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ication of Rare Earth Luminescent Materials in Detection of Food Safety.pdf

5
300 2013, Vol.34, No.11 食品科学 ※专题论述 稀土发光材料及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宋春美 1 ,职爱民 2 ,贾国超 2 ,胥传来 1 ,张改平 1,2, * (1.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部动物免疫学重点实验室, 河南省动物免疫学重点实验室,河南 郑州 450002) 要:稀土发光材料作为新型功能材料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本文介绍稀土发光材料的种类、发光机理、发光性 能、合成方法,总结稀土发光材料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情况,最后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稀土发光材 料更深入的发展和更广泛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稀土发光材料;食品安全;检测;免疫标记 Application of Rare Earth Luminescent Materials in Detection of Food Safety SONG Chun-mei 1 ZHI Ai-min 2 JIA Guo-chao 2 XU Chuan-lai 1 ZHANG Gai-ping 1,2, * (1. Schoo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angnan University, Wuxi 214122, China2. Key Laboratory of Animal Immunology,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Henan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Animal Immunology, He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Zhengzhou 450002, China) AbstractRare earth luminescent materials are one kind of new functional materials with great application potential.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wider application of rare earth luminescent materials, the types, light-emitting mechanisms, luminescent properties, preparation techniques of rare earth luminescent materials have been reviewed. Its applications in food safety test have also been summarized. Finally,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rare earth luminescent materials has also been prospected. Key wordsrare earth luminescent materialsfood safetydetectionimmunolabelling 中图分类号:TS201.6X5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6630(2013)11-0300-05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311064 收稿日期:2012-12-1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07212131272547) 作者简介:宋春美(1985),女,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食品安全检测。E-mail[email protected] *通信作者:张改平(1960),男,院士,博士,研究方向为食品安全检测。E-mail[email protected] 稀土元素是指镧系元素加上同属周期表中Ⅲ B族的 钪和钇共17 种元素。从1794 Gadolin 首先从硅铍钇矿 中分离出“钇土”的混合稀土氧化物,到1947 年美国 Marinsky从铀裂变产物中分离出钷,经过长达150多年 的时间,人类才发现全部的稀土元素。由于当时认为它 们很稀贵,其氧化物又有难溶于水的“土性”,故称为 稀土。但事实上稀土元素是典型的金属,具有金属的通 性,延展性好,能够导热、导电。其含量也不稀少,在 地表中总含量为0.0153%。稀土元素的化学性质也十分 活泼,有很强的还原性,是优良的还原剂,其金属活泼 性仅次于碱金属,除此之外,它们还具有杰出的发光性 能和独特的磁学性质。这主要是源于稀土元素具有丰 富的电子能级,其结构特征是外层及次外层均已充满 (6s 2 5s 2 5p 6 ),而5d壳层还空着或仅有1个电子,处于内层 4f 壳层逐一得到填充。除具有独特的4f 电子结构,为 多种能级跃迁创造了条件,稀土元素还具有大的原子磁 矩、很强的白旋轨道耦合等,与其他元素形成稀土配位 化合物时,配位数可在312之间变化,且其稀土化合物 的晶体结构也呈多样化.这些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决定 了其广泛的用途,目前稀土元素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农 业、科研等领域,被誉为材料的宝库 [1-3] 。稀土材料主要 包括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稀土贮氢材料、稀 土催化剂材料、稀土陶瓷材料及其他稀土新材料如稀土 超磁致伸缩材料、巨磁阻材料、磁致冷材料、光致冷材 料、磁光存储材料等。本文对稀土发光材料的种类、发 光机理、发光性能、合成方法及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 用进行综述,以期为稀土发光材料更深入的发展和更广 泛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1 稀土发光材料的概述 稀土元素无论被用作发光(荧光或磷光)材料的基质部

Transcript of Application of Rare Earth Luminescent Materials in Detection of Food Safety.pdf

Page 1: Application of Rare Earth Luminescent Materials in Detection of Food Safety.pdf

300 2013, Vol.34, No.11 食品科学 ※专题论述

稀土发光材料及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宋春美1,职爱民2,贾国超2,胥传来1,张改平1,2,*

(1.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部动物免疫学重点实验室,

河南省动物免疫学重点实验室,河南 郑州 450002)

摘  要:稀土发光材料作为新型功能材料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本文介绍稀土发光材料的种类、发光机理、发光性

能、合成方法,总结稀土发光材料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情况,最后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稀土发光材

料更深入的发展和更广泛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稀土发光材料;食品安全;检测;免疫标记

Application of Rare Earth Luminescent Materials in Detection of Food Safety

SONG Chun-mei 1,ZHI Ai-min2,JIA Guo-chao2,XU Chuan-lai1,ZHANG Gai-ping1,2,*(1. Schoo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angnan University, Wuxi 214122, China;2. Key Laboratory of Animal Immunology,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Henan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Animal Immunology, He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Zhengzhou 450002, China)

Abstract:Rare earth luminescent materials are one kind of new functional materials with great application potential.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wider application of rare earth luminescent materials, the types, light-emitting mechanisms, luminescent properties, preparation techniques of rare earth luminescent materials have been reviewed. Its applications in food safety test have also been summarized. Finally,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rare earth luminescent materials has also been prospected.Key words:rare earth luminescent materials;food safety;detection;immunolabelling中图分类号:TS201.6;X5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6630(2013)11-0300-05doi:10.7506/spkx1002-6630-201311064

收稿日期:2012-12-1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072121;31272547)

作者简介:宋春美(1985—),女,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食品安全检测。E-mail:[email protected]

*通信作者:张改平(1960—),男,院士,博士,研究方向为食品安全检测。E-mail:[email protected]

稀土元素是指镧系元素加上同属周期表中Ⅲ B族的

钪和钇共17种元素。从1794年Gadolin首先从硅铍钇矿

中分离出“钇土”的混合稀土氧化物,到1947年美国

Marinsky从铀裂变产物中分离出钷,经过长达150多年

的时间,人类才发现全部的稀土元素。由于当时认为它

们很稀贵,其氧化物又有难溶于水的“土性”,故称为

稀土。但事实上稀土元素是典型的金属,具有金属的通

性,延展性好,能够导热、导电。其含量也不稀少,在

地表中总含量为0.0153%。稀土元素的化学性质也十分

活泼,有很强的还原性,是优良的还原剂,其金属活泼

性仅次于碱金属,除此之外,它们还具有杰出的发光性

能和独特的磁学性质。这主要是源于稀土元素具有丰

富的电子能级,其结构特征是外层及次外层均已充满

(6s25s25p6),而5d壳层还空着或仅有1个电子,处于内层

的4f壳层逐一得到填充。除具有独特的4f电子结构,为

多种能级跃迁创造了条件,稀土元素还具有大的原子磁

矩、很强的白旋轨道耦合等,与其他元素形成稀土配位

化合物时,配位数可在3~12之间变化,且其稀土化合物

的晶体结构也呈多样化.这些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决定

了其广泛的用途,目前稀土元素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农

业、科研等领域,被誉为材料的宝库[1-3]。稀土材料主要

包括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稀土贮氢材料、稀

土催化剂材料、稀土陶瓷材料及其他稀土新材料如稀土

超磁致伸缩材料、巨磁阻材料、磁致冷材料、光致冷材

料、磁光存储材料等。本文对稀土发光材料的种类、发

光机理、发光性能、合成方法及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

用进行综述,以期为稀土发光材料更深入的发展和更广

泛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1 稀土发光材料的概述

稀土元素无论被用作发光(荧光或磷光)材料的基质部

Page 2: Application of Rare Earth Luminescent Materials in Detection of Food Safety.pdf

※专题论述 食品科学 2013, Vol.34, No.11 301

分,还是被用作激活剂、共激活剂、敏化剂或掺杂剂,

所制成的发光材料,统称为稀土发光材料。

1.1 稀土发光材料的种类

根据发光方式的不同,稀土发光材料可分为非激活

型发光材料和激活型发光材料两大类。非激活型发光是

由发光材料基质的热歧化作用出现的结构缺陷,在晶格

间产生空位和离子或原子,由这些晶格缺陷所引起的发

光。由于此类发光不需要加入激活物质,因此非激活型

发光又称为自激活发光。激活型发光则通过向基质晶格

中掺入另一种元素的离子或原子时出现杂质缺陷,由这

种缺陷引起的发光成为激活型发光。根据发光材料能量

激发方式的不同,稀土发光材料可分为光致发光材料、

阴极射线发光材料、电致发光材料、X射线激发发光材料

等,见表1。

表 1 按激发方式分类的发光材料

Table 1 Classification of luminescent materials according to excitation

patterns

材料名称 激发方式

电致发光 气体放电或固体受电场作用

光致发光 光的照射

放射线发光 核辐射的照射

阴极射线发光 高能电子束的轰击

X射线发光 X射线的照射

化学发光 化学反应

生物发光 生物过程

摩擦发光 机械压力

发光一般都包括能量吸收、能量传递及光发射3个

阶段。当外界激发源对物体的作用停止后,发光现象还

会持续一定的时间,称为余辉。根据余辉衰减时间的长

短,稀土发光材料又可分为稀土荧光材料和稀土磷光

材料两种。一般把余辉持续时间短于10-8s的发光称为荧

光,余辉持续时间大于10-8s的发光成为磷光。根据斯托

克斯位移方向的不同,稀土发光材料又可分为斯托克斯

材料(下转换发光材料)和反斯托克斯材料(下转换发光材

料)。发射光谱较相应的吸收光谱的红移称为斯托克位

移,即短波长的光激发出长波长的光。而发射光谱较相

应的吸收光谱的蓝移称为反斯托克位移,即长波长的光

激发出短波长的光。值得一提的是,反斯托克斯效应在

许多不同的研究领域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不仅是因

为它基本的科学价值,还有其潜在的应用前途,如从小

型固态激光器和光学数据存储到生物成像以及太阳能能

量转换[4-7]。除此之外,根据稀土发光材料的尺寸大小,

又可分为稀土纳米材料、稀土微米材料等。

1.2 稀土发光材料的发光机理

具有未充满的4f壳层的稀土原子或离子,其光谱中

大约有30000条可观察到的谱线,当有外界能量吸收时,

如施加电场,光照或加热等时,它们可以发射从紫外

光、可见光到红外光区的各种波长的电磁辐射。对固体

材料来说,基质晶格吸收激发能,将吸收的能量传递给

激活剂离子,使激活剂离子的最外层电子吸收能量后由

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光照结束后,被激发电子返回基态

时以发光的形式释放能量。

1.3 稀土发光材料的发光性能

稀土元素独特的电子结构决定了它独特的发光特

性,主要包括:1)谱线丰富,从紫外区域一直延伸到红

外区域。稀土元素4f电子构型的特点,使其可以制备出

各种不同特征的发光体,如不同颜色、不同余辉等。2)

荧光寿命跨越从ns到ms 6个数量级,被激发的稀土离子

中处于激发态的电子寿命比普通原子激发态寿命长得

多。3)稀土离子激活的发光体容易实现掺杂和敏化,吸

收激发能量的能力强,转换效率高。4)物理性质稳定,

可承受大功率的电子束、高能辐射和强紫外光的作用,

化学稳定性好,耐烧伤、而且其制备工艺简单。5)浓度

猝灭小,温度猝灭小。

1.4 稀土发光材料的几种经典合成方法

新的稀土发光材料不断涌现,随之也出现了一些

新的合成方法,以进一步提高发光材料的性能。材料的

特性与合成方法密切相关,因此,研究各种更有效、更

有定向性和选择性的、对环境和社会更友好的以及更节

能、经济的新方法对于稀土发光材料的合成至关重要。

1.4.1 高温固相合成法[8-10]

高温固相合成法是稀土发光材料的一种传统的合成

方法。该法生产工艺相当成熟,原料按一定的比例混合,

加入适量的助熔剂一起研磨,再经高温灼烧、洗涤、烘

干、焙烧、筛选后便可得到产品。该法得到的晶体质量优

良,表面缺陷少,余辉效率高,利于工业化生产,但对设

备要求较高,粒子易团聚,硬度高,需球磨减小粒径,从

而使发光体的晶形受到破坏,发光性能下降,粒径分布不

均匀,难以获得球形颗粒,易存在杂相。

1.4.2 水热合成法[11-13]

水热合成法是高温高压条件下在水(水溶液)或水蒸气

等流体中进行有关化学反应(水热反应)来合成超细微粉的

一种方法。该法采用中温液相控制,能耗相对较低、适

应性广,既可以得到超微粒子又可得到尺寸较大的单晶

体,产物的产率高、物相均匀、纯度高、单晶好、颗粒

易分散,避免了因高温煅烧和球磨等后处理引进的杂质

和结构缺陷。但它只适应于氧化物材料或对水不敏感的

材料的制备和处理。对于一些对水敏感体系,水热法则

不适用。

1.4.3 溶胶-凝胶法[14-16]

溶胶-凝胶法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化学合成方法,

它是将金属醇盐或无机盐经水解直接形成溶胶或经解凝

形成溶胶,然后使溶质聚合凝胶化,再将凝胶干燥、焙

Page 3: Application of Rare Earth Luminescent Materials in Detection of Food Safety.pdf

302 2013, Vol.34, No.11 食品科学 ※专题论述

烧去除有机成分,最后得到无机材料。该法可以获得更

细的粒径,无需研磨,样品的均匀性好、纯度高,且合

成温度比传统的合成方法要低,可以节约能源。但该法

的反应原料价格高,且反应操作比较复杂,有时较难制

得,且周期长,尽管如此,它还是以其温和的反应条件

和灵活多样的操作方式在制备功能材料中显示着巨大的

潜力。

1.4.4 燃烧合成法[17-19]

燃烧合成法是通过燃烧前驱体而获得目的产物的一

种方法。将相应的金属硝酸盐(氧化剂)和尿素或碳酰肼的

混合物放入一定温度环境中使之发生燃烧反应,从而制

备氧化物或其他发光材料。该法燃烧反应时间短、制得

的产物纯度高、粒度小而且均匀、比表面积大、磨细后

发光亮度下降不明显。通过选择不同的助燃剂、调节助

燃剂与酸的比例、控制燃烧温度的高低,可获得微细或

超微细粉末,得到的产品分散性能好、不凝聚团聚、粒

度分布均匀。但是目前用此法制得的产品发光性能还不

是很理想,但是随着实验的改进,燃烧法将是很有前途

的合成法。

1.4.5 化学沉淀合成法[20-22]

化学沉淀法是在原料溶液中添加适当的沉淀剂,使

得原料溶液中的阴离子形成各种形式的沉淀物,然后再

经过滤、洗涤、干燥、加热分解等工艺过程而得到纳米

发光粉。这种方法的合成温度较低、产物粒径小,但晶

粒形状难以控制、过程复杂、易引入杂质、反应过程控

制较难。该法有很多种,其原理基本相同,有缓冲溶液

沉淀法、共沉淀法和均相沉淀法等,其中最常用的是共

沉淀法。共沉淀法是在溶液中含有两种或多种阳离子,

它们以均相存在于溶液中,加入沉淀剂,经沉淀反应

后,可得到各种成分的均一产物。此法制备成本低、污

染小,制得的产品粉末分散性能好、很少团聚,粒径可

达纳米级,原料便宜、无毒。

2 稀土发光材料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稀土发光材料现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包括

食品中农兽药残留的检测、毒素的检测、违禁添加剂的

检测、重金属的检测等。食品安全检测的范围已经涵盖

肉、蛋、奶等畜禽产品及产品源头的饲料水源,还包括

蔬菜、水果、粮食等农副产品。Eu3+与氧的配位能力较

强,以离子键结合的化合物稳定性较高,是应用于食品

安全检测最广泛的稀土发光离子。与仪器分析相结合,

稀土发光材料较多的应用于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技术和荧

光分析法,这两种方法检测均可做到检测食品中的痕量

残留物,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好、可定量的优点,但

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操作,检测成本较高。稀土发光材料

应用于免疫层析试纸技术则不需要特殊昂贵的仪器,用

肉眼便可直接观察结果,具有快速、方便、可现场检测

的优点,能做到定性检测和半定量检测。根据所用稀土

离子的荧光特性,可定制荧光阅读器读取荧光试纸的光

度值,从而做到定量检测,但会降低现场检测的效率。

2.1 用于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TRFIA)是一种非同位素

免疫分析技术,与普通的荧光分析原理基本相同,采用

三价稀土离子(如Eu3+、Tb3+、Sm3+、Dy3+等)及其螯合剂

(代替荧光物质、放射性核素或酶) 作为示踪物,标记抗

原、蛋白质、多肽、激素、抗体、核酸探针或生物活性

细胞,通过这些稀土离子与具有双功能结构的螯合剂以

及标记物形成稀土离子-螯合剂-标记物螯合物,待反应体

系如抗原抗体免疫反应、生物素亲和素反应、核酸探针

杂交反应、靶细胞与效应细胞的杀伤反应等发生后,利

用增强液放大荧光信号后,用时间分辨荧光仪测定最后

产物中的荧光强度,根据荧光强度和相对荧光强度比值

及采用的模式(夹心法或竞争法),判断反应体系中分析物

的浓度,达到定量分析的目的。由于镧系元素螯合物的

发光特点,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可有效地排除非

特异荧光的干扰,极大地提高了分析灵敏度[23-26]。 

Bacigalupo等[27]用Eu3+-BCPDA标记羊抗兔IgG,建立

了不同脂肪含量的生牛奶中氨苄青霉素的时间分辨荧光

免疫分析方法,该法的灵敏度为1ng/mL,比欧洲国家残

留限量低4倍,实验还表明不同的脂肪含量不会对结果

造成影响。樊晓博等[28]用Eu3+标记盐酸克伦特罗人工抗

原,建立了直接竞争型的时间荧光免疫分析体系,在检

测猪尿、组织样的实验中,该法的灵敏度为0.02μg/L,

样品回收率为91%~101%,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Ma

Zhihong等[29]用Eu3+-DTTA标记羊抗兔IgG,建立了检测

谷物中玉米赤霉烯醇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方法,该

法的灵敏度为0.2ng/mL,检测玉米和小麦样品的回收率

为76%~132%,证明了该法的可行性。李丽华等 [30]采

用Eu3+-DTTA标记羊抗兔IgG示踪,建立了环丙沙星时

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方法,经过条件优化,该法的检测

限为0.5μg/L,IC50为4.32μg/L,线性范围(IC20~IC80)为

1.14~28.85μg/L,该法对蜂蜜和牛奶中环丙沙星检测的

回收率较高,可满足实际样品的检测要求。

2.2 用于荧光分析法

荧光分析法是物质经光照射后能发射出能反应该物

质特性的荧光,根据该物质的荧光光谱特性、荧光强度

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方法。李文静等[31]依据Eu3+和依

诺沙星能形成配合物发射铕离子的特征荧光,加入SDS

后可大大增强体系的荧光强度的特性,建立了以Eu3+为

荧光探针分析痕量依诺沙星含量的新方法,检出限为

1.2×10-7mol/L,该法用于依诺沙星片剂的测定。姚飞等[32]

Page 4: Application of Rare Earth Luminescent Materials in Detection of Food Safety.pdf

※专题论述 食品科学 2013, Vol.34, No.11 303

制备了水溶态纳米Eu3+掺杂TiO2荧光探针,根据氯氰菊酯

对Eu3+掺杂TiO2的荧光具有猝灭作用,氯氰菊酯浓度和

Eu3+掺杂TiO2的荧光强度成正比,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农

药的新方法,检出限为2.5×10-11mol/L,回收率较高。马

璐[33]根据六偏磷酸钠能使Eu3+产生荧光和散射增强的现

象,Eu3+荧光增加的强度与六偏磷酸钠浓度在一定范围内

呈线性关系,建立了一种荧光增敏测定六偏磷酸钠的方

法,检测限为0.34µmol/L。用于茶饮料中食品添加剂六偏

磷酸钠的测定,回收率较好。

2.3 用于免疫层析试纸技术

免疫层析试纸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基

于免疫学方法的快速检测技术。依据免疫层析反应时抗

原与抗体结合方式的不同该法可分为双抗夹心免疫层析

法和竞争免疫层析法,根据标记物的不同,又可分为金

标免疫层析法和荧光免疫层析法[34-35]。金标免疫层法已在

农药残留、兽药残留、违禁添加成分残留、生物毒素、

重金属残留、环境污染物残留和人畜共患病检测等食品

安全检测领域都有了广泛的应用。而基于稀土发光材料

的荧光免疫层析法在食品安全领域中的应用还处于初级

阶段。朱海等[36]用稀土荧光纳米颗粒标记呋喃唑酮代谢

物单克隆抗体,采用竞争模式制备呋了喃唑酮代谢物免

疫层析试纸条,其灵敏性达到1.0ng/mL,可满足相关检

测标准要求,可用于食品中呋喃唑酮代谢物的检测。郭

艳宏等 [37]利用反相微乳技术合成了稀土铕-SiO2纳米颗

粒,用其标记氯霉素单克隆抗体,并制备竞争型免疫层

析试纸条,如图1所示,用于牛奶中氯霉素和氯霉素琥珀

酸盐同步检测,简便快速,特异性好。

从左至右标准品质量浓度依次为0、0.5、1、5、10ng/mL。

图 1 氯霉素竞争性免疫检测实验

Fig.1 Competitive immunoassay test of chloramphenicol

2.4 用于其他方法

利用稀土发光材料检测食品中各种残留的方法还有

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法、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法、流

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光转化-能量转移化学发光法等,这

些方法多用于药物分析检测,用于食品领域的还较少。

杨伟群等[38]以Eu3+掺杂类普鲁士蓝(Eu-PB)化学修饰铂电极

为工作电极,基于铜(Ⅱ)-土霉素配合物对三联吡啶钌(Ⅱ)

电致化学发光强度的增敏作用,建立了毛细管电泳电致

化学发光法测定土霉素的新方法,检出限为57ng/mL,在

牛奶样中土霉素残留量的测定中,加标回收率为95.5%。

翟晗等[39]采用水热法合成YVO4:Eu荧光纳米粒子,以其

为能量供体,孔雀石绿为能量受体,建立了荧光共振能

量转移体系,实现了对孔雀石绿的定量检测,方法检出

限为2.0×10-5g/L。李利军等[40]发现铈(Ⅳ)氧化盐酸多巴

胺能产生弱发光,而罗丹明6G(Rh6G)能大大增强此弱

发光,由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盐酸多巴胺

的新体系,该方法的检出限为4.0×10-7mol/L。连宁等[41]

发现洛美沙星的光解产物(ILFLX)与Tb3+形成的配合物对

Ce(Ⅳ)-SO3-2化学发光体系有较强的增敏作用,比光解前

体系的化学发光强度增大近5倍。据此建立了光化学-能

量转移化学发光法测定LFLX的新方法,该方法的检出限

为2.5×10-10mol/L。

3 结 语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食品跨国界和跨地区的流

通越来越频繁,各种食品的安全事故和隐患也呈扩展趋

势,稀土发光材料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在当前得到了很

好的应用,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适用于现场检测的快

速检测技术也必将得到飞快的发展,具有高灵敏、低背

景的稀土发光材料在快速检测技术中有望超越胶体金成

为新一代更灵敏、方便的显示材料。更多的稀土发光材

料、稀土离子、稀土配位体将被发掘应用于食品安全检

测,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上,稀土发光材料的发展进入

一个新时期,它将在食品安全领域发挥更大的潜力。

参考文献:

[1] 刘博林. 稀土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D].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 2008.

[2] 刘超. 稀土元素的理化性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及其作用机理[D]. 苏

州: 苏州大学, 2010.

[3] 张希艳, 卢利平, 柏朝晖, 等. 稀土发光材料[M]. 北京: 国防工业出

版社, 2005: 35.

[4] AUZEL F. Upconversion and anti-stokes processes with f and d ions

in solids[J]. Chemical Reviews: Columbus, 2004, 104(1): 139-174.

[5] WANG Guofeng , PENG Qing , L I Yadong . Lan than ide -

doped nanocrystals: synthesis, optical-magnetic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J]. 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 2011, 44(5): 322-332.

[6] COHEN B E. Biological imaging: beyond fluorescence[J]. Nature,

2010, 467: 407-408.

[7] van der ENDE B M, AARTS L, MEIJERINK A. Lanthanide ions as

spectral converters for solar cells[J]. Phys Chem Chem Phys, 2009, 11:

11081-11095.

[8] 柳春茹, 刘新福, 孙以材, 等. ZnO/Eu3+发光材料的高温固相合成及

其发光性能[J]. 化学研究, 2010, 21(6): 53-56.

[9] 陈巧平, 高峰, 谢鸿芳, 等. 高温固相法合成长余辉发光材料Sr

0.96Al2O4: Eu2+ 0.02, Dy3+ 0.02[J]. 化学通报, 2011, 74(4): 372-375.

Page 5: Application of Rare Earth Luminescent Materials in Detection of Food Safety.pdf

304 2013, Vol.34, No.11 食品科学 ※专题论述

[10] 刘少友, 唐文华, 冯庆革, 等. N, Fe共掺杂TiO2纳米材料的固相合成

及其对喹啉的可见光降解[J]. 无机材料学报, 2010, 25(9): 921-927.

[11] YU Jiaguo, YU Xiaoxiao, HUANG Baibiao, et al. Hydrothermal

synthesis and visible-light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novel cage-like

ferric oxide hollow spheres[J]. Crystal Growth and Design, 2009, 9(3):

1474-1480.

[12] WADIA C, WU Yue, GUL S, et al. Surfactant-assisted hydrothermal

synthesis of single phase pyrite FeS2 nanocrystals[J]. Chemistry of

Materials, 2009, 21(13): 2568-2570.

[13] QIAN Jiangfeng, ZHOU Min, CAO Yuliang, et al. Template-free

hydrothermal synthesis of nanoembossed mesoporous LiFePO4

microspheres for high-performance lithium-ion batteries[J]. 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 2010, 114(8): 3477-3482.

[14] HSU W H, SHENG M H, TSAI M S. Preparation of Eu-activated

strontium orthosilicate (Sr1.95SiO4: Eu0.05) phosphor by a sol-

gel method and its luminescent properties[J].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09, 467(1/2): 491-495.

[15] LI Ling, YANG H K, MOON B K, et al. Photoluminescent properties

of Ln2O3: Eu3+ (Ln= Y, Lu and Gd) prepared by hydrothermal process

and sol-gel method[J]. 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ysics, 2010, 119(3):

471-477.

[16] YANES A C, SANTANA-ALONSO A, MÉNDEZ-RAMOS J, et al.

Yb3+-Er3+co-doped sol-gel transparent nano-glass-ceramics containing

NaYF4 nanocrystals for tuneable up-conversion phosphors[J].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09, 480(2): 706-710.

[17] DONG Tiaotiao, LI Zhaohui, DING Zhengxin, et al. Characterizations

and properties of Eu3+-doped ZnWO4 prepared via a facile self-

propagating combustion method[J]. Materials Research Bulletin, 2008,

43(7): 1694-1701.

[18] QIAN Xianhua, PU Xipeng, ZHANG Dafeng, et al. Combustion

synthesis and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NaY1-xEux (WO4)2

phosphors[J]. Journal of Luminescence, 2011, 131(8): 1692-1695.

[19] LATHIKA D S, SUDARSANA K K, BALAKRISHNAN A. Rapid

synthesis of pure and narrowly distributed Eu doped ZnO nanoparticles

by solution combustion method[J]. Materials Letters, 2011, 65(1): 35-37.

[20] PAN Wen, NING Guiling, ZHANG Xu, et al. Enhanced luminescent

properties of long-persistent Sr2MgSi2O7: Eu2+, Dy3+ phosphor prepared

by the co-precipitation method[J]. Journal of Luminescence, 2008,

128(12): 1975-1979.

[21] MU Cheng, HE Junhui. Synthesis and luminescent properties of

Rare Earth (Eu2+, Tb3+) doped Ba3(PO4)2 nanowires by chemical

precipitation in nanochannels[J]. Materials Letters, 2012, 70: 101-104.

[22] DONG Yan, WU Zhisen, HAN Xuelin, et al. Preparation of

BaMgAl10O17:Eu2+ phosphor with small particle size by co-

precipitation method[J].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11,

509(8): 3638-3643.

[23] 金晶, 赖卫华, 涂祖新, 等.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的研究进

展及在食品安全领域中的应用[J]. 食品科学, 2006, 27(12): 886-889.

[24] HAGAN A, ZUCHNER T. Lanthanide-based time-resolved

luminescence immunoassays[J]. Analytical and Bioanalytical

Chemistry, 2011, 400(9): 2847-2864.

[25] 赵莉莉, 黄飚, 王晓岚, 等. 恩诺沙星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方法

的建立[J]. 食品科学, 2011, 32(10): 110-114.

[26] 解肖鹏, 张雷.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J]. 食品与

药品, 2012, 14(5): 203-206.

[27] BACIGALUPO M A, MERONI G, SECUNDO F, et al. Time-resolved

fluoroimmunoassay for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ampicillin in

cow milk samples with different fat contents[J]. Talanta, 2008, 77(1):

126-130.

[28] 樊晓博, 杨金易, 高秀杰, 等. Eu3+标抗原盐酸克伦特罗的时间分辨

荧光免疫检测[J]. 食品科学, 2010, 31(20): 307-310.

[29] MA Zhihong, HUANG Biao, ZHANG Jue, et al. Time-resolved

fluoroimmunoassay of zearalenone in cereals with a europium chelate

as label[J]. Journal of Rare Earths, 2009, 27(6): 1088-1091.

[30] 李丽华, 白瑞樱, 孙远明, 等. 环丙沙星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方

法的建立与应用[J]. 食品科学, 2012, 33(8): 216-220.

[31] 李文静, 敖登, 高娃, 等. 以铕离子为荧光探针测定痕量依诺沙星[J].

稀土, 2005, 26(4): 46-48.

[32] 姚飞, 谭春雷, 王文霞, 等. Eu (3+) 掺杂 TiO2 荧光探针的制备及对

氯氰菊酯的检测应用[J]. 化工进展, 2012, 31(2): 417-420.

[33] 马璐. 稀土纳米材料的合成及稀土离子探针在药物和食品分析中

的应用研究[D]. 重庆: 西南大学, 2009.

[34] 刘道峰, 邓省亮, 赖卫华, 等. 新型层析快速检测技术及其在食品安

全中的应用[J]. 食品与机械, 2011, 27(6): 261-264.

[35] 李怀明, 许恒毅, 熊勇华. 免疫层析试纸条技术及其在食源性致病

菌检测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11, 32(17): 380-383.

[36] 朱海, 范放, 吕敬章, 等. 呋喃唑酮代谢物荧光纳米颗粒免疫层析

法的建立[J].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 30(6): 32-34.

[37] 郭艳宏, 李飞, 邹明强, 等. 用于检测氯霉素类残留物的荧光免疫

检测试纸条的研制[J]. 化学试剂, 2010, 32(6): 496-498.

[38] 杨伟群, 李玉杰, 周敏. 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法测定牛奶样中

的土霉素残留量[J]. 分析试验室, 2010(11): 57-60.

[39] 翟晗, 于永丽, 成利艳, 等. YVO4: Eu 荧光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测

定孔雀石绿的研究[J]. 化学学报, 2011, 69(10): 1205-1210.

[40] 李利军, 钟招亨, 冯军, 等.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盐酸多巴胺

[J]. 分析测试学报, 2007, 26(1): 125-127.

[41] 连宁, 唐江宏, 贺香红, 等. 能量转移化学发光法测定洛美沙星[J].

分析化学, 2008, 36(6): 823-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