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空寺上慄深淵 -...

6
清流月刊中華民國九十七年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七月號 月號 論述 大陸透視 法令天地 工作園地 科技新知 健康生活 生態保育 文與藝 友善校園、快樂學習 其他 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 懸空寺上慄深淵 懸空寺上慄深淵 ◎ 洪麗玉 「如臨深淵」語出詩經小雅,比喻處事小心謹慎,平日讀來全憑意會,沒想到在懸空寺竟化為實境。懸空寺位於山西省渾源縣,距離大同市約八 十公里,人們進入北嶽恆山前的第一座高山是金龍峽,它西側是翠屏峰,而懸空寺就貼在翠屏峰的峭壁上,所以等於是北嶽的門面。 車停在「北嶽恆山」碑記前,大家下車留影,我乘隙拍了一張後,轉身就被映入眼簾的懸空寺給懾住了!地陪帶團員走到寺前山谷,這座令我望 而生畏的寺廟,從山谷往它仰望,只見好幾間高矮不一的樓閣「掛」在半空,有三層相疊,也有一閣一檐,樓閣之間以棧道相連,棧道和樓閣底下是 一根根細瘦支柱,還來不及壓抑狂飆的心跳,就聽地陪說「待會兒大家爬上去,就能感覺懸空的滋味」,我當下體會什麼是「手癱腿軟」。我不時往 上瞧著這座「空中樓閣」,內心有了杞憂,腦際胡思亂想,最先想到的是家中掛鉤,在「絕不脫落」的保證下,掛畫還是被狠狠摔落,我只得改以雙 鉤來分擔掉落風險,但有了前車之鑑,我不再高枕無憂,總擔心掛鉤隨時掉落,把掛畫摔成棄兒;而這座懸空寺,素有「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 空中吊」之說,這和掛鉤的風險又有何異?再看到懸掛半空的木柱,好似頑童在高樓故意伸腿來嚇人,讓我不禁暗自哀嚎呼救! 此時,我最想說的一句話是「可不可以不要上去?」,但又不堪承認是第一個「戰前降兵」,只得強行忍耐,等待一旦有人開口,我立即響應! 沒想到團員個個是猛將,竟無人退縮,我是全團第二個年小,真難啟齒求饒哪!無奈跟著地陪一步一步往上爬,左手貼山壁,右邊是垂直而下的陡 崖,到達山門前,是一處往山壁內挖的小平台;低頭穿過山門,進入狹長棧道,這是一條不容錯身的單行「不歸路」,我眼角餘光往腳底一掃,神駭 心驚下恨不得擁有雙翅以備「不時之用」,因為我確認已經處於「懸空狀態」了!地陪邊走邊解說「這裡是鐘樓……這是純陽宮……」,純陽子呂洞 賓?他能騰雲駕霧吧!「這裡是大雄寶殿,供奉釋迦牟尼……」,釋迦牟尼也有祥雲可以乘坐啊!而我,一個膽小如鼠的無用女子,萬一這座懸掛千 年的寺廟,在我到達時刻,就像家中掛鉤一樣,毫無預警地掉落下來,即使諸神立刻伸出援手,借我雲彩一朵,恐怕也來不及踩穩端坐了!此時腦袋 瓜已經裝不下任何語言,只能祈求同時踏上棧道的遊客,個個都能如飛燕般輕盈,以免木柱承受不了重量而棄守崗位。 進入懸空寺的第一景 貼壁而行的棧道,令我魂悸魄動,走來備覺漫長。由於遊客太多,一個接著一個,無法自己決定要緩行或急走,進入小梯口時,每個人都要手腳並 用才能登梯,整個隊伍就在原地靜心等候,此時有人倚欄、有人拍照,我不敢憑虛俯看,只能雙目遠眺,把自己從懸空中抽離,就這樣靠著想像的翅 膀,來飛離臨淵的恐懼;但自我欺騙的慰藉只如曇花一現,因為走在棧道時,木板吱吱作響擾我耳膜,讓我不由自主地提起腳跟,以幾近竊賊般躡手 躡腳,希望不要成為懸空寺坍塌的罹難者!

Transcript of 懸空寺上慄深淵 -...

Page 1: 懸空寺上慄深淵 - 法務部調查局...一般而言,客家土圍樓主要分布在閩、粵、贛三省交界處一帶,其中以福建永定、南靖和華安三縣境內最密集。

清流月刊中華民國九十七年中華民國九十七年七七 月號月號

論述 大陸透視 法令天地 工作園地 科技新知 健康生活 生態保育 文與藝 友善校園、快樂學習 其他

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

懸空寺上慄深淵懸空寺上慄深淵

◎ 洪麗玉

  「如臨深淵」語出詩經小雅,比喻處事小心謹慎,平日讀來全憑意會,沒想到在懸空寺竟化為實境。懸空寺位於山西省渾源縣,距離大同市約八

十公里,人們進入北嶽恆山前的第一座高山是金龍峽,它西側是翠屏峰,而懸空寺就貼在翠屏峰的峭壁上,所以等於是北嶽的門面。

  車停在「北嶽恆山」碑記前,大家下車留影,我乘隙拍了一張後,轉身就被映入眼簾的懸空寺給懾住了!地陪帶團員走到寺前山谷,這座令我望

而生畏的寺廟,從山谷往它仰望,只見好幾間高矮不一的樓閣「掛」在半空,有三層相疊,也有一閣一檐,樓閣之間以棧道相連,棧道和樓閣底下是

一根根細瘦支柱,還來不及壓抑狂飆的心跳,就聽地陪說「待會兒大家爬上去,就能感覺懸空的滋味」,我當下體會什麼是「手癱腿軟」。我不時往

上瞧著這座「空中樓閣」,內心有了杞憂,腦際胡思亂想,最先想到的是家中掛鉤,在「絕不脫落」的保證下,掛畫還是被狠狠摔落,我只得改以雙

鉤來分擔掉落風險,但有了前車之鑑,我不再高枕無憂,總擔心掛鉤隨時掉落,把掛畫摔成棄兒;而這座懸空寺,素有「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

空中吊」之說,這和掛鉤的風險又有何異?再看到懸掛半空的木柱,好似頑童在高樓故意伸腿來嚇人,讓我不禁暗自哀嚎呼救!

  此時,我最想說的一句話是「可不可以不要上去?」,但又不堪承認是第一個「戰前降兵」,只得強行忍耐,等待一旦有人開口,我立即響應!

沒想到團員個個是猛將,竟無人退縮,我是全團第二個年小,真難啟齒求饒哪!無奈跟著地陪一步一步往上爬,左手貼山壁,右邊是垂直而下的陡

崖,到達山門前,是一處往山壁內挖的小平台;低頭穿過山門,進入狹長棧道,這是一條不容錯身的單行「不歸路」,我眼角餘光往腳底一掃,神駭

心驚下恨不得擁有雙翅以備「不時之用」,因為我確認已經處於「懸空狀態」了!地陪邊走邊解說「這裡是鐘樓……這是純陽宮……」,純陽子呂洞

賓?他能騰雲駕霧吧!「這裡是大雄寶殿,供奉釋迦牟尼……」,釋迦牟尼也有祥雲可以乘坐啊!而我,一個膽小如鼠的無用女子,萬一這座懸掛千

年的寺廟,在我到達時刻,就像家中掛鉤一樣,毫無預警地掉落下來,即使諸神立刻伸出援手,借我雲彩一朵,恐怕也來不及踩穩端坐了!此時腦袋

瓜已經裝不下任何語言,只能祈求同時踏上棧道的遊客,個個都能如飛燕般輕盈,以免木柱承受不了重量而棄守崗位。

進入懸空寺的第一景

 貼壁而行的棧道,令我魂悸魄動,走來備覺漫長。由於遊客太多,一個接著一個,無法自己決定要緩行或急走,進入小梯口時,每個人都要手腳並

用才能登梯,整個隊伍就在原地靜心等候,此時有人倚欄、有人拍照,我不敢憑虛俯看,只能雙目遠眺,把自己從懸空中抽離,就這樣靠著想像的翅

膀,來飛離臨淵的恐懼;但自我欺騙的慰藉只如曇花一現,因為走在棧道時,木板吱吱作響擾我耳膜,讓我不由自主地提起腳跟,以幾近竊賊般躡手

躡腳,希望不要成為懸空寺坍塌的罹難者!

Page 2: 懸空寺上慄深淵 - 法務部調查局...一般而言,客家土圍樓主要分布在閩、粵、贛三省交界處一帶,其中以福建永定、南靖和華安三縣境內最密集。

讓人腿顫的懸空

  如此戒慎恐懼的心情,讓我忘記如何走完一樓一閣,只記得在一去一返後,終於在一處較寬的小閣內休息。靜看這座小閣,地面有一半是實心的

山石,一半是懸空的木板,我這個差點臨陣逃脫的敗卒,當然是「腳踏實地」,因為我發現山壁和木牆之間的接縫,出現向外傾斜的空隙,我指給地

陪看,她說:「也許是修建時就有的,也許是時間久了才外傾。」很多「也許」無從求證,但眼前顯見的「危閣」現象,讓我忍不住又問她「難道沒

有考慮禁止遊客攀爬?或是限制登梯人數嗎?」她說「目前有關單位在考慮可能要限制人數,說不定以後就不能上來了。」聽完她的話,我沒有慶幸

曾經走過,而是竊喜「命不該絕」,沒有躬逢「坍寺」而落個粉身碎骨,讓女兒無從收拾我這身殘軀。

懸空寺前的「北嶽恆山」標記

  事實上,整座懸空寺的建築是「似虛而實,似危而安」,因為從山谷往上看,那一根根做為支撐的木柱,並沒有具備托重作用,它最主要的力學

原理,是把橫梁插入山壁三分之二,把三分之一外露,就像美國大峽谷的「透明空中走廊」一樣,所以懸空寺是巧借岩石來托重,只是這樣「危況」

讓人觸目心顫。我想,任何親臨其境的人,在行走懸空棧道時,不論如何膽大如斗,也不可能神定氣閒吧!

  懸空寺除了令人驚嘆的建築奇觀,它的基本殿堂也很齊全,只是規模較小,典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而供奉著佛、道、儒三家代表,是目

前唯一保存的三教合一寺廟,只是懸空的驚悚已經奪人魂魄,讓多數遊客幾乎無心拜佛敬神了。它建於北魏時期,據說因為該地是五台山和大同之間

的要道,為了方便信徒進香而修廟;但渾水流經山腳常氾濫成災,所以就把寺廟「貼」在山壁以防山洪破壞。這片山壁形如掛著的鍋子,寺廟就建在

內凹處,正好避免黃土高原的風蝕,而前面弧形山峰就像帽子,只容新綻晨光造訪,又能遮擋正午的炎陽。深入岩壁的橫木和支撐棧道的立木,都是

當地特產的鐵松木加工而成,據說還用桐油浸泡過,不怕蟲蟻啃噬,可見這懸空千年的建築,是經過多方面深謀遠慮後的產物,遊客大可放心;只是

懦弱如我,總會想到──這般任由遊客毫無限制的登爬,再如何堅如鋼鐵,也總有「壽終正寢」的一天吧!美國明尼蘇達州的35W州際公路,在2007年

8月不就是突然扭曲,導致變形而斷裂嗎?

  懸空寺傲世的智慧設計,把凌空懸虛化為顫慄驚魂,來日如果有機會重遊,我肯定不再攀爬,情願站在山谷,對著懸空寺「仰望稱臣」哪!

▲Top

Page 3: 懸空寺上慄深淵 - 法務部調查局...一般而言,客家土圍樓主要分布在閩、粵、贛三省交界處一帶,其中以福建永定、南靖和華安三縣境內最密集。

清流月刊中華民國九十七年中華民國九十七年七七 月號月號

論述 大陸透視 法令天地 工作園地 科技新知 健康生活 生態保育 文與藝 友善校園、快樂學習 其他

先民智慧的結晶,代表客家精神的團結,以及對傳統文化、生活方式的堅持。

閩西土樓風情閩西土樓風情

◎ 凌順康

  中國大陸幅員遼闊,地形、氣候和民情風俗殊異,因此,各地的傳統民居建築也各具特色。比如說,華北平原地勢平坦,多四合院;江南地區山

明水秀、物產豐饒,人民比較富裕,多樓台庭園;湘西、黔、桂一帶氣候潮濕而蟲、蛇多,多吊腳樓;晉、陝地區氣候乾燥的黃土高原則多窯洞。

  其中,最具特色的要屬閩西客家土圍樓聚落。我幼年時,曾聽祖籍廣東梅縣的外祖母提起過;少年時,又在書中讀到過,心中對此十分嚮往。8年

前,前往梅縣尋訪外祖母的舊居,曾順道轉往土圍樓最著名的福建永定縣造訪,乍見一座座高達十多公尺的土樓建築,依山傍水地矗立在山地或丘陵

的斜坡之上,心中的那種震撼,久久未能平息。

  那回只是路過,未作太長的停留。6年之後再度前往,這回在永定縣湖坑村停留了一整天時間,對整個土樓群的構造,以及當地居民的生活情形,

作了一番比較深入的了解。

  一般而言,客家土圍樓主要分布在閩、粵、贛三省交界處一帶,其中以福建永定、南靖和華安三縣境內最密集。它是以當地未經焙燒的沙質黏土

和黏質沙土,按一定比例拌合後,以夾板夯築成牆體,再用木料作樑柱,並以黑瓦覆蓋屋頂構築而成的樓屋。土樓往往居住著數家同姓的宗族,甚至

上百家聚居在一塊;內部除了各家的居所、糧倉、磨房、畜欄外,另有公用的水井、宗祠、學堂、公共活動場所等,儼然是一座小型城堡。

永定縣最著名的圓樓-振成樓

  土樓的歷史相當悠久,目前最早的一座建築於明萬曆18年(1590年);就外觀來看,它的氣勢極為宏偉,但內部的結構卻相當精巧而嚴謹,具有防

風雨、防地震、防盜匪的功能,冬暖夏涼,曾被譽為世界建築的奇觀,可說是先民們智慧的結晶。

Page 4: 懸空寺上慄深淵 - 法務部調查局...一般而言,客家土圍樓主要分布在閩、粵、贛三省交界處一帶,其中以福建永定、南靖和華安三縣境內最密集。

福裕樓氣勢恢宏,是方樓的代表

  土樓就外型來看,大致可分為圓樓、方樓和五鳳樓三種。

  圓樓目前數量最多,也最常見,當地居民稱它為「圓寨」,有單圈建築和多圈建築兩種。單圈只有單一圓形樓屋,規模較小,一般樓高二至三

層,只容數戶到十多戶居住;多圈由三、四重圓形樓屋組成,中央共一圓心,外圈高而內圈低,各圈之間以天井分隔,最中央是一座圓形或方形的廳

堂。這種圓樓聚居的戶數相當多,往往數十戶、數百人聚居一塊。

圓樓內的民居

  據說,1960年代,中共大搞原子彈的「寧要核子不要褲子」時代,美國人造衛星曾在太空偵照到閩西山區有大量巨大的圓型建築物,曾經一度誤以

為這些圓樓是原子反應爐或導彈基地呢!

  其次是方樓。就外型來看,方樓的外觀四四方方,是由單一或幾級四面直牆組成的四方形圍屋。它的正面設大門,四角設樓梯,十分寬敞壯觀,

內部則結構複雜;有些還在正面大門外建築一排矮房或圍牆,圍成前院,內有花園、曬坪、魚塘等,益顯恢宏的氣勢。

Page 5: 懸空寺上慄深淵 - 法務部調查局...一般而言,客家土圍樓主要分布在閩、粵、贛三省交界處一帶,其中以福建永定、南靖和華安三縣境內最密集。

振成樓最中央的學堂

  五鳳樓應是仿我國古代貴族豪門「府第式」建築而修築,它的外觀也是規則的四方形,建築結構模仿宮殿形式,正面有一條明確的中軸線,左右

完全對稱;門樓為前廳,中間為大廳,後間為稱正堂的主樓,層次清晰。堂樓左右為廂房,有些規模大的,還在廂房外又建一排與廂房平行的房屋,

三座橫式堂屋與兩邊廂房由天井連成一體。整座建築由三座堂樓和兩邊廂房組成,一般稱「三堂二落」或俗稱「三堂屋」。目前五鳳樓以永定縣高陂

鄉的「大夫第」為代表,其他地區比較罕見。

圓樓一角

  閩西土樓聚落的形成,自然有其歷史背景。閩西一帶向為客籍人士聚居,客家先民原本是居住在中原的漢族人士,西晉末年五胡亂華時,從中原

大舉南遷;初定居於安徽、江西一帶,唐朝末年動亂紛擾,又不得不放棄經營了數百年的家園再度南遷,這回落腳於福建西部一帶的丘陵山區。

  早年閩西地區榛狉未啟,尚屬蠻荒地帶,客籍居民為預防毒蛇猛獸和當地原住民的侵擾,居所往往修築成三面高牆可供防禦的圍屋或土堡;在多

年顛沛流離中,養成了團結共存的習慣,往往同族數十或上百戶人家聚居一處,有事時可以互相照應。客家祖先來自中原,一向重視傳統、倫理和教

育,土樓內部設有宗祠,有些還設有學堂,客家文化在此也得以傳承。而關起大門,儼然成為一個封閉的小型社會。

Page 6: 懸空寺上慄深淵 - 法務部調查局...一般而言,客家土圍樓主要分布在閩、粵、贛三省交界處一帶,其中以福建永定、南靖和華安三縣境內最密集。

永定縣湖坑村土圍樓聚落

  有關閩西土樓的發展與演進,近年大陸學者研究,最早應是五鳳樓。這種建築型態顯然是華北平原之四合院式民居,在閩西特殊的地理和社會環

境下衍生而出的產物,它既滿足了防禦的需求,也保留了貴族豪門宅邸嚴謹的宮殿式造型和傳統宗法制度的尊嚴。

土圍樓聚落內的水車

土圍樓聚落內的水車

  其後是方樓,方樓的結構比較簡單,外觀氣派,內部寬敞,且防衛性比五鳳樓強,所以至今許多地區仍存在這種建築。但由於方樓的空間利用、

採光、通風、施工難度、建材所需、抗震,以及居所面積分配等各方面比不上圓樓,而逐漸被圓樓取代;在現存的土樓建築中,仍以圓樓居多。

  修築一座大型土圍樓從整地到落成,通常需數年時間,且所費不貲,但是數百年來,在這種土圍樓中出生,度過了畢生歲月的人們早習慣於此;

一直到三十多年前,仍有人集資以古法建築新的土樓居住呢!

  儘管近年有學者考證指出,閩西的客家土圍樓應是源於福建閩南人聚居的漳州地區,幾乎漳州市所屬的縣都有圓樓,不但數量比閩西地區多,而

且部分老樓的年代也更久遠。

  但對於閩西地區客籍人士而言,聚居土圍樓代表客家精神的團結和對傳統文化、生活方式的堅持。那種一戶來客,全樓歡迎;婚喪喜慶,以誠相

助;危難來時,以義相挺的濃郁人情味,是居住在城市裡,人際關係日益疏離的人們所難以想像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