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南》第二期

16

description

 

Transcript of 《行南》第二期

Page 1: 《行南》第二期
Page 2: 《行南》第二期

  來到了第二行南隨筆期的問世,之中經過了許多人的熱心指點,以及新

夥伴的加入,這一期的行南有新的面貌要迎接大家,以更深入社會各角落的

專題,體現行南的意念,發掘南方生活的聲音,替南方注入一股關懷的活水。

  很多故事來自對生活周遭多一份關心:在某次開會搭公車回家的晚上,

遇見累趴在方向盤上睡著的司機大哥,詢問後發先原來公車司機大哥們也遇

到工作上的難題。另外,關心環境、漁村的成員也在自己玩樂之餘走入後灣

漁村,試著在保育、開發與漁村永續發展三方面的拉扯之中,了解現實的模

樣,並思考有沒有不一樣的未來可能躺在某個角落?學生專題方面,則有針

對韓國首爾大學法人化的抗爭,以及成大法人化的相關新聞報導。

  世界很大,一群年輕人相比之下顯得渺小無比,但正因我們被這世界包

圍著,我們盡可能地用雙眼、雙手、雙腳、雙耳,去觀察、撫摸、走踏、聆聽,

試圖捕捉這複雜多變的世界。我們親自經歷的總與書本所描繪有所落差。落

差大時,我們不禁懷疑到底是書上的世界過於美好,還是真實世界就是如此?

  於是,我們用屬於我們深入社會的方式,試圖在現實的泥淖之中,走踏

出一個厚實堅硬的立足之地,讓彼此都能在這立足之地緩緩上升,要讓這落

差、這世界,用屬於年輕人的雙手,抹上七彩的虹。

總編輯|李明容

副總編輯|周孟涵

文字副總編輯|孫于湉

美術設計|陳以箴

插圖作者|蔡尚暾

活動|林宏軒、蔡雅如

公關|蔡雅如

總務|陳顥文

資訊與網路組|蘇江翰 、李明容、周孟涵

記者&寫手|李明容、林飛帆、蔡雅如、莊程洋、鄭培宏、林宏軒、周孟涵、黃奕涵、彭文慧、林飛帆、陳顥文、

鄭培宏、林紹銘、黃昱傑

顧問|林飛帆、莊程洋、蔡雅如(鴨子)、江昱欣

  「行南」是由南方青年與學

生共編的一份雙月刊。希望透過

具體報地方事務,促進一個更友

善、多元、關懷的南台灣社會。

我們報導校園學生事務與青年議

題、逐漸在改變的傳統農村和工

業城,並分析評論全國與全球現

象。目的是關懷、交流,並讓「更

好的社會」成為可能。自詡成為

南台灣的大聲公,讓久被遺忘的

南台灣主體性與活力出現。

行南隨筆

No,2民國 100 年 12 月 10 號

Page 3: 《行南》第二期

文 / 彭文慧

  韓國國會在 2010 年底通過法案,

承認首爾大學法人化,指將目前屬於

國家的「國立首爾大學」轉為由法人

經營的「法人首爾大學」。

  首爾大學法人化起因於校方認為

政府政策侷限,使學校人事制度僵

化,造成如外籍教師待遇低而聘用不

易等情形。學校認為法人化可使其擺

脫政府繁瑣規制,擁有對於本身組

織、財務經營、人事運用等方面之高

自主權。

  首爾大學推行法人化過程不斷遭

遇內部學生及部分教職員的反對,教

職員質疑學校法人化,將使其身份不

再屬於公務員性質,影響退休金給付

及提高職位任用年限的不確定性,且

學校若過分重視收益,將忽略基礎學

科之研究。學生則擔憂學校法人化

後,在校方追求利潤最大化之思維

下,學費勢必調漲。

  校方回應,現任教師之退休金不

變,未來新任教師退休金額度也同國

立教授,而教職之任用期限則將視個

人競爭力決定;此外,教育部已承諾

持續資助首爾大學,短期內學費不會

調漲,未來也不會降低對首爾大學之

教育補助金額。

  國內原「國立」成功大學於去年

一月間曾派遣人員至韓國首爾大學進

行交流,目前成功大學即將改制為法

人,其組織運作在法人化後將對校

方、教職員、學生三方帶來什麼影響,

值得讀者持續關注。

文/陳顥文

  成大於九月為大一新生舉辦迎新

活動「成功登大人」,當何志欽副校

長於開幕式發言時,反法人化陣線拉

開布條「歡迎來到私立成功大學」並

灑下傳單,傳單的內容則是關於成大

即將要法人化的資訊,包含法人化後

學生權益的損失。傳單灑下之後迅速

的被工作人員回收。

  

  此事件後,於十月五日,何副校

長、學務長以及專門負責法人化事務

的陳主秘,偕同成大三大學生組織(學

生會、社聯會、系聯會),邀請成大

異議性社團零貳社以及原住民文化交

流社來參與法人化的討論。

  校方表示目前在進行的是自主治

理方案,而非法人化,其中提到的「自

主治理委員會」,職責多與目前的校

務會議重疊,藉由自主治理委員會,

學校會計制度更有效率,報賬更容易,

可以更自由的運用經費;委員會同時

可以彈性調整職員的薪資,並且同時

成立稽查機關;最後,此自主委員會

的成員除了校方代表與學生代表外,

還有社會公正人士,讓學校可以與社

行南隨筆

行南之窗

會做連結,但校方代表僅占三分之一

(5-7 人/ 20 人)。

  在場學生提問:為何一個掌握學

校財務的委員會為何如此權責不明?

當美國與韓國在法人化之後學費調

漲,成大能保證自主治理後不漲學費

嗎?此制度是否形同原本學校的行政

權力架空?校方代表佔委員會比例是

否太少?為何在不修法的情況下能將

原本教育部的權力下放給自主治理委

員會?教師彈性薪資的制度是否會削

弱他們原本的專業?

  

  校方回應,此委員會設立的過程

公開透明,一切符合程序正當,之後

會有一個時間表,同時此計畫有停損

點,因此若不合當初所預期的效果,

則計畫停止;當學生問時程表在哪裡?

學生看的到計畫的完整書面說明嗎?

校方卻說還在討論中。學生則表示教

育部的公文提到在明年一月即將要開

始實施。

  在這場討論會中,雙方交流彼此

的意見,但學生對學校的回應仍然不

滿;由校方私下邀請學生來討論法人

化的行動來看,反法人化陣線的舉動

造成校方壓力,目前依照校方的說法,

可能會延後實施自主治理方案,但反

法人化陣線的學生仍然嚴陣以待、堅

持立場,因應校方接下來的動作。

韓國首爾大學

法人化爭議

歡迎來到「私立」

成功大學!?

Page 4: 《行南》第二期

文 / 鄭培宏

  在歷經兩個多月來與教育部不斷陳

情後,教育部最終認為總量管制為大學

自治的範疇,要求學生們必須遵循校內

管道申訴。但試問,如果老闆欠員工薪

水,員工向勞委會陳情,卻被要求向公

司申訴,這合理嗎?『大學自治』是否

成為教育部推卸責任的代名詞?

  中正大學政治系主任謝敏捷認為,

已找到本校歷史系及南華大學哲學與生

命教育學系的兼任教師來上課(政治系

原開不成的兩堂政治思想必修課),學

生已無畢業上的困難,問題已解決。

  但學生認為老師上課內容與政治思

想有落差,例如:老師教學生柏拉圖的

一生的歷程,但對於其思想並無說明,

並非是老師不好,而是因為不是該科專

業。老師也曾在上課時提到不確定未來

是否會繼續授課,未來學弟妹仍可能遭

遇沒有師資的窘境。

  找非該科專業的老師來搪塞開課,

問題只解決了一半,造成的結果就是學

生無法學到專業知識,使學生受教權益

嚴重受損,校方該積極檢討。

文 / 林宏軒

  過去十年以來,南方影像學會透

過外國影片邀映、南方獎華人影片競

賽等項目,努力呈現非官方主導的影

像美學與影像呈現,也是許多新興導

演初試啼聲的舞台。放映影片無論在

劇情片、紀錄片,本土片或是國外較

少人邀映的影片,都透過南方影展,

讓台南地區民眾可以有個窗口接觸影

像創作。

  南方影展從創辦以來,都是以台

南藝術大學音像藝術學院的畢業校友

與老師為主的團隊自力向各方募款籌

資來舉辦影展。純靠志工、壓縮工作

團隊薪資、甚至有一、二年還得召集

人自掏腰包填補經費,即便如此,它

還是一年一年地舉辦,直到今年三

月。

  今年三月,南方影展幾個核心成

員,聚會討論今年南方影展的舉辦方

向,但是,今年意外困難的籌資,讓

影展團隊面臨更大的困境,幾經思考

過後,決定停辦經費消耗較大的「南

方獎華人影片競賽」,並藉此思考影

展的未來發展的方向。

  目前南方影像學會以十月、十一

月進行南方週末影展(十月的想田和

弘導演專題以及十一月的「我們只有

一個地球」專題)維持影像工作的力

道,不過,長期以來南方影像工作的

困境,無論是觀眾缺乏或是籌資困

難,似乎都還是巨大的課題。而南方

缺乏影像工作的團隊與管道,降低了

讓台南民眾接觸影像藝術的機會,許

多商業映演困難的藝術片或紀錄片也

少了一個曝光重要管道。

邊陲南方影像的消逝

─「南方影展競賽片」

停辦

行南之窗

中正大學總量管制

後續發展

  中正大學在 10 月 17 號召開第 91

次校務會議,校長吳志揚一開始便說

明學校的財務狀況每下愈況,總量管

制其實是財務管制,之後有可能將

90% 的教師總量管制下修至 85%,意指

會再減聘教師。同時也有老師與學生

代表反應以校務基金募款的方式來因

應財務狀況,但校長僅以募款非其專

長來虛應,而總量管制這件事看似也

無法改變。我們目前則計畫在下一次

的校務會議上有其他的行動。

總量管制:中正大學為因應公務人員加薪,對於教師總量以院為單位作 90%的員額限制。(如:學院教師總量上限原有一百個員額,現在變成九十個員額。) 在管制前各學院的總量其實都在 90% 上下,但對已超過 90% 員額的學院來說,系所教師缺額想增聘就遭到限制了。

Page 5: 《行南》第二期

文/黃昱傑

  高雄左楠地區綠黨準政治代理人

林震洋,於 10 月 2日假地球公民基金

會,舉辦「審議政見座談會」,現場

參與民眾包含綠黨黨員、高雄市民、

關心相關議題的社會團體共十八人。

綠黨以「生產」、「生態」、「生活」

永續發展的政治立場作為政見基調,

並提出:(一)縮短工時自主生活、

(二)促使中油遷廠再造綠色環境、

(三)以產業與勞工觀點活絡高雄文

化等政見。在與民眾交流後,藉由「開

放空間會議」,讓公民從生活中的問

題與需求找出議題點並進行討論,來

形成政見內涵。此種政見形成過程重

視成員異質性,透過公民參與表達負

起行動責任,突破了過去由候選人單

向提出訴求,再要求群眾認同的選舉

操作,開立高雄公民政治參與的新型

態。

文 / 林紹銘

  九月十六號的晚上,世界社會論壇

的創始者之一 -- 奇柯 ‧ 惠塔克(Chico

Whitaker)親臨高雄,平凡的會議室湧

入了各方人士,儘管與會成員來自社會

的各個領域,有著不同的立場,在交流

過程中仍能保持理性客觀的角度,傾聽

多方意見,這就是「社會論壇」的精神。

  奇柯為我們介紹世界論壇的來由:

社會論壇最早在 2001 年於巴西阿雷格里

港(Porto Alegre)第一次舉行,目的

是解決當地懸殊的貧富差距問題,更是

與主張資本主義掛帥的世界經濟論壇作

抗衡,在社會中尋求新的解決之道。初

次論壇的成功經驗鼓舞了各地行動者成

立在地的社會論壇,但為了不使原初的

理想變質,便訂定了原則憲章(Charter

of Principles)作為各個論壇行事的標

準,其中強調:社會論壇是一個溝通平

行南之窗行南之窗

超「開放」綠黨

政見來襲!

新世界另一種可能

─世界社會論壇(World Social Forum, WSF)

台,而非機構,因而人人都必須以個

人名義參加,沒有政黨之類身分的存

在,並且主張完全的平等,更不可以

有人以論壇的名義發言。沒有主席、

秘書處、發言人…一切就在眾人的溝

通中慢慢凝聚共識,緩慢卻穩定的力

量就此產生。

  世界社會論壇也在高雄開花結

果,成立「大高雄社會論壇」,今年

分別針對社會運動、能源與環境等議

題有一系列的活動。

Page 6: 《行南》第二期

  您對大專院校的學生會了解多深?學生自治組織在台灣

社會發展的歷史脈絡中,參與者從過去僅由少數知識菁英投

入,到當前「滿街跑」的近一百三十餘萬的大學生,其所組

織的學生自治組織在歷史過程當中扮演的角色可以積極亦可

以消極,它可以是推動政治改革的一個環節,或是追求進步

價值的實踐者,也可能是國家政治動員的對象,或是耽於逸

樂的利益團體。無論如何,「大專院校學生自治組織就是學

生政治力量的體現」無庸置疑,但隨之而來的提問就是:這

個政治組織,到底為了什麼而存在?

剝蝕青年人的獨立性:學生自治組織的歷史脈絡

  社運工作者,曾擔任師範大學學生自治會幹部的黃佳平

先生在其論文 1 中提及:1948 年台師大已有透過普選組成的

學生自治會,不僅爭取師院公費生待遇過低的問題,也積極

的參與社運,在 1949 年 2 月發動了「反飢餓、反迫害」的行

動,且於同年 3 月,抗議警察毆打並逮捕學生而發動遊行;4

月 6日凌晨,國民黨政府進入台大與師大大舉逮捕學生,5月

20 日戒嚴開始,學生意識與行動至此套上枷鎖,統治階級不

間斷地對知識界監控與整肅,直至解嚴。

  棒子與紅蘿蔔相得益彰,威脅外並施利誘。戒嚴後,國

民黨知識青年黨部在各大專院校當中組建,吸收教職員工與

青年學子,而「透過知青黨部在校園中滲透,國民黨得以藉

由學校的行政資源來吸收其黨員,以獎學金、升遷、活動經

費補助等,對校園的行政、教學,以及學生進行控制,發揮

其安定校園的功能。」另外就是以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透

過民族主義與愛國精神做為號召,激起青年的熱情後再將其

簡化成各種服務行為」。雖救國團在 1964 年之後改為民間社

團,但透過隸屬其下的學生活動中心,救國團依然能夠控制

學生的思想與行動。故在 1980 年代,台大、師大始將「學生

活動中心」改制為「學生自治會」的改革浪潮中,便以「全

民普選」作為學生自治政治改革的主訴求,挑戰黨國體制下,

讓統治階級所培養的學生成為學生領袖的正當性,並且藉由

學生會費的收取,期能財務自主,擺脫過去倚賴救國團資源

的現實,與背後運作之「黨中央至基層組織」的侍從政治關係。2 汪志堅教授在其文章「學生會功能的純化與轉型 3」就直言

「學生會是學運時代的產物」,因為原本「這個組織與救國團

關係密切,負責辦理一些學生活動…也負責學校社團補助經費

的分配」,在戒嚴時期,緊縮政治權力的政治情勢下,其幹部

「早期採取指派的方式,後來改由各系學生代表推選」。這個

學生「自治」團體「雖可處理社團資源分配,但無法幫學生爭

取權益,當學生的想法與學校的政策產生衝突時,學生活動中

心並沒有施力的空間」,但透過普選制度與財務獨立,學生自

治組織被選民授予正當性與自主運作的獨立性,甚至在制度運

作中將行政權與立法權、監督權分立,以防止學生自治組織濫

權。

  此般制度設計雖使學生從黨國控制下掙脫,且建構了理想

上堪能代表學生集體意志的學生自治組織,但是在90年代「教

授治校」的口號下,學生自治組織幹部仍需面對黃佳平所指稱

之「教授 /行政官僚的複合體」,此複合體「以一個教育者的

姿態來合理化其行政作為,又以行政官僚的資源,來做出會議

中的裁決」。90 年代至今,學生自治組織幹部面對此種「複

合體」,多透過個人政治手腕,亦或訴諸學生集體,要求行政

體系釋放更多資源以運作,但僅有少數幹部會要求更多的政治

權力,以取得在行政體系中決定資源分配流向的發言權與表決

權;此種從過去「上對下」轉移至「對等」的權力運作轉型,

也是多年來進步學者一再要求廢除校方與學生之間的「特別權

力關係 4」 的論旨所在。

  學生組織的歷史脈絡與台灣政治發展有極大的關聯性。

1993 年修正大學法,在「教授治校」的呼聲下,學生協同、

甚至遠遠超前大學教授們的腳步,在教育場域中改制與組織

起堪能代表全校學生之自治組織,並且透過學生代表參與校務

會議,掌握實質的政治權力,開展學生運作校政的嘗試。2005

年修正大學法第 33 條,透過法的約束,校方應協助設立學生

自治組織,並確保校務會議學生代表人數不得少於十分之一,

保障學生會運作的財源,與設立申訴制度以讓一般學生在權利

受損時有一個體制內的爭議管道。此等法制的設立,可歸於解

嚴後社會力的迸發,在各個領域中,集結並動員關心此類議題

政治從未離開:學生自治的非主流觀點 ( 一 )

文 / 莊程洋

學權議題

Page 7: 《行南》第二期

的公民,並修正與推動特定政策與立法的結果。學生在校內政

治權的擴張,亦是嵌入在此政治轉型過程中。

象牙塔內的政治權利就是一切?

  近二十年隨著高等教育擴張,大專院校學生人數已達

一百三十萬人。這一百三十萬公民,或「準」公民,看似在法

的保障下,依學生自治幹部在制度內會議中對於其權益的爭取

與確保,應該獲得各校園生活層面上的權益保障,但實質並不

然。根據學權小組 5 於 2011 年的調查報告顯示,150 個調查的

大專院校中,仍有少數 6 所院校無普選之學生會;今年年初,

萬能科大邱智彥同學組織社團就被校方刻意打壓而遭退學,雖

走入申訴,但在邱生向教育部提起訴願後,明顯認定萬能科大

申訴制度漏洞百出。以上所提或許僅是校內政治權被限縮的極

端情況,但卻提醒社會各界:絕非有法的訂定、型式上的落實,

學生在校就擁有實質政治權;而這也是當初改制派的前輩們在

社會、政治氛圍轉變過程中,無法意識到的新課題。當然,除

了政治權以外,學生經濟權、教育權的爭議事件,也層出不窮,

成為近二十年來校園內學生運動的主調。

  並非所有學生自治組織都與台大、師大學生自治會創始者

相同,是從異議性社團走入體制內的改制派,故能清楚意識到

須與校方有對等的權力關係。其實大多數大專院校學生自治組

織仍延續著過往的運作模式:辦理康樂活動、權利意識淡漠,

只是資源挹注者不再是由知青黨部或是救國團,而是以「社

團」資格申請各校社團經費補助,或是向NGO、政府單位申請,

以及於法有據的學生會費。另外出來參選的學生,絕大多數也

是因為已有社團運作的經驗而涉入學生自治,並不一定具有學

生權利意識與既定的政治意識形態。相較於此,由特定意識形

態啟蒙,並與社會運動、政治情勢連動的異議性社團,便與學

生自治組織產生競合關係,也產生各自為政的情況。諸多整體

高教政策問題,異議份子/社團在校外鬧得沸沸揚揚,絕大多

數學生自治組織卻大多缺席;而對校內學生權利的倡議,卻難

有異議性份子 / 社團參政,畢竟所屬社團參與人數有限,擁有

更多人際與資源網絡的康樂性社團學生,還較有運作起一個行

政團隊的條件。

一百三十萬學生 =一百三十萬公民/準公民

  黃文所提及的 1949 年前的師大學生自治會的歷史,就是

學生集體作為具體政治力量的實踐。今日各大專院校學生自治

情況不一,面對校內行政體系,學生代表是否擁有完整的政治

權以聲張學生權益?法的制定真是確保一百三十萬餘學生的權

益的關鍵?而面對整體國家行政體系與政治情勢的變遷,關切

高教議題的行動者如何透過組織倡議,使一百三十萬公民/準

公民在體制內/外產生實際政治壓力,讓學生不僅只是在場外

被動接受一個各方勢力妥協下的結果?

  原採訪計畫已拜會南部數間大專院校學生自治組織的幹

部,因篇幅有限,故先透過此文,將當前學生運動與學生自治

組織去政治化的問題放回歷史脈絡檢視,進而理解自治組織在

戒嚴後成為黨國附庸,雖然經歷 80 年代的自主化歷程,發展

至今組織仍囿於小眾,權利意識淡漠,運作重心置於康樂活動。

但不論學生自治組織是以何種樣貌存在,終究彰顯出當代年輕

人對這個社會走向的政治態度,不管是疏離、從屬權力者,或

是自主、追求進步價值。此文作為系列書寫的背景提要,而扣

連當前台灣高等教育發展與學生自治組織運作經驗之報導,將

刊登於下一期,特此感謝受訪者與訪談團隊的付出。

學權議題 學權議題

1 日出天未亮—1990 年代以來台灣的大學學生自治作為一種霸權計畫,黃佳平,2011 。

2「恩庇-侍從」是一種「垂直互惠結構」,低階的恩庇者被整合在更高階的恩庇主之下,而此一結構是經由非正式的人際關係(interpersonal)或特殊主義式(particularistic)所連結(陳世倫,2001)。其通常存在於不對等的權力與地位的行動者之間,其中「恩庇者(patrons)」具有較高的權力地位,而「侍從者(clients)」則透過對恩庇者的效忠與服從來換取生活所需資源,雖然侍從者是較弱勢的一方,但其亦擁有恩庇者所缺乏或極需的資源,如此二者之間的交換關係才有可能建立,才能在政治經濟領域中相互依存。( 轉錄 自 部 落 格「OLIVIA」http://olivia935813.blogspot.com/2005/09/patron-client-theory_27.html)

3 學生會功能的純化與轉型,汪志堅,2010,http://blog.udn.com/drwangson/3651719

4 論述特別權力關係兼論學校與學生間的法律關係,陳啟榮,2008,國民教育研究學報,第 20 期, p 73-86

5 全名為大學學生權利評鑑小組,由各大專院校學生組成,近兩年發佈學生權利評鑑報告書。

Page 8: 《行南》第二期

  在一陣零錢匡啷、票卡嗶聲後,面對主動問候的司機,

讓代步的過程,變得不只是空間的移動,而是人與人之間的

貼心互動。但消費也常換來以下的服務情景:公車超速、急煞、

等候上下車乘客時顯得沒耐心(特別是對年長者)、還沒坐

定就發車、路線班次變更率高、時刻表誤點率高……也是市

民對高雄公車乘車經驗的抱怨。讓人不禁納悶,為什麼駕駛

座上的司機是熱情的,但同時卻又浮躁且難掩倦容?

  當我們託付「人身安全」給駕駛人,卻又對其勞動狀況

不理解時,所浮現的衝突和情緒常藉著申訴告終;對個人的

指責,帶來的是提升高層對主管機關的懲戒標準,在制度壓

力下,勞動者的疲累身影也更顯沉默……

高雄縣市合併對客運業形成勞動衝擊

  2010 年 12 月 25 日高雄縣市正式合併,交通局陸續推動

「捷運接駁公車運量倍增計畫」、拓展接駁路線、增闢幹線,

以期能夠達到區區有公車,強化高鐵、高捷和接駁公車的聯

結。為增加效率運能、整合原高雄縣市大眾交通銜接,邀集

公車處(隸屬市政府)、南台灣客運、東南客運、高雄客運

業者配合市區延駛、新闢幹線、調整尖峰離峰班距班次等做

法。然而業者選擇因應方式為減省人事成本,將新增的業務

量分擔在既有的司機員額上,使得原先薪資結構、超時工作

和勞工權益問題因勞動程度增加更惡化,而引發離職潮。

  公車處工會理事長指出:公車處 99 整年度退休人員 15

人,今年(2011 年)3 至 10 月已有 84 人申退。縣市合併後

公車處變更錄取資格,已不限新進駕駛需一年駕駛經驗。南

台灣客運工會表示:自今年工作調配申退 100 人,離職率高

達 33.5%。

司機控訴業者因應市政計畫壓迫勞動權益

  一名南台灣客運的林姓司機向法庭陳述超時工作的日時

間表:早上 4:45 分起床盥洗、用餐後,從五甲趕至仁武,進

行 30 分鐘公司規定的車輛保養(含車內外整潔、機油以及

設備檢查),再將公車開至後驛站發 6:00 第一班車,此時

提供工時簽到(工時僅限掌方向盤時段),固定發車班表,

遇到尖峰時段塞車就會壓縮到休息時間,上個廁所都備感壓

力。扣除小休時間一小時,到 20:11 簽退,回到家中已經是

20:41,隔日到班時間為5:50。將近12小時的高壓超時工作,

毫無生活品質可言。

  南台灣客運自 3 月分起,同路線由原本分早晚雙班,兩

人接替制,改為一人負擔全天里程的單班制。8 月 31 日司機

自行籌組之「南台灣汽車客運股份有限公司工會」成立,集

結群體力量爭取勞動權益。工會認為要滿足延駛與班次等需

要,人力編制應從現有 163 人加編至 200 人,勞動強度才能

夠合理,但是薪資結構採低底薪、眾多獎勵名目(如表一),

使得司機生病不敢請假,面對不穩定的路況得提心吊膽,怕

脫班領不到獎金,一遇到狀況司機得兼修車工自己備機油處

理漏油,或自行解決水箱溫度過高等問題,自力檢修以達到

準時到站的規定。司機薪水依憑最主要的里程獎金在衝,換

算加班費一小時僅80元,低於《勞動基準法》規定(註一)。

雙班改成單班後,每月平均加班時數從約 20-30 小時增至

50-70 小時,導致司機疲勞駕駛,嚴重影響服務品質和乘客安

全。

  面對工會訴求,南台灣客運業者表示:「司機不靠加班

難以維持基本開銷,而我們提供的薪資的確優於《勞基法》,

公司薪資結構上已經進行一次調整,但內容屬於和司機的私

人約定,不便對外公布。因全面改制成單班的確是有司機無

法適應,但公司近半個月到一個月內會進行改編,也針對人

力加聘至 175 人,增購 10 部車配合計畫。公司不是慈善事業

啊,不是司機做得高興就可以,我們要把成本營收控制好,

公司有好的發展,讓員工有穩定收入,也讓公司營運能平衡

發展,這才是全體要努力的目標。」南台灣客運業者聲明,

會在日後改善司機「不適應」的狀況,透過鼓勵性的獎金加

給達到符合交通局期待的乘客服務,促進司機對整體業務營

運的認同感。業者之承諾若能確實改善司機疲勞駕駛與趕班

壓力,乘客將能從服務品質直接感受進行評斷。

社會專題

公車勞動者新服務指標─工作超時、催命趕班、乘客至上

文 / 黃昱傑採訪 / 莊程洋、黃昱傑、蔡雅如

Page 9: 《行南》第二期

從政府、業者、勞動立場,如何看待「服務品質」

  高雄市政府期待市公車提供更好的服務,建構全面性的

捷運接駁公車網絡,以滿足縣市合併後,市民對大眾交通服

務的需求,故設置公車時刻表,對大眾做出最直接的承諾,

與客運業者合作推動「捷運接駁公車運量倍增計畫」,以提

升運輸效率為目的。然而業者考量成本,加密尖峰班次、採

刪減離峰班次、將班次做有效率控管,卻使班距拉大而流失

原有客群,反讓服務品質下降。另外,市府經營的公車處有

不同任務,其因服務範圍擴增,須將原路線延駛。而市府聲

稱限於經費無力負擔人事成本,只能刪減原來路線班次,藉

由現有人力做調度,讓一名勞動者不停的限縮發車的間距,

在工作時間內持續不停地運轉,造成司機休息時間變短、班

距變長、勤務時間變長。依《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註二)

保障勞動於 4 小時內有 30 分鐘的休息時間,分次休息也應有

15 分鐘,公車處現今勞動狀況卻僅只 3 至 6 分鐘,匆忙下車

上廁所就得要趕著繼續行駛。公車處工會拿出一張行車記錄

單,資料上一名司機整天七趟班次跑完,含班次中間休息時

間、中午用餐時間,僅只 34 分。司機表示,連吃飯都只能找

排班間隙隨便扒兩口,司機勞動條件不好,情緒就不好,就

連帶影響服務品質!業者回應一切都因成本考量,盡力符合

交通局期待。

  依市府便民的承諾,站牌準點率成為交通局補助款的主

要評核項目,業者各制訂獎懲以期達到市府要求,導致司機

趕班的服務現況。公車是公共服務事業,不該在乎成本虧損,

不應該為了服務更廣大群眾,就將舊有的班次遞補新線,壓

縮休息的高勞動強度工作反而降低了服務品質,流失本來就

有的服務群眾。公車處工會洪正鴻理事長說出對於工作的服

務觀點。因成本考量以現有的勞動人數去增營擴增路線,將

形成勞動壓迫的勞資關係。交通局運輸監理科代表表示係屬

業者應市場運作,公部門不便涉入,但實際的服務品質下滑,

係因為擔負超額業務導致超時工作,不僅影響市府形象,更

關乎市民人身安全,一個屬於優質服務的概念更可以從縣市

合併後的公共運輸計畫被重新檢視與定義,拓展更全面健全

的新市政可能性。

  高雄市政府自縣市合併為了提升市民使用大眾運輸的便

利性,要讓民眾感受市府服務市民的用心、營造更友善的市

區綠色交通。然而公民營單位要利用有限資源去應付大幅擴

張的服務區,業者採行犧牲固定離峰時間的客群需求的方

社會專題 社會專題

Page 10: 《行南》第二期

式,去加遞尖峰時段的運量;新開的路線由原先人力去分擔,

吃緊的人力又得因應補貼評比的到站「準點率」,讓本來高張

的勞動強度更逼近勞動極限。司機當生活扣除有限睡眠時間,

勞動幾乎塞滿剩下的時間分配,一天陪家人吃不到一頓飯,生

活何來價值與尊嚴?狹窄的工作空間、密集班表安排,更構成

疲乏勞動的惡性循環。政府與業者以「服務敬業」為指標,勞

資政三方擁有「服務品質」與「工作環境」休戚相關的共識,

需要建立在服務者、被服務者雙方尊嚴價值的肯定下,保障彼

此權益,而非成就一個枉顧市民、勞動者安全的大眾運輸服務,

更遑論節省時間、金錢。訪談過程看到勞動條件陳述的認知差

異,一個宣稱優於《勞基法》保障的薪資、工作條件,卻造成

勞動者的高流動率?藉由縣市合併讓社會潛伏的勞資互動在此

成為一個縮影,台灣社會是否能有一個勞資雙方「對等協商」

的可能?同樣的經驗與勞動縮影,被重製在社會運作和彼此的

生活中,部分群體受到的迫害,以不同形式轉介到共同生活。

  這是一個沒有旁觀者的時代,關注即是力量。

(註一)《勞基法》第 24 條(延長工作時間時工資加給之計算方法)雇主延長勞工工作時間者,其延長工作時間之工資依左列標準加給之:一、延長工作時間在二小時以內者,按平日每小時工資額加給三分之一以上。二、再延長工作時間在二小時以內者,按平日每小時工資額加給三分之二以上。三、依第三十二條第三項規定,延長工作時間者,按平日每小時工資額加倍發給之。

(註二)《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十九條之二營業大客車業者派任駕駛人駕駛車輛營業時,其調派駕駛勤務應符合下列規定:一、每日最多駕車時間不得超過十小時。二、連續駕車四小時,至少應有三十分鐘休息,休息時間如採分次實施者每次應不得少於十五分鐘。但因工作具連續性或交通壅塞者,得另行調配休息時間;其最多連續駕車時間不得超過六小時,且休息須一次休滿四十五分鐘。三、連續兩個工作日之間,應有連續十小時以上休息時間。但因排班需要,得

社會專題

本俸 9000安全獎金 3000敬業獎金 2000全勤獎金 2000清潔獎金 1000職務津貼 2500客服獎金 1000載客獎金 936里程獎金 14375超時加班 1647節油獎金 1000伙食津貼 1800單班津貼 15 00 小計 42958

採訪/莊程洋、黃昱傑、蔡雅如

受訪者 / 南台灣汽車客運股份有限公司工會 理事長|曾智洪 先生副理事長|陳韻翔 女士秘書|林栢漢 先生司機|王智民 先生南台灣汽車客運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郭子義 先生高雄市公車處工會 理事長|洪正鴻 先生高雄市政府交通局運輸監理科|郭長隆 股長高雄市政府交通局公車處業務科|陳科長 ( 有邀請未受訪 )高雄市勞工局勞動條件科|劉美玲 女士 ( 協助資料提供 )

(表一)

Page 11: 《行南》第二期

  數十年前美麗的後灣村空照圖。現在的後灣依舊美麗,但京城建設開發案會為純樸而寧靜的濃漁村帶來什麼變化?建設之預定地在右下角臨沙灘之綠地。翻拍 / 黃昱傑,原圖可見於後灣村村長辦公室。

一把火燒出的爭議

  2007 年,於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海生館)後方、鄰近後

灣村的一片私有地進行整地焚林工程期間,經當地環保團體勘

社會專題 社會專題

後灣,許我一個美麗的未來 ─陸蟹與京城開發之爭

文 / 李明容、黃奕涵、蔡雅如 採訪 / 李明容、黃奕涵、蔡雅如、黃昱傑、孫于湉

查整地後的環境,赫然發現,在當地生態上占據重要地位的陸

蟹大量死亡,隨即要求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墾管處)委託相

關單位調查當地的陸蟹生態。該處進行整地的原因是京城集團

為了因應即將進駐的京棧飯店開發案。環保團體認為此地是違

法動土,然而業者認為只是於私有地進行整地,並無不法,雙

方各執一詞,各說各話。

該事發所在地,在「五年國家公園通盤檢討」中被規劃為遊

憩區一(註一),依此定義,飯店業者當初來此開發確屬合法。

  2007 年某次屏東車城鄉後灣村焚燒整地計畫,在這個原本恬靜閑適的小漁村,燒出了一連串環境保育和經濟發展的論爭。

Page 12: 《行南》第二期

墾管處宣稱認定當時並未發現此處為陸蟹棲地,在焚燒後發

現陸蟹,經環保團體施壓,環境評估變成有條件通過,規定

業者「不得更改水文」,並須規劃生態保育區,「生物(以

洞穴計算)如減少一半即停工」,業者也信誓旦旦以保護陸

蟹為前提進行開發。細部計畫幾經調整,目前能開發的範圍,

依建蔽率(註二)規範,建地只能為購地的三分之一,房間

數從百間以上限縮到百間左右。但環保團體仍對能落實的保

育成效充滿疑慮。

哺育海岸線的陸蟹媽媽

  著眼於陸蟹在海岸生態鏈中的重要性,環保團體擔心若

是陸蟹消失殆盡,將導致不可逆的生態浩劫。關於陸蟹在生

態上扮演的角色,世界級陸蟹專家劉烘昌教授表示有:(一)

使濕地生態生產力大為提高:由於陸蟹食用的是陸上的枯枝

枯葉、種子小苗及其他小生物的肉類,消化吸收成為更小顆

粒後,加快生態鏈內養分的轉化與循環,使整體濕地生產力

大為提高;(二)哺育海岸線:陸蟹每年抱蛋下海產卵的數

量以上千上萬計,是哺育海岸線重要的營養來源,在著名陸

蟹勝地聖誕島,陸蟹下海產卵誘使魚群和鯨鯊迴游;(三)

決定濕地林相:由於陸蟹食用種子,同時也決定了其棲息濕

地的林相,如果陸蟹消失,意味著生態林相將轉變,連帶影

響生態系統中其他生物與面貌。

  對此,京城集團發言人周敬恆經理於受訪時表示,飯店

願盡最大努力保育陸蟹,並且希望能讓陸蟹保育成為飯店之

特色與觀光賣點。然而,環保團體對於業者的保育政策──

預計將目前水泥地復原成濕地以保育陸蟹,採取懷疑的態度,

對於停工標準之陸蟹洞穴孔數業者採最低值,認為誠意不夠,

此外也提出「在原本棲地保育(原地保育),比人工規畫的

保育地(異地保育),要來的恰當」的主張。事實上,當記

者詢問飯店業者對生態保育投注多少研究與資金時,也獲得

其「無法告知」之回應。

圓形圓軸蟹在海邊釋放幼蟲。 圖片提供 / 劉烘昌  

  關於這些爭議,墾管處則認為,由於在發現陸蟹之前,飯

店業者就已經提出計畫案進行審議,投入了人力和經費進行規

劃,今若不許可開發行為,將有違反信賴保護原則(註三)之

疑慮,所以基本上還是認為要贊成飯店開發。不過此說法馬上

遭到環保團體質疑其忽視《國家公園法》的三大原則之首──

「保育」之職責,是在護航投資者進行大規模開發。但墾管處

自認在生態保育方面不遺餘力,除了重視陸蟹生態保育,推展

生態觀光之外,也在當地推廣生態農業。

後灣恐是世界最大之兇狠圓軸蟹棲地

  爆發此爭議事件後,墾管處在環保團體抗議之下,委託靜

宜大學世界級陸蟹專家劉烘昌博士調查當地的陸蟹生態。劉烘

昌博士在研究時僅就「在陸地上活動的蟹類」作陸蟹範圍界定,

儘管此認定窄化實情,仍顯示出後灣擁有非常豐富的陸蟹資源,

多樣性高達六科 19 種之多,居世界第三,比著名世界級陸蟹勝

地澳洲的聖誕島更高。在洞穴數量每平方公尺高達十個,推估

共有六千多到兩萬個洞穴。就種類而言,後灣雖非墾丁國家公

園內最大的陸蟹保育地,但劉烘昌老師表示「雖然沒有嚴格統

計數據,但根據我跑遍世界陸蟹棲地的經驗,未曾見過如此大

以及完整的兇狠圓軸蟹棲地」,這除了是「台灣第一」之外,

一樣有兇狠圓軸蟹之棲地如東南亞,也大都未保留如此完整之

棲地。兇狠圓軸蟹需要的半淡鹹水、紅樹林、高地下水位、離

海近,以及無公路阻斷等安全下海環境,後灣條件一一俱全,

比起目前屬於陸蟹保育棲地香蕉灣等地,更是得天獨厚難得的

環境。

  為了守護陸蟹的生態價值,NGO 團體提出三種不需開發濕

地的替代方案:(一)請政府按原價將地買回作為保育之投資;

(二)請飯店業者與當地居民簽約,改以當地居民之民居建築

為遊客住房空間,進行整體鄉村之觀光規劃經營;(三)緊鄰

濕地旁為海生館已水泥地化之停車場空間,請國家公園買此地

並「以地易地」讓飯店仍可在此已開發之停車場空間開發,能

避免破壞濕地。但均未獲採納。

陸蟹一斤三百元與飯店開發之想像

  「陸蟹對於居民的經濟價值,就是一斤三百元啦!」村長

楊義豐說道。當地人雖然從小就知道陸蟹的存在,但由於陸蟹

的生活習性是只有在夜晚出沒下海產卵,因此村民們過去對於

陸蟹並不熟悉,更遑論知道陸蟹在生態上的重要性!根據當地

環保人士楊美雲女士指出,在早期,雖然居民會捕陸蟹為食,

但也只是偶爾為之,僅維持溫飽上的需要,相較於今日可能面

臨的大規模破壞,不可同日而語。

  由於陸蟹是靠腐植質等不潔物為食,當地居民並不喜食用,

而且以「吃屎蟹」稱之。村長指出,在新街地區,陸蟹的鑽洞

習性也曾破壞當地的養殖魚塭,導致池水流出,造成經濟上的

社會專題

Page 13: 《行南》第二期

損失。

  村民對於飯店開發持有贊成與反對兩方意見。在活絡當地

經濟發展,以解決青年人口外移問題的考量上,居民歡迎飯店

進駐,將人潮帶入後灣村。他們希望後灣能如墾丁大街般繁榮。

然而詳細條件仍未和京城集團談妥,村長希望能與飯店白紙黑

字簽下合約,期待與飯店合作民宿、咖啡館、在地生態導覽以

達成後灣整體規劃和商機分享。不過,就採訪團隊訪問京城建

設的發言人周經理時,他表示可以承諾提供飯店內編制的百分

之一工作機會給當地人,但無法保證是何種職位,至於其他商

機,身為飯店業者不會答應自己所無法做到的事。

  有些居民則認為,由於先前設立海生館時也曾開出許多誘

人的條件,但館方最後並沒有履行諾言,有鑑於此先例,他們

不再相信財團。有居民擔心自己的能力不足,或習慣悠閒的漁

村生活,而無法適應商業經營模式和按表操課的工作,商機和

工作機會只會被外來的投資者搶走。事實上,駐墾丁經商者多

為外地人,聘用的也是外地人。後灣近來新開設婚紗店、民宿,

也以外地人進駐為主。居民的擔心並非空穴來風。返鄉住居的

楊先生,更掛心飯店業者過度觀光帶來的垃圾、交通問題,飯

店排放的廢水對海岸生態的傷害。

  居民不是不在意環境,但是劃入國家公園以來,國家讓居

民多對國家生態保育之建設反感。譬如:基於環境保育對居民

原有的農耕捕撈房舍翻修設下規定,使居民生活與謀生方式受

到很多限制;經濟部水利署河川局曾基於淹水防洪的安全顧慮,

實施海岸生態工法,將原本優美的半月形天然岬灣變成消波

灘岸,堆滿令居民無奈的「肉粽角」(消波塊),但因其工法

失當,不僅未達防洪之效果,反讓海水從此將海岸之沙帶走,

最後為了固沙只好再舖上礫石遍地,如今潮間帶小了,石上生

苔,海灘變得難以行走又難看。最後,海生館建設影響陸蟹的

存活,當地幾起水泥工程陸續又截斷地下水源,致使濕地乾裂,

居民看了無奈,更對政府與以環境保護為名的各種說法質疑。

居民長期僅能被動配合國家公園之發展、生態保育之知識掌握

在國家手上,更讓居民從無動機與機會深入認識保育環境與生

態。

  後灣美麗的優勢,因為輕忽,已不斷流失。村民相當無奈。

墾管處從未認真思考農村之永續發展,稀少的就業機會讓青壯

人口外流,現在整村都是老人跟小孩,隔代教養習以為常。也

難怪年老的居民們對飯店可以帶來繁榮抱以期望,無非是把握

每一個讓青年可以回鄉就業的可能性。

另一種可能性?農村旅遊

  「居民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優勢!」因墾丁春吶活動而愛

上此地的中山社會所研究生劉貞麟如此說道。後灣除了傳統開

發之外,其實還有其他可能性。站在反對飯店開發立場的人士

認為,飯店業者挾帶強勢資源介入的開發,倘若未尊重當地

原有的生活方式,破壞當地的生態體系,反而消滅發展另類

生態旅遊的條件。

  其實,後灣這樣一個人口老化但鄉村樣貌保存完整的地

方,很適合發展結合純樸生態環境與不過度開發的農村旅遊。

對生態農村有研究的邱郁文老師表示,馬祖的做法是以當地

民居住宅作為遊客的居住空間,並讓在地耆老成為最好的說

古與鄉村生活解說員,依此成功經驗,他認為在限量而不過

度觀光的管制之下,後灣可以讓遊客參與漁村操作,如發展

「牽罟」抓魚、讓遊客從事海岸體驗與保育、看海岸槽池的

日光曬鹽、從事植物染以及體驗恆春古民謠,以及陸蟹的參

觀。目前屏東縣車城鄉後灣人文暨生態自然保育協會,已開

始推動村民從事生態旅遊培訓、社區天然海鹽的開發與說故

事、海鹽繪本的撰寫和社區兒童教育,若地方政府能支持,

並且能有更多與在地居民的溝通、合作,此計畫將有創造後

灣居民與陸蟹共同生活的可能性,也使居民對生活方式擁有

自信並獲得生機。

(上上圖:兇狠圓軸母蟹要下海產卵。 上圖:兇狠圓軸母蟹抱蛋。 圖片提供 / 楊美雲)

社會專題社會專題

Page 14: 《行南》第二期

棲地仍持續遭破壞

  走訪村內,村民對經濟民生的想像其實仍多偏傳統的開發

案。國家公園長期管理此地,掌握知識、教育與規劃權,使居

民僅能相對被動的配合相關保育政策與在地規劃,導致村民對

保育的知識與想像仍停留在跟經濟衝突的模式,難有開發與保

育能共存的想像力。Chico Whitaker(見本報「新世界另一種

可能性—世界社會論壇」一文)演講中也說過,現代資本主義

系統(註四)讓人能夠選擇與想像的並不多,能否有傳統繁榮

消費模式以外的「好生活想像」,實有待更多人努力。如同永

社會專題

(註一)遊憩區:分為青年活動中心用地和旅館用地,配合旅遊需求、遊憩系統與地理環境而劃設。(資料來源: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墾丁國家公園計畫各種分區、用地別容許使用項目表)

(註二)建蔽率:建築基地上,建物的最大投影面積與建築基地面積的比值。因此容積率管制屬立體管制,而建蔽率則屬平面管制。建築基地扣除最高建蔽率上限後所餘空地則稱為「法定空地」。(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註三)信賴保護原則:乃在保護人民對於國家正當合理的信賴,人民因信賴特定行政行為所形成之法秩序,而安排其生活或處置其財產時,不能因為嗣後行政行為之變更而影響人民之既得權益,使其遭受不可預見之損害。行政程序法第八條規定:「行政行為,應以誠實信用之方法為之,並應保護人民正當合理之信賴。」(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大法官解釋 釋字第 525 號)

(註四)資本主義系統:在此根據 Chico Whitaker 所言之資本主義系統,是一個鼓勵廠商利潤最大化,因而不斷擴大生產,又不斷用廣告大量刺激消費之系統。此系統,因盲目鼓勵不斷生產、不斷消費,對環境破壞甚鉅。

受訪者 /屏東環境聯盟|洪輝祥 理事長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馬協群 課長後灣村村長|楊義豐 村長安佳春民宿業者|楊美雲 女士高雄京城集團服務室經理兼代理發言者|周敬恆 經理中山大學社會所研究生|劉貞麟 後灣村民|楊先生 a、楊先生 b、青年(匿名)、溫女士、羅女士、Apple 小姐靜宜大學生態學系|劉烘昌 助理教授高雄醫學大學生物醫學暨環境生物學系|邱郁文 助理教授

續經濟學家 E. F. Schumacher 所言,現代人忘記自然資源其

實是寶貴且不可復原之資本(Capital),我們愛護賴以維生

的資本,時時惦念自然與生態資源才是我們賴以維生的最終根

本。

  最後,訪問團隊於十月底再次走訪濕地時,發現水源疑遭

攔阻破壞,流經沙灘的水源出海口被蓄意填高的大量砂石阻

塞。為何有此破壞?後灣的未來又如何?實在考驗著每一相關

決策的智慧與能耐。

Page 15: 《行南》第二期

【你知道你自己是誰嗎?-唱歌,讓我們在自己的土地上】

 講者:巴奈.庫穗 Panai Kusui 時間:12/15( 四 ),19:00-21:00 地點:台南 Masa 咖啡廳 註:需 200 元入場費,可換飲料一杯,請提早入場。

【國內重大公共議題民間參與機制及民間團體非政府組織關心的環境議題介紹】

 講者:魯台營 講題:時間:2011/12/21( 週三 )19:00 地點:成大國際會議廳 第一演講室

【台語歌謠之美 (4) - 80、90 年代歌謠介紹】

 講者:薛僈齡(台南市社區大學資深教師、薛僈齡音樂藝術坊負責人) 美國 VT (VinTari Music Studio) 世界音樂工作室 時間:100 年 12 月 22 日 ( 四 ) 18:30 至 20:30 地點:成功大學榕園大樹下(50 人)

【海邊的孩子 -Suming 的音樂創作及文化工作之路】  講者:舒米恩 Suming  時間:12/29( 四 ),19:00-21:00 地點:成功大學國際會議廳第一講堂

贊助金甘蔗影展,台灣文化更美好只要您認同金甘蔗影展的精神,歡迎您的支援。我們的募集項目不限於現今,如果您願意提供食宿的相關物資,我們也非常歡迎!我們收到您的捐款將依法開立收據,此收據可以做為年度報繳所得稅列舉扣除額之憑證。詳情可上部落格http://goldensugarcane.pixnet.net/blog。

   十 二 月 之 後 續 活動 請 見 行 南 Facebook粉 絲 頁 不 定 期 更 新 消息, 也 歡 迎 承 辦 活 動之 團 體 如 NGO、 民間 社 團 將 活 動 訊 息 提前 寄 給 我 們 ( [email protected] )我們會幫忙把消息放在Facebook 粉絲頁上。

台南市議員郭國文 1500台北野草莓 10000

匿名 4000匿名 100

不知名 5000

行南快報

台南活動

【《南之洛馱思論壇》音樂文化與國家政策:音樂工作者觀點

 講者:鄭凱同 ( 銀巴士樂團鼓手、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 ) 時間:20111222( 四 ),19:00-21:00 地點:律司樓 ( 高雄市前金區市中一路 166 號 9F) 交通方式:近捷運市議會站 提醒事項:免費入場,敬請於 18:45-19:00 間進場 聯絡人:鴨子,0925-672721,[email protected] 活動網址:《南之洛馱思論壇》http://forumofrhodes.blogspot.com,     FB:南之洛馱思論壇

【café philo@ 高雄:模特兒產業的美感勞動】

 講者:楊雅清(中山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 時間:20111230( 五 ),19:30-21:30 地點:新濱碼頭藝文空間 ( 高雄市鹽埕區大勇路 64 號 2F) 交通方式:捷運鹽埕埔站 1 號出口斜對面 ( 五福四路 / 大勇路 ) 活動網址:《cafe philo@ 高雄》http://www.facebook.com/ystaiwan

高雄活動

|劃撥捐款帳號|捐款戶名 : 社團法人台灣金甘蔗影展協進會/劃撥帳號:42260646| ATM 轉帳捐款|郵局 700 /帳號 01014810595063 /請來盡告知轉帳資訊

捐款徵信

02.

Page 16: 《行南》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