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數量方法期末報告

51
1 指指指指 指指指指 : : 指指指 指指 指指指 指指 指指 指指 : : 指指 指指 指指指 指指指 M98A0101 M98A0101 指指指 指指指 M98A0104 M98A0104 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 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

description

指導老師 : 林憶樺 老師 班級 : 碩會一甲 李宜嬙 M98A0101 葉純宜 M98A0104. 會計數量方法期末報告. 張瑞當、方俊儒、朱正雄 交大管理學報 第二十七卷第二期. 代理成本對自願性盈餘預測揭露之影響. 研究目的. 探討代理成本對自願性盈餘預測揭露之影響. 以「 公司規模 」與「 管理當局持股比率 」 代表管理當局和股東之間代理成本的代理變數. 以「 舉債程度 」代表管理當局和債權人之間 代理成本的代理變數。. 研究貢獻. 目前國內外探討代理成本對自願性盈餘預測揭露影響之文獻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會計數量方法期末報告

Page 1: 會計數量方法期末報告

1

指導老師指導老師 :: 林憶樺 老師林憶樺 老師班級班級 :: 碩會一甲碩會一甲

李宜嬙 李宜嬙 M98A0101M98A0101葉純宜 葉純宜 M98A0104M98A0104

會計數量方法期末報告會計數量方法期末報告

Page 2: 會計數量方法期末報告

2

張瑞當、方俊儒、朱正雄張瑞當、方俊儒、朱正雄交大管理學報 第二十七卷第二期交大管理學報 第二十七卷第二期

代理成本對自願性盈餘預代理成本對自願性盈餘預測揭露之影響測揭露之影響

Page 3: 會計數量方法期末報告

3

研究目的探討代理成本對自願性盈餘預測揭露之影響

以「公司規模」與「管理當局持股比率」代表管理當局和股東之間代理成本的代理變數

以「舉債程度」代表管理當局和債權人之間代理成本的代理變數。

Page 4: 會計數量方法期末報告

4

研究貢獻目前國內外探討代理成本對自願性盈餘預測揭露影響之文獻,在公司規模、管理當局持股比率以及舉債程度三方面,對自願性盈餘預測揭露意願的影響尚未有一致之結論,故本研究針對上述這些變數,再進行驗證,並將研究結果和目前文獻結果作比較,以進一步釐清代理成本和自願性盈餘預測揭露之關係

Page 5: 會計數量方法期末報告

5

緒論緒論

隨著證券市場日益蓬勃發展,證券投資已成為國民理財活動不可或缺之一環…

而台灣的證券市場結構以散戶居多,而散戶所擁有的資訊通常較缺乏,比較無法正確判斷公司的好壞,以致常遭受損失。

為了能有效保障投資者的權益,並減少投資者和內部管理當局之間資訊的不對稱,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期貨局推動財務預測制度

Page 6: 會計數量方法期末報告

6

財務預測制度主要分為 2 種 自願性:指管理當局依其自由意願來進行財務預測,但仍必須遵循法規所制定之程序來辦理。

強制性:指強制要求上市 ( 櫃 ) 公司編製財務預測報表並加以公告。

金管會規定自從 94年 1 月 1 日起,取消強制財務預測制度,只剩下自願性財測;由於本研究樣本期間為 81-90年,故兩種財測均存在

Page 7: 會計數量方法期末報告

7

前因導致最後

在台灣發生金融風暴期間,大部分發生財務危機的公司,都有董監事 ( 控制股東 ) 持股高比例質押及利用關係人進行利益輸送的現象董監事持股質押一旦遭遇股市空頭或金融危機,將面臨強迫性賣壓,可能迫使董監事利用職權掏空公司資產,使公司發生更大的財務危機董監事藉持股質押以取得資金,持股比率雖

然在名義上不變,但實質上卻已有轉讓之實,這也加深了管理當局與外在股東間的代理問題

Page 8: 會計數量方法期末報告

8

財務預測的目的在於增加公司的財務透明度、減少管理當局和外部股東之間資訊的不對稱,但由於管理當局 ( 控制股東 ) 的前述行為,使得代理問題更加嚴重,間接地也影響了其進行財務預測的意願。

Page 9: 會計數量方法期末報告

9

其他研究差異點

目前關於代理成本對公司自願性餘預測揭露影響之文獻,大部分針對公司的短期自願性餘預測揭露行為進行探討

本研究則採用不同的研究設計方法,探討管理當局和外在股東及債權人間的代理問題,對公司長期自願性盈餘預測揭露行為之影響

Page 10: 會計數量方法期末報告

10

文獻回顧與假說發展文獻回顧與假說發展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代理問題對自願性盈餘預測揭露的影響…

文獻主要針對 2 點 財務預測制度 代理問題與財務預測揭露

Page 11: 會計數量方法期末報告

11

假說發展假說發展

H1:公司規模越大,其從事自願性盈餘預測揭露意願越高。

H2:管理當局持股比例不同,會影響其從事自願性盈餘預測揭露之意願。

H3:公司舉債程度不同,會影響其從事自願性盈餘預測揭露之意願。

Page 12: 會計數量方法期末報告

12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資料來源 台灣經濟新報社之盈餘預測-管理當局檔案,搜集民國 81年至 90年曾發佈當年度稅前盈餘預測、預測日期及刊載的報紙等資料的股票上市、上櫃公司,並依研究的需要,將不合下列標準的資料予以刪除,刪除後符合資料之公司樣本共 584 個…

Page 13: 會計數量方法期末報告

13

研究設計假設公司在做財務預測揭露的決策時,會受過去財務狀況或其它種種因素的影響,本研究選取民國 81-90年的資料,將其分成民國81-85年和民國 86-90年兩部分…

用來計算可能影響盈餘預測揭露的因素,代表迴歸方程式的自變數…

用來衡量公司自願性盈餘預測揭露之行為,代表迴歸方程式的依變數

Page 14: 會計數量方法期末報告

14

迴歸模型迴歸模型

Page 15: 會計數量方法期末報告

15

依變數 TYPE參考劉啟群與陳建樺在 1998年之研究,將公司盈餘預測公佈的次數多寡,分成四種型態 (TYPE)。

在民 86-90年期間,自願性發佈盈餘預測在一年、二年、三年、四年以上 ( 含五年 ) 者,分別定義為:最少 (NN)、較少 (NF)、較常 (FN)及最常 (FF)。

Page 16: 會計數量方法期末報告

16

自變數 SIZE 使用公司總權益的帳面價值作為公司規模之代理變數,來檢驗其和自願性盈餘預測揭露的關係,採用公式

Page 17: 會計數量方法期末報告

17

MGTSHR我國將公司董事、監察人、經理人或持有公司股份超過百分之十之股東,均視為內部人,認為其和外界有著資訊不對稱的現象,本研究依此定義管理當局股權比率,採用公式

Page 18: 會計數量方法期末報告

18

LEV 本研究以平均各年負債比率 ( 總負債 / 總資

產 ) 來衡量,採用公式

Page 19: 會計數量方法期末報告

19

PROFIT 管理當局有誘因提供訊息,以避免價值被低估,因此,當揭露對股價產生正面影響時,管理當局傾向對外揭露盈餘預測。為了衡量公司獲利能力,本研究對各年度權益報酬率(實際稅前盈餘/股東權益總額)取平均值,採用公式

Page 20: 會計數量方法期末報告

20

EGVAR 當公司盈餘變異性越高,管理者越不願意揭露盈餘預測,因為會增加揭露成本、及減少揭露利益,採用劉啟群與陳建樺的公式

Page 21: 會計數量方法期末報告

21

LBOR 公司調整生產能力會影響其揭露盈餘預測意願,勞力密集度高的公司有較大的能力去調整投入因素。當公司固定資產淨額與銷貨收入淨額之比率越高,表示資本密集越高;反之,若比率較低,則勞力密集度較高,採用公式

Page 22: 會計數量方法期末報告

22

財務預測制度財務預測制度

可降低管理當局與資訊使用者間資訊的不對稱 ( 康榮寶 , 民 84),比歷史性財務報表資訊對使用者而言,更具決策攸關性。

財務預測制度分為 強制性 自願性

Page 23: 會計數量方法期末報告

23

強制性財務預測要求公司有重大的變動情事,足以影響或改變公司目前營運狀況者,皆要強制公佈財務預測。

但強制性財務預測實施以來,大多有過份樂觀預測的現象,故其資訊有用程度亦堪慮。

像是對外公開發行證券、多數董事異動、合併或併購等

Page 24: 會計數量方法期末報告

24

而財務預測雖然可降低資訊不對稱的現象,但是財務預測編製也會增加公司的成本,且為外在競爭者提供免費的資訊。

因此,成本和效益如何取捨,應由管理當局自己來評量,強制性揭露似乎並未真正能達到資訊揭露的效果。                  

Page 25: 會計數量方法期末報告

25

代理成本與財務預測揭露代理成本與財務預測揭露

公司在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下,股東將公司的事務交給專業經理人處理,因雙方對風險的態度不同或經理人有自利行為,使得管理當局和股東間產生代理的問題。

董事會管理階層 所有股東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離

產生代理問題

Page 26: 會計數量方法期末報告

26

而 Morris 在 1987年也提到 當委託人委託代理人處理事務時,由於代理人比委託人擁有較多關於其受指派事務的知識、技能和資訊,因此代理人可能會利用資訊不對稱的情況,而沒有選擇對股東最有利的投資方案,因而降低公司的價值。

要如何解決 ?為了減輕管理當局和股東間的代理問題, Shleifer 和 Vishny 在 1997年提出,公司必

須採取適當的監督機制來保護股東的權利。

Page 27: 會計數量方法期末報告

27

公司治理的問題是自從 1997年的金融風暴後便逐漸被各國所重視,其核心在董事會,董事會的責任在確保公司的永續經營,並監督執行公司政策的管理當局。

公司的管理當局常為控制股東所決定,故自願性盈餘預測揭露與否及自願性盈餘預測揭露的品質,也就和控制股東息息相關。

Page 28: 會計數量方法期末報告

28

要減輕投資人、債權人和管理當局之間的代理問題,並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制度,才能有效保障股東的權利。

但 Hill 在 1999年提出,認為公司治理非萬靈丹,任何的制度都需要重覆的檢驗和平衡。

為增進公司價值

Page 29: 會計數量方法期末報告

29

資訊揭露及其品質與時效,對健全公司治理有莫大的幫助,因此財務預測應可協助強化公司治理。

而財務預測所提供的資訊,顯然不同於一般歷史性的財務報表。

但在實施財務預測制度時,也可能                1            的事情。

發生管理當局利用財務預測來圖利自己

因為投資決策主要與公司未來的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有關,只要財務預測的品質合理可靠,將比一般財務報表資訊更具攸關性與可決策性

在資訊不對稱的環境中,財務預測本身因具有未來不確定性,因此可能反被公司管理當局用之為遂行機會主義的工具。

Page 30: 會計數量方法期末報告

30

Fishman and Hagerty 在 1992年提出 藉由鼓勵外部人取得資訊的方式來禁止內線交易,也可增進市場的效率。

Bushman 和 Smith 在 2001年提出 盈餘揭露強化了公司治理和資產管理,減少了股東和管理當局之間的代理問題。

本研究將依上述觀點來發展三個假說

Page 31: 會計數量方法期末報告

31

H1H1 來源來源……

隨著公司規模越來越大,管理當局為了增加投資人的信心,避免因資訊的不對稱,對資本市場產生過度的衝擊,必然會進行部分的資訊揭露,而財務預測正可做為管理當局和投資人良好的溝通工具。

相較於規模較小之公司,大公司由於代理問題較嚴重,因此更有誘因去進行自願性財務預測。

Page 32: 會計數量方法期末報告

32

Firth 在 1978也提出許多理由說明促使大公司比小公司更願意進行盈餘預測。

1.搜集和發佈資訊的成本 2.為了在股票市場順利募集到資金 3.財務揭露行為會使其處在不利的競爭環境

Page 33: 會計數量方法期末報告

33

Gaber 在 1985年採用總收入當公司規模代理變數、吳安妮在 1991年採用總資產當公司規模代理變數,其結果發現當公司規模越大,管理當局越有可能主動提供盈餘預測資訊給外界。

由大多數文獻結果顯示公司的規模越大,自願性盈餘預測揭露的意願越高,因而提出假說 1…

Page 34: 會計數量方法期末報告

34

H2H2 來源來源……

在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開的情況下,由於股東和管理當局有道德風險和代理問題的存在,當管理當局的持股比率不高,且和股東在利益上有衝突時,可能在自利的誘因下,會做出對公司不利決策,降低公司的價值。

Page 35: 會計數量方法期末報告

35

Jensen 和 Meckling 在 1976 年認為讓管理當局擁有企業的股權,可使利益趨於一致,降低代理問題。

Bilimoria在 1995年認為管理當局持股比率不高且股權分散的公司,比持股比率較高的管理當局,有更多的非法行為。

Alexander和 Cohen在 1999認為管理當局持股比率的提高,可降低公司非法行為的發生。

管理當局持股比例越低的公司,其代理成本也越大,管理當局越會藉由主動提供盈餘預測資訊給外界,來降低代理成本。

Page 36: 會計數量方法期末報告

36

在所有權與經營權無法明確劃分,且公司股東所持有的股權比率及其所採取的控制手段能有效控制公司時,代理問題的性質將由所有權與經營權之間的權益代理問題,轉變為控制股東與小股東間的核心代理問題。

Page 37: 會計數量方法期末報告

37

國內企業普遍存在股權集中於控制股東之型態,此特殊的股權結構所造成的大股東和小股東間的核心代理問題,應會隨著管理當局持股比率的增加而更加嚴重,因此公司會更有意願進行自願性盈餘預測揭露。

由上述可知管理當局持股比率的不同將影響代理問題與自願性盈餘預測揭露意願,因而提出假說 2…

Page 38: 會計數量方法期末報告

38

H3H3 來源來源……

若公司的舉債程度過高,在管理當局及股東的有限責任下,很有可能會將債權人的財富移轉到股東或是公司管理當局,因此,舉債程度越高,債權人和管理當局或股東之間所產生的代理成本可能就越高…

李建然在 2000年發現隨著公司負債比率增加,公司越有進行自願性盈餘預測揭露的意願

Page 39: 會計數量方法期末報告

39

負債的存在因能提供債權人關於公司經營方面的訊息,而能降低資訊不對稱的狀況。

Jensen 在 1986年提出負債也是控制自由現金流量的一個機制,高負債能降低公司的自由現金流量,進而降低代理問題。

像是 Titman 和 Trueman 在 1986年認為一個管理良好的公司,能藉由在市場上發行債券,傳遞管理品質良好的信息…

Page 40: 會計數量方法期末報告

40

但進行盈餘揭露是具有成本的,所以 Meek 、 Eng 和 Mak 在 1995年與 2003年提出舉債程度越高的公司,其自願性盈餘預測揭露的意願可能越低…

由上述可知,公司舉債程度高低和其自願性盈餘預測揭露之關係未有一致的結論,因而提出假說 3…

Page 41: 會計數量方法期末報告

41

實證結果實證結果-模型分析-模型分析

表 1 各變數於不同揭露型態之分配表

表 2 變數間 Pearson相關係數

表 3 樣本公司揭露型態之迴歸結果 (2Y)

Page 42: 會計數量方法期末報告

42

實證結果實證結果-敏感性分析-敏感性分析

表 4 樣本公司揭露型態之迴歸結果 (3Y)表 5 樣本公司揭露型態之累積邏輯式迴歸模型結果

測試 2 個部分1.將至少 2 年以上資料樣本公司改為 3 年以上資料2.增加虛擬變數 ( 電子產業為 1 ,非電子產業為 0)

測試 2 個部分1.將至少 2 年以上資料樣本公司改為 3 年以上資料2.增加虛擬變數 ( 電子產業為 1 ,非電子產業為 0)

Page 43: 會計數量方法期末報告

43

樣本數 平均數 標準差 最小值 最大值

SIZE

FF 320 13.44642 1.77143 7.283036 17.48585

FN 93 12.56202 1.746055 8.857572 16.96777

NF 91 12.38895 1.871213 9.069145 16.44776

NN 79 12.25246 1.717838 9.586253 17.98613

MGSHR

FF 320 0.208556 0.134937 0.0213 0.72292

FN 93 0.155565 0.100249 0.0224 0.6851

NF 91 0.187551 0.115056 0.00202 0.51024

NN 79 0.176702 0.119647 0.00022 0.53594

LEV

FF 320 0.216131 0.145227 0.02152 0.64728

FN 93 0.161768 0.124079 0.02958 0.60804

NF 91 0.182276 0.134966 0.03666 0.65486

NN 79 0.159908 0.120889 0.01028 0.66298

PROFIT

FF 320 0.065903 0.097813 -1.25285 0.324521

FN 93 0.048585 0.057666 -0.26413 0.275618

NF 91 0.058357 0.046051 -0.03467 0.212477

NN 79 0.050836 0.044557 -0.06032 0.230755

EGVAR

FF 320 0.093364 0.181104 0.000090978 3.126109

FN 93 0.083225 0.075859 0.006861 0.62468

NF 91 0.094265 0.066372 0.017912 0.457021

NN 79 0.082909 0.047195 0.011876 0.241936

LBOR

FF 320 0.380148 0.560588 -0.00372 5.571065

FN 93 0.381793 0.897282 0.004059 7.179663

NF 91 0.39672 0.706649 0.003966 4.178499

NN 79 0.396131 1.087995 0.002202 8.288096

隨揭露次數增加而增加

隨揭露次數增加而增大

標準差最大

Page 44: 會計數量方法期末報告

44

type1 SIZE MGSHR LEV PROFIT EGVAR LBOR

type1 1 0.2663 0.099050.1499

20.06743 0.01947

-0.00928

SIZE 0.2663 1 0.532590.6849

10.45593

-0.16179

0.3722

MGSHR 0.09905 0.53259 10.5412

10.28172

-0.02569

0.25155

LEV 0.14992 0.68491 0.54121 1 0.29199 0.02374 0.34605

PROFIT 0.06743 0.45593 0.281720.2919

91

-0.54755

0.05214

EGVAR 0.01947-

0.16179

-0.02569

0.02374

-0.54755

1-

0.02861

LBOR-

0.00928

0.3722 0.251550.3460

50.05214

-0.02861

1

變數 SIZE、 MGSHR 、LEV與依變數 TYPE之間都有顯著相關,SIZE 、MGSHR 、LEV為正相關。

Page 45: 會計數量方法期末報告

45

自變數 自由度 估計係數 標準差 T 值 P 值

Intercept 1 0.23985 0.41283 0.58 0.5615

SIZE 1 0.239 0.03706 6.45 <.0001

MGSHR 1 -0.36383 0.43265 -0.84 0.4007

LEV 1 -0.31822 0.46487 -0.68 0.4939

PROFIT 1 -0.79198 0.7496 -1.06 0.2912

EGVAR 1 0.38369 0.38605 0.99 0.3207

LBOR 1 -0.19529 0.0664 -2.94 0.0034

LEV的係數為 -0.31822 , P 值為 0.4939,不顯著。

Page 46: 會計數量方法期末報告

46

自變數 自由度 估計係數 標準差 T 值 P 值

Intercept 1 0.25479 0.41628 0.61 0.5407

SIZE 1 0.23606 0.03744 6.3 <.0001

MGSHR 1 -0.43185 0.43651 -0.99 0.3229

LEV 1 -0.1806 0.46681 -0.39 0.699

PROFIT 1 -0.51895 0.75677 -0.69 0.4932

EGVAR 1 0.42486 0.3856 1.1 0.271

LBOR 1 -0.23206 0.07017 -3.31 0.001

SIZE依然顯著為正 (<0.0001),和原研究結果相同;MGSHR依然不顯著 (P=0.3229),而 LEV係數為負 (P=0.699)。因此當選取樣本年限不同時, SIZE 、 MGSHR 、 LEV對依變數的影響維持不變。

Page 47: 會計數量方法期末報告

47

自變數 自由度 估計係數 標準差 T 值 P 值

Intercept 1 -0.09079 0.41646 -0.22 0.8275

SIZE 1 0.24605 0.03633 6.77 <.0001

MGSHR 1 -0.3737 0.42697 -0.88 0.3818

LEV 1 -0.15287 0.46052 -0.33 0.74

PROFIT 1 -1.14499 0.74523 -1.54 0.125

EGVAR 1 0.18744 0.38445 0.49 0.626

LBOR 1 -0.00429 0.00993 -0.43 0.666

ELECTRONIC 1 0.47644 0.09747 4.89 <.0001

SIZE顯著為正 (<0.0001), MGSHR不顯著 (P=0.3818),因此電子產業樣本數並不是第一高,設虛擬變數對依變數產生影響 (P<.0001)。

Page 48: 會計數量方法期末報告

48

結論結論

假說一為「公司規模越大,管理當局從事自願性盈餘預測揭露意願越強」,實證結果獲得支持,表示公司規模越大,代理問題越嚴重,故越需藉由更多的自願性盈餘預測揭露來降低該問題。

Page 49: 會計數量方法期末報告

49

假說二為「管理當局持股比例不同,會影響其從事自願性盈餘預測揭露之意願」, Pearson相關係數分析中,實證結果為正相關,但在後續分析中,係數均為負,卻都未達顯著水準,故無法支持研究假說二。

Page 50: 會計數量方法期末報告

50

假說三為:「公司舉債程度不同,會影響其從事自願性盈餘預測揭露之意願」,結果顯示舉債程度和公司自願性盈餘預測揭露係數為負,但不顯著。

Page 51: 會計數量方法期末報告

51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