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7207A 經濟學(二) 國民所得的概念及衡量...

31
經濟學(二) 簡單凱因斯所得理論(PART 1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陸家珩

Transcript of B17207A 經濟學(二) 國民所得的概念及衡量...

Page 1: B17207A 經濟學(二) 國民所得的概念及衡量 103學年度第二學期140.126.122.189/upload/1052/B17208A2017111626381.pdf · 前言 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陸家珩

經濟學(二) 簡單凱因斯所得理論(PART 1)

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陸家珩

Page 2: B17207A 經濟學(二) 國民所得的概念及衡量 103學年度第二學期140.126.122.189/upload/1052/B17208A2017111626381.pdf · 前言 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陸家珩

前言

12/30/2016 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陸家珩

2

總體經濟學的研究重點之一:

如何決定國民所得?

針對此研究問題,許多經濟學家提出了各種理論。

英國經濟學家凱因斯(John M. Keynes, 1883-1946)亦提出了凱因斯所得理論。

本章將設定一些「假設」來探討「簡單」凱因斯所得理論模型

Page 3: B17207A 經濟學(二) 國民所得的概念及衡量 103學年度第二學期140.126.122.189/upload/1052/B17208A2017111626381.pdf · 前言 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陸家珩

前言

12/30/2016 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陸家珩

3

簡單凱因斯所得理論模型(Simple Keynesian Model)所做的假設: 1. 不考慮「政府部門」與「國外部門」 亦即,考慮封閉的經濟體系(closed economy)。

2. 物價固定不變 亦即,考慮短期間的總體經濟情況。

3. 消費包括「自發性消費」與「誘發性消費」 ;投資是外生固定的常數。

著重從「支出面」來探討國民所得的決定

4. 不考慮「折舊」

Page 4: B17207A 經濟學(二) 國民所得的概念及衡量 103學年度第二學期140.126.122.189/upload/1052/B17208A2017111626381.pdf · 前言 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陸家珩

前言

12/30/2016 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陸家珩

4

基於簡單凱因斯所得理論模型所做的假設:

𝐺𝐷𝑃 = 𝐺𝑁𝑃 = 𝑁𝑁𝑃 = 𝑁𝐼 = 𝑃𝐼 = 𝑃𝐷𝐼

Page 5: B17207A 經濟學(二) 國民所得的概念及衡量 103學年度第二學期140.126.122.189/upload/1052/B17208A2017111626381.pdf · 前言 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陸家珩

大綱

12/30/2016 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陸家珩

5

1. 消費與儲蓄

2. 固定投資

3. 簡單凱因斯所得理論模型

4. 均衡所得的變動與乘數理論

5. 簡單凱因斯所得理論模型的應用

Page 6: B17207A 經濟學(二) 國民所得的概念及衡量 103學年度第二學期140.126.122.189/upload/1052/B17208A2017111626381.pdf · 前言 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陸家珩

1 消費與儲蓄

12/30/2016 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陸家珩

6

(回想)𝐺𝐷𝑃的支出面衡量法: 𝐺𝐷𝑃 = 𝐶 + 𝐼 + 𝐺 + 𝑋 − 𝑀

本節重點

1. 消費(consumption,簡稱𝑪)

2. 儲蓄(savings,簡稱𝑺)

3. 影響消費與儲蓄的其他因素

Page 7: B17207A 經濟學(二) 國民所得的概念及衡量 103學年度第二學期140.126.122.189/upload/1052/B17208A2017111626381.pdf · 前言 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陸家珩

1.1 消費

12/30/2016 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陸家珩

7

(定義)自發性消費(autonomous consumption)是當可支配所得為零的時候的消費。

(定義)誘發性消費(induced consumption)是由可支配所得誘發出來的消費。

(數學表示)𝑪 = 𝑪𝒂 + 𝒄 × 𝒀𝒅

Page 8: B17207A 經濟學(二) 國民所得的概念及衡量 103學年度第二學期140.126.122.189/upload/1052/B17208A2017111626381.pdf · 前言 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陸家珩

1.1 消費

12/30/2016 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陸家珩

8

𝑪 = 𝑪𝒂 + 𝒄 × 𝒀𝒅 𝐶𝑎 > 0:自發性消費 𝑐 × 𝑌𝑑:誘發性消費

𝑌𝑑:可支配所得 其大小視家計單位的可支配所得高低而定

0 < 𝑐 < 1:邊際消費傾向 (定義)邊際消費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簡稱𝑴𝑷𝑪)是當可支配所得變動一元時,消費支出的變動量。

凱因斯認為,消費會隨著可支配所得增加而增加,但增加的幅度比不上可支配所得增加的幅度,因此0 < 𝑐 < 1 。

(例子?)

Page 9: B17207A 經濟學(二) 國民所得的概念及衡量 103學年度第二學期140.126.122.189/upload/1052/B17208A2017111626381.pdf · 前言 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陸家珩

1.1 消費

12/30/2016 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陸家珩

9

(例子) 𝐶 = 4,000 + 0.6 × 𝑌𝑑

1. 當可支配所得為零時,消費支出為多少?

2. 自發性消費為多少?

3. 當可支配所得為$20,000時,誘發性消費為多少?消費支出為多少?

4. 當可支配所得增加$1時,消費支出會增加多少? (回想)0 < 𝑐 < 1:消費會隨著可支配所得增加而

增加,但增加的幅度比不上可支配所得增加的幅度。

5. (圖示?)

Page 10: B17207A 經濟學(二) 國民所得的概念及衡量 103學年度第二學期140.126.122.189/upload/1052/B17208A2017111626381.pdf · 前言 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陸家珩

1.2 儲蓄

12/30/2016 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陸家珩

10

(定義)儲蓄(savings,簡稱𝑺)為未消費掉的可支配所得:

𝑺 = 𝒀𝒅 − 𝑪 若𝑆 > 0,則為(正)儲蓄。 (例子)小朱本月份的可支配所得為$27,000,食衣住行育樂的支出花了$25,000,他將剩下的$2,000存入銀行,小朱本月份享有(正)儲蓄$2,000。

若𝑆 < 0,則為負儲蓄(dissaving)。 (例子)小朱本月份的可支配所得為$27,000,食衣住行育樂的支出花了$30,000,小朱本月份有負儲蓄$3,000。

Page 11: B17207A 經濟學(二) 國民所得的概念及衡量 103學年度第二學期140.126.122.189/upload/1052/B17208A2017111626381.pdf · 前言 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陸家珩

1.2 儲蓄

12/30/2016 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陸家珩

11

將𝐶 = 𝐶𝑎 + 𝑐 × 𝑌𝑑代入𝑆 = 𝑌𝑑 − 𝐶,簡化後得:

𝑺 = −𝑪𝒂 + 𝟏 − 𝒄 × 𝒀𝒅

(How?) (已知)𝐶𝑎 > 0:自發性消費;𝑌𝑑:可支配所得

𝑆 = 𝑌𝑑 − 𝐶 = 𝑌𝑑 − 𝐶𝑎 + 𝑐 × 𝑌𝑑

𝑆 = 𝑌𝑑 − 𝐶𝑎 − 𝑐 × 𝑌𝑑 = 1 − 𝑐 × 𝑌𝑑 − 𝐶𝑎

𝑆 = −𝐶𝑎 + 1 − 𝑐 × 𝑌𝑑

Page 12: B17207A 經濟學(二) 國民所得的概念及衡量 103學年度第二學期140.126.122.189/upload/1052/B17208A2017111626381.pdf · 前言 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陸家珩

1.2 儲蓄

12/30/2016 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陸家珩

12

𝑺 = −𝑪𝒂 + 𝟏 − 𝒄 × 𝒀𝒅

−𝐶𝑎 < 0:自發性儲蓄

1 − 𝑐 × 𝑌𝑑:誘發性儲蓄 𝑌𝑑:可支配所得

其大小視家計單位的可支配所得高低而定

0 < 1 − 𝑐 < 1:邊際儲蓄傾向 (定義)邊際儲蓄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簡稱𝑴𝑷𝑺)是當可支配所得變動一元時,儲蓄的變動量。

凱因斯認為,儲蓄會隨著可支配所得增加而增加,但增加的幅度比不上可支配所得增加的幅度,因此0 < 1 − 𝑐 < 1 。

(例子?)

Page 13: B17207A 經濟學(二) 國民所得的概念及衡量 103學年度第二學期140.126.122.189/upload/1052/B17208A2017111626381.pdf · 前言 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陸家珩

1.2 儲蓄

12/30/2016 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陸家珩

13

(例子) 𝐶 = 4,000 + 0.6 × 𝑌𝑑 1. 儲蓄函數為何?

2. 當可支配所得為$5,000時,儲蓄為多少?

3. 當可支配所得為$10,000時,儲蓄為多少?

4. 當可支配所得為$15,000時,儲蓄為多少?

5. 當可支配所得增加$1時,儲蓄會增加多少? (回想)0 < 1 − 𝑐 < 1:儲蓄會隨著可支配所得增

加而增加,但增加的幅度比不上可支配所得增加的幅度。

6. (圖示?)

Page 14: B17207A 經濟學(二) 國民所得的概念及衡量 103學年度第二學期140.126.122.189/upload/1052/B17208A2017111626381.pdf · 前言 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陸家珩

1.3 影響消費與儲蓄的其他因素

12/30/2016 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陸家珩

14

1. 利率

2. 對於未來景氣的預期

3. 財富水準

4. 所得分配的狀況

Page 15: B17207A 經濟學(二) 國民所得的概念及衡量 103學年度第二學期140.126.122.189/upload/1052/B17208A2017111626381.pdf · 前言 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陸家珩

1.3 影響消費與儲蓄的其他因素

12/30/2016 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陸家珩

15

1. 影響消費與儲蓄的其他因素:利率 利率上升,消費減少、儲蓄增加。

利率下降,消費增加、儲蓄減少。

(例子)定存利率、貸款利率

2. 影響消費與儲蓄的其他因素:對於未來景氣的預期

對於未來景氣預期樂觀,消費增加、儲蓄減少。

對於未來景氣預期悲觀,消費減少、儲蓄增加。

Page 16: B17207A 經濟學(二) 國民所得的概念及衡量 103學年度第二學期140.126.122.189/upload/1052/B17208A2017111626381.pdf · 前言 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陸家珩

1.3 影響消費與儲蓄的其他因素

12/30/2016 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陸家珩

16

3. 影響消費與儲蓄的其他因素:財富水準 財富水準增加或財富價值上升,消費增加、儲蓄減少。

財富水準減少或財富價值下降,消費減少、儲蓄增加。

4. 影響消費與儲蓄的其他因素:所得分配的狀況 (前提事實)低所得家庭的𝑀𝑃𝐶高於高所得家庭的𝑀𝑃𝐶

假設整體社會可支配所得總額不變: 所得分配不均,總消費將減少。

所得分配平均,總消費將增加。

(如何使得所得分配較為平均?)透過所得重分配措施

Page 17: B17207A 經濟學(二) 國民所得的概念及衡量 103學年度第二學期140.126.122.189/upload/1052/B17208A2017111626381.pdf · 前言 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陸家珩

2 固定投資

12/30/2016 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陸家珩

17

(回想)𝐺𝐷𝑃的支出面衡量法:

𝐺𝐷𝑃 = 𝐶 + 𝐼 + 𝐺 + 𝑋 − 𝑀

Page 18: B17207A 經濟學(二) 國民所得的概念及衡量 103學年度第二學期140.126.122.189/upload/1052/B17208A2017111626381.pdf · 前言 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陸家珩

2 固定投資

12/30/2016 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陸家珩

18

(定義)固定投資是指廠商新購入的機器設備與廠房,以及家庭購買的住宅房子等。

(回想)毛投資 = 家計單位購買房屋的支出 + 新建廠房 + 新添購機器 + 存貨變動

(問題)「投資」與「資本」的差別?

投資是流量的概念;資本是存量的概念。

(定義)流量(flow)是指在某段時間之內發生的數量

(定義)存量(stock)是指在某一時間點所存在的數量

(例子)存錢、投資與資本、投資與資本形成

Page 19: B17207A 經濟學(二) 國民所得的概念及衡量 103學年度第二學期140.126.122.189/upload/1052/B17208A2017111626381.pdf · 前言 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陸家珩

2 固定投資

12/30/2016 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陸家珩

19

影響固定投資的因素

1. 利率

2. 對於產品市場未來狀況的預期

3. 資本財貨的價格

4. 技術與創新

5. 資本設備使用率

6. 生產成本與稅賦

Page 20: B17207A 經濟學(二) 國民所得的概念及衡量 103學年度第二學期140.126.122.189/upload/1052/B17208A2017111626381.pdf · 前言 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陸家珩

2 固定投資

12/30/2016 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陸家珩

20

1. 影響固定投資的因素:利率 利率上升,降低固定投資意願。

利率下降,提高固定投資意願。

(例子)貸款購買新機器

2. 影響固定投資的因素:對於產品市場未來狀況的預期

對於產品市場未來狀況樂觀,提高固定投資意願。

對於產品市場未來狀況悲觀,降低固定投資意願。

Page 21: B17207A 經濟學(二) 國民所得的概念及衡量 103學年度第二學期140.126.122.189/upload/1052/B17208A2017111626381.pdf · 前言 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陸家珩

2 固定投資

12/30/2016 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陸家珩

21

3. 影響固定投資的因素:資本財貨的價格 資本財貨價格上漲,降低固定投資意願。

資本財貨價格下跌,提高固定投資意願。

4. 影響固定投資的因素:技術與創新 生產技術改進、新產品出現、或產品品質提高,提高固定投資意願。

生產技術下降或產品品質下降,降低固定投資意願。

Page 22: B17207A 經濟學(二) 國民所得的概念及衡量 103學年度第二學期140.126.122.189/upload/1052/B17208A2017111626381.pdf · 前言 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陸家珩

2 固定投資

12/30/2016 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陸家珩

22

5. 影響固定投資的因素:資本設備使用率 資本設備使用率高,新增固定投資的預期收益高,提高固定投資意願。

資本設備使用率低,新增固定投資的預期收益低,降低固定投資意願。

6. 影響固定投資的因素:生產成本與稅賦 生產成本上升或稅賦增加,降低固定投資意願。

生產成本下降或稅賦減少,提高固定投資意願。

Page 23: B17207A 經濟學(二) 國民所得的概念及衡量 103學年度第二學期140.126.122.189/upload/1052/B17208A2017111626381.pdf · 前言 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陸家珩

2 固定投資

12/30/2016 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陸家珩

23

(回想)「簡單」凱因斯所得理論模型假設投資是外生固定的常數,亦即:

𝐼 = 𝐼

Page 24: B17207A 經濟學(二) 國民所得的概念及衡量 103學年度第二學期140.126.122.189/upload/1052/B17208A2017111626381.pdf · 前言 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陸家珩

3 簡單凱因斯所得理論模型

12/30/2016 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陸家珩

24

(回想)

𝐺𝐷𝑃 = 𝐺𝑁𝑃 = 𝑁𝑁𝑃 = 𝑁𝐼 = 𝑃𝐼 = 𝑃𝐷𝐼

由支出面為出發點:𝐶 + 𝐼,其中

𝐶 = 𝐶𝑎 + 𝑐 × 𝑌𝑑

𝐼 = 𝐼

Page 25: B17207A 經濟學(二) 國民所得的概念及衡量 103學年度第二學期140.126.122.189/upload/1052/B17208A2017111626381.pdf · 前言 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陸家珩

3 簡單凱因斯所得理論模型

12/30/2016 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陸家珩

25

(問題一)「均衡」國民所得?

(問題二)「均衡」消費?「均衡」儲蓄?

(問題三)均衡所得的調整過程?

Page 26: B17207A 經濟學(二) 國民所得的概念及衡量 103學年度第二學期140.126.122.189/upload/1052/B17208A2017111626381.pdf · 前言 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陸家珩

3 簡單凱因斯所得理論模型

12/30/2016 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陸家珩

26

1. 均衡國民所得的推導

2. 均衡消費與均衡儲蓄

3. 均衡所得的調整過程(圖解)

Page 27: B17207A 經濟學(二) 國民所得的概念及衡量 103學年度第二學期140.126.122.189/upload/1052/B17208A2017111626381.pdf · 前言 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陸家珩

3.1 均衡國民所得的推導

12/30/2016 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陸家珩

27

(想法)

1. 令𝐺𝐷𝑃 = 𝐺𝑁𝑃 = 𝑁𝑁𝑃 = 𝑁𝐼 = 𝑃𝐼 = 𝑃𝐷𝐼 =𝑌𝑑 = 𝑌

2. 當「均衡」發生時,𝑌 = 𝐶 + 𝐼,其中: 𝑌為整個經濟體對於商品的總合供給

𝐶 + 𝐼為整個經濟體對於商品的總合需求

亦即,𝑌 = 𝐶𝑎 + 𝑐 × 𝑌 + 𝐼

3. 均衡國民所得𝑌∗為何?

Page 28: B17207A 經濟學(二) 國民所得的概念及衡量 103學年度第二學期140.126.122.189/upload/1052/B17208A2017111626381.pdf · 前言 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陸家珩

3.1 均衡國民所得的推導

12/30/2016 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陸家珩

28

均衡國民所得: 𝒀∗ =𝑪𝒂+𝑰

𝟏−𝒄(Why?)

1. 令𝑌𝑑 = 𝑌

2. 當均衡發生時,𝑌 = 𝐶 + 𝐼,其中: 𝐶 = 𝐶𝑎 + 𝑐 × 𝑌

𝐼 = 𝐼

3. 因此: 𝑌 = 𝐶𝑎 + 𝑐 × 𝑌 + 𝐼 1 − 𝑐 × 𝑌 = 𝐶𝑎 + 𝐼

𝑌∗ =𝐶𝑎 + 𝐼

1 − 𝑐

Page 29: B17207A 經濟學(二) 國民所得的概念及衡量 103學年度第二學期140.126.122.189/upload/1052/B17208A2017111626381.pdf · 前言 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陸家珩

3.1 均衡國民所得的推導

12/30/2016 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陸家珩

29

(例子) 𝐶 = 4,000 + 0.6 × 𝑌𝑑、 𝐼 = 2,000。請問均衡國民所得為何?

(答)𝒀∗ = $𝟏𝟓, 𝟎𝟎𝟎(Why?) 𝑌 = 𝐶 + 𝐼

𝑌 = 4,000 + 0.6𝑌 + 2,000

1 − 0.6 × 𝑌 = 4,000 + 2,000

0.4 × 𝑌 = 6,000

𝑌∗ =6,000

0.4= $15,000

Page 30: B17207A 經濟學(二) 國民所得的概念及衡量 103學年度第二學期140.126.122.189/upload/1052/B17208A2017111626381.pdf · 前言 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陸家珩

3.2 均衡消費與均衡儲蓄

12/30/2016 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陸家珩

30

(想法)

(均衡消費)將均衡國民所得𝑌∗代回𝐶 = 𝐶𝑎 +𝑐 × 𝑌𝑑,即可得均衡消費支出𝐶∗ 。

(均衡儲蓄)當「均衡」發生時,𝑌 = 𝐶 + 𝐼 =𝐶 + 𝑆,換言之,𝐼 = 𝑆。

Page 31: B17207A 經濟學(二) 國民所得的概念及衡量 103學年度第二學期140.126.122.189/upload/1052/B17208A2017111626381.pdf · 前言 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陸家珩

3.2 均衡消費與均衡儲蓄

12/30/2016 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陸家珩

31

(例子) 𝐶 = 4,000 + 0.6 × 𝑌𝑑 、 𝐼 = 2,000。請問均衡消費支出與均衡儲蓄分別為何?

(答) 𝑪∗ = $𝟏𝟑, 𝟎𝟎𝟎 、 𝑺∗ = $𝟐, 𝟎𝟎𝟎(Why?) 𝑌∗ = 15,000

𝐶∗ = 4,000 + 0.6 × 𝑌∗ = 4,000 + 0.6 × 15,000 =4,000 + 9,000 = $13,000

𝑆∗ = 𝐼 = $2,000,或者

𝑆∗ = 𝑌∗ − 𝐶∗ = 15,000 − 13,000 =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