點。由於 OECD 的要求,南韓在金融市場方面,做出大幅度的開放。在 1997 年

時有 35 家國際金融公司在漢城開設了分公司,現今在漢城首都圈則有八千多家

72 Short, John R. and KimYeong-Hyun, 1999. Globalization and the City. New York: Longman. 73 擷取自 http://chinese.metro.seoul.kr/business/investment/support/,2003.07.19。 74 上引,Short & Kim, 1999, Pp. 58. 75 擷取至 http://210.90.46.47/html_service/eng/investment/2-6.htm,2003.07.19。

Page 69: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69

外國公司,佔了全南韓外資公司數目的 88%76。除了外國人到漢城投資外,南韓

以漢城為基地的本國大企業集團(Chaebol)如 Samsung、Hyundai、Daewoo 與 LG

等,也開始大量在全球各地投資。以南韓前 30 大企業集團在海外的投資來看,

在 1981 年的投資額是 2,821 萬美元,至 1996 年則超過 40 億美元。雖然 1997 年

後因金融危機而減少投資至 30 億美元左右,但在 1998 年則已經恢復到至 37 億 7

千多萬美元77。此外,南韓的銀行與金融機構也紛紛在國外主要城市開設分行,

進行海外的業務78。

漢城的經濟全球化過程,除了在資本的流動外,也呈現在國際間人員的流動

上。在 1987 年由於一連串的罷工事件,南韓開始引進亞洲外勞。但漢城的外國

工作者主要是在 1988 年奧運後開始出現。加上 1980 年代後期,南韓與中國大陸

開展外交上的關係,開始有大量的中國勞工進入南韓。在 1992 年,南韓政府企

圖將非法勞工合法化,以協助需要非技術性勞工的中小企業發展。約有 6 萬多來

主要自東南亞地區與中國大陸的外勞因此而得以合法化。根據官方的估計,1996

年南韓仍有 11 萬名非法外勞79。雖然依據官方 2000 年的統計資料,全南韓只有

約 15 萬合法居留的外國人士,在漢城首都圈則應只有約 4 萬合法居留的外國人

士80。根據漢城特別市政府的統計,在 2001 年,合法居留在漢城的外國人數,已

經達到 67,908 人81。就目前南韓的移民法,這些合法居留的外國人士,大都是屬

於從事商務、教育等專業人士。但依照非官方的估計,南韓在 2001 年則有約 30

76 Korea Times, 2003.01.28. “88% of Foreign Firms Located in Seoul.” 77 Kim, Eun Mee, 2000. “Globalization of the South Korean Chaebol.” Pp. 102-125 in S. S. Kim, ed.,

Korea’s Globaliza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78 前引,Short & Kim, 1999, Pp. 58-59。 79 前引,Short & Kim, 1999, Pp. 63。另見擷取至 http://www.unesco.org/most/apmrnw12.htm,

2003.07.19。 80 Korea National Statistical Office, 2001. Korea Statistical Yearbook. The 48th Edition. Daejon, Korea:

National Statistical Office. 81 Seoul Metropolitan Government, 2002. Seoul Statistical Yearbook.另見 http://stat.seoul.go.kr.

Page 70: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70

至 40 萬的外勞,其中近 67%是曾被允許短期居留但已超過期限的非法移民82。這

些非法外勞大部分應該是集中於漢城首都圈的工廠工作。即使如此,南韓仍然需

要繼續引進外勞,以因應其在辛苦勞力工作方面人力短缺的情況83。

漢城做為國際間人員的流動的另一個指標是漢城機場承擔的乘客運輸量。依

據國際民航組織(ICAO)1997 年度報告顯示,漢城機場乘客的運量是 367 萬人

次。在十年當中成長 12%。其目前乘客運量在亞洲僅次於東京,而且比巴黎的

運量還要高。此外,經漢城機場之飛機流量的年度成長率為 13%,也是全世界

最高的84。

漢城另一個經濟全球化的指標為其在網際網路上的發展。依據 Korea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KRNIC)的資料顯示85,南韓在 1994 年有約 14 萬個網際網路

的使用者,至 1999 年則突破到 1 千萬以上。到了 2002 年,其使用者數目則已接

近兩千五百多萬(見圖 5-3),普及率高達 58%。在使用.kr 之網域名稱的數目則

由 1993 年的 61 個到 2002 年的 492,411 個(見圖 5-4)。其中 1998 年到 1999 年成

長將近 8 倍(由 26,166 到 207,023),而自 1999 年到 2000 年的成長則接近兩倍,

達到 517,354 個。這種跳躍式的成長有賴於政府對 IT 產業政策上的大力推動、業

者的投資,以及學校教育的提倡。漢城市做為南韓的政治經濟中樞,其網際網路

的發展與使用會比全南韓之平均值更高。作為南韓經濟重心的漢城,自也是這波

資訊浪潮的推動者。

綜合言之,漢城的經濟自上世紀 90 年代以來,因為南韓整體經濟政策的自

82 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 2001.03.29. “South Korea’s Hard Labor.” 83 Uy, Vincent, 2003. “South Korea Needs 14,000 Foreign Construction Workers.” 擷取至

http://www.inq7.net/brk/2003/apr/25/text/brkofw_3-1-p.htm。 84 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 1998. Annual Civil Aviation Report 1997. 擷取自

http://www.icao.int/icao/en/jr/5306_ar3.htm. 85 擷取自 http://stat.nic.or.kr/english/iuser.html,2003.07.19。

Page 71: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71

由化,而呈現快速全球化的趨勢。這種趨勢可由外資的倍數增加、本國產業與金

融業對外的投資、外國專業人士與勞工的快速增加,以及網際網路奔騰式的成長

等指標看出。換言之,漢城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一方面是受到外在的壓力,另一

方面則是本身開始重視在全球化發展過程中,所採取之提升競爭力行動的結果。

III. 漢城的政治全球化

自從 1968 年結交第一個姊妹市─台北市後,漢城市已經陸續與另外 17 個位

於歐、美、亞和澳洲等 17 個國家的姊妹市建交(見表 5-1)。最近在 2000 年建交

的是義大利的羅馬。此外,尚有至少有三個城市已經和漢城簽署合作交流的備忘

錄86。這些姊妹市中有 7 個是在 1988 前所結交的。而在 1988 年後建交的則有 11

個。因此,漢城可說是因為舉辦奧運時與許多國家交流,進而促成其進一步發展

姊妹市的計畫。此外,在 1990 年代後期,隨著南韓第一位直選大統領盧泰愚推

動「北方外交」,和北韓接觸,並隨後與當時蘇聯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87,以及

冷戰之結束等外部政治因素,加上前述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需要,漢城開始與當時

社會主義國家的城市建交,如北京、烏蘭巴德,及河內等。漢城在與這些城市建

交後積極推動雙邊交流。以 1995 年為例,漢城與 11 個姊妹市進行了共 52 項官

方活動,其中包括在都市行政事務的考察交流和技術交流等88。

舉辦國際性的會議也是促進一個城市世界聲望及擴展全球性連結的重要途

徑。南韓為了提倡國際會議與展覽的活動,特於 1996 年通過了《國際會議產業

育成相關法律》,並由政府頒佈《國際會議產業育成相關法律實行令》(見附錄十

一)。在此法律倡導下,漢城於 1996 年一共舉辦了 67 個國際會議。當時在世界

86 擷取自 http://english.metro.seoul.kr/residents/links/cities/,July 08, 2003。 87 李迺揚,《韓國歷史的傳真》,台北:新文豐,2002 年。 88 前引,Short & Kim, 1999, pp. 68-69。

Page 72: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72

的排名為第 22 名89。到 2001 年時,漢城舉辦了 134 個國際會議,在世界的排名

為第 18 名,在亞洲則為第 3 名。與 2000 年比,漢城舉辦國際會議的次數成長了

23%90。

就政治層面而言,全球化的發展可能會減弱國家的主權或城市的管理權。以

1997 年南韓發生金融危機後,IMF 進駐南韓主導其經濟和金融體系重整即為一

例。但另一方面,全球化也會增強一個國家或都市的形象。透過結交姊妹市和舉

辦國際性的會議,漢城在政治全球化的發展上,已經在亞洲眾多都市中成為佼佼

者。

IV. 漢城建立會展產業與舉辦國際性盛會的具體作為

在全球化之浪潮衝擊下,漢城市官方及民間除了無可避免的需要因應這種形

勢外,也主動出擊發展各種軟硬體的建設,以成為一個具有強大競爭力的全球性

都市。以下分別就漢城市政府與市民在發展漢城成為亞洲重要的會展中心,爭取

奧運及世界杯足賽等超大型國際性運動活動,以及改善生活環境,以吸引國際人

才等方面的軟硬體建設做進一步的討論。

(1) 會展產業的發展

1、南韓政府推動會展產業的機構

為了推動經濟與政治全球化,南韓政府積極透過發展會展產業的策略,來吸

引外國人的投資與觀光。為推動這個策略,南韓政府於 1990 年代逐漸開始重視

會展產業,並於 1996 年制訂「國際會議產業育成相關法律」。南韓政府在 1998

89 如上。 90 擷取自 http://www.knto.or.kr/eng/05_news/e_knto_news_view.jsp?pg=0&seqno=125,July 19,

2003。

Page 73: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73

年 ASAM 會議後,愈加重視國際會議產業的推動,並在 2001 與 2003 年做了兩次

修訂(附錄十一)。2003 年修訂的原因是為了因應會議產業在民間快速增長的結

果91。依照該法所定義的「國際會議」包含了如研討會形式的國際會議(convention)

與國際會議相關的展覽或展示(exhibition)。在中央政府層級執行這項相關法律

的單位之一為韓國文化觀光部。根據前述法律與其他推動觀光之法律的規定,南

韓政府投資成立韓國觀光公社(Korean National Tourism Organization,簡稱 KNTO)

來執行觀光產業發展的政策,以推動觀光與會展的事宜92。

為發展國際會議產業,KNTO 的組織中設立「會議處」(The Convention

Bureau)。此處任務包括93:

(1)舉辦國際會議及會議順利進行;

(2)收集與交換國際會議方面的資料,以及從事調查工作;

(3)推銷韓國為國際會展的地點;

(4)發展韓國的國際會議產業,並訓練教育相關工作人員。

此處目前共有 17 名工作人員,均需有駐外經驗,並具有英文溝通的能力94。

為達成這些任務,該處共有三個工作小組分別負責會議支援(Convention

Supporting Team)、會議推動(Convention Promotion Team),以及國際觀光合作

(International Tourism Cooperation Team)等。這些工作小組所提供與舉辦國際會

議及展示會相關的服務事項包括:

91 根據 2003 年 8 月 25 日訪談紀錄。另見擷取自

http://www.seoulnow.net/SITE/data/html_dir/2002/07/18/200207180001.jsp,2003.10.11。 92 擷取自 http://www.knto.or.kr/eng/,2003.07.19。 93 擷取自 http://www.knto.or.kr/eng/06_convention/06_06.html,2003.07.19。 94 根據 2003 年 8 月 25 日訪談紀錄。

Page 74: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74

(1)協助會議籌備者準備具有競爭力的標案與展示;

(2)提供與韓國相關之資訊與材料;

(3)協助會議決策單位檢視會議地點;

(4)會議籌備者及當地人士的聯絡工作;

(5)協助選擇會議設施、住宿,及供應會議設備業者;

(6)提供會議前後社交活動之建議;

(7)協助會議在韓國境內的宣傳;

(8)提供具經驗的 KNTO 人員擔任會議期間服務台的工作等。

(9)此外,會議處也提供會議人才訓練的課程。

KNTO 在全世界主要城市均有駐外辦事處。而以招攬跨國公司或國際性會議

的任務來說,KNTO 會議處將重點放在三大地區:美國、歐洲,以及亞洲的星加

坡與香港。依據會議處負責人員之看法,南韓在推動會展產業方面有五大部門:

(1)中央政府:有文化觀光部主管,並負責政策制訂;

(2)KNTO:負責推動政府觀光產業政策;

(3)各地市政府的專責單位:目前在釜山、大邱兩市已經設立推動會議專

責單位,為與 KNTO 會議處的對口聯繫單位。漢城目前並未設置此類

單位,但與 KNTO 相關對口聯繫單位為觀光局及城市營銷擔當官(City

Marketing Division);

Page 75: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75

(4)參與包括在 The Union of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s(UIA)的民間組織

和跨國公司;

(5)民間從事會展產業之機構:如專業負責籌畫和支援會議的公司

(professional congress organizers)、可舉行大型會議的觀光旅館與表演

團體等95。因此,為了進一步發展及推動國際會議產業,KNTO 在 2001

年又結合各地會展中心、旅館業、運輸業、會議顧問業,及其他會議

供應業等官方與產業的代表,成立了「會議推動協會」(Convention

Promotion Council)。

KNTO 會議處在推展會議產業的一些具體作法包括:每年向 3,500 家左右的

知名國際組織或跨國公司進行調查,以瞭解明年、三年及三年以上等時期國際會

議的需求;提供在韓國舉辦會議的相關宣傳資訊(見附錄九);決定舉辦會議城

市,並負責協調推動負責會議城市之預算及籌畫工作等;會議結束後做調查,瞭

解會議舉辦單位和與會者對設施、經費、交通、語言等的滿意度與建議,以及瞭

解需要政府配合支援的事項。此外,會議處也會聯絡旅行業承包規劃與會者在會

議前後可能參加之半天到一星期等旅遊活動,甚至可安排至鄰近國家。

至於南韓政府在推動大型展覽方面,主要是由負責經濟與貿易發展之部門在

1946 年即與民間合作成立的韓國貿易協會(Korea International Trade Association,

簡 稱 KITA ), 以 及 成 立 為 非 營 利 組 織 的 大 韓 貿 易 投 資 振 興 公 社 ( Korea

Trade-Investment Promotion Agency,簡稱 KOTRA)為主導。KITA 負責位於漢城之

世界貿易中心(World Trade Center, Seoul),以及 COEX 國際會議中心暨綜合展示

場的運作。KITA 在會展方面的主要任務是組織國內企業到海外參展,並在國內

組織展覽會。在 KITA 的組織中,有負責國際事務的部門─International Affairs

95 根據 2003 年 8 月 25 日訪談紀錄。

Page 76: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76

Bureau,其下有展示與會議工作小組(Exhibition and Convention Team)。為配合南

韓政府推動東北亞營運中心的計畫,與展示產業相關業者在 2002 年成立了

Association of Korean Exhibition Industries(簡稱 AKEI)。其第一位主席即為 COEX

的總裁96。此協會成立的任務是在增強國內展示會的國際性,並發展國內會展的

國際知名度。協會並將建立會展認證系統,以及建立資料庫。

南韓的 KOTRA 與我國外貿協會的性質類似。其組織之建立是在 1962 年朴正

熙總統時期,為配合推動五年經濟發展計畫而成立的,目前有近 100 個駐外的

Korea Trade Center 分佈在全世界97。在會展產業的推動方面,KOTRA 也組織國內

企業到海外參展,以及在國內組織國際性展覽。KOTRA 在 1993 年即在大田舉辦

過世界博覽會。除了在組織上,KOTRA 為官方組織,而 KITA 為民間之組織,

使得 KOTRA 與前述 KITA 不同外,KOTRA 的任務是發展外銷,KITA 則是包括

出口與進口的國際貿易。因此,兩個機構因任務目標之不同會有不一致之處98。

至於在硬體建設方面,在漢城主要的兩個大規模會議與展示場所為 COEX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enter)與 SETEC(Seoul Trade Exhibition Center)。前

者由 KITA 負責運作,後者則為 KOTRA 負責運作。COEX 是於 1979 年開始運作,

其在 2000 年新增專門做會展的中心與兩棟世貿中心辦公大樓、兩個娛樂購物中

心、三個國際旅館,以及可以辦理國際出入境之市內航站大廈等共同組成一個具

有多項功能的商業活動中心。COEX 在 2000 年時,為舉辦有 35 國領袖參加的第

三屆歐亞會議(Asia-Europe Meeting)的會場,在 2002 年則為世界杯足球賽的國

際媒體中心。

目前 COEX 會展中心有面積為 36,000 平方公尺的展示場所,共可提供 2,800

96 EXPONEWS@COEX,Winter, 2002。擷取自 http://www.coex.co.kr,July 19, 2003。 97 根據 2003 年 8 月 28 日訪談記錄。 98 根據 2003 年 8 月 27 日訪談記錄。

Page 77: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77

個 9 平方公尺的攤位99。COEX 在 1998 年有 95 個展示會,到 2000 年 COEX 展示

會數目增為 136 個,佔全南韓所有展示會的 70%,而使其使用率達 71.8%。至

2001 年,COEX 會展數雖降至 103 個,但仍佔全南韓會展數的 52%。大部分 COEX

的展示會是針對國內消費需求與一般人,而非廠商。與台北、香港及新加坡比,

韓國目前的產品展示比較傾向重工業產品,其全球化的程度也較低100。因此,目

前 KITA 企圖在南韓幾個具有大型會展中心的城市,包括漢城、釜山、大邱等,

依據各城市產業的特色,與當地政府合作,推動建立在光學儀器、珠寶與手錶、

機械、照相器材、資訊科技產業,以及運動用品等方面有國際品牌性的展覽會101。

SETEC 是在 1999 年才開始運作。相對於 COEX 來說,此中心的展示場面積

小很多,且提供的功能也較單純。SETEC 有三個室內展示場,全部面積為 7,948

平方公尺102。其會展的數目在 2001 年時為 36 個,佔當年南韓全部會展數的 18%。

KOTRA 建立此會展中心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增強南韓中小型企業的全球化競爭

力103。1997 年金融危機後,南韓政府開始大力扶植中小型企業。因此,SETEC 的

收費比較低,以鼓勵中小型企業參展,並透過 KOTRA 在國外的分支機構來協助

這些企業外銷其產品。由於 SETEC 的場地面積不夠大,而漢城市政府也未能提

供更適合的場地,因此 KOTRA 目前已經在漢城西北方的京畿道高陽市建設一名

為 KINTEX 的新會議展覽中心。其第一階段包括 56,126 平方公尺展示區的建設,

將在 2004 年完工並開始運作。全部展場則預定於 2013 年完成,其中展示區的面

99 Wong, Joyce, 1999, “Country Seeks Bigger Slice of Events Pie.” 擷取自

http://www.ima.com.sg/mar-1999/place/southkorea/content.html, July 13, 2003.

擷取自 http://www.coex.co.kr/, July 19, 2003. 100 Lee, Sang-Jick, 2001,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Exhibit Industry and Method of Development of

Trade Exhibition.” KIET Industrial Economic Review 5 (5): 23-34; Kim, Don-Yu, 2002, “Asian’s

Showcase.” 擷取自 http://www.kt-i.org/nov_dec_02/economy/focus2.htm, July 17, 2003. 101 根據 2003 年 8 月 27 日訪談紀錄。 102 擷取自 http://www.setec.or.kr/english/setecintro/intro01.html, July 15, 2003. 103 前引,Kim, 2002.

Page 78: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78

積將達 69,100 平方公尺104。

由於南韓的大城市均有發展會展產業的目標並建設大型會展中心,未來勢必

造成競爭。KOTRA 負責會展的人士也不諱言在會展中心發展的政策上有不同的

意見,但他們認為在南韓企圖成為東北亞營運中心的計畫下,未來將有很大的會

展產業市場。目前 KOTRA 在發展國際性品牌之展覽的目標是在食品、電子與資

訊等方面產業的展覽105。

2、漢城市政府負責推動會展產業的機構

漢城市政府主要負責推動漢城會議產業的行政機構是設置在「弘報企劃官」

(Public Relations Planning Bureau)下的「城市營銷擔當官」(City Marketing

Division),以及隸屬於產業局(Industry Bureau)底下的國際協力課(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Division)106。城市營銷的部門是在最近建立的。成立此單位的原因是

當時新上任的市長李明博先生,決定在與負責漢城市 2002 年世界杯足球賽國際

宣傳工作的國際公關公司的合約結束後,繼續推動提供每年約 5 萬觀光客及外國

新聞界相關訊息的工作,並將此列為提倡漢城為全球化都市的策略之一107。此單

位有 20 位成員,主要工作包括:

1、 發展與協調國際公關政策;

2、 協調與監督市府計畫中與城市營銷相關事務;

3、 管理市府「Hi Seoul」之口號與標誌;

104 擷取自 http://www.gokintex.com/kintex/eng/company_03_01.htm,Oct. 12, 2003。 105 根據 2003 年 8 月 28 日訪談記錄。 106 擷取自 http://english.metro.seoul.kr/government/departments/departments/#a2,2003.07.19。 107 根據 2003 年 8 月 27 日訪談。

Page 79: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79

4、 提供外國人線上英文新聞108;

5、 提供並設定組織、公司、街名等韓文名稱羅馬字化的修訂標準;

6、 管理英文羅馬字化之線上字典;

7、 邀請國外媒體記者代表並安排參觀媒體;

8、 製作並提供公關資料給國外媒體;

9、 與其他外部組織合作城市營銷之規劃;

10、 負責行銷與提倡會議。

到目前為止,此城市營銷單位與 KNTO、民間企業團體和組織合作舉辦過的

活動包括 Love Seoul Festival、Hi Seoul Festival、外國人馬拉松、We are Seoulites、

Love Seoul Campaign、2003 年世界電玩賽(World Cyber Games)等文化、運動等

活動。其中 Hi Seoul Festival 並定位為年度活動,漢城市希望透過這些活動來向國

內外展示韓國文化109,並讓不僅是外國人,甚至從韓國其他地區來的人都能將漢

城當成是自己的家110。為了提倡漢城為舉辦國際會議的城市,此單位也派人到國

外重要會展場合從事宣傳的工作(見附錄九)。

漢城市另一與會議產業有關的單位是國際協力課,其主要職責則包括:

1、 建立與協調貿易推動計畫,以及外國投資推動計畫;

108 參見 http://www.seoulnow.net/index.jsp。 109 擷取自 http://www.seoulnow.net/SITE/data/html_dir/2003/04/14/200304140008.jsp,Oct. 12, 2003. 110 根據 2003 年 8 月 27 日訪談。

Page 80: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80

2、 推動國際貿易環境的研究與分析;

3、 負責外國人投資諮詢會議(Foreign Investment Consultation Council),以

及推動投資支援;

4、 處理中小型企業在國外的發展與行銷事務;

5、 負責與姊妹市的交流與合作;

6、 負責完成與國外城市間的協商與交流;

7、 處理加入國際組織,並推動與主持國際會議;

8、 支援在韓國之外國人士與代表團;

9、 支援私人與民間團體的國際交流。

在推動外國投資的計畫與支援方面,國際協力課重要管道之一是透過在其

下設立之外國人投資振興辦公室的運作。投資振興辦公室依據「漢城外國人投資

支援條例」(附錄十)執行下列各項業務:

(1)宣傳及支援吸引外國人投資有關事項。

(2)移送上訪事務處理的督導和檢查等有關事項。

(3)對外國投資者或外國投資企業的忠告及建議事項的受理調查進行處理

的有關事項。

(4)與吸引外國人投資有關的部門進行資訊交換,業務聯繫及行政協助。

Page 81: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81

(5)對接到通告的許可拒絕事由的妥當性進行討論。

(6)處理吸引外國人投資協定會的有關事項。

(7)其他與外國人投資有關的各種行政支援。

為了配合這個辦公室順利運作以吸引外國人投資,漢城市政府另外還有三個

機構:外國人投資諮詢會議(Foreign Investment Advisory Council,簡稱為 FIAC)

(附錄七)、漢城國際商業諮詢會議(The Seoul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dvisory

Council,簡稱為 SIBAC)(附錄八),以及外國人綜合支援中心(Seoul Help Center

for Foreigners)。就 FIAC 與 SIBAC 設置的辦法可看出,它們的目的雖然都是協助

漢城市政府吸引外商,改善外國人投資漢城的環境,但在目的與組成方式上仍

有其不同的地方。就設置目的而言,FIAC 的目的可說是比較廣泛。除了提供漢

城市政府有關強化漢城為良好外資投資環境的建議外,此會議也是漢城市外國

居民與市政府間的橋樑。目前此諮詢會議的 14 位成員主要是美國、日本等各主

要投資大國的外商商會主席與在漢城之跨國企業的主管111。依據其設置條例可看

出,國際協力課成員以擔任會議秘書處成員的方式,直接支援和參與此會議的

運作。而 SIBAC 的目的則比較是著重在吸引外國投資,特別是高科技方面。其

成員均為跨國企業的主管,且依世界各大洲來配置名額112。

至於外國人綜合支援中心的前身,則為過去漢城市政府所經營之「漢城外國

人投資諮詢中心」(Seoul Foreign Investment and Trade Service Center)和「漢城熱

線」(Seoul Hot Line)。這兩個單位分別提供商務投資和居住生活兩個方面的資訊

資料。但因為在諮詢方式和管道上有一定限制,漢城市政府乃依據國際協力課

111 擷取自 http://210.90.46.47/eng/advisory/r3_1_3.jsp,以及

http://english.seoul.go.kr/business/investment/support/index2.cfm,2003 年 10 月 12 日。 112 擷取自 http://210.90.46.47/eng/advisory/r3_2_3.jsp,2003 年 10 月 12 日。

Page 82: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82

和 FIAC 之建議於 2003 年 6 月決定擴大其服務範圍,並通過與漢城産業振興財

團簽訂協約,把「漢城外國人投資諮詢中心」和「漢城熱線」的功能聯合起來,

設立「漢城外國人綜合支援中心」,以便有系統地提供商務投資,金融,法律,

行政,招聘和生活方面等各種資訊113。其設立此座落在市區中心之支援中心的目

的是,提供外國人生活、商務和旅遊等相關的綜合服務的單一窗口,以解決外

國人的不便,並營造便於外國人居住的生活環境。

此中心之成員是由漢城市政府所設立之 Seoul Industry Promotion Foundation

(SIRPO)所支援。SIRPO 是漢城市為強化漢城中小企業競爭力而設置的。目前

的人力是 5 名專任職員與一名助理。此外,支援中心也雇用數位兼職之外國人士

來協助業務的推動。此中心目前規劃服務的工作項目包括:

(1) 提供生活資訊:此方面分為透過漢城熱線的服務。這是利用透過

電話、傳真、電子郵件、網站等方式來協助外國人在交通、教育、

生活、醫療等綜合性的服務,以及面對面的咨詢服務。此外,支

援中心也預定為在漢城居住的外國人開設「感受漢城節目」,並發

佈旅遊資訊、提供旅遊指南、雜誌和各種宣傳手冊。此中心並與

政府機關、外國人社區、其他支援單位構成合作互聯網,除了向

在漢城居住的外國人提供諮詢服務,還向外國人提供進一步發展

的服務。

(2) 提供投資諮詢:此中心可爲外國投資者提供投資程式、優惠制度、

小額的商務資金、市場動向等諮詢服務。此外,此中心計畫與政

府機關、法律事務公司、會計法人、國內商務夥伴等商務單位建

立廣泛的互聯網。希望通過連接,商務互聯網可以幫助外國投資

113 根據 2003 年 8 月 26 日訪談記錄。另參見 http://chinese.seoul.go.kr/business/investment/system/,

2003.10.12。

Page 83: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83

者得到既迅速又節省的服務。支援中心也將舉辦邀請居住在漢城

的外國企業代表參加漢城市投資說明會。在說明會上,將介紹漢

城市政府的重點工程「清溪川復原工程」和「數位媒體城市」(DMC)

工程,並以漢城市的外國人投資環境爲主題進行各種發表、質疑、

解答和討論。

(3) 提供就業資訊:支援中心透過漢城市政府所開設網上外國人就業

支援系統(JOBS)來提供外國人就業訊息。此系統收集有就業者

和雇傭主的資訊。

(4) 提供外國人訊息資料室(Foreign Library):支援服務中心內設有資

訊資料室,爲外國人提供漢城的商務、生活、旅遊等各種資訊。

資料室有書籍、雜誌、報紙、宣傳冊和多媒體資料(錄影帶、光

碟機、DVD)等各種資料,並爲訪問中心的外國人提供能上網的

電腦。同時,中心也提供直接製作的指南手冊和錄影資料。(見附

錄七)。

由於在國際上的處境不同,漢城在舉辦國際會議方面要比台北有更多的優

勢。但在產品展示會方面,其全球化的程度就比較低。造成後者的原因是與南韓

過去長期以來為少數大企業集團所壟斷,以及非常強烈的保護措施有關。但是在

1997 年以後,南韓在經濟自由化的程度已經超過台灣。可以預期的是,在南韓企

圖成為東北亞多項營運中心的政策目標下,未來漢城將進一步深化其產品展示會

的全球化程度,進而成為台北的重要競爭對象。

(2) 重要國際性運動盛會的籌辦

漢城能成為全世界矚目的都市,主要是藉助於自 1988 年以來所舉辦的奧運

Page 84: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84

及世界杯足賽兩次超大型國際性運動盛會。這兩次盛會對漢城的都市發展與全球

化發展而言,可謂是影響深遠。這種超大型盛會的舉辦,雖然可能有負面的效果,

如建設大型運動場和相關的設施,需要花費大量的經費,但在盛會期間是否能夠

收回成本,會後是否有經費維持場地等,都可能造成問題。不過,另一方面來說,

一個成功的盛會可能帶來的直接效益,包括盛會期間帶來的收入,會後可得的場

地租金,及帶來的觀光收入等,以及在都市形象的提升、都市空間更新、全球化

網絡的增強,以及市民生活品質的改善等間接效益。

根據漢城發展研究所(Seoul Development Institute)之 2002 年世界杯研究中

心主任 Yeong-Joo Hahn 等人的分析114,這兩次盛會的舉辦是發生在漢城發展的不

同階段,也因此而有不同的目標與影響。就 1988 年奧運的舉辦來說,當時漢城

的發展目標是屬於單純的功能性。當時特地興建的奧運場地只是單純為了舉辦各

項運動,並未考慮太多商業利益及未來的獲利性。而且奧運場地的建設,只是加

強了漢城東南軸既存的發展計畫。2002 年世界杯的場地建設則是多功能的取向。

世界杯場地的興建與規劃不僅包括了大型足球場,還有大型的複合視聽室、體能

訓練場地,以及減價商店等。足球場也設置了活動舞台,以做為賽後其他活動所

用。此外,在足球場附近,漢城市政府規劃了「上岩千禧城」(Sangam Millennium

City)。這個市區的規劃包括了建設數位媒體城(Digital Media City, DMC)、一個

環境良好的住宅區,以及一個「千禧公園」。因此,漢城 2002 年世界杯的建設是

對漢城西北軸線做了新的發展設計。其目標是希望在世界杯賽後,仍可充分利用

建設的設施,以及推動多樣的商業活動。

在上述規畫中,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數位媒體城的建設。此城的目標是建立在

114 Hahn, Yeong-Joo & Jeonghoon Lee, 2001, “Strategic City Marketing as a Key-Issue of Successful

Mega Sporting Events.” Pp. 81-90 in Cities Experiences, Contributions. Commission Report,

Commission 1: The Impact of Major Even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Large Cities, Metropolis 2002

Seoul.

Page 85: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85

漢城作為文化、教育、交通等中心與高度寬頻網路普及率的基礎上,企圖吸引資

本與人才前來,發展以媒體、娛樂、廣播、電玩、動畫、電影、音樂,以及電子

化教育等文化數位媒體事業為主的城市。因此,DMC 有別於東亞其他以硬體產

業為主的高科技區。對於外國投資者而言,DMC 的特質是除了因為高科技投資

享有租稅方面的特別優惠外,其良好的生活環境和設有國際學校等也是 DMC 招

攬外國投資者的重點項目115。

除了都市更新外,漢城市政府也利用這個盛會招募大量義工,以啟發市民的

公民意識,並動員外國居民的參與。這些約 3 萬名義工所從事的項目,包括透過

傳媒、訊息中心與網際網路等媒介來從事公關活動、參與提升市民公德心與禮儀

的活動、環境保護活動、監控交通系統與規則的活動、參與各種觀光服務的活動、

提供住宿、以及參與並提供各種文化的活動等116。漢城市政府希望透過這些義工

的參與來達到這次世界杯賽會是一個具有豐富文化、環境永續和以人為中心的活

動目標。

南韓籌備 2002 年世界杯的組織,在國家層級是以由南韓世界杯委員會

(KOWOC)主導。該委員會運作的地點,即為漢城市政國際協力課。此外,漢

城市政府為此另成立了世界杯發展辦公室(Office of World Cup Development)。其

下設有三個課:世界杯計畫課(World Cup Planning Division),世界杯公關課(World

Cup Public Relations Division),及世界杯文化活動課(World Cup Cultural Events

Division)117。漢城市政府除了特設這些籌辦世界杯的工作組織外,也請漢城發展

研究所成立了世界杯研究中心。此中心是由 12 位具有規劃、管理、政策分析、

文化研究、地理、設計、公關等專長的研究人員所組成。

115 參見 http://www.dmc.seoul.kr/english/whatis/industry.jsp,2003 年 10 月 12 日。另見 Digital Media

City Division, Seoul Metropolitan Government. Step Through The Gateway to Tomorrow. 116 擷取自 http://worldcup.metro.seoul.kr/en/community/volunteer/hs~volunteer.htm, 2003.07.16. 117 擷取自 http://www.seoulnow.net/press/useful.php, 2003.07.17.

Page 86: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86

在舉辦了 2002 年的世界杯後,南韓政府各相關部門計畫利用世界杯所造成

的熱潮,來擴展南韓的外銷、發展 IT 產業的全球化、招攬外資,以及推廣足球

運動等118。根據一些報導,南韓產品的品牌形象在國外的消費者心目中也確實得

到改善119。但是一個都市如果能成功地舉辦一項國際性超大型盛會,其帶來的效

益將不僅只反應在經濟層面上,而會擴及到社會、文化與政治等更廣泛的層面

上。漢城舉辦 2002 年的世界杯的案例,是值得我們做進一步研究的。

V. 漢城市未來全球化發展的評估

目前南韓政府積極推動東北亞營運中心的各項計畫,希望利用南韓、日本及

中國大陸佔有世界 1/5 的 GDP 和其位於中日之間的優勢,使其在經濟全球化的

進程中具有強大的競爭力。除了地理上的優勢外,南韓還具有仍在蓬勃發展的 IT

產業,強大的汽車、造船及鋼鐵等傳統重工業,以及良好素質的人才等優點120。

除了進一步地積極加強其在運輸、通訊等方面的硬體建設外,南韓也不斷的增訂

吸引外資的政策,比如建立專供外國企業設廠的特別經濟區和進一步開放外幣交

易市場等措施121。在南韓政府大力推動將南韓轉型為東北亞地區各種營運中心的

計畫下,漢城市自是這個計畫最重要的一環。其全球化發展的基礎,除了它是南

韓政治經濟中心外,它也是教育、文化、科技的中心,並有豐沛的人力資源。漢

城市在營銷其城市的發展過程,正如許多大都市一般,是以提供廉價且豐富的勞

力、以及其他低生產成本的措施來吸引製造業。在此基礎上,漢城逐漸轉行成為

製造與服務業為主的城市。其所吸引的產業主要是高附加價值與高科技等產業。

118 擷取自 http://www.seoulnow.net/SITE/data/html_dir/2002/06/27/200206270005.php, 2003.07.19. 119

擷取自 http://www.seoulnow.net/SITE/data/html_dir/2002/06/23/200206230001.php, 2003.07.19. 120 Lee, Chang Jae, 2002. “Korea’s Strategy for a Business Hub of Northeast Asia.”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Global Information Society and National Strategies, Seoul, Nov. 1,

2002. 121 Kim, Mi-Hui, 2002. “Korea’s Track Record Makes Regional Hub Goal a Good Bet.” 擷取自

http://kn.koreaherald.co.kr/SITE/data/html_dir/2002/0621/200206210018.asp, 2003.07.09.

Page 87: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87

在未來,漢城企圖在過去的基礎上轉型為提供以知識和人才資源、良好生活品質

等為基礎的城市,以強化其全球競爭力的都市122。

漢城市就各項全球化的指標來看,的確有其不可忽視的發展潛力。漢城市政

府也相當有意識的強化其全球化的競爭力。即以其市政府網站設有中、日、英三

個外國語言的版本來看,以及其組織架構內設有數個直接服務國際人士各項需求

的單位來看,可見其強大的企圖心。但同時它也面臨一些需要克服的問題。首先,

就南韓政府的角度來看,漢城市已經太大了。為了均衡南韓其他地區的發展,南

韓政府已經籌畫許久將政治中心遷離漢城的計畫,並且要對漢城在人口與產業發

展上做一限制123。將政治中心遷離漢城的計畫雖然尚未實施,但就漢城市政府的

角度來看,是一可能嚴重影響漢城發展的問題。其限制人口與一些產業發展的措

施,也與漢城目前一些進行中的計畫相抵觸。

就國際會展產業的發展來看,漢城市與南韓其他城市相比,有其吸引國際組

織與企業前來的特點。這些特點包括,相當發達的地鐵等交通建設、發達的寬頻

網路建設、高素質的服務人才,以及其為南韓的重要政治中心等。但另一方面,

漢城市政府本身雖然有幾個單位與此產業發展有關,但並無專責的單位。其間如

何整合協調將會是一個問題。如 KOTRA 方面,就認為漢城市政府在此方面並不

夠積極配合124。在硬體方面,則夠水準的旅館仍然不夠多。

此外,就外國投資人的觀點看,南韓整體而言,在軟硬體基礎建設上仍然有

待改善之處。如 2002 年南韓的美國商會(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便在

一項韓國商業環境調查中,即建議南韓應該進一步減低所得稅、去除外幣流通的

122 參見 Bailey, John T., 1989. Marketing the Cities in the 1980s and Beyond. 123 2003 年 8 月 29 日訪談紀錄。 124 2003 年 8 月 28 日訪談記錄。

Page 88: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88

法規、允許公司依照景氣精簡人力,以及進一步增強英文能力等125。

Hobday & Lee(2003)在訪問了 37 位在南韓的外商對於南韓成為區域營運中

心的優缺點後,整理出以下在軟硬體基礎建設方面仍待改進之處126:

1、 硬體建設方面:

(1) 效率不佳的後勤體系;

(2) 交通擁擠和因此帶來的空氣污染;

(3) 外國小孩所需的教育設施不足;

(4) 缺乏提供外國家庭娛樂的設施,以及漢城的綠地不足。

2、 軟體建設方面:

(1) 南韓政府仍然會依不同產業給予本國公司不公平的優惠待遇;

(2) 工會與勞工法方面的問題,以及對南韓勞工的看法;

(3) 政府施政缺乏足夠的透明度,如牌證照申請和與官方打交道等方

面;

(4) 高的勞工成本

125 如上引。 126 Hobday, Mike and You_Il Lee, 2003. “Korea’s Globalization: Can Korea Become a Business Hub in

Northease Asia?” Paper presented at The Sev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lobal Division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Cener for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 of Business, Mont Clair State

University, NJ and School of Management, As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angkok. Bangkok Thailand,

Jan. 8-11, 2003.

Page 89: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89

(5) 外商資深的管理人員仍喜歡南韓以外的地方;

(6) 繁縟的法規與官僚體系;

(7) 階層化的組織與講關係;

(8) 仍有嚴重的市場保護。

Hobday & Lee(2003)進一步指出,雖然南韓已經舉辦過 1988 年奧運及 2002

年世界杯,但整體而言,南韓的業者及一般人的心態仍然相當傳統,對外國人仍

然有負面的看法。雖然韓國人是生活在現代社會,但仍然講究親屬、地域等連帶

而非理性,以及認同愛國主義而非平等協商。韓國人不願與外國人交往的心態,

也可歸咎於相當弱的英文能力。雖然如東京或上海等東亞大都市在英文能力方面

可能一般差,但因為它們的市場夠大,外商仍然願意前去設立公司。因此,相對

來說,語言溝通上的困難,對於南韓來說更是需要克服的問題127。

至於說,南韓是否是一個值得外國人訪問並停留,或者漢城是否是一個國際

性的都市這項問題,與 Hobday & Lee 的發現及前述美國商會的所得到比較正面的

調查結果不同。他們所訪問的人均不認為南韓或漢城是一個會讓外國人覺得留戀

或常駐的地方。因為不論在硬體建設或政策上對外商如何有利,更重要的仍是社

會人文的因素。Hobday & Lee 明白指出,國際貿易是關乎人和他們的家庭。雖然

漢城是南韓國際經貿的中心,但是它在小孩教育、家庭住宿、文化活動等方面仍

然未達國際水平。這些社會人文的因素使得大多外商沒有攜家帶眷,也使他們不

願久留漢城128。Hobday & Lee 的一些看法也相當符合研究者實地訪查的經驗。

127 如前引,Hobday & Lee, 2003. 128 如前引,Hobday & Lee, 2003.

Page 90: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90

圖 5-1 美國、日本與歐盟國家對漢城的直接投資,1990-1999

資料來源:擷取自 http://210.90.46.47/html_service/eng/investment/2-6.htm,2003 年 10 月 11 日。

Page 91: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91

圖 5-2 外國直接投資漢城產業項目

資料來源:擷取自 http://210.90.46.47/html_service/eng/investment/2-6.htm,2003 年 10 月 11 日。

Page 92: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92

圖 5-3 南韓網際網路使用者統計,1992-2002

資料來源:擷取自 http://stat.nic.or.kr/english/iuser.html,2003 年 10 月 11 日。

Page 93: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93

圖 5-4 南韓使用 .kr 為網域名稱之歷年統計,1993-2002

資料來源:擷取自 http://stat.nic.or.kr/english/iuser.html,2003 年 10 月 11 日。

Page 94: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94

表 5-1 漢城市的姊妹市

城市名稱 國家 建交日期 人口(萬)

1 Taipei Rep. of China (Taiwan) 1968.03.23 268

2 Ankara Turkey 1971.08.23 369

3 Honolulu U. S. A. 1973.07.22 80

4 San Francisco U. S. A. 1976.05.18 74

5 San Paulo Brazil 1977.04.20 1,600

6 Bogota Colombia 1982.06.14 680

7 Jarkata Indonesia 1984.07.25 941

8 Tokyo Japan 1988.09.03 1,207

9 Moscow Russia 1991.07.13 864

10 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 1991.11.06 634

11 Paris France 1991.11.12 220

12 Mexico City Mexico 1992.10.05 2,000

13 Beijing China 1993.10.23 1,382

14 Ulaanbaatar Mongolia 1995.10.06 65

15 Honoi Vietnam 1996.05.01 270

16 Warsaw Poland 1996.06.20 166

17 Cairo Egypt 1997.04.27 1,600

18 Rome Italy 2000.03.18 280

資料來源:Seoul Metropolitan Government, 2002. Seoul Statistical Yearbook, p. 678。

Page 95: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95

第六章 結論﹕

台北市因應全球化的契機、挑戰與策略

I. 上海經驗及可資台北借鏡之處

大上海與蘇浙結盟,進一步整合會展與旅遊資源

如本報告第四章分析顯示,「上海經驗」所凸現的特色不僅僅是其對外開放

的意涵,而是其對內聯盟的努力。上海為結合會議、展覽、旅遊,與所鄰近的江

蘇及浙江兩省旅遊資源合作,一方面將廣義的「大上海」 推向全球,另一方面

也將全球文化及商業利益帶進長江三角洲地帶,不失為結合全球化與本土化的明

智舉措。

事實上,若單就旅遊資源而言,台北市富有山川之勝,國家公園在 40 分鐘

車程左右即可到達,距海岸線也在 1 個小時車程以內,旅遊資源比起上海來並不

算貧乏。然而,上海與江浙一帶旅遊資源更緊密結合後,上海前往蘇州火車僅約

需一小時,因此蘇州可以成為會展後「一日遊」 的絕佳選擇。上海週邊的古鎮

如朱家角,周莊,也在當天往返的範圍內。而如浙江的杭州,奉化及千島湖等著

名景點,則在 2 到 3 日可完成的範圍內。因此,國內旅遊資源的進一步整合,彌

補了上海本身並無山水之勝的缺點。

準此,台北在規劃會展後一日到二日遊的行程時,仍應考慮充份結合北台灣

的自然及人文資源,使得專業人士能在公事後得到短暫但輕鬆的休閒,而不是規

劃赴中南部及東部類似旅行團的行程。會展後的旅遊行程未必是大型團體行動。

如何規劃較精緻,符合個人及小團體需要的短期行程,將是重要的課題。

Page 96: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96

掌握全球佈局與改進會展配套措施

大上海地區之所以成為全球矚目的未來會展之星,與中國大陸近年來的發展

密不可分。由於上海及長江三角洲地區近年來電子產業的發展,使得此一區域成

為「世界工廠」的核心,國際買主及製造商群聚,形成所謂的「磁吸效應」。

然而,從大上海地區實際辦展的情況來看,儘管近年來日本及韓國的商家大

批湧入,參展買主及製造商的主力仍是台商。許多國際大廠下單的對象也是台

商,而近年來大陸資訊大廠向台商下單的比例也逐年增加。因此,儘管台商在大

陸及全球佈局,台北的國際資訊電腦展在硬體環境不利的情況下,仍能維持世界

第二的地位。由此可見,如何掌握台商全球佈局的契機,提供適切的服務,將是

台北未來能否維持展覽及會議產業勃興的重要關鍵。

就會議及展覽場地配套措施而言,浦東的新國際博覽中心週邊配套措施不

足,成為主要的缺陷之一。而台北每遇大型展覽,路為之塞,旅館一房難求,也

成為主要障礙。如何在台北催生五星級以外的中型商務旅店,並發展小型便捷的

交通工具與交通網,應為解決方法之一。

官僚體系協調能力左右會展發展路向

大上海地區能在短期內籌建世界級的大型會議及展場,事實上是「後發優勢」

的展現。上海以絕對低廉的土地成本,取得全球最新的會展科技,從事由上而下

的建設。上海主辦 APEC 及籌辦世界博覽會,一方面展現城市主導力量的優勢,

另一方面也展示「國家行為」 與地方政府協同一致的共同決心。

然而,從本研究結果顯示,除了「超級賽會」以外,一般性的國際會展仍需

各種軟體管理的配合,以及由下而上的民間動力。上海的展場產權紊亂,市場力

量雖勃興,但缺乏整合的機制。台北會展由貿協主導,整合協調較上海佔有優勢。

Page 97: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97

然而,由於大型會展所牽涉層面廣泛,擴散效果大,所涵蓋的範圍包含中央與地

方政府。台北與中央政府若牽涉到政黨政治的糾葛,則許多會展相關的工作往往

變得窒礙難行。由此觀之,台北與上海也各自有其優缺點。

人才素質是推動會展核心

推動會展產業,促使城市與全球脈動接軌,其核心問題仍是人才培育及引用

的問題。

本研究計劃研究人員赴上海實地訪談會議,展覽及旅遊相關管理人才,所得

到的鮮明印象是﹕儘管上海現階段會展人才供應量及經驗皆有所不足,但年輕一

輩管理人才的企圖心、自信心、及學習的意願足以證明其未來的潛力十足。再加

上上海本身的國際接觸面廣,學習機會多,軟體管理人才的進步幅度頗值得矚目。

我國會展產業在貿協及相關單位多年來的經營之下,培養出國際一流團隊。

如何將貿協團隊與台北市主管會展團隊整合為一體,在軟體人才上持續領先上

海,以補硬體設施的不足,將是台北未來最嚴肅的課題之一。

全球關係網絡有助會展產業發展

上海經驗顯示,開拓會議、展覽、旅遊三合一的整合機制,必需維持良好的

對外關係網絡,以進一步促銷上海的產業特色。上海著力的重點是外國駐滬領事

館,跨國企業及整合四星級以上飯店的會展資源。

我國由於正式邦交所限,主要工業先進國家並無正式使領館在台北,但大多

數有半官方的代表處,跨國企業也大多在台北設有總部和辦事處。因此,台北的

對外資源並不一定較上海遜色。行銷台北的重點之一是如何積極透過現有的資

源,連綴成關係網絡,以整合的方式持續發展,方能將人脈及機構資源發揮最大

Page 98: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98

的效用。

特色文宣使會展如虎添翼

上海自舉辦 APEC 年會後,對外文宣頗令人耳目一新。舉例而言,上海旅委

出版的「City of Wonders: Incentives Guide」及伴隨的 DVD「Shanghai: 7 Wonders in

7 Days」頗能展現上海新舊雜陳,華洋共處的歷史魅力與現代情趣。此外,旅委

出版的「Shanghai China: The Official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Facilities Guide」將上

海四星級以上飯店的會議及展覽設施,以流暢的方式展現,並說明旅委所能扮演

的協調角色。以上兩份文宣在上海跨國企業及領事館發送,配合網站開通,企望

達到對外行銷的效果。

本研究計劃研究人員在漢城研究期間,曾赴我國駐漢城代表處收集台北有關

會展旅遊的英文文宣,但並無所獲。收集到有關台灣旅遊的文宣,雖然出版日期

為最新,但內頁內容並不活潑,有關會展介紹也僅有世貿中心遠景照片,且年代

久遠,四週違章建築林立,令人感覺不佳。研究期間在台北市捷運及火車站收集

到的英文文宣頗見巧思,但專門以「台北市」及週邊為對象的資料有限。值得稱

道的是「Taipei MRT: Tourist Information and Map」, 資料頗為豐富,但似可考慮將

某些欄目單獨詳列,使地圖更為明瞭易懂。

此外,台北市政府官方網站日新月異,但英文網站仍偏向較靜態的描述。上

海旅遊網站的英文版,以及漢城的相關網站,特別針對國外遊客設計,頗具巧思,

值得借鏡。此外,台北網站資料也可考慮加入日文版面,以服務日益增多的日本

訪客。

Page 99: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99

II. 漢城經驗及可資台北借鏡之處

雖然從外商或是外國居民與遊客的角度來看,漢城市作為一國際都市仍有其

待改進與不足之處,但其市政單位的企圖心與積極作為確有值得台北市借鏡效法

之處。

專責單位負責城市營銷與國際關係的聯繫

漢城市政府目前設立城市營銷擔當官的部門,透過如網際網路及參與國際會

議等管道,專門負責對漢城市之外國居民與國際人士宣導漢城市作為投資、觀光

和會議的城市。雖然此單位成立不久,其成效仍有待進一步的評估,但此單位所

負責之線上英文電子刊物 Seoul Now 內容充實,對懂得英文的外國居民或旅客來

說,是一瞭解漢城市各個層面與各項活動一極佳的平台。

而就研究者與漢城市負責聯繫姊妹市之國際協力課接觸的經驗來看,漢城市

政府相當重視姊妹市的工作。例如,此課中有專門人員負責接待來自華語地區的

造訪人士。以漢城市政府自身的網站有中、英、日文的版本來看,漢城市政府非

常重視對其周邊國家的宣傳工作。此外,市政府所做的宣傳光碟 Seoul: Your Choice

for Success,除包括了市政府網站上有的重要資訊外,也包括了目前重要建設,

如數位媒體城市等的介紹。這些文宣,對投資者或遊客來說,都提供了相當豐富

的資訊。

透過正式組織,定期聽取外商與外國人社區之意見

如第五章所述,漢城市政府透過 FIAC 與 SIBAC,漢城市長與相關市政單位

每年均定期與投資漢城市之外國企業代表與商會代表舉行會議,聽取這些外商代

表們對改善漢城市投資環境,與協助外僑適應其居住環境的意見。漢城市政府顯

Page 100: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00

然相當重視這類機構的建議。如在 FIAC 的建議下,市政府成立如外國人綜合支

援中心的單一窗口,積極服務外國投資者或居民及觀光客。負責城市營銷的部門

也積極利用網際網路等科技,提供外國居民相關資訊,並舉辦一系列活動,邀請

外國居民參與或請他們在重要國際性活動擔任義工,使外國居民能進一步融入漢

城市民的生活。

對外國人的特色服務

漢城市針對外國居民或遊客有幾項相當具特色的服務。其中之一是在第五章

所介紹的外國人綜合服務中心。此外,漢城市由於舉辦世界杯的活動,地鐵站內

都有中、日、英文標示,其出口處也有附近區域街道的地圖。外國遊客也可以用

自己熟悉的語言,透過全區域 1,330 的電話,詢問觀光旅遊相關的資訊,如打聽

所居住旅館附近某類的餐館及其訂位等。近年來,漢城也如其他旅遊先進國家,

在重要觀光景點、地區及機場或地鐵站等設置提供各種觀光資訊的服務中心

(tourist information center),提供中、日、英文的觀光資訊。漢城也規劃了 4 條半

小時到一小時內可定點自由上下的觀光巴士路線,供觀光客遍遊漢城的重要觀光

景點。

專責成立城市發展研究的機構

一個城市要將自己推銷到國際舞台,不僅要靠如嘉年華會式的各項文化或運

動類的活動,或是吸引世人注意的國際會議與展覽,更重要的是要能有足夠的文

化深度與良好的城市發展規劃。在都市發展方面,漢城市政府的特色是建立「漢

城發展研究所」這個學術與政策研究的機構, 來規劃其城市中長期的發展129。這

個建立於 1992 年的研究所,其研究規劃的領域,包括了城市管理、交通、環境、

社會福利、文化、行政、財政,以及企業等。當漢城舉辦如世界杯這類重要活動

129 參見 http://www.sdi.re.kr/eng/frame/general.html,2003 年 10 月 13 日。

Page 101: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01

時,此研究所也集合各種研究人才,來研究規劃這類活動的執行與評估。研究所

並公布其研究報告供大眾參考。換言之,這個研究所從事的可說是「漢城學」的

研究。這個單位對漢城市能成功舉辦世界杯這種超大型的國際活動有其一定的影

響力與貢獻。例如,漢城市政府在世界杯後成立專責城市營銷的部門,應和此研

究所世界杯研究小組的建議有關。此外,漢城的文化深度也呈現在展示內容活潑

生動的漢城歷史博物館中。

III. 促進會展,行銷台北,擁抱全球化的具體措施

發揮台北小而美特性

若從客觀數據來看,台北距離全球性的「超大型城市」(Mega City) 仍有一

段距離,所展現的全球氣勢或許不如上海及漢城。然而,台北發展會展產業,邁

向全球化的過程中,必需考慮是否應將自我定位為「超大全球城市」抑或「小而

美」的城市。表 6-1 顯示台北、漢城及上海各項客觀資料的比較。若以漢城及上

海為例,城市規模大,交通擁擠,從某一點到另一點所耗費的時間甚多,再加上

語言不通,赴上海及漢城參加會議及展覽的商務旅客極可能僅在展場,會場及飯

店之間游走。若無必要,不見得有再次回來的意願。

台北長期以來出於較為尷尬的地位。台北城市範圍較小,但交通依舊壅塞,

不通中文寸步難行,大型會展期間從基隆到桃園主要旅館一律客滿。因此,儘管

台北國際電腦展排名世界第二,但來台的商務旅客大部份為「不得不來」,台北

並未發揮「小而美」的特性。

就表 6-2 而言,舉凡會展產業發達的國家,政治穩定、交通便利及週邊配合

為共同的必備條件。其他各項如觀光資源、購物、科技、語文、專責機構、金融

體系等,台北必需具備至少兩到三項特色,方能凸顯台北作為全球會展中心核心

Page 102: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02

城市的競爭力。表 6-3 所列為更全方位全球會展城市所應具備的客觀條件。

《表6-1》

《表6-2》

《表6-3》

促進台北全球化環境的提昇

全球化並不代表美國化,更不代表是全面英語化。然而,英語作為城市與全

球接軌的主要工具,已是毋庸置疑的事實。上海及漢城在加註英語標示等工作不

遺餘力。台北整體教育水準並不低於上海及漢城,市民對外國人亦十分親切,英

語口語表達應更有發揮的空間。以下數項由市政府為導引,應可使台北成為更適

合全球文化發展的地區﹕

(1) 英文標示的全面檢討﹕漢語拼音爭議其來已久,台北市內主要路標已採

行漢語拼音,但一到台北縣及其他縣市,即有所不同。即便在市內,捷

運站內的 「忠孝」、「敦化」與站外的拼音仍不同,而中央政府訓令各部

會,以及某些國立大學(如政治大學) 內的拼音系統也非漢語拼音,因

此,拼音系統仍十分紊亂。此外,「第一大道」、「第五大道」等用法是否

普及與切合實際,也值得檢討。

(2) 外國人服務中心的設立﹕國際主要都市路口均設有「i」標誌的咨詢服務

中心,為本國及外國訪客服務。台北在某些捷運站已有類似設施,但尚

未普遍。台北市政府可考慮以各區為單位,設置外國人服務站,由各區

義工提供服務,並廣設具雙語功能的「鄰里地圖」,以方便外來人融入台

北市。長期而言,可考慮組織家庭接待等活動,促成由下而上的服務機

Page 103: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03

制。於台北市內,可設立一到兩個「外國人之家」,提供各種資訊服務,

並促使外來訪客與本市居民進一步融合。此類外國人之家可考慮與主要

大學院校合作,如台大公館地區或師大,以擴大青年人的參與。

(3) 外文資訊及地圖的完善﹕旅居台北的外國人士最感困擾的項目之一,即

是缺乏一份「看得懂」的台北地圖。事實上,多語言的地圖繪製不但是

一門專門學問,更是城市是否國際化的重要指標。建議台北市政府出面

或招標合作,提供具專業水準的多語言地圖,配合各種「一日遊」及「特

色遊」的行程,並詳細規劃在何處及如何散發。此類可放在口袋的出版

品,並非網路資訊可取代,而且是促使外來訪客與台北拉近距離的重要

觸媒。

重整特色街道

台北市走向全球化的各種舉措,其功能不僅僅是促進會展等國際服務業,更

重要的是促使市民走向國際,與全球文化動力接軌。台北現有各種不同的異國情

趣街道,例如中山北路的日本及美軍風情,天母的歐美氣氛,永康公園及青田街

一帶精緻住宅與美食區域,以及中和一帶泰緬與韓國購物街等地,應與當地住民

及鄰里充份合作,一方面凸顯台北多元文化的特色,使台北市民學習全球文化的

精髓,另一方面可作為台北行銷全球的重要形象,以吸引更多短期居留台北的外

籍人士。

台北博物館之籌設

台北是台灣的縮影,中華文化的精髓所在,歷史上也經歷了波瀾壯闊的變

革。台北有收藏獨步全球的故宮博物院,以及全球密度甚高的廟宇分佈,但

並未有專門的台北博物館設置。在亞洲各國,東京的江戶博物館以其超大型

Page 104: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04

展場,歷史軌跡的縮小及重現取勝﹔漢城博物館則以最新穎的電子設備,重

新詮釋漢城的歷史﹔上海的城市規劃展示館空有其表,其內容則類似宣傳,

是個失敗的案例。但上海市本身的外灘建築群及法租界區就是活生生的博物

館,有其先天的優勢。

台北博物館的籌設,似仍應以「小而美」為原則,一方面負有社會教育的功

能,一方面可以成為台北與全球的界面,並成為「台北學」的資訊中心。台

北現有土地受限很多,但松山菸廠巨蛋預定地之一部份,可以列為考慮的場

地。台北博物館的創立,對增進市民本土認同,結合全球化與本土化動力,

將有甚大的助益。

長程規劃台北可爭取之國際賽會

有鑒於我國較特殊的國際外交處境,爭取例如奧運及世界博覽會等超大型賽

會恐有實際上的困難。然而,爭取我國具有優勢,且適合台北「小而美」特色的

亞太或全球賽會,以提高國際能見度,應是可行的目標。第三章所提到台北主辦

世界杯棒球賽的例子,雖然因經驗不足,並未發揮全面的經濟效益,但已重新使

我國棒球運動重新起飛。在 2005 年小巨蛋完工,及未來巨蛋孵化成功後,台北

主辦重要國際賽會的硬體條件將大幅度提昇。

然而,藉由大型國際賽會,促使台北與全球接軌的舉措,必需考量以下幾個

要項﹕

(1) 長期規劃﹕表 6-4 所列為 2001 年我國參加的國際體育賽會。台北市政府

宜選擇我國具有優勢且有合適場地的項目,如棒球,桌球,及撞球等,

及早規劃,積極爭取。

(2) 與其他地方政府之協調合作﹕由於台灣特殊的政治生態,台北市政府可

Page 105: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05

能面臨與中央政府不同黨,或與其他政府處於競爭的態勢。如何擴大合

作面及聯盟,並避免陷入政黨政治的負面旋渦,將直接影響爭取主要賽

會的成敗及日後執行的效率。

(3) 與其他官僚體系及民間組織之協調合作﹕若以會展為例,與負責主辦的

台北貿協進一步協調合作,將有助於會展的順利進行。此外,與其他非

政府國際組織,如國際扶輪社與紅十字會、跨國企業、外僑商會、乃至

高等院校的良性互動,將有助於會展之爭取及執行。

《表6-4》

IV. 兩岸經貿與台北全球化策略

兩岸經貿現況與發展趨勢

自 1990 年代後期以來,兩岸經貿關係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台灣對大陸投資

逐漸與台灣全球佈局整合,進而以全球化作為保障經濟安全的主要工具。若以台

灣資訊產業為例,不少在上海等都會區投資的台灣資訊科技業者扮演了整合美

國、台灣、大陸高等人才與經濟動力的角色。

1990 年代後期以來,台商資訊產業在大陸設廠主要集中於上海等主要都會

區,而其經營的重點也不僅僅是簡易加工,而是包含研發與創新在內更廣泛的資

訊工業。從某種角度來看,大型資訊科技公司在上海地區設廠所帶來的不僅僅是

製造業的經驗,而是依託於上海都會區相對較佳的服務業基礎與資源,提供更廣

泛的整體資訊服務業的經驗。這些資訊科技公司不但吸收大陸的高等人力資源,

同時也扮演了整合全球華人人才的重要角色。不少台資公司本身註冊為美國公

司,台灣的種種法規限制的管制力有限,對於大陸人才而言,美資企業的吸引力

Page 106: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06

又較高。因此,這些企業在大陸並不是以「台資」的面貌與身份出現,而是以全

球化的企業身份在大陸開疆拓土。此類台資企業所扮演的並不是剝削大陸廉價勞

工的角色,而是高科技的媒介者(Mediator)以及整合者(Integrator)。以大陸豐沛

的高等人力資源為根基,整合台灣與全球研發及製造的經驗,是此類高科技業者

赴大陸發展的最終目的。

此外,大陸主要的資訊工業園區,例如上海的張江以及北京的中關村,均制

定了優惠吸引海外留學生返國服務的相關規定,希望建立以歸國人才為中心的關

係網絡。就現階段而言,張江的高科技園區雖尚在起步階段,但其進步幅度頗大。

張江與世界高科技中心接軌的工作,仍有一項他國無可望其項背的優勢,亦即台

灣優秀資訊人才的推波助瀾。這些台灣的資訊工業人才,無論是在台灣當地就業

或是在矽谷工作,在協助上海與全球資訊工業接軌,以及推動台北──上海──

矽谷間,一個新的跨太平洋資訊工業網絡的發展,都產生影響深遠的作用。

於是,一個跨國界,結合美國高科技中心、台灣資金,與大陸豐沛人力資源

的城市金三角正在形成中。在此一金三角中,來自海峽兩岸的高等人才是其核心。

受到美國矽谷資訊科技中心的吸引力,海峽兩岸的人才來到美國接受高等教育,

並聚集於矽谷這個全球高科技中心,再透過矽谷輻射到太平洋彼岸,促成資訊產

業金三角的形成。「矽谷經驗」所提供的不僅僅是高等教育的機會,而是使兩岸人

才浸淫在「創新文化」的環境中,並直接增加華人高科技人才回國創業的信心。

台灣過去二十年從矽谷回流的人才,是台灣資訊產業起飛的原動力之一。自 1990

年代末期開始,大陸從矽谷回流的人才也開始出現端倪。更重要的是,從矽谷「回

流」到大陸的高科技人才,已不僅僅是原本從大陸「流出」的人才,而是包含海

峽兩岸廣義的「華人」高科技人才。因此,這種跨國界的人才整合與交流,無法

用「雙邊關係」的角度,或是「人才外流」的眼光來分析,而是較接近於「人才

流轉」的觀念。此類跨國界的人才整合,不但是跨國界的,同時也是經貿分工與

Page 107: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07

合作全球化之後的必然結果。

此外,隨著兩岸人才交流的日益密切,大陸主要都會區與台北的經貿往來,

是否能突破兩岸長久以來的政治藩籬,近來也頗引起討論。若就純經濟角度來

看,美國、台灣、大陸形成的「資訊產業金三角」,在研發、市場化、與製造方

面各擅勝場,儼然已超越「大中華經濟圈」的格局,朝全球整合邁進。就實際運

作而言,兩岸政府也都希望此浮現中的「金三角」往各自方向傾斜,以取得主動

與先機,進而保障經濟安全。舉例而言,上海建設「國際人才高地」的企圖,是

希冀上海與全球資訊產業中心直接取得連繫,以吸引歸國學人及國際人才,未必

計劃與台灣成為等邊三角形的對等兩翼。台灣也因為國家安全等非經濟因素,希

望在研發及應用上居於上風地位,而將上海及長江三角洲作為資訊產業全球佈局

的腹地之一,而非唯一的依託地,以降低經濟依賴。

由此可見,儘管在全球化的架構之下,台灣與大陸存在互補互賴的優勢,但

城區之間的競爭與合作,事實上是並存的,且此一趨勢在可預見的未來將持續下

去。若以較正面的角度來觀察,此類城區間的競爭並不全然是「零合」的較勁,

而是存在較寬廣的雙贏空間。

台北市因應兩岸經貿全球化策略

兩岸經貿關係既然存在「雙贏」的可能,則台北市因應兩岸經貿所帶來的全

球衝擊,更應謹慎規劃,掌握時機。如前章所述,台北目前所舉辦的國際資訊展,

大陸廠商逐漸成為重要的買主之一。隨著兩岸關係條例的修正,兩岸經貿運籌的

加強,大陸商業專業人士前來台北的機會增多。兩岸經貿關係的逐漸整合,為台

北帶來新的努力方向及衝擊﹕

(1) 審慎因應兩岸關係的敏感度﹕

Page 108: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08

儘管就純粹經貿角度而言,台北應扮演兩岸經貿整合的跳板角色,但兩

岸關係牽涉較敏感的國家安全議題,以及內政與外交的糾葛。台北的積極政

策,極有可能陷入進退維谷之困境。因此,面對與中央法規及政策衝突的微

妙操作空間,宜以較低姿態行事,以實際行動取得先機。

(2) 規劃兩岸人才交流機制

兩岸交流增溫,其來往的焦點所在仍為主要城區範圍。無論來台參加會議及

展覽,參與學術交流,或是貢獻專業知識,其活動範圍仍以北台灣為主。如何與

北部縣市協調合作,給予大陸來台專業人才必要的安全及舒適,進一步重新認識

台灣,有其必要。

此外,全球化帶來人員的自由流動,尤其是高等人才的加速流動。傳統思惟

以防止「人才外流」為確保人才為我所用的政策工具。在全球化的時代中,此類

消極做法已無法因應快速變遷的世界。高等人才擇良木而棲,而其選擇的地點多

為資訊流通便利,環境美善的都會區。因此吸引人才的主要工作需落實到地方政

府,尤其是主要城市區域,方能與全球化的核心脈動相結合。

有鑒於亞太地區主要城市近年來均特別著力吸引高等人才服務,台北市應以

「人才流轉」觀念為基礎,不消極防止人才流出,而以積極方式促使人才自由進

出,以動態流轉方式造就台北成為大中國區域、亞太乃至全球人才中心。

(3) 兩岸及亞太文化創意中心﹕

台北成為全球人才、高科技中心的客觀條件之一,是提供國際人才無障

礙的交流空間,以及充分的資訊流通。就現階段而言,台北較其他亞太城市

如香港、新加坡等地之國際便捷度與資訊流通度尚有不足之處。面對上海等

城市的努力追趕,台北尤應善自警惕。然而台灣及台北較寬鬆的政治環境,

Page 109: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09

及較自由的創作空間,實乃其他亞太華人城市所不及之處。此外,面對全球

化的衝擊,台北重新整理地方文化,並展現「市民作主」的民主活力,也是

台北結合全球化與在地化的努力重點。

台灣近代發展過程經歷各種文明的洗禮,展現特殊的文化風貌。如何經過制

度化的重建過程,再配合台灣相對寬鬆的文化環境,使台北成為台灣文化發展

的櫥窗,以及吸引全球華人出版、創作,及藝術中心,將可充分發揮台北及台

灣的特色及潛力。

(4) 兩岸訓練交流中心﹕

台北在因應全球化衝擊的同時,更應體認本身在亞太及大中華經濟圈中的特

殊地位。展望未來三到五年,兩岸交往將更加密切。兩岸三通若能逐步實現,台

北與對岸主要城市交流也勢必加強,台北也將成為大陸人士來台的集中地。另一

方面,大陸主要城市吸引我國人士前往經商、就業、甚至定居的力度也將隨之加

強。易言之,未來兩岸交流的重點將是城市與城市間的交流,而城市互動的重要

性將不亞於中央政府層級的互動。如何避免台北在兩岸三通後被「邊緣化」,將

是台北未來進一步向全球化邁進的重要課題。與其與上海等大陸城市形成零和競

爭的態勢,台北應與大陸城市進一步整合,並重新定位在大中華經濟圈的位置:

(A) 中國大陸商務資訊中心:台北除了成為大中華地區的研發及創意中

心外,由於地理位置的接近,有條件成為大中華商務資訊及仲介中

心,成為大陸與全球商務運作接軌,以及跨國公司進入中國大陸必

經的交易媒介中心。

(B) 大中華地區教育出版中心:台灣各級教育有深厚的基礎,華文出版

業蓬勃,言論自由度高,未來兩岸師資及學子若能更自由的來往,

Page 110: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10

台北將可進一步吸引國際及大陸人士來台接受正規教育,或是短期

訓練,並成為全球華人教育出版中心。

(C) 全球中國研究重鎮:過去台灣由於三通無法實現,以及大陸人士來

台的限制,國際人士往往以香港作為中國研究資料收集的據點,同

時大陸學者前往香港服務的比例也逐年增多。未來兩岸三通若成為

事實,前往大陸從事田野研究的國際及我國學者,便可以台北為中

介據點。大陸學者也可前來台北收集國際研究中國大陸的書面資

料,如此將可結合台灣本土、大陸學者、及國際知名專家匯集台北,

使台北成為全球研究中國大陸的重鎮,進一步確立台北在大中華區

域乃至全球文化圈的地位。

V. 結 語

本研究計畫以六個月的時間,整合書面及實際訪談資料,並配合赴漢城及上

海實地觀察及田野研究,整理分析台北因應全球化之策略。

從前面數章的比較分析可得出以下的結論:

(1)在全球化時代,台北市的產業結構已大幅度向服務業調整。除了高科技服

務業及金融服務等西方工業國家「全球城市」著重的要項外,會議及展覽

產業契合我國「全球運籌」的需要。再者,由於國際會展產業要求完善的

相關配套措施,對服務業具有「擴散效果」,有助於激勵城市整體服務水

準與全球接軌,進而提升城市全球化的深度與廣度。

(2)會展產業並非短期的嘉年華會。就長遠來看,促進會展必須與「知識社群」

結合,將主要會展視為重要的教育及社會化媒介,讓世界走進來,讓台灣

Page 111: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11

走出去,落實「市民參與」的理念,方能使會展產業可長可久。

(3)與上海及漢城比較,台北必須發揮「小而美」的優勢,分辨出「可欲的」

及「可行的」政策目標。東亞各主要城市莫不以爭取國際主要會展為刺激

服務業及經濟發展的良方,但台北應衡諸客觀環境,排定優先順序,競爭

與合作雙軌策略並行,方能務實推動會展產業與促進城市全球化的目標。

(4)由台北主辦全球性會展案例來看,如何與其他在地勢力協調,創造全球與

在地雙贏,將是能否成功的重要關鍵。台灣幅員有限,台北自不可能獨立

於台灣之外而自行其是。會展產業的配套措施,其涵蓋的範圍也必定超出

台北市管轄區域,因此如何與其他縣市發展合作的整合機制,為當務之急。

(5)除了與地方協調外,由於主要會展牽涉我國特殊外交處境、國內政黨政

治、以及各縣市利益分配等問題,因此台北市必須與中央整體政經走向互

相協調,以及與多個部會協同步伐,彼此配合,方能因應全球化時代效率

的要求。

(6)有鑑於中國大陸經濟的崛起及兩岸交流的日益頻繁,台北因應全球化的發

展策略,無論是會展中心、人才中心、抑或文化創意中心,皆必須考量兩

岸互動的架構,並扮演整合者的角色。如何制定立足台灣,放眼兩岸,擁

抱全球的,實際策略,將值得進一步探索。

VI. 具體建議事項

以下具體建議所根據之原則為:

1. 制度化的基礎:包括建立法規與組織,調配政府與民間資源,短中長期規劃

與資訊蒐集等。

Page 112: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12

2. 會展產業規劃之方向為

(1)根植在地文化;

(2)發揮國際特性;

(3)結合知識社群;

(4) 展望未來高科技產業與文化消費趨勢。這些發展趨勢彼此互賴,

相互結合。

A. 組織調整

(1) 組織目標與原則:以常設機構形式,收集國際短、中、長期會展資訊,預

先針對可能爭取之目標作準備。

(2) 成立「國際事務處」,吸納「國際事務委員會」及 「禮賓」之功能,整合

台北市對外聯繫、合作、促銷等事務,尤其著重於參與國際城市及地方政

府聯盟,以及與國際非政府組織互動,以突破台灣在中央政府層級的國際

困境。

(3) 成立「會議展覽處」,整合會議、展覽及旅遊,一方面爭取更多國際會展

前來台北舉辦,另一方面使現有會展朝更加國際化的目標邁進。此處或可

與前述國際事務處合組成一個可稱為「城市營銷」或「城市外交」的獨立

局級單位,或隸屬於文化局。

(4) 落實各區級行政組織,設立國際連絡辦公室,以招募志工方式服務該區外

國人士,以鼓勵社區參與。

B. 建立產官學合作機制

(1) 整合台北市各星級旅館會展資源,市政府扮演協調者之角色,主動提供各

國駐台辦事處、使館、及跨國企業相關資訊服務。

Page 113: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13

(2) 輔助台北市三星級旅館設立,並促使其國際化,進一步推動三星級旅館與

五星級旅館策略聯盟,以因應大型會展之需。

(3) 由府內專責機構聯繫位於台北之外商企業,由府內高層定期與各國商會溝

通,以了解其實際需求。

(4) 通盤調查台北市及周邊城鎮大學舉辦國際會議及展覽之需求、現有之國際

會展設施、暨需要市府協助之相關事項,以整合大專院校會展資源,提升

台北市整體會展能力。

(5) 規劃台北市內各大學區域為「全球生活圈」,結合大學資源與社區動力。

如台大周邊之公館生活圈,政大附近之文山生活圈等,以進一步厚實全球

化基礎。

(6) 於 2008 年北京奧運前兩年舉辦「台北博覽會」。舉辦主題除了北台灣較具

特色之資訊科技外,尚可考慮具中華及台灣本土特色之中藥(醫)生化博

覽,藉此將台灣傳統醫學研究與日、韓、大陸等中醫藥產業結合,並以近

年來最先進之生化科技,將台北推向國際。

C. 台北學與知識社群之建構

(1) 參照漢城、東京及其他城市,設立具本土及中華文化特色,軟硬體與全球

接軌之台北歷史博物館。

(2) 配合台北歷史博物館之設立,邀請全球城市研究專家學者定期集會,建構

「台北學」的發展平台。

(3) 補助大專院校開設與台北相關課程,並與學術單位合辦與城市全球化相關

Page 114: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14

議題之國際會議與研究計畫。

(4) 出版「台北研究」期刊,以學科整合角度出發,除學術性文章外,可考慮

納入書評,全球城市簡介,政策短論等內容。

D. 各級行政體系協調合作

(1) 加強與半官方組織,如外貿協會、台北市電腦公會、電電公會等之互動,

由固定局處與其建立溝通合作管道,以間接方式取得與中央層級合作之默

契。

(2) 結合北台灣及與台北市無政黨政治糾葛之縣市,共同推動全球化與會展產

業,以擴大台北之國際化發展腹地。例如台北市之內科、南軟與新竹科學

園區締結非正式之策略聯盟,與高科技廠商協調,將北台灣高科技服務業

園區緊密結合,促進台北成為全球高科技產業之「區域總部」。

(3) 台北縣實為台北不可分割之一部份。突破政黨藩籬,與台北縣密切合作,

將可充分發揮台北市在全球化過程中之關鍵角色。

E. 兩岸關係之拓展

(1) 兩岸關係之動力在民間,台北市著力之重點在於台商及台眷,應進一步提

供便捷及服務,以爭取支持,形成由下而上的動力。

(2) 各產業公會、半政府機構、台商協會、及非政府組織扮演兩岸關係拓展之

重要角色,同時亦有拓展大陸市場之意願及能力,但均採取「只做不說」

的策略。台北市政府若有意願成為具有實質之大中華地區「運籌中心」首

先應與此類組織合作,擴大支持面,縮小被「抹紅」之打擊面。

Page 115: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15

(3) 由於與對岸城市正式交往難免涉及政治敏感問題,大型研討會又難以觸及

核心議題,因此建議發展「二軌城市交往」管道,先以例如「促進城市會

展全球化發展」等議題,每次雙方由10位左右與市政府關係較密切學

者,與對岸城市展開對話,以累積共識,會後撰寫政策報告,作為未來兩

岸城市交往及合作之基礎。

(4) 進一步擴大「兩岸」思維,促使台北成為全球華人經濟、社會、文化重要

節點及重鎮。召開例如「全球陳氏宗親會」、「全球華人族譜交流會議」等

較無政治敏感會議起頭,進一步確立台北在全球化人社會中之文化地位。

Page 116: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16

表 6-1 台北、上海、漢城指標比較

指標 台北 上海 漢城

人口 (萬人) 264.1(2002 年底) 1,327.14(2001 年底) 1,033.12(2001 年底)

土地面積(平方公里)

271.8 6,341 605.5

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9,720 2,093 17,062

外僑人數 54,776 人 67,908 人

人均 GNP 28,253 元

17405 元人民幣(1997年)

1058.02 萬韓圜(GRDP)

捷 運 營 運 線 路 長度(公里)

65.1 62.92 134.9

星級飯店數目 334 家(四、五星級國際觀光級旅館 26 家,三、四星級一般觀光旅館 9家)

319 家(至 2002 年底,全中國排名第九)

106 家(五星 15 家,四星 17 家,三星 31 家,二星 23 家,一星 17 家,未分類 3 家)

星 級 飯 店 客 房 間數

2.1 萬間(國際觀光級旅館 9,251 間,一般級 1240間)

5.22 萬間(全中國排名第5)

19,361 間(五星 8,556 間,四星 4,583間,三星 3,306 間,二星 1,549 間,一星 1,015 間,未分類 352 間)

星 級 飯 店 客 房 價位

國際級平均 3,438 元

一般級平均 1,993 元

五星 20-30 萬韓圜,四星 10-20 萬韓圜,三星 10 萬韓圜,二星 5-10 萬韓圜,一星 3-10 萬韓圜

有 線 電 視 頻 道 普及率

82.82﹪ 64%

每 千 人 擁 有 電 腦數

240 台電腦 297 台個人電腦(平均每戶 0.993 台個人電腦)

每千人電話數 554 支行動電話 541.6 台電話(2000 年) 530 台電話(漢城),617 支行動電話(全南韓)

資料來源:

台北市政府主計處,「重要統計速報」,http://www.dbas.taipei.gov.tw/stat/express/index.htm、「國際都市指標評比分析」,http://www.dbas.taipei.gov.tw/stat/cityindex/inter/index.htm。

台北市政府,「認識台北」,http://www.taipei.gov.tw/cgi-bin/classify/index.cgi?class_id=%41%30%32。

上海統計局,http://www.stats-sh.gov.cn/2002shtj/tjnj/2002/tables/20_1b.htm、

http://www.stats-sh.gov.cn/2002shtj/tjnj/2002/tables/7_17b.htm。

中國旅遊網,「2002 年中國星級飯店統計公報」, http://www.cnta.com/32-lydy/2003/2002fdgb.htm。

《人民日報》(日文版),「上海が中流発達レベルに到達」,http://fpj.peopledaily.com.cn/2000/03/28/newfiles/a1050.html。

涂平,「中國的人口環境及其市場意義」,http://tuping.gsm.pku.edu.cn/Publications/demog.chn.doc。

漢城特別市政府(Seoul Metropolitan Government),2002,Seoul Statistical Yearbook。

漢 城 市 特 別 市 政 府 ( Seoul Metropolitan Government ) , 2003.10.11. 擷 取 自http://english.metro.seoul.kr/about/cityfacts/communications.cfm。

漢 城 特 別 市 地 下 鐵 公 司 ( Seoul Metropolitan Subway Corporation ) , 2003.10.11. 擷 取 自http://www.seoulsubway.co.kr/english_subway/smsc/smsc3_1.jsp。

韓 國 觀 光 公 社 ( Korea National Tourism Organization ) , 2003.10.11. 擷 取 自

Page 117: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17

http://www.knto.or.kr/eng/07_statistics/data/touristhotel.xls,

http://english.tour2korea.com/sightseeing/reservation/accom.asp。

韓 國 情 報 通 訊 部 ( Ministry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 , 2003.10.11. 擷 取 自http://www.ipc.go.kr/intra/HPEnglish.nsf/Statistics_nca?OpenForm。

Eaves, Gregory, 2003. Media. Hong Kong: 2003/2004. CASBAA: Asia-Pacific Television Directory. pp. 25.

Page 118: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18

表 6-2 美、法、星、日發展會議產業策略比較

國家

策略作法

美國 法國 新加坡 日本

政治穩定 ◎ ◎ ◎ ◎

觀光資源 ◎ ◎ ○ ◎

購物天堂 ◎ ◎ ◎ ◎

科技運用 ○ ○ ◎ ○

語文策略 ○ ◎ ◎ ○

專責機構 ◎ ◎ ◎ ◎

交通便利 ◎ ◎ ◎ ◎

金融體系完善 ◎ ○ ◎ ○

週邊配合(飯店、餐

飲、會議相關場所與設

備)

◎ ◎ ◎ ◎

◎表主要採行策略 ○表輔助策略

資料出處:轉載自張文龍,「迎向 WTO 新挑戰-台灣會議產業發展趨勢研析」,《經濟情勢暨評

論》,第八卷,第一期,2002 年六月,頁 184。

Page 119: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19

表 6-3 台北市發展國際會議觀光之條件因素

構 面 別 題 號 / 問 項

會議設施

及旅館

1. 足夠的會議場地

2. 會議場地之可選擇性

3. 可支援之旅館房間數

4. 旅館之可選擇性

5. 符合需求的高科技視聽設備

6. 良好的電子通訊設備

成本

7. 航空空司願意配合提供優惠價格

8. 合理的會議設施之價格

9. 合理的旅館之住宿及食物價格

10. 具吸引力之購物成本

觀光娛樂

設施

11. 具有吸引力的觀光景點

12. 休閒活動之多樣性

13. 餐廳之多樣性

14. 專業的會議設施服務人員及服務水準

專業服務

人員效率

15. 專業的旅館設施服務人員及服務水準

16. 專業的會議籌組人員及服務水準

17. 專業的視聽設備工程人員及服務水準

18. 專業的現場接待人員及服務水準

19. 專業的餐飲服務人員及服務水準

20. 具備良好語言能力的服務人員

21. 城市交通可及性,方便之機場設施

22. 與主要與會者國家之距離(飛行時數)便捷

城市交通

可及性與

吸引力

23. 到其他風景點之聯外交通方便

24. 城市中交通之方便性,計程車之素質良好

25. 城市的歷史,文化背景具吸引力

26. 會議期間有配合之節慶活動

城市形象與

商業機能

27. 城市之形象及國際政治地位良好

28. 城市商業機能活躍

30. 城市安全,行人舒適空間,整體環境符合外國人居住

31. 居民友善

Page 120: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20

29. 社會及政治穩定 32. 氣候宜人

政府支持度

33. 政府重視會議產業

34. 有專業政府機構協助辦理會議相關事宜

35. 政府主動協助爭取主辦權

36. 政府在經費上大力支持

資料來源:轉載自葉泰民,「台北市發展國際會議觀光之潛力研究」,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

士論文,2000,頁 61。

Page 121: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21

表 6-4 國際體育賽事列表

參 加 舉 辦 經 驗

東亞運動會(四年一次)

北京大學運動會(二年一次)

世界運動會

亞洲運動會 高雄市計劃爭取 2010 年亞洲運動會

世界大學運動會 高雄市欲爭取 2007 年世界大學運動會的舉辦

國際學校體育總會(ISF)游泳錦標賽

國際學校體育總會(ISF)籃球錦標賽

國際學校體育總會(ISF)體操錦標賽

國際學校體育總會(ISF)田徑錦標賽

國際少年運動會(每年二次) 2002 年 8 月在台北市舉行第 35 屆 International children Game, ICG

世界盃棒球錦標賽 2001 年第 34 屆世界盃棒球錦標賽

亞洲盃棒球錦標賽 第 21 屆

亞洲青棒錦標賽 第 4 屆

世界大學棒球錦標賽 2002 年爭取到在台南舉辦 2004 年世界大學棒球錦標賽

Asian PGA

亞洲高爾夫巡迴賽

中華民國公開賽

2003 年 9 月在淡水球場舉行 Mercuries Masters

2003 年 11 月在揚昇球場舉行 Acer Taiwan Open

BMW 亞洲高爾夫菁英賽 BMW 亞洲高爾夫菁英賽

Page 122: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22

世界大學高爾夫錦標賽 世界大學高爾夫錦標賽

亞洲保齡球巡迴賽 2001 年中華台北國際保齡球公開暨亞洲保齡球巡迴賽

聯邦盃亞洲/大洋洲網球第一、二級比賽 聯邦盃亞洲/大洋洲網球第一、二級比賽

亞洲盃自由車錦標賽 第 21 屆

亞洲青年自由車錦標賽 第 8 屆

亞洲盃青少年羽球錦標賽 第 5 屆

沙灘排球巡迴賽 2001 年沙灘排球巡迴賽

亞洲男子四強排球挑戰賽 2001 年亞洲男子四強排球挑戰賽

亞洲少年跆拳道錦標賽 第 1 屆

亞洲青少年橄欖球錦標賽 第 2 屆

亞太區特殊保齡球錦標賽 2001 年亞太區特殊保齡球錦標賽

遠東暨南太平洋殘障桌球錦標賽 2001 年遠東暨南太平洋殘障桌球錦標賽

世界殘障桌球錦標賽 2002 年第 3 屆世界殘障桌球錦標賽

IDSF 亞洲盃運動舞蹈錦標賽 IDSF 亞洲盃運動舞蹈錦標賽

亞洲花式撞球錦標賽 第 10 屆

亞洲抱石攀登錦標賽 第 1 屆

亞洲溜冰錦標賽 2001 年第 9 屆亞洲溜冰錦標賽

亞洲女子足球錦標賽 2001 年第 13 屆亞洲女子足球錦標賽

和平盃亞洲足球友誼賽 第 1 屆

國際快樂健行大會 第 10 屆

Page 123: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23

宜蘭盃國際名校划船邀請賽 2001 年宜蘭盃國際名校划船邀請賽

國際分齡游泳邀請賽 2001 年國際分齡游泳邀請賽

台北國際拳擊邀請賽 台北國際拳擊邀請賽

國際田徑邀請賽 2001 年台北國際田徑邀請賽

統一盃鐵人三項國際邀請賽 統一盃鐵人三項國際邀請賽

世界銳劍大獎賽 世界銳劍大獎賽

宏泰人壽盃世界女子排球大獎賽 宏泰人壽盃世界女子排球大獎賽

威廉瓊斯盃國際籃球邀請賽 第 23 屆

Formosa Cup 足球邀請賽 第 1 屆

中華汽車盃國際體操邀請賽 中華汽車盃國際體操邀請賽

總計 2001 年在台灣舉辦的亞洲或世界性運動賽會共計有正式錦標賽 18 項,和國際邀請賽 16 項。

資料來源:

行 政 院 體 育 委 員 會 ,

http://media.justsports.net.tw/spo_demo/annualreport/annual90/90report_plans.asp、

http://media.justsports.net.tw/spo_demo/annualreport/annual90/90report_achieve.asp、

http://media.justsports.net.tw/spo_demo/annualreport/annual90/90report_appendix.asp、

「亞洲- Asian PGA 賽程表」http://www.asianpgatour.com/en/schedule/index.asp。

Page 124: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24

Page 125: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25

參 考 書 目

中文書籍與研究報告

王方, 2002,《我國加入 WTO 對臺北市所造成之產業衝擊及勞動市場影響因應之

道》,台北市政府勞工局就業服務中心委託計劃,民國 91 年 6 月。

王鴻楷等,2002,《我國加入 WTO 後台北市的全球政經定位與因應措施之研究》,

市政建設專題研究報告第 322 輯,2002 年 12 月。

尹繼佐主編,2002,《文化發展與國際大都市建設:2003 年上海文化藍皮書》,

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 年 12 月。

克勞德‧塞爾旺、竹田一平編,2003,《國際級博覽會影響研究》,上海:上海科

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3 年 7 月。

冷則剛,2002《資訊產業全球化的政治分析︰以上海市發展為例》. 台北︰印刻,

2002 .

李迺揚,2002,《韓國歷史的傳真》。台北:新文豐。

馬英九,「再接再厲由一軍變明星」,台北市議會第九屆第一次大會台北市政府施

政報告(口頭說明),民國 92 年 4 月 1 日。

楊志恆,2003 市政建設專題研究報告第 314 輯,《台北市政府拓展城市市政交流

之研究-建構台北、香港、上海三城市政交流機制》,台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

核委員會委託,民 92 年 12 月。

夏鑄九等,2003,《全球化台北修訂台北市綜合發展計劃全球化趨勢下台北市空

間發展目標與策略研訂》,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委託研究計畫,2003 年 2

月。

黃志鵬,2002 《展覽與會議合併輔導管理之可行性暨研擬其管理條例》,經濟部

商業司委託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研究報告書,民國 91 年 8 月

15 日。

Page 126: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26

葉泰民,2000《台北市發展國際會議觀光之潛力研究》,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

所碩士論文,2000,

中文報章及期刊資料

王志仁,「臺北需要什麼樣的電腦展﹖」,07/19/2003,《數位時代》。

江冠明,「亞太文化制度嘉年華會的轉機」,《文化研究月報》,第三期,臺東。轉

引自世紀中國, http://www.cc.org.cn/wencui/011126200/0111262011.htm。

林天良、林信昌,「兩岸聯手主導 eMEX 電子展 10 月登場」,05/27/2003,經濟

日報。

沈則瑾,「辦一屆最出色的 APEC---上海籌備紀實」,10/17/2001,人民網,

http://www.peopledaily.edu.cn/BIG5/jinji/222/6260/6264/20011017/583525.html。

陳金隆,「南港大型國際展覽館重新評估研析」,《國政分析》,2003 年 4 月 2 日。

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te/092/te-b-092-008.htm。

陸斌、吳宇,「為了這一刻---上海籌備 APEC 會議紀實」,10/12/2001,人民網,

http://www.peopledaily.edu.cn/BIG5/jinji/31/179/20011012/580438.html。

紀碩銘,「究竟誰是上海的敵人﹖看上海十大憂患」,07/03/2003,南方網,

http://61.144.25.119/gate/big5/www.southcn.com/finance/financenews/guoneicaiji

ng/200307030520.htm

張文龍,「迎向 WTO 新挑戰-台灣會議產業發展趨勢研析」,《經濟情勢暨評論》,

第八卷,第一期,2002 六月。

馮景青,「電腦大展兩岸較勁」,中國時報, 2003 年 9 月 23 日。

施鈺文,「上海躍居全球人氣最旺城市」,11/21/2003, 中國時報。

「《CeBIT Asia 電腦展》上海展出,兩岸較勁」,聯合新聞網,

http://news.taiwannet.com.tw/newsdata/showdetail1.php?ID=4220。

羅新宇,「現代化 國際化 市場化 APEC 捧紅上海會展業」,10/25/2001,人民網,

Page 127: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27

http://www.peopledaily.edu.cn/BIG5/jinji/31/179/20011025/589865.html。

勵漪,「上海會展業:讓市場發揮更多效力」,《人民日報》,2002 年 12 月 9 日,

第二版。

「臺北國際電腦展,第三大展地位不保」,經濟日報,

http://news.taiwannet.com.tw/newsdata/showdetail.php?ID=2578。

「電腦展落幕,大陸展現採購實力」,經濟日報,

http://news.taiwannet.com.tw/newsdata/showdetail.php?ID=2579。

「上海走近會展之都」,解放日報, 2003 年 10 月 1 日。

「上海,給 APEC 一個驚喜」,10/14/2001,人民網,

http://www.peopledaily.edu.cn/BIG5/jinji/36/20011014/580846.html。

「長三角旅遊成一統」, 07/09/2003, 解放日報,

http://www.jfdaily.com.cn/gb/node2/node144/userobjectlai211891.html。

「上海人藉世博會,打造城市精神」,01/02/2003,聯合報。

「世博會﹕我們共同的心願---周漢民教授在濟同大學的演講(節選)」,

07/13/2003,文匯報,

http://www.whb.com.cn/20030713/mzjy/200305040021.htm。

「長三角旅遊成一統」,《解放日報》,2003 年 7 月 8 日。http://www.jfdaily.com。

「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01/20/2003,新華網,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expo/2003-01/20/conten

t_696884.htm。

「eMEX2003 規劃與展望」,臺北市電腦公會,07/18/2003,www.goemex.com。

http://www.seoulnow.net/faq/faq-q01.php, 2003.07.16。

工商時報,2003 年 9 月 27 日。

中國時報,2003 年 9 月 23 日。

中央日報,2001 年 5 月 9 日。

Page 128: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28

英文資料

Beck, Ulrich. What is Globalization? (Oxford, UK: Polity Press, 2000)。

Castell, Manual. The Rise of the Network Society(Oxford, UK: Blackwell, 2000)。

City of Wonders: Incentive Guide, Shanghai Municipal Tourism Administrative

Commission, www.shanghaitour.net。

Clark, David. Urban World/Global City(Londong: Routledge, 1996)。

Culpan, Tim. “Cebit Asia loses oomph”, Asia Computer Weekly, September 16, 2002。

Digital Media City Division, Seoul Metropolitan Government. Step Through The

Gateway to Tomorrow, 2003。

Eade, John. Living the Global City: Globalization as a Local Process(New York:

Routledge, 1997)。

Friedman, John. "The World City Hypothesis", Development and Change,(Vol. 17,

No. 1, 1986)。

Friedmann, John. "World City Futures: The Role of Urban and Regional Policie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a paper presented at the UNESCO-UNU sponsored

Mega-City Workshop held at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on Oct.

14-20, 1996。

Hiller, Harry. " Conventions as Mega-Events", Tourism Management, Vol. 16, No. 5,

1995。

Hahn, Yeong-Joo. & Jeonghoon Lee, 2001, “Strategic City Marketing as a Key-Issue

of Successful Mega Sporting Events.” in Cities Experiences, Contributions.

Commission Report, Commission 1: The Impact of Major Even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Large Cities, Metropolis 2002 Seoul。

Hobday, Mike. and You_Il Lee. “Korea’s Globalization: Can Korea Become a

Business Hub in Northease Asia?” Paper presented at The Sev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lobal Division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Cener for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 of Business, Mont Clair State University, NJ and

School of Management, As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angkok. Bangkok

Thailand, Jan. 8-11, 2003。

Page 129: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29

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 Annual Civil Aviation Report 1997, 1998。

Keohane, Robert O. and Joseph Nye Jr., "Globalization: What's New? What's Not?

And So What?", Foreign Policy,(Spring, 2000)。

Kim, Eun Mee. “Globalization of the South Korean Chaebol.” in S. S. Kim, ed.,

Korea’s Globaliza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Kim, Mi-Hui. 2002. “Korea’s Track Record Makes Regional Hub Goal a Good Bet.”

擷取自

http://kn.koreaherald.co.kr/SITE/data/html_dir/2002/0621/200206210018.asp,

2003.07.09。

Knox, Paul. and Peter Taylor, eds, The World City in a World System(New York,

N.J.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Korea National Statistical Office, 2001. Korea Statistical Yearbook. The 48th Edition.

Daejon, Korea: National Statistical Office。

Kotler, P. and D Harris, Marketing Places Europe: How to Attract Investments,

Industries, Residents and Visitors to Cities, Communities, Regions and Nations in

Europe (London: Pearson, 1999) 。.

Lee, Sang-Jick.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Exhibit Industry and Method of

Development of Trade Exhibition.” KIET Industrial Economic Review( 5 (5),

2001) 。

Lee, Chang Jae. “Korea’s Strategy for a Business Hub of Northeast Asia.”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Global Information Society and

National Strategies, Seoul, Nov. 1, 2002。

Leng, Tse-Kang. 2004, forthcoming, "Global Networking and the New Division of

Labor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s", in Francoise Mengin ed. "New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and the Reshaping of Power Relations: An Approach to Greater

China’s Political Economy", (London: Palgrave, 2004).

Leng, Tse-Kang. March/April, 2002.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IT Talent Flows :

The Taipei/Shanghai/Silicon Valley Triangle". Asian Survey. (SSCI) pp. 230-250.

Page 130: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30

Magnussen, Warren. The Search for Political Space: Globalization, Social

Movement, and the Urban Political Experiences(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1996)。

Prakash, Aseem. and Jeffrey Hart eds., Coping with Globalization(London, UK:

Routledge, 2000)。

‘Review of 2002 White Paper Issues’, TAIWAN WHITE PAPER, May 2003。

Sassen, Saskia. Losing Control? Sovereignty in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New

York,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6)。

Sassen, Saskia. Globa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New York, NY: The New Press,

1998)。

Sassen, Saskia. Cities in World Economy(Thousand Oaks: CA, Pine Forge Press,

2000)。

Sassen, Saskia. "Cities and Communities in the Global Economy",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Vol. 39, No.5, 1996)。

Sassen, Saskia. Globa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 (New York: The New Press,

1998)。

Sassen, Saskia. The Global City: New York, London, Tokyo(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1)。

Sassen, Saskia. "The Spatial Organization of Information Industries: Implication

for the Role of the State", in James H. Mittelman ed., Globalization: Critical

Reflections(Boulder: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1996)。

Shaw, Martin. Theory of the Global State(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Short, John R. and Yeong-Hyun Kim, Globalization and the City(London:

Longman, 1999)。

Seoul Metropolitan Government, 2002. Seoul Statistical Yearbook。

Taylor, Peter J. "World Cities and Territorial State Under Conditions of

Page 131: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31

Contemporary Globalization", Political Geography, (Vol. 19, No. 1, 2002)。

Uy, Vincent. 2003. “South Korea Needs 14,000 Foreign Construction Workers.” 擷取

自 http://www.inq7.net/brk/2003/apr/25/text/brkofw_3-1-p.htm

Korea Times, 2003.01.28. “88% of Foreign Firms Located in Seoul” 。

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 2001.03.29. “South Korea’s Hard Labor” 。

“Shanghai Pursues a Renaissance”,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Oct 1, 2003。

網路資源

Lee, Chang-Jae, “A Hub in the Making.”

http://www.kt-i.org/jul_aug_01/economy/coverstory.htm,2003.07.13。

http://chinese.metro.seoul.kr/business/investment/support/,2003.07.19。

http://210.90.46.47/html_service/eng/investment/2-6.htm,2003.07.19。

http://www.unesco.org/most/apmrnw12.htm,2003.07.19。

http://www.icao.int/icao/en/jr/5306_ar3.htm。

http://stat.nic.or.kr/english/iuser.html,2003.07.19。

http://english.metro.seoul.kr/residents/links/cities/,2003.07.08。

http://www.knto.or.kr/eng/05_news/e_knto_news_view.jsp?pg=0&seqno=125,July

19, 2003。

http://www.seoulnow.net/SITE/data/html_dir/2002/07/18/200207180001.jsp,

2003.10.11。

http://www.knto.or.kr/eng/,2003.07.19。

http://www.knto.or.kr/eng/06_convention/06_06.html,2003.07.19。

EXPONEWS@COEX,Winter, 2002。

http://www.coex.co.kr,2003.07.19。

http://www.kt-i.org/nov_dec_02/economy/focus2.htm, 2003.07.17。

Page 132: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32

http://www.setec.or.kr/english/setecintro/intro01.html, 2003.0715。

http://www.gokintex.com/kintex/eng/company_03_01.htm,2003.10.12。

http://english.metro.seoul.kr/government/departments/departments/#a2,2003.07.19。

http://www.seoulnow.net/index.jsp。

http://www.wcn.com.tw/culturalcity/2001/activity.shtml。

http://www.seoulnow.net/SITE/data/html_dir/2003/04/14/200304140008.jsp,

2003.10.12。

http://210.90.46.47/eng/advisory/r3_1_3.jsp

http://english.seoul.go.kr/business/investment/support/index2.cfm2003 年 10 月 12 日。

http://210.90.46.47/eng/advisory/r3_2_3.jsp,2003 年 10 月 12 日。

http://chinese.seoul.go.kr/business/investment/system/,2003.10.12。

http://www.dmc.seoul.kr/english/whatis/industry.jsp,2003 年 10 月 12 日。

http://worldcup.metro.seoul.kr/en/community/volunteer/hs~volunteer.htm,

2003.07.16. 。

http://www.seoulnow.net/press/useful.php, 2003.07.17 。

http://www.seoulnow.net/SITE/data/html_dir/2002/06/27/200206270005.php,

2003.07.19。

http://www.seoulnow.net/SITE/data/html_dir/2002/06/23/200206230001.php,

2003.07.19。

http://stat.seoul.go.kr。

Page 133: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33

附錄(一) 赴上海實地訪談行程表

日期 活動內容

8/9 8/10 8/11

由台北搭機赴上海 市區實地觀察 拜訪台北貿協上海據點

劉大俊 台北世貿中心 副秘書長 王俊傑 台北世貿中心 市場開發處 大陸組組長 陳怜燕 台北世貿中心 市場開發處 張企申 台北世貿中心 市場開發處

上海市貿促會分會 陳建華副會長 薛美娟副秘書長 上海國際商會

上海世界貿易中心協會 上海國際展覽中心

唐貴發總經理、 方佩瑛副總經理

日本貿易振興會社 丸屋豐二郎 日本貿易振興會上海代表處 所長 阿部宏忠 日本貿易振興會上海代表處 副所長 文濤 日本貿易振興會上海代表處 經濟信息部部長助理 上海國際會議中心有限公司

王濟明 總經理 宮向農 市場營銷總監 王臻 銷售總監助理

8/12 上海浦東新國際博覽中心 狄沃夫 Wolfram N. Diener 總經理 王麗明 副總經理 張梅 市場營銷部經理

香港貿發局 鄧正威首席代表

8/13 蘇州國際博覽中心 明基電通 陳剛 總經理 吳清模總經理 蔣春 副總經理 參加蘇州台商協會理監事會

南亞國際會議展覽中心 劉友德 總經理 蘇州市貿促支會

劉濤 會長 盧義忠 副會長、 阮家興 前副會長 胡敦珂 秘書長

蘇州市人民政府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局 劉濤 局長

Page 134: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34

日期 活動內容

8/14

上海美國商會 古嘉迪 Tom Gougarty 行政總監 上海市社會科學院 李軼海 外事處處長 王海良 台辦主任 周忠菲 亞太所 研究員 資料收集 復旦大學 范麗珠 社會系 副教授

8/15 上海市旅遊事業管理委員會國際旅遊促進處 程梅紅 副處長 陳平 副科長

上海市人民政府 顧峻 上海台商協會

葉惠德 會長 陳冠俊 上海迪比特實業有限公司 總經理 徐鉦鑑 奐鑫控股有限公司 總經理 上海圖書館 上海書城 季風圖書 資料收集

8/16 搭機返台

Page 135: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35

附錄(二) 上海訪談對象名單

姓名 單位 職銜

王濟明 上海國際會議展覽有限公司 上海國際會議中心有限公司 東方濱江大酒店

董事長 總經理 總經理

宮向農 上海國際會議中心 東方濱江大酒店

市場營銷總監

王臻 上海國際會議中心 東方濱江大酒店

銷售總監助理

方佩瑛 上海國際展覽中心有限公司 副總經理

徐知國 上海市國際展覽有限公司

展覽總監 研發和公關部經理

狄沃夫 Wolfram N. Diener

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有限公司 總經理

王麗明 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有限公司 董事 副總經理 高級國際商務師

張梅 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有限公司 市場營銷部經理

陳剛 蘇州國際博覽中心有限公司 總經理

蔣春 蘇州國際博覽中心有限公司 展覽部副經理

劉友德 南亞國際會議展覽中心 總經理

鄧正威 香港貿易發展局 華東、華中地區首席代表

古嘉迪 Tom Gougarty

上海美國商會 行政總監

丸屋豐二郎 Toyojiro Maruya

日本貿易振興會上海代表處 所長

阿部宏忠 Hirotada Abe

日本貿易振興會上海代表處 副所長 進出企業支援中心兼務

趙筠 日本貿易振興會上海代表處 所長助理

文濤 日本貿易振興會上海代表處 經濟信息部部長助理

張企申 台北世界貿易中心 市場開發處大陸組

陳怜燕 台北世界貿易中心 市場開發處大陸組

陳建華 上海國際商會 上海世界貿易中心協會 上海市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

副會長

薛美娟 上海國際商會 上海世界貿易中心協會

副秘書長

盛逸仙 蘇州市人民政府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局 外貿處副處長

Page 136: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36

姓名 單位 職銜

盧義忠 中國國際商會蘇州商會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蘇州支會

副會長

胡敦珂 中國國際商會蘇州商會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蘇州支會

秘書長

葉惠德 上海市台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 上海國福龍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會長 董事長

謝力軍 上海市台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 秘書長

王憶伶 蘇州市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市區聯絡委員會

副會長 市區主任委員

許相仁 蘇州市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市區聯絡委員會

總幹事

楊世焜 蘇州市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市區聯絡委員會

副主委

劉濤 蘇州市人民政府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局 局長

李多平 蘇州市相城區臺灣事務辦公室 主任

周立宏 蘇州市相城區北橋鎮人民政府 鎮長

顧峻 上海市人民政府

程梅紅 上海市旅遊事業管理委員會國際旅遊促進處

副處長

陳平 上海市旅遊事業管理委員會國際旅遊促進處

副科長

屠啟宇 上海社會科學院 院長助理

李軼海 上海社會科學院 外事處處長

王海良 上海社會科學院 台辦主任 外事處副處長

吳清模 明基電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總經理

陳冠俊 上海迪比特實業有限公司 總經理

林清文 固緯電子(蘇州)有限公司 副董事長

徐鉦鑑 奧鑫控股有限公司 董事 總經理

聶玉璽 蘇州金像電子有限公司 總經理室特別助理

王文炤 蘇州寶富輕工制品有限公司 董事長

陳正輝 上海西提餐飲管理有限公司 副董事長

史明讚 上海震旦辦公室自動化銷售有限公司 總經理

費國禎 聯合報採訪中心經濟組 記者

Page 137: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37

附錄 (三) 漢城實地訪談行程表

日期 活動內容

8/24 8/25 10:30 - 12:00 16:00 8/26 10:00 - 12:00 18:00 - 20:00

由台北搭機赴漢城 漢城觀光公社會議處(Convention Bureau, Korea National Tourism Bureau)

朴永圭 Director Itae Choi Assistant Manager 延世大學治外交學科

金宇祥教授、副科長、東西問題研究院副院長 漢城協助外國人中心(Seoul Help Center for Foreigners)

崔炳勳 Director 劉鍾任 李相國 Deputy Director、投資振興組長,漢城特別市 漢城特別市國際協力課(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Division) Kim Seong Yeon Assistant Director,漢城特別市國際協力課

台北世界外貿中心韓國辦事處

林群超 專案經理

8/27 10:00 – 11:00 15:00 – 17:00

韓國貿易協會(Korea International Trade Association 簡稱 KITA);COEX

朴鐘千 理事、國際事業本部長 黃圭光 中國室室長 漢城特別市城市營銷擔當官(City Marketing Division) 金秉煥 Director 金鎮萬 Deputy Director Chung Eunsun English Editor of Official Website Oh Eun-Kyung

8/28 14:00 – 15:20 16:40 – 17:20 8/29 8/30 8/31

Trade Fair and Exhibition Team,大韓貿易投資振興公社(Korea Trade-Investment Promotion Agency,簡稱 KOTRA)

朱德基 Director General, 朴殷雨 Director 鄭聖和 Manager

Seoul Trade Exhibition Center(SETEC)

鄭奉鎮 Director 延世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 朴羽緒教授 市區實地觀察;漢城歷史博物館 搭機返台

Page 138: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38

附錄 (四) 漢城訪談對象名單

姓名 單位機關 職銜

鄭奉鎮 Bong-Jin Chung

Seoul Trade Exhibition Center (SETEC) Director.

朱德基 Duck-Ki Joo

Korea Trade-Investment Promotion Agency (KOTRA)

Director General Trade Fair & Exhibition Team

鄭聖和 Sung-Hwa Jung

Korea Trade-Investment Promotion Agency (KOTRA)

Trade Fair & Exhibition TeamManager

朴殷雨 Eun-Woo Park

Korea Trade-Investment Promotion Agency (KOTRA)

Trade Fair & Exhibition TeamDirector

朴永圭 Young-Gyu Park

韓國觀光公社 Korea National Tourism Organization

Director Korea Convention Bureau

Itae Choi 韓國觀光公社 Korea National Tourism Organization

Korea Convention Bureau

朴鐘千 Bell J.C. Park

韓國貿易協會 Korea International Trade Association

理事 國際事業本部長

黃圭光 Gyu-Gwang Hwang

韓國貿易協會 Korea International Trade Association

中國室室長

金秉煥 Byeong-Hwan Kim

Hi Seoul Seoul Metropolitan Government

Director City Marketing Division

金鎮萬 Jin-Man Kim

Hi Seoul Seoul Metropolitan Government

Deputy Director City Marketing Division

Eun-Kyung Oh Hi Seoul Seoul Metropolitan Government

City Marketing Division

Eunsun Chung Hi Seoul Seoul Metropolitan Government

English editor of official website City Marketing Division

崔炳勳 B. H. Choi

Hi Seoul Seoul Metropolitan Government

Director Seoul Help Center for Foreigners

劉鍾任 Karen Jon-Gim Yu

Hi Seoul Seoul Metropolitan Government

Seoul Help Center for Foreigners

李相國 Sang-Kook Lee

Hi Seoul Seoul Metropolitan Government

Deputy Direct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Divesion

Seong-Yeon Kim

Hi Seoul Seoul Metropolitan Government

Assistant Direct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Division

林群超 台北世界貿易中心 專案經理

廖二樺 萬海航運股份有限公司 駐韓國代表

高忠儀 萬海航運股份有限公司 副社長 CEO

翁念葛 萬海航運股份有限公司 營業部行銷處海外營業課長

Page 139: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39

姓名 單位機關 職銜

朴羽緒 Woo-Suh Park

延世大學校 Younsei University

政治外交學科教授、學科長

東西問題研究院副院長

金宇祥 Woosang Kim

延世大學校 Younsie University

Professor & Chairman,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 Diplomacy Associate Director, Institute of East & West Studies

Cree Choi KAIST Graduate School of Management

Techno-MBA Program

Page 140: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40

附錄(五) 漢城市外國人投資支援條例

第 1 章 總則

第 1 條 (目的)

本條例內容是對外國人投資提供支援及便利條件時的必要事項,爲鼓勵外國

人投資,搞活漢城市(以下簡稱"市")的經濟爲目的而制訂。

第 2 章 吸引外國人投資的有關組織

第 2 條 (外國人投資振興辦公室的設置)

1. 爲積極吸引外國人投資,並進行有效地措施,特在漢城特別市企業振興局

(Economy & Industry Bureau)內設立外國人投資振興辦公室(Seoul Foreign

Investment & Trade Service Center) (以下簡稱投資振興辦公室)。

2. 投資振興辦公室執行下列各項業務。

(1) 宣傳及支援吸引外國人投資有關事項。

(2) 根據外國人投資促進法(以下簡稱"法")第 17 條第 3 項的規定,移送的

上訪事務處理的督勵和檢查等有關事項。

(3) 對外國投資者或外國投資企業的忠告及建議事項的受理調查進行處

理的有關事項。

(4) 與吸引外國人投資有關的部門進行資訊交換,業務聯繫及行政協助。

(5) 根據法第 17 條第 5 項後段的規定,對接到通告的許可拒絕事由的妥

當性進行討論

(6) 根據第 3 條的規定,運營吸引外國人投資協定會的有關事項。

(7) 其他與外國人投資有關的各種行政支援。

3. 在投資振興辦公室內任命外國人投資振興官員,錄用地方合同公務員。

4. 漢城特別市市長(以下簡稱"市長")在爲施行與外國人投資有關的諮詢,宣

傳,對忠告事項進行調查處理等有關業務時,可在外國人投資振興辦公室

Page 141: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41

內設置外國人投資諮詢室,在被認證爲有必要時,可以任用地方合同公務

員作爲投資專家以處理有關事務。

第 3 條 (吸引外國人投資協定會)

1. 爲審議下列各項內容,而成立漢城特別市吸引外國人投資協定會。

(1)有關對吸引外國人投資的宣傳及支援計劃的訂立執行的事項

(2)有關對外國投資家或外國人投資企業提出的重要忠告事項進行處理協

定的事項。

(3)根據法第 17 條的規定,有關對上訪事務進行協定的事項。

(4)其他爲吸引外國人投資,協定會委員長認爲有必要的事項。

2. 協定會由包括委員長在內,不超過 20 人的委員組成,協定會委員長擔任

振興官,其他委員擔任下列各項職務。

(1)漢城特別市産業政策科長(Director of Industrial Policy),中小企業科長

(Director of Small & Medium Business),稅務行政科長(Director of Tax

Administration),國際協力擔當官(Director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城市計劃科長(Director of Urban Planning)。

(2)在自治區的公務員或職員,根據法*1 及*2 所規定的與上訪事務要求有

關的公務員或職員中,根據市長的要求,由在任的區長或部門領導指

定的人選。

(3)在對於外國人投資事務,具有豐富經驗和不凡見識的人選中,由市長

直接進行委派的人選。

3. 根據第 2 項的規定,在指定或委派委員時,分爲可出席協定會所有會議的

委員,以及根據委員長的決定,只能參加和在任的委員有關的事務會議的

委員,並可依此規定進行指定和委派。

4. 對於出席協定會的委員,以及委員長要求出席的有關專家,可在預算的範

圍內支付參與費等費用。

Page 142: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42

5. 除了本條例所規定的事項以外,對於運營協定會所必要的其他事項,可在

協定會表決後由市長另行決定。

第 4 條(外國人投資諮詢會議 Foreign Investment Advisory Council)

1. 市長爲制定外國人投資政策及改善投資制度進行有關的諮詢,設置外國人

投資諮詢會議(以下簡稱"諮詢會議")。

2. 諮詢會議由 20 人以內的委員組成,由市長在對外國人投資具有豐富經驗

及遠大見識的外國人中進行委派。

3. 諮詢會議以按各個季度召開爲原則,在市長認爲有必要時,亦可隨時召

開。

4. 對於出席會議的諮詢委員,可在預算範圍內支給有關與會費等實際費用,

對於諮詢委員在市長的要求下,參加各種有關招商引資的活動或各種宣傳

活動時,可提供所需有關經費。

5. 除了本條例的規定之外,其他與諮詢會議有關的事項,由市長另行制定。

第 3 章 改善及支援外國人投資環境

第 5 條 (處理外國人投資家等的上訪事務)

對於外國人投資家及外國人投資企業的與外國人投資有關的上訪事務,除

了法或其他有關法令有特別規定以外,均依照漢城特別市上訪事務處理規

定進行處理。

第 6 條 (促進吸引外資投資於社會間接資本設施)

1. 對於社會間接資本設施,市長可依照民間投資法,在吸引外資對本市間接

資本設施的建設進行投資時,在不違反有關法令的條件下,爲保證收益,

可採取行政及財政支援的措施。

2. 對於在社會間接資本設施方面的吸引外資提案人,市長可依照有關社會間

接資本設施的民間投資法,給予必要的優待措施。

3. 市長每年制定並執行有關社會間接資本設施的吸引外資計劃。

Page 143: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43

第 7 條 (對於外國人投資企業的融資)

依據漢城特別市中小企業建設資金的設置及運用條例和同條例的施行規

則規定,對於投資有利於搞活漢城地方經濟,以及製造就業機會的事業

時,可對有關外國人企業提供必要的融資。

第 8 條 (支援改善外國人生活環境)

市長可對組建外國人專用居住區,以及改善外國人的生活環境進行支援

第 9 條 (民間組織的利用)

1. 爲吸引市的外國人投資,在大規模投資事業及社會間接資本設施等需要專

業性的領域,市長可將一部分與發展事業有關的事務委託給有關專家或社

會團體進行處理。

2. 在市與有關吸引投資的專業公司或投資專家簽訂業務合同並接受支援

時,可支付諮詢費用及按照吸引外資的業績給予獎勵金等必要資金。

第 10 條 (實施規則)

關於本條例的執行,其他所必要的的事項以規則制定。

1. (實施日) 自本條例頒佈之日起實施。

2. 根據 (對外國人投資振興官的任免措施)的第 2 條,在任命外國人投資振興

官之前,由産業經濟局長(Director-General of Economy & Industry)兼任。

Page 144: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44

附錄(六) 國際會議產業育成相關法律(2003 年修訂)

第一條(目的)本法以促進國際會議之維持以及為其順利的舉辦之支援,育成振

興國際會議產業,提昇觀光產業之發展與國民經濟為目的。

第二條(定義)本法所使用的用語之定義如下:

1. “國際會議”指一定人數的外國人參予之會議(包含學術會議、研討會、展示

會等),且符合於以總統令所頒布的種類與規模。

2. “國際會議產業”指為了維持國際會議與舉辦所必需的國際會議設施,與相關

的服務產業。

3. “國際會議設施”指為了舉辦國際會議所必需的會議設施、展示設施與相關附

帶設施,且符合以總統令頒布的種類與規模。

4. “國際會議都市” 指為振興與育成國際會議產業,依據本法第十四條之規定

所指定的特別市、廣域市或是市。

5. “國際會議專司組織”指國家或是區域內,經總統令指定,為振興國際會議產

業負責執行各種相關事業的組織。

6. “國際會議產業育成基礎”指國際會議設施、國際會議專業人力、電子國際會

議體制、國際會議情報等,維持、舉辦以及支援國際會議的設施、人力、體制、

資訊等。

第三條 (國家的責任)

一、國家為國際會議產業的育成、振興之必要須設立相關計劃,謀求行政與財政

上的支援措施。

二、根據前第一項規定 支援措施內容,需包含國際會議與會者所使用的住宿設

施、交通設施與觀光設施,以及其相關設置、擴充與事後改善所需要的必要

事項在內。

第四條(國際會議產業育成委員會的設置與運作)

Page 145: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45

一、文化觀光部長官為國際會議產業之育成,審議下列所列各事項。可設立直屬

文化觀光部長官轄下國際會議產業育成委員會。

1.國際會議產業育成基本計劃;

2 國際會議設施建立計劃;

3 國際會議都市指定與取消;

4 此外由文化部長官所認定且經過複議的事項。

二、文化觀光部長官為有效率的運作育成委員會、在認定需要專門性、技術性諮

詢時,可成立由相關專業人士所組成的國際會議產業諮詢團(以下簡稱“諮

詢委員團”)。

第五條 (專司組織的設置)

一、文化觀光部長官對於國際會議產業之育成,在其需要的情況下,可設立國際

會議專司組織(以下簡稱“專司組織”)。

二、負責保有管轄國際會議設施的地方自治團體長,為了有效率的推動國際會議

相關業務,在需要的時候可設置專司組織。

三、根據前第一項與第二項的規定的專司組織之營運等所必需之事項,以總統令

指定之。

第六條 (國際會議產業育成基本計劃樹立)

一、政府為有效率及有系統的營運國際會議產業之育成,須設立國際會議產業育

成相關的綜合性基本政策。

二、文化觀光部長官為育成、振興國際會議產業,須樹立、執行國際會議產業育

成基本計劃(以簡稱“基本計劃”)。

三、文化觀光部長依據前第二項之規定樹立或是變更基本計劃時,須經過育成委

員會之審議。

四、文化觀光部長官對於有效率的達成育成計劃,可向國際會議產業育成計劃相

關的組織之首長請求協助。

Page 146: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46

五、基本計劃之樹立上,所需事項以總統令訂定之。

第七條 (國際會議維持、舉辦與支援)

一、文化觀光部長官對於國際會議之維持與促進,及順利的舉辦,在認為需要之

時,對於舉辦維持國際會議的對象進行補助。

二、根據前一項之規定需要補助者,可依據文化觀光部令,向文化觀光部長官申

請對於國際會議維持或舉辦的相關支援。

第八條 (國際會議產業育成基礎之建構)

一、 政府為促進國際會議之舉辦與維持,需設立國際會議產業育成之基礎建構計

劃。

二、 文化觀光部長官對於國際會議產業育成績之基礎建構,透過相關中央行政機

關長的協議後,方可推行下列事項:

1. 國際會議設施的建立促進;

2. 國際會議專門人力的養成;

3. 國際會議產業育成基礎建構的國際援助之促進;

4. 透過網路等執行的電子國際會議基礎的建築;

5. 國際會議產業相關情報與統計之蒐集、分析與流通促進;

6. 此外認為對於國際會議產業育成基礎建構所需要的相關事業以總統

令所頒布的內容為主。

三、 文化觀光部長官透過下列各項內的機關與法人或是團體(以下簡稱事業執行

機關),執行國際會議產業育成所需的各項事業:

1. 依據第 14 條第一項所指定的國際會議都市;

2. 依據第五條第一項 第二項的專司組織;

3. 依據韓國觀光公社法所設立的韓國觀光公社;

4. 依據高等教育法所設立的大學、產業大學與專科學校;

5. 此外總統令所指定的法人與團體。

Page 147: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47

第九條 (國際會議設施的建立與營運促進)

一、政府為國際會議設施的建立與營運促進需設立相關政策。

二、文化觀光部長官為國際會議設施的建立與營運促進等,對於事業執行機關的

可進行下列事項之支援:

1. 國際會議設施的建立;

2. 國際會議設施的營運;

3. 國際會議專司組織的營運;

4. 此外國際會議設施的建立與營運促進上所認為需要的事業且文化觀光部

令所指定的事業。

第十條 (國際會議專業人力的教育與訓練)

一、政府為培養國際會議專業人力之養成與能力提昇,須樹立教育與訓練方針

二、文化觀光部長官對於國際會議專業人力之養成,在相關事業執行機關,執行

下列事項時可與以支援:

1. 國際會議專業人力的教育與訓練;

2. 國際會議專業人力的教育課程開發與營運;

3. 此外認為在國際會議專業人力教育訓練相關上,認為有必要的產業,依據

文化觀光部令所指定之。

第十一條 (國際合作促進)

一、 政府為了有效促進有效率的建設國際會議產業育成之基礎,須樹立

相關政策。

二、 文化觀光部長官對於國際會議產業育成基礎建構上,為了促進相關

國際合作,事業執行機關可進行下列項目之支援:

1. 國際會議相關國際合作的調查與研究;

2. 國際會議專業人類與資訊的國際交流;

3. 外國的國際會議相關機關與團體的國內維繫;

Page 148: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48

4. 此外國際會議育成機關組成上,為促進其相關的國際合作所需,

依文化觀光部令所指定之。

第十二條 (電子國際會議基礎之擴充)

一、政府須為電子國際會議基礎擴充需設立相關政策。

二、文化觀光部長官對促進電子國際會議基礎之建設,對於相關事業執行單位可

進行下列事項之支援:

1. 透過網路等情報通訊網在虛擬世界舉辦國際會議;

2. 為了舉辦電子國際會的管理體系之開發與營運;

3. 此外為建築電子國際會議基礎所需的事業,且由文化觀光部令所指定事

業。

第十三條(國際會議情報流通促進)

一、政府為國際會議情報之流暢的供給、運用與流通之促進,需樹立相關政策。

二、文化觀光部長官對國際會議之情報蒐集、分析與流通之促進的事業執行機關

可執行下列事項之支援:

1. 國際會議情報與統計的蒐集與分析;

2. 國際會議的情報加工與流通;

3. 國際會議的情報網建築與營運;

4. 此外為了國際會議情報之流通促進所需,依據文化觀光部令指定之事業。

三、文化觀光部長官對於國際會情報供給、運用與流通所需的情況下,依據文化

觀光部令。可對相關行政機關、國際會議相關的事業機關或團體,提出資訊

提供的要求或向相關單位提供資訊。

第十四條 (國際會議都市的指定)

一、 文化觀光部長官可指定符合國際會議都市指定標準且通過育成委員會審核

之特別市、廣域市與市為國際會議都市。

二、 文化光官部長官根據前第一項的規定,指定國際會議都市之時,需考慮到區

Page 149: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49

域間的平衡發展。

三、 文化觀光部長官對於根據第一項之規定之指定的國際會議東勢不符合標準

時,透過育成委員會之審議,取消其指定。

四、 文化觀光部長官對依據第一項與第三項之規定 在指定或是取消國際會議都

市時需將此告示。

五、 依據第一項與第三項規定,國際會議都市指定標準與指定取消等相關事項內

容以總統令訂定之。

第十五條 (國際會議都市的支援)文化觀光部長官依據第 14 條第一項之規定,

對與所指定的國際會議都市,可優先進行下列事項之支援:

1. 在國際會議都市裡符合觀光振興開發基金法第五條所符合事業;

2. 第 16 條第二項所指定事業。

第十六條 (財政支援)

一、 文化觀光部長官為達成本法的目的,依據觀光振興開發基金法第二條第

二項第三號規定,在海外旅行者所繳之繳納金總額提撥 10%的金額 支援國

際會議產業育成事業。

二、 文化觀光部長官根據前第一項規定,可在預算範圍內對於符合下列各項

之事業所需的費用進行全額或部分補助:

1. 第五條所規定之專司組織的營運;

2. 第七條第一項所規定之對於國際會議維持舉辦者的支援;

3. 第八條第二項第二號至第六號所屬的事業;

4. 第十條至第十三條所屬的事業;

5. 此外為了國際會議產業育成所需的事項,總統令指定事業。

三、 依據第二項規定,支援金之繳付相關事項內容,以總統令指定。

四、 依據第二項規定,欲接受支援者,依據總統令所指定向文化觀光部長官

或是依據第十八條之規定向事業委託機關之機關長申請支援。

Page 150: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50

第十七條 (與其他法律之關係)

一、 國際會議設施的設置者,對於國際會議設施,依據建築法第八條,取得

建築許可時,視為已取得同法第八條第五項下列各號之許可、認可:

1. 下水道法第二十條所規定的設施或工作物設置之許可;

2. 水道法第三十六條所規定專用上水道設置之認可;

3. 電氣事業法第三十二條規定之自家用電氣設備工程計劃之認可或申告;

4. 消防法第八條第一項規定之建築許可同意;

5. 廢棄勿管理法第三十條第二項規定之廢棄物處理設施設置之許可或申

告;

6. 大氣環境保全法第十條、水質環境保全法第十條與噪音震動規制法第九

條規定之排出設施設置之許可或申告;

7. 刪除。

二、 國際會議設施之設置者,對於國際會議設施,依據建築法第十八條規定

取得使用許可時視為已取得同法第十八條第四項各事項所規定之檢查或是

申告。

第十八條 (權限之委託)

一、 文化觀光部長官對於依據第七條規定之國際會議維持與舉辦等相關支援之

業務,可委託於總統令指定之法人或是團體。

二、 文化觀光部長官依據前項第一項之規定進行委託時,對於該法人或是團體在

預算範圍內,對於所需的經費進行補助。

副則

此法公佈後,經過六月之日起開始實施。

Page 151: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51

附錄 (七) 漢城市外國人投資諮詢會議

(Foreign Investment Advisory Council)

條例

The purpose of these articles is to provide for the operation of the Foreign Investment

Advisory Council for the Seoul Metropolitan Government.

Article 1: Establishment

The Foreign Investment Advisory Council for the Seoul Metropolitan Government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FIAC") was hereby established in March 1999.

Article 2: Mission

The mission of FIAC is to advise on ways to enhance Seoul's image and substance in

the eyes of the world so that Seoul will become a competitive destination for foreign

investment in Asia Pacific, as compared to other major cities in Asia such as Tokyo

and Beijing.

Article 3: Functions

The primary functions of the FIAC are to:

3.1 provide feedback, perspective and advice (i.e., a sounding board) to the Seoul

Metropolitan Government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SMG) on their

major initiatives as it relates to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the foreign

community in Seoul.

3.2 act as a "bridge" between the foreign community and the SMG

3.2.1 take initiatives to help the SMG better understand perceptions of foreign

investors on Seoul as compared to other potential regional hubs;

3.2.2 suggest specific improvement ideas for the SMG in attracting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in relation to this, in improving Seoul's image globally

Page 152: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52

3.3 be available to support the SMG in various promotional programs (e.g., World

Cup, major business events, etc.)

3.4 work closely with the Seoul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dvisory Council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SIBAC") to both support their initiatives and

reach out for SIBAC to support in various FIAC initiatives.

Article 4: Membership

4.1 The FIAC shall be comprised primarily of up to 30 individuals drawn from

the community of presidents of major foreign chambers of commerce in

Korea, chief executive officers, country representatives and senior

professionals who are residing in Seoul, and they serve on the FIAC at the

invitation of the Mayor of Seoul.

4.2 Each member shall serve for a term of three years. Memberships are

renewable at the discretion of the Mayor.

4.3 If the president of a foreig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Korea who has served

on the FIAC resigns, this person shall recommend his or her successor as

their replacement.

Article 5: Leadership

5.1 The leadership of the FIAC shall be comprised of one Chair and two Vice

Chairs.

5.2 Members shall elect the Chair and Vice Chairs for the FIAC, and shall elect

their replacements at the first quarterly meeting following the expiration of

their terms of office.

5.3 Nominations will be requested by the Chair in the last quarterly meeting of

the Chair and Vice Chair's terms respectively. Ballots will then be sent out

for return to the Chair by no later than 30 days after the nominations are

Page 153: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53

received. The nominee with the most votes will be elected.

5.4 The Chair and the Vice Chairs shall serve for a term of two years.

5.5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Chair are as follows:

5.5.1 to set the meeting agenda;

5.5.2 to moderate the overall meeting;

5.5.3 to evaluate membership recommendations; and

5.5.4 to review committee activities

5.6 The Vice Chairs shall be responsible for supporting the Chair, and carrying

out the duties of the Chair in the Chair's absence.

Article 6: Meetings

The Council shall meet on a quarterly basis for its regular meetings. If deemed

necessary by the Mayor or the Chair, additional meetings may be called.

Article 7: Committees

7.1 Committees shall be established to carry out key FIAC activities.

7.2 Committees may undertake specific projects to assist in advancing the

mission of the FIAC, and shall report to the FIAC their activities at the

quarterly meetings.

7.3 Committee activities shall be reviewed annually by the members of the

FIAC, and it shall be decided whether to continue the committees in

existence based on the result of the review.

Article 8: Secretariat

8.1 The Industrial Policy Division of the Industry and Economy Bureau at the

SMG shall act as the FIAC Secretariat.

8.2 The Secretariat shall be responsible for the following matters:

8.2.1 communication with the members of the FIAC;

Page 154: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54

8.2.2 provision of administrative support;

8.2.3 preparation of meeting materials;

8.2.4 consultation with the Chair concerning the operation of the FIAC; and

8.2.5 other matters concerning the operation of the FIAC.

Article 9: Request for Information

9.1 The FIAC may request the Mayor and city-affiliated organizations for

information and material when necessary. The Seoul Metropolitan

Government is obligated to provide the requested information if the

situation and surrounding circumstances permit.

9.2 The FIAC may request the participation of officials of the Seoul

Metropolitan Government and its affiliated organizations in the meetings

when necessary. If the requested individuals are available at that time, the

individuals are obligated to participate.

資料來源:http://210.90.46.47/eng/advisory/r3_1_2.jsp,2003.7.17.

Page 155: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55

附錄(八) 漢城國際商業諮詢會議條例

Article 1

The Council will be known as the Seoul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dvisory Council.

Article 2

The Council is comprised of up to 15 prominent persons from various countries and

from a variety of major business, academic and other fields who serve on the Council

at the invitation of the Mayor of Seoul.

Article 3

The purpose of the Council is to:

3.1 Provide the Mayor with advice and recommendations which can help to:

3.1.1 project the City’s image as a major business center and as an attractive

location for high tech manufacturing as well as information, research and

other service business;

3.1.2 assist the city to develop its role as a major business hub in Northeast Asia.

3.2 Increase the awareness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to the opportunities available in

Seoul

Article 4

The Council shall meet at least once a year and the majority of the meetings shall be

held in Seoul. In advance of, or in the course of meetings, the Council members will

be briefed on relevant matters relating to the City of Seoul, its natural advantages, its

structure, its problems, its infrastructure, its objectives and other major characteristics

that affect business. As a product of each meeting, the Council shall prepare and

present to the Mayor Minutes which summarize the discussions and the

recommendations which were developed during the meeting, including the following:

Page 156: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56

4.1 Increasing the attractiveness of Seoul as a site for the location of high tech

manufacturing as well as information, research and other service businesses.

4.2 Developing opportunities for Seoul to increase its role in regional business

activities for the benefit of the region as a whole.

4.3 Increasing the awareness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to the opportunities available

to it in Seoul.

The council may also, from time to time, based on specific research projects that it

undertakes, issue Reports and present them to the Mayor.

Article 5

The Council shall have a Chairman and up to three Deputy Chairmen with at least one

of these four coming from each of the three regions referred to below.

5.1 The Americas

5.2 Europe, Africa and the Middle East

5.3 Asia Pacific

The Chairman of the first meeting shall be invited to serve in that role by the Mayor.

Prior to the end of that meeting a Chairman and Deputy Chairmen shall be selected

after consultation among the Members and confirmation in a vote.

The Chairman shall serve for a period of approximately two years and shall be

succeeded by one of the Deputy Chairmen at the end of the full meeting that takes

place close to or after the expiry of such period, through the same process of

consultation and confirmation by vote.

The Deputy Chairmen shall serve for a period of approximately three years.

Article 6

The Chairman will participat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genda and shall preside at

the Meetings and ensure the timely preparation of the Council’s Minutes and of any

Page 157: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57

reports.

Article 7

Members of the Council will normally serve for three years but they can, at the

discretion of the Mayor and if their schedules permit, be re-appointed for further

terms.

Article 8

The Council shall have up to four Advisors who shall assist in developing Agendas

and Programs for meetings, assist by briefing the Council members at the time of

meetings and help the Secretary General in coordinating the Council’s affairs during

its adjournment.

Article 9

The Council shall have a Secretary-General who shall be appointed by, and whose

costs shall be borne by, the Seoul City Government.

Article 10

The Mayor will attend the meetings, but may assign a Vice Mayor to attend a meeting

in his place if urgent matters make it impossible for him to attend.

Article 11

The Council members shall:

11.1 Have the right to be accompanied by one assistant, or alternate member, from

their own organization at all meetings;

11.2 Attend all meetings and, in the event they cannot be present because of

exceptional circumstances, be represented appropriately;

11.3 Pay their own costs of travel to and from Seoul for meetings and pay all their

costs in connection with any meetings that are not in Seoul.

Article 12

Page 158: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58

The City Government of Seoul shall provide such information as the City’s key

statistics, and other data as necessary for the efficient operation of the Council.

Article 13

The City Government shall provide accommodation for Members while they are in

Seoul for the meetings, as well as for up to one assistant each. Local transport and

other services for the meetings will also be supplied.

Article 14

Membership in the Council shall be exclusively upon the invitation of the Mayor and

it is understood that Membership shall cease if a Member fails to attend two

successive meetings.

Article 15

The meetings of the Council shall be conducted in Korean and English, with

simultaneous translation being provided between these and other languages if

necessary for adequate communication among Members.

資料來源:http://210.90.46.47/eng/advisory/r3_2_2.jsp,2003 年 10 月 12 日。

Page 159: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59

附錄(九) 推動會展產業之政府及相關機構宣傳資料列表

1. Korea National Tourism Organization. Meeting 2002-2003 Planner’s Guide(光

碟)。

2. Korea National Tourism Organization. Korea: Your Perfect Venue(光碟)。

3. Korea National Tourism Organization. Korea: Travel Planner’s Guide(書刊)。

4. Korea National Tourism Organization. Conventions and Exhibitions in Korea

2003 to 2012(書刊)。

5. Seoul Metropolitan Government. Hi Seoul(書刊)。

6. Seoul Metropolitan Government. Seoul Help Center for Foreigners(傳單)。

7. Seoul Metropolitan Government. JOBS: Jobs Help System for Expats(傳單)。

8. Seoul Metropolitan Government. Seoul Your Choice For Success(光碟)。

9. Seoul Metropolitan Government. Seoul: Great Place to do Business(書刊)。

10. Seoul Metropolitan Government. Doing Business in Seoul(書刊)。

Page 160: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60

附錄 (十) 漢城市外國人投資支援條例

第 1 章 總則

第 1 條(目的)

本條例內容是對外國人投資提供支援及便利條件時的必要事項,爲鼓勵外國人投

資,搞活漢城市(以下簡稱"市")的經濟爲目的而制訂。

第 2 章 吸引外國人投資的有關組織

第 2 條 (外國人投資振興辦公室的設置)

1. 爲積極吸引外國人投資,並進行有效地措施,特在漢城特別市企業振興局

(Economy & Industry Bureau)內設立外國人投資振興辦公室(Seoul Foreign

Investment & Trade Service Center)(以下簡稱投資振興辦公室)。

2. 投資振興辦公室執行下列各項業務。

(1)宣傳及支援吸引外國人投資有關事項。

(2)根據外國人投資促進法(以下簡稱"法")第 17 條第 3 項的規定,移送的

上訪事務處理的督勵和檢查等有關事項。

(3)對外國投資者或外國投資企業的忠告及建議事項的受理調查進行處理

的有關事項。

(4)與吸引外國人投資有關的部門進行資訊交換,業務聯繫及行政協助。

(5)根據法第 17 條第 5 項後段的規定,對接到通告的許可拒絕事由的妥

當性進行討論。

(6)根據第 3 條的規定,運營吸引外國人投資協定會的有關事項。

(7)其他與外國人投資有關的各種行政支援。

3. 在投資振興辦公室內任命外國人投資振興官員,錄用地方合同公務員。

4. 漢城特別市市長(以下簡稱"市長")在爲施行與外國人投資有關的諮詢,宣

傳,對忠告事項進行調查處理等有關業務時,可在外國人投資振興辦公室

Page 161: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61

內設置外國人投資諮詢室,在被認證爲有必要時,可以任用地方合同公務

員作爲投資專家以處理有關事務。

第 3 條(吸引外國人投資協定會)

1. 爲審議下列各項內容,而成立漢城特別市吸引外國人投資協定會。

(1)有關對吸引外國人投資的宣傳及支援計劃的訂立執行的事項

(2)有關對外國投資家或外國人投資企業提出的重要忠告事項進行處理協

定的事項。

(3)根據法第 17 條的規定,有關對上訪事務進行協定的事項。

(4)其他爲吸引外國人投資,協定會委員長認爲有必要的事項。

2. 協定會由包括委員長在內,不超過 20 人的委員組成,協定會委員長擔任

振興官,其他委員擔任下列各項職務。

(1)漢城特別市産業政策科長(Director of Industrial Policy),中小企業科長

(Director of Small & Medium Business),稅務行政科長(Director of Tax

Administration) , 國 際 協 力 擔 當 官 (Director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城市計劃科長(Director of Urban Planning)。

(2)在自治區的公務員或職員,根據法*1 及*2 所規定的與上訪事務要求

有關的公務員或職員中,根據市長的要求,由在任的區長或部門領導

指定的人選。

(3)在對於外國人投資事務,具有豐富經驗和不凡見識的人選中,由市長

直接進行委派的人選

3. 根據第 2 項的規定,在指定或委派委員時,分爲可出席協定會所有會議的

委員,以及根據委員長的決定,只能參加和在任的委員有關的事務會議的

委員,並可依此規定進行指定和委派。

4. 對於出席協定會的委員,以及委員長要求出席的有關專家,可在預算的範

圍內支付參與費等費用。

Page 162: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62

5. 除了本條例所規定的事項以外,對於運營協定會所必要的其他事項,可在

協定會表決後由市長另行決定。

第 4 條(外國人投資諮詢會議 Foreign Investment Advisory Council)

1. 市長爲制定外國人投資政策及改善投資制度進行有關的諮詢,設置

外國人投資諮詢會議(以下簡稱"諮詢會議")。

2. 諮詢會議由 20 人以內的委員組成,由市長在對外國人投資具有豐富

經驗及遠大見識的外國人中進行委派。

3. 諮詢會議以按各個季度召開爲原則,在市長認爲有必要時,亦可隨

時召開。

4. 對於出席會議的諮詢委員,可在預算範圍內支給有關與會費等實際

費用,對於諮詢委員在市長的要求下,參加各種有關招商引資的活

動或各種宣傳活動時,可提供所需有關經費。

5. 除了本條例的規定之外,其他與諮詢會議有關的事項,由市長另行

制定。

第 3 章 改善及支援外國人投資環境

第 5 條(處理外國人投資家等的上訪事務)

對於外國人投資家及外國人投資企業的與外國人投資有關的上訪事務,除了法或

其他有關法令有特別規定以外,均依照漢城特別市上訪事務處理規定進行處理。

第 6 條(促進吸引外資投資於社會間接資本設施)

1. 對於社會間接資本設施,市長可依照民間投資法,在吸引外資對本市間接

資本設施的建設進行投資時,在不違反有關法令的條件下,爲保證收益,

可採取行政及財政支援的措施。

2. 對於在社會間接資本設施方面的吸引外資提案人,市長可依照有關社會間

接資本設施的民間投資法,給予必要的優待措施。

3. 市長每年制定並執行有關社會間接資本設施的吸引外資計劃。

Page 163: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63

第 7 條(對於外國人投資企業的融資)

依據漢城特別市中小企業建設資金的設置及運用條例和同條例的施行規則規

定,對於投資有利於搞活漢城地方經濟,以及製造就業機會的事業時,可對有關

外國人企業提供必要的融資。

第 8 條(支援改善外國人生活環境)

市長可對組建外國人專用居住區,以及改善外國人的生活環境進行支援

第 9 條(民間組織的利用)

1. 爲吸引市的外國人投資,在大規模投資事業及社會間接資本設施等需要專

業性的領域,市長可將一部分與發展事業有關的事務委託給有關專家或社

會團體進行處理。

2. 在市與有關吸引投資的專業公司或投資專家簽訂業務合同並接受支援

時,可支付諮詢費用及按照吸引外資的業績給予獎勵金等必要資金。

第 10 條(實施規則)

關於本條例的執行,其他所必要的的事項以規則制定。

1. (實施日) 自本條例頒佈之日起實施。

2. 根據 (對外國人投資振興官的任免措施)的第 2 條,在任命外國人投資振

興官之前,由産業經濟局長(Director-General of Economy & Industry)兼任。

Page 164: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64

附錄(十一) 國際會議產業育成相關法律

制定 1996.12.30 法律第 5210 號

修訂 2001. 3.25 法律第 6442 號

第一條(目的)本法之制定是為了促進維持國際會議與其流暢的舉辦之支援,振

興、育成國際會議產業,連帶發展旅遊產業與提昇國民經濟為目的。

第二條(定義)本法所使用的用語之定義如下

(1) 「國際會議」指一定名額之外國人參與(包括討論會、展示會等),且符合由

總統指定之規模與種類之會議

(2) 「國際會議產業」指為維持與舉辦國際會議所需的國際會議設施、服務等相

關產業。

(3) 「國際會議設施」指為舉辦國際會議所需的會議設施、展示設施以及與此相

關的附屬相關設備,且符合總統所指訂定種類與規模。

(4) 「國際會議都市」指為了育成、振興國際會議產業,依據第六條規定所指地

的特別市、廣域市或是市為單位的國家行政單位。

第三條(國家的責任)

(1) 國家必須對於國際會議產業之育成、振興所需要的計劃之企劃等行政與財政

上需樹立相關著支援政策。

(2) 根據前第一項的的規定的支援政策,必須包含參與國際會議的與會者所利用

的住宿設施、交通設施與觀光設施等之設置、擴充與改善之事項之計劃。

第四條(國際會議產業育成基本計劃之樹立與實施)

(1) 文化觀光部長為了振興與育成國際會議產業必須樹立且實施包含下列項目之

國際會議產業育成基本計劃[修訂:2001.3.28]。

1 維持促進國際會議的相關事項

2 維持流暢舉辦國際會議的相關事項

Page 165: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65

3 養成舉辦國際會議所需的人力資源之相關事項

4 國際會議設施的設置與擴充的相關事項

5 其他與國際會議產業之育成與振興的相關重要事項

(2) 文化觀光部長官依據前項,樹立基本計劃或是變更時,必須透過與相關中央

行政機關的長級人士協議之後方可實施[修訂 2001.3.28]

第五條(維持國際會議等之支援)

(1) 文化觀光部長為維持促進流暢的國際會議之舉辦,對於維持或舉辦國際會議

者,可以進行下列項目之支援。

1 提供維持國際會議之相關情報資訊

2 為維持國際會議之海外宣傳活動

3 對於國際會議之舉辦、進行之相關諮詢

4 對於舉辦國際會議的相關人士之教育訓練

5 其他對於維持促進以及流暢舉行國際會議上所需要且被認定之事項

(2) 根據前一項之規定,需要接受支援者,根據文化觀光部令所訂定, 向文化觀

光部長官申請對於國際會議之維持與舉辦的相關支援 [修訂 2001.3.28]

第六條 (國際會議都市之指定)

(1) 文化觀光部長必須依照總統所指定之標準,對於符合標準之特別市、廣域市

或是市,透過相關中央行政機關的長級人士協議之後方可指定為國際會議

都市 [修訂 2001.3.28]

(2) 文化觀光部長依據前第一項之規定指定國際會議都市時,必須考慮地域之間

的平衡性 [修訂 2001.3.28]

(3) 所指定的國際會議都市不符闔第一項之標準時,文化觀光部長官與相關中央

行政機關的長級人士協議之後方可取消

[修訂 2001.3.28]

(4) 文化觀光部長官依據前第一項、第三項之規定在國際會議都市之指定或指定

Page 166: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66

之取消之時必須將此進行告示 [修訂 2001.3.28]

(5) 關於依據第一項與第三項之規定之國際會議都市之指定與指定之取消的相關

程序等

第七條(國際會議都市的支援)

文化觀光部長官在國際會議都市案所進行的事業中,關係到國際會議之產業,符

合觀光振興開發基金法第五條之用途的事業者,可比同法所規定的觀光振興開發

基金所規定的其他事業,優先進行支援 [修訂 2001.3.28]

第八條 (專司組織的設置)

國際會議都市或是管轄國際會議都市的地方自治團體,在認可為了有效率的

推行國際會議之相關業務之情形下,可設置專司組織。

第九條 (與他法之關係)

(1) 國際會議設施的設置者,依據建築法第八條取得國際會議設施之建築許可的

時候,可視為已經取得同法第八條第五項所列之事項的許可、認可或是以

申報。

1 下水道法第二十條規定之設施或是相關建築物設置之許可

2 水道法第三十六條規定之專用供水設備設置之許可

3 電氣事業法第三十二條規定之自用電氣設備工事計劃之認可或申報

4 消防法第八條第一項規定之建築許可的同意

5 廢棄物管理法第三十條第二項規定之廢棄物處理設施設置的承認或申報

6 大氣環境法保存法第十條、水質環境保存法第十條與噪音與震動規範法第

九條之規定排出設施設置的許可或是申報

7 刪除[2001.3.28]

(2) 國際會議設施之設置者,對於其國際會議設施取得建築法第十八條所規定之

使用許可時候,可視為已經取得依據同法第十八條第四項所列之項目之檢

Page 167: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67

查或申告

1. 水道法第三十七條規定之專用供水設施竣工檢查

2. 消防法第六十二條規定之消防設施的竣工檢查

3. 廢棄物管理法第三十條第四項規定之廢棄物處理設施之使用開

始之申告

4. 大氣環境保存法第十四條 、水質環境保存法第十四條、噪音與

震動規範法第十三條規定之排出設施等啟動開始申告

(3) 欲取得依據第一項與第二項之規定之許可、認可、檢查等項目者,須在當年

提出國際會設施的建築許可與使用承認申請時,需提交文化觀光部長官所

指定之相關文件一併提出

(4) 市長、郡守或是區廳長(限於自治區區廳長)收到建築許可與使用承認申請

時,如涉到第一項與第二項之所屬事項權限屬於其他行政機關之時,須事

先與所屬行政機關之長經過協議之後,受到協議邀請之行政機關長,自受

到邀請日開始需在 15 天之內提出意見

第十條 (權限之委託)

(1) 文化觀光部長官依據第五條之規定,對於國際會議維持之支援的相關

業務,依據總統令所訂之規定可委託於法人或是團體[修訂 2001.3.28]

(2) 文化觀光部長官依據前第一項之規定所進行之委託事項,在當年度預

算允許的範圍之下對於相關必須之經費進行補助 [修訂 2001.3.28]

附 則

本法自公佈後經過三日之後實施

附 則 (2001.3.28)

本法自公佈之日實施

Page 168: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68

附錄(十二) 國際會議產業育成相關法律實行令

[1996.4.4 大統領令第 15337 號]

第一條 (目的)

本令以規範國際會議產業育相關法令所委任事項與為其實施所需要執行事項

為目的

第二條 (國際會議的種類規模)

依據國際會議產業育成法的相關法律(以下簡稱”法”)第二條第一號之規

定,國際會議以下列所列出之機關所舉辦之學術會議、學術研討會、展示會、博

覽會或是其他會議

(1) 國際機構或加入國際機構之機關與法人團體

(2) 未加入國際機構之機關或法人團體

根據前第一項規定之會議中,國際機構或是加入國際機構之機關或法人團體

所舉辦之會議需符合下列所列出之各項要件

1. 該年度會議需有五國以上之外國人是參加

2. 會議參加者須超過三百人以上,其中外國人需超過一百人以上

3. 需進行三天以上之會議

根據第一項之規定之會議,未加入國際機構的機關或法人團體所舉辦之會議

需符合下列所列出之要件

1. 會議參加者中外國人需超過一百五十人以上

2. 會議需進行兩天以上

第三條 (國際會議設施的種類規模)

依據法第二條第三號的規定,國際會議設施區分為專門會議設施、準會議設

施、展示設施與附帶設施

1. 必須具備可容納兩千人以上的大會議廳

Page 169: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69

2. 必須具備可容納三十人以上的中小型會議廳十廳以上

3. 必須具備兩千五百平方公尺的室內展示面積

準會議設施必須具備在國際會議舉行的時候可利用為會議廳的飯店宴會

場、公演場、體育館等設施且必須具備下列各項要件

1. 必須具備可容納六百人以上的大會議廳

2. 必須具備可容納三十人以上的中小會議廳三廳以上

專門展示設施必須具備下列各項要件

1. 整體室內面積必須達到兩千五百平方公尺以上

2. 必須具備可容納三十人以上的中小會議廳五廳以上

附帶設施是為了提供在舉行國際會議與展示上的方面,意指附屬在第二項與

第四項所規定的設施理的住宿設施、停車設施、飲食設施、休憩設施、消費設施

等。

第四條(國際會議產業育成基本計劃)

文化觀光部長官依據本法第四條之規定,樹立或變更國際會議產業育成基本

計劃時,須向國際會議產業相關的機關或團體進行諮詢

文化觀光部長官依據前第一項的規定,樹立或變更國際會議產業育成基本計

劃時,須向國際會議產業相關之機關或團體進行通報

第五條(國際會議的維持與舉辦之支援)

文化觀光部長官依據本法第五條第一項之規定,對於舉辦或維持國際會議者

(以下稱為”國際會議舉辦者”)可依據下列項目內容進行相關支援

1. 提供國際機構或是國內法人團體所舉辦之國際會議的相關情報與資訊

2. 提供國內國際會議設施與觀光資源之宣傳文宣

3. 國際會議相關人士的訪韓支援

4. 國際會議舉辦者之國際博覽會參加支援

Page 170: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70

5. 國際會議舉辦者的國際會議之相關海外宣傳

6. 國際會議舉辦之各種準備與會議進行相關諮詢顧問

7. 國際會議舉辦者的教育訓練與專門教育參加之支援

8. 提供有助於其他國際會議維持與舉辦的相關資料與資訊

第六條(國際會議都市的指定標準)

文化觀光部長官恩依據本法第六條第一項之規定,指定國際會議都市時,其

指定標準如下

1. 指定對象都市裡以具備國際會議設施,或已經具備針對相關設施的具

體的計劃案

2. 指定對象都市理的住宿設施、交通設施、交通案內體系等,是否已經

具備了方便國際會議參加者的服務設施

3. 指定對象都市或是其周圍是否具備豐富的觀光資源

第七條 (國際會議都市指定之取消)

文化觀光部長官依據本法第六條第三項之規定,當國際會議都市未能符合第

六項所列示之標準時,可取消國際會議都市之指定

第八條(國際會議都市的任務)

被指定為國際會議都市的都市的特別市長、廣域市長或是市長必須為當地的

國際會議產業的發展進最大的努力

第九條 (專司組織的設立)

國際會議都市與管轄國際會議都市的地方自治團體一劇本法第八條規定在

該年度地方自治團體組職內設立專司組織或設立官民合作之組織

第十條(權限之委託)

文化觀光部長官依據本法第十條第一項之規定,本令第五條之規定,維持舉

辦持國際會議之相關業務,依據韓國觀光公社法委託于韓國觀光公社。

附 則

Page 171: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71

「臺北市因應全球化策略之研究」期初座談會會議記錄

一、時間:九十二年三月卅一日下午二時三十分

二、地點:研考會會議室(市政大樓九樓西北區 902 會議室)

三、主席:吳主任委員秀光

四、出列席人員:

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王教授鴻楷

臺灣大學政治系 楊教授永明

政治大學政治系 陳教授義彥

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 王教授方

陳律師禹成 陳律師禹成

吳律師志揚 吳律師志揚

研究計畫主持人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冷教授則剛

台北市政府秘書處 孟組員旭華

台北市政府建設局 卓技正建宏

徐科員玉娜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 蘇研究員瑞屏

台北市政府新聞處 黃編審澤銘

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 林幫工程司育慈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蘇股長誌盟

台北市政府財政局 劉股長建崇

五、主席致辭:(略)

六、研究計畫主持人報告:(略)

七、討論與建議:

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王教授鴻楷:

1. 計畫書對於台北市實際面臨的問題談得不夠深入。我認為在這部分需要有一

Page 172: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72

些分析,並且從三個不同層次去論述。首先在於國際性的問題。不只是與中

國大陸的關係,也包含分析台北與世界各國的交往與聯繫現況﹐及存在的問

題,或有哪些可能性發展。第二個層面是國內部分,台北與中央的關係要做

一個釐清,也就是中央對於台北市的態度。這方面應該要加以說明。因為計

畫內所提到的文獻,談到全球城市或世界城市,我認為這些學者都是西方的

全球化論點,他們基本的假設是中央無權涉入地方事務,地方較有自主性發

展一些地方文化或創意。可是台北市的現狀似乎不是如此。所以,亞洲國家

與西方國家之不同便在於此,中央權力很大。因此,全球化的結果,國家並

未消失,雖然有策略性的變化,可是國家還是具有強制主導性力量。這部分

在台灣看得很清楚,而中國大陸或其他亞洲國家也有類似情形,恐怕不是樂

觀的全球化主義者所認為的國家消失或是權力減弱。所以這方面應該要有些

分析或討論。第三個層次則是台北市都會區的層次。有些事情不能只從台北

的角度出發,應還與台北縣或北台灣許多縣市有關係。所以從台北都會區的

角度來看,有哪些問題或發展的可能性,我認為也是蠻重要的,因為這牽涉

到台北市可能會採取的策略。

2. 與台北市未來展望有關,就是台北未來會展現何種面貌,作者提出了四個構

想,但其中並不是都能達成目標,這牽涉到很大的外在不確定性。例如兩岸

關係對台灣的影響很大,對台北市也有一定的影響。儘管它不是決定台灣前

途的唯一因素,卻是很重要的因素,但又充滿不確定性。因此本研究案應該

關切到許多發展的可能性,到底哪一種發展比較有實現的可能。因此,我建

議可以用各種劇本的方式來呈現,亦即在幾種不同發展的兩岸關係狀況下,

台北市的不同因應方式。在理論上來說是會比較完整。但是研究案有諸多限

制,因此只是僅供參考。

3. 研究案提出許多構想,但是在手段層次談得比較少。因此建議在策略上必須

要具體化,不能只是構想。是要能夠落實在政策執行面上。也可以分短中長

期幾個規劃。

Page 173: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73

臺灣大學政治系楊教授永明:

從主持人的報告內容來看,研究案初步階段重在概念的澄清與架構的建立,

而比較的分析也只從新加坡,香港與上海開始,也許這是一個好的出發點。我個

人認為從題目來看,台北市如何因應全球化的衝擊,可能會先要討論全球化,不

論它是正面或是負面,不論它在高科技或是經貿,或是城市或在地化,一開始概

念的澄清與架構的建立是相當有幫助的。但是策略的方向仍取決於市府如何看待

這個研究案,不知它是持續進行的研究,還是單獨的研究計劃,要從其中得到未

來的市政規劃,或是評估的標準。這裡我提三個建議,如果將一個城市放在我們

所處的環境之下,面臨到全球化,其實不脫三個影響的層面。

1. 環境的層面,主持人的看法基本上是以亞太華人為主的城市環境,從中可以

看出研究的方向,但全球化不僅是侷限於亞太華人,可能延伸到國際或是區

域的概念,甚至國內,就如提到的中央與在地化的問題。因此,台北市如何

因應整個全球化的衝擊或是議題,是否做好了相關制度與機構的準備。舉例

而言,以伊拉克事件來看,後續的發展也是全球化的議題之一,對於台北市

未來經貿或兩岸之間的影響。而從亞太的環境來看,SARS 可能就是全球化

所帶來的效應,我們是否有做好制度與機構的準備。

2. 主體的層面,如果從國家的角度來看,可能只是國家、城市與民間三個層面,

如果從台北市政府的角度來看,可能就是市府團隊與市民之間的關係,亦即

我們這個城市是否做好因應全球化問題的準備。在企業方面,台北市政府是

否有提供相關的制度與法規。在市民層面,則是市府是否已經準備好市民國

際視野的培養以及危機的因應能力。

3. 因應的層次,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國家,城市或是團體在因應全球化的態度上

展現出主導性的地位,而其他的國家可能展現出積極回應的表現,但更多的

國家或團體只是消極的反應。而台灣在國際社會中﹐關係網絡的建立其實是

我們一個很大的問題所在,因為我們沒有辦法參與全面的國際組織。因此當

Page 174: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74

全球化議題出現危機因應的時候,市政府如何來面對挑戰與衝擊,是否已經

做好制度與機構的準備,以及相關的視野與能力。這方面是否能透過與其他

城市的比較,來了解我們在法規、經費或議題的不足。不過希望能在田野調

查當中將這些有關機構人員或是因應措施加以比較呈現出來,或許會對市府

更有幫助。

政治大學政治系陳教授義彥:

本研究案有幾個值得稱讚之處。第一個是具有前瞻性策略的思考,第二是讓

市府的官員與台北市民認識到全球化之後,我們市府的因應策略,第三是這個研

究是一個科際整合的探討,值得肯定。接下來是我對這個研究計劃的一些意見。

1. 總體來講,題目相當大,研究主題相當多,但研究時間太短,要完成如此大

的計劃似乎不太可能。每一個計畫訪問的城市預計只有五天,訪問的時間過

短。而我認為一個次級的主題或兩個次級的主題都需要半年的時間來完成。

其次,從細節來看,研究主旨過於空泛,不夠明確具體,政府單位的研究計

畫需要方案才能夠執行。因此我建議研究主旨可以從研究範圍的界定開始。

舉例而言,台北市面對全球化的衝擊時,本研究希望研擬出一些策略,並且

加以定位。並且根據定位的策略再釐清台北市行銷全球的重點。

2. 研究計畫的第七頁中提到將台北市建設為全球人才中心,我建議先縮小範

圍,建設成為華人社會人才中心。第八頁中提及創新精神核心論述不夠清楚,

且內文與標題似乎不太符合。第十至十一頁,提到四項假設,似乎不符合題

意,因為從假設定義來看,假設通常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變項之間的推測性

陳述,這四個假設不夠具體,很難加以驗證,因此我認為質化研究可以不用

假設,可以提出問題的方式進行研究。舉例而言,亞太地區首都城市的發展

模式與歐美城市發展模式是否不同,若不同,其原因何在,是否受到文化、

經濟、政治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導致城市全球化的策略與進程有所差異。如

Page 175: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75

此一來,日後進行研究時便可以從文獻出發。

3. 第十二,十三頁提到在短時間內完成四個城市的訪問工作,我建議在上海,

新加坡與香港的停留,由五天改為七天,否則訪問人次可能不夠充足。建議

可改採焦點團體法,可以同時訪問較多的人次,並且有較多的互動。

4. 我認為這個題目相當大,因此應該需要持續作研究,或是分段、分主題式的

形式來進行研究。

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王教授方:

這個研究基本上範圍很大,時間又很有限,又有相當多的變數存在。因為個

人去年曾接受台北市的委託,因此在此有幾點具體的建議,提供研究團隊參考。

1. 計畫案中文文獻過少,其實經建會對於台灣加入 WTO 有不少的評估報告,因

此在文獻的回顧中應該將其列入,使該研究能更加完整。

2. 市政府基本上也有不少有關台灣加入 WTO 以及台北市因應的委託案,因此不

知市府能否提供相關資料給研究單位參考。過去研究案有些可以參考,有些

缺點可以避免,並且與國去的研究案作一些區隔,以及分析本研究案與過去

的研究案有何種關聯性。

3. 有關政策實務性方面,政策意涵可以再具體些,或許可以再加以細分為市府

內各局處可執行的政策措施,例如在人才方面,勞工局如何執行。

4. 中央權責的部分必須區分開來,舉例來說,研究案中提到的兩岸交流中心,

可能其中有不少是屬於中央部會執行的層面。

5. 該研究試圖比較幾個不同的華人社會,是一個不錯的構想,但個人認為新加

坡有其特殊性,畢竟新加坡本身是一個城市國家,與台北市略為不同。而在

比較時應該更掌握台北的特色,台北如何在這些華人社會中凸顯優勢與特

色。

Page 176: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76

6. 有關本研究假設的部分,可能不容易去檢測。以文中所提之倫敦或紐約發展

的模式未必能符合亞太地區首都的城市,這應該是相當困難去做檢測。因此

或許可以將這些假設改為一些準備探討的問題。

7. 文中所提之台北的中心論或可再加以說明﹐到底基於何種原因選擇這幾類機

能中心。舉例而言,個人認為台北或可成為觀光旅遊中心,畢竟觀光旅遊中

心是台北市就可以決定,但兩岸交流中心可能會觸及到中央管轄權的問題。

因此,應該在加強論述台北市所能掌握的優勢。

8. 在引用格式方面,文中提到一些研究,是否可以用學術的引用格式表現,註

明其出版年代,出處等等。

陳律師禹成:

如果從王鴻楷教授前次的研究計畫中所提到的台北市可以作為一個服務業

後勤中心,而本計畫就人才或資金面來看,是如何期待台北市將以何種面貌,並

且主動地因應全球化。例如提到創投業,確切可行之吸引創投資金來台的方法。

1. 相關的制度與法規隨時都在變化,從外國的文獻中無法獲得,因此建議是否

可以從前面幾位學者專家的研究,就現有的結論,進行累積式的研究。

2. 訪談的方式,應該找一個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例如南港軟體科學園區,或是

生化科學園區,訪談一兩個廠商,看其如何去面對全球化的挑戰,這些都有

文獻可以參考。

3. 個人認為在全球化的過程中,國家力量應該會減弱,即使會有來自中央的壓

力,可是市場力量會加大力度。而台北是否要走向一個亞洲的模式,也不一

定,如台灣特殊的高科技業,企業本身有主動性,尋求投資地點一定是該地

區具有獨特性,因此,台北一定要把自身的獨特性發掘出來。

吳律師志揚:

Page 177: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77

1. 在研究計畫中許多的探討,其共通點便是再希望吸引一些跨國企業與人才。

身為直接服務外商的個人而言,其實外商在考慮投資地點之際,除了投資報

酬率以外,另外一個重要的影響處即在於當地的法規與制度是否透明化,以

波士頓為例,其有幾個演變,早先是金融中心,現在也是一個生物科技中心,

也因為周邊學校甚多,成為學術人才中心,此外她又是一個港口,基於這些

原因,外商所重視的是法律條文的清晰度,尤其是暫時性重製,以及智財權

等。此外,波士頓也出版了「Doing Business in Boston」的手冊,提供給

外商,也因為其為一個港市,因此,當貨物進入城市所會遇到的任何問題都

可以獲得解決。因此,也許這個計劃最後呈現的應該就是類似的手冊,很清

楚地呈現台灣的定位以、相關的法律規章與制度,及相關的生活機能服務。

因此建議冷教授到各個城市訪談之時,能否收集相關招商的法規制度,或是

一些工作許可等規範,如此將可以集中焦點。

2. 在探討全球化的同時,台北市有先天上的限制,第一就是沒有國際的大門,

像是空港在桃園,海港在基隆等。因此會造成在制度或規劃時無法掌握全部

的情況。在分析時,台北市面臨到的一些先天上的限制需要包含在計畫內,

如何與這些對外交流出口的單位的合作也是需要重視的。儘管執政黨會有輪

替的可能性,但是希望研究案能提出台北市絕對不可缺少的機制,如此將有

助於市府在與中央合作時可能出現的情況。

3. 計畫案中提及的精英訪談,其目的較不明顯,雖然提到了是以實際了解城市

因應全球化的實際策略,但個人認為與其詢問上海、香港,或是新加坡如何

因應全球化,但還不如直接詢問訪問對象認為台北能以何種方式達到全球化

的目的,或是訪問有以全球化作為佈局的台商,他們期許台北作何事,再來

檢討台北能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如此較有參考的價值。

台北市政府新聞處黃編審澤銘:

Page 178: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78

新聞處基本上從建立中英文網站的角度提供一些意見,針對外國人到台北市

的需求,在實務界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理論性論述太多,而實際操作上有其困

難。因此我們希望能看到具體可行的方案建議。例如在教育以及英文等方面,相

對於香港,新加坡等地區,我們都有不足之處, 但這也不是一蹴可及。希望在

這個研究案中,能提供市政府各局處較為具體的定位、優缺點,以及能力所及的

項目。

建設局徐科員玉娜:

就產業的立場提出一些問題,在研究案中提到希望將台北市建設為一個高科

技中心,其中在內湖科技園區部分,提到建構一個官民共治協調機制,這一點是

我們蠻需要的,因為內湖科技園區原本是一個輕工業園區,後來成為高科技產業

的聚落,不過現在面臨到一些瓶頸,亦即在考量到都市規劃與外部公平的效應

下,如何達到一個官民共治的協調機制,這的確是我們現階段急需建立的。因此

也希望在這次的研究報告中,能夠看到這個機制的產生。此外,提到全球高科技

城市服務業的發展,台北市發展高科技產業的重點並非形成世界工廠,而是成為

全球研發設計運籌中心。個人相信在亞太地區的大城市,應該也具有相同的立場

與觀點,在這種情況下,我認為在研究案的探討上似乎缺乏明確說明出台北市應

該如何與這些城市競爭,來形成全球研發設計運籌中心。因此,建設局希望本研

究案能夠提出如何幫助我們建設這樣的中心具體方案。

秘書處孟組員旭華:

以秘書處的業務來說,我們主要是進行國外城市與大陸城市的交流,就這個

計畫來說,我們是希望知道在全球化之下,如何能與世界城市交往的方式。但如

果在時間與經費的限制下,再提出這個要求,似乎會造成更為分歧與零碎的結

果。因此我們希望能就推動兩岸城市交流的層面作較為深入的探討,將有助於本

Page 179: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79

處在業務上的推動。

教育局蘇研究員瑞屏:

台北市教育局奉市長指示,對十二個行政區建立六個文化體育園區,這是台

北的特色,再加上將會建成的巨蛋,台北市作為一個觀光旅遊中心基本上是可行

的。作為一個全球化的參與者,基本上不只限於政府,每一個市民都可以代表政

府參與國際活動,而成為台灣參與全球化的象徵。我引用哈佛大學及耶魯大學校

長在北京的演講內容,其中提到除了文化與資訊交流外,還提到思想與觀念上的

交流。此外,在國家推動本土化與鄉土教學的同時,我們希望政府不要忽視國語

以及故宮博物院的典藏,因為研究案中缺乏有關中國傳統文化的論述與提及,是

蠻可惜的。此外,個人提一個建議,希望日後市府能多辦一些演講提供府內人員,

增進府內人員的視野。

都市發展局林幫工程司育慈:

1. 有關於全球化的案子,發展局從民國八十八年就陸陸續續開始作了很多的研

究,今天我們也將去年委託的案子帶來給研究單位參考,這個研究案為台大

城鄉所夏鑄九教授所做的「全球化趨勢下台北市空間發展目標與策略研

訂」,是從都市規劃的角度來提,但是其中也提到很多市政府方面建議,已

經超越發展局權責範圍的執行方案,本研究案的經費較少,且時間較短,不

如參考以往已經做過的文獻,累積起來,作一個整體的評估與歸納,定出可

行方案提供給研考會,之後再由研考會督促相關局處來落實,其實這個案子

中提供一個比較特殊的構想,就是全球城市不屬於空間上的形式,很多人誤

解為全球城市就是像紐約或東京這樣的城市,但國外有許多學者認為只要一

個城市在全球經濟的角色當中能夠利用電子或通訊的技術扮演全球功能性

的支配角色,同時納入全球網路節點的話,就是一個全球城市,我們也從這

個出發點來期許台北市政府。

Page 180: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80

2. 這個研究案基本上希望賦予台北市一個高科技中心的角色,但我們倒是認

為,是否可以將提高服務業的角度提升到建構一個具有高附加價值的知識型

服務業上,作為台北市一個發展的重心,似乎比較能夠把主力放在比較賺錢

的事業上。因為服務業相對太廣,是否能集中在分析高附加價值的知識型服

務業會比較重要,且高附加價值的知識型服務業也許有些業別與資訊製造業

很難完全切割,所以希望這個研究案能從其他的角度來看台北市未來要發展

的服務業的切入點。會後我們將會提供研究單位報告書。

文化局蘇股長誌盟:

1. 全球化口號被提出已經很久,台北市在這樣的一個過程當中如何演變,目前

的狀況如何,在所提出的研究大綱中似乎無法獲得相關資訊。因為有一個現

有的基礎才能研議出日後發展的策略。

2. 有關計畫中所提之四個發展中心,其中有提及全球文化與創意中心,其實文

建會與北市文化局也在這方面做過一些研究案,而文建會在這一兩年也投入

相當多的經費全力發展這方面的研究,或許可以從文建會或是文化局可以得

到一些資料。

3. 就兩岸交流中心方面,有關於大中華地區教育出版中心以及全球中國研究重

鎮,就我所知,在這方面有許多法規的限制,不知冷教授在這方面有何看法。

財政局劉股長建崇:

從國際發展與經貿兩個層面提供兩個要求。

1. 是否可以再界定兩個主題,而這兩個主題可能對我們比較實用,一為台北市

如何營造一個吸引人才的生活環境,一為在全球合作方面,台北是否有好的

策略來達成目標。就第一個項目來說,事實上,吸引人才不應侷限於華人或

本國人,此外,吸引人才必須提供好的生活環境以及相關的完善的生活機

Page 181: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81

能,因此建議冷教授是否能夠在訪談對象中擴大到在台北生活的外商,以了

解其希望市府能提供何種的服務,以期有較為明確的方向。

2. 台北是否具有好的策略以達成招商的目標。尤其面對各國在經濟不景氣的情

形下,市府如何因應。

主席吳主任委員秀光:

各位學者已經論述許多,其中有哪些特定內容,應該作為我們這次研究的主

題,可能在會後需要花一些時間再來討論。不過我先做幾點說明。

1. 就是時間與經費的問題,必須向研究團隊致歉,因為市府經費越來越拮据,

所以是類研究走向時間短、經費少、研究範圍縮小且希冀具體有用,成為近

來委託案的趨向。但缺點就是研究無法深遠,在這部份就成為非常依賴學界

的朋友能補充我們的不足。在這個精神之下,剛才其實不論府內或府外的專

家都有同樣的關切,即目前研究團隊所想要涵蓋的範圍似乎太廣,有些地方

也不夠具體,而在座的各位所提之具體意見加總起來也太多,並非此研究案

能夠全面關切到的,因此其中有哪些是必須先顧及的主題,會後再行討論。

2. 我們認為全球化是一個好的東西,但也會帶來很多的問題,從市政府的角

度,我們必須做很多的準備,例如這次發生的 SARS 問題就是。此外,在台

北市有許多外籍新娘,我們應該做什麼事去縮小鴻溝,亦即對市府而言,有

哪些不利或有害的部分是我們需要事先防範的。因此,從市府角度去思考是

很重要的。另外也希望告訴我們從過去已有的研究成果,以及此研究之外,

其他還有哪些地方是我們可以再加強的,亦即有哪些研究是未來可以繼續進

行的,即目前文獻仍不存在的議題。例如我們現在希望了解的是在整個東北

亞或是亞洲地區,一年有幾個國際性的會展,這些會展目前的地區展出分配

如何,台北可以分配多少,如果我們必須多爭取幾個來參展,在未來四年內

Page 182: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82

有哪幾個是可能人選,以及現在我們必須跟誰接觸。這些就非常具體,請各

位學者幫我們設定出幾個目標。

3. 談到幾個中心,可以從現有的案例來看,最近有幾個企業總部移出或移入台

北,係基於何種原因。因此其實無須捨近求遠,當地就有許多人可以提供意

見。舉個例子,寶成鞋業蔡啟瑞在八0年代初期,發現韓國的鞋子佔全世界

市場百分之七十,台灣只有百分之五不到,尤其是高級鞋,便決定赴大陸投

資,結果今天五雙鞋就有一雙鞋是寶成製造,此為一個全球化的典範。New

Balance 就是寶成的製品,由於標上 made in USA,故而吸引當地美國人的

購買意願,但事實上成本並無增加,因為全部組件都在亞洲生產,最後組裝

在美國,由於在美國組裝故而省下製品稅。最近蔡啟瑞又開始進入電子業,

希望能夠領導所屬的廠商擊敗韓國,在鞋業一樣做到類似的事情。因此當地

具有全球視野的人士其實非常多,我們也許可以提供一些名單做參考。

4. 希望在會後與研究團隊就會中所提到的項目逐項作研究,重新確定一些具體

的項目。我對研究團隊深具信心,相信一定可以做出具體而有助益的結論。

研究主持人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冷教授則剛:

此研究案仍在起步階段,但定位是相當重要的環節,因此個人相當同意各位

先進提到的意見。這個計畫案中所提到的四個中心,也許涵蓋面太廣,其中有幾

個中心也許是在前述的研究學者中已經論及到的。在今天的討論中,在座的各位

對於台北在全球化的過程中,與對岸城市的交流比較有興趣,在這個議題上,將

會與主委或在座的學者討論。總之,四個中心的面向或許要做一些調整。其次,

比較分析的對象也許無須涵跨如此多的城市,以台北、香港、上海為主,並以台

北為主體,先了解台北的優勢與弱點,才可研擬比較的策略,至於新加坡或許可

以再評估是否作為本研究案的研究對象,畢竟本研究的時間與補助有限,是否能

完成此研究的確有其困難度。再次,研究必須落實到策略層次,再明確定出研究

Page 183: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83

可處理的範圍,才可以在時間與客觀條件的限制下完成。

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王教授鴻楷:

論及研究案中的比較對象,也許漢城是一個頗為重要的城市,提及全球化層

次的階層,台北和東京、香港或許有些距離,可是跟漢城恐怕是比較類似,為同

一個階層的位置。或許我們可以對漢城有些了解,例如她們的發展策略與條件。

或許我們可以不需要花太多的精力在新加坡,但漢城需要了解一下。至於實地訪

談的部分,或許可以借用二手資料或其他方式加以比較,畢竟漢城也是日後與台

北的競爭對手。

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王教授方:

一些企業的亞洲總部從台北遷出,而有些企業的亞洲總部不設在香港或新加

坡,而決定設在台北,這是個蠻值得探討的問題。也就是說,將這個研究把台北

跟亞洲幾個主要城市,例如香港、新加坡或上海加以比較,以便清楚了解台北到

底有何特殊的優點值得掌握,或是與台灣其他地區加以比較,分析出台北有何特

殊性,以便釐清台北在台灣的全球化進程中能夠扮演何種領導的角色,我認為是

這個研究特別值得參考的項目。此外,在台北市可能就有不少可以訪談的對象,

提供有關台北全球化的建議,例如外商機關,外國留學生等。

主席吳主任委員秀光:

由以色列來看,其對全世界有相當大的影響力,主要原因便在於位於全世界

的猶太商人,我們台商從某個角度來講,跟台灣的關係就沒有如此密切,這個部

分也是個蠻好的線索,或許在訪談的對象上,也可以嘗試訪問在上海的台商。此

外,以焦點團體為例,或許台商協會也是個不錯的訪談對象,可以得到不少的資

訊。

Page 184: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84

臺灣大學政治系楊教授永明:

補充兩個小故事,就吸引外來人才的生活環境而言,去年 CNN 亞洲主播

Michael Chinoy 舉家遷移至台北,但他的辦公室還是在香港,由於他的孩子準

備就讀小學,在他的評估之下,搬家到台北,讓他的孩子就讀台北美國學校。這

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因為台北美國學校可能是全球的美國學校中在升學率與教育

程度僅次於特拉維夫。其實台北在教育方面一直有不錯的表現,但在這部分並未

受到重視,亦即為何台北美國學校可以辦得很好,也許是制度不錯。另外一個例

子是日本福岡,該市一直希望成為九州吸引亞太人才的地區,也有許多有關亞太

的計畫,也效法其他亞太國家成立經濟園區或是科學園區等,派遣許多人到各國

從事招商行動。我認為台北應該找出一些利基所在。

Page 185: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85

台北市因應全球化策略之研究期初報告審查意見回應說明表

審查委員 審 查 意 見 回 應 說 明

王鴻楷教授

楊永明教授

陳義彥教授

王方教授

1. 計畫書對於台北市實際面臨的問題談得

不夠深入。

2. 台北市未來全球化展望方面,作者提出

了四個構想,但其中並不是都能達成目

標,這牽涉到很大的外在不確定性。

3. 研究案提出許多構想,但是在手段層次

談得比較少。

4. 漢城是一個頗為重要的城市。提及全球

化層次的階層,台北和東京、香港或許

有些距離,可是跟漢城恐怕是比較類

似,為同一個階層的位置。

.

1. 是否能透過與其他城市的比較,來了解我

們在法規、經費或議題的不足。

2. 台北在教育方面一直有不錯的表現,但在

這部分並未受到重視。我認為台北市應該

針對此點找出一些利基所在。

1. 總體來講,題目相當大,研究主題相當

多,但研究時間太短,經費有限﹐要完

成如此大的計畫十分困難。

2. 建議先縮小範圍,建設成為華人社會人

才中心。建議在上海,新加坡與香港的

停留,由五天改為七天。

3. 這個題目相當大,因此應該需要持續作

研究,或是分段,分主題式的形式來進

行研究。

1. 計畫案中文文獻過少,其實經建會對於台

灣加入 WTO 有不少的評估報告,因此在文

獻的回顧中應該將其列入,使該研究能更

加完整。

1. 研究團隊將審慎研究,進一

部將研究計畫書內容具體

化,以符合策略與政策導向

的研究目標。

2. 田野研究城市可去除香港

及新加坡,加入漢城。

1. 本計畫將針對台北市的制

度及法規層面逐一探討,以

全面了解全球化發展歷程

中制度的制約及改進之道。

2. 計畫訪談在台北的外籍人

士教育機構。

3. 進一步比較分析各城市招

商的具體措施。

1. 將加強研究團隊人力,增

加具社會學及文化研究背

景之協同主持人。

2. 將研究範圍重新界定﹐以

求在指定時間內完成。

3. 調整田野研究城市﹐延長

停留時間為 7天。

.

.

1. 進一步收集現存相關研究成

果,以避免重複。

2. 劃分中央與地方權責範圍﹐

界定研究標的。

Page 186: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86

陳禹成律師

吳志揚律師

2. 過去研究案有些可以參考,有些缺點可以

避免,並且與過去的研究案作一些區隔,

以及分析本研究案與過去的研究案有何種

關聯性。

3. 有關政策實務性方面,政策意涵可以再具

體些。

4. 中央權責的部分必須區分開來。

5. 該研究試圖比較幾個不同的華人社會,是

一個不錯的構想,但個人認為新加坡有其

特殊性﹐未必適合比較。

6. 或許可以將這些假設改為一些準備探討的

問題。

7. 個人認為台北或可成為觀光旅遊中心。

8. 文中提到一些研究,是否可以用學術的引

用格式表現,註明其出版年代,出處等等。

9. 一些企業的亞洲總部從台北遷出,而有些

企業的亞洲總部不設在香港或新加坡,而

決定設在台北,這是個蠻值得探討的問題。

1. 本計畫就主動因應全球化而言﹐人才或資

金面是重點

2. 台北一定要把自身的獨特性發掘出來。

1. 這個計劃最後呈現的應該就是類似的手

冊,很清楚地呈現台北的定位以及相關的

法律規章與制度,以及相關的生活機能服

務。因此建議冷教授到各個訪談城市之

時,能否收集相關招商的法規制度,或是

一些工作許可等規範,如此將可以集中焦

點。

2. 個人認為與其詢問上海,香港,或是新加

坡如何因應全球化,但還不如直接詢問訪

問對象認為台北能以何種方式達到全球化

的目的,或是訪問有以全球化作為佈局的

台商,他們期許台北作何事,再來檢討台

北能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如此較有參考的

價值。

3 重新檢討新加坡的必要性﹐

並計畫以漢城替代之。

4. 台北觀光產業可列入討論。

5. 學術格式進一步嚴謹化。

6. 加強有關跨國總部設立之研

究。

1. 加強有關人才及資金政策

的研究。

2. 集中討論台北的獨特性。

1. 收集各城市的簡介手冊。

2. 調整訪談技巧。

Page 187: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87

新聞處

建設局

秘書處

教育局

都發局

文化局

財政局

希望看到能夠具體可行的方案建議。

1. 如何達到一個官民共治的協調機制,這的

確是我們現階段急需建立的。因此也希望

在這次的研究報告中。能夠看到這個機制

的產生。

2. 我認為在研究案的探討上似乎缺乏明確說

明出台北市應該如何與這些城市競爭,來

形成全球研發設計運籌中心。因此,建設

局希望在研究案能夠提出如何幫助我們建

設這樣的中心的具體方案。

希望能就推動兩岸城市交流的層面作較為深

入的探討,將有助於本處在業務上的推動。

在國家推動本土化與鄉土教學的同時,我們希

望政府不要忽視國語以及故宮博物院的典

藏,因為研究案中缺乏有關中國傳統文化的論

述與提及,是頗為可惜的。

1. 只要一個城市在全球經濟的角色當中能

夠利用電子或通訊的技術扮演全球功能

性的支配角色,同時納入全球網路節點的

話,就是一個全球城市,我們也蠻從這個

出發點來期許台北市政府。

2. 高附加價值的知識型服務業也許有些業

別與資訊製造業很難完全切割,所以希望

這個研究案能從其他的角度來看台北市

未來要發展的服務業的切入點。

1. 可以從文建會或是文化局得到一些資料。

2. 有關於大中華地區教育出版中心以及全

球中國研究重鎮,在這方面有許多法規的

限制。

1. 吸引人才必須提供好的生活環境以及相關

的完善的生活機能,因此建議冷教授是否

能夠在訪談對象中擴大到在台北生活的外

力求將研究建議更具體化

切實針對官民共治機制進一步

討論。

將加強兩岸城市互動的研究。

加強有關台北市在全球化時

代,保存及發揚中華文化的具體

措施。

精緻化有關台北服務業發展功

能取向之研究。

重新檢討地方與中央法規如何

協調的問題。

增加訪談在台北的外僑及外

商,以獲得第一手資訊。

Page 188: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88

吳秀光主委

商,以了解其希望市府能提供何種的服

務,以期有較為明確的方向。

2. 台北是否具有好的策略以達成招商的目

標。

1. 從市府角度去思考是很重要的。也希望能

告訴我們從過去已有的研究成果,以及此

研究之外,其他還有哪些地方是我們可以

再加強的,亦即有哪些研究是未來可以繼

續進行的,即目前文獻仍不存在的議題。

例如我們現在希望了解的是在整個東北

亞或是亞洲地區,一年有幾個國際性的會

展,這些會展目前的地區展出分配如何,

台北可以分配多少,如果我們必須多爭取

幾個來參展,在未來四年內有哪幾個是可

能人選,以及現在我們必須跟誰接觸。

2. 具有全球視野的人士其實非常多,我們也

許可以提供一些名單做參考。

3. 可以嘗試訪問在上海的台商。此外,以焦

點團體為例,或許台商協會也是個不錯的

訪談對象,可以得到不少的資訊。

1. 加入有關會展中心的比較

研究。

2. 擴大針對台商的研究分析。

3. 以焦點團體訪談或座談

法,進一步從台商的全球經

營吸取經驗。

Page 189: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89

「臺北市因應全球化策略之研究」期中審查會會議記錄

一、時間:九十二年七月三十一日下午二時三十分

二、地點:市政大樓九樓西北區 902 會議室

三、主席:黃專門委員麗珠

四、出列席人員:

台灣大學政治系 楊教授永明

政治大學社會科學院 高院長安邦

淡江大學東南亞研究所 楊教授志恆

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 王教授方

律師 陳律師禹成

研究計畫主持人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冷教授則剛

研究計畫協同主持人政治大學社會系 關教授秉寅

研究助理 顏如汶 鄒德建

臺北市政府觀光委員會 曾主任研究員子華

臺北市政府建設局 卓技士建宏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蘇研究員瑞屏

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 邱正工程司敬斌

臺北市政府新聞處 陳專員雪莉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蘇股長誌盟

臺北市政府財政局 劉股長建崇

臺北市政府研考會 張組長釗嘉 張組員金環

五、主席致辭:(略)

六、研究計畫主持人/協同主持人簡報:(略)

七、討論與建議:(依發言順序)

Page 190: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90

陳律師禹成:

本研究在短時間內就完成整個大概架構,我覺得非常不容易,特別是舉出要

做的實際例子,而不只是空泛的分析。以下謹提出三點補充性看法:

1. 全球化與在地化有相關性,但「在地化」這個結論如何得來,希望能夠看到

在地化的相關文獻整理,在方法論上才算完整。

2. 應說明本研究所選的案例,為什麼不是金融業、旅遊業或是其他的產業,需

交代這個產業背後所代表的產值、政治經濟意義。

3. 中央的政策也鼓勵臺灣發展成為旅遊、金融等的集散地,其實是符合臺北市

政府的期望,若無衝突的話,臺北市其實可以順著中央的角度來發展。例如,

陳總統七月七日開放外資上限,有助於這個月以來股市的趨勢。從漢城的例

子來看,法規鬆綁之後,可從金融、股票市場來看出影響。我的實際經驗中,

外國商人要求韓國政府鬆綁金融等法規的結果是非常成功的,但在臺灣的成

效則不彰。未來的高科技與知識經濟中,會議展覽是一項產業經濟效果,但

金融與旅遊可能是另外一種資本市場,扮演與其他外國的資本市場的連結的

角色,對臺北在全球化扮演的角色是不能忽視的。我不是說一定要在這次的

研究中作,因為在期初報告會議中,臺大城鄉所提應作「區域運籌中心」後

勤補給的功能。臺北若要與上海、漢城比較,應參考瑞士在歐洲所扮演的金

融角色,若此次研究中無法做到,那也許在未來的研究中作,因為這個東西

是不能忽略的。在未來的高科技競爭中,金融法規的鬆綁是絕對不可能忽略

的。也許這個不應放在這次的研究中,或者可以稍微提到金融是配合支持會

議展覽等背後的相關產業。

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王教授方:

就本期中報告來看研究團隊花了相當功夫,也有一定的成果,值得肯定。不

過,有些意見請研究團隊參考:

Page 191: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91

1. 臺灣有關 WTO 的研究已有相當的數量,臺北市政府的相關研究,據我所知

連同本研究計有三份左右,可惜在文獻整理上仍有不足,建議補強。尤其臺

北市政府內部所進行的研究應進行分工,免得資源的重疊。譬如有關人力的

部分,過去有其他的研究作過,我個人與王鴻楷教授也接受過臺北市政府委

託類似的研究。希望在期末時,應將相關文獻作整合與補強。

2. 有關會展產業的部分,應注意到期初會議時吳主委有提到,見本期中報告附

錄的第十一頁各單位發言的部分,(後面的頁數在第九頁之後有點混亂),吳

主委在第二點所提到的,有關會展的問題,委託單位最希望知道的是,未來

四年內,臺北市政府可能爭取到哪些會展,這對臺台北市政府才更具有實用

性。例如可能爭取到哪些、該跟誰接觸等,這才是臺北市政府想具體了解的

項目。

3. 研究團隊可以把此點加入研究後半段中探討,就是最近有些企業移出或移入

臺北,究竟為什麼選擇臺北,而不選擇香港或上海,臺北有什麼優點;企業

總部離開臺北,必然是臺北有些什麼讓她不滿意,研究團隊必然可以找到些

具體的原因,供市政府參考調整。移出或移入的原因,可能不需用訪談,用

傳真或 email 即可得到資訊,有些已離開臺北的企業,我想她更願意暢所欲

言到底為什麼她要移出臺北。

4. 第五十二頁,期中小結與下階段研究重點可歸納為四大部分。第一,是今天

特別報告的會展的部分。第二,在五十二頁未具體提出來,但在上次的會議

中吳主委所提到的,以企業總部的角度來看,為什麼有的移出,有的移入,

特別值得比較臺北、上海與香港,臺北到底有什麼優勢、有什麼問題。第三、

兩岸的部分;但兩岸這部分有相當的部分是中央的權責,尤其現在臺北市政

府與中央的關係又相當微妙,所以,我想,更具體的是,即使沒有中央的認

可,臺北市政府又能著力做些什麼,這可能是更需要了解的。我想研究團隊

也是有了解到這點,所以五十二頁也特別提到「與中央互動,衝突,法律問

題」,我想這是臺北市政府很需要了解的。面對一個不太可以預測的中央,有

Page 192: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92

時候友善,有時後又非如此,怎麼樣在既使時沒有中央的認可,臺北市政府

可以直接著力什麼,是探討的重點。第四,有關文化、觀光的部分。剛才陳

律師提到的金融服務業的部分,對臺北市而言絕對是重要的一部分,但研究

團隊限於時間與資源,應與委託單位研究是要集中做少數的項目,還是分散

探討多數的項目,各有優缺點,應與委託單位再討論。

5. 參考書目的引用格式,建議補強。

6. 對市政府長、中、短期的建議,各局處能做些什麼。例如第五十頁,提到的

做法,應更具體化。例如「外語教學之深化」,臺北市已經是全台灣外語教育

最充足的地區了,究竟還有什麼不足,還可以具體做些什麼,政策建議應更

具體一些,類似操作型定義,可操作的,譬如市政府應在哪些地方加強管理、

培訓什麼人之類等等的具體措施。

主席黃專門委員麗珠:

因為現在經費很少、時間有限,本案涵蓋面又很廣,因此請研究團隊盡力幫

忙。我想,老師們請儘管暢所欲言,若大家所提議題過多,再由承辦組與主委及

研究團隊再談優先順序以及哪些是時間與經費所不足涵蓋的地方。但今天,還是

希望老師們把自己的觀點提出來給研究團隊做參考。

淡江大學東南亞研究所楊教授志恆:

基本上這個研究報告相當不錯,首先第一個問題與陳律師相同,

1. 為什麼在服務業中選擇會議展覽業。基本上,我覺得用會議展覽產業來切入

是不錯的,第一章寫理論部分,但第二章突然跳到「臺北市全球化策略與會

議展覽產業」,恐怕在第一章與第二章之間的連結需稍做說明為什麼會展產業

最足以代表全球化。

2. 對臺北市而言,挑戰最大的是大陸的城市。臺北市如何與上海、北京等幾個

Page 193: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93

中國大陸的城市做區隔,是將來在報告中需突顯臺北的特色在哪。其實,現

在所說的全球化仍侷限於經濟面向,大家心中都有一個困境,直接到中國大

陸去展覽就好,大陸市場那麼大,為什麼還要在臺灣展覽呢,這可能是很多

人的困惑。所以,臺北要在全球化之下,發展成會議與展覽中心,就要有自

己的特色,尤其是與中國大陸城市有所區隔。

3. 談到區隔,就是在地化的問題。文章中提到臺北市有「馬尼拉街」及其他類

似構想,讓其他國家的人來到臺北市,就覺得好像回到家一樣。但若每個城

市都這樣發展的話,就沒什麼特色可言。基本上,我還是覺得在地化在全球

化過程中相當重要,臺北市仍要發展跟其他城市不一樣的地方來吸引世人。

文章中有提到例如棒球賽的經驗,與臺灣其他縣市會有爭執,我覺得這是難

免的。臺北市如何去克服這種政治上的衝突,並弱化在本土化特色上的缺陷,

我覺得研究團隊可以提出一些點子,臺北市的特色是什麼,老實說,我也講

不出臺北有什麼特色。漢城在辦世界盃足球賽時,漢城不是只有在介紹漢城

而已,她是介紹整個韓國的文化,以漢城為代表,但以整個韓國作為其文化

背景,來做行銷。所以,我覺得這是內部的溝通、政治問題,臺北若不能代

表整個臺灣,至少可說是代表北臺灣,一點也不為過。將臺灣分為南、北臺

灣,南部的高雄可能有一些自己的特色。臺北如果要強調其在地化、特色,

來突顯與中國大陸、漢城、或其他亞洲城市有所區隔的話,我覺得內部溝通

是一定要做的。

4. 我提出一個建議,報告中有提到下階段的研究重點。裡面有些問題也不是臺

北市政府所能解決的,譬如:兩岸直航、松山機場定位問題等,這可能會挑

撥中央與地方的權限問題,恐怕短時間內難以解決。如果說,這個研究報告

只是要提供一個願景,提供市府五年、十年後作參考的話,當然是另當別論。

不過,如果要實用一點的話,建議研究團隊,因為這些可能是需要時間的,

也許是要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才能化解政治上的問題。不妨在研究中

提出階段性的建議,譬如在兩岸直航問題、松山機場問題沒有解決之前,市

Page 194: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94

府可以有什麼策略;問題解決之後,有另外一種什麼策略,可以提出一些階

段性的策略。我想對於市府要參考這份報告時,可在不觸及中央權限問題之

下,有初步的策略可以參考、應用。

政治大學社會科學院高院長安邦:

1. 這個題目非常大,所以,我非常贊同吳主委的意見,說明聚焦在哪裡。我從

本期中報告中看到,顯然焦點是在會議與展覽產業,剛剛陳律師與楊教授都

有提到,我個人提出一點不一樣的看法,關於會議產業的效益,當然曝光率

很高,對臺北市的形象幫助很大,但是展期很短,一下子就過去了,過去以

後,是不是對臺北市的經濟社會發展結構變遷有造成很大的影響,我想這個

影響比較有限。所以,如果從這樣的觀點來看,我倒寧願選擇未來明日之星

的產業,在臺北市可以發展的、怎麼樣跟全球化結合在一起的,作為一個核

心的訴求,我想這樣的效益比較大。所以,我觀察到,例如南港、內湖的經

貿園區、軟體園區,更何況,全球化的特徵是資本、人才、訊息的流動都非

常快,幾乎沒什麼障礙,所以,在臺北市可以發展利用的最後一塊地方,我

認為是南港、內湖。其他如木柵則有其侷限性。所以,文章中政大要設全球

文化商圈,我是持保留態度。政大附近的街道狹小,無法達成這樣的願景,

雖然我愛政大,但我還是實話實說。所以,我倒覺得明日之星的產業,特別

是怎麼樣跟全球化結合在一起的,這應該是優先考慮、優先發展的,這樣對

臺北市未來的發展較有幫助。

2. 剛剛王教授有提到,全球化下有在地化的問題。我覺得,這個問題也蠻重要

的,舉例來說,跨國企業的必勝客,全球聯鎖店多的不得了,但是到臺灣來

後,你發現產品改變了,有和風章魚燒、北京醬鴨披薩,這個在美國幾乎是

看不到的,這就是在地化。所以,臺北市怎麼樣發展在地化的產業、在地化

的商品、在地化的形象,來吸引國外的人才、資金進入,這都牽涉到整個臺

Page 195: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95

北市的基礎建設,在全球化的時代下要如何預先作一個調整。在計畫書中我

也看到,譬如:環境的改變、雙語標誌。像我們政大現在雙語標誌就做得很

好,幾乎都是中、英文並陳。又如外籍人士來台灣,最重要的外幣兌換在哪

裡,他搞不清楚,但是你到巴黎、到倫敦街頭一看,到處都有外幣兌換,那

我們這則沒有,這是一個根本的條件。總而言之,臺北市全球發展的配套措

施、配套的環境必須預先建構起來,這個是未來不可避免會碰到的、愈來愈

重要的問題。這些問題我們可能都必須在此加以考量。

3. 我們可以預期到,全球化下,都市要有自己的特色,同時也要有一定的規模。

上海、北京、漢城的規模都很大,但臺北市現在只有 200 多萬人口,有沒有

必要再進一步行政區化的整合,形成一個大的都會區,特別是順應全球化的

發展,這也值得我們思考。所以,臺北市要不要再整合中、永和、新店、或

是三重、板橋,形成一個更大的臺北市,形成一個更具有發展條件潛力的臺

北市,這也值得我們進一步再深思。

4. 我認為,這個計畫畢竟是要分析全球化的策略,所以,研究團隊可以提擬一

些策略,然後也要分析這些策略是不是可行,在短期、中期、長期應該要怎

麼做。

臺灣大學政治系楊教授永明:

1. 本研究題目真的是很大,但因為時間與為了要讓效果能夠展現出來,我們在

期初會議中的確有談到,先以會議展覽為出發點。臺北市因應全球化應該是

個起點。臺灣與日本、韓國、歐美幾個都市的全球化過程中,在結構上有所

差別。臺灣明顯的是中央壟斷,再加上國內與國際政治因素,使得一些全球

化的作為上會有一些扭曲的情形出現;韓國是中央主導,中央與城市之間有

協調;日本是明顯的地方自治;美國是地方在主導。我在日本的觀察是,地

方的縣是主導的力量,是拉著日本政治改革的力量,不只是全球化,甚至是

Page 196: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96

政治改革、法律改革、以及面對全球經濟的法規改革的力量。在臺灣,我覺

得應該要從地方出發,不只是面對這一期的天下雜誌所做的內容,市民滿不

滿意,可能要從市府或地方政府面對全世界、因應全球化。所以我覺得這一

篇是相當好的,這是開場白。

2. 談到內容,第一章我看了三、四遍,我覺得寫得很好,好的部份我們就跳過,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覺得,是不是能夠提出實際臺北市因應全球化領域的表

單或具體內容,像第三頁 John Friedmann 所談到因應全球化城市的五項軟

硬體改進,與第二十一頁表六作為理想會展城市的考量因素,你會發現這兩

者是一致的,事實上一定有一個城市,特別是臺北市,因應全球化或做為好

的會展場所,到底有哪些好的領域,可以列為第一章的結論或是後續的部分。

可提供以後再做別的領域,不單只是會展的領域,例如投資保障領域的全球

化因應、觀光領域、文化產業領域、區域國際城市互動領域很好的理論架構,

使得第一章有很好的價值。所以,我建議加入臺北市實際因應的領域,當然,

也如陳律師所提到,可能要做個轉化,為什麼一下子跳到會議展覽產業的部

分。當然我們了解,實際上是因為錢的關係,以及時間的關係。但是這樣的

話,第一章的價值就更高。

3. 第二章一下子就進入到會展產業,就把那些領域提出來,譬如:法規、投資、

IT、科技設施、教育、文化、觀光、區域互動等領域,這些領域面對全球化

在軟硬體提升上可以有什麼樣的內容。因此,我建議從八月份主持人到上海

與漢城訪談時,多做一個資料蒐集的功能,這些相關領域面對全球化,例如

法規的改進或機構的設置、作為,資料的收集會對市府的各局處有幫助。至

於與會議展覽無關的,也可以提供一些資料給他們。我覺得自我軟硬體的提

升與國際聯繫這兩個層面比較重要。

4. 亞太文化之都的案例,比較像是一個會議展覽、也是一個文化活動,它更像

是一個文化活動。也就是說,它的定位是會議展覽也是文化活動,因此再加

上一些政經因素而產生的問題,如果在這只是把它放在會議展覽的角度來

Page 197: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97

看,有時,是不是無法看到真正的問題所在。其實我比較看重的是第一章以

及第二章的內容,以及主持人去訪問這兩個地方時更廣泛的資料蒐集,或者

是資料蒐集回來後有一個相關領域的架構的話,我覺得對我們市政府會有最

直接的幫助。

主席黃專門委員麗珠:

1. 謝謝今天各位學者的發言,在各單位還沒有發言之前,我想,今天冷老師報

告的有一點我們很有興趣。韓國的服務業已經達到 90﹪,我想台灣將來也要

走這個路線。因為我們資源有限,我想產業將來不太可能與大陸的大規模相

比。如果說您到漢城、上海,個人是希望知道,她們到底是怎麼樣做到服務

產業達到 90﹪,而我們的各局處應當怎麼樣配合,在這邊也希望能夠蒐集這

方面的相關資料。

2. 我們也特別重視本府的國際事務委員會與觀光委員會的同仁出席,我們也希望

能夠像夏威夷一樣,我記得我第一次出國就是去夏威夷,我對那個國家覺得很

好奇,為什麼她們的每一個房屋的構造都是這麼美,每一個房屋的外面都像是

每一個人家的花園。後來我聽說,每一戶若要政府核發給執照,住戶的環境都

要配合才行。「無煙囪」工業能做到產值這麼高,我想臺灣或許服務業方面也

能見賢思齊。

3. 高院長說他覺得政大附近街道太小,但我特別向高院長報告一下,其實我們

市政府也有在規劃從政大後山涵蓋貓空等地的整體規劃,那邊將來也應會有

適度的發展。

臺北市政府觀光委員會曾主任研究員子華:

1. 如果臺北市因應全球化是要以會展產業為主角的話,我不知道當初在定義會

Page 198: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98

展產業的範圍時,是不是只有特定在會議和展覽(meeting,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在觀光產業部份,其實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我們過去了解其

他的一些國際城市,是在會議和展覽的部分,我們在整個外交與經貿上處於

比較弱勢的情況下,在推動觀光的部份還是有很大的發揮空間,所以這部分

是不是可以把它納進來多一點著墨的空間。

2. 臺北市在發展會展這部份會面臨到硬體的問題,根據我們跟外貿協會那邊的

了解,世貿中心每年的使用率已經達到 85﹪以上,使用率非常的高,大部分

都已經是客滿的情況。在國際會議中心方面,每年也都是 60﹪以上的使用

率。會議中心與其他國家的國際城市做比較,他們也覺得使用率 60﹪是不錯

的。所以就現在的硬體設施來講,如果我們要爭取更多的會展的話,在目前

的情況下,硬體已經是處於使用常飽和的狀態。另外一方面,南港的國際經

貿展覽館預定在 94 年啟用,未來可增加 2,600 個展覽攤位。如果我們要在會

展這方面加強的話,我們是不是要未雨綢繆,在南港展覽館成立之前,我們

市政府在管理方面,能夠多一點、早一點思考它。

3. 外貿協會曾經發一個文給本會,其中提到在發展國際會議方面,希望我們市

政府能夠做的八項需求。我想第一個會面臨的問題是,市府這邊並沒有專責

的單位,如果我們這邊喊出要發展會展,但是並沒有專責的人負責的話,這

也是一個頗難解決的問題。外貿協會提出的八點需求,會後可以提供研究單

位參考。他建議我們市政府,第一、擬定一些臺北市的公共場所(如市府大

廳、廣場)提供國際會議活動使用的管理辦法。第二、闢駛國際會議的專車,

這個可能要考慮到國際會議的量的問題,這個我們也可以來考慮。第三個需

求是希望能夠有市長歡迎函或致詞,我想這部分是可以配合的。第四、希望

市府能夠發行「城市卡」,仿效很多城市都有 City Pass 讓商務人士藉此暢遊

城市。第五、訂定國際會議在臺北市舉行的獎勵辦法,這個已由我們的秘書

處訂定了國際會議在臺北市舉行的獎勵辦法。這個辦法主要是針對如果有大

型國際會議在臺北市舉辦,我們主要是評估它的規模,補助一個「市長之夜」

Page 199: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199

晚上酒會的經費。第六、希望我們協助整合臺北市國際會議的資源,畢竟整

個臺灣主要的會展產業公司仍是以臺北為主。第七個需求是訂定行銷策略,

因為我們現在臺灣整個爭取國際會議的,當然是以外貿為主,他們本身也有

營運的壓力,所以在市政府能夠協助的部分,希望我們能夠帶他們去參加更

多的海外行銷活動。最後,希望市政府能夠多多的加入更多的國際相關的會

議組織,那當然這對我們爭取國際會議會有很大的幫助。這個是一些執行面

的現實問題。

4. 剛剛各位所質疑的臺北市的特色,提供一點給大家參考。觀光委員會在成立

時,曾經徵詢作為臺北市意象的 logo,經過票選是中正紀念堂,所以我們觀

光委員會的 logo 是中正紀念堂。此外,就整個臺北市的觀光層面的五個特

色,第一個是美食,像我們最近有「台北打牙祭」的活動。第二、溫泉,北

投溫泉的設施已朝向高品質的發展,值得我們向外國人推廣。再來是在文化

局的努力之下,臺北市的藝文活動非常非常多元、豐富。另外,便捷的捷運

的交通,能夠讓我們暢遊整個臺北市絕大的景點。最後,購物環境與其他城

市相比,可說是非常多元,我們有很多不同的商圈,購物環境非常舒適。另

外一個特色是,很多國際友人都會跟我們講他們覺得臺北市民是很友善的,

所以我想,友善的態度也是我們臺北市能夠爭取外國人來臺北的很重要的因

素。以上建議提供大家參考,謝謝。

臺北市政府建設局:

1. 本次的書面資料集中於臺北市、中國大陸與韓國城市發展會議與展覽產業的

描述,大部分屬於轉載的資訊資料,建議是否可以進一步的系統化連結,分

析與探討。

2. 就產業發展角度來看,誠如本研究報告所說臺北市發展會議展覽產業是因應

全球化的可行方案之一,其外溢效果高,但或許應先定位出發展該產業是臺

Page 200: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200

北市學習因應全球化過程的方案之一;或是使全球化臺北深耕的重點產業。

若只是學習因應全球化過程的產業,則適應全球化後的臺北,應擇定何種產

業繼續推動發展全球定位的影響力。此外,挹注集中所有資源發展某一產業,

風險性可能極高,又易受特定或幾個不確定因素而導致整體產業受到相當的

影響,例如 SARS 對觀光服務產業所造成的影響,是否延續為中長期的影響,

仍待後續的考驗與證實,是否影響會議產業,也值得進一步探討,建議本研

究可以思考更多的面向,讓臺北學會因應全球化,並定位出更具在地化特色

且具全球競爭力的產業。

3. 在全球化的趨勢之下,各國際城市之間的競爭日加激烈,尤其在歷經 SARS

的衝擊下,亞洲地區已從最受跨國企業注意的地區,成為審慎評估的地區,

所以臺北在抗 SARS 的過程中,已學習到因應重大危機的經驗。但如何讓臺

北更具吸引跨國企業進駐,成為全球研發設計與運籌中心的競爭力,已是全

球化競爭中本市產業的發展重點工作之一。能否在本研究中,提供具體、前

瞻、可操作的建議,提供本局參考,謝謝。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蘇研究員瑞屏:

分三部份來說。第十四頁第三「台灣資訊結構」,少一個臺。第十八頁倒數

第三行「民藝團體」的藝,是意識的意,不是藝術的藝。

1. 在這個報告中,有兩段與教育局有關。第五十頁的(1),「國際人士便捷化的

生活措施,包括雙語標示」,教育局正在往這個方向努力,也教我們的孩子們、

各級學校的雙語標示。但是我覺得我們臺北市在地址的標示上來說,落後臺

中市。我前幾天去臺中市,再一次看到臺中市的街道,什麼街、什麼巷 1 號

到 21 號,或者 2 號到 28 號,有這樣的標誌。

2. 「兩岸的學者與師資自由往來」,這個我們想辦法去說服教育部。教育局現在

與英國、美國、加拿大、澳洲、南非等五國,假如臺北市的所屬學校需要外

Page 201: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201

籍老師的話,我們與他們的文化參事聯絡,這是最近的結論,教育也盡量想

辦法來協助本市成為全球化的好地方。

3. 我個人在漢城旅行的經驗與各位分享一下。我看了他們的一個展覽,到現在

都忘不了,是他們的人蔘展覽,他們國家的農產品展覽,非常好,這也是一

個很大的展覽,這個展覽他們賣了很多的商品,增加身體健康,增加世界的

知名度,而且是在地化的展覽。韓劇如此熱門,他們也有辦電視節、電影節,

就像我們的金馬獎、金鐘獎,我們臺灣的電視節目的製作人、老闆們一定要

去參與,他們把電視、電影文化的推廣做的比臺北市電影節更好。所以說,

不一定光是商品的展覽,也可以像彰化縣長曾經說過他要把彰化變成全世界

的花卉展覽中心,而這個事情在十幾年前,大陸的雲南已經做過了,所以前

一陣子我先生去雲南,發現雲南的各種設備,因為參加過一個全世界的花卉

拍賣展覽,使雲南提升到一個很高的國際化標準。所以臺北市的各項國際展

覽,不要忽略了臺北市內部有很大的鮮花市場。我曾經去荷蘭旅行,看到他

們拍賣花的樣子。臺北市可行銷的東西很多,如花市,臺北市農產品、陽明

山等,這些都可以考慮,這些都是在地化。

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邱正工程司敬斌:

1. 本年度我參加過研考會的兩個委託研究案的期初、期中簡報,一個是全球化,

一個是地方策略性夥伴關係。我很佩服研考會在今年度作的這兩個案子,其

實這兩個案子所代表的意義,是臺北市在全球化競爭裡面,我們臺灣要跟上

海、東京等其他的世界大都市來競爭,但是我們的條件不夠。臺北市 272 平

方公里,264 萬人,我們如何跟上千萬的人口,土地面積大我們幾十倍以上

的城市做競爭。所以,在研考會地方夥伴關係會議時,我也特別說明,新竹

以北的電子業占臺灣所有電子業產值 82.6﹪,在這樣的條件下,新竹以北總

共 942 萬人,有山、有水、有工業園區、有人口、有人才、有大學院校,在

Page 202: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202

這樣的情況下,我們並不輸給任何一個可以在全球化競爭下的大型的都會

區。在這樣的情況下,隱含的訊息是,台北市絕對沒有辦法單獨在全球化下

扮演節、點的角色而已,她必須要結合其臺他區域的夥伴關係,這是將來勢

必要走的一條路。我比較擔心的一個問題是,如果僅聚焦於在會展中心,就

會產生一些問題。南港經貿園區在當年提出來時,三峽、桃園等各縣市全部

都要做展覽。除了臺北市在研究全球化策略的案子以外,其他的縣市應該也

有在研究全球化的案子,如果大家都聚焦在會展產業時,我不曉得會展產業

將來五年之內,是不是臺北市一個優勢的產業。我覺得這個部分是值得提出

來討論的。如果說這個案子已經決定是會展產業時,我建議冷教授,至少把

北部區域做過的相關研究稍微整理一下,去定位出臺北市將來在全球化過程

中,有哪一樣是我們值得在未來幾年來做的。

2. 會展要作為臺北市未來的優勢產業,我個人有另外一個顧慮。全世界的國際

城市裡面,絕對沒有任何一個城市從機場到首都之間沒有捷運系統,而可預

見未來六年也不可能看得到。在這樣的交通條件下,我們如何告訴人家,我

們的條件比其他的城市好?這是將來我們必須要面臨的問題。這個部分含括

了很多必須克服的困難,剛前面幾位老師已經點出很重要的內容了,我在這

再呼應一下。

3. 目前在全球化發展過程中,臺灣有一個很重要的優勢。過去我們誤認為這個

優勢已不再,但這個優勢現在我們認為還有一點存在。臺灣目前可算是全球

華人社會中,言論最自由的。也就是,香港基本法 23 條提出之後臺灣在言論、

出版、媒體方面,是屬於比較自由的環境。過去我們曾經有要設計媒體園區,

後來香港回歸之後,香港幾個重要的媒體已經找到它的區位,所以我們這個

媒體園區後來也沒有發揮其功能。現在我們希望能轉型為知識園區,是因為,

全球化的過程裡,除了資訊之外,人才與資本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我建議,

從資訊、人才等這幾個項目裡,找出屬於臺北市應有的優勢,這個優勢可能

不只侷限在臺北市 272 平方公里的範圍去思考,因為如果我們認定臺北市必

Page 203: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203

須與週邊縣市建立夥伴關係時,或許我們必須將思考的空間範圍擴大。這個

部份不一定要做一手資料的調查,或許之前的研究已經有提出來了,我建議

冷教授這邊是不是能把之前的部分再作一次整理,或許可發覺有更多可吸收

的東西在裡面。

4. 剛剛幾位老師也有提到,其實我們現在一直在結合新竹以北的縣市,我們不

斷地在與她們溝通,不斷地與她們談有關專業的功能分工的部分。都市發展

局有一個期待,至少短期內期望達到的目標是,有沒有機會在新竹以北的這

樣一個區域範圍,如果我們認定這樣一個範圍未來可以對外競爭的,這個範

圍內的縣市如果都能找到自己的功能定位,也就是未來在擬定其空間計畫、

硬體計畫、甚至基礎設施時,不會產生重疊或重複的結果,如果能夠做到這

樣的話,我想就如同剛剛冷教授所提到的,應該是由地方來推動中央的整個

政策走向,這樣的方式應該是可以達得到的。但是,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地方

與地方之間呈現的是競爭的關係,搶中央的預算,所以只要有一個好的想法,

大家都希望放在自己的縣市,結果基本上大家要做的東西都相似,但每一個

縣市所具備的條件是不同的,所以我們現在非常希望從專業的思考新竹以北

的縣市大家擁有不同的條件下,找出自己的定位,而這個定位是寄望在功能

上作一個分工,那將來這幾個縣市其實是可以共同合作的。這個部份目前已

在逐步在推動,但是因為範圍很大,我們希望效果可以逐步顯現,也剛好呼

應研考會正在做的地方夥伴關係的研究,我覺得那個案子提供給我們很好的

理論基礎,我們也希望冷教授這邊有關全球化的案子的部分,至少在定位上

我們也能夠找到一個比較好的理想。因為這個案子的範圍實際上真的很大,

全球化的議題本來就很大,所以當你要聚焦在哪一個議題上時,我覺得這個

焦點要非常小心,否則我們決定之後,那個東西是不是將來臺北市唯一能走

的路。

5. 最後,呼應主席、高院長所提出來的,有關政大週邊的問題。本來我一直在

想該不該提,但是我覺得還是提一下好了。政大週邊我覺得它是非常好的環

Page 204: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204

境,包括景美溪、木柵路五段、福德坑整個的範圍,現在市政府有整體的計

畫。但這裡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主導性角色就是政大,所以我們希望政大能

夠走出圍牆之外。政大如果能夠主導某種程度區域發展上的角色的時候,我

覺得從那個範圍來看,它將來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發展地區。因為文山

區我們評估過,整體人員的素質其實是相當高的,我們會建議將來政大或許

可以做某方面的主導。前面幾個意見提供冷教授參考,如果需要什麼資料的

話,我們會再提供。

6. 在這裡拜託冷教授如果這次到上海、漢城的話,是不是可以協助我們作一件

事情。會展是臺北市將來發展非常重要的,會展絕對不是從它本身的產值來

看會展這個東西,它最大的效果在於本身所產生的外溢效果,譬如說它可能

需要有旅館等其他服務性設施,若純粹只是會議展覽的地方的話,我覺得國

外的人來到這個地方,他只能短期地在這展覽完就走,那他最大的困難是,

從他來的時候,他住在這個地方,那展覽期間完後,他可能會希望去看看臺

北市其他服務性設施。像新加坡跟德國,基本上是用園區的方式來作設計的。

我們希望冷老師能幫我們蒐集有關的資料,除了會展之外,附屬的相關的配

套的空間上的設計、設施,或是制度上,可不可以給我們參考。假設將來要

推動這樣的制度時,我們會希望除了會議中心之外,還有其他的配套措施、

基礎設施還沒有完成的,我們希望城市規劃上予以加強,這點要麻煩兩位老

師。

臺北市政府新聞處陳專員雪莉:

1. 我剛才聽了冷教授與關教授的報告後,我的感覺是說,是不是一定要限於會

展,才能把臺北市推向全球化之路,我想其他與會代表也有一點質疑。我建

議研究單位,什麼是可以把臺北推上國際舞台的?或是如何推上?是不是能

夠審慎的再思慮一下。

Page 205: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205

2. 我認為研考會委託這個研究報告是非常好的,也有助於我們每個局處提升專

業的領域。我也希望研究單位能夠把研究報告包括各大城市辦理國際性活動

或會展的時候,她擬定的行銷策略與做法,可以提供臺北市政府全球化的作

為的參考。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蘇股長誌盟:

1. 有關選定會展產業作為研究重點,我覺得重點可能不只是在會展產業這個方

面,應還包括其他的週邊產業。因為我聽過一個數據,在去年還是前年,來

臺灣的觀光客有 300 多萬,其中有 200 多萬是因為商務,或是來參加會議、

展覽然後順便觀光。所以說會展帶來的週邊產業的收益非常大,可是怎麼幫

助週邊的產業,能夠去了解說什麼時候會有會議、大型展覽,然後怎麼去介

入這個會議、這個展覽,能夠去從中去得到利益,可能也需要研究團隊需要

多家著墨。

2. 以漢城、上海來作比較,這次看到的好像比較多文字上敘述,沒有數據或表

格能夠很清楚的對照出來,能夠去比較臺北、上海、漢城之間的競爭關係,

無法立即性的看出來。

3. 另外,案例中有一個「亞太文化之都」的案例,我不知道為什麼會把它放在

會展這個項目裡。因為當初我們舉辦這樣的活動,目的在於交流與合作,並

不是冀望它帶來很大的產值。所以這點可能要進一步請教一下冷教授。

4. 最後面有提到要成為兩岸的交流、訓練等,其實在這部分,臺北市可說是華

人文化最深厚的地方。因為我們知道,中國大陸經過文化大革命,很多傳統

文化都被摧殘了。而香港、新加坡曾為英國殖民地,所以華人傳統文化又不

是很深厚。而臺北在這方面是非常深厚的。再加上出版業,臺北市從以前一

直到現在都還是華人世界的出版業牛耳,只是現在受到中國大陸很強烈的競

爭,臺北的出版業在慢慢的萎縮當中。但就整個而言,臺北的傳統文化是非

Page 206: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206

常深厚。不知道是不是能夠在這方面著墨,就是說用這樣一個傳統文化或是

華人文化的中心,能夠變成是臺北市在面向國際時,和大陸競爭的優勢。

臺北市政府財政局劉股長建崇:

這個案子目前的內容與我們財政局所主管的業務還沒有直接的關係,不過我

們願意來參與。相較於第一次期初的報告,今天的期中報告已經是非常完整了,

所以我們對於研考會與研究團隊的用心表示欽佩。我有兩點意見。

1. 剛剛有兩位老師有提到,我們希望這個研究報告作出來後,能夠給我們府內

各單位一些因應的策略、措施,這樣的話可能對我們比較好。下階段的研究

重點是要到漢城去,我們也希望能夠把漢城的成功經驗能夠提供給我們做借

鏡。

2. 我們一直在做很多很多的事情,比方說我們正在做市長的「市政建設白皮

書」,我們研考會有在列管。目前,市長的第二任內,共有二十篇的白皮書,

內容含括各項計畫達 1318 項,包括了產業、產經、觀光、都市發展、體育

等等項目。我們知道說目前比較傾向會展方面,其他方面好像比較少涉及。

我們白皮書裡面的項目有太多太多了,是不是可以選幾項,不然的話,大家

會認為說你都只選會展而已,其他方面是不是沒有什麼因應措施。這樣的建

議提供參考。另外,下次的期末報告市不是可以提供目錄,這樣看起來比較

清楚。

主席黃專門委員麗珠:

大陸導演張藝謀來臺灣,他說到臺灣一定要去兩個地方,一個是阿里山,一

個是日月潭。為什麼呢,因為他說沒有去這兩個地方回去後一定會被人家笑。我

們也期望我們臺北市跟全球比,我們有很特殊的地方,這個全球,不是只有產業。

人家想到臺北,來臺北看什麼,我們住在臺北也與有榮焉。

Page 207: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207

研究計畫主持人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冷教授則剛:

剛才各位先進的兩個重點的意見,一個是為什麼我們要選會展中心;第二是

我們怎麼樣看在地化與全球化之間的互動關係。

1. 我們選擇會展中心作為研究全球化的主題,事實上,我們不是研究會展中心

本身,我們是希望能夠作更廣泛的研究,因為會展中心而產生的一些相關的,

能夠使臺北走出去,同時使世界走進來的實際措施。同時,馬市長在今年四

月一日的市政報告裡面的一個重點也是希望把臺北市建設為全球的會展中

心。剛才各位先進都有提到相關的基礎建設,還有一些制度等的配套。同時

因為我們的期中報告比較匆促,所以沒有把全球化與會展中心的連接點講的

很清楚,剛才各位老師提到的,我們會在期末報告把它更突顯得比較更清楚

一點。

2. 在地化的問題我們也會進一步的加強。因為事實上,剛才跟各位報告世界走

進來,臺北走出去,最重要的一點是對我們自己本身有沒有正面或負面的影

響。

3. 各位老師、各位先進談到,台北作為一個跳板,甚至學校作為一個臺北走向

世界的主要的一個重心,所以這次我們主要去上海、漢城,很重要的重點之

一是透過學校去了解她們全球化或者是國際化到底是怎麼樣的情況。

4. 幾位老師也有談到臺北的特色,還有研考會、市政府的相關單位做過的研究

計畫,我們希望能夠把這個再作更進一步的了解,一方面避免重複,另方面

學習各位先進作出來的成果。

5. 另外有關跨國企業為什麼要移入或移出臺北,這個我們在與關老師、研究團

隊討論時有討論到這點。我們想到一個操作化去了解的方法是,我們會去訪

談台北、漢城、上海的美國商會(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先從

這個地方作一個比較的基準點去了解他們的情況。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沒

Page 208: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208

有辦法去了解日本還有其他國家的商會在這三個城市的情況,我想以美國商

會為起點,去弄清楚到底怎麼一回事,再作一個比較。

6. 另外有關於格式、參考書目,這些我們一定會在下個階段作進一步的改進。

7. 另外有關突顯臺北全球化的一個做法,我們想辦法找出更具體的措施,譬如

說,我們常在談說要了解上海,是不是一定要去上海。臺北若能使想要了解

上海或是中國的人士先到臺北來才能夠研究透徹,則臺北的全球化發展就可

以獲得另一種層次的突破。

8. 剛才高院長及其他的老師都有談到會展的展期較短,同時它的擴散能力有

限。我們在期末報告中要做進一步的釐清,說明研究重點是由會展而產生的

全球化效應。剛才楊老師、其他幾位老師有提到,由下而上的發展動力,這

也是我們希望去了解的。

9. 事實上,各個城市的發展策略也不完全一樣,有些是以好幾個小的城市來集

合成一個城市帶,方才市府同仁也有提到重點是從城市帶或城市區域來著

眼,例如新竹以北的城市整合。上海事實上也是以長江三角洲,包含蘇州作

為一個整體的城市區域。

10. 每一個章節的調整,剛才幾位先進也都有提到,我們會作進一步的討論。還

有一些實際的統計數據、比較表等等,我們會在期末報告作更清楚的釐清,

包含各大城市的行銷策略。

11. 最後跟各位報告的是,我們這次去上海,基本上我們是跟上海社科院,還有

我們的貿協跟上海的貿促會合作,實地參訪會展產業。上海社科院是跟我們

政大長期有合作關係。漢城方面的話,目前我們連絡的是學者比較多,我想

不知道在座的各位先進有關於漢城的政府單位,譬如說類似研考會這樣的相

關單位,或是說國際交流單位,我們只要有一兩個,用滾雪球的方式去做進

一步訪談的話,我們希望各位能夠給我們一點線索。各位知道,八月份學者

們大多出國研究或休假,要聯絡她們有一些相對上的困難。上海是我們剛好

運氣不錯,貿協跟我們的時間重疊,至少有三天是重疊的,我們就加入她們

Page 209: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209

的參訪行程,然後我們再配合我們另外聯絡的參訪行程。我想,是不是就先

報告到這邊。

研究計畫協同主持人政治大學社會系關教授秉寅:

1. 我想我加入這個團隊,本來是,主持人要借重我對文化社會學的一些了解。

不過,加入以前雖然有一些了解,不過加入以後是覺得跟我非常抽象理論的

思考是相差很遠。不過,我還是很高興能夠有這個機會,看看全球城市行銷

與文化的關係。

2. 至少在我的一些拜訪與閱讀的過程中,我們逐漸了解到,臺北在東亞地區、

在全世界的定位,特別是在我們這個地區的定位是什麼。當然我們有很好的

資訊產業,這也是會展會成為很重要產業的原因之一。但是我在幾個不同的

場合,例如說像跟扶輪社等這些人的談話裡面,他們提到幾個重點,我覺得

是和我們現在看到的是符合的。剛才文化局的同仁有提到,就來臺北的 300

萬人士中有 200 萬人是不得不來,他們來了以後,我們聽到貿協的說法是,

他們很快就離去,因為他們覺得臺北不是一個舒適的城市。我想是一個很大

的問題,會展的外溢效果就已經有限制了。這些人士來臺灣的目的不僅是因

為臺灣的產業,而是經由臺灣的會展,他們的確可以做到生意,所以這是行

銷的問題。所以,研發,臺北當然在做,不過可能比不過矽谷;製造,比不

過大陸;那我們可以做什麼?我們就是全球行銷。我想不用從理論,就從實

際的數字來看,會展的角度的切入是必須的,可能不是唯一的,但是必須的。

那就是這些人你是不是可以讓他來了以後,待久一點,然後了解臺北。當然

會展是一個,可能我們講的也不夠多,我們是希望能夠透過更大的 major

events 更重要的活動,來把臺灣推向更重要的國際舞台。所以這不只是會展,

會展當然是其中一個,還有一些 major events,就是說為什麼我們會提到說

像世界盃啦,還是像奧運啦,這些當然也可以將說是 mega exhibitions 是超

Page 210: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210

大型的展覽,這個事實上會帶來很多這個都市的改變。當然這個也許要做很

多的相對投資。我看到漢城的發展研究院特別做了一個比較,奧運與世界盃

的不同,因為他們對於 mega events,他們非常小心這個世界盃會不會是一

個賠錢的生意,如何透過這種超大型的活動,變成一個可以賺錢的、可以吸

引外資的活動。我想,我現在得到的是書面的,希望以後我們能夠接觸到世

界盃研究中心的一些成員,看看他們當初到底是怎麼想這些問題的。所以我

就是就這兩點跟各位分享一下。

Page 211: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211

臺北市政府研考會委託研究期中報告審查意見回應說明表

研究案名稱: 台北市因應全球化策略之研究

審查委員 審 查 意 見 回 應 說 明

陳律師禹成

王教授方

1. 全球化與在地化有相關性,但「在地化」這個結論如何

得來,希望能夠看到在地化的相關文獻整理,就方法論

上才算完整。 2. 為什麼要選這樣的案例,為什麼不選擇金融業、旅遊業

或是其他的產業,需交代這個產業背後所代表的產值、

政治經濟意義。 3. 中央的政策也鼓勵臺灣發展成為旅遊、金融等的集散

地,其實是符合臺北市政府的期望,若無衝突的話,臺

北市其實可以順著中央的角度來發展。未來的高科技與

知識經濟中,會議展覽是一項產業經濟效果,但金融與

旅遊可能是另外一種資本市場,扮演與其他外國的資本

市場連結的角色,對台北在全球化扮演的角色是不能忽

視的。臺北若要與上海、漢城比較,應參考瑞士在歐洲

所扮演的金融的角色,若此次研究中無法做到,那也許

在未來的研究中作,因為這個東西是不能忽略的,在未

來的高科技競爭中,金融法規的鬆綁是絕對不可能忽略

的。

1. 臺北市政府的相關研究,據我所知連同這次也有三份左

右,可惜在文獻整理上仍有不足,建議補強。尤其臺北

市政府內部所進行的研究應進行分工,免得資源的重

疊。我個人與王鴻楷教授也做過臺北市政府委託的類似

研究。希望在期末時,應將相關文獻作整合與補強。 2. 有關會展的問題,委託單位最希望知道的是,未來四年

內,臺北市政府可能爭取到哪些會展,這對臺北市政府

更具有實用性。例如可能爭取到哪些,該跟誰接觸等,

這才是臺北市政府想具體了解的項目。 3. 最近有些企業移出或移入臺北,究竟為什麼選擇臺北,

而不選擇香港或上海,臺北有什麼優點;企業總部離開

臺北,必然是臺北有些什麼讓她不滿意,研究團隊必然

可以找到些具體的原因,來供市政府參考調整。 4. 期中小結與下階段研究重點可歸納為四大部分。第一,

是今天特別報告的會展的部分。第二,以企業總部的角

度來看,為什麼有的移出,有的移入,可能特別值得比

較臺北、上海與香港,臺北到底有什麼優勢,有什麼問

1. 加強在地化的

文獻探討。

2. 解釋會展與全

球化之關聯。

3. 將金融業與城

市配套措施整

體分析。

1. 進一步全面性

文獻檢閱。

2. 針對短、中、長

期可爭取的會

展分析。

3. 加強企業及商

會訪談。

4. 將文化、觀光與

會展整合。

5. 參 考 書 目 加

強。

Page 212: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212

楊教授志恆

高院長安邦

題。第三、兩岸的部分,但兩岸這部分有相當的部分是

中央的權責,所以,我想,更具體的是,即使沒有中央

的認可,臺北市政府又能著力做些什麼,這可能是更需

要了解的。第四,有關文化、觀光的部分。研究團隊限

於時間與資源,應與委託單位研究是要集中做少數的項

目,還是分散探討多數的項目,各有優缺點,應與委託

單位再討論。 5. 參考書目的引用格式,建議補強。 6. 對市政府長、中、短期的建議,各局處能做些什麼。政

策建議應更具體一些,類似操作型定義,可操作的具體

措施。

1. 為什麼在服務業中選擇會議展覽業。第一章寫理論部

分,但第二章突然跳到「臺北市全球化策略與會議展覽

產業」,恐怕在第一章與第二章之間的連結需稍做說明為

什麼會展產業最足以代表全球化。 2. 對臺北市而言,挑戰最大的是大陸的城市。臺北市如何

與上海、北京等幾個中國大陸的城市做區隔,將來在報

告中需突顯臺北的特色。 3. 在地化在全球化過程中相當重要,臺北市仍要發展與其

他城市不一樣的特色來吸引世人。臺北若不能代表整個

臺灣,至少可說是代表北臺灣。臺北如果要強調其在地

化、特色,來突顯與中國大陸、漢城、或其他亞洲城市

有所區隔的話,我覺得內部溝通是一定要做的。 4. 建議研究團隊不妨在研究中,提出階段性的建議,譬如

在兩岸直航問題、松山機場問題沒有解決之前,市府可

以有什麼策略,問題解決之後,有另外什麼策略,可以

提出一些階段性的策略。

1. 關於會議產業的效益,當然曝光率很高,對台北市的形

象幫助很大,但是展期很短,一下子就過去了,是不是

對臺北市的經濟社會發展結構變遷有造成很大的影響,

我想這個影響比較有限。所以,我倒寧願選擇未來明日

之星的產業,我想這樣的效益比較大。例如南港、內湖

的經貿園區、軟體園區,更何況,全球化的特徵是資本、

人才、訊息的流動都非常快,幾乎沒什麼障礙。我覺得

明日之星的產業,特別是怎麼樣跟全球化結合在一起

的,這應該是優先考慮、優先發展的,這樣對臺北市未

來的發展可能較有幫助。 2. 臺北市怎麼樣發展在地化的產業、在地化的商品、在地

化的形象,來吸引國外的人才、資金進入,這都牽涉到

6. 指出具體的實

施策略。

1. 加 強 章 節 聯

繫。

2. 進一步比較分

析各城市特色。

3. 探討內部溝通

可行策略。

4. 釐清中央與地

方政策分際。

Page 213: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213

楊教授永明

整個臺北市的基礎建設在全球化的時代下要如何預先作

一個調整。臺北市全球發展的配套措施、配套的環境必

須預先建構起來,這個是未來不可避免會碰到的、愈來

愈重要的問題。 3. 臺北市現在只有 200 多萬人口,有沒有必要再進一步行

政區化的整合,形成一個大的都會區,特別是順應全球

化的發展,臺北市要不要再整合中、永和、新店、或是

三重、板橋,形成一個更大的臺北市,形成一個更具有

發展條件潛力的臺北市,這也值得我們進一步再深思。 4. 我認為,這個計畫畢竟是要分析全球化的策略,所以,

研究團隊可以提擬一些策略,然後也要分析這些策略是

不是可行,在短期、中期、長期應該要怎麼做。

1. 我們在期初會議中的確有談到,先以會議展覽為出發

點。臺北市因應全球化應該是個起點。台灣與日本、韓

國、歐美幾個都市走向全球化過程中,在結構上有所差

別,臺灣明顯的是中央壟斷,再加上國內與國際政治因

素,使得在一些全球化的作為上會有一些扭曲的情形出

現。在臺灣,我覺得應該要從地方出發,不只是面對這

一期的天下雜誌所做的內容,市民滿不滿意,可能要從

市府或地方政府面對全世界、因應全球化。 2. 我覺得,是不是能夠提出實際臺北市因應全球化領域的

表單或具體內容,像第三頁 John Friedmann 所談到因應

全球化城市的五項軟硬體改進,與第二十一頁表六作為

理想會展城市的考量因素,你會發現這兩者是一致的。

臺北市因應全球化或作為好的會展場所,到底有哪些好

的 area,可以列為第一章的結論或是後續的部分。可提

供以後在做別的領域時,很好的理論架構,使第一章有

很好的價值。所以,我建議加入臺北市實際因應的領域,

當然,也如陳律師所提到,可能要做個轉化,為什麼一

下子跳到會議展覽產業的部分。 3. 第二章就把那些領域提出來,譬如:法規、投資、IT、

科技設施、教育、文化、觀光、區域互動等領域,這些

領域面對全球化在軟硬體提升上可以有什麼樣的內容。

因此,我會建議八月開始,主持人到上海與漢城訪談時,

多做一個資料蒐集的功能,這些相關領域面對全球化,

例如法規的改進或機構的設置、作為,資料的收集可能

會對市府的各局處會有幫助。我會覺得,自我軟硬體的

提升與國際聯繫這兩個層面比較重要。 4. 亞太文化之都的案例,它的定位是會議展覽還是文化活

動,因此再加上一些政經因素而產生的問題,如果在這

1. 將會展與臺北

重點優勢整合

分析。

2. 配套措施的進

一步加強研析。

3. 城區重整的可

能性探討。

4. 分期策略的釐

清。

1. 加強”官民共治

機制”的探討。

2. 以表列比較方

式呈現論點。

3. 實地訪談的加

強法規制度資

料收集。

4. 重新檢討”亞太

文化之都”的分

析。

Page 214: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214

黃專門委員

麗珠

臺北市政府

觀光委員會

曾主任研究

員子華

只是把它放在會議展覽的角度來看,有時,是不是無法

看到真正的問題所在。

1. 今天冷老師報告的有一點我們很有興趣。韓國的服務業

已經達到 90﹪,我想臺灣將來也要走這個路線。因為我

們資源有限,我想產業將來可能不能與大陸的大規模相

比。如果說您到漢城、上海,個人是希望知道,她們到

底是怎麼樣做到服務產業達到 90﹪,而我們的各局處應

當怎麼樣配合,在這邊也希望能夠蒐集這方面的相關資

料。 2. 在南港經貿園區可能在中央背道而行之下,以我們市長

這麼溫文儒雅的人為什麼要大分貝,就是他也很擔心我

們國內相關的大型活動產業的推展,如果沒有經過大力

的宣導,可能我們要達到這樣的目標恐怕也很難。

1. 如果臺北市因應全球化是要以會展產業為主角的話,我

不曉得當初在定義會展產業的範圍時,是不是只有特定

在會議和展覽(meeting,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在觀光產業部份,其實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因為我們

過去也有去了解其他的一些國際城市,可能在會議跟展

覽的部分,我們在整個外交與經貿上處於比較弱勢的情

況下,可能在推動觀光的部份還是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所以這部分是不是可以把它納進來多一點著墨的空間。 2. 臺北市在發展會展這部份會面臨到硬體的問題,世貿中

心每年的使用率已經達到 85﹪以上,除了每年一、二月

展場會有些剩餘沒有被預定之外,大部分都已經是客滿

的情況。在國際會議中心方面,每年也都是 60﹪以上的

使用率。所以就現在的硬體設施來講,如果我們要爭取

更多更多的會展的話,在目前的情況下,硬體已經是處

於使用非常飽和的狀態。 3. 外貿協會曾經發一個文給本會,其中提到在發展國際會

議方面,希望市政府能夠做的八項需求。我想第一個會

面臨的問題是,市府這邊並沒有專責的單位,如果我們

邊喊出要發展會展,但是並沒有專責的人負責的話,這

也是一個頗難解決的問題。外貿協會提出的第一項需

求,擬定一些臺北市的公共場所(如市府大廳、廣場)

提供國際會議活動使用的管理辦法。第二、闢駛國際會

議的專車,這個可能要考慮到國際會議的量的問題。第

三個需求是希望能夠有市長歡迎函或致詞,我想這部分

是可以配合的。第四、希望市府能夠發行「城市卡」,仿

1. 針對服務業的

提升進一步探

討。

2. “行銷臺北 ”策

略的具體說明。

1. 加強觀光部分

探討。

2. 硬體加強之比

較分析。

3. 與貿協進一步

訪談。

4. 構思突顯台北

特色方略。

Page 215: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215

臺北市政府

建設局卓技

士建宏

效很多城市都有 City Pass 讓商務人士藉此暢遊城市。第

五、訂定國際會議在臺北市舉行的獎勵辦法,這個已由

我們的秘書處訂定了國際會議在臺北市舉行的獎勵辦

法。這個辦法主要是針對如果有大型國際會議在臺北市

舉辦,我們主要是評估它的規模,補助一個「市長之夜」

晚上酒會的經費。第六、希望我們協助整合臺北市國際

會議的資源,畢竟整個臺灣主要的會展產業公司仍是以

臺北為主。第七個需求是訂定行銷策略,因為我們現在

臺灣整個爭取國際會議的,當然是以外貿為主,那他們

本身也有營運的壓力,所以在市政府能夠協助的部分,

希望我們能夠帶他們去參加更多的海外行銷活動。最

後,希望市政府能夠多多的加入更多的國際相關的會議

組織,那當然這對我們爭取國際會議會有很大的幫助。

這個是一些比較執行面的現實問題。 4. 臺北市的特色,這邊提供一點給大家參考。觀光委員會

的 logo 是以中正紀念堂來當作 logo。就整個臺北市的觀

光層面的五個特色,第一個是美食。第二是溫泉,北投

溫泉的設施已朝向高品質的發展,值得我們向外國人推

廣。再來是在文化局的努力之下,臺北市的藝文活動非

常非常多元、豐富。另外,便捷的捷運的交通,能夠讓

我們暢遊整個臺北市絕大的景點。最後,購物環境非常

多元,我們有很多不同的商圈,購物環境非常舒適。另

外一個特色是,很多國際友人都會覺得臺北市民是很友

善的,這也是我們臺北市能夠爭取外國人來台北的很重

要的因素。

1. 本次的書面資料集中於臺北市、中國大陸與韓國城市發

展會議與展覽產業的描述,大部分屬於轉載的資訊資

料,建議是否可以進一步的系統化連結,分析與探討。 2. 或許應先定位出發展該產業是臺北市學習因應全球化過

程的方案之一;或是使全球化臺北深耕的重點產業。若

只是學習因應全球化過程的產業,則適應全球化後的臺

北,應擇定何種產業繼續推動發展全球定位的影響力。

此外,挹注集中所有資源發展某一產業,風險性可能極

高,又易受特定或幾個不確定因素而導致整體產業受到

相當的影響,例如 SARS 是否影響會議產業,也值得進

一步探討。建議本研究可以思考更多的面向,讓臺北學

會因應全球化。 3. 臺北在抗 SARS 的過程中,已學習到因應重大危機的經

驗。但如何讓臺北更具吸引跨國企業進駐,成為全球研

發設計與運籌中心,已是全球化競爭中本市產業的發展

1. 將加強分析部

分。

2. 研究會展與其

他展業互動。

3. 研發、運籌與會

展產業的整合

分析。

Page 216: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216

臺北市政府

教育局蘇研

究員瑞屏

臺北市政府

都市發展局

邱正工程司

敬斌

重點工作之一。能否在本研究中,提供具體、前瞻、可

操作的建議,提供本局參考。

1. 第五十頁的(1),「國際人士便捷化的生活措施,包括雙

語標示」,教育局正在往這個方向努力,也教我們的孩子

們、各級學校的雙語標示。 2. 「兩岸的學者與師資自由往來」,這個我們想辦法去說服

教育部。教育局現在與英國、美國、加拿大、澳洲、南

非等五國,假如臺北市的所屬學校需要外籍老師的話,

我們與他們的文化參事聯絡,這是最近的結論,教育也

盡量想辦法來協助本市成為全球化的好地方。

1. 臺北市 272 平方公里,264 萬人,我們如何跟上千萬的

人口,土地面積大我們幾十倍以上的城市做競爭。新竹

以北的電子業占臺灣所有電子業產值 82.6﹪,在這樣的

條件下,新竹以北總共 942 萬人,有工業園區、有人才、

有大學院校,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並不輸給任何一個

可以在全球化競爭下的大型的都會區。在這樣的情況

下,隱含的訊息是,臺北市絕對沒有辦法單獨在全球化

下扮演節點的角色而已,她必須要結合其他區域的夥伴

關係,這個是勢必將來要走的一條路。如果其他縣市也

都聚焦在會展產業時,我不曉得會展產業將來五年之

內,是不是臺北市一個優勢的產業。我覺得這個部分是

值得提出來討論的。我會建議冷教授這邊,是不是可以

至少把北部區域做過的相關研究稍微整理一下,去定位

出臺北市將來在全球化過程中,有哪一樣是我們值得在

未來幾年來做的。 2. 全世界的國際城市裡面,絕對沒有任何一個城市從機場

到首都之間沒有捷運系統,而可見的未來六年也不可能

看得到。在這樣的交通條件下,我們如何告訴人家說,

我們的條件比其他的城市好? 3. 我建議,從資訊、人才等這幾個項目裡,找出屬於臺北

市應有的優勢,這個優勢可能不只侷限在臺北市 272 平

方公里的範圍去思考,或許我們必須將思考的空間範圍

擴大。這個部份不一定要做一手資料的調查,我會建議

冷教授這邊是不是能把之前的部分再作一次整理。 4. 都市發展局有一個期待,至少短期內期望達到的目標

是,有沒有機會在新竹以北的這樣一個區域範圍內的縣

市如果都能找到自己的功能定位,也就是未來在擬定其

空間計畫、硬體計畫、甚至基礎設施時,不會產生重疊

1. 雙語標示的普

及化分析。

2. 台北教育訓練

功能的分析。

1. 北臺灣城市帶

的整合分析。

2. 加強交通配套

措施分析。

3. 空間調整的考

量分析。

4. 進一步確立研

究範圍的合理

性。

Page 217: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217

臺北市政府

新聞處陳專

員雪莉

臺北市政府

文化局蘇股

長誌盟

臺北市政府

財政局劉股

長建崇

或重複的效果。但是,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地方與地方之

間呈現的是競爭的關係,搶中央的預算,所以只要有一

個好的想法,大家都希望放在自己的縣市,結果基本上

大家要做的東西都相似。但每一個縣市所具備的條件是

不同的,所以我們現在非常希望從專業的思考,來思考

新竹以北的縣市大家擁有不同的條件下,是不是大家找

出自己的定位,而這個定位是寄望在功能上作一個分

工。我們也希望冷教授這邊有關全球化的案子的部分,

至少在定位上我們也能夠找到一個比較好的理想。當你

要聚焦在哪一個議題上時,我覺得這個焦點要非常小

心,否則我們決定之後,那個東西是不是將來臺北市唯

一能走的路,我覺得這個是要在此提出來的。

1. 是不是一定要限於會展,才能把臺北市推向全球化之

路,我想其他與會代表也有一點質疑。我建議研究單位,

什麼是可以把臺北推上國際舞台的?或是如何推上?是

不是能夠審慎的再思慮一下。 2. 希望研究單位能夠把研究報告包括各大城市辦理國際性

活動或會展的時候,她擬定的行銷策略與做法,可以提

供臺北市政府全球化的作為的參考。

1. 會展帶來的週邊產業的收益非常大,可是,怎麼幫助週

邊的產業去了解說什麼時候會有會議、大型展覽,然後

怎麼去介入這個會議、這個展覽,能夠去從中去得到利

益,可能也需要研究團隊需要多家著墨。 2. 這次看到的好像比較多文字上敘述,沒有數據或表格能

夠很清楚的對照較臺北、上海、漢城之間的競爭關係。 3. 「亞太文化之都」的案例,我不知道為什麼會把它放在

會展這個項目裡。因為當初我們舉辦這樣的活動,目的

在於交流與合作,並不是冀望它帶來很大的產值。所以

這點可能要進一步請教一下冷教授。 4. 臺北的傳統文化是非常深厚。不知道是不是能夠在這方

面著墨,用這樣一個傳統文化或是華人文化的中心,能

夠變成是臺北市在面向國際時,跟大陸競爭的優勢。

1. 也希望能夠把漢城的成功經驗能夠提供給我們做借鏡。 2. 市政建設白皮書內容含括 1318 項計畫,包括了產業、產

經、觀光、都市發展、體育等等項目。因為我們知道說

1. 加強說明會展

產業的重要性。

2. 各城市行銷策

略的收集。

1. 會展配套措施

之研析。

2. 加強表格、數據

之呈現。

3. 重新解讀”亞太

文化之都”。

4. 突顯中華文化

的重要性。

1. 建議項目力求

具體化。

Page 218: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218

長建崇

目前好像比較傾向會展方我們希望這個研究報告作出來

後,能夠給我們府內各單位一些因應的策略、措施,這

樣的話可能對我們比較好。下階段的研究重點是要到漢

城去,我們面,其他方面好像比較少涉及。白皮書裡面

的項目有太多太多了,是不是可以選幾項,不然的話,

大家會認為說你都只選會展而已,其他方面是不是沒有

什麼因應措施。

2. 參照白皮書,整

體分析。

Page 219: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219

Page 220: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220

Page 221: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221

臺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研究案

「臺北市因應全球化策略之研究」期末審查會議記錄

一、時間:九十二年十月二十三日上午九時三十分

二、地點:市政大樓西北區 902 會議室

三、主席:林主任委員正修

四、出列席人員:

世新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成院長露茜

臺灣大學政治系 黃教授長玲

政治大學社會科學院 高院長安邦

陳律師禹成 陳律師禹成

吳律師志揚 吳律師志揚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協會企劃財務處 郭代處長榮欽

研究計畫主持人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冷教授則剛

協同主持人政治大學社會系 關教授秉寅

臺北市政府觀光委員會 賴研究員靜平

臺北市政府秘書處 蔡研究員宜芝

臺北市政府建設局 卓股長建宏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蘇研究員瑞屏

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 張股長溫德

臺北市政府新聞處 陳專員雪莉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蘇股長誌盟

臺北市政府財政局 劉股長建崇

臺北市政府研考會第一組 張組長釗嘉

張組員金環

五、主席致辭:(略)

六、研究團隊報告:(略)

六、 討論與建議:

世新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成院長露茜:

Page 222: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222

我想理論探討的部分不是大家的重點,所以我就不多說,我謹提出兩點:

1. 城市,到底是誰的城市;或者說,我們行銷的城市,我們到底是要展現怎樣

的風貌。我們世新請 David Harvey 到台灣演講的時候,我覺得他講的一樣

東西對我們很有啟發。Baltimore 有許多官方的觀光的資訊、文宣等東西,

因為 Baltimore 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會展城市,所以很多人到那邊參加會議或

看展覽。可是 David Harvey 自己組織了一組人馬,準備了一個另類的文宣,

包括了官方文宣內完全沒有的東西,例如 Baltimore 這個城市的歷史。他的

東西就吸引到英國報紙的注意,廣為宣傳。世界其他各地的記者到Baltimore

的時候,都不去拿官方的東西,而是到處去蒐集他的這份文宣。我覺得他的

這樣的想法對我們來說應該是有點啟發。我們台北要呈現的是什麼樣的歷

史、什麼樣的文化讓外面的人可以看到,我希望這點市府可以考慮一下。

2. 報告中有提到 John Friedmann,他是我以前 UCLA 的同事,我們有做一個

Intercity Network Project,那市府也曾經支持過這個計畫。現在很可惜

的是 John Friedmann 年紀大了,完全退出學術界的活動。這個 Intercity

Network 是由美國、澳洲、新加坡、上海等 13 個城市參加的, John Friedmann

從每個城市邀請一兩位學者,每一年都開會,訂個議題,然後大家分頭做研

究,然後再回來討論研究結果,也出了三本書。像這樣的討論是全部針對剛

剛大家都有興趣的議題,就是全球與在地,在環太平洋的城市中如何去呈

現,可以怎麼樣的合作。很多不同學者在一起合作,有的人會強調合作的機

制;有的人則強調競爭該如何解決,若每個城市都要做媒體中心,該如何解

決這樣的問題等。我好奇的是,因為這裡面有個韓國的學者 Wan Bae Kim。

剛剛主持人也說很遺憾的沒有去到漢城的那個研究中心。漢城的研究中心有

一個做蠻多這種工作的就叫做 Korean Research Institute for Human

Settlement,他們在 2002、2003 與澳洲的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合作辦了連續兩年的國際研討會,研討 Culture and Economy,出了兩本書。

這個報告中,有好幾個城市像香港、新加坡、上海都提到以會議展覽作為全

球化與在地化的交集,我覺得這兩本書可以提供給大家做參考。以上是有關

理論、文獻的部分。

3. 在台灣來講,因為我最近都在作外勞的研究,所以我們看到一個有趣的現

Page 223: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223

象,就是市政府有一個有關外勞的地圖,可是我們研究發現,很多外勞的所

在地與市府的地圖有不同。這顯現了一個問題,就是我們要體現的外勞的情

況,是不是真實的外勞的情況。

4. 我現在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們世新在 2003 年爭取到一個世界的 IAMCR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Research)

的年會在台北開會。我想稍微講一下過程,因為這跟我們的討論很有關係。

這個組織是全球性很大的組織,包括了專業的傳播研究學者。幾十年歷史當

中,只到過亞洲一次,就是六年前在新加坡。我們世新有些企圖心想去爭取

到主辦這個年會,我們是 2002 年時開始工作,讓這個組織接受我們的研究

報告,所以我們也可以去參加她們的年會。2002 年年會在巴塞隆納召開,

世新大概有 8位教授在年會中有發表研究報告。我們開始去爭取到台北來,

先前當然有跟她們通信等等,討論了很久,她們的董事會就同意我們可以去

爭取。同樣爭取的還有其他好幾個城市,所以我們預先要做好多的準備,譬

如說台北是一個小而美的城市等等,那個時候就跟市府說希望她們提供一些

照片啦或者各種各樣的東西,那就是說,其實我們也很感謝市府的確很賣力

的提供協助。我們就把那些東西重新編輯,做了一個文宣和 power point。

到我們報告時候,其實大家都覺得印象深刻,可是董事會中有兩個人比較持

反對態度。這兩個人提的問題,可以給大家參考。第一個問題是拉丁美洲的

學者所提,他說如果到台北去的話,那麼大陸就不會有人去,如果在台北開,

然後大陸學者都不去的話,那麼這叫做什麼國際會議。針對這樣的質疑,我

們就給了很多理由說大陸不會不來參加的。因為我們世新跟大陸的許多傳播

院系都有姊妹院、姊妹校的關係,甚至當場世新另外有一位教授說出我哥哥

的關係,所以大陸不會不來,就是說基本上就是要說服他們這不會是一個問

題。另一個問題是一位女性的很有名的傳播學者所提出,她說台灣對於性別

的問題是怎麼樣的、據她所知是怎麼樣的等等。結果還好,我們去的 8位中,

有 4位就是女性,我又剛接傳播學院院長,所以我們就擔保我們不會有性別

的不公平。然後對方要求一定要有一個 keynote speaker 是女性,我們也

覺得這是應該的。所以這兩個問題,是在爭取會議時是很多人都會問的。我

在這講的是說,去吸引別人到台灣來,除了硬體的東西、觀光的東西之外,

Page 224: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224

還有很多工作,這工作有時也是蠻艱鉅的,其實需要很多人的幫忙。另外一

點就是說,其實報告中也有提到,就是人才的培育,我們為了這個年會訓練

了 100 個同學作接待的工作,幸好學校有觀光系可以配合。另外一個想講的

是,跟金融也有關係,因為這牽涉到收費、退費等,也造成我們在籌備上很

大的困難。後來因為 SARS,所以這個年會就停止,很多報名的人,我們也

給予退費。因為我們的工作做的非常好,董事會在開會時決定明年邀請世新

再度舉辦這個年會。

5. 我知道台北市很積極在推動全民學英語,我覺得如果我們可以結合社區的一

些點,例如社區的中心,在那些點設英語學習中心 English Corner 或語言

學習中心,我覺得這會有助於提高這個地區民眾的語言能力,以及結合這個

地區的外國人、資源,和結合這個地區的學校、學生。

政治大學社會科學高院長安邦:

1. 首先,這個題目仍是非常的大,研究團隊將焦點放在會展產業,所以我的想

法是,可能是要加個副標題,把會展產業加在副標題裡面,不然的話,因應

全球化策略這個題目實在太大、面向太廣,如果光看這個題目的話,內容與

題目會有很大的差距。

2. 第二個想法是,既然研究團隊聚焦在會展產業,那我們在台北市要辦的話,

要辦哪些會展才是比較有利的,是不是要把它標明出來,比如說電腦是我們

的利基,電腦展也是幾年來我們好不容易建立的這樣一個聲望。我剛講的第

一個是說要檢討哪些可以辦,要把它具體指出來。第二個是說針對這些可以

辦的產業,我們的配套措施要怎麼做。基本上來講,我的感覺是,外國商人

來到台灣看展、參展後想要下單,但是有一個最重要的問題是我們的行動電

話還不能租,我們的資訊還上不來。你看數據資料,漢城全南韓的手機持有

率比台灣高,可是南韓的所得比我們低,所以你可以從此來看國際化的速度,

坦白講,我們的步調是比較慢的。所以,我一直強調配套。台北市將來是不

是可能要推動租用手機、上網等資訊上的普及。資訊的普及對全球化發展的

策略,我想應是最重要的重點。

Page 225: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225

3. 另外,研究團隊也提到台北要發展自己的特色,我非常支持也非常同意。台

北因為有其侷限性,因為我們才 200 多平方公里,所以我們就好像要走小而

美的策略,但是我想說,有些展覽不一定是小而美。如果一開始就站在小而

美的立場來思考,有很多展覽可能就辦不成了。同樣就是說,牽涉到台北市

將來的發展,是不是就目前這樣的規模就夠了,就目前 200 多平方公里的規

模的話,以 200 多萬的人口來說,這永遠都稱不上是國際化的城市。你看國

際化的大都會(巴黎、倫敦、紐約)都是大規模的,大規模有大規模的經濟

效益。如果說從這個觀點來看,如果我們要辦大一點規模的展覽的話,我們

就要問,現在台北市還有哪些地方可以選定作為場址。就目前來看,小而美

的多選定在世貿,一旦人多的話,馬上問題就來了,交通就擁塞了等其他不

方便的情況就會出現。所以可能的話,拋棄小而美的基礎,我們是不是可以

嘗試跟台北縣合作,台北縣的空間還很大,台北縣對外也是稱為Taipei,所

以是比較好的方式,如果就長期而言,要讓台北市成為國際化的大都市的話,

那要把台北縣整合進來,我想這仍是必要去努力的方向。

4. 最後我要提的是,我們要辦展覽的話,我們必須要擬定一些策略,這些策略

要有短期、中期、長期,我們要設定目標、要怎樣去做,這些都要經過一些

成本效益分析等評比,才會讓我們得到更具體的概念。研究報告中有提到,

因應兩岸經貿全球化的問題,我們要設亞太文化創意中心。創意中心要建構

在知識經濟的基礎上,這一點就台北市的人力資本來看,是可以努力去做

的。但我的問題還是在要怎麼做,要具體化指出來。

臺灣大學政治系黃教授長玲:

剛好今年夏天我在韓國作研究時,研究團隊也在那作研究。我後來看到研究

報告時,有一些我已經先睹為快了,因為當時他們要離開韓國時,我其實就問了

一下他們對於這個計畫的初步想法是什麼,我覺得是非常有意思。

1. 我就先提到關於剛剛高老師提到的小而美的問題。我覺得這個說法是好

的。如果要從小而美的角度來談的話,未來台北市在因應上,可能優先順

序要非常清楚。因為我們要把台北市變成 mega city 還有好多好多其他的

Page 226: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226

東西,應不是台北市政府單獨可以做到的。譬如說整合,我們到底是要跟

台北縣整合,還是應該跟桃園縣整合,也許如果考慮大型展場的話,更應

考慮在台北與桃園中間找到一個適合的地方。因為台北現實上是一個大約

300 萬人口的城市、面積也很小;上海我不熟悉;但漢城我相當熟,漢城比

台北大太多了,無論是面積還是人口,所以基本上特性是不一樣的。也因

為這個原因,假設我們設定是小而美,我們今天已經有非常知名的電腦展,

那要怎麼樣讓它做的下去、做的好,這是一個很大的關鍵。但在吸引新的

國際會議來台北時,可能就要有相對來講比較清楚的定位。清楚定位就是

說,也許我們應該朝某些組織的區域會議、或是鎖定特定產業的會議。剛

才我聽到漢城沒有把台北和上海放在她們的眼裡,從另外的角度來講,我

們站在台北的立場,我們也沒有必要跟她們進行沒有意義的競爭。也就是

說,我們各有各的特色,我覺得這個部分值得更深入一點來思考。

2. 這次的委託計畫是針對會議。剛剛冷教授有提到,一般我們對會議的看

法是會議是短期的東西,就是說你來幾天,就像關老師剛剛有提到的一個

指標(我來了以後還會不會想再來)來決定這個城市舉辦會議的能力。我

覺得這個東西跟長期的東西應該是有互動的效果的。換句話說,台北要作

為全球的城市事實上是面對兩件事。第一,人家願不願意短期來,譬如說

來開會,他能不能把工作和娛樂做最大效益的發揮,例如他來開三天的會,

可不可能有半天或一天讓他對這個城市留下良好的印象、讓他覺得很有意

思、讓他以後還會想來(無論是 business 或是個人的 leisure)。第二,我

覺得台北變成全球城市有一個長期的效益,有一些具體的做法針對短期與

長期都是同樣的重要,譬如剛剛有提到非常好的地圖、非常好的路標,就

是說基礎設施非常友善,這是第一個。

3. 第二個是市政建設是否具有國際都會的氣派;氣派不只是硬體建設,而

是整個城市呈現出來的氣氛、生活環境。我想分享一下,我在美國唸書、

在韓國做研究,在韓國做研究時,我最喜歡問韓國的朋友有沒有來過台北,

你可能會很粗略地得到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說他們對台北的第一印象

就是覺得台北的建設不如漢城。我覺得平心而論,這是事實,我們在基礎

建設上是落後漢城。可是你如果跟他細談,他會覺得台北比漢城友善,就

Page 227: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227

是說台北作為一個城市,對外國人來講其友善程度是比較高的,這是其一。

其二是,我們行銷台北到底是從哪個角度切進去。譬如說,我跟外國朋友

介紹台北時,我自己最喜歡舉的例子是誠品,尤其碰到從紐約、巴黎來的

朋友,我喜歡跟他們開玩笑說,紐約雖然好,但你們有沒有 24 小時的書店。

因為你在紐約可以找到 24 小時的 pub、café,但是沒有 24 小時的書店。我

最近聽一個在香港住很多年的朋友講,香港的旅遊團來台灣,其中的一站

就是誠品。24 小時的書店,對於短期的觀光客來講,可能是沒有意義的。

可是對於企業總部可能要考慮要設在台北,而誠品又是擁有大量的英文書

籍、雜誌的地方,這就牽涉到生活上的舒適問題。以我的經驗來說,對外

國朋友講說我們有 24 小時的書店,這些習慣都會區生活的人,他聽到的第

一個反應就是你可以感覺到他的眼睛亮了一下,他覺得這是很有意思的

事。接著你可以接下去講 24 小時的所有其他東西,24 小時的餐廳、24 小

時看電影的地方等。他就會突然覺得台北是一個跟他想像的地方完全不一

樣。

4. 剛剛提到文宣品,成院長提到的一個東西我覺得是蠻有意思的,到底我

們要呈現的是怎麼樣的城市。因為我們現在的文宣都是非常單一,因為我

們假設觀光客、或是在台北的外國人是同一種,但其實未來可能文宣品會

有好幾種,因為你需假設有不同需求的人。

5. 剛才高老師提到手機的問題,我們是最有感覺的。因為冷老師跟我同樣

都是今年到漢城做研究,他來之前寫 email 給我,我就趕快跟他說,你可

以在機場租手機,然後價錢如何等。我注意到我們台灣很有趣,我們出國

前可以租手機,在中正機場出關前你可以租全球漫遊的手機,可是入關前,

我們卻沒有這種服務,這其實有點奇怪的。我在漢城研究將近一個月,付

的租用手機費大概才台幣三千塊左右而已。這是很小的事情,但也是蠻重

要的事情。最後,我們要花時間想一下我們如何區隔來到台北的人,以及

文宣品的部分。

6. 我想談一下,我覺得其實政府部門在不同的領域裡頭,對於同一事情的

介紹,可能相關的資源已經各自做的蠻多的,所以每次在建議政府做什麼

的時候,我都會心理有一種壓力就是可能這個東西政府已經做過了,只是

Page 228: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228

我們不知道而已。所以,既有資源的整合,我覺得是很重要的。就是說台

北作為一個全球城市,如果真要做新的東西之前,可能先看一下(包括市

府和中央)已經做出來的東西,然後再去想可以怎麼樣重新調整、整理。

7. 至於基礎的資訊、文宣的區隔等,我覺得網頁非常重要。關教授剛提到

漢城市政府有中、英、日文網頁,作為全球城市,其實不只有漢城市政府,

整個韓國其實領先台灣太多了。韓國的第一大報《朝鮮日報》的網頁,就

是簡體中文、繁體中文、英、日四種語文的全文網頁,還有 PDA 版本。所

以,任何外國人不管你懂哪種語言,你上網去看絕對沒有問題。基礎建設

上,因為台灣在 3C 產業上沒有落後韓國太多,我們的電腦產業甚至領先她

們,可是我們的基礎建設跟她們卻差很遠。以我這次在韓國研究的經驗我

發現,因為 2002 年韓國剛辦過世界盃,所以她們連沒有星級的旅館、或是

在小巷中的家庭旅館,在當時世界盃時做了完整的調查,所以你在網頁上

一定找得到其相關資料,即使是像春川(距漢城車程一個半小時到二小時)

這種小地方。而有些小旅館(類似台北的賓館),走進房間你會發現一件事,

他不只房間中提供插座可以上網,甚至每一個房間都提供電腦,你連電腦

都不用帶。回台灣前,在漢城時我住在提供外國人短期居住的類似招待所

的地方,價錢大約是不到兩千塊台幣,每個房間的基礎設施也已經完全做

好了,如果你沒有電腦的話,他馬上也可以出租電腦給你。這個東西是我

覺得我們馬上可以改善的東西,也是非常具體的東西。如果台北要朝全球

城市的方向的話,我想這是值得思考的。

陳律師禹成:

我剛剛謙讓是有目的的,因成院長唸社會學,高院長是經濟,黃教授是政治,

我是法律的,殿後,不過待會還有實務界的。我是從期初、期中、期末,是三朝

元老。為了不要重複,我分了兩個部分,一是就論文本身我的看法,另一是給研

考會一些我自己的想法。

1. 先講第一部分。這個報告如果從結論(第六章)往後看起來,

它反應到第三章,也就是第一、二章文獻、操作型定義整個都忽略掉了。

可能是因為趕的關係,我建議第一、二章(因為作為一個架構)還是需要

Page 229: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229

能夠納入。我舉一個例子,比如說,我們在文獻探討上他說,要從過程,

而非結構來探討全球化的問題,從結構面來說,例如 APEC 會議就無法舉辦,

就是說會議某些部分是因為結構性的關係,你根本沒辦法舉辦的到,所以

你去找這些東西的時候要能還原到真實的部分,也就是文獻探討與操作型

定義的部分。所以如果從結論看的話,可能就只有三、四、五章,沒有去

觸碰到開始的部分,我覺得這個東西蠻重要的就是說文獻探討是要提出你

到底要研究的是哪些部分。

2. 第二個就操作型定義來講,我覺得寫得很好,比如說像地方

制約的概念、反市場網絡的概念。其實地方制約,就是研考會、台北市政

府為了要主動打破地方制約,所以我們寫的時候,就是要把這個東西帶進

去。反市場網絡其實就是在講國家力量,國家力量與反市場網絡要如何協

調,要怎麼樣應用在台灣的例子。也就是說台北市作為地方的力量,就是

要打破地方制約,中央扮演的是反市場的網絡,這個東西在我們寫結論的

時候,可能要帶進去。我再重述,如果從結論來看,文獻的探討很好;可

是從文獻探討,你要能夠架構出你要研究的部分是哪個部分,而有些部分

(例如結構性的部分)是你不能夠去 touch 的。結構性的力量會影響到你

的研究,比如類似 APEC 這樣的會議,但其他的專業會議則是可以的,像剛

剛成院長提到的新聞媒體,你可以透過一個 issue 來吸引他。那展覽的話,

比較商業,較沒有問題。這是主要的部分。

3. 次要的部分有兩點。報告裡第 19 頁本來是要讓我們了解在

2001 年各國因為會議所產生的產值、利益,但資料上有一點混淆了,表一

所反映出來的是美國會議產業消費的分布,就不太一樣了,而且資料來源

竟是 1994 年,與 2001 年不符。這個部分很重要,因為我們是要從中了解

經濟價值在哪裡,如果是別的表的話那就沒什麼問題。這是比較技術性的

部分。

4. 另外在第 22、32 頁探討國家的力量,可是正好是相反的陳

述,一是國家力量對此產業很有幫助(中國大陸要想要跟我們學習),另一

則是沒有幫助(政府相關單位給予的輔導不多),相反的陳述要如何整合,

我想這還要再下一點小小的功夫。

Page 230: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230

5. 第三部分是完全技術性的東西。在第 6頁註釋 7楊教授的研

究著作的年份有誤。另外,文建會主委陳郁秀的名字寫錯。

6. 另外我想講的是,研考會一直很用心要來辦這個全球化要怎

麼因應,過去有楊教授,勞工局也有委託王方教授,還有都市發展局,以

及本研究,其實都是為了世界政經情勢。可是我們如果看台北,台北在這

個位置內要去怎麼的區域整合,你看這個研究也是比較走向區域整合,所

以你會去找漢城、上海,你不會去找倫敦、紐約,因為你知道自己的位置

是在區域整合的架構中。所以,你不要把眼界放的太大,你就在區域整合

中找一個角色,可能會比較具體。這點就是說,也許研考會在將來考慮的

時候,朝這個方向會比較實際一點。

7. 以前《華盛頓郵報》還是小報時,它如何變成大報,好像是

挖掘「水門事件」,自此,它的廣告就是說你一定要看華盛頓郵報,因為 local

news is world news。所以,從資訊傳遞快速的角度來看,如果硬體掌握

對的話,其實 local event 就是 world event。也就是,除了會議的技術性

問題,我覺得議題的掌握很重要。

主席林主任委員正修:

先向各位說聲對不起,因另有要事,所以先簡單報告一下。我非常謝謝研究

團隊的貢獻,因為我自己以前的學術訓練看 globalization 都是比較負面的,可

是我從政府角度來看,就非得要做些工作不可。我大概由兩個部分來談。

1. 第一個部分是有關比較方法論的部分,這純粹只是知識上的討論,因為現在

是期末報告了,如果在書面上有些回應是最好的。會展當然是全球化的策

略,可是除了會展之外,全球化 strategies 還有一些路徑,譬如像我們在

推的 NGO、現在全球最熱的議題就是氣候變遷的問題,這意思就是說,即使

是會展,它背後都應該有一個類形學的分析。譬如說新加坡憑什麼辦航空

展,她不是 defense industry 的主要國家,有些時候是因為你很會做電腦,

所以有電腦展,有些則可能是因緣際會與地點等原因沒有必然關係。我自己

注意到像全球牙醫大會,它也不是要到巴黎開會,它就是在找人家沒去過的

地方,然後公費旅遊,它在找比較有趣的地方,那其實我們正在鎖定這樣的

Page 231: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231

會議,然後由牙醫去提案。有些是像 APEC 是由政治決定的,像這些類型、

路徑等我蠻想在知識上得到一個全貌理解。

2. 第二點在方法論上的回應是說,即使是亞洲,以前有英語系殖民經驗的國

家,她們的會展產業一定比我們發達。例如英語平台、重商主義、港口的經

營、城市的經營。日、韓、台這些東亞、東北亞國家中,我覺得韓國真的表

現最好。大家的條件都一樣,漢城這麼大的城市,她的外國人也只有 6萬個

而已,外國人真的非常少,但全球化表現仍可圈可點。

吳律師志揚:

我只有參與期初座談,期中因為那天我有事所以沒有參加。我的感覺是研

究單位已經很努力在反應期初、期中的各種提議,我看幾乎都有反應上去。

1. 網站的問題。我是覺得官方的網站一定要完全地全面地雙語化。事實

上我覺得,不要管政治,簡體字也可以,因為已經有很多外國人他其實會

看中文,但他是看簡體的。我覺得台灣這個真的做的很差。包括台北律師

公會的網頁,中文的內容很豐富,英文的網頁可能寫幾個簡單幾頁的靜態

的歷史而已。

2. 還有就是我們所有的法規。期初時我有提到,影響外國人要不要來到

台灣,一個就是法規的透明度,透明度當然要看條文。以法律服務業來講,

真正有能力在碰到事情時把法規條文用英文完全地解釋給外國人聽的事務

所其實並不多。一般地我們台灣訓練的人,讀的能力是沒有問題。所以應

該是官方要準備好你宣布任何條例的標準英文版,我們現在好像是把幾個

案子包給特別的律師事務所去翻譯,才有英文版,其他都沒有。我發現這

個很嚴重,我們落後大陸,她們進入 WTO 是真的玩真的,對我們來講好像

是站到一個國際舞台。我記得,大陸國務院有一個聯繫單位就有一、二千

位留學過的、唸法律的,任何一個新的法律出來,它的英文版就跟著出來。

因為我們台商要諮詢法律也要看大陸的英文,她連那種,那種資料庫都是

很貴的,那種英文版都出來了。我是覺得,台北市政府的一些法規,如果

牽扯到外國人的權利義務的,應該要有一個完整的英文版。根據我自己的

Page 232: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232

了解,有一些資訊科技的人是專門在做多語言網站的建制,可以讓你很快

的呈現多語的網頁,讓你很省力,不是說很死板地去一個字一個字地去翻

譯,好像有這樣的一個機制軟體,可以去了解一下。

3. 地圖的問題。我住在永康街、青田街那裡,說實在我對那個地方的了

解可能還沒有日本旅遊客來的多,因為日本人的精神就是要對一個地方有

很透徹的了解,所以他們的旅行團來第一個一定是到鼎泰豐,之後一定是

去吃芒果冰。我比較汗顏的是,有時候外國的朋友到台北來請我介紹他們

到台北的一些什麼地方,我並不是很熟也不知道怎麼去介紹。比如說剛剛

有講到台北有幾個特色的街,事實上可以給它一個地圖出來。因為我在

Boston,他有一個古董街、購物街,它的圖都畫的很漂亮,而且什麼店名

都標示的很清楚。事實上,這個東西我們在書店看的 city-walker 等深度

旅遊的書都有。一個國際化的都市,這種東西應該是要做好給大家的。那

這個其實也不用花很多錢,這上面的場商多少都會贊助。比如說永康街從

頭到尾到底有什麼東西,你可以用分類,例如有幾家花店、古董店、西餐、

中餐等等,把這個商圈很成功的地介紹出來。我建議,一定要讓外國人知

道這種資訊通常哪裡可以拿的到。比如說在波士頓的話,大家一定都知道

Harvard Square 那有一個報攤,那個報攤實在很小,但所有的外國人都知

道要去那裡晃一晃,那有一些很有用的資訊,差不多很多觀光的公車也是

從那邊開出。我覺得就是要讓大家知道、拿到這樣的資訊,甚至每一個旅

館都要有這樣的東西。

4. 說到台北在兩岸中可以做什麼樣的中心,在第 110 頁講到教育出版中

心。我覺得台灣如果要講傳統文化的發揚,可能會輸給中國大陸,因為我

們來這邊才二、三百年,她們在那邊已經 5000 年,所以這個不是我們很有

利的地方。但是就出版這個部分,我覺得我們應該要變成華人社區裡面比

較精緻文化或流行文化的帶動者,就是說最騷包的事情都是在台北發跡。

像到大陸購物就知道,她們很多東西只要掛個台北什麼什麼、台北婚紗…

等等,就是一種時髦的象徵,這種優勢不可以丟掉。大陸流行很多歌都是

我們以前五年級聽的,顯示我們作曲的風格是領先她們的、是新的,所以

我覺得可以往流行文化、娛樂文化這方面走。以前我們會覺得香港唱的歌、

Page 233: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233

拍的片都比國片好,可是現在我覺得台灣做得不錯,蠻有文化上的活力。

這些東西如何成為一個中心,當然我覺得這一定要配合演唱會,我們有沒

有「紅勘」這樣的表演場地?有沒有特別的 fashion show?現在大陸的時

裝展很多。我覺得這方面不必花很大的力氣,但是要給人一個印象,就是

說大中華地區就是你最頂尖、最領先,你流行完後才到各地去行銷,要給

人這種感覺。

5. 為了推動國際化或會展的組織跟法規。我覺得有一個可參考,就是說

桃園縣最近把新聞室整併到觀光局,叫做觀光行銷局。像我是有線電視費

率審議委員,我的長官就是觀光行銷局的人來管有線電視,但他們現在還

搞不清楚誰要當頭,搞不清楚實際的運作,但他們就有一個這樣的主意,

就是說其實觀光需要去傳播,一個城市需要去促銷,所以這個東西我覺得

台北也可以參考。在地方制度上,我們有能力(在不超過法規限制上)仿

造韓國的一些對外國人協助的資源、法規,應該是可以的。另外剛剛黃教

授講到桃園,我知道桃園與台北的生活圈其實很接近,很多在台北上班的

人其實都住在桃園市,所以我覺得有時候展覽啦這些東西要跟桃園來做個

連結。因為期初時我就講到說台北最缺的是沒有空港、沒有海港,其實理

想上應該是桃園國際機場跟基隆港都是所謂的大台北,然後是可以統一去

運用的,這會是最好的效應。像我剛剛講到的永康街的芒果冰地圖,是不

是可以在旅客一下飛機就可以拿到,這種東西你擺在松山機場是沒有用

的,擺在桃園的機場才有用。還有,現在桃園的商務旅館一直在蓋,據我

了解,飯店生意並不好,但是商務旅館幾乎都客滿。我有一次早上在中壢

那邊吃早餐,發現早餐的 buffet 幾乎都是日本人、外國人,因為桃園那有

很多的工業區,像手機的大廠都是在桃園。這些東西跟展覽都有關係,我

覺得桃園跟台北應該很密切的往來及發展。如果不要侷限小而美的話,勢

必要跟剛剛講的台北縣、桃園綜合的來考量。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協會企劃財務處郭代處長榮欽:

1. 作為會展的執行單位,首先要謝謝市政府多年來與我們的良好配合。如果沒

有完整的整合及上下協調,這些業務是幾乎沒有辦法推動的,我也以身為台

Page 234: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234

北市民感到非常的光榮,我們的展覽大都會中心是在台北,如果放在別的地

方我想是沒有辦法發展的這麼好的。

2. 我也非常高興本報告的執行方面,我們外貿協會出了很大的力與提供協助。

剛剛冷教授也有提到,全球化與會展事實上應該不是等號,只是大標題和小

標題的部分。整個報告的內容我大略看過,從剛剛的說明和簡報的部份我覺

得可以值得我們貿協作為學習和參考。

3. 會展部分我們也很重視,特別是下個月底,我們要把從事會展這個行業的公

司、從業人員集合起來開個會議,叫做 MICE。這是我們第一次這樣做,我

們可發現從事這個行業的是哪些人,有沒有我們漏掉的,還是一直都是這三

家、五家,我們想辦法把它整合起來,包括展覽和會議,這是第一屆的展覽,

我們相信如果做得好的話,對我們將來的會展整個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4. 剛剛大家一直在講小而美,其實我們也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如果講規模,

我們無法跟上海比,因為他們地大;如果講小而美,的確是深得我們的心,

事實上我們也應這樣做,因為台北地方沒這麼大。我們今天因為攤位不夠,

所以找到南港去,各位也知道一個展覽分在兩個地方辦,這中間的協調功夫

很費事的。剛剛大家談到桃園如何如何,台中也有展覽館,高雄也有展覽館,

一個做了、一個垮掉,沒有辦法發展起來,原因在哪,有很多的因素在裡面。

所以我剛剛強調市府給我們很大的幫忙,無論交通也好、攤販也好,如果說

國際展外面在賣香腸,你說要不要來,譬如說這些很 details 的問題,所以

我們貿易局的說如果要把桃園、台北縣發展,你這些基礎建設就要提升起

來。我舉一個例子,我們這兩天剛好忙完國際招商大會,現場來了 2000 人,

你就發現我們的會議中心不夠用,這裡面外商大概 900 位,國內部份 1200

多位,包括了在台北的 trade office 的代表、國內廠商等,總共舉辦了高

峰論壇、12 個 workshops,我個人認為還蠻成功的,當然有一些小插曲。舉

個例子,總統在演講的時候,我們剛好在撤館,最後一天,那樓下在移動的

同時,感覺地板好像會晃動,常常辦活動的人就不以為意,可是長官就覺得

這是怎麼一回事,這是一個小瑕疵。再來,麥克風,像今天的麥克風很好對

不對,可是同樣一個會場,總統用的麥克風跟即席翻譯用的麥克風就會干

擾,這是很細節的部分。

Page 235: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235

5. 剛剛講說國際會議要發展、要發展,可是很多的面又要兼顧到,比如說我們

發現到翻譯人員不夠多、英語的平台如何如何。所以我個人贊成小而美,要

發展 niche market,你的利基在哪裡,我們應該要有我們的特色,會展也

好、行銷台北也好,我想可能要找出我們的特色在哪裡。

6. 或許香港這方面我們可以多做考量,因為和我們很像,也是很小的地方,可

是她的會展發展的非常好。比如說以往我們會想說因為台灣沒有這個產業,

我們的電腦展能做的成是因為上、中、下產業如何如何,可是香港卻什麼也

沒有耶,沒錯,她因為靠近大陸如何如何,可是她有很多的展覽、活動會議,

她是如何地發展起來。所以我們最近也在想,她竟然也開起一個世界名牌

館,名牌館的意思是說,所有的世界名牌她請它們過來,然後怎麼樣讓它們

很順意地在裡面展出,這真的也是創意,值得我們學習。如果大家對於小而

美這種利基市場有興趣,其實香港真是值得我們多觀察、多學習。下星期我

們會派一組人到香港去,去了解她們現在在發展什麼,我們看能不能融入台

北的特色,然後修飾後做出我們的創意。

教育局蘇研究員瑞屏:

我覺得本研究團隊做的非常好,雖然我們報告拿到得很晚,但是我盡量把

它讀完了。

1. 這是我第二次向我們研考會提出來的,就國家來說我們的經濟還算不錯,但

外交上卻是困境,在 98 頁談到人才素質的提升很重要,剛主持人說官僚體

系協調能力、人才素質提升很重要,所以我們市府的中階的管理階層的同仁

(像我們這樣的)是不是能夠像以前阿扁做市長一樣能夠公假自費去上海…

去看看。剛才黃教授去漢城看到的東西就比我兩年前看到的東西多一點,我

們一天到晚就是市長帶著市府團隊去這裡去那裡,他們忙於應付記者、應付

議員,他們能夠回饋市府的有多少。我們有很多力量,而且我們也是有寫很

多東西的,我們寫的東西最後也被採用,為什麼不能夠讓我們跟阿扁市長一

樣,能夠在選舉結束的時候,辦個公假自費讓市府的中階同仁到哪裡去參

觀,例如上海、北京、漢城,真的很需要。

2. 我每天早上從汐止經過南港經貿園區然後到市府上班,我每次看到長滿雜草

Page 236: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236

的經貿園區預定地我都要掉眼淚,那麼貴的地方那麼好的地方為什麼是雜

草,而不是草坪,這不會花太多錢。多少人覺得台北市市長有沒有比蘇貞昌

衝衝衝啊,我覺得要打個問號。中央跟部會的整合在台北市府來說很辛苦,

也很可憐。既然跟中心的結合比較辛苦,那我們不妨跟大學來結合,比如政

大、世新,像交大校長跟教授就可以那麼多人可以到大陸去看交大的 8個學

區,十幾年前就做了,世新是兩年前,那政大我就不曉得。我們可以跟政大

合作,政大辦個什麼班去大陸看什麼,那市府的中階同仁願不願意公假自費

一起來啊,一起談天、一起互動,我想這是很好的。不只是市府員工公假自

費,我們也可以跟大學教授一起去了解一下現在世界變的怎麼樣子,就像成

院長所說,市府的外勞的所在地跟真實的外勞勞工所在地是有差距的,這表

示我們做的並不是很好。

3. 我補充剛剛成院長所提出的,市政府在每個區有個 corner 讓大家學習外

文,我們台北市教育局有 12 所社區大學都有教英文、日文,還有教法文,

雖然不能像成院長說的那麼好,但已經開始在做了,老師們都是很棒的退休

外交官。我也補充黃教授所說的,KTV 是 24 小時的,別小看它,它的影響

力很大,這次雙十節僑胞回來告訴我,晚上唱歌比較便宜你知不知道,華僑

都知道台灣的 KTV 是 24 小時的。剛剛有一位教授說 fashion show,我們紡

拓會每年有兩次的時裝秀,非常好、很成功,在這補充一下。

4. 至於書的內容,為了表示對你們的尊重,我從頭到尾讀了兩次。第 1頁的「牽

頭」我看不懂。第 14 頁倒數第三行少了一行。第 28 頁巨幅成長的巨好像有

問題。34 頁圖片的英文字我看不太清楚,以後要稍微注意一下。38 頁你們

做的很好,我想我們市府同仁也要檢討一下,謝謝你們的努力,這是很成功

的研究。

觀光委員會賴研究員靜平:

感謝研究單位彙整各個城市發展會展產業的資料整理出來提供市府做參考。

1. 報告第 25 頁探討亞太文化之都的案例,亞太之都的案子跟目前比較偏向國內

市場的台南媽祖文化節作比較似乎不妥,因為從 38 頁的表來看,亞太文化

之都是比較國際性的活動,所需的經費本來就比較多,觀賞人士組成來源

Page 237: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237

也不同,所以這個比較是不是很貼切也需要考量。國際性活動的非產業形

象與宣傳效益應該是無法量化的,所以這個部分的引用是一個主觀判斷比

較強的資料,與本研究主題全球化策略是否相符,請規劃單位再考量。

2. 第 30 頁「昨天」是否應修正。

3. 30 頁有關大眾運輸不便捷的觀點,根據第 113 頁台北市捷運比上海長、公車

路網發達,所指的不便捷應該是交通資訊取得不易,而非交通不便捷。

4. 111 頁結語的部分我們希望研究單位可以把它寫的更具體一點,因為以後如

果我們要以研究報告來做發展的方向的話,我們希望有比較明確的東西給

我們建議。

建設局卓股長建宏:

台北發展會展產業對服務業在發展成效上是可以獲取擴散效益的,同時也可

以藉此機會讓台北市學會迎接全球化的方式或策略之一。

1. 從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會展產業與其他產業發展的屬從、互動、供需關係

是什麼。例如從供需來看,研究報告多從供給面,也就是供給的能量、週

邊資源機能等配套措施的探討;但對於會展產業需求面的創造、機會的尋

求,這方面是比較欠缺的。如果說能夠從新思考會展產業與其他產業的屬

從、供需、互動關係之後,是否能進一步提出更好的模式、適合本市發展

的更好的方向。

2. 這份報告的內容十分詳細,但我們希望能進一步整合各個會展產業主要國家

推動的做法,最好是能用圖表的方式來作對照會更明確。此外,根據這些

對照,能夠實地訪談提供具體、全面性、可操作的建議。另外,專家訪談

的部分,建議另闢章節來作為一個表達,才能看出他所想要表達的是什麼。

都發局張股長溫德:

1. 期中報告時我們提供不少關於區域合作的部分,畢竟在城市競爭中,台北市

的規模相對較小。研考會也在做策略性夥伴的研究,相信在未來這會是很

重要的議題,也是我們需要朝向的目標。

2. 題目上,我贊成剛剛高院長所說的,題目很大,可是我們把他鎖定在會展這

Page 238: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238

部分,是否需要再加上子標題,比較能夠聚焦。因為全球化本身很多面向,

包括城市本身的競爭力、城市的行銷能力、城市的特色在哪以及競爭力反

映在經濟上的活力,行銷能力意謂者台北市的魅力到底在哪裡,從會展的

角度來看,其實應該要把台北市的行銷與魅力做整體的包裝。剛剛外貿協

會的代表也有提到,會議產業是一個專門的學問,研究本身當然不需要細

到探討會議本身的課題。但是會議需要什麼樣的產業來支撐,譬如商業性、

政治性、或是林主委剛所提到的 NGO,這些可能需要著墨一下。台北市適合

發展哪種類型的會展?因為這些會展而來的人屬性不一樣,所以我們需要

什麼樣的包裝,這個策略其實很重要。包括所提到的基礎建設,這是屬於

台北市的特色。所以我剛提到行銷與特色的包裝,我們在行銷我們的東西

時,我們到底對誰行銷、哪些特色可以拿出來行銷,以台北市現在 270 平

方公里來說,實在是沒什麼特色,在包裝上很難彰顯。但是剛剛有老師提

到空港、海港的整合,事實上就屬於區域合作的策略中,這些東西事實上

必須要展現在市政建設的基礎建設,包括網路的建設、基礎的公共建設,

這些東西其實我們要求的其實不是爭第一,但我們要做到我們有特色,就

是我有的上海不一定有,我有的漢城不一定做得到,我們才有辦法吸引特

定的會展,達到我們的目的。

3. 結論的部分,我們希望能夠有一些短、中、長期的做法。我個人的想法是說,

研考會這邊有很多篇市府的白皮書,白皮書中有些是已經在做的,那些已

經在做的是不是呼應到這篇研究,更應該抓出來;或者是說因為這篇研究

需要做的事情但還沒有列入白皮書的,這個部分我們更應關心,哪些事情

是白皮書沒做到的,但是對會展是很重要的,我們未來還有努空間。這個

部份如果能夠加以著墨的話,對於未來協助市府推動會有比較明顯的效果。

新聞處陳專員雪莉:

我認為研考會在市府的角色就是扮演研究、發展、考核的功能,我覺得他們

選定會展,也是希望市政府在迎向全球化時有一個可著力的點,歷經兩次的會議

選定會展,我想大家也勢必要朝這個目標來努力。

1. 剛才都市發展局也有提到,希望這個研究報告所提出來的是可以執行的。我

Page 239: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239

也希望說把市府各局處在會展上它所應該要努力做到的事情列出來,例如

應辦事項、權責的局處、什麼時候來完成這個期程,以及區分出什麼事情

應該是中央做的、什麼應該是地方做的、還是政府應該可以做的。我覺得

冷教授也結合外貿協會來做這個研究,我想有些東西是產業的需求,市府

所應該要做的就是運用公權力來整合、完成,達到市民、業界的需要。

2. 剛剛有提到在南港設立第二外貿展,我記得中央也有反對的聲音。研究報告

中也有提到這部分,我希望能夠再去加強,就是說為什麼南港的經貿園區

是必須要蓋的,希望能夠幫市政府提出更好的理論以及實務上更有利的理

由,能夠讓市府向中央爭取支持,使中央不會再改變其意圖。

3. 馬市長前陣子也到矽谷去招商,還有第二波的國際的招商會議,希望本研究

報告能提供市府更多更普及的策略及做法。另外,上次的審查會我有提出

希望研究單位能彙整各個城市辦國際活動或者會展時候的行銷策略跟做

法。在本期中報告有些頁次中有提到,但希望不僅只有文字的蒐集,最好

也有一些文宣品的蒐集,或者一些圖像的資料能夠彙整在研究報告中。

文化局蘇股長誌盟

1. 本局已規劃在松山菸廠設置城市歷史博物館,另也在文化白皮書中規劃推

動台北學。

2. 建議研究團隊思考除了吸引國際會展來台北舉辦外,也可分析如何使現有

會展國際化。

張組長釗嘉:

因為本計畫研究期程很短,經費也有限,從研考會的立場當然是希望說便宜

又大碗,但這有實際上的困難。不管是府外的先進或是府內的同仁大家都有很多

期許跟看法,如果在有限的時間內拜託研究團隊能夠把它納進來,如果有一些困

難,或許可以作為未來繼續的方向,剛剛幾位同仁提的意見有部分其實是我們府

內來做的,從研究團隊的角度來講,他可能是提供一個方向,具體的行政上的措

施或作為應該是府內來研議、來做的。

Page 240: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240

臺北市政府研考會委託研究期初報告審查意見回應說明表

研究案名稱: 臺北市因應全球化策略之研究

審查委員 審 查 意 見 回 應 說 明

成院長露茜

高院長安邦

1. 城市,到底是誰的城市;或者說,我們行銷的城市,

我們到底是要展現怎樣的風貌。我們台北要呈現的是

什麼樣的歷史、什麼樣的文化讓外面的人可以看到,

我希望這點市府可以考慮一下。

2. 漢城的研究中心有一個 Korean Research Institute for

Human Settlement,他們在 2002、2003 與澳洲的新南

威爾斯大學合辦連續兩年的國際研討會,研討 Culture

and Economy,出了兩本書,其中有好幾個城市像香

港、新加坡、上海都提到以會議展覽作為全球化與在

地化的交集,我覺得這兩本書可以提供給大家做參

考。

3. 我知道台北市很積極在推動全民學英語,我覺得如果

我們可以結合社區的一些點,例如社區的中心,在那

些點設英語學習中心 English corner 或語言學習中

心,我覺得這會有助於提高這個地區民眾的語言能

力,以及結合這個地區的外國人、資源,和結合這個

地區的學校、學生。

1. 這個題目仍是非常的大,研究團隊的焦點在會展產

業,所以我的想法是,可能是不是要加個副標題,

把會展產業加在副標題裡面,不然的話,因應全球

化策略這個題目實在太大、面向太廣,如果光看這

個題目的話,內容與題目會有很大的差距。

2. 既然研究團隊聚焦在會展產業,那我們在台北市要

辦的話,要辦哪些會展才是比較有利的,是不是要

把它標明出來,比如說電腦是我們的利基,電腦展

也是幾年來我們好不容易建立的這樣一個聲望。我

剛講的第一個是說要檢討哪些可以辦,要把它具體

指出來。第二個是說針對這些可以辦的產業,我們

的配套措施要怎麼做。

3. 台北因為有其侷限性,所以我們就好像要走小而美

的策略,但是有些展覽不一定是小而美。如果一開

始就站在小而美的立場來思考,有很多展覽可能就

1. 進 一 步 充 實 理 論

深度。

2. 從 規 範 面 探 討 全

球化的總體影響。

3. 加 強 探 討 英 語 能

力提升相關問題。

1. 加入副標題。

2. 凸顯台北利基。

3. 進一步探討台

北特色所在。

4. 於結論中具體

化政策建議。

Page 241: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241

黃教授長玲

辦不成了。同樣就是說,牽涉到台北市將來的發展,

是不是就目前這樣的規模就夠了,就目前 200 多平

方公里的規模的話,以 200 多萬的人口來說,這永

遠都稱不上是國際化的城市。你看國際化的大都會

(巴黎、倫敦、紐約)都是大規模的,大規模有大

規模的經濟效益。如果說從這個觀點來看,如果我

們要辦大一點規模的展覽的話,我們就要問,現在

台北市還有哪些地方可以選定作為場址。就目前來

看,小而美的多選定在世貿,一旦人多的話,馬上

問題就來了,交通就擁塞了等其他不方面的情況就

會出現。所以可能的話,拋棄小而美的基礎,我們

是不是可以嘗試跟台北縣合作,台北縣的空間還很

大,反正台北縣對外也是稱為 Taipei。所以比較好的

方式,如果就長期而言,要讓台北市成為國際化的

大都市的話,那要把台北縣整合進來,我想這仍是

必要去努力的方向。

4. 我們要辦展覽的話,必須要擬定一些策略,這些策

略要有短期、中期、長期,我們要設定目標、要怎

樣去做,這些都要經過一些成本效益分析等評比,

才會讓我們得到更具體的概念。研究報告中有提

到,因應兩岸經貿全球化的問題,要設亞太文化創

意中心。創意中心要建構在知識經濟的基礎上,這

一點就台北市的人力資本來看,是可以努力去做

的。但我的問題還是在要怎麼做,要具體化指出來。

1. 如果要從小而美的角度來談的話,未來台北市在因

應上,可能優先順序要非常清楚。因為我們要把台

北市變成 mega city 還有好多好多其他的東西,我猜

也不是台北市政府單獨可以做到的。譬如說整合,

我們到底是要跟台北縣整合,還是應該跟桃園縣整

合,也許如果考慮大型展場的話,更應考慮在台北

與桃園中間找到一個適合的地方。假設我們設定是

小而美,我們今天要怎麼樣讓已經非常知名的電腦

展做的下去、做的好,這是一個很大的關鍵。但在

吸引新的國際會議來台北時,可能就要有相對來講

比較清楚的定位。清楚定位就是說,也許我們應該

朝某些組織的區域會議、或是鎖定特定產業的會

議。剛才我聽到漢城沒有把台北和上海放在她們的

1. 從與上海及漢

城比較中,進一

步抽繹出台北

特色。

2. 加強全球化基

礎建設的探討。

3. 凸顯台北文化

特色。

4. 改善文宣特色。

5. 探討中央及地

方角色的分工。

6. 分析網頁及網

際網路的功能。

Page 242: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242

眼裡,從另外的角度來講,我們站在台北的立場,

我們也沒有必要跟她們進行沒有意義的競爭。也就

是說,我們各有各的特色,我覺得這個部分好像值

得更稍微深入一點點來思考。

2. 台北要作為全球的城市事實上是面對兩件事。第

一,人家願不願意短期來,譬如說來開會,他能不

能把工作和娛樂做最大效益的發揮,例如他來開三

天的會,可不可能有半天或一天讓他對這個城市留

下良好的印象、讓他覺得很有意思、讓他以後還會

想來。第二,我覺得台北變成全球城市有一個長期

的效益,有一些具體的做法上針對短期與長期都是

同樣的重要,譬如剛剛有提到非常好的地圖、非常

好的路標,就是說基礎設施非常友善。

3. 市政建設是否具有國際都會的氣派。氣派不只是硬

體建設,而是整個城市呈現出來的氣氛、生活環境。

我覺得平心而論,我們在基礎建設上是落後漢城。

可是台北作為一個城市,對外國人來講其友善程度

是比較高的,這是其一。其二是,我們行銷台北到

底是從哪個角度切進去。譬如說,我跟外國朋友介

紹台北時,我自己最喜歡舉的例子是誠品,尤其碰

到從紐約、巴黎來的朋友,我喜歡跟他們開玩笑說,

紐約雖然好,但你們有沒有 24 小時的書店。接著你

可以接下去講 24 小時的所有其他東西,24 小時的餐

廳、24 小時看電影的地方等。他就會突然覺得台北

是一個跟他想像的地方完全不一樣。

4. 提到文宣品,成老師提到的一個東西我覺得是蠻有

意思的,到底我們要呈現的是怎麼樣的城市。因為

我們現在的文宣都是非常單一,因為我們假設觀光

客、或是在台北的外國人是同一種,但其實未來可

能文宣品會有好幾種,因為你假設有不同需求的

人。我們要花時間想一下我們如何區隔來到台北的

人,以及文宣品的部分。

5. 我想談一下,我覺得其實政府部門在不同的領域裡

頭,對於同一事情的介紹,可能相關的資源已經各

自做的蠻多的,所以每次在建議政府做什麼的時

候,我都會心理有一種壓力就是可能這個東西政府

已經做過了,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已。所以,既有資

源的整合,我覺得是很重要的。就是說台北作為一

Page 243: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243

陳律師禹成

個全球城市,如果真要做新的東西之前,可能先看

一下(包括市府和中央)已經做出來的東西,然後

再去想可以怎麼樣重新調整、整理。

6. 我覺得網頁非常重要。關教授剛提到漢城市政府有

中、英、日文網頁,作為全球城市,其實不只有漢

城市政府,整個韓國其實領先台灣太多了。這個東

西是我覺得我們馬上可以改善的東西,也是非常具

體的東西。如果台北要朝全球城市的方向的話,我

想這是值得思考的。

1. 這個報告如果從結論(第六章)往後看起來,它反

應到第三章,也就是第一、二章文獻、操作型定義

整個都 miss 掉了。我建議第一、二章(因為作為一

個架構)還是需要能夠納入。我舉一個例子,比如

說,我們在文獻探討上他說,要從過程,而非結構

來探討全球化的問題,從結構面來說,例如 APEC

會議你就舉辦不到,就是說會議某些部分是因為結

構性的關係,你根本沒辦法舉辦的到,所以你去找

這些東西的時候要能還 reflect context、原到真實的部

分,也就是文獻探討與操作型定義的部分。所以如

果從結論看的話,可能就只有三、四、五章,沒有

去觸碰到開始的部分,我覺得這個東西蠻重要的就

是說文獻探討是要提出你到底要研究的是哪些部

分。

2. 反市場網絡其實就是在講國家力量,國家力量與反

市場網絡要如何協調,要怎麼樣應用在台灣的例

子。也就是說台北市作為地方的力量,就是要打破

地方制約,中央扮演的是反市場的網絡,這個東西

再我們寫結論的時候,可能要帶進去。我再重述,

如果從結論來看,文獻的探討很好;可是從文獻探

討,你要能夠架構出你要研究的部分是哪個部分,

而有些部分(例如結構性的部分)是你不能夠去 touch

的。結構性的力量會影響到你的研究,比如類似

APEC 這樣的會議,但其他的專業會議則是可以的,

像剛剛成校長提到的新聞媒體,你可以透過一個

issue 來吸引他。那展覽的話,比較商業,比較沒有

問題。這是主要的部分。

3. 研考會一直很用心要來辦這個全球化要怎麼因應,

1. 加 強 概 念 與 操

作 化 過 程 之 聯

繫。

2. 將 操 作 化 過 程

更具體化。

3. 結 論 中 加 強 台

北特色的討論。

Page 244: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244

林主任委員

吳律師志揚

過去有楊教授,勞工局也有委託王方教授,還有都

發局,以及現在這份,其實都是為了世界政經情勢。

可是我們如果看台北,台北在這個位置內要去怎麼

的區域整合,你看這個研究也是比較走向區域整

合,所以你會去找漢城、上海,你不會去找倫敦、

紐約,因為你知道自己的位置是在區域整合的架構

中。所以,你不要把眼界放的太大,你就在區域整

合中找一個角色,可能會比較具體。這點就是說,

也許研考會在將來考慮的時候,朝這個方向會比較

實際一點。

4. 從資訊傳遞快速的角度來看,如果硬體掌握對的

話,其實 local event 就是 world event。也就是,除了

會議的技術性問題,我覺得議題的掌握很重要。

1. 研究團隊在短期內完成﹐努力值得肯定。

2. 會展當然是全球化的策略,可是除了會展之外,全

球化 strategies 還有一些路徑,譬如像我們在推的

NGO、現在全球最熱的議題氣候變遷的問題,這意

思就是說,即使是會展,它背後都應該有一個類型

學的分析。譬如說新加坡憑什麼辦航空展,她不是

defence industry 的主要國家,有些時候是因為你很會

做電腦,所以有電腦展,有些則可能是因緣際會,

與地點等原因沒有必然關係,其實我們正在鎖定這

樣的會議。有些是像 APEC 是由政治決定的,像這

些類型、路徑等我蠻想在知識上得到一個全貌理解。

3. 即使是亞洲,以前有英語系殖民經驗的國家,她們

的會展產業一定比我們發達,英語平台、重商主義、

港口的經營、城市的經營。日、韓、台這些東亞、

東北亞中,大家的條件都一樣,我覺得韓國真的表

現最好。

1. 網站的問題。我是覺得官方的網站一定要完全地全

面地雙語化。事實上我覺得,不要管政治,簡體字

也可以,因為已經有很多外國人他其實會看中文,

但他是看簡體的。我覺得台灣這個真的作的很差。

2. 影響外國人要不要來到台灣,一個就是法規的透明

度,透明度當然要看條文嘛,以法律服務業來講,

真正有能力在碰到事情時把法規條文用英文完全地

解釋給外國人聽的事務所其實並不多。所以應該是

1. 針 對 台 北 特 殊

主客觀情況,制

定 可 行 之 策 略

建議。

2. 加 強 借 鏡 漢 城

的討論。

1. 針對雙語及多

語言介紹,提供

建議。

2. 外語地圖的加

強。

3. 加強討論城市

及區域整合問

題。

Page 245: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245

郭代處長榮欽

官方要準備好你宣布任何的條例的標準英文版,我

們現在好像是把幾個案子包給特別的律師事務所去

翻譯,這個法律有給人家翻,才有英文版,其他都

沒有。我覺得我們落後大陸太多。

3. 比如說剛剛有講到台北有幾個特色的街,事實上可

以給它一個 map 出來。因為我在 Boston,他有一個

古董街、shopping 街,它的圖都畫的很漂亮,而且什

麼店名都標示的很清楚。事實上,這個東西我們在

書店看的 city-walker 等很深度旅遊的書都有。一個國

際化的都市,這種東西應該是要做好給大家的。我

覺得就是要讓大家知道、拿到這樣的資訊,甚至每

一個旅館都要有這樣的東西。像我剛剛講到的永康

街的芒果冰地圖,你可不可以在他們一下飛機就讓

他們拿到,這種東西你擺在松山機場是沒有用的,

擺在桃園的機場才有用。

4. 就出版這個部分,我是覺得我們應該要變成華人社

區裡面比較精緻文化或流行文化的帶動者,就是說

最騷包的事情都是在台北發跡。要給人一個 image,

就是說大中華地區就是你最頂尖、最領先,你流行

完後才到各地去行銷,要給人這種感覺。

5. 為了推動國際化或會展的組織跟法規。我覺得有一

個可參考,就是說桃園縣最近把新聞室整併到觀光

局,叫做觀光行銷局。他們就有一個這樣的 idea,就

是 說 其 實 觀 光 需 要 去 傳 播 , 一 個 城 市 需 要 去

promote,所以這個東西我覺得台北也可以參考。在

地方制度上,我們有能力(在不超過法規限制上)

仿造韓國的一些對外國人協助的資源、法規,應該

是可以的。另外剛剛黃教授有講到桃園,我知道桃

園與台北的生活圈其實很接近,很多在台北上班的

人其實都住在桃園市,所以我覺得有時候展覽啦這

些東西要跟桃園來做個連結。像這些東西跟展覽都

有關係,我是覺得桃園跟台北應該很密切的來發

展。如果不要侷限小而美的話,勢必要跟剛剛講的

台北縣也好、桃園也好綜合的來考量。

1. 作為會展的執行單位,首先要謝謝市政府多年來與

我們的良好配合。如果沒有完整的整合、上下協調,

題。

4. 探討華文出版

中心的可行性。

1. 增加副標題。

2. 增加比較的深

度及廣度,以充

Page 246: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246

這些業務是幾乎沒有辦法推動的,我也以身為台北

市的市民感到非常的光榮,我們的展覽大都會中心

是在台北,如果放在別的地方我想是沒有辦法發展

的這麼好。

2. 我也非常高興說報告的執行方面我們外貿協會出了

很大的力與提供協助。剛剛冷教授也有提到,全球

化與會展事實上應該不是等號,只是大標題和小標

題的差別。整個報告的內容我大概也都看過,從剛

剛的說明和簡報的部份我覺得可以值得我們貿協作

為學習和參考。

3. 剛剛大家一直在講小而美,其實我們也一直在思考

這個問題。如果講規模,我們無法跟上海比,因為

他們地大;如果講小而美,的確是深得我們的心,

因為覺得事實上我們也應這樣做,因為台北事實上

地方也沒這麼大。因為我們今天因為攤位不夠,所

以找到南港去,各位也知道說今天一個展覽分在兩

個地方辦,這中間的協調功夫很費事的。我們台中

也有展覽館,高雄也有展覽館,一個做了、一個垮

掉,沒有辦法發展起來,原因在哪,有很多的因素

在裡面。所以我剛剛強調市府給我們很大的幫忙,

無論交通也好、攤販也好,如果說國際展外面在賣

香腸,你說要不要來,譬如說這些很 details 的問題,

所以我們貿易局的說如果說要把桃園、台北縣發

展,你這些 infrastures 要弄起來。

4. 國際會議要發展,可是很多的面又要兼顧到,比如

說我們發現到翻譯人員不夠多、英語的平台如何如

何。所以我個人贊成小而美,要發展 niche market,

你的利基在哪裡,我們應該要有我們的特色,會展

也好、行銷台北也好,要找出我們的特色在哪裡。

5. 或許香港這方面我們可以多做考量,因為她跟我們

很像,也是很小的地方,可是她的會展發展的非常

好。比如說以往我們會想說因為台灣沒有這個產

業,我們的電腦展能做的成是因為上、中、下產業

如何如何,可是香港卻什麼也沒有耶,沒錯,她因

為靠近大陸如何如何,可是她有很多的展覽、活動

會議,她是如何地發展起來。如果大家對於小而美

這種利基市場有興趣,其實香港真是值得我們多觀

察、多學習。

度及廣度,以充

分了解台北之

強項與弱項。

Page 247: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247

教育局蘇研究

員瑞屏

觀光委員會賴

研究員靜平

建設局卓股長

建宏

察、多學習。

1. 這是我第二次向我們研考會提出來的,就國家來說

我們的經濟還算不錯,但外交上卻是困境,在 98 頁

談到人才素質的提升很重要,剛才主持人說官僚體

系協調能力很重要、人才素質提升很重要,所以我

們市府的中階的管理階層的同仁是不是能夠像以前

阿扁做市長一樣能夠公假自費去上海…去看看。

2. 中央跟部會的整合在台北市府來說很辛苦,也很可

憐。既然跟中心的結合比較辛苦,那我們不妨跟大

學來結合。

3. 補充剛剛成教授所提出的,市政府在每個區有個

corner 讓大家學習外文,我們台北市教育局有 12 所

社區大學都有教英文、日文,還有教法文。

1. 報告第 25 頁探討亞太文化之都的案例,亞太之都的

案子跟目前比較偏向國 內市場的台南媽祖文化節

作比較似乎不妥,因為從 38 頁的表來看,亞太文化

之都是比較國際性的活動,所需的經費本來就比較

多,觀賞人士組成來源也不同,所以這個比較是不

是很貼切也需要考量。國際性的活動的非產業形象

與宣傳效益應該是無法量化的,所以這個部分的引

用是一個主觀判斷比較強的資料,與本研究主題全

球化策略是否相符,請規劃單位再考量。

2. 30 頁有關大眾運輸不便捷的觀點,根據第 113 頁台

北市捷運比上海長、公車路網發達,所指的不便捷

應該是交通資訊取得不易,而非交通不便捷。111 頁

結語的部分我們希望研究單位可以把它寫的更具體

一點,因為以後如果我們要以研究報告來做發展的

方向的話,我們希望有比較明確的東西給我們建議。

1. 從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會展產業與其他產業發展

的屬從、互動、供需關係是什麼。例如從供需來看,

研究報告多從供給面,也就是供給的能量、週邊資

源機能等配套措施的探討;但對於會展產業需求面

的創造、機會的尋求,這方面是比較欠缺的。如果

說能夠從新思考會展產業與其他產業的屬從、供

需、互動關係之後,是否能進一步提出更好的模式、

適合本市發展的更好的方向。

1. 加強討論會展產

業的教育功能。

1. 刪除表 3-2。

2. 字句將進一步

調整。

1. 加強討論會展

產業的外溢效

果。

2. 將政策建議更

具體化。

Page 248: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248

都市發展局張

股長溫德

2. 內容方面,這份報告的內容十分詳細,但我們希望

能進一步整合各個會展產業主要國家推動的做法,

最好是能用圖表的方式來作對照會更明確。此外,

根據這些對照,能夠在實地訪談提供具體、全面性、

可操作的建議。另外,專家訪談的部分,這邊建議

另闢章節來作為一個表達,才能看出他所想要表達

的是什麼。

1. 期中時我們也提供不少關於區域合作的部分,因為

畢竟城市競爭中,台北市的規模相對較小。研考會

也在做策略性夥伴的研究,相信在未來這會是很重

要的議題,也是我們需要朝向的目標。

2. 題目上,我贊成剛剛高院長所說的,題目很大,可

是我們把他鎖定在會展這部分,是否需要再加上子

標題,比較能夠聚焦。因為全球化本身很多面向,

包括城市本身的競爭力、城市的行銷能力、城市的

特色在哪,競爭力反映在經濟上的活力,行銷能力

就是台北市的魅力到底在哪裡,從會展的角度來

看,其實應該要把台北市的行銷與魅力做整體的包

裝。剛剛外貿協會的代表也有提到,會議產業是一

個專門的學問,研究本身當然不需要細到探討會議

本身的課題。但是會議需要什麼樣的產業來支撐,

譬如商業性、政治性、或是主委剛所提到的 NGO,

這些可能需要來著墨一下。台北市適合發展哪種類

型的會展,因為這些會展而來的人屬性不一樣,所

以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包裝,這個策略其實很重要。

包括所提到的基礎建設,這是屬於台北市的特色。

所以我剛提到行銷與特色的包裝,我們怎麼樣行銷

我們的東西時,我們到底對誰行銷、哪些特色可以

拿出來行銷,以台北市現在 270 平方公里來說,實

在是沒什麼特色,在包裝上很難彰顯。但是剛剛有

老師提到空港、海港的整合,事實上就屬於區域合

作的策略中,這些東西事實上必須要展現在市政建

設的基礎建設,包括網路的建設、基礎的公共建設,

這些東西其實我們要求的其實不是爭第一,但我們

要做到我們有特色,就是我有的上海不一定有,我

有的漢城不一定做得到,我們才有辦法吸引特定的

1. 進一步討論北

部城市聯盟問

題。

2. 闡釋會展與全

球化的聯繫。

3. 結論將更具體

化。

Page 249: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249

新聞處陳專員

雪莉

文化局蘇股長誌

會展,達到我們的目的。

3. 結論的部分,我們希望能夠有一些短、中、長期的

做法。我個人的想法是,研考會這邊有很多篇市府

的白皮書,白皮書中有些是已經在做的,哪些已經

在做的是不是呼應到這篇研究,更應該抓出來;或

者是說因為這篇研究需要做的事情但還沒有列入白

皮書的,這個部分我們更應關心,哪些事情是白皮

書沒做到的,但是對會展是很重要的,我們未來還

有努空間。這個部份如果能夠加以著墨的話,對於

未來協助市府推動會有比較明顯的效果。

1. 剛才都發局也有提到,我希望這個研究報告所提出

來的,可貴的是它是可以執行的。我也希望說把市

府各局處在會展上它所應該要努力做到的事情列出

來,應辦事項、權責的局處是哪幾個、什麼時候來

完成這個期程,以及也區分出什麼事情應該是中央

做的、什麼應該是地方做的、是政府應該可以做的。

我覺得冷教授也結合外貿協會來做這個研究,我想

有些東西是產業的需求,市府所應該要做的就是運

用公權力來整合、完成、達到市民、業界的需要。

2. 在南港設立第二外貿展,我記得中央也有反對的聲

音。研究報告中也有提到這部分,我希望你們能夠

再去加強,就是說為什麼南港的經貿園區是必須要

蓋的,我希望你們能夠幫市政府提出更好的理論以

及實務上更有利的理由,能夠讓市府向中央爭取支

持,使中央不會再改變其意圖。

3. 馬市長前陣子也到矽谷去招商,還有第二波的國際

的招商會議,我希望研究報告能提供市府更多更普

及的策略、做法。另外,上次的審查會我有提出希

望研究單位能彙整各個城市辦國際活動或者會展時

候的行銷策略跟做法。我大概瀏覽了一下,有些頁

次中也有提到,我希望不僅只有文字的蒐集,最好

也有一些文宣品的蒐集,或者一些圖像的資料能夠

彙整在研究報告中。

1. 本局已規劃在松山菸廠設置城市歷史博物館,

2. 另也在文化白皮書中 規劃推動台北學。

1. 針對部會分工

進一步討論。

2. 加強討論與中

央的關係。

3. 附件可供參考。

1. 將博物館及台

北學更具體化。

2. 討論整體國際

化之策略

Page 250: 第一章 導論 - rdnet.taipei.gov.tw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0/83/99/921217-doc... · 1 第一章 導論 I 研究目的及範圍 自上個世紀末,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腳步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在政

250

張組長釗嘉席

3. 建議研究團隊思考除了吸引國際會展來台北

舉辦外,也可分析如何使現有會展國際化

因為經費有限,研究期程也很短,從研考會的立場

當然是希望說便宜又大碗,但這有實際上的困難。如果

有一些困難,或是可以作為未來繼續的方向,也歡迎寫

下來。剛剛幾位同仁提的意見有部分其實是我們府內來

做的,從研究團隊的角度來講,他可能是提供一個方向,

那具體的行政上的措施或作為應該是府內來研議及執

行。

化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