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世界工厂”? - cf40.org.cn ·...

23
1 下一个“世界工厂”? ------ 东盟经济竞争力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孙明春 简民惠 1 近年来,东盟经济出现了很多积极的变化,各成员国政府都积极致力于多方面的改 革,以改善本国的基础设施和经济、社会及法制环境。这些改革措施迅速提升了东盟经济 体的国际竞争力和对外资的吸引力,引起了跨国公司和国际投资者的青睐。与东盟国家相 比,中国在过去三十年来一直享受的人口红利、低劳动力成本、相对较好的基础设施条 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环境、以及国内市场巨大的增长潜力等综合竞争优势,在最 近几年明显缩小,有些甚至从优势变为劣势。 我们认为,随着东盟经济体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会把低端 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从中国迁往东盟,使得东盟十国中的七个低收入国家非常有可能在今后 5-10 年内成为继中国之后的下一个“世界工厂”,并导致中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急剧 衰落。如果我们的判断正确,中国必须抓紧推动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和发展服务业,以免 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外迁后对国内经济增长和就业产生过大的冲击。与此同时,东盟经济的 崛起也给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要顺应国际潮流,积极参与, 充分利用这一历史机遇来帮助中国经济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一、 东盟国家经济情况概述 东盟(ASEAN)是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的简称。它成立于 1967 年,最初只有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五 个国家,后来陆续接受了文莱、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发展为今天的东盟十国。 2012 年,东盟十国的总人口达 6.1 亿,大约占世界总人口的 9%(相当于中国人口 45%);其国土面积覆盖地球陆地面积的 3%。如果把东盟视为一个单一的经济体,其国 民生产总值(GDP)在 2012 年达到 2.2 万亿美元,在世界各国中排名第九。但是,东盟成 员国之间的经济规模差异很大,印度尼西亚为区内最大的经济体,其 GDP 2012 年达到 8800 亿美元,占整个东盟经济的 40%。而老挝的经济规模最小,2012 年的 GDP 仅为 80 亿 美元,占整个东盟经济的 0.4%1 作者简介:孙明春,上海博道投资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金融 40 人论坛成员、香港中国金融协会 副主席;简民惠,香港大和资本市场有限公司亚洲经济学家。

Transcript of 下一个“世界工厂”? - cf40.org.cn ·...

Page 1: 下一个“世界工厂”? - cf40.org.cn · 马来西亚在一万美元左右,属于中等偏高收入国家;而其他七个经济体都在6000美元以 下,属于中等偏低收入或低收入国家。由于这七个国家的人均gdp都低于中国,为下文讨

1

下一个“世界工厂”?

------ 东盟经济竞争力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孙明春 简民惠1

近年来,东盟经济出现了很多积极的变化,各成员国政府都积极致力于多方面的改

革,以改善本国的基础设施和经济、社会及法制环境。这些改革措施迅速提升了东盟经济

体的国际竞争力和对外资的吸引力,引起了跨国公司和国际投资者的青睐。与东盟国家相

比,中国在过去三十年来一直享受的人口红利、低劳动力成本、相对较好的基础设施条

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环境、以及国内市场巨大的增长潜力等综合竞争优势,在最

近几年明显缩小,有些甚至从优势变为劣势。

我们认为,随着东盟经济体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会把低端

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从中国迁往东盟,使得东盟十国中的七个低收入国家非常有可能在今后

5-10 年内成为继中国之后的下一个“世界工厂”,并导致中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急剧

衰落。如果我们的判断正确,中国必须抓紧推动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和发展服务业,以免

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外迁后对国内经济增长和就业产生过大的冲击。与此同时,东盟经济的

崛起也给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要顺应国际潮流,积极参与,

充分利用这一历史机遇来帮助中国经济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一、 东盟国家经济情况概述

东盟(ASEAN)是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的简称。它成立于 1967年,最初只有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五

个国家,后来陆续接受了文莱、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发展为今天的东盟十国。

2012 年,东盟十国的总人口达 6.1 亿,大约占世界总人口的 9%(相当于中国人口

的 45%);其国土面积覆盖地球陆地面积的 3%。如果把东盟视为一个单一的经济体,其国

民生产总值(GDP)在 2012年达到 2.2万亿美元,在世界各国中排名第九。但是,东盟成

员国之间的经济规模差异很大,印度尼西亚为区内最大的经济体,其 GDP在 2012 年达到

8800 亿美元,占整个东盟经济的 40%。而老挝的经济规模最小,2012年的 GDP 仅为 80亿

美元,占整个东盟经济的 0.4%。

1作者简介:孙明春,上海博道投资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金融 40 人论坛成员、香港中国金融协会

副主席;简民惠,香港大和资本市场有限公司亚洲经济学家。

Page 2: 下一个“世界工厂”? - cf40.org.cn · 马来西亚在一万美元左右,属于中等偏高收入国家;而其他七个经济体都在6000美元以 下,属于中等偏低收入或低收入国家。由于这七个国家的人均gdp都低于中国,为下文讨

2

图一:2012 年东盟成员国的名义国民生产总值(GDP)

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

(十亿美元)

数据来源:CEIC。

东盟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差异很大。以 2012年的人均 GDP为标尺,可将

东盟十国分为三个梯队。新加坡和文莱的人均 GDP都在四万美元以上,属于高收入国家;

马来西亚在一万美元左右,属于中等偏高收入国家;而其他七个经济体都在 6000 美元以

下,属于中等偏低收入或低收入国家。由于这七个国家的人均 GDP都低于中国,为下文讨

论方便,我们将其统称为“东盟低收入七国”。

图二:2012 年东盟成员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 per capita)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美元)4158851709

东盟低收入七国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二、 东盟经济体竞争力分析

在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发布的“2013-14年全球竞争力排名”

中,大部分东盟成员国的排名相比五年前都有大幅度提高(见表一)。尤其是老挝和缅甸

首次被纳入排名中,反映了近年来这两个国家加速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成果,这本身就

Page 3: 下一个“世界工厂”? - cf40.org.cn · 马来西亚在一万美元左右,属于中等偏高收入国家;而其他七个经济体都在6000美元以 下,属于中等偏低收入或低收入国家。由于这七个国家的人均gdp都低于中国,为下文讨

3

是其竞争力改善的一个标志。相比之下,中国的排名虽然高于大部分东盟成员国,但在过

去五年中排名仅上升一位,这表明东盟经济体与中国的竞争力差距正在迅速缩小。

表一: 2013-14 年全球竞争力排名

2008-09 2013-14 排名变化

文莱 39 26 13

柬埔寨 109 88 21

印度尼西亚 55 38 17

老挝 N/A 81 N/A

马来西亚 21 24 -3

缅甸 N/A 139 N/A

菲律宾 71 59 12

新加坡 5 2 3

泰国 34 37 -3

越南 70 70 0

中国 30 29 1

数据来源:世界经济论坛。

我们认为,东盟经济体国际竞争力的改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劳动力成本

与中国相比,东盟低收入七国所具有的最大优势是更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这一优势

随着近年中国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而愈益明显。以人均 GDP为例,1990年,中国的名义

人均 GDP仅为 314美元,远远低于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泰国(见图三);而到 2012

年,中国的人均 GDP 已接近 6100美元,不但远远超过了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而且也超

过了泰国。这意味着,相对于这些国家,中国在 20年前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如今已变为

劣势。

图三:中国与东盟个别成员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 per capita)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2012

中国 印尼 泰国 菲律宾

(美元)

Page 4: 下一个“世界工厂”? - cf40.org.cn · 马来西亚在一万美元左右,属于中等偏高收入国家;而其他七个经济体都在6000美元以 下,属于中等偏低收入或低收入国家。由于这七个国家的人均gdp都低于中国,为下文讨

4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过去几年,中国的平均工资水平以接近 20%的年增速增长。东盟经济体虽然也经历

了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但其上升幅度无法与中国相提并论,导致中国与东盟低收入国

家的工资差别愈益扩大。比如,在 2005年,中国的年工资水平与泰国、菲律宾基本相

仿,与越南、印度尼西亚和柬埔寨虽有差别,但差别仅有 1000美元左右。然而,到 2012

年,中国的工资水平已经涨了三倍,超过泰国、菲律宾的年工资 2000多美元,超过越南

3000 多美元,而超过印度尼西亚和柬埔寨更是多于 4000-5000美元(见图四)。

图四:中国与东盟个别成员国的人均年工资水平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中国 泰国 菲律宾 印尼 越南 柬埔寨

2005 2012

(美元)

数据来源:CEIC。

劳动力成本的差距如此之大,已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中国在基础设施、劳动力素

质、政府执行力、及国内市场潜力等方面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从中

国向东盟低收入七国的转移就变得水到渠成。这从一些跨国公司近年在全球生产基地布局

的变化中可窥一斑。比如,世界知名的运动鞋品牌耐克就已开始将其全球生产基地的重心

从中国逐步转移到更低收入的东盟经济体,尤其是越南。在 2000年,耐克在全球生产的

运动鞋中,有 40%产于中国,只有 13%产于越南(见图五);而到 2012年,中国的比例下

降到 32%,而越南的比例则上升至 41%。这表明,跨国公司出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对劳动力成本的敏感性是非常高的。

Page 5: 下一个“世界工厂”? - cf40.org.cn · 马来西亚在一万美元左右,属于中等偏高收入国家;而其他七个经济体都在6000美元以 下,属于中等偏低收入或低收入国家。由于这七个国家的人均gdp都低于中国,为下文讨

5

图五:运动鞋品牌耐克的全球生产基地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越南 中国 印尼 印度 泰国

(%)

数据来源:耐克公司历年年报。

2.2 基础设施

虽然东盟低收入七国有明显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但它们在基础设施方面却大多落后

于中国,给跨国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很多不便,增加了运输、通讯、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

成本。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中国与大多数东盟低收入经济体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其差距并

非不可逾越,而且有些国家在某些领域的基础设施条件甚至好于中国(见图六-图十

一)。

图六:公路密度(2010)

67

4842

35

25 2217

12.1 5

0

10

20

30

40

50

60

70

(每1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道路的总长度)

Page 6: 下一个“世界工厂”? - cf40.org.cn · 马来西亚在一万美元左右,属于中等偏高收入国家;而其他七个经济体都在6000美元以 下,属于中等偏低收入或低收入国家。由于这七个国家的人均gdp都低于中国,为下文讨

6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图七:柏油路占总道路长度的比例(2009)

99

57 54 48

41

14 12 10 6

0102030405060708090

100

(% )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图八:电网覆盖率(2010)

100 100 100 99 98 88 83

73 63

49

31

0102030405060708090

100

(占总人口的比例)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图九:电话普及率(2012)

Page 7: 下一个“世界工厂”? - cf40.org.cn · 马来西亚在一万美元左右,属于中等偏高收入国家;而其他七个经济体都在6000美元以 下,属于中等偏低收入或低收入国家。由于这七个国家的人均gdp都低于中国,为下文讨

7

05

10152025303540

(每100人中的电话总数)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图十:互联网普及率(2012)

01020304050607080

(每100人中互联网使用人数)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图十一:能取得干净水源的人口比例 (2011)

100 100 96 96 92 9284 84 80

70 67

0102030405060708090

100(%)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Page 8: 下一个“世界工厂”? - cf40.org.cn · 马来西亚在一万美元左右,属于中等偏高收入国家;而其他七个经济体都在6000美元以 下,属于中等偏低收入或低收入国家。由于这七个国家的人均gdp都低于中国,为下文讨

8

在上述图中,我们有意把中国在 1990 年代(或我们能找到的最早数据)相关基础

设施的水平也加入图中。这是因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当跨国公司考虑把生产基地从

“亚洲四小龙”(新加坡、香港、台湾、韩国)及其他地区转移到中国之时,中国的基础

设施条件远远落后于这些较发达的经济体。然而,当时中国在劳动力成本方面的巨大优势

仍然促使跨国公司克服基础设施方面的困难,把工厂转移到中国。这说明,中国在当时的

基础设施已达到一个能够基本满足跨国公司生产、运输、通讯、及供应链管理的的水平。

相比那时候的中国,大多数东盟经济体今天的基础设施硬件要好的多。也就是说,如果当

年跨国公司能够克服中国当时基础设施的劣势而把生产基地从“亚洲四小龙”迁移到中国

的话,那么今天东盟国家基础设施的劣势也不会阻挡他们把工厂从中国转移到这一地区。

更重要的是,东盟国家政府也意识到基础设施改善对吸引外商投资的重要性,因此

近年来一直致力于鼓励基础设施及工业设施的投资。例如,菲律宾政府于 2010 年开始推出

公私合作项目,鼓励私营部门参与能源、运输等关键性行业的建设项目;印尼国会在

2011 年 12 月批准了一项关于土地供应和征用的法律,旨在使国内外投资者和土地开发商

能够更容易获得土地,提高基础设施与工业项目的审批与执行效率;老挝政府在近几年也

通过与其他国家政府间签署经济援助及合作开发项目的协议,获得资本和技术来修建铁路

及其他基础设施项目。

东盟国家政府的努力已反映在这些国家近年来固定资本形成的快速增长中。在

2008-12年间,除了泰国和文莱之外,东盟经济体的固定资本形成的年均实际增长率都在

5%以上,而且大部分国家是在 7%以上(见图十二)。尤其是刚刚实施改革开放措施不满

四年的缅甸,其投资增长率更是达到年均 28%的水平。

图十二:东盟国家固定资本形成的年平均实际增长率(2008-12 年)

0123456789

10

(同比增长率)28.4%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2.3 人口结构

Page 9: 下一个“世界工厂”? - cf40.org.cn · 马来西亚在一万美元左右,属于中等偏高收入国家;而其他七个经济体都在6000美元以 下,属于中等偏低收入或低收入国家。由于这七个国家的人均gdp都低于中国,为下文讨

9

对于东盟能否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的一个常有疑问是:这个地区是否有足够数

量和质量的劳动力,来承接从中国这个拥有 14亿人口和较高教育水准的国家转移出来的

劳动密集型制造业?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中国虽然有 14 亿人口,但真正在制造业就业的劳动力大约只

有 1.5 亿,其中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就业的估计在 1亿人左右,因此将来需要(或不得

不)转移出去的低端就业机会可能在 5000 万左右。

相比之下,东盟人口有 6.1亿,其中 5.8亿在东盟低收入七国,这相当于中国人口

的 42%。印度尼西亚是东盟人口最多的国家,有近 2.5亿人,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广东

省(也是出口额最大的省份)的两倍还多。菲律宾是东盟人口第二大国,有 9600 万人,

与中国的人口第二大省山东并驾齐驱。越南的人口则接近中国的人口第三大省河南,超过

了人口第四大省四川;泰国则类似于中国的人口第七大省湖南(见表二)。

表二:东盟成员国人口与中国各省人口的比较

2012 人口数(千人) 2012 年拥有相近人口数的中国省份

东盟 610,863 中国总人口数的 45.1%

印尼 247,214 广东 + 河南 + 江西

菲律宾 95,814 山东

越南 88,776 四川

泰国 64,457 湖南

缅甸 59,780 安徽

马来西亚 29,337 重庆

柬埔寨 13,389 天津

老挝 6,385 宁夏

新加坡 5,312 青海

文莱 400 小于西藏 数据来源:CEIC。

东盟人口的 66%介于 15-64岁之间,也就是说,其劳动力人口有 4亿左右。东盟低

收入七国大多还处于城镇化的初期,目前约有 1亿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见图十三)。另

外,东盟尚有 1亿劳动力从事服务业,还有大量劳动力处于失业或非充分就业状态。这些

数据表明,如果跨国公司需要将一些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生产从中国转移到东盟低收入七

国,这些国家完全有能力通过城镇化、降低失业率、提高就业强度等方式来接纳 5000万

就业机会。

图十三:农业就业占总就业的比例 (2012)

Page 10: 下一个“世界工厂”? - cf40.org.cn · 马来西亚在一万美元左右,属于中等偏高收入国家;而其他七个经济体都在6000美元以 下,属于中等偏低收入或低收入国家。由于这七个国家的人均gdp都低于中国,为下文讨

10

85.4

72.262.7

48.441.3

35.1 33.6 33.4

13.1

1.4 0.60

102030405060708090

老挝

柬埔寨

缅甸

越南

泰国

印尼

中国

菲律宾

马来西亚

文莱

新加坡

(%)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值得注意的是,东盟的 4亿劳动力人口中,有 1.5亿是介于 15-30岁的年轻劳动人

口(图十四),而这正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最需要的劳动力阶层,也是中国目前劳动力市

场供应最紧张的一个群体。此外,东盟人口中有 26%为 15岁以下(相对于中国的

16.5%),也就是说,15年以后,东盟介于 15-30岁的年轻劳动人口将会上升到 1.6亿

(图十五)。这与中国目前所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年轻劳动力供应下降形成了鲜明的对

比。这意味着,东盟不仅今天能提供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所需的大量年轻劳动力,也足够供

应未来十到二十年所需的年轻劳动力。

图十四:介于 15-30 岁的东盟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2011)

0

5

10

15

20

25

30

35

柬埔

文莱

老挝

马来

西亚

菲律

越南

印尼

东盟

缅甸

中国

泰国

新加

(%)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图十五:介于 0-14 岁的东盟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2011)

Page 11: 下一个“世界工厂”? - cf40.org.cn · 马来西亚在一万美元左右,属于中等偏高收入国家;而其他七个经济体都在6000美元以 下,属于中等偏低收入或低收入国家。由于这七个国家的人均gdp都低于中国,为下文讨

11

0

5

10

15

20

25

30

35

老挝

柬埔

马来

西亚

印尼

文莱

缅甸

菲律

越南

泰国

新加

中国

(%)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除了充足的劳动力数量以外,大多数东盟国家的劳动力素质也不比中国差很多。除

了老挝和柬埔寨之外,其他东盟国家的成人识字率都在 92%以上(相对于中国的 94%;见

图十六);除了柬埔寨、老挝和缅甸之外,多数东盟国家都有相当高的中学入学率(见图

十七)。这些数据表明,东盟的劳动力应该有足够的教育水准来从事比较低端的劳动密集

型制造业的工作。

图十六:东盟人口的成人识字率 (2009)

95.4 95.3 94.7 94.0 93.5 92.8 92.5 92.2 92.0

78

73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100

菲律

文莱

新加

中国

泰国

越南

马来

西亚

印尼

缅甸

柬埔

老挝

% of adults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图十七:东盟人口的中学入学率 (2010)

Page 12: 下一个“世界工厂”? - cf40.org.cn · 马来西亚在一万美元左右,属于中等偏高收入国家;而其他七个经济体都在6000美元以 下,属于中等偏低收入或低收入国家。由于这七个国家的人均gdp都低于中国,为下文讨

12

110

85 81 79 77 7768

5447 46

0

20

40

60

80

100

120

文莱

菲律

中国

泰国

印尼

越南

马来西亚

缅甸

老挝

柬埔

(%)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2.4 经济政策和投资环境

与中国相比,东盟低收入七国在法律、税收、行政审批、文化、及其它一些投资软

环境方面明显较差,很多国家还存在严重的腐败问题,还有一些国家则存在比较明显的民

粹主义倾向,对外资不够友好。这些因素影响了这一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比如,根据世

界银行公布的 2012年全球各国商业经营容易度的排名,除了泰国以外,东盟低收入七国

中的其它五国(缅甸除外,因为没有排名)都低于中国(见图十八);而在国际透明组织

(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公布的 2012年全球腐败指数排名中,东盟低收入七国

更是全部落后于中国(见图十九)。

图十八:商业经营容易度国际排名 (2012)

112 18

7991

99

128 133 138

163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新加

马拉

西亚

泰国

文莱

中国

越南

印尼

柬埔寨

菲律宾

老挝

排名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图十九:腐败指数国际排名

Page 13: 下一个“世界工厂”? - cf40.org.cn · 马来西亚在一万美元左右,属于中等偏高收入国家;而其他七个经济体都在6000美元以 下,属于中等偏低收入或低收入国家。由于这七个国家的人均gdp都低于中国,为下文讨

13

0

50

100

150

200

新加

文莱

马来

西亚

中国

泰国

印尼

越南

菲律

柬埔

老挝

缅甸

2010 2012

排名

数据来源:国际透明组织(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

然而,东盟经济体在投资软环境方面并非全部差于中国。例如,大多数东盟成员国

已经多年采取市场经济体制,其国内经济管制水平远远低于中国,这从这些国家在经济自

由度的排名可以看出(见图二十)。因此,如果中国不抓紧放松存在于国内各行各业的各

种过度管制措施,东盟各国在经济自由度方面的优势可能会进一步扩大。

为改善本国的投资软环境,近年来东盟国家政府纷纷加速对内的结构性改革和对外

的经济开放,呈现出一股改革开放的浪潮(具体措施见表三)。相信这些举措会进一步改

善东盟成员国的投资软环境,增强东盟经济体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力。

图二十:经济自由度国际排名

0

30

60

90

120

150

180

新加

马来

西亚

泰国

柬埔

菲律

印尼

越南

中国

老挝

缅甸

2012 2013

排名

Page 14: 下一个“世界工厂”? - cf40.org.cn · 马来西亚在一万美元左右,属于中等偏高收入国家;而其他七个经济体都在6000美元以 下,属于中等偏低收入或低收入国家。由于这七个国家的人均gdp都低于中国,为下文讨

14

数据来源:遗产基金会(The Heritage Foundation)。

表三:东盟成员国近年采取的改革开放措施

东盟 2012年 11月东盟第 21届峰会,东盟十国同意在 2015年完成贸易整合

新加坡 欧盟与新加坡的自由贸易协议草案在经过各自国会审核之后,预期在今年春天完成签署

印尼 2011 年 12 月印度尼西亚国会批准了一项新的法律,提高土地供应和征用效率。该法律使投资者和土地

开发商更容易获得土地。

老挝 2012年 10月老挝被批准成为世界贸易组织 (WTO) 的第 158位成员国

在第九届亚欧(ASEM9)首脑会议上,老挝签署了至少 18 个与其他国家的协议和备忘录。涵盖的主题很

广泛,包括财政援助协议,经济援助和各种开发项目的合作协议,老挝与中国的铁路,老挝与越南边境

的铁路,以及老挝外交部和其他国家之间的备忘录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宣布将使服务业更自由化。这已吸引了 11 项总价值约 21 亿美元的投资,从能源到地产无所不

包。该国将允许外国人对电信网络和服务提供商拥有高达 70%的股权

吉隆坡在 2012 年成为世界第四大的 IPO 中心(以募集到的资金计算),超越了包括伦敦等金融中心。亚

洲最大 IPO案中四个有三个是在吉隆坡上市,共募集到了 68亿美元的资金。

马来西亚总理宣布在 7个国家重点经济区和 3个经济走廊推动价值 26 亿马币的 20项建设计划

缅甸 欧盟在 2012年 4月准许暂停对缅甸实行经济制裁一年。美国随后停止了所有对缅甸的经济制裁

缅甸总统吴登盛建立了由 9 名成员组成的反腐败小组

泰国证券交易所与缅甸中央银行签署了一份备忘录,用以建立缅甸证券交易所

菲律宾 政府反腐败的努力使菲律宾在经济自由度上的全球排名进步了 10名,在 177个国家和地区中排第 97

2010年 11月,政府推出公共私营合作制,鼓励私人参与某些关键性的产业(如能源,运输产业)

泰国 泰国和韩国同意将其年度贸易额在未来五年内,从 2011 年的 139亿美元提升到 300 亿美元

来源:东盟各成员国政府网站。

2.5 国内消费市场的潜力

很多人低估了东盟国家的消费潜力。虽然东盟国家的 GDP仅相当于中国 GDP的

27%,但其居民消费相当于中国居民消费的 46%。如果把东盟的消费市场视为一个单一市

场,它是世界第十大消费市场,比巴西和意大利小,但比印度要大(见图二十一)。

图二十一:全球十大消费市场(2011 年)

Page 15: 下一个“世界工厂”? - cf40.org.cn · 马来西亚在一万美元左右,属于中等偏高收入国家;而其他七个经济体都在6000美元以 下,属于中等偏低收入或低收入国家。由于这七个国家的人均gdp都低于中国,为下文讨

15

10.7

3.5

2.52.1

1.6 1.6 1.5 1.3 1.1 1.1

0

2

4

6

8

10

12

美国 日本 中国 德国 法国 英国 巴西 意大利 东盟 印度

万亿美元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与中国相比,东盟国家的居民消费占 GDP的比例明显更高。虽然较低的收入水平是

东盟居民边际消费倾向较高的重要原因之一,但通过与中国历史数据的比较,我们发现,

即便考虑到收入水平的差别,东盟经济体的居民消费占 GDP的比例依然远远高于中国(见

图二十二)。这表明,东盟经济体的高消费倾向并非源于其较低的收入水平,而有其他方

面的原因(如文化、宗教、基础设施瓶颈等)。但无论原因为何,东盟国家的高消费倾向

意味着,相对于中国而言,同样规模的经济成长在东盟会带来更大的消费成长。

图二十二:消费占 GDP的比率与人均 GDP(2011 年)

新加坡

柬埔寨

印尼

马来西亚

菲律宾

文莱

泰国

越南

中国 2011年

中国 1980年

中国 1990年中国 2000年

中国 2005年

中国 2010年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000 10000 100000

私人消费占GDP比重

人均GDP(可变美元价格,对数)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值得指出的是,东盟成员国已经承诺在 2015年 1月 1日实现区域内产品的零关税

(实际上,自 2010年 1月 1日起,文莱、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等六

国已经主动实行了这一政策)。这意味着,届时跨国公司在任何一个东盟成员国生产的产

品都可以零关税出售到其他九个成员国中,切实享受到这个世界第十大消费市场的巨大购

买力。这会进一步增大东盟对外资的吸引力。

另外,随着东盟基础设施的改善,一些制约居民消费的基础设施瓶颈也会逐步被消

除或降低。例如,由于缺乏电网覆盖,印尼、老挝、缅甸和柬埔寨的很多居民还无法使用

Page 16: 下一个“世界工厂”? - cf40.org.cn · 马来西亚在一万美元左右,属于中等偏高收入国家;而其他七个经济体都在6000美元以 下,属于中等偏低收入或低收入国家。由于这七个国家的人均gdp都低于中国,为下文讨

16

最基本的家用电器(见图九)。这是除收入之外影响这些国家居民平均用电量的最主要原

因。鉴于东盟低收入七国的人均用电量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见图二十三),这背后蕴含

的消费商机对于跨国公司而言将是巨大的。

图二十三:人均电力消费(2010年)

8,759 8,307

4,117

2,944 2,243

1,035 643 641 356 146 131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9,000

文莱

新加

马来

西亚

中国

泰国

越南

菲律

印尼

老挝

柬埔

缅甸

千瓦时/人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三、 东盟经济崛起对中国的影响

我们认为,东盟经济的腾飞才刚刚开始。随着跨国公司将低端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

逐步转移到东盟,更多的就业机会将会产生,这不但会提升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

力,还会加速城镇化进程,令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而城镇化会改变居民的消费

模式,增加消费需求,而这又会创造更多的城镇就业机会,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和消费能

力。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和消费市场的扩大,更加增大了东盟经济对跨国公司的吸引力,

使得东盟不但是一个低劳动力成本的生产基地,而且成为一个巨大的销售市场。这无疑会

加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东盟国家转移,在当地创造更多就业。当这样一个充满正反馈的

良性循环形成之后,东盟经济的起飞就成功了。

很多迹象表明,这一良性循环正在形成,这从跨国公司和国际投资者近年来对东盟

经济和股票市场的热情中可以看出。我们判断,今后几年这一过程会不断加速,并催生劳

动密集型制造业在亚洲的一次大规模转移。这对中国经济和企业都会形成巨大挑战。

3.1 吸引外资

由于在中国的生产成本快速上升,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正计划把生产基地从中国迁

到东盟。根据美国商会总会和新加坡美国商会所做的联合调查,2012年,在东盟有业务

运营的 356 家美国公司中,有 21%考虑在今后两年里把更多的生产从中国转移到东盟,明

Page 17: 下一个“世界工厂”? - cf40.org.cn · 马来西亚在一万美元左右,属于中等偏高收入国家;而其他七个经济体都在6000美元以 下,属于中等偏低收入或低收入国家。由于这七个国家的人均gdp都低于中国,为下文讨

17

显高于 2011 年调查中 15%的比例(图二十四)。这份调查还显示,越南是最受美国公司

欢迎的生产基地(图二十五)。

图二十四:在东盟的美国公司中计划在两年内把对中国的投资转到东盟的比例

1513

21

34

11 12 11

6

21 21

2724

2724 23

13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东盟 新加坡 马来西亚 越南 菲律宾 泰国 印尼 柬埔寨

2011年调查 2012年调查

(%)

数据来源:美国商会总会,新加坡美国商会。

图二十五:最受美国公司青睐的东盟国家(2012 年)

57

118 7 6 6

2 2 1 0

0

10

20

30

40

50

60

(%)

数据来源:美国商会总会,新加坡美国商会。

另外一份由日本外贸协会(JETRO)在 2012年所做的调查反映了同样的趋势。在

3805 家接受调查的日本公司中,在中国有业务营运的公司仅有 52%计划扩大其在中国的业

务,而有 4.0%的公司计划缩小其在中国的业务,另有 1.8%计划把其生产从中国迁到别的

国家。相比之下,在东盟有业务运营的日本公司中,有 61%计划拓展其本地业务,仅有

2.7%计划缩小其本地业务,0.5%计划将本地业务迁到别国(见图二十六、图二十七)。

图二十六:计划拓展本地业务的日本公司的比例

Page 18: 下一个“世界工厂”? - cf40.org.cn · 马来西亚在一万美元左右,属于中等偏高收入国家;而其他七个经济体都在6000美元以 下,属于中等偏低收入或低收入国家。由于这七个国家的人均gdp都低于中国,为下文讨

18

0

20

40

60

80

100

老挝

印尼

柬埔寨

缅甸

越南

泰国

新加坡

菲律宾

马来

西亚

东盟

平均

中国

(%)

数据来源:日本外贸协会(JETRO)。

图二十七:计划缩小本地业务和将业务外迁的日本公司的比例

0.0 1.7 0.0 0.0 1.6 1.9 5.1 1.8 5.8 2.7 4.00.0

0.0

0.0 0.0

0.4 0.4

0.9

0.0

1.2

0.5

1.8

0

2

4

6

8

老挝

印尼

柬埔

缅甸

越南

泰国

新加

菲律

马来

西亚

东盟

平均

中国

缩减 移至其他国家

(%)

数据来源:日本外贸协会(JETRO)。

我们估计,随着东盟竞争力的进一步改善,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包括中国公司)会

把生产基地转移到东盟。因此,在 3-5年内,流入东盟的外商直接投资总额就有可能超越

中国。

实际上,在 2002-11年的 10年间,东盟各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年平均增长率达

到 25%,远远超过中国同期 11%的增长率。实际上,在 2007年,流入东盟的外商直接投资

总额曾经略超中国,但随之而来的全球金融海啸导致其外资流入急剧下滑(见图二十

八)。从 2009 年开始,流入东盟的外商直接投资再次恢复了快速增长的势头,2012年总

额达到 1113 亿美元,略低于流入中国的 1211亿美元。其中,东盟低收入七国所吸收的外

商直接投资仅占到总流入额的 40%,其上升空间非常可观。

图二十八:外商直接投资流入额

Page 19: 下一个“世界工厂”? - cf40.org.cn · 马来西亚在一万美元左右,属于中等偏高收入国家;而其他七个经济体都在6000美元以 下,属于中等偏低收入或低收入国家。由于这七个国家的人均gdp都低于中国,为下文讨

19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东盟 中国 东盟七国

(十亿美元)

数据来源: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3.2 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大规模转移

我们认为,跨国公司把生产基地从中国向东盟地区的转移才刚刚开始,在未来 3-5

年将进入加速阶段,在亚洲形成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新一轮产业转移。

上一轮的产业转移发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当时,“亚洲四小龙”(新加坡、香

港、台湾、韩国)在经历了 20-30年的经济高增长之后,面临着劳动力成本和环保成本急

剧上升的压力,难以维持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自 80年代后期,跨

国公司(包括“亚洲四小龙”本地的企业)就开始寻找下一个可以接替“亚洲四小龙”的

生产基地。最初,它们的目标即是号称“亚洲四小虎”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和

菲律宾(都是东盟的创始成员国),这从九十年代初期外资对这一地区的热忱中可以看

出。

然而,受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影响,中国自 1993年开始的一揽子经济、金融、

财税、外资、外贸等方面的改革大大改善了中国的投资软环境,而同期开始的一轮大规模

投资热潮也在随后数年内明显改善了国内的基础设施和工业设施等硬件环境。1994年 1

月 1 日的汇率并轨和人民币官方汇率高达 50%的贬值更是极大地改善了中国出口企业的国

际竞争力和对外资的吸引力,使得中国的出口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开始腾飞。这些举措使

得中国在 90 年代中期对外资的吸引力相对于“亚洲四小虎”出现了大幅度提升,而随后

到来的亚洲金融危机又给“亚洲四小虎”经济以重创。这一系列的变化使得跨国公司迅速

将产业转移的目标从“亚洲四小虎”转向中国,使得这次产业转移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发

生在了“亚洲四小龙”与中国之间,而不是在“亚洲四小龙”与“亚洲四小虎”之间。

如今,经过 20年的快速成长,中国经济也开始面临“亚洲四小龙”在上世纪九十

年代所面临的同样挑战,因此又到了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时候了。我们认为,这一轮的转移

最有可能发生在中国与东盟低收入七国之间,因为这些国家近年来竞争力的改善使其相对

于世界上其他低收入国家(如印度、巴基斯坦、非洲的一些低收入国家等等)更能获得跨

Page 20: 下一个“世界工厂”? - cf40.org.cn · 马来西亚在一万美元左右,属于中等偏高收入国家;而其他七个经济体都在6000美元以 下,属于中等偏低收入或低收入国家。由于这七个国家的人均gdp都低于中国,为下文讨

20

国公司的青睐。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一转移是大势所趋,是我们无法阻止的。随着中国收

入水平的快速上升,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是无法避免的。因此,中国在这些产业的衰落

是必然的。

实际上,即便东盟经济体无法从中国承接这些产业,也会有别的经济体(如斯里兰

卡、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等发展中国家)从中国手中将接力棒那过去。这从中国人

均 GDP 的当前排名中可以看出(见图二十九)。1990年,全世界比中国贫穷的经济体只

有 20 个;而到去年,这一数字已经上升到 109个。这意味着,如今世界上已有 109个经

济体比中国更具劳动力成本优势,它们其中的任何一个都有可能接收从中国转移出来的劳

动密集型制造业。如果中国经济继续保持 7%以上的年均实际增长率,中国的人均 GDP估

计在 3年内就会达到 8000美元,5年内则会接近 10000美元,届时我们在劳动力成本上

的劣势会更加明显,会有更多的国家具备接收从中国转移出来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条

件。从这个意义上讲,东盟经济体不是从中国“抢走”这些产业,而是从其他经济体手中

“抢下”中国不得不放手的这个接力棒。

图二十九:中国名义人均 GDP 的世界排名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

很多人认为,由于中国沿海与内陆省份之间存在较大的收入差距,劳动密集型制造

业企业可以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内陆省份转移,而不必迁移到国外,因此中国在劳动

密集型制造业所拥有的“世界工厂”的地位应该还可以延续很长时间。

然而,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2 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012 年,我

国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农民工平均月工资相差仅仅 2.7%,而各地区农民工平均工资的

年增长率都超过了 11%(图三十)。按照这个数据,一个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将工厂从

东部城市迁移到西部城市所节省的劳动力成本在短短的一年后就会消失殆尽。显然,将工

厂内迁并不能解决企业所面临的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的问题。

Page 21: 下一个“世界工厂”? - cf40.org.cn · 马来西亚在一万美元左右,属于中等偏高收入国家;而其他七个经济体都在6000美元以 下,属于中等偏低收入或低收入国家。由于这七个国家的人均gdp都低于中国,为下文讨

21

图三十:中国分地区农民工平均月工资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012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相比之下,中国与一些东盟经济体的劳动力成本差距(见图四)则远远超过了中国

沿海与内陆省份之间的工资差距。在巨大的劳动力成本差距下,跨国公司(以及国内企业

家)当然会选择把工厂从中国沿海地区迁往这些东盟国家,而不是迁往中国内陆省份。

3.3 对就业、企业利润与金融体系的冲击

我们判断,跨国公司和国内企业把生产基地从中国向东盟及其他低收入国家转移的

进程才刚刚开始,在未来 3-5年将进入加速阶段。伴随这一过程,中国在劳动密集型制造

业的快速衰落几乎是无法避免的,并有可能对就业、银行资产质量、金融体系的安全、甚

至社会稳定造成巨大冲击。

首先,我们担心 3-5年内会出现大规模的失业问题。我们估算,我国在制造业的就

业人数大约在 1.5亿人左右,其中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就业人数估计在 1亿人左右。如

果这些行业出现急剧衰落,我们估计至少 5000万就业机会将在今后 5年内丧失。对于我

们这样一个尚处在城镇化中期、每年有大约 900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650 万大学毕

业生的国家来说,这意味着今后 5年内我们必须在其他行业创造约 1.2亿个就业机会才能

实现充分就业。这显然是难以完成的使命。

其次,如果大批从事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企业陷入亏损、甚至破产与倒闭的困境,

这不但会增加商业银行相关贷款的坏账率,还有可能通过民间债务链或担保链的断裂殃及

更多的企业。另外,鉴于许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都是民营小企业,它们的融资中有很

多来自小额贷款公司、租赁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甚至民间借贷,因此它们的集中倒

闭可能也会给影子银行体系带来巨大的冲击,进而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

Page 22: 下一个“世界工厂”? - cf40.org.cn · 马来西亚在一万美元左右,属于中等偏高收入国家;而其他七个经济体都在6000美元以 下,属于中等偏低收入或低收入国家。由于这七个国家的人均gdp都低于中国,为下文讨

22

一定意义上讲,过去这几年温州(乃至东莞)所面临的经济和金融困境就是上述判

断的一个最好例证。我们担心,温州的困境在今后 5年内就会迅速扩展为江浙闽粤、乃至

全国的全局性问题。如果我们不能以足够快的速度发展中高端的制造业与服务业、尽快培

养新的经济增长极和就业机会,中国经济将在 2016-18年间面临一场严峻的考验。

四、 政策建议

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我们必须正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从中国向海外(尤其是东

盟)转移的趋势,积极采取一系列结构升级和经济转型的政策来应对产业转移可能带来的

就业压力增加、产业空心化等问题,尽可能地把冲击降到最小。这主要包括大力发展就业

密度较高的服务业、积极鼓励企业增加研究开发投入、促进制造业向中高端的转型升级等

等。这些实际上也是中国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所极力倡导的,与国内本身的发展方向

和努力是一致的。在此,我们不予重复。

除了增强国内企业自身竞争力、加快国内产业升级与结构转型之外,我们还应该提

高对外开放水平,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的交流来应对挑战。尤其是,我们不要把东盟国

家看成我们的竞争对手,采取保护主义的态度和政策,而是要采取积极合作与参与的态

度,充分利用东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起飞给中国带来的难得历史机遇。

具体来讲,我们提出以下四个方面的建议。

第一,积极投入东盟的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大部分东盟经济体基础设施欠发达,其投

资需求非常大。而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大量的经验,而且在钢铁、水泥、汽车、机

械、玻璃、电气设备、运输设备等领域都存在巨大产能,如果中国能够把握东盟国家大力

建设基础设施的这一历史机遇,积极参与这一建设,不但有利于中国消化过剩产能、给中

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买来”更多的时间,而且会极大地帮助东盟经济体的经济腾飞,增强

与改善中国与东盟的经济与外交关系,是一个“双赢”的策略。应该说,中国政府最近所

提出的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建议正是基于这些考虑。

第二,大力开拓东盟消费市场。随着东盟经济的腾飞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东盟经

济的消费能力会迅速提高,其内部消费市场的增长潜力巨大。中国企业应该抓住这一机

遇,积极致力于开拓东盟的消费品市场。虽然东盟国家在劳动密集型的消费品会逐渐实现

国产化,但对那些有一定技术含量或资本密集型的消费品(如汽车、冰箱、空调、彩电、

智能手机等等),东盟低收入国家估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不会有比较强的生产能

力,可能还会非常依赖进口。由于中国在这些领域有强大(甚至过剩)的生产能力,我们

的产品相对于发达国家的产品具有价廉物美、性价比更高的优势,因此非常有潜力受到东

盟消费者的欢迎。关键是我们的生产企业能够更早地重视这一地区的市场增长潜力,积极

Page 23: 下一个“世界工厂”? - cf40.org.cn · 马来西亚在一万美元左右,属于中等偏高收入国家;而其他七个经济体都在6000美元以 下,属于中等偏低收入或低收入国家。由于这七个国家的人均gdp都低于中国,为下文讨

23

拓展在东盟区内的营销渠道,提高品牌形象,努力开发更适合这一地区消费者习惯和文化

的产品,为这一地区的消费腾飞提前布局。这对于中国在今后 5-10 年内消化国内过剩产

能、为国内经济转型升级“买时间”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第三,中国企业(尤其是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企业)应该顺应国际产业转移的潮

流,主动把一些产能从中国转移到东盟低收入国家,以享受这一地区的低劳动力成本、资

源优势、以及正在释放的人口红利。虽然这对国内的生产和就业在短期内会产生负面影

响,但我们绝不能“掩耳盗铃”,而是应该顺应潮流,否则这些机会会被其他国家的企业

抢先获得。

第四,扩大海外投资、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由于东盟经济的起飞(尤其是在基础设施

投资方面)需要大量的资金,而欠发达经济体往往存在储蓄缺口与外汇缺口并存的“两缺

口”难题,因此他们的成功将极大的依赖于国外长期资金的供应。相比之下,中国外汇储

备高达 3.6 万亿美元,完全有能力、也有需要向海外输出资本。在这一背景下,东盟对资

本的巨额需求也为我们提供了海外投资的标的。尤其是这一地区有大量的能源与矿产资源

储备,这恰恰是中国海外投资的战略目标。与此同时,鉴于中国的经济规模和外贸规模已

经位居世界前两位,很多东盟国家不但愿意在国际贸易(主要是对华贸易)中使用人民

币,而且愿意在投资、信贷等资本项下的活动中接受人民币,这对于人民币在这一地区的

国际化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如果中国向东盟国家提供的信贷与投资等都使用人民币的话,

这不但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而且有助于中国与东盟之间贸易与投资的拓展,因为可

想而知,东盟经济体最有可能使用这些人民币用来购买中国的产品或进行与中国企业的交

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