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版月報(三月號)

20
第二十八屆香港城市大學學生會 編輯委員會鳴翩出版 地址:九龍塘達之路83號香港城市大學康樂樓6樓R6217室 電話:3442 5565 電郵:[email protected] 網址:http://www.cityusu.net/eb/ 學生擅自取去超級市場手推車,用作搬運物資,當中以又一城Taste情況尤其嚴重,引致 Taste在二月十八日特意派員工來到城大收回手推車。事件生出多個事端:有學生推走手 推車,引發追逐事件;有學生拒絕交還手推車;亦有學生使用噴漆塗污手推車,試圖隱瞞 其來源。校方與轄委均表示日後會加以防範,避免同類事件再次發生。 文/顏永奇 城大 月報 突擊上門收車 水會莊員釀追逐鬧劇 CDFO終出面處理 據悉當天一名Taste員工受指派來城大收手推車 正值屬會候選內閣宣傳時間大學道上擺放了很多 手推車Taste員工向屬會候選莊員表示要收回所有手 推車要求學生把車上所有物品清走水上活動學會( 水會)候選內閣兩名莊員隨即把手推車推走 向康樂 樓逃去Taste員工見狀立刻追趕並逮到其中一名莊 然而該學生沒有停下來更與Taste員工發生肢體 碰撞使他摔倒在地其後水會莊員不顧而去校園發展及設施管理處(Campus Development and Facilities OfficeCDFO)技術主任鍾允浩與當 值保安聞訊後出來調停事件到大學道協助Taste員工 與水會候選莊員商討並陪同Taste員工到康樂樓七樓 的物資房間收取其他屬會候選內閣的手推車當天便收 回十三輛Taste手推車另外有九架手推車的「物主」 不在現場因此未能即時收回鍾向Taste員工承諾數 天內會找到餘下手推車的「物主」 並向他們解釋事 盼將手推車交還予有關公司到目前為止校方已收回四十架Taste手推車及兩 架惠康手推車比二月二十八日所點算的數目為多信會陸續在校內發現更多手推車(續後頁) 屬會內閣「騎呢」掩飾 投稿 頁16 專題 頁12 社會 頁09 校政 頁05 槍械政治凌駕生命 奧巴馬撼最強協會 Politics overrides lives 王子娶王子 同志平權? Delifrance環境配套眼高手低 引路指示牌玩謝學生 學者的吶喊 三月號

description

電子版城月報(三月號)

Transcript of 電子版月報(三月號)

Page 1: 電子版月報(三月號)

第二十八屆香港城市大學學生會編輯委員會鳴翩出版

地址:九龍塘達之路83號香港城市大學康樂樓6樓R6217室

電話:3442 5565電郵:[email protected]網址:http://www.cityusu.net/eb/

學生擅自取去超級市場手推車,用作搬運物資,當中以又一城Taste情況尤其嚴重,引致

Taste在二月十八日特意派員工來到城大收回手推車。事件生出多個事端:有學生推走手

推車,引發追逐事件;有學生拒絕交還手推車;亦有學生使用噴漆塗污手推車,試圖隱瞞

其來源。校方與轄委均表示日後會加以防範,避免同類事件再次發生。 文/顏永奇

城大 月報突擊上門收車

水會莊員釀追逐鬧劇 CDFO終出面處理

據悉,當天一名Taste員工受指派來城大收手推車時,正值屬會候選內閣宣傳時間,大學道上擺放了很多手推車。Taste員工向屬會候選莊員表示要收回所有手推車,要求學生把車上所有物品清走。水上活動學會(水會)候選內閣兩名莊員隨即把手推車推走,向康樂樓逃去。Taste員工見狀立刻追趕,並逮到其中一名莊員。然而該學生沒有停下來,更與Taste員工發生肢體碰撞,使他摔倒在地,其後水會莊員不顧而去。

校園發展及設施管理處(Campus Development and Facilities Office,CDFO)技術主任鍾允浩與當

值保安聞訊後出來調停事件,到大學道協助Taste員工與水會候選莊員商討,並陪同Taste員工到康樂樓七樓的物資房間收取其他屬會候選內閣的手推車,當天便收回十三輛Taste手推車。另外有九架手推車的「物主」不在現場,因此未能即時收回。鍾向Taste員工承諾數天內會找到餘下手推車的「物主」,並向他們解釋事件,盼將手推車交還予有關公司。

到目前為止,校方已收回四十架Taste手推車及兩架惠康手推車,比二月二十八日所點算的數目為多,相信會陸續在校內發現更多手推車。 (續後頁)

屬會內閣「騎呢」掩飾

投稿 頁16

專題 頁12

社會 頁09

校政 頁05

槍械政治凌駕生命奧巴馬撼最強協會Politics overrides lives

王子娶王子 同志平權?

Delifrance環境配套眼高手低引路指示牌玩謝學生

學者的吶喊

三 月 號二 零 一 三 年

Page 2: 電子版月報(三月號)

電郵:[email protected]

電話:3442 5565校政城大月報 二零一三年三月號

/2/

社評

文/總編輯

二零一三年發佈的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一出台,就被批評缺乏亮點,毫無驚喜。最多被討論的地方就只有四億八千萬的政府獎學金,被各政黨批評名額太少、只限讀英語或幼兒教育限制太大等。財政司司長曾俊華這次反應倒十分敏捷,一聽到自己的財政預算案被指無「Soundbite」,便立即提出一個「中產論」,成功搶佔各大報章的社論及專欄版面,就連本報亦不得不湊湊熱鬧,為財爺的論述送上一篇社評。

「中產」一詞其實沒有具體而被廣泛認可的定義。雖然香港統計處有粗略地按香港市民的平均月入來定義中產,但收入根本不能作為一個有用的分類。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呂大樂曾表示,除了收入外,消費模式、房價及度假次數都是十分重要的標準。平心而論,財爺指「飲咖啡」、「睇法國電影」,自稱中產,其實「錯唔晒」,因為生活模式和質素亦是決定一個人是否中產的重要指標。就連旗幟鮮明的反對派領袖黃毓民在狂轟預算案時也不忘公開表示財爺這番說話不無道理。不過,財爺坐擁三十多萬的月薪,比美國財長高近三倍,公開發表這類說話實在合理而不合情,稍感涼薄。

預算案乏善可陳,但「中產」一詞卻成為討論焦點。可是,「中產」一詞根本不適合用作制訂公共政策時的討論,只適用為民間討論時的概括用詞 。例如以往八十年代的「三司」(律師、老師、會計師)便是中產的象徵。及至近年,不少老師債務繁重、住公屋、每天超時工作,稱為中產實在說不過去。財政預算案涉及未來香港政府的財政資源能否恰如其分的運用在各個階層及政策身上,用詞應要準確及清楚,利用一些有清晰定義的群組,例如家庭月入低於一萬的群組、或是從事某個行業的人士等,來確保政府能夠制定有針對性的政策及適當地撥款。曾俊華在出席公開論壇,回應記者有關中產人士的問題時,應該避免使用混淆含糊的用詞,「中產」一詞實在不應出自他口。

不過,想深一層,財爺曾俊華確實功力深厚。曾俊華不僅出「辣招」壓樓市,中產論亦是他的代表招式之一,一下子便將輿論引導到其說話身上,全港的市民仿佛已經忘記了預算案的種種「惠民」政策。這種鼓動風潮,要市民走東便走東,走西便走西的力量,實在令人敬佩。

不應由政府講「中產」一詞

萬般阻撓收車工作 惹人反感

當日收車過程中,有部份屬會候選莊員拒絕交還手推車,同學稱已繳付按金,有權使用手推車。Taste員工即時回應指又一城Taste沒有手推車外借服務,顧客只能把手推車推到又一城停車場,因此出現在城大的手推車必須全數交回。但仍有候選莊員堅稱手推車屬於自己財物,表現不合作。

校方人員陪同Taste員工到康樂樓七樓收回手推車前,本報記者先行一步到七樓了解屬會候選內閣取用手推車的情況。記者其後與校方人員進入房間直擊收取手推車過程時,發現手推車被人「處理過」:手推車手柄被人噴上油漆,遮蓋Taste商標,懷疑有學生為求保留手推車,阻礙Taste員工證明該手推車歸Taste公司擁有。現場遺留一瓶噴漆,顏色與手推車上的油漆顏色相同,未知該手推車為哪屬會候選內閣所用。

評議會轄下組織事務委員會主席周漫凝批評學生拒絕交還手推車,她說:「作為一個大學生,應該有最基本的判斷力。同學應該清楚明白,這些手推車是(Taste)公司財物,如果有員工特意向同學講清楚,他們都不肯歸還,實在令人感到可恥。而作為學生會轄下組織成員,做出這種行為,影響的不只是自己,更是整個屬會或學科聯會的會員。」

而對於有部份屬會以顏色膠帶或油漆遮蓋超市標誌,她認為這是故意損壞他人物資的行為,因此事情更加嚴重。她說:「一個人犯錯,總會有機會去改過或補救。這次事情亦一樣,然而他們不珍惜這個機會,反而嘗試去掩飾自己的過失,令人感到無奈。」

取車問題一直存在 校方、轄委會不管

Taste員工指,以往一直有城大學生擅自取用手推車,公司多次向校方投訴,但取車情況仍然存在。有屬會候選內閣同學指,康樂樓六、七樓一直擺放大量手推車,校方和大選委員會無可能不知情,他說:「我們見到有車就拿來使用,大選委員會也沒有加以制止。」

鍾允浩回應指校方最初與學生一樣,不知道又一城Taste沒有手推車外借服務,以為學生付了按金就可以把車推到城大,因此校方一直沒有干涉學生使用手推車。他又指Taste公司沒有投訴,而最主要以通知形式,向校方公關部人員表示城大裡面有手推車。其後校方人員詢問學生手推車的來源,學生表示不清楚。鍾說:「這可能是一場誤會,同學太過專注於選舉活動,看到有手推車就拿來使用,因此沒有歸還。」

周漫凝則回應指這是她上任三年以來第一次聽到有關手推車的投訴。她又指這次事件太多盲點:手推車問題久遠,加上取車的人可能是其他基本會員,未必是屬會或學科聯會,因此評議會很難處理事件。不過事件關乎學生個人紀律,所以學生會要正視問題。

校方不會強行執法

本報記者詢問鍾允浩收回手推車的原則,他指只會取回在校園內的公眾場合發現的手推車,校方不會進入學生辦公室查找。另外,必須由「物主」自行清理車上物品,並自願交出手推車,方能把手推車交還給有關公司。若然「物主」不在現場,而校方直接將車上物件卸下,將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當日收車時,保安則說:「如果同學到時候遺失物品,我們會十分難做。」

鍾表示,假若日後再有同學推著手推車進入學校,例如經過3M隧道口,校園保安將會向同學詢問手推車來源,通知同學「又一城Taste的手推車不能推出商場範圍」,並善意勸喻同學把車推回去。如果同學不願推回超級市場,校方亦不會通知超級市場有學生取用手推車,希望同學能自律。「學生是我們的服務對象,我們不能夠用拉拉鎖鎖的形式(去限制學生),始終他們是大學生,有自己的想法,我們應先尊重學生,作出通知和勸喻,如果他們堅持要犯法,我們也阻止不了。」

有屬會候選內閣莊員表示他們還未正式「上莊」,所有很多情況他們都無法借用學生會或校方的物資。鍾則表示,日常情況都會有職員和學生向CDFO借手推車,而很多時候保安室的兩架手推車都會優先外借,最後才讓保安自己使用。

借用物資小貼士

▲Taste員工嘗試尋找公司商標,雙手沾滿油漆

為協助學生舉辦活 動 ,學 生 發 展 處(SDS)有一系列器材設備供同學借用,當中亦包括手推車。同學可以外借手推車最多三十日,每次可外借五部

車,作搬運物資之用。不過,SDS內只存

有五部手推車,當舉辦大型活動如選舉或迎新營時,未必足夠供所有同學使用,所有手快有,手慢無。另外,同

學必須以組織名義借用器材物品,一般個人無法申請。

如想了解更多可供借用的物品,同學可到SDS網頁瀏覽用品列表。

Page 3: 電子版月報(三月號)

城大月報 二零一三年三月號電郵:[email protected]

電話:3442 5565 校政

/3/

校董會包辦校長遴選準則

校董會行政總監兼代任秘書陳世民表示,校長由校董會任命。

具體而言,整個過程由校董會選出代表擔任遴選委員會成員,再由遴

選委員會向獵頭公司訂下候選人要求。當獵頭公司尋得符合條件的候

選人後,將由遴選委員會進行初步遴選,其後遞交最終的候選人名單

後,便會由校董會成員以投票方式決定聘請該候選人與否。遴選委員

會是當中的程序的關鍵,因為不論向獵頭公司開出條件、與候選人會

面或淘汰不合適的候選人皆由委員會負責。

遴選委員會的人數和模式均由校董會決定。以二零零七年為例,

該遴選委員會由十人組成,當中包括校董會主席、學生會主席(監察

者)、一位教職員代表、三位大學教務處教授及四位校董會成員。其

中的教職員代表,三位大學教務處教授及其餘四位校董會成員皆由自

己所屬組織選出。當遴選委員會決定最終候選人後(可多於一位),

須通過校董會75﹪成員投票支持才可獲任。二零一二年的續任投票,

則須通過校董會80﹪成員投票支持才可繼續留任,其中現任校長自己

的一票必為「反對」。

雖然揀選校長的準則可隨校董會決定修改,但陳續稱:「這些準

則大可分為兩部份:學術成就和行政管理能力。」遴選委員會中的三

名教授負責評估該候選人的學術地位。雖然該三名教授的專業領域未

必與候選人相同,但陳認為以他們的經驗,綜合其他學術機構對候選

人的排名和評價,亦可作出判斷;至於評核行政管理的能力方面,則

考慮候選人過往的工作經驗,例如是否曾擔任類近職位等等。現任校

長郭位則強調籌募經費的能力亦同樣重要,但很難訂立標準去量度。

除此之外,遴選委員會亦會考慮候選人對城大的認知。若候選

人長期居住海外,更須展示出其本人十分瞭解香港和中國大陸現況。

就讀應用生物系的李同學表示:「從海外大學聘請校長存有很大的風

險,若候選人為研究人員,對香港局勢和發展未必深入瞭解,他/她的

理念可能不適用於城大。」

按照現時規定,原則上校長可以無限次連任,但陳補充,校長

職位一般較少有多次連任的情況:若校長本身為研究專家,在任期內

必須延遲研究工作,續約則很難再追上研究進度;若校長不是研究專

家,校董會指希望校長能盡量在任期中完成治學理念,好讓其他人亦

有機會帶領城大。就此規定,現就讀商學院的陳同學表示:「其實連

續當兩屆校長都已需十年了,在這麼足夠的時間下,仍實踐不了治學

理念,已證明該校長能力有限,何不訂下最多連任兩次的限制?如果

已達到理想的辦學目標,就應該功成身退。」

遴選過程透明度低 惹多方批評

校董會的回應被指含糊處理,迴避問題,學生會幹事會和教職員

協會促請校方披露有關資料,公開真相。陳世民表示:「在遴選過程

中,涉及太多候選人的機密資料。作為一個僱主,沒理由亦不應該公

開候選人的資料,因為會對沒選上的候選人做成負面影響。」但對於

公開遴選守則,副校長林群聲表示贊成,林說:「雖然校董會有權更

改遴選校長的準則或程序,但有多數的遴選過程皆約定俗成,加上公

開遴選程序,讓同學與職員都知道遴選進度,可使大家也得知事情的

發展,也不會構成問題。」

學生參與度不足 難以反映真實意見

二零零七年的校長遴選,校方曾舉辦一次公開論壇,讓學生與職

員參與。論壇完結時,校方亦派發滿分為五分的評分問卷予參與者。

據林群聲稱,郭位校長那一次論壇結束後,所得的分數是四分。然

而,這類型的論壇往往因場地所限,只允許少部份的同學入場,大部

份的同學根本未能向校長候選人諮詢其對學校發展的規劃,以致同學

對候選人的認知不足。

此外,學生對遴選校長的意見難以具影響力。按照現時的校董會

架構,只有兩名學生代表(學生會會長和研究生代表),縱然他們反

對該名候選人,仍難以阻止候選人當選。由此引伸至根源問題:學生

代表於校董會的席位不足,但此涉及香港城市大學條例第1132章,若

要修例,非短期內可解決。就讀法律學院的何同學表示:「假若校董

會有意聆聽同學意見,大可參考最近台灣大學校長選舉做法,舉辦模

擬投票,收集學生意見。校方更應主動安排候選人接觸學生,以表示

校方重視同學意見。」現就讀人文社會科學院的馮同學建議,校長候

選人的評分應加入學生的意見,即使佔的分數比例不高,至少可展示

校方願意聆聽學生意見,視學生同為學校的管理者,彰顯師生共治的

精神。

遴選程序透明度低學生:不知校長如何誕生 文/張熲燊

    城 市 大 學 現 任 校 長 郭 位 在 二 零 一 二 年 獲 校 董 會 續 約 , 將 於 二 零 一 三 年 五 月 開 始 新 任 期 , 暫 定 二 零 一 八 年 卸 任 。早 前 有 報 道 指 城 大 在 二 零 零 七 年 的 校 長 遴 選 涉 嫌 「 造 假 」 , 引 起 校 園 極 大 迴 響 。 校 董 會 旋 即 透 過 電 郵 澄 清 , 譴 責 報導 失 實 。 學 生 會 幹 事 會 與 城 大 教 職 員 協 會 亦 在 民 主 牆 張 貼 聲 明 , 要 求 公 開 遴 選 校 長 程 序 , 立 即 進 行 獨 立 調 查 , 尋 求該 次 校 長 遴 選 的 真 相 。 除 了 遴 選 程 序 受 質 疑 外 , 亦 有 同 學 指 出 城 大 未 能 實 踐 師 生 共 治 , 學 生 意 見 難 以 左 右 遴 選 。

Page 4: 電子版月報(三月號)

電郵:[email protected]

電話:3442 5565校政城大月報 二零一三年三月號

/4/

大學生為面對畢業後日益增加的職場競爭,往往會在主修課

程外 ,副修一門外語以增加其競爭力 ,故不少大學一直開辦各

項外語副修課程,供學生選擇,為學生未來鋪路,走向國際。相

反,一直強調要求學生邁向國際的城大在二零一二年十月中,將

人文及社會科學學院提供的國際語言課程(Global Languages

P r o g r a m m e),即法語、德語及西班牙語課程從現有副修課程名

單中剔除。只有過去曾修讀相關課程,並於去年十一月中遞交副

修外語申請的學生,才能搭上尾班車,得到副修外語資格。

對於取消國際外語課程成為副修科目一事,本報曾向學院查

詢。學院解釋這是為了善用學校資源。校方指由於過去修讀國際

外語科目程度(三)或(四)的學生人數平均不足15人,未能達

到開設班別的最低人數要求,但從校方提供的數據顯示,相對其

他兩科外語,西班牙語程度(三)及(四)的課程在二零一一年

至二零一二年的學生人數早已達到校方要求,校方卻以一刀切的

方式,把西班牙語課程同樣剔出現有副修課程名單。校方其後則

指,學校多了一批四年制新生,因此開設課程的最低要求應該增

至25人。值得一提的是修讀國際外語科目程度(三)或(四)的

學生大多為高年級學生,除了有學習該外語經驗的新生外,一般

新生並未能修讀程度較高的外語課程。

據了解 ,校方只利用電郵通知現正就讀國際外語課程的學

生,邀請他們在取消副修課程前申請,以得到副修外語資格,而

其他城大學生則被蒙在鼓裡。部分有意修讀國際外語課程的學生

表示驚訝及不滿,就讀人文及社會科學學院的趙同學指,校方並

沒有通知其他學生有關安排,忽略其他學生的利益,批評校方的

做法不恰當 。校方則表示此舉符合學校要求的取消副修科目程

序,校方也曾與學生代表溝通,這與其他學科做法並無不同,而

學校亦沒有向全體學生通知取消副修科目的機制。

訪問中,校方提及學生有興趣才會開設課程,但學生興趣不

是先決條件 ,在一般情況下 ,學生的需求更為重要 。當本報問

及會否改善現有的課程,使課程內容更為有趣,吸引更多學生報

讀。校方堅稱本校老師都具備足夠的經驗,有能力幫助及教導學

生,而且沒有證據證明老師的教學方式有任何問題,但校方歡迎

學生提供意見,以改善課程。

由上學期開始 ,校方將國際外語課程程度三的科目統一只

在學期一開設 ,而程度四則只在第二個學期開設 。同學可以透

過AIMS或Blackboard中的「Master Class Schedule」查

詢課程資料 。學生在本校完成國際外語課程程度一至三 ,能得

到CEF(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L a n g u a g e s)中程度A1的資格,而程度四的國際外語課程則相等

於CEF中低程度A2。

副修外語美夢落空 城大學生蒙在鼓裡 文/高瑞琪

▲歐洲共同語言參考標準(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Languages;CEFR)

精進教育課程(Gateway Education,GE)於城大已全面推行一個學期有多,不少同學對其授課內容及評分標準有所質疑。然而 ,同學們卻投訴無門 ,並不清楚自己究竟可向校方哪個部門反映意見。由此可見,校方對收集同學對於GE的意見上,態度有欠主動 ,沒有就G E課程向同學進行一個針對性的問卷調查,根本未能收集受眾的意見作檢討。

在 G E 普 及 化 之 前 , 教 育 發 展 及 精 進 教 育 處(Office of Education Development and Gateway Education,EDGE)並沒有向同學作出任何諮詢以作參考。高級教育發展主任趙必豪博士指出,他們在策劃GE的類型時,有參考城大以往設立的Out of Discipline(OD)。可惜OD與GE的性質大為不同: O D種類少,而且受眾只是一個學院的學生;而G E的種類卻多不勝數,可說是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橫跨「藝術與人文」,「社會及商業機構」和「科學及科技」三大範疇 ,而且全校的同學都必須報讀。基於GE和OD性質差距甚大,以OD作為GE的參考很可能會造成GE課程內容太艱深等的問題。

E D G E的督導事務主任李詠欣小姐補充,每個GE課程都必須「過五關,斬六將」才能誕生。而基本流程大致如下:

負責設計及開發課程的教授先要完成一份課程計劃書 ,並將其呈上學院課程審批委員會通過,再由精進教育課程委

員會審批,最後還要得到本科教育委員會及學務改策委員會的通過,才能正式辦課。趙博士亦指出,精進教育委員會的成員來自各學院 ,英語中心 ,中國文化中心及其他行政部門。例如隸屬中國文化中心的馬家輝博士及人文及社會科學學院的李德仁博士。此外 ,負責設計與開發課程的教授亦可向駐校的富布賴特學者 ,對自已開發的新課程作出諮詢 ,以助修訂其檢討。

可惜的是,現時的GE種類五花百門,各個課程對於同學的難易度自然亦大相逕庭 ;加上GE與同學

的GP A有直接掛勾,同學在選擇GE課程時自然地以自己心目中的「靚GR A D E」程度為選擇課程的準則,而不

是按照自己的興趣去選科,這個情況正正違背了校方開辦GE的原意。

GE課程半年路 成效內容待檢討 文/朱壁研

Page 5: 電子版月報(三月號)

城大月報 二零一三年三月號電郵:[email protected]

電話:3442 5565 校政

/5/

環境狹迫 付款欠方便

不少同學非常關注Déli-

f r a n c e的服務質素。新店不

收現金的限制令同學感到不

便 。同學現時只能以八達通

付款,有受訪同學表示曾出現

「有錢無包食」的情況。就此

情況,店長Michael答應會盡

快改善 。另外 ,雖然D é l i -

france休息時,座位會繼續

開放予同學使用,但咖啡休閒區範圍較小,座位編排狹迫,五十個座

位緊密排列,同學難以在座位間走動,用膳或休息時亦少不免會被旁

人的聲音騷擾。因此,不少同學表示難以在該處安靜工作或休息。再

者,露天座位的大型傘只會在陽光猛烈時張開,下雨時則不會為同學

張開,同學在下雨時可以選擇的座位更少。Délifrance職員表示曾向

校方爭取在座位設置電源,以供同學使用電腦工作,惟校方至今仍未

批准這項建議,可見Délifrance仍需要不少支持以改善服務素質。

路牌指示不清 開張無人知

隨著新學制為城大校園注入大量新生,校內多項設施均已擴充以

配合需求的增加,其中包括提供膳食服務的設施。Délifrance投標成

功,成為第一間在學術樓(三)接標的膳食承辦商。而在預計於四月完

成裝修的學術樓(三)分店開張前,另一分店已於二月中,在鄭翼之樓

旁的咖啡休閒區正式營業。但要到達這咖啡休閒區,同學需由鄭翼之樓

旁的樓梯走到下層左轉,或是由時光隧道右轉跟著斷斷續續的指示牌的

方向走才會找到。不少同學都表示難以發現新開張的Délifrance,更

不知道該店早於二月十九日已經營業,可見仍有不少同學未知道Déli-

france已經進駐城大。

就讀中文系的黃同學表示,通往咖啡休閒區的指示不清,加上該處

地點偏僻、人流低,需要帶路才「發現」咖啡休閒區,單靠校園各處的

指示牌,不可能發現新店開張。經本報記者調查,由時光隧道進入3M

橋的話,可以看到右方柱後面有指示牌指向通往「咖啡休閒區」的路;

而由3M橋進入時光隧道的話,面前的指示牌則不會標示通往「咖啡

Délifrance環境配套眼高手低引路指示牌玩謝學生 文/梁軒銘

休閒區」的方向。指示牌上更無註明該處有Délifrance或任何膳食服

務。而沿指示牌的方向走,途中會遇上六個的指示牌,雖然直路上的

指示牌會指引通往「咖啡休閒區」的方向,但每當遇上分叉路時,指

示牌上就不會有「咖啡休閒區」的指示,令到達咖啡休閒區更加困難。

價錢偏貴 種類不夠多

就讀傳理系的藍同學表示,食物種類只限於數種蛋糕、麵包及薄

餅,未能滿足同學需要。Délifrance店長Michael回應指,學術樓(

三)開張後會增加意粉等比較接近正餐類型的食物,以提供更多種類

予同學選擇。同學對於食物價格的意見則各有不同,部分同學認為價

格可以接受,亦有同學表示價格偏高,學生難以負擔。就讀英文系的

司徒同學表示,店內大部分食物的價錢都接近連鎖咖啡店的水平,但

食物種類及店內環境卻遠比不上連鎖店水準。店內最便宜的飲品是中

杯熱咖啡,標價16元,即使城大師生有七折亦要11元多;店內最

昂貴的田園風味薄餅,折後仍售26元。

▲由時光隧道出口向著咖啡休閒區走,第一個分叉路的指示牌就已經沒有了咖啡休閒區的方向

▲Délifrance暫時只接受以八達通付款,不接受現金

▲田園風味薄餅折後仍售二十六元,相等於在飯堂購買一個連飲料的套餐的價格

Page 6: 電子版月報(三月號)

電郵:[email protected]

電話:3442 5565校政城大月報 二零一三年三月號

/6/

A f o r A C 4

計劃中的學術樓(四)的用地位於學術樓(一)及南山邨之

間住的一幅山坡,即是山邊小徑的一部分。佔地約47 0 0平方米,

可建面積為二萬平方米,較學術樓(二)的20, 9 0 0平方米和學術

樓(三)的2 0 , 5 0 0平方米略少 。由於旁邊是山坡和南山邨 ,交

通流量少,環境清靜,可以將原來在本部的部分科學設施搬至這

裡,作為生命科學及獸醫學院的另一個新天地。將來修讀生物工

程的同學有機會使用到這個地方寬敞的新學術樓。

B f o r B a s ke t b a l l C o u r t

戶外籃球場在學術樓(三)的工程期間暫停服務 , 以作為

工地的臨時辦公室。工程完結後,籃球場得以重新啟用。但相信

開放不久後籃球場將隨即再次關閉。因為校方認為此處有更多可

善用的空間 , 可以把現有的籃球場加建數層 , 把原置於地面的

籃球場變成天台籃球場。「這大樓可加建至四、五層,但若蓋得

比隔鄰的天台花園還高的話,突出的部分會令兩幢建築看起來不

相稱,頗不美觀。」。陶認為下層建築的用途可以再詳細探討,

她提議天台籃球場以下的部分可以作為城大的文化中心,在其中

設置文化圖書館或引入誠品書店,舉辦各類型的國際文化交流活

動。她表示有同學曾經提議城大應添置室內游泳池,以讓同學能

在冬天時亦可游泳。「我們會在可行性、環保,及不妨礙觀瞻的

條件下想出更多新意念來決定這塊土地的用途,讓同學有更多其

他方面的發展機會,(新建築)不只是供上堂教書。」

C f o r C i r c u l a r S i t e

位於學生宿舍三、四旁,畢架山峰對面的圓形草坪,目前仍

然空置,未有任何工程進行。陶表示這片土地的用途比籃球場地

有更大的討論空間,因為這塊地坡建築可興建最多八至九層,但

同學或會投訴該建築阻礙視野,而且鄰近的畢架山峰居民也可能

會反對,因此她認為興建至與學生宿舍平台齊高會較適合。

城大的新批教學樓:邵逸夫創意媒體中心及學術樓(二)﹑(三)相繼於二零一一年和二零一二年落成,提供約55,000平方米的用地,學生的活動空間增加多近一倍。新大樓將為城大添上新氣象,秘書長陶黎寶華認為,學術樓(三)外形像一艘帆船,其高聳的高座就如城大在九龍塘區的建築群中揚起帆,能塑造城大朝氣勃勃的一面。然而,在各大樓逐步投入服務之時,校園本部的用地發展卻已面臨飽和。為了消除同學對城大校園發展瓶頸的疑慮,本會訪問了陶黎寶華教授有關本校未來土地發展的情況。 文/梁展晞

未來土地四套餐 附白石甜品一客

▲山邊小徑旁的山坡地皮

被問及學術樓(一)有沒有擴建的空間 ,陶教授表示因為學

術樓(一)在多年前落成 ,地基的設計只能承受多一個擴建的樓

層。不過校方沒有打算在未來於學術樓(一)上添加新樓層,她解

釋因為在現有建築上再作興建的工程造價極其昂貴,而且工程進行

時,下一層的教職員辦公室將需要搬遷以免受嘈音及震盪影響,而

五樓的課室亦會受嘈音波及,因此衡量過工程費用和房間調動的問

題後決定不會在學術樓(一)擴建多一層。

此外 ,根據陶黎寶華提供的資料 ,學校目前尚擁有三幅可發

展用地,分別為學術樓(四)用地﹑歌和老街與達之路交界的戶外

籃球場,以及學生宿舍旁的圓形草坪。另一幅有潛在發展可能的土

地是屬於政府的「G/IC Site」中的小型足球場。目前四個計劃

正進行一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調查,研究包括四個計劃中的地質勘

探﹑土地可建面積、局限、需要移去的樹木數量以及在何地填補樹

木等因素。(圖片由校方提供)

Page 7: 電子版月報(三月號)

城大月報 二零一三年三月號電郵:[email protected]

電話:3442 5565 校政

/7/

D : G / I C S i t e / 小型足球場

「G/IC Site」是指政府、機構或社區設施的用地(Govern-

ment, institution or community facilities Site),根據

政府新聞網,這種地帶的規劃方向,「主要是配合當地居民及/或該

地區、區域、以至全港對政府、機構或社區設施的需要;有關土地由

政府和相關機構,用於與其工作直接有關或互相配合的用途」。目前

政府將學生宿舍以北旁的一幅「G/ I C」用地的一部分規劃予浸會大

學﹑理工大學及城市大學,共同發展一個小型足球場的計劃。該部分

毗連達康路及邵逸夫創意媒體中心,佔地12 , 0 0 0平方米。由於這處

現時是一幅斜坡,要發展這片土地可能要先建造一個墩座,然後才可

在其上繼續興建其他建築。目前三間院校尚未決定建造足球的原因是

平整土地的工程價格昂貴,加上浸大及理大離此地頗遠,興趣不大。

校方希望與另外兩間大學商議,以地換地或金錢交易的方式取得這片

土地的使用權。另外亦要向政府申請,提交報告,列明計劃用途。「

要在申請計劃中提及土地會用作甚麼用途,是否將來生命科學的學院

需要再擴展,或者有商學院的同學認為商學院需要一幢獨立的大樓作

基地。」,至於這地詳細的發展可能,仍有待顧問報告的結果才能繼

續詳談。

秘書長陶黎寶華在訪談中表示學校在二零零八年訂立了「Ca m -

pus Master Plan」,研究城大未來近十至二十年的發展概念藍

圖。「希望同學知道校方一直都在改善校園的可用活動空間」,她舉

例二零一一年在圖書館外新增了另外兩條「三上四電梯」,和在蒙民

偉樓旁新增了一座升降機以方便乘客往來南山邨及又一城。她說校園

中很多目前空置的可用空間都可以由同學來提議規劃用途,比如學術

樓(三)低座及創意媒體中心。當被問及為何這些空間的用途不是在

建築設計時已決定,她回應指這類空間應該要視乎工程完工後的實際

環境及當時的需要而諮詢同學的意見。

目前處於設計階段的白石學生宿舍計劃選址位於港鐵馬鞍山線

烏溪沙站約五百米外的一塊地皮,離東面海星灣和西面渡頭灣分別

只有約四百米和三百米之隔,鄰近白石俱樂部高爾夫球練習場,宿

舍高層或可飽覽吐露港的海景,視野開揚,景色宜人。學生由烏溪

沙站往來九龍塘站大約需要半小時,但是校方基於環保及路程不遠

而未有打算設置直通巴士接送師生來回白石宿舍及烏溪沙站。

原先這幅土地是屬於科技大學及城市大學的聯合用地,預料會

用作興建聯合宿舍。但後來科大退出了計劃,城大於是能夠使用整

幅土地以興建僅供城大師生使用的宿舍,預計會有2168個宿位。起

初政府要求城大及科大要承擔興建該區域的大型排水暗渠工程的費

用,但經過磋商後,政府願意負擔這筆費用。現時政府已撥款予城

大作工程的前期準備,包括聘請建築師和建築設計,大學教育資助

委員會亦將會承包約七成的興建宿舍的工程費用。

另外 ,發展及房屋委員會《馬鞍山分區計劃大綱草圖編號S /

M O S / 1 7》的修訂項目文件透露白石宿舍附近地區的發展:白石陸

岬北部的一大塊平地將會「進行綜合康樂發展,為市民提供所需設

施,從而促進體育、動態及/或靜態康樂活動和旅遊/生態旅遊的

發展」,而「白石陸岬的西南部分,日後這塊用地的南邊會有地區

幹路接達 。這塊用地的規劃意向 ,是作低至中密度的綜合住宅發

展,日後會連接毗鄰的『綜合發展區(1)』。用地內一條24小時開

白石設宿舍 臨海見蔚藍

放的行人通道 ,以方便區內居民和訪客往來馬鞍山烏溪沙站和白

石陸岬。」相信日後同學往來車站與宿舍會更方便。

(圖片由校方提供)

「任何大學的建築均需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的批准, 他們通

常在九月會接收各大學的計劃書 ,然後研究那些計劃應否獲得認

可 ,才會決定是否批錢給院校進行建設 。」 ,現階段以上提及的

四個方案正處於可行性研究的調查當中 ,顧問報告的結果將會在

五月有結果 。「要四選一 ,教資會不可能全部接納 ,我們需排列

四個計劃的先後次序 ,研究哪一個計劃最有利 ,最可行 。現時為

止 ,最有機會成功獲批的是學術樓(四)的計劃 ,因為將來一旦

獸醫學院成功獲政府認可,這片用地就變得最有迫切性。」

(圖片由校方提供)

Page 8: 電子版月報(三月號)

電郵:[email protected]

電話:3442 5565校政城大月報 二零一三年三月號

/8/

學術樓(三)(Academic 3,AC3)落成

開放近兩個月,室內仍然空空如也,設施相當

缺乏,部份樓層尚處於施工階段。當中有不少

設施的設計令人咋舌,不方便同學使用。

AC3的插座隨處可見,桌椅

卻可遇而不可求。就讀商學院

一年級的劉胤廷同學,於新大

樓開放後常到AC3溫習,卻常因

找不到桌椅,而只能無奈地坐在地

上。「我們在地上坐了十分鐘左右,就有保安

來驅趕我們。我不清楚這是不是新規則,在AC2

明明也有不少同學坐在地上用電腦。」劉同學

還表示,AC3的電腦較以往先進,但配套設施卻

大不如前。「AC1和AC2的課室通常配備電源插

座,但AC3卻不一定有,就如7309課室。上課時

不能使用電腦,實在頗為不便。」

AC3為前往邵逸夫創意媒體中心及學習宿

舍提供了一條捷徑,但AC3每晚十一點便會關

閉,導致不少晚歸的同學要繞道而行。  

噪音陽台 校方稱「環保」

AC3五樓有兩個室外的半圓型大陽台,裡

面遮天蔽日,一片昏暗,外面是九龍塘達之

路,施工聲與汽車嘈音不絕。一到夏季,該處

更是悶熱難當。在如此陰暗和吵鬧的環境下,同學們根本難以靜心溫習或休息。校園發展及

設施管理處設施經理陳慧敏,卻堅稱該陽台的

設計可以「營造一個在『心理』和『健康』上

更平衡的環境,達至綠色與可持續發展的目

標。」除五樓的半圓型陽台外,AC3仍有多個向

東的陽台面臨使用率偏低的情況。就讀科技及

工程學院的張同學認為,建造這些室外陽台是

「多此一舉」,根本沒有考慮到同學的需要。  

有浪費之嫌的不只有室外陽台。AC3的五

樓和六樓的課室間有不少空置地方,裡面沒有

任何桌椅供同學使用。陳女士稱會視乎情況將

空置地方劃為溫習區或課室,但不願透露何時

會添置桌椅。

半道玻璃幕 雨天有上無落

AC3由五樓至七樓有一段室外通道,分別

設有一段向上傳輸的扶手電梯,和一段行人樓

梯。但令人咋舌的是,只有扶手電梯的上方設

有玻璃幕,而行人樓梯上方卻沒有遮蔽物。一

到下雨天,行人樓梯頓成瀑布,沒有帶傘的同

學根本無法使用該通道。陳女士提出,該室外

通道的設計是為了讓同學享受自然陽光,「AC3

兩邊都有垂直的樓梯和升降機,不妨礙同學的

日常使用。」當記者問及陳女士為何不設置玻

璃幕,令該通道在雨天時亦能疏道人流時,陳

女士卻支吾其詞,僅回應在扶手電梯設遮蔽物

是機電工程署的要求,如果沒有這項規定,原

本設計會連扶手電梯也沒有玻璃幕。

「特色」蹲廁 為民先鋒

A C 3低座廁所的廁格至少有一個是「蹲

廁」。當本報記者問及陳女士為何會考慮加入

蹲廁時,她聲稱蹲廁在日本、台灣、中國大陸

等地很流行,而在香港也有開始流行的趨勢。她又指蹲廁在香港並非城大獨有,建築署早於

十年前,在赤柱市政大樓的公廁設置蹲廁,可

以稱得上「先鋒」,更指該設計榮獲本地不少

建築獎項。她又強調有研究指蹲廁的設計比坐

廁更符合人體工學,「我們在蹲廁兩側設置了

扶手,方便使用的同學借力站起來。」當問到

陳女士如廁是否會選擇蹲廁時,她稱自己習慣

用坐廁,但廁所若只剩蹲廁時,她「一定願意

用」。對於引進蹲廁,不少本地同學對衛生問題

感到憂慮,有就讀人文及社會科學學院的女生

張同學,認為蹲廁較不衛生,如廁時會很容易

聞到臭味;而就讀科技及工程學院的男生張同

學表示,用蹲廁大便時,擔心會弄污褲子。然

而內地同學對這件事的反應則截然相反,就讀

資訊工程的蔣同學得悉AC3有蹲廁時,立即大呼

「好爽啊!」,又指蹲廁會令他感到很方便。同樣就讀資訊工程的內地生王同學指出:「AC2

和AC3不少廁所都沒有廁板清潔液,令我挺衛生

問題,現在有蹲廁就沒事了。」

電梯通道狹窄 輪椅寸步難行

A C 3七樓近宿舍的升降機通道有兩個門

口,但都非常狹小,輪椅人士根本難以通過。陳女士指出,根據法例規定,每道門的闊度不

能少於80cm。即使該門足夠80cm,輪椅人士要

通過亦相當困難。本報記者到場量度後,竟發

現每道玻璃門闊度居然只有78cm,不符合相關

規定。當記者問到會否擴闊玻璃門時,陳女士

卻閃爍其詞,稱現場會有不同因素導致門的闊

窄,又指設計師當初必定會顧慮周全。

天台花園已開放 或為休閒好去處

AC3八樓的平台花園每日早上八點至晚上

八點開放,園內視野開闊,陽光充足,並設置

桌椅供同學休息。AC3新落成的大劇場共兩層,能容納六百多人,規模是惠卿劇院的兩倍,目

前正接受預約;而七樓將會有新餐廳落成,現

正進行招標。此外,五樓通道陸續引入大型藝

術展品,頗具特色。

新教學樓設計欠周全配套設施仍然待添置 文/王煜升

◀ 七樓的電梯通道門寬只有 78 厘米

▲八樓的天台花園,現正鞏固樹木

▲五樓至七樓室外通道,只一半道玻璃幕

▲六樓的另一個室外陽台,噪音和酷氣難頂

Page 9: 電子版月報(三月號)

城大月報 二零一三年三月號電郵:[email protected]

電話:3442 5565 社會

/9/

王子娶王子  同志平權 ?二零一二年十一月七日,何秀蘭議員就「同志平權」動議議案,其議案「本會促請政府盡快就立法保障不同性傾向人士

的平等機會及基本權益展開公眾諮詢」遭到否決。議案雖然被否決,但社會支持與反對議案的聲音及爭論則愈來愈熱烈,

大眾不但關注就性傾向立法諮詢的問題,更多人關心的是性傾向歧視立法的社會議題。 文/高瑞琪

首先,從性傾向立法展開公眾諮詢入手。反對人士大多認為諮

詢是立法的開始。為此,本報曾訪問本校公共及社會行政學系張炳

鑫教授。張教授解釋若議案被通過,由政府帶領諮詢,政府將要提

交研究報告,甚至需要考慮立法。相比起由民間各組織帶領的諮詢

及討論來得較大的爭議性。有支持議案的議員及人士認為反對人士

的考慮是杞人憂天。首先,在香港這個文明社會中,若有議案是未

得到普羅大眾的認同,根本不能輕易獲得通過,例如政府曾於2003

年強行迫使立法會就《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後來因市民強烈

反對,政府最終要收回方案。同樣,近期的國民教育議案,在各界

一遍噓聲及佔領政府總部行動中,黯然落幕。另外,亦有人質疑議

案只是要求展開公眾諮詢,希望社會大眾能就此議題進行討論,向

政府提交意見,一個市民最基本的訴求理應值得尊重。大眾應給予

討論空間,因為真理往往是愈辯愈明。

其次,是性傾向歧視立法的問題。反對人士認為此條例將會帶

來「逆向歧視」的問題。在了解「逆向歧視」之前,我們先要理解

何謂「積極平權措施」(Affirmative Action,AA)。「積極平權

措施」原是針對社會本來的不公而作出補償性的差別安排,令弱勢

群體(如有色人種、婦女、少數族裔等)得到相對優惠的待遇。例

如,美國部分大學會將少數族裔學生的入學門檻降低,以補償過去

白人對少數族裔的欺壓。這措施原本是想幫助弱勢群體,但產生出

另一個問題-「逆向歧視」(Reverse Discrimination)。這是指

歷史上的強勢群體(如白人、男子、主流族裔等)因其身份而受到

不利的對待,續以上述例子為例,有白人學生認為降低少數族裔學

生的入學門檻是對白人的種族歧視,因而提出控訴。

反對人士認為抱持、發表及進行不支持同性戀者的言論及行

為時,若因性傾向歧視法例而被禁止,這已是一種歧視行為,是逆

向歧視異性戀者(主流人士),對不同意性少數、不同意同性戀行

為的人士造成迫害,嚴重損害言論自由,或迫使學校肯定同性戀行

為、同性婚姻等。如明光社曾舉例,當條例獲得通過後,他日當我

們向小孩說童話時,便不能只提及「從此王子和公主快快樂樂地生

活」,也要提及「王子與王子也可以快快樂樂地生活」。立法會議

員李卓人曾經在立法會對此作出回應﹕「我們並沒有這樣要求,他

們可以繼續說童話故事,但當有人想說『王子與王子快樂地生活』

時,我們便要允准那些人說,但這並不代表其他人要一起這樣說。

所以,我們要弄清楚,這並不會影響大家的言論自由。當然,言

論自由是有限制的,便是不可以煽動仇恨,而這亦是《殘疾歧視條

例》的精神。大家繼續享有言論自由,但不可以煽動仇恨,這是很

清楚的。既然已是那麼清楚,大家是否還要繼續執着地認為法例生

效後會影響言論自由呢?」而張教授則認為社會各界為了增加自己

的公信力,雙方難免會誇大其詞,逆向歧視或許存在,但應該是極

少數的例子。

Page 10: 電子版月報(三月號)

電郵:[email protected]

電話:3442 5565社會城大月報 二零一三年三月號

/10/

全球移民政策大變臉

近年來,全球各國的移民政策紛紛來一個大變臉。總體來說,各

國移民政策走上了緊縮的方向,如英國、加拿大、新加坡等,便紛紛

大幅收緊移民政策。當然,部分國家堅持不變,美國甚至一反主流,

在這個全球經濟衰落的關鍵時刻將移民的門檻降低。無獨有偶,隨著

管制奶粉出口及中港矛盾等問題的出現,移民政策的熱議成功打開普

羅大眾的話匣子,香港的移民政策檢討,如箭在弦。

移民政策寬鬆,成因眾多

無可否認,填補發達國家低技術崗位缺口的需求正是決定移民政

策門檻的重要因素。不少經濟學家皆預計在未來的幾十年,一些富裕

大國對移民勞工的需求將會增長。當國民整體變得富裕,或是知識水

平提升,即代表國民的技術等級提升,人們開始抗拒低技術職位,趨

向生產較高價值的服務和產品。然而,這些職位對於一個國家,一個

經濟體有極重要的作用,假若低技術工作層出現真空,國家將會面臨

極大的生產危機 。移民勞工在填補這個缺口上發揮了一個關鍵的角

色。移民勞工為發達國家不同的行業,提供相應的勞動力,以增補國

內一些必須由人手操作的低收入崗位。由此可見,經濟發展程度與對

國外移民需求有著密切的關係。以美國為例,美國境內的臨時勞工從

一九九九年的12 0萬人,增加至二零零八年的20 0萬人,反映當美國

經濟愈向上發展,國家對國外移民的需求亦愈大。雖然小布殊擔任美

國總統時曾因為全球恐怖襲擊的陰霾一度收緊移民政策,然而,撇除

政治因素,基本上移民政策的鬆緊還是經濟說了算。奧巴馬在二零一

三年宣佈的移民政策改革建議便是另一明證。自二零零七年起,美國

一直備受債務危機、金融海嘯和財政懸崖的威脅。當白宮花了數年的

時間,推出多項政策,將債務轉移到全球身上時,奧巴馬便雷厲宣佈

「移民救美」的政策,建議特赦近百萬的非法移民,利用他們振興本

土消費,提供新的經濟動力,同時確保未來基礎建設工業和新興能源

工業有足夠的勞動力 。這並不是空談闊論 ,根據美國智庫「進步美

國」發佈的評估指出,如果美國修改移民政策,使非法移民獲得居留

權,並推行吸引外來勞工的政策,美國將會在十年後獲得超過1.5萬

億美元的額外之財。

另外,保持國家在全球政治的影響力亦是制訂移民政策的另一重

要指標。由於富裕國家普遍有較大的人口壓力,生育率偏低,導致總

人口有縮減的趨勢 ,如德國 、日本等 。假如人口縮減的問題長年持

續,不但國內的消費市場將會面臨重大的挑戰,國家在全球市場的地

位,以至是在政治上的影響力,亦會因此而下降。對於像美國這種長

期傲視群雄、慣了當世界大哥的國家,當然不會容許,亦不能接受其

政治能量減弱。既然無法提高國內生育率,唯一的方法就只有接收更

多的移民。由此可見,吸納移民亦有助保持一個國家在經濟及政治上

的競爭力。

部分國家拒收移民

雖然移民對國家的經濟有很大的吸引力,但現今不少國家卻將移

民拒諸門外。據英國媒體報道,英國政府計劃在國外刊登內容為「我

國不適合生活」的廣告,呼籲歐盟國家及東歐國家的國民不要申請移

民英國。雖然英國自貶身價,令人嘖嘖稱奇,然而,英國移民政策的

轉變實在有必要。一直以來,移民問題被公眾認為是英國社會面臨最

大的問題。多達三分之一的英國受訪民眾認為移民湧入造成英國現今

緊張的社會關係。移民同時亦為英國造成嚴重的住宅短缺問題及福利

開支問題。這是因為英國勞動市場提供的法定最低工資,比東歐國家

高達10倍左右 ,對其他國家的國民造成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除了英

國,瑞典、法國、丹麥等國家亦紛紛出招,提高移民門檻,它們皆是

建築反移民高牆的主要力量。

香港移民政策檢討時機成熟

回到香港,香港的移民政策亦到了檢討的時候。要成功移民到香

港 ,有各種不同的途徑 ,可是 ,一些吸納移民的計劃卻存在不少問

題,以致香港的移民政策引人詬病,實在極待檢討。

港府檢討時機成熟 文/黃偉雄

▲英國為了防止移民進一步湧入,不惜自毀形象,計劃刊登廣告「唱衰」自己 ▲夢想法案有望在美國獲得通過

Page 11: 電子版月報(三月號)

城大月報 二零一三年三月號電郵:[email protected]

電話:3442 5565 社會

/11/

香港入境處自二零零六年推行至今的「優秀人才計劃」便是需要

改革的例子。「優秀人才計劃」目的在於吸引優秀的外地人才來港定

居 ,一來可以為香港吸收極具質素的專才 ,二來又可為香港擦亮招

牌。可是,計劃推行近七年,成效欠彰。雖然優才計劃每年的配額為

一千名,而且申請人數連年增加,但是每年通過的人數只有二、三百

宗。在成功申請者中,更有近78%為內地人。以上寥寥數句其實已經

指出「優秀人才計劃」的數個問題:(一)優才計劃過分嚴謹。計劃的

門檻過高,令部分「次級的優秀人才」因未能合乎標準而被剔除於候

選名單之內 ,造成人才的流失。(二)優才計劃缺乏國際視野 。優才

計劃理應面向國際,因為香港已有「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專責吸收

內地優才,故針對國際人才吸納乃應為優才計劃之首要任務。但優才

計劃的成功申請者卻有近八成為內地人,反映計劃未有全方位為香港

篩選合適的優秀移民 ,過於側重從內地入口專才 。 (三 )評審準則「

騎呢」。助理入境處長陳孟麟曾表示,評審委員會的其中一個考量便

是,申請人到港後,會否影響有相同技能的港人就業。此類評審準則

一來對候選者不公、二來自欺欺人,為避免爭飯碗的情況出現而訂出

有關條款,暴露了特區政府在選才上的不智。

另外,二零零三年開始推行的「資本投資者計劃」亦有很大的檢

討空間。雖然政府曾在二零一零年進行兩項重要的修訂,分別是將投

資下限提高至港幣一千萬元及將房地產類別從獲許投資的資產類別中

剔除,以控制熱錢流入樓市,從而推高樓價。可是,如此舉措並無助

達到以上目的。據香港入境處公佈的二零一二年香港投資移民項目申

請數據顯示,二零一二年共收到65 0 0多宗合資格的投資移民申請,

比二零一一年的申請增加一倍以上。申請人數的暴漲令更多的熱錢流

入香港,入境處此舉可謂好心做壞事。

除此之外 ,香港的新移民政策亦是最大的敗筆之一 。本港現時

新移民政策規定,每天最多可以批出150張單程證予合資格的內地人

士。近十年來,本港已有近46萬的新移民來港定居。至於數目多少,

則見人見智,可是新移民的質素卻成為了整個政策的根本問題所在。

雖然香港有數個計劃吸收優質的專業人才來港 ,但畢竟數目有限 ,

在新移民政策的實施下,香港整體的移民質素被大大拖低。而由於新

加坡沒有新移民政策的壓力,故新加坡在移民質素上有很大的保證。

在移民學歷方面,新加坡的質素遠超香港。新加坡有近八成的移民擁

有大專學歷,相反,香港只有16%。這是因為香港新移民政策下入境

的居民,大多為婦女和兒童,多屬基層。據香港統計處二零一一年資

料, 8 4 %新移民只有中學或以下的學歷,當中更有達41 %只有初中學

歷。簡單來說,香港現階段最需要的並非低技術、低學歷的低成本勞

工。相反,香港需要的是各行各業優秀的專才。可是,新移民政策卻

未有跟隨香港的步伐,原地踏步。

從「優秀人才計劃」中可見 ,政府在選才上一成不變和缺乏策

略;從「資本投資者計劃」中可見,政府其實在隔靴搔癢,治標不標

本 ;從新移民政策上可見 ,政府受制中央政府 ,連主導的權力也沒

有。歸根究底,以上這三個計劃應否改,如何改,一切取決於政府有

沒有認真思考一個關鍵的問題─究竟香港最需要的是怎樣的人才。近

來,法國等歐洲國家為了維持政府財政,實行重稅政策,結果令部分

高質素的移民流走。如果香港政府有遠見、懂應變的話,早就應適時

推出政策吸納有關移民 ,飲頭啖湯 。可惜 ,政府一如既往的後知後

覺,錯失良機。假如政府思維依舊停留在「織布」、「黐膠花」的年

代,求的是量而不是質,因循守舊,恐怕香港未能一同分享日後全球

移民改革帶來的碩果。

社會

Page 12: 電子版月報(三月號)

電郵:[email protected]

電話:3442 5565專題城大月報 二零一三年三月號

/12/

美國康州﹝Connecticut﹞上年十二月中發生致命槍撃案,一

名槍手闖入校園擊斃二十名小學學童及七名教師,令全國嘩然。美國

總統奧巴馬隨即簽署廿三項行政命令,包括及成立小組研究立法管制

槍械。奧巴馬隨後提出立法建議﹝見表一﹞,但通過法案的可能性渺

茫,皆因全國步槍協會﹝National Rifle Association, NRA﹞強

烈反對管制槍械。

The Connecticut school shooting in December last year ki l led 20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and seven teachers, shocking the whole nation. The American president Obama immediately issued 23 executive orders includ-ing cal l ing a special ist commission to research on gun regulation. Obama introduced legis lat ion, but i t has a l imited chance of passage, al l because the National Rif le Association (NRA) strongly opposes gun control .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民調顯示,在立法建

議中,對購槍人士進行背景審查最受民眾支持,支持率近八成半,城

大亞洲及東南亞研究系教授Mark Thompson認為背景審查或能通過。美國民眾和媒體普遍贊成奧巴馬提出的溫和的槍械管制措施,但掌管

眾議院的共和黨長久以來在槍械問題上與NRA持相同立場,料大部份

法案會因缺乏共和黨支持而不獲通過。

A survey conducted by the Pew Research Center showed that 85% of Americans supported background check on gun sales. Mark Thompson, a professor of the Asian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Department, bel ieves that the background check legis lat ion may pass. The majority of the American cit izens and the media agree with Obama’s moderate gun control pol icies. The Republicans, who are currently dominating the House of Representa-t ives, however, have long been holding the same view on gun issues as the NRA. Lacking support from the Republicans, most of the legis lat ion wil l probably be denied.

NRA掌雄厚政治勢力NRA’s poli t ical influence

N R A是一個非謀利組織,成立於18 7 1

年,有約450萬會員。協會以保障槍械權

益為宗旨,主要提供槍擊訓練和有關槍械

服務。同時NRA是美國其中一個最具影響

力的遊說組織,遊說者會代表NRA與國會

和州議會議員打交道,遊說議員支持NRA

的立場。所謂的遊說當然不是什麼動之以

情,當中涉及不少利益輸送,包括政治獻金

及贊助選舉經費。

The NRA is a non-profi t organization founded in 1871, currently having about 4.5 mil l ion members. The Organization aims to protect gun rights, and provides f irear m training as wel l as other gun-related services. The NRA is one of the most inf luential lobbies in the US. NRA lobbies the Congress and State Councils for support. The so-cal led lobbying, of course, is not s imply persuasion, but involves promises of benefi ts l ike poli t ical do-nations and election campaign fund.

N R A立場近年愈來愈激進,由曾經支持對購槍人士進行背景審

查,反對使用攻擊性武器,演變至如今要求有權管有各種槍械。NRA

的會員大多是社會活躍人士,他們經常籌款支持選舉活動。美國的選

舉十分著重資金,可用作登廣告宣傳自己,攻勢對手,因此無論是共

和黨還是民主黨都會忌諱NRA。近月奧巴馬提出立法管制槍械後,NRA

立即反擊,刊登一連串廣告攻擊奧巴馬﹝見連結一、二﹞。

The NRA’s views have radical ized over the years. The NRA used to favor background check on gun buyers and oppose the use of assault weap-ons, but now asks for the right of possess ing any kind of f irear m. A lot of

NRA members are active f igures in the society, who are frequent funders of elect ion campaigns. As elect ion funds can be used to advertise for the candi-dates themselves and against their opponents, funds are crucial in American elections. For that reason, both the Democrats and the Republicans are awed by the NRA. In the recent months, the NRA immediately attacked Obama’s gun control proposal with a series of televis ion advertisements (see l inks 1 &2).

NRA另一政治本錢就是選票。在標榜民主的美國,儘管大眾支持

槍械管制法案,不等於法案能夠通過,民選議員不一定事事順著民意

走。Thompson分析指美國的選舉氛圍很複雜, NRA會員十分關注槍

械方案,所以八成人都會在選舉中投票支持維護槍械權益的共和黨,但其他選民較少關注槍械問題,所以不足以構成殺傷力。共和黨成功

憑著掌握這個選民心理贏得選票。

The NRA possesses another kind of pol i t ical capital , their votes. Even in a country that takes prides in democracy, public support i tsel f i s not enough to get the gun control bi l l passed. Professor Thompson says elect ions are complicated in the US. About 80% of NRA members vote for Republi-cans, who side with them on gun issues. While voters in general do not care as much about the gun issues as NRA members, Republicans gain votes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NRA’s views.

共和黨護航 立法難成事Republicans are backing the NRA

美國兩黨長期對立,奧巴馬隸屬的民主黨控制參議院,支持槍械

的共和黨控制眾議員。如要通過法案須經兩院同時通過議案,換言之

若議案遭共和黨掌控的眾議院否決,便立法無望。共和黨在槍械問題

上一直與NRA持同樣立場,NRA理事大部份為共和黨人,包括主席艾爾

巴﹝Joe Allbaugh﹞。再者共和黨一向崇尚完全的自由,希望將政

府的功能減到最低,因此反對干預社會經濟的政策。Thompson指共和

黨令槍械議題長期排除在國會討論議題之外,為槍械權益護航,以致

問題長久以來未有解決,甚至壓制問題浮面。Thompson表示:「現時

槍械問題是廿年來最獲進展的時期,至少人們開始談及這問題,承認

問題存在。」可見單是引起討論已能令人鼓舞。

The two poli t ical part ies in the US have long been in disagreement. Currently, the Democrats hold a majority of seats in the Senate while Re-publicans dominates 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Legis lat ion cannot pass without approval from both the Senate and 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Therefore, the Republicans are capable of denying the legis lat ion s in-g le-handedly. Most of NRA’s board members are Republicans. Joe Allbaugh, the chair man of NRA, is a Republican himself. In addit ion, the Republicans have always been against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in the economy, as they want minimum inf luence of the federal government. Thompson says that the Republicans have been keeping the gun issue out of the poli t ical agen-da. Pressed under the surface, the gun problem has long lain unaddressed. Thompson also says “This is the most enthusiast ic I ’ve been in 20 year, be-cause I ’ve been very discouraged that gun control wasn’t even talked about. That’s a bad thing. Now at least people are talking about i t . They’re worried about i t .” It seems that the mere start of discussion is exhilarating.

槍械政治凌駕性命 奧巴馬撼最強協會Politics overrides lives 文/張嘉文  譯/馮子程

▲奧巴馬簽署行政命令管制槍械

Page 13: 電子版月報(三月號)

城大月報 二零一三年三月號電郵:[email protected]

電話:3442 5565 專題

/13/

共和黨:修憲無得傾Second Amendment is non-negotiable

康州槍擊事件震驚全國,令部分美國人痛恨槍械,要求政府修

憲,褫奪美國人管有槍械的權利。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1﹝S e c o n d

Amendment﹞「賦予美國人管有槍械的權利」,Thompson認為修改這

條憲法近乎不可能,而共和黨更以「沒有討論餘地﹝non-negotia-

ble﹞」形容修憲建議。NRA指控修憲等同破壞美國追求自由的核心價

值。Thompson認為:「我們不需改憲,只需改變對第二修正案的詮

釋。」第二修正案的詮釋存在爭議,有人指條文只適用於民兵組織,賦予他們有權用槍械保家衛國,也有人認為條文適用於所有美國公

民,兩方各執一辭。現時最高法院的九名法官皆傾向NRA及共和黨倡議

的說法,然而如有新法官替換現時的法官,情況會有重大轉變。

After the Connecticut shooting that shocked the nation, some Ameri-cans abhor guns so much that they asked for consti tutional amendment that would take away the right to own f irear ms. The Second Amendment to the American Consti tution states “A well-regulated mil i t ia being necessary to the security of a free state, the right of the people to keep and bear ar ms, shal l not be infringed.” In other words, the consti tution ‘gives Americans the right to own f irear ms’. Thompson bel ieves that the modif ication to the Amendment is unlikely to come true, as Republicans even dismissed the proposed modif i-cation as “non-negotiable”. NRA equates the modif ication of the Amendment with destroying the American core value, the pursuit of freedom. Thompson says “I don’t think you need to change the Consti tution. You just need to change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sti tution.” Regarding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Second Amendment, some say i t only applies on mil i t ias, so as to give them weapons to protect their homeland, and some say i t applies on the general American cit izens. At this moment, al l of the 9 judges of the Supreme Court tend to agree with the latter, the view shared by the NRA and the Republicans. However, i t should be noted that the s i tuation can change drast ical ly i f the judges are replaced.

1 A well regulated Mil i t ia, being necessary to the security of a free State, the right of the people to keep and bear ar ms shal l not be infringed.

Mark Thompson:單靠行政命令難減少槍擊案Administrational orders alone can hardly

reduce shootings

槍擊案數字高企 , T h o m p s o n的看法較悲觀 ,認為現時可

做的惟有不停提及這問題 。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是承認問題的存

在,Thompson作為一個美國人希望槍械問題可獲進展。他建議美

國需要全國性的背景審查及槍械註冊制度,記錄槍械及持槍者的資

料,以便警方追查槍擊案,加大阻嚇力。另外政府亦可從公共設施

設計上加強保安設備,例如能即時封鎖建築的系統,防止外人進入

的保安門等。同時也可加強警報系統,加快警方的應變時間。但如

果想以法解決其根本性的問題,難度會相當高。

Number of shootings is high and Thompson is pessimist ic about i t . He bel ieves that the only thing that could be done would be to bring up the topic constantly. The f ir st s tep to solution is always to admit there is problem. As an American, Thompson hopes to see progress in solving the gun problem. He suggests a nationwide background check and f irear m registration system, keeping log of guns and gun owners, so as to help the police invest igate shootings, reinforcing the deterring ef fect . In addit ion, he said the government could secure public faci l i t ies with security devices l ike security doors that make i t harder for outsiders to get in. A better alar m system may even shorten the police’s response t ime to emergencies. But of course, i t would be highly chal lenging to tackle the root of the problem.

奧巴馬提倡的四項主要法案

1. 對所有購槍者的全面背景審查

2. 禁售攻擊性武器及高容量彈匣﹝限載最高十發子彈﹞

3. 禁售有關攻擊性武器及高容量彈匣的雜誌﹝High-ca-pacity magazines﹞

4. 打擊黑市買賣槍械

◀ 連結一 NRA攻擊奧巴馬反對在校設武警﹝New NRA Commercial Against Obama’s 2013 Gun Ban﹞

連結二NRA反對修改第二修正案﹝Chipping Away at Our Second

Amendment Rights﹞ ►

Page 14: 電子版月報(三月號)

電郵:[email protected]

電話:3442 5565專欄城大月報 二零一三年三月號

/14/

我走訪學校各個角落,不時去學生食堂用餐,

與同學交談,聆聽他們的聲音、分享我的經驗。有

好幾次,跟我打招呼、拍照、共同在餐廳進餐的同

學,來自港大、科大、理大、教院等香港其他院

校,這也算是城大多元化、多樣化的一章。我也多

次與城大校友在美食食堂不期而遇,透過共享餐飲

去了解他們的生活與工作經歷。

基於這些用餐經驗以及對餐飲、烹飪的個人興

趣,我對校內食堂提供的各類飲食的品質、價錢、服務、衞生、佈置都有相當深入的了解。聽同學

說,中大食堂賣的餐飲較城大便宜又好吃,我特地

「親入虎山」,訪問中大,嘗試了那裏的餐飲。

除了在香港,我在其他國家與地區也曾與城大

同學有過交往的機會,如在美國馬利蘭大學校園內

與城大赴外地學習的同學、在台灣元智大學校園內

與元智到城大商學院的交換生、在北京聚會上與來

自內地的法學院學生、在南京大學與城大校友、在

巴黎與城大的榮譽博士見面傾談。這些廣泛的往來

帶給我許多靈感,對城大擬定政策、執行校政、認

識教師教研的優劣,有意想不到的幫助。

以上這些往來,尚不包括我例行參加的各類學

生活動,但只要行事曆許可,我不會錯過任何一個

與學生交流的機會。

我把從以上接觸中的觀察所得,摘錄一些重點

與大家分享:1. 學生家長為城大今天在世界上受到的高度

認可感到興奮。有些單親家庭,即使生活艱困,對

子女的教育沒有絲毫疏忽。只不過他們代表著沉黙

的大多數,支持校政,但不希望引起他人注目。2.學校擁擠,用地太少,是許多人的共同感

受。不少同學在各種場合表示,城大人稠地窄,招

生太多,圖書館、餐廳座位太少,對生活與學習有

影響。3.經常有同學對通識課程有意見。值得報告的

是,許多同學未必認同簡單容易的課程。深度不夠

的課程或準備不周詳的教學絶對逃不過聽者的法

眼。這一觀察與去年十二月「城大月報」的專題報

導頗為一致。4.非本地生最有意見、也表達最頻繁的意見

是,有時教師在課堂上用廣東話講課,而課堂內不

夠安靜,吵鬧的氣氛令人感到不舒服。5.有國外交流經驗的同學,表現明顯成熟、言

語得體、行事穩重。然而,本地生、大陸生、外地

生之間彼此交往太少。這是一件令人遺憾的事。6. 大家也許對城大兩年多前向政府申請籌劃

成立動物醫學院被拒一事有許多不同的猜測。在我

訪談的各類同學裏,對於創立這一前瞻性的學院,

幾乎是一面倒地支持學校擬訂的計劃。這些支持,

堅定了我們擇善固執、成立動物醫學院的信心。7.幾乎所有交談過的學生,都對於城大最近在

社會上的認可度上升特別感到鼓舞。這些認可,依

照一個典型的說法是:「城大現在是一所不能讓人

忽略的大學。」一位2003年來自北京,畢業於城

大,而後在科大獲得碩士學位的校友說:「當初來

到城大,很快就感到城大並不那麼被香港人認可,

還一度為此覺得失落、不舒服。」對於當初捨大陸

一流大學來到城大,她曾經認為有被欺騙的感覺。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大大小小的個別意見,我

都已交予相關單位參考改進、接納或者回覆。許多

有價值的資料,我也已轉發給大學同仁當作參考,

並成為我們帶領城大邁入世界大學的重要基石。

回顧四年多來以城大為家的生活,轉眼間匆匆

而過,心中惦記著每一個探訪過的學生與他們的家

庭,學生與家長對城大的寄望和關心。我相信,我

們的學生在鼓勵創新探索的環境下,會孜孜不倦,

勤於學習,為未來的事業發展做好準備,而他們的

家人也會永遠耐心地給予大學支持和關心。這些既

是我們對學生的期望,也應該是所有城大同仁繼續

努力的方向。

作家莫言說過,當眾人都哭泣時,應該允許有

的人不哭。當哭變成一種表演時,更應該允許有的

人不哭。

我趁著與同學交往的機會,介紹給大家一個現

代化大學應該持有的標準,鼓勵大家自立自強,以

及在擁有自己的看法之下,學會尊重他人的看法。

在很多時候,學生就是我們的老師。

校各 長位學生與我 (下)

Way to Kuo Blog : http://wikisites.cityu.edu.hk/sites/president/default.aspx

堅守無罪,改變有理多比世界總編輯

郭位校長

上任近三個月以來,作為一個新任總編輯,每走一步,每下一個決定,確實如坐針氈。我一直主張與各學生組織合作。在不少場合我亦有公開提及過,上至幹事會,下至屬會及學科聯會,均是我合作的對象。雖然偶有挫敗,不過,整體而言,本會仍然與各學生組織合作愉快,保持良好關係。

新一屆編輯委員會一向樂於聆聽意見,力求改進。每當有同學就編輯委員會的工作發表意見時,本會往往不敢怠慢,戰戰兢兢,接受批評。然而,部分原則始終應該堅守,只要退一步,恐怕不但後悔莫及,而且更可能會禍延未來的編輯委員會。

以出版數量為例,這就是一條必須堅守的防線。舉一例子,幹事會曾派人傳話,叮囑本報的三月號要減少印刷量,原因是「經常派唔晒」。姑勿論幹事會此舉有沒有尊重本會的內部行政,尊重本會的出版自由,其「派唔晒」的理由已不

成立。確實,以往的編輯委員會曾出現刊物過剩問題,但本內閣上任之先已極為重視此問題,故決定從出版質素、紙張大小和派發地點三方面出發,解決問題。最後,質素提高了、紙張縮小了、派發地點增加了、口碑好了,本報的二月號派發量也大大增加了。報章在出版後不足十日內已派發近6000份,現僅存少量存貨作為其他用途及定期補充,這已清楚反映一個基本事實:即使「派唔晒」的問題真的存在,治本在於革新,而非減印。筆者作為編輯委員會的總編,有解釋清楚的必要。

事實上,以現時月報的印刷量來說,實在不應減少,反而應該增加。現時月報的印刷費完全由學生會經費撥款,學生會的經費大部分來自每位城市大學基本會員的會費。換言之,理論上編輯委員會有必要保證每位基本會員都享有索閱城大月報的權利,可是,現時月報的基本印刷量(9500份)根本未能符合所有基本會員(約18000人)的需要。隨著宣傳增加、月報出版質素提高及學

生參與度提升,月報的需求實在有增無減,有增加印刷量的必要。可是,增印一事涉及學生會財政資源競爭,若沒有其他學生組織的支持和諒解,增印實在舉步維艱,難以成功。

有所堅守,亦有所變通。編輯委員會絕非是固執守舊、一成不變之流。在競選期間,本內閣一直有留意同學意見,普遍認為月報有老化問題,例如版面太大、難以閱讀、排版缺乏新鮮感、以及題材不夠貼近同學等。對於以上問題,本會亦有逐一針對,作出改善,成效如何,由讀者判斷。值得一提的是,本會特別欣賞張楚勇教授對城大月報的提升學生參與度和增加頁數的建議,故本會積極邀請學生投稿及將頁數增加至20頁,成效卓著。

我同意編輯委員會現時享有很大的自由度,作為總編輯,我並不希望這些自由會一點一滴地流失;我更希望其他學生組織可以互相幫助,共同捍衛這份編採自由,並以此為榮。

Page 15: 電子版月報(三月號)

城大月報 二零一三年三月號電郵:[email protected]

電話:3442 5565 專欄

/15/

事業家 發現號

城語 Media: Professional or political?

The following is the written version of my speech de-livered on 6 February 2013 at the Inauguration Ceremony of the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Society of the Students’ Union:

The theme of this Ceremony, “Cultivate the Society as Grass”, reminds me of a famous dialogue in the Ana-lects, the classic that records the teaching of the Chinese sage Confucius. In Book 12 of the Analects, in response to a question about government raised by Lu’s high ranking official Chi Kang, Confucius says, “the relations between superiors [i.e. those in office or authority] and inferiors is like that between the wind and the grass. The grass must bend, when the wind blows across it.” In other words, if those in authority adhere to the Good by both words and deeds, the people will follow their examples accordingly.

Confucius’ use of the “wind-grass” metaphor to com-mend the use of moral examples and education in govern-ment was in response to Chi Kang’s suggestion of putting to death those bad or unprincipled elements of the society for the sake of the good or the principled. This shows clearly that when it comes to government, Confucius pre-fers moral education to harsh punishment by law. I am not going to examine if Confucius is justified in preferring moral education to punishment in government here. In-stead, I would like to say that if we want to nurture a de-cent and open society through the responsible use of the media, there is much we can learn from Confucius’ idea of “the wind of virtue”.

I worked in the BBC World Service from 1987-1994 in London. In my first training session at the BBC, I was reminded of the motto of John Reith, the founder of the BBC, which is: “to inform, to educate and to entertain.” If I may leave the requirement “to entertain” for the mo-ment, I would say that Reith’s motto implies that the first

duty of a responsible media is to inform the audience. In other words, the BBC has a duty to inform its audience accurately, objectively, adequately, and promptly on all kinds of major local and international news, in a manner that can capture the attention of the audience and enhance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 news issues involved. It also implies that as far as possible, the me-dia has to be fair to all parties concerned in its reporting and commentaries, and to the extent that if critical or con-troversial views are reported or analyzed, the BBC must adopt the approach of straight dealing, balanced cover-age, impartiality and professionalism.

In the modern world, when it comes to the cultiva-tion of a decent and open society, I suspect that the me-dia is more influential than government in shaping pub-lic opinion and in making an impact on our sensibility. Where the wind of the media intends to blow, the people are likely to follow suit. If our media all follows the pro-fessional ethics of impartiality, accuracy, straight dealing and all that, the audience will be in a better position to un-derstand what actually happens and why, based on which they can make up their minds on the rights and wrongs or good or bad of any important social issues, and then decide to act or not to act accordingly. Likewise, if the media can provide an open and easily accessible platform to allow all reasoned and significant arguments to cross swords on any controversial issues, the audience will not only be better informed, but better educated since we all can learn from good and reasoned arguments even from those whose views we may not necessarily share.

Is the media in our society doing a proper profes-sional job in helping nurture an environment where the wind of virtue prevails? I have in front of me two recent newspaper commentaries, all published in late January this year. One of them is in Chinese, the other in English.

The English one criticizes the partisan approach adopted by some political parties in a recent incident, in which Mr Lew Mon-hung, a former supporter of the Chief Execu-tive CY Leung, was accusing Leung, among other things, of lying by failing to appoint him to the Executive Council after Leung’s election to the Chief Executive Office. Lew claims that Leung promised to return this favour [i.e. ap-pointment to ExCo] to Lew for his support during the Chief Executive election campaign. This 30 January 2013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commentary written by the veteran journalist Michael Chugani reminds us that in any alleged bribery, there must be a giver and a taker. Hence, Chugani points out that it was wrong for the politicians to just request the ICAC to investigate Leung in this in-cident without at the same time taking Lew to account if the accusations are supported by prima facie evidence. Chugani’s view is very critical, but it is most responsible and fair.

But the other commentary in Chinese is by commen-tator CK Chan, whose examples of partisan rather than objective reporting found in many of our local Chinese media are worrying. Chan’s article was published in Ming Pao on 22 January 2013. One example given by Chan was found in the Apple Daily, in which the Chief Executive CY Leung’s first visit to Guangdong was reported as a piece of news story. The caption of this piece of news said that the Guangdong party secretary “indiscriminately sup-ports/夾硬挺” the Chief Executive. Was this not partisan judgment rather than objective reporting, Chan asked?

If Chan’s accusation is fair and if the partisan ap-proach is the norm rather than the exception in our media, the wind of the media in Hong Kong is not only less than professional, it is exactly the opposite of the cultivation of a decent and open society.

問最偉大的事業家,筆者絕對沒有頃刻思索餘地。醫生。

人們常認為偉大的事業家必定是革命家、教師,扶思育才的思想戰士。因為他們拯救的是人們的思想,捍衛的是社會的幸福。然而,筆者卻觀瞻現實,看的都是血拼的實績,持恆的韌力。

最近一個特備節目——《沙士十年》,一描昔日對抗沙士的淚印足跡,勒起筆者對醫護事業的厚敬。當年正值沙士,筆者自問年幼、體會非深,逍遙閒蕩著這個「開心假期」。然而,沙士十年,讓筆者重新體歷沙士絕疫,乍似陪同所有抗疫烈士同陣而戰。

一群抗疫烈士,在上,為社會大眾的壓力所懊惱,在下,為命懸一線的危者憂悒;在外,裝作有「一切已受控制」的自信,在內,卻仍鎖在無助迷惘的掙扎。醫生,站在死神的跟前,以身作洪流下的血肉堤堰。大仁,不是為水火間的生靈獻身就義已,而是當就義不知成敗卻仍願意捨生成仁。大勇,不是懷才於身而挺身而出,而是當前路茫茫卻仍昂首向前。以血肉之軀擋無情的冷鋒槍雨,「抗沙人」,為我們守著這久別的大仁大勇的香港精神。

彷彿,那時把持香港命脈的,不是我們的行政首長,而是那群醫生。沒有他們在洪濤中的反抗,香港或已淪陷。站在死亡前線,但卻得深藏

恐懼,表現果敢自如。不但要偽裝鎮定,還要展示掌握大勢的氣焰。攻城為下,攻心為上。在劣勢間徘徊,還要給人們壯膽的心機,牽繫著所有香港人的心與命。這,就是事業家。

沙士十年,社會重淪散渙,彷彿全忘過去的痛。可幸的是,我們曾經有過這群事業家,他們的事業履跡,能在我們頹靡時為我們振臂、為我們鼓譟,讓我們永記。站在懸崖前跨山的氣魄,是我們應該堅持的態度。

再次讓我們向醫生致敬。

Cyrus Piz

Cheung Chor-yung Dean of student

Page 16: 電子版月報(三月號)

電郵:[email protected]

電話:3442 5565投稿城大月報 二零一三年三月號

/16/

如果「佔領中環、堵路、癱瘓香港的經濟政治樞紐……」

由梁國雄、黃毓民等被社會標籤為激進勢力人士說出,你不會

感到意外。但如果這句話是來自一位大學副教授、法律學者,

那倒讓筆者驚訝。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較早前提出以

「佔領中環」爭取普選方案 , 此番言論引起社會各界熱烈討

論。看到連大學教授也站出來,呼籲群眾上街、爭取普選;筆

者除了感到鼓舞,也感到痛心。畢竟,連學者也要提出如此「

激進」的言論,那就表示香港爭取落實普選的前景茫茫。

戴耀廷教授的「佔領中環」行動以非暴

力的公民抗命方式,由示威者違法地長期佔

領中環要道,以癱瘓香港的政經中心,迫使

北京改變立場,下放普選權予香港市民。此

方案必須符合幾個重要原則,例如參與人數

必須超過一個關鍵數目(如一萬人),那就

有充夠的影響力和代表性去達成效果,若參

與人數太少,警方可輕易抬走示威者。行動

亦需邀請社會各界的意見領袖參與,如前任官員、宗教領袖、

學者等,以提高行動對社會的感召力。此外,所有堵路者亦要

承擔罪責,在佔領行動結束後,堵路者自行向執法部門自首,

從而顯示公民抗命的精神。

然而,學者予人的感覺溫文爾雅,凡事理性且會盡量避免

作出任何衝擊的行為,在一般情況下決不會提出「佔領中環」

此等以公民抗命作為手段的激進方案。誠如戴耀廷教授認為:

「梁振英應不會在《施政報告》中對『2017年和2020年實現真

普選』有任何具體承諾。」實現真普選可乃是這幾十年來香港

市民對政府的期盼。自回歸後,特區政府一次又一次地把普選

方案押後,政制改革停濟不前,多次踐踏港人心中對普選的期

望。回歸至今第十五年,面對遙遙無期的普選方案,部份學者

也忍無可忍,提倡激進的「佔領中環」方案,希望在遊行、變

相公投、絕食等行動成效不彰的情況下能以較新的思維,嘗試

以堵路爭取普選。

作為大學教授,他們大可躲進象牙塔,對學術研究埋頭苦

幹,做一位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的學者。然而,他們被自

身的良知以及對香港的期望所喚醒,聯結社運界、政界共同對

抗這個無民意授權、作連番劣政的特區政府。因此筆者非常敬

佩戴耀廷教授的勇氣與承擔。「佔領中環」方案一出,政界不

少人士已贊同若雙普選仍未落實,就會參與其中。這固然引起

政府及建制派的關注,因此近日有不少建制聲音大力抨擊以戴

耀廷為首的學者。例如立法會議員梁美芬指「佔領中環」是走

火入魔,但戴耀廷反駁雖然法治與秩序有關,但「秩序」亦要

有公義,落實普選才是有公義。

雖然社會上有言論批評戴耀廷的方案是「秀才造反,十年

不成」,只為紙上談兵之說,但如公民黨余若薇所言「雖然討

論不一定成功,但不討論就肯定不成功」。香港自回歸後十餘

年民主進程停濟不前,在遊行、絕食等傳統社會行動未見有太

大成效的情況下,筆者認為一試來自戴教授的新方案,也未嘗

為另一條出路。

城大學生關社組

關點 陳君豪

學者的吶喊

投稿

▲ 戴耀廷教授

▲ 戴耀廷與梁國雄討論佔領中環細節

Page 17: 電子版月報(三月號)

城大月報 二零一三年三月號電郵:[email protected]

電話:3442 5565 投稿

/17/

新的女性抗爭運動開始在中國出現,在過去幾年中國女性活動

家非常活躍,例如街頭活動「佔領男廁」,以及抗議地鐵中的性騷擾

和招聘中的性別歧視。他們同樣為在大學中的平等權利和反抗家庭暴

力,而同時女性的抗爭也面臨中國「共產主義」當局的鎮壓。

二零一零年一月西蒙.德.波伏娃女性自由獎(Simone de

Beauvoir Prize)的得獎者為兩名中國女權活動家:律師郭建梅和

教授艾曉明。但只有前者能到巴黎現場領獎,艾曉明教授卻被當局禁

止出境。得獎人所受的情況如此,中國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受壓逼的情

況就更加嚴重,因而女性有很多理由進行鬥爭改變當前的體制。根據

國際衛生組織,中國是世界上唯一個女性自殺率高於男性的國家,為

男性的三倍。每年150萬婦女試圖結束生命,其中15萬因此死亡。特

別是面臨赤貧,高失學率和照顧家裡老人的農村婦女。

即使在城市中,女性也面臨生活中大量的歧視。上海地鐵第二

運營有限公司的認證微博「上海地鐵二運」將一名女乘客照片發上微

博,圖片顯示:雪紡外衣下可以看到她的內衣和襪子。該微博發出這

樣的「忠告」:「乘坐地鐵,穿成這樣,不被騷擾,才怪。地鐵狼較

多,打不勝打,人狼大戰,姑娘,請自重啊。」

雖然女性佔中國勞動力的46%。職場中仍然受到歧視。面試時,女性受到很多歧視,例如根據其相貌而選擇,將女性物化,甚至被問

到是否已結婚,是否有孩子之類的問題,將女性生育權利及所需的保

障視為負擔,藉以壓低工資。

在工作場所,女性也經常受到歧視和性騷擾。《城市信報》報導

富士康經常出現女員工被性騷擾的現象,而面對這樣的言語性騷擾,而很多女員工只能默默地流淚,而不敢反抗,因為一旦反抗便會被記

過,扣減微薄的工資。

由於大規模的私有化,女性的工資從二零零零年相當於男性的

64.8%還下降到63.5%。而同時女性的產假在私人公司往往得不到保

證,甚至不允許生孩子否則將被解僱。這使得很多女性傾向於選擇工

資較低但是福利更有保障的國有部門,如教師、護士等。但即使在國

有部門,女性工資仍然低於男性,而且大多數管理層都是男性,這造

成中國女性比二十年前更加依賴於男性。

前年的一項調查顯示,70%的大陸女性只會和擁有至少一個物業

的男人結婚,甚至上海一家開發商以「結婚不買房就是耍流氓」為噱

頭。七成受訪女性認為男性要有房、有穩定收入和一定積蓄才能結

婚,其中,65%左右的女性希望男性的收入比自己多1倍以上。

經濟「改革」對女權和地位的影響

毛時代初期農村經濟的集體化下,很多家政服務同樣被集體化,食堂、幼兒園和托兒等服務中心如雨後春筍般被建立,並主要由婦女

參與。據估計,在一九五九年農村地區共建立了498萬個托兒所和幼

兒園,和超過360萬個食堂。八十年代,隨著農村集體經濟的瓦解,大量婦女重新回到她們的家庭工作,回復了傳統的性別分工和秩序。

城市中由於私有化,女性面臨更加不穩定的工作、住房和低工資

問題,對男方或者父母的依賴性更強。《二零一零中國人婚戀狀況調

查報告》顯示「八十後」在擇偶中時遵從父母的意見,更有女方因父

母反對而與戀人分手。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教授蔣永萍分析說,這說

明一方面由於「八十後」獨生子女居多,經濟上尚未獨立,對父母的

依賴性更強,直接導致他們在擇偶中不得不接受父母的意見。

另一方面由於資本主義發展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大量年青女性到

製造業工廠打工。電子、服裝、玩具、五金等勞動密集型加工行業偏

向招女工,認為女工更細心,聽話吃苦而且易於管理。

根據廣州統計局,二零零零年人口調查估計,在廣州有超過一千

萬移民勞工,其中60%為女性。另一項調查顯示二零零三年深圳經濟

特區,五千五百萬移民工人中70%為女性。而有四十萬工人的深圳南

山工業區中80%為女性,平均年齡為23歲。

雖然女工在工廠受著極端剝削,但大量青年女性進入勞動市場,脫離了家庭,在經濟上獨立,亦更相信自己的政治力量。因此,近年

來出現了大量女工罷工,如前年年末的深圳海量存儲設備工廠和上海

赫比科技工廠的罷工。

女性運動和社會主義

當前中國女性權利得不到保障的根源在於當前中共一黨專政的資

本主義制度是維護父權制度的經濟基礎,如果不推翻當前的體制,女

性就不可能真正得到解放。歷史上,雖然一九四九年革命並沒有實現

真正的民主的社會主義,但通過廢除資本主義和封建地主制度,這場

革命的勝利曾經在女性地位、男女平等以及廣大婦女的的基本權利等

諸多方面帶來了巨大的社會進步。而在毛時代官僚計劃經濟愈走到盡

頭之際,女性的地位再次被貶低。

在實際上為民主社會主義進行的鬥爭亦包括爭取女性權利的鬥

爭。通過公有化管理大公司和銀行並置於民主計劃之下,改變父權制

度的經濟基礎,保障婦女的平等就業的權利。公有化並大量建設公共

服務,如托兒所、養老院、公共洗衣機房和物美價廉的公共餐廳等

等,減少主要有婦女承擔的家庭勞動同時提供大量就業。提供廉價的

公共住房,使得女性可以脫離不幸的戀愛關係,或者逃離家庭暴力而

不用擔心無家可歸。在工廠委員會和社區委員會的基礎上建立民主的

工人貧農政府,代表民主選舉產生,並可以通過民主程序隨時召回,保障女性政治權利。

梁禮邦

社會科學系 國際研究 一年級

三八婦女節下的中國 女性抗爭與社會主義

投稿

Page 18: 電子版月報(三月號)

電郵:[email protected]

電話:3442 5565投稿城大月報 二零一三年三月號

/18/

理想民主制度能夠清晰劃分公民權利義

務,限制制度管理者權力,彰顯人民聲音與

意志。現今香港政府制度負面形象源自小圈

子選舉,很多政黨團體、基層組織都以為用

普選方式即能解決所有問題。但我們身邊有

一個貼身例子,顯示單以普選行政機關,不

一定能令具有民意的決定得以順利頒佈。如

何透過制度監察這行政機關,同樣是究竟整

個制度是否有民主元素存在的關鍵。本文將

會以本校學科聯會的評議會腐化作為例子,闡述當中失卻民主精神,仍有巨大權力,致

令無民意機關(評議會)拑制普選內閣(幹

事會)的扭曲現象。

評 議 會 的 功 能

先介紹評議會的源起 。除了D S E的新生

外,幾乎所有同學都屬於一個學科聯會。這

學 科 聯 會 大 致 由 兩 個 機 關 組 成 , 一 是 幹 事

會,即一人一票選出的行政機關。幹事會的

職能是舉辦活動,部分學科聯會更會進行遊

行等表達意願工作;二是評議會,負責監察

幹事會及通過幹事會提交草案,性質有如香

港政府的立法會。基本上,每個學科聯會評

議會權力都有不同程度差異,部分評議會更

有審查幹事會聲明之工作,將其代表官方言

論也收監控之效。可想而之,評議會權力極

大,可是在現實執行層面,多年傳承與修章

下,出現多項腐化現象。筆者不只從會章層

面上討論現今學科聯會的民主程序,同樣會

在實際運行及政治道德上批判現今學科聯會

現象。

評議會淪為小圈子,親親疏疏

第一 ,評議會出現小圈子現象 。不少會

員在學科聯會缺乏宣傳之下,不知道評議會

的產生過程及其權力。事實上,現今不少學

科聯會的評議會評議員由去屆幹事會推舉幹

事自動擔任,更有部分學科聯會評議會所有

評議員皆是去屆幹事會莊員。此性質本意在

於能將經驗承傳,卻容易忽略民意認受,更

令關係密切的評議員能夠互相巴結,連成一

氣 ,濫用權力 。就以人院為例 ,除法律學科

聯會外,其他如公共行政學科聯會及應用社

會學科聯會,皆由去屆幹事會莊員壟斷評議

會。

但制度最專橫是評議會議員能夠利用「

推選」制自我膨脹。例如有學科聯會章則列

明,評議會可以經推選制,令「最少」三名

基本會員成為評議員。然而這個推選理由及

其過程並無需通知會員。可想而知 ,評議員

自然能運用此權力,先提議案 ,再「自己選

自己」和「自己過自己」,從而在評議會中

培植大量親信。因此評議員職位大多淪為私

相授受。不少評議會職位在傳承中架空會員

傾向,可謂學生組織腐化之源。

評 議 會 監 察 幹 事 會誰 來 監 察 評 議 會 ?

第二 ,評議會缺乏監察與制衡 。現有評

議會不代表基本會員(大多並非普選評議員

出身) ,又具有監察之能,否決出自幹事會

之計劃草案、通過遺憾及不信任議案懲處任

何 一 位 幹 事 及 事 前 監 審 幹 事 會 對 外 言 論 。如以政府政制作比,西方國家如美國的總統

制是三權分立,即行政立法司法,總統與國

會分別向人民負責,互不相統 。英國的內閣

制強調行政立法合一,內閣產生於國會的推

選。原意是在人民選出國會後,再由國會監

察內閣(注)。校內評議會制度現實運行非

牛非馬 ,空有英國國會制度式賦權監察,卻

不見民主精神的彰顯;空有美國式制度式議

會獨立 ,卻又不用對人民負責。甚至竟然導

致以一個不代表人民之機關來監察出自基本

會員一人一票普選出來的幹事會現象。

評議會未能全面向會員交代

第三 ,評議會行事透明度不足 。評議會

平 日 行 事 , 包 括 通 過 與 否 決 幹 事 會 提 交 議

案,鮮有通知會員,基本會員亦無權諮詢。評議會只懂拾會章而行,稱會章只要求評議

會在相關學科聯會佈告板張貼通告,基本會

員可自行觀看。然而有多少會員會知道佈告

板更新 ,甚至評議會是否按照會章,是否在

每次會議前最少一個上課天都張貼於所屬學

科聯會的佈告板上?政策頒行的透明度是在

建基於議會與基本會員雙向聯絡與通知,而

非體現在於有多少程度按會章辦事。簡單來

說,有多少會員知道有關評議會的議員,其

權力職能 ,最近通過了什麼議案?實際上 ,大多學科聯會大多只是閉門會議,基本會員

鮮有得知有關運作與政策。

誰擁有更多權力,誰擁有更多責任

以上三點 ,評議員大抵會有兩大理由推

搪:一)基本會員當初不出任普選評議員 ,

現今小圈子,與我何干?二)若然基本會員覺得制度不公義 ,何

不自己走出來改變?

可 是 , 社 會 之 所 以 設 計 制 度 , 委 託 職

位,在於令部分市民在其他持分者得到授權

以後,有更大職能去處理社會事項。同一道

理,學科聯會評議會理應具有「領袖責任」

。就第一點而言,評議會應否有責任在擁有

權力時 ,推廣評議會民主化工作?若只按會

章最低限度設立原則做事,就離官僚主義不

遠。而就第二點而言,評議員只求基本會員

咱們都在毀滅民主精神——論校內現有學生組織的腐化(上)

Page 19: 電子版月報(三月號)

城大月報 二零一三年三月號電郵:[email protected]

電話:3442 5565 投稿

/19/

城大月報 二零一三年三月號

工作人員名單

總編輯

黃偉雄

副總編輯

張熲燊

王煜升

執行編輯

顏永奇

高瑞琪

張嘉文

朱璧研

助理編輯

譚家禧

梁展晞

黎宇

梁軒銘

馮子程

美術編輯

陶芷琛

姚昕彤

李兆鵬

第二十八屆香港城市大學學生會

編輯委員會鳴翩出版

地址:九龍塘達之路83號香港城市

   大學康樂樓6樓R6217室電郵:[email protected]

網址:http://www.cityusu.net/eb/電話:3442 5565

Facebook:

承印:陳湘記圖書有限公司

發行量:9,500份

本刊內刊登之圖片,

版權歸原作者或機構所有。

能夠召開全民大會改變,但卻忽然遺忘自

己掌控權力比其他任何基本會員都高。要

知道評議會通常掌握召開會員大會權力,但基本會員只能透過聯署才可以要求召開

相關會議,如果評議會同樣意識到制度有

不公義,何不運用權力站出來諮詢民意,修訂機制?

制度進步 , 首在於人民不斷窮精費

思 , 自省努力 , 而非原地冀盼 , 守株待

兔。擁有資源、身份、職位者竟然將責任

諉過於普通市民 , 所以小圈子仍不公不

義。評議員不努力推廣本會事項,但求小

圈子「圍威喂」式解決 , 實乃「去權」

( D i s e m p o w e r m e n t ),令更多基本會員不

知自己公民身份,參與本會事務。公民社

會的締造,不應只是局限於按會章辦事,而應追求更多會員關注會內事務。可是縱

觀大學內不少學科聯會,空有憲政制度,但欠缺公民意識及相應的提倡,而當中的

民主精神 , 實在被毀於你們 、 我們 、 他

們。

注:

英國內閣制是行政、立法合一,而非明顯之三

權分立,而且無總統制式的制衡機制。首相由

間接方式產生。通常係由人民選舉國會議員,

再由國會議員選舉產生行政首長。

盅中終

人文及社會科學學院 三年級

Page 20: 電子版月報(三月號)

電郵:[email protected]

電話:3442 5565漫畫城大月報 二零一三年三月號

/20/

/大魔法師

味道島尋寶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