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orial

4
香港資優教育 香港資優教育 特約專輯 特約專輯 X1 .2015 .1月9日 星期五 ▲香港資優教育學苑的學生課程 香港的資優教育已發展超過二十年。在此 衷心感謝一直關心、支持資優教育的人士和 機構。這些年來,政府在課程政策及配套等 方面推動資優教育,先後成立馮漢柱資優教 育中心、資優教育組及香港資優教育學苑, 與各大專院校、專業團體及海外學者攜手, 照顧不同持份者(學生、學校、家長、公眾 人士等)的需要。近年香港學生在國際比賽 中屢獲殊榮,足可見證香港在資優教育已有 一定的成效。近年教育局並加強教師專業培 訓、組織資優教師網絡、舉辦全港性比賽、 提供網上增潤課程等,更突顯政府對資優教 育的推動及承擔。未來,政府會繼續與不同 的機構和持份者協作,達至 資優教育普及 化,普及教育資優化,讓莘莘學子的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為社會培養更優秀 及多元化的人才。隨着社會各界對資優教育日益重視,我們應要把握這個良好的 時機,讓各界及大眾更進一步認識政府、學校以及其他機構所提供的資優教育, 並加強彼此間的夥伴關係。 教育局局長 吳克儉, SBS, JP 吳克儉局長的話: 香港資優教育的路向 自 90 年代初,政府已經就香港資優教育的發展,制定長遠策略。及後,成立 了馮漢柱資優教育中心,作為資優教育的匯聚點,為教師及資優學生提供支援 服務和課程資源。在 2000 年,政府制定了 香港資優教育的發展政策文件, 建議以三層架構模式在香港推行資優教育,鼓勵和支援學校提供校本資優教育 課程,以照顧資優學生的學習和情意需要。為更有效地落實香港資優教育政 策,在2003年,政府成立資優 教育組;在2007年,更成立資 優教育學苑,攜手為教師、資優 學生及家長提供有關資優教育的 資訊、意見和支援。 同學完成 萃館傑出學生 講座系列III數學趣趣地後合照 資優教育的重點是因材施教。資優學生的特質是 與眾不同他們的思考模式以至觀看世界的角度都與一般學生不一樣。不過 與眾不同是一把雙刃劍,在一般教育制度底下及在普羅社會難 以被廣泛接受,這是為何資優學生往往需要特別教育輔助他們展現 潛能的原因。 在可見的未來,香港資優教育學苑將與其他主要資優課程提供者 緊密合作,創造一個長遠、可持續、目標清晰的環境以配合主流教 育需要。香港資優教育學苑、教育局、學校及各大學務必建立一個 培育資優生的長遠合作模式,幫助學校與大學及早認定及培養資優 學生,讓資優社群健康成長。 ▲香港資優教育學苑院長 吳大琪教授 ▲馮漢柱資優教育中心 教育局網上學習課程 ── 戶外考察活動 ▲香港資優教育學苑 提起資優,許多人會以為所指的只是高智商。其實,如許多知名學者所提 倡,香港採納的是多元智能的資優概念,即除了智力屬於高水平外,資優兒童 也可能具有其他的資優特質,如:對某一學科有特強的資質;有獨創性思考, 能夠提出很多創新而精闢詳盡的意見;在視覺及表演藝術方面極有天分;有領 導同輩的天賦才能,在推動他人完成共同目標方面有極高的能力;或在競技、 機械技能或肢體動作協調等方面,有卓越或靈巧的表現。兒童只要擁有上述六 項特質的其中一項或多項即可視為資優。因此,資優兒童雖非大多數,但也未 必如一般人想像的少。 資優的定義 概述香港資優教育發展之 歷史及里程碑 香港資優教育學苑院長 吳大琪教授的話 The Tower Education Group 於 2010 年發表一項有關全球資優教育趨勢的研究 報告。報告顯示,香港資優教育發展符合世界性的發展趨勢。其中指出,香港的資 優教育政策最終目的,是使學校可以透過 三層架構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以及 讓每個學生都可以因校本資優教育而受惠。我們也提倡學校根據校情及學生特質發 展校本資優計劃,使教學更能切合學生的學習需要及照顧學習差異。 除此之外,研究也認同我們着重和其他持份者,例如學者、教師、學生以及家長 合作的方向,透過全校參與,甚至全民參與的模式發展資優教育。近年來,政府積 極推動教師專業發展,目的是讓教師有更豐富的知識,從而可以在學校與其他持份 者合作,以及結合社區資源,進一步發展資優教育。 政府積極與中、小學、大專院校、香港資 優教育學苑及非政府組織、教育團體建立合 作夥伴關係,發展課程示例和學與教資源, 協助學校推行校本資優教育,以及為教師提 供專業培訓課程。同時,政府亦協助訓練學 生參與國際或全國性比賽,並開拓網上學習 課程。馮漢柱資優教育中心為學生提供一系 列的增潤課程,而香港資優教育學苑則主要 為特別資優學生提供適切的培訓機會和為資 優學生的家長提供服務。 ▲教師專業培訓工作坊 香港資優教育服務的夥伴 香港資優教育發展符合世界性的發展趨勢 - The Tower Education Report 香港資優教育學苑主席 林潤富先生的話 作為香港資優教育學苑主席,見證學苑不斷發展,力臻完善,在培育香 港資優學生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實在深感鼓舞。學苑提供多元化的課程, 不但讓學生得到適切的培育,而且也透過專業培訓和多項活動,使教師和 家長認識並顧及資優生所需,從旁協助資優生盡展潛能。每一位資優學生 都是獨特的,作為資優兒家長的一份子,我深深體會到資優生情意發展及 全面成長的重要性。資優生對事物的看法與求學態度往往有別於其他同學, 難免感到孤獨寂寞。故此在學苑接受新挑戰,能夠令他們得到求學的滿足 感,又認識到志趣相投的同學,從互動中盡享學習和社交的樂趣。 情意發展正是學苑來年的課程培訓重點。期盼學苑與合作夥伴一起默默 耕耘,攜手培育香港的資優生,讓他們日後在社會上綻放光芒。 ▲香港資優教育學苑主席 林潤富先生

description

Advertorial 香港資優教育特約專輯

Transcript of Advertorial

Page 1: Advertorial

香港資優教育香港資優教育特約專輯特約專輯

X11051673 2015 年

1月9日 1051673星期五

香港資優教育學苑的學生課程

香港的資優教育已發展超過二十年在此

衷心感謝一直關心支持資優教育的人士和

機構這些年來政府在課程政策及配套等

方面推動資優教育先後成立馮漢柱資優教

育中心資優教育組及香港資優教育學苑

與各大專院校專業團體及海外學者攜手

照顧不同持份者(學生學校家長公眾

人士等)的需要近年香港學生在國際比賽

中屢獲殊榮足可見證香港在資優教育已有

一定的成效近年教育局並加強教師專業培

訓組織資優教師網絡舉辦全港性比賽

提供網上增潤課程等更突顯政府對資優教

育的推動及承擔未來政府會繼續與不同

的機構和持份者協作達至 「資優教育普及化普及教育資優化」 讓莘莘學子的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為社會培養更優秀及多元化的人才隨着社會各界對資優教育日益重視我們應要把握這個良好的

時機讓各界及大眾更進一步認識政府學校以及其他機構所提供的資優教育

並加強彼此間的夥伴關係

教育局局長

吳克儉 SBS JP

吳克儉局長的話

香港資優教育的路向

自90年代初政府已經就香港資優教育的發展制定長遠策略及後成立

了馮漢柱資優教育中心作為資優教育的匯聚點為教師及資優學生提供支援

服務和課程資源在2000年政府制定了 「香港資優教育的發展」 政策文件

建議以三層架構模式在香港推行資優教育鼓勵和支援學校提供校本資優教育

課程以照顧資優學生的學習和情意需要為更有效地落實香港資優教育政

策在2003年政府成立資優

教育組在2007年更成立資

優教育學苑攜手為教師資優

學生及家長提供有關資優教育的

資訊意見和支援

同學完成 「薈萃館」 傑出學生講座系列 IIImdashmdash「數學趣趣地」後合照

資優教育的重點是因材施教資優學生的特質是 「與眾不同」

他們的思考模式以至觀看世界的角度都與一般學生不一樣不過

「與眾不同」 是一把雙刃劍在一般教育制度底下及在普羅社會難

以被廣泛接受這是為何資優學生往往需要特別教育輔助他們展現

潛能的原因

在可見的未來香港資優教育學苑將與其他主要資優課程提供者

緊密合作創造一個長遠可持續目標清晰的環境以配合主流教

育需要香港資優教育學苑教育局學校及各大學務必建立一個

培育資優生的長遠合作模式幫助學校與大學及早認定及培養資優

學生讓資優社群健康成長

香港資優教育學苑院長吳大琪教授

馮漢柱資優教育中心

教育局網上學習課程 戶外考察活動

香港資優教育學苑提起資優許多人會以為所指的只是高智商其實如許多知名學者所提

倡香港採納的是多元智能的資優概念即除了智力屬於高水平外資優兒童

也可能具有其他的資優特質如對某一學科有特強的資質有獨創性思考

能夠提出很多創新而精闢詳盡的意見在視覺及表演藝術方面極有天分有領

導同輩的天賦才能在推動他人完成共同目標方面有極高的能力或在競技

機械技能或肢體動作協調等方面有卓越或靈巧的表現兒童只要擁有上述六

項特質的其中一項或多項即可視為資優因此資優兒童雖非大多數但也未

必如一般人想像的少

資優的定義

概述香港資優教育發展之

歷史及里程碑

香港資優教育學苑院長吳大琪教授的話

The Tower Education Group於2010年發表一項有關全球資優教育趨勢的研究

報告報告顯示香港資優教育發展符合世界性的發展趨勢其中指出香港的資

優教育政策最終目的是使學校可以透過 「三層架構」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以及

讓每個學生都可以因校本資優教育而受惠我們也提倡學校根據校情及學生特質發

展校本資優計劃使教學更能切合學生的學習需要及照顧學習差異

除此之外研究也認同我們着重和其他持份者例如學者教師學生以及家長

合作的方向透過全校參與甚至全民參與的模式發展資優教育近年來政府積

極推動教師專業發展目的是讓教師有更豐富的知識從而可以在學校與其他持份

者合作以及結合社區資源進一步發展資優教育

政府積極與中小學大專院校香港資

優教育學苑及非政府組織教育團體建立合

作夥伴關係發展課程示例和學與教資源

協助學校推行校本資優教育以及為教師提

供專業培訓課程同時政府亦協助訓練學

生參與國際或全國性比賽並開拓網上學習

課程馮漢柱資優教育中心為學生提供一系

列的增潤課程而香港資優教育學苑則主要

為特別資優學生提供適切的培訓機會和為資

優學生的家長提供服務 教師專業培訓工作坊

香港資優教育服務的夥伴香港資優教育發展符合世界性的發展趨勢 -The Tower Education Report

香港資優教育學苑主席林潤富先生的話作為香港資優教育學苑主席見證學苑不斷發展力臻完善在培育香

港資優學生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實在深感鼓舞學苑提供多元化的課程

不但讓學生得到適切的培育而且也透過專業培訓和多項活動使教師和

家長認識並顧及資優生所需從旁協助資優生盡展潛能每一位資優學生

都是獨特的作為資優兒家長的一份子我深深體會到資優生情意發展及

全面成長的重要性資優生對事物的看法與求學態度往往有別於其他同學

難免感到孤獨寂寞故此在學苑接受新挑戰能夠令他們得到求學的滿足

感又認識到志趣相投的同學從互動中盡享學習和社交的樂趣

情意發展正是學苑來年的課程培訓重點期盼學苑與合作夥伴一起默默

耕耘攜手培育香港的資優生讓他們日後在社會上綻放光芒香港資優教育學苑主席林潤富先生

X21051673 2015 年

1月9日 1051673星期五

香港資優教育香港資優教育特約專輯特約專輯

香港資優教育的實踐

三層架構的推行模式

資優資訊有用網址

資優生近年世界賽成績輝煌資優生於2013至2014學年在世界賽中的成績

2013 14學年國際物理奧林匹克亞洲物理奧林匹克

國際初中科學奧林匹克

國際數學奧林匹克

主辦國家 城市哈薩克新加坡

印度

南非

香港隊紀錄4銀1銅

1銀4銅3優異5金4銀

備註香港隊奪得團體實驗項目的冠軍

4銀2銅

資優生過去5年在世界賽中總成績

年度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金牌一等獎

3

5

3

7

2

銀牌二等獎

9

10

12

9

5

銅牌三等獎

7

10

7

6

7

優異獎

3

3

5

5

3

香港學生代表於 「國際初中科學奧林匹克比賽」中獲獎

香港學生代表於參與 「國際物理奧林匹克比賽」 後分享經驗

「國際科學比賽 」 香港區頒獎典禮

香港資優教育學苑校友盧安迪(現就讀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主修數學副修應用數學和電腦)

由第一個懂得生火的無名英雄到提出相對論的愛因斯坦人類文明

的每一項突破都不是源於大眾的潮流而是來自另闢蹊徑的少數人

他們唯一的武器是什麼就是獨立思考的頭腦

香港資優教育學苑的數學物理奧林匹克課程所培養的正是這種獨

立思考的能力堅持不懈的態度以及追求真理的熱情學苑的課堂和

代表香港出外參賽的機會讓學苑學員結識了世界各地志同道合的好友

我們將以獨立思考的精神努力令世界繼續進步

香港資優教育學苑校友梁詠珊(現就讀於香港大學主修言語及聽覺科學)

我能夠成為學苑的一員着實幸運在這裏我得到追尋知識的滿足感

一般學校課程不會涉及但又有趣的課題我都能在這裏與教授和同學一一

探討各個學習領域的活動不僅擴闊了我的視野更幫助了我去了解自己

的興趣和能力上的不足不過這些得着還比不上我於成長上的得益我變

得比以前更獨立更主動亦結識了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的想法

感受甚至經歷均相近令我覺得不再孤單所以我真的很感激學苑為

我在知識自知和成長上帶來的轉變

教育局資優教育組一直致力發展不同學習領域的課程資源當

中包括中國語文英國語文數學常識科學與科技人文學

科情意教育等讓教師參考和採用課程資源主要分為兩大類

別第一層次全班式課程(包括ⅠA和ⅠB)及第二層次抽離式課

程(包括ⅡC和ⅡD)詳情可參考以下網址

httpgiftededbhkedcitynethkinfophpm=3

資優教育課程資源

關慧怡同學(畢業於拔萃女書院)「我的父母都十分體諒我也尊重我的意見父母不會對我有過多的期望其實我自己會

對自己有較多的期望所以我希望所有事都做到最好所有事都盡全力去做」

鍾卓浩同學(畢業於佛教榮茵學校現就讀新界鄉議局元朗區中學)「家庭方面父母都沒有強迫我參加很多不同的活動給予我很多自由空間」

香港資優教育學苑學員郭敏怡「我在學苑修讀數學科學及人文學科等課程獲得很多學校

課程以外的知識及經驗在接受數學奧林匹克初賽及國際數學奧

林匹克的訓練後我更獲選入香港隊參加中國女子數學奧林匹克

使我獲益良多亦認識到與我興趣和能力相若的好友從中我知

道學海無涯即使學校課程未能滿足我我亦可修讀學苑加深及

加廣的高階思維課程以增進學科知識及共通能力並把所學帶回

學校與同學分享當然學會分配時間也很重要善用餘暇溫故

知新才可把在學苑得到的學識融會貫通」香港資優教育學苑與本地部分院校皆有為中小學資優生提供不同的資優課程其中

學術課程涵蓋科學數學人文學科領導才能等範疇此外還有以個人成長為題的

情意教育尤其顧及小學生的成長需要

學術課程包含多種短期的增潤課程旨在使

資優生擴闊視野增進知識面若學生希望深

入鑽研某一領域學苑及各大學亦有提供多項

課程例如學苑教育局及科大聯合舉辦的數

學和物理國際奧林匹克培訓課程等

籠統而言各個資優教育課程均有其長處和

限制高等院校的課程一般着重於其強項領域

並須收取學費而學苑的課程則較多元化大

部分更是免費的但與高等院校的主力課程相

比學苑的課程結構一般較簡單

鑒於家長對資優生的健康成長舉足輕重本

地大部分資優教育機構在提供學生課程之餘

亦開辦家長課程與工作坊以補不足除此之

外學苑更設有學生與家長諮詢服務亦為學

校教師提供培訓以協助建立全班式和抽離式

的校本資優教育課程本港的資優課程涵蓋不同範疇

本地資優課程的特色

香港資優教育學苑研究部「在香港資優生提早入讀大學並不十分普遍在過去一段時間我們有幸能和幾位提早入

讀大學的資優生分享經驗一般人總覺得他們天資聰敏求學路途應如康莊大道但要提早入

讀大學在公開試或國際比賽取得優異成績只是基本要求他們及其父母與學校大學政府

保持溝通以睿智和堅持說服他們讓他們相信孩子心智俱備能面對大學的挑戰才是困難

所在這群資優生選擇另闢蹊徑求學之途絕不平坦但他們的目標始終如一為自己爭取適

切的學習機會以滿足對知識的渴求」

教育局課程發展處資優教育組httpwwwedbgovhkcdge

香港資優教育學苑httpwwwhkageorghk

香港科技大學理學院資優教育發展中心httpwwwcdgtusthk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資優計劃httpwwwfedcuhkeduhkpgt

梁詠珊(右)

郭敏怡(右)

資優生分享點滴

資優生彈性升學途徑

學苑校友心聲

教育局資優教育組的網上學習課程為資優學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學習機會以發

展他們在不同領域的潛能課程包括天文學數學地球科學及古生物學等所

有課程均設有三個學習階段及中英文版每個學習階段一般

都包括閱讀素材圖像說明動畫參考連結練習小測和

總結測驗學生須通過一個階段的測考才可跳升至下一階段

學生的學習進度小測和總結測驗的成績都會記錄在學生的

個人學習檔案中詳情可參考以下網址

httpgiftededbgovhkwebcourse

教育局網上學習課程

X31051673 2015 年

1月9日 1051673星期五

香港資優教育香港資優教育特約專輯特約專輯

香港資優教育學苑的家長支援部致力為家長舉辦一系列的家長教育課

程為家長提供具體而實用的育兒資訊及方法攜手踏上培育資優兒的成

長路

家長支援部有不同形式的家長教育課程如講座工作坊親子平衡

小組同儕支援小組及家長會議主題圍繞資優兒的特質及培育方法親

子溝通學習動力社交情意生涯規劃完美主義潛能未展創造

力青少年成長需要正向管教及專注力訓練等我們也邀請專家專業

同工透過討論遊戲及個案分享讓家長反思及交流育兒心得實踐不同

的育兒方法及理念家長課程分為三種不同的階段可因應學習經驗選擇

合適的課程種類包括基礎課程進階課程及精進課程基礎課程重點在

於增進家長對資優教育的認識進階課程增進家長對資優教育的認識和有

關技巧的掌握精進課對理論實踐並重深入了解資優特定領域協助資

優兒成長

為鼓勵家長參與家長課程修讀足夠課程的家長可獲取基礎證書中級

證書高級證書或榮譽證書接受綜合社會保障援助學校書簿津貼

學生車船津貼計劃上網費減

免計劃考試費減免計劃的家

長監護人參與課程可獲全數

豁免詳情請瀏覽本學苑網

聯絡方法查詢3940 0104電郵pshkageorghk網址wwwhkageorghk

本地教育界領袖對本港資優教育的評價

家長細心聆聽香港資優教育學苑的講座

資優學生家長之路家長 「資」音人網絡(中學部及小學部)的家長回饋

「家長學堂」介紹

家長教育課程

家長教育課程提供一個供家長互相支援的平台

張嘉慧(Violet)

自從參加了家長 「資」 音人網絡小組後真是覺得終身受用

獲益良多

我最初對資優生沒有足夠的認識和了解覺得他們在行為特質

上自我中心固執己見缺乏同理心及做事缺乏動力其實這些

問題都是我們對資優兒的不了解透過學苑舉辦的家長講座尤

其在情意百寶袋及執行功能工作坊中令我明白到作為家長首

要接納和認同資優兒擁有敏感的特質繼而再用角色扮演令他

們能夠設身處地明白到別人的感受從而增強他們的同理心還

有資優兒做事拖拖拉拉的情況亦十分普遍透過執行功能工作

坊令我學到如果做事拖延可能在任務展開和時間管理上出現

問題這時可以透過規劃工作紙及目標行為計劃書與資優兒達

致共識並按不同情況給予鼓勵與支持這樣才可培育出我們

茁壯成長的下一代

呂超武

感到很有推動力作為資優生的家長有時對教導小朋友感到

氣餒甚至困惑彼此關係也沒有改善自從參與家長 「資」 音

人網路思想上清晰了自己態度改善了也學會了運用同理

心與子女關係也因而改善了

而最大得着是認識了一班家長原來大家遇到的問題十分相

似分享變得很實際和有效導師的指導令我學會以更好的方

法來表達自己認為對的事情對壞的問題也可用其他方式處理

不用責罵令子女關係得以改善

香港大學附屬學院校長陳龍生教授培育資優人才需獨特而有系統的資優教育然而

本港的資優教育仍處於起步階段香港大學附屬學院

校長陳龍生教授表示儘管本港教育資源豐富但仍

未建立完善的資優教育方向及制度也沒有完善的學

生追蹤機制未能長時間監察及跟進資優兒童的成長

及發展需要故未能顧及所有資優學生需要

為此他作出四項建議第一擴闊本港提供給資

優學生支援的學科範疇讓本地學生按其興趣選擇合

適科目第二建立分階段而有系統的訓練使有潛

能的學生可接受針對性培訓第三建立追蹤機制

設立標準化制度監察資優兒童的成長發掘他們的潛

能第四聯繫多方平台包括教育局各間大學

非牟利機構及資優教育學苑共同勾畫本港資優教育

的共同願景

陳教授補充指資優教育不單培養他們的學術知

識也教導他們與人溝通的技巧對個人成長及不同

國家文化的包容更提升他們的解難能力從而培

育出具多元智能的人才

香港科技大學校長陳繁昌教授本地大學在推動資優教育上扮演重要角色以科

大為例除前任理學院副院長吳大琪教授(現為香港

資優教育學苑院長)設立資優教育發展中心外校方

還舉辦一些培育資優中學生的活動好像物理武林大

會由不同學科教授主講的暑期班鼓勵女學生研習

工程學的夏令營此外科大曾經與美國約翰斯霍普

金斯大學合作共同推動資優青少年培訓活動校長

陳繁昌教授更撥冗擔任多屆恒隆數學獎的評判

科大是2016年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的接待機構及協辦

單位既提供比賽及住宿場地並協助項目安排希

望藉此讓港人知道本港擁有相關數學天才亦期望幫

助本港透過這類活動吸引外地尖子來港唸大學

為進一步協助社會栽培資優生陳教授希望科大將

來可設立完善機制提拔資優生入讀該校還盼望校

方能向他們提供獎學金最後他勉勵資優生多參與

訓練活動從中擴闊視野因明白人外有人的道理而

學懂謙虛認識到資優朋輩使自己不再感覺孤單

家長則應給予資優子女發展其天分的自由及空間

香港理工大學榮休助理教授余古少賢女士(註冊教育心理學家)作為一位參與資優教育近二十五年的教育工作者香

港理工大學榮休助理教授余古少賢女士(註冊教育心理

學家)指出本地資優教育發展始於90年代的 「萌芽

期」 包括1992至95年甄選資優小學生及創造思考能

力測試工具的全港大型研究92年香港資優兒童家長會

成立95年世界資優兒童會議在港舉行等 「幼苗期」見證着馮漢柱資優教育中心正式成立和校本資優培育實

驗性計劃 「發展期」 標誌資優教育普及化三大主元

素創意高階思維和情意教育漸進滲入香港主流及優

質教育香港資優教育學苑誕生積極培育特殊資優學

生有助推廣資優教育理念邁向 「鞏固期」

展望將來她建議學苑能加强教育心理和社區專業支

援目標是培育資優生的品德人格素質和領導人才的正

向情意教育藉增添專業教育心理家註冊社工推動

社區啟導良師網絡擴展親子師生平衡小組改善資

優生人際溝通關係啟導高智優偏執性格績優強鬥心

孤僻性向高智低成就表現創意豐富而太自我等常見

資優生問題實踐 「德才兼備」 的培育目標

課程發展議會資優教育委員會委員何競博士課程發展議會資優教育委員會委員之一的香港教育

學院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助理教授何競博士指教師

於資優教育扮演重要角色既成為學生的 「伯樂」

識別其資優面及潛能也成為學生與外界的 「橋樑」 把他們的學習需要跟外間資源連接經教師及

校方多年努力本港有近八成學校已開展資優教育課

程提供普及與拔尖資優教育讓每位學生均可接受

相應教學模式

未來資優教育課程設計的方向何博士認為應符

合三大重點因應學生不同學習需要培育他們於思

維情意及其他技巧的發展採用三層遞進方式透

過普及資優教育抽離式專門教育及拔尖教育識別

學生能力加強資優教育的目標內容學與教策略

等的互動及聯繫提升教師的教學成效

至於未來發展的方向何博士說盼望可與香港資

優教育學苑合作安排教院學生到學苑實習了解資

優教育對學生的成效此外她寄望開展資優生及其

家庭輔導服務工作從情緒輔導及生涯規劃等層面協

助學生成長

X41051673 2015 年

1月9日 1051673星期五

香港資優教育香港資優教育特約專輯特約專輯

何鴻卿爵士

「作為對教育不遺餘力的支持者能見證香港資優教育學苑從創

立至今一直發展令我感到十分歡欣鼓舞我跟香港政府教育統籌

局合資成立香港資優教育學苑為香港教育界另一個成功故事埋下

種子我祝願學苑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也期望學苑的課程能為

香港發掘和培育更多出類拔萃的學生和有潛質的未來領袖讓他們

為香港社會和生活質素作出貢獻」

嘉諾撒聖家學校何佩芳校長

「自學校常識科老師加入課程發展處資優教育組的教師網絡後整體教師的

教學質素有所提升我校讓已加入教師網絡的教師先試教課程然後作檢視

再透過和全體同工分享讓其他同工也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除了常識科外

我們也計劃在中英文科加入資優教學元素我希望透過加入這些元素可以

使學生將來成為有正確價值觀以及懂得思考的人回饋社會」

校長分享

教育局課程發展處資優教育組

教育局資優教育組致力培訓教師以提升課堂的教學質素及啟發學生潛能每一個

學年資優教育組也會舉辦不同類型的教師專業發展課程例如

進階課程(為有意認識資優教育的教師而設)

深造課程(為有意在校內推行校本資優教育課程的資優教育統籌人員而設)

以學習領域為主題的課程(示範如何把資優教育元素應用於不同學習領域)

透過這些課程讓教師有足夠的知識和信心在校內開展校本資優課程把資優教

育元素融入課堂之中

教師專業發展課程介紹

海外資優教育專家正於講座分享資優教育專題

社會各界人士對資優教育的關注

世界各地教育界領袖對資優界的評價

方蔚子博士

黃岳永先生

中華基督教會基法小學黃侶詩校長

「本校於數年前決定發展資優教育並於去年安排全體老師完成香港資優教

育學苑主辦的網上資優教育基礎課程和到校教師專業發展工作坊在近日觀課

時我看到老師運用到當中所學的高階思維工具如魚骨圖溫氏圖等去讓學

生分析原因比較事情我亦留意到同學投入課堂他們的學習動機和創意都

明顯提升他們不會依賴老師提供答案而是主動以這些工具去管理他們的知

識我認為這種資優化的普及教育對每一個同學都更為公平也更切合本校

『以人為本』 的理念」

楊宗謙醫生

Joseph S Renzulli教授

Joseph S Renzulli教授

「香港資優教育學苑發揮了喚起關注和提供服務的牽頭作用令

亞洲地區對資優生提供的資源顯着增加世界各地學者分享理念

研究的實踐和實際經驗開拓了香港教育工作者的視野令他們關

注到讓資優教育重新定位的重要議題和問題」

Joyce Van Tassel-Baska教授

Joyce Van Tassel-Baska教授

「香港資優教育學苑自成立以來為資優生提供重要服務讓他

們得到學校課程以外的增值指導學苑藉着與大學和不同範疇專家

的聯繫為學生開拓了在本地體驗高等課程師友計劃與實習的機

會香港資優教育學苑已成為世界級的機構為同業樹立了好榜

樣」

Deborah Eyre教授

Deborah Eyre教授

「香港的資優教育工作茁壯成長值得表揚我於2005年初次接

觸香港資優教育很高興參與了教育局的教師課程發展也見證了香

港資優教育學苑在其首五個年頭造福學員及其家人我有幸置身其

中與世界各地的資優領域專家攜手合作帶來質素優良的課程我

衷心祝福香港前程錦繡也期盼香港的資優生能夠脫穎而出」

香港教育學院助理教授

方蔚子博士「培育人才是建構未來社會最重大的工程香港資優教育學苑多年來

提供多元機會與學習經歷讓資優生發揮才華及延展潛能同時亦照顧

他們身心成長的需要讓同學在追求卓越之時亦能平衡自身的各種社

交及情緒需要我期待學苑繼續與家長老師及各地專家合作籌辦適

切豐富的課程與學習平台培養資優生成為建構未來的工程師」

有機上網行政總裁

黃岳永先生「資優生擁有特別的天賦才能期望各位資優生能夠肩負並推廣社會

責任把獲得的知識經驗領導才能好好運用回饋社會」

課程發展議會資優教育委員會委員資優教育基金執委國際扶輪社前總監

楊宗謙醫生「涓滴成河教統會90年發佈第四號報告喚醒各界對天才兒童關注

有扶輪社員贊助外國專家來港分享先進國家經驗1994年本社鄔維庸前

社長成立 『資優教育基金』 翌年於會展承辦 『第十一屆世界天才教育研

討會』 奠下基礎時至今天經教育局和香港資優教育學苑歷年努力

老師們鮮有從未參與協助資優生面對種種挑戰與障礙冀望教育界及社會

人士能協助同學克服一個又一個難關待彼等他日若有所成當能回饋社

會」

老師在專業發展講座中熱烈地討論教學課題

香港資優教育學苑

學苑的教師專業發展部與教育局資優教育組緊密合作為教師提供專業培訓以

照顧資優及高能力學生的需要學苑致力為教育同工舉辦多元化的資優教育培訓

如網上資優教育基礎課程專題工作坊到校教師專業發展講座及出版教師刊物《匯

賢資訊》等此外我們亦會因應主題邀請海外及本地資優教育專家分享資優教育

專題

歡迎瀏覽學苑網站(wwwhkageorghk) 「教師園地」 以了解我們的專業培

訓課程及服務也歡迎訂閱教師電子通訊以獲取最新消息

何鴻卿爵士

嘉賓講者與參加專業發展課程的教師交流教學心得

香港小童群益會服務總監(屯門及元朗)

王美玲女士「沒有不濟事的資優生只有未找到如何展現自己潛能的資優生只要

資優生的亮點不是在學校提供的學習範疇內他們的才能便難以彰顯香

港小童群益會過去致力於多元平台上例如航天科技生態地質環境

教育機械工程為有潛能的資優生另闢頭上一片天我們喜見那些在校

的高智商低成就學生有多一個平台體驗個人潛能為自己作出肯定」王美玲女士

Page 2: Advertorial

X21051673 2015 年

1月9日 1051673星期五

香港資優教育香港資優教育特約專輯特約專輯

香港資優教育的實踐

三層架構的推行模式

資優資訊有用網址

資優生近年世界賽成績輝煌資優生於2013至2014學年在世界賽中的成績

2013 14學年國際物理奧林匹克亞洲物理奧林匹克

國際初中科學奧林匹克

國際數學奧林匹克

主辦國家 城市哈薩克新加坡

印度

南非

香港隊紀錄4銀1銅

1銀4銅3優異5金4銀

備註香港隊奪得團體實驗項目的冠軍

4銀2銅

資優生過去5年在世界賽中總成績

年度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金牌一等獎

3

5

3

7

2

銀牌二等獎

9

10

12

9

5

銅牌三等獎

7

10

7

6

7

優異獎

3

3

5

5

3

香港學生代表於 「國際初中科學奧林匹克比賽」中獲獎

香港學生代表於參與 「國際物理奧林匹克比賽」 後分享經驗

「國際科學比賽 」 香港區頒獎典禮

香港資優教育學苑校友盧安迪(現就讀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主修數學副修應用數學和電腦)

由第一個懂得生火的無名英雄到提出相對論的愛因斯坦人類文明

的每一項突破都不是源於大眾的潮流而是來自另闢蹊徑的少數人

他們唯一的武器是什麼就是獨立思考的頭腦

香港資優教育學苑的數學物理奧林匹克課程所培養的正是這種獨

立思考的能力堅持不懈的態度以及追求真理的熱情學苑的課堂和

代表香港出外參賽的機會讓學苑學員結識了世界各地志同道合的好友

我們將以獨立思考的精神努力令世界繼續進步

香港資優教育學苑校友梁詠珊(現就讀於香港大學主修言語及聽覺科學)

我能夠成為學苑的一員着實幸運在這裏我得到追尋知識的滿足感

一般學校課程不會涉及但又有趣的課題我都能在這裏與教授和同學一一

探討各個學習領域的活動不僅擴闊了我的視野更幫助了我去了解自己

的興趣和能力上的不足不過這些得着還比不上我於成長上的得益我變

得比以前更獨立更主動亦結識了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的想法

感受甚至經歷均相近令我覺得不再孤單所以我真的很感激學苑為

我在知識自知和成長上帶來的轉變

教育局資優教育組一直致力發展不同學習領域的課程資源當

中包括中國語文英國語文數學常識科學與科技人文學

科情意教育等讓教師參考和採用課程資源主要分為兩大類

別第一層次全班式課程(包括ⅠA和ⅠB)及第二層次抽離式課

程(包括ⅡC和ⅡD)詳情可參考以下網址

httpgiftededbhkedcitynethkinfophpm=3

資優教育課程資源

關慧怡同學(畢業於拔萃女書院)「我的父母都十分體諒我也尊重我的意見父母不會對我有過多的期望其實我自己會

對自己有較多的期望所以我希望所有事都做到最好所有事都盡全力去做」

鍾卓浩同學(畢業於佛教榮茵學校現就讀新界鄉議局元朗區中學)「家庭方面父母都沒有強迫我參加很多不同的活動給予我很多自由空間」

香港資優教育學苑學員郭敏怡「我在學苑修讀數學科學及人文學科等課程獲得很多學校

課程以外的知識及經驗在接受數學奧林匹克初賽及國際數學奧

林匹克的訓練後我更獲選入香港隊參加中國女子數學奧林匹克

使我獲益良多亦認識到與我興趣和能力相若的好友從中我知

道學海無涯即使學校課程未能滿足我我亦可修讀學苑加深及

加廣的高階思維課程以增進學科知識及共通能力並把所學帶回

學校與同學分享當然學會分配時間也很重要善用餘暇溫故

知新才可把在學苑得到的學識融會貫通」香港資優教育學苑與本地部分院校皆有為中小學資優生提供不同的資優課程其中

學術課程涵蓋科學數學人文學科領導才能等範疇此外還有以個人成長為題的

情意教育尤其顧及小學生的成長需要

學術課程包含多種短期的增潤課程旨在使

資優生擴闊視野增進知識面若學生希望深

入鑽研某一領域學苑及各大學亦有提供多項

課程例如學苑教育局及科大聯合舉辦的數

學和物理國際奧林匹克培訓課程等

籠統而言各個資優教育課程均有其長處和

限制高等院校的課程一般着重於其強項領域

並須收取學費而學苑的課程則較多元化大

部分更是免費的但與高等院校的主力課程相

比學苑的課程結構一般較簡單

鑒於家長對資優生的健康成長舉足輕重本

地大部分資優教育機構在提供學生課程之餘

亦開辦家長課程與工作坊以補不足除此之

外學苑更設有學生與家長諮詢服務亦為學

校教師提供培訓以協助建立全班式和抽離式

的校本資優教育課程本港的資優課程涵蓋不同範疇

本地資優課程的特色

香港資優教育學苑研究部「在香港資優生提早入讀大學並不十分普遍在過去一段時間我們有幸能和幾位提早入

讀大學的資優生分享經驗一般人總覺得他們天資聰敏求學路途應如康莊大道但要提早入

讀大學在公開試或國際比賽取得優異成績只是基本要求他們及其父母與學校大學政府

保持溝通以睿智和堅持說服他們讓他們相信孩子心智俱備能面對大學的挑戰才是困難

所在這群資優生選擇另闢蹊徑求學之途絕不平坦但他們的目標始終如一為自己爭取適

切的學習機會以滿足對知識的渴求」

教育局課程發展處資優教育組httpwwwedbgovhkcdge

香港資優教育學苑httpwwwhkageorghk

香港科技大學理學院資優教育發展中心httpwwwcdgtusthk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資優計劃httpwwwfedcuhkeduhkpgt

梁詠珊(右)

郭敏怡(右)

資優生分享點滴

資優生彈性升學途徑

學苑校友心聲

教育局資優教育組的網上學習課程為資優學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學習機會以發

展他們在不同領域的潛能課程包括天文學數學地球科學及古生物學等所

有課程均設有三個學習階段及中英文版每個學習階段一般

都包括閱讀素材圖像說明動畫參考連結練習小測和

總結測驗學生須通過一個階段的測考才可跳升至下一階段

學生的學習進度小測和總結測驗的成績都會記錄在學生的

個人學習檔案中詳情可參考以下網址

httpgiftededbgovhkwebcourse

教育局網上學習課程

X31051673 2015 年

1月9日 1051673星期五

香港資優教育香港資優教育特約專輯特約專輯

香港資優教育學苑的家長支援部致力為家長舉辦一系列的家長教育課

程為家長提供具體而實用的育兒資訊及方法攜手踏上培育資優兒的成

長路

家長支援部有不同形式的家長教育課程如講座工作坊親子平衡

小組同儕支援小組及家長會議主題圍繞資優兒的特質及培育方法親

子溝通學習動力社交情意生涯規劃完美主義潛能未展創造

力青少年成長需要正向管教及專注力訓練等我們也邀請專家專業

同工透過討論遊戲及個案分享讓家長反思及交流育兒心得實踐不同

的育兒方法及理念家長課程分為三種不同的階段可因應學習經驗選擇

合適的課程種類包括基礎課程進階課程及精進課程基礎課程重點在

於增進家長對資優教育的認識進階課程增進家長對資優教育的認識和有

關技巧的掌握精進課對理論實踐並重深入了解資優特定領域協助資

優兒成長

為鼓勵家長參與家長課程修讀足夠課程的家長可獲取基礎證書中級

證書高級證書或榮譽證書接受綜合社會保障援助學校書簿津貼

學生車船津貼計劃上網費減

免計劃考試費減免計劃的家

長監護人參與課程可獲全數

豁免詳情請瀏覽本學苑網

聯絡方法查詢3940 0104電郵pshkageorghk網址wwwhkageorghk

本地教育界領袖對本港資優教育的評價

家長細心聆聽香港資優教育學苑的講座

資優學生家長之路家長 「資」音人網絡(中學部及小學部)的家長回饋

「家長學堂」介紹

家長教育課程

家長教育課程提供一個供家長互相支援的平台

張嘉慧(Violet)

自從參加了家長 「資」 音人網絡小組後真是覺得終身受用

獲益良多

我最初對資優生沒有足夠的認識和了解覺得他們在行為特質

上自我中心固執己見缺乏同理心及做事缺乏動力其實這些

問題都是我們對資優兒的不了解透過學苑舉辦的家長講座尤

其在情意百寶袋及執行功能工作坊中令我明白到作為家長首

要接納和認同資優兒擁有敏感的特質繼而再用角色扮演令他

們能夠設身處地明白到別人的感受從而增強他們的同理心還

有資優兒做事拖拖拉拉的情況亦十分普遍透過執行功能工作

坊令我學到如果做事拖延可能在任務展開和時間管理上出現

問題這時可以透過規劃工作紙及目標行為計劃書與資優兒達

致共識並按不同情況給予鼓勵與支持這樣才可培育出我們

茁壯成長的下一代

呂超武

感到很有推動力作為資優生的家長有時對教導小朋友感到

氣餒甚至困惑彼此關係也沒有改善自從參與家長 「資」 音

人網路思想上清晰了自己態度改善了也學會了運用同理

心與子女關係也因而改善了

而最大得着是認識了一班家長原來大家遇到的問題十分相

似分享變得很實際和有效導師的指導令我學會以更好的方

法來表達自己認為對的事情對壞的問題也可用其他方式處理

不用責罵令子女關係得以改善

香港大學附屬學院校長陳龍生教授培育資優人才需獨特而有系統的資優教育然而

本港的資優教育仍處於起步階段香港大學附屬學院

校長陳龍生教授表示儘管本港教育資源豐富但仍

未建立完善的資優教育方向及制度也沒有完善的學

生追蹤機制未能長時間監察及跟進資優兒童的成長

及發展需要故未能顧及所有資優學生需要

為此他作出四項建議第一擴闊本港提供給資

優學生支援的學科範疇讓本地學生按其興趣選擇合

適科目第二建立分階段而有系統的訓練使有潛

能的學生可接受針對性培訓第三建立追蹤機制

設立標準化制度監察資優兒童的成長發掘他們的潛

能第四聯繫多方平台包括教育局各間大學

非牟利機構及資優教育學苑共同勾畫本港資優教育

的共同願景

陳教授補充指資優教育不單培養他們的學術知

識也教導他們與人溝通的技巧對個人成長及不同

國家文化的包容更提升他們的解難能力從而培

育出具多元智能的人才

香港科技大學校長陳繁昌教授本地大學在推動資優教育上扮演重要角色以科

大為例除前任理學院副院長吳大琪教授(現為香港

資優教育學苑院長)設立資優教育發展中心外校方

還舉辦一些培育資優中學生的活動好像物理武林大

會由不同學科教授主講的暑期班鼓勵女學生研習

工程學的夏令營此外科大曾經與美國約翰斯霍普

金斯大學合作共同推動資優青少年培訓活動校長

陳繁昌教授更撥冗擔任多屆恒隆數學獎的評判

科大是2016年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的接待機構及協辦

單位既提供比賽及住宿場地並協助項目安排希

望藉此讓港人知道本港擁有相關數學天才亦期望幫

助本港透過這類活動吸引外地尖子來港唸大學

為進一步協助社會栽培資優生陳教授希望科大將

來可設立完善機制提拔資優生入讀該校還盼望校

方能向他們提供獎學金最後他勉勵資優生多參與

訓練活動從中擴闊視野因明白人外有人的道理而

學懂謙虛認識到資優朋輩使自己不再感覺孤單

家長則應給予資優子女發展其天分的自由及空間

香港理工大學榮休助理教授余古少賢女士(註冊教育心理學家)作為一位參與資優教育近二十五年的教育工作者香

港理工大學榮休助理教授余古少賢女士(註冊教育心理

學家)指出本地資優教育發展始於90年代的 「萌芽

期」 包括1992至95年甄選資優小學生及創造思考能

力測試工具的全港大型研究92年香港資優兒童家長會

成立95年世界資優兒童會議在港舉行等 「幼苗期」見證着馮漢柱資優教育中心正式成立和校本資優培育實

驗性計劃 「發展期」 標誌資優教育普及化三大主元

素創意高階思維和情意教育漸進滲入香港主流及優

質教育香港資優教育學苑誕生積極培育特殊資優學

生有助推廣資優教育理念邁向 「鞏固期」

展望將來她建議學苑能加强教育心理和社區專業支

援目標是培育資優生的品德人格素質和領導人才的正

向情意教育藉增添專業教育心理家註冊社工推動

社區啟導良師網絡擴展親子師生平衡小組改善資

優生人際溝通關係啟導高智優偏執性格績優強鬥心

孤僻性向高智低成就表現創意豐富而太自我等常見

資優生問題實踐 「德才兼備」 的培育目標

課程發展議會資優教育委員會委員何競博士課程發展議會資優教育委員會委員之一的香港教育

學院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助理教授何競博士指教師

於資優教育扮演重要角色既成為學生的 「伯樂」

識別其資優面及潛能也成為學生與外界的 「橋樑」 把他們的學習需要跟外間資源連接經教師及

校方多年努力本港有近八成學校已開展資優教育課

程提供普及與拔尖資優教育讓每位學生均可接受

相應教學模式

未來資優教育課程設計的方向何博士認為應符

合三大重點因應學生不同學習需要培育他們於思

維情意及其他技巧的發展採用三層遞進方式透

過普及資優教育抽離式專門教育及拔尖教育識別

學生能力加強資優教育的目標內容學與教策略

等的互動及聯繫提升教師的教學成效

至於未來發展的方向何博士說盼望可與香港資

優教育學苑合作安排教院學生到學苑實習了解資

優教育對學生的成效此外她寄望開展資優生及其

家庭輔導服務工作從情緒輔導及生涯規劃等層面協

助學生成長

X41051673 2015 年

1月9日 1051673星期五

香港資優教育香港資優教育特約專輯特約專輯

何鴻卿爵士

「作為對教育不遺餘力的支持者能見證香港資優教育學苑從創

立至今一直發展令我感到十分歡欣鼓舞我跟香港政府教育統籌

局合資成立香港資優教育學苑為香港教育界另一個成功故事埋下

種子我祝願學苑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也期望學苑的課程能為

香港發掘和培育更多出類拔萃的學生和有潛質的未來領袖讓他們

為香港社會和生活質素作出貢獻」

嘉諾撒聖家學校何佩芳校長

「自學校常識科老師加入課程發展處資優教育組的教師網絡後整體教師的

教學質素有所提升我校讓已加入教師網絡的教師先試教課程然後作檢視

再透過和全體同工分享讓其他同工也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除了常識科外

我們也計劃在中英文科加入資優教學元素我希望透過加入這些元素可以

使學生將來成為有正確價值觀以及懂得思考的人回饋社會」

校長分享

教育局課程發展處資優教育組

教育局資優教育組致力培訓教師以提升課堂的教學質素及啟發學生潛能每一個

學年資優教育組也會舉辦不同類型的教師專業發展課程例如

進階課程(為有意認識資優教育的教師而設)

深造課程(為有意在校內推行校本資優教育課程的資優教育統籌人員而設)

以學習領域為主題的課程(示範如何把資優教育元素應用於不同學習領域)

透過這些課程讓教師有足夠的知識和信心在校內開展校本資優課程把資優教

育元素融入課堂之中

教師專業發展課程介紹

海外資優教育專家正於講座分享資優教育專題

社會各界人士對資優教育的關注

世界各地教育界領袖對資優界的評價

方蔚子博士

黃岳永先生

中華基督教會基法小學黃侶詩校長

「本校於數年前決定發展資優教育並於去年安排全體老師完成香港資優教

育學苑主辦的網上資優教育基礎課程和到校教師專業發展工作坊在近日觀課

時我看到老師運用到當中所學的高階思維工具如魚骨圖溫氏圖等去讓學

生分析原因比較事情我亦留意到同學投入課堂他們的學習動機和創意都

明顯提升他們不會依賴老師提供答案而是主動以這些工具去管理他們的知

識我認為這種資優化的普及教育對每一個同學都更為公平也更切合本校

『以人為本』 的理念」

楊宗謙醫生

Joseph S Renzulli教授

Joseph S Renzulli教授

「香港資優教育學苑發揮了喚起關注和提供服務的牽頭作用令

亞洲地區對資優生提供的資源顯着增加世界各地學者分享理念

研究的實踐和實際經驗開拓了香港教育工作者的視野令他們關

注到讓資優教育重新定位的重要議題和問題」

Joyce Van Tassel-Baska教授

Joyce Van Tassel-Baska教授

「香港資優教育學苑自成立以來為資優生提供重要服務讓他

們得到學校課程以外的增值指導學苑藉着與大學和不同範疇專家

的聯繫為學生開拓了在本地體驗高等課程師友計劃與實習的機

會香港資優教育學苑已成為世界級的機構為同業樹立了好榜

樣」

Deborah Eyre教授

Deborah Eyre教授

「香港的資優教育工作茁壯成長值得表揚我於2005年初次接

觸香港資優教育很高興參與了教育局的教師課程發展也見證了香

港資優教育學苑在其首五個年頭造福學員及其家人我有幸置身其

中與世界各地的資優領域專家攜手合作帶來質素優良的課程我

衷心祝福香港前程錦繡也期盼香港的資優生能夠脫穎而出」

香港教育學院助理教授

方蔚子博士「培育人才是建構未來社會最重大的工程香港資優教育學苑多年來

提供多元機會與學習經歷讓資優生發揮才華及延展潛能同時亦照顧

他們身心成長的需要讓同學在追求卓越之時亦能平衡自身的各種社

交及情緒需要我期待學苑繼續與家長老師及各地專家合作籌辦適

切豐富的課程與學習平台培養資優生成為建構未來的工程師」

有機上網行政總裁

黃岳永先生「資優生擁有特別的天賦才能期望各位資優生能夠肩負並推廣社會

責任把獲得的知識經驗領導才能好好運用回饋社會」

課程發展議會資優教育委員會委員資優教育基金執委國際扶輪社前總監

楊宗謙醫生「涓滴成河教統會90年發佈第四號報告喚醒各界對天才兒童關注

有扶輪社員贊助外國專家來港分享先進國家經驗1994年本社鄔維庸前

社長成立 『資優教育基金』 翌年於會展承辦 『第十一屆世界天才教育研

討會』 奠下基礎時至今天經教育局和香港資優教育學苑歷年努力

老師們鮮有從未參與協助資優生面對種種挑戰與障礙冀望教育界及社會

人士能協助同學克服一個又一個難關待彼等他日若有所成當能回饋社

會」

老師在專業發展講座中熱烈地討論教學課題

香港資優教育學苑

學苑的教師專業發展部與教育局資優教育組緊密合作為教師提供專業培訓以

照顧資優及高能力學生的需要學苑致力為教育同工舉辦多元化的資優教育培訓

如網上資優教育基礎課程專題工作坊到校教師專業發展講座及出版教師刊物《匯

賢資訊》等此外我們亦會因應主題邀請海外及本地資優教育專家分享資優教育

專題

歡迎瀏覽學苑網站(wwwhkageorghk) 「教師園地」 以了解我們的專業培

訓課程及服務也歡迎訂閱教師電子通訊以獲取最新消息

何鴻卿爵士

嘉賓講者與參加專業發展課程的教師交流教學心得

香港小童群益會服務總監(屯門及元朗)

王美玲女士「沒有不濟事的資優生只有未找到如何展現自己潛能的資優生只要

資優生的亮點不是在學校提供的學習範疇內他們的才能便難以彰顯香

港小童群益會過去致力於多元平台上例如航天科技生態地質環境

教育機械工程為有潛能的資優生另闢頭上一片天我們喜見那些在校

的高智商低成就學生有多一個平台體驗個人潛能為自己作出肯定」王美玲女士

Page 3: Advertorial

X31051673 2015 年

1月9日 1051673星期五

香港資優教育香港資優教育特約專輯特約專輯

香港資優教育學苑的家長支援部致力為家長舉辦一系列的家長教育課

程為家長提供具體而實用的育兒資訊及方法攜手踏上培育資優兒的成

長路

家長支援部有不同形式的家長教育課程如講座工作坊親子平衡

小組同儕支援小組及家長會議主題圍繞資優兒的特質及培育方法親

子溝通學習動力社交情意生涯規劃完美主義潛能未展創造

力青少年成長需要正向管教及專注力訓練等我們也邀請專家專業

同工透過討論遊戲及個案分享讓家長反思及交流育兒心得實踐不同

的育兒方法及理念家長課程分為三種不同的階段可因應學習經驗選擇

合適的課程種類包括基礎課程進階課程及精進課程基礎課程重點在

於增進家長對資優教育的認識進階課程增進家長對資優教育的認識和有

關技巧的掌握精進課對理論實踐並重深入了解資優特定領域協助資

優兒成長

為鼓勵家長參與家長課程修讀足夠課程的家長可獲取基礎證書中級

證書高級證書或榮譽證書接受綜合社會保障援助學校書簿津貼

學生車船津貼計劃上網費減

免計劃考試費減免計劃的家

長監護人參與課程可獲全數

豁免詳情請瀏覽本學苑網

聯絡方法查詢3940 0104電郵pshkageorghk網址wwwhkageorghk

本地教育界領袖對本港資優教育的評價

家長細心聆聽香港資優教育學苑的講座

資優學生家長之路家長 「資」音人網絡(中學部及小學部)的家長回饋

「家長學堂」介紹

家長教育課程

家長教育課程提供一個供家長互相支援的平台

張嘉慧(Violet)

自從參加了家長 「資」 音人網絡小組後真是覺得終身受用

獲益良多

我最初對資優生沒有足夠的認識和了解覺得他們在行為特質

上自我中心固執己見缺乏同理心及做事缺乏動力其實這些

問題都是我們對資優兒的不了解透過學苑舉辦的家長講座尤

其在情意百寶袋及執行功能工作坊中令我明白到作為家長首

要接納和認同資優兒擁有敏感的特質繼而再用角色扮演令他

們能夠設身處地明白到別人的感受從而增強他們的同理心還

有資優兒做事拖拖拉拉的情況亦十分普遍透過執行功能工作

坊令我學到如果做事拖延可能在任務展開和時間管理上出現

問題這時可以透過規劃工作紙及目標行為計劃書與資優兒達

致共識並按不同情況給予鼓勵與支持這樣才可培育出我們

茁壯成長的下一代

呂超武

感到很有推動力作為資優生的家長有時對教導小朋友感到

氣餒甚至困惑彼此關係也沒有改善自從參與家長 「資」 音

人網路思想上清晰了自己態度改善了也學會了運用同理

心與子女關係也因而改善了

而最大得着是認識了一班家長原來大家遇到的問題十分相

似分享變得很實際和有效導師的指導令我學會以更好的方

法來表達自己認為對的事情對壞的問題也可用其他方式處理

不用責罵令子女關係得以改善

香港大學附屬學院校長陳龍生教授培育資優人才需獨特而有系統的資優教育然而

本港的資優教育仍處於起步階段香港大學附屬學院

校長陳龍生教授表示儘管本港教育資源豐富但仍

未建立完善的資優教育方向及制度也沒有完善的學

生追蹤機制未能長時間監察及跟進資優兒童的成長

及發展需要故未能顧及所有資優學生需要

為此他作出四項建議第一擴闊本港提供給資

優學生支援的學科範疇讓本地學生按其興趣選擇合

適科目第二建立分階段而有系統的訓練使有潛

能的學生可接受針對性培訓第三建立追蹤機制

設立標準化制度監察資優兒童的成長發掘他們的潛

能第四聯繫多方平台包括教育局各間大學

非牟利機構及資優教育學苑共同勾畫本港資優教育

的共同願景

陳教授補充指資優教育不單培養他們的學術知

識也教導他們與人溝通的技巧對個人成長及不同

國家文化的包容更提升他們的解難能力從而培

育出具多元智能的人才

香港科技大學校長陳繁昌教授本地大學在推動資優教育上扮演重要角色以科

大為例除前任理學院副院長吳大琪教授(現為香港

資優教育學苑院長)設立資優教育發展中心外校方

還舉辦一些培育資優中學生的活動好像物理武林大

會由不同學科教授主講的暑期班鼓勵女學生研習

工程學的夏令營此外科大曾經與美國約翰斯霍普

金斯大學合作共同推動資優青少年培訓活動校長

陳繁昌教授更撥冗擔任多屆恒隆數學獎的評判

科大是2016年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的接待機構及協辦

單位既提供比賽及住宿場地並協助項目安排希

望藉此讓港人知道本港擁有相關數學天才亦期望幫

助本港透過這類活動吸引外地尖子來港唸大學

為進一步協助社會栽培資優生陳教授希望科大將

來可設立完善機制提拔資優生入讀該校還盼望校

方能向他們提供獎學金最後他勉勵資優生多參與

訓練活動從中擴闊視野因明白人外有人的道理而

學懂謙虛認識到資優朋輩使自己不再感覺孤單

家長則應給予資優子女發展其天分的自由及空間

香港理工大學榮休助理教授余古少賢女士(註冊教育心理學家)作為一位參與資優教育近二十五年的教育工作者香

港理工大學榮休助理教授余古少賢女士(註冊教育心理

學家)指出本地資優教育發展始於90年代的 「萌芽

期」 包括1992至95年甄選資優小學生及創造思考能

力測試工具的全港大型研究92年香港資優兒童家長會

成立95年世界資優兒童會議在港舉行等 「幼苗期」見證着馮漢柱資優教育中心正式成立和校本資優培育實

驗性計劃 「發展期」 標誌資優教育普及化三大主元

素創意高階思維和情意教育漸進滲入香港主流及優

質教育香港資優教育學苑誕生積極培育特殊資優學

生有助推廣資優教育理念邁向 「鞏固期」

展望將來她建議學苑能加强教育心理和社區專業支

援目標是培育資優生的品德人格素質和領導人才的正

向情意教育藉增添專業教育心理家註冊社工推動

社區啟導良師網絡擴展親子師生平衡小組改善資

優生人際溝通關係啟導高智優偏執性格績優強鬥心

孤僻性向高智低成就表現創意豐富而太自我等常見

資優生問題實踐 「德才兼備」 的培育目標

課程發展議會資優教育委員會委員何競博士課程發展議會資優教育委員會委員之一的香港教育

學院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助理教授何競博士指教師

於資優教育扮演重要角色既成為學生的 「伯樂」

識別其資優面及潛能也成為學生與外界的 「橋樑」 把他們的學習需要跟外間資源連接經教師及

校方多年努力本港有近八成學校已開展資優教育課

程提供普及與拔尖資優教育讓每位學生均可接受

相應教學模式

未來資優教育課程設計的方向何博士認為應符

合三大重點因應學生不同學習需要培育他們於思

維情意及其他技巧的發展採用三層遞進方式透

過普及資優教育抽離式專門教育及拔尖教育識別

學生能力加強資優教育的目標內容學與教策略

等的互動及聯繫提升教師的教學成效

至於未來發展的方向何博士說盼望可與香港資

優教育學苑合作安排教院學生到學苑實習了解資

優教育對學生的成效此外她寄望開展資優生及其

家庭輔導服務工作從情緒輔導及生涯規劃等層面協

助學生成長

X41051673 2015 年

1月9日 1051673星期五

香港資優教育香港資優教育特約專輯特約專輯

何鴻卿爵士

「作為對教育不遺餘力的支持者能見證香港資優教育學苑從創

立至今一直發展令我感到十分歡欣鼓舞我跟香港政府教育統籌

局合資成立香港資優教育學苑為香港教育界另一個成功故事埋下

種子我祝願學苑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也期望學苑的課程能為

香港發掘和培育更多出類拔萃的學生和有潛質的未來領袖讓他們

為香港社會和生活質素作出貢獻」

嘉諾撒聖家學校何佩芳校長

「自學校常識科老師加入課程發展處資優教育組的教師網絡後整體教師的

教學質素有所提升我校讓已加入教師網絡的教師先試教課程然後作檢視

再透過和全體同工分享讓其他同工也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除了常識科外

我們也計劃在中英文科加入資優教學元素我希望透過加入這些元素可以

使學生將來成為有正確價值觀以及懂得思考的人回饋社會」

校長分享

教育局課程發展處資優教育組

教育局資優教育組致力培訓教師以提升課堂的教學質素及啟發學生潛能每一個

學年資優教育組也會舉辦不同類型的教師專業發展課程例如

進階課程(為有意認識資優教育的教師而設)

深造課程(為有意在校內推行校本資優教育課程的資優教育統籌人員而設)

以學習領域為主題的課程(示範如何把資優教育元素應用於不同學習領域)

透過這些課程讓教師有足夠的知識和信心在校內開展校本資優課程把資優教

育元素融入課堂之中

教師專業發展課程介紹

海外資優教育專家正於講座分享資優教育專題

社會各界人士對資優教育的關注

世界各地教育界領袖對資優界的評價

方蔚子博士

黃岳永先生

中華基督教會基法小學黃侶詩校長

「本校於數年前決定發展資優教育並於去年安排全體老師完成香港資優教

育學苑主辦的網上資優教育基礎課程和到校教師專業發展工作坊在近日觀課

時我看到老師運用到當中所學的高階思維工具如魚骨圖溫氏圖等去讓學

生分析原因比較事情我亦留意到同學投入課堂他們的學習動機和創意都

明顯提升他們不會依賴老師提供答案而是主動以這些工具去管理他們的知

識我認為這種資優化的普及教育對每一個同學都更為公平也更切合本校

『以人為本』 的理念」

楊宗謙醫生

Joseph S Renzulli教授

Joseph S Renzulli教授

「香港資優教育學苑發揮了喚起關注和提供服務的牽頭作用令

亞洲地區對資優生提供的資源顯着增加世界各地學者分享理念

研究的實踐和實際經驗開拓了香港教育工作者的視野令他們關

注到讓資優教育重新定位的重要議題和問題」

Joyce Van Tassel-Baska教授

Joyce Van Tassel-Baska教授

「香港資優教育學苑自成立以來為資優生提供重要服務讓他

們得到學校課程以外的增值指導學苑藉着與大學和不同範疇專家

的聯繫為學生開拓了在本地體驗高等課程師友計劃與實習的機

會香港資優教育學苑已成為世界級的機構為同業樹立了好榜

樣」

Deborah Eyre教授

Deborah Eyre教授

「香港的資優教育工作茁壯成長值得表揚我於2005年初次接

觸香港資優教育很高興參與了教育局的教師課程發展也見證了香

港資優教育學苑在其首五個年頭造福學員及其家人我有幸置身其

中與世界各地的資優領域專家攜手合作帶來質素優良的課程我

衷心祝福香港前程錦繡也期盼香港的資優生能夠脫穎而出」

香港教育學院助理教授

方蔚子博士「培育人才是建構未來社會最重大的工程香港資優教育學苑多年來

提供多元機會與學習經歷讓資優生發揮才華及延展潛能同時亦照顧

他們身心成長的需要讓同學在追求卓越之時亦能平衡自身的各種社

交及情緒需要我期待學苑繼續與家長老師及各地專家合作籌辦適

切豐富的課程與學習平台培養資優生成為建構未來的工程師」

有機上網行政總裁

黃岳永先生「資優生擁有特別的天賦才能期望各位資優生能夠肩負並推廣社會

責任把獲得的知識經驗領導才能好好運用回饋社會」

課程發展議會資優教育委員會委員資優教育基金執委國際扶輪社前總監

楊宗謙醫生「涓滴成河教統會90年發佈第四號報告喚醒各界對天才兒童關注

有扶輪社員贊助外國專家來港分享先進國家經驗1994年本社鄔維庸前

社長成立 『資優教育基金』 翌年於會展承辦 『第十一屆世界天才教育研

討會』 奠下基礎時至今天經教育局和香港資優教育學苑歷年努力

老師們鮮有從未參與協助資優生面對種種挑戰與障礙冀望教育界及社會

人士能協助同學克服一個又一個難關待彼等他日若有所成當能回饋社

會」

老師在專業發展講座中熱烈地討論教學課題

香港資優教育學苑

學苑的教師專業發展部與教育局資優教育組緊密合作為教師提供專業培訓以

照顧資優及高能力學生的需要學苑致力為教育同工舉辦多元化的資優教育培訓

如網上資優教育基礎課程專題工作坊到校教師專業發展講座及出版教師刊物《匯

賢資訊》等此外我們亦會因應主題邀請海外及本地資優教育專家分享資優教育

專題

歡迎瀏覽學苑網站(wwwhkageorghk) 「教師園地」 以了解我們的專業培

訓課程及服務也歡迎訂閱教師電子通訊以獲取最新消息

何鴻卿爵士

嘉賓講者與參加專業發展課程的教師交流教學心得

香港小童群益會服務總監(屯門及元朗)

王美玲女士「沒有不濟事的資優生只有未找到如何展現自己潛能的資優生只要

資優生的亮點不是在學校提供的學習範疇內他們的才能便難以彰顯香

港小童群益會過去致力於多元平台上例如航天科技生態地質環境

教育機械工程為有潛能的資優生另闢頭上一片天我們喜見那些在校

的高智商低成就學生有多一個平台體驗個人潛能為自己作出肯定」王美玲女士

Page 4: Advertorial

X41051673 2015 年

1月9日 1051673星期五

香港資優教育香港資優教育特約專輯特約專輯

何鴻卿爵士

「作為對教育不遺餘力的支持者能見證香港資優教育學苑從創

立至今一直發展令我感到十分歡欣鼓舞我跟香港政府教育統籌

局合資成立香港資優教育學苑為香港教育界另一個成功故事埋下

種子我祝願學苑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也期望學苑的課程能為

香港發掘和培育更多出類拔萃的學生和有潛質的未來領袖讓他們

為香港社會和生活質素作出貢獻」

嘉諾撒聖家學校何佩芳校長

「自學校常識科老師加入課程發展處資優教育組的教師網絡後整體教師的

教學質素有所提升我校讓已加入教師網絡的教師先試教課程然後作檢視

再透過和全體同工分享讓其他同工也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除了常識科外

我們也計劃在中英文科加入資優教學元素我希望透過加入這些元素可以

使學生將來成為有正確價值觀以及懂得思考的人回饋社會」

校長分享

教育局課程發展處資優教育組

教育局資優教育組致力培訓教師以提升課堂的教學質素及啟發學生潛能每一個

學年資優教育組也會舉辦不同類型的教師專業發展課程例如

進階課程(為有意認識資優教育的教師而設)

深造課程(為有意在校內推行校本資優教育課程的資優教育統籌人員而設)

以學習領域為主題的課程(示範如何把資優教育元素應用於不同學習領域)

透過這些課程讓教師有足夠的知識和信心在校內開展校本資優課程把資優教

育元素融入課堂之中

教師專業發展課程介紹

海外資優教育專家正於講座分享資優教育專題

社會各界人士對資優教育的關注

世界各地教育界領袖對資優界的評價

方蔚子博士

黃岳永先生

中華基督教會基法小學黃侶詩校長

「本校於數年前決定發展資優教育並於去年安排全體老師完成香港資優教

育學苑主辦的網上資優教育基礎課程和到校教師專業發展工作坊在近日觀課

時我看到老師運用到當中所學的高階思維工具如魚骨圖溫氏圖等去讓學

生分析原因比較事情我亦留意到同學投入課堂他們的學習動機和創意都

明顯提升他們不會依賴老師提供答案而是主動以這些工具去管理他們的知

識我認為這種資優化的普及教育對每一個同學都更為公平也更切合本校

『以人為本』 的理念」

楊宗謙醫生

Joseph S Renzulli教授

Joseph S Renzulli教授

「香港資優教育學苑發揮了喚起關注和提供服務的牽頭作用令

亞洲地區對資優生提供的資源顯着增加世界各地學者分享理念

研究的實踐和實際經驗開拓了香港教育工作者的視野令他們關

注到讓資優教育重新定位的重要議題和問題」

Joyce Van Tassel-Baska教授

Joyce Van Tassel-Baska教授

「香港資優教育學苑自成立以來為資優生提供重要服務讓他

們得到學校課程以外的增值指導學苑藉着與大學和不同範疇專家

的聯繫為學生開拓了在本地體驗高等課程師友計劃與實習的機

會香港資優教育學苑已成為世界級的機構為同業樹立了好榜

樣」

Deborah Eyre教授

Deborah Eyre教授

「香港的資優教育工作茁壯成長值得表揚我於2005年初次接

觸香港資優教育很高興參與了教育局的教師課程發展也見證了香

港資優教育學苑在其首五個年頭造福學員及其家人我有幸置身其

中與世界各地的資優領域專家攜手合作帶來質素優良的課程我

衷心祝福香港前程錦繡也期盼香港的資優生能夠脫穎而出」

香港教育學院助理教授

方蔚子博士「培育人才是建構未來社會最重大的工程香港資優教育學苑多年來

提供多元機會與學習經歷讓資優生發揮才華及延展潛能同時亦照顧

他們身心成長的需要讓同學在追求卓越之時亦能平衡自身的各種社

交及情緒需要我期待學苑繼續與家長老師及各地專家合作籌辦適

切豐富的課程與學習平台培養資優生成為建構未來的工程師」

有機上網行政總裁

黃岳永先生「資優生擁有特別的天賦才能期望各位資優生能夠肩負並推廣社會

責任把獲得的知識經驗領導才能好好運用回饋社會」

課程發展議會資優教育委員會委員資優教育基金執委國際扶輪社前總監

楊宗謙醫生「涓滴成河教統會90年發佈第四號報告喚醒各界對天才兒童關注

有扶輪社員贊助外國專家來港分享先進國家經驗1994年本社鄔維庸前

社長成立 『資優教育基金』 翌年於會展承辦 『第十一屆世界天才教育研

討會』 奠下基礎時至今天經教育局和香港資優教育學苑歷年努力

老師們鮮有從未參與協助資優生面對種種挑戰與障礙冀望教育界及社會

人士能協助同學克服一個又一個難關待彼等他日若有所成當能回饋社

會」

老師在專業發展講座中熱烈地討論教學課題

香港資優教育學苑

學苑的教師專業發展部與教育局資優教育組緊密合作為教師提供專業培訓以

照顧資優及高能力學生的需要學苑致力為教育同工舉辦多元化的資優教育培訓

如網上資優教育基礎課程專題工作坊到校教師專業發展講座及出版教師刊物《匯

賢資訊》等此外我們亦會因應主題邀請海外及本地資優教育專家分享資優教育

專題

歡迎瀏覽學苑網站(wwwhkageorghk) 「教師園地」 以了解我們的專業培

訓課程及服務也歡迎訂閱教師電子通訊以獲取最新消息

何鴻卿爵士

嘉賓講者與參加專業發展課程的教師交流教學心得

香港小童群益會服務總監(屯門及元朗)

王美玲女士「沒有不濟事的資優生只有未找到如何展現自己潛能的資優生只要

資優生的亮點不是在學校提供的學習範疇內他們的才能便難以彰顯香

港小童群益會過去致力於多元平台上例如航天科技生態地質環境

教育機械工程為有潛能的資優生另闢頭上一片天我們喜見那些在校

的高智商低成就學生有多一個平台體驗個人潛能為自己作出肯定」王美玲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