蚵仔寮

30
漁漁漁漁漁漁漁漁漁 漁漁漁漁漁漁漁漁漁漁漁 - 漁漁漁漁漁漁漁漁漁漁 漁漁 漁漁漁漁 漁漁漁漁 漁漁漁漁 漁漁漁漁 :、、、、 漁漁漁 漁漁漁漁 漁漁漁 、、 漁漁漁漁 漁漁漁 漁漁

Transcript of 蚵仔寮

Page 1: 蚵仔寮

漁業政策與地方政治從傳統漁港到觀光漁市場 -蚵仔寮轉型的尋根之路

組員:葉貞沂、曾奕瑄、陳昭旭、蔡秉昇、 蔡有偉、王亞泰、林伯穎 指導教授:黃書緯 老師

Page 2: 蚵仔寮

研究背景 蚵仔寮昔日以典寶溪為界,南稱「下蚵仔寮」,北名「頂蚵仔寮」,日據時期下蚵仔寮受暴風雨侵襲、海水倒灌、轄區變更、以及開闢左營軍港多面夾擊下、內海地盤流失,從此消失在歷史洪流中,居民分崩離析,漂泊各地,大部分移居頂蚵仔寮。 與海為鄰,在地理環境變遷下,形成蚵仔寮地狹人稠的窘狀,在 1 點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擠了 8 千多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約 7 千人,異常擁擠。

Page 3: 蚵仔寮

在過去,蚵仔寮一帶的海洋資源豐富,是漁民的銀行,海岸沙灘廣袤綿延,捕撈虱目魚苗的季節,男女老幼、漁民非漁民,齊湧海邊,紛紛投入賺外快,大家以手網在淺水岸邊來回穿梭,形成手網連線,現在,漁民大多只能到外海才能捕的到魚了。 過往的蚵仔寮滿佈魚塭,但隨著技術的演進,以及在

70 年代開發蚵仔寮漁港及近年徵收為二代艦基地,汙水處理廠及援中港溼地後,僅剩寥寥可數。曾是烏魚故鄉的蚵仔寮,但以往捕穫過量、氣候異常、海洋汙染、中國漁民攔截,捕撈烏魚產業也逐漸已衰微。

Page 4: 蚵仔寮

近十多年來,經過梓官區漁會銳意革新、研創經營,政府輔導補助,已是南台灣漁港現撈漁穫銷售量獨占鰲頭,觀光漁市每逢例假日,更是人車絡繹不絕,蚵仔寮漁港甚至在 2009 年以「治療情傷」榮登台灣十大魅力漁港金榜, 2011 年再度以「奮發人生」脫穎而出, 2013 年更以票選冠軍勇奪十大魅力經典漁港,順勢崛起。

Page 5: 蚵仔寮

漁村轉型前困境 梓官區內的產業本來就有差異,北部主要種田務農,南部則是漁業為主 漁業面臨轉型壓力 ▲養殖漁業 魚塭填起來做其他用途,例如:道路興建、工廠用地、住宅等。▲漁船升級 主秘:「海洋局鼓勵升級,若不升級就收購。」

Page 6: 蚵仔寮

漁村轉型前困境 漁村人口結構改變,過去由家族共同從事漁業,現在則多集資並聘外籍漁工

Page 7: 蚵仔寮

過去繁榮的漁村逐漸沒落,人口向新興住宅區移動

新興住宅區沒落邊陲區

漁村轉型前困境

Page 8: 蚵仔寮

研究目的 1 、轉型的社會意義蚵仔寮從原本單純的小漁村轉變成觀光漁港,對蚵仔寮的居民產生了生活模式、經濟以及思想上的改變,這樣子的「改變」對當地居民、觀光客、漁民以及其它的漁村產生了怎麼樣的社會意義。 2 、轉型的行動者尋找蚵仔寮轉型成觀光漁港的幕後推手,到底是民間還是政府推動這項動大的革命,讓原本的已經奄奄一息的小漁村變成躍上新聞版面的十大魅力漁港,並且探究行動者推動的困難與成果。

Page 9: 蚵仔寮

研究方法 半結構式訪談( focused or semi-

structured interview ) 利用較寬廣的研究問題作為訪談的依據, 導引訪談的進行;訪談指引( interview guide)或訪談表通常在訪談開始前被設計出來,做為訪談的架構,但他的用字及問題順序並不用太侷限。

Page 10: 蚵仔寮

訪談對象首先以先訪問梓官區公所以及漁會, 主要是因為區公所掌握官方資料,另外漁會與漁民較多接觸。 其次,訪談對象以小搖滾的負責人為重點,取得第一手小搖滾的相關訊息,以理解小搖滾的起源。 最後,針對觀光魚市場附近的攤販進行訪調,了解觀光漁市場的生態,以及轉型的影響。

Page 11: 蚵仔寮

漁業署

海洋局

區公所 漁會

居民小搖滾 漁民

相互協調經費

經費爭取機會

漁獲

幫忙宣傳 幫忙宣傳幫忙宣傳

意見不合

魚販

租攤位

田野分析 各個行動者間的關係

Page 12: 蚵仔寮

田野分析 不同行動者對空間利用的想像

Page 13: 蚵仔寮
Page 14: 蚵仔寮

蚵仔寮轉型的行動者 梓官區漁會 蚵寮小搖滾

Page 15: 蚵仔寮

漁會的各種行動1. 挪用排水工程經費 1/10 成立觀光魚市

Page 16: 蚵仔寮

2. 幫工廠作門市

Page 17: 蚵仔寮

3. 與海洋局合作 - 糶手拍魚貨

Page 18: 蚵仔寮

「產業是最容易跟一般民眾跟通路傳播訊息的管道,也在這個同時,我們也把我們地方漁村文化結合在產品裡面。」 - 漁會供銷課黃課長

4. 收購赤尾青、烏魚、下雜魚5. 開發漁業加工品,大學食品系合作進行開發

Page 19: 蚵仔寮

目標與困境 目標1. 成立信用部,帶動周遭就業機會。2. 新漁會大樓啟用,建立高規格高標準漁市。3. 帶動青年返鄉,建立永續發展。

困境1. 政治因素介入。2. 行政程序難以通過。

Page 20: 蚵仔寮

漁會對蚵仔寮的構想 - 生態產業文化之旅

Page 21: 蚵仔寮

觀光魚市

新漁會大樓

公有停車場

蚵寮小搖滾

烏魚文化館

Page 22: 蚵仔寮

蚵仔寮小搖滾 活動緣起:一群友人聊天臨時起意,開始以自身專長領域       分工進行,並且堅決不拿政府任何補助款。 活動目的:希望透過這個活動,凝聚地方的感情。    

第一屆蚵仔寮 第二屆蚵仔寮舉辦時間 2012/07/21 2014/02/28-2014/03/01遊客人次 約 8000 人次 約 20000 人次宣傳方式 粉絲專頁、

自由時報 7/16 開始連續四天報導

粉絲專業、之前的口碑相傳

與地方的連結

向地方募款合資,共同完成小搖滾。

結合「蚵寮文化協會」舉辦照片展覽,「地方巡守隊」高雄

大學志工同學協助活動居民反應 被動配合 主動支持

Page 23: 蚵仔寮

廢棄漁船搭建的舞台

Page 24: 蚵仔寮

結論 蚵仔寮一方面在政府輔導下轉型觀光漁業,另一方面,民間主動發起小搖滾活動,兩者間雙向互動讓蚵仔寮逐漸走出沒落漁港的命運,朝向發展在地觀光。

因此,對蚵仔寮當地也產生多面向的影響:

政府

小搖滾

Page 25: 蚵仔寮

漁會 小搖滾成員 總幹事、理事、監事,

會務課、推廣課、會計課、魚市課、供銷課,共五個部門,約 80位員工,漁會的會員共 6300 人

主要有四位負責人,分別為林賢郎、蔡登財、曾芷玲、順哥

經費來源政府相關經費補助、門市產品經營收入

居民集資、募款

運用的策略漁業產品加工、觀光魚市場、結合學校的校外教學參訪

音樂會、地方老照片、在地特色的文創商品

參加的族群北高雄居民六日海鮮美食一日遊,帶動假日觀光人潮

吸引許多年輕人到蚵仔寮聽音樂,認識在地漁村文化

對社區的影響蚵仔寮周邊現代化建築增加,多次在政府舉辦的漁港比賽得獎,打開蚵仔寮的知名度

在地居民較有凝聚力、社區認同感及榮譽感提升

對觀光的想像以消費漁業資源做為促進觀光的方法,例如:「糶手拍魚貨」

結合在地資源與人力,讓來蚵仔寮的人願意多停留

Page 26: 蚵仔寮

結論 對當地認同感提升,居民對於居住在蚵仔寮有一份榮譽感 小搖滾創辦人之一曾芷玲在<蚵寮小搖滾:老漁村的心印象>一文中提到:「大家都以身為蚵寮人為榮, 從此心中的故鄉份量又加深了些。」 文創商品結合漁民生活型態,也得到居民高度得讚賞,

Page 27: 蚵仔寮

結論 觀光漁市場擴大,造成外來魚販與當地魚販競爭

Page 28: 蚵仔寮

結論管理權分散,觀光資源無法整合★海洋局與觀光局:十大魅力漁港等觀光策         略主要推動者★市政府或漁業署:管理港務的部分★梓官區區公所:負責地方上的行政事務★蚵仔寮漁會:承辦漁業的相關專業

Page 29: 蚵仔寮

結論 改變傳統對觀光漁市的想像

Page 30: 蚵仔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