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填海區規劃

350

description

第一階段公眾咨詢意見匯編

Transcript of 新城填海區規劃

Page 1: 新城填海區規劃
Page 2: 新城填海區規劃
Page 3: 新城填海區規劃
Page 4: 新城填海區規劃
Page 5: 新城填海區規劃

前言 / Introdução 9

第一章 意見分析報告 / Relatório de Análise das Opiniões 11~42

第二章 意見滙編 43~288

第一節 公眾諮詢場 第一場公眾諮詢場 ............................................................................................................................................................ 43

第二場公眾諮詢場 ............................................................................................................................................................ 47

第三場公眾諮詢場 ............................................................................................................................................................ 50

第四場公眾諮詢場 ............................................................................................................................................................ 54

第五場公眾諮詢場 ............................................................................................................................................................ 61

第二節 社團機構諮詢場 澳門公民力量諮詢場 ....................................................................................................................................................... 66

澳門建築師協會諮詢場 ................................................................................................................................................... 69

立法會議員諮詢場 ............................................................................................................................................................ 72

附件:吳國昌、區錦新議員諮詢場 .............................................................................................................................. 75

澳門社團行政提高班諮詢場 ........................................................................................................................................... 77

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諮詢場 ........................................................................................................................................... 78

澳門旅遊發展輔助委員會諮詢場 .................................................................................................................................. 81

澳門傷殘人士服務協進會諮詢場 .................................................................................................................................. 85

分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諮詢場 .................................................................................................................................. 86

澳門特殊奧運會諮詢場 ................................................................................................................................................... 90

海洋花園業主、住戶諮詢場 ........................................................................................................................................... 91

澳門教區諮詢場 ................................................................................................................................................................ 98

澳門青年聯合會青年議政班諮詢場 ............................................................................................................................ 100

聾人服務中心諮詢場 ..................................................................................................................................................... 103

舊區重整諮詢委員會諮詢場 ......................................................................................................................................... 105

澳門工會聯合總會諮詢場 ............................................................................................................................................. 108

澳門工程師學會諮詢場 ................................................................................................................................................. 110

文化諮詢委員會諮詢場 ................................................................................................................................................. 112

民眾建澳聯盟諮詢場 .................................................................................................................................................... 116

弱智人士家長協進會諮詢場 ......................................................................................................................................... 119

可持續發展策略研究中心諮詢場 ................................................................................................................................ 120

康暉日間護理中心長者諮詢場 ..................................................................................................................................... 122

澳門仁協之友聯誼會諮詢場 ......................................................................................................................................... 123

明愛家庭服務中心諮詢場 ............................................................................................................................................. 124

澳門婦女聯合總會諮詢場 ............................................................................................................................................. 125

石油業商會諮詢場 .......................................................................................................................................................... 126

第三節 專家座談會 「濱海城市設計」專家座談會 ..................................................................................................................................... 128

「共建世界級濱海城市」專家座談會 ........................................................................................................................ 131

第四節 書面意見 崔文瀛書面意見 .............................................................................................................................................................. 133

崔文瀛《填海造地建議》 ............................................................................................................................................. 135

一群澳門人的心聲 .......................................................................................................................................................... 137

澳門環保物料回收聯誼會書面意見 ............................................................................................................................ 138

澳門理工學院高等衛生學校全體員工書面意見 ....................................................................................................... 140

目錄

Page 6: 新城填海區規劃

陳李小玲書面意見 ........................................................................................................................................................ 141

澳門理工學院長者書院學生會書面意見 .................................................................................................................... 142

《新城填海區規劃對A區及B區之建議》 .................................................................................................................. 143

我城社區規劃合作社《關於澳門新城填海區規劃的意見》 .................................................................................. 144

市民伍文輝書面意見 ..................................................................................................................................................... 146

一群土生土長的澳門同胞書面意見 ............................................................................................................................ 147

陳鳳《新城填海區規劃建議》 ..................................................................................................................................... 148

石油產品行業人士書面意見 ......................................................................................................................................... 149

澳門的士聯誼會書面意見 ............................................................................................................................................. 150

澳門中小企業協進會《對“新城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諮詢方案”的建議》 ..................................................... 151

一群智障人士的家長書面意見 ..................................................................................................................................... 152

署名無知主婦書面意見 ................................................................................................................................................. 153

澳門演藝學院舞蹈學校首屆畢業生孫正琪書面意見 ............................................................................................... 154

澳門演藝學院舞蹈學校首屆畢業生陳智青書面意見 ............................................................................................... 154

劇場工作者莫兆忠《當我們說“藝術文化”,其實我們在談論甚麼?》書面意見 ........................................ 155

澳門演藝學院音樂學校的全日制學生家長書面意見 ............................................................................................... 158

拍板視覺藝術團《新城填海區規劃/公眾諮詢/規劃補充建議 》 ........................................................................ 159

5Gos《為下一代,我們要文化藝術注入新舊城》 ................................................................................................. 165

澳門地產發展商會常務副會長陸惠德《關於本澳新城填海區規劃的幾點建議》 ............................................ 173

一市民書面意見 .............................................................................................................................................................. 174

周樹利《愛新不忘舊》 ................................................................................................................................................. 175

一群熱愛澳門的市民書面意見 ..................................................................................................................................... 176

市民蘇國源書面意見 ..................................................................................................................................................... 177

澳門石油業商會書面意見 ............................................................................................................................................. 178

澳門天主教教區《回應“特區政府填海新城諮詢”意見輯錄》 .......................................................................... 179

熱愛澳門的市民梁小姐書面意見 ................................................................................................................................ 181

澳門立法會議員、澳門中華教育會理事長何少金書面意見 .................................................................................. 182

澳門青洲坊眾互助會《新城填海區規劃建議》 ....................................................................................................... 183

澳門旅遊發展輔助委員會委員羅掌權書面意見 ....................................................................................................... 184

澳門思滙網絡議政新秀培訓班全體學員書面意見 ................................................................................................... 186

澳門公職工程技術人員協會書面意見 ........................................................................................................................ 187

澳門文物大使協會《新城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意見書》 ...................................................................... 188

天威投資置業有限公司 美澳物業發展有限公司《關於:澳門新城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意見》 .189

林天瀚書面意見 .............................................................................................................................................................. 190

澳門工會聯合總會《以整體居民的利益為依歸做好新城規劃》 .......................................................................... 191

澳門單車總會《關於新城填海區設立單車徑之意見》 ........................................................................................... 192

趙建華《草地滾球在澳門發展及推廣建議參考方案》 ........................................................................................... 193

澳門中華新青年協會《對於“新城填海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之意見》 ..................................................... 198

傷殘人士馮先生書面意見 ............................................................................................................................................. 202

關心澳門將來的小市民書面意見 ................................................................................................................................ 203

海洋花園及澳門居民書面意見 ..................................................................................................................................... 204

澳門理工學院博彩教學暨研究中心全體教職員書面意見 ...................................................................................... 205

澳門建築師協會《新城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意見》 .............................................................................. 206

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街坊總會對新城填海區規劃首輪諮詢之意見和建議》 ................................................. 207

澳門工程師學會會員《“新城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開諮詢”意見報告書》 ................................................. 208

澳門工程師學會會員《“新城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開諮詢”意見報告書—補充意見》 ............................ 210

陳栢添《環保創意新夢想 新城舊區齊共享 新城填海區規劃概念之我見》 ...................................................... 211

陳建新、林辰樂、柯麗香《新城填海區規劃諮詢意見書》 .................................................................................. 213

澳門國際機場專營股份有限公司書面意見 ................................................................................................................ 215

澳門石油業商會書面意見 ............................................................................................................................................. 216

澳門城市規劃學會《新城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意見書》 ...................................................................... 217

澳門公民力量《澳門新城填海規劃意見書》 ........................................................................................................... 219

澳門仁協之友聯誼會《仁協之友對新城規劃的意見和建議》 .............................................................................. 221

Page 7: 新城填海區規劃

第五節 行政暨公職局轉交意見 市民親臨公眾服務暨諮詢中心提交意見 .................................................................................................................... 226

市民向公眾服務暨諮詢中心郵寄意見 ........................................................................................................................ 227

市民黃莞驊向公眾服務暨諮詢中心電郵意見 ........................................................................................................... 228

市民致電公眾服務暨諮詢中心提交意見 .................................................................................................................... 228

第六節 意見收集箱 海洋花園展示點 .............................................................................................................................................................. 229

康公廟展示點 .................................................................................................................................................................. 229

祐漢公園展示點 .............................................................................................................................................................. 229

第七節 電話查詢 230

第八節 電郵 Sandy“新城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 231

Macau一個熱愛澳門的人“關於填海.的意見.” ..................................................................................................... 231

Christy澳門小市民“新城填海區規劃意見” ........................................................................................................... 231

Ng澳門中產人士“新填海區B,C,D地段一定不能起超高豪宅,大潭山一號和名⋯. ” ................................... 231

Gloria“新城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 232

Hui“新城規劃” ............................................................................................................................................................ 232

Mansang“新城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咨詢” ................................................................................................... 232

Cindy“新城填海計劃” ............................................................................................................................................... 232

Cindy“意見” ................................................................................................................................................................ 232

Wong“新城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 233

Ho“新城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意見” ...................................................................................................... 233

Crewe Reclamations CDE ........................................................................................................................................... 233

Ngai“新城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咨詢” ........................................................................................................... 234

Miguel Opinion ................................................................................................................................................................ 234

Sofia“新城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 ” ............................................................................................................... 234

Fu 澳門市民“反對新填海區用作商住社區” ......................................................................................................... 234

符“不讚成新填海區B,C,D地段用作商業或住宅用途” ......................................................................................... 234

Valery Proposed reclamation work in front of Ocean Gardens Valery Garrett

(Proposed reclamation work in front of Ocean Gardens) ................................................................................. 235

鄧“新城填海諮詢” ..................................................................................................................................................... 236

Lou Simon“爭取興建澳氹兩岸海濱單車徑” ........................................................................................................ 236

Nova“新城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 236

Phila Peng“新城填海區規劃諮詢方案” ................................................................................................................. 237

Lois “一人一MAIL 爭取興建澳氹兩岸海濱單車徑” ........................................................................................... 237

Sam“支持建立這條澳氹兩岸海濱單車徑” ............................................................................................................ 237

Rio 1a fase de auscultacao publica do Planeamento urbanistico dos novos aterros ............................... 237

Vincent 西灣區居民“新城鎮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 237

Ieong vivien西灣區居民“新城鎮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 237

Oscar Che“支持建造單車徑” .................................................................................................................................. 238

lo lowrence“爭取興建澳氹兩岸海濱單車徑” ....................................................................................................... 238

嘉聰“希望新填海區有街市,原來公園不要縮細,輕軌不能走內街,影響居民的優化生活” ............................. 238

Rachel Che“爭取興建澳氹兩岸海濱單車徑” ....................................................................................................... 238

第九節 報章社論、評論文章 《從填海地思考再造新澳門》– 澳門日報 .............................................................................................................. 239

《恐會因此為人所笑》– 華僑報 ............................................................................................................................... 240

《新城填海區規劃應凸顯澳門施政和景觀特色》– 新華澳報 ............................................................................ 241

《寄望新城有少年官》– 澳門日報 ........................................................................................................................... 243

《政府若能以澳長遠及整體利益作真諮詢將有助提升信任度新城填海規劃須科學與民主》– 華僑報 ..... 244

《填海批地必須審慎處理切忌成為房產炒賣項目》– 市民日報 ........................................................................ 245

《令澳門更美更綠 — 為新城填海區規劃獻策》– 訊報 ...................................................................................... 246

Page 8: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8

《無方案諮詢只是愚弄市民 提出方案諮詢能體現民主》– 訊報 ....................................................................... 248

《城規工作必須制度化改善滯後強化區域管理》– 市民日報 ............................................................................ 249

《濠江雜談-司法大樓莫成空中樓閣》– 時事新聞報 ............................................................................................ 250

《政府非萬能事事插手必撞板 諮詢調查濫科學決策無蹤影》– 訊報 .............................................................. 251

《新城規劃新夢想 前朝炸彈手尾長》– 訊報 ........................................................................................................ 252

《單車加步行實現綠色出行》– 澳門日報 .............................................................................................................. 253

《青年關注新城文化藝術空間》– 華僑報 .............................................................................................................. 254

《澳門,文化也要靠 “填海”?(上)》– 澳門日報........................................................................................ 255

《完善制度增新城用地透明》– 澳門日報 .............................................................................................................. 256

《設立統一跟進部門內兼外聯促成整體城規布局》– 市民日報 ....................................................................... 257

《為杜絕悠悠之口應盡快興建司法機關樓宇》– 新華澳報 ................................................................................. 258

《未批給,那談好了沒?》– 正報 ............................................................................................................................. 259

《新城規劃要創無障礙環境照顧傷殘人士實際需要》– 市民日報 .................................................................... 260

《新區可建創意產業村》– 澳門日報 ...................................................................................................................... 261

《新城規劃要充分討論取得共識》– 澳門日報 ...................................................................................................... 262

《澳門,文化也要靠“填海”?(下) 》– 澳門日報 .......................................................................................... 263

《各家自掃門前雪》– 華僑報 ................................................................................................................................... 264

《一廂情願難發展 兩情相悅共融合》– 濠江日報 ................................................................................................ 265

《切忌浮誇與盲目跟風》– 華僑報 ........................................................................................................................... 266

《反對填海拒公屋 中產虛榮心作崇》– 訊報 ........................................................................................................ 267

《完善管理制度取信於民》– 澳門日報 .................................................................................................................. 268

《留守?向前走? 》– 澳門日報.................................................................................................................................. 269

《滙賢集 — 有效利用新城土地》– 時事新聞報 ................................................................................................... 270

《爭取主動及早做好與珠海城軌銜接的規劃》– 新華澳報 ................................................................................. 271

《從新城填海諮詢看城規體系》– 澳門日報 .......................................................................................................... 272

《新城填海還大眾沿岸風光 》– 澳門日報............................................................................................................. 274

《科學決策徹底處理中途倉》– 澳門日報 .............................................................................................................. 275

第十節 澳門廣場(電台) 276

第十一節 澳廣視評論節目 “澳視新聞檔案”節目 ................................................................................................................................................. 281

“青年眾議館”節目 ..................................................................................................................................................... 283

第十二節 澳亞衛視評論節目 「澳門萬象節目」 .......................................................................................................................................................... 285

第三章 意見調查研究報告 289~336

第一節 意見調查研究報告摘要 ........................................................................................................................................ 289

第二節 電話調查研究簡報 .................................................................................................................................................. 292

第三節 網絡調查研究簡報 .................................................................................................................................................. 304

第四節 澳路氹16地點展覽現場調查研究簡報 ........................................................................................................ 312

第五節 傳統媒體與網絡意見檢測研究簡報 .............................................................................................................. 319

第四章 活動紀事 337~347

第一節 諮詢活動時間表 ....................................................................................................................................................... 337

第二節 諮詢活動圖片集 ....................................................................................................................................................... 341

Page 9: 新城填海區規劃

9

澳門自回歸以來,社會發展取得了斐然成就,在經濟飛升的同時,近年,城市發展面對的矛盾與挑戰亦逐漸浮現,尤其是

環境、生態、空間和土地資源制約所日漸面臨的壓力。

為了緩解土地資源緊缺,滿足社會發展所需,創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特區政府早於2006提請中央政府考慮審批澳門適度

填海建設新城,至2009年11月正式獲批覆同意填海造地350公頃。新城填海區規劃為落實《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

(2008-2020年)》所賦予澳門的“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定位打造了有利條件。同時,未來規劃目標是希望提升居民綜合生活

素質;完善交通基建設施,區域融合協調發展;新舊城區扶持互補;擴大城市生活空間;打造海濱長廊,優化城市景觀;不發

展博彩業,民生設施優先;預留土地儲備,回應公屋需求;土地集約利用,設施立體複合;綠地、廣場、道路、公用設施等用

地不少於五成。

中央政府在批覆文件中已指出新城填海造地要科學規劃、合理佈局、集約利用。將來,如何做好新城規劃的協調和目標落

實,是一項任重道遠的工作。對於新城填海區規劃,乃至澳門未來的城市規劃發展,相信大家也曾疑問過:究竟我們要怎樣的城

市規劃?城市規劃是否與經濟發展同步並進?新城填海區規劃能賦予澳門將來一個怎樣的人文環境?為我們帶來何樣的生活和文

化?新的土地資源能否滿足社會各方所需?若不能,我們應怎樣選擇和開拓?如何將土地資源合理善用以照顧整體社會利益?如

何構建更多開放、多元的公共空間,予民分享?帶著這些詰問和迷思,慢慢地又促使人們產生各種啟迪、思量、辨識、期盼,最

後變成一種凝聚的推動力!我們想:任何一個城市的改變、成長和更生,其實,歸根究柢都是源於這種凝聚力所創造。

城市規劃往往是不同價值判斷和各方利益博弈的結果,對居民而言,卻是生活的切身感受、認知,與環境的共存生息,

但無論如何,城市規劃最終應回歸的港灣,是能夠賦予一個城市無限的生命力、形象性和韻味感,實現生活與文化的延續、維

護,從延續和維護中,又可以協同社會的不斷前進創新,綜合提升居民的生活環境素質。

新城填海區規劃雖然只有350公頃,但她對澳門整體城市建設、改善居民生活素質和區域融合發展,都是意義深遠!做好相

關工作,有賴廣大居民的參與和共策共謀,在首階段諮詢工作中,得到居民熱情支持,提出許多良言善策,對未來新城規劃起

到良好的借鏡和啟思作用。現在,我們把居民從各式渠道提供的重要意見和新城填海區規劃工作小組的回應,稍作文字整理;

連同關於新城規劃公眾諮詢意見調查研究,包括:展覧現場、電話、網絡、媒體調研等部份;活動記事;以及分析報告輯錄付

梓,謹作滙報。

最後,對於廣大居民給予的支持和鼓勵,我們深表謝意!同時,亦希望在下一階段的工作中,能繼續得到大家的積極參與

和支持。

前言

前 言

Page 10: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10

INTRODUÇÃO

Após Macau ter regressado à Pátria, o desenvolvimento social tem sido um bom sucesso, e nos últimos anos, a par do crescimento da economia, os conflitos e desafios suscitados pelo desenvolvimento social também emergiram, designadamente as pressões feitas no âmbito do ambiente, da ecologia, dos espaços e dos recursos de solos.

No intuito de atenuar a carência dos recursos de solos, satisfazer as exigências do desenvolvimento social e estabelecer uma base para um desenvolvimento sustentável, o Governo da Região Administrativa Especial de Macau solicitou ao Governo Central em 2006 autorização para o estabelecimento de aterros adequados destinados à construção de novos bairros urbanos, e em Novembro de 2009 foram aprovados oficialmente aterros com uma área de 350 hectares. O Plano Director dos Novos Aterros Urbanos de Macau criou condições vantajosas para o cumprimento das orientações do Centro Internacional de Turismo e Lazer de Macau consignadas nas Linhas Gerais do Planeamento para a Reforma e Desenvolvimento da Região do Delta do Rio das Pérolas 2008-2020. Ao mesmo tempo, o objectivo do futuro plano pretende elevar a qualidade de vida da população, melhorar o sistema de transportes para um desenvolvimento coordenado de integração regional, fazer a interligação entre os novos aterros e os bairros antigos, ampliar o espaço de vida, criar passeios marginais para optimizar a paisagem urbana, não desenvolver projectos ligados à indústria de jogos de fortuna e azar mas sim dar prioridade aos equipamentos públicos, reserva de uma quantidade de terrenos para construção de habitação pública, ao uso intensivo dos terrenos para a construção de instalações com funções polivalentes, e ainda a criação de uma área reservada a espaços verdes, praças, estradas e instalações públicas, etc., não podendo ser inferior a 50% da área total dos terrenos destinados aos novos aterros.

No documento que dá autorização para o estabelecimento dos aterros, o Governo Central sublinhou que a construção dos novos aterros deve ser realizada de acordo com “um planeamento científico, uma distribuição razoável e um uso intensivo”. Assim sendo, considera-se que é um trabalho importante em relação à questão sobre a coordenação e realização dos objectivos do plano urbano dos novos aterros no futuro. Quanto ao plano urbano dos novos aterros, até ao futuro desenvolvimento da urbanização de Macau, questiona-mo-nos a seguinte: Qual é o plano urbano que queremos? Será o plano urbano acompanhado do desenvolvimento económico? Qual o ambiente humanístico que pode ser atribuído pelo plano urbano dos novos aterros para o futuro de Macau? Que tipos de vida e cultura nos trarão? Será que os novos recursos de solos poderão satisfazer todos os sectores da sociedade? Caso não, o que podemos fazer? Como se podem utilizar adequadamente os recursos dos solos no sentido de satisfazer os interesses gerais da sociedade? Como se podem criar mais espaços públicos de forma livre e diversificada para uso público? Estas questões promovem a nossa inspiração, contemplação, expectativas e transformar-se-ão num impulso sinérgico! Pensamos assim que a modificação, o crescimento e a renovação de qualquer cidade são profundamente tornados realidade através desta sinergia.

O planeamento urbanístico provém da determinação de diversos valores e interesses de todas as partes. Para os residentes, o planeamento urbanístico constitui um sentimento mais íntimo relativo à vida, uma cognição e uma coexistência com o ambiente. Seja como for, o planeamento urbanístico deve ter como objectivo poder atribuir à cidade uma vitalidade infinita, uma imagem e um encanto, mantendo e protegendo a vida e a cultura, e podendo articulá-las com os avanços contínuos e as inovações da sociedade assim como melhorando a qualidade de vida em geral dos residentes.

Embora a área do Plano Director dos Novos Aterros Urbanos de Macau seja apenas de 350 hectares, mesmo assim, reflecte um sentido relevante no âmbito da urbanização global de Macau, o melhoramento da qualidade de vida dos cidadãos e um desenvolvimento para a integração regional. Para melhor executar os respectivos trabalhos, é necessário a participação dos cidadãos para que se debata em conjunto o assunto. Durante a realização da consulta pública da 1ª fase obteve-se um grande suporte por parte dos cidadãos, os quais apresentaram muito boas opiniões que podem servir como referência significante para a concepção do futuro Plano Director dos Novos Aterros Urbanos de Macau. Já fizemos uma compilação sobre as importantes opiniões apresentadas pelos cidadãos através de vários meios e as respostas por parte do Grupo de Trabalho sobre o Plano Director dos Novos Aterros Urbanos de Macau, tendo-se juntado o estudo e a investigação da consulta pública sobre o Plano Director dos Novos Aterros Urbanos de Macau, os quais foram feitos in loco, por telefone, internet, meios de comunicação, etc., registos de actividades, análises e relatórios para elaboração de informações.

Por fim, agradecemos profundamente o suporte e o estímulo dados pelos cidadãos! Ao mesmo tempo, esperamos que na próxima etapa de trabalho, continuemos ter a participação empenhada e o suporte de todos.

Page 11: 新城填海區規劃

11

第一章

意見分析報告

2009年,中央政府批覆同意澳門填海造地350公頃,為澳門未來的宏圖建設開啟了新的歷史篇章,帶來了新的歷史機遇,創

造了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尤其是在提升澳門居民生活素質;回應《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所賦

予、以及 國家“十二.五”規劃所支持的“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區域定位,奠定了有利的發展基礎。

今次新城填海造地共分A、B、C、D、E區(分E1和E2兩區),佔地面積依次為138公頃、47公頃、33公頃、59公頃和73公

頃,未來規劃目標除了要落實澳門 “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發展定位 ,還將朝:

提升居民綜合生活質素。

完善交通基建設施,區域融合協調發展。

新舊城區扶持互補。

擴大城市生活空間。

打造海濱長廊,優化城市景觀。

不發展博彩業,民生設施優先。

預留土地儲備,回應公屋需求。

土地集約利用,設施立體複合。

綠地、廣場、道路、公用設施等用地不少於五成。

由此可見,新城規劃工作的艱巨,操作的複雜性,對社會將來發展的影響是何等深遠。

溫家寶總理:提升生活質量是城規根本

也許這正如城規專家所言:“城市規劃是為了實現城市發展的社會、經濟、文化和環境的綜合長遠目標,通過制定未來

城市空間發展的戰略和借助合法權威對各種城市資源進行合理配置,以引導、調節和控制城市發展時空程序的一種社會活動過

程。”(註1)或說:“現代城市規劃是一門交叉性的學科,它吸收了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及視覺藝術,研究的對象又是城市這個

複雜的巨大系統,而且在民主自由的社會制度下,城市規劃的方案往往是不同利益集團互相妥協的結果。”(註2)

無可否認,現代城市規劃具有難以預計的複雜性,澳門的新城填海規劃目標眾多,層面廣濶,自然面對同等問題,正如國

務院總理溫家寶訪澳時所說的:「我們建設好澳門,歸根到底是要讓澳門同胞生活得好,這樣就需要提高他們的生活水準、生

活質量,還有生態環境質量。我說,城市發展一定要注重科學規劃,不僅要把地上搞好,還要把地下搞好。所謂地下搞好,就

是水網、污水網、電信網,以及將來可能發展的地下交通網。城市建設還要建設一個和諧的社會,這些都是我們做規劃的指導

思想。」(註3)誠然,城市建設也好,規劃也好,我們最終目的是希望廣大居民生活素質得到提升,社會能和諧發展,體現出一

種親切的人文關懷,溫總一語中的,指出當中的根本要義!

為了做好新城規劃,做到民意和專業相結合,我們將新城填海區規劃分規劃概念、規劃草案、規劃方案三個階段進行公眾諮

詢。首階段諮詢工作於2010年6月19日至8月18日進行,舉行了30多場公眾諮詢場、社團機構諮詢場和專家座談,聽取社會意見。

同時,居民也積極以書面、電話、電郵等不同形式向我們提出寶貴意見。在諮詢期間,我們收到社會各界意見500份共1879條。

註1: 雷翔著:《走向制度化的城市規劃決策》,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p.3。

註2: 陳秉釗著:《城市規劃科學性的再認識,論城市規劃的科學性與科學的城市規劃》,載於《城市規劃》,2003(3)。

註3:《澳門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溫家寶會見澳門各界人士代表演講全文》,載於《澳門日報》,2010年11月15日。

第一章

意見分析報告

Page 12: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12

另一方面,在諮詢期間,我們還委託相關民調單位,進行了電話追蹤調查、現場調查(澳路氹16個巡迴展覽場地)、網絡調

查、網絡挖掘及媒體內容分析等進行意見收集(意見調查研究報告詳見本書第三章),從不同層面深入地掌握不同階層居民的訴

求,以便在下階段規劃作出回應和改善諮詢工作。

另外,在《建設部與澳門特別行政區運輸工務司合作紀要》的框架下,特區政府與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及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

院,正式簽署《澳門新城區綜合規劃》合作協議書,爭取在明年提出規劃草案。

首階段收1879條意見涵盖14範疇

首階段透過公眾諮詢會、諮詢專場、專家座談等諮詢活動收集的意見,以及社會各界以書面、電話、電郵提交的建議意見,傳

媒評論文章和評論節目的意見,等等,有500份共1879條。

我們已委託獨立民調單位負責執行有關整理和分析,將500份包含多樣的意見量化歸類,全部意見可以區分出14項範疇,對各

範疇意見討論具體深化,又可以梳理出不同的議題,共計96項,合1,879條意見(表1),這基本是今次量化整理的方法。

14項範疇依次為:公共設施、城市宏觀/整體規劃、交通基建、環保綠化、旅遊文化/多元產業、景觀、諮詢工作、關注舊區、

區域合作、房屋、河道水文、建設、人口、土地管理。其中,首三項所佔的百分比分別是18.1%,14.4%和12.3%(表1)。

(表1)關注範疇分佈 範疇 所含議題數量 意見條數 百分比

1 公共設施 17 341 18.1%

2 城市宏觀/整體規劃 12 271 14.4%

3 交通基建 11 232 12.3%

4 環保綠化 8 126 6.7%

5 旅遊文化/多元產業 7 110 5.9%

6 景觀 5 109 5.8%

7 諮詢工作 3 104 5.5%

8 關注舊區 4 102 5.4%

9 區域合作 5 93 4.9%

10 房屋 5 88 4.7%

11 河道水文 7 88 4.7%

12 建設 5 80 4.3%

13 人口 3 74 3.9%

14 土地管理 4 61 3.2%

總計 96 1879 100.0%

居民關注公共設施最倡建單車徑

公共設施範疇有341條意見,位列榜首,足見居民對完善新城公共設施建設,予民分享、休憩使用的渴求,這些意見對打造一

個屬於澳門人、能廣泛分享共用的新城,彌足珍貴。在公共設施一項,各類意見同樣紛呈,經過量化梳理,最多人討論的依次為興

建單車徑、院舍、公園、學校/托兒所、文化中心/演出場地/表演場地、無障礙設施、體育設施、醫院、圖書館、老人及青少年中

心、社區活動中心等等(表2)。

Page 13: 新城填海區規劃

13

(表2)公共設施相關議題分佈 議題 意見條數 百分比

1 興建單車徑 43 12.6%

2 興建院舍 34 10.0%

3 興建公園 34 10.0%

4 興建學校/托兒所 30 8.8%

5 興建文化中心/演出場地/表演場地 27 7.9%

6 興建公共設施(無具體說明) 24 7.0%

7 興建無障礙/殘障/傷殘設施 22 6.5%

8 興建體育/運動場 21 6.2%

9 興建醫院 20 5.9%

10 興建圖書館 13 3.8%

11 興建服務大樓/服務中心 13 3.8%

12 興建遊樂場 11 3.2%

13 興建老人中心/老人活動中心 10 2.9%

14 興建青少年中心/青少年活動中心 8 2.3%

15 興建特殊教育教學校 8 2.3%

16 興建社區中心/社區活動中心 5 1.5%

17 興建街市 5 1.5%

  其他 13 3.8%

  總計 341 100.0%

支持興建單車徑(圖1)、院舍(圖2)、公園(圖3)的意見超過九成。興建綠色單車徑選址集中在A、B、C區;院舍和公園的興建

選址分佔新城各區。

(圖1)

興建單車徑取向性分佈

反對

12.3﹪

4297.7%

中立

支持

(圖2)

興建院舍取向性分佈

38.8﹪

反對

中立

支持31

91.2%

(圖3)

興建公園取向性分佈

12.9﹪

反對

中立

支持33

97.1%

第一章

意見分析報告

Page 14: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14

城規備受關注意見量多分析深入

城市宏觀/整體規劃範疇共有271條意見,列於次席,意見所探討的內容亦是極為廣泛,若以所含議題計算,則依次最為人所

關注的包括有新城規劃方向、限制樓宇高度、利用地下空間、訂立城市規劃法、共同管溝/地下管道、規劃年期/規劃時間、投

資、屏風樓等等(表3)。

(表3)城市宏觀/整體規劃相關議題分佈 議題 意見條數 百分比

1 新城規劃方向 63 23.2%

2 限高樓宇高度 56 20.7%

3 利用地下空間 19 7.0%

4 訂立城市規劃法 19 7.0%

5 共同管溝/共同溝/地下管道 17 6.3%

6 規劃年期/規劃時間 15 5.5%

7 投資/費用/公帑/花費 14 5.2%

8 空氣流通/屏風樓/熱島效應 13 4.8%

9 土地沉降 10 3.7%

10 填海時程/填海時間 10 3.7%

11 不建賭場 8 3.0%

12 科學數據 7 2.6%

其他 20 7.4%

總計 271 100.0%

由上表可見,居民在關注新城的城市宏觀/整體規劃時,提出的意見已是比較細化,甚至進入到屬專項規劃的領域。例如,在利

用地下空間的意見中,居民的支持率達到94.7%(圖4)。主要建議是希望當局日後能善用地下空間,建設一些地下城、大型購物中

心,做好互為聯繫的通達性,讓行人通行無阻,甚至要增加大型泊位,解決旅遊巴泊車難的問題,又或如將輕軌、公交系統和道路

網絡逐步地下化。

過去,本澳居民一直較為關注的樓宇高度問題,則擔憂新城會否出現超高樓宇,並且,憂慮單純依靠現行航空役權仍無法阻止

超高樓宇的出現,希望日後能嚴謹控制樓高的問題,有80.4%支持率(圖5),新城五個區都有意見需要作出限制,其中以C區為主,

有12條表達了相關訴求。

(圖4)

利用地下空間取向性分佈

反對

15.3﹪

中立

支持18

94.7%

(圖5)

限制樓宇高度取向性分佈

1119.6﹪

反對

中立

支持45

80.4%

Page 15: 新城填海區規劃

15

(圖6)

新城規劃方向取向性分佈

擔憂

中立

樂觀

57.9﹪

33 52.4%

25 39.7%

關於屏風樓或熱島效應,意見主要反映有三個方面,包括:擔憂空氣流動受阻,造成城市內部熱能積聚;破壞世遺或城市的景

觀;以至不希望再重蹈超高樓宇的覆轍。至於,城市規劃法都是大家關心的議題,普遍希望政府盡快做好相關工作,切實執行,使

到未來城規得到法律的完善保障。而在新城填海區規劃方向議題中,共有63條意見,有52.4%表示樂觀、39.7%條屬中立、7.9%條

表示擔憂(圖6),可見居民對新城未來的規劃方向仍然具有信心和持樂觀態度。

新城早作輕軌規劃推行公交優先

交通基建共收到232條意見,當中為人所關注的議題含有整體交通規劃、輕軌建設、發展公共交通、停車場/泊車位、新舊城

區交通接駁、步行、港澳碼頭和第四條通道等等(表4)。

(表4)交通基建相關議題分佈排名 議題 意見條數 百分比

1 整體交通規劃 60 25.9%

2 輕軌建設 46 19.8%

3 發展公共交通 27 11.6%

4 停車場/泊車位 23 9.9%

5 新城填海各區和舊區的接駁 22 9.5%

6 步行 18 7.8%

7 港澳碼頭 13 5.6%

8 第四條通道 8 3.4%

9 環島交通 3 1.3%

10 直升機場 3 1.3%

11 直升機維修庫 2 0.9%

  其他 7 3.0%

  總計 232 100.0%

第一章

意見分析報告

Page 16: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16

(圖7)

發展公共交通取向性分佈

反對

中立

支持24

88.9%

13.7%

27.4﹪

澳門的交通問題近年較為受到關注,也許正因此,居民在這方面所提的意見更是詳細和長遠,在區域交通銜接上,有文章分析A

區將作為本澳對外聯內的重要文通樞紐,必需要及早作出規劃;A、E區連接澳氹,交通規劃工作更不容忽視;在澳門的軌道交通建

設規劃中,尚未有在新城區興建輕軌的具體規劃,但隨著新城區逐步建設,軌道交通加以延伸已是勢在必行,所以須將軌道交通一

併考慮進去,亦即預算好軌道交通線路和站點位置;或提出疑問:下一階段會否公布輕軌路線行走新城各區?新城填海各區中,島

與島之間的連接方式如何?「雙環雙軸」中有關新城填海區A與E區的連接是否利用海底隧道?會否公布主幹道、輕軌與新城各區的

連接?會否調整目前輕軌路線?公交方面,對發展公共交通的支持率達88.9%(圖7)。

建議新城區內需有四通八達的交通道路網絡,尤其要倡導公交優先,構建完善的公共交通服務體系,區內亦要以綠色出行為

主,如行人步行、步行輔助系統、單車等,但要考慮人車分隔問題,將交通系統引入地下,將地面空間留給市民。

倡低碳城市發展支持使用環保車

環保綠化問題受到全球關注,本澳對環保綠化建設亦日益有所追求,今次,新城填海區規劃收到的意見,同樣地有所關注,居

民對綠化、中水回用/海水沖厠/雨水回收、環保車、垃圾回收、太陽能/風力發電、低碳城市、綠建築等議題(表5)提出建言,研

究單位將之全部歸類為環保綠化範疇,共126條。

(表5)環保綠化相關議題分佈名 議題 意見條數 百分比

1 一般綠化建設 56 44.4%

2 中水回用/海水沖厠/雨水回收 11 8.7%

3 使用環保車 9 7.1%

4 垃圾回收 9 7.1%

5 太陽能/風力發電 8 6.3%

6 低碳城市 8 6.3%

7 環保建材 7 5.6%

8 綠建築 6 4.8%

其他 12 9.5%

  總計 126 100.0%

Page 17: 新城填海區規劃

17

(圖8)

一般綠化建設取向性分佈

反對

4888.9%

中立

支持

59.3﹪

11.9﹪

(圖9)

中水回用/海水沖厠/雨水回收取向性分佈

218.2﹪

反對

中立

支持9

81.8%

(圖10)

使用環保車取向性分佈

反對

中立

支持9

100.0%

(圖11)

垃圾回收取向性分佈

反對

中立

支持

1 11.1﹪

888.9%

不用贅言,這些意見全持傾向性的支持,百分比超過八成(圖、8、9、10、11)。就如綠化上,居民主要提出要增建綠化帶或空

間,在海邊建造綠化區域,甚至希望新城A區中間可劃成綠化走廊。同時,有建議希望引入海水制冷、海水沖廁的技術,以及考慮引

入中央垃圾收集系統,做好垃圾回收環節。使用環保車更是百分百支持(圖10)。

建創意產業村營造公共藝術空間

旅遊文化/多元產業都是未來澳門發展的重要支柱、資源,居民共計發表110條意見,分別討論到發展創意產業/文化產業、多

元產業、興建文化設施、文化政策、興建旅遊設施、旅遊政策和文創產業資料庫等(表6)。

(表6)旅遊文化相關議題分佈 議題 意見條數 百分比

1 發展創意產業/文化產業 29 26.4%

2 發展多元產業 28 25.5%

3 興建文化設施 19 17.3%

4 文化政策 9 8.2%

5 興建旅遊設施 8 7.3%

6 旅遊政策 5 4.5%

7 建立文創產業資料庫 1 0.9%

  其他 11 10%

  總計 110 100.0%

第一章

意見分析報告

Page 18: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18

其中,發展創意產業/文化產業和文化設施兩項獲得居民最高認受性,達到百分之一百支持(圖12、圖13),足見社會的重視程

度。對推動將來文創產業的發展,居民提出許多意見,希望新城能建創意產業村、大型表演場館、展覽館、藝術廣場、營造文藝氛

圍,尤其是B、C和D區都有論者要求規劃土地作相關發展之用,透過設置表演藝術場所,完善硬件,營造良性互動的創意產業氛

圍,讓藝術工作者發揮才幹,為多元產業提供持續發展的空間及平台,同時也增加澳門的旅遊資源。

文化設施方面,居民認為擁有公共藝術空間的城市,才稱得上是“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必須要讓新城填海區的公共空間擁

有文化特色,建國際化的大型圖書館、大型複合式的文化設施,讓文化藝術必須進入新城填海區,藝術不是為某一階層而設,但現

時的文化設施遠離社區,人們難於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藝術文化。另外,居民希望新城海濱長廊或水岸公園增設燈光夜市、文藝廣

場、茶座、步行徑、釣魚區域,打做名牌街、精品城、美食坊,給海內外遊客和本澳家團一個流連忘返、老少咸宜的好去處。

保護世遺景觀打造優美海濱長廊

關注景觀的意見有109條,其中可劃分出建設綠廊/海濱長廊、新城對城市景觀影響、海岸線、文物景觀和天際線等議

題(表7)。

(表7)景觀相關議題分佈 議題 意見條數 百分比

1 建設綠廊/海濱長廊 46 42.2%

2 新城對城市景觀影響 31 28.4%

3 海岸線 23 21.1%

4 文物景觀 3 2.8%

5 天際線 2 1.8%

  其他 4 3.7%

  總計 109 100.0%

(圖12)

發展創意產業/文化產業取向性分佈

反對

中立

支持29

100.0%

(圖13)

興建文化設施取向性分佈

反對

中立

支持19

100.0%

Page 19: 新城填海區規劃

19

當中,有提出需照顧整體城市景觀,尤其要保護燈塔、炮台、西望洋山等重要文化歷史景觀,保留良好的視軸線;珠澳兩地

皆重視十字門景觀的打造,有居民提出兩地進行城市規劃時要多作協商溝通;海濱長廊則要延續新城填海區和舊區的人文景觀,同

時,因新城填海區之規劃有較長海岸線及海濱長廊,故為了增加澳門景點特色的傳統性和多樣性,建議可將有著本澳傳統的漁船、

葡萄牙特色的航海船、帆船、蜑家船等打造成觀光船的外貌,輔以旅遊業發展。總的說來,市民對打造綠廊/海濱長廊、城市景

觀、海岸線均持正面支持態度,其中以綠廊/海濱長廊為最高,接近八成支持率(圖14)。

廣泛聽取民意彰顯公眾諮詢價值

居民提出的意見中,對於政府的諮詢工作亦是一個顯著關心點,共收到104條相關範疇意見,議題主要圍繞諮詢方法、諮詢時

間/分階段諮詢為主(表8),內容包括希望今次諮詢較為人性化,符合本澳居民期望,做到真諮詢,以彰現到公眾諮詢的價值,力求

將新城規劃做到更符合澳門實際,尤其是廣大群眾的意願,亦有建議以多元手法進行諮詢,吸引青年人“發聲”。另外,亦有居民

比較認同新城填海今次諮詢工作,這對政府日後再進行相關工作增強了信心,特別是得到居民的認同與鼓勵,是開展新城規劃工作

一筆無價的資產。

(表8)諮詢工作相關議題分佈 排名 議題 意見條數 百分比

1 新城諮詢(整體) 78 75.0%

2 新城諮詢方法 14 13.5%

3 新城諮詢時間/分階段諮詢 12 11.5%

  總計 104 100.0%

利用新城發展機遇重新規劃舊區

今次諮詢中,不少人皆關注舊區發展,寄語我們不要“貪新忘舊”,切實重視舊區的問題,對於此點我們是深有同感的。談

及關注舊區議題共有102條意見,再細化具體討論到的議題內容,涉及四個層面,依次為世遺保護/歷史城區、舊區重整/舊區

活化、新舊城區關係、其他建築保育(表9),居民在當中所表達的意見亦是清晰的正面性支持傾向,其中首項保護世遺支持率達

94.1%(圖15),意見所指除了說要注意新城未來建築物外觀或體積會否對世界遺產景觀構成影響或不協調性,建議作出評估外,

其次,透過新城土地資源的調度支援,針對舊區問題,尤其是歷史城區可重新整理及規劃,將部分舊城區居住的市民遷往新填海區

居住,緩和人口分佈集中等問題,從而優化整個歷史城區的佈局,解決發展與保育問題,形成新舊中西文化交融的獨特歷史文化氣

息,此等都見於居民對新城舊區如何實現互補、舊區重整的意見上,而且態度取向為支持性(圖16、17)。與此同時,亦有意見反映

期望政府能處理好新城與舊區的交通銜接。

(表9)關注舊區相關議題分佈 議題 意見條數 百分比

1 保護世遺/歷史城區 34 33.3%

2 舊區重整/舊區活化 30 29.4%

3 新城舊區扶持互補 26 25.5%

4 其他建築保育 12 11.8%

  總計 102 100.0%

(圖14)

綠廊/海濱長廊取向性分佈

反對

中立

支持36

78.3%

36.5%

715.2%

第一章

意見分析報告

Page 20: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20

(圖15)

保護世貴/歴史城區取向性分佈

反對

中立

支持

25.9﹪

3294.1%

(圖16)

新城舊區扶持互補取向性分佈

726.9﹪

反對

中立

支持19

73.1%

(圖17)

舊區重整/舊區活化取向性分佈

反對

中立

支持

620.0﹪

2480.0%

對澳珠協同發展前景持樂觀態度

區域合作有93條意見,最受關注的內容是澳珠協同發展、十字門商業區、港珠澳大橋人工島、港珠澳大橋(表10)。

(表10)區域合作相關議題分佈 議題 意見條數 百分比

1 澳珠協同 36 38.7%

2 十字門商業區 20 21.5%

3 港珠澳大橋人工島 15 16.1%

4 港珠澳大橋 14 15.1%

5 本地特色/本土特色 7 7.5%

  其他 1 1.1%

  總計 93 100.0%

對澳珠協同發展表示樂觀的佔55.6%(圖18),但亦有人感到擔憂。意見認為希望新城配合區域融合大勢,A區鄰近未來的港珠

澳大橋人工島、C區毗鄰珠海橫琴的未來商務中心,是區域的新融合點,宜善加利用,而且,將來需要思考發展哪些產業以配合區域

合作?在區域合作中,大家關注較多的是交通基建銜接,例如,A區是毗鄰港珠澳大橋落脚點的本澳唯一區域,交通的繁忙可以預

見,因此解決A區與外區的交通銜接,減少擠塞,為往來暢通創造條件,是整個規劃成功的關鍵。澳門城市規劃日後著重以濱海為

主,以休閒及公共設施建設為主,與一岸之隔的十字門商務區域可能持相逆路向,需注意與珠海十字門中央商務區協調。

Page 21: 新城填海區規劃

21

減少住宅低密度發展多興建公屋

房屋是新城諮詢中另一項焦點,目前收集到88條意見,圍繞房屋範疇討論的意見,可細分出公共房屋、樓價、低密度住宅、經

屋或社屋的內容(表11),單純以公共房屋作為議題而討論的,已經佔53.4%,主要想多建公共房屋,讓市民有安樂窩,甚至建議預

留新城三分之一土地用作興建公共房屋,調節商住樓宇與公共房屋的供給比例,控制豪宅發展用地數量,適當增加社會房屋、經濟

房屋土地供應,預留發展公屋用地,讓更多澳門居民居者有其屋。將來不要興建太多豪宅,憂慮推高樓價,新城只會適合上層人士

居住,舊區的居民沒有能力搬遷至新區,還是沒有解決土地資源壓力問題。在高樓價問題有17條相關意見反映;對興建低密度住宅

提出意見有14條,前者擔憂和後者反對的比率分別佔70.6%(圖19)和64.3%(圖20)。

(表11)房屋相關議題分佈 排名 議題 意見條數 百分比

1 興建公共房屋 47 53.4%

2 高樓價問題 17 19.3%

3 興建低密度住宅 14 15.9%

4 興建經屋 5 5.7%

5 興建社屋 4 4.5%

其他 1 1.1%

總計 88 100.0%

(圖18)

澳珠協同取向性分佈

擔憂

中立

樂觀

12.8﹪

2055.6%

1541.7%

(圖19)

高樓價問題取向性分佈

擔憂

中立

樂觀12

70.6%

4 23.5%

15.9﹪

(圖20)

興建低密度住宅取向性分佈

反對

中立

支持

964.3%

3 21.4%

214.3﹪

第一章

意見分析報告

Page 22: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22

憂淤塞水浸齊現建議先做好環評

填海通常會引起人們對保護海洋生態和自然環境的關注,居民今次同樣關心新城填海會否對本澳河道水文帶來影響,共有

88條意見,涵蓋島嶼式填海/島式填海、水浸/海水倒灌、河道淤塞/臭水/污水溝、環境評估/環評、水質、水道闊度、水

生態等(表12)。

(表12)河道水文相關議題分佈 議題 意見條數 百分比

1 島嶼式填海/島式填海 23 26.1%

2 水浸/海水倒灌 22 25.0%

3 河道淤塞/臭水/污水溝 18 20.5%

4 環境評估/環評 7 8.0%

5 水質問題 6 6.8%

6 水道闊度 5 5.7%

7 水生態 5 5.7%

  其他 2 2.3%

  總計 88 100.0%

在這些關於河道水文的見中,主要是詢問政府為何要採用島嶼式填海?擔心採用島嶼式填海,中間河道容易堆積淤泥,便重現

筷子基北灣的「死魚」滿布海面的情況,倡議做好環評工作。

填海對居民帶來的另一層面擔心是政府對海傍低地海水倒灌仍未能有效改善的情況下繼續填海,會否更加深海水倒灌的害處?

新城填海區A、C、D區分別與本土之間留有水道,如何解決水浸問題?並且,提出建議在未來新城填海區A區、E區,路環譚公廟、

十字門設置堤壩,內港可作為避風塘,希望當局予以考慮。擔心填海後出現水浸和河道淤塞的人,均超過該兩個議題統計意見的

50%(圖21、22)。

新城集中管理中途倉修車場設施

至於屬中途倉搬遷、建立商住社區、興建地標性建築、污水處理廠搬遷和興建政府其他設施的討論議題,全部劃歸為建設範

疇,有80條意見(表13)。

(表13)建設相關議題分佈 議題 意見條數 百分比

1 中途倉搬遷 24 30.0%

2 建立商住社區 19 23.8%

3 興建地標性建築 15 18.8%

4 污水處理廠搬遷 9 11.3%

5 興建其他政府設施 3 3.8%

  其他 10 12.5%

  總計 80 100.0%

(圖21)

水浸/海水倒灌問題取向性分佈

擔憂

中立

樂觀

1150.0%8

36.4%

313.6﹪

(圖22)

河道淤塞/臭水/污水溝問題取向性分佈

擔憂

中立

樂觀

1055.6%

6 33.3%

211.1﹪

Page 23: 新城填海區規劃

23

(圖25)

未來新城進行人口預測取向性分佈

擔憂

中立

樂觀

2054.1%

16 43.2%

12.7﹪

當中有人希望將中途倉搬到A區或E區(圖23),甚至在新城填海區其中一個區份,把石油中途倉、修車行、劏車場、屠宰場、

漁獲場及批發市場等都集中在一個人工島上,離開民居,分行類制定相關法令作出規範監督管理,其中向來為社會關注的中途倉問

題,有87.5%意見表態支持搬走(圖24)。

科學預測人口合理配置社區設施

未來新城進行人口預測、澳門未來人口分佈、澳門老年化/老齡人口是今次新城諮詢的議題之一,屬人口範疇,有74條意

見(表14)。

(表14)人口相關議題分佈 議題 意見條數 百分比

1 未來新城進行人口預測 37 50.0%

2 澳門未來人口分布 27 36.5%

3 澳門老年化/老齡人口 6 8.1%

  其他 4 5.4%

  總計 74 100.0%

居民認為新城填海規劃應有50年視野,希望新城規劃著重對未來人口的預測和數據析,人口預測中數據須作進一步研究,以使

新城規劃有較準確、合理的依據,合理配置社區設施,應對未來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壓力挑戰(圖25)。從上述意見中,可見居民對做

好未來社會發展的人口預測是很重視的,意見並希望新城未來人口預測需要做好,當中對該項工作持樂觀態度的意見佔43.2%,持

中立態度的是54.1%。

第一章

意見分析報告

中途倉搬遷取向性分佈

反對

中立

支持

8, 36.4%

312.5﹪

2187.5%

(圖24)(圖23)

中途倉相關地區分佈及意向

支持 中立 反對

A區 E區

7

0

2

4

6

8

1

Page 24: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24

修訂《土地法》土地批給需透明化

最後一項是土地管理,共有61條相關意見,內容圍繞土地批給透明度、土地法、還地債、土地拍賣/公開拍賣(表15)。

(表15)土地管理相關議題分佈 議題 意見條數 百分比

1 土地批給透明度 17 27.9%

2 土地法 13 21.3%

3 還地債 12 19.7%

4 土地拍賣/公開拍賣 11 18.0%

  其他 8 13.1%

  總計 61 100.0%

意見總結而言就是希望將來新城做好土地批給的透明度管理;遵從公開拍賣方式,希望有公平、公開、公正的土地拍賣制度;

修訂沿用多年的《土地法》;盡快向外界交待「還地債」的問題。修改《土地法》支持率達百分之一百。

歸納5個層面提出新城規劃想法

總結今次首階段所收集到的居民意見,可以分析出主要包含五個方面範疇,其一、關於空間硬件設施完善的訴求;其二、環

境、景觀及河道水文的保護與綠色發展探討;其三、涉及近年社會熱議議題或更高層次的大發展政策方向,如房屋及文創產業;其

四、對制定科學數據,改善政府制度、法律法規或諮詢形式的討論;其五、落實區域合作的各種建議。

在意向分佈方面,有四個議題得到市民百分之百的支持,分別是“發展創意產業/文化產業”、“興建文化設施”、“使用環

保車”、“修改土地法”。其次,支持態度超過九成或接近九成的議題分別有“利用地下空間”、“興建單車徑”、“興建院舍”

、“興建公園”、“發展公共交通”、“一般綠化建設”、“垃圾回收”及“保護世遺/歷史地區”及“訂立城市規劃法”。由此

可見,市民對政府落實上述範疇的施政工作抱有很高期望,這些意見未來無論是對新城規劃或澳門整體社會建設發展都值得我們關

注與思考。

滙集民智廣聚民心做好新城規劃

還有,想與大家分享的是,新城填海造地關乎澳門未來發展的百年大計、居民的生活福祉,我們深知建設新城的責任重大,要

做好該項工作殊不簡單,蘇軾曾經言:“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對我們而言則能力和意志同為

重要,是一次重大考驗與挑戰。當然,要建設好新城,更重要的是有賴全澳廣大居民的支持,你們的聲音就是我們的力量!希望第二

階段及第三階段仍然有你的支持,繼續為我們的家、澳門未來建設積極獻言,提出寶貴想法構思,共同凝聚民智民心,正如國務院

溫家寶總理所言,我們深信在澳門這樣一個擁有包容互進、守望相助優良傳統的地方,只要善集民智,廣聚民心,齊滙民力,充分

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就一定能把澳門建設得更加美好!

“舊園風華在,新樹也應栽。”相信廣大居民與我們一樣,既珍惜澳門擁有的傳統歷史人文氛圍和社會精神價值,同時對未來

發展抱有無限期盼,亦正是這種心路歷程推動著社會的進步追求!

今次,新城首階段諮詢期由2010年6月19日至8月18日,但居民反應踴躍,及後我們仍然收到不少良言建策,這些意見雖無法

趕及歸入是次分析工作及詳細臚列,不過,仍會作為下一階段草案研究工作的參考,以體現民意的認真吸納。

最後,我們感謝大家對今次新城填海規劃首階段諮詢工作的鼎力支持,犧牲寶貴時間出席相關諮詢專場,以至透過不同渠道提

供寶貴意見,令我們獲益良多,借用西方人道主義者史懷哲的名言:“世界上真正有價值的事物,需要熱情和犧牲才能完成。”要

做好新城未來建設,真正推動到整個社會不斷完善發展,其實道理亦然!

Page 25: 新城填海區規劃

25

Relatório de Análise das Opiniões da 1.ª Fase de Auscultação Pública do Planeamento Urbanístico

dos Novos Aterros

Em 2009, o Governo Central aprovou o pedido da RAEM referente ao plano de aterro de uma área de 350 hectares, facto que marca um novo capítulo para o futuro de Macau e traz novas oportunidades históricas, criando condições importantes para o desenvolvimento sustentável, designadamente para a melhoria da qualidade de vida da população da RAEM; e lança alicerces favoráveis para o desenvolvimento, em resposta ao posicionamento do “Centro Internacional de Turismo e Lazer” consagrado nas “Linhas Gerais do Planeamento para a Reforma e Desenvolvimento da Região do Delta do Rio das Pérolas (2008-2020)” e apoiado pelo “12.º Programa Quinquenal”.

O aterro vai ser dividido em zonas A, B, C, D e E (E1 e E2) que têm áreas respectivamente de 138, 47, 33, 59 e 73 hectares. O futuro planeamento que preconizará a concretização do posicionamento de Macau como “Centro Internacional de Turismo e Lazer”, terá como objectivos: Melhoria da qualidade de vida da população; Aperfeiçoamento das infra-estruturas de transporte, integração regional e desenvolvimento coordenado; Apoio mútuo e complementaridade entre os bairros antigos e as novas zonas urbanas; Alargamento do espaço urbano; Construção de uma zona de passeio marginal, optimizando a paisagem urbana; Não desenvolvimento da indústria de jogos de fortuna e azar, dando prioridade às instalações relacionadas com a

vida quotidiana da população; Constituição de reservas de terras, em resposta à procura de habitação social dos cidadãos; Uso intensivo dos terrenos, com instalações tridimensionais e complexas; Utilização de, pelo menos 50%, dos terrenos para espaços verdes, praças, estradas e instalações de utilidade pública.

Daí pode ver-se quão profunda é a influência sobre o futuro desenvolvimento social das dificuldades e a complexidade de operação dos trabalhos relativos ao planeamento dos novos aterros.

O Primeiro-ministro Wen Jiabao afirmou que “a melhoria da qualidadede vida é fundamental para o planeamento urbanístico”.

Isto talvez coincida exactamente com as afirmações de alguns especialistas em planeamento urbanístico: “O planeamento urbano é um processo de actividade social que, para realizar o objectivo integrado das áreas social, económica, cultural e ambiental de longo alcance, orienta, regula e controla a programação temporal e espacial, através da racionalização dos recursos urbanos (incluindo os recursos naturais e sociais) mediante definição de estratégias para o futuro desenvolvimento do espaço urbano com recurso à autoridade.” ¹ ou “O planeamento urbano moderno é uma disciplina cruzada que assimila as ciências naturais, sociólogas e de artes visuais. O seu objecto de estudo é também o sistema gigantesco e complexo das cidades. Além disso, no quadro do sistema social livre e democrático, o projecto do planeamento urbano é, muitas vezes, o resultado do compromisso dos diferentes blocos de interesse.” ²

É inegável que o planeamento urbanístico moderno apresenta uma complexidade imprevisível. Pelo facto de ter numerosos objectivos e um vasto leque de matérias em que incide, o planeamento urbanístico dos novos aterros de

Nota 1: Lei Xiang, “Em caminho à decisão de planeamento urbano institucionalizada”, Beijing, Editora da Indústria de Construção da China, pag.3.

Nota 2: Chen Bingchao, “Novo conhecimento do carácter científico do planeamento urbano – Estudo sobre o carácter científico do planeamento urbano e

o planeamento urbano científico”, Planeamento Urbano, (3) 2003.

第一章

意見分析報告

Page 26: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26

Macau enfrenta naturalmente problemas semelhantes, no entanto, partilhamos do que foi dito pelo primeiro-ministro, Wen Jiabao, durante a sua visita: “Se construímos bem Macau é, afinal de contas, para permitir aos compatriotas de Macau poderem passar uma vida melhor. Para tal, é necessário elevar o seu nível e qualidade de vida e ainda a qualidade do ambiente ecológico. Digo que o desenvolvimento urbano não pode deixar de ter um planeamento científico. Não só fazer bem as super-estruturas como também as infra-estruturas. Fazer bem as infra-estruturas significa fazer uma rede de abastecimento de água, rede de saneamento básico, rede de telecomunicações e uma rede de transportes subterrâneos que possa ser desenvolvida. Para se construir uma cidade precisamos ainda de construir uma sociedade harmoniosa. Tudo isso constitui a linha directriz para o nosso planeamento” ³. É verdade que o nosso objectivo final tanto da construção urbana como do planeamento, é melhorar a qualidade de vida da população em geral para que sociedade goze de um desenvolvimento harmonioso. Com efeito, as palavras do primeiro-ministro Wen Jiabao acertaram o alvo, referindo o significado essencial.

Para levar a bom termo o planeamento dos novos aterros que congregue a vontade da população e os pareceres técnicos, a nossa ideia é a de proceder à auscultação pública em três fases, i.e., apresentação do conceito do planeamento, anteprojecto do planeamento e projecto do planeamento, para além da realização de colóquios técnicos. Os trabalhos da primeira fase decorreram entre 19 de Junho e 8 de Agosto de 2010. Durante esta fase, tiveram lugar cerca de 30 sessões públicas e exclusivas de auscultação bem como um inquérito. Ao mesmo tempo, os cidadãos também apresentaram as suas opiniões por escrito, via telefone ou email. Recebemos no decurso do período de auscultação 500 textos de comentários dos diversos sectores sociais, num total de 1879 opiniões.

Por outro lado, incumbimos uma entidade de sondagem de opinião pública de efectuar um inquérito de acompanhamento por telefone, inquérito de campo (nos 16 locais em que se realizou a exposição itinerante na Península de Macau e nas ilhas de Taipa e Coloane), inquérito pela internet, sondagens através da internet e análise das informações dos media (vide Capítulo III do relatório de análise), para conhecer de forma aprofundada as expectativas dos cidadãos dos diferentes estratos sociais, no sentido de responder e melhorar os trabalhos de auscultação da fase seguinte.

Por outro lado, dentro do “Quadro de Cooperação entre o Ministério de Construção e a RAEM”, o Governo da RAEM assinou com o Instituto de Planeamento Urbano da China e a Academia de Planeamento Urbano e Concepção da China o acordo de cooperação sobre o planeamento compreensivo dos novos aterros de Macau, esforçando-se por apresentar um anteprojecto em meados do próximo ano e concluir no segundo semestre de 2012 o projecto final do planeamento.

1879 opiniões recolhidas ficam enquadradas em 14 áreas

Foram recolhidas na primeira fase, através das sessões públicas, sessões especiais e colóquios técnicos, assim como por escrito, via telefone ou por email, e ainda os comentários da imprensa e do programa da rádio ou televisão, 500 textos de comentários, num total de 1879 opiniões.

Quanto às opiniões recolhidas na primeira fase, incumbimos uma entidade de sondagem de opinião pública de efectuar a respectiva ordenação e análise, quantificando e classificando 500 textos diferentes que se podem classificar em 14 áreas. Em resultado da discussão e aprofundamento, podem ser triadas matérias diferentes, num total de 96 temas e 1,879 opiniões (Mapa 1). Em suma, a quantificação e a ordenação são basicamente os métodos que ora recorremos.

São 14 as áreas: Instalações públicas, plano urbanístico de macro visão/geral, infra-estruturas de transportes, protecção ambiental, turismo e cultura/indústrias diversificadas, paisagem, trabalhos de auscultação, preocupação com os bairros antigos, cooperação regional, habitação, hidrografia fluvial, construções, população e gestão dos solos. É de salientar que as primeiras três áreas ocupam respectivamente 18,15%, 14,42% e 12,35% da totalidade (Mapa 1).

Nota 3: Jornal Ou Mun – Texto integral do discurso proferido perante os representantes dos sectores sociais de Macau, pag B5, notícias de Macau, 15 de

Novembro de 2010.

Page 27: 新城填海區規劃

27

Mapa 1 – Tópicos que merecem atenção Tópico Quantidade dos tópicos Quantidade de opiniões Percentagem 1 Instalações públicas 17 341 18,1% 2 Plano urbanístico de macro visão/geral 12 271 14,4% 3 Infra-estruturas de transportes 11 232 12,3% 4 Protecção ambiental e arborização 8 125 6,7% 5 Turismoecultura/indústriadiversificada 7 110 5,9% 6 Paisagem 5 109 5,8% 7 Trabalhosdeauscultação 3 104 5,5% 8 Preocupaçãocomosbairrosantigos 4 102 5,4% 9 Cooperaçãoregional 5 93 4,9% 10 Habitação 5 88 4,7,% 11 Hidrografiafluvial 7 88 4,7% 12 Construção 5 80 4,3% 13 População 3 74 3,9% 14 Gestão dos solos 4 61 3,2% Total 96 1879 100,0%

Os residentes mostram-se atentos às instalações públicas e preconizama criação de faixas para bicicletas

No tocante às instalações públicas existem 341 opiniões, o primeiro lugar da lista, o que demonstra o desejo dos cidadãos de aperfeiçoar as instalações públicas nos novos aterros para seja possível a sua utilização e usufruto. Todas essas opiniões são importantes para a criação das novas zonas urbanas pertencentes aos residentes de Macau e que podemserdesfrutadasportodos.Apesardeseremvariadas,depoisdaquantificaçãoetriagem,asopiniõesrelativasàsinstalaçõespúblicas,apesardeseremmuitodiscutidas,resumem-seem:Construçãodefaixasparabicicletas,larese asilos, parques, construção de escolas/creches, centro cultural/lugares para espectáculos, instalações sem barreiras paradeficientesfísicos,recintosdesportivos,hospitais,bibliotecasecentrosdedia/centrodeactividadesparaidosos,centros juvenis/centros de actividades juvenis e centros de actividades comunitárias (Mapa 2).

Mapa 2 – Tópicos sobre as instalações públicas Tópico Quantidade de textos Percentagem 1 Construçãodefaixasparabicicletas 43 12,6% 2 Construçãodelareseasilos 34 10,0% 3 Construçãodeparques 34 10,0% 4 Construçãodeescolas/creches 30 8,8% 5 Construçãodecentrocultural/lugaresparaespectáculos 27 7,9% 6 Construçãodeinstalaçõespúblicas(semespecificaçõesconcretas) 24 7,0% 7 Construçãodeinstalaçõessembarreiras/paradeficientesfísicos 22 6,5% 8 Construçãoderecintosdesportivos/estádio 21 6,2% 9 Construçãodehospitais 20 5,9% 10 Construçãodebibliotecas 13 3,8% 11 Construçãodeedifíciosdeserviços/centrosdeserviços 13 3,8% 12 Construçãodeparquesrecreativos 11 3,2% 13 Construçãodecentrosdedia/centrodeactividadesparaidosos 10 2,9% 14 Construçãodecentrosjuvenis/centrosdeactividadesjuvenis 8 2,3% 15 Construçãodeescolasdeeducaçãoespecial 8 2,3% 16 Construçãodecentroscomunitários/centrodeactividadescomunitárias 5 1,5% 17 Construçãodemercados 5 1,5% Outros 13 3,8% Total 341 100,0%

第一章

意見分析報告

Page 28: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28

As opiniões favoráveis à construção de faixas para bicicletas (Figura 1), de lares ou asilos (Figura 2) e de parques (Figura 3) são mais de 90%. As faixas verdes para ciclismo concentram-se nas zonas A, B e C enquanto os lares ou asilos e parques são espalhados por todas as novas zonas urbanas.

(Figura 1)

Distribuição das respostas relativas à construção de faixas para bicicletas

12.3%

4297.7%

ContraNeutraPró

ContraNeutraPró

(Figura 2)

Distribuição das respostas relativas à construção de lares ou asilos

38.8%

3191.2%

ContraNeutraPró

(Figura 3)

Distribuição das respostas relativas à construção de parques

12.9%

3397.1%

Page 29: 新城填海區規劃

29

São numerosas e aprofundadas as opiniões sobre o planeamento urbanístico

As opiniões relativas ao planeamento urbanístico de macro visão/geral, num total de 271, ocupam o segundo lugar. As matérias abordadas são também bastante vastas. Se calcularmos por tópicos, as matérias que preocupam mais os cidadãos são: rumo que o planeamento das novas zonas urbanas segue, limitação da altura dos edifícios, utilização de espaços subterrâneos, criação da lei de planeamento urbanístico, colectores comuns/esgotos, prazo anual/horizonte temporal do planeamento, investimento, edifícios altos que dificultam a circulação do ar, etc. (Mapa 3).

Mapa 3 – Distribuição dos tópicos relativos ao plano urbanístico de macro visão/geral Tópico Quantidade de textos Percentagem 1 Rumo que o planeamento das novas zonas urbanas segue 63 23,2% 2 Limitação da altura dos edifícios 56 20,7% 3 Utilização de espaços subterrâneos 19 7,0% 4 Criação da lei de planeamento urbanístico 19 7,0% 5 Colectores comuns/esgotos 17 6,3% 6 Prazo anual/horizonte temporal do planeamento 15 5,5% 7 Investimento/despesas/erário público/custos 14 5,2% 8 Circulação do ar/edifícios altos que dificultam a circulação 13 4,8% do ar/efeito de ilha de calor 9 Subsidência do solo 10 3,7% 10 Calendarização/duração das obras de aterro 10 3,7% 11 Não construção de casinos 8 3,0% 12 Dados científicos 7 2,6% Outros 20 7,4% Total 271 100,0%

Do mapa acima exposto pode-se deduzir que os cidadãos ao manifestar a sua preocupação com o planeamento urbanístico de macro visão/geral das novas zonas urbanas, apresentaram já opiniões de forma relativamente detalhadas, que entraram no domínio do plano específico. A título de exemplo, de entre as opiniões da utilização de espaços subterrâneos, o grau de apoio dos cidadãos atingiu os 94,7% (Figura 4). As opiniões residem principalmente na expectativa de que as autoridades competentes rentabilizem os espaços subterrâneos, construindo algumas “cidades subterrâneas” ou centros comerciais subterrâneos, sem negligenciar a intercomunicabilidade que permita a livre circulação dos peões. Surgiram também opiniões sobre o aumento do número de lugares de estacionamento para veículos de grande porte, com vista a resolver a questão das dificuldades de estacionamento que os autocarros de turismo enfrentam ou fazer construir gradualmente a rede de metro ligeiro, dos transportes públicos e rodovias debaixo do solo.

A questão da altura dos edifícios tem sido objecto de atenção da população da RAEM. Preocupam-se com a eventual existência de edifícios muito altos e têm receio de que seja impossível travar o surgimento destes arranha-céus só com as leis relativas à servidão aeronáutica em vigor. Esperam, por isso, que possa haver um controlo rigoroso quanto à altura dos edifícios. O grau de apoio é 80,4% (Figura 5). Segundo as opiniões recolhidas, as cinco zonas do aterro devem estar sujeitas à limitação, principalmente a zona C, em relação à qual existem 12 opiniões.

(Figura 4)

15.3%

1894.7%

Distribuição das respostas relativas àutilização de espaços subterrâneos

ContraNeutraPró

(Figura 5)

Distribuição das respostas relativas à limitação da altura de edifícios

1119.6%

4580.4%

ContraNeutraPró

第一章

意見分析報告

Page 30: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30

Em relação aos edifícios muito altos que dificultam a circulação do ar ou produzem um efeito de ilha de calor, as opiniões resumem-se principalmente em três vertentes: Os arranha-céus que obstam à circulação do ar, causando a acumulação de calor dentro da Cidade; destroem a paisagem do património cultural ou da Cidade; esperam que não se repita as situações como anteriormente com este tipo de edifícios altos. Quanto à lei de planeamento urbanístico, é uma matéria de preocupação comum. Regra geral, esperam que o Governo cumpra com a maior brevidade possível os respectivos trabalhos e a aplique com seriedade, fazendo com que o futuro planeamento urbanístico tenha melhor garantia da Lei. No que respeita ao rumo de planeamento, de entre as 63 opiniões recolhidas, 52,4% mostram-se optimistas, 39,7% neutras e 7,9% preocupadas (Figura 6). Deduze-se que os cidadãos estão confiantes e optimistas quanto ao rumo que o planeamento das futuras zonas urbanas segue.

Está já planeado o metro ligeiro para as novas zonas urbanas e a primaziados transportes públicos

A respeito das infra-estruturas dos transportes foram recolhidas 232 opiniões, entre as quais se destacam o planeamento geral do trânsito, construção do metro ligeiro, desenvolvimento dos transportes públicos, parques/lugares de estacionamento, ligação entre novas zonas urbanas e bairros antigos em termos dos transportes, deslocação pedonal, terminal marítimo do Porto Exterior, quarta passagem entre Macau e Taipa, etc. (Mapa 4).

Mapa 4 – Tópicos sobre as infra-estruturas dos transportes Tópico Quantidade de textos Percentagem 1 Planeamento geral do trânsito 60 25,9% 2 Construção do metro ligeiro 46 19,8% 3 Desenvolvimento dos transportes públicos 27 11,6% 4 Parques de estacionamento/lugares de estacionamento 23 9,9% 5 Ligação entre os novos aterros e bairros antigos 22 9,5% 6 Deslocação pedonal 18 7,8% 7 Terminal marítimo 13 5,6% 8 Quarta passagem 8 3,4% 9 Trânsito que circunda as ilhas 3 1,3% 10 Heliporto 3 1,3% 11 Hangar de reparação de helicópteros 2 0,9% Outros 7 3,0% Total 232 100,0%

(Figura 6)

Distribuição das respostas relativasao rumo que o planeamento das novas zonas

urbanos segue

57.9%

33 52.4%

25 39.7%

Preocupante NeutraOptimista

Page 31: 新城填海區規劃

31

O trânsito é um problema que tem sido objecto de preocupação de Macau nos últimos anos. Talvez por causa disso é que as opiniões apresentadas pelos cidadãos são mais pormenorizadas e têm uma visão de longo alcance. A título de exemplo, no que tange à articulação com o trânsito regional, há textos que apontam que tendo em conta que a zona A vai ser uma placa giratória do trânsito local com o exterior, é necessário efectuar o planeamento com a maior brevidade possível; sendo as zonas A e E ligadas com a Península de Macau e a Taipa, os trabalhos relativos ao planeamento do trânsito não podem ser desprezados; no planeamento de construção do sistema de transporte por carril, não existe ainda um plano concreto de construção do metro ligeiro nas novas zonas urbanas, no entanto, com a construção gradual das novas zonas urbanas, a extensão do sistema de transporte por carril será imperativa, pelo que o transporte por carril deve ser contemplado, ou seja, devem definir bem os percursos e a localização das paragens do transporte por carril. Além disso, surgiram as seguintes dúvidas: Será divulgada na fase seguinte os percursos do metro ligeiro nas novas zonas urbanas? Como se faz a ligação entre as ilhas conquistadas por aterro? Serão as zonas A e E, no âmbito de “duplo círculo e duplo eixo”, ligadas por um túnel subaquático? Será divulgada a ligação entre as artérias principais, metro ligeiro e as novas zonas urbanas? Serão actualizados os actuais percursos do metro ligeiro? No que respeita aos transportes públicos, o grau de apoio atingiu os 88,9% (Figura 7).

São de opinião que deve haver nas novas zonas urbanas uma rede rodoviária acessível e comunicável em todas as direcções, preconizam a primazia dos transportes públicos e a criação de um sistema de serviços de transportes públicos em que predomine as deslocações ecológicas, como por exemplo, a deslocação pedonal, o sistema assistido de deslocação pedonal e o ciclismo, no entanto, é necessário considerar a separação do trânsito dos veículos e dos peões, transformando o sistema de transporte para os espaços subterrâneos, no sentido de reservar o espaço do piso térreo para os cidadãos.

(Figura 7)

Distribuição das respostas relativas ao desenvolvimento dos transportes públicos

2488.9%

13.7%

27.4%

ContraNeutraPró

第一章

意見分析報告

Page 32: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32

Fomentar o desenvolvimento de uma cidade de emissões de baixo teor de carbono e apoiar a utilização de veículos amigos do ambiente

A protecção ambiental é uma questão que merece atenção a nível mundial e a RAEM atribui cada vez maior importância a esse aspecto. As opiniões recolhidas sobre o planeamento dos novos aterros são também propensas nesse campo. Os cidadãos apresentaram opiniões sobre arborização, utilização de água reciclada/utilização da água do mar nos autoclismos/recolha de águas pluviais, veículos amigos do ambiente, reciclagem de resíduos, energia solar/eólica, cidade com emissões de baixo teor de carbono, construções ecológicas, etc (Mapa 5). A entidade de investigação classificou opiniões de categoria de protecção ambiental e arborização, num total de 126 textos.

Mapa 5 – Tópicos sobre a protecção ambiental e arborização Tópico Quantidade de textos Percentagem 1 Arborização geral 56 44,4% 2 Utilização de água reciclada/utilização de água do mar nos 11 8,7% autoclismos/recolha de águas pluviais 3 Utilização de veículos amigos do ambiente 9 7,1% 4 Reciclagem de resíduos 9 7,1% 5 Energia solar/eólica 8 6,3% 6 Cidade com emissões de baixo teor de carbono 8 6,3% 7 Materiais de construção amigos do ambiente 7 5,6% 8 Construção ecológica 6 4,8% Outros 12 9,5% Total 126 100,0%

As opiniões deste campo são quase todas favoráveis, ultrapassando os 80%. Estando relacionadas, principalmente, com a criação de faixas ou espaços verdes, construção de espaços verdes à beira-mar e até esperam que o centro da zona A possa ser delineado como corredor verde. Ao mesmo tempo, esperam também que se possa introduzir a tecnologia de refrigeração por água do mar, utilização de água do mar para os autoclismos e a hipótese de introduzir o sistema central de recolha de lixo, aperfeiçoando o segmento de recolha de resíduos. A utilização de veículos amigos do ambiente é também um aspecto que merece apoio total (Figuras 7, 8, 9 e 10).

(Figura 8)

Distribuição das respostas relativas à arborização geral

4888.9%

59.3%

11.9%

ContraNeutraPró

(Figura 9)

Distribuição das respostas relativas à utilização de água reciclada/utilização de água do mar nos

autoclismos / recolha de águas pluviais

218.2%

981.8%

ContraNeutraPró

Page 33: 新城填海區規劃

33

Construir uma “povoação das industrias criativas”, criando espaços públicos artísticos

As indústrias de turismo e cultura/diversificadas são pilares e recursos importantes para o futuro desenvolvimento de Macau, em relação às quais foram apresentadas 110 opiniões. Sendo variadas, estas opiniões discutem respectivamente o desenvolvimento das indústrias criativas/cultural, indústrias diversificadas, construção de instalações culturais, política cultural, construção de instalações turísticas, política turística e base de dados das indústrias criativas (Mapa 6).

Mapa 6 – Tópicos sobre o turismo e a cultura Tópico Quantidade de textos Percentagem 1 Desenvolvimento das indústrias criativas/indústria cultural 29 26,4% 2 Desenvolvimento das indústrias diversificadas 28 25,5% 3 Construção de instalações culturais 19 17,3% 4 Política cultural 9 8,2% 5 Construção de instalações turísticas 8 7,3% 6 Política de turismo 5 4,5% 7 Criação de base de dados das indústrias criativas 1 0,9% Outros 11 10% Total 110 100,0%

É de salientar que as indústrias criativas/cultural e as instalações culturais são as alíneas mais reconhecidas pelos cidadãos, merecendo um apoio total (Figuras 12 e 13), o que mostra a importância atribuída pela sociedade. Acerca da promoção do desenvolvimento das indústrias criativas, foram apresentadas muitas opiniões. Defendem a construção de uma “povoação das indústrias criativas”, recintos de espectáculos de grande dimensão, galerias de exposições e praças artísticas, para criar uma atmosfera artística, principalmente nas zonas B, C e D. Através da instalação de recintos de espectáculos e aperfeiçoamento das estruturas físicas, cria-se uma atmosfera favorável para interacção das indústrias criativas, permitindo aos artístis desenvolver o seu talento, proporcionando um espaço e uma plataforma para o desenvolvimento sustentável das indústrias criativas, e também para aumentar os recursos turísticos de Macau.

(Figura 10)

9100.0%

Distribuição das respostas relativas à utilização dos veículos amigos do ambiente

ContraNeutraPró

(Figura 11)

Distribuição das respostas relativas àrecolha de lixo

1 11.1%

888.9%

ContraNeutraPró

第一章

意見分析報告

Page 34: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34

No que respeita às instalações culturais, os cidadãos entendem que Macau só poderá ser considerado “Centro Internacional de Turismo e Lazer” se for uma cidade com espaços artísticos públicos. Para tal, é necessário atribuir particularidades culturais aos espaços públicos dos novos aterros, construir bibliotecas de grande envergadura de nível internacional e complexos culturais de grande dimensão, permitindo a presença da cultura e arte nos novos aterros. A arte não é monopólio de um determinado grupo social, mas as instalações culturais existentes estão longe dos bairros comunitários, facto que dificulta o contacto das pessoas com a arte e a cultura no seu dia a dia. Por outro lado, esperam também que os novos aterros tenham corredores marginais ou parques costeiros, assim como esperam ver criadas uma feira nocturna, praça artística, esplanadas, trilhos pedonais, zonas de pesca à linha, centro de compras de grandes marcas, centro de objectos de classe, centros de comidas, etc., proporcionando aos visitantes e aos residentes um local que desejam nunca abandonar.

Preservar a paisagem do património mundial, criando um corredor costeiro

São 109 as opiniões que se relacionam com a paisagem, as quais se podem classificar em várias subalíneas: construção do corredor verde/costeiro, impacto das novas zonas urbanas sobre a paisagem urbana, linha costeira, paisagem de património, skyline, entre outras opiniões (Mapa 7).

Mapa 7 – Tópicos relacionados com a paisagem Tópico Quantidade de textos Percentagem 1 Construção do corredor verde/costeiro 46 42,2% 2 Impacto das novas zonas urbanas sobre a paisagem urbana 31 28,4% 3 Linha costeira 23 21,1% 4 Paisagem de património cultural 3 2,8% 5 Skyline 2 1,8% Outros 4 3,7% Total 109 100,0%

De entre estas opiniões, há as que propõem a necessidade de contemplar a paisagem urbana em geral, designadamente a protecção do Farol da Guia, Fortaleza do Monte, Colina da Penha, entre outros marcos paisagísticos culturais e históricos importantes, mantendo um bom eixo visual; tanto Zhuhai como Macau atribuem importância à modelação da paisagem do Canal de Shizimen, foi proposto por alguns cidadãos que os dois territórios estreitassem a comunicação e consulta durante a elaboração do plano urbanístico; o corredor costeiro deve continuar a paisagem humana das novas zonas urbanas e dos bairros antigos. Entretanto, segundo o planeamento, os novos aterros terão uma linha costeira e um corredor costeiro mais prolongados, pelo que, para enriquecer as características tradicionais e diversificadas dos pontos de interesse turístico de Macau, foi sugerida a transformação de tradicionais juncos de pesca de Macau, embarcações de estilo português, barcos à vela e sampanas para embarcações de turismo que auxiliem o desenvolvimento da indústria do turismo. Em suma, os cidadãos mostram uma atitude positiva quanto à construção do corredor verde/costeiro, paisagem urbana e linha costeira. De salientar, o grau de suporte em relação ao corredor verde/costeiro é o maior, situando-se por volta dos 80% (Figura 14)

(Figura 12)

Distribuição das respostas relativas ao desenvolvimento das indústrias criativas/cultural

29100.0%

ContraNeutraPró

(Figura 13)

Distribuição das respostas relativas àconstrução de instalações culturais

19100.0%

ContraNeutraPró

Page 35: 新城填海區規劃

35

A ampla audição da vontade pública realça o valor da auscultação pública

De entre as opiniões expressas pelos cidadãos, os trabalhos relativos à auscultação levados a efeitos pelo Governo constituem também um objecto de atenção, tendo sido recebido um total de 104 opiniões da respectiva área que versaram principalmente sobre os métodos de auscultação, duração da auscultação/auscultação faseada (Mapa 8). Esperaram que esta auscultação seja mais humanizada e corresponda às expectativas da população da RAEM, reflectindo realmente o valor de uma auscultação pública, com vista a fazer com que o planeamento dos novos aterros se adapte melhor à realidade de Macau, principalmente à vontade do público. Por outro lado, há também cidadãos que se identificaram com os trabalhos desta auscultação dos novos aterros. Isto contribui para o aumento da confiança do Governo em relação ao futuro trabalho, designadamente o reconhecimento e o estímulo dos cidadãos que são bens valiosos sem preço para o desenvolvimento dos trabalhos de planeamento dos novos aterros.

Mapa 8 – Tópicos sobre os trabalhos de auscultação Tópico Quantidade de opiniões Percentagem 1 Auscultação sobre as novas zonas urbanas (em geral) 78 75,0% 2 Forma de auscultação sobre as novas zonas urbanas 14 13,5% 3 Tempo para auscultação/auscultação faseada sobre novas zonas urbanas 12 11,5% Total 104 100,0%

Elaborar um novo planeamento dos bairros antigos aproveitando a oportunidade de desenvolvimento das novas zonas urbanas

Durante esta auscultação, muitas pessoas mostraram preocupação com o desenvolvimento dos bairros antigos e esperavam que não nos esqueçamos do “antigo” por causa do “novo”, dando importância realmente aos problemas dos bairros antigos. Sobre isso, partilhamos da mesma opinião. Falando do tópico sobre a preocupação com os bairros antigos, através de um total de 102 opiniões, se entrarmos em pormenor, esta matéria classifica-se em quatro vertentes: preservação do património mundial/Centro Histórico de Macau; reordenamento/vitalização dos bairros antigos; suporte e complementaridade entre as novas zonas urbanas e os bairros antigos; conservação de outras construções (Mapa 9). As opiniões apresentadas pelos cidadãos neste tópico são claras e positivas, sendo que o grau de apoio da preservação do património mundial/Centro Histórico de Macau atingiu os 94,1% (Figura 15). Segundo as opiniões, para além da necessidade de se avaliar a aparência ou dimensão das futuras construções e a possibilidade de afectar ou causar desarmonia com a paisagem do património mundial, tendo em conta os problemas dos bairros antigos, principalmente a possibilidade de reordenar e planear o Centro Histórico, transferir parte dos moradores dos bairros antigos para os novos aterros, através da distribuição dos recursos de solos, atenuando a concentração demográfica por forma a optimizar a disposição geral do Centro Histórico, resolver a questão do desenvolvimento e conservação e criar um ar histórico singular resultante do encontro entre a cultura chinesa e com a ocidental. Tudo isto reflecte as opiniões dos cidadãos quanto à forma de concretizar a complementaridade entre as novas zonas urbanas e os bairros antigos e ao reordenamento dos bairros antigos. Além disso, manifestam apoio às medidas (figuras 16 e 17). Paralelamente, os cidadãos opinam também que o Governo deve levar a bom termo a articulação dos transportes entre as novas zonas urbanas e os bairros antigos.

(Figura 14)

Distribuição de respostas relativas aocorredor verde/corredor costeiro

3678.3%

36.5%

715.2%

ContraNeutraPró

第一章

意見分析報告

Page 36: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36

Mapa 9 – Tópicos sobre a preocupação com os bairros antigos Tópico Quantidade de opiniões Percentagem 1 Preservação do património mundial/Centro Histórico de Macau 34 33,3% 2 Reordenamento/Vitalização dos bairros antigos 30 29,4% 3 Suporte e complementaridade entre as novas zonas urbanas 26 25,5% e os bairros antigos 4 Conservação de outras construções 12 11,8% Total 102 100,0%

São optimistas quanto à perspectiva do desenvolvimento sinergético de Zhuhai e Macau

No que tange à cooperação regional, contam-se 66 opiniões, sendo o desenvolvimento sinergético entre Macau e Zhuhai, centro de negócios do Canal de Shizimen, Ilha artificial da mega ponte Hong Kong-Zhuhai-Macau e mega ponte Hong Kong-Zhuhai-Macau os tópicos mais abordados (Mapa 10).

Mapa 10 - Tópicos sobre a cooperação regional Tópico Quantidade de opiniões Percentagem 1 Desenvolvimento sinergético entre Macau e Zhuhai 36 38,7% 2 Centro de negócios do Canal de Shizimen 20 21,5% 3 Ilha artificial da Mega ponte Hong Kong-Zhuhai-Macau 15 16,1% 4 Mega ponte Hong Kong-Zhuhai-Macau 14 15,1% 5 Características locais 7 7,5% Outros 1 1,1% Total 93 100,0%

(Figura 15)

Distribuição das respostas relativas à preservação do património mundial / “Centro

Histórico de Macau”2

5.9%

3294.1%

ContraNeutraPró

(Figura 16)

Distribuição das respostas relativas ao suporte e complementaridade entre as novas

zonas urbanas e os bairros antigos

726.9%

1973.1%

ContraNeutraPró

(Figura 17)

Distribuição das respostasrelativas ao reordenamento / vitalização

dos bairros

620.0%

2480.0%

ContraNeutraPró

Page 37: 新城填海區規劃

37

As opiniões optimistas quanto ao desenvolvimento sinergético entre Macau e Zhuhai representam 55,6% (Figura 18), não obstante algumas preocupações. Esperam que as novas zonas urbanas se articulem com a tendência principal da integração regional. Sendo a zona A vizinha da futura mega ponte Hong Kong-Zhuhai-Macau e a zona C contígua com o futuro centro de negócios de Hengqin, Zhuhai, novos pontos de integração regional, é aconselhável aproveitá-las. Além disso, é necessário reflectir sobre as indústrias que devem ser desenvolvidas tendo em vista a cooperação regional. No âmbito da cooperação regional, o aspecto que merece maior atenção é a articulação das infra-estruturas de transporte. A título de exemplo, sendo a zona A a única zona de Macau que fica na zona de desembocadura da mega ponte Hong Kong-Zhuhai-Macau, é previsível que aquela zona tenha muito trânsito, pelo que é crucial para o sucesso de todo o planeamento a solução da articulação entre a zona A e outras zonas em termos do trânsito e a redução do congestionamento, criando condições para a livre circulação. O futuro planeamento urbanístico dará ênfase à beira-mar, ao lazer e à construção de instalações públicas, o que pode contrastar com o centro de negócios do Canal de Shizimen do lado oposto da margem. A coordenação com o centro de negócios deverá ser um aspecto a merecer atenção.

Reduzir o desenvolvimento de habitações de baixa densidade, construindo mais habitações públicas

A habitação é um dos focos da auscultação sobre os novos aterros, tendo recebido 88 opiniões que versaram sobre habitação pública, preços do imobiliário, habitação de baixa densidade, habitação económica ou habitação social (Mapa 11). A matéria de habitação pública, por si só, ocupa 53,4% da totalidade das matérias discutidas e tem a ver principalmente com a construção de mais habitação pública, proporcionando aos cidadãos um lar confortável. Além disso, são de opinião que se deve reservar 1/3 dos recursos dos solos para construir habitação pública, regular a proporção da oferta entre os edifícios habitacionais e comerciais e as habitações públicas, controlar o número de terrenos para desenvolvimento de imobiliário de luxo, aumentar adequadamente a oferta de terrenos para habitações social e económica e reservar terrenos para construção de habitação pública, permitindo a um maior número de residentes de Macau terem casa própria. Não se deverá construir muitas moradias luxuosas, na medida em que se receia que isso possa levantar os preços dos edifícios, ficando as novas zonas urbanas ocupadas por pessoas de camada superior. Os moradores dos bairros antigos não serão capazes de mudar para as novas zonas, o problema da pressão dos recursos dos solos continuará por resolver. Contam-se 17 opiniões sobre a questão dos preços altos do imobiliário enquanto 14 sobre a construção de habitações de baixa densidade. Os que se preocupam com aquele e os que mostram atitude desfavorável são respectivamente 70,6% (Figura 19) e 64,3% (Figura 20).

Mapa 11 – Tópicos sobre a habitação Ordem Tópico Quantidade de opiniões Percentagem 1 Construção de habitação pública 47 53,4% 2 Questão de altos preços do imobiliário 17 19,3% 3 Construção de habitação de baixa densidade 14 15,9% 4 Construção de habitação económica 5 5,7% 5 Construção de habitação social 4 4,5% Outros 1 1,1% Total 88 100,0%

(Figura 18)

Distribuição das respostas relativasao desenvolvimento sinergético entre

Macau e Zhuhai1

2.8%

2055.6%

1541.7%

Preocupante NeutraOptimista

第一章

意見分析報告

Page 38: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38

Devido à preocupação com o assoreamento e as inundações, propuseram que se deve,em primeiro lugar, levar a bom termo a avaliação do impacto ambiental

A conquista de terras ao mar desperta as preocupações relativas à protecção do ecossistema marinho e do meio ambiente natural. Desta vez os cidadãos mostram-se também preocupados com o eventual impacto do aterro sobre a hidrografia fluvial, contando-se 67 opiniões expressas. As opiniões compreendem o aterro em forma de ilha, inundações/intrusão de água do mar, assoreamento do canal fluvial/águas fétidas/vala de águas residuais, avaliação ambiental, qualidade da água, largura do canal e ecossistema hídrico (Mapa 12).

Mapa 12 – Tópicos sobre a hidrografia fluvial Tópico Quantidade de opiniões Percentagem 1 Aterro em forma de ilha 23 26,1% 2 Inundações/Intrusão de água do mar 22 25,0% 3 Assoreamento do canal fluvial/águas fétidas/vala de águas sujas 18 20,5% 4 Avaliação ambiental 7 8,0% 5 Questão da qualidade da água 6 6,8% 6 Largura do canal hídrico 5 5,7% 7 Ecossistema hídrico 5 5,7% Outros 2 2,3% Total 88 100,0%

Nos textos sobre a hidrografia fluvial, predominam as questões sobre a justificação do Governo para conquistar terras ao mar por aterro em forma de ilha, visto que receiam que o aterro em forma de ilha possa causar assoreamento do lodo no canal fluvial, repetindo-se a ocorrência da cena de peixes mortos na baía do Norte do Fai Chi Kei, pelo que opinam que se deve levar a bom termo a avaliação do impacto ambiental.

Os cidadãos mostram-se também preocupados com os aterros sem que o Governo tenha melhorado eficazmente o problema da intrusão da água do mar nas zonas baixas, agravando-se os prejuízos da intrusão. Se existirem canais nas zonas A, C e D, qual é a solução para as inundações? Além disso, propuseram a construção de diques nas zonas A e E, junto do Templo Tam Kong de Coloane, Canal de Shizimen enquanto o Porto Interior pode servir de abrigo de ventos. Esperam que as autoridades competentes possam considerar estas opiniões. Segundo os dados estatísticos, as pessoas com receio das inundações e assoreamento do canal fluvial representam mais de 50% (figuras 21 e 22).

(Figura 19)

1270.6%

4 23.5%

15.9%

Distribuição das respostas relativas aopreços altos do imobiliário

Preocupante NeutraOptimista

(Figura 20)

Distribuição das respostas relativas à construção de habitações de baixa densidade

964.3%

3 21.4%

214.3%

ContraNeutraPró

Page 39: 新城填海區規劃

39

A gestão do armazém intermediário e oficinas de reparação de veículos concentra-se nas novas zonas urbanas

Quanto à mudança do armazém intermediário, construção de bairros comunitários comerciais e habitacionais, construção de edifícios monumentais, mudança da estação de tratamento de águas residuais e construções de outras instalações do Governo, todas estas matérias ficam enquadradas no âmbito de construção, contando-se 80 opiniões (Mapa 13).

Mapa 13 – Tópicos sobre a construções Tópico Quantidade de opiniões Percentagem 1 Mudança do armazém intermediário 24 30,0% 2 Criação de bairros comerciais e habitacionais 19 23,8% 3 Construção de edifícios monumentais 15 18,8% 4 Mudança da estação de tratamento de águas residuais 9 11,3% 5 Construção de outras instalações públicas 3 3,8% Outros 10 12,5% Total 80 100,0%

(Figura 21)

1150.0%8

36.4%

313.6%

Distribuição das respostas relativas relativas às inundações/intrusão de água do mar fluvial/

águas fétidas/valas de águas residuais

Preocupante NeutraOptimista

(Figura 22)

1055.6%

6 33.3%

211.1%

Preocupante NeutraOptimista

Distribuição das respostas assoreamentodo canal

第一章

意見分析報告

Page 40: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40

Há cidadãos que desejam que o armazém intermediário seja transferido para a zona A ou E (Figura 24) ou que seja concentrado o armazém intermediário, oficinas de reparação de veículos, centros de abate de veículos, matadouro, lota e mercado abastecedor numa ilha artificial, ficando afastados das habitações. A fiscalização e o controlo serão feitos segundo a classificação do ramo de actividades, mediante elaboração de diplomas legais inerentes. De salientar, em relação à questão do armazém intermediário que sempre merece atenção da sociedade, 87,5% das opiniões expressas são favoráveis à sua mudança (Figura 23).

Estimativa demográfica e distribuição racional das instalações comunitárias

São tópicos discutidos nesta auscultação a estimativa demográfica das novas zonas urbanas, a futura distribuição demográfica e envelhecimento demográfico de Macau, contando-se com 74 opiniões (Mapa 14) da área demográfica.

Mapa 14 – Tópicos sobre a população Tópico Quantidade de opiniões Percentagem 1 Estimativa demográfica para as novas zonas urbanas 37 50,0% 2 Futura distribuição demográfica de Macau 27 36,5% 3 Envelhecimento demográfico de Macau 6 8,1% Outros 4 5,4% Total 74 100,0%

Os cidadãos consideram que o plano dos novos aterros deve ter um campo de visão de 50 anos. Esperam que o plano dos novos aterros dê ênfase à estimativa da futura população e análise dos dados, devendo a estimativa demográfica estar sujeita a melhor estudo, para que o plano dos novos aterros tenha maior precisão, dados justos, disposição racional das instalações comunitárias, com vista a fazer face aos desafios resultantes do futuro envelhecimento demográfico (Figura 25). No que respeita às opiniões favoráveis à necessidade de levar a bom termo a estimativa demográfica, 43,2% são optimistas e 54,1% neutras.

(Figura 25)

Distribuição das respostas relativas à estimativa demográfica

das novas zonas urbanas

2054.1%

16 43.2%

12.7%

Preocupante NeutraOptimista

(Figura 23)

8, 36.4%

312.5%

2187.5%

ContraNeutraPró

(Figura 24)

Distribuição de respostas relativas à mudança do armazém intermediário

Distribuição de localização preferida para o armazém intermediário e intenção

A區 E區

7

0

2

4

6

8

1

ContraNeutraPró

Page 41: 新城填海區規劃

41

Rever a Lei de Terras, tornando a concessão de terrenos transparente

No que respeita à gestão dos solos, contam-se 61 opiniões que versam sobre a transparência da concessão de terrenos, Lei de Terras, “restituição” de “terrenos em dívidas” e hasta pública de terrenos (Mapa 15).

Mapa 15 – Tópicos sobre a gestão dos solos Tópico Quantidade de opiniões Percentagem 1 Transparência da concessão de terrenos 17 27,9% 2 Lei de terras 13 21,3% 3 “Restituição” de “terrenos em dívida” 12 19,7% 4 Hasta pública de terrenos 11 18,0% Outros 8 13,1% Total 61 100,0%

Em resumo, os cidadãos esperam, nas suas opiniões, que a gestão da concessão de terrenos dos futuros aterros deve ser transparente; devem obedecer à forma de hasta pública, tendo um regime justo, transparente e imparcial para a venda de terrenos; consideram que se deve rever a Lei de Terras que vigora há vários anos; e que se deve divulgar, com a maior brevidade possível, a questão da “restituição” de “terrenos em dívida”. O apoio à revisão da Lei de Terras é de cem por cento.

Apresentar ideias sobre o novo planeamento urbanístico sob cinco vertentes

Em resumo, as opiniões dos cidadãos recolhidas na primeira fase podem classificar-se em cinco áreas: 1) Expectativas do aperfeiçoamento dos espaços, estruturas físicas e instalações; 2) Abordagem sobre a protecção do ambiente, paisagem e hidrografia fluvial bem como o desenvolvimento ecológico; 3) Tópicos que têm sido muito discutidos nos últimos anos no seio da sociedade ou o rumo da política de desenvolvimento, como por exemplo, habitação e indústrias culturais e criativas; 4) Discussão da elaboração de dados científicos, melhoria do sistema de governo, leis e regulamento ou forma de auscultação; 5) Concretização das propostas sobre a cooperação regional.

No que respeita à distribuição da vontade, são quatro os tópicos que mereceram cem por cento de apoio dos cidadãos: “desenvolvimento das indústrias criativas/culturais”, “construção de instalações culturais”, “utilização de veículos amigos do ambiente”, “revisão da Lei de Terras”. A seguir, são os tópicos com mais ou aproximadamente 90% de apoio: “utilização de espaços subterrâneos”, “construção de faixas para bicicletas”, “construção de lares ou asilos”, “construção de parques”, “desenvolvimento dos transportes públicos”, “arborização geral”, “reciclagem de resíduos”, “preservação do património mundial/Centro Histórico” e “criação da lei de planeamento urbanístico”. Daí pode ver-se que os cidadãos alimentam grandes expectativas relativamente à concretização dos trabalhos previstos nas Linhas de Acção Governativa por parte do Governo relativamente às referidas áreas. Estas opiniões são factores que merecem a nossa preocupação e reflexão tanto no futuro planeamento das novas zonas urbanas como no desenvolvimento social de Macau.

第一章

意見分析報告

Page 42: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42

Congregar a sabedoria colectiva da população e unir a vontade pública para levar a bom termo o planeamento das novas zonas urbanas

Além disso, queremos partilhar com todos que os novos aterros interessam ao futuro desenvolvimento de Macau e ao bem-estar da população. Estamos cientes de que a construção das novas zonas acarreta uma grande responsabilidade. Não será fácil levar a bom termo tal tarefa. Para nós, a capacidade e a vontade são também importantes, na medida em que é uma grande prova e desafio. Obviamente, para fazer a construção das novas zonas urbanas o melhor possível, o apoio da população em geral é um factor ainda mais importante. A voz da população é a nossa força. Esperamos que possamos contar com o vosso apoio nas segunda e terceira fase de auscultação, continuando a contribuir para a construção de Macau com a sabedoria colectiva. Tal como foi dito pelo primeiro-ministro, Wen Jiabao, desde que Macau, um território de inclusão social e mútua confiança e com tradição de boa vizinhança, saiba aproveitar bem a sabedoria colectiva, unir a vontade da população, reunir a força da população assim como motivar o empenho de todos, terá um futuro melhor.

Acreditamos que a população partilha connosco da mesma opinião. Por um lado, estima a atmosfera histórica e humana tradicional e o valor espiritual da sociedade, por outro lado, alimenta expectativas infinitas com o futuro desenvolvimento. É precisamente com este raciocínio que procuramos o progresso da sociedade.

A primeira fase de auscultação sobre os novos aterros decorreu entre 19 de Junho e 18 de Agosto de 2010. Não obstante, os cidadãos mostraram-se entusiasmados e recebemos, mesmo depois deste período, muitas opiniões construtivas. Na impossibilidade de enquadrar estas opiniões recolhidas posteriormente para análise e enumerar pormenorizadamente, continuamos a utilizá-las para referência nos trabalhos de estudo da fase seguinte de auscultação, por forma a reflectir a absorção séria da vontade pública.

Para terminar, gostaríamos de manifestar os nossos agradecimentos a todos quantos apoiaram durante a primeira fase de auscultação pública sobre os novos aterros, disponibilizaram-se para estar presentes nas sessões especiais de auscultação e apresentar opiniões através das diversas vias que foram úteis para nós.

Tal como foi dito pelo humanista Albert Schweitzer, as coisas mais valiosas do mundo só são completas com paixão e sacrifício.

Com efeito, para levar a bom termo a construção das novas zonas urbanas e promover o aperfeiçoamento contínuo de toda a sociedade, o critério é igual.

Page 43: 新城填海區規劃

43

意見滙編

第二章

第一節

公眾諮詢場

第二章

第一節 公眾諮詢場

第一場公眾諮詢場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梁文耀先生

澳門工程師

學會會長

➢ 有否對本澳的人口規模進行研究?是否掌握有關

數據?新城規劃中如何考慮人口問題?

➢ 澳門的土地非常珍貴,建築受到覆蓋率、容積

率、高度等限制。直昇機場對周邊建築高度造成

限制,建議將現有港澳碼頭的直昇機場搬至新城

填海區A區,或遷到高樓頂層。

➢ 路環直昇機維修廠也應藉此契機進行搬遷,以解

決高度限制,有利於城市進一步發展。

➢ 人口分析與預測工作是科學編制城市規劃的基礎,

亦是城市規劃工作的重要技術參數,不是簡單的控

制指標,它為合理配置空間資源、統籌安排城市各

項建設、提供公共設施及服務提供依據。

人口預測主要的作用是顯示在不同的假設前提條件

下,人口數量及結構變化的不同可能路徑,有助了

解不同人群對城市功能和城市服務的需求和發展。

透過統計暨普查局提供技術協助下,我們在該局澳

門居住人口預測(2007-2031)的基礎上,根據

2007-2009年間居住人口的實際變化情況對預測的

一些假設前提條件進行了微調,同時利用2009年

12月31日的實際居住人口數目作為基准,對2010-

2020年間的居住人口進行了預測。當然,這些預測

並非官方統計,只供作城市規劃的技術參考之用。

統計暨普查局將在明年進行人口普查,相信在完成

人口普查後,利用有關的數據再進行的預測將可更

好地預測本澳人口在未來的變化。

根據預測分析,我們發現澳門未來的人口出現嚴重

的老化,未來十年,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平均

年增長率到達6.81%,而15-24歲人口的年增長率

是-3.93%,這些問題都是我們做規劃必須重視的。

➢ 另一方面,工作小組將配合部門就有關環境承載力

問題、人口政策等作深入研究。

➢ 部分新城填海區的土地受航空役權等因素限制,有

不同的限高條件,將會因應條件限制,規劃不同用

途的建築物。根據中央的批覆,新城填海區規劃需

要集約利用,故會多考慮功能混合型的建築配置。

同時,政府會展開地下空間規劃的研究。

➢ 有關直昇機場維修廠的搬遷需聽取社會各界意見,

及作專業評估。

舉行日期:2010.06.19

舉行時間:15:00

舉行地點:澳門理工學院(禮堂)

出席人數:130人

Page 44: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44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劉永誠先生

澳門建築

置業商會理

事長

關恩賜先生

➢ 建議政府在新城打造綠色長廊,協調舊區、新區

及人工島的關係,精心設計新城海岸景觀。

➢ 目前舊區已非常擠逼,舊區重整需要新的土地資源

以便抽疏舊城,新城規劃應考慮優先落實公屋計

劃,以便舊區居民遷出,為舊區重建造就條件。

➢ 目前燃氣中途倉、污水處理廠等厭惡性設施困擾

着居民,新城規劃中對此是否已作考慮?遷出不

受歡迎的設施以有利於釋放北區的土地資源。

➢ 填海使河道收窄,會影響水流、水質,甚至產生

死水,淤泥可能引致航道淤塞,影響通航,新城

規劃是否該方面有所考慮、及進行研究?

➢ 新口岸皇朝區與其他區份的交通連接非常差,重

要的連接點經常出現塞車,期望政府能總結過往

的經驗,處理好新城與舊區的交通銜接。

➢ 是否可結合新城填海區規劃調整目前的輕軌路

線?可否考慮讓輕軌行經新城填海區B區而避免進

入受爭議的新口岸居住區?

➢ 人口政策非常重要,澳門人口自然增長較少,假

若政府不開放投資移民,城市設施做得再好也沒

有人享用。

➢ 澳門樓市不能僅靠本地人和外地勞工支撐。

➢ 新城規劃中對賭博業限制不合理,因為澳門最大

的投資者是六間賭牌公司。

➢ 從投資者利益而言,高級住宅不應與平民屋混合。

➢ 新城填海與港珠澳人工島的填海已有協調機制。兩

島之間會因應重要視廊設置綠帶、各區廊道等形成

綠色網絡,為居民創設休閒設施網絡。

➢ 新城填海區的規劃目標之一是預留土地儲備,回應

公屋需求。

➢ 政府將利用是次新城填海區規劃契機,處理好青洲

中途倉的問題,藉此改善青洲居民的生活環境。但

有關永久中途倉的具體選址會在下一階段規劃時確

定。

➢ 澳門土地緊缺,規劃時從交通、環保等不同範疇作

綜合分析考慮,故此,政府跨部門小組,務求多協

調,同時多聽取各方意見。

➢ 新城建設將以民生設施優先,基建道路先行,同時

因應社會發展建設各類政府辦公建築、文化設施。

➢ 有關新城填海區的A區和澳門半島、港珠澳大橋人工

島之間的狹長水域對水流、航道所產生的影響,政

府已邀請相關部門進行研究,新城填海區其他區份

在稍後也展開研究。同時,日後在填海工程期間,

將會加設有效工程措施,減少航道淤積及垃圾堆

積。

➢ 新城填海區的交通規劃會以公交優先,綠色出行為

原則,優先考慮大運量的公交系統,再按不同特點

的需要或地形作設計及協調,新城將按具體的分區

佈置再設計交通的網絡。

➢ 輕軌規劃已於2002年開始展開研究和諮詢,有關新

口岸區的走線,在 2006年時已推出多個走線方案,

包括經過孫逸仙大馬路的走線,後聽取社會意見後

調整作現時的走線。

➢ 新城填海區不發展博彩業是前任特首向中央莊嚴地

作出的承諾,現任特首崔世安先生也一再重申新城

填海區是不會發展博彩業。需要強調的是,不發展

博彩業並不是不發展旅遊業。

Page 45: 新城填海區規劃

45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林宇滔先生

澳門工會

聯合總會民

政民生關注

組成員

樊飛豪先生

利先生

➢ 作為政府第一次就大型城巿規劃進行諮詢表示認

同,希望不同界別的居民均能表達意見。

➢ 應盡快制定《城市規劃法》及修訂《土地法》,讓

新城填海區規劃在法律的保障下得以落實執行,希

望新城填海區的規劃有前瞻性,遵照法律精神,收

集公眾意見,制定草案,形成最終方案。

➢ 新城填海區各區已把澳門半島南部和氹仔北部包

圍,希望多作前瞻性的考慮,在規劃上必須非常

注重避免建築樓宇產生屏風效應,並針對目前本

澳現存通風、熱島效應等問題,在設計上提出措

施,引入新鮮空氣,改善目前舊城區污濁空氣。

➢ 樓宇高度與宜居環境之間要取得平衡,應善用地

下空間,規劃需透過協調,制定各方面皆可接受

的方案,希望社會就樓宇高度作出討論。

➢ 新城規劃中,社會設施、公共房屋、乃至交通運

輸應作整體考慮和研究,令一般市民,包括舊區

居民也能從中獲益。

➢ 輕軌搬出新城的提法未必實際,因未必即時有重

大的運量需求,並或會影響皇朝區居民使用,但

將來如何有機結合輕軌及巴士路線至新區中,希

望有關部門加以思考。

➢ 關於人口問題,建議採取措施鼓勵多生育,同時要

保障市民的生活素質得以提昇,創設宜居環境。

➢ 需非常重視人口數據。目前出生率及移民數量都

下降了,相關的教育設施應有所考慮。

➢ 屏風樓的問題需作仔細研究,可委託香港相關專

家協助制定指引。

➢ 皇朝區原來的規劃非常好,原有很多設施,但都

未能落實。

➢ 基建設施非常重要,新城填海區大部分是島嶼,

連接各島的交通網絡非常重要,需要避免交通混

亂和擠塞。

➢ 十字門水域各點之間、澳門和灣仔之間、澳門和

橫琴之間的交通連接亦非常重要。

➢ 氹仔舊城區應考慮列作保護區。

➢ 新城填海區的規劃年期是多長?

➢ 填海會影響原來的海岸線,高樓更會影響濱海區

的視野和景觀。

➢ 希望透過新城改善北區人口稠密的情況。

➢ 是否有預留公屋土地?新城土地如何分配?

➢ 特區政府已決定在明年啟動《城市規劃法》的草擬

工作,爭取在兩至三年內實施。而新城填海區規劃

的第二、三階段諮詢也將於明年展開。可以預見,

隨著各項城市規劃工作的按序展開,構建現代化和

科學化的澳門城市規劃體系工作已邁出可喜的步

伐。而這些完善規劃體系的工作將為新城填海區規

劃具體落實《綱要》中澳門作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

的城市定位,體現行政長官提高居民綜合生活質素

的施政理念,達至新城舊區扶持互補、建立宜居環

境的規劃目標打下穩建基礎。

此外,各項法規如《土地法》、《都市建築總章

程》、《防火安全規章》等正進行修訂的工作。

➢ 屏風樓問題除涉及樓宇高度外,也和整體城市建

築、空氣流通有關,目前土地工務運輸局、環境保

護局、氣象局委託了香港中文大學研究團隊開展“

澳門城市空氣流動”研究工作,通過電腦模擬等技

術進行精確研究,科學論證,避免城市建設對城市

空氣流動造成不良影響。

➢ 地下空間利用是一個很好的課題,會展開相關研究。

➢ 新城的公共設施應是面向澳門全體市民,而非僅是

單單面向新城的居民,故規劃中會考慮建設具規模

的公共設施。

➢ 新城填海區的A、E兩區之間將建第四條跨海通道,

但該通道是橋樑或隧道,暫時沒有定案,而不論橋

樑或隧道各有優缺點,選擇時需考慮預算、景觀、

航道、土地等因素,希望各界多給予意見。

➢ 除了新城350公頃用地以外,已預留土地作各區連

接之用。另亦預留土地作為與橫琴和區域連接。

➢ 參考《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 -

2020年》、本澳各專項規劃,以及周邊地區及區域

規劃的年期,均以2020年為規劃年期,故新城填海

區規劃亦以2020年作為規劃年期。

➢ 新城填海區規劃是一個跨部門合作的工作項目,填

海工程必須考慮水文,盡量減少對海岸線的影響,

並會規劃海濱綠化帶。

➢ 新城填海區規劃需配合發展需要,設置相關的公共

設施及便捷的交通網絡服務廣大新舊城居民,當

然,也會預留土地儲備作公共房屋之用,具體的土

地利用在下一階段展開研究。

第二章

第一節

公眾諮詢場

Page 46: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46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梁先生

馬志光先生

澳門工程師

學會

Mr. Paulo

鄭先生

➢ 新城填海區規劃關係澳門未來20~30年的發展,

是否應考慮分期規劃?

➢ 規劃有否考慮新城舊區的關係以及區域關係?

➢ 新城填海區規劃的簡介中有提及商住用地,是否

可以就用途作出清晰分區?

➢ 工作小組會否公佈居民的意見?

➢ 新城填海區規劃目標中沒有提及文化產業?是否

會考慮結合海濱長廊發展文化產業?

➢ 新城的島嶼與舊區之間交通連接是嚴峻的問題,

舊區的公交系統不好,新城再好也難以吸引市民

選用公共交通工具,所以私家車路網是一個需要

重視的問題。

➢ 新城可否透過在地下空間舖設共同管溝等技術,

避免出現目前經常掘路的情況?

➢ 填海會否對舊大橋(嘉樂庇大橋)有所影響?

➢ 新舊城區是否能真正協調發展?

➢ 需研究人口的平衡發展。

➢ 新城填海區的規劃年期是十年,但填海工程已需

時五年,十年規劃年期是否可行?

➢ 規劃的起點高,如提出低碳城市等概念,但是否

有配套政策扶持?

➢ 在土地利用原則上未有反映經濟適度多元化的

概念。

➢ 人口定位非常重要,商界建議本澳要有一百萬人

口,市民認為五十萬已足夠,人口定位需配合可

持續發展中心目前進行的人口政策研究。

➢ 把舊區人口引入新城,可有政策扶助?是否可以

TDR(物業發展權轉移)形式進行?

➢ 各區的連接交通系統,是否考慮以TOD (公交導

向發展) 模式發展?特別是新城填海區的A區、B

區與港珠澳大橋人工島的連接。

➢ 新城填海區的C、D、E區已有具體形狀,是否早

有規劃?

➢ 城市規劃不可能是一張完整的藍圖,需因應發展需

要和社會變化,適時作出調整,當中重要的是檢

討、修訂應按照既定程序進行。

➢ 新城填海區規劃的具體細化工作將在下一階段進行,

習慣上規劃會因應城市發展而進行不斷作出調整。

➢ 新城與舊區的關係應是扶持互補。透過新城填海區

新增土地,適當紓緩舊城區的開發密度及土地承載

力,在新城填海區增建公共設施,推動重大交通基

建配套設施規劃解決舊區空間不足的客觀制約,使

新舊城區扶持互補,以達至可持續發展。

➢ 規劃上是商住混合還是商住分開,這點必須配合澳

門的實際需求、客觀條件,及聽取社會各界意見,

再作合理規劃。

➢ 在第一階段諮詢所收集的意見會悉數公佈,同時對

意見會作出回應。

➢ 新城填海區的規劃目標之一是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

展,當中已包括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

➢ 採用人工島式的圍填海造地是國家海洋局的要求,

需要遵循保護自然岸線原則、延長人工岸線原則、

提升景觀效果原則。

➢ 在新城填海區的規劃中,會遵循完善交通基建的土

地利用原則,建設環保綜合交通體系,建立以輕軌

系統為主幹,巴士的士為輔助,步行環境為基礎的

低碳出行模式。

➢ 基建設施會考慮善用地下空間,盡量減少掘路,避

免對居民造成影響。會展開共同管溝利用研究。

➢ 填海工程已作了技術評估,不會對嘉樂庇大橋構成

影響。

➢ 要達至新城舊區的扶持互補發展,除了規劃外,還需

要政策扶持,以及居民、商界等社會各界同心協力。

➢ 人口預測是規劃重要的因素之一,已有部門展開人

口政策研究。

➢ 新城填海區的規劃年期是10年,填海工程爭取於5

年完成。

➢ 有關人口問題,可持續發展策略研究中心現正展開

研究,歡迎各界多提意見,參與討論

➢ 新城規劃會考慮向TOD(公交導向發展)模式。

➢ 新城填海區各區的面積、位置、形狀均是經環境評

估,專家分析,及國家海洋局等部委審批後確定

的。各區的規劃現正展開,目前我們是就概念規劃

諮詢社會意見。

Page 47: 新城填海區規劃

47

第二場公眾諮詢場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凌世威先生

澳門租賃旅

遊車商會理

事長

蘇全堅先生

澳門環保物

料回收聯誼

會理事長

李先生

石油行業

戴錦良先生

澳門的士聯

誼會理事長

➢ 現時澳門最缺乏停車位,尤其旅遊巴停車位相當

缺乏。未來新城規劃會否預留空間作旅遊巴的停

泊和上落客區?以配合旅遊城市的形象。

➢ 澳門作為環保城市,這些停車場會否有環保型車輛

的相關配套設施?如充電站、天然氣加氣站等。

➢ 希望藉著新城填海規劃的契機能撥出土地作物料的

回收,並設獨立碼頭或堆放區供環保業界使用。

➢ 石油行業雖然微不足道,但為全澳市民提供能源服

務。基於實際運作需要,在數十年前已於當時人煙

稀少的青洲設立中途倉作協調、中轉石油產品。

從澳葡政府至特區政府皆肯定中途倉的作用。自

2003年青洲中途倉大火後,特區政府意識到中途

倉應遷離民居,當時特首承諾在筷子基北灣填海,

建立中途倉。無奈至今已過七年,仍停留在選址階

段。數月前部分石油產業代表獲劉仕堯司長接見,

表示要有待於新城填海造地後才有望設置永久中途

倉,但今年的施政報告未有提及此點。有鑑於此,

我們向政府提出訴求,望政府加快落實批地,解決

業界的困擾。

➢ 新城填海各區以小島式填海,鑑於昔日填海區與舊

區的接駁位,如新口岸的羅理基博士大馬路附近交

通非常擠塞,希望政府妥善規劃交通,完善規劃新

舊區之間的交滙口,接駁位應採立體交通。

➢ 新城填海區A區佔填海用地四成,鄰近港珠澳大

橋人工島,未知人工島的旅客和車輛是否都經A

區進入澳門?有否做車流量評估?是否人工島的

所有車輛都能來澳?或只限於部分車輛?業界對

此很憂慮。

➢ 在港珠澳大橋的人工島以公交作接駁工具,相比

准許所有車輛直接進入本澳為佳。

➢ 新城填海區規劃會從整體作出考慮,包括交通、環

境保護、公共設施、旅遊設施等等。

➢ 在進行交通規劃時會盡可能創造條件讓乘客在一個

安全、舒適的環境上落車。

➢ 將會對環保車輛配套設施作深入研究。

➢ 政府相當重視環保業發展,在整體規劃時會作考慮。

➢ 政府相當重視回收問題,如何更有效地再利用資源,

保護環境資源的發展方向將是未來的考慮方向。

➢ 希望透過創造條件和區域的合作,更好地逐步提高

市民的生活質素。

➢ 關於中途倉的設置,已於第一場諮詢會時作明確表

態,必會利用新城填海用地妥善處理中途倉,還青洲

居民一個宜居的環境,這是政府的職能與責任。同

時,希望社會各界多發表意見,以便能選擇適合的用

址,以符合社會整體利益,完善地解決問題。

➢ 新城填海區的A、C、D三區採島嶼式填海是根據國家

海洋局對填海造地工程的意見,島嶼式填海有利保護

自然岸線、延長人工岸線、提升景觀效果。至於社會

各界擔心各新舊區之間交通接駁,政府也希望對此多

聽社會意見,從而作出完善的整體交通規劃。

➢ 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在新城填海區A區的東面,有關方

面現正進行交通的網絡及接駁口的研究,以配合A區

的發展。

➢ 正與內地爭取在港珠澳人工島的珠澳兩個口岸開放給

人車使用,人車兩通,未來便可增多一通道往珠海。

➢ 戴先生所提的意見與政府構思相近。基本上,在港

珠澳大橋人工島上會設置停車場,所有車輛,尤其

是客車需要停在此處,旅客是透過公交接駁來澳。

舉行日期:2010.07.17

舉行時間:15:00

舉行地點:澳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演講廳)

出席人數:70人

第二章

第一節

公眾諮詢場

Page 48: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48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袁先生

信德中旅船

務管理有限

公司代表

張先生

澳門的士聯

誼會

何偉添先生

環境諮詢委

員會委員

黃秋成先生

澳門教車業

商會理事長

林先生

澳門環保物

料回收聯誼

會代表

➢ 本公司在外港碼頭及氹仔北安碼頭皆有經營航

線,似乎新城填海區A區填海不影響外港碼頭的

航道,故希望有關部門能在會上作出澄清。

➢ 在宣傳小冊子的「新城舊區扶持互補」示意圖

上,不知因何新城填海區E區與路氹城之間是單向

箭咀,是否有特別含義?

➢ 新城填海區的大規模發展,除了關閘等對外交通

外,海運交通是相當重要。外港碼頭、氹仔北安

碼頭在未來規劃上角色定位如何?功能會否有變

更或調節?

➢ 傳聞外港碼頭會搬遷至新城填海區A區或港珠澳

大橋人工島,現階段政府是否有相關資料?此

外,有否對港澳碼頭現時的交通流量進行評估?

會於何時進行研究?並於哪一階段推出?

➢ 建議預留土地,發展像夏威夷海灘、澳洲大堡礁

的模式,這些都是人工建造而成旅遊景點,表示

收到不少乘客反映澳門晚上除了到賭場外,沒有

甚麼地點可去。建議興建觀光夜市以吸引遊客。

➢ 支持新城填海區規劃,因隨著經濟發展需要,填

海是無可避免的,而採用海島式是較好的設計,

減少對生物、洋流等環境影響,相信政府向中央

申請填海用地時有做環境影響評估,希望新城必

須再加強對環境影響的評估。

➢ 建議興建建築物時要有環境影響評估報告和審

議,而審議的工作必須做好。

➢ 建議政府在新城區內建設帶頭採用環保建材,並

為填海造地作出生態補償,在海邊建造綠化區

域,減低填海造地對環境的影響。

➢ 必須爭取永久車輛教考場的土地。1985年把教

考場遷往氹仔後,早於兩至三年前又再搬遷至路

環新教考場,當時政府承諾該場地僅暫作2年使

用,但至今仍是以此處作教考場。澳門作為國際

城市,任何人都可以在澳考取車牌。現時金光大

道車流量繁忙,且受天氣影響較大,新城為澳門

帶來大量土地,應藉此機會,設置永久車輛教考

場,以符合市民需要。

➢ 現時政府相當忽視環保產業,大部分生活廢物都

被焚化,產生二次污染。其實生活廢料是可再利

用,只是沒有統籌,環保不應只重視節約能源,

還應興建廠房,作系統性的廢物回收。應多考慮

處理可回收的物料,以政策或良好的統籌去解

決。

➢ 政府會否考慮撥出土地供廢物回收行業發展?

➢ 對於外港碼頭是否搬遷,歡迎社會各界多提意見。

這個問題必須經過科學論證。

➢ 外港碼頭航運最大障礙是大橋橋墩,是否需要搬遷

碼頭,要視乎將來連接新城填海區A區與E區的第四

條跨海通道,是採用跨海大橋還是隧道的形式。由

於現階段暫未知澳氹之間的第四條跨海通道是採橋

樑或是隧道,但必以全天候服務澳門社會作為首要

考慮,故暫未能評估對航道造成的影響。

➢ 未來氹仔北安碼頭會較現時外港碼頭規模為大。因

鄰近機場,有關部門現正進行客流量分析,未來與

航空流量相配合,發揮其優勢。

宣傳冊子示意圖上的單向箭咀是筆誤。

➢ 謝謝張先生的意見,進行新城填海區規劃時會對旅

遊設施作充分考慮,以配合本澳世界旅遊休閒中心

的城市發展定位。

➢ 政府一直重視環保,期望透過社會各界共同努力,

創造低碳綠色的生活。

➢ 早前土地工務運輸局與香港中文大學吳恩融教授展

開澳門都市氣候及風環境評估的研究,為新城填海

的空氣流動、日照設計作出規範性的導則,減低新

建樓宇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 非常認同何先生提出生態補償,政府非常關注生態

環境。希望民間多參與共同創見美好的未來。

➢ 考車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政府會作綜合考慮,但

現階段並未能承諾會否設置永久駕考場,但會作深

入研究。

➢ 政府十分關注環保廢料的回收。未來環保局將更積

極與業界商討廢物如何再利用。

➢ 對改善廢物再回收問題,本澳仍有改善空間。今後

將更關注廢物再利用的課題。

Page 49: 新城填海區規劃

49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陳錫橋先生

環境諮詢委

員會委員

李靜儀小姐

➢ 對改善空氣污染、水污染,需要政府與珠江三角

洲其他城市共同努力。

➢ 香港為鼓勵市民使用環保車輛,實行減免稅務的

優惠,但澳門還沒有任何政策鼓勵市民購買環保

車輛。希望賭場的發財巴率先採用環保車輛,然

後逐漸普及全澳。

➢ 希望輕軌與珠海的接軌做得更好,並期望內地的

高鐵伸延至澳門或珠海。

➢ 現時大部分青年反映沒有能力購買房屋,建議興

建更多的廉租屋。應大力發展居者有其屋。

➢ 建議發展高科技產業、設立科研中心,尤應設立

中藥驗證中心。

➢ 看見新城的規劃目標感到非常開心,希望透過社

會各界的努力,建設美好的未來。

➢ 新城填海區A、E區受到高度限制,但主要是受航

空役權及其噪音等限制,而新城填海區B、C、D三

區卻沒有高度限制。若只從航空役權層面限制樓宇

高度,恐怕仍有超高樓出現。在規劃前,是否除了

新城填海區A、E區外,其餘各區應先對樓宇高度

作評估,從而限制樓宇高度,不希望在海岸線出現

高而密集的樓宇,這亦是居民所擔憂的。

➢ 新城填海區C、D、E區的用地規劃方向是作商住

社區,新城的社會設施分佈如何?若區內沒提供公

共設施,是忽視市民的需要。在規劃時應多從附

近社區居民的角度去思考。

➢ 本澳現有的海邊走廊均設在馬路附近,居民散步

或跑步時常有車輛在旁呼嘯而過,無法為市民

提供真正的綠化休憩空間。建議新城填海區的行

車通道與海邊走廊保持一定距離,為居民提供安

全、舒適的休憩場所。

➢ 如何透過新城填海區的落實,鼓勵綠色出行?未

來不應讓車輛進入新城,應做好新城與舊區之間

的公交接駁,讓新城真正做到綠色出行。

➢ 要有效處理環保問題,需要從區域層面上作考慮,

自《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發表後,

推進了粵港澳三地政府的密切合作,現正進行《共

建優質生活圈》專項規劃,由省港澳共同編制,相

信區域合作是解決澳門環保問題的一條重要出路。

➢ 澳門初步與內地達成共識,本澳的輕軌能到達橫琴,

再無縫轉乘廣珠城際快軌,因本澳的輕軌與內地高鐵

是屬兩個完全不同的系統,故無法直接接駁。

➢ 電動環保車不存在稅務問題,環保局與財政局正就

油電混合車的鼓勵措施進行商討。

➢ 對於新城填海區的規劃目標中,政府是提出了“預

留土地儲備,回應公屋需求。”但至於預留多少還

需多聽社會意見、透過公眾參與,結合專家論證再

作出符合澳門整體社會利益的決定。

➢ 今次新城規劃涉及不同部門,並將在規劃過程中就

社會服務設施需求提出想法,但規劃最困難的地方

在於平衡各方訴求,希望現階段社會不同階層勇於

發聲,讓工作小組更深入明白不同訴求,在進行規

劃時更好地作出平衡,並交由社會作出選擇。

➢ 城市規劃法將於明年正式啟動立法工作,城市規劃

法律體制的進一步完善,是對新城填海區規劃得以

落實的最有力保障。

第二章

第一節

公眾諮詢場

Page 50: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50

第三場公眾諮詢場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張才勝先生

澳門中小企

業協進會副

理事長

澳門人員協

進會代表

馮先生

➢ 建議合理建築並充分利用填海區的海岸線。

➢ 填海區內的地貌宜有起伏;並應以大範圍的綠化

面積改善澳門生態環境。

➢ 填海區內的建築只能是中低層的樓宇。

➢ 填海區應設各種運動設施和優閒娛樂設施。

➢ 建大型溫室花園,為多元旅遊文化灌注生機活力。

➢ 要注意填海區的交通網絡。

➢ 新城填海內的建築應注意環保和可持續發展。

➢ 填海造地應以改善市民居住環境,提高閒暇生活

質量,增進澳門社會綜合競爭力為目的,希望政

府廣納民意,通過填海為澳門市民創造更美好的

生活環境,為澳門中小企業創造更有利的環境。

(註:該會提供了書面意見,詳見第二章“意見滙編”第四

節“書面意見”。)

➢ 城市建設總有代價,既有前進,也有後退。填海

時要兼顧環保、水文。新城填海區C、D區填好

後,可能會收窄水道,影響水流。

➢ 擔心填海後本澳沿岸的排洪功能受影響,暴雨時

令水浸問題更嚴重。

➢ 新城填海區A區與港珠澳大橋人工島之間有一條

狹長水道,擔心若該水道缺乏自淨能力,政府將

需每年在保持河道暢通上花費大量公帑,促請政

府做好有關水文工作。

➢ 根據2006年中國殘疾人口調查,全國有8,926萬

殘障人士,佔全國總人口的6.34%,若以6%去

估算澳門殘障人口,則有3.24萬,此乃不容忽視

的數字。

➢ 建議新城填海區應撥出五公頃土地興建殘障人士

行政大樓、服務大樓、院舍及戶外設施,以“一

站式”服務便利殘障人士,免舟車勞頓的麻煩,

亦有助殘障人士獨立生活。希望該等設施設在新

城填海區A區,因本澳現有三分之二的殘障人士

集中居於北區。

➢ 特區政府在向中央提出填海造地申請時,已明確表

示不會發展低密度住宅,並與國家整體發展戰略相

配合。

➢ 新城填海區規劃工作小組由不同政府部門代表組

成,包括交通事務局、土地工務運輸局、環境保護

局、港務局、社會工作局、教育暨青年局、體育發

展局及文化局等,相信各部門都會因應澳門實際情

況做好規劃,按先後緩急做好有關配置。

➢ 環境保護局在早前推出《澳門環境保護概念規劃構

想2010-2020》中已提出將來需設定建築物的規劃

標準,除了在新城填海區外,在舊區重整時亦會在

建築物的設計積極引入環境保護元素。

➢ 在向中央提出申請填海造地前,亦和內地相關部委

對水文、環境等方面作了科學研究和論證。過程中

經相當多的論證基礎,中央政府才批出五幅填海土

地。政府在填海過程中會一直做環境影響評估,並

與內地部門緊密溝通。

➢ 填海新城各區和澳氹之間的岸邊距離除要滿足航道

需求外,還要依循國家相關要求,及考慮防洪基

礎、防河道淤塞等問題。目前計劃中新城填海區A區

與港珠澳大橋人工島之間距離不少於150米。

➢ 自1995年開始,港務局與珠江水利委員會就本澳附

近水域綜合治理研究規劃合作,1998年雙方簽署

合作協議,開展珠江河口澳門附近水域綜合治理規

劃,至目前為止,仍然是有利於該區的治理方案。

新城區填海位置首要考慮是如何有利於出海航道的

整治規劃、灘塗開發利用規劃及水污染防治控制規

劃等工作。現時填海五個區域中,正位於可供開發

利用的灘塗地點,日後應可理順附近一帶水環境問

題。

➢ 未來新城填海區將著重無障礙設施的設置。除步行

環境外,還透過公共交通(如輕軌)接駁至新區,

以方便居民,特別是殘障人士出行。

➢ 有關殘障人士設施,工作小組會和社會工作局對此

作出研究,因應社會訴求作出合理規劃。

舉行日期:2010.07.31

舉行時間:15:00

舉行地點:澳門理工學院(禮堂)

出席人數:85人

Page 51: 新城填海區規劃

51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陳連進先生

周先生

澳門傷殘人

士服務協

進會

羅小姐

➢ 新城填海區會否設污水處理?

➢ 新城填海區建設會否處理本澳的排水系統,以解

決舊區水浸問題?

➢ 有否對水資源進行規劃?

➢ 新城填海區會否設置容納上萬人的大型場地,以

舉辦演唱會、國際性活動?

➢ 建議將本澳現有的部分商舖遷移至新城填海區,

如皇朝區酒吧街,因而產生噪音、治安等問題,

對附近居民造成困擾。

➢ 建議在新城填海區設親水區,可參考台灣宜蘭的

冬山河設置兒童親水區。

➢ 除公共房屋外,新城填海區會否興建私人住宅?

➢ 新城填海區有建築物高度限制,會否一併規範當中

綠建築的比例,如利用天台空間蓋成小型公園。

➢ 政府曾表示若輕軌路線走新口岸區的外圍,而不

進入倫敦街,將會影響澳門沿岸景觀,但本人發

現這只是大家溝通不足,若將輕軌改路線往新區

並地下化,外觀上依舊沒有阻擋景觀。

➢ 希望澳門不是只有賭場,建議多興建露天夜市、

城市廣場等,像氹仔跳蚤市場,免費在特定地方

擺設攤位售賣創意產品。

➢ 雖邀請很多專家作研究和科學論證,但他們都是來

自外地,可能不太了解澳門社會及居民習慣,期望

政府是面對面與市民進行溝通,而不是假諮詢。

➢ 建議新城填海區不要興建太多行人天橋,像關閘

行人天橋,既浪費電力,又時常出現故障,建議

興建行車天橋、行車隧道,開放路面予行人。

➢ 現時道路、建築物皆有梯級,令殘障人士出行不

便,希望日後加以改善。

➢ 雖有院舍、復康大樓的建設,但更希望興建更多

適合特殊人士的運動場地、訓練基地。

➢ 對於污水處理的問題現正研究中,在進行全澳規劃

的同時,必定考慮新城填海區需處理的污水量,及

污水系統等設施配套,以全面配合相關工作。

➢ 新城區填海位置首要考慮是如何有利於出海航道的

整治規劃、灘塗開發利用規劃及水污染防治控制規

劃等工作。現時填海五個區域中,正位於可供開發

利用的灘塗地點,日後將可理順附近一帶水環境問

題,及透過區域合作改善本澳供水。

➢ 新城填海區規劃是需要考慮澳門未來的發展,特別是

可持續發展,需要為澳門的下一代預留發展空間。

➢ 新城的基礎設施是必需的,但需要因應實際情況,

如人口等設置不同規模,政府現正對此進行研究。

至於是否興建大型場地,需要社會的共識。

➢ 可在設計時考慮兒童親水區的建議。其實也需要因

地制宜。

➢ 在新城填海區各區的規劃方向中,工作小組提出商

住社區的建議。

➢ 有關把商鋪從現時的社區遷至新城區,由於澳門是

自由社會,政府不能強迫商店遷移到指定地點。

➢ 在進行新城填海區設計時,政府會推動無障礙設施。

➢ 謝謝羅小姐的意見,會予以考慮。

第二章

第一節

公眾諮詢場

Page 52: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52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潘志明先生

澳門明愛

總幹事

飛安達先生

卓小姐

➢ 希望五幅填海在20~30年才完成發展。

➢ 新城填海區A區應先發展,興建公共房屋,增加學

校及社會服務設施,以回應市民、社會的需要。

➢ 建議政府主動與內地溝通,尋找本澳定位。若早有

新城填海區規劃,應在新城填海區C、D區擴大澳

門大學的校園區,不應把澳門大學校區遷至橫琴。

➢ 建議不要忽略舊區的綠化。

➢ 雖然本澳未來青少年人口出現負增長,但澳門長

期以來缺少青少年活動場所,應向青少年提供更

多康體設施。

➢ 建議尋找適合地方建動物園。

➢ 建議增設儲水池。

➢ 場地設施不宜地下化,因使用冷氣等通風設備,

將耗用大量電力,而且對呼吸造成影響。

➢ 未來橫琴發展十字門商務區,成為“商城”,足

以取代澳門“賭城”內的商業空間,在規劃時可

否歸還居民一些寧靜的空間?

➢ 政府發展新城不能犧牲舊城。

➢ 本澳未來人口出現嚴重老化,故樓宇不宜建太

高,盡可能鼓勵步行。

➢ 如何在新城設計增加護老及院舍等設施,加強對老

人、弱勢人士的關心?讓全體市民享受新城空間。

➢ 明白政府就新城規劃諮詢所付出的努力,但希望

在規劃過程中,能夠小用一塊得一塊,盡可能不

進行填海工程,若真的需要進行填海,則應考慮

多用新科技,如浮土,以便日後有機會可將填海

土地歸還予海洋。

➢ 建議政府遷移直昇機場,以免阻礙新城填海區A

區發展。

➢ 新城填海區各區中只有B區明確規劃方向有公園,

綠化對生活、環保、氣候相當重要。

➢ 現時人車爭路問題普遍,如:南灣區。政府宜在

新城填海區多設行人專用區及綠化區,以及露天

茶座等旅遊設施,以支持澳門旅遊休閒城市的發

展方向。

➢ 提議在離島,如:E區,興建動物園或小型遊樂場

等設施,令規劃更為完善。

➢ 希望政府藉新城填海區建設的機會,釋放舊區空

間,如:在空置土地優先興建社會設施。

➢ 政府公佈未來兩至三年將有150個宿位予智障人

士,但數量遠遠不足智障人士對社會設施的需

求,作為家長,希望未來舊區和新城填海區的公

屋規劃中皆預留設施給智障人士。

➢ 希望新城填海區設有智障人士運動訓練場地。

➢ 在新城填海區規劃,政府提出了“預留土地儲備,

回應公屋需求。”作其中一項規劃目標。

➢ 政府一直致力增加並改善綠化空間,並經常與國內

相關部門密切交換意見,務求從區域層面解決環境

問題。

➢ 對於地下空間的利用,政府沒有既定立場,留待社

會討論。

➢ 橫琴澳門大學校園區只是其中一項與橫琴的合作項

目,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合作項目。

➢ 政府正積極改善和增加青少年與老年人的設施。

➢ 有關直升機場是否遷移,需聽取社會各界意見。

➢ 新城填海區各區都預留了綠化空間。

➢ 對於行人專用區的設立,需聽取各界意見,特別是

所在社區內商號和居民的意見。

➢ 有關動物園,這是一個新的建議,會作研究。

➢ 在新城填海區規劃中,綠地、廣場、道路、公用設

施等用地不少於總面積的五成,同時,也希望透過

新城舊區的扶持互補,釋放舊區的部分空間以改善

區內居民的生活質素。

➢ 有關智障人士的訴求,工作小組在專場諮詢中收集

了不少意見,會作深入研究。

Page 53: 新城填海區規劃

53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劉小姐

蕭先生

戴小姐

➢ 感謝政府向弱勢社群舉行的諮詢專場,聽取他們

的聲音。

➢ 希望藉新城填海區,釋放舊區空間,豐富現有社

會服務資源。

➢ 在弱勢群體不熟悉的地區興建綜合設施並不是件

好事。

➢ 政府應藉新城填海區規劃的時機,深入研究如何

有序地分配社會服務設施,以滿足現有和未來的

需求。社會服務機構也不應只爭取自己的地方,

更重要是共同清晰社會服務的未來藍圖。

➢ 曾在過往的諮詢提及建議於新城填海區預留土地

興建公屋,但這次規劃諮詢並沒提及相關事項,

會否在新城填海區興建公屋?

➢ 新城填海區建設會否和舊區重整結合,令市民遷

往新區,從而騰出舊區土地予社會服務機構?

➢ 非常贊成新城填海有五成土地用作公共設施,這

五成是以總面積五成計算?還是各區五成?假設

新城填海區B區公共設施較多,那相對來說,新城

填海區A、C、D、E區則會減少,故是否每區應

有設一定比例的公共設施,以體現公平使用。

➢ 建議政府在思考新城填海區配套時宜配合政策、

法規,不能單考慮硬件的興建,也要考慮軟件的

配套。

➢ 剛才與會者提議建造人造海灘,但可能未必適合

未來的人口發展。

➢ 現時閱讀風氣不普及,建議在新城填海區多建圖

書館,並與體育設施相配合。

➢ 工作小組透過和社團合作進行諮詢專場,目的是為

了聆聽弱勢社群的聲音,希望合理規劃、配套各類

社會設施。

➢ 在新城填海區規劃目標中,政府是明確提出:“預

留土地儲備,回應公屋需求。”

➢ 新城舊區扶持互補,不是單為了遷出居民,事實上

人口遷移是自由的,政府無權干預。新城舊區互補

最重要是釋放舊區空間,優化居民生活環境,增加

社會設施只是其中一種手段,改善交通、增加綠化

等等都有利於改善舊區環境。

➢ 至於各區的公共設施比例要至下一階段才有條件公佈。

新城區內有大型公共設施,不等於舊區內就沒有相

關設施。政府希望透過新城建設城市級的設施,讓

全澳居民共同使用。同時,也可在舊區騰出空間建

設各種小型社區服務設施。實際上,將服務設施分

為城市級、社區級,可適當分工,一些設在社區內

的小型活動設施或簡單的服務可方便區內居民。至

於大型活動則由新城區內的城市級設施負責,減輕

在舊區建設大型設施的壓力。

➢ 多謝意見,已記錄,交相關部門研究。

第二章

第一節

公眾諮詢場

Page 54: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54

第四場公眾諮詢場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陸惠德先生

澳門地產發

展商會常務

副會長

楊小姐

梁小姐

演藝學院學

生家長

➢ 澳門城市賴以永續發展的核心經濟根基是產業多

元化,而產業多元化本身不是空話一句,需要政

府政策大力扶持和主動傾斜。

➢ 新城填海區規劃必須利用這五塊新填海土地的發

展機遇,把本澳新城舊區的道路交通、綠地綠

帶、商業網點、旅遊景點等互相配合,互相依

託、互相串聯;同時利用新填海的部分土地與本

澳歷史城區建築群附近關聯土地進行適當置換。

➢ 新城區填海規劃必須從城市發展的長遠核心利益

出發,避免一次過把土地處理完畢。

➢ 新城區填海的總體規劃必須真正以民為本、陽光

施政,以本澳城市的永續發展為依歸,貫徹總體

科學規劃和分段實施計劃,更要避免重蹈若干年

前本澳新口岸區的發展弊病,計劃頻頻改動,最

後馬路彎彎曲曲,建築物欠缺規劃規範佈局單調

刻板的教訓。

註:該會提交了書面意見,詳見第二章“意見滙編”第四

節“書面意見”

➢ 建議考慮音樂發展、教育問題。

➢ 現今音樂教育場所及設施不足,妨礙發展,要求

於新城填海區規劃內,考慮設立演藝場地。

➢ 建議提供一定規模的表演場地,讓學生發揮所

長。

➢ 雖然演藝學院現時有良好師資,但因場地所限,

學生需於望德堂、高士德馬路兩邊跑,學校在時

間安排上有不足,如學生18:00放學,18:00

便要排練,未有顧及學生的用餐需要,希望日後

能加以改善。

➢ 現時演藝學院的空間及設施均不足,希望新城規

劃能考慮藝術發展需要,提供足夠的合適、又具

規模的表演場地

➢ 建議提供培訓基地,加強對本地藝術人才的培育。

➢ 認同意見,在小組提出的新城填海區規劃構思建議

中,也提出預留土地供未來發展,同時,建議A、E

區的用地規劃方向包括多元產業用地。

➢ 為更好地協調、推進整個新城填海區規劃,政府已

建立跨部門機制,除土地工務運輸局、交通事務

局、環境保護局、建設發展辦公室、運輸基建辦公

室等規劃、建設、交通部門外,還邀請了文化局、

衛生局、旅遊局、社會工作局、教育暨青年局、民

政總署等涉及市政、社會、文化等不同範疇的部門

共同參與,構建良好溝通工作,令整體規劃更能配

合各方所需。

➢ 在新城填海區規劃中會綜合考慮不同功能的公共設

施,以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

➢ 關於表演場地,早前已與文化相關領團體域進行諮

詢,會盡最大努力創造條件讓全澳市民共享並讓藝

術創作人得以發揮。

舉行日期:2010.08.07

舉行時間:15:00

舉行地點:澳門旅遊會展娛樂中心4樓

出席人數:230人

Page 55: 新城填海區規劃

55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何先生

陳智青小姐

演藝學院舞

蹈學校首届

畢業生

➢ 新城填海區B,C及D區均是發展影視產業、文化

創意產業的理想區域,建議透過策劃具本地特色

和創意的節目,打造一個屬於澳門的文化藝術地

標,結合藝術文化、環保及綠色生活的海濱藝術

長廊,構建完整的世界級旅遊休閒中心。

➢ 現時政府對外來電影藝術支持度高,但不應忽略

本地創作及培養觀眾。

➢ 本地的錄像成本低,具有獨特的本土性,在文化

及藝術上有特殊定位與價值,若加上妥善的文化

節目策劃,可以成為中國藝術電影的窗口。配合

澳門和葡國的連繫,未來可成為歐亞記錄片及獨

立電影的交流和貿易平台。

➢ 針對不同觀眾應有不同的硬體設施。

➢ 一個缺乏文化的旅遊休閒中心注定會失敗,期望

澳門重視本土文化,發掘本土文化的深層價值,

重視本土性及本土藝文工作者,在新城區內注入

更多文化創作產業的元素,並按照不同的文化藝

術發展培養人才。

➢ 希望在新城填海區裏會有一座屬於本澳的演藝學

院,讓音樂、戲劇、舞蹈學校能一同發展,讓澳

門藝術事業得以穩定的發展。

➢ 本人是演藝學院的學生,演藝學院首屆畢業生現

投考大專院校,四年後,該批舞蹈員將回到澳

門,但無奈目前澳門場地未能讓她們發揮,沒有

一座完善的學校,沒有完善的舞台,更沒有專業

的舞團,在此希望澳門能有屬於自己的舞團,發

揮舞蹈水平。

註:陳智青小姐提交了書面意見,詳見第二章“意見滙編”

第四節“書面意見”。

➢ 已預留土地作多元產業使用,因應環境而有不同的

產業。演藝文化將作深入的考慮,於新城內提供場

地及提供發揮的空間可再作研究,相信透過各部門

進行系統性的分析,並融合市民意見,將能制定合

理的規劃。

➢ 關於表演場地,早前已與文化相關領域團體進行諮

詢,會盡最大努力創造條件讓全澳市民共享並讓藝

術創作人得以發揮。

第二章

第一節

公眾諮詢場

Page 56: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56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謝小姐

互聯網

Facebook

5Go群組

代表

鄭先生

➢ 群組希望收集文化、藝術界人士的意見,以及市

民的心聲。目前已經有一千六百多人逐漸形成共

識,並強力建議把文化、藝術注入新城填海區,

我們認真地希望關注政府的規劃,並主動和各界

人士溝通。綜合千多人的意見,我們提出十點訴

求建議政府落實:

1. 建立國際交流藝術園區,包括各類別的藝術學

校、藝術創作工作室、畫廊、表演空間等,全

區使用綠建築、低碳車輛和單車。

2. 規劃長期營運的創意市場步行區,並且推行彈

性、自主、開放的管理。

3. 營造文化、藝術氣氛的公園,全區規劃單車徑,

有公共藝術展品,有自然生態保護區,有可以隨

意進出的草坪,有戶外表演舞台和廣場。

4. 設立創意設計中心和資料庫,展示和銷售澳門

製作的創意產品,創作人可獲最新流行資訊。

5. 專設表演藝術的國際級劇院,內有適合各類表

演的空間、排練室,可以舉辦大型頒獎禮、藝

術節等。

6. 建立多媒體科技藝術中心,包括動畫、立體電

影、音效、電影特技等研究和推廣。

7. 建立澳門當代藝術館,包括不同藝術領域的展

示空間、澳門藝術文獻庫等。

8. 專設兒童及青年藝術教育館,有特定為兒童及

青年設計的室內、戶外空間和教育活動。

9. 設立公共圖書館,具有讓人長久停留的閱讀氣

氛的空間,採用複合式管理,有餐飲、無線網

路、工作坊課室。

10. 預留公共藝術空間,可以擺設大型裝置藝術品

和塗鴉區域,創作人可以在區內隨時自由創

作。

註:該網上群組提交了書面意見,詳見第二章“意見滙編”

第四節“書面意見”。

➢ 提出空間置換計劃的概念,通過新城填海區的土

地調整舊區空間,藉此機會處理一些妨礙世遺景

觀的建築物。

➢ 新城填海區的出現是調整城市形態及產業形態的

機會。

➢ 是交通系統調整的機會,使澳門成為低碳的環保

城市。

➢ 新城的規劃需要更完善考慮,建議充分利用地下

空間優化交通系統,及發展地下商城。

➢ 建議把已擱置的輕軌展覽館變成澳門五百年城市

規劃歷史館。

➢ 城市規劃應由法律制度支撐及監控,必須將有關

的規劃法制度化,避免日後新區規劃“隨意為

之、妄意為之”。

➢ 很感謝文化界朋友對新城填海區規劃工作的大力支

持,正如我們宣傳口號:新城規劃新夢想,你我參

與齊共享。有大家的支持,相信整個規劃更符合澳

門整體居民利益。

➢ 未來政府會積極為藝術工作者提供合適的空間。文化

設施及政策必須相配合,政府將會作詳細的考慮。

➢ 新城將可以發展城市級的表演場地,而舊區亦可能

發展不同級數的表演場地。

➢ 置換土地涉及複雜的私有財權問題,並不是簡單的

呎換一呎,當中牽涉如何在保護私有財產和公共利

益中取平衡,需社會取得共識。有關對世界文化遺

產保護區的保護,目前文化局正修訂《文化遺產保

護法》內相關規定。

➢ 地下空間將於新城規劃中考慮,地下空間會視乎地

區而有不同規模的發展。

➢ 特區政府於2008年公布了《對構建現代化與科學化

的城市規劃體系的探索》諮詢文本,隨後循序漸進

展開多項改良措施、研究工作,從不同方位加緊推

進完善本澳城規法律體系、行政體系、運作體系的

工作。明年將啟動《城市規劃法》的草擬工作,爭

取在兩至三年內實施。

Page 57: 新城填海區規劃

57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莫兆忠先生

冼深源先生

澳門粵劇曲

藝總會

周樹利先生

澳門藝穗會

會長

➢ 藝術不是為某一階層而設,但現時的文化設施遠

離社區,欠缺便利性,加上巿民消費能力上的

差異及日益嚴重的交通亂象,一般市民未能於日

常生活中接觸藝術文化,將來的公共文化設施會

否是只為高級份子提供服務?如何確保下一代能

實踐文化權?新城填海區會否成為“貴族中的貴

族”,其樓價及物價會否較現時澳門半島為低?

➢ 澳門文化藝術現況一直缺乏詳盡及長遠的科學數

據,如:設施數量、演出場次及人流統計等,均

是一無所知,在缺乏數據情況下,當局如何制訂

一份具前瞻性及宏觀的文化政策?目前有何數據

證明不能在現有土地資源上設有足夠的公共文化

設施,而新城填海區上的公共文化設施卻能回應

需求?目前是土地資源不足,還是土地分配不均

的問題?能否有具科學性的研究作規劃基礎?有

何數據研究支撐澳門犧牲海洋資源,以成就一份

僅能滿足部分階層的公共政策?

註:莫兆忠先生提交了書面意見,詳見第二章“意見滙編”

第四節“書面意見”。

➢ 本澳社區表演場地非常缺少,平時難以預訂場地

舉辦活動,希望新城區能增加相應設施,並應作

詳細的考慮,例如數量、分佈地點等。

➢ 綜合性的表演場館是非常需要的。

➢ 現時文化中心交通不便,民間團體較少選擇作表

演場地。

➢ 盼望新城不會再出現歷史遺留下來重武輕文的傾

向和現象。

➢ 新城區內文化藝術活動空間應也面向普羅大衆,

面向升斗市民,門檻不要設得太高。國內為不同

年齡層而建立的活動場所,如兒童文化宮、靑年

文化宮、老人活動中心等等是值得我們“複製”

➢ 我們生活的地方是“文化沙漠”可能會有點誇大

其詞,但與別的發達國家相比,我們與“文化沃

土,文化樂園”的夢境相距還很遠。

➢ 我們憧憬的是我們十年八載後的未來,但我們卻

未正視我們的先天不足與後天失調的現在!政府

跨部門的父母官可以成立工作小組,徵詢公衆對

未來新城發展計劃的意見,為甚麼市民大衆仍在

面對在舊城開展文化活動的困境時,卻不見有跨

部門工作小組開一兩場諮詢會,來徵詢一下我們

對活化舊城的一點意見。

註:周樹利先生提交了書面意見,詳見第二章“意見滙編”

第四節“書面意見”。

➢ 明白社會各界對新城規劃都有不同的期望及訴求,

但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需平衡社會、經濟、環境、文

化等綜合用地需求,且新城區土地有限,未必能完

全滿足各方需要,但政府會盡力平衡各方利益,做

好新城規劃工作。

➢ 新城填海區各區位置、面積、形狀都是國家海洋局

等部門經反覆論證、專家討論後,考慮了水流、防

洪等因素而確定的。島嶼式填海是有利於保護自然

岸線,延長人工海岸線,保護景觀。

➢ 將在新城區公共空間創造條件,以增加文化元素,

為本澳藝術家、設計師等提供創作空間。

➢ 工作小組認同新城填海區內設置文化設施,推動文

化發展。

➢ 規劃部門一直在推動有關活化舊區的工作,除了研

究外,也有就一些議題諮詢社會意見,如今年第一

季就“世遺核心區(大三巴)整體規劃”舉行了多

場公開諮詢會,聽取社會不同階層人士的意見。

第二章

第一節

公眾諮詢場

Page 58: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58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許先生

周小姐

顧先生

陳栢添先生

➢ 政府欠缺對文化藝術硬件、軟件的支持,對所有

的藝術發展均欠缺資助。

➢ 培養觀眾質素也同樣重要,需培養懂欣賞藝術表

演的市民。

➢ 澳門缺乏文化政策。

➢ 新城填海區必須遵守高度限制,避免破壞世遺景

觀。

➢ 應考慮新建築物能否配合舊區風格,避免不協調

的情況。

➢ 會否對新城填海區的建築物進行評估?

➢ 世遺景觀的保護工作還有提高空間。

➢ 建議政府透過土地互換,重新掌握歷史城區內的

主要土地使用權。

➢ 為何填海造地是350公頃?

➢ 不應只集中在新城規劃,應整體考量全澳。

➢ 擔心新城只興建私人樓宇或商業大樓等賺錢項

目,將樓價拉高,令貧富懸殊更加嚴重。

➢ 文化必然與人民生活有關,文化是靠市民營造。

➢ 新城應以小社區形式建設,要有足夠公共空間。

➢ 劇院應是不分階級,讓全澳市民使用。

➢ 勿如新口岸文化中心、澳門藝術博物館的交通網

絡不完善,令市民難以到達,希望將來文化藝術

設施的交通配套能便民。

➢ 政府現時似將打造“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工作

放在首位,一個好的城市規劃應首重居民需要,

而不是先想如何吸引遊客到來。

➢ 面對國際間的糧食競爭,澳門不能長期依賴某地

方的糧食供應,會否在新城考慮發展農業?

➢ 不贊成填海。

➢ 認為填海及規劃應是改善市民生活、營造創業環

境及提高城市形象。填海應是為澳門市民服務,

而非為旅客及地產商服務,規劃應是為我們的下

一代而做。

➢ 澳門目前已形成三大社區:一. 歷史與文化遺產城

區;二.旅遊娛樂博彩社區;三.自然與保育社區。

為了配合保護生態環境,低碳減排,可持續發展

的國際發展趨勢,建議創造第四社區:環保創意

社區,由物質追求轉化為精神追求。

➢ 建議新城填海區A區南端定位為休養生息、培養

創意、滋養生命的一個社區,具環保與創意的新

型社區。

➢ 社區需要發展產業,建議發展教育、創意、醫

療、環保四大產業。

➢ 新城區應建立學院、劇院、醫院、公園、屋苑五

大園區。

註:陳栢添先生提交了書面意見,詳見第二章“意見滙編”

第四節“書面意見”。

➢ 有關文化政策問題,工作小組會把意見轉交文化部

門。

➢ 新城填海區的各區因應航空役權、直昇機航道高度

限制、城市天際線等因素各有不同高度限制。

➢ 目前的新城填海區各區的位置及面積,均是國家海

洋區等部委部門綜合多次環境評估,科學分析、專

家論證後確定的。

➢ 認同規劃不應只著眼新城填海區,應著眼於全澳。

➢ “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是《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

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賦予本澳的發展定位,

其目的並不單為了吸引旅客,而是為了澳門的可持

續發展,在新城填海區規劃目標中,工作小組也提

出透過規劃提升居民綜合生活質素。

➢ 社會、經濟、環境、文化應一併發展,才能支持城

市的可持續發展方向,未來會以“合理佈局、集約

利用”原則,透過空間安排以滿足不同需求。

➢ 規劃於未來實施時需要不少工程、基建、文化藝

術、園林設計等本地人士參與。

➢ 認同城市的靈魂就是文化,希望即使經過不斷發

展,澳門仍能成為獨特的海濱城市,而不是複製別

人的城市。

Page 59: 新城填海區規劃

59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鄺先生

陳小姐

巧先生

余先生

黃小姐

澳門劇場文

化學會

➢ 認同跨部門工作小組的諮詢工作。

➢ 認為新、舊城區必須協調發展,應更好地利用現

有資源,調整現有資源可減輕新城的空間壓力。

➢ 文化政策必須同時考慮軟、硬件,平衡各方意見

也是必要的。

➢ 澳門應避免被房地產支配。

➢ 希望政府能真正落實承諾,應讓本地專才參與將

來新城所有建設的設計項目。

➢ 排練場地不足,租借場地非常困難。開放時間亦

是對自由表演者(業餘人士)做成不便。

➢ 現 時 政 府 轄 下 排 練 場 所 的 租 金 是 青 少 年 難 以

負擔。

➢ 不論新城與舊區都應有社區性綜合大樓。

➢ 舊區的發展可再作深入的研究。

➢ 建 議 將 現 有 港 澳 碼 頭 及 水 塘 搬 往 新 城 填 海 區 A

區,避免新城填海區A區建築物受航空役權高度

限制。

➢ 很高興看到新城區不發展博彩業。

➢ 可否把文化創意產業作為本澳特色產業?政府會

否有相應的政策配合文化藝術發展?

➢ 文化中心應融入社區,如設置於街市。

➢ 營運管理和文化發展有著重要關係,應深入考慮。

➢ 現時排練、演出場地不足,希望能提供具規模

場地。

➢ 政府應向下一代提供藝文教育。

➢ 若新城填海區興建豪宅,舊區的居民沒有能力搬

遷至新區,還是沒有解決土地資源壓力問題。

➢ 舊區的公共交通工具設施及交通配套不完善,如

何能確定將來可以提供完善交通系統?

➢ 澳門的城市發展定位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

但城市規劃應首要考慮居民的需要,而不是先想

如何吸引遊客到來。

➢ 若能創造舒適空間,藝術團體就能應運而生。

➢ 希望新城有能讓藝術者聚集的場地。

➢ 在是次諮詢中,欠缺數據分析,如:保育區佔地

及高度,認為當局應提供各項土地的實際比例,

而國務院批覆指“科學規劃、合理佈局”,有具

體數據才能有科學規劃,故應以現有數據作為規

劃的參考資料。

➢ 多元產業指甚麼?應具體說明。

➢ 希望各市民把任何意見、建議,變成實際行動,

在諮詢期結束前將意見投遞至土地工務運輸局或

是次諮詢電郵。

➢ 多謝意見,已記錄,交相關部門研究。

➢ 新城填海區規劃是屬於全澳門居民,政府將創造條

件,鼓勵本地專才參加新城建設。

➢ 多謝意見,已記錄,交相關部門研究。

➢ 有關港澳碼頭頭的搬遷,需聽取社會各界意見。

➢ 有關文化政策問題,工作小組會把意見轉交文化

部門。

➢ 認同藝文教育的重要。

➢ 交 通 部 門 一 直 對 本 澳 交 通 系 統 持 續 進 行 優 化 工

作 , 早 前 推 出 《 澳 門 陸 路 整 體 交 通 運 輸 政 策 構

想》徵集意見文本中,提出了交通規劃與城市規

劃相互結合,依“新城、舊區、歷史核心區”三

個“圈層”進行梳理,因應城市各區功能創設適

當的交通系統,訂定不同區域的交通應對策略、

車行速度等。強化澳門半島與離島的公交安排,

以優良的交通系統把各區連接。

➢ 在新城填海區概念規劃中,工作小組提出完善交

通基建對接,透過新城區完善環城快速道路、輕

軌遠期路線等重大交通配套設施建設有效串連新

舊城區的交通運輸。

➢ 不論是早期向中央政府提出填海申請,還是新城

填海區規劃前期工作,還是續後的工作,都是建

築於相關數據、資料的基礎上,考慮到諮詢是面

向普羅大眾,工作小組盡可能以居民容易理解的

文字圖像說明問題,以吸引讀者的注意力。

➢ 認同有數據才有科學規劃的意見,在下階段諮詢

中,我們會嚐試以淺白的方式以數據說明問題。

第二章

第一節

公眾諮詢場

Page 60: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60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百強先生

澳門樂隊刃

記主音歌手

張小姐

羅先生

Mr. Ricardo

Sanchez

Leong

姜先生

➢ 希望在舊區注入文化創意產業,從而活化舊區。

➢ 有成功的體制才能支持文化藝術產業健康發展。

➢ 政府能否支持現有創意產業?例如提供出售平台。

➢ 應善用現有的資源(如建築物)發展創意產業,

將文化注入舊區。

➢ 在發展新城時,應檢討舊區規劃,可騰出空置地

方、活化工廠等予文化界別,不需要香港西九龍。

➢ 希望讓文化界參與新城規劃。

➢ 看不見政府有任何政策引導土地發展。

➢ 對於新城不發展博彩業感到高興。

➢ 建議以博彩業、創意產業、藝術文化、養生保健及

休閒旅遊五大文化帶動產業發展。

➢ 為何填海區是此面積和形狀?為何於小冊子中未能

反映數據資料及考慮因素。

➢ 除諮詢會外,還希望有國際性的競賽。

➢ 本人同意城市規劃就是平衡各方利益,可否把公眾

的意見收集成書,再以此為依據去規劃新城,希望

所提出的意見能透過方案中反映出來。

➢ 昔日政府政策可傾斜予賭業,今後亦可向文化創

意產業傾斜,我們便可以有發展的空間。

➢ 規劃部門現正展開活化舊區研究,包括今年第一季

曾作公開諮詢的“世遺核心區(大三巴)整體規

劃”。

➢ 對於文化產業,政府是十分重視的。

➢ 新城的建設是需要全澳不同界別,不同階層居民共

同參與,齊心協力。

➢ 澳門過去不是沒有城市規劃,而是欠缺制度化的城

市規劃。有見及此,政府已展開多項城市規劃研

究,並將於明年啟動《城市規劃法》草擬和立法工

作,在制度上完善澳門城市規劃體系。同時,會因

應澳門實際情況,研究分析新城土地的開發利用。

➢ 多謝意見,已記錄,交相關部門研究。

➢ 島嶼式填海是根據國家海洋局的要求,其主要基於

保護自然岸線原則、延長人工岸線原則、提升景觀

效果原則。

➢ 目前的填海面積是較最初向中央申報的為少,國家海

洋局等部門是經過多次環境評估,科學評估、專家論

證,特別是考慮到水文、防洪等各種因素後而製定了

目前的五幅填海區土地的面積、位置和形狀。

➢ 有關數據,正如前述,不論是早期向中央政府提出

填海申請,還是新城填海區規劃前期工作,還是續

後的工作,都是建築於相關數據、資料的基礎上,

考慮到諮詢是面向普羅大眾,工作小組盡可能以居

民容易理解的文字圖像說明問題,以吸引讀者的注

意力。

➢ 工作小組會把在第一階段公眾諮詢收集的意見整理

結集出書。除全數公開外,還會附上回應。

➢ 公眾的意見是我們規劃時一個重要的參考,城市規

劃既是一個社會活動,也是一門專業,離不開科

學決策,公眾參與和專家論證是城市規劃必備的

要素,故我們會把公眾意見,結合專家論證,根據

澳門實際情況,做一個符合澳門整體利益的規劃草

案,於明年再諮詢社會意見。

➢ 多謝意見,已記錄,交相關部門。

Page 61: 新城填海區規劃

61

第五場公眾諮詢場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梁先生

思滙網絡

代表

梁先生

澳門街坊會

聯合總會青

少年服務中

心代表

梁先生

澳門青年動

力代表

➢ 澳門過去只有兩次土地公開拍賣,又有貪污案前

科,希望政府增加透明度,公開更多資訊讓市民

知悉,以監督政府。

➢ 關注新城建設的財政預算,過往東亞運超支八

成,總開支佔當時政府一年財政預算的三成。

政府將來進行新城基建工程時如何確保公帑用

得其所?

➢ 政 府 對 新 城 各 區 的 定 位 過 於 分 散 , 以 B 區 為

例,47公頃的土地卻有五個發展方向,容易令居

民混淆各區定位,亦導致諮詢成效低,建議政府

為新城各區設定主要功能,形成各區各有特點。

➢ 由於現時本澳康樂設施收費昂貴,青少年無法負

擔,希望政府注重居民福利,優先考慮增建青少

年活動、休閒設施。

註:思滙網絡提交了書面意見,詳見第二章“意見滙編”第

四節“書面意見”。

➢ 早前街總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之“青年衆議院”

進行調查“康體空間”,結果顯示80%受訪者表

示有足夠空間,但實際使用率只有20%,冀政府

多了解青少年對康體場所的需要,設計貼近青少

年需要的康體場所。

➢ 主教山景觀被破壞,新城填海區B區實際上已填

海,南灣多塊土地正展示售樓廣告,城市規劃行

政系統已誠信破產,目前沒有法律制約,土地不

用競投、土地不依規劃發展、土地未批先填、樓

宇加高未批先僭建等情況嚴重。

➢ 城市規劃必須明確規定土地發展用途,不要再

有“宏觀微調”,城市規劃法要盡早立法。

➢ 新城土地不排除用於還地債,則新城規劃中提到

的綠化比例是否還有可能達到目標?

➢ 在去年國務院對新城填海區申請的批覆中,已明確

規定:“填海形成的土地所有權屬於國家所有,使

用權歸屬澳門特別行政區,由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

進行司法和行政管轄”。

➢ 新城填海區面積合約350公頃,將為特區提供20至

30年的土地儲備,特區政府將按照社會發展需要進

行開發,各分區土地的批給都會按照相關法律進行

批給,原則以公開拍賣為優先採用形式。

➢ 關於新城基建預算會按相關法規進行成本控制,過

程將以公開透明為原則進行並參考廉署指引,杜絕

貪汚腐敗。

➢ 同一區內多個發展方向指的是用地規劃方向,五個

填海區的地塊應是混集不同功能,如應包含居住社

區、公共設施等,同時,建設時也必須有一些基本

的基礎設施,如道路等。

➢ 多謝意見,已記錄,交相關部門。

➢ 特區政府明年將啟動《城市規劃法》的草擬工作,

爭取在兩至三年內實施。新城填海區規劃的第二、

三階段諮詢也將於明年展開。隨著各項完善規劃體

系工作的逐步展開,將為新城填海區規劃具體落實

打下穩建基礎。

➢ 對於城市景觀方面,政府在去年已委託中國城市規

劃學會進行澳門總體城市設計研究,因應社會關注

的城市建設若干重大議題,通過城市設計的角度,

展開針對性的研究工作,研究結果將成為規劃部門

的重要技術參考。

➢ 《基本法》規定澳門所有土地屬中央所有,澳門特區

政府只是使用及管理,政府定會嚴格按法律規定、優

先以公開拍賣方式處理新城填海土地的批給。

➢ 因應社會發展需要,政府過去曾徵用私人業權的土

地。根據《基本法》第一百零三條規定“徵用財產

的補償應相當於該財產當時的實際價值。”因此政

府須按實際情況以等值土地作出補償。但必須強調

整個過程會以維護社會發展公眾利益為前提,並適

時公佈有關訊息讓社會了解。

➢ 必須強調的是新城填海區土地到目前為止仍未批予

任何發展實體。

➢ 工務局目前正舉辦南灣湖C、D區規劃概念徵集活

動,期望透過這次活動徵求社會各界意見,歡迎各

界踴躍提交方案。

舉行日期:2010.08.14

舉行時間:15:00

舉行地點:澳門理工學院(禮堂)

出席人數:75人

第二章

第一節

公眾諮詢場

Page 62: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62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趙小姐、鍾

志堅神父

澳門教區

代表

➢ 新城規劃應兼顧三方面的考慮,包括顧及社會公

義公益、尊重歷史文化及顧及環保及科技發展。

➢ 提出四項意念和十一點意見:

➢ 四項意念:

1. 新舊區間的互補和協調

2. 澳門本位發展的理念

3. 立法規管和保障

4. 資料:建設新城,一些資料是必備的。建議

需要尊重宗教對人的培育作用,讓宗教人士

參加新城建設。要研究並恢復澳門人特有

的良好品質。地區政治和經濟因素的考量之

外,不要放棄澳門人的自我價值。人口預測

有誤導,青年人口的減少趨勢並不代表青年

人問題的緩解。市民未有準確資訊的情況下

難以發表有意義的意見。

➢ 十一點意見:

1. 地理環境的改造,要與整個中國大陸、鄰近

的地方、世界地理環境、氣候變化、人民生

活等連成一體考慮。

2. 政府對海傍低地海水倒灌仍未能有效改善的情

況下繼續填海,會更加深海水倒灌的害處嗎?

3. 澳門需要自己的面貌,而不是與珠海混成一

體的環島走廊,或著眼於吸引遊客到來休閒

於兩個(如珠澳)不同的天地,本地大部分

人的生活還是照顧的。

4. 澳門是一個小城,政府有責任使市民安居樂

業,應悉心建設靈性生活素質。

5. 政府應容納和珍惜小城享有的宗教自由,

因此在新城建設中,在不同的地段上有責

任預留土地以建設人文和靈性的空間。相

信這些宗教團體會以綠化、低碳、人性化

生活內容、精神健康品質、生命教育和倫

理素養的理念和原則配合,為澳門市民繼

續他們的使命。

6. 教育工作是澳門發展成敗的一個重要關鍵,

在新造的土地上建構學校區域是個不容忽視

的問題。

7. 在建設新城的計劃裏,理應顧及本地的技術

人才培訓,因為大學畢業生多不願投身技術

工種的行列。

8. 政府應思考發展澳門成為一個“物流中心”

,這牽涉公共交通道路網絡系統、營運系統

及人力資源配置。

9. 建議發展結合教育、社會福利及醫療三方面的

社會服務產業。指出宗教團體以過往的經驗和

能力,在這幾方面是有能力協助政府的。

10. 在新填的土地上當留有合宜的地區,建立綜

合性的青年服務及活動空間給宗教團體是適

當的。

11. 宗教團體在社會服務工作上不應被視為一

種“勞動工作”,而是附上宗教靈性、道德

和倫理的感召對人的服務,這正是宗教在社

會建設上的特性。

➢ 感謝教區提出的詳細意見。工作小組非常認同除了

物質外,社會還需重視人文精神。

➢ 言論及宗教自由受《基本法》保障,不同宗教都會

得到尊重。新城舊區的發展策略歡迎各界參與、發

表意見。

➢ 雖現在沒有在新城填海區各區中具體規劃公共設施

用地,但工作小組在規劃目標中提出了綠地、廣

場、道路、公用設施等用地不少於五成。

➢ 有關填海工程會否令海水倒灌情況更嚴重的問題,

其實早在1995年已與珠江水利委員會合作,開展河

口和航道的規劃研究,新城填海方案在此研究的基

礎上進行了流水動力、污染問題、河道淤塞等問題

的深化研究,目前方案已考慮相關限制,保持新填

地與原有海岸之間有一定距離。

➢ 目前相關部門與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已合作做相關

研究和環境評估,現時的填海方案已將負面影響降

至最低,在填海工程開展時亦會進行環境監測。

Page 63: 新城填海區規劃

63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孫家雄先生

余韶洲先生

中華新青年

協會副理

事長

巴哈伊教

代表

甘先生

梁小姐

➢ 新城區樓宇過高會形成屏風樓,阻擋海風進入市

區,造成熱島效應,希望當局留意。

➢ 新城填海區C、D區土地面積小,若作商住社區,

建高樓將會很密集,建議兩區增加綠化及公共設

施用地。

➢ 新城填海A、C、D區為島嶼式填海,與現有海岸

間有水道分隔,有可能淤塞而形成臭水河,最終

填埋而失去規劃原意,建議政府對此多作考慮。

註:澳門教區提交了書面意見,詳見第二章“意見滙編”第

四節“書面意見”。

➢ 認同有借有還,但政府在還地債問題上一直含糊

不清,時而表示未有批出任何土地,時而表示需

要還地債,究竟新城土地是用於城市發展還是還

地債?在未明確新城填海區土地還債數量的情況

下,居民難以表達意見。期望政府在新城規劃上

能公開地債的資料。

➢ 公共設施不需太精緻,只需要一大片綠地讓市民

放風箏、看書、野餐等。也不需太多管理,讓市

民可以自由使用,可參考英國公園的管理。

➢ 希望在新城填海區內設林蔭步行單車道,鼓勵步

行及使用單車。

➢ 建議在新城區中加入青年文化元素,讓青年人有

表達自己文化的場所。

➢ 希望新城規劃能讓青年人參予設計。

➢ 可效法荷蘭,讓市民以電子卡自助式自由使用單

車。

➢ 建議鼓勵以單車作主要交通工具。

➢ 希望政府在諮詢過程中加入創意,提升青少年對

新城規劃的參與程度,如舉辦旅遊路線設計比

賽、模擬新城設計比賽等,藉此培養青少年對澳

門的歸屬感。

➢ 高樓不一定就會形成“屏風樓”,需視乎樓宇位

置、佈局。政府早前已委託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本澳

城市空氣流動,研究結果將成為新城填海區規劃一

個重要的技術參考。

➢ 澳門因位處珠江口西岸,含沙量大,淤積嚴重,一

直以來航道必須定期疏導,以保證通航安全。1995

年已開始與珠江水利委員會合作,對航道淤積、灘

塗利用的規劃進行研究,研究結果認為透過水道收

窄可增加水流從而減少淤積,這是經過科學論證得

出的,新城填海區規劃即以此為依據。此外,目前

新城填海區水道最窄處為120米,約是一個標準足

球場的距離。

➢ 必須重申新城填海區的土地現仍未批予任何發展實

體,未來亦會優先以公開拍賣方式批出土地。

➢ 過去因應社會發展需求而向私人徵用的土地是必須

償還的,但具體在哪裏還?還多少?規劃影響每一

幅土地的價值,所以必須在新城規劃出台初步方案

時才有討論基礎,會收集各方意見再作研究,但必

須強調相關操作必定以維護公眾利益為大前提。

➢ 綠廊會考慮單車徑與步行徑的結合,較早前亦收到

單車團體的建議,有關單車徑、步行徑的設置會多

收集民意。

➢ 政府會在新城規劃中創造條件讓本地不同界別人士

參與,不單是青年人,新城是屬於全澳居民的,正

如我們提出的口號:“新城規劃新夢想,你我參與

齊共享。”

➢ 這是一個好建議,會考慮於下階段諮詢中以不同的

手段吸引青少年參與。 第二章

第一節

公眾諮詢場

Page 64: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64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何小姐

巴哈伊教

代表

胡先生

梁先生

➢ 教青局已公佈興建公立學校,但未有計劃設置私

校,學校土地是如何分配?

➢ 現時澳門交通擠塞嚴重,未來如何改善舊城區交

通?若把停車場都搬出新城,舊城區停泊車問題

如何解決?雙環雙軸的構想是在外環路解決交通

問題,但舊城區內的交通問題仍會存在。

➢ 是否有計劃在新城興建公屋?會否把好的地段興

建豪宅,差的地段建公屋?

➢ 會否發展地下空間、地下道路網?地下空間有利

於紓緩人口問題,太陽能的使用可解決地下空間

的能源問題。

➢ 多元產業如何定義?多元產業在澳門沒有生存空

間,我本人的專業是生物,回澳門後就找不到發

展空間。

➢ 希望新城規劃注重培育市民的人文質素,建議多

規劃教育、醫療、青年中心等設施。

➢ 如何評估廣場的有效使用?塔石球場本是年青人

聚集熱點,取消後少了年青人使用。

➢ 現時正規學校用地緊絀,部分學校建在大厦樓層

中,希望得到改善。

➢ 氹仔沒有醫院,需要改善澳門的醫療,目前醫院

的輪候時間、候診時間過長,希望得到改善。

➢ 目前的交通規劃只顧氹仔沒有顧及路環,現在由

路環前往澳門時間較過往長。

➢ 目前的資源回收筒是否起到作用?很多市民都胡

亂投放。

➢ 拍賣土地應規範興建高度,需規定發展商進行環

境影響評估,避免出現不正常、不合理的建築

物。

➢ 新城填海區A、C、D區皆是孤島式填海,交通接

駁安排如何?

➢ 新城規劃和舊區重整如何配合?現時舊區太多不

合理情況須撥亂返正。

➢ 新城不應只有單車徑,而應與人口政策、交通政

策結合,帶動整個舊區的發展。

➢ 由於人口趨向老化,關注墓地不足問題,建議在

新城規劃中對此作出考慮,及考慮海葬的可能

性。

➢ 新城填海區規劃工作得到不同部門的支持,有關教

育設施用地,會聽取教育暨青年局的意見,根據實

際需要作出規劃。

➢ 交通方面,新城填海區是可以起到一定舒解作用,

但要較徹底地解決問題還需要社會各方配合,從整

體政策上著手。政府沒有計劃要把停車場全部搬出

新區。

➢ 在新城填海區規劃目標中,已提出了會預留土地儲

備,回應公屋需求。至於哪些地段興建公屋,這需

要社會共識。

➢ 新城規劃發展會考慮地下空間的利用,在適當技術

支援下,一些交通通道、交通節點等都可考慮採取

地下化處理。

➢ 多元產業的概念較廣泛,博彩業以外的利於澳門發

展的產業均可以包括在內,目前最重要的是要預留

土地以備發展。

➢ 關於老人問題、青年問題,教青局、社工局都是小

組成員之一,會因應實際需求,以集約用地複合使

用的原則,在新城規劃中預留土地。

➢ 地下空間的利用值得探討,會進行相關研究工作。

基建設施地下化、綠建築、低碳等概念都會在新城

規劃中考慮。

➢ 有關教育用地方面會聽取教育暨青年局及社會各界

意見。

➢ 早前政府已具體落實了建設離島醫院。新城填海區

的規劃會對醫療設施的設置作出研究。

➢ 交通政策包含澳路氹整個城市範圍,不會忽視路

環。路環作為澳門市肺,不會重點開發,如何保護

和完善相關交通網絡會繼續研究和聽取意見。

➢ 拍賣土地會考慮列入環保、限高、用途等條件,《土

地法》及其配套法規的修訂工作正進行中,相信隨著

修法工作的推進,將有利於保證土地的使用符合城市

規劃。

➢ 初步構思是透過新城區完善環城快速道路、輕軌遠

期路線等重大交通配套設施建設,配合市內主幹道

系統,減少市中心的交通壓力,同時也有效串連新

舊城區的交通運輸。構思中的澳氹第四條通道將有

效地串連新城填海區A、E區。

➢ 舊區重整需要制定相關法律制度,相關立法程序已

於去年啟動;目前對舊區的工作包括有街道美化工

作、舊區樓宇維修資助計劃等,相關工作會不斷完

善和持續進行。

➢ 有關墓地問題,會聽取市民意見。

Page 65: 新城填海區規劃

65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馮先生

譚先生

基督教教友

➢ 人口預測至2020年,但新城填海規劃應有50年

視野。人口預測中的年青人增長和老年人增長數

據需作進一步研究,以使新城規劃有較準確、合

理的依據。

➢ 直升機場使用人很少但限制了城市發展,是否考

慮搬遷直升機場?

➢ 關 注 土 地 買 換 問 題 , 認 同 還 債 要 還 是 無 可 厚

非,但政府應清楚說明借的債是甚麼?還的又

是甚麼?

➢ 新城填海區A、C、D區將變成孤島,變成獨立社

區,憂慮最終會變成香港天水圍。

➢ 如何限制發展商的建築圖則配合相關設計原則,

如:樓宇高度、方向等,避免出現屏風樓?

➢ 建議在新城填海區C、D區內規定只能使用電力

運輸系統。

➢ 內港至灣仔的隧道規劃至今沒有進展。

➢ 憂慮新城土地會以高昂的金額批出,忽視社會服

務對土地的渴求,故可否預留一定的土地以低廉

租金租予宗教團體、輔導機構提供社會服務。

➢ 是否搬遷直升機場須聽取社會各界意見。

➢ 對還地債,政府是以維護社會發展和公眾利益為前

提,並適時公佈有關訊息讓社會了解。

➢ 電動車輛的使用會作研究推廣。

➢ 在新城填海區規劃工作中,交通規劃是重要一環,

透過完善的交通規劃,新城和舊區之間聯繫是密切

的,並不是孤島。

➢ 對於防止屏風樓,除了在科學上作研究,提出技術

指引外,還會與不同部門協調設定監控機制。

➢ 太陽能是其中一種再生能源,是澳門能源政策的發

展方向之一。未來會多方面考慮,除硬件設施的建

設外,還會加強市民的環保教育。

➢ 正與環保局研究電動車的使用。但目前電動車是新

產品,價格高昂,相關支援亦不足,暫時較難普

及。

➢ 公共設施是新城填海區規劃一個重要元素,在規劃

目標中,工作小組提出了“綠地、廣場、道路、公

用設施等用地不少於五成”的建議。

第二章

第一節

公眾諮詢場

Page 66: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66

意見滙編第二章

第二節 社團機構諮詢場

澳門公民力量諮詢場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Ms.Hope

Chiang

Ms.Cindy

Ng

Ms.Venessa

Cheang

温先生

Ms.Venessa

Cheang

➢ 新城規劃在用途方向像是甚麼都兼顧,但憂慮土

地不足夠。

➢ 藝術文化可以培養人民的文化素養,但澳門較缺

乏扶持藝術文化者的政策、場地。

➢ 藝術文化不是只屬於某部分人,而是每個人所呈

現的特質,沒有任何隔膜。

➢ 現在Facebook已建立群組“5 GOs 行動”,希望

每個人都能表達對新城填海區規劃的訴求,表達

自己在新城想要的藝術、活動,每位參與者與自

己的作品拍照,讓有能力的人幫你實現夢想。

➢ 藝術不只屬於藝術文化工作者,而是每一個人都

跟文化息息相關。整個社會的素養有所提升,市

民努力地尋找夢想,而不是被動的等待政府舉辦

藝文活動。

➢ 藝術文化教育非常重要。

➢ 多為下一代著想,提供藝術文化的場地、資源。

在facebook的成員逐漸增加,讓更多的人關注新

城填海區規劃。

➢ 在土地利用原則沒有提到藝術文化工作。

➢ 建議官員不要用官腔去進行宣傳工作,可以與藝

術工作者合作到學校向學生分享。

➢ 在新城填海區規劃中要加入人性化的空間規劃概

念,現在的設施缺乏從人的角度規劃。舉例說,

現在由金沙往科學館只有一條斑馬線往科學館,

行人為了方便,往往冒著生命危險而亂過馬路。

➢ 現在巴士站太密集,或過於注重機動車輛的停

泊,缺乏舒適的行人環境。

➢ 認同意見,感謝對新城填海區規劃工作的大力支持。

➢ 在新城中的建築物本身可能就是一件藝術品,非常

贊同今天與會者所提的藝術、文化無處不在的見

解。各人表達自己的訴求,向政府反映現時最急需

的設施,政府會收集有關意見,按實際的情況加以

考慮。

➢ 規劃就是聽大家意見,但不會與社會的訴求百分百

一樣,按科學化的決策,進行調整。

➢ 感謝支持新城填海區規劃工作。

➢ 新城填海區規劃目標之一乃是培育多元國際城市文

化,所指的文化包括藝術文化。

➢ 和藝文工作者合作展開校園宣傳活動是一個很好的建

議,下階段作嚐試。

➢ 認同規劃應以人為本。

➢ 現時各景點間缺乏連繫,未來新城填海區規劃會關注

此種情況,構思中透過設計手段串連各景點,同時也

會注意便捷性和便利性。

➢ 認同見解。交通不應只有車,還應結合人。

➢ 交通事務局以雙環雙軸概念構建澳門未來交通體

系,但要減少私人車輛的使用,需要社會達成共

識,未來會強化公交優先,加強與市民的互動。

➢ 新城填海區規劃會加入TOD(公交導向發展)概

念,改變以往的供需模式,為市民提供更多舒適步

行環境。

舉行日期:2010.06.30

舉行時間:20:00

舉行地點:澳門公民力量會址

出席人數:30人

Page 67: 新城填海區規劃

67

第二章

第二節

社團機構諮詢場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譚先生

林小姐

趙先生

梁小姐

方先生

智障人士

家長

➢ 政府在收集社會意見後,會否百分百聽取有關意

見?

➢ 建議派員往學校展開新城填海區的教育宣傳。

➢ 政府會否指出哪些意見被採納,對不採納的意見

會否進行解釋?

➢ 會否有人口指標?

➢ 現時路氹城蓮花口岸有一大片濕地,未來新城填

海區C、E區會否朝生態旅遊休閒設施方向發展?

➢ 新城填海區會否引入環保、節能的設備?如太陽

能收集板、垃圾分類回收。

➢ 這幾年澳門飽受鹹潮影響,新城填海區會否預留

土地作貯水之用?

➢ 新城填海區會否有單車徑?

➢ 珠海十字門將大力發展商業,未來新城填海區

C、D區會否發展金融業?

➢ 有否對新城填海土地進行沉降研究?

➢ 會否引入環保、節能的設備?如垃圾分類回收箱。

台北在垃圾回收方面做得很成功,值得借鏡。

➢ 新城填海會否加劇內港的水浸問題?

➢ 新城填海區是否有建築物高度限制?

➢ 政府如何對新城規劃進行招標?

➢ 關於土地儲備的分配,劉司長曾說會按現有法律

辦事,但《土地法》非常滯後,如何配合舊區的

重建發展?

➢ 中產如何解決置業困難?可以仿傚香港,與申請

者的工作收入掛鈎。

➢ 需要為復康人士多著想,不要把復康院舍搬到江

門那麼遠,應在新城區設置復康院舍。

➢ 在收集社會各界對新城填海區意見後,會全部公布。

➢ 公眾諮詢是新城填海區規劃重要一環,除了聽取社會

意見外,亦需要專家論證,同時結合社會實際情況作

出規劃。

➢ 認同建議,將展開校園宣傳教育活動。

➢ 公布意見時會一併作出回應,正如前述,居民意見還

需結合專家意見和社會情況,城市規劃需要在維護社

會利益大前題下平衡各方利益。

➢ 指標不能完全代表實際的情況,不同地方有不同指

標,不能單單看指標,這並不科學,需要結合城市的

承載力等因素。

➢ 環境保護是新城填海區規劃一個重要課題,早前環

境保護局展開了《澳門環境保護概念性規劃構想

(2010-2020)》諮詢,該規劃面向全澳,當中的

環保政策和工作也適用於新城填海區規劃。

➢ 節能、再生能源等都是環保議題,我們將會展開研

究。

➢ 社會對單車徑有很大的訴求,會考慮在新城填海區規

劃中設置單車徑。

➢ 新城填海區在規劃方向有多元產業用地的考慮,不一

定發展金融業,需要清楚澳門的城市定位,規劃是配

合城市發展。

➢ 填海土地會出現沉降,可以透過工程技術提高沉降的

穩定性,縮短沉降所需時間。

➢ 會在新城填海區規劃中引入環保節能元素。垃圾回收

是一個思考方向。早前環境保護局進行的《澳門環境

保護概念性規劃構想(2010-2020)》諮詢中提出

了多項行動構想,節約資源是其中主要一項,該措施

不止考慮到現時的澳門,將來新城區亦有考慮在內。

➢ 內港水浸是因暴雨、颱風而引致海水倒灌。政府相關

部門已積極解決水浸問題。此外,提高居民和商號預

防水浸的意識也十分重要,政府有關部門已展開建立

預警制度工作。

➢ 新城填海區各區發展由於受到航空役權、飛航噪音等

不同因素影響,而有不同的高度限制。

➢ 新城填海區各幅土地的批給都會按照相關法律進行批

給,原則以公開拍賣為優先採用形式。

➢ 《土地法》於去年已進行修改,規劃具有嚴肅性,格

局定了後基本不會改變,明年會啟動《城市規劃法》

的草擬和諮詢工作。

➢ 社會各界都十分關注房屋問題,政府也成立了公共房

屋諮詢委員會,廣泛聽取社會意見,有關房屋意見,

已記錄,轉交相關部門跟進。

➢ 多謝意見,已記錄,交相關部門研究。

Page 68: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68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鄧先生

林小姐

梁小姐

Ms.Hope

Chiang

陳先生

註:該會提交了書面意見,詳見第二章“意見滙編”第四節“書面意見”

➢ 因為人口才會產生對公共設施的需求,如何規

劃?

➢ 澳門市民對政府的信任程度低,需要建立互信。

➢ 提供予兒童的設施不足。

➢ 要多關懷弱勢社群。

➢ 如何因應新城的規劃解決舊區的問題?

➢ 若沒有人口統計,會否造成新城規劃後,沒有或

較少的人口遷入?

➢ 若缺乏人口政策,欠缺數值估算樓宇數量。

➢ 過往的填海造地都會有發生沉降,雖不會影響大

廈的結構,但在地面形成大裂縫,影響不好。

➢ 新城填海會否加劇內港水浸?

➢ 過往荷蘭大規模填海造地,但過度填海造地會帶

來不可逆轉的惡果,所以已放棄圍海造地。今

天澳門政府是否有必要填海?為何不利用現有土

地重新規劃?填海造地將來可能要付出沉重的代

價,故此,人們要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

➢ 如何真正建立社區?

➢ 如何令舊區與新城兩者協調發展?

➢ 澳門有很深厚的文化源自於舊區,未來新城會如

何協助舊區凸顯特質?

➢ 把珠海的情侶路延伸到澳門,並比喻為“鑽石”,

這樣會令澳門被類化,失去澳門原有的特色。

➢ 人口分析和預測是城市規劃工作重要的基礎,由於

本澳是一個開放型城市,受外來因素影響較大,故

不能單單看數字的增減,需要考慮城市承載力,當

中包括資源、環境等等因素,政府相關部門已展開

人口政策研究,工作小組會配合研究工作。

➢ 我們提出新城舊區扶持互補規劃概念,透過新城填

海區新增土地,適當紓緩舊城區的開發密度及土地

承載力,藉此回應社會訴求,增建公共設施,解決

舊區空間不足的客觀制約,亦有助推動重大交通基

建配套設施規劃,達至可持續發展。

➢ 正如前述,人口政策需要考慮城市承載力,除了環

境資源外,還要考慮公共設施、道路基建等因素,

新城不是單單用來建新樓。此外,我們還需要預留

土地儲備。

➢ 政府不能強逼居民從舊區遷往新城,同時,新城規

劃不是只面向新城居民,它應是面對全澳門居民,

以公共設施為例,新城的公共設施應是以全澳居民

作為服務對象。

➢ 可以透過工程技術提高沉降的穩定性。

➢ 內港水浸是因暴雨、颱風而引致海水倒灌。政府相

關部門已積極解決水浸問題。此外,提高居民和商

號預防水浸的意識也十分重要,政府有關部門已展

開建立預警制度工作。

➢ 澳門面對土地資源緊缺的制約,人口密度是世界前

列,每平方公里約達18000人,發展強度與密度較

大,環境較擁擠,自然旅遊資源不多,不易塑造“

休閒”氛圍,加上世遺歷史城區的保護,城市發展

局限較高。新城填海區是確保澳門可持續發展的一

個重要舉措。

➢ 是次填海在申報中央過程中,是經過各方專家論證

及多次環境影響評估,隨後的填海工程也會嚴格執

行國家海洋局對填海造地的規劃,及進行環境評

估,盡量減低對自然境的影響。

➢ 正如前述,新城填海區規劃提出新城舊區扶持互

補,這個扶持不單是硬件建設上,還包括軟件,透

過新城土地建設紓緩舊區空間壓力,從而釋放土

地,改善、優化舊區空間,及環境品質,正如意見

所提的,凸顯舊區特質,文化優閒是澳門舊區其中

一個特質,透過空間的改善,讓舊區發揮特質。

➢ 不會複製珠海情侶路,構思中新城填海區的綠廊是

一條具地方特色的海濱長廊。

Page 69: 新城填海區規劃

69

澳門建築師協會諮詢場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Mr. JJ Dias

Ms. Maria

Jose

Freitas

➢ 關於新城填海和城市規劃的問題,還需珠海、香

港和澳門三地的合作。若港珠澳大橋先經珠海再

到澳門就不用設人工島,設置人工島會影響整體

景觀,也可能影響航道。

➢ 為何新城填海區A、C和D區以島嶼方式填海?填

海區與舊城之間形成的水溝是否會變成臭水溝?

甚至最終填平。

➢ 大部分土地用作道路、樓宇和商業活動,可能只

剩下10%作綠化,或者更少。

➢ 新城規劃要兼顧舊區,從而改善舊區的生活環

境。

➢ 天台屋問題嚴重,應拆除天台屋,在天台進行綠

化。

➢ 希望新城規劃盡快落成,規劃法盡快出台。

➢ 新城填海有新的規劃,橫琴興建澳門大學新校區

又有很多新設施,這麼多新的規劃和新的設施,

他們之間如何配合?

➢ 澳門是歷史城區,有很大的優勢?文化、休閒如

何交融,對澳門尤其重要。

➢ 預留50%的土地興建民生設施還是不足,應該是

60%或以上。

➢ 澳門沿岸可增加更多綠化空間。新城會否因興建

民生設施,而放棄綠化空間?

➢ 澳門人口不斷增長,需興建更多的房屋。

➢ 現有的規劃沒有回應上述問題。

➢ 環境保護局做了很多研究報告,是否有用軟件作

輔助?

➢ 新城填海區A區會影響噴射船的出入,為何要作

此填海設計。

➢ 樓宇高度影響風向,影響較大,政府會否公開相

關數據,讓市民得悉。

➢ 澳門受到土地資源、環境資源等緊缺的局限,城市發

展受到限制,若單以澳門自身條件難以解決,以達至

可持續發展,需要透過區域合作突破這種局限,而港

珠澳大橋的興建是區域合作一個重要標誌。

➢ 港珠澳大橋的路線規劃是三地政府攜手合作的項目。

若大橋不連接澳門,其通達性、便捷性都大打折扣,

澳門也少了一個重要的口岸。

➢ 目前新城填海區各區的面積、形狀、位置均是經國家

海洋局等部門經多次專家論證、環境評估,考慮了航

道、水流速度、防洪、環境、海岸線等等不同因素後

確定的,而島嶼式填海是國家海洋局基於自然岸線原

則、延長人工岸線原則、提升景觀效果原則而定。

➢ 在申請填海前後,相關部門一直有進行水域研究及環

境評估,研究顯示,填海收窄水道,令流速加大,因

而減少航道淤泥沉積,使航道水深保持穩定,有利通

航環境。

➢ 新城填海區的綠地、廣場、道路、公用設施等用地不

會少於五成。

➢ 在新城填海區規劃目標中,我們提出新城舊區扶持互

補,透過新城新增土地,適當紓緩舊城區的開發密度

及土地承載力,藉此回應社會訴求,增建公共設施,

解決舊區空間不足的客觀制約,有助推動重大交通基

建配套設施規劃,以達至可持續發展。

➢ 政府正有序地推動完善澳門城市規劃編制體系工作,

去年已委託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廣東省城市

發展研究中心進行“澳門城市規劃編制體系”研究,

計劃明年啟動《城市規劃法》起草工作,爭取兩至三

年實施。

➢ 橫琴澳門大學新校區的設施主要是面向學生、教師,

及科研工作,而新城填海區的設施是面向全澳居民,

除了商住外,更多是公共設施,道路基建等等。

➢ 新城填海區的綠化、廣場、道路、公用設施等用地不

少於五成,具體哪些設施佔多少,需要聽取社會意

見,這是一個價值判斷和取捨,除了要聽取民意外,

也要聽取專家意見,及結合澳門實際情況,在下一階

段規劃草案會有公布。

➢ 環境保護局每年都會出版澳門環境狀況報告,是參考

歐洲環境署所制定的環境指標,但需要根據澳門實際

環境,處理問題。

➢ 目前填海區在港口防波堤以外,對噴射船的出入影響

不大。

➢ 高層建築不一定是屏風樓,視乎設計而定。政府已委

託香港中文大學展開“澳門城市空氣流動”研究,從

科學角度合理評估問題,當中有分析新城填海區和都

市氣候的關係,研究成果將作為行政當局的技術依

據,以免城市建設對城市空氣流動造成不良影響。

舉行日期:2010.07.09

舉行時間:18:30

舉行地點:舊區重整諮詢委員會

出席人數:30人

第二章

第二節

社團機構諮詢場

Page 70: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70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梁先生

張小姐

李先生

黃先生

陳先生

➢ 會否考慮開放給國際建築師、規劃師參與新城設

計?雖然所花時間較多,但結果可能與別不同。

➢ 在介紹交通時很注重低碳、公交優先的出行模

式,但看不到單車的元素。歐洲把單車作為重要

交通工具,但澳門現時的道路設計皆是設計給汽

車使用,是否在新城規劃時考慮單車,從而改變

澳門市民的出行模式?

➢ 建議增加步行空間,把新城填海區A區中間劃成

綠化走廊,地庫2層設輕軌專道、地庫1作汽車專

道、地面層作電動車專道、地面1層作綠化公園及

有蓋行人設施,讓市民養成步行的習慣,以此區

作試點,帶動全澳的城市設計。

➢ 澳門地方細小,較適合發展電動車,政府會否補

助市民購買電動車?

➢ 九大規劃目標、六大土地利用原則並無排先後次

序,無量化標準。

➢ 填海計劃要兼顧眾多事情,但有些事情是市民、

業界無法決定的,如未來的人口增長、經濟發展

等問題,政府應進行研究論定,有明確取態。

➢ 政府應公布填海計劃的投資預算、土地收益、公

屋計劃等資料,讓市民檢視政府的承諾。

➢ 若只規劃新城,沒有改變舊城區的居住環境,只

是很理想的想法。舊區與新城的關係更為重要。

➢ 九大規劃目標中有營造低碳綠色節能城市、實現

特區的可持續發展,但個人認為應把此兩目標作

為一個核心,土地發展應按此核心作考量,不應

與其他目標作並列。

➢ 是否有對環境承載力、生態足跡作相關估算?這

些量化數據應在規劃前進行研究。

➢ 綠廊的概念非常好,但與舊城區的關係又如何?

是值得思考的。

➢ 從生態角度來看,珠海情侶路效益不高,雖然有

很大片綠地,但品質不高,所以新城規劃綠廊時

要多注意,不應只考慮面積、數量,還應關注質

量。

➢ 澳門的綠廊如何與珠海情侶路連接?

➢ 新城填海區是屬於全澳市民,政府必定會盡力創造

條件,利用各種形式,開放予本地規劃、建築界別

參與新城的建設。

➢ 低碳出行已包括單車元素,有不少意見希望在新城

設單車徑,我們會展開研究。

➢ 多謝對綠廊提出意見,已記錄,交相關部門研究。

➢ 新城規劃的空間構想將會是一個立體設計,機動車

與綠廊將會立體交錯。

➢ 有關部門已展開引入環保車研究,主要研究各種環

保車的技術方案及論證,並同時搜集更多環保車資

料,研究適合澳門實際環境的車種。

➢ 規劃年期定至2020年,原因是配合《珠江三角洲改

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粵港澳三地區域

規劃,包括《共建優質生活圈專項規劃》、《環珠

江口宜居灣區重點行動計劃》,《粵港澳三地基礎設

施建設》,《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輸政策構想2008-

2020》與《澳門環境保護概念性規劃構想2008-

2020》的規劃期限皆定至2020年,故今次新城規劃

的規劃年期訂在2020年。

➢ 土地的規劃要考慮未來的城市發展,因未來再大規

模填海的機會不大。

➢ 因未有具體的樓宇、基礎設施等定案,故現階段未

能提供相關預算,相信在下一階段規劃方案落實後

會有相關公布。此外,城市規劃不應只著重所花的

金錢,還要看社會帶來的效益。

➢ 不應以計劃經濟的概念來制訂人口,澳門有大量的

外來人口,人口數量較不穩定。不能以人均建設用

地去計算新城的人口。有關人口政策方面可持續發

展中心正進行研究,會加強溝通。

➢ 認同對新城舊區之間的關注,我們在規劃目標中也

提出新城舊區在發展中扶持互補。

➢ 環境質量要考慮人口、經濟活動、遊客,但這些因

素都是不確定的,受外在因素、政策等影響。對環

境承載力的評估,生態足跡研究等工作皆已展開,

相關研究數據是重要的技術參考。

➢ 澳門的綠廊和珠海情侶路有異同之處,後者有較大

的空間,已成地標。構思中的新城綠廊因面積所

限,應不會太寬闊,但會注重各節點間的設計,它

兼顧生態發展、社會文化等不同方面要求。透過新

城的綠廊,結合舊區的人行道,形成一個優質的步

行環境。

➢ 澳門綠廊與珠海情侶路有異同之處。

➢ 綠廊的連接在地理上應不能作連結,但可從視覺景

觀、生態足跡上作連接。

Page 71: 新城填海區規劃

71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歐陽先生

Mr.

Adalberto

Tenreiro

➢ 新城的建設對目前不好的水質是否有具體改善措

施?

➢ 澳門有很多有趣空間,如噴水池,三盞燈等,是

重要的精神場所,不像黑沙環的井字型規劃,要

以具特色的建築模式規劃新城。

➢ 港珠澳大橋人工島,澳門是否有參與設計?

➢ 如何連接新城填海區A區與港珠澳大橋人工島?

➢ 如何應付港珠澳大橋及人工島帶來的大量車輛?

➢ 會否保留新城填海區A區與澳門半島之間的一個

水域?

➢ 水質的改善不能單單依靠澳門一方。澳門位於西江

口未端,水質不單是澳門所能控制,需要透過區域

的合作,才能改善水質,目前特區政府與周邊地區

正進行前期的研究工作。

➢ 舊城區的街道、巷弄等,正是澳門的特色,如何在

原有的尺度基礎上進行改善,需要本地的建築師給

予寶貴的意見。

➢ 港珠澳大橋人工島是三方合作,澳門長期參與設計

工作。

➢ 經港珠澳大橋的外地車輛不會進入新城填海區A區,

人工島設有大型停車場,利用輕軌、公共交通接載

居民。

➢ 有關新城填海區A區與澳門半島間的水域會作深入研

究,加入更多元素,有效地善用此空間。

註:該會提交了書面意見,詳見第二章“意見滙編”第四節“書面意見”

第二章

第二節

社團機構諮詢場

Page 72: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72

澳門立法會議員諮詢場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何少金議員

關翠杏議員

➢ 認同新城填海區規劃定位、諮詢流程及方向。

➢ 在宣傳方面仍有待加強,特別是教育界別,可適

當調動中學生的積極性,如:走入學校、播放宣

傳短片,讓學生們發表意見及想法,有助提升學

生公民參與度,令他們盡早關心城巿規劃發展。

➢ 據2007年一份調查顯示,全澳半數學校位於交通

繁忙地帶,如:商業區、停車場夾層,對學生健

康發展構成一定制約,未來新城區有否考慮,讓

空間條件較差的學校遷入?甚至打造教育片區,

讓各校資源共享?提升職業教育的學校之條件?

➢ 目前全澳各區均設有青少年活動中心等,但亦有

需要建設大型、綜合的青少年活動中心,建議在

新城區中興建,對青少年交流、舉辦活動等有促

進作用。

➢ 五幅土地關係著本澳未來發展,諮詢工作甚為

重要,而每個巿民也應提出意見,一同珍惜未

來土地。

➢ 中央給予澳門“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定位,以南

灣湖為例,以前環境舒適,但近年隨著城巿急速

發展,休閒氛圍日漸消失,詢問如何透過新城區

重現本澳過去的休閒城巿特質?填補錯失?

➢ 認同綠色長廊的構思,並串連珠海情侶路,但何

解採用島嶼式填海?在技術上如何串連?

➢ 南灣湖土地已批出50層超高樓,而官員在簡報

中介紹了各新城填海區的制約,但在概念上,此

並非制約,而是原則,質疑沒有制約的地方,是

否可以興建超高樓?如何保障海岸景觀?即使沒

有制約的地方,也應設有規劃,不得超越某些原

則,因目前本澳未有《城市規劃法》規範,數年

來令社會痛心的經驗,促請政府盡快推出《城市

規劃法》,令相關部門官員有一套標準,才可否

決超高樓的申請,並希望社會能夠達至共識。

➢ 第二及第三階段工作內容及時程如何?

➢ 是否在規劃後才填海?還是同步進行?何時使用

新土地?

➢ 綠色長廊會否配套單車徑等,體現休閒生活及促

進居民身心健康?

➢ 新城區致力打造成低碳城巿,應及早引入節能減

排、節水等構思。

➢ 多謝意見,由於現時是暑假,稍後我們會進行校園

宣傳。

➢ 新城填海區中綠地、廣場、道路、公用設施等用地佔

不少於五成,至於各設施佔多少,位置在哪裏,需廣

泛聽取居民意見,專家論證,民意科學雙結合,同時

因應澳門實際情況,作出決定。

➢ 新城填海區規劃秉承政府組織、專家論證、部門

合作、公眾參與的理念,該項工作不單是工務、

規劃、環保、交通部門的,也已和旅遊、文化、

教育、體育等部門溝通,將對各方面的需求進行整

合,透過是次規劃,合理利用新城土地,提高城市

應對未來挑戰的能力。例如10至19歲的人口有遞減

趨勢,而65歲人口增長則較快,這些趨勢的分析有

助於政府透過規劃調整學校學位以及各種社會設施

以適應這種變化趨勢。

➢ 認同意見,我們現進行新城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諮

詢,就概念規劃聽取意見,明年會啟動第二、三階段

諮詢,就規劃草案和規劃方案聽取意見,希望以循序

漸進的方法推動居民一起參與,也和居民一齊謀劃新

城填海區。

➢ 過去的規劃理念是著重建設發展,現今的規劃理念則

著重平衡保育,生態、環境、文化、休閒、宜居等元

素都會在規劃中充分考慮。

➢ 新城規劃不會盲目照搬其他城市以大體量建築為主的

模式。在城市設計方面已委託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對澳

門進行研究。主要內容包括:增加和完善綠化空間、

優化完善步行公共空間、城市旅遊海岸的塑造、山海

城市景觀的體現、歷史景觀的強化、媽閣及內港區的

活化利用等。新城規劃中會參考結合這些研究成果。

➢ 新城填海區各區位置、面積、形狀都是國家海洋局等

部門經反覆論證、專家討論後,考慮了水流、防洪等

因素而確定的。島嶼式填海是有利於保護自然岸線,

延長人工海岸線,保護景觀。

➢ 新城中島與島之間將以橋樑形式連接,亦會同時考慮

單車徑和綠道的互相串連,並在綠道相隔一定距離設

一特定景點作為休憩場所,配置附屬的餐飲服務設

施,營造休閒氣氛。

➢ 大衆十分關注本澳交通如何應付未來的發展需要,而

以澳門半島、氹仔島的外環輕軌路線,以及西灣大

橋、未來的第四條通道構成的“雙環雙軸”系統,正

是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基於上述考量,政府有意優

先落實新城填海區A、B區填海地的發展計劃。

➢ 在總體方向上,政府初步構思會先開發新城填海區

A、B兩區。A區為五幅填海地中面積最大,且鄰近

澳門區,相信完成後能興建一些社會必需的設施,紓

緩區內對不同設施的需求;另一方面,A區將毗鄰港

珠澳大橋珠澳人工島,屆時將會成為大橋接駁澳門半

島的重要橋樑。

舉行日期:2010.07.12

舉行時間:11:00

舉行地點:旅遊活動中心

出席人數:15人

Page 73: 新城填海區規劃

73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林香生議員

李從正議員

崔世平議員

➢ 擔心採用島嶼式填海,中間河道容易堆積淤泥,

重現筷子基北灣的死魚滿布海面的情況。

➢ 贊同綠廊的構思,但新城填海區A、E區地處海

旁,風勢強勁,故當局在設計時需加以考慮。

➢ 若採用島嶼式填海,將需要使用連接橋出入,相

關部門應加強民防設施,以及河道口容易淤泥堆

積的問題。

➢ 何時完成所有填海工程?所得土地何時使用?

➢ A區與北區相鄰,如何有助抽疏北區密集人口?

➢ 新城規劃中的“雙環雙軸”與輕軌會否有協調

之處?

➢ 採用島嶼式填海雖與水文、灘塗有關,但借鑑以

前皇朝區的經驗,當中明渠最後也是淤泥堆積,

而且車輛進出只好使用兩條天橋,故日後的新城

區是否有足夠通道來往島嶼之間?

➢ 在新城舊區互補方面,待新城區完成建設後,舊

城區人口將會如何被抽疏?是否遷入新城?人

口置換所得空間有何用途?如何盤活舊區經濟發

展?希望當局在“騰籠換鳥”時,於規劃中有相

關政策考慮。

➢ 新城區中的公屋用地佔多少比例?

➢ 新城區將會採取中水回用,在規劃方面如何考慮

上述設施用地需求?

➢ 能否將水塘擴展至新城填海區A區?解決原水管

道問題?

➢ 珠海十字門水道建設涉及當地的填海工程,會否

與今次新城區填海工程有關?由於兩工程地點甚

近,在生態保育上有何考慮?

➢ 目前本澳沒有規劃單位,如:設計院,故當局如

何加強人才培訓、制定規劃標準、統籌規劃工作

及落實規劃執行?

➢ 是次規劃目標定位清晰,普遍回應了社會想法。

➢ 是次諮詢是好的開始,希望當局真正聽取巿民所

反映本澳現時所缺乏的及有何想法,並建議編制

意見報告,作出直接回應,強化日後工作理據。

➢ 持續強化巿民參與今次諮詢的迫切性及責任感,

令巿民知道必須把握發言機會。

➢ 不論巴黎、北京或里斯本,其城巿均設有門戶

區,令人感到城巿的氣勢及尊嚴,希望小組加以

考慮在新城填海區中設置。

➢ 能否在新城填海區內某些特定地點推行“無車”?

如:鼓浪嶼。設立公交及文化示範區,令人感覺新

城確實做到思維突破,如:減能節排,迎合居民對

休閒舒適生活的概念。

➢ 填海方案於2006年著手研究,2008年正式向中央

申請,2009年獲批覆。2007年已有和國家海洋局

進行溝通合作,在泄洪、納潮、通航及水污染防治

等領域展開了研究。經過科學論證以及對填海方案

的不斷優化調整,國家海洋局最終認同以目前島嶼

式填海方案。

➢ 新城填海區的堤岸構造會考慮防風要求,亦會與治安

部門協調因應需要提供民防設施,應對颱風和其他可

能出現之災害要求。

➢ 考慮到建築材料供應、天氣及氣候條件、社會發展

實際需要等因素後,爭取在五年內完成填海區造地

工程。

➢ 政府不可能強逼居民遷往新城,但可以透過規劃、交

通、公共設施的配套等方面促進新城舊區扶持互補。

➢ 為應付城市發展的需要,將完善道路網絡及輕軌網

絡。而道路網絡、輕軌網絡與城市規劃之間,將緊密

同步規劃、協調及設計。

➢ 如何利用新城盤活舊區扶持互補方面,希望透過新

增土地,適當紓緩舊城區的開發密度及土地承載

力,藉此回應社會訴求,增建公共設施,解決舊

區空間不足的客觀制約,推動重大交通基建配套設

施規劃,促使新城建設為舊區重整與活化提供了空

間,兩者扶持互補。

➢ 新城填海區的綠地、廣場、道路、公用設施等用地不

少於五成,亦會預留土地儲備,回應公屋需求。但具

體各設施所佔比例,需預留多少土地興建公屋,需要

聽取社會和專家意見,做到民意專業雙結合,同時也

要因應澳門實際情況,會在下階段規劃中作研究。

➢ 污水處理廠與中水回用系統有一定的服務半徑,不一

定可以集中在城市一處,會在下一階段詳細規劃。

➢ 新城填海、以及珠海十字門水道建設涉及的填海工

程,兩地相關部門一直有溝通協調,整個工作亦在國

家海洋局監察下進行。

➢ 在建立城規編制和管理體系方面,已進行了相關準備

工作。新城舊城都將納入體系中。

➢ 第一階段諮詢期結束後,工作小組會對所收集的意見

進行整理,爭取於今年內公布。同時亦會對居民的意

見作出回應。除了舉行各種諮詢場外,我們也透過不

同的途徑,如電話調查等,發掘居民的意見,希望推

動更多居民提出意見。

➢ 認同設立城市門戶區的建議,已紀錄,交相關部門

研究。

➢ 環保是新城填海區規劃中重要一環,政府會致力在新

城推動綠色出行,除“無車區”外,環保車、單車等

都是很好的綠色出行。

第二章

第二節

社團機構諮詢場

Page 74: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74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吳在權議員

崔世昌議員

何潤生議員

➢ 新城規劃核心在於人口,但現時有否具體人口發

展概念?

➢ 新城土地將會如何處理目前舊城區現有問題?如

中途倉、交通?

➢ 新城填海區採用島嶼式填海,擔心重現交通問

題,如:日後往返需要連接橋?

➢ 在落實“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定位中,除綠道

外,還有其他工作?

➢ 在區域融合方面,有否考慮到口岸人流量、連接

問題?

➢ 輕軌上馬在即,日後能否與新城填海區達至雙環

雙軸?而輕軌是在新城填海前推出的,會否與規

劃出現銜接問題?

➢ 新城填海區B區是否不存在土地批給問題?各填

海土地是否採用公開拍賣形式?社會傳言部分

土地已經“名花有主”?希望增加今次規劃的

透明度。

➢ 除公屋外,新城規劃在其他各項用途之土地應有

一定比例,有助公眾掌握未來土地使用情況之概

念,亦方便教育界、體育界、商界等,以及政府

各部門清楚土地之安排,並不排除有關比例可在

下一階段規劃方案時,因應社會訴求再作微調。

➢ 現時本澳原有各分區規劃,以及發展商已申請入則

之計劃,會否與新城填海區規劃之間存有抵觸?若

有,政府有何處理方法?會否考慮調整、換地?希

望政府公佈信息,以免重現主教山、松山燈塔附近

超高樓事件,有效做到平衡保育及發展?

➢ 是否有考慮新城填海及輕軌對解決內港一帶的水

浸問題?

➢ 中途倉、污水處理廠等污染性設施會否集中遷至

新城填海區的某一區內?如:新城填海區E區?以

騰出舊城區空間開展其他更具價值的設施。

➢ 按內部(非正式)推算,到2020年澳門將有69至75

萬人口,老齡化速度急增。人口是城市化中最充滿變

化、最不確定的因素,澳門情況更為特別。由2000

年到2009年,澳門的居住人口增加了約11萬,其中

自然增長約2萬8千,移民人口約8萬9千9百,意味着

澳門人口變化波動大,易受周邊環境、經濟及政策影

響。有關部門根據統計局的數字,因應2007、2008

及2009年的人口變化調整,預測澳門人口由2009年

底至2010年,將增加15至20萬7千,即到2020年澳

門的總人口為69萬至75萬之間。

➢ 另2009年澳門65歲或以上人口的比例為7.7%,預

計2020年時會增加到11.7%至12.4%,增長比例

高;相反由10至19歲的人口比例近年有下降趨勢。

人口預測是城市規劃重要的技術參考,讓規劃者知

道在不同假設條件下的人口變化,在澳門未來的城

市規劃中必須考慮老齡化問題。

➢ 在預測城巿人口規模時,有必要考慮資源和環境

對人口的承載能力,適當地配置公共設施、交通

道路等。澳門隨著經濟及城巿快速發展,人口與

資源環境的矛盾日益尖銳,如:缺水、缺電、用

地緊張、環境污染等問題逐漸湧現,加上本澳人

口屬機械(移入)增長為主,而且作為一個開放

城巿,更受到外來因素影響。

➢ 工作小組將會緊密配合相關部門的人口政策工作,

並因應新城土地承載壓力,在提高居民生活質素的

前提下,在下一階段草案時深入研究。

➢ 政府會利用今次新城填海區的契機,徹底解決中途

倉問題。

➢ 新城填海區各區和澳氹之間會設通道,在進行交通

規劃時會慎重考慮交通問題,特別是社會很關注的

連接點交通負荷。而新城填海區交通和輕軌關係密

切,彼此會相互配合。

➢ 直至目前,特區政府都沒有把新城填海區的土地批

給私人實體。新城填海區的各幅土地的批給都會按

照相關法律進行批給,原則上將優先以公開拍賣形

式進行批給。

➢ 多謝意見,各類設施的比例在下階段規劃草案中會有

公布,現階段是概念規劃,希望聽取社會意見後,結

合專家意見及澳門實際情況,再作深入規劃研究。

➢ 現階段先收集各界意見,規劃時除了聽取社會意見

外,也會根據專家意見作出評估,民意和專業雙結

合。在過程中,會保持透明度讓社會知悉。

➢ 政府會藉新城填海區規劃契機解決中途倉問題,多謝

就中途倉搬遷提出意見,已紀錄,交相關部門研究。

Page 75: 新城填海區規劃

75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吳國昌議員 ➢ 詢問新城區已填海之土地面積?有何用途?可否

在規劃時更改土地用途?涉及多宗個案?有否透

過政府公報批出項目?希望提供上述資料。

➢ 未來土地有否已展開土地批給之研究或合作計

劃?重申在2006年與區錦新議員致函國務院,提

出擔心官商勾結、賤價圈地的憂慮,以及珠海十

字門、澳氹水域收窄加劇水浸,惟當時特區政府

回覆沒有提及內港水浸問題。

➢ 新城土地填海時程?會否分階段?作為負責任的

政府,除A區必須配合澳珠人工島盡快動工外,

餘下四區應該對水文條件進行深入研究後,清楚

解決可能出現的水浸問題,才決定進一步收窄澳

氹河面,若已有關研究,是否應該公開?

➢ 隨著新城區設有綠道、休閒及商業設施,加上便

捷交通,相信屆時旅客必然不會進入舊城區,加

上珠海十字門致力發展成商務區,將令舊區內的

中小型企業面臨“大清洗”、“大屠殺”般的經

濟局面,當局在規劃時有何考慮?

➢ 當局會否利用新城區內的多元產業用地,發展物

流中心等其他產業?由於巿民未必了解產業內

容,政府目前有否具體發展項目?

➢ 能否在第二階段諮詢時公佈具體投入資金金額及

填海時程?以及基建設施及綠化長廊之費用,是

否值得?

➢ 關注社會服務產業所需的社會設施,雖然人口預

測表示老齡人口急速增長,但本地青少年質素卻

不斷提高,需要尋求專業生涯發展,其中社會服

務、醫療、教育等必成為紐帶產業,並且需要一

定設施用地,其面積應交由專業部門按照需求而

訂,特區政府會否在下一階段諮詢時,協調其他

部門提供數據?

➢ 新城區中的公共房屋土地儲備地點?實際比例多

少?會否集中某一區份?當中有否諮詢房屋局的

意見?何時可以公佈詳情?

➢ 目前南灣湖水質雖然改善,但初期卻是存有問

題,湖內垂釣所得的魚類不宜食用,而新城區是

以島嶼式填海的濱海地區,製造了更多水域,希

望不要重蹈覆轍,切實改善水質,令巿民對填海

後附近水域水態環境有信心。

➢ 不贊成繼續收窄澳氹水域,相信東面有較大拓展

空間,新城填海區A區毗鄰的港珠澳大橋人工島

目前土地管理工作如何?特區政府會否將部分民

生設施遷至人工島上?

➢ 澳氹第四通道若包括輕軌,會否對現時輕軌規劃

有所影響?因而改道?何時公佈有關詳情?

➢ 希望清晰交代金蓮花廣場、美高梅、永利、銀河

渡假村等換地資料詳情。

➢ 是次新城填海區規劃現處於諮詢階段,未有正式規

劃定案,各界人士均在過程中提出了不少意見及方

案,小組期望社會踴躍提出。

➢ 特區政府未有把新城填海區土地批予私人實體發展。

➢ 新城填海區各幅土地的批給都會按照相關法律進

行批給,原則上將優先考慮以公開拍賣形式進行

批給。

➢ 考慮到建築材供應、天氣及氣候條件、社會發展

實際需要等因素後,爭取在五年內完成填海造地

工程。

➢ 填土順序將按各區發展需要,先後緩急、按序逐步

推進,如:新城填海區A區需配合港珠澳大橋開通;

新城填海區B區需配合構建雙環雙軸交通網絡,但必

定以民生服務、公共設施、交通基建等優先考慮。

➢ 《基本法》規定澳門所有土地屬中央所有,澳門特區

政府只是使用及管理,政府定會嚴格按法律規定、優

先以公開拍賣方式處理新城填海土地的批給。

➢ 因應社會發展需要,政府過去曾徵用私人業權的土

地。根據《基本法》第103條規定“徵用財產的補

償應相當於該財產當時的實際價值。”因此政府需

按實際情況以等值土地作出補償。但必須強調整個

過程會以維護社會發展公眾利益為前提,並適時公

佈有關訊息讓社會了解。

➢ 規劃年期定至2020年,原因是配合《珠江三角洲改

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粵港澳三地區域

規劃,包括“共建優質生活圈專項規劃”、“環珠江

口宜居灣區建設重點行動計劃”,粵港澳三地基礎設

施建設合作專項規劃”,《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輸政

策構想(2010-2020)》與《澳門環境保護概念性

規劃構想(2010-2020)》的規劃期限皆定至2020

年,故今次新城規劃的規劃年期訂在2020年。

➢ 特區政府明年將啟動《城市規劃法》的草擬工作,

爭取在兩至三年內實施。新城填海區規劃的第二、

三階段諮詢也將於明年展開。隨著各項完善規劃體

系工作的逐步展開,將為新城填海區規劃具體落實

打下穩建基礎。

➢ 新城和舊區之間的關係應是扶持互補,而不是取

代。構思中是透過新城填海區新增土地,將適當紓

緩舊區的開發密度及土地承載壓力,藉此回應社會

訴求,增建公共設施,解決舊區空間不足的客觀制

約,亦有助推動重大交通基建配套設施規劃,確保

新城舊區的可持續發展。

➢ 在土地開發方面,新城填海區必定以民生設施及交

通基建為優先,令巿民得以享用。

➢ 因未有具體的樓宇、基礎設施等定案,故現階段未

能提供相關預算,相信在下一階段規劃方案落實後

會有相關公布。此外,城市規劃不應只著重所花的

金錢,還要看為社會帶來的效益。

附件:吳國昌議員、區錦新議員諮詢場

舉行日期:2010.07.29

舉行時間:15:00

舉行地點:土地工務運輸局

會議室

出席人數:2人

第二章

第二節

社團機構諮詢場

Page 76: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76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區錦新議員 ➢ 目前諮詢將新城打造成玫瑰園一樣,但規劃的落

實時間?是否逐步分階段執行?投資金額?可否

在第二階段諮詢時披露?

➢ 澳門一直缺乏整體城巿規劃,今次新城局部規

劃,令人擔心存有缺陷,如:現時南灣湖CD區,

而新城填海區A區未來是五區中的大區,人口最

多,它與城巿佈局之間的關係?當局未來如何推

動城巿規劃的工作?

➢ 雖然有聲音提議將垃圾收集、污水處理廠及中途

倉等落戶新城填海區A區,但該區人口最多,上

述設施的設置是否適合規劃?加上港珠澳大橋人

工島的啟用,上述設施能否遷至該人工島?而A

區會否建設停車場等接駁至人工島的設施?

➢ 在土地用途方面,五區均有商住社區,但只有新

城填海區A區及E區是包含公共社會設施用地,

詢問公共房屋是屬商住社區還是公共社會設施?

此外,公共社會設施是否包括興建弱智人士院舍

等?數量是否足夠回應需求?但E區因噪音關係又

不適宜興建,是否又會集中在A區?

➢ 多元產業用地是指何類產業?擔心出現賤價批地

的情況,希望政府圍繞《綱要》定位,盡快清晰

路向,對其開發及使用作出規範,認為不應任由

官員解決。

➢ 借鑑皇朝廣場及友誼大馬路之經驗,採用島嶼式

填海會否將水道造成污水渠?

➢ 淡水資源十分珍貴,日後新城區可否採用海水沖

厠?會否利用島嶼間之水道,建設過濾設施?

➢ 目前新城填海區B區大部分土地經已完成填海工

程,而按照當時規劃,B區設有法院、檢察院、

廉政公署等多個政法機關,現時新城區諮詢工作

是否意味著重新規劃?可否在原有規劃上深入研

究?

➢ 促請政府交代各新城區土地批給情況,如:南灣

湖B區炮竹煙花燃放區是否“名花有主”?

➢ 新城填海區會預留公共房屋用地,現階段是概念規

劃,暫未有具體佔地比例,在聽取社會意見後,下

階段會有公布。

➢ 每一區域填海前均會製作環評報告,而新城填海區A

區已完成施工階段水質環評報告。

➢ 港珠澳大橋人工島由粵港澳三地工程小組跟進中,

正討論島嶼使用情況,當中涉及司法及行政管轄權

問題,同時,小組傾向外來車須停泊至停車場,減

輕車流壓力。

➢ 輕軌以環狀走向方式的效益最大,故有必要透過第

四條跨海通道,連接新城填海區A、E兩區,達至環

狀作用,發揮公交運輸優勢。

➢ 多元產業用地包括多項產業,新城填海區土地必定

依法處理,並採用公開拍賣的方式批出。

➢ 各填海島嶼與岸邊距離超過120米。

➢ 低碳及節約能源是新城規劃的目標之一,而水資源

方面,相信在下一階段更深入了解本地相關技術要

求後,將以此作發展方向。

➢ 政府會利用新城填海這次機會,徹底解決困繞青洲

居民許久的中途倉問題。有關污水處理廠、中途倉

等設施的搬遷,暫未有具體方案,要遷往哪裏,除

了需聽取社會意見,也要進行評估和論證。

➢ 下階段的規劃草案諮詢會對各區具體規劃有所公布。

在本階段諮詢中,也有意見建議撥出地方興建法院、

檢察院、廉政公署等多個政法機關的辦公地方。

➢ 再重申一點,特區政府未有把新城填海區土地批予私

人實體發展。

➢ 因應新城填海區規劃需要,政府已成立跨部門工作

小組,除工務、建設、規劃、交通、環境保護等部

門外,教育、房屋、文化、市政、社會服務等部門

也有派出代表參與,以便更好地掌握數據,科學決

策,因應社會實際情況作出規劃。

Page 77: 新城填海區規劃

77

澳門社團行政提高班諮詢場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葉建華先生

王世民先生

麥瑞權先生

➢ 關注公共房屋預留土地,目前新城填海區地點十

分漂亮,若是興建公共房屋,必定全部擁有海

景,現在公屋是要解決巿民居住的問題,所以希

望在保留土地用於興建公共房屋時,注意不能靠

近海旁,以免興建一些擁有海景的公屋,因為這

樣對辛辛苦苦用自己的努力去購買擁有海景的房

屋的巿民是不公平的。

➢ 澳門作為一個世界旅遊城市,如何可持續發展?

澳門現時最吸引旅客的主要都是博彩業,若結

合環保可能會是帶動旅客另一途徑,政府投入資

源,創造條件吸引有能力的環保企業進入澳門投

資,帶動環保的客源,順道來澳參觀,澳門是具

有這發展方向的優勢。

➢ 公共房屋如何分配?若只由入息上限來作為公共

房屋申請的分界線,會引起很多社會問題。建議

任何人皆能申請,售價應與收入掛鈎,滿足不同

人對住的要求,作靈活分配。用累進式的方法去

接近私樓水平或市場價格,讓任何市民皆能選擇

經濟房屋、社會房屋。

➢ 現時住商是混合的,但國外皆把住宅區與商業區

分開。居民辛苦置業,就是希望安居樂業。政府

是否應釐清住、商的定義?若沒有清晰定義,再

多諮詢會都只會惹來市民的駡聲。

➢ 正因商、住的定義不清晰,用隨機抽樣問卷的形

式,其信度、效度及目標不清晰時,導致結論產

生嚴重偏差。問卷不應是隨機,而是指定特定團

體,規劃中雖未有細節的設計,但應有基本的輪

廓,例如道路,公共房屋等等,讓居民有討論及

思考的內容,否則只會淪為空談。

➢ 社會非常關注城市規劃,深知不應只有硬件,還

要有軟件。現規劃中沒提及環保施工的問題,而

這正是最影響旅遊博彩業的,遊客可能因空氣

污染而卻步,而且環保施工應在規劃時就有所考

慮,如道路建好後五年內不准再挖掘,電力、

電話等網路必須一次弄好。對於地下的管道網管

理、環保施工、建築的環保設計、相應環保法律

等,應在規劃時就組成跨部門小組並協調好,制

定清晰的目標。

➢ 宣傳時再考慮更清晰、更形象化的表達,現階段

的宣傳似乎不能給予市民清晰的印象。

➢ 建議學習台灣的經驗,於新城中推動垃圾不落地

的政策。

➢ 透過城市規劃,在不同的城市發展範疇作出協調,平

衡各方利益。

➢ 歡迎各方提出意見。

➢ 環保是新城很重要的元素,會展開研究。

➢ 多謝就公共房屋提出意見,已記錄,轉交相關部門

研究。

➢ 一直以來,澳門都是商住混合式,這和澳門地方細、

居民生活習慣有密切關係。

➢ 目前主要就新城填海區概念規劃聽取社會各界意見,

我們希望鼓勵居民參與,結合專家論證,在下階段推

出新城規劃草案。

➢ 環 境 保 護 局 的 《 澳 門 環 境 保 護 概 念 性 規 劃 構 想

(2010-2020)》,提出了營造低碳綠色節能城

市,環境保護是新城填海區規劃一個重要議題,會展

開研究,並把環保概念引入規劃中,付諸實踐。

舉行日期:2010.07.14

舉行時間:18:30

舉行地點:中國銀行大廈33樓

出席人數:70人

第二章

第二節

社團機構諮詢場

Page 78: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78

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諮詢場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梁先生

下環坊會

曾佐威先生

下環坊會

➢ 新城填海區A區面積大而長,道路、路口一定會

較多,故道路必須優化。可否考慮設置行人區?

並用行人天橋作連接。交通是核心問題,多設置

巴士站、的士站等公交交通服務,讓市民步行5

分鐘便可到達。用行人網絡(行人天橋、行人隧

道)作連接並把其優化。

➢ 雙環雙軸的交通網絡會否和新城填海同步完成?

➢ 會否藉著新城填海工程,同時解決水浸的問題?

➢ 未來新城會否有更好的垃圾收集方式?現時垃圾

收集產生惡臭。

➢ 未來新城會否考慮用海水沖廁?

➢ 舊城區水浸問題是很難解決,根據天文台預測,

五十年海平面會上升0.5米,像颱風黑格比吹襲澳

門,水位上升4.8米,屆時新口岸、漁人碼頭、

路環譚公廟皆會水浸。曾有專家建議在媽閣至青

洲興建堤壩阻隔洪水的湧入,雖可阻止內港一帶

的水浸問題,但屆時新口岸、路環譚公廟必會水

浸。政府有否考慮此問題?

➢ 規劃是為未來而規劃,會否考慮設置防水閘阻隔

洪水的湧入?像現在的威尼斯地面不作生意,二

樓才作生意的,但澳門的商舖沒有條件,因只有

地面、半閣空間。舊城區能否整區加高,政府如

何處理?

➢ 若現在重新規劃可能需時30~40年,但看不見政

府有任何意圖要改善水浸問題。建議在未來新城

填海區A區、E區,路環譚公廟、十字門設置堤

壩,內港可作為避風塘,希望政府予以考慮。

➢ 擔心新城填海區A、D、E區若用天橋作連接,會

引致交通擁塞,政府需要考慮。

➢ 海洋花園住戶現在擁有美麗的海景,但將來卻被

新城填海區CD區上之住宅阻擋,政府如何處理這

些居民的投訴?

➢ 新城填海區各區的面積、形狀皆不同,將會按各區而

規劃不同的交通網絡,我們也希望透過新城填海區的

建設,完善交通對接,包括完善環城快速道路、輕軌

遠期路線等重大交通配套建設,有效串連新舊城區的

交通運輸。同時,在未來的規劃將會營造綠色低碳出

行模式。

➢ 未來新城會先做好行人網絡,至於以甚麼形式,如行

人天橋、行人隧道,要視乎建築物、地段的發展而作

出規劃。

➢ 很認同讓居民有優質的步行系統,但詳細的計劃要透

過不同的手法去設計。步行網絡除了選用天橋外,亦

可以人行路面而車行地下的方式處理。

➢ 新城雙環雙軸的交通網絡需與輕軌等共同研究後,方

可開有序地展開。

➢ 水浸問題一直困擾舊區居民,政府現正研究解決,亦

採取措施緩解問題。

➢ 參考先進國家的經驗,用真空管道抽取垃圾,集中處

理,但需要居民積極的配合,才能取得好成效。目前

政府有在北區一帶設置自動化垃圾收集器。政府會吸

取有關經驗,改善垃圾的收集方式。

➢ 曾到香港吸取海水沖廁的經驗,並作深入評估研究,

但存在一定缺點,如加速管道的老化。

➢ 新城填海工程已考慮歷年的潮水水位,已進行估測及

研究,故此,不會對澳門溝成水浸的威脅。

➢ 風暴潮是構成低窪地區水浸的原因之一,水從四面八

方湧入,若在內港興建水閘,是可延遲水湧入的時

間,但水閘會影響洩洪。造成水浸的原因有兩種,一

是因海水上升,另一則是河流的滿溢。澳門的水浸是

因前者所致。興建堤壩雖可阻隔洪水的湧入,但會減

弱洩洪功能。同時,興建堤壩將可能影響城市景觀,

需要作詳細研究和廣泛聽取社會意見。

➢ 自黑格比颱風引致嚴重水浸後,相關部門一直研究解

決方法,並與珠海相關部門合作,致力改善內港水浸

問題,政府正進行研究尋找解決方法,將適時向居民

作出報告。

➢ 新城填海區A、B區會以主幹道作連接,將以立體的形

式作道路網的設計,把過境車輛與該區車輛作分流。

新的設計將重視現有的問題並利用設計盡量解決。

➢ 我們將和海洋花園的住戶和業主進行交流,聽取他

們的意見。較早前海洋花園住戶已表達意見。在16

地點巡迴展覽率先在海洋擺放展覽板,我們也會

舉行諮詢專場,已在每幢大廈的電梯己貼通告告知

居民舉行諮詢場的資訊,原定本周五(16/7)舉

行海洋居民的諮詢場,但因颱風的關係順延下周五

(23/7)舉行。

舉行日期:2010.07.14

舉行時間:20:30

舉行地點:栢蕙活動中心

出席人數:60人

Page 79: 新城填海區規劃

79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何先生

東北區坊會

陳鳳女士

青洲坊會

麥秋霞女士

望廈社區中

心主任

歐家輝先生

褔隆坊會

➢ 從媒體上得知,預測澳門人口將達69~70多萬,

增幅較大。雖約3.5平方公里的新城土地看似很

大,但應節儉地使用。透過科學的決策,做好相

關的配給。

➢ 城市規劃法如何出台?

➢ 這次新城諮詢工作看見政府對市民的意見非常重

視,但如何增加誘因去提高居民的參與度?現時

的誘因不足以吸引居民發表意見。應用生動的宣

傳方法,構建平台讓居民發表意見。

➢ 建議政府依據科學分析,在新城填海區其中一個

區份,把石油中途倉、修車行、劏車場等集中在

一個人工島上,離開民居,規範統一監督管理,

優化各區域生活環境,尤其是舊區域。

➢ 國務院於2009年11月批覆同意特區填海造約350

公頃,是否可以考慮其中一區域建設澳門中學校

園區?把澳門的中學集中在新填海新區域,而原

有的土地則發展為住宅區或商業區。

➢ 是否可以考慮新城填海區其中一區為居住區。

註:陳鳳女士向工作小組提交了書面意見,詳見第二章“意

見滙編”第四節“書面意見”。

➢ 產業適度多元包括甚麼項目?以下是否屬於產業

適度多元:聯生工業村、保利達工業村、主題公

園、東亞衞視、Hello Kitty Land等,但這些很多

都是空說,到最後都沒有興建,新城填海區會否

歷史重演?

➢ 擔憂新城填海區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會否有措

施保護居民及自然環境免受到影響?

➢ 認同意見,我們在新城填海規劃中也提出需要預留土

地,以確保澳門可持續發展。

➢ 政府一直致力推動完善澳門城市規劃體系的工作,計

劃明年啟動《城市規劃法》起草工作,這是新城填海

區規劃得以落實的基礎。

➢ 很多謝對諮詢方法提出寶貴意見,今次諮詢我們除舉

行公眾諮詢會外,亦應社團邀請舉行諮詢專場,同

時,主動走入弱勢群體中聽取他們的意見。此外透過

問卷調查、網上調查、不同地點放置展板,以及廣告

等,向居民進行宣傳和收集意見。我們也一直思考如

何鼓勵居民積極参與,希望社會出謀獻策,以使我們

的工作做得更深入。

➢ 政府會藉是次新城填海區契機,徹底解決困擾青洲居

民多年的中途倉問題,至於具體放置在哪裏,現階段

暫未能有定案,需作深化研究,及聽取社會意見。

➢ 不單是學校,還有院舍、中心、文化設施、公園等公

共設施是新城填海區規劃一個重要元素,至於各類設

施的規模和設置形式,我們既要聽取社會意見,也要

專家科學論證,因應澳門實際情況作出決定。

➢ 在新城填海區各區的用地規劃方向上,我們建議有些

區份設多元產業用地,這是澳門可持續發展的其中一

個重要支撐。

➢ 新城填海區各幅土地的批給都會按照相關法律進行,

原則上是以公開拍賣為優先採用形式。

➢ 從向中央提起填海申請以來,政府一直都有進行環境

評估,進行填海工程時亦會嚴格依循國家相關規定,

把對環境的影響減到最低。

➢ 在新城填海區規劃中,我們提出建設綠廊,它不單為

全澳的市民提供更優質的生活空間,同時,綠廊也具

有綠化功能。

➢ 澳門現有的土地,大部是昔日填海所得,政府有信心

解決填海所衍生的問題。

➢ 感謝對環保方面提出意見,明白施工過程會對居民造

成滋擾,正朝著環保建築方面作出努力,新城對施工

中的地盤將考慮監控或提供較環保的方法,以減低污

染的程度達至可接受的水平。

第二章

第二節

社團機構諮詢場

Page 80: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80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梁慶球

街坊總會

林先生

馬黑祐坊會

➢ 現時氹仔望德聖母灣附近時常掘路。未來新城

填海,會否採用立體式的管網設置,減少居民

的不便?

➢ 建議新城規劃要定立更高的標準。

➢ 不要重蹈新口岸填海時所出現臭水溝的問題。

➢ 現時氹仔花城,商舖油煙嚴重。在未來新城規劃

時要設法規範油煙。這麼珍貴的土地,要加以好

好的利用。

➢ 澳門目前並沒有釣魚的良好空間,新城會否有適

合的空間供居民釣魚?

➢ 希望新填海區有足夠配套設施,以祐漢街市為

例,沒有設置停車場,直至後來,政府聽取市

民有關意見後,重新規劃祐漢公園,故此,配

套設施應預先完整考慮,否則將浪費先前所作

的一切。

➢ 政府明白掘路工程對市民造成困擾,在新城填海區規

劃,會展開研究共同管溝。

➢ 高起點、高品質的生活正是全澳市民的追求,除了政

府的努加推進外,還需市民積極參與。

➢ 新城填海區各區的面積、位置、形狀都是經國家海洋

局等部門專家多次反覆論證後確定的。而填海規劃有

利於水道流速加大,減少航道淤泥沉積。

➢ 明白油煙問題非常困擾居民,若能妥善設置油煙的管

道,便能將其影響減至最低。新城規劃中將考慮現今

的不足,以設計手段及方法解決油煙問題。

➢ 讓居民享受釣魚樂是一個不錯的建議,綠廊可以讓

居民到達,節點間可作休憩使用。並可於綠廊中設

置多種人工設施如單車徑、步行徑、釣魚區等休閒

設施等。

➢ 多謝意見,已記錄,我們在新城填海區中會做好配套

規劃。

註:該會提交了書面意見,詳見第二章“意見滙編”第四節“書面意見”

Page 81: 新城填海區規劃

81

澳門旅遊發展輔助委員會諮詢場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黃耀球委員 ➢ 對新城填海規劃整體目標、定位及各項的具體建

議表示歡迎和支持。

➢ 透過填海造地增加人均居住面積,通過島嶼式填

海的方法增加20多公里海岸線景觀,打造特色

的海濱長廊,建立澳門式的尖東海旁,同時可打

造一河兩岸的旅遊景觀,以達到世界級的海邊夜

景,優化城市景觀。

➢ 對綠道的功能感到期望,並充滿信心以創造新的

旅遊項目,帶動旅遊經濟發展。

➢ 預留土地可直接回應市民對公屋的訴求。

➢ 透過擴大綠地面積,設置公共設施,滿足居民基

本訴求。

➢ 指出這是美好的城市發展願景,深信通過填海造

地以利澳門的長遠發展,亦為未來居民綠色的生

活環境。

➢ 澳門有很美的海濱風光可打造成休閒城市,吸引

更多的遊客,但是如何讓發展願景變為現實,如

何通過新城的規劃配合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定

位,發展旅遊多元化。

➢ 提出下列意見:

1. 新城規劃在滿足本地居民的基本生活訴求的

同時,可建設更多的旅遊景點,除了政府打

造海濱長廊,更利用中西文化薈萃的特色,

適當地建設更多可容納中西文化特色,具地

標性的文化,旅遊觀光的建築物,更重要能

與舊城區的世遺文化互相配合宣傳。建置和

諧社會、多元宜居的澳門特區。當然,需要

全體市民的努力。我們需要打造一個歷史文

化名城,而公民的文化素養更有待提升,但

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深信定會提高。

2. 注重新海岸的景觀建設,樹立完美的印象。新

城填海區完成後,就等於為澳門提供一個新面

孔的建設機會,因遊客初來便會對澳留下直觀

評價,故建議政府藉本次新城填海的機會,完

善城市海岸的建設,打造海濱長廊,優化澳氹

兩岸海濱景觀,同時注意完善各個出入口的景

色、特色,樹立良好的對外形象;

3. 建設島與島間便利的交通網,綜觀本次的規

劃,新填海五區完成後,多數都是獨立的島

嶼,因此島與島、島與澳門、島與舊城區間

的駁接非常重要,故此建議政府在駁接點間

多加考慮,進行多方位的決策。新填海區與

皇朝區只靠兩行車天橋單向單線的駁接情況

相似,目前皇朝區交通壓力非常大,因此若

交通妥善規劃,對整體城市規劃,尤以對舊

城區的發展更為重要,應結合實際情況去駁

接,減少現時新口岸與皇朝的駁接模式。

4. 為節約城市空間,便利居民,政府應設共同

管溝,減少日後因維修而掘路。

➢ 城市規劃本身既是一種專業、政府的職能外,更是

一種社會活動。中國住房城鄉建設部的仇保興副部

長曾說“城市規劃本質是一個充滿濃厚政治色彩的

價值判斷的過程,必定涉及各方利益。城市規劃本

身核心功能是各利益的協調和平衡工具,其目標是

如何讓公共利益最大化。”過去的城市規劃只是描

繪一幅美好的藍圖,但如何實施極為重要。中國城

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總規劃師楊保軍也曾說“回頭看

過去編制過多少總體規劃,哪一個不是描繪美好的

藍圖,充滿希望,但可惜始終未曾實現過。”國內

政府不斷進行反思,規劃應重實施,創造條件。自

賭權開放後,進入一個經濟、利益、訴求、文化多

元的社會,面對此情況,我們要構建一個平台,採

取全方位、公開、面對面的諮詢,讓不同的社會界

別、居民、團體了解澳門現時的實際情況,保障各

人的知情權、發言權。當然各意見如何滙集,必須

民意、專業兩結合。城市規劃往往是社會達成共識

的最後結果。本次諮詢更重視過程,體現保障居民

利益。為籌備及推進新城規劃,已成立跨部門的協

調機制,邀請了民政總署、體育發展局、旅遊局、

社會工作局、教育暨青年局、衛生局等加入新城規

劃小組,透過聯席會議、技術小組來討論新城的規

劃。在過程中以伙伴的方式合作,既是公眾參與,

亦是政府內部的共同參與,同時運輸工務司與國內

住房城鄉建設部,廣東省城鄉建設廳的合作,再結

合澳門的專業界別,在下一階段共同推進工作。

➢ 為配合澳門未來的城市發展,計劃於明年展開《城

市規劃法》起草工作,正進行城市編制體系研究工

作,研究未來的城市規劃的層次、執行部門、重點

內容、公眾參與等,宏觀地引導未來城市規劃的方

向,為下一階段城市規劃立法打下良好的基礎,透

過上述的幾點,從制度上能保障日後美好藍圖有條

件逐步去落實。

➢ 增加更多的旅遊景觀、地標式的建築、口岸的優化、

新城與舊區間的交通連接、基礎設施採用共同管溝的

建議都非常好,相信下一階段的深化、設計,施工都

朝這方面的思考,在條件許可下進行規劃。

舉行日期:2010.07.16

舉行時間:11:00

舉行地點:旅遊活動中心

出席人數:33人

第二章

第二節

社團機構諮詢場

Page 82: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82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陳先生

李先生

➢ 港珠澳大橋人工島不是由本澳策劃,得不到任何

交通訊息的規劃,只知道用橋引導至東方明珠,

但介紹中看不到和港珠澳大橋人工島的連接。雖

然不能建議國家把港珠澳大橋人工島與新城填

海區A區合併,但不知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如何規

劃。?澳門政府與中央是否有溝通,未來港珠澳

大橋人工島以甚麼方式和澳門連接?如何與A區

相配合是很重要的。現時東方明珠已很塞車,當

然不希望由港珠澳大橋人工島把車引來澳門。為

何現時不一併作考慮?以有助兩島的填海工程,

使交通網路更為順暢。政府現時是否有資料了解

遊客如何來澳?是否需要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或

是否可利用新城填海區A區作緩沖?

➢ 因現是第一階段諮詢,對於引進輕軌往新城填海區

A區,希望在第二階段可提供具體的方案,如交通

走向、用甚麼形式串連港珠澳大橋人工島等。

➢ 輕軌第二階段方案還在構思中,尚未出台,現時

新城填海區C、D、E區暫未有連繫,是否在第二

階段諮詢會有公佈?

➢ 澳門是一個中西文化的城市,已有400多年的歷

史,當政府考慮進行填新土地時,一定要考慮保

持中西文化的地點,澳門與珠海、深圳、香港不

同,各有特色。澳門不能盲目跟隨這些城市的規

劃方式,失去原有的中西文化特色。若澳門將來

規劃要繼續保持這種特色,不能離開歐洲專家的

意見,要注意專家所給予的意見。

➢ 將來在新城填海區A-E區增加橋樑時,要考慮新

填海區的人口和面積。而因應未來20-30年都會

用四條橋樑,我想提醒有關官員,嘉樂庇總督大

橋已使用約36年,還可使用多久?這點需要專家

的評估。

➢ 新城填海區A、B、C區有工業用地,是否把這些

新填海土地作工業使用?聽聞黑沙環有不少工業

用地打算更改用途,當局要對工業地佈局需謹慎

地考慮。

➢ 特區政府初時向中央提出填海計劃時的形狀並不是

如此,過程中經多方論證,包括環評、水文,聽取

了廣東省與珠海市的意見。當初所提出的計劃超出

澳門習慣管理水域,現經調整後所填海區域是澳門

習慣管理水域以內。港珠澳大橋人工島與A區間的

距離,是國家經環評後,要求最少保持120米的距

離,這是在申請過程中與中央各部委,多次交流所

得的結果。

➢ 港珠澳大橋人工島,現採珠澳同島的方式,日後司

法管理權等待處理,現作初步交通規劃,配合新城

填海區A區的規劃,下一階段有條件把有關資料向市

民展示。港珠澳大橋人工島與A區有橋樑連接,但軌

道交通還在考慮中,現希望人工島除了遊客外,車

輛還可互通。本次諮詢採三階段,讓社會各界全方

位,由淺入深的知悉、了解和表達意見。

➢ 新城填海區C、D、E區正進行研究。而對於提出以

輕軌作主幹,是一種世界各地,包括香港、新加坡

皆採用的TOD(公交導向發展)模式。澳氹第4條通

道應該都有輕軌,以利雙環雙軸的完善。

➢ 港珠澳大橋人工島涉及粵港澳三方合作,過程中分

析了交通承受的壓力。現階段有特定的停車場,利

用大眾運輸系統作接駁,在規劃時會預留空間。現

階段正進行相關研究工作,政府會認真考慮新城填

海區A區與人工島間的交通需求。

➢ 認同澳門需保持特色,保持唯一性,才能保持吸引

力,具體深信設計時會考慮多方意見。

➢ 澳氹第四條通道目前未有定案是橋樑或是隧道,要

經過進一步深化論證。在國務院批覆中明確規定“

今後如有需調整填海位置或擴大用海面積,應按程

序報批”,若興建第4條通道,日後將涉及報批過

程,及相關環評。

➢ 感謝對嘉樂庇總督大橋的關注,現以公交優先作為

考慮。日後需專家多方論證作深入考慮,在減輕老

化前題下,再進一步思考如何為居民生活再發揮更

好的作用,需靠大家出謀獻策。

➢ 現時概念中並沒有對新城填海區各區用地指定為工

業用途,主要是預留配合經濟、文化多元的產業用

地。另外新城的土地利用上需解決多年困擾居民、

但未有條件解決的問題,如青洲中途倉。至於是否

設污水廠,需進一步深化作科學論證。現正研究是

否有條件參考台灣內湖的做法,把一些厭惡設施,

利用地下空間建置,減少對周邊環境的影響。這是

大家值得思考的,當中涉及價值判斷,公共選擇。

Page 83: 新城填海區規劃

83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葉先生

許先生

吳衛鳴委員

➢ 和諧多元宜居的特質應具備甚麼條件?像布魯爾世

界宜居城市有11條准則。在去年中國城市競爭力

的研究會,香港發表2009年度中國十大宜居城市

排行榜,是根據城市的優化指數、經濟發展指數、

社會安全指數、風氣文明指數和生活舒適指數和城

市美意指數而評定的。在眾多指數中,本人特別關

注經濟。自2003年開放賭權後,現已接近八年,

本澳中小企業的發展好與壞,大家有目共睹,很多

時需要政府動用基金資助,這幾年算是持續發展,

故規劃新城要多關注中小企的發展。

➢ 收到市民和商戶的意見,特別是北區居民,提議

如何活化北區,新城發展時必須關注商業。

➢ 現時本澳雖有20多米綠道長廊,但遊客都是不會

前往,現時遊客來澳平均1.5天,時間相當有限。

政府應在新城各區,尤其A區,多增設景點、步

行街或增設博物館,旅客才會去的。

➢ 現時颱風襲澳時,西環大橋均出現嚴重大塞車。

雖然不知新城填海區將來何時建成,但剛才聽到

介紹提及會興建隧道(指澳氹第四條通道),這

是一個很好的建議。未來填海3.5平方公里,未來

五年澳門人口達至六十萬。因新城填海區A-E區

連接澳門與氹仔,故多加注意交通規劃。

➢ 現時新口岸區,尤其港澳碼頭,業界皆反映存在

交通問題,沒有泊車空間,由於將來的港珠澳大

橋人工島、新城填海區A區,車輛進出繁忙,港

澳碼頭會否作出搬遷?

➢ 贊同葉先生所講港澳碼頭交通擠塞,尤其天氣惡

劣時,交通大亂,政府現有這麼多土地,應該考

慮港澳碼頭如何搬遷,建議遷移至新城填海區A

區,因珠海都可使用。

➢ 政府應重視路環的發展,交通網路相當不完善。

未來石排灣興建大量公屋、聯生工業村附近又興

建私人樓宇,熊貓館又設置在石排灣郊野公園。

同時現時前往監獄、威斯汀酒店相當不便,整個

新城規劃沒有把路環放在計劃範圍。未來金光大

道賭場眾多,但沒有道路由路氹直達路環,建議

在現時媽祖附近開掘一條隧道,只需約五分鐘,

是否把路環納入城市規劃?

➢ 文化局贊成新城規劃目標。新城填海區A區制約

條件較多,不能興建太高、太密集的建築。現時

澳門半島沒有條件興建大型設施,如博物館,希

望未來可在A區興建這些設施,又有利於文物的

保護。

➢ 新城填海區A區鄰近北區,大型的服務設施可緩

解北區的人口壓力。

➢ 港珠澳大橋人工島是澳門的新門戶,這些新建築可

成為澳門的地標,可與漁人碼頭、文化中心、觀音

像連成沿海的風景線,有助於旅遊業的發展。

➢ 可否在港珠澳大橋人工島興建小型碼頭?發展海

岸旅遊,可從船上觀看澳門美麗的海岸景色。

➢ 澳門人均GDP增長已達39,000美元,但很多人認

為貧富差距日益嚴重,但從收入分配的堅尼係數在

2002、2003年時是0.44,2007、2008年時是

0.38,撇除政府的援助後,約0.4,分佈差異是縮

小的。

➢ 若把澳門的人口分作五等分,每一等分的增長與5年

前相比,收入低的人較收入高的人收入上升較大。

最低與最高的差異縮窄,但為何市民會感覺貧富差

距大,這是因生活質素並未隨收入的增長而提升,

在規劃時值得深思如何從環境、交通、公共服務等

提升居民的生活質素,感受經濟發展所帶來的成

果。透過規劃令經濟發展、人文環境,自然環境取

得平衡、和諧。城市其中一功能是居住,可能宜居

有不同指標,但我們應實事求是,在規劃時作多方

位的考慮。

➢ 港澳碼頭是否需要搬遷,這需要社會各界多提意見,

規劃時考慮實際環境,及是否具備條件作遷移。

➢ 政府未對澳氹第4條通道有定案,至於是以橋樑或

隧道是要經進一步的論證,牽涉與內地相關海洋部

門,進行商討。

➢ 必會把路環納入考慮,因路環是澳門的一部分,未

來將隨相關規劃工作而擴展,下一階段把整體城市

規劃放上日程。現時世界主流的發展方式是注重生

態、綠化、休憩的保護,由過去規劃建設用地,逐

步重點規劃非建設用地。因世界多變,不確定因素

相當多,尤其澳門面積細小,面對周邊眾多影響。

相較之下,保護現有珍貴的資源較未來規劃較易確

定。另外,在保障各方利益的前提下,創造更多的

靈活性、彈性。

➢ 至於路環未來是否開挖隧道,需要專業論證,以澳

門的整體發展作考慮。

➢ 關於港澳碼頭的搬遷與否,需各方提出意見,及考慮

是否具備條件作搬遷,以符合澳門未來長遠的利益。

➢ 推動澳門的文化產業,是特區政府的工作。從城市

規劃角度而言,在硬件方面提供場地,在軟件上還

需制度、政策的配合。

第二章

第二節

社團機構諮詢場

Page 84: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84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李先生

凌先生

關先生

➢ 贊成澳門的發展定位,但很多願景都是空說,令

我們信心動搖。坊間反映,需政府各部門的通力

合作,還需透過法律的協調。

➢ 過去《土地法》對土地的批給、使用,因透明度

不足,被懷疑黑箱作業、官商利益輸送。應藉此

機會,盡快修訂《土地法》。制訂新的《城市規

劃法》,在未來土地批給方面做得更好,減少爭

拗。

➢ 是否有和人口相關的指標?

➢ 港珠澳大橋人工島或採用公交接駁,如有條件望

可開放予其他交通工具。

➢ 澳門的城市規劃往往出人意表,未來的海濱長廊

若能吸引人流固然好,但規劃小組要多花心思。

➢ 希望利用新城規劃機遇,加強出入口岸的建設,

特別是聯檢大樓的建設。能讓旅遊司機、導遊在

聯檢大樓接旅遊團,在較佳的工作環境下工作。

➢ 因現在大部分旅遊巴士停泊路邊,望未來充分利

用地下空間,解決旅遊巴士停車困難。

➢ 道路規劃更完善,讓遊客有更安全的上落環境。

➢ 《土地法》正修訂中,城市規劃法明年啟動起草,

正進行編制體系的前期研究工作,《舊區重整法律

制度》草案的配套行政法規已交舊區重整諮詢委員

會各小組討論,爭取明年交行政會討論,《文化遺

產保護法》基本草擬完成、《都市建築總章程》、

《防火安全規章》正在修訂中,希望從制度上,支

撐城市規劃的落實。

➢ 澳門不是沒有城市規劃,只是缺乏制度化的法規。

歡迎社會各界對我們進行監察。

➢ 新城填海區A、B區在規劃方向有多元商業用地的考

慮。不一定發展金融業,需要清楚澳門自身的定位

來作未來規劃。

➢ 新城填海區A-E區應不會有聯檢口岸,現正就橫琴、

跨境工業區的口岸進行研究。

➢ 粵澳雙方正合作,加強出入境的通關便利。

➢ 港珠澳大橋人工島與A區應不只一連接點,有關工作

正在研究中。

➢ 海濱長廊只屬概念構想,希望各界多提意見。

➢ 地下空間會多加利用。

➢ 道路規劃時會多考慮,讓乘客在安全的環境上落。

Page 85: 新城填海區規劃

85

澳門傷殘人士服務協進會諮詢場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何先生

張先生

郭先生

梁先生

程先生

葉女士

馮先生

吳先生

➢ 希望新城填海區所有建築物皆設有無障礙通道,

消除因建築所帶來的障礙。

➢ 建議增設護老院舍、復康中心及自由表演場地,

增加殘疾人士及弱勢群體的活動空間。

➢ 建議政府應控制未來新城填海區的樓價。

➢ 現時很難行往漁人碼頭、水塘,未來可有設施方

便傷殘人士往新城填海區?

➢ 建議建設時需要改善行人路與馬路之間存在的路

面落差。

➢ 輕軌是否設無障礙設施?未來可有巴士轉乘服務

前往?

➢ 現時馬路上坑渠蓋空隙過闊,行人路斜坡坡度過

陡,對傷殘人士的出行造成不便。

➢ 建議新城可否像關閘附近的臨時行人天橋一樣,

加設升降機以便傷殘人士使用?

➢ 建議新城填海區設置公共洗手間,特別是無障礙

洗手間。

➢ 建議在新城填海區各區均設置傷殘人士運動場、

會址,讓會員相聚。

➢ 以島嶼形式填海建成的新城填海區如何和舊區接

駁?擔心政府為了美觀而採用拱形橋接駁,對行

動不便者帶來困擾。

➢ 希望完善蓮峰廟旁的十字路口,讓行人在更安全

的環境下步行。

➢ 新城填海區的綠廊有幾闊?

➢ 對於要靠輪椅出行人士來說,建築障礙才是最大

阻礙。傷殘人士不希望依賴別人幫忙,然而本澳

的建築、商戶等較少顧及傷殘人士需要。例如坐

輪椅的傷殘人士外出用膳,都需要食肆門外另設

座位。

➢ 消除建築障礙必須由政府帶頭做起,期望政府在

規劃新城區時能多考慮五類傷殘人士的需要,從

公共空間開始消除建築障礙,以鼓勵社會響應營

造無障礙環境。

➢ 早年興建的部分樓房設有無障礙設施,反觀近年

落成的樓房的出入口處均為梯級,不便傷殘人士

出入。

➢ 現時巴士沒有提供便利輪椅人士上落的設施,此

外沒有專門位置予輪椅人士。

➢ 政府一直致力逐步建設、改善無障礙設施,近年新

建建築物皆對無障礙設施有一定規範。新城填海區

有條件完善無障礙設施。

➢ 新城填海區將會提供室內或室外的表演場地。

➢ 澳門是市場經濟體制,完全控制樓市較難達到,但

政府在新城填海區中會預留土地興建公共房屋,以

照顧低下階層居民的住房需求。

➢ 未來輕軌與其接駁巴士皆有無障礙設施,如電梯等

方便傷殘人士使用。

➢ 行人路與馬路存在路面高低差,其目的主要是防止雨

水湧入大廈內。政府已盡量在斑馬線位置設置斜坡,

方便行動不便者,未來亦會逐步完善無障礙設施,如

增設導盲磚、在新建行人天橋增設升降機等等。

➢ 無障礙步行設施會在新城填海區施行,同時,舊城

區的相關設施會逐步改善。

➢ 設置行人天橋需視乎實際環境,有時受環境限制。

➢ 公共洗手間的設置必會配合社區需要。

➢ 多謝建議,有關增設面向傷殘人士設施的意見已記

錄,會交相關部門作參考。

➢ 新城填海區各區和澳氹之間的接駁方案現仍在研

究,不論採用的是甚麼接駁方式,都會考慮不同人

士的需要,如傷殘人要的無障礙設施等。

➢ 多謝就行人在安全的環境下步行提出的意見,已記

錄,會轉交相關部門。

➢ 綠廊的面積需要聽取社會各界意見作研究,暫未有

具體數據。

➢ 認同由政府帶頭在公共工程中引入建築障礙的意

見,日後新城填海區建設中會關注無障礙設計。在

第9/83/M號法律中,對無障礙設施有相關規劃,至

於具體實施,除了專業人士的設計外,仍需要聽取

用家的意見,相信在官民雙方共同推進下定能做好

區內的無障礙設計。

➢ 多謝就改善巴士對傷殘人士服務所提的意見,已記

錄,會交相關部門研究。

舉行日期:2010.07.18

舉行時間:15:00

舉行地點:牧場街澳門大廈B座

出席人數:約30人

第二章

第二節

社團機構諮詢場

Page 86: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86

分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諮詢場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黃俊傑委員

黃耀球副召

集人

➢ 多注意沉降對路面所造成的影響。

➢ 規劃新城時要考量天文潮、颱風、暴雨等影響。

➢ 因新城填海區A區鄰近港珠澳大橋人工島,未來

的多元產業、商業區的性質是如何?

➢ 除了完善新城各區與現時澳門半島、氹仔的連接

外,尤以新城填海區A、C、D三區是採取島嶼式

填海,應規劃好泊車位的位置。

➢ 除了基本公共設施外,規劃新城時應增設警務、

醫療、消防、教育等設施。尤以治安、消防這些

緊急服務,因此乃關乎人生安全。設計道路時應

考量消防車的寬度、泊放,更完善規劃道路間的

連接,縮短行車時間。

➢ 像新口岸皇朝區現在仍沒有設街市,希望新城各

區皆增設街市、民政服務中心、垃圾站、公廁

等。因現時各項民政服務分散、租金又昂貴,故

此應建綜合服務大樓為市民提供服務。

➢ 因新城填海區A區受航空役權的限制,故此應多

利用地下空間作為倉庫、停車場、商場等,如拱

北的地下商場。

➢ 感謝政府為我們進行新城規劃的介紹。

➢ 未來澳門人口增至60-70萬,尤以老年化問題嚴

重,故建議按人口結構興建適量公屋。未來新城

有新的商住樓宇,居民環境較舊區佳,但現時樓

價高昂,人口眾多,市民對公屋訴求大,故期望

在細則規劃時考量公屋與私屋的比例,以平衡社

會不同訴求。

➢ 新城舊區扶持互補說易行難。擔心外環路直接把

遊客帶往新區,會令遊客不到舊城區,進一步令

舊區邊緣化。期望加快舊區重整步伐,改善舊區

營商環境、生活環境。

➢ 在規劃落實後,土地將分階段發展,並且在施工中

採取一定措施處理沉降問題。

➢ 現時新城填海區各區位置是經國家海洋局等相關部

門經反覆專家論證,環境影響評估後而確定的。

➢ 新城填海區A區已預留多元產業用地。

➢ 未來經港珠澳大橋來澳的車輛不會直接進入澳門,

而是在口岸由公共交通轉乘入澳,故要規劃好新城

填海區A區的道路網。

➢ 交通連接是政府所關注的,至於未來有多少條道

路,需再作進一步的研究。

➢ 公共設施皆有服務半徑,未來新城的土地會以集約

利用的原則進行規劃。

➢ 會對地下空間利用展開研究。

➢ 多謝就各項民生設施提出意見,已記錄,交相關部

門研究。

➢ 新城填海區中會預留土地儲備興建公屋,回應市民

的訴求。

➢ 外環路不會帶走舊區的遊客,它的作用是減輕舊區

交通壓力,讓遊客通過公交進入舊城。

➢ 在我們的構思中,新城區的交通網是現代、快捷、

準時及和區域對接的,舊區的交通網則是滿足社區

生活便利和移動需求,歷史核心區是休閒、慢行

的,定位不同的交通網以滿足整體交通發展要及營

造一個舒適、暢達的環境。

舉行日期:2010.07.21

舉行時間:18:30

舉行地點:舊區重整諮詢委員會

出席人數:30人

Page 87: 新城填海區規劃

87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阮若華副召

集人

林宇滔委員

➢ 新城填海區C、D區是一個商住社區,海洋花園居

民都非常關注樓宇興建高度,現在可否知道未來

可興建樓宇高度。

➢ 由於新區以島嶼的形式填海,故需妥善規劃道路

網以便與本島有效地聯系。此外,對新城各島嶼

的設施如消防分站等緊急服務設施需仔細考慮。

➢ 是否有條件重建嘉樂庇總督大橋,讓各區與澳氹

作三叉式的連接,讓中區交通連成一體。

➢ 關於海岸線將增加20多公里,海濱長廊只屬其中

一種,海岸線應充分利用。未來綜合各資源,開

發新的旅遊路線。如新加坡有觀光遊艇,從而認

識城市氣氛。多設想如何把海濱長廊的規劃設計

結合實際用途。

➢ 認同未來有五成土地用於公共設施,但現時塔石

廣場、旅遊塔前地聚集不到人流,既浪費,又不

集約利用土地,應研究如何發揮該廣場作用。

➢ 深知民政總署致力改善澳門的綠化,但現時具生

態價值的綠廊不多,希望未來所種的樹更具生態

價值。可考慮設林蔭大道等綠廊。

➢ 需要設置綜合服務大樓。較早前聽新聞報導若將

所有服務集中在一起,會令風險增加,但只要適

當分散風險便可。

➢ 未來的澳氹第四條通道一定要是隧道,作全天候

的使用。

➢ 劉司長早前表示新城的土地將會公開拍賣,但個

人不認同以公開拍賣出售土地,以價高者得作為

唯一一個衡量標準,只會抬高地價,建議以競投

方式,以競投者的方案是否符合社會整體利益來

考慮。

➢ 明白海洋居民對新城規劃的關注,原於上周五(7月

16日)為海洋居民舉行專場諮詢,但因颱風而延至本

周五(7月23日),並在室內舉行。各大廈皆有小冊

子,電梯已張貼通告,並在電視媒體發放此消息。

➢ 新城填海區C、D區樓宇限高需考慮原有景觀台(主

教山、大潭山、小潭山等)的視線,具體規劃時要

從城市設計角度對城市景觀、現有限制等不同方面

作整體考量。

➢ 關於新城填海區C區對現有住宅區的影響,這點是可

以透過城市設計把對海洋花園住戶的影響減至最低。

➢ 拆建嘉樂庇總督大橋是較大膽想法,該座大橋不單

是交通設施,它也承載著澳門人的集體回憶,目前

該大橋是澳門區徵圖案的組成部分,拆建與否,需

要社會取得共識。同時,亦需考慮周邊配套道路是

否能承擔大量的交通壓力。

➢ 新城填海區各區的形狀、面積、位置是經過國家海

洋局的專業論證、環境影響評估而訂出的,會因應

各區間的實際環境、公共設施服務半徑來規劃交通

網路。

➢ 現階段屬概念規劃,先聽取市民意見。未來新城規

劃時必會考慮各區的緊急服務的所需時間。

➢ 現時海岸線已設有不同景點,未來將更進一步增加

設施,吸引人們步行。多謝就海濱長廊提出建議,

已記錄,交相關部門研究。

➢ 至於第四條跨海通道是橋樑或是隧道暫未有定案,

但隧道涉及海洋水文,未來需向中央報批,但不論

方案如何,該條通道一定是全天候、可讓輕軌行經

的通道。

➢ 土地批給將優先以公開競投方式批出。具體批地方

案將在《土地法》修改後落實。

➢ 有指綠道網基本生態格局不可少於30米,但澳門將

會視實際情況作適當規劃。

➢ 非常注重綠道,環保局正就《澳門環境保護概念性

規劃性構想(2010-2020)》徵集意見,並作總體

規劃、專項規劃等。透過現有七項專項規劃,將進

行更系統性生態網建設、生態足跡研究等工作。

第二章

第二節

社團機構諮詢場

Page 88: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88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楊達威副召

集人

賴偉良委員

黃仁民委員

➢ 新城規劃必須以環保為先,沿岸應發展低密度住

宅。各建築物可否皆以環保建材作考量。

➢ 可否在新城設置共同管道,以起示範作用?

➢ 步行系統已講了兩年有多,可否先在新城落實起

示範作用?

➢ 北區營商環境較差,新城是否可以作為北區發展

的牽線?

➢ 不希望新城發展被大財團壟斷,希望可以有機會

予本地中小企發展如設露天市集等。讓新城發展

平民化。

➢ 中途倉等厭惡性行業可否遷至新城?

➢ 吸取關閘地下停車場的教訓,期望日後的公共設

施可由政府設計或在投標時把版權買斷,以便留

有更改餘地。

➢ 新城區有否預計人口承載力,並於何時公佈?

➢ 十分同意綠色單車徑的設置,可否先在新城各區

起示範作用,但要有單車停泊處。建議在條件許

可下,在全澳設置單車道。

➢ 江門院舍引起社會矛盾,新城規劃可傾斜預留更

多的土地用於建設智障、長者設施。期望弱勢可

分享新城所帶來的成果。

➢ 新城填海區不考慮發展博彩業的決定值得肯定。

產業多元化發展方向是正確的,一定要在新城規

劃中落實。新城會否考慮會展業的發展?

➢ 新城規劃是難得的機遇,新城面積佔現時澳門半

島約三分之一,應妥善利用。舊區可否籍此契機

加快重整?

➢ 新區應加強地下空間的利用。輕軌是否可改為地

下鐵?

➢ 垃圾站也應先在新城規劃,起示範作用。

➢ 認同先收集意見再出方案的諮詢方式,引發公眾

討論避免衝突,但市民較慢熱,希望盡早出台具

體方案,以便深入討論。

➢ 環境保護是新城填海區規劃一個重要議題,我們很

認同需向居民提供宜居生活環境。政府現與香港中

文大學展開對澳門城市空氣流動的研究,為未來在

城市建設和城市通風提供技術指引。

➢ 新城填海區是發展綠建築的一個機會,規劃、建

設、環保等部門正合作展開研究。

➢ 會在新城區早期做好有關管網的規劃,不排除有共

同管網的設置。

➢ 步行系統不僅是自動扶梯和升降機,還包括一系列

步行通道,未來會優化步行環境。

➢ 新城和舊區之間是扶持互補的。

➢ 政府會利用新城填海區的契機,解決青洲中途倉的

問題,但至於具體位置,要到下一階段才可作公

佈。此外,規劃部門現正對青洲作規劃,期望本年

底可提出諮詢方案。

➢ 多謝意見,已記錄,交相關部門研究。

➢ 人口承載力問題,現階段未有估計。目前主要解決

現有民生問題,未來再研究發展新城人口。

➢ 謝謝對設置單車徑及配套服務提出意見,已記錄,

交相關部門研究。

➢ 社會工作局也有參與新城規劃的工作,並會反映市

民的意見。

➢ 新城填海區規劃中,綠地、廣場、道路、公共設施

等佔總面積不少於五成,具體各設施所佔比例多

少,在哪裏,這都需要聽取社會意見,同時結合專

家意見,民意科學相結合,因應澳門實際情況再作

決定,在下階段規劃草案中會有所公布。

➢ 新城填海區規劃中已預留多元產業用地。

➢ 政府一直抓緊推進舊區重整,一方面透過舊區重整

諮詢委員會推進《舊區重整法律制度》草案立法工

作,該草案已於2008年年底進入立法程序,委員

會在今年內也會完成對和草案配套的三個行政法規

的討論。另一方面,政府各部門亦持續推動街道美

化、整建修復、保存維護的工作。

➢ 新城和舊區之間應是扶持互補的,我們希望透過新

城填海區新增土地,適當紓緩舊城區的開發密度及

土地承載壓力,回應社會訴求,增建公共設施,解

決舊區空間不足的客觀制約,有助推動重大交通基

建配套設施規劃,使新城舊區在發展上扶持互補,

以達至可持續發展。

➢ 在新城填海區規劃中會對地下空間利用展開研究。

➢ 謝謝就垃圾問題提出建議,已記錄,交相關部門研

究。

➢ 新城填海區規劃諮詢分三階段,現階段是概念規劃

諮詢,明年會啟動規劃草案和規劃方案,届時會有

規劃草案以更深入地聽取居民意見。

Page 89: 新城填海區規劃

89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王世流委員

李柏輝委員

梁銘恩委員

周宜心委員

➢ 新城各區土地於何時可供使用?各種設施如道

路、房屋等設施要在多少年後才能使用?期望盡

早可用。

➢ 未來是否有再填海的空間,會否考慮搬遷機場?

➢ 現時新城填海區A區與B區分隔,未來會否連接此

兩區?若連接,港澳碼頭會否搬遷?

➢ 現時北區很多學校每逢校運會皆要到氹仔進行。

現時新城填海區A區受制於眾多的制約條件,可

否考慮興建運動場,以發展體育事業?

➢ 今後應多建停車場取代街邊泊車改騰出更多空間

作為公共空間。

➢ 新城填海區A、C、D區分別與本土之間留有水

道,如何解決水浸問題?水浸問題一直困擾中小

企,海洋花園停車場會否出現水浸問題?

➢ 新城可否預留出貯水空間?

➢ 現時污水處理廠所排放的氣味濃烈,對市民帶來

困擾。未來新城污水處理廠是否可取代現時的黑

沙灣污水廠。

➢ 未來新城會否發展博彩業?

➢ 若缺乏人口政策,則沒有數值去估算所需的樓宇

數量。

➢ 考慮到建築材料、天氣條件等因素,爭取於五年內

完成填海工程。因應實際情況,新城填海區各區會

有序展開填土工程,如A區毗鄰港珠澳大橋人工島,

其建設需和人工島配合,故該區會較快完成填海。

➢ 新城填海區的建設會優先進行道路基建、民生設施。

➢ 可以預見將來較難有如今次般大規模的填海,故我們

要珍惜是次新增土地,妥善規劃,以達可持續發展。

➢ 若搬遷澳門機場以騰出空間,則把機場遷往哪裏?

搬遷不單是土地問題,也有航權問題。

➢ 中央在批覆填海申請文件中已明確“今後如需調整

填海位置或擴大用海面積,應按程序報批。”把新

城填海區A、B兩區相連,一定要向中央申請報批。

➢ 港澳碼頭是否搬遷需要聽取社會意見,政府沒有

定案。

➢ 我們利用新城填海區的土地增加公共設施,具體各

設施所佔比例多少,在哪裏,這都需要聽取社會意

見,同時結合專家意見,民意科學相結合,因應澳

門實際情況再作決定,在下階段規劃草案中會有所

公布。

➢ 多謝就停車空間提出意見,已記錄,交相關部門

研究。

➢ 新城填海區各區位置、形狀、面積是經國家海洋局

等部門經環境評估、反覆論證後確定的,當中已考

慮航道、水流、防洪等因素。有關水浸問題,政府

已展開研究,並採取措施逐步解決。

➢ 政府會藉新城填海區的契機,解決中途倉、污水處

理廠等問題。

➢ 在向中央申請填海造地時,特區政府已承諾新城填

海區不會發展博彩業。我們在新城填海區規劃目標

中也明確提出此點。

➢ 政府有關部門現正推行人口政策研究,工作小組會

配合。第二章

第二節

社團機構諮詢場

Page 90: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90

澳門特殊奧運會諮詢場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蘇小姐

梁小姐

黃小姐

羅小姐

卓小姐

蕭先生

鄧小姐

麥先生

蔡小姐

歐陽小姐

➢ 商住社區會否有公共房屋?

➢ 市民向政府所提出的意見是否真的會被採納並實

行?最好給市民一個時間表。

➢ 希望新城填海區有無障礙設施。

➢ 會否在新城中設立智障人士院舍?建議可考慮在

舊區設立。

➢ 假如日後新城中設立院舍而有其他人反對,政府

如何處理?

➢ 新城中會否設主題公園?

➢ 認為需要加強公民教育。

➢ 會否把舊區的設施搬到新區,騰出空間或房屋提

供智障人士使用?

➢ 由於智障人士較難適應新環境,建議考慮在舊區

設立智障人士設施。

➢ 認同這次諮詢工作。新城規劃諮詢對弱勢社群有

利,讓他們有表達意見的機會。

➢ 認為規劃應是全面的,各政府部門應互相合作。

➢ 可否提早於規劃階段詳細設定土地的使用用途?

➢ 建議增加廢物回收分類的類型。

➢ 澳門藝術場地不足,應多設立。

➢ 希望在氹仔設立藝術表演場地。

➢ 希望新城區設有街市。

➢ 希望政府考慮在新城或舊區設立智障人士院舍。

➢ 希望新城能有面向智障運動員的完善運動場地及

設施。現有的設施不完備,智障運動員需到廣州

練習,因此希望將來澳門也能擁有像廣州一樣的

運動設施。

➢ 新城規劃中已預留土地興建公共房屋。

➢ 現時進行第一階段公眾諮詢,所收集的意見均會公

佈,同時亦會對市民的意見作出回應。公眾意見結合

專家論證,會作為下階段新城填海區規劃的重要基

礎。明年將啟動第二、三階段的規劃草案、規劃方案

的諮詢,社會各界可再就規劃草案提出意見和訴求。

➢ 在新城填海區建設中會引入無障礙設施。

➢ 在新城填海區規劃目標中,工作小組提出綠地、廣

場、道路、公用設施等用地不少於總用地的五成。

至於公用設施具體包括哪些,這需要廣泛聽取社會

及相關政府部門意見,不同的階層有不同的訴求,

需要因應實際情況而決定。

➢ 不同的方案總會有人反對有人贊成,全民諮詢目的

就是要統合各方意見,平衡各方利益,繼而制定較

完善方案。

➢ 有關設立智障人士院舍、主題公園等意見均已記

錄,交相關部門參考。

➢ 認同意見。

➢ 新城舊區互補指的是透過新城填海區新增土地,適

當紓緩舊城區的開發密度及土地承載壓力,藉此回

應社會訴求,增建公共設施,解決舊區空間不足的

客觀制約,促使新城舊區在發展上得以扶持互補,

以達至可持續發展。

➢ 需要強調一點,新城設施是服務全澳門居民,並不

單單面向居於新城的居民。將來,隨著交通設施的

完善,便利了舊區居民前往新城填海區,全澳居民

都能共享新城發展。

➢ 謝謝意見,有關設立智障人士設施的意見已記錄,

交相關部門參考。

➢ 認同規劃需要各政府部門合作,目前就新城填海區

規劃工作而成立的工作小組,成員來自不同的政府

部門,透過跨部門機制共同推進規劃工作。

➢ 現時是第一階段公眾諮詢,主要就新城填海區規劃

概念收集意見。明年將在今次諮詢的基礎上,啟動

第二、三階段公眾諮詢,分別就規劃草案、規劃方

案聽取社會意見,届時對新城填海區各區的規劃有

較具體的公布。

➢ 多謝意見,已記錄,交相關部門參考。

舉行日期:2010.07.23

舉行時間:15:00

舉行地點:牧場街澳門大廈D座

出席人數:30人

Page 91: 新城填海區規劃

91

海洋花園業主、住戶諮詢場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謝先生

金山發展有

限公司

何小姐

➢ 特區政府今次舉行諮詢場吸納民間意見,居民喜

聞樂見。

➢ 曾與政府傾談時提及澳門日後發展,若在海洋花

園對開繼續填海時,應以小島式填海模式,當時

出發點是維持“海洋”旁一個花園的概念,相信

亦是全體住戶的希望繼續保持此概念,而今次政

府採納了本公司在數年前提出的島嶼式概念,本

人認為值得欣賞。

➢ 有 住 戶 因 新 城 填 海 區 C 區 阻 擋 景 觀 而 不 希 望 填

海,是一部分人的想法,但我們也知道,澳門土

地資源缺乏,若不填海,日後澳門發展將會停滯

不前,雖然各有意見,但整體上均需全部考慮。

➢ 目前C區與海洋花園堤岸之間的最少距離是140

米,數字較原先想像為高,這是一個較為合理的

距離。

➢ 詢問日後是否仍有條件稱作海洋花園?若日後

定性為住宅、商業時,有否需要更改名字?據

介紹,新城填海區C區定位是商住社區及公共設

施,而目前海洋花園四百萬呎建築樓面,絕大部

分是住宅,若當日本公司發展時更改定位,加入

商業區,相信盈利大有不同,但本公司堅持發展

一個令人安居樂業的花園,希望經過規劃後,政

府未來仍能繼續堅持海洋花園為住宅區的概念。

➢ 認同政府已說明新城中不加入賭場、酒店等娛樂

設施此一重要原則。

➢ 堅持海洋花園三千幾戶對新城填海區C區發展是

具有發言權,希望今次諮詢場是第一步磋商,日

後對我們的看法加以考慮。

➢ 目前海洋花園屬中低密度社區,加上管理公司的

努力及高質素的住戶,保持了海洋花園高級住宅

區的形象,故此,新城填海區C區設計發展應與

海洋花園保持連貫性。

➢ 海洋花園立足澳門數十年,已建立品牌形象,是

一個可予人安居樂業的地方,希望政府考慮新城

填海區C區發展時,將住戶觀念、感受及希望融

入設計中。

➢ 尊重政府今次舉行諮詢活動,既然政府就限高沒

有預設方案的話,居民更可表達自己的意見。

➢ 新城填海區C區將來興建商住樓宇之高度是多少?

➢ 澳門有濠江之美譽是因為有美麗湖景,若不停填

海必定破壞此美譽。

➢ 政府要美化新城填海區C區及美化環境,是可以

的,如:興建公園,何必興建住宅?若興建住

宅,不但破壞景觀,並損害了原有業主利益,令

原有樓宇貶值、空氣污濁,政府有否顧及海洋花

園業主的利益損失?

➢ 建議新城填海區C區作為綠化用地,不要建住宅。

➢ 新城填海區各區位置、面積、形狀都是國家海洋局

等部門經反覆論證、專家討論後,考慮了水流、防

洪等因素而確定的。島嶼式填海是有利於保護自然

岸線、延長人工海岸、保護景觀。

➢ 一個社會在發展過程中,必定會經過不同的階段,

並且會帶來一些改變,甚至矛盾,而作為政府,總

希望透過廣泛聽取社會意見,結合有效的施政,將

發展時連帶而來的矛盾,予以減少及降低,真正達

到顧及社會大眾,以人為本的目標。我們明白到海

洋花園居民擔心新城填海區C區阻擋景觀,所以,今

日到來聽取各位的意見,希望將收集到的意見再納

入到社會整體利益上考量,從而制定更好的新城規

劃發展藍圖,有利澳門將來發展。

➢ 政府將在規劃、發展新城填海區C區的時候,注意促

進周邊地區的協調發展,相信不會對海洋花園的住

宅區概念帶來影響。

➢ 新城填海區土地是不會用作發展博彩業之用。

➢ 新城填海區規劃諮詢工作共分三個階段,首階段完

結後,我們會啟動第二階段的規劃草案研究、編制

工作,再聽取社會意見,最後才制定規劃方案。所

以,將來政府還會廣泛聽取社會各界意見,把規劃

方案做得更加完善,符合社會發展的整體利益。

➢ 新城填海區C區設計發展與海洋花園保持連貫性,其

實需要體現在不同方面,包括:交通配套、公共設

施完善、景觀協調和整體公共利益等,我們將做好

相關規劃,以落實新城填海區C區和周邊地區的協同

發展。

➢ 促進居民安居樂業,固然是政府施政目標之一,不

單是新城填海區C區,其實我們在進行澳門整體城市

規劃時,同樣抱著此理念,打造一個宜居、宜遊和

宜業的美好生活社區。

➢ 新城填海區首階段諮詢工作主要是在概念性層面,

收集社會意見,將來任何城規發展所牽涉到的樓宇

高度問題,仍要符合已實行的法律法規、街道準線

圖和建築條例條件。

➢ 新城填海區C區的樓宇高度除了要合符相關法律規範

外,另一重要考量因素,就是需配合城規發展的方

向,城市天際線和周邊景觀的協調。

➢ 我們注重保育和發展兩者間的平衡。新城填海區在

開發的同時,將與珠海五十五公里長的情侶路及珠

三角綠道網對接,打造國際級的海濱長廊和城市景

觀,以提升澳門的整體城市形象。

舉行日期:2010.07.23

舉行時間:20:00

舉行地點:海洋花園海洋大廈

4樓行政中心

出席人數:120人

第二章

第二節

社團機構諮詢場

Page 92: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92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何先生 ➢ 回顧聯生工業村、路氹城及跨境工業區填海歷

史,作為一個土生土長老澳門,希望為下一代說

一句話:「到底還有多少地可以填?」澳門要做

一個與別不同的澳門,不是要跟隨紐約,亦沒有

此必要,坦言感到十分傷心。

➢ 借鑑香港維多利亞港的保護是堅持了數十年,才

令香港政府嚴謹地填平每一呎土地的經驗,希望

特區政府、所有官員、專家學者思考,雖然已獲

中央批准,可否不要急速地完成所有填海?

➢ 每次行經大橋時均可聽到附近船隻經過時發出的

巨大聲響,因澳氹之間的填海已至大橋中間航

道,情況實在慘不忍睹,但我們不要埋怨,而應

該學習歷史,方知未來,才是澳門發展的真正出

路。我們不用追高樓、追綠道,相信保留澳門特

色,便是居民所愛。

➢ 明白社會發展需要,現時土地不足,但政府應該

考慮對現存澳門居民及下一代,應該在影響較小

的地方作發展,目前哪個區分影響最小?

➢ 填海同時應兼顧環保,因每填海一呎,便是破壞

環境一呎。

➢ 詢問填海真正目的?雖然填海價值甚高,但卻是殺

雞取卵,對子孫後代有著嚴重影響,若要增加澳門

的吸引力,便要將愛澳門的專業人才留住,擔心澳

門繼續發展時,商業價值侵蝕了人的靈魂。故此,

若必須進行填海,政府應該說服全澳巿民為何要填

海、填海後帶給後代的好處。

➢ 希望政府三思而行,並說出對全澳巿民有益的

理據。

➢ 珠海十字門未來將興建地標性建築物,但澳門已

經有旅遊塔,兩者息息相關,認為應該協調。

➢ 新城填海區C區之前一直定位為低密度住宅區,

最近卻改為商住社區,原因為何?

➢ 縱觀澳門的歷史發展過程,隨著每次發展時代的來

臨,例必加劇土地的需求,澳門現有部分土地都是

填海而來,更加印證此點必經歷程。

➢ 中央政府批覆文件中“科學規劃、合理佈局、集約

利用”的要求,無論從精神意義和落實操作看,就

是希望我們嚴謹做好填海規劃工作,慎用土地。

➢ 保留澳門特色,尊重歷史,尋求發展與保育平衡,

是我們所秉持的理念,將來,新城填海工作的開

展,亦不會離開這個重要信條。

➢ 新城填海區各個分區的功能,目前基本已有初步用

地規劃方向,政府在慎重考量每個分區土地利用計

劃時,除了要評估發展帶來的影響外,另一重要目

的,就是通過有序規劃,完善新城與周邊地區,乃

至澳門整體的建設配套,因此,新城填海的發展需

要從更宏觀和綜合層次思考。

➢ 我們向中央申請填海過程中,填海位置是經過國家

海洋局南海分局的研究單位進行評估,確保工程開

展後,水流和環境得到合理保護,將影響程度減至

最低。

➢ 批覆同意建設新城填海區,是中央政府送予澳門特

區的厚禮,面對新時代的來臨,其意義對澳門來說

更謂深遠非凡,足見中央政府對我們的關愛和重

視。新城填海要創造的社會價值,並非是一部分人

或群體得到甚麼?而是如何在兼顧保育的同時,令

到全體澳門人可以分享甚麼?從而建立一個屬於澳

門人共同擁有的美麗家園。

➢ 新城填海區規劃為全澳市民帶來的得益,我們希望

遵從“提升居民綜合生活質素”;“完善交通基建

設施,區域融合協調發展”;“新舊區扶持互補”

;“擴大城市生活空間”;“打造海濱長廊,優化

城市景觀”等等規劃方向,來加以體現,與大家共

建美好明天。

➢ 珠海十字門和澳門南灣在地理上互為毗鄰,城市景

觀將來可相互揮應,打造兩河四岸的優美海岸線和

城市景觀。

➢ 新城填海區C區的用地規劃方向,從構思到定位都是

商住社區。同時,從節約用地原則考慮,新城填海

區不會考慮發展低密度住宅。

Page 93: 新城填海區規劃

93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鄭小姐 ➢ 現於美國紐約就讀,擁有城巿發展的碩士學位,

現正攻讀社會學博士。

➢ 明白工作小組暫時無法就限高作出回答,因城巿

發展需要長時間規劃,若海洋花園住戶能夠提出

具體意見或方案,政府方面如何確保一定願意聽

取及回應?回顧歷史,澳葡年代規定建築物不得

高於松山燈塔,但回歸後,當時特首何厚鏵便取

消上述法例,理由是適應澳門城巿發展,從沒諮

詢市民,直至護塔行動的出現,雖然有此活動,

但水坑尾的公共行政大樓仍然非法超高。故此,

如何肯定政府必定落實市民訴求?

➢ 請解釋何謂世界級城市的?曾閱讀哥倫比亞大學

一名社會學家著作,其論點是:世界級城市是令

城市貧富越趨懸殊,本地市民生活越趨困苦。如

是,澳門難道要繼續建設世界級城市的目標?

➢ 新城填海區C區將會興建哪一類型的商住樓宇?

若澳門要保持世界級城巿的形象,吸引外地富豪

購買高級住宅,還是服務巿民,建設一些讓本地

居民能力可以承擔的樓宇?統計局資料顯示澳門

巿民平均收入不足一萬元,到底興建世界級樓宇

的目的為何?

➢ 常言城市要發展,但應否反問為甚麼要發展?我

的大學指導老師的著作,亦提出政府以城市發

展製造更多就業機會作理由,此理由引起了不少

社會學家的質疑。在賭權開放後,當時特首何厚

鏵遂開放投資移民、大量輸入外勞、引入專業人

員移民,結果製造的就業機會完全不能幫助本地

人,而且帶來高樓重重,生活環境下降。不明白

世界級發展與澳門有何關係? 有否思考可持續發

展的城巿?

➢ 何時公佈新城區內商住、綠化等功能比例?

➢ 很高興像鄭小姐這方面的專業人才,為澳門未來可

持續發展貢獻一份力量,歡迎透過各種合適渠道向

政府反映意見。

➢ 自新城填海規劃首階段公眾諮詢開展,我們已舉辦

30多場公眾和專場諮詢,同時,希望透過不同形

式調查,收集意見,目的是更好地制定將來的規劃

方案,把民意融滙體現其中,而將來的落實建設工

作,亦必需嚴格遵從規劃方案的要求實行。

➢ 各學者對世界級城市有不同解讀,澳門不是與其他

國家、城市比較規模、樓宇高度,而是要保留及發

揮自身特色,從更豐富、更有益於社會長遠發展的

目標,結合民意,推動我們的工作。

➢ 新城填海區C區目前仍沒有具體發展的定案,所以,

我們期望多聽各方意見,保證新城開發工作,可符

合澳門的可持續長遠發展,使居民共享成果。

➢ 社會的發展,許多地區的經驗已經告示世人,必需

為居民創造幸福,為地區帶來穩定繁榮,為未來可

持續發展創造條件,有效解決現有遇到的制約,這

些重要問題,我們期望透過聽取社會意見,集思廣

益,更好地共同思考澳門將來的發展。

➢ 在廣泛聽取社會意見,制定出最終規劃方案後,將

有助外界更容易清晰新城各區的發展定位、內容,

或者數據比例。

第二章

第二節

社團機構諮詢場

Page 94: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94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譚先生

蘇先生

➢ 據介紹,所有填海區之規劃方向均寫有商住社

區,但新城填海區C區面積細小,何以加入住宅

區?可否把新城填海區C區建成一個市肺花園,

加上珠海十字門又將會興建高級住宅,令澳門處

處亦是庸俗化的商業城巿,不合宜居城市原則。

➢ 本人在美國居住三十多年,我回澳便一直在海洋

花園居住,因我認為這是唯一可以居住的地方,

若我是一名富豪,我絕對不會在新城填海區C區

居住,像猴子一樣被周邊高樓大廈圍繞,毫無隱

私可言,何必每一個填海區也要加入住宅區?

➢ 我們必須承認社會有不同階層、有不同品味、有

不同生活質素,不能強調每處均有廉租屋才是社

會平等,並不符合社會規律。

➢ 新城填海區C區是黃金地段不應建公屋,本人絕

非歧視,本人兒時也十分貧窮,但問題在於是否

有需要在黃金地段興建經濟房屋?本人反對在新

城填海區C區興建公屋及住宅,建議將新城填海

區C區打造世界級公園供全澳巿民享用。

➢ 為何不遷移直昇機機場?

➢ 建議澳門國際機場與珠海機場合併,將澳門國際

機場對出海面用於填海,便不用在澳氹之間狹窄

水域填海。

➢ 若政府執意填海,我們只好無奈接受,但實際上

本人是不接受的。

➢ 新城填海區C區與海洋花園堤岸距離140公呎,

絕對不足,並且反對;因據其所見,在退潮後,

水面將後退50公呎,露出海底並發出臭氣,擔心

140公呎的水道很有可能最後變成大坑渠。

➢ 反對海洋花園對開海面填海,若必須進行填海,

政府不應破壞環境,兩岸之間最小應有300公呎

距離,同時要挖深水道,避免成為坑渠。

➢ 應效法外國在城市中建巿肺、大公園的經驗,目

前澳門缺乏大型公園,故建議在新城填海區C區興

建一個大型公園,而且輕軌將建於附近,方便澳

門半島及氹仔島之居民使用,又建議公園建成世

界最大植物園、設有游泳中心、單車徑等設施。

➢ 堅決反對新城填海區C區發展成商住區。

➢ 據非官方數據預測,到2021年本澳人口將上達逾75

萬,人口增長隨時會加大人均土地需求的壓力,目

前,本澳人口居住密度與其他地方相比亦較高,增

加土地資源供應,可以緩解當中的發展壓力。

➢ 新城填海區的規劃目標,包括:“提升居民綜合生活

素質”、“新城舊區扶持互補”、“預留土地儲備,

回應公屋需求”,這些目標願景需要實現,應融入住

宅區概念,同時,配合完善的公共設施建設。

➢ “預留土地儲備,回應公屋需求”是新城規劃的目

標方向,亦是中央政府批覆精神提出優先發展民生

設施的體現,將來如何落實安排相關用地規劃,需

要聽取社會意見和配合公屋政策。

➢ 新城填海區C區的規劃目前仍沒有具體方案,將來如

何進一步制訂定位功能或社區發展藍圖,政府樂意

聽取意見。

➢ 對居民提出的任何建議,我們會不斷聽取,然後進

行滙整,將來加以研究。只要具可行性,取得社會

共識,符合公共利益,我們會細化落實到規劃中。

➢ 兩地機場合併,既涉及基建對接問題,同時,又要考

慮口岸配套,本澳航空市場發展,珠澳兩地體制不同

等層面,影響廣,亦較為複雜,宜詳加審慎思考。

➢ 新城填海規劃對澳門未來發展影響深遠,必需以全

局眼光和思維審視。

➢ 我們將會不斷評估填海工程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並

做好事前分析工作,保證水文的流動。

➢ 新城填海位置由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的研究單位作

出評估,經過專家論證,然後敲定填海位置和所採

用的填海方式。將來,我們亦會不斷作出監察,以

減低對水文、環境、生態帶來的影響。

➢ 對於居民的各種建議,政府會持開放態度,繼續聆

聽,至於新城各區的發展最終定案,我們認為應盡量

綜合各方意見,同時,結合專項研究,才能制定一個

符合社會共同意願的規劃藍圖。當然,政府重申新城

的公共設施規劃用地將不少於五成,亦是將來保證居

民享有新土地創造生活素質提升的指標之一。

➢ 無論任何支持與反對意見,特區政府將會認真聆

聽,盡量尋求社會最大共識,才落實規劃方案,對

於新城填海區C區的發展方向,我們歡迎廣大市民發

表己見。

Page 95: 新城填海區規劃

95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劉先生

雷先生

陳女士

劉女士

陳先生

➢ 甚麼樣的思維便會發展甚麼樣的城市,以北歐為

例,當地城市著重以人為本、保護環境,反觀澳

氹,現時中間水道闊度是否足夠?質疑新城規劃

是要建成世界級景觀?還是世界級擠逼?澳門將

來會否變成一個有特色的地方?此關乎著甚麼樣

的思維,何以澳門的思維並非以人為本?

➢ 填海是為誰服務?景觀一旦破壞就難以彌補,希望

可以保護現有景觀和環境,也是本地旅遊資源。

➢ 澳門居民目前狀態只能說是委曲求存,而不是生

活。生活關乎著人的思維、人的思想、人的質

素,北區居民和海洋居民誰會說較多的粗言穢

語?在北區我會很大膽說粗言,但在海洋花園我

絕對不會說。

➢ 建築師。

➢ 新城規劃的計劃龐大,作為有承擔的政府,應有

一定的預算:為何樓宇高度、人口多少都不知

道?政府是否真的進行城巿規劃?還是邊做邊

起?不認同政府在各方面都表示不確定的狀態,

因目前澳門已暫停投資移民,故可以用出生人口

計算未來人口情況。

➢ 新城填海區C區及D區是否只是一個地產發展項

目?地產商必定“炒盡、起盡”,若不作出條例

規範,超高樓事件將不停出現,不斷破壞景觀,

認為海洋花園居民命運相當坎苛。

➢ 劉榕廳長曾於公開諮詢場明言新城填海規劃是高

密度的發展,以及五成土地用於綠化、道路及公

共設施等,故可用於住宅的土地,超高樓幾乎是

肯定的,相信新城填海區C區住宅一定高於現時

所有建築物,反對起高樓破壞景觀。

➢ 作為一個女人,新城填海區C區內興建商住區,

不明白為何以未知的、甚至不是澳門人的未來業

主損害現有業主的利益?

➢ 作為一個母親,為甚麼一定要填海?我們無權利

進行隔代掠奪。懇切期望能夠保障自己利益的同

時,希望在座能夠憑著良知保障下一代的福祉。

➢ 居民都不同意在C區內起住宅,希望可以在新城

填海區C區內建公園。

➢ 現時三條澳氹大橋景觀及河岸夜景備受外地遊客

讚賞,希望得到保護。

➢ 對於中央於去年批准的350公頃填海方案,是否

有附帶圖則,規定填海位置?是否有可能滿足

350公頃,但特區政府可以彈性處理,考慮在其

他位置上作填海調整?

➢ 以人為本一直是特區政府所堅持的施政理念,其

實,我們提出多項規劃目標所考慮的綜合層面,亦

是以人為本的科學思維發展觀,要打造世界級旅

遊休閒中心,是《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網

要》賦予的定位,可以使澳門特色優勢加以發揮,

讓更多旅客認識澳門內在的歷史文化底蘊。

➢ 新城填海是為澳門未來創造可持續發展條件,提高

居民綜合生活素質。很認同景觀環境是重要的旅遊

資源,所以,新城規劃其中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要

打造海濱長廊,優化城市景觀。

➢ 生活除關乎人的因素外,還與空間規劃和設施配套

存在莫大關係,因此,我們希望極力做好新城規

劃,與居民共同打造美好生活。

➢ 為更好地聽取民意,新城規劃諮詢的工作安排總共

分三個階段,首階段為規劃概念,政府只訂定初步

框架,然後希望廣泛融納民意,配合各項具體的專

項研究,才制定最終方案,這個方式可見到我們對

民意諮詢的重視,同時,持有開放態度。

➢ 新城填海區C、D區並不會是一個地產項目,因為

整個新城規劃眼光,必需運用更高層次和綜合角度

考量,才能為本澳居民帶來更多得益。至於樓高問

題,將來新城填海區的建築高度,仍需與整體城市

景觀協調,符合相關法律法規、街道準線圖規定。

➢ 公共設施和綠化土地所佔比例較大,與樓宇高度因

而出現超高,兩者關係其實不能如此單一地理解,

因為從規劃角度看,區域定位、發展強度,景觀協

調、規劃目標、公共利益、航空役權或法律法規限

制等因素,都是作為審量樓宇高度的因素。

➢ 我們希望通過聆聽民意,有序規劃,從而推動新城

填海計劃為澳門社會帶來綜合生活素質的提升,完

善社區設施,打造宜居、宜遊和宜業的澳門,因

此,規劃工作不是要損害澳門人的利益。

➢ 政府重申推動新城填海計劃的目標,是解決澳門目

前遇到的發展制約問題,同時,抓緊新時期機遇,

為未來社會打下堅實基礎,我們所做的工作,是為

將來創造可持續發展條件。

➢ 對於居民的意見,我們會不斷聽取,並從整體角度

考量,制定落實方案。

➢ 澳門將來會逐步打造成美麗的濱海城市,任何珍貴

的城市景觀和河岸夜景,我們會重視予以保護。

➢ 今次新城的填海位置,是由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的

研究單位作出評估,經過專家論證,特區政府需要

根據已落實的具體位置,開展填海工作。

第二章

第二節

社團機構諮詢場

Page 96: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96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邱小姐

潘先生

袁小姐

➢ 認同政府以休閒旅遊城巿作定位,但不贊成把新

城填海區C區由低密度住宅變為商住社區。

➢ 不認同珠海十字門的景觀,希望政府不要攀比興建

地標性建築物,以免令整個城巿格調不倫不類,希

望新城區保持現有的休閒旅遊城巿的高格調。

➢ 國家批准的新城填海計劃是否有年期規定?在海

洋花園住戶一片反對聲中,填海計劃可否暫緩?

留待十年後再決定?如:新城填海區A區先行,

隨後再決定下一個填海區?

➢ 新城填海區A區樓宇高度限制約在50~100米之

間,為甚麼新城填海區C區卻不設高度限制?

➢ 本人讀精神病學,在澳門投身影視行業達十四年。

➢ 本人在澳門接受教育、成長、生活、工作,澳門是

我的家,我很愛這個地方,但今時今日,我卻發覺

自己也得了精神病了,因回歸是中國人的一大喜

悅,但回歸十年來,土地運用、城巿規劃到底在做

甚麼?究竟給下一代留下了甚麼?我兒子已經在加

拿大大學畢業,我也勸他不要回來,因為作為一個

母親,我看不到澳門這個城市在今時今日,正留給

甚麼給我們的下一代,以至再下一代。

➢ 今日我們可以提出興建巿肺公園、堤岸闊度,但

最重要的是如何監管?聯生工業村變成了金峰南

岸,正正是土地用途的改變,我很愛澳門,我不

知可以為澳門貢獻甚麼,我每次見到澳門有新的

改變都會痛心疾首。我並不偉大,我也是海洋業

主,亦會思考到填海對樓價的改變,若從好的角

度出發,C區若是高尚住宅區,可能帶動海洋花

園升值,但問題是,是否需要這麼多地方用於商

住用途?是否一定要在澳氹中間如此窄的水道中

填海,非要澳氹連成一片?

➢ 金光大道也是填海而成,目前是否已經善用?完

全發展?星麗門影城至今仍是空城,政府又有如

何監管?

➢ 無論樓價是否有上升,我也要居住在我的住宅

中,因我只是有這一個住宅,但我下一代卻如何

生活?澳門有多少巿民可以達至開?至少我沒

有,我仍是勞碌地生活,我仍然為我兒子回澳後

如何置業而苦惱,因全澳處處都是豪宅、經屋及

公屋。

➢ 澳門致力打造優質旅遊城巿,但澳門卻可以提供

甚麼給旅客?給本地居民?

➢ 我明白若政府不是想聽取巿民意見,便無需進行

諮詢,但政府不能提供資料數據,市民又如何回

應及發問?樓宇高度、城巿密度、人口數量均是

可以計算出來的。

➢ 新城填海區C區的功能定位,只是初步確立為商住

社區,至於其開發強度,仍要配合整個社會發展需

要,以及最終方案的規劃內容。

➢ 澳門和珠海十字門的景觀需要協調,但會根據澳門

自身特色以打造兩河四岸的景觀格局。澳門已定位

發展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這種城市格調需要

透過各個工作層面加以營造。

➢ 新城填海區規劃年期為十年,爭取在五年內完成五

幅填海工程。為配合2016年港珠澳大橋的落成,A

區會先規劃道路網,為擴建孫逸仙大馬路,B區也會

落實填海。

➢ 總結以往結驗,展望未來,新城填海區規劃能為澳

門創造可持續發展的條件,提升綜合生活素質,而

這些改變正是建立未來發展優勢的重要基石。

➢ 新城填海區規劃方案若最終制定,特區政府將會致力

確保工作有效落實。新城土地商住用途的規劃,將

來,政府仍會廣泛聽取社會意見,以配合社會發展

實際情況。新城填海區的位置是經過專家論證作出評

估,將來填海後會增加海岸線,有利優化景觀。

➢ 路氹新城金光大道經過數年發展,已經逐漸成為本

澳重要的博彩旅遊消閒區。

➢ 對於近年居民憂慮置業問題,特區政府會予以重視

和聆聽意見。

➢ 要建立優質旅遊城市,通過新城有序規劃,未來,

會進一步完善交通路網,打造優美景觀和海岸線,

讓旅客或居民體驗宜遊、宜居的環境。

➢ 目前是新城首階段諮詢工作,我們主要希望聽取社

會意見,才制定規劃草案、方案,相關數據將來會

逐步制定。

Page 97: 新城填海區規劃

97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杜小姐

陳先生

盧先生

➢ 我們目前不是為了某些人的利益,而是為著澳門人

的利益,所有遊澳都大讚澳門的美在於保留了現時

面貌,若再改變海岸線,澳門人將要雞飛狗走。

➢ 我們很愛濠江,而非“豪”江。

➢ 不要為少數人的利益而犧牲世代利益。

➢ 友誼大橋至西灣大橋之間的氹仔海岸是一片美麗

的濱海地帶,海岸生態豐富,但澳門人不懂珍

惜,希望予以保留和加以優化,成為青少年認識

生態、環保教育的場地,亦可供予澳氹居民用作

康體場地,也可吸引旅客觀光,明顯突出澳門休

閒旅遊城巿定位,而新城填海區C區地方細小,

難以帶出休閒旅遊的感覺。

➢ 政府一直未有說明到底多少人口才是足夠?土地

配置和相關設施配套如何?人均佔地數據多少

才是世界級休閒城?是否新馬路、北區也是世界

級?現在遊客區以外地方也十分擠逼,填海後

是否真的可以改善居住環境?可否公佈界定「休

閒」的數據標準?不填海是否不休閒?

➢ 政府可否興建海岸公園?以及劃出特區公園,保

護澳氹山體資源?

➢ 海洋花園堤岸是攝影熱點,按目前填海方案,美

景很快消失,不明白為何要破壞景觀。

➢ 在新城填海區五區中,C區影響人口最多、距離民

居最近,而A區與澳門半島距離甚遠、B區又已完

成填海、D區相對之地方多是空地。希望政府鄭重

聽取C區居民意見,應該是以受影響的居民意見為

重,不要以全澳市民的利益來打壓我們,所以C區

應該有最大發言權,必須尊重我們的意見。

➢ C區既無高度限制,又是商住區,借鑑以往事件

太多,我是否還應該相信政府?坦言信心有限。

➢ 新城填海區增加了本澳的海岸線,我們也藉今次機

會打造優美城市景觀,將更好地優化現有景觀。

➢ 我們相信廣大居民對澳門均有感情,所以,歡迎大

家多加發表意見。

➢ 新城規劃的方向目標是以澳門社會整體利益為依歸。

➢ 只要通過合適的開發,做好生態環境影響評估,優

化各項設施,提升城市景觀面貌,打造優美的海岸

線,相信能營造出澳門休閒旅遊的氛圍。

➢ 一般而言,國際旅遊休閒城市主要共同點包括:世

界性、安全、健康、便利、特色、怡人、文化和多

元等,通過新城填海規劃,我們希望打造澳門成為

旅遊休閒城市。

➢ 只要具備條件,取得社會共識意見,符合發展規劃

定位,會研究建造海岸公園的可行性。

➢ 填海方案會對現有景觀有所改變,但通過海岸線的

延伸和城市景觀的優化,相信美景會重現。

➢ 每一個澳門居民的意見,我們都會予以聆聽,同時

尊重各人表達意見的權利,未來,我們再會和海洋

居民溝通,聽取大家聲音。

➢ 新城填海區C區將來的高度限制,需要通過規劃目

標、相關法律法規、航空役權和小潭山山體線等因

素考量。

第二章

第二節

社團機構諮詢場

Page 98: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98

澳門教區諮詢場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梁先生 ➢ 新城填海區A-E區有部分土地己填海,新城填海

區B區已有部分填海,如何規劃?

➢ 早前南灣湖C、D區地段因為涉及影響到西望洋主

教山的景觀問題,一直備受爭議。該區日後的建

築會否阻礙西望洋主教山景觀?

➢ 政府如何跟進、監督新城規劃?

➢ 每當颱風、暴雨發生時,河邊新街、沙梨頭等皆

會水浸。新城填海會否令水浸問題加劇?

➢ 根據中葡聯合聲明附件二,至1999年12月19日

止,澳葡政府每年新批出的土地(包括填海地和未

開發土地)的上限為20公頃。1999年12月20日

公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75號訂定,澳

門特別行政區維持澳門原有的習慣水域管理範圍

不變。附於上述國務院令內的“澳門特別行政區行

政區域圖”中并沒有劃出“澳門原有的習慣水域管

理範圍”。故此澳門特別行政區的習慣管理水域管

理範圍在法律上并不清晰。回歸前,澳門方面的行

政管理和對水域的使用所需,如填海造地、疏浚河

道、船隻停泊、港口交通、維持水道秩序等,都涉

及到水域航道管理權的問題,故此,形成了習慣性

的水域管理線,當時稱為“習慣控制線”。特區政

府在2006年開展填海計劃初步研究、2007年進行

填海工程統籌、2008年向中央正式提出申請,並於

2009年11月獲國務院正式批覆;特區政府在整個個

程中,一直與中央保持良好溝通,同時不斷進行多

項環境評估研究工作。在中央批覆文件中,明確提

出今後如需調整填海位置或擴大用海面積,應按程

序報批。

➢ 南灣湖C、D區是上世紀90年代澳葡政府時已批出。

主教山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政府透過是次南灣湖

C、D區規概念規劃徵集意見,希望對土地開發,視

覺景觀、濱水的空間和公共活動關係,建立一個既能

保護歷史景觀,又能反映社會發展需求的全新南灣海

濱地區,配合澳門與氹仔之間填海新城的沿岸綠道,

展示一個全新的城市面貌,豐富本地旅遊資源。

➢ 政府己於2007年委託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

廣東省城市發展研究中心展開《澳門城市規劃編制

體系》研究,就城市規劃層次、執行部門、重點內

容、公眾參與等展開研究,這是構建完善城市規劃

體系的重要基石。政府計劃於2011年啟動《城市規

劃法》起草工作,透過立法保障城市規劃的落實。

➢ 新城填海工程可令水道流速加大,減少航淤泥沉

積。現時內港是因海水倒灌而導致水浸,政府會積

極研究和逐步解決。

舉行日期:2010.07.24

舉行時間:09:00

舉行地點:大堂前地主教府

出席人數:10人

Page 99: 新城填海區規劃

99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陳小姐

何小姐

鍾志堅神父

➢ 新城填海區A-E區與舊區的距離較遠,會否影響

市民到新城的意欲?

➢ 新城土地如何利用?不清楚土地如何利用又如何

參與新城規劃工作?

➢ 宗教團體在新城會有甚麼發展?

➢ 綠道會以甚麼形式建造?且會否影響生態環境?

➢ 新城是以島嶼形式填海,這樣會否影響澳門、氹

仔間的水道生態?

➢ 進行填海時有否進行生態評估?如何減輕對生態

造成的影響?

➢ 新城以島嶼形式填海,如何連接?

➢ 新城各區與澳門、氹仔間狹窄的水道會否令水流

減慢,有否對水體進行保育?

➢ 新城填海區D區有一個凹的地方,會否影響水生

態?是否會有其他用途?

➢ 新城填海有350公頃,有一半是屬於公共設施,

面對未來人口的增長,新城填海區未來會否興建

私人樓宇或公共房屋?

➢ 在介紹新城規劃時,似乎以美化為主,但澳門貧

富有差異,將來新城規劃會否將貧困或富有一群

全部遷移往新城?新城可容納多少人口居住?

➢ 新城在陸地上可以發展,但地下空間同樣可以發

展,因此應充分利用地下空間,如興建地下城。

➢ 交通事務局正積極改善全澳的交通,未來將構建雙

環雙軸的交通網路,減輕對澳門內部的交通壓力,

同時,亦加強澳氹和各新城區間的聯繫。將來會以

公共交通,如巴士、輕軌等穿梭新城與舊區之間,

方便居民往返。

➢ 現階段是新城填海區概念規劃諮詢,我們就規劃目

標、各新城區的用地規劃方向提出了建議,聽取社

會各界意見,在收集居民意見後,再結合專家意

見,我們在下階段提出規劃草案。這次諮詢和過往

的規劃諮詢不同,首輪未有提出任何方案,目的就

是廣泛聽取居民意見,鼓勵居民參與。

➢ 教會組織也是社會一個組成部分,我們也希望教友

和教會踴躍參與,提出寶貴意見。

➢ 綠道其中一個功能就是生態保育。可為植物生長和

動物繁衍棲息提供充足空間,也可為市區提供通風

廊道,緩解熱島效應,但建造綠道有很多方法和形

式,需要聽取市民對綠道的意見,然後政府會作多

方面的考慮和分析來決定。

➢ 島嶼式填海是依循國家洋海局的規劃,是基於保護

自然岸線原刖、延長人工岸線原則、提升景觀效果

原則。島嶼式填海是有利於生態保育及營造好的城

市景觀。

➢ 政府在2006年對新城填海展開研究時,與珠江水利

部進行多次的環境影響評做,現時的填海形狀是把

對水文、生態的影響減至最低。此外,填海施工過

程中,亦會有專家進行密切監察。

➢ 將來新城會有連接通道,具體方案目前仍在研究

中,但可以肯定是會以方便市民出行為考量前提。

➢ 面對將來人口增長,新城會優先考慮公共設施,和

考慮市民的需要,如公園、綠道、服務設施等。新

城填海區規劃目標中提出綠地、廣場、道路、公用

設施等用地不少於五成。政府會透過資源的分配,

繼續致力改善居民的生活質素。

➢ 澳門市民有自由選擇居住的地方,而新城規劃不會

針對貧富其中一方,考慮全澳市民的需要,因為每

個人都是平等的。

➢ 地下空間的利用是新城填海區規劃中一個重要的課

題,展開研究。

註:澳門教區提交了書面意見,詳見第二章“意見滙編”第四節“書面意見”

第二章

第二節

社團機構諮詢場

Page 100: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100

澳門青年聯合會青年議政班諮詢場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馮先生

楊小姐

鄭先生

梁小姐

➢ 新城填海區A-E區皆有商住社區,應該都是私人

發展,是以公開拍賣方式還是以免公開競投方式

批出?

➢ 新城填海區A、E兩區皆受制約條件而有高度限

制,但其他區是否有高度限制?

➢ 環島路涉及內港區,而現時內港空間狹小,環島

路是否需要填海建成高架路?這會對漁業造成影

響,特別在休漁期間,內港非常擁擠。

➢ 希望提升青洲區公共交通的服務質素,希望輕軌

可行經青洲區。

➢ 青洲區內現時社區設施、生活環境較差,希望加

以改善。

➢ 新城填海區應多建停車場,以紓緩停車位不足

情況。

➢ 建議新城填海區建倉儲式停車場,起示範作用。

同時也可騰出舊區土地用於文化、民生設施。

➢ 目前輕軌路線已確定了,輕軌路線會否和新城規劃

產生矛盾?會否籍着新城規劃而微調輕軌路線?

➢ 新城填海區C區是商住社區,新城填海區B區有公

共建築和公園綠化等,與珠海的十字門中央商務

區將出現不協調。新城規劃不應只著重五區,還

需把鄰近地區納入考量。

➢ 澳門地少人多,但車輛一直增長。輕軌路線以外

圍為主,但居民都在城市中心活動,如何解決交

通問題?

➢ 新城填海區A-E區會有商住社區,但並不意味著全

是私人樓宇,政府會在新城填海區預留土地興建公

屋,以回應市民對公屋的訴求。

➢ 新城填海區各幅土地的批給都會按照相關法律進行

批給,原則以公開拍賣為優先採用形式。

➢ 新城填海區各區都因航空役權、直升機航道、小潭山

航空導航儀等而有不同的發展制約,並不只是A、E

區才有,具體的高度限制要至下一階段才可訂定。

➢ 2006年開始新城填海研究時已和輕軌規劃小組緊密

溝通。未來所構建便捷的雙環雙軸通道,是哪一種

建設形式暫未有定案,要視實際環境才能作決定。

新城規劃的交通網,會接駁現有的既定交通規劃,

不會與現時的交通網發生衝突。

➢ 由於輕軌二期暫未定案,故未知是以陸上高架、海

上高架或是海底的方式興建,各種方式各有利弊,

若最後採取高架的形式,則必須遷移漁船停泊位,

假如是海底隧道,要得到中央的批准才能興建。

➢ 規劃部門現正進行青洲整體規劃,希望今年底公佈。

➢ 輕軌二期現未定案,構思雖然沒有行經青洲,但可

透過接駁巴士連結各區。

➢ 在新城填海區試行建倉儲式停車場,這是好建議,已

記錄,交相關部門研究。

➢ 新區較有條件試驗新的交通設施,如出租單車。我們

希望藉新增的土地,紓緩舊區的開發密度及土地壓

力,增建公共設施,解決舊區空間不足的客觀制約,

提升居民生活質素。

➢ 現時新城規劃小組由20多個部門組成,包括土地工

務運輸局、港務局、交通事務局、運輸基建辦公室、

社會工作局、文化局等等。透過跨部門溝通和合作,

不單有利於新城填海區規劃的推進,也有利於規劃和

各部門現時工作銜接。

➢ 新城填海區規劃過程中將不斷與珠海商討,透過區

域合作達至景觀上的協調。

➢ 較早前的輕軌方案曾把高士德等地納入研究,但由

於涉及土地、業權等問題,故現時的方案採取走外

圍的方式,將配合輕軌調整巴士路線,以接駁巴士

連系舊區。

舉行日期:2010.07.25

舉行時間:10:00

舉行地點:澳門青年聯合會會址

出席人數:65人

Page 101: 新城填海區規劃

101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姚先生

陳小姐

黃先生

伍先生

陳先生

陳小姐

陳小姐

➢ 是否有對將來新城的工作人口與住宅人口作統

計?因上下班時間皆會對交通造成壓力。

➢ 新城填海會否導致航道淤塞?

➢ 建議採用無公害、環保建材等建設新城。是否可

以效法香港馬灣?禁止私家車進入,建成無污染

的環保城市。

➢ 新城中的綠道是否可加入文化、潮流等元素?可

參考香港的星光大道,打造一條融洽中國特色的

大道,以吸引遊客。

➢ 新區應廣泛推廣環保車,以起示範作用。可考慮

限制部分城區只準行環保車,從而改善城市空氣

質量。

➢ 新城填海區A-E區何時會完成?

➢ 新城填海區B區是否已有部分完成填海?我有一個

想法,2008年杜拜以棕櫚形狀填海建成棕櫚島,

澳門是否可以蓮花為形狀填海造地?

➢ 我們並沒有參與各區的形狀設計,雖然中央已批

准填海造地350公頃,但還有修改的餘地嗎?

➢ 個人支持澳氹第四條通道是海底隧道。

➢ 隧道內是否可開闢一條電單車專道?

➢ 現時休憩地方較少,希望藉新城機遇,增加休憩

場所。

➢ 現時有不少青年問題,希望藉新城的機遇,騰空

舊區的土地,以增加更多休憩場所,改善生活環

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質素。

➢ 現時有不少青年問題,希望藉新城的機遇,騰空

舊區的土地,以增加更多休憩場所,改善生活環

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質素。

➢ 未來規劃將朝著商住混合的模式發展,以減輕交通

往來時間。

➢ 在向中央政府提出填海申請前,已就航道治理展開

研究:根據研究結果,填海可令河道收窄,增加河

水流速,減少淤積。

➢ 環境保護是新城填海區規劃一個重要課題,會展開

研究,把一些環保措施引入新城填海區,有關設禁

車區措施,需要考慮澳門實際情況。其實鼓勵使用

環保車、單車,又或建設良好步行環境,鼓勵步行

等,都可達至保護環境作用。

➢ 綠道結合文化影視元素是好主意,參考星光大道的

建議不錯。已記錄,交相關部門參考。

➢ 認同在新城推廣環保車的想法,又或可在某些地區

不准車輛駛入,只作行人專道或單車徑等。

➢ 關於環保車的使用要作多方面考量,須有序落實,

未必能一步到位。首階段可透過舊車加裝配件減少

排放,同時鼓勵低排放的環保作用。

➢ 認同在新城填海區使用環保建材,推廣綠建築建設。

➢ 考慮到建築材料供應、天氣及氣候條件、社會發展實

際需要等因素後,爭取在五年內完成填海造地工程。

➢ 目前新城填海區各區的形狀是經過國家海洋局各部

門多次論證,專家討論,考慮到航道、防洪、環境

保護、海岸線、等各種不同因素而確定的。

➢ 新城填海區各區位置、面積、形狀都是國家海洋局

等部門經反覆論證、專家討論後,考慮了水流、防

洪等因素而確定的。島嶼式填海是有利於保護自然

岸線,延長人工海岸線,保護景觀。

➢ 第四條跨海通道仍在研究中,對於以任何形式現時

還未有定案。

➢ 有關電單車專道,需要思考是否值得鼓勵?特別是

澳門面對地少車多的局限。公交優先是政府一直倡

導的,未來的公交系統能帶來方便、快捷、安全、

低污染的出行方式,應鼓勵大家乘搭公共交通。

➢ 認同意見,這也是我們的目標,新城填海區的綠

地、廣場、道路、公用設施等用地不少於五成。

➢ 認同意見,我們希望透過新城填海區新增土地,適

當紓緩舊城區的開發密度及土地承載壓力,回應社

會訴求,增建公共設施,解決舊區空間不足的客觀

制約,有助推動重大交通基建配套設施規劃,使新

城舊區在發展上扶持互補,以達至可持續發展。

➢ 認同意見,我們希望透過新城填海區新增土地,適

當紓緩舊城區的開發密度及土地承載壓力,回應社

會訴求,增建公共設施,解決舊區空間不足的客觀

制約,有助推動重大交通基建配套設施規劃,使新

城舊區在發展上扶持互補,以達至可持續發展。

第二章

第二節

社團機構諮詢場

Page 102: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102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謝先生

鄭先生

➢ 新城填海區五區中,A區最大,故可否作政經中

心,成為新地標?

➢ 可藉此抽疏舊區人口、減少舊區擠塞。以世遺、政

經中心和金光大道作賣點,提升本澳的競爭力。

➢ 有否考慮新城填海區以及澳氹第四條通道的土地

沉降問題?

➢ 新城五區可分流多少人口?若新區人口過少則違

背了土地集約使用原則。

➢ 是否有政策支援把舊區人口遷移至新城?從而令

舊區騰出大片空間興建社會設施。

➢ 新城填海區A區的面積最大,因受航空役權、飛航噪

音、直升機航道等限約,也是各區中發展制純最大

的。是否把它建設成政經中心,這點要研究。但政

經中心的確可推動社區發展,如深圳市每數年都會

遷移政府總部,以帶動周邊地區的繁榮。

➢ 澳門是自由社會,政府不能強逼舊區居民遷往新

城,但可以從規劃、交通、公共設施的建設等方面

做到促進新城舊區扶持互補。

➢ 會採取有效技術加速土地的沉降及其穩定性,以配

合新城建設的需要。

➢ 規劃時會考慮公共設施的服務半徑,同時按集約用

地原則,建設一站式的綜合大樓,為市民提供多元

的服務。

➢ 新城填海區的公共設施不應只是服務新城的居民,

而應是面向全澳居民,我們希望透過新城建設,完

善交通基建對接,有效串連新舊城區的交通運輸,

便利居民往返新舊城區之間。

➢ 政府只能引導舊區居民遷入新區,不能加以強制。

只要採取措施活化舊區,改善舊區環境,舊區生活

素質不會比新城差。

Page 103: 新城填海區規劃

103

聾人服務中心諮詢場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舉行日期:2010.07.26

舉行時間:20:00

舉行地點:筷子基石仔堆巷33號地下

出席人數:70人

王小姐

黎先生

黃先生

劉小姐

梁先生

鍾小姐

➢ 由於現時澳門房價較高,建議新城填海區多建社

屋和經屋。

➢ 建議設置更多綠化設施,提供更好的景觀。

➢ 建議輕軌連接新城區和舊城區,以便居民往返。

➢ 希望新城區可設置聾人中心。

➢ 建議新城區提供單車徑,該單車徑盡量與珠海情

侶路連接。

➢ 由於聾啞人士的特殊需要,建議能於街道設立緊

急逃生燈。

➢ 地下空間如何通風?

➢ 新城填海區有沒有太陽能裝置?

➢ 現時較少生活娛樂設施,希望在新城區有所提供。

➢ 路邊指示牌需要清晰。

➢ 建議在巴士、輕軌設清晰指示燈,向聾啞人士提

供上下車提示。

➢ 希望新城區多設立一些顯示屏向聾啞人士提供

指示。

➢ 目前會址是兩個社團共用一個聾人服務中心,希望

新城區可以提供會址場地。

➢ 新舊城區如何配合聾啞人士的需要設立配置設施?

➢ 現時會議場地的費用較高且多集中在一區,建議增

設會議場地設施。

➢ 建議關注新城區的高度限制,防止超高樓。

➢ 能否提供新城區可用建設空間的資料?

➢ 在新城區如何鼓勵和推動環保?

➢ 應整體考慮規劃,不局限於新城區。

➢ 新城會否興建購物商場或商業設施?

➢ 希望新城區有經屋和社屋。

➢ 將來新城填海區A區如何接駁輕軌?輕軌如何連接

新城區與舊城區?

➢ 希望新城區興建大型主題公園(如海洋公園、水上

樂園之類),向居民提供活動場所。

➢ 建議新城區提供全區無線上網的電訊設施服務。

➢ 輕軌的設置會否影響景觀?

➢ 工作小組在新城填海區規劃目標中建議預留土地儲

備,回應公屋需求。

➢ 多謝就綠化、單車徑、聾啞人士設施等提出建議,

已記錄,交相關部門參考。

➢ 地下空間的使用是新城填海區規劃一個重要課題,

已展開研究。

➢ 新城填海區的建設會考慮引入環保元素,如太陽

能、綠色建築等,有關部門將展開研究。

➢ 新城填海區規劃提出了新城舊區扶持互補,就是透

過新城填海區新增土地適當紓緩舊區的壓力,增建

公共設施。

➢ 謝謝意見,有關設立聾啞人士指示的建議已記錄,

交相關部門參考。

➢ 新城填海區用於綠地、廣場、道路、公用設施等土

地不少於五成,具體設置哪些公共設施需廣泛聽取

不同階層人士的意見。

➢ 新城填海區規劃時會因應實際條件限制,相關規劃

法律法規、社會訴求、發展需求等而設定樓宇高

度。

➢ 環境保護和生活息息相關,也是新城填海區規劃重

要一環,環境保護局早前提出了《澳門環境保護概

念性規劃構想(2010-2020)》,擬定本澳的環境

保護願景、策略和行動構想,相關環境規劃也適用

於未來的新城填海區。

➢ 鼓勵和推動環境保護需由政府帶頭做起,新城填海

區的公共工程中可引入環保元素,如綠色建築等。

➢ 新城填海區內會有商業設施,同時,亦會預留土地

興建公共房屋。

➢ 有關新舊城區之間的接駁,以及輕軌系統設置等,

規劃部門和交通部門將會綜合考慮交通規劃,具體

方案須配合城市規劃,從整體布局著眼,配合交通

路網、步行系統等進行研究,新城中的輕軌路線問

題現階段仍需聽取社會意見。

➢ 建議已記錄,交相關部門參考。

➢ 在進行輕軌系統建設前,相關部門會進行綜合研

究,當中包括景觀考評估,需要平衡各方利益,盡

可能減輕對城市景觀的影響。

第二章

第二節

社團機構諮詢場

Page 104: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104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張先生

葉女士

陳小姐

➢ 現時舊城區街道較窄,會否擴闊路面和行人路,

及多設電單車泊車位?

➢ 會否擴大水塘?

➢ 建議新城區不建高樓,免影響景觀。

➢ 新城區會否影響舊區的中西文化特色?

➢ 將來新城區會否有大型公園?有沒有免費穿梭巴

士在大型公園中行走?

➢ 新城區規劃是大型規劃,各部門之間的如何溝通?

➢ 舊區不少街道已是很狹窄,空間有限,要同時擴大

行人路和行車路的路面,及多設電單車位,可行性

較低。

➢ 擴大水塘涉及技術層面,需要評估其可行性及必

要性。

➢ 中西文化特色是我們這個城市一個很寶貴的財產,

需要保護,新城的發展和舊城的保護應是相得益障

而不是互相破壞。

➢ 多謝建議,已記錄,交相關部門研究。

➢ 新城填海區規劃工作小組是一個跨部門小組,包括

規劃、交通、環保、能源、建設、港務、社會服

務、文化、旅遊、市政等不同範疇的政府部門均有

代表參加,透過小組加強跨部門協調、溝通,務求

令新城規劃科學、全面且具操作性。

Page 105: 新城填海區規劃

105

舊區重整諮詢委員會諮詢場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舉行日期:2010.07.28

舉行時間:11:00

舉行地點:舊區重整諮詢委員會

出席人數:33人

陳榮林委員

陳樹榮委員

黃中原委員

➢ 認同人口普查結果,預計人口將會增多。

➢ 希望在庫房充裕、不用公開拍賣土地的前提下,

政府自己出資承投填海工程,不必沿用以往建築

商以土地換取工程費用的做法,使政府得以重握

主導權,在日後發展時不用受制於人。

➢ 填海土地至少須七年時間才可發展,借鑑祐漢第

四街出現晚上冷清的現況,希望政府有關部門吸

取經驗,以作警惕。

➢ 舊區內仍存有不少霸地個案,希望相關部門收回

土地,釋放資源,有利公共利益。

➢ 肯定填海土地的珍貴性。

➢ 填海同時犧牲海面景觀,提醒慎防重蹈香港維多

利亞港的問題。

➢ 希望當局加以利用地下空間資源,建議在規劃前

思考填海土地的地下空間。

➢ 島嶼式填海會否影響水文走向,造成環境污染,

如:形成臭水溝?

➢ 建議在新區內設置關於澳門五百年歷史的博物館等

文藝設施硬件,吸引人流,以便文化產業開展。

➢ 擔心珠海十字門興建高層樓宇或地標性建築物,

對內港及松山景觀造成影響,希望珠澳合作保護

世遺。

➢ 希望當局著重舊區重整工作,達至真正保護世遺。

➢ 新城填海區C、D區以島嶼式填海,當中的灣岸會

否造成淤泥堆積,形成死水?

➢ 交通方面,希望雙環雙軸能有效促進新舊城區扶持

互補作用,並建議考慮將快速高路改為地下,地面

上則為廣場或行人道,以便巿民可步行通過。

➢ 為配合日後輕軌及新建築物,在地下建造共同管

溝,將水電及其他管線一併收納在同一管道內,

減少地面工程挖掘。

➢ 填海工程不會沿用以往做法,是次新城填海工程將

由政府自行出資主導推進。

➢ 在土地及工程批給方面,政府必定以審慎及公平公正

合理作出處理,並在適當時間向社會作出訊息披露。

➢ 有關霸地問題,截止2010年7月止,已收回十二幅

非法霸佔土地,當局將續處理。

➢ 在向中央政府申請填海造地前及期間,政府一直有

進行相關的環境評估研究,該次填海工程可理順附

近一帶的水環境,令水道流速加大,減少航道淤泥

沉積。

➢ 島嶼式填海是根據國家海洋局的規定,其基於保護自

然岸線原則、延長人工岸線原則、提升景觀效果原

則,以保護環境,營造人和海洋親近的環境和條件。

➢ 新城填海區規劃會展開地下空間研究。

➢ 除文化產業設施外,社會亦有提出設立政府綜合性

建築物,社服設施及院舍等等訴求,工作小組將會

參考人口預測,在下一步規劃作深入研究。

➢ 舊區重整工作一直接續進行中,在新城填海區規劃

中,我們也提出新城舊區扶持互補,透過新增土

地,紓緩舊城區的開發密度及土地承載力,回應社

會訴求。

➢ 中央政府在審批填海申請時已制作了環評報告,而

在落實方面,政府將隨著各區填海工程展開,進行

水文研究,當中新城填海區A區水文報告經已完成及

反映不存水文問題。

➢ 交通事務局去年年底提出的《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

輸政策構想》中提出了環城快速通道構想,相信隨

著澳氹之間聯繫日益頻密,加上區域融入的趨勢,

全部交通工具並非均需進入舊區,故提出以環城通

道作出區分。

➢ 地下空間利用對城巿發展土地集約利用十分重要,

工作小組亦認同具有高度價值,因地下空間有助騰

空地面空間,但當中涉及通風及環保問題,有需要

作深入研究。

➢ 日後規劃新城交通時,會以低碳綠色出行為主。

第二章

第二節

社團機構諮詢場

Page 106: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106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馬若龍委員

余榮讓委員

陳滿鋒委員

➢ 肯定政府進行新城填海區規劃諮詢活動的誠意及

方式。

➢ 認為新城填海區A區位置正確,毗鄰在港珠澳大

橋澳珠人工島,但希望當局注意水文流向,及人

口密度等問題,並且盡可能在下一階段公佈相關

資料,在客觀、科學的基礎上,訂定未來新城填

海區五區發展定位,透過數據說明各區具體建設

工作,特別是綠道空間。

➢ 希望當局藉是次新城機會修訂相關法例,透過法

律規範該區規劃的地積率,更可用作示範區,推

動全澳其他規劃仿照。

➢ 希望當局可以適當公開國家對填海的海洋及水文

之報告要點。

➢ 建議新城填海區A區預留土地分開時序發展,不

要一次使用。

➢ 新城建築物應加入環保建築物料,減少拆卸時的

影響。

➢ 建議多加聽取政府部門意見,如衛生、消防、治

安方面,以便配合新區未來人口需要。

➢ 海岸綠道可否設置旅遊設施,如海鮮舫?

➢ 建議在新城填海區利用地下水資源灌溉綠道植物。

➢ 建議新城區借鑑北區現時使用的垃圾自動收集系

統。

➢ 建議善用地下街,以便巿民來往各點,但需及早

協調建築物預留空間,以便日後連接。

➢ 建築物天台能否設直昇機停泊點,以便救援及救

火工作。

➢ 建議把港澳碼頭遷往新城填海區的A區。

➢ 希望工作小組在下一階段能以表列式提供本澳各區

人口,商住、社區設施、綠化等面積,以及按照人

口預測,在2020年有75萬人口及2030年有82萬

人口時,新城五區的計劃及人口分佈,相信有助社

會更好地思考及科學性討論各區土地利用。

➢ 考慮到屆時全澳人口可能高達80萬人,樓宇必定

需要高空發展,屆時如何取得平衡?

➢ 新 城 填 海 區 A 區 佔 地 最 大 , 但 受 直 升 機 局 限 高

度,建議就直昇機場遷移後之經濟效益進行數據

研究分析。

➢ 因應人口增多,水、電、垃圾的處理是否仍繼續

依靠內地支持?還是透過環保及綠化工作,支持

本地供應。

➢ 現主要是就新城填海區概念規劃進行諮詢,在下一

階段的規劃草案諮詢中,會有各區較詳細的規劃和

數據公布。

➢ 政府現正抓緊推進構建現代化、科學化的城市規劃

體系,明年將啟動《城市規劃法》草擬工作,有序

地完善城市規劃的法制體系。

➢ 特區政府必定遵從中央對新城填海的要求,嚴格監

管,如:五區位置,工程進行前向國家相關部門上

報,重申政府必定嚴格處理填海工程。

➢ 贊同預留土地的建議,這也是我們新城填海區規劃

目標之一。

➢ 多謝各項建議,已記錄,交相關部門研究。

➢ 有關搬遷港澳碼頭,需廣泛聽取社會意見。

➢ 在預測城巿人口規模時,有必要考慮資源和環境對

人口的承載能力,澳門隨著經濟及城巿快速發展,

人口與資源環境的矛盾日益尖銳,如:缺水、缺

電、用地緊張、環境污染等問題逐漸湧現,加上本

澳人口屬機械(移入)增長為主,而且作為一個開

放城巿,更受到外來因素影響。

➢ 在進行人口預測時,不應只集中在人口數量,還應

考慮人口結構,這樣才可適當地配置公共設施、交

通道路等;工作小組將會緊密配合相關部門的人口

政策工作,並因應新城土地承載壓力,在提高居民

生活質素的前提下,在下一階段草案時深入研究。

➢ 澳門已進入了老年型社會,未來人口的老齡化趨勢

會加快,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的比重可能會從

2009年底的7.7%增加至2020年底的11.7%-12.4%

。老化指數(老年人口對0-14歲少年人口)可能會

從2009年底的60.5%增加至2020年底的82.1%-

92.5%。故此在進行城市及社會服務規劃時,必須

對老齡人口的生活方式及需求多加考慮。

➢ 有關直昇機場的遷移需要聽取社會意見,暫未有

定案。

Page 107: 新城填海區規劃

107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蔡田田委員

簡卓坤委員

余健楚委員

蘇文欣委員

➢ 是次規劃為業界帶來美好願景,希望規劃前期階

段,以科學論證方法,做好基建設施規劃,特別是

環保節能的基建設施,以達至可持續發展目標。

➢ 建議加入低碳規劃指標,並在日後的政策中加入

相關措施。

➢ 建議進一步完善澳氹之間的水上交通。

➢ 建議在新城區設立類似政府合署形式的中心建築

物,減少居民走訪各部門的時間。

➢ 建議在填海初期開展地下城研究。

➢ 未來人口達至75萬,當中有何參考數據?若沒有

實際數據支撐,現時討論可謂虛無縹緲。

➢ 現階段應討論填海工程及基建設施。

➢ 擔心填海工程對嘉樂庇大橋的影響。

➢ 借鑑以往經驗,多數是年輕人搬往新區,但新區

卻有意興建長者設施,建議當局在社會設施配套

方面,應是科學數據同時加上人口遷移模式。

➢ 希望新城填海區規劃除綠道外,也應該在整個城

巿設計中提出無障礙通道。

➢ 認同將基建及民生設施在規劃前期已有預留土地的

建議,規劃前必須考慮土地承載力及環保因素。

➢ 多謝有關地下空間、政府合署等建議,已記錄,交

相部門參考。

➢ 人口規模和結構是城市規劃工作的重要技術參數,

而不是簡單的控制指標,人口預測主要的作用是顯

示在不同的假設前提條件下,人口數量及結構變化

的不同可能路徑。

➢ 澳門是一個開放城市,受外來因素影響大,在進行

人口預測時,不能只集中在人口數量,應考慮人口

結構,資源和環境對人口的承載力,適當地配置公

共設施、交通道路等。政府現正就人口政策展開研

究,工作小組會緊密配合合,因應新城土地的承載

力,在提高居民生活質素的前題下,作深入研究。

➢ 填海工程對嘉樂庇大橋不會造成影響。

➢ 新城填海區的公共設施應面對全澳居民,不應單單

面向新城填海區的居民。有關社會設施的配套,工

作小組除了對數據資料展開研究外,也會聽取社會

和相關部門的意見。

第二章

第二節

社團機構諮詢場

Page 108: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108

澳門工會聯合總會諮詢場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李先生

交通運輸業

總工會

何雪卿會長

李先生

建造業總

工會

歐陽先生

議員辦事處

李先生

➢ 外環交通網規劃對澳門非常重要,內港碼頭可否

考慮搬遷?

➢ 新區規劃應從環保出發,多建行人隧道,少建行

人天橋,因天橋不實用又影響景觀。

➢ 宣傳片中有居民提出“住得舒服D”,要達此目

標,應控制人口。

➢ 內港碼頭、下環街一帶水退時很臭,規劃中要保

留碼頭,但亦應關注如何整治該問題。

➢ 海水沖廁值得研究,環保是需要付出代價。

➢ 新城填海區有沒有具體規劃發展時間表?何時完

成填海工程?

➢ 新城填海區有否考慮日後資源問題,包括電、

水,會否考慮海水沖廁?

➢ 新城道路網建設需預設各種管線,避免不同部門

經常掘路。

➢ 新城填海區A區至B區的綠帶不相連,中間有碼

頭、航道、友誼大橋的制約,海濱綠帶應該是平

的,如何相連?

➢ 澳門半島與氹仔兩岸綠廊雖好,但有沒有連結一

起,以提高綠廊功能,將來第四條跨海通道可否

除設有行車道外,亦能提供行人及單車使用?

➢ 可否早點填海?填海不會有甚麼因素變化,不用

規劃,可先把五幅土地填好,未來有輕軌工程、

港珠澳大橋工程,應避免所有工程同時進行,以

減少陸路交通、海上交通及人力資源的壓力。

➢ 有關外環道、輕軌及內港水浸,當中涉及複雜的技

術問題及其他因素,很難在短期內全部解決,需要

廣泛聽取社會各界意見 ,需要設定短、中、長期規

劃,循序漸進地解決。

➢ 其實天橋可透過設計配合景觀。盡可能利用地面設

行人路,而行車道才採用天橋及隧道。

➢ 多謝就環保及人口提意見,已記錄,交相關部門

研究。

➢ 考慮到建築材料供應、天氣及氣候條件、社會發展實

際需要等因素,爭取在五年內完成填海造地工程。

➢ 填海工程將按各區發展需要,先後緩急、循序漸進

推進,如:新城填海區A區必須配合港珠澳大橋開

通,B區須配合雙環雙軸的道路網絡,但必定以民生

服務、公共設施、交通基建設施等優先。

➢ 環境保護是新城填海區規劃一個重要課題,環保及規

劃部門已展開研究。資源問題除了政府思考外,民間

也要思考節約資源,有關部門近年已積極推動節約資

源的宣傳工作,希望營造節約資源社會。

➢ 有關海水沖廁,香港水質與澳門不同,澳門海水需經

更多過濾,有關再生水利用可在環保技術上再進一步

探討。另外,節水規劃小組正研究如何節水,不單是

海水沖廁,還包括水的循環再用,而海水沖廁存在著

正、負面的影響,未來會與新城規劃小組相配合。

➢ 新城填海區是一個契機,思考建設共同管溝,集中各

類管線。

➢ 新城填海區A區至B區的綠廊連接可有不同的思考方

向,其中之一是透過東方明珠往水塘,水塘往漁人碼

頭,再往科學館而到達新城填海區B區,當然未來需

要對現有的設施進行優化。

➢ 未來第四條跨海通道是否可提供行人道及單車徑,需

要研究。目前,該條通道是採取橋?或隧道?仍是未

有定案,若是隧道,相信不適合行人。其實可透過公

交連接而達到兩岸綠廊連通的效果。

➢ 填海工程爭取在五年內完成,各幅土地是按先後緩急

而有序進行填土工程。

➢ 認同意見,分期推進各項大型建設是有利減低交通、

人力資源的壓力。

舉行日期:2010.07.29

舉行時間:10:00

舉行地點:澳門工會聯合總會會址

出席人數:約50人

Page 109: 新城填海區規劃

109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阮玉笑小姐

議員助理

梁小姐

氹仔離島辦

事處服務

中心

李先生

➢ 希望有瓦遮頭,除居住權利外,還應享有陽光、

清新空氣的基本權利,現時河邊新街一帶非常悶

熱,城市的發展、高樓的興建已令我們喪失生活

的權利,希望將來住所周邊有休憩空間,澳門現

時欠缺一個供一家大小消磨半天至一天的地方,

新城規劃可從這方面多加思考。

➢ 夢想要實現,應回歸現實層面,《土地法》、《城

市規劃法》、《文化遺產保護法》皆未有,居民盼

望城市不再無序地向高空發展,但如何保障?應法

律先行。

➢ 未來人口的增加可能令城市更擁擠,澳門是否還要

以增加人口來提高經濟發展,未來新城規劃中應對

人口、經濟的預測作進一步研究及科學分析。

➢ 因未來已沒有填海的空間,新城中除基本民生設

施外,還應預留土地予下一代。

➢ 澳門現有紅樹林是鳥類棲息地,但周邊賭場的光

污染已對其構成威脅。新城規劃中對於光、空氣

等環保議題有甚麼想法?

➢ 新城填海區B區已填好,社會上有傳聞已批給了

集團。

➢ 認同意見,現行的街影條例(第42/80/M號法令)

以保障陽光權,去年規劃部門與環境保護局委託香

港中文大學對澳門空氣流動展開研究,將在研究基

礎上再作深化,作為制定城市設計的技術依據。

➢ 法律制度是落實規劃的保障之一,目前《土地法》

正進行修改,《文化遺產保護法》預計提交行政會

及立法會討論。《城市規劃法》的草擬工作將於明

年啟動,爭取在兩至三年內實施。

➢ 目前,規劃部門已委託中國城市規劃學會進行澳門總

體城市設計,研究成果將成為規劃的重要技術支撐。

➢ 人口分析和預測是科學編制城市規劃的前題和基

礎,本澳是一個開放城市,受外來因素影響較大,

在進行人口預測時不能僅看人口數量的變化,還應

考慮人口結構和城市承載力,工作小組將緊密配合

相關部門的人口政策工作,因應新城填海區土地承

載力,在提高居民綜合生活質素的前題下,展開相

關研究。

➢ 認同新城填海區需預留土地的意見,未來澳門再作

大規模填海的可能性不大,為著可持續發展,在新

城填海區規劃目標中,提出預留土地儲備。

➢ 現正進行澳門光污染調查,環境保護局早前進行了

《澳門環境保護概念規劃構想(2010-2020)》諮

詢,該規劃對新城填海區規劃的環保範疇提供技術

支撐。

➢ 政府至今未有批出新城填海區任何土地予私人實體。

註:該會提交了書面意見,詳見第二章“意見滙編”第四節“書面意見”

第二章

第二節

社團機構諮詢場

Page 110: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110

澳門工程師學會諮詢場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胡先生

黃先生

馬先生

梁先生

徐先生

➢ 對 於 這 次 新 城 填 海 區 規 劃 , 政 府 是 否 有 “ 底

稿”?每個市民都有其意見,政府如何衡量及

處理各方意見?

➢ 新城填海規劃中經常提到要與十字門規劃協調,

建議政府應考慮如何配合十字門的規劃。

➢ 就雙環雙軸中有關新城填海區A與B區的連接是否

利用海底隧道?新城填海各區中,島與島之間的

連接方式如何?

➢ 考慮到新舊城區的管道連接問題,建議未來新城

區利用共同管道舖設水、電、通訊等線路,以避

免常因維修不同管線而出現時常掘路情況,該措

施可逐漸於舊區實施。

➢ 贊成以低碳為發展目標,如使用電動車。建議新

城規劃要做好電網配合,如停車場要預留充電

站、電路網的優化和舖設等。

建議可參考上海,設置單車租賃,便利居民使

用,鼓勵綠色出行。

➢ 在管道的連接上,不能短視,應預留空間及位置

以配合新城區的發展需要,如條件許可,可設置

光纖、電纜、提供高清及無線上網等設施之用。

未來新城規劃要預留相關管道的空間。

➢ 新城規劃中交通基建應予先行,並提到珠澳合作

的議程上,以有助於其規劃及建設工作。

➢ 新城區的發展有高度限制,建議多利用地下空間。

➢ 因應鼓勵綠色出行,可透過交通設施的地下化,

使地面留有更多的空間供行人使用及進行綠化。

➢ 在規劃新城填海區時,建議應探討如何保護從

燈塔、大炮台等重要景觀望向四周地方的視覺

走廊。

➢ 贊成共同管道,建議可參考三網、四網融合和相

關舖設之技術。

➢ 規劃填海的用地是預留作多少年使用?對土地資

源上下一階段方向如何?是區域融合?還是繼續

填海造地?

➢ 建議在產業配套上預留一定土地以配合澳門未來

產業發展的需要。

➢ 現階段主要就新城填海區概念規劃收集各方意見,

公眾參與是現代城市規劃重要一環,同樣,專家論

證也是令規劃具操作性、科學性、前瞻性的重要一

環,我們希望分階段諮詢,一方面鼓勵公眾參與,

踴躍提出意見,一方面會把社會意見和訴求結合專

家科學論證,及澳門實際情況,在維護社會整體利

益、提高居民生活質素的前題下,平衡各方利益,

設計一個具操作性的新城規劃方案。

➢ 城市規劃的價值判斷及選擇方法要民意和專業兩結

合,既要尊重專業,亦要考慮民意。

➢ 有關和珠海十字門規劃協調方面,會透過粵澳和珠

澳合作以編制兩地的協調規劃。

➢ 新城各區之間的連接會從結構、景觀、技術、工時

等各方面去考慮其設計和形式。

➢ 贊成共同管道的構想,會以前瞻性和彈性去研究新

城各方面的建設。

➢ 環 境 保 護 局 的 《 澳 門 環 境 保 護 概 念 性 規 劃 構 想

(2010-2020)》,提出推動綠色出行。鼓勵使用

電動環保車是其中一種綠色出行方案,政府同時希

望透過宣傳教育以作推廣。

➢ 認同規劃需具前瞻性和預留發展空間,多謝意見,

已記錄,交相關部門研究。

➢ 新城填海區規劃中,民生設施、交通基建、公共設

施等建設是優先進行的。

➢ 地下空間利用是新城填海區規劃一個重要課題,會

展開研究。

➢ 多謝就景觀視廊、共同管道等提出意見,已記錄,

交相關部門參考。

➢ 澳門受土地資源、環境資源等因素局限,制約了城

市發展,要落實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城市定位,單

靠澳門自身力量恐力有不逮,還須透過區域合作,

以互補協調方式聯合區域城市群,從更宏觀的政策

上、更大的空間上去創造條件,突破澳門自身的地

理局限。

➢ 在符合澳門的實際情況下,會於新城區預留一定的

土地以配合產業的發展,同時亦會透過區域合作的

方式以支持產業的不同需要。

舉行日期:2010.07.29

舉行時間:18:00

舉行地點:澳門工程師學會會址

出席人數:30人

Page 111: 新城填海區規劃

111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陸先生

陳先生

林先生

陳先生

➢ 現時新填海區將各島切成一片片的形狀為何會這

樣?是否有技術上的問題?

➢ 新城填海區C、D區形狀較為特別及不規則,在

日後海岸線周邊的基礎設施維護或加固上較為困

難,因此,在土木工程的角度中認為其小島形狀

不太合理,同時還需考慮會否影響未來的施工。

➢ 澳門未來對淡水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大,建議可引

入海水制冷及海水沖廁的技術。

➢ 規劃設計時可考慮引入中央垃圾收集系統和中央

燃氣系統。

➢ 很高興見到新城區有單車徑規劃方向,但以往單

車徑失敗之處在於未能連貫各點及斷點位多,因

此設計上要多加注意。

➢ 現時新城填海區C、D區之形狀不利土地集約利

用,建議向國家海洋局方面反映。

➢ 政府有否考慮將港口遷移至新城填海區A區以充

分利用土地?

➢ 建議在氹仔外圍營造為高質素的休閒之地。

➢ 應考慮未來第二期填海發展以作調協。

➢ 政府應投放更多的資源於環保領域中,建議將新

城區可作為環保系統的實踐區,一來可以增加澳

門的知名度,二來可以為相關專業人士提供工作

機會。

➢ 島嶼式填海是根據國家海洋局規定,其基於保護自

然岸線原則、延長人工岸線原則、提升景觀效果原

則。

➢ 採用人工島式的圍填海造地,既可以最大限度地延

長新形成土地的人工岸線,又可以不佔用和破壞自

然岸線。

➢ 目前新城填海區各區的位置和形狀都是經過國家部

門經反覆科學論證而確定,以保障減少對自然環境

的影響。

➢ 在新城填海區規劃中會考慮引入具節約及環保作用

的技術。

➢ 多謝意見,已記錄,交相關部門研究。

➢ 新城填海區各區的形狀、面積、位置是由國家海洋

局經過水文、環境評估後而決定的。

➢ 有關港口的遷移需要廣泛聽取社會意見。

➢ 可以預見,未來澳門再進行大規模填海的機會不大。

➢ 就早前環境保護局開展之《澳門環境保護概念性規

劃構想(2010-2020)》工作,亦對新填海區提

出再生水的利用,亦將持續推廣環保施工技術及環

保建材的應用。因此,在新城填海區內興建的建築

物,無論在設計、施工過程及材料使用方面,亦存

在較大的空間推行環保建築的工作。

註:該會提交了書面意見,詳見第二章“意見滙編”第四節“書面意見”

第二章

第二節

社團機構諮詢場

Page 112: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112

文化諮詢委員會諮詢場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吳衞鳴委員

吳榮恪委員

➢ 若新城興建文化設施,將提升澳門的城巿競爭

力,為澳門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一個珍貴的條件,

同時亦為新一代青少年提供一個具文化創意的成

長環境,藉以培育人才,故此,文化建設對澳門

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增加休閒空

間,既可提昇本地居民生活質素、又展現澳門文

化活力的一面。

➢ 若新城興建文化設施,將有效紓緩舊區對文化設

施的強烈需要,如:畫廊、歌劇院等。

➢ 新城填海規劃不單要有文化項目,是包括到澳門

未來發展環境、文化、道路設施、環保及經濟多

元發展,本人並非文化人,但由於設施關係到科

學館,在原則上,必須摒除過往最不好的方式,

就是一有新發展便不理會原有發展設施項目,

如:別墅前可興建高樓,破壞原有景觀。若新城

規劃的項目不透過立法程序,將來必然出現很多

問題。執行部門必須做到公平合理。

➢ 新城填海區B區雖已經填海,嘉樂庇大橋及觀音

像之間均尚有距離,即尚有一段距離才到科學館

之海岸,但根據現時規劃資料顯示,將來填海似

乎會填至文化中心旁之海岸,希望當局說明會否

填至科學館海堤處。文化中心對出行人天橋是景

點之一,方便遊人眺望澳氹景觀,若將來用於填

海,便令天橋失去作用。

➢ 新城規劃諮詢的宣傳小冊子字體太細。

➢ 澳門作為國際、休閒娛樂城市,認為可在新城

填 海 區 B 區 興 建 一 個 正 式 的 芭 蕾 舞 廳 、 歌 劇 廳

及音樂廳。

➢ 現時旅遊團的上落太接近景點,希望可讓遊客步

行一段距離,從而帶旺附近商街,如:新馬路巴

士站,若可搬至十六號碼頭,便可疏導旅客及帶

旺近火船頭街附近商店,希望可用交通補充世遺

建築的平衡發展。

➢ 新填海區規劃未有完善法律及制度保障,擔心讓

人有機會「走法律罅」,如:容積率,希望大家

思考如何確保所購得土地日後不會被其他後建的

建築物遮擋景觀。

➢ 認同意見,在新城填海區規劃中,我們也提出新城

舊區扶持互補,透過新增土地,適當紓緩舊城區的

開發密度及土地承載力,藉此回應社會訴求,增建

公共設施,解決舊區空間不足的客觀制約。

➢ 對現時科學館並無影響,新城規劃只會改善海濱的

設施。

➢ 認同意見,我們提出的新城舊區扶持互補目的就是新

舊城區一同發展,以確保澳門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 政府現正抓緊推進完善城市規劃體系、《土地法》

及其配套法規的工作。

舉行日期:2010.07.30

舉行時間:11:00

舉行地點:舊區重整諮詢委員會

出席人數:19人

Page 113: 新城填海區規劃

113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李觀鼎委員

湯梅笑委員

➢ 同意吳榮恪先生的意見。

➢ 新城填海區應建綜合性的藝術中心,以及有現代

化的、具長遠及前瞻性的,當中包括:大劇院、

小劇場、排練室、展覽空間(如:設於走廊、天

台),澳門作為國際城巿,但其藝術文化表演展示

設施卻跟不上發展,若根據十萬人口便有一個藝

術空間來計算,澳門至少需要5個藝術空間。

➢ 青少年的發展代表著澳門的未來,應為他們的成

長提供一個良好的空間,故可考慮設置一個兒童

音樂園。

➢ 感謝中央對澳門的支持及關懷,以及新城規劃小

組的付出及辛苦,認同今次諮詢為大家提供了思

考及討論的機會,思考新舊城的關係、綠化環保

發展等不同方向。

➢ 新城規劃要注意以下事項:

1. 如何防止城市風格的缺失。新城不只是身體

棲 息 的 場 所 , 更 重 要 是 為 人 的 心 靈 提 供 空

間,讓新城成為充滿關懷、有機的載體。

2. 如何防止文化精神的缺失。在全球的城市化過

程中,普遍傾向重經濟、輕人文;重城市型

態,而輕城市精神。新城要吸取此教訓,城市

規劃要樹立文化氣息,讓新城做到形神兼備。

3. 彰顯新城人文特色。環顧世界先進都市各有

特徵,但都有共同特質,就是人文文化與科

學文化,為文化產業提供良好的支援,加上

具備高水平的人文文化及科學文化、發達的

文化產業、優秀人才及高質素的居民,新城

應該包括以上共同特質。

➢ 我們要思考澳門的風格是甚麼?個人認為澳門可

貴的是多元共融精神,充滿濃厚的人情味,故

新城應凸顯這特色。若城市規劃體現思想性,並

把此元素注入新城建設,那能確保澳門的永遠存

在。新城不僅是新城,還涉及對後代、以至全世

界的貢獻。

➢ 城市規劃的意義不只是規劃建設,重點是要保留

空間為非建設用途。城市規模、建設不斷改變,

但城市綠地、濕地、河流等生態系統皆為城市所

必需且不變的,故今次新城土地的增多,應完善

非建設用地,維護城巿生態,為居民服務。

➢ 很高興新城規劃增加綠地,作整體綠化的考慮,

而非見縫插綠,希望小組能以建設健康城市為目

標,重申居民的生活質量應與綠化緊密聯繫,城

市雖然繁華,但休憩空間愈來愈小,對今次填海

而令海岸線增長,感到非常高興。

➢ 現時行人路不適宜步行,故希望優化步行系統,

建議新城應設有綠色走廊、單車徑,作為健康城

市的元素。

➢ 公益性的設施應給予更多新城填海區的土地,如

體育、科技、文化、教育等,並建議於新城填海

區B區設立綜合的文化設施,包括:劇院、藝術館

及博物館,連同科學館,打造成文化薈萃的休閒

地區。

➢ 多謝意見,對我們進行城市規劃具很大的參考價

值。已記錄,交規劃部門參考。

➢ 多謝意見,新城填海區規劃目標中,我們提出綠

地、廣場、道路、公用設施等用地不少於五成。

➢ 新城填海區規劃會研究單車徑的設置,以及設置舒

適、便捷的步行環境。

第二章

第二節

社團機構諮詢場

Page 114: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114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馬若龍委員

崔世平委員

張毅委員

何絲雅委員

➢ 大致上同意填海計劃,同意填海的形式及概念。

➢ 外國有合約保證任何發展都不會阻礙原有住戶的

景觀,但澳門並無相關法律,故阻礙景觀是在所

難免。

➢ “不少於五成用於公共空間..... .”,希望工作小組

在下一階段能有更詳盡的公共設施資料,如興建

何類公共設施、位置等。

➢ 贊成在新城填海區B、C、D區建綠道,並興建澳

門建築文物博物館,以及興建博彩博物館,有關

盈利可作支持文化創意使用,以利文化產業的持

續發展。

➢ 澳門法律相當滯後,應透過是次的機會完善現今的

法律,並於新城執行,令新城成為一個示範區。

➢ 建議以容積率來規定新城的發展。

➢ 應研究澳門的藝術定位,希望文化部門領頭進行

定位,日後才可因應藝術定位而思考文化設施的

級數、服務人數、區域定位、特色等。

➢ 文化總體建設規劃既是本地文化界別的自身要

求,亦是支撐新城規劃的重要部分。

➢ 城市雕塑、地標傢俱可由本地文化創意人作設

計。

➢ 清晰解釋公共空間的種類。

➢ 宣傳片有讓人產生政府有求必應的感覺,故應適

當加入慎重的字句,如須科學論證、是否相兼容

等,不要讓市民懷有過份憧憬。

➢ 非常高興政府採取透明的態度,收集市民及專家意

見,政府應站在一個前瞻性的角度去思考新城規

劃,不應再出現超高樓遮當景觀、風向的情況。

➢ 文化代表一個城市的思想、精神。文化設施能否設

置於澳門的門戶口?發展一大片的文化設施,讓人

一進來澳門第一眼看到的是文化設施而非賭場。

➢ 文化設施與藝術人才如何配合?應設置有規模的

藝術培訓中心,能與國際接軌。

➢ 建議考慮新城規劃學校村的構想。

➢ 建議興建青年體育活動綜合體。

➢ 考慮藝術教育與文化設施的配合。

➢ 目前就新城填海區概念規劃進行諮詢,計劃明年進

行第二階段諮詢,就規劃草案聽取社會各界意見,

届時有較詳細規劃資料公布。

➢ 政府近年致力推動完善澳門城市規劃體系的工作,

計劃明年啟動《城市規劃法》起草工作,目前委託

了中國規劃學會、中國城市規劃學院進行《澳門總

體城市設計》研究,廣東省城市發展研究中心進行

《澳門城市規劃編制體系》研究,這些都是今後城

市規劃工作的重要技術支撐,也是《城市規劃法》

的基礎。

➢ 多謝就文化設施提出建議,已記錄,交相關部門

參考。

➢ 認同鼓勵本地創作的意見。新城填海區規劃是屬於

全澳居民的,政府必定會盡力創造條件,利用各種

形式,開放予本地業界,不同界別的人才參與新城

建設。

➢ 政府各部門希望向市民提供更多的服務,但要按優

先次序作出規劃。希望透過是次新城規劃,鼓助居

民多參與,並發表意見。政府不是黃大仙,有求必

應,我們希望透過廣泛的諮詢,收集居民意見,結

合專家論證,根據澳門實際情況,科學、民意兩結

合進行規劃,務求規劃具可操作性也回應社會訴

求,具認受性。

➢ 政府已委託香港中文大學就澳門城市空氣流動展開研

究,成果將作為新城填海區規劃的重要技術參考。

➢ 多謝就文化設施提出意見,已記錄,交相關部門

參考。

➢ 多謝意見,已記錄,交相關部門參考。

Page 115: 新城填海區規劃

115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李鵬翥委員

薛力勤委員

➢ 很同意委員所提於新城規劃時考慮區域融合及突

顯自已個性,故本人不同意珠澳同城化的觀點。

若是交通對接、設施相互呼應是可以,但在一國

兩制的大原則下,絕不能同城化,而在規劃上則

是可以相互配合,如:橫琴十字門商務區,但應

保特自身建築特色,不能摒棄悠久的中西交融的

建築物。

➢ 新城規劃要注意新舊城區的互補、共融,現時大批

旅客只集中前往賭場或數個景點,忽略文物景點,

而事實上,不少旅客亦讚賞本地舊城區擁有濃厚的

文化氛圍,希望工作小組認真考慮及研究。

➢ 文化設施多屬演示場地,較少考慮文化內涵,建

議設置文學館,特別是收集及發揚本地數百年歷

史的文學作品,同時鼓勵文學創作的基地,相信

需要特區政府對文化政策作出全面考慮。

➢ 目前缺乏具代表性的中心,而且普及性不強,認

為澳門需要更多普及的展覽及演出場地,指出文

化亦需分流,建議思考建設普及性的文化設施,

以及具代表性的文化設施。

➢ 要考慮景觀與攝影的關係。澳門有自身特色,大

三巴、燈塔、主教山等代表澳門,支持新城規

劃,並希望新城規劃能保持與舊城區的聯繫,以

及透過立法,有遠見地保障新城與舊城區特色建

築物之間視廊,同時加強有關保護景觀方面的宣

傳教育。

➢ 希望適當在新城填海區各區上分配不同類型的學

校,需要一個詳細及系統的規劃,避免學生浪費

大量的時間在交通往來上。

➢ 認同在區域合作中要保有自身特色的意見。由於澳

門受到土地資源、環境資源等因素局限,城市發展

制約較高,單靠澳門自身力量是難以解決制約,須

透過區域合作,推動旅遊休閒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落實“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發展定位。我們既要透

過區域合作從更宏觀的政策上、更大的空間上去創

造條件,突破澳門自身的地理局限,也要在發展中

保留自身特色。

➢ 新城舊區扶持互補正是新城填海區規劃目標之一,

我們希望透過新增土地,適當紓緩舊城區的開發密

度及土地承載力,藉此回應社會訴求,增建公共設

施,解決舊區空間不足的客觀制約。

➢ 多謝就文化政策、文化設施提出意見,已記錄,交

相關部門參考。

➢ 保育和發展是城市規劃一個重要課題,新城填海區

的建設,為澳門帶來了新的城市景觀,在建設新城

的同時,我們也會關注舊城的發展和保護,希望透

過新城填海區的契機,減輕舊城區的土地壓力,以

促進保護工作。

➢ 多謝就教育設施提出意見,已記錄交相關部門參考。

第二章

第二節

社團機構諮詢場

Page 116: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116

民眾建澳聯盟諮詢場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楊達夫先生

陳德勝先生

➢ 政府為新城填海舉辦多次諮詢,並為有需要社團

舉行多次諮詢,在民主社會這是有需要的,因牽

涉每家每戶,今次填海機會實屬難得,回歸十年

後,土地缺少制約了澳門的經濟發展,故今次填

海對澳門人十分重要。

➢ 非常關注政府“欠地債”問題,認為政府因世遺

保育、土地置換等問題,不排除將來以新城土

地“還地債”,目前社會對「地債」的資訊掌握

甚少,故擔心償還土地後,新城土地面積將會減

少,未能提供更多休憩空間、公共房屋等社會設

施,無法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希望能夠盡快釋

除公眾疑慮。

➢ 昔日的規劃欠缺周詳的考慮,如火柴盒般由四條

街道包圍、較多交通燈,對市民造成不便。

➢ 政府為新城規劃舉辦各種形式的諮詢,認為諮詢

工作不能流於表面,應重視各方意見,使規劃工

作更全面、完善。

➢ 關注新城填海區B區高度限制。

➢ 環保局對於新城有甚或改善環境概念?目前光污

染對我們傷害甚大。

➢ 傳聞新城填海區B區、南灣湖C、D區需要“還地

債”,是否屬實?若是,相信引起區內不少巿民

對參與新城規劃的質疑。

➢ 新口岸區相當缺乏體育場地、街市、球場等公共

設施,期望未來B區能提供上述設施,填補該區居

民需要。

➢ 建議在綠廊設置單車徑。

➢ 感謝就新城填海區規劃諮詢工作提出意見,我們會

因應社會意見和建議作出改善,期望諮詢取得更好

效果。

➢ 因應社會發展需要,政府過去曾徵用私人業權的土

地。根據《基本法》第一百零三條規定“徵用財產

的補償應相當於該財產當時的實際價值。”因此政

府須按實際情況以等值土地作出補償。但必須強調

整個過程會以維護社會發展公眾利益為前提,並適

時公佈有關訊息讓社會了解。

➢ 必須強調的是新城填海區土地到目前為止仍未批予

任何發展實體。

➢ 為了更周詳、全面地推進新城填海區的規劃,政府

成立了新城填海區跨部門工作小組,成員包括土地

工務運輸局、港務局、交通事務局、運輸基建辦公

室、環境保護局等部門,民政總署、文化局、教育

暨青年局、社會工作局、體育發展局、衛生局等其

他部門也是成員之一。

➢ 新城填海區各區都受到不同的高度限制,其中B區受

地段面積、城市天際線、南灣湖景觀等因素,發展

受到一定制約。

➢ 在早前環境保護局進行的《澳門環境保護概念性規劃

構想(2010-2020)》諮詢中,已提出了短期內會

完善廣告招牌裝飾燈及電子顯示屏之控制指引,希望

在源頭進行管理及控制,以逐步改善澳門的光環境狀

況,而在澳門環境保護規劃研究中,不止考慮到現時

的澳門環境保護規劃問題,新城區亦包括在內。

➢ 需要重申一點,特區政府從未把新城填海區的土地

批給私人實體,新城填海區的各幅土地的批給都會

按照相關法律進行批給,原則上將優先考慮以公開

拍賣形式進行批給。

➢ 南灣湖C、D區的土地是上世紀90年代初,即澳葡政

府年代已進行規劃。由於社會的急速發展,需要調

整規劃以配合社會,工務局目前正舉辦南灣湖C、D

區規劃概念徵集活動,期望透過這次活動徵求社會

各界意見,歡迎各界踴躍提交方案。

➢ 綠廊一般會包含單車徑、無障礙設施等,但要視乎

實際環境作設計。

舉行日期:2010.07.30

舉行時間:20:30

舉行地點:民眾建澳聯盟會址

出席人數:30人

Page 117: 新城填海區規劃

117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歐陽廣球

先生

楊達夫先生

鍾健新先生

黃春年先生

宋碧琪小姐

➢ 整體而言,五幅土地的規劃必須配合澳門未來區

域的合作角色、經濟發展、人口政策、世界休閒

旅遊定位,必須考慮公共設施、交通網絡、綠化

環保,才可充分貫徹達至完整性,對澳門可持續

發展起著積極作用。

➢ 關注新城填海區A區,隨著港珠澳大橋落成,必

定對A區構成重大壓力,希望交通網路能作周密

考慮。建議興建地下停車場、立體交叉橋、行車

隧道,以減輕路面的負荷。

➢ 現時拱北口岸、灣景園、海景園等一帶淤塞,在

夏天時發出惡臭,擔心未來新城填海區A區建成

後,將造成更嚴重的淤塞和海水倒灌。

➢ 現時北區人口稠密,康體設施非常不足,建議在

新城填海區A區興建多功能的康體場館,讓青少

年能夠參與各項活動,減少流連遊戲機舖及夜

場,有助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

➢ 近年北區人口迅速增長,祐漢街市己趨飽和,若

條件許可,建議在新城填海區A區興建街市。

➢ 因新城大部分皆採島嶼式填海,希望嚴謹限制樓

宇高度,避免屏風樓、超高樓的出現,保護世遺

景觀,而且其土地批給必須透明化。

➢ 現時社會上對輕軌存在不同意見,輕軌是城市間

的交通接駁,但澳門面積細小,擔憂未來的輕軌

無人乘坐。

➢ 因澳門土地是經多次大型填海而成,憂慮輕軌可

能會動搖地基,對唐樓造成影響,屆時政府將如

何作出賠償。

➢ 輕軌如何與新區接駁?是否有第三期或第四期?

➢ 新城規劃講解得非常清晰,對澳門的未來充滿

信心。

➢ 五塊土地何時完成填海工程?施工期?可否加快

速度爭取三年內填好?

➢ 現時澳門司法機構,檢察院、初級法院皆租借商

業中心,應該要有獨立的辦公大樓,建議新城應

預留土地予司法機構,以提高司法威信。

➢ 輕軌並無與新城有任何連繫。現時皇朝區有居民

極力反對輕軌行經此路,可否行走外圍?

➢ 現時澳門公共空間較少,並非本地人使用,詢問

小組有否文化、社會方面之專業人員?將來如何

令公共空間的用途得以更大發揮?如何透過此規

劃令居民的文化素養起變化?

➢ 政府擱置在江門興建院舍的計劃,新城會否預留

土地作弱勢人士的住宿?

➢ 第三屆特區政府提出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但現時

並沒提供任何設施、場地培訓人才,而新城填海

區D區鄰近澳門大學,故建議在D區或其他區份預

留土地予文化創意產業,設置展覽場地,既可作

為培訓基地,同時也增加澳門的旅遊資源。

➢ 認同整個規劃要兼顧發展、環保、社會、文化等。

多謝意見,已記錄,交相關部門研究。

➢ 目前正構思在港珠澳大橋人工島興建大型停車場,

並以輕軌作接駁,把人流分流至北區、氹仔。

➢ 據了解,珠海於拱北有填海計畫以改善淤積問題。

➢ 未來新城填海區A區將因應人口而興建公共設施。望

廈社區的重建,將向北區提供更佳的公共設施。

➢ 新城填海區各區都受到航空役權、飛航噪音等不同

因素而限制了發展,有關各區具體高度限制有待進

一步規劃後會有公布。

➢ 對新城填海區的土地,特區政府會按照相關法律進

行批給,原則上將優先以公開拍賣形式進行批給。

➢ 澳門輕軌和珠海城際快軌不同,後者是鐵路,而澳

門所採用的是城市內的輕軌,並採用膠輪,並不會

產生太大的噪音。

➢ 輕軌是採高架設計,施工時應不會對附近樓宇結構

造成影響,同時,政府在建設輕軌時也會嚴格採取

安全措施。

➢ 輕軌與新城關係重要,第四條通道會有輕軌,以構

建雙環雙軸的交通網路。

➢ 考慮到建築材料供應,天氣及氣候條件、社會發展實

際需要等因素後,爭取在五年內完成填海造地工程。

➢ 有關預留土地予司法機構的意見已記錄,交相關部

門研究。

➢ 早在2007年輕軌第一期優化方案提出前,社會已有

意見反對輕軌走外圍,指出破壞城市景觀,同時也

影響運載量等等,因應社會意見,我們經再三研究

提出目前方案。

➢ 文化局、社會工作局、民政總署等部門都有代表加入

新城填海區規劃工作小組,提供技術支援及意見。

➢ 新城填海區的綠地、廣場、道路、公用設施等用地

不會少於五成,具體哪些設施佔多少,不單要廣泛

聽取居民意見,也要專家論證,民意科學雙結合,

因應澳門實際情況作出決定。

➢ 新城填海區A、E區的用地規劃方向都包括有多元產

業用地,有關建議在新城填海區D區也預留多元產

業用地的意見,已記錄,交相關部門研究。

第二章

第二節

社團機構諮詢場

Page 118: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118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劉奕群先生

吳在權先生

➢ 新城填海區為澳門帶來新的機遇,澳門不能單靠

博彩業,應長遠考慮在經濟多元發展,而澳門定

位是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故新區設計中應配合第

三產業的發展,並拓展成為經貿中心。

➢ 如何利用新城改善人口結構?希望可有完整構

思,從而改善舊區。

➢ 這次新城規劃解說較上一次有進步,建議公眾參與

可進一步強化,讓市民更清晰每一階段的諮詢內

容,同時若加入填海的時程、施工期將會更好。

➢ 說明填海的緣由是需要的,但應以此帶入至澳門

的城市定位,以及如何與國家綱要的相互配合。

➢ 盡快制訂城巿規劃法。

➢ 人口政策的資料需強化。

➢ 輕軌與新城息息相關,有必要與第一及第二期

銜接。

➢ 在新城填海區規劃中已預留多元產業用地。

➢ 認同改善舊區的意見,但單單人口調動未必能對舊區

產生改善,舉例,年青人都跑到新區,留下老人家在

舊區,雖則人口降低了,但舊區面對的是衰落。構想

中,希望透過新增土地,適當紓緩舊城區的開發密度

及土地承載力,以回應社會訴求,增建公共設施,解

決舊區空間不足的客觀制約,推動重大交通基礎配套

設施規劃,促使新城舊區扶時互補。

➢ 多謝對諮詢方法提出建議,我們會在下階段作出

改善。

➢ 政府已委託廣東省城市發展研究中心進行“澳門城

市規劃編制體系研究”,打好起草《城市規劃法》

的前期技術基礎,明年會啟動《城市規劃法》起

草、諮詢工作。

➢ 有關部門現正進行人口政策研究,工作小組會積極

配合。

➢ 認同意見,輕軌和新城填海區規劃關係,工作小組

成員中也有運輸基建辦公室成員,雙方一直保持緊

密溝通合作。

Page 119: 新城填海區規劃

119

弱智人士家長協進會諮詢場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周女士

李太

高先生

高女士

劉女士

吳女士

伍女士

文先生

歐女士

馮先生

陳女士

廖女士

➢ 希望政府預留土地興建中、重度智障人士院舍。

➢ 希望興建一間專為智障人士使用的醫院或診所。

➢ 希望興建殯儀館。

➢ 甚麼是民生設施?是否優先興建民生設施?

➢ 新城是否已預留土地興建智障人士院舍?

➢ 新城會預留多少土地興建民生設施?

➢ 希望完成填海工作後興建智障人士院舍。

➢ 政府曾承諾會有更多智障人士院舍,但江門興建

院舍計劃擱置,現在澳門將會填海,期望政府在

新城預留土地給復康人士使用。

➢ 對比鄰近地方,澳門的特殊學校較少,希望新城

能興建一所特殊學校。

➢ 希望興建大型特殊機構。

➢ 建議興建無障礙設施,方便殘障人士。

➢ 期望新城能興建公園。

➢ 希望新城預留土地興建中、重度智障人士院舍,

讓他們能在院舍終老。

➢ 建議興建無障礙設施。

➢ 希望興建綜合服務大樓,向智障人士提供“一條

龍”式社會服務。

➢ 希望舊區也有興建服務設施的規劃。

➢ 希望新城設有無障礙設施及公共設施。

➢ 認同興建向智障人士提供“一條龍”式社會服務

的大樓。

➢ 目前皇朝區內沒有交通燈,形成很多人車爭路情

況,希望新城設有交通燈,避免意外發生。

➢ 弱勢社群大部分都集中居於北區,因此希望新城

填海區A區可以興建服務設施,方便使用。

➢ 目前澳門很少特殊學校,希望興建一座大型的特

殊學校。

➢ 建議興建一所智障人士使用的綜合行政大樓。

➢ 建議興建一所智障人士使用的服務大樓。

➢ 建議興建一所智障人士的院舍。

➢ 希望政府能以學生的年齡來區分融合班。

➢ 希望興建綜合大樓,內設有就業輔助、庇護工場

等服務。

➢ 希望興建一所予智障人士終老的院舍。

➢ 希望新城興建一些社區醫療中心予智障人士使用。

➢ 希望新城興建一所大型特殊學校,因有部分智障

小孩並不適合目前的融合教育。

➢ 希望所有智障人士都有設施使用。

➢ 期望興建適合智障人士使用的康體設施。

➢ 多謝建議,已記錄,交相關部門參考。

➢ 民生設施包括:圖書館、廣場、服務中心、院舍等等。

➢ 新城規劃在收集社會各界意見後,會作出綜合分

析,因應社會實際需要而配置社會設施。

➢ 新城填海區中用於綠地、廣場、道路、公用設施等

土地不少於總土地面積的五成,至於具體公用設施

會佔多少,因目前是概念規劃,需待下一階段規劃

草案中才有相關數據。

➢ 多謝就智障人士設施提出意見,已記錄,交相關部

門參考。

➢ 多謝就智障人士設施提出意見,已記錄,交相關部

門參考。

➢ 多謝就智障人士設施提出意見,已記錄,交相關部

門參考。

➢ 多謝就智障人士設施提出意見,已記錄,交相關部

門參考。

➢ 多謝就智障人士設施、交通等提出意見,已記錄,

交相關部門參考。

➢ 已記錄,交相關部門參考。

➢ 多謝意見,已記錄,交相關部門參考。

➢ 多謝意見,已記錄,交相關部門參考。

➢ 多謝意見,已記錄,交相關部門參考。

➢ 多謝意見,已記錄,交相關部門參考。

舉行日期:2010.08.05

舉行時間:13:30

舉行地點:弱智人士家長協進會

出席人數:80人

第二章

第二節

社團機構諮詢場

Page 120: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120

可持續發展策略研究中心諮詢場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楊道匡先生

謝志偉先生

龐川先生

賴偉良先生

➢ 按現方案,新城填海土地可增加3.5平方公里,其

中50%用於綠化、廣場、公共設施,另外50%用

於商住,按目前人口密度計算可知,新增人口約

為6萬餘。而按非正式的人口趨勢預測,到2020

年人口會增加15萬至21萬。人口密度比現在要

高,生活素質有可能下降。

➢ 可持續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正進行有關人口和土地承

載力的研究,希望有關方面能提供澳門目前建設用

地和公共用地的相關數據作為研究基礎資料。

➢ 新城填海時是否有可能一併考慮地下空間的利

用,如管道管線的合理安排,構建立體城市。舊

城由於地下管線複雜,難以開發地下空間,新城

應多作相關考慮。

➢ 內地城市對人口增長往往難以控制,但澳門可以

通過口岸控制,有利於適時調整人口結構。

➢ 外地僱員有幾個特點:增加澳門勞動人口,普遍

受過職業培訓,能為社會創造財富,一般較少享

受社會福利。對於澳門人口有老齡化的趨勢,外

來勞動力有助於緩解“老齡扶養比”。

➢ 杭州單車徑綜合了市民出行使用和旅客觀光遊覽

的需要,西湖邊有多個旅遊站,旅遊站綜合了單

車出租、票務、旅遊諮詢、零售等功能,同時服

務於市民及遊客,澳門可效法試行。

➢ 擔心區域合作的觀念未能完全普及,社會上仍有

人抱著閉關自守的觀念。

➢ 希望新區建成後能降低舊區密度,改善舊區生活

環境。

➢ 新城規劃會加入環保概念,建議加入單車徑等設

施。建議重點打造成環保城市的典範,教育下一

代環保的重要性。

➢ 社會有老齡化趨向,應在居住社區中引入“長者

友善”的規劃設計,如考慮適當加長交通燈人行

時間 、道路架高和下沉以便讓老人走平路等。

➢ 希望透過新城建設的契機,改善舊區社區設施。

如下環區老人家較多,希望在下環區設置綜合長

者中心,改善其他弱勢居民生活的社區設施。

➢ 政府將展開地下空間研究,善加利用地下空間。

➢ 人口預測是假設前提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人口演變

的可能路徑。人口數量是可以透過政策和措施作出

改變。而澳門人口數量的變化是受政策所影響。

➢ 因澳門地方小,探討新城填海區人口容納量,必須以

全澳的情況去考量。因此,應在宜居前提下,考慮澳

門城市承載力。另外,新城填海區面積細,規劃不應

單單立足於新城填海區,應連同舊區作通盤考慮。

➢ 澳門土地資源緊缺,人口密度高,環境擁擠,城市

發展局限大,要推動旅遊休閒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落實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城市發展定位,不能單靠

澳門自身,須要透過區域合作以提升澳門生活素質

和承載力。

➢ 發展新城填海區,我們先要把生態、綠化、濱海設

施、交通建設、基建設施等做好土地利用分配。其

他設施的分配涉及公共選擇、價值選擇問題,究意

要甚麼?興建甚麼?需要社會討論取得共識。

➢ 未來濱海綠廊有設置單車徑的構想。

➢ 社會上肯定會有不同的意見,對區域合作有所保

留,相信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

➢ 這一直是我們的規劃方向之一。希望新城填海區新

增土地,將適當紓緩舊城區的開發密度以及土地承

載力,藉此回應社會訴求,增建公共設施,解決舊

區空間不足的客觀制約,亦有助推動重大交通基建

配套設施規劃,促進新舊區扶持互補。

➢ 環境保護是新城填海區規劃一個重要議題,我們會

朝這個方向推進。

➢ 有關建議環保城市的建設,在環境保護局提出的《澳

門環境保護概念性規劃構想》中也有相關的行動方向

和構想。

➢ 多謝就社區規劃提出的意見,已記錄,將交相關部

門研究。

舉行日期:2010.08.05

舉行時間:15:30

舉行地點:可持續發展策略研究中心

出席人數:17人

Page 121: 新城填海區規劃

121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關志輝先生

呂開顏先生

呂澤強先生

➢ 新城填海區A、B區有較多社會設施、綠化廣場

等,現時輕軌走線安排在城市周邊地帶,城市中心

的舊區居民較難透過輕軌往來新城使用新設施。

➢ 從低碳出行角度考慮,新城填海區A區是否可以

限制車輛,讓市民可以步行往新城?

➢ 建議新城中考慮預留一級方程式賽車跑道空間,

提升澳門大賽車的規格和地位。

➢ 希望新城多注意“行人友善”的設計,建議新城

規劃中把商業空間、綠化空間、步行空間進行有

機結合,提昇空間品質,為經濟多元化發展提供

空間平台。

➢ 新城填海區A、B區是未來澳門城市的前立面,其

城市形態將反映澳門二十一世紀的城市形象,新

城規劃中應著重研究沿海地帶,除了建造海濱走

廊外,還應建立一個怎樣的城市形象。

➢ 是否有可能搬遷港澳碼頭及國際機場?以騰出土

地紓緩城市發展空間不足的問題,也可藉此保護

世遺歷史城區。

➢ 輕軌走線若要進入舊區,涉及太多太複雜因素,可

行性不大,目前規劃中的雙環雙軸交通網將可連接

各個重要口岸,聯系城市南北東西各方位,同時發

展軌道交通為便捷公交的骨幹,加強道路公交和輕

軌的轉乘銜接,令公交系統便捷通達。

➢ 透過巴士經營合約的更新,將重新整合巴士路線,

改善巴士服務。

➢ 交通事務局在2009年進行的《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

輸政策構想(2010-2020)》諮詢中,提出了“新

城、舊區、歷史核心區”三個“圈層”,新城強調

的是現代、快捷、準時,以及區域對接;舊區則集

中滿足社區生活便利和移動需要;歷史核心區著力

倡導休閒、慢行、歷史情懷。我們希望鼓勵步行,

綜合世遺中心區、水岸空間等適合步行的城市空間

構建安全、便捷、舒適、清晰、連續、全天候的步

行環境。

➢ 在條件成熟時,將探討汽車增長問題,這需要社會

討論和取得共識,如何在不影響日常出行便捷的前

提下逐步控制機動車的使用。

➢ 政府會考慮引入新能源環保車輛,考慮引入電力

巴士。

➢ 有關設置一級方程式賽車跑道的建議,需交相關部門

作研究。

➢ 對把各種元素結合的建議會作研究。

➢ 澳門要建立一個怎樣的城市形象,這點需要社會共

同探討。

➢ 搬遷機場首先要解決安置問題,現時澳門無其他地

方可以安置機場,則機場只能遷往內地,但這涉及

航權問題,目前澳門是獨立航權實體,機場如遷至

內地,往後的航權協商將須與內地協調。此外,即

便和澳門距離較近的橫琴亦沒有條件安置澳門機

場。可見,搬遷機場要面對很多局限。

➢ 有關搬遷港澳碼頭,須視乎氹仔碼頭的使用情況。

同時,要視乎將來連接新城填海區A區與E區的第四

條通道,是採用跨海大橋還是隧道的形式。由於現

階段暫未知澳氹之間的第四條通道是採橋樑或是隧

道,但這必以全天候服務澳門社會作為首要考慮,

故暫未能評估對航道造成的影響若要搬遷則可考慮

遷至A區南端,會涉及第四通道的選址問題,同時亦

須考慮對城市景觀的影響。

➢ 對於外港碼頭是否搬遷,歡迎社會各界多提意見。

這個問題必須經過科學論證。

第二章

第二節

社團機構諮詢場

Page 122: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122

康暉日間護理中心長者諮詢場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李婆婆

袁婆婆

馮婆婆

梁婆婆

林婆婆

李婆婆

蕭婆婆

黃婆婆

鄧婆婆

唐婆婆

梁婆婆

林小姐(中

心主任)

李婆婆

梁伯伯

➢ 新城填海區會否有商業用途建築?

➢ 目前托兒所學位緊張,建議新城填海區提供托

兒所。

➢ 大人外出工作,留小孩在家裡很危險,希望未來

提供多點空間讓小孩休憩、玩樂。

➢ 氹仔發展很快,但因何氹仔至今仍沒有一間政府

醫院?建議在填海區近氹仔的地方興建醫院,方

便氹仔居民。

➢ 希望政府興建療養院,照顧各方需要。

➢ 氹仔半島沒有大型室內活動中心,希望未來新城

區可提供。

➢ 建議公園內應播放音樂,讓居民可以有愉快的

心情。

➢ 澳門人口呈現老化,希望未來可以興建多些長者

活動中心。

➢ 建議改善澳門的環境衛生。

➢ 新城五個區的填海工程何時完工?如何控制填海

所需的費用?

➢ 本人居住氹仔松樹尾木屋區,下雨經常水浸,希望

新城區興建更多公共房屋,改善居民生活環境。

➢ 氹仔衛生局在星期一、三及五才有醫生駐診,對

居民很不方便。

➢ 新城區應有交通配套設施,讓居民方便到達。

➢ 建議優化無障礙設施。

➢ 建議興建更多的公共洗手間。

➢ 新城區宣傳單張的字體應大一點,方便長者閱讀。

➢ 舊的填海區都被高樓阻擋,為了下一代著想,希

望未來新城填海區不會有高層建築物。

➢ 希望多些綠化,建公園,種多點樹,以回應澳門

作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定位。

➢ 新城填海區各區會有商業用途建築。

➢ 多謝建議,已記錄,交相關部門參考。

➢ 政府已落實興建離島醫院。

➢ 多謝建議,已記錄,交相關部門參考。

➢ 填海工程爭取於五年內完成,而各區填海工程的順

序將按照各區的實際發展需要,先後緩急逐步推

進,如新城填海區A區與港珠澳大橋人工島相鄰,故

該區的填海及發展規劃需要配合港珠澳大橋的發展

進度;又如新城填海區B區須配合雙環雙軸的交通要

道。必須強調,新城的建設必定以民生服務、公共

設施、交通基建等優先。

➢ 政府會嚴格控制新城填海區的各項開支,每一項工

程均有預算。

➢ 認同唐婆婆提出的改善居民生活環境的意見,這也

是新城填海區規劃的其中一個目標,新城填海區會

預留土地興建公共房屋。

➢ 謝謝有關醫療設施的意見,已記錄,交相關部門

參考。

➢ 認同交通可及性的重要,交通事務局的《澳門陸

路整體交通運輸政策構想》中也有相關構想,及

初步建議方向。

➢ 多謝意見,已記錄,交相關部門參考。

➢ 多謝建議,下階段會作出改進。

➢ 有關新城填海區的建築高度需要綜合評估,謝謝意

見,已記錄,交相關部門參考。

➢ 新城填海區規劃目標中提出綠地、廣場、道路、公

用設施等用地不少於總面積的五成。構思中將在新

城填海區的海岸打造海濱綠廊,加強綠化,優化城

市景觀。

舉行日期:2010.08.06

舉行時間:10:00

舉行地點:康暉日間護理中心

出席人數:約70人

Page 123: 新城填海區規劃

123

澳門仁協之友聯誼會諮詢場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吳仕明先生

潘玉蘭小姐

➢ 在中央大力支持下,批准澳門填海造地約350公

頃,故此對本澳未來充滿信心。在這衷心地感謝

政府跨部門工作小組到本會進行對新城規劃作詳

細的講解。

➢ 對新城規劃本會的會員曾進行商討,歸納意見十

點如下:

1. 希望特區政府將規劃優先做好,同時也相信

特區政府能做好有關的規劃,突出新的城市功

能。

2. 做好環保規劃,因現時淤泥、淺灘嚴重,故

未來的新城規劃要考慮沿海生態和保持河流暢

通,同時也應使用環保建築材枓。

3. 民生優先,讓青少年有良好的文娛活動場地、

適婚人士有居住環境、長者有舒適的安老環

境,以為和諧社會創造條件。

4. 做好景觀規劃,將增加的20多公里海岸線妥

善規劃,讓綠廊成為地標。

5. 注意本澳的地理位置特點,由於位於珠江口,

低壓槽中心,故時常成為颱風吹襲的對象,今

後要思考如何規劃能減少颱風對澳門的吹襲,

並且密切留意淤泥沉降的現象。

6. 希望區域融洽工作可做好。

7. 完善房屋政策,尋找合適的土地興建樓宇,讓

樓價得以紓緩。

8. 配合旅遊發展,是否可打造名店街、精品街、

美食街等吸引旅客的元素。

9. 雖然位處珠江口,但時常受到鹹潮的影響,可

否考慮進行海水化淡的研究。

10. 新城規劃要抓緊時間並必須按時間表進行。

➢ 何時完成填海?

➢ 認同意見,新城填海區規劃目標中提出打造海濱長

廊,優化城市景觀;預留土地儲備,回應公屋需

求;綠地、廣場、道路、公用設施等用地不少於五

成,總目標是為了提升居民綜合生活質素,展示嶄

新宜居城市面貌,落實“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發

展定位。

➢ 環境保護是新城填海區規劃一個重要課題,有關部

門將展開研究。

➢ 展開填海工程時,會進行環境影響評估,保持河道

暢通。

➢ 考慮到建築材料供應、天氣及氣候條件、社會發展

實際需要等因素後,爭取在五年內完成填海造地工

程。

➢ 填土順序將按各區發展需要,先後緩急、按序逐步

推進,如:新城填海區A區須配合港珠澳大橋開通;

新城填海區B區須配合構建雙環雙軸交通網絡,但必

定以民生服務、公共設施、交通基建等優先考慮。

舉行日期:2010.08.06

舉行時間:15:00

舉行地點:仁協之友會址

出席人數:約30人

註:該會提交了書面意見,詳見第二章“意見滙編”第四節“書面意見”

第二章

第二節

社團機構諮詢場

Page 124: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124

明愛家庭服務中心諮詢場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張女士

陳女士

鄺女士

文女士

劉女士

袁先生

張女士

張女士

廖女士

陳女士

➢ 對新城規劃中的項目,如:交通、公園等大致滿

意,但現時租金昂貴,盼新城多興建公共房屋。

➢ 因現時居住在公屋中有不少高收入人士,但又有

不少低收入人士沒有地方居住,政府應遷出那些

高收入人士,讓低收入人士入住。

➢ 公園、綠廊等綠化設施大都集中於皇朝觀音像一

帶,使在其他地區居住的人較難使用,尤其是老

人家,建議平均分佈綠化設施。

➢ 建議增設公屋。

➢ 建議增加旅遊設施,如大型遊樂場。

➢ 建議新城興建老人院舍。

➢ 建議增設巴士路線,方便居民到達新城各區。

➢ 輕軌能否在十年內落成及通行?

➢ 十年後,新城會否有新樓宇落成?

➢ 新城何時完成填海?

➢ 建議預留新城三分之一土地用作興建公共房屋。

➢ 澳門地方較小,興建輕軌有何作用?

➢ 建議擴闊路面,增加巴士的行走空間。

➢ 建議多建公共房屋,讓市民有安樂窩。

➢ 現時黑沙環有很多五、六層樓高的舊樓,可否拆

建為三十多層的新樓?

➢ 希望新城能興建更多公共房屋。

➢ 青洲公共房屋能否在2012年落成?

➢ 回應公屋需求是新城規劃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在新城填海區規劃中已預留土地興建公屋。

➢ 房屋局方面正進行有關工作,多謝意見,已記錄,

會轉交相關部門。

➢ 多謝就綠化、公屋方面提出的意見,已記錄,交相

關部門參考。

➢ 多謝就公共設施提出的意見,已記錄,交相關部門

參考。

➢ 透過雙環雙軸的交通規劃,配合交通路網、步行系

統等,新舊城區的交通連接應是便捷便利的。

➢ 多謝就交通方面提出的意見,已記錄,交相關部門

參考。

➢ 第一期輕軌系統預計於2014年年底投入運作。

➢ 爭取五年內完成新城填海區的填海工程,各區的填

海工程將有序地展開。

➢ 新城填海區除了要興建公屋外,還要建設道路等基

礎設施及公共設施,具體需要預留多少土地興建公

屋需廣泛聽取居民意見,及根據實際情況作出決

定。建議已記錄,交相關部門參考。

➢ 澳門現有約18萬台車輛,此數目以每年約6%的數量

增加。車輛數目太多,導致出現交通擠塞、泊車難、

空氣污染等問題。如何減少車輛數目的增長?降低車

輛廢氣對環境所造成的污染?這是整個社會要思考

的。“輕軌”運載量大而且環保,是其中一個解決問

題的方法。交通部門提出公交優先,發展以軌道交通

為便捷公交的骨幹,加強道路公交和輕軌的銜接,向

居民提供舒適、便捷、環保的公交服務。

➢ 舊區重整必須法律先行,有法可依才能保障居民的

私有財產。目前,政府正抓緊《舊區重整法律制

度》草案及其配套法規的立法工作,政府已承諾會

對祐漢進行重建,但重建工作須待立法工作完成後

才能展開。目前,舊區重整諮詢委員會祐漢臨時辦

事處已投入運作,目的是在啟動重建前更好地掌握

居民訴求。

➢ 在新城填海區規劃中是預留了土地作興建公屋。

➢ 房屋局方面正抓緊推進相關工作。

舉行日期:2010.08.07

舉行時間:10:00

舉行地點:庇道學校

出席人數:40人

Page 125: 新城填海區規劃

125

澳門婦女聯合總會諮詢場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楊小姐

林小姐

黃小姐

胡小姐

温小姐

何小姐

招小姐

➢ 贊同海濱綠道設計。

➢ 建議新城填海區規劃設休閒用地,適合一家大小

使用,並優化環境。

➢ 因新城五區鄰近海邊,景色優美,擔憂若興建商

住社區或豪宅,樓價將會高昂,只會適合上層人

士使用。建議應讓全澳市民共享。

➢ 建議新填海區應以環保建設。

➢ 新城最終填海方案為何以島嶼式填海構成現時之

形狀?憂慮像昔日的新口岸,交通紊亂,政府應

考慮交通上如何對接。

➢ 澳門的發展是大家,由於新城地塊優美,若興建公

屋,會有所影響,建議應以高尚及商住設施較為恰

當,如新城填海區C區因鄰近珠海十字門商戶區,

應興建公共設施、商業,假若要興建樓宇,也要興

建中高樓價的樓宇,不贊成興建公屋。

➢ 現時因工程而時常掘路,對市民造成不便,今後

新城規劃 要多加注意。

➢ 會否藉新城規劃改善全澳交通?

➢ 新城何時完成填海,並投入使用?

➢ 文化藝術場地較為缺乏,建議可建設大型複合

式的文化設施,如國際化的大型圖書館、表演場

地;同時大型商場也可供購物的需要。

➢ 現時往返氹仔海洋花園交通不便,期望籍新城規

劃,於新城填海區C區交通設施應予全面的考量。

➢ 新城的土地越顯珍貴,因此須彌補本土(尤其舊

區)之需要,以免拉大新城與舊區的差別。

➢ 希望有公平、公開、公正的土地拍賣制度。

➢ 舊區重整中可利用新城區將居民作臨時安置。

➢ 應平衡土地用途,慎重考慮。

➢ 嚴格遵守國務院「科學規劃、合理佈局、集約利

用」,從而提升居民的生活質素、促進社區和諧

發展。

➢ 要加強區域融合。

➢ 支持新城不發展博彩業。

➢ 希望新城規劃時要多方面考量,如教育、住房、

社區服務設施等預留適當的土地,以補足現時教

育場地的缺失。

➢ 預留土地以回應社會對公屋的訴求。

➢ 因老年化人口急速,考慮長遠的老年設施服務,

此外,亦希望增設殘疾院舍、康樂、休閒場所

等,以提升市民的生活質素。

➢ 提供更多親子活動的場所。

➢ 新城填海區規劃目標之一是提升居民生活質素,當

中用作綠地、廣場、道路、公用設施等用地不少於

五成。正如我們提出的口號:新城規劃新夢想,你

我參與齊共享。

➢ 會在新城推行環保及綠建築。

➢ 島嶼式填海是根據國家海洋局要求,基於保護自然

岸線原則、延長人工岸線原則、提升景觀效果原

則。

➢ 新城填海區會預留土地儲備,回應公屋需求,但具

體位置仍需聽取社會意見。

➢ 我們將在新城填海區規劃中提出完善交通基建,希望

透過新城區完善環城快速道路、輕軌遠期路線等重大

交通配套設施建設,有效串連新舊城區交通運輸。

➢ 考慮到建築材料供應、天氣及氣候條件、社會發展實

際需要等因素後,爭取在五年內完成填海造地工程。

➢ 多謝提出多設藝術文化場地的建議,已記錄,交相關

部門參考。

➢ 多謝意見,已記錄,交相關部門參考。

➢ 新城舊區之間應是扶持互補。我們希望透過新城填海

區的新增土地,適當紓緩舊城區的開發密度及土地承

載力,藉此回應社會訴求,增建公共設施,解決舊區

空間不足的客觀制約,亦有助推動重大交通基建配設

施規劃。

➢ 新城填海區各幅土地的批給都會按照相關法律進行批

給,原則以公開拍賣為優先採用形式。

➢ 很多謝從不同方面提出了意見和建議,當中有不少都

和我們提出的新城填海區規劃目標不謀而合。

舉行日期:2010.08.13

舉行時間:11:00

舉行地點:澳門婦女聯合總會會址

出席人數:45人

第二章

第二節

社團機構諮詢場

Page 126: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126

石油業商會諮詢場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黎永華先生

光大行石油

有限公司董

事經理

李樹賢先生

聯合石油有

限公司董事

經理

羅家駒先生

偉發石油

(澳門)有

限公司總

經理

司徒璧光

先生

聯英行有限

公司副主席

➢ 隨著本澳城巿發展,業界長期以來對本澳朝向現

代化發展、居民日常生活等作出了不少努力,但

中途倉問題困擾業界多年,雖然業界一直秉持「

安全至上」原則,但普遍居民對其仍存有擔憂,

然而,石油產品目前儲存在路環九澳,運載石油

產品的車輛受到不可在颱風懸掛時使用澳氹大橋

等多項消防條例限制,可見中途倉有必要在澳門

半島興建,希望政府明確在新區內有可能建設之

區域。

➢ 目前業界共使用三類營業車輛:一為運送石油氣

罐,可以停泊在停車場或車庫;二是運送柴油

及電油的油缸車,因其車內可能尚有少量油品,

為安全設想,必須停泊在空氣流通的地方,總數

約20-30部;三為供應予酒店、賭場使用的石油

氣槽車,其儲存量可供一日所需,同樣因其車內

可能尚有少量油品,為安全設想,必須停泊在

空氣流通的地方,估計約有數輛。故此,合共約

30-40部營業車輛需停泊在露天地方。

➢ 關注中途倉佈局,認為新城填海區A區地理位置

最為合適,因新城填海區B區已劃為商住社區,而

氹仔半島的新城填海區C、D、E區亦不適合。

➢ 若中途倉設於海邊,屆時可在附近加設較高、較

厚的混凝土牆壁,增加其安全性,並且不會切斷

沿岸綠帶。

➢ 公用聯合倉可壓縮中途倉所佔用的面積及周邊安

全距離的要求。

➢ 希望政府提供關於澳氹第四條24小時、全天候使

用通道的資料。

➢ 贊同中途倉設於新城填海區A區,相信屆時第四

通道落成後,更能方便運輸石油產品的車輛來往

澳門與九澳倉庫。

➢ 若能選址於海旁沿岸,更可節省一定安全距離,

而為了減輕對景觀的影響,可透過綠化等手段作

遮擋。

➢ 油缸車及氣缸車不能停泊車庫。

➢ 業界一直配合政府工作方向,希望政府能夠就中

途倉問題提出永久的解決方法。

➢ 本地酒店業、中小企等均對石油產品有一定需

求,而石油產品在巿場上亦存在與天然氣、電力

的競爭,希望政府公平處理各大燃料供應。

➢ 由於運送石油產品的營業車涉及排放量及用油

量,基於環保考量,希望政府可在新城區中覓地

興建中途倉。

➢ 參考香港青衣的做法,建議中途倉設置在A區近

海的地點,並希望屆時在交通規劃上,增設多條

通往中途倉或其附近的道路。

➢ 政府會利用該次新城填海區的契機,徹底解決困擾

居民、業界很久的中途倉問題,至於地點選在哪

裏?暫未有定案。這需要廣泛聽取社會意見。

➢ 除石油產品的倉儲問題外,營業車輛停泊問題屆時

亦會一併考慮,包括:日常集中停泊區、增加巿區

上落客貨位等。

➢ 至於營業車輛停泊問題,初步構想屆時可能以專用

露天停車場的形式,供油缸車及氣缸車等必須在空

氣流通的地方停泊,同時可以設有供其他營業車輛

及員工車輛的停泊區,即最終可能採用綜合停車場

的形式。

➢ 政府會注意新城填海區A區交通規劃。

➢ 澳氹第四通道暫未確定是大橋還是海底隧道,仍需

分析研究。至於燃油車輛能否通過,則需考慮有關

設施、管理等,並須受消防、民防相關條例規範。

➢ 工作小組在下一階段,將就規劃內中途倉選址的安

全及保安等作出考慮,與燃料安全委員會進行討

論,亦會廣泛聽取業界意見。

舉行日期:2010.08.18

舉行時間:3:00

舉行地點:舊區重整諮詢委員會

出席人數:13人

Page 127: 新城填海區規劃

127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吳慧紅小姐

殷理基集團

有限公司

(石油部)

高級經理

柯桃蘭小姐

美豐石油有

限公司總

經理

柯執中先生

德和行石油

有限公司常

務董事

黃先生

➢ 贊同在新城填海區A區設立中途倉,為了不影響

鄰近區分,建議設在新城填海區A區近海邊沿岸

或最南端的位置。

➢ 政府預留多少土地面積作中途倉?

➢ 上述面積有否包含儲存產品及停泊相關營業車輛?

➢ 贊同在新城填海區A區設立中途倉,並設立在沿

岸或最南端的位置,如:高度限制為51及54米之

地點。

➢ 由於營業車輛用於運送石油產品,有其一定危險

性,有必要設立專門停車場以供停泊。

➢ 按照現行法律,運載石油產品的營業車輛不能在

街上隨意停泊,希望政府可提供相關泊車設施。

➢ 贊同在新城填海區A區設立中途倉,考慮到高度

限制為53米之地點或會影響海旁景觀,故建議在

高度限制為88米之地點,而且較近民居。

➢ 贊同在新城填海區A區設立中途倉,但需注意營

業車輛只有第二及第四通道來往九澳,擔心未來

車輛數量增多時,兩條通道可能不敷應用。

➢ 希望未來中途倉可兼顧放置石油產品、營業車輛

停泊及維修、後勤服務等功能,同時希望可在澳

氹巿區增設專用上落貨區。

註:該會提交了書面意見,詳見第二章“意見滙編”第四節“書面意見”

第二章

第二節

社團機構諮詢場

Page 128: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128

意見滙編第二章

第三節 專家座談會

“濱海城市設計”專家座談會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嘉賓回應

Mr. JJ Dais

林先生

黃先生

➢ 希望做好海岸線的環境保護,如:黑沙海灘。

➢ 需要重視內港舊區的具歷史價值的建築物,建議

加大力度研究舊區未來發展,並隨著居民遷往新

區,騰出空間,重新規劃舊區,解決舊區休閒空

間不足、環境擠迫等問題。

➢ 不少樓宇建有天台屋,希望未來有所改善。

➢ 新城填海區C區及D區有水道與氹仔島隔開,但十

字門水道含沙量高,可能因此造成淤積,可否考

慮將此水道封閉建成淡水空間?

➢ 建議在水道前後打造一片濕地,攔截部分泥沙,

讓海水在中間流過。

➢ 澳門作為具有400多年歷史中葡文化交融的唯一

性城市,未來填海區的建築設計是否沿用南歐城

巿特色的思路,還是追求高、新的建築?

朱榮遠副總規劃師:

➢ 城市更新是一個複雜與漫長的過程,保育與發展、

更新與提升雖是矛盾的,但相信在共同努力、達成

共識的基礎上是有可能推進的。

李志苗助理署長:

➢ 香港的巿區更新共分三方面,一是五十年代所建公

共房屋的更新,二是私人的力量,三是市區重建

局,最近亦完成了《市區重建策略》檢討工作,另

需要建築及城巿規劃的法律條文配合。

朱子瑜副總規劃師:

➢ 在香港的報告中有提及填海後走廊的分析,均與舊

區改造互動有關,可通過濱水地區填海計劃緩解舊

區功能、密度,並以濱水地區開發的收益作資金回

饋補助舊區。只要新舊區戰略計劃的協調溝通,透

過建設濱水地區,可帶來舊區復甦的機會。

石楠秘書長:

➢ 對於提問者的問題,相信未必能在短時間內解決,

但重要的是社會的共同目標,大眾的選擇,決定澳

門未來發展之路;舊區更新不只是建築質量、城市

街道空間的改善,更重要的城巿經濟結構、產業結

構與社會結構的變化,需有一個完整的變化。

朱榮遠副總規劃師:

➢ 對於島的形狀跟水流之間的關係此技術問題,現階

段已有初步研究,惟成果尚未成熟,相信在未來專

項設計時,必定進行深入研究。

朱榮遠副總規劃師:

➢ 唯一性特色是通過對比而形成,山與海,自然與

人文的對話,歷史與現在的對話,而不只是歷史

的對比;

➢ 今天的建築也應該有準備成為未來的世界文化遺

產,而不只是停留現在,這是對於特色維護的價值

取向。

舉行日期:2010.06.26

舉行時間:15:00

舉行地點:澳門旅遊活動中心(演講廳)

嘉賓: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秘書長石楠先生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規劃師朱子瑜先生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規劃師朱榮遠先生

香港規劃署特別職務部助理署長李志苗女士

澳門運輸工務司司長辦公室主任黃振東先生

出席人數:200人

Page 129: 新城填海區規劃

129

第二章

第三節

專家座談會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嘉賓回應

雷先生

胡祖杰先生

何先生

➢ 新 城 填 海 區 A 、 B 區 是 否 為 了 港 珠 澳 大 橋 及 交

通的需要?是否有必要進行填海?新城填海區

C、D、E區填海位置的選址是否合適?

➢ 在新城各區用地規劃中,商業地產發展項目,具

有一定爭議性,令澳門巿民感到疑慮,政府能否

提出一些實際數據及目標?如:新區居住人口,

樓宇數量等,C區樓宇高度會否阻擋該區背後原

有的大型屋苑等?

➢ 以往本澳建設常有執法不嚴,「邊走邊改」,樓

宇高度超標的情況,若新城繼續出現同一問題,

相信澳門將無法成為一個和諧城市。

➢ 新城填海區A、B區之間有一個很小的缺口,雖然

目前兩者之間存有港澳碼頭和大橋,若日後再次

填海時,可否考慮將兩區連在一起?

➢ 認同朱榮遠先生專題發言「完形成勢--澳門濱

水地區城市設計」中提出內港、鏡海、海角三個

重點區域;

➢ 新城填海區A區與澳門半島是分離的,但景觀應

該是相連,雖然A區按照規劃方向,具有商住項

目、民生設施等,但不能因此忽略該區的濱海休

閒空間;除陸路的口岸外,外港碼頭亦是本澳的

門戶之一,故A區的濱海設計也是十分重要。

➢ 澳門作為歷史城區,在規劃上必須考慮兩個重要

地標:東望洋燈塔與西望洋主教山,需要保護兩

者的視廊,若A區規劃沒有做好,旅客由外港碼

頭進入澳門,將有可能不再見到燈塔與海的互動

關係。

朱子瑜副總規劃師:

➢ 填海選址在申報時是經過中央慎重考慮及多次科學

論證和滙編。

➢ 澳門發展需要土地,而填海計劃又獲得中央批准,

可見目前填海計劃是澳門城市更新、興建濱海地

區、緩解舊區的大好機會,新城各區必定按照用

地功能,興建房屋、公共空間等,至於C區阻擋後

方屋苑的問題,作為專業人員,應該思考前方樓宇

高度、方位,盡力減低後方居民的損失,相信是可

以透過空間佈局的設計手段來解決此技術問題,目

前關於各區的開發密度、高度、佈局方式均未有正

式開始,但當中保障通往海面的視廊是規劃策略之

一,但也要考慮新城各地功能,不可能全部用作興

建公園,應該尚有社會設施、基礎設施等,最後形

成社會對濱海建設的共識基礎,才可對各區制定合

理佈局的方案。

朱榮遠副總規劃師:

➢ 填海不是今天才發生,澳門一直在填海,相信過去

的經驗,可協助找到遮擋景觀的解決方法。

朱榮遠副總規劃師:

➢ 「順乎天面應乎人」,現在有西灣湖、南灣湖,當然

也有可能出現東灣湖,但需視乎未來發展的條件和時

間,澳門自1912年起水岸不斷發生變化,未來會由

於甚麼原因而出現東灣湖,充滿著很多可能性。

黃振東主任:

➢ 特區政府向中央申請填海過程中,填海位置是經過

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的研究單位進行評估,並由國

家海洋局組織的專家對其形狀、位置、與澳門半島

及人工島的距離等進行論證及調整,確保水流及航

道不受影響。

➢ 中央在批覆文件中明確規定特區政府今後如需調整

填海區位置或擴大用海面積,需按程序報批。

石楠秘書長:

➢ 據悉港珠澳大橋人工島涉及司法管轄權問題,所以整

區未來的填海及建設,除水流及自然因素外,尚有司

法及生態的因素,以及一些管理上的程序要求。

朱榮遠副總規劃師:

➢ 想法一致,新城填海區A區價值十分重要,其面積是

澳門的「第三島」,與東灣連在一起。

Page 130: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130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嘉賓回應

黃東先生 ➢ 濱海城巿設計涉及大量填海工程,必定改變水

質,希望李志苗女士分享水體改造的經驗;

➢ 從大方向而言,支持進行新城填海,但對第三島

(指新城填海區A區)負擔的功能存有疑問,擔

心新城填海區A區僅較橫琴澳大校園稍大,卻要

成為轉移城市建設重心、經濟產業轉型、建造宜

居社區的核心空間載體,其負擔會否太重?

➢ 珠海十字門商務區的建設尺度對澳門是一種損害

的,因澳門需要的是「小而美」,而非「又大又

強」,其商業區中心大廈高度是600多米的龐大

建築物,甚為「恐怖」,希望在座內地專家們能

否加以考慮,能否改變十字門商務區的功能?更

好地協調與澳門的同城化?

李志苗助理署長:

➢ 對於水體改造的問題,香港現時具有環境改造評估

的條例,在填海前首先確定其可行性,以及評估其

水文、空間、噪音、視覺及景觀等影響,才可進行

水體改造。至於視廊方面,澳門外港碼頭作為進入

澳門的一個主要門戶,如:燈塔及主教山,相信可

以參考景觀視覺評估的資料,致力避免對上述地標

的影響。

朱榮遠副總規劃師:

➢ 對於負荷量問題,現階段仍是大方向的研究,價值

取向的思考,尚未開展相關研究。

➢ 若十字門商務區中心建築物令人感覺「恐怖」,說

明研究存有負面因素,但十字門商務區並不是即時

建成,仍有一個很長的成長週期,規劃在未來尚有

修正機會;整個珠西的功能、產業等均隨著整體環

境的變化還在孕育中,十字門商務區的功能及開發

強度也在不斷討論當中。

Page 131: 新城填海區規劃

131

“共建世界級濱海城市”專家座談會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嘉賓回應

王太

余小姐

鄭先生

黃先生

鄭國強先生

➢ 澳門缺乏旅遊資源,建議於新城填海區B區設置旅

遊景點,利用輕軌將B區與各景點串連一起,這可

使輕軌不走經新口岸內街,減低對居民的影響。

➢ 建議新城填海區B區建築物控制在50米以下,以免

出現屏風樓,並且不應興建商業樓宇,應多建政府

綜合大樓、街市、圖書館、足球場等公共設施,而

且別墅及商住樓宇在區內之比例為少於10%。

➢ 任何城巿規劃應以該區居民為主,不要為發展而

發展,若保育與發展不平衡,應以保育為主,達

至“以人為本”。

➢ 新城填海區將發展哪些產業以配合區域合作?

➢ 在“共建世界級濱海城巿”的前提下,希望將來

可以仿照珠海,以國際招標進行濱海規劃。

➢ 建議新城填海區A區外的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可透過

海底隊道形式,約四至五公里,直接連接至橫琴,

減輕珠海灣仔開山拓路的情況。

➢ 前海發展定位與橫琴十分相似,港珠澳三地的規劃

如何互利而非互爭?另外,在專題發言中,有關前

海規劃的面積與之前公佈不同,是否有所增大?會

否與橫琴構成競爭?

➢ 珠海十字門商務區發展是否有作整體環評報告?

對十字門出海口及潮漲會否對河道造成淤塞?

➢ 珠海十字門、橫琴、灣仔、澳門半島及氹仔,其景

觀應是一個整體,現時珠海規劃規模卻與澳門景觀

並不協調,十字門商務區急速發展,澳門顯得落

後,而且時常發生水浸問題,希望當局關注。

➢ 澳門沿海水質較差和水深較淺,如何打造國際級

海濱城市?期望未來發展硬件同時,可以兼顧水

文、自然景觀等。

➢ 避免新城填海區C、D區重覆當年皇朝區填海後,

中間內河變成臭水溝,最後填平成為目前「藝園」

的經驗,加上珠江含沙量高,建議在規劃世界級濱

海城市前,需要由水文專家作深入研究,另擔心港

珠澳大橋人工島進行填海後,新城填海區A區至珠

海情侶路一帶泥沙淤積情況嚴重,重蹈南灣被迫填

湖的經驗。

➢ 珠海十字門商務區規劃應注意澳門西望洋山的山海

聯系關係,避免主教山被超高樓宇包圍,認為有需

要諮詢景觀方面的專家意見,並建議將大珠門庭放

在港珠澳大橋入口處,成為地標。

➢ 世遺不單屬於澳門,而且是屬於中國的,希望從兩

地協調出發,保護澳門的世界遺產。

宋勁松主任:

➢ 關於產業如何配合區域合作方面,考慮到目前珠三角

的製造業需要升級及拓展,可利用澳門歷史文化名城

及世遺的地位、中西文化融合的良好氛圍,吸引國際

人才來澳,發展文化產業、加強技術研發、為珠三角

產業升級提供前期研究服務的產業。第二個結合點是

會展業,特別是面向東南亞的中小型會展,因珠海多

為區域性會展、香港則是國際級大型會展。

➢ 關於港珠澳大橋,贊同從大橋落腳點打通海底隧

道,連通澳門機場,通過蓮花大橋,再接到珠海機

場,加上港珠澳大橋另一端是香港機場,此建議有

助三大機場之連接,發展國際級的高端商業物流及

旅遊,若有機會,將在《共建優質生活圈及宜居灣

區重點行動計劃》中再作研究。

黃偉民助理署長:

➢ 前海合作區佔地十五平方公里,而專題發言上出現

十八平方公里的範圍圖,主要是因為在研究過程

中,多數做法是將發展區周邊的地方納入研究區

中,故範圍面積不一。

➢ 澄清前海的發展屬深圳,而非香港,只是深圳方面

希望採取與香港合作的模式,至於前海的發展會否

對橫琴的發展帶來挑戰,他認為從區域角度而言,

不宜作出比較,因區域發展並非平和遊戲,不一定

是一方得到、一方失去,現時經濟是無盡的,每一

個巿雖有自身的建設,但不等同另一個巿便會受到

不良競爭,應該是良性互動。

梁玉昭副局長:

➢ 國內在進行填海項目前,必須進行環評,其結果將

會直接影響日後填海設計,近年更進一步在規劃階

段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分析,而橫琴在進行規劃時亦

有同類環評研究。

舉行日期:2010.07.24

舉行時間:15:00

舉行地點:澳門文化中心(會議室)

嘉賓:廣東省城市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宋勁松先生

香港規劃署助理署長黃偉民先生

珠海市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副局長梁玉昭女士

運輸工務司司長辦公室主任黃振東先生

出席人數:230人

黃振東主任:

➢ 今次新城填海區規劃諮詢共分三部分,工作小組在

首階段聽取社會意見後,將在下一階段,民意專業

兩結合,制訂規劃草案並作公布,再聽取巿民意

見,開展第三階段的規劃方案。

➢ 城市規劃既是專業、又屬於政府職能,更牽涉到社

會整體,其核心功能是協調及平衡各方利益,是長

遠與當下、理想與現實、整體與個體、公平與效

率、發展與保育等方面之間努力尋求平衡。

➢ 希望通過今次諮詢構建一個平台,讓各方提出訴求

與意見、促進交流與溝通,進行談判及討價還價,

最終達至共識,呼籲居民主動參與諮詢活動。

➢ 政府將在明年啟動《城巿規劃法》的起草、諮詢工

第二章

第三節

專家座談會

Page 132: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132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嘉賓回應

束承靖先生 ➢ 珠海十字門商務區相對反對聲音較小,但反觀澳

門,如新城填海區C、D區,影響甚大,贊同黃振

東主任提出發展與保育需要平衡,認為當中必須

聽取各界意見,滿足各方利益。

➢ 贊同新城區應解決泥沙淤積問題,以及在環保節

能方面引入新技術,如:分區資源共享、風能及

太陽能等,但有關技術投資不能盲目。

➢ 希望新城區設有步行設施和單車徑。

作,目前正進行前期研究,包括:進行“澳門城巿規

劃編制體系研究”和“澳門總體城巿設計研究”,相

信經過社會達至共識後,將更好地從制度上保證規劃

的落實。

➢ 採用島嶼式填海是經過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研究機

構進行環評,以及組織專家論證,國務院批覆文件

中也有相關要求,填海施工方案亦需與國家海洋局

進行溝通,工作小組十分關注淤泥堆積的問題,歡

迎社會各界,特別是工程專業人士提供意見,希望

各界與政府共同努力。

梁玉昭副局長:

➢ “大珠門庭”並不只是珠海十字門東西狹窄區域,

還包括東西軸延伸的澳門區域,兩岸景觀可以互補

關係,在大的視野下沒有景觀不協調的情況。

➢ 澳門及珠海處於珠江口西岸,海水較為混濁,此是

先天不足,但可以透過優化方案,使水流情況更加

良好,又可從污染源的處理作為切入點。

宋勁松主任:

➢ 在進行橫琴總體規劃時已綜合考慮了景觀、建築物高

度、與大橫琴山的關係等,這是整體協調的成果,重

申橫琴總體規劃必定對建築物高度有一定約束。

➢ 珠海十字門水流問題,通過島嶼式填海,結合內

湖、內河以營造人工濱海或沙灘的景觀。

➢ “十字門”這個名稱將來可被珠海和澳門所共享

用,共建十字門都會區。

黃偉民助理署長:

➢ 明白居民憂慮,由於澳門面積細小,受外來影響較

大,如:鄰近地區的建築物與澳門景觀之關係,此

問題涉及兩地如何協調。

➢ 澳門是一個具有數百年歷史、具歐陸建築特色的城

巿,建議新城填海區應該突出特色,同時妥善處理

建築物高度。

Page 133: 新城填海區規劃

133

意見滙總第二章

第四節 書面意見

第二章

第四節

書面意見

崔文瀛書面意見2010年5月3日

澳門新城填海區及「球網殼組合結構」發明專利

澳門特別行政區

特別行政长官

崔世安先生:

我是一位退休老者,閒來無事,看看新聞,上上網,孤蝕地消耗着餘下的時日。得知澳門要填海造地.心情不能平靜,古

人云:‘人之將安,其言也善,。在上世紀60年代我有幸参加了一項工程,涉及到‘球,的數字計算。後來工程下馬。50年來

割舍合不下,經梳理、總結後於97年申報了專利,專利名‘球網殼組合結構’其主要內容:橋樑跨度與設計球徑成正比的建橋

新理由。此專利於2009-11-25取得專利權。

其目的是想說明世界上還有甚麼一個人幾乎一單子想了一件事:就是‘球’,在宇宙間的地位和人類與自然鬥争中,‘

球’在工程建設中的啟示.

以此原則提出一種向海洋開發的方案。名曰:‘海上城市’。

澳門半島和兩離島為一字排列,之同約2km由大海相隔。實際是在半島或島嶼的岸邊建基礎做橋墩,用大跨度跨越大海,

不破壞大海原貌,橋的主體結構為兩層,層間主要功能還是信道,把橋面拓寬至200m,以橋為基礎,在其上建5排5層樓房,

首層為商埠,二層以上為住宅樓。每户按100m2計約可入住5000户居民。按條件分批、分期可建20條甚樣的街,成為名副其

實的“海上城市”。

海上城市以跨度橋和橋上的樓房均是框架結構。

其用料主要足鋼管。取其價格低廉,力學性能優越。

用現代技術實現澳門的填海造田

中新網澳門11月29日電:國務院批覆澳門特區填海造地360餘公頃。新一屆行政很官崔世安將肩負歴史重任。

說起‘填海造地,便想到荷蘭,甚是個七百餘年與大海鬥争的故事。澳門由一個半島和附近的凼仔,路壞兩小島組成。,居

住着55万人口。解决土地資源不足,促進未來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唯一出路是面向大海。在21世紀初科技發達的今天决不是搬

石桃土,愚公移山式的。何為現代化的方法呢?說出來其實很簡單,就是用原來半島或島嶼的海岸做基礎,建橋墩。再在其上建

跨海大橋。甚是我花費了近五十年的時間得出的結論。“建橋的跨度是設計球徑成正比”的建橋新理論。我於2007申報發明專

利,並於2009年11月25日,本發明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進行審查,决定授予專利權。專利名稱‘球網殼組合結構’。專利

號:200710071994.6

按上述原理設計澳門跨海大橋主要數據:橋跨2072m:橋寬198m:厚‘包括住宅樓框架,22m。簡化比例為100:10:1。

甚是一組理想的數據,把此以橋為街暫命名為“海上城市”。

一、 由於橋跨度並不大,而橋寬比常規的大許多,受力合理,只設兩層。兩房間標高大於6m,設為交通運输層。是機動

車和軌道車以及一切車輛的車庫。橋的上面就是步行街。街上建五排房,首層為商埠,二層以上為住宅樓共四層。

二、 要充分發揮甚里得天獨厚的自然壞境和地理位置。地处北回歸線以南,屬熱帶季風气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

三、 澳門是典型的多風地區,年平約風速3.5米/秒。把每條往宅樓的屋頂沿中線隔30米处裝設一部風力發電機組,則可

Page 134: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134

裝設300餘部。總裝機容量可突被40万千瓦。

四、 澳門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956,屬於太阳能源較多的地區。如能開發利用太陽熱能,足够全島人使用。

五、 澳門雨量充沛,如果‘海上城市’收集淡水,年平約可收集40万吨。

六. 廣闊的海洋不僅海運通達,而且此於南中國海,海上漁業、海上養殖業發達。

七、 如何建大跨渡橋呢?光有理論還不行還述得實踐,。要用以下法寶:(1)主要用料是鋼管。(2)關鍵件是特制的

節點。(3)用套裝的工藝增加纎維力。(4)用黏結的辦法實現了真正意义上的絞接。

八、 用仿生學原理實現整體剛度。

綜上所述,澳門有得天獨厚的天時地利和近代發展史,明天會更好。

崔文瀛

2010年5月12日於哈爾濱

網架‧網殼是上世紀50年代解决建築業中的大跨度而興起的新型結構。其可行性和受力分析,完全可用計算得以驗証。並

可把多種現代技術融入。可成為世界上最現代化宜人居住的地域。

澳門人民争取生存空間和可持續發展向大海要土地。甚是一個不錯的方案.如能闖出一條新路,也為人類向海洋開拓生存

空間做出了表率。

僅以此言敬上!

崔文瀛

2010年5月3日於哈尔滨市

Page 135: 新城填海區規劃

135

崔文灜《填海造地建議》2010年8月10日

澳門土地工務運輸局

賈利安先生:您好!

來函收悉,澳門的宏大的志向激發我再提幾條建議隨信寄去。

立交橋我是看到內地一些中大城市由於目前汽車快速的增加使得交通經常堵塞。有些交叉路口,經幾個迴圈信號燈都過不

去,在行駛的一條不長的路段遇上幾個信號燈,車停停走走道路極不暢通,形成現代化城市的一大通病。有些城市已經歷史性

形成固定格局,因此想到建立交橋解決這一問題。立交橋在60年代北京的東直門、西直門、復興門、建國門都已建成,但那樣

的橋型十分龐大在普通街道不適應,因此把我研究的建橋理論用上,建鋼結構球網殼形立交橋。

而低緯度大型太陽能熱水器是大城市樓房適合多戶居民集中供熱水的系統工程,是我去年試驗成功的大型機稍加改動就適

合澳門地區。

我因年事已高身體力不從心,好在我有一學生,經多年合作甚為融洽名叫王虎。可全權代我。

填海造地建議書

澳門“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發展定位

看了寄來的“新城規劃新夢想、你我參與齊共用”資料,簡要地闡述‘規劃緣起’‘規劃目標’‘區域融合協調發展;海

濱綠廓締造宜居’‘新城舊區扶持互補’和‘完善交通基建對接’。實現“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定位。讓人鼓舞、振奮。

二十一世紀,是人類尋找清潔、綠色、可再生的能源來取代傳統能源的時代,太陽能、風能就是這樣的能源。而澳門是一

個‘得天獨厚的,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豐富的地區’。美國是最大的能源消費國,為減少能耗和溫室氣體排放調整能

源結構,早在1997年就提出了“百萬太陽能屋頂計畫”。新一任總統奧巴馬剛一上任,便將能源戰略作為新政府引領美國走出

經濟困境的一張王牌。在今年二月美國出臺的刺激經濟計畫中,要求能源部為新能源專案提供600億美元的貸款擔保。足以說

明新能源的重要。

澳門有937 .5公里的曲折海岸線,設每百米建一台風力發電機,則可建9375台。每台0.12萬千瓦計,總裝機容量可達

1125萬千瓦。相當於三峽電站總容量的60%。因此澳門風能蘊藏極為豐富,自用有餘。由於風力發電的不穩定性,提出建水塔

蓄水方案,採用風能蓄水。水塔高出海面150米。所儲之海水既可夏季直接用來製冷;也可以勢能的型式存儲在高塔內,隨時可

推動水輪機並網發電。水塔可建在路環的南端。遠離市區,可發展為能源基地。

太陽能的光熱轉換已達到商業化,從這一目的,航空役權高度限制,再加上考慮太陽熱水保證滿足供應,特區應規定建築

高度50米的限制。並實現熱水工程與建築一體化設計。澳門人民將享受全天候太陽熱水供應。

交通基建新舊城區的對接,舊城區的改造,新提出立交橋方案,

實現無紅綠信號燈的暢通工程。原海上城市的方案可在適當的時候加以實踐。在利用清潔、環保、綠色、可再生能源的道

路上旗幟顯明地走在

最前面。因節能、減排、氣候變暖為人類生存做出貢獻。全世界人民都會爭先恐後地來參觀、學習、親身體驗‘世界上第

一個實現“零”耗能的地區’。經過幾十年的奮鬥,澳門將會成為一個空氣清新、陽光明媚、氣候宜人、安居樂業的中國南海

岸邊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註:居於哈爾濱市的崔文瀛先生對澳門城市及新城填海區的建設十分關心,先後於2010年5月3日、6月24日來信提出寶貴意

見,基於連貫性,特把他的兩份意見一併列出。

第二章

第四節

書面意見

Page 136: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136

節能綠色的屋頂工程(大型太陽能熱水系統)

利用屋頂專門用作太陽能熱水工程。太陽能熱水工程主要由。一、熱能集中采

積、彙聚;二、熱能傳輸;三、熱能的存儲;四、熱能的分配;五、熱能保溫等部分

組成。

熱能的採集是全玻璃真空管集熱管及脊柱筒和球罐等組成,安裝在屋頂。由穩定

的支架支撐。經的起風吹、日曬以及颱風的襲擊。它是太陽光熱轉換後把熱水滙積到

球罐的關鍵的一步。通過管道和換熱器經迴圈分配到使用者,多餘的熱能存儲到地下

的較大的球罐內。迴圈的動力來自光伏電池,因此產熱、迴圈自動同步。實現了全自

動、免維護。

引下的管路,分戶換熱器的佈置,地下存儲罐以及屋頂採集器的支撐都須統籌規

劃。納入建築安裝工程,這項工作稱‘建築一體化’。

冷源工程

澳門夏季製冷有如高緯度地區的採暖是一項必不可少且耗能巨犬的工程。這也是低緯度區共同事

項。但澳門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可為全人類作一項偉大貢獻的事。闡述如下:

在路環島南端找最深的海槽或深溝,在深槽附近建一巨大水塔,將管子通入海底,另一端浮出水

面,在此裝水泵,泵水置水塔,從水塔下端用保溫水管輸送給用戶,用戶經散熱器再通過排水管流回大

海。眾所周知100米以下的海水是恒溫。(約15℃)通過調節流量達到所要求的溫度。水泵的動力來

自風力。風是澳門地區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自然資源。水塔高出海面150米。將風能以海水勢能的形式

有效地存儲在塔內。

若裝水輪發電機,塔中的水便可隨時用來並網發電。

積木式立交橋

立交橋以四支雙向六車道為例加以說明,前後為雙向四車道跨越十字路口,左右以地道穿越十字路口,左右轉彎車輛在距

地面淨高3米的橋面上完成。經統計各車道上流量為每秒一輛車通過,十分鐘內將有共約120輛車彙聚在十字路口,通過立交橋

的過程是,前後約有40輛在二層橋上直通,約40輛在左右地下通道穿越,又有

20輛順利左轉彎,剩下20輛在轉盤上進行順時針右轉彎。而人在地面上自由自

在地行走。這樣在現代城市人車混雜地彙聚在繁忙的十字路口,可實現暢通地

分流。克服了按紅綠燈指揮行車的等待時間。車在橋上駛,人在地上行,各行

其道。空出的地用於綠化,為建設花園誠市創造了條件。三支雙向六車道,丁

字路口,可建兩層立交橋,四支雙向四連道十字路口,可建單層轉盤道,車在

橋上行,人在地上走,各行其道。因此完全可設計出不同形式的立交橋,解決

現代城市車多、人多交通不暢,事故頻發的難題。

一、結構型式:球網殼組合結構

二、基本參數:

1、設計球徑D=2604 2、坡度運算元N=7203 3、上弦網格

4、下弦網格 5、跨度L=316 6 、 橋 寬

W=16

7、坡度φ=3°29’3.09”

崔文瀛

二〇一〇年八月十日于哈尔滨

Page 137: 新城填海區規劃

137

一群澳門人的心聲2010年6月24日

敬啟者:

就有關標題事宜建議如下:本人同意增加公屋的需求,但如果公屋興建在B-D新填海地段,則不合情理及邏輯,向海境的公屋!!! !一定會引起一些中高收入

的人士出盡方法申請,這樣就會失去真正有需要的貧窮人士。

公屋應另尋找其他非近海邊或非黃金地段位置興建,因為公屋一定要興建高層,約20-30層及每一選地至少為10座以上,方可

滿足現在的需要,如果興建在住宅區的近海邊位置會造成屏風效應,影響空氣及生活質素,不要步香港的後塵.

特別是B-D的黃金地段,不可興建高於3層的建築物,以免影響境觀,因為B-C地段都是觀看煙花的好地段,一年一度的煙花比

賽是澳門的盛事,是發展非博彩事業外的另一旅遊發展項目,絕對不可抹殺它!!

另外,商業大樓更加不需要,澳門空置商業單位比例亦不少,不要再找藉口予商家掘金了!!

B地段:澳門沒有夜市/周未市場(NIGHT MARKET / WEEKEND MARKET)----可參考台灣及泰國,很多旅客已提出此疑

問,建議在B地段加設上述MARKET。

C地段:之前已放風此區屬高級住宅區,8年前本人不反對,當時樓價未起,沒有太多豪宅,但現在發現不合情理。前言已

建議不應在此地段建 “屏風”,而且看C圖與B圖的地段已填很出,之間的水上航道已修緊很多,相信日後不會再在此兩區填海

吧!!!所以如C地段興建獨立不高於3層的別墅,真的有需要嗎?澳門亦有很多空置獨立別墅!!澳門人有多少個真的可買到,

此地段的別墅至少一千萬以上,得益的是地產商、炒家,而不是澳門人⋯⋯.!!!!如果再建豪宅,澳門的樓價只會越來越

貴,澳門不是沒有空置樓宇,而是太貴一般澳門人買不起。而且澳門不是沒有豪宅,近石排灣地段的南岸連地基都未有已炒起

了!!!澳門真的有錢人不是沒有豪宅給他們選擇,為何不放棄建豪宅?澳門需要的降低樓價,這樣才可幫到澳門人。

C區欠缺的是食市,建議與建對海的食市、雪糕店及手信店舖,什至再加多一個歷史展覽館吸引旅客。食市前應是行人長

廊,可以有跑步及單車徑(不要參考皇朝區,因為食市前可行車已很失敗!!!),因為平時特別是晚上很多旅遊車停泊在此讓

旅客拍攝對岸美景,凡有放煙花此地段已成為市民娛樂一部份,人山人海不過眼見一家大小都很開心!

D及E地段:澳門需要的非博彩業的娛樂設施,本人有了小朋友才發現澳門對小孩的遊樂設施不足。建議此地段積極引入大

型樂園,如HELLO KITTY LAND(具名牌效應)、大型海洋水族館、水上樂園⋯⋯。

其實亦可考慮如日本大阪心齋橋的地下相連店舖,澳門可購物的大型集中地太少了,對旅客來說太難找了。建議興建5-8

座、3層高、相連的但外觀要有特色的食市,如第一座是甜品館、第二座是麵館(如拉面、蛋面、緬甸面、越南面)、第三座是國

際美食館(如意大利菜、韓國菜、日本菜)、第五座是澳門館(如葡國菜、豬扒包)、第六座是小食廣場(FOOD COURT)、第七座

是手信館及超市、第八個館就定期引入不同國家的地道美食以吸引人流⋯⋯⋯但要有足夠車位,每年美食節都很成功,打造美

食天堂都可以⋯..

或者再引入如SOGO,JUSCO等大型百貨公司到澳門,因為澳門大部份旅客都表示沒有百貨公司呢!!! !

一群澳門人的心聲

第二章

第四節

書面意見

Page 138: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138

澳門環保物料回收聯誼會書面意見2010年6月29日

尊敬的

運輸工務司劉仕堯司長

環境保護局張紹基局長:

尊鑒

“澳門環保物料回收聯誼會”一直致力於各種環保物料循環回收及再造,努力發揚環保精神,為澳門的環保事業盡一分

力。現希望藉此機會,向張局長反映我們環保物料回收行業當前所面對困難,並希望就環保物料回收行業的發展前景及展望提

供一點建議:

本會想籍今次機會,陳述以下我們環保物料回收行業所存在的困難,本行業雖不起眼,但與澳門更是息息相關,每日所

處理垃圾廢物過數百噸計,每月發貨出口碼頭以萬噸,每月儲倉費用及鋪租達數以百萬元計。未計其人工及成本(電、水、運

輸、油、包裝費、材料費、風煤機、檔處理、報關費.. .)

一、 環保物料回收行業當前面對的困難:

1. 場地緊缺

環保物料回收行業回收以垃圾為主,廢鐵、廢紙、廢膠、廢五金、劏車等,回收物品會帶有異味,骯髒,一般社

會大眾對本行業有所誤解,實際上本行業於澳門環保工作上不斷付出努力。本行業需要較大地方進行分揀,分類

處理,倉儲或轉運安排,現時因環境因素,部分同業未有足夠的地方妥善安排處理這些回收物料,時有引起部分

市民投訴。澳門現時房地產市場蓬勃,樓價高企,土地難求,部分同業的原用地點亦被政府收回,使得本行同業

很難找到合適的地方繼續進行物料回收的事業,部分同業因此而結業,直接影響到相關家庭的就業和經濟收入。

2. 劏車場逼遷

劏車場負責處理澳門社會各類車輛,政府部門等所有報廢車輛,也需要劏車場進行存放及分解處理,並且需要非

常大的土地空間才能運作。但現澳門政府已收回多個劏車場同業的土地使用,於澳門現今土地難求的情況下,劏

車場同業無法繼續營運生存,澳門車輛數量隨著澳門的經濟起飛每年不斷增加,劏車場的存在更見需要.更需要

政府的急切協助尋找合適地點,使劏車場的同業能繼續經營。本行業實急切需要尋找合適的地點以使我們能在環

保行業上繼續生存。

3. 人力資源緊缺

環保物料回收行業其實是需要非常專業技術人員的行業。環保物料回收行業回收的主要是垃圾,帶有異味及部

分會較骯髒,工作人員必需要能忍受這些惡劣情況來處理所回收物品。另外,回收行業的工人需要對廢紙,廢塑

膠,廢金屬等有一定的專業知識,以便進行分類,才能有效地運用回收物料,但現今澳門地區,非常缺乏這方面

的專業人材及願意從事這帶厭惡性工作的工人,政府實有協助本行業解決工人缺乏問題的必要。

4. 營運成本大幅上升

現今澳門回收的物料,除紙以外,其他廢料均不能直接運往中國大陸,必需取道於

香港進行轉運,在現今租金,薪金及其他營運成本大幅上升的情況下,加上轉運香

港的成本,使本行業經營更見艱難。

二、 針對環保回收行業現存困難,希望澳門當局能給予以下等協助:

1. 設立環保再生資源工業園

希望政府考慮批地設立環保再生資源工業園,可考慮以租賃方式,租給環保回收同業,這能使澳門的環保回收行

業更集中,降低運營成本,提高效率,同時減少處理回收物品時因處理不當所造成的環境污染。設立環保再生資

源工業園,能更有系統地,規範地,集中地進行管理環保物料回收行業。

2. 批准申請專業勞工

希望政府考慮按本行業的特別需要,批准本行業額外申請專業勞工,以便解決本行業同業所出現的專業工人嚴重

缺乏的情況。

3. 協助直接通關

與中國廣東省海關部門,質檢總局及其他相關部門,協商所有各類於澳門回收的物料,均可由澳門直接運往中國大陸。

4. 予以出口補貼

望政府能體諒本行業的經營困難,針對本行業對環保工作上所作出的努力及維護,希望政府能在經濟上給予本行

業一點補貼。可考慮予以出口補助(以報關為準),補助每噸100元至150元,此補貼可平衡部分因現時高企的租

Page 139: 新城填海區規劃

139

金,儲倉費,運輸費,處理費等的不斷上升所造成的重大成本壓力。

5. 增設加廢料專用中途倉

隨著澳門經濟不斷地蓬勃的發展,未來在澳門政府回收組織努力和澳門市民的回收意識提高下,澳門廢料市場回

收在原來的基礎下可增加數倍,因此為了減少二次污染以及減少對市民的影響,希望未來可以在工業園以外另外

設一個儲存廢料的專用中途站,以便統一管理和減少污染。

6. 增設專用廢料碼頭

目前澳門廢料出口的裝卸點都分散在澳門多個碼頭(如深水港,內港的等)這樣的情況對二次污染;環境安全及

營運成本;人員配置等都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如果增設專用碼頭會方便政府環保當局統一管理和監控,而且

提高交通效率以及減少運輸途中對環境和人員等造成不必要的風險,所以建議設一個專用碼頭便於轉運到國內以

及世界各地。有利建設一個少污染的綠色澳門。

三、 其他重要的訴求

1. 定期與政府溝通

現時澳門政府正積極推廣環保,而我們正是一群環保工作者,希望政府關注我們,希望能與澳門政府的相關部門

定期召開會議多交流,求能使政府與本行業間能不間斷的聯繫,與業界保持溝通,建立密切的溝通機制,使政府

能多瞭解本行業的需要及協助解決本行業的各項問題。

2. 設立綠色社會環保基金

希望政府設立綠色社會環保基金,本會願意就澳門的環保教育出一分力。本會樂意籌劃或設計一系列的環保推廣

活動,教導或鼓勵市民及下一代充分利用可回收物料,使能更切切實實的推動環保精神,推行綠色生活。本行業

樂意配合政府乘擔對市民教育的橋樑,對澳門環保產業作貢獻。同時就日後相關活動或環保計劃的舉辦和開展,

希望到政府對相關經費能向該環保基金申請,予以補助。

3。 可回收利用從各機構做起

希望政府及早制定---可回收利用的相關政策。從政府,酒店,學校和商業機構試行以及推廣到其他相關的社會機

構。例如政府部門可增設環保酒店內部可回收利用的環保指標評分,及學校推出相關的獎項,如可回收利用環保

學校獎等,提高學生。市民對環保的習慣和意識度,望在政府的指引下建立一個完善的環保體系。

行業數據:

廢料場類別 廢鐵 廢紙 廢膠 廢五金 劏車/機動車

回收點數量

56個 59個 52個 11個 16個 194個

出口商數量 4個 8個 8個 / /

每月數量 8000-10000噸 4600-6000噸 2200-3500噸 數百噸 數仟部/年 高峰期另計

從業人員 769人(相關人員:數仟)

儲倉費用及鋪租 數以百萬元計

其他成本 工資、水、電、運輸、油、包裝費、材料費、風煤機、檔處理、報關費.. .

見數據需要、更急切需要政府尋找合適地點,使同業能繼續經營,尋找合適的地點以使我們能在環保行業上繼續生存,為澳門的環保事業盡

一分力。

此奉達敬候佳音!謹向澳門政府對環保產業所作出的努力致敬!

順頌政安!

澳門環保物料回收聯誼會

會長: 黃偉泉

理事長: 蘇全堅

副秘書長: 林景華

第二章

第四節

書面意見

Page 140: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140

澳門理工學院高等衛生學校全體員工書面意見2010年6月30日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

新城填區規劃工作小組台鑒

近期獲悉特區政府正在為新城填海區規劃向本澳廣大市民進行咨詢;澳門理工學院高等衛生學校全體員工也很關注和討論

該議題,都想為新填海區的有效使用出謀劃策。當然,身為教育機構員工,我們一定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利用此次契機推動本澳

高等教育的發展。理工學院高等衛生學校作為本澳培養診療技術與護理人員的高等教育機構之一,為本澳提供多層次的人才培

養,包括:高等專科、學士學位、學位後臨床專科護士及碩士學位課程。而且,一直以來都不遺餘力地響應政府的指示,為滿

足社會需求不斷擴大招生。特別是新一屆政府在今年年初的施政報告中更加強調將要大力發展醫療衛生事業,擴大和擴充醫療

衛生服務體系,而反復要求我校再次擴大護理學生的招生規模,因為本澳護理人力資源的嚴重缺乏是不爭事實,也是直接影響

政府有效實施醫療衛生政策的關鍵因素。然而,澳門理工學院有限的校區使得我們根本無法繼續擴大招生。

此外,醫療衛生、護理人員的培養有其特別之處,除了課堂裏的理論學習外,必須要有相當規模的實驗室,這些都需要

空間。因此,我校全體教職員工懇請澳門理工學院理事會為我校爭取擴大校區的同時,也衷心希望政府在規劃新城區時,考慮

將350多公頃的填海區劃撥一點給理工學院,以擴大衛生學校的空間和辦學條件,從而滿足本澳醫療技術及護理人員的培養需

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急需人才的培養是發展本澳與造福市民的根本大計。

耑此敬頌

澳門理工學院

高等衛生學校全體員工

抄送:澳門理工院理事會

2010年6月30日

Page 141: 新城填海區規劃

141

陳李小玲書面意見2010年7月1日

土地工務運輸局局長:

謹對新城填海區規劃提供以下意見,供參考:

—新城填海區地貌島嶼化問題。填好後的A、C及D填海區均為島嶼,僅與澳門半島及氹仔島有小許接壤(道路或橋樑,

不詳),而形成“孤島”,雖增海岸景觀,但不利土地利用;另一方面,有關填海區與澳門半島及氹仔島距離很近,以本澳近

岸水文狀況,水淺且易形成沖積,有關人造海景很可能成為一條大明渠,最終還是被填平(如皇朝區與新口岸目前被填平的狀

況),故此,還不如作接合式填土,並按此從整體上作土地利用規劃為宜;

— 土地利用建議 —

在所有新城填海區外圍建單車徑及緩跑徑,增加綠化帶,設海濱長廊;

在所有新城填海區(E2區可除外)設置合適社會設施(如托兒所、護老院、衛生中心、康體設施);

配合輕軌或其他公交走線,選取合適新城填海區(如B區)興建政府合署,統合各政府部門聯合辦公,尤其是統合現時以租

賃形式在物業租賃市場上租用辦公室的政府部門(統合辦公,一則便民、二則可減少租金公帑支出、三則釋放出有關物業供商

業租客選擇,不與民爭利);

在A區近港珠澳大橋處設與港珠澳大橋有關配套設施(如往港陸路公交登車處、大型停車場、出入境口岸用地);

在C區設遊艇區(因看到C區的港灣地形而想到);

將C區及D區兩則連結氹仔島,使設區南側成為一個湖泊(如南西灣湖),並在其上多加利用,建湖畔公園,可泛舟、燒

烤;另外,在D區北側設魚業遊覽碼頭(供旅客體驗魚家風光,提供魚船出海遊覽項目,設立海鮮街、美食街等,增加本澳旅遊

項目)。

陳李小玲

01/07/2010

第二章

第四節

書面意見

Page 142: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142

澳門理工學院長者書院學生會書面意見2010年7月1日

土地工務運輸局 台啟

(“新城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敬啟者:

為響應政府的呼籲,澳門理工學院長者書院學生會謹代表長者學員就新城規劃提出以下意見:

1999年澳門回歸祖國,不但澳門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澳門理工學院在特區政府的領導下,同樣地有翻天覆地的轉變,當

中包括長者書院取得了長足進步。

十年以來,學院不斷努力改善教學設施,然而,原利宵中學的校址實在不敷應用,因為在硬件上已存在著根本的不足,

一所老中學的設施無論怎樣更新,還是難以配合一所現代化大學教育的需要。儘管在政府的支持下,學院新教學大樓已接近竣

工,但據說其用途是讓原來在校外租借其他地方辦學的校部搬回學院及作為外地學生宿舍之用。正因為設施的不足阻礙了學院

的發展,使學院限制本科招生名額,同樣地限制了長者學員的名額。學院近年的成績在社會上是有目共睹的,學院也正式向政

府申請改為大學。

作為理工學院的一份子,長者學員十分支持學院的發展,本會誠意懇請政府考慮將比較接近學院的新填海地B區預留部份地

方供澳門理工學院建設新校舍,讓更多的本地莘莘學子可以加入學院,接受最好的教育。與此同時,學院也可以因應設施的寬

裕而擴大長者書院,增加收生名額,在老齡化的今天讓更多的長者受惠。

澳門理工學院長者書院學生會

二零一零年七月一日

Page 143: 新城填海區規劃

143

《新城填海區規劃對A區及B區之建議》2010年7月2日

對新城填海區,在澳門半島的A區及B區,建議建設以下的設施,以創造、營造多元宜居的生活環境:

➢ 建造大型、建築優美獨特、具地標性的、國家級別的中央圖書館及閱覽室,以增強人文教育及人文氣息;

➢ 由於澳門文化中心原本是澳門回歸時部份儀式的使用場地,所以場館的場地在各方面:包括音樂、歌劇或話劇等均不

合符國際標準,座位極度狹窄,此外,往往一個建築優美獨特、出色的歌劇院或音樂廳,均能吸引世界的注目,所

以,建議建造一個地標性的、國家級別的音樂廳及歌劇院,形成一個文化綜合體;

➢ 現時,澳門半島的50米泳池只有一個,就是新花園泳池,唯其已非常老舊、過濾系統不佳、水質惡劣、非恆溫、無熱

水洗澡及每年只在5至11月提供服務,加上澳門半島的各泳池均有大眾體育興趣班或私人習泳班,所以在澳門半島的

泳池是常常不夠使用的,就以巴波沙及鮑思高泳池為例,在6至9月間往往要排隊超過20分鐘才能入場,而場內均很擠

迫,基此,建議建設一個室內恆溫國際標準游泳館,全年開放,以解決相關的問題;

➢ 於泳館附近,亦建議建造一個室內運動綜合體,裡面建有:籃球場、羽毛球場、網球場(全澳門均未有室內網球場)、攀

石訓練場(全澳門均未有室內攀石場,並且此運動在台灣及香港相當流行)等;

➢ 每年格蘭彼治大賽車,均對澳門產生巨大的交通問題,所以,可否在新填海區,建立方程式賽實跑道,等以後的澳門

大賽車,移師澳門新填海區進行,並且若我們在這時已開始計劃的話,在馬路及交通的設計上,便可以更為周詳,使

即使在大賽車期間,亦不會造成嚴重的交通擠塞;

➢ 參考星加坡,建立一個大型植物公園,這有2個好處:1.城市綠化;2.設立景點;

➢ 建造環島單車徑;

➢ 建造澳門現代博物館,並且可在其旁邊擺放玉兔宮燈;

➢ 建造主題公園或兒童樂園;

➢ 教育對城市發展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而澳門的中、小學教育硬體嚴重的不足,學生的人均空間細小得離譜,甚至有部

份學校沒有操場,所以,建議政府預留土地,給予有需要的學校建立新校,以提供更為舒適的學習環境予學生。

不署名 第二章

第四節

書面意見

Page 144: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144

我城社區規劃合作社《關於澳門新城填海區規劃的意見》2010年7月7日

2009年底,澳門特區政府獲中央批准填海造地350公頃,五幅填海地將令到澳門的陸地總面積增加約12%,面積約等於

270個塔石廣場,五百個國際標準足球場。由二十世紀開始至今的一百多年的期間,澳門已先後進行了多次填海,到目前為

止,澳門近六成以上的土地皆是由填海造地而來。填海造地,實為與自然環境的博弈,所付出的環境城本十分高昂,絕非免費

午餐,因此,我們不能也不應該期望在本世紀繼續不斷填海。

新城填海規劃是澳門規模最大的一次填海造地,如此大規模的新城規劃勢對澳門城市發展有深遠影響,無疑是為本澳近年

土地資源日益緊缺的局面,帶來了解困的機遇,不論其意義、規模都遠遠超出了澳門歷次的填海工程。回顧本澳回歸後的發展歷

程,形成今日土地資源緊缺的情況,除了經發展急促,空間方面的需求大增,土地規劃、管理的缺失,亦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分期分區利用規劃本次新城規劃的諮詢,現階段政府只提出多塊填海地的空間位置、面積、概括的用途,並未就各區海工程與土地利用的先

後次序提出相應的計劃。就填海工程的次序方面,我們認為,應以涉及區域合作的地塊為優先,以履行區域合作的義務。在土

地的開發利用上,尤其在住宅區的開發方面,應以離島為先,以平衡半島與路氹之間的人口,減緩半島的空間壓力,而相關的

公共設施配套,應隨住宅落成而完成。

不可缺席的人口估算城市本身只是一個載體,城市的靈魂在於人,「人」是城市中最重要的元素,新城規劃無可否認增加空間以緩解舊區的擁

擠,然而卻要關注原有的社會網絡不至因新城出現而受到根本性的破壞。本次新城規劃的諮詢,卻未有提及新城在人口方面的

數據,由於新城的土地將拉大了澳門城市的空間,城市用地結構清晰是城市用地功能組職的一個標誌,而各類公共設施及用地

理應按照與居民生活的密切程度去規劃出合理的服務半徑,正因新城規劃欠缺關於「人」的屬性資料,因而無法有效評估新城

的用地是否合宜,亦無從就土地的開發強度提供更多的意見。無論是從整體城市人口增長的需求的角度,還是從350公頃土地

的承載力的供給面來看,人口估算的都是一個不能缺席的問題。

交通引導新城發展在新城的交通運輸規劃方面,由於新城並非自成一體,而是分散於澳氹水道兩側,新城之發展依然要依賴澳、氹兩島,然

而就澳氹的交通路網而言,早已不堪重負,因此除了新城與舊城之聯繫,新城各區之間的聯繫,亦非常重要,新城在交通上自

成體系,才能把填海之後對舊城交通之負面影響減至最少。為此,我們建議在新城區持續貫徹輕軌為主、巴士為輔的公交優先

政策,借鑑外地以交通引導城市發展模式﹝TOD﹞,作為發展新城區的原則。

‧A、E區之交通聯繫填海區的A區,在地理上處於澳門半島與珠澳人工島之間的人工島嶼,對外交通必須以跨海﹝河﹞的方法解決。以特區政府

在較早前提出的“雙環雙軸”的交通構想,A區與E區之間建立澳氹第四通道將不可避免。現時本澳海空航線都必須途經A區南

面對開海域,若以橋樑而言,橋塔高度只能在53公尺左右,橋底通航橋孔要接近30公尺高,兼顧輕軌操作,橋樑的設計限制太

多,基於以上原因,我們建議A、E區之間的通道,以挖掘海底隧道較為合適。

‧A、B區之交通聯繫A、B區直線距離約800公尺左右,但直線穿過外港航道和友誼大橋,建築橋樑限制太多,挖掘隧道距離太短,是故,我們

建議:遷出港澳碼頭,向中央提出將外港合圍,變成人工湖。此舉有幾個優點:一、港澳碼頭遷出,直升機航道隨之改變,A區

某些塊建築高度限制上可以放寬,符合集約使用原則;二、以堤道的方式,較簡單解決了A、B區之間的交通問題;三、合圍外

港而成的人工湖,作為澳門的另一個水塘,減輕本澳對鄰近地區的用水需求,履行地區義務。

‧預留地下交通管道配合TOD模式的土地開發,軌道捷運系統的使用,將是集散人流最有效的方式。在本澳輕軌系統的建設上,其軌道的架設

方式一直有爭議,以新城填海區的情況,使用地下隧道的方式,無疑是能夠較好地平衡土地資源、景觀和成本的問題。而其他

有必要的行車、行人隧道、停車空間等,亦應在往後的設計階段中預留位置。

‧公共設施多目標利用在規劃公共設施時,以多種功能不矛盾的設施共構,盡量提升超過新城土地面積一半的公共設施用地的效益,減少單純作

觀賞使用的空間或縮少設置紀念物的規模。另一方面,公共設施必須兼有城市防災的考量,學校、體育館、公園、廣場等皆需

有功能快速變換的可能性,以作城市防災或災害應變的需要。

Page 145: 新城填海區規劃

145

‧氹仔與C、D區之間水道的處理新城C、D兩區與氹仔之間,按現時之填海方案,將留有一水道。十字門水道受洪灣水道、磨刀門水道之影響,含沙量大,

若C、D區水道與十字門相連,泥沙淤積的可能相當嚴重,我們建議將水道封閉,放入雨水或再生水,作為景觀水體及水上體育

場所,在管理上與環境上,都會比較理想。

‧結論審視澳門周邊的環境,在本世紀,我們將不可能像過去一百年那樣,不斷以填海造地的方式來解決澳門發展空間不足的問

題。新城規劃有可能讓澳門的城市空間佈局進入一個相對的穩定的時期,未來數十年澳門能否作可持續的發展,新城規劃將產

生關鍵的作用,我們需要前瞻地規劃,為未來的發展提供方向;同時我們也要克制地利用,為後來者留下選擇的機會。

我城社區規劃合作社 2010‧7‧7

第二章

第四節

書面意見

Page 146: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146

市民伍文輝書面意見2010年7月8日

致新城填海區規劃工作小組:

首先,很多謝貴部門給與機會讓我們能表達意見,但希望意見會得到合理的尊重及加以考慮,並能發揮其作用。

本人是海洋花園—桃苑其中一業主,故對“C”區之規劃特別關注,並作以下的提議:

1) 希望能增加綠化環境及綜合性體育空間,例如:緩跑徑,單車徑,太極場地,足球場,藍球塲,網球場等

2) 希望可興建綜合式之澳門城市大會堂並有為情侶登記,註冊緍絪及辦理之場地。(因為此區獨有全澳最美麗之海景)

3) 希望可興建遊艇碼頭,遊艇會及圖書館

4) 小型二層至三層高之高質素別墅式住宅

5) 大形超級市塲及商塲(高度二至三層)

6) 大形停車塲(二至三層)(以配合將來之輕軌車站,及煙花會演)

7) 堅決及極力反對興建任何形式之高層建築物(三層以上之高度)

以上所述純屬本人意見,希望能有助貴部門之決策。

8-7-2010謹上

Page 147: 新城填海區規劃

147

一群土生土長的澳門同胞書面意見2010年7月14日

第二章

第四節

書面意見

Page 148: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148

以下是本人對新城填海區規劃建議:

(1) 建議政府依據科學分析,在新城填海區其中一區域,把石油中途倉、修車行、劏車場集中在一個人工島上,離開民

居,規劃同一監督管理,優化各區域生活環境,尤其是舊區域。

(2) 國務院於2009年11月批覆同意特區填海造地約350公頃,建議是否可以考慮其中一個區域建設為澳門中學校園

區,把澳門有中學的學校集中在新填海新區域,而原有的土地發展為住宅區或商業區。

陳鳳

2010年7月14日

土地工務運輸局 局長閣下 台鑒:

以下是本人對新城填海區規劃建議:

(1) 建議政府依據科學分析,在新城填海區其中一個區域,把石油氣中途倉、修車行、劏車場,還有澳門屠宰場、漁獲

場及批發市場等都集中在一個人工島上,離開民居,分行類,制定相關法令,規範同一監督管理,而優化澳門各區

域生活環境及提高各區域經濟價值,尤其是舊區域。

(2) 國務院於2009年11月批覆同意特區填海造地約350公頃,表示中央政府對澳門居民的關切,更應該慎重利用土

地。建議政府規劃其中一個新填海區為澳門文化區域,把澳門有中學的學校、老人院及智障寄宿學校都集中在文化

區域內,讓學生有良好的學習環境,長者有安心靜養享福環境,智障者不但可以得到政府及社會全面照顧學習,而

且可以解放其家長的精神負擔,安心投入社會工作,而原有的土地發展為住宅區或商業區,提高其經濟價值。

陳鳳

2010年7月15日

陳鳳《新城填海區規劃建議》2010年7月14-15日

Page 149: 新城填海區規劃

149

石油產品行業人士書面意見2010年7月17日

本人是從事石油產品行業的,很高興有機會參予“新城填海規劃公眾咨詢會”。借此機會講幾句話。

石油業畢竟是一個為全澳市民之食、住、行等起居生活及工商交通運輸業提供能源服務的公用事業,雖與龍頭行業相比,

可能會微不足道,但倘若運作不暢順的話,對社會的影響可能會是深遠的。

石油業基於運作的實際需要,數拾年前,已在當時荒避人煙稀小的青洲,設置“石油產品中途倉”,用於協調及中轉運送

石油產品的作用。由澳葡時代以至回歸後的特區政府,均肯定石油產品中途倉對協調業界起一個事半功倍的作用。尤其是03年

8月青洲的一場火災,政府當即意識到須將“石油產品中途倉”遷離民居,移至能保障該“中途倉”自身安全的地點。特首透過

當時的司長,向業界承諾,即時在筷子基北灣填海擴闊用地,建造集體共用之“石油產品中途倉”。無奈該決策已過7年了,政

府對遷移“石油產品中途倉”的決策上,仍停留在選址的階段。

至今石油業現有實際營運的公司,鑑於集體共用的“永久中途倉”的建造地點仍未露曙光,數月前部份業界代表有幸獲運

輸工務司劉司長接見,昤聽訴求時,曾獲司長透露,須待“新填海造地350公頃”後,方可實現建造永久性的“集體共用石油

產品中途倉”。但可惜在今年的施政報告中,劉司長仍未在“有關城市規劃內容”一欄提及。有鑑於此,借此機會,再次向政

府申訴訴求,期望政府賜示、落實批地建造的方向及步伐。使困擾業界的前景早日露出曙光。

多謝各位﹗

第二章

第四節

書面意見

Page 150: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150

澳門的士聯誼會書面意見2010年7月22日

致 土地工務運輸局

  新城填海區規劃工作小組

事由:就新城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表達意見

一、 土地資源彌足珍貴 善加利用增透明度

本澳土地資源緊缺、珍貴,現經國務院批准,未來5年內可填海造地350公頃,足以證明中央政府對澳門特別行政區

的關懷和愛護。因此我會認為國家為關心本澳未來發展而批准的填海土地,是全澳市民的共同財產及珍貴資源,特區

政府必須倍加珍惜,切實做好各項規劃,合理利用,防止有人胡批亂給、憑關係圈地、黑箱作業等行為存在。當局更

應藉此提高批地透明度,扭轉市民對特區政府土地政策的不信任。

二、 做好原區路口交接 避免出現擠塞狀況

本澳未來填海造地350公頃,分作5區7點,面積廣闊,部份更以小島形式填造,因此各新區與原區的交通銜接是否暢

順,將影響着新區的未來發展。為免重蹈宋玉生廣場的擠塞覆轍,當局應該及早規劃,完善構思,仔細制定各個新舊

區域交接口的交通融滙方案,盡量以天橋隧道作立體銜接,取代現時慣用的平面交滙,避免出現擠塞,為暢通創造有

利條件。

三、 港珠澳橋銜接地点 如何疏導猶為重要

在所有新填區域中,A區面積最大,幾佔全部填海面積的4成,形如弧島,四面環海。日後將開發成為商住社區、基礎

建設、公共及社會設施、多元產業等用途;A區兼且是毗鄰港珠澳大橋落脚點的本澳唯一區域,是故未來該區交通的

繁忙可以預見。因此解決A區與外區的交通銜接,減少擠塞,為往來暢通創造條件,是整個規劃成功的關鍵。期望當

局在A區多設出入口與外區連接,避免出現瓶頸現像。同時,為減輕A區地面的交通壓力,本會建議在本澳北及南面各

建一條行車天橋,跨越A區半空直達港珠澳人工島,免卻無必要的車輛進入A區,佔用路面造成擠塞。

四、 為免外來車輛逼爆 建大型車場助轉乘

日後港珠澳大橋通車,倘若所有外來車輛都可以進入本澳市面,恐防路面會被逼爆,街道不勝負荷,從而嚴重影響

本澳交通。是故我會建議必須作出限制,訂立進入標準,非特許車輛不得駛入本澳市區。至於未能進入之車輛,為

其在港珠澳橋落脚處興建大型停車場,以供停泊,並為此等人士提供完善的轉乘服務設施。一來可不減興建大橋,

加強三地交往的原意;二來可避免過多外來車輛會為本澳帶來擠塞的沉重壓力;三來亦為交通業者提供轉乘客源服

務的機會。

五、 A E區域建道互通 有助路氹未來發展

隨着路氹兩島的急速發展,現今兩條可供一般車輛通行的大橋已日趨繁忙,興建第四條橋的提案已逼在眉捷,加上港

珠澳大橋日後的通車,必然會為澳氹橋樑使用增加壓力,因此本會建議在與港珠澳橋人工島毗鄰的A區興建一條全天

侯式橋樑或隧道以接通路氹,可為鄰近道路及橋樑減輕負荷,亦可使颱風情況下多一條與離島連接的通道,有助路氹

的未來發展。

六、 推行公交時機成熟 營造業界守法空間

本澳未來填海造地面積廣闊,新區如何設計、地線如何規劃、街道如何利用,權力完全在於當局。是故本會認為,既

然當局近年不斷提出推行公交優先政策,就應該把握目前的良好時機,在白紙一張的新城填海區域上做好準備,放手

推行公交優先政策,劃出公交專道,為政策作出良好示範。同時當局亦應為公交車輛的守法經營作出合理配套,不再

在新區的街道上亂劃黃實線,為業界的正當經營設置無處上落的障礙,握殺了業者的守法生存空間,不利的士行業的

健康發展。

澳門的士聯誼會

理事長 戴錦良

2010年7月22日

Page 151: 新城填海區規劃

151

澳門中小企業協進會《對“新城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諮詢方案”的建議》

2010年7月31日

國務院已正式批覆特區政府關於填海造地約350公頃的報告,澳門長期受到土地資源的短缺的限制,如今面對城市規模

不斷擴大,市民對休閒、綠化、體育運動等用地的需求日益增加,填海在一定程度上可舒緩這一矛盾。本會希望這次填海區

規劃能提高居民生活素質,緩解土地資源稀缺,促進澳門產業適度多元化發展,以及平衡社會、經濟、環境、文化等綜合用

地需求。

本會就《新城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諮詢方案》提出以下建議:

一、 應合理建築並充分利用填海區的岸線

人工島填海的區域(A區、C區、D區),其海岸邊緣宜分兩部分規劃建設。面向海的海岸宜將邊緣鋪成人造沙灘,並

種植熱帶喬木,打造椰林樹影、水清沙幼的濱海景致。除了美化環境,增加綠化面積外,還可以開放部分海灘作為泳

灘向市民提供活動場所。而面向原有陸地的海島岸線,以及與之相對的原有陸地邊緣,則宜同樣建築垂直式的堤岸,

這樣人工島與原有陸地之間就形成了一條運河;運河河道需疏浚挖深,就可成為艇類運動的練習場所。尤其是A區的

水道可好好利用發展澳門的賽艇體育事業;而C區、D區的水道也正適合作為遊艇停泊區,兩岸可建成遊艇會所,填補

現時的空白。而且,本會建議人工島與原來陸地至少要相距250~300米,確保有充足的水道空間。

與原有陸地相連的填海區域(B區、E1區、E2區),與人工島填海區的向海部分海岸一樣,其海岸邊緣宜建成沙灘,

這樣從外圍觀看澳門的海濱景色就很一致、優美而和諧了。

二、 填海區內的地貌宜有起伏;並應以大範圍的綠化面積改善澳門生態環境

填海區內不宜採用全平的地貌,可用建築廢料堆砌小山丘,種植各種不同類型的植物,如喬木、灌木、蔓藤、花草等

混合栽種,形成多層次的生態綠化。起伏的綠化帶比起平地更有利於環境的美化;多層次的生態綠化亦有利於引來各

種雀鳥和蝴蝶棲息,生物多樣化更能體現環境的淨化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除了綠化的小山丘之外,建議在人工島設

置環島綠化帶,增加綠化面積,以及空氣的淨化能力。

三、 填海區內的建築只能是中低層的樓宇

澳門原來陸地的建築中西並存、新舊共融,世界遺產的景觀與大型酒店建築群互相輝映,因此新填海區內的不宜興建

高層樓宇阻擋原來的城市景觀;只適宜低密度的規劃,興建底層的花園洋房、低層商業樓宇。這樣既不會阻擋原有大

廈的眺望遠鏡,也可使整體建築群形成梯度的高低層次感,由沙灘椰林到花園洋房,再到原有的城市建築。另外,新

填海區內如興建公屋,建議集中在A區北部,不宜超越水塘東北角。

四、 填海區內應設各種運動設施、和優閒娛樂設施

由於土地資源的限制,澳門市民的戶外活動場所向來相當匱乏,特別是交通便利的運動場所;故此建議在A區設置環

島跑步徑、單車徑,興建分散的自由波地和網球場等。

同時,澳門也缺乏大型的購物廣場,可考慮在A區、B區和D區設置綜合消費廣場,將舊區密集的商鋪分流到新填海

區,有助改善舊區的營商環境。綜合消費廣場內設有百貨公司、各類商鋪、酒樓食肆、電影劇院等,為市民創造舒適

的購物、消費和休閒的場所。

五、 建大型溫室花園,為多元旅遊文化灌注生機活力

建議在C區建造大型的溫室花園,蒐集全國乃至世界各地名種花卉、珍稀植物栽種於溫室內,既可做為有噱頭的旅遊

景點,也可作為自然教育的活動教材。

六、 要注意填海區的交通網絡

人工島與原有陸地的交通相連,宜採用「飛天遁地」的方式。汽車「遁地」,以行車隧道連接人工島和原有陸地,島

上應分佈公眾停車場,島內則以環保電池車作為公用交通工具,可將島內的廢氣污染降至最低。另一方面,行人就「

飛天」,即在運河面高架天橋,用扶手電梯和行人輸送帶接送行人往返兩岸,市民和遊客都可悠閒地觀賞澳門獨特的

城市景色。

七、 新填海區內的建築應注意環保和可持續性發展

新填海區內的建築物可預留兩側供水系統,條件許可時採用「再生水」沖廁;並應預留天然氣中央供應系統的管道,

將環保概念融入新區的建設當中。

綜上所述,填海造地應以改善市民居住環境,提高閒暇生活質量,增進澳門社會的綜合競爭力為目的;希望政府廣納民

意,通過填海為澳門市民創造更美好的生活環境,為澳門中小企業創造更有利的營商環境。

澳門中小企業協進會

二零一零年七月

第二章

第四節

書面意見

Page 152: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152

智障人士家長意見:

1. 希望在新城區的設施均建設無障礙通道;

2. 期望政府在興建公屋時,設置復康服務設施(包括特殊教育學校、院舍、庇護工場、職業訓練中心)予智障人士;

3. 如有新的填海地段,釋放出其他舊市區的土地,希望政府能夠適當利用舊區,期望新、舊城區都能夠建設復康設施;

4. 由於澳門的體育設施不足,希望興建體育訓練基地,內有住宿及田徑場、足球場、游泳池,開放予公眾使用,但讓殘

疾人士優先租用場地;

5. 期望政府在新建的公屋預留復康設施予智障人士,除了建老人院舍外,應設智障人士院舍;

6. 並在咨詢的過程中,讓社會大眾、市民都得知復康服務設施將會在某地區開展,以讓市民大眾得知,及早接納,多作

公民教育,以增強市民對智障人士的接納度,共建和諧社區;

7. 建議在新項目工程中,如建築工程公司在工程投標計劃書中,承諾會落實使用社會企業提供的服務,可讓其標書加

分,這樣可以鼓勵工程公司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為弱勢群體創造工作條件。

一群智障人士的家長

一群智障人士的家長書面意見2010年8月4日

Page 153: 新城填海區規劃

153

署名無知主婦書面意見2010年8月5日

第二章

第四節

書面意見

Page 154: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154

澳門演藝學院舞蹈學校 首屆畢業生孫正琪書面意見2010年8月7日

澳門演藝學院舞蹈學校 首屆畢業生陳智青書面意見2010年8月7日

Page 155: 新城填海區規劃

155

劇場工作者莫兆忠書面意見2010年8月7日

當我們說「藝術文化」,其實我們在談論甚麼?

莫兆忠(劇場編導、劇評人、劇場活動策劃)

首先,得說明一點,藝術不是為某種階層的人而設的,參與及欣賞藝術文化活動是每個人都該擁有的權利。是澳門人的文

化權。

現在,澳門藝術活動基本上都依靠公帑資助,公共資源對文化藝術的資助,不該只屬於文化藝術團體,而是屬於大眾的,

以一個澳門藝術節的本地話劇節目為例,被選入澳門藝術節演出的劇目,最高可獲得三十萬元澳門幣製作費1,演出場地租借、

宣傳、票務等行政費用還未計算在內;澳門文化中心小劇院一場可坐觀眾393人,一張門票最貴是一百元,那就是說每一場演

出的每一位入場觀眾起碼可獲得大約二百八十二元入場資助。

雖然,政府花在資助藝術團體和觀眾的公帑不少,但也不代表澳門市民都獲得了參與藝術活動的權利。澳門仍然有很多市

民沒法成為政府藝術文化資助的受惠者,仍然有很多人沒法參與由政府資助的藝術活動。也就是說藝術仍未成為澳門市民生活

的一部份。

首先,問題在於參與藝術的成本。

其實我們在談論貧富差距

本來,澳門是一個小城,無數學者、研究者也提出澳門絕對有成為步行城市的條件,可惜,澳門交通問題一直沒被處理

好,而且還日益惡化,加上以車輛為本的城市規劃,人行空間愈來愈狹窄,交通事故也發生得愈來愈頻密。公共文化設施欠缺

規劃、分佈不均、與社區的疏遠,而市民消費能力上的差異、加上交通問題,最終造成市民與文化藝術的區隔。

一個市民,住在跟澳門文化中心有一定距離的舊城區,以新橋區為例,我,一個新橋區民,要去澳門文化中心看一個由政府

資助的文藝表演,我所花費的並不只那一百元的門票,一百元以外,還得加上往來交通費用,以及往來交通所花的時間(時間就

是金錢),從新橋到澳門文化中心,坐巴士又不塞車的話,大概就是十五至二十分鐘,不過,演出開始前的傍晚時分一般都比較

塞車,而且巴士至少要十五分鐘才可等到一班,於是,我也許需要提早到文化中心附近吃晚餐,但在那邊吃晚餐,費用隨時就是

在新橋區吃的二至三倍,於是我又得考慮要不要提早放下手頭上的工作,先在新橋區吃晚餐,但在手停口停的工作「原則」下,

這個成本就更難計算。上述這個例子並不誇張,它想說明的是一個市民要去看一個政府資助的文藝表演,他/她所花的成本,並

不止於門票上印刷的票價。也由於這個成本上的制約,很多花不起一百元買票,或花不起一百元加上交通費、交通時間,或「手

停口停」的市民,便不能享受這個花了數十萬元公帑來資助的文藝表演,更莫說一家大小去文化中心看兒童劇,或參加藝術博物

館的兒童藝術課程了。

造成這個情況的原因很多,其中場地單一、遠離市民生活場域是主要原因,這是過去十年間,政府一直沒有誠意去解決的

硬件因素;市民生活社區裡的藝文空間,絕大部份都由民間團體艱苦經營,公共文化設施卻座落於旅遊區、賭場區或商業空間

之中;對市民來說,這些公共文化設施在地理上,欠缺便利性;而且這些地區樓價、舖租居高不下,物價自然也不斷提升,無

形中增加了對一般市民(尤其低收入的一群)的排除性,大大降低了他們接觸文化藝術的機會。

在政府還未能對城市規劃、公共文化資源分配不均、交通亂象等問題提出有效解決方案之前,「新城填海規劃諮詢」便又

要開始了。新城填海區看來並不能解決這些問題,而且還大有可能讓這些問題更形惡化!

其實我們在談論資源分配不均

政府在「新城填海規劃諮詢」中表明新城填海區將「預留適量土地,發展有利促進經濟多元進程的相關產業,但不包括博彩

業。亦會預留土地建設公共房屋,增加文化康體、社會教育、交通基建等公共設施;增加澳門的綠化休閒空間,加強環境保護,

美化海岸景觀,擴大城市生活空間,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居民綜合生活質素。」2而在「諮詢」期間,一群文化藝術愛好者、工

作者及專業人士在網上共同組成一個社群「為下一代,我們要文化藝術注入新舊城!!!WeWantLandforArt+Culture inNewandOld

Areas! ! !」,發表十點宣言,十點宣言以「把文化、藝術注入新城填海區」為前提3。這證明藝術文化界對公共政策的關注度和參

第二章

第四節

書面意見

Page 156: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156

與度相對過去有所提高,另一方面也看見政府和很多藝術文化界的朋友也對「新城填海區」有很多不同的想像;暫且擱下填海的

必要性不談,我認為,當我們提出「新城填海區要有什麼」之前,其實應先思考「為什麼」和「給誰」這兩個問題。

從諮詢冊子的「海濱概念」插圖裡,我們可以看見一個很現實的未來。一家大小在被「美化」了的海岸線上笑得燦爛,

在政府的構想中,這是個「利用綠化帶融合生活與商業」的「濱海休閒長廊」,可是這些圖片其實都以從外往內望的視角去

繪畫,插圖裡人們的確都面向著海,不過他們的背後是一棟商住樓宇或索性就是高層大型商場!假設我們有一個全面一幅的圖

畫,我們不但可以從外往內看,還可以從澳門城中、甚至舊城區往外看,到時我們可以親近、看看那「美化」了的海岸線,欣

賞那原本可以「共享」的海洋資源嗎?可以,不過首先我們逼不得已地,必須穿過那些將海岸線圍起來的商場空間,因為海岸

線與澳門舊城之間,已經都以商場及高層豪宅為界了。在諮詢小冊子中有兩組十分具體的圖片,圖片說明寫道:「一座獨特的

濱海城市」和「一座高密度的城市」,在這個對比中,舊區中空間最密集處被刻意切割出來、拼貼、突出;左下角附有一張想

像中的「舊區更新意象圖」,幾對男女不是在看商場櫥窗,就是手提著一袋袋在商店「血拼」回來的戰利品──據諮詢會當日

解釋,是表示日後新城填海將舒緩舊區的人口壓力。

「一座高密度的城市」其實是如何形成的?真的完全要歸咎於「土地資不足」嗎?連日來被揭發的「石油氣中途倉無牌經

營」、「路環非法電子加工場」等,都跟土地監管不力有關,澳門其實還有幾多閒置了的土地、非法被佔用的土地?接下來則

要問,澳門還有幾多沒人居住的新建住宅單位?這些問題,我們要再填幾多海才可以找到合理的解答?

在《地產霸權》一書中,作者潘詩敏提到「由於市場存在入場的門檻,以及土地是固定不能移動的,所以土地擁有者購入

並持有位置優越的土地,實際上是對這片土地作『空間壟斷』。」因此,龍頭地產商憑著經濟實力,以及政府對地產商的政策

傾斜,大地產商常常能購入一些位置優越的地皮,例如鄰近集體運輸系統或海旁的地皮,「買方購入這些位置優越的地皮後,

便會將原本用公帑提供的交通方便及自然環境優勢等財產,據為己有。地產商兼業主獨家擁有這些土地及物業後,便可長期單

憑其優越位置,向租戶收取特高的租金。」這麼一來,周遭的物價自然就會一拼提高,居民只有被逼支付不合理的生活必需支

出,這個「濱海」、「新夢想」到底是給什麼階層「共享」的?它如何舒緩舊區的人口壓力?

藝術文化,常常會成為社區「貴族化」的開路先鋒,這點從台灣誠品書店與房地產的合作便可窺知一二:有了由誠品書店

規劃的豪宅圖書館,或者不過是建在誠品書店附近的住宅,自然就多了個升值的理由。「新城填海區」大多都在澳門現有「貴

族化」地區的基礎上再向海洋延伸,也就是說,那將是「貴族中的貴族」,即使未來新城區裡真的興建了很多公共設施(包括

藝術文化區),但這只是另一片澳門一般升斗市民難以住進去的地方,高樓價、高消費同樣將一般市民區隔開來,即使擁有最

能「跟國際接軌」的藝文消費場所,其實也不過是為一些具備一定經濟能力、知識水平的社會菁英而設。

其實我們在談論缺乏數據分析

如果在新城填海區真的建了一個藝術文化區,到時有車、隨時喝得起三、四十元一杯咖啡的人受惠了,不過,在舊區吃兩

元一個雞尾包的人仍然距離藝術很遠。

然後呢?新城填海區的樓價會比澳門現在的樓價低嗎?

(如果有的話)新城藝術文化區,它周遭的物價會比現在澳門文化中心附近的物價低嗎?

如果真的要爭取在新填海區佔一片文化藝術土壤,如果真的像大家所說的「為了下一代」,那麼,在一個公共資源分配不

均的社會裡,誰去保證我的下一代能有這種經濟能力去接觸藝術文化,擁有他們的文化權?

就以這次新填海公眾諮詢為例,不但在參考資料上欠缺相關數據分析,在面對文化界的諮詢會上,主持人竟宣佈當日並無

文化部門官員在場,文化界的聲音要稍後經大會轉達,實令出席者感到莫名其妙。一份諮詢文件的對象是大眾市民,如果一下

子列出大堆專業術語或統計數據,一般市民未必消化得來;可是在網路資訊如此發達的時代,如果真的像有關官員所說,「其

實有足夠數據在手」的話,在網上的諮詢文件裡加入相關連結,便可讓市民有自行選擇看與不看的「選擇機會」,無需要相關

官員拿著一本本資料,說要當面向想看的市民解釋了。

去年,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的《澳門藍皮書:澳門經濟社會發展報告2008-2009》,就指出「澳門對於藝術文化方

面的現況一向缺乏詳盡而具體的數據」。身份證明局沒有統計文化社團的數量,民間藝術團體的演出場次、入場人次等資料沒

有專責部門統計,中央圖書館公佈的澳門圖書出版亦多年沒有更新,統計局有關文藝活動的數據也不清晰。報告十分清晰地指

出,在「原始資料殘缺的情況下,令人擔心當局如何適切、到位地制定文化政策」。文藝活動消費者、參與者的性別、年齡、

職業分佈無法得知,澳門政府對這方面數據的統計與呈現如此缺乏重視,我們如何相信當局能制定一份具前瞻性的宏觀文化政

策?4近年政府多次提出活化文物建築、活化工廠、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或舊區重整等計劃,可是一直未見成效,現在再添加五片

Page 157: 新城填海區規劃

157

新城填海區,上述眾多項目的諮詢、承諾與規劃,政府到底要如何、何時、怎樣去評估和實踐?

在欠缺宏觀、科學性的文化政策下,我們為什麼真的相信,澳門不可以在現有的土地資源上設立足夠的公共文化設施?

我們是否就能相信政府可以在新城填海區裡,設立真正回應社會需求的公共文化設施?

從這個邏輯再問下去,那就是我們是否可以單憑一句「澳門土地資源不足」就抹煞了認真的、科學性研究的需要?

減去「文化」二字,我同樣要問:

我們為什麼真的相信澳門不可以在現有的土地資源上設立足夠的公共設施?

我們是否就能相信政府可以在新城填海區裡設立真正回應社會需求的公共設施?

是土地資源不足的問題,還是土地資源的分配出了問題?

土地和海洋也是自然資源的一部份,如果說澳門土地資源不足,海洋資源不也同樣缺乏嗎?

我們憑什麼要犧牲海洋去成就一份缺乏科學性、只能滿足到部份階層人士的公共政策?

註:

1 主辦單位文化局以「為本地社團提供公平參與澳門藝術節演出的機會」為目標,凡本澳已註冊的合法社團,都可以遞交計

劃書,演出計劃一經評定,文化局將與有關社團簽訂協議書,確定各項演出細則。文化局贊助參與演出社團澳門幣三十萬

元。此外,並承擔該劇在藝術節演出的宣傳及票務,提供演出場地。而澳門文化中心小劇院觀眾席座位最多為393席。

2 工務局網頁http://www.dssopt .gov.mo/tc/ informat ion/ info85.php。

3 見Facebook群組「為下一代,我們要文化藝術注入新舊城!! !WeWantLandforAr t+Cu l tu re inNewandO ldAreas ! ! !」討論

區。

4 李展鵬:<在賭場旁邊栽種文藝──澳門的藝術與文學發展>,郝雨凡、吳志良主編《澳門藍皮書:澳門經濟社會發展報

告2008-2009》,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第336-337頁。

全文如下:

「澳門對於藝術文化方面的現況一向缺乏詳盡而具體的數據。在本文收集資料的過程中,常常遇到資料殘缺的情況,例如

負責社團登記的身份證明局沒有統計文化社團的數量,政府公佈的每年藝術節及音樂節的相關數據並不完整,民間藝術團

體的演出場次、入場人次等資料也沒有專責部門統計,中央圖書館所公佈的澳門圖書出版亦多年沒有更新,至於統計局有

關文藝活動的數據也欠清晰。原始資料殘缺的情況下,令人擔心當局如何適切、到位地制定文化政策。例如,文藝活動

消費者的性別、年齡、職業分佈如何?有了這些資料,才可以分析市場情況,制定合適政策,訂定發展方向,分配資源運

用。可惜,澳門不重視這方面數據的統計與呈現。如果,現在的數據尚且難於支撐一份小小的報告(如本文),一個真正

有遠見、有針對性、有前瞻性的宏觀文化政策的制定就更困難。」

第二章

第四節

書面意見

Page 158: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158

澳門演藝學院音樂學校的全日制學生家長書面意見2010年8月7日

我是演藝學院音樂學校的全日制學生家長。

全日制音樂技術課程已經開辦了一年,在這一年裡,我女兒在專業、自信心及各方面都 得到了很大的進步。

這學校有良好的師資-無論是文化還是專業的。但也有一個問題,就是校舍空間不足:在過去一年里,因為望德堂校舍不

敷應用,所以某些同學在望德堂上文化課,然後又要去高士德上專業課。也因為望德堂校舍沒有適合樂隊排練的地方,所以他

們要到高士德排練,排練的時間是下午六點至八點,而學生們文化課的放學時間是下午六點零五分,所以每逢樂隊排練日,他

們一放學就必須馬上從望德堂趕去高士德。這樣,孩子們又餓又累的同時便大大的影響了正常的排練。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因

為他們是帶著樂器過去的,而樂器是不能弄濕的,可遇上了雨天排練日,他們也得要冒雨過去,因為不可能每個孩子的家長在

那個時候都開車在外面等著把自己的孩子送過去。

音樂水平的提高除了認真的學習,平常的刻苦練習外,演出經驗也很更要。要演出就必需要有一個合適的場地,但音樂學

校沒有一個這樣場所-無論高士德演藝禮堂還是望德堂音樂學校演奏廳也只能容下全日制的學生,要辦一場音樂會根本就沒有

足夠的座位。

就文化課方面,現校舍沒有可供學生運動的地方,也沒有一般學校的電腦室-他們是到位於皇朝的舞蹈學院上課的。孩子

們跑來跑去白白地浪費了時間,影響了學習。演藝學院包括了音樂學校、舞蹈學校和戲劇學校,隨著學校的發展,校舍已不敷

應用,現在一間學院分了幾個地方上課,已經脫離了學院原本的規劃。

今年,我的第二個女兒也進音樂學校了,在我認識的人當中,很多人都不贊成。這是因為,將來從事藝術事業的人的出路

的問題,這問題是存在大眾心目中的一個普遍的疑慮,這不利於對本地專業藝術人材的培訓。為了讓立自將來為澳門的文化藝

術出一分力的孩子們在德智體群美有健康的發展及專業水平的提升;為了讓家長們放心讓自己的孩子學習音樂等藝術課程;為

了配合特區政府文化藝術的長遠發展,澳門演藝學院非常需要一個建校舍的地方。

本地藝術專業人材的培訓是任重道遠,我相信,未來澳門演藝學院將不遺餘力地擔負起這重任。

Page 159: 新城填海區規劃

159

拍板視覺藝術團《新城填海區規劃/公眾諮詢/規劃補充建議》

2010年8月7日

對新城填海區規劃方向的補充建議:

根據「新城填海區規劃工作小組」的公佈資料,現時政府對各個填海區的用地規劃方向,已經作出了初步指引,並預設了

「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發展定位,作為本地民間影視發展相關的非牟利社團,按照自身的專業領域與發展經驗,現就新城填

海區的規劃方向作出補充性建議,補充現時規劃方向上的未完善之處,同時對於未來影視產業的發展表示懇切期許。

擁有文化願景的城市才是擁有願景的城市;擁有公共藝術空間的城市,才稱得上是「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因此,必須要

讓新城填海區的公共空間擁有文化特色,我們必須要對文化和公共空間抱有願景,文化藝術必須進入新城填海區,並藉此機會

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透過文化、藝術、文創產業進一步促進澳門與祖國、與世界之間的和諧交流與溝通,展現出澳門獨特

的文化、嶄新的面貌。

在規劃未來發展之同時,我們不能忽略澳門作為微型經濟結構的事實,各行業在發展模規上都必然受到一定限制,但同

時亦會擁有不同於大國經濟的發展機遇,在微型經濟結構之下,屬於多元化與發展靈活的文化創意產業,在全球市場越趨細分

化,與市場區隔越趨明顯的時代裡,最為適合澳門作為未來發展的方向。當中影視相關產業是文創產業的重要組成結構,不可

忽略。而填海B區及C、D區是發展文創產業及影視產業的理想區域,透過具有本土特色、具創意的節目策劃,打造屬於澳門的

文化藝術地標,打造一個結合文化藝術、環保、綠色生活的「海濱藝術長廊」,這才是一個完整的世界級旅遊休閒中心。

現時政府有投資部分外來創作團隊攝製的藝術電影(如《奧戈》),注入資金一般都不少於澳門幣500萬元,這表示政府

對藝術電影的高度支持,亦表示政府對外來創作團隊的禮遇,但在借助外力發展本地電影業的同時,並不能忽略對本土創作人

及觀眾的培育,大量以低成本製作的本地錄像作品(包括紀錄片與劇情短片),其獨特的本土性,在文化與藝術上有其特殊的

定位與價值;配合澳門在政治與經濟相對自由的優勢,澳門極有機會成為中國的藝術電影窗口,再加上澳門與葡國/歐盟的固

有聯繫,亦有條件發展成亞洲/歐洲--紀錄片/獨立電影的交流平台。

目次

1 現況描述

1.1 目前政府預想的願景與規劃目標

1.1a 規劃緣起

1.1b 規劃目標

2 我們對新城填海區的願景及期待

2.1 文化和公共空間的願景

2.2 期待更多的文化藝術進入新城填海區

2.3 期待新城填海區發展更多的文創產業

3 澳門作為微型經濟體的現況觀察

3.1 界定微型經濟的五個可行標準

3.2 全球微型經濟體呈現出五大共性

3.3 微型經濟體可能存在之隱憂

3.4 在全球微型經濟結構當中,澳門存在的弱點

3.5 針對澳門自身的弱點,未來可行的發展方向

4 在微型經濟結構之下可發展的多元產業

4.1 文創產業可成為未來多元產業發展之一

4.2 影視產業是文創產業的重要組成結構

4.3 填海B區及C、D區是發展文創產業及影視產業的理想

區域

4.3a 在新城填海區(B區)內的硬體設施建議

4.4 發展影視產業所需的硬體設施

4.4a 針對不同的影視人口,有不同的硬體設施

4.5 針對未來澳門電影產業發展的可行建議

4.5a 本地錄像作品有其獨特的本土性、定位、價值

4.5b 澳門有條件走向藝術電影的發展

4.5c 澳門有條件發展成亞洲/歐洲--紀錄片/獨立

電影交流平台

總結

參考資料

第二章

第四節

書面意見

Page 160: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160

1 現況描述:

1.1目前政府預設的願景與規劃目標:

根據「新城填海區規劃工作小組」所公佈的資料顯示如下。

1.1a規劃緣起:

因應社會發展需要,解決特區土地資源緊缺,特區政府早於2006年提

請中央政府考慮審批澳門通過適當填海建設新城,以供未來發展所需。國務

院於2009年11月正式批覆同意特區政府填海造地約350公頃,創造條件確

保長期穩定繁榮和可持續發展。

為落實中央批覆文件中「科學規劃、合理佈局、集約利用」與「通力

合作、精心組織、加強管理、有序推進」的要求,運輸工務司已於2010年

積極開展相關城市規劃研究,聽取專家學者意見及社會各界訴求。

新城填海區規劃目標是提升居民綜合生活素質,締造澳門全新城市天

際線和海濱休閒帶,展示嶄新宜居城市面貌,落實「世界旅遊休閒中心」

的發展定位。

1.1b 規劃目標:

1提升居民綜合生活質素

2完善交通基建設施,區域融合協調發展

3新城舊區扶持互補

4擴大城市生活空間

5打造海濱長廊,優化城市景觀

6不發展博彩業,民生設施優先

7預留土地儲備,回應公屋需求

8土地集約利用,設施立體複合

9綠地、廣場、道路、公用設施等用地不少於五成

2 我們對新城填海區的願景及期待:

未來的新城填海區可以提升本地居民的生活素質,還為外地旅客展示出嶄新宜居城市面貌,成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

更是澳門未來的發展定位,當中不能沒有更高層次的發展願景,因為澳門將會在國際上更為觸目,而每一個受到國際觸目的城

市,必定會有其獨特的個性,展現出屬於自己的獨特文化。

現在,新城填海區正是一個機會,讓澳門向世界展示出自己的獨特文化,因此,必須要讓新城填海區的公共空間擁有文

化特色,我們必須要對文化和公共空間抱有願景,文化藝術必須進入新城填海區,並藉此機會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透過文

化、藝術、文創產業進一步促進澳門與祖國、與世界之間的和諧交流與溝通。

2.1 文化和公共空間的願景:

擁有文化願景的城市才是擁有願景的城市;擁有願景的規劃才是擁有文化的規劃;擁有公共藝術空間的城市,才稱得上

是「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單靠沒有文化內涵的地標和純旅遊消費的設施,是沒有可能達到「世界旅遊休閒中心」這個定位願

景。

2.2 期待更多的文化藝術進入新城填海區:

文化藝術的發展從根本上有別於一般的文娛活動,也是居民綜合生活質素的評量準則之一,文化與藝術更是一個世界級的

旅遊休閒中心必備的元素,「文化旅遊」、「生態旅遊」已經成為世界各地發展旅遊業的新共識,也是新趨勢,新城填海區在

規劃目標上就應該加上「發展文化藝術等多元產業」的項目。澳門可以因應自身的特色,在新城填海區上發展具有本土特色的

文化藝術項目,這樣不但有助提升居民綜合生活質素,也有助本地產業結構適度多元化,更可吸引越來越多懷着「文化旅遊」

為目的之旅客,對提升澳門的國際形象大有幫助。

2.3 期待新城填海區發展更多的文創產業:

一個漂亮的酒杯裡卻欠缺美酒,只是一個空殼子;一個讓市民和旅客曝曬於烈日之下的海濱長廊,即使風景再漂亮亦會讓

Page 161: 新城填海區規劃

161

人難受,「休閒」並不等於「單純看風景」,必須有多姿多彩的內容讓人遊玩其中,因此可嘗試把「綠色生活」結合「文創產

業」,利用「創意市集」的思維模式,讓不同領域及專業的藝術家進駐海濱長廊,集中起來進行創作及銷售產品,結合附近的

藝術家工作室、電影院、劇場、藝術館、書店、餐廳、商場⋯⋯創造出屬於市民,亦屬於旅客的「休閒內容」。

3 澳門作為微型經濟體的現況觀察:

澳門是一個典型的海島型微型經濟體系,其總面積僅為28.2平方公里,人口約為50萬。澳門的資金、人力資源和自然資源

都相對貧乏,使經濟活動規模和深度受到限制。澳門的「微型」特質一方面為澳門帶來了眾多的優勢和機遇,另一方面也帶來

了不可低估的隱憂。如何能揚長避短、趨利避害,對微型經濟體系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重大課題。

3.1界定微型經濟的五個可行標準:◎人口少於一百萬

◎經濟活動的內部容量細小

◎經濟運行體制具相對獨立性

◎產業結構具較高對外依賴性

◎對外經濟地位受到國際社會認同

3.2全球微型經濟體呈現出五大共性:◎整體發展水平相對較高,四成以上屬於高收入、高人文發展水平(HDI達0.8或以上)的國家/地區

◎產業結構較為單一

◎政府承擔產業多元化的推動

◎奉行自由貿易政策,對外貿易開放度高

◎對大國的多重依附性

3.3微型經濟體可能存在之隱憂:◎基於自然資源的比較優勢,未能形成強競爭優勢

◎產業結構相對單一,適度多元化進程有待加快

◎對外貿易依存度高,出口需求存在單一導向

◎基礎設施有待完善

◎經濟抗風險能力低

3.4在全球微型經濟結構當中,澳門存在的弱點:◎規模與發展理念存在雙重制約

◎產業結構較部分微型經濟體更為單一

◎人力資源短缺及素質偏低,人才開發起步較晚

◎外部依賴性過強

◎基礎設施有待完善

3.5針對澳門自身的弱點,未來可行的發展方向:1: 加快產業適度多元化,結合自身的資源優勢,創造以特色服務業為主體的產業體系。

2: 有選擇性地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優先把最基本、最急需的基礎設施加以信息化、人性化和管理現代化。

3: 重視科技,適度引進外地的科技成果,以提升產品與服務的科技含量。

4: 開發高附加值旅遊,憑借自身的優勢,發展商務旅遊、消閒及會展旅遊,把市場放在與自己貿易往來最多的國家身上。

5: 積極參與區域合作,加快創建區域性自由貿易區,積極借助自身的制度優勢和人文優勢爭取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特定

平台。

6: 深化普及教育,創造良好人才生態環境,利用虛擬教育環境培養高素質、實用性強的人才。

7: 完善市場經濟,創建法治環境、營造自由營業環境。

8: 提升政府施政水平,促進適度的政府規模,施政力求精簡透明。

4 在微型經濟結構之下可發展的多元產業

在現時微型經濟結構之下,產業結構極為單一,現時龍頭產業為博彩業,其次是房地產業及旅遊業,目前政府已經開展產

第二章

第四節

書面意見

Page 162: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162

業適度多元化政策,在未來的多元產業方向上,相信會展業會有更大發展優勢,而其他方面,如:酒店業、手信業、文化創意

產業:觀光產業、影視產業、產品設計、廣告設計等,將會有更多發展空間,而其中文化創意產業將會更能夠彰顯澳門的特獨

性,可使澳門以全新的面貌展現於國際社會,對推動「文化旅遊」事業上大有幫助,吸引更多元化的旅客來臨澳門。

4.1文創產業可成為未來多元產業發展之一:微型經濟體具有有限的資源,經濟發展資源往往集中於某些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同時亦為整體經濟發展帶來風險,為規

避風險,產業適度多元化是一種長足的策略,產業多元化策略有:產業間的多元化、產業內的多元化。文化創意產業由眾多不

同的產業結構組成,不同的產業結構及營運方式有很大的差異,政府的角色可在不同的產業結構之間,建立平台並促進產業鏈

條計劃。

為了達成促進文創產業鏈條計劃,整合文創產業的發展,促進文創產業內部間的交流、異業聯盟,現時為未來的文創產業

用地作出規劃是極必需的。結合創意市集的思維,最終達致觀光、創作及市場產銷於一體的完整文創產業生態。

未來政府有必要繼續完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進行研究,如:投資文創產業的審核與撥款機制;文創產業的協助、獎勵及補

助辦法;獎勵或補助民間提供適當空間予文化創產業使用;著作財產權的登記辦法;營利事業捐贈文創產業的鼓勵辦法等等。

4.2 影視產業是文創產業的重要組成結構:在文化創意產業範圍之內,除了觀光產業外,其實還有兩個產業擁有最大版圖,一個是廣告設計,跟消費市場行銷有關;

另一個就是電影,跟休閒娛樂有關。這兩個產業都是結構完整,而且深深地影響我們的生活,左右我們的價值觀,甚至於是我

們整體生活文化的展現。按照「文化創意產業」的產業面來看,電影必需整合大量其他的「創意產業」,如:音樂、美術、服

裝、道具、動畫、攝影、小說、編劇、導演、演員、製作、場景⋯等很多的領域,甚至於發行的通路經營,舉辦推銷活動等,

都必需加以整合。而且每個被整合的領域也都具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因此,在歐美地區電影產業能夠拉動其周邊大量的行業

發展,在商業電影發行機制完善的國家,影視產業是整體文創產業的重要組成結構。

4.3填海B區及C、D區是發展文創產業及影視產業的理想區域:現今皇朝廣場地段商業辦公大樓林立,住宅大樓亦非常多,未來B區地段的規劃方向不再適合、亦無必要再發展商住社

區。而C、D區附近亦有大型住宅邨及會所設施,是屬於市民安居之所在,因此,C、D區的用地規劃方向同樣不適合及無必要

再發展商住社區,C、D區應加入發展在地性更強的文化藝術休閒元素,為

附近居民提供更多藝術休閒內容,有助提升居民綜合生活素質。

B地區位於皇朝廣場對開的岸邊,臨近澳門回歸賀禮陳列館、澳門藝術

博物館、澳門文化中心、澳門科學館,現有的文化設施集中,再配合未來

輕軌的車站建設,極有利未來文創產業的發展,政府理應把握機會集中發

展文創產業,創造出觀光、創作及市場產銷於一體的完整文創產業生態。

透過具有本土特色、具創意的節目策劃,打造屬於澳門的文化藝術地標,

打造一個結合文化藝術、環保、綠色生活的「海濱藝術長廊」,這才是一

個完整的世界級旅遊休閒中心,這才是真正落實「科學規劃、合理佈局、

集約利用」的大原則。

4.3a 在新城填海區(B區)內的硬體設施建議:

為了達成「通力合作、精心組織、加強管理、有序推進」的要求,在

新城填海區(B區)內的硬體設施應該更緊密地組織在一起,讓市民、藝術

家、旅客三者在其中生活、走動、購物時都能互相協調、彼此溝通,通過

實在的接觸和瞭解,旅客會更能瞭解澳門的文化歷史發展,本地居民亦能

對外來的文化有所瞭解,對藝術家而言,會碰撞更多的創作火花,更有利

於投入未來國際化的藝術市場。

結合影視產業的發展,以下相關設施應該更緊密地組織在一起:

電影院、電影圖書館、電影資料館、攝影棚及相關設備、數碼剪輯等後

製作空間、電影工作室(創作與生活的空間)、藝術書店、劇場、藝術館、

藝術圖書館、畫廊、攝影藝廊、工作室、市集廣場、咖啡廳、餐廳、酒吧、

手信店/紀念品店、商場。

4.4發展影視產業所需的硬體設施:在藝術及文化意義上,澳門本土的影視產品仍然有可發展的空間,亦

可視為日後發展商業性影視產品作好準備,為增強本土影視人才及觀影人

口的培養,未來的新城填海區(B區)有必要預留土地為本地的影視發展提

供各種硬體設施。

Page 163: 新城填海區規劃

163

4.4a

針對不同的影視人口,有不同的硬體設施:

喜歡觀賞電影的人:

電影院、餐廳、咖啡廳、商場

喜歡研究電影的人:

電影院、電影圖書館、電影資料館、藝術書店、演講廳、咖啡廳

喜歡拍攝電影的人:

攝影棚及相關設備、課室、數碼剪輯等後製作空間、電影工作室(創

作與生活的空間)、電影院、演講廳

4.5針對未來澳門電影產業發展的可行建議:目前,澳門境內有三間電影院,連同澳門文化中心的電影節目,合共

有四個放映電影底片的播放場所,商業電影的發展規模相對香港及珠三角地

區,屬非常的小,呈現「微型結構」,現今要在澳門經營商業電影院線極其

因難,電影院如無法獲得其他資助收益,單靠票房收入,相信亦很難支付暢

銷電影的放映版權費用。因此,目前澳門並沒有能力發展商業性電影工業,若單靠政府獨力投資商業電影的拍攝,對電影產業的

長遠發展亦不健康,境外投資人亦無法承受如此巨大的投資風險。

但以低成本製作的本地錄像作品(包括紀錄片與劇情短片),其獨特的本土性,在文化與藝術上有其特殊的定位與價值,

配合澳門在政治與經濟相對自由的優勢,澳門極有機會成為中國的藝術電影窗口,再加上澳門與葡國/歐盟的固有聯繫,亦有

條件發展成亞洲/歐洲--紀錄片/獨立電影的交流平台。

4.5a 本地錄像作品有其獨特的本土性、定位、價值:

由於澳門的特殊發展脈絡,商業性電影產業的發展受到一定局限,無論在發行、後製作、電影院線方面的發展都不活躍,

但在非商業性質的文化性影視發展,有着無可取替的本土特色,以本土錄像作品作為突破口,推動澳門文化產業的進一步發

展,並以影視產業特有的功能,事半功倍地宣傳澳門文化,塑造一個更加鮮明的文化城市形象,推動特區的可持續發展。因

此,本土的錄像作品有其獨持的本土性、定位與價值。

例如,於澳門回歸十週年期間,在澳門基金會、中國電影基金會和各方的配合下,成功拍攝了《星海》、《奧戈》、《澳

門1949》、《還有一星期》四部電影。這些以澳門為題材的電影,在嚴格意義上,稱不上是「商業電影」,無法在商業電影

院線上發行公映,但這些電影的藝術特質、文化特質,不但彰顯了澳門的本土性,並有助提升澳門的文化城市形象。其中《奧

戈》更代表澳門參與捷克的電影節,讓歐洲的觀眾有機會瞭解澳門。

4.5b 澳門有條件走向藝術電影的發展:

就商業性電影產業而言,「電影業」一詞可以包括:電影發行業/電影製作業/電影後製作業/電影院線事業/電視台及

網路等傳媒業。因此,電影業發展的指標,除了單純票房的統計數字外,亦可以由其他相關行業的發展規模來觀察。

另一方面,在商業性電影產業的發展基礎上,由於中國商業性電影市場票房的增容,單從票房方面已經連續6年以超過

25%的年遞增速度增長,在這時候市場出現細分及市場區隔,培養一批藝術電影的觀眾已不再是不可能。藝術影片和藝術院線

的存在是建立在這樣的市場基礎上的。例如:法國最大的藝術電影院線發行商MK2、東京藝術電影院、位於德國電影博物館地

下的Arsena l藝術電影院(與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影院及法國電影資料館一起,被稱為世界三大藝術電影院)等。

在藝術電影創作最為活躍的法國,單靠本國自身的藝術電影,也不足以支撐藝術院線一年365天的排片需要,因此也需要

進口藝術電影,例如在法國和日本,有大量的中小公司進口來自全世界各地的藝術電影,從哈薩克斯坦到伊朗,自南非到布宜

諾斯艾利斯,各地的藝術電影都能成為他們的片源。除了豐富而多元的片源,具有創意和文化價值的節目策劃更是必不可少。

在藝術院線的經營中,觀眾關注度與電影院節目策劃製作的實施關係密切。在國外優秀的藝術電影院幕後,必然都有同樣優秀

的節目策劃人,他們把不同時代、不同品種的電影利用一種新的方法組合,呈現出新的觀點。這樣的推出形式,使藝術影院本

身,在相對常規的放映新出品藝術電影的業務之外,也能設法使得電影資源不浪費。所以藝術院線的經營,絕對不同於常規的

商業影院,不一定都放映剛出品的主流電影,好的藝術電影院能使影片常放常新,做到影院資源利用的最大化。他們也利用自

己的藝術理解力和判斷力,幫助影院形成自己的文化影響力,使之成為城市甚至國家的文化地標。

4.5c 澳門有條件發展成亞洲/歐洲--紀錄片/獨立電影交流平台:

有學者認為中國現時生產出有藝術價值的本土電影太少,無法支撐藝術院線的發行體系,但這判斷中有一個被忽略的前

提,那就是,更年輕的中國電影導演/紀錄片導演,那些優秀的獨立電影作品,至今還被全然排斥在國內的商業發行體系之

外。因為這部分作品大部分都是由數碼拍攝,特別是由DV和HDV拍攝,所以根本不被現行的審查體系接受,但往往這部分作

品是具備實驗性,有獨特藝術價值的。例如:王濱的《鐵西區》、應亮的《背鴨子男孩》、馮豔的《秉愛》、于廣義的《小李

子》,它們都有自身的美學趣味,寄託了獨立思考,這些影片不能進入發行體系,這是對中國電影資源的浪費。

隨着2003年10月,中國與澳門簽署了《內地與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簡稱:CEPA),以及2004年6

月,涵蓋珠海、中山、佛山、肇慶、江門、陽江、雲浮、茂名、湛江等九個省轄市(總人口超過三千萬),連同港澳兩特區的

第二章

第四節

書面意見

Page 164: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164

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正式啟動。澳門與內地之間的合作更為密切,除了在經貿關係上更密切,在文化的交流上也更密切。

另方面,澳門聯繫歐盟、聯繫葡語國家、聯繫海外華商、聯繫東盟都有其獨特的、值得重視與開發的潛質。歐盟是澳門的

重要的貿易夥伴之一,它是澳門的第二大出口市場。2004年澳門出口到歐盟的貨物總值為澳門幣48億元。為了加強雙方的溝

通與交流,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在歐洲有三個辦事處運作:駐歐盟澳門經濟貿易辦事處(布魯塞爾)、中國澳門駐葡萄牙經濟

貿易代表處、澳門駐世界貿易組織經濟貿易辦事處(日內瓦)。

因此,在政治及貿易往來相對自由的澳門,有潛力成為中國紀錄片/獨立電影的對外發行基地,為國內的獨立電影創作人

提供發行、向外參展等協助,並於本地舉辦各類型的獨立電影、紀錄片、實驗片等的交流放映活動,為本土電影創作人提供交

流合作的平台,進一步整合東南亞、香港台灣、中國等泛亞洲紀錄片、獨立電影,最終建立起亞洲與歐洲的紀錄片/獨立電影

的交流/貿易平台。

總結: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2004年底視察澳門時指出:「今天的澳門,社會安定祥和,濟濟持續增長,民眾安居樂業。實踐證

明,澳門人是完全有智慧、有能力、有辦法管理好、建設好、發展好澳門的。」中央政府對澳門寄予厚望。澳門特區已經進入

新的發展時空,在知識經濟時代,對未來發展規律和路向的思考,必須加入更多創意思維。

韓國以創意結合資訊科技產業,打造全新的文創產業;日本以強勢的動漫及遊戲產業,推進資產增值為數碼內容產業,打

開文創產業新一頁;香港銳意發展六大優勢產業,在科技創新及文化創意方面都有所成效。澳門地方不大,但地位特殊,雖然

制約不少,但機會很多,要充分開發利用。世界上有很多不同的「旅遊休閒中心」,各地的旅客為何要選擇來澳門?缺乏獨特

文化面貌的「旅遊休閒中心」是註定失敗的,因此,我們必須更要重視澳門文化的深層價值,重視本土性,重視本土藝文工作

者,讓未來的新城填海區注入更多文化創意產業的元素,按不同藝術類型的需要加以培育發展。

參考資料:

楊允中 主筆《微型經濟與微型經濟學》澳門大學出版

楊昊《解析微型區域主義的合作迴路:以東協東部成長區為例》

吳志良《澳門電影業發展的新起點》澳門日報報導2010/7/19

李嘉曾《兩岸四地電影業合作發展的方針策略》澳門日報報導2010/8/2

胡恩威 主編《西九藍圖》E+E 進念二十面體

中國電影家協會業產研究中心 滙編《2009中國電影產業研究報告》中國電影出版社

丁亞平、吳江 主編《跨文化語境的中國電影》中國電影出版社

林雪虹 等編《香港視覺藝術與創意時代》小書局出版

卓伯棠 主編《全球華語影視產業與管理》天地圖書、浸會大學電影電視系 合作出版

《歐洲藝術院線的兩種生態》南方周末報導2003/3/17

東然《藝術電影院在中國》大連日報報導2010/5/15

喬琦《藝術影院的拓荒之旅》中國人民大學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中心 2010/5/21

Page 165: 新城填海區規劃

165

5Gos書面意見2010年8月7日

為下一代,我們要讓文化藝術注入新舊城

我們的宣言澳門特區政府為配合社會未來的發展,正式展開

有關新城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諮詢>。有見於

此,我們在互聯網FACEBOOK設立群組<為下一代,我們要讓文化藝術注入新舊

城>,希望收集文化、藝術界人士的意見,以及市民的心聲。為了澳門的文化發展

未來,目前已經有一千六百多人逐漸形成共識,並強力建議把文化、藝術注入新

城填海區。我們認真地關注政府的規劃,並主動地與各界人士溝通。現在請政府

官員、專家學以及廣大的市民聽聽我們的聲音。

為了我們的子孫後代,為了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讓澳門成為一個真正具有前

瞻性的國際城市,我們必須大力發展軟、硬體兼顧的文化、藝術設施和活動。我

們深信人文精神與文化藝術才是未來國際城市的核心價值,而不是龐大的商業和

娛樂設施。

我們非常關注澳門年青一代是否會留在澳門發展,能否對澳門產生歸屬感。

我們也希望出國留學、工作的澳門人能夠回來居住發展。同時,我們也歡迎來自

世界各地的遊客常來澳門旅遊,甚至居住。所以,我們希望政府提出人性化、開

放的、實際的文化藝術政策和管理方案,使澳門蛻變為一個少煙、少碳的旅遊、

文藝之。

綜合千多人的意見,我們提出十點訴求建議政府落實 :

1建立國際交流藝術園區,括各類別的藝術學校、藝術創作工作室、畫廊、表演空間等,全區使用綠建築、低碳車輛和單

車。

國際藝術園區不僅是藝術家居住和工作的地方,也是市民大眾可以接觸藝術、相互激盪創作以及

宣傳藝術產品的好機會。藝術家居住和工作的地方是園區內規劃的一部分,還需要其他藝術工作室、

畫廊、排練室、展演廳和藝術學校等。為了符合國際綠建築的標準,園區的所有設施應以減少環境污

染為考量,使用低碳車輛和單車。來自國內外各地的藝術人士吸引前來進駐此地,當這些相同屬性卻

具備不同專才的個人、團體、機構聚集時,才使得藝術園區擁有豐富的人文色彩和資源。

集中上述的文化設施於一地將帶來與日俱增的優勢,就像一棟大型商場聚集琳瑯滿目的商店,方便

消費採購的道理是一樣的。複合式規模的藝術園區可以讓市民和藝術喜愛多一種休閒的選擇。此外,不

時開放藝術工作室、舉辦工作坊課程,讓世界各地來訪的觀光客能感受到澳門藝術家的創造力。

藝術園區有吸引觀光客的潛力,部份藝術作品可以和周圍的公園、商店結合,才能吸引民眾參

與。舉例來說,公園內的飲料販賣處也可以是藝術作品的展示空間,這些作品同時賦予公園與眾不同的氛圍,削弱商業和藝術

作品的分際,發揮兩共榮的優勢。除此之外,園區與學校、文化機構、社區團體交流合作,進一步推廣澳門文化創意產業,或

是協助本地產業藝術化,才能促進澳門經濟另一個面向的發展。園區更要和旅遊局合作,才能將澳門藝術推向世界舞台,讓澳

門形象有更多樣的面貌,成為藝文休閒娛樂兼備的國際市。

大部分的藝術家雖獨自工作,卻十分需要與其他藝術交流的機會和空間,就像一所醫院不單純只幫病人看診,也是專業醫

師搜尋醫學知識、交換臨床經驗、發現新的診療技術的場所。相同的,藝術家也需要藝術園區滋養自身的專業。園區內聚集了

各類專業的藝術家,以健康的心態和開放的互動交流,必然產生良性的競爭、合作,甚至跨界引發新穎的藝術形式。園區交流

互惠的平台機制也將吸引國外藝術家或團隊進駐,交融出更豐富多元的藝術特色。

當今世界各地城市不論大小,會將藝術園區納入城市規劃之中。成功的案例不計其數,中國的北京798藝術特區就是展現

當代中國藝術的最好証明,離其不遠的318國際藝術村充滿創作的活力,內有100間工作室,居住其中的藝術家有三分之一來

自世界各地,三分之一是歸國華僑,三分之一則來自中國各個省份。目前澳門的文化創意產業正邁向一個劃時代的轉變,具有

高度的潛力成為城市的重要特色之一。政府建立國際藝術交流園區,對內能鼓舞澳門文化藝術的發展,對外能展示澳門與別不

同的生活品味,如此澳門的藝術文化才能不斷傳承和創新,在國際間漸發光發亮。

2規劃長期運的創意市集步行區,並且推行彈性、自主、開放的管理。

近幾年,「創意市集」的字眼不斷反覆出現在亞洲社會裡,乍看之下是一股難以抵擋的藝術商機。但在商機帶來利益

第二章

第四節

書面意見

Page 166: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166

之前,政府應該關注創作的需要、喜好,舉辦適性發展的市集,造整體的藝術文化氣息,而非單純視

為買賣的行為。

以法國巴黎為例,政府主動為年輕的藝術家在巴黎市中心巴斯底區舉辦露天市集,讓藝術家支付

不到二十歐元的費用,就有展售自己手工製品的舖位。透過展售,了解自己作品的優缺,摸索顧客的

喜好,逐漸找到自己作品的市場定位。政府無須對年輕藝術家的作品進行嚴格篩選,重點是建立一個

自由開放的平台,提供商業行銷的輔導課程,讓創作能階段性的發展,才能獨立自主的永續性經。

在新城規劃中,可以提早預留創意市集步行區的公共空間。這個區塊與公園、文化區互相配合,

造整體文化休閒生活的範圍。建議由參與市集的不同單位共同組織管理此區,讓市集更能發揮創意。

長期並且定期舉辦市集及街頭表演、工作坊,讓文化藝術逐漸滲透社區和市民,對外來的遊客而言,也是一個感受澳門休閒生

活的好去處。

「創意市集」本身就是一個充滿無限想像空間的名詞,可以同時規劃主題性的市集區。不同的主題需要挑選適合發生的地

區,如澳門舊區可以定期舉辦二手市集、古董市集。此外,由市集的方式推廣舉世關注的環保議題,定期推出綠色藝術市集可

以將抽象的觀念化為具體的行動,提倡節能、減碳的綠色生活型態,也將市集的功能性擴大,除了帶動新舊區的經濟活動,也

提升整個城市的人文涵養。

3世界頂尖的城市會在市中心擁有一個大小適中的公園,像是倫敦的Hyde Park、多倫多的High Park 、巴黎的Jard in des

Tu i ler ies and Jard in du Luxembourg、柏林的Tiergarten、芝加哥的Mi l len ium Park、北京的北海和景山公園等。這些公

園不僅成為居民的好去處、重要的觀光景點,也同時在藝術、城市規劃、建築和景觀設計方面佔有舉

足輕重之地。一如紐約的「中央公園」,澳門同樣需要一個親近人文和自然的「澳門中央公園」。

大多數的市政府和決策會為城市預留公用綠地,減少忙碌緊張的生活步調,提供一個悠閒的場

所。號稱紐約後花園的「中央公園」座落在摩天大樓聳立的曼哈頓正中央,含眾多公共設施,有動物

園、溜冰場、游泳池、網球場、運動場、遊樂場、花園、美術館、露天劇院、圖書館、餐廳、咖啡館

等,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市內公園,也是遊客的必經之地。

不分四季和年齡,中央公園永遠吸引人自由自在享受蟲、魚、花、鳥的迷人景觀,到處可見散

步、慢跑、溜狗、野餐、約會、日光浴、鄉土教學的市民大眾。一整年經常有具質素的藝文工作舉辦民間活動、文藝表演等,

也有官方舉辦藝術節、活動慶典等。

澳門絕對需要一個能兼具文化和藝術的公園,以健全城市的整體發展。公園要有便利的交通和設立殘障人士專用的設施。

除了環繞全區的單車徑,也規劃散步和登山的路徑。公共藝術可擺設紀念碑、雕塑、水池和種植各種花草。生態保護區、青草

地、適合全家玩樂的水上休閒設施也樣樣兼具。特設推廣野生保育中心,提升居民對自然環境保護的意識。澳門中央公園的設

立可以影日後的文化發展,帶動區內多元的風格,如此才能讓澳門向 “世界旅遊悠閑文化城市”的目標邁進一步。

造文化、藝術氣氛的公園,全區規劃單車徑,有公共藝術展品,有自然生態保護區,有可以隨意進出的草坪,有戶外表演

舞台和廣場。

4走在澳門的街頭,賭場、旅館、老舊的矮房到處可見。馬路上不時淹塞著公車、遊覽車、發財車

等。至於文化、藝術、設計、演藝的專業,實在很難和澳門聯想在一。然而,澳門有極具潛力的

生活美學產業,絕對不容忽視。2010年新的陽光政府成立,市政發展以全方位文化創意產業為目標。

政府主動設立澳門創意設計中心(Macau Creat ive & Des ign Center),將有助於這股文化氣息在世界

各地蔓延。

政府建立創意設計中心和資料庫,展示和銷售澳門製作的創意產品,創作也可在其中獲得更多最

新流行資訊。中心內設有餐廳、咖啡館、設計產品販賣區、設計資料中心、材質資料室及展區。對設

計有興趣的人士,可以直接在此地獲得全球各個年代的經典設計概念、影片參考,更可以看到影當時代設計概念的作品。環境

優雅的視聽室,內有租借館藏各類設計 的DVD、CD;架上有數萬本分類清楚的設計、創意思考書籍。

另外,建立設計材質資料庫(Mater ia l ConneXion)才能跟上世界設計的潮流。泰國是繼米蘭、科隆、紐約之後,全世界

第四座卻是亞洲第一座的材質資料室。據館方人員表示,韓國正在籌建世界第五座材質資料室。澳門可以快速地以博彩旅遊業

成功打造亞洲第一賭城,就可以大刀闊斧設立目標,打造澳門成為“世界旅遊悠閑文化城市”,讓澳門儘速擁有第六座創意設

計中心和設計材質資料庫,促進澳門未來社會文化的發展更上一層樓。

設立創意設計中心和資料庫,展示和銷售澳門製作的創意產品,創作人可獲得最新流行資訊。

5專設表演藝術的國際級劇院,內有適合各類表演的空間、排練室,可以舉辦大型頒獎禮、藝術節

等。

澳門政府想打造成為 “世界級旅遊悠閑娛樂文化城市”,那麼國際級的演藝劇院將不可或缺。這

裡能成為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人士的聚集之地,同時兼具旅遊、居住、商業活動等,造成為澳門藝

術運作中心。其內有國際級的演藝劇院、音樂廳、小型演奏廳、實驗劇場、Live House、表演藝術資

源中心、辦公樓、排練樓、製作及倉儲空間等,亦可稱的上是澳門主要的文化消費區。

以國際級的演藝劇院來說,它是個適合各類形式表演藝術呈現的空間,可以容納近萬人,有戲劇

Page 167: 新城填海區規劃

167

6建立多媒體科技藝術中心,括動畫、立體電影、音效、電影特技等研究和推廣。

進入二十一世紀,科學技術發展迅速,人類社會進入以數位技術為主的階段,所帶來的革命性影遠超過其他的科學發

明。數位科技的進步改變著人類社會,從交通、醫學、生物研究到探索宇宙的開端,數位科技引重要

的作用。同樣,藝術也因為數位科技而擴展了領域,產生了新的藝術形式——數位藝術。現在,科技

與藝術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間接地將藝術、科技兩無時無刻帶入我們的生活之中。

敏感的藝術家當然會感受到這種變革所帶來的影,並且深入到探索科技的面向,研究變革帶來的

反應以及日後引發的種種問題。有些藝術家的創作方法結合數位科技,也因此改變了自身的定位。因

為數位藝術要求特定的專業技能,促使有些藝術家甚至可以成為發明家或科學家,也有些藝術家和科

學家合作共同創作作品,使得藝術與科技產生互融互通的結果。

2008年,中國美術館舉辦了目前國際最大規模的數位藝術展“合成時代國際新媒體藝術大展”,期間展出大量國際著名的

數位藝術家作品以及中國本土數位藝術家的作品。研討會中也深入討論數位藝術的重要意義。由此可見,大陸對數位藝術發展

十分關注。另外一例則是創辦於2007年的上海電子藝術節,它展現了上海強大的創造力,使得國際目光轉移到此。國外的數位

藝術節更是數不勝舉,如沒落的奧地利工業城市林茲,因為舉辦林茲電子藝術節,促使當地重新煥發國際魅力。

數位藝術發展至今,已經成為當代藝術界中不可不提的現象。在世界各地重要的藝術展覽、博覽會上,能看到數位藝術的

身影。各國主要的當代藝術館也特別開設數位藝術部門,用來收藏及研究數位藝術。一個國家地區的科技能力和經濟能力,也

可以從數位藝術的發展面向得知。所以,當今發達的國家地區,在數位藝術中的投資不斷增大,已成為不可否認的事實。澳門

的經濟實力完全足夠建設一個專業的數位藝術館,促進科技與藝術的結合,並拉近科技、藝術與民眾的距離,才能借此體現澳

門的整體實力以及對未來社會的展望。

7建立澳門當代藝術館,括不同藝術領域的展示空間、澳門藝術文獻庫等。

藝術對於一個城市發展來說十分重要,除了具歷史性的藝術收藏品和展覽館,當代藝術的發

展有助於將一個城市推向更國際化的標竿。澳門近二十年的藝術發展由傳統逐漸邁向多元化,很多藝

術家分別來自海外及國內不同藝術團體、機構及策展人,相繼邀請本地藝術家參與國際級展覽。同時

亦有很多海外學成歸澳的新進藝術家,促使澳門近年來的藝術得以迅速發展、與國際接軌。

澳門本身由於歷史及文化背景等種種要素,十分有條件成為一個藝術城市。因此,當代藝術館及

文獻庫是不容忽視的建設,主要可以由硬體及軟體兩大方向作考量。一個實用性和建築風格兼備的當

代藝術館,硬體設備需要具有世界級的標準。外觀設計除了考慮獨特性及代表性,內部設施及空間的分配尤其重要,務必要適

度考量現今藝術的媒材及空間需求。

由於當代藝術作品類型繁多、體積變化多端,因此內部空間需要不同的配置,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大型空間展示廳,

括懸吊及地面升降等功能以及採光的靈活性;中、小型展示廳,配合不同規模展覽及單件展品的展示;多媒體展示空間,配合

多媒體藝術,括影像及音像裝置的設備;戶外展覽空間,適於戶外展出的作品;文獻庫,有關澳門當代藝術家及其作品的資料

廳、電影廳、音樂廳、展覽廳和接待廳,其他活動設施如排練室、休息室、錄音室、錄影室、演員食堂、餐廳、咖啡館、酒吧

等各類型大小廳室約1000多間。它也有會展中心的功能,如國際組織及世界會議可在此召開,文教娛樂演唱會、國際時裝節、

國際電影首映禮、大型國際頒獎禮也可以選擇在此舉辦。

打造一個國際級的演藝劇院或許耗費時日,請先為現階段的澳門文化發展做出最迫切的行動,設立一座比現在的文化中心

較大的劇院(約2000座位),以及一個中小型演出空間,也就是實驗劇場(又稱黑盒劇場)。這兩項設施合乎實際的需求,有助

於推動本土表演藝術的發展。除此之外,資源中心、辦公、排練、製作及倉儲空間亦相當重要。當這些表演藝術配套設施能集

中發展,將帶來更多商機,也連帶發展出一種獨特的國際文化氣息。

許多從事表演藝術的創作表示澳門欠缺排練室。沒有良好的排練環境,就沒有優質的演出創作,這是刻不容緩的基本需

要。特別條列說明提供參考:

一個理想的排練室

排演空間最少為12MX10M

能符合多樣表演的要求,

主要是戲劇和舞蹈

需要舞蹈練習用的扶欄

一面牆壁有落地鏡子和遮擋鏡子的黑色布幕(可選擇性使用)

牆壁和天花板漆上黑色

地板為黑色的地膠

有空調、電風扇及良好的通風設備

有窗,但一定要有窗簾,

以便通風及採光

有浴室及更換衣服的地方

能作為一個小型排演用途的地方

有完善設備的錄音間

天花板應有桿子,以便掛上舞台用燈及其他設備(如︰投影

機);

設有DIMMER(調光器)、

CONTROL PANEL,一套舞台用的燈光配備,有日光燈、

ETC(26度-50度)、

PAR燈或其他舞台用之燈光

提供燈桿充足的電力

設有AUDIO 的配備,MIXER、擴音器、CD機及麥克風

活動式的投影幕、電視機

提供基本傢俱(如: 折疊桌椅)

有全職人士及舞台管理人士執行管理

以優惠低價租用

第二章

第四節

書面意見

Page 168: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168

收藏、整理及查閱;收藏展廳,收藏本地及海外當代藝術品的長期展覽館;藝術家工作室,提供本地或海外藝術家申請駐場創

作,讓藝術家及市民有直接交流的機會。除此之外,一般藝術館內的學術交流及休憩設施應當列入範圍之內。

擁有良好的硬體設備,更需要適當的管理團體及制度,才能達成當代藝術館的使命。因此,在設立當代藝術館之前,應該

公開諮詢各界藝術文化工作的意見。在此特別說明當代藝術館三個舉足輕重的部門:藝術行政、藝術行銷以及策展人。藝術行

政方面,成功的藝術館必定要有專業的藝術管理及行政人員,建立一套完整的運機制。藝術行銷是當今成就非凡的博物館十分

注重的環節。當代藝術館要成為一個城市的藝術指標,需要專業的行銷團隊,負責樹立藝術館的形象和風格,並且推廣至本地

市民及海外國家城市。策展人則成為當代藝術中不可或缺的角色,許多藝術博物館除了有固定的策展人員外,亦會不定期邀請

或公開徵集策展方案。這樣除了節省局部長期開支之外,對博物館的發展和推廣產生不小的作用。因為不同的策展人會為博物

館帶來更多樣化的展出,同時為博物館開拓更多參展藝術家及觀眾群。

在澳門建立一所內外兼具代表性的當代藝術館,等於建立了一個新的文化地標。美國的MOMA、法國的龐比度、德國的曼

海姆的計畫概念,是為了結合城市的特色,同時配合本地的文化藝術發展為優先考慮條件。由古至今,澳門風情隨時代流轉,

當代藝術館要展現此時此刻澳門人文藝術發生的現況和創見,才能找到通往未來的新方向。

8專設兒童及青年藝術教育館,有特定為兒童及青年設計的室內、戶外空間和教育活動。

澳門缺乏能針對兒童和青少年推動文化藝術的場館,讓他們在環境中自然而然的感受藝術氣息,接觸文化活動。藝術教

育館的建築應具有吸引人前往的特色,進入館內,設施不論大小,可以感到專為兒童和青少年使用的貼

心設計,如閱讀寫字的書桌椅造型、高度和舒適度;電腦軟硬體設備的完整性和創造性,有豐富的電子

資料庫和Photoshop或Il lustrator等創作軟體。

普遍來說,兒童喜愛聆聽故事和閱讀繪本,館內可設立色彩溫暖、照明和通風良好的故事坊,聘

請專業導師進駐說故事或開放親子使用。青少年喜愛的課外活動之一是組團練習音樂,館內可設立隔

音良好的練習室,免費使用或收取較市場價低廉的租用費,鼓勵青少年接觸音樂。此外,還有許多室

內戶外的課程,需要特別規劃才藝教室(舞蹈、戲劇、攝影等)、工藝教室(陶藝、木工、編織等),培

養多元的興趣。除了各式各樣的課程空間,也要有展示廳、演藝廳呈現他們的創作。在潛移默化之中,逐漸了解藝術創作的過

程,也能挖掘出個人的特色和專長。

傳承和創新是藝術教育館很重要的兩大任務。藝術文化範疇何其寬廣,先要讓兒童和青少年找到學習的樂趣,才能傳達更

多的智識和經驗。有完善的文化硬體設施,更要有多元創意課程和經驗十足的國內外藝術導師,短期或長期駐館授課、交流和

演出,如此才能激發兒童和青少年對未來發展的無限想像。

9設立公共圖書館,具有讓人長久停留的閱讀氣氛的空間,採用複合式管理,有餐飲、無線網路、

工作坊課室。

澳門的公共圖書館要貼近民眾的生活需要,具有讓人長久停留的閱讀氣氛。大至空間安排、館藏

分類,小至餐飲杯盤、桌邊插座的細節,能細心以使用的思維來設計,並以追求知識的立場,設定人

性化管理制度,如自行攜帶電腦、免費的WIF I服務、無需辦理圖書館會員證,憑身分證可自由進出

等。

以紐約公共圖書館為例,它以作為「民眾大學」而自豪。紐約是美國文化的縮影,集多元文化、

金融商業、藝術人文於一身,而紐約公共圖書館能成功地深入社區、貼近市民生活,誠屬公共圖書館的典範。整個紐約公共圖

書館除了主館之外,還有87個分館,擁有高達1500萬冊的藏書。分館則主要提供文學作品和基礎科研書籍。紐約公共圖書館

有:人文和社會科學圖書館;表演藝術文化圖書館;工商科學圖書館。還有三個流動圖書館。不需要金錢,不需要會員證,任

何進出圖書館能感到與哈佛大學生同等的資格,可享受寧平和的讀書氛圍。

再,可考新加坡國家圖書館,有各學科參考文獻, 還有獨立的商業貿易和藝術兩大類的參考書區,其中商業貿易的參考館藏

19,000冊圖書(含經濟、管理、企管、公司年度報告、商業年鑑);藝術參考資料約有22,000冊(針對表演藝術、美術和亞

洲藝術的主題);另外還有34,000冊各學科的華文參考資料。以下是新加坡國家圖書館中的其他特設中心:

學生參考資料中心

專門為18歲以下的小學、中學及初級學院的學生設計的參考資料中心;中心內的參考資料有影音資料和電子文獻,基本上

可以滿足18歲以下的學生,輔助他們作業和休閒上的需求。

多媒體中心

由館方來控制多媒體的使用方式,讀使用前可以按照主題、題名和作目錄查詢所需之多媒體資料,告知館員在幾號機器上

觀看資料即可,由館方從內部播放,同時還提供手提電腦的租借服務。

綜合參考中心

此樓館藏不能外借,但提供各種參考服務,設有針對新加坡建立的參考資料庫,使用最多的為外國人和中小學生。可以從

該資料庫查詢新加坡的健康、歷史、文化、飲食,生活習慣等資料,有如一本「新加坡百科全書」。

商業貿易參考資訊服務

由國家圖書館參考部門加上外聘的學科專家,承攬一般資訊和公關公司的資料分析工作。商業貿易參考資訊服務主要針對

新加坡國內的商業機構、專業人士和公司行號提供商業資訊的參考服務。

新加坡資料中心

Page 169: 新城填海區規劃

169

收集有關新加坡及東南亞區域研究的資料。據說不論語言或撰寫,收集內容和新加坡有關的文章、剪報、雜誌、圖書等出

版品,更將影音資料、光碟、電子文獻及網路資源放到該館的數位圖書館。

其他特藏

新加坡是個年輕的國家,所以國家圖書館擔負檔案館和博物館的角色。該館典藏了官方及民間所製作相關於新加坡社會、

文化、經濟及政治生活的電子版和印刷品的海報成品。

10預留公共藝術空間,可以擺設大型裝置藝術品和塗鴉區域,創作人可以在區內隨時自由創作。

現今高樓大廈林立的澳門,公共空間愈來愈少,在新的填海地,政府應該優先考慮區域整體空間分配以及其藝術

性。公共藝術講求「公共性」及「空間性」,是向大眾推廣藝術的一個最佳途徑。新城建設的規劃階

段是預先留有公共空間,實施公共藝術的最好機會。它比較容易與市民大眾互動、發生關係,以潛移

默化的方式讓藝術滲入生活之中。

一般來說,公共藝術品按不同功能以及佔用空間大小來分類,例如大型地標性的作品或中小型的

互動作品,可讓市民大眾在生活自然而然置身在藝術之中。除了預先設置的作品,公共藝術品與建築

物之間可以預留展示空間,讓藝術家短期創作或展示,這類型的預留空間提高了公共藝術的靈活性,

也能為該區居民帶來更多參與藝術的機會。

目前很多國家地區立法規範建築物之間預留一定比例的空間,作為設置公共藝術品之用。舉例來

說,近年台灣一直積極推廣公共藝術,規定公有建築物及重大公共工程應該設置公共藝術。這項政策讓台灣文化藝術發展開啟

更多的契機,同時也產生公民教育的作用。除了一套適用於澳門公共藝術的文化政策及法則,處理公共藝術品也需要一套完善

的行政機制。由於大型公共藝術佔據龐大的空間,其中涉及建築工程的部分,為了讓藝術品與建築工程兩取得共識,專業的行

政管理十分重要。

對澳門小城來說,五光十色的賭場、酒店已經很多,現在該是注

入文化藝術氣息的時候。公共藝術的功能十分廣泛,並有「無牆博物

館」的美稱。讓藝術創作佇立在室內戶外,一方面美化環境,也平衡

過多的商業娛樂和消費,同時讓市民大眾感受到生活真善美的本質。

澳門人從八十年代發展經濟,漸漸改善生活。三十年後的今天,

我們有權利追求更優質的生活,更佳的品味,和更可持續發展的城市

文化建設。我們誠懇希望以上十點能夠在新城規劃裡逐漸落實,同時

能夠適當地實施於舊區。我們深信以文化藝術提升澳門人文素養,才

是未來國際城市的發展潛力,請不要讓澳門人等待另一個三十年了。

為下一代,我們要文化藝術注入新舊城 -

支持名單

Esther Cast i l loLucy Fan陳宜宜Cel ia VongSarah SunMandy LeeHoiKe i ChangJanus IpFat ima Ferre i raQueen ie IongMar ia Au Mong ChaoCheong LeongMiche l le LouKa Hong CheongAnge la MokNamani La iTracy NgCar los Macedo E CoutoSoap KanChong ChanSolar SuGuiomar Mora is V ie i raAyumi Be l laPhoebe ChenRikon Weng Hong LaoAl ice CheAins lye NgKev in Ch ioCe l ina MarquesChr isty KuokEdwin HoiMonIka KongYaya XiaoVanessa LouWinn ie Lo iAn ita SantosThomas TangIan Chau

Kenny LeongKobe Chon Kit WongBbluesky K ids 藍藍的天Anna ChanLawrence Sh iu Ming LoTina WongLeju l inda TangIsabe l LamYvonne HoSharon Cheung馮延Nelson Ch ing Ka i S i tAdjj ima Na Pata lungLon Ka He iPat IoConnie WongMmeng LamTresto Lo iD ickson ChouSebast iao Vi le laTessa CheongEsther KooiLou ise TengJoe ChoiV i rg in ia Chan李麗萍Kin Weng UAmy Ta i Ta iMicae la S i lvaYoanna LoKev in WanJudy Chan汪澤先Anima MacauBetty NgKf S inSteven LeungStephan ie LamEmma Yeh 葉思妤

Karen Le iShun IoIsabe l Luc ioChi Ka i Ao IeongLazytuba 搏同情Kathy CheangLeandro Eugen io da RosaHelmet IeongSuk i LokWavi i TawakoLoretta K i ttyF ishyLu is F i l ipe日向清Teresa LamLee Ching T ing小箱子李爾Fernando Made i raKe i LeongLance LamBirdy Chu林慧祺Edmund FungKa Ka LeKam Fong Le iIan WaiFanNikky TamSai ChanLoba LamEt LeA Rau l R lcy權少Haj ime ChanAlex PangJane Le iDexter ChanMargaret LeongHim Sa iAna LamHarry Ng

全朋友Long Ke i LamMix CheokVega HoChan U Hong膠膠Corre ia da S i lvaNick Bar lowCaro l ine Chao ChaoJoyee LawGig i WaiChr ist ine CheongBadInf luence PartybandKink i ChanOld ChengToby LamPamela N. Inc ioJ im IeongStacy Ruj ing HuangLok Lok WongYoNd KuongManue l Jac into Dos Re isMax ChangAndrew HoIvan ChanMartha LeongCapr icorn LeongNic ChanRingch i KuokJohan Le i啟航Bruno KuanMandy S i TouCindy ChaoSte l la Le iR i ta Santos 姍桃絲NoNo ChanLoson LoJoana S i lva

Apple ChanAh YanKai Pong VuMiche l le ZhengJav in MoBirdy ChuMobo ChengOndina ChanTang Chio KuanIong LeongRaymond Le iRay LaoClement Chan趙懷玉Nico Nico ChanHo Yuen KinJeffrey HaoFi ChanWind HoLai Kun ChaoIvy MokNg S iu ChanLao Man S iBery l NgChiH in Ray ChanMi Inner-miMary ChungJun MakHyde WongMat ias LaoKathy CheongChr is Cheng Keong ChanOska ChanRicardo SanchezAnton io L ing Car losJohn HoYang L iuCsm CathyMimi Le iSamson Chio

Rui Rasqu inhoEl i zabeth De Carva lho FernandesShe l ley CheongShar is LeeSyLv ia ChanMachi Chon粒粒Weng HoAlv in VongSteve LamNovia S ioKr isty WuSonia LaoLuc iano HoKaiu ChoyTim TsangHosh izora Cake ShopAnson SamAda Chan令狐昭Xiaozh i WongJoe l Rosar ioCar los MachadoVtor FernandesChi Ka Leong陳虹朵John KwanFe l ix Ai rp layDomin ic ChanSiu S i LeeEdwin So桌遊村Ben AuTerry CheangPenny WongAndrew Le iGabr ie la IeongAmel ia Mia Le iCatar ina Le iManue la Ho

Chek Thurn TanKama Chan建燁Avis ChongParko NgViv ian LeongJayx MsjohnncLing ChSek K it CheangPatr ick ChuF lorence HuiMar iana Csar de SVivek Na i rCh iman ChaoSammi ZhengKin Pong NgCar la Gomes許 書東Axter Ka i toWeng Ian HoRex ChanKin ChaoEdwin Lu iYen J ian L iangJ immy LeeAntony ChuWes ley ChanKam WaKenj i WongSy lv ia Yan WwiKa Fong LeongMarco KuokChongKin Wong艾雲許薇梁細Kay YkwSok ie SskEve lyn ChanS.s . Ls-p KerViv ien Costa

第二章

第四節

書面意見

Page 170: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170

Chonin LeongAna Teresa Reyno ldsCherry U l iLuc ia S ioOmar KuokSiu Ian Bo BuiOneone LouFlower MakVern ica Law基斯渡化Znn SouBlack GatesKe ith KuongGrace Ao IeongKe lv in FongVenus LeeEdoen Kang聖男君Kit Meng S ioYolanda Le iHon Wai Le iWing LeongWai La i CheongJose NevesChing-man LauAnge l HoDon LamChr is LeungLa i LeeHouMarco LeungHoi Man AuJoanne WongNik i PunJamie Kong小龍Venus Chan 陳婉兒Ang Le iChon Man ChonChong Son WaMiche l le LamFernando E loyAndrew CheVictor ChanTr ista NgKr isty ChanMaggie WongAlex ChanMir iam WongJerry KuokBee Be ing LeongKatong IeongShi r ley Le iYvonne Le iHarry Le iYann l i LeongMer inda LaoBuza CheongPu TinaToby NgYu Ieng CheLi Sof iaPedro LucasHoho LamJoel Made i raBenny WongPatr ick Ch ioCrysta l ChangAnnie LamCr io LaoTracy ChanCherr ie LeeJeff SuenMok Chi影子Benson NgRichard CheukMike ChanIBe KwongMacau CarparkYukar i W. Ka l i l yJay WongBonnie T in黃阿農Wai Man HongShuan WuNonoleong Chi HangJess ica Gise l leY ip Chu iszeWaterTe lma WongMandy LeungAfa Ch iangKiu-wai ChuJeffrey LeongCarr ChanSherry YeungHenr ique De Carva lhoU Chi K i tSamue l Kachon IongVeron ica TangSusquehannaLok Ta iKent WongSam Chung

Lao Wai lengChong Chun HengWelson L ingYider Hsu王思琴Rhea IeongBenv inda SantosJenny LamAnabe la Robarts Guerre i ro Estorn inhoPinky WongRoRo Leong劉虹虹Io Weng TangVanessa YamSy lv ina LeongVincent Chu iPhoebe Chum C.Jeff IeongAndy Sf S iofongHerman Iu 余曦陶Yahung HsuRafae la Teresa de Ass isWu RubyNg Kam ChuenC. Pang ChoiPanPan ChanEr ic LongBjrn J innKaren KanIan i ChanKaid i X ieE lena Le iTony LeeJoyce KuanMidd le ChongMc FongKit BreadWendy VongAr iez K. ChanJek Skr imMonc LamPam HuangE.z . ZzeBaLl LeongClocka Michae l KwokHugo NgErnest VanLuis NunesBern ice ChanIm Hok lonSuperpau l NgEdith CheongTinT in WongKerr ia KuokNathan ie l ChuAaron FongCola WongSusanna La iRos i ta ChangBoat TangGass i PangIan ian TangNancy GuMiche l le CheangJim ChoiWayne TamKaFai LoKa Hou LeoMike LaoAlfred KouTheresa Hiokuan Lam細峰Xman TamIao ian ChuAnison Mike WongWi lson LamJanet LouSteven HoChan On Ke iKong Ka Man馮永權Ck CheangIke CheungLego WhyNg HaseoTimothy LamCarr ie CheongLazyk i t ChoiRena L. AoiJona ThonJoane WongTeresa TeK Em MacauPenny LeongCe l ia Ao IeongGig i LoApple CheangConnie PangJi ro S i TouBenny Ch

Chak L inG’Sio NgFion LeongBirdBi rd SouLi ly YuenBruno Capitu leJay LeongAlex PasuRossy LauWong ManCheng Teng LeongLok Io UMan Teng HoHugo Chon Kit LeongLee Wing YeeJoe Chan雷傑聰Emi ly NgDora Lo iVanessa PunCheng ManSophia LaoTina Wong郭 偉康KaiFat NgEdmond WongJenn ifer WWai Teng MakPou NgCec i l ian Ao IeongWinn ie ChoiB igpek FongLe i Cheong L imWyan HoiRuby HoGregory KuongLau Viv ianGui l l LoFa i Meng Le iIvan LamChi Ian UMio K in MouCec i l ia LouAda Le iWengi Le iEmmy MaEl isabe la LarreaAl ice NgFlo LOTommy ChuCar los SantosOxyg TamBeckey PunNga Ian S iEng i ChanMush RoomAhbo LeongJames ChiangXenia AoJudz Cee藍藍Grace WongChr ist ine Kaman Le iS io Chong LamAnge la Mei Ian LeongChi Keung WongSimon LeungTammy Le iPou i Le iL ippy Ja iB i l l y ChanSam Sam MiAda Ho Ka IanCrysta l HongJanet LamRingo Ho何小花Lsa Wong曾搞威Mc WongKenneth HohoJeffrey He i -Man ChoiK i tata Le iL isbeth Le iMeyan LeeSio ChengEsther UnRache l TouDickson B. CheongAtarah Ke l ly ChanIvan LauTeddy Ch ioAnew LioRay ZhuCoCo Learn ingL ina Franco李建琚Mar ia Mal i CheongCarr ie KwokJenny Ol iveros LaoEl l i s Issa UMa Kam Pio

Wak it LouAbdie l AdamsKatn iss Ao IeongDav id WongLone Chester FungWeng Ta i LouRosanna 小琪 CheangOnida LamUn Teng WongCec i l ia SamHomen Sam魚樾Woodstock CheBing CheongCandy LamLi GarSabr ina KuokMei ian TamMerc i TamRain ChanDebbie Chan Chi KunIny ChuDan LokWong Cheng Pou WongSamantha Le iCe l ty Le iHenry HoEdmond Lu iYa L i Emi lyRaymond ChuIkey YuJenn ifer WongKa Man HongSis i i CheangLe i U MengYuk i IeongTracy Ians in ChoiIeong Pu i IanCarman ChengKaxia ChaoHou InRex ChoiObr igada Cheng’sKurt Le iFran D CheongIu Man TangHarry LouKitty LeeJean TsouAstor LongKit LeeJose lau Mar iaMylene FongJoe LokBeez TangShi r ley LouNadia PunJingmin ChenCandy LamEr ic ChengSun LoPesptuo Anita LoEr ic FokOl ive Dez 田崎珍珠Kar l GaoJames Maksa icoSt FxtChen Keen CheongDav id YuenPatr ick HoAndy Leung陳華康Laney NgWelcome F iftyOne AHenry X HenryI r is Le iN ico le WongWeng U TamKarsty LamSev icky Le i林木木Irene L iMing MokPatr ic ia FagundesAlex Pere i raStanczyk Gabr ie lJust in NgKu WangIzz i Pa ise Al lanMatthew HoStan ley LokJean ise La iL ing l ing ChoiLawrence Iong鄭雯庭Raymond 澤 HoAnita FungKeyu ChanHoi Sa Mona l iK i t LoChan Wai Ch i

Jean Sh iehLa i i ChengGi LuCos ine YuJo HoZi Y ing WangOn U Derr ick Leong麥家俊nico le wongVictor ia ChanJerry Leong三京米分Vidonia Kaman VongHichew IekMoon CheongAzura GaoLe i Chan URik iag ig i R ik iA lberto ColoaneNga Man Le iZhe ChaoSugar LeeDanie l La iChr is Le iR ichard HoiMiyuk i SzeJason Sou陳潤佳Hao ZhuAthena TamJohn KeysHou Fa i SamWendy ChoiSau Yee Ch iangTr is Ta iHoiLam CheongKerry S idJewelz WongHenr ique Carne i roT impan i ChanPeggy ChoiL ing S ioAdd Sugar HongKongMirabe l la LaoMargar ida Le iCh i MengChofan Vi rg in ia LamEl la Le iFranc isco LeongNata l ie WongViv ian 王子 OngUn Kuan AoVenus Lo iFong MercyAge l Le iR i ta Serro Agost inhoEsther PaoDar ian AoJuniper WuPerng JeuAmanda LoiManhou WongRui LeaoSandy ChaoChr is HoAust in TamLi l’Hong Sh何還好Wendy Yang楊宗樺Lucy TseungZarah FongRainbow ChanPhoebe M. StymestTequ i las Sh ihMeiKe i ChanOl i LauChong LoSi luz’ StrangeAsy lumSt YukHou Sa i Le iFranc isco Le iHugo LeeMaggie Ch iangVincent S inMasako Hisa ivgaGrace FongLuis TouGary Leong莎拉Banjo UnFerd inand MokFlorence HoAna Pau la VLeo LamAlex Chan文偉Cherry VongLex Grac iasCather ine LeungLeong 美麗

李Bonnie CheokKik inha IeongViv ian KuongEnZo HoKa Seng IongSara ZqueteGal ley Le iH idy ChanHugo ChiangLi ly ChanBean Mak黃佩蔚Un Jimmy ChoiB i l l Kam Pio UBenjamin LeongArtpower DashzSabr ina Da S i lvaVanessa LeongAki ra X ieEnya La iAndrew Kle inMi l l ChanLa in WongBeatr i z Santos張棟樑Maggie ChoiF igo ChanKuai LoReg LeongLe i H ioTongChikuan UnNora MakIvn Le iL i l ian Kau l i tzKe lv in Ch iangHe J ingKenny ChanCrysta l NgSheep Mei LarryCheng Iu LamGerva is ChanAmy S ioB lue ChanAkin PangRed HatAn Ge lJov in ia Anton io清叔Anita ChaoFranc isco Conce ioOrange WongSam IpSwing LeongKit MakCiv ic TangAndre Kong StevenNeo KouAnthony WongFe l ix TangKenny LazyVincent HoiChr ist ian CarstensenSof ia L ioCm HongI .q . LamHoi Ka WaLobo IpCec i l ia Ung火昱小欣Agnes Cer l ia MakPhoebe ChoiJu l ia LamKaLong TongBax LeeE l la S ioPeggy Le iSamson LamKabo ΤαΜIsAac CheangWong EmonRexrock ChaoHerman ChanFishBa l l Le i歐新成UnMei LamStephen LauLe i Sy lv iyeSa Sa Les l ie LeongChonHou CheFa Kou鍾叮叮Domingos CheongRaymond ChongChong Pan NgSher ina KuongJoana Le iNata l ie Lam Weng NaRhino Lam

婉婉Aaren LamAndre ia R ibe i roLam La i朱志濤Beatbox Darren LanGabr ie l Sy larPau l Lao 聯Winn ie J iangVitor Va iAnnabe l le IeongKate Kay K. Wi ldCh i ldSte l la NgSio Wa Chu小狼Kelv in LeongPatrc ia Te ixe i raCarr i TamMan KaCasber U Ka KitJoery Le iAaron IuCho Ian S iuJust in CheongSteven LeongSou Ka HouLeven LauHugo LeongMing ChangVincent LeongKayrus MengElena LengWai Ha Che文仔珠珠Ham LingChao CheangAlv in Le iTch TangKengIn WongYu FayeSara Vio leta Das NevesS incere KouEndo UnBg Ng叮叮Chr ist ine LongZono KanYan-T ing A SouMimi Cr ist ianaRainy SouLapIan ChangWagner HoCandy SumMiko Lo iNe lson WongPol ly LowEr ic ChanBi l l y AuPau la Le iKuok Sut LengXiao L ingAmy LeongJason L ioJc BeeAnna Ta iLok KuanLee BooFat in ChanEdmundo Remedios Lamei rasTeresa TangJojo ChaoJust ino YpLiz KwongTreefa i WongSzu-Ying CheueF l ionsky Wi l l iam WuMin i WongYugo ChanKitty ChanAnthony Stephanos LamSo RayThomas TangVong AmandaJack ieCheok Kuan ChanRain WongKam Pui SanSio La i L ioSophie SouIan Ch i ManFong Chao NgSue la lababy VongHoiha NgPierre WongDwayne KuLeo WongJian Ga l l ianoAgnes Lam

Page 171: 新城填海區規劃

171

Pui Wa KuIsa ManhaoLam Lam ChaoDomingos Le iFranc isco Anton io Gona lvesIvman WongFe l ix Ferre i raSte l la TangChoi Fong HeWes ley HoiKeyv in B iParuko WongDanae AoHei ChuMatthew ChoiBob LeongKahe i TangJ Le i Le iAndreu L iaoWing ChanGlor ia LaoJim LeeDaisy Chan莊粥Patr ick KwokLiv ia LamSusana GomesMi l la WongBoBo ChoiJoe TangHau Laam Ng糖千悠Barry MokAbmoney 叮噹Patr ic ia ChanLouJun ChanMap LauKason Tsang Ka S inGraa Lo KongAmu HydeTopman IeongZoe HongWindow LamIor i LamManue l S i lvaRobin LoSummer HaPinky ChanStephen WongCindy YangMay HaIrene AoRapar iga Estre lar影子馮Car la NoruegaTracy WongTina FuMay WuHoi Ian AuShiba Cha iCarmen KuoFiona LamWindsorJoe HoCel ine ChanMaggie WongRabby HoKami IpIm Samsam賴喜憨Na Na ChanKa Cheng HoWade ChanLynn G-JacobsonBunny Jen藍錕銘施援程Akira NgJoker LoFion Le iMc KjPan Le iR i LaoMar ia Carva lhoJoana Corre ia Da S i lvaJu l io LeungAo ManAnGie ChanSarah MakRex WongChi ChoungRoy HoOscar ChoiSao Man WongRebecca TamThomas LauChr ist ina ChaoEdwin HoManny LeeMichae l Mou青蛙Di l i Ws La i

Pau lo Jorge BarbosaKoby B i l tChr isty TamPiera ChenOl iv ia TamCaro l ina BettencourtRaque l Carva lhoMi lk UnChon Kit TamAnge la ChanJos Lus Estorn inhoRainsan S io蒙查查青樓劇坊Aron LkdsjfwpedmfLes ley S iKaren Chac im CheRyan LeongOzcar Le iS i Wai CheongJenn ifer LeeJonathan LamPrudenc ia VazAngie C. UngAhwet HoHelga HoZasa ChanQuesta FanAk ina Le iSandro W. P. Le iKe i th LouAnnis Le iChr ist ina YuJames SunTony RomeoGi lbert CheangCable ChenGinger Wi l l iam 姜 KeongMel issa Hoi梁祥發Adalberto Tenre i roCaro l KokJenn ie SunJermaine HoSin Fong戲劇系Mar iana Bace larPenny NgVal inda Wawa ChanVito YuMiche l Re isMabe l NgLines LabHobbit NgDor is ChuHi lda LeongMenn Sa ChowMel CheongRebeca Le iMeren TongWeng Ian KongJoao FurtadoDiana RochaWendy Wencha i Wong WengSiS is ley ChanKate ChangRico LengJerusa AntunesBo TangWing WongKeith KuanEr ica AntunesDick ChanBi l l i e S iRache l LeungCar ina S in Man LeongDim WongBoyce LamFlora CheongPao Pao NgDirco FongJoseph ine LeongJos DuarteKin Man CheongWai Meng WongAl ice TangCalv in ChanJoanna ChanKai Ip Ch ioTommy TamZonier CheangCe l ia NgBarbara Stre i ffPu ian NgCar l FongRuka BorgesBarbara M Xav ierMtc 澳門劇場文化學會Fi l ipe Migue l DuarteKaMen S inCaro l C C Caro l

Jenny Lam廖家豪Onion TamRegina Ng郝嘉隆方俊國Samuel NganVincent VanWi l l i s Chan幾米有計Wendy Orz LamEddie Chan柯麗儀SioIn KuokPhoen ix LeeKaito S iSun Le iMeng Cheong NgHou Kuong TouWinn ie FokKyCheng CheangJoanne MagdaBonnie IunCather ine CheongNga T im UMiche l le YeungEdmond MakLe i ChengWarren L iuCrysta l ChanIan KuongIsabe l P i te i raMiffy LeongSimon PunMi l l i e Cooper ‘KmIam Ian LamCel ia IuYuty Tam迪迪 DickyBr ight HongZoe l ine 獨角兒Pous i LeongHera IeongEwing NgBurger ChanBear Bear WongYan IeongWina TangAlph A WongKunieng IeongSok’ ‘PengShi r ley KuanFay CheongRyan TangLoumeng Channe lMeDathy LamSansan ChouTwinsen ChanHanseng HoJac inda CheangNana CheongCastor FongNgai Neng OKamt im Le iAnge l ChanTeresa SousaClar issa YuTommy KuokAndy Wong鄺梓皓Dae Hong KimKinr i PongSnow LamAl ice Tse Lok ManLuis Lam黃添源Winnie LaoF lora LouMa Cheng ULam LouAth ina DragkouLyd ia MakChe lsea MakEmmoon HoGary Hoi HoiChon KuokTakara LeongKa Man LeongYi-Ch ieh L inCandi ChuCandy KuokBol ing HoSonia ChanAndrew Yang何真真Andre ia Mart insBobo LeongNikk i Wong青些Liza YuWi lson ChanWu S ih-Fong

Dion LamAyabie La iK ico Le iNong LeongRain LaoOr lando LeongCec i l ia HoAndre ia Rodr iguesKenee SengSherman ChanRayven KuokMichae l IeongSonia Ka Ian LaoKitty La iStephan ie LuSuSan LouNer ia ChuCaro l ine Coba ineLav In iaPedro CheongBee WongAna Ke iE lv is Hong鄭宏棋Just in Ch iangSara Xiao Fe iPr isc i la OngNin ArAnge la CheongMinn ian NgRoxas HoJOhnny TamAmy Le iI t i Lee Ho YigFongs i NgQoos 構思Sonia NgCar los Mora is JosChow Wai Sum WindaTim IpAmber MaVirg in ia Jack ie TseMar Sara ivaWenchun Ravens ieAmiee WongSerg io ChanChavez IuTheresa ChoiKagome AoCandy LeongTabitha LouMorr is ChanGlor ia Cat AlbertoRaphae l JapanCutt le IaoJ iwon Yang海海野菜慧詩Fina HouKizzy VanDenis Murre l lSeng Ka Fa iRoSie LoChiang Weng HongBen Ieong慕兵Andr Frad iqueUna Lam粟小米Eva LamYeah Myl i feR ita P i te i raKa Seng LoVincent ChangGem LmbKun Nga i NgJaque l ina Quinta l ChanHel ikon MgKai Chon ChanJose Be loJason T. ChaoCt ia NevesRay HoJin WongAnnie MokFif i LamSeng iam CheongAr Yan QPartyC lown HoRuby Ch imKathy HoiJ i l l s Ch ioNam NgKim Le iMatthew L’ DaMaLam -DawnDenise ChangHoi CmKar ina LamIr is Cc iWes ley KuanKarmen Cecs

Hiro UnSean SamRicardo ManhaoAmenDa Le iF ish WongFa i HongEdmond LeongJoe in LeongBrenda ChoiKamen CheongKent IeongTina NgJoao Ferre i ra Da S i lvaSte l la L iaoLuc iana Le i toDa l ia Augusto De Ass isL inda LeongCherry ChanPeople BenJoey Le iUn Teng ChioSamson La iChar les IeongHok Kan ManLeong FanSanSan LokKik i Ho iMark Ch iuMonkee LeeKenj i Wai ChangPa l LokHio Fong TouSarah Le iTam YuMInaVincent IpSrg io RolaIMei Ieong莊博堯Prin Cess TengEunice ChanMing HongKumi DearKaDawn S iuHan CheongMax SouSiu Ming Le iKuby NgNoel Fong歐俊軒彭彥儒Jacque l ine ChekAlv in CheongFatCow HonCec icec iduck FongChester LauLu lu La i蝦餃Ptr Fa i iGarden ia S inCh ik i LaoBoey WongMiche l le WanAbby LeongVic WongEsther AuSos 傑華Crysta l NgOnke i LeongTiffy TangMeit ing PengCheng LamFish LauDor is WanZeronos ChuLaura LeeDaisy LaoJevons LeongChloe NgChr ist ine CheDanie l ChanDel ia Le iA l ice LamSin LamPanda KwokHei La iMay i MokCarmen I .W. ChangJoy S in Lok YueJu l iette CheangLuis PangKit CheongSaofong KamMar ia LeongKen ChanBen Cheongooo oooPinky CheangTeresa Fre i tasRosemary CostaKa Long WongHyewon Jang梁麗儀Kay Chan

Er ik KuongCec i l ia H.C. L iuEmi l ie L iu陳韋Er ic Wu袁浩程Kenny B. Ga ld ino Kengado女王 EchoEl iseLou S ioboPatr ic ia Russo Pere i raXana P ite i raMar ia Joao CaetanoSarah LeongCrysta l ChanCk ChanKhr ister Lu iJohn VuMonica ChangJason LamCoffeeChloe LaoAgnes HoAndreu BadTeacherBranca Jos Fa lcoHs iao T ing ChouSara LoDamn Fa iSy lv ie KaoFish CheongSweng Le iCh iao-Wen ChuMisun KimIvy ChanJanette TamDaxiang L inKong KieAntn io Fa lcaoTerence Hea EnIonfat HoKit Ieng KamLok HongPhi l ip LouBear Ke iBe l inda CheongSen L inAnge la CheongChao S io leongIssac Tong Weng Io俞狗狗Egg LamCbxp HondaMichae l Wong 黃天俊Josephine ShenYu Cheang陳宜廷Kunhou Le iChr is S iuDona ld HeungCheong KaChioDicky TsangOfe l ia LOMatthew HaoAndrew Chan梁英華童訢Man LaoAlvan YuIrene MoKaren ChanGig i Lee窮空間Bettys McMemo Wong玉君Nata l ie PunChow Fan FuSiochong MokJaque l ina Inac io VongBenny TangTam Seng IeongNien-Yun L iuChien Hui KaoSinsansun LeeRicardo WongSeason LaoPang Glor ia KamanTerry H LeeSandy LaoYolanda KogDang U Weng HongKa Nga i Ka Nga iAquino Da S i lvaGaby HoFrank WongBern ice CheangIok Wan- Chr ist ina ChanNathan ie l UngChr ist ine IeongHong Chong IpKaren KunWeng HoKoyao Oo

第二章

第四節

書面意見

Page 172: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172

我們的聲音

澳門天天進步和改變

誰願意望背後那一面

面對急速的發展

當中我也有意見

但汽車已將我聲音蓋掩

我的聲音試問誰聽到

誰伴我逆上踏每一步

和寡不因曲太高

只因睇不到前途

為理想有一天終於等到

我最渴望提倡藝文和教育

不想髮白年頭才等到

創意產業如風 藝文隨清風

滲入我們城市中

齊心灌輸澳門每一個年青人

充滿藝術氣息 使教育完善

增加教育和建設 和諧共

創好未來

要世界也知道澳門多精彩

齊關注新社會下一代將來

關注藝術發展將改變未來

相信努力齊創作能融入

社區合作

確信澳門將會似煙花盛放

澳門天天進步和改變

誰願意望背後那一面

面對急速的發展

當中我也有意見

但汽車已將我聲音蓋掩

大眾聲音那日才聽到

期望建立那互信通道

實況諮詢中探討

不應草率兼胡塗

為澳門去鋪設燦爛前途

齊心灌輸澳門每一個年青人

充滿藝術氣息 使教育完善

增加教育和建設

和諧共創好未來

要世界也知道澳門多精彩

齊關注新社會下一代將來

關注藝術發展將改變未來

相信努力齊創作能融入

社區合作

確信澳門將會似煙花盛放

作曲: 陳蔚風

填詞: 胡家兆

製作: 何嘉偉 姜偉靖 曾慶欣

演唱: 孫鳳明 盧榮儀 任施思 林詩敏 蕭汶 何芷 程文政 廖偉龍 施奕存 趙崇灝

媒體報導網站

澳亞衛視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 iew/_GtZOQ3ldbo/

澳門日報 http://www.macaoda i ly .com/html/2010-07/11/content_485543.htm

華僑報 http://www.vak ioda i ly .com/index.php?tn=v iewer&nc id=1&nid=160278&dt=20100711&lang=tw

la sr ie Or ig ina le http://b-cx.macaup lus .net/posts/fee l ings/854

Teat ime for des ign http://teat imefordes ign.wordpress .com/2010/07/22/5行動-by-澳門/

5+1 work shop http://minn ian.b logspot .com/2010/07/ lets-5gos.html

B lueberry’s Pocket http://b lueberrypocky .b logspot .com/2010/07/5gos.html

CastTV http://www.casttv .com/video/5akt6n1/5gos-v ideo

Zoofs http://www.zoofs .com/v/8txU0AW_YRs

OUT TO Box http://outtobox.b logspot .com/2010/07/ lets-5gos.html

Qoos http://bbs.qoos.com/thread-1741289-1-1.html

澳門流動社區 http://forum.cyberctm.com/forum/v iewthread.php?t id=562089

macau.creat ives http://macau-creat ives .org/read.php?582

Page 173: 新城填海區規劃

173

關於本澳新城填海區規劃的幾點建議

澳門政府新城填海區規劃工作小組:

澳門作為一個僅僅只有29平方公里的區域旅遊度假城市,每年的遊客已達2000多萬,土地資源的缺乏可想而知。現在中

央政府批准澳門可以填海造地350公頃,以解決本澳城市發展缺乏土地的燃眉之急,這是十分難得的大力支援!在澳門已經列

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遺城市名錄之內的當下,如何科學而有序地規劃并利用好這五塊新填海區土地,是檢驗我們的政府是否

真正把澳門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放在施政第一要務的試金石。

社會上關於新城填海區規劃已經提了很多有益的意見,我們認為在規劃和利用上述珍貴土地資源時必須重點考慮下述三點:

1. 澳門城市賴以永續發展的核心經濟根基是產業多元化,而產業多元化本身不是空話一句,需要政府政策大力扶持和主

動傾斜。譬方說,目前最有可能引導本澳經濟發展壯大的新產業群體,如文化創意產業、中醫中藥產業、旅遊產品產

業鏈、會議展覽業、名優食品飲食文化產業等的發展均離不開對土地資源的渴求和需要。政府在新城填海規劃時應該

預留足夠的土地,建設讓各個產業群形成獨立發展并有機聯繫的孵化中心或基地,打造一個互相呼應的大型綜合產業

集群購物暨商業遊覽區域,由政府投資建設或牽頭建造若干個營銷大廈或中心,以相對低廉的價格長期租賃給上述五

大產業的廣大中小企業,而且提供稅務優惠、信貸優惠、在外資激烈衝擊本地市場和企業的情勢下,起到政府應起的

保護本地中小企業新產業群逐步發展壯大的政策扶持功能,使政府支持本地中小企業發展的承諾有實實在在的載體。

這可以說是本澳中小企業能否在政府新城填海區規劃里得到發展機遇,在政策的傾斜下快速成長的最大也是最後一

次機會。由於澳門地理位置的局限,以後不可能再大面積向海要地了。所以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要珍惜這一次的新城

填海區得來不易的土地,要真正拿出辦法來保護和扶持本澳中小企業和新產業群的生存和發展,否則城市一味靠賭生

存,我們怎麼對得起國家對澳門的大力支持?怎麼對得起我們的子孫後代?澳門城市又如何永續發展?本地中小企業又

如何抵擋外來大企業的市場蠶食和弱肉強食?

2. 新城填海區規劃必須利用這五塊新填海土地的發展機遇,把本澳新城舊區的道路交通、綠地綠帶、商業網點、旅遊

景點等互相配合,互相依託、互相串聯;同時利用新填海的部份土地與本澳歷史城區建築群附近關聯土地進行適當置

換,以便在世遺城區建築群附近營造一系列銷售各種紀念品,禮品和特色餐飲娛樂商業集散中心,打造成一個個各具

特色而有商業氣氛的旅遊景點,甚至可以考慮在新城填海區設立海邊飲食長廊夜市,從而形成可以讓旅客延長在澳逗

留時間的旅遊鑒賞和消費產所。

3. 新城區填海規劃必須從城市發展的長遠核心利益出發,避免一次過把土地處理完畢。除了政府行為或對本地中小企業

的土地支援和新產業集群發展需要,政府應明確宣佈,土地的出讓,必須以公開拍賣形式進行,而且是分階段有計畫

的,從而保證以後幾代澳門人的發展空間。

綜上所述,新城區填海的總體規劃必須真正以民為本、陽光施政,以本澳城市的永續發展為依歸,貫徹總體科學規劃和分

段實施計畫,更要避免重蹈若干年前本澳新口岸區域的發展弊病,計畫頻頻改動,最後馬路彎彎曲曲,建築物欠缺規範佈局單

調刻板的教訓,只要政府廣聽民意,科學思維,前瞻規劃,公平正義,澳門的新城一定會更加美麗,澳門的中小企業也可以乘

勢發展壯大,澳門的城市競爭力才能不斷增強,構建世界旅遊休閒都市的目標才能早日實現。

澳門地產發展商會

常務副會長陸惠德

二零一零年八月七日

澳門地產發展商會常務副會長陸惠德書面意見2010年8月7日

第二章

第四節

書面意見

Page 174: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174

一市民書面意見2010年8月8日

Page 175: 新城填海區規劃

175

愛新不忘舊

——出席新城填海規劃公衆諮詢會有感

新城填海規劃工作小組上星期六在旅遊塔舉行了歷時一百八十分鍾的公衆諮詢會,參加者多,發言者衆,擦出火花。美

中不足之處乃與會者多只聽見發言者之聲,不見其人,以及個別發音者的發言時間頗長。我建議在下一回的諮詢會上作兩點改

善:一把現場錄像同時投放在熒光幕上;二把發言者的發言時間控制在合理時限(三分鐘)之內。

出席諮詢會者無論是社團代表或個人,都是有備而來的(帶備稿件的,準備即席發言的,只準備耐心聆聽的等等),個人

認為,帶備講稿者最具優先發言權,應讓他們先提綱挈領地把高見濃縮在時限之內發表,發言稿則送諮詢小組會後仔細閱讀;

即席發言者也該有點為他人着想的意識,適可而止,以免剝奪了別人發表意見的機會。要控制會議的流程暢順並不難,發言者

在會議前先登記,發言時,現場工作人員以倒數響鬧計時器計時,鬧聲一響發言者即須“結案陳詞”。這樣諮詢會就會進行得

更緊湊,更吸引,更有收穫。

我以一個土生土長的老藝術工作者的身份在會上即席發言。大會設定的發言時限為兩分鐘,我的發言時間是兩分五十九

秒——但仍算是發言時間最少的其中一位了。我的意見概括成三點。第一點,盼望新城不會再看到歷史遺留下來重武輕文的傾

向和現象。第二,新城區內文化藝術活動空間的設立應也同時面向普羅大衆,面向升斗市民,門檻不要設得太高。國內的為不

同年齡層而建立的活動場所如兒童文化宮,靑年文化宮,老人活動中心等等是值得我們“複製”的(名稱則可以新創)。說我

們生活的地方是“文化沙漠”可能會有點誇大其詞,但與別的發達國家相比,我們與“文化沃土,文化樂園”的夢境相距還很

遠。第三,我們憧憬的是我們十年八載後的未來,但我們卻未正視我們先天不足與後天失調的現在!政府跨部門的父母官可以

成立工作小組,徵詢公衆對未來新城發展計劃的意見,為甚麼市民大衆仍在面對在舊城開展文化活動的困境時,卻不見有跨部

門的工作小組開一兩場諮詢會,來徵詢一下我們對活化舊城的一點意見。

會上,不少與會者都表示活化舊城應與創建新城同步進行,而我的內心卻是這樣想:愛新(城)不該忘舊(城),在計劃

如何創建未來的新城的同時,也該好好發掘發揮舊城的潛能,讓遊客所看到的,是個充滿活力的中西文化融滙在一起的活力小

城,而不是一個用以存放世遺景點的龐大博物館。

周樹利

周樹利《愛新不忘舊》2010年8月10日

第二章

第四節

書面意見

Page 176: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176

一群熱愛澳門的市民書面意見2010年8月10日

澳門地小人多,為求配合城市發展,土地資源的好好利用實在是一個不得不細心思考的問題,有限度地填海造地可能是一

個無奈的解決辦法。就C、D區範圍政府最近曾舉辦多個諮詢會議,向專家及市民聽取意見。有專家在座談會上提出加強區域合

作,協調發展,澳珠合作共建世界級濱海城市,積極創造條件落實【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網要】,賦予澳門“世界旅

遊休閒中心”的定位想法,這不失為一個理想的發展策略,但在落實發展計劃之前,必須明白澳門本身的地理環境---- - -海水混

濁及淤積嚴重的先天缺憾問題。

澳門文物關注協會理事長曾指出:“珠海十字門區域不僅是濱海區,同時還是一個著名的淤塞區,若非澳娛數十年來如一

日地清理珠江口的淤泥,澳門附近根本不可能現航道”。新的填海計劃是以填島式來進行,回想從前新填海區也是以填島型式

設計,兩岸之間曾有一條環水帶,也曾定位為海濱長廊,但由於淤塞發臭,最終也是被迫填平。政府應前車可鑒,小心處理將

會填島所預留的水帶,必須有足夠的空間,更佳者可利用這水帶作為日後的水上活動中心,這可以為解決日後淤塞的問題,亦

可作為康體的場所。切勿為填海造地而對環境生態造成無法彌補的過錯,不但令現時的居民受苦,更讓後世的澳門市民的子孫

去承擔現政府的錯誤決定。

填海之前必需作慎重的考量,政府強調將河岸收窄可使水流加快,從而帶走淤泥之說,實在存疑!理由很簡單,澳門位處

珠江口,在十字門的西邊,珠江水由上而下流出南中國海,大量淤泥會跟水流不斷聚落在珠江口十字門一帶,淤泥會向兩邊推

進,正好氹仔C、D區的沿海提岸是淤泥進入之處,所以常見水位枯乾,滿是淤泥,若把本身已是一片淤泥之水道變得更小,水

力跟本無法帶動大片的淤泥,這必導致水導淤塞,令水位提升,結果可能引致對岸甚至其他地區嚴重水浸,如下環街及澳門一

些低窪地區將會是重災區。

為打造澳門成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政府可考慮把筷子基區的遊艇停泊區,遷移到C區,這樣可以進一步實踐澳門定位

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定位的方向。本身在澳門生活的人,可能都未必知道澳門有遊艇船塢,將其搬遷到這地區可擴大發

展自身的效益。同時填海所得出的土地,應在環保及自然生態受優先保護的前提下,著重於興建休閒的設施;如運動場地、展

覽館、演藝中心、文餘場所、醫院、學校;增加綠化區域等,這樣澳門才可以向“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方向遇進,為澳門的

千秋萬世造福人群。

一群熱愛澳門的市民上

二O一O年八月十日

Page 177: 新城填海區規劃

177

市民蘇國源書面意見2010年8月12日

第二章

第四節

書面意見

Page 178: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178

澳門石油業商會書面意見2010年8月13日

運輸工務司司長辦公室

黃振東主任 台鑒:

閣下為“新城填海區規劃小組”的主要負責人,主持多場的公眾咨詢會,積極開展相關城市規劃研究,聽取專家學者意見

及社會各界訴求、合理佈局、有序推進、任重道遠、可喜可賀。

敝會屬下各會員,均為從事石油行業的公司。歷年來運作的“石油產品中途倉”地處青洲區,目前亦因應區內的發展而需

要搬遷。

猶記03年8月青洲的一場火災後,政府亦即時宣佈將筷子基北灣之呈半島狀土地面積擴寬,興建並提供為所有業界共用

的“石油產品中途倉”。該“石油產品中途倉”其後因種種原因而被擱置,至“歐案”發生後,其真正原因已不言而喻了。

在失去並錯過了將該地段建造“石油產品中途倉”的機會後,在澳門半島範圍內,亦難以再覓得一幅可作“石油產品中途

倉”之用途的土地。

自特區政府宣佈獲得中央政府審批新填海造地350公頃的訊息公佈後,真是全澳市民的特大喜訊,尤其是我等石油業公司

真有““絕處逢生”之感。

敬請主任閣下在“新城填海規劃”的尾班車上,為“澳門石油業界”預留一個位置作石油產品永久性的中途倉用途,以便

石油業今後更好地為全澳市民提供服務。

專此呈達

并頌

台祈

澳門石油業商會理事長

黎永華

2010年8月13日

Page 179: 新城填海區規劃

179

澳門天主教教區《回應“特區政府填海新城諮詢”意見輯錄》

2010年8月14日

第一部份:意 念

甲)新舊區間的互補和協調n 澳門不是珠海的延續,要保存澳門古舊的歷史建築氣息。特別由水塘角開始,要設計得令人感覺澳門就是澳門,因

而,舊城區更迫切的,是要恢復其往昔面貌,尤其往日民生的氣息;

n 保護現有的綠化區;

n 加深綠化的程度:綠化不應等同多建廣場和花圃,要考量美感、含有人的和藝術的氣息和互動機會、低碳的設計,也

要考慮水源循環再用等人文和科學的意念,而非吃喝玩樂的空間。

n 檢察現有城區有甚麼問題,如人口增長中全城廢置的東西存置在那裏?危險品的存放是否置於舊區?輕軌的維修站設

在那裏?有眾多廣場的作用是否達到原來構想的目標,和居民的使用量?

n 政府提出的宣傳令人有只顧美化新填地,忽略舊新城的平衡發展的意念。這樣的意念會否傳遞和構成一個美麗的誤

會,就是有新的東西就產生好的發展?

乙)澳門本位發展的理念n 在澳門的城市建設中當如何表達一個城市的人文精神和城市性格?

n 澳門稱為「天主聖名之城」(CidadedoSantoNomedeDeus),在城市發展中如何將這身份充份表達,使人感到澳門

就與眾不同的澳門;

n 城市的設計主要成為一個市民安居的地方,還是一個作為旅遊娛樂及休閒的、以滿足遊客為目的的地方?

n 填海造地不應只為發展十字門的內陸經濟作為配合,而當在這中央和地方的發展中,取得澳門人文發展的本位。

丙)立法規管和保障n 造地的功用不比造「人」的功用重要,因而,應同時顧及造「人」的精神和文化。精神的建設不容忽視或錯過不提;

n 澳門是一個有法規但出現沒有按法規執行的地方,具有裙帶關係;如何在建新城過程中,在不流於太過的情形下,容

忍有限度的錯誤,予以改善?

n 未來新填地的使用當有法律規管和約制,尤其當政府錯用土地之時,故當以法律保障市民大眾和城市的利益;

n 填海新城的宣傳中有提出填海地上的樓高、密度及用途等,這些項目當以立法規管;

n 現屆政府要確立日後的政府執行政策的連貫性;

n 填海造地的危害未有評估,需立法規限。

丁)資料n 建設新城,一些資料是必須具備的,因為可以協助政府理解宗教對人質素的培育和影響不容忽視,故此,1)不應揚棄

宗教的價值,2)不歧視任何宗教,3)熱誠的邀請宗教人士共同建設新澳門;

n 應收集市民對澳門包括歷史、文化各方面的認識程度,辨別當中有多少澳門人的氣質成份;計劃新澳門的同時,也要

恢復「舊」澳門人良好的品質;

n 在宣傳資訊中,知悉澳門特區填海實得中央的批准,當中兼有在政治和地域經濟上的考量,情況雖然這樣,但不要放

棄本地自身價值的因素;

n 政府對未來人口預測略有誤導成份;現時澳門青少年問題,十年後同樣要面對,不要以為新城的出現,一切就自然美

好;

n 填海建地資訊包裝華麗,政府對計劃似乎胸有成竹,向受諮詢的市民似有未披露的資料,比如,在新填的土地上是否

包括向商人賠地的部份,在諮詢初期並未透露;

n 要市民大眾對計劃提供意見,需要多方面準確的數據及研究,才有意義。

第二部份:意 見

1. 地理環境的改造,要與1)整個中國大陸,2)隣近的地方,3)世界地理環境、氣候變化、人民生活等連成一體考慮。因

為今日的環境問題已經不是地區性的問題,而是互為因果,包括精神面貌的人生操守問題。

2. 政府對海傍低地海水倒灌仍未能有效改善的情況下繼續填海;在宣傳資料中缺乏提及填海對舊城影響。新填海的向勢

對現有的難堪處境會帶來新城的美好同時,會更加深海水倒灌的害處嗎?

第二章

第四節

書面意見

Page 180: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180

3. 在宣傳資料中躍現B和C新填區是製造一個美好的港口以配合十字門其餘兩側的新城發展,可預見澳門在這方面的配

合,會導致本地中小企日形凋零的苦境,因此在造地發展的同時,不能只著眼建造漂亮的園林,澳門需要的是自己的

面貌,而不是與珠海混成一體的環島走廊,或著眼於吸引遊客到來休閒於兩個(如珠澳)不同的天地,本地大部份人

的生活還是要照顧的。

4. 澳門是一個小城,政府有責任使市民安居樂業,而靈性生活素質在賭場林立、強調可能出賣本身利益的旅遊事業發展

的情勢下,尤應悉心建設。

5. 政府宜有廣闊的胸襟,容納和珍惜小城享有的宗教自由,有些宗教團體保有百年或數百年和政府合作的經驗,自可在

建設人文和靈性素質方面出力,因此政府在新城建設中,在不同的地段上有責任預留土地以建設人文和靈性的空間,

這些社會品質可以透過不同形式的社會服務顯示。相信這些宗教團體會以綠化、低碳、人性化生活內容、精神健康品

質、生命教育和倫理素養的理念和原則配合,為澳門市民繼續他們的使命。

6. 教育工作是澳門發展成敗的一個重要關鍵,在新造的土地上建構學校區域是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好讓教育工作得以

暢順發展,為澳門新一代在身、心、靈的全人發展造就良好的機會,不致於將學校置於民居大樓內。不然澳門人將受

害。

7. 澳門的專上教育近年注重大學的入學人數,以顯示澳門大學教育的普及,可是忽視培訓「專業的技術工人」。在建設

新城的計劃裏,理應顧及本地的技術人才培訓,因為大學畢業生多不願投身技術工種的行列。

8. 在新城和十字門或珠江三角地帶的配合的設計上,政府當思考發展澳門成為一個「物流中心」,這牽涉公共交通道路

網絡系統、營運系統及人力資源配置。

9. 此外,亦應發展「社會服務產業」。根據聯合國標準,「社會服務產業」包括勞工、房屋、醫療、教育、及社會福

利。我們可否把其中的教育、社會福利及醫療三方面結合為一個社會服務產業,視為政府未來十年用公共資源全力推

動社會產業多元化其中的一個產業呢?這個建議是根據政府對未來本地人口老化的(150%-200%)增幅、8年由於

停建公屋引至公共設施如學校、醫療機構、老人院等沒有更新、及90%的90後上大學的青年人口有降低的跡象而提

出。宗教團體以過往的經驗和能力,在這幾方面是有能力協助政府的。

10. 澳門的宗教團體,透過宗教的道德感召和價值,在培養年青一輩是顯著的,在新填的土地上當留有合宜的地區,建立

綜合性的青年服務及活動空間給宗教團體是適當的。

11. 宗教團體在社會服務工作上不應被視為一種「勞動工作」,而是附上宗教靈性、道德和倫理的感召對人的服務,這正

是宗教在社會建設上的特性。政府要有這種理解的能力,而非只利用宗教團體作為解決社會難題的一個工具的觀念,

才會明白和尊重澳門各宗教團體的社會價值。

結 語:

天主教澳門教區與澳門,在澳門歷史上,早已混為一體,沒有澳門教區的工作和參與,澳門便失去了它的原本面貌,因為

澳門聖堂、歷史文物和檔案,都已被世界認定為世界文化遺產,因此,澳門教區誠懇的也熱切的希望,有機會和其他宗教團體

協助政府建設舊的和新的澳門城市,因為這是我們身為市民的責任,澳門政府的責任,更是我們身為基督信徒的使命。

Page 181: 新城填海區規劃

181

熱愛澳門的市民梁小姐書面意見2010年8月15日

P.1

P.3

P.2

P.4

第二章

第四節

書面意見

Page 182: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182

因應社會發展需要,解決特區土地資源緊缺,國務院於2009年11月正式批覆同意特區政府填海造地約350公頃,為澳門創

造條件確保長期穩定繁榮和可持續發展。當局在近期就新城填海區的發展規劃舉行第一階段公眾諮詢。本人就新城規劃提出以

下建議:

一、為教育的明天拓展發展空間,確保教育可持續發展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教育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因素之一。雖然當局過去十年在教育工作上已取得一定成

績,但至今仍未制訂有助澳門持續發展的教育中長期規劃。為解決教育發展的瓶頸,當局須增強預見性,用長遠的目光來審視

本澳未來教育發展中將面臨的問題。

根據第9/2006號《非高等教育綱要法》第四十三條規定,“政府在制定澳門特別行政區城市發展規劃時,須考慮教育發展

的需要,預留土地並安排有關設施。”因此,新城規劃須為教育發展預留土地,一方面是政府貫徹落實《非高等教育綱要法》

的重要體現,另一方面是政府為本澳教育事業持續發展積極創設條件的表現。

目前本澳各校在硬體和軟件上差異仍很大,有很多學校的辦學環境未如理想。政府曾於2007年委託新加坡顧問公司為本澳

學生的活動空間作研究,報告指出,“澳門日間學制有8.5萬名學生,平均空間不足,相對亞洲區的水準為低,更有約兩成學校

因在商住樓宇內而沒有足夠空間開展教學活動等原因而有迫切搬遷的需要。”此外,根據教青局發表的《2007學校空間和環境

調查研究報告》指出,本澳60%學校鄰近街道,交通繁忙,車流量大。約30%學校受到較嚴重的交通廢氣的影響,約50%學校

的空氣流動情況需要增強。校園狹小及部分學校周邊環境欠佳已對本澳教育事業發展帶來壓力。因此,新城填海區無疑是全面

改善學校環境和支持學校新的規劃以提升教學質素的大好時機,建議政府在新城規劃中,為教育事業預留合適的發展土地。可

考慮建立教育片區,統整教育資源,提升教育品質。其次,土地規劃發展政策須與人口政策相配合。建議當局深入研究澳門短

期及中長期的人口增長的各種可能性,以及研究澳門的人口承載能力和人口分佈狀況,以作為決定土地分配及提供基礎設施和

服務的依據。

二、為多元經濟發展孕育人才特區政府將發展文化產業作為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的重要舉措。前行政長官何厚鏵先生在2009年施政總結中強調,文化產業

將會是特區下一階段的新的、具較大發展潛力的新興產業。現任行政長官崔世安先生在就職演說中也指出,未來五年將積極推

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重點扶持會展物流業、文化創意產業等,並將為新興產業的發展創造條件。各項產業是否成功,

關鍵在於人才,人才的培養,關鍵在於教育。因此,教育是推動經濟產業多元發展的基礎。希望當局持續與教育界進行溝通,

並加強與先進地區的區域合作,為在新城區中建立相關產業的人才培訓院校、交流中心進行調研和規劃。

三、科學規劃新區,保證綠化率和公共設施的增加澳門城市生態環境最主要的阻礙是沒有發展腹地。長期以來,生態環境的整節和保護都是全民關心的重大問題。為解決

這個問題,政府當局已在早前諮詢會上明確表示,新城區有近六成空間會預留作綠化及建設公共設施。對此回應,本人深表認

同。園林綠地已成為近年國家及地區旅遊業的重點發展項目,在澳門新城區適當安排生態綠化用地,將為本澳帶來環境效益、

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因此,特區政府在規劃新區時,須注重配合未來十年澳門環境保護概念性規劃構想藍圖的需要,並深入

研究生態綠化與公共設施的土地分配比例,開發新區生態旅遊的功能,並要及早推行環保教育,倡導綠色生活模式。希望當局

在制訂具體政策時,能做到科學、合理,全面兼顧。

四、健全城市規劃之法制建設一直以來,澳門的城市規劃支離破碎,相關法律不健全,導致城市建設無序、不協調發展。因此,在新城填海區域規劃

廣泛諮詢社會意見的同時,建議當局加快制訂相關城市規劃的法律法規,包括總體規劃、分區規劃、圖冊及規劃標準、相關政

府部門之間的合作機制等,使新城區的發展規劃有完善的法律基礎,並有序落實新城區的各個基建項目。同時,應加快《土地

法》的制訂,嚴格管理和使用土地。

五、持續做好宣傳教育,鼓勵全民參與公眾的積極支持和參與,能有效促進規劃的完善和推行。城市規劃一直是澳門市民關注的焦點之一,但是,由於規劃報

告較為專業,一般市民可能較難理解。所以,當局在制訂相關規劃的同時,一方面應更大宣傳力度,向市民作詳盡和深入的講

解,使他們在對方案理解的基礎上提出意見和建議;另一方面應鼓勵全澳居民共同參與到整個規劃過程,包括諮詢、規劃方案

的起草、方案的落實執行等一系列環節,務使全民全面參與,快樂參與,效能參與。此外,在新區的建設和資源分配期間,政

府部門之間,市民與市民之間,或者市民與政府之間,都容易產生矛盾和衝突,政府行政當局須前瞻性地制訂協調和調解矛盾

的機制,加强各政府部門之間的溝通,多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科學分析,凝聚共識,構建一個市民接受、有活力和可持續發

展的城規方案。

澳門立法會議員、澳門中華教育會理事長何少金書面意見2010年8月16日

Page 183: 新城填海區規劃

183

澳門青洲坊眾互助會《新城填海區規劃建議》2010年8月16日

本坊會於八月十五日召開居民和青洲修車行座談會,希望 貴局在新城填海規劃中能考慮以下的建議,解決歷史遺留的問

題,盡快訂立<<機動車輛修理工場的運作和發出准照規章>的法令,重整美化舊城區。

全澳究竟有幾多間修車行及劏車場?有幾多間是合法的?相信官方及民間都回答不了。隨著社會經濟飛躍發展,人口增加

及生活水平提高,車輛數量激增。根據統計局資料,二千年本澳之行駛車輛數字為五萬一千五百一十架,截至今年六月底,本

澳行駛車輛達到十九萬一千六百四十七架,增長2.7倍。車輛增多需維修,促成修車行業及劏車工場的增多,當局缺乏監管,成

為社會隱憂。

回歸後該行業停止發新牌照而無法監管,修車行誰人都可以開,維修職業水平參差不齊,造成混亂狀態,對消費者不保

障。修車行及劏車場都設在草根階層民居的地舖及山腳邊,尤其是西北區,修車行多達百多間,對居民生活及人身安全造成

威脅,危機重重,近年居民和修車行兩者間的矛盾愈來愈加深,居民的投訴源源不絕,怨聲載道,政府抄牌罰款只是治標不治

本,只有加深社會矛盾。

據本坊會調查統計,青洲禁區內有26座大廈,不包括四座社屋大樓,修車行有五十多間、劏車場有五間,是澳門之最,令

人驚擾。居民要清新安寧的生活環境,而修車行要生存空間,如何平衡兩者關係,本坊會提出以下建議:

(1) 針對修車場規章的<<機動車輛修理工場的運作和發出准照規章>>於1998年草擬以來,經過三個諮詢階段,卻至今仍沒

有任何消息,致使修車業的法例處於一片空白狀態,希望政府盡快立法,制定明確的守則及指引規範其經營。

(2) 建議政府依據科學分析,在新城填海區其中一個區域,把石油氣中途倉、修車行、劏車場;還有澳門屠宰場、漁獲場及

批發市場等都集中在一個人工島上,離開民居,分行類,制定相關法令,規範同一監督管理,而優化澳門各區域生活環

境及提高各區域經濟價值,尤其是重建舊區域;

(3) 為了維護社區和諧包容共存,居民要求修車行業界在政府未制定具體規章制度時,能自律,加強防火安全措施;注意環

境衛生,採取先進科技噴油工序,減低環境污染,規定下午六點後不要進行噴油工序,給上層的居民可以打開窗口讓新

鮮空氣流動;不要把等待維修的車輛泊在大廈門口及公共行人道,影響居民出入安全;每日清潔門口的油污,保持公共

環境衛生。

由於青洲禁區內修車行的數量是澳門之最,多年來居民投訴源源不絕,怨聲載道,社會矛盾日愈加深,政府多個部門都無

法解決,本坊會為了維護社區和諧包容共存,主動聯絡投訴的居民代表和青洲區修車行東主,從本區域做起,通過座談會雙方

尋找共識的解決方法外,同時促使政府盡快規範該行業立法監督,並在新城填海區能規劃一個汽車維修美容工業城,提拱給機

動車輛修理業界經營。

青洲坊眾互助會

2010年8月16日第二章

第四節

書面意見

Page 184: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184

澳門旅遊發展輔助委員會委員羅掌權書面意見2010年8月16日

致 新城填海區規劃工作小組:

有關澳門新城填海區規劃公眾咨詢方案意見,很高興看到政府在對新城填海區的未來規劃方面,規劃議題/方案也涵蓋了市

民所關心的大部份內容,本人也深表認同和讚賞。

本人現就應該如何完善有關海濱長廊的配套議題方面,提出一些細化建議,為了迎合澳門的旅遊悠閑城市概念,並將澳門

打造成以環保為主題的新型城市,有關海濱長廊的配套方面,本人認為可將海濱長廊打造成既環保又迷人的景觀特色長廊。

建議細化海濱長廊配套設施的內容參考如下:

1、遮蔭蓬設計可參考歐、美等地的優美的遮蔭蓬設計,除美化海濱長廊環境,又可為遊客/途人遮蔭擋陽,同時可具備太陽能環保儲電功

能,將平時儲存的太陽能源,在晚間需要時,作照明用途。

附圖為亞利桑那州費尼克斯“市民空間”市政公園,波浪形綠色板的遮蔭蓬;遮蔭蓬最頂上還有一層透明板,透明板中裝

有光伏打電池,能儲存足夠的能量用於晚上照明。

2、特色日景、夜景的智能街燈及海濱長廊燈光帶設計可參考國內外等主要有河/海濱的大城市,例如:香港、上海、杭州、多哈、卡塔爾、巴黎塞納河、布魯塞爾、雅典等處的

智能夜景燈光商設計。根據不同的節日、季節等,打造不同的燈光效果等配合營造節日氣氛。

3、城市景觀藝術雕塑 “城市雕塑”是被近代和現代都市普遍採用的,又具有自身獨立價值的藝術形式。澳門作為一座現代化的國際性大都市,

高品質的城市雕塑對於澳門有著特殊的重要性。因為它是澳門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文化水準的一個象徵,它對城市

面貌的美化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4、活化海濱長廊提議因海濱長廊有著較長的海岸線,為了增加沿途氛圍,建議在每段適當的位置,都設有不同的主題吸引居民及遊客的興趣澈

底逛盡海濱長廊的每一個角落,而每個主題旁邊均有不同的店鋪依附著,如:小食店、手信店、精品店等店鋪⋯ 這樣的話,必

定能使到海濱長廊延續多姿多彩、熙熙攘攘的景點氣氛。

Page 185: 新城填海區規劃

185

例如:A. 幸福許願噴水池:海濱長廊會延續新城填海區和舊

區的人文景觀,為配合景點的延伸及讓遊客能有個相聚的空

間,建議能建有如歐洲等地的幸福許願噴水池。能讓居民和

遊客通過幸福許願噴水池,作為依戀自然,追求夢想的一種

享受。

B. 景點觀光船和碼頭:因新城填海區之規劃有較長的海岸線及海濱長廊,故為了增加澳門

景點特色的傳統性和多樣性;建議可將有著本澳傳統的漁船/葡萄牙特色的航海船/帆船/鄧家

船等特色打造成觀光船的外貌,將船隻設計改觀後,再適當地在船上增加有著本地避風塘的特

色餐飲,例如:海鮮、小炒等等⋯ 再配合設置在海濱長廊的觀光碼頭,使得遊客能在現代化的

都市氛圍中,深深的感受到過去的澳門漁村文化和現代都市特色的交融和回憶。

澳門旅遊發展輔助委員會委員 羅掌權

第二章

第四節

書面意見

Page 186: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186

澳門思滙網絡議政新秀培訓班全體學員書面意見2010年8月17日

澳門回歸十年以來,除了是城市高速發展與環境資源制約的拉鋸戰外,也面臨著城市發展與澳門歷史城區保護兩者相平衡

的挑戰,因此中央政體恤澳門的社會發展需要,批准特區政填海造地約350公頃以解決土地資源緊缺的先天不足缺點,創造條

件確保本澳的長期穩定繁榮和可持續發展。

隨著新城填海規劃的諮詢工作全面展開,並於八月十四日舉行了最後一場的公眾諮詢會,社會上不但普遍期望在規劃發

展上更能切合本澳的實際需要,而且更關心有關當局如何做好相關土地的合理規劃,而是次公眾諮詢給予了各界人士及大眾發

表見解的渠道,而澳門思滙網絡議政培訓班的新生一代,亦對未來的澳門新城填海規劃有著美好憧憬,但不免對賣地及批地制

度、基建的財政預算和新城規劃定位三方面有所擔憂及存疑,詳細如下:

(一)賣地及批地制度新城填海區規劃工作小組提交的第一期諮詢報告提到,澳門新城規劃填海後將會有多幅空地。澳門政府雖說已就各區土地

作基本規劃。然而,就政府計劃出售/還地給予私人發展市商的土地,工作小組在文件中就沒有交代。

首先,政府出售私地的方式,大多數是內部批給。此舉造就前澳門特別行政區運輸工務司司長歐文龍的貪污案。澳門政府

十年內的三百多塊土地,區區只有二次公開拍賣土地。最近一次為08年,有兩塊土地為公開拍賣,面對政府在出售/還地給予

私人發展商時有甚麼原則?大眾對此更一無所知,更遑論是提高施政的透明度。

(二)基建財政預算新城填海完工後將有大量的基建工程進行。澳門政府在近幾年在批地,基建上都有不同的弊處。例如,澳門東亞運動會體

育館的嚴重超支:澳門東亞運動會體育館超支81.6%,總開支達44億元,已佔政府一年開支的三成。其中場館超支50.6%。在

未來的基建項目中,澳門政府在批地私人發展商及承辦基建有哪些新條款來確保政府公帑能用得其所,將會是現今澳門市民其

中最關注的問題。

(三)新城規劃定位過於分散就新城填海規劃工作小組的第一階段公眾諮詢中,有關當局為新城各區制定了一系列的規劃方向。在350公頃的新填區域

中,以B區為例:B區47公頃的土地,就以道路基礎、旅遊休閒、公園綠化、公共建築及商住社區為規劃方向。由於新填海土

地面積有限,將土地規劃方向過於分散,雖能增加政府日後用地時的自由度。可是,此分散規劃反而讓大眾市民混淆各區用地

之定位,失去諮詢的重要出發點──聽取民意,並更好完善相關土地的合理規劃。因此,政府需為各個區域制定一個主要發展

方向。舉例,A區以商住社區為主,基礎及社會建設為副。B區以旅遊休閒為主,公園綠化為副。此舉有三大好處:

1) 讓市民對特區政府新城規劃有更明確的理解。尤其在選擇購置房屋時有明確的訊息,協助市民策劃未來;

2) 讓政府官員於審批新城用地時有更明確指引;

3) 讓新城的各區有自身的賣點。旅客須到旅遊景點觀光,購物;澳門市民亦要尋找休閒娛樂。其實,澳門政府有關當局曾

否注意到賭權開放以來,為迎合旅客的需求,澳門某些原有的城市面貌也遭到嚴重破壞。例如澳門的八佰伴自搬遷到新

址後走高檔路線,對基層的澳門市民來說,現在的八佰伴已失去原有的吸引力。今日的澳門年青人在夏日炎炎已沒有可

去購物的商場。而新蓋的娛樂設施:如游泳池,溜冰場均收費高昂,澳門青少年根本無力負擔收費。因此,希望澳門政

府在新城規劃的問題上,以澳門居民的社會福利為優先,並將旅遊點聚焦,可方便旅客觀光及購物娛樂,提升澳門旅遊

業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又能讓基層市民有消閒的好去處。

綜上所述,新城填海規劃承載著未來澳門人的旅遊經濟命脈、文化藝術氛圍及休閒生活的構思,望特區政府能貫徹實行陽

光政府的理念,廣納民意,滙集巧思,以共同建構澳門人的未來。

澳門思滙網絡 議政新秀培訓班全體學員

參考資料:www.dssopt .gov.mo/tc/ABCDE/PTT_ch.pdf

http://b log.udn.com/byran1234/2888649

http://hm.peop le .com.cn/BIG5/42275/6693049.html

http://www.mpf inance.com/htm/Finance/20080110/News/ la_ lac1.htm

Page 187: 新城填海區規劃

187

澳門公職工程技術人員協會書面意見2010年8月17日

尊敬的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 土地工務運輸局

賈利安工程師閣下:

本會稟持一貫宗旨,以團結澳門公務範疇內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加强人員間的聯繫與溝通,維護各會員之正當權益,並

與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各部門、民間機構及社團加强合作與交流,關心社會,服務社會為宗旨。

有關貴局就本澳新城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作出深入的思考與分析,並為澳門新填海區作出前瞻性的構想。本會就

上述諮詢收集會員意見及進行多場小組討論後,對貴局之政策構想提出以下的意見:

本澳長久以來缺乏以澳門為主體的區域規劃,也缺乏有系統的城市總體規劃,現可因應<<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

要(2008-2020)>>的頒佈,及配合<<大珠三角洲城鎮群協調發展規劃研究>>,新城填海區規劃用地的配合,作出整體交通運

輸的發展,以雙環雙軸為核心,配以放射線軸作為交通動脈,以公交運輸優先,特顯各新城填海地段的重心,主幹副道同時並

行,及預留空間作為將來發展交通所需;

在制定最終方案前,隨參考社會大眾意見外,政府必須具有前瞻性的藍圖,儘可能配合科學分析,更可能参考鄰近地區及

先進國家的經驗,但必須以本地專家學者為依歸,配合科學化分析來制定方案,使能適用於澳門的獨特環境;

澳門作為發展成世界級旅遊休閒城市,必須由居民生活素質做起,再配合新區現代美態及舊城區的歷史名城,更能體現世

界旅遊休閒中心的美譽,讓本澳居民及外來旅客也同樣感受到澳門的多樣性及融合性,加强世遺景觀的向外延展,與新城填海

區融為一體;

區域融合及城規結合目標明確清晰,與珠海地區徹底融合,形成西邊明珠,互相揮映,借助新填海區的可塑性,配合鄰近

地區的既定規劃,明確區域服務分工,有策略性,針對性地對症下葯,落實最終方案;

改造現有道路網及發展新區的同時,可考慮人車分隔之原則,可考慮地下空間之使用,把路面使用權歸還行人,美化環

境,減少車輛的污染,讓人們樂於步行,循序漸進,放棄自駕車出行。

在跨海、跨區間之道路配合箱函管之設置,形成共同管溝,方便維修及減少路面之開挖﹔

配合新填海區的發展,構建環狀及十字方形的交通網絡,在外圍興建地下停車場,以免費或低收費停泊車輛,配合自動步

行系統或具雅緻特式的步行道,讓市民步行(十至二十分鐘)進入城區,並以直線進入目的地。

本會將繼續關注澳門新填海區規劃的發展,並不時提出意見及建議。

專此函達,順頌

台安!

澳門公職工程技術人員協會 理事長

胡祖杰工程師

謹啟

2010年8月17日

第二章

第四節

書面意見

Page 188: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188

澳門文物大使協會《新城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意見書》2010年8月17日

就中央政府批覆澳門填海造地約350公頃,土地工務運輸局開展為期二個月的“新城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聽

取市民及各大社團的意見及建議。

作為關注文化領域發展的團體一澳門文物大使協會,為非牟利青年團體,以“加強青年文化遺產教育,推動青年參與文化

政策,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為宗旨,故此,本會希望就新城填海區有關文化範疇方面提出意見,望政府與民共同建設美好

新城。

首先,建議新填海區必須遵守高度限制,以保障文化遺產的景觀不被阻擋。

當局在批准興建新樓宇時,應以保護管界遺產作為大前題,慎重考慮其建築高度,避免日後新建築物會影響世界遺產周邊

的景觀。由於樓宇高度會對景觀構成一定程度的影響性,如會阻檔市民或遊客觀賞風景時的部分景觀,所以樓宇高度限制在未

來新填海區規劃的過程中具有必要性。同時,對於填海區的空間規劃,亦需考慮未來建設的建築物外觀或體積會否對世界遺產

景觀構成影響或不協調性,建議對建築物作視覺景觀上的評估,並對新建某物的外觀或高度等方面作一些指引,配合總體性規

劃,預留觀賞空間供市民欣賞世界遺產景觀,以免澳門歷史城區的景觀遭受破壞,以配合澳門城市的整體規劃。

其次,針對舊區重整問題,尤其是歷史城區的重新整理及規劃,新填海區提供了調動的空間。由於舊城區內有不少土地擁

有權屬和人所有,如政府希望保留部分有歷史價值的建築物,應主動與產權人協調,透過土地互換方式,重新掌握歷史城區內

的主要土地使用權;同時,可考慮調動部分舊城區居住的市民遷往新填海區居住,緩和人口 分佈集中等問題,解決舊區重整面

對的人口調遷的方法,亦能充分發揮建設新填海區的作用。此外,對於居住人口搬遷等方案,特區政府將有條件對歷史城區作

出全面的重新規劃,從而梳理現時歷史城區各景點之間的連接問題,改善各項基礎及配套設施,並整合旅道責源,優化整個歷

史城區的佈局,使澳門歷史城區得到重新的發展空間。

第三,新城區發展不能簡單地以突破空間思維,通過完善夜件來滿足居民生活和產業多元發展為目的,還必須顧及突破時

間的思維,考慮新城舊區的系統整合,在新城區展現和延續澳門獨特歷史文化氣息,形成互相輝映的建集風格,而不單只追求

現代化、都市化的建某佈局。同時,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亦離不開環保的概念,新城區的設計上除了可配合舊區的重整規劃外,

亦可以多運用環保的概念,以及選材方面以環保物料為主,建造一個低碳的綠色家園。

最後,建議增加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乎台及場地空間。為配合2010年施政報告的實施,計劃推動本地文化創意產業的發

展。由於現時澳門區域的空間有限,導致多元產業發展亦受到局限,有見及此,當局可在新城區內預留部分空間發展多元產

業,建設協助文化創意產業的場地,如展覽館、表演場地或藝術廣場等,為創意產業提供持續發展的空間及平台,對澳門產業

多元化起鼓勵及支持的作用。

總括而言,有關新城填海區的規劃,本會希望當局能重視文化範疇方面的建設,對新建樓宇高度及外觀設計作出一定的指

引或限制,保障世遺景觀不被影響。同時,協調新城舊區間的系統整合,形式新舊中西文化交融的獨特歷史文化氣息,而新城

區的發展正好為舊區重整及規劃帶來契機,籍此提供雙向調動的空間。亦需要配合未來施政方針,為多元產業提供持續發展的

空間及平台,建立不同的表演或展覽場地等,共同建設美好新城。

Page 189: 新城填海區規劃

189

天威投資置業有限公司 美澳物業發展有限公司 書面意見 2010年8月17日

關於:澳門新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意見

就有關澳門政府最近提出的新城填海區規劃,我司作為新城填海B區附近的兩幅土地的業主[天威投資置業有限公司持有外

港新填海區6(A2/L)地段;美澳物業發展有限公司持有外港新填海區19(A1/M)地段〕,希望籍此公眾諮詢階段的機會,向

有關政府部門提出以下我司對新城填海B區的意見。

首先,我司知道政府有意在B區規劃的土地包括有道路基建、公共建築、旅遊休閒、商住社區及公園綠化,對此等土地用途

我司基本上贊同,並想對個別土地功能提出以下意見:

旅遊休閒、公園綠化現時以城市日大馬路為軸心的酒店臨立區域,已形成了一定的旅遊氣氛,加上位於宋玉生公園盡頭的觀音像景區及澳門科

學館,令B區填海區成為無論是澳門居民或是旅客的休閒區。本公司建議於城市日大馬路以東至澳門科學館中間的整片土地能規

劃為公共綠化海濱公園,不設任何超過一層的建築物,集中興建公共休閒設施,例如休憩廣場、水景綠化、觀海庭園、海濱緩

跑徑等,亦可考慮加添海岸設施元素,例如觀光船碼頭、水上休閒餐飲等。

公共建築除了B區填海區最束面的澳門科學館外,本公司建議政府考慮在城市日大馬路以西及大橋以東的土地上規劃富有文化功能的

低層數公共建築群,建築不多於三層高,當中可包括大會堂、歌劇廳、博物館、圖書館等文化公共設施,並盡量用大量綠化空

間及環保方式建設以融入旅遊休閒區域產生協同效應,來提升此區的旅遊文化品位。

道路基建由於以上建議的公共空間所規劃的功能皆以人為本,要令到興建出來的建設得到市民及旅遊人仕廣泛使用,政府必須考慮

此區域如何規劃到有效的行人可達性,本公司反對在新填海區與現時的社區之間在地面興建外圍環城快速通道,此舉會阻隔開

兩區的土地功能並嚴重影晌市民及旅遊人仕前往新區的意慾而導至規劃的失敗。建議政府以下沉式車道重新規畫城市日大馬路

以東整區的道路基建設施,將現存的車道連同外圍環城快速通道規劃於綠化公園以下,盡量在地面以開闊的綠化人行花園形式

規劃來連接新填海區與現時的社區,機動車行道路於地底興建,以創造地面美好的無煙人性化海濱休閒區域。

商住社區如果政府有意於B區填海區規劃商住社區,建議政府把這功能設於大橋以西的土地,並以低密度低層建築興建,預留足夠空

間疏導海風流入南灣湖及市區,避免屏風建築效應,達至可持續發展目的。

以上意見,敬希政府盡量考慮採納,為更美好社區發展而規劃建設。

天威投資置業有限公司

美澳物業發展有限公司

游偉光董事

二零一零年八月十七日

第二章

第四節

書面意見

Page 190: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190

個人總體上贊同政府新城中的9個規劃目標,特別是此2點:(1)不建博彩設施,主力將土地撥予公屋等居民必須的民生

用途,(2)綠化等社會設施不少於5成。而本人另外有十點意見予政府考慮。

1. 可以考慮將港澳碼頭移去A區東南角,一來可以將B區未來發展的海濱長廊經現碼頭地段延伸去水塘方向,二來可以減少

A區填海後對港澳碼頭往來香港的航道帶來影響,三來碼頭高度會比一般住宅大廈矮,可以避免建築物過高影響氹仔機

場航道。

2. A區作為5區中填海面積最大的地區,所以盼望當局在下階段規劃草案提出時也公佈該區的對外道路連繫如何,路通財

通,要有足夠聯接才可避免新區被孤立,也可以同時考慮將新巴士標段中的新路線安排駛經A區,甚至可以在新填海區

中安排公交專道或行人專用區等地段。希望下一階段的公眾諮詢時可對此點有具體公佈。

3. 希望下階段公眾諮詢時會公佈未來輕軌路線會否駛經各新區,讓大眾對土地規劃了解的同時,也知道當局對未來軌道

交通及公交網絡的藍圖。此外,如2點所述,也要注意各新區之間與澳門其他地區之間的聯接。

4. 強烈贊同B區大部份土地會作綠道規劃、海濱長廊的概念,也建議該區規劃也可配合一期輕軌的建設,將一期輕軌駛經

該區(或孫逸仙馬路)吸引更多巿民使用海濱。

5. 現B區及D區位置在農曆新年時會作為炮竹燃放區,建議新城規劃中可考慮將一沿海地段(個人建議可在E1區或D區)

設為有大面積的海邊公園,農曆新年時可讓巿民在那裏燃放炮竹。

6. 建議可將D區與現在海洋世界的荒廢地段一起規劃,發展為一個較大型的商住社區。

7. 個人不建議E區定位中其中公共/社區設施及商住社區的定位。一來E區接近機場,可能噪音問題會影響居民,二來該

區也是相對地較荒蕪,遠離居民區,相對地交通不便,所以不宜作商住社區,建議可以將E區聯結北安馬路一帶成為機

場工業、工廠區,更要在E區預備土地作北安碼頭、機場未來擴建之用,並要興建第4條跨海通道,甚至可考慮在此距

離現在民居較遠的地方設置一些居民不喜歡的設施,如石油氣中途倉或骨灰場。所以我建議E區定位應為:主力交通基

建設施,並建些工業及居民厭惡但必要設施。

8. 除E區問題外,個人大致上認同政府對各區的規劃定位,不過建議可以在進一步諮詢時,為5區各自定下相應的特色(例

如一區以水為主題,另一區以蓮花為主題等),現在除B區的海濱長廊主題相比於其他4區較為不同外,予巿民的感覺上

是其餘4區也是一模一樣,也以商住社區及公園緣地等為主,毫無各自特別之處可言。

9. 建議當局在公佈下一階段規劃草案時,也一併公佈預計每區容納人口量,讓大家對每區該建多少房屋及公共設施等有

預算。因為公眾諮詢時只公佈了預計全澳門人口增長量,但沒有公佈預期人口如何分配。畢竟此資料對巿民了解如何

規劃時很重要。

10. 最後,建議微調B區的建設方案,不要商住社區部份,反而主力發展基建及綠化休閒的部份,減少對目前海岸線的影響

甚至可起美化目前海岸線的作用,此外,未來發展時,也要做好C區及D區的海岸線規劃,建立可令巿民遊客觀景、休

閒的海岸線,令澳氹2地也有引以為傲的海岸線吸引巿民、遊客。

林天瀚書面意見2010年8月17日

Page 191: 新城填海區規劃

191

澳門工會聯合總會書面意見2010年8月18日

以整體居民利益為依歸做好新城規劃

本澳土地資源不足,局限了經濟和社會的進一步發展,中央批准澳門填海造地350公頃,為澳門下一階段的發展提供了有

力依托。本會認為:特區政府必須抓緊今次的契機,著眼未來,以整體居民的利益為依歸,充分善用未來填海的土地,結合舊

區重整計劃,致力改善居民的綜合生活素質、增強文化建設,為子孫後代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初步建議如下:

(1) 主導填海:在填海的方式上,特區政府必須改變過往將填海區域劃分給發展商作為其出資填海之“酬勞”的做法;

而應主導出資填海,以有效確保政府對所有新填土地使用的主動權。

(2) 法制先行:須儘早出台《城市規劃法》,儘快完善《都市建築總章程》、《土地法》及其配套法規。為確保土地得

到有效利用和管理,特區政府應向社會承諾,在上述法規出台或完善前,不會批出或使用任何新填土地、不會作出

任何償還地債或換地的承諾,以釋除公眾對利益輸送的質疑。

儘快展開《都市建築總章程》(技術篇)的修訂,確保能夠引入更多環保建築、節水器具、分質供排水系統、甚至

是廢物收集等新規定,讓未來的建築物能緊貼社會發展和環保科技的要求。

(3) 科學規劃、前瞻考慮:新城填海區具條件優先保護好城市的生態環境,亦具條件優先考量好交通基建及公共、社

區、文化等必需設施的安排,當局必須做好以上的工作。由於本澳已明確定位為國際休閒度假中心,但城市發展

規模和環境容量的研究仍未深入,當局有必要科學地預測和決策本澳的人口規模、城市規模以及隨之而來對各種公

共、社區、文化設施的需求,才能作出科學規劃。

(4) 新城舊區融合發展、協調互補:澳門只有三十平方公里左右的土地,新城舊區的發展規劃無法割裂對待,更不能

有“重新棄舊”的思維。當局需先整合現存資源、查找不足,善用新城填海區的發展契機作出補足,充分協調新城

舊區的發展。

(5) 環保、宜居、休閒、文化:

因應現有城區空氣質素日差、熱島效應漸趨嚴重的現狀,當局有必要為新城填海區做好環境評估,並透過科學調

研、規劃,將季風引入舊城區,紓緩現有城區的熱島效應。

城市發展令不少大樹消失或枯死,受環境所限,目前的綠化更多是傾向觀賞性質,生態價值遠不及從前,新城填海

區有必要預留更多的空間種植大型的樹種和樹群,提升本澳綠化的生態價值,打造真正的綠色城市。

為構建宜居環境,必須限制建築高度,克服無序發展,避免高樓處處的亂象重現。

進一步美化本澳的堤岸,將沿岸打造成綠色的海濱長廊,期望當局除步行徑、單車徑外,也能加入更多休閒項目,

豐富長廊元素,吸引居民和遊人進行休閒和康體活動。針對未來新城填海區新增的堤岸資源,規劃海濱長廊應以人

為本,融入文化藝術及休閒生活元素,打造具澳門文化特色、可讓廣大居民共享閒息的公共空間。

第二章

第四節

書面意見

Page 192: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192

澳門單車總會書面意見2010年8月18日

致:新城填海區規劃工作小組

事因: 關于新城填海區設立單車徑之意見

本會意見如下:

1. 單車出行屬綠色出行的其中一部份,澳門政府在推廣綠色出行時可大力推廣。

2. 建議可分三區設立單車徑,如澳門環A區一條路線,環B區一條路線,(乙水)仔區環CDE一條路線。

3. 建議政府于每個路線設置一個租車點 (政府購置一定數量的入門單車) ,以供居民及遊客借用。

4. 各單車路線應儘可能連在一起及利用地下隧道作橫過馬路之用,使騎車者更安全及避免與汽車爭路。

5. 建議在興建第四條澳氹通道時,設計加入一條寬1.8米的通道,供單車使用。

6. 在規劃後的單車徑上延申支線,連接世遺及其他景點。亦可在各景點步行距離少於15分鐘的位置,設立單車租借及停

泊點,以推廣單車旅遊,吸引海外遊客。

7. 于每條單車徑應設置清晰之路線指引,並可配合建小茶座及小賣站,以活化經濟及吸引使用。

8. 部份接近單車徑的輕軌站設單車停泊點,並在單車徑附近設置停車場及車位,以便巿民使用單車作為出行的輔助工具。

以上為本會之意見,此致,祝

台安!

Page 193: 新城填海區規劃

193

草地滾球運動的源由和歴史

草地滾球一直被視為典型的英式貴族運動,但早在公元五千年

前已經出現,古代埃及人以圓形的石頭投擲目標。古代羅馬士兵也

用石頭投向目標以最接近的勝利。隨著時代的演變由「擲球」變成

「滾球」的運動。「草地滾球」的名稱(Bow ls)源於法文,所以

也有說法是於公元一零六六年由法國傳入英格蘭的運動。

草地滾球在19世紀以前僅局限於英國皇室和貴族之間。直至

1844年,英國下議院取消了禁令,草地滾球運動才逐漸傳到世界各

地。草地滾球是一項可享受陽光、空氣、綠草的健康休閒活動。兼

具保齡球、門球的技術特點,又有高爾夫球的高雅性和優美環境。

此項運動有其特有的趣味性,適中的運動量,男女老少皆宜。

草地滾球的場地規格和投備草地滾球是在一塊平坦的草地(或人造草場)上進行,草地四

週有坑/濠溝(Ditch)和場岸(Bank)作為邊界,場地邊長為37

米至40米的正方形或長方形,場地又劃分為多條賽道,每條賽道的

寬度約為5.5至5 .8米。滾球由電木製成,約重1.6公斤,帶有輕微

的偏心,所以滾球以弧線前進。球面分為滾動表面和刻有標記的兩

個側面,四個規格相同為一套滾球。另外有60毫米直徑的白色小球

(Jack)作為目標球的用途。

草地滾球的特色和普及性正 如 在 前 面 提 及 過 , 此 項 運 動 有 其 趣 味 性 和 只 需 適 中 的 運 動

量,是一項男女老少皆宜的運動,亦是一項很好的親子參與活動。要掌握草地滾球的基本技術和規則並不困難,但由於國際水

平要求的技術精堪,因此可以說是入門容易,但易學難精,需要長時間訓練,始可達致一定水平,此方面有點和桌球運動相

似。

玩草地滾球的好處與參與其他運動一樣,透運玩草地滾球,可達到強身健體、激發個人潛能、陶冶性情、培養個人興趣的目的。而此項運動

特別之處是可鍛練人的耐力、專注力、耐性、擴闊社交和生活圈子,是一項很好的群活動。由於它是注視禮儀的運動,因此可

訓練參加者注重個人禮儀及遵守紀律的品格。此外,參與者比賽時沒有身體接觸,因此受傷的機會較低。它在世界上是一項具

有悠久歴史的運動,但引入及在澳門出現的時間相對較短,只要有興趣勤加練習,掌握之後可以享受箇中的樂趣。

* 部分節錄自澳門日報

草地滾球的玩法比賽球員在賽道 上舖下墊子,站立墊子上沿賽道中線發出目標球。然後雙方球員輪流發出滾球去接近目標球,在雙方

發出所有滾球,最終以目測或尺量決定最近目標球之滾球後,計算得分。草地滾球比賽可分為男子、女子和男女混合賽事。同

時,又分成單人賽、雙人賽、三人隊際賽和四人隊際賽。

趙建華「草地滾球在澳門發展及推廣建議參考方案」2010年8月18日

第二章

第四節

書面意見

Page 194: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194

A) 現代化滾球會所設有標準草地滾球場及設備,除了提升本地球員水準外,亦方便舉辦國際級的賽事。

B) 顏色鮮艷的滾球廣受年青球員歡迎。C) 分佈於社區的草地滾球會在澳洲及紐西蘭非常

普遍,這項運動亦很普及。D) 澳門首個草地滾球場位處於澳門賽馬會場內。E) 馬來西亞的國家草地滾球場。近年來該國大力

培訓年青球員,國際成績優異。F) 建築優雅的草地滾球場環境恬靜舒適。G) 滾球愛好者在工餘時間約同好友,切砌球技。H, I ) 草地滾球場是綠化環境的最佳項目。J) 設備完善的防日曬設施令球員更能專注享受運動。

公眾草地滾球場介紹:A) 位處香港新界沙田的戶外人造草

滾球場,設計完全符合大型社區,廣受市民歡迎。

B) 寬廣的公眾入口,更衣室及廁所。C) 綠化植物圍繞球場四周,保持空

氣清新。D) 各式滾球及設備一應俱全,供市

民及球員使用。E) 運動場內有足夠的指示牌及應用

規則,一目了然。F) 寬闊及整齊的行人道注重安全。G) 休憩設施供遊人及運動員使用。H) 設有廣大的觀眾看台方便舉辦比

賽活動。I) 不可多得的公眾體育場地,一般

消費即可享受滾球的樂趣。適宜闔家消閒同樂。

Page 195: 新城填海區規劃

195

A) 滾球場上設有清楚的座標,方便執行球例。B) 時間指示器及溫度報讀儀。C) 比賽用績分牌。D) 儲物架上放置大小不同的滾球及用具,排列井井有條。E) 專為殘障人士設計的通道,同享滾球樂趣。F) 球場周邊設有放置滾球的凹槽,方便使用及符合安全。G) 強加的照明系統,提供在傍晚時分進行運動。H) 球員在比賽期間使用的放物櫃。I) 天然草場需要定期修剪及保養。J) 雨秀時使用的尼龍發球氈,保護草場免被運度踐踏。K) 設計完善的戶外球場設有足夠的座位供觀眾使用。

A) 球場表面舖上地氈物料,拋出滾球時力度減輕,感覺更輕盈順暢。

B) 球場寬廣度與戶外草場大致相若,更大受任何天氣變化影響。

C) 完善的室內隔音設備。D) 室內滾球場設於高層體育大樓內,可節省大量用地

空間。大樓內可兼容其他運動項目,例如壁球、乒乓球,小童遊戲室等等。

E) 適合休閒長者及退休人士的運動及社交好去處。F) 開設訓練班介紹及推廣,令小朋友及市民得以認識

草滾運動。G) 專為行動不便及殘障人士設計的通道,同享滾球樂趣。

第二章

第四節

書面意見

Page 196: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196

在策劃滾球會所場地同時,亦可考慮兼容的休閒設備,令用途更為廣泛。

A) 戶外游泳池B) 舒適的小食及餐飲大堂C) 休憩處D) 戶外休憩茶處E) 康糸活動室F) 戶外網球場G) 寬廣的戶外綠化草地H) 兒童嬉戲設備I) 現代化健身室

香港島鴨脷洲市政室內球場

A) 球場四周設有輕便坐椅作休憩用。B) 個人儲物櫃設備。C) 寬廣的休息間。D) 大樓入口備有清晰的示牌。E) 設計舒適的等候間。

A) 標 準 球 場 符 合 舉 辦 國 際 賽事,既能提倡體育,同時亦推廣城市旅遊及知名度。

B) 每年定期舉辦球賽,推動「活加都市」形象。

C) 舉辦青少年培訓班,運動更趨年輕化。

D) 大型賽事能吸引遊客及廣大市民觀看。

E) 國際邀請賽可吸引世界滾球高手參加,本地球員水準得以提高。

Page 197: 新城填海區規劃

197

A) 2009年度亞太草滾錦標賽舉辦城市—吉隆坡B) 女子三人組冠軍—馬來西亞C) 男子單人賽冠亞季軍—紐西蘭,澳洲,馬來西亞D,E) 世界滾球好手出球的優美姿勢。F) 男子三人組季軍—香港G,H) 球賽過程激烈緊湊,雙方隊員都專注投入比賽中。

A) 建於廣州越秀山公園內的草地滾球場,市民渡週末的好去。B-E) 草地滾球適合中外人士,不同年齡的家庭成員,年青人

尤其容易學會。

http:// www.youtube.com/watch?v=II_FRVw15@kYoutube – An Introduction to Lawn Bowls

http:// www.youtube.com/watch?v=XWPgZZlafPI&feature=relatedYoutube – Promotion Ad. For the Bowls Aus 2012. An International Bowls Event ahead.

http://www.worldbowlsltd.co.uk/main.htmlhttp://www.bowlsaustralia.com.au/http://www.hklba.org/http://www.dssopt.gov.mo/tc/ABCDE/PTT_ch.pdfhttp://www.macusports.com.mo/searchcenter.asp?searCon=%AF%F3%A6a%BAu%B2y&searchID=2http://zh.wikipedia.org/zh-tw/%E8%8D%89%E5%9C%B0%E6%BB%BE%E7%90%83http://www.worldbowlsltd.co.uk/members.html

長者資訊網: www.elderlyservice.comhttp://space.qoos.com/?viewnews-129418http://www.paralympic.org/Sport?Results/index.html?sport=14&ct=PG&ordered=1#general

第二章

第四節

書面意見

Page 198: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198

澳門中華新青年協會《對於“新城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之意見》

2010年8月18日

對於新城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澳門中華新青年協會(下稱“新青協”)全面地組織了青年人發表意見,務求達

到以下三個目的:

(一)讓青年人認識到澳門未來發展狀況,發表意見規劃自己的未來

(二)積極向政府提供新城規劃的意見,協助政府施政

(三)推動青年人的積極參與社會,盡公民責任

通過意見收集,新青協發現青年人對於此次公眾諮詢之反應並不熱烈,其主要原因相信與其諮詢方法未能吸引青年人參與

有關。因此新青協通過網上平台,拍攝短片,表達對此次公眾諮詢工作之意見,有關短片請瀏覽以下鏈結。而有關之文本內容

請參閱附件一。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f5uFNGCc1Y

除此之外,很多青年人都有感澳門的城市規劃工作沒有系統性,城規的諮詢系出多門,沒有特定的統一管理,同時城規體

系簡單,只有政府向公眾單方收集意見,缺乏法規及準則支持。所以新青協通過在報章刊登文章,以表示對城規體系發展之意

見,詳細請參閱2010年8月18日《澳門日報》之“蓮花廣場”版。而有關之文章請參閱附件二。

最後在總結青年人之意見後,新青協亦參與了政府所組織的公眾諮詢會,即場發表了青年人所關心的問題,包括對新城發

展的意見、對土地批給問題的意見、關於“地債”問題的意見等。而有關詳細意見請參閱附件三。

正如此次公眾諮詢口號所述“澳門未來有賴您的參與”,澳門的青年人作為未來社會的棟樑,非常渴望參與澳門未來發

展,特別是城市規劃方面,因此希望政府能多關注青年人的城規意見,以積極務實的態度讓青年人規劃出澳門美好的未來。

對於以上意見,如有任何疑問,請隨時聯絡澳門中華新青年協會

澳門中華新青年協會

2010年8月18日

附件一新城舊諮

眾所周知,澳門的土地資源有限,現時澳門與氹仔的土地幾乎全部已被開發,只剩下路環這塊未被動用的綠化資源,但作

為澳門未來長遠發展,現有的土地儲備是遠遠不足的。因此特區政府早在2006年就向國務院提出進行大規模的填海造地計劃,

而此計劃在去年正式得到批准,可在澳門與氹仔沿岸五塊區域填海新建350公頃土地,以作澳門未來社會發展之用。

針對已獲批的填海土地,特區政府於今年展開了新城填海規劃的公眾諮詢,藉此向全澳市民徵集意見,定出這些土地的發

展定位。不過細心研究此次公眾諮詢,不難發現相關的工作與過往的諮詢手法相似,未吸引市民積極參與。

首先,在整個諮詢文本中未有找到任何數據作支持,例如澳門未來的人口增長情況如何?預期的經濟發展狀況又是怎樣?

填海所得的土地足夠未來幾多年的發展呢?這些對於城市規劃必不可少的數據均未有提供,如此一來又怎能知道未來的澳門會

變成怎樣呢?又怎可要人提出意見呢?這樣的諮詢方法又怎能談得上是科學化施政呢?

除此之外,諮詢文本中空泛的內容更是難以理解,到底“新城舊區扶持互補"可以怎樣操作呢?是否代表會將舊有的生

活區移師到新填海區呢?如此一些具體的政策,在文本中並未體現。而關於每塊土地的使用問題上,更令市民模不著頭腦,到

底“公共/社會設施"代表甚麼呢?這個名詞的內容廣泛,令人無法想像;同時每塊土地均會利用作為“商住社區",這是否

代表每塊土地都有預留給予地產商去發展呢?種種的疑問都無法在文本中找到答案。

最後,社會上最關心的是新填海區中有多少土地可以被利用呢?又有多少土地需要用來還“地債”呢?因為政府一直在

還“地債”問題上表達得含糊不清,一時又話未有任何一塊土地已批出,一時又話需要還“地債”,那到底350公頃的填海土

Page 199: 新城填海區規劃

199

地中有多少是留給澳門市民所使用的呢?政府連市民對土地數目的知情權都末殺的話,又怎好意思要市民提供意見呢?

正如這些諮詢文本中所講一樣“澳門未來有賴市民的參與",大家都明白到新城填海對於澳門未來發展致關重要,但如果

有關的諮詢工作還是利用以往固有的操作模式,就只會出現一次又一次的諮詢失效的場面。所以希望政府在日後的公眾諮詢工

作中能拋開舊有思維,進一步提高諮詢的方法與技巧,大力改進諮詢的效能,形成真正的公民參與。我們相信,有良好的諮詢

方法,澳門市民一定能夠提出寶貴的意見去刻劃出澳門美好的未來。

附件二

從新城填海諮詢看澳門城市規劃體系的發展澳門中華新青年協會副理事長  高岸聲

眾所周知,澳門的土地資源有限,作為澳門未來長遠發展著想,現有的土地儲備是遠遠不足的。因此特區政府早在2006年

就向國務院提出申請大規模的填海造地計劃,而此計劃於去年得到批准後,在近期正式向公眾展開新城填海規劃的公眾諮詢,

藉此向全澳市民徵集意見,定出新土地的發展定位及規劃用途。

就這次為期兩個月的公眾諮詢,重新提起市民對城市規劃的討論,記得2008年由政府所組織的《澳門城市概念性規劃綱要

公眾諮詢》,在社會上引起廣泛關注,並且令市民意識到城市規劃的重要性。兩年時間過去,城市規劃的題目就這次新城填海

規劃的公眾諮詢中再次被喚醒,令人感覺到澳門對於城市規劃等方面的工作缺失,最重要的是沒有形成有效的城市規劃體系,

導致澳門的城規工作停滯不前,引起各種城市發展的不合理現像,而每當有問題出現時只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因此為

著完善澳門城市規劃的規範化以及合理化發展,除了進行針對市民的公眾諮詢,還有需要推進澳門城市規劃體系發展的進程,

以便澳門的城規工作能在合理、合法、符合標準的制度下進行。

回顧近年澳門有關城市規劃的相關工作,包括了以下主要的諮詢或活動:

組織 內容 時間

可持續發展策略研究中心 《澳門城市概念性規劃綱要公眾諮詢》 2008年7月21日至9月20日

運輸工務司 《對構建現代化與科學化的城市規劃體系的探索》諮詢文本 2008年11月10日至12月9日

新城填海區規劃工作小組 《新城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2010年6月19日至8月18日

土地工務運輸局及文化局 《南灣湖C、D區規劃概念徵集活動》 2010年7月19日至8月18日

對於以上的工作,主要是由政府經過內部的專家討論研究及分析後,提出了一個較為具體的方案向公眾進行諮詢,在公共行政

的角度看,是一個政府對公眾自上而下的運作過程,屬於簡單的城市規劃工作流程。

但作為推動澳門未來發展的長遠規劃工作,只按照簡單的工程流程進行諮詢是遠不夠的,因此正如政府所提出,應該“進

一步深化澳門城市規劃編制及管理體系,加快建立現代化的澳門城市規劃法律體系、行政體系及運作體系"(註一),遵照以

上的發展方向,本文提出以下(如圖)城規工作體系模型,以便將來推動整體的城市規劃工作為參考。

(一)令城市規劃有法可依其實作為關係到澳門未來總體發展的問題,澳門的城市

規劃應該具備策略性規劃的遠景,以法律規範,明確依規劃辦

事。因為任何沒有法律約束的工作,就難以受到監管,而沒有

全盤準備及無法可尋的情況下,更容易會產生工作的任意性。

因此在最近的新城填海諮詢工作中,最多議員關注的是有關法

例的修訂工作及進度,如《城規法》及《土地法》等(註二)

。因此在整個城規體系當中,立法工作刻不容緩,因為只有依

照法律基礎的前提下才能統一及規範城規的工作。

(二)利用數據準則減少爭議在《城規法》的基礎上,需要利用數據準則去作為規劃依

據,從而釐定各類土地用途和設施規模、位置及地盤規定的準

則,供擬定規劃圖則和規劃大綱時參考。城規準則作為一項工

具,可為匱乏土地資源的澳門提供一個公平的城規尺度,例如定出世遺保護區的範圍、沿海地區的樓宇高度限制、商業區的發

展密度等,都可依據相應的規劃準則來限制。如果在達成準則共識的前提下,利用科學化的計算方法及數據,相信可以避免到

新城填海中有關“海洋花園"前地段的發展爭議問題(註三)。

法例

準則

政府政府

委員會

現有城規工作流程 建議城規工作體系

公眾

公眾

第二章

第四節

書面意見

Page 200: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200

(三)由政府牽頭組織政府在整個城規工作體系中起著致關重要的作用,因為城規等相關題目關係到整個城市及地區發展,屬於公共資源分配命

題,所以一定要靠政府牽頭組織令公共資源得以合理分配。但需要指出的是,澳門政府在過往的城規工作中只是採用單純的自

上而下諮詢工作,將已經有確定方向的諮詢文本拋給公眾討論,並且在諮詢工作中缺乏系統性及組織性,因而令市民在反映意

見時無所適從。再加上城規等相關的專業題目,普通市民較少會發表意見,從而令人覺得以往的城規諮詢有蒙混過關之疑(註

四),缺乏社會公信力。

(四)成立具社會人士、專家學者的諮詢委員會為了避免整個城規體系中只有政府與公眾兩個簡單的政策關係者,同時考慮到城規等專業命題需要引入社會人士、專家學

者的意見,因此有必要設立長期的諮詢委員會,從而讓代表人士在城規工作中進行討論並形成共識,避免了公眾對政府的方案

有較大的反彈。而有關的建立委員會的意見,經過專家分析後(註五),希望能在訂立《城規法》及相關準則前盡快落實,從

而協助政府制定法規,起到政府與公眾的橋樑,互相協調意見。

(五)公眾齊來參與規劃未來城市規劃絕對不是政府與小部分人士強加於公眾的政策,要讓澳門持續發展,公眾積極參與城市規劃極為重要。因此政府

必須對公眾的意見持開於態度,以上下互動的意見吸納形式,讓公眾在最大程度上參與到城規的工作當中。除此之外,城規工

作的透明度也很重要,只有讓公眾有絕對的知情權的情況下,才能令公眾了解事實並提出意見,同時可避免公眾懷疑政府在土

地利用權及“還地債"方面等問題上存在黑箱作業的情況(註六)。

大家都明白到城市規劃對澳門未來發展致關重要,但通過此次新城規劃的諮詢中所出現的問題明白到,“工欲善其事,必

先利其器",政府在開展全面城市規劃工作前,必須要完善城市規劃體系,特別是現有工作流程中所缺失的環節,包括相關法

律、評定準則以及委員會等,都需要加快制定工作進程,讓澳門的城規工作有法可依、有標準可尋、有專業意見提出。同時在

政府與公眾的溝通機制方面,切忌存在長官心態,要通過上下互動的平等溝通形式,充分討論,讓公眾全面參與到城規的工作

當中,刻劃出澳門美好的未來。

註釋:(一) 運輸工務司司長辦公室:《城規編制研究昨舉行工作坊 討論三大議題年內提交報告》(ht tp : //po r t a l . gov .mo/

web/guest/ info_deta i l? info id=89129);

(二) 澳門日報:2010年6月29日《關翠杏促加快城規立法確保新填海規劃有堅實法律基礎支持》;2010年7月14日

《陳美儀質詢土地法立法進度》;2010年7月31日《何潤生籲增土地批給透明度倡新城區預留商住樓宇供居民競

投》;

(三) 澳門日報:2010年7月24日《新城填海區海洋花園專場諮詢劉榕:CD區海島式填海減破壞生態》;

(四) 訊報:2008年9月18日《概念規劃太空泛綱要不能只務虛》

(五) 同註一;

(六) 澳門日報:2010年7月30日《解釋新城填海區規劃初步構思工作小組專場諮詢兩議員》

新城填海規劃公眾諮詢會

2010年8月14日

附件三

新城填海規劃公眾諮詢會2010年8月14日

關於諮詢工作方面新青協經過與青年人討論及察看諮詢的反應來看,認為今次新城填海的諮詢是未見成效的,主要是因為政府還是利用過往

單調的諮詢手法,因而無法提起市民的反應而造成的。

此次的諮詢文本的內容太空泛以及資料不足,只是提供了土地的範圍及形狀的簡單資料,難道希望市民手執地圖就可以告

訴政府這五塊土地應該怎樣利用嗎?根本是不切實際。

同時不同人士對城市發展有不同訴求,如果政府廣告可以見到,小孩子需要遊樂設施、老人家需要安老院、文化藝術人士

當然要更多表演場所,但這些人所共知的資料,難道政府還需要進行大動作去再諮詢一次,去確定各人的訴求嗎?同時我真得

很難相信政府點可以在各種訴求當中取得平衡點,所以我們認為政府的一誠不變的諮詢手法是令到此次諮詢表現不張的原因。

因此我們認為一般的小冊子及問卷的諮詢手法不適合將來城規的諮詢中出現,因為這難以提起大眾參與的興趣,建議可以

將城規的諮詢工作參入到遊戲當中,好像網上的“農場"及“模擬城市"遊戲一樣,給大眾一手一腳去築起屬於自己的城市,

Page 201: 新城填海區規劃

201

吸引市民去構思自己的城市。同時這樣也可令市民明白到建構一個美好的城市需要有各種不同元素的整合,只有在滿足各方訴

求的情況下,才可以令到社會平衡發展。

對新城發展的意見其實我們作為青年團體,並不是特定的專業團體,所以對於填海規劃各有考量,有些人認為需要更多青年活動的空間、有

的需要公共房屋解決青年人住屋需要、有要求更加關於文化藝術場所的需要,所以我們對新城並沒有特定的立場或角度,我們

認為,在新城中可以提供足夠的空間及機會給青年人全面發展就可以了。

雖然如此,但我們不謀而合有共同的反對意見,就是避免將新有土地被大財團及地產商所壟斷,在過去的時間,澳門就是

注意經濟發展而將土地的批給向大財團及地產商所傾斜,所以令到在經濟發展的代價就犧牲了社會民生設施,所以在現時新有

土地的利用上,我們好贊成需要預留足夠空間去興建公共設施。但規劃歸規劃,在真正執行時希望能落實誠諾,提供足夠空間

讓青年人能夠在公平、美好的環境中全面發展。

在土地批給問題上根據經驗所得,“批地"會出現私商授受及不公平的現場,而“拍賣"則會推高樓價,更難解決市民的居住問題,所以在

土地使用權的問題上,我們需要首先需要解決法律的滯後問題,第一要草議<城規法>解決特定土地的用途,第二要修改現有

的<土地法>,在法律的基礎上成為土地發展及審批委員會,專門評定土地的使用個案,綜合有關公共需求、商業利益及可持

續發展等元素後進行評分,尋找出最能滿足社會利益最大化的方案進行土地審批。

關於“地債”的問題新青協很關心“地債"問題,政府在此問題上一直都表達得含糊不清,一時又話未有任何一塊土地已批出,一時又話需要

還“地債”,在未明確土地數量的情況下,市民難以表達意見。因為你試想一下,政府現時熱熱烈烈地要求公眾對新填海提供

意見,但當市民真的有好的構思時,隨後告知原來土地已留有別的用途,那豈不是在玩弄市民?所以希望政府在城規的工作上

能公開“地債"的資料,令大眾知道還有多少土地是留給澳門市民的,積極面對公眾的質疑,而並不是模糊大眾的視線。

第二章

第四節

書面意見

Page 202: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202

傷殘人士馮先生書面意見 2010年8月18日

1. 開場白

各位新城填海區規劃小組成員,各位關心新城填海區規劃的朋友,午安!

我姓馮,是一名肢體傷殘人士,亦是澳門弱智人士家長協進會督導,多謝小組成員容許表達對新城填海區的期望,及殘疾

人的需要。

2. 澳門殘疾人口及需要據2006年中國第二次全國殘疾人調查結果顯示全國有殘疾人8296萬人,占全國人口6.34%。以澳門54萬人口,殘疾人占

6%計算,澳門約有32400人,此群患有不同障礙人士的需要不容忽視。

3. 澳門現有服務相信大家對殘疾人士的需要已經知道不少,同時亦相信大家對殘疾人的需要仍有不少的忽略或未知的地方。大家嘗試從坐

輪椅的肢殘人士去氹仔路環是否像你們那樣是一件容易的事?亦想想為何自閉症患者入超級市場會發脾氣?聽障人士看部份高

清電視節目時對比一般頻道少了字幕,大家有否留意?

4. 現有機遇期望兩所大樓本會及個人都期望,不是期望,是需要,在新城區三百五十公頃的土地上佔七十分之一,即五公頃土地,五公頃約五個標

準足球場,分別興建殘疾人士行政大樓、殘疾人士服務大樓,殘疾人士院舍大樓及建設適當的戶外設施作為活動空間,使殘疾

人可以「殘者有其服」。

為何要建立以上的設施?正如今年政府於建華新村側開設的北區綜合服務大樓,其目的是方便市民盡可能在一幢建築物

內,可以辦理與政府有關的手續,其主要概念是「一站式」。

綜觀澳門現有的殘疾人士服務真的有不少,但分散於不同的地點,有遠的,有高的,舟車勞動,對殘疾人士及其照顧者使

用服務非常不便。

殘疾人士服務期望可以包括評估中心、診療中心、殘疾人士證派發、輔助用具顯示及購置中心、職業治療、物理治療、語

言治療、助聽器診療中心、照顧者資源中心、各項殘疾人藝術培訓中心及一個適合殘障人士使用的禮堂。還包括各類殘疾人士

服務中心

建立一幢專為殘疾人士的服務,是否遺反社區照顧的理念?社區照顧是需要,部份殘疾人士一樣需要院舍服務,是需要一

間適合他們的院舍,有更多設施可以使他們可以更獨立生活,提高生活質素。

有部份人士表示是否建立針對殘疾人士的院舍服務是否一種歧視,若是對殘疾人士歧視,中國2008年奧運會後針對殘疾人

士舉辦的殘疾人士運動會是否歧視,聯合國訂立的殘疾人權利公約是否歧視?

首選地點是A區,原因是約有三分二的殘疾人士住在北區,次選為B區。

5. 葉局長昨天透過傳媒擱置國內院舍計劃,澳門院舍服務更刻不容緩。多謝

Page 203: 新城填海區規劃

203

關心澳門將來的小市民書面意見 2010年8月18日

局長,您好,

本人對這項計劃不讚成。

而每天閱報更覺政府不知在什麼?

今日澳日有人提出,在海洋花園外面建海濱長廊連接金光道。不久您們又在該對出填海,這樣是不是有些問題呢?

關心澳門將來的小居民

第二章

第四節

書面意見

Page 204: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204

海洋花園及澳門居民書面意見 2010年8月18日

本人為海洋花園及澳門居民,對此項計劃不甚滿意,亦不讚賞。

原因:

1. 澳門和氹仔兩岸距離現在已很接近,大興填海區只有令堤岸更窄。

2. 有感政府為填海而填海。

3. 為何不動用一些為填海的人力及資源來改善舊城區的設施例如下水道問題。

4. 基本上西灣湖區,近海洋花園對出,已有海濱休閒走廊,使用的人不多,不明白增加之原因。

Page 205: 新城填海區規劃

205

澳門理工學院博彩教學暨研究中心全體教職員書面意見 2010.08.18

致:新城填海區規劃工作小組

人才培育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元素,博彩業是拉動本地經濟發展的龍頭產業,澳門理工學院轄下博彩教學暨研究中心(

以下簡稱“中心”)承擔原澳門旅遊博彩技術培訓中心的工作,肩負起培養本地博彩業人才的責任,過去7年曾參加中心培訓課

程接近5萬7千人次。

基於澳門理工學院(以下簡稱“理工”)土地資源匱乏,理工的部分高校(包括中心)須租用商廈改建的校舍作為學生上課的地

方,在面對不斷上升的租金,學院在教學資源的投放比重上極為被動,中心全體72名教職員均認為於新城填海區的E區規劃中

可考慮撥地予理工建設新的校舍,原因如下:

1) 切合公帑合理使用的原則,讓資源充分用於教學及研究方面。理工屬公立高等院校,運作經費是從政府每年撥款所

得,若政府能撥地予理工興建新校舍,理工將可重新整合現時設於商廈的校舍,節省相關的租金開支,讓資源能充分

用於高等教育之教學及相關研究領域之上。

2) 為適應澳門社會在迅速發展中,對高層次人才的培育需要。理工若獲得足夠的土地資源,將可適度拓大招生規模,為

有志繼續進修的本地居民提供更多進修學位教育的機會。

3) 為培養本地高層次的博彩管理人才創建良好的環境。博彩業作為本地經濟發展的核心產業,驅動其他產業協調發展的

重要角色,人才培育對博彩業可持續發展尤為重要。現時設於商廈內的博彩教學暨研究中心,已定於今年9月開辦“社

會科學學士學位(博彩與娛樂管理)課程”,目的是為培養本地高層次的博彩管理人才服務,但由於中心校園不屬固定設

施,受租期及租金因素影响,因此,在招生人數的考量或未來教學設施的添置方面都會受到一定的限制,阻礙了博彩

教學與研究工作的長遠有序發展。

另外,還可考慮於新建的校園內設立博彩博物館,其意義不獨是展示澳門百年博彩歷史,對博彩教學具有更深層的意義,

博彩管理人才的知識培育不僅在於書本的理論,更需認清過去本地博彩業發展的脈絡,以求全面瞭解博彩產業,為其可持續發

展作出貢獻。

因此,我等特函貴工作小組,冀貴工作小組能於新城填海區規劃內考慮撥地予理工學院興建新的校園,使理工能為本地高

等教育作出更大的貢獻。

澳門理工學院 博彩教學暨研究中心

全體教職員 第二章

第四節

書面意見

Page 206: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206

澳門建築師協會《新城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意見》 2010年8月18日

澳門特別行政區

新城填海區規劃工作小組 鈞鑒:

本澳土地資源貧乏,一直以來都以填海造地作為拓展城市空間的手段。在面對城市急速發展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大規

模填海再次成為本澳未來發展的一個出路。新城填海區規劃關係到本澳未來二三十年的發展,如何總結之前多次填海規劃的經

驗,尋找一套合適本澳環境與現實需要的規劃方案,將是現時概念階段需要探求的。

就新城填海區的規劃工作,本會深表關切,並就有關的諮詢組織會員進行討論,現就新城填海區規劃作出下列的意見,希

望能為規劃工作出一分力,意見如下:

1. 新城填海計劃對本澳的未來發展十分重要,在現有的規劃計劃中,350公頃的土地分為5塊不同的地段,不論填海工

程以至基礎建設,同時開展計劃不但對本澳的人力資源以至經濟投入造成壓力,同時不能為澳門創造可持續發展的機

遇。建議制因應本澳的實際情況分期填海。分階段的有序推進不但對本澳的就業、土地及房屋供應等有長遠的穩定作

用。亦可因應社會的發展而靈活調整規劃;

2. 新城填海計劃在珠三角同城化的構想無疑為澳門未來的城市發展勾勒出美好的藍圖,但同時本澳具有與別不同的城市

特色及文化傳統,城市間的融合應定位在交通運輸及口岸的連接上,而城市景觀、綠化設計及海岸設施等的設計應根

據本地的歷史及文化特色,設計及規劃具有澳門元素的新城市。新城填海區不應是珠海市或其他地方的延續,未來的

新城更應承傳及體現澳門獨特城市風貌;

3. 另一方面,新城填海在規劃上應重點為本澳門城市發展中所引起的各問題創造解決的條件,特別是在如何在新舊城區

的共融及互補上,新城填海規劃將可為舊城區留出空間,改造舊城區現有的環境。與此同時,建議政府預留新城填海

部分土城用作解決因為澳門發展所衍生的規劃困局,特別是世遺景觀,歴史建築的保護及舊城道路的開通等問題;

4. 新城填海規劃作為本澳城市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將為本澳日見擠迫的城市起到緩沖空間的作用。為了不使新填海區

成為本澳稠密生活空間的延續,建議在進行新填海規劃前,應深入研究人口、經濟及社會等政策的問題,從整體上預

算居於新填海土地的人口數目,讓新填海區有足夠的住宅單位供應,並有相應的醫療、教育等社會設施。此外,在人

口結構及分配上也應有一個長遠的規劃目標,因這個目標將影響到未來新城的整體發展及規劃的方向;

5. <新城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所披露的填海訊息不多,其中各填海區的形狀是較為清晰的地方。現時5區中有

3區以島嶼的形式設計,本會認為獨立小島的填海形式在交通、水道淤塞以至增加填海造價等問題有需要詳細討論。例

如颱風下的交通問題等是我們不能忽視的。建議以綠化空間或人工湖等較具操作的手段解決新舊區的過渡問題;

6. 交通規劃是新城填海區規劃的重要問題,面對本澳的交通情況,在未來的道路及公交系統的規劃上應更具前瞻性,預

留足夠的空間及設施面對未來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為推廣綠色出行,有必要在行人道上在種植更多的樹木,以及

具上蓋的空中連廊,使形成一個綠化與道路相給合的較舒適的步行空間,把新城填海區的街區規劃成一個貝有綠樹環

抱的林蔭大道;

7. 同時,節能環保技術的應用是新城填海區規劃必須體要的重點,一些在舊城區不能應用的環保技術如中水冲廁是否可

以在基礎建設時預先引入,將使新城填海區成為節能環保應用在本澳的試點,同時建議在未來新城填海區的發展中加

大環保設計及環保施工的力度,使新城的發展能響應減排節能及綠色低碳生活;

8. 新城填海區規劃同時亦為本澳的對外交通提供了完善的機會,例如外港碼頭及直昇機砰,現時的設施條件已不足本澳

發展的需要,且直昇機的航線亦阻礙了A區的規劃,而氹仔新碼頭亦快將完工,搬遷外港碼頭及直昇機砰將為是一個雙

贏的方案;

9. 由於本地人口密集,商住混合的樓宇成為本澳主要建築形式,然而隨著居住要求的提高,小區的模式是居住空間勢將

成為未來發展的方向,特別是c區及d區具有作為小區的條件。不應該將現時混亂且不合時宜的商住混合規劃延續下

去。新城填海區應為改善本澳居住環境提供合適場所;

10. 新城填海區將規劃出一個屬於澳門人的未來城市願景,本地的專業人士有信心亦有能力規劃建設新城填海區。希望政

府在之後的規劃設計及建築工程上多給予本地專業人員参與的機會,因為本地的建築師更了解本地的實際環境及現實

需要。同時通過增加本地人員的參與機會,可以加快培育本地的青年建築師成長。

就有關的諮詢工作,本會將一如既往希望能為本澳城市的建設盡已所能,並希望有關的意見對新城填海區規劃工作有幫助。

專此

順頌

鈞安!

澳門建築師協會理事長

梁頌衍 謹上

2010年08月18日

Page 207: 新城填海區規劃

207

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街坊總會對新城填海區規劃首輪諮詢之意見和建議》

2010年8月19日

澳門土地資源緊缺,已制約著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現獲中央批准填海造地350公頃,為特區進一步發展帶來新機遇,本會

希望特區政府科學規劃新城填海區,善用每寸土地資源,並提如下意見和建議:

一、 總體規劃要求上,要從改變澳門居住環境欠佳、交通擁擠、社會配套設施不足等現狀出發,把新城填海區建成高起

點、高水平的全民共享的新城區,把澳門發展為世界級旅遊休閒中心城市,打造多元宜居的文化名城,作為總體規劃

目標,推進社會全面進步、經濟多元發展。

二、 安居工程上,要以優化澳門居住環境和解決住屋難為重要考量,調適商住樓宇與公共房屋的供給比例,控制豪宅發展

用地數量,劃出部分土地興建只允許澳門居民購置的住宅,適當增加社會房屋、經濟房屋和限價樓的土地供應,預留

發展公屋用地,讓更多澳門居民居者有其屋,居住在相對優越的社區環境中。

三、 優化城市景觀上,要彰顯澳門個性和中西文化特色,促進綠色經濟、文化藝術發展。增加城市綠化面積,建設綠色低

碳、環保之城,在優化城市景觀上,如種植成林成片的具觀賞價值的植被和花草林帶,促進綠色旅遊經濟發展。同

時,可注入具中西文化特色元素和澳門獨特人文景觀,如興建環海景觀長廊和水岸公園,在修建休閒廣場時,加入澳

門歷史名人雕像或一些中西文化特色的雕刻藝術作品,豐富文化內涵,提升城市文化品味,強化澳門歷史文化名城地

位。

四、 法律制度保障上,要依照新修訂的《土地法》和《澳門城市概念性規劃綱要》之要求,合理開發和利用新城填海區土

地,公開拍賣商住用地,嚴格監管土地的開發和使用,杜絕不正常的囤積、換地和隨意更改土地用途之行為,收回閒

置土地及依法懲罰相關發展商,保障長遠住房用地需求,同時反對用新城填海區的土地還「地債」。科學規劃新城填

海區,避免重蹈「屏風式建築、超高建築、熱島效應或城市無序規劃等」之覆轍。保障旅遊設施、酒店業、會展業、

工商業和物流業等用地需求和供給,為中小企業的生存、發展和提高競爭力創造條件,確保澳門經濟可持續和多元發

展。

五、 交通建設上,在新城區內建設四通八達的交通道路網絡,尤其要倡導公交優先,構建完善的公共交通服務體系,以及

有效利用地下空間興建停車場,解決泊車問題,做好新舊城區域的交通接駁,便於不同區域居民或遊客能快速、便捷

進出新城區,共同分享新城區公共空間和各項社會設施。

六、 社會公共設施建設上,改變社會配套設施不足的現狀,按社會實際需求配備、齊全包括學校、托兒所、街市、社區中

心、長者院舍和衛生中心等各項社會公共服務設施,以及興建文康體休閒設施,如在海濱長廊或水岸公園內配備單車

徑、步行徑、球場、游泳池、茶座、文藝廣場、燈光夜市和釣魚區域等,改善居民生活質素,選址興建劇院、圖書館

和文化中心等社會文化設施,豐富居民文化生活。

七、 興建政府公共行政服務大樓,在新城填海區分別興建行政、立法、司法等綜合性政府大樓,將政府分散的辦公大樓集

中在一起,尤其是與經濟及民生有關的服務集中辦公,既方便居民又節省政府龐大的租金支出,並提高公共行政服務

效率。

八、 建造地底大型混凝土涵管,集中鋪設水、電、燃氣等地下公共管網,方便日後維修護理,減少重覆式掘路工程,並舖

設好地下水道網絡工程,以加強排洪嚴防水浸。

九、 研究把澳門港澳碼頭和直升機場搬到港珠澳大橋人工島澳門出入境專用區,既方便遊客又提高土地使用率,避免直升

機航道對填海A區建築物的高度限制和帶來的噪音影響,原來的碼頭可開發水上旅遊活動項目,發展澳門旅遊業。

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

2010年8月18日

第二章

第四節

書面意見

Page 208: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208

澳門工程師學會《“新城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開諮詢”意見報告書》

2010年8月19日

前言

澳門工程師學會就【新城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開諮詢】在會內徵集意見後,以各位成員的個人身份提出以下意見,以供

特區政府就第一階段新城填海區規劃發展作參考方向。

學會會員意見

理事長馬志光工程師 [1 .1] 興建地下管線共用管道:澳門地下工程管線種類和數量日漸增多,除原有的排水管道、雨水管道、自來水管道、電

纜、輸電線及電訊管道外,更將增加了燃氣管道及有線電視電纜等。當各間公共事業進行地下管線維修時,要掘開路面導致馬

路開挖頻繁,路面結構受到嚴重影響等。修建地下通道、共同敷設各種管線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途徑,也是城市經濟發展的

必然趨勢。新城填海區應採用此技術。

所謂地下通道,也稱“共用管溝"或“城市地下管道綜合走廊",即在馬路下面修建一定寬度和高度不滲水的地下坑道,

將給排水、電力、通訊、燃氣、供熱等各種管線集於一體,實行地下管線同溝敷設、統一管理,並在坑道內安裝有各種自控及

消防設備,每隔一定距離便設有各種通風孔、進料孔、人孔口以利於施工和維修人員出入,且留有足夠的人行通道和發展增加

新管道的餘地。

在城市修建地下共用管溝,是一項初期投資巨大的市政配套工程。 一旦建成,將來更改困難。故需要一個長遠的設計,但

從國內外的成功經驗和長遠發展看,共用管溝內的管線不僅其耐久性和安全性比傳統敷設的管線要強,而且還節約了管線單位

的土建、維修及開挖路面等的長期費用,從總體上看,是節約資金的。

[1.2] 興建新城填海全區光纖網:新城填海區將是澳門新地標,將吸引大量澳門居民及遊客前往,為了令新城填海區成為

休閒好去處,需要有不少最新的啇舖,休閒、娛樂及顯示設施。另外新城填海區將裝設各類廣播糸统,路邊智能顯示幕,戶外

大型顯示屏及道路監控系统。將另到多媒體資訊通訊速度要求大增。故建議興建新城填海全區光纖網。

具體來說,新城填海區需部署光纖寬帶網路,商業樓宇和園區直接實施光纖到樓、光纖到辦公室,光纖到戶外大型顯示屏

設施。住宅直接光纖到樓、光纖到戶。實行三網合一 (一條線可以打電話,上網及看電視)。透過利用新城填海全區作為試點積

極推進全澳光纖三合一(Trip le P lay)將澳門提升一個最現代化通訊城市;甚至爭取為區域通訊中心及推動IT及多媒體產業。

[1.3] 建立地下行車通道網絡及停車場:澳門地少,應充份利用有限土地資源,增建地下行車通道,停車場及商場將更有

效利用新城填海區土地。新城填海區以公交優先,路面綠化為主,再配合單車徑將另到行車路面更少,容易導致塞車。但澳門

自由社會,不能限制車輛駛入新城填海區,故需建立地下行車通道網絡及停車場疏導交通。新城填海區地下行車通道網絡更可

以作為澳門外圍行車快道,疏導澳門交通。建立地下行車通道網絡同時可考慮配合興建地下管線共用管道。

[1.4] 雨水利用供水系統及再生水利用系統:現時水資源寶貴,應盡量節約用水,但澳門用自來水冲廁,浪費大量食水,

如能把自來水改用雨水或再生水來沖廁,將能節省不少自來水。新城填海區建築物應規劃利用屋頂作為雨水收集面積,再把雨

水適當處理與貯存。並設置二元供水系統(即自來水及雨水分別使用之管線),將雨水作為雜用水,如沖廁所、澆灌、補充空調

用水或景觀池及生態池之補充水源等。但由於雨水水源不穩定。同時需考慮建立再生水利用供水系統。

「再生水」利用供水系統係指將建築基地內的生活排水(如輕度使用過之污排水,如洗澡水、洗手水或拖地污水)滙集處

理控制後,達到一定的水質標準回收使用於於非與身體接觸用水例如沖洗廁所、噴灑街道等。將來更可藉新城填海區擴展至澳

門其他地方。因再生水利用系統收集了較高污染水源,故淨化設備會比雨水利用系統昂貴,但卻具有水源穩定的優點。輕度汚

水處理設施選址亦需十分小心,應遠離民居。 另外不論建築物及公共下水道要重新設計配合雨水及再生水利用系統

學會副理事長胡祖杰工程師 [2 .1] 如何統合各方利益及意見,作為新填海區的最終方案。

[2.2] 珠海十字門商貿區設計方案已定,並進行施工﹔澳門再不能只談構想,必須落實配合方案,以便彼此互融,發揮相

得益彰的效應。

[2.3] 由於項海區以地塊相鄰,新填地或多或少都有沉陷,地塊間的溝渠、管線等連接必須考慮週全。

學會副理事長梁鴻細工程師 [3 .1 ] 交通規劃:一個區域的發展,區內及與週邊地區的交通規劃是非常重要的,更因交通基建所需之設計及施工期較

長,故此建議交通規劃必須預先作出研究及部署,不要仍停留於意念研究階段。

Page 209: 新城填海區規劃

209

[3 .2] 填海規劃預留多條連絡內地之通道,除了基建協調需粵澳或珠澳雙方協調,但口岸通關牽涉海關,檢驗檢疫,邊檢

等中央部門,必須於更高層次與中央提早協商解決,如果改善通關便捷更應有突破性思維。

[3 .3 ] 新填海區建議主要使用公交系統進入,區內主要以綠色出行為主,如行人步行,步行輔助系統,單車等,但要考

慮人車分隔問題,將交通系統引入地下,將地面空間留給市民,加以綠化及休憩設施營造良好的出行環境,不但在新區可以使

用,亦可對舊區重建,增加景點串連,增加行人專區起參考作用。

[3.4] 使用地下空間:建築高度因考慮保護世遺,景觀,空中航道,屏風效應,採光等因素必須有所限制,而地下空間之

使用是各國積極考慮的選項,特別是澳門土地資源緊缺,更加必須考慮地下空間之使用問題。

[3.5] 節能節水:新區內引入綠色建築,多利用新環保材料,環保施工,環保設施,以達環節能,至於節水方面,對海水

的使用不如考慮中水使用,如雨水收集,部分生活用水之回收以至再造水之使用,作為沖洗、淋花、甚至再加工飲用,做到水

盡其用。

[3.6] 多網融合:電訊、電視、互聯網、電力、供排水,使用共同管溝可集約使用及管理,減少維修維護之費用及開挖對

交通之影響,光纖之使用可融合資訊網絡。

[3.7] 對世遺景觀之保護:當局使用景觀走廊,保護天際線的概念,但反過來說,某些世遺的內在涵義及價值如燈塔,炮

台,必須考慮眺望景觀的保護。

學會副理事長徐承康工程師 [4 .1] 特區政府預計在新城填海規劃中相關土地資源約在何時完成發展?2025年還是2030年呢?之後再需要土地滿足澳

門需要時怎麼辦呢? 進一步考慮以後土地發展路向才可有助現時的總體規劃。

[4.2] 若澳門四周再沒有空間填海造地,澳門是否需要融入珠海城市規劃內共同發展?若由於缺乏土地興建房屋以供澳門

基層市民居住,特區政府會與珠海政府怎樣合作(如在珠海興建房屋只供澳門市民居住)解決澳門居民住房問題?

[4.3] 要提昇城市宜居程度及居住生活素質,居住人口與城市綠地、公共基建的比例參考相當重要,因此在新城填海規劃

後整個澳門能有多少人口將直接影響城市宜居程度及居住生活素質。但當居住人口超過澳門土地及基建可接受的承載能力,特

區政府要怎樣安置居民以平衡城市宜居及居住素質,要由居民自行透過樓房市場供求而解決,還是由特區政府推行創新政策面

對問題?

[4 .4] 根據現時規劃,A區土地可包括多元化產業發展。為配合珠三角經濟發展,一些特定的產業己交由珠海負責,澳門

可支持發展的產業包括在舊城區的文化創意、旅遊娛樂,在CBD的金融資訊服務,在橫琴的高新科研、中藥及物流等;而在A

區可供發展的產業可作服務支援,故建議在土地規劃時預設有助產業發展的公用設施,如光纖網絡舖設或道路交通安排,以便

有助提昇相關產業的競爭力。

學會常務理事黃承發博士 [5 .1] 由於澳門現有的土地使用時常受到掘地的困擾,故在澳門新填海用地會否考慮在土地建設規劃時,預先建造大型地

下共用管道,令日後作維護及擴充使用時,可降低對市民的滋擾及增加其彈性。同時,可以把舊區市民搬至新區,然後作舊區

重整時,也作相同基建.優化澳門城市建設。

[5.2] 為建造綠色環保之澳門城市,使用環保電動車是一個趨勢,可是現時澳門現有土地,由於基礎設施不足,如充電電

網未能配合、欠缺大型充電式停車場等,故在新填海用地是否會預先作此等基礎設施之設計及建造,好使可作澳門綠色環保城

市之試點,並且吸取經驗以擴展至澳門全城。

學會理事暨青年部部長陳桂舜工程師 [6 .1] 珠三角的食水資源十非緊張,過去數年的鹹潮時,倚靠珠海制水等手段來保障澳門的供水穩定,在新城填海區域完

成後將加大淡水供應的壓力,建議在規劃時加入再生水/鹹水作沖厠用水。因鹹水會影響管道壽命,可考慮利用西江近澳的舊

吸水口抽水。

[6.2] 為減少垃圾車輛對路面的壓力及有關的二次污染,可考慮鋪設垃圾自動收集管道,並預留接駁至大廈垃圾槽。而新

區亦有提件使用中央燃氣管道。

[6.3] 兩岸各建一條海濱長廊,這是一個優質的條件構造單車徑。如果再把兩岸單車徑連貫。這不但可以有利單車運動發

展,亦可有助推廣綠色出行。如提供租出服務,更可打造澳門成為單車旅遊城巿。單車徑在規劃上建議需做到連貫性,在平交

道可考慮建做小型地下隧道。單車徑可設分支,引伸至各旅遊景點(可在景點外15分鐘步行距離內設立)。遊客可利用單車

自由在澳氹兩岸穿梭各旅遊景點。

學會學生會員陳啟泰先生 [7 .1] 本人希望特區政府投放更多資源,研究適用本地的環保建築技術,

在新城填海區部份建築物內採用及進行改良,這樣有助:

‧ 發展本地環保建築及技術材料的廣泛應用

‧ 透過品牌推廣,提高本地在國際低碳經濟業界名氣

‧ 推動科研與業界合作,創造更多高新科技職位,促進本地經濟多元化

第二章

第四節

書面意見

Page 210: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210

會長梁文耀工程師就有關填海規劃第一階段的意見諮詢,茲撮要有下列各點:

[8.1] 積極保障巿民權益,提高規劃的可行性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本澳巿民日益關心自身的權益,而新城填海規劃不單涉及我們未來的權益,亦關乎我們後代子孫

的權益。新城規劃的適當與否,可能影響我們未來社會經濟發展的競爭力,以及影響整個城巿的持續發展。政府部門本次之諮

詢方式是值得讚許的,亦是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首次由最基本的概念階段就開始導入民眾參與的諮詢。在我們專業人士方面是

讚同此種由原來的專業思考導向轉變結合巿民的積極參與。在規劃過程中能得以保障巿民的權益,並可使將來的規劃可行性提

高,彌補專家規劃的不足及擴大創新方案的來源(因在諮詢過程中有各方意見的表達及交流)。

[8.2] 相應加快建立城巿規劃法律體制,完善舊有土地法,配合新城規劃發展

新城填海規劃諮詢文件中,對於政府所提出的「各項規劃目標」及澳門工程師學會會員意見報告書 —— 補充意見

「土地利用原則」,本人都非常讚同。為使目標得以達到,土地利用原則得以堅持,並能使到未來投資者得以清晣及公平

的投資環境,本地區的城巿規劃法規及權責機構需相應完善配合,否則規劃的海濱長廊日後亦會變成高樓大廈。

完善土地法:商用土地除了必要的公開投標外,倘對於某些產業需在土地上優先批給,亦需在條件上清晣訂定。修改條例

將減低閒置土地等的現象出現,使新城未來發展,能得以按規劃目標進行。

[8.3] 新城填海規劃與舊城發展的互補

1. 為配合輕軌二期之發展及解決內港水浸,改善道路交通、內港污水環境與水岸綠化整治等問題,由媽閣至水上街市的

一段約2000米沿岸部份運作之貨運碼頭,長遠考慮可另覓佳地發展。建議規劃上預留土地,尤其在E區,以便搬遷

媽閣內港海傍一帶一些仍運作的散貨碼頭/倉儲。

2. 讚同一些人提議搬遷燃料中途廠,位置可考慮設置在E區。

3. 由於填海關係,對位於澳門半島圓台仔附近之污水廠排放口之水流產生改變、排放口須延長及將來人口量增加的問

題,可考慮取消此處之污水廠改在E區建一大型之新型污水處理廠。澳門半島之污水可由過海管道(或經第4條通道

之附設管道)引入E區新廠集中處理。

4. 現有垃圾焚化爐位置、排氣之擴散範圍等,對新填海區的環境影響評估是值得關注。可以利用此一機會,優化城市的

環保基建。

5. 建立澳門特色地標:作為國際旅遊城市,本人是讚同在填海新城區,尤其是在A區南端及E區北端將來為澳門海上的

門戶建有地標性建築物(如悉尼的歌劇院),不一定高但須具特色。另一考慮的特色地標是建立特色沿岸水景及綠色

地帶,讓市民澳門工程師學會會員意見報告書 --- 補充意見、遊客觀賞使用。更可為澳門發展休閒娛樂旅遊城市提供

一個持續發展因素。

[8.4] 綠色及科技新城區

基於城市發展的趨勢及提升本地區的發展優勢,下一階段的新城填海規劃應以綠色生態城區及科技城區為規劃核心,從本

人參予多場的諮詢過程中,政府與市民對新城規劃的最清晰交集點,都是希望以環保科技為發展的主調。

學會常務理事陸萬海博士[9 .1] 新城填海區規劃中B至E區均為切割成數十公頃之之較小面積之地段,會否增加將來使用上的限制,如影響日後各地

段間之交通及管線連接,而B、C、D地段於現有大橋處切割,是否因考慮對現有大橋結構之影響,否則各地段於大橋處填海

時連接一起,將更方便將來之使用。

[9.2] C、D區為島式填海,但兩地段合計不超過100 公頃,以島式填海是較小和不經濟,同樣亦會影響將來的使用,而

且又包含不規則之邊界,將會造成施工上的困難,而與原有陸地分隔之狹窄水道,是否有實際和長遠之意義,建議及早請有關

專業人士探該地段填海施工及未來使用之總體合理性。

澳門工程師學會會員《“新城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開諮詢”意見報告書––補充意見》

Page 211: 新城填海區規劃

211

陳栢添《環保創意新夢想 新城舊區齊共享新城填海區規劃概念之我見》

2010年8月24日

(一)前言澳門回歸後,賭權開放直使經濟發展迅速,旅客數目與外來勞動人口急劇上升,土地資源緊缺已是不爭之事實。對此,澳

門政府除了要儘快開展舊區重建計劃、適時解決土地囤積的問題,同時,填海造地亦是刻不容緩。但是在現今珍惜自然環境的

大潮下,犧牲本澳寶貴的海洋景觀之舉措必須小心謹慎,一定要使全澳市民最終”得到的”要比”失去的”多得多。

為什麼必須填海造地?為誰填?又應如何規劃新城呢?

(二)為何填 — 建立新型的生活和創業環境在新城填海區規劃小組印製的宣傳小冊子上,是次建新城的緣起與目標看似已說得夠清楚了。不過,僅350公頃的土地在

滿足了交通基建、海濱綠廊和土地儲備之後,新城的土地實在已所剩無幾。這幾片小土地若果以「平均分享原則」規劃,最

後,新城只會是舊區的擴展,並沒有把填海造地所帶來的利益最大化。相反,新城區的空間設計嘗試以「集中互補」的概念去

規劃,或許,此舉更能為本澳帶來更高限度的「可持續性發展」。

歷史不斷告訴人們:「無數的偶然締造必然。」賭權開放、申遺成功、自然災害及經濟轉型等等,澳門的城市空間其實而

逐漸按功能分區,加上,政府近年對城市規劃的逐漸重視,漸漸,本澳可以清楚看到三種具特色的區域出現。

1. 歷史與文化遺產(以聖保祿大教堂遺址為核心)

2. 時尚與娛樂搏彩(以路氹新城為核心)

3. 保育與自然環境(以路環石灣大貓館為核心)

如果按照「集中互補」的思路,加上考量現時世界潮流走向和本澳的區域發展優勢,一種新型的區域理應出現以突顯本澳

生活的多樣性和產業的多元性發展。在此,姑且先以「養生與環保創新」名命之。

打造「養生與環保創新」區域有以下目標:

1. 實踐中國崇尚「天人合一」的生活美學;

2. 提升市民的精神生活;

3. 營造新型的創業環境;

4. 提供更多樣化的旅遊休閒服務;

5. 創新澳門城市形象

(三)為誰填 – 為三十至五十年後大多數的本澳居民填海不能為填而填,更不能只為興建豪宅別墅而填。

為人而填,不是為旅客,而是為本地居民。

為本地大多數的中下層市民,而非小數的地產商和特權階層人士。

為未來而填,必須考慮三十至五十年後的本地居民的生活而作出整體規劃。

需要有視野、有核心價值、有創建、有承擔。

(四)新城填海區A區概念性規劃建議

1. 視野(Vis ion)

經過上述有關填海造地的目標分析,創建「養生與環保創新」區域實是大有可為。加上,考量全球現時面對的挑戰,視

野紛紛從「金融經濟」轉移到「地球生態環境」,從「全球化」轉移到「全球暖化」,從「物質生活」轉移到「精神生活」之

上,一種強調健康養生、低碳減排、快樂創新的可持續發展的新型生活區域正是我們所需要的未來生活空間。

2. 區域

考慮到各區的地積、形狀和空間位置,A區的南端實是最為合適的區域。原因如下:

i. 面積大,可塑性大。

ii . 規劃方向配合。

ii i . 增加本澳整體空間佈局的立體性。A區的南端正正與澳門半島的歷史城區和路氹新城成三角形,打破本澳一貫的直線

式佈局,大大增加了人口流動的動力和流動性。

iv. 鄰近廣珠澳大橋,易於向外展示本澳新貌。

第二章

第四節

書面意見

Page 212: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212

v. 與計劃興建的水岸公園相容互補、互相輝映。

3. 定位:休養生息、培養創意、滋養生命的新型環保創意社區

4. 核心價值(Value):

i . 休閒 – 精神修養(Spir i tua l Cu l t ivat ion)

i i . 文化 – 藝文品味(Life Sty le of Arts and Cu lture)

i i i . 宜居 – 環保簡約(Environment Protect ion and S impl ic i ty)

5. 口號:專注(Meditat ing)、覺醒(Awaken ing)、啟發(Insp i r ing)

6. 乘具(Vehic le):

為使新社區能得以持續發展,並與本澳其他區域發展共容互補,建議新社區集中發展以下四項產業:

i. 醫療產業

ii . 環保產業

ii i . 教育產業

iv. 創意產業

7. 發聲(Vocal i zat ion):五院/ 園/宛

為配合上述產業發展,新區必須集中興建與產業相關之標緻性實體/建築,好能突顯區域特色及提供就業/創業機會。興建

相關標誌性實體/建築之建議如下:

i. 醫院(醫療產業):養生中心(中醫)、療養所(西醫)、老人服務中心、各種專門的康復中心及中醫藥創新中心

等。

ii . 公園(環保產業):大型綠化設施、綠帶、海岸公園、雕塑公園及中央廣場等。

ii i . 屋宛(環保產業):興建環保減排的綠色建築及公共房屋,大力應用光資源,建設空中花園,致力達到零排放的環保

生活。

iv. 學院(教育產業):演藝學院、藝術大學、創意媒體學院(影視、動漫、網頁設計等)、設計學院及各種創新科技的

實驗室等。

v. 劇院(創意產業):多用途綜合性藝文空間,像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集大中小型劇場、畫廊、電影院、表演藝術圖

書館、中國電影資料館、創意手作館、咖啡館及戶外表演場地於一身,並延伸至藝術村落及創意園區。

8. 空間設計特性:

i. 連接性(Connect ive)

i i . 相容性(Compat ib le)

i i i . 交流性(Communicat ive)

iv . 創造性(Creat ive)

9. 交通設施:

為創建環保新型座區,建議使用地下集體運輸工具,而地面則有限度的使用電動車輛,鼓勵綠色出行,居民一般以自行車

及環保電動雙輪車代步,強調可以享受出行過程的慢活(Slow Life)。加上,A區特有的島嶼式設計大可借鑒廈門的鼓浪嶼和

新加坡的聖淘沙,甚至是一些泰國、印尼和馬爾代夫的小島式設計和管理。

(五)結語:350公頃的新填海土地實在可用面積有限,若果政府只為解決過住積累的土地問題,只為回應市民的個別需要,只為滿足

不斷膨漲的旅客人數,只為配合珠澳海濱長廊的國家規劃,而犧牲了這次百年一遇促進本澳發展的大好良機,此舉實在愧對我

們的下一代。

作為概念性規劃,政府必須對本澳整體的區域構有明確的功能分工,之後再對新填海各區作集中處理,方能獲得使本澳得

以持續發展的優勢,同時,更進一步促使本澳成為一個集文化、休閒、自然及環保的可持續生活的歷史名城。

為迎接充滿挑戰的新世代的,創建一個「養生與環保創意」的新型區域實在刻不容緩。

不再猶疑!

Why? Can we?

Why not! We can! ! !

我們當然可以,因為我們有創意(Creat iv i ty),有運用(Appl icat ion),更有需求(Need)!

Page 213: 新城填海區規劃

213

陳建新、林辰樂、柯麗香《新城填海區規劃諮詢意見書》2010年8月24日

眾所周知,澳門的土地面積和人口一直處於不相稱的水平。今日的澳門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至高的地區之一,每平方公里

18,461人。如果減去路環的郊野公園面積,實際數字更為驚人。其實歷史告訴我們澳門半島甚至今日的路氹很大部分都是填海

出來的,最早有嘉思欄炮台對開的新口岸和最為人熟識的金光大道。今次也不例外,澳門需要土地去迎接新紀元的發展和配合

粵港澳1小時生活圈的融合。不過,今次填海的規模是前所未見,或者以後不再常有這種大幅填海的機會,故今次伴隨著新填海

後的整體澳門城市規劃更值得被重視。縱觀今次諮詢報告,筆者們都一致認同特區政府今次下了不少功夫,特別在相關資料搜

集,同時政府不斷推出多方面的渠道吸納不同階層的市民聲音,從而有效地激發市民的參與。此外,筆者們對今次《新城填海

區規劃》這個標題相當認同。首先,新城除了本身填海區是新造的意思外,更深層的意思是以新填海土地帶出全新面貌的澳門

城市。在《新城填海區規劃》的諮詢中,主辦機構也重點刻畫新城舊區扶持互補,好像交通和舒緩舊區土地承載壓力。現在筆

者們有幸受舊區重整委員會委託為司打口區重整意向調研的一份子,我們便有意在這份諮詢意見書從探討新城與舊區的關係,

來提出我們一些新城規劃的構想。

在新城規劃諮詢中,很多澳門居民仍然要求在新城中多建經屋或社屋,因此不難看出住屋問題仍是澳門市民較為關注問題,

可是政府在制定房屋政策時,只在看重供應(經屋、社屋)及需求(補貼、限制投資移民)。其實近年澳門樓市甚為活躍,而

且樓價不斷上揚,可是在這情況下,並不是很多澳門家庭從中得益。根據近年本澳一個調研,只是豪宅及新樓交投較為活躍,

以及相關樓房價格不斷上升,可是普通澳門家庭所持物業多是質素欠佳,還有舊區通常面對樓宇失修、產權介定不夠完善和相關

樓房沒有有效紀錄等問題,令舊區樓價未能跟隨豪宅及新樓而大幅上升。再說,隨著城市發展,不少新的豪宅落成,而這些新

落成屋邨的設施及規劃都遠較舊區理想,因此新落成屋邨成為社經地位較高的家庭落腳點,反而令舊區成為社經地位不高家庭的

聚集地,這情況下,如果缺乏政府有效介入,舊區失修問題只會加劇。其實,澳門政府過去也在舊區重整方面都已投放大量資

源,而且政府過去所採用方法,與其他地區亦沒有太大分別(4R–重建發展Redeve lopment ,整建修復Rehab i l i tat ion ,保存維護

pReservat ion,和舊區活化Revita l i zat ion),問題便可能在於社會大眾對舊區發展概念上的理解,特別是4R的論述尤其缺乏。其

中,重建發展和整建修復最容易理解,簡單來說,分別是推倒重來再發展和復修舊建築物的損毁部分。

保存維護除了原有的硬件保護外,它實質還有保育的意思。其實我們要保留的不只是舊有的建築,還有當地特有的文化。

居民們相處多年後,其實會產生特有生活方式或價值觀,從而孕育出本地特有文化,單從老一輩澳門人常稱澳門為澳門街,就

可看出他們對舊區的情懷;相反,眼看今日的新區,即使與鄰居身處於一部電梯內,亦很少互相打招呼,因此不難發現新區在

社群意識上較舊區薄弱,這亦可見澳門舊區文化保育的重要性。活化是起源於物理學,它指出粒子從外界獲得足夠的能量後便

躍升為更理想的狀態。從此概念來看,舊區活化則是轉換活化原意,引申為注入新的”能量”於舊有的區域,以帶來新的景

象,也為舊有的事物賦予新的意義,例如注入新的價值,讓舊區重新得到認同和肯定,讓舊有的事物能再被充分地利用。

前文亦提及,產權介定不夠完善是舊區一大發展阻礙。因為舊區發展並不只是涉及單位內部的裝潢,更重要的反而是公共

部份的共同承擔。由於所有業主都有權使用公地,卻沒有一位業主有權阻止公地被濫用,最後成為資源過度使用和枯竭。公地

悲劇(TragedyoftheCommons)隨之產生。缺乏完善的管理,舊區和唐樓則讓人留下日久失修的代名詞,惡性循環漸漸形成。假

若政府提出合理的誘因可鼓勵業主重視自身產權所涉及的權益和義務,有利於提高業權登記的精確性和住宅單位的問責性。最

近有政府官員透露以地換地的方式補償給相關人仕,基於相若情況下,筆者們建議以今次的填海造地,來以恰當價錢及有條件

情況下(因舊區已經很難改成無障礙地方)與舊區居民進行地換地,還有此舉可讓政府處理舊區產權不清的老問題,從而減少

舊區發展的阻礙。

政府過去一直苦於舊區稀缺土地建立公共和綠化設施,而樓換樓措施卻可騰出舊區空間,讓政府可以有效直接地在舊區引入

適當社會設施,從而改善舊區市民生活質素,這方針亦剛好附合主辦機構規劃目標的首位——提升居民綜合生活素質。社區服務

設施的構建原理是來自社區的基本單位為家庭,故此家庭式的服務是最為為理想。可是,過去澳門長者服務較為傾向以院舍服務

為主,而院舍服務某程度上減少長者與家人接觸的時間和機會;還有近期被受批評的江門興建弱智兒童院舍建議,最初可能因為

政府較為看重澳門土地問題而推動此方案,可是隨著近年社區服務的提倡及興起,令這方案支持度急劇下降。但是由於純家庭式

的服務本身亦有其障礙,好像現今年青人都較為喜歡小家庭生活,因此很少青年和他的雙親住在一起,但這並不代表年青人不願

意照顧父母,相反不少港澳青年都希望可以住近自己的父母,並提供自己父母適當的支援,這亦可解釋近年澳門長者家居服務的

興起,例如澳門一些社區服務提供廉價的送飯上門、為長者洗澡等日常生活的幫助。政府如果能夠讓舊區環境素質提升,令澳門

年青人都視舊區為理想居所。藉著增加長者和年青人交流的機會和較緊密的生活,這樣長者便可以把寶貴的經驗以至文化一代一

代傳承下去。讓「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為」不再只是口號,同時這做法亦具有文化保育的真正意義。

過去本澳學者及市民都渴望澳門產業不要過份倚賴博彩業,發展其他高增值產業便成唯一出路,所以政府諮詢初期已聲明

新填海土地不作博彩業發展之用。文化產業一向受澳門政府所看重,而在這次新城規諮詢中,文化及藝術團體便要求政府可以

第二章

第四節

書面意見

Page 214: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214

從新填海土地中,預留部份土地讓本地文化產業得以發展。首先筆者先聲明認同政府應該撥出更多土地資源發展文化產業,可

是我們需要認知藝術是需要創造力,創造力則起源於靈感,而靈感的空間並不是以物理面積大小來量度,最理想是靈感應該取

自於本土文化,而文化一般可分成廣義及狹義:文化廣義是指人類在社會實踐過程中所獲得的物質、精神的生產能力和創造的

物質、精神財富的總和;狹意則指精神生產能力和精神產品,包括一切社會形式、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社會意識形態。所以

人們的互相依賴和合作中產生很多無形的精神財富和社會形式。簡單來說,文化是人類實踐過程建構出的物質,物質可以說是

實在的(例如建築)或抽象的(例如社會潛規、價值觀等),因此地區文化便多數集中於舊區中;但是今日的新城填海區仍是海水一

片,試問新填海區又如何孕育出文化和靈感呢?相反,騰空出的舊區反而適合藝術及文化團體發展,因為舊區通常是租金平、交

通便利和最有本土澳門文化氣息。眼看地球上每一個角落,創造出觸特文化一般都是文化深厚的舊區,好像著名的紐約百老滙

劇院(TheBroadwayTheat re)也要近百年的努力才有今天的百老滙文化。對舊區來說,藝術、文化團體進駐舊區,無疑可以

讓舊區注入新元素,同時亦可讓澳門文化得以傳承和發揚,亦可成為舊區活化的例子。

筆者們感謝政府今次廣開言路、集思廣益,讓身為澳門市民的我們發表意見,望今次意見有助主辦機構思索出澳門新城規

劃的方向,為澳門共建一分力!

陳建新博士

澳門大學政府與公共行政學系助理教授

林辰樂、柯麗香

澳門大學政府與公共行政學系本科生

Page 215: 新城填海區規劃

215

澳門國際機場專營股份有限公司書面意見2010年8月24日

我司於2010年7月16日派員出席了旅遊發展輔助委員會2010年度第3次全會會議,在會上聽取了《新城填海區規劃第一階

段公衆諮詢》的介紹。現就該規劃內容,提出建議和意見如下:

A區:‧ 推動機場實現立體運輸—「海陸空聯運」:新城填海區-A區是五區中最大,且最接近興建中的港珠澳大橋澳珠人工

島,可建立結合海上運輸網,提升與氹仔客運碼頭的對接能力,推動機場實現多聯—「海陸空聯運」,促使澳門成為

一個交通網絡通暢、四通八達的宜居及旅遊城市。

E區:‧ E區,特別是E2區毗鄰澳門國際機場,建議預留土地以配合和支持澳門國際機場的未來發展,或可作為安全/保安緩

衝區,又或考慮用以改善機場所在區域交通循環體系。

‧ 因為接近航空運輸區域,故E2區的土地使用需慎重考慮對航班運作帶來的潛在風險:如障礙物高度限制、相關安全和

保安風險、對機場運作的影響、噪音風險、施工過程中的塵土引致能見度下降的潛在風險等等,特別是需考慮堆填區

施工對滑行道橋支撐樁柱的潛在衝擊。

其他綜合意見:1. 建議在填海區中加強綠化和環境保護設施,使其佔總面積的比重達到40%或以上,則較為理想。

2. 城市規劃是一個總體,新舊區將相互呼應,增加的新區是否代表一些舊區的遷移重整以釋出一些空間,使城內不過於密集,

若如此,那一些舊區會被考慮遷移至新區?建議政府就此作出整體規劃,構建宜居城市。

3. 由於新區沿海岸線而建,在規劃內常提到高度限制,可否清楚說明每個新區不同的高度限制,以便公眾更清晰地了解新區

建設是否會影響原居民的景觀,或是否會產生相關的屏障效應。

4. 區內設計包括住宅、社區設施、交通基建、購物商場、酒店(沒賭場)等的項目,其分佈應先作出一草圖,以便公眾判斷

佈局是否合理。建議在各個區域設立標誌性建築,形成區域特色。

5. 在整體規劃中,建議保留中葡特色,深化中葡文化交融的底蘊,擴大對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育和宣傳,系統規劃澳門文

化的軟硬設施,從而促進澳門旅遊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

6. 澳門政府表示將秉持「公交優先」戰略,有序推進輕軌系統建設,將各種公共交通合理分工與緊密銜接。因此,新城

區可配合口岸及機場發展,研究輕軌系統與其他公交運輸之結合及其他設施之佈局。最重要的是,天空是引領澳門與

全球相聯的重要通道之一,因此新填海區與澳門國際機場的配合尤其重要,此外還要配合珠三角改革發展規劃的綱

要,研究便捷交通的規劃及本澳城市概念性規劃的願景,作為至2020年澳門交通政策的參考。

7. 建議在城區規劃和交通配套上,充分發揮澳門國際機場作為城市中的機場的特色,擴大機場相關服務的輻射範圍,進

一步奠定澳門國際機場作為多功能中小型機場的範例地位。

澳門國際機場專營股份有限公司

劉蘇寧

執行董事

二零一零年八月二十四日

第二章

第四節

書面意見

Page 216: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216

澳門石油業商會書面意見 2010年8月25日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

運輸工務司

劉仕堯司長 閣下 台鑒:

貴 司屬下各部門,在司長 閣下具高瞻遠矚的目光,運籌帷幄的施政理念引領下,正積極開展澳門新城填海區,城市規

劃的相關研究,聽取專家學者意見及社會各界的訴求,合理佈局,有序推進,任重道遠,為澳門的商務、旅遊和長期穩定繁榮

發展揭開了新的一頁。

數月前,部份石油業代表基於“石油產品中途倉”的訴求,求見司長閣下,并獲接見。在會面間,曾獲 閣下透露,設置

全部石油業界集體共用之永久性中途倉項目,需待“新城填海造地350公頃”後方可實現。

敝會同業代表亦有參予“新城填海規劃公眾諮詢”的數場會議,并在17/7之會議發言及在18/8之“澳門石油業商會諮詢

專場”會議中,與會議的主持人城市規劃廳劉榕廳長及另三位政府官員交換了意見。

歸納會議的核心為以下3點:1. 全部石油業界集體共用之永久性“石油產品中途倉”在需要建造。

2. 建造永久性“石油產品中途倉”地點暫共識在A區較為合適。

3. 中途倉的規模,及因應燃料車輛的數量、類型,以至中途倉內停車場的規格有待進一步確定。

政府給予石油業界以上之訊息,為石油業的運作及業務發展注入生機,為業界更好地為全澳市民提供優質服務,亦提供了

先決的條件。

石油業商會全體會員及同業﹐向司長閣下謹致衷心的謝意。

專此呈達

并頌

台祈

𣾷澳門石油業商會

2010年8月25日

Page 217: 新城填海區規劃

217

澳門城市規劃學會《新城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意見書》2010年9月6日

引言澳門城規學會是由一班城市規劃專業及有心之士組成,為本地區城市規劃之發展提供專業性意見及建議。為此,在是次“

新城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期間,學會內部分別召開了兩次會員意見交流會議,以詳細審視及交流新城填海區規劃工

作小組(下稱“工作組”)所發報的資料及訊息,現在把有關各會員之意見滙總,結集成意見書,以提交給工作組,作為下一階

段諮詢及新城填海區規劃參考之用。

第一階段公眾諮詢目的及定位在第一階段公眾諮詢的資料中,主要是引介新城填海的源起、概念、目標及制約等。如此,第一階段公眾諮詢標目在於收

集社會大眾對於規劃概念的意見。包括對政府的規劃目標、區域融合的協調發展、新城舊區如何扶持互補,以及完善交通基建

對接等概念。在諮詢發報的資料中,列舉出9個規劃目標,範圍甚廣,但因社會的資源是有限,新城填海在未來的規劃從概念、

落實以至實施,需要具針對性,包括與舊區之間的關係,對於<<綱要>>所提出的定位,澳門未來經濟及產業發展的方向等。

新城填海規劃以及各個填海區相互之間的功能定位分工,必須要有清晰定位。填海的目的要有充足研究數據作為支撐,

例如人口的增長情況、住房的需求量,改善現有居住的空間作用目標,強化休閒旅遊城市的綠化空間等。?規劃土地的利用情

況。綜觀澳門現有情況,改善活動空間非常重要,其次是舊區的保留而產生的土地業權的轉移。因此新城填海區需考慮這些因

素,以上定位及相關的目標有待於第二期的諮詢中進一步的明確。

提升澳門濱海城市形象的重要性-創新與傳統共融在新城規劃的思維上,由於澳門在<<綱要>>中,珠三角城鎮群中定位為“世界級旅遊休閑城市”,因此,澳門城市形象有

必要性強化,包括世遺城市、文化城市等可持續發展理念,這些理念必需要提升至新城規劃目標的層次。在城市形象方面,宜

推動傳承與創新並重的城市形象和氛圍。在傳承方面值得看重讓舊城區對海岸風景和文物建築的視野的保存;這樣才可永續傳

承澳門世遺城市的地位。在創新方面可考慮在新城規劃一條能營造澳門城市新亮點的迎賓大道,就如巴黎的香榭麗舍大道、里

斯本的自由大道、北京的長安街、紐約的第五大道等,給市民及旅客感受獨特的澳門特色。在創新通訊智能化方面,新城區的

互聯網絡應該做到全方位覆蓋,讓居民可以用合理價格享受優質的智能資訊服務。同時,打造一個通訊無障礙城區也值得提倡

至規劃目標。

澳門是一個海濱城市,而新城填海土地都是沿海土地,因此海濱的利用必須放在重要的考慮。為着增加現有居民的活動空

間,沿岸邊的土地應預留給公眾使用,作為公眾空間,且配合不同元素設計,使綠化海濱走廊不會顯得單調、以適合不同年齡

層及興趣不同人士使用。同時為着使這一重要且美麗的海濱景色能特顯城市的景觀,應作公開國際招標,以取得國際級的設計

意念來打造這地方的重要景觀。絕不可忽視其海濱土地利用及景觀設計。

構建低碳綠色城市低碳綠色城市不止是世界發展的潮流,更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石。在新城規劃中,需考慮各種出行模式之間的分工,使新城

與澳門半島、氹仔、路氹城及路環之間的連接,鼓勵綠色出行,減低碳排放。這可從土地利用及交通規劃作為切入點,規劃綠

色出行的區域和模式,以及綠色居住和商務的區域和配套等。除了新城與澳門半島、氹仔、路氹城及路環之間的連接,跨小區

之間的公交接駁、包括日常的巴士服務和快速巴士服務(BusRap idTrans i t )和小區內的慢行系統,如單車徑和步行系統等,必需

要於交通規劃中全盤研究及作出考慮。而對商務中心區的交通規劃應做到穿梭式公交車輛結合步行系統的整體規劃。

在綠色居住方面,第一方面,建議強化建築物的綠化工作,需要政府的主動規劃,包括研究低碳綠色的建築方法、用料

等,設計低碳建築指引,同時可考慮以獎勵方式,鼓勵建築師及發展商建設低碳建築物。第二方面,在規劃的過程中,引入微

氣候環境分析(Microc l imat icAna lys is)作為輔助新城設計及建築物布局。以更佳的利用澳門濱海城市的地利優勢,引入自然風,

減低因建築物的不當布局對新城設計造成的負面效果。各項大型基建,包括填海做地,需作詳細專業的環評報告,以便作出合

適的方法,減低填區及對澳門城市甚至珠江三角洲的生態環境造成破壞。

城市及口岸交通連接新填海區對內及各跨境口岸交通亦需要充分考慮。每一島形填海地段須有聯通性且能與現有陸地有足夠連接。其中港珠澳

橋着陸之人工島需考慮與氹仔機場、橫琴能直接有交通網絡連接,被免港珠澳橋大量人流、車流需經澳門半島再到氹仔島機機

及橫琴發展新區。新城區內交通所需考慮人車分道方式設計,使行人能在安全的空間上行走。

完善政策:先規劃、後發展澳門以往的城市規劃主要是監管建築相關的設計,但在澳門近年高速的經濟發展與區城合作的進程下,在新城規劃中,

必需要有具前瞻性、整體性及科學決策下的規劃。新城規劃需結合政府現進行相關的規劃研究,包括澳門城市總體設計研究、

澳門城市規劃編制體系研究,決不可以把未來的新城規劃括出有關研究框架之外。新城規劃中過程中,必需要定下分區功能定

第二章

第四節

書面意見

Page 218: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218

位、土地功能分配、交通體系規劃與佈局、公眾出行模式等多個層面制定清晰的藍圖,並透過各種有效手段,如地塊規劃、道

路佈局、建築物高度限制、密度限制、綠化比例要求、容積率等不同的量化方式,務必透過專業、透明的運作方式,讓政府的

規劃目標能夠更清晰以及廣泛地收納民意和吸收專業意見,做到民意與專業相結合,從而令社會對於新城規劃與建設的大方向

具備更加全面、詳盡、深入的認識。

數據資料有待更科學及全面化在是次的諮詢中,工作組並沒有提供規劃和設計相關的指標及數據,如新城分階段的發展人口量、人均綠化空間、人均社

會基礎設施(如學校、老人中心、醫療設施、圖書館、社區中心等)、住宅(私人與公共房屋)、商業及基建土地分配的比例等,這

此指標及數據將可給規劃業界能進一步了解新城區的規劃,以規劃業界角度回饋意見。本會明白是次諮詢目的是給市民對新城

規劃的概念、目標等表達意見,故本會期望在第二階段的諮詢中,能獲得指標性的數據資料。

全盤考慮地下空間利用工作組在新城規劃的首場諮詢會中,提及“日後會更着重對地下空間利用,在有限空間下爭取更多面積。”本會就此課題

亦邀請了國際資深學者扎卡里亞斯(JohnZachar ias)教授來澳,對於澳門未來在開發及利用地下空間方面的建議,扎卡里亞斯教

授認為需首先針對地下空間規劃的通達性,各地下空間之間必須有周詳的規劃部署及良好的連接性。同時需注意業權問題,使

私人發展項目與公共運輸設施能夠暢通連接,發展商的私人物業內的空間需給公眾使用,作為穿越私人發展項目的公共通道。

至於在開發上亦需面對平衡問題,地面與地下空間的開發應得到平衡,兩者之間的連接性必須認真設計,以達到行人可在兩者

間無障通行。另一個重點就是地下管線管理,在挖掘和安裝地下水、電及網絡等管線,建議可參考蒙特利爾案例,把所有地下

管線集中在特設的地下管道隧道內,以大大減低地下網絡維修時所進行的道路開挖工程。

政府各部門需要極積應對規劃挑戰城市規劃具有多樣性,規劃是一件全局性、綜合性、戰略性的工作。所涉及的範疇之廣,城市規劃的最終服務對象是大

眾,目的是為了平衡整體社會的利益。表面來看,城市規劃似乎只屬於城市規劃部門的工作,但其公共及動態的屬性,其他政

府部門的規劃也直接影響到城市規劃的成效。如文化部門如何規劃文化設施的規模、位置、服務對象,衛生部門如何規劃不同

區域衛生站的設置,教育部門對新學校、新校址的部署,社會服務部門對托兒所、老人中心、殘障人士設施的佈局,勞工部門

設立的培訓中心、職介所等等⋯⋯如此,一個科學化、務實、有效的城市規劃,不單是城市規劃單一部門的工作,而是政府各

個相關部門並肩合作、平衡共識的成果。

結語整體而言,現時第一階段諮詢的結束,正是工作組對於第一階段諮詢工作的審視,及計劃第二階段的諮詢工作之時。第

一階段諮詢給予澳門市民對於新城規劃的宏觀及整體上的目標進行了初步的了解,國內外專家的講座使大眾擴闊目光,了解中

國、海外及香港等地的海濱城市規劃,本會會員亦積極參與第一次階段諮詢會議,並發表意見。通過本意見書,本會期望工作

組在第二階段工作中,能將推動傳承與創新的城市形象、推動多元文化建設與催生文化產業載體提升到規劃目標的層次,對低

碳綠色城市中的綠色出行、綠色居住和商業區提出要求,並開拓通訊無障礙城區的景象,對地下空間先進行可行性研究後,

再進行全盤規劃、再加上城規部門和其他部門都共同而有區別在自身範疇的規劃工作,並藉著政府相關部門能保持更開放的態

度,積極聽取廣大民眾、尤其是相關專業團體與人士的意見。同時於第二階段諮詢中,把更具體的指標及數據發佈,作為專業

界別的諮詢之用。本會希望是次公眾諮詢結束後,在工作組未來的新城規劃工作中,繼續積極參與有關工作及表達相關的專業

意見,希望最終能依照填區規劃的定位,發展目標,制定滿澳門整體利益的新填海規劃。

Page 219: 新城填海區規劃

219

澳門公民力量《澳門新城填海規劃意見書》2010年9月13日

澳門特區政府現階段正在對新城填海規劃進行公眾諮詢,澳門公民力量就此議題邀請會員及公眾展開討論,並將所收集之

意見與建議進行統合整理,提出意見如下:

一、須具備“全城發展”的規劃思維公民力量認同特區政府在新城填海規劃方案中強調城市發展定位的重要性。可是,從目前政府的諮詢工作看,政府一直強

調居民應該提出希望增加的社會設施,如果目前居民提出的社會設施全部座落新城,將來就會出現欠缺社會設施的舊區仍舊欠

缺社會設施,而新城的設施則會增加居民出行的成本,變相令設施無法為舊區居民利用,造成社會設置在空間上分佈不均的問

題。因此,公民力量認為,政府必須公佈目前各區的用地及土地閒置情況,同時訂定不同社會設施的空間標準,以期在發展新

城的同時,盡量滿足舊區居民的社區設施需要。基此,我們認為在未來的新城填海規劃中,政府必須抱持“全城發展”的規劃

思維框架,在開展新區規劃的同時,必須兼顧帶動舊區發展的思考,不能簡單機械的把目前舊區欠缺的社會設施全數留待新城

當中發展,以新增土地去填補老舊問題的思維去發展新城,以避免舊區社會設施仍然欠缺而新區設施過剩的問題,無法透過土

地增加整體改善澳門居民的生活素質。

二、嘗試建立指標,體現以人為本公民力量認為,新城填海規劃方案中提出的九點規劃目標過於空泛。參考國家《城市規劃法》第十三條的規定,“編制城

市規劃必須從實際出發,科學預測城市遠景發展的需要;應當使城市的發展規模、各項建設標準、定額指標、開發程序同國家

和地方的經濟技術發展水準相適應。”基此,我們建議特區政府,應以更科學的手段,按本澳的實際情況,建立以人為本的總

體規劃指標。公民力量認為,儘管本澳整體城市發展受土地資源稀缺所局限,但仍然有空間仿傚其他先進城市,建立以人為本

的社會設施指標,例如規定在一定人口密度的社區必須要有多少土地用於學校、公共衛生、交通、文化康體及綠化設施等等的

指標,又例如在低碳綠色節能城市此一目標上,應訂出新城填海用地的綠地覆蓋率、節能建築和綠色建築標準以及綠色交通規

劃準則;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新城填海用地的比重等等也應該有可參考的指標,以作為日後政府規劃用地的參考。基此,

我們建議在未來的新城填海規劃中,應增加體現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內容,並以此制訂一系列可供公眾評鑑的規劃指標,確保

居民生活的便宜度、整體環境的優美度、城區的公共安全度和充足的社區活動空間等。同時,應按不同時期不同階段的發展需

要,提出定額的階段性規劃目標。

三、須調整規劃總體目標的方向公民力量注意到,新城填海規劃方案提出的總目標為“落實《綱要》定位,回應宜居戰略,提升生活質素,預留發展土

地”,對此,我們認為應要調整,其原因在於:

(一) 根據珠三角《綱要》的規劃年限,只延伸至2020年,但新城填海規劃最快的定稿時間也只能在2011年,如果計算填

海的時間,新城的落成可能相去2020年不遠,因此,以落實《綱要》定位作為總目標,值得商榷。公民力量認為,

作為規劃方案,對總目標的年期應有更宏觀的定義,也應更切合澳門的實際,基此,公民力量建議新城填海規劃必須

深入釐清短中長期建設和遠景發展的關係,明確不同階段的目標所在,不能簡單的以《綱要》定位作為總目標。

(二) 我們並不認同“宜居”是一個戰略,宜居,是政府服膺以人為本施政理念的工作和任務。

(三) 我們並不明白作為一個規劃方案,如何做到既要把土地充份發展,又要把土地預留。我們認為,國務院批准的350公

頃填海土地是來之不易,特區政府的規劃方案,必須緊記要節約用地,謹慎用地,但這應該是規劃所應秉持的原則,

而不是目標。

四、關於土地利用的原則須遵循依法規劃原則公民力量認為,新城填海規劃方案中提出的六點土地利用原則並不足夠和完善。我們建議:

(一) 必須加快《城市規劃法》的立法進度,並以城市規劃法為基礎編制新城填海規劃。我們認為,堅持依法規劃應是最根

本的規劃原則。

(二) 必須明確訂定A、B、C、D、E各區規劃人口規模,公佈各區的規劃人口密度和商住比例,並以此為原則作空間

規劃。

(三) 增加環境保謢原則,引入環保影響指數的評估(env i ronmenta l impact factor ),以確保可持續發展。公民力量認為,

應該將環保概念引入至在新城規劃及建設過程中,譬如在新建樓宇加入太陽能能源系統、鹹水沖廁系統、垃圾收集系

統、防鹹潮儲水設備、綠色出行等等環保設施。同時,改變過去單純追求綠化面積擴大,而忽略了綠量的增加。甚至

可考慮興建澳門的植物園,既成為新城發展的市肺,又同時為環保及科普提供了實踐的基地,在博彩和歷史文化旅遊

的發展外增加了一個新的發展空間。我們亦關心新城填海的實際操作問題,政府有必要釐清市民對填海後的土地沉降

和內港水浸問題的疑慮。

第二章

第四節

書面意見

Page 220: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220

五、規劃方向應注入更多的文化藝術元素公民力量認為,城市規劃除考慮實用性外,還應著重其人文內涵。一個為人們所嚮往的宜居之城,其城市規劃應該具有文

化藝術元素,同時突顯城市的人文特質。基此,我們建議政府在整體規劃方向上,可注入更多文化藝術元素,並加強與文化藝

術團體的溝通互動,俾使具本土特色的文化藝術氛圍能滲透新城發展,例如在構建濱海休閒長廊方面,便可考慮更多的文化藝

術空間和安排。此外,我們也希望政府借此新區規劃中所滲入的“文化藝術思維”,藉機開展澳門空白了多年的整體“文化政

策”的思考和討論,建立更加公平、公開的文化資源分配機制,不單是從硬件建設,更需要從軟件發展來解決澳門文化發展的

長遠議題。

六、須訂定各區的功能佈局公民力量認為,本澳過去欠缺城市整體規劃,導致城區內設施工業、商業和居住功能混雜,居民生活素質日漸下降。基

此,我們認為單單把博彩業排除出新城填海規劃並不足夠,還應理順本澳原有城區與A、B、C、D、E各區的關係,並明確

訂定各區的功能佈局,尤其是商住社區的比例和社區文教康體設施方面。

七、向公眾發放規劃資料與數據,以提升意見質量公民力量認為,特區政府在新城填海規劃方案首階段諮詢工作方面,仍有改進空間。我們認為,新城填海規劃的成敗,其

影響將是深遠的。然而,政府在是次諮詢中,僅提供一份以Powerpo int形式的簡介文本和一分宣傳小單張,沒有完整的諮詢文

本,也欠缺具體的資料和數據,公眾很難作出具體建議。舉例說,A區東面將是港珠澳大橋的落腳點,也將是本澳未來第四條

跨海通道的落腳點,即意味著將有龐大的人流和車流,但諮詢材料中並沒有說明這些數據的預測,也沒有說明政府擬建設公共

設施選點,規模和面積,公眾如何能作出有價值和可行的建議呢?又例如,氹仔D區和E1有部分未填海的土地,已然售出且多

年閒置,這些私人發展商的土地會是如何開發等等。基此,我們建議特區政府盡快向公眾提供更詳細的資料。

八、引入聽證制度,強化諮詢工作澳門以往亦曾以填海方式增加土地使用面積,但本次計劃的規模之大、涉及範圍之廣是澳門前所未有的;歐文龍事件、東

亞運超預算等事件的發生,導致市民現時對澳門政府的信任度偏低,加上對新城規劃也感到陌生,政府應當更主動與市民建立

起互信關係,否則計劃亦難以順利推行。因此,公民力量建議,政府應主動增加諮詢工作的透明度,例如對社會議論極多的“

地債”問題要有所回應,在諮詢工作中坦誠交待政府需要歸還的地債,以及公佈真正可用於未來發展的土地數目及空間佈局,

這樣才能挽回公眾對諮詢工作的信心。

另一方面,基於新城規劃牽涉澳門未來數十年的土地利用和社會發展空間規劃,與社會的未來息息相關,公民力量認為,

政府應考慮在下一階段的規劃中引入法定的“聽證制度”,讓公眾以及與新城規劃相關的所有持分者在向政府提出建議的同

時,有法定權力要求政府官員解釋為何接受或不接受任一建議,一方面鼓勵公民更積極的參與規劃工作,同時令政府對公眾意

見的採納與否,有制度上的回應要求,以督促政府以更負責任的方式回應公眾意見。

Page 221: 新城填海區規劃

221

澳門仁協之友聯誼會《仁協之友對新城規劃的意見和建議》2010年9月13日

澳門仁協之友聯誼會會員並家屬親友於8月6日在會所聽取澳門特區政府新城填海區規劃工作小組介紹新城規劃,然後舉行

座談。現將有關意見和建議,連同本會於7月9日預先討論過的意見和建議一併綜合摘要如下供參考:

一、 感謝中央給予本澳可持續發展的寶貴土地。

二、 支持中央對澳門填海的七項要求和澳門特區政府的九項規劃目標。希望政府抓緊機會,按中央提出的〝科學規劃、

合理佈局、集約利用、通力合作、精心組織、加強管理、有序推進〞要求填海建設新城,使澳門快步進入〝世界旅

遊休閒中心〞的國家定位。

三、 希望規劃優先。本澳以往受地域限制而難作城市規劃,現中央同意澳門填海造地350公頃,可滿足本澳一定時期的土

地需求,現可強化本澳的總體城市規劃工作,優化各區功能。鄰近城市的發展規劃值得借鑒,如深圳的發展模式可以

參考學習。本澳的總體城市規劃工作除依靠政府的專業部門外,建議還可聘請國內外有水平的顧問公司去研究。

四、 希望環保優先。注意保護本澳沿海的生態環境、河道暢通,以至新城的建築物都要符合現代環保的要求。

五、 希望民生優先。讓青少年和兒童有康體遊樂場地,讓中成年人有休閒親子的環境,讓長者有安老服務 (如長者公

寓、老人院、療養院、善終服務等等,適應本澳人口老化的需要)。

六、 希望景觀優先。支持政府的新城綠廊概念,新城又可適當建一些有特色的地標性建築物。

七、 希望因地制宜。本澳存在受颱風吹襲、沿岸淤泥易使填海地沉降等特殊城理因素,規劃新城建設宜按澳門實際環境

考慮方案。

八、 希望配合區域融合大勢。A區鄰近未來的港珠澳大橋人工島、C區毗鄰珠海橫琴的未來商務中心,是區域的新融合

點,宜善加利用。

九、 希望配合房屋政策。提供建房土地,緩解住房需求,又要避免房價大波動,在無房者、有房者、地產商三者之間找

出利益平衡點。

十、 希望配合旅遊發展。打做名牌街、精品城、美食坊,給海內外遊客和本澳家團一個流連忘返、老少咸宜的好去處。

十一、 希望配合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利用新城區土地興建某些高增值的項目。

十二、 希望配合交通的逐步優化。要認真實行公交優先的環保原則,政府宜利用新的土地,提供優先公交的環境,從根本

上扭轉越來越多車輛爭路的不環保趨勢。

十三、 個別會員還提出,希望政府研究在新城建海水化淡廠的可行性。

附: 2010年7月9日澳門仁協之友聯誼會座談有關新城規劃的會議記錄

2010年8月6日澳門仁協之友聯誼會座談新城規劃的會議記錄

澳門仁協之友聯誼會

2010年9月13日

附件一:2010年7月9日澳門仁協之友聯誼會座談有關新城規劃的會議記錄吳福:今會開會座談關於填海建新城和建輕軌問題,兩個問題都很重要,大家可以發表多些合理的建議和意見。填海造地

要注意用料的泥、沙、石,沒開發的土地是不值錢的,只有開發了的土地才值錢,因地底下有下水道、通訊、水、電、氣等管

道。但如何保障填海造地後不被水浸?當年填海是沒有規劃,比如灣仔都有填海,是見一處填一處,沒有規劃。應該與國內的

專家研究溝通,了解清楚澳門附近的地方怎樣填海,否則,漲潮時退水不及被水浸,教訓已經有。當今的資源是要保護,破壞

資源是不行,山、水、地都是資源,資源有生命的,破壞了資源,時候到了就要受到報復,要認真研究清楚這些問題。我略談

談,下面大家談談。

吳仕明:自去年十一月中央正式批准澳門填海3.5公頃土地,08年澳門向中央正式提出填海造地,09年十一月批准。體現

了中央對澳門同胞的關懷支持。澳門原是一個半島,土地有限,最初只有六點多平方公里,現發展連路氹約29.5平方公里,若

再加上3.5平方公里,為33平方公里。再算上橫琴澳校區的34.5平方公里,更大。從中央批准充分體現對澳門大力支持,對澳

門如何實踐“一國兩制”是創造了條件。現在填海是五幅,澳門北面A區138公頃、南面B區47公頃,氹仔北面C、D、E約165

公頃。填海土地如何使用呢?是否又給發展商建高大廈呢?是市民關注的問題。中央批准土地用途有公共設施、文化設施、有

休閒設施,當然可以建些住房和工商業,問題是如何規劃好,特區政府要作為一個問題如何使用好這块地。填海造地是專家問

題,要沉降少,需要掘挖淤泥填沙落石固結,填出水面一定高度,同時要有十年時間相對沉降才穩定,但現時澳門很多填海地

沒幾年就建房,出現下沉,路基斜馬路陷,是澳門出現急於房的怪現象。將來填好的地如何好好使用,讓地沉降到合理時間再

施工,如果沉降不好,下水道的渠道都會折斷,出現淤塞、道路水浸等問題,要注意。政府除需要合理使用之外,填海要科學

處理。總的來講,市民關心的是土地不要又讓發展商霸佔,市民最大意見是澳門發展空間小,休閒地方小,體育運動地方小,

展覽的空間小,現填海地的價值得高,一平方米造地要很多錢,要珍惜。不要急於使用,先科學填好,科學規劃,再按照市民

第二章

第四節

書面意見

Page 222: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222

要求,市民所需搞好。

潘玉蘭:中央批准澳門填海造地是對澳門同胞很大的關懷,是實際需要,如何用好這填海的土地,要反覆研究,再進行使

用,如何將澳門打造成一個國際休閒城市,要配合。我講幾個具體的方面:1.優化澳門公共設施。填不用填得密,要預留海濱

走廊,不要被高樓遮蔽了,因為高樓是少數人使用,海濱走廊是一個公共設施,一般居民就算沒有身家都可以去行。要建立海

濱走廊,建休閒環境吸引人,綠化,讓澳門居民能夠用,同時又能吸引遊客來渡假休閒,現只以賭彩來吸引是不夠的,不健康

的,需要有一個休閒的地方香港和外國遊客來旅遊。如何能做到美觀呢?要多參考其他城市。2.土地多用涉及公共機構,包括

安老服務。現在安老服務是一個難題,尤其是中下階層,又不夠位,安老服務要多元化。不單安老院,安老院是行動不好才入

去,很多長者需要一個好的環境,可以搞長者公寓,高級一點,因為現長者有敬老金,子女又給些,經濟不同以前,有積蓄,

吃好住好點,有個人的空間。安老院不肯去的原因很多,人多、生活不習慣、吃不習慣、相處難等,搞一些老人公寓,或者獨

居長者屋,現在有但不足夠,老年夫婦可以租或者買,現在的年輕人又不願同父母住,父母又不願同子女住,這樣可以有一空

間,讓長者夫婦租或者買,政府不需要負擔太多錢。買的將來可以賣給政府。國內上海都有這樣的長者服務。這樣有了個人空

間,子女又可以來探望長者。安老服務範疇可以搞園林式設計,子孫來探望也開心,可以一起娛樂,搞一些渡假村,搞些醫療

中心,方便去醫院,搞康樂設施,搞些長者書院,又有購物,生活集中方便。第二類搞些幼兒服務,現在幼兒學位很爆,可

以辦托兒所、託管班等,可以搞少年文化宮,為幼兒和少年服務,都是公共服務。3.在商業服務方面設美食街,包括懷舊的小

食,很多人都想吃以前的風味,做得精緻些,可以細細件,很多懷舊小食是令人懷念的。搞些購物中心,或者建些精品酒店,

現在住五星級酒店貴,造成很多非法旅館。精品旅館國內都很多,不需太豪華,但搞得精緻,價錢可以低,可以配合澳門旅遊

休閒城市的。4.搞住宅,因人口增多需要住,要結合重建舊區,現舊區有的兩層三層已經很爛,道路窄,影響市容。如能舊區

重建屋起得整齊些,路和街巷開寬些,可能減少房屋用地的需求。填海造地用在公共設施為主,有少少地方建一些豪宅不是

主要的問題。千萬不能搞屏風樓,遮擋住,只有少數人享用。舊區重建要統籌一下,可以起高些,不必要起三十層高,十幾層

十五層,可以將面積讓出來搞些道路,保留澳門的舊街,如什麼里什麼路,下環街有很多,現有些全破壞並建起四五層樓,但

還有些存在的,保留的,如沙井天和光復里等沒有動過,保留一部分,如復榮里等無起過屋,要及早維修,使澳門中西結合,

有新舊結合。現在很多旅遊客中意舊的街道,氹仔舊區很多人中意去,不只是高樓大廈。澳門增加了這些土地,要思考如何使

用,也可以增加就業,民生得到改善,又符合大眾的願望。

李天慶:首先我作為澳門居民一分子,感謝中央對我們關懷。澳門是彈丸之地,急需土地發展,現在橫琴給出了澳大一

幅地。第二填海的技術問題,其實澳門填海很有經驗,有成功經驗,也有值得吸納的教訓,這次填海規模很大,其實不妨可以

請吳福參與填海的規劃,提供些意見。第三土地要作什麼用途?土地寶貴,要作出周長的規劃。個人意見先解決幾個方面:先

解決澳門居民的住屋問題。作為優先考慮,利益的着眼點是照顧使用者,照顧居住的老百姓。不是照顧開發展。若由政府搞,

沒有什麼利潤;若由開發商搞,要限制利潤,並提出若干條件,為社會做什麼。所以希望填海土地中要有若干比例,解決居民

居住。1.需要規劃出相當部分作休閒設施。如散步長廊,不妨此區域擴大些,澳門居民和遊客都可以享用,可以到那花時間,

座沙灘椅、飲咖啡,聊天、下棋,享受大自然的優美。比如哈爾濱的太陽島,吸引很多遊客去休閒。澳門城市很密集,很需要

這樣的休閒設施,讓人享受大自然。2.應該搞一個娛樂的設施。比如搞一個超過雲頂的娛樂設施,澳門賭場的娛樂設施不足,

來澳門真賭,去拉斯維加斯是玩,幾毫錢可以玩一個鐘頭,但澳門是真賭。如何搞一個能讓大人小孩子都可以玩,住一兩天可

以玩,澳門現在是缺少這些設施,應有地方搞一個類似雲頂式的小區域,里面有機動遊戲、可以有老虎機,但玩的為主,幾分

幾毫錢投注,大人小孩在那玩幾個鐘頭;也可以將全世界名牌集中到這里,象寶龍搞城市廣場的概念,將飲食購物集中,並事

先將品牌吸引過來,除了有玩之外,有全世界的名牌,中國名牌、全世界名牌集中到這里,購物方面香港有澳門也有,澳門便

宜過香港,因租金人工都便宜,搞品牌商店和澳門美食都集中到這區,可吸引外地遊客留連忘返。該項目可以與第一個項目結

合,假如由發展商搞,要有一個條件,投得這地建屋,就要建一個雲頂式的娛樂設施。3.搞高新技術開發區。溫總理講澳門經

濟要適度多元化,澳門的勞動力不多,不能搞世界加工廠,只能搞高增值的項目。澳門可以先規劃好,人才可以到國內請,如

澳門科技大學也到國內請人才,澳門有地有高科技項目,可以吸引人才來澳門,不用自己培養。有了以上四個方面大的設想,

再從長計宜,研究如何將每一個區域搞好。

黃楓樺:澳門人口密集土地欠缺,人口密度世界第一,道路行車密度最高。現在中央批准澳門可以填海三百五十公頃,大

大增加了澳門的土地資源,有利我們特區今後長遠的持續發展具備條件。填海是要逐步進行,中央提出科學規劃,合理布局,

填海地不能全建住房,又要有學校、街市、醫院等等,規劃要合理布局。集約利用如何集約要考究,要精心的設計使用。澳門

當前深層次矛盾是住屋問題,由於房價升得太快,很多人為住屋,問題解決不了,要求的呼聲強烈,有了這些土地有利於矛盾

的解決,使社會更加和諧。我同意李天慶校長的意見,既有住房,又有休閒、購物、又有玩耍,又能達到有利於澳門經濟持

續發展的,如搞高科技,多元化的發展。交通也很重要。外地的遊客對擠巴士很有意見。將來有輕軌可以舒緩交通的緊張,市

區內有多些巴士及的士,各方面都可以方便,遊客方便,本地市民也樂於出行。土地還要有預留,看將來社會發展需要留有餘

地。中央充分考慮澳門,支持澳門,批准填海是澳門之福。地資源很珍貴,有錢也難買,澳門的地有限,橫琴撥出1.5平方公里

給澳門,所以要認真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專家學者研究,制定一個科學計劃。但也要吸取輕軌的諮詢經驗,輕軌搞了很多年,

材料成本增加了一倍都不止,失了時機,所以要把握時機,意見不可能一致的,有的考慮既得利益,有的從自己的角度考慮。

應以大局為重,多數人意見為依歸,要有科學的根據,政府要有魄力,要當機立斷,不能再耽誤時機。

楊允中:填海計劃和輕軌是對當前澳門發展有重要意義,要盡快兌現。1.澳門目前缺什麼?經十年高速發展,澳門已經有

Page 223: 新城填海區規劃

223

一定的經濟基礎,在第二個十年應比第一個十年發有更大突破。一是發展空間的束縛,一是人力資源的束縛。發展空間相對

狹窄,和人力綜合素質相對偏低,是兩大突出的制約,是兩大難題。如果填海計劃能落實,就能讓特區在第二個十年裡非常有

利,在很大程度上緩解發展空間不足。現五個區有二個區基本填完了,只有三個區沒完,A區沒動,CD區有待規劃好。最有

希望規劃好的只有A區。雖然有幫助,但也幫不了很大,不是說有填海就什麼問題都解決了,我們要有一個非常冷靜的判斷。

否則,希望太大而落空,反而不好。2.澳門的城市規劃長期是薄弱環節,經最近幾年各方呼籲,政府正式推出城市規劃廳,在

政府架構內,但還是弱,政府廳局級架構很多,唯獨這個規劃局是一個局級的架構,應該說是一個遺憾。結合填海和輕軌,把

城市規劃提升,首先是政府單獨成立一個職能政府部門,新區規劃好,再把舊區改造,舊區是很大的一块地,現有的30多平

方公里的土地,合理的改建,重新規劃,這篇文章值得好好做。很多舊城區要好好改造。國內從沿海到中小城市都重新改造過

了,搞城鄉一體化的問題是現代化的核心標誌。澳門是國際化城市,舊城區的標準很低,是個遺憾。現政府經費比較充裕,

但規劃不好,民間的壓力也大,應該是一而再,再而三延誤了發展機遇,我很希望結合這次討論,把城市規劃提高認識。3.如

何善用填海區。這是考驗政府施政,考驗政府智慧,也是考驗民間智慧的一個現實問題。如何回應?這次政府決心很大,反覆

聽取意見,一方面做好規劃,一方面做好推動,民間也要主動關注,形成官民合作,這事就好辦,也是體現一國兩制,澳人治

人理念具體兌現。4.填海區要堅持幾個原則:一是規劃優先。新區一開始要規劃好,我認為現方案還很粗,水都是國內的,現

在的方案是十年前回歸之初研究的成果,現在已經是新形勢,投入的成本是以前的幾倍,的確是機不可失是一個非常現實的考

驗。保持高度的科學性,保持幾個功能區,把原來城市的功能區作新的布局和調整,不要好像2002年開放賭牌時到處都開放賭

場,是不明智的。如果02年抓得緊,將賭場集中在一個區,管理也好管理,對土地的綜合利用和提升價值也有好處。二是環保

優先。澳門環保一直不到位,有人講珠海橫琴島是八十六平方公里,有的說一百零六平方公里,都是胡說,我來澳三十年眼看

橫琴島變化三十年,來澳之初澳門面積十六平方公里,回歸初澳門有二十一平方公里,現發展為二十九平方公里。橫琴原來是

47平方公里,後來填了中心溝,又填了商務區,把環境都破壞了。鄰近地區的填海使到航道中心線改變,水位高了,再加澳門

排水不先進,所以澳門常被水浸。三是景觀優先。澳門表面上看是快速發展了,但傳統的景觀都破壞了,包括松山,包括新大

樓,葡京門口的新建築把澳門搞得不倫不類。現金沙建的都有問題,本是航道的引導線,把澳門的歷史遺產破壞得面目全非。

澳門的固有優勢被破壞,地產建設與澳門的文化遺產無配起來。新填海區最高建築是多少?建築物與內街的比例是多少?要嚴

格控制不能超越。通過諮詢可以增加政府知名度,這五個新的填海項目,都要經過民意諮詢這一關,都要經過廣泛的諮詢,或

者限額幾個億的項目要經民間諮詢。景觀是關係長遠問題值得高度關注。四是便民優先。政府施政的目的是為百姓服務,特區

發展目的與國策都是維持長期繁榮穩定。百姓不能惠及,不能享受繁榮成果,繁榮就是一個空話。新區搞得好,有條件分離舊

區一部分功能,舊區改造就可以推進。五是重點項目重點工程優先。賭場明確不能在新填海區做,我認為變相為賭場服務的項

目都不能做。而政府辦公設施可以轉移,提升城市旅遊休閒的功能,國際標準的項目、景觀、大型的城市雕塑等,都能提高澳

門城市檔次。體現澳門有新的很高文化內涵、景觀價值的東西,大家到此轉一圈,能賞心悅目,感到很自豪。政府辦公區可

以轉移到新區集中辦公,舊區搞綜合對外的,即直接同老百姓接觸的綜合性部門。5.提幾點具體建議:一是輕軌,澳大有幾個

數據,澳門大部分市民認可,的確是時機成熟了,可以在現有基礎上優化,但我認為走向有些遺憾,尤其是在特區總部門口穿

過,把大樓的景觀全遮檔了,把景觀全破壞了,這個是很不明智的,中區也可想法搞地下線或想辦法繞道避開。輕軌爭取崔特

首在任的五年期的後期拿下來,不應再拖延,雖有些項目有爭議,可以完善,但不要再優柔寡斷。二是海水淡化問題。現一

再講竹仙洞水庫以為是一勞永逸,其實不然,只能解決十年二十年,長遠來看還是要走海水淡化的路。現海水淡化是成熟的技

術,國際上和中國內地都已經有成熟技術了,天津的海水淡化技術已經是世界一流的,一部中等的設備可以解決幾十萬人口淡

化水的需要,成本也不算高。投資這設備,至少是可以自力更生。現在很多國家如丹麥、荷蘭、新加坡都有,新加坡海水淡

化的技術最成熟,我國天津的技術比新加坡技術又進了一步,所以我認為應盡快上這個項目解決問題,起碼作一個備用項目,

政府投入多一些是值得的,因為國內供水經通了很多省市,如廣東、廣西、雲南、貴州,我們欠了很多人情,有些地方不是很

富,經濟不是很發達,增加了人家很多麻煩。我認為應該盡快解決。三是同珠海合作。同珠海萬山列島作全面規劃,如果其中

幾個島分給澳門,或同澳門合作開發,我們澳門出資金,出技術,珠海出土地資源,大家合理的分成,把珠海的萬山列島開發

成象上海的洋山港,洋山港是浙江的,借地生蛋,人家都做到了,我們和珠海這麼近,很方便,珠海有一百五十個島嶼,都在

開發,除了開發旅遊外,可以開發成國際性大港口,比香港港口更好,如果搞起來會比上海洋山港優勢強很多倍,真正的全世

界第一大港,希望能有這樣的發展意識。

吳福:我們今天講的是我們做子孫後代的事,當時我已經要做離岸幾公里的港口,五萬噸船,吃水很深,如果二萬噸、二

千三千噸的船,只是好過無,很多地方是靠細船,澳門地少人少,開工廠等,都要用地少,用電少,用水少,用人少,總括來

是講高科技,用電子是離不開的,好似人吃的米,沒有東西能代替。

第二,要有城市規劃,先有地,我認為地是自然沖積成的,已經有地的,像在氹仔和路環之間的橫貫公路,不使填就沖

積成地,只是稍為圍一下就成地。我個人認為現在要填的五幅地,有些是沖積層地,已經沖積,稍填就成地了。真正要填海的

地是港珠澳大橋的落點,因為要保護白海豚,所以要改很多。另一個問題是我們現在做的事,為的是子孫後代,城市規劃要先

拿出來,我不是專家,不是大學生,不是讀書人,只憑經驗,研究一下,我是根據澳門的實際情況,首先要有個城市規劃。比

如搞高科技,香港曾經提出過,但都唔容易。因為高科技是要建很多實驗室、研究所支持的,不是一間大學可以代替,因為實

驗室是經過很多實驗和試驗數據,不是簡單能做到的。總概來講,搞高科技離不開國防,國家有國防部就有高科技,反之,如

果不論什麼東西都要拿去外國化驗,別人會掌握你,知道你的計劃而控制你,是不可以的。再一點,填海的地皮,我們要求最

好要有特色,資源的開發要有特色,中國各省市都開發得差不多了,沒開發的地方很少,其實沒開發的留下來的地方最名貴。

好似橫琴現在沒多少處女地了,以前好多地方是處女地,沒有通訊,因為要有通訊就要在地下鋪設光纖,開發地下,你不開發

第二章

第四節

書面意見

Page 224: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224

地下,地是不值錢的。另外,當地的天氣也影響你的地價值,比如在中國北部,一年冰封期近四五個月,起屋時間不到七八

個月,一到大風期,冰天雪地,人不能出外,吃的都不同,要理解這些。大家可以思考,我們這裡四季如春,應該做成四季如

春的地,種花草樹木,雖種得很靚,一場台風來,全部掃倒,又點呢。所以你想學新加坡,他沒有台風,日日落場雨,天然的

氣候;越南的米一年為什麼大豐收呢,越南人不使種田,米是自己生長的,到時收割就得了,收割後用火燒又變成肥料。這些

種植我們無辦法學的,你想學人家是學不到的,他們是天生天養的,他們可以在海邊撈條魚吃得,在山摘個生果吃就可以,他

們不需做更多。我們的地方要有特色,以國內最先進最有特色的做樣板,樣板可由專家去做,不是別人建一間屋我又建一間,

有樣學樣。一定要有地方性,要有代表性,甚至做到在全國有代表性,值得大家都來澳門看看,來交流。如何創新有地方性,

留待專家去研究。如果澳門有代表性的東西,就值得讓全國人民來考察。如果新海地搞太陽能等先進科技,但太陽能過十年又

什麼呢?反效果出來又變成點呢?太陽能板會脫落的,十多年壽命的,不是永遠的,到時又點呢?所以也要有顧慮的,不要以

為有了太陽能就可以了。現在全世界的電子垃圾都拿來中國,負出的代價太高了,子孫後代都還不完,這個要很小心。我們現

是閉門談談,不要傳出去,有些事很敏感。小小的澳門要用錢做到影響力大的,對國家有益的,對人民有利的,讓人大開眼界

的,做的東西唔怕細,精就好。再一個環保,全世界講環保,環保是生意,不是花錢的,環保循環再做,你不能損害環境,要

先做環保,我是講真環保,不要留下後遺症,環保是當今全世界最大生意,我們現在不用買歐盟的產品了,我們可以做出來,

人有我有,賣給他們,都是環保的。現在中國已經很多技術超越別人了,影響世界,是中國人聰明,能夠做到,比如我國一

分鐘生產出一輛汽車,大型汽車兩分鐘出一架,現在還生產無污染的汽車。我們現在要知道點樣去超前,當然要超前就離不開

錢,有錢可以做幾件好事的,所以講,環保會損害很多事也會成功很多事。講世遺,歷史的遺產,現在無了,點解無呀,因為

建築用了不銹鋼和玻璃,起到百層高,9.11一只飛機撞埋去,點解整棟全塌,因水泥鋼筋不可以超過一定年限的,材質會變化

的,鋼筋會爆的,世遺留下來的是石。到甘肅考察看到,長城也是由磚、石、瓦、泥沙造成,這才是世遺,世遺留下來的不要

再毀壞,要保護世遺,世遺是人民的財產,不管那個國家,等於一粒寶石,邊個不用交給邊個,不要毀壞他。這一代人不做些

世遺,就沒有歷史留給下一代,要思考。如果是玻璃建築,損害了人民,又增加負擔,現在我們開冷氣機,外面噴暖氣,人人

都這樣做,環境變化了,玻璃和不銹鋼對能源的損耗很大,造成人人都要負擔,如果你負不起油錢,你國家就是落後,發展不

了,有油你不識開發也不行,因為油的開發不是這麼簡單,石油開發的產品是一層一層的,穿衣的化學纖維等等什麼都有,如

果我們著的只是綿和紗的,可能會冷死很多人了,只是用了很多石油的產品代替。甚至還有藥材等等。但是但要找油數城市就

慘,成本高了,以後如何過日,人口龐大了,要考慮。航天基金會我是創辦人,現在有很多科學家和專家在,有證書為證的。

如果我們無火箭是不行的。毛主席講政治真是叻,不吃飯都要造個原子彈出來。正如現在大家都承認改革開放是鄧小平,搞

改革開放是另外一套人,大家一起開會,點解他三下三落呢?哪個年代合哪個年代的人,這個年代又合這個年代的人,現在又

合什麼呢?不知,留待其他人想了,我們只是發表幾句意見。所以世遺同要負油錢都幾利害的,外國人一個企業能夠不用人收

錢,就是靠一條光纖計晒數,你在油站入多少油,返去都睇晒,不要用總經理在油站睇住,你有你入油,哪邊都計晒數了。說

油要起價馬上就起,話跌價跌遲幾日又賺多點錢。所以,我講的是城市設計不要造成市民的負擔。今天我只是講講。

附件二:2010年8月6日澳門仁協之友聯誼會座談新城規劃的會議記錄吳福:各位會員各位朋友,多謝城市規劃廳劉榕廳長到本會介紹,表示熱烈歡迎。城市規劃廳劉榕廳長介紹新城規劃 (詳見

會上派發的資料).

黃楓樺:感謝劉廳長對城市規劃的詳細介紹,相信大家聽了之後比未聽之前清晰很多。現請常務副會長吳仕明先生致謝詞。

吳仕明:城市規劃廳廳長劉榕先生及各位有關負責人,今天你們在百忙中到仁協之友作一個詳盡的介紹,讓大家更清晰了

解到特區政府對中央批出的350公頃土地未來的規劃,聽了之後,覺得對澳門未來充滿信心,真是一個世外桃園般的美景。我

代表仁協之友及出席的親友嘉賓對城規廳表示感謝。我會日前亦初步討論過城市規定的方案,很多精神與劉廳長提到的相似。

包括有10個希望和建議:

1. 希望規劃優先:過去地小舊區多,沒條件規劃。現在中央批了350公頃面積的土地,希望特區政府作好規劃,突出新

城市的功能。

2. 希望環保優先:澳門位於珠江口,有很多淤泥淺海,怎樣與澳門沿海生態配合,保持河流通暢,符合澳門建築物環保

的需要。

3. 希望民生優先:讓青少年有好的娛樂場所,讓適婚年齡的人有好的居住環境,亦讓長者的安老有 好的環境,搞好民

生為澳門的和諧社會創造一個好的條件。

4. 希望景觀優先:新的綠廊概念作為地標,把綠化工作做好,有67公里長的海岸線可以搞得更好。

5. 希望注意本澳的地理特點,珠江口是颱風影響多的地區,常吃驚風散,要減少受颱風吹襲的影響。淤泥的沉降問題,

如新口岸在十多年前起不斷出現下沉的現象,柱是吊腳的,路是傾斜的。今次就要注意,研究澳門地質的實際情況。

6. 希望與珠三角區域融合起來,希望能從這概念做好配合工作。

7. 希望配合房屋政策,提供土地建居住樓宇,使需要的人群得到緩解,目前房價不斷升高,如何對房價有舒緩的作用,

希望在今次規劃中政府要注意到。

8. 希望配合旅遊發展,把澳門打做成名牌街、美食坊、精品街,使廣大居民與遊客都老少咸宜。

9. 建議:珠江近年常受鹹潮影響,有沒有條件進行海水化淡?可行性如何?

10. 希望規劃能實現,抓緊時間,目前有計劃, 希望計劃真的能實現。

Page 225: 新城填海區規劃

225

今天我們再討論後,總結好文件後交特區政府有關部門作參考。再次向城市規劃廳表示感謝.

黃楓樺:聽了廳長介紹後,常務副會長亦把日前收集到的意見作了初步的報告,相信大家聽了劉廳長介紹之後亦有很多啟示,

會引起我們大家更多的思考,會後大家可留下即時反映一下,亦可於今後通過各種渠道收集大家意見,以提供特區政府作參考。

(劉榕廳長等新城填海區規劃工作小組人員離場)

黃就順:E區按計劃介紹是主要規劃為公共社區設施,交通基建,商住設施及多元產業用地。但E區目前是有垃圾焚化爐,

污水處理廠及墳場、水泥廠。如何可以在此區做商住社區?這些設施如何搬遷?搬往何處?這裡原本計劃是工業區,目前有三

個焚化爐,一個爐可處理垃圾300吨,三個處理900吨,但澳門現在的垃圾已達至1000多噸,要再增加一個焚化爐。澳門的污

水處理廠是在黑沙灣,是處理氹仔污水的,但氹仔人口不斷增加,焚化爐及污水處理廠都需要擴大,原有的仍未能全解決,擴

大地方做垃圾處理是合理的,用此區做商住則成問題。還有A區將來要負起港珠澳大橋的聯繫,土地用途若只集中在交通方面是

太可惜了。如何利用A區這最大的一幅土地,要小心考慮。其他的面積都很細小,澳門面積是29.5平方公里,是全國31個省市

自治區中最小的一個,澳門很細小,有350公頃的土地真要好好珍惜,土地很珍貴,分散建設之後,地方不是很多,要好好珍

惜。目前汽車已有18萬輛,如繼續擴張,不限制車輛,道路是很重要的,要考慮。其他設施如垃圾處理、廢氣處理、環保方面

要很小心。目前馬路是這樣窄,如倫敦街居民反對在該處建輕軌,是因新填海的道路如舊區般,道路很窄,過去的城市規定是

錯的。現在每一吋的土地都要好好考慮,新填海是填了六十年後才起屋,但現在聯邦酒家的大樓是下陷的,土地陷落了。新的

地方要在各方面詳細考慮,新的填海區更要注意填海技術。

李天慶:感謝城市規劃廳的介紹,多方面都考慮得很詳盡了。1、澳門的城市定位為旅遊優閑城市,要適度多元化,作為

旅遊城市澳門決乏一個雲頂般的地方。這次去上海見寶龍集團很成功,是因為他們在不同的城市都建一個城市廣場,但澳門仍

未有。新彊來的朋友告訴我,澳門出的品牌衣服比國內平宜,澳門為什麼不搞一個雲頂式的中心和購物中心?這樣才能留到遊

客。2、如何做到如溫總建議的經濟多元化?博彩旅遊之外,要有高增值的產品。過去澳門曾受惠於國際的配額制。最好不要等

填完海才做了。深圳市是一個很成功的城市,經濟比北京上海廣州好,搞高科技。國家定為特區,就利用特區的優勢,澳門應

向深圳學習,經濟多元化要搞高科技及高增值的產品,要全面考慮。

嘉賓——工聯常青活動中心人員:新城規劃都有一個目的,要環保和綠化。現在每一間大廈都有一個停車場,做成互相阻塞

的現象,可考慮分區建大停車場。現在說要建花園城市,可以把地下打通做5咪高的行人路,地上行車,行輕軌。希望能成功。

冼為鏗:劉廳長介紹得很詳細,但有幾個問題:1 對困難的估計太少了,太樂觀。把車放在新區,舊區路邊種樹。這設

想對困難想得太少了,要泊車的人怎會願意把車泊到新區? 2.將來由下環街到媽閣一直行出亞婆井、鄭家大屋,所有旅客都怕

遠,塔石的停車場為何人家不泊?因為在塔石停車步行到大三巴太遠了。3.沒有全面規劃。說要公交優先,若不限制私家車的

數量,澳門道路是經常塞車的。為何新加坡限制市民買車?因為這樣細小的國家,私家車太多,對道路不利。澳門政府是沒魄

力,澳門55萬人,却有18萬汽車,城市小,人口少,私家車這樣多是不合理的。 政府應該限制購買私家車,無論用高稅制或

學新加坡不發新牌等方法都好,來加以限制。所謂公交優先,但報章報導,將來發財車要增加50架,兩間巴士公司的司機又受

影響了。這樣如何達到公交優先?要公交優先一定要多方面政策配合,限制私家車,保証公交車道路暢通且頻密,使人很容易

坐到車,不用花時間等候,這些都要整個政府全面來考慮整個交通、居住等問題。

嘉賓——黎偉來:剛才冼主任的意見是坊間都一致認為很不實際的做法。

將來的遠景這樣美好,澳門是博彩城市又是旅遊優閑城市,想起以前香港被稱為購物天堂,澳門可否塑造成一個購物天

堂?很多人去歐洲去巴黎購買名牌,澳門是否可以搞一個區專讓人購物的,要世界什麼名牌都有,如外國的OUTLET,很多名

牌都有貨品出售,價格很平宜。除了旅遊、博彩外,還是一個購物天堂,則發展會更好。.

嘉賓——張惠卿:聽到城市規劃的介紹很開心,能實現就真的好了。澳門人口老化率很高, 怎樣讓老人活得開心,過好我

們最後的階段。有些城市有“富貴屋”出售,澳門是否可以有此構思,死後可賣出。現在年輕人都不與父母同住,要考慮老人

的安居,過好晚年。

吳福:現實是有這種屋出售的,可分期付款,這個推行很好,最重要是離世時。 有安老就好了,現在年輕人都不是孝順子

女,剛才的提議很好,能推行就好了。這些屋不可炒賣,是回歸路,去到極樂世界,不用給下一代有負擔,值得推行。

楊秀雯:第一次聽城規介紹。08年向國家申請,09年中央就批准,說明中央對澳門發展的重視。特區要如何利用?就要特

區政府擔起這支旗,市民亦要以主人翁的身份使之落實。身為女性在介紹中聽到有托兒所、學校,覺得很好。且在介紹中都指

出社會的老齡化,65嵗以上的人口比例很高,但剛才的介紹則多側重於65嵗以下的年齡需要,是否可搞一些老人院、療養院,

可讓老人家定期去休養一下,現在的老人院都搞得並不好,應搞一些好的老人院讓老人安享晚年。

黃楓樺:剛才大家討論很熱烈,亦提出很多寶貴意見,我們把文件整理後送交特區政府作參考,很多謝大家。

會議結束。

第二章

第四節

書面意見

Page 226: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226

意見滙總第二章

第五節 行政暨公職局轉交意見

市民親臨公眾服務暨諮詢中心並敘述如下:

“政府有意將新城填海區的海岸線打造成海濱綠帶步道,我想提出以下意見:

(1) 在每隔300至500米的步道上設置公共廁所,以方便有需要的市民;

(2) 在每隔300至500米的步道上興建一個遮擋陽光和雨水的上蓋,並在上蓋上種植藤類植物;

(3) 在步道上種植多些闊大葉子的遮蔭樹木;

(4) 在海濱上建造具特色外觀的堤岸,例如,向海的這一面堤岸可由不同的孤度組成,當海浪拍向堤岸時,便會產生不同

式樣的水花,這樣可增加其可觀性,供市民欣賞(見附圖);

(5) 步道上的設施應使用環保發電,同時亦可併上電網,例如使用風車、太陽能和海水潮汐漲退來發電,從而減少發電廠

的供電量以達致環保的效益;

(6) 應使用LED及LCD環保燈作照明。

市民親臨公眾服務諮詢中心提交意見2010年6月21日

Page 227: 新城填海區規劃

227

第二章

第五節

行政暨公職局轉交意見

市民向公眾服務諮詢中心郵寄意見2010年6月22日

Page 228: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228

性別:男    姓名:黃莞驊

主題:公共運輸

政府現在對澳門新填海城區發展進行質詢,本來是一件好事情,但是欠缺長遠考慮新城區的道路發展需要。舉例:就政

府一意在倫敦街大廈之間建立輕便鐵軌的意思,就可以看出政府對澳門的長遠道路運輸佈局考慮不足。輕軌是澳門的新動脈,

澳門各器官都需要它的帶來人流。但是作為新城區,就不能得到輕軌的支援,有關的部門太過井底之輩,為達到所謂的政治業

績,為所謂的未來2號3號綫規劃,澳門彈丸之地,在地面上面蓋太多東西對城市的發展和景觀有很大的壞處,如果將輕軌建在

新城區,既對未來的發展有幫助,又可以讓噪音遠離民居,不是一擧兩得。 

性別:女

【電話錄音撮要】

“本人想就中央政府撥出橫琴土地給本澳興建澳門大學一事提出一些意見。現時,整個世界的人口都趨向老年化,但政

府屬下的老人設施甚不足,私人開設的老人院也不多,收費亦較昂貴,且規模細小,未能吸引外來人士。建議政府把澳門大學

移到新城填海區興建,並把在橫琴預留興建澳門大學的土地用作興建一所大型收費式療養院,樓層不用太高,以免遮擋本澳近

海邊的樓宇而影響其價值,裡面的設施需要有升降機上落,形式可仿效香港政府轄下興建的老人院。另外,政府可考慮在療養

院裡面設置一些配套設施,例如醫療、食肆、小商店、適合老人家健身的娛樂設施,利用海邊一帶優美的環境讓老人家安享晚

年。政府開辦既有娛樂又能達到療養醫療目的之療養院既可創造就業機會,又能讓老人家健康生活,亦較私人開設的療養院更

能吸引外來人士入住,帶動澳門政府庫房的收益。”

市民黃莞驊向公眾服務暨諮詢中心電郵意見2010年7月21日

市民致電公眾服務暨諮詢中心提交意見2010年8月13日

Page 229: 新城填海區規劃

229

第二章

第六節

意見收集箱

意見滙總第二章

第六節 意見收集箱

海洋花園展示點2010年6月19日~2010年6月26日

2010年7月12日~2010年8月6日

康公廟展示點2010.06.27~2010.07.04

祐漢公園展示點2010.07.21~2010.07.28

發問者 內容

發問者 內容

發問者 內容

某市民

(海洋意見箱)

伍文輝

(海洋花園業主)

某市民

Happy043048@

yahoo.com.hk

➢ 要求C區填海用地限制高度,多以綠化為主。

➢ 列寧說:『當社會主義在世界上廣泛地區取得成功,會以黃金打造成廁所。』現今世上賭場快要多過

銀行,如果在新城規劃沒有賭場存在的話,可以用鑽石來打造成廁所了。

➢ 沖廁能用海水沖嗎?

➢ 希望能增加綠化環境及綜合性體育空間,例如:緩跑徑、單車徑、太極場地、足球場、籃球場、網球

場等。

➢ 希望能興建綜合式之澳門城市大會堂並有為情侶登記,註冊婚姻及辦理之場地。

➢ 希望可興建遊艇碼頭、遊艇會及圖書館。

➢ 小型二層至三層高之高質素別墅式住宅。

➢ 大型超級市場及商場(高度二至三層)。

➢ 大型停車場(二至三層)以配合將來之輕軌車站,及煙花會演)

➢ 堅決及極力反對興建任何形式之高層建築物(三層以上之高度)

Page 230: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230

意見滙總第二章

第七節 電話查詢

日期 時間 姓名 問題/意見 回應

6月21日

6月22日

6月23日

17:40

10:25

15:00

11:09

11:28

17:30

16:01

12:10

黎小姐

余小姐

戴小姐

李小姐

嚴先生

梁先生

➢ 已於翌日把資料電郵予查詢人

➢ 已回覆

➢ 已回覆新聞記者可以透過新聞局網站下載有

關的圖檔

➢ 已回覆

➢ 已回覆

➢ 意見已紀錄,供相關部門參考。

➢ 新城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的全部諮

詢諮資料均上載專門網頁。

➢ 除了專門網頁外,工作小組還透過公眾諮詢

場、和社團合辦諮詢專場、在澳門16個地點

舉行巡迴展覽等讓更多耳民知悉,同時,亦

印製了20萬份宣傳單張,透過郵政局派發予

全澳每一單位。

➢ 意見已紀錄,供相關部門參考。

➢ 查詢第一期意見遞交的最後期限、地點、

收件的機構(收件機構的葡文名稱)。

➢ 查詢專家座談會市民可否參加?

➢ 確認專家座談會的舉辦地址?

➢ 詢問圖檔(有A、B、C、D、E五區)

➢ 查詢6月26日專家座談會的舉辦地點

➢ 查詢6月26日專家座談會是否接受公眾旁聽

➢ 詢問新城填海區C區未來土地用途。

➢ 建議新城填海區C區不應再建高級住宅,

因澳門高級住宅已很多,不應再把樓價拉

高。

➢ 建議工作小組在網路公佈在公眾諮詢場上

發表的相關資料和說明圖,以便沒有參加

諮詢會的市民獲得相同資訊。

➢ 查問新城填海區C區未來的建築高度。

➢ 建議新城填海區C區的建築高度應考慮海洋

花園的景觀。

➢ 表示現持有物業市值約1千萬,可觀看澳門

全景,擔心未來C區發展後,所持有物業的

景觀及價值受影響,希望政府考慮業主的

利益。

➢ 建議新城填海區C區興建10層以下的建築

物,減低對海洋花園別墅群景觀的影響。

Page 231: 新城填海區規劃

231

意見滙總第二章

第八節 電郵

第二章

第七節

電話查詢記錄

From: sandy Date: Saturday, June 19, 2010 11:13AMSubject : 新城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澳門欠缺單車徑,可在新填海地增設。

From: Macau Date: Saturday, June 19, 2010 06:08PMSubject : 關於填海,的意見。

你好。做為澳門的市民。在此次中央批准澳門擴建填海工程。

1、不應該直由澳門工務局規劃建設。(理由很簡單。你看看澳門的馬路就知道。二十多年問題依舊沒解決。)

2、建議將該工交給國際專業的團隊來事先規劃,然後拿出多種方案。在給澳門市民討論及收集建議和辦法。

3、澳門政府有充足的財力我覺得。應該對此次設立獎勵,給予那些優秀的建議,個人或團體,

謝謝。如能閱讀完我之意見。望請給予回復。

一個熱愛澳門的人

From: Chr istyDate: Monday, June 21, 2010 12:22PMSubject : 新城填海區規劃意見

致土地工務運輸局

得知澳門將會有新城填海的規劃,小市民有如下的意見及查詢:

1、 A區鄰近北區,該處有不少新大廈落成,人口密集,此區是否應往南方移動令小市民有更廣闊的空間,減少擠逼感;

2、 北區存在發電廠的大煙筒,以及污水處廠,較早前新聞更說污水處理廠要擴建,新的規劃是否也應該將此些在舊城區

的設備考慮於本次計劃,令該區居民有清鮮的空氣,健康的身體;

3、 應規範A、B、C、D區的建築物高度,以避免破壞澳門優美的景色。

4、 新規劃的用地必需有完善的交通可接駁及巡警,否則會亳無生氣,或成為童黨流連的地方,增加社會問題。

澳門小市民

From: ng Date: 06/23/2010 05:33PMSubject : 土地工務運輸局: 新填海區 B, C, D 地段一定不能起超高豪宅, 大潭山一號和名.. .

土地工務運輸局:

新填海區B、C、D地段一定不能起超高豪宅,大潭山一號和名門世家已破壞了路氹的大自然境觀,凱泉灣直頭係澳門之

恥!發展商都唔係預你澳門人買,國際配售,用澳門嘅地起樓唔係賣比澳門嘅人買,其實都幾荒謬!有時真係覺得好奇怪,澳

門又唔係香港,唔係靠地產稅收,點解要起咁多冇人住嘅超高樓?

澳門中產人士

Page 232: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232

From: g lor ia Date: Thursday, June 24, 2010 10:57AMSubject : 新城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請不要是假諮詢!!! ! !

請認真聽聽市民的心聲!!! !

From: Hui Date: Monday, June 28, 2010 02:22PMSubject : 新城規劃

有關新城規劃,本人主要意見如下:

填海造地的形狀不夠自然,例如 C 區,為什麼不能與 D 區保持一直,希望能有一條蜿蜒的海岸綫,好似黑沙海灘一樣。幾

個區填海後的形狀一點美感都沒有,人工湖感覺多餘。希望以後澳門與 X 仔兩岸的景色,可以媲美香港的維多利亞港。

From: mansang Date: Monday, June 28, 2010 04:36PMSubject : 新城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新城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本人認為填海計劃中C區及D區與現有岸邊100米太少,會造成海水停留,像筷子基北灣一樣,造成惡臭及死魚,將來也會

被填平的可能,所以建議建成人工湖,好似現時南灣湖一樣。外圍多點土地可供使用,確保原岸邊居民的原有的風景和視野。

From: Cindy Date: Monday, June 28, 2010 05:23PMSubject : 新城填海計劃

負責人,你好。

關於新城填海計劃,我本身是居住在馬攎度博士大馬路的白雲花園,現建議將污水處理廠搬移至新填海區,因為現時居住

在附近的居民長期受到污水處理廠所發出的臭氣滋擾,目前污水處理廠位置已經不是工業區,而改變成為住宅區,不久將來更

是港珠澳大橋落腳點,污水處理廠在現時的地方已不合時宜。

盼考慮將污水處理廠遷移至新的填海區,既可以為東北大馬路及勞動節大馬路等一帶的居民帶來清新空氣;加上在新填海

區發達,在城市規劃、配套及交通上均有裨益。

Regards,

C K

From: Cindy Date: Monday, June 28, 2010 05:31PMSubject : 意見

負責人,你好。

我有意見想反映,請予以考慮。A區接近澳門的北區,北區本身已經人口密集,加上有很新大廈陸續建成,是人煙稠密之區

份,如這區往南面移動,可以減少擠迫的感覺,給市民有較好的空間感。請給予考慮。

Regards,

C K

Page 233: 新城填海區規劃

233

第二章

第八節

電郵

From: wongDate: Thursday, Ju ly 01, 2010 02:09PMSubject : 新城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毀公眾諮詢

建議設立單車徑隨著市民環境保護意識的加強,如何實現健康生活,成為大眾所追求的願景與目標;喜聞新城填海區規劃作公眾諮詢,籍

此表達理念與構思。

一. 單車漸漸受到歡迎

提到單車,過往會忽視其存在的價值;直至今天,主張健康正面積極生活的新時代,單車運動越來越受到重視和歡

迎,不難發現假日總有車友自發組織前往內地出遊,踩車做運動,出一身熱汗,欣賞沿途風光,健康又有益。

二. 開放使用蓮花單車徑

蓮花單車徑將於七月三日開幕,標誌著市民可在安全的情況下踩單車,同時亦能吸引更多市民去參與這項活動,但是

政府似乎對其他區域設立單車徑的意欲並不同,筆者認為政府為了市民健康著想,盡快設立其他單車徑,以解決車友

多年的訴求。

三. 綠道建設得如火如荼

《珠江三角洲綠道網總體規劃綱要》中指出將來整個珠江三角洲地區由綠道所縱橫貫穿,連接單車徑,實現綠色出

行,規劃完善且充份,受到各界認同;但是為何本澳對於連接綠道卻隻字不提?令市民感到非常失望。新城填海,除

了建設新建築物外,更重要的是優化生活環境,如何填海造地只會產生污染與噪音,我們的下一代又如何健康地生活

和成長呢?

懇請政府設立單車徑。

From: Ho Date: Thursday, Ju ly 01, 2010 06:11PMSubject : 新城填海區第一階段公眾諮詢意見

諮詢委員會:

就新城填海區第一階段公眾諮詢,本人建議可參考有河流過的城市,特別是歐州城市,例如德國海德堡同法蘭克福萊茵河兩岸

既休憇地帶,或北歐丹麥皇家公園般,他們的設計真的以人為本,有效提升市民生活的質素和休憇空間,絕對值得特區政府學習。

現附上相片數張以供參考.

From: Crewe Date: Sunday, Ju ly 04, 2010 11:23AMSubject : Reclamat ions CDE

Dear DSSOPT

One has to question the value of destroying yet another natural shoreline with the propose dreclamations of CDE. Already a beautiful shoreline walk and view (from the Cultural Centre toMGM) has been destroyed and years later we are not seeing anything but some ugly boarding and a number of wastelands. Is this improving the environment? Is this creating a “centro internacional de turismo e lazer”, as your leaflet describes it???

Now you’re planning to destroy the Taipa shoreline and create another wasteland. You may have noticed that there’s already one wasteland between the old bridge and the University, which has merely become another construction rubbish dump. Fortunately, grass has now grown over much of the rubbish so we can’t see it so clearly – but it’s there! In over 10 years nothing constructive has been done with this site.

The easiest solution to creating more land is to ask for more of Heng Chin Island. A huge number of services will be needed to supply the new University and it would make a lot of sense to have suppliers and resident workers nearby. These could also supply the casinos more easily too. And no ugly reclamation would be required!

Please reconsider your plans: the area is a mere 165 hectares but the devastation would be tremendous. There are so many abandoned construction sites now in Macau and so much unused land merely used for dumping that there’s no point in generating more tourist-and-residentun friendly

wastelands and destroying the natural look of the shoreline.

Yours

Crewe

Page 234: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234

From: ngaiDate: Sunday, Ju ly 04, 2010 12:27PMSubject : 新城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我認為 C 、 D 區應在海中心建成一個大島,綠化成森林和濕地,使澳門與氹仔之間有一片綠洲,像加拿大蒙特維爾一樣,

有個島,很美麗,市民除松山和大小潭山外,兩岸之間有個綠島,總比填海只增加石屎森林好!

From: Migue l Date: Sunday, Ju ly 04, 2010 10:35PMSubject : Opin ion

致新城填海區規劃工作小組:

首先,很多謝貴部門給與機會讓我們能表達意見,但希望意見會得到合理的尊重及加以考慮,並能發揮其作用。

本人是海洋花園‧桃苑其中一業主,故對“ C”區之規劃特別關注,並作以下的提議:

1) 希望能增加綠化環境及綜合性體育空間,例如:緩跑徑,單車徑,太極場地,足球場,藍球塲,網球場等。

2) 希望可興建遊艇碼頭,遊艇會及圖書館。

3) 小型二層至三層高之高質素別墅式住宅。

4) 大形超級市塲及商塲(高度二至三層)。

5) 大形停車塲(二至三層)(以配合將來之輕軌車站,及煙花會演)。

6) 堅決及極力反對興建任何形式之高層建築物(三層以上之高度)。

以上所述純屬本人意見 , 希望能有助貴部門之決策。

From:Date: Tuesday, Ju ly 06, 2010 11:23AMSubject : 新城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

新城填海區規劃工作小組:

本人認為 C 、 D 區的填海區不應再發展成為住宅,破壞澳門氹仔美麗的離島風光。如果必須填海,就應該讓填海為氹仔錦

上添花。建議將填海區發展成樹林或濕地,適當增設現代化的公共休憩設施,開拓一片讓澳門市民賞心悅目的綠洲。

謝謝!

Sof ia

From: Fu Date: Tuesday, Ju ly 13, 2010 02:54PMSubject : 反對新填海區用作商住社區

土地工務運輸局:

強烈反對新填海區B、C、D地段用作商住社區,不讚成用作商業或住宅用途。

澳門市民

From: 符 Date: Saturday, Ju ly 24, 2010 03:49PMSubject : 不讚成新填海區B、C、D地段用作商業或住宅用途

不讚成新填海區B、C、D地段用作商業或住宅用途。

不斷填海造地,除了地產商,對澳門市民沒有一點好處,

破壞海岸線境觀,澳門政府又不是不夠稅收,

再多一點地稅,對澳門市民已沒有感覺,市民也不希望再增加人口,

況且所建住宅已不是一般澳門市民有能力購買。

Page 235: 新城填海區規劃

235

From: ValeryDate: 08/07/2010 09:26AMSubject : Proposed rec lamat ion work in front of Ocean Gardens

I am the owner of an apartment in Ocean Gardens and have received information through the mail about proposed reclamation work in front of our building.

I do not read Chinese or Portuguese, so your display and website does not give me any information about this.

Please direct me to a website that can give me full information about work proposed and a timetable for it.Many thanks

Valery

From: Valery Date: Fr iday, August 13, 2010 09:19AMSubject : Re: Proposed rec lamat ion work in front of Ocean Gardens

Dear Sirs

Thank you for your reply to my recent email. As I am in Hong Kong at the moment it is not possible for me to attend the consultation tomorrow, but thank you for your offer of translation. I know the official languages are Chinese and Portuguese, but there are far fewer Portuguese in Macau now after the handover. Since the building of the casinos on Cotai and elsewhere there are many more English speakers in Macau and many owners of apartments in the areas affected are only English speaking. So in the interests of openness and transparency in these public reclamation projects ALL owners should be able to know what is happening.

I request a translation be made available online for all who wish to know more about this reclamation which will have a big impact on Ocean Garden residents. The harbour is one of Macau’s precious assets and should not be touched. Leave it alone for everyone to enjoy. There are so many empty flats and offices anyway.

I look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

Regards

Va lery

第二章

第八節

電郵

Page 236: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236

From: 鄧 Date: Fr iday, August 13, 2010 10:33AMSubject : 新城填海諮詢

我對澳門未來的發展提出個人意見1. 目前澳門的醫療相當缺乏 特別是缺乏專業醫生 我媽媽有腦瘤 以澳門兩間醫院 是沒有辦法治療 要到香港治療 費用相

當貴 而且太麻煩 現在社會環境改變 有不少澳門市民 因壓力大患有精神上的毛病 澳門在這方面缺乏專業醫生 希望澳

門政府多重視澳門市民的健康 不能只重視交通建設

2. 澳門缺乏各區的圖書館 提高市民的文化素質 宋玉生廣場附近應設置公共圖書館 市民運動之外 可以到圖書館閱讀報章

雜誌 一個城市的發展不能只靠觀光 賭場 交通便利 購物 美食來吸引遊客 要考慮澳門居民的生活品質 希望有關部門能

考慮我的建議 讓澳門在國際地位上更上一樓

From: Lou SimonDate: Tuesday, August 17, 2010 09:14AMSubject : 爭取興建澳氹兩岸海濱單車徑

澳門現正面對地少車多問題,私人車輛、公共車輛與酒店賭場專車已到達飽和狀況,在可持續發展這一概念下,構建綠

色節能生活成為先進國家其中一個重要任務,澳門面積不大,可仿效歐洲國家、國內某些旅遊城市等,推廣單車旅遊,除建議

新城填海區規劃諮詢方案內的兩岸各建一條海濱長廊,這是一個優質的條件構造單車徑,如果再把兩岸單車徑連貫,這不但可

以有利單車運動發展,亦可有助推廣綠色出行,如提供租出服務,更可打造澳門成為單車旅遊城巿,此外,對澳門長遠發展而

言,推動單車(或走路)代替採用私人車輛出行亦值得深思,希望貴局考慮相關建議。

From: Nova Date: Tuesday, August 17, 2010 12:17PMSubject : 新城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敬啟者:

本公司十分高興能夠參加2010年7月17日的公眾諮詢場,並且在會上得知特區政府將會的新填海區設立一個「公用燃氣中

途倉」,以解決這個存在已久的問題。

中途倉是一個具社會功能的設施,中途倉應以「行業」整體,和現時有實際業務的每家「經營者」為規劃對象,成立「公

用中途倉」集中管理。而建設及管理的模式可以考慮:

1. 由政府建造,統一管理,直接分租給各家「經營者」;

2. 由現時有實際業務的每家「經營者」成立「聯合運作公司」承租土地、建造及管理「公用中途倉」,分攤建造及運作

費用。

成立「公用中途倉」可以:

1. 減少燃料貨車在路面的運行,從而降低風險。

2. 集中管理有利於對燃料產品的貯量、檢驗及安全進行監管。

3. 統一規範及專業培訓,提升設施及運作人員的技術標準,保障產品的質量。

由於燃料貯存倉庫的設計(及相關的法規)都以「安全距離」作為其中一項主要的規限,所以及早決定中途倉的運作模式

(公用聯合運作可以盡量減少貯存量),以市場總運作量為規劃,方能計算所需的面積及對周邊設施的距離。

敬希不吝賜教。

耑此函達,

並頌

公祺!

此致

新城填海區規劃工作小組

Page 237: 新城填海區規劃

237

From: Phi la Date: Tuesday, August 17, 2010 02:01PMSubject : 新城填海區規劃諮詢方案

新城填海區規劃諮詢方案內的兩岸各建一條海濱長廊,這是一個優質的條件構造單車徑。如果再把兩岸單車徑連貫。這不

但可以有利單車運動發展,亦可有助推廣綠色出行。如提供租出服務,更可打造澳門成為單車旅遊城巿,現希望爭取建立,這

條澳氹兩岸海濱單車徑。

Best regards ,

Peng

From: Lois Date: Tuesday, August 17, 2010 05:15PMSubject : 一人一MAIL 爭取興建澳氹兩岸海濱單車徑

爭取建立 澳氹兩岸海濱單車徑新城填海區規劃諮詢方案內的兩岸各建一條海濱長廊,這是一個優質的條件構造單車徑。如果再把兩岸單車徑連貫。這不

但可以有利單車運動發展,亦可有助推廣綠色出行。如提供租出服務,更可打造澳門成為單車旅遊城巿希望各位在8月18日前

發電郵至土地工務運輸局爭取建立這條澳氹兩岸海濱單車徑e-mai l :abcde@dssopt .gov.mo

From: Sam Date: Tuesday, August 17, 2010 09:09PMSubject : 支持建立這條澳氹兩岸海濱單車徑

新城填海區規劃諮詢方案內的兩岸各建一條海濱長廊,這是一個優質的條件構造單車徑。如果再把兩岸單車徑連貫。這不

但可以有利單車運動發展,亦可有助推廣綠色出行。如提供租出服務,更可打造澳門成為單車旅遊城巿。我支持建立這條澳氹

兩岸海濱單車徑。

From: Date: Tuesday, August 17, 2010 11:01PMSubject : 1ª fase de auscultacao publica do Planeamento urbanistico dos novos aterros

Exmo Sr. Dirrector DSSOPT,

Sugero, que devem cancelar o novo plano urbanistico para terreno B, visto essa area vai afectar a vista da beleza sobretudo Rotunda Infante D. Henrique e Hotel Lisboa. Muita atensiosamente sua

Rio

From: v incentDate: Wednesday, August 18, 2010 03:39PMSubject : 新城鎮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新城鎮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本人反對B區發展為高樓大廈地段。

一西灣區居民

From: leong v iv ienDate: Wednesday, August 18, 2010 03:39PMSubject : 新城鎮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新城鎮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反對將B區發展成高樓大廈的商住區!

西灣區居民

第二章

第八節

電郵

Page 238: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238

From: Oscar Che Date: Wednesday, August 18, 2010 10:40PMSubject : 支援建造單車徑

From: lo lowrenceDate: Wednesday, August 18, 2010 11:17PMSubject : 爭取興建澳氹兩岸海濱單車徑

新城填海區規劃諮詢方案內的兩岸各建一條海濱長廊, 這是一個優質的條件構造單車徑. 如果再把兩岸單車徑連貫. 這不但

可以有利單車運動發展, 亦可有助推廣綠色出行. 如提供租出服務, 更可打造澳門成為單車旅遊城巿

From: 嘉聰 Date: Wednesday, August 18, 2010 11:18PMSubject : 希望新填海區有街市,原來公園不要縮細,輕軌不能走內街,影響居民的優化生活

From: Che RachelDate: Thursday, August 19, 2010 12:14AMSubject : 爭取興建澳氹兩岸海濱單車徑

新城填海區規劃諮詢方案內的兩岸各建一條海濱長廊, 這是一個優質的條件構造單車徑. 如果再把兩岸單車徑連貫. 這不但

可以有利單車運動發展, 亦可有助推廣綠色出行. 如提供租出服務, 更可打造澳門成為單車旅遊城巿。

Page 239: 新城填海區規劃

239

意見滙總第二章

第九節 報章社論、評論文章

第二章

第九節

報章社論 評論文章

從填海地思考再造新澳門澳門日報 日期:2010-06-19 作者:夏耘

國務院去年正式批覆同意澳門特區填海造地逾三百五十公頃,建設新城區。當局力爭在五年內填造五幅分佈於澳、氹的土

地,並訂出五幅填海地初步規劃,分三階段諮詢各界意見。須知道,城建不是一題無盡頭的加數,澳人須以前瞻思維去看待這

個足以令澳門翻天覆地的重量級計劃。但“前瞻”不能紙上談兵,要讓居民踏實地思考澳門未來的變化,須有充分科學理據支

持的推演和規劃,歸根究柢必須機制透明、決策民主,尊重公衆的參與權、發言權。

現階段,要突破澳門土地資源的制約,唯有填海。但究竟澳門未來的經濟發展與規模,需要怎樣的城市規模去支持?澳門

不可能無止境地填海,這非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唯一辦法。澳門未來城市發展的遠景,須更加清晰。具體而言,新城規劃似乎不

應該僅僅涉及三百五十公頃填海地段的剪裁。新城與現有城區,同樣存在功能整合、人口流動等課題,牽動的是整體經濟、社

區、人文等方面的解構和重塑,歸納成“再造澳門”,並不誇張。特區政府要規劃的,不單是這五幅填海地或五個新區,而是

整個澳門,涉及的是全澳居民的願景。

一直以來,澳門缺乏整體的城市規劃,出現如電厰、民居、超豪賭場雜處,工厰噪音滋擾、賭場大型霓虹燈將住宅照得如

同白晝,對居民健康構成影響。部分新區與原有城區欠缺有效及足夠容量的交通網絡連接,隨著人口增加和商業活動頻繁,交

通擠塞越來越嚴重,駕車難、搭車難,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成為居民的夢魘。

完善社區生活設施,便捷、高效、高質服務的公共交通網絡,合理分佈的產業結構和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及生態環境,一直

是居民的共同期望。在規劃五幅填海地的總體思維初步藍圖裡,當局打破城區之間的界限,透過交通基建、公共設施的互通,

以及串連沿海城市旅遊資源,促進新區與舊區的互補發展,構建出具活力、可持續發展的城市新模式,把新區的活力注入舊

區。除了內在的社區融合,新區同時貫徹“區域融合,協同發展”的核心方向,並與珠三角城鎭群之協調發展互相配合。這份

藍圖明確列出五個新區用地規劃方向及土地發展制約,不像過去般發展規劃不斷變化,用地隨項目起舞變化,城市設施分佈及

產業格局等規劃欠缺科學性。

一套完善及具前瞻性的城市規劃,是政府和民間一份社會發展願景的共同社會契約,是全社會的努力目標和方向。際此

當局已有初步的城市發展藍圖,在此基礎上建立起城市規劃體制,居民應踏實地思考澳門未來的變化,把握諮詢期積極參與,

為“再造澳門”給予意見,共同把澳門建設成可持續發展的宜居城市。

Page 240: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240

恐會因此為人所笑華僑報 日期:2010-06-19 作者:陸天

為收集巿民對新城填海區規劃的意見,為期兩個月的「新城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將於六月十九日啟動,特區政

府新城填海區規劃工作小組強調,是次規劃關係著澳門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呼籲全澳巿民踴躍提出意見,共同參與建設宜居新

城。筆者認為這得要大家遵守最基本的民主原則──少數服從多數。

特區政府新城填海區規劃工作小組稱將於諮詢期內將舉辦多場公眾諮詢場、專家座談會、巡迴展覽及問卷調查,藉以廣泛

聽取各界意見,務求新城的規劃落實中央政府「科學規劃、合理布局、集約利用」的要求及配合《綱要》賦予本澳作為世界旅

遊休閒中心的城巿發展定位,以符合居民整體利益為依歸,回應社會訴求。

筆者認為首先希望該工作小組做好準備功夫,更不要耍花招,使有關工作真的可以做到廣泛聽取各界意見,以免又被指是

假諮詢,到頭來白忙一場。

其次是大家要遵守最基本的民主原則──少數服從多數。按照本澳的「習慣」,意見通常是在當局有定案之後才出來,甚

至是計劃開始進行時才出來。以目前的情況而言,這種情況即使舉行再多的公眾諮詢場、專家座談會、巡迴展覽及問卷調查也

難以改變。最「理直氣壯」的一句話就是:「你都無問過我」──因為「我」等於無限大。而最「符合邏輯」的推論是:「民

主」就是人民作主。我是人民,所以,一切由我作主。

面對「澳門特色」的民主理論,政府必須有承擔,擇善固執。這件事並非祇是澳門自己的事,而是與加強區域融合協調發

展有關,若因一些不應出現的情況導致有關工作進展緩慢,澳門恐會因此為人所笑。

Page 241: 新城填海區規劃

241

新城填海區規劃應凸顯澳門施政和景觀特色新華澳報 日期:2010-06-19 作者:永逸

運輸工務司司長劉仕堯昨日在「新城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記者會中宣佈,特區政府自即日起展開新城填海區規

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工作。由土地工務運輸局、交通事務局、環境保護局、法務局、建設發展辦公室、運輸基建辦公室、能源

發展辦公室所組成的「新城填海區規劃工作小組」,將進行為期兩個月的諮詢工作,將於將於諮詢期內舉辦多場公眾諮詢場、

專家座談會、巡迴展覽及問卷調查,廣泛聽取各界意見,務求新城的規劃落實中央政府「科學規劃、合理布局、集約利用」的

要求及配合《珠三角發展規劃綱要》賦予本澳作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城巿發展定位,就新城規劃概念收集公眾及社會各界人

士的意見,藉著公眾互動討論,建立社會共識基礎。小組在整理意見及建議後,還將在明年展開第二、三階段的公眾諮詢,預

計將在明年內完成,分別收集公眾對規劃草案及方案的意見。

這個公眾諮詢工作,意義重大。這不但是履行特首崔世安「陽光政府」承諾的實際行動,吸收歐文龍事件的教訓,力求透

明施政,而且也是落實崔世安「科學決策、民主決策」施政理念的具體作為,集思廣益,吸取廣大群眾的智慧,力求將新城填

海區規劃做到既符合中央的要求,更符合澳門實際尤其是廣大群眾的意願。這項工作如能做好,將為本屆政府的「陽光政府」

及「科學決策」施政理念作出樣板。

實際上,這個諮詢活動,是以落實「陽光政府」施政理念為主線。而「陽光政府」施政理念的主旨,就是施政要以有效預

防腐敗為目標,以提高行政執行力,服務人民群眾為主線,以推進行政運行程序化、公開透明為重點。歐文龍的教訓之一,就

是不搞政務公開透明,因而被批評為「黑箱作業」。而新城填海區三點五平方公里,差不多是澳門現有面積的八分之一,在目

前土地資源緊缺之下,必惹來各類商人的虎視眈眈,力圖按照自己的意圖來影響新城填海區的規劃,以便自己日後能從中獲一

杯羹。盡管中央已對新城填海區作出了將有超過一半用作公共交通設施、公共空間、綠化及其他公共設施,並會預留適量的土

地作為日後發展符合澳門產業適度多元化政策的產業及興建公共房屋之用,除將為市民擴闊生活空間外,還為經濟發展創設更

多元的條件,務求發揮複合型的社會功能的定位,但可能還會有人仍希望能以自己的計劃,大搞商業樓宇,甚至是興建賭場酒

店。在此情況下,只有做到政務公開,將規劃攤在陽光下,才能避免重蹈歐文龍的覆轍。

新城填海規劃是一個龐大的計劃,涉及到方方面面,關係到全澳居民的切身利益,不能「拍腦袋」決策,也不能閉門造

車,必須通過各種渠道和形式廣泛收集民意,集中民智,認真進行專家論證,技術諮詢和決策評估,溝通社情民意的反映渠

道。科學決策和民主決策的精髓,就是在決策的過程中,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不但要聽專家學者的意見,也要聽取老百姓

的意見。不但要聽取正面的建議,也要聽取不同的意見。不要要在決策前聽取各方面的意見,而且要在決策實施過程中注意聽

取各方面的反映。總之,要廣納群賢,集思廣益,集中群眾的智慧,兼顧各方面的願望和要求,使決策充分反映最廣大人民群

眾的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地調動各個方面的積極性。具體到新城填海區的規劃,也要經過這樣的科學決策和民主決策的過程。

澳門本來就是填海發展起來的。經過幾百年來多次填海,澳門才從原來的不到十平方公里,逐步增至現在的二十九平方公

里。但由於近年來經濟發展突飛猛進,現有土地早已不敷應用,除了是澳門大學向橫琴「借地」之外,唯有依靠填海解決。但

基於葡國逐步佔領澳門時,不是像英國佔領香港那樣有三個「不平等條約」,因而澳門是沒有自己的海域的,亦即在岸邊一下

水就是內地的海域。故此,在澳門回歸時的國務院第二七五號令所附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區域範圍文字表

述》中,有「澳門特別行政府維持澳門原有的習慣水域管理範圍不變」。再加上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第十

八條「填海五十公傾以上的項目用海,應當報國務院審批」的規定,澳門周邊的海域屬國家所有,是戰略性物資,其使用既涉

及經濟問題,又涉及國防、外交等問題,故必須要由中央實施統一管理,報中央審批。

據報導,是從二零零六年就已呈報中央的。但在當年十二月,卻爆發了「歐文龍事件」。而「批地腐敗」,則是構成

「歐案」的主要案情內容之一。因此,當時該填海計劃一直是處於「泥牛入海無消息」之中。看來中央政府當時可能主要

是出於如下的幾個考量:在政治上,當「歐案」風頭火勢之際,當時確實不是批覆該計劃的好時機,即使中央認為何厚鏵

無須為「歐案」負責。而在技術上,這個填海計劃事關重大,中央必須從各方面的技術因素,包括海象、水文、航線等,

進行慎重的研究。

必須指出的是,在中央尚未批準該填海計劃之時,就已在旅遊塔至澳氹大橋兩側「偷步」填了一幅土地,也就是該填海計

劃的「B區」,顯然是與《海域使用法》的規定有抵觸。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在《澳門基本法》實施十周年座談會上有

關「需要批准的要報中央批准,需要備案的要報中央備案」的發言,就甚有針對性。這是一個教訓。而運輸工務司司長辦公室

主任黃振東昨日在記者會上所說的,「在中央的正式批覆文件中,亦提出今後若需調整填海面積及擴大用海面積,應按程序補

批」,顯然也正是「打預防針」。

新城填海區規劃可為澳門解決用地緊缺問題,及配合「世界旅遊休閑中心」和「經濟建設多元發展」的定位。除可增加人

均居住面積、提升居住品質之外,還能增加公共面積,疏緩日益擠迫的人均活動空間。為此,特區政府決定,將按國務院的要

第二章

第九節

報章社論 評論文章

Page 242: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242

求,將超過一半土地用作公共交通設施、公共空間、綠化及其他公共設施,並會預留適量的 土地作為日後發展符合澳門產業

適度多元化政策的產業及興建公共房屋之用。尤其是不建賭場。在這裡,很有必要強調「澳門特色的海洋走廊」。香港的維多

利亞港是世界著名的,而現在內地上海、廣州、天津等地也搞「一河兩岸」,都各有特色。而從記者會介紹及公佈的透視圖來

看,澳門新城填海區是以綠化帶及休閑區為主。突出「世界旅遊休閑中心」,也為人口密集的居民提供休憩地區。而且,也不

會阻擋現有落成的大廈的視線。但似是缺少了「氣派」。

新城填海區的規劃,還應科學化。比如,地下管線的鋪設應當使用「共同管溝」方式,避免日後「你方挖罷我又掘」。既

然是「低碳」,路燈就可考慮採用太陽能,自行發電並蓄電供晚上使用。

Page 243: 新城填海區規劃

243

寄望新城有少年官澳門日報 日期:2010-06-20 作者:悅鳴

“新城規劃新夢想,你我參與齊共用。”特區政府昨起針對新城填海區規劃用地開展一連兩個月的諮詢工作,望廣納民

意,以科學規劃、合理佈局新城用地,提升居民生活素質。

中央批覆三百五十公頃的填海造地工程,折合計算達三點五平方公里,為彈丸之地的澳門增加了十分之一土地,足夠補充

未來二十至三十年的土地儲備。各界感謝中央饋贈厚禮,也躊躇滿志打造理想家園。當局透露,會預留土地回應大衆對公屋需

求,加強環境保護,美化海岸景觀,打造海濱綠化大道,擴大城市生活空間。當局構想,新區的公共設施、綠化空間、交通、

基建用地不低於總用地五成,為美好生活空間創設條件。

青少年是社會未來主人翁,也對新區寄予厚望。民間不諱言,五光十色、霓虹燈影下娛樂場所處處,顯然不是善度課餘、

工餘的理想之地;社會一再呼籲青少年課餘要有健康身心活動,惟現實環境卻不具備實踐條件,唯有寄望新城。

澳門既定位為休閒娛樂的國際化都市,當局不容忽視青少年興趣、愛好、素質的培養和投入,民間建議藉新城建設規劃的

難得機遇作前瞻定位,把如內地般綜合性培育少兒的少年宮、青年宮融入規劃,讓社會未來主人翁一嘗擁有屬於自己活動場所

的心願,藉此打造小城國際形象。

第二章

第九節

報章社論 評論文章

Page 244: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244

政府若能以澳長遠及整體利益作真諮詢將有助提升信任度 新城填海規劃須科學與民主

華僑報 日期:2010-06-21 作者:悟塵

特區政府正展開新城填海區規劃的第一階段公眾諮詢,顯然人們是希望今次公眾諮詢是真諮詢,以致能夠彰現到公眾諮詢的

價值,這就是透過政府與市民共同討論以及社會上不同利益的理性辯論,從而尋求到社會最大共識去描繪規劃出新城建設藍圖,

亦不必諱言,對於正處弱勢的特區政府,如能夠表現出誠意而真諮詢,相信有助提升市民對政府的信任度。再者,在諮詢過程中

可能面對各方各利益的不同訴求以致爭議,但特區政府若能堅決地以澳門整體利益和有利於特區長遠的可持續發展為依歸下,做

到科學決策和陽光政府,這不但可有助於提高特區政府的管治威信,更可助凝聚民心和民智,從而形成強的建澳力量。

毫無疑問,在過去十年澳門經濟社會發展是取得了成績,但同時亦衍生了不少社會問題和弊端。就以城市型態而言,由於

欠缺科學性的城市規劃,卻以長官意志決定一切,再加上任由既得利益者的意願凌駕於公眾利益,諸如此等狀況下,這些年來

高速發展卻是導致城市建設雜亂無章,且更嚴重問題是對澳門城市原有特色風貌景觀及環境做成了破壞,亦由此引發市民對政

府和執政聯盟有極大批評,這亦是民怨的其中要點。與此同時,國際級的文物保護專家對澳門的世遺保護工作提出了警示式的

意見。由此顯示,無論本澳民意以致專家都關注到本澳珍貴文物的保護狀態。

提到專家意見,值得關切的是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副主席郭旃早前在澳門所提出的意見。郭旃是中國世界遺產事業的領軍

人物,亦是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首位中國人的副主席,是以他的專家意見具極權威性。這當中,在二00九年一月十九日至二

十三日由世界遺產中心和lcomos專家組成的監測小組來澳進行反應性監測,在提出的建議或關注,其中指澳門必須採取措施,

建立文物保護與整體城市規劃的協調機制,編制對世遺區域景觀有利的半島城市規劃,希望在三至四年內完成編制實施。同

時,監測專家現場十分關注主教山三面與水的關係;明確表示出對新葡京一帶高層建築的不可接受。

這位著名世界遺產保護專家很關心澳門的世遺保護工作,他認為,澳門所面對現狀是:東、南、西三面填海,已大大改

變了歷史地貌、環境特徵和景觀,海港城市、水邊商埠與原有相關設施、防禦體系的關係已不易辨識,關係到遺產的特徵和價

值。再者,西邊內港已全部完成可能的填海作業,岸邊已變平滑直線。以及,高層建築受到世界遺產委員會反應性監測考察組

的嚴重關注。郭旃更要點舉例:南灣湖方向下一步的高層建設計劃(C、D區),將會是澳門、國內、國際關切的一個焦點。

以及,東望洋山到大炮台的通視走廊與遺產環境景觀的整體性關係則更為密切。

顯然,在澳門的世遺保護上,其中超高樓問題是突出問題。據悉,有多個涉及超高層建築計劃早已提交當局審批,但當局

亦考慮到世遺保護重要性故遲遲「不敢」批,可是當局也備受著既得利益者的種種壓力。面對於超高建築問題如何處理,亦正

是對特區政府的考驗。郭旃指出,歷史的責任要承擔的。現時,澳門的城市規劃法與規劃是存在缺位,而世遺的緩衝區保護不

足。但是,郭旃強調,國際公約和相關規則是明確的;國家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需要如何做,是明確的。

事實上,澳門世遺的完善保護,不僅關係澳門整體利益,更是牽涉到國家利益和世界遺產保護價值。由此而言,相關既得

利益者不能只顧其個體的財富利益,更必須顧及到國家利益──因為澳門世遺保護不好,不只是澳門問題,亦關乎中國對世界

遺產事業保護的責任。

回顧澳門過往在文物保護工作的不足與缺失,正是要求我們吸取教訓,在新城填海區規劃上必須做到科學與民主,否則,

若側重於照顧既得利益者及其不合理要求,將會對澳門帶來不可挽救的重大損失,亦對不起國家。亦因此,以這個城市安身立

命的澳門人,必須關切新城填海區規劃,踴躍表達意見,事實上,市民大眾對澳門未來發展是應有話語權的。

Page 245: 新城填海區規劃

245

填海批地必須審慎處理切忌成為房產炒賣項目市民日報 日期:2010-06-21

特區政府展開「新城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向社會收集意見,用於規劃好五幅新填海用地,扶持舊區發展,以

至為澳門未來勾勒建設藍圖。

澳門近年發展遇到各種問題,其中一項就是土地資源貧乏,再加上特區政府在處理土地資源和批給項目上,經常予人詬

病,更加催化民間對保護公共利益和善用土地的重視。事實上,任何社會發展,對土地資源大部分均是需求殷切的,離開了這

方面的支持,發展就無法推動起來。而且,因為政府以往在處理土地問題上,一直受到不少批評,結果,造成本澳土地問題演

變成資源制約和利益爭奪的雙層社會矛盾,並愈來愈見尖銳之勢,對社會的健康發展起了嚴重的制約作用。因此,中央政府去

年批覆同意澳門的填海造地計劃,是一項意義深遠的大禮,其關懷和照顧之情,盡在不言中,對保持澳門特區的長期穩定繁

榮,以及可持續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國務院關於澳門特別行政區新城區建設填海的批覆具體內容圍繞三點,主要重點在於,包括:「按照已確定的土地用途,

科學規劃、合理布局、集約利用」;「建設澳門新城區是發揮『一國兩制』優勢,緩解澳門特區土地資源嚴重稀缺、改善民生

生活質量」。要達到這種目標,我們以為今次填海造地開展後而獲得的大量土地資源,其運用除了應完善《土地法》外,在處

理重大批地問題時,還需交到立法會或專責跟進委員會說明、討論。

另外,在土地的運用實質性方面,按目前A、B、C、D、E區的布局看,需要抓緊三大社會利益功能,即是促進經濟多元

化;做好民生關顧工作;推進地區城市科學規劃發展。換言之,將來的土地利用要減少重複建設;必需對民生和經濟有正面推

動作用,不可成為房地產或熱錢湧入炒賣的項目;符合澳門人的整體利益,對生活素質有所提升;可以推動地區的長遠持續發

展,包括:交通配套或科學城規建設;即使撥作商品樓宇的發展用地,亦應該符合本地人的平均實際購買力水平。還有,必需

符合人口政策和經濟布局的發展方向。崔世安上任後已表明會針對澳門的人口政策作出調研,這點是極其必需的,尤其是澳門

將來的經濟發展模式和勞動市場人力需求多大?人口膨脹所帶來的社會問題?均需要科學測算。

我們相信中央政府首肯澳門填海造地的原衷,亦離不開需要符合澳門整體社會利益,讓大家分享到創造土地資源帶來優質

生活的好處,而不是激化更大的矛盾與損害。所以,新城填海區規劃必需貫徹中央政府的指導精神、澳門居民的整體利益,以

至符合社會現實發展所需。

第二章

第九節

報章社論 評論文章

Page 246: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246

令澳門更美更綠─為新城填海區規劃獻策訊報 日期:2010-06-25 作者:汪長南

自從永利提出「繽紛世界,澳門就是與別不同!」後,這句口號被來過澳門的客人傳播,已漸漸成為國內、台灣、香港家喻

戶曉的歇後語,聽了介紹來澳門的人無不稱讚「澳門果然與別不同」。澳門五光十色的酒店,金碧輝煌,百花爭妍,不但外來客

有目不暇給的感覺,就是我們這些在澳門居住超過幾十年的居民,也被其千姿百態吸引,驚訝近十年的變化。這樣富麗高貴的地

方,在香港和另一些城市不是平民可以自由進出的,而澳門則不同,到處都敞開胸懷歡迎所有的人。這就是澳門,一個人口僅五

十餘萬的小城,每年遊客超過二千萬的原因。

澳門歷史舊城區申報「世遺」成功,使澳門增加一個亮點。特區政府在維修世遺景點上不遺餘力,但在活化這些景點上才

剛剛開始,鄭家大屋的經驗表明,活化「東西文化在澳門交滙」的歷史、比保護維修建築更重要。澳門不但是中國與歐美首先

擦出火花的東西文化交滙處,對中國掀開近代史也有很大的貢獻。出生在澳門附近的孫中山先生之所以成為共和先行者,與澳門

的環境有很大關係。孫中山先生青年時曾在澳門行醫,這一屆政府正在進一步挖掘澳門的文化澱積,如果將孫中山、冼星海、葉

挺⋯⋯⋯等與澳門關係密切的名人往事以一定的方式重現、活化,澳門的價值必然會進一步提升。文化局可以仿效內地讓一些遺

老遺少組成「文史委員」,查閱故紙堆、探尋民間的知情人、公開徵集遺物,把澳門的「世遺」變得不但有殼,更加有血有肉。

但是澳門地少人多,人口密度高踞世界第一。因此使澳門的個別景點,個別建築很美,但城市的整體規劃顯得雜亂無章,

交通擁擠,綠地太少。中央政府為支持澳門可持續發展,在澳門特區成立十周年前夕,向澳門送出一份大禮,即粵港澳共同開發

橫琴,同時批覆澳門填海造地三百五十公頃。本人認為這是一份大禮的兩個部份,因此「新城規劃」必須與橫琴開發擺在一起考

慮,而不是作為澳門的一個單獨的、孤立的規劃。

目標是令澳門更美更綠

中央在去年十一月正式批覆澳門新一輪填海造地時,提出「科學規劃、合理佈局、集約利用、通力合作、精心組織、加強管

理、有序推進」七項要求,以配合「世界旅遊休閑中心」的定位。目標是「世界級」,決策者就必須站得高、看得遠,而且胸襟

寬廣。六月十八日劉仕堯司長宣佈成立一個四局三辦的工作小組,進行為期兩個月的諮詢工作.正如林昶先生所說:「這個諮詢

工作,意義重大,這不但是履行特首崔世安「陽光政府」承諾的實際行動,吸收歐文龍事件的教訓,力求透明施政,而且也是落

實崔世安「科學決策、民主決策」施政理念的具體作為。」澳門的土地資源匱乏,即使3.5平方公里填海完成,加上橫琴一百零

六平方公里澳門可以參與開發,也不足香港、新加坡這些城市的十分一。《珠三角發展規劃綱要》賦予澳門作為「世界旅遊休閑

中心城市」的定位,要達致這個目標,澳門要引進的項目很多,需要的土地遠遠不是這三百五十公頃所夠用的。中央已對新

城填海區作出了必須有超過一半用作公共交通設施、公共空間、綠化及其他公共設施,並會預留適量的土地。因此在使用這

些有限的土地時,必須十分珍惜。本人建議「工作小組」除了諮詢公眾,還應到公認的世界旅遊休閑城市,如巴黎、夏威夷、芭

堤雅、大連、杭州等地方去考察,看看澳門的不足之處和應該發展的項目。如果能聯絡當地的城規專家,向他們求教一番,對澳

門如何打造得更美,將是有益的。

綠化大有學問

作者不是林業專家,但在國內著名的「南京林業大學」當過講師。南林是林業部部屬的北林、南林、東林三所大學中的佼佼

者,她的前身是國立中央大學的林學系,發現類似熊貓這樣的植物活化石─水松,就是中大林學系的教授,後來成為林業部的部

長。由於專家雲集,南京市的綠化在國內城市中是很出名的.去過南京的人對中山路,即從北京運回孫中山遺體的中山碼頭起,

中山北路、中山東路直到中山陵的法國梧桐,兩邊的枝葉交錯,形成一條全綠的長廊。一些法國人看到條寬闊美麗的中山路都讚

嘆不已,說法國也沒有打理得這樣壯觀的行道樹。南京的雪松也是很有名的,除了中山陵,還有一條北京路,有很多人在下雪天

都專登去北京路看雪景。雄偉、樹型美麗的雪松,落了雪之後,變得如詩如畫。現在南京城區擴大了很多,有不少路段也選擇雪

松作行道樹。

綠化帶動旅遊,最著名的是日本的櫻花和杭州的一柳一桃的蘇堤、白堤,南京的梅花山過去也是種滿櫻花,一到櫻花爛漫的

季節,很多遊人專程去梅花山賞花。解放後中日很長時間互不往來,櫻花漸被梅花取代,現在南京有「梅花節」,專程去觀賞梅

花的人比當年櫻花盛開時更加墟冚。南京林業大學的林學系有專門研究城市綠化的專業,南京雨花臺就是在這些專家建議下廣種

桂花,雨花臺集中了各種品種的桂花,而且佈滿了很多山頭,秋季桂花飄香的日子,遠在中華門已聞到襲人的香味。這個季節很

多外省人都專程來南京雨花臺旅遊。韶山毛澤東故居修復後,造了一條公路直通長沙,為了這條公路沿途叢山峻嶺的綠化,專門

請南林林學系的專家組去設計,他們選擇了幾種樹分層種植,在不同季節從公路駛過的人可以看到層林盡染的雲綿圖。這項設計

Page 247: 新城填海區規劃

247

曾獲得當年的大獎,她使去瞻仰主席故居的人們,感受到祖國山川的秀麗。

作者希望在澳門有如此大面積土地用於綠化的時候,不要浪費這難得的機會,在澳門也種植一片像櫻花、楓樹這類觀賞性很

強的樹種,為澳門變得更美加分。

徹底改善交通的機遇

這次沿澳門周邊填海,不但可以使澳門變得更加美麗,也是徹底改善澳門交通的機遇。最近橫琴新區制定了一份「控制性規

劃」,這份規劃規範了所有土地開發用途,增設口岸通道與澳門對接,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該規劃還描繒出橫琴將來的軌道交通藍

圖,即廣珠城際軌道自南灣穿越馬騮洲水道進入橫琴東北部,在橫琴口岸樞紐站與澳門輕軌作零距離換乘,再向南經大橫琴山中

部後向西跨磨

刀門水道通往珠海機場,軌道在橫琴境內採用地下通道形式。現在的橫琴開發剛啟動,遠望橫琴,大部份還是蕉田、水塘,

但新區的領導有如此魄力,按國際大都會的遠景,制定規劃。本人希望澳門的領導人,規劃澳門新城填海區時,也要以世界級的

旅遊休閑中心來佈局新城的交通。澳門當初在引進軌道交通時,沒有接納香港地鐵的方案,這絕對是一個歷史性的錯誤,現在波爾

圖街的居民反對也是意料中事。所幸一期輕軌途經的居民住宅不多,居民的抗爭程度和規模有限,二期工程能改地鐵,就應盡量改

過來。現在台灣有一些途經農村的鐵路也要改成地鐵,澳門人口密度如此高的小城,反而搞那麼多的石屎森林,肯定要被後代嘲笑

的。內地過去只給省會和中央直轄市建地鐵,像蘇州這樣經濟高速發展的城市幾經周折才爭取到建地鐵的機會。上海和南京現在不

僅建很多的地鐵,還在發展地下高速公路,工務運輸司應派多一些管澳門交通的人去上邊考察考察,千萬不要做「井底蛙」。

這次工作小組介紹,打算在新城填海區規劃中配合珠海情侶路的五十公里綠色海濱休閑長廊,優化澳氹兩岸海濱城市的景

觀,延續區域綠道;亦會把握機遇與珠海共建十字門水道中央商務區,加強珠三角城鎮群的協調發展與錯位互補,推進珠澳合作

發展。這是很值得一讚的主意,珠海的情侶路是澳門人很熟悉的,風景旖旎的一條海濱公路,內地很多電視劇都是以這條聞名遐

邇的公路為背景的。澳門的南灣湖畔雖有「澳門情侶路」之稱,唯政府並未在路邊下過功夫。現在修建這樣一條五十公里綠色海

濱休閑長廊是符合居民的要求的,也是符合澳門發展需要的,不但使來澳的客人多一些休閑的去處,也會增加澳門浪漫之城的氛

圍。作者認為,以澳門政府現在的財力完全可以「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可以在珠海仿效「情侶路」佈局的基礎上、增加更多外

國的色調。澳門可以主辦城市雕塑比賽,將最佳的城雕放在情侶路上,一屆屆過去,就會留下一批珍貴的雕塑,還可以建一些不

同風格的小亭台樓閣,沿途留下一些由現代書法家撰寫的著名格言,詩詞和畫廊。

第二章

第九節

報章社論 評論文章

Page 248: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248

無方案諮詢只是愚弄市民 提出方案諮詢能體現民主訊報 日期:2010-06-2 作者:揚釗

澳門輕軌已是勢在必行的建設,從澳門自身發展到珠澳同城化,及至與中國大陸高鐵接軌都無疑是應該和需要建設的。唯在

途經路線引起諸多爭拗,皆因各自從不同角度去理解及維護自身利益所至。政府亦應聆聽,理解並在平衡中尋找出最為合適的方

案,作出決定而付諸行動。

途經路線引起的爭拗,還遠遠未及西灣橋的爭拗顯出政府部門的無能,中國路橋工程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闞軍表示,現時西

灣橋設計不符合國家軌道橋樑標準,日後若要行駛輕軌,需要更換更粗鋼索。但強調現時西灣橋使用的斜拉索並無問題。闞軍在

出席澳門建造商會與中國路橋工程有限公司合辦「澳門輕軌系統及西灣橋改造方案」專題講座時指出,澳門輕軌投標標書主要包

括行車物料、系統供應,以及改造西灣橋工程,其中要同時考慮西灣橋下層運行輕軌時對橋樑的影響。但研究發現,西灣橋斜拉

索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標準。投標前運建辦已邀請另外一家國際知名諮詢公司研究過西灣橋的安全性,報告亦顯示需要更換

部分斜拉索。然而西灣大橋設計及建造的中鐵—聯合體的中鐵(澳門)有限公司就近日有輕軌工程投標商指稱「西灣大橋附加軌

道交通後需要加粗斜拉索及原設計不符合中國軌道橋樑設計標準」言論作出反駁,批評有人妄自斷定大橋不符合設計標準,為自

己集團的商業投標目的而誤導輿論及混淆視聽,是一種非常不負責任的做法及不道德行為。中鐵(澳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任有

保強調西灣橋絕對安全,無需更換斜拉索,更能滿足行走輕軌的質量要求。西灣大橋建造工程是在二00二年進行國際招標,由

中鐵(澳門)、中鐵大橋局集團與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組成的聯合體中標,當時依照中國橋樑技術標準並參考了歐美、香港、澳

門等地區相關規範進行設計,得到澳門業主顧問公司和葡萄牙顧問公司等多方專家審核把關,最後由業主批覆,完全符合國際慣

例和招標檔要求。如此一場爭拗,從兩家中資公司的放話中,商業利益佔了極大因素。但此事發生後引起社會的高度關注。其一

是西灣橋通車後有沒有存在的危險,其二是選用輕軌機車時是否是最符合實際和經濟原則的產品,其三是能否在工程批給時顯示

出堅持公平的原則。如此引起公眾關注的社會事件,政府部門或政府發言人理應站出來說句話,但至今依然沉默。難道要來一場

公眾諮詢!

說到公眾諮詢又見政府處理問題出現的滑稽現象,中央在去年十一月正式批覆同意特區政府填海造地,三百五十公頃填海地

五年內完成,未來新城填海區規劃今起展開首階段諮詢,運輸工務司司長劉仕堯表示,希望通過今次規劃總體思維,打破城區之

間的界限,在區域發展上串連沿海城市旅遊資源,與珠海共建十字門水道商務區,加強大珠三角城鎮群協調發展與錯位互補。新

填海地有超過一半用作公共設施,並預留適量土地作為日後回應社會對公屋的需求。特區政府新城填海區規劃工作小組為期兩月

的「新城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即時展開。運輸工務司司長劉仕堯,以及工作小組成員運輸工務司司長辦公室主任黃振

東,港務局長黃穗文,建設發展辦公室副主任周惠民,土地工務運輸

局城市規劃廳長劉榕,環境保護局環境規劃評估廳長馮詠阡,交通事務局交通規劃及建設廳長鄺偉卓,就新城填海區規劃

諮詢工作會見傳媒。一眾官員放下身段,要求公眾就三百五十公頃填海地發表如何使用的意見。表面上是體現民主的一個組成部

分,然而以另一方面去理解,是官員的不負責任和無為的表現。任何一個項目、議題當需要諮詢公眾,理應拿出一個方案,讓公

眾去理解並提出意見。如果先讓公眾提出意見,官員去綜合或選擇一些符合自己意願的答案去操弄民意。這樣的諮詢只能是推卸

責任和不欲作為而矣!試問有那一位市民會比提出申請用地的政府更能清楚填海地的用途?除非向中央提出申請填海用地時,是

不必說明填海地的用途。

地少人多的小小澳門特別行政區,在世界人口密度排前列的澳門,多了三百五十公頃的填海地,無疑是值得高興,但政府官

員在如何合理地善用,則會是全體市民都會共同關注的事情。拿出為市民服務的心態,做好官員們應盡的本份就足夠了,不要愚

弄市民,更不要操弄民意。

Page 249: 新城填海區規劃

249

城規工作必須制度化改善滯後強化區域管理市民日報 日期:2010-06-28

新城規劃諮詢工作開展,日前舉行了「濱海城巿設計」專家座談會,會上,運輸工務司司長辦公室主任黃振東致辭時,提到

澳門社會近年人所關心的城規問題,指出「社會過去普遍認為澳門沒有城市規劃,事實上,本澳的城規只欠制度化,故如何科學

規劃,好好利用新城填海區,創造條件,落實澳門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定位,提高居民的綜合生活素質,是整個社會的期望,亦

是政府的重點工作。」當局亦透露,會對城市規劃進行立法,上述思維意見,正正切中澳門未來發展的核心要害─需要正視城規

系統工作的制度化。

近年,澳門城市發展迅速,制訂一套適時、科學的規劃綱領,解決發展與保育、居民和空間之矛盾,日漸顯得異常重要。過

去,澳門整體城規工作,主要依據《澳門地區指導性規劃》來作總覽指導,將澳門半島、氹仔、路環和路氹城等區域,劃分出二

十一個分區,並確立出不同定位、功能和發展方向。但是,這份規劃綱要,已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產物,即使當局日前強調:曾經

不斷作出內容調整,其實文件資料內,仍可見到不少滯後的地方,有待進一步完善。

這些例子如新馬路區,雖然其規劃定位為世遺保護和澳門舊區,但實質上,該區非單沒有舊區車少人稀的特點,相反卻是中

心樞紐,每天旅客和居民來往絡繹不絕,交通壓力極大。還有,媽閣區規劃方向是低密度住宅區,建築主要都是低層樓宇為主,

不過,近年區內開始興建一幢超高層樓宇,可以想像,屆時人口密度增加,便會為交通和生活設施帶來影響。就算在一些准予進

行都市化的區段,如新口岸一帶,在發展過程中,雖說都市化,但到目前為止,仍然浮現社區設施不足的情況。這些現實情況,

正正凸顯出該份二十多年前的規劃文件,難以規範或反映出本澳城市的變化。

不僅如此,這份規劃只屬內部文件,本身並沒有法律約束力,因此,即使沿用性質強烈,但根本只能起指引作用,規範性並

不強。當然,可以注意到,在細則性規範中,本澳一直有《都市建築總規章》、《第83/2008號行政長官批示》,以至各種文

物保護法令、消防條例、分區計劃等來加以約束,但宏觀上,這些細則性規範法律和計劃,始終無法替代具全局及總體性的科學

布局安排,強化區域的有效管理。

另外,就算依據上述條文作出監管,如果審批時不嚴謹執行,暴露出太過「彈性」一面,結果使到城市規劃,難以得到有力

遵從。

綜合而言,本澳城市在整個發展過程中,既沒有具約束性的總覽綱領,在細則性條文規管方面,監督力度仍有待改善提升。

政府決定在明年啟動新城填海區規劃的第二、三階段諮詢及《城市規劃法》 的草擬工作,爭取在兩至三年內實施,希望當局必需

切實執行和做好工作,這將是工務部門一大挑戰。

第二章

第九節

報章社論 評論文章

Page 250: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250

濠江雜談——司法大樓莫成空中樓閣時事縱橫  日期:2010-07-01 作者:揚釗

議員陳明金日前在議程前發言中,指司法機關及警務部門與工商企業為鄰,中立形象難免受損,亦不利於司法保密。他質

詢檢察院新大樓及警務大樓的規劃及進展情況。

陳明金表示政府多年前已提出完成檢察院新大樓的細部設計圖則,並著手法院大樓設計的研究工作,至06年、07年,政府

分別批出新建檢察院、法院大樓圖則的服務合同,但後來由行政長官批示解除有關合同。08年政府再批出3,900萬作為“新法

院大樓修改施工計劃”的支付,可是至今司法大樓仍為空中樓閣。他又指出,澳門警察總局、治安警察局、司法警察局分別於

不同地方辦公,各警察部門都希望建一警務大樓,以利統籌協調,整合資源,提升不同警務部門互相配合及打擊預防罪案的能

力和成效。然而據稱警務大樓五易其址,至今仍紙上談兵。

對於陳明金議員建議政府盡快興建檢察院大樓及警務大樓,社會上早已達至共識,坊間基本上沒有反對的聲音。市民普遍

認為澳門回歸超過十年,經濟上取得了悅目的成就,大型基建項目按部有序推行,但遺憾的是,檢察院至今仍然設立在商業大

廈內,沒有一座屬於自己的辦公大樓。

司法機關置身在商業大廈內辦公,不但使其莊嚴形象受損,而且不利於司法保密。更嚴重的是,那些嫌犯經常被武裝警

員押解在商業大廈內穿梭,萬一遭受反抗,脅持大廈人員作人質時,後果真是不堪設想。這不是筆者憑空想像出來的,記得在

2008年,就發生了一宗受審偷渡疑犯發難逃脫事件。

正值澳門新城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特區政府現在是重新啟動檢察院大樓及警務大樓規劃的最適當時機,優先預

留土地興建這兩座大樓。不能再在政策上議而不決,這是有損特區政府公信力的。筆者認為現時政府對於一些錦上添花的大型

工程項目可以暫緩執行,但對於關乎特區司法機關形象、一些涉及重大公眾利益和公共安全及具有迫切需要的工程項目,應該

明智地開綠燈。

國務院批覆澳門特區政府填海造地約為350公頃,按照土地工務運輸局城市規劃廳初步規劃,五幅填海土地中,以B區約

47公頃土地最適合興建檢察院大樓及警務大樓。因為根據諮詢文件中的填海用地規劃方向,只有B區才可以興建公共建築,其

他填海區域沒有這方面的用地預留,也就是說政府不會考慮在其他填海區域興建公共大樓。

基於過去種種原因,興建檢察院大樓及警務大樓的計劃才放緩下來,但筆者相信特區政府是有決心、有誠意和有能力做到

的。正如前行政長官何厚鏵在出席最後一次司法年度開幕典禮時表示,行政當局將會透過修訂相關的法律、加大司法人員的培

訓、推進法院大樓以及檢察院大樓的建設等一系列措施,以確保司法機關能依法履行其職責。而行政長官崔世安更表示,新填

海土地的使用將會平衡過去十年發展未能顧及的社會設施,包括興建公屋、文康體設施等,有關土地亦會考慮用作興建司法系

統辦公大樓、永久中途倉等,但強調不會發展博彩業。因此,對於檢察院大樓及警務大樓的興建,筆者與市民一樣抱有信心,

樂見其成。

Page 251: 新城填海區規劃

251

政府非萬能事事插手必撞板 諮詢調查濫科學決策無蹤影訊報 日期:2010-07-02 作者:余荔

經過「澳門居民的樓價收入比仍處較合理水平」、「向公屋事務委員會介紹計算經屋售價三個獨立計算方案」等「放風」手

段之後,特區政府敲定的經屋「參考呎價」為一千一百元,「參考呎價」其實與港人發明的「意向呎價」有異曲同工之妙,都與

最終的成交呎價有必然關係。毫無疑問,對於普羅大眾而言,經屋是其置業安家的唯一希望,經屋定價,絕非單純的經濟或社會問

題,更是政治問題。因為特區政府公共房屋政策的長期缺失,加上對樓市採取「野蠻市場經濟」的放任態度,令「置業難」,成為

澳門的「頭號民怨」。在最近公佈的民調,民望叨陪末席的運輸工務司司長劉仕堯,對經屋定價步步為營,小心翼翼,是理所當然

的,幸而「參考呎價」公佈後,無論普羅大眾還是地產業界,皆反應平靜,表面看似爭議不大,其實這應是「制定預案」─「放風

試探」─「幕後協調」─「中間落墨」─「及時調整」的結局,是否有重大爭議,要看最後落實的售價與經屋質素,當然,如果我

們前述的觀察所得的「經屋定價五步曲」,只是子虛烏有的美麗的誤會,只可以說,民望幾乎「包尾」的劉仕堯,確有混跡特區官

場最重要的錯有錯著的運氣。但「二0一二年落成萬九公屋有多無少」的施政承諾,總不能像其前任那個信口雌黃的「三四五六計

劃」以徹底破產告終一樣,不然,以仕途押注的劉仕堯,將可以得償所願─「提早退休」。想「提早退休」,無須靠運氣,想繼續

當大官做大爺,不能缺少運氣。

運輸工務範疇最新的全民諮詢運動,就包括涉及本澳長遠城市發展的三百五十公頃新城填海規劃,以及牽涉千家萬戶的「

新水價機制」,但之前「輕軌公眾諮詢」的失敗例子殷鑑不遠,這兩個更大型的民意諮詢,結果成敗關乎如何提煉民意。若劉

仕堯將「經屋定價」這個有限民參與的「成功經驗」應用到具體的全民諮詢工作當中,「為我所用」,則「輕軌諮詢」的尷尬

結局,應可避免。

澳門特區政府已漸成「全能政府」,民眾的衣食住行、娛樂休閒固然事事關心,體貼入微、連商業市場、經濟事務也處處

干預,插上一手。由於「陽光政府」、「科學決策」等政治口號,「民意諮詢」、「科學調研」成為政府決策拍板前或真或假

的指定動作。未經「公眾諮詢」而決策,有引來社會反彈的政治風險固然必然,最好例子是未經公眾諮詢而推出的「現金分享

計劃」;經過反複「公眾諮詢」而決策,並不代表沒有民眾「群起而攻之」的政治風險,例如「輕軌線走向」。所以,特區政

府既不能受自己提出的「陽光政府」、「科學決策」口號所局限,也不能陷入「民意諮詢」的決策迷思,令自己進退維谷、左

右為難。受科學性不高的「民意」所牽制,最終無所作為,還製造新的民怨。

新視角學會所公佈的民調結果,民意支持度最高的,是社會文化司司長張裕(五十八點六三分),較形象與工作均漸為

公眾受落的行政長官崔世安(五十八點五八)略高。我們認為,倘這樣的民調方法科學,結果可靠的話,一方面反映早期曾經

腹背受敵的崔世安,其施政已漸入佳境,民意支持的基礎逐漸擴大,對於曾被人視為「小圈子特首」的崔世安過渡到「全民特

首」,可謂成功了一半,另一半要視具體施政表現。另一方面,反映澳人大多只顧眼前經濟利益和實惠。所以,未有建樹的社

會文化司司長張裕,純因掌控免費教育、社會福利(不少人誤以為現金分享、中央儲蓄制度都是張裕的功勞)、免費醫療(包

括興建離島醫院)等施政範疇,就可坐享其成,民望稱冠。而事事似必經民意諮詢、政府公關工夫做足之餘,還有專業形象和

公務員DNA的劉仕堯,民望要淪為「包尾大班」。

我們認為,無論新視角學會的官員民望調查結果是否具實際意義,政治人物,都不能「視民望如浮雲」。否則就是不恤民

命,有辱使命,枉為公僕矣。

可惜,現在連部分自認為「社會菁英」的澳門人,(最新例子是獲政府大幅增加薪津卻仍「身在福中不知福」,為一己

之私,自暴貪婪醜態的公立醫院一班醫生),都視特區政府如任其宰割瓜分的「公共金礦」一般,加上蠅菅狗苟,同樣視特

區政府如「黃大仙」的普羅大眾,所謂的「公眾諮詢」、「民意調查」,對特區政府的科學決策和依法施政有哪種參考價

值?實在值得各方反思。同樣值得各方反思的是,特區政府有否擔當「全能政府」的條件?澳人真的不知,「全能政府」等

於「全民付款」?

第二章

第九節

報章社論 評論文章

Page 252: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252

新城規劃新夢想 前朝炸彈手尾長訊報 日期:2010-07-02 作者:赫文

新城規劃的諮詢經已推出了兩星期,坊間反應不冷不熱,尚算正算,畢竟離中央批准填海已經半年,市民已經消化這個消

息,加上今次諮詢較為政策性,普羅市民是很難提出實在的意見。而現在特區政府有所行動,亦是一個合適的時間,新城無疑

為崔世安的「新政」,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長久以來,一直有一個說法,何厚鏵任上幹了很多大事,後來者實在難以企及。以總體來說,的確如此,但崔世安政府作

為一個「守成之君」,只要幾項突出的貢獻,實已難能可貴,足向歷史交代。何朝政府於澳門的創建確實很多,不容置疑,然

而破壞亦不少,零七年歐案爆發,把何朝政府的缺失表露無遺。「亡羊」之處,正是運輸工務範疇,而何特首剩下的任期裡,

基於各種主觀及客觀原因,亦無法把這個缺口「補牢」。一切為時已晚。

這些前朝政府的缺失,在這些年間不斷浮現。超高樓、腰斬樓、破壞世遺景觀、公屋問題、交通問題、土地問題⋯⋯⋯自

歐案爆發至今,運輸工務範疇還是天天要「拆彈排爆」。作為現任運輸工務司司長的劉仕堯,有招架之功,無還手之力。這部

「拆彈雄心」竟上演了三年,問題之多可見一斑。事實上,劉仕堯在制度上還算是有所建樹,其手下幾個部門亦漸趨科學化和

透明化。但這些緩慢的變化,其實很難為大眾所察覺,加上在萬九公屋問題上搞得焦頭爛額。因此不論劉司還是崔特首,在政

治上都需要一個有份量的大政策或者大計劃,以攻為守,扭轉劣勢,新城規劃就是一個好機會。

三百五十公頃的新城用地,單算其面積大約等於現時澳門土地一成二左右,與現時大堂區的面積相若。理論上,填海產生

的土地將是一塊高差不太大的平地,由於不受地形影響,使用的彈性較大,長遠來說,確實為早已無地可用的政府提供了發展

空間,去處理土地問題上的矛盾,如公屋的興建、老弱者院社、公園綠地、道路交通等等現時無土地去緩解的問題。能夠在未

來這幾年的時間裡做好規劃,不管施政承諾最後是否空頭支票。在四年後的去留問題上,至少崔、劉二人還有點本錢。

當然,在崔、劉二人五年甚至十年的任上,新城都只是一張圖畫。現在諮詢工作雖然搞得風風火火,但實際要進行填海工

程,土地沉降亦需一段時間,之後還要裝置基建設施,再開始建築工程,等到第一伙人入住新城,十年時間,未必完成得了。

以現時本澳的情況,也未必要等那些尚未開始填海的新土地,因為新城的其中一部分,經已填好了。新城被吳國昌議員譏為「僭

填」的B區土地,儘管在法理上,特區政府這個「僭填」的罪名,是怎麼也無法洗去的,但事件的「受害人」─中央政府,開始

時默不作聲,及後又追認填海的合法性。有如兒子佔了他老子的地,老子不哼聲,一段時間之後還把地送給兒子。我們「局外

人」亦只能當笑話看。

這片「僭填」土地的客觀效果,使得新城B區的兩塊地隨即可以使用,對緩解澳門的土地供應問題,有一定的幫助,但土

地又是否埋有前朝的「未爆彈」?筆者大膽講一句,一定有。最重要的問題是:工務司方面是否已經「拆彈」?從新城諮詢的

資料當中,可以發現B區有五大用途:道路基建、公共建築、旅遊休閒、商住社區、公園綠化。其中,第一項與第五項顯然是

放進去湊數的。道路和綠化基本上是理所當然;旅遊休閒方面,中央明令不准建賭場,不會是大型酒店,旅遊設施用地有限;

剩下的公共建築和商住社區的比例,就是關鍵,政府當然不會把公屋建在B區,這個商住社區,必然是私人發展項目。而B區

是新城中,唯一有公共建築這一用途的區域,政府一直有零星的消息傳出要把部門集中遷到這裡,在空間狹小、又要顧及景觀

的B區何以還要把商住項目塞進去?政府要拆除所有的「未爆彈」似乎有難度,唯有劃設「雷區」,求取一個相對的平衡。

Page 253: 新城填海區規劃

253

單車加步行實現綠色出行澳門日報 日期:2010-07-04 作者:夏耘

當局有意將新城區及氹仔作為綠道試點,沿外環路網擬建濱海綠色長廊,把步行、單車等綠色出行方式作為城市交通主體的

一部分,引導居民“單車加步行”出行。這個規劃構思值得支持,不僅能緩解區內交通壓力,還能引導居民逐步改變生活方式和態

度,棄車乘公交,甚至安步當車,眞正綠色出行。

甚麼是綠色出行?哥本哈根就是範例。那裡四成人都以單車為主要交通工具,旣環保又健康。據研究,一條單車線比一條機

動車線可多運載五倍人流,花費低,又絕對零汙染。哥本哈根還是一個步行的城市,行人可以不受馬路阻隔,從市內一邊走到另一

邊。難怪這個極重視生活素質的現代化城市,被推舉為宜居城市之一。哥本哈根的例子,清晰地告知澳門,要成為“世界旅遊休閒

中心”,必須規劃好澳門的整體交通運輸系統。

現正公開諮詢的《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輸政策構想(二○一○—–二○二○)》文本,主流意見認同公交優先、綠色出行的理

念。當局有意將新城區、氹仔沿外環路劃為綠道試點。這些年來,澳門都市繁囂,汽車廢氣、工地煙塵充斥,綠道猶如一道綠樹屏

障,將熱鬧和煙塵都阻隔在外,人漫步其中,一邊為綠蔭保護,另一邊面向海岸美景,比起黑沙環濱海公園、內港媽閣外圍的功能

更勝一籌。最主要是綠道圍繞澳門半島或路氹沿岸,具延伸性。

過去,政府在氹仔市區闢出單車徑,但人多車多,加上街道狹窄,難以實現。此次重新啟動綠道規劃,要為騎單車、步行的居

民提供一個更加安全的出行環境,應以人性化、安全性視為主要考慮。首先合理規劃設計新城區的學校、住宅、商業中心、政府大

樓等公共服務設施的佈局,使巴士站點、綠道以及將來投入運作的輕軌系統等交通樞紐有效對接。

其次在綠道闢建單車徑,以澳門半島為例,利用新城區將媽閣、南灣、西灣、新口岸、黑沙環在外圍連為一體,樹木分隔了

繁囂,一面踩單車,一面欣賞海岸沿線風光,一樂也。如果在每隔一段路闢建單車停泊處,騎單車繞澳門半島而行,至新口岸或南

灣、西灣、內港媽閣、關閘設停泊點,人便可踏車至停泊點放好單車,從海邊綠道步行入市區,大大減輕交通運輸負荷。單車加步

行,眞正實現綠色出行。

長遠而言,綠道擁觀景、市肺和運輸諸功能,提升居民生活素質;改善澳門城市環境,與市中心“澳門歷史城區”互相輝映,

創造空氣潔淨、和風拂面的旅遊休閒環境。能否早日達至世界旅遊休閒城市的目標,關鍵還看政府的全盤規劃和推動決心。

第二章

第九節

報章社論 評論文章

Page 254: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254

青年關注新城文化藝術空間華僑報 日期:2010-07-08 作者:悟塵

在特區政府目下正就新填海區規劃展開第一階段公眾諮詢之時,三名從事文化創作的工作者關切未來新填海城區需有文化藝術

元素空間,他們設立了Facebook群組:「為了下一代,我們要文化藝術注入新舊城!!!」,於只有十天時間內就有超過一千名

支持者加入,當中有許多是青年一代,包括從事文化藝術及傳媒工作的。顯見人們甚是關心我們這個城市未來的發展何去何從。

發起這群組之一的吳少英,本身是從事創作的澳門人。她昨日接受本報記者電話訪問表示,近二十年來澳門藝文環境在演變

中,然而從政府對新填海區規劃構思裡,卻看不到澳門文化發展的內涵,譬如簡單的有否預留地方及甚麼配套設施等。「本身澳門

文化藝術應否有一個位置?希望政府做決策的人,應考慮一下文化(這個課題)。」 吳少英和她的朋友本來也是低調的文化創作

人士,但心繫澳門,認為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不能忽略澳門文化發展。吳少英亦指出,現在全世界都正在做文化創意產業,而北

京在這方面走得更快,澳門實在不能再緩慢下去了。由此,本身低調的朋友設了這個Facebook群組,「我們不是搞對抗,而是給

建議政府。同時,希望文化藝術工作者出席在八月七日舉行諮詢會議,提出意見。」 希望「請給我們的下一代,一塊藝術文化的

土地!!!」當中亦指出,政府述及新填海區的用地規劃構思裡,「並無具體提及文化藝術的建設用地的規劃,你關心嗎?」並呼

籲:「千萬不要被動的等待,等待政府為你設想,等候一小部份的人群為你發聲,你現在就可以做點甚麼!」而這一呼籲也顯見頗

有感召力,在昨晚為止的十天內,自發性的已有一千一百八十二名人士點選加入該Facebook群組,並有許多留言支持外,更有加

入者提出顯見創意的意見。

得到這麼熱的反應,吳少英亦感到有些意外,但更多是感動,自言在擦著火柴後,能夠得到許多朋友回應,熱情參與及有心有

思考地提出意見和建議。「這是很有意義的事。」事實上,他們是未來使用這個地方的人。

在不斷加入這個群組的人士中許多都是青年代。毫無疑問,青年代漸加關切社會主動及自發性地參與,這是社會生態環境演進

中的清新現象,亦有利於公民社會的成長。與此同時,近年網絡意見平台的形成,尤其青年人更樂於使用網絡。這一方面是潮流趨

勢。另方面亦反映出本澳的官方和傳統媒體,能給青年人發聲的渠道不多,這當中,政府的諮詢組織仍是處於保守甚至封閉格局,

未能廣泛吸納各方各利益的意見;至於傳統媒體則傾重於所謂的「主流意見」。誠然,社會在演進,特別是有較高文化程度的青年

代已成長,他們的思維和認知取態有別於上一輩,因此,政府必須有新思維及重視青年事務,起碼應該真正聆聽青年代聲音,且未

來澳門還是由現在的青年人去掌握。

Page 255: 新城填海區規劃

255

澳門,文化也要靠“填海”澳門日報 日期:2010-07-08 作者:李 爾

澳門特區政府日前啟動為期兩個月的“新城填海區規劃”首階段公衆諮詢工作。根據政府公佈的數據,這次將填海造地總

面積三百五十公頃,所填區域分別位於澳門半島和氹仔的五個區。填海新區的建設將配合澳門發展成“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

定位,將集合多個政府部門,以跨部門協作模式,結合澳門城市定位、文化特色、社區特性及區域聯繫等衆多因素,製訂符合

澳門情況的百年發展大計⋯⋯老實講,在這些冠冕堂皇的說詞背後,我對最後結果其實並不樂觀,原因很簡單,只要大家看一

看澳門城市目前混亂無序的現狀,想必也不會抱太大指望吧?舉個例子:如果一個自理能力極差的人,連自己家裡原本的兩房

一廳也弄得亂七八糟,你再多給他一間房,難道就會突然變的井井有條?當然,在“就是與別不同”的澳門,大家似乎對“吹

水”總是樂此不疲,但卻經常忘記一個最基本的常識:無人可以靠製造一個新的問題來解決一個舊的問題。

關於澳門的新填海大計,最近在facebook等網絡媒體上有不少的文章討論,更有文化藝術界的熱心人在網上設立群組並發

起“5 GO”行動,呼籲大家為澳門新城區的文化藝術元素提出自己的願景和期盼,短短時間已錄得過千人參與,足顯本土積蓄

的民間力量,而筆者上周也出席了澳門公民力量舉辦的一場有關澳門土地和城市規劃的圓桌討論會,當晚出席者幾乎將會議室

迫爆,民衆對此話題的關注令人出乎意料,而出席者與政府諮詢小組代表之間的討論亦相當開誠佈公,更有不少涉及本土文化

發展的話題。

事實上,一提“填海”,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分地”(很“鄉下”,但確實也很合乎澳門風格),房地產佔多少、公園佔

多少、商業區佔多少⋯⋯不難想像,面對突然出現的這麼多土地,澳門各個利益集團都會想盡辦法爭奪,至於有文化界的朋友

提出要為澳門的文化藝術爭一片發展空間,願望雖好,但在弱肉強食的現實社會,有幾成勝算很難令人樂觀,但其實問題的

關鍵並不在這裡。恰如本文開頭所述,我們不能靠製造一個新問題去解決一個舊問題,而澳門的“土地資源稀缺”問題只是表

象,恰如在前述公民圓桌討論會上,主辦方拿出了不少照片——全都是目前澳門各區荒置的土地,這便帶出了一道無人解答的

問題:澳門人為甚麼不好好利用眼下這些被浪費的土地,卻急急忙忙地要向大海搶奪空間?而我們再想深一層,就不難發現,

造成澳門目前浪費土地資源的根源,其實是政府管理缺位,法律制度不健全,城市規劃意識薄弱等等一系列並非有關土地多寡

的問題,而這一連串問題的核心,還是澳門這種講“人治”而非“法治”的城市管理模式(而自歐案發生到現在,這些問題有沒

有眞正得以從根源上解決?)。如果我們不先建立開放、公平、法治的制度,又怎能奢望那新填出來的五塊土地會將澳門蛻變成

甚麼“世界旅遊休閒中心”?

澳門的城市面貌必將因新填出來的五塊土地而改變,但我們卻不應將眼光局限在“填海”上,恰恰相反,我們眞正應關注

的,該是澳門整體的城市發展觀念。沒有法治觀念,沒有良好制度,在一大片即將出現的富麗堂皇“新城”與混亂無序的“舊

地”之間,會否進一步加劇不同社區的資源分配不公?加大不同社區的階級分化?拉闊不同社群的貧富懸殊?從而進一步將目

前日趨惡化的社會問題留給那些雪上加霜的弱勢社群?

(上) 第二章

第九節

報章社論 評論文章

Page 256: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256

完善制度增新城用地透明澳門日報 日期:2010-07-13 作者:夏 耘

運輸工務司司長劉仕堯強調,特區政府至今沒有把新城填海區的土地批予任何財團,將來這五幅填海地需要開發時,必會

嚴格按照法律執行批地程序,並優先公開拍賣處理。主政官員的表態,是立此存照,要落實兌現,需要制度上的支撐——特區

政府目下必須提出城市規劃法及土地法的修訂方案,與新城規劃藍圖並行,讓居民重拾對政府開發及管理土地的信心。

上月中旬,特區政府推出新城填海規劃的初步構思,開展首階段公開諮詢以來,社會反應良好。不少居民就新城規劃五幅

填海地所涉及的問題,例如交通、綠化、填海影響、新城與舊區的協調發展、海岸景觀的維護、建築物限高、城市功能區的轉

移等,提出相關的意見或建議;一場關乎澳門城市未來該如何發展、如何建設的民間討論,亦悄然在各種媒體上興起。如有藝

文工作者就關心到該不該靠填海去擴展城市、擴展城市的意義和目標,以及城市規劃中的文化元素,並以自己的行動去表達訴

求。無論行動是顯性抑或隱性,無論態度是積極建言抑或批判反思,都是澳門人對澳門這一個家所表達的關切與期望。

毋庸諱言,澳門在土地管理問題上有過沉痛教訓,代價非輕,如“屏風樓”、世遺城區周邊超高樓等後遺症仍然困擾。澳

人在土地開發的問題上有期望,更有戒心,信任度偏低,可以理解。尤其當局早年以擴展道路為名,在新口岸觀音像與旅遊塔

之間填出的大幅土地,原來就是後來新城規劃的一部分;當局早於中央批覆規劃前已大幅填海,備受社會質疑;加上新填海部

分地段“名花有主”的傳聞甚囂塵上,假如行政當局在有關土地的開發問題上未能開誠布公,坦誠接受社會監督,或將影響新

城填海規劃的諮詢工作。坦白地說,這五幅填海地關乎澳門未來數十年的可持續發展,居民都希望特區政府眞誠實意,聆聽澳

人對城市發展的看法,並對民意有所反饋、有所吸納,形成良性互動,而非走過場的假諮詢。

要增進互信,單靠口頭承諾不行。特區政府近幾年研究制訂澳門城市規劃的體制、法制與機制,修訂土地法及配套法規,

到底現時的工作進度如何?有否可供社會討論的方案?制訂城市規劃、管理土地開發,是官員說了算,還是有開放渠道,讓民

間人士參與決策,使政策能符合民意、體現民願?行政管理受相應的法制管束,權責平衡,而不是過度的自由裁量。發展藍圖

可以揮灑,但行為約章就不能不嚴謹,因為城市規劃關乎一個城市未來的走向,關乎社會階層之間的信任與凝聚,關乎民衆對

城市未來發展的期望,資訊透明、決策透明,依法處理,是必然的方向。

Page 257: 新城填海區規劃

257

設立統一跟進部門內兼外聯促成整體城規布局市民日報 日期:2010-07-13

「新城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立法議員介紹專場昨舉行,會上議員熱烈發表意見,共同表達對新城規劃的意見。多

位議員關注的面度甚廣,包括:政策透明、教育設施不足、道路規劃、水浸、市民期望和環城公路如何配合新舊城區的發展等。觀

乎外界一直表達的聲音,可以知道新城規劃由概念性的工作將會涉及複雜的操作實踐問題,尤甚是如何從前者向後者過渡,更是關

鍵所在。

要解決相關問題,我們建議當局應該從如下三方面入手,提升諮詢的縱深度和將來落實的力度。其一、推進諮詢的縱深度。

目前,諮詢是通過座談會、意見收集書和文本介紹等方式向公眾推廣,藉此互動論證,但明顯地這樣做仍未能提高全民的意見代表

性。所以,相關單位實在有必要加大集思廣益的力度,除透過問卷調查方式,將冗長複雜的陳述轉化為封閉或開放式的問卷,透過

調研小組協助,向更多市民收集意見和數據外,還應設立長期的意見接收渠道,避免綱要因為諮詢基礎過於狹窄而變得偏頗。

其二、建立統一執行或跟進小組。過去,外界對政府舉辦的諮詢工作反應之所以不踴躍,很大程度上,是市民對這類諮詢工作

信心不足所致。而欠缺信心的底因或多或少都與過去不好的經歷、印象有關。近年,因為社會訴求不斷增多,無可否認政府為認真

聽取意見,先後都做過很多諮詢工作,然而,諮詢完畢後,很多意見往往如泥牛入海,甚至適得其反,更遑論跟進完善。

新城規劃內容涵蓋政府很多部門,這裏就讓人產生一個疑問:究竟在汲納民意後,在各部門間如何提升工作執行力度,互相配

合,最後體現在民意履行上?假若純粹是諮詢而跟進建設工作不多,諮詢的價值又何在?所以,只有建立統一執行或跨部門跟進小

組,整項工作才會獲得支持與信任基礎。

其三、新城規劃由於涉及內容太廣及概念化,規劃部署必需內兼外聯。廣東省省長黃華華早前曾指出粵澳雙方要進一步密切合

作,應將重點深化五個方面的合作:一、民生;二、服務業及經貿;三、社會事業;四、大型基礎設施建設和口岸;五、攜手推進

橫琴開發建設。在內部方面,如何兼顧舊城新區協同發展,以至發展和文化保育問題,都是一大挑戰。由此可知,規劃部署必需內

兼外聯,配合到社會的現實發展。

城市規劃發展的重要性,相信不用多議,因為從過去錯誤或疏忽政策造成的問題,澳門早已飽歷教訓,不需再借鑑他人的敗例

來警策提醒自身。最後,我們認為只有促成整體的城規布局,從上述方向解決難題,澳門的城市發展才會有更廣闊的出路。

第二章

第九節

報章社論 評論文章

Page 258: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258

為杜絕悠悠之口應盡快興建司法機關樓宇新華澳報 日期:2010-07-14 作者:永逸

運輸工務司司長劉仕堯前日向立法會議員介紹新城市填海區規劃,這是繼「二十三條立法」之後,政府第二次邀請議員自由出席介

紹會。因為新城市填海區規劃中的B區是在中央政府尚未正式批覆之前就已「偷步」完成填海工程的,而且一直以來都有傳言B區的土地

早就已經批給私人實體作商業發展之用,故此成為介紹會的關注重點之一,不少議員都圍繞著這個問題發問。而劉仕堯則明確作出澄清指

出,直到目前為止,特區政府未有把新城填海區用地批予任何私人實體,未來亦將嚴格按照法律發展及批地,且會先考慮以拍賣方式批出

新城填海區用地。劉仕堯又表示,為配合港珠澳大橋工程,在五幅新填海地中,將會優先發展A、B區。

劉仕堯的澄清,應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人們對「黑箱作業」、「私相授受」的疑慮。但由於早已有一些私人發展商以平面規劃圖或

立體模型等形式,公開展示了其將會使用B區填海地的「發展規劃」,故仍未能完全消除人們對B區填海地「名花有主」的疑慮,而且還

是「恆不信者不信」。因此,劉仕堯光憑自己口頭上的宣示,還是並不足夠的,還得以政府的實際行動,去杜絕人們悠悠之口。其中的一

個方法,就是公開宣佈,B區不作任何私人發展用途,全部留來作為政府辦公樓宇和道路重建、旅遊休閑、公園綠化用地,亦即凍結其原

先曾有規劃的「商住社區」部份。為加強宣示力度及說服力,應盡早宣佈原來早有規劃的立法會及司法機關(包括各級法院、檢察院,還

有廉政公署等)的動工建設,並明確指出這些公共機構的用地範圍(其中有部分可能就是與某些私人發展商所聲稱的「樓盤發展用地」範

圍重疊),或許將會更為有效。

實際上,現在澳門特區的司法機關,除了終審法院和中級法院是有自己的獨立建築物之外,從初級法院、行政法院,到檢察院,再

到廉政公署,都是租借商業大樓辦公,以至是連同執行審判職能的法庭也是安排在商業大樓之內。不但是缺乏司法機關的嚴肅性,甚至因

為是在商業大樓之內,而產生了司法機關與商家「關系密切」的視覺效果或是聯想。即使不會引來論政人士「官商勾結」的抨擊,也確是

在觀感上予人「司法中立形象難以保證一塵不染」的印象。而且,也不利於司法保密。

何況,在執行審判任務時,經常可看到荷槍實彈的獄警、特警押解嫌犯進出商業大樓,並為安全起見,而佔用了電梯,暫時停止大

樓內的其他人員使用,相當擾民並有侵犯同棟大樓內其他用戶權益之嫌。更為擾民的是,當那些疑犯、被告套著手銬被武裝警員押著進出

這些商業大廈,混在出入於該商業大廈的文員和洽公人員之中時,形成了頗為尷尬的場景,也使文員和洽公人員感受到心理威脅。更值得

注意的是,上述的司法機關和準司法機關,除行政法院外,都附帶有「羈留室」。而現代意義上的被羈押人,是指被司法機關或其他專門

機關依據一定的程序和理由,關押在專門場所而剝奪了人身自由的人。其中,不泛是可能會對社會構成暴力威脅的嫌犯。但其羈押及待審

場所都是設在商業大廈之內,即使是建築得再牢固,也將難保「不怕一萬,只怕萬一」,倘不幸發生逃柙事件,必會對該羈押場所所在的

商業大廈造成極大的滋擾。就算是固若金湯,「一個也跑不掉」,也讓在同一幢商業大廈內工作的公司職員們產生某種心理陰影。

本來,據說曾有規劃,將終審法院對開海面的新填海地(即B區),作為新的司法機關集中區的預定地,亦即在此興建新的終審

法院及中級法院大樓,並將初級法院、檢察院及廉政公署都遷到在此興建的新大樓辦公,以求集中的。由於此地與商業區相隔較遠,

而且是各司法機關相對集中,倘再加上這些司法機關大樓的外形設計得宜的話,相信有利於營造司法機關的權威,及有利於便民,應

是受到廣大「澳人」歡迎和支持的。

但為何如此一個合理的規劃,卻又是久不見動靜?如果說,過去這幅填海地因是尚未得到中央批准就「偷步填海」,倘就「搶建」

司法機關大樓,將會更進一步傷害中央的權威,因而特區遲疑不決,是可以理解的話,那麼,中央政府已於去年底批准了澳門特區的新填

海區計劃,其中就包括了終審法院對開海面這幅填海地,因而等於是追認了「偷步填海」的合法化,那就可以興建司法機關大樓,亦即是

在此興建司法大樓完全合法化,但仍未見動靜,尚未被納入特區的固定投資計劃,那就令人費解了。

這就與澳門司法機關的法官不足一道,形成了澳門司法機關的一道「亮麗風景線」了。不但是司法官不足,而且連司法機關都沒有

自己辦公處所。相信,在內地即使是財政狀況最為困難的省級行政區域,都不會如此。而相對地,澳門特區的財政實力是全國最強的,人

均GDP位居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特區之首。但司法機關的建設卻仍是處於落後狀態,如果不是特區輕視司法機關,因而在客觀上

形成司法機關的形象被「矮化」的話,那就是司法機關不重視自己的形象和辦公權益,樂於見到自己的形象受到貶抑,因而沒有向特區政

府提出相關要求了。

實際上,司法機關作為與行政機關、立法機關互相配合、互相制衡的三大政權機關之一,確是有必要樹立起其尊嚴性的。因此,興

建新司法機關辦公大樓,與「以民為本」的施政理念並不衝突。新司法機關辦公大樓的興建,可與萬九公屋的興建並駕齊驅,相信「澳

人」不會有意見,可以放心去大幹。

而且,倘特區政府能夠宣佈並在短時間開工興建,這就不但可以澄清所謂「名花有主」的疑慮,而且也可解決司法機關與商家「關

係密切」的問題。當然,由於這些政府辦公樓宇的高度不會很高,也可避免再發生類似「遮塔事件」的遮擋主教山的問題。而如是批給私

人發展商作商住樓宇,按其追求最大利潤的規律,必然是會追求最大容積率,一味將樓宇增高,必會遮住海岸線及主教山,屆時又再向聯

合國教科文組織世遺中心花費一番喉舌作出解釋。

Page 259: 新城填海區規劃

259

未批給,那談好了沒?正報 日期:2010-07-16 作者:頭條

澳門土地資源買少見少,尤具較大發展價值的土地更多是名花有主。中央落實批出有八分之一澳門大的五區填海地,對許

多商家及發展商來說,又是一個大展拳腳的好舞台,誰不口水直流?!

面對部份新地要還債、或已是某人某企業囊中物之「謠傳」等,劉司長日前在面對議員時坐定粒六話:「新城填海區裡面

土地,到現在政府未有任何批給,將來政府會嚴格按我們法律去開發、批給,並優先以拍賣既形式進行,這特區政府係已經表

明了!」

此話壓根兒說不過去

按政府過去一直強調的「依法辦事」、依特區各官行事習慣、總結特區多年土地批給之經驗,可以話是「一談、二做、三

批」(也有「一做、二談、三批」),枱下磋商與新主土地動作在先,批給程序只是「手尾」,告知大家之前一連串行為是合

法及經授權的。

歐文龍時代不談,近一年半載,大至路氹城銀河娛樂建賭場用地,小至半島高廈海擎天「僭建」六層,都是動工甚至完

工,政府才透過刊憲「公報」批給,並無奈稱全屬行政程序之慢,非官商之錯,因為官方早已獲通知並批准商家在批前的空窗

期去做。連新填B區,在未獲國務院批覆已「僭填」九成九,在上之科學館也在國家主席胡錦濤主持其開張,營業多時。可見,

這都是特區走自己特色、與別不同的地方。

劉司話未批過,純屬客套話大家目前最關心的是,那圍板內,到底有冇人或企業已與當局「閉門密談」,甚至已達成任何

包括口頭的協議呢?還望,終日陽陽光光的崔特首及其政治官員團隊,能消官商勾結之疑、清利益輸送之慮。建議劉司,或再

接納其建議之崔特首,能正正式講清講楚:「沒批沒傾沒協議」,並配搭實際行動。

另應承諾至少要到新城規劃出台之前,「不批不傾不協議」,免重蹈「腰斬賠償」覆轍,之後即便要批,亦要合法情理、

公開去做。勿再打著陽光,公開,透明,以人、以民為本的口號,行動繼續把廣大居民蒙在鼓裡,因為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

第二章

第九節

報章社論 評論文章

Page 260: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260

新城規劃要創無障礙環境照顧傷殘人士實際需要市民日報 日期:2010-07-19

工務部門舉行「新城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澳門傷殘人士協進會介紹專場,藉以希望更好地了解傷殘人士的需

要,以至對將來社會發展下,如何透過更完善的規劃去創建無障礙環境。

對一般人來說,無論社區生活環境、或者交通出行,都不會有太大障礙,因為肢體健全的人,能容易地使用各項設施。不

過,大家可會想過,假若換了一個輪椅使用者,就必需有專門設置的輪椅通道、供輪椅人士使用的洗手間或座位等。而對視障

人士來說,陌生的地方更是危機四伏,可謂行一步就驚一步。

其實,殘障人士同一般人一樣,都需要過正常生活及有工作、有社交,以及盡展所長,為社會作出貢獻。不過話雖如此,

我們平日生活覺得沒有障礙的環境,對殘障人士來說就是困擾不堪,四處受障。所謂無障礙環境,主要分為兩類,在有形方

面,所包括的內容,如:生活、行動、教育等場所可能遭受到的障礙,應如何為殘障人士解決問題?就必需增設點字機、扶

手、導盲磚、寬敞的升降機、緩坡等建築設施。在無形方面,則應重視個體心理上的無障礙,所應考慮的事情包括:人們對殘

障者的接納和一個關懷的心理,營造一個心靈上的無障礙環境。

因此,當局必須考慮滿足傷殘人士的需要,完善無障礙環境,如公共設施,包括道路、交通、公廁、建築物出入口等,多

考慮傷殘人士的需要,以及一些方便失明人士出行的設施,如道路發聲系統、導盲線、凸字等,都需要加強。

方便殘障人士的出行設施,直接關係他們的社交生活,必須重視。除硬件設施外,亦須強化針對傷殘人士的社區教育,讓

他們更容易融入社會。部分社區設施雖有照顧傷殘人士的需要,如設有扶手、專用公廁等,但卻不切實際。例如一些天橋或樓

梯,只設單邊扶手;或者扶手鑲入牆身內,傷殘人士無從借力;本澳部分公園或休憩場所在出入口處加設圍欄,雖有效阻止電

單車駛入,卻將傷殘人士拒諸門外;一些傷殘人士專用公廁的座廁過高,無法使用,此外,樓宇的防火和走火設施亦堪關注,

一旦遇上意外,傷殘人士逃生能力較低,容易造成傷亡意外。

凡此種種,皆說明當局在打造社會無障礙環境時周慮不全所致,其實,當局必須督促有關部門更改設施,包括扶手的粗

幼、長度和設計,要符合大部分傷殘人士的實際需要。至於在將來的新城規劃上,更應多打造完善的無障礙環境。

Page 261: 新城填海區規劃

261

新區可建創意產業村澳門日報 日期:2010-07-21 作者:悅鳴

新城填海地規劃諮詢方案推出以來,各界積極建言。有意見指,當局宜在新填海區重點興建公共設施,減低舊城區的“居

住壓力”,此舉也更有利於長遠的保遺工作。文藝界更希望新區可建文化創意產業村或大型表演場館,營造文藝氛圍。

早前政府公佈,新城填海地會有完善的居住軟硬件設施,顯見政府有決心、也有信心打造新的城市區域圈,提升居民的綜

合生活素質。填海造地拓展居住空間是大勢所趨,民間希望當局在保護世遺及連串文物景觀工作以外,可以重視控制舊區居住

人口的密度,既不能太稠密,也不宜太疏落。民間喜見政府著力在新區興建公共設施,可以預期,不久將來,填海新區會有相

應的表演場所及公衆使用場地,以適應社會發展及廣大居民的生活需求。

文藝界關注,舊區土地資源有限,現有表演場嚴重不足,儘管當局有限度開放部分官方場地,也按規劃向團體開放世遺空

間,但仍不敷應用,未能解決深層次和持續發展問題。

文藝界建議政府在新區興建政府綜合大樓,讓佔據文物建築的政府部門遷入,騰出空間可讓藝團進駐,或作各種表演和展

示之用;也希望當局在新區興建綜合型文化創意產業村,透過設置表演藝術場所,完善硬件,營造良性互動的創意產業氛圍,

讓藝術工作者發揮才幹,讓社會作多元發展。

第二章

第九節

報章社論 評論文章

Page 262: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262

新城規劃要充分討論取得共識澳門日報 日期:2010-07-22 作者:春耕

澳門發展長期受制地方不足,一直嘗試透過不同方式突破框框。去年橫琴開發上馬,成為澳門產業適度多元的延伸。今

年,橫琴、十字門商務區等具體規劃逐步出台,未來打造的高端商務區或與澳門產生優勢互補效果。不過,橫琴開發主導權畢

竟不在澳門,亦非以解決澳門燃眉之急為出發點,相反,本地五幅新城填海造地發展方向更令澳門人關注。

賭權開放,路氹地段的批給和用途被視為向博彩業傾斜的政策,由始至終社會上下不無非議。加上當年歐案造就批地亂

象,擾亂城市規劃和景觀。時至今日,澳門城市輪廓已定型,拔地而起的高樓已無法推倒重來,小城居民縱有怨言亦無奈要習

慣。加上澳門畢竟是一個歷史“老城”,很多區份要重新規劃相當困難,只能夠盡量減少後續的隨意式發展。如一街之隔,一

邊是豪宅一邊是經屋,不同階層同處一區無問題,更可減少社會分化,問題是樓價互相影響,或影響低收入者。又或者,聲色

犬馬的娛樂設施與民居和學校近在咫尺,將負面影響引入社區。隨著澳門開始填海造地,城市空間伸展,加上政府亦要求博彩

設施遠離社區,故如何重新規劃民居和旅遊商業區,確有探討空間。

政府正就新城填海造地規劃諮詢公衆,雖然未必每個方案都能引起公衆投入,許多人寧願在網上發表意見,亦不會認真

向政府遞交建議。然而,過去多年社會一直為很多政策無法參與意見而耿耿於懷,甚至因為決策欠透明度而讓社會大衆產生懷

疑,令官民互信度減低。為免重蹈覆轍,新城規劃諮詢工作要做好,居民亦應把握機會參與社會事務。

自新城填海造地方案公佈後,社會各界都高度關注,不同界別都希望能在新增土地上開闢發展空間,更憂慮未填之地早

已“名花有主”。政府已否認有關傳聞,亦說明土地資源對澳門來說非常珍貴,任何規劃和用途都應取得公衆的共識,否則只

會隱藏禍端。

隨著新城填海造地規劃深化並向公衆收集意見,各種想法都會浮面,如公屋計劃、旅遊項目、文化創意產業區,以至綠化地

帶及引入新產業發展等等。任何意見都有探討的空間,關鍵是要以澳門城市的合理佈局和社會的長遠發展為依歸,故最後方案應

該經過社會充分討論並取得共識,切忌閉門造車,以及製造既定事實要社會大衆接受,這是過去十年澳門最大的經驗教訓。

Page 263: 新城填海區規劃

263

澳門,文化也要靠“填海”?澳門日報 日期:2010-07-22 作者:李 爾

不久前,聽到過一個這樣的眞實個案:來澳門超過十年的一家人,竟然沒去過一次文化中心,而他們的主要活動範圍,就

是在自己居住的那一區(或者再直接一點說,就在工作、居住的兩點一線附近)。其實,在澳門這樣的個案不在少數。對不少

澳門人來說,這個就算被外地人看作“彈丸之地”的小地方,也還是有很多從未踏足過的地方,更遑論因為“階級分野”不能

亦不敢踏足的地方。這對於強調“和諧”、希望打造“休閒城市”的鴻圖願景,不能不算是一個大大的諷刺。也許,這正是我

們生活在一座喜歡口頭空談而非動手實幹、重視門面功夫更甚於深層內涵的城市裡,所必須付出的代價。

哪怕像澳門如此細小的城市,其實也是由多個不同的社區組成,而正是這些小社區,包容下了居民的眞實生活,也建構

起社會的文化肌理。因此,對我們來講,不管這城市被包裝得如何美輪美奐,但我們能眞實觸摸到的,其實是自己平常去買菜

的街市、每天等公車上班上學的巴士站、空閒時看雜誌報紙的圖書館閱覽室、約朋友打羽毛球跑步的活動場地⋯⋯但偏偏澳門

這些社區設施分佈不均,尤其在人口稠密的地區,更是少之又少,而譬如兒童活動場地、文化藝術場地就更加缺乏,城市的急

速、無序、霸道的發展節奏,正在把澳門往“休閒城市”的反方向愈推愈遠。

跳出了自己的文化肌理,所有關於城市“美好”的一面都變成了地產樓盤的虛山假水廣告,而無論描繪出的新填海區“藍

圖”多麼動聽吸引,也很難說服我它能為澳門解決目前最迫切的問題:因為我很難想像,就算在新填海區修建起全球第一的“

綠色長廊”,又究竟會有多少澳門市民每天會從家裡開半小時車或搭大半個鐘頭巴士去“散步享受”一下,然後再開半小時車

或搭大半個鐘頭巴士回家?我也很難相信,就算能在新填海區規劃並落實(這兩個字在澳門眞的是聽得太多見得太少了)亞洲

第一的環保設施和綠化面積,那澳門舊城區的廢氣就會減緩?大家走在煙塵嗆人的路上就會變得舒服起來?一個美輪美奐、富

麗堂皇的新城區,於我而言,可以肯定的一點,就是會給我們帶來更加高昂的“入場費”,而對大多數的澳門人來說,他們居

住的社區可能依然如故:沒有活動場地、看不到藝文表演、空氣質素不堪⋯⋯就像開頭提到的那個“十年沒有去過一次文化中

心”的澳門家庭,對他們來說,城市的發展從來也沒有為他們的生活帶來眞實改善。

這也就牽涉到澳門的核心價值觀,澳門人,你到底覺得甚麼更加重要?是讓那些有錢人可以過得更加舒適奢華,還是讓社

會的大部分階層,都能共同參與並享受城市發展?到底是為了光鮮的數字、冠冕的招牌,還是為了市民看得見自己生活上切實

而細微的改善?對於這些問題,我並沒有答案。對於城市的未來,老實講,我個人雖然非常悲觀,但旣然現在我們有能力亦有

機會參與其中,也就無論如何不該錯過:目前的整個新城填海區規劃的公衆諮詢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公衆諮詢至今年8月

18日止,而在首階段公衆諮詢期內,政府新城填海區規劃工作小組還將舉行五場公衆諮詢會(澳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演講廳),

除已舉行的兩場,接下來在7月31日、8月7日、8月14日還有三場。如何眞正關心澳門的未來,你也該去發出自己的聲音。

(下)

第二章

第九節

報章社論 評論文章

Page 264: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264

各家自掃門前雪 華僑報 日期:2010-07-23 作者:陸天

社會文化司長張裕和文化局長吳衛鳴昨日被問及未來新城區發展時表示,當局會積極做好有關工作,並會吸納各方意見,

以便更好利用新城區土地。筆者認為如果「各家自掃門前雪」,吸納的意見越多,恐怕便越會左右做人難。

相信大家會記得,最近說「各家自掃門前雪」這句話的官員是香港特首曾蔭權。他於本周三出席二0一0地方行政高峰會

時表示,雖然部份不受歡迎或厭惡性設施需求殷切,例如,骨灰龕,但市民卻抱有「各家自掃門前雪」的心態,令取得區內人

士的支援不容易。

他並指出,地方行政不應只是政府由上而下推動政策,更重要是整個社區配合。

古人云;「事死如事生。」又道;「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既要有骨灰龕,但又要骨灰龕遠離自己的家。由此「各家

自掃門前雪」的心態反映出民德不厚。在此情況下,吸納的意見越多,恐怕便越會左右做人難,難以下決定,有關工作也難以

推行。

並非只是「有版你睇」這樣簡單,更不要笑香港欠缺凝聚力,香港人不懂「萬事有商量」之道。皆因類似事件並非沒有在

本澳發生過,甚至比香港有過之而無不及。

對於一個新城區如何規劃,以及如何發展,意見分歧不足為慮,倘若大家的目的都是要把地方建設好,那就總會找到共

識,通過協商把問題解決。

不過,如果有人只想政府為他「度身訂做」一個「五星級的家」,不受歡迎的設施就設在別人的家旁邊好了。那麼,雖然

起初只是極少數人這樣想,但卻會如病毒那樣傳染,使到有關工作舉步維艱。

Page 265: 新城填海區規劃

265

一廂情願難發展 兩情相悅共融合濠江日報 日期:2010-07-25

打造濱海城市,共建十字門商務區,這個提法首先由珠海方面提出,這個名字的定義亦有珠海方面界定,澳門之前在這方

面並沒有提及,雖然有發展橫琴的意向,但對於西灣橋靠北以外的開發,亦屬毫無頭緒。照廣東省城市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宋勁

松所言,十字門的命名是珠海方面首先定義,如果由珠海單方面稱謂亦只屬於十字門珠海片區,只有形成區域共用,名稱共用

才能達到融合發展。

在昨日的一場“共建世界級濱海城市”的專家座談會,珠海方面的城規負責人,在介紹十字門商務區的發展上,規劃在西

灣大橋靠氹仔橋尾對開,屬於珠海區域的地方興建680米的超高建築,並聲稱與北邊的超五星酒店,南邊的旅遊塔形成三角地

標景觀,從而營造出整個十字門商務區的一個標誌性建築。

規劃自然頗具氣勢和宏偉,試想在南中國海的海濱之隅,一棟亞洲甚至世界都望塵莫及的高層建築設立於此,對該區的影

響可想而知。特別對於著重發展商業為主的十字門商務區,其設立猶如一座牌坊,訂定了未來此區域的路向,作為珠海市未來

的發展區域,實在是一項極其重要的規劃。

但對於隔河而治的澳門特區而言,似乎這個規劃並不在此行列,澳門目前正計劃填海造地,其未來的城規規劃著重以濱海

城規為主,自熱而言以休閒及公共設施建設為主,與一岸之隔的十字門商務區域持相逆路向,這就形成了一個區域融合發展的

疑問,究竟是獨立各自規劃發展,還是相容互進?

在昨日珠海方面的介紹中,其景觀相容問題受到市民的質疑,究其超高樓宇的建設會否造成對本澳文化遺產的影響?這個

問題連珠海方面的城規負責人都模棱兩可,不置可否,幸好有我們的黃主任出手相救,補充資料方能解圍繼續。

但回頭想來,兩地都將十字門的開發視作是未來發展的焦點,何解珠海方面的城規無視本澳的文化景觀要求,在規劃上將

屬於珠海管轄的區域建設超高樓宇,從而與媽閣廟一帶的世遺景觀形成極不相稱的對比?雖然興建超高樓宇的計劃還在腹中,

未形成定案,但引申出來的一個問題是,珠海在規劃此區時有沒有徵得澳門的建議?珠澳兩地有沒有達成兩地開發上的一個共

識?從而制定出一些城規規劃時需要遵循的指標?

珠海方面單一拋出如此高的超高建設規劃方案,受到本澳各階層人士的極力反對,試想若在珠澳雙方的規劃上達成一定的

共識,是不會造成如此唐突的反應。從而亦讓我們不得不考慮,發展十字門商務區是珠海一廂情願,還是結合澳門的情況,而

達致兩情相悅?筆者覺得兩地的城規部門需要進一步探討兩地發展的協調性,避免出現各自為政,各自規劃這種不協調的配合

出現,兩地城規部門應檢討溝通機制的。

第二章

第九節

報章社論 評論文章

Page 266: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266

切忌浮誇與盲目跟風華僑報 日期:2010-07-27 作者:陸天

環境保護局由今日起採用新標誌。「節約資源、循環再用、綠色生活、持續發展」這些潮流話,現在幾乎人人會說,但通

常卻是講一套,做一套。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期出現了「漂綠」(greenwash ing)這個新詞彙。根據牛津英語辭典的定義,這是指特意釋放錯誤的

訊息,以塑造對環境負責的公眾形象,越來越多的企業將環保當成是公關活動的一環,實質上卻依然從事破壞環境的行為。

外國的大企業最精於此道,一方面說要節能減碳,一方面卻鼓吹消費,又有些高唱企業社會責任,但自家的工廠卻排放污

染物,更有甚者,是利用一些所謂「環保團體」去為他們辦不可告人之事。

保護環境是一門大學問,本澳官民上下對它的認識卻不多,很易陷入人云亦云,盲目跟風的境地,導致白忙一場,依舊原

地踏步。以為做了很多,其實精力和金錢並沒有用在最需要用之處。

另一方面,環保並非說到就可以做到,澳門和先進國家在這方面還有很大差距,別人有些環保措施,本澳十年八年內都不

可能做到。例如,德國的弗來堡市的弗班區有一個社區無車政策,私家車強迫停在社區外,近半家戶不買車,街道適合孩童玩

耍。可是,本澳有些社會人士卻不斷要求政府在市區內大量增加泊車位。

政府現正就新城區規劃諮詢市民意見,筆者希望未來新城區的街道不要又搞「浪漫主義」,弄得迂迴曲折,既浪費市民時

間,又會使車輛在路上行駛和停留的時間延長,無端製造大量廢氣。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本澳的環保工作由今天起要紮紮實實地去做,切忌浮誇盲目跟風。

Page 267: 新城填海區規劃

267

反對填海拒公屋 中產虛榮心作祟訊報 日期:2010-07-30 作者:赫文

近年隨著澳門市民的維權意識日益增加,而政府威信又日漸下滑,政府部門推動一些新政策、法律、工程等,都越來越

小心謹慎,大小事情都事先諮詢或者非正式的放風,偏偏政府在某些方面,在之前十年欠債太多,一時間甚麼都要變、要改,

諮詢的資訊太多了,難免讓市民「諮詢疲勞」,像最近那個水價機制的問卷,就把筆者難倒了,在下才疏學淺,看了半天搞不

懂。在於大方向來說,諮詢總比不諮詢好,政府問你意見,你可以選擇不理它,但如果市民甚麼都不知道,那就危險了。

上星期,新城填海的諮詢會在海洋花園辦了一場,居民反應「熱烈」。說來這個新城填海工程也很有趣,雖說澳門地小,

但今次填海真正被遮擋景觀的區份並不多,就是把這個海洋花園的海景擋得死死的。一提到海洋花園,幾乎第一印象就是「豪

宅」,在樓市低迷的時候,這一帶的住宅單位其實也沒有比澳門市區貴很多,它之所以「豪」,是管理費高昂,當然管理也比

較完善,加上在地理上自成一角,住在這個社區不開車就不太方便,使居住在該區的支出較其他區為高,慢慢形成一個中上層

人士聚集的社區,這種高人一等的氣氛,是近年那些所謂的「北區豪宅」所難以企及的。

既是中產階層、精英份子滙集的社區,對於新城規劃這麼一個對自己城市與物業都有重大影響的計劃,「精英」們有甚麼

真知卓見呢?他們的聲音是不要填海!尤其不要在他們的家門前面填海,填了也要做公園!不要商住社區,作商住用途也千萬

不要是公共房屋!⋯⋯⋯讀者們看看,多麼有趣!澳門多少窮苦百姓還在苦苦地等著經屋、社屋,那些「中產」、「精英」們

的社區早已被花園圍著,那還不夠,還要填海給他們建公園,窮人比富人住得更近海,不是甚麼大逆不道之事,但公屋的選址

是否適合,也是值得各方面商詩的。

有人認為,填海讓他們的海岸消失,物業價值降低,因而引起他們的反彈,但筆者並不這麼看。筆者認為,居民的反應,

更多是「高人一等」的心態作祟,而非因為實質的利益損失,如果他們那麼在乎價錢,早於往年11月,中央對填海的批覆下

來的時候,他們就應該把物業賣了,因為填海已經既成定局。反之,住在「富人區」的虛榮,卻難在澳門其他地方可以得到,

主教山早就住滿了人。因此這幫人還是喜歡住在這一區,那怕終有一天,面前的海洋將會消失,甚至公共房屋就在那相隔一百

四十公尺的河道對岸,別忘了,主教山的另一邊,還不是下環街嘛!當然,也有可能是一個類似的富人區出現替代了它,問

題是:澳門還有可能出現如此龐大的私人住宅項目嗎?幾乎不可能,海洋花園建了三十四棟高層住宅、二十一棟別墅,共幾千

個單位,可以住兩萬人,這種規模的豪宅以後很難再有,因此填海不一定會讓它大幅貶值,只是我們的「精英」們覺得不爽而

己!

曾經有不少人,包括筆者自己,對於澳門的中產階級在社會中發揮影響力非常期待,不過一次又一次的事實說明,澳門不

是不存在有知識、有財富的中產,但他們對於介入公共事務並不熱心,在今次事件上,要不是政府的人走到他們家門口,他們

會主動到諮詢會表達訴求嗎?這倒是個疑問了。「中產」們來了,說的卻與老區老街坊無異,還是各家自掃門前雪,老街坊對

其他街坊的需要還存著一點諒解、一點人情味呢!依筆者看來,政府說不定早已看穿這群人,在冷氣房倒罵得大聲,實則遊行

怕熱天,遞信怕麻煩,遠不如草根階層和年青人那麼難纏,又會拆鐵馬、又會扮鬼扮馬。 第二章

第九節

報章社論 評論文章

Page 268: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268

完善管理制度 取信於民澳門日報 日期:2010-08-09

地產業一直是澳門支柱產業重要組成部分,是“先有土地,後有產品”,兩者結合才能形成產業。然而,澳門的土地批給

制度經歷“歐文龍事件”,被外界炮轟得體無完膚,與之相關的高樓價更被批為土地批給制度不透明而造成的惡果。縱使近年

政府加快回應機制,依然無法平息公衆疑慮。

澳門土地發展經歷過高低起伏,博彩業開放前,樓價長期處於低水平,相關土地批給欠嚴謹,發展商又擁有高度的發展彈

性,長期閒置土地的情況屢見不鮮。當澳門經濟急速發展,地產業轉趨蓬勃,過去長期囤積土地迅即動工建樓,捕捉了發展的

機遇,也遇上了投資熾熱的周期,發展項目取得了豐厚的利潤。

從來物業價格都跟隨經濟景氣而浮動,公衆亦理解,只是居民受惠經濟起飛帶來好處的速度,遠遠不及走在前端的樓市發

展,樓價逐步脫離居民的負擔,望樓興嘆的怨氣不斷加深。歸根究底,與地產業密不可分的土地政策成為衆矢之的。“歐案”

揭發後,暴露更多澳門土地批給漏洞,讓社會各界嘩然, “無透明”、“隨意性高”都成為土地批給政策的寫照。

亡羊補牢,未為晚也。近幾年,政府在增加土地批給透明度下工夫,兩年前以公開投標方式賣地,雖然引發天價賣地掀起

高樓價的擔憂,但總算踏出一步回應民意。去年立法會又成立土地及公共批給事務跟進委員會,加強監管涉及公衆利益的土地

批給,政府代表亦作出回應,披露過去“不見天日”的博企土地批給消息。儘管政府回應速度未完全滿足公衆要求,至少走出

一步,為完善相關制度打開了渠道。

目前全社會都聚焦於五幅新城填海土地,因這是關係澳門可持續發展的珍貴資源,難免引起很多人的憂慮,包括土地是

否早已名花有主等。政府為澄清社會疑慮,多次重申新土地不會用作發展博彩業,並就填海土地進行多場新城規劃諮詢會。然

而,並沒有強制性法規訂明填海土地的批給方式,近日更捲入“還地債”的問題。顯然社會各界今後對土地批給方式仍會緊盯

不放,只有盡量將訊息透明化,才能滿足公衆的要求。

另一方面,既然地產業與土地密不可分,政府要根治高樓價問題,亦可從土地批給入手。誠如學者及業內人士所言,土地

問題的關鍵在於土地管理,倘土地管理能夠做好,樹立政府管治威信,讓發展商更有序按照政府發展藍圖配合城規發展,既有

助遏抑樓價,亦能夠重新取信於民。

Page 269: 新城填海區規劃

269

第二章

第九節

報章社論 評論文章

留守?向前走?澳門日報 日期:2010-08-12 作者:李宇樑

那天為了看一個小劇場的演出,提前了兩個小時前去找演出場地的位置,途中輾轉問了好幾次路才終於找到演出地點,位

於一條橫街窄巷內的一間小地舖內,恰恰容納密密靠坐的二十多個觀衆。翌日,一位也想看這個演出的朋友問我演出的地點,

她非劇場熟客,但熱衷於看各類藝術,我花了好多的唇舌方勉強說得清地點位置。這樣子的地點,我想祇有劇場熟客才會找得

到,其他一般觀衆非要有很大的“戲癮”,才會摸索而來,要推動一般市民進場, 談何容易?由此形成了戲劇的小圈子活動。

十七年前,那天所看的那齣劇目是在綜藝二館裡首演,那兒是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澳門戲劇的主要演出場地。那兒

除了觀衆席外,就祇有一個空框的場地,每次演出要從零開始,劇團要聘公司搭建起一個舞台,然後裝幕裝燈裝置音響,演出

完後拆景拆幕拆燈拆音響,最後拆台。八十年代末,比較港澳兩地的業餘戲劇水平,澳門祇輸了場地。那天所看的那齣劇目,

就在當年香港的戲劇滙演中奪取了最佳演出、編劇及演員獎。在每年的香港戲劇滙演比賽裡,在近百個參賽的香港戲劇團體之

中,澳門以外來者身份渡江參賽,總會在頒獎台上佔上一席位,屢屢奪得滙演中的最重要獎項,例如最佳導演、最佳劇本及最

佳演出,當時對手是香港進念二十面體、糊塗戲班。之後,隨著戲劇的專業化,香港戲劇的發展一日千里,澳門則因為客觀條

件的限制,水平停滯於業餘。香港是往前走,澳門是留守,兩地水平是南北走向。

香港戲劇從業餘邁向專業的過程時序及決定性因素在於:香港話劇團、演藝學院的相繼成立,然後,各衛星城市的文娛中

心和區域性大會堂的紛紛落成。發展到今天,香港的官方表演場地合共達23個(未計獨立營運的場地),其中四百至五百人的

場地佔十個,其餘的都為千個座位以上的場所(資料來源:香港劇場評論人陳國慧發表於“第七屆華文戲劇節”的論文《香港

表演場地發展初探》),但香港仍有演出場地不足的呼聲,因而有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的發展計劃。澳門呢,今天僅有一個文化

中心其中的大、小兩個劇院。今天,當年在香港同台比賽的劇團或戲劇人,大都已成為了香港的專業劇團或者戲劇界翹楚,而

澳門得獎的劇目卻仍祇能瑟縮在橫街窄巷裡頭上演;兩地劇運的際遇是南轅北轍。

自七十年代中起計,三十多年來,澳門的戲劇活動從未中止過,而且演出活動愈來愈蓬勃。 全澳唯一具專業設備的文化中

心小劇院的租用之緊張,已被公認是澳門演藝發展的障礙,戲劇演出雖繁,但水平仍滯後。專業場地不敷應用,不僅牽制了戲

劇的發展,也影響到舞蹈、音樂等演出藝術的普及。也因為缺乏專業設備的演出場地,導致澳門不能發展舞台的美術與技術,

也未能在本地培訓這方面的專業人才。

“創地標,顯文化,添悠閒”是香港策建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的口號,卻恰恰也是澳門這個國際旅遊城市應朝著發展的方

向,而一如澳門的戲劇發展:沒有場地,就沒有發展平台。在周邊城市日益急速的文化旅遊發展╱競爭中,澳門的文化藝術究

竟選擇要留守,抑或向前競走?要麼,建立本地文化藝術的地標,發展、延伸本土特有的文化蘊味,而澳門文化未來的發展首

要寄望於場地空間的建立,在新城區上建立起具有前瞻性規劃的藝術園區、國際級演出場地及藝術培訓區,藉此提高澳門的文

化水平,為本澳的文化創意產業建立起競爭平台。 又或者,澳門選擇定位為城市化鄉村,留守祖先遺產,抱殘守缺,吃老本,

外賣舊觀,內賣博彩。

Page 270: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270

滙賢集——有效利用新城土地時事縱橫 日期:2010-08-12

新城填海區規劃工作小組近日接連舉行公衆諮詢會,多個團體代表都希望政府藉新城建設的機會,給舊區騰出空間,以真

正緩解城市中存在的各種壓力,讓新城舊區的發展有所分工,互補協調。

有業界人士認為,新城區應多設行人專用區、景觀路,以支持澳門旅遊休閒城市的發展方向;同時,興建生態及大型遊

樂場地,為旅遊業多元化起到輔助作用。有市民指出,新城區內應具備大型消費場所,將舊區商舖分流到新區,改善澳門現有

的營商和居住環境;也有居民建議,將酒吧街遷移至新區,減少嘈音對居民的影響;還有人提到輕軌對新區的影響以及將政府

行政大樓、服務大樓及大型戶外設施逐步遷入新城區,以應對未來長遠需求⋯⋯可見,無論城市定位,社服設施,還是環保綠

化,各界關注的焦點都是希望利用新區來改善舊區。

澳門地域狹小,人車爭路現象非常普遍,受到各種因素的限制,此情況長時間不能改善。以新口岸區為例,由填海造地

到今天的日益發展,雖然時間不長,但是,城市的快速發展,已經讓區內的公共設施、醫療服務、街市、交通及內街環境等

等問題越來越突出。北區的環境則更加惡化,這些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不僅影響了居民的生活質量,亦有損國際旅

遊城市的形象。漠視舊區只顧發展新城,對於今天的澳門是不現實的。舊區人口密集,居住和交通已經成為困擾政府的頭等

大事,在新城區增建公屋、公共設施及青少年大型活動場所,騰出舊區空間,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這也是提高居民生活質

素的重要舉措。

實際上,政府將服務設施分為城市級、城區級及社區級的思路是可取的。這一做法,新城舊區無形之中得到互補分工,小

型活動或簡單服務在城區級或社區級設施內改善;大型活動則由新城區的城市級服務擔當,既減輕了舊區壓力,也提高了澳門

的整體質素。規劃值得肯定,然而,計劃付諸實施需要許多因素的支持。未來新城土地的利用,能否達到預期效果是社會關注

的核心問題。據過往填海造地情況來看,以新口岸及黑沙環為例,有關填海造地的規劃猶如切豆腐,出現大量“火柴盒”式建

築物;而立法會附近的空置土地,至今未被合理利用,可見,當初的規劃並未達到預期效果。

當前,舊區基礎設施匱乏或老化的問題日趨嚴重,亟待改善。為舊區居民、弱勢群體擴大生活空間及增加社服項目,新填

海區規劃應發揮主導性作用,真正起到下好一步棋盤活全局的效果。政府透過廣泛諮詢,可以收集社會不同人士的意見,統籌

規劃,對利用好新填海區的土地,改善市民的生活質量十分關鍵。倘若諮詢工作只流於形式,不重視各方意見,政府則難以兌

現承諾。另外,由於新增土地涉及土地償還的問題,政府對此應審慎其事,在處理相關事務時著力提高透明度,對土地利用嚴

格監管,確保新城能為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福音。

Page 271: 新城填海區規劃

271

第二章

第九節

報章社論 評論文章

爭取主動及早做好與珠海城軌銜接的規劃新華澳報 日期:2010-08-18 作者:永逸

在珠海經濟特區成立三十周年紀念日前夕,珠海市政府前日接受專家對《珠海市報導交通線網規劃》的評審。按照該「規

劃」,珠海未來將建設三條城際軌道和六條城市軌道,全長二百三十三點八公里。珠海市住房建設局指出,在珠海的整個軌道

交通規劃中,與澳門的軌道交通以及港珠澳大橋的銜接,是一個重點考慮的因素。從珠三角地區的城際軌道交通建設標準與澳

門輕軌建設標準來看,兩個系統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珠海的城際軌道交通與澳門軌道交通銜接的主要方式是換乘,銜接點

主要有拱北、灣仔、橫琴和港珠澳大橋國際島。在拱北和灣仔兩處,均將採取地下通道的方式進行換乘,而在橫琴,則將由澳

門建設一條支線從地下進入珠海,與珠海機場城際線進行換乘,另外,地鐵1號線將在拱北灣的人工島上,可通過港珠澳大橋支

線與澳門銜接。而與港珠澳大橋銜接的站點有兩個,其中一個是拱北口站,地鐵一號線、廣珠輕軌及其延長線即珠海機場城際

都在這裏交會,乘客在這裏可以通過地下通道,實現軌道交通與港珠澳大橋的轉換。另外一個銜接點是港珠澳大橋的人工島,

地鐵一號線在這裏與之交會,乘客也可在這裏實現地鐵與大橋的不同交通方式的轉換。

從澳門軌道交通現階段規劃的角度看,《珠海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中所預設的與澳門軌道交通線路的銜接點,既有吻合

之處,也有超逾原先設想的地方。其中拱北、橫琴的銜接點與澳門現有軌道交通規劃具有高度的交集,而灣仔和港珠澳大橋人

工島則是澳門現有軌道交通規劃所「始料不及」。

現在看來,最容易處理的,應是珠澳兩地已有共識的橫琴銜接點。這不但是因為珠海在制訂「規劃」時,早已與澳門方

面充分溝通並達成共識,而澳門澳門方面也已有將現規劃輕軌路線延長至蓮花口岸,並與珠海城軌銜接的預算,因而是「萬事

俱備,只待東風」──珠澳雙方的軌道交通項目正式動工建設,而且也因在澳門方面,雖然路氹填海區已陸續興建了一系列的

大型賭場酒店,但因是按現代化城市格局規劃,馬路空間較為寬闊,建築物周邊的空餘地方也較多,尤其是此區域極少居民,

不用擔心有居民組織團體出來反對,因而橫琴銜接點是最為成熟的,也是最不受幹擾的。而在珠海方面,行經橫琴銜接點的城

軌線路是「珠海機場城軌」,因而澳門境內的路氹支線及橫琴銜接點建成後,澳門居民或經澳門旅客前往珠海機場乘搭飛機,

將十分方便,既有利於澳門居民多一個出行選擇(相對於澳門機場而言,珠海機場多一些內地航線),也有助珠海機場提高效

益,盡早擺脫「吃不飽」現狀。

珠海方面最為著意的港珠澳大橋人工島銜接點,對澳門最為有利。因為澳門的軌道交通要與其銜接,輕鐵就必須經過正在

規劃填海的新城區,這將促成澳門增加在新城區建設軌道交通的決策。雖然直到目前為止,在澳門的軌道交通建設規劃中,尚

未有在新城區興建輕鐵的具體規劃,但隨著新城區的建設,將軌道交通延伸到此處已是勢在必行。而「一張白紙,好繪最新最

美的圖畫」。因此,澳門特區政府對新城區建設進行規劃時,就須將軌道交通一併考慮進去,亦即預算好軌道交通線路和站點

位置,就可完全避開日後會有居民以種種藉口進行「抗議」的問題。就此而言,澳門特區政府應當感謝珠海市政府,既感謝其

促使澳門提前考慮將輕軌開進新城區,也感謝因其及時提出珠澳軌道交通在港珠澳大橋人工島銜接的設想,而讓澳門避開日後

有可能會遇到的「抗議」問題。

不過,月前進行的對新城區規劃的諮詢工作,可能是尚未接收到珠海有意在港珠澳大橋人工島進行珠海城軌與澳門軌道交

通相銜接的訊息,故該規劃中沒有有關「銜接」的內容。看來,相關部門在正式進行新城區規劃時,很有必要將此因素考慮進

去,亦即是規劃好前往新填海區的軌道交通,並延伸到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去,以利於與珠海軌道交通銜接的換乘。

在拱北的珠澳兩地的軌道交通銜接,是澳門輕軌規劃中原先有設想的。不過,在澳門而言,此方案在工程技術上頗為困難。

除了是跨境施工的因素之外,更因從澳門的關閘總站延伸一條支線到拱北站,由於要經過居民密集區,可能會遭到某些居民的抗

議。實際上,現在就有團體「越區」串聯,名為「協助」其實是煽動關閘一帶的居民也跟著「抗議」,以增強自己的「陣勢」。

對此,應慎之又慎。另外,由於海關邊防管理區一帶不可移動的建築物甚多,再加上港珠澳大橋進入珠海線又途經此區,將會更

為擠迫,如今再要增加一條澳門輕軌延長線,如何「走位」,相信頗為考人。

還有更困難的,是灣仔的銜接點。誠然,在四個銜接點中,灣仔銜接點是最為靠近澳門現有軌道交通規劃線路的。但此處

地質地貌最為複雜,其一是位處澳門老城區,樓層和碼頭密集,無論是架空還是鑽地,都有困難。其二是必須跨過作為「一國

兩制」界線的濠江河,這是繁忙的內河航運通道,澳門的輕軌如要與灣仔城軌銜接,如採用高架方式其高度將會很高,並不切

合澳門實際,只能是以水底隧道方式過河,這就連帶使到澳門輕軌二期計劃也只能是採用「地鐵」方式處理,施工難度也是同

樣高。

總之,澳門應當未雨綢繆,加強與珠海的溝通,並將澳門的實際情況告之,使到銜接地點能夠充分考慮澳門的實況。而澳

門自己也應及早做好相應規劃,並以此實際行動促進珠澳雙方的合作。

Page 272: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272

從新城填海諮詢看城規體系澳門日報 日期:2010-08-18  作者:高岸聲

衆所周知,澳門的土地資源有限,作為澳門未來長遠發展著想,現有的土地儲備是遠遠不足的。特區政府早在二○○六年

向國務院提出申請大規模的填海造地計劃,該計劃於去年得到批准後,近期正式展開新城填海規劃的公衆諮詢,就新土地的發

展定位、規劃用途向全澳居民徵集意見。

二○○八年由政府所組織的《澳門城市概念性規劃綱要公衆諮詢》,在社會上引起廣泛關注,令居民意識到城市規劃的重

要性。兩年過去,城市規劃的題目就這次新城填海規劃的公衆諮詢中再次被喚醒,卻令人感覺澳門在城市規劃等方面的工作缺

失,最重要的是沒有形成有效的城市規劃體系,導致澳門的城規工作停滯不前,引起各種城市發展的不合理現象,每當有問題

出現時只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為著澳門城市規劃的規範化及合理化發展,除了針對居民的公衆諮詢,還有需要推進澳

門城市規劃體系發展的進程,以便澳門的城規工作合理、合法,並有符合標準的制度。

自上而下缺乏互動

回顧近年澳門有關城市規劃的相關工作(見附表),主要是由政府經過內部的專家討論研究及分析後,提出了一個較為具

體的方案向公衆諮詢,在公共行政的角度看,是一個政府對公衆自上而下的運作過程,屬於簡單的城市規劃工作流程。

但作為推動澳門未來發展的長遠規劃工作,只按照簡單的工程流程諮詢是遠不夠的。因此,正如政府提出,應該“進一步

深化澳門城市規劃編制及管理體系,加快建立現代化的澳門城市規劃法律體系、行政體系及運作體系”(註一),遵照以上的

發展方向,本文提出城規工作體系模型(見附圖),以作為將來推動整體的城市規劃參考。

(一)令城市規劃有法可依澳門的城市規劃,關乎澳門未來總體發展,應該具備策略性規劃的遠景,以法律規範,明確依

規劃辦事。任何沒有法律約束的工作,就難以受到監管;沒有全盤準備及無法可尋的情況下,更容易會產生工作的任意性。在

最近的新城填海諮詢工作中,最多議員關注的是有關法例的修訂工作及進度,如《城市規劃法》及《土地法》等(註二)。因

此,在整個城規體系當中,立法工作刻不容緩,因為只有依照法律基礎的前提下才能統一及規範城規的工作。

公共資源重新分配

(二)利用數據準則減少爭議在《城規法》的基礎上,需要利用數據準則去作為規劃依據,從而釐定各類土地用途和設施

規模、位置及地盤規定的準則,供擬定規劃圖則和規劃大綱時參考。城規準則作為一項工具,可為匱乏土地資源的澳門提供公

平的城規尺度,例如定出世遺保護區的範圍、沿海地區的樓宇高度限制、商業區的發展密度等,都可依據相應的規劃準則來限

制。如果在達成準則共識的前提下,利用科學化的計算方法及數據,相信可以避免新城填海中有關“海洋花園”前地段的發展

爭議問題(註三)。

(三)由政府牽頭組織

政府在整個城規工作體系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城規等相關題目關係到整個城市及地區發展,屬於公共資源分配

命題,一定要靠政府牽頭組織,合理分配公共資源。但需要指出的是,澳門政府在過去的城規工作中只是採用單純的自上而下

諮詢工作,將已經有確定方向的諮詢文本拋給公衆討論,並且在諮詢工作中缺乏系統性及組織性,令居民在反映意見時無所適

從。加上城規等相關的專業題目,普通居民較少會發表意見,從而令人覺得以往的城規諮詢有蒙混過關之嫌(註四),缺乏社

會公信力。

公衆最大程度參與

(四)成立具社會人士、專家學者的諮詢委員會為了避免整個城規體系中只有政府與公衆兩個簡單的政策關係者,同時考慮

到城規等專業命題需要引入社會人士、專家學者的意見,因此有必要設立長期的諮詢委員會,從而讓代 表人士在城規工作中討

論並形成共識,避免公衆對政府的方案有較大的反彈。有關建立委員會的意見,經過專家分析後(註五),希望能在訂立《城規

法》及相關準則前盡快落實,從而協助政府制訂法規,起到政府與公衆的橋樑作用,互相協調。

(五)公衆齊來參與規劃未來城市規劃絕對不是政府與小部分人士強加於公衆的政策。要讓澳門持續發展,公衆積極參與

城市規劃極為重要。因此,政府必須對公衆的意見持開放態度,以上下互動的意見吸納形式,讓公衆在最大程度上參與到城規

Page 273: 新城填海區規劃

273

工作當中。除此之外,城規工作的透明度也很重要,只有讓公衆有絕對的知情權的情況下,才能令公衆瞭解事實並提出意見,

同時可避免公衆懷疑政府在土地利用權及“還地債”方面等問題上存在黑箱作業(註六)。

加快完善法規制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政府在開展全面城市規劃工作前,必須完善城市規劃體系,特別是現有工作流程中缺失的環

節,包括相關法律、評定準則以及委員會等,都需要加快制訂,讓澳門的城規工作有法可依、有標準可尋、有專業意見提出。

同時在政府與公衆的溝通機制方面,切忌存在長官心態,要通過上下互動的平等溝通形式,充分討論,讓公衆全面參與城規工

作,刻劃出澳門美好的未來。

澳門中華新靑年協會副理事長

高岸聲

註釋:

(一) 運輸工務司司長辦公室:《城規編制研究昨舉行工作坊討論三大議題年內提交報告》(ht tp : / /po r t a l . gov .mo/web/

guest/ info_deta i l? info id=89129);

(二)《澳門日報》:2010年6月29日《關翠杏促加快城規立法 確保新填海規劃有堅實法律基礎支持》;2010年7月14日《陳美

儀質詢土地法立法進度》;2010年7月31日《何潤生籲增土地批給透明度 倡新城區預留商住樓宇供居民競投》;

(三)《澳門日報》:2010年7月24日《新城填海區海洋花園專場諮詢 劉榕:CD區海島式填海減破壞生態》;

(四)《訊報》:2008年9月18日《概念規劃太空泛 綱要不能只務虛》;

(五) 同註一;

(六)《澳門日報》:2010年7月30日《解釋新城填海區規劃初步構思 工作小組專場諮詢兩議員》。

第二章

第九節

報章社論 評論文章

Page 274: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274

新城填海還大衆沿岸風光澳門日報 日期:2010-08-22 作者:夏耘

新城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衆諮詢工作日前結束。當局共收集了逾千條意見,在分析研究後,明年將啟動第二階段規劃草

案諮詢及第三階段規劃方案諮詢。新城填海區規劃關乎未來本澳的長遠發展,要規劃得好,當局除要充分諮詢民意、尋求社會

最大共識外,更須發揮主導作用,眞正做好城市規劃工作,確保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中央批准澳門新城填海,令嚴重受土地制約發展的小城,土地面積增加十分之一。當局新城填海區規劃的理念,首先是按

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路向,在新填海中預留適量的土地,發展除博彩業外、有利促進經濟多元進程的相關產業。亦預留土地興建

公屋,增加文康體、教育、交通基建、綠化休閒空間設施,美化沿海景觀,擴大城市生活空間,達至改善居住環境,提升居民

綜合生活素質的目的。

以往因未有整體城市規劃,令本澳城市發展出現種種問題。北區最初為工業區,隨著人口增加,住宅大廈紛紛拔地而起,

現時已成為工廈、住宅混集,這樣居民生活素質自然受影響。又如新口岸、南灣湖一帶,近幾年一幢幢賭場酒店、豪宅高廈紛

紛落成,“屏風樓”效應下,將無敵海景、湖景“據為己有”,社會大衆不禁質疑政府城規決定過份偏重博彩業及財團,令整

體社會利益受損。

本澳雖為沿海城市,但生活在小城的居民,又有多少個眞的感受到生活在沿海?在新城填海區規劃中,居民關心的其中一

個重點,便是如何讓更多居民享有“沿海”這一自然資源。作為政府,在規劃新城填海區時必須要以整體公衆利益為依歸,令

小城變成一個更加宜居的城市,絕不可以再出現“屏風樓”、佔據沿岸等問題,最大可能地讓居民眞正感受生活在一個沿海城

市,將公共綠化和沿岸風光還給大衆。

新城填海規劃亦為舊城區改造提供契機。政府在考慮新城填海區規劃時,必須考慮如何透過新城規劃,帶動舊區重整。新

城規劃與舊區重整互補同步進行,“兩條腿”走路,方能眞正實現改善居住環境,提升居民綜合生活素質的目標。

新城填海區規劃滿載著居民改善未來生活素質的期盼,政府一連串的諮詢工作,目的希望廣納民意,在社會最大共識前提

下,制訂出城市未來發展方向。但要令規劃獲得實行,仍須法律配合。以往,本澳城市發展出現的問題,主因是法例未盡完善

導致的惡果。當局在推動新城規劃時,一系列相關法例的立法工作必須加緊同步進行,雙管齊下,為居民構建美好家園。

Page 275: 新城填海區規劃

275

科學決策徹底處理中途倉澳門日報 日期:2010-08-31 作者:夏 耘

工務局和燃料安全委會落區,向靑洲坊衆介紹新臨時燃料中途倉的進展。工務局表示,明年將開展本澳整體城市規劃研

究,今年亦有新城規劃諮詢,相關專項規劃已經在研究,包括燃料規劃,在本澳是否需要有燃料中途倉的問題上,預計明年將

有方向性答案。但官員強調,根據“靑洲都市化整治計劃”,靑洲區不會再設燃料中途倉。

當局信誓旦旦,或可立此存照。科學施政,不能夠單靠公關,單靠口頭承諾,必須諮詢意見、科學論證,議而必決,決而

必行。否則,○三年行政當局曾承諾搬遷中途倉但爾後再無下文、最近更被揭發監管工作形同虛設的事例,不排除一再發生。

今年初,當局推出了臨時中途倉方案,計劃在靑洲可樂厰附近另闢地設立臨時中途倉,把現時區內分散的各個石油氣中途

倉集中規範管理。然而,靑洲區居民始終未能接受長期與“計時炸彈”為伍,有居民直言臨時中途倉方案“換湯不換藥”。至

近日,形勢急轉直下,廉署年報披露在○二年至○八年間,監管當局竟然“默許”一家公司在靑洲無牌經營石油氣中途倉長達

六年之久,且有關當局竟“豁免”場所安裝規範性的自動滅火系統、縱容有關公司無合法憑證佔用土地,監管之兒戲,匪夷所

思,亦有負居民對政府的信任。本來用以紓緩居民憂慮、作為選定永久選址前的過渡安排的靑洲臨時中途倉計劃,再有變數。

在昨日官員落區解說臨時中途倉計劃時,居民的訴求也相當清晰,就是促請政府盡快訂出新臨時中途倉徹底搬遷的時間表。很

顯然,如果行政當局只是口頭上的“規範管理”,沒有切實做好監管工作、明確安全指標,臨時中途倉方案肯定不會受到居民

歡迎,居民的容忍和耐性亦有限度。

中途倉的存廢,必然觸及業界利益,尤其是在這片被普遍認為存在寡頭壟斷、聯手定價的燃油市場上,要拆解行業的利益

困結,更須決心和智慧;就更加要求任何關乎中途倉是存是廢的決策,都必須有客觀、清晰、科學的燃料政策作為支撐,而不

是敷衍民意的權宜之計。當然,在科學決策之前,最起碼要做好監管工作。其實,根據廉署報告的內容,在經營中途倉方面,

澳門不缺法規、不缺標準,甚至不缺監管機制,最欠缺的卻是最基本的“用心”和“作為”——空有巡查,沒有執罰,對違法

違規的經營不嚴格取締,反而多年縱容,“明顯有負公衆對當局承諾的信賴,損及政府誠信。”廉署的批評一矢中的,行政當

局在處理靑洲中途倉的問題上,再不能失信於民。

第二章

第九節

報章社論 評論文章

Page 276: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276

意見滙總第二章

第十節 澳門廣場(電台)

澳門電台––澳門廣場節目 日期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6月21日

6月23日

陳先生

羅先生

黃女士

李先生

朱小姐

林小姐

➢ 早前有傳言新城填海區B區兩幅地已名花有

主,是否屬實?希望政府澄清。

➢ 新城規劃必須善用地下空間,如發展地下

商場。

➢ 未來新城應預先做好規劃,尤其社會服務

設施,要讓居民了解情況,規劃要公開。

➢ 居民在選擇居所時需要了解周邊的服務設

施,不要到興建老人設施、殘障設施時,才

出來反對。故未來新城土地使用應做好規

劃,並讓居民得悉土地使用的具體安排。

➢ 政府未有批出新城填海區土地予私人實體。

➢ 地下空間是新城填海區規劃一個重要議題,會

展開研究。

➢ 認同意見,所以是次的新城填海區規劃分三階

段諮詢,在未有方案前,我們就概念規劃聽取

居民意見,結合專家論證後,我們在下一階段

會推出規劃草案,再聽社會意見,修訂後再推

出規劃方案,居民是全程參與。

Page 277: 新城填海區規劃

277

第二章

第十節

澳門廣場

日期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澳門廣場

主持人

李小姐

➢ A區與港珠澳大橋人工島的發展是否無關?

➢ 未來填海區發展會否嚴格遵守一些限制?

如高度限制等

➢ 新城填海區各區的發展其實有了一些方向

和原則,這些原則是如何制訂?

➢ 坊間質疑新城填海區B區的土地已批出。

➢ 新城填海區的樓宇會否有一些環保措施、

環保建築?

➢ 新城填海的工程有沒有時間表?會否分區

進行?

➢ 將來會否考慮第二期填海?

➢ 政府沒有方案就諮詢,這樣做不負責。

➢ 建議新城填海區B區興建政府大樓(30米

以下)、街市、公共設施,不應建豪宅。

➢ 新城填海區A區旁是港珠澳大橋人工島,需要配

合大橋開通,該區日後是本澳一個口岸門戶,

不論規劃和建設都需要和人工島配合,故基

建、交通樞紐的功能和分流規劃很重要。

➢ 新城填海區各區受航空役權、飛航噪音、海岸

線等不同因素影響而各有不同的高度限制。

➢ 工作小組對新城填海區各區提出的用地規劃方

向,是根據該區所在位置、面積、發展限制等

因素而建議的,如新城填海區A區位於港珠澳大

橋人工島旁,未來是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口

岸,故建議規劃商住社區、公共/社會設施,

基礎設施、多元產業用地、水岸公園等;新城

填海E區會鄰近國際機場、碼頭,考慮到航空,

海岸聯運等需要,故建議交通基建設施、公

共/社區設施、商住社區、多元產業用地等。

新城填海區五區的規劃是因應各項重要基礎設

施規劃、居民的需要等因素作出考慮。

➢ 的確有居民提把九十年代澳葡政府的玫瑰園計

畫中有關南灣C、D區的填海與現時的新城B區

混淆了。當時南灣D區是已批出,但與現時的新

城B區是沒有關係的。強調一點,特區政府至今

未有把新城填海區土地批給予私人實體。

➢ 環保是新城填海區規劃中一個重要的課題和方

向,未來建設時會引入環保建築,而環境保護

局早前進行的《澳門環境保護概念性規劃構想

(2010-2020)》是一個重要的技術支撐。

➢ 爭取五年內完成填海造地工程,填土順序將按

照各區發展需要,先後緩急、按序逐步推進,

如新城填海區A區須配合港珠澳大橋開通等,但

必定以民生服務、公共設施、交通基建等優先

建設。

➢ 就澳門東、南、西、北的現況分析,短期內再

進行填海可能性不大。

➢ 新城填海區規劃採分階段諮詢,現時是第一階段

諮詢,主要就概念規劃聽取意見,在聽取居民、

社會不同階層的意見後,綜合專家論證,我們在

下一階段規劃草案諮詢時,是會推出方案,現階

段沒有具體方案不是意味著我們不負責,而是希

望廣泛聽取居民意見,350公頃的新城填海區是

屬於全澳門居民,希望大家一起參與。

➢ 多謝意見,新城填海區規劃目標中提出綠地、

廣場、道路、公共設施等用地不少於五成。

6月25日 新城填海區規劃跨部門工作小組兩位代表:建設辦公室周惠民副主任,土地工務運輸局城市規劃廳劉榕廳長應邀出

席,聽取居民意見。

Page 278: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278

日期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6月25日

6月28日

李先生

吳先生

梁先生

鄭先生

林小姐

黃小姐

劉先生

林先生

黃先生

➢ 新城填海規劃有沒有限高?

➢ 新 城 填 海 區 的 道 路 規 劃 有 沒 有 預 留 單 車

徑?

➢ 填海後,會否影響低窪地區的水浸問題。

➢ 填海前有沒有做海岸線模型?有沒有做科

學考證?

➢ 新城填海規劃應關注候鳥走廊的需要。

➢ 希望填海區各區之間有綠色廊道,如單車

徑等作串聯。

➢ 未來新城填海區A-E區之間的通道,要關注

居民全天候需要,及對景觀作考慮。

➢ 填海所需土壤從哪裏來?海床?山泥?

➢ 海水倒灌用什麼來計算?地平線?水圍基?

➢ 新海岸線產生(聽錄音),希望填海項目

時海岸線不要用直線處理。(呢句表述有

問題)

➢ 新 城 填 海 區 預 留 多 少 土 地 作 社 會 服 務 設

施?如老人中心等。

➢ 新城填海用地中會否預留土地興建殘障人

士院舍?

➢ 建議興建一個優質殘障人士中心、院舍等。

➢ 新填海區會否有類似鼓浪嶼的設計,即島

上是無車區。

➢ 不用在石排灣、國內興建公屋,只要把公

屋放在海洋花園對出海面的新城填海區C

區,景色又美,可以建很多公屋

➢ 利用中央批給澳門新城的土地,只要撥出

一小塊建公屋,便可解決住房困難問題。

➢ 新城填海區A區地下空間可否建大型購物

商場?

➢ 新城填海區各區因受到航空役權、航空噪音、

城市天際線等因素的限制而有限高,同時,

對各區進行規劃時會關注空氣問題、陽光、景

觀、視廊等問題,在下一階段規劃草案諮詢

時,會有相關訂定。

➢ 新城填海區的規劃有綠廊構想,不排除會有單

車徑,向居民提供一個休憩的場所。

➢ 鑑於澳門附近水域的各種問題,港務局早在

1995年已和內地珠江水利委員會商討澳門附近

水域綜合治理規劃進行合作,1998年雙方簽

署規劃協議書,研究整治方案。規劃包括治導

線規劃、出海航道整治規劃、灘塗開發利用規

劃、水污染防治與控制規劃等四方面,研究提

出按規劃進行填海,可令水道流速加大,因而

減少航道淤泥沉積,可使航道水深保持穩定,

有利通航環境,而在2006年,特區政府向中央

政府提出填海造地計劃,期間經國家相關部門

及各領域專家科學評估、論證。

➢ 規劃時會預留單車徑,及考慮到候鳥的需要。

➢ 對於新城填海區之A-E區間的通道,會作全面考

慮,當中會考慮居民全天候的需要。

➢ 政府現除了和內地有關部門磋商海砂供應外,

亦會考慮如何有效使用海床物料代替海砂的可

能性。

➢ 新城填海施工將以環保作原則之一,尤其先以

清淤為優先考慮。

➢ 政府部門會逐步展開工作解決水浸問題。

➢ 新城填海區A、C、D區都是用島嶼式填海,目

的之一就是增加海岸線。今次填海規劃為澳門

增加了20公里的海岸線。

➢ 今次規劃的用地原則是以民生設施優先,規劃

目標中提出綠地、廣場、道路、公用設施等用

地不少於五成。

➢ 多謝意見。新城填海區規劃會有公共設施,但

具體有多少,位置如何?類別分布如何,需要

廣泛聽取社會意見,根據實際情況作出規劃。

➢ 澳門土地稀缺,發展地下空間是一個重要課

題,會展開研究。

➢ 多謝意見,環保是重要的思考方向,但無車區

需要考慮實際情況,可以考慮單車徑、步行、

環保巴士、輕軌等環保交通方式。

➢ 新城填海區預留了土地興建公共房屋,以回應

社會訴求。

Page 279: 新城填海區規劃

279

日期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6月29日

6月30日

7月27日

7月30日

黃先生

李先生

黃先生

李先生

李小姐

梁先生

➢ 中央批准澳門新城填海,不是用來發展博

彩、商品屋等,而是改善澳門居民的居住

環境。

➢ 新 城 填 海 面 積 大 , 會 否 考 慮 節 水 、 環 保

設計?

➢ 曾向有關官員詢問,澳門附近水域含砂量

相當高,不宜沖廁,但會否藉著港珠澳大

橋興建工程,設置管道,抽取香港附近海

域的清澈海水?不要等到淡水資源缺乏,

才重視利用水資源。

➢ 建議新城五幅填海地只准環保車進入。

➢ 上周看見新聞報導有關政府向海洋花園住

戶所進行新城填海規劃諮詢。海洋花園住

戶當然不希望在前面興建樓宇而影響住宅

的景觀,會要求興建公園。

➢ 好的規劃,一定要做好空氣流動,像中國

的井字型設計。澳門面積細,可探半邊井

的設計。

➢ 海邊最好做步行、馬路,多植樹。

➢ 不需要硬性規定每區用途,而是每區需作

甚麼使用。

➢ 上周六(即24/07/2010)舉行「共建世界

級濱海城市」專家座談會上,問2008年美

高梅的地盤後面已是60層高的酒店,前面

又計劃興建40層高的酒店,1992年只是

1,200萬,空置十多年,現在卻又以高價

准許轉批予中國海外發展公司。官員回應

這是合法的,政府不能因官方色彩濃厚而

罔顧市民利益。

➢ 現時政府只是作秀,換湯不換藥,與陽光

政府背道而馳。

➢ 還地債,聞所未聞。還好是還地,如果是

還錢,市民豈不是要逃離澳門。

➢ 假如真的要還,也要公開資訊。

➢ 提高居民綜合生活質素是新城填海區規劃目標

之一。

➢ 港務局有參與新城規劃小組的工作。在未來橫

琴的澳門大學、石排灣公屋皆會採用雙管道建

築,一套是再生水供水系統、另一則是淡水供

水系統,減少淡水的利用。

➢ 海水沖廁要考慮水質因素。

➢ 對管道、建築物皆會有影響。

➢ 用海水沖廁要處理鹹度較高的海水,加重污水處

理廠的負擔,故此,會先考慮用再生水的利用。

➢ 環境保護是新城填海區規劃一個重要議題,有

關部門已展開研究,引入環保車是其中一個思

考方向,但具體操作仍需視乎實際情況,畢竟

環保車現階段仍需完善配套設施。

➢ 諮詢是城市規劃一個重要環節,除了諮詢廣大

居民意見,聽取專家論證外,還不能忽視利害

相關方的意見,鑑於五幅填海地其中一幅位於

海洋花園對開的海面,為更好地掌握居民訴

求,故工作小組特地在海洋花園舉行諮詢專

場。我們在收集各方意見會作綜合分析,結合

專家意見,規劃方案在科學決策,平衡各方利

益的同時,也必須符合澳門整體社會利益。

➢ 有關空氣流動研究,政府已委託香港中文大學

展開研究。

➢ 謝謝有關綠化的意見,已記錄,交相關部門

參考。

➢ 有關樓宇高度,一直是受現行各種法律法規規

範。新城填海區各區的規劃、建設也會遵守現

行的法律法規,同時,還要受到航空役權等不

同因素的制約。

➢ 對於新城填海區的規劃,政府在過程中會民

意、專業雙結合,一方面廣泛諮詢,聽取居民

意見,一方面也會進行專家論證。

➢ 因應社會發展需要,政府過去曾徵用私人業權

的土地。根據《基本法》第一百零三條規定“

徵用財產的補償應相當於該財產當時的實際價

值。”因此政府須按實際情況以等值土地作出

補償。但必須強調整個過程會以維護社會發展

公眾利益為前提,並適時公佈有關訊息讓社會

了解。

➢ 必須強調的是新城填海區土地到目前為止仍未

批予任何私人發展實體。

第二章

第十節

澳門廣場

Page 280: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280

日期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8月2日

8月3日

8月12日

李小姐

陳先生

洪太

➢ 償還地債的主要地段都是集中於某幾個大

財 團 , 如 永 利 、 凱 旋 門 、 美 高 梅 , 都 是

回歸後前任特首何厚鏵所造成的「賤價批

地」,故不應存在償還地債的問題,假如

真的要賠償,也可用金錢解決,不可能出

賣澳門整體社會的公共利益和動用新城的

土地,尤其新城B區地段優越。

➢ 新城將預留六成或以上的土地作公共設施

和綠化,記者就其餘四成土地訪問劉仕堯

司長,得到的回覆是「優先」公開拍賣,

擔憂發展商走「法律罅」。

➢ 新城既然有這麼多土地,可以在澳門興建

老人院、弱智人士院舍,不需把院舍搬至

江門。

➢ 國家也不希望沿岸地區興建超高樓,建議

在50米以下。

➢ 曾詢問官員,新城將會還多少地債?以甚

麼形式償還?但所得到的回覆不清不楚。

➢ 當時是「賤價批地」,故償還地債是不合

理的。

➢ 官員時常把「科學決策」掛在嘴邊,但如

何令市民相信?

➢ 希望在新城建院舍。

➢ 必須重申,根據《基本法》第一百零三條,政

府徵收私人業權土地是必須等值償還,私有財

產是受法律保護。

➢ 具體如何?還多少?這必須在有規劃的前題

下,規劃影響一幅土地的價值,所以必須在新

城規劃出台初步方案時才有討論基礎,會收集

各方意見再作研究,但必須強調相關操作必定

以維護公眾利益為大前提。

➢ 新城填海區規劃目標中提出綠地、廣場、道

路、公用設施等用地不少於五成,具體各類公

共設施放在哪裏,需要綜合居民和專家意見,

按社會實際情況而定。

➢ 必須重申,根據《基本法》第103條,政府徵

收私人業權土地是必須等值償還,私有財產是

受法律保護。

➢ 具體如何?還多少?這必須在有規劃的前題

下,規劃影響一幅土地的價值,所以必須在新

城規劃出台初步方案時才有討論基礎,會收集

各方意見再作研究,但必須強調相關操作必定

以維護公眾利益為大前提。

➢ 新城填海區規劃目標中提出綠地、廣場、道

路、公用設施等用地不少於五成,具體各類公

共設施放在哪裏,需要綜合居民和專家意見,

按社會實際情況而定。

➢ 多謝意見,已記錄,交相關部門參考。

Page 281: 新城填海區規劃

281

第二章

第十一節

澳廣視評論節目

意見滙總第二章

第十一節 澳廣視評論節目

澳廣視——澳視新聞檔案節目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黃中原先生

黃中原先生

黃中原先生

葉國華先生

葉國華先生

葉國華先生

➢ 以往諮詢大多是預設了諮詢方案及設計等內容,

才向公眾及業界進行諮詢,而今次諮詢與以往諮

詢最大分別是,諮詢內容僅闡述填海區位置、各

幅土地功能等,未有制訂建築物高度、位置等任

何設計內容,讓巿民及業界有機會發表聲音及發

揮想像力。

➢ 肯定是次諮詢工作。

➢ 政府在制訂各區功能及內容時應深入考慮,如:

新城填海區A區以東設有港珠澳大橋人工島、B

區及C、D區是傳統水道等。

➢ 明白政府希望優化本澳景觀,並配合珠海情侶

路,建設綠道,形成互相協調的海濱城巿。

➢ 相信現時諮詢內容僅為初步構思,當中尚有不少

部分有待下一階段增加說明,希望不論業界及巿

民,均在首階段踴躍提供意見,有助工作小組將

意見化為圖像。

➢ 相信下一階段的規劃草案,將可反映巿民意見,因

其有別於以往諮詢形式是先有方案、後提意見,希

望今次諮詢較為人性化,符合本澳居民期望。

➢ 今次填海是本澳有史以來填海面積最大的一次,

經初步了解,當中「綠地、廣場、道路、公用

設施等用地不少於五成」,即餘下約四成是用於

興建樓宇,但聽取官員介紹後,發現新城填海

區B、C、D區密度將會稍低,而A區南面則受

到航空管制,加上當局表示是次填海土地用於未

來二十至三十年用地需求,故擔心可興建樓宇之

用地面積少於五成,將不足以應付需求,希望當

局可以透露本澳未來二十至三十年有何需求之數

據,如:人口、產業發展及區域合作等。

➢ 新城區各幅土地已具有基本土地功能,為何不公

布商住用地、公屋用地之實際比例?

➢ 為何僅公布制約條件,而不公布高度限制?

➢ 人口規模預測如何?

➢ 在規劃研究過程中,工作小組深感今次填海土地十

分珍貴,並關係著本澳未來二十至三十年的發展,

所以在制定具體土地比例前,須有前期研究分析,

才可結合本澳實際情況,特別是社會發展過程中面

對的迫切訴求,如:民生設施、公共房屋、休閒設

施及交通等。故此,是次規劃構思是將民生設施及

公共設施放於首位,待明確上述設施位置後,才續

因應土地承載力,分析新城土地如何在優化生活環

境質素的前提下可容納之居民數目,工作小組將在

聽取居民意見後,在第二及第三階段不斷進行諮詢

和調整,並公布規劃草案和規劃方案。

➢ 制約條件屬技術分析,如:新城填海區A區,受到

飛機及直昇機升降等限制,而樓宇高度則與整個城

巿景觀及天際線高低有著密切關係,不可能劃一規

定某些區份高度,應該是樓宇高低不同,才可協調

及配合城市景觀,同時預留視廊及眺望點。

➢ 相信有關工作在下一階段制定規劃草案及方案時,透

過本地專業界別的技術支援,可細化各區高度限制。

➢ 新城填海區350公頃土地受到多樣發展制約,構

思中用於基建、綠化、民生設施的土地不會少於五

成,以回應舊區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 人口規模方面,有關部門正進行研究,工作小組在

規劃時將予以配合。

➢ 區域合作方面,珠海巿十字門及橫琴均有重大規劃,

新城規劃亦需有所配合,特別是基建及民生設施方

面,以便融入區域合作,同時保持本澳區域優勢。

播出時間:2010.06.21

主持:葉國華

出席嘉賓: 黃中原建築師

新城填海區規劃跨部門工作小組代表

建設辦公室周惠民副主任

土地工務運輸局城市規劃廳劉榕廳長

Page 282: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282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葉國華先生

葉國華先生

黃中原先生

葉國華先生

➢ 有環保人士表示,今次諮詢未有提及相關環評

工作。

➢ 是次諮詢所收集的意見,會否與日後出台的《城

規法》有所抵觸?「講完等於無講」?

➢ 新城填海區C、D區位於部分民居前面,相信該

區住戶十分擔心未來兩新區的填海規模、興建樓

宇高度及密度,並影響到該區樓宇價值。

➢ 希望當局解釋新城區交通主幹道之安排、輕軌與

五區之間的連接、現有皇朝區如何通往新城填海

區的B區海濱長廊。

➢ 新城填海區規劃如何配合橫琴及珠海十字門規

劃?並與珠海情侶路作出景觀上的連接?

➢ 從2006年進行新城填海研究起,有關部門在過程中

一直與國家相關部委合作,並按照珠江水利委員會

的要求進行選點。

➢ 填海後對航道、灘塗利用及淤泥沖積等,不會造成

任何影響,須強調一點,在申請填海過程中,一直

進行環評工作,並遵守國家規定。

➢ 《城市規劃法》是對澳門城巿規劃未來發展十分重

要的綱要性法律,已開始前期研究工作,並按照工

作進度,將於明年開展起草工作。新城填海區規劃

亦將在明年進行第二、三階段諮詢工作,就規劃草

案和規劃方案聽取社會各界意見,兩項工作是同時

推進的。

➢ 希望結合其他相關法律法規,令工作小組在結合居

民、專家意見,進行規劃研究及制定規劃草案及方

案,一方面能回應社會訴求,滿足未來可持續發展

要求,一方面以相關法律法規作為支撐,令規劃得

以落實。

➢ 新城規劃對澳門未來十分重要,政府一定透過法律

保證規劃能夠切實執行。

➢ 新城填海區A、C、D區以島嶼式填海,距離岸邊超

過一百米以上,沿岸將闢作綠道,形成新的海岸景

觀。工作小組必定與居民做好溝通,收集意見,以

便在下一階段解決問題;

➢ 交通方面,根據交通事務局提出「雙環雙軸」交通

規劃及輕軌系統日後將投入使用,希望居民可以藉

此便捷地前往位於新城五區的大型民生設施,同

時有助騰出部分舊區土地,透過街道美化及改善設

施,提昇舊區居民生活質素。

➢ 是次新城填海土地將創造超過20公里的新海岸

線,參考珠海情侶路及十字門商貿區,若新城可建

設品質較好的綠道,必定能夠兩得益彰,特別是由

水路進入本澳,可欣賞澳氹兩岸景觀。同時,在視

覺上與珠海規劃協調,配合了珠江三角洲綠道網。

➢ 整個新城的開發利用,需要聽取居民意見,在下一

階段深入研究。

➢ 交通方面,有關當局積極研究第四跨海通道,藉以

完善全澳整個交通網絡,有助融入珠三角。

Page 283: 新城填海區規劃

283

澳廣視——青年眾議館節目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葉國華先生

陳志峰先生

高岸聲先生

梁文耀先生

➢ 第一階段諮詢所收集的意見數量有多少?當局將

如何處理?何時開展第二階段公眾諮詢?

➢ 青少年是未用土地的用家之一,如何參與新城諮

詢?政府諮詢是否「到位」?政府如何主動出擊?

➢ 政府於何時公佈更進一步「還地債」的訊息?

➢ 協會內部討論及分析認為,今次諮詢未見成效,

主要是因為諮詢手法過於低調,諮詢內容缺乏數

據,令巿民在發表意見時感到較為空泛,而政府卻

花費大量人力物力,故期望當局能思考加強諮詢渠

道,如:借鑑facebook,開發「種菜」或「模擬

城巿」的互動遊戲,吸引年輕一代參與,從中讓政

府吸納意見及相關資訊,又相信青少年在今次諮詢

中所發表的意見甚為有限,未能將心中所想表達。

➢ 整個新城基建設施應具有前瞻性,如:共同管

溝,建議預留空間,免卻日後再需掘路舖設網

絡、水電管線等。

➢ 新城填海區A區面積最大,會否在該區計劃興建

公共房屋,以減輕排隊者的輪候時間?

➢ 目前本澳城巿規劃體制較為鬆散,故應先建立具完

整性的城巿規劃體系,同時引入法規以作規範。

➢ 相比於過往同類型的諮詢工作,今次新城諮詢有

很大的突破,具全面性,而現階段僅為規劃概念

的諮詢,相信可以做得更好,希望在下階段能夠

公布數據,清晰說明實際所遇到的制約。

➢ 認同今次諮詢的方式,是一個好的開始,可以鼓

勵巿民發聲,令社會達成共識,但此項工作仍需

循序漸進,建議當局增加渠道及其他媒體吸引巿

民發聲,同時呼籲巿民關心自己及下一代未來發

展,提醒巿民自身也是有責任參與公共事務,主

動積極參與諮詢工作。

➢ 現有的《土地法》應配合新城規劃,盡快修改,

處理閒置土地;與城巿規劃相應的法律法規也急

需盡快出台。

➢ 贊成新城填海區A、E兩區具有重要的門戶作用,

應考慮興建具標誌性的建築物,如:悉尼歌劇

院,其設計可以公開比賽形式進行。

➢ 新城填海區A區將是本澳未來對內及對外交通的

一個重要樞紐,必須完善整個交通規劃網絡,而

第四條通道也需考慮輕軌設置,減少澳門半島與

離島間的行車時間。

➢ 希望新城規劃保持海洋與岸邊的景觀,相信是巿

民心目中的最重要地標,不要只著重眼前利益,

應顧及後代的需要。

➢ 希望政府讓工程界能參與新城規劃。

➢ 感謝各人所給予的意見。政府非常重視市民的意見,

但因每個人的習慣、愛好、教育程度、接受訊息皆不

同,很難令每人都發表意見。下一階段會針對特定對

象作諮詢,採取多樣及針對性的方式,照顧不同群體

的需要,如:工作坊、論壇、項目比賽等。

➢ 政府至今沒有批出新城任可一塊土地。因新城尚未

規劃,難以計算當中的土地價值。昔日因發展經

濟、保護世遺等而借用土地,按《基本法》第103

條規定必須作等值賠償,但必以保障社會利益為前

提下,合法、合理、透明、公平、公正、公開讓市

民獲悉有關資訊。

➢ 規劃新城時必須將民意、專業兩結合。新城填海區B

區自身有很大優勢,擁有較長的海岸線、眾多的旅

遊景點(文化中心、科學館、觀音像、旅遊塔、媽閣

廟),在規劃上將構思如何打造宜人、可達性佳、有

機聯合各大景點的綠色長廊,而規劃過程中有各部

門參與,如文化局、旅遊局、民航局、社工局、體

發局、教青局等以伙伴的形式合作,並諮詢民間團

體,以符合社會發展和用家的需求。

➢ 關於標誌性建築物、共同管溝等,相關部門必定多

加思考,務求在前瞻性的前提下,做到價錢、品質

兩者兼得。

➢ 為配合港珠澳大橋人工島的發展,新城填海區A區其

中一項重要功能是疏導交通流量,考慮在港珠澳大

橋人工島設置停泊專區,外來車輛必須停泊,再以

公交作接駁進入巿區,藉以疏導人流,另考慮興建

第四條通道連接A、E區,但須研究採用大橋或隧道

等形式,暫未有定案。

➢ 地下空間的利用值得考慮,將在下一階段進行深入

研究。

➢ 早前己透過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屬下的中國城巿規

劃學會等專家,進行澳門總體城市設計研究工作,

研究包括如何透過城市設計塑造良好的天際線、在

保育與發展間取得平衡。世遺不只是澳門,亦是全

球人類所能共享的資源。現時土地工務運輸局正就

南灣湖C、D區概念規劃進行意見徵集方案,歡迎各

界多參與。

➢ 為配合港珠澳大橋於2016年落成使用,故新城填海

區A區的交通網路會先作規劃;為擴建孫逸仙馬路,

新城填海區B區也會先規劃;新城填海區E區也會配

合北安碼頭作整套規劃;至於新城填海區C、D區會

稍後發展。

播出日期:2010.08.13

舉行地點:綜藝二館

主持:葉國華先生、陳志峰先生

出席嘉賓:工務運輸司司長辦公室主任黃振東先生

澳門工程師學會會長梁文耀先生

澳門中華新青年協會理事長高岸聲先生

網絡5gos群組代表鄺華歡先生

出席人數:60人

第二章

第十一節

澳廣視評論節目

Page 284: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284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工作小組回應

鄺華歡先生

思滙網絡學

員向先生

澳門工程師

學會馬先生

思滙綱絡學

員胡先生

澳門工程師

學會梁先生

澳門中華新

青年協會

湯先生

思滙網絡學

員高小姐

➢ 我們在facebook上設置「為下一代,我們要文化

藝術注入新舊城」這群組,是希望把握機會,讓

每人都知道是有權利享用藝術,並鼓勵成員透過

口耳相傳,自發邀請身邊朋友一同參與群組及發

起活動,盡管未必人人均具有規劃的專業知識,

但也可關注今次新城規劃,如:有設計師成員早

前在松山自發活動,邀請家庭及小朋友參與,令

市民意識此乃關乎下一代的生活。

➢ 以往規劃諮詢大多是已具有設計方案,才諮詢「

用家」意見,故常出現設施並不符合用家操作,

最後使用量偏低,希望當局在規劃時應該具有初

步構想,針對不同群體的巿民,預留空間設置不

同設施。

➢ 曾有學者(龍應台)指澳門應保持現有的建築特

色,切勿大拆大建,才可在大中華地區極具優

勢,故希望新城規劃時不要破壞本地特色結構。

➢ 關注新城填海區B區及旅遊休閒發展;香港城巿論

壇曾有與會者指漁人頭碼欠缺清晰定位,而該區

面積最小,卻有五大規劃方向,是否太貪心?

➢ 澳門土地資源珍貴,相信新填海土地將成為本澳

新地標,必定吸引不少旅客及居民前往,而借鑑

以往公共工程經驗,希望今次新城規劃的公共工

程多具前瞻性,建議新城規劃可以嘗試採用共同

管溝、多向地下空間發展,方便日後使用,如:

鋪設光纖;此外,公共工程的投標考價錢考量

外,還需考量品質方面。

➢ 新城填海區A區面積最大,北面雖發展商住,但

南面仍有較大發展空間,詢問該區規劃方向為多

元發展,將有何實際具體發展內容?當中有何交

通規劃配套?會否製造模型進行分析測試?

➢ 新填海土地受各種因素有著不同高度限制,建議

多利用地下空間作行車使用,並積極發展公交,

釋放路面空間供行人使用,營造綠色出行環境。

➢ 關注新城填海區B區高度限制問題;早前有國家

文物局專家指出,主教山與海洋有着依存關係,

若新城填海區B區繼續興建高樓,必定遮擋原有

主教山的世遺景觀,認為新城規劃必須要徵詢文

化局、教科文組織的意見,在填海時關於高度限

制,以免破壞原有的歷史格局,與澳門世遺歷史

城區的定位亦不符合。

➢ 現時珠海十字門商貿區現正進行工程,會否為了

加快填海而輕視土地的沉降影響?

➢ 直至目前,特區政府並沒有將新城填海區的土地批

予私人實體,必須重申新城填海區各幅土地均會按

照相關法律開發及批給,同時將會以公開拍賣處理

優先。

➢ 有關城巿規劃制度建設,運輸工務司在2008年推出

《對構建現代化與科學化的城巿規劃體系的探索》

諮詢文本,並提出了六大改善方向的建議,目前正

努力按該六大方向推進。

➢ 政府會積極創造條件讓各界參與新城規劃工作。

Page 285: 新城填海區規劃

285

第二章

第十二節

澳亞衛視評論節目

意見滙總第二章

第十二節 澳門亞衛視評論節目

澳亞衛視——澳門萬象節目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劉中志先生

婁勝華副教授

劉中志先生

劉中志先生

婁勝華副教授

➢ 大家都知道澳門寸土呎金,不過最近展開了新城區填海造地規劃第一階段的諮詢,到底這個土地應該

如何合理運用呢?大家都很關心。

➢ 新的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諮詢已經展開,為期兩個月的諮詢期大家可以好好的提一些建議,不過有人

擔心其實澳門土地資源這麼緊缺的情況下,在新填海出來之後可能會有一些商人會不會虎視眈眈,影

響到新的填海規劃呢?在這方面政府應該如何利用諮詢期好好進行應對跟規劃呢?

➢ 社會上很關心填海以後土地的利用問題,這是基於澳門之前在土地利用上面出現了很多問題,所以社

會上在規劃一開始就提出這樣的問題。我覺得政府對待這樣的問題,得確實是,雖然我們看到目前的

諮詢規劃裏面沒有關於由誰來主導填海模式的諮詢,但是事實上這個諮詢一推出,社會公眾就想到這

樣的問題,所以應該引起政府的重視,至於政府怎樣應對呢?

➢ 這方面涉及到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是這個填海規劃究竟由誰來主導?我們知道過去在澳葡時代澳

門曾經有過不同規模填海計劃,但是這個填海計劃大家都看到很多都是商人在主導,也就是可能某一

個商家他看中了哪一塊地,現在還仍然沒填出來,他向政府提出申請,政府就批准他填了,所以出現

了一種我們過去講的填海圈地,他是把這個地圈住了,那麼這個地是他填的就是屬於他的了,然後過

一段時間,他有的時候長期放在這裏不發展,有的時候是等到經濟好的時候再發展,出現了過去講填

海圈地情況,所以現在老百姓或市民非常關心這樣的問題,有人就提出來,應該讓政府來主導填海,

而不是讓商家主導,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第二個方面我覺得我們一方面肯定這樣的提醒對政府

的作用,另外一個方面我想是不是政府或是公眾就完全不能接受商家來填海呢?我覺得我們沒有必要

完全排斥商家,因為填海涉及到一個成本的問題,由政府主導填海,我想這個成本是比較大的,也就

是說政府前期的投入是非常大的。實際上商家如果有興趣參與填海,我覺得也可以持一個開放態度,

關鍵並不是由甚麼人來參與填海。

➢ 關鍵是主導問題。

➢ 沒錯,就像婁教授剛才所說,應該先由政府來主導整個填海規劃,但是也可以採取一個開放的態度,

無妨由這些商人來參與到填海的施工當中,另外一點就是說現在已經展開了兩個月的諮詢期,可能很

多觀眾也非常想知道這個諮詢期含義的內容到底是哪些諮詢方式,到底大家怎麼樣可以來提意見。

➢ 關鍵是由誰來主導,並不是你私人來參與填海了,這一塊填海出來的土地就歸你發展了,我覺得是怎樣

使得參與方式更加公開透明,即便是如果有私人參與,我覺得也應該是向國際性招標,招標甚麼公司來

參與,我覺得主導權應該放在政府手裏,而不是應該放在填海商家的手裏,所以這個關係要理清楚。

播出日期:2010.06.22

主持人:劉中志先生

嘉賓:婁勝華副教授

Page 286: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286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婁勝華副教授

婁勝華副教授

婁勝華副教授

劉中志先生

劉中志先生

➢ 我覺得這次諮詢應該說範圍非常廣,和過去的作對比我們能看得很清楚,這次諮詢期非常長,有三個

階段,從今年開始一直到明年2011年才結束。

➢ 第一個──第一階段為期兩個月,過去是沒有這麼長的一個諮詢期的。第二個──我們看到這一次

諮詢內容非常廣泛,既諮詢填海未來用地的規劃,同時也希望收集居民本身對這個新城區的希望、訴

求是甚麼,居民也可以在諮詢的過程中,把他們的聲音、願望表達出來,應該說這諮詢的內容非常廣

泛。第三個──這次諮詢參與的對象非常多,既有團體的也有專家的,以及民眾的。第四個──這種

方式我們看到,最近一段時間打開電視,打開報紙就看到政府登的廣告,平面媒體、立體展覽、電子

媒體都有了,從這樣一個諮詢的特點來看,和過去相比,應該說政府是做足功夫,政府是想把諮詢做

得更加好、更加完備。

➢ 但是我覺得這裏面涉及一個問題,是什麼問題呢?也就是說這個諮詢的效果好不好,並不簡單的等同

於諮詢期越長則效果就好,或是諮詢的內容越多越好,諮詢的對象是無限制的大越好,我想一般意義

上是可以這樣講的,但又不是完全等同於這樣一種現象,一種辦法,所以我想諮詢效果好壞,實際上

關鍵是要看諮詢出來的意見能怎麼來用,這次諮詢的意見在多大程度上能夠吸納到政府未來新城用地

的規劃上面去以及民眾的訴求怎麼來安排。事實上我們大家都知道,在諮詢的過程中一定會出現不同

的利益群體,相互之間意見的矛盾和對立。當出現這種意見的矛盾和對立,不僅僅是把他們的意見彙

集成一本意見彙集就完了,給社會看各種不同的意見,但是你作為一個政府怎麼來平衡這種對立雙方

的利益和矛盾呢?這一個是諮詢效果好壞的關鍵一環。

➢ 現在我們講要看後面怎麼來處理的,雖然政府在意見跟諮詢期當中,關鍵也要對居民的一些意見進行

收集,一些平衡跟取捨方面也非常的重要。

➢ 我覺得這個問題也是個問題,你看諮詢期一開始,地還不知道在哪里呢?還沒填呢?社會上就提出這

樣的問題了,實際上我們講社會上對這種關心也是有前因的。現在我想談怎樣來杜絕未來這塊新城地

填出來以後怎麼來進行使用,政府怎麼把這塊地向社會上釋放出來,我想這個確實是大家關心的一個

方面,我想要杜絕這方面出現的一種違規或是甚至有人講的腐敗的現象,我想是有很多辦法的。首先

我前面提到的必須要由政府主導填海用地,由政府主導,這個主導權是不能丟的,這是第一個方面。

第二個方面就是說填出來的地是怎麼來批出去,或是我們講怎麼用好這塊地。除了我們講用於公益的

交通設施以外,其他商住用地是怎麼往外批。

➢ 我講的這個土地法是修改以後的土地法,不是現在的這個土地法,因為填海還沒有開始,我相信在

填海開始以後,甚至五年之後完全填成後進行批租的時候,應該說這個土地法完全修訂完成,更加

完善更加切合現在的需要了,所以按照這個新的土地法來進行批租,應該是以新的土地法辦事,這

是第一點。

➢ 第二點我想非常重要的就是我們填出來的土地批租的時候一定要透明,如果不透明,就算你講我用得

很合理,是最合理的,但是仍然無辦法避免社會的質疑和猜測,這個透明度要加強,這一點是政府必

須要考慮的。

➢ 第三點是引入一些監督機制,比如說引入立法會的監督,比如說能否成立專門監督型組織,就監督

新城填海區土地批租引入監督機制,最重要的是防止未來土地批租方面出現問題,以及防止拿到地以

後,發展商改變土地規劃和用途,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個新城新填海區土地是非常有限的,

總共就3.5平方公里,而且國務院在批的檔當中說得很清楚,他是為了澳門發展成國際性旅遊休閒中

心,為了澳門經濟多元化,也是為了提高澳門居民現在居住的環境和提高生活素質而用的,所以這個

規劃應該是很清楚的,一定要防止改變用途。

➢ 我覺得從這幾個方面可能使得未來的新填海區的土地出讓的方式更加透明,使得社會更加放心,善用

土地大家都非常關心。首先要從規劃來監督,還有依法辦事等等多管齊下,共同來善用土地,市民才

會更加放心,更加能夠體現出陽光政府。

➢ 另外一點大家說到澳門土地方面,剛剛婁教授也提到,其實非常敏感,所以很多人非常關心,如何避

免批地的腐敗問題呢?

➢ 所以這塊地大家非常關心,大家知道現在特區政府正在修訂土地法,填出來的土地首先要按照土地法

規定來進行(開發)/ 按照法律的規定進行(開發)。

Page 287: 新城填海區規劃

287

澳亞衛視——澳門萬象節目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吳屏珊小姐

吳屏珊小姐

吳屏珊小姐

吳屏珊小姐

吳屏珊小姐

吳屏珊小姐

吳屏珊小姐

何偉添先生

何偉添先生

何偉添先生

何偉添先生

何偉添先生

何偉添先生

何偉添先生

➢ 怎樣善加利用法針對這個填海造地。

➢ 圍海造地是沿海地區為了緩解用地緊張和矛盾,採取的一個措施,如荷蘭、日本、新加坡等,但過度

的填海造地會造成生態上的惡果呢?

➢ 沿海地區一帶地少人多,土地用地更多緊張,向海洋要地就造成了好像是不約而同的一個選擇,但有專

家應為過度填海造地,可能會帶來不可逆轉的報復性惡果,『今日瘋狂填海,明天高價還海』,『明天

高價還海』這句說話是說我們人類可能會面臨什麼樣大自然嚴重反撲呢?

➢ 填海造地會過度砍伐樹木,中國由50年代初大約5萬公頃的紅樹林下降到目前約1.5萬公頃,喪失了約

70%紅樹林,這樣會使生物喪失了棲息場所和繁殖地,而海岸也失去了重要生態保護屏障,人是否還要

向海洋要GDP遠比這些生態保護更重要。

➢ 荷蘭有20%是填海得來的,但荷蘭人已開始意識到海洋的重要性,但澳門人有沒有重視這方面的問題呢?

➢ 海島形式的填海是否合理呢?

➢ 兩個陸地之間如何連接呢?

➢ 填海造地的面積和生態補償的面積應該是1:2的比例。但澳門這麼多年填海,有否做到這個比例呢?

➢ 對於文藝工作者來說,政府有沒有聽到他們的心聲呢?

➢ 填海會造成海底下的棲生物沒有或佔用了灘塗,但澳門地少,並不像荷蘭、日本等地,所以發展和

生態保護方面如何取得平衡是很重要的。填海是可以填的,但要回一個生態補償。填海會影響生態,

因此在新填海上如何,建議新填海區所有政府和公共建築物應用環保建築材料來興建。採用節能、降

耗,可以減小溫室氣體排放,建設成環保大廈,這樣也是生態補償具體可以看到的效果內容。

➢ 填海需要大量的沙,沙從那裡來呢?一般都是從河道裡而挖出來,目前珠三角經濟發展迅速,河道裡

的沙已挖得差不多沒有了,他們如何解決呢?他們只好到每個海口挖一些攔門沙,但會做成海平面上

升和鹹潮往上的速度更快距離更長,這也是填海而引致生態的最大影響。

➢ 填海也會使海底棲生物沒有,灘塗也少了,雀鳥同魚類可以洄游或棲息地減少、紅樹林也減少等生態

問題,這也是沿海一直發展,造成生態上的惡果。

➢ 保護生態其實是很重要的,如紅樹林它就可以保護沿海地區在颱風或大潮特別是海嘯來的時候起一個

很重要的作用就是消浪,因為1.5米高的紅樹林就可以消除比它高兩倍以上的浪。

➢ 2005、2006年國家對紅樹林已相當重視,可以看到廣東省南部,如台山、珠海等地區,都開始恢復

造紅樹林。

➢ 澳門大部份土地都是填海得來的,沒有對海洋作一個詳細論證,環境影響評估方面都是找一些國外公

司來作評估,但沒有將這些公開給社會知道。因此建議政府在新城填海要做好環境影響評估,且公開

讓社會知道。

➢ 以生態角度來看,海島形式來填海是支持和合理的,因為陸地不相連,它有蜿蜒性跟流通性,對於海

洋生物的洄游、游動和繁殖具有通道性的作用。

➢ 兩者之間可以用橋樑來連接,這樣可以不影響水岸景觀,也可以給海域生物一個空間游動,對於一些

浮游生物的棲息、繁殖、洄游都是非常有利的。

➢ 生態補償這個科學概念是最近十年才提出來的,之前填海並沒有這個觀念的,如何保護海域生態呢?

有待高等學員研究,但澳門目前沒有相關的高等學院,希望澳門能有興建一所環境研究院,希望藉著

政府主導,能為澳門環境有更多的研究。

➢ 目前新城填海處於一個諮詢階段,市民可以提出各方面的意見,但建議政府盡快將諮詢文本公開給社

會知道。

  播出日期:2010.07.19

主持人:吳屏珊小姐

嘉賓:生態學會會長何偉添先生

第二章

第十二節

澳亞衛視評論節目

Page 288: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288

提問者 意見、建議

吳屏珊小姐

吳屏珊小姐

吳屏珊小姐

何偉添先生

何偉添先生

何偉添先生

➢ 政府強調B區並沒有批出,且A區將會成為港珠澳大橋、珠澳人工島的一個點,會與澳門半島接駁的重

要橋樑,有沒有土地資源可以到文藝界擁有呢?

➢ 澳門是一個賭城形象,文藝界對於未來的經濟結構會可以幫忙轉型,向一個多元化社會形態發展。

➢ 荷蘭目前是“還地於海”,如何看此說話?

➢ B區附近有個文化中心,如果能將兩者相連,造成一個類似香港西九文化藝術區,我覺得是可行的,

又可以將濱海景觀結合在一起,打造B區成為文化休閒的旅遊區。

➢ 新城放什麼產業,要先從澳門的實際情況出發,第一澳門本身是以博彩業為主,怎樣將其他產業帶動

和結合一起,我建議政府藉著新填海可為不同產業作一個整體規劃。

➢ 剛開始大家對生態環境的認識度不夠,就覺得人多就要填海,但經過這麼多年,荷蘭嘗到惡果,第一

是水土鹽鹼化的問題,第二是很多沼澤地都不可以放牧,他們對這種土地利用方法認為不行,所以開

始“還地於海”。

Page 289: 新城填海區規劃

289

第三章

第一節 意見調查研究報告摘要

意見調查研究報告

新城填海區關係著澳門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公開透明、科學務實的公眾參與過程,將有助新城填海區的規劃與建設,更以特

區居民整體利益為依歸,體現以人為本精神。秉持以上理念,易研方案屬下機構易研網絡研究實驗室受新城填海區規劃工作小組委

託,展開對第一階段公眾諮詢活動的民意收集、追蹤和傳播效果檢測等研究工作。

本研究基於全民意的概念(Total Public Opinion),透過多樣的資料收集方法,包括電腦輔助電話調查(CATI)、電腦輔助

網絡調查(CAWI)、現場調查(Face-to-face)、網絡挖掘(Web Mining),以及媒體內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通過對來

自不同渠道、不同階層的社會輿論進行搜集、整理及分析,向大眾呈現本澳社會對於新城填海規劃以及相關諮詢活動的整體態度、

關注點分佈以及各種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相關研究結果可為日後政府在科學施政理念下,在制定適當政策時,提供科學的、深入

的、紥實的實證參考。

(一)電話調查

為了提高調研的科學性水平,得到的數據更有代表性,調研機構採取隨機抽樣的方式,以電腦輔助電話訪問系統、經過訓練的

真實訪員向全澳18歲或以上的市民進行針對新城填海規劃的問卷調查。第一次於公眾諮詢活動開展前進行,成功訪問了2015名本澳

居民(第一次調查人群,即初調樣本);於諮詢活動結束後再向第一次接受調查的居民進行第二次調查, 結果訪問了811名居民(

即追訪樣本),另有604名是首次接受訪問的居民(即新樣本)。通過初調樣本與追訪樣本、新樣本的比較,可以從中獲知兩次接

受調查市民的認知、關注度及態度變化(初調樣本與追訪樣本),以及市民整體的認知、關注度及態度在不同時刻的狀況(初調樣

本與新樣本)。

‧ 接受兩次調查的市民的認知、信息處理積極性變化(初調樣本與追訪樣本)(註1)

相比首次訪問,811名市民在第二次接受訪問時,有更多人知道本澳即將有新城填海區(初調43.8%,追訪83.7%)

。對於如新城填海區域數量的簡單問題的知曉度亦有明顯提升(初調9.9%,追訪29.5%),但對於更深層次的問題,如新

城填海區域面積的知曉比例則整體較低,且沒有明顯變化(初調14.6%,追訪13.7%)。顯示出市民對於新城填海區的深

層認知尚有待加強。

追訪時,更多市民將新城填海區作為話題,偶然或有時與他人討論(偶然26.9%到31.9%,有時6.1%到10.5%)。但同

時,會從多種途徑獲取更多有關新城填海區的信息的市民(初調42.7%,追訪35.4%),以及在看完新城填海區的信息後,有

花時間進行思考的市民(初調43.3%,追訪38.6%),都相應減少。

結果亦顯示,市民在接受第二次電話訪問時,對於新城填海區的認知度和討論頻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這種變化,一

方面可能是因為曾接受首次訪問而加以留意,另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全社會關於新城填海區的信息量整體增加所致。但同時,信

息處理積極性減弱,一方面可能是隨時間推移,話題的時效性減弱所致,另一方面,亦有可能因為受訪者在第一次接受訪問後

進行過集中思考,之後積極性就隨時間流逝而減退。

‧ 市民整體的認知、信息處理積極性變化(初調樣本2015人與新樣本604人)

第一階段公眾諮詢舉辦前後,本澳市民對於新城填海規劃的知曉度提升幅度雖不及接受兩次訪問的市民群體,但亦屬於明

顯升高(初調43.8%,新樣本66.8%)。

經過兩個月,市民與他人討論新城填海區的頻率分佈整體相似。同時,會從多種途徑獲取更多有關新城填海區的信

息的市民(初調47.8%,追訪42.2%),以及在看完新城填海區的信息後,有花時間進行思考的市民(初調45%,追訪

44.7%),雖有一定減少,但減少比例明顯少過兩次接受訪問的市民群體。

註1:本部分比較的初調樣本,只包含同樣接受過第二次訪問的樣本個案(811人)。

第三章

第一節

意見調查研究報告摘要

Page 290: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290

本澳市民整體上對於新城填海規劃的知曉度有所提升,很大程度有賴於第一階段公眾諮詢的一系列活動及相關報道。另

外,與上一部分(兩次都接受過調查的市民群體)相比,整體市民對相關信息的處理積極性降低幅度並不明顯,說明在兩個月

期間,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本澳市民對該社會話題的關注度,始終保持在較為積極的水平。

‧ 三次樣本的關注度、支持度及期望(初調2015人、追訪811人及新樣本604人)

三次樣本對於新城填海區規劃的關注度相若,初調為6.1分,追訪樣本為6.2分,新樣本為6.3分(0-10分計算),屬於中

等偏高水平;支持度亦相若,初調為6.8分,追訪樣本為6.9分,新樣本為7.0分,屬於中高水平。顯示出,作為一件關乎本澳整

體社會發展和經濟民生的大事,即使在認知度、信息處理積極性方面有所變化,本澳市民始終對其較為關注,同時整體上持支

持態度。

期望方面,綠化、住宅/樓宇單位、公共/休閒設施,是最多受訪者希望新填海區可以著重增加的方面,這些都是目前市民

生活中較為缺乏但又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反映了市民在提高生活質量方面,對新城填海區的期待。

(二)現場調查

在澳路氹十六個地點進行的巡迴展覽現場調查中,大部分受訪者是因為正巧經過才知道此處有展覽(80.5%)以及正巧經過而

停留觀看展覽(61.6%),說明展覽的事前宣傳不足夠,也反映了市民對該類展示方式的隨意性。對於展覽內容,約八成受訪者認

為展覽增加了自己對新城填海區的認識(80.5%);逾八成半受訪者表示明白展覽上展示的內容(87.2%);近六成半認為展覽上

的資料清晰(64.6%),以上三個方面,可見雖然展覽基本達到了增加市民認知的功能,但在資料的清晰程度上尚有待加強。

現場調查受訪者對新城填海區的平均關注度為7.1分,與電話調查代表的整體市民關注度相若,同屬中高關注程度。對新城填海

區的感覺及期望方面,對於綠化和休閒設施的呼聲最高。

(三) 網絡調查

接受網絡調查的受訪者,偶然或有時與他人談及新城填海一事的比例佔總人數一半以上(偶然27.7%,有時23.7%),高於

電話調查代表的整體市民水平。對於該議題的平均關注度為7.5分,同時高過電話調查和現場調查人群。對於新城填海區預期益處

的認可度,情況則與電話調查類似,最注重綠化和休閒設施的配備。但同時,近八成受訪者評價媒體關於新城填海規劃的信息不足

夠(79.1%),約七成五認為政府對於新城填海規劃諮詢活動的宣傳不足夠(75.7%),近八成受訪者不知道新城填海諮詢的口號

(77.3%)。

從談論頻率與關注度可見,網絡調查受訪者,屬於社會中較為活躍的人群。他們更傾向於與他人討論社會時事話題(在此特指

新城填海規劃),同時亦對其保持高於一般人的關注程度。但相同的是,同樣關注新城填海規劃的綠化和休閒設施問題。

(四) 網絡挖掘與媒體內容分析‧ 網絡挖掘

透過網絡挖掘技術,可快速地分析在本澳主流論壇和社交網站上網民的意見。整體來看,網絡論壇中的言論較為偏激,代

表了社會中較為思想激進的市民的態度。針對新城填海規劃以及第一階段公眾諮詢活動,主要以負面或中立言論為主,正面言

論則相對較少。

網民討論時,對於一些負面事件相當敏感。觀察期內(2009/11/29至2010/8/25),討論量最高的幾個話題,除住屋問

題為主流話題外,其餘都是諸如“填海區已有土地批給財團”、“議員稱因未收到通知而缺席新城填海諮詢會”、“還地債問

題”等對政府產生負面影響的爭議性話題。

除網絡論壇外,網民在社交網站(Youtube 及 facebook)的活動同樣引人注目。Youtube與facebook中的視頻和群組,

大多針對文化創意產業,要求政府在新城填海區規劃時關注藝術訴求,並興建相關基礎設施。鑒於社交網站的使用者以青年為

主,則可以將此訴求看做是本澳青年的主要呼聲。

Page 291: 新城填海區規劃

291

‧ 媒體內容分析

傳統媒體對於新城填海區規劃及第一階段諮詢活動的新聞和評論,整體上都以中立言論為主,針對諮詢活動的正面言論較多。

報道話題方面,綠化及公共設施、住屋問題是兩個報道量最多的話題。由此可見,媒體報道,與電話調查代表的整體市民、現場和

網絡調查市民,對新城填海區規劃期望較為一致,但與網絡民意就相去甚遠。

(五) 總結及建議總結

代表本澳市民整體狀況的電話調查結果顯示,作為第一階段諮詢活動,市民的認知有大幅增加,顯示出諮詢活動具有良好的傳

播效果。但就信息處理機制而言,經過兩個月,市民整體上對於新城填海信息的處理積極性有所下降。現場調查顯示,戶外展覽可

能由於事前宣傳持續性不足,導致最多市民是因為正巧經過而知道和觀看展覽。另外,展覽內容基本可以達到增加市民對新城填海

區認知或知識的目的,但在內容清晰度上仍有待加強。網絡調查顯示市民對新城填海區討論頻率較整體市民高。

以上三種調查的市民對新城填海區的關注度和支持度保持在6分或以上,整體屬於中等偏上水平。對於填海區的期望,則集中在

綠化、住宅/樓宇單位、公共/休閒設施。

網絡民意較為偏激,負面言論較多,對一些有爭議的話題相當敏感。媒體報道則以中立言論為主,關注話題與電話、現場、以

及網絡調查市民的關注話題較接近。

建議

針對傳播內容設計、信息及宣傳足夠性、維持積極性及網絡挖掘結果作以下建議:

傳播內容設計

不同時期的調查可見,市民對澳門將有新城填海區的認知有一定程度增加,不過,對於其他方面的認知程度,表示自己知道或

能夠正確回答者的比例在追訪時仍然較低。此外,按人口特徵分群來看,部分特徵的居民的認知及支持度明顯低於其他分層人士,

例如女性、18-34歲人士、收入9000元或以下的較低者、學生,這幾類人群與其他人群相比,他們的認知度明顯較其他分層人士

低,未來有必要對不同的人群,以特定的傳播內容,以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場地及時間,進行更具針對性的宣傳推廣。

信息及宣傳足夠性

受訪者對諮詢或宣傳不足夠的印象,一方面可能因為信息量確實未能滿足市民在相關信息上的需求,另一方面亦有可能因為信

息表達的形式或內容不夠吸引人而未能得到受眾注意,下一階段有必要在信息量和內容吸引程度上加強。

另外,信息的清晰程度亦需要改善。信息設置時宜考慮不同程度者對信息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將文字表述得簡潔明瞭,亦可考

慮通過圖片、動畫、音樂、互動遊戲、甚至短片相結合的形式,如此可增強信息接收的樂趣,進一步加深印象。

宣傳渠道方面,除電視和報紙兩個主流媒體外,未來可考慮增加越來越受網民歡迎的互聯網傳播渠道,例如建立與市民溝通的

互動平臺、facebook或視頻網站。

維持積極性對於兩次都有接受電話訪問的市民在信息處理機制上的增強效果不顯著,對信息處理的活躍程度稍遜於前。受訪者在信息處理

過程方面,對會從多種途徑獲取新城填海區的信息及會思索新城填海區的內容的描述的同意度都顯著降低。

對於後續的公眾諮詢,建議可以按話題細分,藉以引起相關市民參與和討論的興趣。另外,相關部分還可通過舉辦較為輕鬆的

活動或比賽來保持市民的積極性。

網絡挖掘對新城填海區規劃,政府可以增加網絡上的宣傳溝通渠道,激發沉默的網民發表意見,此舉亦可讓廣泛收集民意增加覆蓋面。

日後若再出現負面質疑時,政府有必要及時、誠懇地作出回應,這樣可以達到減少質疑的效果。另外,社交網站中的文化藝術訴

求,在本澳青年網民中反應尤其熱烈,青年人作為澳門社會的未來,其提出的訴求不可忽視。

第三章

第一節

意見調查研究報告摘要

Page 292: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292

第二節 電話調查研究簡報

第一次電話調查成功訪問了2015名合資格的受訪者,當中811名兩次都有接受訪問(追踪樣本),此外,第二次電話調查

亦訪問了604個新個案(新樣本)。

訪問內容包括以下的部分:

1. 對新城填海區的認知

2. 對新城填海區的認識

3. 活動參興

4. 資訊處理過程及策略

5. 對新城填海區的感覺及期望

6. 對政府及新城填海區的支持度

7. 媒介使用

8. 人口資料

第三章

意見調查研究報告

Page 293: 新城填海區規劃

293

第一次受訪者的基本資料請見下表。當中受訪者分為兩組,一組為沒有接受第二次訪問,另一組接受了第二次訪問。儘管

兩組之間在各測量上多少會出現差距,不過,經統計考驗沒有達到顯著程度,表示第二次接受調查的該四成樣本,其調查結果

基本可以代表第一次調查的整體樣本之情況。

全體 只接受 又接受

一次調查 二次調查

性別 男 44.6 43.2 46.7

女 55.4 56.8 53.3

年齡 18-34歲 31.2 31.4 30.8

35-54歲 48.1 47.4 49.2

55歲或以上 20.7 21.2 20

教育程度 小學或以下 18.3 18.1 18.6

初中 27.9 27.5 28.5

高中 28.2 28.5 27.9

大專及以上 25.6 26 25

個人月收入 無收入 21.9 21.1 23.0

3000元或以下 9.1 8.0 10.6

3001元∼6000元 12.1 12.8 11.1

6001元∼9000元 15.6 14.7 16.9

9001元∼12000元 12.4 13.0 11.4

12001元∼15000元 9.6 9.5 9.7

15001元∼18000元 6 5.9 6.3

18001元∼21000元 5.1 5.3 4.9

21001元∼24000元 2.1 2.0 2.3

24001元∼27000元 2.3 2.8 1.5

27001元∼30000元 0.7 0.9 0.5

30000元以上 3 3.9 1.8

生活滿意度 3.29 3.29 3.28

受訪人數 2015 1204 811

兩次調查受訪者基本資料及生活滿意度的比較

註1. 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家庭月收入橫列數字為百分比

註2. 生活滿意度數字為平均數,為5級量表

註3. 只接受一次調查和又接受二次調查兩組之間的差距均未達顯著程度

第三章

第二節

電話調查研究簡報

Page 294: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294

第 一 次 調 查(初調,P1)

全體 只接受 又接受 追踪調查 新樣本調查

一次調查 二次調查※ (P2)※ (N1)

對新城填海區的認知(%)

知道澳門將有新城填海區 44.7 44.7 43.8 83.7*** 66.8

﹟對新城填海區的關注度(0-10)

關注度 6.1 6.2 6.2 6 6.3

﹟對新城填海區的知識(0-3)

知道的題數 1.2 1.1 1.2 1.4*** ---

﹟信息反芻(1-5)

關注新城填海區的發展 3.32 3.34 3.29 3.23 3.17

會從多種途徑獲取新城填海區的信息 3.42 3.46 3.41 3.21*** 3.21

會思索新城填海區的內容 3.37 3.33 3.53 3.19*** 3.33

﹟個人行為(1-4)

有與他人談論 1.4 1.4 1.5 1.6 1.4

對新城填海區感覺的期望(0-10)

能夠增加綠化休閒設施 6.64 6.69 6.68 6.88* 6.78

能夠預留土地作為儲備,回應市民住屋需求 6.86 6.83 7 6.85 6.84

能夠優化澳氹海濱城市景觀 6.36 6.4 6.36 6.66** 6.61

能夠提升居民綜合生活質素 6.43 6.45 6.45 6.58 6.61

能夠完善整個澳門嘅交通網絡 6.14 6.19 6.18 6.21 6.52

能夠抽疏舊區人口,減低人口密度 6.58 6.58 6.72 6.58 6.49

能夠進一步促進澳門經濟多元發展 6.46 6.46 6.56 6.66 6.71

能夠提升澳門旅遊城市形象 6.32 6.38 6.37 6.63** 6.68

對發展新城填海區的支持度(0-10)

支持度 6.8 6.8 6.8 6.9 7.0

媒介接觸(0-7)

每星期看報紙天數 4.5 4.8 4.4 4*** 4.3

每星期看電視天數 6.3 6.2 6.4 6.2*** 6.2

每星期聽電台天數 1.6 1.6 1.4 1.3* 1.3

受訪人數 2015 1204 811 811 604

兩次調查受訪者媒介使用、對新城填海區信息處理及對新城填海區反應變項的比較

註1. 類別旁的括號內表明了該項的標尺,如媒介接觸,0-7表示0-7天

註2. ※第三欄及第四欄數據顯示接受了兩次調查(P1,P2)811名受訪者的差異顯著情況(* = p<.05, ** = p<.01, *** = p<.001)。

該兩欄數據沒有經過加權處理。

註3. ﹟底數為知道澳門將有新城填海區者

Page 295: 新城填海區規劃

295

是否知道澳門將有新城填海區?有效回應人數:2014(P1)、811(P2)、604(N1)

初調(P1)

追訪(P2)

新樣本(N1)

55.3%

15.4%

33.2% 66.8%

84.6%

44.7%

不知道 知道

0% 20% 40% 60% 80% 100%

上表顯示接受了不同次數調查的受訪者的回應結果,接受了初調及追訪的樣本中(811),兩次回應結果顯示,他們對新城填

海區的認知存在顯著的差異(N=811,X2=280.055,p<.001),知道的百分比從43.8%,大幅上升至83.7 %。

此外,對於新城填海區的位置、面積及包含區域數,平均來說,自認為知道的題數亦有所上升,由1.2題,上升至1.4題

(N=342,t=-3.514,p<.001)。

信息處理過程方面,對會從多種途徑獲取新城填海區的信息(N=348,t=2.818,p<.001)及會思索新城填海區的內容的

描述的同意度都顯著降低(N=346,t=4.521,p<.001)。

受訪者追訪時對於新城填海區能夠“增加綠化休閒設施”(N=745,t= -2 .081,p< .05)、“優化澳氹海濱城市景觀”

(N=735,t=-3.132,p<.01)、“提升澳門旅遊城市形象”(N=742,t=-2.804,p<.01)的同意度都較初調時上升。

另外,在媒介使用方面,追訪受訪者回答的每星期看報天數(N=761,t=5.529,p<.001)、看電視天數(N=795,t=3.399,p<.001),

及聽電台天數(N=784,t=2.177,p<.05)都較初調時低。

初調(P1)、追訪(P2)、新樣本(N1)調查結果

(1). 對新城填海區的認知

對於是否知道澳門將有新城填海區,初調(P1)中,44 .7%受訪者表示知道;追訪調查(P2)84 .6%知道;新樣本調

查(N1)66 .8%知道。三次調查中,以追訪樣本知道澳門將有新城填海區的百分比最高(84 .6%)。新樣本知道的百分比

(66.8%)亦較初調高(44.7%)。

有效回應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數 標準差 中位數 眾數

第一階段(P1) 866 0 10 6.1 2.50 6 5

追訪(P2) 674 0 10 6.2 2.17 6 5

新樣本(N1) 384 0 10 6.3 2.32 6 5

對澳門新城填海區事件的關注程度

各個調查知道澳門將有新城填海區的受訪者中,對其的關注度相若,初調為6.1分,追訪樣本為6.2分,新樣本為6.3分,三

次結果的中位數都為6分,眾數都為5分。

第三章

第二節

電話調查研究簡報

Page 296: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296

知道澳門將有新城填海區的受訪者中,第一階段及追訪者表示以報紙知道的百分比最高(68.6%,65.4%),新樣本以電

視(70.2%)獲知的百分比最高。

(2) . 對新城填海區的認識

知道將有新城填海區的受訪者中,初調和追訪樣本中,知道比例由高到低均為位置(63.1%,61.9%)、區域數(40.2%

,44.2%)、及面積(13.9%,9.4%)。

透過甚麼渠道知道澳門新城填海區的事?有效回應人數:892(P1)、686(P2)、391(N1)

新樣本(N1) 追訪(P2) 第一階段(P1)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0.6%

1.1%

2.9%

9.7%

0.1%

3.7%

1.2%

0.2%

1.8%

2.3%

2.6%

70.2%

68.8%

7.2%

19.0%

1.7%

4.3%

1.7%

0.3%

2.7%

2.9%

6.5%

63.8%

65.4%

1.6%

17.3%

1.1%

5.0%

1.4%

0.2%

2.6%

2.4%

5.9%

60.4%

68.6%報紙

電視

電台

電台:澳門講場

互聯網—討論區

互聯網—博客(Blog)

互聯網—政府網站

互聯網—新聞網站

互聯網—其他

他人

其他

宣傳小冊子

海報

是否知道以下關於新城填海區的資料?有效回應人數:900(P1)、686(P2)

初調(P1):知道 追訪(P2):知道

位置 面積 多少個填海區域

13.9%

63.1% 61.9%

40.2%

9.4%

44.2%

0%

10%

20%

30%

40%

50%

60%

70%

Page 297: 新城填海區規劃

297

(3) . 活動參與

註:看過或接觸宣傳廣告的人,可能同時是透過上述媒體途徑實現的。

追訪個案中,八成多知道澳門將有新城填海區的受訪者中,超過七成半(76.4%)在過去兩個月曾接觸過相關信息。最多

人接觸宣傳廣告(72%),報紙(14.5%)和電視(14.7%)其次且相若。

新樣本調查個案中,六成七知道澳門將有新城填海區的受訪者中,超過八成(82 .7%)在過去兩個月曾接觸過相關信

息。78.5%新樣本個案有接觸過相關的宣傳廣告、19.5%透過報紙、15.8%透過電視。

在過去兩個月有沒有見過或接觸過新城填海規劃的訊息?有效回應人數:684(P2)、404(N1)

追訪(P2) 新樣本(N1)

冇接觸過訊息 有接觸過訊息

23.6%17.3%

0%10%20%30%40%50%60%70%80%90%

76.4%82.7%

過去兩個月接觸新城填海區資訊的情況(多選)有效回應人數:684(P2)、404(N1)

新樣本(N1) 追訪(P2)

0%

4.2%

72.0%

2.1%

1.9%

3.0%

1.0%

2.5%

14.7%

14.5%

1.8%

78.5%

1.4%

0.6%

3.7%

0.4%

3.1%

15.8%

19.5%

其他

有,宣傳廣告

有,小冊子

有,公園宣傳板

有,互聯網

有,街頭

有,電台

有,電視

有,報紙

20% 40% 60% 80% 100%

第三章

第二節

電話調查研究簡報

Page 298: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298

追訪樣本知道澳門將有新城填海區的受訪者中,71.7%有見過相關的廣告。新樣本中的同類群體,78.5%有見過,較追訪

樣本高。追訪及新樣本中,報紙(41.7%、48.4%)和電視(44.7%、46.9%)是兩個接觸相關廣告的主要渠道。

在過去兩個月有沒有見過或接觸過新城填海規劃的廣告?有效回應人數:686(P2)、404(N1)

追訪(P2) 新樣本(N1)

冇見過廣告 有見過廣告

28.3%21.5%

0%10%20%30%40%50%60%70%80%90%

71.7%78.5%

過去兩個月接觸新城填海區廣告的情況(多選)?有效回應人數:686(P2)、404(N1)

新樣本(N1) 追訪(P2)

0%

其他

其他人

互聯網

街頭廣告

電台

電視

報紙

10% 20% 30% 40% 50% 60%

2.7%

14.5%

9.0%

8.2%

11.2%

44.7%

41.7%

0.5%

14.5%

8.6%

5.3%

16.3%

46.9%

48.4%

有沒有收過新城填海區的宣傳單張/小冊子、參加諮詢會.在公園/休憩區睇展板、填寫網上問卷?有效回應人數:686(P2)、404(N1)

收過宣傳單張 參加諮詢會 填寫網上問卷在公園或休憩區睇展板

0%冇 冇有

追訪(P2)

新樣本(N1)

唔記得 唔記得

20%

40%

60%

80%

100% 92

.6%

94

.6%

6.4

%

4.9

%

98

.6%

98

.4%

1.4

%

1.6

%

88

.3%

90

.0%

11

.4%

9.3

%

98

.9%

99

.4%

1.1

%

0.6

%

0.5

%

0.7

%

1.0

%

0.3

%

Page 299: 新城填海區規劃

299

你覺得你所接觸的,關於新城填海區的資訊足唔足夠?有效回應人數:686(P2)、404(N1)

追訪(P2) 新樣本(N1)

非常唔足夠 唔太足夠 稍為足夠 非常足夠 不知道/很難說

30.8% 32.7%

48.2%

39.9%

14.4%18.2%

0%

20%

40%

60%

1.7% 2.8% 5.0% 6.4%

整體來講,對新城填海區諮詢活動的滿意度有多高?有效回應人數:632(P2)、364(N1)

追訪(P2) 新樣本(N1)

完全不滿意 滿意度低 中等 滿意度高

12.1% 10.9%14.4% 12.4%

63.8%

0%

20%

10%

40%

30%

60%

70%

50%

62.2%

9.8%14.3%

追訪樣本知道澳門將有新城填海區的受訪者中,最多人曾經看過展板(11.4%);其次是6.4%收過宣傳單張。新樣本中的

同類群體,最多人看過展板(9.3%);其次是收過宣傳單張(4.9%)。

知道澳門將有新城填海區的受訪者,79%追訪個案認為接觸到的信息不足夠(30 .8%非常不足夠,48 .2%不太足夠)

,72.6%新樣本持此觀點(32.7%非常不足夠,48.2%不太足夠)。

  有效回應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數 標準差 中位數 眾數

追訪(P2) 632 0 10 4.6 2.435 5 5

新樣本(N1) 364 0 10 4.7 2.527 5 5

整體來說,對今次新城填海區諮詢活動的滿意度

問及知道澳門將有新城填海區的受訪者,整體來說,他們對新城填海區對諮詢活動持中等滿意度(P2:63.8%,N1:62.2%)。追訪人

群滿意度平均分為4.6,新樣本為4.7,二者相若。中位數、眾數皆為5分。

第三章

第二節

電話調查研究簡報

Page 300: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300

(4) . 信息處理過程及策略

三次調查結果顯示,每次都約有三成知道澳門將有新城填海區的受訪者曾經和他人談論過新城填海區,當中以偶然談論者

佔多,分別24%(P1)、25.7%(P2)、23.9%(N1)。

三次調查對「我一直密切關注新城填海區的事件發展」的同意情況的分佈相似,都是表示一半一半者最多,其次是同意

者,最後為不同意者及冇意見者。

對於「我從多種途徑獲取更多有關新城填海區的信息」,三個調查都是同意的比例佔多,第一階段調查同意的百分比最高

(48.7%),不同意的百分比亦較第一階段及新樣本高(28.2%);追訪者中同意只佔37%。

有沒有和其他人談論過新城填海區?有效回應人數:900(P1)、686(P2)、404(N1)

初調(P1)

追訪(P2)

新樣本(N1)

67.3%

66.1%

67.9%

24.0%

25.7%

23.9%

6.4%

7.7%

7.5%

2.3%

0.5%

0.7%

沒有 偶然 有時 經常

0% 20% 40% 60% 80% 100%

是否同意:「我一直密切關注新城填海區的事件發展」有效回應人數:900(P1)、686(P2)、404(N1)

0%唔同意 唔同意 唔同意一半

一半一半一半

一半一半

同意 同意 同意冇意見 冇意見 冇意見

第一階段(P1) 追訪(P2) 新樣本(N1)

20%

10%

30%

40%

50%

60%

11.4%

49.5%

36.7%

2.3%

23.6%

42.5%

32.0%

1.9%

19.4%

44.9%

34.1%

1.7%

第一階段(P1) 追訪(P2) 新樣本(N1)

是否同意:「我從多種途徑獲取更多有關新城填海區的信息」有效回應人數:900(P1)、686(P2)、404(N1)

0%唔同意 唔同意 唔同意一半

一半一半一半

一半一半

同意 同意 同意冇意見 冇意見 冇意見

20%

10%

30%

40%

50%

60%

13.2%

34.9%

48.7%

3.1%

28.2%32.4%

37.0%

2.5%

24.6%29.8%

42.2%

3.4%

Page 301: 新城填海區規劃

301

對於「當我睇完新城填海區的信息後,我有花時間去思考」,知道澳門將有新城填海區者中,三次調查都是同意的比例佔

多,第一階段調查同意的百分比最高(45%),追訪者中同意的百分比最低(39.5%)。

(5) . 對新城填海區的感覺及期望

對於一些關於新城填海區表述的同意度,兩次調查三組人群對於每項表述的平均分都在6分以上,整體屬於中高同意度。

初調中同意度最高的三項為:預留土地回應市民住屋需求(6.86分)、增加綠化休閒設施(6.64分)、以及抽疏舊區人口,減

低人口密度(6.58分)。

追訪樣本最同意的前三名是:增加綠化休閒設施(6.81分)、預留土地作儲備以回應市民住屋需求(6.73分)、以及優化澳氹海濱城

市景觀(6.59分)。

新樣本最同意的前三名是:預留土地回應市民住屋需求(6.84分)增加綠化休閒設施(6.78分)、以及優化澳氹海濱城市景觀

和提升居民綜合生活質素(同為6.61分)。

第一階段(P1) 追訪(P2) 新樣本(N1)

是否同意:「當我睇完新城填海區的信息後,我有花時間去思考」有效回應人數:900(P1)、686(P2)、404(N1)

0%唔同意 唔同意 唔同意一半

一半一半一半

一半一半

同意 同意 同意冇意見 冇意見 冇意見

20%

10%

30%

40%

50%

60%

13.8%

38.3%45.0%

2.9%

24.4%31.7%

39.5%

4.3%

18.8%

30.7%

44.7%

5.7%

是否同意以下關於新城填海區的說法?

N1

P2提升澳門旅遊城市形象

進一步促進澳門經濟多元發展

抽疏舊區人口,減低人口密度

完善整個澳門的交通網絡

提升居民綜合生活質素

優化澳氹海濱城市景觀

預留土地作儲備以回應市民住屋需求

增加綠化休閒設施

P1N1

P2P1N1

P2P1N1

P2P1N1

P2P1N1

P2P1N1

P2P1N1

P2P1

6.686.52

6.326.71

6.576.466.496.506.586.52

6.136.14

6.616.526.436.616.59

6.366.84

6.736.866.786.81

6.64

0 2 4 6 8 10

第三章

第二節

電話調查研究簡報

Page 302: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302

初調中問及受訪者心中的新城填海區會是怎樣的地方,得到最多提及的是多綠化的地方(23.7%),其次為公屋/住宅/

平價樓(21.7%),休閒舒適地方再次(17.3%)。

與上圖相同問題,追訪樣本中,配套完善公共設施(32.9%)和多綠化/環保(32.6%)提及量最多,其次為娛樂設施

(23.5%)和供市民使用/為本地居民而設(18.4%)。

新樣本中,最多人提及綠化/環保(35.4%),其次為完善的配套設施(29.5%),空間更大/增加土地供應(17.8%)

和環境好/無污染/無煙/空氣好(17.1%)再次。

心目中的新城填海區會是一個甚麼樣的地方?(前十一位)有效回應人數:2015

初調(P1)

0%

23.7%

21.7%

17.3%

10.4%

9.7%

9.0%

8.4%

7.7%

6.2%

6.1%

4.6%

多綠化的地方/綠化長廊

公屋/住宅/平價樓

休閒/舒服地方

環境/無污染/無煙

交通方便/暢順

公共設施(醫療)

空間更大/多些地方/增加土地供應

靚地方

配套完善綜合化/綜合性的地方/社區/多元化

公園

娛樂設施

10% 20% 30%

心目中的新城填海區會是一個甚麼樣的地方?(前十一位) 有效回應人數:811(P2)、604(N1)

新樣本(N1) 追訪(P2)

0%

配套完善公共設施

多綠化/環保

娛樂設施

供市民使用/為本地居民而設

空間更大/增加土地供應

環境好/無污染/無煙/空氣好

漂亮的地方

交通方便/暢順

高樓/屏風化

旅遊地方

商業區

10% 20% 30% 40%

32.9%29.5%

32.6%35.4%

23.5%18.9%

18.4%15.5%

15.4%17.8%

14.9%17.1%

9.3%13.0%

8.2%9.0%

6.5%9.6%

6.5%7.3%

6.1%6.5%

Page 303: 新城填海區規劃

303

當問及受訪者最希望新城填海區能夠為其個人達到什麼目標時,三個調查結果都顯示,受訪者最希望能為個人達到“住宅/樓

宇單位”及“增加綠化休閒設施”的目標。

(6) . 對發展新城填海區的支持度

  有效回應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數 標準差 中位數 眾數

初調(P1) 1978 0 10 6.8 2.573 7 10

追訪(P2) 794 0 10 6.9 2.425 7 10

新樣本(N1) 594 0 10 7.0 2.489 7 10

對澳門發展新城填海區的支持度

整體來講,兩次調查三個群體給予澳門發展新城填海區的支持度,均以10分最多,5分和8分次之,7分和6分再次。

初調、追訪以及新樣本對澳門發展新城填海區的平均支持度亦相若(6.8 ,6.9,7.0),中位數和眾數均為7和10。

最希望新城填海區能為你個人達到甚麼目標,即能夠為你個人做有甚麼?(前三位)(單選)

有效回應人數:2015(P1)、811(P2)、604(N1)

5%

第一階段

(P1)

追訪

(P2)

新樣本

(N1)

0%

20.7%

14.6%

4.1%

21.4%

16.2%

4.4%

25.2%

18.6%

6.9%

住宅/樓宇單位

增加綠化休閒設施

擴大個人生活空間

住宅/樓宇單位

增加綠化休閒設施

一個供俏閒娛樂的地方

住宅/樓宇單位

增加綠化休閒設施

擴大個人生活空間

15%10% 25%20% 30%

第三章

第二節

電話調查研究簡報

對澳門發新城填海區的支持度有效回應人數:1978(P1)、794(P2)、594(N1)

新樣本(N1)初調(P1) 追訪(P2)

0

25%

20%

15%

10%

5%

0%

1 2 3 4 5 6 7 8 9 10

4.2

%3

.4%

3.4

%

0.8

%0

.7%

0.4

%

1.7

%1

.0%

1.1

% 2.9

%1

.8%

3.0

%

3.1

%2

.0%

2.7

%

18

.1% 20

.7%

18

.9%

11

.4%

12

.1%

11

.7% 15

.0%

14

.8%

12

.3%

17

.0%

17

.9%

17

.9%

3.6

%3

.8%

4.8

%

22

.2%

21

.8%

23

.8%

Page 304: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304

第三節 網絡調查研究簡報

為了透過不同的渠道接觸到更多的居民,以了解他們對於新城填海區域的了解、認知及參與情況,本研究於7月1日至8月

19日進行了網絡調查。

(1). 媒介使用及相關信息接收情況

回應人數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標準差 中位數 眾數

看報紙 289 0 7 5.4 2.07 6 7

看電視 299 0 7 6.0 1.80 7 7

聽電台 238 0 7 2.7 2.83 2 0

一星期內接觸特定媒體情況而言,電視和報紙均以6至7天比例最高(69.5%,54.5%),電台以沒有接觸最高(30.8%)。

受訪者一星期內,平均5.4日閱讀報紙(中位數6、眾數7);6日看電視(中位數、眾數均為7);2.7日聽電台(中位數2、眾

數0) 。

填答網絡問卷者獲知新城填海規劃一事的三大渠道為互聯網(73.7%,包含圖中所有紅色選項),報紙(65.4%)和電視

(52%)。

第三章

意見調查研究報告

主要透過甚麼渠道知道新城填海規劃?有效回應人數:321

報紙電視

互聯網—討論區互聯網—政府網站

電台互聯網—新聞網詀

互聯網—facebook電台—澳門講場

他人互聯網—博客(blog)

互聯網—其他其他

拒絕回答

65.4%

52.0%

17.8%17.4%

15.6%15.0%

10.6%5.6%

4.4%1.9%

8.7%1.6%

19.0%

0% 20% 40% 60% 80% 100%

請問您一星期有幾多天接觸以下媒體?有效回應人數:321

沒有 1-2天 3-5天 6-7天 難說/拒答

聽電台

看電視

看報紙

30.8% 10.6% 15.6% 17.1% 25.9%

2.5% 3.4% 17.8% 69.5% 6.9%

3.7% 7.8% 24.0% 54.5% 10.0%

0% 20% 40% 60% 80% 100%

Page 305: 新城填海區規劃

305

最多人看過新城填海規劃的小冊子(47.7%);其次是登錄工務局網站查閱相關資訊(36.4%);在互聯網討論區發表意

見(24.6%)、觀看公園或休憩區內展板(23.4%),以及參加新城填海規劃諮詢會(21.5%)三者的比重相若。

79.1%的受訪者認為評價媒體關於新城填海規劃的資訊不足夠(30.8%非常不足夠,48.3%稍為不足夠),只有14.9%的

受訪者認為足夠(11.5%,3.4%)。

在評價政府對於新城填海規劃諮詢活動的宣傳是否足夠時,75.7%受訪者認為不足夠(35.8%非常不足夠,39.9%稍為不

足夠),只有18.4%認為足夠(15.6%稍為足夠,2.8%非常足夠)。

最近有沒有透過以下途徑接觸新城填海規劃資訊/發表意見?有效回應人數:321

看新城填海規劃的小冊子

登錄工務局網站查閱新城填海規劃的資訊

在互聯網討論區發表對新城填海規劃的意見

觀看公園或休憩區內關於新城填海規劃的展板

參加新城填海規劃的諮詢會

電郵至相關部門查詢新城填海規劃的資訊

向議員表達對新城填海規劃的意見

接受新城填海規劃現場調查

在facebook上發表對新城填海規劃的意見

接受新城填海規劃電話訪問

寫信給傳媒/投稿發表對新城填海規劃的意見

打電話到澳門講場發表對新城填海規劃的意見

其他

47.7% 49.2%

36.4% 62.3%

24.6% 72.9%

23.4% 72.6%

21.5% 77.3%

7.5% 91.3%

7.5% 90.3%

6.9% 92.5%

6.9% 93.1%

4.4% 94.4%

3.7% 94.7%

1.9% 97.2%

10.6% 81.0%

3.1%

1.2%

2.5%

4.0%

1.2%

1.2%

2.2%

0.6%

0.0%

1.2%

1.6%

0.9%

8.4%

0% 20% 40% 60% 80% 100%

有 沒有 不記得

第三章

第三節

網絡調查研究簡報

媒體上關於新城填海規劃的資訊是否足夠?有效回應人數:321

非常不足夠 稍為不足夠 稍為足夠 非常足夠 不知/難說/拒答

30.8%

48.3%

11.5%

0%

20%

40%

60%

3.4%5.9%

政府對新城填海區規劃諮詢宣傳是否足夠?有效回應人數:321

非常不足夠 稍為不足夠 稍為足夠 非常足夠 不知/難說/拒答

35.8%39.9%

15.6%

0%

20%

40%

60%

2.8%5.9%

Page 306: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306

對澳門新城填海規劃此事有幾關注?有效回應人數:321

0分 1-3分 4-7分 8-10分 不清楚

0.6%5.9%

35.8%

0%

20%

40%

60% 54.2%

3.4%

有沒有和他人談論過新城填海規劃?有效回應人數:321

沒有 偶然 有時 經常 不知/拒答

34.9%

27.7%23.7%

0%

10%

20%

40%

30%

8.1%5.6%

近八成受訪者表示不知道新城填海諮詢的口號(77.3%),約兩成可以答出正確口號內容(20.6%)。

(2). 新城填海區關注度及信息處理機制

回應人數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 標準差 中位數 眾數

310 0.0 10.0 7.5 2.34 8.0 10.0

對新城填海區的關注度

在被問及對新城填海規劃一事的關注度時,54.2%的受訪者的評分在8-10分之間(高關注度),比例最高。關注程度平均

為7.5分,中位數為8,眾數10。

51.4%的受訪者表示偶然或有時(偶然27.7%,有時23.7%)有和他人談論過新城填海規劃,綜合比例最高。

新城填海區諮詢活動的口號是甚麼?有效回應人數:321

不知道 知道(不正確) 知道(正確)

77.3%

2.2%

20.6%

0%

20%

60%

40%

100%

80%

Page 307: 新城填海區規劃

307

在關於受訪者如何處理新城填海區信息的題目中,最多人同意“當我看完新城填海規劃的信息後,我有花時間去思考”的

表述(61.7%);最多人不同意“我從多種途徑獲取更多有關新城填海規劃的信息”(41.1%);一半一半態度最多的表述

是“我一直密切關注新城填海規劃的情況”(33.6%)。

(3). 新城填海區預期益處的認可度

問及受訪者覺得新城填海區能否帶來上述的改變時,橫向比較可得,選擇4-7分和8-10分的人群均多於各組中選擇0分或

1-3分的比例,說明受訪者對以上預期益處整體上持較為同意的態度。

縱向比較可得,“增加綠化休閒設施”4-7分和8-10分的百分比皆是八組中最高(34.6%,35.8%),是最受認同的一項。

是否同意以下的說法?有效回應人數:321

0% 20% 40% 60% 80% 100%

當我看完新城填海規劃的信息後,

我有花時間去思考

我從多種途徑獲取更多有關新城填海規劃

的信息

我一直密切關注新城填海規劃的情況

不同意 一半一半 同意 沒意見

13.1%

41.1% 28.3% 27.1%

43.0%33.6%20.2%

22.7% 61.7% 2.5%

3.4%

3.1%

第三章

第三節

網絡調查研究簡報

對下列說法的同意程度是?有效回應人數:321

0% 20% 40% 60% 80% 100%

提升澳門旅遊城市形象

促進澳門經濟多元發展度

抽疏舊區人口,減低人口密度

完善整個澳門嘅交通網絡

提升居民綜合生活質素

優化澳氹海濱城市景觀

預留土地作為儲備,回應市民住屋需求

增加綠化休閒設施

0分 1-3分 4-7分 8-10分 不清楚

8.1%

6.9%

7.2%

7.2%

8.1%

8.4%

7.8%

3.1%

13.1%

11.8%

15.0%

18.1%

10.9%

15.9%

16.2%

6.9%

30.5%

34.3%

34.3%

33.0%

31.8%

33.3%

30.5%

34.6%

28.3%

26.8%

24.6%

24.0%

29.3%

27.7%

27.4%

35.8%

19.9%

20.2%

19.0%

17.8%

19.9%

14.6%

18.1%

19.6%

Page 308: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308

新城填海區能夠⋯⋯ 有效回應 平均數 標準差 中位數 眾數

增加綠化休閒設施 258 6.8 2.68 7 10

能夠預留土地作為儲備,回應市民住屋需求 263 5.7 3.23 6 10

優化澳氹海濱城市景觀 274 5.6 3.18 6 10

提升居民綜合生活質素 257 5.9 3.17 6 10

完善整個澳門的交通網絡 264 5.3 3.08 5 5

抽疏舊區人口,減低人口密度 260 5.5 3.11 6 10

進一步促進澳門經濟多元發展 256 5.8 3.08 6 10

提升澳門旅遊城市形象 257 5.7 3.20 6 10

對於新城填海區的描述的同意度

對於以上關於新城填海區的功能描述,網絡調查受訪者最同意新城填海區能夠“增加綠化休閒設施”,同意度為6.8分;其

次是“提升居民綜合生活質素”(5.9分)。

對自己目前生活表示普通/一般的人群最多,近四成五(43.9%),25.8%表示不滿意(6.2%非常不滿意,19.6%不滿

意),29.5%表示滿意(25.5%滿意,4%非常滿意)。

(4). 社團參加情況

321外網絡調查受訪者中,超過半數有參加澳門的社團(52.3%),約四成沒有(41.1%),另有6.5%不願透露。

整體來說,對自己目前的生活是否滿意?有效回應人數:321

非常不滿意 不滿意 普通/一般 滿意 非常滿意 拒答

6.2%

19.6%

43.9%

0%

10%

30%

20%

50%

40%

25.5%

4.0%0.6%

請問您有沒有參加澳門的社團?有效回應人數:321

有 沒有 不便透露

52.3%

41.1%

0%

10%

30%

20%

60%

50%

40%

6.5%

Page 309: 新城填海區規劃

309

就參加的社團類型而言,文化/保育社團和青年團體最多且比重相若(16 .8%、15 .3%),傳統社團和專業團體相若

(12.5%、11.8%),社會服務機構和宗教團體相若(6.9%,5.6%)。

您參加的是哪個或哪些社團?有效回應人數:321

文化、保育團體

青年團體

傳統社團

專業團體

社會服務機構

宗教團體

環保團體

醫護團體

旅遊、會展、酒店業

交通運輸界別

房地產業界

新聞媒體組織

金融保險團體

其他

不便透露

16.8% 83.2%

15.3% 84.7%

12.5% 87.5%

11.8% 88.2%

6.9% 93.1%

5.6% 94.4%

3.1% 96.9%

3.1% 96.9%

2.8% 97.2%

0.9% 99.1%

0.9% 99.1%

0.9% 99.1%

0.6% 99.4%

6.2% 93.8%

1.2% 98.8%

0% 20% 40% 60% 80% 100%

是 不是

第三章

第三節

網絡調查研究簡報

Page 310: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310

(5). 人口資料

接 受 網 絡 調 查 的 人 群 中 , 男 性 比 例 高 於 女 性 ( 5 5 . 1 % , 4 4 . 9 % ) ; 2 5 - 3 4 歲 和 1 8 - 2 4 歲 的 年 齡 層 群 體 百 分 比 較 高

(39.6%,29.6%);教育程度以大學本科為主(47.7%);主要為就業人士(70.4%);職業身份多為管理階層/專業人

士(24.6%)以及白領/文職人員(23.7%);個人月入在12000元或以下者最多(43%)。

人口資料

男性 55.1﹪44.9﹪

3.1﹪29.6﹪

39.6﹪14.0﹪

9.3﹪1.9﹪0.9﹪2.5﹪

13.7﹪12.1﹪

47.7﹪19.0﹪

1.2﹪70.4﹪

22.4﹪1.2﹪1.9﹪0.6﹪0.9﹪0.9﹪2.8﹪5.0﹪

12.8﹪24.6﹪23.7﹪

1.9﹪3.4﹪

11.5﹪0.6﹪1.9﹪1.6﹪

43.0﹪28.7﹪

13.7﹪

女性性別

年齡

身份

個人

收入

學生年級

就業者職業身份

教育程度

13-17歲18-24歲25-34歲35-44歲45-54歲55-64歲

小學或以下初中高中

大專文憑/副學士大學本科

碩士博士就業學生

家庭主婦失業/待業/搵唔到野做

退休其他—請註明

初中高中大專

大學或以上管理階層,專業人士等

白領,文職人員藍領,勞動工人,服務員

商人/自僱人士(自己做老闆)/小販一般公務員

荷官博彩業

其他—請註明12000或以下

12001-2400024001或以上

0% 20% 40% 60% 80%

Page 311: 新城填海區規劃

311

居住在高士德及雅廉訪區的受訪者比例最高(15%)。

87.9%的受訪者平時有使用公共設施的習慣,佔所有網絡受訪者的大多數。

居住區域

2﹪0﹪

高士德及雅廉訪區

黑沙環及祐漢區

新橋區

下環區

氹仔中心區

荷蘭園區

黑沙環新填海區

筷子基區

中區

沙梨頭及大三巴區

台山區

海洋及小潭山區

氹仔:舊城及馬場區

青洲區

望廈及水塘區

新口岸區

氹仔:大學及北安灣區

東望洋區(松山區)

新口岸填海區及南灣湖填海區

南西灣及主教山區

林茂塘區

氹仔:北安及大潭山區

路環區

其他

拒答

4﹪ 6﹪ 8﹪ 10﹪ 12﹪ 14﹪ 16﹪

15.0﹪9.7﹪

6.2﹪6.2﹪

5.9﹪5.6﹪

5.0﹪5.0﹪5.0﹪

4.7﹪3.7﹪

3.4﹪3.4﹪

2.2﹪2.2﹪2.2﹪2.2﹪

1.9﹪1.9﹪

0.9﹪0.6﹪

0.3﹪0.3﹪

1.2﹪5.3﹪

平時有沒有使用公共設施,例如公園、公眾體育場所、公共圖書館、社區中心等?

有效回應人數:321

沒有 有 不知/難說/拒答

8.4%

87.9%

0%

20%

60%

40%

100%

80%

3.7%

第三章

第三節

網絡調查研究簡報

Page 312: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312

新城填海規劃第一階段諮詢活動包括公園及休憩區展覽巡迴,研究組於6月19日至8月18日期間進行,於展板放置的地方

訪問12歲或以上,部分曾經參觀展板的本澳居民,最終成功訪問了164名居民。

(1). 參觀原因

受訪市民中,約六成因為正巧經過而看展板(61.6%);近兩成見到展板,所以看看是什麽(19.5%);因為報紙電視有

提及,特意來看的不到一成(7.3%);逾一成因為關注新城填海一事而看展覽(11.6%)。

第四節 澳路氹16地點展覽現場調查研究簡報

為甚麼會看展板?有效回應人數:164

0%

11.6%

7.3%

19.5%

61.6%

關注新城填海一事

報紙電視有講,特意來看

見到展板,看看是什麽

正巧經過

20% 40% 80%60%

第三章

意見調查研究報告

Page 313: 新城填海區規劃

313

(2). 知悉展板的渠道、參與及觀感

八成左右的受訪者表示是因為正巧經過才知道此處有展板(80.5%),成為最主要原因。

逾八成半受訪者表示自己明白展板上展示的內容(62.8%稍為明白,24.4%完全明白),不明白者佔一成左右(2.4%完全

不明白,9.1%稍為不明白)。

看完展覽後,約八成受訪者認為自己增加了對新城填海區的認識(72.6%稍為有,7.9%非常有)。

0%

正巧經過

報紙

電視

互聯網—討論區

他人告知

其他

不清楚

20% 40% 80% 100%60%

怎樣知道這裡有關於新城填海區的展板?有效回應人數:164

80.5%

13.4%

5.0%

1.0%

0.6%

3.0%

1.2%

19.5%

86.6%

95.0%

99.0%

99.4%

97.0%

98.8%

是 不是

是否明白展板上展示的內容講甚麼?有效回應人數:164

完全唔明 稍為唔明 稍為明 完全明 不清楚/難說

2.4%9.1%

62.8%

0%

10%

30%

20%

70%

60%

50%

40%

24.4%

1.2%

看完展板後,對新城填海區的認識有沒有增加?有效回應人數:164

完全冇 冇 稍為明 非常有 不清楚/難說

1.8%

14.0%

72.6%

0%

20%

80%

60%

40%

7.9%3.7%

第三章

第四節

展覽現場調查研究簡報

Page 314: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314

覺得展板上的資料是否清晰?有效回應人數:164

非常唔清晰 稍為唔清晰 稍為清晰 非常清晰 不清楚/難說

4.9%

25.6%

51.8%

0%

20%

60%

40%

12.8%

4.9%

是否知道新城填海區包括多少個填海區域?有效回應人數:164

五個/A-E,51.8%

其他答案,26.2%

知道,78%不知道,

21.3%

拒答,

0.6%

近六成半受訪者認為展板上的資料清晰(51.8%稍為清晰,12.8%非常清晰)。

‧展板優點及需要改善之方面

當問今次展板的優點時,最多受訪者認為是可以了解新城填海事宜(20.1%);其次為認為內容清晰(7.3%)。

問及今次展板的改善方面,近三成受訪者認為資料的清晰具體程度需要改善(29 . 3%);近兩成認為可以播放影

片/動畫/互動功能/音樂(18 .9%);認為可以設專人講解,以及認為需要增加圖片或讓圖片更清晰者均逾一成

(12.2%,11.6%)。

‧部分受訪者有再來參觀展板及介紹親友來看展板的打算

問及下次會否再來看展板,逾八成可能會或一定會(55.5%,25.6%),比重最高,再來看的前四個原因是,想了解

更多、如果有時間、經過/得閒會再看,以及關心/了解澳門及政府的發展。

問及會否介紹親友來看展板,約六成可能會或一定會(45.4%,15.3%),比重最高;該人群回答的主要原因是想了

解更多/讓更多人知道/一齊參與。

(3). 對新城填海區的關注度及認知

回應人數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 標準差 中位數 眾數

157 0.0 10.0 7.1 2.2 7.0 10.0

對新城填海區的關注度

對新城填海區的關注程度平均為7.1分,屬中高關注程度,中位數為7,最多人回答10分(眾數),即最多受訪者為非常關

注。

近八成受訪者自稱知道新城填海區有多少區域,答對的受訪者(回答五個/A-E區)佔知道者中約一半(51.8%),答錯

佔自稱知道者中26.2%。

Page 315: 新城填海區規劃

315

問及新城填海區位置時,近三成受訪者答對1處(33.5%),答對2處者逾一成(12.8%),近兩成受訪者只知道大概的範

圍,不能講出正確位置(19.5%)。

約三成受訪者自稱知道新城填海區面積(29.9%),當中回答350公頃/3.5平方公里(準確答案)者佔近一成(8.5%);

回答300幾公頃/3點幾平方公里(較準確答案)者佔總體逾一成(11.6%)。

(4). 對新城填海區的感覺及期望

對於一系列關於新城填海區表述的同意程度,獲得最高同意度的是填海區能夠“增加綠化休閒設施”的表述(7.1分);“提升澳

門旅遊城市形象”、“優化澳氹海濱城市景觀”的認可度其次(皆6.8分)。

是否知道新城填海區的位置大約在哪裡?有效回應人數:164

0%

2.4%

19.5%

5.5%

5.5%

12.8%

33.5%

唔知道

全部答錯

澳門/氹仔等大範圍答案

答對4處

答對3處

答對2處

答對1處

10% 20% 40%30%

20.7%

是否知道新城填海區的面積有多大?有效回應人數:164

350公頃/3.5平方

公里,8.5%

300幾公頃/3點幾

平方公里,11.6%

其他答案,9.8%

拒答,0.6%

知道,

29.9%

不知道,

69.5%

是否同意以下關於新城填海區的說法?有效回應人數:164

0

6.8

6.8

6.6

6.6

6.3

5.9

5.7

增加綠化休閒設施

提升澳門旅遊城市形象

優化澳氹海濱城市景觀

進一步促進澳門經濟多元發展

預留土地作為儲備,回應市民住屋需求

提升居民綜合生活質素

抽疏舊區人口,減低人口密度

完善整個澳門既交通網絡

2 4 8 106

7.1

第三章

第四節

展覽現場調查研究簡報

Page 316: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316

最希望新城填海區能為你個人達到甚麼目標?有效回應人數:164

0

增加綠化休閒設施

擴大個人生活空間

住宅/樓宇單位

提升居民綜合生活質素

提高交通或出行的方便性

提升個人精神生活

提供更多就業機會

不知道/很難說

其他

10﹪ 20﹪ 30﹪

24.4﹪

13.4﹪

13.4﹪

10.4﹪

9.8﹪

4.3﹪

3.0﹪

3.7﹪

17.7﹪

近兩成半受訪者表達了希望新城填海區“增加綠化休閒設施”的個人願望(24.4%),比例最高;“擴大個人生活空間”

和“住宅/樓宇單位”其次,近一成半(13.4%)。另外,17.7%受訪者回答不知道/很難說,表示他們對新城填海區還未有

概念,因此未能清晰地表達意願。

心目中的新城填海區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 總數 回應百分比 個案百分比

增加綠化/環保 57 21.3% 34.8%

多休閒/休憩/娛樂設施的地方 46 17.2% 28.0%

有海濱/環境優美/有空間感 19 7.1% 11.6%

交通便利 17 6.3% 10.4%

休閒/舒適的地方 15 5.6% 9.1%

住宅/公屋 13 4.9% 7.9%

有規劃/綜合性/全新的城市 11 4.1% 6.7%

多元化 8 3.0% 4.9%

有商業/少住宅的地方 6 2.2% 3.7%

運動設施/空間 5 1.9% 3.0%

商住地方 5 1.9% 3.0%

沒有賭場/沒有商業地方 4 1.5% 2.4%

公共設施 4 1.5% 2.4%

多停車場/車位 3 1.1% 1.8%

有文化藝術氣息/設施 2 0.7% 1.2%

其他 16 6.0% 9.8%

不想填海 4 1.5% 2.4%

不知道/沒有想過 33 12.3% 20.1%

總計 268 100.0% 163.4%

最多受訪者對新城填海區的預期是綠化和環保,近三成半(34.8%);其次為多休閒/休憩/娛樂設施的地方,近三成

(28%);各有約一成左右的受訪者表示是有海濱/環境優美/有空間感(11.6%)、交通便利(10.4%),以及休閒/舒適

的地方(9.1%)。

(5). 對填海規劃的支持度及生活滿意度

  有效值 平均值 中位數 眾數 標準差 最小值 最大值

澳門發展新城填海區 159 7.0 7 10 2.5 0 10

以0分代表完全不支持,10分代表非常支持,有參與評分的受訪者對新城填海區的平均支持度為7分,中位數為7分,最多

受訪者回答10分。

Page 317: 新城填海區規劃

317

一半受訪者對目前生活持普通/一般態度(48.8%),約三成半表示滿意(28%滿意,7.3%非常滿意),約一成半表示不

滿意(4.9%非常不滿意,10.4%不滿意)。

(6). 人口資料

接受現場調查的受訪者中,以下特徵的人群所佔比例較高:男性(64%)、35-54歲(44.8%)、高中或以下教育程度

(66.7%)、個人月入9000元或以下(68.9%)、就業身份(59.1%)、職業為荷官(33.3%)。

人口資料特徵

男性 64.0﹪36.0﹪

34.4﹪44.8﹪

20.9﹪66.7﹪

29.0﹪4.3﹪

23.0﹪8.1﹪

59.1﹪10.4﹪

7.9﹪8.5﹪

14.0﹪2.1﹪2.1﹪4.2﹪

13.5﹪6.3﹪

33.3﹪14.6﹪

24.0﹪

女性性別

年齡

身份

個人

收入

職業

教育程度

15-3435-54

55或以上高中或以下

大專/副學士/大學本科碩士或以上

9000或以下9001-2700027001或以上

就業學生

家庭主婦/退休失業/待業/搵唔到野做

退休管理階層,專業人士等

白領,文職人員藍領,勞動工人,服務員

商人/自僱人士(自己做老闆)/小販一般公務員

荷官博彩業(非荷官的博彩業其他職位)

其他

0% 20% 40% 60% 80%

68.9﹪

整體來說,你對自己目前的生活滿不滿意?有效回應人數:164

非常不滿意 不滿意 普通/一般 滿意 非常滿意 不知道/

無意見

4.9%10.4%

48.8%

0%

10%

30%

20%

50%

40%

28.0%

7.3%

0.6%

第三章

第四節

展覽現場調查研究簡報

Page 318: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318現場調查的受訪者中,最多人住在海洋及小潭山區 (14.8%),這可能與海洋花園附近放置了一組展覽逾個多月有關。

近九成半受訪者平時會用公共設施(93.3%),比重可觀,沒有用到者僅逾半成(6.7%)。

居住區域有效回應人數:164

2﹪0﹪

海洋及小潭山區

黑沙環新填海區

下環區

黑沙環及祐漢區

氹仔中心區

台山區

沙梨頭及大三巴區

筷子基區

新口岸區

高士德及雅廉訪區

青洲區

中區

氹仔:舊城及馬場區

林茂塘區

新橋區

荷蘭園區

望廈及水塘區

東望洋區(松山區)

新口岸填海區及南灣湖填海區

南西灣及主教山區

氹仔:大學及北安灣區

其他

4﹪ 6﹪ 8﹪ 10﹪ 12﹪ 14﹪ 16﹪

14.8﹪12.3﹪

11.7﹪11.1﹪

8.0﹪6.2﹪6.2﹪

5.6﹪4.3﹪

3.1﹪2.5﹪2.5﹪2.5﹪

1.9﹪1.9﹪1.9﹪

0.6﹪0.6﹪0.6﹪0.6﹪0.6﹪0.6﹪

平時有沒有使用公共設施,例如公園、公眾體育場所、公共圖書館、社區中心等?

有效回應人數:164

沒有 有

6.7%

93.3%

0%

20%

60%

40%

100%

80%

Page 319: 新城填海區規劃

319

第五節 傳統媒體與網絡意見檢測研究簡報

對於傳統媒體及網絡意見的檢測,分為三個內容範圍,內容範圍一(2010/6/18至2010/6/25)、範圍二(2009/11/29至

2010/6/17及2010/6/26至2010/7/25)、範圍三 (2010/7/26至010/8/25) 。

對於本澳13個大眾傳媒和12個網絡論壇的系統檢視情況如下: 時間 內容範圍一 2010年6月18日至2010年6月25日

內容範圍二 2009年11月29日至2010年6月17日&2010年6月26日至2010年7月25日

內容範圍三 2010年7月26日至2010年8月25日

媒體 內容範圍一 總報道量90篇,新聞82篇,評論8

內容範圍二 總報道量784篇,新聞725篇,評論59篇

內容範圍三 總報道量231篇,新聞211篇,評論20篇

論壇 內容範圍一 總帖數39條,其中主帖9條、回帖30條;總點擊數1,218次

內容範圍二 總帖數1,062條,其中主帖134條、回帖928條;總點擊數30,216次

內容範圍三 總帖數69,其中主帖19條、回帖50條;總點擊數1,586次

社交網站 內容範圍二 youtube—15條影片;facebook—1個群組+3個活動

內容範圍 一(2010/6/18-2010/6/25)

(1). 傳統媒體檢視

首次日期 末次日期 總報道量 新聞 評論 頭版數

澳門日報 6月18日 6月23日 22 20 2 5

澳廣視 6月18日 6月25日 15 15 0 0

澳亞衛視 6月18日 6月20日 5 5 0 0

捷點資訊 6月18日 6月20日 2 2 0 0

市民日報 6月19日 6月21日 11 10 1 4

華僑報 6月19日 6月23日 11 10 1 3

現代澳門日報 6月19日 6月25日 3 2 1 1

新華澳報 6月19日 6月21日 3 2 1 1

正報 6月19日 6月21日 2 2 0 2

濠江日報 6月19日 6月25日 9 9 0 4

大眾報 6月20日 6月21日 4 4 0 4

澳門政府新聞局 6月20日 6月20日 1 1 0 0

訊報 6月25日 6月25日 2 0 2 0

傳統媒體報道統計

第三章

第五節

媒體與網絡意見檢測研究簡報

第三章

意見調查研究報告

Page 320: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320

《澳門日報》、澳廣視、澳亞衛視、以及《捷點資訊》是最早報道的四個媒體(6月18日)。《澳門日報》報道量最

大,22篇;澳廣視次之,15篇。

6月18日至25日,傳統媒體報道出現了一個明顯的高峰期,即19日到21日。19日,主要針對“三階段諮詢”做概況性介

紹;20日,則進一步介紹第一階段諮詢中的“三層面調研”模式;21日,具體到“三層面調研”的第三方委託機構和調查方法

的介紹。

新聞報道中,對於新城填海規劃的取向分佈,中立/客觀比重最高(70.7%)。評論亦然(62.5%)。

新聞和評論,對於政府諮詢活動均以中立/客觀態度為主(71%,75%)。

傳統媒體報導趨勢

報導數

6/18

8

28

26

16

13

8

0

5

10

15

20

25

30

6/19 6/20 6/21 6/22 6/23 6/24 6/25

對新城填海規劃取向性分佈(2010/6/18-2010/6/25 新聞)

對新城填海規劃取向性分佈(2010/6/18-2010/6/25 評訥)

反對/悲觀

中立/客觀

支持/樂觀

反對/悲觀

中立/客觀

支持/樂觀

5870.7%

2328.0%

337.5%

562.5%

11.2%

對政府諮詢活動取向性分佈(2010/6/18-2010/6/25 新聞)

對政府諮詢活動取向性分佈(2010/6/18-2010/6/25 評論)

反對/悲觀

中立/客觀

支持/樂觀

反對/悲觀

中立/客觀

支持/樂觀

112.5%

112.5%

1829.0%

675.0%

4471.0%

Page 321: 新城填海區規劃

321

(2). 網絡論壇檢視

觀察期內,本澳論壇對媒體的報道反應冷感,最多的兩日出現在21日和19日,這兩日各論壇的相關帖子數(主帖+回帖)

分別為12條和10條。

就新城填海規劃而言,網民以反對/悲觀和客觀/中立態度為主(48.7%,38 .5%);就政府諮詢活動而言,網民以中

立/客觀度為主(77.8%)。

對新城填海規劃取向性分佈(2010/6/18-2010/6/25)

對政府諮詢活動取向性分佈(2010/6/18-2010/6/25)

反對/悲觀

中立/客觀

支持/樂觀

反對/悲觀

中立/客觀

支持/樂觀

316.7%

512.8%

15.6%

1538.5%

1477.8%

1948.7%

觀察期每日發帖數、會員數、及新聞報道數

帖子數會員數 新聞數

6/18

0

5

10

15

20

25

30

11

8

10

10 6

6

10

12

16

8

71

3

2628

6/19 6/20 6/21 6/22 6/23 6/24 6/25

00

110

8

11

第三章

第五節

媒體與網絡意見檢測研究簡報

Page 322: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322

新城規劃面向

第一階段諮詢

質疑與回應

(3). 深度分析

討論面向 討論量 百分比

綠化及公共設施 35 238 71.3%

公共交通 31

環境保護/生態環境 20

綜合生活素質 20

房屋需求 18

海濱城市景觀 18

河道水利 17

區域融合 17

世界旅遊休閒中心 15

《城市規劃法》 11

經濟多元發展 9

中途倉規劃 6

五區規劃介紹/評價 5

人口規劃 5

世遺/文化保護 3

利用地下空間 3

填海區的制約問題 2

傷殘人士/老人院舍 1

建政府綜合辦公設施 1

要考慮防範自然災害的需要 1

廣泛收集民意 23 72 21.6%

三層調研介紹 17

公開透明/科學務實 16

第三方獨立機構 14

關係到「陽光政府」的理念 2

話題一: (政府)不會發展博彩 12 24 7.2%

話題二: (媒體)偷步填海 2

(政府)按既定程序/與中央保持良好溝通 5

(政府)解釋「偷步」 3

話題三: (媒體)懷疑填海區已有土地批給財團 1

(政府)澄清填填海區沒有土地批給財團 1

總計 334 100.0%

新城填海規劃新聞報道關注度排名

傳統媒體報道主題報道量由高到低分別為“新城規劃面向”(238)、“第一階段諮詢”(72)、“質疑與回應”(24)。

新城規劃面向,“綠化及公共設施”(35)是最多提及的話題; 第一階段諮詢,“廣泛收集民意”提及最多(23); 質

疑與回應,“不發展博彩業”報道最多(12)。

Page 323: 新城填海區規劃

323

新城規劃面向

第一階段諮詢

網民質疑

討論面向 討論量 百分比

房屋需求 6 33 55.9%

綠化及公共設施 6

公共交通 4

區域融合 4

經濟多元發展 3

世界旅遊休閒中心 3

環境保護/生態環境 2

海濱城市景觀 2

綜合生活素質 1

人口規劃 1

第四條澳氹通道連接兩幅填海地 1

河道水利 0

中途倉規劃 0

世遺/文化保護 0

殘疾人/老人院舍 0

《城市規劃法》 0

五區規劃介紹/評價 0

懷疑填海區已有土地批給財團 10 20 33.9%

質疑民調以免公開判給第三方 3

不相信不發展博彩 2

建豪宅問題 2

懷疑將有過半的土地建公共施的說法,質疑將來

會建豪宅出售 1

懷疑將有過半的土地建公共設施的說法 1

工程能為本地工人提供就業良機 1

公開透明/科學務實 2 7 10.2%

廣泛收集民意 2

第三方獨立機構 1

關係到「陽光政府」的理念 1

總計 52 100.0%

新城填海規劃網絡討論關注度排名

網絡論壇討論主題中,關注度由高到低分別為“新城規劃面向”(33)、“網民質疑”(20)、“第一階段諮詢”(7)。

新城規劃面向,“房屋需求”和“綠化及公共設施”討論量最多(6,6);網民質疑:“填海區已有土地批給財團”最多

(10); 第一階段諮詢各類目討論整體較少。

第三章

第五節

媒體與網絡意見檢測研究簡報

Page 324: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324

內容範圍二 (2009/11/29-2010/6/17及2010/6/26-2010/7/25)

(1). 傳統媒體檢視

  首次日期 末次日期 總報道量 新聞 評論 頭版數

澳門政府新聞局 2009/11/29 2010/1/8 4 4 0 0

澳廣視 2009/11/29 2010/6/9 40 40 0 0

澳門日報 2009/11/30 2010/6/17 140 138 2 10

華僑報 2009/11/30 2010/6/15 68 62 6 15

濠江日報 2009/11/30 2010/6/1 51 46 5 7

新華澳報 2009/11/30 2010/6/15 44 36 8 18

大眾報 2009/11/30 2010/6/1 20 18 2 18

正報 2009/11/30 2010/6/1 19 19 0 9

澳亞衛視 2009/11/30 2010/5/10 15 15 0 0

市民日報 2009/12/3 2010/6/15 64 57 7 5

訊報 2009/12/4 2010/2/26 9 0 9 0

現代澳門日報 2010/2/26 2010/6/10 16 16 0 1

傳統媒體報道統計(2009/11/29-2010/6/17)

  首次日期 末次日期 總報道量 新聞 評論 頭版數

澳門日報 2010/6/26 2010/7/25 77 71 6 6

市民日報 2010/6/26 2010/7/25 45 42 3 4

大眾報 2010/6/26 2010/7/25 23 23 0 2

現代澳門日報 2010/6/26 2010/7/25 12 12 0 5

澳廣視 2010/6/26 2010/7/25 36 36 0 0

澳亞衛視 2010/6/26 2010/7/18 6 6 0 0

華僑報 2010/6/27 2010/7/25 32 29 3 5

正報 2010/6/29 2010/7/24 21 19 2 7

新華澳報 2010/6/29 2010/7/24 20 17 3 0

澳門政府新聞局 2010/6/30 2010/7/9 3 3 0 0

訊報 2010/7/2 2010/7/16 3 0 3 0

濠江日報 2010/7/4 2010/7/25 16 16 0 8

傳統媒體報道統計(2010/6/26-2010/7/25)

2009/11/29-2010/6/17期間,澳廣視及澳門政府新聞局最早於2009年11月29日發佈中央同意澳門填海造地的新

聞,《澳門日報》報道量最大,140篇。

2010/6/26-2010/7/25期間,《澳門日報》報道量最大,77篇;《市民日報》次之,45篇。

傳統媒體報導趨勢(2009/11/29-2010/6/17)

報導數

200911/29

200911/30

200912/1

200912/4

200912/15

200912/18

20103/1

20103/5

20103/17

20103/18

20104/1

20105/21

20106/17

0

13 13 1315 14

2468

10121416

Page 325: 新城填海區規劃

325

2009/11/29-2010/6/17期間,高峰日的報道重點如下:

2009年11月30日,本澳媒體首次大規模報道中央同意填海批地一事;12月18日,多篇關於十年回歸的報道中,都有提及

填海造地。

2010年3月1日,主要報道新澳門學社促完善城規法,何潤生質疑政府容許發展商置換新城填海地等;3月17日,特首施政

報告的報道中,皆會提及新城填海事宜;4月1日,劉仕堯司長承諾新城區會先規劃後發展,《土地法》今年進入立法程序。

2010/6/26-2010/7/25期間,高峰日的報道重點如下:6月27日,第一階段公衆諮詢的“濱海城市設計”專家座談會;7

月10日,青年倡文化藝術注入新城填海區,第一階段公眾咨詢建築師協會諮詢場;7月13日,規劃諮詢“立法議員諮詢場”,劉仕

堯澄清B地段還未作批給,關翠杏倡土地公開競投,提高使用透明度,2020澳人口料69至75萬;7月19日,南灣湖C、D區規劃概

念性徵集活動,殘疾人冀新城區做好無障礙空間;7月25日,東北坊會能源辦討論新城填海區能源基礎設施的設置,公眾諮詢第二

場專家座談會。

2009/11/29-2010/6/17期間,對新城填海規劃,新聞和評論均以中立/客觀為主(69.2%,59%)。

對新城填海規劃取向性分佈(2009/11/29-2010/6/17 新聞)

對新城填海規劃取向性分佈(2009/11/29-2010/6/17 評論)

反對/悲觀

中立/客觀

支持/樂觀

反對/悲觀

中立/客觀

支持/樂觀

40.9%

12.6%

13529.69%

2359.0%

1538.5%

31269.2%

傳統媒體報導趨勢(2010/6/26-2010/7/25)

報導數

20106/26

20106/27

20106/29

20107/2

20107/10

20107/13

20107/14

20107/15

20107/17

20107/18

20107/19

20107/23

20107/24

20107/25

0

5

10

15

20

25

1721 21 20 18

第三章

第五節

媒體與網絡意見檢測研究簡報

Page 326: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326

2009/11/29-2010/6/17期間,新聞報道中,對於政府承諾諮詢民意言論以支持/樂觀為主 (80.9%)。同期沒有

同主題的評論文章出現。

2010/6/26-2010/7/25期間,新聞和評論中,皆以中立/客觀態度佔主導(82.8%,80%)。

2010/6/26-2010/7/25期間,對於政府諮詢活動,新聞報道逾八成持中立/客觀態度(82.1%),同期評論逾九成

聲音為中立/客觀(92.3%)。

對政府承諾諮詢活動取向性分佈(2009/11/29-2010/6/17 新聞)

反對/悲觀

中立/客觀

支持/樂觀

919.1%

3880.9%

對新城填海規劃取向性分佈(2010/6/26-2010/7/25 新聞)

反對/悲觀

中立/客觀

支持/樂觀

82.9%

3914.2%

22782.8%

對新城填海規劃取向性分佈(2010/6/26-2010/7/25 評論)

反對/悲觀

中立/客觀

支持/樂觀

315.0%

15.0%

1680.0%

對政府諮詢活動取向性分佈(2010/6/26-2010/7/25 評論)

反對/悲觀

中立/客觀

支持/樂觀

17.7%

1292.3%

對政府諮詢活動取向性分佈(2010/6/26-2010/7/25 新聞)

反對/悲觀

中立/客觀

支持/樂觀

21.2%

2816.7%

13882.1%

Page 327: 新城填海區規劃

327

(2). 網絡論壇檢視

2009/11/29-2010/6/17期間,本澳論壇出現兩個討論高峰日(2009/12/1,2010/3/16)。

2009年12月1日,網絡論壇多針對前兩日新聞媒體關於中央同意填海造地的報道作出討論; 2010年3月16日,施政報告

引起討論高峰,當中部分主帖會提到填海造地的信息,但回帖中針對此事的討論較少,故實際相對討論量不多。

2010/6/26-2010/7/25期間,本澳論壇出現兩個討論高峰日(7/13,7/16)。

7月13日,當日討論高峰主要針對兩則新聞,一個是2020澳人口料69至75萬,當中有對於新城人口規劃的討論;另一個

是有網民發帖質疑為何“立法議員諮詢場”29名議員僅有15名出席。

7月16日,議員缺席介紹會事件進一步升級,當日網絡討論大多與此事相關。

觀察期每日發帖數、會員數及新聞報道數(2009/11/29-2010/6/17)

200911/29

200911/30

200912/1

200912/2

200912/3

200912/4

200912/16

20101/1

20102/8

20103/9

20103/14

20103/15

20103/16

20105/13

20106/17

0

207

9676

3

5250

100

150

200

250

會員數 帖子數 新聞數

12

觀察期每日發帖數、會員數及新聞報道數(2010/6/26-2010/7/25)

20106/26

20106/27

20106/29

20107/2

20107/4

20107/8

20107/10

20107/13

20107/14

20107/15

20107/16

20107/22

20107/17

20107/23

20107/18

20107/24

20107/19

20107/25

0

10

20

30

50

40

70

60

會員數 帖子數 新聞數

� �

�48

43

21

65

31

6第三章

第五節

媒體與網絡意見檢測研究簡報

Page 328: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328

2009/11/29-2010/6/17期間,針對新城填海規劃, 除不相關回帖外,客觀/中立言論比例最高(21.1%)。 針對

政府承諾諮詢民意言論,“不相關回帖”佔主導(95.8%)。

2010/6/26-2010/7/25期間,針對新城填海規劃,除不相關回帖外,“客觀/中立”聲音最高(20.6%)。政府諮

詢活動類似,近二成五為“客觀/中立”態度(24.9%)。

對新城填海規劃取向性分佈(2009/11/29-2010/6/17)

對政府承諾諮詢活動取向性分佈(2009/11/29-2010/6/17)

反對/悲觀

中立/客觀

支持/樂觀

不相關回帖

反對/悲觀

中立/客觀

支持/樂觀

不相關回帖

10315.3%

7711.4%

64595.8%

35152.2%

14221.1%

131.9%

152.2%

對新城填海規劃取向性分佈(2010/6/26-2010/7/25)

對新城填海規劃取向性分佈(2010/6/26-2010/7/25)

反對/悲觀

中立/客觀

支持/樂觀

不相關回帖

反對/悲觀

中立/客觀

支持/樂觀

不相關回帖

328.2%

133.3%

27570.7%

26467.9%

8020.6%

9724.9%

61.5%

112.8%

Page 329: 新城填海區規劃

329

(3). 深度分析

討論面向 討論量 百分比

新城規劃/期望 房屋需求 93 529 87.6%

綠化及公共設施 80

公共交通 66

經濟多元發展 59

綜合生活素質 45

中途倉規劃 36

環境保護/生態環境 30

城市規劃法/土地法 26

海濱城市景觀 17

五區規劃介紹/評價 11

第四條澳氹跨海橋 11

殘疾人/老人院舍 10

世界旅遊休閒中心 9

河道水利 8

世遺/文化保護 6

人口規劃 5

重新劃分行政區域 5

發展教育 4

區域融合 3

可持續發展 3

文化藝術/創意產業 1

政法大樓群 1

相關話題 不會發展博彩 25 41 6.8%

賤價批地/批地不公開/利益輸送

濫用土地/官商勾結 9

偷步填海 5

水浸問題/打樁機噪音 2

政府承諾諮詢民意言論 34 5.6%

總計 604 100.0%

新城填海規劃新聞報道關注度排名 (2009/11/29-2010/6/17)

第三章

第五節

媒體與網絡意見檢測研究簡報

Page 330: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330

討論面向 討論量 百分比

新城規劃/期望 房屋需求 59 155 61.3%

綠化及公共設施 23

經濟多元發展 19

公共交通 19

發展教育 7

河道水利 7

五區規劃介紹/評價 5

環境保護/生態環境 3

海濱城市景觀 3

世遺/文化保護 3

殘疾人/老人院舍 2

中途倉規劃 2

增加就業 1

城市規劃法/土地法 1

綜合生活素質 1

相關話題 賤價批地/批地不公開/利益輸送

官商勾結 42 83 32.8%

不會發展博彩/不相信不會發展博彩 21

偷步填海 4

水浸問題/沉降問題/屏風樓 4

破壞生態 6

建豪宅/改變土地用途 6

政府承諾諮詢民意言論 15 5.9%

總計 253 100.0%

新城填海規劃網絡討論關注度排名(2009/11/29-2010/6/17)

2009/11/29-2010/6/17期間:

主題而言,媒體報道與論壇民意排序一致,信息量由高到低均為“新城規劃/期望”、“相關話題”、“政府承諾諮詢民

意言論”。

具體話題來看,媒體關注“房屋需求”和“綠化及公共設施”(93,80),論壇最關注“房屋需求”和“賤價批地/批地

不公開/利益輸送/官商勾結”(59,42)。

Page 331: 新城填海區規劃

331

討論面向 討論量 百分比

新城規劃/期望 綠化及公共設施 66 316 88.3%

環境保護/生態環境 51

公共交通 50

世界旅遊休閒中心 25

房屋需求 23

海濱城市景觀 13

文化藝術/創意產業 13

五區規劃介紹/評價 12

綜合生活素質 9

中途倉規劃 8

政法大樓群 8

城市規劃法/土地法 8

人口規劃 7

區域融合 6

可持續發展 6

河道水利 5

經濟多元發展 3

殘疾人/老人院舍 1

發展教育 1

污水廠遷離 1

相關話題 賤價批地/批地不公開/利益輸送

濫用土地/官商勾結 15 31 8.7%

偷步填海 9

水浸問題/打樁機噪音 4

不會發展博彩 2

假諮詢 1

諮詢民意 廣泛收集民意 8 11 3.1%

公開透明/科學務實 3

總計 358 100.0%

新城填海規劃新聞報道關注度排名(2010/6/26-2010/7/25)

第三章

第五節

媒體與網絡意見檢測研究簡報

Page 332: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332

討論面向 討論量 百分比

新城規劃/期望 公共交通 16 100 47.6%

文化藝術 16

綠化及公共設施 13

污水廠遷離 13

房屋需求 7

環境保護/生態環境 7

海濱城市景觀 6

世界旅遊休閒中心 5

經濟多元發展 4

人口規劃 4

中途倉規劃 3

五區規劃介紹/評價 2

綜合生活素質 1

世遺/文化保護 1

城市規劃法/土地法 1

區域融合 1

諮詢民意 議員稱因未收到通知而缺席介紹會 65 77 36.7%

廣泛收集民意 8

公開透明/科學務實 4

網民質疑 賤價批地/批地不公開/利益輸送

官商勾結 24 31 14.8%

不會發展博彩/不相信不會發展博彩 4

偷步填海 2

水浸問題/沉降問題/屏風樓 1

總計 208 100.0%

新城填海規劃網絡討論關注度排名(2010/6/26-2010/7/25)

2010/6/26-2010/7/25期間:

主題而言,媒體報道量由高到低為“新城規劃/期望”、“相關話題”、“諮詢民意”;而論壇民意則為“新城規劃/期

望”、“諮詢民意”、“相關話題”。

具體話題來看,媒體對綠化及公共設施報道最多(66),論壇最關注議員缺席介紹會(65)。

(4). 社交媒體檢視

YouTube中,關於“5GOs行動”的影片最為引人注目,觀看人數明顯高過其他相關影片。facebook中,關於“文化注入

新舊城”的群組和活動都表現突出,無論是群組成員數,還是活動的確定參加人數,都十分可觀。

Page 333: 新城填海區規劃

333

內容範圍三 (2010/7/26-2010/8/25)

(1). 傳統媒體檢視

首次日期 末次日期 總報道量 新聞 評論 頭版數

澳門日報 7/26 8/24 66 53 13 3

市民日報 7/26 8/23 36 32 4 6

華僑報 7/26 8/23 30 29 1 4

新華澳報 7/26 8/23 18 18 0 0

正報 7/26 8/23 17 17 0 6

現代澳門日報 7/26 8/23 14 14 0 8

大眾報 7/26 8/23 9 9 0 2

濠江日報 7/26 8/22 11 9 2 3

澳亞衛視 7/26 8/14 7 7 0 0

澳廣視 7/28 8/22 18 18 0 0

澳門政府新聞局 7/29 8/13 4 4 0 0

訊報 7/30 7/30 1 1 0 0

總計 231 211 20 32

傳統媒體報道統計(2010/7/26-2010/8/25)

除澳廣視、澳門新聞局、以及《訊報》外,其他媒體均在7月26日就開始了報道。報道總量而言:《澳門日報》報道量最大。

7月26、31日、 8月8、10、11、15、18、22日,都是有較多相關報道的日期。報道主題亦隨著時間推移不斷變化。

新聞報道和評論中,對於新城填海規劃,均以客觀/中立態度為主(90%,80%)。

傳統媒體報導趨勢(2010/7/26-2010/8/25)

報導數

20107/26

20107/28

20107/30

20108/1

20108/3

20108/5

20108/7

20108/9

20108/11

20108/13

20108/15

20108/17

20108/19

20108/23

20108/21

0

5

10

14

22

9

15 16 15

11

16

15

20

25

對新城填海取向性分佈(2010/7/26-2010/8/25 新聞)

反對/悲觀

中立/客觀

支持/樂觀

10.5%

209.5%

19090.0%

對新城填海取向性分佈(2010/7/26-2010/8/25 評論)

反對/悲觀

中立/客觀

支持/樂觀

315.0%

1680.0%

15.0%

第三章

第五節

媒體與網絡意見檢測研究簡報

Page 334: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334

新聞和評論中,對於政府諮詢活動,除去不相關討論外,均以中立/客觀比重最高(42.2%,30%),後者的反對/悲觀

聲音亦較為突出(20%)。

(2). 網絡論壇檢視

監測期內,7月30日、8月6、10日的發帖量,較其他日期多,但最多一日(7/30),也不過17條民意帖,說明論壇討論

量嚴重不足。

針對新城填海規劃和政府諮詢活動, 網絡論壇均為中立/客觀態度最多 (73.9%,34.8%),後者的反對/悲觀亦較為

突出(15.9%)。

對政府諮詢活動取向性分佈(2010/7/26-2010/8/25 新聞)

反對/悲觀

中立/客觀

支持/樂觀

不相關回帖

41.9%

167.6%

10248.3%

8942.2%

對政府諮詢活動取向性分佈(2010/7/26-2010/8/25 評論)

反對/悲觀

中立/客觀

支持/樂觀

不相關回帖

735.0%

630.0%

420.0%

315.0%

20108/25

20108/23

觀察期每日發帖數、會員數及新聞報道數(2010/7/26-2010/8/25)

20107/26

20107/28

20107/30

20108/1

20108/3

20108/5

20108/7

20108/9

20108/11

20108/13

20108/15

20108/17

20108/21

20108/19

0

5

10

15

20

25

13

17

22

7

9

4

6

15

會員數 帖子數 新聞數

對新城填海規劃取向性分佈(2010/7/26-2010/8/25)

反對/悲觀

中立/客觀

支持/樂觀

無法判斷

不相關回帖

11.4%

11.4%

1623.2%

5173.9%

對政府諮詢活動取向性分佈(2010/7/26-2010/8/25)

反對/悲觀

中立/客觀

支持/樂觀

無法判斷

不相關回帖

1014.5%

2434.8%

2333.3%

1115.9%

11.4%

Page 335: 新城填海區規劃

335

(3). 深度分析

討論面向 報道量 百分比

新城規劃 綠化及公共設施 84 473 85.1%

公共交通 75

環境保護/生態環境 57

《城市規劃法》/土地法 31

海濱城市景觀 27

區域融合 24

房屋需求 23

世界旅遊休閒中心 22

文化藝術/文化創意產業 21

經濟多元發展 19

世遺/文化保護 19

綜合生活素質 15

河道水利 14

政法大樓群 7

五區規劃介紹/評價 6

中途倉/修車場等厭惡性行業 5

火葬場/骨灰龕場所 5

樓宇高度限制/屏風樓 5

殘疾人/老人院舍 4

人口規劃 3

教學用地 3

其他 4

第一階段公眾諮詢活動 整體提及 19 52 9.4%

廣泛收集民意 13

第一階段諮詢結束 7

第三方獨立機構 5

網絡諮詢渠道 1

其他 7

相關話題 還地債 16 31 5.6%

土地批給方式探討(公開批給) 6

水浸問題 2

假諮詢 2

懷疑填海區已被利益集團瓜分/

利益輸送 2

其他 3

總計 556 100%

新城填海規劃新聞報道關注度排名 (2010/7/26-2010/8/25)

報道主題,按報道量由高到低排名,分別為“新城規劃”(473)、“第一階段公眾諮詢活動”(52)、以及“相關話題”

(31)。各主題中提及最多的話題依次為,“綠化及公共設施”(84)、“整體提及”(19)、以及“還地債”(16)。

第三章

第五節

媒體與網絡意見檢測研究簡報

Page 336: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336

討論面向 討論量 百分比

新城規劃 公共交通 7 30 57.7%

文化藝術/文化創意產業 7

房屋需求 6

綠化及公共設施 5

五區規劃介紹/評價 1

人口規劃 1

樓宇高度限制/屏風樓 1

其他 2

相關話題 還地債 8 17 32.7%

懷疑填海區已被利益集團瓜分/

利益輸送 5

假諮詢 2

其他 2

第一階段公眾諮詢活動 整體提及 4 5 9.6%

第一階段諮詢結束 1

總計 52 100%

新城填海規劃網絡討論關注度排名 (2010/7/26-2010/8/25)

主題討論量由高到低排名,依次為“新城規劃”(30)、“相關話題”(17)、以及“第一階段公眾諮詢活動”(5)。

具體話題的討論量整體較少。

Page 337: 新城填海區規劃

337

日期 時間 地點 活動內容 出席政府代表、嘉賓 出席嘉賓、團體機構代表

活動紀事第四章

第一節 諮詢活動時間表

新城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宣傳活動

黃中原建築師

基層團體

專業團體

建築置業團體

金融團體

保險業

酒店業團體

余榮讓先生

方念湘先生

本澳各界團體代表及居民

公民力量成員

澳門建築師協會會員

立法會全體議員

運輸工務司劉仕堯司長

運輸工務司司長辦公室黃振東主任

港務局黃穗文局長

建設發展辦公室周惠民副主任

土地工務運輸局劉榕廳長

交通事務局鄺偉卓廳長

環境保護局馮詠阡廳長

建設發展辦公室周惠民副主任

土地工務運輸局劉榕廳長

運輸工務司司長辦公室黃振東主任

港務局黃穗文局長

建設發展辦公室周惠民副主任

土地工務運輸局劉榕廳長

交通事務局鄺偉卓廳長

環境保護局馮詠阡廳長

土地工務運輸局劉榕廳長

「易研方案(澳門)研究總監

張榮顯博士

建設發展辦公室周惠民副主任

土地工務運輸局劉榕廳長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石楠秘書長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朱子瑜副總規劃師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朱榮遠副總規劃師

香港規劃署特別職務部李志苗助理署長

土地工務運輸局劉榕廳長

交通事務局鄺偉卓廳長

環境保護局馮詠阡廳長

土地工務運輸局劉榕廳長

港務局郭光華廳長

交通事務局鄺偉卓廳長

環境保護局馮詠阡廳長

建設發展辦公室馬文俊建築師

運輸工務司劉仕堯司長

運輸工務司司長辦公室黃振東主任

港務局黃穗文局長

交通事務局汪雲局長

建設發展辦公室周惠民副主任

土地工務運輸局劉榕廳長

環境保護局馮詠阡廳長

記者會

澳視新聞檔案

(錄影)

公眾諮詢場

新城填海區規

劃諮詢意見調

查研究記者會

澳門講場

“濱海城巿設

計”專家座

談會

澳門公民力量

諮詢場

澳門建築師協

會諮詢場

立法會諮詢場

澳門藝術博

物館(演講

廳)

澳門電視台

澳門理工

學院

(禮堂)

舊區重整諮

詢委員會

澳門電台

澳門旅遊活

動中心

澳門公民力

量會址

舊區重整諮

詢委員會

旅遊活動

中心

15:00

10:30

15:00

15:00

08:30

15:00

20:00

18:30

11:00

18日

(周五)

19日

(周六)

19日

(周六)

20日

(周日)

25日

(周五)

26日

(周六)

30日

(周三)

9日

(周五)

12日

(周一)

7月

6月

第四章

第一節

諮詢活動時間表

Page 338: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338

日期 時間 地點 活動內容 出席政府代表、嘉賓 出席嘉賓、團體機構代表

50個團體代表

街坊會成員

旅遊發展輔助委員會全體

委員

交通運輸團體、環保團體等

成員

澳門傷殘人士服務協進會

成員

中區、北區、離島三個社諮

會成員

智障人士及其家長

教友

青年議政班學生

本澳各界團體代表及居民

海洋花園業主及住戶

運輸工務司司長辦公室黃振東主任

土地工務運輸局劉榕廳長

港務局郭光華廳長

交通事務局鄺偉卓廳長

環境保護局馮詠阡廳長

土地工務運輸局劉榕廳長

港務局郭光華廳長

交通事務局鄺偉卓廳長

環境保護局馮詠阡廳長

運輸工務司司長辦公室黃振東主任

建設發展辦公室周惠民副主任

土地工務運輸局劉榕廳長

港務局郭光華廳長

交通事務局鄺偉卓廳長

環境保護局馮詠阡廳長

運輸工務司司長辦公室黃振東主任

港務局黃穗文局長

建設發展辦公室周惠民副主任

土地工務運輸局劉榕廳長

交通事務局鄺偉卓廳長

環境保護局馮詠阡廳長

土地工務運輸局劉榕廳長

土地工務運輸局劉榕廳長

港務局郭光華廳長

交通事務局鄺偉卓廳長

環境保護局馮詠阡廳長

土地工務運輸局伍玉美規劃師

土地工務運輸局周妙英建築師

土地工務運輸局劉榕廳長

交通事務局鄺偉卓廳長

土地工務運輸局劉榕廳長

港務局郭光華廳長

交通事務局鄺偉卓廳長

環境保護局馮詠阡廳長

建設發展辦公室馬文俊建築師

運輸工務司司長辦公室黃振東主任

廣東省城市發展研究中心宋勁松主任

香港規劃署黃偉民助理署長

珠海市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吳軾局長

珠海市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管恩紅副局長

珠海市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梁玉昭副局長

土地工務運輸局劉榕廳長

港務局郭光華廳長

交通事務局鄺偉卓廳長

環境保護局馮詠阡廳長

建設發展辦公室馬文俊建築師

澳門團體行政

提高班諮詢場

澳門街坊會聯

合總會諮詢場

旅遊發展輔助

委員會諮詢場

公眾諮詢場

澳門傷殘人士

服務協進會諮

詢場

分區社區服務

諮詢委員會諮

詢場

特殊奧運會諮

詢場

教區諮詢場

澳門青年聯合

會青年議政班

諮詢場

“共建世界級

濱海城巿”專

家座談會

海洋花園業

主、住戶諮

詢場

中國銀行大

廈33樓

栢惠活動

中心

旅遊活動

中心

澳門科學技

術發展基金

(演講廳)

牧場街澳門

大廈D座

舊區重整諮

詢委員會

牧場街澳門

大廈B座

主教府

澳門青年聯

合會會址

澳門文化

中心

海洋花園海

洋大廈4樓

行政中心

18:30

20:30

11:00

15:00

15:00

18:30

15:00

9:00

10:00

15:00

20:00

16日

(周五)

17日

(周六)

18日

(周日)

21日

(周三)

23日

(周五)

24日

(周六)

25日

(周日)

7月

Page 339: 新城填海區規劃

339

日期 時間 地點 活動內容 出席政府代表、嘉賓 出席嘉賓、團體機構代表

聾啞人士

舊諮會全體委員

工聯負責人及會員

文化諮詢委員會全體委員

社服機構、醫護團體、離島坊

會、其他團體的成員

弱智人士家長協進會成員

中心長者

仁協之友成員

中心負責人和成員

民建聯負責人及成員

吳國昌議員、區錦新議員

工程師學會負責人及其會員

土地工務運輸局羅瑾瑜規劃師

土地工務運輸局李寶華高級技術

運輸工務司劉仕堯司長

運輸工務司司長辦公室黃振東主任

土地工務運輸局劉榕廳長

港務局郭光華廳長

交通事務局鄺偉卓廳長

環境保護局馮詠阡廳長

土地工務運輸局劉榕廳長

港務局郭光華廳長

交通事務局鄺偉卓廳長

環境保護局馮詠阡廳長

土地工務運輸局劉榕廳長

交通事務局鄺偉卓廳長

港務局郭宏巍高級技術員

環境保護局梁婉芬高級技術員

建設發展辦公室周惠民副主任

土地工務運輸局劉榕廳長

交通事務局鄺偉卓廳長

港務局郭宏巍高級技術員

環境保護局梁婉芬高級技術員

土地工務運輸局李寶華高級技術員

土地工務運輸局伍玉美規劃師

土地工務運輸局周妙英建築師

土地工務運輸局劉榕廳長

港務局郭光華廳長

交通事務局鄺偉卓廳長

環境保護局梁婉芬高級技術員

運輸工務司司長辦公室黃振東主任

土地工務運輸局劉榕廳長

港務局郭光華廳長

環境保護局歐志丹高級技術員

交通事務局鄺兆風高級技術員

土地工務運輸局劉榕廳長

交通事務局鄺偉卓廳長

港務局郭宏巍高級技術員

環境保護局歐志丹高級技術員

土地工務運輸局劉榕廳長

港務局郭光華廳長

交通事務局鄺偉卓廳長

環境保護局馮詠阡廳長

運輸工務司司長辦公室黃振東主任

土地工務運輸局劉榕廳長

交通事務局鄺偉卓廳長

港務局郭宏巍高級技術員

環境保護局歐志丹高級技術員

聾人服務中心

諮詢場

舊區重整諮詢

委員會諮詢場

澳門工會聯合

總會諮詢場

文化諮詢委員

會諮詢場

公眾諮詢場

弱智人士家長

協進會諮詢場

康暉日間護理

中心長者諮

詢場

澳門仁協之友

聯誼會諮詢場

可持續發展研

究中心諮詢場

民眾建澳聯盟

諮詢場

澳門工程師學

會諮詢場

筷子基石仔堆

巷33號地下

舊區重整諮

詢委員會

澳門工會聯

合總會會址

舊區重整諮

詢委員會

澳門理工學

院(禮堂)

弱智人士家長

協進會會址

康暉日間護

理中心

澳門仁協之

友聯誼會

會址

可持續發展

研究中心

會址

民眾建澳聯

盟會址

土地工務運

輸局

澳門工程師

學會會址

20:00

11:00

10:00

11:00

15:00

13:30

10:00

15:00

15:30

20:30

15:00

18:00

26日

(周一)

28日

(周三)

29日

(周四)

30日

(周五)

31日

(周六)

5日

(周四)

6日

(周五)

8月

7月

第四章

第一節

諮詢活動時間表

Page 340: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340

日期 時間 地點 活動內容 出席政府代表、嘉賓 出席嘉賓、團體機構代表

地點 日期 天數 地點 日期 天數

澳路氹16地點巡迴展覽表

中心服務對象

婦聯負責人及會員

青年團體、宗教團體、媒體

組織等團體成員

石油業商會成員

房地產團體、文化團體、保

育團體等團體代表

現場觀眾包括:工程師學會

成員、新青協成員及其他青

年團體成員

土地工務運輸局羅瑾瑜規劃師

土地工務運輸局李寶華高級技術

港務局郭光華廳長

交通事務局鄺偉卓廳長

環境保護局馮詠阡廳長

土地工務運輸局羅瑾瑜規劃師

建設發展辦公室周惠民副主任

港務局郭光華廳長

交通事務局鄺偉卓廳長

環境保護局馮詠阡廳長

土地工務運輸局羅瑾瑜規劃師

土地工務運輸局劉榕廳長

港務局郭光華廳長

交通事務局鄺偉卓廳長

環境保護局馮詠阡廳長

運輸工務司司長辦公室黃振東主任

土地工務運輸局劉榕廳長

港務局郭光華廳長

交通事務局鄺偉卓廳長

環境保護局馮詠阡廳長

建設發展辦公室馬文俊建築師

主持:葉國華先生、陳志峰先生

嘉賓:工務運輸司司長辦公室主任黃振東主任

嘉賓:澳門工程師學會會長梁文耀會長

澳門中華新青年協會理事長高岸聲理事長

網絡5gos群組代表鄺華歡先生

明愛家庭服務

中心諮詢場

澳門婦女聯合

總會諮詢場

公眾諮詢場

石油業商會諮

詢場

公眾諮詢場

眾議館

(錄影)

庇道學校

澳門婦女聯

合總會會址

澳門理工學

院(禮堂)

舊區重整諮

詢委員會

澳門旅遊塔

會展娛樂

中心

(四樓)

綜藝二館

10:00

11:00

15:00

15:00

15:00

18:15

8月 7日

(周六)

13日

(周五)

14日

(周六)

18日

(周三)

黑沙環公園 6月19日至6月26日 8天 海洋大馬路休憩區(海洋花園旁邊) 6月19日至6月26日 8天

康公廟前地 6月27日至7月4日 8天 司打口休憩區 6月27日至7月4日 8天

氹仔花城公園長廊 7月5日至7月12日 8天 紀念孫中山紀念公園 7月5日至7月12日 8天

氹仔嘉模墟 7月13日至7月20日 8天 運動場圓形地 7月13日至7月20日 8天

祐漢街巿公園 7月21日至7月28日 8天 塔石廣場 7月21日至7月28日 8天

白鴿巢公園 7月29日至8月4日 7天 三盞燈休憩區 7月29日至8月4日 7天

媽閣廟前地 8月5日至8月11日 7天 宋玉生公園 8月5日至8月11日 7天

綠楊花園休憩區 8月12日至8月18日 7天 意度亞馬忌士花園 8月12日至8月18日 7天

氹仔海洋花園公園廣場 7月12日至8月6日 25天

Page 341: 新城填海區規劃

341

活動紀事第四章

第二節 諮詢活動圖片集

第四章

第二節

諮詢活動圖片集

六月十八日,運輸工務司司長劉仕堯主持

「新城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記者招待會

六月廿六日,「濱海城巿設計」專家座談會

七月十四日,澳門社團行政提高班諮詢場

六月十九日,首場公眾諮詢場

七月十二日,立法議員諮詢場

七月十二日, 立法議員諮詢場

Page 342: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342

七月十七日,公眾諮詢場 – 第二場

七月廿一日,分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諮詢場

七月廿三日,澳門特殊奧運會諮詢場

七月十八日,澳門傷殘人士服務協進會諮詢場

七月廿三日,海洋花園業主、住戶諮詢場

七月十四日, 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諮詢場

Page 343: 新城填海區規劃

343

七月廿四日, “共建世界級濱海城巿”專家座談會

七月廿五日,澳門青年議政能力訓練計劃學員諮詢場

七月廿八日,舊區重整諮詢委員會諮詢場

七月廿四日, 粵港澳三地專家出席

“共建世界級濱海城巿”專家座談會

七月廿六日,聾人服務中心諮詢場

七月廿四日,澳門教區諮詢場

第四章

第二節

諮詢活動圖片集

Page 344: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344

七月廿九日,澳門工會聯合總會諮詢場

七月三十日,政府跨部門工作小組和民眾建澳聯盟

舉行諮詢後,與代表合照

七月三十一日,公眾諮詢場 — 第三場

七月廿九日,澳門工程師學會諮詢場

七月三十日,文化諮詢委員會諮詢場

七月廿九日, 政府跨部門工作小組與

吳國昌、區錦新兩位議員進行諮詢

Page 345: 新城填海區規劃

345

八月五日,弱智人士家長協進會諮詢場

八月六日,康暉日間護理中心長者諮詢場八月六日,澳門仁協之友聯誼會諮詢場

八月七日,公眾諮詢場 — 第四場

七月三十一日, 工作人員向與會者派發宣傳單張

八月七日, 明愛家庭服務中心諮詢場

第四章

第二節

諮詢活動圖片集

Page 346: 新城填海區規劃

新域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意見滙編

346

八月十四日,公眾諮詢場 — 第五場

八月十八日,石油業商會諮詢場

八月十三日,澳門婦女聯合總會諮詢場

八月十四日,最後一場公眾諮詢場吸引不少巿民出席

八月七日,工作小組成員認真聽取與會者意見 八月七日,網上群組成員向政府跨部門工作小組提交建議書

Page 347: 新城填海區規劃

347

學生反應熱烈

巿民冒雨參觀新城規劃巡迴展覽

政府跨部門工作小組到本澳各大中小學進行介紹

學生踴躍發問

巿民在參觀展版後即場接受問卷調查訪問

學生仔細聆聽工作小組代表講解

第四章

第二節

諮詢活動圖片集

Page 348: 新城填海區規劃

歡迎巿民提供意見,並致函或電郵至:São bem-vindas as opiniões de todos os cidadãos, que as podem enviar por carta ou email até:

地址:澳門馬交石炮台馬路32至36號電力公司大樓地下 土地工務運輸局

Endereço: Direcção dos Serviços de Solos, Obras Públicas e Transportes, Estrada D. Maria II, N° 32-36 R/C, Macau

電郵: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如欲索取《新城填海區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意見滙編》,請於http://www.dssopt.gov.mo下載,或親臨各大巿民綜合服務中

心、各大圖書館、土地工務運輸局接待處查閱。

Para obter a “Compilação de opiniões da primeira fase de auscultação pública do planeamento urbanístico dos novos aterros”, os interessados podem aceder a http://www.dssopt.gov.mo ou dirigir-se pessoalmente aos centros de prestação de serviço ao público, bibliotecas ou balcão de atendimento da DSSOPT.

聲明: 凡在本諮詢活動上所提供之意見及書面資料,一律會用作新城填海區規劃研究用途,且被當作毋須徵詢提供意見者的情

況下,同意本工作小組用於分析、滙報及公開等用途,而個人資料僅在有需要時才作聯絡用途。

Declaração: As opiniões e informações escritas recebidas durante a realização de actividades de auscultação serão utilizadas para a finalidade do estudo sobre o planeamento dos novos aterros, considerando-se obtido o consentimento dos autores das opiniões para a sua utilização para efeitos de análise, relatório e divulgação. Os dados pessoas serão apenas utilizadas para efeitos de contacto, quando necessário.

Page 349: 新城填海區規劃
Page 350: 新城填海區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