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siness Innovation & Value Creation 12.5 大數據與商業智 · PDF...

5
Business Innovation & Value Creation 知識管理與商業智慧 Chapter 573 12.5 大數據與商業智慧應用要素 12.5.1 大數據 從個人電的發、網網路的雲端的應用,電科技的關係愈緊密美國市場研公司 eMarketer 2014 出,2014 網路用戶將達 28.9 人,在全球口總突破 40%預計 2015 全球網路用戶將增6.2%,一突破 30 人,在全球例將達 42.4%;到 2018 年,全球36 將可每月至 次接網路(eMarketer, 2014)麥肯錫(McKinsey)2011 年發數據:創新、競爭和生產力的下一個新域》中,也白揭露數據將成為競爭的關鍵基礎,並成為下一波產率提 高、創新和消費者創造價值的支。隨著網網路的及與雲端應用的加2012 年開Big Data 成為這個備受矚的新概念、新機會,且在瑞士沃斯世界,一題為數據,大影響(Big Data Big Impact)數據已經成為一新的經資產別,是來重要的產要數據在過被視為 用的積累,現在被視為資產,這是大數據時一個變,且的發 現是數據不像機,會隨著使次數的增折舊相反的,重複使 用、不雕琢可能增值,大數據的重要不在於數據資料有,而是人何應用軟硬體與技術,從各種數據、趨勢,以及商機。 數據所涉及的資料已經的資料不同了,過的資料大部分是人工 下來的交易紀錄,現在是以機記錄交易資料。此,人物、企業 數據也由機自動記錄,例如人在網網路的網頁跟連紀錄 等,最後由機自動產與累積出的觀察數據,例如智慧型家產品能記錄 變化等(Inside, 2015)Connolly(2012) 為「大 數據」是由 交易紀錄(Transac- tions)互動數據(Interactions)觀察數據(Observations)組成的資料型態,並提出 數據圖(12-7 所示)中,表示資料量,表示資料之 與複雜,並闡述ERPCRMWeb 直到 Big Data,其資料量資料之與複雜持續增加。而 ERPSCMCRM Web 應用是交易處理的系 統,這些系統中高度結構化的數據通常被儲存在 SQL 資料庫中。數據則是有 關人與物此的動或是業務交流,例如 Web 使流、動與 回饋,以及使內容等,是發現數據在。觀察數據來自於 網,如來自於、動作、力與 RFID 測器,以及行動裝置中的 GPS

Transcript of Business Innovation & Value Creation 12.5 大數據與商業智 · PDF...

Page 1: Business Innovation & Value Creation 12.5 大數據與商業智 · PDF file數據轉化為知識,探索數據的產生機制,進行預測和政策制定等。麥肯錫(McKinsey)

Business Innovation & Value Creation知識管理與商業智慧

Chapter

573

12.5 大數據與商業智慧應用要素

12.5.1 大數據

從個人電腦的發明、網際網路的普及到雲端的應用,電腦科技和人們的關係愈

來愈緊密。根據美國市場研究公司eMarketer於 2014年底的報告中指出,2014年全

球網際網路用戶總數將達 28.9 億人,在全球人口總數中所占比例首次突破 40%;

預計 2015 年全球網際網路用戶總數將增長 6.2%,一舉突破 30 億人,在全球人口

總數中所占比例將達 42.4%;到 2018年,全球近半數人口(36億人)將可每月至

少一次接觸網際網路(eMarketer, 2014)。

麥肯錫(McKinsey)在 2011年發表《大數據:創新、競爭和生產力的下一個新領

域》報告中,也明白揭露大數據將成為競爭的關鍵性基礎,並成為下一波生產率提

高、創新和消費者創造價值的支柱。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與雲端應用的加持,2012

年開始,Big Data正成為這個備受矚目的新概念、新機會,且在瑞士達沃斯論壇上

(世界經濟論壇),一份題為《大數據,大影響》(Big Data Big Impact)的報告宣稱,

數據已經成為一種新的經濟資產類別,是未來重要的生產要素。數據在過去被視為

無用的積累,現在卻被視為資產,這是大數據時代的第一個變革,且令人驚喜的發

現是數據不像機器、廠房一樣,會隨著使用次數的增多而折舊;相反的,重複使

用、不斷雕琢,它可能增值,大數據的重要性不在於數據資料有多少,而是人們如

何應用軟硬體與技術,從各種數據中找出線索、趨勢,以及商機。

現今大數據所涉及的資料已經和過去的資料不同了,過去的資料大部分是人工

手寫下來的交易紀錄,現在則是以機器來記錄交易資料。此外,人們跟事物、企業

間的互動數據也由機器自動記錄,例如人們在網際網路上點擊的網頁跟連結的紀錄

等,最後再由機器自動產生與累積出後續的觀察數據,例如智慧型家居產品能記錄

室溫變化等(Inside, 2015)。Connolly(2012)認為「大數據」是由交易紀錄(Transac-

tions)、互動數據(Interactions)與觀察數據(Observations)所組成的資料型態,並提出

數據演進示意圖(如圖 12-7所示)。圖中,垂直軸表示資料量,水平軸表示資料之

多樣性與複雜性,並闡述從ERP、CRM、Web直到Big Data,其資料量和資料之多

樣性與複雜性持續增加。而 ERP、SCM、CRM 與 Web 應用是典型交易處理的系

統,這些系統中高度結構化的數據通常被儲存在 SQL 資料庫中。互動數據則是有

關人與物彼此的互動或是業務交流,例如 Web 日誌、使用者點擊流、社交互動與

回饋,以及使用者產生的內容等,都是發現互動數據的所在。觀察數據一般來自於

物聯網,諸如來自於熱、動作、壓力與 RFID 感測器,以及行動裝置中的 GPS 晶

Page 2: Business Innovation & Value Creation 12.5 大數據與商業智 · PDF file數據轉化為知識,探索數據的產生機制,進行預測和政策制定等。麥肯錫(McKinsey)

Business Innovation & Value Creation企 業 創 新 與 價 值 創 造574

Petabytes

Terabytes

Gigabytes

Megabytes

CRM

Web

Big Data

Big Data = Transactions + Interactions + Observations

網誌

歷史資料提供多版本測試

動態定價

聯盟網路

搜尋行銷

行為定向

動態漏斗分析

使用者原創內容

社群互動&摘要

空間&GPS座標

外部人口統計資料

商業資料摘要

HD影像、音樂、圖像

語音轉文字

產品/服務日誌

簡訊服務/多媒體

簡訊服務

情感分析

資料多樣性與複雜性增加

片,甚至連飛機引擎等物件也能產出觀察數據。

網際網路數據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 IDC)認為大數據技術描述了一種新一代

技術和構架,以更經濟的方式與分析技術,快速地捕獲、發現數據,其目的在於將

數據轉化為知識,探索數據的產生機制,進行預測和政策制定等。麥肯錫(McKinsey)

認為大數據係指其大小超出一般典型數據庫軟體的蒐集、儲存、管理與分析等能力

的數據集,且需要具備數據儲存能力、處理能力與查詢能力。當具備此三種能力

後,其落實的價值大致可從兩方面來說明:(1)對內幫助企業發展、進行決策支撐,

讓企業能更高效率的制定決策,支持行銷管理工作、對目標客群進行精準行銷等;

(2)對外開拓數據的長尾效應,對數據進行整合與深度挖掘,並拓展新業務的機會。

IBM將大數據的特徵歸納為 4V(Volume, Variety, Velocity, Value)。其中,數據量

(Volume)說明了用戶在滑鼠的點擊、瀏覽觀看、接收訊息、網路搜尋、甚至線上交

易的同時,也正在產生與累積龐大的數據,因此數據量很容易就能達到數兆位元組

(Tera Bytes, TB)、千兆位元組(Peta Bytes, PB),或是百萬兆位元組(Exabytes, EB)的等

級。數據類型多樣性(Variety)說明數據來源包羅萬象,若是以最簡單的方式來分類

的話,可以分為結構化數據、半結構化數據、非結構化數據。數據的傳輸速度(Vel-

ocity)說明數據的流動是連續且快速的,隨著網路使用者增加,社群網站、搜尋結果

圖 12-7 數據演進示意圖

資料來源:Content of graphic created in partnership with Teradata, Inc.

感應器

行動網

使用者點擊流

ERP

採購明細

採購紀錄

付款紀錄

市場區隔

交易明細提供

客戶接觸

支援合約

Page 3: Business Innovation & Value Creation 12.5 大數據與商業智 · PDF file數據轉化為知識,探索數據的產生機制,進行預測和政策制定等。麥肯錫(McKinsey)

Business Innovation & Value Creation知識管理與商業智慧

Chapter

575

每秒都在成長,因此輸出與反應數據的速度必須更加即時與迅速,才能落實最後一

個 V,亦即發揮最大的價值(Value)。

世界正在快速的改變,阿里巴巴集團董事長馬雲曾說:「我們正從以控制為出

發點的 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時代,走向激活生產為目的的DT(Data Technology)

數據時代,這不僅是技術的升級,更是思想意識的巨大變革。」其背後所闡明的是

IT 時代的實現工具以硬體與軟體為主,DT 時代的工具則以雲端運算與大數據為

主,且與 2015年逐漸嶄露頭角的「互聯網+」一詞有著密切的關聯性。「互聯網+」

不是單純的科技連接,而是通過整合,促進互動、分享與使用等,產生的創新與融

合。「互聯網+」的本質是產業透過以網際網路為基礎設施的整套技術(例如包括

行動、物聯網、雲端運算、大數據等),在經濟、社會、生活等應用所進行的在線

化與數據化的過程,而其背後仰賴的基礎設施概括「雲+網+端」三種概念。其

中,「雲」係指雲端運算與大數據;「網」係指網際網路與物聯網;「端」則係指

各式各樣的終端設備。有關從 IT 走向 DT 時代之大數據應用,詳細內容請參閱本

章附錄 12A。

12.5.2 商業智慧應用要素

商業智慧(Business Intelligence, BI)是一個結合多種架構、分析工具、資料庫、應

用和方法論的傘狀名詞;主要目的在促成互動式資料存取、資料的操作,讓使用者

能夠執行適當的分析;其程序是基於資料轉換成資訊,然後成為決策,最終成為行

動。BI 應用資訊科技萃取、整合及分析企業內外部資訊,以提供多維度之即時資

訊,幫助企業之決策與作業(或提升企業績效)。換句話說,BI是一群資訊科技的

應用,將分散於企業內部與外部之資料,依據某些特定需求加以彙整、儲存、分析

與運算,再以最適當的方式(例如文數字、圖、表、影像等),將結果呈現給決策

者、管理者或知識工作者,以供採取有效的商務行動,提升企業績效或協助其作出

較佳的決策。

透過 BI 系統的導入,可將各個獨立系統的資料彙總、緊密地整合在同一資訊

科技的平台環境。因此,企業可透過 BI 工具所提供的分析功能,快速地洞悉客戶

需求或市場趨勢,以有效掌握獲取利潤的關鍵因素,或針對高獲利的因素加以改善

或投資,進而增加營收。BI不會無中生有,必須將許多 BI應用要素結合在一起,

才能將資料轉換成企業可產生獲益的智慧資產。這些要素包括資料組織與整合、分

析與分群、即時個人化、廣播、存取與互動、績效監控與衡量等(如圖 12-8 所

示),分別說明如下:

Page 4: Business Innovation & Value Creation 12.5 大數據與商業智 · PDF file數據轉化為知識,探索數據的產生機制,進行預測和政策制定等。麥肯錫(McKinsey)

Business Innovation & Value Creation企 業 創 新 與 價 值 創 造576

1.資料組織與整合

請想像以下的情境:一位消費者到實體商店買東西,在櫃檯結帳並留下地址、

電話、E-mail帳號等個人資料。數日後,消費者在家收到「謝謝您的惠顧」的E-mail

與一個特別優惠方案的網址。消費者依網址進入該電子商店,瀏覽與其曾購買產品

相關的互補性產品或其他產品。消費者受到此訊息刺激下購買某商品,幾天後,該

消費者又收到一封 E-mail,提醒他有一個僅針對線上消費者的特惠方案,內容為若

消費者在線上購買,隔天即可在住家附近的據點進行取貨。

要提供這種推式(Push)服務,商家需要先有資料倉儲來組織並整合大量的企業

資料,才能成功地實施上述 BI 之策略。另外,企業需要有整合性視野,才能辨識

客戶並予以正確的回應,不管客戶是透過實體商店、電話或網站的購買方式,皆被

納入企業的資料倉儲內加以組織。企業中有許多不同類型的資料被儲存在不同的資

料庫當中,因此實施 BI 需整合不同來源的企業資料,包含競爭者資料、協力廠商

型錄、客服中心資料、瀏覽路徑資料、企業資源規劃系統(ERP系統)、知識管理

系統等(如圖 12-9所示),並將資料格式統一且集中於資料倉儲。雖然組織與整合

這些資料是艱難的任務,但這方面之投入是值得的,因為提供給客戶合適的服務,

才能提升客戶的忠誠度、信任與滿意度,進而創造客戶價值。

圖 12-8 商業智慧應用要素

分析與分群

即時個人化

廣播、存取

與互動

績效監控

與衡量

資料組織

與整合

員工/

管理者/

客戶/

合作夥伴

Page 5: Business Innovation & Value Creation 12.5 大數據與商業智 · PDF file數據轉化為知識,探索數據的產生機制,進行預測和政策制定等。麥肯錫(McKinsey)

Business Innovation & Value Creation知識管理與商業智慧

Chapter

577

2.分析與分群

當資料組織與整合完成後,需要有資料分析與分群的資訊系統,針對不同客戶

需求,從中萃取資訊,以提供合適的服務。資料分析與分群的資訊系統可提供不同

分析需求之工具來分析資料,以瞭解客戶行為與喜好、發現新機會、調整定價、挽

留客戶、找出新的潛在客戶或收入來源等。若沒有良好的分析與分群工具,縱然大

量蒐集以客戶為中心的資料,也是無法發揮應有的效益。雖然資料已被蒐集、組

織、集中與分析,但要將資料轉換為知識,以建立可以獲利與長期的客戶關係仍是

一項挑戰,也是最困難的作業。

3.即時個人化

將電子商務與即時關係管理合而為一,可讓客戶資訊個人化,也能針對不同客

戶之特性與需求進行差異化服務。個人化的能力,可以幫助企業更瞭解與更迅速回

應每位客戶的需求、行為與意圖等,確保客戶可以適時獲得他們所需的產品或服

務,以追求利潤最大化。所謂個人化,就是採取使用者自訂的資訊過濾器,以過濾

不同使用者所需的資訊,然後指定不同的事件來啟動不同的資訊傳遞。BI與知識管

理系統均支援多種資訊傳遞裝置,例如 E-mail、傳真、網頁、行動電話等,資訊可

依特定客戶的需求傳送給客戶。

客戶資訊個人化之步驟,如圖12-10所示。步驟一為建立客戶特徵檔(Profiling),

企業必須先瞭解客戶的需求為何,以便瞭解企業可以提供什麼服務給客戶;步驟二

為配對(Matching),此步驟係指給予客戶能夠滿足其需求的產品或服務;步驟三為

交易(Transaction),也就是讓客戶自我服務,使其能輕鬆完成交易;步驟四為傾聽

(Listening),係指傾聽客戶回應情況,以及衡量執行效能。綜而言之,新一代的個人

企業資料整合

客服中心資料 瀏覽路徑資料

協力廠商型錄 ERP系統

競爭者資料 知識管理系統

圖 12-9 商業智慧的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