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责任编辑∶杨晓晖 视觉设计∶黄娟...

1
科幻视野下的中国故事 金理 《小时代 ! 》刚上映,据说破 了一连串纪录,网上有人哀叹脑 残粉的力量巨大。如果放到一年 前,我肯定也会这般义愤填膺,不 过现在态度似乎有些改变。改变 源于一位“"# 后”的小说家—— 飞氘,中国科幻“新生代”中最年 轻的代表。他目前就读于清华, 兼具理工科的学业背景与浓厚的 文学情结,以贾立元的本名撰写 学术论文,以“飞氘”的笔名创作 科幻小说。刚读完他的小说集 《中国科幻大片》,真有眼前一亮 的感觉。 比如这篇《苍天在上》,飞氘 将我们带到华夏文明的鸿蒙时 代,先民们为了在宇宙坍缩、天地 闭合的危险中生存下去,不得不 退化为虫豸形态匍匐于地,唯有 一个身上流淌上古“鹰熊”血脉、 名为 $%&'( 的巨人,以一己之力 扛住苍天,并于临死前奋力一 搏,使得天地终于分开。历史重 新开始,而虫豸亦再度进化为 人,且赋予拯救他们的“英雄”以 一个新的名字: )'&%* (盘古)。飞 氘描绘的末日图景,只是上古神 话?日渐从神圣领域退出,浸没 在世俗的技术和手段中,我们匍 匐在地上彼此张望……这不就 是当下现实么?我不知道百多年 后的人们如何来看待 +, 世纪初 叶中国的青年人,也许后来者会 选取前面那一时段中占据市场 份额最大的小说或影视作品作 为镜像,于是看到了“小时代”里 的欲望征逐,看到大小官场、办 公室里的“步步惊心”……我多 么希望后来者也能看到飞氘的 小说,任何逼仄而充溢着权谋、 交易的时刻,任何“蚂蚁爬啊爬” 的地方,总会有人探出头来,就 像飞氘笔下的巨人奋力一搏,张 扬一种血性而伟岸的人性。 《蝴蝶效应》则以科幻形式 来讲述“中国故事”,这个中国是 多重意义上的:首先是中国古代 历史、神话与典 籍 ,比 如 三 章 分 别以逍遥游、沧 浪 之 水 、九 章 算 术命名;其次是现代中国的思索 与抗争,尤其通过鲁迅这个意象 表达出来;再次是当下的流行趣 味,引入大量西方科幻大片,这 些大片已不仅仅是“外部”资源, 你看那么多“"# 后”抱着重温童 年记忆的心态而涌进电影院看 《变形金刚》,你就无法再去区分 这是外来的制作还是我们自己 的趣味投射。飞氘的作品是在以 上几者杂糅的意义上来讲述“中 国故事”。中国故事是近年来文 坛热议的关键词,我特别反感以 某种“寻根”的 姿 态 去 拼 凑 太 多 浪漫与抽象的符号。飞氘倒是很 忠实于中国青年人当下的生命 经验。《蝴蝶效应》杂糅了那么多 中西、古今、雅俗的资源,错杂、 交织、重叠甚至凌乱,乍看上去 特别吻合今天这个“乱花渐欲迷 人眼”的时代表象。我读这个小 说的时候一直想到鲁迅,这不仅 是因为《蝴蝶效应》中有不少关 于鲁迅的“故事新编”—— 比如 在《异次元杀阵》的题名下再写 “无物之阵”的故事,也不仅是因 为小说集的题词“此后如竟没有 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就来自 鲁迅;而是出于一个强烈的感 受:今天我们身上密集了那么多 眼花缭乱的语义、信息、符码,但 也可以说是一无所有。这恰是鲁 迅式的辩证法“于一切眼中看见 无所有”,“不以任何东西来支撑 自己,因此也就不得不把一切归 于自己一身”(竹内好语)。我们 必须忠实于这样的当下处境:一 方面沉迷于一个丰富、充裕甚至 过剩、泛滥的时代,另一方面在 各种“好名称”、“好花样”的背后 产生“虚无”的自觉,最后“无中 生有”,通向真正自由的创造。我 想飞氘之所以起意致敬,肯定是 共感到了鲁 迅 式“ 铁 屋 子 ”的 困 境和绝望中抗战的勇气。很多 人觉得“"# 后”写作是缺乏经典 意识的,现在以飞氘为例证可 以反驳这种皮相之见。我还要 强调的是:今天我们青年人和 鲁迅相遇,不是说要取法某种 文学技巧、接续某种文学传统, 而是置身当下的生活感受,逼 使我们摸索到了鲁迅这一份经 典的资源。 最后回到本文开头的话题。 对于郭敬明式的文学占据市场, 我曾表达过忧虑。严锋老师安慰 我:不用担心,现在青年的阅读取 向非常多元,绝不会只喜欢郭小 四一人。他的意思是:在郭敬明之 外,其实还有很多异质的风格,他 举出以飞氘为代表的年轻的科幻 作家,还包括夏笳、陈楸帆、宝树 ……后来我就开始读飞氘,后来 我才知道:其实仅上面提到的这 四位青年科幻作家中就有三位是 郭敬明旗下的签约作者。然而我 所谓的“改变”也是从这时开始 的。肯定有朋友会觉得我少见多 怪:郭敬明是商业资本的代表, 商业资本肯定吞噬一切的,什么 东西好它就吸纳、招安什么,“为 我所用”。—— 是不是结论到此 为止?我想,我主要谈的不是郭 敬明那股力量的性质,而是面对 今天这样复杂的文化环境时,我 们自己的选择和立足点在哪里? 当这些写作科幻的年轻人在商 业市场和个人探索之间寻找回 旋余地的时候,我们应该努力尝 试去感知他们在多方博弈的间 隙里、那种“借水行舟”的尝试。 与其去区分市场、文学,或者再 把文学划分为雅、俗,还不如去 关注各种板块的缝隙间,是否存 在着产生新意义与可能的空间, 也许目前这些空间还很暧昧、不 稳定,但我想,这正是值得我们去 关注、珍重的地方。 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变 化,看起来只是多了“移动”两个 字,而实质上宣示了一个新时代 的真正开启。这个时代,就是真正 的消费者主权时代,在这个时代 里,人的价值上升为第一价值。消 费者主权时代对未来中国商业甚 至整体社会形态的塑造,不亚于 一场革命。无论是传统企业抑或 是个体创业者,都必须回答这个 问题:如何赢得用户芳心? 史贤龙先生的《魅力的智 造》不是一本高深的学术理论著 作,也不是一本追求噱头但内容 空乏的平庸之作,而是展示作者 宽广的视野、系统的思维以及严 密的逻辑。从产品到品牌,从战 术到战略,从实业到金融,都有 涉及。格局宏大,案例新鲜,观点 前沿,很接地气。我尤其认同的 是用创造力来为产品增加魅力, 从系统的角度来经营产品的魅 力。不少中国企业都在哀叹产品 的同质化,而具体又是怎么做的 呢?品质优秀的产品,搞一个难 看的 -./. 和包装;开工厂动辄 就投资千万甚至上亿,请设计师 和研发人员又舍不得花大价钱; 为了点蝇头小利,不惜破坏美好 的生态环境000000 这些决策背后有 一个共同的逻辑,那就是不重视 知识、创意、环境等无形资产的 价值,不重视商品的人文价值尤 其是商品背后消费者的价值和 内心感受,所以中国市场,遍地 可见知名度很高的牌子,但真正 消费者内心喜爱、富有灵魂的品 牌却很稀缺,没有魅力的产品, 哪来真正的品牌? 消费者主权时代,“喜欢”成 为消费者选择商品的关键词之 一,多中心、社群化、全链接的新 生态环境中,人的个性价值和需 求将会得到极大的张扬。《魅力的 智造》一书,可贵在,说的是商品 新理论“如何赢得芳心”,但说的 更是新时代、新环境,如何寻找与 他人的合理关系,要细心去探讨 一种“被接受的美学”。 吴自然 细心探讨 被接受的美学 记忆是牙掉了留下的豁口1 总让你忍不住去舔它。辞去纪录 片编辑室的制片人职务,有了一 点胡思乱想的时间,我就在键盘 上慢吞吞地打字,写下一些有关 系没关系的纪录片的笔记。开头 几篇还打印出来给几位同事看, 说有意思,一些事一些过程连我 们都不知道。真没什么意图,就空 下来闲得慌,权当练习打字。想到 同行和同事可能会看,就尽量写 得好玩一点。中间的十七篇文字, 基本上就是这样积累起来的。 这些文字随写随贴在作家陈 村主持的网上论坛“小众菜园”, 朋友们会跟帖,表示他们对纪录 片的理解和对纪录片人的善意。 于是写得兴起,也是讨好读者,打 字下笔就开始留意文字和叙述方 法,不过基本真实是不用怀疑的, 即使是故事化戏剧性的,也还是 一个纪录片人在说话,虚构不来。 网文断续贴出,连接起来就是前 面六篇的样子。 后九篇是论文、谈话之类。前 两篇早一点,大约写在 ,222 1 发表在中国纪录片学会选编的论 文集中。 书名《从悲情故事到生活喜 剧》(一个纪录片人的趣味随笔), 算是对二十年来上海纪录片发展 的一句话概括。“悲情故事”是上世 纪九十年代本地纸媒对“纪录片编 辑室”栏目不无揶揄的形容。后来, 我们有了一个认识, “悲情故事”不 妨继续,但是,能不能真正地关注 常态、记录常态中的生活喜剧?这 喜剧的概念要大一点,大概类似巴 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不仅是题材 的拓展,让更多的平凡人物进入纪 录片,让民间影像进入屏幕和影 院,因此才有更大的可能、更多的 机会。从悲情故事到生活喜剧,应 该是我们作为纪录片人主体意识 的醒悟和创作理念的开放,观察和 记录的方式也主动多了,叙事手 段、人物刻画和环境营造都能看到 显而易见的长进。 在幸免于灾难的森林中1 木的一滴汁液,有可能成为多年 后的琥珀。我相信影像记录的作 品成立以后,它的价值是与日俱 增的,当然,读解也会趋向多元。 我的这些备注似的文字,因为写 得具体,应该不会限制纪录片本 身引发的感想和自由发挥,有兴 趣有机会去看我提到的纪录片, 就当我什么都没说过好了。我自 己也这样,别说学者、记者和观看 者的议论,就是作者自己的说法 也不当真,自己去看。 可以承诺,日后将写出一本 不一样、厚一点的书来,包括这些 年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那些顿 悟和不解、侥幸和沮丧、喜出望外 和灰头土脸的时刻,形形色色的 人物也将更多更好玩地跳将出 来。承诺就是欠债,一定写,这些 年,人和事,太有趣。3此为《从悲 情故事到生活喜剧》后记4 王小龙 记录一个纪录片时代 大河湾 奈保 尔著南海出版公司出版 二次大战结束后 欧洲人纷 纷自殖民地撤退 非洲国家也一 个个独立起来迈向现代世界 而急遽的变革带给非洲人民的只 是茫然不安和骚动抗争四起 到处都是流血叛变 奈波尔未曾 明言大河湾发生于何处河湾写的就是刚果那段内战频 人民流离失所的历史 此书入 纽约时报 世纪 部最佳 英语小说 永恒之民 无所畏惧 以色列莎妮 布瓦安茹著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耶尔 埃维莎格和丽是一同 长大的好朋友 她们曾在以色列 的一个与黎巴嫩接壤的沙漠小镇 上生活 在活动大篷车组建的教 室里上课分享成长的秘密消磨 少年时光 后来又一起被征兵别经历了战时纷乱 耶尔成为武器 教官埃维莎格终日在守护塔内盯 着监视器丽则被分配到边境检查 站当军警 残酷冰冷的军营并没能 扼杀青春的悸动本书的魅力 之一在于它撕裂了战争的麻木和 单调再现了战争给记忆思想感和亲密关系带来的创伤 王勉散文精选王勉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这是一部颇具看点的散文作 收录了作者的 篇散文精品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王勉的散文创作 及其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著名作家贾 平凹认为 王勉散文创作的表现手 更多的是借物言志 借景抒怀 的语言热烈 思想敏锐 善于写人 于写事 善于描摹事件中的小人物 解剖他们的命运 理解他们的痛苦 触摸小人物生命生存的无奈 有意揭 示人性的本质 羊肉烧酒 茶馆 写意 等篇入选多个散文选本 一平方英寸的宁静 汉普顿 葛洛斯曼 商务出版社出版 曾获艾美奖的声音生态学家 戈登 汉普顿背着录音器材和测 量音量的分贝计 好奇又深情地 倾听大地多彩的自然之声 他与 旅程中邂逅的人细说寂静 耐心 倾听 抵达目的地华盛顿特区时 汉普顿已完成饶富意义又令人难 忘的美国声音心电图并在当 地拜会联邦官员 极力主张保护 自然的寂静一平方英寸的宁 不仅仅是一本书而已也是真 实存在的地方 位于美国华盛顿 州奥林匹克国家公园霍河雨林实 际的方寸之地 可能是美国最后 留有自然寂静的地方之一 城乡中国周其仁著 信出版社出版 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教授 年来及其同人陆续以实地调研的 形式深入调查了中国很多地方城 乡的情况城乡中国一书中 将城乡之间这些差异形成的原因 后果以及可能的解决办法娓娓道 试图增加对中国社会和经济的 认识找出沸沸扬扬的城镇化改革 的症结 消除城乡之间的巨大分 也期望让更多的读者通过乡中国了解和思考今日的中国和 未来的发展找到新的经济和社会 发展的契机和触发点 责任编辑∶杨晓晖 视觉设计∶黄 新民网:www.xinmin.cn 24小时读者热线:962555 编辑邮箱:[email protected] 读者来信:[email protected] B2 2014年 9月14日 星期日 读书 /

Transcript of B2责任编辑∶杨晓晖 视觉设计∶黄娟...

Page 1: B2责任编辑∶杨晓晖 视觉设计∶黄娟 科幻视野下的中国故事xmwb.xinmin.cn/xmwb/resfile/2014-09-14/B02/B02.pdf · 人眼”的时代表象。我读这个小 说的时候一直想到鲁迅,这不仅

!"#$科幻视野下的中国故事! 金 理

! ! ! !《小时代 !》刚上映,据说破了一连串纪录,网上有人哀叹脑残粉的力量巨大。如果放到一年前,我肯定也会这般义愤填膺,不过现在态度似乎有些改变。改变源于一位“"# 后”的小说家———飞氘,中国科幻“新生代”中最年轻的代表。他目前就读于清华,兼具理工科的学业背景与浓厚的文学情结,以贾立元的本名撰写学术论文,以“飞氘”的笔名创作科幻小说。刚读完他的小说集《中国科幻大片》,真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比如这篇《苍天在上》,飞氘将我们带到华夏文明的鸿蒙时代,先民们为了在宇宙坍缩、天地闭合的危险中生存下去,不得不退化为虫豸形态匍匐于地,唯有一个身上流淌上古“鹰熊”血脉、名为 $%&'(的巨人,以一己之力扛住苍天,并于临死前奋力一搏,使得天地终于分开。历史重新开始,而虫豸亦再度进化为人,且赋予拯救他们的“英雄”以一个新的名字:)'&%*(盘古)。飞氘描绘的末日图景,只是上古神话?日渐从神圣领域退出,浸没在世俗的技术和手段中,我们匍匐在地上彼此张望……这不就是当下现实么?我不知道百多年后的人们如何来看待 +,世纪初叶中国的青年人,也许后来者会

选取前面那一时段中占据市场份额最大的小说或影视作品作为镜像,于是看到了“小时代”里的欲望征逐,看到大小官场、办公室里的“步步惊心”……我多么希望后来者也能看到飞氘的小说,任何逼仄而充溢着权谋、交易的时刻,任何“蚂蚁爬啊爬”的地方,总会有人探出头来,就像飞氘笔下的巨人奋力一搏,张扬一种血性而伟岸的人性。《蝴蝶效应》则以科幻形式

来讲述“中国故事”,这个中国是多重意义上的:首先是中国古代历史、神话与典籍,比如三章分别以逍遥游、沧浪之水、九章算术命名;其次是现代中国的思索与抗争,尤其通过鲁迅这个意象表达出来;再次是当下的流行趣味,引入大量西方科幻大片,这些大片已不仅仅是“外部”资源,你看那么多“"# 后”抱着重温童年记忆的心态而涌进电影院看《变形金刚》,你就无法再去区分这是外来的制作还是我们自己的趣味投射。飞氘的作品是在以上几者杂糅的意义上来讲述“中国故事”。中国故事是近年来文坛热议的关键词,我特别反感以某种“寻根”的姿态去拼凑太多浪漫与抽象的符号。飞氘倒是很忠实于中国青年人当下的生命经验。《蝴蝶效应》杂糅了那么多

中西、古今、雅俗的资源,错杂、交织、重叠甚至凌乱,乍看上去特别吻合今天这个“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时代表象。我读这个小说的时候一直想到鲁迅,这不仅是因为《蝴蝶效应》中有不少关于鲁迅的“故事新编”———比如在《异次元杀阵》的题名下再写“无物之阵”的故事,也不仅是因为小说集的题词“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就来自鲁迅;而是出于一个强烈的感受:今天我们身上密集了那么多眼花缭乱的语义、信息、符码,但也可以说是一无所有。这恰是鲁迅式的辩证法“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不以任何东西来支撑自己,因此也就不得不把一切归于自己一身”(竹内好语)。我们必须忠实于这样的当下处境:一方面沉迷于一个丰富、充裕甚至过剩、泛滥的时代,另一方面在各种“好名称”、“好花样”的背后产生“虚无”的自觉,最后“无中生有”,通向真正自由的创造。我想飞氘之所以起意致敬,肯定是共感到了鲁迅式“铁屋子”的困境和绝望中抗战的勇气。很多人觉得“"# 后”写作是缺乏经典意识的,现在以飞氘为例证可以反驳这种皮相之见。我还要强调的是:今天我们青年人和鲁迅相遇,不是说要取法某种

文学技巧、接续某种文学传统,而是置身当下的生活感受,逼使我们摸索到了鲁迅这一份经典的资源。

最后回到本文开头的话题。对于郭敬明式的文学占据市场,我曾表达过忧虑。严锋老师安慰我:不用担心,现在青年的阅读取向非常多元,绝不会只喜欢郭小四一人。他的意思是:在郭敬明之外,其实还有很多异质的风格,他举出以飞氘为代表的年轻的科幻作家,还包括夏笳、陈楸帆、宝树……后来我就开始读飞氘,后来我才知道:其实仅上面提到的这四位青年科幻作家中就有三位是郭敬明旗下的签约作者。然而我所谓的“改变”也是从这时开始的。肯定有朋友会觉得我少见多怪:郭敬明是商业资本的代表,商业资本肯定吞噬一切的,什么东西好它就吸纳、招安什么,“为我所用”。———是不是结论到此为止?我想,我主要谈的不是郭敬明那股力量的性质,而是面对今天这样复杂的文化环境时,我们自己的选择和立足点在哪里?当这些写作科幻的年轻人在商业市场和个人探索之间寻找回旋余地的时候,我们应该努力尝试去感知他们在多方博弈的间隙里、那种“借水行舟”的尝试。与其去区分市场、文学,或者再把文学划分为雅、俗,还不如去关注各种板块的缝隙间,是否存在着产生新意义与可能的空间,也许目前这些空间还很暧昧、不稳定,但我想,这正是值得我们去关注、珍重的地方。

! ! ! !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变化,看起来只是多了“移动”两个字,而实质上宣示了一个新时代的真正开启。这个时代,就是真正的消费者主权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人的价值上升为第一价值。消费者主权时代对未来中国商业甚至整体社会形态的塑造,不亚于一场革命。无论是传统企业抑或是个体创业者,都必须回答这个问题:如何赢得用户芳心?

史贤龙先生的《魅力的智造》不是一本高深的学术理论著作,也不是一本追求噱头但内容空乏的平庸之作,而是展示作者

宽广的视野、系统的思维以及严密的逻辑。从产品到品牌,从战术到战略,从实业到金融,都有涉及。格局宏大,案例新鲜,观点前沿,很接地气。我尤其认同的是用创造力来为产品增加魅力,从系统的角度来经营产品的魅力。不少中国企业都在哀叹产品的同质化,而具体又是怎么做的呢?品质优秀的产品,搞一个难看的 -./.和包装;开工厂动辄就投资千万甚至上亿,请设计师和研发人员又舍不得花大价钱;为了点蝇头小利,不惜破坏美好的生态环境000000这些决策背后有

一个共同的逻辑,那就是不重视知识、创意、环境等无形资产的价值,不重视商品的人文价值尤其是商品背后消费者的价值和内心感受,所以中国市场,遍地可见知名度很高的牌子,但真正消费者内心喜爱、富有灵魂的品牌却很稀缺,没有魅力的产品,哪来真正的品牌?

消费者主权时代,“喜欢”成为消费者选择商品的关键词之一,多中心、社群化、全链接的新生态环境中,人的个性价值和需求将会得到极大的张扬。《魅力的智造》一书,可贵在,说的是商品新理论“如何赢得芳心”,但说的更是新时代、新环境,如何寻找与他人的合理关系,要细心去探讨一种“被接受的美学”。

! 吴自然细心探讨!被接受的美学"

! ! ! !记忆是牙掉了留下的豁口 1

总让你忍不住去舔它。辞去纪录片编辑室的制片人职务,有了一点胡思乱想的时间,我就在键盘上慢吞吞地打字,写下一些有关系没关系的纪录片的笔记。开头几篇还打印出来给几位同事看,说有意思,一些事一些过程连我们都不知道。真没什么意图,就空下来闲得慌,权当练习打字。想到同行和同事可能会看,就尽量写得好玩一点。中间的十七篇文字,基本上就是这样积累起来的。这些文字随写随贴在作家陈

村主持的网上论坛“小众菜园”,朋友们会跟帖,表示他们对纪录片的理解和对纪录片人的善意。于是写得兴起,也是讨好读者,打字下笔就开始留意文字和叙述方法,不过基本真实是不用怀疑的,即使是故事化戏剧性的,也还是一个纪录片人在说话,虚构不来。网文断续贴出,连接起来就是前面六篇的样子。

后九篇是论文、谈话之类。前两篇早一点,大约写在 ,222年1

发表在中国纪录片学会选编的论文集中。

书名《从悲情故事到生活喜剧》(一个纪录片人的趣味随笔),算是对二十年来上海纪录片发展的一句话概括。“悲情故事”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本地纸媒对“纪录片编辑室”栏目不无揶揄的形容。后来,我们有了一个认识,“悲情故事”不妨继续,但是,能不能真正地关注常态、记录常态中的生活喜剧?这喜剧的概念要大一点,大概类似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不仅是题材的拓展,让更多的平凡人物进入纪录片,让民间影像进入屏幕和影院,因此才有更大的可能、更多的机会。从悲情故事到生活喜剧,应该是我们作为纪录片人主体意识

的醒悟和创作理念的开放,观察和记录的方式也主动多了,叙事手段、人物刻画和环境营造都能看到显而易见的长进。

在幸免于灾难的森林中 1树木的一滴汁液,有可能成为多年

后的琥珀。我相信影像记录的作品成立以后,它的价值是与日俱增的,当然,读解也会趋向多元。我的这些备注似的文字,因为写得具体,应该不会限制纪录片本身引发的感想和自由发挥,有兴趣有机会去看我提到的纪录片,就当我什么都没说过好了。我自己也这样,别说学者、记者和观看者的议论,就是作者自己的说法也不当真,自己去看。可以承诺,日后将写出一本

不一样、厚一点的书来,包括这些年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那些顿悟和不解、侥幸和沮丧、喜出望外和灰头土脸的时刻,形形色色的人物也将更多更好玩地跳将出来。承诺就是欠债,一定写,这些年,人和事,太有趣。3此为《从悲情故事到生活喜剧》后记4

! 王小龙记录一个纪录片时代

! ! ! ! #大河湾$!英"#$ %$ 奈保

尔著%南海出版公司出版

二次大战结束后! 欧洲人纷

纷自殖民地撤退! 非洲国家也一

个个独立起来!迈向现代世界"然

而急遽的变革带给非洲人民的只

是茫然#不安和骚动!抗争四起!

到处都是流血叛变" 奈波尔未曾

明言$大河湾%发生于何处!但$大

河湾%写的!就是刚果那段内战频

仍#人民流离失所的历史"此书入

选$纽约时报%!"世纪 #""部最佳

英语小说"

#永恒之民 无所畏惧$

!以色列"莎妮&布瓦安茹著&上

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耶尔# 埃维莎格和丽是一同

长大的好朋友! 她们曾在以色列

的一个与黎巴嫩接壤的沙漠小镇

上生活! 在活动大篷车组建的教

室里上课!分享成长的秘密!消磨

少年时光! 后来又一起被征兵!分

别经历了战时纷乱"耶尔成为武器

教官!埃维莎格终日在守护塔内盯

着监视器!丽则被分配到边境检查

站当军警"残酷冰冷的军营并没能

扼杀青春的悸动&&本书的魅力

之一在于它撕裂了战争的麻木和

单调!再现了战争给记忆#思想#情

感和亲密关系带来的创伤"

#王勉散文精选$王勉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这是一部颇具看点的散文作

品! 收录了作者的 $%"篇散文精品!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王勉的散文创作

及其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著名作家贾

平凹认为 '王勉散文创作的表现手

法!更多的是借物言志!借景抒怀"他

的语言热烈!思想敏锐!善于写人!善

于写事! 善于描摹事件中的小人物!

解剖他们的命运! 理解他们的痛苦!

触摸小人物生命生存的无奈!有意揭

示人性的本质(" $羊肉烧酒%#$茶馆

写意%等篇入选多个散文选本"

#一平方英寸的宁静$

'美( 汉普顿%'美( 葛洛斯曼

著%商务出版社出版

曾获艾美奖的声音生态学家

戈登)汉普顿背着录音器材和测

量音量的分贝计! 好奇又深情地

倾听大地多彩的自然之声" 他与

旅程中邂逅的人细说寂静! 耐心

倾听"抵达目的地华盛顿特区时!

汉普顿已完成饶富意义又令人难

忘的美国'声音心电图(!并在当

地拜会联邦官员! 极力主张保护

自然的寂静" '一平方英寸的宁

静(不仅仅是一本书而已!也是真

实存在的地方! 位于美国华盛顿

州奥林匹克国家公园霍河雨林实

际的方寸之地! 可能是美国最后

留有自然寂静的地方之一"

#城乡中国$周其仁著&中

信出版社出版

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教授 &

年来及其同人陆续以实地调研的

形式!深入调查了中国很多地方城

乡的情况!在$城乡中国%一书中!

将城乡之间这些差异形成的原因#

后果以及可能的解决办法娓娓道

来!试图增加对中国社会和经济的

认识!找出沸沸扬扬的城镇化改革

的症结! 消除城乡之间的巨大分

隔" 也期望让更多的读者通过$城

乡中国%了解和思考今日的中国和

未来的发展!找到新的经济和社会

发展的契机和触发点"

责任编辑∶杨晓晖 视觉设计∶黄 娟

新民网:www.xinmin.cn 24小时读者热线:962555 编辑邮箱:[email protected] 读者来信:[email protected]年9月14日 星期日

读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