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灵活、按需施训、建峰填谷、分层推进

43
开开开开 开开开开开 开开开开开 开开开开 、、、 ——“ 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 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 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2005 来 1 来来来

description

开放灵活、按需施训、建峰填谷、分层推进. ——“ 十五 ” 以来浙江省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浙江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 来源: 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研究会第七届年会(2005年1月北京). 一、 “ 十五 ” 以来我省中小学校长培训情况. (一)精心策划,圆满完成省、市、县三级骨干校长研修培训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开放灵活、按需施训、建峰填谷、分层推进

开放灵活、按需施训、建峰填谷、分层推进

——“十五”以来浙江省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浙江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来源: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研究会第七届年会( 2005年 1月北京)

一、“十五”以来我省中小学校长培训情况

(一)精心策划,圆满完成省、市、县三级骨干校长研修培训

2001 年,省政府启动了一项旨在培养全省中小学名师、名校长的骨干研修培训项目(简称“ 5522 工程”),其中包括 200 名中学、 200 名小学名校长培养人选。目前,此项任务已圆满完成。入选校长按照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初中、小学分类组班,研修时间为两年,共计 414 学时。每期研修班开设专题 50 余个,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和著名校长30 余人讲学,参观考察国内外知名学校 40 余所。每位校长阅读指定书目 30 余种,人人都撰写了结业论文并通过答辩。

除省级研修培训外,部分市、县也开展了骨干校长研修培训。如 :

宁波市政府每年拨款近 100 万元用于市级名校长研修培训,参训校长除完成必修理论专题外,还必须异地蹲点、解剖麻雀,撰写学校问题诊断报告书等,同时,市干训中心还组织了大部分校长赴美国、欧洲考察。

2003 年,绍兴市政府也启动了名校长人选培养项目,计划“十五”期间培养 52 名能代表本市水平、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中小学校长。每人年均提供培训经费不少于 1万元,并建立每年不少于 10 天的学术休假制度。

金华市教育局分三批组织骨干校长赴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参加培训。

经济比较发达的县(市、区)也组织了骨干校长赴北京、上海、杭州等培训机构参加研修培训。

(二)开拓创新,认真做好校长提高培训

根据《浙江省“十五”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划》,已取得任职资格培训证书的校长,除参加研修培训的外,其余校长必须参加每年不少于 60 学时的提高培训。

为确保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我们采用了“主题组班、自主选择、滚动培训”的“菜单式”培训模式,即根据我国教育发展的形势以及校长终身发展的需要,不断增设新的主题,让校长自主选择,并不断滚动。每个主题为期一周,通过专家讲座、实地参观、校长论坛等方式,不断更新校长办学理念。

省教育学院干训部已先后开设了“现代教育思想”、“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教育政策法规”、“ WTO 与学校管理现代化”、“学校人力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开发”、“发展性教育评估”、“学校特色创建”、“学习型学校建设”、“现代学校经营与发展策略”、“国内知名进修学校办学经验剖析”、“学校领导艺术”、“学校心理辅导”、“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学校性教育”、“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与学习方式的变革”、“新课程的心理学基础”、“新课程与学生评价改革”、“新课程与学校发展”、“综合实践活动与研究性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学校应用”等 30 余个校长培训主题班。

各市、县校长提高培训也基本采用了这一模式,真正建立起了按需施训、自主选择的培训体系。

(三)务实高质,扎实抓好校长任职资格培训

我省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由各市、县培训机构组织实施,主要是根据教育部人事司下发的《“十五”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指导性教学计划》组织培训。除系统学习了《教育政策法规》、《教育理论》、《学校管理学》、《教育研究方法》等课程外,

也注重实际工作技能的训练,如怎样开会、怎样与教师谈话、怎样与异性教师谈心、怎样与家长沟通、怎样向领导汇报、怎样写总结等技能。并且还参观考察了名校、撰写读书心得、开展演讲比赛、开展军训活动等。目前,全省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率为 99%以上。

此外,由于我省许多市、县(市、区)校长选拔必须参加书面和口头测试,因此,许多培训机构开展了预备干部培训。富阳市还实施了开放式的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凡有兴趣的教师皆可参加,首期 400 余名教师踊跃报名并接受了培训,取得了后备校长资格。

二、主要经验与特色 (一)领导重视,制度健全,政策到位 我省的中小学校长培训之所以能有效开展,这与各级政府的重视分不开的。 “十五”开初,省政府投入 1000万启动“ 5522 名师名

校长”工程,近几来又每年拨款 1000—2000万用于补助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师和校长的培训。 2004 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要求各级政府在安排财政预算时,按教职工工资总额的 3%用于教师和校长培训,这在制度上保证了校长培训的必需经费。

近几年,宁波市政府每年投入 500万用于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常山县尽管经济欠发达,但政府仍然出资 30万元用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和校长培训配套经费。

其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也给予了极大地关注。 2001 年,省教育厅及时调整和充实了省教育干部培训

领导小组成员,进一步明确了主管领导和分管干训的职能处室,并多次召开会议,及时下发了《浙江省中小学校长培训“十五”规划》。 2001 年以来,教育厅每年召开全省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会议,总结上一年度培训工作的情况,动员和部署下一年度培训工作。

同时,各市、县也根据本地实际,加强对干训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健全了培训机构,并及时制订了各市、县的培训计划。如杭州市和宁波市分别组建了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全面负责市、县两级的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其它市、县也分别调整了干训领导小组,充实了干训部门工作人员。

再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加强了干训基地建设。

如省教育厅在浙江教育学院内建造了 1.2 万平方米培训大楼,为校长培训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宁波市教育局在宁波教育学院内建造 1.2 万平方米的培训大楼也基本完成。许多县(市、区)的教师进修学校的办学条件也有了较大的改善。

(二)开放灵活,严格管理,措施有力 在培训主体上,建立了开放灵活的培训机制。

2001 年,省教育厅师范处开展了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资格认定工作,确认了 67所院校为“十五”期间首批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不具培训资格的市、县,可以挂靠上级培训机构或委托其它有培训资格的机构培训。这一措施极大地促进了地方政府办好校长培训机构的积极性。

同时,省干训中心还制订了“十五”校长培训学籍管理规定和学分管理办法 明确规定了哪一级校长参加哪些培训可以承认学分,哪些

不承认学分,为校长自主选择参加省内外高质量培训提供了便捷之门。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还实行了“培训券”制度,本区校长参加外省、市、区的培训,培训机构可以持“券”到上城区兑换成现金或兑换成相同经费的培训。

在过程管理上,抓两头、促中间,做到均衡发展。

为了进一步探索校长培训的新路子,提高“十五”校长培训的质量, 2001 年上半年,全省确定金华教育学院等七个具有代表性的单位为省“十五”校长培训的试点单位。这些试点单位在 2001 年就先后开展了校长培训工作。为了把试点工作落到实处,省教育厅师范处和省干训中心的同志及时到试点单位了解情况、总结经验,并于 2002 年 1 月和 2003 年 4 月召开全省干训工作座谈会,开展交流与推广。

由于试点工作抓得早、抓得实,为全省“十五”校长培训起到了良好的引领作用。

(三)师资先训,专兼结合,研训一体

为了做好师资准备,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组建了省、市、县三级校长培备课大组和学科小组。 2001 年先后委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对全省 150 名干训骨干教师进行了专项培训。 2002 年在全国备课会开完后,省干训中心又组织了 6 期全省干训教师备课会。

平时,干训教师也可以参加省教育学院干训部组织的校长提高培训。同时,我们还利用德国专家来华讲学之时机,适时开办不同类型的培训班。鼓励干训教师带着讲课专题下基层调查研究、挂职锻炼和参加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提高进修。

其次,在全省范围内还建立了兼职干训“师资库”,包括高校的知名专家、政府部门的领导、国家级和省级名校长以及知名企业家等。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省“双师型”干训教师队伍基本形成。

干训工作要上档次,科研须先行。通过在研究中培训和在培训中研究才能提高培训品位。我们的做法是组织干训科研课题的研究。

2001 年,省干训中心投入一定的经费,组织力量开展“校长培训模式研究”课题的研究。同年,又在全省组织干训科研课题的申报和立项,经专家评审,确定了 70 项立项课题。

2002 年 11月,省干训中心在宁波召开全省“十五”干训科研立项课题研讨会。参加会议的同志都提交了课题中期研究报告,交流了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和干训科研经验。之后,又不断加强指导、检查。

2004 年 5月组织课题评奖,并于 12月召开全省干训科研表彰大会。

(四)内容广泛,按需施训,强调实效 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校长培训工作的生命线,因此,校长培训应根据学员需要,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引领教育发展的潮流,不断开拓出赋有时代特色的培训内容。全省“十五”校长培训的内容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色:

一是增设了赋有时代特征的内容。如省教育学院干训部围绕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号召,开设了“学习型学校建设”主题培训班;围绕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热点问题,进行了“现代学校经营与发展策略”的主题培训;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开设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主题培训班。

二是增加了教育领域外的内容。如杭州市干训中心开设了MPA 、 MBA 的有关讲座,如公共管理、组织行为学、公共关系等。台州部分县、区开设了企业管理的讲座,并组织校长参观现代工厂、现代农村等。

三是加强了研究和实践环节的内容。如杭州市干训中心在骨干研修培训中突出了研究性学习(加强课题指导、做质的研究等)、实践性学习(学校管理、政策法规案例探究等)、团队学习(学员深度交流、知识共享、小组讨论、学员论坛)、自主学习(下学校锻炼)等内容。为了提高论文质量,普遍实行了论文答辩制度。

四是培训内容形成体系。如杭州市干训中心针对岗位班的学员,构建了“核心课程 +小课程 +讲座”的课程体系。

五是按需施训,大多数培训机构在开班前都要对学员进行问卷调查,根据学员的需求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总之,课程设置突出了整体性、动态性、精选性和实用性。

(五)方法多样,模式创新,凸现特色 在培训方法上,我省校长培训已形成了多样化的格局。 省级骨干校长研修培训中,采取了“专家讲座、学员

论坛、考察调研、反思总结”的培训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课程设置上,在设置综合素质提高课程、经验借鉴与课题研究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个性化培养特色课程,即开设丰富多样的开放式选修课程或专题,以学员自愿相结合的方法,组织小班化教学,为培养个性鲜明、风格独特的名校长创造条件。

第二、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校长、企业家讲学。若是省教育学院内的教师讲课,则采用 “说课筛选”、“竞争上课”的办法,以保证教学质量。

第三,学员围绕讲课专题,用“参与式”形式展开讨论或辩论。 第四、研修过程实行导师制,要求学员写出心得体会。 第五、绩效评定采用调查反馈和跟踪服务,重点是校长综合素质的

发展状况与办学业绩。

在省级校长提高培训中,采取了“主题组班、自主选择、滚动培训”的“菜单式”培训模式,并在全省得到广泛推广与运用。具体做法是:

( 1 )公开招标,竞优上岗。在培训内容和组班教师的选择上,根据教育行政部门要求,结合形势发展和校长需求选择专题目录,在一定范围内公布这一目录,向所有愿意并有能力完成组班任务的教师公开招标,并要求参与招标的教师在一定的时间内向专家小组提交教学计划,并回答专家小组的提问。经专家论证后,择优上岗,开设主题(专题)。

( 2 )自主选择,主题组班。教学计划通过后,列出本年度培训主题(专题)“菜单”,向校长公布,由校长自主选择当年它所要参加的主题班。要求校长在“十五”期间每年须接受 60 学时的培训任务,同时对必修的内容由校长自择时段参加培训。

( 3 )多次回归,滚动培训。 这种“主题组班、自主选择、滚动培训”的模式,一

是能满足校长的需要,参训的积极性高;二是自择时段,能较好地解决工学矛盾。通过近四年的实践,培训班学员的满意率平均达到 85%以上。

杭州市采取的“异质组班、异地培训”模式得到全国诸多城市的欢迎与加盟,现已扩容到六城市。异地培训以六城市学员组成易质班级,在异地受训,把学习与考察有机结合起来,重在开发学员自身的资源,充分利用各地显著的文化差异,为学员创设一个深度交流的平台。

宁波市采用了一次性报名,分层、分岗、分类编班,培训内容分为 A 、 B 、 C 三类,自主选择内容,已逐步形成了“营养套餐+自助餐”式的培训模式;同时,“校长论坛”、“异校蹲点培训”也精彩纷呈。

金华市采用“主题(专题)形式、教师组班、菜单操作、校长自选、分段(年度)教学、累计学分”的做法,也深受校长欢迎。

嘉兴桐乡校区采用选题开放性、主体参与性、形式多样性、过程发展性的培训方式。

萧山的“网络培训”,宁海的“复式培训”等模式都渐臻成熟,在各地的培训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此外,一些市县所采取的“异地挂职锻炼”、“高挂一级锻炼”、“异地见习”、“异地师徒结队”、“导师帮教式”等多种形式培训模式都是在我们继续教育中积极探索和创新的结果。

(六)协作互助,交流分享,均衡发展 为了加强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之间的相互联系,加强

县级培训机构建设和探讨县级干训工作,从 2001 年开始,每年举行了教师进修学校校长联谊活动。联谊会主要研究和交流新形势下校长培训的经验和困难,以及如何加强进修学校自身建设,如何做到与时俱进等内容。这种交流形式已形成了制度,从已开展的四次活动看,效果不错。

同时,省干训中心也鼓励条件较好的培训机构帮助欠发达地区开展培训工作,这一提议得到许多培训机构的响应。

省干训中心自身也连续 8期免费为革命老区县(市、区)举办中小学校长培训班,近 400 名中小学负责人接受了为期 7天的培训。通过这种活动,促进了全省校长培训工作的均衡发展。

省中心为了与各培训机构保持密切联系,构建了多种形式的信息共享与交流平台。 ( 1 )省中心定期编写和发行杂志——《浙江省教育

干部培训》、《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培训动态与信息》,为全省从事干训的同志提供一个交流经验、研讨问题、理论探索、获取相关信息的重要阵地。

( 2 )省中心设立了信息交流中心网站。诸多干训方面的通知、文件以及相关培训的师资、资料与信息等,都通过浙江教育学院师干训网向全省乃至全国发布,各地有关培训方面信息也可通过中心网站向其他地区辐射,初步实现信息与资源的共享。目前,省教育厅和中心开发了一套操作简便的全省的继续教育管理软件系统,为实现全省继续教育的网络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 3 )各地的培训网络也渐臻成熟,如萧山、温州、舟山等地,在网络资源开发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三、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困难 尽管我们在中小学校长培训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也取得了一些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与不足:

1.在校长培训、管理与使用方面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 一些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在选拔、任用、考核、评选

校长时,没有把是否参加培训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来参考;培训机构也没有即时把学员的培训信息向选任部门通报和反馈。因此,如何建立与地方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畅通的沟通与交流渠道,理顺各种关系,把培训、任用、管理结合起来,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培训—任用-考核”一体化机制,是我们必须注意的一个重要课题。

2. 对各种校长培训的实效性调查与研究做得不够 “十五”期间,我们开设了多种形式的校长培训班,取

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培训对提高校长的实际工作能力以及专业发展到底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缺乏相应的实证调查材料

3.国家、省、市、县四级培训机构相互协调和沟通不够 如在骨干校长研修培训方面存在着重复培训现象,一些

名校校长长时间地受到不同级别培训机构的培训,影响了学校正常的管理工作。同时,省干训中心对市、县级校长培训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促方面也做得也不够,全省干训师资库的建设还有待于完善,在培训资源共享方面力度不够。

4.在校长培训中存在着“马太效应” 即诸多的培训都集中在名校的校长、经济发达地区的校长、

以及当地较有名的校长身上,忽视了校长中的弱势群体(年龄偏大、学历层次低的校长)以及贫困地区学校和薄弱学校的校长,从而导致了校长群体的两极分化,好的越好、差的愈差。因此,加强对偏远山区、贫困地区的校长以及校长中的弱势群体的培训,已成为我省校长培训正在解决的热点问题。

5.培训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 “ 主题组班、自主选择、滚动培训”的菜单式培训模式,

对培训单位来说,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组织过程和管理工作量大大增加,自选报名数和到时参加数不尽一致,在学员的管理上也存在一定难度,学员之间相互交流减少,班集体难以形成等。此外,“十五”校长培训中,由于外聘专家比较多,经费上开支比较大。

6.全省干训师资队伍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高质量的校长培训需要高质量的培训师资,但目前全

省校长培训队伍特别是市、县一级干训教师,数量不足,专业化建设欠缺,理论引领乏力,虽然也尽了努力,但仍然难以适应高质量培训的要求等。因而加强我省校长培训师资队伍自身素质的建设,是今后校长培训工作的重要环节。

总之,通过全省干训同志的不懈努力,我省“十五”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已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得到了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中小学校长的肯定和认同。

反思过去,正视未来,激励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探索,从而推动我省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四、 2005 至“十一五”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基本思路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 2003—2007 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以及浙江省教育厅发布的《关于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校长)全员培训的意见》,结合我省中小学校长培训的实际情况,现就我省 2005至“十一五”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提出几点想法:

(一)进一步明确培训工作的基本思想和原则

“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是指导我们搞好各项工作的重要思想,因此,校长培训各项工作都必须以此作为基本准则。

首先,要提高认识,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建立开放灵活的培训体系。 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经常性、制度性的重要

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机构要加强领导,以依法治教的高度和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常抓不懈,“一把手”要亲自抓。

在制订工作计划和确定重大项目时,要把中小学校长培训作为重要内容,同步考虑,统筹安排,并确定一名领导分管这项工作。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应作为考核、评价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之一。

全省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由省教育厅进行整体规划,统筹协调。根据各级校长对培训的实际需求,分别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实施分类指导。

同时,要注重制度创新,力求由传统封闭式培训向开放式培训转变,以适应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加强管理,努力提高培训质量,形成“立足当地、开放本省,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开放灵活的培训体系。

其次,要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努力做到均衡发展。

在全员培训的基础上,分省、市、县三个层次培训骨干校长。省、市级培训要加大对农村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校长的培训力度,努力构建均衡发展的中小学校长培训体系。

第三,要按需施训,方式多元,注重实效,不断创新。

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按照不同类别、岗位和层次的要求,把学习理论、研讨问题、总结经验和改进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校长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新课程和开展学校管理的能力和水平。要充分利用网络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提高培训工作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

(二)确立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组织实施新一轮中

小学教师(校长)全员培训的意见》,我们认为,2005至“十一五”我省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主要目标是:

( 1 )到 2007年底,在全员培训的基础上,全省选拔 50 名中小学校长参加国内外高级研修活动,培养成为全省中小学校长首席带头人;全省选拔 500 名中小学校长参加省级培训,造就一支中小学管理的领军人物;各市结合自己的实际组织选拔不少于校长总人数的 10%的骨干校长(全省约 5000人)参加市级骨干培训,形成中小学管理队伍的中坚力量。

( 2 )动员和鼓励全省中小学校长参加学历水平提升进修。到 2007年底,全省小学校长专科、初中校长本科和高中校长研究生学历(学位)比例(含在读)平均分别不低于 80%、 80%、 5%。凡年龄在 45周岁以下的、未达到专科学历的小学校长和未达到本科学历的初中校长均须参加学历提升进修。有条件的地区应积极支持中小学校长参加更高层次学历水平提升进修。

( 3 )用三年时间,在经济欠发达地区选拔 100 名校长参加省级培训,逐步形成一支农村骨干校长队伍。

( 4 )以省内高等学校为主体,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为支撑,充分利用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和现有网络资源,构建我省区域校长培训网络。 2005 年完成浙江省中小学校长研修网教学平台建设,开发一批校长培训课程并投入试运行。 2007年,全省有 60%左右的县级教师进修学校能够运用网络资源开展培训活动。

( 5 )加强县级校长培训机构建设。各地要按照省政府要求,到 2007年,所有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必须达到省备案条件,取得中小学校长培训资质。县级教师进修学校要与高等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充分利用高等学校教育资源,为校长全员培训服务。

( 6)选拔和组织 100 名教师进修院校优秀干训教师参加省级以上的高级研修培训,建设一支校长培训教学和研究骨干队伍;建立和完善全省中小学校长培训兼职教师人才库。

(三)完善培训内容,突出地方特色 根据教育部的统一要求

组织和引导中小学校长深入学习和掌握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学习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强化中小学校长的教育管理知识和能力的培训,重视现代教育科学理论,特别是现代教育管理知识和教育政策法规的学习。

同时,要把学习理论知识与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围绕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和讨论,切实提高中小学校长的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

还要学习和掌握计算机及其它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学习科技、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同时,要根据实际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培训内容。 培训具体内容可视不同对象和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有所侧重,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当地教育的实际和校长的需求分年度确定校长提高培训的具体内容。

(四)采取有效形式,提高培训质量 中小学校长培训应以在职或短期离岗的非学历培训为主。

对不同类型的校长(指学校层次不同、类型不同、任职岗位不同、校长水平不同等)应根据不同需求进行分类培训。根据骨干校长高级研修培训、在职校长提高培训、任职资格培训和后备干部培训的目标和任务制定切实可行教学计划。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机构,要遵循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对培训模式、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和改革。

要善于借鉴国际、国内先进培训方式和经验,在教学方法上要多采用“参与式”方法,增加案例分析、情景模拟、问题解剖、现场观摩等实践性教学,提高学员的参与程度,增强实效性。

加强学员的自主学习、交互学习、研究性学习,培养学员的终身学习能力。

要适应新形势,不断更新培训观念,积极利用互联网拓展培训空间,提高培训效率。并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发挥远程教育手段在校长培训工作中的作用,努力开创培训工作的新局面,切实提高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质量和实效。

(五)切实保证校长培训经费的落实 中小学校长培训经费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列入各级教育事业费预算。同时,可以采取多渠道筹措的办法,解决中小学校长培训经费的来源。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学校应根据校长培训任务的需要,设立校长培训专项经费。

从 2004 年到 2007年,省政府每年下达的 2000万元教师(校长)培养培训专项经费,主要用于欠发达地区农村教师(校长)素质提升项目;省教育厅专项经费主要用于省级培训项目和全国教师(校长)教育(培训)网络联盟省级区域项目等工作。

各地应切实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浙政发 [2004]47 号)文件精神,按每年不少于当地教职工工资总额 3%的比例安排中小学教师(校长)培训专项资金,专款专用。

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参加培训的中小学校长,培训期间享受国家规定的工资福利待遇,培训费、差旅费按财务制度规定执行,加强培训经费的管理使用,不断提高培训经费的使用效益。

培训不得以营利为目的,要严格按照培训管理的规定,坚决制止乱办班、乱收费、乱发证。

(六)加强培训基地建设 中小学校长培训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进一步加强培训基地

建设。各地要确保培训机构具备实施培训所必需的教学设施和必要的教学设备、图书资料、网络资源等。要逐步建立中小学校长培训基地的资格认定制度,采取优胜劣汰机制,建立开放高效的中小学校长培训体系。积极鼓励非师范类院校在经过教育主管部门审核后参与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

省教育厅重点建设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浙江教育学院;各市要根据培训需要,建设好市级培训基地;县(市、区)要根据教育部〔 2002〕 3号《关于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要求,建设好教师进修学校。逐步建立布局合理、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中小学校长培训基地的网络体系。

要选择确定一批办学思想端正、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高、教学改革有特色和成效的中小学作为校长培训考察实习基地。要积极推进中小学校长培训信息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建设。

(七)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 全省各地要确保培训机构有一支能够适应中小学校长培训

教学、科研与管理需要的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要加强干训专职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本着“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原则,对干训教师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鼓励干训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业务进修。

要从具有一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党政领导干部以及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学者和优秀中小学校长中选聘兼职教师。

按照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动态管理的原则,建立中小学校长培训师资库。

要根据本地干训教师队伍的实际,本着资源共享的原则,进行干训师资统筹调配。继续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干训教研活动。

(八)严格管理,建立健全校长培训质量评估体系

1.要明确职责,加强管理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是中小学校长培训的管理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制

定有关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政策、规划;落实培训经费;开展对培训机构的资格认定;全面负责本地中小学校长培训的实施、检查和评估工作;加强培训基地建设,提供必要的培训条件。

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是省教育厅干训领导小组的下设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实施、管理和指导全省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有关业务工作,其主要职责是:制订校长培训教学计划;开展对干训师资的培训;总结推广各地培训经验;探索校长培训规律与模式;承担校长培训教材、参考资料的征订与编印;配合省教育厅做好校长培训的检查与评估工作。

各级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是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当地中小学校长培训的业务部门,其主要职责是:根据全省指导性教学计划和当地实际,制定培训教学计划;选聘教师;做好组班、授课、考核、发证等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做好培训档案管理工作;及时总结本地培训工作经验;接受上级部门的检查评估;加强培训基地师资和硬件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2.要严格培训登记制度,建立健全培训档案。 中小学校长参加培训的学习专题名称、考核成绩、撰写

的论文、有关鉴定应记入学员学习登记表,存入本人档案,作为晋升、晋级的重要依据。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职责分工,分级建立校长学习培训档案,及时掌握校长学习状况和培训需求,为干部使用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服务。

3.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制订对校长培训管理部门和承担校长培训任务的培训基地的工作评估标准,建立健全校长培训质量评估制度。 要从培训需求调查分析、培训目标的确定、培训计划的制定、培训的教学设计、培训内容和方式的选择、培训师资的选聘、培训过程的管理、培训效果的评估、培训条件的创造等方面加强对校长培训基地的监督和培训质量的检查。

请各位领导、同仁批评指正

欢迎各位朋友来浙江指导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