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2 民主政治的道路(翰林版)

33
第九章 從戒嚴到解嚴

Transcript of 9 2 民主政治的道路(翰林版)

第九章 從戒嚴到解嚴

第二節 民主政治的道路

戒嚴體制

1948 年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1949 年戒嚴令

戒嚴體制中共武力威脅

將臺灣定位為危機社會,人民基本權利也因此受限

一、動員戡亂在臺灣1. 三項重要法令(1) 《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1948 年通過) a. 擴大總統職權、得連選連任 b. 中央民意代表成為終身職(2) 頒布「戒嚴令」 ( 1949 年)(3) 《懲治叛亂條例》 ( 1949 年)2. 戒嚴體制下對人權的限制 ◎ 原受《憲法》保障的人民基本權利均被限制, 例如:集會、結社、遊行、請願、罷工等被限制 實施黨禁、報禁

二、威權統治 ◎ 特色

二、威權統治1.1950 年代,白色恐怖是國際間的普遍現象,例如

美國杜魯門政府發布「忠誠調 法令」引發「麥查卡錫主義」

2.1950 年 4 月 26 日的《懲治叛亂條例》與 6 月13 日的《動員戡亂時期檢肅匪諜條例》公 實施佈後,在「恐共」陰影下,情治單位濫捕民 ,此眾即白色恐怖

3. 許多人被冠上「匪諜」之名遭到處決,其中包括思想左傾者,亦有無辜受牽連者

4. 影響:使臺灣避免了被赤化的危機,也使臺灣進入威權統治階段

藉黨國教育,灌輸民「效忠領袖」、「消眾

滅共匪」、 「保密防諜」等思想。

領袖崇拜。威權時 期國家領袖具有絕對權威,圖中還置上「蔣總統萬歲」的字樣

二、威權統治

◎ 「白色恐怖」的由來

法國大革命時期,王室的擁護者高舉著白色王旗,對

反對者肆行鎮壓,因而被稱為「白色恐怖」。後來引申為

統治者以國家權力迫害民 的代名詞眾

◎ 臺灣「白色恐怖」時期的結束

直到 1992 年《刑法》一百條修法為止,才算真正結束

二、威權統治

博學堂 舊刑法第一百條• 「意圖破壞國體,竊據國土,或以非法之

方法變更國憲,顛覆政府,而著手實行者,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首謀者,處無期徒刑。」以上為舊刑法第一百條第一項的條文內容,請 試著分析看看,這樣的條您文為何會成為思想犯的法源依據?

三、自由中國與組黨事件1. 《自由中國》雜誌的成立(1) 創辦時間: 1949 年(2) 主要人物:胡適、雷震(3) 成立目的:建立反共信念(4) 主題轉向:由反共抗俄 反省與檢討臺灣內部問題(5) 性質:來臺的大陸自由主義學者、政客創辦的刊

物,主張「支持並督促國民黨政府走向進步,逐步改革,建立自由民主社會」,以英美的民主思想為引導對黨化教育、救國團,甚至連情治單位都敢於譴責

2.1960 年組黨事件始末三、自由中國與組黨事件

四、大學雜誌1. 時代背景: 1970 年代,臺灣外交逐步挫敗,反

攻 大陸日益渺茫,使民主改革運動有更 大發展空間2. 創刊年代: 1968 年3. 重要主張: (1) 強調臺灣應朝開放、多元化發展 (2) 主張國會全面改選4. 影 響: (1) 開始培養臺籍菁英參政 (2) 加強臺灣的基礎建設 (3) 經由選舉產生增額中央民意代表

五、美麗島事件1. 事發前的國內政治環境

2. 事發經過

【背景】‧1979 年,「中」美建交,使臺灣情勢危急

【結果】‧黨外菁英多遭逮捕判刑

【經過】‧美麗島雜誌創刊,召集群 集會時,與軍警眾發生流血衝突

【影響】‧引發更多人關注臺灣政治問題,反對陣營勢力更加壯大

五、美麗島事件

美麗島事件涉嫌人公開被審判,法庭成了他們向全國民 暢談改革理念眾的政見發表會 當美麗島政治犯入獄後,其家屬和辯護律師紛紛投入選舉,多人獲高票當選

五、美麗島事件

二戰後到黨禁、報禁解除前的黨外雜誌 (一)

《自由中

國》半月

1.1949年創刊,主張民主、反共、救國的立場

2.1954年在美國表明不支持反攻大陸後,進一步

追求政治民主自由化

3.1959年開始與臺灣菁英結合,嘗試成立反對黨

,最終導致雷震被捕入獄而停刊《文星》

雜誌

1.1957年蕭孟能創辦,在 1960年代扮演社會思

想 蒙的角色啟

2.1961年李敖加入《文星》,倡議西化鼓吹民主

,打擊國民黨的保守教條《大學雜

誌》

1.1968年鄧維楨創辦,原屬偏向文藝、思想的刊

2.1970年受釣魚臺事件影響,言論轉為呈現對現

實政治的關切

二戰後到黨禁、報禁解除前的黨外雜誌 (二 )

《臺灣政

論》

1.實際參與政治的張俊宏、許信良與黨外政治人物於

1975年創辦

2.第一本臺灣本土菁英創辦的黨外雜誌,配合選舉宣

傳,具文宣及動員群 效果眾《八十年

代》

1.1979年創刊,由康寧祥發行、江春男總編,有「黨

外雜誌編輯群的搖籃」之稱

2.標榜傳承《自由中國》的精神,同時也是《臺灣政

論》在文化論述上的延續,由學者與新聞界記者從事

批判性的政論《美麗

島》

1.1979年創刊,黃信介發行

2.延續先前政論雜誌的自由主義傳統,並結合《夏

潮》雜誌所強調的社會意識

3.在群 聚會過程中,觸發中泰賓館事件及美麗島事眾

美麗島事

件後的黨

外雜誌

周清玉辦的《關懷》、許榮淑的《生根》雜誌、蘇秋

鎮《代議士》、黃天福《蓬萊島》雜誌、林正杰的

《前進》雜誌等

六、解嚴與民主化1. 背景 1980年代後,在一連串社會性、政治性運動的壓力,蔣經國總統開始推動民主化改革,以因應社會的脈動

2. 民主化進程 (1) 解除戒嚴 (2)國會全面改選 (3) 省市長與總統民選

六、解嚴與民主化

蔣經國 總統

1970年代初期蔣經國逐漸掌權,他推動「本土化」政策,拔擢臺籍菁英,並舉辦增額中央民意代表選舉,推展「民主化」政策,臺灣的民主政治進入嶄新的局面

蔣經國總統的民主改革

解嚴令

1987 年 7 月 14 日,蔣經國總統正式宣布臺灣於次日﹙ 7 月 15 日 零時起解嚴,﹚自 1949 年戒嚴至 1987 年解嚴,臺灣戒嚴共實施 38 年之久

(1) 解除戒嚴

六、解嚴與民主化

六、解嚴與民主化

1980 年

(民國 69

年)

恢復定期選舉,開放各方政治力

競逐,政治反對運動再起1986 年

(民國 75

年)

民主進步黨成立,未遭政府取締

1987 年

(民國 76

年)

蔣經國總統宣布解除戒嚴,取消

黨禁,開放大陸探親1988 年

(民國 77

年)

開放報禁,臺灣威權體制瓦解

解嚴大事記

(2) 國會全面改選六、解嚴與民主化

1980 年代的政治開放措施1986 年政黨政治

戒嚴時期禁止組織黨派,黨外人士突破禁忌,成立民主進步黨

1992 年國會改選、結束白色恐怖國會的重要性與制衡性提升

修訂刑法相關條文,不再有政治犯

1980 年代的政治開放措施1991 年回復憲政

終止動員戡亂時期,結束法律意義上的內戰狀態

1987 年解嚴解除多項人民自由與權利的限制

(3) 省市長與總統民選六、解嚴與民主化

◎ 穩定的政黨競爭型態,已在臺灣逐步形成

日本的殖民統治:戰爭時期

美麗島 30

週年紀念

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p7YMwurkUc

08:40

臺灣戒嚴

史精華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rRkpPq2oHM

08:28

解嚴 ( 中

視新聞快

報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X1g8SpkFNY

0:17

延伸閱讀

• 賴澤涵計畫主持/吳文星,許雪姬採編,《戒嚴時期臺灣政治事件口述歷史》,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2001 。

• 藉由耆老口述的方式,陳述戒嚴時期相關的重大政治事件,呈現當時的社會氛圍。

延伸閱讀

• 雷震,《雷震家書》,臺北:遠流出版, 2003 。

本書收錄雷震獄中家書和雷震的家居照片,呈現雷震不為人知的生活面,及其作為人夫、人父的生命景觀。 

延伸閱讀• 王振寰,〈臺灣的政治轉型與反對運動〉

,收入《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二卷第一期( 1989春季號)。

此文的主要討論臺灣的兩次重大政治轉型,一次是 1972 年以後蔣經國大量啓用臺藉人士進入政治權力核心,另一次是 1986年以後國民黨政府的政治自由化。

第一章 十六世紀中葉以前的臺灣與原住民THE ENDTHE END

除翰林擁有著作權之 容外,均依法取得授權或依法合理使用,如仍有內除翰林擁有著作權之 容外,均依法取得授權或依法合理使用,如仍有內闕漏或資料錯誤,請著作權人與我們聯繫闕漏或資料錯誤,請著作權人與我們聯繫 。 。 聯絡專線聯絡專線 : (0800-007-678: (0800-00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