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气派 湘西苗族蜡染传人王曜...

1
一柄铜刀,蘸上温热的蜂 蜡,在裁好的白布上起笔描线。 蜡液在白布上迅速凝固,形成了 一道道微黄的印痕。“每一笔都 要很慎重,错一笔,图案破了, 这幅蜡染就废了。”王曜说。 来到凤凰古城,很多人寻找 沈从文笔下山水杳渺的“边城” 景致。但也有一些人,来到这 里,为了体验一种手工绘染工艺 —苗族蜡染。“每年都会有很多 游客,很多国内大专院校的美术 生,来到我这里学习、体验蜡染 工艺。”王曜说。他是湘西土家族 苗族自治州的苗族蜡染技艺传承 人,也是凤凰古城里的“名人”。 他创建的“蜡魂艺术馆”是当地 蜡染作坊中一块响亮的牌子。“从 1986 年开始接触蜡染,到现在已 经整 30 年了。” 形似蜈蚣的龙 蜡染技术是我国少数民族千 百年传承下来的技艺。“苗族先人 早年为了躲避战乱,不断迁徙, 在这个过程中丢失了自己的文字。 有关苗族历史、图腾、民俗的信息 大量储存在蜡染图案中。”王曜介绍 说。 蜡染织品与苗族百姓的生活 息息相关,早年的苗族妇女基本 都熟练地掌握这门技艺。“尤其是 蜡染的精美纹饰,苗族的女子们 基本都会画,而且画得很好。苗 族的老阿妈们从小就会教女儿画 蜡画,谁家的女孩子画蜡画得漂 亮,这个女孩子在当地就会受欢 迎,阿妈也会开心。”王曜说。 蜡染图案承载着苗族的历史 记忆,也寄托着祥和美好的寓意, 比如蝴蝶寓意着“福气重叠”;石 榴花寓意着“多子多福”。这些图 案用极简的线条将所绘的意向抽 象地勾勒出来,通常带有夸张和 变形的特点,极具民族特色。“比 如苗族老阿妈笔下的龙,画得很 像蜈蚣。这是因为一些苗寨传说 蜈蚣与雷电发生撞击,飞上天就 变成了龙。”这些图案看似简单, 画好并不容易,寥寥几笔让鲜活 的图案跃然纸上,这飘逸灵动的 线条背后是日积月累画功的体现。 “那些老阿妈画出的图案,真的是 好美。我也是在不断的学习和摸 索中,才能逐渐掌握其精妙。” 冰纹是蜡染的灵魂 一幅蜡染作品的生成,是多 道工序的衔接组合。王曜介绍, 完成一幅蜡染大致需要六个步 骤:设计,绘蜡,染色,漂洗, 皂煮,最后是晾晒。设计和绘蜡 都是图案制作环节,染色是上色 环节,而漂洗、皂煮是去掉浮 色、加固颜色的环节。图案制作 环节对整幅蜡染作品至关重要, 如果没有充分的图案构想,完整 的布局设计,在绘蜡时很容易出 错。绘图时更要平心静气,稍有 浮躁就可能下错笔,影响整幅作 品美观,甚至导致作品的失败。 “蜡染通常使用蓝靛染料, 主要原料为蓝靛草,俗称板蓝 根。”王曜说,这是一种有数千 年历史的染料,荀子《劝学》篇 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就是源 自对当时蓝染工艺的总结提炼。 蜡染的主流色就是蓝白相间的色 调,这也是蜡染最原始朴素的颜 色。 染色环节是传统蜡染工艺中 最为费时费力的环节。“以前蓝 白色的蜡染细分起来大概需要十 余道工序。”王曜说,“我的店开 在旅游区,很多游客想来体验蜡 染制作,但是传统的染色工艺既 费时又费力,无法适应旅游区的 快节奏。于是我琢磨出新的染色 方法,现在 3 分钟就可以达到之 前十余次叠染的效果。” 蜡染有一种独特之美,就是 画在布上的蜡冷却后在染色过程 中会显现出龟裂的图案,称为冰 纹。“冰纹是千变万化的,也是 不可预期的,只有成品时才知道 冰纹的图案是什么样。冰纹的独 特效果使得蜡染画面更加生动。 我的店名叫蜡魂,在我看来,这 冰纹就是蜡染的灵魂。”王曜说。 时尚让传统重生 和许多传统手工艺一样,苗 族蜡染技艺也面临着传承的瓶颈 与困难。谈到这个问题,王曜感 慨道:“现在蜡染手艺人,大多高 龄。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学,觉得 学习蜡染比较辛苦,经济效益没 那么好。” 在王曜看来,想要传承好蜡 染技艺,关键有两点: 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不从爱好入手,传承很难!”他着 力培养徒弟,并努力去挑选、帮助 愿意从事蜡染技艺的“好苗子”。 王曜说,学蜡染,肯努力的 2 3 年就可以出师,“现在已经有 10 个徒弟了。其中有一个失聪的女孩 子,她酷爱蜡染,通过残联找到了 我。她很刻苦也挺有天分,一年 左右就成了。我很欣慰,也很感 动。”其次是要大胆创新。“我用 蜡染工艺设计围巾,既有传承, 也取得了很好的市场效果。” 湘西 湘西 苗族蜡染传人王曜 苗族蜡染传人王曜 一生痴绝寻蜡魂 一生痴绝寻蜡魂 本报记者 本报记者 王子潇 王子潇摄影报道 摄影报道 假日生活 假日生活 2016 6 18 日 星期六 5 5 追梦 追梦 · · 传承 传承 R 本报北京 6 17 日电 记者 郑海 鸥) 近日,一场“VR 真人在线教学”吸引 了众多目光。在由北京海淀区人民政府 指导,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承办 的“互联网 + 教育”创新周上,老师化身 的角色在非洲大草原上带着学生认识草 原上的动物,学生既新奇又兴奋地摸摸 大象的长鼻子,与长颈鹿比比身高,看着 奔跑过来的犀牛……那种“身临其境”的 感觉令人拍案叫绝。 据悉,在为期 17 天 的“互 联 网 + 教育”创新周里,众多“互联网 + 育”新技术、新模式、新体验展现在大 众面前,为学习者提供最好的教育解 决方案。 北京中关村互联网教育科技服务有 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杨丹说,互联网教 育绝不是对传统教育的颠覆,而是借力 互联网和科技,立足多需求、注重差异化 和个性化,帮助大家更好学习。 北京“互联网+教育”创新周 学习有了新体验 责任编辑: 唐中科 本版制图: 张芳曼 近日,河北保定涞水县野三坡景区为游客上演大型 舞蹈《印象野三坡》。此剧自 2008 年正式演出以来,已累 计演出 2000 多场,吸引观众上百万人次,成为河北涞水旅 游的一张名片。《印象野三坡》演绎了野三坡灿烂的历史 文化:内容涉及从远古人类到华夏始祖,从古代名人志士 到现代抗日英雄。 本报记者 李维娜本报泉州 6 17 日电 记者 刘 念) 日前,由国家文物局主办,福 建省文化厅和泉州市人民政府承 办的“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 会”在福建泉州举行。 来自中国、日本、印度、希腊、坦 桑尼亚等 10 余个国家的与会代表, 就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发掘、 保护等方面进行了交流。 泉州市市长康涛介绍,今年泉 州把《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 条例》确定为该市获得地方立法权 的首部实体法,泉州人也希望通过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与世界人民分 享海丝遗存,并使之得到更好的保 护和传承。 海上丝绸之路 学术研讨会举行 大政殿广场。凰楼。敬典阁。大政 殿外景。修缮后的东大墙。 资料图片 近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到访沈 阳故宫时,在大政殿前经历了一次 特别的欢迎仪式,精致的清朝装 束、一丝不苟的满族礼仪仿佛将时 间的指针拉回到了数百年前。 提及沈阳故宫,很多人会将 其看作恢弘庞大的紫禁城的“迷 你 ”版 。 然而,这座盛京皇城,不仅 是不少民间传说的发生地,更是满 族不断崛起的见证地。如果留心, 更能在这里看到清晰的满族文化 与汉族文化融合的痕迹。 三路格局显特色 沈阳故宫又称盛京皇宫,始 建于努尔哈赤时期的 1625 年,建 成于皇太极时期的 1636 年,后经 康熙、乾隆时期的改建、增建,形 成了今日格局。沈阳故宫有宫 殿、亭 台、楼 阁、斋 堂 等 建 筑 100 余座、 500 余间,占地面积达 6 平方米。迄顺治入关前,这里始 终是满族的政治中心。 登上 4 米青砖台,来到三层 位列“盛京八景”之中的凤凰楼。 凤凰楼耸立于百殿之中,这里曾 是沈阳最高建筑,也是当时皇帝 进行政治活动和举行宴会的地 方。站在此处,宫中格局尽收眼 底,美景一览无余。 著名清史学家、沈阳故宫博物 院研究室主任佟悦介绍,沈阳故宫 按照建筑布局和建造先后,可以分 3 个部分:东路、中路和西路。 东路包括努尔哈赤时期建造 的大政殿与十王亭,是皇帝举行大 典和八旗大臣办公的地方,是清朝 八旗制度在宫殿建筑上的具体反 映。其中大政殿为八角重檐攒尖 式建筑,榫卯相接,飞檐斗拱,是汉 族的传统建筑形式;但殿顶的相轮 宝珠与八个力士,又具有宗教色 彩;而大政殿内的梵文天花,又具 有少数民族的建筑特点。 中路为清太宗时期续建,包 括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以及清 宁宫、关雎宫、衍庆宫、永福宫等, 是皇帝进行政治活动和后妃居住 的场所。整个寝宫区域修在 3.8 米的高台上。 清宁宫是皇帝皇后所住的中 宫,体现了满族民居的典型特征, 即“口袋房、万字炕、烟囱建在地 面上”。这种建筑不仅承载了满 族生活的习俗,也反映了宗教习 俗。例如西面虽有炕,但是因为 萨满祭神用,所以不能随便躺人 或放置杂物。这些宫殿镶嵌的龙 纹五彩琉璃,栩栩如生,雕刻彩画 精致生动。 西路则是清朝皇帝“东巡”盛 京时,读书看戏和存放《四库全 书》的场所,主要有戏台、嘉荫堂、 文溯阁和仰熙斋等。 沈阳故宫整个建筑设计和布 局,都反映了所谓皇族的“尊严” 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 两个故宫各不同 沈阳故宫与北京故宫有何不 同? 佟悦介绍:“两个故宫虽然都 是按照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传统来 建造的,但北京故宫是全国政权的 宫殿,代表的是以汉族为主体的中 华文化,而沈阳故宫承载了满族文 化,由山区狩猎沿袭下来的传统生 活民俗与独特的政治制度。” 沈阳故宫的房子比较宽敞, 墙较厚、重取暖。 与北京或江南 的建筑重视装饰不同,沈阳故宫的 房子比较宽敞。由于沈阳相比北 京更加寒冷,需要取暖设施,所以 沈阳故宫的墙体都比较厚。凡是 住人的屋里都有火炕,甚至办公 的殿里都有火炕,而且皇帝居住 的清宁宫里都是火地。屋内一般 三面是炕,称万字炕或转圈炕,这 样在冬天烧上火之后,所有朝上 的面都是散热的。而北京故宫内 的炕则类似木床,与沈阳故宫形 成了鲜明的差别。 沈阳故宫的大殿、王庭以亭 子居多,亭子实际上是狩猎民族 毡帐的形式。 沈阳故宫内建有 11 个亭子,体现了满族八旗制 度。其中皇帝一个,八旗分左翼 与右翼,左翼王亭与右翼王亭各 一,八旗各一。亭子在中原古代 宫殿是休闲观赏用建筑。但在沈 阳故宫里,大殿、王庭里都有这种 形式。这是因为满族是骑射狩猎 的民族,住在帐篷里,亭子实际上 是毡帐的形式。 沈阳故宫博物院所藏大部分 是入关前也就是努尔哈赤、皇太 极时期的文物,另一部分是康熙、 乾隆及之后的宫廷文物。从康熙 开始,历代皇帝回来祭祖,一共有 10 次,除修建宫殿外,还带回很多 文物,作为陈设或赏赐大臣,到清 末积攒了近 10 万件。 沈阳故宫的崇政殿与清宁宫 都是硬山式建筑,形式并未受中 原等级制度的影响。在古代宫殿 建筑等级中,最高等级是庑殿顶, 第二等级是歇山顶,硬山顶是建 筑等级最低的,往往是下人的居 住场所。但“满族民居没有歇山 顶,因为对于满族来说那是庙宇 的形式,是神仙住的地方。另外, 硬山顶房屋结实、保暖。”佟悦说。 沈阳故宫的大清门上都是五 彩琉璃瓦。尽管建造沈阳故宫的 工匠基本都是汉人工匠,但审美 观念体现了满族特点。彩色琉璃 瓦在汉族建筑中不常见。北京宫 殿基本就是白色台阶、红色墙身、 黄色殿顶的色调,但是沈阳故宫 屋顶和门上的琉璃瓦是五彩的。 在沈阳故宫,黄色琉璃瓦的 四周都镶有一圈绿色琉璃瓦,这 叫“绿剪边”。据佟悦介绍,在屋 顶使用全黄色的琉璃瓦是皇宫与 庙宇的权利,亲王则要使用“绿剪 边”,比亲王再低一等的郡王所 用屋顶就全是绿色,贝勒及以下 的贵族则是不许使用琉璃瓦的。 到了入关后,虽然清王权建立,但 与北京皇宫比,沈阳故宫在当时 是行宫,依然不能使用全黄。 “ 宫高殿低”和“殿高宫低”也 是两个故宫的区别。北京故宫三 大殿建在高大台基之上,这是中 原建筑文化和皇权至上的象征。 而沈阳故宫却是宫高殿低,帝王寝 宫盖在了近 4 米高的台子上。这 是因为满族部落生活在山区时,首 领居住最高处,既可以俯瞰全城, 又可以保证自身安全。到了沈阳 都是平地时,就硬在地上堆起了一 丈二高的台子。 “沈阳故宫与北京故宫在世 界遗产上是一个项目,叫明清帝 王宫殿。”佟悦介绍,沈阳故宫虽 然在大体建制上与中国古代宫殿 建筑传统一脉相承,但其实蕴藏 了很多地域与民族特色。 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 不一样的气派 不一样的气派 本报记者 本报记者 交通 乘地铁一号线到中街站、 怀远门站下车,步行 10 分钟可 到达。 开放时间 4 10 日—10 10 日,开 馆: 830,闭馆: 173010 11 日—4 9 日,开 馆: 900 ,闭馆: 1630注:每周一上午闭馆(法定 节假日和 78 月 除 外), 1300 开馆。 ■小贴士 R 我钟爱这门手艺 我钟爱这门手艺也将终身奉献给蜡染事业 也将终身奉献给蜡染事业这是我的魂 这是我的魂足迹 足迹 · · 达人带你游 达人带你游 R 本报北京 6 17 日电 记者 珏) 近日,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中 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系列 活动组委会主办的“文房砚为首”国 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文房 制砚技艺精品展在恭王府中华传统 技艺精品馆举办。展览将持续至 7 8 日。 本次传统文房制砚技艺精品展, 汇集了洮河砚、澄泥砚、端砚、歙砚四 大名砚传统制砚技艺的 200 余方代表 作品。同时,四大制砚技艺的传承人 与工艺大师,也应邀在展览现场向观 众展示和说明相关技艺。恭王府相关 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恭王府中华传统 技艺研究与保护中心还将陆续举办传 统文房技艺系列展的“笔”“墨”“纸”系 列专题展和学术活动,让传统文化惠 及大众,以促进古老技艺和丰厚遗产 的活态传承。 传统制砚技艺精品展 四大名砚亮相 王曜现场制作蜡染作品。 王曜蜡染作品。 沈阳故宫与北京故宫在世界遗产上是一个项 目,叫明清帝王宫殿。沈阳故宫虽然在大体建制上与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传统一脉相承,但其实蕴藏了很多 地域与民族特色。 核心阅读

Transcript of 不一样的气派 湘西苗族蜡染传人王曜...

Page 1: 不一样的气派 湘西苗族蜡染传人王曜 一生痴绝寻蜡魂paper.people.com.cn/rmrb/page/2016-06/18/05/rmrb2016061805.pdf · 的首部实体法,泉州人也希望通过

一 柄 铜 刀 , 蘸 上 温 热 的 蜂

蜡,在裁好的白布上起笔描线。

蜡液在白布上迅速凝固,形成了

一道道微黄的印痕。“每一笔都

要很慎重,错一笔,图案破了,

这幅蜡染就废了。”王曜说。

来到凤凰古城,很多人寻找

沈从文笔下山水杳渺的“边城”

景 致 。 但 也 有 一 些 人 , 来 到 这

里,为了体验一种手工绘染工艺

——苗族蜡染。“每年都会有很多

游客,很多国内大专院校的美术

生,来到我这里学习、体验蜡染

工艺。”王曜说。他是湘西土家族

苗族自治州的苗族蜡染技艺传承

人,也是凤凰古城里的“名人”。

他创建的“蜡魂艺术馆”是当地

蜡染作坊中一块响亮的牌子。“从

1986 年开始接触蜡染,到现在已

经整 30年了。”

形似蜈蚣的龙

蜡染技术是我国少数民族千

百年传承下来的技艺。“苗族先人

早年为了躲避战乱,不断迁徙,

在这个过程中丢失了自己的文字。

有关苗族历史、图腾、民俗的信息

大量储存在蜡染图案中。”王曜介绍

说。

蜡染织品与苗族百姓的生活

息息相关,早年的苗族妇女基本

都熟练地掌握这门技艺。“尤其是

蜡染的精美纹饰,苗族的女子们

基本都会画,而且画得很好。苗

族的老阿妈们从小就会教女儿画

蜡画,谁家的女孩子画蜡画得漂

亮,这个女孩子在当地就会受欢

迎,阿妈也会开心。”王曜说。

蜡染图案承载着苗族的历史

记忆,也寄托着祥和美好的寓意,

比如蝴蝶寓意着“福气重叠”;石

榴花寓意着“多子多福”。这些图

案用极简的线条将所绘的意向抽

象地勾勒出来,通常带有夸张和

变形的特点,极具民族特色。“比

如苗族老阿妈笔下的龙,画得很

像蜈蚣。这是因为一些苗寨传说

蜈蚣与雷电发生撞击,飞上天就

变成了龙。”这些图案看似简单,

画好并不容易,寥寥几笔让鲜活

的图案跃然纸上,这飘逸灵动的

线条背后是日积月累画功的体现。

“那些老阿妈画出的图案,真的是

好美。我也是在不断的学习和摸

索中,才能逐渐掌握其精妙。”

冰纹是蜡染的灵魂

一幅蜡染作品的生成,是多

道工序的衔接组合。王曜介绍,

完 成 一 幅 蜡 染 大 致 需 要 六 个 步

骤:设计,绘蜡,染色,漂洗,

皂煮,最后是晾晒。设计和绘蜡

都是图案制作环节,染色是上色

环 节 , 而 漂 洗 、 皂 煮 是 去 掉 浮

色、加固颜色的环节。图案制作

环节对整幅蜡染作品至关重要,

如果没有充分的图案构想,完整

的布局设计,在绘蜡时很容易出

错。绘图时更要平心静气,稍有

浮躁就可能下错笔,影响整幅作

品美观,甚至导致作品的失败。

“ 蜡 染 通 常 使 用 蓝 靛 染 料 ,

主 要 原 料 为 蓝 靛 草 , 俗 称 板 蓝

根。”王曜说,这是一种有数千

年历史的染料,荀子 《劝学》 篇

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就是源

自对当时蓝染工艺的总结提炼。

蜡染的主流色就是蓝白相间的色

调,这也是蜡染最原始朴素的颜

色。

染色环节是传统蜡染工艺中

最为费时费力的环节。“以前蓝

白色的蜡染细分起来大概需要十

余道工序。”王曜说,“我的店开

在旅游区,很多游客想来体验蜡

染制作,但是传统的染色工艺既

费时又费力,无法适应旅游区的

快节奏。于是我琢磨出新的染色

方法,现在 3 分钟就可以达到之

前十余次叠染的效果。”

蜡染有一种独特之美,就是

画在布上的蜡冷却后在染色过程

中会显现出龟裂的图案,称为冰

纹。“冰纹是千变万化的,也是

不可预期的,只有成品时才知道

冰纹的图案是什么样。冰纹的独

特效果使得蜡染画面更加生动。

我的店名叫蜡魂,在我看来,这

冰纹就是蜡染的灵魂。”王曜说。

时尚让传统重生

和许多传统手工艺一样,苗

族蜡染技艺也面临着传承的瓶颈

与困难。谈到这个问题,王曜感

慨道:“现在蜡染手艺人,大多高

龄。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学,觉得

学习蜡染比较辛苦,经济效益没

那么好。”

在王曜看来,想要传承好蜡

染技艺,关键有两点:

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不从爱好入手,传承很难!”他着

力培养徒弟,并努力去挑选、帮助

愿意从事蜡染技艺的“好苗子”。

王曜说,学蜡染,肯努力的 2到 3年就可以出师,“现在已经有 10多

个徒弟了。其中有一个失聪的女孩

子,她酷爱蜡染,通过残联找到了

我。她很刻苦也挺有天分,一年

左右就成了。我很欣慰,也很感

动。”其次是要大胆创新。“我用

蜡染工艺设计围巾,既有传承,

也取得了很好的市场效果。”

湘西湘西苗族蜡染传人王曜苗族蜡染传人王曜

一生痴绝寻蜡魂一生痴绝寻蜡魂本报记者本报记者 王子潇王子潇摄影报道摄影报道

假日生活假日生活2016年 6月 18日 星期六 55■■追梦追梦··传承传承R

扫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看更多内容

看更多内容

本报北京 6 月 17 日电 (记者郑海

鸥)近日,一场“VR 真人在线教学”吸引

了众多目光。在由北京海淀区人民政府

指导,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承办

的“互联网+教育”创新周上,老师化身

的角色在非洲大草原上带着学生认识草

原上的动物,学生既新奇又兴奋地摸摸

大象的长鼻子,与长颈鹿比比身高,看着

奔跑过来的犀牛……那种“身临其境”的

感觉令人拍案叫绝。

据 悉 ,在 为 期 17 天 的“ 互 联 网 +教 育 ”创 新 周 里 ,众 多“ 互 联 网 + 教

育 ”新 技 术 、新 模 式 、新 体 验 展 现 在 大

众 面 前 ,为 学 习 者 提 供 最 好 的 教 育 解

决 方 案 。

北京中关村互联网教育科技服务有

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杨丹说,互联网教

育绝不是对传统教育的颠覆,而是借力

互联网和科技,立足多需求、注重差异化

和个性化,帮助大家更好学习。

北京“互联网+教育”创新周

学习有了新体验

责任编辑:唐中科

本版制图:张芳曼

近日,河北保定涞水县野三坡景区为游客上演大型

舞蹈《印象野三坡》。此剧自 2008 年正式演出以来,已累

计演出 2000 多场,吸引观众上百万人次,成为河北涞水旅

游的一张名片。《印象野三坡》演绎了野三坡灿烂的历史

文化:内容涉及从远古人类到华夏始祖,从古代名人志士

到现代抗日英雄。

本报记者 李维娜摄

本报泉州 6 月 17 日电 (记者

刘念)日前,由国家文物局主办,福

建省文化厅和泉州市人民政府承

办的“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

会”在福建泉州举行。

来自中国、日本、印度、希腊、坦

桑尼亚等 10 余个国家的与会代表,

就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发掘、

保护等方面进行了交流。

泉州市市长康涛介绍,今年泉

州把《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

条例》确定为该市获得地方立法权

的首部实体法,泉州人也希望通过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与世界人民分

享海丝遗存,并使之得到更好的保

护和传承。

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举行

图①:大政殿广场。图②:凤

凰楼。图③:敬典阁。图④:大政

殿外景。图⑤:修缮后的东大墙。

资料图片

⑤⑤

①①

②②

③③ ④④

近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到访沈

阳故宫时,在大政殿前经历了一次

特别的欢迎仪式,精致的清朝装

束、一丝不苟的满族礼仪仿佛将时

间的指针拉回到了数百年前。

提及沈阳故宫,很多人会将

其看作恢弘庞大的紫禁城的“迷

你”版。然而,这座盛京皇城,不仅

是不少民间传说的发生地,更是满

族不断崛起的见证地。如果留心,

更能在这里看到清晰的满族文化

与汉族文化融合的痕迹。

三路格局显特色

沈阳故宫又称盛京皇宫,始

建于努尔哈赤时期的 1625 年,建

成于皇太极时期的 1636 年,后经

康熙、乾隆时期的改建、增建,形

成 了 今 日 格 局 。 沈 阳 故 宫 有 宫

殿、亭台、楼阁、斋堂等建筑 100余座、500 余间,占地面积达 6 万

平方米。迄顺治入关前,这里始

终是满族的政治中心。

登上 4 米青砖台,来到三层

位列“盛京八景”之中的凤凰楼。

凤凰楼耸立于百殿之中,这里曾

是沈阳最高建筑,也是当时皇帝

进 行 政 治 活 动 和 举 行 宴 会 的 地

方。站在此处,宫中格局尽收眼

底,美景一览无余。

著名清史学家、沈阳故宫博物

院研究室主任佟悦介绍,沈阳故宫

按照建筑布局和建造先后,可以分

为 3个部分:东路、中路和西路。

东路包括努尔哈赤时期建造

的大政殿与十王亭,是皇帝举行大

典和八旗大臣办公的地方,是清朝

八旗制度在宫殿建筑上的具体反

映。其中大政殿为八角重檐攒尖

式建筑,榫卯相接,飞檐斗拱,是汉

族的传统建筑形式;但殿顶的相轮

宝珠与八个力士,又具有宗教色

彩;而大政殿内的梵文天花,又具

有少数民族的建筑特点。

中路为清太宗时期续建,包

括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以及清

宁宫、关雎宫、衍庆宫、永福宫等,

是皇帝进行政治活动和后妃居住

的场所。整个寝宫区域修在 3.8米的高台上。

清宁宫是皇帝皇后所住的中

宫,体现了满族民居的典型特征,

即“口袋房、万字炕、烟囱建在地

面上”。这种建筑不仅承载了满

族生活的习俗,也反映了宗教习

俗。例如西面虽有炕,但是因为

萨满祭神用,所以不能随便躺人

或放置杂物。这些宫殿镶嵌的龙

纹五彩琉璃,栩栩如生,雕刻彩画

精致生动。

西路则是清朝皇帝“东巡”盛

京时,读书看戏和存放《四库全

书》的场所,主要有戏台、嘉荫堂、

文溯阁和仰熙斋等。

沈阳故宫整个建筑设计和布

局,都反映了所谓皇族的“尊严”

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

两个故宫各不同

沈阳故宫与北京故宫有何不

同?

佟悦介绍:“两个故宫虽然都

是按照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传统来

建造的,但北京故宫是全国政权的

宫殿,代表的是以汉族为主体的中

华文化,而沈阳故宫承载了满族文

化,由山区狩猎沿袭下来的传统生

活民俗与独特的政治制度。”

沈阳故宫的房子比较宽敞,

墙较厚、重取暖。与北京或江南

的建筑重视装饰不同,沈阳故宫的

房子比较宽敞。由于沈阳相比北

京更加寒冷,需要取暖设施,所以

沈阳故宫的墙体都比较厚。凡是

住人的屋里都有火炕,甚至办公

的殿里都有火炕,而且皇帝居住

的清宁宫里都是火地。屋内一般

三面是炕,称万字炕或转圈炕,这

样在冬天烧上火之后,所有朝上

的面都是散热的。而北京故宫内

的炕则类似木床,与沈阳故宫形

成了鲜明的差别。

沈阳故宫的大殿、王庭以亭

子居多,亭子实际上是狩猎民族

毡 帐 的 形 式 。 沈 阳 故 宫 内 建 有

11 个 亭 子 ,体 现 了 满 族 八 旗 制

度。其中皇帝一个,八旗分左翼

与右翼,左翼王亭与右翼王亭各

一,八旗各一。亭子在中原古代

宫殿是休闲观赏用建筑。但在沈

阳故宫里,大殿、王庭里都有这种

形式。这是因为满族是骑射狩猎

的民族,住在帐篷里,亭子实际上

是毡帐的形式。

沈阳故宫博物院所藏大部分

是入关前也就是努尔哈赤、皇太

极时期的文物,另一部分是康熙、

乾隆及之后的宫廷文物。从康熙

开始,历代皇帝回来祭祖,一共有

10 次,除修建宫殿外,还带回很多

文物,作为陈设或赏赐大臣,到清

末积攒了近 10万件。

沈阳故宫的崇政殿与清宁宫

都是硬山式建筑,形式并未受中

原等级制度的影响。在古代宫殿

建筑等级中,最高等级是庑殿顶,

第二等级是歇山顶,硬山顶是建

筑等级最低的,往往是下人的居

住场所。但“满族民居没有歇山

顶,因为对于满族来说那是庙宇

的形式,是神仙住的地方。另外,

硬山顶房屋结实、保暖。”佟悦说。

沈阳故宫的大清门上都是五

彩琉璃瓦。尽管建造沈阳故宫的

工匠基本都是汉人工匠,但审美

观念体现了满族特点。彩色琉璃

瓦在汉族建筑中不常见。北京宫

殿基本就是白色台阶、红色墙身、

黄色殿顶的色调,但是沈阳故宫

屋顶和门上的琉璃瓦是五彩的。

在沈阳故宫,黄色琉璃瓦的

四周都镶有一圈绿色琉璃瓦,这

叫“绿剪边”。据佟悦介绍,在屋

顶使用全黄色的琉璃瓦是皇宫与

庙宇的权利,亲王则要使用“绿剪

边”,比亲王再低一等的郡王所

用屋顶就全是绿色,贝勒及以下

的贵族则是不许使用琉璃瓦的。

到了入关后,虽然清王权建立,但

与北京皇宫比,沈阳故宫在当时

是行宫,依然不能使用全黄。

“宫高殿低”和“殿高宫低”也

是两个故宫的区别。北京故宫三

大殿建在高大台基之上,这是中

原建筑文化和皇权至上的象征。

而沈阳故宫却是宫高殿低,帝王寝

宫盖在了近 4 米高的台子上。这

是因为满族部落生活在山区时,首

领居住最高处,既可以俯瞰全城,

又可以保证自身安全。到了沈阳

都是平地时,就硬在地上堆起了一

丈二高的台子。

“沈阳故宫与北京故宫在世

界遗产上是一个项目,叫明清帝

王宫殿。”佟悦介绍,沈阳故宫虽

然在大体建制上与中国古代宫殿

建筑传统一脉相承,但其实蕴藏

了很多地域与民族特色。

沈阳故宫沈阳故宫

不一样的气派不一样的气派本报记者本报记者 辛辛 阳阳

交通

乘地铁一号线到中街站、

怀远门站下车,步行 10 分钟可

到达。

开放时间

4 月 10 日—10 月 10 日,开

馆:8:30,闭馆:17:30。10 月 11 日—4 月 9 日,开

馆:9:00 ,闭馆:16:30。注:每周一上午闭馆(法定

节假日和 7、8 月除外),13:00开馆。

■小贴士R

我钟爱这门手艺我钟爱这门手艺,,也将终身奉献给蜡染事业也将终身奉献给蜡染事业,,这是我的魂这是我的魂。。

王王 曜曜

■■足迹足迹··达人带你游达人带你游R

本报北京 6 月 17 日电 (记者王

珏)近日,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中

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系列

活动组委会主办的“文房砚为首”国

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文房

制砚技艺精品展在恭王府中华传统

技 艺 精 品 馆 举 办 。 展 览 将 持 续 至 7月 8 日。

本次传统文房制砚技艺精品展,

汇集了洮河砚、澄泥砚、端砚、歙砚四

大名砚传统制砚技艺的 200 余方代表

作品。同时,四大制砚技艺的传承人

与工艺大师,也应邀在展览现场向观

众展示和说明相关技艺。恭王府相关

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恭王府中华传统

技艺研究与保护中心还将陆续举办传

统文房技艺系列展的“笔”“墨”“纸”系

列专题展和学术活动,让传统文化惠

及大众,以促进古老技艺和丰厚遗产

的活态传承。

传统制砚技艺精品展

四大名砚亮相

图⑥:王曜现场制作蜡染作品。

图⑦:王曜蜡染作品。

⑦⑦

⑥⑥

沈阳故宫与北京故宫在世界遗产上是一个项目,叫明清帝王宫殿。沈阳故宫虽然在大体建制上与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传统一脉相承,但其实蕴藏了很多地域与民族特色。

核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