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列传 自谓草根娄文和 - xsrb.xsnet.cn€¦ ·...

1
倾诉 2016年7月4日 星期一 责任编辑:徐益欣校对:肖燕 12 107 文图/ 李杜 娄文和近影。 人物名片 娄文和,笔名石海, 1939年生,浙江宁海人。自 小喜爱书画篆刻,后得到潘天寿指点,上世纪70年 代进入中国美术学院进修,结业后,任碧云书画研 究所所长。多次参加全国书画大赛,屡获金奖和银 奖。作品曾赴法国、英国、加拿大、美国等国巡回展 出。作品入编《当代书画名家代表作典库》《金鼎奖 全国书画家优秀作品精选》《毛泽东诗词全国书画 大赛优秀作品》《中西书画名家精品集》等。新中国 成立六十周年时,他的一幅作品入编《当代华人翰 墨名家精品解读》画册,并赠送各国大使馆收藏,原 作由国家收藏。著有《石海书画篆刻》一书。现任 中国书画学会副主席、中国国际艺术网艺术顾问等 职。 “中国书画的发展在经历了无数辉煌、变迁之 后迎来了新的时代。新的时代有新的艺术形式,新 的时代有新的艺术内容。娄文和便是这个时代里 有自己独特艺术语言的书画家。观娄文和的书法, 不只是去欣赏,更重要的是品味。他的书法作品, 给人一种闲适清雅的意境,又不失书家厚重的文化 底蕴。给人以浑然天成的气韵,又散发着浓厚的书 卷气息。 写字即写人,其书亦见其趣。多年的勤奋苦 练,形成娄文和笔力雄肆率意、苍涩古拙,章法气韵 生动的书画风格。娄文和的书画没有门派,随手即 来,这是属于他的一种特色。 娄文和评价自己:书第一, 画印次之。 1939 年,娄文和出生在浙 江宁海。自小喜爱书画和篆 刻,一有空就会看书钻研大师 们的技法。上世纪50年代,娄 文和来杭州工作,书画一直是 下班后的业余爱好。这个爱好 一直坚持到了现在。 “书画是我一生都离不开 的事情,就像一个至亲的好 友。”娄文和用“石海”的笔名, 参加过大大小小的全国书画比 赛,凭着一张又一张的作品,得 过不少奖,让围观者瞠目结舌, 让懂行者欢欣异常,作品也被 慕名而来的买家收藏。新中国 成立六十周年时,他的一幅书 画作品入编《当代华人翰墨名 家精品解读》画册。 因为从小翻了许多父亲珍 藏的字帖、碑帖,娄文和对大 篆、小篆、行草情有独钟。案头 上,《散氏盘铭集》、《史墙盘铭 集》等字帖已被翻得熟烂。 娄文和欣赏怀素的狂草, 如骤雨旋风,声势满堂,有“忽 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 字”的境界。他讲起于右任的 行草,线条凝练浑厚,刚柔互 济,使转自如,拙巧相生,自然 流露真性情。 但娄文和一再强调,自己 的书画没有门派,想到什么便 信手拈来,这是属于他的一种 创新。 所谓“脱俗书成一家法,写 生卷有四时春”。历史上不少 大家也无师无法,端的是写出 自己的特色。 “跟着别人跑是不行的,必 须走自己的路。”娄文和庆幸自 己无门无派,不受条条框框的 限制,可以任凭天赋纵横。否 则纵然你学颜真卿学得再像, 也不过是个“颜假卿”,只有做 真我,才能开拓自己的天地。 正所谓“人书俱老”,娄文 和不拘一格地对历史往来名家 兼收并蓄,化为己用。很多人 评价娄文和的作品中散发出一 种刚柔兼备、意味绵长的重量 感,柔和而不失力道的笔触,温 婉而不失厚重的气度,规整而 不失变化的构架。 娄文和说,书画印的艺术, 需要天赋,他很庆幸,自己没有 浪费才华。但仅仅有天赋是不 够的,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刻苦 钻研才能造就当下字里行间的 气脉畅达。 追本溯源,娄文和在其天 赋根基上,进行浩繁迭叠的练 习,然后博采众长,进行大胆的 演绎,最终形成了独具一格的 大家风范。他的创作技法融贯 中西,作品内涵真挚细腻,风格 豪迈朴厚,沉雄飘逸,注重线条 的质感与律动感。 尤其是娄文和的篆书作 品,一波三折,内圆外方,每个 字的结构却又严谨整齐,让人 觉得襟飘带舞而沉稳大气,衔 接缜密却又张弛有度。他的行 书,则一笔挥出如灵蛇出洞,渐 次幻化成姿态各异的飞鸟,它 们或渔歌互答,或引颈长鸣,直 视浩瀚的苍穹。 今年 77 岁的娄文和,心中 尚存老骥伏枥之志,“我计划要 出一套《娄氏千字文》,有大篆 册,也有行书册,里面的书法与 谁都不一样,在以往的字帖里 也找不到。” 作者和娄老的对话作者:您自言是草根艺术家,没有正规学过书画, 是否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您的艺术习得之路? 娄老:一句话:看百家书,不论一家之帖。学习前 辈,但不要局限于临摹一家。就连王羲之,也不是每个 字都好。把好的东西拿过来,书成自己的一家法。 作者:娄老,有人评价您的书法古朴浑厚,有点沙 孟海的味道,您认可这样的说法吗? 娄老:我一点也不像沙孟海,也从来没临过沙孟 海。我的笔名叫“石海”,你仔细看我写的“海”与沙孟 海的“海”,写法完全不同。 作者:在前辈中,您有欣赏的艺术家吗? 娄老:我比较欣赏齐白石,齐白石也是草根出身, 做过木匠,有人戏言他是木匠思维。但是齐白石一生 勤奋、砚耕不缀,老而弥坚,平凡而质朴,书画印皆有自 己的风格。 作者:您接下来的创作有什么计划? 娄老:我计划出一套《娄氏千字文》,其中一本大 篆,一本行书。我要写的是和任何人都不同的书法,在 字帖上也找不到出处,只属于娄氏风格。我年纪大了, 再不整理就怕来不及了。 一生没有爱好,唯有笔尖 过处的快感美感 穿过杭城朝晖七区一片热 闹的菜场,水果摊前店主正在 往新鲜瓜果上浇水,几位老先 生在树荫下下象棋。这般闹市 里弄里,娄文和的工作室就藏 在一栋上世纪90年代建造的 楼房里。 走进娄文和的工作室,对 门就是一幅“厚德载物”的书法 作品,线条圆润通达,点画精 致,结体和美,给人一种古典的 享受。仓颉造字,德由“心”生, 取“直”为义,又能见“行”。这 是娄文和非常喜欢书写的主 题,之前创作的一幅被慕名而 来的买家收藏,娄文和就自己 又书写了一幅挂于室中央。 书法作品的旁边是几幅山 水画,其中右手边一幅题了“夕 阳红”三字,山峦顶峰晚霞蒸 蔚,山水间红梅点点,笔墨浓 淡,大气浑厚,给这简单居所增 加了一些文人情怀。 右手一个小房间,是娄文 和的刻印室,下午的余晖斜斜 洒在临窗的小小书桌上,数十 方印章随意散落着,有几方刚 被把玩过。 进去一间稍大的房间,放 着偌大一张画桌,所见之处铺 满了这几天练习的书法和画 作,很多墨迹还未干透。娄文 和说,“每天清晨三点我就起来 写字了,一直持续写到六点。” 看到我们惊讶的表情,娄 文和哈哈一笑,“我是个早睡早 起、生活特别规律的人,每天晚 上七点就睡觉,早上起来趁着 清净时光好写字。” 娄文和一个人的起居、创 作都在这一间简单民居里。每 天天光刚放亮,娄文和就起身, 端起墨汁,挥起狼毫。写字写 腻了,就扯过画布画几笔山水、 涂几笔人物。画累了,就捡起 印章刻两方图章。 “我一不进茶室,二不爱棋 牌,三不沾烟酒,此生所有爱 好,唯有书画印。”娄文和说。 他蜷缩在书室,日日挥毫泼墨, 将所观所悟融合在魏碑内,进 行快意淋漓的变化,使得写出 来的字充满摇曳的动感。此 时,他的确达到了物我两忘的 境地,所关注的只是笔尖过处 跳跃的灵感字符。

Transcript of 小人物列传 自谓草根娄文和 - xsrb.xsnet.cn€¦ ·...

Page 1: 小人物列传 自谓草根娄文和 - xsrb.xsnet.cn€¦ · 小喜爱书画篆刻,后得到潘天寿指点,上世纪70年 代进入中国美术学院进修,结业后,任碧云书画研

倾诉 2016年7月4日 星期一

责任编辑:徐益欣 校对:肖燕12

自谓草根娄文和

脱俗书成一家法

小人物列传(1 0 7

■文图/ 李 杜

娄文和近影。

人物名片

娄文和,笔名石海,1939年生,浙江宁海人。自小喜爱书画篆刻,后得到潘天寿指点,上世纪70年代进入中国美术学院进修,结业后,任碧云书画研究所所长。多次参加全国书画大赛,屡获金奖和银奖。作品曾赴法国、英国、加拿大、美国等国巡回展出。作品入编《当代书画名家代表作典库》《金鼎奖全国书画家优秀作品精选》《毛泽东诗词全国书画

大赛优秀作品》《中西书画名家精品集》等。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时,他的一幅作品入编《当代华人翰墨名家精品解读》画册,并赠送各国大使馆收藏,原作由国家收藏。著有《石海书画篆刻》一书。现任中国书画学会副主席、中国国际艺术网艺术顾问等职。

“中国书画的发展在经历了无数辉煌、变迁之后迎来了新的时代。新的时代有新的艺术形式,新的时代有新的艺术内容。娄文和便是这个时代里

有自己独特艺术语言的书画家。观娄文和的书法,不只是去欣赏,更重要的是品味。他的书法作品,给人一种闲适清雅的意境,又不失书家厚重的文化底蕴。给人以浑然天成的气韵,又散发着浓厚的书卷气息。

写字即写人,其书亦见其趣。多年的勤奋苦练,形成娄文和笔力雄肆率意、苍涩古拙,章法气韵生动的书画风格。娄文和的书画没有门派,随手即来,这是属于他的一种特色。

娄文和评价自己:书第一,画印次之。

1939年,娄文和出生在浙江宁海。自小喜爱书画和篆刻,一有空就会看书钻研大师们的技法。上世纪50年代,娄文和来杭州工作,书画一直是下班后的业余爱好。这个爱好一直坚持到了现在。

“书画是我一生都离不开的事情,就像一个至亲的好友。”娄文和用“石海”的笔名,参加过大大小小的全国书画比赛,凭着一张又一张的作品,得过不少奖,让围观者瞠目结舌,让懂行者欢欣异常,作品也被

慕名而来的买家收藏。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时,他的一幅书画作品入编《当代华人翰墨名家精品解读》画册。

因为从小翻了许多父亲珍藏的字帖、碑帖,娄文和对大篆、小篆、行草情有独钟。案头上,《散氏盘铭集》、《史墙盘铭集》等字帖已被翻得熟烂。

娄文和欣赏怀素的狂草,如骤雨旋风,声势满堂,有“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的境界。他讲起于右任的行草,线条凝练浑厚,刚柔互济,使转自如,拙巧相生,自然流露真性情。

但娄文和一再强调,自己

的书画没有门派,想到什么便信手拈来,这是属于他的一种创新。

所谓“脱俗书成一家法,写生卷有四时春”。历史上不少大家也无师无法,端的是写出自己的特色。

“跟着别人跑是不行的,必须走自己的路。”娄文和庆幸自己无门无派,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可以任凭天赋纵横。否则纵然你学颜真卿学得再像,也不过是个“颜假卿”,只有做真我,才能开拓自己的天地。

正所谓“人书俱老”,娄文和不拘一格地对历史往来名家兼收并蓄,化为己用。很多人

评价娄文和的作品中散发出一种刚柔兼备、意味绵长的重量感,柔和而不失力道的笔触,温婉而不失厚重的气度,规整而不失变化的构架。

娄文和说,书画印的艺术,需要天赋,他很庆幸,自己没有浪费才华。但仅仅有天赋是不够的,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刻苦钻研才能造就当下字里行间的气脉畅达。

追本溯源,娄文和在其天赋根基上,进行浩繁迭叠的练习,然后博采众长,进行大胆的演绎,最终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大家风范。他的创作技法融贯中西,作品内涵真挚细腻,风格

豪迈朴厚,沉雄飘逸,注重线条的质感与律动感。

尤其是娄文和的篆书作品,一波三折,内圆外方,每个字的结构却又严谨整齐,让人觉得襟飘带舞而沉稳大气,衔接缜密却又张弛有度。他的行书,则一笔挥出如灵蛇出洞,渐次幻化成姿态各异的飞鸟,它们或渔歌互答,或引颈长鸣,直视浩瀚的苍穹。

今年77岁的娄文和,心中尚存老骥伏枥之志,“我计划要出一套《娄氏千字文》,有大篆册,也有行书册,里面的书法与谁都不一样,在以往的字帖里也找不到。”

作者和娄老的对话:

作者:您自言是草根艺术家,没有正规学过书画,是否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您的艺术习得之路?

娄老:一句话:看百家书,不论一家之帖。学习前辈,但不要局限于临摹一家。就连王羲之,也不是每个字都好。把好的东西拿过来,书成自己的一家法。

作者:娄老,有人评价您的书法古朴浑厚,有点沙孟海的味道,您认可这样的说法吗?

娄老:我一点也不像沙孟海,也从来没临过沙孟海。我的笔名叫“石海”,你仔细看我写的“海”与沙孟海的“海”,写法完全不同。

作者:在前辈中,您有欣赏的艺术家吗?娄老:我比较欣赏齐白石,齐白石也是草根出身,

做过木匠,有人戏言他是木匠思维。但是齐白石一生勤奋、砚耕不缀,老而弥坚,平凡而质朴,书画印皆有自己的风格。

作者:您接下来的创作有什么计划?娄老:我计划出一套《娄氏千字文》,其中一本大

篆,一本行书。我要写的是和任何人都不同的书法,在字帖上也找不到出处,只属于娄氏风格。我年纪大了,再不整理就怕来不及了。

一生没有爱好,唯有笔尖过处的快感美感

穿过杭城朝晖七区一片热闹的菜场,水果摊前店主正在往新鲜瓜果上浇水,几位老先生在树荫下下象棋。这般闹市里弄里,娄文和的工作室就藏在一栋上世纪90年代建造的楼房里。

走进娄文和的工作室,对门就是一幅“厚德载物”的书法

作品,线条圆润通达,点画精致,结体和美,给人一种古典的享受。仓颉造字,德由“心”生,取“直”为义,又能见“行”。这是娄文和非常喜欢书写的主题,之前创作的一幅被慕名而来的买家收藏,娄文和就自己又书写了一幅挂于室中央。

书法作品的旁边是几幅山水画,其中右手边一幅题了“夕阳红”三字,山峦顶峰晚霞蒸蔚,山水间红梅点点,笔墨浓

淡,大气浑厚,给这简单居所增加了一些文人情怀。

右手一个小房间,是娄文和的刻印室,下午的余晖斜斜洒在临窗的小小书桌上,数十方印章随意散落着,有几方刚被把玩过。

进去一间稍大的房间,放着偌大一张画桌,所见之处铺满了这几天练习的书法和画作,很多墨迹还未干透。娄文和说,“每天清晨三点我就起来

写字了,一直持续写到六点。”看到我们惊讶的表情,娄

文和哈哈一笑,“我是个早睡早起、生活特别规律的人,每天晚上七点就睡觉,早上起来趁着清净时光好写字。”

娄文和一个人的起居、创作都在这一间简单民居里。每天天光刚放亮,娄文和就起身,端起墨汁,挥起狼毫。写字写腻了,就扯过画布画几笔山水、涂几笔人物。画累了,就捡起

印章刻两方图章。“我一不进茶室,二不爱棋

牌,三不沾烟酒,此生所有爱好,唯有书画印。”娄文和说。他蜷缩在书室,日日挥毫泼墨,将所观所悟融合在魏碑内,进行快意淋漓的变化,使得写出来的字充满摇曳的动感。此时,他的确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地,所关注的只是笔尖过处跳跃的灵感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