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票务方案 加强防疫管理 剧院上座率调至 ·...

1
7 · 2020 8 13 www.jfdaily.com 100% 50% 。” 50% 30% 30% 50%5 30% 30% · ”, …… 30% 1862 800 30% 240 1862 50% 20% ,“ 20% :“ 30% 50% 30% 。” 8 14 16 20% 12 9.9 · 》、 50%8 14 15 》《 》《 》《 50% 8 9 —— 》、 》、 》, 20% 8 27 30 8 22 25 147 6 4 9 · 147 6 ,《 》《 3 2011 6 6 9 ”, 》。 。“ 。” ”。 ,《 。“ 。” 。《 。《 》《 。“‘ 。” 。“ 。” 4 12 2022 。“ 。” 6 50 9 2 7 Rh O ”, 14%8 Rh O 2 2 Rh O 8 11 7 30 240 :“ 。” 8 19 ”。 2020 55 · ”; 20 》, 》, ”, 。“ 。” ”, ”, ”—— )、 )、 )。 ’。” ,“ 。” ”, ”。 2018 300 400 。“ 。” 4 8 3 3 20 / / 15 / / 35%55 · 20 ·

Transcript of 更新票务方案 加强防疫管理 剧院上座率调至 ·...

  • 今日看点“孵化平台”不拘一格降人才,公开公平、只看创作

    ■本报记者

    吴桐 诸葛漪

    7上海·广告2020年 8月 13日 星期四www.jfdaily.com

    责编:唐蓓茗 编辑:田瑾

    更新票务方案、加强防疫管理,上海演出行业迅速行动

    剧院上座率调至%控措施仍保持

    “观众多了, 防疫工作只会更抓紧, 绝对不能打折。只有 100%落实防控措施, 才能保护好 50%上座率成果。”上海大剧院总经理张笑丁说。昨天,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关于印发《剧院等演出场所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第三版)的通知传来,剧院等演出场所观众人数不得超过剧院座位数 50%的消息,让眼下正限流 30%的上海演出行业迅速行动起来。

    很多项目可保本甚至盈利从 30%到 50%,上海剧场走过了一条艰难

    但坚定的路。自 5月底以来,沉浸式戏剧《不眠之夜》复

    演,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复演……剧场重开,好戏重演的消息令人振奋。然而,30%的上座率对于剧场和演出方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许多剧场抱着不赚钱也要演的态度,希望吸引观众重回剧场,重启信心。

    在剧场 30%上座率的限制下,上汽·上海文化广场开辟户外舞台,推出户外演出季,集结本土音乐剧力量抱团取暖; 上海夏季音乐节首创同一演出一晚演两场的模式,让上座率翻倍,同时所有演出“上线”,通过网络直播抵达更多无

    法到场的观众; 上海国际舞蹈中心积极扶植本土青年舞蹈家, 把高质量的原创好戏带给观众……一系列举措,弥补了 30%上座率的遗憾,也不断积蓄能量、提振信心,推动演艺市场的复苏。

    位于黄浦江畔的 1862时尚艺术中心是只有800 多个座位的中小剧场, 在 30%上座率要求下, 最多只能卖 240张票。1862时尚艺术中心总经理李艳透露,50%上座率可使很多项目保本,甚至有机会盈利。目前,对于十一档期、年末档期,剧场已策划重磅剧目。

    迎接好消息的同时,上海各大剧场不忘加强防疫。上海大剧院进一步加强常态防控、预约限流、人员管理、应急机制,有条不紊地迎接接下来的演出。台前幕后各处公共空间的清洁、消毒、通风工作每日定时进行;口罩、手套、洗手液等防护

    用品配备充足,服务人员做好自身防护和公众监督及引导。 大剧院还启用人员进出管理系统,可以实现“随申码”状态显示、身份识别、体温测量等无接触式一体化的监测和记录,为防疫期间人员行动轨迹的追溯提供有效参考。大剧院和参演单位与个人签订了健康承诺书,提前做好对演职人员的健康监测等防控措施。

    一小时内“解封”20%座位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

    启动票务增开方案,并将原本隔排隔座的“封印”重新调整,“解封”了 20%座位。剧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剧场限流 30%的时候,我们已经做好了 50%开放的准备,所以无论是票版更新、还是座位调整,都可以在一小时内行动,在确保不影

    响之前 30%已购票观众的情况下快速做出响应。”

    青年舞蹈家符彬靖的《我用一支舞带你飞上天》 原计划 8月 14 日至 16 日上演, 演出票早已售罄。 面对多出 20%座位的情况,剧场当即决定 12 日晚开一场网络直播, 用低价 “秒杀”的方式回馈观众。成功秒杀的观众,只需要 9.9 元就能看一场演出。

    昨天中午, 上汽·上海文化广场音乐剧《涩女郎》、舞剧《嫦娥之月之传说》 开票的消息发布, 上座率已提升至 50%。8 月14日至 15日的《回到民谣》音乐

    会票早已售罄。得知有“加座”的可能,也让一些没抢到票的观众翘首以盼。昨天下午,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宣布重新制定销售策略和方案,将《那年那时那座城》《深渊》《家客》《无人生还》等多部即将上演的剧目,调整至 50%上座率。东方艺术中心 8月底 9月初的三场演出《东方有乐———方锦龙国乐聆享会》、话剧《金家花园》、舞剧《花木兰》,门票早已售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官网票务系统已在调整,很快就会完成增加 20%开票的任务,并及时对外发布。

    上海大剧院为 8 月 27 日至 30 日上海歌舞团舞剧《朱鹮》调整开票。大剧院还将与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沟通,争取 8 月 22 日至 25 日《经典剧目传承综合汇报演出》等一系列戏曲院团汇演实现更高上座率。

    “华语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从147部投稿中评出6部入围,4部进入孵化

    外婆走失9年后,她写下《你在哪里》■本报记者 吴桐 实习生 杜昕儿

    上汽·上海文化广场 “华语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今年从 147部投稿中评出 6部入围作品,讲述阿尔茨海默病故事的作品《你在哪里》是其中之一。 在近日举行的剧本朗读会上,《你在哪里》的故事和音乐第一次呈现在观众面前,赢得了观众和评审的青睐,最终和《南墙计划》《无法访问》《两个人的城》等 3部作品一起通过考核,进入下轮孵化。

    讲外婆的故事,留下记忆2011年 6月 6日,姚依然的外婆像往常一

    样去公园晨练,此后再也没回家。外婆患有阿尔茨海默病。9年来,姚依然和家人通过媒体寻找,还跑遍疗养院和收容所,至今没有结果。不过,姚依然不放弃希望。今年,她报名参加央视主办的寻亲节目“等着我”,将剪辑视频发布到抖音上,希望通过更多渠道找到外婆。疫情中,她甚至把这个故事写成剧本《你在哪里》。

    《你在哪里》 最初只讲了外婆的故事,但“华语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导师、作曲家金培达建议,故事可以围绕着外婆离去后的母女关系展开。“离开的人不会再对我们说话了,但留下的人必须处理因此产生的矛盾,还要背负一生的伤痛和愧疚。”因为从小跟着外婆长大,姚依然跟妈妈的关系有些微妙。外婆走丢,她也一直心存芥蒂,觉得家人有疏忽。

    把自己的故事写下来, 需要揭开伤疤的勇气。但姚依然觉得,可以通过这个故事将外婆留在记忆里。外婆叫李球国,她就给剧中外婆起名“李秋果”。她心中存有一丝幻想:说不定哪一天有个走进剧场的观众知道这个老人的下落,能把外婆重新带回她身边。

    疫情中,《你在哪里》的三个主创只能远程合作。 姚依然至今没有当面见过作曲颜嘉莹,但她被对方的音乐深深打动。“做戏剧的人都有传达信息的使命。” 作词施妮君说。《你在哪

    里》 这部作品就包含了很多她想传达的信息,比如关于留守儿童、原生家庭,当然也包括阿尔茨海默病的知识普及。她相信,只有写实、走心的故事才能打动观众,引发思考。

    不仅孵化作品,更孵化人在参与“华语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中,姚

    依然认识了许多和她一样的人, 都在书写现实、书写时代。《我听到了》《南墙计划》两部作品讲的都是当下年轻人的成长。编剧赵潋写过不少话剧,但《两个人的城》是她第一次创作音乐剧。这是一个疫情之中,援鄂护士和武汉出租车司机在武汉街头相遇的故事。

    在孵化计划导师、导演胡晓庆看来,这个平台的可贵之处在于给一些热爱音乐剧但缺乏资

    源的人打开了一扇门。“‘孵化平台’不拘一格降人才,公开公平、不问出处、只看创作。”孵化计划评审、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陶辛高兴地看到,不少去年投过稿的年轻人,今年又带着新的、更成熟的作品来了。“我们不仅孵化作品,更孵化人。”

    通过中期考核的 4部作品将进入二期开发,完成剧本和音乐的整合。12月, 这些作品将以工作坊的形式向观众、 媒体和演出制作公司呈现。最终, 完成市场对接和版权交易的作品有望在2022年与观众见面。

    《你在哪里》能走到哪一步,姚依然不知道,但她已和两个小伙伴约好把这部作品做出来,并希望有一天能够呈现在舞台上。“如果观众看完之后,能拿起手机给很久没有联系的家人打个电话,这个作品就成功了。”

    仁济医院夏强团队在手术中精细操作全程无输血

    罕见﹃熊猫血﹄患儿亲体肝移植成功

    本报讯 (记者 黄杨子)前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肝脏外科夏强团队历时 6 个多小时,成功为一名 “熊猫血”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施行亲体肝移植手术。在手术团队的精细操作下,患儿术中出血不足50 毫升, 手术全程无输血。患儿术后平安转到移植监护室接受进一步观察治疗。目前父女二人均恢复良好。

    血型太过稀有患儿瑶瑶仅 9 个

    月大,出生即被确诊为胆道闭锁。在她 2 个月大时接受了葛西手术,但症状并没有得到改善, 逐渐发生肝硬化,并开始出现反复胆管炎、发热症状。很快,瑶瑶的肚子也越来越大,经常高热不退,各种高级别抗生素治疗都没有效果。7月的一天,孩子父母带着她慕名找到上海仁济医院儿童肝移植团队,主治医师万平仔细询问了瑶瑶的病史,为她完善了相关检查,认为孩子需要接受肝移植治疗,当即将她收治入院进行术前准备。

    不巧的是,瑶瑶的血型为 Rh 阴性 O 型血,俗称“熊猫血”,在人群中仅占千分之一比例。众所周知,肝脏的血供非常丰富,其血容量相当于人体总量的 14%,肝移植病肝切除本身就会损失大量血液。

    瑶瑶术前体重仅 8千克,血容量小,哪怕是少量渗血,都可能导致其血红蛋白下降;而且她曾经接受过葛西手术, 腹腔粘连严重,极易出现渗血,危及生命,因此术前备血显得极其重要。其父亲作为肝源提供者,血型也是 Rh阴性 O型血。 由于瑶瑶和其父亲的血型太过稀有, 输血科历时 2个多星期,多方努力, 也只调集到 2个单位的 Rh阴性 O型血。

    无输血肝移植是极大挑战眼看着瑶瑶的病情越来越危急,无法等

    待更多备血。科主任夏强当机立断,召集供体手术组罗毅、邱必军等医师和受体手术组封明轩、万平等医师以及监护室、麻醉科等为瑶瑶展开术前讨论和手术筹备,决定通过精细的手术技术尽可能减少术中出血,尽早为瑶瑶施行肝移植,挽救其生命。

    8月 11日 7时 30分, 瑶瑶和父亲同时进入手术室。手术团队通力协作,完整切取了瑶瑶父亲 240克的左外叶供肝。而在受体手术中,夏强精细地分离腹腔粘连,切除病肝, 吻合供肝, 将其成功植入瑶瑶体内。术后,患儿移植肝各项指标恢复顺利。

    无输血肝移植手术对手术医生的操作技术、手术团队的相互配合都是极大的考验和挑战。夏强坦言:“在肝移植患者的救治过程中,遇到各种困难在所难免。但作为医生,我们需要用自己的实力去迎接挑战、克服困难。无法满足手术备血的需要,我们就靠技术去避免出血。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为每一名患者争取新生的机会。”

    弘扬抗疫精神迎接中国医师节

    五十五位医生荣膺﹃杰出专科医师﹄

    本报讯 (记者 顾泳)8月19日是第三个中国医师节,今年医师节的主题是“弘扬抗疫精神,护佑人民健康”。为迎接中国医师节,上海市医师协会昨天召开 2020 年 “中国医师节”庆祝大会,钟鸣等 55位医生荣膺第三届 “仁心医者·上海市杰出专科医师”; 嘉定区中医医院蔡以生等 20位 “上海市区域名医”同时出炉。

    上海首位援鄂医疗队队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钟鸣医师,以及青浦区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汪晓晖医师分别作为获奖代表进行抗疫故事分享。钟鸣回顾了他从出发到撤离这段难忘而又宝贵的经历,汪晓晖讲述了她在武汉抗疫一线开

    展心理救助过程中接受到的挑战和感动。大会现场, 由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路平工作

    室进行医学情景讲述,选取上海援鄂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查琼芳医师撰写的《查医生援鄂日记》片段与大家分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在校学生带来歌曲《勇气》,这首歌由仁济医院李佳医师作词、廖昌永首次演唱,曾在方舱医院传唱, 温暖着援鄂医师们一个个不眠之夜。 上海市医师协会携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在校学生还献上了手语歌曲 《感恩的心》,感谢白衣天使们的无私付出。

    医生健康,才有百姓安康。上海市医师协会同时联合上海市医药卫生发展基金会、瑞慈医疗集团为“最美逆行者”和“最强驻守者”代表赠送体检卡。

    避雷针其实是“引雷针”,保护下面建筑的安全

    高层建筑为何要“主动接闪”

    ■本报见习记者 侍佳妮

    申城夏季不时骤降暴雨、电闪雷鸣,一些市民担心高层建筑可能被雷电击中,带来危险。对此,记者采访了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电气总工程师沈育祥、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夏林,请他们科普高层建筑的避雷原理。

    早期建筑物由于没有全面的防

    雷体系, 一旦某个部分被雷电击中,易造成构筑物损坏、 局部垮塌或引发火灾。“这是由于雷击会产生瞬态电涌效应、热效应、机械效应,造成瞬态过电压击坏用电设备,产生高热和机械力。”夏林解释。

    我们熟悉的避雷针又称“接闪杆”,是一种常用避雷装置,它并非“单兵作战”,背后还有一系列“小伙伴”———建筑物防雷装置包括屋面的接闪装置(由避雷针、接闪带和接闪网组成)、引下线(利用建筑物垂直支柱中的钢筋或钢结构件组成)、接地装置(建筑物基础)。

    当高楼上空出现带电云层时,避雷针被感应上电荷,与带电云层形成一个

    电容很小的电容器。 但避雷针针头很尖,能聚集大量电荷,导致避雷针与云层之间的空气易被击穿, 成为导体。随即云层上的电荷经由接闪装置和引下线,流经建筑物基础,散落到周边大地,不对建筑构成威胁。

    “避雷针其实是‘引雷针’。”沈育祥打趣道,“可以理解为,闪电会主动‘找’地面上较高的建筑来释放能量,所以高层建筑的避雷针是用来主动引雷的,希望雷打到自己身上,来保护下面建筑的安全。” 不仅如此, 高层建筑 “主动接闪”, 也在客观上保护了周边建筑和行人的安全。因此,如果目击高层建筑被雷电击中,没有必要担心。

    上海首创捕捞气象预警标准渔民可预先安排捕捞节奏,避免风险

    本报讯 (记者 戚颖璞)记者昨天从上海海洋中心气象台获悉,上海海洋渔业捕捞气象预警标准化试点项目已经通过验收,在全国首次创立海洋渔业捕捞气象预警标准。

    海洋渔业捕捞行业“看天吃饭”。突发性灾害性天气不仅会影响正常的捕捞作业, 甚至能危及渔民生命财产安全。捕捞行业对预警预报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标准化需求很高。2018 年,上海海洋中心气象台启动相关试点,

    并与浦东农业执法大队合作, 将浦东渔民纳入海区预警发布范围。 项目负责人严继红介绍, 新标准的预警范围是上海沿岸外延 300公里以内海域。针对台风、大风、大雾、雷雨大风四类海洋高影响灾害性天气,规定了预警发布标准、等级,流程等,并给出防御指引,适用于上海市域内渔民预防灾害性天气的安全管理。

    两年来,受益渔民从浦东扩展到崇明、青浦等区域,累计达 400 余人。“通过培训, 我们不仅能看懂气象预警信

    号, 还会根据预警信号来决定何时出海,何时回港,是否要回收渔网。”参加培训的渔民小朱告诉记者。

    在今年第 4 号台风“黑格比”影响前夕,这套预警标准迅速向出海渔民传达第一手台风消息,建议渔民务必于台风影响前,也就是 8月 3日傍晚前及时回港避风。渔民们根据预警信息,安排捕捞节奏, 在顺利完成捕捞的情况下,及时回港避风,没有出现人员伤亡。

    新预警标准启动后, 渔民收益得到保证。数据统计显示,上海浦东未出现渔民因灾害性天气遇难事故, 渔民的渔网损失由 3 年前的 20 万元/年/艘减少到15万元/年/艘。 渔民收入也呈逐年上涨趋势。根据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法计算,预警标准服务效益占渔民总收益 35%。

    ■上海首位援鄂医疗队队员钟鸣等 55位医生获第三届 “仁心医者·上海市杰出专科医师”

    ■嘉定区中医医院蔡以生等 20 位医生获第三届 “上海市区域名医”

    作品《无法访问》进行剧本朗读。 上汽·上海文化广场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